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科別.兒科
搜尋
體質
共找到
1943
筆 文章
-
-
2019-11-20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掉髮原因與預防對策總整理
到了一定年紀,部分民眾會有掉髮困擾,無論男女都怕禿頭,可能因此感到焦慮、失去自信。醫師表示,若短時間大量掉髮,除了是體質因素,也有可能是壓力、飲食不均、過度染燙等所導致。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臨床上掉髮原因略分為4種。包括雄性禿、鬼剃頭、產後憂鬱與營養不均,50歲以上民眾,扣除男性因基因常見的的雄性禿,較常見的掉髮原因是壓力、營養不均。不過也別過度緊張,成年人掉髮,除非一大撮或每天超過100根以上,才須特別留意。黃毓惠說,因熟齡族若仍在職,多為社會中堅、主管,可能因工作壓力過大,誘發免疫功能失調,而造成大量掉髮,甚至出現一塊一塊缺角的鬼剃頭。至於營養不均,黃毓惠指出,熟齡族若挑食、吃太少而導致營養不足,就可能出現貧血、甲狀腺低下等症狀,也會導致掉髮。此外,頭皮是毛囊最多、最密集的地方,若太頻繁染髮、使用成分不明的染髮劑,也可能出現頭皮紅腫、搔癢、脫屑、掉髮等症狀。●熟齡族護髮看過來1.避免工作、生活壓力過大2.可透過運動等方式紓壓3.若有貧血等問題,應補充鐵質4.注意營養均衡5.勿過於頻繁染燙以保護頭皮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9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後隔天肌肉痠痛怎麼辦?專家教你這樣喝咖啡減緩
合作撰寫:好痛痛(粉絲頁連結)丁政豪運動防護員(專欄連結) (粉絲頁連結) (IronPerformance鋼鐵運動訓練隊介紹連結)先前的文章寫到如何分辨運動後的肌肉酸痛以及拉傷,我們快速複習一下:肌肉酸痛(痠痛)會有酸酸緊緊有點痛的感覺,通常隔天才會開始,大部分會在一週內消失;而肌肉拉傷大多會在受傷後馬上有感,並且伴隨刺、熱、痛感,以及無力的症狀,疼痛會持續超過一週。今天請第一線接觸運動員的丁政豪來告訴大家關於運動肌肉酸痛的知識!另外本篇文也在2018/7/13做改版,感謝卓彥廷醫師提供的新文獻。新的部分將以綠色字體做更動。延遲性肌肉酸痛(痠痛)和乳酸無關!運動新手很容易遇到運動後肌肉酸痛(痠痛)的問題,動一天酸痛好幾天,而很多人會因為初期時常產生這樣的痛痛而對運動產生畏懼。不要怕,我們下面會告訴你怎麼做來得到有效的舒緩。其實運動老手或是專業運動員也會遇到,只是比較少,在面對多日連續的比賽時也有可能有肌肉酸痛的困擾。很多人會誤以為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積,但經過研究,乳酸堆積雖然也會導致肌肉的疲憊與疼痛,但其實乳酸通常會在數小時內就代謝完了,不會讓你從隔天痛到一個禮拜。肌肉酸痛的兇手是你肌肉裡有非常細微的損傷,這就是你心血來潮週末運動一下後隔天鐵腿的原因。這種鐵腿、肌肉酸痛正式的名稱叫做延遲性肌肉痠痛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意思是他不會在你運動後馬上發生,通常是運動結束後24~48小時這個區間內痛爽痛爽的,就算超過48小時也幾乎不會超過一週。超過一週的話可能有別的問題,建議看一下醫生。新的研究表示,延遲性肌肉痠痛在少數狀況下也可能在運動後立即發生,尤其是長時間運動的時候。但大多數還是隔天之後,通常在運動後48小時達到高峰。另外延遲性肌肉酸痛目前有各種解釋,但是研究上都還不夠明確,其他說法包括輕微的橫紋肌溶解。通常延遲性肌肉酸痛並沒有什麼不好,那表示你的身體真的有運動到,身體藉由修補微小的受傷,讓你變得更強壯。但也不要把痠痛當作訓練有效的唯一指標,並不是一定要達到延遲性痠痛才算有練到。可是對於許多運動選手或重度熱愛運動的人來說,延遲性肌肉酸痛可能會影響到他的的訓練以及比賽。你有可能會需要連續好幾天參加高強度的比賽,而缺乏時間解除肌肉酸痛可能會影響到你的成績。根據卓醫師提供的新文獻認為目前還未有足夠的證據去說哪一種方法可以讓酸痛提前結束。但是文章末段會增加丁政豪運動防護員實務上的一些做法。以下是舊文獻中寫的方法,能夠解緩酸痛,但是無法讓酸痛快快飛走:用咖啡因來解除肌肉酸痛你沒看錯,咖啡因確實是許多運動員、運動愛好者常用的補給品,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加速簡單的反射動作、增加肌肉收縮能力、對爆發力有幫助,對耐力型的運動也有節省肝醣的作用。假如你無法像 Stephen Curry 一樣快速過人的話,來杯咖啡吧!才怪,咖啡無法拯救你的爛球技,還是多練球比較實在。有研究顯示運動前使用 3~8mg/kg 的咖啡因,有一定比例可以解緩運動後肌肉酸痛的狀況,視每個人體質而定。而且咖啡因也能提升運動中的痛苦忍受能力。意思是假設你 60 公斤,那你可以在運動前一小時攝取 180~480mg 的咖啡因。但是!大部分國家會建議一天不要攝取超過 300~400mg 的咖啡因。攝取太多咖啡因可能會有身體不適、心悸的負面效果,所以建議先從較少的劑量開始。冷療可以舒緩肌肉酸痛簡單說就是利用低溫來減緩身體的發炎。冷療有分冷水療和冷凍艙兩種,前者冷水療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就是泡在攝氏 10 度的冷水中15分鐘;冷凍艙則是利用一些設備把溫度降到攝氏零下 100 度,大眾可能比較難接觸到。(更多冷水療圖片請點此)但其實這種方式並不總是好的,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抑制發炎對身體的恢復不見得好,有越來越多的醫療人員在減少冰敷的使用,但目前風向還不夠明朗。根據 Asker JeuKendrup 這位運動營養學、運動生理學者、馬拉松與三鐵選手的專家表示,下面幾個問題可以協助你判斷要不要使用冷療來幫助你減緩肌肉酸痛:1.你正在比賽嗎?2.頻繁每天比賽嗎?3.你的運動含有離心收縮以及肢體碰撞嗎?4.你有極度疲勞或是受傷嗎?5.你所處的環境溫度很高嗎?6.現在並非運動的準備階段?7.正處於高品質、高強度的訓練或比賽期間嗎? (例如季賽期間)8.你現在目標是短期的成績,而非長期的效果嗎?假如上面的問題越多「是」,就越適合冷療,否則的話就不太建議冰敷、冷水療之類的方法。還是讓你自己的身體自癒對長期來說是最好的囉~但是!!!有些狀況還是非常不適合冷療的,以下是冷療的禁忌症:1.雷諾氏症:一種原發性或原因不明的血管障礙。 (Wiki連結)2.陣發性受寒血色素尿:冷的時候尿液會含色素。3.冷凝球蛋白血:一種血蛋白疾病。4.需要冷療的部位曾經凍傷過。5.需要冷療的部位有循環方面的問題。6.年紀太小或太老。7.對冷會過敏的人。(更多冷凍艙圖片請點此)中低強度有氧運動也可以減輕肌肉酸痛運動前適度熱身,例如1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減少高強度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或是在高強度運動的組間休息時,使用低強度有氧來當作動態休息。以跑步為例,當你在兩次200公尺衝刺中間的 90 秒休息,可以慢跑來動態休息。也有研究認為運動後的做點有氧、拉筋也有些幫助。補充氨基酸有研究指出支鏈氨基酸 BCAA 可以幫助提升肌肉蛋白的合成,也可以預防肌肉分解。在高強度運動後,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 1:4 的比例吃下去補充營養,有助於減輕延遲性肌肉酸痛。例如重量訓練後來杯乳清蛋白加上一根香蕉,前者是氨基酸,後者是碳水化合物。最後幫大家簡單整理,運動前一小時可攝取一些咖啡因、運動前好好的熱身至少 10 分鐘、運動後記得收操,並且補充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乳清蛋白與香蕉),都是很好的減緩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好方法唷!至於冰敷與冷療則看你的需求而定。丁政豪的補充雖然說新的研究認為目前沒有方法能夠讓酸痛更快離去,但是實務上我們還是會做些舒緩疼痛的事,例如運動按摩、伸展等等,因為降低疼痛有助於在酸痛期間能安排一些輕度訓練,讓你保持狀態。丁政豪認為不該過度解讀各種舒緩方式的效用,但是也認為關於按摩的研究會比較難做,無論是運動按摩、自己弄滾筒,力道、角度、手法上都會不一樣。好痛痛這邊訪問過的許多物理治療師對於徒手治療的一些研究也有相同的看法。參考資料:新 https://www.painscience.com/articles/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php舊 MICHAEL RANDONE, MS, CSCS. ATTENUATING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IN UNTRAINED INDIVIDUALS本文獲「好痛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1-1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痰濕生廢物讓你百病叢生!中醫教洗澡做一件事,擺脫痰濕體質
「痰濕」到底是什麼?痰有內、外之分,內痰(廣義分)是「無形之痰」,主要指水液代謝過程不暢通而產生的廢物,會隨氣血運行而流竄全身,因位置不定所以稱為無形;外痰(狹義分)為「有形之痰」,即呼吸道排出的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氣壅則痰聚,氣順則痰消,「痰」與人體肺、脾、腎最為密切,中醫認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亦隨氣而順矣」、「百疾皆由痰作祟」、「頑痰生怪癥」、「百病皆因濕作祟」。人體有許多水,而痰、濕更與水有著密切關係,痰和濕只要其中一個停滯,就會產生廢物而導致生病。例如:痰濕積於肝臟就易患脂肪肝;注入人體下方產生水腫;注入人體上方,造成頭暈、頭脹、頭腦不清;流至血液則引起血脂異常,可以說它們停留在哪裡,哪個部位就容易生病。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既能運化水穀又能運化水液,脾氣健運與否直接影響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脾失健運會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所以其實「濕重」是標,「脾氣虛」才是本。「痰濕」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易引起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水濕停聚,聚濕成痰而成痰濕內蘊表現,常表現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胸悶、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一般來說,喜食肥甘醇酒,舌體胖大、舌苔白膩,多是因寒濕侵襲、飲食不節,先天稟賦、年老久病、缺乏運動而發病,常隨痰濕留滯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發病傾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風、胸痺等,對梅雨及濕重環境適應力差。「濕」從何而來?1. 短時間吃了過多的油膩重口味食物,堆積成濕,讓痰濕堆積於身。2. 患者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就易膩發脹,導致體內濕、熱、瘀、寒等代謝不正常,而凝結成濕氣。3. 受到四季、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冬天的寒氣、夏天的空調、過度飲用冰品、霧霾、梅雨等,都很容易使濕氣纏身,導致身重無力。常見濕氣種類●寒濕: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大部分人都還能接受,但如果一直下雨或濕氣重,就很難忍受了。●濕熱: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洗三溫暖,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狀況較舒適。●風濕: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很難短時間治癒。趕走痰濕體質!甩開脂肪肝、大肚腩痰濕體質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極低密度脂蛋白、血糖顯著高於非痰濕體質者,常表現為精神不振、頭暈目眩、多痰、浮腫、睡時鼾聲如雷等,在養生方法上應多注意在平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加強運動。痰濕體質日常注意事項1. 痰濕體質者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裡,在陰雨季節要注意避免濕邪的侵襲。這類體質的人平時還應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嗜睡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享受日光浴。2. 洗澡應洗熱水澡,程度以全身皮膚微微發紅、通身汗出為宜;穿衣儘量保持寬鬆,面料以棉、麻、絲等透氣散濕的天然纖維為主,這樣有利於汗液蒸發,祛除體內濕氣。3. 飲食上少吃甜點、生冷食品及各種肥膩之品,避免暴飲暴食、食速過快;建議平日可多喝些普洱茶消食養胃、去油膩,同時解油膩之餘還能潤腸通便、預防手腳冰冷。另外,若想要「補氣、袪濕、化痰」,建議平日可多喝些荷葉茶,因為自古以來,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藥。荷葉性微溫平、味辛,無毒,入心、肝、脾經,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除濕祛淤、利尿通便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搭配黃耆補氣、山楂助脾胃。4. 「動能生陽」所以平時要讓自己動起來,每周運動2 ∼ 3 次,陽氣充足了,濕氣就難以在體內積存。改善痰濕的飲食方式1. 濕熱體質:選用清熱祛濕、健脾和胃、清肝利膽,偏向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等。嚴重者可請中醫師把脈,用一些清熱利濕的處方,如羌活勝濕湯等。2. 陰虛體質合併上火:濕氣重的陰虛體質同時常合併「上火」,症狀多表現為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大便祕結,因此可選用養陰和祛濕的食材,例如:生地和土茯苓、太子參和薏仁等搭配。3. 肝火脾濕:煩躁易怒、眼屎多,通常屬於肝火脾濕,也會加減選用夏枯草、茵陳蒿菊花等來調理。4. 夏日暑熱與濕氣併發:可以飲用綠豆薏仁、苦瓜、冬瓜、愛玉等,這些都是清熱祛暑利濕的食材。延伸閱讀: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書籍介紹袪痰濕瘦身法:吳明珠中醫博士的100道湯、粥、茶、餐、藥浴調理X經絡按摩消脂書作者:吳明珠出版社:常常生活文創出版日期:2019/10/04作者簡介/吳明珠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中醫兒科、內科、婦科專科醫師中醫婦科醫學會監事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榮譽理事長世界中醫藥學會經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
2019-11-19 科別.兒科
瘋餵轉骨方有效嗎?一個關鍵 補「它」反而長不高
市面上充斥許多「登大人」的健康食品,標榜要讓孩子長高、長壯,訴求「從小開始保養」,有的產品甚至註明從6、7歲開始就要喝,經濟能力尚可的父母無不希望孩子高人一等,多願掏錢埋單。不過中醫師表示,個人體質不同,進入生長期時機也不同,長不高應先到門診就醫,釐清原因才能找出解方。中醫師表示,服用轉骨方最佳時機點是「第2性徵出現」,依性別和年紀,也有不同調理方式。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冠東指出,市面上多數轉骨方產品的主要功能是「開脾胃」,家長買來讓孩子服用也無不可,「但要注意成分」,如有鹿茸、人蔘等補腎氣成分,最好是等第2性徵出現了再來服用。「登大人」產品成分大不同 有的僅是維生素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董懿容分析,市面上標榜「登大人」的健康食品主要分為3類:第1類主要是含有維生素、礦物質,有的還添加多醣體、皂甘等補益成分,有的則標榜添加胺基酸成分,這本來就是生長所需,孩子任何年紀都能服用,沒在分時機。不過如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須要這麼貴嗎?是不是吃兒童維他命就好了?董懿容認為,這類產品可能是透過特殊生技方式萃取,為兒童生長量身打造,「如果為了方便,也不是不能吃」,不過最好還是先拿去給醫師看一下,確認是否適合孩子服用。補氣活血健脾胃 胃口好自然長得高第2類產品成分屬純粹補氣活血配方,如黃耆、紅棗、當歸、刺五加、茯苓等,就有「健脾胃」功效,孩子胃口好,吃好、睡好,自然就能長高。門診時常看到家長從孩子小1、小2就開始「照表操課」餵轉骨方產品。6、7歲時每周1、2瓶口服液,10歲起成長期每天喝1瓶,小3、小4就帶來給醫師諮詢。董懿容認為,「藥物應該隨年齡和體質變化去調理,不是1瓶餵到底」,如果不知孩子狀態給錯補品,反而白花錢。董懿容說,孩子普遍都會怕中藥味,建議採藥膳方式讓孩子食用,如在家用四神、茯苓、白朮、蓮子等平補藥材補氣,以能吃得進去為原則,每周1次,或每月1到2次,就有開胃效果,孩子會比較愛吃飯。鹿茸、人蔘等補腎成分 過早服用恐反效果第3類產品是家長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含有補腎藥物成分如鹿茸、人蔘、肉蓯蓉、鎖陽等成分,李冠東說,這類成分含有荷爾蒙,孩子吃了可能造成生長板過早閉合,補了反而長不高。他坦言,市面上有的轉骨方標榜從6歲到成年後都能吃,但成分實在「超級補」,價格也貴,還是找中醫師看比較便宜、安全。董懿容表示,當孩子第2性徵出現,成長速度加快,此時服用轉骨方才有加乘效果,太早服用沒有意義;如果孩子的第2性徵還沒出現,家長最好能將手上的轉骨方產品帶去給中醫師評估,貿然提早服用反而促進骨板癒合,導致孩子生長板太早密合。醫師:「登大人」因素複雜 不該一藥百用醫師也指出,男女轉骨方式不同,像女生要長胸部,男生可能有夢遺問題、活動量也大;轉骨主要採取溫補,但個人體質不同,有的孩子愛喝冰,但有的動不動就流鼻血,當然就不能吃補。另外,像女孩子如果月經還沒來,就要幫她活血促進成長,但如果是長太快怕生長板超齡,反而要採取涼補。「這麼多複雜因素,怎可能靠1瓶轉骨方就能處理?」董懿容說,近來也有不少身為家中老大的孩子,因壓力大、睡不好、吃不下,個頭被差1歲的弟弟妹妹超過,被家長帶來諮詢。這種案例除轉骨方外,還要開給改善情緒、睡眠等疏肝解鬱的方劑,也會請家長調整管教方式,讓孩子好好運動、睡眠。西醫觀點:國小起每年長不到4、5公分 可做檢查高醫附院小兒遺傳及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蕭惠彬表示,只要生長曲線在3%以下,或1年成長不到4、5公分以上,就可先帶來給醫師檢查是什麼原因長不高。孩子身高有7成與遺傳相關,3成是後天營養、運動等因素造成,有的孩子因比家族中的弟弟或妹妹矮一個頭,也很快被發現異常帶來就診。蕭惠彬說,曾有小1男生身高不到110公分,檢查起來骨骼正常,但骨板成長比較慢,後來驗出是內分泌生長激素缺乏,就立即補充,2年內身高增高了15公分;其他因素如甲狀腺功能功能亢進、不足或腎上腺皮脂素分泌過量,都要對症下藥治療。另種極端則是女生8、9歲就性早熟,長得特別高,骨成長板卻超齡,「這種一開始長得高,但骨板過早密合,最後成人身高反而比較矮。」蕭惠彬說,這是因為現在孩子不經意接觸媽媽或姊姊化妝品,或長期使用含塑化劑紙杯、塑膠袋裝熱湯,接觸環境荷爾蒙所致,此種原發性早熟確診後,經過藥物治療,至少能多長高5到10公分。
-
2019-11-18 科別.泌尿腎臟
腰痛就是有腎臟疾病?醫:大部份無關,除了這二種
腰痛與腎病變有關?如何察覺腎結石與腎盂腎炎如果長時間腰痛發作,是否要注意腎結石與腎臟病變風險?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克林受訪指出,大部份的腰痛與腎臟無關,可能是腎臟外包膜處的肌肉、筋膜、皮膚的局部疼痛。如果是腎結石引起腰部疼痛通常相對強烈與明顯,病人甚至會描述「像殺豬一樣痛」,且會合併有血尿現象,當兩種症狀同時出現,就比較可能是腎結石造成。另一種會引發腰痛的腎臟疾病是「腎盂腎炎」,當泌尿道細菌感染後一路往上走,就會引發腎臟發炎。郭克林說明,腎盂腎炎除了腰痛外也會有發燒現象,而且輕敲腎臟部位就有疼痛感。醫師指出,下肢疼痛或腰痛的原因很多,如筋膜疼痛、坐骨神經疼痛,甚至帶狀疱疹在水痘出現前,都可能引起腰痛症狀,應經由醫師判斷或X光影像檢查才能確定病因。 先天尿酸高易腎結石 兩大生活習慣要改郭克林表示,腎結石患者部份與遺傳有關。如果天生屬於不易代謝尿酸的體質,加上平日水份喝太少,就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另一項結石風險則是飲食習慣,嗜吃動物性蛋白和肉類者,也會有較高的腎結石風險。若有這類體質,平日應注意水份攝取,並多吃含鹼性的清淡食物包括蔬食,或含有檸檬酸的柑橘等。民眾多將高尿酸與痛風連結,郭克林解釋,尿酸會結晶在身體各部位,典型的痛風是尿酸結晶在大姆指,而當結晶在腎臟就可能成為腎結石。這類患者一方面應遵照醫囑使用降尿酸藥物,同時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郭克林指出,腎結石再發率高「有一就有二」,曾經發生結石的患者應半年到一年驗尿或照音波追蹤檢查。 腎臟積水也會腰痛?高齡患者要警覺泌尿道腫瘤有民眾也因腰痛就診,最後發現有腎臟積水問題。郭克林表示,腎臟功能如同下水道,如果有結石堵塞,確實有機會讓腎臟膨脹,但還須考量年齡與其他風險因素,如果是高齡腎臟積水患者,甚至需要警覺是否為泌尿道癌症,才有腫瘤堵住腎臟造成積水。因此,醫師會視情形給靜脈腎盂腎或電腦斷層檢查,進一步釐清腎臟積水與周邊組織器官狀況。郭克林說明,腎臟積水原因眾多,如先天輸尿道狹窄也會影響,如果真的是腎結石造成腎臟積水,應由醫師評估是否採取膀胱鏡或與手術開刀處理,避免放任腎臟長期發炎。【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
2019-11-18 橘世代.健康橘
秋天吃蟹 搭配紫蘇葉還不賴!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時序入秋,又到了吃蟹的季節,經典小說《紅樓夢》裡也有著精彩的秋天賞菊、吃蟹橋段。但是螃蟹性寒,加上高膽固醇和高普林,醫師提醒最好適可而止。《紅樓夢》第38回裡,賈寶玉和姊妹們在秋季一同賞菊、吟詩、吃蟹。但在小說中,賈母卻提醒眾人別多吃,說道:「那東西雖好吃,不是什麼好的,吃多了肚子疼。」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螃蟹性味屬鹹寒,腸胃虛寒的民眾容易導致腹瀉、腹痛。另外,螃蟹也屬「發物」,容易引發一些過敏反應,因此皮膚過敏搔癢體質的民眾,也建議忌口。瞿瑞瑩進一步解釋,因為螃蟹性味屬寒的關係,因此通常搭配薑片、黃酒等性味暖的食物一起食用,讓腸胃暖些,較不易拉肚子。至於啤酒、柿子、香瓜、梨,都屬於性味偏寒的食物,則會加強螃蟹的寒性,造成腹痛腹瀉的機會,不建議一起食用。另外,她也建議可以搭配紫蘇葉有解蝦蟹毒的功效,可搭配一起吃,降低過敏反應。開業皮膚科醫師朱思穎表示,吃螃蟹會起紅疹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對螃蟹過敏,另一種則是可能螃蟹不新鮮,釋出組織胺造成過敏,因此盡量選擇新鮮的螃蟹食用。此外,蟹胃、蟹腸、蟹心、蟹腮,較多泥沙等污穢的部分最好摘除,不要食用。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則表示,通常一隻三點蟹的大小約是兩份肉類的量,若是用來取代作為蛋白質是不錯的選擇。但她表示,很多民眾吃了肉又吃了蛋,再大啖許多螃蟹,反而造成蛋白質攝取過量。另外,老饕最愛吃的蟹膏和蟹黃是螃蟹裡富含膽固醇的部分,若是已經吃了蟹膏或是蟹黃,則不建議再食用雞蛋;高血脂的人則最好不要吃蟹膏和蟹黃。黃淑惠也提醒,螃蟹是高普林的食物,尿酸一旦偏高絕對不能食用。若是患有痛風,但尿酸已獲控制穩定者,一週頂多一隻,解解嘴饞就好。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皮膚乾燥手腳冷 中醫教你顧脾胃
秋冬乾冷,皮膚容易乾燥脫皮,而多屬虛寒體質的女性,手腳冰冷情形恐雪上加霜,想在秋冬時節,皮膚保持濕潤、改善手腳冰冷,開業中醫師彭溫雅提出二大方法,保養皮膚關鍵在於脾胃,平時飲食七分飽,搭配多食辛香料、按摩經穴即可改善手腳冰冷情形。彭溫雅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的「中藥文化巡禮」中,教導民眾如何用漢方養生、美容。她說,秋冬時皮膚容易感到乾裂,常有人反映保養品擦再多效果也有限,其實想讓皮膚滋潤,得先顧脾胃,最基本飲食維持七分飽,吃太撐會導致脾胃循環不好,同時也建議著重肺、腎養生,她解釋,肺主皮毛、腎主骨,這些都顧及到了,皮膚、筋骨自然會好。秋冬的乾冷也會使手腳冰冷族群狀況加劇,彭溫雅說,本身屬虛寒者,盡量別吃冰,可多吃辛香料,如咖哩、肉桂、薑、茴香和花椒,不僅開脾胃也增加循環,除了從飲食著手,每天可以花六分鐘,做經絡按摩,透過敲打肺經改善。敲打肺經的方式,是將一手掌弓起來,敲打另一手,從鎖骨沿著手臂內側拍打到手心,之後再換另一手,反覆敲打三分鐘,另也可敲擊合谷穴,兩手放鬆且虎口相扣,敲打三分鐘,增加肺經、大腸經排毒能力。她也推薦近期適合冬令進補的湯品,如藥燉排骨、四神湯、羊肉爐、燒酒雞、薑母鴨、肉骨茶和十全大補湯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編輯推薦 每天刷牙兩次仍得牙周病?名醫:「雙手」刷才能去除牙菌斑 減少掉髮、促進頭髮生長 皮膚科醫師建議常吃4種食物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擺脫痠痛五十肩 復健科醫師教你3招增加肩關節活動力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常見症狀就是下背痛跟肩痛。兩者雖不致命、但疼痛具延續性,因此如何預防相當重要,維持良好姿勢、運動為關鍵。五十肩愛找熟女 穿衣都辛苦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表示,五十肩除伴隨疼痛,甚至無法完成日常生活如舉手、梳頭、扣內衣等動作。好發族群是中年女性,因許多家事需要用到手臂上舉的動作,肩關節使用過度而發生病變。另外像車禍等導致手臂骨折受傷上石膏的病人,長久肩關節不動也可能造成關節囊膜沾黏;肩膀因外力受過傷、糖尿病患等,都可能發生五十肩。疼痛三階段 手臂彎曲度受限歐陽進翰說,五十肩的疼痛在臨床上分為三期:發炎、沾黏、解凍期,每個患者時間長短略有差異。前三個月多為發炎期,肩膀、上臂或手肘等部位連休息時都感覺痛,活動已開始受限,如手臂無法完全舉直;沾黏期則感到疼痛度稍緩,但此時關節囊已經沾黏,疼痛跟僵硬感同時存在;解凍期則是疼痛感明顯減輕,但手臂伸展角度已明顯受限。在五十肩的預防上,歐陽進翰說,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提重物,避免突然舉肩過高外,維持良好姿勢與持之以恆運動,才有預防效果。建議年長民眾在家時,可做些簡易運動來增加肩關節活動力。運動殺球 易致旋轉肌受傷肩痛的另一個原因,常來自旋轉肌受傷。旋轉肌是由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等四條肌肉包覆肱骨而成,以維持肩膀做出旋轉、外展、內轉等動作時的穩定。如何避免旋轉肌破裂?歐陽進翰表示,旋轉肌會破裂,主要與運動傷害、外力受傷如車禍、發炎、年長退化等有關。民眾應避免東西搬上搬下、較高頻率肩旋轉或長時間得舉手等動作,像是殺球、刷油漆、搬運等。平時就應鍛鍊肩部肌力,運動時則須充分熱身、放鬆、伸展,若肩膀曾受傷,應盡量避免上述動作,或過程中應適度休息。姿勢不良 造成關節受力不均至於下背痛的預防,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許安智表示,下背痛的發生原因眾多,可能與體質、遺傳、生理周期甚至年長老化有關,但不良姿勢造成肌肉力量及鬆緊度不一而發生疼痛,是最常見因素,所以無論在坐或站甚至是動態活動時,都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讓每個關節能平均承受壓力。歐陽進翰說,預防下背痛應保持正確站姿、坐姿以及彎腰動作等。如取物時別突然彎曲腰椎,而是維持脊椎挺直,並利用髖關節與膝關節屈曲蹲下來取物;平時站立時,應挺直背部、胸部、縮小腹使下背變平;而坐著時,上半身應維持直立姿勢;環抱物品時,重量不可太重、物品應越靠近身體越好。強化核心 改善背部柔軟度而在運動方面,主要在改善背部柔軟度、強化肌肉,避免背痛產生。如抬臀、抬腿、抱膝靠胸、仰臥起坐等都是不錯方式,但若已發生下背痛,則重在休息,運動次數與強度應諮詢復健科醫師等醫療人員後再進行,以免傷害加劇。另外,訓練腹部前方的腹橫肌、背肌等核心肌群,或彼拉提斯(Pilates)運動,也是不錯的方式。五十肩復健運動以下動作視患者狀況增加次數、時間與幅度。1.鐘擺運動背部前傾,健側手臂扶住桌子或椅子,患側(五十肩手臂)下垂並握住啞鈴等重物,以患側肩膀為軸往前後、左右晃動。持重物的手要抓緊,但肩膀應放鬆,以達到牽引關節腔的目的。2.爬牆運動面向牆壁站立,手指觸摸牆壁,慢慢向上爬行並逐漸伸直手臂,到不能向上為止。放鬆回原位,再重複動作。3.毛巾提舉運動以毛巾在背後提舉,達到肩關節內轉、外轉等伸展。此動作可反覆數次。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腰痛時好時壞卻置之不理 醫師:最怕變成慢性下背痛
下背痛是民眾生活常見的困擾,有時雖覺得忍一下就過,但時間一久仍會干擾生活品質。由於疼痛的成因與治療複雜,民眾疼痛時應找尋專科醫師,才能針對單一症狀對症下藥。麻醉科醫師表示,民眾常見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狹窄等,不一定非得手術治療,建議得先透過鑑別診斷,確認原因與部位,再透過藥物、復健或介入性治療,才不會拉長治療時間。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許安智表示,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可能與體質、遺傳、生理周期甚至年長老化有關,包括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腰椎狹窄、滑脫,但也有可能是肌肉、肌腱拉傷,甚至是腫瘤轉移等。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表示,長期姿勢不良或情緒、壓力等也可能造成下背痛,但多數疼痛與不舒服,可能會因姿勢改善等因素而在幾周內好轉,因此民眾容易忽略。然而,下背痛容易復發,若多次復發,未妥善處理,恐成為慢性下背痛。椎間盤突出 占下背痛七成許安智說,最常見的下背痛為椎間盤突出,臨床上患者約佔七成,為椎間盤受到突然的重力,或經年累月壓力,使得椎間盤外圍的纖維輪慢慢突出,中心的髓核被擠出來,進而壓迫到神經而疼痛。在治療上分為保守與手術療法。1.藥物治療保守療法包含消炎止痛或肌肉鬆弛劑等口服藥物,並適時臥床休息,或透過穿緊身衣、背架等固定姿勢的復健物理治療。但藥物治療有可能效果不佳,並非每個人都能改善。2.物理治療歐陽進翰表示,椎間盤突出跟姿勢不良如久坐、彎腰、瞬間搬重物等有關,若患者症狀較為輕微,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透過牽引治療(即拉腰、拉脖子),以及電療、熱敷等方式,來降低脊椎的壓力、止痛,並加速軟組織的復原,此三項健保都有給付。後續再諮詢復健師,來針對症狀進行運動復健。3.介入性治療倘若患者口服止痛藥的治療效果不佳、疼痛未改善時,許安智建議可使用介入性治療控制疼痛。他說介入性治療為透過超音波定位患者病灶部位,直接注射消炎止痛等藥物,使藥效更精準、降低藥物副作用,且治療過程不需住院,在門診即可完成。4.手術治療若情況較嚴重則需施以椎間盤切除術治療,以全身麻醉徹底清除椎間盤髓核突出部分。除術前評估,也得注意術後傷口感染、神經損傷等併發症。嚴重腰椎滑脫、狹窄 需做脊椎減壓與融合術腰椎滑脫為腰椎椎體往前或往後移,多發生在第四至五腰椎間;腰椎狹窄則是指腰椎骨後方與腰椎小面關節前方間的腰椎管,因病變得狹窄。因多數患者為年長退化引起,保守治療效果較差,許安智較建議直接以手術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醫師曾仁河表示,脊椎減壓術主要透過切除或擠壓神經根產生疼痛的來源處,改善症狀,基本上不需放任何植入物;當脊椎滑脫時,則需透過植入骨釘、放墊片等方式將兩塊滑脫的脊柱固定,即為脊椎融合術。而就臨床經驗,他認為做融合術的患者比例並未比減壓術高出太多,可能得視當下脊椎滑脫患者多寡而定。健保給付微創 對骨骼肌肉傷害較少曾仁河表示,無論脊椎減壓或脊椎融合手術,都有傳統跟微創兩種治療方式,現行上他較為推薦微創手術,因對脊椎骨骼破壞、脊椎旁肌肉的傷害較小,同時失血量少、手術後復原也快,且健保有給付,除非使用內視鏡、導航設備等自費項目,費用才會變高。不過許安智也說,並非所有下背痛患者都需手術治療。他近期曾收治一名85歲老翁,已看過其他科並吃藥,但覺得疼痛未改善而轉到他這來,因他有三高加上腎功能不好代謝差,不適合手術外也不建議再吃大量藥物,因此採介入性治療,連續三周在病灶處注射消炎止痛藥,疼痛指數由九分降到兩分,加上後續復健,不適感明顯改善。【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
2019-11-15 養生.聰明飲食
能減肥又不怕血糖飆高!這時段吃早餐最好
不少人早上為了趕著上班、上學,早餐經常匆匆打發,或是因為起床太晚來不及,乾脆把早餐跟午餐併在一起吃,但早餐學問大,不僅是一天元氣的開始,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更可以維持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風險!雖然有些人習慣不吃早餐,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以在午餐、晚餐再「補」回來,但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早午餐的「時間」是不對的,通常都是睡到日上三竿後才起床,以致於用餐時間都在早上10點過後,而依據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每天的12個時辰,相對應人體的12條經絡;因此,早上7~9點正走到「胃經」,也就是在這個時段吃早餐,身體的消化利用率會是最好的。若不吃早餐,容易因為早上空腹,中午時肚子更容易感到飢餓,有人更因此食量大增,反而造成胃腸負擔過重,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且長時間未進食,胃中沒有食物可以刺激膽汁分泌,會讓膽汁變濃稠,產生膽結石的機率因此變高。不要小看吃早餐,早餐除了可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和活動外,對於體重斤斤計較的愛美一族,更可以透過吃對早餐,維持良好代謝,控制攝取的總熱量與合理的體重;同時,幫助調節身體質量指數(BMI)且降低「胰島素抗性」,因而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不過,不少人常覺得早上剛起床胃口不好,更別說重視早餐,程涵宇建議,可以分「兩階段進食」,起床後先喝豆漿補充體力,等到10點左右覺得「味覺醒了」,再吃點吐司,如此也會酌量減少午餐的食量,這樣可以一舉兩得。延伸閱讀: 早餐搭配什麼飲品最好? 想提升專注力要喝「它」 早餐來杯精力湯  喝錯恐大傷元氣
-
2019-11-15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心血管易出狀況!5大要訣顧健康 醫:總之先賴床再說
受東北風增強影響,北台灣氣溫一口氣驟降七、八度,清晨體感溫度甚至不到十五度,中南部則日夜溫差大,中老年人及體弱者健康面臨威脅。醫師建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須特別留意,建議早睡晚起,適時添加衣物、被子也要保暖;因氣溫低時血管會收縮,睡前可泡腳,洗澡時間勿過長,天冷出浴室可能導致心血管過度收縮。•出門運動別趕早 做好熱身防受傷平時有早起運動習慣的長輩,建議不要太早出門,應注意保暖及運動時間,連日空氣品質欠佳,呼吸道和肺葉可能會吸入汙染物;年長者體質和免疫功能都不及青壯,要注意引發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等,運動前要做好熱身,以免傷及筋骨。喪葬業者表示,很多老人家逢低溫就扛不過去,尤其在晚間和清晨,傳統認為陽氣不盛,其實就是不夠溫暖,體質稍差受不了,容易出問題。•多喝水避重口味 蔬果要選不同色氣溫驟降,飲食方面,可以多喝水,避免血液濃稠,但要注意不要一口氣喝冷水,也不要冷熱交替喝,避免血管受太大刺激。冬天很多人愛吃火鍋,尤其重口味麻辣鍋,要注意會導致血液濃稠度提高,應該多補充水分,建議盡量少吃。另外,可以吃薑等食物暖身。營養師建議,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有天然的抗氧化能力,預防血管發炎,如黑木耳及秋葵等具高膳食纖維;也建議以全榖根莖類如糙米及地瓜,代替精製白飯,有助於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少碰高鈉、高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本身有在吃血壓藥的患者,如果量血壓時發現早晚變化大,可以詢問醫師看是否要調整;假設原本早上吃一顆,可改早晚各半顆,幫助穩定一整天的血壓。•慢點起床不要急 泡湯不要泡太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張兆宏說,天氣冷時血管收縮、氣溫低對身體是一種壓力,建議每天早晨起床,先慢慢坐起,並且緩一緩,3到5分鐘再下床,避免姿勢改變造成高低血壓起伏;也可先穿好外套,適應了再出棉被。張兆宏建議,洗澡溫差不要太大,如果要泡湯,先適應熱水再泡,不建議太久,否則血管放鬆,一瞬間起來變化太大,恐會昏倒。•室內溫度不能低 隨身多帶件衣服冬天氣溫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長者要注意門窗是否關好,但若有氣喘、過敏還是要通風並且多穿點,若是過敏者在睡眠時更要注意房內的氣溫不能低。冬季深夜和清晨溫度最低,不但容易感冒,也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新北市71歲的張素月說,通常她都等日出1小時後才出門,那時候日照比較強烈,不會那麼寒冷,且出門會多帶一件衣服,一來出汗可以替換;二來如果覺得冷可以加穿。但太陽也不能曬太久,曬久了會頭昏。如果真的太冷,建議戴頂帽子,保持頭部溫暖。•四肢暖身體就暖 睡前泡腳更好睡74歲的張育慈建議洗澡時間不要太久,因為洗太久容易頭暈,而且冬天寒冷,走出浴室溫差太大、血管會收縮,所以冬天寒冷時,他通常三、五天才洗一次,平常以擦浴為主;有的人會故意用冷水洗臉和四肢,但他試過卻不習慣,建議視個人情況決定,如果覺得不舒服,不必勉強。「四肢暖和,身體就暖和」,冬季睡覺前,張育慈習慣邊泡腳邊看書,配合早睡晚起,而且起床時不要驟然而起,最好先賴個幾分鐘,利用時間動動全身關節,再用手支撐起床。醫師張兆宏表示,冬天氣溫驟降對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要多留意,低溫血管收縮導致血壓起伏會較大,建議要把握「維持穩定、不過度刺激」的原則。
-
2019-11-15 科別.腦部.神經
阿茲海默症無法預防?年過45,你應該做這種檢查
大家都知道,當你即將邁入50大關,最好去做個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這個檢測能夠發現結腸和直腸裡的癌前病變,有效預防大腸癌。那大腦呢?對我們這些年紀超過45歲的人來說,想要預防認知衰退,可以透過「認知鏡檢查」(cognoscopy)來評估所有造成認知衰退的潛在因子及風險因素。如果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那怎麼可能解決呢?因此,無論你是想預防認知衰退,或是想讓它好轉,都需要先徹底了解自己目前的處境:換句話說,面對發炎、未達標準的荷爾蒙與大腦營養素、有毒物質等三種威脅的時候,你必須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確定之後,才能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以便增強認知的功能。近年來已有很多血液檢測可以告訴你這些訊息,甚至不必由醫師開立處方簽便可進行(更多資訊請見附錄A)。對於已經出現記憶喪失等認知症狀的人,僅憑著10到25個異常的檢驗數據,其實並非最佳的大腦功能檢測。而已有認知衰退風險、卻尚未出現症狀的人,一般會出現3到5個未達標準值。在阿茲海默症的晚期,由於腦部的神經元和突觸已經大量流失,即便去除造成流失的因子,也不見得能夠讓認知衰退的現象好轉(雖然我們最近也遇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測驗僅得到最低1分、已進入阿茲海默症晚期的病患,竟然也有了好轉,但這是特例)。病患到了阿茲海默症晚期,認知能力往往已如脫韁野馬,早就逃出神經元而難追回了。幸運的是,不管是在病徵尚未顯現的期間(這段時間為期大約10年),還是在主觀認知障礙的期間(也是持續大約10年),或是在輕度認知障礙的期間(為期大概幾年),甚至是到了阿茲海默症的中期,我們都有相當大的機會能夠預防、逆轉這個疾病。越早辨明神經突觸流失及認知功能下降的原因,然後加以改正,就越有機會預防阿茲海默症全面來襲。就算是已進入中度認知障礙,預期進步的幅度也越好。接下來在我們詳細討論每一個需要評估的因子之前,我想先比較一下「我給病人的建議」及「一般來說已有認知退化的病人,會獲得什麼樣的評估」。以下我引用一位任職於一流阿茲海默症治療與研究機構的知名神經專家所寫的診斷筆記:「對患者腦部及血液進行MRI檢查,取得全血細胞計數(CBC)、綜合代謝檢查、甲狀腺檢查及維生素B12的含量。我請病患與他太太多加留意病人在管理金錢、藥物與搭乘交通工具上的障礙。我開了劑量5毫克的愛憶欣給病患,一天服用一次。」但這位名醫的「黃金定律」,其實並未考量到下列的因素: • 基因: 針對病人的ApoE基因狀況或其他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都沒有任何的資訊。 • 發炎:這個會引發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並沒有出現• 基因: 針對病人的ApoE基因狀況或其他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都沒有任何的資訊。在這次檢測中。 • 感染:儘管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有好幾種菌類感染可能會促進阿茲海默症形成,例如:單純泡疹1型(Herpes simplex-1)、伯疏氏螺旋體(萊姆病)、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一種口腔細菌)以及其他幾種菌類,但該名專家並未針對上述幾種感染進行檢測。 • 同半胱胺酸:並未測量。同半胱胺酸這種胺基酸可能與大腦萎縮及阿茲海默症有關連。 • 空腹胰島素濃度:在阿茲海默症裡,胰島素抗性是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記,但是在這次檢驗中並未被註記。 • 荷爾蒙狀況:對於腦部功能有負面影響的荷爾蒙濃度並沒有被評估;雖然評估了甲狀腺功能,但是並未對其進行關鍵的甲狀腺檢測。 • 毒素接觸:並未對病患進行汞或黴菌毒素的檢測。 • 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在阿茲海默症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先天免疫系統─在演化上它是免疫系統比較古老的部分,也是在遭受感染時,第一個做出反應的部分。雖然先天免疫系統在阿茲海默症扮演特別重要的角色,但它也並未經過評估。 • 微生物菌叢:主要分布在腸道、口腔、鼻腔、鼻竇的細菌和微生物,通稱為「微生物菌叢」。在此檢測中從未提及。 • 血腦屏障:雖然在阿茲海默症中很少見到血腦屏障,不過在這次的檢測中並未被評估或提及。 • 身體質量指數(BMI):普遍被認為是造成腦部健康風險的因子之一,同時也是阿茲海默症的影響因素之一,卻沒有在這則紀錄裡出現(該病人BMI值為33,其實已經過重)。 • 前期糖尿病(Prediabetes):另外一個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因子,但從未在這則記錄中被提及。 • 體積測定(volumetrics):雖然這次檢測,使用MRI造影以便排除腦部構造異常的可能性,可是並未納入一個極為關鍵的檢測,亦即腦部各區域容量的檢測。在做MRI造影的時候,可以加進這個簡單卻很重要的檢測項目。因為如果能夠知道腦部哪個區域正在萎縮,就有助於確認阿茲海默症是否出現、哪個亞型最可能出現,以及及病情是在好轉或轉壞。舉例來說,阿茲海默症第三亞型(毒性)患者身上比較常見全面性的腦萎縮,而阿茲海默症第一、二亞型患者則常見海馬迴的萎縮。 • 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在還沒有確認病人確實罹患了阿茲海默症的情況之下,就開立了藥劑處方。對於認知能力衰退的評估與治療,目前的醫療環境真是令人憂心,以下是我的觀點: • 許多患者並未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因為通常他們會被告知自己的情況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患者們擔心自己的駕駛執照被吊銷,或者無法承受阿茲海默症所帶來的恥辱,也會害怕這樣的疾病將使得自己無法購買長期照護的保險。 • 基層的醫療人員往往不會幫病患轉診到專門處理認知能力的醫療院所,因為根據基層醫療人員的所學,阿茲海默症是沒有辦法痊癒的。因此,病患往往在未經詳盡診斷的狀況下便開始服用愛憶欣。 • 通常專科醫生的處理方式就是要求病人進行好幾個小時的神經心理學測驗(往往導致病患龐大的心理壓力),甚至使用昂貴的核磁造影、不斷的腰椎穿刺來檢查,但提供的療程卻非常劣質,而且療效也不好。我認為醫學界其實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我們的目標是使阿茲海默症、輕度認知障礙、主觀認知障礙等認知衰退的病症好轉,那麼我們醫學界必須要做的更好。在本章中,我將帶領讀者們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代謝檢測,找出造成認知衰退的各種因素,無論是主觀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或不同階段的阿茲海默症。(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終結阿茲海默症:第一個實證可預防、逆轉認知退化的療程》)
-
2019-11-13 該看哪科.婦產科
藥膳達人提醒!3大錯誤觀念不改,小心孕期暴肥、產後難瘦!
很多長輩基於呵護、疼愛的心情,一聽說女兒、媳婦有孕,就不斷提供美食和補品;做為晚輩,想拒絕,卻之不恭,全接受,未必吃得消。至於小夫妻,打從知道有孕開始,常因過度開心而放縱口慾,「吃」,成了撒嬌和疼惜的表達方式,不少準媽咪在懷孕初期就胖一大圈,連老公也跟著發福。把「變胖」合理化,是造成過度發胖的主要原因沒有誰願意承認自己貪嘴,「不是我要吃,是孩子要吃」是準媽咪的專屬台詞。記得懷老大時,我曾深夜想喝花生湯,儘管知道不該吃消夜,但想到花生仁綿密軟爛、花生湯香甜濃稠,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最後只好把先生叫醒,告訴他:「寶寶想喝花生湯。」許多胖媽咪有似是而非的觀念,這往往是造成體重超標的主因。錯誤觀念1 為了孕育小生命,身體變胖是天經地義這個觀念是天大的誤解,儘管報章媒體不斷教育「孕期應適度控制體重」,醫界也提醒「孕婦胖太多會增加母嬰雙方的危險」,可是多數準媽咪還是樂意相信「胖一點沒關係,生完再來減肥,反正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孕育新生命,上天讓女人用40週的時間,逐步調整身體和心理狀態,好迎接小寶寶的誕生,每位孕媽咪最該充實的,不是過多的脂肪,而是育兒和健康養生的常識。請切記:逐月適當增重才是天經地義,變肥發胖則不是。錯誤觀念2 多吃多營養,反正一人吃兩人補「一人吃,兩人補」是句很有名的廣告詞,就孕婦和胎兒之間的營養輸送狀態而言,此話不假。錯誤在於孕媽咪自我催眠「多吃的都會補到孩子身上」,然後放縱自己想吃就吃,吃下太多不需要的食物,導致熱量過剩,肥肉幾乎都跑到媽咪的身上!要知道,那些多出來的營養,胎兒未必能和妳分享,這些營養素,也未必是胎兒所需要,萬一吃得不健康、不安全,反而會造成傷害。在懷孕初期,胎兒所需其實不多。婦產科醫師建議,初期維持正常飲食,做到營養均衡最重要,如果擔心不足,頂多加喝一杯牛奶就夠了。「怕胖不吃」,是導致嬰兒不健康的致命錯誤我看過不少自作聰明的孕婦因為怕懷孕影響身材或日後無法恢復,刻意在懷孕時減肥或催吐,設法讓體重不增加,她們的手腳依然維持纖細,臉蛋也幾乎沒變,肚子更是小到不行。每當遇到這類孕婦,我總會提醒:「要小心喔,營養不足會妨害寶寶發育。」錯誤觀念 胎兒小才好生,出生再幫他補就好了準媽咪過胖、胎兒過重,的確容易難產,於是有人自作聰明推出要命的論點,認為孕婦瘦一點才好,胎兒越小越好生。曾有準爸爸拜託我勸他過瘦的太太,別刻意不吃,婦產科醫師已提出寶寶太小的警告。這位準媽咪卻回嗆:「緊張什麼,生出來再餵好一點的奶粉就是了。」我告訴她,事情沒那麼簡單,胎兒發育在每時每刻有不同的進程,例如第5週起神經管和心臟開始發育、第10週卵巢或睪丸已形成、第13週肝臟會製造膽汁……,孕媽咪不提供足夠的營養,胎兒可能發育不良、體質羸弱,甚至釀成先天性疾病或流產;即使順利誕生,想要事後補救,已錯失發育時機。萬一孕期有狀況而早產,胎兒發育不良、體重過輕都會影響存活率。要胖要瘦,取決於正確觀念和自我控制孕婦周遭親友的「耳語」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除非準媽咪自己定力夠。倘若另一半每天甜言蜜語:「無論妳多胖,我永遠愛妳!」多數女人很難保有危機意識;或是聽別人說:「某某某懷孕胖了18公斤,誰誰誰兩胎都增重20公斤!」於是把肥嘟嘟視為理所當然。胖瘦取決於妳個人,當有心想控制體重,就不會失控過胖。這一點,不要放棄。(本文出處/摘錄自蘋果屋出版《郭老師瘦孕食療全指南》)
-
2019-11-13 新聞.健康知識+
網傳綠豆粉敷臉可治痘 當心感染爛臉
臉上的青春痘令許多男女傷腦筋,網路上也流傳許多去痘偏方,例如以綠豆粉敷臉可吸去多餘油脂、改善痘痘。食藥署提醒,綠豆粉可能刺激皮膚,甚至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闢謠專區」今天發文指出,網路傳聞稱綠豆粉可吸附臉上多餘油脂,只要以天然的綠豆粉調製成面膜敷臉,就能改善青春痘的效果,其實是錯誤謠言。食藥署指出,若將綠豆粉直接抹上臉,可能造成皮膚過度刺激,讓整張臉發紅、脫皮,甚至演變成接觸性皮膚炎,若是痘痘已經有紅腫、發炎的情況,再塗抹一些未經消毒的產品,還可能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食藥署解釋,青春痘醫學正式名稱是「痤瘡」,好發於青春期男女,因此俗稱青春痘,經常長在臉部和身體上半部,生成原因相當多元,包括體質、皮脂腺分泌旺盛、內分泌失調、毛囊皮脂腺內的細菌孳生、飲食、情緒壓力等。想避免青春痘上身,除了應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也應做好臉部清潔,盡可能避免用油性的保養品或化妝品,以免皮脂腺內的分泌物無法排出,造成青春痘發炎得更厲害;飲食方面,少吃巧克力、奶油、花生高熱量食物以及辛辣、油炸食物。食藥署呼籲,民眾若長青春痘,千萬別用手去擠壓痘痘,因為手上的細菌可能會引發感染,使病灶擴大,甚至留下褪不掉的疤痕及色素沉澱,建議諮詢專業的皮膚科醫生,配合醫生的醫囑進行治療。
-
2019-11-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忘記吃藥應該補吃嗎?藥師:超過這段時間就別吃了
門診開藥都會註記服藥時間與規則,但有病人服藥後症狀控制不佳。台中慈濟醫院藥師謝蕙霞提醒,諮詢發現常有病人忘記吃藥又隨時「補吃」,如果補吃藥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避免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副作用風險。張先生是高血壓病人,雖經醫師開立降血壓藥處方,但血壓值始終不穩定,在用藥諮詢時,他告訴藥師,因工作忙碌常忘記吃藥,突然想起來就隨手拿咖啡或茶趕緊補吃。謝蕙霞藥師立刻瞭解病人血壓起伏不定的原因。他提醒有類似情況的病人,萬一過餐忘記吃藥,「補吃藥」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醫囑指示4小時吃1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避免2次服藥時間太接近,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風險。謝蕙霞表示,為了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無論是飯前或飯後服用藥物,建議都要至少離用餐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才能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部份病人除服用西藥,也常搭配中藥調理體質,雖然中、西藥物藥性衝突機率較低,還是建議相隔至少2小時以上才安全。謝蕙霞說,搭配服藥最佳是「適溫白開水」,牛奶、茶葉、咖啡都不適合,酒精飲品更是絕對禁止。每次服藥至少喝100毫升以上白開水,確定藥物進入胃部,避免卡在食道造成灼傷。食物與藥物也會出現交互作用,例如「服藥期間合併食用柑桔類的水果」為例,柑桔類水果可能抑制部分藥物代謝,造成藥物血中濃度增加,進而提高副作用或毒性發生風險,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生命。謝蕙霞強調,藥使用恰當可以治病,使用不正確反而容易造成傷害,無論到醫院或藥局拿藥,都必須問清楚並了解服藥方式與飲食禁忌,才能「藥到病除保健康」。
-
2019-11-12 該看哪科.婦產科
胖孕婦罹「子癲前症」險要命 醫師籲及早篩檢
一名36歲女性身形福態,懷孕34周時出現血壓高、呼吸喘和水腫等情形,經急診診斷為「子癲前症」醫師給予藥物降血壓、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以及靜脈注射硫酸鎂控制痙攣後,狀況漸趨穩定,並立即安排引產,所幸最後母子均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產房主任魏沛秝指出,子癲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是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為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患者懷孕時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35,體重80公斤,且妊娠20周以後,間隔6小時以上兩次血壓測量皆超過140/90mmHg,並合併全身性水腫,確診為子癲前症。她說,子癲前症是因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的孕婦。許多患者初期沒有自覺症狀,但當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代表症狀已逐漸惡化,恐損及孕婦器官及寶寶生長,需透過引產才能避免危及母嬰健康。為預防子癲前症發生,產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於懷孕11周至13周又6天時接受子癲前症篩檢,檢查項目包括超音波測量子宮動脈血流阻力(UTPI)、抽血檢查母親血液中血漿蛋白(PAPP-A)和胎盤成長因子(PlGF)數值,和母親病史及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90%以上會發生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高風險孕婦。魏沛秝說,經篩檢若屬早發型高風險孕婦,可於懷孕16周左右,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林,能有效降低50%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風險,但若於16周以後才接受治療,恐只能降低20%早發型子癲前症發生的機率。她呼籲,若為子癲前症高風險的孕婦,飲食上可減少鈉的攝取,並多吃含鉀蔬果,協助心血管舒張,有效調節血壓,並定期追蹤血壓、控制體重,產後因比一般人有較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仍需控制體重,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
2019-11-11 橘世代.健康橘
不喜歡人參味?中醫師教你自製好喝養肺飲料
秋燥傷肺,長期有過敏氣喘困擾的人,入秋之後更容易不舒服。許多過敏族都曾經被建議喝人參茶,但人參氣味重,不是人人都喜歡。養肺飲品不是只有人蔘茶這招,還有很多靈活變化方式,下午茶泡一杯,好喝又潤肺。人參有很多種,大多補性強烈,需要根據中醫師評估當下體質狀態,才知道是否適合,不能自己隨便吃。如果體質不適合卻吃,可能會有躁熱的副作用,包括血壓控制不好、傷口難癒合、蜂窩性組織炎、嘴破、口乾舌燥、暴躁易怒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楊素卿說,古有云「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揭示了最簡單的養生飲料,就是早起來喝一杯淡淡鹽水,睡前喝一杯淡淡蜂蜜水,有助補充水分、防止便秘,是可以改善秋燥引起的不適。不過因為鹽和蜂蜜的比例不容易拿捏,一般人很容易不知不覺喝得太鹹或太甜,楊素卿建議,可以用天然食材燉煮溫甜湯、榨常溫果汁,更加美味健康。針對喜歡水果的人,楊素卿推薦常溫水梨榨汁直接喝,或是把水梨加上白木耳、無花果燉煮成甜湯。水梨有助鎮咳祛痰,緩和喉嚨不適,白木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無花果可潤燥益胃、降血脂。葡萄也是楊素卿很推薦的水果,整體來說,所有葡萄都有補血益氣、生津止咳、健脾利尿的功效,從皮到籽都有營養價值,可說是超級健康的水果。而且,不同色澤葡萄的健康效益又略有不同,偏紅的葡萄可以活血化淤、抗血栓形成,白葡萄可以潤肺,綠葡糖可清熱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美容養顏,紫黑葡萄有助滋陰養腎。楊素卿建議可將當季或自己喜歡的葡萄,連皮帶籽放進果汁機榨汁,濾渣後即可飲用。如果偏好喝茶潤肺,楊素卿推薦「荷葉羅漢果茶」。將中藥店買來的荷葉,取十公克剪片,加上半顆羅漢果,放入杯中加熱水沖泡即可,喝完一杯,還可以回沖一次。荷葉能清暑利濕,羅漢果有助清肺,改善咳嗽、補肝健脾、通便潤腸。不過楊素卿提醒,茶飲只是輔助,飲食也要避免辛辣冰冷,以免將這些養生茶飲的養肺功效抵消掉。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0 科別.皮膚
頭皮過油、頭皮屑多導致髮禿?4因素導致異常掉髮
最近天氣明顯降溫不少,季節轉換除有些民眾除了頭皮屑明顯變多外,有的更有掉髮困擾,但若時間大量掉髮除是體質因素外,也有可能是壓力所導致。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近期因表現優秀而被挖角,至新公司裡擔任小主管,但因個性追求完美,處處自我要求、壓力大情況下,某天洗澡發現頭髮掉的量明顯變多,仔細一看才發現頭頂三、四處缺了頭髮,就醫後發覺是壓力誘發免疫功能失調所致,經醫師給予藥物加上頭皮注射類固醇針劑治療後改善。收治該患者的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鬼剃頭是「圓禿」的俗稱,屬於一種免疫功能失調的皮膚疾病,好發於頭皮,但身體其他長有毛髮的地方,也可能出現這種疾病。會出現鬼剃頭的原因,可能是患者本身體質較敏感,並受後天因素如壓力大、作息差等因素誘發,造成新陳代謝出現紊亂,使身體免疫功能失調,攻擊毛囊,當多個區塊毛囊被免疫系統攻擊,頭髮就會停止生長、產生急性掉髮,頭皮出現一塊塊如銅板大小般形狀不一的空白掉髮,形成鬼剃頭。黃毓惠表示,臨床上掉髮原因略分為雄性禿、鬼剃頭、產後憂鬱與營養不良等四類。雄性禿受雄性荷爾蒙或基因,縮短毛囊成長期,使髮線後退和頭頂稀疏;鬼剃頭則受體質與誘發因素所致,使免疫功能失調;產婦生產後若有壓力、產後憂鬱症等,也可能導致掉髮;此外,民眾若長期營養不良,如出現貧血、甲狀腺低下等症狀,也會導致掉髮。而在治療上,黃毓惠說仍得依患者形成可能原因而對症下藥。如雄性禿可透過植髮或生髮水,鬼剃頭則可以免疫功能調整藥物、頭皮打類固醇治療,產後壓力與營養不良則在紓壓、補充鐵質後,自然就會好轉。不過民眾常有迷思,認為掉髮與頭皮過油、頭皮屑多或年長有關。黃毓惠說,大量掉髮主因與遺傳、荷爾蒙和生活習慣較有關,如有雄性禿體質的民眾,就算頭皮沒有出油,一樣會掉頭髮;頭皮油膩者,只要清潔得當,不會因毛囊阻塞而大量掉髮。此外,每天的落髮數若約100根內都算正常,而隨年紀增長,毛囊會老化,老年人髮量雖變少,但不代表頭髮就會掉愈多。
-
2019-11-1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經痛可以靠足部按摩緩解嗎?中醫師:這種人不建議
Q:經痛時不只熱敷可緩解,足部按摩也可以嗎?A:月經來潮有時疼痛難耐,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換句話說,經期的不適肇因於氣滯血瘀、經血流通不暢等,因此必須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足部按摩能藉由刺激穴位暢通經絡,不過就中醫來看,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女性痛經經常發生於血塊全部排出前的那段時間,而適不適合進行足底按摩,也可從月經血塊來判斷。如果屬於中醫所謂「氣虛血凝」的體質,月經來時臉色容易蒼白、身體感到非常疲勞,且經血量大、出現紫黑色血塊等,這種體質的人身體過於虛弱,因此不建議足部按摩。如果屬於中醫所謂「肝氣鬱結」的體質,月經來時不會感到特別疲倦,僅壓力大時會有較嚴重的經痛,且伴隨月經出現的血塊顏色偏紅,這種情形就適合透過足部按摩加以舒緩。足部按摩可按在腳跟內側與外側兩個區域,以及腳底的後方、約莫是站立時的施力點位置,這些區域是子宮的反射區,按摩約20分鐘可有舒緩效果。若難以精準找到按摩位置,也可讓雙腳踩上一般常見的腳底穴道按摩板或是公園中的健康步道,也能達 刺激經絡之效。另外,經痛常常伴隨腰酸背痛,有這種現象的女性可在月經來潮前兩、三天,每晚在腹部與腰背上熱敷10至15分鐘,以促進腰背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這樣月經來時就比較不會發生腰痠背痛。諮詢專家/開業中醫科主治醫師賴睿昕
-
2019-11-10 科別.骨科.復健
除了麥痛還要固勇:強化大腿肌肉 關節炎好一半
向來喜愛遊山玩水的長輩,曾幾何時對出門意興闌珊,不僅宅在家變得不愛走動,連看到樓梯都害怕。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輩,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關節掌握著人體活動機能,出了問題不但走起路來卡卡,痛起來更是苦不堪言。元氣講座「關節照護新觀念」邀請專家教導民眾如何延緩關節退化。「麥痛、固勇」 照顧兩準則高雄市阮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阮瓈儀坦言,退化性關節炎不會好,做好「麥痛」、「固勇」兩原則,才能延緩惡化。阮瓈儀說,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因關節老化或過度使用,軟骨組織磨損,導致受傷及慢性發炎,年輕人可能休息一下,身體就會自行修復,但老人家修復力差,受傷後痛到不想動,體重隨之上升、肌肉流失,骨頭就更容易受傷,患部腫痛、灼熱、僵硬等,形成惡性循環。侵入式治療 潛在感染風險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照顧準則,退化性關節炎要做到「症狀控制」(麥痛)、「延緩病程」(固勇)兩點。減輕疼痛就是要口服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可讓關節炎止痛,只是止痛藥無法延緩或修復軟骨組織,且可能造成腎毒性、腸胃出血或心血管受損等併發症。有人會打玻尿酸到關節中促進潤滑,臨床統計有三到五成患者打了有效果,但因打針是侵入式,仍有潛在感染風險。至於有一陣子廣泛討論的PRP(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屬於自費,最早是用於治療軟組織和肌肉傷害,但目前並無廣泛研究證實其功效。對於許多老人家都會透過注射或口服方式,補充軟骨填充物如葡萄糖胺、軟骨素及膠原蛋白等,「真能吃什麼補什麼嗎?」阮瓈儀說,從臨床研究可知,維骨力僅對二至三成患者有效,但機轉不明,健保署更在去年10月起,就已停止維骨力等含葡糖胺成分的用藥給付。而針灸、矯正鞋墊或護膝等,雖能部分矯正變形的腳部改善行走,但效果仍有限。低強度有氧運動 鍛鍊腿部肌肉阮瓈儀表示,除了補充軟骨生成物,讓已受損的關節減少發炎和磨損,患者也要注重運動,可多做游泳、快走、騎車、水中走路等活動,在家也要常練深蹲,強化關節及腿部肌肉,將關節「固勇」,她強調「大家都運動,診間就可少一半患者了!」AAOS治療準則「強烈建議」,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應採取低強度有氧運動,以維持肌肉、增加關節活動度;其次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5的患者應減重。發炎反應引起 多吃抗發炎食物阮瓈儀說,退化性關節炎屬於身體發炎症狀之一,哈佛大學近來彙整資料指出,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憂鬱症及阿茲海默症等,都是身體發炎引起的。因而醫界提倡在藥物外,也鼓勵抗炎症飲食,如番茄、會酸的水果、堅果、橄欖油、綠色蔬菜及多脂魚類等等,可修復人體慢性發炎反應。其中,作為保養品潤膚成分的乳油木果,可提煉出天然高濃度的抗炎物質「活關素75」,經動物研究發現,可維持關節軟骨組織厚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對患者展開16周人體實驗,以科學儀器測量肌肉強度,證實可降低疼痛度,提升肌肉協調組織,行走也較不費力。澳洲、日本等地也進行類似研究,確認活關素75對退化性關節炎與運動傷害等,可減少發炎、降低軟骨磨損。給關節炎患者的建議1. 疼痛急性期,以吃藥、熱敷緩解疼痛。2. 疼痛緩解後,就要尋找適合的運動。3. 持續運動訓練肌肉,走路是基本盤,至少15分或30分鐘,以膝蓋不痛為原則。4. 在家鍛鍊時,要能練到腿部肌肉,建議可調高跑步機的斜度再走,把大腿練壯點,才能好好保護膝關節。
-
2019-11-09 橘世代.好野橘
只靠勞退金不夠!專家算給你看…月存5千 退休擁千萬
「退休後錢夠不夠花?」是高齡社會每個人都關心的議題,聯合報〈橘學校〉為橘世代開課「無恐懼退休學」,邀請有「勞退教母」之稱的王儷玲、理財專家華倫,協助學員了解自己的退休金缺口,並分享如何穩健的投資創造現金流,現場近百人參加,互動熱烈。算退休金缺口 別只靠政府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儷玲說,退休金準備的第一步,是從了解自己的退休金需求與不足缺口開始。她分析台灣的年金制度,讓在場學員「無論何種職業,都能知道自己退休時,可領多少退休金」。根據統計,2026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很多人憂心勞保基金恐會破產,疑惑領得到退休金嗎?王儷玲說,衛福部調查逾65歲老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其中政府的勞保與勞退給付僅占來源的31%,「因此存退休金不能靠政府,要有更完善的退休理財規畫」。善用勞退自提 儲蓄還抵稅國人退休金由3大支柱組成,第1層是社會保險,包含國民年金、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軍人保險,是最基本的退休保障;第2層是職業退休金,由雇主與受雇者共同提撥,包含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私校退撫基金、勞退新舊制;第3層是退休理財,依個人需求自主理財。王儷玲說,大部分人嚴重低估自主理財跟退休需求。她試算勞退金,假設1名勞工起薪3萬元、25歲開始工作、60歲退休,若只有雇主提撥勞退金,在報酬率為3%的情況下,每月只有6700元退休金,因此她鼓勵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可強迫儲蓄自己的退休金又能抵稅。王儷玲建議退休準備愈早愈好,定期定額存退休金,找到好的投資標的長期投資,不要短進短出。她計算,若25歲開始每月穩定存5000元,選擇有6%報酬的投資商品,經過時間複利累積,退休就有1000萬。退休期愈近 愈要保守保本而愈靠近退休期的人,理財就要趨向保守保本,王儷玲推薦目標日期基金,會依個人退休的年限,自動導航不同風險的基金;她建議,若有2張以上壽險,可做保單活化,把壽險的保險價值準備金轉化成長照、年金、老人醫療。買民生消費股 長抱勝短期華倫老師則分享他15年的投資成功經驗,他偏好投資民生消費股,也因此賺足了退休金,他認為,大部分股票波動都很大,但民生消費股會因國人消費水準提升,公司產品價格也會隨通貨膨脹持續上漲,整體的營收、獲利就會增加。選擇每天要消費的民生消費股,或是具有護城河體質的壟斷寡占事業,一般起伏較小、長期來看上漲機率高,對想存退休金的族群來說,選擇抱股不賣,不受股價漲跌短期進出,較為穩健。退休理財3要訣1.及早準備2.定期定額3.長期投資
-
2019-11-08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進補吃四神湯 別熬夜多曬後背助抗寒
今天是立冬,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立冬後陰寒氣容易入侵,除注意保暖外,也可喝四神湯、牛奶、豆漿,為脾胃打底,且應早睡,避免熬夜,把握有陽光時多「曬背」補陽氣。開業中醫師吳明珠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立冬之後,白天縮短、夜晚時間逐漸拉長,體質虛寒者近期就會感覺比較多筋骨肌肉痠痛、鼻塞過敏、打噴嚏,甚至有些人脾胃較弱,也會容易腹瀉,這都是因為冬天的寒氣進逼所致。吳明珠說,立冬後並不是馬上就進入大補的時節,因現在仍帶有晚秋的乾燥,白天也常有大太陽,應以平補為主,以免體質燥熱者(容易口乾舌燥、舌苔厚者)補太多而嘴破、皮膚癢。立冬後要食補,以喝四神湯最為簡單。吳明珠說,四神湯裡添加的薏仁、芡實、蓮子或山藥等,可調整脾胃,為日後的溫補打下基礎。因吃補都要經腸胃吸收,如果基礎不好,吃補吃多了也可能腹瀉或脹氣。可趁立冬後先把脾胃滋養好,喝牛奶、豆漿、蜂蜜也有幫助。吳明珠也說,中藥裡的黃耆、白朮、防風、百合等可以潤肺、補氣,也可增加末梢循環;如果容易怕冷者,可用一些桂枝、肉桂,除增加風味,也有助循環。不少人喜歡在冬天吃羊肉爐進補,吳明珠說,立冬後就吃羊肉爐有點太早,如果吃過多,還是會燥熱。如果想吃羊肉溫補,可採清燉。等2、3週後,氣溫下降更明顯時,就能吃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等湯品暖身。除了食補,吳明珠說,立冬後也重「睡補」,盡量不要熬夜,生活作息應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持充足睡眠,有利陽氣潛藏,成人最好在晚上11時以前入睡,小孩則不要超過晚上9時入眠。中醫也有一句話是「冬日曬太陽,勝似喝參湯」,吳明珠說,白天上班容易疲憊,晚上睡覺手腳冰涼,暖不熱被窩,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補陽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曬後背。吳明珠說,因人體後背是多條經絡必經之路,後背經過陽光照拂,背暖和了經絡也暢通,陽氣變足,有助消除疲勞、晚上睡眠品質也會更好。可利用有太陽的時候多散步、或在辦公室靠窗位置多曬太陽也可。有晨起運動習慣者,應格外注意保暖,以免寒氣從關節、脖子入侵,保暖的圍巾、外套、雨具都要記得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