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體重
的結果:共找到 6760 筆 約 0.005秒小六嗜咖啡 體重大一號
【聯合報/記者葉英豪/桃園縣報導】 桃園縣陳姓小六生見父親天天喝咖啡,跟著分享竟成癮,每天喝好幾杯,不僅體重比同學大一號,母親為幫他戒癮,還動員老師和同學協助監控,防他趁機偷喝。桃園市聖保祿醫院...
過量攝取澱粉 成脂肪肝元兇
【文/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陳永發】脂肪肝可說是台灣人最普遍的肝病之一,肝病防治基金會曾對9000個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例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案例一:某位中...
過度換氣症 是氣喘還是恐慌?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整理;諮詢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問:錢大夫您好。我是大一學生,在國三升高一那年,有次體能測驗,從早上的仰臥起坐,到最後項目的跑操場3圈,我盡力...
治療方式》玻尿酸潤滑 葡萄糖胺修復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根據不同程度、活動量的關節炎,可適時使用各種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如消炎止痛藥物、麻醉藥、類固醇、肌肉鬆弛劑、關節內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葡萄糖...
如何預防》減少勞動 正確運動 延緩退化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正確的運動」能有效延緩退化,許立和說,綜合國外研究顯示,職業運動員較少出現退化性關節炎,但業餘運動員卻較多出現問題。其實運動可增加肌力、關節柔軟度,也能改善身體的協調...
退化性關節炎》關節生鏽了 該怎麼加油?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是上了年紀嗎?怎麼愈來愈走不動?」不少人逐漸走路、站立、蹲屈感到膝痛,有時候早上起床關節僵硬、上下樓梯很吃力,活動時關節「霹靂啪啦」出聲音,更嚴重的關節腫大變形發炎...
吃清淡、多澱粉 也會脂肪肝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一名中年婦女健檢發現自己有脂肪肝,向醫師表示自己飲食清淡少油膩,不解為什麼還會出現脂肪肝,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永發說,只要熱量攝取過多,又少運動,又吃太多...
運動紓壓》肥大難免 保養讓它聽話
【元氣周報/記者胡宗鳳/報導】「我為什麼不能一覺到天亮?」,50歲以上的男性慢慢會因攝護腺肥大而有頻尿、夜尿,甚至排尿困難的現象,且年齡愈大愈是症狀明顯,愈是影響到生活與睡眠品質,很多人問,是否有保...
疑難雜症》不讓媽拾荒 害她失智?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整理】 「如果能再重來一次,我倒寧願媽媽每天可以到處去撿拾垃圾,也總比現在這樣得到失智症好」,每當提起母親的失智症,寬哥就自責不已。他總認為母親的失智症,與他禁止母親拾荒...
肌肉消溶術 子宮肌瘤新療法
【聯合報/鄭丞傑/北醫大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 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婦科腫瘤,過去認為30歲以上婦女,五分之一有子宮肌瘤,40歲以上有子宮肌瘤比率更佔五分之二以上,高解像力經陰道超音波問世後,恐...
減肥不當身體受創 牢記十戒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中醫師李淑謙表示,減肥不當會出現不適症如倦怠感、心情煩躁、四肢無力、不想運動等,這是因為人體處於慢性的營養不良狀態,嚴重者精神上還會產生強烈憂鬱,或營養不良引起婦...
美腿瑜珈》橋式變化式瑜伽
【Upaper/文/記者林宛吟;圖/記者高智洋】強化大腿、伸展髖部另一套動作是「橋式變化式」,在進行之前須先把預備動作做好:膝蓋彎曲,腳跟在坐骨外側,兩腳平行;膝蓋和第2跟腳指頭呈同方向,手在身體兩...
改善體型 小小鳥也有春天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整理;諮詢醫師/台北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炯明】問:錢大夫好,這個問題說起來有些尷尬,我今年44歲,身高165公分,體重75公斤。我的陰莖看起來就是比其他男生來得短小,到了...
間隔翹腳尖 靜脈曲張不來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嘉義報導】 「靜脈曲張」常困擾需久站工作或習慣穿高跟鞋的女性,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外科醫師甘宗本昨天表示,久站時每隔一段時間就將腳尖往上翹,讓靜脈瓣膜功能正常,靜脈血液往心臟...
20歲女懷孕9月渾不知 急診1小時後產子
【聯合晚報/記者胡宗鳳/台中報導】台中市一位20歲未婚女性,日前於上班期間因肚子痛得厲害,獨自到醫院掛急診,經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懷孕9個月,她竟然渾然不知,且發現自己懷孕一個小時後就產下健康的男嬰...
醫師說法》莊立民警告:每10秒增加2病例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專訪】 糖尿病患成長速度有多驚人?全球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同時有2個新病例被診斷出來,糖尿病相關照護的花費,大約佔全球醫療體系總花費10%。病患年輕化國際糖尿病聯盟...
注意警訊》媽咪 小心Baby尿布有螞蟻!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案例1:3歲的小強(化名),每天喝1000多cc的牛奶,每次都喝很快,吃副食品,胃口也很好,卻愈吃愈瘦,媽媽心裡覺得怪怪的。直到有一天,他丟在垃圾筒的尿布爬滿了螞蟻,...
關鍵數字》第二型病患激增 女比男多
【元氣周報/記者張祐齊、劉惠敏/報導】被為稱成人糖尿病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年輕,門診中甚至出現親子檔病患。年輕人青春正盛,有年少的叛逆又普遍缺乏病識感,自恃年輕有本錢,血糖經常失控飆升,這將併發...
家族病史》注意警訊 別等血糖上升才就醫
【元氣周報/記者張祐齊/報導】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馬文雅表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罹患糖尿病的兒童與青少年家長必須特別注意的。馬文雅表示,兒童糖尿病可分第一型和第二型,第一型糖尿病需靠注射...
兒童防治》10歲血糖飆200 甜蜜危機
【元氣周報/記者張祐齊/報導】 大多數人觀念也許還停留在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慢性病,但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已逐漸威脅到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台灣平均每100位糖尿病人中,就有一位是學童或青少年糖尿病友,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