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Omicron變異株
共找到
731
筆 文章
-
-
2022-08-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逐漸走出Omicron控制? 陳秀熙分析兩大關鍵指標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國內Omicron疫情趨緩,中、重症個案數及死亡率均有下降,但目防疫重點仍是「重症減災」,降低中、重症及死亡率,因此要從追加劑疫苗、抗病毒藥物、戴口罩等,以降低病毒傳播,另年輕族群的無症狀感染,也提供社區免疫保護力。據陳秀熙統計各年齡層染疫率,20至49歲單日感染率約為0.07至0.08%,但0至19歲單日感染率高於20至49歲,這應是0至16歲追加劑尚未完全接種所致,而50歲至69歲單日感染率約為0.04%,70歲以上單日感染率約為0.03%。疫情趨緩下,中、重症染疫情形也有下降趨勢,且合併照顧效益改善,自7月24日至31日,每日中症率從每10萬人0.41人降至0.21,照顧效益增加20%,而每日重症率從每10萬人0.36人降至0.24,照顧效益增加14%;死亡率也從每日每10萬人0.30人降至0.20。陳秀熙說,如此科學實證顯示,台灣已逐漸走出Omicron疫情的控制。
-
2022-08-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BA.5變異株若進入社區 估幾周後疫情就會開始上升
昨新冠疫情新增二萬三三○二例本土個案,新增中重症八十四例、死亡個案卅一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預估,這周疫情會維持下降或持平趨勢,但觀察各國狀況,在確診人數到低點時,BA.5變異株進入社區,幾周後疫情就會開始上升。莊人祥說,近期本土疫情下降幅度不大,主要受人流、大眾行為和防疫模式等因素影響,而無法進一步下降。目前社區中BA.5變異株個案仍屬少數,相關陽性確診的家人、同事病毒基因定序報告還要一至二天才會有結果。昨八十四例中重症個案中,包括兩例兒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分別為七歲及八歲男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兩名小朋友均無慢性疾病,於五月中下旬確診新冠肺炎,皆在七月廿六日出現發燒、紅眼、皮膚紅疹、活力及食欲下降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為MIS-C,都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統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累計一四二例,其中七十六名重症個案罹患MIS-C,占比超過五成,其次為腦炎二十五例、肺炎二十例、哮吼八例、敗血症三例、共病三例、心肌炎一例、到院前死亡六例,廿五人死亡。至於新增卅一例死亡個案,最年輕者為四十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七月廿六日因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等症狀,緊急送醫,廿七日確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但仍於廿八日因肺炎及顱內出血過世,死因為肺炎、顱內出血合併中樞神經衰竭。今年一月以來,中重症累計二萬一一三九例,其中八一四一例死亡。
-
2022-08-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了疫苗染疫沒關係?專家:多人染疫讓病毒一再變異
新冠肺炎自前年爆發以來,雖然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問世,但因病毒變異太快,至今仍不斷在全球各地造成一波波新的疫情,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快速變異,可能與疫苗施打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分配不均有關。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小兒免疫學專家謝奇璋指出,病毒不斷變異,新一波的BA.5疫情可能又將侵襲台灣。也許要等到秋天有新一代的疫苗出來,疫情才會獲得比較好的控制。他表示,新冠肺炎產生突變的快速,全球專家也都覺得驚訝,目前確實的原因還無法很肯定,但疫苗供給的不均,可能是助長了病毒變異速度的原因之一。疫情在前年年初自中國武漢向全球傳播後,各國投下龐大人力物力,一年內就在市場上推出幾種有效的疫苗。謝奇璋指出,原本人類是有機會在重大變異株出現之前擋下疫情,但當時疫苗分配不均,先進國家擁有較多的疫苗,開發中國家資源少,疫苗供應不足。雖然有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COVAX計畫,幫助開發中國家取得疫苗,但在資源有限又重重困難 (例如很多國家拒絕接受COVAX分配的中國疫苗) 的情況下,很多地方未能取得有效的疫苗而造成大量無免疫力的人口染疫,使病毒得以大量繁殖突變。這也許是Omicron 變異株從南非發展出來,造成另一波疫情高峰的原因之一。他表示,群體免疫是克服大流行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任何群體免疫的破口不僅造成疾病的傳播,也可能成為突變株產生的溫床。謝奇璋表示,目前全球對於新冠肺炎病毒了解仍有限,對於疫苗在不同人群造就群體免疫的效益也所知不多。成大目前在國科會的支持下針對疫苗在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兒童(如糖尿病童及癌症病童等)施打後的效果進行研究,就是希望能找到對這些兒童最有效的疫苗注射策略,除了保護病童,也避免造成集體免疫的漏洞。他期望有更多的孩子和家長願意參與研究,大家攜手共度,讓這個世紀大疫早日成為歷史。
-
2022-08-02 焦點.元氣新聞
2022上半年十大熱搜疾病!新冠肺炎、猴痘無懸念 最讓女性困擾的這疾病也入榜
上網「搜尋」已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查資料、看餐廳評價,當然也包括搜尋健康知識或認識疾病。元氣網是國內最早建置「疾病百科」的健康網站,透過強大的編採團隊收集整理,並將艱澀的專業用語正確轉譯,且所有內容皆經國內權威專家審閱。元氣網自八月改版,擴大充實疾病百科內容,並請十位名醫分析上半年十大搜尋疾病:1. 新冠肺炎審稿專家: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今年上半年元氣網搜尋疾病第一名是新冠肺炎,這一點兒也不意外。自2020年新冠病毒自大陸武漢擴散,全球即壟罩在疫情之下,國內2021年雖面臨社區感染,但真正帶來全面衝擊是今年的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大流行。截至七月底,全台累計染疫人數逾四百萬人。從聞之色變到全台近五分之一染疫,新冠肺炎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傳染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新冠肺炎」,從冠狀病毒家族開始介紹,到最新診斷與治療,由感染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審閱。黃玉成表示,新冠病毒一開始來勢洶洶,但隨著病毒演化和大家透過疫苗接種建立防護力,病毒致死率持續下降,甚至可望低於流感病毒,如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後引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也因此,防堵思維漸漸轉為與病毒共存,可預見各項防疫措施將漸放寬或取消。至於疫苗,年底可能會有次世代疫苗可供選擇,不同於目前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設計,次世代疫苗有助預防Omicron;未來是否會如同預防流感,需要每年預測病毒株設計疫苗?需持續監測病毒演化,如果只是引發輕症,或許連接種疫苗都不必。不過,如今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七月廿九日表示,全球疫情下降,但日本、韓國病例屢創新高,預估台灣未來也可能單日新增五萬例,須觀察鄰國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八月暫時維持現行防疫措施,並持續監測國內BA.4、BA.5個案。>>看詳細2. 猴痘審稿專家:高醫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戰爭尚未停歇,又出現新的傳染病威脅──猴痘,猴痘病例多發生在歐美,但國內也出現境外移入病例,讓國人大為緊張。「猴痘」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二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猴痘」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審閱。李敏生請大家不要太過憂心,猴痘目前在歐美案例較多,國內雖有境外移入案例,但在醫師警覺下,很快被攔截,並未擴散。天花和水痘皆經由空氣傳播,目前認為猴痘傳播力有限,大多透過特定接觸或同住親密家人飛沫傳播,且國內尚無本土病例,有歐美等猴痘病例較多地區旅遊史者,若出現症狀,必須特別留意。猴痘初期症狀並不典型,若有相關旅遊史,一旦生殖器和會陰部出現皮疹,就要提高警覺,猴痘的皮疹和手足口病的疹子有點類似,但手足口病通常只出現在四肢,與猴痘不同,可作為鑑別診斷參考。>>看詳細3. MIS-C審稿專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隨幼兒感染新冠病毒比率增加,臨床「MIS-C」患者也有增加趨勢,「MIS-C」來勢洶洶,台大兒童醫院曾收治兩名因此出現中風症狀的案例,特別舉行記者會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在此之前,大家從未聽過「MIS-C」,「MIS-C」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三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MIS-C」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審閱。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比率升高,代表Omicron對孩子殺傷力不容小覷。台大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則指出,新冠病毒進入家庭後,兒童被感染機率高達九成,而成人感染率大約七成七。兒童症狀大多是發燒,最高溫度達39.2度,平均發燒2到3天,也有相當比率出現喉嚨痛,其他還有腹痛、胃口減少、活力變差等症狀。確診者多12歲以下,男比女多,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指揮中心已將六個月至五歲兒童納入疫苗接種對象,黃立民表示,目前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仍是接種疫苗;由於MIS-C經常出現在感染後二到六周,也請家長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帶孩子就醫。>>看詳細4. 痔瘡審稿醫師:郵政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痔瘡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第四名疾病,也是前五名中唯一和「疫情」較無關聯的疾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痔瘡」,由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審閱。根據健保統計全台醫院所執行痔瘡手術數量,洪樹玉可說是全台灣看過最多「人體菊花」的醫師,他也特別在元氣網分享保養肛門、痔瘡的獨門見解。洪樹玉建議,不管男女,如廁用衛生紙擦拭肛門後,可將衛生紙摺成一小塊,放在會陰附近,以手指按壓20次,可有效舒緩局部充血的肛門組織。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不妨設置免治馬桶,解便時先沖水,且選擇水量較大的水柱來沖洗肛門,同時可以濕潤肛門及大便,讓糞便不乾不硬,容易滑出體外,無需用力擠便。有痔瘡的人如何選擇運動?洪樹玉表示,對痔瘡有益的運動包括快步走、慢跑、輕鬆運動、韻律體操、游泳等;有些運動則不宜,例如舉重、高爾夫、溜冰、滑雪、拳擊、角力、橄欖球、足球等。>>看詳細5. 心肌炎審稿專家:台中榮總院長、心律不整權威陳適安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去年全民大規模接種mRNA疫苗,但接種後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大家都很關切,「心肌炎」也因此成為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五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心肌炎」由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負責審稿。身為國際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多次協助指揮中心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並擔任主持人,透過研討會進行學術討論與衛教宣導。根據研討會討論,國內、外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僅極少數人,小於萬分之一會發生心肌炎,心肌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及第二劑疫苗注射後,症狀大多發生於疫苗施打後一周內,治療後大部分是輕症、短時間可恢復,死亡率約1%,低於病毒性心肌炎的死亡率5%到30%。台中榮總副院長、兒童心臟權威傅雲慶也提醒民眾心肌炎早期症狀,一旦出現,及早就醫:1、胸痛、胸口壓迫感、胸悶2、心悸、心跳過快或過慢、不規則3、呼吸急促或困難4、運動耐受不良、體力變差5、暈厥、昏厥>>看詳細 6. 大腸癌審稿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大腸癌連續多年盤踞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110年死因統計,位居癌症 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雖然各年齡層都有大腸癌患者,但4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約占6%,比率不低。「大腸癌」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六名,「疾病百科」中的「大腸癌」由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審稿。梁金銅曾受訪指出,大腸癌治療進步,副作用低,但愈年輕的患者愈容易復發。年輕人免疫力強,卻出現沒能殺死的癌細胞,代表癌細胞特別「厲害」,攻擊可能又快又猛。但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有五成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與避免肥胖來預防,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至三成。一般民眾50歲以上,建議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於45歲起,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看詳細 7. 胃潰瘍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胃潰瘍」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七名,「疾病百科」中的「胃潰瘍」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審稿。台大院長吳明賢是國內腸胃科權威,他曾帶領團隊和台灣幽門桿菌及胃腸疾病聯盟,發表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的最佳一線療法及二、三線救援治療,且臨床應用收到極好成效,過去數十年,台灣消化性潰瘍發生減少七成以上,馬祖經驗更發現胃癌減少了五成以上。消化性潰瘍已非慢性病,若能正確診斷,依病因做適當診治,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若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服用導致潰瘍藥物的患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糖尿病、罕見的免疫疾病,或是胃癌、胃泌素瘤等可能導致潰瘍不易痊癒的疾病。另外,建議採取清淡且規律的飲食,少吃刺激、辛辣、太油、太甜、糯米製品、飲用咖啡及柳橙汁,避免菸酒,讓腸胃道不適症狀減少。>>看詳細8. 白帶審稿專家: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白帶是女性陰道分泌物的俗稱,許多女性為白帶的顏色和氣味苦惱,白帶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八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白帶」,由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審閱。鄭丞傑說明,很多人認為有白帶就不好,其實正常陰道分泌物具有清潔及保護陰道功能,只是正常白帶應該是乳白到透明無色、稍具黏性、無異味,如果聞起來臭臭的,像魚腥味,或是呈現黃綠色、綠色、血色、且呈乳酪狀、泡沫狀、濃液狀等,建議就醫治療。白帶透露不少女性的健康訊息,鄭丞傑說,透過白帶診治疾病是婦產科醫師的基本功。至於女性要避免陰道感染,有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動作,那就是如廁後擦拭及沖洗方向,應該由前往後,避免把肛門細菌帶到陰道。>>看詳細9. 不寧腿症候群審稿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不寧腿症候群」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九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不寧腿症候群」由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審閱。不寧腿症候群帶來的困擾可能非患者難以想像,有人每晚至少得起床三次,有人在睡前必須按摩雙腿一、兩個小時,以減輕疼痛。門診中不少夫妻一起就診,患者被另一半抱怨,雙腿不停亂動、亂踢被,吵得自己不能睡。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不適感,症狀卻在活動時改善。如何避免? 缺鐵患者應考慮適度補充鐵劑、 盡可能避免多重藥物使用(超過5種藥物需要醫師評估是否有可移除之藥物),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盡可能控制好糖化血色素,避免神經病變、再來就是咖啡、酒精攝取適量。另外,減少不寧腿症候群發作,除了不要在晚上攝取會讓人興奮的物品,像咖啡因、酒精、避免可能誘發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止吐藥等。許多人認為運動有助改善,許晉譯提醒,規律運動很重要,但不要選擇在睡前進行運動。>>看詳細10. 肺腺癌審稿專家: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肺腺癌」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十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肺腺癌」,由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審閱。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女性得肺腺癌機率比男性高。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LDCT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衛福部於2022年7月起,提供有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者,每2年一次免費補助篩檢,對象包括: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30年以上,且1天1包以上,或1天吸菸3包,持續10年,並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陳育民也提醒,預防肺腺癌,應該戒菸並拒吸二手煙、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避免化學物質毒害、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看詳細>>想要瞭解更多的疾病訊息,請見元氣網疾病百科https://health.udn.com/health/disease_list
-
2022-08-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BA.5佔比約2% 羅一鈞:BA.5沒有神秘黑力量
國內今天新增兩例BA.5社區感染個案,兩名個案皆有家人或是職場接觸者檢驗陽性,但仍待病毒基因定序確認群聚規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估計國內BA.5的佔比約2%,隨境外個案增加預期會慢慢提升。羅一鈞表示,上周檢驗148例本土個案,定序出四例BA.5個案,其中兩例為上周公布船廠員工的家人,兩例為今天公布的北部個案。其中一位北部30多歲女性雖快篩陰性,但因發燒等症狀持續而採檢PCR陽性確診。羅一鈞說,個案本身有慢性病,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到醫院檢查時考量住院需求而進行PCR採檢,因這家醫院也是合約實驗室,加強監測計畫Ct偏低,因此抽樣選取送定序;這也反應社區中有小比例BA.5感染的情況存在。羅一鈞表示,國內專家預測八月中下旬BA.5會增加占比,伴隨疫情攀升指揮中心會積極偵測及早掌握,主要是透過個案分析BA.5的佔比變化,掌握傳播方式是否與預期不同。目前看到四起社區感染事件都是以家庭感染為主,尚未看到社區外擴情形。而對於有專家預估下週一後疫情會因BA.5而回升,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根據指揮中心估計,下周疫情應該是稍微下降或持平。至於貨倉取消消毒都是經過專家評估過風險,任何措施都有風險,會照現況調整。針對有網紅醫師表示BA.5有「黑力量」,澳洲即便確診數沒有激增,但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卻一直都在增加。羅一鈞則駁斥,這位醫師用這個比較特別新穎的詞彙表達澳洲病例趨勢,但國際重症率偏高可能是分母通報有低估情形。他表示,很多國家都進入共存時期,無症狀、輕症不會去篩檢,所以輕症無症狀會有很多低報情形,這不是病毒株本身有什麼暗黑力量,這會讓沒看文章的人誤以為病毒有什麼嚴重的特性,「但沒有」。黑數會偏多。而國內目前快篩陽性就可以確診,預期黑數情況在國內不會像澳洲這多。
-
2022-08-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部再爆二BA.5社區個案 國內現第二例BA.2.75
變異株入侵!除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BA.2.75也出現第二例境外移入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5兩例本土社區個案皆為北部個案,且接觸者皆出現陽性個案,正進行定序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北部BA.5的本土個案為一男一女,彼此間無關聯。其中北部30多歲男性(指標個案),曾接種三劑疫苗,半年內無出入境紀錄,7月24日出現發燒等症狀,自行就醫PCR採檢陽性,Ct21,基因定序為BA.5,研判數社區感染個案。匡列兩位同住家人,一人陰性、一人陽性,Ct值為32。其中陽性家人於7月28日發病,且曾於7月25日載送指標個案前往就醫,因此研判是被指標個案傳染,但仍待定序結果研判。另一名指標個案為北部30多歲女性,曾接種二劑疫苗,半年內無出入境紀錄。7月23日出現發燒等症狀,快篩為陰性,但7月24日因症狀持續,前往PCR採檢,為陽性,Ct值為19,基因定序為BA.5,研判屬社區感染個案。個案匡列家人六人,檢驗皆陰性;職場匡列三人,二人陰性、一人陽性,Ct值小於30。陽性職場接觸者曾於7月24日曾確診,因兩人同一天確診,之間是否有關還要等定序結果研判。目前BA.5本土個案已累計13例,其中包含四起社區感染,其中南部為一起家庭群聚。 高雄船廠指標個案全家四人三人確診,兩名確診兒基因定序均感染BA.5變異株。至於職場接觸者,剩餘兩位員工一例無法定序,另一例驗出BA.2病毒株,與此家庭群聚無關。另外,新增一例泰國境外移入個案驗出BA.2.75,為國內第二例個案;首例來自為7月22日公布來自印度的個案。羅一鈞表示,個案為40多歲男性,已接種兩劑疫苗。7月20日入境,入境時採檢陰性。7月23日於居檢期間出現頭痛,快篩及PCR檢驗皆為陽性,Ct值13.4。不過個案已於7月31日解除隔離。其匡列入境同行者四人,入境皆未確診,目前安排採檢中。BA.2.75變異株最早於今年5月發現,已於印度快速傳播並成為該國主流株,目前全球已有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泰國等至少17國報告病例,其中日本估計BA.2.75變異株佔比增加至0.6%,並已於東京流行,但因多國檢測量下降,實際傳播情形可能低估。上周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BA.4及51株BA.5,個案分別為27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15日至7月24日。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死亡DNR比率高 莊人祥:尊重第一線判斷
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累計死亡人數昨突破8千人,國內多名專家、醫師認為,DNR占比偏高也是致死率偏高原因之一。根據去年指揮中心分析死亡原因,有17.8%簽署DNR,而本報分析今年死亡案例數,簽署DNR比率已達36.4%。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致死率和其他國家相比其實是低的,在DNR簽署上指揮中心尊重第一線臨床判斷。根據本報報導,自今年5月6日到7月29日,公布7963名死亡個案,其中2902人簽署DNR,占比約36.4%。這些個案當中,大約58.2%逾80歲、60到79歲有32.7%、50多歲5.8%、20到49歲3.1%、有0.2%在20歲以下,其中女性占4成、男性達6成。而多名醫護人員、專家表示,除了對新冠患者的高致死率感到不解,有人直指確診者簽署DNR的時機和情境,有檢討的必要。對此,莊人祥表示,首先要強調國內新冠肺炎致死率和其他國家相比,其實是低的。至於DNR的執行依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七條,由兩位醫師診斷和簽署同意書等就能執行,因此指揮中心尊重第一線的臨床判斷。而對於專家認為簽署時機應再檢討,莊人祥也說,醫事司8月會和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討論第二版的指引。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口罩令難鬆 張上淳:BA.5已進社區
BA.5本土已累計十一例,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昨首度針對BA.5疫情示警,指BA.5已進入社區,口罩措施若放鬆,疫情將迅速再起。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整體疫情雖有下降,但幅度不高,預估八月中BA.5疫情將襲來,未來解封腳步會以幼兒疫苗接種率、國內外疫情趨勢等兩方向評估。張上淳說,BA.5已進入社區,現在放鬆口罩措施,BA.5疫情將快速上升,未受疫苗保護的長者,恐怕染疫不幸死亡。據指揮中心統計至七月廿五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疫苗涵蓋率第一劑八十七點四%、第二劑八十三點八%、第三劑七十四點三%、第四劑廿七點五%。以我國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三九八萬人推算,大約有五十點一萬名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接種。指揮中心日前提供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五十五歲以上原住民打疫苗可獲得五百元額度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獎勵措施發放今為最後一天。莊人祥表示,預期國內八月中會有一波BA.5疫情,不過考量BA.5整體致死率及嚴重度,與先前Omicron疫情差不多,未來仍會逐步鬆綁。
-
2022-07-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8千死 36%簽DNR恐是致死率高原因之一
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累計死亡人數昨突破八千人,達八○四○人。分析國內致死率高原因,除高齡者染疫後多為重症,治療難度增加外,國內多名專家、醫師認為,DNR占比偏高也是原因之一。去年指揮中心分析死亡原因,有百分之十七點八簽署DNR,本報分析今年死亡案例數,簽署DNR比率已達百分之卅六點四。所謂的DNR(Do-Not-Resuscitate),即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指揮中心自五月六日起公布死亡個案說明圖卡中,在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案例以淺藍色字體註記DNR,疫情嚴峻之際,每天圖卡幾乎均一片藍字。到底有多少死亡案例簽署DNR?指揮中心並未提供數據,本報自行統計今年五月六日至七月卅日,總計八○二三名死亡個案,二九一九人簽署DNR,占百分之卅六點四。DNR死亡個案 五成八年逾八十進一步分析簽署DNR死亡個案,女性占四成、男性六成;年齡分布,年逾八十者占最高,為百分之五十八點二。而九成九以上簽署DNR的死者與共病纏身,年長者以癌症、慢性腎病、中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神經系統疾病等,較為常見;青壯年則以癌症、慢性腎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居多。統計顯示,僅廿二名簽署DNR確診死者無任何慢性病或其他共病,占比百分之○點七,最年輕無共病死者僅卅多歲。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在死亡確診個案中,逾三成六簽署DNR,比率偏高,這可能是導致台灣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如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去年七月所說的「有些人其實是可以救得回來的」。DNR占比高 與機構住民有關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蔡兆勳認為,看數據確實會給人負面聯想,今年DNR占比偏高,應與機構住民染疫率高有關。機構住民體弱、常住院,入住機構時,多會被問是否要簽署DNR,也可能有部分是背後的各種因素,造成DNR應用時機不恰當所致,「但現在回頭講都是傷害。」放棄急救插管的紅線應該畫到哪?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新冠專責病房負責人陳鵬宇表示,臨床判斷標準為有無機會拔管及肺部功能,若狀況極差,估插管後兩周無法拔管,須氣切裝呼吸管,傾向不插管急救、不電擊。中暑合併新冠 染疫死亡第二例本土昨新增二萬一二七三例、境外移入二二八例,死亡六十例。死亡案例中,出現國內第二例中暑合併新冠肺炎案例,四十多歲男性,廿一日反覆高燒至四十點九度,廿四日死亡。昨新增一五六例中重症,其中為兒童重症,是一名九歲男童染MIS─C。
-
2022-07-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 BA.5疫情8月中恐再起 50萬長者「一劑都沒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今年8月中將有一波BA.5疫情,因此近期加強幼兒疫苗接種。不過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長者疫苗施打率相較其他國家仍不理想,也不足夠,憂心疫情再起長者可能染疫死亡。據計算,我國約50.1萬名65歲以上長者一劑皆未接種。根據疾管署統計至7月25日,65歲以上長者疫苗涵蓋率第一劑87.4%、第二劑83.8%、第三劑74.3%、第四劑27.5%。以我國65歲以上長者約398萬人推算,65歲以上約有50.1萬名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接種。國內BA.5本土案例已有11例,包括接機7例及社區感染4例,不過近日天氣炎熱,許多民眾仍期待口罩措施再鬆綁。張上淳受訪表示,BA.5已進入社區,現在放鬆口罩措施,BA.5疫情將快速上升,未受到疫苗保護的長者,恐怕染疫死亡,口罩令應觀察疫情走向滾動式調整。指揮中心日前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打疫苗可獲得500元額度衛教品及兩劑快篩劑,獎勵措施發放今為最後一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打疫苗獎勵已發放一段時間,後續不會再以中央獎勵催長輩施打疫苗,由地方政府加強長者接種疫苗。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整體疫情雖有下降,但幅度不高,預估8月中BA.5疫情將襲來,未來解封腳步,會以觀察幼兒疫苗接種率及國內外疫情趨勢等,二方向評估。
-
2022-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進口有進度? 李秉穎曝:台灣正在審查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造成全球疫情升溫,各疫苗廠也都在加緊研發次世代疫苗,以求更有效圍捕變異株病毒。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日接受寶島聯播網「新聞放鞭炮」節目專訪時透露,全世界目前都在加緊審查次世代疫苗,台灣也有收到相關文件,最快8月通過EUA。根據國外研究,現有疫苗對BA.4、BA.5變異株的保護力都將下降,因此針對Omicron變異株研發的次世代疫苗,才能更有效提供保護力。許多民眾都好奇,是否要等次世代疫苗問世,還是現在就加緊注射第4劑?對此,李秉穎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在審查次世代疫苗,但都沒有通過EUA,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最快可能也要8到9月;台灣目前也有廠商提交相關文件,正在審查當中,預計8月到9月會通過EUA。不過實際廠牌為何?李秉穎則沒有透露。不過,李秉穎說,通過授權後還要經過進口程序,進口後還要進行封緘檢驗,民眾要打到次世代疫苗可能沒那麼快,何況目前連授權都沒有通過,要買多少劑都沒有確定。李秉穎建議,高風險族群、免疫功能缺損者等等,現在就可以施打第4劑了,疫情正在流行,要是為了等次世代疫苗,再拖一、二個月,反而增加重症的風險,恐怕更加麻煩。此外,李秉穎也透露,他視訊看過BNT幼兒疫苗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疫苗效果很好,輝瑞BNT也已經在申請EUA,至於其他廠牌,則未有進度。
-
2022-07-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BA.5群聚 再增4職場感染
新冠疫情昨新增二萬四七九O例本土個案、二八一例境外移入個案,中重症六十八例、卅七人死亡則雙創五月十七日以來新低。但高雄某造船廠男性員工感染BA.5變異株,引發關注,除了原本匡出家人及同事等十二人陽性,昨職場接觸者再增四人確診,病毒基因定序正在比對中,若確認也是BA.5,將是國內首樁BA.5社區群聚案。「這是星星之火(高雄BA.5群聚事件),台灣疫情正面臨另一波海嘯。」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說,政府與民眾應做好準備,將下一波疫情所帶來的傷害降至最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推估,八月中到八月底變異株可能大流行,屆時單日確診人數可能一至兩萬,最多可到三萬人。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說,BA.4、BA.5已成全球盛行的主流病毒株,相較於Omicron,「免疫逃脫」風險較高,且傳染力統計高於Omicron約四成,症狀較明顯,但許多盛行國家地區研究,並無發現有顯著高於Omicron的重症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疫情在社區裡出現到開始上升,需一段時間,若本土病例數再次攀升,或社區病毒檢測發現BA.5定序占比明顯上升,這就是BA.5疫情流行警訊。為防堵擴散,高市衛生局針對該船廠員工進行第二次採檢,再發現四例確診,其中兩例五月曾確診,Ct值約卅五,研判屬陰陰陽陽階段;另兩例Ct值分別為廿八點五及卅五。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國內仍處於社區感染,難認定這四人是否近期感染,尚待進一步定序。羅一鈞研判,該起感染事件應是工作人員登上靠岸船隻引發的職場感染,仍需等定序出爐,才能做出綜合研判。高雄市長陳其邁說,造船廠整體及現在高雄疫情未進一步擴散,BA.5感染必定是從境外,但這屬第幾波,因目前無很明顯接觸明確感染源,所以看不出來。至於中重症個案,包括兩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一為兩歲男童,另一例為五歲男童,目前均在一般病房治療中。
-
2022-07-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另一波BA.5疫情海嘯將至?學者估:大約在8月中下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南部一名船廠工作人員衍生家庭與職場群聚,共有12人陽性,很可能為台灣本土首次出現BA.5變異株的群聚。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今表示,台灣疫情面臨另外一波海嘯,最新消息顯示,南部社區可能有BA.5群聚感染大約12人,這是一個星星之火,如何讓他不要燎原,希望能夠集思廣益。台大醫院今召開記者會,邀請學者探討新型亞變種BA.4、BA.5威脅。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根據國際疫情推估,變異株佔比從20到40%,大約需要26天,40到60%需要11天,加起來大約就是37天,按此推估,台灣可能在8月中到8月底,BA.4、BA.5變異株才會達到影響比較顯著的流行規模。陳秀熙指出,要是變異株沒有流行,8月中或許可降低到單日1萬例以下,但如果流行起來,單日可能仍有1到2萬例,至多約3萬左右,但要強調的是,仍以無症狀和輕症佔絕大多數。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經築起,自然感染加上追加劑的保護力已經達到7成,只要繼續於致力於「疫情減害+幸福生活」雙軌防疫即可。陳秀熙強調,BA.4、BA.5很容易可以檢測出來,絕大多數都是無症狀和輕症,雖然Omicron家族的變異株傳播方式多元,擁有1傳12的高傳播力,BA.4、BA.5傳播力也強,但是嚴重度沒有改變。至於境外解封,陳秀熙表示,台灣身為少數還沒有BA.5本土疫情的國家,一向採取高規格邊境防疫,本土疫情的發生,勢必會影響到邊境解封的腳步。不過,根據各國經驗,變異株佔比至少要到50%才會有顯著的影響。各國BA.4、BA.5都已高達7成以上的情況下,民眾大量感染後,大部分國家都有自然保護力,台灣也可以跟上腳步,與國際接軌。陳秀熙說,台灣邊境從3+4改成0+7的時程,應搭配著新常態生活的腳步,其中醫療量能的釋出是一大重要因素。另外,也需要搭配疫苗護照、幼兒接種疫苗和高風險群持續施打追加劑,善用抗病毒藥物除了預防重症,也能減少傳播。「醫療量能要恢復正常,不容易」陳秀熙分析,如果能把法定傳染病類別從第五類改為第四類,可帶動民眾端和醫療供給端,朝常態化方向前進。改列第四類之後,改以定點的哨兵式監測,取代現有的全面監測,這將幫助現在仍因疫情而有諱疾忌醫心理的民眾,漸漸回到醫療院所照顧好自己的慢性病和癌症。至於醫療供給端,陳秀熙說,按照目前法定的隔離措施,醫療院所很容易面臨人力短缺的衝擊,「知道執政者一直有在調節,但可能要更有效率一些。」高嘉宏表示,醫院立場就是全力配合傳染病相關規定,雖然目前中央要求的專責病房開設比例已經降低到5%,但台大醫院收治確診者的數量還是遠超過這比例。還好醫護人員疫苗接種比例高、自我防護做得好,目前沒有醫護人員因為照顧確診者而染疫。醫護人員都期待幾個月後可能問世的次世代疫苗,幫助正常醫療服務推動,減少超額死亡。
-
2022-07-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首爆社區群聚 匡出12確診
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5入侵社區。一名五十多歲高雄某船廠人員於今年五月確診,七月又出現症狀,PCR採檢報告陽性,屬重複感染,病毒基因定序為BA.5;兩同住家人陽性、十名同事陽性,累積家庭及職場共十二名接觸者陽性,正等待序列結果。此為國內首次Omicron亞型變異株社區群聚事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說,目前單日確診數下降速度遲緩,研判BA.5變異株已在社區內傳散開來,可預期的是仍會陸續出現BA.5群聚。預估到八月中旬、九月,BA.2疫情下降或疫苗保護力漸弱,屆時BA.5就會成為主要病毒株,掀起另波流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新增二例BA.5本土個案,一人與接機有關,較單純;另例為不明感染源個案,船廠男性員工曾接種三劑疫苗,五月十八日確診,七月十三日又出現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快篩陽性,進一步採檢Ct值為十七,為重複感染。該個案有三名家人,兩人陽性,Ct值皆為廿左右。職場匡列一一八人,十人為陽性,八人為新確診個案,其中七人Ct值小於卅;另兩人屬重複染疫,Ct值則介於卅至卅七。羅一鈞說,這十二名陽性個案正進行病毒基因定序,初步研判以職場群聚可能性較高。高雄衛生局說,為落實監測社區BA.4、BA.5風險,主動針對重複感染個案採檢送中央定序,發現此例為本土BA.5案;衍生相關確診個案均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隔離照護中。高雄市長陳其邁要求加強落實登輪防護措施,並提醒港埠工作者盡速接種第四劑。高雄港務分公司說,進出管制站仍須出示快篩陰性證明,且需掃碼登錄。外界質疑BA.5爆社區感染與邊境開放速度太快有關,指揮官王必勝說,將再觀察國際BA.4、BA.5等疫情發展,以及國內幼兒疫苗覆蓋率需至一定程度,才會考慮進一步開放邊境。黃立民認為,現在防疫重點為次世代疫苗盡速到貨,且備妥足夠的抗病毒藥物、新變異株快篩,若疫苗、藥物均整備完成,而重症、致死率持續下降,「開放邊境,不是問題。」
-
2022-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要來了? 指揮中心曝最新進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BA.4、BA.5變異株疫情來勢洶洶,台灣本土也出現疑似首波BA.5社區群聚事件。根據外國研究,現有的疫苗對BA.4、BA.5保護力降低,需次世代疫苗才能更有效抵禦。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莫德納、BNT次世代疫苗的採購進度。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周志浩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先前就已簽約,今年預計到貨的2000萬劑,合約內就有要求,如果次世代疫苗生產出來、可以供應,只要取得我國食藥署許可就可以很快進來。BNT次世代疫苗部分,周志浩說明,BNT公司還沒有提交審查到任何國家,指揮中心會密切注意進度,會依照試驗結果的施打族群、人數、間隔再行決定要進口多少疫苗。幼兒疫苗部分,指揮官王必勝則說,幼兒BNT指揮中心正在積極採購引進,但目前幼兒莫德納已經準備好,鼓勵先行施打,施打間隔4到8周,只需兩劑,最快1個月就能得到完整防護;BNT要施打三劑才有完整保護力,第1、2要間隔3周,第2、3劑則要間隔8周,要快3個月才有完整保護力。王必勝表示,兒童確診個案中,小於6歲的嬰幼兒重症比例佔超過6成,又預期BA.5變異株可能會再起一波疫情,因此建議現在施打期間,家長可以盡快帶小孩去施打站或醫療院所施打,以加強幼兒保護力。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又見BA.5社區感染國內威脅大? 王必勝:持續監測
國內又增一例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5的社區感染個案,且疑似為社區傳播事件。對於社區造成的威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也還需要接觸者病毒定序才能知道進入社區的狀況,目前仍以監測為主。至於邊境開放速度,還要等幼兒疫苗接種有一定的覆蓋率才會進一步開放今天新增一例南部船廠人員,檢出BA.5,個案家庭接觸者兩人陽性、職場接觸者118人中有10人陽性,除兩人為先前確診過的個案,8例為新通報確診。由於目前台灣社區疫情還在流行,因此還需要進行定序,不排除家庭和職場群聚感染。對於變異株對於社區威脅性,王必勝說,會針對PCR陽性者進行定序,看變異株進入社區的狀況。而口罩等防疫措施,室外當然傳播風險較小,但若有近距離接觸或長時間拿下口罩聊天或是擁擠處,仍有感染風險,還是要戴好口罩。至於邊境是否開放太快,王必勝說,專家意見都會參考,不過要先觀察國際BA.4、BA.5的疫情發展,以及幼兒疫苗覆蓋率,才會進一步開放。王必勝也表示,若有新一波變異株疫情,雖然有重複感染機率但較少,因此未曾感染過的民眾被感染機率較大。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再增2例本土 南部船廠疑出現社區傳播
變異株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個案與接機有關,但另一例為不明感染源的社區感染個案,為南部船廠人員,接觸者另有10人新確診,疑為社區傳播事件。目前國內Omicron亞型變異株累計檢出9例,皆為BA.5,其中7例與接機有關、2例為社區感染。羅一鈞表示,上周定序174例,包括120個本土、54境外。新增兩例BA.5本土個案,其中一例為50多歲男性,為南部船廠人員,曾接種三劑疫苗。5月18日曾經確診新冠,7月13日再度出現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快篩陽性,Ct值為17,研判為重複感染。個案三名家人,一人陰性、兩人陽性,Ct值皆為20左右。個案職場匡列118人,一人在國外、一人無法採檢,其餘116人,106陰性、10人陽性;其中8人為新確診,其中Ct值小於30共7例,尚待定序,其餘二人曾在五月及七月確診,Ct值超過30。初步研判為家庭及職場群聚感染,指揮中心已請國際港埠主管機關要求相關業者加強落實登輪等作業防護清消,並積極催種相關人員第二次追加劑疫苗接種。另一例本土個案為60多歲男性,7月5日至機場接送兩名德國入境家人,其中一人機場採檢陽性確診。個案列接觸者PCR採檢陰性,採「〇加七」隔離措施;後因家人定序為BA.5,因此個案與另一名入境家人再次採檢為陽性,兩人定序也都為BA.5。目前三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個案接觸者共12人,二人陽性,但Ct值大於35,且於五、六月確診過,研判暫無社區傳播情形。至於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八例Omicron BA.4及38例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23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9日至7月16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德國及印度各2例,泰國、日本、英國及荷蘭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德國及泰國各5例,美國、日本及韓國各4例,越南、法國及荷蘭各3例,新加坡及英國各2例、菲律賓、義大利及巴西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境外偵測情形87%為亞型變異株,顯示國際流行持續攀升有完全取代BA.2的趨勢,來源國以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英國為主,BA.5則多來自於德國、泰國。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41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為62例及BA.5為354例;另累計9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目前重複感染完成定序共245例,其中2例為BA.5,其餘243例均為BA.2。
-
2022-07-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例境外BA.2.75!30多歲男自印度來台 Ct值僅20
國內出現首例Omicron BA.2.75境外移入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一名北部30多歲男性,7月10日與1名家人及1名友人從印度入境,雖登機前持有2日內陰性報告,3人於機場檢驗為陽性,定序發現男子為BA.2.75,另外2人則是BA.4,3人都有症狀。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30多歲男性曾接種3劑疫苗,與同行的2人於機場檢驗,3人皆為陽性且Ct值20,且3人都有症狀,皆於7月10日出現發燒、頭暈及咳嗽等症狀,經視訊診療目前已無不適。3人採居家檢疫目前已解除隔離,皆無其他接觸者,目前無外擴跡象,社區傳染風險低。羅一鈞表示,Omicron BA.2.75最早於今年5月發現,已印度快速傳播成為該國主流,全球已有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印尼、泰國等到少15國報告病例,惟因多國檢測量下降,實際傳播情形可能低估。指揮中心提醒,WHO表示,BA.2.75帶有之新增病毒突變,可能影響其抗原特性,尚須研究證實傳染力及致重症機率,需密切關注BA.2.75對疫情影響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籲請民眾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7-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 來勢洶洶 施打第4劑? 學者看法分歧
指揮中心宣布,明起五十歲以上民眾可打第四劑疫苗,對此,專家學者看法不一。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國外研究證實高齡及機構住民接種第四劑可減少五成死亡風險,並減緩染疫後的「長新冠」症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認為,以現有疫苗來打第四劑,幫助不大。陳立昇表示,打疫苗為全球公認預防變異株侵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瑞典分析長照機構住民及八十歲以上長者的接種效益,結果發現,相較於接種三劑,接種四劑這一組更能預防死亡,效益達二成七至五成四。台大公衛研究團隊成員、醫師廖思涵說,接種疫苗能預防重症,也可有效減緩染疫後的「長新冠」症狀,例如虛弱、疲勞、嗅覺失調、呼吸短促、味覺失調、頭痛、睡眠障礙等。英國研究發現,接種一劑新冠疫苗可減緩百分之十三「長新冠」症狀,接種兩劑可再多減緩百分之九風險。義大利研究則顯示,接種兩劑以上可有效減少八成四「長新冠」機率。但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和機構住民第四劑接種率均偏低,均僅二成多。不過,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推估台灣約在九、十月將再現疫情高峰,但目前的新冠疫苗係針對原始株研發,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防護力並不高,台灣不用急著催打第四劑。黃立民也說,以現有疫苗打第四劑,花錢花人力,但幫助有限,期盼次世代疫苗早日抵台,但過程中應有不少民眾重複感染,建議繼續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變異株叩關 學者憂:長者及機構第4劑接種率僅1-2成
新冠病毒變異株BA.2本土大流行才趨緩,又面臨最新主流變異株BA.4、BA.5再次席捲全球、叩關邊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8月以後才可能釀成另一波流行。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指出,目前台灣65歲以上長者第四劑接種率僅22%,長照機構住民更低,只有11%,應鼓勵施打。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建議,可比照韓國,將第四劑接種年齡下修至50歲,疫情再起時可望減少重症死亡。陳立昇表示,「打疫苗」仍是公認預防BA.4、BA.5侵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瑞典針對長照機構住民及80歲以上老人,分析接受第四劑的效益,結果發現,相較於接種三劑,接種四劑更能預防死亡,效益達27至54%。目前台灣開放八類人可接種第四劑,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低下但病情穩定者、接種3劑滿5個月的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工作人員、居家檢疫工作人員、機構與社福照護工作人員、航空機組員。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范僑芯指出,為了減少變異株流行對脆弱族群的衝擊,歐盟已將第四劑施打年齡從80歲下修到60歲,韓國也把第四劑從60歲下修到50歲。陳秀熙表示,台灣可能也要考慮下修到50歲目前可能做出的疫苗決策,以預防中重症產生生命損失。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醫師廖思涵表示,接種疫苗不但能預防重症,也被證實可有效減緩染疫後的長新冠症狀,例如虛弱、疲勞、嗅覺失調、呼吸短促、味覺失調、頭痛、睡眠障礙等。英國研究發現,接種1劑可減緩13%長新冠症狀,接種2劑還可再多減緩9%症狀發生。義大利研究也顯示,接種2劑以上可有效減少84%發生長新冠的風險。
-
2022-07-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變異株占比11天翻倍 學者建議:第四劑年齡下修至50歲
新冠病毒變異株Ba.2本土大流行才趨緩,又面臨最新主流變異株BA.4、BA.5再次席捲全球、叩關邊境。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指出,照目前趨勢8月底單日新增個案勢必低於萬例,但BA.4、BA.5僅需11天,佔比就能從20%翻倍到40%,每增加10%,感染率就增加4%。當台灣佔比達55%,單日個案將回升至3.5至4萬。韓國疫情小幅上升,已率先將第四劑接種年齡下修至50歲,陳秀熙認為「這也是台灣可能要做出的決策」,以預防中重症損失。陳秀熙根據國際資料指出,平均26天BA.4、BA.5佔比就可以從1%上升到20%,再過11天就能翻倍到40%,每增加10%,感染率就會增加4%,但發生過大流行、感染速度較快的國家,受影響較小。因此,即便六大洲佔比都已經高達7成到9成,流行波成長也有限,許多國家很快就下降了,死亡率也沒增加很多。以變異株佔比高達九成的歐洲為例,死亡率都維持在10萬分之0.1到0.2之間;同樣遭遇過大流行的韓國,目前變異株佔比達到四成七,疫情小幅上升,死亡率也沒有變化。紐澳則因為快速解封、疫苗接種不高,造成地方流行及死亡率上升,但陳秀熙強調,台灣追加劑打的比紐澳好,死亡率應不致如此。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范僑芯指出,為了減少變異株流行對脆弱族群的衝擊,歐盟已將第四劑施打年齡從80歲下修到60歲,韓國也把第四劑從60歲下修到50歲。陳秀熙表示,第四劑年齡下修到50歲,也是台灣目前可能做出的疫苗決策,以預防中重症產生的損失。畢竟解封措施都是暫時的,變異株比例高起來之後,一定會再改變,唯一不改變的就是打過疫苗之後可以降低重症死亡。陳秀熙也提醒,台灣現在面臨的大問題仍是超額死亡,隨著疫情時間拉長到兩年半,確實有耽誤到年長者癌症和慢性病的照護。推估超額死亡率已經從5月的18%上升到6月的43%,推估,7月還未有28%超額死亡,8月仍有22%。6月超額死亡人數有63%來自新冠致死,高達37%來自受疫情影響的間接死亡。陳秀熙呼籲政府、醫療供給者,民眾,都不能繼續再一昧以新冠肺炎為主軸,也要搭配癌症和慢性病的照護。如果醫療緊縮、人力短缺、就醫恐懼這些現象持續,超額死亡將難以降低。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9月BA.5可能再創疫情高峰 醫師提醒藥物治療效果差
國內目前疫情雖然趨緩,但專家認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9、10月台灣應該會出現新一波變種病毒BA.4與BA.5的疫情高峰,確診數會再度上升,住院與死亡率雖然不會比Omicron高,但重點是多數的新冠抗體藥物對治療BA.4與BA.5感染的效果並不好,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面對新的疫情沒有其他辨法,只能持續靠防疫三寶「口罩、酒精與不摸眼口鼻」。許秉毅表示,BA.5目前是美國最盛行的新冠病毒株,並已在葡萄牙、英國、法國造成新一波的感染,而台灣已出現BA.5的本土病例,根據歐美的研究顯示,在BA.1及BA.2疫情高峰過後的3到4個月,會出現另一波BA.4、BA.5的感染,因此台灣有可能在9月或10月再現疫情高峰。許秉毅表示,最近在知名的「自然 (Nature)」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BA.4與BA.5病毒表面的「棘蛋白 (spike protein)」出現變異,變得具有更高的傳染力及免疫脫逃力。研究發現,BA.4與BA.5對曾注射疫苗者體內含抗體血清的抵抗力,是BA.2病毒株的4.2倍,顯示有強大的免疫脫逃力,是BA.4與BA.5病毒株得以肆虐全球的重要原因。研究也指出,BA.4與BA.5雖然傳染力很強,但大都只引起輕症,在葡萄牙的一項研究發現,在BA.4與BA.5盛行期間,受感染者的需住院率與死亡率其實與Omicron原始變異株盛行期間相當。不過,大部分藥廠出產的新冠抗體藥物在治療BA.4與BA.5感染上的效果並不理想,只有美國禮來公司 (Eli Lilly) 的抗體藥物 (bebtelovimab) 具有較佳對抗BA.4與BA.5病毒的效果,目前已獲得美國藥物暨食品管理局 (FDA)的緊急授權使用。許秉毅表示,在全球努力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已3年之際,許多人都希望生活趕快恢復正常,目前疫情趨緩,不少人的防疫鬆懈,但病毒卻仍不斷演化,造成新的疫情,民眾每天都仍可能遇到到受感染者,或被新冠病毒汙染的環境,除了注射疫苗,別忘了「防疫三寶」,也就是口罩、酒精、不摸眼鼻口的心,如果只是皮膚接觸到新冠病毒,還不至於被傳染,只需要用酒精或其他清潔劑消毒,殺死病毒就好,但是接觸到病毒的手如果一旦摸到眼睛、鼻子或嘴,病毒就會迅速進入人體。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境外移入個案漸增…BA.5恐襲台 黃立民:棄口罩可惜
昨新增二萬六七七九例本土個案、中重症七十五例,三十七人死亡,中重症及死亡個案再創兩個月來新低,但境外移入個案則逐漸增加,昨天共三六七例。本土病例數持續下降,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昨天跨部會防疫會議討論邊境再放寬、單周入境人數鬆綁等議題,將一階段一階段地開放。Omicron新型變異株BA.4、BA.5在許多國家掀起另一波疫情。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一人為社區感染。外界擔心BA.5疫情恐再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當BA.4、BA.5變異株本土個案占三成以上,才會出現另一波流行,預估台灣八、九月將出現一小波疫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說,全台將開始BA.5變異株疫情,規模多大難預測,「口罩是最簡單的防疫工具,若在這時候放掉,有點可惜。」建議繼續維持。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五周以來境外移入個案逐漸上升,反映國際病例數增加,也與近日開放國門,放寬單周入境人數至四萬等因素有關。周志浩說,昨新增卅七死,年齡介於廿多歲至九十多歲,其中卅三例具慢性病史、廿四例未接種三劑、廿八例超過八十歲。今年本土中重症累計一萬九三七二例,其中七四○八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廿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曾接種三劑疫苗,七月七日在家中昏迷、失去意識,緊急送醫,但已無心跳、呼吸。採檢確診,於當日過世,死因為毛毛樣血管疾病及新冠病毒感染。羅一鈞說,毛毛樣腦血管疾病為一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主因為顱內大血管閉塞,導致其他小血管代償性雜亂生長,異常毛細血管長成一團。今年起至七月十七日,長照通報確診機構數達一五八六家,確診住民人數為四萬四八一二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二○八九人,仍以社福機構人數最多、護理機構次之。四月起至七月十七日,一一九三名機構住民死亡,致死率為百分之二.六。「機構染疫人數跟全國一樣穩定下降。」羅一鈞說,目前住宿式機構確診住民投藥比率達百分之九十三,比率顯著提升,仍屬於合理投藥範圍。
-
2022-07-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立即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專家解析如何因應下一波新冠疫情
兩個禮拜前我發表新冠疫苗到底救了多少人,今天出爐的數據。今天讀者Lungchin在回應欄裡留言:「目前病毒演變為Omicron BA.5,既有的疫苗不論是本質上還是時間衰減,造成的防護力降低情況,進而加了第一加強劑(第三劑),現在又第二加強劑(第四劑)。想請教林教授,疫苗當初是依原型病毒所研發出的,到了Omicron BA.5,如針對此型出了新疫苗,理論上會有比較好的防護力?還是經過一段時間補一劑加強劑,已能具有足夠防護力?謝謝。」我立刻回覆:「目前醫學界沒有共識。我想以後也不會有共識。問題是在於病毒會不斷演變。打了針對Omicron BA.5的疫苗之後,還是無法完全阻擋下一個變種。目前打加強針的理由是說能避免重症或住院,而不是能避免感染。但也有人認為不應永無止境地打加強針,所以也就只能自己做選擇。」沒想到,在接下來的例行電郵閱覽時,竟然看到一篇才剛發表,跟這個議題完全符合的文章。這篇文章是發表在Kaiser Health News(KHN)網站。KHN是一家致力於提供健康資訊(尤其是醫療政策)的非牟利傳媒。這篇文章的標題是Boost Now or Wait? Many Wonder How Best to Ride Out Covid’s Next Wave(立即打加強劑,還是等待? 許多人想知道如何最好地度過新冠的下一波)。我把它的重點翻譯如下:佩姬現年 56 歲,住在底特律,已經接種了三劑,但目前不打算遵循聯邦政府的建議打第四劑。跟佩姬一樣,一些美國人似乎對三劑疫苗的保護感到滿意。但其他人可能想知道該怎麼做:現在就再打原始疫苗加強免疫,還是等幾個月,等針對最新的、高度傳染性的 omicron BA.4 和 BA.5 量身定制的新疫苗?迅速變異的病毒給公眾帶來了難題,也給衛生官員帶來了溝通上的挑戰。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 Carlos del Rio 醫生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點信息空白,它無助於人們做出正確的決定。」Carlos del Rio說,公眾對疫苗在預防嚴重疾病方面的價值了解得不夠多,儘管疫苗不能阻止所有感染。他又說,每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種也迫使衛生官員調整他們的信息,這可能會加劇公眾的不信任。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在 50 歲及以上的美國人中,大約 70% 的人(以及 65 歲及以上的人中幾乎同樣多的人)沒有接種第四劑。該機構目前建議 50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和免疫系統受損的年輕人打四劑新冠疫苗。上週,多家新聞媒體報導稱,拜登政府正在製定一項計劃,允許所有成年人打四劑新冠疫苗。官員們擔心 BA.4 和 BA.5 的激增,因為它們很容易傳播,並且可以逃脫免疫保護。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BA.5 對目前可用的 mRNA 疫苗的抵抗力是早期 omicron 變種的四倍。疫苗專家的不同觀點使一致的信息傳遞變得複雜。儘管像 del Rio 和貝勒醫學院的 Peter Hotez 這樣的醫生認為應該要打第四劑,但 FDA 疫苗諮詢委員會成員 Paul Offit 醫生卻認為只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才需要打第四劑。洛克菲勒基金會全球公共衛生戰略負責人、也是Offit 在 FDA 小組中的同事 Bruce Gellin 醫生說:「當專家基於相同的科學卻有不同觀點時,也就難怪民眾會對信息感到困惑。」拜登政府在7 月 12 日發布了管控BA.5 的計劃。在近三週以來的第一次白宮新冠病毒簡報會上,聯邦高級衛生官員發出的信息很明確:不要等為 omicron 量身定制的疫苗。 CDC 主任 Rochelle Walensky 醫生說:「現在有很多人處於高風險之中。等新疫苗等到 10 月和 11 月不是一個好的計劃。」由於對 BA.5的擔憂日益增加,FDA 於 6 月 30 日建議輝瑞和莫德納開始生產一種新的二價疫苗,該疫苗將當前版本與針對新病毒株的配方相結合。兩家公司都表示,他們可以在 10 月份為美國提供數百萬劑新配製的疫苗。但是專家認為,鑑於困擾疫苗生產的意外障礙,最後期限可能會延緩幾個月。范德比爾特疫苗研究項目的科學主任Kathryn Edwards醫生說:「我認為我們都在問同樣的問題:當秋季推出的是二價疫苗並且您將獲得目前正在傳播的 BA.4/5 時,現在獲得另一個加強劑有什麼好處?雖然BA.4/5是否會在秋季傳播是另一個問題。」她又說,新冠併發症風險非常高的人可能現在就要接種第四劑,因為它能在等待 BA.4/5 疫苗時暫時預防嚴重疾病。她又說:「關於新冠,沒有什麼是簡單的,不是嗎?就好像打地鼠遊戲一樣。今天早上我看到報導說有一個出現在印度的新變種。也許這將是一個空無一物的漢堡,但是——誰知道呢?——也許是很厲害的變種,然後我們就會想,為什麼我們將疫苗株改為 BA.4/5呢?」原文: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死亡2個月新低 BA.5疫情估8、9月來襲
昨新增一萬七五四九例新冠本土個案、八十六例中重症個案、四十八人死亡,均為近二個月來新低。不過,變異株BA.4、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皆為五十多歲男性,且與接機有關,目前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上周近九成境外移入案例感染新型變異株,新任指揮官王必勝說,難以評估下一波疫情再起的時間,但一般推想應是落在八、九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上周境外移入個案中,近九成都感染新型變異株,其中BA.5數量呈壓倒性勝利,顯示即將成為歐美、亞洲等國新一波主要流行株,至於台灣,再過不久BA.5就會取代BA.2。王必勝說,大家一直預測台灣變異株疫情再起時間,但這滿難評估,一般推想應是落在八、九月,指揮中心嚴密觀察中。目前國內變異株疫情情況,羅一鈞說,上周有三人感染BA.5變異株,其中一例是日前公布的社區感染案例(廿多歲女性),另兩例則是新個案,都與到機場迎接自國外返台的家人有關。
-
2022-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年底可到貨? 指揮中心:期程非操之在我
針對BA.4、BA.5變異株恐造成國內疫情再起,外界關心是否會針對全民接種第四劑。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其他國家也沒有開放全民施打,但如果有次世代疫苗則有可能給全民符合資格接種。但針對次世代疫苗進口進度,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次世代疫苗進度不是操之在我,指揮中心會注意相關發展,如果有購買期程就會積極辦理。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各家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有些快、有些慢,有些中間會發報告。但指揮中心要看疫苗廠商是否向藥證主管機關提出資料審查並且獲得WHO認可,有的話就會很快引進。但時程沒有一家藥廠敢說,指揮中心會密切注意研發供貨期程,一定會在最快時間取得次世代疫苗。至於是否能在年底到貨,周志浩說,要看藥廠進展以及資料審查是否順利。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再掀疫情時間點?指揮中心:滿難預測
國內今天在公布兩例新增本土BA.5個案,外界擔心變異株何時會在國內再掀一波流行。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大家一直預測變異株的疫情再起的時間,但「這滿難評估的」,一般推想應該是落在八、九月,但指揮中心會嚴密觀察。針對變異株可能造成的疫情,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A.4、BA.5疫情估計是當本土變異株個案占30%以上才會出現流行,可能最早流行的都市如北市,最近幾周個案數下降幅度不高,懷疑可能是BA.4、BA.5變異株,也可能是因為人流回升造成的影響。對於BA.4、BA.5恐在國內造成另一波疫情,外界也關心國內是否針對全民接種第四劑。王必勝表示,第四劑施打範圍會提出擴大的想法,將請ACIP評估,若有擴大會再公告。莊人祥則表示,第四劑疫苗的接種每個專家都有不同意見,美國開放50歲以上和18歲以上免疫不全者接種,其他國家大部分開放65歲以上,沒有開放全民施打。但如果有次世代疫苗是有可能給全民符合資格都來打,第二次追加劑會再評估。另外,除了BA.4、BA.5外,外界也關心BA.2.75變異株是否有較高傳播力和免疫逃脫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2.75是最近幾周才在印度等亞洲國家偵測到,也有較高傳播力和免疫逃脫力,但與成為主流的BA.5比,還沒有足夠相關研究可佐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主流變異株都言之過早,還要觀察偵測到的國家有沒有後續較大的社區疫情才可得知。而目前台灣在本土和境外都沒有偵測到。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BA.5再增二例 皆和接機有關
變異株BA.4、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個案都和接機有關;目前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另國內累計檢出370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為54例及BA.5為316例。羅一鈞表示,上周邊境攔截44例變異株個案,6例BA.4、38例BA.5。個案分別為2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7月11日。這周境外移入個案驗出74.5%為BA.5、11.8%BA.4,共86.3%為新型變異株,主要入境國為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英國。羅一鈞表示,目前境外移入近九成都是新型變異株,顯示國際疫情變化以BA.5為主,歐美亞洲等國一波流行,相信過不久會取代現行變異株。而上週針對124例本土個案進行定序,驗出三例本土BA.5,其中一例為上周公布的社區感染個案;另外兩例則和接機有關,皆為50多歲男性。羅一鈞表示,其中案A 6月27日接送兩名美國入境家人,兩名家人皆於機場採檢確診,為BA.5境外移入個案。個案6月30日發病,出現發燒、咳嗽,快篩陽確診。目前個案和兩名境外移入家人都隔離期滿,另個案職場匡列三人檢驗皆為陰性。案B則於7月1日與太太前往接送一名自義大利入境的家人,入境家人於入境採檢時確診,定序為BA.5,因而回頭採檢案B與太太。案B於7月10日採檢當天有喉嚨癢症狀,採檢陽性;太太無症狀,採檢當天檢驗陰性,但到7月16日轉陽、Ct值33.8,還要定序。目前案B與太太還在隔離中,另匡列案B職場接觸者兩人皆陰性。羅一鈞也表示,本土個案從五月以來已針對663例個案進行定序,已找出七例BA.5個案,其中六位是因接機感染,分屬四個家庭;另有一例為社區個案。因此目前針對本土和境外移入的幹的病毒定序也調整為七比三,本土個案占七成、境外移入個案佔三成。
-
2022-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失去味覺不再是確診指標症狀 醫曝染Omicron五大病徵...會痛7天
國內15日出現首例Omicron BA.5社區感染案例,指揮中心不敢大意,正在評估擴大接種第四劑族群的必要性。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日前分析各國研究,指出以目前全球主流的Omicron BA.4、BA.5來說,判斷確診的指標症狀已非「失去味、嗅覺」,首要症狀為喉嚨痛。吳昌騰16日於臉書粉專發文分析疫情變化,他直言新冠病毒自從變異到Omicron後,全球疫情主流的位置就掌握在Omicron家族手裡,這背後的關鍵在於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也就是突破「自然免疫」或「疫苗免疫」的能力。他分析各國疫情發展,從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的最新數據看來,截至7月9日這一週,美國有超過81.3%新增確診為BA.4及BA.5感染,其中BA.5佔比為65%,而前一週的BA.4、BA.5感染率則佔新增確診的70%;韓國也受BA.4、BA.5影響,15日新增41310例新冠病例,創下2個多月來新高。BA.5的症狀為何?吳昌騰引用英國研究發現,失去嗅覺和味覺不再是這波疫情確診最指標性的症狀,這波感染的首要症狀是「喉嚨痛」,其他常見臨床症狀如疲勞、咳嗽、發燒和頭痛等比例均提高,「症狀持續時間為7天」。根據英國負責疫情追蹤的「ZOE健康研究」發表數據,在上週的1萬7500名確診者中,喉嚨痛是目前確診的首要症狀,約58%確診者通報出現這類症狀,其他排名前十的症狀依序為頭痛(49%)、咳嗽無痰(40%)、流鼻涕(40%)、咳嗽有痰(37%)、聲音沙啞(35%)、打噴嚏(32%)、疲勞(27%)、肌肉疼痛(25%)、頭暈(18%)。美國白宮首席防疫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曾言「Omicron真的可以100%逃脫之前感染產生的抵抗力」,與之前的變種相比,BA.5有著壓倒性的傳播優勢,呼籲人類必須認真對待BA.5。吳昌騰也直言「我們要認清現實」,大家從疫苗和先前感染中所獲得的免疫力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因此「突破性感染」和「再度感染」的情況就是會發生的,但慶幸目前所接種原始病毒株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在面對BA.4、BA.5時,依然能夠對重症、住院和死亡提供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