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活動.精彩回顧
搜尋
關節退化
共找到
196
筆 文章
-
-
2021-04-1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早期膝關節內側軟骨磨損 醫師:半套人工關節即可改善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主任林進盛今指出,因為早期的膝關節炎,通常都從膝內側軟骨磨損開始,只要施做「活動半膝人工關節置換」即可。一位80歲的高齡患者,因做了半套的膝關節置換,膝蓋已靈活得可以騎腳踏車四處蹓躂。他說,這位高齡患者長年以來因右膝關節疼痛,走路的重心偏向膝關節內側,逐漸形成O型腿,走起路來身形會歪斜,雖經藥物治療及多次玻尿酸注射,都僅短暫緩解,不久後又疼痛不已,灰心得不想出門。林進盛說,健保參考統計,65歲以上的國人近7成有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且早期的膝關節炎90%是膝關節內側的軟骨磨損,此時如果施政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勢必要將前後十字韌帶及兩側半月板全部切除,如此對組織的破壞很大,勢必會嚴重影響病患術後的恢復程度及恢復的時間。該患者經檢查就是右膝內側軟骨磨損,因此建議施做「活動半膝人工關節置換」關鍵是一個小小的仿人體半月板的活動式襯墊,術後可以讓膝關節前後靈活彎曲,使用起來就像原本的膝蓋一樣,不會有太多人工感。他說,這項微創手術傷口約7至9公分,不會破壞健康韌帶,對於骨骼保留程度也比傳統全人工膝關節更多,術後兩天便能下床走動及上下樓梯,手術後住院時間也較短,對於尚在工作之患者更友好,年紀較輕或者肌肉夠強壯的人,術後不須樓梯扶手也能上下樓梯。同時,也把80歲以上的長者在開刀麻醉下的手術風險降至最低。
-
2021-04-1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8旬鄭性老嫗長年雙膝疼痛,6年前就醫診斷為第四期退化性關節炎,考量年齡大僅口服藥物、痛點注射等,日前因雙膝疼痛無法改善,醫師評估其身體狀況佳,建議做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後疼痛及活動度均大幅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醫師直言退化性關節炎為多數高齡者困擾,若影響活動、無法行走,就須考慮手術治療。臺灣2018年邁向高齡社會,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亦即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患者較多於男性。台中榮總嘉義分院骨科醫師孫弘諺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原因很多,包括外傷、年齡、遺傳、體重、性別,其中年齡是很大原因,多數人60歲後,軟骨因長期磨損開始有退化性關節炎症狀,體重越重、關節承受就越大,另荷爾蒙影響,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近2倍。孫弘諺指出,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症狀為紅腫熱痛、關節積水等發炎症狀,退化嚴重者會出現關節變形(即O型腿)、攣縮(伸不直)或活動角度受限,治療關節炎依X光上磨損嚴重程度,可分成0至4級共5級。孫弘諺表示,第2級前為初期退化,可選擇保守治療法,採用口服葡萄糖胺、膠原蛋白或注射玻尿酸等治療方式,近年來有增生療法、PRP新療法。但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因軟骨已全部磨損,關節腔中間沒有軟骨作為緩衝,骨頭直接碰撞,不但會疼痛發炎腫脹,且無法正常行走,這時就須考慮手術治療。孫弘諺說,手術主要以截骨手術及人工關節置換,建議年紀較大患者選一般性人工關節面,因為活動力不大,夠用就好;60歲、活動力強建議要選耐磨的;若更年輕患者,應先評估是否適合截骨術解決磨損問題,若真的不行,建議人工關節置換。
-
2021-04-1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文/龍合骨科診所院長 游敬倫醫師 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arthritis),又稱作「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指的就是隨著年紀變大而發生的關節炎。 我們年輕時軟骨生長快、彈性好、水分佳、磨損少;但經過數十年寒暑的磨擦使用,加上修復力下降、軟骨長得少用得多,磨損得越來越薄、越來越沒有彈性,軟骨底下的硬骨也會跟著受損變形,或增生產生骨刺,加上韌帶僵硬缺少彈性,關節囊鬆弛,磨損掉落的軟骨會在關節內移動形成關節鼠(指關節內游離的碎骨或碎軟骨等,像老鼠一樣跑動)。當出現一連串炎性反應,造成關節疼痛、紅腫、關節積液腫大,並且無法受力活動時,就變成顯著的退化性關節炎了。如因外傷後遺症而造成關節退化,則稱為「繼發性的骨關節炎」(Secondary osteoarthritis)。 人體幾乎所有關節都有機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但以受力及使用最多的膝關節、髖關節最常見,脊椎(特別是腰椎、頸椎)、踝、腕、肘、肩、手、腳也都會發生。 以膝關節為例,退化時往往從疼痛、特別是內側疼痛開始,常發生在爬山、上下樓梯及長距離行走時。漸漸的,膝關節喀拉喀拉作響?別以為只是小毛病! 形成膝內翻而變成O型腿,少數人會呈現膝外翻的X型腿。關節內若有積水時,膝蓋骨變得浮動而不穩定,使疼痛及不穩情形更加惡化。 一旦關節逐漸變得不靈活甚至僵硬,周遭的軟組織也會跟著鬆弛無力,肌肉則因活動量減少而弱化萎縮,使得關節更加不穩定並加速退化,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可能發生在40多歲時,維持相當長時間,等到了60歲時才突然快速惡化,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當關節出現問題時就應積極保養,才能減少將來惡化的機會。 好發族群 退化性關節炎一般以勞動多、受力多者最容易發生。不過,臨床上也有不少嚴重退化性關節炎的「貴婦」,平時並不常做家事,但關節變形退化情形卻相當嚴重,這有的是因為體質所致,有的則因為平時很少使用力量,使得肌力嚴重不足,導致關節反而很容易退化。 預防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是維持肌肉力量、關節柔軟度與平衡力。避免外傷及過度受力,也要避免因運動不足造成的「早衰型筋骨關節病變」。膝關節喀拉喀拉作響?別以為只是小毛病! 正確治療 如果真的發生了,原則上以保守性治療為主,嚴重時才須動刀。 藥物治療:用非類固醇藥物、肌肉鬆弛劑,必要時加上止痛藥。 補充營養食品,包含鈣、葡萄糖胺、軟骨素、酪梨油粹取物、乳油木果、玻尿酸及其他保健食品。 體重控制,避免過勞。 物理治療:以冷熱療、電療、紅外線、超音波、徒手治療、運動治療為主。 採用適當護具保護,避免進一步傷害。膝關節內翻時,可用鞋墊增加外側支撐。 必要時抽取關節積液,做局部藥物注射治療。 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對膝關節、肩關節效果良好,近年來有關增生療法的使用,也有不少進步。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近年也開始應用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 手術治療:包括關節鏡手術、矯正切骨術、部分或全人工關節置換術。 訓練強化 伸腿伸踝是預防及治療膝關節炎最重要步驟。為了使股四頭肌及膝關節周圍組織更加有力穩定,當初步訓練已見成效後,非常建議加上負重訓練,既可有效強化肌肉,又不給關節帶來過大壓力與負擔。 空中踩腳踏車是急性發炎穩定控制後,而且伸腿伸踝運動有一定成績後的進階訓練 《延伸閱讀》 .蹲跪盤腿坐易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關節退化該怎麼做? .膝蓋老是喀喀響是退化?許嘉麟醫師2招輕鬆保養 以上內容由游敬倫醫師著,新自然主義《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授權提供,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1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閃到腰的經驗,輕者幾天腰部無法正常活動,重者嚴重疼痛影響生活。然而,有時閃到腰未必僅僅是拉傷、扭傷的問題。 閃到腰未必是扭傷,下背痛常見3大原因 輝馥診所主治醫師許嘉麟指出,一般民眾所認知的「閃到腰」在醫學上指為「下背痛」,包括腰部、臀部、髖關節處的疾病所引起的疼痛,三部位也息息相關。 下背痛的原因可分為結構因素、非結構造因素、內臟疾病因素三種。結構因素約占97%為最大宗,包括了腰部拉傷扭傷、椎間盤與小面關節退化、椎間盤突出、椎孔狹窄、骨質疏鬆壓迫性骨折、脊椎滑脫、其他外傷骨折及先天性因素。非結構因素則約1%,包含了癌症、感染、僵直性脊椎炎等發炎性關節炎。內臟疾病因素則約占2%,如骨盆腔、腎臟、腸胃道、主動脈等部位的疾病。 扭拉傷佔閃到腰最大宗,留意使用不當、修補不良 在下背疼痛中佔最大宗的結構因素中,腰椎扭、拉傷佔了最大的比例,約70%,簡單可分為使用不當及修補不良兩種。使用不當的常見如過歪、過量、過久、過重、過快等,如姿勢不良,單一肌肉過勞,或是頻率、時間、重量上超過日常使用,以及瞬間拉扯,這些都有可能造成腰部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下背痛也和生活習慣、品質息息相關。平常若睡眠不足、睡眠品質差、缺乏熟睡期,或是營養不足讓身體缺乏修補原料,又或是沒有積極的訓練肌力、使用不當等,也都會讓身體的修復能力下降,使得下背痛機率升高。而糖尿病、貧血、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因素,也與此有關,人體到了40歲後肌肉也會自然流失,修復能力也會下降,這些都屬修補不良,都應當留意,而非只專注在鍛鍊、復健等。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3情況盡速就醫 許嘉麟醫師指出,下背疼痛在無治療的情況下,大多數3~4便能康復,約佔9成。其中7成左右的患者可在1個月內康復,5成左右的患者在2周之內,而對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沒有反應者則佔1成。換句話說,3~4個月內復原都算是在正常的恢復速度內,如欲緩解疼痛不適,可用痠痛貼布進行改善,並避免試圖自行將腰部「扭回來」等任何處置,以避免情況惡化。 但也提醒,止痛藥物、貼布使用時間不應超過兩周,若使用藥物後3天未見改善、2周內無法痊癒,應盡早就診。若出現了大腿內側感覺異常等神經學等知覺異常情況,也應立即前往外科進行檢查。而若出現了劇烈疼痛,甚至痛到冒冷汗、血壓過高,則應直接至急診,別再觀察了,因為其可能不單只是肌肉問題,或許有其他不明創傷同時發生。 3招避免閃到腰,搬物姿勢要正確 避免閃到腰的情況發生,許嘉麟醫師也建議平常可以多做伸展,避免因打電腦、滑手機等,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建議每個小時就起身扭扭腰,簡單伸展一下,避免身體固定太久就是最好的腰部保養。 而雖然短時間的動態拉筋難以改變結構問題,但可以緩解肌肉緊繃、緩解疼痛,也能減少受傷的可能。最簡單的方法,可以準備一條大浴巾捲成一捆,放在舖有軟墊的硬地板上,將腰部躺在上面,便可使腰部形成一個弧度伸展腰肌。小的浴巾則需要多放幾個,視個人需求斟酌。 除此之外,搬物品時也應評估重量及自己的能耐,可善用推車等工具,能大幅減少受傷的機會。而若物品不在同一側,轉動身體時也應腰腿一起轉,避免扭傷。若位置較高,則要注意讓物品恢復與自己平行的狀態,可拿小階梯輔助,避免身體出現過度後傾的情況。若物品的位置較低,搬動物品時則應蹲跪,而非彎腰,以避免腰部承受重量。 《延伸閱讀》 .年紀輕卻下背痛、腳後跟發炎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上身? .常常腰痛是腎臟出問題?5招防範腎結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4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解救囚居老人大作戰
聯合報最近的「老宅困老宅人」主題,報導了台灣因為「人老、屋老」雙老問題而產生的「囚居老人」現象。報導中很多案例可能是健步如飛的年輕人或居住於電梯大廈的住戶難以想像的。●有因為中風無法下樓,15年沒見過鄰居的二樓住戶,僅僅二樓就成為都市的偏鄉。●有因為膝關節退化開刀後,十幾年來只能睡一樓客廳,失去隱私與尊嚴的阿嬤。●有每周看醫師,都要請搬家工人背下樓的洗腎患者。很多都市老舊公寓在興建之初,並沒有考慮老人上下樓的困難。中南部也有很多透天厝僅有樓梯,屋主年輕時還能樓上樓下行動自如,但是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只能困居一樓。據統計,目前居住在無電梯公寓的老人接近43萬名,若不能趕快想辧法解決問題,隨著老人身體機能更加退化,或照顧者本身也因年紀漸增而無力扶抱老人上下樓,則突破囚居困境將更遙遙無期。在無法安裝電梯的情況下,除了找搬家工人或家人自己背長輩下樓,也有許多專業輔具或無障礙設計可協助長者上下樓。安裝樓梯升降椅是一個選擇,樓梯升降椅會沿著樓梯架設,只要樓梯寬度有70公分左右就可安裝,不過若要從一樓裝到五樓,所需費用也不少,也可能會因安裝經費的比例分攤問題或住戶不同意而無法安裝。另外一個方式,也可考慮購買或租借「爬梯機」,目前有履帶式爬梯機和輪動撐桿式爬梯機兩種選擇,不過履帶式所需迴轉空間較大,若梯間窄小可能就不適用;輪動撐桿式爬梯機則需要較高的操作技巧,一定要受過訓練才可操作。除了自行購置,目前有些民間團體及輔具中心提供爬梯機的單次或月租服務,不過因為數量有限,需提早預約才行。租用爬梯機可算是目前解決囚老困境最快的方式,而且目前長照2.0也有補助使用爬梯機服務。以台北市為例,若具有長照資格者要使用爬梯機服務,月租最高可補助4000元、單趟專人操作服務最高補助700元,有需要者都可洽各地社會局諮詢。只是目前爬梯機的數量可能還不夠,政府若能補助輔具中心多購置一些爬梯機,當能解燃眉之急。其實,囚居的困境不只在上下樓,獨居老人在家若發生緊急事故如何通知外人?居家室內移動的安全性如何確保?大門的門檻或高低落差有無改善?這些都應一併考量。所幸,目前一些輔具的發明,已可有效改善這些問題。以獨老居家緊急事故為例,目前已有很多隨身的科技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呼救,甚至有跌倒偵測器,在老人跌倒時便可自動發出求救訊號。居家無障礙的改善,除了基本的扶手安裝,室內段差的消除、浴室的防滑施作都是重點。另外,大門高低落差的消除,若因泥作工程可能會占用馬路或騎樓的公有地,也可採用非固定式的斜坡板來改善。以上所提輔具設備,很多都在長照2.0的補助範圍,民眾若有需要可提出申請。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除了解救現在陷於囚老困境的長者,更重要的是防堵更多老人步入囚居牢籠。要避免此狀況,除了政府的宣導及補助,更重要的是民眾要強化健康意識,維持運動習慣,讓自己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喪失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
2021-04-0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走路常踢到地板、半蹲無力,肌無力警訊!2招測試下肢肌力夠不夠
●長期肌無力易讓關節代償,造成關節過度磨損、退化●騎腳踏車、走斜坡,可訓練肌力●椅墊調高、膝蓋彎曲角度稍大於90度,踩踏較不傷膝走路常常不小心踢到地板差點跌倒,或是想坐下時,到半蹲動作就沒力而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嗎?其實這些都是肌肉無力的症狀。長期肌無力會讓關節代償,久而久之造成關節過度磨損、退化,這些問題可不是老年人專利,年輕人也該注意。肌力不夠造成關節磨損關節退化除了先天因素外,最常見就是用力錯誤或肌力不夠,造成關節磨損、壓力上升。棨晨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顧允文表示,關節退化的初期,因為關節內有水分及軟組織潤滑,所以一開始不會痛,等到磨損嚴重、已磨到軟骨,才會感覺疼痛。治療可利用熱敷、電療、做肌力訓練等物理治療方式處理,也可選擇是否加上注射玻尿酸、增生療法PRP (Platelet-rich plasma),甚至手術等侵入性治療方式。顧允文指出,人的身體是聰明的,會藉由代償方式完成所需動作,例如推不動15公斤的腿推機,卻可以負擔自己的體重上下樓梯,這是因為部分肌肉收縮沒力氣,其他身體部位就會出來代償。小心用力的方式和角度要訓練肌力,走樓梯、騎腳踏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提醒必須小心用力的方式和角度,例如使用跑步機時要有一點點斜坡,讓關節微彎、肌肉比較好用力,這樣比起平地走,可減少對膝關節的傷害。此外,膝蓋在全彎時負擔最大,建議騎腳踏車時,可以把椅墊調高,讓膝蓋彎曲角度大於90度一點點、不必全彎就能踩踏,這樣的施力方式較不傷膝關節,或是在健身房騎躺式腳踏車,也較不易造成膝關節負擔。顧允文強調,騎腳踏車時,要留意大腿、小腿及腳板施力應呈一直線,如果外開青蛙腿,代表肌肉使用不平均,內外八的姿勢也會導致膝關節被壓迫。矯正肌肉施力緩解關節痛很多人關節疼痛反而不敢動,但顧允文建議,如果照X光確認退化不嚴重的話,應盡早開始做肌力訓練,透過矯正肌肉的施力方式,將有助減輕疼痛,但運動量一定要從輕量漸進,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簡單測試下肢肌力夠不夠腿推機至少要推得動自己體重,若做不到代表肌力不夠,都是靠其他肌肉代償,會造成關節軟組織擠壓。慢慢坐下的分解動作,在屁股快接觸椅面時,維持半蹲而不會往後倒,如果撐不住,也代表肌力不足。
-
2021-03-2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超音波導引注射改善
南投80歲周姓阿嬤喜歡散步,這幾年來覺得右髖關節卡卡,僵硬疼痛,幾百公尺都走不下去,經診斷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阿嬤獨居擔心手術影響生活,南投醫院以「關節內髖關節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阿嬤關節炎大幅改善,現在能連走4公里,讓阿嬤重拾散步樂趣。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說,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組織逐漸受損,影響關節的穩定度。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會出現負重或活動受限,並有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依嚴重程度接受藥物、復健治療,若症狀未改善則可能需手術治療,而現在醫師評估下,也可考慮關節內髖關節注射治療來修復、穩定關節。周建文說,關節內髖關節注射具有挑戰性,對準確性的需求更高,通常使用影像引導注射,大多數醫師都在透視X光檢查下進行,但透視檢查需要昂貴笨重的設備,操作人員和患者遭受輻射暴露,且無法觀察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結構。與透視X光和電腦斷層相比,超音波檢查不產生輻射、不用注射顯影劑、麻醉也不需住院,且能夠以更便宜的方式在門診施行,容易為患者所接受。目前超音波導引注射已廣泛應用於疼痛醫學及運動醫學,相信對更多疼痛患者有多一種治療選擇。並且隨著機器解析度增加,超音波導引注射更精準、便利。
-
2021-03-2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阿嬤髖關節退化難走路 醫師一招治療重拾走路樂趣
南投80歲周姓阿嬤喜歡散步,這幾年來覺得右髖關節卡卡,僵硬疼痛,幾百公尺都走不下去,經診斷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阿嬤獨居擔心手術影響生活,南投醫院以「關節內髖關節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阿嬤關節炎大幅改善,現在能連走4公里,讓阿嬤重拾散步樂趣。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說,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組織逐漸受損,影響關節的穩定度。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會出現負重或活動受限,例如半蹲、撿東西困難等,並有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依嚴重程度接受藥物、復健治療,若症狀未改善則可能需手術治療,而現在醫師評估下,也可考慮關節內髖關節注射治療來修復、穩定關節。周建文說,關節內髖關節注射具有挑戰性,因為髖關節位於身體深處無法觸及。而股神經、動脈和靜脈非常靠近前髖關節。執行診斷注射時對準確性的需求更高,通常使用影像引導注射,大多數醫師都在透視X光檢查下進行注射。透視X光檢查有助於關節內針放置,可在顯影劑注入後直接目視確認後注射。但是,透視檢查需要昂貴笨重的設備,操作人員和患者遭受輻射暴露,且無法觀察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結構。與透視X光和電腦斷層相比,超音波檢查不產生輻射、不用注射顯影劑、麻醉也不需住院,且能夠以更便宜的方式在門診施行,容易為患者所接受。目前超音波導引注射已廣泛應用於疼痛醫學及運動醫學,相信對更多疼痛患者有多一種治療選擇。並且隨著機器解析度增加,超音波導引注射更精準、便利。。
-
2021-03-23 科別.骨科.復健
蹲跪盤腿坐易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關節退化,4件事平常就要做到
膝蓋用太兇提早報銷?哪些人容易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用太兇,恐使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鄧修國受訪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50歲以上、關節軟骨曾受傷、O型腿等族群。女性則因膝蓋角度,容易發生髕骨外翻造成磨損,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相對較高。常進行激烈運動如打籃球,也會增加關節受損機率。 鄧修國醫師解釋,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發生部位包括膝蓋,髖關節、手指頭,腰部關節、脊椎關節也可能出現。年齡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部份年輕患者則因半月軟骨、十字韌帶受傷,或是車禍傷害而導致外傷性關節炎,最後也會產生與退化性關節炎相同的磨損退化。 上下樓梯會痛走不遠 當心退化性關節炎上身 鄧修國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主要症狀,最常見為上下樓梯時疼痛、蹲站時疼痛、自覺可行走距離縮短。發生於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疼痛之外也會有卡卡、不順暢感,或是發出聲音。 此外,工作與生活習慣,也可能增加退化性關節炎風險,鄧修國醫師指出,蹲姿、跪姿太過頻繁、經常搬、提重物、肥胖等等都是危險因子,導致軟骨容易磨損。臨床上多會建議病人控制體重,過重易使全身關節承受過度負擔。 自覺腰痛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之一。當脊椎關節發炎時,病人可能採取站直姿勢時就會有疼痛感。鄧修國醫師解釋,脊椎關節的退化往往並非單一因素,有可能是椎間盤先發生問題,造成壓迫、滑脫等周圍組織變化,才慢慢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或是脊椎關節不穩定,也較容易出現退化。 肌肉訓練助延緩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需要開刀嗎 鄧修國醫師建議,平日可練習核心肌肉訓練,對膝關節、髖關節、腰關節都有一定幫助。男性由於肌肉較為發達,關節炎比例略少於女性。即便已經有關節退化現象,也可以採取簡單的肌肉訓練,如多練習股四頭肌運動,可減少膝蓋關節退化磨損。 退化性關節炎以嚴重程度可分為四期,鄧修國醫師表示,前期可使用藥物、復健、打針等治療方式。也可接受關節鏡手術,將半月軟骨修補整齊或縫合,或是改善髕骨外翻狀況,都能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進展。 當退化性關節炎進入第四期後,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就會建議手術置換人工關節。手術可分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或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多數病人為內側關節磨損,可視情況選擇部份或全人工膝關節。鄧修國醫師指出,關節退化太嚴重或60歲以上者,目前還是建議採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 吃葡萄糖胺讓關節用更久?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平時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鄧修國醫師建議,控制體重、避免盤腿坐、跪坐、蹲坐等姿勢,適當肌肉訓練都有幫助。至於葡萄糖胺、軟骨素、第二型膠原蛋白等,屬於補充軟骨成份的保養品,惟效果因人而異,對第三期以後的退化性關節炎作用不大。 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屬於不可逆的退化疾病,一旦發生無法恢復正常,但透過正確治療與運動,可延緩退化速度,讓關節可用時間延長。 《延伸閱讀》 .膝蓋老是喀喀響是退化?許嘉麟醫師2招輕鬆保養 .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分不清?小心拖久關節變形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6 科別.骨科.復健
前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手術嗎?醫師:這個情況建議開刀
三年多前,亞運複賽前夕,台北世大運跆拳道品式金牌選手李晟綱持續練習,不料,奮力一跳,落地時竟聽到「啪」一聲,原以為只是單純扭傷,但膝蓋竟愈腫愈大,腳無法彎曲,只能伸直,至醫院照X光、做磁振造影檢查(MRI)檢查,診斷為「前十字韌帶斷裂」合併「半月軟骨受傷」。膝蓋前十字韌帶受傷為常見的運動傷害,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復健部主治醫師吳致寬指出,前十字韌帶斷裂盛行率約千分之一,主要原因為突然改變方向、減速、落地扭轉、撞擊等,如搶到籃板球後轉身快攻,病人以15至40歲居多。吳致寬說,前十字韌帶是膝部內一條連接股骨與脛骨的堅韌膠原蛋白,由兩束纖維組成,控制前後動作及扭轉動作,是膝關節系統的重要部分,可避免膝關節過度伸直及滑動。多年擔任中華奧會代表團隊醫及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召集人的林瀛洲說,長期膝蓋承受減速、落地扭轉力量,就容易引發前十字韌帶損傷,斷裂後若未及時評估處理、復健治療,恐造成膝關節反覆不穩定,甚至提早產生膝關節退化。前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開刀嗎?林口長庚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邱致皓表示,原則上仍先以肌力訓練為主,若訓練後膝關節仍不穩定,不得已才開刀,但若前十字韌帶撕裂合併半月軟骨受傷,為避免造成軟骨關節二度傷害,就要考慮手術。吳致寬指出,研究證實,受傷之後,應在醫師評估下,及早復健,才能維持肌力,如躺著不動,一天就可以下降1%肌肉,連續四個星期不運動,肌肉力量下降10至20%。對此,李晟綱有著深刻體驗,受傷之後,並未動手術,大腿股四頭肌肌力變差、無力,膝蓋穩定度也大不如前,經常「軟腳」,以前做踢腿動作,能使出全力,但現在膝蓋不穩定,只能使出七八成力量。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昨日合作舉辦的「運動醫學專題講座:運動員前十字韌帶斷裂座談—從受傷到回場」,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里約奧運中華代表團隊醫療長林瀛洲醫師擔任座長,邀請3位知名運動員,奧運金牌選手朱木炎、世大運金牌選手李晟綱及知名跆拳道選手蘇麗文現身分享前十字韌帶相關心路歷程。
-
2021-03-14 科別.骨科.復健
年輕運動員膝韌帶再斷風險達28% 蘇麗文:復健一輩子
「沒人敢跟我說我受傷了。」我國跆拳道好手蘇麗文10幾年前參加北京奧運賽事,卻因用力過猛,導致前十字韌帶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 斷裂,醫師指出,前十字韌帶斷裂是所有運動員最害怕之事之一,目前數據指出,施作重建手術後,約有5成至6.5成的運動員能回到受傷前的狀態並返回球場比賽,但15至25歲年輕運動員因大多需進行高強度比賽,再次斷裂風險約18至28%。蘇麗文認為,「前十字韌帶損傷,復健是一輩子的事」。蘇麗文說,2008年參加北京奧運賽事,第一場比賽便對上韓國好手,比賽中途因腎上腺素、離心力導致出擊過猛後,想接著做複雜動作,卻突然聽到「啪」的聲響,當腳落地時才發現「左腳膝蓋錯開」,無法支撐身體。背負各方期待的她仍持續比賽,最後雖敗猶榮。資深運動防護員蘇玟姜表示,當選手於場上受傷,防護員會在賽後做簡易徒手膝關節檢查,以確認選手傷勢,若前十字韌帶真的受傷,會立即構思就醫流程,現場會先進行冰敷、固定等緊急處理。針對前十字韌帶斷裂診斷方式,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邱致皓表示,骨科醫師會判斷運動傷害類型,確認構造傷害是暫時或是永久傷害,以及還有哪些功能不良,如無法做出想做的動作。門診會先做身體檢查,確認患者年齡、性別、功能需要、受傷情況與原因及相關病史,了解患者需求再訂定治療計畫。邱致皓表示,針對功能需要分級,分為單純走路、逛街,偶爾慢跑,直線衝刺且偶須轉彎如棒球、壘球需繞壘,以及要適時變換速度與動作如籃球、足球;棒球、籃球及足球等運動尤須膝蓋穩定,會建議動手術。檢查還需確認膝蓋穩定度,邱致皓表示,若前十字韌帶斷裂且旋轉或前後不穩定,並合併半月軟骨破裂,三項指標均符合時,建議要動手術,避免新半月軟骨及關節軟骨二度傷害、降低關節退化可能性。受傷3周內仍有嚴重發炎反應,不能手術,邱致皓指出,建議手術時間是3周後到10周,術後每名患者恢復情形不同,前6周發炎期會做一些伸展活動,6周後做輕度肌肉訓練,3個月後開始做單腳站立、橫移等進階動作,長回原本骨頭面貌一般需1至3年,但他提醒,若半月軟骨受傷,復健會更加不易,拉長復健療程。目前數據指出,施作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約5成至6.5成的運動員能回到受傷前的狀態並返回球場比賽,邱致皓指出,因年輕運動員大多需返回賽場進行高強度比賽,15至25歲年輕族群再次斷裂的風險高達18至28%。蘇麗文說,前十字韌帶受傷後,有時天氣寒冷,膝蓋仍會腫脹,這時訓練肌力有助於緩解症狀,為讓膝蓋保持穩定,術後復健需要持續做,強調「前十字韌帶損傷,復健是一輩子的事」。
-
2021-03-14 科別.骨科.復健
膝蓋老了嗎?這類族群看過來 1分鐘自我檢測馬上知
奇怪?也沒在爬山、跑步、最近膝蓋怎麼總是卡卡的,特別是久站或下樓梯,更是特別的不舒服,休息一下卻又好一些,到底該不該看醫生?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膝蓋關節疾病,臨床上,女性因為髖關節、骨盆的先天構造,又比男生容易好發,特別是進入50歲的中年肥胖婦女,更是高危險群,一旦上述狀況發生的頻率或時間越來越久,非外力外傷造成,就得提高警覺。他並提醒,隨著年紀的增長或不當使用膝蓋,軟骨細胞逐漸減少磨損膝蓋,嚴重起來可能形成骨刺、關節變形。「提早發現可以提早控制改善」,黃永錚表示,許多民眾常常忍到嚴重時才就醫,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其實可以透過「膝關節炎疼痛指數評分表」(Lequesne's index)Lequesne's index)先行檢測,這是由國外專家發展出來針對膝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一共11題,在家就可以完成。黃永錚說,評分表總分越高,代表關節退化發炎的機會越高,除了平常透過抬腿加強大腿肌力減少膝關節負荷,若總分超過七分,建議民眾應就近至醫療院所透過X光檢查確認關節問題,通常,治療後的患者,也可運用此表檢測恢復情形。
-
2021-03-03 養生.聰明飲食
阿嬤聽信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血脂反飆高
南投67歲的林姓阿嬤膝蓋容易痛,按照偏方將綠皮香蕉燉雞腳食用,持續兩周,但膝關節仍隱隱作痛,家人看不下去帶她就醫,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在藥物治療並避免勞動後,改善症狀。關節退化初期常見症狀包含不靈活及僵硬感,早期症狀可藉由適當運動及肌肉強化等方式預防惡化。但當關節破壞至一定程度,身體無法自我修復,就會造成關節的疼痛,需要長期服藥才能進行一般活動,就建議評估是否手術治療。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說,香蕉營養價值高,綠皮香蕉含有抗性澱粉,有穩定血糖、促進大腸蠕動、降低膽固醇等好處。另外也含維生素C及鉀鎂磷等礦物質,但綠皮香蕉在燉煮過後,水溶性維生素易被破壞,抗性澱粉也會流失,僅剩微量鉀鎂等礦物質。另外提到膠原蛋白,大多數人就會聯想到雞腳、豬腳等食物,蔡秀雯表示,這些食物的膠原蛋白分子結構是大分子組成,但人體僅能攝取小分子膠原蛋白。雞腳中所含的動物膠,是製作果凍的明膠,並不等於膠原蛋白。雞腳含有蛋白質,消化吸收後會轉換成胺基酸被身體吸收,胺基酸是膠原蛋白的原料之一。不過雞腳也含有飽和脂肪酸,血脂肪過高的患者,需要控制攝取量,避免造成身體負擔,平常攝取的蛋、奶、豆、魚、肉類等含有蛋白質之食物,就有足夠的胺基酸來源。民眾若身體不適應該還是要找醫師諮詢、討論專業意見,避免補骨不成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
2021-03-02 科別.骨科.復健
肩推啪一聲 胸大肌竟斷裂…重訓常見五類傷害
● 常見重訓受傷原因,對動作不熟、對阻力大小、次數與組數沒規畫● 上肢重訓容易肩推過頭成胸大肌拉傷,臥推不當容易二頭肌肌肉斷裂● 下肢重訓要當心蹲舉引起髕股肌鍵炎40多歲的張先生近來勤上健身房做重訓,一次未經教練同意,逕自增加肩推組數,突然胸前「啪」一聲,手頓時沒力還疼痛無比。原以為肌肉撕裂,就診才知左邊胸大肌拉斷了,肌肉纖維斷裂無法修復,兩邊胸形明顯不對稱,仿如「男身女乳」,最後留下「肌肉養成記」的後遺症。重訓受傷 主要是操作不熟高雄長庚醫院骨科系運動醫學科主任周文毅表示,健身風潮方興未艾,重訓超夯,以往求診患者多為退化性疾病,近年來健身受傷的就醫民眾已占臨床二到三成,年齡介於30至50歲,顯示青壯年族群確實已把運動風氣帶起來。重量訓練會受傷,主要多是患者對訓練動作的操作不熟,或是對於阻力的大小、次數與組數沒有規畫。一般來說,重訓分為上、下肢。周文毅提醒,上肢重訓容易因肩推過頭,造成胸大肌拉傷;臥推不當也有二頭肌肌肉斷裂風險;有患者在臥推時上推槓鈴不小心滑手,造成肩峰鎖骨關節脫臼;下肢重訓,要當心蹲舉引起髕股肌鍵炎。由於每個人的重量承擔力不同,周文毅建議,先找專業教練評估,一旦負荷量超過自己可承受的80%,一定要有人從旁協助,初期可從「低重量、多組數」,循序漸進,再慢慢轉為「高重量、低組數」。教練在旁 受傷發生率較低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黃永錚認為,國外統計,重訓時教練在旁,受傷發生率較低;臨床上,常見重訓受傷部位,分別為肩關節、手腕關節、下背部(主要是腰椎)、膝蓋及肌肉撕裂。以肩關節為例,啞鈴平舉或躺著臥推時,最容易發生肩旋轉肌撕裂;若臥推、蹲舉舉過頭,拉、放速度太快,手抓握的位置、姿勢不對,也可能會出現手腕關節炎,嚴重導致腕隧道症候群。下肢施力不對 恐會傷到腰蹲舉、抓舉則常造成下背受傷,「就像有些媽媽直接抱小孩不小心傷到腰」,黃永錚表示,曾有患者下肢重訓用不對的地方施力,造成腰部椎弓節解離,進而引發脊椎滑脫走上手術之路。重訓是一種阻力運動,導致手術的比率不高,周文毅指出,若不想用槓鈴,仍可以利用彈力繩、彈力帶,一樣有效果。黃永錚表示,TRX懸吊式阻抗也是重量訓練,雖然力量沒有那麼大,相對緩和也相對安全。重訓有益身體健康,周文毅表示,30歲後肌肉、骨頭量開始往下掉,及早建立肌力,可替身體存骨本,預防肌少症與關節退化;黃永錚認為,重訓讓身體代謝能力好,不易變胖,「能量用在肌肉上比存在肚子好」,遠離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運動套餐 4類缺一不可「許多老人病,藥物效果有限,運動卻是共同良方。」周文毅呼籲,完整的運動套餐應要涵蓋四類:阻力性的無氧重訓、耐力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平衡運動、柔軟運動(拉筋、收操),缺一不可。
-
2021-02-28 科別.骨科.復健
重訓盛行、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氣候變化就覺得膝蓋隱隱作痛,平時走路總感覺「卡卡」,特別是膝蓋彎曲到某個角度,就會出現不適感。根據統計,我國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約達15%,近年許多年輕人熱衷重訓,35歲以上盛行率開始飆升,50歲後則加上老化等因素,盛行率突破50%,等於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危險因子不只老化,過重、運動員、骨鬆者都是高危險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可發生在各關節,但好發的部位為膝蓋、髖關節或手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會產生疼痛、腫脹的不適症狀,通常會在過度運動、上下樓梯或是久坐起身時出現,特別在劇烈活動後,當天晚上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而日常活動時,關節容易出現「咔咔聲」,早晨起床後,關節則會感到僵硬。他提醒,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不一定全以「疼痛」表現,事實上有一半的患者,完全沒有疼痛現象,而是透過X光檢查後才發現,只要是高風險族群,就應該特別注意並盡早開始保養。民眾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認識,大多認為是「老化」所致,吳家麟表示,其危險因子除了年齡外,還包含體重過重、骨鬆、風濕性關節炎、運動員、長期蹲著工作者、關節曾受外傷、有退化性關節炎家族史等。特別是近幾年盛行重訓,年輕人過度訓練及姿勢不正確等引起的關節軟骨磨損,案例也愈來愈多。軟骨慢慢磨損耗盡,摩擦出現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天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通常會從內側關節面開始受到影響,內側受到的壓力是外側關節面的十倍,長期下來會出現關節炎,慢慢地磨損就會出現O形腿,一旦軟骨磨損耗盡,骨頭與骨頭摩擦就會出現嚴重的疼痛。許多民眾對於退化性關節炎常不以為意,吳家麟指出,若持續不理會造成嚴重磨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面臨置換人工關節的手術治療。他提醒,平時就應做好保養,如不要過度運動、重訓姿勢要透過專業指導、肥胖者必須減重,若是已開始出現關節退化,建議接受專業治療,也可透過使用消炎止痛藥改善發炎症狀。抗炎物質降低關節過度發炎,減緩退化速度。對許多已經罹患關節炎的患者而言,多會直覺性地想到使用葡萄糖胺、軟骨素保養。吳家麟表示,根據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學會(OARSI)、美國風濕病學會(ACR)以及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所訂定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指引,對於已經罹患關節炎的患者,再使用葡萄糖胺或是軟骨素,在治療上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吳家麟表示,適度施打玻尿酸可以作為關節潤滑保養的效果,但無法有效降低關節退化的發炎問題。近期有研究發表,從乳油木果中提煉出的天然超高濃縮的抗炎物質「活關素75」,能有效降低關節過度發炎。研究顯示,單純施打玻尿酸以及施打玻尿酸加上使用活關素75的兩組,發現後者在動物試驗上對於關節炎有明顯止痛、抗腫脹的效果,關節切片也顯示可以保護軟骨,減少退化,用來搭配玻尿酸注射後的日常保養,效果不錯。我有退化性關節炎,可以運動嗎?許多長輩因為關節疼痛就不敢運動,認為運動會讓膝蓋退化更快。事實上,適當鍛鍊肌肉,可以減少關節的負擔、增加關節活動度,也能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鬆,並減少發炎反應。運動項目推薦游泳和健走,建議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至於無法外出時,也可以在家坐在椅子上進行抬腿運動,強化骨四頭肌。不過要提醒的是,關節發炎時應暫時休息,建議諮詢專業骨科醫師,待發炎問題解決後,再開始運動。
-
2021-02-12 新聞.元氣新聞
年初一的十大禁忌 你最常犯哪一項
依照傳統習俗,年初一總會外出走春,沾沾喜氣,如何在金牛年的第一天博得好兆頭,民俗專家譚秀珠建議,當天一早七點之前,穿著大地色調衣服,出門後,先往西方向行走,經過南方、東方、北方,花20分鐘繞一圈,如果途中如能行經銀行、郵局,則招才效果更好。許多人除夕夜守歲,大年初一睡到快中午,譚秀珠建議,除夕夜還是應該早睡,選在年初一早上的五點至七點之間,打開大門,招來好運。如果真晚起床,則建議在十一點至三點之間開門。譚秀珠建議,年初一最好能夠吃素,積福德、積慈悲心,以她為例,當天早餐必吃發糕,外加一顆橘子,如果無法一口氣吃完一顆發糕,在當天慢慢吃,以討得喜氣。年初一走春,穿什麼顏色衣服也很重要,譚秀珠說,金牛年的應景色系為大地色,建議當天外套以土黃、咖啡、銀灰、香檳金等顏色為主,這要比穿紅色衣服,更能夠招來喜氣財運。譚秀珠傳授一招簡單「借運法」,當天一早先在家裡以直指、無名指在另一手掌心,寫下今年心願,如果求財,就寫下「財」,想要生兒育女,則寫下「子女」,想健康平安,就寫下「安」,寫完後,握緊拳頭。最好在七點之前出門,先往西邊走去,就在家裡附近繞一圈,最好行經銀行、郵局、提款機等地方,心中想著藍色千元大鈔從銀行金櫃飛至自己錢包,切記一路上,不可打開拳頭,回家後,將雙手靠胸,再打開手掌,如在自家佛堂前行事,效果更好。大年初一,許多人拜廟走春,雖然大部分廟宇都會開大門,迎接信徒,但譚秀珠提醒,這一天到廟裡拜拜時,仍應走側門,此外,在焚香及持香行走時,必須格外小心,不要被香燒到衣服或是頭髮,以免壞了好心情。來自宜蘭的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年初一至廟裡拜拜走春,這是老家裡沿襲已久的新年習慣,一個上午全家拜過三家廟宇,祈求身體健康、喜悅平安。不過,一年一年地走春拜廟,長輩年紀增長,骨刺增生及關節退化,走起路來明顯吃力,林頌凱說,「走春不見得一定要走的」,也可以搭車至廟宇附近,視長輩身體狀況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一廟裡眾信徒焚香祈禱,煙霧裊繞,許多人眼睛被燻的睜不開,如果稍不慎,在跨越門檻及階梯,就容易跌倒,晚輩最好在一旁護著老人家。大年初一的十大禁忌1.不可罵人、不講髒話2.不可洗衣3.不可掃地4.不打小孩、不打貓狗5.不擦窗戶大門6.不宜太早洗澡(晚上九點以後)7.不可睡午覺8.不可穿拖鞋出門9.外出時,不能光腳踏地10.不吃葷食、一日全素資料來源/譚秀珠 製表/李樹人 聯合報
-
2021-02-11 新聞.健康知識+
初一走春怎麼做可招財運? 專家:穿大地色系衣服、往這個方向行走!
依照傳統習俗,年初一總會外出走春,沾沾喜氣,如何在金牛年的第一天博得好兆頭,民俗專家譚秀珠建議,明天一早七點之前,穿著大地色調衣服,出門後,先往西方行走,經過南方、東方、北方,花20分鐘繞一圈,途中如能行經銀行、郵局,則招財效果更好。許多人除夕夜守歲,大年初一睡到快中午,譚秀珠指出,除夕夜還是應該早睡,選在年初一早上的五點至七點之間,打開大門,招來好運。如果真的晚起床,則建議在十一點至下午三點之間開門。年初一最好能夠吃素,譚秀珠表示,可以積福德、積慈悲心,以她為例,當天早餐必吃發糕,外加一顆橘子,如果無法一口氣吃完一顆發糕,在當天慢慢吃,可以討得喜氣。年初一走春,穿什麼顏色衣服也很重要,譚秀珠說,金牛年的應景色系為大地色,建議當天外套以土黃、咖啡、銀灰、香檳金等顏色為主,能夠招來喜氣財運。譚秀珠傳授一招簡單「借運法」,當天一早先在家裡以食指、中指在另一手掌心,寫下今年心願,如果求財,就寫下「財」,想要生兒育女,則寫下「子女」,想健康平安,就寫下「安」,寫完後,握緊拳頭。在七點之前出門,先往西邊走去,在家裡附近繞一圈,最好行經銀行、郵局、提款機等地方,心中想著千元大鈔從銀行金櫃飛至自己錢包,切記一路上不可打開拳頭,回家後將雙手靠胸,再打開手掌,如能在自家佛堂前行事,效果更好。大年初一,許多人拜廟走春,雖然大部分廟宇都會開大門,迎接信徒,但譚秀珠提醒,這一天到廟裡拜拜時,仍應走側門,此外,在焚香及持香行走時,必須格外小心,不要被香燒到衣服或是頭髮,以免壞了心情。來自宜蘭的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年初一至廟裡拜拜走春,這是老家裡沿襲已久的新年習慣,一個上午全家拜過三家廟宇,祈求身體健康、喜悅平安。不過,一年一年地走春拜廟,長輩年紀增長,骨刺增生及關節退化,走起路來明顯吃力,林頌凱說,「走春不見得一定要走的」,也可以搭車至廟宇附近,視長輩身體狀況而定。
-
2021-02-11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圍爐 94歲獨居奶奶好期待
過年圍爐,代表著家人團圓,在長輩心中總是別具意義,對於獨居、失智老人來說,常常是不可能的奢侈,為此,全台社福組織每年總是花費心思,到宅圍爐、聯歡圍爐、摸彩圍爐,就是要讓濃濃的年味透過愛的陪伴,吃暖心更暖。伊甸基金會每年都在全台舉辦「愛.圍爐」活動,今年邁入第八年,配合新冠肺炎群聚規定,今年仍有31場圍爐活動在全台進行,不但有近3,000位服務對象團圓吃飯,還將把年菜送進259位行動不便的長者或身心障礙朋友家中,希望大家可以透過一頓難得的年夜飯,感受如同家人般的陪伴與關懷,摒除心中孤寂,不再是一個人的晚餐。伊甸北投長照居服員李維欣分享,94歲郭奶奶一個人住在陽明山兩坪大的雅房,雖沒有失智,卻因為年紀大了、膝蓋關節退化無法走遠,常買一個便當就撐過兩、三餐。兩年前開始一周一次的探望,幫奶奶打掃家裡,買菜在半開放式的小廚房一起料理,時間一久,奶奶都會把她當成孫女話家常。去年過年郭奶奶參加伊甸到府圍爐活動,她與同事陪著奶奶在附近的餐廳吃大餐,開心興奮的郭奶奶,還特地化妝打扮,一身喜洋洋,全場更像個媽媽,要大家「多吃一點。」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自2003年起,每年春節前夕也會邀請獨居長者共同圍爐,今年以「當我們同在疫起」為主軸,希望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的牛年,讓全台獨居老人齊聚一堂,圍爐更圓滿。老盟表示,藝人郎祖筠今年主持團圓夜第19年,與在場不少長輩當了19年的老朋友,每次團圓少不了熱鬧的舞龍舞獅,今年還加碼摸彩活動,要在場長輩享受中大獎的樂趣。對於記憶漸消失的失智長者,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聖若瑟失智老人中心,在農曆年前準備年菜,讓大家應景團聚強化年節參與感,也有失智照護據點在現場,替長輩們整理這一年來的活動照片貼在牆上,讓長輩回憶曾參與的活動。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則提醒,過年是失智者走失高峰,如果想帶失智長者出遊,記得讓失智者穿鮮豔衣服,佩戴愛心手鍊、愛心布標、衛星定位器,以降低走失風險,切記隨時要有人陪,行程安排要有彈性,不要趕行程,若過夜,最好天黑前抵達飯店,同時攜帶失智者熟悉的隨身用品,以增加安全感及穩定情緒。
-
2021-01-17 科別.骨科.復健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如果蹲下一起身,膝蓋「喀喀響」,小心膝蓋受傷了。膝關節受傷不只是中老年人會發生,許多年輕人因為運動不當、姿勢不良而造成膝關節傷害,變成了「軟腳蝦」。骨科醫師強調,及早做好關節保養很重要,以免行動不便,影響生活品質。膝蓋的重要功能是走路,走路正常就能享受到處走走的樂趣。中山醫院骨科主任級醫師吳濬哲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關節問題,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退化關節炎。老化、肥胖 加重膝蓋磨損原發性退化關節炎大多是因為老化、肥胖等因素造成膝蓋的磨損疼痛;次發性退化關節炎則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很多年輕人是創傷性關節炎,一照X光可看到其膝蓋退化情形與老人的退化性關節炎一樣。膝關節常因承受的重量、臏骨給予膝蓋的壓力及衝擊力等因素而造成傷害。吳濬哲說,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症狀是膝蓋疼痛,是因臏骨與大腿股骨間關節長期摩擦產生的疼痛,常見O型腿變形、走田埂的農夫、背重物的人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臏骨也就是膝蓋骨,吳濬哲指出,膝蓋彎曲所承受的壓力大,因此當上下樓梯、蹲下時,膝蓋承受的壓力最多,最容易受傷。一般人在彎曲腳時,是由肌肉控制,但常有人腳著地時衝擊力太大,一剎那間受傷了,「身體重量下去」是導致受傷的最關鍵原因,建議走路要一步步地走。盤腿跪坐傷膝 別急著站起「盤腿坐」對膝蓋的傷害很大,吳濬哲說,像瑜伽的動作常會盤腿坐,膝蓋的半月軟骨因膝蓋扭轉而容易破裂受傷;「跪坐」也會造成膝蓋受傷,建議跪坐後不要急著馬上站起來,應將雙腳伸直回復正常姿勢、動一動後,再站起來。若是蹲下有喀喀摩擦聲音、會疼痛時,務必就醫檢查,不痛也先別運動,要運動時則要熱身久一點,讓身體組織配合好才能運動。有膝蓋關節退化問題,吳濬哲表示,可以內視鏡清除修補壞死組織,並視骨輪是否有受傷,再施打玻尿酸幫助修復治療關節軟骨,可以延緩關節退化的時間。控制體重 多吃深綠色蔬菜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除了要適度運動外,建議要控制體重,不要偏食,多吃深綠色抗氧化的蔬菜,可減緩老化帶來的關節退化。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1.上下樓梯2.跳躍、跑步3.盤腿坐4.跪姿,例如擦地板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症狀1.膝蓋會痛,休息一下就好2.走一小段路就痛,上下樓梯更痛3.膝蓋喀喀作響,變成O型腿,步態搖晃
-
2021-01-13 科別.骨科.復健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 施打玻尿酸、PRP沒有預防關節炎效果● 改善疼痛打玻尿酸最好?醫:健保制度使然● 減少關節疼痛最安全方式,強化關節周邊肌肉退化性關節炎常讓患者「痛不欲生」,不少人會透過施打玻尿酸或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注射(PRP)達到改善疼痛效果,但網路盛傳,打玻尿酸或PRP可以「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對此,醫師強調,玻尿酸及PRP絕對沒有「預防」的效果,且玻尿酸雖能改善關節炎疼痛,卻有部分研究顯示效果不佳,建議最好的減緩疼痛方式是「增肌」。沒有任何方法可治癒退化性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衛福部推估,國人膝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約為15%,60歲以上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退化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張毓翰表示,骨關節炎是一種不可逆的軟骨被漸進式破壞的疾病,先天體質、年紀、姿勢不良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引起。張毓翰說,目前沒有任何方法「可治癒」退化性關節炎,僅能透過復健改善症狀,減少患者疼痛。臨床上最常見改善關節炎疼痛方式,是施打玻尿酸或PRP,近年開始發展的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也能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有凝血問題不適用PRP臨床觀察,國人最常選擇施打玻尿酸來減緩關節炎疼痛,與健保給付有關,依現行健保給付的條件,患者只要保守治療及一般藥物治療時間累計達六個月以上均無效後,又未達需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標準且經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健保即可給付施打玻尿酸的費用。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治醫師林郁智指出,玻尿酸對於改善關節炎疼痛的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施打後是「完全沒有感受到變化」。PRP為一種複合型生長因子,由患者血液離心出生長因子,依照現行的研究,PRP是對於肌肉組織再生有效,至於關節軟骨再生並未有數據證實,且血液功能不佳、有凝血問題者並不適用PRP治療。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太貴林郁智表示,目前坊間PRP的價格是玻尿酸的10倍,常有已經需要置換關節的患者,堅持要打PRP,以為PRP「貴就是有效」,反而延誤就醫,其實有些患者的關節磨損嚴重已不適合施打針劑,打了針劑易出現感染問題。我國通過特管辦法,開放細胞療法後,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可改善關節炎帶來的疼痛,張毓翰指出,研究顯示改善疼痛的效果平均一年,但價格高昂難以普及,也許未來成立細胞庫後,有機會能壓低價格,成為改善關節炎疼痛的主流治療。長者增加核心肌群訓練張毓翰表示,不論是施打玻尿酸、PRP或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都只適合退化性關節炎早期的患者,嚴重仍需要透過人工關節置換術才能改善疼痛症狀。不管膝關節退化的程度如何,張毓翰說,最有效且最安全的改善疼痛方式是「肌力訓練」,建議應強化關節周邊的肌肉,針對每個人關節肌肉不足的問題加以訓練,年長者同時要增加核心肌群訓練,持續訓練幾周,會感覺上下樓梯比較輕鬆,並避免關節受損更嚴重,只要肌力足夠,也能免去承受關節炎所帶來的痛苦。
-
2021-01-10 科別.骨科.復健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走路」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更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為健康帶來多項好處。然而,看似簡單的走路運動,對許多行動力正在退化的中老年人卻是困難重重,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保護關節,絕對不能缺肌力。減輕膝蓋負擔、穩定關節,先強化股四頭肌。所謂關節,就是骨頭與骨頭之間的連結,如同上了齒輪的機器,齒輪跟齒輪之間若不穩定,就容易脫軌無法前進。簡文仁指出,想要行動自如,關節一定要靈活,然而,人體的關節與肌肉是互相連動的,靈活之外,關節還要穩定,這時候,肌肉就扮演相當重要的支撐力。「例如拮抗肌,這是一條讓關節彎起來又直回去的肌肉,可放鬆並伸展,也是維持骨架的主要肌肉。」此外,位於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是人體下肢最大也最有力的肌肉之一,簡文仁說,顧名思義,股四頭肌是由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所組成的大肌群,只要把股四頭肌力練強,就像是天然的護膝,走、跑、跳時都可以提供膝蓋一個相對緩衝、吸收衝擊力的作用。事實上,人體的肌肉量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步減少,40歲後,肌肉質量每十年下降8%,70歲一過更加速到每十年減少15%,簡文仁因此建議,關節保護要及早,才能有效減輕老後的膝蓋負擔。鍛鍊下肢肌力,抗阻力運動最有效果,在家就能做。「透過對的運動,就能幫助肌力的建立。」簡文仁表示,下肢肌力的建立,只要掌握「對抗地心引力」這原則,就能達到養肌效果,因為肌肉一經抵抗就會收縮,為了對抗阻力所產生的「力」,就是肌力的來源。簡文仁特別推薦微蹲、抬腿這幾種簡易運動,很適合行動力正常的長輩,每天只要在家做個十幾分鐘,慢慢也能累積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與肌耐力,預防膝關節退化。不過,簡文仁提醒,肌力好,可以保護關節,但肌力訓練的過程所產生的阻力一旦過大,也可能加重關節的負擔,倘若膝蓋已經不舒服、功能明顯退化,建議改採水中運動或平躺在床上進行抬腿,抵消一部份地心引力的同時,可以不傷膝蓋,又能完成肌耐力的訓練。血液循環、神經系統都會影響關節健康。「健康是全方位的,血液循環好不好?神經系統穩不穩?都會影響肌肉的協調性。」對簡文仁來說,所謂關節的保護,「保」是指運動,「養」是指滋養,除了飲食均衡,透過食用保健品給予關節必要的營養素,也是健康的一部份。特別是隨著年紀增長,體內營養逐漸流失,簡文仁建議適時補充軟骨素、II型膠原蛋白等關節所需營養,以及有助於肌肉生長的維生素D,另外人體內的咪唑胜肽化合物,是一種存在鮪魚或鰹魚等洄游魚類長游的活力來源,現在就有日本研究出相關保健食品,對肌耐力也有幫助。拉把椅子在家練肌力動作提供/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微蹲假裝自己準備坐一張椅子,讓膝蓋微彎,雙腳張開至與肩同寬,接下來讓屁股保持水平、往後頂出去,開始定格停留5至10秒,反覆進行5至10次,除了訓練到股四頭肌,對臀肌與背肌也有幫助。微蹲╱肌力較差者如果平衡感沒那麼好,可選一把穩固、重量夠的椅子,這時候雙手抓好,再慢慢將屁股上、下移動,反覆進行10至15次,此一動作也適合肌耐力較差的人。抬腿坐在椅子上,先吸氣將左腿向上平舉、腳背向上內勾,維持10至15秒後慢慢放下,再換右腿,反覆進行5至10次。當腿部平舉,就有利大腿肌力的訓練,腳背內勾則有助於帶動小腿肌肉。
-
2021-01-01 科別.骨科.復健
軟骨修復一次搞定!他開心重返球場、重拾騎車樂趣
台中榮總外科部整形外科醫師張捷凱求學時打籃球時意外受傷,被迫放棄在最愛的籃球場上縱橫馳騁;後接受台中榮總自體軟骨修復微創手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如今重回球場打球,從事機械業單車族愛好者因為膝痛放棄騎單車,經接受手術後重拾騎車樂趣,另一名加油站男員工因膝痛差點工作不保,術後二周後復工。台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陳超平說,三名患者接受自體軟骨修復微創手術,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擷取病患自體軟骨,經切碎、特殊處理後,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根據臨床數據驗證,術後六周有效減緩膝關節疼痛,三個月改善症狀,有效恢復運動功能,改善生活品質。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等同於6.5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陳超平說,膝蓋疼痛不適的原因包含軟骨受損所引起的不適,軟骨受損原因像是先天性受損、退化、運動傷害、外力傷害、半月板磨損或韌帶損傷等。建議早期治療,若嚴重到影響生活及行動力,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時,就得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陳超平指出,常見的關節軟骨磨損療法均各有優缺點,玻尿酸注射只能短期減緩疼痛,消耗完畢又得重打,治標不治本;細胞療法是在體外培養細胞,病患需要動兩次手術;人工關節使用效期雖長,卻必須犧牲其它正常組織,並不適合所有病患。他提醒,軟骨磨損所造成的關節退化是不可逆的現象,因此,在發生局部的軟骨損傷時,就應聽從醫師的建議,接受治療,並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及從事適合的運動,好好保養膝關節,才可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
2020-12-25 科別.骨科.復健
七旬婦換人工膝關節解痛 竟鬧到急診室抽關節積血
72歲的李女士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原想透過換人工膝關節解決問題,沒想到右膝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後,卻發生反覆關節積血與疼痛。李女士已接受保守治療如抬高患側、休息、或壓迫患側等方式,但症狀未曾緩解,甚至需要到急診室抽關節積血。李女士曾詢問手術治療方式,但未能下定決心再次開刀。最後李女士接受醫師提議新式栓塞治療,治療後兩個月內僅發生一次輕微關節積水且快速消散,與治療前狀況差異甚大。其實李女士的經歷並不少見,隨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增至15%,衛福部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雖動刀置換人工膝關節成功率高達9成,但國內每年超過2萬人必須動刀,使得原本發生率不到1%的併發症「反覆膝關節積血及疼痛」,也變得屢見不顯。三總放射診斷部主治醫師許一智說,人工膝關節置換後的反覆關節積血與疼痛可能在開完刀後2星期到18年後發生都有可能。造成反覆關節積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膝關節滑液膜不正常增生血管最為常見。許一智表示,雖然保守治療例如抬高患側、休息、或壓迫患側,能使一小部分病患症狀得到緩解,再手術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只是病患如果還沒辦法下定決心再一次開刀,還有一個全新微創治療的選擇-微細血管栓塞治療。許一智介紹,這種栓塞治療手術必須住院,如同心導管手術一樣,以X光透視導引下,局部麻醉後再將微小導管從鼠蹊部的動脈置入,尋找疼痛部位的異常新生血管,再注射特殊栓塞藥物,去除異常新生血管。
-
2020-12-24 科別.骨科.復健
年輕人膝關節卡卡!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治療新選擇
高雄47歲夏小姐因為雙膝外側盤狀半月軟骨,廿幾年來在醫院接受過10次關節鏡清創及部分切除手術,但還是疼痛;16歲徐妹妹左膝因盤狀外側半月板破裂,也是疼痛數年。兩個病患後來到高雄榮總進行了「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冠宇表示,高榮已完成8例,術後病患皆恢復正常,無併發症發生。高雄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冠宇表示,「半月軟骨」俗稱半月板,是膝關節中介於大腿骨(股骨)及小腿骨(脛骨)間的兩片C形緩衝軟骨墊片,分內側及外側,作用彷彿車子的避震器,可以減少膝關節面軟骨的受力及磨損。當半月板因意外像是車禍、運動傷害而導致破損時,絕大情況可經由關節鏡手術行縫合修補或碎片移除,但如破損範圍過大,超過原本三分之二且程度過於粉碎而無法修補縫時,受損的半月軟骨往往會被大小腿骨夾擠於關節內,造成膝關節「卡卡的」,為改善病人關節的疼痛,半月軟骨可能被迫行大範圍切除。林冠宇說,少了半月軟骨的緩衝作用,患者的膝關節疼痛和關節軟骨的磨損將會持續惡化,形成所謂關節退化。對於許多患有此病變的老年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可能是較佳選擇;但對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因運動量及工作上對膝關節的負重需求較高,在關節軟骨尚未嚴重磨損退化前,「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可能會是較適當的選擇。林冠宇指出,就像心臟及腎臟等器官移植,捐贈者與受捐者所需的半月軟骨,也要進行大小配對,經特殊消毒處理後,才可植入膝關節內代替嚴重受損的半月板。所移植的異體半月軟骨,為美國專業組織銀行處理過,無菌真空包裝至台,目前健保無給付。「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較適合的對象,是年齡小於50歲,半月軟骨全部切除或近全切除,膝關節無嚴重退化者,或膝關節疼痛處同半月軟骨缺損側。較不適用的對象是:膝關節已嚴重退化、感染過的關節、下肢解剖軸線偏移的O型腿、X型腿者。
-
2020-12-21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日扛米袋上下樓 不到50歲退化性關節炎
「跤頭趺(膝關節)硬硬的,彎不下去也站不直」,若出現這種症狀,恐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花蓮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劉冠麟表示,老化、體重過重或長期過度使用等因素,都是退化性關節炎主因,但別以為老人家才會有,最近就有一名不到50歲患者,若有關節痛、僵硬,甚至嘎吱作響,一定要立刻就醫。劉冠麟說,一名經營壽司店的黃先生,長年每天扛沉重的米袋,在1樓店面與3樓倉庫間上下階梯,儘管年齡不到50歲,卻因膝蓋痛得受不了求診。劉冠麟表示,除了年齡、體重、過度使用外,新陳代謝、免疫疾病、關節曾有外傷或感染等,也都是退化性關節炎主因。花蓮門諾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郭惟致說,早晨起床膝關節僵硬、疼痛、無力,走路時咯咯作響,上下樓梯或上廁所蹲下、起立有困難等,都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徵兆,中老年尤其女性好發的五十肩,也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一種。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多,非手術有口服藥物、玻尿酸關節注射、葡萄糖胺等,手術類則有關節清創、高位脛骨截骨術及股骨遠端截骨、單踝人工膝關節置換、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等,細胞治療也能應用在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預防勝於治療,醫師也建議民眾日常生活多注意,過重者最好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避免反覆蹲跪及衝擊性運動。醫師指出,不要動就不會痛是錯誤觀念,建議從事靜態或動態腳踏車、游泳、有氧運動、橢圓機等運動,若是慢跑愛好者,則可選擇較鬆軟跑道,正確運動才可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對膝關節能有更好保護。
-
2020-12-17 名人.毛琪瑛
洗腎就不能做運動? 醫師建議二類運動 有個瑜伽球就可輕鬆做
健康版X元氣網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更長壽,高齡長者罹患慢性病情形相當普遍,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健康事業部合作推出「慢病好日子」主題電子報與直播,提供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專欄,分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常見話題。每月邀請知名專家直播分享實用技巧,和大家一起過慢病好日子。首場直播已於11月12日開播,以「腎友不要怕運動,專家撇步大公開」為題邀請專家以及病友,吸引七百多位元氣網粉絲同時在線觀看,不少腎友互動熱烈,並且為自身困擾發問,獲得復健科醫師毛琪瑛的回應。台灣洗腎人口眾多,部分病人合併骨關節退化、疼痛等問題到復健科就醫。每星期三天接受洗腎治療,他們大多明顯疲憊、胃口不好、蛋白質吸收量不足,常有肌少症問題。骨骼中鈣質逐步流失,更加重了疼痛無力、關節僵硬,導致生活功能明顯受限,情緒憂鬱不展。有個瑜伽球就可輕鬆做代謝性疾病往往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主因,透過規則性的運動,可以讓血糖、血壓及血脂獲得改善控制,對腎友也一樣重要。建議可做增加心肺耐力的有氧性運動,最好的方式是健行及腳踏車,在病人的非洗腎日進行,以「自覺運動強度」中度(運動時還可以講話,有點喘又不會太喘)進行。如果家中空間夠,放置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是很好的選擇,可以不受時間、天氣的限制。洗腎日雖然精神體力比較不好,還是可以做運動。可以床上卧姿和坐姿從事簡單的伸展,甚至輕度核心運動。只要簡單的裝備,甚至有個瑜伽球,就可以讓自己享受身體延展和放鬆的喜悅。運動時注意足部保護高達五成的洗腎患者合併糖尿病問題,運動時足部保護非常重要,建議選擇保護性佳、穩定度好的運動鞋。有些病人希望到健身房用啞鈴或握舉來做阻力運動,若有動靜脈廔管的患者,特別注意。洗腎對每一個病人、家屬來講都是漫漫長日。但是心念一改,把每一天都好好的善用,腎友一樣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
-
2020-1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81歲阿公原本坐輪椅 中藥加針灸讓他鐵馬都能騎
台南市後壁區謝阿公有雙腳膝蓋關節退化、心臟肥大等宿疾,經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師半年來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阿公由一開始得請人推輪椅,目前已能自己騎單車來複診,生活也能自理,友人嘖嘖稱奇。新營醫院自今年1月底起,每周五至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行巡迴醫療、衛教及健康諮詢等服務,後壁區81歲陳阿公有上述宿疾,半年多前雙眼容易流目油且易乾澀、心悸易喘、腰膝痠軟、走路痠痛無力,臨時請人推輪椅前來求診。經中醫師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歷經半年診治,謝阿公宿疾改善,近日來就診,已可自行騎車前來,也能自理生活,半年來轉變,友人獲知後驚喜不已,阿公活動力大增,也開心的說,有「重生」的感覺。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郭俊佑表示,偏鄉地區人口結構老化嚴重,且中醫基層醫療院所缺乏,許多長輩無法像都會區民眾享受到全民健保便利,醫院自今年1月底起,每周五至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駐。郭俊佑說,醫療資源較匱乏、人口老化地區,對中醫需求較高,且許多老人經濟能力較差、身體較虛弱,未必能夠開刀,中醫資源進駐能切合需求,透過中醫針灸及中藥,對無論是肌肉骨骼退化造成痠痛無力,或神經壓迫造成麻木無力治療,能減少不適、恢復老年人活動能力並提升生活品質。
-
2020-12-12 新聞.元氣新聞
中醫偏鄉巡迴8旬老先生坐輪椅看診 恢復到可騎腳踏車
台南市81歲謝老先生有吸菸史但已戒除十多年以上,曾透過醫院影像學檢查,顯示雙腳膝蓋關節退化、心臟肥大等問題,最近感覺雙眼容易流目油,同時眼睛容易乾澀、心悸易喘、腰膝痠軟、走路痠痛無力,在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下鄉巡迴診療時,由外籍看護用輪椅推來看診,中醫師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歷經半年的診治,謝老先生從坐輪椅前來就診,恢復到可自行騎車前來,治療後的謝先生也能自理生活,左鄰右舍看到他的進步,相當驚奇與不可思議。新營醫院為提升偏遠地區服務的方便性、可近性,改善民眾長期的醫療需求,自109年1月底起,每周五在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行巡迴醫療、衛教及健康諮詢等服務,希望藉由此中醫巡迴醫療能夠深入該地區,提供優質的中醫服務給當地民眾。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郭俊佑醫師表示,偏鄉地區因當地年輕族群人口外流,社區人口結構老化嚴重,且中醫基層醫療院所缺乏,就醫相當不便,偏鄉民眾不能像都會區民眾享受到全民健保帶來的便利,這些醫療資源較匱乏、人口老化的地區,對中醫的需求更高。偏鄉許多老人也面臨獨居、就診不便、經濟能力較差、身體較虛弱未必能夠開刀、需要替代療法等眾多因素,新營醫院中醫資源進駐切合需求,像中醫針灸及中藥對無論是肌肉骨骼退化造成的痠痛無力,或是神經壓迫造成的麻木無力治療上都有一定的療效,能減少不適、恢復老年人活動能力並提升生活品質。
-
2020-12-10 醫療.骨科.復健
長時間盤腿坐小心傷腰椎 醫師教多做這運動減傷害
● 長期盤腿坐,易歪頭、駝背、腰椎椎間盤突出、膝關節退化●盤腿靜坐是休養身心靈好方法,可在下面墊軟墊,背後靠著牆壁或靠墊●防止傷腰傷脊椎,盤腿坐要三不五時就起來走走或伸懶腰正確的姿勢和生活習慣,有利於健康和好的體態;錯誤的姿勢和生活習慣,則容易為身體帶來傷害。現在居家流行簡約風,一個茶几加上一個坐墊,吃飯、工作、看電視可能都在同一個地方,「盤腿而坐」一次就是好幾個小時。盤腿造成膝關過度彎曲盤腿坐看起來是個讓人放鬆的動作,相較於正襟危坐,感覺可以讓人坐得比較自在、比較久。但如果仔細觀察,當一個人盤著腿坐著看電視或打電腦時,他的身體往往同時存在幾個錯誤的姿勢,例如歪頭、駝背、骨盆傾斜,還會造成膝關節和髖關節過度彎曲。如果每天持續這些錯誤姿勢好幾個小時,日積月累下來就會出現以下症狀:●歪頭和駝背:易導致「上交叉症候群」,讓人肩頸痠痛、胸悶、交感神經失調,甚至頸椎長骨刺。●骨盆傾斜:會影響身體下半身的循環,導致軀幹和下肢的肌肉張力異常,長期累積下來,容易發生腰椎椎間盤突出或長骨刺。●膝關節和髖關節過度彎曲:關節會提早退化,導致臀肌過度緊繃,產生假性坐骨神經痛。在這麼多的潛在傷害中,尤其是頸椎和腰椎的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最容易導致長久的後遺症。雙腿蜷曲較難調整姿勢盤腿坐和蹺二郎腿,哪一個姿勢對身體比較傷?答案是盤腿坐。蹺二郎腿雖然也是不好的姿勢,但畢竟蹺腳的時候背是有靠著的,身體上半身的重量可以靠椅背來分攤,頸椎和腰椎承受的壓力就減少許多;再者會蹺腳代表當時坐的是較高的椅子(坐矮板凳是蹺不了腳的),相較於盤腿坐時雙腿蜷曲在一起,要調整姿勢簡單許多,比較不會讓身體長時間處於錯誤姿勢。事實上,盤腿坐並非不好,「盤腿靜坐」更是休養身心靈的好方法,真正不好的是長時間用錯誤的方式盤腿坐。推薦做八段錦運動要避免錯誤姿勢盤腿坐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一直處在必須盤腿坐的環境中。吃飯就在餐桌吃、工作就在書桌做,即使只能盤腿坐,也可以在下面墊個軟墊,背後靠著牆壁或靠墊,三不五時就起來走走或伸伸懶腰,都是防止傷腰傷脊椎的好方法。推薦平時可做八段錦運動的「雙手托天理三焦」動作,每天兩次,一次五回,可以有效避免因為長時間盤腿坐所導致的各種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