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麻油雞
共找到
97
筆 文章
-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轉眼立冬 進補錯了反傷身 中醫師:此時以「溫補」為主
全台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天開始氣溫逐漸降低,北部、宜蘭更可能降至攝氏20度。中醫師吳明珠說,周四就是「立冬」,為廿四節氣之一,代表冬天的開始,大家關注養生,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老虎」,可見冬天進補的重要性。吳明珠說,立冬後,天氣逐漸開始變冷,尤其是清晨、深夜時氣溫降低,最近感冒、過敏患者也確實增加不少,但「進補應以溫補為主,大補反而傷身」,應讓身體慢慢調適步入冬天模式。接下來,分別在食、衣、住、行提醒民眾立冬應該注意的事項。 食:立冬為冬天開始,進補食物以黑色為主,包括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海帶等,主要進補為腎臟;相較於秋天,現在烹煮食材需要溫熱一點,煮菜時可以多添加薑、蔥、蒜、辣椒等辛溫香料及肉類,但若是燥熱體質,應避免使用老薑,以防身體更佳燥熱不適。「立冬」的天氣尚未進入「冬至」的寒冷階段,進補要以溫補為主,切忌大補反而傷身,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應適量,可以增強免疫力,或是自行燉煮烏骨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由於,立冬是由秋天進入冬天的一個過程,此時肺部的滋養仍不可輕忽,而滋養肺部是以白色食物為主,因此,可以將牛奶、豆漿,搭配黑芝麻,已達到同步滋養肺、腎的目的。衣:立冬前後,氣溫降低,中醫常說「寒從腳下生」,建議外出時,盡量不要穿短袖的衣物、涼鞋,並記得添加外套、圍巾、背心、襪子,尤其是清晨、深夜返家時,務必做好身體保暖,避免各類細菌、病毒入侵。立冬天冷,冷風容易從後頸部的風府穴、風池穴入侵,造成頭暈、頭痛、提不起勁等症狀,這時應戴上圍巾,以防冷風入侵,受到風寒。住:立冬後,夜晚氣溫降低速度快,睡眠時間應該提早一點,比如立冬前可能凌晨12、1點睡覺,立冬後應提早至12點前,約11點左右睡覺,有助身體循環變好,慢慢調整至冬天模式,有助提升免疫力。但若太晚睡覺,寒氣容易入侵體內,恐出現血氣不足、代謝不佳等情形,造成免疫力降低。若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長者應注意按時服藥,避免血壓急劇的變化,恐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孩童的氣管也需要多加留意,降低過敏、氣喘的機會。此外,立冬後,早晚氣溫偏低,一早睡醒可能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這時可以喝一杯溫開水、溫熱的雞湯、小米粥等,並按摩鼻翼旁的迎香穴,手部虎口的合谷穴各一分鐘,有助改善不適症狀。行:在外活動時,建議戴口罩,多注意保暖。吳明珠說,立冬開始應讓身體慢慢適應冷的天氣,好好進補、滋養身體,為明年的健康最好準備。
-
2024-09-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抱持樂觀的態度
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長期追蹤病人的心得分享」。一般而言,在醫學院最後兩年的臨床實習都是每一到三個月就換一個臨床科,所以往往沒有機會讓學生看到病情的演變以及建立理想的醫病關係。在一所醫學生有六個月內科與外科連續實習的教學醫院實習的機會,我們鼓勵學生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良好關係,並且在病人出院後,回來看門診或再住院時,能夠與病人見面,這樣才會有機會了解「疾病」的全貌以及病人與家屬因病所苦的感受,也唯有如此才能讓醫學生學到照顧病人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態度」。透過這三位醫學生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最初遭遇病人或家屬的冷漠或拒斥,透過耐心與關懷,發展出彼此尊重信任關懷的醫病關係,並讓學生對疾病有更深入的認識。「美女,好久不見!你特地來看我喔」 L先生馬上認出剛走進病房的我,此時此刻他剛做完腰椎穿刺沒多久,還在病床上進行嚴格的「平躺4小時」,但難以忍受的腰痛讓他無法克制地扭動身體,即使L媽媽阻止了100萬遍,他仍然淘氣的討價還價。L先生今年才40歲,在菜市場工作,身體健壯,一顆看來無害、藏在左腳底的黑痣不動聲色的在他體內移轉、侵蝕,等這個駭人聽聞的黑色素瘤(melanoma)在今年四月被他查覺到時,已經在鼠蹊部淋巴結長成肉眼可見的一顆球,不久後也在肝臟發現轉移,他在短短的幾週內被宣判為第四期黑色素癌病人。五月底,我剛開始新一個月的外科課程。還記得第一天認識他那天是5/27號,理應是門診日,卻在早上得知當天有急診刀。L先生原本預計要在週三開刀,卻沒想到他左鼠蹊轉移的淋巴結在一個月內增大得又快又猛,上面覆蓋的皮膚已非常薄,同時可能在裡面化膿,導致他發燒了兩天。那個下午令人震撼,老師除了將原發的腳底腫瘤拿掉、再做植皮外,也把那個快爆開的化膿淋巴結拿掉、同時放引流管。他不可能做完全的左鼠蹊淋巴結廓清,因為早已多處轉移,多拿對他並沒有幫助、甚至造成併發症,在當初確定診斷時已註定是姑息性手術(paliative surgery)。手術中看到的淋巴結已經變成可怕的黑,在刀房的那幾個小時,忍不住地想「還那麼年輕阿…」,大概每個人看到L先生的狀況都會出現這個沉重又難過的感嘆。看到在手術台上奮戰的老師,頓感臨床醫師的不容易,行醫過程中常常要面對疾病的沉重、有時甚至是無奈,但同時要保持堅強、和病人一起並肩作戰,而這當中最辛苦、最不容易的是病人本人。L先生術後住在四樓的外北病房,每天晨會前自己先訪視病人時因為順路,都第一個找他,問他今天好不好、腳痛不痛、吃睡如何……他術後恢復良好,把大腿黑色的巨大化膿淋巴結拿掉後舒服多了、也沒有再發燒。老師早上查房都會帶著我在床邊幫他看傷口、換藥,起初我連拆彈繃都拆得七零八落,常常慌慌張張、忘記推換藥車,但L先生和L媽媽很包容我的笨手笨腳,不時鼓勵我、或是在換完藥抬起頭時收到他比的「讚」。我和他們在這個每天7點的「你今天好不好」來回互動中漸漸變得熟悉,他們有任何問題或狀況不吝於向我分享或詢問,我總是怕說錯話、常常附加「我還是學生、講的話不太可靠」,L媽媽會用台語混著國語跟我說「沒關係啦、大家一開始都這樣,實習要好好跟老師學」。一個禮拜五下午,我去病房看他們,L媽媽跟我聊起了她的家鄉台南、她的姊妹、還有她獨自養大三兄弟的心路歷程,剛睡完午覺、在床上滑手機的L先生也加入話題,不知何時就聊到了他們家附近有名的臭豆腐和麻油雞,還搜尋了圖片跟教我怎麼點菜,就這樣我們三個東聊西聊,從麻油雞聊到他在菜市場的工作,突然之間,他以很輕鬆的語氣問: 「我這個病是不是很難啊,已經轉移了,有辦法到過年嗎? 」這個問題讓我的大腦在一瞬間如五雷轟頂,慌張地無法思考,「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學生,但我知道好像是很難……」後續講的細節我也忘了,只記得我們聊了一下後,我提到了以前跟診時看到的病人,乳癌轉移骨頭,到現在追蹤十多年;卵巢癌末期的奶奶,手術化療到現在六年沒有復發等等。我真是犯了大錯,這些都是不同的癌症,疾病的治療和預後都有極大的不同,但我在不經思考的情況下、毫無脈絡的向他描述。不能給病人無根據的、沒有evidence的「希望」,那反而是傷害,是一種鄉愿,而且醫學、生命的廣袤難以測量,謙卑和謹慎是絕對必要的。後來的醫學人文討論,我也提出了這個問題和大家討論,最重要的學習是:學生不能在沒有主治醫師在場時向病人病解、告知病情。我們還不是醫師,還沒完成訓練也還沒有執照,而在臨床現場都是真實的病人,很多的approach必須要有監督,因為病人安全永遠是第一。老師隔天便帶我去L先生病房,先在門外教我一遍後,再讓我去bedside向L先生重新說明、老師再及時修正我:客觀地傳達事實,像是實證醫學目前的研究結果,同時分享一些老師自己病人的故事鼓勵病人,因為的確有超越EBM的miracle,即使千萬分之一,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是那一個,但要記得是親眼見證的例子。L先生住院兩個禮拜,傷口恢復得很好,除了左腿的傷口、引流管、還有為了保護腳底傷口打的石膏之外,其實看不出來他是個病人,還會跑去門口抽太難戒的菸,他後來就出院了,而我兩週後也結束了外科實習。一個多月過去,我已經從外科轉到內科,但我偶而還是會點進去L先生的病歷看他最近在接受什麼治療。7月某天,看到他已經入院了幾天,入院病摘和病程紀錄詳實記載了他的情況,一個月不見,L先生已被發現骨頭轉移,疼痛開始侵蝕他,一次次升級的止痛藥將他承受的痛推到我無法想像的光譜範圍。去探望L先生的念頭馬上被點起,但L先生已在腫瘤內科治療,不是在教學病房,也不是我的主要照顧對象,要向主責主治醫師詢問目前情況是否適合去看這位病人。就這樣,我查到那位主治醫師email、寫好一封郵件,但那封郵件躺在我的電子信箱裡,裡面的稱謂和措辭都被我修改許多遍,幾天過去我仍遲遲沒有寄出;我也在食堂看到那位主治醫師兩次,但也遲遲沒有向他詢問,每次都想:「老師在吃飯,好像不太適合打擾……」在遠處一番天人交戰後就默默飄走。並不是那位老師長得很兇(老師看起來人很好)、也不是email壞掉,只是我太害怕了,生命的脆弱、癌症的兇猛、還有伴隨的痛苦光透過病歷看起來都那麼真實了,而那個很年輕、講話有點台灣國語、熟起來很好聊的L先生就在樓下的病房經歷這些。已經大五了,但我還是止不住地想:一個月前人還很好……怎麼變化那麼快……我就這樣拖呀拖,有一個下午看見那位老師,急忙上前(不給自己糾結的時間)向老師說明我是誰、想去看望L先生,老師欣然同意,整個過程花不到1分鐘,卻被我拖了一百年!同時也從老師口中得知他這幾天出院了,要等下次入院。又過了一兩週,某次早上跟查房,我看到L媽媽經過,原來L先生那天又住院了。那個週五下班後,我吸了好幾口氣,敲敲門走進他的病房,於是就有了開頭的對話。他看起來更不好了,左半臉顏面神經麻痺,講話有點不清楚,還放著導尿管,因為無法解尿,而手邊是自控式的止痛,病況進展的速度之快,我完全被嚇到了。L先生跟我聊了他這次入院前發生的事情:下計程車時雙腿無力、跌到在地,後來回家要爬樓梯也走不動,更不用說那個失控的疼痛。「你看,又長出來了。」他指了指左大腿,漂亮癒合的手術疤痕上端,又冒出一大顆黑色的腫瘤,已長在表皮外,而疤痕下緣有許多隆起,看起來也是蓄勢待發的腫瘤。「大哥出頭,現在小弟也要跟上了」,L先生還是維持一貫的風格開著玩笑。他像我述說著這個月經歷了各種不適、疼痛,而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他,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來,因為說什麼好像都不對,只能看著他,不時的應和,偶而輕拍他的肩膀。我們東聊西聊,他和L媽媽跟我聊到了颱風,關心我的家鄉是不是還好、聊到了病房的冰箱最近壞掉了、聊到他最近吞嚥也出現困難,需要用增稠劑喝水,好多的update。突然,L先生說起他很痛很痛的時候,脾氣很不好,會痛到想打人,他拉著L媽媽的手,說他生病以來很對不起也很感謝,第一次看到一直以來都說自己看很開的L先生哽咽,我也忍不住眼淚,但不想被發現,只好轉頭趕快擦掉。我很害怕我的來訪會是打擾或是暗示了任何訊息。在L先生病房的半小時,我一直忍不住跟他們說對不起,「對不起上次你住院沒去看你」、「對不起我幫不上什麼忙」,「不會啦、大家都很忙的,謝謝你來看我」我還是想一直說對不起,但很感謝L先生這麼跟我說。道別前,L先生說我在外科照顧他的時候很幹練、很棒,大概是第一次有人這麼形容笨拙的我,L先生和L媽媽就像我的第二位、第三位老師,讓我從他們身上學習,甚至收到鼓勵。我和他約了有空再來找他聊天,然後互道加油、擊拳。Hope for the best.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6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師點名「4大發物」少吃為妙!對應病症一次看 水梨、麻油雞都入列
 《說文解字》中記載「發,射發也」,後來「發」字引申為「生長、發生、送出、開展、引起」等義涵。而從中醫觀點來看,「發物」則泛指「促使身體耗散熱量、誘發疾病的食物」,若未適時適量的攝取,容易造成體內發炎、過敏、代謝異常、免疫力下降,因而使舊疾復發或新病加重。 發物因人而異 適量食用避免傷健康 中醫師蔡明兌說明,發物也是食物,之所以會引發疾病,便是取決於不同的食物偏性、作用在不同體質身上,簡而言之,發物是相對而非絕對、因人因病因時而異,因此若不諳食性或不了解自身體質就可能因誤食或過食而誘發疾病。若有相關病症及對應體質應儘量避免或適量食用: 1、生冷食物如西瓜、絲瓜、冬瓜、生菜、生魚片、水梨、冰飲等,因其寒涼滑利之性會損傷陽氣,並降低系統運作動能,若屬氣虛、陽虛體質,原本就因元氣不足而容易出汗、常感疲倦乏力或手腳冰涼,需特別注意此類食物。  2、辛辣刺激、熱性食物如蔥薑蒜、辣椒、桂圓、荔枝、榴槤、燒烤煎炸、麻油雞等,容易助熱動火、傷津劫液,使出血、發炎或感染加重,因此在急性期應減少攝取;另外若屬營養不足而易眩暈的血虛體質,或體內津液不足而易口乾咽燥、手足心熱、便秘的陰虛體質,因體內陰血虧虛,也不宜食用此類食物。  3、高脂、高糖分食物如甜點、油炸、起司、加工食品等,具有黏滯、肥甘滋膩之性,會弱化體內新陳代謝循環,因此痰溼體質不宜多食,易加重形體肥胖、排便不暢、下肢水腫等症狀,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三高之風險。 4、異種蛋白食物如雞蛋、蝦蟹、海鮮、鵝鴨等,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發斑、發疹、起水泡等),因此皮膚敏感、瘡瘍患者需小心攝取。  日常食用這些食物 營養更加分 蔡明兌分享,根據中醫觀點,平性食物較平和,日常飲食應多攝取此類之原型食物,包含:穀類(糙米、白米、麥等)、蔬菜(地瓜、玉米、青菜、胡蘿蔔、南瓜、山藥、木耳)、水果(蘋果、葡萄、香蕉、芭樂等)、豆蛋魚肉(豆腐、鱸魚、鮭魚、雞肉等),維持均衡、多樣化飲食並注意調味適中,吃得快樂、營養滿分!  
-
2024-09-06 焦點.元氣新聞
「秋燥」渾身不對勁?中醫曝入秋進補飲食重點:「1水果」助保養
近期早晚氣溫涼爽,讓人感覺到秋意初萌,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秋天是一年當中最佳的進補時機,這是真的嗎?面對季節更替、早晚溫差大,秋天飲食該注意些什麼,才能築起免疫力防線,打造不易生病的體質?中醫師陳峙嘉表示,自古以來,中醫就有所謂「順應天時」的觀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到了,植物的葉子會變黃,代表裡面所含的養分下降,而人到了秋天,也會出現「氣往內收」的現象,身體內層需儲存更多營養和能量,才能為冬天的健康打好基礎。許多人都很注重「冬令進補」,其實,秋天才是一天四季中最好的進補時機,吃對食物,可以讓身體更順利地適應天氣的變化。「秋老虎」好熱!秋天「平補、潤燥」是關鍵「現在的天氣和以前不同,9月氣溫還是很高,秋天進補建議掌握兩個原則:平補、潤燥。」陳峙嘉醫師說明,秋天氣候乾燥,常見呼吸道不適、喉嚨卡卡、易流鼻血、皮膚乾癢、過敏不舒服……等狀況,進補的重點在於「潤燥」— 讓身體可以留住更多水分,同時,秋天不適合吃麻油雞等溫補燥熱食物,會讓火氣上來,越補越大洞,建議選擇性味平和,不會過度刺激的水果,營養豐富且任何體質的人都可以吃。「像當季的奇異果就是不錯的選擇,奇異果不僅有高營養密度的特性且富含奇異酵素,同時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把水分保留在體內,幫助身體緩衝和平衡,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陳峙嘉醫師建議容易手腳冰冷、寒性體質的人,可多吃黃金奇異果;燥熱體質者可吃性偏涼的綠奇異果。百香果、芭樂、蘋果也是不錯的選擇,建議以食用方便、容易取得的當季水果為優先。中秋烤肉吃月餅,餐後吃奇異果效果好入秋進補,一方面需要增加身體能量,另一方面也要減少身體負擔。中秋節聚餐烤肉、吃月餅,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吃進太多高熱量、高油脂、高糖食物,該如何幫助消化?從中醫觀點來看,緩解消化不良、脹氣,可透過飲食補充酵素,像木瓜、奇異果等,都是酵素的良好來源。不只中醫師肯定奇異果有幫助消化的功能,研究也顯示,持續四周,每天吃2顆奇異果可提升排便頻率,並且減少便秘相關症狀。特別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奇異果中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減輕腸胃負擔,幫助排便順暢。陳醫師提醒民眾,「吃大餐時記得留一點肚子吃水果,餐後吃奇異果,吃得到營養又可幫助消化。」現代進補超強攻略: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坊間常見的奇異果,有黃色和綠色之分,該如何選擇?一般而言,黃金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 每100公克就大約有160毫克的維生素C,能在入秋季節變化時提升免疫力;綠奇異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奇異酵素,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大約有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許多蔬菜都還高,且富含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改善便秘及促進腸胃道健康。陳醫師表示,奇異果是現代才有的水果,在古代中醫典籍中並沒有記載,但奇異果滋潤、保水、高營養密度的特質,與中醫「秋天平補」的觀念不謀而合。現代人食材選擇比從前更加豐富多元,進補養生不見得要湯湯水水,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每天2份,同樣也能達到進補、保健的效果,讓身體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冬天!
-
2024-08-30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病從口入,不同體質怎麼吃?4類常見「發物」對應體質及避免吃的食物
《說文解字》中記載「發,射發也」,後來「發」字引申為「生長、發生、送出、開展、引起」等義涵。而從中醫觀點來看,「發物」則泛指「促使身體耗散熱量、誘發疾病的食物」,若未適時適量的攝取,容易造成體內發炎、過敏、代謝異常、免疫力下降,因而使舊疾復發或新病加重。先了解自己是哪種體質自然界萬物皆有屬性之分,中醫依據食物中所含成分及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反應可分為寒、涼、溫、熱、平五種性質:偏寒涼性味的食物可清熱降火,像是消防隊可以為體內平衡燥熱,但若太過或作用在體質偏虛寒的人容易造成水災氾濫、機能失常;偏溫熱性味的食物可助陽散寒,如同啦啦隊能提升體內循環,但若過量或作用在體質偏燥熱的人則容易造成機能亢奮、發炎上火、消耗內存。發物也是食物,之所以會引發疾病,便是取決於不同的食物偏性、作用在不同體質身上,簡而言之,「發物是相對而非絕對、因人因病因時而異」,因此若不諳食性或不了解自身體質就可能因誤食或過食而誘發疾病。4類常見發物對應體質及避免食用食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發物類型,若有相關病症及對應體質應儘量避免或適量食用:生冷食物:如西瓜、絲瓜、冬瓜、生菜、生魚片、水梨、冰飲等,因其寒涼滑利之性會損傷陽氣,並降低系統運作動能,若屬氣虛、陽虛體質,原本就因元氣不足而容易出汗、常感疲倦乏力或手腳冰涼,需特別注意此類食物。辛辣刺激、熱性食物:如蔥薑蒜、辣椒、桂圓、荔枝、榴槤、燒烤煎炸、麻油雞等,容易助熱動火、傷津劫液,使出血、發炎或感染加重,因此在急性期應減少攝取;另外若屬營養不足而易眩暈的血虛體質,或體內津液不足而易口乾咽燥、手足心熱、便秘的陰虛體質,因體內陰血虧虛,也不宜食用此類食物。高脂、高糖分食物:如甜點、油炸、起司、加工食品等,具有黏滯、肥甘滋膩之性,會弱化體內新陳代謝循環,因此痰溼體質不宜多食,易加重形體肥胖、排便不暢、下肢水腫等症狀,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三高之風險。異種蛋白食物:如雞蛋、蝦蟹、海鮮、鵝鴨等,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發斑、發疹、起水泡等),因此皮膚敏感、瘡瘍患者需小心攝取。而根據中醫觀點,平性食物較平和,日常飲食應多攝取此類之原型食物,包含:穀類(糙米、白米、麥等)、蔬菜(地瓜、玉米、青菜、胡蘿蔔、南瓜、山藥、木耳)、水果(蘋果、葡萄、香蕉、芭樂等)、豆蛋魚肉(豆腐、鱸魚、鮭魚、雞肉等),維持均衡、多樣化飲食並注意調味適中。中醫看重個體化差異,每個人體質、病情皆有所不同,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瞭解自身狀況,讓我們吃得快樂、營養滿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30 醫療.中醫
婦癌多與2因素有關 飲食首要考慮中性溫和食材好吸收
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癌,在中醫體質表現常見血瘀、肝氣鬱、月經異常和出血點滴不止等現象,中醫如何調理體質,輔助減輕治療副作用?醫師建議,飲食以植物性為主、避免食用含荷爾蒙製劑食品、限制高脂肪食物攝取、少吃煙燻或燒烤食物、控制精緻糖攝取,更應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婦癌多與女性荷爾蒙、環境荷爾蒙有關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澤宏表示,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與雌激素、黃體素等女性荷爾蒙有關,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雙酚A等透過食物進入人體,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增加婦癌風險,市售漢方草本中藥飲內中藥劑量未知,建議應由中醫師診療開立藥方,以符合病患個別的體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腫科主任簡采汝說,沒有生產經驗的人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機率較高,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0至60歲,近年有年輕化趨勢,須警覺初始症狀,針對高危險群病人如服用抗癌藥物Tamoxifen者,定期接受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厚度,當內膜增厚併有不正常陰道出血時,建議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或刮搔手術,以排除子宮內膜癌可能性。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柯皓庭表示,中醫在乳癌治療有5階段,包含「手術前後」促進傷口癒合、體力恢復;「化療期間」緩解副作用;「放療期間」緩解咽喉、咳嗽與皮膚等不適;「抗荷爾蒙治療」緩解潮紅、盜汗、失眠等類更年期症狀,以及降低腫瘤復發或轉移機率。婦癌飲食選擇 首要考慮中性溫和好吸收黃澤宏指出,婦癌患者飲食要選擇中性溫和好吸收的食材,例如番石榴、蘋果、葡萄、櫻桃、桑椹、空心菜、菠菜、胡蘿蔔、茼蒿、花椰菜、雞肉、魚肉、豬肉、排骨、雞蛋、豆漿和白米飯等,柳橙和木瓜則視個人狀況酌量攝取。中醫輔助治療要定期追蹤肝功能,謹慎使用人參、當歸等類雌激素中藥。黃澤宏說,常見補品藥膳可能非常燥熱,如麻油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當歸、黃耆、人參、十全大補湯、四物湯等,要特別留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30 醫療.泌尿腎臟
每8位就有1人患腎臟病 中醫授護腎4招預防腎功能不自覺惡化
慢性腎病已經成為新國病,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患有腎臟病,有些民眾正處於腎功能逐步惡化仍不自知。台中市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曹榮穎表示,想要護腎,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之外,千萬不可隨便吃保健食品、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藥膳進補也會增加腎臟負擔。曬乾的紅棗及經過低溫烘焙的黑棗,是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且具有讓湯頭甘甜的作用。在湯裡加入紅棗或黑棗可補養身體、滋潤氣血,許多人也會隨手泡上一杯「紅棗枸杞茶」養氣明目。曹榮穎說,紅棗、黑棗是慢性腎病患者的飲食禁忌,包括葡萄乾、鳳梨乾都屬於高鉀食物,要謹慎食用。曹榮穎強調,鉀離子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但是腎臟病患者如果攝取過量,會出現血鉀過高,導致全身無力、心律不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及預防腎病的發生,可從以下方式著手:一、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肥胖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要維持理想體重,把BMI值控制在18.5~23.9之間;每周至少運動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鐘的適度運動,透過運動改善代謝,加速排除尿毒素;更要戒除抽菸、酗酒,抽菸者的洗腎風險是一般人的近2倍,也會讓血糖難以控制;做好保暖也能保護腎臟,避免血壓變化過大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二、均衡飲食 適量喝水坊間的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麻油雞等藥膳,腎臟病患者應與中醫師討論,不適合體質的中藥會使邪氣留滯,不宜隨意進補。尤其要避開食用楊桃、香蕉和柿餅等含高鉀的水果;川七、莧菜、菠菜、空心菜等高鉀蔬菜也要注意。日常飲食應均衡且清淡易消化,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減低腎臟負荷。應適量喝水,每天飲水量可以自己體重的公斤數乘以30估算。三、遵從醫囑 不信偏方吃中藥會傷腎是錯誤觀念,亂買來路不明的藥材補身才是傷腎主因;服用藥物應諮詢及遵從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不濫用止痛藥、不聽信偏方草藥、不亂吃減肥藥。四、自我監測 定期健檢原發性腎絲球腎炎需長期監控追蹤與治療,可避免病程惡化。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
-
2024-03-03 養生.營養食譜
用料理 延續媽媽的味道
歲月悠然,茶知冷暖;家暖情濃,食物先知。記得小時候,每天最期待的時刻,就是放學回家開門聞到飯菜香那瞬間。還背著書包的我,總是迫不及待衝進廚房問媽媽:「今天吃什麼?」那是,家的味道。我喜歡進廚房,在媽媽的身旁打下手,幫忙剝豆子、洗菜,媽媽在一旁烹調,我們一邊聊著天,一邊試著菜的味道。許多溫暖美好的時光,都在廚房度過……媽媽離開後,我開始了空服員生涯,走遍世界各地,吃遍各國料理,但再美味,也不及母親的一碗肉燥飯。我體會到母親之於孩子,是多麼重要以及無可取代的存在,我想把媽媽的愛,透過料理繼續延續下去,想給孩子專屬他們的「媽媽味道」。於是我決定好好照顧自己,好好研究料理,好好經營我的小家庭,兩個孩子口味南轅北轍,一個台灣胃一個老外胃,老公也是個嘴刁的人。在一次次的實驗中,我學會了如何選擇食材、如何調整味道、如何掌握火候,並且發現料理是一門藝術和美學的完美結合。起司蔬菜QQ薯餅料理時間:30分鐘/電鍋或平底鍋材料(2人份):火腿1片、青花菜2朵、馬鈴薯1顆(約170g)、奶油5g、糯米粉20g、起司絲適量調味料:鹽、黑胡椒少許作法:1. 火腿切小丁;青花菜燙熟剁碎備用。2. 馬鈴薯蒸熟後壓成泥。3. 趁馬鈴薯餘溫加入奶油、青花菜碎、火腿丁與調味料,再加入糯米粉揉成團(若太乾可加點牛奶或清水)。4. 取適量起司絲包入步驟3中,搓圓壓扁後,用平底鍋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青花菜也可更改成其他蔬菜。栗子香菇麻油雞飯料理時間:40分鐘/中華炒鍋或鑄鐵鍋材料(2人份):長糯米1杯、雞腿排2片、乾香菇2大朵、即食栗子6顆、老薑20g、 清水1杯、調味料:麻油2大匙、米酒4大匙、醬油1大匙、醬油膏1小匙、白胡椒粉適量作法:1. 長糯米洗淨浸泡60分鐘;雞腿切小塊;香菇泡發後切四等分;薑切片備用。2. 鍋中倒入麻油,放入老薑片煸至起皺後再放入香菇片炒香。3. 放入雞腿煎至皮的部分金黃。4. 倒入米酒、醬油、醬油膏、白胡椒粉繼續翻炒至飄出香味。5. 長糯米洗淨倒掉洗米水後,加入步驟4拌炒均勻,接著倒入清水。6. 大火煮滾後蓋上鍋蓋,轉小火燜煮10分鐘,熄火再燜10分鐘即可。奶油燉菜料理時間:40分鐘/鑄鐵鍋材料(4人份):奶油白醬:奶油40g、麵粉30g、牛奶300g比例:奶油:麵粉:牛奶=1.33:1:10燉菜:洋蔥半顆、蒜頭3瓣、馬鈴薯2顆、胡蘿蔔半根、玉米1根、青花菜、蘆筍、蘑菇適量、高湯250ml、鹽、黑胡椒粉少許奶油白醬作法:1. 起鍋,放入奶油小火融化,加入麵粉混拌均勻後離火備用。2. 牛奶微波至微溫,分三到四次加入步驟1,混合成絲滑白醬。3. 回爐上用中小火加熱,邊煮邊攪拌至奶油白醬濃稠即可離火備用。燉菜1. 洋蔥切大塊;蒜頭切末;馬鈴薯與胡蘿蔔滾刀塊;玉米切段;青花菜、蘆筍與蘑菇切適口大小備用。2. 雞腿排煎至雞皮金黃後剪小塊備用。3. 用原鍋的雞油炒香洋蔥、蒜末後,加入馬鈴薯、胡蘿蔔、玉米以及步驟2的雞腿排。4. 加高湯轉大火煮至滾,蓋上鍋蓋轉小火煮8-10分鐘,煮至馬鈴薯九分熟(筷子可刺穿)。5. 打開鍋蓋放入青花菜、蘆筍、蘑菇續煮1-2分鐘。6. 加入奶油白醬拌勻後,用鹽及黑胡椒粉調味即可。● 喜歡濃稠一點的口感,可以開大火略收汁,撒上紅椒粉或七味粉會更美味。
-
2024-02-18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能吃什麼?補品、中草藥可以吃嗎?地中海飲食5秘訣有助抗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靠藥物治療,日常也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地中海飲食是最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一種飲食方式,能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醫師更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自體免疫疾病,為一種慢性漸進式破壞關節的疾病,常侵犯手部小關節。患者初期會有疲倦、很累、精神不佳、胃口不好、體重減少、晨間僵硬感等全身症狀,關節腫脹達6周以上。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3倍。臨床治療多為緩解疼痛,抑制發炎及減緩關節破壞。類風濕關節炎不可以吃什麼食物?也因為是發炎症狀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靠藥物治療,飲食方面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如苜蓿芽、油炸食物等盡量少吃,並減少紅肉、甜食、加工食物的攝取,菸酒也要戒掉。類風濕性關節炎能吃什麼?日常飲食大原則就是「均衡飲食」,食物愈粗糙愈好,整體而言,以地中海飲食最有助抗發炎,此外還要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根據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轉載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楊子穎營養師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季刊》的撰文,地中海飲食5秘訣可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地中海飲食5秘訣秘訣1:全榖雜糧類取代精製澱粉,減少甜食。秘訣2:大量攝取蔬菜和水果。每天目標至少要攝取5份的蔬菜和水果。祕訣3: 減少紅肉及加工肉品的攝取,以魚、海鮮、蛋、家禽或豆製品為主。秘訣4:每日攝取低脂乳製品,以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秘訣5: 使用新鮮香料來減少調味料使用。(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類風濕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補品、中草藥?診間常見許多病患問醫生,補品、中草藥能不能吃?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自體免疫系統錯亂,攻擊身體組織導致發炎,並不是免疫力不夠。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田雅之曾受訪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也認為,補品、中草藥等都不建議,而麻油雞、薑母鴨等進補食物能免則免,否則常常一吃就發作疼痛。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避免免疫失衡類風濕性關節炎沒辦法斷根,但並不是絕症,患者最重要的還是配合醫囑持續治療,不要擅自停藥,或胡亂服用消炎止痛藥、來路不明保健食品或中草藥,避免發炎因子持續破壞關節,導致關節變形。應遠離抽菸、壓力、長期不當飲食和加工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多運動、多攝取新鮮食物且飲食均衡,藉此降低體內慢性發炎風險及免疫失衡危機。【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
-
2024-01-11 醫療.消化系統
有胃病就不能吃粥嗎?營養師破除坊間常見顧胃保胃7迷思
現代人常有胃痛、胃脹氣等胃部不適問題,相當惱人。哪些飲食或生活習慣會傷胃?吃什麼食物可以顧胃?常見七大保胃迷思,就由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宜真來指點迷津。迷思1:哪些飲食或生活習慣會傷胃?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時常空腹或一次大量進食,容易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胃脹氣、胃炎或胃潰瘍等問題。尤其嗜吃蛋糕、甜點、含糖飲料等甜食,或是炸雞排、鹹酥雞等油膩食物,以及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均可能引起胃部不適。如果三餐不定時、常應酬大吃大喝、吃消夜、吃飯囫圇吞棗、不細嚼慢嚥,更易引起胃脹氣、胃炎等症狀。迷思2:保胃顧胃,該吃哪些食物或料理?為了保胃顧健康,建議可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雞肉等白肉、豆腐等豆製品;蔬菜則可多吃山藥、秋葵等富含黏液食材,也可多吃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促進粘膜蛋白分泌,降低胃酸分泌,減少胃食道逆流,建議烹煮時採用汆燙或涼拌方式,均有助保護或修補胃黏膜功能。牛、羊、豬等紅肉食物要少吃,因紅肉的消化時間長,胃排空時間久,會增加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反而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洋蔥、糯米、韭菜、碳酸飲料等也容易引發胃脹氣,不宜吃太多;更要少喝湯、飲料等易引起胃食道逆流的食物,減輕胃部不適。民眾冬天常會吃薑母鴨、麻油雞,此類食物油脂量高,會造成胃的負擔,宜適量食用。迷思3:有胃病的人,為什麼不可吃粥?胃病的型態十分多元,並非所有的胃病都不能吃粥。國人常見的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就不建議吃粥,因粥品較稀,食用後會增加胃酸分泌,恐讓病情更加惡化;如果罹患急性腸胃炎的病人,沒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就可以吃粥,讓胃多休息。迷思4:喝牛奶可以護胃嗎?依相關文獻或研究,並沒有「喝牛奶可以護胃」的說法。牛奶屬於液體,喝太多牛奶,恐致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一旦出現喉嚨有異物感、胸口灼熱等症狀,須多加小心,但如果沒有胃食道逆流,就沒有這方面的禁忌。迷思5:坊間流傳喝苦茶油、芝麻油、亞麻仁油可顧胃,真的嗎?研究發現,苦茶油、芝麻油內含有芝麻素,可以保護胃黏膜,降低胃黏膜的損傷程度;亞麻仁油含有亞麻仁油酸,也可以抗發炎和抑制胃酸分泌,確實可以透過攝取油脂保護胃,相關研究並未建議攝取量,平時只要有吃就好。建議攝取油脂可以保護胃健康,通常不會直接要求民眾喝油,「直接喝油並不會顧胃」,而是用苦茶油、芝麻油、亞麻仁油取代烹調用油,或是拌入生菜沙拉一起吃。有些民眾胃較敏感,如果直接喝油,恐增加腹瀉的機會。迷思6:預防胃病,生活作息如何調整因應?1.要顧胃,務必要調整生活作息,首重三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如果三餐無法定時,建議在餐與餐間,可以吃一些餅乾、麵包等,份量應節制,只吃7分飽。2.吃東西要細嚼慢嚥,不要邊吃飯邊說話,避免吞進大量空氣,以減少胃脹氣。睡前盡量不要過度進食或吃消夜,避免增加胃的負擔及胃食道逆流機會。3.如果有吸菸、喝酒、睡眠品質不佳及肥胖等,也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讓胃部不適症狀更惡化,因此必須戒菸、戒酒、減重。4.平時要適時紓解壓力,不要穿太緊的衣服、褲子,避免壓迫到胃影響消化,避免發生胃食道逆流。迷思7:不可做哪些傷胃運動?應做什麼護胃運動?剛吃完飯,不要立即進行會增加腹部壓力的負重運動,如舉重、仰臥起坐等,會跳上、跳下的運動也不建議做。要從事這些運動,建議應於飯後2至3小時,待食物消化完後再做比較好,飯後建議可以慢慢散步10至30分鐘,或從事緩和式瑜伽,幫助消化。(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8 醫療.皮膚
老人臭出現年輕化趨勢 做了「這件事」味道更濃!多吃1類食物降火
老人臭也有年輕化趨勢!中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有些4、50歲的中年人也會出現俗稱「老人臭」的體味困擾,主要成因包括皮膚代謝,及胃腸狀況影響打嗝氣味,有些人甚至嚴重到導致夫妻分房睡。這類族群冬天就不適合大補麻油雞等熱性補方,建議可選擇四神湯、貝母燉水梨等,味道更重的就建議尋求中藥、藥浴薰洗等,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老人臭關鍵就在於代謝及排汗狀況是否正常有些民眾深受體味的困擾,部分族群則因「老人臭」影響人際相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這類味道來源主要有二,分別為皮膚和胃腸,前者主要是皮膚代謝問題,使得體表顏色乾癢脫屑,有些濕熱性體質,汗腺堵塞出現「油耗味」;後者則是「胃火旺」引發的腸胃問題,導致打嗝出現異味,也就是知名藥品廣告台詞中的,口乾、口苦、口臭等狀況。陳麒方指出,有些人4、50歲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也有些維持得好的,到6、70歲都不太會有味道,關鍵就在於代謝是否正常、排汗狀況好不好,年輕化成因可能因為生活習慣改變、輪班影響作息等,「營衛失調」就可能改變體質,產生這類狀況,有些民眾會出現口臭症狀,即便刷牙也無法改變,也有些人的體味,和打呼一樣會影響旁人,導致夫妻分房睡。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 體味可能變濃最近氣溫變化大,一變冷就想吃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進補,但有些人卻會在大補一頓後,體味變濃,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基本上只要蛋白質攝取高,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因為蛋白質會產生氨,包含容易口乾舌燥,手腳心熱等,可以吃些滋陰、降火的食物,如黑白木耳等。陳麒方說,不管皮膚或者胃腸問題所致,都可以視為體內火旺,加上吃了燒酒雞、麻油雞等動物食材,可能會出現喉嚨緊縮、長痘、出油等症狀,人也會覺得煩躁,加上免疫力改變、體質出現偏性,可能容易外感,所以要讓身體流質「疏通」,不能太補,四神湯、貝母燉水梨、薑汁甘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改善作為方面,陳麒方說,味道比較重的話,還是必須要就近尋求醫療院所協助,治療上大多採取內外處方處置,包括吃科學中藥、水藥等,有些比較敏感族群,會用薰洗、藥浴、薰蒸等替代,不接受藥物類的民眾,可能是因為神經比較緊張,可用針灸放鬆,整個療程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7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冬季的暖身黑色養腎餐
冷颼颼的冬季覺得手腳冰冷時,許多人就開始進食補氣的食材與藥膳。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都是一般人最易聯想的冬季補品。但以上料理往往因為添加過多的調味,造成熱量與鈉含量過高,反而影響健康。水果風味紅豆黑米布丁(5~6人份) 以黑色食材為主,當季多彩水果為輔的健康點心。冬季在五行中屬黑,建議食用黑色的食物養腎。這類看似神祕的黑色食材營養價值高,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癌及美容等多種保健作用。紅豆含高膳食纖維,有潤腸通便功效及促進利尿的鉀以避免水腫。尤其還含有鐵質,能行氣補血有助保暖強身,屬於寒冬療癒食物。以牛奶取代水烹煮黑豆與紅豆,讓豆類浸潤在濃濃奶香中,還加入肉桂粉與檸檬皮增添香氣。食材:黑米150克、紅豆150克、黑棗10粒、檸檬皮或柳丁皮少許、肉桂粉少許、牛奶1500c.c.、椰糖或砂糖40克、水果約450克作法:1. 黑棗去核剪小塊,檸檬皮切成絲。2. 將黑米及紅豆至少浸泡5個小時以上。瀝乾水分後放入牛奶、黑棗、肉桂粉與檸檬皮,可使用電鍋或壓力鍋煮至變軟且濃稠狀,最後酌量加入椰糖攪拌即可。3. 接著將水果切塊,裝飾於米布丁上,即可放於冰箱冷藏或趁熱食用。紅白蘿蔔&牛肉粟子味噌滷(3~4人份) 牛肉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也含有豐富的鐵質和維他命,尤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鋅可增強白血球抵抗力,強化免疫系統。辛香料也是冬季蔬食的一大重點,芹菜、薑、蒜不僅可去除牛肉的腥味,同時也是抗氧化、抗自由基的良好來源。有「腎之果」之稱的栗子則是冬季滋補的首選。食材:牛肋條(或牛腱)550克、紅蘿蔔250克、白蘿蔔350克、香菇6朵、去殼栗子8粒、昆布15克、菠菜350克、蒟蒻(麵)約600克、水1000毫升、清酒100毫升、芹菜2支、辣椒2條、蒜頭6瓣、薑片30克、黑糖2大匙、醬油1.5大匙、味噌1+0.5~1大匙作法:1. 牛肋條切小塊,紅蘿蔔和白蘿蔔滾刀切塊,芹菜一支切段,另一支切小丁,辣椒1條斜片切,另一條切圈狀。蒟蒻先汆燙。2. 鍋中倒入清水、清酒、昆布、切段的芹菜、蒜頭、薑片、斜切的辣椒及牛肋塊。接著開中小火,煮滾後將表面的氣泡撈出,再轉小火。3. 加入黑糖、醬油與1大匙味噌,待牛肋變軟後,即可加入紅、白蘿蔔、香菇及栗子,煮到蔬菜變熟後,再加入蒟蒻麵,並視其需要加入味噌調味(0.5~1大匙)即大功告成。● 昆布熬煮高湯後,仍可切絲食用。 燻鮭魚&紫薯黑木耳歐姆蛋(4人份) 冬季陽光較弱,影響維生素D吸收。近年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僅與骨質疏鬆有關,對於提升人體免疫力與抗癌都極有助益。除了曬太陽,飲食也是補充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本食譜囊括維生素D含量排行榜冠軍黑木耳與亞軍鮭魚。料理中的紫薯不僅提供澱粉來源,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改善冬季易便祕的困擾。食材:燻鮭魚200克、鴻禧菇150克、黑木耳150、紫地瓜1條200克、花椰菜200克、雞蛋5粒、牛奶2大匙、鹽和黑胡椒適量、醬油1小匙、起士粉2大匙作法:1. 燻鮭魚切小塊,黑木耳切長條,紫地瓜電鍋煮熟後切小丁,花椰菜汆燙後切碎。2. 鍋中倒入少許橄欖油,開中火放入鴻禧菇與黑木耳,煮熟後加入醬油拌炒即可熄火。3. 雞蛋打散放入起司粉、牛奶拌勻,再放入鮭魚、花椰菜及紫地瓜,最後加入鹽和黑胡椒調味。4.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上下火150度)烤約20~25分鐘,中間凝固而且有彈性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享用。
-
2024-01-02 名人.好食課
糖尿病、腎臟病、高血壓患者能吃火鍋嗎?一圖看懂吃鍋宜忌事項
吃鍋也是有技巧可言!不同族群吃鍋需要注意的事項可是大大不同,就讓好食課Titan林世航營養師教你怎麼吃才對!*注意:此飲食建議為大原則方向,請依據自身情形,至診所或醫院諮詢醫師、臨床營養師專業建議。各族群建議吃法想瘦族群想瘦身的朋友,建議可調整吃鍋的用餐順序,從蔬菜開始吃,再吃肉,以增加飽足感,湯底也盡量挑選清湯(如:昆布湯)以減少熱量、脂肪攝取。高血壓族吃鍋時盡量不要沾醬,尤其辣椒醬、豆瓣醬等高鈉醬料應少用,調味以天然辛香料,如辣椒、檸檬、洋蔥、大蒜為主!食材多選原型未加工食材,可減少鹽份攝取。糖尿病友重點在於控制醣量及穩定血糖,有研究發現,比起先吃澱粉再吃肉,先吃肉可有較穩定的血糖,且糖友需注意一餐的醣量,建議飯量減半,也要多注意南瓜、芋頭、山藥、馬鈴薯、玉米等隱藏澱粉。高血脂者肉品選低脂肉,如魚肉、蛤蜊、雞胸肉、梅花牛等,並避免貢丸、燕餃、百頁豆腐等高脂加工品,並且不要搭配酒精、含糖飲攝取,以減少體內脂肪合成。孕媽寶媽麻油雞、薑母鴨等鍋常添加酒精,建議懷孕或是坐月子時,如果要補身體請選擇無添加酒精的湯底。腎臟病友腎臟病友需視自身疾病期數,依據醫囑限制水分、鉀、鈉、磷的攝取,建議有限制水分及這些礦物質的病友需注意湯的水分及易吸湯的食材(凍豆腐、豆皮)。【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吃鍋宜忌大破解!你吃對了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9 醫聲.Podcast
🎧|不同體質冬令如何吃?中醫教你「養生3招」提高進補效果
「為什麼天氣一變就偏頭痛、乾咳不斷?」近年氣候極端變化,隨著季節的更迭,不少人的舊疾就跟著發作,在寒冷的冬季,國人也習慣利用傳統中醫來養生、進補,國家考試用書《中醫養生學》作者、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醫師指出,冬季是進行中醫養生的關鍵時刻,容易手腳冰冷且體質惡寒者,可適度進補像是燒酒雞、羊肉爐和麻油雞等養生鍋物來增強體質,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一般人可以選擇平性藥材,例如四神湯即可。🎧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寒冬養生密技公開 懂進補才能過好年國人習慣冬令進補,利用溫補滋養的藥材袪除寒氣暖身,陳麒方強調,補養方式要正確才安全,冬令進補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需求,挑選合適的補品建議先尋求中醫師的專業意見,確認適合自己的進補食材。而進補可依據體質分為涼補與溫補。熱底的人應該多食用涼補的食材,像蓮藕、銀耳或木耳等比較平性、有膠質的食材,儘量不要喝四物湯、八珍湯和十全大補湯,可改喝平性的四神湯;涼底的人則可適度攝入溫補性食物,如:羊肉和薑。至於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人,有寒熱體質之分,在辨別身體狀況後,可喝薑茶保養,或食用枇杷膏、梨膏和水梨燉貝母。陳麒方也引用《黃帝內經》內容提到,除了借助中藥材的滋補,養生3招依舊不脫離「少吃多動、睡眠充足和攝取足夠水分」,才能達到內外兼治,提高進補效果,而任何的食療輔助皆是適量即可。中醫強調「以人為本」 客製化調理是主流除了民眾會利用冬令進補來養身外,像是呼吸道感染和關節炎等冬季常見疾病該如何利用中醫來治療,陳麒方指出,民眾可透過服用處方、針灸和推拿等醫療方式,改善自身血液循環,減輕關節痛等症狀,這些方法不僅能提升身體的抵抗力,還能有效預防冬季常見的疾病。陳麒方強調,中醫治療是以人為本,針對個體的狀況進行調理,包括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和情緒狀況,能提供了客製化的治療選項,追求身心的和諧與平衡;他自己,在工作疲累的時候,會採用針灸,並搭配中藥材進行調理。照護自己的身與心,就是養生。陳麒方小檔案現職: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第10屆)理事長國際東洋醫學會(第20屆)學術顧問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碩士、博士日本國立京都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經歷:中華民國考選部中醫典試命審題委員中華民國教育部定助理教授、副教授馬偕紀念醫院肺癌團隊、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西整合醫學雜誌》總編輯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黃琬淑音訊剪輯:黃琬淑腳本撰寫:蔡怡真、黃琬淑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
2023-12-18 養生.聰明飲食
冬令進補吃鍋別太頻繁,多久吃一次才適當?營養師提醒注意4件事
● 節氣重食補,吃過頭小心反效果● 慢性病患者要注意主食肉類不過量● 進補聰明吃,少喝湯、多喝水時序入冬,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店家陸續出現人潮,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冬季是食補增強體質的最佳時節。但是滋補養身不宜過量,還要選擇適合個人體質及疾病狀況的藥膳食材,免得補過頭有損健康。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觀察指出,立冬後天氣一轉涼,醫院急診的人變多,大部分是糖尿病、腎臟病、三高患者吃出問題。吃鍋別太頻繁 建議半個月一次「慢性病患者不忌口,很容易攝取過量澱粉、血糖超標,突然暈眩掛病號。」徐佳靖說,鍋物是民眾進補的首選,卻隱藏了熱量和鈉含量,一餐熱量至少超過1000大卡,建議吃鍋勿太頻繁注意頻率,大約半個月吃一次即可,亦可先看診中醫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體質,吃對了才能輕鬆補元氣。徐佳靖舉例,羊肉屬於溫補,但羊肉爐中會放薑片、滷包、米酒,雖然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但也會使人虛火上升,建議可添加蘿蔔、冬瓜、大白菜等食材。湯底可放洋蔥、番茄以及紅棗、枸杞烹煮出自然甜味,不要使用過多的調味料。徐佳靖提醒,人到中老年,味覺、嗅覺會隨著年齡變遲鈍,肉類脂肪融入湯中、湯頭愈滾愈鹹,煮出油脂及熱量,喝下肚易增加身體負擔。湯底鹽分極高 腎友恐暈眩心悸飲用各類火鍋湯要適量,徐佳靖說,煮超過半小時以上就不建議喝,因湯底含有極高鹽分,當心鈉、鉀、磷超標,這些物質會讓腎臟病患者暈眩、心悸、心律不整,甚至休克死亡。冬季氣候寒冷,活動量變少、口渴感也下降,徐佳靖強調,水喝太少,會造成人體電解質不平衡,影響認知功能、記憶力變差。尤其身體缺水會導致血液增稠,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即使是藥膳進補或三餐喝湯,也要喝足一天2000cc的飲水量,幫助加快新陳代謝。如果家人已經罹患失智,更要注意水分攝取充足,不然大腦就會變得遲鈍,有可能引發譫妄。糖尿病患者要掌握少油、少鹽、控制分量原則,徐佳靖建議,可補充膳食纖維,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及降低膽固醇。每個人體質、身體狀況不同,補對了才有驅寒溫脾的效果,吃錯了小心愈補愈糟,身體發炎症狀更加嚴重。冬令進補4注意事項1.要依照體質選用適合的中藥材,避免過燥或過寒。2.熬煮30分鐘以上的湯頭少喝,喝前要撈掉上層浮油。3.多攝取蔬菜增加飽足感、不吃加工火鍋料。4.藥膳進補同時,搭配無糖飲料、多喝水,幫助鈉的排出。(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3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雞用「麻油煸薑」恐傷身!譚敦慈:麻油「這時間」再下鍋才安全
市售油品百百種,如何正確用油,可是一門大學問。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很多人覺得「吃油會產生邪惡」,但不吃油會產生很多問題,皮膚容易老化、暗沉、沒光澤,有研究發現,在減重期間如果沒有吃油的話,情緒較難以控制,且容易便祕,因此適量油脂攝取非常重要,但絕對不要「一油到底」。不同的油脂有不同的發煙點,尤其現在天氣轉涼,許多人喜歡來一碗麻油雞暖身,有些店家煮麻油雞時火光四射,聲光效果十足。譚敦慈坦承,很怕看到麻油雞這樣煮,麻油的發煙點為177℃,烹調在火很大、鍋很熱時用麻油煸薑,不僅會產生油煙,油脂產生變化,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其實只要改變放麻油順序,情況就會不一樣。「麻油煸薑」,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有些人烹煮麻油雞,習慣先熱鍋,然後倒入麻油,等麻油冒出油煙,再把薑丟入鍋煸一下,之後丟雞肉,再倒酒下去,這時鍋中就會出現熊熊火光。譚敦慈指出,麻油不耐高溫,若用這樣的高溫烹調方式,麻油一下就超過發煙點。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健康」網站資訊,一旦油脂超過發煙點,常會變苦、營養流失,且會產生油煙,當這些油煙進入人體,自然帶來不利影響。為了避免麻油從健康好物劣化成傷身小惡魔,譚敦慈建議,煮麻油雞時,可先用苦茶油、玄米油或葡萄籽油等發煙點較高油脂煸薑,這些油脂發煙點往往超過200℃,油質相對穩定,用油煸薑後,再把雞肉放下去,加水的同時再放麻油,這時鍋中溫度下降至177℃以下,便可保留麻油原味,麻油中的健康營養成分也會充分鎖住、不流失,更重要的是,這樣較不會產生油煙,對健康比較好。選擇健康用油,要注意「這成分」的比例!譚敦慈強調,選擇適用的油品,主要取決於家中烹飪方式,很多油適合涼拌,並不適合高溫烹調,且每種油品的健康成分,也都略有差異。像她煎魚就喜歡選用葡萄籽油,因為發煙點到200℃,煎東西比較剛好。選油的原則,譚敦慈建議,可挑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率較高的油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會讓好的膽固醇上升,像苦茶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率達83%、橄欖油達73%,或芥花油約63%,都是很不錯的油品選擇。如果選用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葵花油、大豆油等,會讓好的及壞的膽固醇都上升;含飽和脂肪酸如豬油等,則會讓壞的膽固醇上升,常食用較不利心血管健康。油脂是健康飲食重要一環,對於油脂、脂肪攝取,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建議,每人每天建議攝取3湯匙或9茶匙的脂肪或油脂,且盡量以液態植物油取代椰子油、棕櫚油、動物油等油品,這樣會比較符合健康飲食原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9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雞喝一碗500大卡!營養師授4招健康吃,教你怎麼吃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
近幾日因為受到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全台各地都迎來今年冬天的最低溫度,再加上東北季風肆虐,連日來都是陰雨綿綿,在這種寒冷又潮濕的天氣裡,大家是否也想要煮一鍋熱熱的麻油雞「進補」一下了呢?想補補身體,但又擔心一起補到體重怎麼辦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吃麻油雞該注意什麼,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囉!麻油雞有什麼好處麻油雞的主角是黑麻油、雞肉和薑,三種都是非常常見又營養的食材,以下來一一介紹這三種食材有什麼營養價值:.黑麻油:黑麻油是由黑芝麻壓榨製成,因此保留了黑芝麻本身所富含的芝麻素、芝麻木酚、維生素E、植物固醇等多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能夠清除自由基、減緩氧化對於細胞的傷害。此外,黑麻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43.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佔40.1%,是對於身體非常有益的油脂組成,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是很好的食用油喔!.雞肉:雞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一般非內臟部位在豆魚蛋肉類中屬於低脂肉類,對於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肉類選擇!另外雞肉也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能夠幫助人體肌肉的合成,而維生素A、維生素B群、鈣、磷、鐵等等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也能夠幫助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薑: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氧化破壞,並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對於常常感冒的人,可以試試看喝薑茶、或是在湯裡面加入薑,對於增強免疫力都有不錯的效果! 孕婦月子餐麻油雞 產後第三週再吃台灣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之後都有坐月子的習慣,認為媽媽生產時耗費大量體力,需要在生產過後藉由坐月子期間好好補一補身體。而麻油雞就是很常見的月子餐,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適量攝取麻油雞,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溫補腎陽。而以現代營養學的觀點,麻油雞則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雞肉中的BCAA也確實能夠幫助孕後媽媽回補體力,而多種抗氧化物也能幫助延緩老化及氧化,確實是非常適合進補的料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並不建議生產後立刻開始吃麻油雞,而是盡量產後第三週再開始慢慢攝取,避免中醫所謂「虛不受補」的狀況出現喔!麻油雞健康吃雖然麻油雞有上述這麼多好處,但它的熱量可是不容小覷的!麻油雞相較於其他料理使用了較多的油脂,並加入了不少米酒,因此吃下一碗麻油雞(不含麵線)可能就攝取了450~5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兩碗白飯!要如何才能用麻油雞補到身體,又不會補了肚子一圈肉呢?下面就由Evelyn來教你怎麼健康吃麻油雞!1.去除雞皮加入的雞肉盡量去除脂肪含量較高的雞皮部分,只留下瘦肉下去煮麻油雞,因為麻油雞的湯頭本身已經含有許多油脂,因此將雞皮去除能夠大大降低攝取到的熱量、也不會影響美味。2.麻油控制在15公克以內雖然麻油是麻油雞的主角,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但再好的食材都應該適量攝取才不會造成反效果。麻油在六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每一份就可以提供高達45大卡的熱量,雖然好的油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過多攝取仍會造成脂肪的堆積。3.蔬菜加多一點除了加入雞肉以外,建議大家可以在麻油雞中加入大量的蔬菜,不但可以增加甘口的風味,還能補充膳食纖維、兼顧料理的營養均衡。此外,膳食纖維可以提供飽足感,讓我們不會一時興起就過度攝食,也減少油脂的吸收!4.少沾醬傳統的麻油雞是不會調味的,因此許多人會額外準備一碟沾醬讓雞肉可以搭配。但是像澱粉含量高的醬油膏、含大量油脂的沙茶醬,或是高鈉的豆腐乳,都是屬於比較不健康的醬料。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要使用沾醬,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辣椒等來搭配適量清醬油,就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麻油雞進補要注意的族群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冬天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前,也要注意身邊親朋好友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喔!吃麻油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罹患慢性病的病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等等:.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友們要特別注意食物的攝取份量及種類,像麻油雞內常加入的麵線就是屬於「中GI值」的食物,對於血糖的波動有稍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吃麻油雞時搭配更多蔬菜,並特別注意澱粉的攝取量。.高血壓、腎臟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病友們應特別注意鈉的攝取量不宜過多,像這種「湯」類的料理容易含有許多從食材流出的鈉、鉀、磷等電解質,因此建議這些病友們可以選擇吃配料就好,湯則是適量攝取即可。.高血脂:麻油雞的油脂含量較多,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脂的病友而言會造成較大的代謝負擔,因此建議酌量攝取就好,吃完後也別忘記增加運動量來提高體內的代謝速率。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也想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了呢?這幾天氣溫驟降,大家除了要做好自己以及家中長輩的身體保暖之外,在進補時也要注意控制攝取量,千萬不要還沒補到身體,就先補到體重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5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也能進補嗎?「補冬掌握3大要訣」選對食材也可進補,為來年健康打基礎
進補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立冬補冬,補嘴空」,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以正確補法適當的補冬,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課題,尤其本身有三高、腎臟病、癌症等慢性病患,在進補上更不能馬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源泉強調,民眾只要把握「適當飲食」、「忠於原味」、「減少油脂」3個原則,就可健康補冬了,也呼籲民眾,對於進補有任何疑問,最好先諮詢合格專業的中醫師後,再選擇針對自己體質合適的藥材及方式進補,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各族群補方都不同 茹素者選對食材也可進補民眾在補冬時常會選擇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等料理,但從中醫角度來看,民眾體質有分寒、熱、虛、實;中藥藥性則分辛、涼、甘、溫,因此每個人所適合進補的方式也不一樣,且對三高、腎臟病、癌症患者來說,有些進補料理含有高普林、高膽固醇,因過於燥熱關係,對特殊飲食及體質者並不適合。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說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仍在發育中,所以不應過度食用補品;青少年位於成長階段,適合使用白芍、熟地、當歸、川芎、黃耆、茯苓、黨參等藥材,並與雞腿、排骨等富含蛋白質的肉類一起烹煮的料理;孕婦可選擇白朮、杜仲、桑寄生、菟絲子、枸杞子等藥材,是能保胎、安胎、健脾補腎的藥物;容易手腳冰冷、疲倦的銀髮族則適合採用熟地、當歸、何首烏、菟絲子、枸杞子、山藥等藥材的補品,能補氣血、腎氣。針對茹素者適合的進補方式,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補充,蔬菜多寒涼,長期茹素者體質也偏冷,因此料理可添加姜、花椒、八角、咖哩等辛熱藥材,改變蔬菜的性味。烹飪方式調整為煲湯、燉煮、紅燒,同時注意補充鈣質及蛋白質,可以選擇紅莧菜、菠菜、芥藍菜、豆腐、豆乾等食材,搭配出營養滿分的料理。林源泉強調,民眾只要把握3個健康飲食原則,就可以健康補冬:▸1.適當飲食:選擇適合體質的進補方式,美食當前避免暴飲暴食。▸2.忠於原味:避免加工肉品及高鹽份調料,享受藥膳及新鮮食材原味。▸3.減少油脂:避開高油脂帶皮肉品,享受藥膳湯頭時先撈去浮油。選擇適合的食材 慢性病患進補不困難關於本身有慢性病的民眾,該如何進補呢?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患有心血管疾病者,食用麻油雞等溫補藥膳反而不利身體健康,料理中的酒精與肥肉油脂,會導致血脂的上升,若要進補應以平補或涼補為主。料理上選擇牛蒡、木耳、冬瓜、山藥、蓮藕、番茄、參鬚、決明子茶、西洋芹等材料,並搭配當歸、黃耆、枸杞子與紅棗等中藥材,以少油、少鹽、少糖原則做補湯,才能達到健康又養生效果。以中醫角度,慢性腎病是「腎虛、氣虛、血虛」,藥膳調理重點在於補腎、補氣、補血,同時以中醫療法可降低腹膜透析病患,在治療中遇到搔癢、倦怠感、水腫等副作用症狀。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醒,藥膳藥膳湯液內含有高濃度的普林、鉀離子及磷離子等物質,容易造成水份的堆積,建議腎臟病患不要喝湯;食用肉類尤其是內臟時,份量以1塊肉為限,避免使血中肌酸酐、尿 素氮上升。同時提供2款適合的藥膳食譜,讓腎友也能補冬:▸赤小豆粥:食材包括赤小豆100克,、大米100克,將上述食材用水適量熬成粥,每日1餐。具有清熱利水消腫功效,用於急性腎炎、慢性腎炎等水腫為濕熱者。▸西瓜翠衣茶:西瓜青皮10克、綠茶適量,新開水適量沏茶飲用,可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用於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水腫的人。對於正在接受化學標靶治療的癌症患者,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到,化療藥物傷陰液,病患的口腔粘膜脆弱,進補忌食大辛大熱的食材,像是花椒、八角、高麗參、麻辣等物。進補要點以養陰修復細胞,提升胃氣為主,適合補充牛蒡、蓮藕、銀耳、山藥等食材。除了飲食外,中醫獨有的三九天(貼),「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也是很好的補冬方式,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從冬至的次日算起,每9天一數,共推算出的3個9天,分別在112年12月31日、113年01月09日、113年01月18日這3天的時間,使用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的穴位進行敷貼,可改善過敏性疾病和易感冒的體質。延伸閱讀:.素食者注意!營養師告訴你素食食物的3大好處,及需要補充的2種營養素.吃素不喝牛奶怎麼補鈣?可選加鈣植物奶 配麵包、燕麥一起吃.不吃肉怎麼補充蛋白質?可透過互補原則:糙米飯加黃豆增營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喝2碗就破千卡!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6種鍋熱量及鈉含量一次看,5招教你健康進補
入冬後天氣越來冷,而天冷了就是要來鍋熱呼進補的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麻辣鍋...,來暖胃跟滿足口腹之慾。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吃鍋之前先看一下每種鍋的地雷(熱量&鈉含量),以及營養師的飲食建議,才不會在大快朵頤一番後,增加身體負擔。6種鍋熱量+鈉含量圖鑑天冷吃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羊肉爐、藥膳鍋、酸菜白肉...超過癮,但在吃之前請先了解一下各式鍋物的熱量及鈉含量,才不會吃完鍋後熱量及鈉含量超標。以下數值約為喝完兩大碗湯(650ml)之估值,每份食材烹調方式不同,就有機會逆轉唷!.麻油雞熱量:1000kcal / 鈉含量:1320mg.薑母鴨熱量:900kcal / 鈉含量:2700mg.麻辣鍋熱量:850kcal / 鈉含量:3200mg.羊肉爐熱量:700kcal / 鈉含量:2400mg.藥膳鍋熱量:680kcal / 鈉含量:2291mg.酸菜白肉熱量:500kcal / 鈉含量:3600mg5招教你健康進補看完上面6種火鍋的熱量及鈉含量,有沒有發現熱量最低的酸菜白肉鍋,鈉含量竟最高,這是因為酸白菜是經過鹽巴下去醃製的而成的。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6g的鹽),基本上你喝兩碗熱湯就會超標了,既然湯鍋的熱量&鈉含量都爆表,要如何健康補呢?高敏敏教你怎麼攝取比較ok。1.少油烹調 半水酒麻油雞和薑母鴨絕對是冬天不可缺少,但因為皆加了酒做烹調,如果是有高血壓、尿酸過高的朋友,務必小心攝取→建議這樣吃:.減少酒及麻油的用量 使用半水酒烹調.享用前記得將浮油刮除 減少油脂攝取2.必加蔬菜 才均衡一般薑母鴨或麻油雞等,都是以肉為主,蔬菜攝取較少。→建議這樣吃:.建議加入蔬菜類下去熬煮 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3.輕醬料 避開稠醬料火鍋的湯底已經高納高熱量,不建議再使用重口味醬料。→建議這樣吃:少使用豆瓣醬或豆腐乳調味,建議以蔥、蒜、辣椒、蘿蔔泥為主,再加入少許醬油,當然享用最原味的口感也是最好的選擇喔😉4.少吃加工製品以原型食材為主,避免像是蛋餃、魚餃、丸子、蟹肉棒、油豆腐等加工製品。→建議這樣吃:可以以蔬菜、魚肉、雞肉、海鮮、豆腐等為主5.量身打造 聰明補吃飯皇帝大,但了解食材適不適合自己也很重要。→建議這樣吃:一般人建議以青菜為主,以肉為輔多吃原型食材。也可以多增加菇類、藻類的攝取 維持營養均衡。簡單來說,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吃鍋進補也可以吃得很健康: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吃鍋進補 這些族群要小心1.易嘴破、皮膚濕疹者已處於嘴巴潰瘍、皮膚尋麻疹、濕疹、皮膚紅腫癢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已處於發炎狀態,若在此時進補恐造成發炎狀況加重,反而延長病情。2.自體免疫疾病者若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廯患者,進補可能導致免疫過度亢進。3.糖尿病者建議以少油、高纖食材為主,而像是南瓜、芋頭、玉米、山藥等主食類食物,則要注意攝取量,以免血糖過高。4.高血壓者建議減少烹調使用的酒量及醬料,以免血壓過高。5.痛風患者減少喝湯 因為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也須注意肉的份量並多喝水。6.腎臟病友湯及肉類蛋白質中的鉀含量偏高,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攝取量。看完以上高敏敏介紹的「6種火鍋熱量+鈉含量圖鑑」後.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羊肉爐、藥膳鍋、酸菜白肉,你最喜歡吃哪一種鍋?別忘了把握「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原則,讓你也能健康進補,吃完身體不負擔。延伸閱讀:.飯、湯、肉、菜先吃誰?營養師曝「正確用餐順序」吃飽又易瘦.減肥總失敗又復胖?「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鹹酥雞點蔬菜減肥?營養師警示油炸後熱量飆5倍,這類食物恐致癌
-
2023-11-10 養生.抗老養生
冬令進補 3種體質3種補法!有吃西藥需間隔1到2小時
「立冬」節氣剛過,即將入冬,許多民眾開始冬令進補,大啖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等食補藥膳。中醫師提醒,食補要視個人體質,選擇溫補、平補或涼補,常見的羊肉爐、薑母鴨屬於溫補;四神湯、銀耳湯是平補;青草茶、菊花茶則是涼補,不同年齡族群也有不同的藥材選擇。進補看體質 有吃西藥需間隔1到2小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朝宗表示,進補要按照體質,如有服用西藥者,要間隔1到2小時才能進補。虛寒體質的人會怕冷、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精神不振、大便稀溏、白帶多為清澈水狀,食補建議吃羊肉爐、薑母鴨、十全大補湯、麻油雞等,促進血循、祛寒暖身。燥熱體質燥熱體質的人怕熱、口乾舌燥、容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難解、白帶多稠且黃綠色,食補建議喝青草茶、菊花茶、洛神花茶等,可清熱解毒、養陰補陰。一般體質一般體質的人可以平補,食用四神湯、銀耳湯、冰糖蓮子湯等,溫和滋補且四季都適合,如果不敢吃豬肚豬腸等,也可以用排骨或豆類替代。長期茹素者具中醫師身分的北市聯醫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簡采汝說,長期茹素者體質偏冷,可用燉煮、慢熬等方式烹調改變蔬菜的寒性,並加入薑或薑黃、肉桂、枸杞、黃耆等補氣血食材;蛋白質可從堅果類、豆腐類、牛奶起司中補充,可用番茄、芹菜、紅棗、醬油、糖、鹽、薑、豆瓣醬、八角、丁香、荳蔻、香椿、月桂葉、高麗菜等熬成紅燒湯底。化療標靶癌患簡采汝指出,如果正在接受化療標靶治療的癌症病患,需要修復黏膜、增強胃氣,可以補充牛蒡、蓮藕、銀耳、山藥等,佐以西洋參、枸杞等烹調,修補化療或標靶副作用,促進造血;慢性腎病、三高患者,進補要避免濃高湯、沙茶,以清湯低脂的「以清為補」為原則。雖蔬食、癌症、慢性病多有禁忌,但仍要看個別體質的寒熱虛實情況選用食物。除了食補外,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子瑜說,天氣寒冷一定要多注意頸部、背部保暖,可以使用帽子、圍巾,減少感冒、頭痛的機會,避免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下,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機會。也建議可以多用溫水泡腳,或利用中醫療法「三九貼」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陽氣。
-
2023-11-08 養生.抗老養生
已經立冬為什麼台灣還有「10月小陽春」之稱?為什麼立冬要進補?立冬養身3要訣報你知!
進入2023年11月8日的「立冬」,即將步入農曆10月,為什麼台灣天氣會有「十月小陽春」之稱?過去台灣農村多半在此時製做菜乾,以備冬用。進入立冬了解養身3要訣,才能在冬季增強體質,減少小毛病的發生|立冬的意義冬季是一年最後的季節,在中國北方的大地,這時候天氣會顯著變冷,動物準備過冬藏匿,而農村的工作也越來越少,進入「冬藏」的狀態。立冬正是代表從此開始進入冬季之始,因為台灣位在亞熱帶地區,農曆10月仍有炎熱的陽光,有「十月小陽春」之稱。過去沒有冰箱的時代,台灣農村會利用此時的陽光與溫度,將今年收成的青菜製做成「菜乾」,來度過冬季。立冬養身3要訣:1.身體隨節氣變化,立冬後建議每天至少睡八小時立冬過後,氣溫較冷,白天的時間變得比較短、黑夜較長,人類睡眠的時間也跟著拉長,過去一天平均睡眠時間約七小時,冬季一天平均睡眠時間會拉長到八小時,所以冬季熬夜對身體的影響更勝其他季節,如:情緒浮躁、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容易失眠等,建議冬季要相對於其他季節早睡,建議最好睡到八小時。冬季時氣血循環也會受到影響,精神容易變差,特別是長者更為明顯,夜尿多、手腳冰冷。長者可透過白天曬太陽或熱敷,晚上泡腳來改善,加強末梢循環,但不要在上半身過度熱敷,晚間腦部氣血循環太好,反而容易失眠。2.立冬以溫補為主,手腳冰冷才「溫補」吃薑母鴨、燒酒雞立冬進補,許多人首選薑母鴨、燒酒雞。立冬時常聽到溫補,溫補適合虛寒體質的民眾,女性大多屬虛寒體質,特徵如手腳冰冷、精神差,女性白帶呈水狀,進補時可多吃「薑」,比較熱性的食物,一周一次或二周一次為宜,過補反傷身。3.立冬按摩穴位 加速體質調整速度年長者調整體質速度較慢,立冬後可以強化腎經及任脈。按摩腎經的穴位包含太谿穴、湧泉穴,太谿穴位於腳踝的位置、湧泉穴則是位於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任脈穴位可加強關元穴、氣海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的三寸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按摩穴位的時機,避免飯後或疲憊睡不好之際,應在精神好的時候,如一早起床,或中午休息時間,每次按摩大約3到5分鐘,使用指腹輕輕按壓,不要用力按到瘀青,輕壓就會有效果。節氣與諺語:•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農村收成期間,放養的雞群與野生鳥類此時都有穀物可吃,很容易聽到禽鳥欣喜的啼聲。•補冬補嘴空:農村認為進入立冬日要開始進補,一年的辛勞,到冬季已經體力衰弱,進補來恢復元氣,應付下一年的挑戰。傳統食補藥療的餐點有:麻油雞、燉米糕、薑母鴨、羊肉爐、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十月小陽春,菜乾曝歸屯:台灣農曆10月天氣仍熱,所以農村會利用這段時機製作菜乾等農產加工品。參考資料: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台灣大百科資料元氣網:立冬後陽氣收陰氣盛!冬季熬夜更傷身 建議每天睡滿*小時
-
2023-10-30 名人.好食課
火鍋湯煮超過30分鐘別喝?一圖看懂不同患病族群吃鍋宜忌事項
天冷到手腳整個「凍未條」,而羊肉爐、薑母鴨或是小火鍋店的生意就特別好!但到底不同族群吃鍋是不是有不同禁忌或注意事項?就讓好食課Titan林世航營養師教你怎麼吃才對!也破解關於火鍋湯底的迷思給你聽。*注意:此飲食建議為大原則方向,請依據自身情形,至診所或醫院諮詢醫師、臨床營養師專業建議。各族群建議吃法.想瘦族群:想瘦身的朋友,建議可調整吃鍋的用餐順序,從蔬菜開始吃,再吃肉,以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脂肪攝取。.高血壓族:建議吃鍋時盡量不要沾醬,尤其辣椒醬、豆瓣醬等高鈉醬料應少用,調味以天然辛香料,如辣椒、檸檬、洋蔥、大蒜為主!食材多選原型未加工食材,可減少鹽份攝取。.糖尿病友:重點在於控制醣量及穩定血糖,有研究發現,比起先吃澱粉再吃肉,先吃肉可有較穩定的血糖,且糖友需注意一餐的醣量,建議飯量減半,也要多注意南瓜、芋頭、山藥、馬鈴薯、玉米等隱藏澱粉。.高血脂者:肉品選低脂肉,如魚肉、蛤蜊、雞胸肉、梅花牛等,並避免貢丸、燕餃、百頁豆腐等高脂加工品,並且不要搭配酒精、含糖飲攝取,以減少體內脂肪合成。.孕媽寶媽:麻油雞、薑母鴨等鍋常添加酒精,建議懷孕或是坐月子時,如果要補身體請選擇無添加酒精的湯底。.腎臟病友:腎臟病友需視自身疾病期數,依據醫囑限制水分、鉀、鈉、磷的攝取,建議有限制水分及這些礦物質的病友需注意湯的水分及易吸湯的食材(凍豆腐、豆皮)。迷思破解:煮超過30分鐘的火鍋湯不要喝?容易致癌?雖然研究發現,煮超過30分鐘的亞硝酸鹽量會增加,但至少要喝13公升以上的湯才會達到危害劑量,所以不需過度擔心。如果有高血壓、痛風等問題者,建議還是少喝湯,減少鈉、普林、油脂攝取。【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吃鍋宜忌迷思大破解!正缺吃鍋法你吃對了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提味又養生,4好處大解密!不只抗老護心,還補鈣健骨防便秘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民眾對於食用油的選擇也愈發重視,因此如何選對「好油」顧健康,成了許多人關心的議題。在眾多油品中,「麻油」就因為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備受矚目。麻油是經由黑芝麻高溫焙炒並榨取而成,不僅能夠提升食物風味,還有助於保健養生。想知道麻油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嗎?以下就整理了網友熱議的麻油好處排行,快來看看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麻油好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4大麻油好處。顧皮膚又護心血管! 麻油4大好處大解密觀察近1年內網友針對「麻油好處」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麻油中富含的「芝麻素」對降低血壓、改善血脂很有幫助,能夠減輕心血管與心臟的負擔。此外,也有營養師指出「麻油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就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菜單,說明「麻油涼拌龍鬚菜清爽開胃,麻油本身很香也可以保護心血管」,引起網友共鳴「麻油超適合涼拌,用來調味小黃瓜、豆芽菜、豬肝都超讚」、「麻油薑蛋是我冬天的最愛」,直呼麻油是兼具美味與健康的好油。而麻油中「維生素E」則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延緩老化、提升肌膚的柔軟度與彈性。有中醫師就表示「食用麻油能滋補肝腎,潤脾血、故不老」,認為麻油是滋補氣血的聖品,有助於肌膚保養。另外,也有網友發文分享保養秘方「將麻油塗抹在肌膚上打圈按摩,可以減少皺紋」,對此不少醫師都回應「麻油最好用於烹調,不要塗在臉上」,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敏感脆弱,隨意塗抹麻油容易導致過敏或感染,提醒民眾切忌「誤信偏方」。麻油還能改善便秘問題? 以中醫角度解釋其中原因此外,在中醫的角度認為,吃好的油脂有助於滋養潤燥,因此麻油對於「便秘」可以起到舒緩作用,改善腸燥性便秘或糞便乾硬問題。就有網友發現「每次吃麻油雞都排便很順暢,但其他的雞湯沒有這種感覺」,好奇其中的原因,吸引網友留言解答「應該是麻油的關係,我吃麻油涼拌的食物也超順暢」、「油脂本來就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搭配蜂蜜效果更好」等,也有中醫師說明「蜂蜜和麻油皆可潤腸」,可以解決部分人士的便秘問題。你也喜歡麻油料理嗎?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芝麻油是最好的3大油品之1,讓你可以吃得健康,又能享受到美食療癒。不過也提醒大家,就算是好的油脂也要適量攝取,同時也要補充其他的營養素,才能均衡吸收營養,讓健康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延伸閱讀:.降低膽固醇怎麼吃?飲食5原則幫你遠離高膽固醇風險.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0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太多高油脂食物怎麼辦?營養師授3秘訣甩油、4招高效補蛋白質
炒麵、炒飯、漢堡、炸雞、麻油雞,雞腿便當,外食族用餐時,常陷入選擇障礙,但不管哪一種餐點,大都偏油,如何處理掉多餘油脂,甩掉脂肪?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飲食重點。外食3招甩油外食遇到高油的食物該怎麼辦?營養師劉怡里提供三大秘訣,讓外食族也能吃出健康,控制體重。一、餐點中高油食物眾多時,盡量挑選部位食用,例如,炸物中,就避開雞翅、雞皮、內臟類。在肉類中,避開肥肉、加工丸類。至於豆類,則應避開加工豆類製品和油炸烹調方式。二、增加蔬菜量,在當餐多選擇高纖的食材,例如,綠色蔬菜或是菇類。纖維可以加速當餐的油脂代謝;或是下一餐,再增加一碗蔬菜量,減少烹調用油。三、隔天增加有氧運動的時間和強度,這有助於促進脂肪代謝,在運動中搭配無糖綠茶,加速燃脂的效果。劉怡里表示,攝取過多油脂,除了變胖,也容易引起血脂過高,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適當的蛋白質食物可以建造修補身體組織,增加肌肉量,在減重過程中,如何正確攝取蛋白質食物?劉怡里建議把握以下四大重點。減重4招高效補蛋白質一、將富含蛋白質食物要平均分配在三餐,不要集中在同一餐,才能有效的合成肌肉。二、如果無法三餐都攝取到蛋白質,盡量在白天攝取足夠,因為白天蛋白質的吸收合成率比晚上好。三、動物性蛋白質(魚、蛋、肉類)合成肌肉的速度會比植物性蛋白質(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還要快。四、減重中不想快速流失肌肉,建議多吃「白胺酸」高的食材,例如,鮭魚、火雞肉、牛腱、雞胸肉、鮪魚生魚片、虱目魚、黑豆等,這些食材含有合成肌肉最有效率的胺基酸,減重族可多多食用。
-
2023-07-26 醫療.中醫
濕疹的飲食生活禁忌有哪些?中醫師告訴你4類食物不能吃,4種常見湯品助改善
濕疹到了悶熱的夏季,皮膚就搔癢難耐;有些從未發過濕疹的人,也容易在這樣的天氣、氣候下發作。其實濕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產生,並可能出現其他影響。澄觀中醫副院長闕麗容中醫師指出飲食禁忌、生活習慣、食療方法,也提醒遲未改善的患者盡早就醫檢查。濕疹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急性、慢性症狀不盡相同! 闕麗容中醫師指出,濕疹主要是由風、濕、熱所引起,急性濕疹的皮膚紅潮、出現疹子、水泡、有些濕黏;轉成慢性濕疹後,皮膚會比較乾燥、粗糙、破裂、脫皮、有鱗屑等變化。症狀也容易出現在患者四肢關節處、皮膚皺摺處、衣物摩擦處。 嚴重濕疹的體質多半處在濕熱的情況,身體容易水腫且感到疲倦,大便溏黏,舌苔厚膩。因此門診治療上,以清利濕熱、祛風止癢的中藥為主,用方如消風散、麻杏石甘湯、茵陳五苓散、龍膽瀉肝湯等,但要預防濕疹的反覆發作,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避免壓力與熬夜,飲食上也應有所節制,從生活飲食與體質的根本調整才是解決之王道。 濕疹要注意生活及飲食禁忌,避免加重濕熱、炎症、過敏! 闕麗容中醫師指出,濕疹患者平時就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以避免食物對身體帶來過敏、加重濕熱、或甚至加重炎症反應。 忌致敏、發濕、動血、動氣食物:如蛋、牛奶、魚、蝦、蟹、羊肉、鴨、鵝、花粉、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濕疹患者體質容易過敏,避免這類食物以免引起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 忌辛辣刺激食物、補品:如麻油雞、十全大補湯、人參等,燥熱性質食物如胡椒、薑、蔥、蒜、洋蔥,或是刺激性的食物如濃茶、咖啡、酒等。因這類物質都會加重體內的熱與濕結合,更加重炎症反應。 忌冰涼飲品、過甜、過油:如巧克力、乳酪、起司、泡菜、牛排、香腸、花生,因為這些食物皆會影響脾胃運化,久了則容易生濕。 避免過敏原、外界刺激:在日常生活預防,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如洗潔精、橡膠、化學合成洗劑等。外界刺激則如過度曝曬陽光、用過燙熱水洗澡、用力搔抓等。衣著以棉質為佳,要寬鬆通氣利於排汗。 濕疹喝綠豆薏仁湯助改善!中醫指常見4湯都有幫助。 闕麗容中醫師也建議,濕疹患者日常可透過簡單的食療方式改善,例如冬瓜排骨湯、四神湯、綠豆薏仁湯、紅豆薏仁湯等。薏仁、茯苓有助祛濕,山藥補腎健脾。但切記千萬別喝冰的,一定要退冰,否則冰品會把熱悶在身體裡,反而影響氣血運行不利於脾胃排濕的動作。 《延伸閱讀》 .洗個澡或一緊張就皮膚癢?中醫指3種「熱過敏」,改善方式各不同! .衣架、曬衣夾也要定期清潔!醫指6影響,不明發癢多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6-11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一張粽葉 包裹滋味萬千
端午節快到了,以往此時,阿嬤已經開始準備包粽子,空氣中混雜著香菇、蝦米、蚵乾、芋頭、栗子等山海鮮味。我們家不用鹹蛋黃,阿嬤把白煮蛋炸過後再切半,自行煉製的豬油不可少,炒起糯米和配料時的香氣,不是沙拉油可以比擬。阿嬤直到90歲那年,還堅持自己包肉粽,說買的味道比不上自家,可惜如今仙去,粽香不再。生在北投,從小以為如今被戲稱「3D立體油飯」的北部粽就是正宗,年紀漸長,才知有「北蒸南煮」的地域之別。除了台式肉粽,還有當年隨外省族群來台的湖州粽,甜鹹俱佳。客家人的野薑花粽,用野薑花葉包餡蒸煮,風味獨特。我在雲林、嘉義一帶還嘗過以魚漿取代米飯、包了鰻魚的鰻粽。鹼粽是小時候的滋味,放涼後可沾砂糖、蜂蜜或煉乳吃,另有紅豆鹼粽,是我們家女兒的最愛。近年來,自家包粽已成少數,市售粽子花樣百出,不少是把知名菜色移植過來,如被視為酒家菜的魷魚螺肉蒜湯變成魷魚螺肉蒜粽,還有三杯雞腿粽、塞入整根香腸的黑豬肉香腸粽,更有麻油雞肉粽、剝皮辣椒粽等。五星級飯店還推出用龍蝦、鮑魚、干貝等豪華海鮮的粽子,單顆售價逾2000元。粽子的起源,教科書說是紀念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不過屈原投河自盡時(西元前278年),粽子根本還沒出現。粽子的文獻紀錄最早在西晉時期周處 (西元236-297)的「風土記」,描述仲夏端午,人們「以菰葉裹粘米,以粟棗灰汁煮,令熟」,稱為「角黍」,這也告訴我們,最早的粽子是甜的,因為包著棗子。最早把粽子與屈原聯繫起來的是南朝梁人吳鈞的「續齊諧記」(西元500年左右),書中記載「屈原5月5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從此相流成俗,不過這個最初的記載,距離屈原逝世約800年了。粽子投河紀念誰?也有不同說法,除了屈原,另有說紀念春秋時期的晉國忠臣介之推,中國江浙一帶則說是紀念輔佐吳國卻慘遭吳王夫差賜死投江的伍子胥,或投江尋父的孝女曹娥。南宋文天祥「端午」一詩寫著「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無論紀念誰,都是人們對忠義之士的緬懷和感念。「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乎我讀書幾多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張邱東松創作的「燒肉粽」台語歌在1949年發表,因對二次戰後經濟蕭條的描寫太寫實,被列禁歌,直到1959年,歌手郭金發稍微更動後翻唱,大受歡迎,還被封「肉粽歌王」。1986年,台灣社會曾發生「燒肉粽事件」,黃姓小販深夜在台北市中山區沿街叫賣肉粽,不料「禍從天降」,被從住處大樓墜樓的胡姓女子當場壓死,胡女僅雙腳受傷,讓人感嘆生死由命。曾寫下「天問」的屈原應該是不服氣生死由命的。他被流放後,在汨羅江畔遇到一名漁父,問他怎會淪落至此,屈原回說:「眾人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漁父勸屈原,既然世界這麼汙濁黑暗,你為什麼不隨波逐流呢?這對滿懷才情的你,值得嗎?屈原答:「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他寧願投江葬於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美好品格受到玷汙。於是,在留下一篇「懷沙」後,緊抱石頭縱身跳入滾滾的汩羅江,希冀以肉體的死亡來喚起國民、國君精神上的覺醒,這是感動一代又一代人「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的「孤勇者」 情懷。這幾年的端午很特別,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生死禍福之間,我們看到了許多人奉獻自我投入救護、防疫,也有人趁亂想發不義利益,在亂世濁流中,回想屈原,人雖然經常身不由己,但還是應該有些底限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6 養生.家庭婚姻
許瑋甯甜誇邱澤好先生!曝兩人「婚姻保鮮法」,期許自己是個講理的媽媽
邱澤休假當家政夫,洗碗洗衣樣樣來,讓老婆許瑋甯甜讚「好先生」!許瑋甯、邱澤兩人合作《當男人戀愛時》擦出愛火,低調戀愛,同時間這對俊男美女CP ,也在2021年末公開閃婚消息,真的讓外界又驚又喜。讓老婆,回家好好放鬆自從結婚後 ,兩人就低調享有新婚時光 ,目前正好處於短暫休假空檔期的邱澤,日前接受採訪談到婚後生活 ,他就語帶笑意說到,「最近當起家政夫,有空就做做家事,我會洗碗、洗衣服、把廚房弄乾淨、整理東西,讓她回來有個乾淨舒服的環境。」就跟大部分夫妻相同 , 人前是光鮮亮麗的明星,即便工作滿檔,許瑋甯與邱澤回到家依然要面對家務,不過身為需要特別專注在工作上的演員,許瑋甯受訪時曾經說過,「家務方面兩人會互相配合、一起分擔,會看彼此的工作狀態去分配,比較會站在對方立場幫對方著想,不會去計較誰要做這件事,不要做這件事的問題。」真的是好幸福,之前就曬出難得合體做菜的畫面 ,看起來真的是合作無間 。作息家務,互相配合協調因此兩人一直有共識,在作息上也會特別協調配合對方,成為彼此最佳的後援,而近來忙著拍攝《不夠善良的我們》的許瑋甯,正日以繼夜的趕戲階段,她也公開稱讚邱澤,「是會做家事的『好先生』。」而寵妻的邱澤,為了不影響老婆拍戲,正值休假空檔的期間 , 他也會將作息調整的和老婆一致,按時上床睡覺,除此之外,他也在心靈上給予老婆滿滿的陪伴 ,話不多的邱澤說,「去年老婆遭逢外公去世的打擊,太多的話語反而不好,只要靜靜陪著她就可以。」婚姻保鮮,常常誇獎對方聽到兩人談起對方,真的給人滿滿的粉紅泡泡,新婚一年多的兩人還是甜密依舊。除了互相體諒理解,邱澤更是稱讚許瑋甯的廚藝了得,今年過年就被老婆養胖,一度胖到70公斤,「老婆燒得一手好菜,像是麻油雞燉飯、義大利麵都是拿手菜,後來靠著吃沙拉、少澱粉調整飲食,才瘦下5公斤,回到以往的平均體重。」大家都說婚後會幸福肥是真的啊,當然常常誇獎對方,也是婚姻保鮮的好方法。期許自己是個講理的媽媽至於粉絲最關心的話題,行事低調的許瑋甯說,會想成為一位講理的媽媽,她說到,「期望透過引導的方式來教小孩,」我們過去的教導方式,不要再延續到下一代了,「我希望盡量讓小孩去嘗試,所以不太會限制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什麼,大人應該適時引導孩子,而不是給予負面情緒,否則孩子內心只有害怕。」※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4-18 醫療.中醫
春天老是覺得累又想睡?中醫教4招改善春睏症狀:好發2時段
【本文重點】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但也是易感到疲勞、昏昏欲睡的「春睏」季節。醫師陳韋任建議,遵循自然規律早睡早起、紓解壓力、多運動伸展,少吃生冷、甜膩食物,即可避免春睏。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養肝需注意「清肝火」及「健脾去濕」,多吃蔬菜、除濕食材,避免燥熱、燥燥食物,對身體更有益。若症狀嚴重,就要尋醫治療才能改善。--by ChatGPT春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但許多人卻感覺精神不濟、愛睡覺,恐是犯了「春睏」。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韋任說,常見的春睏症狀,包括疲勞、精神差、昏昏欲睡、身體乏力等,建議此時節應早睡早起、適時紓解壓力、多運動伸展,少吃生冷、甜膩食物,有助遠離春睏,讓人神彩奕奕。春天濕氣重 易鬱悶、腸胃差、腰背痠痛陳韋任表示,唐朝詩人孟浩然「春曉」一詩中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指的是春天睡覺時,睡到都不知道要醒來,這是對「春睏」最貼切的形容;詩人杜牧的「清明」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則形容春天是從秋冬轉變的時節,外在溫度、濕度上升,人體肝氣須往外發散,但又感到濕氣重等不舒服情形,因此出現鬱悶、提不起勁的感覺。春睏好發於成年人,陳韋任說,好發時間為每天上午9點至11點,或是中午過後、晚餐前,尤其是下午4、5點,常感覺疲勞、精神不濟、昏昏欲睡,嚴重時會影響腸胃道功能,例如食欲下降、脹氣、排便不順等,甚至有腰背痠痛、心情鬱悶、沒耐心等合併症狀。遠離春睏 早睡早起、紓壓、多運動一年四季在於春,陳韋任指出,春天是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季節,人體也是如此,春天時身體調整應符合宇宙萬物運行,不僅要遠離春睏,更應將身體調整到可因應一整年的生活與工作。首要早睡早起,保持規律生活;其次應適時放輕鬆,心情不要太拘束;第三要放慢腳步,做事不要急躁,多到公園散步,或進行四肢伸展拉筋等運動。避免春睏 吃四神湯,少吃冰涼、甜膩食物避免春睏,飲食也要注意。陳韋任說,平時均衡飲食,少吃冰涼、甜膩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冰品、含糖飲料、湯圓等,避免阻礙消化功能,使春睏愈來愈嚴重;可以吃含有薏仁、芡實、淮山、茯苓的四神湯,一周吃二至三次;烹調食物時,可加入生薑,增加水分、濕氣代謝。春養肝 著重「清肝火」及「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天宜養肝,隨著氣溫回暖,脾氣容易上升,肝火旺,因此春養肝應著重「清肝火」及「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除濕食材。例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但便祕的人不適合用茯苓、淮山等食材,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吳明珠建議,春天時要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色蔬菜,顧好脾胃可補「肝氣」,調味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陳韋任提醒,如果春睏症狀嚴重已影響生活作息,或症狀雖不嚴重但已持續一周以上,最好還是到中醫科就醫,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給予處方,以有效改善症狀,如本身體質較為燥熱,甚至出現皮膚紅腫、搔癢時,就必須採用其他治療方式。容易春睏四大族群●晚睡晚起生活作息不規律者●情緒或壓力過於緊繃者●做事急躁者●缺乏運動者資料來源/陳韋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1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熱如夏!中醫師吳明珠教4大撇步除濕兼養肝
今天是春分,萬物開始滋長,接著就是春雨季節,水氣變多,氣候較為潮濕,許多民眾體內潮濕,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春分」養生著重「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說,此時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要注意烹煮要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山藥、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春分時,除注意體內除濕外,還應開始保養肝臟。吳明珠說,隨著天氣回暖,脾氣也容易上升,肝火旺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常流眼淚等症狀,清肝火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並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顧好脾胃,可以讓補「肝氣」,但須注意調味時應多清淡,少吃生冷食物,但同時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吳明珠說,但若是已有便秘、少喝水等,體內濕氣較低的民眾,可能就不適合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等食材,而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因此,調整體質時,仍應經由中醫師診斷為佳。每天2動作活絡肝經此外,肝經從腳拇趾與第二拇趾的腳縫開始,往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再走到腸胃、心臟、咽喉、頭頂,因此,每天可以做以下二動作,依個人體力重複做30至50次,再慢慢的延長時間。.將手握成拳頭,輕輕鎚擊小腿或大腿內側.上午可以吸氣的同時腳趾出力、掂起腳跟,雙手上舉超過頭頂、掌心朝上,然後再吐氣恢復站姿吳明珠說,春分時,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仍起伏不定,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且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並多外出走路、溫水泡腳,人的氣就會舒暢。春分養生注意事項食:健脾除濕:茯苓、懷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薏仁蓮子湯、山藥排骨湯。春分養肝: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少吃生冷食物及薑母鴨、麻辣鍋等燥熱食物。衣: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住: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居家環境應利用除濕機、除濕盒、木炭等,不讓住家太過潮濕,家裡濕度應維持55%左右。行:春分時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