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科別.眼部
搜尋
PM2.5
共找到
431
筆 文章
-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冠肺炎 醫師:勿戴隱形眼鏡,眼鏡早晚消毒
明天就要開學,學校都嚴陣以待防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保護眼睛避免感染病毒一樣重要,建議不要戴隱形眼鏡,配戴眼鏡可作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另外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其中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眼睛一打開保護力就消失,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民眾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例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隱形眼鏡鏡片上,延長病菌在眼睛附著的時間,造成眼睛感染、發炎,會比較容易感染上結膜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更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的紅腫、充血很嚴重。他提醒,若發現有過敏性結膜炎可做四步驟:1 不要再揉眼睛。2 乾淨毛巾用塑膠袋捲起來冰敷眼睛幾分鐘。3 之前給醫師看過的眼藥水若放冰箱,期限不超過2個月可先點眼睛紓緩。4.馬上帶來看醫師專業看診。陳瑩山建議,小朋友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讓眼睛有「空窗期」 成為病毒來源。如果有帶眼鏡的小朋友,更要每天早晚用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上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新冠肺炎,陳瑩山近期看診也作了高規格防護,除了病患看診前必須用酒精乾洗手,陳瑩山也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並且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隔絕雙方近距離接觸,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20 新聞.健康知識+
空污易引發心臟病 小心超細微粒!
心臟不好的民眾要格外注意空氣汙染。美國研究發現,民眾暴露在含有超細微粒的污染空氣中,出現心臟病的機率也會升高。據《環境新聞網》報導,心肌梗塞是全球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而超細微粒(UFP)則是指100奈米以下物質,在都市中,其主要來源來自汽車排氣。這次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科學家的研究,也是首度針對暴露超細微粒與心臟病關係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人員陳凱(譯音)醫師指出,「這次研究證實空氣汙染的細微粒子在引發嚴重心臟病中扮有一定地位,特別是在暴露的前幾個小時內最為明顯。」超細微粒對健康有危害主要是其小尺寸、每質量單位擁有較大表面積以及具備穿透細胞進入血液系統的能力。據《空氣品質新聞網站》報導,研究人員是分析在德國收集的心臟病資料,當中觀察發生在2005~2015年近6,000起心臟病病例,接著再將個別病例與病發當時的超細微粒數據比較,結果發現在暴露後6~12小時期間內,隨著超細微粒數量增加,發生心臟病機率也會提高3.27%。陳凱指出,「未來分析將檢視每小時暴露在空氣污染與極端溫度的加總數值,也會找出已擁有過去疾病與服藥的弱勢分組人口。」無獨有偶,一篇發表在《柳葉刀•星球健康》期刊的報告也指出,每日PM2.5增加10 μg/m3,心跳停止風險會增加1~4%。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環境健康視角》期刊。【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2-06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醫用口罩不夠怎麼辦?外科醫師:布製口罩並非不堪一擊
政府今起實施實名制購買口罩,民眾可使用健保卡在全國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購買。但7天內限購2片口罩,許多民眾仍覺不夠用。前台聯秘書長、外科醫師錢橙山認為,口罩的功能就是在「阻絕飛沫於境外」,達到病毒無法入侵的目的,有醫療用口罩當然防疫效果較好,但若醫療用口罩供應不足,也可考慮使用布製口罩。「我準備把陪我半輩子的布製外科口罩找出來,讓它重出江湖。」錢橙山說,口罩之亂已是全球性的問題,原物料已經捉襟見肘了,他雖不是防疫專家,但以自己的工作經驗,傳統布料外科用口罩在防疫上並非如市面所說的不堪一擊。他表示,外科醫師在手術房一待就10小時甚至更久,過去單憑一張布製的口罩,就可保護醫護人員和病人間的安全,因此在這非常時期,不可忽視布製口罩的功能性,「擋得住飛沫,就能擋得住武漢肺炎病毒」。錢橙山舉例,一艘滿載軍隊的船艦,只要不讓它靠岸,就難發揮戰力,「一小滴帶病毒的飛沫,就如一艘滿載軍隊的船艦」,口罩的功能就是在阻絕飛沫於境外,達到病毒無法入侵的目的。如果沒有醫療用口罩,使用布製口罩掩住口 鼻,也有一定的保護效果。他說,病毒是奈米等級大小的微生物,遠小於PM2.5懸浮微粒,事實上,任何型的口罩都擋不了病毒入侵,所以戴口罩主要作用是「阻絕境外」──擋住飛沫,隔絕於黏膜之外,因此,在這閙口罩荒之刻,是否非醫療用口罩不足以達到防疫目的,應該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日前造訪日本,錢橙山也觀察到日本人面對武漢肺炎的態度,有一番省思。他說,在日本6天,每天都在公共場所並搭乘交通工具,並沒發現有特別不同的地方,回程搭上班機,馬上發現氣氛不對,空服員及乘客人口一罩,「為什麼同樣都是有肺炎病例的日本社會氛圍和台灣差那麼多?」錢橙山認為,國人對戴口罩的認知和日本人有些不同,事實上,戴口罩是為了保護別人,當自覺不舒服時,戴上口罩避免把疾病傳給身邊的人,而不是把身邊的人都當做病人、怕被感染而戴上口罩,「如果觀念不改,一天供應3千萬個都不夠用!」
-
2020-01-07 養生.聰明飲食
空氣品質拉警報! 常吃3類食物養出乾淨肺
日前衛福部公布十大不分區癌症名單,排名第一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形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我們都要注意的就是「PM2.5空氣汙染」問題,PM2.5是一種非常細小的懸浮微粒,只要呼吸就會接觸到的危險因子。 台灣的空氣汙染來源除了境內產生的空汙,如工業污染或汽機車排放廢氣等,境外空氣汙染大約會發生在每年冬季,當中國大陸有沙塵或有霾害現象產生時,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會隨著東北季風增強及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到台灣,這時就需特別小心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2014年WHO世界衛生組織指出「PM2.5」空氣汙染,除了直接影響到呼吸系統疾病之外,與心血管及癌症皆具有強烈影響關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供下列幾項建議,從日常飲食下手,就可輕鬆養肺:1、多吃十字花科蔬菜:2011年功能性食物期刊(Food and function)刊登內容指出有研究發現,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抗癌之活性成分,包括:吲哚(Indoles)、硫配糖體(Glucosinolates)與異硫氰酸酯(Isothiocynates),可能降低肺癌、攝護腺癌與腸胃相關癌症的發生機率;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如:大/小白菜、白/綠花椰菜、青江菜、高麗菜等。2、攝取天然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會轉換成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組織正常代謝,保持呼吸道細胞膜完整性及上呼吸道抵抗力,並舒緩支氣管炎和氣喘症狀。β胡蘿蔔素主要來自綠、黃、紅三色蔬果中,例如芥蘭菜、芒果、紅薯及胡蘿蔔等。3、茄紅素蔬果:番茄、辣椒、木瓜、紅石榴等蔬果皆含有豐富茄紅素,茄紅素有抗氧化功效,可協助對抗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然而,除了培養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對抗空氣汙染帶給人體危害之外,定期安排身體健康檢查,也能及早發現可能的潛藏病灶,才是做到對自身健康狀況徹底瞭解及有效管理。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死亡人數僅次肺癌! 肺阻塞3NG用藥行為恐加速惡化 
-
2020-01-06 科別.呼吸胸腔
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胸腔科醫師解答11個可能禍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事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延伸閱讀: 酷酷嗽吃喉糖能緩解? 10種天然止咳食材報你知 有氣喘不能吃冰? 沒那麼嚴重!把握4原則就能吃
-
2020-01-02 新聞.元氣新聞
去年度PM2.5排行榜出爐 高雄連三年最糟
台灣空氣健康行動聯盟今公布去年空氣品質PM2.5(細懸浮微粒)排行榜,指全台以南部高屏空品區年均值26.1微克/立方米最糟,雲嘉南空品區23.6其次,中部空品區22.1第三,全台又以高雄最糟,呼籲高屏出身的蘇貞昌、陳其邁內閣應將行政院、環保署、台電等南遷高雄,共體時艱。台空健盟連夜統計台澎金馬的76個環保署測站去年空品數字,熱騰騰去年全年PM2.5排行榜出爐。台空健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他們已是第九年公布空品年報,環保署雖稱空品改善,但因空品標準門檻太低,將PM2.5「良好」值訂於15.4以下。然而這數值是學美國1999年用的數字,美國早在2012 年改為12以下才是「綠色」低風險值,呼籲環保署更改。這項統計顯示,2019年台澎金馬PM2.5 年均濃度為19.8微克/立方米,花東空品區10.4最佳,不含陽明測站的北部空品區為16.6,竹苗空品區18,中部空品區22.1,雲嘉南空品區23.6,最南部的高屏空品區則為26.1。整體顯示西部台灣空品從北到南越來越糟。統計顯示,去年全台縣市PM2.5年均排行前五名是高雄市26.1、屏東縣26、嘉義市25.8、台南市24.9、金門23.7。葉光芃表示,高雄最糟,是因石化、鋼鐵工業多,又有興達燃煤電廠等,其他南部縣市即使本身沒工業區,也因處於下風區、位於中央山脈旁空氣擴散不良等原因,遭其他縣市空汙擴散所致。金門則是受福建所害。葉光芃說,統計台澎金馬測站,全年計有27%天數,屬世界衛生組織(WHO)準則認定的超標日(每年不可有超過兩天的日均值大於25微克/立方米),更有9%是大於35.5的橘害日。而在雲嘉南和高屏空品區,去年更高達45%天數雙雙為橘害和不符合WHO健康準則(不得超過10微克/立方米)的PM2.5超標日。葉光芃表示,若以年均值12微克/立方米的美國PM2.5管制標準來判定,全台僅陽明山、恆春、台東和宜蘭等測站達標;若以PM2.5年均值不可超過10微克/立方米的WHO準則判定,更只陽明山和恆春兩測站達標。葉光芃也指出,若比較台電所在的台北古亭測站和高雄左營站,顯示高雄左營空品全年是台北古亭的兩倍髒,PM2.5年均值濃度是台北古亭測站的兩倍以上,甚至連非空汙季的夏天也如此。比較兩站的紅害天數、橘害天數、超過WHO標準的天數,左營更分別是古亭的16倍、10倍和4倍統計也顯示,台北和新北的PM2.5空品差距越拉越大,PM2.5年均濃度差距從2.2微克/立方米,拉大為2.6微克/立米。葉光芃說,他肯定新北市長侯友宜努力,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應再加強。
-
2020-01-02 新聞.健康知識+
養成10大生活好習慣 遠離空污預防肺癌
身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高尚志提醒,除了政府擬訂對策打擊空污,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防護措施,他提出減少空污影響健康的的10大生活習慣,請務必跟著做,得以降低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預防肺癌的發生。對策1 保持室內潔淨有空氣污染疑慮時勿過度掃地清潔,也不宜使用吸塵器,以免揚起的灰塵惡化室內空氣;用濕拖把拖地,則有助於減少這類揚起的灰塵。家中使用空調、加濕器、空氣清淨機,也能明顯降低PM2.5的濃度。對策2 培育植物植物的葉片能夠吸收有害氣體,以及吸附PM2.5,還能產生對健康有利的氣體。對策3 霧霾天氣少開窗、避免出門有霧霾的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險時刻,最好不要出門,也不宜晨運,否則可能誘發病情。此外,別忘了選擇合適的時間開窗通風,例如中午室外污染緩解時;不可全天關閉門窗,否則室內污染可能更嚴重。對策4 減少室內PM2.5污染源燒烤、火爐、煤氣、暖爐、蠟燭以及任何其他燃燒的事物(焚香、蚊香、吸菸)等,都要避免。對策5 外出戴專業防塵口罩一般常規口罩防不了PM2.5,因為懸浮微粒太細小。KN90、KN95、N95級別的防塵口罩才能有效過濾這類細微顆粒。對策6 避免煎、炒等烹飪方式這類作法易產生大量油煙,污染室內空氣,建議在家烹飪多用蒸、煮等方式。對策7 實踐社區環保利用植栽美化社區、隨手節約用電、多搭大眾運輸工具、確實執行汽機車定期檢驗、祭祀不燒金焚香、不燃放鞭炮等,舉手之勞做環保,都是讓生活更美好的方式。對策8 校園體育課場所校園體育課,空污嚴重時應改於室內。因此,學校宜設置體育館,並加裝空氣過濾裝置,以備空氣污染嚴重時作為體育課等活動場所。對策9 兒童應注意日常絨毛玩具的表面灰塵、細菌和塵蟎多,儘量別在家中擺放,或讓孩子把玩,若真的需要,請經常清洗、曝曬陽光。對策10 撘乘大眾運輸工具最放心空氣污染嚴重時,上班族儘量別騎自行車、電動車出門,改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較安心。此外,上下班時間的交通空污最嚴重,須作好個人防護,並讓小孩遠離污染嚴重的交通幹道。高尚志建議,務必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的5大愛肺守則。攝取足量且多色蔬果的「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以及定期篩檢,確實做到整合性防癌,積極照顧自己的肺部健康。
-
2019-12-28 新聞.食安拉警報
放山、有機比較安全?法國研究結果帶給我們的省思
之前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畫面,尤其是政治人物特別喜歡作這樣的事,為了說明有機農場多安心,就一手拔起蔬菜(或是農場的雜草⋯⋯),然後再一口送進嘴裡大嚼,然後再擺出笑臉,比個讚。不過對於比較了解食安的人來說,不由得替他們捏一把冷汗😓。有機農業固然不使用農藥,所以的確在那邊現採的蔬菜,大致上不用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只是食安的考量有多種面向,重金屬等化學殘留面向,以及微生物(細菌、真菌)殘留面向都得考慮,在這些面向上,有機農產品未必一定能夠比較優越。權威的研究期刊Food Chemistry發表一篇研究報告(Micropollutants and chemical residues i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meat. Gaud Dervilly-Pinel et al. Food Chemistry. Volume 232, 1 October 2017, Pages 218–228 ),法國學者為了比較採取有機或是慣行農法的肉品的化學殘留物(戴奧辛、多氯聯苯、重金屬、抗生素、農藥等等),所以大規模抽樣了市面上的雞肉、豬肉、牛肉進行精密的分析比較,其結果可能讓很多人摔破眼鏡了。因為結論發現:1. 不論有機或是慣行的肉品,都找不到有抗生素與農藥的殘留。2. 但是某些化學殘留物(戴奧辛、多氯聯苯、六溴環十二烷、鋅、銅、鎘、鉛、砷), 不管在雞肉、豬肉、牛肉都一樣,竟然呈現有機的還比慣行農法的殘留還高!3. 雖然其實以上化學殘留物都在歐盟法規的標準內。這到底怎麼回事? 作者提出解釋,有機農法的飼養都在開放的環境,而且飼養的時間也都比較長,所以禽畜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環境汙染物, 也比較會長時間的累積。我想這點醒了我們,一味的強調放山、有機、無毒,卻漠視環境本身是不是無毒、有沒有安全、會不會遭受汙染,可能在食品安全上適得其反。像現在 PM2.5汙染幾乎遍布全台,任何有機農場或是所謂放山農場又豈能倖免? 所以對於掛著放山、有機就一定代表比較安全的說法,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當然這份研究報告研究的對象是歐洲,素材是畜牧,所以如果應用在其他農產品或是台灣,結論不一定一樣,只是這個原理與精神應該是相通的,我認為值得大家多思考一下,放山丶野生丶或是有機真正的精神,真正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被話術所引導。原文:放山、有機一定比較安全?法國研究給我們的省思
-
2019-12-27 新聞.元氣新聞
挺以核養綠寫幾十萬字 王明鉅卻自爆:我一點也不愛核能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年度大會,頒給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一個特殊貢獻獎。王明鉅說,能獲得這麼專業的學術團體的肯定與殊榮,他實在不敢當,雖然他寫了數十萬字文章挺以核養綠公投,也為核四啟封商轉公民投票努力去拉連署,他卻自爆,在情感上他一點也不愛核能,他只是愛台灣,愛地球。王明鉅在臉書貼文說,其實他要小小的爆個料。在知識上他不了解核能,在情感上他一點也不愛核能。核能的專家們,甚至反核的先進們,如果認為他是什麼「核能幫利益團體」,就全都搞錯了。因緣際會,他很榮幸地參與了「以核養綠」的公民連署活動。他相信當初清華大學的李敏教授來找來的時候,應該從來沒想過,他這個醫生與他會一直走一起走到今天。他為了推動「以核養綠」公投,寫了幾十萬字的臉書文章。本來以為去年公投之後終於可以休工。沒想到號稱民主進步也喊了公投喊了一輩子的政客們,心裡想的根本不是要公投與人民作主。他們要的是自己作主。王明鉅說,他這才理解,他們並不恨核能,但他們更愛自己,他們更愛自己手中的權力與「資源」。反核只不過是他們掩飾自己野心與私欲的遮羞布。他不愛核能,但他知道核能發電能為台灣提供穩定的能源,能為台灣省下幾兆的金錢,能為台灣減少大量的空氣汙染,能為台灣盡到身為世界公民一起減碳的重大責任。核能發電,為台灣省下來的2兆元,可以讓台灣更有機會度過未來30年的又老又窮的高齡少子危機。核能發電,能為台灣365天24小時不間斷的電力,讓經濟更能向前走。核能發電,能在發電之後,不會把大量的二氧化碳與PM2.5這些空氣汙染物留在你我的身體裡面,傷害我們。留在這個地球上,傷害這個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與人類。「我不愛核能。我愛台灣。我愛地球。」
-
2019-12-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過敏是不是該吃益生菌?醫:只有這二種過敏有效
過去,過敏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息息相關,但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越來越多人在完全沒有家族史的狀況下,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再少數。因此,門診常遇到父母問說:「醫師,我的孩子一直過敏,是不是該給他吃益生菌啊」、「聽說天天喝功能性優酪乳就能改善過」......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環境中的誘發過敏因子除了過敏原塵蟎、蟑螂、黴菌、貓狗有毛寵物等之外,還包括室內外刺激物,包括PM2.5 、空氣污染物、化學刺激物和香煙等,而PM2.5懸浮微粒的劇增是造成台灣過敏病人數和病情嚴重度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就算本身非過敏兒,卻老是皮膚發癢、噴嚏打不停、眼睛搔癢等狀況層出不窮。除了外在致敏物質變多外,也可能是腸道菌叢生態失衡,導致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過敏發生與人體免疫調控機制有關徐世達指出,健康人體內每個人皆有同時存在兩套免疫系統有一套由第一型幫助型T細胞(Th1)所負責的正常免疫反應負責對抗感染的微生物,另一套由第二型幫助型T細胞(Th2)所負責的過敏免疫反應負責對抗環境中寄生蟲、叮咬蟲類、過敏原與刺激物接觸障壁層器官(包括皮膚與黏膜器官)的防治反應。這兩套免疫系統都可由調節型T細胞(Treg)和其所分泌的細胞激素(TGFβ和IL 10 )來作調節維持正常免疫反應。兩者的作用互為拮抗,猶如蹺蹺板的兩端,一邊高另一邊就低。如果Th2太活躍會使Th1低弱,人就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同時容易受到環境中各種微生物感染。相反的若能讓Treg 或Th1上升就會讓Th2能力下降,便能使過敏病人不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益生菌抗過敏之原理徐世達進一步說明,而益生菌對抗過敏的原理,便是使Treg 或Th1上升,抑制Th2,以降低臨床過敏疾病的發病率和嚴重度。許多歐美研究證實,長期補充益生菌確實有助於舒緩過敏,但僅適用於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世界過敏組織(WAO)於2015年的新建議也明確指出,在已經有一個或以上過敏病患的高敏感家庭,懷孕婦女可於懷孕的妊娠第35週開始每天攝取益生菌;寶寶出生後,媽媽在哺乳期間持續攝取,將益生菌經由母乳給予嬰兒;或從孩子出生後持續直接餵食益生菌,也能幫助調節體質,預防過敏兒的產生。他提醒,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具有不同功能,選錯益生菌有時反而可能會加重臨床過敏症狀,還有補充的益生菌數也非越多越好,吃到適當建議菌數量即可,過量攝取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市售益生菌眾多,該怎麼選?徐世達建議,挑選益生菌補充劑時,建議選擇安全性高,且有研究證實功效的產品。此外,適量補充優格、優酪乳等含有乳酸菌的飲食也有幫助,不過,記得選擇含有活菌的產品,提高好菌在腸道的繁殖力,有助預防過敏。提醒家長,千萬不能依賴保健品來改善過敏,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而是應該讓孩子維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規律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遠離過敏、健康成長的關鍵!
-
2019-12-24 新聞.元氣新聞
空汙致命?嬰兒、孕婦死亡率創新高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昨說,去年孕產婦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分別創廿九年、十年新高,其中高雄市嬰兒死亡率連續六年為六都最高,認為與高屏空汙、燃煤廠過於老舊產生硫氧化物、碳氧化物、重金屬汞、鉻、鎳及PM2.5等有關,建議政府盡速停止燃煤電廠運作。葉光芃說,高雄除了肺腺癌發生率高,空汙指數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也最高,可稱為「悲情三高城市」。根據衛福部去年統計,不論嬰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雄市皆為六都之冠,以前年新生兒死亡率為例,高雄市每千名四點三,遠高於第二名新北市的每千名一點八。葉光芃建議政府停止已運作逾卅年的高雄興達燃煤電廠、台中火力發電廠等,以免繼續影響生育率與新生兒健康。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說,環團所指需與當地的醫療狀況,或患者本身問題有關,需要更多資料作分析。是否與環境有關,仍待進一步研究,不能純粹推論因果;高雄市是六都中空汙最嚴重的縣市,這是事實,但是否因此導致孕婦、小孩疾病發生?應由健保資料庫、學術上做分析評估。蔡孟裕說,高雄國營企業從二○一六年開始推動空汙減量到現在,中油、中鋼、台船都有很大減量。港區的油料含硫量也在降低,都改用低硫油料;小港測站的二氧化硫量降了一半。去年高雄空汙紅害一一四站日數,今年已降到六十八站日數。
-
2019-12-23 新聞.元氣新聞
環團:空汙讓孕婦嬰兒死亡創高
高雄嬰兒死亡率連續六年六都最高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今天開記者會,指國內孕產婦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分別創29年和十年新高。聯盟表示,尤其嬰兒死亡率,高雄市連續六年是六都最高,認為與高屏地區空汙、燃煤廠過於老舊所產生的PM2.5等有關,應盡速停止燃煤電廠運作,各黨派總統候選人應將其列於首要政見。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根據美國紐約的研究顯示,將燃煤廠關掉後,超細懸浮微粒將少51%、硫氧化物更大幅減少64%、PM2.5也減少46%。他說,而加州柏克萊大學去年研究顯示,減少八座煤油廠後,鄰近地區平均一年後每千名婦女生育率從45%增至53%,同時早產率從7.0減少至5.1%,可見燃煤對於生育率的影響。葉光芃說,高雄市是肺腺癌、空汙指數、二氧化碳的三高城市,衛福部去年統計資料顯示,不論嬰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雄市皆為六都之冠,且差距愈來愈大。如2017年的新生兒死亡率,高雄市每千名為4.3,遠勝第二名新北市的2.8。他認為台灣嬰兒早產、死亡率等新高,跟空汙有關。葉光芃表示,煤是萬毒之首,燃煤排放毒氣含有戴奧辛、汞、鉻等重金屬,他建議政府應停止中南部已運作逾30年的高雄興達燃煤電廠、台中中火等電廠,以免繼續影響生育率與新生兒健康。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就臨床來說,當空汙嚴重空氣品質不佳時,孩童氣喘發作率增;許多研究證實,空汙愈嚴重的地方,早產兒與低體重兒出生比例相對較高。呂立說,嬰兒若有早產現象,其心臟、腦部發育與呼吸相關的各器官相對不成熟,恐導致敗血症、呼吸道疾病、腦性麻痺等疾病外,也影響未來成長發育。停止煤電應對新生兒健康較為有利。
-
2019-12-23 科別.呼吸胸腔
環團控空汙增加嬰兒與孕婦死亡率 籲停止燃煤發電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今天開記者會,指研究數據發現,孕產婦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分別創29年、10年來新高。聯盟表示,其中高雄市嬰兒死亡率已是連續六年六都最高,認為已是與高屏地區空汙、燃煤廠過於老舊所產生的PM2.5等有關。他們建議政府應儘速停止燃煤電廠運作,各黨派總統候選人應將其列於首要政見。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美國紐約的研究顯示,將燃煤廠關掉後,超細懸浮微粒(PM1.0)將少51%、硫氧化物更大幅講少64%、細懸浮微粒(PM2.5)也減少46%。而據加州柏克萊大學2018年研究顯示,減少八座煤油廠後,鄰近地區平均一年後每千名婦女生育率從45%增至53%,早產率從7.0減少至5.1%,可見燃煤對於生育率的影響。葉光芃說,高雄市是肺腺癌、空汙指數、二氧化碳的三高城市,而據衛福部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不論嬰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雄市皆為六都之冠,且差距越來越大。以2017年的新生兒死亡率為例,高雄市每千名為4.3,遠勝第二名新北市的2.8,因此他認為台灣嬰兒早產、死亡率等新高,跟空汙有關。他說,煤是萬毒之首,燃煤排放毒氣含有戴奧辛、汞、鉻等重金屬,因此建議政府應停止中南部已運作逾30年的高雄興達燃煤電廠、台中中火等電廠,以免繼續影響生育率與新生兒健康。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就臨床來說,當空汙嚴重空氣品質不佳時,孩童氣喘發作率增。而許多研究證實,如果空汙越嚴重的地方,早產兒與低體重兒出生比例相對較高。嬰兒若有早產現象,其心臟、腦部發育與呼吸相關的各器官相對不成熟,恐導致敗血症、呼吸道疾病、腦性麻痺等疾病外,也影響未來成長發育。故停止煤電應對新生兒健康較為有利。
-
2019-12-20 新聞.健康知識+
「肺只會黑到炸掉,不會真的爆炸」但空汙問題真的很重要,它所影響的疾病又多一項!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中部人的肺都快爆炸了!」看看昨(18日)晚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辯論的議題之一,就知空汙問題有多重要!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其臉書《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PO文指「肺只會黑到炸掉,不會真的爆炸,只是形容很嚴重而已」,重點是他要提醒大家,不要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不會怎樣」,他指出根據8月22日於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刊登的一則跨國研究表示,如果吸一天髒空氣也「可能會死!」研究數據顯示,每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平均PM2.5上升10ug,死亡率增0.68%,PM10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44%。空汙、PM2.5的危害,是近年全世界包括台灣所面臨很棘手的共同問題!空汙導致的疾病很多,包括多數人都知道的肺癌、氣喘、心血管疾病等,而洪永祥醫師也在其臉書《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最近則刊出一份研究報告指出,PM2.5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光2016年全球因空氣汙染而導致的糖尿病就達到320萬例。現在不少人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二位專家也不約而同提醒,空氣差的時候千萬不要出去運動,千萬不要拿自己的肺當「人體清淨機」!
-
2019-12-19 新聞.元氣新聞
醫界警告:空汙將造成自殺率、犯罪率
「關閉燃煤電廠,可減少精神患者就醫機會!」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偉碩19日在《空汙與暴力犯罪》記者會指出,有許多科學研究論文證實空汙對精神健康與社會安全的危害,他呼籲政府必須積極立法,趕快關閉燃煤電廠,促使空汙減量。空汙成安全漏洞蘇偉碩說,包括震驚社會鄭捷殺人事件、小燈泡遇害事件,甚至是近期剛發生的台南新化縱火殺人案,除了複雜的基因與社會心理因素外,長期、短期空汙影響,都有可能是引發暴力犯罪的風險因子,他直言政府如果不改善空汙,將會造成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他表示,研究者蒐集台北市自殺數據與相關大氣條件、空汙與失業率,進行交叉分析,得知空氣汙染也會導致自殺的結論。空汙不僅損傷腦部認知功能,也會增加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發生率!實驗研究發現,空汙微粒與重金屬會沉積腦組織,造成神經發炎與神經中毒效應,損害胎兒、兒童和青少年的神經行為發展,恐造成自閉症在內的先天精神疾病。空汙將造成自殺美國研究發現,每增建一座燃煤電廠,每10萬人口中,就會增加1.96個自殺案例!2013年發表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研究發現,該地區燃煤量的消長,亦可解釋25.8%的自殺率變化。丹麥研究顯果也顯示,兒童暴露於空汙環境,成年後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提高148%,躁鬱症發生率增加29.4%,人格障礙增加162%,重度憂鬱症增加50.5%。美國芝加哥大學與多個丹麥研究單位合作發表論文指出,空氣品質是躁鬱症發作的最強環境預測因子;空氣品質最差的地區,躁鬱症發作率可能高出29%;重度憂鬱症的發作率也可能高出6%!研究還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10ug/m,暴力犯罪率就增加1.17%,臭氧濃度每增加10ppb,暴力犯罪就增加0.59%。【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19-12-18 養生.聰明飲食
養肺抗空汙 多吃3大類蔬果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PM2.5空氣汙染傷肺,還與心血管及癌症有強烈影響關係,除了養成外出戴口罩習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出「用吃養肺」概念,平常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以及顏色豐富的蔬果,提升呼吸道抵抗力,降低罹癌風險。台灣空氣汙染來源眾多,除了境內的工業汙染、汽機車排放廢氣,每年冬天,大陸沙塵、霾害南下,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隨著東北季風及大陸冷氣,影響到台灣,此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明顯增多。如何輕鬆養肺?潘富子建議,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含有天然β胡蘿蔔素、茄紅素等蔬果,就能降低肺癌、攝護腺癌與腸胃相關癌症的發生機率,並提高肺部功能。潘富子說,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包括了大白菜、小白菜、白花椰菜、綠花椰菜、青江菜、高麗菜等,這些青菜都含有硫配糖體、異硫氰酸酯等抗癌成分,平日多吃,可減少罹癌風險。至於天然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轉換成維生素A,維持上皮組織正常代謝,保持呼吸道細胞膜完整性及上呼吸道抵抗力,並能舒緩支氣管炎和氣喘症狀。潘富子表示,β胡蘿蔔素主要來自綠、黃、紅三色蔬果,例如,芥蘭菜、芒果、紅薯及胡蘿蔔等。潘富子建議,民眾平日可以多吃含有茄紅素的蔬果,包括,番茄、辣椒、木瓜、紅石榴等,茄紅素具有抗氧化功效,可協助對抗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
-
2019-12-11 新聞.健康知識+
居住環境PM2.5濃度高 研究指罹患眼睛疾病風險增6%
最近1項新的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可能會增加罹患青光眼的風險,研究刊登在《眼科與視覺科學調查期刊》(Journal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英國倫敦大學眼科醫學院、倫敦Moorfields眼科醫院的博士Paul Foster表示,研究人員分析了全英國11.1萬餘人,在2006年至2010年間曾接受眼科檢查的數據。從研究中發現,青光眼是不可逆的失明主因,而居住在懸浮微粒較多或PM2.5濃度較高地區的人,得到青光眼的風險至少高出6%。Paul Foster博士在UCL新聞稿中提到,雖然還不能確定兩者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但我們希望透過持續研究,以確定空氣汙染是否會引起青光眼,並找出對應的預防措施,幫助人們減少暴露於空汙環境中,降低對健康的危害。Paul Foster博士解釋,青光眼大多數是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年紀較大或是遺傳等。但這次的研究結果,可以確定青光眼的第2類型危險因子,且可能透過生活方式、治療或是政策改變而得到改善的。倫敦大學眼科醫學院和Moorfields眼科醫院博士Sharon Chua說明,空氣汙染可能造成身體發炎反應,導致血管收縮而引發青光眼,這與空汙導致心臟病風險增加的機轉有關。另1種可能性則是,懸浮微粒可能具有毒性,會直接傷害神經系統並導致發炎。★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19-12-05 科別.呼吸胸腔
醫師:臭氧比PM2.5更難防
臭氧濃度過高對人體有害,危害程度有可能比PM2.5更甚。胸腔科醫師表示,臭氧的體積比細懸浮微粒PM2.5更小更難防,短期暴露在高濃度臭氧中,可能引起咳嗽等不適,氣喘或肺阻塞患者則可能症狀加劇,長期暴露則可能提升氣喘或肺阻塞的發生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包含臭氧在內,在空氣汙染嚴重時運動,就像慢性自殺」。上周高職生長跑後倒下,蘇一峰也認為可能與當下的空汙有關。成人每天呼吸空氣量約為一萬公升,但運動呼吸量是平常的一、二十倍,若此時大量吸入有害的空氣,氣喘發作風險將增加兩到三倍,也可能因此倒下猝死。
-
2019-12-05 新聞.元氣新聞
冬季猝死案 環團認為臭氧危害大
環團今天公布國內臭氧分析數據,指今年1月到11月的臭氧濃度,高屏地區每日最高八小時平均濃度幾乎高於54ppb,明顯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畫設的危險健康警戒值(50ppb),希望政府檢討空汙法中的空品標準,降低空汙對民眾健康造成的危害。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臭氧是VOC有機化合物,加上氮氧化物、陽光、溫度形成,在台灣,大家關注的空汙指標是PM2.5,卻很少人關心臭氧。根據空汙法的空品標準,臭氧標準為測站每小時平均值120ppb、八小時平均值60ppb以下。但環團認為,官方實測僅看每小時平均120ppb。葉光芃說,等於考試要考英文、數學兩科,最後入學卻不採計數學,這樣的空品標準失準。葉光芃舉例,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每日最高八小時臭氧平均值應該低於50ppb;國衛院2019年的最新研究也認為,40ppb的臭氧濃度相對低,但也可能會致死,濃度從30到60ppb,健康危害比呈正相關線性陡升。他說,環保署應該檢討標準,官方卻置若罔聞。他說,根據2019年全台臭氧數據分析,高屏地區臭氧濃度持續惡化,屏東市每日八平均小時臭氧濃度大於70ppb的天數有96天、大於60ppb有153天、大於50ppb有199天、大於40ppb為249天,幾乎都暴露在風險中。葉光芃說,若以美國的空品標準計算法,應取每日最大八小時臭氧濃度第4高值、不可大於70ppb,以這樣的標準套用台灣的現況,幾乎全台各地都不合格,僅台東達標。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說,猝死意外有很多原因,日前一名員林的高職學生在1600公尺體能訓練後倒下,雖說孩子有心因性疾病,但分析意外發生前幾天的臭氧濃度,孩子跑1600公尺當下,可能都不能呼吸。
-
2019-12-05 科別.呼吸胸腔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臭氧濃度過高對人體有害,危害程度有可能比PM2.5更甚。醫師表示,臭氧的體積比細懸浮微粒PM2.5更小更難防,短期暴露於高濃度臭氧可能引起咳嗽等不適,氣喘或肺阻塞患者則可能有症狀加劇的現象,長期暴露則可能提升氣喘或肺阻塞的發生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臭氧是刺激性氣體,吸過量可能刺激鼻黏膜與喉頭黏膜導致呼吸道不適,長期暴露可能增加罹患氣喘或肺阻塞的風險,而氣喘或肺阻塞患者也可能在暴露高濃度時出現急性症狀。他說,「包含臭氧在內的空氣汙染情形嚴重時,運動就像慢性自殺」,因此上周彰化員林高職生在長跑訓練後倒下,的確可能與當下的空氣汙染程度有關。成人每天呼吸的空氣量約為一萬公升,但在運動狀況下,呼吸量是平常的十到二十倍,若此時大量吸入有害的空氣,氣喘發作風險將增加兩到三倍,也可能因此倒下猝死。蘇一峰表示,臭氧的體積比細懸浮微粒PM2.5還要小,不僅口罩無法阻隔,連空氣清淨機都無法過濾。因此,只能呼籲民眾注意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在空氣品質差時盡量不要外出,更不要外出運動。
-
2019-11-29 新聞.健康知識+
打開掃地機器人 室內揚塵PM2.5爆表
為消除室內灰塵、過敏原,近年掃地機器人、吸塵器成為熱銷家電,但除塵幫手恐也是揚塵製造者。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研究發現,吸塵器與掃地機器人啟用時,室內揚塵翻倍,甚至可達PM2.5紅害等級。專家建議,使用掃地機器人及吸塵器時,一定要戴口罩,清掃到完畢後一個半小時內,幼兒最好不要待在室內。啟動十分鐘 揚塵濃度至少兩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逾半數五歲以下死於肺炎兒童,原因與家庭空汙有關。輔大醫學院副院長林瑜雯團隊執行「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計畫」顯示,掃地機器人運作約十分鐘,期間揚塵濃度總粒徑微粒最高可達背景值六倍,其中PM10與PM2.5濃度至少是背景值兩倍。研究在門窗緊閉且不開冷氣及電風扇的實驗室進行,分別使用十分鐘掃地機器人及五分鐘吸塵器,在離地四十五公分及七十五公分處測試空氣品質,模擬嬰兒及學童呼吸道高度,了解對於其健康影響。研究發現,清掃時所造成的揚塵包括PM10與PM2.5,有進入肺部,甚至肺部深處的風險。林瑜雯說明,以環保署頒布室內品質標準,PM2.5基準值,每立分公尺卅五微克計算,使用掃地機器人清掃期間,該室內空間PM2.5濃度值至少高達七十微克,已達紅色警戒;使用引擎馬力更大、揚塵效果更顯著的吸塵器時,後方氣旋所造成微粒總粒徑揚塵度,更高達十三倍。研究也發現,不論使用掃地機器人或吸塵器,至少須等待一點五小時後,揚塵濃度才穩定下降。使用時 長者與小孩先暫離林瑜雯建議,民眾使用除塵電器時,不要讓其他家族成員待在清掃空間中,尤其易敏感族群,如長者或小孩,至少在清掃完畢一個半小時後再進入。吸塵器使用者避免站在出氣口後方,同時應戴口罩,也可開啟空氣清淨機,若住家附近空氣品質好,可考慮開窗,避免吸入過多空汙微粒。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葉國偉與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建議,使用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或掃地前,可先用紙拖把或濕抹布擦拭地面,讓灰塵不再飄起。
-
2019-11-28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
藝人高以翔於27日凌晨在中國錄製「追我吧」節目時、劇烈運動時心跳停止昏倒,送醫搶救十小時後最終宣告不治。朋友指出高以翔在25日出席活動時,身體已經有些感冒的症狀,但他並未休息,第二天隨即前往中國寧波錄製節目,從開工直到凌晨1時發生意外,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其實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流感或感冒期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期。2018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就發現,在罹患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一周內,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是平時的六倍!(上圖紅色條狀);超過七天,心肌梗塞風險則可以恢復正常 (上圖綠色條狀)。 這篇研究來自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學者篩選了在2009-2014年期間148,307份流感檢查樣本,對照之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發現,流感的一周內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時間。據好友透露,高以翔在週一(25日)身體已有了感冒症狀,但高以翔沒有休息第二天就到寧波錄製節目,連續工作17個小時,加上節目安排的劇烈運動。加上錄製節目當天的寧波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圖中紅色框)而雪上加霜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圖中藍色框)。此時他的心肺功能因為感冒流感第二天,正處於相當不穩定的狀態了,又過勞不休息、連續17小時的錄製節目,加上天氣冷合併嚴重的空氣污染使身體已經到了無法負荷的狀態了...此時節目又進行高強度的激烈運動,不斷的增加高以翔的心臟負擔,另一方面又因為運動而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發炎形成血液凝固心肌缺氧的狀態。高以翔在感冒+過勞+天氣冷+嚴重空氣汙染+劇烈運動,五大健康殺手同時圍攻之下,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可能在此時出問題。如果當天又因為過勞而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或咖啡,都會再次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過去曾有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急性心肌梗塞風險。而美國心臟學會(AHA)與美國心臟科醫學會(ACC)都提出建議,本身有慢性心血管病人都應施打流感疫苗,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蘇一峰醫師在這裡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罹患流感或感冒的一周內,絕對不可以過勞,應該在家好好休息!」如果本身是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也應該每年施打流感疫苗,預防憾事的發生!!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2019-11-28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天氣冷空汙嚴重時,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與自殺無異!
昨日(28日)的頭條大新聞,應該是形象良好又陽光健康的男模明星高以翔,凌晨在中國大陸錄製節目《追我吧》時突然倒下,心跳一度停止送醫搶救,上午十時許浙江新聞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去世。男星正當青壯年時期,平時也無心臟病史,為何會突然倒下心跳停止,變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就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我時常強調,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自殺差不多」我們一天不運動時的呼吸換氣量就有1萬公升,當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髒汙超乎想像。以下這是浙江寧波當天的即時空氣指數可以得知當天的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圖中紅色框)而更慘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圖中藍色框)此時的心肺功能都已經因為天氣冷+空氣污染來到緊繃的狀態了!如果此時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一面增加心臟負擔,另一面又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系統極大的負擔,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此時突然出問題!如果當天又是熬夜的過勞狀態,加上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會大幅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編輯推薦:跨國研究發現只吸一天空氣污染會怎樣?答案是:會死!)NEJM的這一篇研究告訴我們,只有一天的空氣污染就能立即地造成心肺死因的增加!許多人對於空氣污染仍存有姑息的心態,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會怎樣嗎?而在八月22刊登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的跨國研究告訴你『如果只吸一天髒空氣會怎樣嗎?』NEJM研究回答:『可能會死!』分析的結果發現,每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平均PM2.5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68%PM10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44%簡單來說你本來住在台北,PM2.5平均只有15你飛到某個PM2.5平均95的國家大城市去旅遊 or 發大財此時你每天的死亡率會增加 8*0.68% = 5.44%空氣太差,別在戶外運動!雖然空氣汙染幾乎無所不在,但在戶外活動仍有自保的方法:1. 戴口罩:蘇醫師建議大家平日戴醫療外科口罩就行,不要戴棉布或不織布材質的口罩,因為完全無法抵禦PM2.5;另外,活性碳口罩也不建議,因為其原理是吸附,但汙染粒子太多,一下口罩就「吸滿」了。2. 挑對時間、地點運動:台灣近年興起路跑、馬拉松風潮,但當心挑錯時間跑,可能不僅與運動帶來的好處抵銷,甚至還對身體有害。蘇一峰醫師強調,我們一天的呼吸換氣量有1萬公升,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懸浮微粒數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空氣污染嚴重時,還是想要好好運動,該怎麼辦?蘇一峰醫師建議,可改成在室內運動,如果要在室外則建議選擇空氣較好的地方,例如:公園,才不會還沒獲得運動的好處,反而傷了身體。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2019-11-28 科別.呼吸胸腔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藝人高以翔在大陸參加節目時突然倒地不治,震驚各方,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認為,表面看起來是心肌梗塞,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發文指出:男星正當青壯年時期,平時也無心臟病史,為何會突然倒下心跳停止,變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就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我時常強調,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自殺差不多」我們一天不運動時的呼吸換氣量就有1萬公升,當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髒汙超乎想像。從浙江寧波當天的即時空氣指數,可以得知當天的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而更慘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此時的心肺功能都已經因為天氣冷+空氣污染來到緊繃的狀態了!如果此時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一面增加心臟負擔,另一面又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系統極大的負擔,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此時突然出問題!如果當天又是熬夜的過勞狀態,加上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會大幅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國外研究告訴我們,只有一天的空氣污染就能立即地造成心肺死因的增加!許多人對於空氣污染仍存有姑息的心態,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會怎樣嗎?而在八月22刊登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的跨國研究告訴你,如果只吸一天髒空氣會怎樣嗎?NEJM研究回答:『可能會死!』分析的結果發現,每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平均PM2.5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68%,PM10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44%簡單來說你本來住在台北,PM2.5平均只有15,你飛到某個PM2.5平均95的國家大城市去旅遊 or 發大財,此時你每天的死亡率會增加 8*0.68% = 5.44%空氣太差,別在戶外運動!雖然空氣汙染幾乎無所不在,但在戶外活動仍有自保的方法:1.戴口罩:蘇醫師建議大家平日戴醫療外科口罩就行,不要戴棉布或不織布材質的口罩,因為完全無法抵禦PM2.5;另外,活性碳口罩也不建議,因為其原理是吸附,但汙染粒子太多,一下口罩就「吸滿」了。2. 挑對時間、地點運動:台灣近年興起路跑、馬拉松風潮,但當心挑錯時間跑,可能不僅與運動帶來的好處抵銷,甚至還對身體有害。我們一天的呼吸換氣量有1萬公升,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懸浮微粒數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空氣污染嚴重時,還是想要好好運動,該怎麼辦?蘇一峰建議,可改成在室內運動,如果要在室外則建議選擇空氣較好的地方,例如:公園,才不會還沒獲得運動的好處,反而傷了身體。
-
2019-11-27 癌症.肺癌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肺癌連續十年蟬聯我國第一大癌症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中發現,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北韓,若單看女性發生率,更擠進世界第八名,肺癌已成為台灣「新國病」。醫師表示,若想避免台灣名次繼續攀升,空氣汙染恐是目前最應重視的議題。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說,去年肺癌死亡人數創歷史新高,且肺癌有年輕化趨勢,男性罹癌年齡十年來從七十二歲降至六十八歲,女性則降到六十五歲,有可能是及早發現患者,但也可能是致癌因子增加。癌症形成約需歷經十至卅年,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認為,台灣肺癌發生率為亞洲第二,恐是卅年前台灣輕視工業廢氣、菸害、廚房油煙所造成的惡果。賴基銘認為,台灣過半數肺癌患者沒抽菸習慣,菸害影響逐漸變小,台灣肺癌防治的下一個難關會是對抗PM2.5空汙。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肺癌是我國十大癌症的三冠王,據統計,被發現時已經是肺癌第四期的患者高達百分之五十一點九,是所有癌症之最,造成肺癌連續十年蟬聯第一大癌症殺手。賴基銘表示,國外研究發現,吃蔬果可降低四成以上罹癌率,讓已變異的細胞生長速度減緩,另建議負責烹調的家庭主婦保持廚房通風。
-
2019-11-21 癌症.肺癌
50歲男罹肺癌 醫籲避免長時間暴露於空氣汙染環境
長期暴露在廢氣等空氣汙染環境中,也有罹癌可能。50歲的楊先生無菸癮也不喝酒、熱愛戶外運動,平時因送貨工作需長時間騎車。某次外出時突然感到呼吸不順、舉步維艱,經抽血檢查才知罹患早期肺腺癌,後經手術治療後狀況改善。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表示,據2016年世界銀行發布報告指出 ,空氣汙染已成人類早死重要因素之一,全球近九成人口生活在空汙超標地區,而空汙也可能會導致肺癌、心臟病、中風等疾病誘發。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2018年時將室外空氣汙染訂為人類致癌因素之一,並提出長期暴露於PM2.5濃度高達35ug/m3的環境下,肺癌的致死率恐提高到15%。賴基銘說,空氣汙染物的種類繁多,除了常聽到的PM2.5、PM10 之外,空氣中還有更多的危險因子;包括汽機車所排放的二氧化氮 (NO2)、臭氧 (O3)等,都有可能破壞肺部和呼吸道,若長時間暴露下,恐有致癌可能。要如何避免在空汙環境中,賴基銘提醒,民眾應養成減少接觸空汙的生活習慣,如保持室內潔淨、養植物、霧霾或塵暴等天氣少開窗、空氣差時勿戶外運動等;同時應減少家庭PM2.5汙染源,例如燒烤、焚香及吸菸,烹煮時應避免煎、炒、炸,可透過蒸、煮方式來避免過多油煙。
-
2019-11-07 癌症.肺癌
多吃這二樣食物 不但有助腸道也降肺癌罹患風險
一般多知道,多吃優格、膳食纖維,有利腸道健康,不過最近有研究指出,這二樣食物也有助於降低罹患肺癌的機率30%以上。根據上個月刊登於《JAMA Oncology》期刊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攝取優格和纖維的多寡,與肺癌風險降低有關。研究團隊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針對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等超過144 萬人做研究,結果顯示,吃纖維最高的一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罹患肺癌的風險降低17%;吃優格最多的一組人與不吃優格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19%;而攝取優格和纖維都最高的一組人與纖維吃少、又不吃優格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30%以上。研究人員認為,益生菌可以維持腸道穩定,健康腸道裡的微生物群可以調節炎症,部分腸道細菌的代謝物能抑制肺臟的發炎反應。除了吃對食物之外,對抗肺癌,最重要的仍是要遠離菸品、PM2.5、汽機車廢氣、拜拜燃香等空污危害,及定期做肺部健檢,才是保健之道。
-
2019-11-04 科別.呼吸胸腔
冬季防範空汙危害 降低肺部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東北風除了帶來低溫,也可能夾帶境外汙染物,空氣品質惡化,恐將成為冬天的常態。聯新國際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謝國洲提醒,空氣汙染除了敏感族群首當其衝,一般民眾也應提防汙染物PM2.5,可能造成肺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謝國洲醫師表示,空氣汙染微小粒子PM2.5非肉眼可見,直徑小於頭髮的1/30,會穿透人體防禦機制進入到肺泡,可能造成呼吸道發炎,增加氣喘、肺阻塞的盛行率與發作機會,以及提高肺癌的發生率。另外也可能進入血液造成血管發炎,增加血管硬化、心肌梗塞的風險。空氣汙染包括境外移入與本地汙染,謝國洲指出,在台灣常見汙染源除工業排放,還包括汽機車廢氣、拜拜燃香等。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肺癌人數已攀升至第一位,其中女性增加幅度較男性多。根據健檢與臨床資料顯示,許多40、50女性沒有抽煙習慣、未從事高汙染工作,在胸腔影像檢查發現有肺結節,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其原因除了廚房油煙、二手菸,不排除與空氣汙染有關。秋冬季節的東北風容易帶入境外汙染,如果擴散條件不佳,更容易造成PM2.5濃度升高。謝國洲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網路、手機查詢預報監控,掌握空氣品質,如果達到紅色以上或紫爆等級,應避免出門或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必要時應戴口罩。一般布製口罩沒有防護功能,需配戴醫療等級N95口罩才有效果,或是退而求其次選戴一般外科用的不織布口罩。由於空氣汙染「無孔不入」,如果待在室內,應關閉門窗,開啟空調,可以搭配使用空氣清淨機。空氣清淨機應選用適合的坪數功率,室內空間避免雜物堆積,不利空氣流動,並且先做好居家環境整潔,才能減少灰塵飄散,降低有害空氣懸浮物質。 編輯推薦 抗發炎效果加倍 美國《預防》雜誌教你吃5種食物組合 五十歲以後半夜起床尿2次 醫師提醒當心有高血壓
-
2019-11-03 新聞.元氣新聞
國健署石化工業健康風險研究進度落後 子計畫兩度流標
為了解我國石化工業區的環境暴露與居民健康風險,衛福部與國衛院合作研究,預計斥資1億6000萬元,四年內完成1100名雲林與高雄石化工業區周邊學童的環境暴露與健康影響評估。不過國健署預計委外的風險溝通計畫兩度流標、影響國衛院團隊進到校園採樣的進度,目前持續招標中。衛福部與國衛院合作的四年期計畫「精進台灣環境健康-以石化工業區周邊學童環境暴露之健康影響評估著手」,預計在雲林與高雄分別收案300名與800名學童進行體檢,並於體檢前後進行空氣暴露採樣,藉此探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PM2.5等暴露特徵與汙染源分析,並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與健康影響評估等。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吳建遠表示,今年是四年期計畫的第一年,原訂先行委託專家團隊蒐集國內外相關研究,與在地意見領袖與居民進行風險溝通,讓國衛院團隊順利進入採檢。不過,年初招標時無廠商投標,再次公告後僅一單位投標,但後續未通過評選;今年十月修正採購案的目標內容,並改為較具親和力的名稱「石化工業區附近居民環境健康識能計畫」,但仍舊乏人問津,目前持續招標中。由於風險溝通計畫尚未委託出去、影響進到校園採樣的進度。國衛院近期先行與學校聯繫,目前在雲林採樣20餘學童,不確定今年能否有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