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三聚氰胺
共找到
17
筆 文章
-
-
2024-03-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台灣DHC也使用到小林製藥問題紅麴,表列台日受波及產品!專家解析紅麴相關製品還能吃嗎?
日本小林製藥於3月22日指出,由於食用營養食品的13人出現腎臟病症狀,因而發布含紅麴之5項機能性食品之自主回收通知。日本MBSNEWS還報導,小林製藥26日聲明證實,1名消費者連續近3年購買該公司回收的紅麴保健食品,罹患腎病後不幸身亡,目前正在查其死因是否與服用該產品有關。小林製藥表示,自今年1月11日以來陸續收到醫師或是患者回報,累計有13名年紀在40歲至70歲的男女在服用「紅麴降膽固醇錠」後出現腎臟疾病典型症狀,包括浮腫與倦怠感。其中,重症的2人一度需要洗腎。另小林製藥在官網證實接獲家屬聯繫表示,一名因腎病去世的親人生前曾服用過紅麴保健食品,在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期間透過網購取得該產品,近3年時間每天服用3粒。但目前小林製藥正在積極確認消息與因果關係。日本小林製藥回收含紅麴之5項機能性食品食藥署提醒民眾如赴日本旅遊,應避免購買上述回收產品,如已購買者應避免食用。台業進口及使用「小林製薬」紅麴原料的業者及產品而「小林製薬」發布回收之產品,經食藥署查核未有申請輸入我國之查驗紀錄,但有2家國內輸入業者有輸入該公司紅麴原料之紀錄:●三合興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共計31批:製成「納豆紅麴植物膠囊」。25日新北衛生局已前往封存原料、成品。●和司特股份有限公司共計25批。●台灣「DHC濃縮紅麴」,目前已經停售,3/25官方宣布預防性下架、回收並給予退款。●常春樂活御紅麴膠囊。(已預防性下架)》國內共123件品項預防性下架,下架一覽表(2024/03/27更新)吃紅麴降血脂?醫:效果並不顯著,「不要埋頭苦吃」台灣也有很多人在吃紅麴降血脂保健品,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藥師王明媛曾受訪表示,醫學研究發現,相關成份與降血脂藥物結構相似,需注意的是,紅麴保健食品不可與降血脂藥物、魚油一起服用,因為降血脂藥物、魚油保健食品都由肝臟代謝,如果「吃太多」將會增加肝臟負擔,提醒國人吃紅麴保健食品須提高警覺,一旦出現強烈的肌肉痠痛等肝功能異常副作用應速就醫。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則曾引用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並不顯著,市售不少保健食品都標榜可以降血脂,但實際效果不得而知,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建議民眾斟酌選擇,「不要埋頭苦吃」。紅麴是什麼?主要4用途,相關製品多紅麴是紅米經過麴菌發酵的產物,根據食藥好文網撰文指出紅麴主要的用途有4種,包括:1.作為天然來源的色素使用2.調味3.肉類的保存4.健康食品-調節血脂市面上紅麴相關製品很多,像是紅麴香腸、紅麴貢丸、紅糟燒肉、紅麴蛋捲餅乾、紅麴保健品等,似乎標榜含紅麴,就有「養生健康」的意含!?食藥署提醒,紅麴製品在發酵過程,如果品質控制不佳有可能會產生「橘黴素(Citrinin)」,因此應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紅麴產品。橘黴素是一種黴菌毒素,對肝與腎具有毒性,肝腎功能不佳的人更要小心評估,孕婦食用前也最好先詢問醫師意見。尤其保健品只能作為保健用途,不能治療任何疾病,有疾病者仍需就醫。選擇保健食品3自保之道至於消費者要如何選擇合格的產品?食安營養師廖欣儀建議,消費者可透過以下3方式,了解所購買的保健食品是否做好完整的食安保障:1.留意產品是否有「公開」檢驗報告:檢驗報告最好來自公正第三方的檢驗機構較為客觀,例如SGS(台灣檢驗科技)、intertek(全國公證)、SuperLab(台美檢驗)等等,且報告公開在店頭或是產品官網可供快速查詢。2.注意報告的日期是否更新:每份報告都會標示其送驗的日期,如果廠商放的報告日期過時,代表可能過去某一批生產有檢驗,但是後續不一定有檢驗,那麼安全性也會降低。3.注意檢驗的項目是否完整:以營養食品來說,常見的檢驗項目包含塑化劑、微生物、重金屬、農藥、三聚氰胺等,其中塑化劑跟微生物是多數產品都需要檢驗的項目,若產品中含有植物成分則需要檢驗重金屬跟農藥,若產品含有奶粉成分則最好要檢驗三聚氰胺。有些廠商只檢驗其中一項就大肆宣傳有做檢驗,但多數消費者不易辨別,廠商自主檢驗正確的項目,對消費者才有有保障。廖欣儀強調,營養補充要避免踩雷,除了留意廠商是否有做好自主把關之外,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且均衡飲食,任何食品都不要過量,是食安事件頻傳最有用的自保之道。【參考資料】.食藥好文網.食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熱飲紙杯會溶出塑化劑嗎?顏宗海解析哪些一次性食器需要注意
台灣人愛喝手搖杯,夏天來杯冰涼沁脾的冷飲好不爽快,冬天則來一杯溫暖心扉的熱飲挺過寒冬。台灣多個縣市自今年下半年開始「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不僅為了環保,同時也減少塑膠杯遇熱時可能釋放出來的有害物質。但「紙杯」就絕對安全嗎?是否也暗藏危機?聚乙烯PE遇上過熱液體,多少會溶出化學物質。台灣人冬天喜歡喝熱甜湯,燒仙草、豆花、紅豆湯圓,統統都得用紙杯盛裝,有時為了消費者攜帶方便,上面再封上一層塑膠封膜。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表示,紙本身「不防水」,若要盛裝液體就得「加一層膜」,而那層膜就屬於PE(聚乙烯)材質,若遇到過熱的液體多少會釋放出化學物質,能夠自行攜帶杯具盛裝是最好的。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手搖紙杯或是其他熱飲紙杯使用到PE(聚乙烯),多是LDPE(低密度聚乙烯),也常見於塑膠袋、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等,飲料杯上的封膜也同樣是PE塑膠,耐熱70至90℃。雖說聚乙烯化學結構上對人體健康並未有太大影響,但若是盛裝太高溫的液體就容易融化,無法達到防水效果,建議若要購買熱飲,可自備玻璃器皿盛裝。PVC材質最要注意,超出耐熱溫度會釋出塑化劑。便利商店、超市內販售的許多商品也都使用塑膠的容器,例如布丁盒、豆漿瓶等等,使用的則是PP(聚丙烯)。顏宗海說,聚丙烯耐碰撞、耐高溫,耐熱溫度100至140℃,丙烯本身沒有毒性,但超出耐熱溫度也會釋放出丙烯,間接接觸到食物。最需要注意的是PVC(聚氯乙烯),顏宗海說,PVC常用於保鮮膜、雞蛋盒、調味罐中,耐受溫度僅60至80℃,雖然可塑性高,因此可做為保鮮膜,可是一旦超出耐熱溫度,就會釋放出對人體有毒性的塑化劑。保麗龍耐熱度不佳,已逐漸禁用於食器。同樣具毒性的還有「保麗龍」,過去部分手搖杯使用保麗龍材質的杯子,許多日本知名泡麵杯也都採用保麗龍。不過,顏宗海指出,保麗龍的化學結構為許多苯乙烯聚集而成的「聚苯乙烯(PS)」,本身就是具有毒性的化學元素,對人體具有「神經毒性」,在動物試驗中也確實發現致癌性,只是尚未發現對人體致癌的證據。顏宗海表示,保麗龍並非好的食物器具,其耐熱僅70至90℃,若要泡泡麵,水的沸點是100度,一旦沖入熱水,難免有毒性釋出;苯乙烯的神經毒性,過去常在工人身上發現,主要是暴露量過大,造成頭暈、疼痛及手麻、手腳無力等神經系統影響。目前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都逐漸禁用保麗龍作為食器。雙酚A不耐酸、鹼、高溫,常用於塑膠水壺。而民眾時常擔心的「雙酚A」是否也藏匿於平時盛裝的一次性食器中?顏宗海表示,雙酚A主要用於聚碳酸酯(PC)製品,如塑膠水壺、奶瓶,以及罐頭食品的內襯鍍膜中,正常使用的狀態下不會溶出,除非在酸性、鹼性以及高溫的環境下,才會溶出毒性。顏宗海說,雙酚A確實具有毒性,有輕微的女性荷爾蒙作用,研究發現長期接觸將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胰島素抗性、生殖障礙、慢性腎病、肝臟疾病,以及胎兒缺陷或導致孩童輕微智能障礙。但雙酚A在人體內的半衰期6小時,且不會累積。國內已禁止奶瓶添加雙酚A成分,平時正確使用運動水瓶,不要超過120至130℃,基本上不會有過高的暴露量。美耐皿含三聚氰胺,避免高溫暴露。較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日常在夜市、美食街或到餐廳常看到的「美耐皿」。顏宗海提醒,美耐皿廣泛運用在生活周遭,其耐熱溫度110至130度之間,由於當中含有「三聚氰胺」,暴露過多有腎結石風險。建議吃火鍋時,筷子若是美耐皿材質,避免直接夾取鍋內高溫食物,也不宜將美耐皿餐具放入微波爐、電鍋等高溫環境中加熱食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急性中毒易診斷,慢性中毒難發覺!醫分享「恐怖生活五毒」, 十大排毒習慣養起來
現代人罹患癌症、慢性病等愈來愈多,生活環境的傷害可能是原因之一。有醫師分享,常有些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醫師列舉生活中的五大毒,不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一直接觸而慢性中毒。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指出,常發現很多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中了生活的五大毒。而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比較恐怖的是生活中的毒,往往是沒有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接觸不知不覺慢性中毒。年輕時可能肝腎功能排毒強,症狀還不明顯,但隨著經年累月累積毒素,輕者傷肝傷腎傷心傷大腦傷骨髓傷免疫,嚴重者就是癌症。《元氣網》以下整理來自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俊璋的提醒,讓大家知道生活毒素無所不在。生活第一毒:吸入毒包括二手煙、三手煙、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等。短期暴露於可能會造成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症狀。長期暴露將會造成更嚴重的胸腔問題和過敏症,例如氣喘、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肝腎衰竭、還會增加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電線、冷氣濾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曾談過生活中潛藏毒素的問題,例如打掃生活環境時,我們經常會忽略電線的清潔。曾有人將電線上的灰塵化驗,發現上面有許多有毒物質,因此常常的清潔非常必要。還有冷氣的濾網,過去有研究發現,冷氣的濾網沒有清,冷氣開啟後室內的細菌病毒量會上升四成左右,所以很多人一開冷氣便會打噴嚏就是這個原因。生活第二毒: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很久的堅果花生、黴斑的枕頭被單床套與床墊。造成發霉現象的黴菌,不但會釋放出過敏物質,引發過敏、氣喘,有些毒性強的黴菌,更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甚至死亡。生活第三毒: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有研究指出,洗衣劑與衣物柔軟除靜電紙洗衣,烘乾加熱時,散發出25種有機溶劑,包含了致癌物苯和乙醛,其他含有香味的洗衣產品,也揮發出有毒化學物質。百滅寧是殺蟲劑,殺塵蹣洗衣精若含百滅寧易殘留在衣服上,皮膚敏感者接觸後恐有紅疹等過敏反應,兒童長期接觸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長期接觸百滅寧恐造成肺癌及肝癌。科技海綿拿來洗碗要小心甲醛與三聚氰胺中毒,三聚氰胺對於腎臟及膀胱健康危害甚大,長期暴露下,甚至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甲醛則是一級致癌物,恐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的風險。漂白水浴廁清潔劑是一種強氧化劑,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一般家庭用漂白水,主要含次氯酸鈉,會刺激並腐蝕暴露的部位。皮膚或眼睛暴露時,造成刺激可能導致發炎、角膜損傷及皮膚的灼傷,若不甚吸入,則會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甚至肺水腫、呼吸衰竭。生活第四毒: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食物到焦黑使用塑膠袋或不合格的容器裝熱食或微波如美耐皿,是以甲醛和三聚氰胺為原料縮合而成的塑膠,使用該類塑膠容器盛裝食品時,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與不孕外,更是有致癌風險。另外燒烤烤焦食物含丙烯醯胺、異環胺、多環芳香氫等滿滿致癌物。含雙酚A熱感紙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日常購物拿的發票、ATM領錢的收據等熱感紙,都含有致癌物質雙酚A,我們用手拿了這些東西後,如不洗手就吃東西,便會直接把毒物吃下肚。雙酚A也會對生殖系統會造成異常。生活第五毒: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所謂經皮毒,是透過皮膚進入體內,再經由血液和淋巴擴散、累積的化學毒素。「經皮毒和透過口腔進入的毒素完全不同!」,由於肝臟具有排毒功能,因此經由嘴巴吃進肚子裡的毒素,90%以上都能被代謝分解;但經皮毒若要排出體外,卻只有10%能排出體外。「螢光劑」、「界面活性劑」、「塑化劑」重金屬、香水或髮膠中的「香精」和「定香劑」、以及家具、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中可能暗藏的「甲醛」等,這些化學物質雖然少量不足危害,但一旦接觸過量,輕則過敏、肝腎衰竭、不孕,重則致癌。改變個人習慣才能避免生活毒害生活從起床到睡覺,毒性物質可說是無所不在。那我們該怎麼辦?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小心仔細看懂怎麼吃、怎麼用,了解「安全容許量」,與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和平相處,其實「可以不用太擔心」,因為身體對毒物還是有一定的排除和淨化的能力。重點是要改變個人生活習慣,例如吃東西前先洗手、不要喝塑膠杯飲料、避免微波食物…等,減少毒物累積。如果不節制、不改變,等到肝臟等無法負荷時就會生病。十大排毒習慣1.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餐盒、紙杯、美耐皿餐具、保鮮膜等,不用塑膠袋裝熱食。盡量使用陶瓷、玻璃或不鏽鋼器皿。2.盡量減少使用香氛、化學清潔劑,若有使用一定要注意環境通風。3.化妝品、洗髮精等,選擇使用天然成分的購買。4.不要常吃罐頭食品,因罐頭內部塗層的成分多含有雙酚A。5.注重均衡飲食,吃鮮新的食物、有營養的食物,少吃速食等垃圾食物,以提升肝臟代謝功能。6.選擇有品質保證的食物,不過量購買,買回來也要妥善儲藏,以避免吃到發黴食物。7.多喝水、保持腸道健康,避免便秘,讓毒素排出體內。8.多運動、常流汗,可以提高代謝能力,同時降低脂肪囤積。9.避免熬夜,注重睡眠品質,睡眠也是護肝之道。10.適當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空氣偵測器等,幫助室內空氣清潔。寢具要勤換洗,發黴寢具直接更換。【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
-
2022-04-06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家居品牌CRATE & BARREL六項退運 因塑膠碗盤不耐酸
中國製塑膠碗盤被衛福部食藥署檢出多數因不耐酸而遭退運、銷毀,其中包含百貨也有設櫃的家居品牌CRATE & BARREL,其進口的碗盤就有六項不合格。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中國製塑膠碗盤自去年10月起就因大量不合格而採逐批查驗,原本管制措施至本月底,現將延長至7月24日。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共13項產品不合格,包括日本安康魚肝、越南鮮蚵肉、法國牛肝菌菇等,而其中就有七項為中國製塑膠餐具。這些不合格塑膠餐具,特力恩瑞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產品有六項不合格,包括Scalloped 爆米花桶、Lunea 美耐皿點心沾醬盤、Lunea碗、Lunea平盤、Lunea餐盤、Lunea托盤,經4%醋酸在攝氏60度下加熱30分鐘,溶出試驗的蒸發殘渣值最高為160ppm、最低為36ppm,皆超過標準的30ppm,製造商為CRATE & BARREL HOLDINGS, INC.。另外,台灣美耐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自中國進口的「DYNASTY美耐皿餐具」經4%醋酸在攝氏60度下加熱30分鐘也發現蒸發殘渣值31ppm,製造商為宏冠美耐皿。陳慶裕表示,這些產品皆為甲醛-三聚氰胺為原料的食品容器具,因此以醋酸模擬盛裝酸性食物的狀況進行檢驗,溶出殘渣超標代表這些產品不耐酸,品質不佳。他表示,美耐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與特力恩瑞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產品在海關稅號不同,分別為「微波用餐盒、保鮮盒、環保水杯」和「一般塑膠碗盤」,因此接下來採取的管制措施也不同。美耐皿公司進口的產品因是六個月來第一次不合格,接下來僅會提高抽驗率至20%到50%。至於特力恩瑞公司雖也是六個月來第一次不合格,但因「一般塑膠碗盤」去年就發現自中國大陸進口的其他產品有大量不合格情形,因此去年10月起就針對該稅號產品逐批查驗半年;這次又發現大量不合格,因此將延長此管制措施三個月。
-
2022-0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科技海綿其實超毒?教授破解美耐皿有毒迷思:跟劑量有關
臉書朋友Joy Wei昨天(2022-1-12)寄來一篇文章,詢問:「請問科學海綿真的是不能使用嗎?」這篇文章是2020-7-10發表在《健康雲》,標題是:科技海綿其實超毒!婆媽御用神物…驚人成分曝光 醫:致癌風險極高。它的重點是:【市面上的科技海綿事實上由三聚氰胺及甲醛發泡所製成,而三聚氰胺即為2008年發生在中國「毒奶粉事件」的主角。生活中常見的美耐皿就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俗稱,是一種合成樹脂,為熱固性聚合物,常被用來壓模製成廚具、餐具等等,用途非常廣泛的塑膠材料之一。肝膽腸胃科醫師范泉山解釋,「魔術海綿是怎麼做的?就是美耐皿在做的過程,整塊叫美耐皿,跟甲醛聚化成硬塊這個是美耐皿,然後它在做的過程中發泡成海綿。」並接著反問是整塊美耐皿較毒,還是切成細末者較毒?「你的泡棉就是這樣做成的,把美耐皿發泡,三聚氰胺全部放出來!」范泉山強調,三聚氰胺對於肝臟、腎臟毒性很強,造成腎結石、腎臟及膀胱癌風險相當高,「早就下架不准用在食品的洗潔了」。】其實有關「美耐皿有毒」的傳言已經流行十幾年了,而最引起國際關注的就是2008年發生在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可是,在這個事件裡,美耐皿是直接加入奶粉裡,而不是因為器具(例如海綿)與食物接觸。也就是說,這是牽扯到「劑量」的問題。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一般民眾對於「毒」有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觀念,那就是以為只要是有毒物質就會對健康有害。可是,毒理學之父Paracelsus的傳世名言Only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就是要告訴大家「不管是什麼化學物質,只要劑量夠大,就是毒,只要劑量夠小,就不是毒」。所以,縱然是人類賴以為生的水,只要劑量夠大,就是毒,而縱然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砒霜,只要劑量夠小,就不是毒。由於中國的毒奶粉事件,世界衛生組織立即就在當年9月25日發表Melamine and Cyanuric acid: Toxicity, Preliminary Risk Assessment and Guidance on Levels in Food(美耐皿和三聚氰酸:食物中的毒性、初步風險評估和指導)。它說美國、歐盟、和加拿大分別制定美耐皿的Tolerable Daily Intake(每日可耐受攝入量,TDI) 為每公斤體重0.63,0.5,和0.35 毫克,而毒奶粉裡的美耐皿則是相當於每公斤體重2500毫克。(註:melamine的正式翻譯是三聚氰胺,但是我把它翻成俗稱的美耐皿)。也就是說,毒奶粉裡的美耐皿劑量大約是每日可耐受攝入量的5000倍。美國FDA也在2017-12-12發表Melamine in Tableware Questions and Answers(餐具中的美耐皿問答)。它說台灣消費者基金會最近對中國製造的塑料餐具進行了測試,發現其中含有20 ppm的美耐皿,可是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美耐皿是不會從餐具轉移到食物裡。縱然是把盛有酸性食物的美耐皿餐具長時間高溫加熱,所滲出的美耐皿也還是250倍低於每日可耐受攝入量。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FDA的這兩篇文章都沒有特別提起所謂的科技海綿,但是有很多家消費者網站就有提起,而它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這種海綿是安全的。例如一家叫做Kitchen(廚房)的網站在兩個月前(2021-11-22)才剛發表Are melamine sponges safe?(美耐皿海綿安全嗎?)。它說:「魔術海綿的主要材料是三聚氰胺樹脂,質量嚴格把關。 用於清潔的三聚氰胺海綿使用物理去汙機制。 因為原料三聚氰胺樹脂幾乎不溶於水,化學性能極其穩定,所以餐具清洗是沒有問題的。」Household Tips(家居小貼士)網站也有發表Melamine Foam Sponge Facts(美耐皿泡沫海綿真相)。它說:「在我用過的所有不同海綿中,美耐皿泡沫海綿是我在家里和 3 隻狗一起使用最頻繁的海綿。」Moms(媽媽)網站也在2018-8-9發表Myth Or Fact: Is the Magic Eraser A Non-Toxic Cleaning Tool?(迷思或事實:魔術海綿是無毒清潔工具嗎?)。它說:「魔術海綿有毒的謠言已被揭穿。事實上,魔術海綿中的任何成分都不受北美或歐盟任何與健康相關的標籤法的約束。」Family Handyman(家庭雜工)網站也在5個月前發表What to Know About Magic Erasers(關於魔術海綿的知識)。它說:「魔術海綿無毒且安全,適合家庭使用。」原文:科技海綿其實超毒?健康雲危言聳聽
-
2022-01-14 新聞.健康知識+
餐具材質影響身體健康!塑膠、木質、陶瓷哪個好?毒物專家解說
餐具的材質影響著身體健康,大多民眾都聽過盡量別用塑膠餐具裝熱食,不過其實生活中常見需要留意的恐怕不只有餐具,且其他材質也有各別需留意之處。美國毒物理學家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的風險,以及特別需要留意之處,並提供相關建議給民眾參考,提醒多加留意。 當塑膠餐具碰到熱食,釋出環境荷爾蒙恐影響健康。 招名威教授指出,塑膠餐具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擔心碰到熱食可能會有釋放出塑化劑、雙酚胺、三聚氰胺的疑慮,這些化學物質從現有研究來看,對動物而言有致癌風險,對人類雖無致癌疑慮,但環境荷爾蒙還是會全面影響人體健康,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除了普遍民眾所知影響生殖器官外,也可能使得血液循環變差、感知能力異常、認知能力下降等。 除此之外,塑膠餐具材質相較容易磨損,特別是在清洗餐具用菜瓜布等清潔用品清洗時,長年累月下來會有不少的細微損傷,碰到熱食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便有可能卡在這些細縫裡面,更增加吃下的風險,這點也需留意,尤其是使用塑膠餐具又較節儉或念舊,長期沒換新餐具的民眾。 塑膠餐具、容器別碰熱食,自助餐裝湯也要注意。 招名威教授表示,除了塑膠餐具以外,民眾日常也常常誤踩「熱食碰塑膠」的地雷,例如微波時沒拿下保鮮膜、吃自助餐用塑膠袋裝熱湯等。雖然上述這些塑膠餐具、容器在合法的通路購買,風險是低於法定門檻,但怕的是用到尚未被檢驗出的問題產品,更不用說其他各式各樣管道購買的,是否有通過檢驗。在有疑慮、又不知道購買的是否真的為安全產品的情況下,招名威教授建議,生活上就是建議最好避免熱食碰到塑膠,塑膠餐具、容器就用來裝一般冷食即可,例如微波前記得先取下保鮮膜,或是外帶自助餐時自備其他材質裝熱食熱湯等,如此便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常見4材質餐具、容器,留意生活細節更有助健康。 若不使用塑膠餐具及容器,生活中其他的選擇如陶瓷、不鏽鋼、木質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還是有需要留意的地方。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較推薦使用的是不鏽鋼餐具,雖然外觀較不出色,但食安風險較低,不過自然也要注意買到的確實是不鏽鋼。其他餐具最需留意的,就是有無塗裝、顏料、彩繪等,上頭的染色劑同樣也有可能釋出有害物質,又或是在清洗時逐漸脫落,在使用時將其吞下肚,雖未必真的會傷害身體,但如前述塑膠產品一樣,能避免則避免為佳。 從材質上來看,陶瓷就是留意碰撞較容易打破。木質則需注意可能在清洗時刮起小木屑,且也相較容易吸收外來的水分,包括清潔劑、漂白水等,若未確實清洗乾淨,也會影響飲食安全。另外木質也有發霉的疑慮,台灣氣候潮濕,若清洗後沒有確實風乾、烘乾,這些餐具就容易發霉,若長期將黴菌吃下肚,可能有致癌風險,因此若使用木質的餐具建議定期更換為佳。 招名威教授表示,日常中餐具的品管,相關風險盡量避免即可,不必擔心太多,健康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身體狀態,保持健康從注意各細節做起,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就好?營養師:母湯,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28 新聞.元氣新聞
SUKIYA、海底撈進口陸製碗盤出包 400多個全退運
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美耐皿塑膠碗碗盤竟溶出三聚氰胺,連知名牛丼餐廳SUKIYA的總公司台灣善商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碗也遭殃,全數36個、5.76公斤退運或銷毀。另外海底撈自中國大陸進口的美耐皿餐具,也因醋酸溶出試驗不符規定,全數400個、142.5公斤,都遭退運或銷毀。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共27項產品不符規定,包含日本鮮草莓、韓國生鮮人參、越南鮮蚵肉等,分別因農藥、重金屬或微生物含量超標,全數退運或銷毀。其中,有7件產品為中國大陸進口的食品容器,包括台灣善商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碗、台灣美耐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FRIMO美耐皿餐具」、新加坡商海底撈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進口的「愛佳密胺拾合小盤」、鴻錡國際企業有限公司進口的「收納淺圓盤-龍膽綠」、「收納淺方盤-暮色橘」、「收納淺方盤-芒果黃」、「收納淺圓盤-靜謐藍」。而旗下有SUKIYA和「HAMA壽司」的台灣善商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碗,和台灣美耐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FRIMO美耐皿餐具」,以4%醋酸在95℃的狀況下進行30分鐘溶出試驗,分別溶出三聚氰胺4.7ppm和4.6 ppm,超出合格標準2.5ppm。另外海底撈進口的「愛佳密胺拾合小盤」以相同溶出試驗結果,結果蒸發殘渣值48ppm,超出合格標準30ppm。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這三款皆為甲醛-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的塑膠類食品容器具,也就是所謂的美耐皿餐具。因最近半年已有七件不合格產品,因此從今年10月25日開始便採採取逐批查驗。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長期暴露在三聚氰胺下,可能會導致腎結石,就像之前中國大陸曾發生嬰幼兒奶粉混入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就造成上萬名嬰幼兒發生腎病變。他提醒,美耐皿餐具因為是甲醛-三聚氰胺合成原料所製,因此千萬不可用於微波。並避免盛裝滾燙、酸性食物。也盡量不要用硬的菜瓜布洗滌,以免產生刮痕,且二到三年應定期更換。除餐具外,繼上周驗出日本草莓農藥超標,本周也發現兩批日本草莓農藥超標,為上佳水果有限公司分別自長崎和奈良進口的「NISSYOU CO., LTD.鮮草莓」。食藥署也將該進口商自日本進口的草莓列為百分之百查驗。
-
2021-11-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顏宗海教你如何遠離生活毒害
台灣新冠疫情趨緩,防疫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各種生活毒害卻無所不在,尤其常用到的各類塑膠製品,是否有塑化劑?該如何使用才安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在元氣網粉絲團直播時強調,不是所有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但所有塑膠材質都不可放進微波爐加熱。熱剩菜剩飯 要拿掉保鮮膜現代人外食比例多,不管內用、外帶或外送餐點,都常使用到免洗餐具、碗盤、杯子等,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許多塑膠物品,許多人擔心這些東西可能含塑化劑,有吃毒下肚的疑慮。顏宗海表示,塑膠製品有1至7號,並不是每種製品都有塑化劑,只有3號PVC(聚氯乙烯)才有塑化劑;5號PP(聚丙烯)相對較安全,可耐高溫到攝氏120至130度,但也不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家庭最常用到的塑膠製品就是保鮮膜,常見晚上的剩菜剩飯會用保鮮膜包好,或用美耐皿器具盛裝再放進冰箱,顏宗海提醒,隔天要再拿出來加熱食用時,保鮮膜要記得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以美耐皿盛裝的食物,必須換成瓷碗或玻璃碗盛裝,否則美耐皿加熱會釋出三聚氰胺而易傷腎。少用保麗龍碗、美耐皿筷子現在許多人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品,雖然超商的微波加熱,使用的材質及微波時間都經過計算,但顏宗海仍建議,不管它是使用PVC、PE(聚乙烯)等塑膠包材,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塑膠材質6號PS(聚苯乙烯)也是不耐高溫,最常見的製品是保麗龍,顏宗海說,大家已較少使用了,但仍有少數泡麵是保麗龍碗,應盡量避免選購。美耐皿同樣不耐高溫,提醒愛吃鍋的人,不要用美耐皿的筷子,在熱騰騰的火鍋湯裡夾食物。顏宗海強調,所有的塑膠容器都不耐高溫,盛裝熱食應選用不鏽鋼、玻璃、瓷器等材質較好。但瓷器要注意有顏色的圖樣在外面,才不會將重金屬吃下肚。車內瓶裝水 溫度高會變質市售瓶裝水最常用的是1號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質,許多人會把瓶裝水放車內,顏宗海說,PET也不耐高溫,並不適合放在有時溫度會過高的車內,雖然PET不會溶出塑化劑,但卻可能有其他物質,如國外曾驗出含有微量銻。保溫杯裝熱咖啡 盡快喝完最安全也最環保的做法,就是自己帶保溫杯,但也有「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等飲料」的疑慮。顏宗海解釋說,其實都可以裝,重點是應盡快喝完。醫學上有「危險溫度」的名詞,不是不能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熱奶茶,問題在於存放的時間與溫度,若放太久保溫杯內溫度下降至7至60度的危險溫度,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汙染。熟食便當同樣要盡快吃完不宜久放,以避免食物中毒。至於保溫杯的清洗,不鏽鋼的內膽建議用海綿清洗即可,避免用鋒利的刷子刷洗,也不要太用力刷,若把塗層破壞掉,恐會有金屬釋出。不鏽鋼理論上應不會生鏽,若生鏽應馬上汰換。還有許多人愛用科技海綿刷洗保溫瓶、杯子等,顏宗海指出,科技海綿不要用來洗碗筷、杯子等食用餐具,只能使用於環境清潔。
-
2021-10-18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北市抽驗美耐皿食品容器 發現三聚氰胺超標
為保護民眾使用市售食品容器具衛生安全,北市衛生局至量販店、餐具販售商店、五金百貨商店等抽驗20件美耐皿類食品容器具,結果有6件檢驗不合格,而產品標示部分有2件不合格;另也前往傳統市場、超市、餐飲店,針對防腐劑含量,抽驗85件市售豆製品、豆漿,其中5件不合格。美耐皿類食品容器具總計抽驗20件,包含其材質的碗盤、杯筷、湯匙等,結果有6件驗出三聚氰胺不符「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依同法第52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予沒入銷毀,以及依同法第48條第8款規定經命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將處3萬以上、300萬下罰鍰。衛生局表示,已令業者下架產品不得販售,經查產品來源為外縣市,已移請所轄衛生局查處;產品標示查核有2件不合格,違規情節包含本體未標示溫度及材質、外包裝未標示廠商地址、淨重、製造日期等,已要求業者將違規產品限期收回改正,改正前不得販售,並依違反食安法第47條規定,處3萬以上、300萬以下罰鍰。衛生局說明,美耐皿是三聚氰胺與甲醛聚合而成,其具有堅硬、不易破裂的特性,常被用於製造廚房器皿或餐具。美耐皿容器具應符合衛福部食藥署公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甲醛-三聚氰胺樹脂為合成原料之塑膠」試驗標準,甲醛及酚溶出試驗標準均為陰性,三聚氰胺溶出限量標準為2.5ppm以下。針對市售豆製品、豆漿專案抽驗計畫,5件不合格產品中,有3件驗出殺菌劑過氧化氫陽性、2件防腐劑苯甲酸超標;依產品類別分析,12件干絲產品中有3件不合格,不合格率25%,其次為豆干產品12.5%、豆腐產品4.3%。衛生局已命抽驗地點下架不得販售,經查產品來源屬外縣市,已移請轄管衛生局辦理。衛生局表示,上述不合格的豆製品、豆漿產品,依違反食安法第18條及第47條第9款規定,可處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3萬以上、300萬以下罰鍰,並要求販售業者限期改善,屆期不改善者,將處3萬以上、300萬以下罰鍰。
-
2021-10-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超商即食品整個進微波OK嗎?各種塑膠製品怎麼用才安全?顏宗海教遠離生活毒害
現代人外食比例多,不管內用或外帶,都很常使用到免洗餐具、碗盤等,日常生活也很常用到塑膠物品,使用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問題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簡單來說,塑膠製品使用上先記住二個大原則:不是所有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但所有塑膠材質都不進微波爐加熱。顏宗海表示,塑膠製品有1~7號,並不是每種都有塑化劑,只有3號PVC有。5號PP聚丙烯相對較安全,耐高溫可到120-130度,但PP也不適合進微波爐。家庭最常用到的塑膠製品就是保鮮膜,例如晚上剩菜剩飯會先用保鮮膜包好再放進冰箱,或是有些人會用美耐皿的器具盛裝,顏宗海提醒,隔天要再拿出來加熱食用時,一定要記得把美耐皿器具換成瓷碗或玻璃琬,否則美耐皿加熱會釋出三聚氰胺;保鮮膜更要記得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另外現在許多人都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品,雖然超商的微波加熱,使用的材質及微波時間都經過計算,但顏宗海仍建議,不管它是使用PVC、PE等哪種塑膠包材,其實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6號(聚苯乙烯)也是不耐高溫,6號最常見的製品就是保麗龍,目前保麗龍大家已較少使用,但仍有少數泡麵是保麗龍碗,應盡量避免選購。美耐皿同樣不耐高溫,他提醒愛吃鍋的人,不要用美耐皿的筷子下熱騰騰的火鍋湯裡夾食物。也同上所述原則,所有的塑膠容器都不耐高溫,要耐高溫就要選用不鏽鋼、玻璃、瓷器等材質較好。但瓷器就要注意有顏色的圖樣在外面,才不會把重金屬吃下肚。1號PET最常見的則是瓶裝水。許多人會把瓶裝水放車內,顏宗海說,PET也是不耐高溫,因此不適合放在有時溫度會過高的車內。而雖然PET不會溶出塑化劑,但卻可能有其他物質,如國外曾驗出瓶裝水含有微量銻。最安全也最環保的做法,就是自己帶保溫杯。因此有些人可能會從家裡裝熱咖啡到公司喝,但又有人說,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等飲料,到底怎麼做才好?顏宗海說,其實都可以裝,重點是應盡快喝完。醫學上有個名詞叫「危險溫度」,因此不是不能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熱奶茶,問題在於存放時間與溫度,放太久保溫杯內溫度下降至7-60度的危險溫度,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熟食便當同樣要盡快吃完不宜久放,以避免食物中毒。至於保溫杯的清洗,不鏽鋼的內膽建議用海綿清洗即可,避免用鋒利的刷子刷洗,也不要太用力刷,若把塗層破壞掉,恐會有金屬釋出。不鏽鋼理論上應不會生鏽,若生鏽應馬上汰換。還有許多人愛用科技海綿刷洗保溫瓶、杯子等,顏宗海指出,科技海綿環境用可,不要用來洗碗筷、杯子等食用餐具。蔬果的清水只建議用流動清水洗,,不需用任何其他如蔬果清潔液、洗米水、麵粉、太白粉等清洗。他說蔬果清潔液可能可以把很蔬果洗的很乾淨,但若沒沖乾淨反而會將清潔液吃下肚。顏宗海最後分享自己的排毒養生法,他指出他的養生法很簡單,就是不菸不酒、均衡飲食、少油少鹽、低普林、避高溫,這些大原則就能創造健康生活。
-
2021-09-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想浴室長霉,為何用「冷水」比電風扇好?跟譚敦慈學:讓浴室不長霉的「5大訣竅」
台灣天氣炎熱潮濕、容易有黴菌產生,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家中最潮濕「浴廁」,清潔起來更是苦惱。民眾最信賴的安心指標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家浴室的清掃、收納原則,教大家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保持乾淨清爽,告別黴菌大本營!Point 浴廁清潔重點在保持乾燥!浴廁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潮濕長霉,霉菌若從浴廁飛到家中,就會危害健康。① 濕毛巾勿掛浴室使用過的毛巾不要掛在浴室裡,否則容易發霉,當毛巾摸起來感覺黏黏滑滑,表示已滋生大量細菌,如果長出黑色斑點,代表已經發霉了,就要丟棄。② 使用完以冷水沖洗並刮淨洗完澡後濕度及溫度都較高,對霉菌是很好的生長環境。建議最後一個洗澡的人,用冷水沖洗浴室牆壁及地板降溫,再用刮刀把水刮淨。③ 除濕浴室使用完畢後,應打開抽風機來保持乾燥,如果沒有抽風機,建議一至二天使用一次除濕機。除濕時,記得把馬桶蓋蓋上,以免影響除濕效果。有人會用電風扇吹,其實是把濕氣往其他地方吹。Tips 可在浴廁準備一條乾抺布,順手將噴濕的地方擦乾。④ 漂白水除霉長霉的地方,除了可用市售的除霉噴劑之外,還可用漂白水來去除霉菌。可將廚房紙巾蓋在發霉處,噴漂白水靜置一晚後洗淨即可。⑤ 沖馬桶蓋蓋子建議如廁後,應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否則臭味及細菌亦沾染掛在浴室的毛巾及牙刷。此外,若遇停水,應先蓋起馬桶蓋,再將水倒入水箱,再沖水。Tip 我們家每天清洗馬桶,或用酒精噴灑擦拭馬桶蓋來消毒殺菌。⑥ 避免用品長菌●牙刷架應有瀝水孔 使用後的牙刷很潮濕,不小心就會長霉。建議刷完牙後,先把牙刷甩乾再放牙刷架。牙刷架應有瀝水孔,底部勿積水,才能避免藏汙納垢及發霉,家中牙刷也不要放在同一個杯子,最好分開放,才不會碰觸傳染疾病, 牙膏也不要共用為佳。●瓶罐不落地瓶瓶罐罐直接堆在地上易累積水漬而長霉,建議放在架高的置物架上。●肥皂盒架高利於瀝乾軟爛的肥皂易滋生細菌,一定要把肥皂盒架高,滴水瀝乾才行。我通常會把肥皂切成小塊分次用,每塊大約一至二週左右用完,降低細菌滋生的可能性。或是可用磁吸式皂架,讓肥皂懸空的設計,讓其保持乾燥,細菌不滋生。Tips 或是可以將肥皂放進網袋裡,使用後掛在通風處晾乾。●補充洗手乳前徹底清洗、晾乾洗手乳用完更換補充包時,常因瓶子沒有保持乾淨而滋生細菌。建議每次用完後先將瓶子洗淨、擦乾,最好再用75%酒精涮一涮,晾乾後再倒入補充液。⑦排水管定期清蚊蟲會隨著廁所裡的排水孔飛到家裡,同樣的,其它住戶產生的細菌也會順著排水孔跑進家中,造成病菌傳播,嚴重時會造成群聚感染。想要常保浴廁衛生,建議使用下列方式:●排水管倒水排水管裡有「存水彎」,能夠達到「水封」的作用,可防止蚊蟲、臭氣及細菌入侵。建議每天可以往排水管倒1~2杯水,確保水封功能常。●密封若家中有很久沒使用的衛浴,建議將排水口密封起來。現在市面上有販售排水孔密封裝置,只要塞進管道中,就可以達到防蟲防臭及防病菌的作用。 ⑧水槽可用科技海綿浴室水槽的水垢、黴斑,使用後可用三聚氰胺的科技海綿擦拭,好用又環保。Tips 大家都在意臭味,但香味更可怕! 我家沐浴精的用量很少,主要想避免接觸其中可能的定香劑。選擇沐浴用品時,盡量選擇香味不要太濃、太持久的。浴廁定期清潔☑ 清理排水孔上積垢,若有卡毛髮須清除乾淨。☑ 定期用保養型清潔劑清洗排水孔,以保暢通。若未常清理,已稍微堵住,請用強效疏通劑。因強效清潔劑都是強酸或強鹼,使用時一定要戴手套、護目鏡,穿長袖,避免噴到臉及眼睛。☑ 使用強效疏通劑通常需等待一段時間讓髒汙溶解,請將廁所窗戶打開,通往室內的門關閉,避免嗆鼻氣味跑到家中。Tip 若排水系統下面是塑膠軟管,不能使用具腐蝕性的強鹼清潔劑!否則易破裂。☑ 選台灣大廠生產、標示完整,並且有檢驗合格證明的清潔劑。此外,香味太持久的清潔劑,也不建議購買。而現在很多網路賣清潔劑看似很強效,但沒有完整標示,或簡體字標示不清楚的清潔劑不要任意使用。☑ 浴室清潔重點在於去除皂垢(碳酸鎂、碳酸鈣),使用酸性清潔劑才能溶解。建議髒汙處用檸檬酸先敷著過夜,再將汙垢刷除。書籍介紹譚敦慈的安心生活全圖典作者:譚敦慈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1/07/16作者簡介譚敦慈: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伴隨夫婿林杰樑醫師投入毒物研究數十年,擅長以生活、無負擔方式,跟大眾分享正確飲食觀,認為食安一定要能輕鬆地落實在生活中,成了眾多家庭主婦、職業婦女及重視食品安全者最信任的安心指標。從安心食岀發,這次她不只談飲食,而是生活的全面,從食安、衣安、住安切入,和民眾一起安心過生活。延伸閱讀: 打完AZ怕有副作用,「第2、4、30天」要留意!家醫科醫師:施打後第●天是血栓觀察期
-
2020-11-13 新聞.健康知識+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即便是外出吃飯,不少人也會帶上自己的環保筷,在家中也多以家用筷子吃飯,較少使用免洗筷。這樣的習慣不僅有利環保,也有助於自己把關相關清潔衛生。 不過筷子造型、樣式琳瑯滿目,民眾應多加留意細節以及衛生清潔,以避免無意間吃下了大量的細菌甚至是致癌物,埋下健康風險的疑慮。 常見筷子4大地雷 別把細菌、致癌物吃下肚 譚敦慈護理師表示,筷子可說是東方人最常見的飲食工具,和健康關係相當密切,民眾在關心食物清潔之外也應留意餐具衛生,以免禍從口入。其中筷子最常見藏匿健康問題的包括有凹槽的筷子、色彩繽紛的筷子、竹筷、木筷,以及大家常見「像塑膠筷的筷子」。 不少筷子為了止滑、更好夾食物,前端會有圍一圈的凹槽,這樣的筷子雖然方便夾物,但卻也相當容易藏匿細菌。建議民眾清洗時應確實清洗凹槽部位,以免將細菌一同吃下肚。 色彩繽紛的筷子則可能有微量重金屬的疑慮,一般而言色彩繽紛的物品彩繪定色會有重金屬,在剛製作好的時候風險較低,用久了就容易釋出,且用聞的聞不出來,長期使用可能累積健康風險。建議應盡量避免,以無彩繪筷子為佳。 平常民眾所使用材質似塑膠筷的筷子,其多為美耐皿筷,不會有塑化劑的問題,但卻可能有三聚氰胺的疑慮,三聚氰胺則容易造成泌尿系統結石。因此除了在購買時應留意相關合格認證,在飲食上使用時也應盡量避免接觸熱湯等高溫食物,以避免釋出的可能。 竹筷、木筷這種較帶有古色古香的筷子,因質料的關係較容易吸水,加上台灣氣候悶熱潮濕,相當容易生長黴菌,黴菌則帶有黃麴毒素,長期吃下來恐有致癌的風險,例如肝癌。因此譚敦慈護理師強烈建議,竹筷、木筷應特別注意以有上防水漆的為佳,如此可減少筷子吸收水分,增加黴菌增長的可能性。而若筷子已經起毛邊、有霉味、甚至是看到霉斑了就應盡早替換。 綜合上述來說,譚敦慈護理師建議,在挑選筷子的時候建議多以不鏽鋼筷為佳,並且盡量避免色彩繽紛、有凹槽或紋路的筷子,如此一來更有利避免健康疑慮。同理,其他碗盤等餐具也是如此。 正確清洗筷子,避免吃下細菌、致癌物 譚敦慈護理師也呼籲,除了挑選筷子以外,也要注意不論是使用哪一種的筷子都要確實清潔,並且也要留意收納的方式。護理師指出,在清潔方式上最常見的問題包括了放太久才洗、筷子整把一起洗、通風不良、筷槽無定期更換等4大問題。 許多民眾清洗家中碗筷時,筷子會整把一起戳洗,這樣的作法不僅容易洗不乾淨、留下油汙,更有可能磨損筷子,使得筷子本體出現細微的裂縫、磨痕,這些細微的凹槽就有可能成為藏匿細菌的隱形死角。建議民眾在清洗筷子時,應一支一支輪流清洗。 不少民眾在吃完飯之後往往會先泡水晚點在洗,這樣的行為長時間可能大量增長細菌,又在沒確實洗淨的情況下,下一餐就有可能吃下滿滿的細菌。建議民眾在吃完飯後應盡早清洗。 洗完碗筷之後常見民眾直接收納,讓筷子在筷槽等收納容器中自行風乾。譚敦慈護理師提醒,應注意收納容器的通風,避免筷子長時間處在陰涼潮濕的環境,導致風乾時間拉長孳生細菌或黴菌。 除了收納應確保通風,也要留意筷槽等收納容器的清潔,此處屬於容易積水的地方,且台灣氣候潮濕,非常容易有發霉的情況,如前述所提到,若以沾染黴菌的筷子飲食,容易吃下致癌物黃麴毒素。建議民眾筷槽應以隨時能觀察到內部的容器為主,並筷子不要放太多,以利時時觀察,若發現內部發霉應立即確實清洗或更換。 最後譚敦慈護理師分享,每個家庭都會有不同的工作分配,在她家中碗筷是各自負責個人使用的餐具,如此做法不僅天經地義,也能夠降低其中一人的負擔,各自清洗也因數量較少也較不會有失去耐心的情況,更能確實清洗餐具,讓家中的飲食健康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 .碗盤先泡水晚點洗沒關係?專家:放超過4小時細菌大爆增 .氣炸鍋油煙爆表?毒物專家:不大可能,但小心其他風險 .食物過期了就別吃 營養師:黃麴毒素易增肝癌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洗產地」? 衛福部:要求加強標示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明年起針對進口美豬及美牛加強稽查,含豬肉食品更將強制標示,標示不實、不完整皆要處罰,也將依食安法對萊劑超標業者開罰六萬到兩億元。但各地稽查人力與經費,仍待中央與地方協調。對於部分縣市強調零檢出,一旦豬肉中檢出萊劑,將依縣市自治條例開罰,超過中央訂定的最大殘留容許量,則依照食安法。陳時中表示,食安的相關規定是全國統一事項,將先與地方政府溝通,希望中央地方一體才可以做好事情。食藥署統計,二○一一年至今,邊境共進口豬肉一四五八批,其中查獲十批含萊劑;豬雜碎進口四九七批,自二○一一至二○一七年共檢出十六批含萊劑;至於市售豬肉,過去五年稽查均未檢出萊劑。陳時中強調,明年新制上路後,被發現應標示而未標示的業者,衛生單位將依「食安法」開罰新台幣三萬到三百萬元、標示不實罰四萬到四百萬元;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若豬肉及其產品萊劑含量超過限量標準,依食安法第十五條,處六萬元以上、兩億元以下罰鍰。民眾擔心業者進口美豬後「洗產地」,即進口豬隻到台灣後,進行簡單切割,產地就被稱為「台灣製」,陳時中昨天表示,不僅民眾擔心,這也是專家會議中討論的重點,衛福部要求加強標示,並從源頭開始稽查。此舉考驗各縣市食安稽查量能,多位縣市首長都表示要增加人力檢核,最好從源頭管控。台南市長黃偉哲說,會對肉圓等加工品,加強到工廠稽查、公布;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廖育瑋以過去抽查三聚氰胺經驗指出,全面抽查人力一定不夠,須找人力支援;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說,將加強校園午餐及團膳業者、長青食堂食材來源、屠體運輸車輛等加強查核或抽檢,任何通路、場域管理不能有漏洞。至於稽查、檢驗人力恐需要地方全面「埋單」,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表示,將向行政院爭取經費,不會讓地方全部自行負擔。陳時中表示,預計在周一預告進口豬各部位殘留容許量時,同步檢討檢驗費用。吳秀梅表示,食品供應是一條產業鏈,供應商本來就要提供相關資訊,供應商如果欺騙下游業者,必須負責,食藥署也會在相關稽查範圍內,定期抽查。她建議,下游業者要能對供應商追蹤溯源,知道是誰供應產品,若找不到上游業者,就要自己負責。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逆時中錯了嗎?彰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醫師出身 超前部署賈禍
擔任彰化縣衛生局長已十六年的葉彥伯,是全台最資深的衛生局長,也是唯一的兼具醫師身分公衛博士局長,歷經彰化縣四任藍綠縣長,均受到重用。任內結合檢方偵辦頂新混油等重大食安案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彰化縣超前部署,與台大公衛學院合辦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均獲甚高評價。沒想到在針對居家檢疫者採檢「逆時中」,反被防疫指揮官下令交由政風單位調查。葉彥伯是從基層衛生所醫師出身,不求執業賺大錢,而是投入公衛領域並師承知名的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彰化縣是食品大縣,在他任內,連接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引發國內食安風暴。他結合檢方查察,將不法者移送法辦, 國內食安逐漸步入正軌。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以及第一個死亡案例白牌司機個案都在彰化,而且造成家族感染。面臨如此大的防疫壓力,葉彥伯走在中央前面,像進醫院診所不戴口罩罰一萬五千元、長照及醫護機構都依規定要戴口罩及訪客管制等,甚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行中心對個案傳播路徑三緘其口之際,他則適時公布路徑,安定人心。更由於他任內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連續十六年全國首創的各鄉鎮市萬人健檢,成為彰化縣公衛的資料庫。在這合作基礎與白牌司機案發生在彰化兩大前提下,彰化縣衛生局再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舉辦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此一萬人血清抗體篩檢的期中報告,原定八月廿五日公布,但台大公衛學院卻超前透露受檢者有呈現陽性個案,造成台大公衛學院、彰化縣衛生局與中央流行疫情中心關係更緊張。此次彰化縣衛生局被中央認定「未依程序」採檢列居家檢疫者,即引來地方臆測,認為藉此在打壓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篩檢的期中報告,甚至為篩檢不符預期,先行消毒。儘管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下令政風單位調查,但依葉彥伯的個性,面對媒體詢問,就反覆一句「靜候調查」,語氣中有些無奈,但也不想多辯,無非是想冷卻一下目前的緊張情勢,以利釐清真相。
-
2020-08-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進口雞肉標屠宰日期消費者易混淆? 國內業者無法接受
根據了解,從去年底開始為期半年的進口雞肉標示屠宰日期試辦計畫成效有限,主要理由在於是產品上標示多個日期容易使消費者混淆,因此官方傾向不修法;這樣的說法國內產業團體並不接受,認為這是錯誤的。國內的白肉雞業者認為,貿易自由化,並無法不讓雞肉進口,但至少需要一致性的明確標示,生鮮雞肉應該標示屠宰日期;熟食、加工肉品應該比照牛肉,需要標示產地。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肉雞組委員王東淵表示,台灣對於國產生鮮雞肉是有要求的,台灣的國產白肉雞屠宰後生鮮保存14天,冷凍室可達一年;但進口的產品從進口開始到台灣經過多久了?若沒有屠宰日期,到底冰了多久也沒有人知道;且進口雞肉歸類為進口食品,在所有各式各樣進口食品僅抽測5%,進口雞肉僅只是其中一項,過去幾年中,就已經曾有5件違規不合格,卻還無法增加抽驗比例,讓國內業者不解。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課長蕭金鳳表示,標示原產地、屠宰日期是產業團體的訴求,其實進口到台灣來,已經不知道重新包裝、改裝多少次了,解凍、分裝、再解凍、再分裝,因此除了屠宰日期、包裝日期,也應該要有相對應的有效日期,否則已經經過解凍分切,但有效日期仍由業者自己定義,這模糊空間就太大了。台中養雞協會理事長陳佑徹表示,試辦標示屠宰日期的效果不好,在於消費者已經習慣現有、有效期限的標示方法,對於生產者標示屠宰日期的方式,容易造成混淆;他認為這樣的說法是錯的,因為,政府與產業團體都有義務去教育民眾,讓消費者學會如何去看標示,分辨究竟甚麼產品對自己才是好的。他表示,國內絕大多數的進口雞肉都來自美國進口,美國就規定在他們自己國內的銷售就需要標示屠宰日期或者包裝日期,由於美國清一色都是冷凍雞肉,屠宰日期就等於冷凍日期,所以怎麼標都是屠宰日期。陳祐徹說,這件事國內的養雞業者已經陳情溝通超過一年了,希望能有法源依據與保障,需要有屠宰生產的日期,才能夠進一步訂出有效的保存期限,在食安法中,並沒有規定甚麼食品冰多久以後就無法食用,這樣一來,有效期限也變成業者的自由心證了,形同開了後門;他認為,衛福部並沒有認真去思考,白肉雞除了一般商品外,也是食品加工的原料,現在台灣加工品這麼多,「難道不用管制嗎?」,台灣在歷經了地溝油、黑心油、三聚氰胺事件後,為何還學不會?
-
2020-05-29 橘世代.愛吃橘
添加物也有「天然」的?你吃下的是食物還是加工物
「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常使用脫水、醃漬、罐製或其他的加工方法。為了使產品能為消費者接受,以添加物改善產品的保存性、色、香、味等,適當地使用添加物,有助於食物的安全與營養。相當確認其安全沒有疑慮的合法添加物才會被稱為『食品添加物』,並置於政府規範的食品添加物標準中,所以不應一味視食品添加物為負面的東西。」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葉安義說明。食品添加物允用規範嚴謹 9成存在天然食材然而,自1980年代開始,台灣有些食品業者大量使用添加物,造成對人體與環境的不必要的危害與負擔。2014年「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更名並擴大管理強度,加上發生不肖商人在奶粉添加非法的三聚氰胺、在飲料等多類食品添加塑化劑等重大食安事件,社會大眾更加關注添加物議題。主婦聯盟合作社於2017年制定「合作社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從不同類別的食品添加物內,分別匡列出社內允用、禁用的添加物。目前我們允用的食品添加物種類僅占衛福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7%,盡量減少製造過程中非必要的食品添加物,減添加物後食品品質可能會改變,消費時要能接受。若要品質不改變,也有機會依賴配方、加工、包裝儲存等技術的創新或改變,此時成本會增加,技術能力也需提高。以果乾、蜜餞為例,市售蜜餞追求方便保存而添加防腐劑,為增進色澤會添加漂白劑與人工色素,甚至使用甜味劑與人工香料來增進風味;我們的果乾、蜜餞則使用最單純的原料製成。比如「無糖愛文芒果乾」的成分只有新鮮芒果,生產者使用甜度14度以上、新鮮成熟的愛文芒果,製造過程不添加蔗糖調味,直接乾燥加工,保留天然芒果香,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因為不添加防腐劑,我們的果乾與蜜餞大多需要冷藏保存,透過改變食物的存放方式,能減少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此外,以「甜味劑」為例,衛福部共列出25種可以使用,但合作社僅允許使用「甘草素」與「山梨醇液」2種甜味劑。甘草素萃取自甘草,甜度較砂糖高出百倍,若與鹽並用可以抑制鹹度,調和食物的口味。而「山梨醇液」在天然水果中也存在,在肉製品中可以改善口味、增加風味與保水性。這兩種甜味劑目前使用在合作社的香腸、培根等肉製品中。葉安義認為,主婦聯盟合作社主要允用的,都是在台灣沒有發生過食安爭議、社員較能接受的食品添加物。一起受訪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食品營養學系博士、專研食品科學的張月櫻則補充說明,在合作社列的允用清單中,9成以上都是存在於天然食材中的成分,只是人工合成模仿天然,相對較能令消費者安心。合作社參考國際標準 推廣接納食品原貌「合作社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除了符合國內的法規,也參考了國際權威的食品添加物規範,包括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與聯合國食品標準委員會中的食品添加物委員會(CCFA)合作訂定的食品添加物通用標準。張月櫻表示,前者會針對食品添加物的毒害性質和暴露量進行評估,針對食品添加物的管理規格與適用食品種類和使用量,向食品添加物委員會提供科學建議;後者會針對不同會員國家的社經文化、生活習慣進行討論,以科學為基礎地制定折衷合理的通用基準。舉例而言,在歐洲已經不必使用的防腐劑,但在非洲等食品工業的技術沒有這麼發達、電冰箱尚未廣泛普及的地區,防腐劑反而可以防止民眾吃到腐敗有害健康的食物、維護大眾健康。台灣參考國際的標準時,也會考量在地的食品加工業者的技術、國人的飲食習慣,不會一味追求向歐美看齊。葉安義指出,若要達成減添加物,消費者需要接受食品的「原貌」。以米粉為例,純米米粉本來並非雪白色,但是在當代的食品工業中,消費者習慣食用添加玉米澱粉的雪白米粉,反而認為純米製造的米黃色米粉是不正常的。主婦聯盟合作社使用的米粉即為100%在來米製成,且製程不經過漂白,故產品色澤較深。我們除了與生產者一同朝向減少食品添加物的目標努力,讓社員認識生產者的故事與理念,並介紹食材的食譜與料理方式,希望創造一個大家接納並尊重食物原貌的環境。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更多「食物」精選延伸閱讀↘↘↘】。惜食零廚餘/打造全食物酵釀實驗場,果皮到籽都是寶。連皮帶籽營養滿分!認識「全食物」提升關鍵免疫力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