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科別.皮膚
搜尋
食藥署
共找到
1873
筆 文章
-
-
2020-06-08 科別.皮膚
美白保養品你真的用對了嗎 當心皮膚反黑!
許多美白保養品的廣告詞,宣稱用了之後即可擁有白皙動人的皮膚,你相信嗎?究竟美白保養品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發揮作用?有哪些使用限制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臺北榮總桃園分院皮膚科陳彥達醫師,為大家解說肌膚美白的正確關鍵!14天徹底亮白?廣告詞誇大 「美白成分須先吸收至皮膚中,累積一定濃度後才會發揮效果,過程需要3至4週以上時間,且因體質而異,不是廣告宣稱的14天就能見效。」陳彥達醫師說明,美白是一輩子的事,唯有長期做好防曬與美白保養,才能維持皮膚中的黑色素穩定,達到美白效果。白天不能擦美白保養品? 美白保養品的始祖成分:醫療用的「對苯二酚」對光的穩定度低,容易變質,因此不建議在白天使用含有對苯二酚的外用美白藥品,但卻容易讓人誤以為,所有美白保養品都不能在白天使用。對苯二酚是藥品成分,我國禁用於化粧品中,民眾使用美白保養品依產品使用方式,只要不過度曝曬,即可在白天使用。為加速皮膚角質代謝加快美白效果,有些美白保養品會添加水楊酸、果酸等酸類成分,有較高機率使肌膚更加敏感、容易曬傷,若含有以上成分的產品,就不適合白天使用。沒感覺就是好?小心越擦越黑食藥署提醒,使用美白產品如果產生敏感刺激或紅腫熱痛,此時應先立刻停用,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協助,以免後續皮膚發炎反應造成皮膚反黑,後悔莫及。口服傳明酸美白合法嗎?陳彥達表示,有許多醫學文獻證實,口服傳明酸對於肝斑的美白功效,在仿單上記載的主要功能為促進凝血,並未記載可供美白,所以使用於美白治療,屬於法令規範的「藥品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仍是合法的,但須事先與醫師溝通討論,確定無相關用藥禁忌症才能使用:有血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腎功能不佳等病史者,不宜使用口服傳明酸美白。而傳明酸美白仍以外用優先,若不見效,在體質合適且與醫師充分溝通後,再由醫師開立處方用於美白。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6-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為什麼煮熟了仍食物中毒?多跟這原因有關
炎夏到來,小心食品易變質造成中毒的風險增加。我國食品中毒案件以細菌為主要禍首,去年度占所有已知致病因素案件的四成三。最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衛福部食藥署統計顯示,過去十年來,細菌中毒案略為減少,自2010年170案(3660人感染)降至2019年的91案(3352人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細菌造成中毒的比例出現特殊變化,也就是腸炎弧菌與病原性大腸桿菌中毒案有減少趨勢,但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案則是上升。以2010年與2019年資料為例,腸炎弧菌案占所有細菌中毒案的比例自35%降至11%,病原性大腸桿菌自6.5%降至3.3%;而沙門氏桿菌自16%增長至23%,仙人掌桿菌自27%增加至36%,金黃色葡萄球菌自24%上升至38%。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分析指出,過去十年食品中毒致病菌產生變化原因,可能國人已逐漸了解食品經攝氏70度以上的高溫烹調,細菌多會被殺滅,因此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造成的中毒機率大幅降低。常見於米類、穀類的仙人掌桿菌具有孢子,食物煮熟時雖然殺滅了細菌,但是仍可能有孢子殘留於食物中。如果將食物長時間置放於室溫中,孢子可能快速生長,便提升了食品中毒危機。蔡淑貞說,身體有傷口的人烹調或接觸食物,容易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食物,因此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案與感染人數居高不下,可能與民眾烹調、接觸食物時的衛生習慣有關。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因此如果烹調或存放食物的環境衛生清潔不足,可能提升沙門氏桿菌感染食物的風險。食藥署統計,國內食品中毒案發生汙染場所,以供膳營業場所為大宗,不過,每年均有自宅發生感染的案件,因此家中烹調環境的衛生清潔仍須留心。家事達人陳安祺說,冰箱存放過多東西可能提升細菌感染危機,民眾清冰箱可遵循五撇步,包括定期清潔、注意保存溫度、生熟食分開、寫上購買日期、先分裝再冷凍等。其中,熟食要放在上層、生食要放在下層,以免生食的血水或液體下滴,汙染熟食。
-
2020-06-05 科別.消化系統
天熱易增加食品中毒風險! 清冰箱5撇步,教你減少細菌感染危機
炎夏到來,食品變質與造成中毒的風險增加。我國食品中毒案件以細菌為主要禍首,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來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中毒案有減少趨勢,但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沙門氏桿菌中毒案仍居高難下。這個現象反映,國人可能漸漸了解食品高溫加熱可殺菌,但食物煮熟後仍習於長時間置放於室溫中,且接觸食物者與環境衛生清潔有待加強。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我國食品中毒案件的禍首以細菌為主,以去年度為例,占所有已知致病因素案件的四成三。最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過去十年來,細菌中毒案略為減少,自2010年170案(3660人感染)陸續降至2019年的91案(3352人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細菌造成中毒的比例出現特殊變化—腸炎弧菌與病原性大腸桿菌案似乎有減少趨勢,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案則有上升趨勢。以2010年與2019年資料為例,腸炎弧菌案占所有細菌中毒案的比例自三成五降至一成一,病原性大腸桿菌自百分之六點五降至百分之三點三,而沙門氏桿菌自一成六增長至二成三,仙人掌桿菌自兩成七增長至三成六,金黃色葡萄球菌自二成四上升至三成八。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這個現象可能的原因是,國人可能漸漸了解食品高溫加熱可殺菌。以攝氏70度以上的溫度烹調,細菌多會被殺滅,因此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造成的中毒機率大幅降低。但是,常見於米類、穀類的仙人掌桿菌具有孢子,食物煮熟時雖然殺滅了細菌,但是仍可能有孢子殘留於這盤食物當中。如果將這盤食物長時間置放於室溫中,孢子可能快速生長,便提升了食品中毒危機。蔡淑貞說,身體有傷口的人烹調或接觸食物,容易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食物。因此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案與感染人數居高難下,可能與民眾烹調、接觸食物時的衛生習慣有關。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因此烹調或存放食物的環境衛生清潔不足,可能提生沙門氏桿菌感染食物的風險。食藥署統計,國內食品中毒案的食品汙染發生場所,以供膳營業場所為大宗,不過年年均有自宅發生感染的案件,因此家中烹調環境的衛生清潔仍須留心。家事達人陳安祺老師說,冰箱存放過多東西可能提升細菌感染危機,民眾清冰箱可遵循五撇步,包括定期清潔、注意保存溫度、生熟食分開、寫上購買日期、先分裝再冷凍等。其中,熟食要放在上層、生食要放在下層,以免生食的血水或液體下滴,污染熟食。
-
2020-06-04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病發作不僅會胸悶 2非典型症狀更要注意
入夏後,天氣經常陰晴不定,氣溫變化較大,以致許多商界名人、知名演員皆死於心血管疾病,令人惋惜。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提醒,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 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統計,心臟病位居國人死亡排行榜第2名,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就有5.4萬人死亡,人數多於癌症。 黃瑞仁指出,老化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但從門診觀察發現,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共同生活形態多為壓力沉重、抽菸、少運動、多外食、過重或肥胖及過量飲酒。 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急性心血管疾病屬於急重症,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黃瑞仁指出,如果平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就應盡速就醫,可減少死亡以及病後失能的嚴重度;另外,更年期女性若罹患心肌梗塞,症狀較不典型,可能為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民眾應該提高警覺。 在腦中風急救上,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期,黃瑞仁提出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出現任一症狀時,記下時間點(Time)快快就醫。 黃瑞仁認為,8成的心臟病與腦中風致死案例是可以預防的,只要能夠養成運動習慣、健康飲食,落實健康生活,慢性病患者也規律用藥,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則呼籲,國人應該保持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規律服藥,並遠離菸酒,避免熬夜,都是保命之道。運動方面,建議從事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並配合阻力負重運動,避免肌肉量流失。此外,控制體重(BMI)、擁有良好的睡眠,也能避免慢性病纏身。 如有三高慢性病史更應積極養生,定期量測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王英偉說明,國健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國人應多加利用。(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心血管疾病最無情! 力行4件事遠離台灣人二號殺手 外食鹽份易過量! 家醫科醫師教你簡單算有無超標 因應人口老化 食藥署擬將關節保健納入健康食品項目 【影】蔬食者專屬鰻魚飯! 清爽夏日茄子料理大變身 
-
2020-06-04 養生.聰明飲食
喝拿鐵就不怕鈣流失? 真相恐怕恰好相反
現在上班族幾乎人手一杯咖啡,不僅幫助提神,同時也讓自己安定精神,開啟接下來一整天的工作疲勞,不過,你一定也看過,網路上至今仍常流傳,喝咖啡會造成骨質流失,也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元凶之一,因此不少人會在咖啡中加入牛奶,想藉此補充鈣質,但真的有用嗎?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中指出,過度攝取咖啡因,如咖啡、奶茶,會增加鈣質的流失,而鈣質流失的原因多元,且長期久坐辦公室、少曬太陽、缺乏運動且平時少喝牛奶者,極可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乳品與含咖啡因飲品應避免一同飲用,因為牛奶中的鈣質會與咖啡所含之草酸結合而排出體外,進而降低鈣質吸收。若要預防鈣質流失,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因此均衡飲食相當重要。在日常中中,也要多補充高鈣食物,除牛乳或乳製品外,亦可從小魚乾、豆製品、堅果類、蔬菜等食物獲得豐富鈣質,亦可藉由適度曬太陽,產生維生素D,幫助體內鈣質吸收;多運動,強化骨骼。 延伸閱讀: 咖啡渣別急著丟! 簡單加工還有這5個隱藏版用途 咖啡不僅能提神醒腦! 喝對杯數還能防6種癌
-
2020-06-03 養生.聰明飲食
空腹吃荔枝會中毒致命?急診醫師建議照這3原則吃,不用恐慌
又到荔枝盛產的時節,肥美多汁的荔枝是許多人愛吃的夏季水果。不過每年總有「荔枝有毒」的報導,讓想吃荔枝的人又愛又怕!幾年前大陸媒體就有《空腹吃荔枝10個孩子死亡!醫生的呼籲為所有人敲響警鐘!》的文章在微信流傳,兒科醫師指出這是「荔枝病」,即空腹時大量食用荔枝,從而引發的低血糖症,如重度低血糖將引發腦神經功能受損、抽蓄、昏迷。而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醫師曾在其臉書《Icu醫生陳志金》po文指出,荔枝確實含有會抑制人體生成葡萄糖的毒素,尤其是沒有熟透的。不過,會吃到「中毒」這麼嚴重,需同時符合幾項條件,陳志金指出,這都是發生在印度一些「營養不良」的小孩身上,在「空腹、大量食用、尤其是吃到「比較不熟」的,而且「沒吃晚餐」才可能發生!基本上在台灣,營養過剩比較有可能,營養不良真的比較少。如果是正常吃,實在不必過度恐慌。那什麼叫做「正常吃」?很簡單,其實就是上述提到的3原則:不要空腹吃,不要吃不熟的,不要吃過量。荔枝、龍眼、鳳梨這幾樣夏季水果都屬於高升糖指數的水果,所以份量都要控制,營養師建議,荔枝在剝殼、去籽後,一天的量控制在吃0.5碗(約100公克),最多不超過一碗。糖尿病患者要再更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受受《聯合報》訪問指出,建議糖友一次不要超過4顆,龍眼則是8顆。根據食藥署食品資料庫,荔枝的維他命C含量相當高,直逼奇異果,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衛教資料,營養師賴怡君指出,維他命C可避免結締組織(例如軟骨、關節、血管壁..等)發生異常外,也能與食物中的維他命E及硒結合,強化對抗自由基的攻擊及細胞傷害,進而增加免疫能力,防止基因變異致癌。而豐富的鉀則有助於預防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危險。
-
2020-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時代 我國積極研發疫苗 預計秋季人體試驗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但我國已超過50幾天沒有本土個案,國內即將解封,算是通過「期中考」。然而因應國際疫情仍然持續,因此用於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及治療的疫苗與藥物將是後續防疫工作的重要利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就我國目前疫苗、藥物的研發情形進行說明,疫苗最快今年秋季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表示,現在全球有超過100多個單位在研究疫苗,進入臨床有10個,包括美國NIH、英國牛津大學,以及中國大陸的研究單位。而面對全球性的防疫需求,與其盼望國外能夠供應足夠的疫苗給台灣,我國在疫情發生初期,產學研界也啟動投入疫苗研發。例如,國衛院利用四種技術平台同步開發,最快在今年秋季即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中研院開發的奈米疫苗,目前也正進行疫苗劑型與劑量的優化。梁賡義指出M前述兩個研究單位的成果均已與國內廠商洽談並啟動合作。此外,國內廠商所開發的疫苗也預計於今年底前可進入臨床人體試驗。同時,政府也不曾放鬆步調,持續提供相關輔導,已大幅縮短疫苗開發時程。梁賡義進一步表示,新藥開發方面,國內學研界也積極研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候選藥物,例如國衛院團隊已找到具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從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極具有開發的潛力及價值。中研院團隊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抑制劑,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長庚團隊以及國衛院、預醫所團隊也分別找到單株抗體藥物,其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能力高達90%以上。另外,食藥署因應國內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求,協助疾管署依照藥事法取得疫情初期所需之檢驗試劑專案進口。同時預估疫情發展,超前部署國內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需求,提供廠商依循類似於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機制,提出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之專案製造及輸入申請,截至目前為止,已核准四件檢驗試劑專案製造及19件檢驗試劑專案輸入。並提供至少22家廠商檢驗試劑專案製造輔導及10家藥品和疫苗查驗登記輔導。此外,預防疫情再襲,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並依決議核准瑞德西韋的查驗登記申請。指揮中心表示,繼口罩國家隊後,科技防疫國家隊也儼然成形,結合產官學研的儲備量能,因應疫情再次發生時,台灣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
-
2020-06-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一堆人做錯! 你可能也中了藥品保存的3大地雷
隨著天氣愈來愈悶熱難耐,室內溫度動輒超過攝氏30度,在高溫、高濕、強光的環境下,可能會使家中存放的藥品發生改變,進而影響藥效。在高溫又潮濕的季節裡,藥品該怎麼保存才正確呢?保存藥物的三不原則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彙整出保存藥物的三不原則:1、不要放冰箱:一般而言,藥品從冰箱取出後一遇到熱空氣,水氣便會凝結在藥品表面,導致藥品受潮變質,因此,除了特別強調須放在冰箱的藥品之外,其他藥品都不應放冰箱;除此之外,藥品放在冰箱,也非常容易讓孩童以為是食物,結果不小心誤食。 2、不要放車上:由於夏季密閉的車內溫度可達50℃以上,若藥品放在車內,可能因高溫而變質,因此,如需攜帶藥品出遊,切勿將藥品留在車內。 3、不要放口袋:很多人將緊急救命藥放貼身口袋,以便必要時可迅速拿出,但是身上的體溫、擠壓也可能使藥品變質、影響藥效,最好是找合適的盒子盛裝藥品,並放在隨身包包,適當保存藥品,才能在情況危急時,緩解症狀。 食藥署提醒,藥品具有「避光、避濕、避熱」的特性,如果家中有防潮箱的話,可以把藥物放在裡面,若是放在室溫保存的藥品,在藥品說明書(仿單)上大都指示放置在30℃以下的溫度,只要依照指示妥善保存,就可提高藥品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延伸閱讀: 藥太大顆剝半or磨成粉? 藥師提出警告 吃藥會傷胃? 3個常見Q&A告訴你正確觀念
-
2020-06-03 養生.聰明飲食
「零」反式脂肪就是無反式脂肪? 揭開麵包隱藏3大危機
被稱為「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的反式脂肪,常出現在麵包、餅乾、中西式糕點等具有「香、酥、脆」口感的食物中,讓其帶著誘人香氣和金黃色澤,吸引著客人上門購買及吃下肚。 反式脂肪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若攝取過多,會提高體內的壞膽固醇(LDL),並降低好膽固醇(HDL)。而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壁,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讓身體容易出現發炎反應。因此,衛生福利部規定,自2018年7月1日起製造的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部分氫化油),以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反式脂肪」到底是甚麼呢?請營養師高敏敏來解說!反式脂肪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反式脂肪,源自於牛、羊等反芻動物因特殊消化道細菌作用,會將吃進去的牧草發酵為部分的「反式脂肪酸」,研究指出,天然反式脂肪並不會對健康產生負擔。另一種則是加工產出,主要是來自經過氫化的植物油,高敏敏進一步解釋,其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的分子結構,讓油能更耐高溫、增加穩定性及保存期限,但也同時產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最常出現在麵包中!而麵包是許多人最方便的早餐選擇,或是嘴饞時的小點心。高敏敏提醒,為了避開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影響,在挑選上,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大地雷! 地雷1 麵包內餡最受歡迎的包餡麵包,高敏敏指出,甜餡多以紅豆、奶油、巧克力為主,有時為了增添風味會添加果糖糖漿,而果糖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鹹餡所使用的配料,在製作過程中時常加入油脂增加口感,若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油脂料理,不自覺地就將反式脂肪吞下肚! 地雷2 酥皮 高敏敏表示,像頗受民眾喜愛的可頌麵包、起酥麵包、甜甜圈等口感酥脆的麵包,在製作過程中,為了讓表皮酥脆、更具風味,通常會加入很多含有反式脂肪的酥皮。所以在挑選麵包時,還是放下誘人的酥皮麵包吧! 地雷3 抹醬抹醬的製作過程中需要使用油脂,業者常用反式脂肪作為添加的油脂,不僅可增加風味,也可以藉機增加保存期限。選購時要注意看包裝標示,有標示「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轉化脂肪」等都是反式脂肪的名稱,要特別小心。 她建議,挑選麵包時,應選擇天然、原味、無添加的麵包,若麵包的油脂含量低,表示添加的反式脂肪量就越低。此外,高敏敏也提供三大訣竅,讓民眾能避開反式脂肪的陷阱。 訣竅1 注意看標示市售的麵包、糕點都有營養標示,標示越詳細的產品其實越有保障。敏敏營養師小提醒:雖然有些麵包標示為不使用反式脂肪,但卻使用棕櫚油作為添加油,因為棕櫚油在高溫油炸下表現較穩定,被稱之為植物界的豬油,但它的飽和脂肪含量較多,攝取過量容易造成心血管的疾病。 訣竅2 用全穀麵包代替一般麵包選擇五穀雜糧(含堅果、種子類)的麵包,可以攝取到較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吃得更健康。敏敏營養師小提醒:選購添加橄欖油的麵包,其單元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助於降低血管內的壞膽固醇喔! 訣竅3 加工的麵包應特別注意大家都很容易被麵包的香氣所吸引,但這些太香、色澤漂亮、口感軟、過程繁複的麵包,在製作過程中都會為了口感而添加較多的糖量及油脂,一旦過量攝取,就容易增加身體負擔。 小心陷阱!「零」反式脂肪就是無反式脂肪嗎? 常有人詢問,食品標示中看到為「零反式脂肪」,是真的無反式脂肪酸嗎?高敏敏提醒,不代表沒有添加反式脂肪喔!因為根據食藥署規定,每100公克/毫升的食品中,反式脂肪量在0.3公克以下,或食品總脂肪不超過1公克,都是可以標示為「零」的!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以成年人一天攝取2000卡熱量來計算,反式脂肪容許量為2公克。因此,即便「零反式脂肪」食品不超過0.3公克,也要注意不要一不小心就攝取過量喔!  (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愛吃剛出爐麵包 會致癌嗎? 大口吃肉也能瘦身? 營養師點名3健康疑慮別忽略
-
2020-06-03 科別.眼部
隱形眼鏡該如何正確清洗保養才乾淨呢?
預防疫情勤洗手,同時也要注意隱形眼鏡的清潔工作喔!配戴隱形眼鏡時,會接觸人體眼睛及外界空氣,一段時間後會有髒污、油脂、蛋白質沉積物,這些殘留在鏡片上的物質,可能會使眼睛的氧氣供應較低、眼睛乾澀,造成角膜新生血管,或直接引起眼睛感染等傷害,但您知道如何正確清洗、保養嗎?隱形眼鏡清潔/保養液的種類隱形眼鏡清潔跟保養液是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可依功能分為清潔液、生理食鹽水、保存液、酵素液。1.清潔液:清洗鏡片2.生理食鹽水:沖洗鏡片3.保存液:浸泡及消毒鏡片4.酵素液:去蛋白,對鏡片具備清潔(表面汙物、蛋白質)、消毒(細菌、微生物,如阿米巴原蟲)、沖洗、儲存等不同功效。市售品也有同時具多種效果之清潔/保養液。請先考量自身配戴鏡片種類(硬式/軟式/矽水膠)、使用習慣以及預期達到目的,才能聰明選擇喔!鏡片的清洗及保養方式鏡片的一般清洗及保養方式,可參考以下建議步驟,或透過食藥署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相關資訊。⑴將鏡片放在左手掌心,清潔液搖勻後,倒1或2滴在鏡片上。⑵以右手食指指腹,將鏡片呈放射狀向外搓揉20秒至30秒左右。⑶以生理食鹽水將鏡片沖洗乾淨。⑷將洗淨的鏡片分別置入水盒中(約七分滿的新鮮清潔/保養液),浸泡6小時以上,才可取戴。為避免發生潛在風險,使用隱形眼鏡清潔/保養液時請注意:▶除確認保存期限外,使用前,也要注意開瓶後可使用時間,如過期則不應再使用。▶使用時,瓶蓋要朝上或側放,不得朝下擺放,以免污染。▶鏡片掉到地面或桌面,須重新洗乾淨、浸泡、消毒後再戴上。▶若含過氧化氫(白金環、中和錠)的產品,成分較刺激,配戴鏡片前,須確認是否已徹底中和完畢,如鏡片上殘留未完全中和溶液,可能會造成眼睛灼熱不適感,應立即取下鏡片,並以無菌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睛。▶除鏡片外,每次使用後保存盒也要記得清潔,並定時更換保存盒內的清潔/保養液,建議每3個月換新保存盒。▶所有與隱形眼鏡相關的物品,如鏡片、水盒或清潔/保養液等,存放時盡量不擺放在潮濕處,如浴室。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5-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瑞德西韋7月底到貨 首批千人次用量
疫情雖趨緩,但為了因應新冠肺炎再次來襲,衛福部食藥署火速核准新藥「瑞德西韋」輸入許可,預計六月一日發放我國首張「有條件核准藥品許可證」。我國是繼日本之後,全球第二個核發瑞德西韋許可證的國家,預計向美國吉立亞公司購買一千人次用量,盼七月底以前輸台。瑞德西韋是國內第一個取得有條件核准藥品許可證的藥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副組長吳秀梅昨天表示,這次用「飛行的速度」審核,台灣吉立亞公司於五月廿五日送件、廿八日完成審查、廿九日進行會議討論、卅日即核准核發,過去審核一般藥品許可證至少要三百六十天,這次只用了五天。吳秀梅指出,台灣曾參與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十一名中重度患者用藥後,肺部浸潤等明顯改善,台灣也因為參與臨床試驗,才有資格輸入這款藥品,臨床試驗將於五月底結束,於是因應疫情啟動緊急使用命令,所以用最快速度審核,以免未來無藥可用。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初步資料顯示瑞德西韋有療效,廿九日參與討論的專家都支持瑞德西韋有機會引進國內,使用時會注意病人安全,將持續監測肝腎功能,個案資料都要通報。吳秀梅表示,藥廠仍須提供治療計畫,未來每位患者用藥都須登錄名冊。美國依照緊急授權命令,是全球第一個使用瑞德西韋的國家,其次是日本,於五月七日依特別緊急許可發給瑞德西韋臨時許可證,第三個就是台灣,我們也是全球第二個核發瑞德西韋許可證的國家。
-
2020-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史上首次 瑞德西韋5天獲藥證最快7月底抵台
為防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食藥署短短5天火速核准準新藥「瑞德西韋」許可,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款取得有條件核准藥品許可證的藥品,1000人次藥品最快7月底前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指揮中心研發組副組長吳秀梅宣布,因應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可能持續發展,食藥署5月25日接獲藥廠申請瑞德西韋查驗登記後,在短短5天內火速審查完畢,瑞德西韋將成台灣史上第一款取得有條件核准藥品許可證的藥品。吳秀梅說,瑞德西韋是一種凍晶技術的注射劑,原本是用來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品,但實驗發現效果不是很好,想不到用於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效果相當好,對於症狀改善相當明顯。吳秀梅指出,台灣在疫情期間曾參與瑞德西韋臨床試驗,11名中重度患者在用藥過後,對於肺部浸潤等症狀都有明顯改善,台灣也因為參與該藥臨床試驗,才有資格輸入這款藥品,眼看臨床試驗將於5月底結束,若不盡快核可,台灣恐怕沒藥可用。因此食藥署5月25日接獲藥廠申請查驗登記後,幾乎以「飛行的速度」啟動各組人馬加緊審查,5月29日就召開專家會議,決議有條件開放用於重症患者。根據規定,瑞德西韋僅能用於重度患者,包括在未使用吸氧治療之下血氧飽和度小於94%、須使用吸氧治療、須使用機械呼吸器或已裝上葉克膜的病人,最長可用藥10天。成人劑量方面,第一天要注射200mg,第二天起每日注射100mg,只要症狀好轉就可考慮停藥,最長可用藥10天;孩童方面,若體重大於40公斤比照成人劑量用藥,3.5公斤至40公斤兒童第一天每公斤給予5mg,第二天起每公斤給予2.5mg。吳秀梅指出,目前瑞德西韋5月1日已獲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日本則是給予特許緊急許可藥證,緊接著就是台灣,但若看實際拿到藥證國家,台灣算是第二個,其餘如南韓等國家都還在審查當中。吳秀梅說,下週發出藥證後,預計會先下訂1000人次藥品,最快7月底可望到貨,未來萬一疫情捲土重來,仍可確保重症患者有藥可用。
-
2020-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5天審完瑞德西韋許可證成全球第二 吳秀梅細說背後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核准瑞德西韋藥品輸入,審核過程僅短短5天,初步規畫備貨1000人次,僅能提供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給藥時間最長10天,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台灣是國際上第二個核發有條件核發藥品許可證的國家,其餘國家皆在審核中。吳秀梅表示,這次真的是用「飛行的速度」在審核。台灣這次會審得又快又急,主要是瑞德西韋設廠於美國,依照美國的聯邦法規定,藥品尚未在美國許可證之前,藥品若要輸出其他國家,必須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項規定,包含該藥品正在該國進行臨床試驗、該國已經核准該藥品取得許可證等。而台灣僅符合「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國家」的條件,吳秀梅說,瑞德西韋在台灣的臨床試驗到5月底為止,到了6月台灣連第一項條件都沒辦法符合,因此與台灣吉立亞公司溝通,台灣吉立亞也在瑞德西韋用於重症患者臨床結束解盲,並且立即送件。食藥署收到案件後,動員各組同仁盡速審核「有條件核發藥品許可證」,昨天完成最後的討論,下周一將可核發許可證,吳秀梅表示,如此一來,即使瑞德西韋在台灣臨床試驗都已經結束,也能符合聯邦法的規定。吳秀梅表示,第一個可以使用瑞德西韋的國家是美國,第二個是日本,第三個就是台灣;不過美國的狀況與台日不同,吉立亞公司位於美國,因此美國訂定的緊急授權命令(EUA),是由政府直接認定未取得許可證的藥品,臨床是否可以使用,美國在5月1日就以緊急授權命令核准瑞德西韋於美國使用。日本尋求的方式與台灣相同,日本在5月7日依照特別緊急許可發給瑞德西韋臨時許可證,並且在美國吉立亞生產第一批瑞德西韋時就取得藥品,台灣則希望在第二批時瑞德西韋取得藥品,吳秀梅表示,預估7月底希望可以取得瑞德西韋。吳秀梅表示,目前瑞德西韋的使用方式為第一天使用200毫升,第二天後使用100毫升,以此劑量最長使用10天,兒童體重高於40公斤藥劑用量與成人相同,台灣目前疫情趨緩,1000人次的備貨應該是非常足夠的。
-
2020-05-30 科別.骨科.復健
「肌內效貼布」真的有效還是噱頭? 專家告訴你
您看過慢跑者、籃球員或網球選手,使用五顏六色,像是膠帶的肌內效貼布嗎?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其主要功能為預防或減緩運動傷害,在復建科、骨科或神經科,常見復健科醫師透過肌內效貼布,藉此改善患者的肩頸痠痛、落枕、腕隧道症侯群或抽筋、扭傷、拉傷等肌肉、筋膜組織的發炎問題,甚至有人因此誤以為是酸痛貼布,食藥署邀請到澎湖縣馬公市第三衛生所高傳哲物理治療師,為大家說明肌內效貼布與酸痛貼布的原理和使用方式,是迥然不同的喔!酸痛貼布/肌內效貼布 原理大不同酸痛貼布:運用藥性或溫熱/涼感成分來舒緩酸痛不適、改善扭傷腫脹。肌內效貼布:利用貼布本身具備的伸縮彈性,依肌肉結構(肌理)順向或逆向貼紮,協助肌肉放鬆或強化肌力。以跑馬拉松而「鐵腿」的運動員為例,高傳哲指出,使用酸痛貼布者會直接將貼布貼於小腿肚上;若使用肌內效貼布則是沿小腿肚外圍貼紮,呈中空Y字型,利用貼布的延展彈性幫肌肉放鬆,因原理不同,使用方式也不一樣。肌內效貼布須專人指導有些人對肌內效貼布感到好奇想了解,大多是看到運動場上運動員使用,得知其功效後就自行買貼布回家,一邊看圖片或影片跟著貼紮;殊不知,使用肌內效貼布需有專業技巧。高傳哲強調,使用肌內效貼布前應先了解肌理,因為貼紮時需針對患者症狀,搭配不同的張力、貼法及肢體擺位,方能對症下貼且貼得精準;如果貼錯了,覺得沒效還算事小,萬一想放鬆或提升肌力,卻貼錯方向反而會造成傷害。食藥署提醒,剛開始使用肌內效貼布時,最好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與指導,直到熟稔肌理和貼紮方式後,再自行使用比較安全喔!肌內效貼布不含藥性 沒有副作用至於肌內效貼布可以貼紮多久、有副作用嗎?高傳哲說明:「肌內效貼布不含藥性,沒有副作用,只要不對黏膠敏感的人都可以使用;只是貼布的黏性與彈性會逐漸遞減,如果貼布彈性不佳效果就會不好,大概2天或是貼布因脫膠而掀起時,使用者就可以主動撕掉了!」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食藥署今准許瑞德西韋輸入 僅能用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為保障國內病人接受治療之權益,並積極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的發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昨邀請國內藥學及臨床醫學專家召開會議,討論瑞德西韋(Remdesivir)藥品之查驗登記申請,今准許輸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副組長吳秀梅說,廠商在5月25日送件,食藥署與CDE審查,5月28日完成審查,昨天進行討論會議,會以藥事法第48條之2規定,有條件核准該藥品專案輸入使用於重度新型冠狀病毒,包含成人、兒童都可以使用。吳秀梅表示,瑞德西韋的治療時間最長10天,藥廠必須需要提供治療計劃,以及用藥患者的登錄名冊,由於這次是因應緊急授權命令開放,因此藥廠必須要在一年內完成技術性資料,有最新臨床試驗結果資料要送署審查,要更新仿單者要立即執行等。綜觀其他國家使用瑞德西韋的狀況,吳秀梅表示,美國在5月1日透過緊急使用授權命令(EUA)使用瑞德西韋,日本則是在5月7日也是透過特別緊急許可輸入,台灣則是在5月25接到申請、5月29日也就是昨日討論完成,業者將會於下周會領到這個許可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考量到新冠肺炎後續仍可以會出現,因此幾種重要的藥物,國內也嘗試在爭取使用,瑞德西韋的多國多中心的臨床試驗台灣也有參與,昨天藥廠提供的資料,也有部分是我國參與的實證資料。張上淳表示,初步的資料顯示瑞德西韋的使用是有效的,雖然不是嚴謹且具有充足的科學證據,但防範患者病情惡化,還是希望能使用到瑞德西韋,因此昨天討論專家都支持讓它有機會進到國內,萬一病人需要用就可使用。我們也會注意病人安全問題,使用中會要求病人持續監測其肝功能腎功能等副作用,個案資料都要跟政府通報。
-
2020-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因防疫有成!落實生技力,法規、資金不可缺
台灣因防疫有成躍升國際焦點,但隨疫情擴散全球,「後疫情時代」有賴生技產業研發出疫苗、藥物和檢驗試劑。如何落實生技力?昨天在生技中心舉辦的「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論壇中,認為法規、資金等環節,缺一不可。生技中心涂醒哲董事長表示,此次疫情讓各國政府體認公衛醫療用品是不可缺乏的戰略物資,不能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各國政府深知需本土製造或尋找可信賴國家替其製造的重要性,對台灣科技防疫能力及智慧製造的信賴感增加時,勢必出現全球轉單效應,政府與產業須快速掌握。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研發時就要把製造及核准的需求納入其中,特別是法規,絕對要優先思考。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指出,為了達到盡速開發,檢驗試劑、藥物、疫苗、醫藥用品等,應縮短開發上市速度,經濟部近期正在大幅修改「生技新藥的發展條例」,希望從政府的法規來帶動產業。衛福部次長何啟功指出,這一次疫情中,涉及緊急授權命令,食藥署全程與業界溝通,目前食藥署也已提供新冠病毒的標準檢體,期讓品質及速度兼具。
-
2020-05-29 養生.聰明飲食
網傳吃西瓜可以壯陽? 看看食藥署怎麼說
網傳西瓜中含有瓜胺酸(尤其在西瓜皮中的含量更高),瓜胺酸(citrulline)在吃進體內後會轉化為精胺酸,生成可以促進血管擴張的一氧化氮,具有擴張血管的功能,因而有吃西瓜能可能增加陰莖尺寸和促進勃起,有與威而鋼類似壯陽效果的傳言。對此食藥署提醒,目前西瓜的壯陽效果尚不確定,相關作用機轉仍在科學研究階段,並無明確研究報告指出西瓜可以壯陽,且食用量的多寡亦有待研究,呼籲民眾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過度輕信。建議有勃起障礙的患者,應適時諮詢專業醫師,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食用過量恐致胃病糖尿病及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宜吃西瓜,西瓜內的糖份及其利尿作用,會增加患者腎臟的負擔;且西瓜水份含量多,吃太多會沖淡胃裡的胃酸,引致胃炎、消化不良或腹瀉等病。適量食用 消暑解渴有益健康但西瓜除了含有瓜胺酸以外,還富含茄紅素、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防癌功效。一般人較熟知番茄茄紅素含量高,往往不知紅西瓜含量也頗為豐富,若以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為例,紅西瓜明顯高於柳丁,比起木瓜也毫不遜色。在炎熱的夏天,食用適量的西瓜,不僅能消暑解渴,也能攝取許多對健康有益的成分,是夏天很棒的天然消暑水果。原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
-
2020-05-27 新聞.食安拉警報
挺食品業者外銷 食藥署推5便捷措施
隨著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各國邊境食品安全管理意識抬頭,我國業者申請外銷加工食品衛生證明需求逐年增加。為協助國內加工食品外銷產業發展,食藥署近期針對業者外銷加工食品申請證明,陸續推動線上申辦、簡化申請文件、簡化申辦流程、電子化通知、多元繳費等五大便捷申辦措施。去年7月1日全面實施至今,已受理超過6000件線上案件、文件資料與申辦天數等也減少,讓業者申請更有效率。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表示,國際間為確保進出口食品衛生安全,在邊境實施查驗時,部分國家針對特定風險產品,會要求業者提供輸出國官方出具衛生證明文件,以佐證產品衛生安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食品工廠稽查科科長楊雅珺表示,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30條規定,經營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或食品容器輸出的業者,為出具證明文件需要,得向主管機關申請辦理檢驗或查驗,符合規定者,核發衛生證明、檢驗報告或自由銷售證明等外銷證明文件。楊雅珺說,食藥署目前已核發外銷加工食品的自由銷售證明、檢驗報告、衛生證明、加工衛生證明等四個外銷證明,以便業者出口在國外競爭,而為讓業者更便捷,現也透過E化方式,已全面採線上申辦並有精進措施。如食藥署今年已完成跨系統串接「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非登不可系統)之登錄資訊,包含食品業者基本資料、食品添加物許可證等,並整合多項業者具結聲明文件,改由線上勾選,簡化文件申請。另外,也簡化申辦流程、並電子化通知與多元繳費。楊雅珺說,自2017年10月1日起,採認製造廠通過第二級品管驗證有效證明,及自2019年4月15日起,採認衛生機關稽查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合格紀錄,符合規定條件者,經書面審查通過即可核發衛生證明,免再次進行實地查核流程,申辦速度最高可快4倍。而2019年10月1日起,也改以系統電郵通知七種繳費管道及領證,讓業者資訊獲得更即時,增加繳費便利性,以便加快業者外銷速度。
-
2020-05-27 新聞.健康知識+
胡蘿蔔吃太多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 是真的嗎
維生素A是維持人體正常視覺功能、生長發育及組織分化所必需之脂溶性維生素。正常成人對維生素A的上限攝取量是每日3,000微克視網醇當量。每日均衡飲食且適量攝取維生素A有益身體健康,但攝取過量會怎麼樣呢?有一說法稱「胡蘿蔔(紅蘿蔔)吃太多,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這是真的嗎?攝取過量 會有維生素A造成的急毒性症狀食藥署表示,長期食用大量動物肝臟、魚肝油或服用高劑量補充劑為造成維生素 A 中毒之主要成因。一般維生素A造成之急毒性症狀,會有噁心、嘔吐、頭痛、腦脊髓液壓力增大、暈眩、視力模糊及肌肉不協調等現象。非肝臟病變 過量維生素A會自然排除若不小心攝取過量的維生素A,只要確定不是肝臟病變引起的黃疸,停止食用過量維生素A及經治療後,堆積在體內的維生素A就會自然排除。食藥署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或謠言而延誤就醫時機。原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
-
2020-05-26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麵包不好?營養師教你避開3地雷健康吃
被稱為「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的反式脂肪,常出現在麵包、餅乾、中西式糕點等,具有「香、酥、脆」口感的食物中,讓其帶著誘人香氣和金黃色澤,吸引著客人上門購買。認識反式脂肪,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反式脂肪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若攝取過多,會提高體內的壞膽固醇(LDL),並降低好膽固醇(HDL)。而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壁,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讓身體容易出現發炎反應。因此,衛生福利部規定,自2018年7月1日起製造的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部分氫化油),以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反式脂肪」到底是甚麼呢?請營養師高敏敏來解說!反式脂肪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反式脂肪,源自於牛、羊等反芻動物因特殊消化道細菌作用,會將吃進去的牧草發酵為部分的「反式脂肪酸」,研究指出,天然反式脂肪並不會對健康產生負擔。另一種則是加工產出,主要是來自經過氫化的植物油,高敏敏進一步解釋,其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的分子結構,讓油能更耐高溫、增加穩定性及保存期限,但也同時產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暗藏於麵包中,如何挑才能避開健康地雷?反式脂肪最常出現在麵包中!而麵包是許多人最方便的早餐選擇,或是嘴饞時的小點心。高敏敏提醒,為了避開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影響,在挑選上,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大地雷!地雷1 麵包內餡最受歡迎的包餡麵包,高敏敏指出,甜餡多以紅豆、奶油、巧克力為主,有時為了增添風味會添加果糖糖漿,而果糖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鹹餡所使用的配料,在製作過程中時常加入油脂增加口感,若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油脂料理,不自覺地就將反式脂肪吞下肚!地雷2 酥皮高敏敏表示,像頗受民眾喜愛的可頌麵包、起酥麵包、甜甜圈等口感酥脆的麵包,在製作過程中,為了讓表皮酥脆、更具風味,通常會加入很多含有反式脂肪的酥皮。所以在挑選麵包時,還是放下誘人的酥皮麵包吧!地雷3 抹醬抹醬的製作過程中需要使用油脂,業者常用反式脂肪作為添加的油脂,不僅可增加風味,也可以藉機增加保存期限。選購時要注意看包裝標示,有標示「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轉化脂肪」等都是反式脂肪的名稱,要特別小心。掌握訣竅,逃離反式脂肪她建議,挑選麵包時,應選擇天然、原味、無添加的麵包,若麵包的油脂含量低,表示添加的反式脂肪量就越低。此外,高敏敏也提供三大訣竅,讓民眾能避開反式脂肪的陷阱。訣竅1 注意看標示市售的麵包、糕點都有營養標示,標示越詳細的產品其實越有保障。敏敏營養師小提醒:雖然有些麵包標示為不使用反式脂肪,但卻使用棕櫚油作為添加油,因為棕櫚油在高溫油炸下表現較穩定,被稱之為植物界的豬油,但它的飽和脂肪含量較多,攝取過量容易造成心血管的疾病。訣竅2 用全穀麵包代替一般麵包選擇五穀雜糧(含堅果、種子類)的麵包,可以攝取到較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吃得更健康。敏敏營養師小提醒:選購添加橄欖油的麵包,其單元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助於降低血管內的壞膽固醇喔!訣竅3 加工的麵包應特別注意大家都很容易被麵包的香氣所吸引,但這些太香、色澤漂亮、口感軟、過程繁複的麵包,在製作過程中都會為了口感而添加較多的糖量及油脂,一旦過量攝取,就容易增加身體負擔。小心陷阱!「零」反式脂肪就是無反式脂肪嗎? 常有人詢問,食品標示中看到為「零反式脂肪」,是真的無反式脂肪酸嗎?高敏敏提醒,不代表沒有添加反式脂肪喔!因為根據食藥署規定,每100公克/毫升的食品中,反式脂肪量在0.3公克以下,或食品總脂肪不超過1公克,都是可以標示為「零」的!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以成年人一天攝取2000卡熱量來計算,反式脂肪容許量為2公克。因此,即便「零反式脂肪」食品不超過0.3公克,也要注意不要一不小心就攝取過量喔!
-
2020-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出不敢用免洗餐具? 消除病毒1招就可以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環保署發現,民眾免洗餐具用量增加50%,雖然減少心理恐懼,卻帶來環境傷害。環保署呼籲希望大家能維持不用免洗餐具的習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也說,餐具洗乾淨就能清除病毒。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調查銷售與處理的相關數據,可能因新冠疫情影響,民眾與餐廳擔心疫情散布,開始用一次性餐具,例如免洗筷,上升幅度竟高達50%!然而在全民努力下,疫情趨於穩定,因此希望民眾能回歸正常生活,使用重複性餐具。張上淳也說,平常用肥皂洗手,雖然肥皂不能殺死病菌,但在仔細搓揉加上充分清洗,雙手清潔很乾淨,就可以把病菌帶走,減少疾病感染的機會;餐具清洗也是同樣原理,在用適當清潔劑清洗後,就可以把沾染髒汙的病菌洗乾淨。沈志修強調,餐飲業者遵照衛福部食藥署「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並搭配環境清潔與消毒,就能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而使用免洗餐具,除了造成資源浪費,回收處理時也會造成環境負擔。指揮中心也說,呼籲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減少使用免洗餐具,這樣才是真正的防疫撇步。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使用酒精消毒 噴的、抹的哪種效果好? 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差在哪? 專家一次解答
-
2020-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殺菌又不傷皮膚的「白藥水」 能當乾洗手用嗎?
有此一說:家中親戚因家人目前打化療藥,因免疫力變低,外出時會攜帶酒精或乾洗手液使用,因武漢肺炎目前酒精和乾洗手液都不易買到,在住家附近的藥局詢問時,推薦白藥水當乾洗手液使用,說是可以殺菌也不傷皮膚,但白藥水的用途是有傷口時使用,請問白藥水真的能當乾洗手用嗎?------------------------------------------------------------------問:白藥水能當乾洗手用嗎?林毅敦醫師回答: 「可以,但是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成本也較貴,如果可以買到75%酒精最好!!」 葉宗仁中醫師回答:「白藥水真的是能當乾洗手用,可改用軟便宜的次氯酸水。」 次氯酸水作用:次氯酸(HClO)結構和漂白水相當類似,具有能穿透無套膜病毒,讓細胞膜蛋白結構崩壞的特性,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在食藥署規範濃度、劑量下,可做為飲用水的殺菌劑,以及食品容器、食材洗滌用途。
-
2020-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85分鐘檢驗出新冠病毒 陳時中接受廠商贈檢測儀
瑞基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經衛福部食藥署專案核准,製造新冠病毒檢測儀器「自動化核酸分析儀」,今天在衛福部澎湖醫院,捐贈5台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衛福部長陳時中代表受贈,將配置離島醫院,85分鐘就可以完成新冠病毒檢驗。衛福部受贈後,預計把這5台儀器放置在衛福部澎湖醫院、衛福部金門醫院、連江縣立醫院、蘭嶼衛生所及綠島衛生所等5單位,提升國家防疫量能。衛福部長陳時中致詞表示,疫情從非常緊張到現在,台灣疫情將趨緩,到今天沒有傳出本土的案例,不過他說,雖然都沒有,還是要有備無患,念茲在茲;防疫就是跟時間作戰、賽跑,愈早把相關可疑的人找出來,隔離開來,好好治療,疫情就不可能往外再擴散。陳時中說,未來疫情趨緩的時候, 要建立起個人健康行為,也就是防疫新生活,要從最基本的生活型態和健康行為養成,「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很難」,不過在離島有這樣方便的儀器,很快就可以檢驗,大家就會更安心,這算起來是「國產之光」,檢測很快,85分鐘就可以完成,程序也簡單,可發揮最好的效果。瑞基海洋公司表示,生產「瑞基新型冠狀病毒(orf 1ab)檢測試劑」及「瑞基自動化核酸分析儀」,今年4月30日取得食藥署專案製造核准,利用自動化核酸萃取及分析儀器,醫護人員採檢後只需將檢體放入儀器就可自動得到檢測結果,檢測時間約85分鐘,且體積小較便利。
-
2020-05-18 名人.精華區
徐丞志/逐步解封 台灣檢測技術準備好了?
新冠肺炎防疫已進入全球科技競賽階段,台灣目前防堵疫情成果斐然,在口罩販售、追蹤定位的科技表現也令國際社會印象深刻,但在檢測與試劑研發,起步卻相對較晚。台灣防疫做得好、病例少,反而是研發試劑受阻的主因之一,不過,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生技產業需要長期布局,台灣還是有機會迎頭趕上。韓國趕上時機 搶攻全球市場其實台灣和韓國差不多同一時期發展生物醫療技術,韓國除了大家在媒體上常看到的醫美相關產業以外,主力為生物相似藥的開發,台灣則是以新藥研發相關產業較蓬勃。但在這次疫情,韓國的反應速度明顯勝出,另外韓國也在大流行的災難中,抓住檢體易取得的契機,藉此加速了試劑的驗證並進軍國際市場。韓國Seegene公司早在武漢封城次日,也就是一月廿四日完成檢測原物料採購,二月初完成實驗室測試,一周內取得韓國政府核准上市。剛好大邱爆發疫情,大流行下很容易取得檢體進行臨床試驗。三月歐美因疫情爆發急需抗原檢測產品,韓國趕上時機,搶攻市場銷往各國。幾家韓國的生技大公司,因此迅速打開國際知名度,隨著各國疫情難止,預期韓國產業在未來三、五年內都有可觀的成長空間。疫情控制的好 竟不利研發?發生社區大流行的國家,檢體取得相對容易,台灣疫情控制的好,反而在抗原試劑研發上受挫。大部分檢體都在疾管署,雖然有釋放出來提供實驗單位申請驗證,但數量有限,不易取得。臨床試驗講求實戰經驗,不能只用培養的病毒做實驗,關鍵是要臨床取得的檢體,才能真正做到驗證。現在台灣一間醫院收治確診個案可能最多幾十例,但疫情嚴重國家,則可能有上千例檢體。食藥署目前核准試劑大多都在國外做臨床試驗,例如義大利、加拿大甚至中國等。我的實驗室也在開發新冠病毒檢測技術,但因台灣檢體相對取得不易,最後與加拿大跨國合作,由當地醫院提供檢體。臨床試驗程序多 緩不濟急其實政府已努力協助,最近陸續收到食藥署和國衛院等相關單位的訊息,可申請提供檢體,但臨床試驗程序很多,例如還要經過人體試驗委員會核准等。台灣要趕上現在的國際疫情,有點緩不濟急。但放眼未來一至兩年,現在布局仍不遲。目前看來,全世界都在想辦法取得與新冠病毒和平共處所需要的資源與關鍵技術,台灣的基礎科學教育根基不錯,徐丞志建議,我們應該善用自身長處。疫情趨緩,人員移動和交流勢必恢復,未發生社區大流行的台灣社會,是否能承受?國內或許已有某種程度的流行,只是我們不知自己真實的流行病學資料,建議考慮做血清抗體的抽樣調查,評估國內實際感染規模。這也是歐美現在正積極在做的。未來在機場與港口的檢疫,要如何作、規模要做到什麼程度、相關檢測技術是否夠成熟,也是政府立即要面對的難題。(作者徐丞志為台大化學系助理教授)●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5-17 新聞.健康知識+
拉直?變捲? 一起認識燙髮劑的原理
女性(男性)為變美會在頭髮上下功夫,除了剪髮跟用板夾在做造型外,許多人也會選擇讓髮型維持比較久的方式-燙髮。使用燙髮劑後可以變直或變捲,究竟是什麼樣的原理改變頭髮造型呢?市售的燙髮劑主要分為冷燙、熱燙二種,有的以頭髮捲曲為目的,有的是以直髮為目的。近年來的燙髮劑多以冷燙二劑式為主,而燙髮劑造成頭髮造型改變的原理,主要是使用燙髮劑改變毛髮角蛋白中的雙硫鍵,透過第一劑還原劑將毛髮角蛋白中的雙硫鍵切斷,使用造型工具造型後,再使用第二劑氧化劑讓雙硫鍵重新排列組合成新造型,透過還原、氧化交替的過程達到頭髮捲曲或變直的目的。食藥署提醒,燙髮劑屬於特定用途化粧品,購買及使用前要看清楚產品是否經過衛生福利部核准,千萬不要用在眉毛、睫毛等頭髮以外的毛髮,更不要使用來路不明,或標示不清的產品;此外,燙髮與染髮建議間隔1星期以上,以減少頭皮與頭髮的負擔;而如果使用燙髮劑曾經產生過敏反應,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或頭皮、頸、臉部有腫脹、受傷、過敏、發炎狀態、皮膚疾病或身體有特殊情況(如:患病、病後恢復、生理期及懷孕期間等)者,也要避免燙髮,以免產生不可預知的風險。使用燙髮劑時要依照產品使用說明書使用,操作時記得要戴手套,以減少燙髮劑與手部接觸;塗抹燙髮劑時要避免接觸頭皮,如果不小心接觸眼部、臉部或頸部時,要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並迅速就醫。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5-16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台灣麵包危險,勿食用? 食藥署出面闢謠
台灣麵包危險,勿食用? 剛烤好的麵包香氣四溢,讓不少人抵擋不了麵包誘惑,是許多人早餐或點心的最佳選擇;但最近網路上又流傳著一說法「台灣麵包危險,勿食用」,指出台灣麵包的「麵粉改良劑」有傷肝、致癌危險,叫大家不要吃。對此,食藥署出面闢謠,強調謠言中所提到的麵粉改良劑成分中的過氧化苯甲醯及偶氮二甲醯胺均為我國准許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也是國際間聯合國食品標準委員會、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台灣的管理規範與國際一致,民眾可以安心食用。食藥署指出台灣對於食品添加物管理,是採正面表列方式,並訂有使用的食品範圍、限量以及規格標準;在合法且正確地使用情況下,並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且將會密切注意國際資訊,滾動式檢討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規定,讓民眾食得安心。十元麵包,成分安全嗎?而在夜市或市場裡常見的十元麵包,是否真的成分也安全呢?根據華視新聞針對市面上常見「10元麵包」的調查,指出台灣麵包價格貴的、便宜都有,發現差別在於與「原料」的使用有關,包括麵粉、奶油、酵母、肉鬆等原料,都存在非常大的價差。實際搜尋其中一家10元麵包的工廠,發現其沒有營業登記,老闆很神祕不願透露批發與製作過程,導至10元麵包的衛生安全無法追查,恐成為食安漏洞。建議民眾勿貪小便宜,別為了省小錢而傷了身體。食藥署提醒,若民眾有疑慮或想知道有關更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相關資訊,可至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網站首頁(http://consumer.fda.gov.tw/>整合查詢服務>食品>食品法規>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項下查詢。原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
-
2020-05-16 新聞.健康知識+
網傳蜂蜜加熱恐致毒 食藥署闢謠:只會變苦
台灣是手搖飲大國,加了蜂蜜的飲品廣受歡迎,近年網路傳聞蜂蜜加熱恐出現有毒物質,但飲料店仍可見蜂蜜熱飲,引發疑慮。食藥署闢謠指出,蜂蜜加熱只會變苦,不會生成有毒物。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闢謠專區」近日發文指出,蜂蜜本身呈酸性,經加熱或長期儲藏後,蜂蜜中的還原糖(特別是果糖)會脫水分解產生「羥甲基糠醛」(hydroxymethylfurfural; HMF)。 食藥署表示,新鮮蜂蜜的HMF含量一般不超過10mg/kg,但經過長期儲存及環境溫度過高時,HMF值會增加,使得蜂蜜色澤變深且呈現苦味;因此,HMF的含量可反映蜂蜜的新鮮度、加工處理是否失當或摻入人工轉化糖的質量指標之一。食藥署說,目前沒有臨床試驗證據證實HMF對人體有毒性,蜂蜜加熱會出現有毒物質自然是毫無依據的說法,呼籲民眾不要輕易相信錯誤傳聞。
-
2020-05-13 科別.新陳代謝
糖友用血糖機自我檢測 食藥署籲注意五要領
國內罹患糖尿病人數日漸攀升,新冠肺炎期間,部分糖友減少就醫,在家用血糖機自我血糖監測,以減少其他併發症。食藥署呼籲,血糖機在我國屬第2等級醫療器材管理,民眾在選購血糖機時,須在持有藥商許可執照的店家購買,且為確保民眾選購合法血糖機並正確使用,並切記5要領,有效做好血糖監控。食藥署醫粧組科長鄭啓慧表示,由於坊間血糖機種類多,民眾或病友在選購時,應先認明該血糖機產品是否已取得衛福部核發之「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如衛部(署)醫器輸、衛部(署)醫器製等字樣,並確認醫療器材的標籤、仿單及包裝的標示內容,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許可證字號、批號、製造日期及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等資訊,確認產品的合法性,且須詳細閱讀產品仿單及注意事項,才能確保挑選的是正確適用的血糖機。血糖機組合主要包含血糖機、採血針、試紙、品管液。鄭啓慧說,在使用時應切記「保、潔、採、校、維」5要領,詳讀使用說明書,並遵循指示操作,所搭血糖試紙須在有效期限及保存於適當環境;進行檢測前應注意清潔,避免感染風險;病患採檢部位需進行消毒、保持乾燥適量採血,以獲得正確結果。若血糖機掉落、置於潮濕環境或血糖試紙過期受潮及使用方式不正確等,皆無法準確測得血糖值,進而影響醫師診斷,故每次使用血糖機及開啟新試紙使用時,須先以原廠提供的品管液進行校正,以利運作;另外,亦可聯絡原廠,定期將血糖機送回原廠品管維護,才能確保使用效能及準確性,有效做好血糖監控,讓患者及家人都能安心。鄭啓慧說,民眾若對相關醫療器材有疑慮時,可至食藥署網站之藥物許可證資料庫查詢,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後發生不良反應,可向衛福部進行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
-
2020-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消毒產品爭議連環問 陳時中:今天以後不再回應
防疫期間,各類消毒液產品熱賣,旺普貿易公司的「水神」次氯酸抗菌液,遭民眾投訴涉廣告不實,北市衛生局調查後,認為水神抗菌液為一般商品,廣告內容卻涉及讓民眾誤解有醫療效能,以違反藥事法開罰66萬元,並說是「人家檢舉、中央交辦」;日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回應,「中央從來沒有交辦過」。今天記者會上,陳時中則再次針對此一開罰事件做出解釋,並強調「未來不再回應這個問題」。陳時中表示,今天看到某商品的廣告,所以今日一次回應,但日後不會再對特定商品回應。首先針對是否交辦台北市衛生局回應,陳時中表示此為例行性的監控及處理,109年1到4月共有498件,台北市在其中來文衛福部兩次,查明相關解釋,衛福部只有行文這兩次,是例行公事。再者,關於「別人為什麼可以,我卻不行」此點,主要是因為其他商品有醫療器材許可證,食藥署針對類似產品發出三張許可證,經過醫療器材審查程序,才能確保用在人體、宣稱有抗菌效果就要通過此醫療器材許可證。且需根據生物相容性、成分、濃度、製造品質也要符合GMP管理,不是任何人想做就算,還要政府來管理,人民才能安心使用。最後,「連三歲小孩也知道」的部分,陳時中表示,台北市評估違規部分不在圖片,而是產品官網宣稱相關效果,像是十秒有效抗菌百分百、還附上細菌與疾病名稱參考圖等;若要宣稱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經過驗證,要送正式文件到食藥署作相關查驗登記,才能符合我國規定。陳時中表示,官網想避開藥品宣稱醫療效果的第69條規定,但這依然違反了醫療器材審查驗證通過,才能宣稱抗菌則規定。除此之外,產品官網還把效能與某些疾病和諸多細菌病毒結合起來、串連在一起,違規成分最多的部分就在官網上這些內容,要提出這樣的效果必需經過驗證。陳時中更進一步表示,不反對用於環境的清潔消毒,而相關問題「今天之後不再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