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搜尋
DNR
共找到
133
筆 文章
-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
【元氣周報/記者周宗禎/報導】案例一:台南市李姓婦人說,自己與家人對「放棄急救」一知半解,祖父年初因胃穿孔大出血且合併感染,進醫院不久就沒了呼吸心跳,急救手術後在加護病房,病情沒改善、人已休克,家人急成一團,護士有 問:要不要簽「同意書」?爸媽都認為不該讓祖父再受苦,但我們孫子輩都認為「應該讓祖父拚一下」,最後決定請祖母決定。祖母捨不得老伴就這麼走了,決定搶救,就這樣,後來祖父病情未再惡化出院,到現在已多活半年,只是復健非常辛苦、家人照顧也不輕鬆。父母認為,祖父已年近90,即使這次救活,誰都不曉得還能撐多久,大家又要在加護病房外痛苦一次。案例二:南科晶圓廠林姓工程師才40歲,想簽「DNR」但未簽。他說,已詳閱相關內容,很清楚在哪些狀況下,醫師可不做心肺復甦術。想簽,是因家族有腦中風病史,且有人已成植物人,自己工作壓力大、生活不正常,不希望萬一病發昏迷,急救結果變成植物人,成為家人大負擔。不過他也很擔心,簽了同意書,會不會反而成了「致命幫凶」,他說,醫師素質良莠不齊,有點擔心因為醫師誤判他已無藥可救,或者怕事,明明有機會康復,卻因簽了同意書「讓醫師好辦事」而平白送死。可維持生命 未必有生活品質奇美醫學中心奇恩安寧病房主任陳冠廷說,要界定疾病到什麼程度才算「末期」,有時並不是外界想像的這麼容易。醫療科技進步,例如葉克膜發明後,有些原已救不活的「末期」病患又有重生的機會;然而有些患者明明身心都很痛苦,但因科技進步,雖可以讓病患一息尚存,卻沒有生活品質,搶救與否,許多醫師都很為難。心肺復甦術 急重症較有意義加護病房護理師表示,大部分家屬都不忍心病到最後關頭,親人還要再因急救受折磨,心肺復甦術對急性重症病人較有意義,若是慢性重症如癌症病患,心肺復甦術常只能延長生命數十分鐘,對病患只是延長痛苦,並不是延長生命。這時簽DNR同意書,不是放棄病患,而是「不延長」病患痛苦。陳冠廷表示,通常家屬在詳細說明後,多能接受在最後關頭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但還是見過有家屬因牽涉保險理賠問題,非但不簽同意書,更執意要求醫護人員務必想盡一切方法延長病患生命,這時醫護人員內心就難免掙扎。有時看到病患家屬為了要不要簽而發生爭執,如果病患生前能預立簽署,或可避免這種情況。※延伸閱讀》‧向左走 向右走?CPRorDNR‧婆家娘家 都簽了DNR‧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CPRorDNR/做最壞準備 盼最好結果‧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如何簽署DNR‧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0/08/22 元氣周報】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Q 簽DNR,會不被用心救治嗎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安寧病房主任陳冠廷說,所謂的「放棄」急救同意書,也就是DNR(Do Not 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指的是不以電擊、強心劑、心臟按摩壓胸、呼吸道插管等措施延長呼吸心跳。1.需經兩位醫師確診這些針對某些「末期病患」在特定狀況下「不施行急救」的措施,對象與病況範圍法令都有明文規定,認定要經一定程序,不是醫護人員可隨意決定,也不該因病情嚴重,或病患家屬要求就認定。放棄急救的先決條件,需由兩名醫師確診是末期病患,近期內死亡已不可避免,且其中一位具有相關專科醫師資格。2.不影響正常急救程序有人擔心簽了意願書後,自己發生意外原本急救能救活,卻因簽了而喪失存活機會。事實上,醫護人員以搶救生命為職志,加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明確規定不做心肺復甦術的條件,預先簽意願書不會讓醫師放棄正常急救程序。3.不是放棄 是不做「沒必要」急救陳冠廷說,醫師對病患沒有任何「放棄」的念頭,也不會說出這種字眼,不會讓家屬有放棄病患的感受。陳冠廷指出,國外統計,許多重症病患急救雖搶回生命,卻成了只剩呼吸心跳要靠插管維持、毫無生活能力的植物人,這時家屬大都能接受與其讓病患、家屬長期受苦,不如「放棄」急救。但如家人不了解其實是「不去做」沒有必要的電擊、插管等延長呼吸心跳的措施,而不是「放棄」照顧病患到最後一刻,才會有疑慮。 Q 我簽了意願書,家人卻要求急救,誰說了算?醫師難免碰到末期患者簽署意願書,卻因家屬不捨,或基於遺產等現實因素考量,要求醫師救治。石崇良說,新法規定,家屬不能違反末期病患在意識昏迷前表達的意願。換言之,家屬雖然可改變決定,但應以本人意願為優先。(記者陳惠惠)Q 如果健保卡已註記,患者臨時反悔,以何者為準?有民眾擔心,一旦簽署意願書,是不是就不能反悔,或醫師看到健保卡的註記,就會放棄積極救治?註記內容若跟意願人在醫療過程明示的意思不一致,還是以意願人明示的意思為準。※延伸閱讀》‧向左走 向右走?CPRorDNR‧婆家娘家 都簽了DNR‧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CPRorDNR/做最壞準備 盼最好結果‧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如何簽署DNR‧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0/08/22 元氣周報】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
【元氣周報/記者沈旭凱/報導,陳立凱/攝影】案例一最後的花嫁 她穿白紗笑著離開今年父親節,署立雙和醫院緩和安寧病房洋溢著淡淡的喜氣,罹患子宮頸癌末期的阿惠雖然已經意識不清,但醫護人員並沒有忘掉阿惠的願望,為她張羅喜事。阿惠的男友手裡捧著亮晶晶的鑽戒;剛退伍的兒子與嫁出門的女兒也隨侍在旁。「阿惠,要幫妳穿上婚紗喔!」護理長林真慧等人扶著阿惠,小心地幫她穿上婚紗,並為她上妝,阿惠靜靜地,無法言語,但嘴角露出幸福的微笑。當天晚上,阿惠穿著婚紗,躺在病床上,緩緩地闔上眼,醫護人員不再慌張地急救,沒有電擊及強心針摧殘,阿惠走得很幸福,當心電圖呈現一條線,她終於脫離病痛,結束了人生苦楚。阿惠年初突感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罹患子宮頸癌末期,且癌細胞已擴散。晴天霹靂,阿惠心情陷入谷底,病情時好時壞,在雙和醫院緩和醫療中心關懷下,阿惠終於鼓起勇氣,住進安寧病房,並簽署DNR(放棄急救同意書)。阿惠在意識還清楚時,曾向醫護人員吐露願望,院方決定協助她與男友完成婚事。家屬事後很感謝緩和醫療中心的用心,讓母親無憾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案例二走出安寧病房 阿公勇敢站起來「啥人可以代替你的形影,愛你的心、愛你的心,你甘耶知影?」鬼門關走一回的癌末病人溫阿琳在台北醫院安寧病房,對結縭近半世紀的老伴唱出內心的話。妻子溫黃義妹在旁看著老公,在眾人起鬨下,她大聲說出「老公,我每天都好愛你喔,你要好好活下去,加油喔!」靦腆的溫阿琳笑著說:「都那麼老了,愛什麼愛。」溫阿琳今年初被診斷為肺癌末期,醫師判斷必需接受安寧療護照顧,轉進安寧病房。病人初期臥床插胸管引流,合併意識半模糊。溫黃義妹回憶,當時都已經為老公準備後事了,「心很痛,不知道能不能救回來。」在醫院醫護團隊照料及安寧宗教師的開導下,讓病人有活下去的勇氣,病況日益好轉。家庭醫師陳柏臣說,病患一心想回家,但又怕成為家庭負擔,與家屬協調後,以漸進方式回到家中。在家人鼓勵下,溫阿琳在短短1個月內,慢慢可以站起來,也逐漸脫離使用氧氣。(中央社)下一站,去哪裡?安寧病房 未必是終點站安寧緩和醫療在台灣發展將近30年,從當初收不到病人,到現在已有41家醫院設有安寧病房,相當不易。署立雙和醫院副院長賴允亮於民國79年在淡水馬偕醫院創立台灣第一間安寧病房,因此有「安寧照顧之父」的稱號,他一路走來,默默推動台灣緩和醫療發展,篳路藍縷,充滿艱辛。賴允亮說,民眾聽到安寧照護,大都會想到臨終照顧,尤其住進安寧病房,常會聯想到「死期不遠」。因此當年台灣開始有安寧病房的時候,還曾招收不到病人,但隨著安寧緩和醫療發展,民眾觀念成熟,讓安寧病房逐漸擴增。賴允亮指出,安寧病房不應視為生命終點站,應該是病患的休息站,其實每年有不少病患從安寧病房走向康復,讓他們在安寧緩和治療下,蓄積能量,有信心地面對後續治療。※延伸閱讀》‧向左走 向右走?CPRorDNR‧婆家娘家 都簽了DNR‧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CPRorDNR/做最壞準備 盼最好結果‧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如何簽署DNR‧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0/08/22 元氣周報】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
【元氣周報/記者沈旭凱/報導】 台灣的緩和醫療分為三部分,除了「安寧緩和病房」外,另有「緩和居家療護」及「緩和醫療共同照護」。1.安寧緩和病房目前台灣有41家醫療機構設有安寧緩和病房,並於去年起正式納入健保常態性支付。台灣各縣市中,台北縣人口最多,目前安寧病房包括淡水馬偕63床、汐止國泰6床、新店慈濟14床、新店耕莘17床等。2.緩和居家療護賴允亮表示,緩和居家療護,係由醫院緩和醫療關懷小組深入社區,直接到病患家中,提供相關醫療協助。3.緩和醫療共同照護目前有65家醫療院所雖沒有獨立安寧病房,但設有緩和醫療共同照護,直接深入各病房,提供有需求的病患緩和醫療照護。署立雙和醫院今年4月成立緩和醫療中心,為中和及永和近70萬人口提供安寧醫療服務。※延伸閱讀》‧向左走 向右走?CPRorDNR‧婆家娘家 都簽了DNR‧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CPRorDNR/做最壞準備 盼最好結果‧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如何簽署DNR‧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0/08/22 元氣周報】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如何簽署DNR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Step1:索取意願書 索取地點至各醫療院所志工服務台、社會服務室索取「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安寧心願卡」。網站下載台灣安寧照顧協會http://www.tho.org.tw/xms/洽詢衛生署02-8590-6666台灣安寧照顧協會02-2808-1585Step2:填寫意願書親自填寫,並須在場見證人(滿20歲)兩位,親筆簽名附身分證字號。Step3:郵寄正本意願書正本寄「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地址:25160 北縣淡水鎮民生路45號 電話:02-2808-1585「安寧照顧協會」將意願書送行政院衛生署,轉送健保局做健保IC卡註記。約20-30個工作天。Step4:查詢註記可攜健保卡至健保局各分局、聯絡辦公室,以讀卡機查詢是否註記;或向健保合約醫院查詢。在註記尚未完成前,請隨身攜帶「安寧心願卡」。※延伸閱讀》‧向左走 向右走?CPRorDNR‧婆家娘家 都簽了DNR‧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CPRorDNR/做最壞準備 盼最好結果‧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如何簽署DNR‧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0/08/22 元氣周報】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
【生活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協力拍攝/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解釋,「放棄急救同意書」只是統稱,它分為當事人所簽署的「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和「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以及由家屬所代簽的「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前兩者是基於個人意志的表達,但後者則因末期病人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由最親近家屬代替。不過,如果是健康時簽署的意願書,或已加註在健保卡,一旦病危,在盡力救治仍無效時,醫師就可撤除維生的設備;但如果是病危時再簽,則簽署前已做的醫療措施不能撤除,家屬可能還必須看著患者繼續受苦。※延伸閱讀》‧向左走 向右走?CPRorDNR‧婆家娘家 都簽了DNR‧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CPRorDNR/做最壞準備 盼最好結果‧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如何簽署DNR‧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0/08/22 生活周報】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有人會問,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許多不治之症有可能在未來有突破性的進展,那已簽署的意願書是否可撤回?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這次修法特別增訂了撤銷當事人意願的補救措施,如果當人清楚地表示,屆時仍抱持接受急救的意願,或是家人仍希望用盡各種方法表達急救意願時,就可以廢止之前的註記或是同意書。而為推廣這項人性化的設計,衛生署規畫,未來當病人住院時,在拿到住院須知的同時,也會附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和器官捐贈意願書,供病人參考。石崇良說,這項作法初期會先採鼓勵,未來則會納入醫院評鑑項目,讓醫院逐漸落實。※延伸閱讀》‧向左走 向右走?CPRorDNR‧婆家娘家 都簽了DNR‧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何謂放棄急救同意書(DNR)?‧CPRorDNR/做最壞準備 盼最好結果‧當醫療有突破…/已簽署放棄意願書 仍可撤回‧如何簽署DNR‧簽署DNR 醫師就不盡力救嗎‧簽署DNR 我仍有疑問…‧安寧病房 讓生命有尊嚴下車‧不住醫院可以嗎?/緩和醫療 已深入居家【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0/08/22 元氣周報】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胸前刺「不急救」… 不算數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立法修法看似讓末期昏迷病人的拔管問題有了解決的方法,但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新條文除了醫師專業診斷,還需配偶、成人子女、孫子女及父母等最近親屬一致同意,就算親屬眾多或在海外,也要全部簽署才行。石崇良認為,「這是給末期病人第三次善終的機會」。第一次是健康時預立意願書,一旦錯過,在醫師評估急救無效,最近親屬簽同意書,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急救。這次修法,還賦予健保卡註記的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效力等同意願書的正本。若在胸前刺上拒絕DNR(死亡前不要急救),這樣算不算數?醫事處表示,要簽意願書才算數,而且意願書還要掃描存檔在中央主管機關資料庫;簽後反悔,也要以書面撤回,才能廢止健保卡註記。若末期患者最近親屬眾多、散居海外,甚至失聯多年該怎麼辦?石崇良說,原則上所有人同意才能執行,同意的形式,會在施行細節裡進一步訂定。對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表決方式,石崇良說,未來也會進一步在施行細則裡規定。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侄子堅持插管急救 婦人含怨而終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一名心肺衰竭的老婦人,在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後,卻在病情轉惡之際,她的侄子卻堅持醫院一定要插管及裝葉克膜(體外心肺維生系統)急救,否則提告,醫護人員只好順應家屬要求;但這名婦人醒來後,發現身上插滿管子,憤怒地拍打病床,抗議她的醫療自主權未受尊重,15天後含怨而終。曾參與照顧這名婦人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不禁感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雖然已在今年初修正通過,即使有病人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卻形同虛設,因為『死人不會告醫師,活人會告醫師』,讓第一線醫護人員無所適從」。柯文哲說,這名老婦人因肺動脈高壓引發心肺衰竭,約在3、4個月前住進台大,但她自覺等待心肺移植的機會渺茫,而且病況越來越差,因而在醫院簽署DNR同意書,交待醫護人員在她瀕危時不必急救。有一天,該婦人突然病情危急而轉住加護病房,她的侄子到院探視時,卻要求醫院務必要進行插管,以及葉克膜急救;醫護人員翻出病歷,告訴他病人已簽DNR同意書,卻被他否決,揚言醫院若不急救就要到法院控告醫師「見死不救」。在病家提出告訴的威脅下,醫護人員於是為病人緊急插管,並費了好大工夫才裝好葉克膜。柯文哲指出,這名婦人的命是搶救回來,卻在她醒來後,發現全身插滿管子,認為醫護人員不尊重她原先DNR的意願,但因無法言語,雙手又被固定帶束縛,但仍經常看到她以捶床,來表達憤懣及悲痛的情緒。柯文哲表示,老婦人裝葉克膜後第15天仍告死亡,「尤其她臨終前,那一雙憤怒的雙眼,令人難忘」。他感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後,其實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絕大多數民眾都不瞭解放棄急救的涵義,即使病人本身已簽同意書,「只要有一名家屬跳出來反對,就前功盡棄」。不過,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認為,如果經兩位醫師判定患者已屬藥石枉效的生命末期階段,而且病人本身也已簽DNR,只要有這兩個要件,醫師就不必擔心未對病人急救而挨告。他強調,醫師以尊重病患本身的意願為優先,更何況侄子的身分,根本不在安寧條例中可表達放棄急救的近親範圍,即使對方提告也沒有用。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無效醫療 排擠其他「生機」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國內醫院的加護病房資源有限,但多數家屬仍不放棄任何希望;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指出,常見許多病人在瀕死前勉強接受無效醫療,致排擠其他重病患入住機會。曾有一對祖孫因不同疾病入院,兩人同搶一張加護病床的狀況,差一點共赴黃泉。黃勝堅指出,一對祖孫在同一家醫院住院,已非常罕見,若還同時需入住加護病房,莫非是命運安排?這位老阿公因癌末,生命倒數階段,家人仍堅持一定要急救,醫師只得為他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插管。未料,就在阿公轉進加護病房不久,他的孫子因為車禍嚴重傷及腦部,送醫搶救。因加護病房已滿床,醫護人員急得如熱鍋上螞蟻,原考慮挪出已幾近無效醫療的阿公床位給孫子,唯病家反對及多方顧慮下,最後不得不緊急把另一名病情相對穩定的病人挪出來,孫子才有床入住,也因此得以獲救。隔了一周,阿公依然不敵病魔而病逝。黃勝堅表示,各醫院加護病房床位有限,但有家屬害怕被貼上「不孝」的標籤,即使生命已屆盡頭,照樣接受一整套的「死亡套餐」,CPR、強心針、電擊等,既無助於病人存活,反而徒增痛苦。黃勝堅表示,無效醫療勢必造成加護病房排擠效應,蓋再多的醫院也無濟於事,唯有讓國人加強對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認同。
-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家屬堅持急救 老婦臨終肋骨斷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一名心肺衰竭的老婦人,在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後,卻在親屬強力要求下,接受插管及裝葉克膜急救,否則要告醫護人員,直到這名婦人醒來後,發現身上插滿管子,憤怒地拍打病床,最後含怨而終。許多家屬不忍親人離去,在醫院不時上演「要不要急救」的親情拉鋸戰。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收治的一名乳癌末期個案,原本堅持放棄急救,先生卻不願放棄最後一絲希望,無法言語的病患寫了紙條「如果再繼續治療,我就要告你們」表達不滿;臨終前憎恨的眼神,更讓人忘不了。同樣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也受許多家屬要求,「拚」最後機會,最後病人含怨而終,或死狀甚慘。今年有一名七十二歲婦人因心肌梗塞住院,後來出現急性心、腎衰竭,加上腸壞死,雖然已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家屬仍督促醫師急救,結果CPR按到病人肋骨斷、插管冒血,家屬才放棄。柯文哲感嘆說,「加護病房內,究竟是在救病人的命,還是救家屬的心?」
-
2010-08-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CPRorDNR/人生如何謝幕 你有權決定
【生活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協力拍攝/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案例一:一名70歲癌症末期病患,在安寧病房住了一段時間,並已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也在健保IC卡上加註。但因想在家終老,出院返家後突然喘起來,家屬就近送到某區域醫院急診,原只是想幫老人家止喘,也先告知醫師病患曾簽過放棄急救同意書,但醫師擔憂日後出問題,仍為他插管。案例二:一位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因車禍造成腦死,他的太太趕到病房,經醫師解釋病情後,她同意放棄急救,不料這個決定卻讓小叔非常不諒解,連最親近的女兒也不跟她說話,長達3個月。這名婦人不得已寫信向醫師求助,再由醫師當面向婦人的小叔及女兒解說後,才化解親人之間的心結。逾半病患 臨終前靠呼吸器傳統觀念裡,「善終」是最大的福氣,能在人生旅途結束時,沒有痛苦地向世界告別,上輩子需要積多少陰德?正由於絕大多數人無法預料何時會罹患重病?會不會發生重大意外?因此,當那一刻來臨時,該如何從容面對死亡,其實是你、我都需要深思的課題。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指出,醫學的目的在治療病人並延長生命,但如果明知疾病無法治癒,群醫已束手,就不需做一些侵入性的治療,否則徒增病人的痛苦。但根據統計,台灣逾半數臨終病患在往生當天,還在驗血、使用呼吸器等維生設備。插管電擊 是救命也是傷害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趙可式長期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她表示,一般人並不知道氣管插管、按壓胸部、心臟電擊、注射強心針等急救程序,它既是一種救命的過程,卻也可能是另一種傷害,尤其對末期病人而言,又要怕病人掙脫儀器而必須綁住手腳,結果是死得痛苦萬分。她曾碰到一名家屬,看到母親被宣告急救無效後,遺容出現嘴角滲血、牙齒斷裂、胸前紫黑一塊,心痛到跪地用頭撞母親的病床,懊悔自責,卻後悔莫及。預立DNR 病人有尊嚴善終陳榮基強調,與其在死神面前毫無尊嚴,我們仍然可透過事前的安排,讓生命走到最後,享有「善終」的幸福,那就是簽署放棄急救(Do not Resuscitate,簡稱DNR)意願書,也就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病人可以有尊嚴地善終,家屬可感到無憾無悔,醫療人員可合乎倫理,國家可妥善運用醫療資源,這是達到四贏的局面,IC卡註記 效力等同意願書衛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目前實務上,難免仍有即使末期患者已「預立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及簽署「放棄急救意願書」,但因家屬不捨,或因遺產尚未處置等問題,仍有家屬要求無論如何都要救治,讓醫師兩難。為此,行政院會日前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草案,即賦予健保IC卡一旦註記放棄急救的意願,其效力等同於簽署意願書,當家屬有意見不一致時,應以當事人的意願為準;另一方面,當事人的意願,仍隨時可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