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3 科別.眼部
搜尋
迷思
共找到
946
筆 文章
-
-
2020-07-11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減肥最忌做4件事! 先吃肉再喝湯也NG
43歲張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又因工作長期應酬聚餐,兩年前體重達到130公斤時,眼睛腫脹、視物模糊扭曲,診斷為長期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初期病變,若嚴重恐失明。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許多藥品主打抑制食慾、增加代謝和促進排便,這都是短期成效,若要維持長期健康,除了少吃高熱量食物,低熱量的食物也不能吃多,掌握「惟量是問」的關鍵,讓自己在用餐時能明確知道每一餐的總量及熱量,外食族購買超商食物時可參考外包裝標示熱量,每日所需熱量的評估要考量自己工作耗用的體力多寡,避免因為攝取不足導致頭暈等狀況。對此,郭建志也針對糖尿病、肥胖等常見4迷思,進行解析:迷思1:先吃肉,再喝湯,飯後一盤水果剛剛好?中醫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階段,指的就是多渴、多食、多尿,這3多症狀處理好,達到滋陰補腎,血糖就會穩定。建議改變飲食順序,先吃低熱量水果,再喝湯,先吃肉再吃菜,吃完飯感覺8分飽就是剛剛好。迷思2:不管中藥西藥,只要能控制血糖、體重下降就是好藥?控制血糖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調整最佳,若僅是透過藥物的幫助,沒有良好的觀念與生活作息,一時的瘦只會換來更久的胖,畢竟肥肉債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議要搭配醫囑、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迷思3:少吃這餐的份量,挪到下一餐吃並不會胖?三餐不固定、暴飲暴食是無法控制血糖,後果還可能會導致更胖、注意力不集中、餓了容易生氣還影響人際關係;建議要定時定量,吃少量澱粉、大量青菜,並少吃精緻醣類或加糖,例如汽水、珍奶、蛋糕、麵包、餅乾、泡麵、鍋貼、甜食,以及油炸高脂肥肉、動物外皮與高膽固醇類的東坡肉、雞皮、炸雞排、炒花枝。 迷思4:水果含有高纖維,用來代替正餐也不會胖?鳳梨、芒果、蕃薯、南瓜、山藥等瓜果蔬菜,因為香甜、含糖量高,也不能一次吃幾顆當作正餐,應該要均衡飲食搭配,食物多搭配吃高纖低熱量的蔬菜類,或吃芭樂、火龍果、蕃茄等低熱量且有飽足感的水果類。延伸閱讀: 吃低GI食物控血糖! 6錯誤烹調方式恐讓血糖暴衝 糖尿病最怕吃出高血糖! 飲食7要點絕不能忘
-
2020-07-11 科別.眼部
眼睛乾癢怎麼辦? 眼科醫師教你正確使用食鹽水、眼藥水和人工淚液
眼淚是幫助眼睛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線,現代人普遍過度使用3C產品,時常感覺眼睛乾澀。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有些乾眼症的病患,因為眼淚分泌較少容易揮發,造成眼球表面防護破功,病菌就容易沾附在眼睛,成為病菌侵襲的破口,當眼睛乾癢不舒服時,很多人會自行購買生理食鹽水、洗眼液或人工淚液來點,但卻可能弄巧成拙。生理食鹽水:陳瑩山醫師說明,生理食鹽水是把用於身體的注射液,改為使用在眼睛,雖然短時間內會感到眼睛很涼快,但只能維持幾分鐘。一般坊間購買的洗眼液,是比生理食鹽水更能定焦在眼球表面的產品,但也只能短暫舒緩眼睛乾澀,如果用洗眼液清洗眼睛就以為可清潔殺菌,不但徒勞無功也毫無效果。人工淚液:與生理食鹽水和洗眼液比較之下,人工淚液是相對安全,又能夠舒緩眼睛的產品,目前有單支裝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使用方面較可以放心,而價錢方面就由消費者考量了。至於人工淚液和眼睛分泌的淚液成份是否一樣?這是另外一個迷思,有些人認為,人工淚液是一種「人造的淚液」,事實上人工淚液並不能成為眼睛抗菌的保護液,因為它不像淚液含有白血球、抗體及酵素等保護眼睛的成份,大家千萬別以為,有了人工淚液就不怕乾眼症了!眼藥水:有些患者看診後會點用醫院的眼藥水,這些眼藥水主要是治療結膜炎與角膜炎,是一種治療型的消炎殺菌藥水,這種針對性的藥物,在眼睛疾病痊癒後,有些人會放在冰箱,眼睛不適時就拿出來點用,但是用了開封過久的眼藥水,反而會有反效果。最佳的護眼之道,就是讓眼睛多休息,並減少使用3C產品,讓健康的眼睛自行分泌淚液,才是根本之道!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09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HPV、HIV一樣嗎?HPV只與女性有關?專家破解5大迷思
迷思一/別以為HPV只與「女」有關,也跟「男」癌息息相關!美國研究調查,即使終身單一性伴侶,也有近6成的民眾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顯示情侶間高度傳染的現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研究更指出,根據2013~2014年資料統計,美國男性進入23歲之後, HPV感染率約暴增6成;而在18~59歲的男性族群中,將近每2位男性就有1位生殖系統感染HPV!迷思二/HPV只與女性有關,男性不會感染HPV?A: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資料指出,18~59歲男性生殖系統感染HPV的平均比例為45.2%,等於將近每2位男性就有一位感染HPV。美國CDC大規模研究發現,在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病源中,HPV造成最多人感染,遠超過大眾害怕的愛滋病毒(HIV)、披衣菌、淋病等。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表示,而男性在感染HPV後,能夠自主產生抗體對抗下一次感染的比例相當低(低於10%),因此陷入重複感染風險,呼籲男性諮詢醫師,積極討論,落實HPV的預防。迷思三/男性未能預防HPV,會使愛侶暴露在高感染風險下?A:許書華指出,男性對HPV多有誤解,以為女性才需要預防而未採取行動,使得情侶雙方暴露在高HPV感染風險下。她提醒,除了女性,男性也應預防HPV,建議洽詢家醫顆、泌尿科、內科等,避免伴侶間的相互感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顧文瑋補充,由於男性面臨高風險卻沒有做好預防工作,使得全球男性因HPV罹病個案總數遠高於女性;加上男性在社會期待與框架下,較難以說出自己生理上的問題,如同陷入「男癌之隱」。迷思四/HPV、HIV傻傻分不清,如何區別?A: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雖然有近7成的男性聽過且自認熟悉HPV,但卻有約3分之1男性不確定HPV人類乳突病毒與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不同,而也有6成多的男性不知道可以透過疫苗預防HPV。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初步調查,男性接種HPV疫苗僅約6%。顧文瑋表示,HPV人類乳突病毒與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徑都是性行為,兩者因此容易被混淆,甚至忽略HPV所隱藏的潛在危險:即是不同型別的HPV將引發不同的疾病或癌症。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可能導致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等。他強調,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研究發現,全球男性受HPV感染而造成菜花及癌病變的總計個案數,遠高於女性。因HPV感染潛伏期可長達數週甚至數年以上,且多數毫無症狀、不易察覺,使病患在不自覺的情形下罹病。迷思五/只要戴套發生性行為,就能隔絕HPV感染?A:只要有發生性行為,就有感染HPV的風險!而目前社會較為開放,親密行為的發生也更為頻繁,使HPV感染風險隨之提升。雖有人認為,發生性行為時只要做好安全措施、使用保險套就能預防HPV?顧文瑋指出,HPV會透過接觸皮膚、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因此,除非從愛撫、親吻開始就全程使用保險套,才有可能隔絕感染。但事實上,大家幾乎都在即將提槍上陣時才會戴套,加上保險套本身並不能完全包覆親密互動的部位,雖可降低感染機會,但風險依舊存在,可說是防不勝防。顧文瑋建議,依醫囑接種HPV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感染HPV的方法。無論是何種性別或性向,避免伴侶間相互傳染,性生活前預防HPV感染極為重要;就算是曾經感染HPV,也能施打疫苗,讓自己免於重複感染之危機。(諮詢專家/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許書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顧文瑋)
-
2020-07-09 橘世代.好野橘
理財QA/搞懂什麼是高配息基金?現在買划算嗎?
目前線上基金平台優惠強強滾,許多過去習慣在銀行投資的配息投資人都在問「現在換到平台買基金,真的划算嗎?」其實,高配息投資人是最適合無痛轉換平台的族群,為什麼呢?1.高配息機制=定期贖回高配息基金提供的配息制度,其實就像是替投資人建了一個分批贖回的機制。配息基金持有人等於每個月都將一部份投資的錢重新放回自己的口袋,再加上配息投資人有偏好長期投資的傾向,時間久了,會發現以總報酬來看(利息加計本金),配息部分佔比會隨著時間越變越高。而在沒有將配息再投資的前提之下,只有剩下持續投資的部分(藍色)會受到市場變動影響,已配出的配息(紅色)則沒有影響。所以相較於累積型的投資人,高配息投資人受到這波股市下跌的影響程度較小。2.高配息基金,通常是越買單位數越多將台灣核備可銷售基金中,成立時間最長的幾檔高配息基金調出來看,會發現用同樣金額的錢投資高配息基金,近十年來單位數是越買越多,這其實是反映了第一點高配息基金提前將本金贖回的特色,因此導致基金淨值長期向下。對於投資人來說,代表現在換檔買進高配息基金,會比過往十年大部分的時間裡,買進更多的單位數。3.單位數變多,有什麼好處?大部分配息基金都是固定每單位配息金額,所以取得較多單位數,代表雖然投資金額相同,但是每個月可以領的息變多了。如果以上圖中的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為例,在2013年5月高點的時候,以10萬美元大概可以取得20,800單位,而2020年5月可以取得的單位數提高到28,818單位,基金每單位配息金額雖然從0.0234調降為0.0222,但因為單位數增加的幅度遠大於配息降低的幅度,反而每年可以多領到1,836美元(約等於55,000元台幣)。鉅亨投資策略配息基金淨值跌,買進息領更多,換個平台省更大。高配息基金有淨值一路向下的特質(並不代表賠錢,因為配息不算在淨值裡,而報酬率必須將配息與剩餘投資部分一起綜合計算),是相對起來比較可能越買越便宜的標的。同時,近期市場的波動令高配息基金目前可以買到的單位數大幅提升,有利增加每月配息現金流。最後,選擇配息基金手續費0的平台,才不會因為額外的費用抵銷了投資報酬率。本文摘自《鉅 亨 買 基 金》,看更多專家建議【投 資 秘 訣】【更多投資理財大小事↘↘↘】。打破配息迷思 讓自己好好生活的退休理財術。投資別低估自己!股市只有「贏家」,沒有「專家」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7-08 養生.健康瘦身
夏天甩肉攻略! 減肥前必須改掉的6個錯誤觀念
夏天來了!隱藏的肥肉在薄衫、短裙的暴露下,再也無處可躲,所以說夏天是減肥的季節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想穿上比基尼或是背心,但又怕自己身材太肉,用了坊間許多減重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卻還危害到自己的健康?為此,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常見的減重迷思,並一一破解:1、我的體質喝水也會胖,所以少喝一點水?水不會提供熱量,因此喝水不會增加體脂肪。水在人體中參與許多重要的代謝反應,多喝水可以促進體內代謝及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要維持健康體重一定要多喝水、拒絕含糖飲料,可掌握起床1杯水、飯前1杯水、外出要帶水的要訣,每天至少攝取1,500 ml的水。2、已經很努力吃素了,怎麼還是瘦不下來?為了讓口感更加美味,素食在烹調時常會加入較多的油脂、糖、鹽,並使用油炸、油煎或糖醋的方式進行烹調,且素食加工食品,如素肉、素丸子等熱量高,因此建議多選用天然食材、多吃深色蔬菜及水果,減少油、糖、鹽的使用,同時也要注意食物攝取的份量、規律運動、多喝白開水,才可維持健康體重。3、吃代餐真的可以減肥嗎?代餐價格昂貴、單調且膳食纖維不足,長期使用可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若沒有改變舊有飲食習慣,停止使用代餐後容易復胖,花了錢又傷身體。4、我可以自己買減肥藥來吃嗎?真正安全和有效的減重方法,一定要符合「健康不傷身」和「營養均衡」的健康減重原則,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等藥品成分,服用之後,易造成許多不良反應,如:頭痛、失眠、噁心、嘔吐、腹瀉、心悸、肌肉無力、精神錯亂、腎衰竭、虛弱、癱瘓、甚至有死亡的危險。5、聽說減重期間不能吃澱粉類?攝取適量、未精製全穀雜糧類(澱粉類)有助於健康體重管理。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血糖以及體重控制,且適量攝取全穀雜糧類可以幫助脂肪燃燒,建議可以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如糙米、胚芽、燕麥,取代精製的白米飯、麵食、麵包。 6、不吃東西可以瘦得很快?禁食會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使體重下降過快、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禁食也容易增加飢餓感,導致在下一餐吃進更多的食物。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4 種減肥常有的表現! 讓你少吃多動反而更胖
-
2020-07-01 名人.好食課
能量飲料靠什麼成份提神?怎麼喝才不會有副作用?
能量飲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熬夜時的辦公桌、比賽前的錦囊包或者往健身房路上時習慣性的帶上了一罐,我們都知道運動、熬夜、想集中精神的時候可以補充能量飲料,但你知道嗎?其實運動後也是一個補充能量飲量不錯的絕佳時機,今天就讓營養師來為你解答吧!不只是提神醒腦,消除肌肉疲勞、加速恢復都靠它能量飲料最重要的就是「咖啡因、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三種成分,我們對這些成分都耳熟能詳,但實際到底有什麼功效?讓我們一項一項看下去吧!咖啡因咖啡因在運動前補充可以提升脂肪利用率,強化耐力運動表現,如果時間放到運動後,在運動後搭配碳水化合物補充,可以加速肌肉中肝醣的恢復,讓你更快填滿運動消耗的能量,迅速為下一次挑戰做好準備!牛磺酸牛磺酸可以說是能量飲料最具特色的代表成分,它是胺基酸的一種,平常我們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或高腦力工作時,牛磺酸是幫助我們保持狀態的重要營養素,所以熬夜時我們總是會想到能量飲料,但如果放到運動後補充呢?根據研究顯示,運動後攝取牛磺酸可以減少肌肉的疲勞感,讓我們可以盡情享受運動,又不用擔心產生的疲勞影響生活。維生素 B 群對運動族群來說,如何降低疲勞感、加強修復效率是很重要的功課,在運動時身體多多少少會有一點耗損,所以休息、恢復也變得格外重要。維生素B群除了跟我們新陳代謝、能量利用有著絕對的關係之外,充足的B群也是穩定神經、情緒重要的營養素,足量的B群可以讓我們有更好的修補、恢復品質。除此之外,B群參與的造血、免疫功能也能幫助運動族群維持更加的健康狀態。除了運動前後,高腦力、高勞力族群也能適量飲用聽起來能量飲料的成分好像不管在運動前後補充都可以讓我們有更佳的運動狀態,那除了運動呢?生活中還有哪些時間也可以來點能量飲料?碳水化合物、咖啡因、牛磺酸、維生素B群這些能量飲料主要的成分,不外乎就是補充肌肉能量跟維持精神,所以高腦力、勞力(如:工程師、建築工人、行銷產業)或生活作息較不規律、熬夜的(學生、電競選手、音樂工作者等),其實有需要都可以適量的飲用。優先調整生活作息,一天不超過3罐!過去我們多少都有聽過一些關於能量飲料的迷思,例如只是預支明、後天的體力或者國外一些大量飲用造成身體不適的新聞。在這邊營養師還是要提醒大家,能量飲料的主要成分「咖啡因」過量攝取確實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就跟喝咖啡一樣,一天喝太多杯可能影響健康狀況,成年人一天的咖啡因建議攝取量是每天300毫克以下,以常見能量飲料添加的咖啡因來說,一天飲用數量控制在3罐以內就不用過於擔心(習慣喝咖啡、可樂、茶等習慣者建議可再稍微減量)。另外精製糖當然也需要考慮,在沒有運動的狀況下,不宜攝取過多精緻糖,用來提振精神時,1罐即足以讓我們補充體力。最後營養師還是要提醒大家,能量飲料只是輔助我們的食品,最根本的還是必須從生活作息調整,足夠的睡眠與休息才能擁有更健康的生活,維持更好的工作效率!【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不只是運動前幫你提振精神,能量飲料原來也能這樣喝!】
-
2020-06-30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男性也可能染HPV致癌 國內口咽癌患者三成感染HPV
反覆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不僅可能對女性致癌,男性亦然。國內外近年陸續發現,好發於男性的口咽癌,患者感染HPV的比率並不低,台灣口咽癌患者逾三成的腫瘤切片被驗出帶有HPV,歐美國家患者感染比率更高,使男性感染HPV而致癌成為近年熱門議題。這或許也能解釋臨床上為什麼有些男性拒絕菸酒檳且性生活單純,卻仍罹患口咽癌。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主任朱本元表示,國內北中南東多家醫院曾合作針對兩、三百名口咽癌患者進行研究,患者有男性、有女性,研究人員從腫瘤切片發現,三成一的患者腫瘤檢驗出HPV陽性。在歐美國家,口咽癌患者感染HPV的比率更高達七、八成,這可能與歐美國家民眾性生活較開放有關。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過去五到十年,國內頭頸癌患者同時感染HPV的比率約在百分之六左右,近年躍升至三成,反映廣大男性感染HPV的情形可能持續增加中。國內並無大規模調查男性感染HPV的比率,若以國外資料來看,美國國家衛生中心2017年公布數據顯示,男性生殖器感染HPV的機率約四成五,比女性的三成九來得高。他說,或許因為男性免疫功能不如女性,有研究顯示,僅不到一成男性感染HPV後能產生抗體,可能因此導致重複感染與致病。因此建議男性可於45歲前就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疫苗,性生活豐富、性伴侶眾多、壓力大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男性更須留心。朱本元建議,無論男性或女性,宜在性行為前就預防性接種疫苗。不過,在廣大感染HPV的人群當中,罹患子宮頸癌、口咽癌等患者相對是少數,子宮頸癌與口咽癌每年新發生一千四百例、一千五百例左右,因此醫學界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觀察相關癌症的增加趨勢,再討論評估是否建議全面接種。要避免感染HPV,許多人知道要戴套,不過卻錯誤以為生殖器將插入時再戴即可,這是迷思。台北市立仁愛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顧文瑋表示,HPV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在性行為過程中的皮膚、黏膜或體液接觸均有可能造成傳染,因此若要盡可能降低風險,男性自勃起後就要戴套。
-
2020-06-28 養生.樂活人生
社交孤立會要人命!為什麼年長者不再建立新關係?
【文、圖/摘自如果出版《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作者約翰.利蘭】大家對老年有個特別有害的迷思:認為老年人不再工作,也沒有性生活了,在美國,這幾乎是最貶低人的兩件事。然而這兩種說法都未必是真的。年長者之間的愛,是許多人覺得噁心的話題,尤其牽涉到性的時候──如果那老年人正巧是你父母(很可能就是),那就加倍噁心。皮膚鬆弛,骨骼脆弱,循環不良,記憶的空白愈來愈嚴重──「維多利亞的祕密」內衣廣告或青春浪漫電影裡歌頌的,恐怕不是這些事。我母親那一代的人很少看到自己父母老年再婚或約會,許多人到八、九十歲為止的戀愛經驗都很有限。他們早早結婚,之後共度餘生。芝加哥大學一個名為「國家社交生活、健康及老化計畫」(National Social Life,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的研究發現,七十五到八十五歲的女性五人之中只有一人說自己人生中有超過兩名性伴侶,而男性則是兩人中有一人。如果現在新的戀情要在他們的年齡層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們必須在沒有角色模範、毫無頭緒的情況下自己摸索。嬰兒潮的人從前造就了一波性革命,而社會學家期待他們帶來劇變,然而有些長者其實一直享有活躍的性生活。二○一○年,印第安納大學性健康促進中心(Center for Sexual Health Promotion)的研究人員提出,八十多歲的男人和女人之中,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性生活仍然活躍。(特別是七十歲或以上的男人替人口交的情況多於接受口交,而女人這兩種情形都不多,很可能是因為女人活得比伴侶長。)不過隨著年紀增長,性可能導致新的麻煩。八十五歲之後,四分之一以上的人說他們有些認知困難。和失智症患者發生性行為,會引起是否為合意性交的問題;愈來愈多人的壽命增長,進入那個範圍,而我們才剛開始設法處理這問題。有失智症的人時常流落到護理之家,而許多護理之家拖拖拉拉,並未積極針對住戶想進行性行為的情況,替職員草擬正式的因應政策,更不用說和住戶與家屬溝通他們的方針了。所以性變得像死亡一樣──雖然會發生,但沒人談論,至少不會公開說。海倫和霍伊住的機構「河谷區的希伯來之家」是其中的特例(其他許多方面也是)。一九九○年代以來,希伯來之家的一個政策是促進住戶之間建立親密關係(包括阿茲海默症患者),並允許住戶觀看情色書籍或影片。護理人員會藉由住戶的一些行為改變(例如食欲低落),留意到他們在人際關係中不快樂(而且員工每月舉辦活動來追悼過世的成員,這在安養機構中更罕見了)。最近,希伯來之家新增了一個約會服務,稱為銀髮之約(G-Date,grandparentdate),不過不大成功:最近的數據顯示,希伯來之家的八百七十名住戶中,只有大約四十人有對象。許多人曾長期照顧病榻上的伴侶,情感耗竭,不想再經歷一次。露絲.威利格也很熟悉這種經驗。我開始拜訪她時,她的丈夫已經過世二十一年,這段期間她從沒約會過。我問她,她在老年必須放棄什麼事,她沉默一下,然後說:「最明顯的當然是性,不過我沒那麼介意。我以前很喜歡散步的,現在不行了。」她表明她比較懷念散步。老年學家時常擔心像露絲這樣的人,他們獨居,而且選擇不參與團體活動,包括他們從前喜歡的活動。多娜.M.科拉多(Donna M. Corrado)是紐約市老人局(Department for the Aging)局長,她說:「社交孤立會要人命。不出門、不好好吃東西、不服藥的人活不長。」我探訪露絲的時候,她時常提到考慮要出去玩或去上運動課,最後總是打消念頭。對她來說,離開從前的公寓後,愉快的社交生活就一去不復返了。然而也可能是人們隨著年歲漸長,就這麼對某些社會接觸喪失興趣,將自己的精力用在他們覺得比較有意義的人和關係上。露絲有時會擔心她的孩子或孫子女,但她從來沒提過她覺得寂寞。社會學家將這種情形視為某種規劃──年長者剩下的時間有限,他們會用會支持自己的人來填滿,不再掛念令他們疲備或需索無度的人。年長者不再建立新關係,而是更依賴他們現有的關係。與其尋找伴侶,不如維持強力的社會連結,而且也只有本質上正向的社會連結才有價值;處於糟糕的關係中,或是和惡親戚相處,對年長者和年輕人一樣不好。蘿拉.卡斯騰森寫得好:「爛關係造成的損害,可能大於好關係造成的益處。」
-
2020-06-27 橘世代.健康橘
運動瘦身 要吃這類澱粉!
想減重也能吃澱粉嗎?如何攝取均衡飲食又能控制熱量?營養師呂孟凡表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重要能量來源,千萬不可因想變瘦就完全不吃澱粉,而是可選「粗糙澱粉」,既增加飽足感也更有活力。哪些食材是比較優質的選擇?呂孟凡說,粗糙澱粉優於精製澱粉,例如:五穀飯優於白飯、蕎麥麵優於白麵、地瓜優於馬鈴薯。鼓勵吃粗糙澱粉主要與「升糖指數」有關,低升糖指數會讓血糖上升及下降比較緩慢,不會因很快肚子餓而又想找東西吃。以下為營養師設計的一道美味套餐,一餐約400卡,不妨做做看。照燒雞肉定食 總熱量:415.6大卡一、材料:照燒雞肉:去骨雞腿排90公克、醬油1大匙、味醂1小匙、米酒1小匙、水1大匙菇炒小松菜:小松菜70公克、雪白菇30公克、紅蘿蔔20公克、植物油1小匙、鹽適量味噌湯:嫩豆腐40公克、海帶芽乾1小匙、味噌2小匙、水適量紅藜麥飯:白米35公克、紅藜麥5公克、水48毫升二、作法:照燒雞肉:將去骨雞腿排的皮朝下乾煎至金黃色後,翻面續煎2分鐘再翻面,淋上照燒醬汁讓雞皮上色後翻面,加少許水避免醬汁太快燒乾,至雞肉熟透後起鍋。菇炒小松菜:小松菜洗淨後切段、紅蘿蔔洗淨削皮切絲、雪白菇去除根部剝成一朵一朵,熱油,先入紅蘿蔔絲稍微炒軟,接著入雪白菇,最後入小松菜,加適量鹽調味,拌炒均勻即可。味噌湯:豆腐切成丁狀備用,熱一鍋滾水,味噌用少量冷水攪拌均勻後倒入滾水中攪拌,加入豆腐丁及適量海帶芽,煮滾即可。有些照燒醬加的是糖或蜂蜜,為減少碳水化合物比例,本食譜只用味醂當作甜味的來源。(本文摘自《健康吃.營養瘦》,尖端出版社出版)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更多減醣減脂大小是↘↘↘】。減醣關鍵密碼 菜和肉要這樣吃。吃水果、喝果汁不會胖?「水果瘦身」的迷思大公開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7 癌症.頭頸癌
都知道檳榔不好,為何就是戒不掉?癌症個管師點出病患3迷思
羅先生,職業為廚師,嚼食檳榔20年。因發現口腔腫塊持續2個月,至醫院門診求治,經切片確診為口腔癌,接受手術治療;由於疾病發現得早,手術後未影響外觀、說話及吞嚥功能,建議定期追蹤。遺憾的是手術後的羅先生並未戒除檳榔。手術後經歷了2年的時間,口腔出現潰瘍性傷口。同樣的接受手術,但這次就沒那麼幸運了,因腫瘤侵犯之範圍廣泛,需接受大範圍的切除和補皮治療。“第一次手術完狀況都恢復得很好,雖然醫師跟我說是癌症,但我生活上一切都沒有受影響,覺得跟朋友應酬,別人都檳榔給你了,不吃多不好意思。家人叫我戒檳榔,我沒聽。沒想到這一次會這麼辛苦,除了口腔外還有取皮處傷口的疼痛,連吞口水這件小事都變得困難。手術後還需要接受放射線及化學治療,因體力上無法負荷只能暫停工作,孩子們都還是學生,都正需要花錢的時候,真希望快點回到職場。我太輕忽檳榔對於口腔的傷害了,這一次我一定會戒掉這東西。”檳榔本身的纖維相當粗硬,因此在嚼食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摩擦口腔黏膜,加上成分的影響,使得修補傷口的膠原蛋白過多沉積於黏膜下,造成口腔黏膜纖維化,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長期嚼食檳榔的人嘴巴會困難張開的原因。此外,檳榔在嚼食的過程中會釋放出生物鹼(其中以檳榔素為最多),會誘導身體細胞產生腫瘤,亦即將檳榔由樹上摘下來放進口中嚼食,就唯致癌物。另外許多人在選購檳榔上會選擇葉子(荖葉)、菁仔(荖花)、紅灰/白灰⋯等,這些增加口感的添加物都會造成細胞的變異;因此,可說添加物是使得檳榔這顆小東西變得更加傷身。戒除上的迷思其實嚼食檳榔的大家都知道,這東西有害健康,想戒檳但又聽說戒了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使得戒除動機下降。以下我們就來看看有那些戒除迷思。迷思1 嚼檳榔顧牙齒?由於檳榔的纖維粗硬,咀嚼過程會摩擦牙齒的咬合面,使牙冠嚴重磨損,因此不易觀察到蛀牙;當牙齒喪失平滑表面後,會有更多食物殘渣堆積與增加「牙菌斑」,而「牙菌斑」正是蛀牙與牙周病的元凶。另外還會使牙齒的鄰接面喪失,導致食物易塞牙縫,進而發生牙周炎,甚至整顆牙齒脫落或拔除。迷思2 嚼檳榔可以保暖?戒了會怕冷?在嚼食檳榔的過程中,會釋放出身體發熱的物質,使心跳上升產生欣快感。但藉由這樣的方式保暖,需要付出的代價會不會太大,明明多穿點衣服也可保暖。迷思3 檳榔是因為添加了紅灰/白灰才會致癌,像是吃包葉子、菁仔這種天然的就不會有影響?就如同檳榔介紹中所提到的,其他添加物一樣會釋放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因此添加物也是有害的。想戒檳該怎麼執行經由以上病友分享,以及檳榔危害介紹,是否有增強想藉除檳榔的信念呢?以下就提供幾個簡單的方法。第一步:我為什要戒檳?請先想想為什麼要戒,為了健康、為了家人、省下荷包錢⋯等等,可將動機記錄下來提醒自己。第二步:強化戒檳動機。一個人戒檳勢單力薄,告知周圍親朋好友自己的戒檳目標,藉由他人鼓勵、支持,使得達成目標。或是建立獎勵機制,將買檳榔省下的錢拿來犒賞自己。第三步:替代物的幫忙。許多人嚼檳的理由為“習慣”,習慣口腔咀嚼東西幫助思考、提神⋯等,改食用有嚼勁的替代物,例如:口腔香糖、蒟蒻干⋯等。身為口腔癌個案管理師⋯口腔癌不僅僅會影響到外觀容貌的改變,更大的影響是它破壞了進食的第一關;吃不僅僅是身體必須,它也是一種使人心情愉悅的過程、聯繫彼此情感的行為;可藉由口腔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它可能是過癮的辛辣感、可能是使心情愉悅的甜味、也可能清爽的酸味;此外,口腔也可以讓你感受到不同口感的樂趣。不同的食物也可讓人感受到節日的氣氛;人以食為天還真有其道理。許多人都了解它對於健康有危害。但在反覆戒除的過程中努力、失敗,導致失去戒除的信心及動力。期望藉由上述病友真實的治療經驗分享,讓您重拾戒除信念。
-
2020-06-27 科別.新陳代謝
痛風是吃太好造成的! 這2件小事都是防復發關鍵
現代人對吃毫不忌口,餐餐大魚大肉,致使痛風患者有增多趨勢。國外研究發現,季節轉換期間,氣溫驟變會造成尿酸飽和點往下降,可能會加速誘發痛風發生,而且常發生於夜深人靜的好眠時間。所謂「痛風」,是一種身體內普林(Purine,或稱嘌呤)代謝異常的疾病。當體內普林代謝異常,使體內過多的尿酸沉澱堆積而導致疾病發生,若沉積在關節就會導致關節炎,如果沉積在腎臟就有腎臟疾病等。發生痛風的原因是血中尿酸過高,但尿酸過高不一定會得到痛風!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只要超過7.0mg/dL都叫做「高尿酸血症」,而尿酸過高者,只有10~20%最後會成為痛風患者,其餘80~90%則為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一般而言,痛風高危險族群為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疾病、遺傳基因、飲食不忌口、部分藥物及其他疾病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蔡文展指出,痛風已是常見文明病之一,但有許多患者對於痛風的病識感薄弱,對於疾病控制存有眾多迷思,而採用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治療,反而加速病程進展,得不償失。 迷思1:飲食忌口就能控制?余光輝提醒,多數痛風患者以為單靠飲食就能有效控制痛風,事實上,有研究指出,尿酸生成受飲食影響,遠不及體內細胞自行合成來的重要。飲食控制僅能影響20%尿酸值,其餘80%則是身體自行合成。因此,痛風治療仍以藥物為主、飲食控制為輔。他建議,應長期接受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治療,積極將血尿酸值維持於6mg/dL以下,而已產生痛風石者則應將血尿酸值降於5mg/dL以下,才能有效減少痛風不適,改善生活品質。 此外,也應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的調整。飲食上,並非不能吃魚吃肉,而是要避免暴飲暴食,並小心高普林的食材,如肉類、海鮮等;冬天吃鍋、進補,則小心火鍋湯、魚湯、海鮮濃湯等,都要適量攝取。而舉凡啤酒、紅酒、高粱酒、威士忌等,不管哪一種酒都該避免。 迷思2:發作時吃止痛藥就好?蔡文展表示,利用冰敷、止痛藥只能短暫減緩急性疼痛但並非為長久之計!而且,一味的吃消炎止痛藥雖然舒緩疼痛,但卻治標不至本,疾病本身對於身體的危害仍存在。 沒有從根本解決尿酸過高的問題,長久下來,尿酸結晶體可能沉積在耳朵、手部、腿部等,形成「痛風石」。痛風石會導致關節嚴重變形,甚至還會侵蝕骨頭 ,若未治療,會侵害關節,造成關節變形,導致行動不便;若痛風石結晶堆積於腎臟,則會造成腎臟病變或腎結石,恐發生腎臟萎縮、功能喪失等問題。蔡文展呼籲,痛風患者別再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止痛,應積極接受控制尿酸值治療,而今年12月1日起健保已通過一線給付的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只要按時服藥即可降低血尿酸值,且一年可減少83%痛風石體積。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年紀輕輕就痛風 這項因素讓風險增3倍! 痛風關鍵不在高嘌呤! 你每天喝的這2種飲品才是元兇
-
2020-06-26 橘世代.時尚橘
50+更要防曬!如果防曬係數選錯,熟齡肌越曬越老
夏日豔陽天來臨,總曬得皮膚發痛,這時防曬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特別是50+以上的人,更要注意防曬。皮膚科醫師就提醒,年紀大的人更要注重防曬,不然容易出現黑斑、提早衰老、臉部皺紋增加,愈曬愈容易看起來比同年齡的人更老。但是50+與一般年輕人的防曬,更要注意什麼事情呢?有4件事情要特別注意。一、防曬係數的挑選原則通常防曬乳的挑選,會看SPF與PA等係數,建議50+的人挑選防曬,從SPF30~50以上為主,如果低於SPF30,其實效用不大,PA最好也選擇+++以上,這樣才能充足防曬。而且不管晴天、雨天,只要出門在外,就要記得擦防曬,如果會長時間在外面活動,也記得一定要補擦,才不會讓防曬乳的防曬時間失效。二、防曬乳成分的挑選50+以上多是熟齡肌膚,與一般年輕人挑選防曬乳時,要特別注意成分,譬如防曬乳是否含有酒精,熟齡肌不建議使用含有酒精的防曬乳,也要注意添加物中,不要有Parabens、oxybenzone等。通常熟齡肌膚的防曬,建議除了防曬係數高以外,還要注意是否保濕度夠高,不然肌膚容易缺水,雖然防曬了,但肌膚太乾也容易產生皺紋,可以選擇含有較高保濕成分的防曬乳。三、不只擦防曬乳除了擦防曬乳外,熟齡肌的人可以多使用衣物、帽子與雨傘等遮蔽,畢竟現在陽光過強,善用衣物、雨傘等遮蔽,更能減少傷害。但要記得,不是撐傘或穿長袖衣服,就不用擦防曬,還是得要擦足夠的防曬乳。四、曬後保養注意修護與保濕50+在曬後的保養上,清潔最為重要,建議還是要使用卸妝產品與洗面乳,即使產品說明只要洗臉即可,但熟齡肌更要清潔徹底,卸妝與洗臉並進。後續保養中,夏天要以保濕為主,加強使用保濕產品,減少乳霜類,避免肌膚負擔,冬天則是基礎保濕外,要加強使用抗老產品,讓臉部避免曬出斑來。【夏日精選延伸閱讀↘↘↘】。夏天烈陽逼近!「最划算的防曬」要先打破5迷思!。保養品準備換季了嗎?保濕、面膜兩大重點快筆記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26 橘世代.健康橘
膽固醇也有分好壞!醫師提醒: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
膽固醇超標是許多現代人的健康隱憂,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控制膽固醇?一旦膽固醇過高,是不是肉類、油脂類食物完全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水果?膽固醇愈低愈好嗎?以下由家醫科醫師說分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針對以下3個常見迷思,為大家解說澄清。迷思1:膽固醇是壞東西,愈低愈好?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除了提供能量外,它是體內荷爾蒙、酵素、膽酸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維生素D、細胞膜、修復血管壁、大腦組成的重要成份。如果沒有膽固醇,人無法存活。因此,膽固醇並不是愈低愈好。迷思2:膽固醇有分好壞?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裡?膽固醇在人體內的運送要靠「脂蛋白」來幫忙,而這些脂蛋白有各種大小。俗稱「好膽固醇」的HDL其實是高密度脂蛋白,負責運送血中的膽固醇回到肝臟;而俗稱「壞膽固醇」的LDL是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臟運出,藉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組織。它們都是蛋白質而非膽固醇,扮演的角色就像是運送膽固醇的貨車,「貨車」的數量,是取決於「貨物」的運輸量,並不是因為這些「蛋白」導致膽固醇高。檢查報告中的HDL、LDL的數值,是反映體內的膽固醇運輸狀況,而這些數值的高低,與個人體質、飲食、運動、壓力、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內分泌疾病等多種原因有關聯性。俗稱「壞膽固醇」的LDL之所以被冠上惡名,是因為許多大型研究都顯示,過高的LDL會大幅升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俗稱「好膽固醇」的HDL能降低風險,因此才會有好與壞的說法。至於超標的膽固醇是否需要治療或使用何種方式治療,醫師在評估後會依據每個人的不同狀況而有不同的建議。迷思3:膽固醇過高,所以肉類、油脂類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和水果?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天的膽固醇代謝量約為1000毫克,而人體內的膽固醇70%-80%是由肝臟製造,由每日飲食攝取佔的比率僅20%-30%。只要不是過度超量攝取膽固醇,人體是可以自行調節的,如果攝取的量不足,反而會迫使身體自行製造的量增加,增加肝臟的負擔。因此,飲食建議還是老話一句,「均衡飲食」最重要,應均衡攝取全穀類、豆類、堅果、奶蛋、魚、蔬果…等食物,避免過多的澱粉類(飯、麵、麵包、蕃薯等)和糖的攝取,甜度高的水果也要注意,勿過量食用。鄭玠豪提醒,任何營養素都需要適量,過多過少都會對身體有害,膽固醇也是一樣。醫師再次強調,平日應維持均衡飲食,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品。如有任何疑問,可以請教家庭醫師,由醫師提供正確的資訊,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本文摘自《幸福熟齡》【幸福熟齡延伸閱讀↘↘↘】膽固醇太高,不吃蛋黃、海鮮就對了?別再誤會膽固醇,這些食物才要少吃降膽固醇藥也要注意!這6種藥你有吃嗎?小心與柚子交互作用,引發腎衰竭膳食纖維很重要!營養師推薦3類高纖食物,幫你穩定血糖、調節膽固醇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以西醫的角度來探討「氣功的迷思」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長者的智慧」是起源於一位「退而不休的醫學院教授」,在畢生從事基礎醫學的研究與教學之餘,寫出她對環境保護的關懷與諄諄叮嚀,而有如「連鎖反應」般地誘使兩位比她年輕幾歲的資深醫師寫出他們對身心保健的個人心得。重要的是這三位長者在這幾篇文章所分享的並不是他們過去在其專業所發表或教導的「知識」,而是他們在追求學問的漫漫長路中所領悟的「智慧」。拜讀陳榮基教授的 BMW 一文,深受感動,尤其是看到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深層意涵,更是發人深省。原來這「一刻」是指15分鐘,每天15分鐘的活動運動量(每星期90 分鐘),持之以恆,不但降低了14%的死亡率,還降低了10%的癌症發生率,而且壽命延長三年。所以雖然每天不是很多的活動量,就足以延年益壽,所謂「要活就要動』誠不虛也。筆者於2010年發行單行本「溫醫師MBC」養生功法,以氣功之名切入,作為養生的主軸,每天花10-15分鐘的時間,達到平衡,伸展,肌力強化,及心肺功能增強的目的。當時的一個心願就是希望能打破中醫界對「氣」之神秘性的執著,我用生理學的角度及西醫基礎醫學的知識來詮釋所謂的「氣感」,如今推展此功法已經十年了,或多或少對醫界或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曾見到一些針灸師對於氣血以西醫生理學/解剖學的方式來詮釋,也能欣然接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對號稱「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醫的十二經絡、任督二脈等的氣血概念,卻仍是牢不可破,想要撼動,確實不易。氣是什麼?在1980年代末期,面對逐漸普遍的另類療法,美國國家健康中心採開放的態度,把氣功、瑜珈、打坐、針灸等列入為研究的對象,每年挹注數十億元的經費,試圖在研究中找出另類療法的真正價值。經過約十年的研究,於1997年發表了一份Consensus statement,文中說明「---像『氣』的概念,很難用現代生物醫學知識去理解,可是它在針灸治療方面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今又過了23個年頭,對於「氣」這件事,我們有進一步的理解,這可分兩方面來談,一則是針灸治療的真正療效與機轉,一則是氣功的功效與進展。針灸治療疼痛過去20年有幾個很有意義的研究報告出爐,帶來創新的想法,也因此我們對針灸的真正治療機轉,產生新的看法,穴道的概念開始受到挑戰。第一個是德國的研究2,把 1162 位的慢性背痛患者,分成三組來作不同的治療,半年、一年後追蹤其治療結果。三組的治療法分別為:正規的以穴道為基準下針療法,不按章法下針療法,復健加上藥物治療;結果顯示前兩者的療效比復健加藥物治療更為有效,然而用針灸治療的兩種方法,其療效差不多。這個研究結果帶給醫界相當的震撼,也因此有了新的思維:下針時,準確的取穴,真的那麼重要嗎?第二個研究3來自美國西岸,把641位慢性疼痛病患,分成四組治療:專屬個人的下針療法、正規的取穴下針療法、模擬下針療法、復健加藥物治療,研究結果與德國的結論相差不遠:有用針的,比沒用針的效果好,然而三種下針法的療效差不多。不禁要問:學習穴道的位置,真的那麼重要嗎?由這兩個相當嚴謹的研究顯示:老老實實的按圖取穴下針,竟然和隨便插針,治療結果相似,顯然穴道的取位不是那麼重要。既然疼痛的減輕與穴位無關,或許其機轉和氣血不暢(針灸使氣血順暢)沒有關連,因此,有可能要重新思考針灸減痛的機轉,而更大的挑戰是穴道真的存在嗎?如果不存在,那為了強記二十六 條經絡(兩組各十二,就是左右各一加上任督二脈)的穴位名稱與取穴方法,不是白費功夫了嗎?穴位名稱有記載的:內經一百六十個,到晉朝變成三百四十九個,宋元三百五十四個,明朝三百五十九個,清朝三百六十一個(榮總陳方佩主任1 )/以後,還有必要去記誦這些穴道?更有甚者,治療某單一疾病要下針的幾個穴位,不是變無稽之談了嗎?氣功的發展氣功,顧名思義,和「氣」相關的功夫,其方法五花八門,但基本的精髓:呼吸吐納配合動作則大同小異。一般來說,西醫對「氣功」持相當保留的態度,用氣功來治病,總覺匪夷所思;至於對運氣幫人治病的荒謬作法,更是難以接受,幸好或許因為健保的普及,這種作法已經很少耳聞,顯然社會民智在進步。因為西醫師態度的保留,即使是以西醫的角度來研究氣功,仍是不喜用「Qigong」一詞,典型的例子如台大蔡敦仁教授於1995發表的論文5,以很嚴謹的西醫研究方法,試圖解開氣功的迷思,這是筆者看過氣功研究做得最徹底的,他用:「breathing coordinated exercise」為題,若由「pubmed」去查文獻資料,找不到此文,因爲沒有「Chi kung or Qigong」等關鍵字。近幾年以氣功當作輔助治療工具的研究越來越多,舉凡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增進,術後平衡功能的強化,免疫系統的促進,甚至用於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時的另類療法。以太極氣功為例,對腦的認知功能及「brain plasticity」的增進,用核磁共振(MRI)來分析,發現要比有氧運動更是顯著4。又如最近發表,來自波士頓 Tuft medical center 的研究6發現太極氣功對慢性疼痛身心症(fibromyalgia)的療效遠超過有氧運動,這研究最特殊之處來自於「由三位太極師傅共同制訂一套太極氣功」的功法,內容包含了楊氏太極的十個式子外加打坐的訓練。在此特別引用Tuft Medical Center的研究是因為他們面對太極氣功的態度與筆者十年前推廣MBC養生功法時的理念(太極養生招式求精不求多),不謀而合。氣功的「氣感」只是呼吸變緩以後的生理現象,它是大腦察覺到的來自周邊組織送來的訊息,這氣感有四:酸麻、腫脹、脈動或溫熱,這些都是局部血液循環被強化後的反應。根據筆者個人的經驗,若呼吸次數降低到一分鐘六次(一次吸呼十秒以上)以下,氣感自然出現,若是將呼吸次數降到一分鐘二到三次,氣感更強。若想把氣功做好,ㄧ定要把相關的生理學與解剖學知識學好。資料來源:1. 針灸穴道的源起探討與MPS的關係 - 中華針灸醫學會http://www.cmaa.org.tw/paper/1999acup04.htm2. Haake M, Müller HH, Schade-Brittinger C, et al. German Acupuncture Trials (GERAC)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randomized, multicenter, blinded, parallel-group trial with 3 groups. Arch Intern Med. 2007; 167(17):1892–1898.3. Cherkin DC, Sherman KJ, Avins AL,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cupuncture, simulated acupuncture, and usual car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rch Intern Med. ;169(9):858–866.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53731-z5. Am. Soc. Nephrol. 1995; #{24133}:92-1400)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61462/
-
2020-06-23 橘世代.健康橘
吃水果、喝果汁不會胖?「水果瘦身」的迷思大公開
大概沒有一位腦中浮現過瘦身的朋友,沒有想過或是碰過水果瘦身法。但是這真的那麼神奇嗎?又或者說效果遠超過其他的方式呢?不過今天SuperFIT要來幫大家打破這個迷思,水果吃錯方式不僅對於減肥減重有害,更是大敵之一,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那些說法都是騙人的嗎?根據國內醫師表示,某方面來說,水果的確是減重的敵人,因為人之所以會發生肥胖狀態,就是身體的代謝功能出現異常對吧!對營養學比較有涉獵的朋友,一定知道澱粉是多醣、水果是單醣,以消化吸收的速度來說,水果的確是好上很多,但也由於如此,很多朋友越陷入誤區,以為只要吃水果就能瘦,這其實是有很大的錯誤,今天營養師就來說說幾個能幫大家事半功倍的水果瘦身法則:如何水果瘦身:1. 一天只要吃一餐純水果就行教練見過不少的學員,為了追求快速成效或是增加效果等種種理由,把飲食方式改為一天全部以水果替代的方式,以為這樣能夠讓進度加快,但是在專業營養師的眼中,這可是大大的『NO!』的行為,這是為什麼呢?沒錯,水果富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纖維質等營養價值,但即使如此,想單靠一種或是兩種水果就能達到一天所需,那就太過天真了!一旦長時間只吃單一或是兩三種水果,極容易出現營養失衡的情況,進而使減肥計劃破功,不過有個方式,以單一蔬果不含其他攝取物,替代晚餐後將是不錯的選擇。2.攝取適量的水果才會瘦很多朋友、甚至大部分朋友,都有一種迷思,蔬果所含的熱量很低,所以吃再多都沒有關係,真是如此嗎?這裡讓Gina稍微提醒大家,這觀念完全是錯誤的,甚至有誤導的嫌疑,其實有不少的蔬果熱量並不低,像是台灣人一定熟悉的香蕉,一根熱量不比一碗白飯差,假使妳挑錯目標,不要說減重,別加速發胖就要阿彌陀佛了!熱量高食物,除了香蕉外,像是酪梨、榴槤都是,更重要是除了高熱量、其中所含的植物性脂肪也不在少數,稍微多吃幾片,很可能跟吞下白米飯沒兩樣,這樣有警覺了嗎?有些朋友會說,我選擇芭樂等低卡路里就沒事了吧?如果你有控制攝入量,當然沒問題,但假使超出建議數量了呢?這裡Gina特別提醒,每種蔬果都有記憶的攝取量,想要減種就要切實遵守。3.越接近食物原味、原形,就越能接近目標很多人、學員,為了圖個方便,把蔬果都往果汁機裡面丟,完成後也不加任何甜品,以為自己已經吸收蔬果中的全部營養。但事實真是如此嗎?Gina在此很殘酷的告訴大家,您錯了!雖然蔬果汁有著無可比擬的方便優勢,但是在過程中,人體消化系統最需要的纖維質等有益物質,全數散失之外,加上因已經被攪碎的纖維,已然無法提供飽足感減少食物攝取,如此就有可能攝取超標的數量與熱量,想從這方式減少體重,無疑是緣木求魚罷了!4.搭配低熱量食物飲食絕對不要把水果當做減肥減重的護身符、保命牌,認為正餐用水果替代後,其他時間就可以比較放肆,結果大家都可以想像的到,減重這個行動,絕不是口頭說說,或是只有單一方面改變就成達到成效,如果讀到這邊的妳還有這個想法,趁早丟棄吧!低熱量飲食其實限制還不少,但只要能夠按照守則,即使水果減肥也能夠達成。全面控制攝取熱量總值,配合蔬果的高纖、維他命,想找回魔鬼身材一點都不會是夢想。那麼說了這麼多,有哪些想要減重的朋友應該重視的水果種類呢?別急,接下來 Gina就稍微花點篇幅來告訴大家吧!幫助減重的水果1.紅番茄(特點纖維多、熱量低)在瘦身界,大概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威力,甚至為此出現市場缺貨情況。有人說金黃色比紅番茄減肥效果好,但是在醫師眼中,其實一點差異都沒有,除了有減肥美容功效、養生也少不了這物!假使妳食量夠大,吃掉兩個份量滿滿的牛番茄後,大概也要接近滿檔了,但是你知道,這時候卡路里攝取還不到100大卡喔!至於番茄多樣的烹調方式,就不要在這裡班門弄斧了,大家網路上都可以找得到。2.紅西瓜(體積大、熱量低、水份多)在炎熱酷暑難耐的夏天,來片甜美富含水份的西瓜,真是極高享受(日劇孤獨美食家就有這麼一個場景)假使把一各大西瓜分成10等分,每片的熱量不到70大卡,即使是一口氣三片也沒問題(前提別腹瀉了!),不過相異番茄,紅色的西瓜比起其他品種多了可以退火解熱、排水利尿的β類胡蘿蔔素,更重要是能幫助身體修護組織受傷。3.哈密瓜(GI低、熱量低)很多朋友包括Gina在內,一開始對甜甜的哈密瓜,總是有熱量高標的印象,但是怕是妳我都誤解了!GI值竟然低到41(以國際標準來說,55都算是低的範圍),特點就是讓血糖上升速度減慢,讓大吃大喝的情況減少。一切開黃澄澄的的哈密瓜,也是抗氧化能力β隱黃素的大宗來源,甚至可以防禦由於自由基的傷害。除此外,預防高血壓、降低膽固醇都有著功效,甚至可以說遏制慢性病惡化,也有幫助。4.柳丁(纖維多、GI低)在台灣最常見到的水果,柳丁想排前五一點都不困難,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維生素C含量超多之外,纖維質以體積比例來說,一點都不俗,加上質感粗糙,很容易有飽食感,除了減重之外,對於長期排泄不順的朋友,更是一大聖品。但即使如此,以正確方式吃柳丁才能完全享受它帶來的瘦身樂趣,這話怎麼說呢?假使一般人如我們,大部分都是把汁液壓榨出來,或是吃肉但是把渣籽吐掉對吧?但這些行為看在醫師眼中,絕對是NG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渣籽混合汁液咀嚼喝下,才是最聰明的方式。5.葡萄柚(纖維多、熱量低)要談到瘦身水果,怎麼可以忽略葡萄柚呢?不僅只是水份多、高纖低脂、豐富維他命C這些早為人熟知的部分,加上富含鉀質以及β胡蘿蔔素,身兼減重與預防慢性病發作尖兵!與柳丁一樣,要充分享受葡萄柚的好處,必得先了解正確吃法,在這裡推薦許多女性朋友的方式,對半剖分後。用湯匙挖著果肉吃,才是完整攝取營養的方式。說了一堆水果減重的誤區,以及哪些水果對你的減重大業有幫助,不要在把目標放在蘋果與香蕉等上面,比起他們更好的蔬果,可是只多不少呢!本文摘自《SuperFIT極 度 塑 身》【健康精選延伸閱讀↘↘↘】。少生病這樣吃! 9種日常食物讓你三餐吃出免疫力。均衡飲食有方法!美食圈教你煮出「天天蔬果579」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9 新聞.健康知識+
頭痛該吃止痛藥嗎?腦神經內科破解4大常見迷思
我在門診中看過各式各樣的病人長期飽受頭痛困擾,其中有件事我想特別提出來跟大家分享,就是「吃止痛藥」這件事,我發現大家對止痛藥似乎都有些誤解,今天要來幫大家破解謠言。誤解一:止痛藥能吃嗎?是不是很毒會傷身?止痛藥當然可以吃!如果那麼毒,那政府豈不是允許我們每天殘害身體,賣毒品囉? 所以不用太擔心,當然可以吃的。誤解二:吃了是不是要花五年才能排出身體?止痛藥一般來說服用後1-3天內可代謝完畢。不同人不同種病症的症狀都不完全相同,服用止痛藥的效果、副作用當然也不盡相同。但基本原則是,如果要常常吃到止痛藥建議找醫師做適當評估,就能吃得比較安心。誤解三:能忍痛就不需要用到止痛藥?很多病人頭痛時,都不敢吃止痛藥而是用忍的,還很自豪告訴我他很能忍痛。如果你只是輕微或偶爾頭痛,請不要用忍的,試試按摩、塗薄荷油、休息、睡個覺,如果都不能緩解,適時吃個止痛藥真的不會怎麼樣!可以讓你的世界很快回到輕鬆愉快的樣貌。誤解四:常頭痛就只能吃止痛藥嗎?頭痛的治療不是只有止痛藥,頭痛治療在二十一世紀有許多新進展,治療方式當然不只是吃藥,頭痛的治療其實越來越多元化,也越能針對不同型態的頭痛給予個人化治療。但如果當你頭痛吃止痛藥越吃越頻繁(一個禮拜平均吃>2天以上的止痛藥),或是止痛藥越吃越沒效的時候,就該找醫師評估了!千萬不要自己止痛藥越加越多,越吃越頻繁,長期過度使用止痛藥可是會對身體有傷害。記得過猶不及、頭痛不要忍、止痛藥不要過度,頭痛治療有更多不同的選擇。配合醫師診斷,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大部分頭痛患者是可以找回美好的生活的。來源出處 林志豪醫師粉專
-
2020-06-18 該看哪科.皮膚
化妝水是保養的必要步驟? 一堆人常誤解的10個保養觀念,你有嗎?
現代人為了求美、求年輕,總是在保養上做足了功夫,深怕一個步驟沒做好,細紋、黑斑就會瞬間長在臉上,殊不知皮膚自己就有一套自我痊癒的機制。台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倩如表示,皮膚保養基本上是愈簡單愈好,愈繁複的保養,反而造成皮膚的負擔。不過,有太多民眾對於肌膚保養存有錯誤的觀念,台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倩將一一破解:迷思1、化妝水是肌膚保養的必要步驟?其實,使用化妝水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二度清潔,以平衡肌膚pH值,二是補水保濕。但化妝水大多只能滋潤表皮,無法深入深層皮膚,因此,在使用化妝水後,必須再適度補充乳液等保濕產品,以免水分蒸發後,皮膚乾燥。保養前先使用化妝水,再塗抹滋潤乳液,的確可減少水分散失,進而增加保養品的吸收率,更能達到保濕功效,但這純粹是因化妝水中所含的「水」的效果,因此洗臉後,臉上還殘留一點水時就擦保養品,一樣有滋潤效果,不一定非要使用化妝水才行。迷思2、BB霜是保養品?像BB霜這樣All in One的商品,在效果上可能還不如講求單一成效的保養品,畢竟不論是潤色、遮瑕或保濕,成分不盡相同,在有限的容量中,每種成分只能平均共存。楊倩如建議,可將BB霜作為出遠門的保養、彩妝之用,以求便利,但若是平時保養,還是選用單純保養品較好。另外,若訴求遮瑕功能的BB霜,其所含成分比較厚重,擦上皮膚後若沒有清潔,很容易造成毛孔阻塞,因此,使用BB霜後一定要卸妝,以免保養不成,反造成皮膚傷害。迷思3、皮膚需常去角質,可保持光滑皮膚,還可去除粉刺?新生嬰兒因角質代謝快速,皮膚摸起來特別光滑,但成人代謝機能日益下滑,角質掉落速度總是比不過累積速度,粗糙的肌膚讓自己看起來瞬間變老。角質是隔絕病毒、細菌入侵身體的大功臣,少了這一層角質,皮膚紅腫、發癢,甚至細菌感染都是時有所聞,假使過度頻繁去除角質,反而會讓皮膚少了保護罩,直接暴露在危險環境之中。其實,一個月一次去角質保養就好,而且醫師也建議,導入果酸、水楊酸或A酸的換膚療程,讓皮膚吸收並自行代謝的方式,對肌膚傷害較小至於磨石、磨砂膏等物理性去角質,則留待緊急狀況使用。針對去角質同時可去除粉刺的說法,楊倩如表示,角質存在於表皮層,而粉刺卻是皮脂腺出油所造成的結果,僅去除表皮的角質,不可能連帶深入毛孔清除粉刺。迷思4、熱敷可幫助消除熊貓眼?基本上,熊貓眼有三種類型,包括色素沉澱型、血管淤積型以及眼袋浮腫型。而天生膚色、五官深的人,都是與生俱來的,頂多使用遮瑕膏掩飾,並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血管淤積型的熊貓眼,也僅能控制疾病,若有充足睡眠,或許還能稍微消除兩圈黑輪;只有眼袋浮腫型的人,可藉由睡前減少水量攝取,或眼袋手術來解決。迷思5、用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小黃瓜來敷臉,天然蔬果敷臉的美白效果一級棒?使用天然蔬果敷臉,大多是希望皮膚吸收蔬果中的維生素C,而有抗老化、美白的效果。但以天然蔬果作為面膜使用,可能無法達到心中所想的期望,還可能導致反效果。不建議以天然蔬果作為面膜使用的原因如下: (1)水果切開後不久會變黃,就是因為維生素C氧化的緣故,當拿天然蔬果敷臉時,大部分維生素C皆開始氧化,能進入皮膚達到美白效果的機率渺茫。(2)美白不能只做表面,必須深入表皮底層,從根源阻斷黑色素傳導才有效。但使用天然蔬果敷臉,其中成分精華多只有存在表層外圍,因此效果不大。(3)像檸檬等柑橘類水果都含光敏感成分如Psoralen,若敷臉後沒有徹底洗淨,接觸陽光後將會出現色素沉澱現象,美白不成還反黑。迷思6、面膜天天用,甚至敷著睡覺, 隔天起床皮膚水亮亮?面膜除了水、玻尿酸、萃取精華外,大多還添加防腐劑及香精,因此並不建議天天使用,僅建議作為急救性的保養品,可快速補充保濕度,讓皮膚看起來水亮潤澤。而敷著睡覺,更是使用面膜的大忌,楊倩如提醒,在室溫環境下,面膜中所含水分會隨之蒸發,蒸發時也會將皮膚中的水分一併帶走,若將面膜敷整晚,早上起床時不但看不到水亮亮的晶瑩臉龐,還會有嚴重缺水的現象,反而傷害肌膚。使用面膜最佳的時機是洗完澡或泡湯後,此時血液循環快速,身體亦即需補充水分,當敷上面膜時,肌膚的吸收效果最好,且在敷15~20分鐘就一定要取下,並擦上滋潤性保養品,才能真正保濕。迷思7、保養品擦愈多愈好?即便是號稱純天然的保養品,多多少少也會添加防腐劑及香精,以維持成分品質,因此,若同時塗抹過多的保養品,等於在脆弱的肌膚擦了一堆化學物質,就容易造成肌膚過敏、發炎。楊倩如表示,皮膚保養原則應是愈簡單愈好,只要謹記3步驟,就可保持肌膚健康:清潔→保濕→防曬,而敏感肌膚者在選購保養品時,也建議先做貼膚測試,確定不會造成敏感、不適現象,才能使用。迷思8、只要不出門,就可以不用防曬?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將對皮膚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出現急性的曬傷,也可能造成慢性症狀,包括曬黑、細紋生成、黑斑沉澱,甚至皮膚癌,因此,防曬對於皮膚而言相當重要。迷思9、空氣污染嚴重,即使沒上妝,也要用卸妝產品清潔? 楊倩如認為,若沒有化妝,其實清水加簡單清潔用品,就能完成臉部清潔,除非是出油非常嚴重的人,才需使用卸妝產品清潔。尤其是敏感肌的人,除要慎選洗面乳外,更要特別注意不要用清潔力太強的商品,以免清潔過度而衍生過敏現象發生。另外,除非是使用持久性彩妝的人,必須強力溶解化妝品,否則盡量不要使用卸妝油,以避免油脂阻塞毛孔,形成粉刺。迷思10、用熱水洗臉,洗得比較乾淨?臉上的油脂如果過多,會造成毛孔阻塞而產生粉刺、面皰問題,但其實油脂是皮膚的天然保濕因子之一,若油脂過少,經皮水分蒸發增加,就表示皮膚屏障遭受到破壞。若站在保養肌膚的立場,冷水或是接近皮膚溫度的水洗臉是最適宜的。而且為防止過度清潔而造成油水不平衡,通常建議夏天早晚洗臉一次,若出油量較多,中午可再增加一次,冬天則可早上只用清水洗滌,晚上再用洗面乳清潔就好。延伸閱讀: 40歲後肌膚開始衰老! TOP3變醜原因你中了幾項?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
2020-06-16 新聞.健康知識+
起床先喝水是養生還傷胃?晨起喝水對健康到底重要嗎
MyGoPen(麥擱騙)網站的站長在2020-6-11用臉書簡訊和我聯絡:教授好,不好意思打擾,想詢問這個新聞,因為我問了三個醫師,都被說太誇張。詢問您的觀點,然後我在 MyGoPen 會做一篇來解釋。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611000924-260405?chdtv&fbclid=IwAR2LJp4yqd-fLpWiYEkNQdjdVfhUN7YNj9jvW59_SmVF2p0DHUS7xbSXI-M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當天發表在《中時電子報》的文章,標題是:長年胃病竟是起床這杯惹禍 她驚:喝錯數10年。我把其重點列舉如下:1.本刊特別邀訪中西醫,一共列舉現代人最常犯的4大錯誤喝水方式,其中,「一起床先喝水」竟然是台灣胃病肆虐的元兇?!2.莊雅惠中醫師說,許多父母從小耳提面命要求孩子「一起床先喝水」,殊不知卻是錯誤觀念!「很多人以為這樣是養生之道,但其實在空腹的狀態下,就算是喝溫熱水都很傷胃。」3.莊雅惠說,如果胃裡沒有食物就喝水,就好像水災氾濫一般,會把胃搞得亂七八糟,再加上會分泌大量胃酸,更是百害無一益。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就給MyGoPen站長回覆,說這是胡扯鳥蛋,並且告訴他我有發表過10幾篇文章討論有關喝水的種種胡扯。隔天,MyGoPen就發表了【易誤解】一起床就喝水是錯的,致長年胃病?醫:勿過度解讀。這篇文章除了引用我之外,也引用了一位西醫和一位中醫,而他們也都不同意《中時電子報》那篇文章所說的。可是,那位西醫所講的一句話,卻讓我感到非常驚訝,那就是《睡一晚,體內缺水嚴重,一起床喝水是很重要的!》。事實上,MyGoPen這篇文章的最下面有引用一篇我在四年前發表的文章晨起喝水攸關性命?,而它就是要破解《一起床喝水是很重要》這個迷思。在晨起喝水攸關性命?這篇文章裡,我提到一位大陸知名的保健專家/西醫。他說,因為睡覺長達8小時,使得我們身體脫水,血液變得粘稠,造成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及腦中風。接下來我說:【睡覺時,我們的下丘腦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又稱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顧名思義,抗利尿激素的功能就是減少尿液的產生。也就是說,它能減少為了排尿而起床的次數,同時也能維持身體的水分。讀者如想進一步了解,請參考Why the body isn’t thirsty at night(為什麽在晚上身體不會渴)。它是發表在極具權威的「自然」科學期刊。另外,醫學文獻裡也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晨起喝水真能降低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的機率。】今天,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再度搜索是否有《晨起喝水可以降低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的機率》這樣的醫學訊息,結果還是沒有。所有較可靠的醫療網站都沒有《一起床喝水是很重要》這樣的說法,例如梅友診所,哈佛大學,以及美國心臟協會。我也搜索是否有《一起床喝水會引發胃病》這樣的醫學訊息,結果也是沒有。請看梅友診所及賓州大學。所以,不管是台灣那位中醫師所說的《一起床喝水會引發胃病》,還是台灣及大陸那兩位西醫師所說的《一起床喝水是很重要》,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在這種情況下,喝還是不喝,就無所謂對錯,而只是個人選擇。原文:晨起喝水:很重要,還是很危險
-
2020-06-15 養生.聰明飲食
只吃「真正的」食物更健康?營養師破解原型食物迷思
【文、圖/選自時報出版《不節食更健康》,作者琵克希.特納】「真正的」食物什麼是真正的食物?我目前還沒碰到能夠明確定義這個詞,並且真正遵守這個定義的人。大部分人都認同這代表只吃「原型食物」,不吃任何加工食物或你唸不出名字的食物。但同樣的這群人通常很樂意吃下乳清蛋白粉,而這絕對是一種經過加工的食品。所謂「真正的」食物其實並不存在。什麼和真正的食物相反?就是「假的」食物,沒辦法吃;「想像中的」食物,也沒辦法吃。這麼說來,任何能吃的食物就算是「真正」的食物囉?我可以用雙手握住,就一定是真的嘛。當然,事情並沒那麼簡單:有人辯稱,「假的」食物就是任何「非天然」的食物,但這個詞甚至更難以定義。在形容食物時,「真的」(real)和「天然」(nature)這兩個詞常常可相互交換使用。至於什麼是「真的」,則要視不同節食方式的教條而定。在許多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中,「真正的食物」指的通常是純正的脂肪產品,而低脂產品被視為假而無味的食物;全脂冰淇淋會被視為是「真正的冰淇淋」,而低脂冰淇淋則是「仿造品」。這樣好像在說,一旦移除了冰淇淋的脂肪,就摧毀了冰淇淋的一部分,但是低脂冰淇淋的製造過程並非如此;這種想法暗指製造商會先製造一般冰淇淋,接著再把其中的脂肪移除,扭曲成別的東西。但實際上,製造商在製作低脂冰淇淋時會以不同食材開始製造,像是以低脂乳製品取代全脂製品。接著添加額外的乳化劑或其他食材,以改善冰淇淋的質地和「口感」,好讓低脂冰淇淋嚐起來和全脂版本越像越好。但這個事實卻被置之不理,只因為大眾更喜歡「天然」、「完整」食物的說法,或是低碳水飲食論述中所強調的固有整體性。「真正的食物」就是「原型食物」,此一概念也出現在健康產業中,他們鼓吹原型食物勝過其他一切,並暗指其他食物或多或少都有缺陷,(頂多)只能算是部分「真正的」食物。如果我們接著把這一概念延伸到「人如其食」上,我想沒有任何人會想被稱為是「假的」,不論是「假的」朋友、揹「假」包包,或是聽到「假」新聞;這個形容詞意味著不誠實、不忠心或心懷惡意。有人說「真女人就該曲線苗條」……,但你怎麼可能會是個假女人?如果把這個概念應用在食物上,假食物暗示著它很陰險狡詐,想故意害你受傷,而「真正的食物」則會讓人聯想到誠實和單純好意。如果你希望讓某個人避吃特定食物,你可以用和「真正的食物」相反的形容詞來形容那種食物,像是稱其為「類食物物質」、「東西」、「產品」,任何詞語都可以,就是不說那是真正的食物。這種現象幾乎在任何節食方式的規則中都能看得到:在低碳水飲食書籍中,精緻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經過包裝的精緻碳水化合物物質」;在健康產業中,任何超出限制的食物都被形容為「噁心」或「空有熱量」。在素食族群中,雞蛋被稱為「雞的月經」,而肉類被稱為「肉體」(flesh),以引起人們的噁心感。
-
2020-06-14 科別.指甲.足部
指甲長得不好看 需要特別做保養嗎?醫師這麼說
小美日前發現指甲長得不好看,找美甲師保養、貼甲片,美甲師發現小美指甲變厚,修剪已深入甲肉,且疑有灰指甲症狀,建議小美直接就醫,並說明保養並無法改善狀況,因為保養無法治療黴菌。醫師強調,指甲有異狀,一定要找皮膚科醫師治療、處理,光靠坊間的指甲保養療程,無法解決指甲的疾病問題,只會讓指甲愈來愈醜、更見不得人。Q 正確的修剪指甲方法是?要剪成方的或圓的呢?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健群表示,多數人剪指甲有一個迷思,會順著指甲弧度甲剪,但他並不建議這樣修剪指甲。剪指甲可有弧度,但兩側不能剪到太下面,如果剪到太下面接近甲肉部分,未來指甲不僅容易長歪,也可能出現「嵌甲(凍甲、甲溝炎)」狀況。因此,前端可以修剪成弧度,但兩側就不能往下剪,如果造成「嵌甲」再次修剪,很可能會越長越歪,造成惡性循環。邱健群說,若為工作、生活丶美觀需要,指甲要稍微留長沒有關係,但要注意做好清潔。而指甲修太短,很可能出現甲床分離,指甲會上下分裂開,長得不漂亮。他說,甲床分離是常見、但不容易處理的疾病,雖然大多甲床分離無害,但外觀不漂亮,也容易被誤以為是灰指甲,而且指甲也可能產生濕疹,指甲分離的旁邊,更可能發生甲溝炎。Q 喜歡做指甲彩繪的女性,可能會有哪些指甲健康問題,如何預防?近年許多人因為愛美或其他因素,喜歡做美甲、彩繪或貼甲片。指甲表面必須先做處理,才能黏貼甲片丶彩繪,當要去除彩繪或甲片時,就必須使用拋光水等有機溶劑塗抹、去除指甲上的黏膠。當指甲彩繪、貼甲片頻繁,就會不斷重複拔除、去除指甲表面黏膠過程,可能造成指甲表面受損。邱健群舉例,就像皮膚,持續用酒精等刺激物抹擦,一定會受傷。同理,過度清潔對指甲是不好的,因為指甲角質蛋白不耐酸鹼,即使是健康的指甲,在不斷做美甲、彩繪之下,就可能越做越不好看,變惡性循環。Q 指甲要特別做保養嗎?邱健群說明,指甲成分是角質蛋白,如果受到刺激,角質蛋白就可能排列不整齊、失去光澤。一般只要不過度清潔、過度刺激,指甲不會有太多問題,也不太需要專門作指甲保養。邱健群坦言,一般人的指甲, 只要做正常的清潔、保持乾淨乾爽就可以。他提醒,手部常常碰水的人,指甲縫容易潮濕、殘留水分,不僅容易藏汙納垢、生菌,指甲的生長、分裂也會變得不好看,因此只要碰過水,就要擦乾,保持清爽。他也建議手部護膚保養、擦護手霜時,順便對指甲保養一下就可以,不一定要花大錢做指甲保養。Q 常使用清潔劑、酒精,對指甲有影響嗎?常洗手、浸水、噴酒精,的確可能造成甲床分離。邱健群表示,這段時間為了防疫,出入各機關丶公私部門都會噴酒精或常用清潔劑洗手,當這些東西使用太多,指甲旁邊可能會發炎,指甲長出來凹陷,或長得不漂亮、有白點丶光澤喪失,這雖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但臨床的確曾遇到這類患者。他說,指甲也可能是許多疾病的外在表現,也有可能是缺鐵、圓禿、乾癬,因為指甲病變相當複雜,像甲床分離就可能伴隨念珠菌或其他黴菌感染,建議發現指甲異狀,先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丶確認原因,才能做正確治療。
-
2020-06-14 醫療.指甲.足部
指甲月牙是什麼?中西醫解析指甲半月白、白點等意義
時序進入高溫濕熱的夏季,穿上涼鞋,涼快許多,但露出問題指甲,灰灰黑黑黃黃,讓人覺得很害羞。指甲雖然小小一片,卻是很多健康問題的表徵許多人認為指甲就像頭髮一樣,在人體末端,須隨時修剪,「沒有用處」。但在中醫的《素問·五臟生成論》裡寫道:「肝主筋,其華在爪。」小小一片指甲,有時是健康問題的表徵。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由於手指末梢相當精細、敏感,因此在人體演化過程中,出現指甲來保護它,以避免碰撞和病菌入侵。除了保護功能,就構造來看,蔡呈芳表示,因為指甲為一種含硫的角質蛋白,質地堅硬,因此也可幫忙抓取、尋找物品,例如有些動物利用指甲挖土尋找食物,而人類也因為有指甲可以做出摳、抓癢等動作。指甲構造有哪些?一張圖完整說明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解釋,指甲除了一般人「修剪」的甲板本身,還包含甲床、甲基質、甲半月、甲小皮和甲皺褶等,形成完整的構造。甲基質,也就是甲母細胞,位於近端甲摺底下,是指甲的生長點。手指甲以約一個月0.3公分的速度推進,腳趾甲則以約一個月0.2公分的速度推進,到末端逐漸轉化為甲板。其中,俗稱「月牙」的甲半月則是甲母細胞分化為硬角質甲板的過程。破解坊間迷思:指甲的月牙大小健康無關坊間常聽到,從一個人手上看「有沒有白白的月牙」以及「月牙」的多寡,可以看出他的健康,若十指中少於一定數量,表示精力不足。然而,蔡呈芳表示,月牙每個人都有,雖然有些運動員或是有些人的慣用手,因代謝較旺盛,所以月牙較明顯。但月牙並不是「沒有露出來就等於沒有」,且有些人是因為甲皺褶較萎縮,月牙才會露出較多,因此手指是否有「白白的月牙」和健康與否並無相關。對此,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也表示,「不知是哪裡來的觀念」。他說,月牙在中醫的古籍中並沒有代表特別的意思,除非本來有露出來,但在短時間內突然消失,才要注意身體是否發生變化。中醫如何看指甲?氣血終點 反映肝血狀況瞿瑞瑩表示,雖然月牙在中醫的診斷中沒有特殊涵意,但從中醫的觀點認為「十指連心」,因此氣血的起點和終點都會到手指頭,反映心肺的功能,而指甲則反映肝血的狀況。如果指甲飽滿、紅潤有光澤,則代表一個人氣血平和、肝血充足;反之,若是指甲形狀凹凸不平、較脆或較軟、顏色不飽滿,則代表此人肝血虧虛。瞿瑞瑩說,由於指甲是在末梢,會比較慢表現出來,通常表現的是三個月來氣血狀況變化。一般來說,會先按壓指甲判斷氣血循環是否良好,通常按一、兩秒後,指甲便會從白色變成粉紅色。接著,看外觀是否堅硬、飽滿、紅潤有光澤。瞿瑞瑩說,通常產後婦女,或是化療的患者,若是氣血沒有補起來,指甲會比較脆。指甲的外觀若是有條紋、斑點等,也可以看出健康端倪。白點代表慢性疲勞:瞿瑞瑩說,指甲上若是有白點,可能代表慢性疲勞,或是營養不良以及便祕等腸胃的問題,常出現在外食族身上。凹陷與濕氣有關:指甲若有凹陷,可能和體內濕氣有關,可視體質寒熱以薏仁茶或薑茶改善。若出現中間凹陷、兩邊翹起的勺狀指甲,則可能是缺鐵性貧血,通常見於月經血崩、產後哺乳期女性或是成長期兒童。黑線恐過勞、血瘀、黑色素瘤:出現垂直條紋黑線,代表可能過勞、老化、腦袋耗用過度,會建議病患盡量睡飽;另外,也可能代表病患氣滯血瘀,壓力過大,常見在久坐或是壓力大的族群,可增加運動量改善。但瞿瑞瑩提醒,如果出現很深的黑線,則可能是黑色素瘤,最好能盡快至皮膚科診斷。西醫如何看指甲?看甲板顏色 留意相關疾病對於從指甲顏色來判斷疾病,曾德朋表示,須先判斷是出現在甲床還是甲板,因為甲板本身沒有顏色,因此通常說指甲顏色紅潤是因為甲床有血管,血流豐沛導致,若是略顯蒼白,則可能有貧血症狀。黃灰色多灰指甲:至於甲板若出現黃色,可能是抽菸者指甲沾染尼古丁,或是黴菌感染而導致「灰指甲」。曾德朋說,「灰指甲」不限於呈現灰色,也可能出現黃色、棕色等。綠色為綠膿桿菌感染:甲板出現綠色,可能是因綠膿桿菌感染,通常出現在下田農夫身上。白點留意風濕免疫或甲狀腺疾病:甲板出現白點,一方面可能是碰撞所致,另一方面則要注意是否有風濕免疫或甲狀腺等疾病。除了從指甲外觀判斷疾病,蔡呈芳也提醒,由於指甲是保護機制,尤其透過甲小皮和皮膚黏在一起,形成不透水的構造。因此要避免咬指甲或修剪指甲時傷害到周邊皮膚,形成空洞,使髒東西灌進指甲「像臭水溝一樣」,造成甲溝炎。曾德朋也建議平時可在指甲周圍塗上護手霜或甲緣油,防止指緣乾裂,進而造成發炎。
-
2020-06-14 橘世代.健康橘
別把老年生命窄化了,「好老伴」不一定就是配偶
一般人常認為,老伴,老伴,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許多社會現象的分析,這個想法說不定是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陪伴度過晚年生活,可能是過度理想化的想法,也把老年生命的可能窄化了,這反而對彼此形成沉重的壓力。更別說,萬一其中一方先走了,留下的一方,恐怕不知如何承受。所以,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越老越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這裡指的老伴,並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有許多人不能把私密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風靡日本的吉澤久子女士在《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書裡,分享許多老年生活的觀念。她雖然獨居,身邊卻圍繞著許多朋友,有不少人來探訪她。相對的,她也積極地接觸人群。她說:「只有朋友能夠為生活增加色彩。我有許許多多的朋友。與朋友接觸,可以受到刺激,讓人的精神和頭腦保持活力。人際關係也是一種財產,心理健康的泉源。只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獨自一個人不見得會寂寞,生活同樣可以既充實又愉快。」此會非彼會,快來跟個會吉澤女士會和朋友交換食物,享受彼此口味不同的樂趣,也會和朋友一道去看各種電影或是舞蹈表演。她也和朋友們組成了讀書會,剛開始是邀請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家裡講述專門學識,逐漸演變成有年輕人參加。有些人的年紀甚至比吉澤女士還小個三、四十歲。讀書會事先定好諸如歷史或外國文化等主題,然後各自發表心得。每個月都有十多人來聚會。開完讀書會,緊接著就是聚餐時間。每次由不同人輪值,使用自家帶來的食材,在聚會地點的廚房裡做飯。吉澤女士表示,能夠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邊聊天,一邊吃飯,度過時光,真的很愉快。考量銀髮讀書會成員的年紀越來越大,也會視情況,偶爾請外燴,或是去買外帶的好吃便當。除了讀書會,吉澤女士也參加許多不同類型的團體,例如「改善高齡社會的女性之會」,並在「高齡者或身障人士供餐的組織中」擔任理事。她抱持著希望貢獻所能的心情,加入團體,把想要傳達的理念傳達出去,同時藉著參加這些團體來服務他人。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社團,適合長輩參加。例如,銀髮族旅遊團興起,長輩們多了一起去旅行的選擇。退休後,時間增多,但是體力可能不如從前,建議可以先從距離比較近的地區旅遊,或是時間比較短的一日遊開始,輕鬆、無負擔地享受出門走走,有時還會有和朋友的朋友結為好友的樂趣。有些長輩玩出心得來了,就會開始揪團,規劃喜愛的路線。如果是愛好品嘗美食的長輩們,就不妨組成「銀髮老饕會」,一起搜尋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美食,交流情報,或是相約前往那種必須多幾個人一起來,才能享受到多種菜色的大餐。我時常鼓勵來看診的銀髮長輩,多多參與各式的活動。我發現社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可能是「卡拉OK歌唱班」。有時聘請專業的老師來教導,學習丹田發聲等各種技巧,或是練習雙人對唱,增加趣味。老年交友的祕訣:三不一要祕訣一:要心態放開朋友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許多人在成年期為了追求事業,忽略友誼,這通常是以男性居多。朋友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也是需要用心經營,建議越早開始認識人越好。中年就可以開始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千萬不要隨緣。有許多長輩對於交友,顧慮太多。一會兒擔心自己沒有特殊嗜好、才藝,跟人聊天缺話題,又或擔心自己年華老去,不好看,甚至認為參加活動,是浪費金錢。在還沒有嘗試交友之前,就裹足不前。建議應該要用平時、開放的態度,嘗試認識朋友。老年期所交的朋友,跟年輕時不同。並不強調一定要是能夠深交的知己,反而是應該多培養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彼此不過度依賴,不要造成太多內外在的負擔及罣礙,做一個銀髮好朋友。祕訣二:不要設限只要價值觀相同,無論幾歲都能做朋友。上了年紀之後,找朋友的訣竅,不在於身家、背景、性別,也並非年齡相仿,而是在於是否有相近的價值觀,或是相近的喜好、興趣。這樣的朋友,相處起來比較融洽。這些相當重要。當人與人的價值觀相左時,相處起來,經常就會因為幾句話而發生衝突或誤會,例如使用金錢的觀念差異太大,或是政治立場不同。當有事情需要找人商量時,我們通常會考慮找鄰近或熟悉的親朋好友談談。價值觀相同的人,提供的建議值得參考,但如果是價值觀不同的人,就會讓人感到困擾。歐洲國家甚至推動青銀互助、青銀共居。跨越世代與年齡的距離,只要理念相通,長輩與青年人來做彼此的好朋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創造新同居時代。祕訣三:不要比較雖然我常常鼓勵長輩多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享受休閒嗜好帶來的快樂,不過也曾經遇過被長輩抱怨的情況。潘奶奶一坐下來就開始抱怨,表示以後再也不要去參加讀經班了。「怎麼了呢?」我問。「您上次不是還告訴我,去參加讀經班之後,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一起讀聖經,一起分享小點心,吃吃喝喝,又唱詩歌,非常快樂。」奶奶只是搖頭,不肯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旁陪伴的女兒忍不住對我洩漏了真正的原因。她說:「原本都好好的。每個禮拜去,也都很開心,甚至時間還沒到,就開心地準備待會兒要穿的衣服,催促我趕快開車接送她。沒想到前幾個禮拜,讀經班的班長一時興起,發起了一個活動,要來比賽背經節,說是鼓勵性質,只要有參加,就有獎品。背得越多,獎品越多。還熱心地自掏腰包,說要發給前三名的得主紅包。」原本是想要炒熱氣氛的活動,但沒想到班主任這麼一說,奶奶回家後,就表示下次不去了。女兒旁敲側擊才發現,奶奶很在乎自己的表現。奶奶認為自己現在的記憶力不好,可是說到年紀,在班上又不是最老的。奶奶又認為自己是讀過大學的,萬一表現比別人差,實在是太沒面子了。不管女兒怎麼安慰、勸說,老奶奶就是不肯去。不要以為長輩上了年紀,就會沒有得失心。相反的,團體互動的挫折感,會成為他們繼續參與的阻礙。建議團體的倡導者,要有智慧地避免這種情形發生。祕訣四:不要說教黃爺爺是個攝影高手,退休之後,也參加了攝影同好會。平日會分享彼此拍攝的美照,互相指導拍照的技術,甚至相約到著名的風景地點,拍攝照片。有次,同好會中的某人生日,邀約黃爺爺參加難得的慶生宴會。黃爺爺很看重,把多年前訂做的整套黑色西裝熨燙整齊,還準備了禮物,高高興興地赴會,豈知到了現場,另一名同好會成員,居然當眾指責黃爺爺,不該穿得全身黑,說是不吉利、不喜氣。黃爺爺氣極了,不願意再見到那位仁兄,也氣到不再參加攝影聚會。朋友圈裡,的確也有這樣的人,不會去想到別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總是愛七嘴八舌,評論別人。後來,大家也都沒有和那個人來往了。要當銀髮好朋友,記得戒為人師。這樣人氣必定上升,處處受歡迎。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熟齡選延伸閱讀↘↘↘】。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夫妻情感不合最大元兇?專家:彼此過多期待和幻想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4 科別.眼部
乾眼症是眼睛缺水? 恐怕跟你想的不一樣!眼科醫師揭迷思
乾眼症是眼科門診常見的眼疾之一,近年更因為3C產品的廣泛使用,使得乾眼症患者人數增加且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一般而言,年齡越大,淚腺及瞼板腺功能降低,乾眼症比例隨之升高;另外乾眼症也有年輕化的現象,多數近視族習慣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增加了眼睛表面的磨擦,使得淚水消耗快,已成為近年來乾眼症的主因之一。乾眼!乾眼!顧名思義是眼睛乾澀,知名眼科院長王甯加醫師說明,過去往往認為乾眼症就是眼睛缺水,但其實,缺油性的乾眼症,才是大宗。正常的眼睛淚液膜可分為三層,最下層是黏液層、其次水液層及油脂層,最外層的油脂層是保護淚水不要過度蒸發。以往,乾眼的治療會先以人工淚液進行舒緩,但由於發現人工淚液效果有限,才逐漸診斷出近九成的患者是合併缺油性乾眼症,主要成因為瞼板腺分泌異常。在眼瞼邊緣分泌油脂的系統,稱為瞼板腺,健康正常的瞼板腺在裂隙燈下像是葡萄串,油脂分泌暢通,在每次眨眼閉闔時分泌些微油脂保持眼表濕潤;但若是瞼板腺分泌不順暢或是油脂固化或結塊,造成發炎阻塞,無法正常分泌油脂,則無法保護眼表避免淚水過度蒸發,而形成缺油性乾眼症。乾眼症狀,不僅是覺得眼睛乾澀,還包括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等都是乾眼症的症狀;但也有部份因服用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等引起的乾眼等眼睛不適症狀,應立即至眼科醫療院所諮詢。王甯加醫師提醒,門診時有些患者主訴時常長針眼,檢查後發現因為患有缺油性乾眼症,瞼板腺或睫毛根部毛細孔阻塞,細菌感染,導致針眼反覆發作。乾眼症屬於慢性眼疾,許多民眾對於乾眼症的認知不足,感覺不適時,甚至會到藥房購買含有防腐劑的眼藥水施點;也有部份患者早上起床時眼睛分泌物較多且黏稠,若是患者還有習慣性搓揉眼睛,那麼更易引起角膜破皮或潰瘍。王甯加醫師呼籲,有乾眼症狀應及時前往醫療院所諮詢眼科醫師,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眼藥水。目前乾眼症患者至眼科就診,會先請民眾自行填寫國際公證的OSDI問卷量表,由患者依自我狀況做答,計算出評分後,做為後續醫師診斷參考,同時搭配特殊高階乾眼檢查設備,油脂探測系統可精密掃描及分析眨眼動態、淚液分泌、眼瞼表皮、瞼板腺健康狀況,提供進階詳細的數據,最後再經由醫師進行必要的檢查及諮詢,選擇適合的乾眼治療方案。目前乾眼症的治療會依據病患乾眼程度及檢查數據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常見的治療方式為醫囑開立眼藥水或藥膏,減緩乾眼症狀及眼睛四周發炎情形。部分瞼板腺堵塞患者,會採用擠壓眼瞼板的方式,將堵塞的油脂擠出,擠壓完後會有短期的舒適感,但並非一勞永逸,還是需要平時居家溫熱敷眼及規律的生活及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王甯加提醒,除了治療外,居家照護的熱敷也可適時有效的舒緩乾眼症的不適,另外平時的清潔習慣也十分重要,尤其有化妝需求者,可使用眼部特殊清潔液,加強睫毛根部清潔。 「乾眼症」已是現在人的文明病,如何預防乾眼症的發生已是目前重要的課題,早期發現乾眼症的症狀,可以透過日常保養來延緩惡化,這樣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王甯加建議,使用3C產品時記得使用30分鐘休息10分鐘、保持生活規律、正常作息、採用溫敷熱敷,飲食方面可補充維他命、深海魚油等。有任何症狀都應先諮詢眼科醫師,進行全方位檢查,了解自己的狀況,並提供符合自己需求的治療方案。(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 眼科醫師點名5大族群要注意 太陽眼鏡鏡片愈深愈好? 錯了!一次看懂怎麼挑選 
-
2020-06-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每天吞顆維他命B2,一週就能改善嘴破?營養師破解常見B群迷思
Q:蔡營養師,老一輩的人都說「嘴破」就是「火氣太大」,但我們家兒子也常常嘴破,小學生哪裡會火氣大啊?到底嘴破是怎麼形成的呢?A:「嘴破」是我們一般人的俗稱,臨床上我們稱之為「口瘡性潰瘍」(Aphthous Ulcer),也就是指口腔黏膜細胞受損,產生潰瘍現象。潰瘍通常是指器官上的黏膜細胞因受損、不完整,而失去屏障作用。Q:因為經常嘴破的關係,我昨天就在親子論壇上PO文,徵集各位版媽提供妙方解套,結果呢,很多版媽都不約而同回覆,吃維他命B群有用喔。我知道維他命B群有很多種,B1、B2 及B3、B6 等,有位同樣也是嘴破苦主的版媽還強調,只要每天吞一顆維他命B2,一個禮拜後就會改善,想請問蔡營養師,每天吃一顆100毫克的維他命B2,會太多嗎?A:這劑量確實很高,成人每天所需維他命B2只需1.3毫克就夠了,100毫克等於是妳吃了一天建議需求的76倍。Q:蔡營養師,我上網查了資料,維他命B2缺乏者特別容易有口腔周邊的異常症狀,如:口角炎、舌炎,甚至嘴唇或周邊產生乾裂、發炎的現象。所以我覺得,若是吃高單位的維他命B2,應該多多少少有幫助的。A:是的,維他命B2的臨床缺乏症狀如:口角炎、嘴唇周邊乾裂、甚至舌頭發炎等,會影響吞食功能。但是,這與「口瘡性潰瘍」的臨床表徵不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其實在國外,也有類似的說法。嘴破時,補充維他命B群可能會有幫助,甚至有人認為容易嘴破的人,平常就要補充維他命B 群來「保養」,以避免營養素的缺乏。Q:平常就要多補充維他命B群,來預防嘴破,其實我也是這樣認為。A:現代人往往營養過剩,除非真的是維他命B群的嚴重缺乏,才會導致這些症狀的產生,如:口角炎、腳氣病等。通常是酗酒者、長期服用抗生素者、嚴重營養不良才會產生維他命B 群缺乏的症狀。對了,潘妮,妳每天都吃乳製品或起司嗎?Q:當然囉,我每天喝2杯低脂牛奶,也喜歡吃起司片來補充鈣質。我知道,現在就要保養骨頭,存骨本!A:妳本身是吃純素嗎?Q:不,我不是吃全素,但過於油膩的肉類,我會少吃。我也愛吃海產類。A:這就對了,維他命B2豐富的食物來源是乳品類及蛋類,其次為一般的家禽瘦肉、全穀根莖類。以妳目前的飲食型態,每天都有固定吃乳製品的話,且不是純素者,也不酗酒,如果也沒有服用抗生素藥物的話,通常維他命B2的攝取來源絕對足夠。Q:所以,嘴破吃高單位的維他命B2是沒用的囉?A:我們需要釐清真相,嘴破指的是「口瘡性潰瘍」,即口腔黏膜或舌頭、嘴唇的黏膜細胞產生白色塊狀的潰瘍。通常好發於孩童、少年,這與維他命B2缺乏症狀,如:口角炎,是不同的疾病或症狀。「口瘡性潰瘍」的產生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通常有以下特徵的人,比較容易發生。Q:有哪些特徵的人,容易得「口瘡性潰瘍」?需要治療嗎?A:首先要澄清一個觀念,「口瘡性潰瘍」不具傳染性,多半也不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如:物理性的傷害,像是過度刷牙、牙醫操作不當、臉頰咬傷等外在因素,使口腔黏膜受損。另外,若牙膏及漱口水含有一種叫「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的成分,也可能促成口腔黏膜潰瘍。此外,「缺鐵性貧血」的人也傾向易有「口瘡性潰瘍」,一些免疫功能疾病或不全者,往往也容易有「口瘡性潰瘍」。例如:對食物麩質過敏的「乳糜瀉」、腸道免疫疾病的「克隆氏腸炎」、HIV / AIDS 患者、免疫功能低落者⋯⋯都是好發族群。當罹患「口瘡性潰瘍」,接受正規的醫療診治才是正確之道,通常是局部性給予皮質類固醇、消炎軟膏,保護黏膜傷口,使其慢慢恢復。Q:那麼……已經嘴破的人,飲食要注意什麼事項,才會加速自身的復原呢?A:已經嘴破的話,飲食原則要補充大量的液體,避免刺激、香辛料的食物,如:辣椒、胡椒、 咖啡因,食物型態以軟質、容易吞食優先,最好避免質地過硬、酥、脆,甚至粗糙的食物,以避免咀嚼過程中,與傷口摩擦。Q:我已經吞了一個星期的維他命B群,真的一點用也沒有嗎?A:如果本身沒有維他命B群缺乏,也沒有特殊的生活習慣如:酗酒、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或者長期純素者及嚴重營養不良,額外補充的維他命B群,一旦超出身體的需求量,多半會流失,對改善嘴破和口瘡性潰瘍來說,實質幫助非常有限。就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相較於妳剛才提到的維他命B2,我這邊看到的資料,反而是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B12,每天1000微克,相當於一日成人所需2.4微克的400 倍以上,在極少數研究,有看到可以改善口腔性潰瘍的情況。但是,因為樣本數過少,所以我覺得還是僅供參考,別預期有太大的改善效果。接受正規醫學診治及調整飲食型態(避免質地過硬的食物),多補充液體,如果疼痛到難以進食,就需要針對局部性傷口,給予皮質類固醇、消炎軟膏的治療,以減少傷口發炎及疼痛,以恢復生活品質為優先考量。本次搜查結論1. 常說的嘴破,即所謂的「口瘡性潰瘍」,指的是口腔黏膜或舌頭、嘴唇的黏膜細胞產生大小不一,白色塊狀的潰瘍。通常好發於孩童、少年,這並非病原菌或病毒感染,不具傳染性,產生原因不明,但多半與免疫系統不全有關。2. 維他命B群缺乏者,如:酗酒、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長期純素者或者嚴重營養不良,才可能發生維他命B2缺乏,產生典型的口角炎、舌炎,甚至嘴唇或周邊產生乾裂。這與「口瘡性潰瘍」不同,所以有關「補充高單位維他命B2治嘴破」一說,推測是以訛傳訛、穿鑿附會的說法罷了。3. 「口瘡性潰瘍」,宜接受正規醫學診治及調整飲食型態(避免質地過硬的食物),多補充液體,針對局部性傷口,給予皮質類固醇、消炎軟膏,減少傷口疼痛,以恢復生活品質為優先考量。書籍簡介營養關鍵32問:破解飲食迷思與不實傳言,蔡營養師的健康生活Q&A,教你這樣吃最健康作者:蔡正亮出版社:遠流出版日期:2019/05/29作者簡介/蔡正亮 ■學歷: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學士 臺北醫學大保健營養研究所碩士 ■經歷: 臺灣營養學會專業會員 高考營養師合格(98年第二次專技高考全國第3名) 經濟部工業局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能力鑑定合格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基礎、進階訓練合格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杏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時報校園記者 ■著有: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 ■粉專:蔡營養師的大搜查線延伸閱讀: 明明沒撞到,身上卻出現「不明瘀青」?中醫師:這3種部位,小心是癌症前兆!
-
2020-06-11 性愛.性福教戰
把性和愛畫上等號?性治療師童嵩珍:性可以愈練愈好,但不是關係的解藥
編按:生病向醫生求診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如果性生活出了問題,該怎麼辦?今(2020)年47歲的童嵩珍是華人世界最早開始投入性治療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多年來經手超過2萬名受性障礙困擾的個案,她說:「其實性和愛是一體兩面,而性功能只佔了性裡面的3成,其他4成關乎心理、3成在關係,彼此都環環相扣。」「我對性的啟蒙算是很早。」童嵩珍說,自己小學的時候就發現哥哥偷藏的色情書刊和A片,躲起來偷偷的看,既害羞又覺得刺激。「那時當然覺得性是不能明說的禁忌,但其中又好像蘊藏了很多樂趣和奧秘,就會對性很好奇。」護理師轉行性治療 一度被誤會性工作者後來她在高雄榮總服務,有次意外看到打著石膏、腳被固定吊在半空中的年輕病患,和來探班的女友忍不住就在床上開始做起那檔事來。「他們雖然有拉上簾子,但因為裡面點了一盞小燈,動作看得一清二楚,就像在演皮影戲一樣。」後來童嵩珍並沒有制止,「只請他們把燈關掉。」「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性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需求,即使是弱勢者、身體有病痛、殘疾也一樣。」之後她一邊上班,一邊就讀性學研究所、真正投入性治療的領域。華人社會向來將性視為隱晦、關起門來才談的事,更遑論有所謂「性治療」的概念。初期她自己成立工作室,甚至被誤會為是某種另類的性服務。「有人來找我諮詢,聊完之後卻看著我說:『咦,就這樣喔?妳光用講的,我怎麼會好?』」焦慮和恐懼 性障礙7成來自心理因素童嵩珍的性治療,是在半年內上6堂課的中長期療程:先從諮詢、檢測了解個案的狀況,最後才搭配實作、訓練或是必要的外力治療。「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35歲、40歲以上的族群才會面臨性功能障礙的問題,但以我們多年做性治療的觀察,有7~8成的個案都屬於心因性,也就是說:是因為心理因素導致性障礙,而不是真正在生理功能上出問題。」童嵩珍說,「性功能障礙不一定和年齡有關,心理的焦慮和害怕,反而是最常遇到的主因。很多人在做愛的時候,經不起挫折,只要一失敗,就覺得萬念俱灰不敢再嘗試,因為害怕又失敗。就像很多人覺得夫妻只要不吵架關係就不會出問題,但問題放著不管,並不會自己解決。」也因此,童嵩珍所做的與其說是性治療,更像是兩性感情諮詢。「性治療其實不一定靠藥物或是手術,如果平常2人關係不好、那性生活也不可能好。」有人跟老婆性事不順,但在外面嫖妓、找小三就沒問題,「講到最後,都是相處關係上出了問題,而這就不是吃藥可以解決的。」「並不是說藥物就一定不好,而是藥物以外的部分,才是我真正想補足的。」童嵩珍認為,「愛無能」,比「性無能」更嚴重。性不是征服 也不是「男性本能」從事性治療10幾年,童嵩珍說,有一個很常見的迷思就是:「性是生物本能。」「很多人以為性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不用學就能無師自通,其實不一定是這樣。我們諮詢的時候真的遇過個案是2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動,然後都覺得對方很奇怪,為什麼你不會?但又不知如何解決。」童嵩珍說,其實性愛絕對需要練習,從挫折中找到可以改善或加強的點,不只可能逐漸改善情況,也會增加過程中的愉悅與幸福感。另外一個常見的迷思,則是認為可以用性「征服」對方,讓對方重新愛上自己,「這種都是A片或是情色小說當中才會有的情節。」「特別是很多男性會把性和愛畫上等號,認為只要自己性能力好,另一半就服服貼貼;性功能有問題,對方就會嫌棄自己。」童嵩珍認為:不是只有到最後一步的交合才是性,雙方的親密行為:愛撫、親吻、擁抱,乃至於言語上表達愛,都是性的一部分。但童嵩珍也不諱言,有些時候性的確是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雙方可能不會想到彼此有多久沒有好好說話,但多久沒有性生活,這是很明顯可以感受到的事。」無性、恐性夫妻求診 挽救瀕臨破碎關係童嵩珍曾經遇過一個對性嚴重恐懼的個案,在他心目中,性是一種暴力或破壞:「他覺得自己如果進入女生的身體,等於是在傷害她,久了他遇到性就產生陰影,當然也硬不起來。最後我們的指導員帶著他的手去接觸老婆的私密部位,他竟然壓力大到當場吐了。」「你一方面覺得匪夷所思,但慢慢引導個案找到癥結點,那個成就感也很大。」她說,有時候性功能障礙只是表象,真正原因往往藏得更深,病人若出於自尊心或是羞於啟齒,還需要治療師抽絲剝繭地「推理」一番,才能找出真正原因。她也曾遇過一對熟齡夫妻,除了剛結婚時意外體外受孕,因為女方有陰道痙攣的問題,從此2人之間就沒有性了,先生也長年外遇。「她一直等到2個小孩都大學畢業了才來求診,我問她為何現在才來?對方回答:現在小孩可以獨立了,我想給自己最後一個禮物,如果還是沒辦法,那我就讓我先生自由、也放過我自己。」最後夫妻倆在童嵩珍的協助下,順利地體驗了第一次完整的性愛過程,太太傳簡訊給她說:「謝謝老師,結婚30年,我們好像現在才成為真正的夫妻,我和老公都哭了。」最大成就感 助人重拾性愛樂趣很多人問童嵩珍為什麼會走上性治療師的路?她笑說:就像有人喜歡生物學、有人喜歡文學,而她就是對性很有興趣,覺得它既充滿奧秘,又奇妙美好。「另外可能就是我個性比較『雞婆』吧,然後愈了解這個領域,就愈想要多做一點什麼。」「如果你看到那些因為無法擁有正常的性生活,或是想要孩子、有生育壓力卻沒辦法圓房,幾乎崩潰的個案,真的會很想幫助他們。」童嵩珍說,在多年性治療經驗當中,個案其實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工作,或是她自己的人生觀。「很多人問我:老師你治療了這麼多性功能障礙的人,妳的另一半一定很幸福囉?但做性治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體會,其實是如果不認真經營彼此的關係、不懂得如何愛對方,最後一定會慢慢影響到其他層面。」對童嵩珍而言,性治療並不只是功能的修復,也是重啟另一段美好的開始。原文:2萬人的故事體會!性治療師童嵩珍:性可以愈練愈好,但不是關係的解藥
-
2020-06-11 橘世代.好野橘
退休投資再想想,你的投資有跟上通貨膨脹嗎?
讓我用老張、老王兩家人,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例子跟大家說明,不同的理財規畫、對產品的認識及觀念差別,會造成怎麼不一樣的結果。其中,這故事人物是虛構的,但所使用的數據是真實的。1959年時,老王和老張兩對夫婦覺得辛苦了大半輩子,決定提早退休頤養天年,於是變賣資產,付清了其他負債。巧的是,兩個家庭都有10萬美元餘款,決定透過理財,增加資產效益,但兩家人選擇的投資工具不同,老王選定的是3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老張則使用美國標普500(S&P 500)的指數基金。老王:穩健獲利卻先甘後苦王太太告訴老王,這筆錢的投資一定要安全,最好是能有保證的,老王心想,依照這個原則,定期存款(CDs)或公債(Bond),是最符合的了。當時,銀行提供的利息大概3% 左右,高品質的公司債(Corporate Bond)利息也不過略高於3%,但老王實在夠幸運,竟然找到了利率8%、30年到期的公債投資,這好比是現在找到了利率13%、30年到期的公債。老王購買的公債屬於固定收入型的投資(Fixed-Income),特性是一旦簽約購買,在這段時間內利率就固定(利率每一天都在變動),所以在這30年中,老王每年都會領到8,000美元的保證利息(10萬美元×8%),而且到期時,可領回當初投入的本金10萬美元。老王心想,該是時候了卻多年的一個心願了,那就是擁有一部凱迪拉克(Cadillac)車子,那時車價是5,455美元,老王用第一年所領的利息8,000美元,付得輕輕鬆鬆,開著這部車子,老兩口徜徉湖光山色,老王滿意極了目前的收入和退休生活。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老王的車子奔馳多年後,終於進了廢車場,老王夫婦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利息馬上就要到手了。老王夫婦已經熟悉凱迪拉克的設計和性能,所以兩人一致決定,還是再買同一種牌子。第二天,兩人興匆匆的出門,卻垂頭喪氣地只開了一部福斯(Volkswagen)的小車回來,因為老王的8,000美元利息經過多年的通貨膨脹後,連付一半凱迪拉克的車款都不夠,老王夫婦實在不能理解,這世界為什麼變得這麼快,快得他們都跟不上,老王說:「看來以前拉風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當年看起來安全又穩當的投資,此刻卻讓他們陷入了經濟上的難題。老張:30年資產大翻身再來看看老張夫婦的遭遇可就完全不同了。老張認為投資注重安全極為重要,但是未來的購買力也要能跟得上時代,要不然日子會愈過愈差,連給孫子們買玩具的錢都沒有,說不定得靠兒子、媳婦的經濟支援養老,老張認為這樣就有失提前退休的原意。有了這樣的目標,老張把錢投資在美國標普500的指數基金,除了第一年從本金提領3%外,第二年起每年從前一年度年底時投資帳戶總額提領3%使用(投資帳戶總額=本金+當年度股利),這個決定讓老王取笑了好幾年,怎麼說呢?因老張第一年只領到3,000美元(這與老王是不同形態的投資,債券利率和股利率是不同概念,公債領取的是固定利息,股票則是根據當年度獲利發放股利,且老張本金會隨股市漲跌增減),這筆錢只夠老張夫婦買一部新的雪佛蘭(Chevrolet)。為此,張太太還埋怨了老張好一陣子,每年收到支票就要囉嗦老張一頓,而且懷疑這個決定是不是錯了。老張很有耐心地說:「太太,相信我,這個投資決定,不會比你嫁給我所做的決定來得冒險。我做過研究,因為物價上漲會侵蝕我們的財富和購買力,股票是一個比較有效的保值方法之一,而且,透過美股的指數基金操作,風險可以降低。」老張認為,股票投資,投資者就是股東,只是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區別,但都可以享受到公司成長的獲利(當然也可能虧損),但整體而言,不像公債或定期存款,只能領取固定利息,公司賺錢了,公債的擁有者也分不到盈餘,因為他們只是借錢給公司或政府,拿點利息罷了!短期投資還可以,長期而言,不是一個很理想的做法。既然是投資,總要給點時間,不是今天投資,明天就會變成百萬富翁,那種方法,以前叫「投機」,現在就叫「飆」!老張覺得投資要的是穩紮穩打,給一點時間,再來印證投資結果。後來,老王車子壞了的同時,老張的車子也壞了,老兩口決定買部新車,老張心想:光是1989年的股利,就有21,210美元(見圖1-2),相當於當年10萬美元的21%,應該有能力給老伴買部多年來她想要的凱迪拉克,以便印證老王夫婦口中的這種好車,結果老張花了22,975美元買下了新車,只從腰包多掏了1,765美元。張太太靠在舒適的椅背,望著窗外蔚藍的天空,和風徐來,心情舒暢,一時興起,拿起了資料,盤算了30年來的投資獲利,令她大吃一驚的是,這30年,光是她提領的金額就已高達23.56萬美元,而帳戶總額還有88.38萬美元,也就是當年的10萬美元本金,已增值到近112萬美元;而老王夫婦這30年所領的總和不過34萬美元(見表1-1),老王退休金還不到老張的一半。老王難過的說:「30年前的10萬美元是多麼值錢啊!現在的10萬美元,老兩口能過幾個殘冬呢?」價格波動並非投資唯一風險上面兩個故事,透露的訊息和觀念,我整理如下,做為參考:1.短期內要動用的錢,或不能承受任何虧損的投資,定期存款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做法。2.可以承受風險或者中長期以上才可能動用的錢,股票投資應該列入考慮。3.股票特性之一,短期而言,就是價格波動要比公債及定期存款來得大,但中長期而言,整體股市必定往成長的方向發展。中長期的投資,不要因為短期的價格波動,而不敢接近股市。4.從我工作上的接觸,我發現有許多朋友,錯把自己所買的公債基金當成股票基金,這是兩個截然不同性質的商品,投資前有必要確切了解自己購買的商品特性。5.美國退休帳戶(IRA 或401K),在正常情形下,59歲半以後才可動用,從年輕到退休有很長的投資時間,最好是以股票或至少一部分股票,作為投資工具。美國居民有所謂的個人退休帳戶IRA或公司提供的401K退休帳戶,資金可投資股市,最大的好處是這筆金額可免扣所得稅,且在股市獲利也可暫不繳稅,遞延到退休領取時再繳,所以有兩項福利──延稅和節稅,可惜台灣並沒有這樣的設計,允許個人可以有退休帳戶投資股市,所以必須讓合法的節稅規畫和個人投資分開進行。6.有數不清的投資人不分情形,將錢全擺在銀行裡,但別忘了,銀行是儲蓄的地方,而不是投資場所。7.投資股票大約有兩種方式:買進個股(Individual Stock)、買進共同基金(Mutual Fund) 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嚴格講,選股是困難度相當高的工作,許多人玩了多年的個別股票,依然沒賺到錢,而績優的股票型基金或足以代表市場的ETF(並非所有ETF 都是穩健的),則是比較穩健的投資工具,值得好好利用。8.「安全」的投資,並不意味著投資結果一定有保障,安全指的是風險承受要適度,過少或過多,都不會有好的投資效果。9.「風險」這兩個字,在財務世界裡,應該是個中性的字眼。沒有一項產品能夠免除風險,人走在路上有被車撞的危險;錢放在銀行,有變薄的風險;錢放在股票有價格波動、甚至虧損的風險。10.老王夫婦最大的錯誤,就是錯把利息的「保證」當作是安全的投資,而忽略固定收入型的投資,如定期存款,只有利息收入,沒有資金的成長,或公債有利息收入和資金成長(當利率下降時),但長期以來擊敗通貨膨脹的效果有限,錢變薄的情形之下,無法有效應對購買力降低的風險。所以,對股票投資有恐懼或不以為然的朋友,應該重新考慮把股票列入投資組合。對風險承受力低的人也不必擔心,資產配置可以解決大部分投資人關心的問題。小辭典:理財常見名詞公債指政府或公司為籌措資金,憑其信譽按一定程序向投資人出具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的一種格式化的債權債務憑證。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一種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產品,交易手續與股票完全相同。ETF 管理的資產是一籃子股票組合,這一組合中的股票種類複製了某一特定指數,本質像基金,但交易方式卻像股票,所以英文名稱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標普500指數(S&P 500)標普500 指數是採用美國500 家大型上市公司市值加權產生的指數,美國追蹤且複製標普500 的基金和ETF很多,其中,ETF管理費大約在0.15% ∼ 0.35%,比一般共同基金的管理費1%∼1.5%相對低廉。此外,還有著名的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包含30 家大型上市公司。原則上標普500或道瓊沒有利息收入,發放的是股利,每家公司決定的股利高低不同,比率不定,例如蘋果公司直到2012年前,長達20幾年沒發放股利。道瓊和標普在不同年代發放不同比率的股利,例如道瓊1980年約有4%股利水準, 2000年後大約維持在2%∼ 3%,股利率不固定,台灣許多績優公司比美國發放的股利還高,大約在4%∼6%。通貨膨脹指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連續性地呈現上漲的狀態。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指的是投資人將自己的資金,交給專業機構操作管理,由基金管理者替投資人獲取利潤的一種投資工具,依投資標的可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債混合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近年基金種類愈來愈多元化。本文摘自《阿甘投資法》,天下文化2020/05/27 出版【更多理財精選延伸閱讀↘↘↘】。打破配息迷思 讓自己好好生活的退休理財術。存了一輩子只剩下一間房 3種方式打造「退休穩定現金流」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6-10 橘世代.健康橘
為什麼貧血不能先補鐵?小心身體越補越糟!
有些人常覺得暈眩,覺得可能是貧血,就買了鐵劑來補充鐵。但其實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鐵攝取不足、基因異常或慢性疾病引起等,演變成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或慢性疾病貧血。以下就來向大家介紹兩種最常見的貧血以及改善方式唷!一、地中海型貧血由於地中海貧血是先天的基因缺陷,骨髓沒辦法製造出品質穩定的紅血球,導致紅血球無法攜帶足夠氧氣給各個器官,也容易受到破壞,比一般人的紅血球少存活了100天左右。我們進一步看紅血球品質不穩定的原因,紅血球中的血色素可分為血基質(Heme)及血蛋白鏈(Globin chain)這兩個結構,鐵質是血基質的主要成分,缺鐵時骨髓無法製造足夠的血基質,稱為缺鐵性貧血,為後天因素造成的,此時補充鐵是有幫助的。但地中海貧血則是天生無法製造出正常的血蛋白鏈所導致的貧血,他們體內的鐵質是足夠的,因此若額外補充過多的鐵時,反而容易有過量的風險,累積在心臟、肝臟、肺等器官內,都會對器官造成損傷!地中海型貧血如何改善?輕度地中海貧血:以均衡飲食為主,不須特別補充鐵質。重度地中海貧血:經常輸血的患者應避免吃太多富含鐵的食物,如牛肉、菠菜、豬血等,可藉由喝茶或咖啡來減少鐵的吸收,但須增加水分的補充。 二、缺鐵性貧血根據衛生署的調查發現,19~50 歲與71 歲以上女性鐵攝取不足,而且比例高達50%左右,當鐵不足時,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它亦是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以下針對一般大眾會有的迷思一起來做個探討。只有女性容易缺鐵性貧血?女生因為每個月的月經,流失了大量經血,尤其子宮內膜異位或肌瘤造成出血量比一般女性高,而容易有缺鐵性貧血;事實上除了月經之外,腸胃道潰瘍、痔瘡流血、胃切除等也會容易產生貧血,所以男性也有可能會有缺鐵性貧血。學齡期的孩童,因為在生長狀態中,需要比一般成年人多的鐵質,若飲食沒有特別注意,容易會有缺乏的症狀和影響;而老年人因為牙齒不好,不好咀嚼肉類食物,造成鐵的攝取也不足,也容易有缺鐵性貧血。貧血會影響記憶力?鐵是製造血紅素的重要元素,如果鐵不足,無法合成足夠的血紅素讓紅血球攜帶氧氣,造成缺氧,而容易有疲倦、頭暈、臉色蒼白、血壓降低、心跳變快、指甲易裂等症狀,甚至是家長們很關心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都會受到影響。缺鐵性貧血如何改善?補充高鐵食物:高鐵食物動物性優於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所含的鐵為血基質鐵,身體較容易吸收,另一種為非血基質鐵,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品中,它需要轉換形式才能吸收,容易受到其他因子影響,所以吸收率較差。可以多吃紅肉,例如牛肉、鴨肉;或內臟類、豬血、鴨血等。建議每天攝取10~15毫克的鐵,若是較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則建議要補充鐵劑。維生素C可幫助鐵吸收維生素C可以幫助非血基質鐵的轉換,所以可以增加鐵的吸收,因此素食者可以多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增加鐵的吸收。可以選擇芭樂、柑橘類水果、木瓜、青椒、芽菜、芥藍、花椰菜等。單寧酸及鈣質會影響鐵的吸收咖啡和茶中含有單寧酸,它會和鐵結合,進而減少鐵的吸收,因此要避免進餐食和餐後喝茶和咖啡。鈣質因為會和鐵競爭吸收的通道,如果想同時補充鈣和鐵,最好錯開來補充,例如午餐注重補鈣,晚餐補鐵,或是在點心時間分開補充,因此額外添加變成高鐵高鈣的食品應避免哦!營養小教室貧血可以細分成許多種類,缺鐵性貧血只是較多人容易患有的。建議若有上述的貧血症狀,應做抽血檢查,確認是哪一種貧血,再對症下藥做補充才是最有效的呦!本文摘自《SuperFIT 極度塑身》【健康精選延伸閱讀↘↘↘】。春天宜養肝!若突然愛吃酸,要注意恐是身體警訊。用藥別輕忽!不良藥物反應可能是自己造成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6-08 養生.聰明飲食
吃了就能增肌減脂?醫師破解高蛋白迷思
「最近大家都在講肌少症的事情。」王太太對著妹妹說,兩人已是年齡50+的姐妹花。妹妹說:「我本來想去健身房運動,不過這一波疫情來了之後,也就不敢去報名了。」「聽說多吃蛋白質就會長肌肉?還是我們要多吃點肉?」「要吃那個蛋白粉啦,我有個朋友在賣,說很有用!」你也聽過這樣的說法嗎?也以為只要吃了蛋白質或蛋白粉,肌肉就會跑出來嗎?請繼續看下去。吃了蛋白質就會長肌肉?大家都想「增肌減脂」,在減重的路途中,若能多長些肌肉,才能拉高基礎代謝率,多燃燒點熱量,達到減脂目的。那蛋白質吃多一點,就自動會長出肌肉嗎?並不是這樣的。 蛋白質很重要,原因在於胺基酸與肌肉、韌帶、關節、骨頭、指甲、頭髮、抗體、酵素等的合成都有關係。當我們吃進多一點蛋白質,身體會擁有比較多的胺基酸原物料,但身體可以拿去做頭髮、做抗體、修復組織,並不會直線跑去做出多一點的肌肉。(有這些症狀,小心缺乏蛋白質!)想要長肌肉,還是需要額外的肌力訓練。在鍛鍊肌肉及肌肉修復的過程中,才能增加肌肉質量。沒有肌力訓練,肌肉不會有獲取胺基酸原物料的需求,無法形成更大的肌肉。並不是只要多吃蛋白質,身體就自動會長肌肉出來。記住,增長肌肉的要件是運動。那喝蛋白飲品應該就會長肌肉?過去蛋白粉是健身者的愛,但這股風潮逐漸吹向普羅大眾,許多直銷公司也賣起了高蛋白補充品。因此有人想知道,如果像上一題所說,食用雞肉、牛肉這些蛋白質不能直接讓人長肌肉,那如果吃的是蛋白質營養補充品呢?廣告上都寫著身體很好吸收蛋白粉這些補給品,圖片也都是練的猛猛的俊男美女,會不會對增長肌肉有點用處?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我們要說的結論了:如果你有在做肌力訓練,喝乳清蛋白會幫忙長肌肉。如果你沒在做肌力訓練,喝乳清蛋白也不會長肌肉。因此,重點還是有沒有持續地訓練。如果你想要避免未來罹患上肌少症,務必從飲食調整,並加上肌力訓練運動,不是一直靠多吃蛋白質或喝蛋白質補充品,就會直接長出肌肉。再次強調,增長肌肉的要件是運動。高蛋白是不是才能減重?很多人會採取高蛋白、低碳水的方式來控制體重。當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減少後,可以迫使身體燃燒脂肪來補足熱量。而且飲食中蛋白質的比例提高時,可以增加飽足感,(想想看你上次晚餐吃牛排時是不是一路飽到隔天,完全不想吃消夜呢)而降低了食用者的飲食量,整體攝取的熱量下降。所以確實高蛋白低碳水的方式是可以降低體重的。不過,不要為了講求超級低碳,而放棄了蔬菜、水果、全穀類,那會很難獲取到足夠的礦物質、纖維、及抗氧化劑,讓鈣離子、鉀離子、鎂離子是不足的。而且當大家刻意減少碳水化合物且吃很多蛋白質時,常常意味著同時吃進太多飽和脂肪,甚至也常常是更多的鹽分(尤其是各種像香腸、火腿、培根這類的加工肉品)!反而提高血中膽固醇濃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想要高蛋白時,同樣要注意食物選擇!如果有實行上的困難,可以先請教營養師或醫師,了解正確的高蛋白減重方式。 目前短期(六個月)內嘗試高蛋白飲食應該是還算安全,但長期來說會不會帶來身體其他的危害,還無法確立。但通常超過六個月以上時,高蛋白飲食帶來的減重效益就大幅降低。你蛋白質一定沒吃夠,要靠蛋白粉?過去只有持續健身,想練肌肉的人才會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但最近大家常常會聽到要多吃蛋白質的說法,也延伸出了「平常人一定都吃太少蛋白質,要靠補充品才夠」的說法。不過根據美國針對介於19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的營養研究,發現其實每人每天平均攝取了100g的蛋白質,這樣並不算少。目前沒看到台灣人的數據,但就算我們通常飲食習慣沒有那麼美國派「American style」,也不需要到每個人都得買蛋白粉補充品來吃的程度。 蛋白粉是很簡單輕鬆的補充品,剛運動完就能補上一杯,而且身體也很好吸收。另外,現在也出現了不少高蛋白的隨手點心,讓大家嘴饞時來個高蛋白解饞。但這些補充品的問題就是會有食品添加物與賦形劑,例如高蛋白棒裡會用上讓食物變得穩定、增稠的食品添加物「鹿角菜膠」,有些研究認為此品會引起體內發炎反應、影響礦物質吸收、腸道損傷。在情況允許下,天然食物較無食品添加物,還是比較好的蛋白質來源。(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而且身體需要各種不同的胺基酸,盡量從各類食物中攝取才有機會得到不同的胺基酸,同時也能吸收到其他的營養素。因此不要把這些蛋白粉補給品當成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蛋白質來源。最好盡量從不同來源,像是魚類、奶類、豆類、白肉等補充蛋白質。另外,身體並不會貯存蛋白質,如果短期內攝取太多蛋白質,仍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增加體內氨氣ammonia的累積。假如你在飲食調整、控制之後,體重真的已經下降了,記得也要同時調整蛋白質的攝取量。原文:
-
2020-06-08 新聞.健康知識+
洗澡吸入三鹵甲烷可能致癌?教授破解三鹵甲烷致癌性
讀者莊先生2020-5-27用臉書簡訊提問:林教授你好,想請問這篇文章表示的吸入三鹵甲烷風險,文章正確性高嗎?洗澡水需要過濾嗎?謝謝你.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08488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18-4-13發表在TVBS網站的文章,標題是:每天都在吸毒氣?腎臟名醫:這種洗澡方式小心致癌!文章的下面有註明【本文摘自/《如何挑選健康好房子【增訂版】:江守山醫師的安心選屋指南》】。我把文章前兩段的重點拷貝如下:每個人家中的自來水都含有一定量的三鹵甲烷,而三鹵甲烷已被證實會致癌,當我們盡情沖澡或是快活的在熱騰騰的浴缸中泡澡時,漫布的水蒸氣裡,可都是滿滿的三鹵甲烷。國科會曾支持吳焜裕教授進行「毒理機制在風險評估的運用及本土化研究」,…他對中部459位民眾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國人終生因洗澡,吸入揮發性有機物質(三鹵甲烷等),每百萬人之中有1.43~56.65人,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我們現在來看上面這段文章到底是有多少真實性。第一,它說《三鹵甲烷已被證實會致癌》,但很不幸的是,這並非事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所發行的致癌物分類專著,三鹵甲烷是被歸類為2B級,而2B級的定義是《對人類有低可能致癌性》,也就是《未被證實有致癌性》。更荒唐的是,《銀杏萃取物》也是被歸類為2B級,而寫這篇文章的江醫師還鼓勵大家吃銀杏萃取物呢!(請看我發表的銀杏能防治失智嗎)。第二,我們來看上面這段文章的三個關鍵詞:《終生》,《每百萬人之中有1.43~56.65人》,及《可能》。先說《可能》好了。這世界上《可能》致癌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想想看,就連豬肉都被歸類為更高的2A級致癌物,那,隨便拋出個《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除了嚇唬老百姓之外,還有什麼意義?(有關豬肉致癌,請看我發表的使用手機,腦瘤風險飆三倍?)。再來,《每百萬人之中有1.43~56.65人》就只是推敲出來的數字,而不是實際測到的。縱然是實際測到的,縱然是用最高的56.65來計算,《終生》《每百萬人中有56.65人得癌》算是高癌率嗎?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每年有十萬人得癌,也就是說,每年每百萬人中約有五千人會得癌。那如果把《終生》算是70歲,每百萬人中就約有35萬人會得癌。那,與35萬相比,56.65算是個可怕的數字嗎?更何況56.65就只是個推敲出來的數字,更何況這還是硬把明明是《低可能致癌性》的三鹵甲烷說成是《證實致癌性》。要知道,游泳池也是會產生三鹵甲烷,尤其是室內游泳池的濃度還更高。可是,很多游泳選手每天在游泳池裡訓練至少兩個小時。這跟每天洗個10分鐘的澡,有多大的差別,您應該算得出來吧。何況游泳訓練是需要用力吸氣,而且是吸的很深。那為什麼從來就沒有《游泳選手癌率較高》這樣的醫學報告?為什麼醫學界還鼓勵大家游泳?為什麼高齡101的郝柏村將軍說他的長壽秘訣是每天游泳?寫這篇文章的所謂的腎臟名醫,到底是以什麼出名?有關這一點,我已經在這個網站發表了十幾篇文章討論,例如診斷攝影等於原子彈爆炸?及咖啡醇是壞蛋?名醫搞錯了。這位所謂的名醫也出書說《水是造成台灣癌症的主要殺手》。他說問題是出在自來水添加的氯會形成三鹵甲烷。可是,《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有一篇顏宗海醫師的文章,第一節的標題是《坊間謠言:喝水致癌的迷思》,其中一句是:「根據國內飲用水水質標準,自來水中的總三鹵甲烷濃度是非常微量的,每公升的自來水不會超過0.08毫克,所以不會有致癌疑慮。」想想看,《名醫》大動干戈出書宣傳的東西,竟會被顏宗海醫師說是《坊間謠言》!臉書網頁文青別鬼扯也說:【一位讓人弄不清楚他到底是醫生還是魚販的商人,整天宣稱生活四周都有致癌毒素,告訴大家要追求「零污染」生活,如今自己卻販賣有毒的咖啡,同時還污衊別人的濾掛式咖啡會產生致癌物質,這就導致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臉書網頁生態綠也說:「違背科學的白袍商人:身為一位醫療專業者,本應以實驗結果為論證、法規調整為手段,這才是一名負責任的科學人。利用醫師身份做生意,卻違背科學方法來製造消費者恐慌、污衊合法業者、擾亂市場信心,這種手段實在玷污了白袍的光環。」《製造坊間謠言》,《整天宣稱生活四周都有致癌毒素》,《違背科學方法來製造消費者恐慌》,這就是這位所謂的名醫如何出的名。再搭上媒體總喜歡用聳動的話題來爭取收視,才會把原本應該是放鬆享受的洗澡,妖魔化成像是在毒氣室裡受刑。原文:洗澡恐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