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關懷
共找到
1680
筆 文章
-
-
2021-07-23 癌症.頭頸癌
頭頸癌好發中壯年 延遲治療增死亡風險
「頭頸癌」好發於中壯年,台灣男性死亡年齡平均59歲,發病年齡較年輕,被稱為「最短命的癌症」。國外研究指出,許多病患因疫情而延遲治療,恐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也呼籲,癌症進展不等人,切勿停止就醫。頭頸癌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說,根據衛福部109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排名,口腔癌高居第六位,因為成因複雜、多數病患缺乏健康意識、畏懼治療副作用而拖延治療,導致近6成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或遠端轉移。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理事長楊政杰表示,頭頸癌病患近7成5為中壯年藍領,工作中接觸檳榔、菸、酒等致癌危險物質年齡較早,病患確診時多只有40、50歲,正值生產力最高的時期,也使家庭頓失經濟支柱。國外研究指出,疫情影響下,頭頸癌就診量降低,病患回診時的原發腫瘤體積明顯較大,恐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醫師楊慕華也說,國內自5月起進入社區警戒,也發現許多病患有延遲治療的狀況。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不等人,相較頭頸癌第一、二期的5年存活率60至90%,晚期確診僅剩40%,復發率、死亡率都有提高現象,呼籲民眾切勿中斷治療。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雄七旬獨居婦猝死 家人懷疑與施打莫德納有關
高雄前鎮區70歲李姓獨居婦人7月10日接種莫德納疫苗,昨被發現陳屍家中,警方研判死亡多日,她女兒懷疑是否與施打疫苗有關,衛生局表示仍需釐清。李姓婦人平日在前鎮區一棟大樓獨居,因保全人員聞到屋內飄出臭味,通知李婦女兒到場才發現她已身亡,警方初步鑑識,李婦頭部有傷口,可能摔下床,應死亡多日,她女兒懷疑是接種疫苗有關。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李婦死亡是否與接種疫苗有關,還需進一步了解與釐清。衛生局指出,這名獨居人有慢性病史,今天上午已連繫家屬關懷,除進行司法相驗,市府也提供慰問金及關懷作業,也給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資訊,另通報給中央疫苗不良反應系統。
-
2021-07-22 癌症.頭頸癌
「最短命的癌症」 頭頸癌6成發現已晚期!口腔癌、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差異比較
癌症已連續第39年高居國人死因榜首,其中好發於中壯年的「頭頸癌」,台灣男性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是59歲,因為發病年齡較年輕,平均餘命比起一般男性國人減少近18.3歲,因此被稱為「最短命的癌症」。國外研究指出,許多病患因疫情而延遲治療,恐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也呼籲,癌症進展不等人勿停止就醫。頭頸癌是許多癌症的總稱,原發部位不同,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說,根據衛福部109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排名,口腔癌高居第六位,因為成因複雜、多數病患缺乏健康意識、畏懼治療副作用而拖延治療,導致近6成患者確診者,已屬於局部晚期或遠端轉移。頭頸癌群症狀比較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理事長楊政杰表示,頭頸癌病患近7成5為中壯年藍領,工作中接觸檳榔、菸、酒等致癌危險物質年齡較早,導致病患確診時多只有4、50歲,正值生產力最高的時期,也使家庭頓失經濟支柱。另有國外研究指出,疫情影響下,頭頸癌就診量降低,病患回診時的原發腫瘤體積明顯較大,恐增加3-9%的死亡風險。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醫師楊慕華也說,國內自5月起進入社區警戒,也發現許多病患延遲治療的狀況。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不等人,相較頭頸癌第一、二期的5年存活率60至90%,晚期確診僅剩40%,同時復發率、死亡率有提高現象,呼籲民眾切勿中斷治療。至於頭頸癌的治療,楊慕華說,現今台灣利用免疫新藥,透過免疫節控點抑制劑,可再度活化被腫瘤細胞限制的免疫反應,得以持續對癌細胞進行免疫T細胞攻擊作用。根據國際臨床試驗研究顯示,與傳統第一線化療併標靶治療相較,無論單獨以免疫新藥或化療併免疫新藥,均可延長整體存活期。積極治療可與病魔共存,楊慕華分享,今年53歲的夏先生,103年9月確診口腔癌二期,歷經7次開刀、37次化療、37次放療;104至108年面臨口腔癌復發,化療、標靶接連失敗,惡性腫瘤包覆血管,曾被宣判只剩1個月生命並住進安寧病房。經評估他可採現有治療搭配免疫新藥,至今已穩定維持病情2年,目前定期追蹤中。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社工界期盼打疫苗 衛福部公文來了
部分社工未納入打疫苗的優先順序,引起社工界的不滿,地方政府也頻發公文希望高風險族群的社工能造冊施打,但近日衛福部發文將地方政府委託提供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的社工納入第五類優先施打順序,範圍包含服務家暴、性侵、脆弱家庭和街友等社工都入列,明天起(7月19日)開打疫苗。地方官員指出,原先第五類僅將機構式或社區式提供服務的社工或工作人員納入,這一次把保護性業務、脆弱家庭及身障個管、遊民及社會救助、心衛、毒品及自殺防治的社工納入的確是一大進步。但對象僅限各縣市政府或委託提供服務單位的社工,其他像是未與政府合作的民間單位社工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社工、照服員等,仍未納入,這些民間社工也同樣是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一線,希望中央全面納入。衛福部社工司本月13日發文給全國各地方政府,有關第五類「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第2項「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尚含各縣市政府暨所轄委辦單位直接提供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社工。公文指出,範圍包含提供家庭暴力、兒童保護、性優害防治等業務之社工人員、提供脆弱家庭及家庭增能服務方案之社工人員、身心障礙個案管理服務人員、街頭遊民外展服務。公文指出,服務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實物銀行、急難救助等經濟弱勢家庭訪視社會救助社工人員。家庭暴力處遇及心理衛生社工人員、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毒品家庭支持服務、藥癮家庭社區服務社工人員。公文強調,接種順序為因應疫情狀況,使醫療、防疫業務正常運作,確保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對象速獲得免疫保護力,同時確保社會及國家設施正常運作,降低疫情造成之衝擊,而由衛福部傳染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後定之。
-
2021-07-16 癌症.頭頸癌
口腔癌患者5苦說不出 陽光基金會助病友重拾笑顏
陽光基金會每年關懷服務逾1500名因口腔癌致顏面損傷患者,陽光指出,台灣每年超過8千人罹患口腔癌,其中9成為男性患者,基金會服務的口腔癌病友有6成以上為第三、四期癌症患者,手術切除病灶後常會造成顏面缺損,並影響吞嚥、說話等功能,術後生活陷入多重困難。陽光基金會現正籌募「口腔癌病友服務計畫」經費,協助病友在營養、經濟、復健、心理等方面獲支持,呼籲社會大眾響應。獨居的鄭大哥過去為建築板模工,6年前罹患口腔癌,手術切去右頰,取大腿皮瓣重建失敗後,一年多來右臉患部外露可見口腔內部,至今已歷經9次重建手術,出門只得戴上口罩保護傷口也避開他人眼光,術後難以言語、無法吞嚥、擔憂疾病與未知命運,罹癌鉅變讓鄭大哥人生陷入走不出的困境。陽光基金會說,因鄭大哥識字不多、術後言語困難,社工常陪伴協助辦理資源申請、提供營養品等,讓大哥能安心度日,面對病況反覆與漫長重建手術過程,社工也陪伴大哥與醫師討論助穩定身心長期抗戰,並鼓勵鄭大哥參加口友團體活動,透過同儕支持力量緩解心情鬱悶、重拾努力活下去的希望,陪伴著鄭大哥從初期足不出戶,到逐漸變得開朗,願意出門復健、參加口友團體活動、拉下口罩共餐、甚至參加路跑活動。陽光基金會北區中心主任王佩珊說,社會賦予男性擔負經濟和必須展現剛強的性別角色期待,本來苦楚就不易對人訴說,罹患口腔癌後大哥們很常出現5大苦境,包括術後說話不清讓大哥更不願開口、難以吞嚥讓他們只能以眼視菜、外觀缺損也讓他們不願外出、朋友多數也難再往來、及未來工作無著落收入不穩定等多重壓力,為幫助口腔癌病友擁有基本尊嚴生活,陽光基金會現正籌募「口腔癌病友服務計畫」經費,協助病友在營養、經濟、復健、心理等方面獲得支持。陽光基金會「口腔癌病友服務計畫」劃撥帳號:05583335(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捐款服務專線:(02)2507-8006分機511洪小姐,民眾也可線上捐款https://lihi1.com/6qdz7 。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後死亡 台中:莫德納疫苗4例、AZ疫苗58例
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今天下午三時在防疫記者會說,統計到昨天,台中市有4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案例,其中一例為多重慢性病患,家屬無意提出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台中累計有58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已全數通報中央。曾梓展說明,台中市對於疑因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死亡個案,除通報中央釐清死亡與疫苗的相關性外,並啟動關懷專案,提供2萬元慰問金,並協助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及收集相關病歷資料,提中央審議,如確定是預防接種致死,最高給付600萬元救濟金。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中:5人闖關混打疫苗要送辦 打後不良後果恐不賠
台中市衛生局今天說,台灣尚未開放新冠肺炎疫苗混打,但上周發現5名已接種AZ疫苗者到台中快打站「闖關」混打莫德納疫苗,其中一名洗腎病患打完後出現發燒等不適症狀,市府快打站明天開放66歲長者打疫苗,將啟動插卡預防。衛生局提醒民眾,對於刻意隱瞞闖關混打者函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憑辦,若因混打疫苗後造成不良後果,可能無法獲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給付。衛生局說明,台中市快打站有5人混打,其中一人出現微燒,經追蹤關懷目前均無不適症狀。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同意混打疫苗,若因混打疫苗後造成不良後果,可能無法獲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給付,請市民遵照指揮中心的接種指引,注意第二劑疫苗的種類及接種間隔,才能獲得接種疫苗完整的保護。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台中市目前快打站分齡開放長者接種疫苗,6月30日前造冊打AZ疫苗,7月3日起打莫德納,上周出現有民眾試圖闖關。據了解,多為具多重接種身分,長者先以其他身分接種AZ,鑽快打站沒有健保卡連線的漏洞,撕掉健保卡上的貼紙,再聲稱沒打過疫苗,持接種疫苗通知單到快打站打莫德納,藉此「闖關成功」。衛生局說明,衛生局也緊急採購讀卡機等設備,已在五個快打站試辦利用插健保卡連線預防接種子系統查詢疫苗施打紀錄,預計明天快打站開放66歲長者打疫苗將全面啟動插卡預防。衛生局強調,由於接種莫德那疫苗前,接種者在填寫疫苗接種評估及意願書時,都已勾選「本人尚未接種任何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且了解不可與其他廠牌疫苗混打」,到快打站接種前,現場人員還會口頭詢問一次確認,若刻意隱瞞情事,衛生局將主動蒐集相關事證函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憑辦。
-
2021-07-14 新聞.元氣新聞
醫控減薪爆離職潮 部基:疫情營收少減獎勵金沒離職潮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有醫生投訴,疫情以來,「薪水被砍15%」,並有離職潮。部基今天上午說明,醫生薪資和防疫津貼都沒減少,但受疫情影響醫院營收減少,獎勵金的確比疫情前減少,醫護人員都共體時艱,並沒有所謂離職潮,目前人事在穩定的狀況。部立基隆醫院副院長羅景全說,醫生的薪水收入主要有兩部分,一是薪資,一是獎勵金,疫情期間有第三部分是防疫津貼收入,疫情發生近2年,醫院的營收一直有受到影響。醫生的薪資和方疫津貼並沒有減少,都有給醫生。羅景全表示,但因為營收方面受到影響,因此每位醫生可拿到的獎勵金比疫情前來得少,他相信,疫情期間,任何醫護人員壓力都非常大,特別是急診醫生工作非常辛苦,但進行更多的溝通和關懷,有關人事進出,不同時期都有人進來,也有人離開,疫情以來並沒有離職潮,都在穩定的狀況。部基今天聲明表示,自109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部基為基隆市衛生局指定的應變醫院,積極配合空出原有一般病房變更為收治疑似或確診病人的專責病房及民眾預期心理影響,嚴重影響門急住診服務量及醫療收入。因疫情關係,自109年獎勵金(醫院盈餘)比往年平均降低,對醫院經營有所影響。聲明表示,盡管疫情使然,醫護人員業務繁重但仍能妥善調度人力,人員到任及離職並無顯著變化或特殊情形發生,團隊持續提供民眾完善醫療照護。聲明表示,因疫情關係配合政府政策,醫院停車場設置社區篩檢站,資源皆由政府補助及民間自發捐贈,並無請同仁自行籌措經費等情事。相關設施設備及物資充足無虞,提供員工及民眾安全就醫環境;當然亦要考量空間侷限及實際使用情形,發揮最大效益。聲明表示,雖疫情嚴峻,然急診醫師薪水及防疫獎勵費用依規定發放未有刪減。感謝全院員工疫情期間共體時艱,期待疫情能早日解除。
-
2021-07-14 失智.照顧喘息
活動安排/日照中心、關懷據點 逾半照顧者盼解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有條件鬆綁場域,但日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仍被排除在外,家屬背負巨大照護壓力,長輩也不能出門透氣。衛福部今天將公布日照中心和失智關懷據點是否可以解封,全台2.4萬長照家庭關注。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進行的「新冠疫情失智照顧難題調查」顯示,日照、據點活動全面停擺,活動資源難數位化壓垮家屬身心,專家建議政府考量在安全的前提下,適度開放這些場所。不敢回診 怕把病毒帶回家「新冠疫情失智照顧難題調查」時間自6月1日至18日止,回收502份問卷,對象包含失智症照顧者與相關醫事、照顧人員,大部分照顧的對象為輕、中度的失智者,照顧方式以在家照顧最多,也會搭配日照中心服務。調查發現,疫情之下,逾半數照顧者擔憂,失智長輩因活動停擺而認知或體力下降,其他擔心的問題包括不敢回診拿藥怕把病毒帶回家、失智者防疫困難、相關據點停課、長輩精神症狀加重、家庭衝突增加等。對於這些狀況,多達300人表示「只能忍耐」,他們最需要的協助,是延長慢箋領藥時間、醫師遠距看診等。盼慢箋一次可領3個月藥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指出,疫情期間,長輩無法至日照中心或據點活動,有些人睡眠時間變長、話也不多,甚至開始退化。若要舒緩照護壓力、防止長輩認知功能下降,應該及早重啟日照中心以及關懷據點。現行慢性病處方箋只能開立3個月,藥物按月領取,單次最多領一個月,但許多家屬反映需要醫療上的協助,希望因應疫情延長處方箋領藥時間,減少出門風險,或改用遠距醫療服務;王培寧說,政府應適時放寬領藥規定,例如可比照有出國需求者,持機票證明並簽切結書防止重複領藥,就可以一次領取三個月藥量。調查顯示,表達在疫情期有遠距看診需求者有164人,另有160人表示需要居家醫療服務。王培寧說,疫情爆發初期,前者需求大增,近期開始減少,民眾還是希望與醫師面對面,也方便監測血糖等數值。長照人員打疫苗 須達8成指揮中心已將日間照顧、社福等機構的受照顧者、照顧者納入接種對象。王培寧認為,日照中心在長者、照服員完成接種疫苗的前提下,可以有條件解禁。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天指出,衛福部長照司已訂定因應指引,將徵詢地方意見,確認後公布。原則上,長照機構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須達8成,未打疫苗者或接種第一劑後未滿14天,須持3天內抗原快篩陰性或解隔離證明,方可以進行服務。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烏龍!老翁三周混打AZ、莫德納「僅口頭詢問」
高雄市一名76歲老先生在短短三周內施打兩次新冠疫苗,且分別混打AZ及莫德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莊人祥指出,目前據知當場醫護人員是以口頭詢問,獲得「未接種」回應,後續掌握這則個案並會持續關懷。一般而言是要相隔28天施打,但目前對一般人不會造成傷害。該名個案曾經於6月24日打了第一劑AZ疫苗,7月9日竟又接種第二劑莫德納,意外變成效期縮短且混打案例。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據醫療單位反映,目前各施打站使用的是「離線版」系統,刷健保卡確實只能看到姓名、身分證字號等基本資料。莊人祥指出,有跟該個案進行關懷,目前尚無異狀,仍會持續關懷下去,「一般而言是要28天後再打,但這樣的劑量,一般人不會造成什麼傷害。」至於怎麼會鬧出烏龍,他表示,一般民眾接種疫苗需要醫護人員詢問確認,且看他健保卡有無貼上次接種紀錄,該案經口頭詢問「上次有無接種疫苗」,但獲回應問題上都說沒有,導致後續被接種,後續針對有這樣流程,會做改善措施。
-
2021-07-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崩潰 2.4萬家庭喊日照解封
日間照顧中心、失智據點仍未鬆綁。一名失智症患者家屬說,媽媽罹患重度失智,以往至日照中心上課,家人相當放心,但現在只能待在家,一不小心就跑出門,常接到警察通知,自己心力交瘁,無心力上班,壓力極大,想掛身心科尋求協助。全台共有五四七間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四九四家失智據點,因封閉近兩個月,二點四萬個家庭幾近崩潰,四大照顧團體日前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盼盡早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已有三三三人接受線上調查壓力及心境。結果顯示,五成七受訪者自評壓力為八點七分(滿分十分),逾八成希望日照及失智據點解封,逾九成表示一旦政策鬆綁會將長輩送往日照或據點,但也有一成不希望鬆綁,擔心防疫破口問題。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家庭照護壓力已爆表,政府不能忽視近九成支持解封的需求,日照中心相關人員幾乎都打了首劑疫苗,希望指揮中心訂出鬆綁配套及時程,例如定期快篩、減半收托或篩檢等。
-
2021-07-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師請你告訴我真話,我會不會死?」我在防疫旅館的那些日子
突然接到人力資源室主任來電,由於醫院擴編COVID-19專責病房,所有內外科醫師都已投入第一線支援。外圍的社區篩檢站及檢疫所,醫院決定由其他科醫師來負責。「事出緊急,因此想請你先當第一棒,明天會安排其他醫師接替你。」頓時熱血澎湃,眼前出現四個大字:「莫忘初衷」,那是過去老師叮嚀我們的話,後來變成我們教導住院醫師與醫學生必須謹記在心的社會責任。時光拉回2003年剛升任主治醫師時,在晨間的SARS會議中,我突然被派任精神科篩檢病房接第一棒的場景。那時所有進療養院的精神病人,都先由我來接案專責,必須等兩周確認沒有感染SARS,才能後送到一般急性病房。十八年後,這感覺又回來了,還來不及反應與思考,我已被公務車載到一間旅館門口。救護車整日盤桓,旅館從遊客不來,變成一床難求。這座十幾層樓高的商旅,離捷運站不遠,曾是旅行團與自由行背包客的回憶。因疫情關係,旅店風華褪去,早已門前冷落車馬稀;而今又拜疫情之賜,突然間一床難求。許多小白救護車在旅店門口徘徊,希望能把病人安置下來,卻不得其門而入。大堂辦理報到的地方,是警察守護的安全組,負責監控進出人員與檢查家屬帶來給病人的物品。旅館辦理報到的VIP櫃台,變成醫師臨時診療處。打開電腦,飯店的名稱變成檢疫所,貴賓的房號變成病床號。只要在旅客報到櫃台開藥,一箭之遙的醫院藥局就會即時印出藥袋,百里加急的把藥包好送來,由「全副武裝」醫護送至房間。孩子還在家等,「醫師我會不會好?」這裡的病人來自北部各區,拿起旅館櫃檯電話直撥房號,就可和病人通話。護理師說XXX房的少婦,一直想找醫師,雖然看起來不是重症,但不斷給護理師壓力,可不可以請醫師按捺她一下。看來很多病人需要心理支持,一線醫護人員的壓力也到了臨界點。這位職業婦女因公司有人確診,自己雖無症狀但快篩陽性,居家隔離等待PCR結果,兩天後突然被救護車載到這裡「關起來」,留下兩個停課在家自主學習的小孩,她想回家隔離又擔心把病毒傳給小孩,問醫師可不可以在這裡住久一點。另一個房間的女大學生因為阿嬤在萬華工作,家裡有三個人染疫,都被隔離了。問我什麼時候可以讓她照X光片,她想知道肺部有沒有纖維化,以後會不會好。另一房的小姐說她現在沒有嗅覺,又一直在咳嗽。說完手機畫面轉到跟她同房的孩子,那是她侄子,一直在拉肚子。再來是三人房,父子三口同時確診,住在飯店同房間咳來咳去,老的有點發燒……等不到醫院病床,只能給他一筒氧氣,跟生命賽跑。雙北每天都有百名以上的病人確診,如果沒有這一百多床緩衝,醫院早已癱瘓崩解。但檢疫旅館的病人真的是輕症嗎?是因為醫院早已爆滿,病人才會送到檢疫旅館,有些送來時已中重症,有的是進來後繼續惡化。防疫旅館外頭,許多救護車徘徊,只要一有空房,馬上就有「新人」補進來。當較嚴重的病人房間電話沒人接時,心裡就會一陣緊張,該不會已經快樂缺氧……趕緊派人全副武裝開門闖入。有時與病人通電話,發現病人呼吸急促,只能給他一筒氧氣跟生命賽跑。我能做的只是開給患者止喘止咳化痰藥物,減輕症狀,並調整他們後送醫院的順序。「加油喔,很快就可以回家了!」這句話講得心虛。病人說:「醫師請你告訴我真話,我會不會死?」我評估他症狀輕微,年紀不大,沒有慢性病,惡化機率很低,應該不會有大問題。「醫師你不要騙我,我們看到電視,都有三、四十歲的健康人死了,我好怕……」接著是一陣啜泣與沉默。因為有很多病人要看,不得不掛電話或關掉視訊螢幕,對話的結尾總是一句「加油喔,很快就可以回家了!」講得有點心虛,不知是否我會是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在清醒時對話的醫師?視訊看診時,醫院又送來十幾筒氧氣,給幾位血氧值低下、等待後送,可能隨時要插管的病人更換。坐鎮檢疫旅館的護理督導,一直與醫院急診連繫,好不容易通知有一床空出,就準備後送病人過去,也不敢告訴病人說「你很幸運」,畢竟空出的床位代表有病人剛蒙主恩寵。支援結束,護理人員感謝我臨危受命,而她們卻沒能回家,將住在旅館奮戰兩星期。隔天早上起床,我看著防疫旅館的群組,發生了許多事。幾個昨天才開藥外加心理關懷的病人,因發燒持續,血氧降低或氣喘,已陸續轉到醫院重症病房,有幾個因沒床轉不出去的,只能繼續抱著氧氣筒等待奇蹟。這場戰役死傷慘重,每個感染者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崩解。國運與民命正在跟時間賽跑,看來只有加速疫苗接種,才能盡早結束這場浩劫。
-
2021-07-11 新聞.長期照護
1人1信給總統 照顧團體求解封
七月十三日起全國微解封,指揮中心公布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但日照中心、失智據點不在其中,不少照顧者怒吼「快受不了」,國內四大照顧相關團體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盼盡早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說,預計本周三(十四日)舉行專家會議討論放寬程序。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昨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活動,強調全台五四七間長照二點○日間照顧中心、四九四家失智據點,因新冠疫情防疫封鎖近二個月,二點四萬個長照家庭已快崩潰,呼籲政府正視。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微解封相關措施關注各行各業,卻遺忘最弱勢的照顧者,以國外經驗來看,照顧失智症長輩的服務中斷,是導致家暴、悲劇事件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家總近兩個月來,天天接到家屬的「絕望來電」,因此無法再沈默,決定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的連署活動,到昨晚已收到家屬留言二六八則,皆盼望政府盡快開放據點服務。陳景寧指出,全國八十萬長照家庭,中低收弱勢約占百分之五,其他大多屬於中產階級,他們相信政府而使用長照二點○服務,白天讓長輩到失智據點、自己上班工作,如今疫情使服務中斷,許多人必須照顧失智長輩,難以兼顧工作,照顧壓力加上經濟壓力,對家屬非常殘酷。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認為,失智症長輩退化速度快,不盡快恢復據點服務,失能情況難復原。失智關懷據點服務的長輩逾萬人,政府要鼓勵長者打疫苗,應盡快開放據點,促使長輩想要出門而有意願打疫苗。陳時中表示,考量到了十五日,六十五歲以上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長者,只要有意願接種,都應已打疫苗,可產生群體免疫效應,因此十四日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如何開放。他強調,長者對疾病抵抗力低,但照顧者身心狀態也要顧,指揮中心原本就預計疫苗接種率達一定程度,開放據點。
-
2021-07-11 新聞.長期照護
日照據點解封下周討論 照顧者怒了:現在才討論太慢
7月13日起全國「微解封」,指揮中心公布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日照中心、失智據點卻不在其中,不少照顧者怒吼「快受不了」。國內四大照顧相關團體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盼儘早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指揮官陳時中今說,等7月14日專家會議再討論放寬程序。此回應讓社福團體無法接受,直批「現在才討論,太晚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今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連署活動,強調全台547間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494家失智據點,因防疫封鎖近2個月,2.4萬個家庭已快崩潰,呼籲政府正視照顧者的需求。陳時中表示,7月14日將召開會議討論放寬程序,考量到7月15日時,65歲以上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長者,只要有意願接種,都應該已接種,因應群體免疫效應,會討論如何開放。考量年長者對於疾病抵抗力低,照顧者身心狀態也要顧,指揮中心原本就預計疫苗接種率到一定程度,就會開放據點。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認為,失智症長輩退化速度快,不盡快恢復據點生活,失能情況難復原,如今各行業微解封,可以去電影院、健身房,政府現在才要討論失智據點能否開放,真的太晚了。她提到,照顧行動自如的失智長輩,遠比臥床長輩來的辛苦,他們會跑出門、懷疑你偷他的東西、想陷害他,或不斷重複問同一句話,本來就不擅長照顧失智長輩的家屬,耐心幾乎要磨光。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政府關注各行各業微解封,卻遺忘最弱勢的一群人,以國外報告來看,因照顧失智症長輩服務中斷,導致家庭發生暴力、悲劇事件,是最重要因素之一,這2個月天天接到家屬「絕望來電」,因此無法再沈默,決定發起連署活動,至今已收到268則家屬留言,盼望政府盡快開放據點服務。陳景寧指出,全國80萬個長照家庭中,中低收弱勢佔5%左右,大多屬於中產階級,過去他們相信政府的話,使用長照2.0喘息服務,白天讓長輩到失智據點、自己可去上班工作,如今疫情中斷服務,許多人必須照顧失智長輩,難以兼顧工作,照顧壓力加上經濟壓力,對家屬都是另一種殘酷。湯麗玉建議,若政府要鼓勵長者打疫苗,應盡快開放據點,促使長輩、家屬有意願打疫苗,否則不僅長輩在家快瘋掉,家屬也要崩潰。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照據點恢復遙遙無期? 陳時中:7月14日討論放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13日起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至7月26日,但微解封的範疇未含日照中心、失智據點,讓不少照顧者怒吼「快受不了」,國內四大照顧相關團體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希望盡快開放日照及失智據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7月14日也是下周三將召集專家討論日照、失智據點相關的放寬程序。7月13日起開始微解封,陳時中表示,7月14日將召開會議討論「放寬程序」,目前考量的是到了7月15日,65歲以上符合疫苗接種資格長者,只要有意願接種,應該都已經接種疫苗,因應群體免疫效應,將會討論該如何開放;他也表示,對於年長者而言,他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低一些,現在會參考疫苗接種狀況,只是照顧者的身心也要照顧,原本指揮中心就預計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放據點。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昨天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活動」,強調全台547間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494家失智據點,因新冠疫情防疫封鎖近2個月,2.4萬個家庭已快崩潰,呼籲政府正視照顧者的需求。
-
2021-07-10 新聞.杏林.診間
家屬一封信 串起醫病一座橋
幽默風趣的呂老太太,因為先生過世而變得鬱鬱寡歡,不願積極面對糖尿病治療。孫女欣欣找許院長求援,期待許院長能幫忙奶奶。院長親查房 貼心鼓勵老奶奶受到「請託」的許院長在查房時,緊握奶奶的手說:「奶奶,您先住院觀察血糖看看,我一定會仔細照顧您。」許院長說到做到,協助她很快的穩定血糖。「我會陪著奶奶繼續對抗糖尿病,您要注重飲食和運動,藥物的部分交給我。我們一定要一起努力喔!」呂老太太向許院長連連道謝:「謝謝院長。謝謝!謝謝!」陪在一旁的欣欣看著奶奶和許院長的互動,感動地噙著淚水,久久不能言語。2019年5月29日,許院長收到一封感謝信,是欣欣陪奶奶回診時交給他的:「小時候陪著爺爺和奶奶到榮總看診,看診時院長總會聆聽他們的身體狀況,給予專業的醫療建議。在您的關照下,爺爺奶奶的身體狀況都保持良好,讓我們家人都很安心。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爺爺奶奶的照顧,奶奶總會開心笑著跟我說:『院長很關心我,對我很好!』看著奶奶開心健康,我也很開心!由衷地感謝院長,祝您事事順心。」許惠恒院長翻看著欣欣的感謝信說,欣欣前陣子還悄悄告訴他,奶奶現在回診都會悉心打扮,「因為她非常看重每次與我見面的時光,不願意穿得太過邋遢。」說到這裡,許院長收起笑容正色道:「臺中榮總創院的宗旨就是照顧老榮民和他們的眷屬,提供他們全方位的照顧與關懷。」全方位關懷 讓病人感動回饋為了讓全方位關懷文化深植中榮員工的心中,許院長說,無論資深或年輕一輩的醫護人員,他一律叮嚀要提供感動式服務。這五個字是許院長自創的新詞。「很多人問我,什麼是感動式服務?其實就是病人沒有預料到的服務。這服務不會只是醫療服務,還包括很多面向,但都是要讓病人深深覺得感動。」他以全方位關懷為例,病人會因為醫師多一句站在病患立場的問候與關心留下深刻印象,如同他對呂老先生和呂老太太的關心;久而久之,病人也會將感謝回饋給醫師。張貼感謝榜 激發員工榮譽感為讓感動式服務能在中榮遍地開花,許院長請託院部秘書室蒐集民眾對醫護人員的感謝信並製成海報,搭配醫師、護理師或醫療團隊的照片,將海報張貼在醫院門診迴廊成為民眾感謝榜,目的除了讓更多病人看到中榮醫護的好,也是為了激發員工的榮譽感,願意更積極照護病人。許院長形容:「每一封感謝信都是一個故事,用海報張貼出來讓所有人閱覽,醫護人員更感覺榮耀。」院部秘書室還請傳播科系大學生幫忙,將許院長與呂老先生、老太太及孫女欣欣的互動故事拍攝成短影音「一封感謝信」,於2019年11月15日上傳於中榮臉書粉絲團及YouTube頻道,獲得極大回響。呂老太太與欣欣也看過影片,向臺中榮總表達感激之情:「家人都覺得影片拍得很好唷!奶奶看得也很開心。」「管理者站在醫療最前線,才能發現醫院的醫療管理發生什麼樣的問題。」許院長說:「而且看門診也是與病人互動最接近的時候,可以提供最直接的關懷與關心。」許惠恒醫管講堂顧客關係管理顧名思義就是照顧好「顧客關係」。顧客為企業的重要資產,抓住顧客的心有助於建立長期有效的利益關係。我認為醫院管理也該如此。醫院管理者面對每一位來到醫院的民眾,若能抓住他們的心,他們將不只是成為這家醫院的超級粉絲,把這家醫院列為自己或家人看病時的首選,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替這家醫院做宣傳,這家醫院的好口碑隨之逐漸建立起來。我也常提醒同仁不能只重視醫療服務,應該以優質的同理心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並提供感動式服務,員工在與病人的互動當中,就能持續不斷傳遞醫院的正面訊息。(摘錄自「AI快思 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照顧者快撐不住盼日照微解封 指揮中心下午2時記者會
7月13日起部分場域有條件鬆綁,但管制條件仍舊嚴苛,各縣市政府不敢大意,多選擇「逆時中」,維持原先的三級警戒措施;但自雙北升為三級警戒後,即暫停提供服務的日照、失智據點等社區服務,長輩返家由家人協助照顧,不少家庭在人力不足狀況下,得兼顧工作、照顧老小,陷入照顧疲乏,專家也建議應適度開放照顧場所,減緩照顧壓力。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將於下午2時召開臨時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親自說明,屆時將提供直播。照顧者在疫情期間壓力倍增,昨天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發起「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全家快被照顧壓垮了!開放日照與失智據點!」,指出全台有547家長照2.0日間照顧中心,494家失智據點,防疫封鎖近二個月,2.4萬家庭已經快要崩潰,照顧者的需求,在疫情期間也需要被正視。
-
2021-07-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敢出門、缺面對面互動 疫情下長輩被迫更加「獨居」
防疫三級警戒期間,全台4萬1983名列冊的獨居長輩生活面臨衝擊,老五老基金會指出,不少獨居長輩在關懷電話端反映焦慮,不敢外出採買、就醫,接種疫苗後出狀況也擔心無人知曉,加上終日缺乏互動,心情加倍鬱悶,疫情讓獨老被迫更加「獨居」,呼籲大眾關注獨居長者需求,也呼籲政府優先讓65歲以上獨居長輩施打疫苗,避免獨老身心狀態持續低弱。老五老基金會指出,疫情前,每月社工、志工與鄰里長到家關懷,對獨居長輩而言,除提供物資與生活協助,關懷與陪伴更帶來心理的滿足,但三級警戒施行後,家訪多半轉為電訪,陪伴效果自然打折,基金會在全台負責1814位獨老個管服務,許多獨老在電話端反映焦慮心情,不敢外出採買、就醫,因為疫情讓獨老被迫更加「獨居」。衛生福利部106年老人狀況調查指出,高達7成3的65歲以上老人從未使用網路,等於多數長輩無法透過網路觸及疫情資訊、線上課程,因此老五老基金會每周印製防疫小卡,隨每日送餐便當送出,內容涵蓋消毒、疫苗、運動等資訊,讓獨居長輩不因為缺乏防疫資訊又無人討論而過度焦慮;若長輩家中沒有電話、重聽,基金會社工也會穿戴防疫措施維持面訪。針對偏鄉獨居長者,過往仰賴聯外的公車也因疫情減班,讓長輩採買物資、領藥相對困難,老五老南投中心社工提供水里鄉獨居長輩代購、代辦服務,疫情期間,照顧服務員就近協助許多獨居長輩到藥局拿處方籤慢性病藥、繳電費,代買白米等民生用品,讓獨老不致因為沒有親友協助而造成不便。而近來長輩陸續接種疫苗,老五老基金會說,有獨居長輩擔心施打疫苗後獨自在家沒人照應,發生緊急狀況沒人知道,社工除提供疫苗施打注意事項,也安撫長輩疫苗施打完後數日會每天打電話關心,確保長輩狀況。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呼籲,政府除按年齡排序之外,期盼能優先安排讓65歲以上獨居長輩施打疫苗,因為獨老各項生活協助、心理關懷多仰賴外界面對面提供服務,儘快讓社福人員與獨老皆能得到疫苗保護,早日恢復獨老相關服務,才能避免獨老受疫情衝擊身心狀態持續低弱。
-
2021-07-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重演SARS經驗 新冠肺炎輕症者「創傷後壓力症狀」患病率高
新冠肺炎不只傷「身」,還傷「心」,即使只是輕症確診者也躲不過。董氏基金會今引用國際最新研究結果提醒,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出現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的患病率明顯增加,重演之前SARS感染倖存者的經驗;呼籲政府應儘速或有條件的開放線上心理諮商服務,讓有需要的民眾能有直接的管道獲得幫助。該研究在今年5月發表於《神經精神藥理學與生物精神醫學進展》期刊,是由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與巴西南卡埃塔諾市政大學合作,針對巴西895名輕症患者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出現顯著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的比率分別為26%、22%及17%,相較於先前巴西創傷後壓力水平8.5%的發生率,患病率顯然增加,且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增加的數量與臨床上顯著的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嚴重度有關。研究團隊也指出,這些發現與SARS爆發時相呼應,當時SARS感染倖存者的心理困擾也有增加,且在疫情爆發後1年或更長時間仍持續;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2015年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發生後。因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即便在疫後時期,因疫情引起的心理層面問題仍會持續,一般民眾要先有心理準備,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在未來幾年都會是常態,視訊也將成為社交互動或聯繫上的趨勢,民眾先了解才有對策。葉雅馨進一步建議,民眾平日應多熟悉心理健康資訊,長期性養成正確飲食及運動的習慣,並適時紓壓以維持身心健康。若出現以下問題,持續2周仍無法改善,除尋求親友的支持外,應尋求專業協助,透過心理諮詢專線、聊天室等資源進行必要的求助。1.嚴重失眠2.吃不下或暴食等食慾問題3.沮喪、對事物失去興趣、時常有負面想法、懷疑自己的存在或無價值感等憂鬱情緒葉雅馨進一步呼籲,政府應儘速或有條件的開放線上心理諮商服務,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能夠有直接的管道獲得幫助;且應加強心理健康預防宣導,讓民眾了解怎麼預防、如何積極面對疫情後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建立正確的認知,提升群體自我防禦的效果。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邱弘毅則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延燒1年多,大量確診後康復的病患或多或少留下了後遺症,尤其心理層面問題已是疫情後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邱弘毅指出,抗疫期間的封城、隔離、維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對人際互動的影響更需要被關注,社會必須整合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關懷力量,才能讓這場疫情受害者的傷害減到最低。邱弘毅進一步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2020年起,我國精神科就診人次增加,耳鼻喉科、眼科等其他科別則沒有太大差別,顯示精神科需求有整體上的上升。針對國內疫苗接種率逐步提高、未來將施行微解封相關措施,邱弘毅建議,屆時政府應請精神科醫師追蹤確診後康復的個案,有無焦慮、憂鬱等新冠創傷症候群狀況;解封後,觀察各級學生返校狀況,是否有疏離、自我、情緒感知能力較差、喜歡自己一個人,或是不想與人互動的狀況,若有,學校心理輔導相關機構應介入協助。
-
2021-07-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照顧病人更要照顧自己 談『疫情下醫護人員的身心調適』
自五月中旬國內COVID-19疫情快速攀升以來,全國人民陷入前所未有的集體恐慌,肩負著診斷疑似染疫者與治療確診病人重責大任的醫護人員,更是承擔了莫大的心理壓力。依據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常見的壓力來源不外乎擔心曝露於染疫的風險、沉重的工作負擔、臨床決策過程中面臨更多道德兩難以及此類新興傳染病所衍生與過去迥異的實務挑戰。而這些壓力有可能造成醫護人員產生不安、焦慮與憂鬱等情緒,進而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甚至是照顧病人的品質。醫護人員最為在意的實際需求可統整為五大面向去年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的一篇研究結果中提到,在COVID-19大流行爆發期,醫護人員最為在意的實際需求可統整為下列五大面向:(1)不確定主管是否瞭解第一線人員面臨的壓力,所以期待能「聽我說(hear me)」。(2)擔心能否有足夠的防護設備、是否會傳染給家人,甚至能否快速接受檢驗,所以期待能「保護我(protect me)」。(3)擔心被發配到不熟悉的單位支援時,自己的專業知能是否足以勝任,所以希望能「做好準備(prepare me)」。(4)擔心在自己增加工作量或因疫情停課期間,個人所需的身心支持是否能被滿足、家庭安排是否能被安頓,所以期待能「支持我(support me)」。(5)擔心自己假使真的染疫,醫院是否會照顧自己或家人,所以希望能「關心我(care for me)」。所以醫院的管理階層應該要先瞭解醫護人員所面臨的前述焦慮、訴求與期待,並把焦點放在解決造成這些焦慮的問題上,訂定相關配套措施,為醫護人員提供具體支持,才能真正減輕他們的焦慮。去年衛福部即參考上述的研究結果訂定「防疫期間醫療機構員工心理支持與協助建議措施」,本院亦依循該建議措施,自去年起有不少具體作為,如積極運用院內既有的員工協助方案、製作「COVID-19疫情期間醫療作業懶人包」,透過員工LINE bot系統進行宣達,並在此聊天機器人系統上定期邀請員工填覆「抗疫身心狀態問卷」,近日更主動徵詢員工是否有臨時住宿旅館之需求。醫療人員在疫情下如何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統整去年台灣精神醫學會公告的「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所撰寫的「針對新冠肺炎一線醫療人員的心理照護計畫」以及國際知名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整合分析研究結果,在此提供給醫療人員在疫情下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的幾個建議:(1)首先要理解,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做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會感到有壓力是很常見的反應,但這並不代表是工作失敗或為人軟弱。適度的壓力確實有助於持續專注在工作並提昇使命感,但做好壓力管理與維持身心健康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2)與此同時,務必要照顧自身的基本需求,包括進食足夠且營養的食物、獲得充足的睡眠、從事適當的運動,並請善用自己原本熟悉的壓力管理技巧,如,聽音樂、追劇⋯⋯等,以確保在輪班休息時身心完全的放鬆。但切忌使用無益甚至是有害的因應方式,像是抽煙、喝酒或不當的使用藥物,這些長期下來反而是戕害身心健康。 (3)即便工作繁重,仍請不厭其煩地透過電話或視訊方式,儘可能地與你所愛的親友保持聯繫,傳達彼此的關愛。在職場上,可向同事、主管或其他值得信賴的人尋求互助支持。別忘了!大夥兒同舟共濟,正經歷相同的壓力,也最能同理彼此的心情,請不吝為伙伴加油打氣!本院精神科同仁在去年即結合新北市金陵女中所提供的感恩小卡與捐款,辦理了多次慰勞院內抗疫人員的快閃活動。(4)心有餘力之際,檢視壓力對自己的影響並做反思,將有助於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然而如果壓力持續造成自己的不適,甚至感到無法承受,請務必向他人尋求協助。在本院可透過員工協助關懷專線、諮詢表單或電子信箱預約臨床心理師做諮詢,整個精神科團隊成員也持續守護全院同仁。親愛的醫護同仁,請務必在照顧病人之餘,一定更要照顧自己!請相信我們終將克服一切,而這段歷程中的共同體驗與相互支持,在雨過天青後,會使我們更加團結!
-
2021-07-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數十萬劑AZ後天到貨? 陳時中:大概也很近了
我國採購的AZ疫苗1000萬劑,目前僅到貨11.7萬劑。據傳後天將從泰國曼谷載運一批我國自行採購的AZ疫苗回台,數量約為58萬劑,但又有一說為62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進來就會跟大家報告,「大概也很近了」。我國採購的疫苗,包括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505萬劑、國產疫苗(聯亞、高端)預採購各500萬劑,另外向COVAX平台採購476萬劑。但自購AZ疫苗僅在3月來台11.7萬劑,自COVAX到貨60萬劑,另外日本捐贈124萬劑;而自購的莫德納疫苗已來台三批,共計80萬劑,美國助台250萬劑。另有消息傳出,鴻海採購的BNT疫苗最快將於一周內簽約。陳時中說,買疫苗不管政府或民間,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現在討論臆測太多,僅會干擾到進程」,有好消息一定會跟大家報告。外界也關心長輩較不親睞的AZ疫苗是否還有剩餘,可否開放給青壯年接種。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還有六萬劑的AZ提供接種第二劑者施打,地方還有11萬劑後續會逐漸擴充,都是未來施打的一部分。陳時中則表示,下一波將做意願調查,若真的沒人要打,會拿出來往下開放,「沒道理放在那裡等」。他說,第七類對象主要是需要維持生活者,由主管單位造冊。造冊原則類別是中央在定,但實際造冊是實際執行如市場的人,針對基本原則造冊,依照緩急輕重進行。有些主管單位有時會有掛一漏萬的時候,若有其他餘裕的話會,依照不同先後順序施打,「一定沒辦法做到一百分,僅能達到一定的滿意程度」。而針對第二類人員遭質疑有些單位造冊人數過多,被質疑為「特權疫苗」,外界關心指揮中心如何查核名單人員。陳時中說,指揮中心無法查核,只是根據意見訂定類別,接下來就是主管單位根據類別原則造冊,並依據配發量調整。陳時中說,「四月多訂定名單時人員相對多,因為大家都不打;但後來名單一直刪減,因為大家都要打」,與民眾對疫苗的猶疑和施打意願有關,「大家都覺得自己最重要,調整都有困難」。且6月16日便說明過第二類人員,除中央和地方官員,剩下都是第一線防疫工作人員,涵蓋從事居家檢疫關懷的村里幹事、防疫計程車司機等。
-
2021-07-05 癌症.癌友加油站
半夜突出血開夜車急救 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成家屬安慰
小魷魚是15歲的骨肉癌患者,住在台東的他常半夜突發出血,父親必須開夜車帶小魷魚至台北榮總救治,一早抵達醫院後,小魷魚進行治療,但爸爸卻已疲憊不堪,幸有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作為中繼站,讓病友家屬得以稍作休息。骨肉癌關懷協會於去年7月4日成立「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今日已滿一周年,創立之初,盼讓全台遠道求醫的骨肉癌患者和家屬有暫時喘息的空間。一年下來,已有900人次入住,使用人數超過2000人次。除了提供病友住宿、等待病床,協會之家也讓住院病友的家長得以烹煮食物給孩子享用,並每年舉辦兩次骨骼肌肉腫瘤住院醫師訓練營。一名年輕病友小魷魚與病魔纏鬥,常半夜11點突然出血,心急的爸爸總立即驅車趕赴北榮急診,抵達時大都是早上6點,身體早已疲憊不堪,因有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作為中繼站,讓他得以休息。3年來,小魷魚雖仍不敵病魔逝世,但家長因感念協會之家的照護,便捐款補助偏鄉病友因治療需要而延伸的交通費用。骨肉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骨骼肌肉腫瘤研究中心主任吳博貴指出,上週已有一名台南的15歲女孩因此受惠。該名女孩發生骨折,就診後,當地醫師發現症狀不太尋常,遂讓其轉診至台北榮總,緊急狀況下只得使用救護車,一趟下來竟花費1萬5千元,最後獲得全額補助,減緩家庭負擔。吳博貴指出,台北榮總收治全台約6成的惡性骨肉瘤患者,患者只要熬過手術和化療,就有機會重新開啟人生,但許多患者礙於交通、距離等因素,回診追蹤之路困難重重,而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位在榮總周圍,方便全台遠道求醫的患者和爸媽有暫時喘息的空間。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阻斷疫情!新北動員1600警力比照重大刑案「精準疫調」
新北市為嚴防疫情擴散,強化阻斷傳播鏈,採取「精準疫調 」策略,新北市警局自今年6月17日起整合轄區分局、大隊,動員1600名警力分梯接力進行「精準疫調 」,針對快篩陽性案件超前疫調,比照重大刑案偵查技巧,採取「精準疫調」策略,擴大匡列確診與快篩陽性者所有可能接觸者,加速斬斷傳播鏈,對於新北市府整體防疫政策有重大成效。「精準疫調 」透過調閱通聯輔助,協助當事人回憶接觸史,盡量避免隱匿情事,再藉由通聯經緯度座標繪製足跡地圖,比對沿途監視器畫面、車行軌跡,回追個案14天所遍佈場所足跡,擴大匡列所有接觸者,不放過任何潛在感染源,阻斷疫情傳播。6月25日新北家禽合作社發現移工群聚染疫情事,疫調大軍在1天內先透過「精準疫調 」匡列所有接觸者,迅速篩檢確診者,並透通聯回追找出更多接觸對象逐一篩檢。新北警方在疫調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個案住進防疫處所,恐獨留兒童在家無人照料情事,也立即通報社會局介入關懷協助安置。新北警局表示:,新北市總動員,極盡所能,結合民政、衛政及警政全立聯合疫調,每日確診人數也從上百人,逐步下降至不到20人,並匡列243名家屬間感染確診者,找出18名潛在確診個案,獲得侯市長高度肯定,面對嚴峻疫情,唯有發揮團隊作戰精神,才能打贏這場防疫戰役。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牙醫、耳鼻喉醫僅距450公尺 北市:做出相關管理
北市府上周四在防疫記者會中公布,信義區有一名牙醫醫師接種疫苗後仍確診,30日又透露大安區有一名耳鼻喉科醫師確診,200多位病患中有一人透過精準疫調抓出確診。台北市議員許淑華質疑,她發現這兩間診所相距僅450公尺。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防疫記者會表示,信義區牙醫診所確診案,相關接觸者都有接觸隔離,由於大安區耳鼻喉科的病患防護比較好,因此都被列自主健康管理。許淑華昨指出,位於信義區一間牙醫診所人員確診,診所16名員工和127名患者,都只要求居家隔離而未篩檢,事實上所謂的「信義區」確診牙醫診所,和市府先前公布的「大安區」耳鼻喉科診所只相距450公尺,兩者都位在六張犁、附近社區民宅眾多。北市衛生局稍早表示,信義區牙醫診所醫師6月16確診後立即收住院治療。該醫師居住松山區,後續由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進行確診者疫調,經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台北區管制中心防疫醫師共同研判居家隔離者146人,其中1人於匡列前即出境、2人為解除隔離前無須強制採檢對象、外縣市40人於6月18日轉外縣市管理。居家隔離期間最晚至7月1日,145人完成居家隔離通知,143人完成採檢、2人PCR陽性,已收置於加強版檢疫所及醫院。衛生局表示,大安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6月23日確診後立即收住院治療,確診前門診病人暨病人家屬317人,皆列為自主健康管理14天;北市府317人皆納入精準疫調完成關懷,採檢人數由68人截至今日已增加為229人完成採檢,其中1人PCR陽性(CT值30.97),已收置於加強版檢疫所,北市衛生局將持續聯絡及安排採檢事宜。黃珊珊表示,信義區牙醫診所確診案,相關接觸者都有接觸隔離,由於大安區耳鼻喉科的病患防護比較好,因此都被列自主健康管理。耳鼻喉科的染疫病患是市府撈出的一位確診者,並在先前記者會公布相關情形,目前其他病患都願意去篩檢,目前未出現新的篩檢陽性患者。
-
2021-07-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孤獨死3】老少不相見、鄉里斷連結 加劇長照悲歌
編按:大疫之下,上百個被隔離的家庭,無法送別因新冠肺炎猝逝的親人,他們該如何走完這段漫長告別式?記者聯繫上一位溫柔且堅強的家屬,寫下她發現母親離去,從病逝到安葬,三十五天內的種種心情。這位家屬希望,以這段經歷幫助像她一樣,正在面對親人往生之痛的遺族,也帶給你我度過疫情的力量。過去遺族必須安排的後事,梳化、停靈、守靈、出殯、大殮⋯⋯在疫情之下只能從簡,連「做七」的日子都亂了套,唯「清理現場」不得不做。若病患在醫院、防疫旅館內死亡,會由館內專人消毒,民宅內部得由家屬自行負責。「這怎麼能叫家屬自己去清理?」死亡清掃人洪生強調,家屬不得已重回親人染疫辭世的現場,短時間內還很難接受親人猝逝的事實;更重要的是,遺體倒下之處的汙染、染疫者生前碰觸過的物品及環境,都可能有風險,缺乏專業知識的家屬很難保護自己。洪生長期替「特殊死亡」的往生者服務,他也是支撐遺族走過最後一哩的重要力量。在清理現場,每當家屬熱心想幫洪生提些雜物,他總迅速示意對方「不能靠近」,一再囑咐「要好好照顧自己」,還主動教起家屬如何防疫。洪生見過百百種現場,自殺、他殺,甚至死後多日才被人發現。即使腐壞、滲水,每具遺體在他眼中,都值得尊敬。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洪生處理死者現場後,內心總會想:「這些家庭可能趁送餐時互相問候彼此,可能好幾天才聯繫一次。那中間的日子誰來關心?」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常務監事張芬瑤說:「用電話和視訊遠遠不夠,很多長輩會逞強,或說不清楚自己哪裡需要幫忙。」疫情之下,許多日間照顧站停擺、居家服務也困難重重,長者的生活秩序被打亂。張芬瑤指出,長者倚賴家人照護和鄰里網絡關懷;一旦這些「人情連結」突然消失,他們極難適應。全台約有八十萬家庭需要長照服務,慢性病與經濟弱勢是常見情況,張芬瑤擔憂,疫情切斷長者與外界聯繫,可能加速失能、失智。▌推薦閱讀>>染疫倒下後,誰來接手家裡需要照顧的人?對照顧者來說 ,「照顧者在封鎖政策下,同樣容易感覺孤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近日協會常接到照護家屬的求助電話,疫情令他們壓力劇增,擔心若自己染疫了,誰來照顧親人?總會建議要仿照外國作法,準備好被照顧者資料小卡,一旦照顧者倒下,外界資源能立即接手照顧。在累計隔離人數超過四百萬人的英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組織(Cares UK)調查發現,七成照護者充滿壓力與焦慮,六成表示自己的健康狀況跟著變差,逾三分之一感到「再也撐不下去」。陳景寧認為,隔離中的照護者、長者和外界處於高度孤立,日前北投也傳出一家庭長子染疫,他和高齡父母皆不幸病故,留下精神障礙的妹妹。陳景寧呼籲,「疫病喪親」和「災難喪親」相似,大量民眾失去親人,特別是疫情還涉及對家屬的汙名化,政府必須啓動類似震災後進行的心理修復工作。但目前指揮中心忙於抗疫的醫療層面,對於心理支持,還無暇關切;衛服部心口司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文章未完,繼續閱讀:【完整專題】一段吞聲死別的故事【疫情下的孤獨死1】無法親送家人的遺憾【疫情下的孤獨死2】生者如何與悲傷共處▌延伸推薦:【囚居晚年】台灣難解的雙老困境
-
2021-07-01 新聞.元氣新聞
台大醫院竹東院區急診、手術暫停 門診也停收新病患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竹東院區被指定為新竹縣傳染病應變醫院,因發生院內護理之家住民及看護確診,為確保醫療量能,院方宣布即日起竹東院區的急診、手術、住院、檢查、復健及體檢暫停,門診和洗腎也停止新病人收治。新竹台大分院表示,竹東院區從6月中旬發生院內的護理之家有住民發燒確診以來,導致匡列需居家隔離的醫護、工作人員累計達50多人,基於考量居隔人數眾多,會加重其他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為確保醫療量能,讓目前的醫護人力可以好好照護現有院內病人,故進一步實施醫療降載。竹東院區院方目前正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範,將確診者及同區住民轉至專責病房1人1室隔離,並配合疾管署疫調,擴大人員匡列及採檢、加強環境清消及採檢,尤其相關匡列人員及工作人員持續每3天採檢一次。院方也同時針對對於需隔離的醫護及工作人員,已設立line群組提供溝通管道,並請心理師以手機進行相關人員心理支持及關懷。新竹台大分院說明,目前竹東院區的急診、手術、住院、檢查、復健及體檢都從即日起暫停,門診和洗腎中心也停止收治新病患,何時會恢復看診業務,院方則說還要視疫情情況,同時更需要社會大眾給予第一線醫護支持,至今已收治的70多名確診者,醫護人員皆盡心盡力照顧。
-
2021-06-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在COVID-19疫情下的護理社會力
【編者按】這星期的第一篇文章是介紹一位台灣護理教育史非常重要,但卻少為人知的護理前輩陳翠玉老師,是一篇非常有價值的歷史報導。過去「醫病平台」向來是以每星期由不同背景的三位作者分別寫出對一個主題的各種看法,但我們一時之間也不易找到有關台灣護理史上重要人物的來稿,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因此邀請她與讀者分享其他和國內護理工作有關的議題。很難得的是蔡司長竟已寫好兩篇文章——由目前全國防疫工作中所看到的「護理社會力」,以及照顧偏鄉小鎮不容忽視的「助產師」培訓。這是「醫病平台」首次由同一作者撰寫三篇文章,謝謝她讓我們有機會透過主掌全國護理工作的領頭羊,瞭解她所關心的議題。因應COVID-19超前部署,衛福部在去(109)年2月4日透過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護動E起來】網站進行「護理專業志工」儲備招募,ㄧ週內獲613位護理人員報名響應,每天8小時、最高20線,完成逾11萬人居家檢疫電話關懷。他們運用護理會談的專業與藝術及防疫電話關懷評估指引,用「心」傾聽民眾居家檢疫的情緒;同時,從電話溝通中發現無法安心居家檢疫的高風險因子並協助解決大大小小問題,他們是社區防疫網最沉靜的力量。你講我聽,防疫做好做滿透過一條細細的電話線,護理志工們要傳達衛教,協助排解無法踏出家門、擔心確診的焦慮,遇到藥物快用完的慢性病患、無法產檢的孕婦等特殊狀況,還要提供正確指引或立即轉介。他們的經驗是什麼呢?請聽聽護理志工說。「瞬間要在家裡關14天,很多人很悶!」蘇秀英原先是幼兒園的護理師,因受疫情影響停課後,她索性留職停薪,留在疫情關懷中心當志工。她分享有次電話一接通,對方劈頭大罵防疫政策、質問為何不能出門,她悶著頭等他發洩完後,再逐一釋疑、確認身心狀況,最後,對方也向她道歉,表示因心情煩悶太過衝動。「如果民眾接起電話時比較負向,希望他掛電話時心情可以變好。」在大學擔任講師、幾乎天天到衛福部報到的李玉萍自許。她說就算彼此素未謀面,隔著話筒也盡力轉化對方負面的心情,有民眾向她說:「你是第一個關懷我的人,接到電話就像抓到浮木。」「不只關懷,我們敏銳度也要有,『聽音辨位』,可以揪出防疫破口。」李玉萍分享,有次,她撥給一位居家檢疫者,但聽到背景有捷運進站的聲音,耳尖的她發現對方偷溜出家門,趕緊通報警方前往現場。李玉萍說:「的確有人因不理解而隱瞞,因此,短短一通七、八分鐘的電話,必須站在朋友的角度突破心防,隨時透過對話、感受鼻音、咳嗽狀況,來回確認檢疫情形」。陳美麗說:「每一通電話面對的都是不同人,要怎麼在這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讓他願意信任我們、接受我們的關懷和建議,這很重要。」陳美麗鼓勵對方若是撐過這十四天,就是保衛台灣人健康的大功臣,適時祝福對方健康,多數檢疫者也會客氣回復,並感謝護理志工的付出,讓他們覺得很窩心。護助年,We Are Together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20年訂為「國際護理助產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Nurse and the Midwife),今(2021)年為「國際衛生和照護工作者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Health and Care Workers),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全球可說是「苦行年」,衛福部發起「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倡議台灣「護助」年,從「護信」開啟社會對話,我們邀請民眾寫下生命中曾與護理師相遇的美好經驗,去年一個月多的倡議活動,我們收到來自國內外50個國家響應、超過1.7萬封支持護理人員的感謝信。台灣曾一度最高同時有五萬多人居家檢疫,在最難捱的十四天裡,這支「護理台灣志工隊」給了最溫暖的支持。他們近八成是在職人員,護理人員用他們最熟悉的排班,自主接力衛福部疫情關懷中心,為台灣撐出社區的防疫網,在COVID-19疫情下,展現護理的社會力,見證無價最貴的護理疼惜你的心!
-
2021-06-30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獨自居家隔離不孤單 出現這些現象趕緊求助
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我們除了生活型態大幅改變外,更時時刻刻擔心自己可能染疫的風險。倘若不幸確診而住進了醫院或集中檢疫所時,確診者與家人分離,獨自接受隔離,心裡擔心著身體狀況會不會惡化,甚至更擔心的是家人們的安危。心理承受巨大的痛苦和不安『我真的被嚇到了!為什麼我會生病?!』亞東醫院諮商心理師回憶在電話關懷時一位確診COVID-19而住院治療的阿姨哭著這麼說,面對隔壁床病友的過世,住院期間一直不敢去碰觸的焦慮與恐懼在一瞬間爆發,阿姨用顫抖的聲音訴說這幾天是如何與隔壁床病友相互鼓勵才支撐到現在,如今阿姨失去了並肩作戰的戰友,更需要有人聽她述說心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亞東醫院精神科潘怡如主任表示,亞東醫院針對確診COVID-19的住院患者,由精神科專業同仁提供身心狀態篩檢和電話關懷服務,希望在隔離治療的過程中,能去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讓他們雖然隔離但不要孤單,僅六月開始的幾週,已服務了超過160名住院的COVID-19 確診患者。<!--@IMAGE_12744452_CENTER_0@-->需定期評估患者身心狀態『為了孩子我們一定要堅強面對。』一位精神科同仁分享,關懷確診個案的過程中,也讓她感受到人性的溫暖。有一名懷孕的太太因確診而住院,她家中尚有一名年幼的孩子,太太對於病情變化感到非常害怕及焦慮,亞東醫院特別安排讓同樣確診的先生同住一個病房,先生總是耐心地鼓勵著太太『為了孩子我們一定要堅強面對』。夫妻兩人後來經醫療團隊治療順利在住院兩週後康復返家與孩子團圓。潘怡如說,除了住院的確診患者外,在亞東醫院團隊所承接的兩間集中檢疫所中,也有數百名因確診COVID-19而被隔離的個案,集檢所的醫護人員會定期評估患者身心狀態,若發現其近期有重大變故,或有情緒焦慮憂鬱等情況,即會快速轉介給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由醫師與病人取得聯繫,評估病人當下的精神狀態,或建議適當的藥物治療。潘怡如分享,一位中年父親,從住進集檢所開始便頻繁打電話至護理站,反覆詢問許多重複的事情,集檢所醫療團隊察覺到患者可能是有情緒方面的需求,並立刻將病人轉介給精神科團隊。經精神科醫師詳細評估後,發現病人詢問這麼多問題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最大的擔憂:『他擔心自己唯一的兒子也會確診,害怕兒子萬一也被確診隔離的話,會沒有能力在集檢所中獨立照顧自己。』平常與兒子相依為命的他是兒子最堅強的靠山,如今在集檢所中擔心著在外頭的兒子的安危,卻什麼也不能做,這對一位父親來說,是何等的痛!突如其來的生活劇變,是個極大的挑戰疫情所帶來的突如其來的生活劇變,是極大的挑戰,對於家中有多人染疫的患者而言,更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痛苦煎熬。在仍需與疫情長期抗戰的現階段,好好照顧自己的心靈健康也十分重要。面對疫情,我們可以試著只獲取適度的疫情訊息,嘗試回歸到相對正常的作息,偶爾在家中做做運動,或是透過通訊軟體與親友保持聯繫,彼此關心彼此加油打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發現自己開始出現焦慮、憂鬱、失眠、食慾變化、不耐煩、容易發脾氣、甚至出現想要傷害自己的想法等情況時,則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因應疫情,目前多家醫院精神科也有提供遠距不到院的視訊和電話門診服務。期待我們每個人在困境下,一起一步一步地重拾自己健康的身心狀態。即使疫情拉遠了人與人的社交距離,但一定不要讓自己一直孤單!延伸閱讀: 。你「疫情隔離疲勞」了嗎? 專家教紓解要訣 。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確診者何時解隔離? 指揮中心曝「個別解除條件」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7例疫苗接種後死亡 有2位解剖原因仍不明
國內今日新增14例疫苗接種後不良死亡案件,共累計 240 例COVID-19 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已累計44例已解剖案例,包含1例吸入食物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氣噎、1例顱內出血、2例疑似肺炎、2例泌尿道感染、2例還待釐清。莊人祥指出,目前新增14 例死亡不良事件,年齡為56歲89歲之間,有9人為75歲以上長者,其疫苗接種1至11天之間內死亡,另新增有 3 例分別為原通報危及生命與導致病人住院或延長病人住院時間,追蹤後轉為死亡事件。總計新增17例死亡個案中,75歲以上10例,這17例中3例為長照機構機構,有3位洗腎者,有慢性病史。另外6月22日原通報1例非嚴重不良事件,後因該案疑似心肌梗塞,進行心臟支架手術而入住加護病房,於後續追蹤關懷將此案調整為嚴重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