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高麗菜
共找到
395
筆 文章
-
-
2020-04-04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症術後怎麼保養 營養師教你吃出元氣精神好
文/郭岳潭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5期 癌症原來稱作是「絕症」、「不治之症」,拜現代醫療科技不斷精進,罹癌存活時間不斷拉長,病患的生活品質也逐步提升;2006年起,世界衛生組織重新定義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是可以治療、控制,甚至能夠治癒的。4成癌患死於營養不良,發炎是原因根據研究發現,高達4成的癌症病患,最終因為營養不良而過世,而非死於癌症本身。文獻統計就發現,大約有52~79%的癌症病患有「惡病質」,也是癌症病患營養失衡及體重下降的常見原因。現今的研究證據證明,癌症與發炎反應之間彼此影響,發炎會造成癌友出現厭食、發燒、失眠、惡病質、增加化療藥物中毒機率等症狀,同時也會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惡病質會造成細胞激素活性增加、胃腸功能降低、代謝率增加、肌肉蛋白分解上升、肌肉蛋白合成降低,以及放化療等治療反應下降,最終增加癌症死亡率及其他併發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專責營養師洪若樸指出,惡病質是造成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症狀包括厭食、體重減輕、貧血、消瘦憔悴等。 體重減少5%,降低癌症存活率根據研究顯示,高達50%的癌症病患在診斷出癌症時,已經出現體重下降的情形。洪若樸表示,當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的癌症病患,營養不良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只要體重減少5%,治療耐受力就會變差,同時會增加術後併發症,造成存活率下降。程涵宇觀察發現,癌症病患可能因為放化療而產生治療副作用,例如口腔潰瘍、牙列不良、腸蠕動速度降低、腸阻塞、便秘、腹瀉、噁心、嘔吐、疼痛、味覺及嗅覺改變等,容易造成進食量不足而營養不良。抑或是容易聽信偏方,又缺乏正確的食物營養、份量,以及營養品選擇觀念。洪若樸也觀察到,不少癌症病患會迷信「飢餓療法」,認為可以「餓死癌細胞」,不能吃得太營養,以免癌細胞容易長大;事實上,營養攝取不足,反而會造成營養不良,更容易導致體重減輕、體力變差,甚至死亡。 癌症病患建議高蛋白飲食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建議,癌症病患吃什麼都可以,最好是營養均衡的多樣化飲食。洪若樸表示,癌症病患的蛋白質攝取量要比罹癌前增加50%,熱量也要多增加20%,在治療期間攝取的營養充足,不但可以維持體重,也較能承受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同時具有減少感染風險、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復原等好處。程涵宇說明,高蛋白飲食有助於促進癌症患者的肌肉合成,可以維持體重及肌肉量,一般建議癌症病患的熱量需求,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25~30大卡,蛋白質攝取量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可以幫助維持體力及肌肉量,也是合成體內白血球、紅血球重要的營養素。6種食物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程涵宇建議,癌症病患除了攝取高蛋白質飲食外,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發現,飲食攝取富含各種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以及其他植物性食物,更有助於降低罹患多種癌症及復發的風險。◎花椰菜效果:花椰菜含有能抑制癌症的胺基酸及蛋白質,泛稱為「異硫氰酸鹽類化合物」,特別能對抗乳癌、肺癌,還能減少化療毒性,加強免疫反應;富含的蘿蔔硫素外,也含有強效的抗癌物質。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菜、芥蘭菜、羽衣甘藍、大頭菜、高麗菜、蘿蔔等。降低癌別風險:口咽癌、喉癌、肺癌、乳癌。◎胡蘿蔔效果:胡蘿蔔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酚酸。根據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總類胡蘿蔔素及β-胡蘿蔔素較低,與整體癌症風險有關;經常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可能會降低癌症風險。降低癌別風險:口腔癌、咽癌、鼻咽癌、喉癌、食道癌、肺癌、胃癌和結直腸癌(厭氧消化道)等癌症。◎藍莓效果:藍莓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花青素、黃酮醇、酚酸及維生素K。根據多項研究發現,食用藍莓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活性,且具預防DNA損傷的潛力。降低癌別風險:口咽癌、喉癌、肺癌。◎蘋果效果:蘋果具有與腸道微生物結合的膳食纖維及多酚化合物,富含黃烷醇、黃酮醇,果皮中有特別的三萜類化合物,有助於形成降低癌症風險的環境。研究發現,蘋果對於降低乳癌風險的效果特別好。降低癌別風險:大腸直腸癌、口腔癌、喉癌、肺癌、乳癌。◎櫻桃效果:櫻桃是褪黑激素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且富含花青素、膳食纖維、酚酸、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黃烷醇、紫蘇醇,研究發現具有預防癌症的潛力。降低癌別風險:口咽癌、鼻咽癌、喉癌、食癌、胃癌、大腸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黃豆效果:黃豆富含大豆異黃酮、皂苷、酚酸、植酸、酶調節蛋白、鞘脂。異黃酮為植物性雌激素,具有抗癌的效果;皂苷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及預防癌症;酚酸能阻止癌細胞擴散;植酸為抗氧化物;鞘脂則可調節細胞生長,讓異常細胞自我破壞。根據研究證實,全豆食品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每天吃一份全豆食品,例如:黃豆20公克、毛豆50公克、豆腐80公克、無糖豆漿240毫升,平均可攝取到7公克蛋白質及25毫克異黃酮,可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癌別風險:乳癌、大腸直腸癌。癌症營養補充3觀念我們從飲食攝取到3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經過重重化學反應,最後產生能量及熱量,提供我們的身體使用。根據研究顯示,癌症病患早期的營養支持非常重要,不但可提高化放療法的完成率,還可以減少住院天數,平均從13.5天減至3.2天。洪若樸建議,根據《2017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營養指南》,癌友們除了熱量與蛋白質要補足之外,應該加強補充能幫助抗發炎的營養素,例如N-3脂肪酸、魚油EPA。另外,針對手術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則建議在手術前7天均衡營養外,應加強補充魚油、核苷酸、精胺酸等免疫營養素,可顯著抑制癌細胞發炎因子產生。◎抗發炎營養素: 魚油、N - 3 脂肪酸(EPA)效果:對於正在接受化療且有體重減輕,或營養不良風險的晚期癌症患者,建議補充魚油或長鏈N-3脂肪酸,魚油或長鏈N-3脂肪酸的主要成分為EPA與DHA,研究顯示,EPA才可合成抗發炎因子,且同時抑制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透過雙重機制來幫助降低發炎反應、改善食慾及穩定體重脂肪占比。另外,坊間常見的藻油與魚油EPA並不相同,藻油主要提供的為DHA,對於降發炎的幫助並沒那麼大。洪若樸補充,若是「純素」癌症患者,可選擇藻油來取代魚油,以補充EPA、DHA及Omega-3。根據大型研究顯示,晚期肺癌患者每天補充2.2公克的魚油EPA,較能維持體重、肌肉量,以及較少發生厭食、疲倦、神經毒性;每天補充1.5克的長鏈N-3脂肪酸EPA,可改善食慾、降低減輕體重及術後發病率,並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量。怎麼吃:每天補充4~6公克的魚油或1~2公克的EPA。◎醣類占比:精製糖少吃,但醣類攝取要足量效果:醣類食物富含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延續生命不可或缺的碳水化合物,也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部分癌友誤信網路謠言,認為癌細胞愛吃醣,只要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就能降低癌細胞活力。然而當能量來源不夠,會轉從蛋白質與脂肪分解能量並搶走營養,因此,不吃醣根本餓不死癌細胞。根據著名期刊《TheLancet》最新一篇針對15428人,持續追蹤25年的研究顯示,低醣飲食(占總熱量
-
2020-04-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封城之後會是什麼樣子?武漢居民第一手日記揭密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要囤積多少食物才夠呢?朋友問我家裡現在有多少米?我說10 幾公斤。她說,這也就夠吃一個月而已,叫我再囤一些。我知道她說得對,可是我難以接受不斷囤東西的狀態,這感覺很變態。她有點擔心地說:「可是要是沒有足夠食物的話,現在沒有任何人能幫妳。」人一般在極端的狀況下才會囤積很多食物,而我一定程度上還在否認自己的處境。有人覺得封鎖社區是為了控制疫情,可我更加覺得是控制人。封城後出門的人本來就是少數,而且大家都會做防護措施,也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病毒的傳染率是很低的,但我也不敢說毫無可能,也沒有人敢打包票。我自己出門時,也還是會帶著些許擔憂。但是,這個被傳染的可能性,是否足以大到封鎖社區呢?因為封鎖社區會加深人們的恐慌和無力感。社區封閉後,我通過出門了解周圍的情況找回的掌控感,再次被剝奪。當然,還是有人覺得封社區是必要的,如果我不幸感染肺炎,這些人甚至可能會拍手稱快。昨天的晚餐是高麗菜炒肉和稀飯。那個掉了一個螺絲的炒鍋終於撐不住了,整個手把掉了下來。幸好,前房客留下了一個炒鍋,雖然比較容易把料炒糊。晚上和朋友們聊天。有人在吃夫妻肺片,大家集體表示羡慕。有人酷愛吃辣,但現在她只能在夢裡吃麻辣燙了。有人開始在家上班,她說週一至週五要工作。自封城以來,我沒有了「今天星期幾」的概念,只有「今天」和「明天」。在湖北某縣城的朋友說,她那裡的戒嚴程度已經成了完全不能出門,還有親戚轉發了一段影片,影片裡的人連出門曬個衣服都會被抓走。網路上有河北、上海、湖北等多地打麻將的人被抓,有人被行政拘留,有人被罰款,有人寫了檢討自己的文章,還上了電視念自己寫的保證書。有人說恒大房產發了特大優惠通知,2 月18 日至2 月29 日期間,全國各地買房可享75 折優惠。這是很大的優惠,可是買不起的人依然買不起。現在全國的高速公路免收費,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開車上路呀?有錢人買房子增值,一般人只能買米保命。有些便宜,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晚上,我夢到自己的隱形眼鏡碎了,疫情期間也沒辦法配新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是我在夢裡嚎啕大哭。這副隱形眼鏡我戴了快半年,一開始特別磨眼,我會時不時地流淚,現在終於習慣了。今天早上7 點多就醒了,醒來後我看著頭頂的天花板,突然發現天花板上的燈外殼上面貼了一隻喜羊羊。這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因為平時我不會沒事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我嚇了一跳,便趕快起了床。封城後,我對周圍的環境多了一些留意,這是之前不會有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部分世界消失了。我有很多情緒。憤怒、傷心、無力⋯⋯但這些情緒一起轉化成了麻木。封城那天我買了麵粉,想著有空可以煎蛋餅,可是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心情做。買的番薯也只吃過一次而已,於是我在煮粥的時候,加了一個。今天太陽依舊很好,是亮得有點晃眼的那種。天空藍得很清澈。可惜我住的房子朝北,曬不到太陽,於是吃完早飯我就下樓,到社區裡曬太陽去了。我所在的社區有3 棟大樓,我住的這棟有10 層,其餘2 棟只有7 層。總共有200 多戶居民住在這。現在無法出社區,只能在裡頭走,運動量非常有限,而我住7 樓,就開始走樓梯上下樓。社區很小,能曬到太陽的地方也很少,我只能在2 棟樓的間隙裡,一個長50 公尺的地方來回走。有個中年男人也在散步,他的手機放著戲曲,我則帶著耳機聽音樂。自封城以來,我從不聽傷感的音樂。我們終於都被指定監視居住了。指定監視一般是針對犯罪嫌疑人的,而現在很多人都在「享受」此待遇。今天,社區平常給人出入的門也被藍色圍欄擋了起來。社區的群組裡有人發訊息,提醒大家注意:「不聽話亂竄人員,集中到體育館學習14 天,伙食費每天50 元自費。」社區的群組裡開始發起各種團購,有買菜的、買肉的,團購要達到一定分量才能送。我昨天才加入社區的群組,裡頭偶爾會接龍買東西,一開始我是很抗拒的。封城前,我都在網路上買菜,而現在我則極度渴望可以自己去買菜。但今天,我終於還是接龍了群組裡的團購。下午5 點左右,我聽到有人敲門,緊張了一下,隔著門問:「誰呀?」「社區的,不用開門。家裡幾個人?」「1 個。」「體溫正常嗎?」「正常。」「門上貼了社區的電話,有事打電話。」他們離開1 個小時後,我開門,想把門上的紙撕下來,但紙黏得有點牢,我就拍了照。門上貼的是「新型冠狀肺炎入戶排查表」,上面寫著居家人員數量、健康狀況,留了社區的聯繫方式。列印排查表的印表機應該出了問題,有些地方的字特別淺,但也看得出來內容。我進屋之後洗了手。網友留言:•其實最壞的結果武漢人早就已經想到了,只是不願意接受,而使勁往好的方面想。•感同身受!無處釋放的壓抑⋯⋯•有可能您那邊是大城市的緣故,最近才開始封社區。我們這邊早就開始用通行證,每戶只能1 個人進出,開放時間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
-
2020-04-04 養生.聰明飲食
糖化+氧化=老化!名醫教你吃抗氧化力超強的7色蔬菜
日本骨科博士太田博明出版《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 》書中提到,老化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的「糖化」及「氧化」,兩者都可以靠飲食的力量來預防。糖化會給體內由蛋白質製造的細胞、荷爾蒙、酵素等身體構造及機能帶來危害,骨骼自然也不例外。如果維持骨骼強韌的膠原蛋白被糖化,骨骼就會失去彈性及韌度,變得脆弱易碎。糖化反應會讓蛋白質劣化變性,形成糖化終產物「AGEs」,這種劣質蛋白質也常見於油炸物及煎炒物當中。大部分經由食物攝取的AGEs 都會被分解,再透過排泄排出體外,但仍然有微量的AGEs 會殘留在體內,對細胞造成傷害。為了預防AGEs 的傷害,最好從主食開始就簡單限制糖分,同時避開會讓餐後血糖急速上升的飲食方式。首先避開高糖飲食,用餐時先吃蔬菜,每餐只吃八分飽;再來就是減少煎炸等高油料理、燒烤物及點心零食的攝取次數。原則簡單即可,不需要太過嚴苛。用餐時先吃蔬菜,是為了避免血糖急速上升。空腹時,如果一開始就攝入白飯等糖分較多的食物,會讓血糖急速上升。血糖值原本在餐後就會上升,但問題在於上升的方式。為了讓血糖能以正常的速度上升,最好先從糖分較少的蔬菜開始攝取。之後,再按照(血糖值不易上升的)順序攝取味噌湯、蛋白質、含有脂肪的主菜及附餐,最後再吃加入砂糖的燉物及白飯。先從蔬菜開始攝取的另一個理由是,蔬菜當中所含的豐富膳食纖維可以縮短胃裡的消化過程、減少糖分吸收。除了蔬菜之外,還可以多攝取香菇、杏鮑菇等蕈類、海藻類及豆腐等抗糖化的食材。餐前飲用低脂牛奶、優酪乳,也可以預防血糖的急速上升。活性氧擁有比氧氣更強的氧化力,會在大腦、肺部大量生成。活性氧是氧氣燃燒過後的殘渣,會累積在體內形成毒素,讓製造細胞膜的脂肪( 脂質)氧化,變成萬病之源—「過氧化脂質」。使用舊油或是炸完後放置一段時間的油炸物,其外表就會形成過氧化脂質。當油溫過高,開始冒出油煙及油泡,也會加速油類的氧化。造骨細胞所分泌的骨鈣素可以消除活性氧,許多食材也含有強大的抗氧化功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色蔬菜。蔬菜分成紅、橙、黃、綠、紫、黑、白等七種顏色(彩虹食物),每種顏色都擁有獨特的香味及苦味,所含成分( 植化素)對健康也有特殊的效果,並隱含強大的抗氧化能量。每日攝取各色蔬菜,不但可以攝取到植物多酚及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還能輕鬆補足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完七種顏色的蔬菜。這麼一來,就不用煩惱該吃什麼、以及身體是否獲得足夠的營養了。顏色越鮮豔、香氣越濃郁的蔬菜,抗氧化能力越強,最好可以積極攝取。無論是生食或是經過加熱都可以,以每天攝取三百五十克以上為目標,大約是兩盤炒青菜的量。水果也富含抗氧化物質,建議每天早上都要攝取蔬菜及水果,最好直接食用生菜沙拉或是現打果汁,因為只有生食才能攝取到幫助消化的食物酵素。另外,除了抗氧化能力之外,在早上攝取大量蔬果也能控制一整天的血糖值,因為膳食纖維即使到了小腸也能延緩糖分的吸收。就算只是攝取大約三十克的高麗菜絲,效果也能維持到中午。
-
2020-04-04 科別.新陳代謝
清明吃潤餅 糖友腎友調味不同
中國古代有祭拜春神,要獻春盤,唐朝詩聖杜甫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春盤逐漸發展成春餅,再演變為現今的潤餅或春捲。台安醫院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因為是春天吃的餅,潤餅也稱為春捲,把很多食物混在一起、包捲在一起,尤其清明掃墓祭祖,可以很方便地捲一捲當飯吃。「潤餅是最健康的節慶食物、熱量最低的主食。」劉怡里指出,潤餅裡的餡料很多,包括高麗菜、胡蘿蔔、芹菜、豆芽菜、豆干、肉類、海鮮、蛋、蔥、花生糖粉等等,是營養均衡的混合菜式,因此,潤餅可以當主食吃,主要好處是能夠吃到當季的大量蔬菜,有益身體健康,熱量又不會太高,一餐吃一大捲,攝取約400至500大卡熱量,不會吃過量,也吃飽了。不過,台灣各地潤餅饀料各有千秋,南部人愛放入三層肉、香腸、海鮮、油炸蛋酥等,台南人會放入炒油麵,北部人則愛放入紅糟肉等。劉怡里認為,這些餡料的熱量並不低,炒油麵有半碗飯的熱量,再加上其他饀料,熱量必定高,對高血脂、減肥的人來說,相當不利。劉怡里提醒,糖尿病人吃潤餅時,餡料不要添加糖粉,以免血糖飆升;腎臟病人則要限蛋白,建議餅皮可改用蛋白質低的越南春捲皮,含高磷的花生粉則不可以添加。自小吃潤餅長大的劉怡里,也首度透露高雄老家中常吃的潤餅餡料內容及製作方法。除了當天一早購買潤餅皮外,饀料的蔬菜包括高麗菜、胡蘿蔔、芹菜、豆芽菜等,肉類以雞肉及瘦豬肉為主,海鮮則是蝦仁,也加入了豆干,配料有蔥花、花生粉及糖粉。肉類、蔬菜分別以水油炒熟,蝦仁以熱水汆燙熟,花生粉和糖粉混合拌勻,以一張半的潤餅皮包捲餡料,為避免潤餅破了,半張餅皮會放置在一張完整餅皮中間;先放上肉類,再依序放置蝦仁、蔬菜、花生糖粉等,最後包捲起來。若當天中午沒吃完,全部包捲起來放冰箱冷藏,晚上再取出放進鍋子以小火烤熟,可以當晚餐。
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