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運動神經元
的結果:共找到 69 筆 約 0.082秒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功能受損、造成進行性肌肉萎縮的罕見疾病,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二,可分為幼年型遠端肌肉萎縮症、脊髓型肌肉萎縮、脊髓側索硬
- 症狀:肌肉萎縮, 肌肉抽動, 四肢無力, 吞嚥困難, 說話困難, 口齒不清, 肢體僵硬, 全身癱瘓
- 併發症:
認真咀嚼能防失智上身!長壽專家白澤卓二:4關鍵讓頭腦清楚有活力
日本比台灣更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現在更到了「百歲」年代。日本熟齡醫學權威,專長研究長壽基因以及阿茲海默症的日本醫學博士、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白澤卓二醫師說,過去大家會把50、60歲退休後的時間,稱作...
不只是老化!長輩吃東西吃得好累 其實隱藏疾病前兆
長輩抱怨吃東西吃得好累,是不是健康出問題?其實有些疾病的警訊,就藏在「吃」這個動作裡,有些疾病會導致吞嚥困難。三大類疾病 易引發吞嚥障礙台灣咀嚼吞嚥障礙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有些疾病早期的表現是從吞...
如何改善「吞嚥困難」?慎防吸入性肺炎試試這2個動作
前總統李登輝今年2月因喝牛奶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住院,於7月30日病逝。其實這就是長照醫學常見的「吞嚥困難」問題。一般會產生吞嚥困難的人,以年紀較大者、口腔肌少症及口腔衰弱症候群者居多,其他如中風、巴...
每47人就有一人帶有SMA致病基因 醫師建議夫妻一人篩檢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退化性疾病,病友智力正常,卻眼見自身運動神經元與肌肉逐漸退化孱弱。醫師表示,國內約莫每47人就有一人帶有這個疾病的致病基因、帶因率並不低,因此建議所有計畫懷孕的夫妻,...
史上最貴注射劑 SMA下月起給付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病友引頸期盼的新藥,因藥價高昂,健保遲未納入給付,日前本報獨家揭露患者困境,獲正面回應,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公布,號稱「史上最貴注射劑」SMA新藥將於七月一日納入健保,每劑二四...
英國逾70歲長者將隔離12週 民間動員志工服務
英國政府即將宣布70歲以上長者和有慢性病的民眾必須在家隔離12週,民間動員展開志工服務,還有超商將開放清早的特別時段讓年長者購物,避免與他人接觸,增加染病機率。英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
治療漸凍症與結腸炎 中研院跨界發現關鍵酵素
細胞若抗氧化力衰退可能產生漸凍症、結腸炎等病症,中研院跨界合作發現,生物體內2抗氧化酵素可平衡細胞多餘氧化活動、協助藥物測試並透過相關機制的抑制劑治療疾病。細胞代謝時會產生活性氧類(Reactive...
持續運動 讓肌肉細胞如同25歲年輕人
肌肉老化雖無法避免,但延緩老化卻是可以做到的。根據一份發表於《應用生理學》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告,運動可減緩老化和減少肌肉發炎,且若論肌肉細胞年齡,一直持續運動的70多歲老人跟25歲的年輕人相當。波爾州...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分四型 全台患者四百人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因第五號染色體基因變異,使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肌肉逐漸軟弱無力、萎縮的一種罕見疾病。台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胡務亮表示,發生率為一萬分之一到二萬分之一間...
SMA患者為用藥請命 爭取最後一根手指還能動的機會
「我們要有尊嚴的活下去!」獲兩次總統教育獎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李怡潔,日前與罕病SMA肌萎藥物爭取聯盟在立法院一同表達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治療藥物需求,希望政府相關單位盡早對治療藥物S...
28歲就患漸凍症 工程師改裝車四處演講 餘生奉獻公益
被上帝預告全身肌肉將漸漸萎縮、會比家人更早失能且需要照顧,一般人會有什麼樣的心境轉變?那年,年僅28歲的電腦工程師黃耀霆突然發現自己走路經常跌倒,手拿不起筆電,四肢一夕間變得不太受控,就醫檢查確診罹...
安寧照護「不」安寧 監察院糾正衛福部健保署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安寧醫療照護亂象多。監委江綺雯等人最近也調查國內的安寧照護品質,結果發現,國內醫院評鑑未落實安寧品質、乙類安寧訓練人員也未必有能力照顧末期病患,另外安寧對象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
專業觀點/睡飽多喝水 眼皮自然不跳
眼皮亂跳,可能原因包括神經局部受傷發炎或眼睛周圍肌肉過度使用。如果症狀出現不超過2周,也沒有臉部刺痛麻,或嘴角下垂及肌肉無力等狀況,大約八成都是良性問題,只要充足睡眠和多喝水,對患處按摩熱敷,就能慢...
漸凍人醫學研究新突破 中研院發現預測發病與治療契機
漸凍症是一種運動神經元退化的疾病,意識清楚的靈魂將逐漸被禁錮在難以動彈的身軀,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就死於這個疾病。中央研究院研究有了新突破,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r-17~92」可作為預測發病的生物標記...
老年癡呆大不同 LATE不是阿茲海默
平常口中說的老年癡呆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權威雜誌《新科學家》日前發布最新研究指出,其實有種被稱為LATE的腦類疾病,一直被誤診為阿滋海默症。專家指出,其實癡呆症不是一種疾病稱呼,只是影響到記憶與思...
加國團隊研發電療法 帕金森症患者福音
帕金森氏症可能有救,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電療法能刺激病患失去的運動能力。帕症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退化疾病,據估計有5成患者將逐漸失去走路能力,常出現突然停擺而跌倒,過去被認為沒有療法。然而,日...
1家6口簽器捐…媽媽遺愛 6家庭重生
「謝謝您讓我一圓打羽毛球的夢想!」14歲蔡小妹先天只有1顆左腎,但腎功能很差,前年開始洗腎,去年幸運獲得李美慧捐出的腎移植重生。蔡小妹說,自己最崇拜羽球好手戴姿穎,以前就很羨慕同學可以打球,如今很感...
1家6口器捐卡都簽了 媽媽的大愛救了6個家庭
台中榮總今天舉行器官捐贈感恩追思會,器官捐贈者李美慧女兒林鷹君說,當年全家6人都簽署器捐同意書,媽媽因罹患不典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去年往生前捐出心、肝、腎與眼角膜等,讓6個家庭獲重生,她為有這樣大愛...
看護找台籍還是外籍?費用、申請條件5項優劣比較一圖看懂
長輩為什麼需要請看護?隨著高齡社會來臨,青壯年族群的扶養負擔越來越重,許多上班族不但要負擔家庭經濟來源,又得肩負照顧長輩的責任,常常是蠟燭兩頭燒,生活品質嚴重受損。即便有心照顧父母、長輩,也往往因為...
為何這條神經繞遠路,連心臟科醫師動手術也得注意?
【文、圖/摘自天下文化《人類這個不良品》,作者納森‧蘭特】繞遠路的神經人類神經系統的複雜性和重要性簡直到了驚人的地步。我們有高度發展的腦子,而腦子得透過神經才能發揮功用。軸突就像一條一條獨立的細小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