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醫療糾紛
的結果:共找到 385 筆 約 0.022秒沒醫師執照竟替同鄉做醫美 桃園查獲29歲越南女密醫
桃園市衛生局接獲檢舉,日前會同移民署專勤隊前往桃園區1處美容工作室稽查,果然發現29歲越南籍段氏女子沒有醫師執照,正替同鄉女子塗抹麻醉藥劑準備進行醫美療程,並在場查獲多項麻醉藥物、抗生素與牙齒美白與...
口服安胎藥禁不禁兩難 醫界要求替代藥
乙型受體素類口服安胎藥由於副作用風險較高,歐盟早已禁用,衛福部食藥署最近研議跟進,婦產科醫師陷入兩難,因為台灣、歐美的國情不同,認為找出替代用藥更是當務之急。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平均每...
安胎老藥副作用風險高 食藥署評估禁用
全台孕婦年吃百萬顆的一款安胎藥老藥,由於有肺水腫等嚴重副作用風險,有危害母胎之虞,歐洲聯盟已禁止用於口服安胎;食藥署準備跟進歐盟腳步禁用,評估結果最快今年底出爐。根據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資料庫統...
不到30分鐘 便捷式隆乳時代來臨
女性意識的崛起及醫療科技的進步,便捷式隆乳當道,低疼痛、低傷害的乳房下緣切口、乳腺下植入以及材質進化,現在手術只要二到三小時,隔天就能上班,隆乳不再是痛苦的手術。在美國甚至有28分鐘的手術紀錄!隆乳...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
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
簽DNR就是不孝?媒體請別再說這句話
伯伯離開已經 1 個月了。端午節這一天,伯伯的女兒回到 8AI 加護病房來,跟所有醫護人員表達感謝,感謝每一位曾經照顧她父親的人。她告訴我們,她爸爸的後事都處理好了,而且現在兄弟姐妹和媽媽都過的很好...
洪惠風/病歷的起源,來自於VIP的醫療糾紛?
美國總統川普得了COVID-19,住院4天就回到白宮,他的醫師們也在川普總統身上用了在一般人不會使用的用藥組合。韓劇「名不虛傳」劇中,李氏朝鮮時代的名醫許任,白天在惠民署為窮人看病,達官貴人在白天企...
醫療糾紛只能法庭見?名醫王明鉅這樣處理,20年後看到「奇妙恩典」
如果廿年前處理過的醫療糾紛當事人重新找上你,這是要做什麼?台大癌醫中心副院長王明鉅在臉書以「奇妙恩典」分享他的醫病故事。一位因為唯一的孩子死於心包膜填塞的傷心父親,不捨孩子生命逝去而對醫療團隊提起訟...
專訪台大院長2/身為嬰兒潮世代 吳明賢憂心健保大限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接受本報專訪,分享自己行醫逾30年間,最憂心台灣健保價格無法反映醫療價值,加上年輕醫師觀念改變,長期已使醫療生態嚴重失衡、人才流失。吳明賢分析,和他一樣在嬰兒潮世代出生的醫師,都會...
台東每年1500新生兒 4醫師包辦
台東縣交通不便,生活機能不如都會區,很難吸引醫生到台東服務,加上產科風險高,易有醫療訴訟,目前僅剩4位婦產科醫生包辦接生重責,有年輕夫婦憂心「生產時會不會找不到接生醫師」。台東縣衛生局醫政科長鍾明霞...
醫病平台/醫病溝通!化解病人負面情緒的教戰守則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學生的臨床學習心得」,由三位剛走入醫院接觸病人與家屬不到半年的醫學生,由不同角度寫出他們的學習心得:一位關心病人而竭盡所能勸服病人與家屬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找出病因,但卻因為...
加護病房看盡生死 護理師:願當志業
「要當病房中的第一線,也要當最後一線!」小鄧從去年9月開始在南部某間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擔任護理師,現在已快要做滿10個月。她說,「在加護病房可以學習到更深入的知識,因此選擇先進入加護病房。」「身為加...
林靜芸/最該照顧你的 是你自己
陳先生66歲的時候,太太過世,兩個出嫁的女兒很孝順,輪流接他去住。女兒煮他喜歡吃的食物,陪他聊天,替他安排活動。陳先生卻整天悶悶不樂,女兒以為他得了憂鬱症,加倍關心。陳先生沒有食欲,沒有活力,一天比...
健保特材爭議 陳時中:勿將自費醫材混為一談
健保自付差額特材爭議延燒,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再釋疑,訂收費上限是價格區間仍有彈性,部分反對者是將沒有納管的「全自費醫材」混為一談,明天下午將邀反對醫師表達意見。健保署8月起將對8類、共352項健保差...
強制入法! 醫療長期植入物三項目需強制登載於病歷
衛福部醫事司頒布修訂醫師法相關草案,要求醫師只要協助患者植入任何會留在體內超過30天的植入物,必須要依法強制登載廠牌、型號、批號等於病歷中,病歷保存依原先規定,必須留存至少7年,草案正式頒布後,醫師...
56家醫美診所 獲3年認證
醫美診所醫療糾紛不斷,衛福部醫事司為加強品質,推出「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昨天公布首波56家醫美診所通過認證名單,取得三年的認證資格,提供民眾可作為選擇診所的參考。衛福部2018年9月發布特定醫療...
乳癌治療換用生物相似藥 醫提醒3潛藏危機
「醫師說要換藥,這會影響療效嗎?」去年12月起,國內第一個癌症生物相似藥納入健保,乳癌患者首當其衝,最近乳癌病友協會就接到不少癌友求救電話,理事長黃淑芳說,癌友在治療過程中被換藥,這是很危險的,醫院...
手術台前的「國寶」醫師 行醫50年,75歲仍執刀順暢
台南市立醫院院長吳明和今年75歲,又擔任院長行政工作多年,但他每周至少仍開4台刀,很多外院不敢開的刀都送來給他開,他開玩笑說台灣能到他的年齡還站在手術台前的外科醫師,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算是國寶級的人...
醫病平台/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維護健保永續經營
【編者按】本週討論有關健保的議題,由醫師提出「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以維護健保永續經營的看法」,以及專攻健保政策的學者回應「醫療費用部分負擔及定率制的影響」,我們非常感謝健保署李署長在百忙中即時回應「改...
醫病平台/要當一位好醫師,其實不容易!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