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CDC
共找到
601
筆 文章
-
-
2024-11-12 醫療.精神.身心
想要一夜好眠有3個充分條件 專家教你學北歐人如何簡單達成
多數美國人未獲得所需要的睡眠,雖然影響睡眠的質與量有許多因素,但若與他人同睡一張床,有個快速解決的方法。睡眠專家威爾森(James Wilson)說,過熱是破壞睡眠常見的原因,而遵循斯堪地那維亞人的睡眠法是保持涼爽的關鍵。他在接受鏡報(The Mirror)訪問時表示,如果有伴侶,最好蓋兩床羽絨被而不是一床。威爾森指出,北歐國家如丹麥或挪威,夫妻會各有一床羽絨被,如果你是個會因過熱而半夜醒來的人,挨著別人睡覺,會更覺得熱。他說,女性因為生理期的關係,在睡眠時對熱更加敏感。其他專家建議,睡眠的理想溫度是華氏63至68度。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也認為,將恆溫器設定在華氏60至67度,讓臥室「涼快、幽暗、安靜」,易獲一夜好眠。威爾森創造了「睡眠獨裁者」(sleep dictator)這一名詞,形容夫妻在睡覺時的毯子拉鋸戰。他說,各蓋一床被子不僅能提供更好的睡眠溫度,還能讓彼此不再為搶被子而爭吵。一項針對2000名與伴侶同住的美國人所做的調查發現,有36%的人很享受自己或伴侶不在家時的感覺,因為他們不必共用一張床。調查顯示,五分之四(82%)的受訪者承認,伴侶的睡眠習慣經常在夜間吵醒他們。威爾森與其他睡眠專家都表示,不共享一床被就是雙贏,指出斯堪地那維亞人的方法,是逐漸增多的「睡眠離婚」(夫妻睡不同房間)絕佳替代方案。一位網友也在抖音(TikTok)分享說,她和丈夫去了哥本哈根,在那裡學會了這個睡眠訣竅,並決定回家後繼續執行。她的影片標題寫道:「北歐睡眠法絕對改變了遊戲規則,10/10推薦」。無論是獨自睡覺或與伴侶同眠,蓋一床或兩床被子,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都建議成年人每晚至少蓋好被子、睡上七小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大豆萃取物能改善攝護腺問題嗎?教授告訴你答案其實很簡單
讀者吳先生在2024-10-18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博士您好,步入45歲之後開始出現頻尿及尿不乾淨的問題,非常擔心是攝護腺出狀況,因此對於相關的營養品一直都有留意!最近看見了ㄧ支由以色列藥廠推出的熟男保健品攝力士Brizo,標榜100%大豆植萃精華,採用獨家美國SC012專利技術,完整保留了大豆中的營養精華。能有效維持男性的生理機能正常運作,及改善夜尿、頻尿、尿急等症狀!然後其產品也有經過充分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測試,確保男性長輩的食用安全。 其實讓我困惑的事,單單大豆的營養素就能改善夜尿、頻尿、尿急等症狀嗎?假使是如此,那長期食用大豆製品會不會也有一樣的功效呢?謝謝博士!讀者寄來的連結打開的是保健品攝力士Brizo的廣告。它在《最新消息》欄目裡列出4篇「專題報導」。我把它們的標題和各篇的一小段內文列舉如下:第一篇是2023-7-24發表在《早安健康》的經常尿急、跑廁所? 這1粒關鍵營養成分,改善「男」言之隱!:「Brizo攝力士」,…其獨有的「熟男勝利方程式」,…提煉「單一成分大豆植萃精華」,…根據使用者調查顯示,超過9成使用4周後生活品質提升有感,幫助維持男性的前「腺」健康,輕鬆度過熟齡期,早晚一粒,自信有魅力。第二篇是2024-4-18發表在《商周》的樂齡50+ 以色列藥廠以植萃專利搶佔熟齡保健商機:「攝力士Brizo」不僅成分單純、植萃且無副作用,還能有效幫助人體吸收,是男性日常保養的好選擇。而根據使用者調查顯示,超過9成使用者在使用4周後生活品質提升有感,有助維持男性的「青春腺」健康並且食用方便。第三篇是2024-5-2發表在《潮健康》的50歲後下半身「流速」開始變慢? 輕熟男保養必吃「1營養素」找回流量密碼:針對餐餐外食的上班族、外食族群,因大豆原型食材取得不易,不少男性想快速且更輕鬆地補充營養。大豆萃取物營養品「攝力士Brizo」是眾多熟齡或樂齡男性的理想選擇,也有不少輕熟男提早「超前部署」,為青春腺健康做足準備。第四篇是2024-7-4發表在La Vie 的內外兼具,安心感從設計開始! 攝力士打造熟齡保健新思維:攝力士不僅是一款保健品,更是一種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的體現——…幫助男性提早做好準備,從40+青壯期開始守護青春腺,揮別熟齡生活中可能會面臨到不敢大口喝水、頻繁夜醒上廁所、睡眠品質不佳、失眠、白天也無法集中精神專注做事等問題。我想,讀者們應當有能力判斷這4篇文章到底是「專題報導」還是廣告吧。不管如何,這4篇文章都刻意地使用「青春腺」來模糊「攝護腺」和「性腺」(睾丸)這兩個不同的器官,從而一箭雙雕,既能改善排尿問題,又能增進雄風魅力。更了不起的是,這樣做就能避免被監管當局逮著,說是在做非法聲稱攝護腺或性腺療效的勾當。不過,既然產品的名稱是「攝力士」,而讀者吳先生關心的是「攝護腺」,我就只針對「攝護腺」來做進一步的討論。首先,讀者吳先生所提起的夜尿、頻尿、尿急等症狀都是「良性攝護腺增生」(也叫做「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引起的。但是,上面那4篇文章卻都沒有提供任何「大豆萃取物」可以改善「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的科學證據。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科學證據根本就不認為。請看下面這3篇論文:2012年:Isoflavones in treating watchful waiting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異黃酮治療觀察等待良性攝護腺增生:一項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結論:這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表明,在 12 個月的時間裡,大豆異黃酮僅比安慰劑稍有優勢。2020年:Soy and isoflavone consumptio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the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Prospective Study(大豆和異黃酮的消費與隨後的攝護腺癌死亡風險:基於日本公共衛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結論:我們的研究表明,大量攝取大豆和異黃酮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死亡的風險。(註:日本公共衛生中心是官方機構,類似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CDC)2022年:Soy in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and prostate cancer: a literature review(大豆在良性攝護腺增生和攝護腺癌中的作用:文獻綜述)。結論:補充大豆/異黃酮不會積極改變健康受試者或 BPH 患者的 PSA 值,也不會改變性荷爾蒙。隊列或病例對照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食用大豆食品與較低的攝護腺癌風險有關。(註:BPH是「良性攝護腺增生」的英文縮寫;PSA是判定BPH及攝護腺癌的血檢數值)所以,我給吳先生的建議是,去看泌尿科醫生,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在保健品上。原文:「大豆萃取物」能改善攝護腺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30 養生.聰明飲食
建立身體防禦機制 專家建議秋冬備好8種食物暖身、降感染機率
秋意正濃,病毒數量也隨之增加。據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資料,十月是流感盛行季節,許多人在此之前就開始出現喉嚨痛或鼻塞症狀,現在正是開始建立身體防禦機制的時候;而健康的免疫系統取決於優質睡眠、良好衛生習慣、壓力管理以及均衡飲食。網路媒體哈芬登郵報(Huffpost)報導,人體高達80%的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而專家也逐漸了解,吃的食物會影響腸道中獨特的微生物群,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芝加哥醫師贊柏諾(Carlos Zambrano)表示,臨床證明缺乏某些關鍵營養素會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機率。營養師雅米多(Toby Amidor)說,雖然沒有「神奇」食物或飲品可將免疫系統提升至極限,但即使加強一點也有幫助。以下是營養與傳染病專家在家中常備的食物:大蒜具抗發炎與增強免疫力特性,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家艾略特(Tania Elliott)表示,它能提升免疫系統中對抗病毒與細菌的某些化學物質,同時抑制發炎細胞。她說,雖然加熱會破壞大蒜部分功效,但壓碎或切碎可啟動其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如果不想吃生蒜,可將它切碎,並在烹煮前放置10-15分鐘。辣椒食療專家拉普瑪(John La Puma)表示,柑橘是維生素C主要來源,但綠辣椒或紅辣椒同樣富含這強力抗氧化劑,在感冒時有助於抵抗細菌感染。他說,每天應吃兩次含維生素C 食物,身體才能充分吸收。另外,艾略特指出,辛辣食物含有辣椒素,這種化合物可以稀釋黏液,讓引起發炎的病毒與細菌不易孳生。薑與大蒜同樣具抗病毒、抗菌特性,對於預防或舒緩喉嚨痛特別有效。雅米多說,薑含具有消炎作用的化合物薑酚,研究顯示用量越多越好;可將新鮮的薑磨碎或切片,放入湯、菜餚、飲料或茶中,均可獲益。葵瓜籽雅米多說,她喜歡隨身攜帶當零食,它們是維生素E與多種與免疫力有關礦物質的來源。贊柏諾稱,缺乏足夠維生素E,會導致對抗病毒的白血球活性降低。葵花籽也富含鎂,研究顯示,缺乏這種礦物質與免疫細胞活性降低、氧化壓力與發炎增加有關。魚類罐頭拉普瑪表示,多數人都未攝取足夠維生素D,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D攝取不足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率高約40%。魚類罐頭是這類營養素的最佳來源之一,根據農業部資料,一份3.5盎司的罐頭魚可提供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的三分之二。麥盧卡(Manuka)蜂蜜贊柏諾選擇的甜味劑是紐西蘭蜜蜂所生產的一種特殊蜂蜜。研究顯示,麥盧卡蜂蜜具抗菌功能,並含有一種有助止咳的天然化合物,比非處方感冒藥更有效。海鹽飲食中不宜攝取太多鹽分,但艾略特喜歡隨身攜帶粗海鹽來舒緩喉嚨痛。她說,感冒時用溫鹽水漱口,特別是海鹽,具消炎效果,有助洗去喉嚨中的病毒、細菌、過敏原和黏液,「越粗的鹽越好」。茶水份是支持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營養學家格拉斯曼(Glassman)說,但多數人往往不像夏天時喝那麼多水;她特別喜歡薑黃茶,含有可消炎的化合物薑黃素。拉普瑪喜歡綠茶,他說,研究顯示綠茶可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細胞所產生的病毒蛋白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23 焦點.食安拉警報
吃美國麥當勞牛肉堡竟死亡!大腸桿菌感染可大可小, 「這1型」致死風險高
吃麥當勞牛肉漢堡竟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昨天發布警告,10個州分有至少49人進食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s)後,感染大腸桿菌不適,其中科羅拉多州1名長者死亡,10人需要住院,包括1名兒童腎臟出現嚴重併發症。美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出事 是洋蔥還是牛肉有問題?美國CDC指出,49例病例由9月27日至10月11日期間發生,多達27例來自科羅拉多州,其餘包括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猶他州等。當局正展開調查,目前尚未確定成因,但食品藥物監管局初步調查顯示可能是「洋蔥」受汙染,農業部就正調查牛肉有無問題。麥當勞發聲明表示,初步調查顯示,部分個案涉及來自同一供應商的洋蔥,目前已停用相關洋蔥圈,受影響的10個州和另外4個州的部分地區已停售「四盎司牛肉堡」,強調極度重視食品安全。我食藥署做二件事把關食安對此,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食藥署目前決定會做二件事:第一、食品組將檢視相關產品、原料有無進口國內,因漢堡是熟食,研判不是進口食品,進而公布食品消費紅綠燈,目前評估應是綠燈;第二、經食品組或台灣麥當勞所轄的地方衛生局通知業者,對於相關產品的食安問題嚴格把關,不希望國內發生一樣的事情。至於,美國CDC研判,可能是洋蔥遭到汙染。林金富說,這起事件目前仍在調查中,因此,還無法判斷實際汙染情形,其實國外發生食安事件,不只是肉排、洋蔥,可能有沙拉、乳酪等食物,而國內規範漢堡所使用的肉品,依規定必須加熱、煮熟,且必須與生食做好分隔,避免交叉汙染,如是在家烹煮食物,應是熟食、生食分開有兩套不同刀具、砧板,降低食物交叉汙染問題。大腸桿菌感染看型別 出血型致死風險高林金富說,美國這次出現死亡病為感染大腸桿菌所致,大腸桿菌是環境常見細菌,並是衛生指標菌,進行食安檢測時,常檢驗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如果驗出代表衛生環境不佳,將依食安法要求業者改進,一旦感染到腸道出血型的大腸桿菌型別,將有很高的致死風險。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受感染者會出現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沒有發燒症狀,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週內恢復,僅有少數患者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主要是因為該菌所產生的毒素,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導致溶血性貧血、少尿、水腫、抽筋、出血,甚至轉成急性腎衰竭,嚴重時會喪命。(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美國CDC指出,感染大腸桿菌症狀,包括極度胃痙攣、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通常在攝入細菌後3至4天出現,大多數人可在5至7天內康復,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嚴重腎臟問題並需住院治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0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斷交後仍深耕馬拉威17年 吳宗樹推動數位管理提升非洲人健康
「第四級病毒」一書記錄病毒學家在地球上最原始地區追蹤伊波拉病毒、漢他病毒等最致命病毒的親身經歷,吸引高中生吳宗樹立下「我要去非洲服務」的信念。長大後的吳宗樹自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畢業,2007年加入台灣駐非洲馬拉威醫療團,開啟他非洲人生的篇章。秉持與馬國夥伴互助、共好的理念,吳宗樹攜家帶眷蹲點,深耕迄今已17年。馬拉威位在非洲東南部,聯合國曾評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留著一臉落腮鬍的吳宗樹和妻子、2個女兒、8隻狗,住在馬拉威第3大城市姆祖祖市,與說著齊切瓦語的馬拉威人一起努力著,要用公共衛生的力量改變大家的生活。2007年赴馬拉威 未料台馬斷交吳宗樹2007年以醫療替代役身分加入台灣駐非洲馬拉威醫療團,當時醫療團由屏東基督教醫院承辦。吳宗樹協助醫療團在馬國推展愛滋病彩虹門診,開發愛滋病電子資料系統、藥庫資訊系統,也建置愛滋病患電子病歷系統,這套系統包括指紋辨識、觸控式直覺操控、病患管理流程及先進的報表等,還具有資料分析功能,可呈現醫療品質、病患存活情形等。吳宗樹也因此開始思索他的未來,希望留在非洲一圓夢想。沒想到,吳宗樹服役期滿返台,準備和女友結婚後聯袂飛到馬拉威時,卻發生台馬邦交生變,2008年2月兩國正式斷交,醫療團撤出,擾亂了他的生涯規畫,但他沒有放棄。2008年重回馬國 協助當地公衛沒多久,吳宗樹就接到醫療團長余廣亮的電話,問他願不願意重返馬拉威?他語氣堅定:「OK!」余廣亮和吳宗樹的英文名字都是Joseph,因斷交後馬國情勢混沌不明,Joseph Yu自掏腰包,聘Joseph Wu為研究助理,讓吳宗樹無後顧之憂地赴前線開疆闢土。兩個月後,吳宗樹完成終身大事,就飛到馬拉威拜會馬國衛生部、美國CDC等,探詢以NGO形式繼續合作的可行性。還好大家都清楚台灣在當地所做的努力與貢獻,2008年8月,他以挪威國際路加組織研究員名義,再度踏上馬拉威。他憑藉之前醫療團建立的關係,2009年7月與馬國衛生部及姆祖祖大學簽訂備忘錄,協助馬國管理並提升醫療品質、強化公共衛生系統等。CDC也撥款支持「馬拉威北部愛滋病電子資料系統建置與增益計畫」,吳宗樹成為台馬斷交後第一個駐馬的台灣公衛人員,也是促成兩國在無邦交情況下合作的一大功臣。從替代役小兵,到成為駐馬拉威的「封疆大吏」,吳宗樹除了延續愛滋病患電子病歷,更推動數十項跨國性的援助計畫,這些計畫不是直接撒銀子,而是教他們一技之長。「釣竿」策略像磁鐵般吸引愈來愈多的國際資源,屏基不必向政府要求巨額援助,就能為台灣開拓新的國際舞台,樹立「老外出錢,我們出力」的醫療衛生外交新模式。數位健康治理 全非洲唯一國家吳宗樹也協助馬國做數位轉型,馬拉威成為現今非洲唯一有專門部門負責數位健康治理的國家。馬國並成立數位健康資訊局,負責全國共29個區衛生局以及5省區衛生廳的教育訓練規畫工作,協助健康資訊系統標準化、制度化。這樣系統性的改變,吳宗樹認為是最大成果。吳宗樹協助馬國建立的傳染病監測系統,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套傳染病監測系統立即派上用場,控制疫情擴散並達到減害共存。馬拉威在全球防疫排名位居第27名,也是非洲第一個有數位疫苗證明的國家,獲歐盟及英國認可,展示台灣公衛實力。培育數百大學生 和妻女落地生根2010年起吳宗樹在姆祖祖大學講授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健康資訊學等,培育超過600名大學生。畢業生中有人出任馬國衛生部官員,也有人出任醫院實驗室主任,還有3名畢業生也在姆祖祖大學任教。當學生告訴他「你教的東西很有用」,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一刻。他和妻子、9歲、12歲的女兒已經拿到馬拉威的永久居留證,一家4口和8隻狗狗在馬拉威落地生根。吳宗樹說,馬拉威人並不貧窮,他們活得很快樂、開心,他計畫在這裡終老,要留下來實踐並見證以公衛的力量改變人們的生活。吳宗樹小檔案年齡:43歲學歷:挪威奧斯陸大學健康資訊學所博士候選人、台灣大學流行病學所碩士畢業、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現職:屏基海外宣教部專案經理、馬拉威衛生部資深技術顧問、挪威國際路加組織馬拉威辦公室技術顧問、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講師、台灣全球永續發展促進協會理事經歷:挪威國際路加組織馬拉威辦公室國家主任主要事蹟:布建馬拉威數位健康資訊系統馬拉威國家電子病歷醫療系統發展推廣協助馬拉威應變新冠肺炎疫情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培育國際公共衛生人才
-
2024-09-27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洗腎肋膜積液,輕則咳嗽、重則心臟衰竭!飲食務必嚴控鹽分水分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三:肋膜積液【建議就診科別】腎臟內科、胸腔內科、心臟內科保全劉大哥過去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的病史,初期沒甚麼症狀,不以為意,並未規則就醫服藥。加上工作勞累,常常覺得精神不濟,全身痠痛。上班無聊時會聽電台,如果聽到有好用的提神止痛秘方,常常買來使用。然而,沒有規則控制慢性病和濫用不明成分成藥的習慣,讓劉大哥腎臟功能快速下降,還沒50歲就開始洗腎。劉大哥因為工作需要,常常要輪值夜班,飲食時間不正常,外食鹽分又高,很難控制飲食和水分,且因血壓偏低身體不適,洗腎也常常無法洗完,脫水到原來的體重。這陣子劉大哥頻繁的咳嗽,有時還會喘。這天晚上,劉大哥咳個不停,一躺下來就覺得喘到受不了,家人趕快送他到急診就醫。急診醫師發現劉大哥胸部X光有雙側肋膜積水的現象,立即安排胸水引流,引流的胸水是漏出性(Transudate)胸水,心臟超音波顯示心臟衰竭徵象,診斷是體液過多合併心臟衰竭與肋膜積水,安排住院和緊急洗腎。劉大哥住院後還接受了心導管檢查,發現動脈均有80%的血管阻塞,因此置放了支架改善血流。經過這次驚嚇,劉大哥飲食開始嚴格控制水分,並規律服用慢性病藥物,洗腎時也比較不會有脫不乾水的問題,咳嗽和喘也跟著改善了。洗腎水分沒脫乾 輕則引發咳嗽、重則心臟衰竭洗腎腎友慢性咳嗽,是洗腎室常常要處理的問題。洗腎個案有時候累積的水分沒脫乾,這些水分積在肺部和肋膜腔中,就會刺激咳嗽受器,引起咳嗽。倘若累積的量更多,壓縮到肺部擴張的空間,還有增加心臟的工作量,就可能會引起心臟衰竭和呼吸困難的徵狀。這些個案可能躺著時就會咳嗽,或者姿勢改變時也會咳嗽。長期的避免方式是控制水分,把水脫乾,然而,有不少個案常常因為洗腎期間血壓下降,無法洗完全程,也因此無法脫乾水分。此時就得搭配嚴格控制飲食鹽分和水分的方式,來改善腎友的狀況。此外,因為腎友常常合併糖尿病與心血管問題,因此,咳嗽合併喘的個案,除了安排胸部X光和到胸腔科檢查外,也需要到心臟科排除心臟衰竭和心肌梗塞。有些年輕的糖尿病洗腎腎友,反而常常因為這種狀況,意外發現有心血管疾病,得以及時治療。腎友也容易感染肺結核造成肋膜積液高雄長庚2021年在臺灣醫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的腎友潛伏性肺結核相關研究中,整理過去文獻,發現臺灣腎友潛伏結核測試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Tuberculosis Test [IGRA])陽性率高達二到四成,高雄長庚自己收案的資料是19.3%的腎友IGRA陽性,近兩成的陽性率。換句話說,代表腎友間潛伏性結核的風險偏高,五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有潛伏性結核,這些人未來有發展成結核病的風險。潛伏性結核代表的是個案接觸過結核菌,結核菌潛伏在人體裡,但尚未發病,因此不具有傳染性,不會傳染給其他人。然而,這些個案有5%到10%未來可能會發展成結核病,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病個案,像是糖尿病控制不佳、老年人、洗腎個案風險更高。因此,對於有接觸過肺結核個案的腎友,IGRA如果陽性,建議要接受潛伏性結核的治療,可以減少九成的結核病風險,也可保護同住家人不會因為自己發病而被傳染。目前台灣潛伏性結核的防治是鼓勵性質,而非強制治療。因此未接受治療或因為副作用無法完成治療的腎友,建議密集監測自己的狀況。若發現咳嗽持續超過2週、不明原因持續發燒、體重減輕、食慾變差等疑似結核病症狀,建議到胸腔科或感染科就醫,釐清罹患結核可能性。此外,慢性咳嗽合併肋膜積液的腎友,除了腎衰竭和心臟衰竭相關的體液過多需要考慮外,感染肺結核的造成肋膜積液也是一個要留意的原因,少數的狀況下,還需要考慮其他感染和癌症的可能。末期腎病變的個案常常有很多共病,腎臟科的照護除了每年例行的胸部X光追蹤外,也會注意個案是否有合併胃食道逆流、氣喘、呼吸道疾病……等,可能增加咳嗽症狀的共病,轉介給相關的科別治療。參考資料1.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20 (2021) 1350e13602.衛生福利部:接觸者檢查及潛伏結核感染評估與治療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uw1IOseqbnBZMT7JcNufqQ(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5 醫療.感染科
RSV疫苗有必要打嗎?醫分析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風險,建議「這些人」最好施打
今年歌神張學友在臺灣的演唱會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確定停辦,各大媒體報導了這個意外的消息,瞬間讓本來大家不太常聽到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變成家喻戶曉的疾病。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小兒科的患者並不陌生,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九成以上都得過這個疾病,大部分是輕症。然而,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幼兒或兒童,肺功能會受到損傷,造成肺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氣喘、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和影響。也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給於嬰幼兒被動免疫的呼吸道融合疫苗單株抗體,或是鼓勵孕婦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保護小孩。呼吸道融合病毒高齡者盛行率不如流感,但重症率高於流感對於成年人方面,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物,所以除了重症患者,臨床上很少做這個篩檢。因此,過往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並不多。國外研究呼吸道融合病毒在65歲長者盛行率約3-7%,國內成大醫院的研究,60歲以上門診病患,呼吸道感染篩檢的盛行率約3.6%,和流感18.2%相比,大概是六分之一。而同樣成大的研究,加護病房的盛行率,呼吸道融合病毒5.7%,流感是12.7%,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感的差距拉小,也間接證實了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盛行率不如流感常見,但重症率高於流感。美國疾管局的橫跨了美國25間醫院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對於60歲以上的長者,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後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比例快四分之一(23%),流感重症和新冠重症插管的比例都大概只有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一半。RSV住院的重症死亡率(13.5%)高於新冠病毒,且是流感死亡率的兩倍。基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對高齡者感染的嚴重後果,讓美國疾管署去年建議60歲以上著長者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避免RSV造成的重症。然而,這項政策在今年六月重新限縮,改成建議75歲以上長輩施打,60到74歲患者,則建議評估有重症風險再施打,這些風險包含有慢性肺病、糖尿病、肥胖、免疫不全、住在機構的長者等。施打疫苗益處仍大於潛在風險在宣布這項政策的同時,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同時舉辦了會議,更新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在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長輩風險的簡報。對於市面上葛蘭素(GSK)與輝瑞兩種RSV疫苗的風險做了探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神經的嚴重疾病,可能造成全身癱瘓或呼吸衰竭死亡。約莫八成的個案可以恢復到自行行走,而有5%到10%的個案可能受到無法恢復的神經損傷。發生的原因不明,一般的發生率每十萬人有1到2人。經過嚴格統計分析後,葛蘭素的RSV疫苗接種族群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約每十萬人有2.8人發生,輝瑞的疫苗約每十萬人有13.69人發生。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這個會議的結論是:這些資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疫苗增加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但是也無法排除相關。最後,美國食藥署認為RSV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益處仍大於疫苗潛在的風險。60歲以上慢性心肺疾病與糖尿病都建議施打疫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長輩在呼吸道感染的盛行率,雖然比流感和新冠肺炎少,但如果嚴重到需要住院,需要使用呼吸器和死亡的比例就大增。此外,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是流感的三倍,加上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都得過,所以家裡如果同時有幼兒和合併慢性病的長輩,就會建議長輩接種,減少感染重症的風險。目前,國際上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指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以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都建議60歲以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為這些高齡合併慢性病的長輩,比起其他病患有更高的RSV重症和死亡風險。欣剋融同欣剋疹佐劑 保護力持久安全性高目前,台灣已引進自費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葛蘭素GSK的欣剋融疫苗使用的佐劑與其知名的新帶狀皰疹疫苗欣剋疹相同。可以加強免疫反應,延長疫苗保護力,對於這種不停突變的RNA病毒,這算是跨時代的發展。對於6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保護力超過九成。換句話說,就是得到RSV的話,可能還是會輕微感冒,但九成以上患者不會發展出支氣管炎或肺炎。而持續接近一年半,兩個感染季節的追蹤,RSV疫苗的保護力仍可維持七成左右,也就是目前證據保護力支持兩年打一次疫苗,至於第三年要怎麼做,還需要後續研究資料支持。而因為他的佐劑使用和帶狀皰疹欣剋疹一樣,所以副作用也大同小異。主要以局部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發燒、關節痛、肌肉痛以及疲勞為主。須留意的是,葛蘭素的疫苗並不適用於懷孕與授乳的婦女。目前臨床上還是建議60歲以上有合併慢性病長輩優先施打,對於75歲以上沒有慢性病的長輩,考量到年紀也是風險因子,可依循美國疾管局建議施打。參考資料1.Zar, Heather J et al. Early-lif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sease and long-term respiratory health,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0, Issue 02.Falsey A, Hennessey P, Formica M,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risk adults. N Engl J Med 2005;352:1749-59.3.吳宗祐、盤松青、呂俊毅、陳宜君,呼吸道融合病毒與副流感病毒之介紹,感控雜誌 2023:33:107-1144.Shih HI, Wang HC, Su IJ, Hsu HC, Wang JR, Sun HFS, Chou CH, Ko WC, Hsieh MI, Wu CJ.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aiwan, 2012-2013: A PCR/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5 Sep;94(38):e1545.5.Cia, CT., Lin, IT., Lee, JC. et al.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in pragmatically selected adul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ci Rep 11, 20058 (2021). 6.Diseas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ompared with COVID-19 and Influenza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Aged ≥60 Years — IVY Network, 20 U.S. States, February 2022–May 2023, CDC, Weekly / October 6, 2023 / 72(40);1083–1088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2/wr/mm7240a2.htm7.Dr. Patricia Lloyd, Evaluation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follow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ation Among Adults 65 Years and Older, MEETING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e, Adults, June 26 – 28, 2024 https://stacks.cdc.gov/view/cdc/157862/cdc_157862_DS1.pdf8.黃俐文醫師,神經的急性發炎 認識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亞東院訊第145期 2011年12月9.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4 Report, GOLD10.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202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11.RSV in Older Adults, CDC, https://www.cdc.gov/rsv/older-adults/index.html12.Michael G Ison, Alberto Papi, Eugene Athan, Robert G Feldman, Joanne M Langley, Dong-Gun Lee, Isabel Leroux-Roels, Federico Martinon-Torres, Tino F Schwarz, Richard N van Zyl-Smit, Céline Verheust, Nancy Dezutter, Olivier Gruselle, Laurence Fissette, Marie-Pierre David, Lusine Kostanyan, Veronica Hulstrøm, Aurélie Olivier, Marie Van der Wielen, Dominique Descamps, for the AReSVi-006 Study Group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Prefusion F Protein Vaccine (RSVPreF3 OA) in Older Adults Over 2 RSV Season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78, Issue 6, 15 June 2024, Pages 1732–1744
-
2024-09-17 養生.心理學解密
培養新習慣很難?專家教你把2件事「堆疊」在一起減輕壓力
琳賽.基(Lindsay Kee)從一年前開始,每次在出門帶狗散步前,都會先做點簡單的伸展,回到家後馬上做一些深蹲或開合跳;慢慢的,她的日常鍛鍊就這樣不斷地增加。做想做的事 並減輕壓力「把想做的事加到我已經在做的事情中,減輕了不少壓力,」來自俄勒岡州波特蘭(Portland)的琳賽表示,「我發現這很有效的幫助我,堅持去做我想做的事。」琳賽所用的方法,稱之為「習慣堆疊法」(habit stacking);「習慣堆疊法」出自於S.J.史考特於2014年出版的同名著作,重點在於把你想要做的事情或習慣,加疊在你每天已經習慣進行的事情上,來幫助養成新習慣。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在刷完牙後使用牙線;這做法可以用在日常生活許多方面;琳賽就會將維他命放在咖啡機旁邊,幫助提醒她每天早上服用。增加運動時間 也有幫助健身專家也指出,若你想要增加運動時間,習慣堆疊的做法也有幫助;曾訓練過50個專業運動團隊的行動力專家桑塔斯 (Dana Santas)指出,她會在用電動牙刷刷牙的時候,順便做深蹲或弓箭步,或單腳站立來練習平衡;另外,她還會在洗澡前,加上一組22下的伏地挺身。專家表示,雖然這種兩分鐘的運動並不能讓你瘦身,但任何一點運動,都對身體健康有幫助。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像是快走,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活動,像是慢跑,再加上兩天的肌力訓練。習慣堆疊不是什麼靈丹妙藥,且多數人在培養新習慣上,都會有困難。不過「烏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 Mastering the Habits of Our Everyday Lives)一書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表示,習慣堆疊是開始和維持新習慣的最佳方法之一。因為這可以移除決定何時或是否做某事的障礙。魯賓說,「決策疲勞是習慣形成的敵人。」她並建議,將新行為與你必須做或非常想做的事情堆疊在一起,這樣你就必須在進行你較固定的習慣前,先進行還不穩定的新習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0 醫療.心臟血管
權威期刊揭3種血液標記 可讓女性提前數10年預知心臟病風險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8月3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測量中年女性血液中的三種生物標記(biomarkers)含量,可比既有罹病風險計算機提前30年,了解受試女性未來罹患心臟病、中風等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心臟病是美國女性的頭號疾病殺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顯示,心臟病在2021年造成逾31萬名女性死亡,換算平均每五名女性,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研究指出,約80%的40歲到60歲女性,至少與一種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共存,但僅有半數女性認為,心臟病是她們最大的健康風險。專家表示,愈早評估生病風險,可能有助女性在來不及之前,採取關鍵措施來改善她們的健康。研究作者、麻州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簡稱BWH)的心血管疾病預防中心(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主任里德克(Paul Ridker)表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新研究中提及的檢測其實很普遍且常見,「這些檢測方法很普遍,類似問卷且價格也便宜,每次只要10元到12元不等」。這項研究的受試者是獲邀參加的2萬8000名公衛專業人士,研究開始時,她們平均55歲,少數人僅40歲,其中將近3%的人有糖尿病史,另有約14%的人的雙親中,至少一人在65歲前曾確診心臟病。研究綜合考慮血液中的三種生物標記結果,分別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LDL)、「高靈敏度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簡稱CRP),以及「脂蛋白(a)」(lipoprotein(a),簡稱LP(a));結果顯示,前述三項生物標記的綜合分析結果,可提前30年預測目前看似健康女性未來罹患心血管的風險。里德克表示,「檢測在早期預防階段發揮關鍵效用令我震驚,這凸顯年輕女性罹患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tic)疾病的過程,很早就開始了。」這項研究8月31日同時在英國倫敦舉行的「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年會上發表,里德克及其同事自1990年代初其開始追蹤將近4萬名女性,迄今長達30年,該研究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贊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9 養生.保健食品瘋
每個人都該吃綜合維他命?營養師揭3種常見營養補充劑迷思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站在藥局擺滿了營養補充品的架子前面,看得眼花撩亂,不知道該買哪一款?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過半美國成年人有在服用的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每年花費總數高達十億元。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是吃一顆就夠的神奇綜合維他命,緊跟其後的則是維生素D;但這其中又有多少補充品是真正必要的?又是否有可能會過量呢?「新聞周刊」(Newsweek)為此特別諮商了營養治療師維利霍恩(Erin Vilijoen),揭穿三種常見的營養補充品的迷思。迷思一:維生素D不會過量「維生素D可以盡量攝取的想法是個迷思,」維利霍恩指出,「維生素D可以幫助身體吸收鈣和磷,並調節像是情緒和免疫系統等體內其他功能…但服用過量會導致體內鈣積聚。」建議成人維生素D攝取量,每天不超過4000 IU(或100微克),兒童每天不超過2000 IU(50 微克)。迷思二:每個人都該吃綜合維他命維利霍恩表示:「雖然綜合維他命可在提供無法透過飲食獲得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上,非常有益,但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且,目前針對綜合維他命的含量沒有一個標準,因此每個產品和品牌的營養成分都不同,且可能與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補充品或藥物,相互作用。迷思三:很難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鎂鎂是我們體內第四豐富的礦物質,並在數百種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發表於「營養素」(Nutrients)期刊的研究報告,多達六分之一的成年人被認為缺乏鎂。補充鎂與降低血壓、改善睡眠、改善情緒和更好的血糖管理有關。然而,許多不同的食物來源中也含有豐富的鎂;綠葉蔬菜、堅果、豆類和全麥麵包中都富含鎂;當然,與許多其他營養補充品一樣,好東西也是會有攝取過量的問題。維利霍恩指出:「長期過量攝取鎂會導致,從腹瀉、嘔吐到腹部絞痛到心律不整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建議,鎂攝取量每天不應超過420毫克。簡單來說,營養補充品的需求和服用,因人而異,且取決於包括飲食、遺傳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若你想開始服用營養補充品,最好先與你的醫師討論一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1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肺結核」潛伏多久沒人知道,待「一時機」發病!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八:肺結核【建議掛號科別】胸腔內科、感染內科肺結核歷史久遠 治療進展卻緩慢 談到歷史上與人類共存最久的疾病,絕不能跳過肺結核,早在九千年前地中海海底城市的遺骸中,就已經有結核菌的蹤跡。三千多年前,印度的文獻就開始描述相關的症狀,中國過去以癆病來稱呼這個疾病。在明清小說中,大量相關的疾病描述,像西遊記中,孫悟空被老者罵癆病鬼,就是骨瘦如柴的意思。紅樓夢裡,黛玉臉色慘白,虛弱久咳,時不時還來一口血,病程符合結核病後期的表現。王夫人說晴雯得了女兒癆,屍體要燒掉不能留,也表明了那時候有癆病是會傳染的概念。對於歷史這麼久遠的疾病,其實人類也是到近幾年來才逐漸發展出對抗的武器。 一直到不久之前,不到一百年內,肺結核的治療還是沒有什麼武器。治療的方式就是像龍貓卡通裡畫的生病媽媽一樣,隔離病人,讓病人到比較溫暖的地方休養。蓋很多療養院讓病人住,遠離人群,真的是孤單寂寞的孤疾了。這些治療方式,代表人們很清楚肺結核是可能會傳染的。1950年以前,肺結核都是需要隔離治療的,一直到印度研究證實在家裡也可以治療後,居家治療搭配公衛端探訪患者,也就是像臺灣的都治計畫,每天送藥監測,才逐漸成為主流。肺結核發病緩慢漸進 從不知不覺到虛弱、咳血 肺結核的發病是緩慢漸進的,從一開始不知不覺,可能只是咳嗽有痰,食慾不佳,慢慢進展到消瘦、虛弱、體力下降,沒走幾步就喘,甚至合併咳血的現象。這過程中,前中期很多人還是可以繼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可預期會逐漸走向死亡。在還未迎向老年之前,這樣逐漸凋零緩慢的停止在最燦爛的時刻的疾病,歷史上成為許多小說家和劇作家描述病態美感的方式。 1943年,抗結核治療終於有了劃時代的發現,抗結核藥物的出現,讓結核患者不再英年早逝,出現被治癒的可能。雖然還有許多嚴重的患者,需要手術協助。直到今日,還可以偶爾看到一些過去用乒乓球塞滿肺腔的手術病患,隨著藥物和手術方式的進展,近年來已逐漸看不太到這樣的老病人。越來越多藥物的組合被研究和應用,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和過去相比顯著在下降。以往得了肺結核,大概就只能等著生命逐漸流逝了。現在,病人被診斷肺結核,最擔心就是,這個病會不會好?好消息是,大部分的肺結核在目前的醫療發展下是可以治癒的。「潛伏性結核」可以潛伏很久 如何早期偵測很重要 肺結核治療突飛猛進後,人們開始逐漸發現,肺結核的傳染不是立即馬上的,他會潛伏,而且不知道會潛伏多久。有不少個案詳細詢問病史後發現,家裡的長輩過去是有肺結核的,但可能已經過世好幾年,甚至是孩提時期接觸的了。潛伏性結核討厭的點就在這裡,在抵抗力好的人身上,不會發病,沒有症狀,也不會傳染給別人。但不知道會潛伏多久,結核菌就是躲到身體免疫不佳的時候才冒出頭來,跟帶狀皰疹有點像,不一樣的是,皮蛇皰疹痛完大部分會自己消退,結核冒出頭來,就回不去了。病程就會慢慢進展,一定要治療才行,因此怎麼樣早期偵測這些有潛伏性結核的個案,就變成現在另一個重要的新興議題。在結核病防治已逐漸穩定的國家,潛伏性結核的防治逐漸變成公衛首要任務,台灣目前對於接觸傳染性結核的接觸者會安排接觸潛伏性結核篩檢,篩檢陽性的個案會建議接受預防性投藥治療,投藥可以減少九成的未來發病風險,減少個案發展成肺結核的可能,就可以減少未來對同住家人的傳染風險,從潛伏期就開始預防肺結核傳播。參考文獻:1.History of World TB Day, CDC, https://www.cdc.gov/tb/worldtbday/history.htm2.衛生福利部:接觸者檢查及潛伏結核感染評估與治療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uw1IOseqbnBZMT7JcNufqQ(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29 醫療.消化系統
無症狀幽門桿菌感染要治療嗎?教授揭殘酷真相:「症狀有的時候只是一種自我感受」
讀者Andrew Lin在2024-7-2寄來電郵:林教授您好:之前您在治療幽門桿菌,吃益生菌?放的治療共識說,無症狀的幽門桿菌感染者仍應接受治療。但有看到2024的cdc資料認為不需要。想請教現在的共識仍是認為無症狀感染需要治療嗎?感謝!2024的cdc資料是這麼說:Asymptomatic infections generally do not need to be treated. Determine treatment on an individual basis, and treat patients with active duodenal or gastric ulcers if they are infected(無症狀感染者一般不需要治療。根據個別情況來決定治療,並對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感染患者進行治療)。這段話裡的「無症狀感染者一般不需要治療」的確是會讓人以為「無症狀感染者不需要治療」。但很不幸的是,儘管這或許是「美國共識」,卻絕不是「全球共識」。我是在2020-1-20發表治療幽門桿菌,吃益生菌?,引用了兩篇「全球共識」的論文(發表於2015和2017),而這個共識就是「不管有無症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需要治療」。在2020年12月又有一篇「全球共識」的論文發表,而它是在報導一個在臺北召開的「全球共識」會議的結果。請看Screening and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for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the Taipei global consensus(篩檢與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預防胃癌:臺北全球共識)。這個由來自11個國家的28位專家參與的會議所得到的結論是:有證據支持應向所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提供根除治療的建議。易受感染的受試者應接受檢測,如果檢測呈陽性則應進行治療。對於胃癌風險較高的族群,應考慮大規模篩檢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也許是受到這個「臺北全球共識」的影響,台灣衛福部在2022年8月發表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而裡面有這麼一句話: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事實上,縱然是美國的專家也不見得就同意CDC的建議,請看今年2月發表的Evolving Concepts in Helicobacter pylori Management(幽門螺旋桿菌管理概念的演變):幽門螺旋桿菌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也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而胃癌仍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繼續對美國的少數族群及移民群體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迄今為止,幽門螺旋桿菌病例發現方法依賴於基於症狀或高風險指標(例如種族或民族背景和家族史)的機會性檢測。然而,這種方法遺漏了很大一部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他們仍然有胃癌的風險,因為大多數感染在臨床上是無症狀的。此外,患有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個體存在胃腫瘤前病變的風險,這些病變也無症狀,只有透過內視鏡檢查和活檢才能可靠診斷。因此,為了對胃癌預防產生重大影響,需要一種系統方法來更好地識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其併發症(包括胃腫瘤前期和癌症)風險最高的個體。鑑於常用療法的成功根除率急劇下降以及抗菌素抗藥性增加,還必須優化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應作為一種傳染病進行管理,以及藥敏試驗的日益普及,我們現在有動力放棄被證明根除率不足的經驗療法。基於分子的敏感性分析有助於選擇個人化的根除方案,而無需進行侵入性手術。改進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方法加上人群層面的篩檢和治療計劃可能是預防胃癌的有效且高效的策略,特別是對於承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其併發症最重負擔的少數群體和潛在邊緣化人群。北京大學的胃腸科主治醫師宋志強在2021-2-5發表沒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 也得治:先給大家講兩個案例。…這兩個病例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平時都沒有不適症狀,一起病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併發症表現,一個是癌變,一個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兩位患者其實在幾年前的常規查體中均已發現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當時能夠把這個細菌很好地根除,就可以避免這麼嚴重的後果和風險了。這也提醒大家,沒感覺到症狀,不代表真的沒有問題,症狀有的時候只是一種自我感受,並不可靠。如果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病人做個胃鏡,取胃黏膜活檢,顯微鏡下放大來看,幾乎都會有很多炎症細胞浸潤,甚至是糜爛、潰瘍、萎縮、腸化等表現。這段話裡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症狀有的時候只是一種自我感受」。一個人可以在幾十年裡都「無症状」,但一旦有了症狀 – 胃大出血,就Bye Bye了。Bye Bye也許還OK,怕的是胃癌、化療,生不如死的折磨。所以,您真的要選擇「無症狀感染者不需要治療」這條途徑嗎?原文:無症狀幽門桿菌感染要治療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5 醫療.牙科
牙膏超過這用量刷牙不會更乾淨 當心還可能害牙齒變黑又變薄
每次看到牙膏廣告裡一支牙刷擠滿一長條牙膏,就不禁搖頭嘆息:難道為了賺錢就需要這樣害人嗎?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在前天(2019-2-1)發布一份調查報告,標題是Use of Toothpaste and Toothbrushing Pattern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United States, 2013–2016(兒童和青少年牙膏使用和刷牙習慣 – 美國,2013-2016)。這項調查共納入5,157名3-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結果發現,在3到6歲的兒童裡,約有四成過量使用牙膏。過去數十年的研究已經證實,適量的氟可以保護牙齒,因此,絕大多數的牙膏都含有氟。可是,研究也一樣表明,過量的氟是會破壞牙齒的。尤其是在牙齒發育期間,攝入過多的氟會導致牙釉質結構的變化,例如變色和凹陷(氟斑牙)。 因此,CDC建議:(1)兒童在2歲時才開始使用含氟牙膏,(2)3歲以下兒童應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3)3到6歲的兒童應使用豌豆大小(0.25克)的含氟牙膏。可是,這項調查卻發現,約四成的3到6歲小孩在用牙膏時,是擠了至少覆蓋半支牙刷的量。由於6歲以下的兒童吞嚥反射還未發育完全,所以過度使用牙膏,會導致吞入過量的氟,從而造成氟斑牙。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教導,甚至監管小孩,如何正確使用牙膏。雖然這份調查報告是針對兒童及青少年,但事實上,成人也一樣有過度使用牙膏的問題。在Paxton Dental牙科診所的網站有一篇文章叫做The Dangers of Toothpaste,其中的兩句話是:「牙膏的過度使用已被確定會導致某些情況,例如牙釉質變薄和敏感性增加。如果你被教導越多刷牙,牙齒就會越白,你就可能成為一個牙膏濫用者。」在Harris Dental牙科診所的網站也有一篇文章叫做How much toothpaste should you be using,其中的一段話是:「由於牙膏在電視上的廣告,大多數成年人認為有必要覆蓋牙刷的整個表面。 但這實在是太多了。成年人只需要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來正確清潔牙齒。」事實上,早在2005年,牙醫教授Thomas Abrahamsen就發表一篇論文The worn dentition–pathognomonic patterns of abrasion and erosion(磨損的牙列 – 磨損和侵蝕的病徵模式)。他說:「濫用牙膏的患者通常不喜歡他的牙齒顏色。這些人誤以為多刷牙,牙齒就會越白。但是,實際上相反的情況發生:隨著牙釉質變薄,牙本質越接近表面,導致整體外觀變得更黑暗。如此,又惡性循環地導致進一步濫用。」總之,在醫學界,正確的牙膏使用量,是沒有爭議的。所有正規的牙醫機構及診所,都是建議豌豆大小。但是,為什麼牙膏廣告卻偏偏要擠滿一整條呢?原文:牙膏用太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1 失智.像極了失智
拖欠帳單、忘了繳卡費?研究揭理財能力可看出早期失智症
研究人員一直希望建立一種演算法,協助預測某人將來是否可能會患上阿茲海默症。其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與喬治城大學一項全國性研究表明,用於衡量一個人履行財務承擔能力的信用評分,也可能預知認知能力是否下降。研究發現,一個人若確診有失智症,他的理財能力,包括信用評分早在五年前就開始減弱,而支付房貸的拖欠率,則在確診前三年前就開始增加。儘管並非所有處於失智症早期階段的人都會拖欠帳單,但若真的拖欠,其拖欠率增加幅度及速度確實驚人,例如在確診前一年,信用卡拖欠餘額增加最少50%,抵押貸款拖欠率也大增11%。阿茲海默症協會護理及支援部主管莫雷諾(Monica Moreno)表示,失智者財務出現問題,主要是他們容易遭受財務欺詐或詐騙,包括身分盜竊等,若不及早解決,他們面對的財務風險會更加巨大。她指出,這個研究說明了,失智者如何應對管理金錢或個人財務方面的挑戰,是失智症的常見早期預警信號,他們的家庭成員愈早發現這些徵兆及愈早介入就愈重要,包括更快地做好財務規畫。阿茲海默症協會也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與失智者及早討論值得信賴的家庭成員或朋友,協助支付帳單或設定自動付款計畫等;建立一個帳戶,只留有一小筆金錢供失智者自行使用;在銀行帳戶或信用卡設定大額往來自動通知;多留意銀行帳單;在電話上設定應用程式,以防範電話行銷及潛在的電話詐騙。失智症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記憶力會持續減弱及失去認知能力。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顯示,美國70歲以上的長者人口裡,15%患有癡呆症;美國患有阿茲海默症及相關失智症的580萬人裡 ,其中560萬人是65歲或以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7 醫療.感染科
2024流感新冠疫苗懶人包/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10月雙疫苗開打時程及對象整理
疾管署指出,4月底才結束的流感稱公費藥劑延長使用,因為流感進入流行期再次重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即日起至7月31日再次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措施,只要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皆可使用。此外,10月1日起將開放11類公費對象接種流感、新冠疫苗施打,《元氣網》以下整理10月的雙疫苗開打時程及細節。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程第1階段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間:2024/10/01起11類公費對象:.醫事及衛生防疫人員.65歲以上.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開打時間:2024/11/01起施打對象:流感疫苗: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新冠疫苗:滿6個月以上民眾是流感還是新冠?由於本年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若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用新冠家用快篩輔助檢測。若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盡速就醫,並由醫師依主訴與臨床判斷,評估是否符合公費藥劑用藥條件,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速剋流及瑞樂沙。》公費流感藥劑配置查詢新冠的部份,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主流株為JN.1、KP.2、KP.3。目前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病毒,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於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新冠/肺鏈疫苗專區查詢【參考資料】.疾管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炎炎夏日別洗冷水澡?5個小訣竅助你不開冷氣也能睡得涼爽
在炎熱的夏日夜晚輾轉難眠的人,相信不在少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雖然開冷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簡單方法,但專家指出這並不是唯一解方;因為高溫讓冷氣負擔加重、耗費大量能源,給供電系統帶來額外壓力,何況有些人並無冷氣可用。以下是專家提供的五個小竅門,有助在炎熱的夜晚睡得更香甜:1.盡可能保持臥室涼爽要保持室內涼爽,可嘗試做這些事:.在白天將百葉窗或窗簾拉上。.增加空氣流動與通風,視夜間氣溫下降程度,打開窗戶也有幫助。.如果不想或不能開窗,賓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巴斯納(Mathias Basner)建議,敞開臥室的門。他說,這樣就能讓屋內其他地方的冷空氣進入,有助通風。.只要室內不是太熱,電扇也能改善空氣流通,讓人感覺涼爽些;但疾病防治中心(CDC)提醒,當室溫超過華氏90度(攝氏32度)時,電扇雖有助通風,但並不能降溫,無法預防與熱有關的疾病。2.不要收起所有被子雖然在燠熱的夜晚,身上不想蓋任何東西,但體溫在睡眠時會發生變化,因此專家建議在夏天的夜晚選擇蓋條薄一點的被子。3.不要洗冷水澡專家指出,洗冷水澡雖有助消暑,但要確保水溫不致太冷。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專家佩拉約(Rafael Pelayo)表示,水溫太冷可能導致身體不適,例如心跳加快;只要將頭髮與皮膚淋濕,就會讓人感覺涼爽。4.改變睡眠的安排佩拉約說,如果與體溫較高或睡覺容易出汗的人同房,不妨試著與他們分床睡。他說,可考慮睡在地板上,因為地板通常較涼爽。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里德(Kathryn Reid)表示,搬到家中較涼快的地方也是解決之道,例如地下室。5.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難以達到理想睡眠溫度的炎熱夜晚,專家建議集中精神做些能有助進入夢鄉的事,例如佈置一個黑暗安靜的環境、拔掉電視插頭為睡覺做準備,及透過一些活動讓身體放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7 養生.保健食品瘋
需要做維生素D濃度檢測知道自己缺不缺嗎?官方最新指引解答
昨天(2024-6-13)兩位讀者同時來函告知美國的內分泌協會關於維他命D的最新指南。第一位是腎臟科醫師邱文淵。他和我素昧平生,但我當他是學術上的知交,也有邀請他做我2020年的新書維他命D真相的推薦人。邱醫師在信函裡先是簡單介紹內分泌協會的最新指南,包括「不要篩檢維他命 D」,然後說:林教授,我想你己看過這篇文章。你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官方認同。第二位來函的讀者是Alberto。他是把兩篇翻譯文章放在維他命D謊言氣球這篇文章的回應欄裡。第一篇翻譯文章的英文原文是2024-6-3發表在Medscape的‘Don’t Screen’ for Vitamin D: New Endo Society Guideline(「不要篩檢」維他命 D:新內分泌協會指南)。第二篇翻譯文章的英文原文是2024-6-7發表在Medscape的Vitamin D Test Inaccuracies Persist Despite Gains in Field: CDC(儘管在該領域取得了進展,但維他命 D 測試的不準確性仍然存在:CDC)。邱醫師和Alberto提起的內分泌協會最新指南是2024-6-3發表的Vitamin D for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維他命 D 用於預防疾病:內分泌學會臨床實務指南)。有關新指南所建議的「不要篩檢維他命 D」,我在2017-10-20發表的大腸癌治療的迷惘以及2018-2-1發表的維他命D,讀者回應就有說:沒有人知道什麼叫做「維他命D正常值」。我在2018-3-13發表的啥是「維他命D正常值」裡更詳細說明(1)到底什麼是最佳維他命D濃度,還沒有達成共識,而精確的維他命D測量方法也還只是在研發中,(2)與其他維他命不同,維他命D在血液中的濃度在一年中隨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而起伏。也就是說,某個時候“過低“,某個時候”過高“, 都可能是正常的,(3)目前的維他命D測量方法仍有很高的變異性,而這可能會導致不正確的維他命D缺乏之診斷。也就是說,同一個血液樣品,某一家醫院測出“過低”,但另一家卻測出“正常”。我在2019-11-11發表的維他命D:什麼是“正確”水平?裡翻譯了哈佛大學發表的Vitamin D: What’s the “right” level?(維他命D:什麼是“正確”水平?),而其中的一個段落標題是「精確定位“健康”的維他命D水平是棘手的」。我在2019-12-26發表的維他命D悖論引用了兩篇論文說:「非洲裔美國人血清維他命D的濃度大約只有白種美國人的一半,但是骨折發生率卻也只是白種美國人的一半。…根據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建議不應該篩檢總維他命D濃度。」我在2021-4-15發表的仍然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維他命D篩檢裡報導了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的5篇關於是否需要做維他命D篩檢的文章。我在2022-11-30發表的血檢測不到維他命D,骨頭卻正常裡指出有人測不到維他命D,但骨頭卻完全正常。我在2024-2-2發表的維他命D這匹死馬裡說(1)許多專業組織,包括 USPTF、美國國家醫學會、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基金會和美國臨床病理學會,現在都支持「不要開立基於維他命D 的篩查」,以更恰當地反映這樣一個事實:這些測試在醫學上是不必要的,浪費金錢、時間和資源,並助長了普遍維他命D 缺乏的錯誤信念,(2)此外,內分泌學會正在徹底修改其關於維他命 D 的指南,拋棄 Michael Holick 精心挑選的利潤驅動的主張,並僅使用可靠的隨機對照和臨床相關數據。有關Michael Holick,請看: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虐童反證維他命D之父 vs 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最後,很感謝邱醫師說的「你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官方認同」。但是,就傳遞正確醫療訊息而言,被「官方認同」是遠遠不如被「民間認同」。請看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後記:文章發表之後1小時,讀者Arthur Ting在臉書留言:「官方認同」是遠遠不如「民間認同」!唉!水清濯纓 水濁濯足。原文:不要篩檢維他命D:官方認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31 焦點.健康知識+
精油類防蚊液比較天然安全?藥師教你挑對防蚊液 使用注意3件事
隨著氣溫升高,蚊蟲也越來越活躍,許多小朋友的身體都被叮成「紅豆冰」,讓爸媽心疼不以,如何挑選適合自己小朋友的防蚊液,讓小朋友在夏天也能愉快的戶外活動,是家長們共同關心的話題,小花藥師花逸修 以自身在藥局工作的經驗,分享3個年齡段的小朋友防蚊液的,挑選建議與使用注意事項。不能和大人共用!小朋友防蚊液挑哪種?三個年齡段要注意!小朋友的防蚊液,不可以跟大人用同一瓶!如何安全的幫小朋友使用防蚊液?小花藥師花逸修 指出可以以三個年齡來做分界,分別是2個月以下的嬰兒、2個月~2歲、2歲以上。.2個月以下幼兒僅建議用物理性防蚊防蚊液的常見的成分像是 DEET(敵避) 與 Picaridin(派卡瑞丁),不能給2個月以下小朋友使用,因此,建議不要使用任何防蚊液,也包括防蚊貼片。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建議用物理性防蚊,例如蚊帳或長袖。.2個月以上,可以使用低濃度的DEET:敵避很安全,是疾管署核可的防蚊成分,挑選低濃度大約10~30%的即可。.2歲以上,可以開始使用Picaridin:Picaridin是比較新的成分,是目前防蚊效果最持久的,也比較不會有刺鼻的氣味。使用防蚊液注意3件事1.先擦防曬再擦防蚊液在戶外防曬也很重要,因此如果同時有防曬需求,小花藥師花逸修建議先擦防曬,乾了之後(大約間隔10~15分鐘)再擦防蚊液,如果防曬乳含有防蚊液成分,就要特別注意不要同時使用喔!2.防蚊液需適時補噴如果因為活動流汗,汗水會稀釋防蚊液的成分,因此液流汗之後,也需要補充防蚊液,才能有效的防蚊。3.精油類防蚊液並沒有比較天然安全另外要特別注意,許多家長認為精油類別的防蚊液天然更安全,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美國CDC)不建議3歲以下小朋友使用尤加利精油或檸檬桉油,因為過去曾發生癲癇的案例,此外精油很快就會揮發,防蚊效果比 DEET 與 Picaridin還低,若沒有特殊藥物過敏或限制,建議可以選擇 DEET 與 Picaridin 即可。關於作者/小花藥師花逸修 社區藥局筆記Instagram粉絲數5.1萬為知識型藥師KOL 第一名長年關注藥局產業,希望整體產業更好
-
2024-05-16 焦點.食安拉警報
全球首見乳牛染禽流感已傳人!喝牛奶、吃美牛有風險嗎?關鍵8問解析
美國出現全球首起乳牛感染禽流感,連貓、羊都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疫情,另有一例人類輕症有結膜炎症狀。乳牛禽流感會傳染給人嗎?這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部份,《元氣網》整理禽流感重要問題,讓大家了解及防範。Q1:乳牛也會染禽流感?會傳染給人嗎?美國於德州等九個州的46間乳牛場,今年3月起陸續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疫情,迄今累計報告42起疫情。受感染動物除乳牛外,也包含貓、羊等,其中貓隻病情較嚴重,至少10例死亡,野鳥至少5件。至於人類病例,累計監測260餘例,檢測33例,於4月1日報告出現一例人類病例,屬輕症,出現結膜炎症狀,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已痊癒。Q2:美乳牛染禽流感,病毒從何而來?經調查研究發現,本次傳播疫情的病毒是經由野鳥傳染給乳牛後,再於牛群中傳播。至於最初乳牛感染H5N1現象為何會發生?美國科學家以現有證據推測,可能是乳牛攝入「被感染H5N1病毒野鳥糞便污染的牧草」所導致,而乳牛之間,則可能是由機械傳播,如擠乳器、或清潔步驟器械的接觸,造成傳播。Q3:H5N1病毒造成其他動物疫情的風險?研究顯示,乳牛的乳腺細胞廣布人與禽的流感受體,可能為牛乳中病毒量高的原因,研判乳牛可能為流感病毒的中間宿媒。牛隻中已發現無症狀傳播,並回傳至野禽及其他動物,當局已針對其他暴露物種,例如豬隻,加強檢測。美國已開始對病毒於人與牛的呼吸道、乳腺細胞的繁殖情形,展開研究,並進行雪貂試驗。Q4:美國目前採取那些防疫措施?現在藥物和疫苗有效嗎?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正與美國農業部密切合作,監測野生鳥類和家禽、乳牛中的禽流感感染狀況,並且加強監測與衛教宣導。並針對疫情傳播風險進一步分析,確保食品安全,並著手進行疫苗等相關整備。美國於四月廿九日起,限制乳牛須檢測陰性,方能跨州轉運,核酸與血清學檢出陽性者,也必須強制通報。在抗病毒藥物方面,已確認目前病毒仍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PA核酸內切酶抑制劑敏感,其餘藥物測試中。候選疫苗株中,已知2支能對此病毒提供保護,已針對2家公司的H5N1疫苗產品進行安全及有效性檢測,並針對曾接種疫苗人類的血清進行測試,確認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效力。美國疾管中心( CDC)也表示,正在向FDA申請開放使用眼睛拭子進行H5N1檢測,並已開始透過廢水監測IAV病毒(A型流感病毒)。Q5:喝牛奶有染疫風險嗎?病牛未經消毒的生乳中可檢出大量病毒,美國官方表示,美國肉品屠宰場有官方獸醫師,牛隻有染病疑慮就不會進入食物鏈,目前確認部分市售乳製品中雖檢出病毒殘粒,但均無致病活性。疾管署表示,美國針對297項市售乳品樣本(含乾酪與優格)進行雞蛋培養,均顯示無活性病毒,判斷現行巴氏殺菌方式仍有效;已再針對消毒前之混合生乳進行病毒量檢測,以確認殺菌方法效力。嬰幼兒配方奶粉PCR檢驗皆為陰性。另外,美國也針對牛乳衍生產品汙染情形、病毒於生乳中存活時間、人類口服病毒感染風險、零售牛乳病毒活性、巴氏殺菌對該病毒之有效溫度時間組合等展開研究。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則說,台灣市售鮮乳都有經過高溫殺菌,所以才會規定牛乳不可以生飲,至於病毒殘粒問題,代表是病毒屍體,病毒已死亡,不會傳染給人而致病。Q6:進口美國牛肉還能吃嗎?至於食用美國牛肉的風險,疾管署評估,乳牛占美國牛肉產量6.8%,目前認為病毒不會在牛隻全身傳播,美國抽檢流行區市售卅 樣絞肉樣本,均為陰性。當局已將繼續對生絞肉、乳牛肌肉取樣,進行病毒檢測,並對不同熱處理程度的牛肉進行病毒殘餘實驗。不過,哥倫比亞已暫停美國特定州別的牛肉進口。Q7:病毒傳播會導致大流行嗎?新冠疫情難道又要捲土重來? 目前病毒極可能透過候鳥持續擴散,WHO評估,此波疫情對一般大眾風險仍低,但對「易接觸感染動物及汙染環境者」風險較高,建議各國加強監測、通報並共享資訊,提高警覺,並因應準備。感染症學會秘書長黃建賢說,H5N1為舊的禽流感型別,但原本僅是感染人類與禽鳥,一旦發生跨物種感染,必須看致病力及嚴重程度。跨物種感染出現時,過去不曾被感染過的新物種,因為免疫系統不認識該病毒,免疫反應會比較強,嚴重程度會比較高,但傳染力低;但若出現病毒突變或基因交換,導致傳染力變強時,就可能導致大流行。Q8:我國疾管署與各部會採取那些措施? 疾管署於5月13日舉行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會議,由傳染病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張上淳主持,邀集農業部、食藥署及相關專家與會,針對防治工作進行盤點與討論。建議目前國內雖無出現此疫情,但仍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生乳。食藥署表示,國內市售鮮乳皆有殺菌製程。農業部獸醫研究所說明,依據國際基因庫,針對近期美國乳牛H5N1禽流感其核酸序列進行比對,美國乳牛中H5N1病毒的PB2、PB1、NP與NS等,四段基因均源自北美病毒株,與台灣禽鳥檢出的H5N1為不同病毒群。農業部進行牛隻H5N1疫情監測,若發現牛隻H5N1疫情,即透過現行農衛雙方禽流感疫情交換機制,提供疫情資訊,讓衛生單位對接觸者進行主動健康追蹤。疾管署已預先規畫當國內乳牛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時,啟動新型A型流感通報條件修訂,以及預擬疫情發生時畜牧場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建議等措施,降低疫情對產業與食品安全造成衝擊。專家建議:感染症權威、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黃立民:禽流感H5N1病毒毒性強,在台灣以往H5N1病毒多經由接觸候鳥,或由其排泄物中的病毒傳染給雞、鴨等禽類,但美國出現全球首次乳牛感染禽流感,並出現首例牛傳人個案,由此可見H5N1傳染範圍廣,可以傳染給牛隻或任何哺乳類動物,研判傳染原因為酪農場占地廣,乳牛的飼料、乳腺遭到候鳥排泄物中H5N1病毒感染所致。目前為乳牛感染H5N1病毒,不能排除未來可能肉牛也會被感染,同樣的被感染的牛肉也不要吃,等待牛隻痊癒後,牠的奶、肉才能吃。「台灣位在候鳥遷徙路徑上,酪農場應做好防護。」黃立民說,乳牛體積大且感染後病情多較輕微,不會如受感染的雞、鴨直接撲殺,因此,酪農場防護措施更顯重要,呼籲農業部應針對全國酪農場制定嚴格的防護措施,避免乳牛遭到候鳥的排泄物或接觸而感染,在酪農場的工作人員也應穿好隔離衣等,並不要接觸遭感染的牛隻,降低引發H5N1病毒傳人的機會。公衛專家何美鄉:約兩周前注意到美國傳出相關疫情,美國目前相關資料也不多,當地認為病毒已經在乳牛間傳播一陣子了,但目前尚未有資訊顯示病毒變異趨近適合感染人,也就是說並未顯示病毒容易在人類之間傳播。「(禽流感)在乳牛身上是滿特別的」,何美鄉說,乳牛感染的病況,目前看來沒有很嚴重,主要為產乳量減少,而人感染的症狀也相對輕微,目前有通報的個案,是接觸乳牛後感染結膜炎的患者,現階段就是持續觀察病毒變異狀況,看會不會演變為重症,需要再仔細觀察。感染症學會秘書長黃建賢:疾管署建議勿喝生乳,但傳出美國有人搶購,到底可不可喝生乳?美國生乳銷售量暴增,源於部分民眾認為飲用未經殺菌、含有H5N1病毒的生乳,可以得到免疫力。這類作法背後的想法類似於接種疫苗,但是疫苗是在身體中注入死的病毒,直接引用生乳仍有機會攝入有活性的病毒,因此並不建議。 參考資料:.疾管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郵輪會暈船?選對客艙很重要…旅遊顧問教應對方法
暈船是動暈病(motion sickness)的一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庫倫(Kathleen Cullen)表示,當視覺系統、內耳、肌肉中受器獲取的資訊有差異時,便會出現動暈病,例如在郵輪船艙內,雖然船在移動,但周遭環境可能看起來仍保持穩定。動暈病的症狀可能包括噁心、頭暈和嘔吐。雖然現代郵輪有減搖裝置降低晃動感,但一些航程可能較容易碰到波濤洶湧的水域。Shellback Cruises老闆兼旅遊顧問的皮基特(Rusty Pickett)說:「如果要橫越大西洋前往英格蘭,北大西洋可能相當不好走,尤其是冬天。」德瑞克海峽(Drake Passage)是南極探險航程的特色航段,也是出了名的凶險,皮基特指出,在這裡船頭往往會上下顛簸,不過「船的底部、中間可將晃動減到最小。」庫倫建議,預訂有窗戶的艙房,這樣就能遠眺地平線,或是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於緩減動暈病的不適。旅客可以隨身攜帶藥物或其他有幫助的療方,庫倫表示需要處方的東莨菪鹼(Scopolamine)貼片也可以幫助乘客度過顛簸,Dramamine等非處方藥也能派上用場。這些藥品會讓使用者昏昏欲睡,旅客應該在旅遊前與醫師討論選擇。用真正的薑製成的薑糖或薑汁汽水,或是指壓手腕帶可能也有幫助。庫倫建議,登船後在船的外甲板眺望地平線,這是避免暈船的好方法。疾病防治中心(CDC)也提供其他建議,包括躺下、閉眼和睡覺;限制攝取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少量多食;不抽菸。郵輪上通常有醫療人員,可以治療小症狀,船上也備有暈船藥。(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5-04 養生.聰明飲食
想要精力充沛?營養師建議多吃「4類食物」提神增強能量
專家認為,精力充沛首重充足睡眠,但蓋洛普(Gallup)民調顯示,全美20%成人每晚最多只睡五小時,營養師建議吃提神食物增強能量。4大類食物提神增強能量營養專家一致認同以下四大類食物能夠提供最多能量。第一類:複合醣類內科醫生兼臨床營養師拉納瑪(Nancy Rahnama)說, 單一碳水化合物(simple carbohydrates)會迅速分解成糖、導致血糖高速飆升,這類食物包括白麵包,血糖快速飆升後又速降,會導致疲勞、煩躁、情緒變化、頭痛、飢渴。相對的,美國心臟協會稱,複合醣類消化速度較慢,向血液中釋放葡萄糖的速度也變慢;註冊營養師費勒(Maya Feller)說,早餐吃複式醣類食物可讓人一整天充滿活力。複式糖類食物包括:全麥麵包、甜蕃薯、麥片、南瓜籽、蘋果、鷹嘴豆 (Chickpeas)。第二類:高纖食物拉納瑪說,吃高纖維食物可有效補充能量。營養師推薦的高纖食物包括莓果、藜麥(Quinoa)、李子(Prunes,或譯西梅)、綠葉蔬菜,綠葉蔬菜又以菠菜最受推崇。第三類:有益心臟的脂肪富含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的脂肪以及不飽和脂肪(unsaturated fats)都有益心臟健康。營養師班南(Patricia Bannan)說,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大腦健康,她列舉鮭魚和沙丁魚等高脂魚類可改善情緒並降低憂鬱。不飽和脂肪有助於抑制發炎並降低血壓。富含有益心臟健康脂肪的食物主要包括奶油果、豆腐、橄欖、沙丁魚、黑巧克力、鮭魚。第四類:水看似簡單,卻是增加能量的一大要素,常被忽略。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稱,脫水會影響情緒、感覺呆滯。註冊營養師馬納克(Lauren Manaker)稱,全天攝入足夠水份可保肌肉充滿活力。每天該喝多少水?目前無定論,與體力活動量相關,但當你感覺疲倦時,喝水肯定有益無害。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7 醫療.心臟血管
只是血壓比較高?研究揭高血壓如何增加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
很多人可能沒有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由於高血壓在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症狀,甚至多數患者未意識到自身有高血壓。高血壓對身體危害到底有多大?根據澳洲一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的研究發現,高血壓除了是死亡的首要危險因子,高血壓還會損害動脈,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心血管疾病為一系列影響心臟和血管的各種病症,像是心臟病發作、中風、心臟衰竭、心律異常和心臟瓣膜問題等,而高血壓是一種已知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隨著時間流逝,高血壓會損害動脈,使其靈活性降低.這會減少流向心臟的血液和氧氣,它也可能導致大腦動脈破裂或阻塞。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有多密切?在澳洲,3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據估計將血壓降低25%,每年可挽救約37000人的生命。然而,只有32%的澳洲高血壓患者將血壓降至健康範圍內,其他國家例如加拿大的比例則為68%,而且大約一半的澳洲高血壓患者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高血壓。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分析1990年至2019年的數據,以確定與該時期整體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相關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人員發現,1990年澳洲全因死亡人數中,收縮壓升高導致了24%的死亡,2010年下降至14%,2019年保持在14%不變。另外在1990年、2010年和2019年,收縮壓升高分別導致了54%、44%和44%的心血管相關死亡,與前者的模式相似。你可以做什麼來降低血壓?雖然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出現了初步改善,但隨後沒有繼續下降,高血壓仍然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的首要風險因素,其次是飲食風險和菸草使用。另外,研究也發現年齡和性別也存在差異,特別是在25至49歲的男性中,高血壓導致中風相關死亡比其他群體更大。該研究作者提醒,證據表明血壓升高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因此對任何年齡或性別的人進行篩檢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預防、檢測和有效治療是對抗心臟病和中風的最佳武器。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許多高血壓患者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將血壓降低到健康範圍,或是將血壓保持在健康範圍。以下為降血壓具體作法:1.每週至少150分鐘的體能活動(每週運動5天,每天約30分鐘)。2.不吸菸。3.健康飲食,包括限制酒精和鈉的攝取。4.保持健康的體重。5.管理壓力。除了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外,有些高血壓患者還需要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資料來源】.An analysis of nearly 30,000 deaths has shown high blood pressure is the biggest mortality contributor in Australia.How High Blood Pressure Can Raise Your Risk of Heart Disease, Death.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What 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CDC: High Blood Pressure Symptoms and Causes
-
2024-03-04 醫療.感染科
整理包/2024公費流感疫苗擴大全民免費施打!流感疫苗如何預約?可指定廠牌嗎?
公費流感疫苗3月5日將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未施打者接種,你打流感疫苗了嗎?近期感冒的人太多,如果還沒打過,可把握此次免費施打的機會。元氣網整理以下相關訊息。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打完多久有保護力?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病毒株都有不同,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是全球一致的作法。流感疫苗施打後,需約2周後才會產生足夠具保護力的抗體,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盡早接種,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流感疫苗哪裡打?可透過以下管道查詢哪些醫療院所可施打流感疫苗,建議提前向院所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1. 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2.各縣市衛生局流感疫苗相關專區: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打流感疫苗需要帶什麼證件,要付費嗎?前往接種請帶健保卡及身分證件,如兒童健康手冊、戶口名簿、嬰兒出生證明文件或居留證等,需負擔掛號費或其他醫療費用。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這批採購的公費疫苗共有4家廠牌,分別適用6個月以上與3歲以上年齡。適用6個月以上者: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Vaxigrip Tetra菲流達四價流感疫苗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適用3歲以上者: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dimFlu-S(QIS)「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MVC FLU Quadrivalent pre-filled syringe injection高端四價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指定廠牌嗎?疾管署表示,疫苗配送採先到貨、先鋪貨、先使用原則,民眾接種疫苗的廠牌採隨機安排,不過,若民眾偏好接種特定廠牌,可以事先打電話詢問疫苗廠牌,或至其他醫療院所施打。不同廠牌流感疫苗保護力有差異嗎?流感疫苗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至80%。對18歲以上成人感染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入住加護病房的重症保護力可達82%;6個月至未滿18歲的保護力與成人相仿。疾管署表示,流感疫苗在國內外已有數十年使用經驗,國內上市的流感疫苗不論廠牌,在保護力與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均無差異。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至2天內恢復。嚴重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等,通常在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症狀,但發生機率非常低。若民眾發生接種後不良事件,應至接種院所或其他醫療院所就醫。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嗎?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目前肺炎鏈球菌、COVID-19 XBB疫苗持續開放接種,流感疫苗可與這2種疫苗一起接種,若同時接種1劑以上疫苗,可以打在不同手臂,或同手臂兩針間隔2.5公分以上;不過,因COVID-19疫苗較容易發生手臂腫脹等局部反應,局部反應多發生在接種1到3天內,若民眾擔心,可以過3天再接種其他疫苗。此外,北市衛生局為鼓勵長者施打疫苗,即日起至5月底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至聯醫各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新冠XBB疫苗除免掛號費,加碼送100元商品券,符合資格者可攜帶相關證件前往施打。
-
2024-02-27 養生.運動健身
治療憂鬱症3種運動最有效 其中又以這項成效最顯著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新的證據顯示,運動可治療憂鬱症。14日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這項研究強調,各種運動如步行、慢跑、瑜伽、重量訓練、混合有氧運動、太極拳與氣功等,無論是單獨還是與治療、藥物相結合都有助減輕憂鬱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強度越大,效果越好。步行或慢跑、瑜伽與重量訓練 最能減輕憂鬱症該研究稱,步行或慢跑、瑜伽與重量訓練是最能減輕憂鬱症的三種運動,儘管所有運動方式之間效果差異不大。與其他運動相比,瑜伽尤其能顯著地減輕憂鬱症;此外,瑜伽和重量訓練的耐受性最佳,意即可舒適地進行鍛鍊,而不致感到明顯的不適或疼痛。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家溫斯伯格(Mimi Winsber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二十多年來,她一直以運動當作治療憂鬱症者的處方。對於這項新發表的研究,她說,能有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實驗來支持這項治療方法,是再好也不過的事。憂鬱症持續悲傷絕望 影響不分年齡性別根據疾病防治中心(CDC)的數據,美國每年約1600萬成年人飽受憂鬱症之苦。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分析,憂鬱症的特徵是持續悲傷、絕望、易怒、內疚、對愛好失去興趣、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入睡或嗜睡、食慾改變、企圖尋死或自殺的念頭持續兩周以上。憂鬱症的影響,不分年齡、性別、族裔與群體。【疾病百科】憂鬱症醫生建議,任何想開始運動的人都應該專注於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而非優先考慮所謂「最佳」的運動。也有醫生鼓勵病人可變換運動,也許會驚喜的發現自己更喜歡不同的運動。★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20 養生.聰明飲食
膽固醇太高恐增中風與心臟病風險 專家建議應少碰的5種食物
美國人普遍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根據疾病防治中心(CDC)統計,每五個成年人中就有兩人膽固醇太高,這增加了罹患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網路媒體BuzzFeed報導,營養專家建議,膽固醇過高者應少碰以下這五種食物:1. 全脂乳製品全脂乳製品含有大量飽和脂肪,會增加人體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也稱「壞膽固醇」)。費城營養師奧格斯特(Beth Auguste)說,飽和脂肪會降低人體清除「壞膽固醇」的能力。在肝臟清除體內「壞膽固醇」時,飽和脂肪會影響肝臟功能,讓它無法分解那麼多的「壞膽固醇」。乳製品確實對健康有些益處,因此盡可能在飲食中加入低脂乳製品,以減少膽固醇的問題。2. 紅肉奧格斯特表示,紅肉同樣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如上所述,它會使人體難以分解膽固醇 ,所以膽固醇過高者應注意所攝取的量。最好的方式是將肉類作為膳食的點綴,把豆類作為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並把藜麥或扁豆等高蛋白穀類與植物,作為補充蛋白質、鐵和纖維的來源。3. 肉皮奧格斯特指出,肉皮所含的飽和脂肪都很高,無論是雞皮、火雞皮、豬皮或是其他肉類的皮都一樣。4. 高度加工食品雖然許多食品多少都經過加工,但包裝沙拉和袋裝乾豆等低度加工食品,並非高膽固醇的罪魁禍首;相反的,煙燻香腸與薯片等高度加工食品才需要警惕。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心臟病專家艾凡娜提(Eleonora Avenatti)表示,高度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不健康的脂肪與鹽,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卻很低,從心血管健康角度來看,有百害無一利。5. 油炸食物同樣地,膽固醇過高者對油炸食物也應敬謝不敏。它們也可能含有反式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水平,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妙佑醫療國際醫院(Mayo Clinic)稱,這包括甜與不甜的油炸食物,例如炸雞、甜甜圈、炸薯條等。要確定食物是否含有反式脂肪,可查看成分標籤上是否列出有部分氫化油(hydrogenated oils)。
-
2024-02-02 焦點.元氣新聞
盤點冬季好發病毒 採取正確預防措施以免疾病纏身
「得過一次流感真的就怕到了!」被稱為「台灣最速男」的我國田徑選手楊俊瀚,日前出席「疫」起新開始-民眾衛教特展,提到自己罹患流感經驗,原以為運動身強體壯,三天即可痊癒,卻在床上躺了快兩周,才擺脫疾病,自此不敢不重視預防,包括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施打疫苗等。日前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特舉辦「疫起新開始」民眾衛教特展,期望藉由展覽中活潑有趣的切身互動,縮短民眾與艱澀醫學知識間的距離,除了提高民眾對於疾病與相關知識的認知外,更希望觀展民眾能身體力行加入積極預防,建立自身的「強力盾牌」。藝術家陳怡揚也以疫情為發想,現場展示「枷鈴虎」的意象作品。陳怡揚說,疫情期間「+0」是大家最期待聽到的數字,完成畫作時剛好是2022年虎年,因此用枷鈴虎命名畫作,也代表台灣送走了疫情。楊俊瀚說,他最喜歡「枷鈴虎」這件作品,疫情帶來恐懼,但卻也讓人學習抵禦病毒的方式,像他在疫情期間感染流感,竟然是一次嚴重的大病,原本以為三天就可以痊癒,而且自己有在運動,不太相信小小的流感會影響生活,沒想到卻花了快兩週才擺脫疾病。楊俊瀚說,那次之後就怕到了「運動員真的身體不能不好」,以前沒有在特別擔心生病,自此之後,只要有疾病相關的訊息,他一定都會去特別重視。全球雖揮別新冠肺炎的陰霾,但近期時令進入到冬季,也是流感好發的季節1,流感病毒容易侵犯人體,嚴重恐會造成死亡。去年10月流感季開始至2024年的1月1日,流感重症案例就多達252例,65歲以上長者就占60%,當中就有93%沒接種流感疫苗。2疾管署近期公布12月24日該週國內類流感就診人次高達近11萬人,其中以腺病毒與流感病毒居多。截至1/1,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31萬餘劑,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尚剩餘約26萬劑。2別以為冬季只要注意流感病毒,百日咳也須多加小心。百日咳會透過空氣傳播,屬於一種呼吸道疾病,感染後,容易引起嚴重的「陣發性咳嗽」,如果感染的是兒童,更容易引起重症。除了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之外,目前兒童與成人都有百日咳疫苗,但成人接種率相對低,且百日咳具高度傳染力,若家中需照顧嬰幼兒,成人應考慮採取預防措施,以降低家中孩童出現百日咳的機率。3無論是流感、百日咳或是其他的呼吸道疾病,只要被感染時,呼吸道系統就會格外脆弱,容易同時被其他的細菌感染,或讓潛藏在人體內的病毒有機可乘,而有一種常潛伏在人體內,令人聞之色變的即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帶狀疱疹即為水痘病毒,大多數人小時候幾乎都曾有過水痘的經驗,但冒過水痘後,水痘病毒可能不會完全消失,而是躲在體內神經內,等到哪天免疫力低下時,就可能爆發,爆發後最令人難受的就是「神經痛」,有些神經痛還可能會持續超過半年以上,令患者生活受到嚴重影響。4面對冬季各類的呼吸道病毒同時流行,最好的方法在於「預防」,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以及「施打疫苗」,若能做好自我防護,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度過這個冬季。1.CDC;2023;1-3;季節性流感防治2.公費流感疫苗剩餘約26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dc.gov.tw)3.Taiwan CDC;2018;1-4;百日咳疾病介紹4.Harpaz R, et al. MMWR Recomm Rep. 2008 June;57(RR-5):1-30.NP-TW-VX-ADVR-240001|Date of Preparation:Jan 2024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 residents only
-
2024-01-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雞蛋可安全放在室溫多久?離開冰箱不應超出2小時 室溫高放置時間更短
雞蛋可說是使用最廣泛的食材,每個人都有幾道自己喜愛的雞蛋食譜。食譜網站All Recipes報導稱,在使用雞蛋時,最好的作法是將它們放在廚房檯面上,或在準備烘焙前才從冰箱裡拿出來;但雞蛋在室溫下可以安全放置多久呢?這裡的室溫,是指華氏68至74度(約攝氏20至23度)的範圍內。為瞭解這個問題,All Recipes詢問了蛋商Eggland's Best。該公司行銷副總裁郝思沃斯(Dave Holdsworth)表示,根據農業部的規定,雞蛋離開冰箱的時間不應超過兩小時;如果室溫在華氏90度(約攝氏32度)或以上,則只能放置一小時。根據食品安全常識,華氏40至140度(約攝氏4至60度)的危險區間,最易導致細菌或疾病迅速滋生。在處理雞蛋時,經常提到的沙門氏菌,則是最常見的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illnesses)之一。 據疾病防治中心(CDC)估計,沙門氏菌每年在美國造成約135萬例感染、2萬6500例住院以及420例死亡;症狀會在進食後六小時內出現,可持續長達七天。All Recipes指出,當把雞蛋放在廚房檯面上時,最好準備個計時器,以提醒置於室溫有多久。想讓剛從冰箱取出的雞蛋迅速回溫,也可將雞蛋放入一碗溫水中,同時準備其他配料;約5至10分鐘後,待雞蛋稍微回溫,便可放入麵團中使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Novavax新冠XBB疫苗開打,台大院長籲4族群快施打!副作用、哪裡預約總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升溫,衛福部疾管署預估一月中下旬,確診人數會達到高峰,每日達1.8萬至2萬人確診。Novavax新冠XBB疫苗已經抵台,依疾管署資料整理,包括開打時間、疫苗數量、接種族群、注意事項、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共5大問答,讓民眾一目了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呼吸道感染不只是升溫,而是加溫,急診處湧入大量病患。去年開始就開始施打莫德納XBB疫苗,今天加上Novavax也可以應對XBB疫苗。年輕人不覺得疫情嚴重,對新冠肺炎對四族群傷害特別大,包括「老、弱、病、殘」,年紀大、有慢性病共病的患者,嚴重時恐出現死亡,施打疫苗不只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家人、貢獻社會。開打時間:1月9日、全台約3000家院所可接種新冠XBB疫苗,其中約1665家提供隨到隨打。疫苗數量:46.28萬劑接種族群:1. 基礎劑:12歲以上需接種2劑,接種間隔至少4周(28天),12歲至17歲青少年以同廠牌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為原則。2. 基礎加強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者,建議與第2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接種基礎加強劑。3. 追加劑:12歲以上完成基礎劑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建議與最後1劑基礎劑或基礎加強劑間隔至少12周以上,接種追加劑。注意事項:1.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2.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3. 目前缺乏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新冠肺炎的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 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4. 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 造成相關風險。接種新冠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5. 接種Novavax新冠疫苗後有罕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不良事件的通報案件,歐盟與澳洲於Novavax疫苗上市後持續監測罕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之不良事件。目前Novavax疫苗接種與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之間,尚未確定是否有因果關係。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1. 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2. 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請您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若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可經由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協助通報至「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3.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常見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通常為輕度至中度,接種後局部不良反應的持續時間中位數少於或等於2天,而全身性不良反應的持續時間中位數少於或等於1天。4.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項防疫措施,維護身體健康。5. 疫苗接種後將會核發「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請妥善保管,並於接種下一劑疫苗時出示作為接種依據。接種禁忌則是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先前接種這項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Novavax新冠XBB疫苗那裡可打?線上查詢: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7QiOF0wy5I0cTpFvFy0V2Q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8 醫療.心臟血管
研究揭這歲數前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 可能增未來患冠心病風險
控制膽固醇和血壓數值關乎心血管健康,不過你知道越早有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話,對心血管健康影響更大嗎?一項刊登在科學期刊《PLOS ONE》的研究指出,55歲之前有高膽固醇和高血壓可能會讓你未來患冠心病的機率更高。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英國生物銀行超過45萬名成年人的健康數據後發現,生命早期升高的收縮壓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似乎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風險,而此一影響與晚年的這些數值無關。研究模型更進一步表明,55歲之前血壓升高與55歲後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增加33%相關,而年紀較輕時膽固醇升高與晚年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增加68%相關。研究人員表示,這顯示高血壓和高LDL膽固醇對成年人未來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有持久影響。此外,研究成果還支持對冠心病的這兩個危險因素進行早期治療以及對年長者進行持續治療的必要。心臟病專家Donald Lloyd-Jones告訴《Everyday Health》,早年血壓和膽固醇數值越高,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損害就越大。因此,不僅在中年時解決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在早年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更迫切,並確保盡可能長時間地將血壓和LDL膽固醇保持在較低的數值範圍。他並未參與該項研究。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較佳的LDL膽固醇數值約為100毫克每分升(mg/dL)(或5.6毫摩爾每公升),正常的收縮壓應低於120毫米汞柱(mmHg)。Lloyd-Jones強調,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來降低心臟病風險永遠不會太晚,越早採取行動會帶來更好的結果。什麼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簡稱,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病。冠心病通常是動脈粥狀硬化的結果,動脈粥狀硬化是指動脈內斑塊的增長及堆積,從而導致動脈阻塞。動脈阻塞會阻止血液進入心臟,導致心臟病發作。 【延伸閱讀:什麼是冠狀動脈?為什麼會阻塞?冠狀動脈相關疾病有哪些?】冠心病的危險因子.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家族史.糖尿病.抽菸.停經後女性.年齡超過45歲雖然斑塊的形成可以在生命早期開始,但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健康飲食、控制體重和規律運動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風險。【資料來源】.High Blood Pressure and Cholesterol Before Age 55 May Cause Lasting Damage.High Cholesterol, High Blood Pressure Earlier In Life May Raise Your Risk of Heart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