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養生.營養食譜
搜尋
食欲
共找到
473
筆 文章
-
-
2024-11-19 焦點.食安拉警報
36歲水果行老闆「長年吃店裡一物」罹患肝癌!醫師指節儉習慣害了他
有些水果價格昂貴,如果放太久部份腐爛,很多人會把壞掉的地方切掉繼續吃,但這樣很可能會不知不覺中攝入足以致癌的劇毒物質。陸媒報導,湖南一名36歲的汪姓男子經營水果店,近日感到疲憊無力,本以為是長期操勞所致,但隨後出現皮膚發黃、體重驟降、食欲不振等症狀,立即到醫院就診。經醫生診斷汪男罹患肝癌,他坦言自家水果店裡經常有腐敗的水果,他捨不得丟掉就把爛掉的部份切除後食用,這一習慣持續很多年,醫師懷疑汪男年紀輕輕就得肝癌和經常性吃腐爛、發霉的水果有關。湖南省中西結合醫院腫瘤二科主任教授鄭天好指出,腐爛的水果裡存在黃曲霉毒素(黃麴毒素),這是一種劇毒,甚至比砒霜還毒,只要一毫克就可致癌。黴變產生的微生物不只存在於腐爛部位,還會隨著汁水在水果內部擴散,肉眼並不能判斷毒素的擴散範圍。因此即使是只壞了一點的水果,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整個扔掉。最惡名昭彰的霉菌毒素:黃麴毒素根據南投醫院衛教資料指出,黃麴毒素不僅是有毒物質,更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最常和黃麴毒素聯想在一起的是發霉的花生,但所有沒有保存好的食品都有可能滋生黃麴毒素,包括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內臟、乳製品、雞蛋水果等。如何預防黃麴毒素?1.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剩餘的最好置於冰箱保存,食材採先進先出的觀念。若發現食物發霉、過期,應立即丟棄。2.儘量少吃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3.少吃易受污染的食物及其製品。4.注意農作物的收成、運輸、貯藏程序,避免黃麴毒素的發生。5.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6.打開後,最好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在低溫、乾燥處,並在有效期限內吃完。7.政府定期抽檢食品中黃麴毒素含量,使食品業者重視黃麴毒素的預防。8.改變錯誤的飲酒習慣。9.不要因為可惜還是把沒發霉的部份吃掉,雖然外觀一切正常但其實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了,若誤食輕者-噁心、嘔吐,重者-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
2024-11-15 養生.營養食譜
流感重症、死亡創新高!陳月卿推薦喝「1碗湯」 抗感冒 南瓜洋蔥5食材聯合作用效益增
聯合報報導,2024年流感季才不到半個月,流感重症及死亡的人數就寫下10年同期新高。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示警,如果年底時流行的流感型別轉換成「H3N2」,將對幼兒跟長者造成極大威脅,應該小心提防,盡快施打流感疫苗。入秋各類病毒活躍,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疫情,常南北奔波、很少生病、體力很好的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建議,民眾感覺快感冒時,可以喝一碗「抗感冒五行湯」」保養,不只可讓身體舒服,病氣一掃而空,這碗湯也是讓自己維持體力,少生病的原因之一。五食材聯合作用,抗感冒效益大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陳月卿就靠著「抗感冒五行湯」養生,平安度過新冠病毒肆虐。「抗感冒五行湯」也可稱為「懶人五行湯」,食材包括南瓜、洋蔥、高麗菜、番茄和馬鈴薯,色澤繽紛,可增加食欲,採用用蒸的烹煮方式,營養比較不會流失,味道十分鮮甜,很適合秋冬食用。此道湯品中,除了有金黃色的南瓜、紅色的番茄、白色的洋蔥、高麗菜及馬鈴薯外,也可視個人喜好加入菇類、毛豆等蛋白質食物,一碗湯有全穀雜糧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茄紅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可當成一餐主食,不僅烹煮好上手,好喝又營養。多重營養助攻,有效抵禦外來威脅南瓜「只要加入當季南瓜,就非常好喝。」陳月卿指出,南瓜富含β胡蘿蔔素、高鉀,熱量較低,保眼、護膚,可幫助身體修補,連皮一起食用,纖維質更多,是很好的主食來源。洋蔥洋蔥含有豐富維生素C與礦物質鉀、鈣、磷等營養成分,也含硫化合物、硒,陳月卿說,可幫助殺菌、免疫力運作,是抗感冒重要戰力。番茄對抗感冒時,番茄也是很狠角色,陳月卿指出,番茄中的茄紅素、β胡蘿蔔素具有很強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提升身體免疫力,特別是煮熟的罐頭番茄,濃縮許多茄紅素精華,能充分發揮茄紅素功用。高麗菜高麗菜含有維生素C,有助抵抗感冒,且讓人更有體力、活力,也含有鈣、鐵、磷等身體微量營素素,以及維生素K、U等成分,有助修補黏膜。馬鈴薯湯品中加入馬鈴薯,可增加湯的甜味,陳月卿說,馬鈴薯富含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B群、鉀等營養素,具有助消化、促進腸道蠕動、降血壓、提升免疫力等功效。透過多種原形食材,帶來抗感冒、維持體力好能量陳月卿指出,這道湯品把各種蔬菜、原形食材一起燉煮,喝一碗湯,等於喝下許多天然營養素,並且色、香、味兼顧,可對抗感冒、維持體力,有效提升全身健康。抗感冒五行湯食材:洋蔥1/2顆、南瓜1/2顆、番茄2顆、馬鈴薯1顆、高麗菜葉數片、番茄罐頭1罐(含整顆番茄)作法:1.洋蔥、番茄、馬鈴薯切塊,2.南瓜連肉帶皮切塊,可保留南瓜籽打精力湯,或磨成豆漿亦可。3.將所有食材放在一個大一點的燉盅,以蒸燉鍋或電鍋蒸40分鐘,即可享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1-15 焦點.健康知識+
體重減輕多少不正常?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當心可能是這十種疾病!
減重許多人一直嘗試努力卻不見得做的到的事。而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明顯下降,這樣的情況並不尋常,可能暗示潛在的健康問題,從癌症、胃腸道到心理健康都有可能。體重減輕多少是不正常?由於荷爾蒙、水分滯留和其他生理心理因素,體重每天可能會變化0.5~1公斤以內。體重明顯下降的情況並不常見,但在不改變飲食量、不加強身體活動或不嘗試減肥的情況下,當體重在半年內減少5到10公斤,或是原來體重的5至10%時,便屬於不正常,此時體重減輕已成為問題。根據《Health Day》訪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臨床營養學部高級營養師Christine Goukasian指出,「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是一個危險信號」,雖然並非所有情況都不正常,但任何持續或不尋常的症狀也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從癌症、胃腸道到心理健康障礙都有可能。《元氣網》以下整理來自各醫師的診斷說法、《Health Day》的研究數據,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可能是以下這些疾病。癌症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數據,這是無意中體重減輕的第一大原因,大約十分之四的癌症診斷都是這樣開始的。體重下降不僅是晚期癌症的徵兆,患有早期腸癌、胰臟癌、胃癌和肺癌、淋巴癌等癌症患者的體重也會減輕。腸胃及消化道疾病10% 到 20% 的意外體重減輕歸因於飲食失調導致腸胃道問題,例如慢性腹瀉、發炎性腸道疾病、消化道潰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症)或過度使用瀉藥等。身體消瘦伴隨腹瀉,食欲差,消化功能差,有可能是消化性潰瘍、便秘、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消化道潰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症)等消化道疾病,或過度使用瀉藥導致。甲狀腺亢進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曾受訪表示,女生如果沒有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不明原因減輕,很可能是罹患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多發生在年輕女性,通常是家族遺傳,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發病,誘發因素多與「壓力」有關。厭食症甲狀腺亢進症狀以手抖、容易喘、心悸、盜汗、體重減輕作為表現。甲狀腺亢進症狀較難察覺,等到出現明顯的手抖、心悸等,往往已經超過三個月以上,且即使是體重減輕,也常被認為是一件「開心的事」,不會被在意而錯過就醫時機。因此,大多數的甲狀腺亢進患者都是健康檢查時才會被揪出。糖尿病黃莉棋指出,另一種體重減輕最常見的原因則是糖尿病,糖尿病典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減輕。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分泌異常,使葡萄糖進入細胞的作用喪失,身體容易無法獲得足夠能量,以致於體重減輕。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通常不會有體重減輕的症狀,而是正式進入糖尿病後才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焦慮、憂鬱、強迫症、厭食症和壓力等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食欲。營養師指出,如果你對吃飯或睡覺沒有太多興趣,以至於錯過了吃飯,那麼你就會減肥。而一些用於治療精神健康障礙的藥物也可能會影響食欲、味覺和嗅覺,並導致體重減輕。牙口問題例如牙齦疾病、假牙不合、吞嚥困難,味覺退化等問題,都可能造成進食不舒服,導致食欲減退。肌少症/衰弱症體重不明原因下降,活動力變差,有可能是衰弱症或肌少症前兆。肌少症好發在營養不良、缺乏運動、糖尿病友等年長族群。這些失能前的表徵,除了及早診斷,最好落實規律運動,及配合補充蛋白質,以延緩疾病發生。每周333─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每次每分鐘最高心跳數達130下,有助延緩體能衰弱、至少保住肌肉不流失。神經系統疾病除了老化之外,65以上老年人體重變輕,還可能潛藏如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老人憂鬱症等風險,這些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欲、吞嚥及食物攝取能力下降。其他疾病其他還包括慢性感染或發炎疾病,如肺結核、愛滋病、自體免疫疾病等,以及心、肺、腎、神經系統的疾病、藥物的副作用,皆有可能導致體重減輕。體重驟降該看哪一科?大家平時應多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養成定期量測體重、血糖與血壓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異常揪出疾病。若莫名其妙的體重減輕,一定要找出病因,如果就醫仍找不出原因,可以先觀察一二個月,若體重有回升跡象可以解除警報;但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疾病則會慢慢「現出原形」,一旦出現其他症狀就要盡快就醫。至於體重驟降該看哪一科?建議可以先看家醫科,讓醫師藉由問診找出問題,而不是去做健康檢查。【參考資料】.《Health Day》.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02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謝外籍看護大愛 陪伴我的老媽媽
母親90歲後體力虛弱,肢體失能,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需要24小時照護,只得請外籍看護支援。起初母親拒絕陌生人照顧,極力反對與排斥,但兒女都有點歲數了,無法長期承擔照顧工作,最後總算勉強答應。第一位照顧外籍看護來自印尼,不會閩南語,只會簡單國語,造成溝通上的困擾,加上吃不慣她烹調食物的口味,母親常食欲不振,堅持在村子裡另請一位歐巴桑來煮飯,雖然增加開銷,但只要能讓母親開心,我們都願意做。家裡的外籍看護來來去去已換了3、4位,母親漸漸習慣,她們認真學習台式料理,照顧母親體貼細心,跟我們相處像家人一樣親近,我們也放下心頭的大石。美國社會學教授薩托表示,「未來照顧年長父母的時間,可能會比撫養一個小孩長大的時間還長。」醫學科技的進步,延長人類的壽命,需要照顧老年的時間會愈來愈長。我的母親民國8年生,今年105歲,為人子女要盡孝道陪伴,讓她安享晚年。雖然她已經不認得我是誰了,但是總不停地問我「吃飽沒?」握住她的雙手,溫暖的傳遞,母親一定能感受到。外籍看護離鄉背井來照顧沒有血緣的長輩,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間大愛,人與人的相遇都是緣分,應真心相待有緣的人,讓愛溫暖人間。
-
2024-11-02 焦點.生死議題
人死前有什麼徵兆?嗜睡、食欲減退…10跡象顯示一個人將瀕臨死亡
資深演員石英上月底以82歲高齡自然老化過世。死亡固然令人哀傷,但這條每個人必走之路,如果是安詳的壽終正寢,也是福氣。而不管是自然老化、或生病、意外,死亡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以下整理人臨終症狀10個跡象,讓我們比較能夠察知身邊親人是不是即將末日,好把握時間與他們道別。人臨終10個跡象一個人接近生命終點時,會有什麼樣的徵兆呢?專家指出,人們通常會經歷某些身體和精神變化,這些變化通常在死亡前的最後一到三個月開始,包括:食欲減退、便秘或尿失禁、出現幻覺等,還有一種特別的呼吸聲,被稱為「瀕死嘎嘎聲」,這是因吞嚥困難,無力將聚集喉後部的口腔分泌物咳出,或肺部分泌物增加,於吐氣時發出痰音般的嘎嘎聲。痰音在吸氣、吐氣都會發生;嘎嘎聲在吐氣時較明顯。.疲勞、嗜睡、不易喚醒.食欲減退或吞嚥困難.便秘或尿失禁.精神錯亂、出現幻覺等譫妄狀況.血壓和心率波動或不規則.煩躁不安.皮膚濕冷、手腳冰冷.疼痛加劇.呼吸急促或呼吸減慢或異常.瀕死嘎嘎聲每個人狀況不一定,也並非所有的徵兆都會出現。親人若有這些跡象出現,這時我們能做的,是他們在比較舒適的狀態度過,食欲不好不用硬要強餵,盡可能幫助他們解除各種不舒服與疼痛。人會知道自己快死了嗎?而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快死了嗎?一般而言,人們在死前會愈來愈嗜睡,漸漸陷入昏迷,一種深度意識喪失和反應遲鈍的狀態。此時他們無法再做出反應,但仍可能聽到其他人說話。因此,在親人臨終前,在他們身邊說說話仍被認為是有意義的,不管是對生者或將死者而言。至於經歷漫長生病過程的人,同樣也會知道有預感來日不多,他們在很少的清醒時間時,會跟身邊的人透露,似乎看到要去的地方、已過世很久的親人等,這些跡象都說明他們即將離去。死亡5徵象而臨終的那一刻真的到來時,以下幾個現象顯示人已經死亡:.感覺不到或聽不到呼吸.沒有心跳,脈搏、頸動脈博動都停止。.對聲音或觸摸沒有任何反應.眼皮微微張開、眼睛固定在某個地方.下巴放鬆,嘴巴微張【參考資料】.《verywell health》.《SANFORD HEALTH》.衛福部臺南醫院.榮民體系居家緩和照護支持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9 癌症.胃癌
29歲正妹「從來沒胃痛過」罹胃癌三期!她嘆3惡習害慘:無症狀不代表沒事
癌症有時會毫無徵兆地找上門。一名29歲的正妹平常完全沒有胃痛或胃脹氣等症狀,等去檢查才發現已罹患胃癌三期,她推估應該與飲食和習慣有關,所幸抗癌成功並生下寶寶。廣西博主「漏漏子NONO」2015年當時29歲,被診斷為胃癌中晚期,她自稱確診前的20多年人生幾乎沒怎麼胃痛過,她人生第一次胃痛是出現在確診一年前,當時是空腹狀態胃有一絲疼痛,她還懷疑是不是心臟痛,直到進食後馬上就不痛了,自此沒再發生過胃痛,甚至連不舒服的感覺都沒有。NONO表示之後的一年頂多會有飽足感,對食物沒什麼興趣,一年後再次出現空腹胃痛,連續一周都沒緩解,但與先前不同,即使吃了飯還是沒有改善。她上網搜尋查出可能是胃潰瘍,於是到醫院預約照胃鏡,醫生表示有一個1公分的潰瘍,還要再做進一步切片檢查。三天後醫生通知她和伴侶一起去聽報告,發現是高級別的病變,後來又換了一家醫院再做一次胃鏡和切片,證實確診胃癌三期,經過手術更發現已轉移。幸好經過治療,NONO今年38歲已抗癌成功治癒,九年來未復發,還生了一個孩子。她表示自己從來都沒腸胃症狀,醫生說飲食習慣可能是一個誘發癌症的因素:一、吃飯不規律生病前三年吃飯時間很不規律,起晚了早餐經常不吃,晚餐又經常推到宵夜時間,而且經常這餐吃一點點,下一餐暴飲暴食,不規律進食使得胃分泌失調。二、喜歡吃醃製食品喜歡吃廣西特有的一種用米醋醃製的水果和蔬菜,基本每月會吃個10次,醃製食品的亞硝酸鹽有致癌風險。三、喜歡吃油炸食品油炸過的雞翅、排骨等都是最愛,而高溫油炸過的食物有致癌的風險。NONO補充並不是有以上飲食習慣就會一定罹癌,但這可能是她年紀輕輕就胃癌的原因之一。她提醒並不是胃要長期有問題,例如胃痛、胃脹氣或胃酸過多才可能罹胃癌,癌症很可能靜悄悄就占據了身體,因此不能單靠自己平常對身體的的感覺判斷,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胃癌早期症狀:體重減輕、食欲變差、解黑便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副科主任朱允義表示,早期胃癌症狀通常不明顯,病人常是因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的情況,去做胃鏡檢查,發現黏膜有些病變、不平整或是有小小的潰瘍,經過切片才發現有癌細胞,也有些是做健康檢查發現的。雙和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胡炳任提醒,有些早期症狀應多加留意,比如體重減輕、食欲變差或是有黑便。黑便是因為腸胃道出血,較嚴重的胃潰瘍及胃癌都有可能出現;體重減輕則不僅胃癌會發生,是所有癌症患者都會有的現象,因此,若有體重減輕合併黑便的情形,就要特別注意。胡炳任說若年紀在50歲以上、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家族病史者可盡早做胃鏡檢查。
-
2024-10-20 養生.聰明飲食
秋冬時節吃什麼魚最肥美?細小魚刺少的魚有哪些?魚罐頭怎麼選比較健康?
不少民眾愛吃魚,除了肉質軟嫩,也能攝取到豐富的好油脂。但很多人不知道挑選訣竅,漁民分享,可從魚眼睛、鰓跟身體觀察。另外,市面上魚罐頭琳瑯滿目,還有香味十足的魚鬆可選,營養師建議,罐頭要挑選成分簡單,沒有過多調味料,魚鬆可以吃,但也要適量攝取。市場買鮮魚訣竅:眼明亮、鰓鮮紅、體不軟爛。有些魚有豐富的好油脂,營養成分高,但若不懂挑選訣竅,不論到市場看到新鮮魚貨,或是超市的冷凍魚片,都不知該如何下手。新北澳底漁港新勝發船隊成員之一的漁民陳麗華表示,買魚最好選當令季節魚類,台灣四面環海,隨著氣候的變化,迴游魚類到台灣的時間點也不一樣,例如現在接近秋冬季節,白帶魚、鯖魚、竹筴魚最為肥美。陳麗華建議,如果民眾無法親自至漁港選購,可利用冷鏈宅配,或到傳統市場買魚時,要選魚眼清澈明亮,鰓的顏色鮮紅,魚體不軟爛,無腐臭味的魚類;若是至超市,則建議選擇真空急速冷凍鎖住鮮度的魚貨。挑選小刺少的魚類,午仔魚、鯖魚、鬼頭刀、白帶魚都不錯。很多人怕魚刺,在餐桌上看到魚就打退堂鼓,就怕送入口中的魚肉會夾帶著細小的魚刺,一不小心就被刺到,甚至卡在喉嚨內,對魚是又愛又怕。陳麗華推薦,海魚的部分,包含煙仔虎、鯖魚、鬼頭刀、白帶魚、鱸魚、剝皮魚、石斑、白鯧魚、午仔魚等多種魚,肉質鮮甜又少小刺,都是不錯的選擇。輔大醫院營養師余家綺則推薦鮭魚、鱈魚、比目魚、午仔魚等,吃起來很嫩,比其他魚類的魚刺較少,可以直接清蒸或是煎熟就好;吳郭魚雖然土味比較重,但可以用豆豉或紅燒的方式烹調,經濟許可,可以選擇已去除魚刺的虱目魚或是鯛魚,烹調上很方便,不用擔心吃到魚刺。肉質鮮甜、小刺少的魚.煙仔虎、鯖魚、鬼頭刀、白帶魚、鱸魚、剝皮魚、石斑、白鯧魚、午仔魚、鮭魚、鱈魚、比目魚魚罐頭挑成分單純、少油鈉,魚鬆少量食用增加食欲。如果想吃魚罐頭,余家綺說,要選擇成分簡單,沒有過多調味料,像水煮或清蒸鮪魚罐頭比較推薦,熱量也不會太高。「颱風麵」會用到的「番茄鯖魚」口味,是先油炸再調味;油漬鮪魚則是泡在橄欖油或植物油內,油脂太多;而鹽漬鮪魚就是大量鹽巴醃漬,都會攝取到太多的油脂或是鈉,對身體負擔太重。鮪魚是大型魚類,部分民眾會擔心有甲基汞殘留問題,余家綺表示,其實一般人適量吃鮪魚罐頭,吃的量不多,不會造成傷害,除非一次吃非常多,特殊族群例如孕婦、哺乳中的婦女或是幼兒,需要考慮到神經系統問題,可能會影響胎兒,建議不要吃這種大型魚類。余家綺表示,民眾想吃鮪魚罐頭沒問題,但不要太頻繁吃,盡量以原型魚肉為主,應選擇小型魚比較好,例如吳郭魚、鯛魚等,會比較安全。而到漁港或賣場時,也會在架上看到各種口味的魚鬆,不但很香也能增加食欲。余家綺表示,魚鬆是用魚肉去做,蛋白質含量高,但作法跟肉鬆是一樣的,會加入大量的鹽巴、糖跟油脂,建議要適量食用,直接吃魚肉是最好的,例如可在煮粥的時候,直接加入魚肉一起烹煮。喉嚨卡魚刺別吞白飯別喝醋,絕對不能摳喉嚨。吃魚時被魚刺卡喉嚨怎麼辦?網路上不少偏方,包含喝醋、吃飯等,但余家綺指出,如果魚刺不小心卡到喉嚨,應該先觀察,不要繼續吃東西,以免造成二度傷害。首先,要看有無疼痛感,可能咳嗽幾下就能弄掉魚刺,喝醋、吞飯無法百分百去除魚刺,甚至可能會讓魚刺卡更深。余家綺說,有些人可能會想嘗試用手指摳喉嚨,把魚刺弄出來,「完全不能做這個動作」,因為喉嚨組織很脆弱,此舉會傷害到粘膜,增加感染風險,發現魚刺卡住,就要趕快去耳鼻喉科診所或是急診掛號,請醫師把魚刺夾出來,才是最安全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14 養生.聰明飲食
不光差在口感!熱咖啡vs.冰咖啡優點大車拚 喝哪種抗氧化效益較高?
你喜歡喝冰咖啡還是熱咖啡?這兩種咖啡除了溫度不同以外,就先氣味、口感甚至健康價值上都有不同效果。熱咖啡:‧類型:熱美式、熱拿鐵、卡布其諾等‧口味:熱咖啡香氣比冰咖啡濃郁,更能釋放咖啡中的揮發性化合物。隨著溫度下降,熱咖啡的口感和香氣也會有所變化。冰咖啡:‧類型:冰美式、冰拿鐵、冷萃、冰滴等‧口味:冰咖啡口感更加清爽,酸度較熱咖啡弱,口感更柔和,能最大程度保留咖啡的風味和香氣,同時柔化酸味和苦味,適合夏天飲用。喝熱咖啡的好處1.熱咖啡中的抗氧化劑含量更高相比用冷水沖泡咖啡,用熱水沖泡咖啡能從咖啡豆中提取更多的營養成分,抗氧化劑是攻擊自由基的分子。體內自由基過多,會增加整個身體的氧化應激,損害細胞並導致長期健康問題。2.熱咖啡的提神效果更好熱沖泡中的咖啡因含量略高於冷沖泡咖啡。相比之下,冷萃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更低。3.熱咖啡讓人更放鬆2021年的研究發現,在接受牙科手術前吸入咖啡香氣的人,比沒有吸入的人更少出現焦慮,更加放鬆。4. i人可能更適合喝熱咖啡一項研究發現,相比拿著冰咖啡的人,拿著一杯熱咖啡的人更有可能認為別人慷慨、有愛心和熱情,不容易怯場。喝冰咖啡的好處1.比熱咖啡的酸性更低對腸道更好對腸道更好是因為冷泡咖啡的製作過程中,咖啡豆中的酸性物質溶解得較少。對於胃部慜感或容易出現胃酸反流的人來說,低酸性的冰咖啡是一個更好的選擇。2.冰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通常更低在製作冰咖啡的過程中,咖啡豆與水的接觸時間較短,從而減少了咖啡因的萃取。對於對咖啡因慜感的人來說,冰咖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3.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咖啡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於保護心血管系統。4.促進代謝和脂肪燃燒較高濃度多酚類化合物等成分,可增加身體的代謝率、抑制食欲和胃口,促進脂肪的氧化代謝和消耗。
-
2024-10-06 醫聲.罕見疾病
精準中西醫合療 罕病男孩重拾畫筆、大聲唱歌
「天啊!我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這段經歷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我是不是要開始著手寫稿出書!」23歲的涂博俞侃侃而談。陽光開朗的形象,讓人難以想像他罹患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坐在病床上的他,僅用塊薄毯覆蓋纖細下肢,幾個月前還曾想放棄治療,讓媽媽每天以淚洗面。怪病致走路障礙、大小便失禁,基因檢測揭祕。2021年盛夏,熱愛運動的博俞開始覺得走路「怪怪的」,左搖右晃像是酒醉,也無法久站,起身費力,大小便失禁,想尿時尿不出,不想尿時膀胱有脹感,「我原先是業務,某天晚上跑客戶時,肚子忽然不舒服,還來不及到廁所,括約肌就失控,非常狼狽。」家住台中的母子倆四處求診,接受各種檢查,試過許多藥物、復健、保健食品,卻找不出病因;後經介紹自費進行基因檢測,但因情況特殊,還需將資料和血液送至美國,三個月後確診為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又稱腎上腺脊髓性神經病變型,Adreno-myeloneuropathy, AMN)。罕病難治,陽光男孩一年半後完全無法行走。AMN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病變(Adrenoleukodystrophy, ALD)」的一種類型,約佔40%至45%,好發於20至40歲。當ABCD1基因發生缺損,細胞中的過氧化小體無法代謝長鏈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 VLFCA),進而堆積在腎上腺,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出現腿部僵硬、全身無力、無法控制括約肌、感覺失調等症狀,甚至可能發生腎上腺危象(adrenal crisis),導致休克、嘔吐、甚至是昏迷。雖找到病因,卻尚無針對已有神經病變成年患者的治療,博俞僅能定期施打抗生素延緩惡化,且原先勉強藉助行器移動的他,在腳意外燙傷後,病情急速惡化到無法行走,加上服用類固醇,全身腫到像水牛,翻身、起身需他人協助。幹細胞移植順利,卻只能暫時保住性命。2022年爽秋,博俞忽感心臟被掐住般一瞬悶痛,旋即失去意識,急救檢查出是肺栓塞所致,加上類固醇引起的脂肪肝。醫師建議接受幹細胞移植,並幸運地在一個月內找到幹細胞全吻合的配對者,移植後一周內,各項數據恢復快速,也沒出現排斥反應或感染。命雖暫時保住,未來仍彷彿看不見底部的懸崖,「那時有跟媽媽討論,若沒有其他方法,是否就順其自然,發生狀況時放棄急救,不讓痛苦延續,也減輕家人負擔。」但朋友無意間看到花蓮慈濟醫院的中西醫合療資訊,讓母子重燃希望。西醫辨病+中醫辯證,症狀奇蹟好轉。花慈院長林欣榮表示,當前醫學界認定AMN患者病入膏肓或難以治癒,但慈濟醫院運用基因定序等先進技術,從傳統中藥中尋找精準藥材,逆轉並改善患者症狀。花慈副院長何宗融說,西醫是辨病論治,依照疾病診斷治療,中醫則為辨證論治,綜合觀察、分析出疾病的性質再治療;但由於中草藥不似西藥般利用新工具分析,建立完整資料庫已久,因此需靠基因研究專家、花慈顧問張建國「燒腦」找精準藥材,補上合療內的中醫拼圖。要找到治療藥物,須先了解致病機轉,張建國表示,AMN起因於ABCD1基因缺損,但研究發現,增加相似基因ABCD2、ABCD3的表現量,有助於改善症狀,目前已確認蒲黃、遠志、川楝、浙貝母、黃耆等十種中草藥正有此效,並可多標靶治療;林欣榮也說,中草藥一帖200元左右,比動輒幾千萬的基因治療便宜許多。首例精準中西醫合療、症狀大幅改善的AMN患者。此外,加上西醫的「經顱磁刺激治療(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及中醫針灸,博俞的手部動作及下肢觸覺、移動、大小便等等功能明顯改善,食欲、氣色恢復正常,能開始執筆寫字、畫畫,或是大聲唱歌,「整體身體狀況進步中,也提升自信,自己有動力往未來前進,更清晰可見未來的樣子。」博俞是首例精準中西醫合療且症狀大幅改善的AMN患者,何宗融說,預計將成果投稿至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提供給全球醫界參考。目前博俞每天三餐服用中藥,每月一次到花慈住院三天,接受進一步治療,本性樂觀的他,也一直在各大社群軟體分享自己的治療紀錄與心路歷程,「痊癒後,我會邊跑業務邊分享自己的經驗,也想出書增加影響力,更希望有導演拍攝這段故事,鼓勵更多人。」
-
2024-10-02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寶貝的藍色世界
午後,張阿嬤由孫子陪同至會談室,阿嬤自訴2年前因胸悶、脹氣、腰骨膝蓋痠痛及夜眠欠佳等身體「甘苦」到家醫科求診,近期失眠加劇、食欲降低,轉診身心科經醫師轉介諮商。阿嬤和先生相依至3年前阿公離世,兒女皆已成家。阿公過世後,阿嬤還會去社區走走,後因跌倒行動不便,且感到聊天愈發無趣而少參與,兒女則不定時幫獨居的她採買送食。半年前,阿嬤的姊姊因病去世,她淚訴姊妹倆的故事、姊姊被送安養過程、疫情探視不便、感嘆人老不中用記憶衰退…,言語中透露,對姊姊的思念遺憾、個人的無助、人生的無意義。阿嬤是因身體不適及夜眠欠佳求診,就醫療角度來看,阿嬤的憂鬱需要專業的協助。2022年國衛院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輕度憂鬱症和重度憂鬱症盛行率分別是3.7%和1.5%;衛福部指出,台灣5%-7%老人常覺得心情不好、悲哀、孤單提不起勁,但老人憂鬱就診率只有1.3%,多數未獲適當醫療。超高齡社會將到來,認識老年憂鬱是偵測問題的開始。老人憂鬱症比起一般成年人的憂鬱更難以覺察,老年人多以身體不適來傳達情緒狀態,且其認知功能降低常被誤認為老化,尤其老人生活多以家庭為主,較難觀察到社會功能變化。就如張阿嬤,老伴走後獨居,跌傷後的不適讓疏離的生活更封閉,姊姊離世未能相送的遺憾,讓阿嬤的身心症狀明顯加劇。老年憂鬱主因1.壓力事件:老年常相伴死亡議題,親友的死亡就是壓力源,當周遭他人一一離開,易讓人產生無助甚至失去希望。2.身體脆弱:身體受阻行為將受限,可能讓原本孤單的生活更形封閉。3.孤單疏離:情緒憂懼若身邊又缺乏支持力,將使長者失去和他人連結並感到寂寞,可能加劇生命的無望。常見3策略1.衛生教育推廣:知識推廣有助民眾學習早期偵測並利早期治療,有助患者的安適,間接讓醫療資源更有效運用。2.培養運動或嗜好:找出適合的運動或嗜好,不僅健身也可看見個人所能,並從健康或成就感的回饋找到更多的可能性。3.與他人產生互動:不論是家人規律陪伴,或經活動創造與他人連結,都有助強化生命希望及意義感。
-
2024-09-23 焦點.長期照護
食譜/長者飲食少量多餐 下午茶補充營養!熟悉食材地瓜燒製作簡單
隨著老化,會影響身體健康的維護,尤其年長者是容易營養不良的高危險族群。不僅牙口退化、咀嚼功能受阻,還偶有吞嚥障礙發生,對老年人而言,「吃」變成說不出的無奈。但因身形漸進削瘦,造成免疫抵抗力下降,只要略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會染病引起健康不適。因此,老年人的營養策略,宜採「少量多餐」的飲食介入設計。長者營養策略 宜採「少量多餐」「吃的量少但吃的完」設計原則,營養熱量才能被身體所利用吸收,而多餐的供給才能符合年長者的營養熱量需求。正常的三餐外,若提供年長者一個悠閒的下午茶,在愉悅的心情下享受美味點心,想必能讓長者食欲大開,補足所需營養熱量。地瓜是長者熟悉的食材,但在他們的記憶中,除了蒸地瓜,就是烤地瓜或蜜地瓜,推薦一道好吃易製作的下午茶點心─「地瓜燒」,不需用到太標準化的食譜,因為地瓜有甜度,只需略加些補助食材,就能錦上添花了。地瓜燒食譜食材:地瓜、奶油少許、鮮奶、蛋1粒、葡萄乾或蔓越莓、白芝麻或黑芝麻或碎杏仁作法:1.地瓜去皮,放入電鍋蒸熟,取出搗成泥。2.趁熱放入奶油,拌均勻。3.放入葡萄乾、鮮奶拌均。4.待溫度降低點時,加入全蛋拌勻。5.將拌勻的地瓜泥取一定量,塑成圓型或製成扁片型皆可。6.放入烤箱前撒上些許芝麻或碎杏仁。7.烤箱溫度上下火180℃烤20分。8.出箱,放冷,冷藏再食更佳。營養分析:地瓜燒有優質碳水、蛋白質及堅果類的補充,可以製作給家中長輩嘗嘗。
-
2024-09-17 焦點.健康你我他
缺牙怎麼辦?/咬芭樂牙套脫落 食欲全消好狼狽
即便長期潔牙護牙,但因先天條件不佳,多年下來,口腔裡蛀牙、牙套、根管治療,樣樣不少。唯美食當前,總是意志力薄弱,尤其是清脆多汁或乾硬扎實的食物,更是最愛。根據飲食科學報導,人們聽到咀嚼洋芋片的卡滋聲,或啃食炸雞外皮的酥脆聲,大腦會產生愉悅滿足感,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在追劇時,零食會不能停手的原因。有一次,當我悠然啃著芭樂時,門牙牙套竟然應聲落下。手裡捧著掉下來的牙冠,照鏡子一看,門牙成了大洞,兩邊還站著尖尖的小牙,真是慘不忍睹!偏偏碰到周末,牙醫休診,當場食欲全消,不但說話會漏風,口水還直流,十分狼狽。等到牙醫上班,總算裝上臨時樹脂牙套。但那畢竟只是臨時的,說話發音含糊,咬東西不敢用力,只能吃軟質流質食物,或者要先將食物切成小塊,慢慢送入口,增加食材處理的時間。這讓我想到母親在裝上全口假牙後,老是抱怨咬合摩擦牙齦疼痛,只好改吃軟食,但流質食物吃久了,食欲大減,後來她改用刨絲器,再硬的蔬果也能切出不同尺寸的細絲、薄片,既保留了食材的口感,又兼顧營養均衡。經過一連串的牙冠測量、選色、製作、試戴,終於可以張口大笑了。為能繼續滿足口腹之欲,現在我會更小心呵護這一口牙齒,深怕再當一次無「齒」之徒。
-
2024-09-15 醫療.皮膚
為什麼女性更年期前後容易掉髮?皮膚科醫師揭跟3原因有關
女性更年期遇到的症狀,不只熱潮紅、情緒起伏大、失眠等副作用,部分女性還可能會在更年期前後出現明顯的掉髮症狀。更年期掉髮主要與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雌激素具有保護毛囊的作用,當雌激素出現變化時,毛囊會進入休止期而導致掉髮。除此之外,更年期前後的女性,也會因為睡眠品質受到影響,以及壓力等因素,增加掉髮的機率。雌激素還是雄激素導致?可從掉髮型態判斷。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更年期掉髮的女性,可以分為兩種型態,一種是雌激素下降導致的掉髮、一種是雄性禿掉髮,又稱女性型脫髮。兩種的掉髮方式不同,前者是頭髮質地先變細,隨掉髮愈來愈多,整頭髮量明顯降低;後者則是從頭部中間的髮量開始減少,再延伸到兩側的頭髮。趙昭明表示,約有10%左右的女性會有雄性禿,發生時間大約是在45歲左右,愈接近更年期,愈容易誘發雄性禿基因出現,女性雄性禿的比率低,與雄性禿的機制有關。雄性禿的原因是因為人體內的睪固酮衍生物二氫睪酮(DHT),會影響毛囊生長,縮短毛髮的生長期,女性與男性相比,DHT的濃度較低,因此即使帶有雄性禿基因,導致雄性禿的機率也遠低於男性。更年期症狀致食欲不佳,營養不良也會掉髮。除了上述兩種型態以外,有另外一種非更年期引起的掉髮,但屬於因更年期「間接」引起的落髮原因。趙昭明表示,女性最大掉髮的原因,通常都是「營養不良」,更年期間因為燥熱、焦慮等因素會影響食欲,當身體少了維護毛囊的營養素,如鐵質、維他命B12,以及形成頭髮的重要營養素鋅、維他命C、蛋白質等,就會出現掉髮問題。女性進入更年期,若恰好遇上「空巢期」的壓力,也可能在更年期與空巢期夾殺的狀態下,增加心理壓力,壓力也會導致落髮機率。另外,若有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是有甲狀腺亢進或低下問題者,也容易出現掉髮,因疾病引起的掉髮,需先控制好疾病,才有辦法改善。毛囊營養不足遇上刺激的洗髮精,掉髮更嚴重。通常女性對於掉髮的在意程度遠勝於男性,常會自尋偏方改善,趙昭明表示,常有女性會找刺激生髮的洗髮精,但如果僅是毛囊營養不足,就使用較刺激的洗髮精,反而會讓掉髮更嚴重。他提醒,掉髮時反而建議要用「溫和」的洗髮產品,避免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SLS)等清潔力道極強的化學成分洗髮精,同時也建議應做好頭皮保濕。趙昭明表示,治療女性雄性禿的方法與男性一樣,局部塗抹具有米諾地爾成分的生髮水,如市售的落健等生髮水,可促進頭髮生長並延長毛囊的活躍期;同時也可服用非鈉雄胺成分藥物,如柔沛,抑制雄性激素,愈早介入治療效果愈好。如果是更年期荷爾蒙不穩定引起的落髮,過去可補充含雌激素藥物,但副作用太大,食藥署已禁止使用,現在通常會採取輔助的補充療法,如從食品中多攝取含有胺基酸的食物,滋養毛囊。減少造型產品使用,並且不要碰觸頭皮。如果已經有更年期掉髮的情況發生,建議減少綁、染、燙髮,尤其是使用「髮雕」等造型產品,雖然民眾大多知道使用髮雕產品不要直接接觸頭皮,但難免會碰觸到,如果毛囊已經相當脆弱,又加上外部刺激,會使掉髮問題更加惡化。趙昭明表示,一旦發現更年期有過量掉髮情況,應立即就醫,同時要配合生活作息的調整,睡飽、吃好、維持心情愉悅,能大幅改善落髮情形。近年坊間相傳含有咖啡因(Alpecin)的洗髮精,可幫助生髮。趙昭明表示,依照國際研究顯示,Alpecin這個成分在動物試驗中,有促進毛髮生長、抑制油脂分泌的結果,但台灣的法規認定洗髮精屬於化妝品,不得宣稱療效。他認為,掉髮患者仍應循正規管道接受治療,而抑制頭皮分泌油脂,則需要每天清洗頭皮,但不要過度清洗,保持乾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0 醫療.兒科
8歲頭暈2天突說不出話 竟是腦炎
孩童突然頭暈、嗜睡、活動力變差,小心可能罹患腦炎。一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輕微腦水腫,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續檢查診斷女童是腦部遭到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活蹦亂跳的出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說,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是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致;腦炎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該名女童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經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治療後,除在病房安排復健外,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女童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馬偕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女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針對腦炎造成意識不清,施以「開竅醒神」穴位、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合併治療,一周三次,一次15至20分鐘。黃佳雲說,腦炎一開始可能出現非特異性症狀,但家長應注意孩童有無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惡心、嘔吐,以及活力或食欲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等症狀。因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惡心、嘔吐或皮疹。
-
2024-09-10 醫療.消化系統
柯文哲洗澡大號1小時!醫師告訴你,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捲京華城案,本月5日遭到羈押禁見,其中一個理由竟是檢調上門時「不開門」,疑似拖延時間滅證,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透露,他是在「洗澡、上大號」。民眾黨昨(8)晚舉行「公民怒吼」,號召全國民眾上街。陳佩琪暴露,搜索當天被控拒無法進入屋內,疑似是在滅證,但其實柯文哲是在衛浴間,手機也關靜音,所以沒聽到,並非不開門意圖消滅證據。陳佩琪的「大便說」遭到前幕僚酸:不相信!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究竟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上正常廁所、大號,當然是愈快愈好,避免久坐長痔瘡。但如果是加上洗澡、洗頭、刷牙等流程,1個小時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超過1個小時,同住家人要注意其身體狀況,洗太久不利健康。朱光恩說,每個人如廁習慣不同,有些人喜歡醞釀情緒,把書報拿進廁所,慢慢產生想大號的感覺。不過,在廁所蹲太久,小心是便秘的表現,代表平常蔬果、水分攝取不夠,也缺乏運動,無法促進腸胃蠕動。緊張、壓力、憂鬱等因素,也會導致腸胃蠕動功能變差,朱光恩建議,如果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短暫性的排便不順暢,不妨補充益生菌,幫助調整體質,釋放壓力,也有助於穩定腸道菌叢生態平衡。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上廁所要速戰速決,最好在5分鐘之內解決,坐太久容易長痔瘡!久坐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尤其是上廁所,一旦上廁所時間過長,除了便秘、痔瘡,還容易造成肛裂,因為括約肌一直保持用力的狀態。排便過久應多補充這些營養糠榮誠提醒,在馬桶上坐太久,血液堆積在腹部、下肢,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包括肛門靜脈回流不好,漸漸形成惱人的病態痔瘡。有些人在廁所蹲久了,隱約產生便意,不自主地用力,造成血管擴張,引發加重痔瘡。若經常出現排便過久的情況,糠榮誠建議,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多喝水,飲食要均衡,如果因為減重或食欲不佳,吃進去的食物少,也會導致便祕惡化。痔瘡與便秘互為因果,有痔瘡的問題首重改善排便習慣,千萬不要在廁所蹲太久。【疾病百科】.便秘.痔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5 失智.新手照顧
「介護食品選購指南」長者牙口不好、吞嚥困難如何備餐?
目錄基本介紹-什麼是介護食品-介護食品的適用族群-介護食品的分級標準挑選介護食品關鍵-質地軟硬程度-食用調理方式-口味選擇偏好市售介護食品推薦-依質地軟硬程度--等級1輕鬆咬--等級2牙齦磨--等級3舌可碎--等級4好吞嚥-依濃稠程度-自行調製粉爸媽年紀大了,是不是會因為咬不動,無法吃較硬的食物?照顧牙口不好的長輩,每天都在煩惱該準備什麼餐點?擔心他們吃得不夠有營養,甚至沒有食欲?隨著台灣成為高齡社會,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飲食需求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年齡增長常伴隨著吞嚥困難、咀嚼能力下降等問題,導致長輩在進食時面臨諸多困難。介護食品就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而設計的,幫助長輩可以吃得下、吃得好,獲取足夠營養,同時改善用餐體驗。什麼是介護食品介護食品詞彙源自於日本,指的是專門為了長輩或吞嚥困難者所設計的特殊食品,無論是自行調製、或是購買市面上的現成品,都是為了幫助長者在咀嚼吞嚥能力退化下,也能夠維持原有生活習慣、口味喜好、甚至是用餐尊嚴的情況下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介護食品的適用族群根據日本介護食品協會的命名,UDF (Universal Design Food)是通用設計食品的意思,所以其實有很多族群都是適合吃介護食品的喔!高齡長輩族群:各項身體機能自然退化,影響食慾及營養攝取。牙口不佳族群:牙齒矯正、缺牙等口腔疾病造成無法正常飲食。吞嚥障礙族群:食道肌肉受損退化,吞嚥困難造成容易嗆咳。照顧備餐族群:幫助簡化準備餐點的時間過程,降低照顧負擔。介護食品的分級標準日本推動高齡福祉多年,已針對介護食品發展出分級標準,例如「日本UDF(Universal Design Food) 」將介護食品的質地從硬到軟分成4級。此外,「日本飲食和吞嚥康復學會」也針對飲品進行分類,將其從稀到稠分成3級。除了日本,台灣也有「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推出的Eatender銀髮友善食品標章,將食品質地分成四級,這些分級標準都是為了幫助長者能夠對應自身需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食品或飲品,提升生活品質。挑選介護食品關鍵質地軟硬程度選擇介護食品時,質地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綜合前面提到的分級標準,目前台灣市面上販售的介護食品,質地由硬到軟可以分成四種等級:等級1『輕鬆咬』:用牙齒可輕鬆咬碎等級2『牙齦磨』:用牙齦就可以磨碎等級3『舌可碎』:用舌頭就可以壓碎等級4『好吞嚥』:不需要咀嚼,可直接吞下有些購物網站會將軟硬等級清楚標示,方便消費者直接依照長輩的牙口狀況,挑選購買對應的介護食品。食用調理方式無論是長輩自行處理,或是有家人看護幫忙備餐,調理的便利性,也是挑選時的重要考量。市售介護食品多以調理包或封膜容器包裝,常溫保存者,原則上是打開後就可以直接吃,不過大部分會建議加熱後更可口。加熱方式也很簡單,都是以微波爐、電鍋、或者隔水加熱等方式處理就可以囉!口味選擇偏好市面上的許多介護食品品牌與營養師團隊合作,採用天然食材作為基底,並利用創新技術將食材細打後重新塑型。這不僅滿足了牙口不好的需求,也維持了食物的原型,讓長輩更有食慾,同時確保他們獲得充足的營養。在口味選擇上,台灣消費者有豐富的選擇,包含來自日本的品牌如Ever-Smile、雅膳誼Kewpie、美國品牌百仕可,以及台灣的品牌如奇美、優加+、護力呷。這些品牌提供各式口味,例如三杯雞、滷肉豬、地瓜豬肉粥等台灣道地傳統口味,也有日式海鮮拉麵、炙燒鮭魚凍等日式風味。這些選擇讓長輩可以依需求調整,不會因為單調的餐食而感到厭倦。介護食品推薦/依質地軟硬程度等級1:輕鬆咬此等級需要使用牙齒進行咀嚼,適合牙口狀況相對較好的長者,所以目前市面上的選擇相對少。例如,日本「雅膳誼」推出的總匯野菜雞肉丸、鮮蔬滑蛋蝦丸等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等級2:牙齦磨這個等級的設計讓長者可以依靠牙齦磨碎食物。推薦產品包括日本「百仕可」日式海鮮醬油風味拉麵、台灣「護力呷」香菇羅漢素食粥,另外還有由退休阿嬤組成「灶神在家」團隊所提供的冷凍宅配的銀牙餐。百仕可護力呷灶神在家等級3:舌可碎這個等級是可以用舌頭輕易壓碎,算是介護食品的主流大宗需求。推薦台灣「優加U+」軟心肉排餐推出的蔥油雞、滷肉豬、日本「Ever-Smile」南瓜燉雞肉,或是食品大廠「奇美食品」推出的銀髮膳食軟質餐,就有紅燒獅子頭、蒜香青江菜、南瓜粥等20種以上的口味可供選擇。優加U+Ever-Smile奇美食品等級4:好吞嚥 這是最軟的食品質地,適合無法咀嚼的長者,讓他們可以直接吞嚥。推薦產品包括日本「百仕可」義式蔬菜泥、還有像日本「FORICA」福瑞加甚至推出小菜、點心凍等多樣選擇,滿足主食以外的點心需求。百仕可FORICA介護食品推薦/依濃稠程度目前台灣市售的增稠飲料,選擇不像介護食品那麼多,但仍有不錯的產品可供選擇。例如日本「Ever-Smile」推出的蘋果汁和運動飲料,都是屬於「日本飲食和吞嚥康復學會」定義的第2級,具有明顯濃稠度,流動速度緩慢,有助於避免液體進入氣管,預防嗆咳,同時保留飲品的原始風味。Ever-Smile介護食品推薦/自行調製粉除了現成買來就可以直接食用的介護食品和增稠飲料外,消費者也可選擇自行調製,以滿足個別需求。例如日本「食膳樂」MJ粉此類的食物調製粉,加入粥、飯、肉、魚或蔬菜等食材後,經過攪拌、加熱塑形,降溫即可成為滑順好吞的果凍餐。食膳樂MJ粉食膳樂食物調製粉食膳樂食物軟化劑另外也有像「紐萃」舒活雅S此類的液體調製粉,無論是茶水、牛奶、果汁或是湯品,加入液體調製粉,攪拌後靜置,即可變得濃稠,有效幫助長輩飲用時避免嗆咳。紐萃吞樂美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介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挑選適合的介護食品不僅是為了滿足長輩的營養需求,更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愉快地上餐桌,和家人一起共享美好時光。透過選擇適合的軟硬質地和口味,您能夠為家中長輩帶來更好的用餐體驗,讓每一頓飯都成為帶給家人幸福的時刻。樂齡網
-
2024-09-03 養生.聰明飲食
增32種疾病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機率 3招戒斷超加工食品
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超加工食物吃太多,不僅會增加罹患32種疾病風險,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機率也會提高50%。何謂超加工食品?魏士航說,國際將加工食物分為四等級。以雞蛋為例,未加工的雞蛋屬於第一級;加了鹽巴調味的荷包蛋屬於第二級;將第一、二級食品組合後再加工的蛋黃醬,被歸類為第三級加工食品;至於添加了防腐劑、甜味劑、修飾澱粉等製造出來的蜂蜜蛋糕,就是第四級的超加工食品。【延伸閱讀:精緻穀物、加工肉類及含糖飲料,哪個是你最需要避免的超加工食品?】魏士航表示,超加工食品取得容易,且食品製造商和食品科學家研發時,會以「極樂點」的概念,計算出食物中的糖、油、鹽的完美比率,設計出吸引人、能帶來滿足感與誘導渴望的食物。大量的精緻澱粉與脂肪將增加大腦分泌多巴胺,使消費者感到快樂,促進食欲,讓人對這些食物上癮,難以節制。今年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研究顯示,從大腸癌、睡眠問題、氣喘、高血壓到代謝症候群、過重、第二型糖尿病等32種疾病,都與攝入大量超加工食品有關。魏士航說,研究進一步指出,攝取過量的超加工食品,會提高5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代謝症候群發生風險,焦慮等心理疾病發生風險也會增加48%到53%。魏士航舉例,曾有一位65歲男性病患,退休後為了方便,每周到大賣場採購冷凍食品,早餐吃包子、饅頭,午餐吃微波加熱的炒飯、炒烏龍麵,晚餐若沒煮,就吃冷凍水餃。結果不僅身材走樣,體重飆升,就診時糖化血色素高達10.2% ,已吃出糖尿病。3招戒斷超加工食品1.改變購物環境:採買前先列好購物清單,減少衝動購物。選擇肉鋪、生鮮鋪或較多健康選項店家。2.改變時機點與份量:超加工食品適時享用即可。例如只在出遊時吃洋芋片,每周最多不超過3次。3.學會辨認成分標示:選擇成分相對單純的品項,避開含有過多的醣和油脂的食物,如燕麥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2 醫療.精神.身心
年長者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醫:存好「3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
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自殺深受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說,俗話說久病厭世,這是老年人心情的寫照,特別是長年的疾病已造成身體失能、影響日常生活,這樣的情形更會讓人想早點解脫。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表示,老年人自殺原因於生理及心理因素無法完全分開,而心理因素誘發自殺意念,確實與老年憂鬱密切相關。林明憲說,臨床發現,許多老年人對自己的憂鬱情緒並不自知,往往是家人發現長輩情緒低落、沒有活力,或是食欲不振,體重突然減輕,往往在6個月內體重減輕原體重的10%應多加注意,提醒經排除身體疾病外,如發現長者出現憂鬱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黃柔嘉表示,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三大原因,第一、生理識別:也就是說,當年輕時認識的朋友、老伴一一的離開人世,將引發老年人面臨死亡的焦慮,且又無人可以傾訴、訴說時,容易罹患憂鬱症。第二、久病不癒:即便不是現在常見的癌症,如退化性關節炎影響的不只是關節疼痛,更可能影響活動的自由度,尤其,許多老年人住在傳統公寓沒有電梯,無法走下樓梯外出,長期的孤獨造成情緒低落;另一方面,此時孩子已紛紛離家,平時只能用視訊、電話聯繫,但老人家多有重聽問題,聽不清楚孩子說話,心情會感到十分挫折,引發晚年憂鬱。第三、頓失重心:特別是退休人士,如果沒有自己的興趣,失去工作後,生活沒有重心,也容易引發憂鬱,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未來的老人,建議從年輕時就應培養興趣。若能從這三方面著手防治,應可降低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及自殺風險。黃柔嘉在北市聯醫總院擔任諮商心理師6年來發現,如果老年人多增加外出的機會,可以大幅降低誘發憂鬱的機會。如有些長者心胸開放多參加共餐、社區老人課程,並建議家人可以多陪伴長者,不要讓長者感到孤單,子女可以多陪伴長輩外出,甚至邀請長輩一起採買蔬果等,讓長輩腦部多接受外界的刺激,以降低心情憂鬱及負面思考。因憂鬱需要就醫時 不要馬上掛精神科或身心科「當家中長輩因憂鬱需要就醫時,千萬不要馬上就到精神科或身心科就醫。」黃柔嘉說,此時應到家醫科、整合醫學科,避免長輩忌諱而不願就醫,反而讓病情持續惡化,而衛福部近年來推動長照,可以安排到宅心理諮商的服務,讓長者說出內心的話,有助降低憂鬱情緒。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年輕時可能忙於工作、家庭,許多年長者剛退休時都很開心,終於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過一段時間,突然發現生活頓失重心,心情直接受到衝擊;門診中許多退休族群談到,退休後發現時間好多,卻不知如何安排,只能一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與自己當初的想法落差很大,內心感到莫名的恐慌,孤獨感更加強烈。李俊宏呼籲,當步入55至65歲間,就應開始準備及安排人生下半場的退休生活,包括退休的前後,自己在工作、生活的心情轉換,以及往後的日子怎麼去照顧自己,並維繫一個良好的社會生活,如主動參加長青學苑、銀髮社團等,而不要等到真正退休後卻無所適從。黃柔嘉說,近年來除關注老年憂鬱、自殺議題外,也開始注意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尤其現在許多家庭是老老照顧,呼籲照顧者可以為自己保留一個休息、喘息的時間,降低長期照顧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避免成為下一個憂鬱、自殺的高風險族群。約四分之一老年人有憂鬱症狀 部份症狀與失智症類似國人隨著年齡增長,自殺率愈高。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衛福部近年統計,老年人自殺率已微微下降,但仍高於其他年齡層,且自殺人數持續上升,每年老年人自殺死亡約達900至1000多人,特別是國內人口老化快速,大家都還在適應老化的過程,社會、家庭仍缺乏相對的支持及準備。依衛福部最新統計,112年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高達1130人,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老年人原本就是自殺高風險族群,主因是受到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尤其是久病或失能患者,當明顯感受到身體老了,心情產生孤立、憂鬱,此時若又缺乏社會、家庭、親友等支持,無法獲得關心、照顧;此外,當老伴過世,依賴的人不在了,整個人也會陷入憂鬱,自殺風險相對提高。老年人的憂鬱議題值得重視,李俊宏說,依國外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約四分之一都有憂鬱症狀,如思考、精神出現遲滯的情形,也就是少話、生活沒有動力、提不起勁、不想動,或是食欲減退等,其中也包含憂鬱症,這比例相當的高,原因是身體老化後,大腦也逐漸退化,造成腦神經荷爾蒙的失去平衡,影響大腦調節、認知功能等,增加罹患憂鬱的機會。李俊宏說,部分憂鬱症狀與失智症十分類似,當家人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憂鬱症狀,仍建議就醫檢查,釐清是否為失智症;老年人可能同時也飽受失眠、孤獨所苦,而造成酒精成癮、安眠藥物成癮等問題,且鰥寡孤獨是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隨著年齡愈來愈大,在情感及生活上,對於另一半的依賴也愈來愈重,一旦老伴過世,整個人就會陷入憂鬱,無形中增加了自殺風險。存好「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俗話說,老了最怕病來磨。」李俊宏說,高齡醫學常提到一位老年人要存三大本錢,第一、要存好「老本」,讓自己老時經濟無憂,特別是如果老年人需要租屋,其實在台灣並不友善,許多房東不願意租給老年人,申請社會住宅又十分耗時,年輕時就應開始存好老本;第二、要存好「身本」,讓身體保持健康;第三、要存好「腦本」,隨時注意腦健康。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高血壓會影響老年人自殺?吳其炘指出,許多老人家十分擔心高血壓,進而影響情緒、生活品質,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等問題,且高血壓控制不佳,更可能引發腦中風,在在增加自殺風險。至於消化性潰瘍增加老人家自殺風險。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說,已開發國家的老年人常見疾病,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癌症、肺部疾病等,消化性潰瘍並非主要疾病,但因老人家患有腦部、心臟疾病時,必須需要服用阿斯匹林等抗朽血栓的藥物,但此類藥物容易造成消化性潰瘍,因此,臨床上許多醫師會開立藥物防止消化性潰瘍,而開立藥物就必須打入消化性潰瘍的診斷碼,藥物才能獲得健保給付。邱瀚模表示,消化性潰瘍目前治療效果都不錯,且一個人選擇自殺常是多元因素所致,如神經退化性疾病、憂鬱、失眠等都可能是選擇輕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了解其背後的原因,消化性潰瘍應不是長者自殺主因。★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1 ESG.健康與ESG
親善飲食原來可以很美味 有滋有味有尊嚴的介護食品
「能夠做親善飲食,是我們的privilege(榮幸)。」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說,多年前就從醫院端看見「介護食」以及「磷鉀友善」等親善飲食的需求,有些老人家常說沒胃口,其實是照顧者把食物打成泥,看了就沒有食欲,若能提升口感,就能找回吃的樂趣。磷鉀友善食品初期試吃推廣時,有一名因病長期控制飲食的民眾,一口吃下去,眼淚馬上掉下來,因為,麵包雖然不是高級大餐,卻是他許久沒有嚐到的滋味。不再只是打成泥!除了營養攝取,更顧及長輩感受。採訪奇美食品前,被通知當天將以他們的親善飲食作為午餐,但是當前菜「牧羊人派」端上桌時,卻完全無法做聯想,宋光夫笑著說,「這就是由介護食做成的餐點!」用湯匙往下切,很容易就將一整個派分成小塊,入口絲滑,帶著肉汁美味,原來是由介護食「紅燒獅子頭」口味做成。「我們十年前開始做介護食。」奇美食品總經理宋宗龍說,當時社會還沒有像現在高度討論高齡化議題,但是從醫院端已經看見長者的飲食需求。住院時有醫院供餐,但出院後如果家人沒時間處理,最常見的就是用果汁機把食物打成泥,導致失去食欲,「這是尊嚴問題,長輩即使牙口不好,還是想跟家人坐在飯桌前,吃跟大家一樣的東西。」磷鉀友善食品,讓有需求的人也能吃麵包。宋宗龍說,研發初期只有一名營養師設計菜單,請廚師利用空檔試做,以五年時間磨練出基礎技術,之後擴大編制再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才成為今日看到的成果。目前介護食的品項超過二十種,皆是長輩熟悉的傳統台式口味,以原食材專業細化均質處理,做成慕絲般輕柔的布丁外觀。除了前菜品嘗到的紅燒獅子頭,接下來端出的鮮魚海鮮巧達湯內有介護食「玉米燴蛋」口味、野菇千層麵季節沙拉內有介護食「番茄燴蛋」口味,都讓人食指大動。主菜紅酒燉牛頰的牛肉經過專業軟化,湯匙壓下去很容易就能將肉壓碎分離,卻不影響牛肉風味。即將推出的紅酒燉牛肉等餐盒系列就是使用這種食物軟化技術,保留食物原型及口感。磷鉀友善食品也在這次菜單中,鮮蔬白醬法烤麵包是其中的明星商品。麵包中間挖空再填入白醬,一口咬下鬆軟香濃,但是每日磷鉀攝取量有限制的人,可以大啖麵包嗎?原來眼前食品是以無麩質米穀粉取代部分麵粉,根莖類蔬菜都過水處理,銷售包裝上清楚標示磷鉀含量,就是為了讓有需求的人安心食用。永續發展早就啟動,幸福職場照顧員工到老。近年ESG風潮席捲全球,奇美食品去年自主性完成永續報告書。宋宗龍表示,早在EGS這個名詞還沒出現前,奇美食品就已經在做永續發展,例如進行碳盤查、廢水養殖藻類,綠藻乾燥後做Biofuel(生物燃料),以及與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合作捐贈食物等。目前公布在網站上的永續報告書盤點了公司實踐環境永續、幸福職場與社會關懷等作法,都是早就在做的事,尤其照顧員工更是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三十多年前,宋光夫接手當時營運不佳的奇美食品,創辦人許文龍只交代一件事,就是要把老員工照顧到退休,宋光夫不但做到了,更帶領員工打出一片天,「當年員工很多都已經當阿嬤了,當她們牽著小孫子的手,走進超商看到包子,可以很驕傲地說,那顆包子是阿嬤做的。」台灣水果果凍,獲頒十大高齡友善產品。今年八月在台灣第一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上,奇美食品的銀髮友善「IDDSI四級好吞嚥超嫩水果凍」獲得最佳十大高齡友善產品,食品類只有兩家,奇美食品就是其中之一。頒獎會場上,宋光夫由總統賴清德手上接過獎項,是十年來投入銀髮膳食的肯定,更是持續發展親善飲食的動力。這場介護食美味饗宴就由剛獲得大獎的水果凍收尾,目前有六種口味,都是百分之百使用台灣水果,湯匙輕鬆舀開,入口即化。記者想起有一次家庭聚餐,忘記戴假牙的父親只能望桌興嘆,若是改成在家裡辦一桌介護食饗宴,不用戴假牙也能跟家人共同品嘗美味,真是人生樂事。
-
2024-09-01 癌症.胃癌
胃癌致病關鍵因素是飲食 醫建議少吃這些食物及留意早期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是種能存活於胃部的細菌,不僅會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嚴重還會導致胃癌。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副科主任朱允義說,除了幽門螺旋桿菌,胃癌致病關鍵因素是飲食,吃重鹹、醃製過的、燒烤及煙燻食物,及抽菸喝酒都易導致胃癌。雙和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胡炳任建議,年紀在50歲以上、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症狀以及有家族病史者,應盡早做胃鏡檢查。日、韓胃癌比率高,有研究歸因於重鹹、醃製飲食。朱允義表示,胃癌高危險群主要在50歲以上,其中男性罹患胃癌機率較高;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炎、家族性大腸腺瘤及家族病史的人,未來發生胃癌機率比較高;此外,曾做過胃部分切除手術,剩下的胃與空腸結合,手術後10年內也容易罹患胃癌。從環境因子來說,飲食、生活習慣也影響胃癌發生機率。朱允義舉例,日本、韓國的胃癌患者比率比台灣高很多,有研究指出,飲食是一個很重要因素,吃重鹹、醃製過的、燒烤及煙燻的食物是致病因子;另外,抽菸、喝酒也會加深未來發生胃癌的機率。感染幽門桿菌,比家族遺傳影響還大。胡炳任也指出,日本是胃癌盛行率較高的地方,因為他們喜歡吃高鹽食物、醃漬物。他建議民眾飲食少鹽、多吃蔬果,可以減少發生胃癌的機率。此外,雖然胃癌的家族遺傳性沒有大腸癌或其他癌症明顯,但有家族病史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還是比普通人高2至3倍,不過胡炳任也強調,相較家族遺傳,幽門螺旋桿菌對胃癌的影響更大。朱允義回憶,曾有一位女性病患,因胃食道逆流做胃鏡檢查,後來切片化驗發現早期胃癌,做內視鏡黏膜剝離治療後,病患才說她有七個兄弟姊妹,其中五位都罹患胃癌,且三位已經過世,讓他印象深刻,仔細問診後,發現病患家族飲食習慣比較重口味。留意早期症狀:體重減輕、食欲變差、解黑便。胃癌如何早期發現?朱允義說,早期胃癌症狀通常不明顯,病人常是因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的情況,去做胃鏡檢查,發現黏膜有些病變、不平整或是有小小的潰瘍,經過切片才發現有癌細胞,也有些是做健康檢查發現的。不過胃癌到了中後期,會出現明顯胃痛、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及解黑便的情況,甚至病人會因癌細長在不同部位,出現吞嚥困難、嘔吐的情況。胡炳任提醒,有些早期症狀應多加留意,比如體重減輕、食欲變差或是有黑便。黑便是因為腸胃道出血,較嚴重的胃潰瘍及胃癌都有可能出現;體重減輕則不僅胃癌會發生,是所有癌症患者都會有的現象,因此,若有體重減輕合併黑便的情形,就要特別注意,及時就醫。胃癌高危險群,建議一年做一次胃鏡檢查。胃鏡已是一項技術成熟的檢查,朱允義指出,對於高危險族群來說,胃鏡檢查是第一優先,並建議高危險族群一年做一次檢查。胡炳任說,雖然胃癌盛行率不如大腸癌普及,但若年紀在50歲以上、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家族病史者可盡早做胃鏡檢查。現行胃鏡檢查有麻醉及無麻醉方式,病人經過醫師評估沒有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不適合麻醉的情況,基本上都能選擇麻醉檢查,以減少胃鏡檢查時喉咽部不適。由於麻醉屬於自費項目,依照不同醫療院所,費用落在2千至4千元不等。朱允義透露,台灣20年前幾乎沒有無痛胃鏡檢查,病人都是清醒狀態做檢查,或只是在喉嚨噴一些局部麻醉劑就「吞」胃鏡,因此有些病人,尤其是年輕患者咽喉反應較明顯,或是因胃腸道蠕動收縮,造成檢查困難,病人因此不敢再接受後續檢查。後來有輕、中度減痛或無痛的胃鏡檢查出現,能讓病人較舒服地接受檢查,他提醒有症狀者,及早檢查才能發現病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1 醫療.消化系統
盛行率約3成!胃發炎的重要源頭跟它有關:為第一類致癌物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全台每年新增胃癌個案數約4000人,而近九成胃癌是幽門桿菌所致。過去民眾必須經胃鏡檢查才能獲得除菌藥物健保給付,健保近期將給藥給付條件將放寬,希望藉此根除幽門桿菌、減少胃癌發生。幽門桿菌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胃裡?傳染途徑是?元氣周報帶你認識這個躲藏在胃裡的小惡魔。衛福部最新公布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胃癌位居第八名,死亡人數2327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有10人,每年新增患者達4000多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柏翰表示,高達八至九成胃癌的致病因子為幽門桿菌,但感染幽門桿菌後幾乎沒有症狀,若能透過篩檢及早治療,可以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能降低胃癌發生率。台大醫院曾經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發現國內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約為30%,估計全國約有579萬人遭到感染。黃柏翰表示,就臨床觀察盛行率介於30%到50%,若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胃癌發生率能再降低。幽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主要生存於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的幽門部位,它具有在胃酸的強酸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因此,整個胃部都是它的生存空間。幽門桿菌也常寄生在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而它具有鞭毛可在胃黏膜中螺旋前進,進而破壞胃黏膜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反覆慢性胃炎、胃潰瘍,最終演變成胃癌。「幽門桿菌是造成整體腸胃道發炎的最重要源頭。」黃柏翰說,胃部遭幽門桿菌感染後,隨著病情進展,將開始產生慢性胃炎、胃消化性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進而出現萎縮性胃炎病變,以及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此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因長期發炎出現變異,演變成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最後將進展成胃癌。多因「吃進去」而感染,接吻傳染力不高。黃柏翰指出,幽門桿菌傳播主要是「吃進去的」,為經由糞口、口口傳染,若是家庭中有成員感染幽門桿菌,家人一起用餐,又沒有分公筷母匙,或一同生活密切接觸,就有可能一人感染、全家中獎。因此,大部分感染者多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受到家族成員傳染,體內已帶有細菌,尤其若媽媽為帶菌者,傳播給子女的風險更高;當然也有可能是成年後吃進幽門桿菌,造成感染。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羅景全提醒,尤其父母、祖父母應嚴禁咀嚼食物後,再餵給孩子、孫子吃,降低幽門桿菌傳播的機會。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其他家人是否應自行篩檢?羅景全說,這應考量成本效益的問題,但若出現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既然幽門桿菌可以經由口口傳播,那麼「接吻」有沒有可能感染幽門桿菌?黃柏翰說,依目前醫學研究「沒那麼明確」,但理論上不能排除,也是有機會的,只是透過接吻的傳播率不高,幽門桿菌的感染需要於生活周遭長時間的暴露、累積。感染者多數無症狀或不明顯,需透過採檢確診。大部分感染幽門桿菌患者症狀並不明顯,即使有症狀,也是常見的消化不良、打嗝、噁心、腹痛、腹脹、胃酸逆流等類似腸胃炎的不適感,黃柏翰說,單靠症狀來察覺幽門桿菌,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臨床上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多半是透過健檢,或經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時,再進一步採檢而確診。黃柏翰提醒,若是出現食欲不振,或是餐後容易有飽脹感,或是吃一點食物就很飽,餐後會嘔吐、解黑便,甚至是體重於最近一至三個月減輕三至五公斤,或是減少總體重的5%,應懷疑是罹患胃癌。預防幽門桿菌感染1.注意飲水衛生,避免飲用地下水、山泉水等。2.生食較容易帶有幽門桿菌,建議盡量不要生食,如生魚片、生菜沙拉。3.不管外食或在家用餐,不要共用餐具,遵守公筷母匙。4.如廁後、用餐前落實勤洗手。5.選擇衛生乾淨的用餐場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5 養生.聰明飲食
維生素C比水果高2至3倍 專家告訴你山楂最簡單的食用方法
山楂功效有哪些?山楂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硫磺素、核黃素、尼克酸、山楂酸、檸檬酸、維他命C等;山楂的維生素C,每100克約50至100毫克,含量多於蘋果、桃子、櫻桃和梅子,比一般水果高出2至3倍。山楂的功效有消食健胃、提升食欲;降血壓、降血脂、保護心血管、抗氧化、減脂、協助體重控制、抗菌、活血化淤等,有助於解除局部淤血狀態,對跌打損傷有輔助療效。從中醫角度,山楂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山楂可治療肉食積滯、胃脘脹滿及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及高血壓等。其所含有機酸能增加胃消化酶分泌,促進脂肪分解;黃酮類化合物有降壓、增加冠脈流量和強心作用。山楂怎麼吃最健康?山楂藥用有四種處理方式,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功效略有不同。市面上多山楂乾,最簡單為熱水沖泡飲用,或做冰鎮飲品,也可煲湯煮粥,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至20克。3種藥材適合合併使用:.山楂+荷葉:有消化作用,適合高血脂症患者飲用。.山楂+陳皮:可幫助消化、排便通暢,並減輕飲食過量造成的腸胃不適。.山楂+洛神花+烏梅:就是酸梅湯,生津解渴、消暑祛濕,冬天喝熱的也可以潤喉,一年四季都適宜飲用。誰不適合吃山楂?孕婦、脾胃虛弱、胃酸分泌過多者不宜食用。山楂2食譜推薦1.山楂荷葉粥:山楂乾5克、荷葉2克、竹茹3克、陳皮5克、小米50克。把山楂乾、荷葉、竹茹、陳皮加水煎煮後並取汁,後續加入小米煮成粥即可。2.山楂烏梅茶:山楂40克、烏梅8顆、甘草2片、冰糖適量。用8碗水將所有食材加蓋煮滾後,轉小火續煮20分鐘,根據個人喜好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諮詢/高雄長庚醫院中醫師金玠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蔡依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5 養生.營養食譜
自食苦果 苦盡甘來、消暑迎秋
長得小巧可愛的野生山苦瓜,十多年前種過。因當年不吃「苦」,吃的部分就直接跳過,純「欣賞」。去年到宜蘭頭城點點家的菜園,摘了一顆成熟爆開,似張開血淋淋大口的橙黃色山苦瓜。取了裡頭血紅色的「牙齒(種子)」種下,順利開花結果,但沒來得及摘就枯死了。惋惜之餘,年初在同地方長出苦瓜苗來,難怪點點說不用照顧,年年有得吃。天氣一熱,結了不少「苦果」。自栽的農作中難得有收成的農產品,再苦也要試試。在過了立秋卻仍嚴熱的天氣,「苦」有增加食欲的功效,嚐嚐「苦盡甘來」的滋味。野生的山苦瓜不一定好取得,以下料理可用青苦瓜、白苦瓜替代,苦味淡一些。涼拌野生山苦瓜鳳梨野生山苦瓜,「野生」的意思就是不用照顧、自己會長,和我「種後不理」的農法吻合,所以才有收成。「吃苦」前,先加點「甜頭」。用甜滋滋的鳳梨罐頭拌沙拉,吃起來「甘苦」在心頭。食材:野生山苦瓜、鳳梨罐頭、糯米醋或蘋果醋、糖、鹽、魚露(可不用)作法:1. 鳳梨(罐頭)切丁、冷藏。2. 山苦瓜剖半、去籽,撒鹽拌勻,醃漬約20~30分,脫苦水。清洗、瀝乾。3. 用糯米醋、糖及一點點魚露醃漬,並放入冰箱冷藏。4. 把冰涼後的山苦瓜,加上鳳梨丁、罐頭的湯汁、拌勻。● 苦瓜切開去籽,用湯匙刮除白色薄膜,再用鹽、糖醃漬去苦水,可以降低苦味。可以吃苦的,切開去籽就好,其他步驟可省略。沖繩苦瓜豆腐炒蛋苦瓜料理在沖繩是家常菜,四處都吃得到。苦瓜烹調方式百百種,此道「苦瓜豆腐炒蛋」,被日本農林水產省選為鄉土料理百選之一,值得參照食譜來品嚐,感受一下沖繩的島國風情。食材:野生山苦瓜、蛋3顆、板豆腐1塊、豬肉片或午餐肉約200~300克、柴魚、鹽、糖、清酒3~4匙、醬油1~2匙作法:1. 山苦瓜剖半去籽、豬肉切小塊或條狀、雞蛋打散、清酒與醬油混合,備用。2. 山苦瓜撒些許鹽、糖,醃漬30分鐘,去澀、去苦水。豬肉用鹽、胡椒醃漬。3. 用廚房紙巾包裹豆腐,再施以重物壓出水(10~20分鐘)。用手掰開豆腐,成不規則的塊狀。4. 起油鍋煎豆腐,煎至表面微焦,取出備用。5. 再加些許的油,把山苦瓜炒到微焦,取出備用。6. 同鍋放入豬肉,煎到微焦後,移至鍋的一側,倒入雞蛋汁。待蛋煎至半凝固狀態,輕輕攪一下,不要攪太散。待七、八分熟後,再與肉片混合,拌炒。7. 倒入清酒、醬油拌炒,待水分收乾一些,再放回豆腐拌炒,起鍋前再放入苦瓜拌炒一下即可。上桌前撒一把柴角片在上面,增添海洋風味。● 豆腐壓重物,是為去除水分、讓豆腐緊實,避免豆腐散掉;而手掰豆腐成不規則形狀,好入味、增口感。● 煎蛋不要攪得太散,口感比較好。山苦瓜排骨湯種後不理、自生自滅的山苦瓜,第一批採了6顆,隔天又採8顆。山苦瓜個頭小,十幾顆才夠煮一鍋排骨湯。第一天採的6顆,有3顆隔天就轉橘黃色,有些爆開,露出鮮紅色的籽,顏色搭配起來鮮艷亮麗,喝湯時連同籽一起下肚,苦上加苦!食材:苦瓜、排骨、薑作法:1. 水開,放入排骨汆燙一下去血水。2. 鍋子加些油,小火煎排骨,微焦後放入薑片拌炒一下;加水,大火煮開後再放入山苦瓜,轉小火煮20~30分鐘。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慢性病是吃出來的 專家教從用餐順序及料理方式遠離三高危機
俗話說:「病從口入」,三高、慢性疾病是吃出來的。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進食順序錯誤,經常吃高鹽、高油及高糖食物,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影響心血管健康。建議簡單改變用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白肉等,最後才吃澱粉類如飯、麵等,就能輕鬆降三高、預防慢性病。三高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遺傳因素,最重要的關鍵是「飲食」。台灣外食比率近7成,便當隱藏許多熱量陷阱,徐佳靖說,許多人在用餐時,先扒進大口白飯,再吃鹹香的焢肉、排骨或雞腿,最後才吃上幾口菜,往往吃不完的剩食廚餘,幾乎都是蔬菜類。吃菜再吃蛋白質 用餐宜細嚼慢嚥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徐佳靖建議,用餐應先吃蔬菜,可以緩和飯後血糖上升,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也是以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深綠色蔬菜為主;接著是吃優質蛋白質食物,澱粉類最後再吃,注意食用時要放慢速度、細嚼慢嚥。蛋白質可分為植物性與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包含黑豆、毛豆、黃豆,其他豆類都屬於澱粉;動物性蛋白質則以鳥禽類、海鮮類等白肉為主,豬、牛等紅肉適量。徐佳靖提到,動物性蛋白質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而植物性蛋白質的肪脂量低、飽和脂肪酸低,分量可各半食用。少碰精緻澱粉類 運動增醣類代謝在澱粉類部分,徐佳靖提醒,多吃五穀雜糧,地瓜、南瓜也屬於澱粉,可取代米飯主食。麵條、冬粉是加工過的精緻澱粉,吃太多小心發胖,還會讓血糖瞬間升高。有些人以為戒澱粉是有效的減重策略,但完全不吃澱粉,容易導致能量不足,影響身體正常運作。吃對好澱粉,有助於控制食欲和體重,搭配運動能增進醣類代謝,並幫助肌肉修復。徐佳靖強調,進食從蔬菜、肉類、澱粉,依序用餐可避免血糖快速轉變為脂肪,引發肥胖、三高問題。至於水果,應該當成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水果並不會幫助餐後消化,反而會更增加飽腹感。除了食物進食順序,在烹調方面,徐佳靖指出,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涼拌等方式烹煮,少油煎、油炸,以及加入大量調味料的紅燒、糖醋等烹調方式,限制鹽、糖、油的攝取,以遠離三高危機。降三高的食物預防三高上身,不妨多攝取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木耳、香菇、金針菇、海帶等食物,可以減低膽固醇的累積,進而降血壓、降血脂及穩定血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9 養生.健康瘦身
6大減肥迷思你中了嗎?醫揭露殘酷真相:為什麼會愈減愈肥?
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因肥胖而造成的慢性病就占了7項,有人把「減肥」當成一輩子的課題,因為不停在變胖、變瘦之間來回。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黃致遠表示,一味追求瘦、想要快速減重,完全不運動只靠節食,反而容易復胖,用對方法才能避開減肥陷阱。根據國健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最新統計,18歲以上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率50.3%,創8年新高。黃致遠整理出下列6大減重迷思:1.只計算攝取的熱量2.降低油脂攝取量3.斷食減重容易傷身4.不吃早餐會影響減肥成效5.少量多餐不會減緩飢餓感6.拼命運動就能成功首先,「只計算攝取的熱量」會忽略了食物的質量與營養密度,黃致遠舉例,200卡的堅果比同熱量的糖果更富含蛋白脂與健康脂肪,有助於提供飽足感和穩定血糖。當過度限制熱量攝取時,身體會自然進入「節能模式」,導致代謝速度下降,這時候就會出現「撞牆期」,體重停滯不前。民眾在減重時,常把油脂視為最大敵人,以為「降低油脂攝取量」比較健康,這是另一個普遍誤解。黃致遠強調,低脂餅乾、低脂冰淇淋吃起來少了滑順感,雖然健康卻可能添加更多精緻碳水化合物增加風味。適當攝取亞麻籽油、魚油等富含Omega-3的健康油脂,補充營養素也很重要。有些民眾認為「斷食減重易傷身」,黃致遠表示,在進行間歇性斷食的期間,人體會啟動脂肪燃燒和能量代謝的機制,有助胰島素的調節,胰島素水平下降,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並促使脂肪燃燒。斷食並非不進食,而是將不進食的時間延長,讓身體有更多機會刺激脂肪分解。有人會擔心,「不吃早餐會影響減肥成效」,黃致遠提到,早餐並非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減重的關鍵在於「每餐保持營養均衡」,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健康脂肪和多樣化的蔬菜,以提供充足的營養與飽足感。至於透過少量多餐來減重,黃致遠說,「少量多餐不會減緩飢餓感」,而且可能適得其反。頻繁進食不僅會使消化系統一直處於工作狀態,進而增加腸胃道壓力,影響消化與吸收功能。另外,頻繁進食刺激胰島素分泌,會促使身體將多餘能量儲存為脂肪,導致肚子像「吹氣球」般變大。另一項「拼命運動就能成功」的迷思,黃致遠提醒,運動好處多,但減肥不能只靠運動,特別是腰圍肥胖者常伴有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單靠運動或練肌肉效果相當有限,過度運動反而會增加食欲與心理壓力。俗話說:「7分靠飲食,3分靠運動」,減肥必須雙管齊下,另加上全面改變生活方式,才能達到持久不復胖的減重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6 醫療.中醫
什麼是衰弱?不只長者才會衰弱!評定衰弱5指標
不只長者才會衰弱,男女老幼都可能發生。中醫師指出,許多中壯年因疾病、意外傷害或遭逢人世變故等,也可能產生「衰弱前期」表現,要積極預防與補強。沒減肥卻體重減輕、肌力下降、行走變慢、自述疲憊感,以及體能活動度降低,只要出現2項,即可能是衰弱前期。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趙品諭說,有些人感染新冠肺炎後雖痊癒,但總感覺吸氣吸不滿,體力精神大不如前,就是一種虛的表現。「衰弱」有哪些症狀?如何評定衰弱前期?趙品諭說,衰弱以現代醫學來說,主要是物理性症狀,如體重減輕、手腳力量變差、活動力下降等;傳統醫學角度,牽涉的是氣血足不足夠,陰陽平不平衡,表徵大多是食欲差、消瘦、氣短、面色憔悴、乏力伴隨手腳冰冷、失眠、盜汗或多汗、頻尿等。要如何評定衰弱前期,趙品諭指出,「衰弱表型」有5種指標,包括非刻意的體重減輕、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自述疲憊感、體能活動度降低,只要有2項即可能是衰弱前期。治療上,可針對虛進行藥補。趙品諭說,常見藥材有參、山藥、枸杞、黃耆、當歸等,像生脈飲有西洋參成分,養筋壯骨調理有山藥、黃耆、枸杞等,加味四物湯有當歸等成分,民眾可與中醫師討論合適的藥補方向。2種居家活動改善衰弱:●呼吸運動:坐在椅上雙腳自然垂地,肩膀放鬆後縮下巴、微挺胸,靠鼻部進行呼吸訓練。吸氣和呼氣時,肩膀不能有起伏,吸氣把腹部甚至骨盆腔撐到最大,呼氣時壓到最扁,可幫助橫膈膜與腹部活化。●深蹲運動:身體靠牆,膝蓋盡可能彎曲至90度,放鬆腰背,但腹部、大腿、臀部甚至骨盆用力,先試著維持1分鐘,再慢慢拉長時間、增加次數,可訓練核心肌肉強化身體。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30 醫療.精神.身心
遠離性創傷 關鍵在教孩子正確觀念
台北市信義區幼兒園發生性侵案,加上從去年起的兒童性侵、性剝削案件層出不窮,讓許多家長人心惶惶。兒童性創傷事件,對孩子的未來性格及人際關係會產生巨大影響,也可能造成孩子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反應。該如何預防此類事件?建立正確觀念是關鍵。1.防患未然,性教育不嫌早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給予不同階段的性教育知識。●2-6歲學齡前讓孩子了解自我的身體構造。哪些地方屬於隱私部位,哪些部位不可以隨意裸露或被陌生人觀看與觸碰。家長在家中也要正確示範,例如洗澡完在浴室穿好衣服,上廁所或洗澡時其他人不可隨意進出廁所。●國小低年級讓孩子學習尊重他人身體界線。在玩鬧過程中,對方已說不喜歡、不要再玩,孩子就要停止遊戲,這是建立自我與他人人際界線的初始階段。如果能建立正確觀念,未來可減少發生肢體、人際霸凌的機會。●國小中高年級讓孩子逐步了解性徵、性行為、性向等議題。避免談論性、視性為禁忌等都是不正確的,只會造成孩子自行探索,甚至被有心人士灌輸不正確的性觀念。2.建立暢通溝通管道有些孩子在發生創傷事件時,會被加害人威脅不得告訴其他人,甚至用保守祕密方式讓孩子不得說出去。家長平時可與孩子多談論在學校發生的事件,或孩子對事件的看法及引起的情緒,進而觀察是否有遇到特殊事件或其他異狀。當孩子願意表達,家長也要給予支持性的傾聽。先接住孩子的情緒,再評論事件。也可以每天創造與孩子獨處的時刻,可以是睡覺前、洗澡時,或接送上下學的時間,讓孩子有機會與你談心分享。3.建立安全網,對周遭保持警覺許多兒童性創傷事件的加害人是熟人,包含親友、師長皆有可能。密閉空間、單獨不被打擾的時間都是加害人可能下手的時機。孩子若有托育或上課需求,最好有同伴陪同,並與同伴的家長建立良好聯繫。家長們也要對孩子回家分享的不尋常訊息保持警覺,互相告知提醒。如果孩子出現食欲、睡眠、生活作息改變、情緒困擾及行為問題,例如說謊、暴力對待同儕或手足、自傷、拒絕上學等行為,家長們應特別留意,並可以帶孩子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做評估與諮詢。
-
2024-07-22 養生.聰明飲食
高溫解渴不只有喝白開水 營養師推6道夏日營養甜品補水又消暑
最近網路上流行一句話:「現在看到別人曬房、曬名牌、曬恩愛…我都不覺得厲害了,有本事中午出來曬太陽啊。」的確,氣溫頻頻飆高,動輒38、39℃,除了頻喝水外,可以吃哪些食物,幫助消除體內的熱氣?推薦6道夏季消暑甜品,讓大家補水之餘,也能吃進好營養。1.豆花豆花是豆漿加入特定凝固劑,例如石膏或是鹽滷做成的,作法相當簡單,就能吃到一碗軟嫩的夏日甜品。建議可以舀2湯匙豆花,加豆漿、牛奶或是現打果汁進去,配料可以選擇天然的紅豆、綠豆、芋頭塊、地瓜塊、薏仁等主食,尤其中午太熱,吃不下飯時,來碗豆花可以消消暑,也能補充好的醣類,以及優質的蛋白質。2.水果西米露西谷米加水煮熟,就會變成一顆顆空心飽滿的西米露。建議可以取2湯匙西米露,加入300㏄的牛奶、椰奶或豆漿,再丟點水果丁進去,例如西瓜、鳳梨、火龍果、蘋果丁,更有飽足感,一來可以幫助蛋白質的補充,二來還能幫助補充水果植化素、礦物質及維生素。3.檸檬愛玉愛玉是由愛玉籽加水搓洗凝結成凍而成,含水量很高,且熱量非常低,每100公克只有2大卡,很適合作為夏日補水消暑的食材。如果擔心愛玉沒有味道,建議可以擠檸檬汁或百香果果肉進去,利用水果本身的酸甜口感,減少糖分的攝取量,還能順便補充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一舉數得。4.銀耳甜湯銀耳俗稱白木耳,富含多醣體、水溶性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吃進我們的體內,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強化免疫力。中醫則認為,白木耳可以潤肺、生津,也就是可以幫助身體保水,有助緩解口渴,以及緩和腸胃燥熱的問題。對於手腳容易冰冷的女性,還可以加點紅棗、枸杞一起燉煮,效果更好。5.綠豆薏仁湯綠豆與薏仁搭配食用,是最好的除濕食材,可以幫助帶走體內多餘的熱氣,尤其對經常吃不下飯、水腫、手腳容易長濕疹的人來說,最適合吃。不過,薏仁及綠豆在中醫來看,都是屬於比較寒涼的食材,有過敏體質的人,例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手腳容易冰冷、腸胃功能較差的人,適量吃就好。6.酸梅湯酸梅、山楂、洛神花都是夏天盛產的水果,具有清熱解暑作用,尤其是酸梅湯,可以幫助生津,解渴、改善水腫的問題,如果有消化不良的狀況,可以加點山楂一起熬煮,還可以促進食欲。消暑解渴山楂酸梅湯食材:烏梅50克、山楂50克、炙甘草3克、桂花2克、水3000㏄作法:1 將所有食材洗淨置入鍋中備用。2 水倒入內鍋後放入電鍋,外鍋一杯水。3 電鍋跳起後,再悶15分鐘。4 最後可以加點冰糖或黑糖調味,即可享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1 養生.健康瘦身
抑制食欲也能阻斷脂肪合成 減重用藥瘦瘦筆需經醫師處方
「減重瘦身」一向是熱門話題,許多人為了好看的體態,進行各種飲食控制,但努力老半天,卻達不到滿意效果。近年來,打針就能瘦的「瘦瘦筆」爆紅,造成全球瘋搶熱潮,原本是控糖的糖尿病用藥,變成了大受歡迎的減重神器。調節血糖也能抑制食欲,被應用於減重治療。「瘦瘦筆」真的有那麼神嗎?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盧佳文表示,瘦瘦筆又稱「善纖達」(Saxenda),主要成分為GLP-1(類升糖素),是一種腸泌素,其作用為刺激胰島素產生,是糖尿病患者用來調節血糖的用藥。意外發現有助於瘦身後,瘦瘦筆引起了廣泛關注,已通過美國FDA、歐盟EMA認證,可使用在患有肥胖疾病的人身上。2020年,台灣也經過衛福部核准上市,是控制體重的合法藥物。盧佳文說,瘦瘦筆原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降血糖用藥,皮下注射進入體內後,會讓人產生飽足感、抑制食欲、胃部排空的速度變慢。因此,現在被應用於減重治療,協助控制體重穩定。BMI大於27且有相關慢性病,須經醫師評估、處方。瘦瘦筆的減重原理在於減少食欲、大腦中樞神經產生飽足感,進而減少攝取的熱量。盧佳文提到,想要打瘦瘦筆,必須經醫師處方才可用於體重控制,若BMI大於27且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其中一項,或是BMI大於30且飲食、運動控制無效者,皆符合適應症條件。每天施打一次,約8至12周見效而12歲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具肥胖症且體重超過60公斤,也可以諮詢減重門診,由醫師依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診斷是否可以使用瘦瘦筆。及早進行體重管理,可避免成為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潛在病患。瘦瘦筆目前有每天打1次的劑型,依個人體重狀況規畫執行療程,大約8至12周可見效。盧佳文說,起始劑量為每日一次0.6毫克,至少施打一周後,再以每周為單位、每次增加0.6毫克,最多3.0毫克為劑量上限。務必諮詢醫護人員,切勿上網購買或與親友「共用」。雖然瘦瘦筆能抑制食欲,但施打初期也有副作用,包括噁心、腹脹、便祕等,當身體逐漸適應藥物後,症狀會減輕甚至消失。目前統計資料顯示,超過九成的人使用瘦瘦筆都很有感,確實有減重效果。盧佳文強調,使用瘦瘦筆一定要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了解副作用、接受正確的施打技術、遵照醫囑循序漸進,並討論希望達到的體重目標。切勿為了快速減重,自行調整劑量,若吃不下容易脫水,糖尿病患者未依規定使用也會導致低血糖。另外,瘦瘦筆的療程費用,因沒有健保給付,一個月費用約一萬元左右。有民眾自行上網購買,或是使用親友「多的」、「用不完的」瘦瘦筆,要小心來源不明,或是不會控制劑量、不知如何管理副作用,反而傷身。建議當成輔助療法,運動+飲食才能健康瘦。瘦瘦筆雖然有效,但不能亂打,盧佳文提醒,有肥胖問題、想進行體重控制的人,可掛家醫科、內分泌科、新陳代謝科、整合減重門診,由醫師提供全面性的評估及個人體重管理計畫,並進行完整的衛教,彼此對減重目標都有共識。愛美是人的天性,瘦瘦筆對減重族群是一大福音,但應該當成輔助療法,盧佳文呼籲,日常還是要以低熱量飲食、增加體能活動為主。有些民眾打了瘦瘦筆之後,認為方便又有效,反而有依賴心理,且不想運動,違背了「美麗健康」的精神,運動才能真正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肌力,保持好元氣。瘦瘦筆的施打注意事項1.頻率:像施打胰島素一樣的筆型針劑,目前需每天打1次,未來將有每周打1次的劑型。2.劑量:起始劑量為每日一次0.6毫克,至少施打一周後,再逐漸增加。3.費用:瘦瘦筆健保不給付,一個月費用約10,000元。4.對象:BMI大於27且合併慢性病,或BMI大於30。5.副作用:約60-70%的人有噁心、腹脹、便祕,適應藥物後,症狀會減輕或消失。6.不適合族群:孕婦、哺乳婦女、胰臟發炎,以及患有內分泌疾病患者。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