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CDC
共找到
567
筆 文章
-
-
2021-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及莫德納疫苗會引發過敏反應?最新報告出爐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今天(2021-2-12)發表Reports of Anaphylaxis After Receipt of mRNA COVID-19 Vaccines in the US—December 14, 2020-January 18, 2021(在美國接種mRNA COVID-19疫苗後的過敏反應報告 – 2020年12月14日至2021年1月18日)。我把重點整理如下:根據CDC 2021年2月尚未公開的數據,美國在2020年12月14日到2021年1月18日期間共接種了9,943,247劑輝瑞疫苗和7,581,429劑莫德納疫苗,而確定的過敏反應案例共有66件,其中輝瑞疫苗佔47例(比例是每百萬劑接種出現4.7例),而莫德納疫苗佔19例 (比例是每百萬劑接種出現2.5例)。CDC醫師評審這些過敏反應案例得出結論,這兩種疫苗的過敏反應臨床特徵相似。此外,在30分鐘內有症狀發作的過敏反應案例與30分鐘後有症狀發作的過敏反應案例之間沒有明顯的臨床差異(建議所有人在接種疫苗後觀察期為15分鐘,而對那些有過敏反應病史者建議觀察期為30分鐘)。過敏反應案例常見的體徵和症狀為全身性蕁麻疹、瀰漫性紅斑疹、血管性水腫、呼吸道和氣道阻塞症狀以及噁心。 66例案例報告中有21例(32%)先前曾發生過敏反應,包括接種疫苗(狂犬病、A型H1N1流感、季節性流感及其他不明疫苗)、顯影劑(MRI、碘、未指定的靜脈注射)、不明的輸液、磺胺藥、青黴素、前氯過嗪、乳膠、核桃、不明的堅果、水母和不明的情況。在61例(92%)過敏反應案例中,患者接受腎上腺素作為緊急治療的一部分。所有66人均接受了醫療保健治療,其中34例(52%)在急診科治療,其他32例(48%)則住院(包括18例重症監護,其中7例需要氣管插管)。根據病歷審查以及治療醫療機構和臨床醫生的隨訪,在需要氣管插管的7例患者中,症狀發作的中位時間為6分鐘(少於1分鐘,到45分鐘)。除了一名患者外,所有案例都在11分鐘內發生過敏反應。所有接受插管的7位患者均接受腎上腺素,6位接受皮質類固醇,5位接受抗組胺。這些患者中有4例出現面部,舌頭或喉部血管性水腫。住院時間為1至3天。在向監管機構報告時,已知有61位(92%)具有隨訪信息的個人已經出院或康復;沒有死亡案例。原文:輝瑞及莫德納疫苗引發過敏反應之最新總匯報告
-
2021-02-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小年夜期許? 陳時中:今年下定決心在家吃年夜飯
今晚就是小年夜,部桃群聚事件已滿29天,對於今天小年夜有何期許,陳時中於今日記者會上說,「今年下定決心在家吃年夜飯,希望不要有突發新聞」。今日上午副總統賴清德前往衛福部疾病管制署(CDC)慰問,送上兩樣年禮,分別是龜苓膏以及印有台灣兩字的抱枕,希望最近累到上火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身體健康。據了解,兩樣年禮更有疫情「歸零」的特別意涵;也希望值班同仁累的時候可以使用抱枕不忘休息,守護台灣的同時,讓民眾能「高枕無憂」。至於過年期間有無規劃要去哪裡走走、散心,陳時中說,「個人隱私啦,我會去幾個檢疫所看看」。
-
2021-0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儲存負20度 指揮中心:各縣市至少有一個冷凍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證實買到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而莫德納疫苗所需的冷鏈條件雖不如BNT疫苗嚴苛,但攝氏零下20度的冷鏈如何佈建,攸關未來施打的進度。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攝氏零下20度的冷鏈不是問題,且解凍後在有預約的情況下,整備計算相對簡單很多。陳時中今天證實國際購買的兩千萬劑疫苗中的500萬劑確定是莫德納疫苗,其於攝氏零下20度可保存6個月,於攝氏2至度的使用期限為30天。在未來冷鏈設置上,莊人祥表示,以前某個疫苗也需要零下20度,因此22縣市都至少一個衛生單位的點有冷凍庫的儲存條件可達到此溫度。因此未來會把莫德納疫苗送到各縣市衛生局或cdc指定地點儲存,之後再運到其他醫療院所存放在攝氏2至8度30天,施打條件會比BNT疫苗好很多。陳時中進一步解釋,BNT在施打上較困難是因為需存放於零下70度的設備,且解凍後只有三至五天可以施打。而莫德納解凍後有30天效期,因此如果有預約等機制,整備計算不是問題,相對簡單很多。至於陳時中提到該疫苗會在五六月會分批到貨,究竟到貨數量和時間為何?陳時中則表示,「有一定期待值但沒辦法完全掌握」,會催促對方盡快提供,但還是要和整體疫苗配送以及生產量調整配合。談判則是循既有管道和總公司洽談,但商業談判過程曲折。至於未來醫護人員若可選擇疫苗施打,會不會反讓AZ疫苗過剩?陳時中說,小時候常講「撿來撿去撿到賣龍眼」,能夠打的疫苗都經過專家評估,並與世界同步認可,沒有特別安排誰要打第一個,鋪貨下去各地開始登記就開始施打,但都會保留優先順序來施打。國產疫苗部分,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高端和聯亞這兩家完成的都是第一期臨床試驗,但一期強調重點是安全性,也會看免疫生成性,但還談不上有多少效力的問題。
-
2021-01-28 名人.黃軒
匡列居家隔離人多 哪些是家庭傳播高危險群?
愈來愈愈多人,被匡列居家隔離了,但是你們可知道,哪些族群是在家裡面,是高危險的傳播者呢?先説說,三大冠狀病毒,引起的家庭傳播我們人類近年,被三大冠狀病毒攻擊,SARS病毒、MERS病毒、和 COVID19 病毒三者之間,在家庭的傳播率不同SARS病毒:傳播率 7.5% (風險範圍:4.8%-10.6%)MERS 病毒:傳播率4.7 % (風險範圍:0.9%-10.7%)COVID19 病毒:傳播率 16.6% (風險範圍:14%-19.3%)這樣大家看出來了,COVID19 病毒(16.6%),是三大冠狀病毒中最容易造成家庭傳播的。我們匡列的居民愈來愈多,但誰才是家庭內高危險傳播族群呢?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接觸史了。2020年11月,JAMA國際期刊,曾經對77758位病患,整理54篇國際期刊研究,想找出,誰會是家庭傳播者的高危險族群: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1.有症狀者如果病例在家有症狀(18%),其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無症狀感染者(0.7%)更高的。2.成年者 vs 未成年成年者(>18歲),其(28.3%)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未成年(16.8%)更高。但南韓🇰🇷研究了10592病例,發現10-19歳的病人,會是家庭傳播主要高危險者,可能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大家都不會提防這些年級的家庭成員吧!3.伴侶男女之間/夫妻之間(37.8%),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17.8%)比較,肯定是家庭中,容易互相傳播的主要對象。4.一個家庭成員 vs 家庭多成員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家庭成員(41.5%),比有三個家庭成員(22.8%)會更高。作者解釋,這就是為何伴侶之間的家庭傳播最高,因為睡在一起,親密接觸,同一個房間,長時間接觸...但是美國🇺🇸自己的另一個研究,郤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只要 >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 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3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47%4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53%5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70%6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5.慢性疾病患者家庭成員如果有免疫功能低下(15.9倍風險)的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7.1倍風險)患者,他們都是容易受到家庭傳播的對象。家庭傳播和社區傳播關係專家認為:即使在社區傳播很低,家庭傳播,仍然是會非常流行的,而且也會進一步發展更大的社區傳播。在模擬的研究中發現,家庭傳播其實是,影響R0值的主要原因:只要在家庭中,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可影響30%-55% 、如果沒有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只被影響5%-35%而已。如何避免家庭傳播?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也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0值,還有囗罩,勤洗手。1.戴口罩,勤洗手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 57 % 、勤洗手26 %。 2.家庭的消毒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3.空氣流通● 打開窗戶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 空調設定禁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入你的房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 使用風扇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只有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可見得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社區傳播的爆發。來源:https://gh.bmj.com/content/5/5/e002794.long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83139/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31511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85244/※本文摘自黃軒部落格,原文請點此
-
2021-01-26 科別.感染科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截至今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2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盡快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仍是流感季,原本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人員有資格限制,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目前還有40多幾萬劑,呼籲優先族群盡速接種,一般對象可以一月卅日之後來打。陳時中表示,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接種踴躍,於是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自美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新疫苗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是非活性重組技術的四價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作。普通疫苗是利用雞胚胎培養,這款新疫苗不需要經過雞胚胎技術,和傳統疫苗相比,劑量加倍,一般只有15微克,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有45微克,多了3倍。李秉穎表示,傳統疫苗因為病毒必須適應雞細胞,可能免疫綜合效力降低,但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不建議用於18歲以下,因為尚無18歲以下試驗報告。至於已經打過疫苗,是否可再打一次新疫苗?李秉穎表示,「不需要」,因為免疫反應相差無幾。但他強調,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包括肺炎鏈菌、帶狀皰疹、HPV疫苗等;不良反應與一般流感疫苗類似,注射部位紅腫在一到三天內恢復,幾乎不會發燒。李秉穎表示,因應可能會有新冠疫情,流感、新冠肺炎症狀類似,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恐增加醫療負擔,呼籲還沒接種的民眾盡快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陳時中指出,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另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陳時中表示,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進行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此外,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手部衛生等措施。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17日至1月23日)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39,656人次,較前一周上升5.6%,仍較前4個流感季同期為低;近4周社區呼吸道病毒分離以呼吸道融合病毒(41.7%)為多,惟近期檢出數已呈下降,其次為單純疱疹病毒(29.6%);國內自去(2020)年10月迄今,累計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感染H3N2,尚無死亡病例,均明顯低於前4個流感季同期(2016至2020年同期病例數為256至845例、死亡數41至137例)。指揮中心提醒,天氣預報指出,本周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
2021-01-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CDC:400多萬人打莫德納疫苗 僅10例嚴重過敏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說,對莫德納(Moderna)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呈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案例很「罕見」,在400多萬人施打第一劑後,僅10例有嚴重過敏反應。法新社報導,美國疾管中心也強調,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廣泛施打疫苗至為重要。疾管中心在報告中說,根據這波初期監測,在接種莫德納疫苗之後呈嚴重過敏現象看來很罕見,也沒有任何相關死亡案例。疾管中心資料顯示,404萬1396人在去年12月21日至今年1月10日間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一劑後,當中發生過敏性休克有10例。疾管中心說,這些被列在108個可能過敏反應的案例報告中,其中6例需要住院,其他4例則在急診室治療。根據疾管中心研究,注射莫德納疫苗每100萬人當中有2.5例出現過敏性休克;而施打輝瑞大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每100萬人當中則發生11.1例。疾管中心說:「施打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案例在臨床與流行病學特徵上,類似於接種輝瑞&BNT疫苗後通報的案例。」上述10個嚴重過敏反應案例都是女性,年齡介於31歲到63歲,其中9例在未接種疫苗前就有過敏病史。此外,有9例在施打15分鐘內開始出現過敏症狀,有1例在30分鐘後出現症狀。報告也提到,在注射輝瑞&BNT疫苗人口中,有較大比例是女性過敏。專家說,此一現象可能是因為女性接種人數比男性多,比例接近2比1。疾管中心表示,施打疫苗地點必須附有設備,可以治療嚴重過敏反應,而且能在必要時將病患轉送醫院。路透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免疫專家戰略諮詢小組(SAGE)將在26日公布對於使用莫德納疫苗的建議事項。世衛今晚表示,免疫專家戰略諮詢小組(SAGE)已在昨天特別會議中就這些建議事項達成共識。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邱淑媞批指揮中心欠缺防疫邏輯 鄭文燦:最不缺口水
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昨天在臉書發文批評指揮中心嚴重欠缺防疫邏輯,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早上到林口長庚醫院慰問醫護人員,被問及此事表示,防疫要同心,「現在最不缺口水」,並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採取了精準防疫、有階段分艙分流、分區淨空等對策,都是經過防疫專家討論出來的,現階段應給防疫團隊更多的支持與鼓勵。邱淑媞昨天在臉書發文表示,「防疫,其實只是很簡單的邏輯而已。很遺憾的,指揮中心嚴重欠缺防疫邏輯。台大公衛學院專家被打到噤聲,只剩吹捧的馬屁精、大內宣,這是人民之福嗎?」還列出指揮中心出現了4個要命的邏輯錯誤。鄭文燦今天表示,防疫是非常辛苦的,現在防疫要同心,防疫期間要團結、冷靜,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口水,並說,這1年來防疫工作辛苦,醫院一有感染事件,必須用最高標準、最快的時間完成所有的防疫對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很有計畫、很有步驟的一項一項完成,地方的團隊也全力配合、全力支持,把該做的工作能夠完成。鄭文燦強調,身為桃園市長的立場就是「如何幫助這個疫情可以度過、可以控制、可以追蹤」,桃園目前採取防疫同心,任何有助於防疫的工作都要支持,那無助於防疫的工作不要分心,他也感謝各界對桃園的暖心支持,有信心可度過黑暗、迎接亮光。鄭文燦今天到林口長庚醫院視察,他說明,因為林口長庚收治重症病患與檢驗能量都是全國第一名,這次從部桃轉院也有20人來到林口長庚,醫院相互同心協防,這都是很不容易,希望所有國人能夠給我們的醫護人員、防疫的團隊,中央地方都要支持。「台灣只有一個,我們要彼此珍惜、彼此疼惜!」鄭文燦說,大家在同一艘船上,過程中要盡量協同一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採取了精準防疫、有階段的分艙分流、分區淨空這些對策,都是經過防疫專家討論出來的,應給防疫團隊更多支持與鼓勵,掌握可能的破口,並說,防疫是大家的責任,彼此要更心無旁鶩,全力把事情做好。鄭文燦也談到,當年SARS期間和平醫院封院是非常慘痛的經驗,可由醫界用專業的角度來檢視,目前SARS的經驗裡面也延伸很多醫院管理的新對策,比如說分艙分流、人流管制、節點畫定等,大家要支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的防疫專家們是經過了非常多的經驗累積,希望透過各項政策能把所有的可能的感染者全部追蹤出來。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金門春節大型活動都取消 金廈煙火照辦純海上施放
台灣疫情持續升溫,金門縣長楊鎮浯今天宣布,縣政府的尾牙從原本的延期改成取消;此外,包括林務所等五所的佈置還是照常,但純粹就是場地開放,8項大小金門的活動全數取消;而每年備受關注的兩岸煙火,則會把它簡化成純粹的煙火,也就是說在海上放煙火,讓鄉親可以感受到煙火帶來的節慶喜氣,但不會在會場周邊辦活動。疫情再度緊繃,緊接著年節返鄉人潮增加,民眾流動快速,為確保縣民健康安全、完善防疫各項環節,金門縣政府今天再度召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各項活動辦理及防疫措施會議」由楊鎮浯親自主持,會中檢視春節期間活動是否符合中央訂定之「公眾集會」及「大型活動防疫規範」之防疫規定,並以申請「電子圍籬」為輔,強化各項活動之安全性。會中針對春節走春、元宵燈會、縣府新春團拜、發放福袋、各鄉鎮及各項宗教活動一一確認防疫相關細節,擬定各樣方案進行討論,包含取消辦理、延後辦理、縮小規模辦理等方式進行;楊鎮浯在受訪時表示,過年的期間,會有大量的鄉親返回金門,再加上本地的鄉親,人潮很多,經過開會研議,決定已經佈置好的五所場地,包含提供給鄉親走春的場地,都不會關閉,還是會開放,但是會維持包含單一出入口、實名制、總人數限制等。至於縣府主辦的大型過年活動,全數取消;中小型的活動,則會按照中央CDC所頒布的大型活動的檢驗的相關的一些標準,再來做檢驗。而兩岸煙火部分,把它簡化成純粹的煙火,也就是說就是在海上放煙火,這部分還要跟對岸的相關單位來做協調,但是很明確就是,純施放煙火,而不會有跟煙火搭配的相關人潮聚集的活動。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是否呼籲市民避去桃園? 陳其邁:根據CDC的指揮來調整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內發生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許多人擔心擴散到社區傳播,澎湖縣、苗栗、雲林縣政府呼籲縣民不要到桃園。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表示,從桃園的個案來看,應該是在醫院和居家檢疫,沒有造成社區傳播,所以我們就根據疫情來調整防疫措施,不用太過擔心,不要說現在疫情還沒有到這邊,就有人提到什麼封城,大家團結,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調整,不要亂了套。陳其邁與桃園市長鄭文燦交情好,鄭文燦數度到高雄與陳其邁就觀光、智慧科技交流,高雄蓮池潭與桃園龍潭也簽署「雙潭合作送客MOU」,現在面對桃園的疫情與部分地方政府對縣民呼籲不要到桃園,陳其邁今天受訪是談到團結。他表示,防疫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團結,落實防疫工作,各地方政府應該也用這個標準來執行,這樣會比較好,「所以,我們會遵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來落實防疫的措施,這個是最重要的。」他說,從桃園醫院的個案來看,現在都有很清楚的掌握病例的足跡,所以,沒有必要有太多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不一樣的標準,防疫最後真的是要各縣市能夠遵守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會比較好。陳其邁表示,防疫現在大概從3道關卡來看,一個是邊境,一個是社區,另一個是醫院,醫院是最後堡壘;邊境進來,就是居家檢疫,不要讓病毒跑到社區,居家檢疫應落實,他也要求里幹事、警察,平時每天電訪、用電子圍籬之外,衛生局再抽查居家檢疫的部分。醫院的部分,陳其邁說,桃園屬於在醫院裡面的感染、群聚感染,桃園這個案給我們的經驗,醫院的感控要做好,這也是他前幾天之所以召集會議,召集醫院院長、副院長、四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民生、聯合醫院等, 要求加強醫院管控;把每一個醫院感控、人員管控理做好,這個其實才是最重要。他並說,衛生局大概有宣布說到醫院看診,一天一次、一個人次,而且在醫院的門口就開始做管控。陳其邁表示,桃園的個案來大概有兩個部分,就是家裡的群聚和醫院內感染,越多人跑到醫院,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現在把重點工作放在醫院,再把居家檢疫工作落實,那這樣就可以保護民眾的安全。他說,從桃園的個案來看,應該是在醫院,還有居家檢疫;要不要呼籲市民不要去?這要看有沒有擴散到社區,如造成社區傳播,再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的指揮來調整,不要說現在疫情還沒有到這邊,就有人提到什麼封城;這一年多來,我們能夠守住台灣,就是因為大家團結能夠一個很強的疫情指揮中心來根據一起來做政策的調整,不要亂了套。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摩斯員工確診!吃了沾上新冠病毒的食物會怎樣?
編按:截至19日部立桃園醫院群聚累積9人確診,其中案865是摩斯漢堡桃園捷運A7店員工,在1月16日至18日曾在店內活動,許多人擔心若是吃了新冠病毒汙染的食物會染疫嗎?雞肉會有沙門氏菌、生菜有大腸桿菌、自助餐沾上諾羅病毒都會讓人生病,為何衛生官員沒有針對被新冠病毒(COVID-19)汙染的食物發出警告呢?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及專家指出,儘管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但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透過消化系統致病。新冠病毒在肺部 諾羅和沙門氏菌在腸部不同生物體導致人類生病的途徑有別。新冠病毒這類的呼吸道病毒,通常附著在肺等器官的細胞上;諾羅病毒和沙門氏菌等則可在胃酸中存活,然後附著在腸內的細胞繁殖。病菌藉由專門附著在人體某種組織上,然後致病;其傳播方式也不同。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類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及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通過食物致病的細菌 會引起腹瀉等症狀通過食物致病的細菌會引起腹瀉等症狀。某些情況下,糞便中的細菌會透過衛生習慣不良者的手觸摸他處,向外傳播。所以,食品業員工若罹患消化系統疾病,一定要待在家中,這一點非常重要。若他們仍去餐廳工作,可能導致多人生病,風險很高。談到食物和COVID-19的關係,專家表示,人們到超市購物,與其他顧客和員工交流時的致病風險最大,而不是吃下肚裡的東西。這正是為何商店要限制店內人數、還用膠帶標示出應該距離多遠的原因,顧客保持社交距離很重要。在家打開雜貨包裝後 一定要仔細洗手專家說,新冠病毒可在某些物品表面上存活,因此盡量不要拿手觸摸東西,也要避免在購物時碰到臉。CDC還建議,在家裡打開雜貨包裝後,一定要仔細洗手。至於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一事,CDC指出,尚不清楚在糞便裡發現的病毒是否真能使某人生病。康乃爾大學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專家艾莉森·史托特(Alison Stout)說,「新冠病毒表面多孔,存活的機率很小。」糞便中有病毒存在,更可能是全身感染的反映,而不是其在消化道中生存的能力。
-
2021-01-20 科別.心臟血管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隨著氣溫直線下滑,冷空氣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上升;低溫則會刺激血管收縮,使得心臟負荷加劇,因此,使冬天成為心臟病好發季節,有心臟病史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年長者,要特別注意保護心臟健康。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簡思齊表示,心臟病在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並非中老年人的專利,而造成心臟病的原因眾多,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危險因子兩種。先天危險因子(1)遺傳簡思齊指出,家族成員中若有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病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尤其是有直系血緣的男性在55歲以前、女性在65歲以前,就因心臟病發猝死或心肌梗塞,屬於高危險群。(2)年齡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會時間逐年老化,當然血管也無法倖免於難。當血管隨年齡增加而老化時,使得動脈粥狀硬化愈來愈嚴重,動脈血管壁會逐漸變厚及變硬,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跟著增加。(3)性別女性荷爾蒙能保護心血管,因此,心臟病的性別發生率,男比女是3:1。但進入更年期後,女性因為少了女性荷爾蒙保護,得到心臟病的機率便與男性差不多了,一般而言,男性過了45歲、女性55歲以後,就進入心血管疾病危險期。 後天危險因子(1)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血壓愈高,發生心血管疾病機會大增。因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使心臟負荷處於高壓狀態,使心室變得肥厚;也會對血管壁造成傷害,造成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及狹窄,進而導致心臟肥大、狹心症、心肌梗塞、心衰竭等問題。據統計,糖尿病罹患冠心病的機率是常人的2倍以上。因高血糖會使動脈壁較容易產生發炎反應,血管管壁受損;加速斑塊沉澱於冠狀動脈,形成動脈增厚、硬化,導致負責輸送血液至心肌的血管變得狹窄,心肌進而產生缺氧,導致心臟病。膽固醇過高者罹患心臟病的機會比普通人多3倍,因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內,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心肌因此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嚴重導致死亡。(2)肥胖隨著飲食西化,肥胖是許多人面臨的健康問題。簡思齊表示,而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慢性病機率較高,而這些疾病又會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衰竭、中風等。體重超過理想體重20%者,為心臟病高危險群。(3)抽菸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的菸害報告指出,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有高達2~7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吸菸者的家人因為暴露於二手菸中,也會大大提升死於中風和心臟病的機會。簡思齊說明,抽菸是冠狀動脈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為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管缺乏彈性、血液變得黏稠。若血管阻塞發生在冠狀動脈,則形成心肌梗塞;發生在周邊血管,即為周邊動脈疾病;發生在腦部血管,則造成缺血性中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簡思齊)  延伸閱讀: ·天冷猝死人數攀升! 生活「5習慣」死亡機率比一般人高 ·心血管患者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增3至5倍! 專家曝「3個徵兆」藏不可逆下場
-
2021-01-19 名人.黃軒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隔離病房「內」的污染在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其實每天都會和COVID-19 群魔混在一起,環境非常險峻,科學家發現一般隔離病房和重症隔離病房,到處都有可能是污染源,有些還汚染跑到了隔離病房之外呢!隔離病房的環境污染1.空氣重症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35%一般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12.5%2.空調重症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66.7%一般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8.3%3.空間排風囗處COVID-19 陽性率:35.7%:病室內COVID-19 陽性率:44.4%醫生值班室內COVID-19 陽性率:12.5 %隔離病房的物品污染1.電腦設備在「重症隔離病房」最易污染,最髒的就是:電腦滑鼠、鍵盤...電腦設備了。COVID-19 陽性率:75%在「一般隔離病房」最易污染,最髒的也是:電腦滑鼠、鍵盤。2.垃圾桶COVID-19 陽性率:60 %3.病床把手COVID-19 陽性率:42.9%4.隔離病房的門把COVID-19 陽性率:8.3%5.囗罩衣物醫護人員的穿著,也都會被污染!這些包括了囗罩、鞋底 ( 50% ) 、袖子 ( 16.7%),手套⋯⋯All swabs from the outer mask surfaces of the masks were positive for SARS–CoV-2, whereas most swabs from the inner mask surfaces were negative哪裡區域,最容易發生污染?在隔離病房,我們都會簡單分成「汚染區」,「半汚染區」和「清潔區」汚染區:通常就是病室區,病人治療的地方半污區:脫下防護裝備的地方清潔區:離開以上的地方研究發現,最容易發生醫護人員受汚染的地方就是在「半汚區」,也就是說醫護人員脫下防護裝備,是比穿上防護裝備更危險⋯⋯義大利研究人員發現在半污區的COVID19陽性率:50%,都比「污染區」還更高呢。在半汚區,也就是在醫護人員脫下防疫裝備,在此處的乾式洗手液,是100%受到汚染的,而這裡的區域,一半的門把都沾滿了COVID-19 病毒。隔離病房「外」的污染1.藥局國外的研究發現,當對全院的地板做COVID-19 的研究,發現藥局的地板,竟然是100%完全被病毒汚染啊!奇怪?藥局沒有病人,地板上怎麼會都是COVID-19 病毒?後來才想到,鞋底!沒錯啊,早就有文獻資料告知COVID-19 病毒,可以在鞋底活上好幾天。果然查到一半(50%)曾到隔離病房的醫療人員的鞋底下,都有COVID-19 病毒,原來病毒是隨這些醫療人員,踩出了隔離病房的。2.一般病房國外的文章發現在隔離病房的醫療工作人員,平均得到COVID-19 的感染機率是8.3%,而在一般病房工作的醫療人員,得到COVID19 的感染機率是3.4%而已。進一步分析,不同職別,發現有差別的:醫師在隔離病房感染機率是4.4%在一般病房感染機率是21.4%護理師在隔離病房感染機率是10.2%在一般病房感染機率是3.4%清潔工在隔離病房感染機率是10.2%在一般病房感染機率是0%在一般病房,清潔工反而最安全的!在隔離病房,清潔人員 (9.1%) 的感染機率比醫生 (8.0%) 和護理人員 ( 6.3% ) 更高。在非隔離病房的醫生(21.4%),其發生感染率,是比隔離病房的醫生(4.4%)更高。就像那位醫生戴只一般外科口罩因為在非隔離病房,而在838醫師接觸下,他就容易被汚染到了。主要可能是在非隔離病房的醫生沒有全套防護的。我之前有寫過,醫護人員在哪種場景容易被傳染?【全文閱讀:COVID-19 易造成院內感染嗎?】醫療人員NG行為,導致自己被感染家中有人確診,而被感染防護裝備,穿脫不當在休息室,和其他醫療人員交談超過15分鐘和其他醫療人員在近距離(1m)內,一起吃飯工作時,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替確診COVID 19 病人做檢查寫一下,飛沫傳染1.吸入飛沫很多人在問,醫護人員之間,都會有戴口罩,怎麼會相互傳染?大家都以為是醫護人員之間互相對彼此咳嗽,才得吸入飛沫感染。其實這種機會,不要說醫院,你現在在捷運車廂內只要清喉,類似咳嗽聲音,你旁邊的人也有戴上口罩,大家都會遠離你呢!只要你有戴口罩,面對面咳嗽,然後吸入飛沫傳播機會,也會減低很多。但現在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為主,這些感染病毒在環境中製造汚染,也就是: 「你的手指頭,才是最危險」 2.接觸飛沫在重症隔離病房,在一般隔離病房,最髒的東西,就是滑鼠和鍵盤,這些都是醫生,護理人員,共用的電腦,很顯然接觸838留下在手指頭的飛沫傳播,就會變成主要途徑之一了。當838回醫院用電腦打病歷,護理人員,又用838用過的滑鼠和鍵盤、打報告,接下來就是人類自然反射動作:挖鼻孔3.挖鼻動作我們在沒有人之下,在私人空間下,我們會常常接觸到眼鼻嘴耳,還有脖子呢!你每小時,會有三次機會挖鼻孔你每小時,會有四次機會碰嘴巴你每小時,連耳朵都有一次機會摸到呢!同樣的,當838協助主治醫師取咽喉異物,如果手指頭的滿滿病毒,也可以透過接觸的任何東西造成汚染,而主治醫師與同在的護理師,又沾到汚染的任何東西,然後當把囗罩拿下時刻,又自然反射動作去挖鼻孔,就會傳染了。 向醫護人員致敬 在群魔亂舞的隔離病房内內外外,醫護人員在防疫第一線工作,用自己的生命搶救大家的生命,你們知道我們是多危險?時刻都會被環境污染,而間接的方式自己也會被感染?我們醫療人員決對「是人,而不是神」,而病毒才理職務是什麼,逮到機會一樣感染的。故向全球的醫護人員致敬,單一個美國,就已經有三千名醫護人員,因這場戰疫,而犧牲了生命...我們珍惜眼前所有的醫護人員。來源:10.1371/journal.pone.0181558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40626?via%3Dihub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7/20-0885_article
-
2021-01-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警告:英變種病毒恐3月在美流行
英國先前發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變種具高度傳染性,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警告,這種病毒可能在今年3月之前成為在美國流行的主要病毒株。路透社報導,這株突變病毒稱為B.1.1.7,據信傳染力是美國當前流行病毒的兩倍。目前美國有76人感染這種病毒,分別來自10州。美國疾管中心在每週疫情報告中指出,美國國內正值病例激增,這種病毒迅速傳播,將加重衛生資源負荷,使得醫療照護體系更加緊繃,民眾需更遵守防疫措施,例如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CDC表示,這種具高度傳染力的變種病毒也會使需要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增加,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保護效果、控制疫情。衛生官員在報告中寫道:「B.1.1.7變種病毒傳染力增強,說明必須嚴格實施公衛措施,以減少傳染、減輕B.1.1.7潛在影響,爭取普打疫苗的關鍵時間。」這隻變種病毒包含數種基因變異,使得病毒更易人傳人。CDC表示,據信這些變異不會造成更嚴重的病症,但傳染率變高,意味著會出現更多病例。同時,總統當選人拜登今天呼籲全體美國民眾即日起在100天內,於公開場所戴口罩,以防堵疫情擴散;他說,讓戴口罩變成政治議題是件「很蠢」的事。拜登將於20日就職,他在家鄉德拉瓦州威明頓市(Wilmington)說明未來加速疫苗施打計畫時表示,「(戴口罩)是愛國行為,我們要求大家(這麼做),我們正與病毒奮戰」。美國國會大廈上週遭總統川普的支持者硬闖,有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在封閉空間避難時也不戴口罩;數名聯邦眾議員之後接受採檢,結果呈陽性反應。拜登批評這些拒戴口罩的共和黨籍國會議員說:「他們到底有什麼毛病啊?做個成年人吧。」
-
2021-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LINE傳「這些醫院別去」訊息 莊人祥:不實消息勿轉傳
國內又爆醫院感染,醫護雙雙染疫,人心慌慌,近日通訊軟體流傳,不要去指揮中心公布最後六例確診者收治醫院等訊訊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澄清,此屬於不實訊息,呼籲民眾勿轉傳,以免觸法。近日通訊軟體流傳「沒事儘量不要去以下醫院……以上均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收治醫院…..」、「CDC公布的最後六例家庭感染要注意的地區……某某醫院不准進入……」等相關不實訊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該訊息是假的,請民眾勿轉傳。莊人祥重申,疫情或防治措施等資訊應由指揮中心統一對外公布,民眾接獲來源不明的疫情訊息時,應先進行查證,勿隨意散播、轉傳,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
-
2021-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護染疫匡列隔離130人 桃市衛生局長:未來2周是關鍵
我國新增2起本土案例且為醫護人員染疫備受矚目,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今天在市政會議上報告提到,匡列接觸464人,居家隔離人數119人,其中包含醫護39人,因為持續疫調,匡列居家隔離人數會略增至130人,由於疫情有升溫,王文彥強調「未來兩周是關鍵期」,保守一點觀察若10天內沒有事,應可順利躲過這次疫情,請大家謹慎。王文彥說,台灣先前在睽違253天後出現本土案例,又再度相隔20天後,出現2起本土案例,從世界各國疫情趨勢觀察,全世界都出現如此趨勢,經過一定時間的潛伏之後,在秋冬時節疫情要再度攀升,顯然疫情須更為小心,執行秋冬防疫專案有意義。「至少到2月底前都要非常小心!」王文彥說,秋冬時節疫情不斷變化,這幾個月需要格外謹慎小心,目前桃園市累計確診106例,最新的案838及案839確診案因持續晴調查,今天還會再增加居家隔離者,並強調未來2周是關鍵期,希望大家謹慎以對。市府衛生局也說,在獲悉案838及案839確診後,前天晚間就偕同CDC(疾管署)至醫院進行風險評估、連夜完成匡列接觸者及安排採檢,共匡列醫院接觸者共464人,均已採檢,皆為陰性;社區接觸者共56人,已採檢14人,1人陽性為案839、13人檢驗中,42人採檢中。其中匡列居家隔離119人、其中39人醫護人員,居家隔離者今還會增加。 衛生局指出,市府在第一時間即啟動應變機制,衛生局落實與統籌市府防疫措施,第一時間連夜進行疫情調查及風險評估、消防局執行救護車後送機制、環保局擴大場域消毒、警察局密切配合警政署執行疫調,衛生局在相關活動地點完成環境消毒作業。至於該醫院的防疫應變採取分艙分流機制,並啟動防疫應變計畫有6大措施,分別為執行分艙分流照護、暫停收住院病人、暫緩常規手術及門診手術、禁止探病、陪病僅限1人與急診待床者協助轉院等防疫措施。
-
2021-0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白宮爆美國變種病毒現身? 莊人祥:美CDC已澄清無此事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甚至在南非及英國都相繼傳出變種病毒。日前,根據白宮疫情特別工作組最新調查,美國可能已經出現本土的「美國變種病毒」,對此,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已出面否認,美國個案增應是聖誕節返鄉潮、群聚所致。白宮疫情特別工作組3日以書面形式向各州報告,警告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出現「美國變種」。並說明,目前秋冬疫情擴散的速度幾乎達到過去春夏的2倍速度,此現象顯示,很可能除了已知的英國變種病毒,更可能出現「美國變種病毒」且傳染力可能高出50%。莊人祥表示,美國CDC已出面澄清,美國境內沒有看到類似英國、南非變種病毒株在美國流行,沒有所謂美國本土變種病毒株。其實即使是英國變種病毒的說法,也部分專家認為,「變種病毒株」是該國防疫策略不利,而提出的解套說辭。
-
2021-01-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窮國1月底起可陸續收到COVID-19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 )今天表示,預計從1月底到2月中之間全球最窮困國家可望開始收到COVID-19疫苗。此外,巴西今天宣布在當地臨床試驗的北京科興(Sinovac)疫苗保護力達78%。法新社報導,世衛疫苗事務負責人歐布萊恩(KateO'Brien)表示,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先前達成協議籌獲20億劑疫苗,第一批將於幾週內陸續發送。COVAX目標是讓每個參與疫苗取得機制國家,能在年底前讓各自國內2成人口接種到疫苗,92個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也將獲得資助。COVAX是由世衛、全球疫苗與預防注射聯盟(GAVI)、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共同發起。歐布萊恩在世衛一場視訊活動被問及非洲低收入國家能多快拿到疫苗時說:「我們很可能1月底前就開始交付疫苗,就算1月底前沒辦法,2月初與月中前肯定能。這是讓92個非洲、南亞與其他地區沒有籌獲疫苗能力國家取得疫苗的方法。」華爾街日報與路透社報導,在巴西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的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具有78%的保護力,且100%能免於感染後惡化為重症,有望能廣泛援護開發中國家。參與防疫任務的聖保羅州坎皮納斯大學研究人員狄亞斯(Luiz Carlos Dias)說:「這是很棒的結果,若能防止轉為重症、住院、死亡,就能幫我們擺脫大流行泥淖。」華府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Development)的全球衛生專家雅達夫(PrashantYadav)表示,78%的保護力好到足以讓許多開發中國家會想採用,世衛也會考慮納入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巴西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是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的研發夥伴,所長柯瓦斯(Dimas Covas)表示,臨床試驗詳細數據正提交給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審查,作為批准緊急授權依據。柯瓦斯在記者們追問下表示,參與受試的1萬3000名志願者裡有218例確診,218例中160例是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組,58例是接種疫苗。有別於這款疫苗在其他地方的試驗,在巴西進行的臨床試驗受試者裡有年長者,包含老年人在內,所有接種疫苗受試者都沒有出現須住院的病況,對重症的防護百分之百。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與另2款中國國產的國藥集團(Sinopharm)疫苗去年7月已獲北京核准緊急使用,但目前僅國藥旗下一款疫苗獲准在中國國內廣泛使用,先前的分析顯示這款國藥疫苗具有79%的保護力。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在土耳其的第3期臨床試驗顯示的保護力高達91%,但土耳其的受試者僅1300人,在印尼的試驗結果還沒出爐。柯瓦斯希望北京科興總公司能整合3地的資料,訂出統一的保護力數字。雖然CoronaVac疫苗78%的保護力不及輝瑞(Pfizer)&BNT疫苗的95%及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94.5%,但已遠高於全球衛生機關當初基於防疫緊急所訂出保護力需50%到60%的門檻。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科學節目NOVA指出,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流感疫苗平均保護力僅約31%到44%之間。此外,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能保存於一般冰箱溫度的攝氏2.2到7.8度之間,不像前兩者需超低溫保存,成本較低且更易於配送低開發國家。
-
2021-0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CDC:輝瑞疫苗嚴重過敏比率是流感疫苗10倍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官員今天表示,近190萬人接種輝瑞&BNTCOVID-19疫苗後僅21人出現嚴重過敏,雖是流感疫苗的10倍,但接種仍利遠大於弊。法新社報導,CDC資料顯示,去年12月14日到23日共為189萬3360人施打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合研製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通報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僅21例。CDC官員梅森尼爾(Nancy Messonnier)告訴記者們:「這相當於每施打100萬劑平均會出現11.1例嚴重過敏。」相較於流感疫苗平均每施打100萬劑僅約1.3例嚴重過敏反應,目前輝瑞&BNT疫苗引發嚴重過敏的比率約為流感疫苗的10倍。即便如此,梅森尼爾補充說,其實輝瑞&BNT疫苗引發的嚴重過敏「仍屬極為罕見」,人們最好還是接種疫苗,特別是在疫情大流行對健康危害更大的情況下。她說:「幸運的是,我們知道如何治療嚴重過敏反應,也都有在接種現場做好相關準備,隨時能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治療。」根據CDC資料,21例嚴重過敏反應出現的年齡層從27歲到60歲,中位數為40歲,有19例接受腎上腺素治療。19例(約占90%)發生在女性接種者,接種後會出現過敏症狀的時間從2分鐘到150分鐘都有,中位數為13分鐘。21例中僅4例需住院,當中3例進加護病房,17例是在急診室接受治療,截至這份研究發表時,20例已出院回家或已復原,沒有致死案例。嚴重過敏反應症狀包括起疹子、吞嚥困難、舌頭或嘴唇腫脹、蕁麻疹、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噁心以及持續乾咳。有關單位建議有過敏史的人避免接種目前獲准的輝瑞&BNT、莫德納(Moderna)疫苗,也要求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別接種第2劑。「華盛頓郵報」指出據他們彙整的資料,目前美國平均每天約2670人染疫病故,在CDC這份研究完成後,後來又發生數例嚴重過敏通報,讓總數來到28例。
-
2020-12-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坐牢被增加刑期」台機師怨檢疫7+7新制:我們淪為上班工具
紐西蘭籍機師染疫趴趴走,造成我國本土零確診破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2021年元旦起,機組人員居家檢疫一律採7天集中檢疫,且第8天到14天為加強版的自主健康管理,過去本來要求不能到人聚集的地方,現在連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都禁止,消息一出,引發許多機師不滿,紛紛將臉書大頭貼換成「坐牢照」表達抗議。由於紐西蘭機師不遵守防疫規定,不僅執勤不戴口罩,還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趴趴走,接連造成2名同事、1名朋友染疫,讓台灣再度深陷本土感染的風險中。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原本機組人員居家檢疫僅需3至5天,自2021年元旦起,一律七天,期滿後採檢陰性才能進入社區,且第8至第14天需遵守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不可以到百貨、夜市等公共場所,違規者最重可罰新台幣100萬元。指揮官陳時中也補充,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將原本的「避免」改成「禁止」,包括禁止搭乘大眾運輸、禁止出入不容易維持社交距離且會接觸不特定他人的場所。但消息曝光後,引起許多機組員不滿。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有人哀嚎這種生活根本像在坐牢,感慨自己淪為「上班工具」,也有人認為中央的新制是在逼迫機組員在工作和生活間做取捨,可能引發明年一波留職停薪及育嬰假等請假潮。「我們從Taiwan can help 的司機群,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一名機師表示,前些日子台灣增加許多境外移入,社會的憤怒值已瀕臨臨界點,此時偏偏又發生紐籍機師案,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稻草,社會紛紛怪罪機組員,他們一夕之間人人喊打。該名機師也表示,在疫情爆發後,機師9個月以來都遵守CDC及民航局的規定,「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如今卻因為一位機師染疫,指揮中心就延長居檢時間,「好比監獄有人越獄,結果獄方最後要求全部受刑人都要增加刑期」。該名機師認為如果原先規定真的有漏洞,為什麼9個多月以來只出現一位機師確診?這就說明現有規定是有效果的,他認為最該檢討的是監督機制。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指揮中心新規既能維持航空公司的營運,也可確保機組人員身心狀況及飛航安全,「務必請航空公司做好內控,不然的話,會根據實施的情況檢討,跟可能必要的調整。」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何美國新冠疫苗研發較快?陸CDC:因他們病人多
大陸聲稱,早在今年1月底2月初就展開新冠疫苗研發,但何以如今進展卻落後於美國?對此,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主要是因大陸很快就將疫情控制住了,因此當疫苗研發出來時,「中國沒有病人了」,不具備三期臨床實驗環境。「不像美國,現在仍然有很多新冠肺炎病人」。高福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指出,要防控傳染病,疫苗是最後能解決的辦法。今年1月底2月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病毒病所就開始篩選做為疫苗的病毒種子,甚至將P3實驗室借給中國生物的北京生物製品所、北京科興公司來聯合研發新冠肺炎滅活疫苗。高福稱,大陸現在走得最快的三種滅活疫苗三期臨床都已經接近尾聲,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結果。他說,「據我掌握的情況應該還是很好的」。對於歐美在這次新冠疫苗研發多未採用滅活疫苗,高福說,滅活疫苗的生產需要生產企業具備P3實驗室,「他們沒有,所以滅活疫苗這條線就沒有走」。高福表示,歐美走的mRNA疫苗路線,是為癌症病人研究的疫苗,「給病人用和給健康人用是不一樣的」。「我不說它未來到底會不會有副作用,但至少沒有排除,因為人類將是第一次把mRNA疫苗打在健康人身上,所以背後還有一個安全問題。」但高福也認為,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國家走不同的路子,最後證明某一條、某兩條或某三條最好,這對人類是好事。「如果大家追著一個路線做,萬ㄧ有問題呢?」他表示,當初就是因為對新冠肺炎病毒了解太少,因此大陸一開始進行疫苗研發時就布局五條路線:滅活疫苗、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疫苗、核酸疫苗、蛋白亞單位疫苗。高福還要求大陸民眾,「要對中國的疫苗有信心,要對中國的科學家有信心,要對中國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人員有信心。」他同時又強調,要意識到疫苗防病的侷限性。新冠肺炎病毒是第7個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人類戰勝病原微生物的歷史還很短暫。高福說,「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這個病毒的隱蔽性、狡猾性」。他指出,大陸一開始照著MERS「照方抓藥」,照著動物源性疾病的方向追溯新冠病毒,但他親自去武漢「翻箱倒櫃」找動物,周圍的動物也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他表示,有可能在新冠病毒都已經沒有了,人類還是沒有找到它的源頭到底在哪兒。
-
2020-1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心悸加暈眩 美醫師打莫德納疫苗嚴重過敏
美國已批准輝瑞與莫德納兩款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施打,在輝瑞疫苗傳出數起嚴重過敏反應案例後,波士頓一名醫師接種莫德納疫苗誘發過敏,出現心悸、暈眩症狀送急診,幸無大礙。「紐約時報」報導,這是首例與美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疫苗有關的不良反應通報。聯邦有關單位目前正調查至少6起接種完疫苗引發嚴重過敏性反應的個案,都是接種美國輝瑞(Pfizer)藥廠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美國這幾週已陸續施打成分類似的輝瑞&BNT、莫德納疫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已討論輝瑞&BNT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但還無法確定是哪種成分引發過敏;本月稍早也有幾名英國的醫護人員在接種輝瑞&BNT疫苗後引發嚴重過敏。這次接種完莫德納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者是波士頓醫學中心的老人腫瘤醫學醫師薩德札德(HosseinSadrzadeh),他本身對貝類嚴重過敏。他接受訪問時表示,24日下午幾乎是一接種完莫德納疫苗,他就感到暈眩、心跳加速。他表示,打完疫苗後幾分鐘,心跳就加速到每分鐘150下,約為正常值的兩倍,舌頭出現刺痛與麻痺感,不久開始飆冷汗、感覺暈眩,血壓也驟降,自己意識到這是免疫系統對疫苗排斥,這與貝類過敏引發的嚴重症狀相同。薩德札德趕緊注射帶在身上的腎上腺素,並被用擔架抬去急診室,接受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緩和過敏反應。4小時後他出了急診室,到隔天才感覺完全復原。CDC已建議有嚴重過敏史的人恐不適合接種輝瑞&BNT以及莫德納疫苗。嚴重過敏性反應通常會在接觸過敏原短短幾分鐘後引發,會削弱呼吸以及造成血壓急速下降,嚴重時恐有生命危險。包括「紐約郵報」等美國媒體也曾報導,田納西州查塔努加(Chattanooga)的CHI紀念醫院(CHIMemorial Hospital)護理長杜佛(Tiffany Dover)在17日在接種完輝瑞&BNT疫苗後,於醫院接受媒體聯訪暢談施打心得時突然昏厥,場面超尷尬。杜佛當時說:「我的組員們都很興奮準備接種,因為我們全都負責照顧COVID-19患者,因此我們這組能優先打疫苗,我也知道這真的很令人…抱歉,我覺得很暈。」之後她腿一軟昏厥,由身旁的醫師扶起。杜佛是在接種疫苗17分鐘後昏厥,不過醫院醫師認為她的昏厥應與疫苗成分無關,杜佛也說,自己有因感覺疼痛而昏厥的病史。
-
2020-12-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組員居家檢疫延長7天?陳時中:今開會討論
長榮航空紐籍機師違反防疫規定,導致台灣再現本土病例,交通部昨已將修改後的機組員防疫管控相關規範送交到疫情指揮中心,機組員居家檢疫天數延長到7天外,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下午會來開會討論。陳時中指出,昨天民航局來文提出改善措施,顯然比前2天提報情況好很多,今開會將針對境外管制的sop、監督、責任歸屬、罰則討論,如果都能做得很完全,CDC管制就可以不需要這麼嚴格,須確保外站的管理是完全的。陳時中表示,這樣做的根據,就是機組人員到外站時,交通、住宿做完整就像是本土延伸,是台灣往外飛,風險就會很低,必須顧及排班、心理上平衡需要,如果外站有任何疏漏的時候,可能就不能視為本土延伸,管理強度就要不同。
-
2020-1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佛奇:COVID-19要群體免疫 疫苗接種率恐得近9成
美國最傑出傳染病專家佛奇在今天刊出的訪問中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若要達到群體免疫,疫苗接種率恐怕要高達接近90%,才可能實現。路透社報導,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統計,自從美國14日開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以來,全美有100多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僅占全國人口約0.3%。佛奇(Anthony Fauci)是美國現任總統川普與總統勝選人拜登(Joe Biden)的疫情顧問,他承認將自己今年稍早提出的達到群體免疫所需疫苗接種率預估逐漸提高。當時他傾向認為,要達到群體免疫,只需60%到70%的人口接種疫苗。佛奇告訴「紐約時報」:「我們現在需要謙虛一點。我們實在不知道真正的數字是多少。我認為真實的範圍是介於70%至90%。但我也不會斷言是90%。」美國正與這場全球最致命疫情搏鬥,昨天還創下連續第2天單日死亡病例超過3000宗的殘酷紀錄。據路透社統計,截至昨天午夜,美國累計染疫不治人數已達32萬6333人。
-
2020-1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分析病毒掌握突變 台灣全球第3 美國遠遠落後
新型冠狀病毒在英國出現高傳染力變種,凸顯掌握病毒突變關鍵工作─分析病毒基因序列的重要,這方面台灣高居全球第3,但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分析比率卻低得嚇人。「華盛頓郵報」引述「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資料指出,美國正式通報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例超過1800萬,檢查病毒有無突變的基因分析卻只做了5萬1212個樣本,比率低到只有0.3%。在通報100例確診以上的全球各國裡,美國只排第43名,而近日發現病毒變種的英國則排第8,在211萬多例確診裡已分析15萬7000多個樣本,比率達7.4%;有專家認為英國能發現病毒變種,可能歸功於作分析的比率相對較高。通報全國有2萬8238例確診的澳洲已分析1萬6537個樣本,分析比率達58.6%排名第1,紐西蘭2128例確診裡分析1034個樣本,分析比率48.6%排名第2。台灣通報776例確診時已分析137個樣本,分析比率17.7位居第3名,第4與第5名分別為丹麥與冰島。非洲的甘比亞通報3791例確診,也都分析了360個樣本,分析比率9.5%居第6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目前沒記錄到國內有無英國變種病毒的確診者,但包括CDC裡的相關專家都表示,英國變種病毒很可能早已進入美國。美國CDC在官網裡寫道:「有鑑於美國感染例裡做基因序列分析的比例極少,變種病毒恐已跑進美國,只是尚未被發現。」
-
2020-12-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護士接種完疫苗「突倒地昏迷」 畫面曝光醫生嚇傻
美國上週通過由輝瑞藥廠與德國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並於14日開始接種,不過各地也陸續傳出接種後出現不良副作用的案例,美國田納西州(Tennessee)就有一名女護士近日接種完、接受直播專訪時突然昏倒,嚇壞在場人士以及觀看直播畫面的民眾。這名護士名叫多佛(Tiffany Dover),是田納西州當地查塔努加紀念醫院(CHIMemorial Hospital)前5名接種新冠疫苗的醫護人員,她接種後接受電視專訪,並鼓勵民眾施打疫苗,沒想到過程中她的聲音愈來愈微弱,甚至突然低著頭陷入沉默,只見她用左手搓揉太陽穴,對著鏡頭道歉表示感到頭暈,接著竟直接暈倒在地,醫生當下見狀,及時接住多佛。據報導,多佛接受訪問和施打疫苗時間隔僅17分鐘,她昏倒的影片隨後在網路上瘋傳,引起恐慌,有部分網友就表示絕對不會去施打疫苗,認為危險性很高。不過多佛回應,她原先就感覺到疼痛,她受訪時表示,「暈眩感突然襲來,我可以感覺到它(疼痛)來襲,我有點迷失方向,這很常發生在我身上,但我現在感覺好多了,手臂的疼痛感也沒了」。這起事件發生後,查塔努加紀念醫院回應指多佛暈倒的原因和疫苗無關,據院內重症醫學科主任塔克(Dr. Jesse Tucker)表示,一般民眾在施打疫苗後經常會發生類似的狀況。根據美國疾管局(CDC)19日公布的疫苗接種方針,建議對疫苗成份會出現過敏反應的民眾不要接種。
-
2020-1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大陸國藥集團 啟動新冠疫苗冷鏈物流配送演練
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後的低溫冷鏈運輸是一大問題,大陸國藥集團今天發布消息稱,國藥集團近日已啟動新冠疫苗配送的大陸全國物流演練工作,做好前期各項準備,確保冷鏈物流配送全過程安全、高效。國藥集團稱,此次演練涉及應急救援方案及全鏈條演練流程,覆蓋大陸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計40餘家省、地市級公司參加,涉及品質、資訊、客服、倉儲、運輸等關鍵操作環節,包括幹線運輸和落地配送至各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POV)的場景。研發兩款新冠滅活疫苗已進入三期試驗的國藥集團9月7日與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公司簽署關於BioNTech mRNA疫苗的物流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推進疫苗商業化及供應鏈服務。根據協定,雙方將共同建立疫苗冷鏈體系,包括疫苗的儲運和配送,以整體提升疫苗供應鏈服務;將共同促進和完善疫苗使用應急保障機制;提升疫苗等緊急物資的戰略儲備和配送能力。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國藥中生)研發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其中一款已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獲批上市。三期臨床顯示,該疫苗有效率達86%,對中、重度感染預防有效性達100%,這資料已經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複核確認。
-
2020-12-06 養生.聰明飲食
黃豆對健康是救星抑或是禍首?教授舉科學證據解答
讀者Wen-chung在2020-11-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網頁上的分析以及提供知識的分享,受益良多~ 最近注意到黃豆的成分裡的營養素似乎很理想,所以覺得那黃豆似乎很適合拿來當主食啊~ …結果發現炒豆子似乎不好消化,…。那這樣營養素能吸收嗎? 所以又繼續搜尋網路上黃豆的相關資訊,看到這篇反對的文章以及這個報導。這位讀者有附上兩篇文章的網路連結,而為了避免把大家搞糊塗了,我決定把這兩篇文章分開來討論。我已經在三週前(2020-11-10)發表黃豆「恐」致癌。今天要討論的是一篇2012年8月發表在《琉璃光》網站的文章,標題是:黄豆是救星、抑是祸首?作者俞静静在開頭說:「黄豆工会(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每年投入至少八千万美元,利用各种媒介,给黄豆塑造出健康圣品的形象,宣称多吃黄豆能预防心脏病、癌症、改善更年期症状等等,有些观念已成功的深入人心。如果上网浏览,会看到大多都是赞扬黄豆好处的资料。其实自一九九○年起,美国科学界就陆续有研究黄豆对健康影响的结果发表,然而微弱的声音总被淹没。在食品营养学界一向以「敢言人之所不敢言」的玛丽.安宁格博士(Mary G. Enig, PhD),于二○○一年开始数度撰文及演讲黄豆之弊,这方面的讯息才逐渐较完整的披露。本文以安宁格博士所属之基金会(Weston A. Price Foundation)所刊行的多篇专文为主要参考内容,只期望中文的读者在接收了大量由食品工业界散播的消息之外,也能听见一点不一样的声音。」從這段話就可看出,作者俞静静是根據Weston A. Price Foundation的Mary Enig博士的著作而認為黃豆是對健康有害。Mary Enig博士是Weston A. Price Foundation的創辦人之一,而她的確是「敢言人之所不敢言」,例如她說來自動物和椰子的飽和脂肪是對健康有益。她甚至還說椰子油可以治療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艾滋病。所以,《敢言》跟《胡言》之間有時候還真的是很難分辨。她在2014-9-8死於中風,享年83。Weston A. Price Foundation是在1999年由Mary Enig和Sally Fallon基於Weston A. Price的營養學理念而創建的。Weston A. Price(1870生,1948卒)本行是牙醫,但在1930年左右轉移興趣到營養學。他在1939年發表Nutrition and Physical Degeneration,而這本書在2017年在台灣被翻印成《體質大崩壞》。有關這本書的一些問題,我已經在2019-1-23有稍作說明。請看銀粉有害嗎,洗牙有必要嗎。Weston A. Price聲稱世界各國的原住民很少有蛀牙,而究其原因是他們吃原始食物。反過來說,生活先進的人(即歐美白人),由於吃現代食物而容易蛀牙。從這項觀察,他進一步聲稱,現代人的種種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糖尿病(也就是所謂的「體質大崩壞」),都是由於食用現代食物而引起。因此,他大力提倡原始食物,包括喝未消毒的生奶,吃生肉,等等。(註:美國的CDC和醫學界都有發文警告未消毒生奶的危險。請看Raw Milk Questions and Answers和Unpasteurized Milk: A Continued Public Health Threat)這本書在1939年發行後不久就被醫學界批評是違反科學。例如一篇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書評說:「這本書給人的印象是,作者在未經適當核實的情況下接受某些故事為事實」。另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醫學會期刊)的書評說:「他對於問題的處理是用傳福音的方式而不是科學」。(註:個人的觀察和判斷並非科學證據)有兩個專門打擊偽科學的網站也對Weston A. Price嚴加批評。Science-Based Medicine(基於科學的醫學)在2015-10-13發表Weston Price’s Appalling Legacy(韋斯頓普萊斯駭人聽聞的生平)。Quackwatch(偽醫學視察)在2019-8-6發表My Concerns about “Holistic” and “Biological” Dentistry(我對“整體”和“生物”牙醫學的擔憂)。(註:《牙醫學》指的是Weston A. Price的本行)所以,Weston A. Price的營養學理念是違反科學的,而創建Weston A. Price Foundation的Mary Enig也就是傳承了此一違反科學的營養學理念。有關黃豆對健康的影響,正面的科學證據是遠遠超過負面的。例如,日本公共衛生中心的主任Shoichiro Tsugane醫生在今年7月發表一篇綜述論文,就是把日本人的長壽歸功於攝取較多的黃豆。請看Why has Japan become the world’s most long-lived country: insights from a food and nutrition perspective(為什麼日本會成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國家:從食物和營養的角度來看)。不管如何,雖然《琉璃光》網站的那篇文章標題是《黄豆是救星、抑是祸首?》,但它其實就是要告訴大家《黄豆是祸首》。只不過,很不幸的是,它所基於的文獻才是真正的禍首。原文:黄豆是禍首?
-
2020-12-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進入病毒高傳播階段!美CDC首度呼籲民眾室內戴口罩
美國再度創下單日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新紀錄後,美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4日發布最新新冠病毒指南,要求民眾普遍戴口罩,並首次建議民眾在非家中的室內環境戴上口罩。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美國3日新增2879起新冠死亡病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也連續兩天超過10萬人。美最高防疫專家佛奇也警告「1月將會很糟糕」。CDC發布的最新公共衛生指南建議,「州和地方機構應該發布政策或指令,強制在室內(非家庭)環境中使用口罩」,這比以往發布的建議都還強烈。CDC表示,由於天氣寒冷和持續假期讓民眾傾向待在室內,美國已經進入「病毒高度傳播階段」,「一致和正確」的口罩使用對於打擊病毒很重要。CDC也建議民眾避免出現在「非必要的室內空間」並延後旅遊。
-
2020-1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歐疫苗研發接連報捷 中國密集為自家疫苗造勢
美國輝瑞、莫德納等藥廠研發武漢肺炎疫苗近日紛紛報捷後,同在研發疫苗的中國,從官方、專家到媒體開始同步密集為自家疫苗造勢,包括外交部、CDC及知名專家都加入造勢行列。不到2週內,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已3次宣佈新成果。其中,莫德納16日宣佈,旗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有效性達到94.5%,高於輝瑞9日才宣佈的90%有效性。不久,輝瑞18日宣佈,與德國生技企業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在第3期臨床試驗中的最終數據有效率達到95%,已達到申請緊急使用授權的要求,並計劃在數天內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這一授權。綜合中國媒體報導,上述美歐藥廠在武漢肺炎疫苗上的研發,引起中國各界的關注與討論,中共大小官媒除報導外,也開始訪問本國專家學者探詢意見,加上官方及專家開始密集回應及造勢,試圖營造中國在疫苗研發競賽上「未居下風」的印象。中國知名傳染病學專家鐘南山16日在廣州舉行的「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說,對於武漢肺炎疫苗研發,輝瑞的疫苗能阻止90%的感染,其實廣東乃至於中國的疫苗「研發水平也差不多」。但他接著說,要有了第1階段實驗結果才能公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8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上宣稱,中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後第一時間佈局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及核酸疫苗5種技術;目前中國已有5款疫苗正在阿聯、巴西、巴基斯坦、秘魯等國開展第3期臨床試驗,另有多款疫苗正加緊推進第1、2期臨床試驗。在輝瑞18日宣佈旗下疫苗有效率達95%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19日在出席一場線上研討會時宣稱,目前全球還沒有疫苗完成第3期臨床試驗,最近輝瑞和莫德納「稱他們的疫苗非常有效。請相信我,我想要告訴大家,中國的疫苗也是非常有效」。同一天,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聲稱,到目前為止,國藥集團(武漢肺炎)疫苗無論研發、臨床實驗還是生產及緊急使用「在各個方面全部領先於全球」。其中在緊急使用上,目前已在近100萬人身上接種,「沒有接到一例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只有個別的有一些輕微症狀」。稍早前,劉敬楨7日曾公開說,國藥集團的疫苗已經在阿聯等10國展開跨國臨床第3期實驗,4萬多人在接種後的「各項表現非常好」。而在所有的接種者當中有5.6萬人離境,目前無一感染。但中新社報導,有中國醫藥業界人士表示,劉敬楨上述說法「只是一個自然觀察結果,受諸多因素影響,並不是一個嚴格的3期臨床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