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搜尋
迷思
共找到
946
筆 文章
-
-
2020-10-03 科別.泌尿腎臟
擔心吃藥「傷腎」有損性功能? 尿路阻塞恐怕才是禍首
男性在40歲上下,漸漸就會開始覺得「尿不從心」,50歲可能就有夜尿頻尿等症狀,這是因老化而有了攝護腺肥大問題。但部分患者擔心長時間服藥,恐怕會傷腎,聯想到會影響性功能,因此就不願意遵照指示。醫師警告,如果攝護腺肥大不治療,可能尿液堵塞到腎臟,最嚴重恐怕導致腎衰竭洗腎。錯誤刻板印象「吃藥傷腎」 不服藥恐導致腎臟衰竭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世鋒表示,部分病患對於長期吃藥有民間迷思,認為長期吃藥會傷肝、傷腎、傷胃等,但經由醫師指示服藥,其實是改善病兆,阻止或減緩慢性病惡化,反而能保護身體器官。例如攝護腺肥大,如果不服藥控制,就有可能發生最嚴重狀況,像是排尿困難導致腎水腫,引發衰竭最後必須終生洗腎。擔心吃藥性功能障礙? 醫師提醒尿路不順反阻礙「性福」部分男性病患常會有相同疑慮,長期吃藥會不會影響性功能?王世鋒解釋,其實在臨床與部分報告能發現,排尿困難與性功能障礙,可能有相對性關係,部分排尿難患者會容易感受到力不從心,但是藉由藥物或相關治療,協助排尿正常後,性功能反而逐漸恢復,攝護腺肥大患者,及早就醫才能有助維持生理機能。王世鋒強調,然而不僅攝護腺肥大,包含脊椎損傷、神經性膀胱、結石等,都可能阻塞尿路,導致排尿有問題。當尿液回堵到雙側腎臟,就很容易發生腎水腫,如果長期不處置,很可能會導致腎臟衰竭,而因腎臟一旦壞損就沒有方法可以復原,最後落得必須終生洗腎才能維持生命。當心「傷腎」而不吃藥,才是真正「傷腎」。腎臟把尿液輸送到膀胱 排除不順就累積在腎盂王世鋒補充,腎水腫正確來說應該是「腎盂擴大」,腎臟的功能是製造尿液,經過腎臟內如同樹枝般分佈的集尿系統,將尿液收集到腎盂,再經過輸尿管輸送至膀胱,最後排出體外,因排除不順暢,導致尿液堆積在腎盂,如同灌水球般將此腎盂擴大代表的是尿液腎盂撐開,才會在影像學檢查中發現腎水腫。王世鋒也說,除了阻塞,另一類導致腎水腫的原因是尿液逆流,通常問題發生在膀胱與輸尿管交接處,一般人的膀胱輸尿管交接處有抗逆流機制,即使倒立也不會讓尿液回流到腎臟,如果交接處結構異常,當膀胱壓力增加(例如排尿時),尿液無法完全排出體外,還逆流到腎臟,導致腎水腫、細菌感染、腎功能受損。★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10-02 養生.聰明飲食
食安迷思破解!反式脂肪0,就能大吃特吃?
在各式垃圾食物之中,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不少人熱愛最具代表性但熱量也超高的洋芋片。不過,雖然如此,卻很容易像上癮一樣,讓人無法抗拒,一口接一口吃個不停,然而,市售部分洋芋片包裝標示反式脂肪為0,是真的沒有反式脂肪嗎?反式脂肪來源有2種 加工製成恐引發心血管疾病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指出,食品中的反式脂肪來源可分為天然存在及加工產生兩類,天然反式脂肪指一般存在於乳製品、牛肉、羔羊肉等,這類共軛式反式脂肪並不會造成健康危害。另因加工製成的人工反式脂肪(非共軛式反式脂肪)是運用氫化方式改變脂肪酸結構,以利提高其穩定性及耐高溫;目前相關科學證據顯示,人工反式脂肪可能具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避免吃進過多人工反式脂肪 適量食用才是關鍵然而,我國從97年起即強制市售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示」中需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104年7月1日更進一步修正為不論天然或經部分氫化的非共軛反式脂肪(酸)皆須標示含量;食藥署表示,可標示為零的條件,經參考各國標準後訂立為「每100公克之固體(半固體)食品或每100毫升之液體食品所含總脂肪不超過1.0公克;或該食品每100公克之固體(半固體)食品或每100毫升之液體食品所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公克。」。因此,就目前部分市售洋芋片反式脂肪標示為0,可能是因製程中已不含有部分氫化的「非共軛反式脂肪酸」或其含量為每0.3公克/100公克以下。但是,為避免攝取過多人工反式脂肪,除參考包裝食品之營養標示外,亦建議消費者適量食用。
-
2020-10-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月餅烤肉怕胖? 教育部示範中秋閃脂4招
今天是中秋節,教育部表示,香甜的糕點、滋滋作響的烤物,其實躲藏不少油脂,大專生應懂得辨別「隱形油脂」,避免假期後站上體重機。教育部指導閃脂四招,包括食物原味最美好,避免醬料烤、食材純天然,避免加工品、高蛋白食物優先選低脂和植物性,以及多吃蔬果。第一是食物原味最美好,避免醬料烤。烤肉建議少油少醬料,可改為食物烤熟之後,搭配個人喜愛的辛香料享用,例如蒜片、蔥花或九層塔等,或者可以生菜包肉片、肉串穿插洋蔥或鳳梨等,增加蔬果攝取,也讓烤料更爽口。若想略加調味,可輕刷少許檸檬汁,或撒上少許如七味粉、海苔粉、辣椒粉等調味粉,提味又不會掩蓋食物原味,質感更加分。第二是食材純天然,避免加工品。許多人愛吃的漢堡肉、香腸及丸類加工品,如貢丸、花枝丸等,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不少油脂以達到較好口感,建議今年挑選烤肉食材,盡可能挑選天然原型食材,可避免吃進隱藏的油脂及調味料。第三是高蛋白食物優先選低脂、植物性。選擇魚肉、蝦子、雞肉、鴨肉或瘦肉或五香豆干等低脂肉或植物性蛋白食物,取代「霜降」、「雪花」肉或「大理石紋」牛羊排等高脂肉品,可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若是帶皮的肉品,可以去除皮、肥肉再去烤,避免油脂攝取過量。時令蔬果是最健康繽紛的配料與點心烤肉很容易忽略蔬果攝取,其實菇類(杏鮑菇、金針菇、香菇等)、絲瓜、洋蔥、甜椒、青椒等,都非常適合燒烤,建議可以多吃;而玉米、玉米筍、筊白筍可以帶皮烤,香甜好吃又不用擔心吃到烤焦物。教育部建議,另可準備蔬菜水果沙拉,並以優格、柳橙汁作醬料,讓烤肉活動更豐盛又健康。教育部表示,為利全國大專校院推動「聰明攝取食用油脂」工作,教育部委託董氏基金會編撰「大專校院推動聰明攝取食用油脂教學資源參考手冊」,期望透過各式活動與課程,讓大專校院學生能分辨隱含高油的食物、聰明選對「好油」、導正不正確的迷思。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比爾蓋茲和李嘉誠都是大股東!植物肉帶動熱錢滾進、引爆話題的魅力在哪?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基於植物原料製成的「植物肉」被視為解決氣候變遷、未來糧食危機、動物福利、畜牧業危害等議題的關鍵,在「Beyond Meat」與「Impossible Foods」2家植物肉公司為首的帶動下,其全球市場不斷擴大,亞洲第二大市調公司「MarketsandMarkets」更預測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2017年10月17日,成立不過9年的植物肉新創公司「Beyond Meat」又迎來一位大股東:積極推動環保概念的奧斯卡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我支持Beyond Meat,因為它的使命是創造出植物性的產品。」李奧納多在聲明中說,「碳排放主要源自畜牧業,從動物肉轉向Beyond Meat開發的植物肉,是降低我們對氣候影響最有力的措施之一。」他補充道,該公司從植物中創造出一種健康、具有吸引力的「肉品」,將成為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協力者。透過短短幾句話,李奧納多的背書讓全世界再次注意到這項產品與它想強調的概念:基於植物、沒有任何動物成分,它是健康的選擇,更是永續的選擇。植物肉市場突飛猛進!2025年市值上看279億美元!早在李奧納多以前,Beyond Meat的投資人就包括世界首富比爾蓋茲、Twitter共同創辦人比茲·史東與伊凡·威廉斯、全球最大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等。2019年5月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後,更一直是華爾街最熱門的股票之一,股價最高曾飆到近235美元、截止2020年7月31日也近126美元。植物肉熱潮引發的滾滾投資錢潮不止Beyond Meat受惠,它最大的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雖然仍未上市,但也已經吸引香港首富李嘉誠、全球最成功的企業創投之一GV等的投資,李嘉誠更對這1億美元的重磅投資表示「非常超值 !」股價與投資人,是最能反應市場前景的標的,引領植物肉市場進程的Beyond Meat與Impossible Foods備受投資人關注,說明植物肉市場的確充滿商機。根據亞洲第二大市調公司「MarketsandMarkets」統計,2019年全球植物肉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21億美元,更預測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以15%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成長!美國頂尖的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更預測,2040年時,市面上銷售的肉品將有25%為植物肉,會成為市場主流。究竟,植物肉憑什麼受到投資人的喜愛,甚至成為全球擋也擋不住的風潮?得先來談談,它到底是什麼。與傳統素肉很像,但不一樣!植物肉受永續議題驅動植物肉與台灣人熟悉的傳統素肉,都是使用植物蛋白原料製成。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認為,就產品本身的邏輯來看,植物肉與素肉可以歸類為同一產品,原料與製程差異不大,「但就產品定位與TA目標受眾,兩者的角色與定位截然不同。」她進一步解釋,植物肉的最終目的是漸進式地替換消費者對動物肉的消費,而這其實也是全球植物基相關產品作為肉食替代方案的共同目標。根據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食糧研究單位的報告指出,「替代性蛋白質」會不斷成長,皆是受到複數推力的影響。全球人口數不斷增長,人們開始對未來糧食供應的安全感到擔憂;動物福利與人道主義興起,人們想減少動物製品的使用;環境永續議題也讓人們尋找更環保的生活方式,並且更加注重健康;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也基於永續、糧食安全議題等一再呼籲人們減少動物性來源飲食。種種推力驅動替代蛋白的發展,當產品推出後,產品取得與使用的便利性、好奇心、飲食型態的改變與科技演變更成為拉力,進一步讓替代蛋白市場崛起,並產生長久發展的動能。由此可見,雖然同樣用植物蛋白製成,但驅動植物肉發展的因素不若素肉與宗教因素掛鉤,而是一種自我選擇的道德、生活型態。曾協助Beyond Meat做開發的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首任全球大使羅揚銘指出,植物肉的目標客群是全體社會大眾,產品也會更加高度擬真,會添加天然甜菜根或其他方式製作血水效果,從各種意義上替代肉類。社群討論、KOL讓植物肉成為流行風潮憑藉產品本身高度擬真的特性、永續理念的結合,植物肉成功吸引了一群投資者。而這些投資者若本身是名人如李奧納多、比爾蓋茲,帶來的不僅資金,也是一波又一波的話題與聲量,讓植物肉的聲量能傳得更遠。同時,植物肉領域也存在系統性的推手。根據食品所研究員孫以倫的「植物肉市場國內消費與與情觀察」簡報,香港的社會企業「Green Monday」就擔任這樣的角色,他們設有負責推廣、分銷、投資綠色食品等不同分工的組織,有系統地引進Beyond Meat、Alpha Foods等植物肉品牌,甚至與加拿大團隊合作推出自有的OmniPork新豬肉系列產品。以亞洲市場開發為主的Green Monday,在短時間內邊將植物肉導入台灣、泰國、香港、中國與新加坡等市場,是帶動亞洲植物肉風潮的關鍵人物。各國食品大廠紛紛搶進!植物肉成投資新寵看好這股植物肉旋風的潛力,全球許多食品大廠也紛紛搶進,透過併購、投資、自創品牌等方式進入市場。與25家大型食品零售商與製造商合作的投資者網絡「FAIRR」發現,全球有40%食品巨頭包括特易購、雀巢、聯合利華、泰森食品等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團隊,進行植物基產品的開發,植物肉也是一大主戰場。全球最大的食品製造商雀巢近年來就積極佈局植物肉,2017年收購了位於美國的植物肉公司「Sweet Earth」以及以色列的「Garden Gourmet」後,近期大動作頻頻。2020年5月,雀巢宣布在中國天津投資1.1億美元打造植物肉生產線,預計年底開始生產;7月,雀巢也在歐洲開始販售Garden Gourmet的植物肉漢堡肉餅「Sensational Burger」,同時瞄準美國與中國市場。植物肉的商機,甚至連傳統肉品加工公司也無法忽視,世界上最大的「JBS」與美國最大的「泰森食品」都建立自有品牌參戰。亞太市場方面,除了Green Monday積極推廣外,中國也於2019年迎來國內第一個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台灣則是在2019年初,由Green Monday與momo富邦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引進新豬肉與Beyond Meat,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傳統素食大廠開始效仿、轉型,並在2020年迎來國內素食廠商弘陽食品攜手代理商三石天合國際推出的第一個植物肉品牌「VVeat」,以及穀物加工大廠鈺統食品開發出具有潔淨標章的「三機」植物肉。台灣的植物肉市場,從消費者到產業鏈,正迎來一場無肉革命!延伸閱讀▶比爾蓋茲和李嘉誠都是大股東!植物肉帶動熱錢滾進、引爆話題的魅力在哪?▶無肉潮話題!誰是植物肉社群話題王?▶誰願意吃下植物肉的第一口?素食者接受度比非素食者更高!▶你是敬而遠之還是想吃吃看?6成以上民眾因「好奇嚐鮮」而購買植物肉!▶要搶植物肉的下一口商機,不能忽視消費者最在意的口味、價格!▶民眾不想花更多錢買「假」肉!未來植物肉價格有望壓低嗎?▶7成營收投入研發!Beyond Meat向全世界證明:想征服植物肉新藍海得靠技術▶素食王國的舊包袱怎麼變跳板?植物肉給台灣的一記警世鐘▶只會賣漢堡?在亞洲推植物肉應該考慮這4大市場課題▶多樣化與在地化,才能助植物肉在亞太區站穩市場!▶植物肉比真肉營養嗎?小心掉入這4個迷思!(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28 該看哪科.婦產科
竹內結子猝逝/產後憂鬱突發難防 醫:第二胎風險更高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輕生辭世,外界猜測可能與產後憂鬱有關。精神科醫師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同,可能前一天好好的,隔天就陷落,且第二胎風險較第一胎高。竹內結子在日本、台灣都有高人氣,今天被發現疑似自殺身亡,享年40歲。她生前結過2次婚,各生一個男孩,第二個兒子今年1月下旬才出生,外界因此推測,她會輕生可能與產後憂鬱有關。婦女身心健康權威、精神科醫師蕭美君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有2成左右產婦可能產生產後憂鬱症,這是常見的產後情緒變化,但臨床發現,此疾在華人文化下常被忽略。蕭美君說,產後憂鬱的主要原因是體內荷爾蒙變化,尤其在產後更明顯。但因產婦產後生活變化、遭遇家庭、婚姻、育兒壓力,甚至也有婆媳問題,很多人因此直接將產婦的情緒視為外界壓力導致,忽略荷爾蒙變化的生理現象。很多人或許不解,產婦迎接新生命,理應歡欣鼓舞,怎麼會憂鬱;或明明前一天還好好的跟家人吃飯,怎麼隔一天就突發激烈情緒、甚至輕生。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一樣,當荷爾蒙擾動很劇烈,產後憂鬱可以突然間發生,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突然發作,也可能一瞬間產生強烈自殺想法,「那是身體因素,不是心可以控制」。產後憂鬱的特質,蕭美君說,患者狀況可能時好時壞,病程拖得很長,有些人可能合併精神病症狀,如出現幻聽,有些媽媽會聽到聲音說「寶寶是惡魔」、「妳是惡魔」等,很多人不敢求助,以為是有心魔或「卡到陰」。蕭美君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孕育第二胎的媽媽比第一胎風險高,顯示此疾並非新生媽媽才會遭遇。在產後2至3週可能就會發病,通常在產後半年內出現,但也有可能拖到一年才發作。就算度過產後憂鬱的嚴重階段,後續也增加焦慮、失眠等風險。產後憂鬱的高風險群,蕭美君表示,除了孕育第二胎的產婦,女性超過35歲以後荷爾蒙分泌下降,因此高齡產婦風險較高。此外,若懷孕前就有憂鬱症、睡不好、容易焦慮、個性壓抑者,或經前症候群嚴重者,也要注意。蕭美君說,台灣目前對產後憂鬱防治的政策可能較缺乏通盤的持續性,雖然孕婦手冊有相關資料,但臨床發現,孕婦幾乎不太會看,因多數在意小孩多於在意自身,導致孕婦身心健康容易被忽略。若借鏡國外經驗,蕭美君表示,因產後憂鬱症與荷爾蒙有關,國際從青少女階段就很重視相關的教育,協助少女們及早辨識身心狀況,認識風險因子,也有助降低突發的產後憂鬱風險。蕭美君說,孕產婦就算意識到情緒問題,可能也因對精神科藥物存有迷思,擔心傷害到寶寶而不願就醫、服藥。但焦慮的媽媽對寶寶的危害大於藥物,焦慮會增加孕育過動、自閉兒的風險,且有很多非藥物的治療可選擇,民眾應正確認知。防治產後憂鬱,蕭美君建議,孕婦產檢時應關注其身心狀況,且產後繼續追蹤;或新生兒健康追蹤時,小兒科醫師也可注意媽媽的狀況,若發現異常,可及早轉介。蕭美君說,很多女性害怕講出自身的焦慮,怕自己不夠堅強,會被笑話。但並不是「為母就一定則強」,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人荷爾蒙變化特別敏感,與意志力無關,也並非特別脆弱,民眾應正確認知,並給予孕產婦更多支持。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瘦肉精美豬叩關 台豬抓住消費者胃不只靠溫體肉
瘦肉精美豬叩關下,正港台灣豬似乎跟溫體豬劃上等號,然而在高溫易腐的食安考量,以及國際產業競爭雙重隱憂下,農業產、官、學都有人強調,屠體評級冷鏈系統是必須要走的路。今年夏天天氣特別熱,一位輔導豬農轉型的學者告訴中央社記者,連不賣溫體肉就怕沒生意的豬肉攤都說,「才賣到上午10點鐘,(豬肉)就有怪味了」。另一位自稱常被前輩罵到臭頭的養豬青農指出,他只要一提到溫體肉的衛生疑慮,養豬界的前輩就會很火大。這位青農說,不只東北亞,東南亞朋友看到台灣傳統市場出售活體拍賣後的溫體肉,在高溫高濕的夏天,凌晨屠宰後運到肉攤,在攤位分切處理賣到中午,一路在沒有環控的常溫下,看了都替台灣消費者捏把冷汗。明年元旦起,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將可以進入台灣市場,台灣豬和美國豬怎麼分別,許多消費者直覺認為,溫體肉就一定是台灣豬。「溫體肉比較好吃」,婆婆媽媽到菜市場逛肉攤挑肉買肉,總以為溫體肉就是當天宰殺,所以風味勝過進口豬,也沒有進口豬的腥味。其實,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台灣豬肉比較不腥,是因為仔豬就閹割,不是因為放血、溫體。出於溫體肉的迷思,有些產業人士擔心在屠體評級、冷鏈系統及全程環控下,屠體已經分切的台灣豬肉,傳統消費者不習慣,傻傻分不清是國產還是進口,會流失客源。然而,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林榮信說,雖說溫體肉體內酵素分解可嫩化肉質,放在攝氏0到4度下4到5天,「也有同樣效果」。台灣豬肉好吃,林榮信分析:「其實跟飼養方式、品種等全套產業運作有關,不是溫體單一因素。」這4年多來,他蒐集屠體瘦肉率、油花掃描數據,著手設計評級運算公式,要讓台灣豬肉肥瘦比、油花分布等有個科學標準的分級,也作為付費給豬農的決價參考。至於溫體肉衛不衛生,林榮信以科學試驗說明,熟成品的法蘭克福香腸,起初每平方公分僅100個生菌數,攝氏15.5度下可保鮮3天才壞,若是100萬個生菌數,1天就會壞掉,可見全程環控非常重要。國際規範甚至要求處理過程中凡是會碰到肉的設備,生菌數最好是零或10個以下,不能超過100個。倡議革新產業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補充,民眾怕吃到瘦肉精,屠體評級可先做藥檢,合格的肉才賣給消費者;現行的活豬拍賣、溫體肉販售,在驗出有問題時,消費者早吃下肚,不易有效把關。朱增宏並說,國內現行的屠宰、運送、處理流程根本不符合國際標準,建議修訂畜牧法、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讓公務員有法源推動屠體評級,或可由台糖試辦,促進養豬產業升級。肉品「屠體評級」及配套的全程環控,在國際間行之有年,不只是低溫,還包含掌控細菌數等,讓活豬先處理成生鮮屠體,再用超音波掃描或是光學探針偵測瘦肉率,以及人為判斷油花分布等進行評級,最後依據評級決價賣給肉販。目前已有宜蘭大學、東海大學、中興大學提供技術協助,在不同屠宰場掃描1000多頭,要邁向2000頭豬隻,做為推動屠體拍賣決價使用。5年前接受建議引進屠體評級儀器的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說,口蹄疫爆發前,台灣豬肉出口日本都做得到這些要求了;又已過23年,「該做了」,不然豬農即使脫離口蹄疫區,想恢復出口日本也不可能。因應瘦肉精美豬將要叩關,青農透露,政府的百億養豬產業基金8大用途,已包含要在嘉義、屏東推動出口豬肉做屠體評級及環控;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不只出口,也會朝內銷市場試辦。當美豬可能挾著低價優勢進軍台灣時,林榮信認為,台灣養豬業不用怕進口競爭,因為實施屠體評級能取得台灣豬肉的大數據,又可回溯,讓整體養豬業精進管理,不斷升級,交易也公平,自然不怕市場開放。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月餅是健康殺手嗎?保健月餅有養生功效?4個關於月餅的迷思,專家替你解答
中秋佳節將至,市面上各式月餅琳瑯滿目。其中,不僅有五仁、棗泥等傳統月餅,還有很多新品種,如無糖月餅、海鮮月餅等。如今,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高油高糖的月餅愈發讓人望而卻步,甚至被一些人稱為「健康殺手」。而被冠以無糖、保健名稱的月餅,成了消費者的新寵。那麼,月餅真的是健康殺手嗎?無糖月餅是否含糖?保健月餅有養生功效嗎?此外,還有傳聞稱,保質期越短的月餅,裡面含的防腐劑越少,真是如此嗎?針對上述問題,請相關專家來解答。迷思一:月餅是健康殺手?真相:平時合理飲食,過節適量吃無妨作為中秋節的“標配”,月餅不僅是一種傳統美食,更是闔家團圓的象徵。不過,由於其餡料高油高糖,一些人吃月餅後,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因此不少人認為“月餅有害健康”。“月餅皮之所以酥軟,餡料之所以香甜,就是因為加入了大量的油和糖,這就是月餅被認為不利於健康的主要原因。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說,傳統月餅的製作材料主要是麵粉、油、糖或糖漿,再加上餡料,包括豆沙、棗泥、鹹蛋黃、火腿等。國家註冊營養師李園園表示,資料顯示,精製糖攝入過多,可能與超重、肥胖、糖尿病、提前衰老、痛風等都有關。世界衛生組織針對成年人每日精製糖的攝入量,提出過相關標準,建議成年人每日精製糖攝入量佔每日糖總攝入量的比例,不得超過10%,若該數值降至5%對人體的益處會更多。而月餅中含有大量的精製糖,食用月餅會大幅提升該比例。同時,月餅中還含有大量的油,它們多是飽和程度較高的棕櫚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等。飽和脂肪攝入過多,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月餅屬於高熱量食物,食用時確實要控制數量。但大家沒必要把它說成健康'殺手',離開食用總量談健康是不合理的,一年只過一次中秋節,只要我們平時合理飲食、勤加鍛煉,過節時吃上一兩塊也無妨。”李園園說。迷思二:保健月餅有養生功效?真相:無特殊功效,鹽分或超標某些月餅廣告稱,其產品中含有燕窩、魚翅、鮑魚等珍貴食材,具有保健作用。更有甚者,一些商家還推出了人參月餅、天麻月餅等高檔月餅。那麼,這類“貴族”月餅真有保健功效嗎?“這些月餅的養生功能,大多是營銷噱頭。其實,它們的營養價值與很多普通食品差不多,而且該類月餅有被污染的風險,鹽分還可能超標。”阮光鋒坦言,鮑魚、魚翅、燕窩等食材,確實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很多平價食材與它們的營養價值相當,越貴未見得越好。更何況,其中只是添加了少量的鮑魚、魚翅或燕窩,能發揮的滋補作用實在有限。同時,若這類食材被不當處理,很可能導致細菌滋生,增加食用風險。此外,為了調和味道,商家很可能在這類月餅中加了很多鹽。過量食用這類月餅,易造成鹽攝入超標,高血壓患者尤其要少吃。迷思三:無糖月餅不含糖?真相:此“無糖”非彼“無糖”因宣稱不含糖、不會導致血糖升高,近年來無糖月餅頗受歡迎,更被糖尿病患者視為福音。事實果真如此嗎?“所謂的無糖月餅,大多只是沒有添加蔗糖,用甜味劑進行替代,但不能說其中一點糖分都沒有。”阮光鋒表示,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俗稱,除蔗糖外,澱粉、麵粉等多醣也屬於碳水化合物。我國營養標籤標準規定,固體或液體食品名稱若要標註“無糖”,其每100克食物中含糖量不得超過0.5克。月餅主要由麵粉、澱粉製成,即使裡面不添加蔗糖,其含糖量也遠高於無糖食品的國家標準。“因此,所謂的無糖月餅其實是商業宣傳,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無糖。”阮光鋒提示道,無糖月餅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熱量也不低,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迷思四:保質期越短,含防腐劑越少?真相:保質期長短不能決定月餅質量有傳聞稱,因為添加了防腐劑,月餅存放8年仍完好如初。很多人也覺得,有些月餅的保質期時間很長,肯定是加了很多防腐劑。因此,一些消費者在選購月餅時,特意買保質期短的,認為這樣的月餅中防腐劑含量少。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對此,阮光鋒解釋道,月餅一般是在常溫下進行運輸及存儲的。口感軟糯的月餅,水分含量通常較高,這就給細菌滋生提供了適宜的環境。為了能在常溫下運輸和存儲月餅,人們就要藉助防腐劑,否則難以保證產品質量。“月餅加多少防腐劑,主要跟它的配料、含水量和成分有關。”阮光鋒說,特別甜的月餅,比如豆沙月餅、五仁月餅,其所含水分少、糖分多,微生物不易繁殖,比較耐存放,防腐劑就放得少,它們的保質期相對長一些。而蛋黃餡、牛肉餡、火腿餡的月餅,其所含水分多、糖分少,這時就需要多放一點防腐劑,它們保質期就相對短一些。所以,月餅保質期長,並不意味著防腐劑加得多,保質期的長短不能決定月餅質量的好壞。(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26 養生.聰明飲食
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雞蛋,幾乎已經是每天人人必吃的食物之一,且大量應用在許多食品當中,包括麵包、蛋糕、布丁..等等,但市面上的蛋種類多元,你知道怎麼挑好蛋嗎?紅蛋一定比白蛋營養?還有哪些蛋的迷思,讓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 徐景宜營養師一次傳授給你。蛋蛋的迷思一:大家說的挑蛋方式都不一樣,到底怎麼挑才正確? A:購買時應挑選蛋殼硬、乾淨、無裂痕及破損、無不正常氣味的。→ 營養師Tip:雞蛋若新鮮,裡頭組織就越稠密,買回去後打出來的蛋越扎實,代表品質越好,可做為下次選購的參考依據。 蛋蛋的迷思二:紅蛋比白蛋營養? 蛋黃顏色不同營養有差?A:錯! 蛋殼的顏色是取決於雞隻品種、飼養方式、飼料種類等等,營養價值其實差異不大;至於蛋黃的顏色則跟餵食的飼料有關,若飼料中含有胡蘿蔔素、紅椒等成分,產出的蛋黃就容易偏橘紅色,因此也並無蛋黃越紅營養價值較高一說。→ 營養師Tip:選購時可盡量挑選優良廠商或有產銷履歷的產品,多多支持在地小農,一些大型的連鎖有機商店都可選購。 蛋蛋的迷思三:蛋雖營養,一天最好只吃一顆,不然膽固醇會過高! A:錯! 《美國2015~2020年最新飲食指南》中已取消每日攝取膽固醇的上限,而且也說明膽固醇的多寡,大約有8成是身體自行製造出來的,只有2成來自於食物。這意謂人體經由吃蛋所產出的膽固醇,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多,沒有顯著影響。→ 營養師Tip:雞蛋是可以快速補充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還富含維生素A、B群、D、E、卵磷脂等營養素,且吃蛋可以增加好的膽固醇。因此,徐景宜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先藉由每年健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要冒然把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跟雞蛋劃上等號。 雞蛋富有多種的營養 評估自身狀況在食用才健康 最後徐景宜營養師提醒,雞蛋雖然富有多種的營養素,但也是有些民眾的食物過敏原,長期攝入食物過敏原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影響腸道健康與免疫力。如何將蛋變成對健康有益的食物,建議民眾可以先瞭解自身狀況,再經由專業醫師、營養師給予個別化的飲食建議,以最適合自己身體的方式攝取雞蛋營養。此外,若擔心雞蛋會造成心血管風險的民眾,則可利用抽血的方式,評估自身先天和後天相關的冠狀動脈硬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數值,更能全方位的照護健康。★原文刊載於此(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撰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營養師 徐景宜)延伸閱讀: 怕膽固醇不吃蛋? 把握1原則就能放心吃 蛋白質吃太多腎臟會受不了? 4種攝取方式都NG 對雞蛋過敏不能接種流感疫苗? 一張圖看懂2020年流感疫苗4廠牌怎麼選
-
2020-09-23 科別.腦部.神經
義大腦中風中心成立 每年救治逾600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
腦中風是國內十大死因第四位!每45分鐘有一人因腦中風死亡!義大醫院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肩負南部地區腦中風急救重任,每年收治約600多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今年成立腦中風中心救治成效卓越,從病發至到院2小時內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比例超過15%,符合適應症接受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比例兩年達100%,且血管疏通率高達71%,降低病人失能風險,治療成效卓著,更於上個月獲得醫策會「腦中風」及「創傷性腦損傷」疾病照護品質認證獎。義大醫院今(23)日舉辦衛教記者會,林俊農副院長以衛福部急診就診統計資料指出,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且30歲以上青壯年發生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高雄地區腦血管疾病每年發生人數就已突破六千多人,為南臺灣人數最多的縣市。其中義大每年就收治了約900多位腦中風患者。義大醫院由於地理位置交通便捷,除了與屏東、台南、澎湖等建立轉診聯防機制外,腦中風中心成立後,更透過優化處置流程、標準化急診中風醫囑、縮短檢查報告產出時間、優化醫病溝通流程等方式,加速患者救治!腦中風中心謝孟倉主任說明,義大在救治腦中風的成效卓越,目前患者病發後2小時內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比例超過15%,6小時內接受藥物、手術比例達30%;甚至近兩年符合適應症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比例更達100%,血管疏通率高達71%,為患者搶救到最佳治療時間、有效降低腦損傷程度。此外,根據院內收案人數顯示,夏季及冬季是南台灣地區腦中風好發的高峰期,夏季以7月和8月最高,9月至10月走下坡後,11月開始上升至隔年2、3月達到最高峰。謝孟倉醫師說明,腦中風的成因多元,除三高等慢性疾病外、溫差亦是重大危險因子!時序接下來就要進入秋冬了,可以預期又將面對腦中風患者增加的挑戰,民眾對於防治腦中風不可不謹慎!謝孟倉醫師強調,腦中風每延誤一小時疏通血管,腦部將加速老化3.6年2,每提早15分鐘接受治療,就能增加4%機率恢復正常活動功能、降低出血機率與死亡率5。因此,腦中風急救的關鍵正是「搶時間」!目前治療方式以「靜脈血栓溶解治療」及「動脈取栓手術」為主,前者採用靜脈血栓溶解藥物(rt-PA)達到治療效果,後者則以手術方式將血栓取出。研究顯示,若在腦中風發生4.5小時內送醫接受診斷,先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可幫助四成患者增加復原機會,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除了院方的即刻治療,民眾對於腦中風的判斷與及早送醫也是關鍵。臨床發現,逾96%腦中風患者於發作時未及時就醫,甚至過半數超過5.5小時才抵達醫院。而發生腦中風後未能及時送醫的原因多為腦中風徵兆認知不足或有錯誤迷思,唯有提升警覺、及早送醫治療,才能有效減少腦中風造成的失能比例,並維持自主的生活能力。
-
2020-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一天超過這量就算NG! 重度飲用者都該知道的攝取觀念
咖啡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飲品,而你每天喝幾杯咖啡?你知道每天該喝幾杯咖啡才好?對此說法眾說紛紜,自稱「咖啡重度飲用者」的營養師、大專院校講師林世航曾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強調,只要每日咖啡因總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也就是每天最多喝1~3杯的咖啡量,再依自己體質及感受適量調整,就不用擔心了!咖啡因分級標示作為衡量指標 依據自己體質找出適合飲用的杯數很多人對咖啡又愛又怕,原因大多來自於錯誤的認知,林世航特地戳破三大咖啡迷思,並彙整出客觀的建議:迷思一:喝咖啡能提神?林世航指出,咖啡因的確會影響與生理時鐘有關的激素,但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皆不同,有人喝咖啡之後會睡不著,但也有人照睡不誤,每個人應當依自己的體質適量飲用咖啡;咖啡因代謝時間大約8小時,且因人而異,若擔心晚上睡不著,過了中午後,就不要再喝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及飲品,或可挑選咖啡因含量較低的咖啡。迷思二:喝咖啡會有戒斷症?林世航指出,重度過量飲用咖啡者,一旦停飲咖啡,很容易出現頭痛和手抖的戒斷症狀,但只需2周就能大幅緩解;建議喝咖啡適量就好,每日咖啡因總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迷思三:孕婦不能喝咖啡?「根據資料顯示,早期胚胎不穩定時,若孕婦過量飲用咖啡,咖啡因攝取量和增加流產率呈正比關係。」林世航舉實證說明,至於坊間流傳咖啡恐導致胎兒畸形的說法,目前的研究資料看來,咖啡因和胎兒畸形尚無直接關聯。而每個人體質不同,孕婦能否喝咖啡,以及懷孕期間的咖啡飲用量還是先請教醫師、遵循醫囑比較保險。延伸閱讀: 喝拿鐵就不怕鈣流失? 真相恐怕恰好相反 咖啡渣別急著丟! 簡單加工還有這5個隱藏版用途
-
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別急著積極治療治足底筋膜炎 釐清原因為首要
近年全民興起慢跑及步行熱潮,這些看似輕鬆的運動,對足部衝擊性非常高。醫師發現跑跳型運動者較容出現足底筋膜炎,所幸九成以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經由非手術性的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改變姿勢,再搭配服用消炎藥物,幾乎都會好轉。足底筋膜為腳底足弓最主要的支撐,主要功能是吸收足部走路跑步時產生之反作用力。當長時間承受身體重量,足底筋膜被過度牽拉或受壓,就可能引起發炎及退化。門診診斷足底筋膜炎時,可藉由觸診尋找腳底痛點。桃園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文鐘表示,據其醫療團隊研究發現,肌肉骨骼影像超音波是確定診斷足底筋膜炎很好的工具,可釐清足底筋膜是否增厚、鈣化或周邊有無水腫現象。談及足底筋膜炎治療,多數人腦中首先想到的是物理治療,如電療、熱敷、超音波等,但開業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鄭融說,面對足底筋膜炎患者,首要任務並非積極治療,第一時間應評估、分類成因,如足型天生問題或穿鞋、鞋型出狀況,對準原因改善,甚至毋須治療即痊癒。拉扯型患者● 改穿「外硬內軟」船型底鞋,降低拉扯。● 使用電療、雷射或超音波,活化細胞。據鄭融觀察,患者多是忍痛好幾個月或年,影響生活才到診間求助,狀況多較嚴重。首先需觀察患者走路過程,小腿阿基里斯腱或腓腸肌腱緊繃,造成踝關節的背屈活動範圍,腳掌恐過度下折,導致足底筋膜拉扯;足弓塌陷也會使得腳掌拉長,同樣會讓足底筋膜長期拉扯。鄭融說,面對拉扯型患者,通常會建議改穿「外硬內軟」船型底鞋,降低拉扯。經評估也可至治療所使用電療、雷射或超音波,但他強調上述治療目的並非止痛,而是增加細胞通透性,讓細胞變活躍、代謝速度加快,促進組織癒合。天生結構瑕疵者● 以貼布將足底脂肪集中到足跟托高,降低壓迫。部分患者是因天生足部結構瑕疵,足部重量分配不均。該類患者隨年齡增加,足底脂肪逐漸擴散,需透過貼布將足底脂肪「掃一掃」,集中到足跟托高,彷彿踩到肉墊,降低壓迫,過程約需貼二至三周,但有些人痊癒後足底脂肪仍會越來越鬆散,就需仰賴足墊分散壓迫。保守療效不佳者●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局部類固醇注射。● 自費高濃度葡萄糖液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增生療法。針對少數保守療法反應較差者,蔡文鐘表示,如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兩個星期,仍然疼痛嚴重,可考慮給予局部類固醇注射。據其多年經驗及研究發現,盲目注射無法精準打到發炎處,局部類固醇注射應盡可能以影像超音波引導的注射,其效果顯著且能降低日後復發率。除類固醇降低發炎程度,蔡文鐘表示,頑固型足底筋膜炎患者也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選擇自費高濃度葡萄糖液注射或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增生療法,加速癒合。台大醫院骨科部手足外科主任陳沛裕表示,目前醫療指引已不建議注射類固醇,因為雖然消炎止痛立竿見影,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一定會復發。害怕打針的患者● 體外震波治療,增加再生能力,修補組織。● 裝有心臟節律器者,不建議使用。針對害怕打針的患者,蔡文鐘建議可考慮自費做體外震波治療,迅速阻斷局部疼痛神經纖維,達到止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局部慢性發炎組織的血管新生,而達成組織修補的作用,對足底筋膜炎有80%以上的療效。但裝心臟節律器者,避免震波干擾儀器,不建議使用。鄭融解釋,許多足底筋膜炎患者拖久了,就會變成慢性發炎,體外震波治療其實是給予患部有限破壞,引發身體第二次發炎反應,增加再生能力,「慢性發炎處彷彿死水,透過有限破壞刺激,可讓讓身體再次察覺發炎處。」因此患者本身癒合能力不能太差。不得不開刀的患者● 頑固型發炎患者,僅占一成。經半年以上治療仍無效,才需要選擇手術。● 以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為主,術後還是可能復發。足底筋膜炎患者多達九成可以透過保守治療改善症狀,非得開刀治療的機會不多。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指出,他的門診中,每年需要以手術治療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只有個位數」,整體而言,僅約一成頑固型發炎患者,經半年以上治療仍無效,才需要選擇手術。長時間足底筋膜炎,嚴重發炎反應恐會產生鈣化現象,以X光照足部側面,會看到如刺的牽扯性骨贅生,造成民眾誤認為足底筋膜炎是「腳底長骨刺」。釋高上強調,骨刺本身只是病徵,足底筋膜炎問題並非因腳底被骨刺刺到導致,不會因去除該骨刺,足底筋膜炎就痊癒。足底筋膜炎傳統手術可分為肌腱切開或筋膜切開、區域筋膜切除術,或是骨片切取術,108年總件數僅69件。釋高上指出,目前台灣足底筋膜炎手術以「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為主,醫師會在患者腳部開一個約一公分左右的小傷口,復原期較傳統方法更快,疼痛感也較輕微。釋高上也指出,為避免足型垮掉,或切除過多筋膜使足弓塌陷,足底筋膜切除術並非將痛點切除,而切開筋膜使其放鬆。許多足底筋膜炎患者對於手術治療存有迷思,他強調手術不能完全解決足底筋膜炎問題,一定要從天生結構或後天生活習慣根本問題改善,不然可能會再復發。撐足弓 非萬能急性發炎期 千萬別用鞋墊鄭融強調,鞋墊雖是處理足底筋膜炎的方法之一,但急性發炎期千萬不可使用鞋墊。他解釋,鞋墊為撐起足弓,多會設計凸起處,但在急性期,鞋墊凸起只會擠壓足底筋膜,造成進一步受損,在門診中常見很多人越墊越慘,他呼籲不能盲目追求撐足弓,建議急性期患者使用足跟墊片。
-
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不能喝咖啡嗎,是中老年人的病? 常見迷思你中哪一項?
迷思一: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病?骨質疏鬆症的患病人群已出現年輕化趨勢,目前骨質疏鬆症的發病人群裡,30-50歲的青壯年已經越來越多。年輕人如出現腰背酸痛、骨關節疼痛等,應即時就診以排除繼發性骨質疏鬆或特發性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包括:1.原發性骨質疏鬆,這類骨質疏鬆發病率最高,主要影響老年人。2.繼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於其它原因,此類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單純補鈣遠遠不夠,還要診治原發病。3.特發性骨質疏鬆,發生於年輕人,包括:青少年骨質疏鬆;青壯年、成人骨質疏鬆;婦女妊娠、哺乳期骨質疏鬆。迷思二:骨質疏鬆是自然衰老造成,無需治療?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一些與增齡相關的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關注的四大疾病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與骨質疏鬆,這些疾病的發生可以說與自然衰老有關,但並非不需要治療或沒有辦法治療。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其中骨質疏鬆即可通過生活方式乾預、補鈣和維生素D,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而減輕疼痛、預防骨折的發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並延長壽命。迷思三:已經骨質疏鬆了,咖啡不能碰?其實不盡然,咖啡中含有咖啡因等多種可對骨骼代謝產生影響的活性成分,咖啡因也會增加尿中鈣質的排泄及促進小腸中鈣質的分泌,且作用是和咖啡因的攝取量成正比,因此長期大劑量飲用咖啡(咖啡因攝入量每天>300毫升,約每天3-4杯咖啡),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所以,對較年長的人來說,若想要喝咖啡,建議一日不超過兩杯,同時注意多補充鈣質。本欄目由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文匯報共同推出(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20 養生.聰明飲食
吃柚子助排便可以減重?當心掉入醣類陷阱! 中醫師揭密大眾迷思
最近門診遇到幾位患者跟我說,醫師,最近柚子盛產,我吃不少柚子超好排便的,這次量體重應該能下降了吧!醫師,柚子吃起來不是很甜,屬於低升糖指數的水果,纖維質含量也高,吃這種水果應該很容易瘦吧? 其實吃柚子只是把柚子的纖維質和水排出去,然後留了一堆糖份在身體裡面;這就像你啃甘蔗一樣,雖然把甘蔗渣全部吐掉了,但其實啃的時候喝了一堆甜甜的甘蔗汁進去,如果不小心吃超量,還是會變胖。 也有很多人覺得,柚子在水果中不算很甜的,而且每100公克果肉的含糖量也不是很高,瘦身中吃柚子應該還好吧?100公克果肉含糖量不算高沒錯,但一顆柚子往往就好幾百公克,不小心吃完一整顆,吃進去的「總糖量」就很可觀了!水果中含的糖,其種類依甜度高低依序為果糖>蔗糖>葡萄糖>澱粉,柚子之所以吃起來沒那麼甜,是因為甜度很高的果糖和蔗糖相對含量較少,但是不甜不代表總含糖量少,柚子還是含有其他醣類的,只要是醣類,不管是較甜的果糖,還是不太甜的澱粉,通通一樣都是1公克就有4大卡熱量。也就是不管吃起來甜不甜,醣類就是每克4大卡。當醣類太多身體就很開心的轉成脂肪儲存了。 那減重中到底可不可以吃柚子?柚子其實是很營養的水果,我個人蠻推薦的!只是份量剛剛好就好!每次吃大約四分之一顆(3-4瓣)大小的柚子(最多三分之一)就行。如果真的很愛柚子,想多吃的話也是可以的,就依照大許4321的飲食原則,把想吃的、愛吃的挪到早上或中下午吃吧。4321的飲食原則:睡前4小時不吃東西,早餐、午餐和晚餐的「營養比例」是3:2:1。來源出處:許淳彰中醫師粉專
-
2020-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零脂或低脂飲食沒有比較健康! 不吃脂肪,小心睡不好、禿頭、顯老還易致病
脂肪是人們誤解最深的巨量營養素 攝取不足不力健康若你去問100個人:「三種巨量營養素中哪一種最不必要?」這100個人都回答「脂肪」的機率是很大的—不過確實脂肪是最有害的一種,但,脂肪攝取量太少也並非是一件好事。對許多人來說,過度強調極低脂的飲食會導致健康出現問題。若有人吃全素或是彈性素食,但卻由於遵循了低脂飲食的建議,而並沒有感覺身體變好,大部分的時候這些人都不會明白問題出在哪裡,於是乎又回頭去吃大量的動物製品,卻沒有察覺他們所經歷的一些問題是由於缺乏脂肪或是低脂飲食所引起的。皮膚乾燥、頭髮稀疏、肌肉經攣、睡眠不好、高三酸甘油脂以及運動耐受力差都是與缺乏脂肪有關的健康問題。對於大部分缺乏脂肪的人來說,多吃健康脂肪、與魚油類似的長鏈Omega-3 脂肪補充品,例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並且少吃加工食品和澱粉類碳水化合物都能夠解決問題。有些人其實只需要攝取更多基本的脂肪酸就好,像是Omega-6和Omega-3都可以。飲食中脂肪不足也會影響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和有益的植化素。種子和堅果都是最佳的高脂肪食物,當你正餐中含有種子和堅果時,所提供的脂肪酸會增加免疫系統的吸收—將大量提升微量營養素與植化素的功效。例如當你在吃以堅果或種子為基底的沙拉時,你會從生菜中吸收進更多的類胡蘿蔔素,對某些營養素的吸收力甚至還能高達10倍以上。一項研究發現受試者在吃完搭配無脂沙拉淋醬的沙拉後,其血液中所檢測出的α- 胡蘿蔔素、β- 胡蘿蔔素、茄紅素含量可說是微乎其微,但是在吃完搭配含脂肪淋醬的相同沙拉後,這些營養素的含量卻大幅升高。 種子與堅果 不該無端背負罵名生的堅果與種子充滿豐富的營養成分,它們含有木質素、生物類黃酮、礦物質和其他抗氧化劑,能保護其中脆弱的新鮮脂肪。同時它們也含有可自然降低膽固醇的植物蛋白和植物固醇,以及強大的韖花單寧(ellagitannins,簡稱ETs)。這些飲食中的多酚類物質具有強效的抗氧化和防癌作用,常見於莓果、堅果以及種子中,其中以從核桃中吸收為最佳。堅果、種子以及酪梨都是高脂肪的食物,但許多不同的研究證據都顯示吃這些食物對健康好處多多。強調從動物性脂肪、加工過的油、以及反式脂肪中攝取高脂肪的飲食會引發許多健康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但從未有任何研究顯示攝取天然、高脂、全植物類的食物會對健康帶來任何壞處。事實上,所有研究都指出吃這些食物有助於提升健康,並認為這類食物應該要成為全面均衡飲食中的重要一環。堅果和種子的平均熱量約為30公克175卡路里,一天吃30~55公克就佔了每日脂肪類卡路里攝入量的15%到30%。此外還有另一項好處:多吃種子與堅果也能提高飲食中的植物性蛋白質;換句話說就是,當你吃進較少動物性蛋白質,轉而用更多植物性蛋白質如堅果、種子、豆類與綠色蔬菜來做替代時,你所獲取的營養就會大幅飆升,進而提升健康。油不該被視為健康食物 對橄欖油的迷思眾多任何油都不該被視為健康的食物,所有的油包括堅果油跟橄欖油都是一樣的,它們100%都是脂肪,並且每大匙就含有120卡的熱量。油的熱量非常高但營養價值卻極低,並且完全沒有纖維的成分可言。在你的沙拉或蔬果盤上澆上幾大匙的油,就等同於多加了好幾百卡不必要的熱量。簡而言之,若想要增加討人厭又不健康的體重,那油就是一個最佳的利器。在植物被提煉成油之前都含有能吸附脂肪的纖維素,但當植物變成你所攝取的油(任何一種油都是)時,這些纖維素卻再也找不到了,而這就代表你所吃進的卡路里全都會被人體快速吸收,並於幾分鐘內以身體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另一方面,當你吃天然種子與堅果時,脂肪反而會在消化道中被固醇、烷醇、以及其他的植物纖維所吸附,不但使消化道吸收的脂肪量減少,並且還會將一些循環在血液當中的有害脂肪吸引到消化道中,隨著糞便排出人體。換句話說就是,你所攝取的這些完整的種子與堅果脂肪,是無法被「生物所利用」的,因此大量的熱量無法被吸收,使得熱量相當的種子與堅果和油相比來說較不易使人發胖。除此之外,它們還富含油中沒有的營養素,能提供人體保護力。請記得當你在正餐中吃進這些高脂肪食物時,它們能幫助你吸收其他食物所含的有益植化素,因此請搭配蔬菜一起食用,特別是可以加進沙拉淋醬裡效果更好。另外最好是生吃堅果與種子,或稍微將其烤一下就好,因為當你烘烤堅果與種子時,食物會因為烤焦而產生致癌的丙烯醯胺,而且蛋白質也會減少,在烘烤的過程中甚至還會產生更多灰分。此外堅果與種子烤得越熟,就越會破壞其中的胺基酸成分,烘烤的過程也會減低食物中鈣、鐵、硒、以及其他礦物質的含量。 令人困惑的蛋白質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 我們被錯誤資訊洗腦,導致狂吃蛋白質,因此我們必須先能分辨事實與迷思後,才能決定哪些蛋白質來源是對身體最有益處的。在過去70年間,大部分學校所使用的營養相關教材都是由肉業、酪農業以及蛋業「免費」提供的。這些產業成功地遊說並影響政府,來獲得有利的法案與補貼,使得每位孩童都被迫接受這些產業的宣傳廣告。產業賣給孩童錯誤的概念,讓他們以為自己需要肉、乳製品以及蛋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至此之後,我們的腦中就一直被植入了不正確且危險的資訊。幾乎每個美國人每天所攝入的蛋白質都超出所需。事實上,美國人平均每日攝取超過100公克的蛋白質,比每日建議攝取量還多出了50%。但我們之中有太多人,包括運動員、健身愛好者、健美選手、節食者、以及體重過重的人都會為了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而選擇吃蛋白粉、喝蛋白飲、以及營養棒。總體目標是要少吃動物製品,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減少來自動物的蛋白質,並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 天然植物性飲食 抗氧化、防自由基遭傷害 若你的生活方式包含激烈且規律運動的話,那確實會需要補充額外的蛋白質,例如阻力訓練與肌耐力鍛鍊都會破壞肌肉蛋白,並且提升我們對蛋白質的需求以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但是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的同時,也會增加與對多餘熱量的需求,因為這樣一來運動時才能有足夠的熱量可以燃燒。但運動同時也會增加我們的食慾,於是乎所攝入的熱量也會隨之提升,使得蛋白質攝取量也相對增加。若我們用各類天然的植物類食物:蔬果、全穀物、豆類、種子與堅果來滿足因為激烈運動而提升的熱量需求,那我們就能獲得所需的精確蛋白質含量。各類典型的蔬菜、堅果、種子、豆類、以及全穀類每1,000卡約能提供人體50公克的蛋白質。請別忘記,綠色蔬菜約有50%是蛋白質,因此你只要多吃蔬菜,就能獲得所需的蛋白質來打造出超級免疫力與抗癌機制。當你的額外熱量是來自於能提升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時,你所得到的不僅僅是蛋白質而已,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劑,保護你受到運動時所產生的自由基所傷害,在這一點上大自然的設計是非常完美的!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喬爾.傅爾曼、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吃出超級免疫力:抵抗病毒、流感、癌症侵襲,後疫情時代的不生病指南》 )延伸閱讀: 地中海飲食最大陷阱在油脂! 營養師條列4點重要關鍵 減肥只吃水煮餐很母湯! 告訴你不瘦的原因...不吃油超NG 
-
2020-09-19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友疲憊吃不下別輕忽 身體發炎恐延誤救命
據統計,超過半數癌友在治療期間會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疲憊等症狀,很多癌友卻不以為意。醫師提醒,這些症狀恐是身體發炎警訊,置之不理可能拖累治療成效。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一項癌友臨床調查,200名接受調查的癌友中,有7成癌友體力下降,另有5成癌友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疲倦等症狀,其實都和身體的發炎反應有關。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失控的發炎反應會導致癌症發生,確診後若持續處於發炎狀態,會導致癌友出現全身性負面影響,如厭食、疲倦、體力與體重下降外,還可能導致發燒、失眠、疼痛、肝功能下降等,甚至可能因為身體無法良好代謝化療藥物,產生藥物中毒反應,影響治療成效。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孫麒洹指出,根據臨床觀察,多數癌友即便出現上述發炎症狀也不以為意,有人甚至誤信迷思,認為以低醣飲食就能餓死癌細胞,都會導致嚴重營養不良及併發症機率,拖累治療成效及存活率。不過,即便知道身體發炎會影響治療,多數癌友仍很難透過症狀掌握自身狀況,這時不妨透過「炎值」計算,搭配6大臨床症狀自我檢測來管理發炎問題。王照元說,癌友每次回診抽血時,都會檢驗嗜中性白血球數與淋巴球數,兩者相除若大於3,就代表身體有發炎現象,數值愈高代表發炎症狀愈嚴重,恐影響平均存活期,炎值低的患者有7成可存活超過40個月,炎值高者僅剩1成。6大檢測標準包括食慾不振、體力下降、體重下降、感到沮喪、有疲倦感以及炎值大於3,癌友若符合3種以上症狀,代表身體可能正在發炎,應盡快和醫師、營養師討論營養介入。基隆長庚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林奕岑表示,很多癌友常一股腦補充單一營養素,卻忽略對熱量、營養組成需求與一般民眾不同,建議謹記「5好」口訣,高熱量、高蛋白、適醣、適脂及魚油,打造最佳抗癌體質。林奕岑強調,熱量和蛋白質可幫助組織修復與肌肉生長,儲備治療所需的體力和抵抗力,魚油則是因含有EPA脂肪酸,有助改善發炎狀況,降低併發症機率。
-
2020-09-18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友飲食五迷思 醫:吃錯炎值高40個月存活率恐僅一成
癌症治療期間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許多癌友對飲食存有迷思,營養不良、免疫力不佳持續發炎,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40個月存活期來看,炎值低患者,近7成可以存活超過40個月,然而炎值高患者,僅剩不到1成。基隆長庚醫院營養科林奕岑營養師說,其中最常見誤以為罹癌治療期間需要吃清淡,但其實治療期間需要適時補充肉類,保持體力,為了維持免疫力,人體需要大量生成白血球紅血球,蛋白質量也需要高一點。「清淡應該是治療完成後的飲食重點。」癌友營養迷思之一是「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但林奕岑說,癌友對於熱量、營養組成、抗炎EPA等需求都與一般民眾不一樣,所以只補充單一營養是不夠的,市售的高蛋白粉通常熱量較低,不符合癌症患者營養攝取。林奕岑建議,癌友的飲食重點是「高熱量、高蛋白」治療需消耗大量體力與熱量,癌友每公斤需攝取30大卡以上;高蛋白質部分,癌友需攝取常人1.2至1.5倍蛋白質,維持體重肌肉質量。另外,癌友也會誤認為低醣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但林奕岑強調,減少醣類攝取只會餓到正常細胞,造成體力不足無法繼續治療,據國內研究發現,當醣類低於40%總熱量(低醣)、高於70%總熱量(高醣)飲食皆會增加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強調均行飲食才是王道。因此也完全不贊成療程中的癌友選擇超低醣類攝取的生銅飲食,防彈飲食正夯,不少癌友會被身旁的親友說服開始嘗試,但林奕岑說,低醣類高脂肪會造成癌友食慾降低,不例癌症患者於營養素的充分攝取。還有一個常見迷思是「只要是Omega-3都可以抗發炎」,林奕岑說,Omega-3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含有兩種營養素EPA和DHA,各自功能不同,但研究發現,魚油EPA對於癌友抗炎效果,一天兩克能幫助感善發炎,降低治療副作用。
-
2020-09-16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HPV與HIV傻傻分不清楚! 泌尿科醫師列HPV常見3迷思,你中幾個?
HPV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無所不在,80%的人終其一生有機會感染HPV,與男性更是息息相關。調查指出,台灣男性對於HPV的認知度偏低,其中HPV又以36-40(37%)及41-45歲(32%)的熟男認知度最低;此外,約有3成男性HPV與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傻傻分不清,雖然兩者都會透過性行為提高感染風險,但前者是可透過施打疫苗預防,後者則為引發愛滋病的病毒;對此,台灣男性學醫學會主張男性預防HPV三關鍵──「安全性行為」、「依醫囑施打HPV疫苗」並主動「諮詢專業醫師」。 HPV並非只會透過性行為傳染 男性目前尚未有常規項目可篩檢許多人對HPV仍有錯誤的迷思,認為HPV僅與女性相關,或是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感染,輕忽感染HPV的風險。據調查顯示,約4成台灣男性並不清楚單一性伴侶仍有機會感染HPV,約3成熟男認為HPV只會透過性行為傳染而輕忽了感染HPV的風險,雖然性行為是HPV的主要傳染途徑,然而也有可能因生殖器接觸到附有HPV的物品而感染,且有別於女性可透過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目前在台灣尚未有針對男性的常規檢查項目來篩檢HPV。 男性感染HPV難察覺 由手術治療未施打疫苗者仍會復發研究指出,除了感染初期症狀難以察覺,男性在感染HPV後,較少產生抗體,以至於重複感染、無法自行將體內病毒清除,則有可能引發癌症。HPV詭譎多變,約有100多種型別,約有40種會感染生殖器,其中生殖器疣(菜花)傳染力高,約高達9成為HPV 第6, 11型所感染,傳染力高達75%,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未施打疫苗者即使經由手術治療,仍有25%面臨疾病復發。 九成沒有疫苗防護前3大原因有這些 主動諮詢醫師預防HPV 另外,調查提及,台灣男性有超過九成(94%)男性未施打HPV疫苗,其中又以36-40(97%)及41-45歲(96%)的熟男未施打比率高於所有男性平均。未施打的前三名主因為「不知道男性也可以接種HPV疫苗」、「不清楚諮詢科別」,「認為自己不會罹癌,不需要接種疫苗」,顯見不少男性對HPV預防知識仍相當不足。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強調,根據研究,在台灣,常見感染的高致癌HPV型別有16、18、52、58型等,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分別為2價、4價和9價,呼籲社會大眾諮詢醫師,不分男女,應攜手預防HPV,保護自己也保護另一半。 延伸閱讀: 非性行為才會染HPV! 醫揭公共3危險地方 男性染HPV多無徵兆! 性生活前「這件事」很重要 
-
2020-09-13 科別.心臟血管
有高血脂卻不想吃藥 中年男猛吃麥片下場讓醫師嘆氣
40多歲中年男子有高血脂問題又不想吃藥,聽信網路傳聞猛吃麥片,血脂不僅沒降、尿酸還飆高。醫師表示,聽信偏方的後果往往得不償失,呼籲以藥物治療搭配飲食、作息才是正道。根據國健署民國102年至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民眾高血脂盛行率高達22.8%,平均每5人就有1人血脂超標,推估全台高血脂患者恐有超過500萬人。網路上各種降血脂偏方滿天飛,有傳聞指出,捐血不僅可增加新陳代謝,還能大大降低血脂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近日發文闢謠,以一名65公斤、總血量5000毫升的成人為例,捐血每次最多捐出500毫升,可能只能帶走約1公克脂肪,且新生的血液仍會從身體各處組織帶出血脂成分。國健署表示,如果捐血人本身血脂肪過高,血液可能含有大量白色油脂,又稱乳糜血,這些捐出的血液恐怕無法使用或需特殊處理,也會增加受血者血管阻塞風險。除了捐血,吃麥片、喝綠茶也是常見降血脂迷思。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今天接受媒體電訪時坦言,這些做法都沒什麼效,喝綠茶頂多降低一點點壞膽固醇,吃麥片有機會降個5%到10%,但麥片會使尿酸升高,恐增加痛風風險、影響腎臟功能,若又以全脂牛奶搭配麥片,更是得不償失。王宗道說,2、3年前國內興起一波吃麥片風潮時,他就曾收治一名40多歲中年男性,由於血脂偏高又不想吃藥,索性以麥片取代主食,結果幾個月後回診,不但血脂沒降多少,尿酸反倒飆高。想降低血脂,吃藥絕對比吃任何食品、健康食品來得有效和安全,王宗道強調,藥物都經過長時間研究,長期下來可以降低肝、腎等內臟膽固醇、讓血管恢復健康。「蛤,醫師,可是吃藥會傷肝。」王宗道說,說起吃藥,這是多數患者第一時間的疑問,也是常見的錯誤觀念。根據研究,高血脂患者用藥後,短期內肝指數上升的個案不到2%,另因長期以藥物控制膽固醇,肝臟的膽固醇會降低,肝指數也會逐漸降低,同時減少心肌梗塞風險,才能真正讓人延長壽命。王宗道呼籲,血脂偏高的民眾若沒有血管疾病,可以先在3到6個月內嘗試飲食控制、減輕體重,若不見成效或本身有血管疾病者,則建議就醫用藥治療,才有機會讓血管恢復健康。
-
2020-09-13 養生.聰明飲食
讓你提早老化又傷身 營養專家:吃錯蛋白質反而不健康
【文、圖/摘自高寶《吃出超級免疫力》,作者喬爾‧傅爾曼】我們被錯誤資訊洗腦,導致狂吃蛋白質,因此我們必須先能分辨事實與迷思後,才能決定哪些蛋白質來源是對身體最有益處的。▎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在過去七十年間,大部分學校所使用的營養相關教材都是由肉業、酪農業以及蛋業「免費」提供的。這些產業成功地遊說並影響政府,來獲得有利的法案與補貼,使得每位孩童都被迫接受這些產業的宣傳廣告。產業賣給孩童錯誤的概念,讓他們以為自己需要肉、乳製品以及蛋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至此之後,我們的腦中就一直被植入了不正確且危險的資訊。幾乎每個美國人每天所攝入的蛋白質都超出所需。事實上,美國人平均每日攝取超過100 公克的蛋白質,比每日建議攝取量還多出了50%。但我們之中有太多人,包括運動員、健身愛好者、健美選手、節食者、以及體重過重的人都會為了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而選擇吃蛋白粉、喝蛋白飲、以及營養棒。總體目標是要少吃動物製品,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減少來自動物的蛋白質,並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若你的生活方式包含激烈且規律運動的話,那確實會需要補充額外的蛋白質,例如阻力訓練與肌耐力鍛鍊都會破壞肌肉蛋白,並且提升我們對蛋白質的需求以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但是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的同時,也會增加與對多餘熱量的需求,因為這樣一來運動時才能有足夠的熱量可以燃燒。但運動同時也會增加我們的食慾,於是乎所攝入的熱量也會隨之提升,使得蛋白質攝取量也相對增加。若我們用各類天然的植物類食物:蔬果、全穀物、豆類、種子與堅果來滿足因為激烈運動而提升的熱量需求,那我們就能獲得所需的精確蛋白質含量。各類典型的蔬菜、堅果、種子、豆類、以及全穀類每1,000 卡約能提供人體50 公克的蛋白質。請別忘記,綠色蔬菜約有50% 是蛋白質,因此你只要多吃蔬菜,就能獲得所需的蛋白質來打造出超級免疫力與抗癌機制。當你的額外熱量是來自於能提升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時,你所得到的不僅僅是蛋白質而已,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劑,保護你受到運動時所產生的自由基所傷害,在這一點上大自然的設計是非常完美的!請看以下頁列表,表中標出了下列食物的熱量以及蛋白質含量。考量到一般人體一週最多只能增加約450 公克的肌肉量,這也就是肌肉纖維能將蛋白質轉化為肌肉的上限值,任何超過此上限的蛋白質就只能轉化為脂肪而已。儘管運動員比起久坐的一般人對蛋白質的需求更大,但這些多餘的需求很容易就能從飲食中獲得滿足,使用蛋白質補充品不但浪費錢,而且也不健康。攝入超過身體所需的蛋白質不是一件小事,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而是會讓你提早老化並且造成嚴重傷害的。你用不到的多餘蛋白質並不會以蛋白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而是會轉化為脂肪,或是經由腎臟來排除,透過尿液排除掉過多氮的同時也會過濾出骨頭中的鈣和其他礦物質,造成腎結石。另外,植物類食物是鹼性的,但動物製品卻是酸性食物,會需要利用胃裡大量的鹽酸來消化它們。在吃完高蛋白餐後,血液中的這股酸潮也需要體內同等強度的鹼性反應才能將其中和掉。我們犧牲了骨頭中的礦物質,將其溶解成磷酸鹽與鈣才換到了所需的鹼性反應,這就是骨質流失的初步情況,最終則會導致骨質疏鬆。我們的高鹽分飲食也會使骨質加速流失到馬桶中,而過度刺激骨骼的代謝率則會加劇骨骼的分解與重塑,造成骨質疏鬆以及其他組織鈣質沈澱的狀況。能強身健體、加強骨骼密度、增加肌肉的是運動本身,而非吃進多餘的蛋白質。當你用人工的方式過度地攝取多餘的動物製品來刺激生長時,你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確實會升高,但是同時也會增加體脂肪含量。我必須警告各位,當身體質量指數越高時,儘管所增加的身體質量絕大部分是肌肉,也是會容易早死的。體型龐大的足球員提早出現心因性猝死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 倍以上,其中有許多人是活不過50 歲生日的附129。從這一點看來,使用補充品與類固醇來促進肌肉增長並不算是明智的決定。過多的身體質量,甚至是過度攝取高蛋白的動物製品而使得肌肉發育過度,是晚年罹患心臟病或是其他疾病的風險因子。我們判斷身體健康與否的標準不在於體型,而是必須要以針對嚴重疾病的抵抗力、活得長壽的潛力以及晚年是否能保有充沛的精力與活動力為準。當你想要為了健康而運動、吃得更健康的時候,你的其中一項目標就應該是要減少而非增加動物製品以及動物性蛋白質的數量。
-
2020-09-12 養生.聰明飲食
長期吃素會導致身體虛寒? 多吃5類隨手可得的食物改善手腳冰冷
茹素不僅是潮流趨勢,更是促進健康的最佳方式。農曆七月到,民間的「鬼月」,在佛教中卻是很特別的孝親與吉祥月,大林慈濟醫院維持多年的傳統,選定本月25日晚間在醫院大廳舉辦祈福會,在獻燈、果、花中揭開序幕,莊嚴的供佛儀式後,由營養師們以逗趣的小品分享「蔬食健康吃」的觀念。 素、葷食最大差異 在於蛋白質來源不同 營養師黃靖琇分享,素食和葷食主要在於蛋白質來源不同,豆類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只要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吃素更健康。擔任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的林名男副院長則補充,很多病人擔心吃素會營養不良,其實是迷思,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證實,吃素有益健康;此外,林名男副院長的研究也顯示,素食可以減少3成高血壓、糖尿病發生率,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發生率,好處多多。 吃素好處多 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降低飯後血糖 心臟內科李易達醫師吃素已20幾年,他分享,吃素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好處包括富含抗氧化、抗發炎成分,含較少的飽和脂肪酸,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含較多的膳食纖維,可降低胰島素抗性、降低飯後血糖,還可增加血管擴張成分(一氧化氮)、減少血小板凝集等。 吃素不會讓體質變寒 挑對食物就沒問題 中醫部葉明憲醫師從11年前發願吃素至今,他指出,很多人擔心吃素體質會太寒,但其實素食寒涼溫熱的食物都有,只要挑廣泛性食物來吃,就不會有問題,若擔心太寒,可以多吃有辛味的東西,如薑、堅果類、胡椒、八角、茴香等,都有所幫助。而家醫科葉昌明醫師分享許多吃素的名人如拳王阿里、網球名將娜拉提洛娃、愛因斯坦、愛迪生都是素食者,還有德國大力士PatrikBaboumian,吃素後仍頻創紀錄,表現優異,證實吃素對健康有益。(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吃素也會得脂肪肝 這2樣都是地雷 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密切相關! 吃素降三酸甘油酯? 別傻了!3習慣是大元凶
-
2020-09-11 養生.聰明飲食
壽司店也常用!煮白飯「加一味」 米飯香甜更晶瑩剔透
米飯是許多台灣人的主食,煮飯雖然不難,但要如何將飯煮得好吃可就是個學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方式。近日就有日本媒體分享,如何讓白飯在外觀和味道都明顯升級的秘訣。根據日本媒體「Citrus」刊登的文章,該網站編輯部實驗,只要炊煮前,以「兩合米(一合容量約等於一米杯)」對「一小匙蜂蜜」的方式去煮,煮出來的飯就會更加香甜好吃。該網站還放了比較圖,可以看到照片中,沒加蜂蜜的米飯較無光澤,有加蜂蜜的飯則更為晶瑩剔透。Citrus編輯部分析,在蜂蜜中的酵素可以分解澱粉,將其轉化成糖分,藉此增進白米的甜度。許多壽司店也都會用這招煮飯。實際試吃之後,確實也感受到米飯中的甜味更加突出。台灣過去有著「蜂蜜加熱後有毒」的迷思,不過食藥署曾表示,蜂蜜加熱確實會產生HMF值,但臨床實驗並未證實HMF值對人體有害。現在也有許多說法澄清,蜂蜜加熱後「不會產生毒素」。因此在下次煮飯時,可以嘗試加點蜂蜜,看看是否更能提升風味喔。
-
2020-09-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葡萄糖胺治關節退化、吃銀杏治記憶力差?藥師親揭:6大營養品盲點解析
針對保健食品的選購,微笑曾經與大家分享過許多相關的文章,本周微笑將族群鎖定在銀髮族,談談目前他們在購買營養品的盲點與問題。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 面對身體代謝機能的轉換及社會結構因素,許多銀髮族會藉由保健食品補足日常營養不足或保健所需,但往往也面臨挑選時的困惑及盲點,微笑例舉以下常見幾點迷思,希望能協助大家釐清觀念。 1.成分含的愈多愈好?不少銀髮族挑選保健產品時,總希望成分種類愈多愈好。事實上,「如果一個產品的成分種類愈多,相對的,各種成分的含量就鐵定愈少!」為什麼呢?例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拿一般膠囊可以添填1,000毫克的物質(通常有特定比例必須添加賦型劑),如果該產品僅含3種成分,那扣除賦型劑,若成分均分,可能每種成分各300毫克。但倘若該配方共含10種成分,是不是一定有的成分多,有的少,甚至變成「樣樣通,樣樣鬆」的笑話。所以微笑建議民眾,不是成分種類愈多愈好,配方有符合自我需求即可,並仔細審視自己需要的保健成分含量是否足量。2.覺得記憶力下降了才吃銀杏根據2002年與2008年發表於國際的人體實驗研究指出,銀杏無法減緩老人認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對加強記憶、語言、注意力及其它腦部功能都沒有任何效果。事實上銀杏的主要功效成分為Ginkgoflavon(類黃酮類物質)、Ginkgolide A、B、C、M(二萜類化合物)。黃酮類物質(Flavonoid)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進而保護腦神經細胞對抗氧化壓力以及降低神經細胞受損。Ginkgolide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劑,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另外,類黃酮物質能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與脂氧化酶(lipoxygenase),而增加血液的流動性,達到改善末梢血行障礙(ex.間歇性跛行)及腦血管循環不良等問題。簡單來說,銀杏就是抗氧化與促進血液循環,但其對於常見「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降低沒有幫助,所以才在國際研究上沒有改善的效果。或許應該這樣定位「銀杏對預防老人痴呆」有幫助,但吃了不一定有效,因為其對乙醯鹼膽濃度沒有提升的作用。而銀杏適合什麼人吃呢?事實上銀杏偏向預防的作用,要是覺得腦力已衰退再補充,通常效果不佳。但有一種族群效果不錯,就是年長者且記憶力尚未退化或血液循環差且時常覺得頭昏昏(但沒有貧血的狀況),抱怨最近開始記憶不佳者,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不佳者,研究顯示,補充銀杏確實可以增加腦部的血循。 3.膝關節酸痛,買葡萄糖胺來吃葡萄糖胺(Glucosamine)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一種胺基醣類,是合成葡萄醣胺聚醣(Glycosaminoglycans,GAG)的前驅物,GAG是關節液的主成分,可以提供關節組織營養,修復受損的軟骨組織。但葡萄萄胺應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效力上,一直都有所爭議,尤其是在比較近期的研究,則紛紛顯示無效的結果,從2008到2013年相關的治療指引都不建議使用葡萄糖胺來做為骨關節炎的輔助治療。原因也有可能與人體老化過程中,身體利用葡萄胺糖製作關節內大分子玻尿酸的能力也逐漸下降有關,所以補充葡萄糖胺的效果,可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如果等到年紀愈大了,察覺關節退化引起酸痛,才服用葡萄糖胺,通常效果不佳。4.以為糖尿病專用營養品能降血糖市售標榜糖尿病適用的營養補品,都是強調低GI(服用後,造成血糖起伏較小),但不是幫助降低血糖值,正確的使用方法為取代正餐或當點心使用,切忌服用正餐後,再服用一份成人糖尿病奶水,如此血糖一定爆高,控制不佳。 5.預防骨鬆,鈣片就是要選吸收度高的目前標榜吸收度較高的鈣片,其鈣離子含量通常較低(例如檸檬酸鈣、胺基酸螫合鈣,因為分子量較大的關係,所以製成鈣錠時,實際鈣含量會偏低),如果要製成一粒鈣含量300毫克以上的鈣錠,則其體積勢必不易吞服,尤其對於銀髮族群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選購鈣補充品,有的標榜溶解度高、有的標榜快速崩散、有的標榜吸收快,事實上只要胃酸分泌功能正常,沒有長服服用抑酸劑者,吃哪種鈣,都差不多,因為綜合加入「鈣離子含量百分比%」與「吸收率%」,以長時間來說,這些不同鹽基的鈣製劑,實際吸收進入人體的鈣離子量是差不多的。挑選鈣片時,首先要看清楚產品「鈣含量」,同樣標示500毫克的鈣補充品其鈣離子的含量,很多鈣補充品所標示的是「鈣化合物」而非「鈣離子」的劑量,鈣化合物會隨著分子量大小而含有不同比例的鈣離子。再者,碳酸鈣需要胃酸的作用,才能分解出離子鈣。所以針對胃酸分泌不足或常期使用胃酸抑制劑或胃藥者,建議選用非碳酸根的鈣製劑。最後記得,不要一次吃大於500毫克劑量的鈣片,因為人體對鈣質的單次吸收高峰約在500毫克,超過500毫克以上,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力會下降。6.別人吃的好,就買來吃吃看不少銀髮族服用特定保健食品,是聽朋友介紹或廣告宣傳而抱著嘗試的態度去服用。事實上未經過專業人員判斷而自行購買保健食品服用,猶如拿自己的身體當白老鼠來實驗,若瞎矇猜中微笑真的誠心為你高興,若非...。大家都知道魚油對心血管疾病的好處,尤其對於血脂偏高的民眾,但許多人不知魚油能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TG),但卻有可能造成低密度膽固醇(LDL)上升,消費者往往衝著「魚油可以幫助調整血脂肪…」就囫圇吞下肚。再舉個事件,素食主義者常因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2而產生貧血的現象,看到廣告補充鐵質能「補血」於是不斷購買含鐵質量高的產品來服用,而造成便祕及腸胃的副作用。所以微笑藥師建議,購買保健食品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本文獲廖偉呈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常見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摸摸你的脖子,你也有「富貴包」嗎?小心胸悶、心悸、自律神經失調....美國脊醫博士:改善靠這三招
-
2020-09-04 橘世代.好學橘
為什麼90%火場命案死於5樓以下?消防員親授關鍵防災策略
「萬華50年公寓冒火 煙囪效應釀5死」、「名醫賴文德住家大火 婿女外孫5口相擁亡」、「台南磚造平房惡火 祖孫三代4死」2020年火災命案層出不窮...如何真正有效預防火災,著有《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作者蔡宗翰專文解答:今年5月,高雄市三民區也發生一起五層樓透天厝火警,現場從2到5樓火舌濃煙不斷冒出。消防局動員大批救災人車全力搶救、架設雲梯救援,並深入屋內搜索。經一番搶救後,七人全數救出,但其中五人已無生命跡象,送醫均宣告不治。面對火災的來臨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然而又該如何真正的有效「預防火災」呢?透天厝火災發生率、死亡率均最高透天厝的空間形式面對火災,本來就有很高的災害風險。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四小時就發生一次火災。每年建築物火災的統計中,獨立住宅火災發生次數第一名,占約四成多,集合住宅火災第二名,占不到兩成。一個更驚人的數據顯示,火場的罹難者,有超過百分之九十,是死於五層樓以下的建築物,也就是透天厝、鐵皮屋及磚造平房等。消防法令規定,六層樓以上及一定規模的建築須依法「落實防火管理制度」及「裝設消防安全設備」,如此不只可以強化安全體質、防護建築物,也能夠提早偵測火災的煙與熱,發出警告,提醒人們快點逃生。而一般五層樓以下的住宅,並沒有法令強制要求。預防勝於治療重大傷亡火災後,每每看到媒體記者們迅速下了死亡原因是「鐵窗阻逃」、「沒裝住警器」...等新聞標題,不能說不對,但總感覺太過倉促、太過簡單化了。事實上,從無數火災案例歸納,任何一場造成傷亡的火災,背後的原因都是綜合性的,絕不會只有單一原因。聊到火災,一般人總喜歡討論在各種無論是真實的,或想像的火災情境下,如何利用各種技巧成功逃生?許多人似乎學會了「火場求生術」,就像練了絕世武功,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優游進出火場,如入無人之境。其實,在火災的整體防範策略上,「火場應變」或「火場逃生」是最逼不得已的,那代表你與死神終將一戰。那什麼是最高招的呢?就是從源頭,從一開始就不讓自己有陷入險境的可能。怎樣才能不陷入險境?就是做好火災預防的工作。預防勝於治療,每個人都會講,但做得到的人卻很少。在事前預防的部分,我們應踏踏實實地做好「防災五大策略」: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救得快。策略一、不會燒火災預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根本不讓火苗有機會燒起來」。所以第一步就是管控所有可能產生火苗的因子,讓火苗根本不可能產生,也就是「不會燒」。電氣因素是火災發生原因首位,約佔火災案件總數的30%。原因包括:短路(短路會使電流暴增好幾倍甚至幾十倍,使溫度急劇上升)、過熱、通風散熱不良、使用不當(未按規定使用,或忘記關閉電源)、接觸不良(接觸電阻過大,在接觸部位過熱)、積污導電、過負載、半斷線、漏電、靜電...等。而導致電氣火災的五大「慣犯」,包括延長線、夏天消暑電器、冬天保暖電器、室內配電線路(含保險絲)及神明燈。這些都必須特別加強注意。火災的源頭是火,所以第一步就是管控所有可能產生火苗的因子,讓火苗根本沒機會產生。策略二、燒不大百密一疏,總仍有意外,若真的意外起火,該如何讓小小的火苗燒起來後,不讓它變成「火災」?只有第一個策略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還要進行第二道防護,也就策略二:「燒不大」。「燒不大」的概念,就是要讓起火處周邊無足夠可燃物,就算火苗真的起燃,因為沒東西可以燒,火勢就「更不容易」蔓延擴大,甚至自己熄滅,舉例來說,把點燃的火柴棒放在柏油路上,因為沒有東西讓它延燒,就會自動熄滅。這就是第二道防線的目的:「燒不大」,可概分成二個面向:首先,避免堆放大量可燃雜物。我們應當避免在室內堆積不必要的雜物,當雜物減少,火苗一起,周遭沒有可以讓它延燒的東西,可以大大降低火災發生的速度,增加逃生應變的時間。第二、室內裝修使用防火材料。透過經防焰處理的材料減緩延燒速度,採用耐燃材料讓內裝儘量不燃化,藉以放慢延燒速度或讓火源自行熄滅,延長人員能及時逃生的時間。策略三、早知道當我們做好「策略一:不會燒」,避免任何火苗的失控,也做好「策略二:燒不大」,不讓火苗有機會擴大延燒成災,基本上到了這個階段,火災發生的機率已經降到極低。但料敵總須從寬,我們假設運氣偏偏糟了一點,可能是某天煮食一疏忽,忘了關爐火、可能客人來家裡作客後,煙蒂沒處理好...,總之,還是發生火災了,你該怎麼辦?「早知道」的概念,就是要縮短「發生」火災後到「發現」火災之間的時間,如果你發現火災的時間不夠早,再厲害的應變措施都是失效的,唯有「早知道」火災的發生,接續的應變行動才有意義。每個人家中「最重要」的消防設備是「住警器」,你該在房子的每一層樓、每個房間都裝設住警器,才能建構完整防護網。它就像古代戰爭時的烽火臺。發現敵軍(火災)後,啟動機制(警報),呼叫援軍(人們)。可以在火災早期,提醒正在熟睡或不知道火災發生的民眾,採取應變措施,減少人命傷亡。策略四、跑得掉做好前面提到「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等三策略的努力後,接下來,及早發現火災後,該做什麼準備?我們一再提到,從人的行為觀點來看,火災造成傷亡的原因有二,一是發現火災太晚,二是初期應變錯誤。發現火災太晚已用「住警器」來克服,那初期應變錯誤呢?除了把握「見火就逃,濃煙就躲」的基本原則,但在你每天生活、休息的家這樣具體的場景中,我們要有更具體的做法,也就是製作「家庭逃生計畫」。在此不贅述家庭逃生計畫應如何製作(消防署網站可參考),我想強調它背後的三層意義:第一層意義,再次檢視前三個策略是否做到位。「不會燒」:掌握家中何處最容易發生火災,並調整用火用電方式。「燒不大」:針對家中燒起來可能最嚴重的地方,排除雜物、清空逃生動線、使用防焰或耐燃材料。「早知道」:確認該裝設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的房間都已安裝。第二層意義,讓各項應變行動(滅火、逃生或避難)具體化,包括:滅火器還應該增購配置在那些房間?火場情境是否經過充份模擬,當任何地方火災時,任何房間的人都能夠確知正確的逃生路線?是否落實每半年一次的練習,讓每位家人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快速找到出口?也知道無法逃生時,那個房間可以關門避難?那麼,針對模擬外的狀況,是否就代表計畫趕不上變化,完全失去參考價值了呢?不,制定計畫的目的不是為了一步一步、照本宣科、毫無偏差地符合計畫,而正是為了應對突發變數,為可能發生的變化做出各個方面的資源準備。這便是計畫的第三層意義,縱使發生模擬外的狀況,因為你已事先完成了各方面的資源準備,你將更有能力判斷出正確的應變方向,並運用各方面資源來減低傷害。策略五、救得快最後一個策略,就是讓消防隊可以「救的快」。狹小巷弄違停已是長期的社會公共議題,許多老舊社區無足夠停車空間,週遭的住戶只能亂停,甚至有民眾為了圖方便、門前用障礙物(如花盆、三角錐等)佔用道路作為私人停車位,也有民眾架設遮雨棚,或者將牆外推,讓家中使用空間變大。當大家習慣了這種方便,平常沒事就沒事,當發生火災,不僅消防車無法進入執行任務,連救護車也難以通行。任何火災,消防隊都是以人命救援為最優先,其次是防止延燒及減少財物損失,如果有人命待救,那麼在跟死神搶時間的情況下,是「有機會」把人救出的,因此,消防隊的抵達能快一秒是一秒,抵達後救災速度能快一步是一步,而怎樣讓消防隊可以「救的快」,是最後一個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火災人命傷亡其實很少跟消防人員「救災不力」有關,大部分是民眾的前面四個策略「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做的不到位,並在火災發生時發現火災太晚,或是初期應變錯誤,才會導致傷亡。怎樣可以讓消防隊救的快?我們可以做到以下三件事情:狹小巷弄請勿違規停車及擺放雜物、切勿謊報火警及濫用救護資源、災害現場請勿圍觀干擾。如果你真的很想幫忙,可主動先將停放火場附近之車輛開離,或繞道通行禮讓救災車輛。最重要的一點,請相信專業,不要跳下去干預、指揮救災或指責消防人員。大樓、透天那個才安全?所以,究竟住大樓比較安全還是住透天呢?其實,重點不是在於住那種一定比較安全,因為火災的危險性,是從人住進去的那一刻才開始發生變化。人住進去會發生什麼事?不良的用火用電習慣、只顧美觀擅自變更防火區劃、消防設備年久失修擺著好看、暫用樓梯空間堆滿雜物...,火災的危險性就越來越高。安全,永遠都是最優先的考量。作者介紹_蔡宗翰經歷過莫拉克、凡那比風災以及高雄石化氣爆等重大災害,曾擔任許多重大火災的救災總指揮官幕僚;也是一名防災宣導教官,受邀至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大專院校及公司等宣導防災觀念,擅長以災害情境模擬,輔以視覺動態的簡報技巧,深入淺出破解防災迷思。他同時訓練消防人員如何跟民眾用白話講專業,並引發聽眾動機、實際行動。2013年,更獲內政部頒發「推動災害防救工作特殊有功人員」。本文摘自《高雄透天厝火災5死》預防悲劇,先搞定防災五大策略!你所不知道的「火災」大小事↘↘↘電風扇擦掉灰塵還不夠!3種最容易引起火災的居家電器家中危機/萬年電器小心惹火上門 「6不」原則預防火災發生!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9-03 養生.聰明飲食
文旦小顆就是好吃老欉? 專家:破解迷思挑柚「3撇步」
麻豆文旦正上市,果肉晶瑩剔透,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素,且具有「酸」、「甘」、「甜」的獨特風味及口感,中秋節不可缺的應景水果,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文旦專家提供挑選好吃文旦撇步,以果實油胞細緻、果形底寬上尖、有沉重感,品質最優。台南農改場表示,全台文旦種植面積4177公頃,主要產區在台南市、花蓮縣、苗栗縣、新北市、宜蘭縣及雲林縣等地。各地產區為求文旦產品之區隔,遂冠以當地地名,以建立各自品牌打開知名度,拓展運銷通路行銷全國各地。今年氣候平順、果實生育期日照及雨水充足,果肉充實、飽滿,產量及品質穩定。柚農習慣在白露(今年是9月7日)前約1至3周採收文旦果實,今年因農曆潤四月關係,白露距離中秋節(10月1日)時間較長,採收後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消水」,待表皮略為皺縮轉黃,此時果肉會漸變軟,進嘴果肉Q軟、滋味甘甜,令人口齒生香!農改場提出,文旦果實品質受土壤質地、植株樹齡大小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影響,消費者除可直接向熟識柚農試吃、購買外,也分享挑選文旦的小撇步:一、果皮油胞細緻、黃綠色:挑選果皮光滑、油胞細緻尤佳,剝開後果皮較薄、果肉質地也會較細緻。若消費者想馬上品嘗,應選果皮呈淡黃色至黃色;如想久放,可選果皮呈淡綠色至淡黃綠色,置於通風陰涼處貯放,愈能顯現其風味。二、果形勻稱、短三角:挑選果實形狀要勻稱、不歪斜,以底部寬而上尖,呈短三角形者,如「不倒翁」的形狀,果肉較豐厚。三、用手輕托、要沉重:不用拘泥果實大小,挑選有沉重感的果實,代表果肉發育充實、水分也較多;較大的果實(超過600公克)其果肉豐厚、大口吃最過癮、較小的果實(小於400公克)果肉相對較細緻、耐久放,各有其特色。
-
2020-09-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5NG行為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刮痧前中後,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刮痧對於台灣人而言相當熟悉,不論是因為夏天所引起的不適、中暑、感冒、頭痛、頭暈、肌肉痠痛等,不少人都會以刮痧的方式來進行改善,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下以刮痧改善的方式更為常見。不過究竟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作法?刮的越用力、瘀血越大塊真的越好嗎?來看中醫師怎麼說!刮痧真的有用嗎?是運用什麼原理?澄明中醫診所洪碩宏中醫師表示,所謂的「痧」是一種厲氣,進入到人體會造成體表疼痛腫脹、經絡阻滯不通進而致病。刮痧是藉由「刮」的外力,對局部組織施壓,造成微血管擴張、皮下充血發紅、或是在體表產生少量出血、瘀血,用適度破壞再重啟新生的手法,調整局部的血液灌流、疏通經絡之氣血,而這些出血點也俗稱為「痧」。中醫理論大多認為氣血不通則產生病痛,若能讓我們的經絡氣血暢行通透,則所需的營養就能疏布道到全身,達到祛除穢氣、病痛趨緩的功效。哪些情況刮痧有助於改善症狀?洪碩宏中醫師指出,刮痧可以廣泛運用在疲勞所造成的頭痛、肩頸僵硬、腰背痠痛等軟組織痛症、或是感冒、中暑所導致的發燒、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等功能失常性症候,有預防疾病、改善症狀的功效。但若是器質性問題,像是心臟病、腎臟病、肝病等深層臟腑疾病則效果有限。刮痧非人人適用,這些族群要留意洪碩宏中醫師也表示,刮痧並非人人都適合,有些群體就不宜刮痧,例如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嚴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失常、血液疾病患者、癌症病患、糖尿病併傷口癒合不良、孕婦、一歲以下幼童、以及年老體弱的長者等族群就不適合。此外,一般民眾在下列情況下,也不適合刮痧,例如空腹或剛吃飽(飯前飯後半小時)、酒醉、女性月經期間、或是正在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的人;還有下肢水腫、靜脈曲張過於嚴重時,以及局部皮膚發炎、潰爛、傷口未癒合、或有三個月內的外傷骨折、手術疤痕等部位皆不宜刮痧。因此在刮痧之前,也要先確認自己適合與否,以免還沒改善當前的問題,反倒衍生出其它問題。不是刮得越用力越好,刮痧常見錯誤別再犯!坊間常見許多民眾認為刮痧刮得越就越好、刮越用力越好、刮到整深都是痧甚至瘀血越多越好、或者「都刮了就全身上下都刮一刮吧」等迷思。對此洪碩宏中醫師表示,刮痧力道的輕或重,需要依照被刮痧者的體質、疾病的虛實與輕重,調整力氣的大小;若是用力刮拭仍只有少許發紅,也可能代表病位較深,或是患者氣血較虛弱,此時只需輕柔地刮一刮,少許透出痧點來即可,切勿再加重力道。此外,刮痧部位或力道掌握不恰當,也會可能造成微血管破裂情形嚴重、組織過度損傷,導致恢復時間會相對漫長,非但原先病痛無法緩解,又產生新的傷害。刮痧前、中、後,中醫師教你這樣做!刮痧前,洪碩宏中醫師建議,刮痧前準備除了需先以濃度75%酒精及棉球,在局部做清潔殺菌,還要在患部塗上適量的精油、乳液、凡士林等具有緩衝效果的介質做潤滑,以免皮膚過度摩擦而受損;刮痧的器具選擇邊緣光滑、形狀方便手持的專用刮痧板或刮痧棒。常見有彎月狀、半圓形的瓷性材料或牛角板所製成。刮痧時,一般的情況下每次刮拭的總長度大約在10-15公分即可,每處約15-20下左右,如果需要刮拭的經脈較長,可以採用分段刮拭的方式,由上至下、頭頸往軀幹、再延經脈到四肢遠端。刮痧的部位,最常見於後頸部、肩膀、腰背部,包含手腳內外側都有適宜的經絡及穴道;若是一般民眾想嘗試,建議避開脊椎正中線(督脈),選擇肌肉相對豐厚的膀胱經沿線(脊椎正中線旁開約1.5、3寸)及膽經(風池到肩井穴),即從頭枕下往兩側肩膀、上背部到腰臀部,以及四肢的外側及後側面,可使邪氣從人體的表層透發而出,亦可放鬆肌肉筋膜,達到舒緩筋肉痠痛的作用。刮痧後,由於體表血液灌流增加,溫度散失較快,所以特別要注意保暖、勿著涼,並適量補充溫開水、淡鹽水、黑糖水等飲品,隔日之後,可以在患處以溫熱毛巾熱敷。一般的情況下,輕症者退痧的時間快則2-3天,病情較重者可能需要兩週的時間,而大多數人會在5-7天內消退。而這段期間,應避免生冷、油膩、辛辣厚味的飲食,並且保有充足的睡眠,適度休養生息,才能達到促進疾病改善的效果。最後洪碩宏中醫師也提醒,如果使用正確的方式刮痧過後,病情仍然沒有減輕,甚至是加重,就應當積極就診,尋求醫師的協助。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不想留疤,「矽膠凝膠」vs.「矽膠貼片」哪個好?藥師除疤產品迷思大解析
每個人都要肌膚完美無瑕,但人生難免有些跌跌撞撞,甚至可能留下疤痕。此時不少民眾會選購矽膠凝膠來減少疤痕的產生,但市售矽膠凝膠分「直鏈型矽膠」與「環狀矽膠」,到底如何選擇?矽膠產品迷思大解析 一、市售矽膠凝膠,有什麼差別研究顯示矽膠能避免角質層水分經皮膚蒸發,進而恢復肌膚角質層水分含量,另外更提供疤痕一個封閉的環境,以達「軟化、撫平、淡化」疤痕的效果,這概念與傷口生長的「濕潤療法」理論雷同。臨床上矽膠凝膠幫助提供肌膚一層保護屏障、減少大量水分散失、預防及減緩疤痕增生及淡化疤痕的功效【1】。市售矽膠凝膠成分區分為「直鏈型矽膠」與「環狀矽膠」,直鏈型矽膠凝聚力強且堅固,故質地較為黏稠;環狀型矽膠延展性較高,清爽不黏膩,揮發性佳,故易乾。所以針對比較可能產生蟹足腫的疤痕,可以選用凝聚力較佳的直鏈型矽膠凝膠;若處理疤痕較淺或皮膚較薄的位置,可以考慮延展性較高的環狀矽膠。 另一方面,並非含有Silicone成分的凝膠就具有除疤作用喔!最主要必須看silicone gel乾掉後,是否能形成一個有效厚度的防水薄膜,達到密閉透氣防水保濕的效果。微笑建議民眾挑選具有「醫材許可證字號」的矽膠產品,在除疤的效力上較為明確。二、新一代直鏈矽膠揮發快,易乾以往由於直鏈矽膠凝聚力強,且揮發性較慢,所以民眾接受度偏低,但從實證角度來看,目前矽膠凝膠預防疤痕增生的文獻大多為直鏈矽膠的臨床實證,也廣為醫學中心採用。另一方面,目前新一代的直鏈矽膠所添加的揮發物質比例較高,改善以往不易乾的問題,正確使用情況下,塗抹後3分鐘即形成薄薄的保護膜,化妝時也不會卡妝。如果塗抹後,發現怎麼過了3分鐘,卻還沒有乾,那代表使用量過多,塗太厚重了,建議塗抹薄薄一層即可。三、矽膠凝膠及貼片的迷思大家可能覺得矽膠貼片黏的比較牢,比較能夠產生壓附力,但事實上預防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的「壓力療法」,其壓力需達24-30毫米汞柱的壓力,矽膠貼片根本無法產生這種程度的壓附力,所以這個觀念是不切實際的【2】。甚至有研究評估矽膠凝膠及矽膠貼片用於治療肥後性疤痕,蟹足腫及雷射後淡疤效果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矽膠凝膠後不論在疤痕大小、發紅、發癢、不適感皆相較於使用矽膠貼片較有明顯改善,且矽膠凝膠使用耐受性也較矽膠貼片高【3】。不過微笑要補充一下,並不是說矽膠凝膠效果矽膠貼片好,選擇上最大的差別,還是看患者使用的耐受性(是否過敏等等)以及疤痕的位置(例如臉上或位於關節彎曲處,就比較不建議使用貼片)。四、疤痕處理黃金原則從組織學的觀點來看,是否會形成疤痕與傷口癒合的過程有關。傷口的癒合3個時期:(1)發炎期(Inflammatory phase):當傷口出現後的幾秒鐘內,發炎反應就開始啟動。許多白血球,血小板聚集至傷口處,主要的作用是止血並抵禦因表皮破損後傷口部位所帶來的病菌。(2)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傷口形成後的第2天開始,纖維母細胞開始合成許多膠原蛋白(collagen)並開始堆積在傷口的底部成為以後的真皮層。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堆積修復後,表皮細胞才開從傷口周圍向中央增生,傷口才會癒合。(3)重塑期(Remodeling phase):增生期所增生的膠原蛋白排列是非常凌亂的,所以此時期的疤痕外觀較為肥厚,摸起來硬硬的,看起來紅紅的。傷口形成第3周後,原本排列凌亂的膠原蛋白開始慢慢會重新代謝並重新排列整齊,整個過程約需3-6個月。由上述的傷口癒合機轉來看,真皮層膠原蛋白修復的程度,排列整齊與否,決定了一個傷口癒合後的疤痕明顯與否。所以矽膠除疤凝膠使用的黃金時期約是「傷口產生後7-10天,表面癒合且無組織滲出液」!並且建議連續使用至少3-6個月,使重塑期真皮層膠原蛋白排列整,減少疤痕的形成。1.Evolution of Silicone Therap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in Scar Management. Aesth Plast Surg (2008) 32:82–92 2.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 Plast Reconstr Surg. 2002 Aug;110(2):560-71.3.The Efficacy of Topical Silicone Gel Elastomer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Keloid Scars, and Post-Laser Exfoliation Erythema. Aesth.Plast.Surg.31:495-500,2007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矽膠產品的迷思?大解析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然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週瘦3公斤
-
2020-08-31 科別.皮膚
香水噴錯位置會變臭!遮蓋異味犯5大禁忌會影響味道
動輒37度以上的高溫裡,有些人怕流汗飄異味,進而會使用香氛用化粧品遮蓋惱人的異味,或是透過迷人香氣增加魅力,然而,你也有「香水可以治療狐臭」或「噴在私密處可遮蓋異味」等迷思嗎? 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 過度使用反而更臭其實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過度使用香水、體香膏,不但無法遮蓋氣味,反而會「比臭更臭」,如有嚴重狐臭的情形,還是要就醫診療。食藥署指出,一般消費者香水使用的量不大,可直接擦在皮膚上,但若本身容易皮膚過敏、氣喘、皮膚容易癢、有濕疹者,使用時要留意;至於私密處部位較為敏感,胡亂使用香水噴灑,反而可能會增加刺激、過敏等風險,只要保持個人衛生清潔乾淨即可,若個人衛生良好,但私密處仍有異味,可能受到感染,應儘速就醫。選購香氛用化粧品 5大重點要注意此外,常見的香氛用化粧品有香水、香膏、香粉等產品,食藥署表示,選購時要「看標示」,特別是品名、用途、保存期限等,不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而肌膚較敏感者,使用香氛用化粧品前,建議「要測試」,等皮膚沒有刺激或過敏等不良反應時,才可安心使用;使用時則要「避部位」,避免使用黏膜部位、朝口鼻噴灑或直接噴在臉上,以免吸入。此外,香氛用化粧品儲存時要「放陰涼」,存置於陰涼處,避免放在陽光直射、高溫潮濕的地方;最後,香氛用化粧品開封後要「限期用」,並留意產品效期及是否變質,如產品已經分層、變質、變色或有異味等情況,就不要使用。如果使用香氛用產品後,皮膚出現狀況時,應及早接受診療。就醫時請攜帶使用的化粧品(包含產品全成分標示),告知醫生出現症狀的皮膚狀況、使用中的藥物種類及日常生活情形,並將使用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向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66251166轉5340。延伸閱讀: 體味揮之不去? 試試這些方法狠甩臭摸摸 流手汗可能不是太緊張! 要求完美、脊椎側彎都須注意
-
2020-08-2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眼睛紅腫痛不是結膜炎,竟是「皮蛇」!醫師:注意是否還有這些症狀
55歲的林女士,因為左眼紅且有異物感而就醫。她表示,自己從事地方基層防疫工作,因工作繁忙使得睡眠不足,起初以為是結膜炎,但3天後左眼四周皮膚冒出腫痛的紅疹和水泡,左眼不僅出現灼熱刺痛感,視力也模糊。經嘉義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沛倫診斷,林女士罹患的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所幸在接受一周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也沒影響到視力。「帶狀疱疹」因初期症狀表現變化多端容易被忽略,加上老一輩對皮蛇多有迷思,認為只要沿著神經分布繞成一圈後就有致命危機,因此,常不願意尋求正規醫療,而選擇錯誤偏方。吳沛倫指出,帶狀疱疹發生率約10~20%,最常發生於年長者(60歲以上)或免疫力不全的人。隨著年齡漸增,帶狀疱疹的發生率愈高,據統計,80歲以上的銀髮族群中,甚至有高達一半的人曾得過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和水痘是由同樣的病毒所引發!大多數的帶狀泡疹,是因為幼時感染的水痘病毒潛藏於脊髓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再度活化,病毒會順著神經控制的皮節分布,長出叢聚性的疼痛水泡和皮疹。她進一步說明,在皮膚上長出水泡前,會先出現不明原因刺痛和麻脹感,這是神經發炎產生的疼痛,即使水泡消失仍可持續超過三個月,是為疱疹後神經痛。吳沛倫指出,神經是雙側分布,但各管轄一邊,因此帶狀疱疹只會感染一側神經,幾乎不會有繞圈情形。皮蛇可能出現在任何部位,若長在額頭、頭皮、眼皮或鼻子時,可能會波及眼睛,因病毒已侵犯顏面三叉神經的眼分支神經。眼睛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輕則出現頭痛、結膜炎、角膜炎、虹彩炎等;嚴重則會有角膜潰爛、角膜混濁、視神經炎、動眼神經麻痺、青光眼、急性視網膜壞死,並留下視力受損的後遺症,最嚴重可導致失明。她提醒,只要發現眼睛周圍長出水泡,務必儘早尋求眼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而治療上則遵循3大重點為:「抑制病毒」、「照顧膿疱傷口」、「舒緩疼痛」。吳沛倫表示,服用抗病毒藥的黃金期是發疹的三天內,可減少發疹數量,減少疼痛。皮膚患部可以塗抹抗生素藥膏,但千萬不能戳破水泡以免次發性感染,也可穿著寬鬆衣服避免磨擦水泡引起疼痛。若侵犯到眼睛時,則須視病情給予局部抗發炎和抗病毒的藥物等,有時還需加抗青光眼降眼壓藥物,以免青光眼造成視力下降,充足的休息、水分及營養的補充都有助提升免疫力。
-
2020-08-27 橘世代.健康橘
洗腎患者更要動!盤點3種運動項目
現代社會的運動風氣逐漸攀升,運動也已經成為許多醫學疾病的搭配處方之一。換句話說,吃藥並不是唯一解決病痛的方式,持續的運動,來增強身體的基礎基能,也是一種改善身體狀況的處方之一。然而,對於已經重症到必須天天到醫療中心報到的病人 — 洗腎病患來說,運動真的有用嗎?很多洗腎患者會認為自己的身體已經夠脆弱了,為何還要再去運動,心理上也會覺得,運動是否加重了自己身體的負擔。但事實上,在許多現今的醫學臨床研究指出,洗腎者其實更加需要運動,那麼為何這些患者,明知益處多多,卻都還是不願意去運動呢?因為除了患者之外,他們的照護人,甚至是護理人員,都會認為腎臟病患不該運動,患者自己也缺乏動機,長期下來,將造成肌肉的退化,進一步影響到關節,產生疼痛感。不過一些臨床研究已經證實,運動對於慢性腎臟病患來說,有著非常正面的影響。包括提升病患的免疫力、減少體內發炎的機率和減緩細胞的死亡等。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久坐而造成肌肉萎縮的症狀產生。但請注意,此處指的運動,並不是那種非常劇烈的運動,而是透過規劃,安排一些適合的運動項目,來喚醒沉睡已久的肌肉和關節,讓洗腎者的肌肉,重新擁有啟動身體的力量。慢性腎臟病的病患,大部分都還有能夠自理的能力,於此同時,若能夠先徵求醫師的意見,再尋求專業的運動教練作協助,將會較能夠幫助慢性腎臟病的病患,加強身體的機能,也可及早提升患者的心理素質,提升其發洩管道。另一方面,對於中、末期的腎臟病患者來說,運動不只可以減緩心血管疾病、貧血問題,還能夠增強腎臟病患的心理素質。在中、末期時的腎臟病患,其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對於生命未知的恐懼,和日復一日必須洗腎的厭煩感,都可能使病患產生憂鬱,或對生命感到絕望,在這個時刻,無論對病患和家屬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一些臨床研究中,發現中、末期腎臟病患對於身體的鍛鍊,和運動的選擇,並不是非常清楚,也因為沒有全盤了解,減少了許多持之以恆的動力。在一些醫學研究中指出,可能適合中、末期腎臟病患進行的運動項目有:◎低強度的肌耐力訓練◎床上腳踏車測功器運動(在床上裝上器具,讓病患的雙腳模擬踩腳踏車的方式,躺在床上在空中踩腳踏車。)◎肢體伸展訓練以上運動都可以在有相關專業知識,並受過專門訓練的物理治療師的監督下執行。從1995年以來,德國約有200個洗腎中心,執行了所謂的運動計畫,結果發現,有些腎臟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能夠自理,且不再需要他人協助。這對於不論是患者,或是他的家屬、照護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參考資料: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33414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88110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025450/本文摘自《SuperFIT極 度 塑 身》更多精選延伸閱讀↘↘↘。打破吃藥傷腎的迷思! 醫師表示:三高控制不好,才是腎臟最大殺手。保險QA/關於「洗腎」理賠的5大保單!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