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中山醫學大學
共找到
211
筆 文章
-
-
2021-10-26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整合照護/病患年增16萬 逼近新生兒
國內每年新增糖尿病患約十六萬人,已逼近每年新生兒數量。國內糖尿病患具有病得早、病得久、病得重的特色,正視「糖潮」危機,刻不容緩。國內糖尿病權威呼籲,亟需全面檢視糖尿病防治策略,鼓勵減重以減緩新病例成長速度、治療策略需與國際接軌,減少病患心腎併發症到擴大糖尿病照護網的整合照顧,更提出慢性病議題應定期舉行中央層級會議,推動慢性病防治法。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舉辦「二○二一糖尿病防治與照護高峰論壇」,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健保署長李伯璋、國健署長吳昭軍、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國衛院論壇執行長許志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必正,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提出建言。洗腎患者 半數糖友併發腎病石崇良指出,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四百八十萬人死亡,事實上,慢性病死亡人數占全球死因七成,遠超過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數。慢性病中又以糖尿病防治為首要之務,從國人十大死因來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等,皆與糖尿病有關。黃建寧指出,糖尿病每年健保相關給付達三一○億元,洗腎患者每年健保費用達五三○億,其中半數是糖尿病患併發慢性腎病變,兩者相加達八四○億元,已占健保總額預算一成,相當驚人。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國內每年新增十六萬名糖尿病個案,黃建寧說,糖尿病患人數將超過每年新生兒人數,加上台灣步入高齡化,病情控制時間也變得更長久。趨年輕化 40歲以下顯著增加此外,國內糖尿病患有年輕化趨勢,許志成指出,過去十年,國內糖尿病患死亡率下降百分之十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四十歲以下年輕型糖尿病發生率顯著增加,若依自然趨勢繼續發生,年輕型糖尿病病人在數十年內將再成長二成,隨著糖尿病死亡率降低,糖尿病盛行率勢必持續上升。石崇良指出,國健署從推動健康飲食、健康促進、體適能做起,預防糖尿病。健保署提供連續性照顧,逐漸在慢性腎臟病防治看到初步成效,新增透析病患人數逐年下降。但因新冠疫情導致的健康不平等與貧富差距拉大,目前在十四個偏鄉設置電子眼底鏡檢查,透過遠距醫療積極提供糖尿病患照護的可近性。共管照護 提高給付年底上路李伯璋表示,健保署正研議糖尿病和初期慢性腎臟病整合照護新規定,未來有共管照護的給付可望提高兩倍,預計年底上路;鼓勵慢病九十天內同醫師看診並加強基層診所角色,而新藥雖較貴,但可有保護器官效果,所以該用就要用,鼓勵減重也是重要一環。吳昭軍則表示,延緩糖尿病進程、避免從單一疾病到共病是持續努力目標,配合健保署中長程改革計畫,針對成人健檢提早介入,做代謝症候群的追蹤管理,以阻斷糖尿病發展,預估可減少健保支出五點二億元。張必正指出,做好糖尿病防治,不僅病患得利,還可降低整體醫療花費,每投資一元就可回收兩元。他呼籲,設計良性制度讓基層醫療也積極投入糖尿病照護。在病患參與部分,蔡世澤強調,病患是慢性病照護中最重要的角色,一年有八七六六小時,病人回診至多十五分鐘,一年待在診間不過一個小時,所以糖友終年有八七六五小時都要獨自與糖共處,護理師與營養師的重要性也不亞於醫師。預防治療 盼拉高至中央層級會議中凝聚共識,以落實分級醫療、強化衛教、全人照顧、擴大糖尿病整合照顧,以期達到緩和糖尿病新病例成長速度;治療指引與國際接軌以減少心腎併發症。黃建寧建議,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涉及層面、科別複雜,目前有多頭馬車之勢,應拉高層級,就慢性病議題定期召開中央層級會議,朝推動慢性病防治法規畫,增進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防治的綜效。邱泰源、王治元推照護與用藥會後,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也提出呼籲。王治元認為,慢性病非常複雜,需要合併多科照顧,好好規畫慢性病治療平台,否則會有資源競爭的問題,另外,糖尿病照護有城鄉差距,衛生局非常重要。邱泰源表示,糖尿病照護要全人、全家、全社區,以病人為中心,讓病人用到最適當的照顧與藥物。而慢性病防治法需要完整的規畫與實質內容,以利推動。
-
2021-10-26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整合照護/2025年 拚涵蓋率6成以上
「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你加入了嗎?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以多專科團隊提供周全的照顧,推動多年,已達到減少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中風等併發症的成效。專家建議,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應提升計畫涵蓋率,盼於二○二五年涵蓋率達到六成以上,不僅減少醫療支出,也提升病患生活品質。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方案自二○○一年開始推動,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糖尿病照護方案照護率從二○一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一點三,去年提高至百分之五十八點三,參與方案者,在糖化血色素、眼底檢查和微量白蛋白的檢查率較高,且糖化血色素和低密度膽固醇達標率也較高、洗腎率較低,未參與方案者洗腎率為百分之十點四,參與者為百分之零點二,顯示透過照護方案,有助降低糖尿病併發症。此外,針對醫事人員也要擴大訓練,包括藥師、營養師、衛教師、公衛師等,已納入糖尿病照護網絡,發揮團隊力量,而非單一科別或醫師。國衛院論壇執行長許志成指出,參加照護計畫者死亡率減少百分之廿二、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減少百分之十四、中風發生率減少百分之十六,成效非常好;每增加一個生活品質調整人年,每位參加計畫的糖尿病人可以減少醫療支出四十三至五十萬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建議,應以國內糖尿病患約二百五十萬人為計算基礎,將目前參加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涵蓋率提升達到六成以上,並於二○二五年達成。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涵蓋率有待提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張必正指出,「擴大涵蓋率,重要的是鼓勵制度的建立。」他指出,基層診所醫師開立糖尿病處方箋時,常有顧慮,糖尿病用藥如SGLT2i抑制劑、GLP1-RA或新型胰島素針劑等,因為價格高,易遭核刪,導致基層醫師「不敢用藥」的困境。
-
2021-10-26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整合照護/成人健檢揪代謝症候群 落實減重
國內約有二五○萬糖尿病患,幾乎每十個人就有一人;廿歲以上民眾,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是糖友。為了預防糖尿病,國健署將從成人健檢中找出代謝症候群患者,及早介入。專家建議,篩檢對象可擴及學生、勞工、服兵役者等,一般民眾則應從減重、控制腰圍做起。國衛院論壇執行長許志成指出,從發展趨勢判斷,到了二○三○年,國內成年人糖尿病發生率會自然下降百分之八,但下降趨勢還是比其他國家為慢,建議成年人糖尿病發生率下降幅度應為百分之十五,也就是年增人數在十三點五萬人以內;而年輕型糖尿病患人數,依趨勢判斷將會上升二成,則建議應讓發生率上升幅度小於百分之五,降低國內新診斷糖尿病患人數。還要積極改善國人健康行為,尤其是肥胖防治。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說,肥胖防治要從教育扎根,並將肥胖控制對象擴及學生、勞工等,更及早並全面預防糖尿病發生。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將從成人健檢中,找出代謝症候群患者收案追蹤管理;前年約有一九九萬人接受成人健檢,利用率約三成,其中篩出代謝症候群患者五十五萬名,這當中有四十四點五萬人血糖異常,約四萬多人會發展為糖尿病,但若透過介入計畫,可以降低百分之五十八糖尿病風險。
-
2021-10-26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整合照護/糖化血色素超過7.5 須進階治療
糖尿病患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發全身器官病變,甚至失智,但糖尿病患只控制血糖是不夠的。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指出,糖尿病治療觀念轉變,強調「控糖與保護器官合而為一」,目前國際及國內治療指引皆認為糖化血色素超過七點五就應考慮進階治療,加入保護器官的觀念,減少心血管、洗腎的併發症。根據最新美國糖尿病學會治療指引,治療糖尿病患時,心臟、腎臟、共病都需要納入考量,先評估患者是不是有動脈硬化和慢性腎病變,或心臟衰竭。也就是說,糖尿病的治療方向,已開始以減少併發症為目的。黃建寧指出,現在的糖尿病藥物有多種不同作用機轉,包括減少心血管疾病及腎病變的藥物,在用藥選擇時,應優先使用,治療可盡快跟國際接軌,降低併發症威脅及減少共病的醫療負擔,有些健保給付用藥門檻較高,希望可以放寬給付。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也呼籲,降血糖藥和器官保護新藥輩出,但治療團隊、病人參與,尤其病人生活型態改變更是重要,糖尿病患應該注意七大面向,做好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運用監測、規律用藥、解決問題、心理調適、防範風險等。此外,落實醫護團隊聯合運作、促進病友賦能和積極參與、執行醫病共享決策,也是管理和治療糖尿病的共同基石。
-
2021-10-19 新聞.元氣新聞
探索長壽與生死 點將家董座陳景松助陽明交大高齡研究
「點將家」伴許多人度過歡樂的歌唱時光,點將家企業董事長陳景松的母親高齡101歲,他除了協助母親日常生活起居,更經常透過說笑或歌唱讓母親擁有快樂心情,更關心人類長壽的奧秘。有感於國內需要優質精準的長壽研究,在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聯絡下,陳景松慷慨允諾捐諾捐助陽明交通大學,與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團隊合作,邀請中榮家庭醫學部許碧珊主任,結合高齡醫學、基因研究、心臟醫學與轉譯醫學等專家組成中榮長壽研究團隊,推動台灣首創的健康長壽研究。陳景松是中部地區知名企業家、台灣區電信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創會理事長,對自然科學也有高度興趣,不但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基金會董事,也極具冒險精神,他是全台第六位搭乘核能破冰船到北極的人,更是首位跳到北極冰層游泳的人。他從人們生活小地方的不便超前部署,成功壯大企業展。由於母親高齡101歲,他關心人類長壽的議題,在偶然的機會下,與陳適安分享,並提及對陳亮恭發表的相關研究有高度興趣,陳適安介紹兩人碰面後,陳景松決定以六年為期,每年預算八百萬,捐贈近五千萬元至陽明交通大學,決定開啟以中部為基地的健康長壽研究。為了表達感謝,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陳適安、陳亮恭與許碧珊共同拜訪陳景松,在逢甲大學教授陳貴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翁國昌陪同下,並由林奇宏長代表致贈感謝牌。林奇宏表示,在企業捐助的基礎上,陽明交大將透過高齡研究中心投入更多能量,例如國內長壽基因研究權威教授蔡亭芬及腦影像研究林慶波,加上專精血管老化研究的醫學院長陳震寰及護理系主任童恒新。陽明交大推動的「一樹百穫」計畫,結合高齡中心與資訊學院,在院長陳志成、副院長施仁忠帶領下,以5G行動科技、3D VR/AR、醫療影像以及巨量資料人工智慧團隊,以強大的學術量能回應陳景松回饋社會及對健康長壽研究的熱誠。陳適安也表示,陳景松為人熱情誠懇,多次表達對於長壽研究的關心,他積極協助連結雙方,也感謝陳景松與陳亮恭落實研究合作,更將研究場域帶回中部,中榮團隊也將精銳盡出,他本人親自擔任計畫的共同主持人,將以全院力量推進,以過去北榮研究成果加上陽明交大的深厚學術實力,必然可以從台中發展出國際級研究,促成台灣的健康長壽推動。陳景松則謙虛表示,回饋社會與自然科學是他一直的心願與興趣,感謝多方專家協助促成,經費捐贈先以六年為期,但只要研究有需要,持續第二個、第三個六年都不是問題,希望能對科學研究與社會做出貢獻。陳景松從照顧母親的經驗出發,對於生老病死有很多體會與想法,但個人的想法還是需要科學驗證,感謝陽明交大、北榮與中榮組成如此強大的團隊來推動研究,他個人深受感動,也允諾只要研究需要也有對應成果,他願意投入更多經費,讓台灣更能優雅的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為有效推動研究,中榮轉譯醫學科主任陳一銘已整合院內既有資源,結合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時逸、心衰科主任林維文針對中部地區八十歲以上健康長者進行研究,預估收案一千人,由基因、心血管老化、身心活動與自覺餘命的評估等多面向切入,追蹤研究健康長壽人生奧秘,追求不失能、不失智且視聽力正常的人生,更能從容面對大限的到來。陳亮恭指出,我國人口高齡化速度高居全球領先群,衍生許多經濟社會發展挑戰,這些挑戰雖非台灣所特有,但也有許多獨特議題需要克服。由近代人類歷史觀之,每隔十年,人類的平均餘命增加兩歲,所以,歷史經驗無法精準推估人生與社會的未來,唯有超前部署的研究發展方有可能因應人口結構轉變。世界衛生組織倡議推動「健康老化」,進而達成「健康長壽」的社會,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開創「長壽科學」(Geroscience)新策略,破除單一疾病研究眼光,整合老化科學與各器官系統疾病發展進行研究,希望一舉達成免於疾病、失能、失智影響的終極目標,此研究策略創新需大量研究資源投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過去高齡研究的經驗,在長達十年的社區老化研究過程中,建立在宜蘭、雙北後的第三個老化世代研究,三個世代研究主題與對象均有差異,彼此間能相輔相成,過去數年,北榮與陽明交大將系列老化研究成果建立成國際知名研究平台,除了豐碩的研究發表外,更與世界各國合作,由亞洲走向世界的老化研究重鎮。
-
2021-09-26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特色院所
全國件數No.3嘉義市戴昌隆皮膚科/別洗掉皮脂膜 避免出入空汙環境109年異位性皮膚炎診治件數,嘉義市戴昌隆皮膚科達1萬665件,居全國第三。院長戴昌隆提醒,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除了基因遺傳,也與空汙有關。患者發病分輕微及中、重度症狀。初期患者,國內外第一線治療常使用保濕劑配合外用皮質類固醇藥膏,減緩發炎症狀,約一至二周可改善,只要依醫師指示使用,無須擔心有明顯副作用。中度患者須長期治療,通常使用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逐漸取代皮質類固醇藥膏,一至二個月可改善。另每周二至三次照光治療也有不錯效果,照光前塗抹松木焦油效果更佳。重度患者傳統治療採口服免疫抑制劑藥物,因藥物可能影響肝、腎功能,或造成血球抑制副作用,須謹慎使用。近年醫界使用生物製劑療效不錯,減少肝腎負擔,但價格相對較高。「少洗掉、多補充!」戴昌隆說,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體製造皮脂膜能力較差,洗澡應避免用清潔力太強沐浴乳,適當擦乳液,注意環境汙染源,避免出入空汙嚴重地區,家中可裝空氣清淨機,也可做過敏原檢測,建議記錄飲食日記找出真正過敏原。病友可下載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APP,參閱治療方式後就醫診治。醫學中心No.1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訂定完整治療計畫 家長配合很重要健保資料庫統計,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09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為1萬523人次,名列醫學中心第一名。中山附醫皮膚科主任賴柏如說,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和家屬承受疾病之苦,因為致病機轉複雜,治療相對不易,病情時常反覆,網路上甚至充斥許多置入性行銷的廣告或不實醫療資訊,導致患者在就醫時迷失方向,最後失去接受治療的信心和意念。「這個疾病是可以改變的,但我們必須一同努力。」家長帶著孩童就診時,賴柏如常這樣告知。他認為,疾病衛教絕對是治療重點,因為家長和醫師接觸時間短暫,為了讓家長和患者瞭解疾病原因、治療和照護,他將正確資訊和最新相關文獻整理於網站上(部落格:賴柏如醫師大小事),傳達正確訊息,增加治療成效。他提醒,治療需要家長配合訂定完整治療計畫,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賴柏如說,治療藥物在這五年來有所突破,新型藥物的上市,包括非類固醇的藥膏、生物製劑和小分子藥物等,讓中重度的患者看見治療曙光。許多原本全身無一處完整皮膚的患者,經治療後回復光滑的皮膚,可以一夜好眠,因而改變「異」生。區域醫院No.1北市聯醫/保濕重建防禦力 放鬆心情有利病情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109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人數為4668人,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發病原因與體質有關,出生2個月的嬰兒就可能出現病況,只能要求病患加強皮膚保濕、放鬆心情,並搭配口服或外用藥物穩定病況。潘企岳表示,看診年齡層很廣,小至出生幾個月嬰兒,大到出社會成年人。其中國高中及大學的病患,正處於課業壓力大、青春期愛美或容易在乎外界觀感的年紀,可能因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外觀,發病時更常癢到無法讀書、工作,甚至嚴重影響睡眠。針對治療方式,潘企岳說,最主要還是強調保濕,因為發病主因之一為角質層不健全,導致皮膚乾燥,外界一點刺激就很敏感,如溫差大等就會發病,因此加強皮膚保濕、讓角質層健全、提高皮膚防護力,才能減少發病機率。發作時,會開立口服止癢藥或濕疹外用藥給患者,情況嚴重者恐需吃口服類固醇及接受其他相關治療。另外,放鬆心情也是治療的一部分,有些病患是因壓力大、心情緊張,異位性皮膚炎因此發作,因此,保持身心愉悅也很重要。地區醫院No.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治療目標減少搔癢 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健保資料庫統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109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人數為1917人次,地區醫院排名第一。亞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方心禹說,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目標為減少皮膚搔癢,改善病灶嚴重程度,使病人得以擁有生活品質。方心禹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臨床症狀差異頗大,有些病人僅四肢出現少許濕疹病兆,有些則全身有90%的皮膚受到波及。她說,亞大醫院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主要目標為讓病患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所研擬的診療共識,依照病人不同嚴重程度擬定治療計畫,包括乳液的使用、口服止癢藥物、外用藥膏及全身性免疫調節劑。她指出,近年來由於生物製劑的核准上市,提供了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大大改善治療的成效。患者平均在16周治療後,約五成患者病況改善90%,約九成患者病況可改50%以上。除了藥物治療,衛教也非常重要,患者要養成皮膚照護習慣,減少惡化皮膚症狀的因子,可以有效減少疾病的復發或惡化。方心禹建議,患者及家人配合也相當重要,透過相互合作才能順利執行治療計畫,幫助患者找回自信。
-
2021-08-31 癌症.其他癌症
微小甲狀腺乳突癌不想開刀 醫師建議射頻燒灼消融手術
一名45歲女子穿刺證實在右側甲狀腺罹患0.7公分乳突癌,沒有其他異常,還有另名40歲男士,曾因甲狀腺乳突癌開過兩次刀,也接受過高劑量碘131治療,仍在右側鎖骨上又發現一顆0.6公分復發的腫瘤。在兩人都不想開刀下,醫師建議他們接受射頻燒灼消融手術,不僅恢復迅速,還不留疤痕,隔天就可以正常作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醫師鄭凱倫指出,乳突癌是最常見甲狀腺癌,占甲狀腺癌大概9成,一般開刀後搭配服用碘131治療,通常會有不錯效果。他說,日本長達10年研究甚至發現,小於1公分的微小甲狀腺乳突癌,如果沒有其他危險因子,可以考慮先用超音波追蹤,等到有變化再開刀。因此,微小乳突癌好像沒那麼可怕,但是對於只用超音波追蹤,等到有變化再開刀,患者卻總覺得好像有顆不定時炸彈在身上。鄭凱倫說,雖然乳突癌開刀治療效果好,但是長期追蹤下來,最高仍有30%復發機會;不少病友即使開過好幾次刀,有些還是會有小的復發病灶。他建議,對於微小甲狀腺乳突癌或者是復發甲狀腺乳突癌,如果不想開刀,射頻燒灼消融手術是治療選擇之一。手術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利用局部麻醉,將燒灼針精準刺入病灶進行消融處理。因為手術精準定位、不留疤痕、恢復迅速,因此當天可以回家,隔天視情況就可以正常作息。相較於開刀,有更好的術後生活品質。射頻燒灼消融手術讓治療甲狀腺問題有更多不同選擇。鄭凱倫為替大家解答更多甲狀腺乳突癌的問題,最近出版了「鄭凱倫醫師甲狀腺結節健康大解密」一書,歡迎大家參閱。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長輩悶太久抗拒回來 有待家屬耐心鼓勵
政府近年力推長照2.0,失智據點深入社區角落,但疫情關係全國升三級警戒,失智據點關閉2個多月,長輩多半「悶」出問題。近期疫情趨緩逐步解封,失智據點也逐步恢復營運,但失智長輩功能退化、生活作息混亂,要重新踏出家門回到據點生活,可能出現抗拒情況,家屬也需要多些耐心。大心居家職能治療所執行長李佳泰指出,近期已接到6名新個案陸續報名,家屬希望盡快讓長輩加入失智據點服務。除了長者有需求,也可能因「關太久」,導致功能慢慢退化,需要失智據點提供服務、課程。他提醒,失智長輩要重回據點,可能會抗拒,家屬需要多些耐心,建議家屬讓長輩回到據點前,試著在室內戴口罩、調整生活作息,以利後續配合據點上下課時間。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長輩已經2個月沒參加活動,狀況與先前大不同,因為參與活動動機不如從前強,也會出現抗拒的情況,家屬都要有心理準備,可透過一些小誘因,像是鼓勵長輩上完據點的課,就帶他吃好吃的東西、或買他喜歡的東西,逐步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帶長輩到人較少的公園走走散步。湯麗玉提醒,雖然很多長輩已經打疫苗,但還是有長輩沒打疫苗,甚至有聽聞,家屬不讓長輩打疫苗,也不讓長輩篩檢,卻堅持希望長輩回據點,這也會讓據點很為難,也不符合規定,畢竟還是要有防護力,才能避免長輩染疫。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有聽聞高齡長輩在醫師評估下,身體不適合打疫苗,但仍是少數個案,建議家屬送長輩回據點或日照中心前,趕快去打疫苗。她表示,失智據點在遵守解封指引下,防護規格高,家屬也不需過於擔心。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等到解封但長輩不來了 不敷成本恐退出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失智據點解封指引,盼讓失智症照顧家庭恢復喘息服務,但三級警戒長達兩個月時間,失智長輩少了據點課程,難有規律生活作息,導致功能大幅退化,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家屬,評估後不考慮讓長輩回據點,而是直接送到日照機構,而據點經費採專案申請,若人數不足、不敷支出,考量經營成本下也紛紛考慮退出。全台目前有50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據點為符合防疫規定,室內要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人數勢必要降載,而失智據點是透過專案申請經費,一堂課須滿6人才能申請,若人數無法達標,開課也無法申請費用。湯麗玉表示,有部分縣市通融經營失智據點的單位,改以電話方式關心長輩,包括提供防疫資訊、追蹤打疫苗情況,「勉強」算有提供服務,同意據點申請「量能提升費」,但並非每縣市都有,等於據點在疫情下多是零收入。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失智據點最大功能,是讓失智長輩獲得適當的刺激,且生活規律,長輩因疫情關在家,功能退化太多,已有三分之一家屬不打算讓長輩回到據點,而是直接送到日照機構。她說明,一方面是家屬得照顧昔度變高,無法負荷。另一方面是要請「防疫照顧假」,長輩必須在日照中心,或接受居家服務才能申請,失智據點不包含在內,因此,即使有些長輩功能尚佳,未嚴重退化,但逼得家屬得咬牙送長輩到日照中心。郭慈安說,失智據點著重「預防勝於治療」,幫助輕、中度者延緩失智,在長照2.0計畫中的17項服務隔,只要符合長照條件的個案皆可申請補助,一般戶可補助84%、中低收入戶補助90%、低收入戶補助100%。她表示,失智據點營運費用低,幫政府和家屬都省錢,但因疫情影響,照顧負擔反向增加,長者無法回流,失智據點不符經營成本而決定退出。郭慈安指出,但仍有據點為了失智長輩,想辦法符合高達42個項目的解封指引,短時間「化不可能為可能」符合最嚴防疫條件,完成送件,等待縣市衛生局訪查,希望盡快8月9日能重新開張。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公布失智據點指引後,由各縣市政府檢核,據了解,已有南部失智據點恢復營運,也開始招收新個案。據點評估重新營運,需要兼顧感染風險與照顧,若使用場地規模不適合,可選擇少收個案,或暫時不解封,或有困難也可透過縣市政府向中央反映,願意一同來討論。周道君表示,按照解封指引,二級期間沒有要求工作人員或長者一定要打疫苗,若尚未打疫苗者,可以使用篩檢陰性作證明;失智據點也沒有像日照機構要求須八成以上人員施打疫苗,因應國內疫苗供應狀況,據點目前未列為第五類優先對象,希望回歸按照年齡登記、施打,建議工作人員盡快預約,可盡快施打。
-
2021-07-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籲別急著混打疫苗! 醫揭「思考3關鍵」:為何用自己做實驗?
國內疫苗貨量不足,近日陸續傳出不少「支持混打」的聲浪,對此,醫師林靜儀表示,國外有部分國家開放混打,主要是因供貨不足,以及針對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族群,因此她實在不解國內現在就有人支持混打的原因,直呼「為什麼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林靜儀透過臉書發文表示,其他國家開放疫苗混打,目前主要的考量有二點,一是疫苗的供貨量不足,無法如期讓所有人都施打同一廠牌;另一原因則是讓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難以承受的副作用之族群,可以在第二劑換一家廠牌施打。她接著提出三大思考關鍵,首先,不論是AZ 、莫德納、輝瑞或嬌生,甚至是科興等,市面上各藥廠出爐的疫苗,都至少已經完成二期、正在進行三期研究,需要間隔幾週、疫苗效力如何等數據,都是基於先前研究加上後來追蹤的結果,比近期才開始觀察混打效果的「小型追縱研究」更可信賴。第二,每一種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濃度、防護力,目前都已經完成二期、實驗室和人體實驗,以及追蹤了半年至一年的接種狀況,但至今還是有許多人質疑「這疫苗是不是不夠有效」,更不用說才剛開始研究、根本沒追蹤多久的混打效用。第三,每年各國都會施打的流感疫苗,已經技術成熟且歷經數十年的研究資料,各廠牌使用的技術也相差不大,所以每當開放流感疫苗接種時,各國都會依照對病毒突變株的猜測來向藥廠購買,換句話說,流感疫苗就是一種混打;而以當前趨勢來看,她認為COVID-19很可能也會成為往後需定期施打疫苗預防的疾病,因此混打一定會是「未來」的研究方向,但不必在研究出爐前的「現在」就搶著開打。林靜儀文末總結,新冠肺炎疫苗的混打,在未來可能是趨勢,甚至成為常態,就像大家打流感疫苗時,從來不會特別記廠牌和間隔時間,但現在則尚需更多研究和實驗結果,因此,她認為國人不必「在人體試驗還沒做完之前,就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
-
2021-07-07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飲食照護/巴金森病潛藏憂鬱風險 營養師推五種「快樂」飲食
靜止型顫抖、肢體僵硬、行動緩慢、步態不穩為巴金森病的四大動作障礙症狀,而「憂鬱」症狀卻常常被大家忽略。憂鬱是罹患巴金森病前的徵兆,也會在病程初期或中後期顯現,透過治療可加以改善,營養師則建議病友採取快樂飲食五元素及高纖蔬食原則,不僅能抗憂鬱也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魚油、深海魚富含omega-3 保護神經元抗憂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盈汝說,每一名巴金森病患的身體及用藥狀況不同,建議擬訂個別化飲食。如要對抗憂鬱可掌握五種營養素的飲食來源,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對抗憂鬱及焦慮症,對於憂鬱症高風險者也可作為預防,主要來源為魚油,如鮭魚、深海魚等,魚油中也含有豐富的EPA及DHA,證實在神經元的健康上具有保護機制,但因為是油脂,仍需注意腸胃消化的狀況。●褪黑激素促進睡眠品質 維持好心情褪黑激素是與睡眠相關的物質,通常在晚上漆黑一片時會刺激人體合成分泌,如受到光線刺激分泌則會減少,雖然其使用於巴金森病仍需更多研究,但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持好心情的一種方式,飲食上可透過番茄、黃豆製品、芝麻、南瓜子及雜糧類等獲得。●快樂激素「血清素」色胺酸營養素幫製造巴金森病友因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減少,影響運動功能執行上的精準度,並可能產生憂鬱情緒,陳盈汝表示,色胺酸可幫忙製造血清素,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無法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取得,若體內血清素製造不足將影響睡眠、出現躁鬱現象,日常飲食可從香蕉、雞蛋、全穀雜糧、堅果種子中取得。●攝取維生素B群 維持神經系統穩定而維生素B群也能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運作,並參與人體的代謝與合成,若攝取不足易造成代謝廢物堆積、疲勞甚至貧血、無力等影響,足夠的攝取則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焦慮及減少睡眠中斷的次數,肉類(尤其肝臟)、海鮮、家禽、雞蛋、綠葉蔬菜及堅果種子為主要的飲食來源。●礦物質鈣、鎂、鉀營養素 助人體神經傳導另一項有助於人體的神經傳導,具有放鬆及鎮定功效的營養素則為礦物質鈣、鎂、鉀,尤其當鈣質攝取不足時,易造成失眠、肌肉痠痛等,可從小魚乾、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獲取鈣質來源,至於鎂、鉀可從蔬果類、堅果種子中取得。●大量高纖蔬食 地中海飲食有助延緩病程除上述快樂飲食五來源之外,陳盈汝也說,高纖蔬食飲食、地中海飲食可延緩巴金森病風險與病程。地中海飲食強調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使用橄欖油及堅果做為主要的脂肪來源,食用適量的白肉、少量紅肉等。哈佛大學也曾發表追蹤十幾萬人長達2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多吃富含黃酮類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草莓、藍莓及蘋果等,能明顯降低40%巴金森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往不少研究也支持咖啡因的攝取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這些研究大多建議一日兩杯咖啡攝取,可顯著預防巴金森病。不過巴金森病程分為五階段,根據病患的年齡、性別、病程、服藥狀況及其他慢性病等考量,陳盈汝仍建議病友諮詢營養師建立個別化的飲食,均衡飲食並選擇多元化與季節性的天然食材作為飲食來源。●巴金森病手指操 簡易自篩快速判斷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也鼓勵50歲以上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並搭配自評量表,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等,可進一步確認後至神經內科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 【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投AZ疫苗注射再傳3死 死者皆有心臟病史
南投縣老人施打AZ疫苗,今天再傳3件疑似不良反應死亡。84歲老婦人16日施打疫苗後,昨天晚間死亡;另名90歲老婦人和79歲男性,分別在15日、16日施打疫苗後,延至今天死亡。新增3名死者都有心臟病史,衛生局已通報完成疫苗接種不良反應通報,將協助家屬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南投縣昨天傳出第一例新冠肺炎疫苗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死者是75歲男性住在安養機構,15日接受過AZ疫苗,回護理之家臥床均無異樣,但昨天凌晨被看護發現時已經死亡。84歲老婦則是洗腎病患,也有心臟病史,16日施打疫苗,昨天晚間被發現死亡。另名90歲老婦人則是安養機構住民,15日施打疫苗,今天上午死亡。79歲男性則是16日施打疫苗,當晚不舒服,送往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救,經診斷為心肌梗塞,緊急安裝心導管支架,但仍在今天中午宣告不治。南投縣衛生局表示,這3件疑似與注射疫苗不良反應有關,確切死因仍待進一步調查。而接連發生老人注射AZ疫苗後死亡案例,也影響老人接種疫苗意願,今天上午部分疫苗注射站,施打率只有二成多。衛生局表示,已安排注射疫苗長輩「一站到底」服務,由工作人員移動,確保老人家注射疫苗前後都能得到最好的休息、評估和觀察,讓疫苗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投縣AZ疫苗注射再傳2死 部分接種站施打率僅2成多
南投縣老人施打AZ疫苗,今天再傳兩件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國姓鄉84歲老婦人16日施打疫苗後,昨天晚間死亡;另名老人也是16日施打疫苗後後疑似心肌梗塞,雖然緊急裝設支架,但延至今天中午不治,南投縣衛生局表示,注射疫苗後確實出現不良反應,但詳細死因仍需進一步調查。南投縣昨天傳出第一例新冠肺炎疫苗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死者是75歲男性住在安養機構,15日接受過AZ疫苗,回護理之家臥床均無異樣,但昨天凌晨被看護發現時已經死亡。國姓鄉84歲老婦則是洗腎病患,16日施打疫苗,昨天晚間被發現死亡,警方已經通報南投地檢署相驗。另名死亡案例也是16日施打疫苗,當晚不舒服,送往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救,經診斷為心肌梗塞,緊急安裝心導管支架,但仍在今天中午宣告不治。南投縣衛生局表示,這兩件疑似與注射疫苗不良反應有關,但確切死因仍待進一步調查。而接連發生老人注射AZ疫苗後死亡案例,也影響老人接種疫苗意願,今天上午部分疫苗注射站,施打率只有二成多。衛生局表示,已安排注射疫苗長輩「一站到底」服務,由工作人員移動,確保老人家注射疫苗前後都能得到最好的休息、評估和觀察,讓疫苗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
2021-06-18 養生.運動天地
規律運動 有助改善睡眠及代謝
優質的睡眠與規律的運動,對人類健康有很大助益。近年睡眠不足引發的高胰島素阻抗(即糖尿病的早期),建議可以運動作為治療方法,可有效減緩糖尿病與相關代謝疾病。五分之一的中老年人好發「睡眠呼吸中止症」。他們的上呼吸道軟組織入睡後塌陷,易引發睡眠中反覆驚醒,交感神經興奮,6到7成的人會失眠,導致白天疲憊,使得病患對運動的能力與興致明顯下降。研究顯示,規律的有氧運動確實可以減少睡眠呼吸中止,並能緩解失眠、日間疲勞、高血壓、高血糖;長期則能減緩心血管疾病、中風及失眠相關的身心疾病。臨床治療上,睡眠呼吸中止患者要突破心理與生理的限制,積極從事有氧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運動可以降低呼吸障礙,但仍不如持續使用正壓呼吸輔助器(CPAP)的治療效果。反之,病患如果僅戴上輔助器而不加入規律有氧運動,雖能部分減緩代謝疾病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但還是不如加上有規律的運動,更具療效。約有四分之一18歲以上的台灣人曾罹患失眠症。若患者長期服用鎮定安眠藥(Benzodiazepines, BZD),儘管能導入睡眠狀態,卻會減少深度睡眠期,無法使睡醒後腦力清新,自律神經功能回復,反而可能衍生反彈性失眠、憂鬱焦慮、認知障礙,甚至提高跌倒、罹癌或其他致命的危險。針對失眠族群的研究證實,有氧運動與阻力運動(如舉重),都能有效改善睡眠的質與量,並緩解憂鬱或心血管疾病。長期規律運動的療效遠超過安眠藥。癌症病患化療或放射治療後,常會引發嚴重失眠症,規律運動可減少不適感,改善睡眠狀況,尤其乳癌病患做有氧加重訓,確實可有效緩解壓力與疼痛。所有生物都有將近24小時日夜周期的表現,如同「動與靜」或「睡與醒」的反應。人類的生理時鐘是內建的晝夜節律,經由我們眼睛的視網膜去感知周遭環境明暗,進行調整,不僅影響整體腦中樞運作,更經由自律神經、荷爾蒙分泌,調控生理機制。占人類體重40%的肌肉,是糖與脂肪燃燒代謝最重要的器官。日夜及動靜節律牽動著胰島素分泌,影響醣類與脂肪代謝產能,以供肌肉收縮。不論短期或長期的睡眠剝奪,或睡眠品質低落如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會造成胰島素阻抗上升,血糖因而高升,導致肌纖維損傷、慢性全身發炎,甚至縮減壽命。因此,從全人醫療的角度,矯治睡眠障礙、減少其衍生的後遺症,包括心血管及代謝疾病、身心和免疫系統疾病,運動治療是現今標準治療外,不可或缺的一環。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LINE影片傳4種人不能打疫苗?教授指正:內容誤導
昨天(2021-6-10)在臉書上看到《糖尿病筆記》發表的一篇文章,配圖如下: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剛剛家人的群組傳了這個影片內容,是江坤俊醫師說哪些人不能打疫苗,但是裡面內容錯誤一堆,會誤導很多人,在這邊要出來講,不然江坤俊的影片會害死很多人。事實上,近幾天來我的讀者,親友,同學,以及臉書朋友也都有傳來那個影片,而我給他們的回覆是:「沒辦法,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我也傳給他們一篇我在2021-1-8發表的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傳給我影片的人之中有一位是腎臟科醫師,他說:「一直在傳播不正確的訊息,還有上萬人按贊! 是什麼免疫力低下,洗腎病人不能打疫苗????我們病人如果拒打、又是破口。很多腎臟科的都遇到病人拿那個來問。」這位腎臟科醫師說的沒錯,美國CDC有發表一篇COVID-19 Vaccine: What Public Health Jurisdictions and Dialysis Partners Need to Know(新冠疫苗:公共衛生司法管轄區和透析合作夥伴需要知道什麼)。它的第一個小標題是Vaccinating Dialysis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ersonnel Is Critical(為洗腎患者和醫護人員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另一位臉書朋友魏正宗醫師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研副總院長,臨床試驗中心主任,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他也在我的臉書留言:「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聲明稿:近日有網路上及病友間傳聞,指稱類風濕關節炎及紅斑狼瘡病友不宜打AZ或JJ疫苗,本學會謹此聲明,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那一種特定的疫苗,免疫風濕病友施打疫苗準則請參照本學會所公佈之說明。」魏醫師所提供的連結是http://www.rheumatology.org.tw/health/health_covid19.asp。一位我們舊金山灣區台灣僑社著名的婦產科醫師也在看到這個影片之後傳來一篇文章COVID-19 vaccines highly immunogenic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study shows(研究表明新冠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它的最後一段是:「我們的數據表明,mRNA 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接種疫苗的婦女可能會通過臍帶血和母乳喂養將抗體轉移給嬰兒。這些發現與該領域的其他數據一起,支持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中使用新冠疫苗。」今天我看到《糖尿病筆記》更新說TVBS已經下架該影片,而江醫師也已經po更正文。但是,由於該影片仍在流傳,所以我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夠促使大家不要再傳了。原文:4種人不能打疫苗的迴響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堵京元電子染疫風暴!台中清查移工、中科設篩檢站
台中市政府因應苗栗京元電群聚感染事件發生,超豐電子也傳出發生群聚感染,全面釐清相關移工移動足跡,必要時要求企業篩檢,另外,因應中部科學園區大廠員工及眷屬篩檢需求,邀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駐,設置中科社區篩檢站,接受企業預約,篩檢高風險的企業員工及眷屬,阻絕苗栗傳染鏈擴散到台中市。中科管理處表示,中科社區篩檢站預計8日演練,並接受企業預約,9日正式運作。中科管理局今天派員觀摩竹科園區篩檢1萬名移工,並滾動檢討中科園區防疫措施,中科園區內企業尚未有企業篩檢,部份企業評估中。中部科學園區內設置「中科社區篩檢站」,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採企業預約、分流制,分散人群避免群聚,對象就近提供企業預約篩檢高風險員工、眷屬。衛生局表示,台中有9家醫療院所快篩站(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台中慈濟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國軍台中總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中港澄清醫院)、2處社區快篩站(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旁停車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高架橋下停車場)。衛生局呼籲,篩檢目的是為快速找出社區中感染者,以有接觸史、活動史且有症狀者為優先,無前述情況者就沒有篩檢的必要,否則反而易接觸到其他感染者,暴露在染疫風險當中。衛生局也提醒,市民朋友前往社區篩檢站,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無身分證者,可攜帶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全程佩戴醫療用口罩,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
2021-06-03 養生.健康瘦身
居家防疫胖了嗎?營養師授「4階段進食順序」:吃飽也能瘦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旅遊、聚餐等社交活動等都逐步關閉,雖然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動是減重的最高原則,但是,飢餓感無疑是最大的阻礙者,不少人開始煩惱起這幾個星期宅在家養出的幸福肥;可以不挨餓,也能越吃越瘦嗎?減重不挨餓 拒絕含糖冷飲為首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認為,想要不挨餓,又能順利減重有幾個重點,首先是要拒絕含糖冷飲的誘惑,再來就是挑對食物、控制份量、吃對順序。林杏純表示,很多人抗拒不了冷飲的誘惑,各式含糖冰飲藏著看不見的熱量,是頭號瘦身殺手,尤其是含有精緻糖的飲料更要注意,舉凡像是紅糖、白糖、黑糖、砂糖、冰糖、蜂蜜等,都是屬於額外添加的糖分,跟奶製品中的天然乳糖與水果中的天然果糖相比,這些額外添加的精緻糖,無形中就容易讓熱量爆表,尤其有減重需求的人,更要養成喝水解渴的習慣,對減重才有幫助。負卡路里食物 從纖維質高、熱量低的下手針對傳言中,有助於越吃越瘦的「負卡路里」食物,包括小黃瓜、牛番茄、花椰菜、芹菜、羽衣甘藍等,林杏純分析,這些被提及的食材共同特性,第一是纖維質含量較豐富,不僅能增加飽足感與降低飢餓感之外,纖維質還能延緩體內醣類被吸收、影響脂肪的合成,幫助穩定血糖,同時提升身體的代謝速度。第二個特色就是熱量普遍都比較低,蔬菜的熱量一份才25大卡,相較於水果一份就有60卡,屬於蔬菜類的牛番茄就很適合作為瘦身菜單的選項,熱量會比水果類的小番茄(即聖女番茄與澄蜜香)來得低,差別在於甜度;由此可見,即使是天然水果的果糖,也不能肆無忌憚的攝取,或是只吃水果瘦身都行不通,尤其是有血糖控制需求的人,水果攝取更需要控制份量。維持代謝率 增加阻力運動有幫助坊間很多人會採用比較極端的方式,例如斷食、無澱粉減肥法,但是,太嚴格限制熱量的攝取,會減慢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反而不利減重。林杏純解釋,有些人會用斷食法減重失敗的原因就在「不進食」,腺體就不會分泌,身體也不會消化吸收,連帶的整個基礎代謝率就會變慢,所以,即使是減重期,也一定要好好吃三餐,選擇熱量比較低的食物均衡攝取營養素,再依照本身BMI值決定減重目標。一般想要維持體重的人,每日所需要的熱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25~30大卡,有減重需求的人可再扣掉500~1000大卡,即為一日所需熱量,若能搭配運動會更好,一定能逐漸看到減重成效;若希望提高基礎代謝率,可以試著加入一些阻力運動,也就是利用負重、彈力帶來增加肌力訓練,例如舉啞鈴、伏地挺身等,運動除了可促進腸胃蠕動外,也能幫助肌肉建構得更好,對基礎代謝率也有助益。澱粉不能禁 飲食順序要這樣吃想擊退防疫胖,林杏純建議,可優先選擇纖維質含量高、飽足感高的食物開始吃,不僅降低進食量,還可降低飲食中的油脂吸收。此外,吃飯之前可以先喝點水或清淡的湯品緩緩飢餓感,再從低熱量富含纖維質的蔬菜類開始吃以增加飽足感,最後才是蛋白質與全榖雜糧類,食量自然就會減少。林杏純特別強調,很多人為了減肥幾乎不吃主食類的澱粉,就要當心減重不成反而影響健康了,因為三大營養素中的醣類,是負責提供人體所需熱量,必須從全榖雜糧類中攝取,一旦每日所需的熱量來源不夠,身體就會把蛋白質轉變成熱量消耗,那麼肌肉需要的蛋白質就會被分解成熱量供身體使用,使得建構肌肉所需的蛋白質不夠;若是為了瘦身不碰任何的碳水化合物,連帶的反而會增加肌肉耗損,進而影響基礎代謝率,不見得對減重有利。延伸閱讀: ·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居家防疫嘴饞吃不停怎辦? 營養師激推「9款低卡點心」:食慾秒降 
-
2021-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北染疫產婦呼吸窘迫台中醫護冒險接生!嬰兒哭聲好感動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昨天在臉書分享「讓隔離房內孤獨的產婦生產不孤單「一位堅強媽媽生產故事」,一名北部染疫產婦轉送入院,因呼吸窘迫,院方組成新冠病毒感染緊急生產醫護團隊,在負壓隔離病房緊急剖腹,由婦產部權威醫師陳進典執刀,因考量其他醫護安危,他一人上陣,僅1名助手協助,全程26分鐘完成,母子均安,「新生兒哭聲宏亮狀況穩定」,讓隔離病房外的醫護團隊都好感動。中山附醫婦產科醫師沈煌彬也在臉書分享,幫這位媽媽接生,團隊都會承擔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電話中聽到陳進典教授說:『大家都有小孩子,顧慮也很多。這台手術我來就好。幫我找一個助手即可,不要影響太多人。』我哽咽的說『好,謝謝。』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在陳教授面前顯得很渺小。」中山附醫表示,這名產婦因確診新冠肺炎在5月31日獨自一人從北部轉入中山附醫負壓隔離病房治療,昨天在高流量氧氣治療仍呈現中度至重度呼吸窘迫,婦產科醫師為避免孕婦持續血氧不足會造成胎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建議需立即執行剖腹生產手術。中山附醫說明,這位堅強的媽媽自己填寫手術同意書和麻醉同意書,中山附醫立即組成新冠病毒感染緊急生產醫護團隊,包括感染症專科醫師王唯堯、麻醉部主任洪維德、婦產部陳進典教授、小兒感染科主任潘蕙嫻、隔離房、產房及加護病房護理師、麻醉科、手術室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在負壓隔離病房執行緊急剖腹生產手術。中山附醫表示,剖腹產手術程僅花26分,新生兒哭聲宏亮狀況穩定,立即由新生兒加護病醫療團隊接手照護。這是中山附醫醫療團隊首次在負壓隔離病房內執行全身麻醉手術,新生兒被抱出母親子宮的一剎那,在隔離病房外的醫護團隊都為母子均安而感動不已。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癌症病人可以(或需要)打新冠肺炎疫苗?名醫專業分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國內兒童血腫及骨髓移植權威巫康熙分享,癌症病人可以(需要)打新冠肺炎疫苗嗎?日前他在臉書上發表「化療病患打新冠肺炎疫苗」的看法,引起很大的迴響,其中有位加拿大的臨床藥師提供他很多的文獻和建議,也分享他們慘痛的寶貴經驗,他結合文獻和國外經驗,盼提供他的專業,一島同心,戰勝這疫情。巫康熙認為,新冠病毒疫苗較新,雖有很多的未知,但目前世界大多數的作法,認為癌症病患是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的,且施打的順序僅次於第一線人員,每個癌症病人情況差異很大,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前,建議與你的主治醫師討論。巫康熙說,癌症病患需要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嗎? 首先必須先了解病患接受的治療是否會造成免疫力低下?低下的嚴重度如何?如化學治療通常會造成病患的免疫力低下,但每種癌症所接受的化療不同,造成的低下程度也不同,每位接受化療的病患,差異性很大(case by case),抵抗力愈低,感染新冠肺炎後,所造成的併發症和死亡率愈高,但非常特別的是,抵抗力愈低的病患,在病患施打疫苗後,所産生的效果也愈差,但部分抵抗力總比沒有抵抗力好。巫康熙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個國家(或地區)疫情和被感染的風險也不相同,在抵抗力低下的癌症病人,雖打疫苗後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抵抗力,但這些病患因抵抗力低下,感染新冠病毒,有較高的危險性,所以在高風險和疫苗足夠的地方(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將這些病患施打的順序,排得相當前面(prioritized),以保護這些病患。目前台灣疫苗有限,因此建議先將疫苗先給第一線的人員施打,抵抗力低下的癌症病患,最重要的就是保護自己不要被感染,之後待疫苗足夠時,建議政府也能讓癌症病患列入優先施打的行列中。他說明,癌症病患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安全嗎?目前雖無絕對的定論,但一般而言,因目前大多的新冠肺炎疫苗「不是活性」疫苗,所以癌症病患在排除藥物交互作用和其它因素後,打疫苗的風險理論上和大家應是相同,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但抵抗力低下的癌症病患感染新冠肺炎所造成的危險,一定遠高於施打疫苗的風險。另外,家中有抵抗力低下的癌症病患,可打新冠疫苗嗎?他認為,通常施打活性疫苗後,我們會建議施打疫苗後的人和抵抗力低下的癌症病人隔離一陣子,以避免疫苗病毒傳染給這些病患。但是因為目前大多的新冠肺炎疫苗「不是活性」疫苗,不會傳給化療中抵抗力低下的病人,而為了不把新冠肺炎傳染給抵抗力低下,正在化療的病人,家中有化療病患的人,更應該施打疫苗。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部醫療崩壞若中南部再爆發 急診醫:全台醫療將毀滅
雙北病床吃緊,北病南送,台中市「同島一命」,已陸續收治雙北重症病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天在臉書粉專「Dr.E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不要再沈醉於防疫成功的過去」。北部疫情嚴峻的程度和醫療崩壞的真實慘況,遠比每天所公布的「數字」嚴重。北部醫師提醒他,南部民眾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持續堅守宅在家、不群聚的原則,口罩要戴好、戴滿,手部清潔要徹底。謝宗學在臉書po文表示,從許多北部醫師朋友的訊息得知,雙北市的醫療體系已經不堪負荷、崩潰在即,他們坦言說不知道還能再撐多久,過去一年發生在其他國家醫療崩壞的殘酷故事,正在雙北市真實上演。在全台醫療資源最豐富的雙北市遇到社區疫情大規模爆發尚且無法承受,若類似規模的疫情爆發在其他地區,後果不堪設想。謝宗學在臉書po文中說明,北部醫師朋友提醒他,中、南部地區雖然疫情相對平穩,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可以有任何鬆懈,一定要持續堅守宅在家、不群聚的原則,口罩要戴好、戴滿,手部清潔要徹底。現在中南部的醫療體系還有餘力支援北部,萬一在北部疫情緩和前,中南部同時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結局就是全台醫療毀滅。謝宗學表示,不要再沈醉於防疫成功的過去。根據各方面湧來的資訊,北部疫情嚴峻的程度和醫療崩壞的真實慘況,遠比每天所公布的「數字」嚴重,現在事實上已經到了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不能再有存有任何僥倖心態。
-
2021-05-2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全台社區篩檢、快篩站報你知! 有症狀、接觸史再前往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激增,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宣布,全國防疫警戒升為第3級至28日,不少縣市針對染疫熱點陸續增設更多篩檢站。陳時中提醒,篩檢站目的是讓有疑似症狀或高風險的民眾及早採檢,確診後可盡速隔離,並非給無症狀或沒相關接觸史者「沒事驗看看」。各縣市政府對可接受篩檢民眾規定不同,請洽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確認。若有相關需求之民眾,記得攜帶「身分證」和「健保卡」,除了可透過疾管署的「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查詢離身邊最近的採檢醫院,《聯合新聞網》也整理出目前全台社區篩檢站資訊。更新日期:6/6 22:34全台社區篩檢站資訊台北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33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地點:台北市雨聲街105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0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地點: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西園醫院】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270號【剝皮寮】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地點: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95號【台北榮民總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201號【振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台大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址:地點待議【國泰綜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80號【馬偕紀念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131號【康寧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內湖區114成功路五段420巷26號【台北長庚紀念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敦化北路199號【台安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424號【博仁綜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66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台北市立萬芳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111號【台北松山機場】(6月2日啟用)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340-9號新北市【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地址: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急診室外)【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英士路198號(院區急診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地址: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6號【永和耕莘醫院】地址:新北市永和區中興街80號(門診騎樓)【新店耕莘醫院】地址:新北市新店區車子路15號【新店交通公園】地址:新北市新店區民族路109號【新店慈濟醫院】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急診室停車場旁-孫雅各紀念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新北大道一段3號(院區急診外)【衛生福利部立雙和醫院】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院區外)【山北市民活動中心】地址:中和區莊敬路49巷29弄2號【三重亞東篩檢站】(6月4日開設快篩站)地址:三重區正義南路62號1樓【新莊衛福部立台北醫院】(6月7日開設快篩站)地址: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127號【蘆洲永安公園】(6月7日開設快篩站)地址:新北市蘆洲區基隆市【基隆市立醫院院本部】地址:基隆市信義區東信路282號備註:採線上預約制【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地址:基隆市信義區信二路268號【台灣礦工醫院】地址:基隆市暖暖區源遠路29號【三軍總醫院附設基隆民眾診療服務處】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榮街100號【基隆市原公車修理廠】地址:基隆市中正路162號宜蘭市【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蘭陽院區】地址:宜蘭市校舍路169號(右側停車場)【羅東聖母醫院】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南路160號(馬仁光紀念大樓外廣場之戶外篩檢站)桃園市【中壢區中正公園】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86號【中路社區篩檢站】地址:桃園區正光路600號(網球場旁停車場)【龍岡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中壢區龍岡里龍岡路三段(龍崗大操場天幕)【八德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2182-1號(大發休閒公園)【蘆竹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蘆竹區東溪路停車場【龍潭區龍潭行政園區】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690號【桃園社區篩檢站】地址:桃園市桃園區桃園體育場、德育街旁。【楊梅社區篩檢站】(完工、啟用時間待定)地址:地點待議新竹市【國軍新竹地區醫院】地址:新竹市北區武陵路3號(停車場)【竹科社區篩檢站】(6月3日啟用)地點:新竹市東區篤行路1號(園區原篤行會館前)備註:每日80人【竹苗邊界社區篩檢站】地點:竹市香山區與苗栗接壤新竹縣自費採檢:【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豐路一段81號【天主教仁慈醫院】地址:新竹縣湖口鄉忠孝路29號【大安醫院】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博愛街298巷5號免費採檢:【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一段2號 【竹北衛生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光明二街89號苗栗縣【頭份社區篩檢站】(6月3日上午10時截止預約)地址:頭份衛生所旁空地時間:6月3日下午1點30分至下午4時【造橋鄉社區快篩站】(6月4日上午10時截止預約)位置:造橋鄉大西村2鄰慈聖路2段322巷1號(造橋鄉綜合活動中心)時間:6月4日下午1點30分至下午4時【後龍快篩站】(已截止)位置:苗栗縣後龍鎮復興里籃球場前面空地【三灣鄉社區快篩站】(5月28日上午10點截止預約)地址:苗栗縣三灣鄉永和村3鄰11號(三元宮停車場)【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為公路747號【為恭紀念醫院】地址:苗栗縣頭份市信義路128號【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苑裡李綜合醫院】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和平路168號【大順醫院】地址:苗栗縣大湖鄉中正路48-5號【重光醫院】地址:苗栗縣頭份市中華路1039號【協和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1367號【通霄光田醫院】地址:苗栗縣通霄鎮中山路88號【梓榮醫療社團法人弘大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新東街125號【新冠肺炎快篩站】地點:竹南科學園區社區公園台中市【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地址:台中市豐原區安康路100號(立體停車場旁篩檢站)【台中慈濟醫院】地址: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在橫跨第一、第二院區的74號快速道路橋下設快篩站)【童綜合醫院】地址:台中市梧棲區臺灣大道八段699號(梧棲院區急診室旁邊的平面停車場)【李綜合醫院】地址:台中市大甲區八德街2號(大甲院區旁邊的平面停車場)【烏日林新醫院】地址: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大里仁愛醫院】地址:台中市大里區國光里2鄰東榮路483號【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地址:台中市大甲區經國路321號【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地址:台中市沙鹿區沙田路117號(沙鹿總院急診側門)【國軍台中總醫院】地址:台中市太平區中山路二段348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地址:台中市霧峰區福新路222號(高架橋下停車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癌症中心大樓側門後端B2)【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址: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內科大樓一樓戶外篩檢站)【台中榮民總醫院】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650號(緊臨台灣大道四段之新門診大樓旁側)【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地址:台中市西區三民路一段199號(急診室外側)【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966號(中港樓與敬義樓間的迴轉道)【梨山衛生所】地址:台中市和平區中正路68號【台中國際機場】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航路一段168號彰化縣【溪湖湳底龍水宮】地址:彰化縣溪湖鎮湳底路臨27之1號【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地址:彰化縣埔心鄉中正路二段80號(院外採檢站)【彰化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市南校街135號【彰化秀傳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台灣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42號【員林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456號【員生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359號【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惠來街89號【鹿港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鹿港鎮中正路480號【二林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二林鎮大成路一段558號【彰濱秀傳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6號【北斗鎮卓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北斗鎮中山路一段311號【和美鎮道周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和美鎮和光路180號南投縣※經基層診所轉介到6家指定院所聯繫進行篩檢【佑民醫院】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太平路一段200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埔里基督教醫院】地址:南投縣埔里鎮鐵山路1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竹山秀傳醫院】地址: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二段75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南投基督教醫院】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路870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地址: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339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地址: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山腳里集會所】(5月31日 9至12時開放)地址:南投縣草屯鎮虎山路299號(活動中心前廣場)【南埔陳府將軍廟】(6月1日 14至17時開放)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南埔里中正路344之46號(活動中心廣場)【埔里仁愛公園】備註:6月2日 14:00~16:00【埔里枇杷集會所】備註:6月4日 14:00~16:00【埔里地理中心碑】備註:6月5日 14:00~16:00雲林縣【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新德路123號【天主教若瑟醫院】地址:雲林縣虎尾鎮新生路74號【林內鄉衛生所】地址:雲林縣林內鄉新興路54號【東勢鄉安南村鎮玄宮】地址:雲林縣東勢鄉安南村安南路2-2號【元長鄉長南、長北村集會所】地址:雲林縣元長鄉長北村元北路32-20號【褒忠鄉新湖村集會所】地址:雲林縣褒忠鄉新湖村新湖22號民宅對面備註:5月26日14:00-18:00【麥寮鄉三盛村福安宮】地址:雲林縣麥寮鄉三盛村仁德西路一段26號備註:5月26日14:00-18:00【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迴廊】地址:雲林縣崙背鄉民生路28之8號備註:5月27日9:00-12:00、13:00-15:00【斗南火車站】地址:防疫快篩行動車備註:5月26日至5月28日9:00-15:00【斗六火車站】地址:防疫快篩行動車備註:5月26日至5月28日9:00-15:00嘉義縣【嘉義航空站】(6月2日啟用)地址:嘉義縣水上鄉榮典路1號台南市【東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東區龍山里林森路一段418號備註:每周三、五9:00~11:00【南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南區南和路6號【新營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新營區三民路72號備註:每周一、四9:00~11:00【安南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安南區仁安路70號備註:每周四8:30~10:30【安定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安定區安定里59號之1備註:每周四9:00~11:00【永康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永康區文化路51號備註:每周四9:00~11:00【鹽水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鹽水區武廟路1號備註:每周四9:00~11:00【玉井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玉井區中正路5號【麻豆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麻豆區巷口里興國路11-1號【台南航空站】(6月2日啟用)地址:台南市南區機場路775號【南部科學園區】(6月8日啟用)地址: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22號高雄市專責醫院快篩採檢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地點: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高雄榮民總醫院】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地點: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義大醫院】地點:高雄市燕巢區角宿里義大路1號【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地點:高雄市小港區山明路482號【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地點: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553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地點: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68號【阮綜合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162號【國軍高雄總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號【天主教聖功醫療財團法人聖功醫院】(本院急診室戶外篩檢站)地點:高雄市建國一路352號備註:平日上午8:30-11:30【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凱旋二路134號【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地點: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976號【義大大昌醫院】地點:高雄市三民區大昌一路305號【杏和醫院】地點: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89號、470號1F【大東醫院】地點:高雄市鳳山區光遠路171-2號【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地點:高雄巿鳳山區經武路42號【高雄市立旗津醫院】(急診外社區採檢站)地點:高雄市旗津區旗港路33號備註:8:30-11:30 每日30名【健仁醫院】地點: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136號備註:平日9:00-12:00【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地點:高雄市岡山區大義二路1號【高雄市立岡山醫院】地點:高雄市岡山區壽天路12號【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地點:高雄市旗山區大德里中學路60號【義大癌症醫院】地點:高雄市燕巢區角宿里義大路21號【建佑醫院】地點:高雄市林園區東林西路360號社區快篩站【鳳山衛生所】(衛生所大門口)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3:30-16:30【鳳二衛生所】(衛生所前小公園)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三民衛生所】(本和里滯洪池抽水站)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三民二衛生所】(中都里民中心)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前鎮衛生所】(衛生所前空地)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小港衛生所】(衛生所前人行道)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大寮衛生所】(大寮圖書分館機車停車場)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4:00-17:00【鼓山衛生所】(里民活動中心)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左營衛生所】(舊左營國中)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楠梓衛生所】(運動中心-射箭場)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4:00-17:00【高雄國際航空站】地點:高雄市小港區中山四路2號花蓮縣【花蓮慈濟醫院】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地址:花蓮市中正路600號【台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地址:花蓮縣鳳林鎮中正路一段2號【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民權街1-1號【門諾醫院壽豐分院】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魚池52號【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地址:花蓮縣玉里鎮中華路448號【國軍花蓮總醫院】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嘉里路163號【門諾醫院】地址:花蓮市民權路44號【花蓮市衛生所】地址:花蓮市新興路200號備註:5月30日上下場次各200人屏東縣【東港快篩站】(6月1日~4日啟用,目前已撤站)地點:東港大鵬灣濱海公園碼頭(小巨蛋前)備註:上午8:30~11:30;下午13:00~16:00 兩時段各100人【里港社區篩檢站】(6月3日~6日啟用)地點:里港河濱公園備註: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兩時段各100人【潮州鎮快篩站】(5月30日17:00撤站)地點:屏東縣潮州鎮中山公園澎湖縣【澎湖機場】(5月25日啟用)地點: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126-5號金門縣【金門航空站】(5月24日啟用)地址:金門縣金湖鎮尚義機場二號連江縣【連江縣衛生局、縣立醫院】地址:連江縣南竿鄉南竿鄉復興村216號(院外)備註:將通知與馬祖遊客確診案1563、案1742民宿、餐廳及觀光景點等足跡重疊者至現場接受篩檢
-
2021-05-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照顧老人的守護者 長照裡的「新家人」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有關台灣急速「老化」的社會,不能忽視的老人照顧問題。蔡哲雄教授以醫師的立場呼籲,我們需要一套規劃維護身心機能衰退的老人,希望社會各界人共同努力訂出一套更完整的保護措施。曾道雄教授以本身童年時代照顧年邁祖母的感人回憶,期盼政府盡速制定出完善的長照政策。長照政策學者郭慈安教授則提出一些數據支持這種長照計畫的必要性,同時介紹這幾年快速老化與長照政策的同時推動下,其實身旁多了各種「新家人」參加老人的守護,給大家帶來一些遠景。相較於西方社會,我們來自於一個以「家」為中心、群體議和的社會。而傳統的台灣社會,有大家庭、三代同堂,四合院、同住一村互助合作的組合,但是這樣的景象隨著快速的社會變遷與人口結構的改變,每個家戶人口都開始變少,世代共住的情況也起了變化。舉例來說,以2013年與2017年的「老人狀況調查」比較分析,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三代同堂的家庭從38.4%下降到33.6%;兩代的家庭從25.8% 上升到32.8%。另外在同樣年份的比較下,65歲以上人口期待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從65.7%下降到 54.3%,而僅與配偶同住的比例從16.0%提升到 26.2%。這些數據顯示,台灣有許多家庭是處於「家人」不同住的狀態,相對的,傳統上子女在身旁的景象與時常心理上認為兒孫滿堂在家含飴弄孫的期待,目前已不存在。因此,每當我到社區與長者互動,或是在醫院的臨床工作,都會聽到看到長者心口矛盾的說到,一方面期待家人多多來訪,又一方面體恤家人忙碌不想成為負擔。於是,當老化的過程產生了變化時,健康的狀況(如患病或疾病控制變得不理想)、住家需求的改變(如修繕或搬遷)、生活關係的改變(如社會參與或親友離異),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家人」,但突然間又發現「家人」不在身邊一種常態,期待「家人同在」的心情卻依然存在。久了之後,對生活造成的身、心以及社會層面的影響,隨著時光的消逝並沒被大家所注意。於是這幾年快速老化與長照政策同時推動下,其實身旁多了很多的「新家人」,他們默默在守護著我們。第一類的「新家人」是入家協助維持基本生活的照顧服務人員,例如協助把家裡打理乾淨、確保每天需要的飲食、行動、清潔都顧好顧到。這些「新家人」可說是第一線直接與家人互動,他們的存在直接影響生活的品質與安全維護。第二類的「新家人」負責顧「心」與顧「關係」,他們可能到宅關心聊天,也可能帶家人到附近社區參與活動。家人可以參加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巷弄長照站、樂齡學習、長青學苑、延緩失能的各項活動與課程。不僅如此,中午時間有時還可共食,偶爾相揪出遊,維持了心理與社會互動。第三類的「新家人」是在家戶之外照顧家人的醫療與長照體系,有著醫事人員、長照專業、個管與資源提供者。他們以自己的專業跨域連結,形成一個照顧守護網絡。第四類的「新家人」來自遠方,往往需要飄洋過海來到家人身邊。這些移工看護在台灣已經快要30萬人了,他們擔負起許多家人無法在身旁陪伴安全看護的工作。第五類的「新家人」是另一種靠情感溝通的毛小孩、陪伴機器人。雖然他們和人類有不同的基因組合或組裝配件,但是當家人落入孤寂、憂鬱、認知障礙或是需要肢體復健時,這些「家人」會給予非常重要的非語言溝通與神奇力量!為什麼需要重新定義「家人」與認識「新家人」呢?因為台灣已經快要進入超級老人國(2025年)。當每個家庭都會有家人面對衰老,可能也會面對無預警的狀況,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的家庭繼續增加時,每個人都應該開始思考:當社會變遷與人口結構導致家人無法顧及時,平常與「新家人」們建立良好關係並接納他們成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那整個長照佈建才能進入一個連續並「守護不漏接」的真正功能。
-
2021-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密合度是重點 專家提3大防漏要訣
雙北進入疫情警戒第3級,外出必須全程戴口罩。專家表示,口罩密合度是防護重點,可將綁帶拉緊、透氣膠帶貼好空隙或多加1層貼合臉型的布或泡棉口罩,都可增加密合度。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快速擴散,2天內就增加386名本土個案,以雙北地區疫情最嚴峻,進入疫情警戒第3級,外出若未戴口罩,可開罰新台幣3000至1.5萬元。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口罩防護的重點在於是否緊密貼合臉型,而非戴幾層口罩。去年實證可電鍋乾蒸口罩消毒的賴全裕表示,N95口罩過濾率達95%,一般外科口罩則達80%,但若佩戴時未貼合臉型,空氣微粒就會從隙縫處洩漏,防護效果也降低。賴全裕說,新冠肺炎病毒仍以近距離飛沫傳播為主,外科口罩可過濾10微米以上大飛沫,一般民眾在普通場合戴外科口罩,加上維持社交距離即可。但若在密閉空間如電梯、車內,口罩洩漏部分可能較無法防護。賴全裕提到,最常見的洩漏處就在鼻梁、下巴與雙頰,也就是口罩的4個邊界處。要提升口罩密合度、減少病毒從隙縫處洩漏,賴全裕提3大要點。首先,口罩綁帶要拉緊,耳朵後方繫繩可打結,鼻梁處也要確實壓緊,讓口罩更加貼合口鼻。其次,可用透氣膠帶將下巴、雙頰等隙縫處貼起來;最後,可多戴1層貼合臉型的布口罩或泡棉口罩,目的是增加密合度。但賴全裕強調,不建議戴2層外科口罩,因洩漏縫隙還是一樣,反而增加呼吸阻力,讓口罩戴不住。
-
2021-05-01 醫聲.院長講堂
蔡明哲養生祕訣/不需午睡 作息規律 固定打高球
「規律運動、作息,很重要。」身為外科醫師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蔡明哲,練就一有空檔就可以睡著的本領,現在每天最晚11時就寢,早上5時起床,鼓勵民眾也應有規律運動與作息,才能過健康生活。蔡明哲從小學開始打羽球,至今養成每周固定打2小時羽球的習慣。上了年紀後,也從事和緩的運動,55歲起開始打高爾夫球,此運動很休閒、能走路、與朋友聊天,還可以打到8、90歲,雖然工作繁忙,「會盡量找時間,一個月能打一、二次高爾夫球就很高興了,這是一種放鬆。」「規律運動相當重要。」蔡明哲規律地打羽球、高爾夫球外,平常能爬樓梯就爬樓梯,能走路就走路,這些都是他的運動,讓他每天保持心肺功能的活動。他強調,「只要有這樣想法,不在乎從事什麼運動,要規律執行才是重點。」蔡明哲在飲食方面沒有特別的禁忌。「保持生活規律很重要。」他盡量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沒有失眠問題,沒有午睡習慣,白天專心工作,每天最晚11時就寢,一早5時起床,會喝杯咖啡、看看新聞報導,就準備上班;休假時,清晨5、6點就出門打高爾夫球,這是早已養成的習慣。喜愛閱讀的他,隨身包包裡都會放一本書,「閱讀是獨處的時刻,可以細細讀,也可和作者對話。」他也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
2021-05-01 醫聲.院長講堂
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 在美國接受外傷訓練 返台投入急診醫療,推動緊急救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蔡明哲,是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權威醫師,30年來大力推動國內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等,打造中山附醫成為重視「急、重、難、罕」醫療的醫學中心。被派赴美接受外傷訓練 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的蔡明哲,是國內第一批出國接受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訓練的種子醫師,返國後即投入急診醫療、外傷教育的導入,積極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蔡明哲先在衛福部桃園醫院接受一般外科訓練,有感於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在成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時,被派往美國接受外傷訓練,特別是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到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回國後,他開始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自1993年起十多年來,擔任種子教官的他到各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分享美國經驗,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培育很多消防緊急救護人才,讓台灣的救護技術與歐美並駕齊驅。蔡明哲舉例,像新冠肺炎確診者或陽性個案都是藉由緊急醫療系統送到醫院,這讓台灣醫院、民眾免受病毒攻擊,靠的就是台灣有這套系統建立,結合衛生、消防單位、防疫計程車等,才有這樣的成績。2010年蔡明哲從成大退休,回到母校中山醫學院服務,除了急診醫學臨床工作,也擔任醫學系系主任、醫學院院長,他把過去30多年行醫的經驗和預防醫學的體會與學弟妹分享。建立到院前救護制度他在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總院長,仍不忘情於繼續從事醫學教育跟醫療管理工作。「培養人才、醫療管理、醫學教育與傳承」是他目前重要的工作。「急、重、難、罕」是醫學中心在健保制度中的核心角色、分級醫療的任務,與基層醫療為夥伴關係。蔡明哲在中山附醫不僅從事急診、到院前救護制度建立,也引進肺癌團隊、兒童癌症與血友病團隊等進駐,顯示醫院對於急診、重症、癌症與罕病的治療非常重視。引進AI建置醫療大數據目前中山附醫結合人工智慧、醫療研究與臨床服務,引進國內外AI系統,建置醫療大數據。蔡明哲說,可在0.1秒內運算出院內電子化病歷初步結果,醫師有這樣的利器,容易找到研究方向,AI的導入讓研究與臨床獲益,並且與國際一流醫院醫療資料比較,提升醫療水準。蔡明哲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消化外科、急診醫學、創傷、公共衛生、災難醫學、流行病學、國際人道援助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保健是每一個人義務。如何讓自己保持健康,把寶貴醫療資源留給生病、特別是重症病患,這樣台灣的健保、醫療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
2021-04-29 癌症.食道癌
「火燒心」合併吞嚥卡卡恐是癌? 食道癌好發這些族群
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2,778人,108年死於食道癌人數為1,983人,不管是新增罹癌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說,長期吸菸、嚼檳榔、飲酒、食用加工食品與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國衛院研究顯示,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2.29、2.62倍。陳志毅指出,與10幾年前相較,這1、2年來食道癌發病年齡約年輕10歲,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常吃火鍋等滾燙食物,以及偏愛甜食,引發胃食道逆流,增加罹癌風險。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也證實,口腔衛生不良,以及常吃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及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刺激食道,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由於食道癌迄今並無有效篩檢工具,賈淑麗提出6大遠離致癌因子,建議落實在生活中,避免罹患食道癌。1.遠離菸、酒、檳榔。2.平日飲食減少過燙食物。3.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4.多食用原型食物,盡量減少加工食品。5.保持口腔清潔習慣。6.維持規律運動。陳志毅最後指出,由於早期食道癌並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如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卡卡的,有異物感,就應積極就醫,並戒除菸酒及檳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4-13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痔瘡血止不住、術後傷口1年才好 醫:3狀況恐是血友病
一名78歲老爺爺因痔瘡傷口無法止血,轉診至醫院血液科,經醫師問診,才知數年前進行盲腸炎手術,原傷口3日即可癒合,爺爺竟拖了1年才好,診斷為輕度血友病。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輕度血友病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診斷年齡較大,未給予治療的老年人若有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導致生活不便;建議「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出血位置2個以上」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者,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響應全球主題「順應變化Adapting to change」,展開「友凝友我 充電挑戰」血友病巡迴衛教展,邀請民眾共同認識血友病。血友病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可能因創傷造成出血不止,甚至有自發性出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指出,在台灣,每1萬名男性就有1位是血友病病友,估計全台約有2000名男性病友,但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僅有1000名病友被診斷出來。國外研究顯示,輕、中、重型患者平均分別占比4成、2成、4成;台灣血友病患者中,重型就占85%、中型10%、輕型則只有5%,顯示多數輕、中度患者未被診斷出來。翁德甫說,血友病主要是先天遺傳因素所致,症狀以凝血不全導致血流不止為主,患病雖不會致命,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如大部分年輕人,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醫師便需反覆打開傷口檢查,降低長者生活品質;目前治療上以每周施打抗凝血因子為主,只要配合醫師治療,生活可以跟其他人一樣正常。翁德甫提醒,若有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多處出血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甚至要去看急診等,建議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他舉例,一般民眾牙周病或口腔、牙齒出血看牙科,流鼻血看耳鼻喉科,消化道出血看消化科,肌肉出血看中醫或復健科,忽略身體多處出血可能互相關聯,恐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罹患血友病,若身體出血位置有2個以上,如流鼻血、瘀青、消化道出血等,建議至醫院看血液科。流鼻血流很多,但很快止住,不需擔心,但翁德甫提醒,若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如流鼻血需耗費15分鐘止血,接著反覆流血,甚至需去醫院急診;一般傷口如瘀青,復原時間大約7天,若傷口超過7天仍未癒合,也建議至血液科就診。
-
2021-04-03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嘉義醫院黃元德 衝武漢接回台胞 抗疫用心不輸人
去年疫情初始,部立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搭包機赴武漢接回同袍,一句「你們終於來了」,讓他感動承諾「再一次還是會去武漢接機」。他始終充滿熱血,嘉醫是雲嘉地區主要公立醫院,院內從弱勢照護、防疫救災、政策推動,都比一般醫院更加辛苦,但他努力帶領嘉醫完成「公醫使命」。「你們院長好可愛喔!」衛福部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受訪當天,為了找一分資料進入院史館,剛好遇到院外某機構來賓到訪,滿頭白髮的他開心地打招呼、揮揮手,熱情的笑容感染了到訪者。坐不住的院長 四處傳遞笑容57歲的黃元德行醫滿30年,擔任嘉義醫院院長3年,個性開朗的他,直言坐不住,開會強調講重點,除了文字畫面計畫,更重視如何實踐,因個性外向、習慣走動式管理,院內員工常見到他穿梭各部門、診間處理公務的身影,並以笑容為同仁加油打氣。由於母親是護理師,黃元德從小就在醫院出入,對醫療環境不陌生,喜歡與患者互動。實習時發現外科患者都是愁容、痛苦,因此選擇充滿朝氣、祝福的婦產科行醫。滿頭銀髮的他幽默地拉起前額頭髮說,年輕時白了一撮,原以為可當「怪醫黑傑克」,沒想到白得太快「先老起來放」。選擇婦產科行醫 見證少子化黃元德回憶過往,民國81年到85年擔任住院醫師時,每月接生約150到200名嬰兒,那時候每天眼睛睜開就是接生,接生完就去睡,等護理師醒叫他再去接生,一晚接生多人稀鬆平常,升任總醫師時,5年已接生1000多名嬰兒,行醫迄今接生的孩子超過萬人。過去最忙時,他曾經一晚接生10多名嬰兒,年年都要接生元旦寶寶,今年卻「破功」、沒有元旦寶寶可接生,也是國內少子化,人口老化的見證者。心懷公醫使命 帶嘉醫拚轉型黃元德表示,許多人因為傳統刻板印象,不太重視嘉義醫院,直到去年疫情爆發,台灣防疫動員,部立醫院醫護人員衝第一線,他更代表國家到武漢接回台灣同胞,雖然辛苦、有染疫風險,卻是他當醫師擁有的最大成就感,也讓許多人看見嘉義醫院同仁的努力與付出。嘉義醫院是雲嘉地區主要的公立醫院,黃元德指出,醫院的養護機構內住民不僅是多重慢性疾病的老人,通常也是失能程度最嚴重的高齡者,院內從弱勢照護、防疫救災、政策推動,都比一般醫院更加辛苦。「嘉義醫院是這波疫情中,全國最用心團隊。」黃元德說明,院內針對疫情提供養護機構正確的防疫觀念、訪客管理及門禁管制措施,做好分倉分流、環境清消、積極防護,教育訓練中明確宣導通報及送醫原則,確保社區疫情爆發前完成整備,保全養護機構運作。近年黃元德帶著同仁通過一次次評鑑,完成「公醫使命」,去年度更榮獲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肯定,看著嘉義醫院持續成長、茁壯,他知道還有許多轉型、社會責任實踐,都等著他和嘉醫人共同努力、實現。黃元德小檔案現職:部立嘉義醫院院長學歷: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候選人、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碩士、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經歷:部立台中醫院副院長、署立豐原醫院婦產科、急診科主治醫師、醫務秘書、台北市立忠孝醫院主治醫師專長:高危險妊娠、腹腔鏡手術、婦科腫瘤、更年期保健、難產處理、醫院管理、社區健康給病人的一句話全面滿足病人身心靈的需求,尊重生命,落實弱勢民眾的照護。
-
2021-03-30 癌症.抗癌新知
罹癌易有情緒問題 醫師:接受身心治療抗癌效果更佳
一名癌症女患者在得知確診後歷經哭泣憤怒、酗酒、封閉自我,雖然經家人鼓勵後願意接受一連串的抗癌治療,但治療過程間仍因擔心醫療費用及復發率,心理更背負莫大壓力。即使病情有良好控制,卻突然因「過度換氣」多次送醫,嚴重時甚至昏倒休克,經轉介身心科後診斷她罹患了「過度換氣症候群」所幸及早發現治療,症狀才獲得良好控制。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指出,癌症並非絕症,最怕患者對未來感到絕望、自我放棄。如果病患有足夠的支持系統,包括親友家人的陪伴、生活目標、宗教信仰等都能讓其增強意志力及信心,繼而坦然接受治療、對抗病魔。他說,研究指出癌症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4倍,在台灣有將近半數的癌症患者有適應障礙、焦慮、憂鬱、失志等情緒問題,若能在關鍵時刻轉診至身心科,讓專業醫療團隊適時地介入協助,深入瞭解病患的身心狀況,進一步療癒心理的苦痛,能讓抗癌效果更加乘。朱柏全說,最早關注癌症病人精神表現的精神科醫師庫伯蘿絲(Elisabeth -Ross)曾說,當病患聽聞壞消息後,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5個階段。患者在前四階段會反覆,從一開始的冷漠、不反應來表達拒絕接受事實,到憤怒地尋找替罪羔羊、歸咎他人或自己,再到試圖委屈地懇求醫師或求神拜佛,希望能多活幾年。接著是發現事實無法改變,但心理仍無法接受,因而感到心灰意冷、心情跌若谷底,一些風吹草動都能悲從中來。至於什麼時候會開始接受?每個人的進程不一。且「接受」有很多種,分別是放棄地接受、無可奈何地接受、平靜地接受,與喜樂地接受。前兩種較為消極沮喪,是病患感到無能為力時被迫適應。第3種則為中性地接受,即所謂地盡人事、聽天命,不掙扎也不強求。第4種則是以滿懷期待、嚮往的心情來等待痊癒的好消息。朱柏全說,有一女患者被診斷出癌罹患症之後雖然接受醫院的癌症治療,但心情一直處於憂鬱、焦慮的低潮狀態,各種情緒問題導致她對未來及醫療失去信心,開始上網尋求非正統的醫療方式且放棄醫院的治療,最後因為誤信偏方而延誤就醫,導致病情惡化而病逝。另也有名男患者雖然願意配合醫院治療,但心情難免感到沮喪、沒有信心,轉診至身心科之後,大大減低負向情緒,增加信心後轉為積極面對與治療,回診追蹤預後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