2021-01-23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伴侶
共找到
685
筆 文章
-
-
2021-01-20 科別.泌尿腎臟
男人遇3種情況包皮非割不可 這個季節最適合手術
周先生因包皮過長,龜頭清潔不易導致經常發炎,甚至在和另一半親密性行為之後,常令伴侶陰道感染細菌,因此也影響了性生活,令他相當困擾。他雖然想要割掉過長的包皮,但又害怕手術的疼痛,在醫師建議下做了包皮槍手術割除多餘包皮,終於擺脫長期以來的困擾。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若包皮過長或包莖,的確容易使得龜頭不易清潔,進而引起發炎,而長期的包莖狀況,嚴重甚至會引發陰莖癌;另外,包皮和龜頭沒有清洗乾淨,也容易使性伴侶陰道感染細菌或病毒,這些都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在性行為時也可能因為包皮過長,性交時會有疼痛感,因此,會建議割包皮來避免這些困擾。張宏江指出,有3種狀況發生時,就需要做割包皮手術。第1種狀況是完全性的包莖,使得龜頭完全無法露出來;第2種情況是包皮過長,雖然可以將包皮往下退,卻容易藏汙納垢洗不乾淨;最後1種狀況就是包皮龜頭長期發炎,導致包皮結痂並攣縮,當陰莖勃起時,包皮會形成1個緊縮環,導致影響性生活。至於冬季這個冷冷的季節,適合做割包皮手術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割完包皮後,男性第1個要面對的就是洗澡問題,但傷口碰到水若沒有處理好,容易導致發炎;在炎熱的夏天若忍著不洗澡,再加上流汗後私密處不能每天沐浴,不僅不衛生外也會感到不適,但在秋冬季節,天氣比較涼爽,流汗的機會相對少了許多,相較之下,秋冬的確是比較適合包皮手術後護理的季節。張宏江說明,過去傳統割包皮手術需要30至60分鐘的時間,不僅手術時間長,出血量也會比較多,傷口也需要花比較久的時間來癒合,疼痛程度也較高,術後的照護也得多費點心思。反之,包皮槍手術僅需5至15分鐘,手術時間短外,也大幅降低了疼痛程度和出血量。另外,包皮槍為1次性使用,因此不會有消毒不完全的疑慮,切口也更加平整,割除的同時釘上縫合釘1次完成,有助於止血與傷口癒合,更重要的是吻合器尺寸齊全,適合各種年紀的患者與不同尺寸的陰莖來使用。而在護理上也很簡單,術後1、2天,即可打開包紮傷口的彈性繃帶,以生理食鹽水來清洗傷口,如果會陰部有髒汙,可同時以大量生理食鹽水清洗,再用無菌紗布擦乾;之後在手術傷口處抹上抗生素軟膏,以紗布纏繞2圈,最外層以彈性自黏繃帶固定。一般約5至7天後就不須包紮,只需在傷口處塗抹抗生素軟膏或優碘即可;此外,縫合釘約3個星期後會自行脫落,如期間縫合釘半脫落或有浮起狀況時,可以自行取下。★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1-18 失智.照顧喘息
心靈雞湯/需要幫助的,不是只有患者而已
我很享受當一位醫生。雖然每天的尾聲都很疲憊,事情總是做不完,而且遇到的人都是病人。但說真的,人們只要可以完整的活著就是奇蹟了。然而,身為醫生,我的工作幾乎都留在診間裡,或許偶爾在休息時會關心患者的狀況,但他們不會在餐桌邊陪我吃晚餐,不會來度過假日或週末,不會打電話詢問我的位置,或是請我幫忙遛狗。身為家庭成員照護者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關係會緩慢、穩定而不可逆的改變,從夫妻或父女,變成護理師和患者。對許多人來說,家庭成員的照護伴隨著大量的焦慮和罪惡感。一方面,我們會覺得因為深愛對方,所以有義務這麼做;因為對方是父母、祖父母、伴侶或手足。另一方面,照護別人真的會令人精疲力竭。持續的將自己的一部分奉獻給其他人,意味著你無法為自己保留一點時間和空間。身為醫生,我們很了解燃燒殆盡的危險,我也曾經燃燒殆盡過,感覺自己來到臨界點,再也無法付出任何東西,再用上任何一點時間都太過沉重,就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再一個「小請求」,再一句「你可以幫我個忙嗎?」,或是「我忘了拿藥」、「你可以帶我去廁所嗎?」都會讓人承受不了。照護者的壓力是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而隨著時間累積,照護家庭成員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恨意。就如同患病不是患者的錯,被需要也不是他們的錯。我們必須先照護好自己,雖然身為照護者所做的舉動似乎很偉大,但我們不是超級英雄。身為照護者很艱難,會帶來真正生理和心理疾病的風險。有許多人忽視了自己的需求,而讓自己的生理或心理健康出問題。每個杯子都有可能會滿溢,而就像飛機逃生安全指示說的:「先戴上自己的面罩再協助其他人。」這是個不錯的比喻,但面罩不該只是假裝,在自己不好時卻說「我很好」。憂鬱、焦慮和生理健康問題都可能影響照護者。不只是沒收錢的家庭照護者,連專業人士也可能會發生。在疾病面前,我們都很脆弱,且沒有人能對它免疫。那麼,該怎麼做?尋求幫助,越多越好,不要害怕開口求助。像我這樣的醫生不會傷害你,社工人員也可以在你有需求時幫助你。你只要承認自己需要幫助就好。問題在於,我們能取得什麼樣的幫助?該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照護?有時候在住院或發生意外之前,都看不出問題。我們該如何請求協助?
-
2021-01-18 養生.抗老養生
保守祕密傷健康?與配偶關係好壞無害健康?解讀關於健康生活的研究
研究者們的研究成果成千上萬地發表,我喜歡從中留意那些與人有關的研究。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美國某醫療中心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分3次就親人關係詢問同一批2802名志願者,親人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配偶或伴侶(非血親),一類是父母和兄弟姐妹(血親)。志願者首次接受詢問時平均年齡為45歲,其中85%已婚。經過20年的追蹤,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與血親關係緊張對身體有害,而與配偶關係的好壞卻與健康「零關聯」。也許是因為配偶可以再度選擇,而血親永遠無法更改吧。加拿大某大學對1001名退休老人展開為期5年的跟蹤調查。他們將這些人分為3組:每周參加至少1小時志願活動者、偶爾參加志願活動者和從不參加志願活動者。結果顯示,從不參加志願活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常參加志願活動的老人高2.4倍左右,偶爾參加則無助於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原因可能在於,參加志願活動的老人在回饋社會的同時獲得了較大的滿足感。美國一項綜合研究發現,95%的人每人平均同時保守13個祕密,其中5個為不能與任何人分享的「絕密」,最常見的包括風流韻事、財務狀況、工作不如意、謊言、上癮等。保守祕密會傷及身心健康,因為內心折磨會滋生壓力,從而引起睡眠問題、腸道問題、代謝問題、免疫力下降等。但當你改變對這些祕密的想法時,或許可以減輕負面影響。都說工作狂易出現健康問題,但加拿大某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並非如此。他們讓一家國際金融諮詢公司的1277名員工填寫調查問卷,結果發現只有那些工作投入度低的工作狂才會患上心臟病,或糖尿病風險較高,而投入度高、真心熱愛工作的人,投入並樂在其中,完全不會影響健康。西班牙某健康研究所就交通與健康問題,對超過8800人進行問卷調查。經分析發現,所有出行方式中,騎自行車出行最有益心理健康,其次是步行。這不僅讓他們自我感覺更健康、精力更充沛,還增進了他們與家人、朋友的交往。所有研究放在一起看,可歸結為一個共同指向─要人們好好生活。是研究者們的良好願望嗎?事實也許就是如此。
-
2021-01-17 養生.無退休時代
一個人住的自在美好!彭樹君:獨處是人生必經功課,練習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編按:作家彭樹君在新書《從今以後一個人住》中,寫下24個女性經過人生起落,終於迎接更好的自己,獲得真正自由的心路歷程。而在真實生活中,彭樹君自己也獨居將近20年,她在生活細節中獲得美好感受與內心的小小幸福,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和彭樹君相約的那天,她把多年來維持在落肩長度的中長髮剪去大段,看起來清爽俐落不少。她笑說,多年來都固定找同一位設計師剪頭髮,今天原本只打算做例行整理,「沒想到設計師這次剪得特別短,一開始我快昏過去了,怎麼剪這麼短?不過看久了以後,覺得好像也蠻不錯的。」「這就像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習慣於某種狀態,即使只是細微的改變,也可能缺乏動力或勇氣。但若你願意放手一試,也許會有令人驚喜的結果。」彭樹君說。當前是女性最好的時代 要能自覺人生有更多選擇「40歲以後,我想過得像一個法國女人。這意思不是指如何打扮或是吃什麼、用什麼,而是一種心境:她們的美不遵循某種制式的規則或他人的眼光,而是懂得如何展現自己的獨特,美得很自在、舒服。」彭樹君認為,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是沒自信的:或許是因為生活歷練不足、或是個人的價值觀、處事態度還在養成階段,但約莫過了35歲、經歷一些關卡之後,往往更體會人生滋味,也更了解自己。在彭樹君的新書中《從今以後一個人住》中,故事的女主角們各有際遇:可能是遭受背叛或傷害、執著於幸福表象卻屢屢失落,或是在一段關係中失去自己。相同的是,在經過與自我對話、獲得領悟或是療癒後,她們真正獲得了內心的舒坦與平靜。彭樹君說,《從今以後一個人住》不是愛情小說,而是要談關於「女性自覺」這件事:「我認為女性其實是處在一個史上最好的時代,現代女性可以工作、不一定要結婚,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很多人卻不自覺把自己綑綁在傳統觀念裡。」最好的狀態 是情感獨立而不孤絕關於「一個人住」這件事,彭樹君笑說,自己是將近20年的資深獨居者。「其實我一直都喜歡一個人的狀態,或者是說:我的興趣大多更適合一個人進行。」無論是她多年來持續地寫作、閱讀,或是喜歡在早上散步、靜坐,聽音樂的習慣,甚至是出門旅行,彭樹君都喜歡一個人。「一個人做這些事的時候,你會徹底覺得自由、不受打擾,也不用遷就別人。我喜歡用一個比喻:人的生命像一條河流,有時你可能和別人交會,因此讓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些不同,但到最後,你還是要自己朝著終點的海洋流去。我覺得對每個人而言,學習如何一個人自處,是人生必經的功課。」彭樹君認為,真正成熟自在的狀態,應該是: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自在快樂;但當另一個人出現,也可以享受這個狀態。「情感上的獨立,不等於要一個人孤獨以終。」「我是一個需要大量獨處時間的人,但這不代表我不需要情感的聯繫:我有交心的好友、無可取代的家人、貓咪的陪伴,甚至若有適合的戀愛機會出現,我不會拒絕它。但很多時候,愛情是在另一個人身上尋找自己嚮往、缺乏的部分,如果自己處在一個很完整、平衡的狀態,你其實不太需要(愛情)去填補什麼。」美好日常靠自己營造 生活更有愉悅感我們問彭樹君,在一個人住的日常中,是否有一些可以帶來樂趣或愉悅感的小儀式?「我聽過一句話這麼說:如果把日子過得美好,那你也會成為一個美好的人,我非常認同這是真的。」比如,即使在外面買了食物回家,彭樹君也一定會把它們慎重地盛裝在好看的碗盤裡,如此用餐的感受就會截然不同。以前彭樹君習慣到花店買花回家裝飾,有時候插成繽紛的花束、有時候也欣賞一枝花獨自的美。「但現在因為家裡有貓咪,有些花朵對牠們有毒性擔心誤食,所以我改放觀葉植物,也有同樣的效果。其實重點就在於:在生活中,增加讓自己感到賞心悅目的事物。」每天早上起床後,彭樹君會在心裡和這個世界說話,祝願今天是平安快樂的一天,然後讀金剛經。「無關宗教,但我很喜歡經文中所蘊含的意義,在讀經的過程中,也有助於心情平靜。」此外,彭樹君也喜歡一個人開車隨處走走,「我很喜歡那種方向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想去哪就去哪的感覺。有時候我會把車開到山上,然後搖下車窗呼吸新鮮空氣,或是聽聽山林的聲音。」「我認為外在環境有一部分來自於內在的投射,如果自己處在一個舒服的狀態,你也會更喜歡眼中看出去的世界。」和5年前相比 你是否活得更自在愉快?溫柔的人,往往擁有強大的內在。說話經常盈著笑容、看起來輕輕柔柔的彭樹君,其實有一副強韌英氣的靈魂。她認為,女人應該要擁有經濟、生活、思想和情感4個不同面向的獨立。「無論有沒有伴侶,不須仰賴他人,在經濟上的獨立絕對是先決條件;生活上的獨立則是涵蓋日常大小事:小至換燈泡、大至搬家,都可以靠自己解決。」而思想上的獨立,是開始認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情感獨立是最不容易的:所謂幸福不一定是依賴某人、而是確信自己的平衡和完整,此時反而可以在保有獨立自我的前提下,更容易接納別人。「我覺得一段關係最好的狀態,應該是2個人各自獨立、但又能成就對方。」她笑說:「雖然我不需要男人照顧、或是說我一直在打破一些舊有的觀念,但這不代表要把自己活成一個男子漢。我還是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溫柔,享受自己擁有的女性特質,但各方面擁有不比男性遜色的能力。」關於活得輕鬆自在這件事,彭樹君提供一個自我檢視的指標:和5年前相比,我有沒有比過去更舒服、更愉快?「我覺得年紀愈長愈是明白:跟自己在一起其實是可以很自在的。不需要再去期待、等待別人,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內在,你會打開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把自己打點好 就能無懼老後迎接人生後半場,多年來一個人住的彭樹君,可曾擔心自己的老後生活?對此彭樹君說:「其實我真的覺得,我喜歡現在的自己,遠勝於青春時代。」她回憶某次一個保險員向她推銷產品,講了種種「老了可能會如何」的假想狀況,「到後來我愈聽愈覺得不舒服,彷彿老後注定等於一件悲慘可憐的事。我不希望自己在人生最後幾十年,都要抱持這樣的想法。但相對地,我也會留心自己的健康狀況。」她每天固定練習靜坐、瑜珈,睡前做腹式呼吸,讓自己維持一定程度的身體鍛鍊。「如果說年齡增長對我來說有什麼改變的話,應該就是自信這件事吧。我覺得年輕的時候自己像是一株含羞草,敏感又纖細、很容易被外界影響自我,自信大多來自別人的肯定。」「現在我更懂得如何自處,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不再設限,當心放鬆了,那你的內在就可以容納更多。」彭樹君說,把自己各方面都打理好,就不須過度擔憂老後的到來。走過人生種種體會來到此刻,對彭樹君而言,最好的日子,就是一切都剛剛好。原文:一個人住的自在美好!彭樹君:獨處是人生必經功課,練習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
2021-01-13 名人.相性幸福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盤點過去一年來診間諮詢的伴侶們,「每三對就會有一對」開始抱怨性生活品質變差,甚至性愛次數越變越少。換句話說,當性生活品質與次數變相下滑的時候,你已步入無性婚姻的警訊裡了。而且性生活不協調,佔了婚姻不美滿有「七成」的比重,它會奪走婚姻原有的親密與活力的!為此,我們先來做個五題小測驗,可以快速檢測一下目前你對性生活的滿意指數:請評估最近半年的性生活狀況,是的「給1分」,否的「不計分」。1.兩人的性慾「沒有」異常變化?所謂異常是指性致缺缺。2.滿意目前性生活頻率?3.兩人會在性上做溝通與交流?4.每次性愛都能夠享受愉悅?5.你喜歡目前的性愛模式與互動?測驗結果:5分,恭喜你!擁有令人羨慕的美好性生活品質。4分,你正享受性福的時刻。3分,你很滿意目前性生活品質。1-2分,你希望目前的性生活可以做些調整。0分,危險!你們目前的關係已發出警訊了。以上檢測完後,分數低於2分以下的朋友們,千萬不要忽視警訊,讓性生活變成一灘死水,這會嚴重影響到親密關係,為了讓性福重生,你們是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現況的~以下有四點小秘訣,請跟著導師一起學習吧!在日常生活方面:一、要有良好的溝通,先從「傾聽」開始平常你花多少時間「專心」聽對方說話?心理學專家指出,在眼神交會下發言,可以表現出用心傾聽的態度。不過有些人並不習慣與人眼神交流,不仿試著將視線落在對方嘴部的位置,這樣的視線角度下,可以塑造出柔和眼神。而當下他能感受到「話」被聽見了,一旦真正「聽」見彼此,情感才能如實的交流。二、別忘了「touch」的重要性大部份的伴侶會認為「親密接觸」就是性愛的前奏,其實是可以分開的,例如:看電視、滑手機時一起擠在沙發上,捏捏、抱抱、親親、愛撫對方的身體,或是對方累了幫忙按摩、一起足療,都能增加親密感喔!三、偶爾有小倆口的「情侶式約會」當有小孩加入的夫妻,彼此就很少有兩人獨處的時間,女人會專心投入當「媽媽」,而忘了當「老婆」的角色,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老公就成了「房客」,導致有些男人會抱怨,以前那個愛撒嬌、黏著他的女孩不見了。其實可以安排固定一個月一次的「情侶式約會」,兩人可以輪流當主導,主導那一方可以規劃約會方式,另一方盡量配合與陪伴。學習相互融入對方的喜好裡,一起分享,才能感同身受,關係也能夠長長久久。在性生活方面:四、開啟性上的對話,了解彼此的性觀念與喜好試著探索對方對性的觀念,是鞏固傳統的保守派還是願意接受新知的開放派?如果是保守派,那更要引導對方,一起閱讀或是上網多看有益身心健康的節目,導向性是正向且健康的教育,澄清過去那些錯誤的迷思,開啟雙向溝通與交流,讓彼此在性上可以暢所欲言,自在表達對性的想法與喜好,這樣才有益於性生活品質。總而言之,當性生活遇到貧頸時,一定要記住這四點秘訣,兩人要有「親密盟友」的概念,學著一起面對、調整並做些改變。當彼此都能為自己負責,練習鬆動自己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時,也許雙方就能夠重新擁抱幸福,走向美好的康莊大道。
-
2021-01-09 性愛.愛情診療室
忙到沒時間相處,感情淡了?5 件事幫助經營「下班後的愛情」
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外乎「感情淡了」、「相處的時間很少」,然而,愛情的長久維持,需要兩人共同用心經營,即使彼此大部分時間都忙於工作,回到家後也沒有了精力,還是有很多簡單的方式可以與對方連結,表達自己的愛意,例如以下六種方式:1. 問「開放式問題」即使兩人相處的時間很短,對彼此的關心也不能「縮短」,若總是用封閉式對話聊天,例如「今天過得還好嗎?」可能只會得到「還可以」這類簡短的回答,兩人的交流很快就會結束。多使用「開放式問句」可以讓話題延續,也能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在意、被關心,例如你可以問「你今天有遇到什麼好事嗎?」並在對話時專注傾聽,即使一天之中能和伴侶好好聊天的時間只剩 10 分鐘,也要讓這 10 分鐘更有溫度。2. 用彼此都接受的方式表達愛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情感專家 Gary Chapman 將「愛之語」分成五種:肯定的語言、優質的陪伴、服務、送禮物、肢體接觸,找到你們兩人喜歡的方式適時表達愛,即使兩人相處的時間很短,也能讓對方知道你有一直把他放在心上。3. 回憶過去美好時光「你還記得我們以前約會時都會去吃巷口那間小餐館嗎?」「你以前跟我約會時都會塗很重的髮蠟。」無論是溫暖的、好笑的還是令人興奮的回憶,光是一起回憶美好過去這項行為,就能提升兩人的幸福感,也能讓兩人意識到有彼此陪伴在身旁,是多麼幸運、多麼值得感恩的事。4. 同時間上床睡覺依偎在一起的時刻,能讓兩人感到幸福和安全,而最好的依偎時間就是睡前,兩人靠在一起聊聊天,結束這忙碌的一天,是件很美好的事。5. 一起規劃想做的事你有沒有覺得規劃旅行的欣喜感,有時比旅行當中還多呢?和另一半一起規劃未來想做的事,例如一起去吃某間很久沒吃的餐廳,或一起去某個地方來個三天兩夜的旅遊,在規劃當中所獲得的興奮感受,能為兩人的感情加溫。參考資料:1.《VerywellMind》:How to Connect With Your Spouse After a Long Workday2.《Marriage》:10 Ways to Connect With Your Spouse After a Long Working Day※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即使各自忙碌,感情還是很好】5 件事幫助經營「下班後的愛情」
-
2021-01-06 養生.家庭婚姻
婚前必看!能坦承談錢不尷尬 伴侶至少討論過5金錢問題
在結婚前,你們有好好談錢了嗎?雖然這聽起來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卻是可以幫助你們日後走得的更穩定的基礎。越早談越好,現在就開始找方法吧!「從今天開始,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結婚典禮上,我們常常聽見這句誓詞,說明往後的人生,我們會努力為彼此的生活付出,不論條件如何。然而,在這些浪漫與勇氣背後,我們也來聊聊實際的問題──就如同成熟的感情基本一般,想要一起生活,你們也必須要有成熟的金錢觀。所謂成熟,不再於要準備多少錢才夠用,而是你們有沒有在金錢上的共識?如果錢涉及的層面那麼廣,那你們有沒有開始進行討論?你們各自可能有不同的理財習慣,今後要該如何一起協調?《Forbes》上一名財富策略師 Catherine Schnaubelt 表示,討論財務目標是伴侶都必須經歷的課題;婚姻也往往代表著資產的合併,你需要開始去正視錢,讓後續可能的問題能被提早解決。以下便是她建議,婚前你們至少要討論的財務問題:一、你的金錢使用習慣是什麼?Catherine 提到,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嗜好跟特質,在儲蓄與花錢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你要開始理解伴侶對金錢的態度,這甚至可以回溯到他的原生家庭、父母的經濟與習慣等;你也可以從中去看出譬如他為什麼會有某些衝動購物,以及他投資的方法,背後是否有哪些財務恐懼。一但你能完全了解對方的金錢觀和習慣,這些有助於你們建立共同的財務目標。二、你的個人目標,與我們的共同財務目標是什麼?要一起生活,你們對未來肯定會有一些想像。譬如你們都會想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嗎?你們對居住的要求是什麼?要在什麼地段、格局多大夠用?去把這些藍圖初步規劃出來後,你們就能思考如何去達到目標。其中你們可能會規劃到有一個共有的帳戶,或者你發現其實各自有獨立帳戶其實更適合你們等等。三、你目前有背負任何債務嗎?有的話,會打算如何處理?在單身時期,財務還是很個人的事;但結婚以後,它可能就會複雜許多。因此,你清楚彼此擁有什麼的同時,也要很清楚雙方有哪些限制。其中,你們要確認是否有債務的問題。它可能是學生時期帶來的學費貸款、家內債務,或者平時消費累積的卡債。試著在這時候對彼此坦承,也了解對方的信用評分和信用紀錄,這對你們未來有什麼財務規劃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四、你有多少財產?結婚以後,我們會如何分配它?接下來,我們也聊聊彼此擁有的財產,以及共同討論婚後可以如何分配,或者下一步的計畫等。而如果你們有計畫在結婚後有一些共同的資產,那麼如果有一天會分開,到時候財務會如何分配?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現實,可能還有點傷感情。但相信我,越早談,對你們只會有越多好處。五、開啟共用資金,一起為共同目標努力吧!最後,Catherine 建議一但你和伴侶徹底的討論了雙方的財務歷史與習慣後,你們可以思考如何結合彼此的財務,去達到共有的目標。當然,你們不用一開始就掏出所有,這會給彼此很大的壓力。你嗎可以從比較小的項目開始,例如開一個聯名支票帳戶,去練習如何管理彼此的共有資金。要和伴侶討論金錢問題,可能對你而言有點陌生。然而,你們本來就無法一下子成為理財專家,總是需要透過不只一次的反覆溝通,花大量的時間,去取得可以滿足彼此需求的共識。而理財除了方法,更重要的其實還包含你們的心態。《Money Crashers》上的專欄作家,同時也結婚並育有孩子的 Casey Slide,便提出了幾個給新婚夫妻的資金管理心法:1. 這一個需要「分擔」的責任婚姻中的金錢管理,並不是要你們迅速討論然後得到最完美的解答。它通常需要你們長期的投入、彼此都平等地分擔一些責任。例如,你們雙方都能參與決策、預算,以及帳單得支付等。2. 別忘了有愛,還有保持耐心跟錢有關的事,可能有時會讓你心煩意亂。但別讓自己魯莽做出可能傷害關係的行為。例如當你的伴侶超支時,別指著他大吼大叫,而是可以試著去理解背後的原因,以及告訴他這件事對你的影響,還有你們作為一個團隊,可以如何共同改進等。3. 試著信任彼此,在金錢上尤其如此除非今天你已經確定你的伴侶有計畫地在欺騙你,否則,我們都該練習去信任對方。譬如你該學會放棄控制,不要過問他今天花了多少錢、都花到哪裡去;因為當你今天不信任他,他做的每個舉動,你可能都會看不順眼,或者產生懷疑或貶低。練習信任,你會感覺到自己也不會在這件事上產生那麼多壓力。4. 絕對的誠實,這很重要,也很基礎誠實總是最好的對策。如果你今天不小心搞砸了,譬如你忍不住買了一個在預算之外的物品,試著對伴侶坦白吧!你承認你的錯誤,他一開始可能會很生氣,但等他冷靜下來,只要看見你的誠心,相信有共同目標的你們都還是有修復的能力。反之,撒謊會帶大巨大的影響,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關係與財務破洞。5. 互相學習,看見他值得你欣賞的地方最後,就像你們相處上的任何層面一樣,彼此可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財務上也是如此。他可能特別擅長投資,你可能比較細心,善於儲蓄;而你們要試著可以去互相學習、欣賞對方的優勢,並且,讓這些優勢成為你們財務目標達標的好工具。在這個過程你會發現,它不只是財務的事,你們也不斷地在增加彼此的情感基礎與信任度。每個人的財務目標跟作法都是不同的,而成為伴侶的你們,也將因為彼此的默契,產生出不一樣的財務規劃和成果。柴米油鹽,越是離不開的事,我們就要對它有越多的了解。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有點辛苦,但因為想一起生活,你們願意努力,這也是我們深信的,婚姻的意義所在。就像後來你發現的,越實際,其實越浪漫。結婚前,親愛的,我們先談錢吧!【推薦閱讀】送禮經濟學:送禮物給伴侶,為什麼一年比一年更難有驚喜?「談錢太現實?不談錢才是不切實際」獨立女子有感的五件事有哪些行為,在默默浪費錢?兩個方法重新你的理財計劃本文由女人迷授權,原文連結請點「成熟的關係,可以坦承談錢而不尷尬」適合結婚的伴侶,是因為至少討論過這五個金錢問題
-
2021-0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媒:葡萄牙醫護人員接種疫苗2天後身亡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41歲的葡萄牙醫護人員阿塞維多(SoniaAcevedo)去年底接種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2天後在元旦當天突身亡。報導指出,育有2個孩子的阿塞維多在波圖(Porto)的葡萄牙腫瘤學研究所(Portuguese Institute ofOncology)兒科工作,據稱她接種疫苗後並沒有出現副作用,卻在48小時之後身亡。她的父親接受葡萄牙媒體訪問說:「她身體狀況很好,沒有任何疾病。她接種了疫苗,但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只要一個答案。我想知道是什麼導致我女兒身亡。」阿塞維多和家人同住,不過在距離車程30分鐘的伴侶家中身亡。她的父親表示,他接到電話通知女兒在元月1日上午11時左右身亡。幾小時之前,一家人才在跨年夜共進晚餐。「我女兒出門去了,但我再也沒看到她活著回來」。阿塞維多的雇主證實她在去年12月30日接種疫苗,在接種後數小時內,並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她工作的醫院共有538人接種疫苗。據知阿塞維多接種疫苗後,還把臉書大頭照換成了戴著口罩的照片,並寫道:「已接種疫苗。」當局預料近期驗屍,以釐清死因。
-
2021-01-04 新聞.生命智慧
《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再多錢也買不到!你擁有幾樣?
二○二○年五月,大家都還在為COVID-19肺炎所引發的經濟問題,甚至對「後疫情時代」感到憂心甚至悲觀。五月十四日下午,我與朋友在他住宅一樓大廳討論事情,隔著落地窗看見一輛靚美的保時捷停在眼前,下車的美麗女子,一襲三宅一生的春色皺摺衣服,剪裁時髦,飄逸多姿,她從車頭行李箱提出一袋袋的香奈兒,走入大廳,高跟鞋輕快巧微的叩叩聲響,傳遞著她開心的心情。朋友當下說,明天的香奈兒即將大漲百分之十五。咦?這個時機點?為什麼?他笑我沒有掌握時事,因為疫情生產線大受影響,未來會出現斷貨。所以,法國本土自五月上旬開始率先漲價,外電指出漲幅以歐元計算將上漲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七,接著並陸續在全球其他市場同步調整價格。也因漲價風聲,在上海、香港、首爾掀起排隊搶購潮,台灣也掀起一波趁漲價前先入手的熱潮。朋友笑我顯然不是「香奈兒粉絲」!次日新聞的標題:「台灣香奈兒已悄悄調漲,少見的百分之十五高漲幅,經典包漲最兇。」我顯然不是奢侈品的瞄準目標。當然,我事後做了小功課:原來香奈兒與愛馬仕和迪奧是奢侈品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它們的定位全然不同。「擁有香奈兒包包令人羨慕,因它們代表著財富、精緻與品味,還有出色的眼光和對永恆美學的欣賞」。哈哈,我承認我是奢侈品牌化外之民。回想二○一七年,《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名單中竟然無一是與物質有關,當然Channel 、Hermès和Dior沒有在榜單裡。名單中盡是生活與生命:一、生命的覺悟與開悟二、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三、走遍天下的氣魄四、回歸自然五、安穩與平和的睡眠六、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七、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八、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九、身體健康,內心富有十、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有趣的物質與非物質對比,必然的評選結果。這十項清單的每一樣都看似簡單,但是明白人都知道這些都是「舉重若輕」的「人生奢侈品」。每一項理所當然的生命與生活,都在經過一番歲月之後,才能意味深長地同意。從青春、初夏、仲夏、長夏到了「深秋人生」的人們都知道,幾番風雨後,在略顯蒼白的靈魂中能從心所欲,能有曠遠自由而舒坦自在,最後總會聽到耐人尋味地說「得來不易啊!」老,不足以懼,老是一種重生。此刻是人生卸下責任重擔的美好時刻,攀登人生另一座高山的始點。和自己最真誠的對話,未來尚有什麼「可能性」,等待我們發掘、應對、挑戰。或是選擇庸庸碌碌,可以悵惘、失落、憤怒、焦躁,然後嘆著「生命才要成熟,就要面臨老去」「時間,好不堪用!」諷刺地察覺「死亡了,才發現熱愛生命。」(本文節錄自有鹿文化出版《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
-
2021-01-03 醫聲.癌症防治
子宮頸癌/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及死亡前10名,衛福部新營醫院表示,目前有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簡稱HPV疫苗)可供施打,保護力約10年,是預防子宮頸癌一大利器。新營醫院說,全台每年約有1500名子宮頸癌新個案,約650名女性因此死亡。絕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所導致,且超過70%由高危險的HPV第16、18型所引起。而發生性行為年齡越早或性伴侶越多都可能增加感染HPV機會,發生子宮頸癌的機率也就相對提高。新營醫院藥劑科主任林家安說,HPV疫苗為不活化疫苗,可誘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抗體,預防7成子宮頸癌發生。國內目前核准的3種HPV疫苗,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皆可預防最重要第16型及第18型引起的子宮頸癌,保護力約10年。他指出,施打疫苗後常見副作用有暈針、發燒、頭痛、噁心、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紅斑、搔癢,建議接種後應觀察30分鐘再離開。林家安表示,接種疫苗後可降低子宮頸癌發生機率,但預防勝於治療,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要降低罹患子宮頸癌風險要注意三道防線:安全性行為、接種HPV疫苗、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三道防護完整保護,子宮頸癌不上身。
-
2021-01-02 養生.心理學解密
如何幫助另一半面對悲傷?美國婚姻諮商師:別說「不要哭」
「悲傷」是一種令人身心理上都感到不舒服的情緒,而面對伴侶的悲傷,總是感到心疼不已,卻常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最有效的幫助到他。美國婚姻諮商師艾琳·萊巴(Erin Leyba)認為,在伴侶悲傷的情況下有意地為其提供支持,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連結。艾琳·萊巴也提出了面對陷入悲傷情緒的伴侶時,經科學研究驗證可以有效給予幫助的 4 個 實際做法:1. 寫一張慰問卡給他你可以寫一張卡片給他,在卡片中敘述你們的美好的回憶,並表達你對他的關心與支持,這對你的伴侶會是很大的鼓勵。美國作家基利·查斯(Keely Chace) 認為,卡片最大的用意是「表達出自己的在乎」,並盡可能提供自己能力所及之幫助,因此我們要將這點明確地傳達給對方,例如:「我知道我無法讓你的痛苦消失,但我想讓你知道我在這裡,讓你依靠及傾訴。」另外,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在卡片中提到「我知道你的感受」以及「你應該 ⋯⋯」,因為每個人對悲傷的經歷和處理方式都不一樣。2. 讓他有一些放鬆的時間給予你的伴侶一些個人時間好好放鬆,可以的話,建議他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在大自然中漫步、在水療中心度過一個下午、或小睡一下。以神經科學家瑪莉·海倫·伊姆莫迪諾-楊(Mary Helen Immordino-Yang)為首的研究團隊 指出,當你的大腦有時間休息,處於靜止狀態時,你可以重新聚焦精神並整理心情,這有益於你的情感健康。3. 送他花花卉和綠色植物可以幫助減少壓力,使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減少煩躁、焦慮和沮喪,並增加了生活滿意度。此外,花還可以幫助我們獲得適當的睡眠、增強創造力、提高生產力、提高對疼痛的忍耐力,以及提升精神。研究大腦化學反應多年的加州大學名譽教授洛麗泰·布里寧(Loretta G. Breuning) 指出,欣賞花可以觸發令人快樂的大腦化學物質,例如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等,提升我們的正面情緒。4. 給他一個擁抱除了擁抱,也可以增加牽手的頻率,有時候身體接觸比言語更令人感到安慰。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Dacher Keltner) 指出,「觸覺交流」可以傳達 12 種不同的情感,包括感激、同情與愛。給予對方一個溫暖的擁抱,能使對方感到溫暖及以及被愛,幫助他重拾快樂。不要害怕悲傷臨床心理學家麗莎·費爾斯通(Lisa Firestone) 認為,當我們過度抑制負面情緒時,我們會逐漸失去愛、熱情與溫暖,因而過著更加消沉的生活。因此比起告訴對方「不要哭」,陪伴他面對並克服悲傷會是更好的做法。情緒是最真實的反應,為我們提供了「自己正過得如何」的訊息,幫助我們調整自己並邁向更好的生活。正如同《小王子》作者安托萬·迪·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所說的:「悲傷是生活的證明之一。」(Sorrow is one of the vibrations that prove the fact of living.),學會感受悲傷,然後繼續生活,將會感受到更真實的與平衡的自我。(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7 Practical Ways to Support a Grieving Spouse〉、《Psychologytoday》:〈The Value of Sadness〉、《Psychologytoday》:〈Why Flowers Make Us Happy〉、《WIRED》:〈The science of touch: why physical contact can make you happier and more successful〉、Hallmark:〈Sympathy messages: what to write in a sympathy card〉)※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如何幫助另一半面對悲傷】美國婚姻諮商師建議一種「觸覺療癒」、別說「不要哭」
-
2020-12-26 性愛.性愛後遺症
做愛後肚子痛是太激烈?恐黃體囊腫破裂!6種人最危險
小倩今年32歲,某日與老公發生性行為後,突然下腹部劇痛不止,原本以為是進行房事時太過劇烈,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想到3小時過去了,小倩的下腹痛竟轉移到兩側,腰背疼痛難耐,呼吸急促伴隨著噁心感,連走路震動都會覺得疼痛;老公趕緊將她送醫,經醫師用超音波掃描後,診斷為卵巢黃體囊腫破裂合併腹內出血。 黃體囊腫 隨著月經週期而逐漸消失 到底什麼是卵巢黃體?又為什麼會破掉出血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醫師賴宗炫表示,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每個月卵巢都會排卵一次,排卵後,濾泡會形成黃體,用來支持子宮內膜的成長,以利胚胎的著床,如果沒有懷孕,黃體則會約維持10~14天,最後,隨著月經週期而逐漸消失。 正常成熟的黃體直徑約為2~3公分,但某些女性容易因為體質問題,或是荷爾蒙不平衡的情況下,黃體受到刺激或出血,導致黃體持續增大,形成內部出血的黃體血腫,當血液完全吸收後,就轉變為直徑超過3公分以上的黃體囊腫。 黃體囊腫多因外力破裂 常見9大症狀黃體囊腫破裂原因,多半與過度運動與外力碰撞有關,一旦黃體囊腫破裂,若只是輕微的出血,女性可能會突然間的下腹部悶痛,甚至沒有不適感,但過一段時間後,等待出血被人體吸收(約1~3個月),腹部悶痛感則會慢慢消失。 賴宗炫提及,若在進行劇烈運動時,出現下腹部疼痛、悶脹、噁心、想吐、頭暈、眼花、血壓下降、昏厥,甚至休克,建議應及早就醫。治療黃體囊腫以臥床為主 出血量大時須開刀止血 一般治療措施是要求病患臥床多休息,輔以止痛消炎藥物為主,避免傷口再次破裂出血,靜待腹腔自行吸收少量的內出血。若出血量大於250c.c.,尤其血液堆積在腹膜或骨盆腔量大時,腹部會突然間劇烈疼痛,如果沒有緊急處理,可能會出現持續性內出血、甚至有休克的生命危險,這時需要緊急開刀,將正在出血的黃體囊腫燒灼止血並切除。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黃體囊腫破裂不一定非得開刀治療,症狀輕微時只需藥物治療就會有成效,但若是在藥物治療後,下腹部疼痛症狀一直沒有消失,就要懷疑是其他疾病所引起,例如卵巢長腫瘤的可能性,建議進一步接受檢查。 黃體囊腫易致卵巢扭轉 嚴重可能導致不孕另一方面,黃體囊腫的病患,很容易引起併發症「卵巢扭轉」,賴宗炫指出,原因是卵巢在身體裡是浮動的,而超過5公分的黃體囊腫有一定的重量,若接觸不當外力,可能會讓卵巢根部發生扭轉;卵巢扭轉的症狀表現為持續性急性腹痛,若沒有及時開刀處理,長時間的扭轉恐會造成供應卵巢的動脈阻塞,進而促使卵巢組織壞死,而有不孕的可能性。 20~30歲女性最常發生 6 種情況是高危險族群 只要女性處於生育年齡,就有可能出現黃體囊腫破裂的問題,其中,又以正值20~30歲的女性最為常見,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活動量比較大,導致黃體囊腫破裂的可能性較高。賴宗炫提醒,以下是黃體囊腫破裂的高危險群:1.性活動頻繁:性活動頻繁的女性,容易因為過度的陰道撞擊,導致黃體囊腫破裂,是臨床上黃體囊腫破裂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2.常搬重物:因為搬重物會讓腹部用力,當腹部壓力變大,很容易引起囊腫破裂。 3.喜愛激烈運動:例如跑步、跳舞、體操等運動,過於激烈動作容易引起囊腫破裂。 4.愛吃補品:進補過度時,卵巢受到的刺激較大,濾泡也會較多,黃體囊腫形成機率也較大。因此,有黃體囊腫的女性,飲食應保持清淡,過於溫補的食物則要小心攝取,像是薑母鴨、麻油雞、當歸鴨,或者加酒的料理,應適量攝取。 5.吃排卵藥物:因卵巢在排卵後才會形成黃體,因此,有固定使用排卵藥物的婦女需注意。 6.吃抗凝血藥物:比如心臟有問題的患者,必須吃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物,一旦發生黃體囊腫破裂,恐會有血流不止的狀況,使用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 黃體囊腫應追蹤治療 避免破裂釀成嚴重後果 統計發現,女性從月經第一天算起,黃體囊腫在第20天至第26天為最容易破裂期,因此這段期間,應避免下腹部劇烈運動;此外,若已知有黃體囊腫的女性朋友,生活上一定要留意,避免骨盆腔與下腹部受外力撞擊,進行性行為時,也要請性伴侶配合不要過於激烈。 雖然大部分病患出現黃體囊腫,大約1~3個月後會隨著月經週期自行消失,但應該要警惕的是,囊腫一旦破裂就會引起內出血或急腹症,所以,萬萬不可寄望於囊腫會自行消退而忽略治療,一旦檢查出有囊腫問題,一定要立即配合醫師持續追蹤治療,以免釀成嚴重的後果。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0-12-24 科別.精神.身心
放鬆 ≠ 壓力管理 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生活在文明社會中,我們每天都面臨著不斷發生的事件和挑戰。從工作、家庭、人際社交難題到塞車、天氣惡劣、弄丟錢包等看似平凡但非常討厭的事情,這種持續的壓力是無情的,並不斷消耗著我們的「幸福感庫存」。感到壓力時大腦的科學變化腦神經學家 、同時也是專攻壓力與創傷症候群心理治療的醫學專家 Douglas Kong 揭露了承受壓力時,大腦產生的化學反應: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每個事件會觸發不同的神經通路信號,激活腦部杏仁核並督促我們開始工作。還有一些連帶的身體症狀:腎上腺素分泌、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等等。過去心理學概念一直試圖幫助過度焦慮的人學會冷靜下來,我們常聽到:為了舒緩壓力,你必須學會如何「放鬆」。但 Douglas Kong 認為,「累了就休息」可能不是阻止壓力的最好方法。 杏仁核的功能本來就是「壓力接收器」,在面臨威脅和危險時提醒生物進入戒備狀態。 適度的壓力能提高動機、督促人們自我精進,如果一味放鬆不去理會壓力,可能導致表現不佳或更嚴重的後果,反而讓人更疲累。放鬆 ≠ 壓力管理我們需要適量的壓力,但又不能讓太多壓力傷害自己,該如何取得平衡呢?答案是學會「管理」。Douglas Kong 指出: 在壓力管理中,最需要的不是「放鬆」,而是透過調整認知思維,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來控制壓力的份量 。目標不僅是減輕壓力,還要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無論是工作、家庭等領域),他認為以下幾項提示能真正幫助人們翻轉高壓生活:1. 真的不堪重負時,一定要暫停在壓力過重的時刻,你必須停止你正在執行的任務,專注於你的情緒和身體狀態。 當人們主動終止任務,而不是被任務追著跑,就會有拿回掌控權的感受 。想法枯竭時,記得深呼吸、放慢速度,用第三者的旁觀角度審視你正在做什麼、仔細回顧每一個步驟,你可能很快就會產生新的見解。2. 積極自我喊話心理學支持正面自我對話的功效,因為 語言是一種強大的「自我暗示」,人們會相信自己說出來的話,並朝著言語描繪出的形象邁進。處在壓力之中時,試著對自己這樣喊話:「雖然情況很困難,但總會找到辦法。」「以前也發生過這種狀況,最後都順利解決了。」「人們信賴我,才託付我這些任務。」「我有能力處理這些問題,別人也願意幫助我。」3. 花點時間社交那些你關心和關心你的人是一種很好的壓力紓解劑,即便對於內向的人,和親近的家人或伴侶聯繫也是絕佳的充電方法。簡短聊個幾句、一起說說笑話、做些有趣的事情;遇到困難時互相表達支持…… 獲得人際與社會支持讓我們感覺不孤獨,能降低人們受環境控制、失去自主權的感受 。4. 欣賞小事物即使只是一點小空檔也好,讓自己從任務中抽離,把注意力放在環境中的其他事物:桌上別緻的擺設品、記事本角落的語錄、咖啡杯上的花紋 …… 從心理學來看,「觀察」是一種積極正念的練習 ,不僅能提升認知敏銳度,還有助重置身體和心理基調。5. 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頻率放鬆依然是必備的,不同的人可以容忍不同程度的密集工作,你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頻率。不必因暫停工作而感到內疚, 適度休息會中斷壓力循環、恢復對精神和身體狀態的控制 ,確保你再次回到崗位時效率提升、充滿創造性。(參考資料:《Yourtango》:〈 These Stress-Busting Tips Will TOTALLY Change Your Life〉;《Benenden.co.uk》:〈8 stress-busting tips for everyday life〉。)※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放鬆 ≠ 壓力管理】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
2020-12-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一條褲劇團《長夜守燈》 疾病敘事的當代樣貌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如何做個能幫忙病人的好醫師」,由三位不同背景的學者執筆。一位專攻醫學史的醫師利用幾個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勸告同儕不要因知識的驕傲而輕率否定病人的經驗和想法,進而探討醫病關係以及重視病人團體的看法,強調醫病良性互動的重要;一位專門研究醫學人文的醫師介紹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做為醫學院的必修課程,可以促成醫學生學會傾聽病人的話,而能夠辨認、聆聽、理解病人的病情,然後受到所聆聽的故事感動,然後做出回應行動的整套臨床技巧。」;一位在醫學院教學的社會學學者介紹史薇特醫師的兩本書,以諸多醫師與病人的互動與照護故事,敘述身體診察、聆聽病人故事、細讀病歷等慢功夫如何成為有效醫療的基石。不久之前在某個tutorial結束之後,一個高年級的醫學生把我叫住。他說考試將近,但有件事讓他完全無心讀書。他的親人不幸在工作崗位上昏厥,趕忙送醫之後,急診室將病患做了基本處置,接上該有的點滴和管線,但很快就發現救回人命的希望渺茫。醫護人員匆忙告知他們無能為力之後,便任憑病患在冰冷的房間裡死去。他不知道身為未來的醫師,此時可以做些什麼?現代醫學進步飛速,但如今面臨的「瓶頸」,便是在某一個臨界點變得無能為力。我們只能機械式地提供不同的套餐選擇,無法針對病患或家屬的需求,或是服務品質的完善做出細微而權宜的調整。這是因為醫學所服務的對象,逐漸從「人」轉移到細胞,乃至於血液裡的成分。醫學社會學者Nicolas Jewson早在七零年代便指出,這是一個病人消失的過程。在我任教的香港大學,我每年邀請慢性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在學生面前就他們的生命故事現身說法。這是他們離開學校之前,少數能夠聆聽,並且透視一個疾病的完整樣態的機會。這些故事大多蜿蜒曲折,佈滿荊棘,是一個普通臨床工作者在十五分鐘的診察時間裡所掌握不到的。近二十年來,醫學人文逐漸成為醫學院的必修課程,其中一個熱門的課目,就是疾病敘事。重新聽病人說話,這是現代醫學十八世紀出現的細胞轉向(cell turn)之後,再度出現的轉折,稱之為「敘事轉向(narrative turn)」。創立哥倫比亞大學敘事醫學的教授,麗塔.夏隆(Rita Charon)這樣定義醫療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敘事素養(narrative competence):「能夠辨認、聆聽、理解,然後受到所聆聽的故事感動,然後做出回應行動的整套臨床技巧。」瞭解加上覆述,這樣看似簡單的能力其實不容易培養。病患解釋自我身心狀態時,受到自身表達能力和焦慮情緒的限制;醫療工作者在效益和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壓力下影響,往往疏忽了病患敘事中最關鍵的元素。醫療文學期刊Bellevue Literary Review的主編丹妮爾.歐芙莉(Danielle Ofri)就用了一整本書的厚度,解析病患和醫師理解診間敘事的落差。當代社會之中的疾病樣態,使得敘事變得更加複雜。疾病或是身心狀態的慢性化,比如心血管功能的異常、免疫代謝功能異常到認知障礙,讓我們每個人—無論依然健在或已經百病纏身—都暴露在一連串的危險因子之中。處理疾病從醫藥介入逐漸演化為風險管理。不斷變動的生命樣態在臨床上可能暫時找不到意義,但卻影響著一個人的的生涯規劃、職業抉擇、人際網絡的轉變和居住地的安排。除了和一個病最後治不治得好大有關聯之外,更影響著一個人就算久病不癒,卻同樣急切的身心安適需求。更耐人尋味的是,敘事不再只出現於醫師和病人之間。只因當代醫療的迫切課題,落在照顧者的身上。醫療人類學者凱博文(Arthur Kleinman)在他的新書《照顧的靈魂》中就反省到,就算一個訓練有素的臨床專家也不見得熟悉照顧的全貌,只因照護所涵蓋的領域之廣,遠遠超出醫學的範疇。而當代社會裡的照顧者除了被迫放棄全職工作的伴侶、子女,被遺漏在國家醫療網之外的看護幫傭,還有在社會中提供一切基本必須服務(essential services)的清潔、營建,甚至在疫情期間成為高危險人士的餐飲外送員。簡單來講,照顧者的身分經常隱而不現,但人人卻有機會成為照顧者。能夠聽見這些故事的方法,只有將他們一字不漏地記錄,然後說出來。兩年多前,我和香港的一條褲劇團胡海輝導演同時有了結合記錄劇場,探討臨終照顧課題的想法。紀錄劇場是個有趣的表演藝術形式,藉由民族誌方法,讓演員們的肢體和語言表達,成為紀錄片的鏡頭。在訪談照顧者的過程中,讓參與的學員學習,並親身體現(embody)照顧的種種負擔,最後成為一個具有理解溝通,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未來照顧者。可惜這個校園計畫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之下,由於醫院停止參訪而必須暫停。但我在明年夏天即將返台任教,希望藉這篇文章號召一批照顧劇場的生力軍,把計畫帶回台灣,共同為打造一個有敘事能力的關懷社區(care community)努力。(此文短版原刊於一條褲劇團《長夜守燈》節目單內容)
-
2020-12-20 科別.婦科
她長期腹痛 竟因子宮避孕器放15年致卵巢輸卵管膿瘍
一名45歲婦女因長期左下腹痛、噁心嘔吐,且近日陰道出現大量異常分泌物而就醫,經醫師內診發現,是因為15年前放置子宮的避孕器造成疑似細菌感染,超音波顯示左側卵巢輸卵管的膿瘍,經評估內科藥物療效不大,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將其感染側的卵巢輸卵管切除。榮總新竹分院婦產科醫師李竑叡表示,卵巢輸卵管膿瘍為女性下腹痛原因之一,也是骨盆腔發炎嚴重表現,一般常見於15至40歲的育齡婦女,罹患風險因子包括多重性伴侶、伴侶有性傳染疾病、曾骨盆腔發炎過、使用子宮避孕器、常陰道盥洗、15到25歲年輕女性、執行人工生殖技術(如取卵)等。膿瘍一般來說和骨盆腔發炎有類似症狀,輕微像是急性或慢性下腹痛、發燒、畏寒、陰道不正常分泌物、性交疼痛、甚至解尿疼痛等,嚴重可能膿瘍破裂或休克等。李竑叡指出,現行的子宮避孕器有2種,含銅金屬,只有避孕效果,如樂母麗、銅T、母體樂等,避孕效果長達10年;以及含有女性荷爾蒙,有避孕和治療子宮肌腺症效果,如蜜蕊娜療效5年、小蜜療效3年等,使用壽命不同,但基本上超過使用療效後,應將其拿出。李竑叡說,避孕器久放子宮內確有風險,且有避孕器移位腹腔或膀胱的可能,除超過使用療效後應取出,若懷疑子宮腔感染、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更年期或置入3個月內不適反應等,也應尋求婦產科醫師專業的意見。
-
2020-12-19 性愛.愛情診療室
相愛容易相處難!神經學家:愛情分四階段,而很多人卡在第三段就散了
陷入愛情很容易,經營愛情卻很難,有些伴侶無論遭遇什麼衝突或困難,也不會放開對方的手;而有些伴侶一經風吹草動,就拂手而去,這和感情的穩固程度有關。雖說每段愛情都是獨特的,但都必經四個階段,分別是熱情階段、早期依附階段、危機階段和深度依附階段。美國金賽研究中心(Kinsey Institute)的神經科學家 Helen Fisher 與埃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神經學臨床教授 Lucy Brown 研究了戀愛中人們的大腦活動,發現大腦在愛情中的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活動狀況,而如何面對及度過這四個階段,大大的影響了愛情的滿意度。ㄧ、熱情階段在熱情階段,我們很容易忽略掉或包容了他的缺點,以及他犯過的錯,比如把髒碗盤放在水槽兩天,因為負責負面情境判斷力的大腦前額葉在此階段活動量是減少的。「愛情是盲目的」這句話就是在指這一階段。反之,在愛情剛開始的階段,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含量是高的,這對於大腦的作用類似吸食古柯鹼,讓你總是有飄飄欲仙的興奮感。二、早期依附階段在第二階段,我們會將對方的缺點和優點整合在一起,用稍微客觀的角度看待對方,少了一點夢幻濾鏡後也許會有一些小衝突產生,但克服了之後兩人的關係會更深、更緊密,有一種我很了解你,你也很了解我的親密感。三、危機階段危機階段是感情的轉折點,若無法順利度過,往往落得分道揚鑣的下場,我們常說的「五年之癢」、「七年之癢」就是在危機階段發生的。在此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真誠溝通」,兩人坦承地把內心的想法和需求表達出來,也討論彼此未來的藍圖是否一致,即使這個問題很嚴肅也不要避諱,逃避、忍讓、指責等都只會阻礙感情的成長,讓關係漸近冰點。四、深度依附階段順利度過危機階段後,就是最穩固的深度依附階段,兩人已見識過關係最糟糕的狀況,所以懂得如何在下一次避免同樣的衝突, 即使碰到了也更容易解決。Brown 用「平靜」(calm)來形容深度依附階段的關係,就像魚在水中,鳥在空中一樣,這段關係帶給兩人的感受是舒服且安全的。不過,即使到了第四階段,也不代表感情絕對不會散,持續用心經營才能讓愛情延續,研究顯示,讓愛延續的關鍵是「新奇感」,兩人一起從事過去沒做過的事,例如一起學做菜、一起去某個沒去過的離島旅遊,對維持愛情熱度是很有幫助的。參考資料:1.《verywellmind》:Navigating the 4 Stages of a Relationship2.《Inner Picture Stories》:The Four Stages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hy They Matter to Know※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陷入愛情很容易,經營愛情卻很難】神經學家:愛情分成四個階段,而很多人卡在第三段就散了
-
2020-12-17 名人.相性幸福
床上只想躺著爽?盤點關係裡容易性慾卡卡的4大原因
在關係裡,性生活是增進親密與情感的潤滑劑。不過,當每天朝夕相處的兩個人,彼此的互動漸漸已成了習慣,性愛也走入了日常,還能像熱戀時那樣熱情洋溢嗎?通常內行的人就會笑說,早已成為老夫老妻,熱情的火花早已燃燒殆盡,哪裡還有幹勁啊!但,事實上,容易為性事苦惱的並不是這些老夫老妻,反而是任何年紀、不同形式的戀人都可能會遇到性慾方面的問題。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以下幫大家整理出四種在關係裡容易影響性慾的原因。一、在床上就像充氣娃娃,只想躺著爽性愛是兩人的事,需要兩人一起互動、交流、纏綿,才能體現出愛的真意。但,如果女方只顧著自己耍懶躺著爽,根本不想有互動,所有的賣力活交給男人就好,長期下來性慾一定會低迷不振,誰希望自己的床伴是一條動也不動的死魚或是塑膠感重的充氣娃娃….二、想到性愛就進入打哈欠模式很多雙薪家庭的夫妻,由於下班後各自疲倦,睡覺時間都比做愛時間來的寶貴,兩人很有默契的約法三章,固定利用假日時間享受魚水之歡,但一旦模式成形,性愛千篇一律成了習慣,沒有任何情趣,漸漸地性生活成為生活清單最後一項,越來越不重視,到最後雙方就不再期待做愛了。三、做愛就像誦經一樣,嘴裡念念有詞一般來說,在做愛之前,我們會先開始調情,營造性氛圍,燃起彼此的性慾。但不是每對伴侶都是依樣畫葫蘆,照樣來做。有些人在性上主導性高,猶如軍官上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嘴裡唸的都是「摸這摸那」、「小心壓到….」、「不要這樣那樣」、「親上親下」、「注意力道」不斷放誦…這樣的過程哪裡還有情慾?反而招來一堆情緒,把氣氛破壞殆盡。四、以性為名的情緒要脅我認為,性慾容易遭到扼殺最主要原因就是「愛比較」,總拿婚後的性愛和戀愛時的性愛相比,這時就掉進了思維陷阱。畢竟戀愛跟婚後的性慾起點大不相同,戀愛時由於受到浪漫愛的影響,見到對方,自己就好像發情的公狗一樣,想要立刻撲倒她,只是這樣的愛情魔力是有期限的。根據研究指出,戀愛時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激素(俗稱愛情激素)會讓人感到開心擁有幸福感。只是這樣的激素分泌多寡決定愛情的深淺。而熱戀時最長可維持一年半左右。重點是有效期一過,愛情魔力就會消失,此時兩人相處就不再出現臉紅心跳,熱戀的激情也會慢慢消退。這時就會進入感情的平穩期,有些人就會步入婚姻的聖堂。所以,不要犯傻去拿婚後的性愛當要脅,告訴對方要像戀愛時那樣熱情如火,擁抱、親吻時「弟弟」就要立刻站好,假如沒有這樣反應就開始情緒勒索:冷嘲熱諷、大吵大鬧、拿不愛了說嘴一直批判對方。這樣反而會讓對方備感壓力,性慾遭受迫害,親密關係因此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喔!
-
2020-12-16 性愛.愛情診療室
吵架不一定是壞事!婚姻心理治療師分享 5 個「正向吵架」方法,讓感情在風雨中成長
你總是花許多心思在避免與伴侶爭論嗎?其實,爭論不一定是壞事。心理治療師大衛·布勞赫(David Braucher) 認為,爭論可以成為解決不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如果雙方打算建立長期關係,那麼就更有可能爲彼此的觀點而爭吵。另一名長期研究婚姻和家庭的心理治療師巴頓·戈德史密斯 ﹙Barton Goldsmith﹚ 也提到,每對伴侶都會爭論,這是很正常的,然而重點是「爭論的方式」。如果做得正確,爭論反而可以幫助彼此成長和解決問題。因此,巴頓·戈德史密斯 提出了幾個伴侶爭論時必須注意的事:1. 生氣之前先談談自己的感受當問題發生時,通常只要好好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讓伴侶理解你的感受,就可以避免掉大多數的爭論。2. 不要提高你的聲音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受傷的情緒都可以透過「耳語」來獲得緩解。巴頓·戈德史密斯建議那些大喊大叫的伴侶只能用低聲交談,結果發現這大大的降低了他們的怒氣。婚姻家庭治療師亞倫·安德森(Aaron Anderson)也 指出,當你在爭論中提高聲音時,會使對方感到更恐懼,所以如果不想令對方感到不舒服,就不要提高聲音。試著降低音量,這會使雙方的防禦降低,讓對話變得更順暢。3. 不要威脅「分手」不要用「分手」、「離婚」來威脅對方,這種情緒勒索將會使另一半陷入恐慌,如果你告訴對方你想離開,他們將會因為失去重要之人而陷入深深的消沉。心理治療師丹尼斯·利蒙傑洛(Denise Limongello)也 認為:「吵架時離婚的威脅可能是毀滅性的。」這樣的行為可能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並為「最糟的結果」提供了可能性。4. 不要翻舊帳別將過去囤積的問題翻出來當作武器,對付眼前你們正在尋求解決的問題。先處理眼前的問題,如果你對以前的問題有未解決的感覺,請在其他時間再談論它們。心理治療師謝里·雅各布森(Sheri Jacobson)也同意這點,她 認為 每個人都無法改變過去,因此在爭論中提出過去的分歧,只會使你的伴侶感到被困和無助,應該先拋棄過去,將重點擺在當前的問題。5. 聆聽你的身體當你生氣時,身體釋放的化學物質可能會使你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例如破壞物品或是攻擊他人,進而對這段關係造成破壞。因此,你要學習了解自己的感受以及憤怒是如何在身體與情感上影響你。精神科醫生艾希莉·馬茨維奇(Ashley Matskevich) 表示,快速冷靜下來的方法之一便是認識自己憤怒的跡象,例如拳頭緊握、發抖、面色脹紅或出汗,意識到自己出現這些跡象時,試著深呼吸以在發怒之前重新控制自己,避免造成遺憾的結果。爭論後要做的事:給對方一個擁抱巴頓·戈德史密斯在他的另一篇 文章 中也提到,和另一半吵架之後要做的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互相擁抱,但即使不喜歡,它也是最重要事情的之一。擁抱可以幫助不好的情緒消失,並讓人感到彼此之間的連接重新建立。下次,試著給對方一個擁抱吧。(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10 Tips for Constructive Arguments with Your Loved One〉、《Psychologytoday》:〈The Good News About Fighting with a Romantic Partner〉、《huffpost》:〈Your Marriage Could Be In Trouble If You Resort To This During Arguments〉、《Verywell Mind》:〈Why Threatening Divorce During an Argument Will Harm Your Marriage〉、《Harley Therapy》:〈Relationship Conflict – Still Fighting About the Same Old Things?〉、《The Healthy》:〈How to Calm Down: 24 Things to Do When You’re Angry〉、《Psychologytoday》:〈All Couples Argue. Learn to Do It With Respect and Kindness.〉)※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與伴侶吵架不一定是壞事】婚姻心理治療師分享 5 個「正向吵架」方法,讓感情在風雨中成長
-
2020-12-15 養生.家庭婚姻
婚前婚後這樣做 主播夫妻檔得以邁入婚姻第20個年頭
資深媒體人何戎與Kelly結婚即將邁入第20年,夫妻倆育有才華洋溢的兒子、氣質出眾的女兒,還一起攜手主持節目、創立品牌,成功將事業、家庭、愛情全都包,是人人稱羨的模範夫妻檔。今天要來跟我們分享,如何在婚後打造彼此全方位的Life Partner(人生伴侶)?婚前|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對的人?何戎女兒的教室黑板上寫了一句話「Life is a marathon, not a sprint.」(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場短跑衝刺。)這句話套用結婚與擇偶也是如此,再美好的愛情,如果不能落實到吃飯、穿衣、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面,是不會長久的。對何戎與Kelly而言,決定兩人攜手度過下半輩子,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呢?何戎:每個人對外在條件的設定都不同,Kelly正好符合我喜歡的女生的外在特質,內在特質則是很好相處、善解人意,她很能會同理我,常常換位思考的方式提供我她的建議。我覺得「好相處」才是成為男女朋友甚至婚後最重要的因素。Kelly:當年何戎哥吸引我的特質是有才華、很善良。人家一定會說他又高又帥,但當年我認識他時,他沒有現在帥! 哈哈! 每個人對外型都有基本的喜好,20多年前他的人格特質與才華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婚後|學習彼此的優點,承認自己的缺點夫妻共事到底好不好?何戎與Kelly剛結婚時,雖都待在媒體圈,但兩人個性互補,作事風格不同,因此他們的「共識」就是不在一起「共事」,尊重對方的工作空間。何戎認為,給彼此空間是婚後夫妻相處上很重要的一點,包含心理上與時間上的。他舉例,「有人認為跟另一半就要時時刻刻在一起,或者所有事情都要坦白透明,但我覺得互相尊重,對方想講就會講,對方想保留,你就讓他保留OK啊。」Kelly坦言:「剛結婚的時候,我們關係一直都很不錯,而我們為了要維持好的婚姻,選擇不共事,那時我是急驚風,何戎哥是慢郎中;我的個性外方內圓,他是外圓內方。」直到2011年開始,事情開始有了變化,他們夫妻不共事的模式,因為一起主持GOOD TV電視台《幸福來敲門》而有了改變,5年下來近千集的節目,邀請許多來賓談論夫妻親子與家庭生活,也讓他們夫妻倆學習一起共事。Kelly笑著說,電視圈應該不容易看到一對夫妻共同主持一個節目長達5年、將近千集的!夫妻倆開始學習截長補短,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也因如此,兩人在個性上變得越來越像彼此。Kelly:「在過去,他是他,我是我;但後來妳會發現,婚姻裡願意放下彼此的個性,專注對方優點的時候,才能在婚姻上過的很快樂,我們也因此可以在事業上可以彼此磨合、努力,我們是人生的伴侶,卻也是彼此事業上的最佳夥伴。」兒女|比起開出擇偶條件,孩子的判斷力更重要如果要分別給兒子、女兒擇偶條件的叮嚀,會是什麼呢?對兒子而言,看女生首先看她的「價值觀」,何戎解釋:「我們常說『聽某嘴大富貴』,其實太太對先生的影響很大的,所以她要有很正確的價值觀,像我的太太就是很講究公平正義,而且是非分明的人,她常提醒我如何做對的事情,或把事情做對。」至於女兒,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表示,就是要找一個絕對疼惜她的人。何戎感性的說:「我很希望將來女兒的另外一半,能懂得欣賞女兒的特質,知道怎麼跟她相處,最重要的是真心愛她的全部(包括優點和缺點)。身為父母,我們也是不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透過對話或其他方式慢慢了解孩子的全部,畢竟真正了解一個人,可能需要一輩子這麼久。」何戎與Kelly倒不認為「設定擇偶條件」是必要之舉,他們會將重點放在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備明辨是非的判斷力。何戎:「像媽媽常常跟他們說,人要有分辨的能力跟智慧,為什麼?很多時候,你在關鍵時刻決定一件事情做或不做,所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聰明。」既然分辨事情都這麼重要了,懂得「識人」就更加重要。孩子辨識的能力,從在學校交友就會開始了,何戎與Kelly也透過平常親子聊天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孩子們的價值觀、判斷力都蠻好的,進而得知未來他們在擇偶上是比較能讓人放心的。教育|孩子出社會後,「學以致用」到底重不重要?在何戎與Kelly的眼裡,高三的兒子看似溫和,內心卻很有想法,打鼓、吉他、跳街舞、愛畫圖很有才華;寶貝女兒愛彈琴、唱歌則遺傳到爸爸豐沛的情緒、媽媽的溫暖堅毅,尤其她對長輩極其孝順貼心。兒女目前都還在緊湊的升學階段,從資深媒體人的角度而言,會希望孩子未來畢業後,最好把興趣當工作,還是將兩者分開比較好?何戎與Kelly從主播、記者轉戰電台電視節目主持人,2011年兩人還共同創辦「愛可落實禮品平台」,是名副其實的斜槓夫妻,針對職涯規劃,他們百分之百尊重孩子的興趣、也相信孩子的選擇。現代社會定義的成功已經越來越多元,何戎舉例,很多年輕人不想當「技師」,但技師其實就像「汽車的醫生」,也是醫師的一種,假如一個人很了解自己,那他就不會因為在乎旁人的眼光而限制自己的潛能發展。學以致用固然很好,但他們更希望孩子出社會後,能像一塊海綿一樣,擁有持續吸收新知,培養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最後,何戎與Kelly也勉勵所有偉大的爸爸媽媽,養育孩子大不易,但養育孩子也人生最幸福的體驗,父母並不是孩子的擁有者;而是要成為孩子的管理者,帶領他們朝往正確的方向。誠如Kelly所說,孩子會看著我們的背影長大,所以父母所活出來的生命,就是最好的身教。
-
2020-12-13 科別.精神.身心
現代人必學的功課 世界各國的紓壓之道
適度壓力是成長的動力,過度壓力則會帶來各種健康問題。當工作壓力成為日常,如何紓壓是現代人必學的功課。Health.com訪問世界各國、各行各業人士,分享他們如何從壓力中找到解放的方式,有趣的是,這些紓壓方式和各國的文化傳統有密切關係。法國人「當我卸下一整天的工作壓力返家後,我會進行一個儀式﹘﹘喝些開胃酒,搭配腰果和鷹嘴豆泥,然後準備做飯。」—化妝品牌CEO Ingrid Jackel你可以這樣做葡萄酒是一種放鬆劑,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個儀式性的動作,切開工作的混亂與居家的舒適感。不管是洗臉、和家人玩個小遊戲、聊天,都可以是達成放鬆目的的儀式。愛爾蘭「在寒冷的月份,還是要到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這使我的大腦煥發活力。」—部落客Phoebe Holmes,40歲你可以這樣做外出輕快散步。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一組人騎腳踏車30分鐘,一組人靜靜坐著,在這之後給他們看令人不安的照片,前者明顯比後者較不感到焦慮害怕。運動不僅可以減輕焦慮,還可以讓你在遇到痛苦的時候,維持情緒鎮定。外出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陽光,有利正向情緒。土耳其「土耳其語Keyif的意思,就是找一個時刻完全放鬆做自己,享受愉悅的事物。當我聽音樂或伸展筋骨的時候,我有了Keyif的感受。」—非營利計畫協調員Asli avusoglu,42歲你可以這樣做分散大腦的注意力,緊張的想法通常來自「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的假設。專注於積極的事物,可以幫助消除負面想法,不妨在筆記本上寫下生活中的好事清單。俄羅斯人「俄羅斯人在忙碌的工作之後,會到俄式桑拿浴放鬆,坐在極端的高溫中出汗,是一種拯救靈魂的奇蹟發明。」—作家Amanda Lynn Hinson,35歲你可以這樣做沖個澡,把身體弄暖,短短幾分鐘就可以消除緊張感。耶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從熱水澡中獲得溫暖的感覺,可以觸發大腦和身體情緒溫暖的反應,從而提振心情。泰國人「泰式按摩是一門科學,身心療效已獲證實。對肘部和膝蓋施加壓力,身體的壓力因此釋放。」—大學講師Pam Sangsingkeo,39歲你可以這樣做揉捏頸項部位,刺激壓力受體會釋放一種天然的抗憂鬱血清素,如果能讓伴侶為你服務更好。瑞典「在瑞典,我們喜歡短暫休息一下,和朋友喝個咖啡(瑞典話中稱為Fika),這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在許多公司,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左右,是進行Fika的時間。」—電視製作公司經理Sarah Melin,42歲你可以這樣做用手機設定休息的鬧鈴,鈴聲響起找個同伴到茶水間煮杯咖啡。麻省理工學院一項研究顯示,在工作日進行社交的人,比埋頭苦幹的人有更好的生產力。印度「每天早上我會做笑聲鍛鍊﹘﹘微笑、揮手並跳躍。我做得愈多,就感覺愈有活力。」—健康計畫主持人Rashmi Vyas Aparajit你可以這樣做牛津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收縮的腹部肌肉會觸發讓人感覺愉悅的腦內啡大量分泌。甚至只是短暫的捧腹大笑,都能使人平靜。不妨看一點會讓你發笑的電視節目。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12-08 性愛.性福教戰
男性內心最深處的疑問 治療師公布做愛時間多久才及格
【文、圖/摘自創意市集《我要的歡愉你該懂!》,作者欣西亞】做愛時間多久才算及格?欣西亞妳好:一直以為男人持久,甚至達到金槍不倒的境界才會帶給女人性福,前任女友們也沒人抱怨我凍欸固的本事,沒想到最近交的這一任,性愛過程裡總是希望我「嗨呀酷」(快一點),說我如果弄太久會讓她很不舒服,但太快我又擔心她沒享受到。請問男人做愛多久才算正常?拜託幫我解惑,謝謝!坦白講,這個問題欣西亞被男性讀者們問了不下幾百次,每位很關心自己是否達標。還記得當我在成為性諮詢治療師並考取其證書的課程裡,老師曾經要大家提出認為合理的時間長短,結果眾說紛紜,從三分鐘到三十分鐘都有。後來答案公布:只要男女雙方都有獲得滿足,那就是最標準的性愛長度。不過,我知道這個說法應該無法滿足擁有進取心的男性,因為它聽起來有點籠統,對方有沒有滿足你也不一定知道,所以還是希望我給個正確數字,好設立追求的目標。既然如此,欣西亞就來認真為各位分析一下。性愛,其實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包括親吻、撫摸、挑逗的前戲,二是男女性器相接的性交。以一段完整的性愛,從前戲到性交來看,時間上確實頗為彈性,倘若它是天雷勾動地火的激情,很可能15分鐘內就走完起承轉合。雖然短暫,卻令人欲罷不能,搞不好休息一次再來個第二回合。若是那種你儂我儂、細水長流的溫存,光是前戲的部分哏便鋪好鋪滿,該摸的、該親的、該吃的無處不放過,細細品嘗之下,整體超過半小時大有可為。無論屬於哪一種,都是因人而異,有些女生熱情奔放,或男生懂得畫重點,沒幾分鐘她已經就位,水位高到能開一家春水堂,在在顯示準備抽插,伴侶採取快攻之姿,毫無問題。但有些女生天性慢熟,需要醞釀才能進入情況,好比先暖車再飆車追求速度感,因此針對前戲,當然希望男生多上心,整體時間自然延長。不過,若是討論單純的性交,就有時間了。由於活塞運動愈久,會造成女性私密處愈發乾澀,一般而言,從老二進入陰道到結束抽插為止,以7~13分鐘為佳。話雖如此,還是要建議男性多觀察另一半的生理反應,仍舊以雙方獲得最大滿足感為主,並非時間短就是不及格,時間長就一定好棒棒。若要以至少7分鐘為標杆,我也建議男性在活塞運動時,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感。因為以高速搭配持續不間斷在陰道內抽插,很容易讓龜頭過於敏感,控制不住而射精,所以在速度上可用「快慢快慢」的頻率進行,此法不但有變化,也比較不會令人力不從心。另外,適時使用「性交中斷法」也可有效降低敏感度,但是與其把老二抽出來,然後深呼吸對著空氣倒數10秒,更聰明的方式是用「換體位」的方式巧妙帶過,正好也增添花樣,至於什麼體位?傳教士、狗趴式、女上男下、觀音坐蓮,或是要效法周星馳電影裡的「巴黎鐵塔翻過來倒過去」全部悉聽尊便,只能要能小老弟爭取些許冷卻的時間,那就是好體位。不過也別太過花俏,免得你準備好了,女伴卻乾了,反而得不償失。做愛時間愈久,你在女伴內心的分數不一定愈高,「見好就收」四個字的奧義人人都懂,但不一定每個人都做得到。與其追求長度,不如製造品質,或是將前戲當作重點。別忘記,女人能擁有多重高潮,老二深入禁地前先口手併用,製造第一波,老二正式上場後再來第二波。抽插時間短而精彩,反而令女人難以忘懷而回味再三。
-
2020-12-05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HPV可能引發6癌1病! 醫師建議:男女一起打疫苗是預防趨勢
預防HPV感染 接種疫苗是根本之道 衛福部最新10大死因統計報告顯示,子宮頸癌名列女性癌症第八,人類乳突病毒(HPV)為誘發子宮頸癌的主因,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可能被感染HPV,專家提醒,發生性行為時,應使用保險套,而最根本預防之道就是接種HPV疫苗。 台灣癌症基金會「2020 HPV認知及態度調查」報告顯示,33%受訪男女曾在毫無感情基礎下,與人進行性行為,其中以19至35歲族群的比率最高,如果發生性行為時,並未全程使用保險套,可能讓自己及性伴侶陷入HPV致癌風險中。 HPV與六種癌症有關 16型與18型最常見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在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個案中,每5人中就有一人是34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如果持續感染,一旦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出現癌化的風險。 除了引發子宮頸癌,HPV還可能引發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以及菜花,蔡麗娟強調,別以為只有女生必須預防HPV,男生也必須謹慎預防,減少罹癌及菜花風險。 HPV型別高達100多種,研究證實,第16、18、31、33、45、52及58型HPV屬於高危險型別,具有以高致癌風險,其中第16和18型最為常見,七成子宮頸癌患者就是感染這兩型病毒。如果感染其他高危險型別HPV,可能誘發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 男女共同施打HPV疫苗 防治成效更好 WHO最近公佈2030年消除子宮頸癌的願景目標,以中低收入國家為宣導對象,而篩檢和疫苗接種對象皆鎖定在女性。但依照歐美先進國家防治經驗,男女施打疫苗,共同防治HPV,成效更好。 越來越多國家實施HPV疫苗男女共同施打防治計畫,蔡麗娟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40個國家男女皆打,其中澳洲自2013年起,分階段實施男女公費施打HPV疫苗,成效卓越,預計2028年就能提前達到WHO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 蔡麗娟表示,台灣目前每十萬人口有7.9名女性被確診為子宮頸癌,距離清除子宮頸癌要小於4名的發生率,仍有一大段距離,政府、醫界與民眾均應加把勁。 此外,我國自2018年起,提供國一女生公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與歐美國家相較,起步較晚,且受限於經費預算,迄今公費接種對象只限於小女生,建議讓小男生也能列入公費接種範圍,免於HPV相關癌症及菜花等威脅,如此一來,才能加速達成2030年WHO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 《延伸閱讀》 .子宮頸癌地雷另一半也在其中?醫:非不可逆,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HPV感染是口咽癌元兇?醫師建議:男女都要打疫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2-05 養生.無退休時代
做好事為了消業障? 研究證實:幫助他人有益身心健康
在西方國家,這感恩節就像過年一般,會返家與親人團聚,準備豐盛大餐慶祝,起初是為了感謝上天賜與的好收成,後來演變為與親友相聚,一同分享感恩帶來的歡樂。實際上,學會感恩或幫助他人帶來的好處不少,根據2020年9月發表於《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指出,善待及幫助他人有益於身心健康。研究證實:利社會行為 更能感到幸福該研究由香港大學學者進行,將201項獨立研究進行整合分析,累積共19萬多參與者的數據。結果證實,利社會行為(利他主義、合作、信任及同情心)是和諧及運轉良好的社會必備的元素,有利於身心健康。仁慈與具生活意義幸福感之間的連結,比享樂幸福感間來的強,生活意義幸福感指的是自我實現、發揮潛能及在生活中找到意義。較年輕施予者在整體幸福感、生活意義幸福感及心理功能上,水平較高;而年長者則在身體健康的水平上較高。此外,女性比男性在利社會行為及多種幸福感間呈現更強的關聯。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明,當一個人願意從事自願服務,無論長久或間斷性地執行,確實會帶來正向的感受,覺得有能力可以照顧關懷他人,自我滿意度會提高。感恩這件事,在回顧檢核中,重新整理受到恩惠的大小事件,他人的善意支持,會撫慰到過去陷入困境中的負面情緒,讓正向能量逐漸釋放出來。她說一般人認為幸福感或喜悅會建築於一些世俗標準上,像功成名就、幸福美滿的家庭、好的物質生活等,但國外學者追蹤發現,幸福感並沒有隨富裕而提升,反而略為下降。胡延薇建議,要維持幸福感,也可以從核心的人際關係著手,增加與家人或伴侶間的凝聚力或親密度,讓愛與歸屬的需求獲得滿足,同時做利他社會的行為,達到自我實現的層次。隨機善舉幸福感更強 可從日行一善做起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有提到隨機的善舉(如幫助年長的鄰居拿東西)比正式的利社會行為(如固定在慈善機構擔任志工)在整體幸福感上有更強的連結,所以可以從日行一善的概念開始,而善舉也是需要練習的,可從任何時間做1件小事情著手,像是一早醒來、中午甚至傍晚或下班前,找個時間點去做1件事,例如:幫同事倒杯水、說好話、多分擔部分緊急的工作、給個微笑問候或進行捐款等等,在善舉動作前,自然會去觀察,關注周圍的環境及人,比起擔任單位的志工,較無須考慮有時間限制或特殊要求。不妨將善行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原來自己做了不少利他的事,不但感到踏實,也會增強助人行為的動機。葉雅馨說,善行也可以有計劃性地執行,以捐款為例,上網搜尋一些弱勢團體、健康促進單位,了解他們執行的內容,若認同便支持捐款,甚至擔任他們的短期志工。在這搜尋的過程中,除了看到他人需求,貢獻自己,也提升了自我的幸福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03 科別.消化系統
C肝非慢性不治之症,可預防治療!這些高危險群要注意
最近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宣布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三位英國、美國學者獲得殊榮,他們在研究上有著承先啟後的重大貢獻,諾貝爾醫學獎新聞的公布,再次提醒大家C型肝炎疾病對人類健康有著很大的危害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七千萬人感染,台灣也至少約有四十萬病人,大概每二十到五十人中就有一位帶原者,是僅次於B型肝炎影響國人健康的最重要肝病。感染 C 型肝炎後的可能併發症身體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大約八成的人會變成慢性肝炎,經過二十到三十年後會導致肝硬化、肝癌等致命疾病,死於肝癌的病人中約有兩成以上為C型肝炎感染者,另外C型肝炎也可能增加腎臟病、糖尿病、免疫疾病、淋巴癌等肝外疾病的風險,因此C型肝炎感染者的壽命會比未感染者來的短。C 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及高危險群C型肝炎病毒主要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播,常因為輸血、使用受汙染的針具(如:共用針頭、刺青、穿耳洞等)、或是有危險性行為而受到傳染,有注射藥癮者、洗腎病友、愛滋病友、醫療工作人員受針扎感染者、C型肝炎病人的性伴侶或子女等為高風險族群,在台灣中南部及原鄉某些高盛行區域的民眾也需要注意。C 型肝炎的治療方式因為病毒基因突變很快,目前仍沒有發展出疫苗可預防,以往的藥物治療是使用注射干擾素和口服雷巴威林(Ribavirin),但療效仍不儘理想,且會有許多像感冒、貧血等副作用,自從2014年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簡稱DAA)上市後,徹底改變醫學上對C型肝炎的治療方式,隨著許多的藥物不斷推陳出新,目前病人只需口服藥物一天一次,一般的服藥療程為八到十二周,若是肝硬化病人有可能要再加上口服雷巴威林使用,根據台灣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可達百分之九十八的成功治癒率,且復發率極低、安全性高。最新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目前本院備有最新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成功治療近千位病人,簡單介紹各藥物的特點:◎宜譜莎(Eplusa):一天一錠,可治療全基因型的藥物,療程為十二周,各種肝纖維化及腎功能階段皆可使用。◎艾百樂(Maviret):一天三錠,可治療全基因型的藥物,但要隨餐服用,最快療程可縮短到八周,各種腎功能階段皆可使用。◎夏奉寧(Harvoni):一天一錠,可治療基因型第一、二、四、五、六型的藥物,療程為十二周,各種肝纖維化狀態皆可使用。◎賀肝樂(Zepatier)):一天一錠,可治療基因型第一、四型的藥物,療程為十二至十六周,各種腎功能階段皆可使用。治療前、中、後注意事項C型肝炎帶原者只要經肝膽胃腸科或感染科專科醫師檢查,證實血液中有病毒感染,皆可申請健保給付治療,醫師會依照檢驗病毒的基因型、病人有無肝硬化或曾經肝臟失代償性過及目前使用其他藥物間有無交互作用來選擇藥物。因為藥物費用昂貴,目前健保只給付一次療程,不建議隨便停藥,病人需要每二至四週回診,定期接受血液檢查追蹤,藥物治療結束後的十二周,若肝功能檢驗正常且血液中已測不到C型肝炎病毒就是治療成功(醫學上稱為SVR12)。治療成功後的病人,仍要依醫師醫囑定期回診,更要注意自我保護肝臟,避免酗酒、接觸肝毒性藥物及容易被再次感染的危險行為,依照以往干擾素治療的成功經驗,病人發生肝硬化、肝癌或是肝外疾病的可能皆會降低,但是對於已有重度肝纖維化和肝硬化者,仍是要定期追蹤監測肝癌的發生。達成滅除C型肝炎的目標2016年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鑒於肝炎病毒已有藥物治療,宣示要在2030年滅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是「減少百分之九十的C型肝炎新感染,治療百分之八十的C型肝炎病人,減少百分之六十五的死亡率」。台灣自2017年起健保開始開放C型肝炎病人使用全口服新藥治療,初期僅能治療有肝纖維化者,2019年則全面開放給付不設限,每年政府皆編列數十億預算支應,目標是要在2025年以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二十五萬C型肝炎病人,截至2020年八月已有十萬人受益。但研究顯示仍有一半的C型肝炎帶原者不知道病情,因而未獲得妥善治療,為配合國家消除C肝政策,政府擬定加強篩檢支持治療計畫,自2020年九月二十八日起已開放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歲至79歲),在定期作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可作一身一次的B、C型肝炎檢查,希望鼓勵民眾到醫院接受篩檢,若檢驗到有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若以前未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過、也從未接受血液C型肝炎病毒檢查者,建議至醫院肝膽胃腸科門診接受後續檢查,評估是否需要接受C型肝炎藥物治療。結語隨著C型肝炎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發明,C型肝炎已經不是慢性不治之症,是可以經由治療痊癒的病,建議所有民眾多關心自己及親友的肝臟健康,可到醫療院所接受肝炎篩檢檢查,若有感染只要早期積極治療,可避免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更可減少將來身體的許多疾病併發症的產生。
-
2020-12-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那些沒能殺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堅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以一位身心遭受雙重打擊的癌症病人分享她「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的遭遇,而引起「醫」、「護」的及時回應。在癌症醫院工作的心身科醫師深為這位堅強女性所感動,希望她能以其親身經歷的痛苦與成長,讓正在受苦的人獲得鼓舞,找到意義與希望,也讓有幸沒有經歷雙重痛苦的讀者獲得啟發;一位癌症專科護理師也說出她如何將心比心,了解病人所經歷的痛苦,並讚賞她用堅定溫暖的心將生命的苦難化為燦爛的顏料,把自己的一生畫成鮮亮的油畫,告訴我們存在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希望這星期所播放的是一首很美的「三重奏」讓我們可以感受病人、醫師、護理師彼此穿插演出,傳達美麗的關懷與愛。讀了蜜絲琳的文章「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我現在都還好好的,那妳為什麼不能?」後,我想起德國哲學家尼采的這句名言:「那些沒能殺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堅強!」看到蜜絲琳同時面對身體的危機與丈夫的背叛,能夠很快的沉穩下來積極治療癌症,也明快的處理婚姻的危機,從身心雙重的打擊再度站起來,很替她感到高興,同時也由衷的佩服。雖然做為在癌症醫院擔任身心科的醫師,看過一些如蜜絲琳遭遇的病人,但是多數如此不幸的病人,尤其是遭受婚姻的挫折時,癌症的衝擊與創傷還比較容易復原,但是被曾經相愛互許共度一生的伴侶背叛,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平復。有些病人因為婚姻的不幸,情緒低落,懷疑自己是不是還值得被愛,甚至動了不如早點結束此生的念頭,需要家人朋友與心理專業的支持,過了很久才能撫平創傷。有幾點當病人遇到婚姻問題時,會提醒病人的,以避免在嘗試挽回婚姻時,受到對方一再的傷害,在此與大家分享。彼此爭吵時的惡言相向,特別是人身攻擊的內容,通常不是事實。有些出軌的伴侶,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反而批評對方「太強勢」、「不夠溫柔體貼」、「太獨立,感覺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是「太依賴」、「甚麼事情都無法自己決定」等等。可是仔細回顧起來,這些指控其實在彼此相識相愛時,就早已了解對方的特質了,甚至是因為欣賞這樣的特質才會在一起的。「結婚久了,特別有了小孩以後,就沒有愛的感覺了。」這種說法,通常也是背叛者為自己找的藉口。因為婚後為了柴米油鹽忙碌,由於帶小孩而少了夫妻共處的時間,這是婚後的常態,是每對伴侶必須共同面對的。而且感情的經營是雙方的責任,需要共同努力。有一方希望感情加溫,那他可以主動提出並且試著行動來重拾熱情,而不是拿來當作背叛的理由。如果努力溝通也試著改變,意圖挽回婚姻,但是對方還是一再出軌,那麼要認真考慮是否他真的不適合做為終身伴侶。有些人已經給他很多次機會,但是他還是一再傷害你以及家庭,那他應該不適合這個家。因此如果最後還是決定分手,在傷痛較為減輕而能稍稍平心靜氣時,會請病人回顧一下這段感情,在整個人生中佔的分量。當然大多數的人會說感情、婚姻是佔極大的比例,但同時也會發現,感情、婚姻占比再大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們還有很多愛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感情、婚姻的不成功,並不代表人生的失敗。當然感情、婚姻的挫折,對當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但是如同尼采的名言,不少人是在經歷重大的創傷與挫折後,如浴火鳳凰般重生,甚至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原本心理學界是在遭逢重大創傷,如在水災、地震、火災等的存活者身上,看到他們不僅沒有被逆境擊倒,除了強韌的復原力之外,還活出了「正向的改變」,這樣的「正向改變」在癌症病人身上也看到了,稱之為「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不少病人在歷經抗癌治療艱辛的歷程,或是如同蜜絲琳不幸同時遭逢背叛的創傷之後,回顧這段辛苦的歷程,發現到自己不適只有「失去」,同時也獲得「成長」。因為他們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愛他的人,同事願意代班,讓他不用額外請假可以如期地進行治療,長官也盡可能在治療期間安排較輕鬆的工作內容,原本只會滑手機、玩線上遊戲的小孩,現在會主動幫忙做家事。自己也發現人生觀不同,對於工作不再吹毛求疵,因為雖然工作重要,但是健康很重要、親子關係很重要、回報同事與朋友的善意也很重要。病人會回饋說更清楚自己的人生要甚麼,把人生中的事物優先順序會重新調整。通常會把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心情保持愉快擺第一位,錢財、功名的追求似乎不是優先的事。而且變得更有愛心與同理心,更能體會受苦的人的感受,更樂意去幫助他人。有些人發現自己變得有自信、很獨立,因為癌症的生死挑戰以及與被所愛的人背叛都走過來了,還有甚麼逆境是克服不了的呢?當然也有的人發現自己變得更謙卑,有太多的事情不是光靠「人定勝天」的信念就可以的,也不是山盟海誓就能白頭偕老。面對世事的無常與不確定,不再怨天尤人,怨懟老天為何老是與自己過不去,反而對生命充滿感激,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希望蜜絲琳的文章,以她親身經歷的痛苦與成長,讓正在受苦的人獲得鼓舞,找到意義與希望;也讓有幸沒有經歷雙重痛苦的讀者獲得啟發。
-
2020-12-02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慢病好日子合作專欄作家
專家作家(依照姓名筆畫排序)1.職稱:瑜伽教練👉點我關注作家:Lemon L. Yoga粉絲團介紹:台灣最受矚目瑜伽新星導師,各大媒體採訪與封面人物,同時為作家/瑜珈老師/名人/企業講師。2.職稱:醫師👉點我關注作家:Dr.命粉絲團介紹:Dr.命是白色巨塔裡面的小齒輪Dr.meme,用迷因當作處方,解你的憂鬱;宣導醫療知識,護你的健康!3.職稱:藥師👉點我關注作家: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粉絲團介紹:立志於研究從藥物、營養補充及生活習慣的結合,達到將藥量降低甚至預防疾病不用藥的理想。4.職稱:物理治療師👉點我關注作家:Johnny游粉絲團介紹:簡單的觀念,實用小技巧,讓大家面對疾病也不慌張,跟隨游老師的腳步,克服病痛,迎接好棒棒生活。5.職稱:營養師👉點我關注作家:營養食畫RD.Chiu粉絲團介紹:跟著Ariel營養師一起當個挑食達人,利用繪畫、白話的方式頗析最貼近生活的營養科學。6.職稱:藥師👉點我關注作家:尼尼藥師粉絲團介紹:在尼尼藥師的粉絲專頁你能找到育兒、教養、伴侶關係經營、保健等內容,幫助你面對生活中的挑戰。7.職稱:中醫師👉點我關注作家:柴胡粉絲團介紹:合陀中醫診所院長施昀廷醫師,以自家柴犬—柴胡為視角深入淺出介紹中醫知識。8.職稱:營養師👉點我關注作家:莊昕悅營養師粉絲團介紹:用證據說實話的偵探營養師,以生動活潑圖文幫您解答營養之謎,有任何飲食問題找昕悅營養師就對了!9. 職稱:營養師👉點我關注作家:斜槓營養師-林佩璇粉絲團介紹:一心只想把美食和營養結合,因為這才是我想成為的營養師!這裡有我的飲食日常、挑食策略等,歡迎來聊聊、打包帶回!10.職稱:護理師👉點我關注作家:噗妮聊護理「噗妮聊護理」是一個專訪護理人員的Podcast,邀請不同科別的護理師,分享工作或轉職經驗,也會聊聊護理校園、自我成長...等相關議題,分享多元面向的護理工作。11. 職稱:藥師👉點我關注作家:藥師陳瑪波粉絲團介紹:Hi,我是Maple,ㄧ個喜歡營養的小藥師、藥事照護、營養保健、個人成長也熱愛食物,用生命在吃。【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0-12-01 性愛.性別議題
調查:「初夜」年齡降低,36% 15歲以下未成年學生有過性經驗
你家孩子是否很早熟?一項台灣大學生性愛態度習慣調查統計發現,15歲以下未成年學生每10人就有近4人已嚐禁果,近50%大學生已有性經驗,其中六成每月平均性愛次數約1~5次,一成八則是6~15次,性行為相當活躍。值得一提的是,北部家長較為開明,會主動提供保險套給就讀大學的兒子來使用,避免孩子一時衝動,擦槍走火,自己就變成爺爺奶奶。此份台灣大專院校學生校園問卷調查,在北中南16所大專院校,透過面訪、問卷,收取1,645份有效樣本,進行統計、交叉比對分析,達95%的信心水準。結果顯示,近50%大學生已非處男處女,高達85%大學生在第一次性行為發生時就知道要使用保險套,重視安全性愛,進一步分析性別,女性較為理性,男性則容易精蟲衝腦,忘了戴套子。第一次性經驗會使用保險套的習慣也有地域性差異,中部大學生86.99%相對較高,南部大學生85.50%,至於北部學校則是84.93%,三地差距雖不大,但中部學校在性經驗與性愛次數的相關調查數據均為三地之冠。值得注意的是,少男少女初體驗年齡下修,15歲以下未成年學生每10人就有近4人已嚐禁果,36.36%有過性經驗。如何有效宣導青少年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並讓孩子建立性行為過程中全程使用保險套的習慣,成為家長重要的課題。此外,台灣大學生固定性伴侶比率高,同時擁有多位性伴侶的劈腿大學生,以男生居多,15.02%男大生賀爾蒙做祟,至於沒有固定性伴侶女生則僅有4.35%。調查發現,72.94%大學生受訪時回答每次性愛都使用保險套,但仍有21.70%的受訪者偶爾會用,甚至5.36%性愛時沒有習慣使用保險套,不用或不習慣使用保險套的主要原因為「會降低性愛快感」,其次為「一時沒準備就不用了」。調查也發現,在有過性經驗的男大學生中,近五成平時隨身攜帶保險套,有過性行為的女大學生則有兩成五隨身帶套,每10位受訪男女大學生就有4人平日就會隨身攜帶保險套,以備不時之需,希望享受安全性愛。
-
2020-12-01 養生.家庭婚姻
我們什麼時候適合步入婚姻?擁有「婚姻體質」的 5 個特徵,你具備了幾項?
「我們什麼時候適合步入婚姻呢?」也許和另一半在一起很久的你,心中想過無數次這個問題,是二十八歲?三十歲?還是戶頭裡的數字有了六個零或七個零?也許,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兩人是否擁有足夠的成熟度,能夠一起面對下半生的酸甜苦辣。可以從以下五點著手,去確認對方或自己是否已具備婚姻體質。1. 獨立一段關係健不健康,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兩人在相處上是獨立的,還是共生的。若其中一人的生活起居、快樂、安全感、經濟來源都必須完全仰賴另一個人,那這段關係是建立在索取和討好之上。獨立的人可以把自己照顧好、可以在獨處中找尋快樂,也可以尊重對方擁有自己的空間。就像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所說的:「不成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2. 沈穩性觀察一個人的最佳時機,就是在衝突和壓力之中。情緒管理能力不佳的人,碰到不如意的事,有可能有過激的情緒反應,有可能選擇逃避,也有可能做出傷人或傷己的舉動。有情緒是正常的,重點在於後續如何處理這些情緒,沈穩性高的人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客觀看待發身在自己身上的事。也能在挫折中反思出成長的養分,讓自己變得更好。3. 體貼愛情的基礎,就是兩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若沒有情感連結,即使處在同一個屋簷下充其量也只能稱作室友。而創造情感連結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體貼,例如提醒對方明天記得帶的東西,偶爾為對方跑跑腿,在對方情緒不佳時專心傾聽,能適時稱讚對方的美好之處。有研究顯示,體貼特質和婚姻的滿意度有很大的關聯性。4. 支持性最好的伴侶,是能支持你成為自己的人。在追求個人目標的路上,他能給予鼓勵,尊重你的決定,在你需要時給予協助,並真心為你的夢想而驕傲。一段消耗的關係,是你不能比我好;一段滋養的關係,是我們一起變好。5. 健康的自尊我們都知道平等的關係走得更長久,而有時關係之所以失衡,不是一方太過控制,而是一方的自尊程度過低。自尊在心理學的定義上分為兩個要素: 自我能力 和 自我喜愛程度 。一個厭惡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人,可能會過度順從另一半的想法,在人生的決定上也容易優柔寡斷,或者容易遇到困難後就放棄。以上這些特質並不是有和沒有這樣的二分法,而是會隨著心智成熟而更加穩健,是兩人可以一起成長的目標。參考資料:1.《Verywell Mind》:5 Signs Your Partner Is Marriage Material2.《Best Life》:15 Signs Your Partner Is Marriage Material※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我們什麼時候適合步入婚姻呢?】擁有「婚姻體質」的 5 個特徵,能夠一起面對下半生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醫推U=U 測不到病毒就無傳染力
四十歲的阿志(化名)六年前因受傷而意外感染愛滋,但他規律用藥,控制病毒量,在幾乎測不到病毒量的情況下,與妻子自然受孕,成功生下健康寶寶。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指出,只要好好用藥,控制愛滋病毒量,感染者也能生育下一代。洪健清表示,感染者經穩定治療,在病毒量測不到的定義下(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200 copies/ml),就跟一般人沒兩樣,不具傳染力,如是女性感染者,仍可正常懷孕、生育。「U=U對感染者治療相當重要」洪健清說,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以下,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不會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多個國際大型研究統計,超過十萬次相異伴侶間性行為,證實「U=U」此論點,不管是男女、男男等性行為,均是如此,強調感染者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ART)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差異。正因藥物治療效果顯著,配合PrEP防疫措施,台灣連兩年愛滋新增感染者人數下降,達到「八八-九二-九五」,八成八感染者被診斷出感染,九成二知道能接受良好醫療照顧,九成五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有效抑制。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建議,在感控學分中加強宣導U=U,甚至列為必修學分,讓所有醫師有正確認知。基層醫師受訓後取得認證,就能在診所開立PrEP處方,增加取得藥物的可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