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醫療.巴金森病
搜尋
B群
共找到
2179
筆 文章
-
-
2023-12-08 醫療.泌尿腎臟
熟男注意!不舉、不硬、易怒、失眠... 當心「這問題」上身 做好這些事助重振雄風
你家有「熟男」嗎?是你的枕邊人?還是你自己就是?有沒有發現隨著年紀越老,脾氣越不好、體力越不好、情緒越不穩定,也越易疲倦乏興趣;若有以上老男人「老番顛」症狀,當心是處於「男人更年期」階段。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當處於「男人更年期」階段,可能會伴隨睪固酮偏低,導致了很多日常生活的「老番顛」症狀!熟男的更年期症狀女人老了會經期停,邁入更年期的階段。而男人老了,大家都不知道也會有更年期,以為那只是日常生活的「老番顛」,來看看男性更年期對身體有哪些影響?.情緒方面:沮喪、易怒、認知障礙、失眠、憂鬱、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身體方面:疲累、沒精力、骨質流失、骨鬆、肌肉鬆弛、肌耐力衰退等。30歲之後 睪固酮分泌開始下降當男性進入中年以後(30歲後),體內的睪固酮分泌量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少。男性睪固酮就以每年約1%到2%速率開始下降,而過了40歲以後,會產生明顯的不足症狀。我們醫學稱為「男性荷爾蒙偏低(hypogonadism)」,俗稱為「男性更年期」。 所以各位男士們,不是一定60-70歲後你才會雄風不再喲!男性的睪固酮從30-40歲開始每年會以約1%-2%的速度逐步下降,平均統計「40歲至70歲的男性大約有1/4,就有可能會遇到睪固酮低下」的狀況。「男性荷爾蒙偏低的評估量表」判斷你有無睪固酮低下而如果你是男人,但自認不老,但感覺到近日身體狀況不如以往,體力不足、性生活時也不硬不舉起來、性生活頻率大大減少了;可以依美國聖路易大學「男性荷爾蒙偏低的評估量表」初步評估,看看自己有沒有睪固酮低下?1.是否有性慾降低的情況?2.是否感覺沒有元氣、活力?3.是否體力變差、耐受力下降?4.是否有身高變矮的情況?5.是否覺得生活變得較沒樂趣?6.是否覺得悲傷或沮喪?7.是否勃起功能變得不堅挺?8.是否運動能力變差?9.是否晚餐之後會打瞌睡?10.是否有工作表現不佳的情況?當中第一個問題及第七個問題若回答「是」,或有3題回答「是」,你就要盡早找醫生做檢查。而除了評估是否出現前述表列症狀,最簡單迅速的方式就是抽血檢測。總睪固酮正常的數值應該介於300-1000ng/dl之間,若是低於300ng/dl,就屬於偏低的族群。老男人的治療當檢測出男性荷爾蒙偏低,治療方式可採行:- 口服睪固酮藥物- 塗抹睪固酮凝膠- 施打睪固酮針劑這些方法,皆可補充睪固酮。視個人情況不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一般療程為3個月,之後再抽血檢測效果。使用中的患者則每3個月定期抽血追蹤時,應一併檢測肝功能、血色素、PSA數值並進行肛門指診,以降低風險。老男人的飲食建議 有助重振雄風除了補充男性荷爾蒙,也可在飲食上的健康生活得到補充:1.多吃蛋白質.雞蛋:含有優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雞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魚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2.非精緻澱粉類食物如全穀雜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於身體代謝,改善更年期易累的情況。3.顏色豐富的蔬菜、水果、鈣質.多樣且顏色豐富的蔬菜,攝取較多的植化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維護心血管健康。.適量攝取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有助於預防大腸癌。.每日攝取至少1000毫克的鈣質,例如鮮奶、芥藍、芥菜、豆干及黑芝麻等。 4.植物油和魚油.選擇健康的植物油:為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建議選擇葵花油、橄欖油、苦茶油、堅果油等植物油。 .動物性油脂則可選擇魚油,因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可減少發炎,預防血栓及改善血脂 5.微元素.鋅:鋅有助於維護睪固酮分泌,可以攝取肉類、堅果、蛋白質等食物,建議每天攝取15mg的鋅 .硒:硒有助於穩定情緒,改善睪固酮生成和精成熟,可以攝取堅果、雞蛋等食物 黃軒提醒,若男生在賀爾蒙檢查後,證實睪固酮不足,自己已進入更年期狀態,請不要太過擔心!應請你的醫師評估並開立男性賀爾蒙補充,你並從日常生活習慣中來改善,可以積極維持男性健康生理機能之平衡,你的雄風真的會再度揚起喔!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3-12-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真的嗎?教授曝你不太可能欠缺原因
臉書朋友許小姐在2023-11-10傳來簡訊:「教授您好,我平時有在讀您的部落格,也買了餐桌上的偽科學來拜讀,真的對我獲益良多!(省了好多錢)也明白吃得營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但因為外食想營養均衡還是有點小難度(還是會儘量往這方向努力),又看到這篇文章,想請問B群是可以買來補充(因為他說現代人普遍不足)或早晨提神的嗎?再次謝謝您的付出!」許小姐提供的連結是《啟新診所》發表的維他命中的大家族–維他命B群。它的第一和第三段是(合併):「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1/2的國人有吃維他命的習慣,卻幾乎熱衷維他命C和E的攝取,甚之超攝取,反而疏忽民眾普遍欠缺的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很多人並不清楚維持體內足夠的維他命B群,對現代忙碌上班族或課業壓力大的考生族有多麼的重要!呼籲國人要多加強對維他命B群認識與補充。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維他命B群,必須由食物中,例如深綠色蔬菜中攝取,然而水溶性的維他命B群卻很容易在烹調中遇熱破壞,超量攝取也會經由尿液排泄出去;若再加上飲食不正常、三餐外食,及壓力、熬夜等消耗掉大量的B群,使得現代人必須額外補充。」這段話裡的「現代忙碌上班族……所以必須額外補充維他命」是典型的「恐怖行銷」。此一手段顯然非常有效,因為很多讀者都來問我「因為是上班族或外食族,所以是不是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我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優活健康》發表的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B 易情緒失控!。它的第一和最後一段是(合併):「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指出,我國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缺乏維生素B群,……維生素B被歸類為八種,若要補充,最好能夠八種一次補足,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否則恐怕會花大錢,卻得不到任何作用!……若上班族常出現以下幾個表現……就要注意飲食的均衡以及多補充維生素B群的相關食物。」「多補充維生素B群的相關食物」! 您有沒有注意到,它是要上班族補充「相關食物」,而不是「保健品」。但是,請問,您在看到這篇文章後會決定補充「相關食物」還是「保健品」?不管如何,這兩篇文章所說的「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真的嗎?我在2020-7-2發表的微營養素檢測?這叫「精準醫學」?有提供台灣衛福部發表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2-105 年)成果報告,而它就有說「國人攝取維他命B群的狀況大致符合建議攝取量」。由此可見,這這兩篇文章所說的「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是與事實不符。美國國家圖書館也有說「在美國,缺乏維他命 B 的情況很少見」。事實上,不論是在谷歌或是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vitamin B deficiency(維他命B缺乏),絕大多數出現的資料是關於「維他命B12缺乏」。這是因為,在八種維他命B裡,有七種是大量存在於穀類蔬菜水果裡,而唯一不含於穀類蔬菜水果裡的就只有B12。也就是說,只要你有吃穀類蔬菜水果的習慣,那除了B12之外,你是不太可能會缺乏維他命B的。換句話說,只要你是葷素雜食者,你是不太可能會缺乏維他命B的。至於純素食者,攝取B12的最佳途徑就是吃添加了B12的穀物。這種食物在美國通常是在早餐吃(叫做Breakfast cereals),但也可以在任何一餐吃,甚至可以當零食吃。當然,吃綜合維他命也是素食者攝取B12的另一條途徑。但是,請千萬不要相信什麼植物性B12食物,也不要過度攝取B12補充劑。請看素食,從海藻攝取B12?維他命B12濃度越高,死亡率越高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原文:國人普遍缺乏維他命B群,真的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5 癌症.肝癌
陳文茜曝施明德進加護病房生命垂危!肝病演進三部曲 晚期肝癌治療效果已非常有限
主持人陳文茜4日於《TVBS戰情室》節目中透露,82歲的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目前住進加護病房,正在洗腎、生命垂危,且病情愈來愈惡化,他的小孩正搭飛機返台,希望幫爸爸做最後加油。根據《ETtoday》報導,陳文茜透露,施明德11月中因肝癌復發住進榮總,本來情況穩定已先出院,但回家後又因大失血,6天前再次住進榮總加護病房。陳文茜指出,施明德住院十多天已開了3次刀,肝、膽都有發現問題,目前生命垂危未脫離險境,身體非常虛弱。肝病演進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肝病演進過程,被喻為「肝病三部曲」。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引發肝病三部曲的重要原因,B肝帶原者有三分之一機率終其一生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其他三分之二可能停留在慢性肝炎或成為不活動型帶原者;C型肝炎嚴重者可能導致肝臟纖維化,再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晚期肝癌治療效果有限 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受訪指出表示,肝臟是無聲的器官,肝臟病變患者不會有感,早期能夠發現的患者大多是長期控制B、C肝或定期健檢發現,等到不適才就醫大多是晚期,而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有限,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半年到一年,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肝癌初期症狀無明顯症狀 晚期治療工具有限楊培銘表示,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而晚期肝癌治療工具有限,導致死亡率極高,近年雖有免疫療法,但僅對20%的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延長約39個月的壽命,但仍遠低於早期治療的效果。預防肝癌的發生十分重要。如果皮膚出現肝掌、蜘蛛痣、黃疸等「2紅1黃」症狀時,可能是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病變的警訊,必須慎防。肝癌如何預防?.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看完整疾病百科【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04 醫聲.慢病防治
面對未來的病毒世界 免疫力低下的人該怎麼辦?三大醫學會給意見
自從3月20日新冠疫情解封後,本土併發症每週仍有近300名個案,近來各類病毒大爆發,對免疫力低下者威脅最大,三大醫學會的專家們提醒,對於即將到來的嚴峻疫情,抵抗力弱的人必須接種流感疫苗,也應補打次世代新冠疫苗。面對未來的病毒世界,腎移植病人得小心CMV病毒的感染,而2030年要消除愛滋病,擴大篩檢將是最後一哩路。面對後疫情時代 三大醫學會針對免疫力低族群提解方疫情解封後各式病毒大爆發,對醫病而言今年要過好冬,需要周全準備才有辦法面對。10月28日台灣三大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移植醫學學會及台灣愛滋病學會共同舉辦第一屆「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控制論壇」,這是國內首見的跨領域、跨科別論壇,不只有三大科別醫師進行專題演講,還有兩大醫療團隊與病人座談討論。會議中聚焦在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輩多重慢病者、腎移植者及愛滋病患者,面對未來感染症的威脅,要如何護體不讓自己受攻擊,各領域的專家紛紛提出解方。感染症醫學:疫情大解封 次世代疫苗接種要跟上依疾管署從2022年至2023年3月的統計台灣至少有1,000萬人確診,確診率達4成以上,其中16%為65以上的長者,解封後每週的本土併發症人數至今仍維持在2、300人左右,其中併發症中65歲以上約佔78%,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很多人認為現在是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時代,但若依統計數字來看,解封後重症及死亡個案仍然存在,而免疫低下族群仍是被攻擊的族群,流感的重症患者也8至9成都沒有打流感疫苗,因此,民眾必需認知我們有條件跟能力可以與新冠共存嗎?專家會這麼認為不是沒道理,由於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變異非常快,免疫逃脫的能力很強,疫苗研發的速度有點趕不及病毒變異,王復德認為,「醫界對新冠病毒仍不太了解,目前變異株雖然容易造成輕症,但感染的機會仍大,未來疫情是否重來很難預測。」人與微生物是永無止盡的戰爭,面對狡猾多變的微生物,感染科醫師得站上第一線,王復德指出,在疫情期間疾管署光治療指引就更新了20多個版本,並與臨床醫師及官方溝通,至今都開了百餘場的會議,面對後疫情時代來臨也與開業醫進行密切合作。面對未來的病毒世界,王復德認為,最好的方式除了做好個人衛生及戴口罩,另外就接種疫苗,而打疫苗也需要更新,目前提供的XBB.1.5新冠疫苗,對付目前的流行病毒株具保護力,高危險群的患者更需要再補打。移植醫學學會:腎移植者CMV感染威脅 可預防性投藥3至6個月免疫低下的族群還包括接受器官移植者,移植患者可能會面臨術後感染的情形。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指出,移植患者在術後一到六個月內,為了避免產生排斥反應,使用免疫抑制的劑量會比較高,有些特殊的感染就趁虛而入,尤其是一般人不會感染的病菌,這時候對移植者就是威脅。需要特別留意就是巨細胞病毒(CMV),它是皰疹病毒的一種,依健保署的十年數據資料分析,發現移植感染的比為一般人高9倍。吳麥斯解釋,台灣有95%的一般民眾感染過CMV病毒,感染痊癒後就會潛伏在人體細胞內,當免疫力下降時就增加感染的機會。台中榮總遇過一名18歲未受CMV感染的腎移植患者,接受CMV陽性父親的腎臟,原本術後病情控制穩定,沒想到1個月後患者肝功能異常,經檢查發現受贈者確定感染CMV,還好經過治療後已痊癒。實際上經過台中榮總統計,捐腎者若是陽性器官捐贈給陰性受贈者,術後有一成的感染機會;若陽性捐贈者給陽性受贈者,那麼CMV感染的比例達二成五到三成五。而感染的時機有可能會延到移植後2到5年,原因在於受贈者開始不規則服藥,造成體內潛藏的CMV病毒蠢蠢欲動。由於CMV會活化免疫系統,可能危害到移植的器官,而現在治療的藥物愈來愈好,台灣移植醫學學會也即將針對腎移植患者,建立CMV的照護共識準則,從診斷、預防到治療的最新資訊,吳麥斯指出,目前專家的共識建議,腎移植患者可以採取預防性3到6個月的治療,可以降低CMV對病人危害。愛滋病學會:愛滋治療後已不具傳染力 應列常規健檢項目減歧視聯合國愛滋規劃署宣示於「2030 年消除愛滋」,即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三零計畫,希望可以達到95-95-95目標。即是提高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狀態之比率達 95%、感染者有服藥比率達95%及服藥之感染者病毒量檢測不到之比率 95%。而台灣2021年防治成效已達90-94-95,在第一個目標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的比例上仍需努力。台灣如何達成最後一哩路,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洪健清指出,擴大篩檢就是一種方式,很多人認為自己並非是高風險族群,但實際上,有一些愛滋病患只有一位性伴侶,但他還是被感染了,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愛滋病毒的篩檢列入健康檢查的選項,這不只可以減少歧視問題,也能找出潛在病人達到第一個95。洪健清解釋,這就像當年在推動BC肝篩檢時,最後納入成人健檢中,大家覺得這是正常的事,那麼為何檢測愛滋病毒需要被「懷疑」呢?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健檢將愛滋病毒選項納入,希望未來可以更普及,我們只要將它當成健康維護的一部份,就是減少歧視的開始。而愛滋病患在維護健康上,除了固定回診治療外,因為屬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接種必要的疫苗非常重要,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因此,洪健清會建議,患者可依疾管署建議施打的疫苗都去接種,因此包括covid-19、季節性流感、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而B肝疫苗則需要補打雙倍劑量,才能讓抗體至少可維持2-3年,但若是活的減毒疫苗就不建議施打,例如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黄熱病等。愛滋病已成慢性病,台灣的治療指引都跟上國際,台灣愛滋病學會除了提供專業的衛教講座,與疾管署及民間的病友團體相互合作,已形成默契。洪健清指出,像最近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就針對愛滋病患牙科治療的就醫權利,與學會及相關團體進行討論,希望幫愛滋病人爭取權益。
-
2023-12-03 醫療.心臟血管
手麻腳麻怎麼辦?是中風嗎?醫師詳解導致麻痺原因,出現8症狀請速送醫
你有手麻的問題嗎?大多數人認為手麻是中風的前兆,擔心自己是不是急性腦中風!究竟出現手麻症狀是不是腦中風?突然手麻怎麼辦?該如何與中風做分辨?元氣網整理了關於「手麻」的3個問題,一起來看看你的手麻是什麼原因造成。手麻是中風嗎?導致手麻腳麻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心臟血液循環不良、神經壓迫、腦幹中風後遺症都有可能。亞東醫院神經外科岑昇信醫師表示,手麻的成因有很多種,這其中有的是因為生病,身體給我們帶來的警訊。.糖尿病:糖尿病的患者常常會有手部及腳部感覺遲鈍的問題。病患會覺得手掌、腳掌好像穿了手套和襪子一樣,接觸東西時感覺不如以往敏銳。糖尿病病患出現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因為長期的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周邊神經病變。.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造成的手麻,屬於感覺遲鈍的類型。手部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或重複同樣動作的工作者,為高風險群。家庭主婦、廚師、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之民眾,常會因手腕的過度使用而面臨這樣的問題。手腕的橫腕韌帶(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在手腕過度使用的情況之下會慢慢增厚,造成正中神經的壓迫、引起手麻的問題。.頸椎退化、狹窄造成的神經病變:頸椎退化、狹窄造成的神經病變,也屬於感覺遲鈍的類型。長時間需要低頭、固定同一姿勢、缺少適當頸部休息的民眾,其頸椎退化的速度會比一般人來得快,這類型的民眾,也更早面臨頸椎狹窄所造成的神經病變。頸椎退化、狹窄的患者,除了會有上肢感覺遲鈍的問題,也常常伴有頸部痠痛的情況。.心肌梗塞:冬天日夜溫差大,會讓血管容易收縮,因此特別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原本就有心血管病史、慢性病史的患者更要特別留意,如有胸悶、胸痛、易喘等狀況,都要立即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腦中風:血管收縮也會讓血壓高低起伏,進而讓硬化的血管斑塊剝落,增加中風發生的機率,有發生過腦中風,或是有高血壓病史的朋友,都要記得定時測量血壓並且注意保暖。民眾遇到手麻的問題,可以通過醫師的看診,診斷出是否為病理性的原因。這些原因中,有些只要通過簡單的藥物治療、復健,即可得到改善。若出現以上問題,可以及早就醫,才不至於延誤治療。為什麼會突然手麻?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陳炯瑜醫師表示,天氣冷會讓人不想動,加上熱漲冷縮的反應,導致代謝變慢、血液循環不佳,造成手腳冰冷易麻,而血液循環不良也不只會出現在身體四肢末端,也會出現在重大器官內的微血管中,因此千萬不能輕忽手腳冰冷、容易手麻腳抽筋的現象。日常可以透過適度的伸展按摩、補充B群以及熱敷、泡熱水澡的方式來幫助減緩手麻和抽筋問題,但也別忘了尋求專業檢測,來檢視自身狀況,才能真正由內而外守護身體健康。如何與中風做分辨?但若民眾若突然發生單側手麻腳麻,且伴隨著身體異常,如身體半邊無力、單眼突然看不見、將1個東西看成2個、不自主流口水、無法控制表情、走路不穩、語無倫次,有可能是急性腦中風引起的肢體麻痺,請盡速就醫,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就近將患者送往有腦中風急救醫院掛急診。參考資料:.亞東醫院-我的手會麻 是『頸椎退化』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手腳發麻可以靠放血治病?醫:道聽塗說.元氣網-寒流來襲!當心手腳冰冷、手麻、腳抽筋 醫教3步驟舒緩不適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餐廳有無菜單料理,那開刀有無菜單刀法嗎?
近年來不少餐廳沒有菜單可以選,客人想吃什麼,全憑師傅拿不拿手,廚房裡面有什麼材料而決定,那手術時,也有「無菜單式刀法」嗎?答案是:是的。外科手術上,要開什麼刀,要怎麼開大概事先都知道,因為目前醫療發達,診斷進步,通常開刀前就知道要怎麼開,用什麼刀法。但有少數特殊情況,開刀前是沒菜單的,就是不知怎麼開、開什麼!例如受了槍傷、外傷,人休克了,一定是大量內出血,但到底是哪裡出血了,哪條血管破裂了,由於時間急迫,必須趕快打開胸腔或開腸剖肚,才知哪一條血管出了問題,或哪個內臟出了問題,也才能判斷要做什麼處置,用什麼刀法。又如肚子痛得厲害,到了急診處,一檢查發現有腹膜炎,可能是盲腸發炎破掉了,可能是膽結石發炎或腸穿孔了,這種情形通常沒那麼急迫,術前大概可以猜是哪種病因,開什麼刀事先大概就知道,但也有撲朔迷離的案例,尤其拖太久了,腹膜炎厲害,無法在術前檢查出原因的,或時間緊迫來不及做詳細檢查的,此時緊急手術,真的就是無菜單式刀法了。又回到少數案例,臨床懷疑肚子長了癌症,散布在腹腔裡,但少見的案例用超音波或內視鏡或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也不容易查到元凶,此時做剖腹手術,好好探查一番,希望能找到真凶,屆時看情形才做決定用什麼刀法,這也是無菜單開刀的一個場景。無菜單料理店之可以存在,在於師傅有特殊的手藝,食材也好,當然消費金額也高。而無菜單式刀法,通常是不得已的,診斷不明的病拖太久了,到了緊要關頭,只能靠開腸剖肚進去看,才能針對病因用特別的刀法處理,通常預後也較有問題。例如常見的急性盲腸炎如果發炎太久,可能會導致盲腸破裂,引起腹膜炎,又如膽囊發炎太久太厲害了,或胃穿孔或十二指腸穿孔太久了,此時引起厲害的腹膜炎通常很厲害,影像檢查也不容易抓到元凶,此時就會訴諸無刀法式開刀法,直接開進去,翻腸剖肚一番發掘真相,再決定使用哪種刀法。總而言之,平時要好好做好健康檢查,了解你的肉身狀態,另外,有病要及早就醫,不要鴕鳥心態、諱疾忌醫,否則走向無菜單刀法一途,後果就堪慮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2-02 醫聲.疫苗世代
退休前也應檢視健康力 活用成人疫苗投資個人免疫防護 節省個人潛在醫療支出 邁向樂齡更要重視疾病預防
依據聯合報自 2020 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退休準備不再只靠一桶退休金,必需隨檢視自己的「退休五力」: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五力齊備才能面對健康老化。第一屆退休力論壇「挑戰一個人 『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正是探討每個人面對高齡化社會,要如何準備迎老。全世界人口正急速老化,根據聯合國資料,從2019年1億4300萬的80歲人口,估計到2050年,會增加三倍到4億2600萬人。台灣也在老化中,2026年,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高達全人口的兩成。逐漸老化的社會也造成醫療照護體系嚴重的負擔。2019年台灣全國健康照護花費佔GDP 6.1%,遠低於OECD平均數8.8%。2011年到2021年,全國健康照護花費增長率逐漸增加,2020和2021年增長率更是突破7%。如果以目前台灣老化速度的趨勢看來,醫療花費的負擔越來越大,如何確保健康老化將是非常須正視的課題。成人疫苗施打有益個人 可預防疾病 降低家庭醫療花費 根據最新統計,台灣醫療支出在家庭花費比例越來越重。1996年醫療花費佔家庭支出9.8%,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增強,2011年來到14.6%,2022年醫療保健支出比重增至17.8%。而成人疫苗施打可以預防疾病,改善生活品質,甚至也可以降低一半住院的機率和減少1/3的死亡率,因此可以減少家庭對於醫療花費的支出。施打疫苗對國家經濟更有貢獻,美國曾經做過一個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在2015年這些疫苗可以避免傳染疾病的醫療照護經濟負擔多達90億美元,其中,八成的醫療負擔是來自沒有施打疫苗的民眾。如果能增加成人疫苗施打,將可減輕這些經濟壓力,同時創造經濟韌性以及長遠性。 國際知名慈善家,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曾經在去年5月英國衛報新聞訪問中表示,他說疫苗創造奇蹟,他無法想像有人會不認同。在另一個今年2月英國廣播電台BBC訪談中,比爾蓋茲甚至說,要好好利用錢,他寧可花錢買疫苗,也不要花錢去火星。他說,花814英鎊,約台幣31000元就可以拯救一個生命。 根據國際老齡化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n Aging) 研究報告,如果能投資成人疫苗計畫,對醫療和社會整體投資報酬率可達40%到300%不等,這樣的投資報酬率來自於中老年人持續的工作生產力和勞動參與力、稅金收納、醫療支出的減少,以及減少老年照護等支出壓力。 疫苗可以預防的傳染病(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VPDs)對老人健康和國家經濟都有很大的威脅。老年人容易感染疫苗可以預防的傳染病,像是流行性感冒、肺炎、帶狀疱疹和呼吸道融合病毒引發的下呼吸道疾病等。 WHO建議流感疫苗施打率應涵蓋65歲以上人口的75%,但是依據國衛院最新報告,台灣65歲以上流感施打率從2010年到2019年只有25.6%到35.6%。另外,以呼吸道融合病毒引發的下呼吸道疾病為例,過去認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原因,會造成呼吸衰竭,甚至致死的嚴重威脅。但近年發現,在體質較弱的年長者、呼吸系統不好及免疫力較弱的族群,若感染RSV也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衰竭等症狀,造成住院與死亡率的上升。 9項成人疫苗 定期檢視接種建議 守護健康 快樂變老 高齡人口對於傳染疾病抵抗能力較差,加上人口結構的變化,臺灣現行的公共衛生需求應該優先推行成年人疫苗接種、鼓勵民眾遵行成人預防接種建議時程表,這是推動健康老化中重要課題之一。國內疫苗推動協會TIVS也結合衛福部疾管署的成人預防接種建議表,統整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包含以下九種疫苗: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季節性流感疫苗;B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日本腦炎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以及帶狀疱疹疫苗。建議民眾定期審視自身健康狀況,終其一生應諮詢醫師接種合適疫苗。 依據內政部統計,國人2022年平均壽命79.84歲,擁有健康力是一個人退休後獨立生活的第一步,如何透過施打疫苗,保護自己的健康,健康又快樂的變老,將是每個人都要重視的課題。
-
2023-12-01 焦點.元氣新聞
HIV感染者3困境 老後無家可歸
愛滋防治達標3個90% 3.5萬名感染者卻面臨老後求助無門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時代,如何健康、幸福老去,成為人生必修學分,對於HIV感染者來說,這更是困難的課題,確診後即喪失購買保單權力,一旦失能,缺乏生活自足能力時,恐面臨照服員拒絕提供服務、且找不到願意收置的安養機構等困境。愛滋相關團體呼籲,政府應重視此議題,提早因應,別讓老邁感染者陷入悽慘惡夢。疾管署今年11月統計,全台現有3萬5508名HIV感染者,50歲以上中高齡者超過3,000人,而年逾65歲銀髮感染者則有511人。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洪健清預估,到了2036年,50歲以上感染者超過2萬7000多人,在面對老後準備時,恐四處碰壁,不知該何去何從。台灣愛滋防治表現優異,名列全球前段班,早在2020年就達成「愛滋防治90-93-95」目標,也就是90%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93%已知感染者接受服藥治療、95%服藥的感染者測不到體內病毒量,為亞洲第一個超越聯合國愛滋病規畫署(UNAIDS)設定「90-90-90」目標的國家。近年來,聯合國提出第四個90,那就是90%病毒獲得抑制的感染者是可擁有良好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且延長生命,這也凸顯出HIV感染者老後安養的急迫性。洪健清強調,隨著醫藥進步,只要規律用藥,死亡風險大幅下降,絕大部分感染者都可以做到U=U(測不到病毒等於不會傳染)。此外,國外大規模研究顯示,只要早期診斷、病情控制良好,HIV感染者平均餘命僅與一般民眾相差5歲。「隨著年齡老去,感染者也面臨慢性病照護、長照、機構安養等需求。」洪健清表示,感染者身體處於長期發炎狀態,因此,更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骨鬆、心肌梗塞等風險也較高。研究發現,感染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齡,較一般民眾提早10至15年,而50歲愛滋患者身體素質,約等同於65歲正常人。再過10年,台灣約有一半感染者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人數眾多,背後所潛藏的社會議題不容小覷,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關愛之家)主任陳佳備表示,大部分感染者與家人關係不好,獨居比率遠高於其他人,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普遍較差,一旦失能臥床,對於長照服務、機構安養等需求,明顯高於一般民眾,屆時眾多感染者勢必面臨求助無門的困境。事實上,不用10年後,愈來愈多感染者現已成為安養機構的拒絕往來戶,陳佳備指出,只要告知感染者身分,幾乎都被機構婉轉地拒絕,理由不外乎是「滿床」、「等候入住的人眾多」。洪健清點出問題癥結,長照機構中的照服人員擔心自身被感染,而拒絕照顧。機構負責人則擔心感染者入住後,現有住民決定搬離,占床率變低,收入大受影響。台灣9成5服藥感染者達到U=U,但調查發現,近4成5國人沒聽過U=U,連以感染者為主的社群調查中,不到6成真正了解U=U。因不瞭解,而有所誤解,當HIV感染者需長照服務時,相關人員仍對HIV存有迷思,導致感染者求助無門。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依「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感染者就醫、安養及居住等權益,均受到保障,因此,長照機構不得拒絕收置感染者,而個案在入住之前,也不必主動告知病情。醫事人員拒照護 宣導提升疾病認知由於近年愛滋病藥物效果良好,若穩定服藥,可達到U=U(測不到病毒等於不會傳染)理想目標,盡管如此,仍有一定比率的醫事人員不願照護HIV感染者,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於2019年調查1100位醫護人員照護感染者的意願,結果發現,僅約4成護理師、藥師樂於照顧愛滋患者,而這些醫事人員大都服務於愛滋指定醫院。2021年基金會再次調查,對象則鎖定長照機構工作人員,結果顯示,45.7%受訪者不願照顧愛滋個案。台大醫院個管師、台灣愛加一協會理事長施鐘卿表示,長照專業人員之所以不願照顧愛滋病患,關鍵在於對於疾病認知不足。事實上,另一項醫療人員愛滋認知調查發現,只有2成受訪者聽過U=U,以致擔心照護HIV感染者時被傳染。台中榮總愛滋病個管師謝佳吟表示,愛滋病患至牙醫、耳鼻喉科等需器械治療的科別,容易遭受拒絕,理由為病毒量高,希望等患者病毒量下降、免疫力提升,再回來就診。安養機構應該也是如此建議,感染者規律用藥,達到U=U,入住之前,出示健保快易通,秀出病毒量數字,讓服務團隊安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照服員受訓、教育訓練時,都上過性平課程,瞭解愛滋病友的醫療權益。此外,熟知感染途徑,只要不執行侵入性醫療行為,就不會擔心被感染。盡管如此,權益促進會仍常接到感染者的抱怨電話,指稱原本預約照服員有關擦澡、洗頭等服務,但對方得知感染者身分,就拒絕前來住處。新北市私立衡安護理之家主任陳吟倩坦承,一般安養機構是不收置HIV感染者,她之前服務的機構則較例外,7年前即有中風、偏癱的感染者入住,集中在一個房間,床頭不會特別註記病名,只要做好在職訓練,做好管控,照服員戴上手套,仍可協助患者洗澡、餵食。「台灣過去近四十年來,並未發生因照護愛滋感染者,而遭傳染的事件。」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強調,感染者與一般長照住民一樣,長照機構無須特別擬定另一套感染管制措施,如無親密行為,是不會傳染給同住者,就算共用衛浴、共食,也相當安全。「愛滋病去汙名化相當重要,且長照機構應保護感染者隱私。」國內愛滋治療權威、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洪健清表示,愛滋病與B肝病毒一樣,屬於慢性病毒性感染,只要規律服藥,測不到病毒量,就不會傳給旁人。政府應該更積極宣導及衛教,提高民眾對於愛滋的正確認知。長照機構不肯收 關愛之家推共生宅因中風、肢體偏癱,五十多歲的陳先生(化名)需長期臥床,盡管社工多方接洽,打了數十通電話,仍找不到願意收置的安養機構,只能由八十多歲、行動不便的老母親照顧其生活起居,狀況令人不捨 ,而他之所以屢吃閉門羹的原因為HIV感染者身份。與愛滋指定治療醫院簽約的安養機構家數達二三十家,但記者實際致電幾家機構,過程相似,一開始院方熱情地介紹機構環境及特色,但一聽到「愛滋」二字,態度冷淡許多,頓時宛如機械音,最後答案均為「現已滿床」、「請等候通知」。類似遭遇個案愈來愈多,關愛之家預計明年成立全國第一家專門收置感染者的養護機構,以解決感染者安養困境,主任陳佳備表示,該愛滋長照機構將以「共生宅」為概念,保存現有中途功能,另設二十幾床安養床位。陳佳備表示,對於愛滋感染者來說,老後失能失智,如需機構安養,將面臨極大的挑戰,絕大部分安養機構一聽到「愛滋」兩字,幾乎用盡理由婉拒,不願收置。以陳先生為例,因偏癱而臥床,只能由80多歲母親照顧,其胞妹擔心母親倒下,希望盡快找到安養機構。社會局志工提供兩三張A4紙張,上面印有數十家號稱友善的安養機構,但打了一輪,均遭拒絕,最後由關愛之家提供床位,迄今安置四五年。據推估,全國近千名愛滋個案有長照需求,而目前與醫院簽訂合約,願收置愛滋個案的長照機構共二、三十家,但2021年一整年真正入住的個案數卻只有50人。陳佳備表示,長照據點可分為ABC等三種等級,但不管是那種類型,都會讓感染者吃閉門羹。為此,不少感染者於入住前隱瞞感染身分,就有照服員意外發現個案服用抗病毒藥丸,進一步查證藥物適應症為愛滋病毒,竟拒絕提供照護。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感染者在入住機構前,無須主動告知病情,但大部分人都會主動告知自身慢性病史,但大環境對於HIV認知不足,以致感染者擔心被機構婉拒,而隱瞞罹病。南部地區一家安養機構對外聲稱願意收置「特殊個案」,但每月收費四萬起跳,另一家大型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收費更高,每月費用近六萬元,絕大部分感染者無法負擔昂貴費用。陳佳備指出,為了籌備安養機構,最近安排自家工作人員至某受訓單位接受照服員訓練課程,不料,具有專業醫療背景的主講者在聽到「關愛之家」四字,直覺前來受訓的人可能也是感染者,頓時面有難色。「如果幸運住進機構,也可能悲慘收場。」陳佳備指出,就有感染者在腦中風後,身體偏癱,無法生活自理,好不容易找到安養機構,入住後身體退化速度極快,狀況愈來愈差,家屬認為,原因在於照服員面對感染者時,心生畏懼,難以提供相同品質的照護。確診HIV後買不到醫療保險 誰來幫一把依照現行保險制度,只要被確診感染HIV,即被商業保險拒之門外,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為數萬感染者請命,保險公司早已為慢性疾病患者設計「弱體保單」,希望比照辦理,也能為感染者設計出專屬保單。不過,保險業者表示,可能性極低。林宜慧指出,U=U已成國際共識,只要HIV感染者規律用藥,測不到病毒量,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如同一般慢性疾病一樣。國內愛滋感染者仍以年輕族群為主,一旦確診,就無法購買醫療險,不得帶病投保。希望衛福部提供健保大數據,讓保險業者精算後設計專屬保單。對於感染者安老議題,保險金融業者表示,目前可透過安養信託等工具,協助安排退休生活,但購買商保,有一定難度,可行性不高,且一般長照險的給付在認定上嚴格,不見得可以幫得上忙。HIV感染者成保險絕緣體 盼健保大數據幫忙美國一家人壽公司於2015年推出專屬愛滋感染者的十年、十五年定期壽險,但台灣壽險商品部門主管指出,歐美HIV感染者人數眾多,台灣相較較少,且受限於民情,感染者不見得願意出面投保,光是交付個人的隱私病歷,就得突破很大的心理障礙。該壽險主管指出,台灣感染者人數不多,從保險業者來看,並無商業規模,即使真的開發出專屬保單,「光是母體就不夠大」,無法透過最起碼的規模經濟支撐一張保單的運作。此外,感染者人數有限,缺乏足夠的樣本資料,包括,存活時間、治療費用、死亡率等,以精算出適合的費率;即使推出這類保單,因人數過少,保費勢必昂貴,不見得買得起。另一家壽險公司理賠部門主管表示,近年來推出不少專屬疾病的保單,但除了癌症之外,其他保單買氣薄弱,以糖尿病專屬保單為例,盡管全台糖友多達250萬人,但推出後買氣不如預期,未來即使真有愛滋病專屬保單,其市場性更不用說,恐乏人問津。
-
2023-11-30 醫聲.慢病防治
2030消除愛滋?專家呼籲:台應採創新多元化策略、提升用藥可近性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根據一項跨國性「HIVCCB白皮書研究」,在韓國、中國、日本、台灣、新加玻與香港等六個亞太區域中,只有台灣提前達成聯合國UNAIDS(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所設定的「90-90-90」目標,但目前數據為「90-95-95」,距離2030年「95-95-95」目標,還有一小段距離。多位台灣專家、學者對此表示,從政府部門、NGO民間團體到社會大眾,只要願意一起努力,針對「擴大HIV篩檢、宣導對象」、「減少用藥門檻、增加用藥多元性、可近性」與「推動觀念翻轉、去汙名化」三關鍵發展創新、接地氣策略,相信消除愛滋指日可待。2030消除愛滋需達成「95-95-95」目標,就是95%的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愛滋病毒、95%感染者已服藥、95%服藥感染者達到病毒量測不到。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我國目前已經達到「90-95-95」,優於全球平均「86-89-93」。越多人知道U=U,越有助提升篩檢普及率在篩檢部分,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國際分處副院長柯乃熒指出,目前HIV篩檢宣導政策多針對成年同志族群,事實上,只要有性行為、性活動者,都應定期接受HIV篩檢,像青少年、青少女若有性行為,也應列為篩檢宣導對象,才能避免HIV傷害青少年、青少女健康。「現在感染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得愛滋已不是絕症,只要持續用藥三到六個月,身體就測不到病毒,測不到病毒,代表完全不具傳染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柯乃熒與參與白皮書撰寫的高雄榮總感染科主任林錫勳皆認為,上述「U=U」概念,也是目前國際對治療HIV感染、愛滋病所形成的共識。希望更多人瞭解這樣的觀念,才能盡早徹底去除HIV、愛滋威脅。在白皮書裡,泰國專家提及,在某個城市的HIV篩檢統計中,一般民眾裡,有45%表示曾接受篩檢,48%表示有計畫進行篩檢,篩檢管道則包括常規體檢、產前篩檢。林錫勳指出,相較於其他區域,台灣最大污名化來自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的21條,部分條文為「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致傳染於人者,處五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罰之。」林錫勳直言,這條文制定背景是在HIV感染、愛滋病仍然無法治療的年代,如今,無論是HIV感染或愛滋病,都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感染者如果定期接受治療,壽命與一般人並無太大差異。因此這項條文已不合時宜,且不符合法律比例原則。「再則,這條文也有侵害人權之虞!」林錫勳說,目前在WHO的網站,對疾病入罪方面,台灣仍未除名。最重要的就是這項條文加重疾病汙名化,且容易阻礙疾病防治、公共衛生政策的推動。如同許多傳染病,歧視與汙名化都使得疾病散播更加隱晦,如冰山下一角,更深不可測。林錫勳分析,現今治療已可達到U=U,兩年前雖然修法,將法條納入此觀念,但至今仍有愛滋病患、HIV感染者被以這個條例起訴。新加坡去年也將同志除罪化,而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以往同志與愛滋病畫上等號,但實際上以非洲為例,感染者是男女各半,並非只有同志才會感染HIV,而同婚法通過後,台灣的新增感染者並沒有增加反而下降,這都代表「愛滋病的防治是公衛問題,必須要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為何還要病患因病入罪呢?」「當歧視減少,才有機會擴大篩檢!」林錫勳指出,持續讓新病人下降是對的路,再來就是要公平對待每一位愛滋病、HIV感染者,對愛滋病、HIV感染沒有歧視,民眾才願意把HIV檢測當成像B、C肝篩檢那般平常,篩檢情況才會比較普及,如此也才有可能加速達成第一個95。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也觀察到,目前不只一般民眾不清楚U=U,連醫療人員恐怕也不甚了解,白皮書中指出,醫師會主動跟病人提及U=U的比例,台灣只有51%,雖在六國中不算差,但相較於國際的67%仍低許多,仍亟需讓社會大眾理解。治療、防治策略須更積極、創新,消除愛滋指日可待目前在治療、預防HIV感染方面,還有「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PEP)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等多元化防治策略,其中,多數專家皆認同,一個國家、區域能否達到「95-95-95」目標,與PrEP推廣規模息息相關,但林錫勳指出,PrEP可有效預防,不過,台灣覆蓋率不到一成,泰國最好約一成八,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我們的PrEP策略,還是太過保守!」柯乃熒直言,如果PrEP用藥像避孕藥一樣容易取得,民眾想買就能在藥局直接購買,在HIV防治上,民眾就會更有自主權,隨著用藥門檻降低、用藥可近性提高,HIV防治效果也可明顯提升。談到PrEP用藥趨勢,柯乃熒、鄭舒倖皆表示,現在除了口服藥物,也有其他創新藥物可供運用,這讓常忘記用藥,或擔心用藥會招來外界異樣眼光的族群有了另一種選擇。不過上述策略目前還未納入健保,也未納入PrEP公費選項,柯乃熒認為,這樣的腳步有點太慢,期待高風險族群未來有更多防治選項,執行HIV防治策略時,也可以更有彈性、自主性。截至今年11月,台灣加入PrEP公費計畫累積人數達5575人,曾淑慧說,規畫在2030年前達成1萬5千人服用目標,不符合公費資格者也可在全國百家院所自費取得藥物。觀念要翻轉,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此外,林錫勳、柯乃熒也都認為,目前在國小、國中、高中的教育上,對HIV感染、愛滋病的描述,還是停留在這是「21世紀黑死病」這樣的錯誤觀念並非事實,且這種錯誤觀念很容易導致疾病汙名化現象,這也讓HIV高風險族群承受很大心理壓力,所以必須從教育著手,徹底打破學生、教育人員對HIV感染所產生的迷思,民眾觀念才可能翻轉,達到消除愛滋的目標,也才不會遙不可及。延伸閱讀:台灣與國際接軌,倡議、推展HIV防治創新策略
-
2023-11-30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瞳孔已放大3天、瀕臨腦死邊緣 高雄長庚肝移植成功救回2瀕死患者
高雄長庚再創肝移植新境界。高長肝移植團隊近來完成兩例瞳孔已放大3天、瀕臨腦死的肝移植病例。兩名因B肝合併急性肝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的患者,經團隊評估腦未有結構性破壞等情況下,經由血漿置換後進行活肝移植,硬是將兩人從鬼門關前救回。高雄長庚名譽院長、肝移植團隊召集人陳肇隆指出,這是高長2383例移植經驗中「最嚴重」病例,救回的兩人思緒清晰,也為這類瀕死肝衰竭患者開啟生機。48歲男病患 5器官衰竭陳肇隆說,兩名患者分別是48歲設計師林言和與51歲餐廳業者鍾雯華,兩人都是B肝帶原者,皆因慢性肝炎併發急性肝衰竭,林言和合併肝、腎、腦、呼吸與凝血功能5個器官衰竭,鍾雯華則是合併肝、腦、呼吸、凝血4個器官衰竭。醫學上合併3個器官衰竭就屬最嚴重的第三級,未換肝1個月死亡率達8成,兩人病況更加嚴重,歐美日韓等國多不會進行這種幾無勝算的肝移植。林言和受訪時思緒清楚,拿著他所設計的攝影補光燈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開國際記者會用的補光燈,就是他手上這款,陪在一旁的林太太則說,今年4月下旬,一家4口原要去環島,先生突不適住進北部醫院,被診斷肝衰竭需換肝,她當機立斷,一家坐高鐵直奔高雄長庚。親妹捐肝 捐出70%肝臟抵達高雄長庚後,林言和即陷入肝昏迷,配對妹妹符合捐肝。陳肇隆說,林言和當時已是最深度的肝昏迷,瞳孔放大、對痛覺、照光沒反應持續3天,瀕臨腦死,林太太堅持1%機會也要救,團隊為他進行血液透析與血漿置換,呼喚他的名字,他突然有皺眉與手腳微動,且電腦斷層顯示,腦結構未有結構性破壞,於5月10日為他進行活肝移植。陳肇隆說,林言和病情嚴重,需較大的肝,捐肝妹妹捐出70%肝臟,只留下30%最低底限,是「邊緣性」捐肝者,加上妹妹肝靜脈有4條,一般人只有1條,手術更複雜,但團隊富有經驗,克服技術問題,順利完成肝移植。51歲女病患 女兒捐肝同樣是慢性肝炎合併肝衰竭的鍾雯華,病況也很嚴重。陳肇隆說,她在3月底因倦怠就醫,隨即因肝腦病變陷入昏迷,雖被投予抗病毒藥物,瞳孔仍放大,對光無反應持續3天,女兒一再表達救母心願,團隊為她進行6次血漿置換術,助其排出體內毒素,鍾雯華終於在被測試時稍微皺眉。移植團隊成員醫師楊志權、陳之逸表示,捐肝的21歲女兒也是割下右肝、保留30%左肝,是「邊緣性」捐肝者,團隊當時判斷應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於4月1日進行活肝移植,女兒僅出血50㏄,重回大學校園,鍾雯華24天術後出院,返回忙碌的餐廳事業,生龍活虎的她,幾乎看不出曾經瀕臨死亡。鍾雯華說,她現在還能回憶昏迷時,曾做夢被推進殯儀館,先生大喊「雯華,妳沒有死」,再醒來已在病房;林言和也說,他也曾做身體要被撕裂的夢,在大喊「上帝救我」後,重返加護病房內。
-
2023-11-30 失智.大腦健康
認知能力比吃得少的人年輕8.5歲 多吃這類食物可降失智風險
研究發現,多吃全穀類食物,包括看電影時吃的爆米花,認知能力比全榖類吃得少的人年輕8.5歲,也就是說,失智的風險較低。這篇研究報告22日刊載於「神經學」期刊,作者劉曉然(Xiaoran Liu)說,在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影響幾百萬美國人之際,找出預防之道是最優先的公衛事項;他說,「三餐當中多吃一兩份全穀類食物,就可降低失智風險。」本研究觀察、比較的全穀類食物包括麵包、麥片、藜麥和爆米花。一份是一盎司的量,「約等於一片麵包,半杯義大利麵或飯,一盎司餅乾或一杯乾麥片。」芝加哥拉許大學(Rush University )研究團隊觀察平均年齡75歲、沒有失智問題的3326人,其中60%是非裔,連續六年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每三年測試一下認知和記憶能力。團隊從回收的問卷,根據個人全穀類攝入量,從每天不到半份到2.7份不等的份量,把研究對象分為五組。非裔比白人更常每天吃一份以上、專家認定有助降低膽固醇和胰島素以及血壓的全穀類「健康食品」;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吃三份以上。劉曉然說,全穀類食物富含維他命B和E以及抗氧化素,纖維含量也大,這些都是有益健康,特別是腦部健康的營養,「因此,我們看到很多證據,全穀類可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我們也知道,有益心臟的東西,也許也對腦部有益。」研究團隊根據「全球認知得分表」測驗的結果,說每天吃三份以上全穀類的非裔,認知能力衰退比每天只吃不到一份的慢。劉曉然說,研究結果可供有關單位製作更精緻的飲食指南時參考,例如,對某族群提出符合其需要的全穀類攝入量建議。他說,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全穀類攝入量與認知能力的關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9 焦點.健康知識+
輕鬆除油汙與水垢,就靠這6種天然清潔劑!不傷手又能做環保,使用注意事項報你知!
廚房爐台、抽油煙機的油汙、頑固的水垢,有時候用強力清潔劑也很難洗刷乾淨,且市售的化學清潔劑(尤其是氯系及氧系的清潔劑),不當使用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及雙手。若擔心化學清潔劑造成危害,不妨尋找替代品,柑橘果皮、小蘇打或白醋,就能做成環保便宜的天然清潔劑。1.柑橘皮:熬出精油較耐放吃完的橘子、柚子、檸檬不要急著丟,將果皮洗淨,果汁機打碎,加入水煮滾5分鐘,小火續煮15分鐘,能將果皮的精油熬煮出來,製成柑橘汁,也能讓天然清潔劑比較耐放。過濾放涼後,加入白醋或小蘇打(柑橘汁與白醋或小蘇打比例為150:1),就能輕鬆完成不同的清潔任務。若擔心清潔劑有腐壞問題,可以在裡頭加一點酒精或精油,保存期限約三個月。2.洗米水:洗臉要避開傷口洗米水含有豐富的澱粉、礦物質、生物鹼跟維生素B群,呈弱鹼性,是一種天然的植物界面活性劑,可以代替肥皂,幫助去除油汙,拿來洗一般的碗筷、擦窗戶、拖地,相當環保。有些人會拿洗米水洗頭髮或洗臉,不過,洗米水含有粉塵、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如果皮膚剛好有傷口,可能會導致發炎過敏。3.茶籽粉:存放冰箱防發霉茶籽粉是苦茶籽去除外殼,將茶籽仁榨油後,剩下的苦茶籽乾燥磨粉而成。因其含有約20%的茶皂素(天然的界面活性劑),具良好乳化、分解、去汙作用,清洗碗筷、盤子、排油煙機的效果不錯;也有人拿茶籽粉洗臉、洗頭、洗身體,但用茶籽粉洗頭,髮質會比較毛躁,建議吹髮時可抹上一點椰子油或乳液。茶籽粉在高溫潮濕下容易孳生各種微生物,導致發霉、產生黃麴毒素,建議茶籽粉應存放於冰箱,用的時候倒一點出來即可。4.白醋:加熱可去除水垢白醋含有醋酸,微弱酸性,在水中可以分解為氫離子,經過酸鹼中和的作用,可以將比較難溶解的礦物質,在酸性的環境下溶解出來,拿來除水垢、衣服髒汙、除臭、防止細菌感染的效果很好。譬如電鍋底部用久了,經常會殘留水垢或一些油汙,這時可以在鍋內倒入半杯白醋,再加入蓋過水垢的水量(要用過濾水),按下開關煮沸即可。5.檸檬:沾鹽擦拭效果好與白醋一樣適合清洗鹼性的髒汙,如廚房地板、瓦斯台的油汙、浴室的尿垢、皂垢等。做法是直接將檸檬切半,在切面撒上鹽巴,用沾了鹽巴的檸檬擦拭水龍頭、瓦斯爐等處,靜置10到20分鐘再用水沖掉,原本看起來髒髒的水槽,會變得亮晶晶,若直接使用檸檬酸清洗,效果也很好。6.小蘇打:除濕兼去除異味小蘇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溶在水裡是鹼性。食材或環境的油汙,跟小蘇打粉起作用後,會達到酸鹼中和,形成無毒性的可溶性物質,適合用來拖地、清洗抽油煙機油網、燒焦的鍋底、微波爐、洗衣機等。小蘇打粉還有消除異味的作用,洗衣服時加一匙小蘇打,可幫助去除衣物異味;小蘇打粉也有除濕作用,比較潮濕的環境,譬如鞋櫃、衣櫃等,可以放一點小蘇打粉,防止發霉之餘,還有助消除異味。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29 焦點.健康知識+
落枕吃止痛藥、失眠吃安眠藥...營養師點出9種身體狀況先別吃藥,吃對食物對症改善
你是身體出點狀況就吃藥的人嗎?什麼落枕吃止痛藥、皮膚濕疹吃類固醇、睡不好還吃安眠藥...,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要身體一有不適就吃各種藥當藥罐子,先跟著營養師對症補營養,或許就能有效解決身體小病不斷。9種身體狀況先別吃藥 對症補充營養改善1.皮膚紅點、易瘀青補充維生素C,維持正常睡眠不熬夜。當你的身體缺乏維生素C時,會讓血管壁脆弱,因此有碰撞時比較容易顯現在皮膚上。→建議食物:芭樂、草莓、百香果2.易失眠、淺眠補充鈣、鎂、色胺酸,可以幫助放鬆肌肉、降低皮質醇、提升褪黑激素。除了補充幫助睡眠的營養素之外,也少喝咖啡、濃茶等 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且盡量保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建議食物:牛奶、黑芝麻、蔬菜3.牙齦易出血維生素C長期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膠原蛋白不足,使得原本具有膠原蛋白的組織崩散 因此會出現牙齦微縮、流血的症狀。而缺乏微生素K會導致凝血功能降低,導致牙齦出血症狀更不易痊癒。→建議食物:芭樂、奇異果、納豆、深綠色蔬菜4.容易嘴破維生素B群、鐵質、鋅都有助於修復口腔黏膜,尤其鐵質、鋅都可加快傷口癒合,配合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復得更快。嘴破時也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酸、辣、酒精等食物。→建議食物:牡蠣、瘦肉、豬血5.指甲容易斷裂指甲的主要是蛋白質,因此缺乏蛋白質時會容易斷裂,缺乏鈣質有可能會導致指甲有白色橫條紋,補充生物素可以維持指甲健康生長。→建議食物:鮭魚、牛奶、雞蛋6.易落枕、肩頸痠痛補充鈣、鎂有助於肌肉和神經正常運作,鈣也能預防骨質流失;魚油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可以舒緩肌肉,減少肌肉痠痛感。→建議食物:魚油、小魚乾、堅果7.夜盲症、乾眼症維生素A可讓眼睛的感光細胞正常運作,預防夜盲症、眼睛乾澀;Omega-3可預防乾澀 降低罹患眼睛疾病的機率;花青素可保護眼睛不受自由基損傷,維持夜間視力。→建議食物:菠菜、橘紅蔬菜、深海魚、莓果8.易感冒製造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參與,可選擇優質蛋白質(如:豆類、魚肉);而鋅有助於生長發育、維持免疫系統。不同顏色的蔬果,有不同的植化素功效,都能有效抗發炎、抗老化。→建議食物:各色蔬果、瘦肉、蛤蜊9.頭暈、疲倦、貧血「鐵」為紅血球的重要物質,如果紅血球缺鐵導致功能受影響。就無法將氧氣送到全身細胞 因此會有頭暈、虛累累的情況。→建議食物:鴨血、豬肝、文蛤、紅莧菜若你的身體出以上9種症狀,皮膚易瘀青、易失眠、牙齦易出血、容易嘴破、指甲容易斷裂、易落枕或肩頸痠痛、夜盲症或乾眼症、易感冒、頭暈疲倦或貧血,可以先靠飲食對症補充營養改善。但高敏敏提醒,如果長期出現症狀,建議還是要盡快就醫 以免錯過治療時間。健康的飲食+良好作息,才是讓身體健康的王道,跟著營養師一起吃出健康,不當藥罐子。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3-11-27 養生.運動健身
5個速效燃脂動作 跟著做 讓你冬天不胖反瘦
寒冷的冬天,容易讓人有食慾增加的感覺,冬天更要動起來,追求健康體態的人們愈來愈注重燃脂運動。對於初學者而言,選擇容易上手且高效的運動,也較能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培養出對運動的愛好,今天就來介紹五個初學者,也能快速學會的高效燃脂動作。編輯推薦Netflix《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值得追嗎?5大亮點一次看,揭露超殘酷人性黑暗面!2023Netflix必看6部療癒系動畫!揭弊暗黑演藝圈、動人純愛物語、勵志金句連發韓國小眾品牌「b.write」!韓妞都在用的ins超火文青筆電、帆布包棒式將身體支撐在手肘和腳尖上,保持身體呈現一直線。此運動主要鍛鍊核心肌群,同時還能刺激多個肌肉群的協同作用,提升基礎代謝,達到燃脂的效果。深蹲深蹲是強而有力的下半身運動,對塑造腿部和臀部肌肉非常有效。站立時保持腳與肩同寬,屁股向後坐,使大腿與地面平行,慢慢站起。此動作能促進腿部肌肉的發展,同時提升心肺功能。雙抬腿仰臥在地上,雙腿伸直,再慢慢抬起至垂直位置,緩慢降低。此動作主要針對下腹部肌肉,強化腹肌,同時還有助於改善核心平衡。捲腹仰臥在地上,雙膝彎曲,手放在頭後,將上半身從地面捲起,收縮腹肌,再慢慢下降。此動作專注於腹部的肌肉訓練,是塑造腹部線條的利器。肘膝捲腹進入伏地挺身的姿勢,快速將一腳膝蓋靠近胸部,再交替換腳。此項全身運動同時訓練核心、手臂和腿部肌肉,並加速心率,達到高效燃脂效果。以上五個動作無需專業器材,特別適合初學者,每天花上短短的時間,就能達到速效燃脂的效果。大家都學會了嗎,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夢幻腿型不再遙不可及!小紅書爆紅瘦腿操 3分鐘5個動作輕鬆擁有纖細美腿2024熱門台劇開拍!《我們與惡的距離2》5大看點,周渝民、薛仕凌雙視帝比拚演技!「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1-27 養生.聰明飲食
肥胖、慢性發炎的原因?植物性食物中的凝集素對身體有害嗎?
我在2023-7-5發表植物的逆襲 – 偽科學經典,指出《植物的逆襲》這本書是偽科學的經典。讀者Samson Shu Lun Tang在2023-11-1在回應欄留言:「我也對植物不宜飲食的說法很懷疑,但也想認識『凝集素』多一點,以堅定對這本書的不可信的理念。所以,希望閣下說多點『凝集素』相關資訊。謝謝你」《植物的逆襲》這本書是基於「凝集素有害論」,而很多人,包括很多醫生,都陷入此一迷思。我發表過兩篇有關凝集素的文章:2017-7-17:生吃,熟食,抗營養素:「事實上,在美國,幾乎沒有什麼蔬菜是不能生吃的。只有一樣例外。那就是豆類。大多數的豆類含有高量的紅血球凝集素,而此毒素是有致命性的。有些豆類,如豌豆,含有較低量的紅血球凝集素,所以可以小量地生吃(但為了安全,沙拉吧不會有)。不管如何,只要用蒸或水煮十分鐘,就可以將豆類中的紅血球凝集素減少200倍。但是,用慢鍋煮是沒有用的。這是因為攝氏80度以下的溫度是無法破壞紅血球凝集素。」2020-7-10:草菇、香菇柄,會引發中風?。這篇文章是在評論王輝明醫師所聲稱的「香菇柄會導致中風」。他說因為香菇柄含有「蛋白質凝集毒素」,所以會導致中風。但是,醫學文獻裡並沒有「蛋白質凝集毒素」這個詞,所以它顯然是「紅血球凝集素」的誤稱。我也指出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香菇柄含有「紅血球凝集素」,更不用說什麼它會導致中風。有關凝集素的科普資訊,最詳盡和最中肯的是哈佛大學的一篇文章(2022年一月最後審查)。我把全篇翻譯如下:凝集素或血凝素是一種「抗營養素」。它們存在於所有植物中,但生豆類(黃豆、扁豆、豌豆、大豆、花生)和小麥等全穀物中的凝集素含量最高。由於流行媒體和時尚飲食書籍將凝集素列為肥胖、慢性發炎和自體免疫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它們受到了廣泛關注。但這些說法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凝集素被定義為與碳水化合物結合的蛋白質。凝集素在自然界中用來保護植物的相同功能可能會在人類消化過程中造成問題。它們能夠抵抗腸道中的分解,並且在酸性環境中保持穩定,這些特性可以保護自然界中含有凝集素的植物。被攝入後,凝集素可以導致紅血球聚集在一起,還會引起噁心、嘔吐、胃部不適和腹瀉。較輕微的副作用包括腹脹和脹氣。動物和細胞研究發現,活性凝集素會幹擾礦物質的吸收,尤其是鈣、鐵、磷和鋅。 豆類和穀物通常含有這些礦物質,因此凝集素的同時存在可能會阻止這些礦物質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凝集素也可以與消化道內壁的細胞結合。這可能會破壞營養物質的分解和吸收,並影響腸道菌叢的生長和作用。由於凝集素能長時間與細胞結合,因此它們可能會引起自體免疫反應,並且理論上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和 1 型糖尿病等發炎性疾病中發揮作用。這些理論觸動了有利可圖的反凝集素運動,催生了防止體內凝集素活動的暢銷書和酵素補充劑。然而,關於人類飲食中活性凝集素的攝取量及其長期健康影響的研究非常有限。包括凝集素在內的抗營養素最常在發展中國家的飲食中進行研究,這些國家普遍存在營養不良,或者食物種類非常有限,全穀物和豆類是重要的日常主食。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很少吃含有大量活性凝集素的食物。原因之一是凝集素在生的狀態下最有效,而含有它們的食物通常不生吃。烹飪,尤其是使用煮沸或燉等濕高溫方法,或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可以使大多數凝集素失去活性。凝集素是水溶性的,通常存在於食物的外表面,因此與水接觸後會被去除。一個例子是乾燥的豆子。為了準備食用,將它們浸泡幾個小時,然後再煮幾個小時以使豆子軟化,從而使凝集素失去作用。罐裝豆子是在液體中煮熟和包裝的,因此它們的凝集素含量也很低。然而,在低熱下煮生豆(例如在慢燉鍋中)或未煮熟的豆子不會去除所有凝集素。我們的身體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酶,降解一些凝集素。其他使這些化合物失去活性的過程包括使穀物和豆類發芽,以及機械性地去除含有最多凝集素的豆類和小麥粒的外殼。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種類的凝集素,人們對它們的反應也有很大差異。 具有潛在消化敏感性(例如腸躁症)的人可能更有可能因食用凝集素和其他抗營養物質而出現負面症狀。由於報告的凝集素敏感性症狀可透過身體不適來識別,因此合理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少吃或少吃引起消化問題的食物。凝集素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造成的傷害。它們還會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這可能會防止血糖急劇上升和胰島素水平升高。早期研究也著眼於使用無毒的少量某些凝集素來幫助刺激無法長時間進食的患者的腸道細胞生長,以及由於凝集素能夠導致癌細胞死亡而用於抗癌治療。在許多大規模人口研究中,豆類、全穀物和堅果等含凝集素的食物與心血管疾病、體重減輕和 2 型糖尿病的發生率較低有關。這些食物富含 B 群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礦物質以及健康脂肪。因此,食用這些食物的健康益處遠遠超過這些食物中凝集素的潛在危害。原文:植物的逆襲—凝集素有害論的真相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6 焦點.杏林.診間
一輩子的貴人!淋巴癌第四期瀕臨死亡之際,滕傑林醫師救我一命
我的生活起居正常,固定運動,不菸不酒,也沒任何慢性病,癌症應該不會上身。但那年卻突然發燒不止、肌肉痠痛、盜汗,到台中榮總就醫遇到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他站在病床前輕聲說,檢查診斷為淋巴癌第四期「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癌」,這病症在日本案例較多,台灣較缺乏這種數據,所以治癒率仍有些難度。我不了解癌症第四期是形同死亡的宣布,直到所有親友一一出現在病房裡,我的內心感到恐慌不安,難道我真的沒希望嗎?歷經七次化療,住院一百多天,滕醫師耐心地說明治療進度,只要檢查指數有進步時都會開心告知,給我信心、每次到病房巡房時最常說:「加油!」做完第七次化療,拖著虛弱的身體回家後,在先生及家人悉心照顧、持續運動下,逐漸恢復健康,至今已過十年了,每三個月回診中,總看到滕醫師親切的笑容,看著報告說:「嗯!肝臟、胰臟指數都正常,很好,氣色也好。」回診像與老友相見,互道關心、彼此珍重。回想十年前和自己一樣徘徊在癌症邊緣的朋友,現已逐一往生,我還能健康的活著,如常的上班做喜歡的工作,很感謝中榮血液腫瘤科滕傑林主任,在瀕臨死亡之際,救我一命,他是我一輩子的貴人。
-
2023-11-2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肚子的蛔蟲」與「肚子的精蟲」各有什麼妙用?
夫妻吵架。老公:「我那麼了解妳,事事為妳著想,簡直就像妳肚子的蛔蟲一樣,還嫌我!」老婆:「我肚子哪有什麼蛔蟲?倒是我有了你肚子的精蟲,現在肚子大了起來,替你傳宗接代,還東嫌西嫌!」在以前,醫藥衛生不發達,不少人肚子內都養了或多或少的蛔蟲,大號時由肛門口跑出來,滿嚇人的。由於太普遍了,又藏居在腹中,也許因為如此,肚子的蛔蟲就變成了「知己」的代名詞。目前肚子的蛔蟲已頗為罕見,但這句成語依然流傳下來。至於肚子的精蟲,是男性傳宗接代的秘器,不要看它像小蝌蚪一樣的形狀,頭部大大的,後面長了一條尾巴,形狀其實滿可笑的。可是沒有它就沒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人類早就絕種了。不知是否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男生產生蟲蟲危機而不能生育的比率愈來愈高。相反的,肚子的蛔蟲卻愈來愈少見。兩者都是蟲,可是意義卻大異其趣,然而「肚子的蛔蟲」的概念不僅用於人與人之間,尤其親人之間極為重要,用於醫病關係更為重要。醫師看病要精準,要先了解病人的病情,就好像是你是他肚子的蛔蟲一樣,才能正確診斷、正確治療,也就是說,如果視病猶親,醫師要把病人當成家人或自己,反之則常會誤診,輕則延誤治療的契機,甚至影響生命,這與肚子沒有精蟲就不會有新生命一樣。由此觀之,儘管蟲蟲是一般認為低等動物,但其背後代表的深刻意義可是非同小可,不可等閒視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1-23 養生.聰明飲食
口臭、虛累累、沒勁...當心肝臟出問題!營養師盤點14種養肝排毒食物,教你一起「小心肝」
你是否常常感到虛累累、常感冒、口臭火氣大、生活沒勁?要當心這些都可能是要養肝的警訊,畢竟肝是沈默的器官,出現以上症狀要擔心肝不好。營養師高敏敏告訴你14種養肝排毒的天然食材,幫你肝臟大掃除,找回肝臟健康。養肝的好處 你知道幾個?1.不會虛累累2.不易中標感冒3.心情、精神好4.鼻竇健康5.減緩消化不良6.不會口臭7.皮膚不蠟黃暗沈8.女生經期規律養肝排毒14種食材肝是沈默的器官,除了不要讓自己太勞累,也建議從日常飲食下著手,高敏敏建議14種養肝排毒食材,幫肝臟大掃除。1.足夠飲水量毒素可透過汗水、尿液代謝,因此需多補充水分來幫助排除毒素。2.綠色蔬果生汁蔬果中的植化素解毒能力好,建議可以偶爾喝:西芹汁、小麥草汁、明日葉汁或甜菜根汁、胡蘿蔔汁,能幫助肝臟修復。3.十字花科蔬菜蘿蔔硫素、吲哚類有益肝臟進行化學物質的中和排毒作用。建議可以多吃:綠花椰菜、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和白蘿蔔。4.健康的油不飽和脂肪可調節脂肪肝,例如:橄欖油、堅果等。5.蛤蜊湯牛磺酸可強化肝機能,降低壞膽固醇。6.甜菜根花青素幫助減輕肝臟負擔。7.柑橘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協助肝臟排毒。8.富含硫的食物含硫食物能幫助殺菌,清除體內毒素。例如:大蒜、洋蔥、青蔥、韭菜。9.薑黃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可調節肝臟的整體功能。10.紅棗紅棗可以泡水、泡茶一起喝,促進代謝養肝。11.鮭魚含豐富優質蛋白質及Omega-3,修復肝臟發炎。12.豆腐植物性優質蛋白質,幫助肝修復。13.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促進肝細胞代謝。14.深綠色蔬菜解讀功能好,幫助肝臟修復。除了多吃上述14種養肝食材, 平時也可以多吃原型食材,少吃加工品、油炸等高熱量食物,也建議避免甜食,因為過多的糖也會使肝臟脂肪堆積。肝臟4大功能 牽一髮動全身的器官1.製造膽汁、幫助脂肪消化當膽汁分泌功能失調時,膽紅素便會積在身體裡產生黃疸病,而膽汁酸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分解、吸收。2.儲存營養素維他命A、D、E、K,維他命B1、B6、B12、烟酸、葉酸、鐵質、同質等等,許多的營養素都儲存於肝臟。3.保持血液乾淨肝臟會將舊的紅血球分解,保留有用的物質,而當中的膽紅素則注入膽管排出體外。4.解毒、排毒將藥物、酒精、細菌病毒等等,在肝臟內轉化為毒性較低的物質,並由膽汁、尿液排出體外。了解肝臟的重要性之後,更要好好保養你的肝臟!高敏敏提醒,肝臟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器官,身體吃進的營養素,也都要透過肝臟才能分送到其他器官,跟著營養師一起多吃14種養肝排毒食材來「小心肝」。延伸閱讀:. 60歲李連杰面臨3次生死關頭!用25年參透生死:生命無常要及時行善.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
-
2023-11-21 醫療.泌尿腎臟
不同階段需求不同 腎友飲食3策略公開
曾有位30歲女士身高150公分,體重卻因腎病掉到40公斤以下,連半碗飯都吃不完,氣色差、肌肉少,讓家人擔心不已,幸而透過洗腎治療,體重已回升到46公斤,活力滿滿能與家人出遊,她也靠著飲食和運動維持體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指出,腎病患者補充對的營養很重要,不僅能防止肌少症發生,患者也有體力洗腎。腎病患者由於腎臟功能低下,且通常合併其他疾病,導致貧血、疲倦、身體虛弱,林軒任說,不同病程階段的患者,所要補充的蛋白質量也不盡相同,也需注意不要踩到地雷,攝取腎臟難以代謝的含磷、鉀、鈉等營養素的食物,如優酪乳、糙米、菠菜、醃漬物、奇異果、香蕉等,並適度運動,避免肌肉減少造成體力不佳、行走困難,甚至罹患肌少症,增加摔倒、骨折、臥床的機率,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初期尚未洗腎 飲食「四低二優」慢性腎臟病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為五期,第1、2、3a期為初期慢性腎臟病(Early-CKD),患者腎功能正常或僅輕、中度腎衰竭,林軒任表示,此時患者攝取磷、鉀、鈉量比照健康人,蛋白質則最多每日每公斤1克,意即60公斤的患者每天最多攝取60公克蛋白質(三隻手指併攏面積約為7公克),否則將增加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含氮廢物,加快腎臟衰竭速度。 此外,六成慢性腎臟病患者是由糖尿病併發而來,洗腎者更是多達七成,凸顯維持血糖穩定的重要,因此飲食首選低GI食物,同時亦能降低疲憊感;飲食限制下,腎病患者易因熱量攝取不足,感到身體無力,也導致蛋白質被分解產生含氮廢物,建議患者記得多攝取足夠優質脂肪,如植物性油脂、魚油。末期腎臟病前期 嚴控磷、鉀、鈉第3b、4、5期為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患者腎臟功能嚴重衰退,更需嚴格控制磷、鉀、鈉攝取,蛋白質不可超過每日每公斤0.75克,「不過患者很難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有些人索性都不吃,反而造成營養不足、肌少症。」林軒任建議,患者避開地雷食物後,可適度補充含有支鏈胺基酸(BCAA)的洗腎前特殊營養品,不僅能攝取足夠熱量,產生的含氮廢物也較低,此外,也可適度攝取B群、鐵、葉酸等微量元素,以免因長期缺乏營養素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洗腎如慢跑 患者反而須多攝取蛋白質而針對已洗腎的患者,由於洗腎時會流失蛋白質,且「洗腎就像在慢跑,對心臟來說是小運動,熱量會流失」,故應提高蛋白質攝取量至每日每公斤1.2~1.5克,其他的飲食原則一樣維持高熱量、低GI值和低磷、鉀、鈉攝取,或適度補充含有BCAA、微量元素的洗腎後特殊營養品,再搭配阻抗運動、有氧訓練等,就有機會維持肌肉量與好體力。
-
2023-11-21 養生.聰明飲食
防便秘、控血糖...藜麥好處超級多!一表看懂藜麥、紅藜差異
藜麥(Quinoa)因含有豐富營養素、纖維及蛋白質,被稱為「超級食物」。藜麥功效與禁忌有哪些?藜麥與台灣藜有何不同?減肥適合吃藜麥嗎?藜麥怎麼煮?本篇一次看懂藜麥功效以及2道食譜分享。藜麥是什麼?藜麥為莧科植物的種子而非全穀雜糧類(與莧菜是親戚),適合生長在高海拔和乾燥地方,主要產地為南美洲的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俗稱奎藜、印地安麥、灰米,因外觀及營養成分與米、麥相似,被歸為「偽穀類」的種子。藜麥營養功效與禁忌藜麥不含麩質,具豐富維生素及高纖維且是少數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的植物。根據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24期指出,藜麥營養價值如下: 蛋白質含量高:藜麥蛋白質含量高於其他穀物並含有人體完整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國際糧農組織建議攝取之標準,且蛋白質含量及品質也優於許多傳統蛋白質食物,可作為取代部分肉類及豆類的蛋白質選擇。 含好油抗發炎:適量的脂肪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好的油脂有助於維持心血管、降低壞膽固醇。藜麥每100公克的脂肪含量高於豆類、玉米、小麥及稻米,其脂肪總量中約有50%以上為Omega-3、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且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亞油酸及亞麻酸。 促消化、控血糖:膳食纖維可促進消化,有助於預防便秘,且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可延緩吸收,有助於避免血糖急速上升,膳食纖維越高,其升糖指數(GI值)越低,有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藜麥每100公克膳食纖維含量雖不比豆類植物但仍高於多數穀物,其升糖指數約為35 ,屬低升糖食物。 豐富礦物質及維生素:藜麥鐵、鎂、鋅含量均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相較其他穀物而言,藜麥是更好的礦物質來源,也是維生素B群及葉酸的良好來源。此外,根據營養師姜藹倫素於高雄榮總醫訊營養專欄指出,藜麥含有豐富的錳(Manganese),錳有血管放鬆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偏頭痛。 抗氧化:藜麥含有類黃酮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有助於減少人體自由基、抗氧化,降低慢性發炎之危害。雖然藜麥營養價值豐富,但以下兩類人在食用上需特別留意: 腎功能不佳者:藜麥的鉀含量高,腎臟功能不佳、洗腎患者應謹慎食用量。 腸道功能不佳、易脹氣者:藜麥膳食纖維含量高,不易消化,容易消化不良及易脹氣者,應避免多食。藜麥與台灣藜有何不同?常見的藜麥有白、紅、黑三種顏色,以白藜最為常見、黑藜最少見。相較於進口藜麥,台灣也有本土藜麥俗稱紅藜又稱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與南美洲產的紅藜不太相同,台灣藜為台灣原住民的傳統作物,是原住民釀小米酒的原料之一,主要產於臺東縣及屏東縣,有「穀類中的紅寶石」之稱。據農糧署發文指出,進口藜麥與台灣藜分辨如下: 就營養成分而言,台灣藜的營養價值不輸進口藜麥,台灣藜的鈉、鉀及鈣等礦物質含量高於藜麥,而藜麥的鋅含量則高於台灣藜。根據國健署指出,台灣藜其蛋白質含量將近白米的兩倍且富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其膳食纖維含量則為地瓜的七倍,有助於腸道消化,並富含礦物質。減肥適合吃藜麥嗎?藜麥雖與白飯熱量差不多,但白飯的升糖指數(GI值)較高,在進食後易使血糖快速升高,來不及被胰島素分解的糖分會轉換成脂肪,而藜麥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升糖指數低,有助血糖與體重控制。藜麥怎麼煮?藜麥、台灣藜簡易食譜藜麥沙拉,適合素食者和蛋奶素者▲藜麥沙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食材:1杯藜麥、2杯水、黃瓜、紅甜椒與黃甜椒各一,切成小丁、1/2杯聖女番茄,切半、1/4杯紫洋蔥,切成細絲、1/4杯新鮮薄荷葉,切碎、1/4杯新鮮的香菜葉,切碎沙拉醬料:1/4杯橄欖油、2湯匙新鮮檸檬汁、1湯匙細砂糖或蜂蜜、1茶匙鹽、1/2茶匙黑胡椒、1/2茶匙蒜末、1/2茶匙巴薩米克醋。作法: 將藜麥沖洗乾净後放入鍋中,加入2杯水煮滾,轉小火蓋上鍋蓋,繼續煮約15~20分鐘,直到藜麥變軟且吸收大部分水分後,熄火蓋上鍋蓋靜置5分鐘後,用叉子鬆散。 製作沙拉醬,混合橄欖油、檸檬汁、細砂糖、鹽、黑胡椒、蒜末和巴薩米克醋,拌均勻。 將切好的蔬菜和新鮮草本葉加入藜麥中,倒入沙拉醬,輕輕攪拌確保所有成分均勻混合,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臺灣藜紫米紅豆粥(參考: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食材:前紫米1杯、紅豆1杯、臺灣藜1杯、水適量、牛奶適量、黑糖適量作法:將紫米和紅豆泡水約4~5小時,將臺灣藜洗淨後加入水中,與紅豆、紫米一起燉煮到軟,最後加入適量的牛奶和牛奶增添口感。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營養專欄、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24期、農糧署、healthline、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延伸閱讀: 一點小事就爆炸?生氣,是因為心太累!精神科醫師:終結壞脾氣的8個方法
-
2023-11-21 養生.聰明飲食
「快樂激素」幫助度過憂鬱秋季!不止香蕉,這幾類含色胺酸食物都能吃出好情緒
● 秋天易引發憂鬱症,容易失眠、易怒、情緒低落● 避免憂鬱,運動、調節飲食、社交刺激能改善● 香蕉可擺脫憂鬱? 營養師:香蕉皮才是秋末了,氣溫變化大,容易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季節性憂鬱」,日本將其稱為「秋乏」,女性相對於男性,容易被誘發。秋乏容易讓人身體疲憊、疲勞難消除、憂鬱或心情沈重。面對秋乏,可透過運動以及飲食調節,幫助度過「令人憂鬱的季節」。幫助人體製造足量血清素 度過憂鬱秋季秋季的白天日照減少、氣溫降低,人體得開始適應時令,容易讓人感受到情緒低落,如果本身有憂鬱傾向,症狀可能因此加重,出現「季節性憂鬱症」,症狀包含失眠、疲倦、易怒、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負面思考等。不少精神疾病患者,也容易在秋天時症狀失控。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賴思吟表示,造成情緒低落或是負面思考的原因非常多,如基因、後天環境等,如果要短暫度過季節性憂鬱症,可以增加腦中血清素,幫助情緒穩定。研究顯示,血清素是人體穩定情緒的重要物質,因此,坊間將血清素稱為「快樂激素」或「快樂荷爾蒙」,血清素具有幫助腸胃道蠕動、協助製造褪黑激素、增加睡眠品質等作用。人體的血清素無法自行製造,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色胺酸」,人體才能合成。如果要讓身體有足量的血清素,就得多吃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去除香蕉皮 香蕉幾乎不含色胺酸香蕉被視為是「色胺酸之王」,也被稱為是「快樂食物」。不過,賴思吟指出,香蕉中富含色胺酸的部分是「香蕉皮」,如果去除香蕉皮,香蕉本身幾乎不含有色胺酸,因此,如果民眾希望透過食物攝取足量的色胺酸,香蕉並非推薦的食物。含有色胺酸的食物非常多,賴思吟說,如果依照國健署的每日營養建議,吃足六大營養素,就能攝取足夠的色胺酸。根據食品營養概論,每人每天色胺酸的需求量為每公斤3.5毫克,以一位60公斤體重的民眾計算,每天色胺酸的建議攝取量為210毫克。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大紅豆含有659毫克色胺酸、黃豆含532毫克、白帶魚含403毫克、小魚干含540毫克、火雞肉491毫克、黑豆466毫克、生腰果382毫克、鮭魚391毫克。賴思吟表示,豆類的色胺酸含量多,平時可多攝取,但要幫助合成色胺酸,建議可多吃維生素B群,維生素B6可以幫助色胺酸合成血清素,富含B6食物,如肉、肝臟、蛋豆類、小麥胚芽、花生等。●哪些食物含色胺酸?.乳製品:牛奶、優酪乳、優格、起司等。.豆魚蛋肉類:黃豆、黑豆、雞蛋、魚等。.全穀雜糧和堅果類:燕麥、穀物、南瓜子、黑芝麻粉、核桃、葵瓜子等。.其他:壽司的海苔片、乾香菇也含色胺酸。大啖油炸物、甜品 增加身體負擔更憂鬱面對負面情緒,有些民眾會選擇「大吃」舒壓,或是吃具有「香香味」的油炸物,賴思吟表示,情緒不好時,吃甜點或是油炸物,當下大腦可能會感受到愉悅,但這類的食物幾乎攝取不到營養素,過度攝取油脂,反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例如脂肪的增加、代謝異常問題,也會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賴思吟建議,平時的飲食方式,宜應攝取六大營養素為主,同時搭配運動,維持正常睡眠的時間,時間到了就該放下手機,讓身體恢復平靜,增加睡眠品質。
-
2023-11-20 活動.精彩回顧
幸福長照in台中 台中市「長照界奧斯卡」 表揚居家照護的神隊友
高齡化與少子化,是台灣社會最大的挑戰,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顯示,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逾17%,即將進入「照護時代」。關於家庭照護,沉重的壓力容易造成「照護離職」、「老老照顧」、「多重照護」等困境,照顧服務員扮演重要的角色,與照顧者並肩作戰、分憂解勞。以全台的人口分布來看,台中市已經是全台第二大的都市,總人口數逼近300萬人,其中,高齡人口比例約15%,雖然低於全國平均數,市政府超前部署關心照顧議題,自2018年辦理首屆「金照獎」,表揚長照服務單位及個人,並鼓勵男性及年輕人投入照顧行列,翻轉從業人員以中年女性居多的現況。長照需求逐年上升,各種政策多管齊下,悉心照護家人的照顧服務員(照服員)到家中協助失智、失能者,一起走過漫長而辛苦的過程。這群幕後英雄透過「金照獎」被看見,同時塑造成為指標性活動,比美「長照界的奧斯卡獎」,有助未來長照領域的資源能量。照服員與爺奶 建立「新家人」關係邁入第六屆的「2023台中金照獎」,今年報名相當踴躍,競爭也非常激烈,共吸引152個單位及個人報名參賽。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照服員是陪伴照顧者的最佳戰友,活動舉辦目的除了提升照服員的自我工作價值,更期盼改變長照服務人員低薪資、勞力活的社會地位。照服員並非看護工,而是減輕家庭壓力負擔的助人產業,許多得獎人表示,在陪伴、服務長輩時,另發展出血緣之外的「新家人」關係,成為彼此情緒的支持。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台中市自推動「金照獎」以來,表揚優秀從業人員,也讓大眾看見長照產業的良善與美好。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每個人應為老後做好準備。為提升長照機構對「口腔衰老」的照護,衛生局結合台中市牙醫師公會與大台中牙醫師公會至機構實地輔導及口腔檢查;二大公會榮獲「長照服務貢獻獎」,一系列訓練課程有助於預防口腔疾病,也降低感染及其他併發症。長照新星獎 蔡佩君相關科系畢業後,十分猶豫是否要進入長照領域,因為外公出現疑似失智症狀,觸發了契機和決心。照護工作不單是專業,更多了使命感,助人之餘也能將正能量帶給家人。從事照服員以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長輩談天說地、努力上課的模樣,都是我前進的動力。長照男神獎 宋青宇社工系畢業後投入長照體系,擔任台中市家圓勞動合作社的居督,觀察到人口逐漸老化的趨勢,長照肯定是未來式。社工不像醫師、律師、老師被視為高社經地位的職業,金照獎讓大眾看到有許多人在為長照打拚努力、辛苦付出,每個人都是長照的巨星。長照英雄獎 吳斐婷投入長照個案管理員5年多,看到執行照顧計畫通過長照服務變為現實,為失能者帶來生活改變,以及在工作過程中與個案的接觸,進而成為好朋友,獲得滿滿成就感。長照工作除了專業知識與服務熱忱,更要推己及人替人著想,才能把每次服務做到最好。長照國際巨星獎第1名 陳垂揚自越南太原省讀完護理學校來台,從事照顧服務員工作已經10年,這是第一份工作,也是個人職志,經過多年學習和磨練,學會了照顧技術和技巧。長照這條路雖然辛苦,但是跟長輩相處、照顧生活的點滴,獲得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從中找到幫助他人的使命感。卓越A單位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附設臺中市私立弘道第一區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由平均年資9年的資深服務團隊,背景涵蓋社工及護理師,除了做好四大包資源媒合外,更關注個案的非長照需求,秉持著每位失能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都能有自主尊嚴,讓個案獲得全人照顧。卓越B單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以促進市民健康基本人權為宗旨,將照護觸角由醫院延伸至社區,提供完整及持續性的醫療與護理服務;今年第一次參賽,感受到這是結合專業、深度、有意義的工作。卓越C據點仁馨護理之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連結跨領域團隊、光田醫院神經內科與失智共照中心及大專院校,為個案與家屬規畫全方位照顧,舉辦聖誕市集等社區活動,提供個案展現自己能力的舞台,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卓越住宿型機構國軍台中總醫院中清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附設護理之家運用跨團隊資源提升住民生活品質與滿意度,另結合社會資源舉辦懷舊、開心農場、節慶特色手作活動,透過各項增能復能活動,強化住民的肌力及減緩失能。
-
2023-11-20 養生.營養食譜
防癌、.護眼、有益攝護腺…南瓜一身是寶 但5類人慎食
口感鬆軟的南瓜,營養價值很高,含高鉀、高維生素A、E及B群,且含β胡蘿蔔素、類黃酮素等黃色植化素,具防癌、保眼、護膚等功效;中醫認為南瓜有不可忽視的食療效用,但要小心吃多了容易腹脹、不好消化。南瓜屬主食 一碗南瓜熱量相當於半碗白飯南瓜別名「金瓜」,營養師劉怡里指出,南瓜屬於主食類,一碗南瓜的熱量140大卡,相當於半碗白飯,吃的時候應減少米麵等主食的分量。劉怡里說,南瓜是高鉀食材,具降血壓作用;富含維生素A,有助於皮膚、黏膜的修復,保護眼睛、提升免疫力;維生素E含量豐富,有助緩解更年期前期的不適;維生素B6含量也高,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黃色植化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有防癌效果。南瓜子含鋅,對男性的攝護腺具有保護力。南瓜不宜天天吃 含鉀量高腎臟病人慎食不過,劉怡里提醒,南瓜不宜天天吃,若食用過量,β胡蘿蔔素、類黃酮素等黃色植化素容易色素沉澱,引起皮膚暫時性發黃,但只要停止食用,就可復原。由於南瓜含鉀量高,腎臟病人尤其是限鉀飲食患者,需要特別留意。在中醫來看,南瓜的食療效果佳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化痰排膿、治咳止喘功效,也可生肝氣、益肝血,有利尿、美容等作用。南瓜適宜和牛肉、牛腩搭配,可健胃益氣;和蓮子同食可通便排毒;和綠豆搭配具保健作用;和豬肉一起吃則可健脾補氣。南瓜含有較多糖分,吳明珠說,多吃易腹脹,不好消化,易助長濕熱,尤其皮膚患有瘡毒、易風癢,還有黃疸和腳氣病患者,都不宜大量食用,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5類人慎食南瓜.腎臟病人尤其是限鉀飲食患者.皮膚患有瘡毒者.黃疸患者.腳氣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19 失智.長期照護
幸福長照in台中 台中市「長照界奧斯卡」表揚居家照護的神隊友
高齡化與少子化,是台灣社會最大的挑戰,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顯示,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逾17%,即將進入「照護時代」。關於家庭照護,沉重的壓力容易造成「照護離職」、「老老照顧」、「多重照護」等困境,照顧服務員扮演重要的角色,與照顧者並肩作戰、分憂解勞。以全台的人口分布來看,台中市已經是全台第二大的都市,總人口數逼近300萬人,其中,高齡人口比例約15%,雖然低於全國平均數,市政府超前部署關心照顧議題,自2018年辦理首屆「金照獎」,表揚長照服務單位及個人,並鼓勵男性及年輕人投入照顧行列,翻轉從業人員以中年女性居多的現況。長照需求逐年上升,各種政策多管齊下,悉心照護家人的照顧服務員(照服員)到家中協助失智、失能者,一起走過漫長而辛苦的過程。這群幕後英雄透過「金照獎」被看見,同時塑造成為指標性活動,比美「長照界的奧斯卡獎」,有助未來長照領域的資源能量。照服員與爺奶 建立「新家人」關係邁入第六屆的「2023台中金照獎」,今年報名相當踴躍,競爭也非常激烈,共吸引152個單位及個人報名參賽。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照服員是陪伴照顧者的最佳戰友,活動舉辦目的除了提升照服員的自我工作價值,更期盼改變長照服務人員低薪資、勞力活的社會地位。照服員並非看護工,而是減輕家庭壓力負擔的助人產業,許多得獎人表示,在陪伴、服務長輩時,另發展出血緣之外的「新家人」關係,成為彼此情緒的支持。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台中市自推動「金照獎」以來,表揚優秀從業人員,也讓大眾看見長照產業的良善與美好。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每個人應為老後做好準備。為提升長照機構對「口腔衰老」的照護,衛生局結合台中市牙醫師公會與大台中牙醫師公會至機構實地輔導及口腔檢查;二大公會榮獲「長照服務貢獻獎」,一系列訓練課程有助於預防口腔疾病,也降低感染及其他併發症。長照新星獎 蔡佩君相關科系畢業後,十分猶豫是否要進入長照領域,因為外公出現疑似失智症狀,觸發了契機和決心。照護工作不單是專業,更多了使命感,助人之餘也能將正能量帶給家人。從事照服員以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長輩談天說地、努力上課的模樣,都是我前進的動力。長照男神獎 宋青宇社工系畢業後投入長照體系,擔任台中市家圓勞動合作社的居督,觀察到人口逐漸老化的趨勢,長照肯定是未來式。社工不像醫師、律師、老師被視為高社經地位的職業,金照獎讓大眾看到有許多人在為長照打拚努力、辛苦付出,每個人都是長照的巨星。長照英雄獎 吳斐婷投入長照個案管理員5年多,看到執行照顧計畫通過長照服務變為現實,為失能者帶來生活改變,以及在工作過程中與個案的接觸,進而成為好朋友,獲得滿滿成就感。長照工作除了專業知識與服務熱忱,更要推己及人替人著想,才能把每次服務做到最好。長照國際巨星獎第1名 陳垂揚自越南太原省讀完護理學校來台,從事照顧服務員工作已經10年,這是第一份工作,也是個人職志,經過多年學習和磨練,學會了照顧技術和技巧。長照這條路雖然辛苦,但是跟長輩相處、照顧生活的點滴,獲得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從中找到幫助他人的使命感。卓越A單位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附設臺中市私立弘道第一區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由平均年資9年的資深服務團隊,背景涵蓋社工及護理師,除了做好四大包資源媒合外,更關注個案的非長照需求,秉持著每位失能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都能有自主尊嚴,讓個案獲得全人照顧。卓越B單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以促進市民健康基本人權為宗旨,將照護觸角由醫院延伸至社區,提供完整及持續性的醫療與護理服務;今年第一次參賽,感受到這是結合專業、深度、有意義的工作。卓越C據點仁馨護理之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連結跨領域團隊、光田醫院神經內科與失智共照中心及大專院校,為個案與家屬規畫全方位照顧,舉辦聖誕市集等社區活動,提供個案展現自己能力的舞台,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卓越住宿型機構國軍台中總醫院中清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附設護理之家運用跨團隊資源提升住民生活品質與滿意度,另結合社會資源舉辦懷舊、開心農場、節慶特色手作活動,透過各項增能復能活動,強化住民的肌力及減緩失能。
-
2023-11-1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打鼾會死人?」
古人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表示自古以來,睡覺打鼾就已存在。相傳三國時代,張飛睡覺時呼聲如雷,眾人皆知,有一次手下要謀害他,潛入他臥室見他兩眼睜開以為他還沒睡,但又聽他鼾聲如雷確定他是睡著了,所以下刀將他殺了。這也許是稗官野史,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但睡覺會打鼾的人,以現代醫學眼光來看,是容易讓人短命的。睡覺會有聲音是因為睡覺時空氣經過狹窄的呼吸道而產生聲音,好像吹樂器會產生聲音一樣,而會產生鼾聲有很多原因。有人先天下巴較短,睡覺時舌頭往後移堵住了氣道,有些人是扁桃腺肥大引起,有些人年紀大了,喉部肌肉鬆弛,脂肪組織增加了;有些人鼻中膈彎曲,或鼻子長了鼻息肉,種種原因不一而足。由於空氣不容易經過氣道進入肺部交換氣體,人體氧氣不足,腦部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因此不少人早上一起來就覺得睡不飽,或白天一直打瞌睡,嚴重者甚至開車都會打瞌睡,甚為危險。由於腦部長期缺氧,長此以往容易發生記憶力減退,甚至發生失智的現象,此外也會引起血壓高,或心律不整或冠狀動脈疾病。打鼾者大都為體型肥胖、中年以上居多,但也有瘦子因上述喉部結構原因而導致的病例。在以前醫學上不重視睡覺打鼾,因為古代就有,但近一、二十年,睡眠醫學的發達,慢慢發覺這是一個嚴重的慢性疾病,因為有不少打鼾者會有所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上述併發症的候選人。要如何確切診斷有沒有上述的呼吸中止症,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去大醫院的睡眠中心睡一個晚上,睡覺時身上連上各種監視訊號,包括心跳、血壓、血氧、腦波等等。醫師再根據各項檢查的數據來判斷您的嚴重度,再根據原因加以處置。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及壽命延長,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愈來愈多,但各大醫院睡眠中心的病床皆一床難求,是國內及全世界共同的現象。當然也有簡便的居家型自我檢測的方式,只是準確性較低而已。近年利用超音波檢查,在人清醒時模擬睡覺時呼吸道的變化,稱為智慧型呼吸中止檢測儀已被開發出來,檢查約10到15分鐘左右,準確度可達90%以上,如果必要再去睡眠中心睡一晚再做進一步的確定,可說是病人一大福音。總之,睡眠看似平常事,但睡得好不好,呼吸通暢否,睡起來精神好不好,會影響人壽命與健康,不可等閒視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1-18 養生.聰明飲食
素食者注意!營養師告訴你素食食物的3大好處,及需要補充的2種營養素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的人口吃素,換算下來超過三百萬人!正因為如此,你更該了解素食能帶給人體什麼營養?又該注意哪些事項?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就要以營養學的角度,告訴大家素食食物所含的營養,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喔!素食的種類素食其實分為好幾種,依台灣法規規定,素食類別有純素、蛋奶素及植物五辛素等。純素者意即只吃植物性來源,且不含植物五辛(蔥、蒜、韭、蕎、興渠)的食品,也不會使用任何動物性來源的製品,包括動物產出的蛋、奶等;蛋奶素者一樣是吃素,但是他們可以接受食物中含有蛋、奶(蛋素、奶素則為接受其中一種)。最後一個是在台灣比較常聽到的植物五辛素,意思是除了吃植物性來源的食物外,也可接受上述提到的植物五辛與奶或蛋製品。素食食物的營養好處素食能帶給人體的營養可不少,素食的蔬果中有許多營養素是肉類食物中吃不到的喔!一起來看看吧!一、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多存在於全榖雜糧、蔬菜及水果中,是肉類食物所沒有的重要營養素。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每人每天都應該攝取約25-35克的膳食纖維來維持健康。膳食纖維具有幫助調節餐後血糖、降低血中膽固醇以維護心血管健康、增加飽足感、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祕與大腸癌等諸多功能。二、植化素你有聽過彩虹飲食法嗎?彩虹飲食法就是主張攝取各種顏色不同的蔬果食材,就像彩虹一樣多彩。這是因為不同顏色的蔬果中含有各式各樣的植化素,例如茄紅素、花青素、兒茶素、β-胡蘿蔔素…等,這些蔬果中特有的植化素具有對抗發炎、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消除自由基、維護眼睛健康…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效果。三、維他命C根據國健署建議,我國成年人維他命C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而蔬果中所含的維他命C遠比肉類豐富!維他命C在維持人體的健康方面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它具備消除自由基對抗氧化、活化免疫系統、抗發炎、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持緊緻肌膚、傷口癒合、促進鐵質吸收改善貧血、荷爾蒙生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素食者需要注意補充的營養素雖然吃素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但有些營養素也是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的喔!.維他命B12維他命B12多存在於動物性來源,所以素食者的攝取量可能會出現不足!維他命B12可以幫助紅血球順利成長與分化,維持氣色紅潤外,還能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使思緒更加清晰。如果想要攝取到足夠的維他命B12,Sean建議素食者可以選擇以天然來源酵母製成的維他命B群保健食品來補充。.鈣鈣是人體需求量最大的礦物質,是構建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也是調節心律及肌肉收縮、幫助血液凝固的關鍵營養素。雖然有些蔬菜或豆製品如板豆腐、芥藍菜、紫菜中也含有鈣質,但食用量通常要很多才能達到身體的每日所需,且蔬菜中的草酸與植酸也容易影響鈣質吸收,因此素食者比一般人更容易落入缺鈣危機中。Sean則建議素食族群也可以考慮以天然植物性來源如海藻鈣等相關保健食品作為每日的鈣質補充。透過今天的文章,你是否對素食有了更多的了解呢?若你還沒嘗試過素食,不妨試著在一周當中吃一天素,體驗一下素食帶給你的神奇魅力吧!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6 醫聲.醫聲要聞
抗生素缺藥+抗藥菌增,恐年奪3萬人命,政府推3措施因應
一名癌症病人花了上百萬元進行CAR-T治療,卻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2050年後,若抗生素抗藥性無法改善,每年將造成我國3萬3千人死亡,等同每5個死亡者就有一人死於抗生素抗藥性,是2021年肺癌死亡人數三倍之多,已成台灣隱形疫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政府,加速引進新藥、給予合理核價並支持國產藥物研發,以解決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對此,健保署及食藥署承諾,明年將進行新藥平行審查,盼縮短半年的審查期;另外,未來「國際上市許可二年內」、「已在十大醫藥先進國上市滿五年,但屬國內新成分」(NCE-2)的國產新藥可能採成本計價,希望鼓勵國藥國造。每年11月中是「世界抗生素週」,今年遇疫情解封,秋冬病菌來勢洶洶,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共同舉辦「疫後新威脅 抗生素缺藥解方」專家會議。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近年台灣醫院加護病房檢驗出抗藥性細菌的比率正逐年升高,例如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從2014年六成三,成長到今年第一季八成,代表現在多數加護病房病患一旦感染這隻細菌,上述抗生素已失去治療效果,而感染重症病患每晚一小時給藥,致死率便提高一成,更凸顯對後線抗生素的迫切性需求。近年全球約有12張抗生素的新藥證,據食藥署統計資料,來台申請上市的卻不多,僅核准3張,高雄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任林錫勳表示,「在台灣同步上市的『抗生素新藥』,佔全球比率不到一半!」,抗生素研發困難,且臨床使用時間短,國際藥廠投入的意願很低。另一部份是,台灣對抗生素引進或製造,缺少審查及核價上的誘因。王復德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莊銀清都認為,台灣應有優先審查、綠色通道機制,可以拯救更多感染重症病人。對此,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均指出,兩署所攜手推動的平行審查機制,明年即將上路,屆時,新藥審查時間將可縮短約6個月,希望整體流程更順暢、更有效率。林錫勳也建議,應建立合理藥價,像有些在國外上市已久、卻沒在台灣上市的抗生素,現以十國中位數計價,價格明顯偏低,藥廠可能不願引入台灣,建議健保署應盤點具臨床急迫性的抗生素新藥,參考成本核價。此外,為避免藥品地板價讓藥廠退出市場,蔡淑鈴指出,不敷成本的廠商可向健保署提出調高申請,健保署三個月內將召開專家及共擬會議,若缺藥具急迫性會儘快生效,但調高價格後廠商也必須確保供貨無虞。專家也齊聲呼籲,國藥國造的重要性。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崇僖提醒,國產新藥送件申請數越趨減少,呼籲政府應正視國內藥廠生產新藥的困難,給予協助,例如延長NCE-2行政保護期、查登審查列為「優先審查」、縮小臨床試驗等。蔡淑鈴表示,健保署規劃擴大在台首發新藥定義,目前修法中,預計明年生效;未來「國際上市許可二年內」、NCE-2的在台製造新藥,將比照台灣首發新藥,有機會採成本計價。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諮詢顧問陳尚斌進一步建議,在台首發新藥定義應擴增至新給藥途徑、新劑型,更能鼓勵本土藥廠;甚至可編列專款鼓勵使用國內新藥。莊銀清也表示,優先使用的概念才能讓國產新藥發揚光大。新藥研發困難,老藥新用成為另一取得藥物的途徑,林錫勳指出,國外有不少舊成分經改良,降低副作用,並移除有害成分後,再次上市,像是抗生素Polymyxin B比傳統藥物降低三成七的腎毒性,但若要引進國內,又要重新申請藥證及臨床試驗,增加引進成本與障礙。王復德建議,老藥新用可以上市後追蹤臨床療效及副作用,取代臨床試驗,以減少生產成本與加速引進。
-
2023-11-14 醫聲.醫聲
新冠疫苗接種率跌到谷底 醫:流感、新冠三合一快篩盡快上市
國內 COVID-19 疫情緩步升溫,疾管署日前預估 12 月底至 1 月中疫情將達高峰,屆時每日最多將新增 2.4萬例病例以及 200 例中重症個案。醫界認為,目前疫苗施打率非常低,再加上醫療院所的量能吃緊,台灣要對抗新一波疫情,前途堪憂。 政府應正視醫療量能 重啟津貼醫界也希望政府重視醫療院所的量能問題。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政府今年3月取消新冠診療及防治獎勵津貼,新冠治療不再由公務預算支應,全改由健保支付,結果造成基層院所的健保點值一路掉到0.8,至於醫院則是由攤扣方式因應,上半年已攤扣160億元, 整個醫界苦不堪言。除了年底新一波的新冠疫情之外,更雪上加霜的是,疫後民眾就診量增加,各醫療院所的服務量能暴增,洪德仁表示,醫界強烈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正視這一問題,更盼能編列特別預算,重啟補助津貼,不要再依靠健保總額,否則基層層診所將陷入經營危機,更會衝擊新一波疫情的防治。流感、新冠三合一快篩應盡快上市基層醫師也反映,新冠染疫的流程,原本應由病人在家中先進行快篩,確診之後再就醫,但近來絕大多數患者都不再自行先快篩,而是一有不舒服便直接到大小醫院就診,讓醫療院所很難快速判斷病患究竟是新冠還是流感,壓力大增。洪德仁說,目前醫療院所只能做流感A和流感B的快篩,國外已發展出流感A流感B和COVID-19三合一的試劑,政府應盡快開放三合一試劑進口在台上市,方便醫師快篩,才能快速確認是何種疾病,提供有效的後續治療療程。他也說,疫情指揮中心在今年3月取消了視訊診療,只保留安養機構確診者可採用視訊診療,如果年底真的出現每日新增2.4萬例的高峰,醫界希望視訊診療全面恢復,才能纾解吃緊的醫療量能。疫苗接種率 跌到谷底 洪德仁說,第一線的基層診所醫師近來已察覺到新冠患者逐漸增加,但讓人擔憂的是,民眾接種COVID疫苗的比率跌到谷底,連流感疫苗的施打率也比往年低得多,不利於防疫。洪德仁說,目前政府提供最新型XBB1.5新冠疫苗免費施打,但截至11月5日的統計顯示,全國累計只接種45 萬1794人次,其中65歲以上以及有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累計接種率是7.38%,而50至64歲族群只有1.53%,至於50歲以下的各年齡族群,更不到1%。洪德仁建議大眾,不論之前打過幾劑新冠疫苗,只要超過84天未再施打者,就應立刻接種針對XBB1.5疫苗,尤其是65歲以上、有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以及安養機構住民,更應趕快施打。今年秋冬疫情的另一個隱憂是流感疫苗接種率偏低。洪德仁說,每年秋冬民眾開始施打流感疫苗,去年流感和與新冠疫苗兩者一起打,接種情形還不錯,但今年政府提供7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情形卻很冷情。洪仁德舉例說,上週台北市醫師公會到北市某高中辦理校園接種流感疫苗,當時已向學校保證全是接種國光疫苗,但家長依然不放心,一天下來全校2200名學生的接種人數不到900人,等於接種率僅4成,遠比往年的8成低得多。洪德仁憂心的說,僅僅4成的接種率,根本無法達成群體免疫力,再這樣下去,今年冬天流感疫情非常不樂觀。
-
2023-11-12 養生.聰明飲食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B12!缺乏者易出現9症狀 素食者該怎麼吃?
台灣吃素人口眾多,推估國內約有14%人口吃素。素食文化也讓台灣素食餐廳林立,台灣曾被美國CNN電視台評為「全球十大素食友善城市」。不過,茹素者若未均衡攝取,恐陷入營養素缺乏風險。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賴思吟說,全素者最容易缺乏維生素B12,會影響造血功能,也可能危害神經系統,若出現九大症狀,應就醫釐清是否缺乏B12,透過調整飲食或吃補充劑改善。人體無法自行合成B12,只能透過食物攝取。B12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被稱為「造血鈷胺素」,也是人體必要的13種維生素之一,B12可協助紅血球發展成熟,同時也具備修復受損神經的功能。B12也是孕婦與胎兒健康的必需營養素,如果女性懷孕期間缺乏B12,胎兒會有較高的風險出現神經管缺陷、出生體重較輕、孕產婦也較容易流產或是早產。賴思吟說,人體沒辦法自行合成B12,需透過食物攝取。缺乏B12者,容易出現九大症狀,如容易疲勞、情緒起伏大、食欲不振、心跳加快、手腳麻痺、口腔潰爛、呼吸急促、皮膚變黃、認知障礙等。維生素B12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4微克。食物中,肉類與植物中都含有B12,但肉類提供的B12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也使茹素者較難攝取到足量的B12。據國健署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維生素B12的攝取量應為2.4微克。依照營養素調查,100公克的板腱牛肉,維生素B12的含量有3.8微克、100公克豬肝有30.5微克、100公克牛里肌肉片有4.2微克、100公克魚片有2.5到3.5微克、100公克蛤蠣肉約有85微克、100公克小魚乾有54微克。肉類與海鮮富含的B12量較多。水溶性B12加工過程易流失,素食者難仰賴藻類攝取。非肉類的食物中,紫菜的B12含量最高,每10公克就有6.5微克、3片海苔也有約3.1微克。但賴思吟說,雖然紫菜跟海苔的B12含量高,但在加工過程中,水溶性B12容易流失;加上B12需經由胃酸刺激吸收,如果腸道功能不佳,或是胃酸分泌不足者,如老年人,吸收B12的效率會更差。另外,曾有研究指出,藻類中的B12並非真正的B12結構,因此建議全素者,不能單純仰賴從藻類中攝取B12。建議改採蛋奶素,或選擇添加B12的植物奶。賴思吟說,吃全素的民眾,如果出現缺乏B12的症狀,建議可以至醫院,透過抽血釐清是否真的缺乏B12;如果被判定缺乏,建議可以嘗試調整飲食方式,改採蛋奶素,每份蛋類約含有0.8微克B12、一杯牛奶約含有0.6微克,從牛奶中攝取B12,每天約喝2杯,搭配其他飲食就可以達標。目前的植物奶中,也有部分會添加B12,協助補充。可吃添加B12的營養強化穀物,或經醫師建議吃補充劑。若無法接受蛋奶素者,則建議可以吃營養酵母粉,不過,每個人的吸收效率不一,效果因人而異。另外,也可以多吃添加B12的營養強化穀物,從美國、加拿大進口的穀片或是麥片,多會標示添加B12,大約30公克的營養強化穀物,約有0.3微克B12,每天如果要吃到2.4微克的B12,大約要吃到240公克的穀片,得吃到三碗白飯的量,因此,最好再搭配其他含B12的食物。如果擔心目前的飲食狀況難以補充到足量的B12,賴思吟表示,如果經醫師建議允許,可單獨吃B12補充劑,或綜合維他命B群,達到人體每天攝取足量B12的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