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血栓
共找到
1040
筆 文章
-
-
2023-11-06 醫療.心臟血管
血管受損5危險因子!吃對食物很重要 洋蔥、牡犡10種天然食材助護心
「心血管疾病多數是吃出來的。」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患者愈來愈多,也日趨年輕,平時不痛不癢,往往出現症狀時,常已經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心血管疾病一般是指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及其他周邊動脈血管疾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每年台灣地區十大死都有多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根據統計,四到五成的心肌梗塞患者,發生疾病前,從未看過醫師,也沒有被診斷出有任何心血管疾病。若沒有警覺,心血管疾病往往殺人於無形。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血管受損受到5大危險因子影響,分別為:血管受損5大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熱量.老菸槍其中又以高血壓最傷血管,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緊繃狀態,又加上膽固醇、血糖過高,血管脆化程度會更快。他舉例,人體血管分靜脈與動脈,動脈主要是加壓力輸送血液到身體各處,含氧量比靜脈還高,壓力也比靜脈高。在疾病的呈現上,常聽見動脈血管硬化,而非靜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也在此。疾病年輕化 與尼古丁有關係其餘4大危險因子都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高血糖主要與過度食用澱粉有關,高膽固醇多是油脂攝取量過多所致。王宗道表示,根據研究,平時若是常吃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豬油、椰子油等,只要2個月就會出現動脈硬化,建議多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等。心血管疾病年輕化與「老菸槍」關係密不可分,菸中的尼古丁讓血管緊繃,與高血壓原理相同,加速血管硬化。但只要戒菸約1個月,血管緊繃的情形就會減緩;如果想明確的降低致死機率,至少要戒菸2年以上,才會出現顯著差異。吃對食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既然心血管疾病多數是吃出來的,所以吃對食物很重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以下10種天然食材中,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綠燈食物。1.深綠色蔬菜含豐富的鉀、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鉀促進神經感應與肌肉收縮,使心臟規律的跳動;維生素C的高度抗氧化活性,能預防血管壁硬化、心臟疾病發生,至於膳食纖維(比如蔬果、燕麥、全穀類、藻類)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冠狀動脈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最好吃三份深綠色蔬菜。2.小麥胚芽、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鎂、維生素E與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具抗氧化功效,保護身體組織不受自由基破壞,預防血管病變。鎂能調節心臟律動,使心肌舒張,擴張冠狀動脈。維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預防動脈硬化。3.海帶除低脂外,有β胡蘿蔔素、鈣與碘。鈣可降低吸收膽固醇和降血壓,碘能抑制甲狀腺亢奮,防心跳過快。紅藻中蝦紅素也能延緩血管老化。4.香菇味甘性平,香菇有多醣體、維生素B與維生素C。多醣體易吸收,能降血壓、膽固醇,維生素B包括葉酸、菸鹼酸、維生素B6與B12 等,供應新陳代謝的能量,保護心臟。如果罹患痛風,應減少香菇的攝食量。5.洋蔥洋蔥含有多種硫化物、硫胺基酸等營養,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舒張血管,發揮預防心血管病功效。6.紅麴含可以抑制膽固醇生成的物質及HMG-CoA還原酵素抑制劑,能維持膽固醇平衡。避免與葡萄柚、紅黴素等同時食用,避免生成更多膽固醇。7.黑木耳有補氣效果,含有胺基酸、膠質與多醣體,能降低膽固醇,清除血脂在動脈壁沉積,阻止血管增厚、硬化或鈣化,並改善高血壓症狀。8.深海魚如秋刀、鯖魚、鮭魚。魚肉中的DHA是ω-3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或減少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硬化。EPA也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可加強代謝低密度膽固醇,防止腦血管栓塞與心肌梗塞。9.牡犡味澀微寒,跟墨魚、花枝與蝦子相比,牡犡的膽固醇含量較低,ω-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能抗血栓,保護心血管,建議一餐的量不超過65公克(約8顆牡犡),如果那餐吃8顆牡犡,就不要再吃肉。10.番茄性微寒,果肉中有抗氧化的「茄紅素」,能消滅人體內的游離自由基,預防血脂凝結造成心血管阻塞,降低中風的危險。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血管疾病?透過檢測血管健康,如脈波傳播連率(簡稱PWV,Pulse Wave Velocity)、踝臂指數(簡稱ABI,Ankle Brachial Index)、頸部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心臟電腦斷層等5種方法檢驗,可知是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達到警示作用。檢測多採自費,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建議55歲以上的女性及45歲以上的男性應針對心血管定期檢查,但隨著近年飲食西化,改為建議滿40歲以上的男女,就應考慮定期檢查。血管硬化並非一日造成,長時間不運動、攝取高熱量的食物都是高危險因子,若是有家族病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格外需要定期檢查。如何改善心血管疾病?你該做7件事1.充足的睡眠。2.舒緩身體及心理壓力。3.戒掉抽菸惡習4.多蔬果、減少紅肉及蛋黃攝取。每餐七、八分飽就好5.培養每日運動習慣。6.控制三高,已有三高應調整生活習慣並配合藥物控制。7.女性腹圍保持80公分以下,男性保持在90公分以下。【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1-03 醫療.心臟血管
心絞痛是什麼感覺?與心臟病發作的差異?怎麼舒緩及如何預防心絞痛?
心絞痛(Angina)是當你的心臟沒有獲得足夠的富氧血液時發生的胸痛或不適。因此,你的心臟可能會跳得更快、更用力,以獲得更多血液,導致你明顯的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心絞痛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心臟病的一種症狀和警訊。心絞痛是什麼感覺?大多數心絞痛患者形容其症狀為有胸痛或胸悶的感覺,也有人描述為一種擠壓感或緊繃感。有些人說感覺像是消化不良,也有人表示很難用言語描述心絞痛症狀。心絞痛的不適通常開始於胸骨後面,不過有時你可能無法準確定位疼痛的來源。你胸部感到的疼痛或不適可能會擴散到上半身的其他部位,這些地方包括你的頸部、下巴、肩膀、手臂、背部或腹部。心臟缺氧可能會導致其他症狀,稱為「心絞痛等同症狀」(angina equivalents),這些是你胸部感覺不到的症狀,包括:.疲勞。.噁心或嘔吐。.呼吸急促。.出很多汗。心絞痛有哪些不同類型?心絞痛有四種主要類型,包括:.穩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微血管性心絞痛(Microvascular angina)。.變異型心絞痛(Prinzmetal angina)。其中,穩定型心絞痛是最常見的類型,它是指以可預測的模式來來去去的短暫胸痛或不適,又稱為狹心症(angina pectoris)。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差別在哪?穩定型心絞痛.每次發生的持續時間相同。.每次都有相同的原因。.經常發生。不穩定型心絞痛.每次的長度或原因並不相同。.是不可預測的。.當你不移動時可能會發生。不過,穩定型心絞痛也可能轉變為不穩定型心絞痛,這些胸痛的跡象包括:.發生在你休息的時候。.持續至少15分鐘。.服用硝酸甘油後仍不會消失。如何判斷心絞痛與心臟病發作的差異?心絞痛和心臟病發作都是冠狀動脈疾病所引起,但是心絞痛不會對心臟造成永久性損害,而心臟病發作會。這是因為心絞痛表示心臟血流暫時減少,而心臟病發作則會造成較長時間的血流減少,在此期間部分心臟肌肉開始死亡。心絞痛與心臟病發作另一個重要區別是使疼痛消失的原因。大多數人的穩定型心絞痛在服藥和休息後會好轉,但如果心臟病發作的話,休息或藥物無法緩解你的症狀。然而,患有穩定型心絞痛意味著你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除非你的疼痛突然加劇或休息或藥物無法消除,一般來說穩定型心絞痛需要緊急治療的可能性相對較小,而心臟病發作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無法自行改善病情,需要立即就醫。心絞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心絞痛是心臟血流量減少(心肌缺血)所致,而冠狀動脈的一些問題可能會阻止你的心臟接收足夠的血液,包括:.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這是心絞痛最常見的原因。當斑塊(一種脂肪蠟狀物質)在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中積聚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些動脈變窄或變硬(動脈粥狀硬化),減少流向心臟的血液。.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與男性相比,這種情況在女性中更為常見。它會損害從冠狀動脈分支的微小血管壁。.冠狀動脈痙攣(Coronary artery spasm):你的冠狀動脈會反覆收縮(緊縮),然後再放鬆,這些痙攣會暫時限制血液流向心臟。你也可能在沒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情況下出現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如何治療?心絞痛的治療目標是改善心臟的血流量並降低併發症的風險,您的醫師將為你進行體檢並進行測試,以便更多地了解你的病情並確定最佳治療方案。常見的治療方案包括:.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可降低血栓風險。.降血壓藥物。.膽固醇藥物。.專門用於治療心絞痛的藥物。.生活方式改變。.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也稱為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和支架置放術。即使經過治療,有些人仍然會出現心絞痛。當你感到疼痛時,醫師可能會開立一種藥物來快速打開你的血管,例如硝酸甘油就是一種常見的心絞痛藥物。對於持續疼痛的人來說,體外反搏治療(EECP)是另一種選擇。這種療法對你的小腿施加壓力,以幫助改善流向心臟的血液,它可能有助於緩解心絞痛。心絞痛該怎麼舒緩?與你的醫師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心絞痛,他們會根據你的心絞痛類型及其病因提供建議。一般建議包括:.記錄你的心絞痛發作情況,包括日期和時間、感覺以及可能的觸發因素(活動、情緒、天氣等),還包括一到十級的疼痛等級。.知道何時尋求緊急協助。.按照處方服用藥物來治療心絞痛。.盡量避免導致心絞痛發作的誘因。心絞痛該如何預防?你可以透過有利於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心絞痛,以下為有助改善心臟健康的建議:.避免吸菸和所有菸草製品。另外,避免接觸二手菸。.吃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是不錯的選擇。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糖和鈉的攝取。.尋找管理壓力的方法。嘗試冥想、瑜珈或與朋友交談。寫日記是處理情緒和擔憂的另一種方式。.保持健康的體重。詢問醫師你的合適體重,並尋求有關如何實現該目標的建議。.管理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這些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和糖尿病。.多走動。嘗試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像是散步或尋找你喜歡的其他活動。可以的話,找一個朋友加入你的行列。.服用心臟科醫師開的藥物。其中許多藥物已被證明可以減輕或管理你的心絞痛症狀。【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Angina.Cleveland Clinic: Stable Angina
-
2023-11-02 焦點.元氣新聞
救護車要開40分鐘 中榮團隊用「這科技」為腦中風病患搶命
從南投埔里到台中榮民總醫院,根據GPS導航資訊,開車距離近65公里,行車時間最快也要花40分鐘以上,救護車肩負重大救命任務,那麼長的車程讓救命任務充滿變數。救護車車程,醫療人員只能消極等待?「救護車車程40分鐘,難道在這段時間,醫療人員只能消極等待,完全無法多做一點事來挽救人命?」臺中榮民總醫院智慧醫療委員會團隊、遠距照護中心團隊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讓救護車上的急救流程有了創新變革,同時也挽救更多人命。舉例來說,曾有偏鄉腦中風病患因而受益。當在偏鄉的醫師疑似有腦中風栓塞患者時,隨即通知台中榮總神經內科「腦動脈取栓團隊」待命,並根據病患在穿戴式裝置所呈現的數據而給予救護員正確指示,並做好「靜脈血栓溶解術」的準備,也同步調度好加護病房床,在急診團隊的協助下,通力合作,使病患得以在黃金治療期給藥,並大幅減少腦中風傷害。克服重重挑戰 就為搶救更多人命!「對的事情,就要趕快去做!」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認為,偏鄉醫療如果有智慧、遠距醫療的輔助,當地急重症病患就可以多一點活命機會,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該院智慧醫療委員會負責人李政鴻副院長、陳昆輝執行長與該中心團隊結合穿戴式裝置、救護車生理監測系統與遠距、雲端數位科技等,設計出一套遠距救護車急救輔助流程,為病患多爭取救命時間。陳昆輝解釋,當救護車上的病患穿上穿戴式裝置,從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到臺中榮民總醫院約40分鐘車程中,各項重要生理指數就會透過雲端數位科技傳到臺中榮總醫院急診室,醫院急診團隊便可隨時監控病患生理指數變化、給予救護員適當指示,同時做好準備,當病患一進入急診室,急救流程就可迅速啟動,且救治流程也可以更精準、更符合病患需求。李政鴻指出,在救護車行駛的時候,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在於,要確保路程上的網路訊號十分穩定、順暢,尤其是經過隧道的時候,訊號可能比較微弱,經過與協力夥伴來回溝通、討論、測試,才終於找到解決方法,病患雖然受益,但甦醒、被救回一命後,往往不知道背後醫療人員、技術人員花了多少心力、努力,才有這樣的成績,讓偏遠地區長輩、病患也能及時得到幫助。遠距照護觸角延伸至偏遠地區事實上,台中榮民總醫院智慧醫療委員會團隊也將遠距照護的觸角延伸至住在偏遠地區的長輩、臥床病患,陳適安說,曾有一名92歲年長者住在嘉義,由於行動不方便,無法頻繁進出醫院,透過遠距生命跡象及心電圖監控照顧系統,醫療人員就能了解病患的心臟狀況,且即時提供關心、支援,病患回診時,主治醫師也能掌握最新狀況。不過隨著疫情解封,有關遠距醫療的給付部分,目前正呈現限縮趨勢,這樣的趨勢實在令人憂心。陳適安認為,醫院進行智慧醫療科技的建置,是一項勢在必行的趨勢,但如果要持續進行創新研發、永續運作,政府的投入、支持,以及相關醫療費用的給付或補助,都是維持創新研發及運作的重要基礎,期盼透過數位醫療科技的研發與運用,可以造福更多病患、民眾,同時也能與世界接軌,創造台灣更多耀眼成績。
-
2023-10-3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放大鏡【腦中風】搶救腦中風!放寬溶栓、取栓健保給付時間
秋冬季節來臨,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收縮劇烈而引發腦中風。10月29日在一場「2023世界中風日在桃園」活動中,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台灣每年約4萬人中風,健保署已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健保給付條件,10月1日起血栓溶解劑自3小時內調整為4.5小時內,11月1日起取栓手術自8小時內改為24小時內,為病患爭取更多治療時間,降低中風後失能的發生。這場活動是由桃園市衛生局、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聯新國際醫院共同舉辦,於聯新國際醫院旁舉行,活動以「預防中風、減少失能」為主軸,結合園遊會、衛教講座,宣導腦中風防治觀念,現場超過千名民眾參與。石崇良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國人死亡及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台灣每年約4萬人中風,等於有4萬個家庭深陷生活經濟或長照負擔,因此健保署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建議,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兩項健保給付條件。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說,透過中風日宣導,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延長,預估一年能讓268個家庭受惠。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周中興呼籲,民眾若有臉部不對稱(微笑)、雙手一邊較無力(舉手)、說話口齒不清(說你好),有任一症狀就可能是腦中風徵兆,應盡速撥打119,送到可以治療腦中風的醫院,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桃園市衛生局長劉宜亷表示,國人10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一直都是桃園市民死因的第3或4位,平均每年奪走近千條寶貴性命。為加強腦中風預防,該局積極推動「頸動脈超音波篩檢」,此檢測可清楚看見腦部血流狀況,判斷血管是否狹窄、阻塞,是初步判斷中風很好的工具。篩檢對象則是市府補助肺癌篩檢者中,腦中風高風險族群的市民。【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3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給付放寬 搶救中風 EMT辨識是關鍵
癱軟在地,意識不清,這會是「酒空」個案,還是低血糖、低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對緊急救護員(EMT)來說,每一次出勤救人,就是一次考驗。目前緊急救護員以「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辨識病患是否腦中風,但病情嚴重個案無法「微笑、舉手」,為此,基層人員呼籲,應有更多訓練課程、參考指標,以達到「速辨識、快就醫」搶救目的。健保資料顯示,一○九年急性腦中風住院四萬零五百五十六人,受疫情影響,一一○年人數較少,為三萬八千九百四十三人,一一一年則有三萬七千七百八十四人,平均每年約在四萬人上下。臨床顯示,超過六成腦中風病患肢體受損,無法回到職場,不少病患需以輪椅代步,甚至長期臥床,經濟負擔沉重。重大創傷、腦中風、心肌梗塞為緊急救護三大急重症,面對眾多意識不清的急重症個案,緊急救護員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判斷,將腦中風病患送至可處置的急救責任醫院,過程充滿挑戰,宛如與死神拔河。在研判疾病類別上,目前大部分救護車均備有「十二導程心電圖」設備,可精準研判是否心肌梗塞,但是,在判讀腦中風的時候,仍缺乏工具及處置方式,只能靠緊急救護員以人工辨識,如但意識不清的個案則無法配合「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評估。再者,目前腦中風在緊急救護員的複訓課程項目中歸類為「意識不清」,且訓練後也沒有相關考核機制。值得重視的是,大部分腦中風個案並未在第一時間致電一一九,耽擱急救時間。消防署緊急救護組科長簡鈺純表示,儘管宣導多年,但是,仍有半身癱軟無力的腦中風個案竟自行開車至醫院急診,有些病人則會先向親友求救,延誤緊急搶救的時機。據健保數據統計,目前我國血栓溶解率仍有改善空間,主要原因為就醫時間過晚,為此,健保署長石崇良宣布,自一一二年十月一日起,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從零到三小時擴大給付條件為「零到四點五小時內」。十一月起放寬機械取栓術,將「前循環在發作內八小時內執行」延長至「廿四小時內」。就健保署資料,在溶栓方面預估增加一千六百人受惠、取栓預估新增五百六十五人受惠,對急性腦中風病患的「生存之鏈」幫助很大。雖然到院後治療的給付放寬,但尚未到院前的前端救護,應可補強,透過教育訓練,讓緊急救護員能夠更精準辨識出腦中風個案,相信雙管齊下,可以減少偏癱臥床等悲劇發生。【延伸閱讀】巡迴17縣市 腦中風課程提升EMT辨識率 台南雙量表評估成亮點【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27 醫療.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重大元凶「動脈粥狀硬化」! 5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一圖揭猝死風險
「XXX因心肌梗塞猝逝!」、「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長腦中風驟逝!」每每看到這類新聞,總讓人感嘆世事無常。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長年位居第二,是僅次於癌症的疾病。而這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都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就帶大家一起認識和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守護自己與所愛之人的心血,讓我們的人生不留遺憾!為什麼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現代人的飲食多高油高鹽,生活習慣也傾向晨昏顛倒、久坐不動,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為疾病埋下了爆發的種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指的是動脈管壁上生成了由細胞殘渣、蛋白質、脂肪所混合的腫塊,造成血管直徑變得狹窄、身體其他器官獲得氧氣與養分的量也會隨之變少,還可能因為腫塊破裂使血小板凝集於受傷部位而形成血栓,最終產生不可逆的結果。這一段要來帶大家了解動脈粥狀硬化的成因,如此才能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Step 1 血管受傷使低密度脂蛋白進入:不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導致血管氧化受損,使得低密度脂蛋白(以下稱LDL),俗稱壞的膽固醇,得以進入血管內壁並開始堆積氧化,稱為氧化型LDL。‧Step 2 巨噬細胞吞噬氧化型LDL:此時的血管會呼叫巨噬細胞前來處理這些堆積的氧化型LDL,當巨噬細胞吃下過多的LDL後,會形成一個全都是脂肪的細胞,稱為泡沫細胞。‧Step 3 泡沫細胞增長:隨著泡沫細胞堆積,在血管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此時的血管直徑就會因為這些泡沫細胞的聚集而逐漸變小。‧Step 4 血小板聚集於動脈管壁:泡沫細胞本身會分泌多種發炎物質來破壞血管壁的完整性,導致血小板開始往受傷部位聚集,稱作凝血斑塊或血栓。‧Step 5 血栓阻塞血流:當血栓或血塊過大時就會阻塞血流,若栓塞部位發生在腦血管時則稱作腦中風;發生在心臟血管時則稱作心肌梗塞。5大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高風險族群俗話說:「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為了能夠全方位的圍堵動脈粥狀硬化,我們在這一段會分析探討一些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高風險族群。‧年齡與性別:根據統計,45歲以上的男性與55歲以上的女性因為血管老化受損與雌激素停止分泌後,會使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提高,因此Sean建議該族群的人應定期做健康檢查來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吸菸:根據統計,六十歲以下的吸菸者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五倍。許多研究都指出吸菸會加速血栓生成、造成血脂異常、血管發炎等負面影響。‧肥胖與不運動:肥胖與缺乏運動的生活會導致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病,這些慢性病又會加快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高血壓:高壓的血流在血管內易使血管受傷發炎,還會使壞膽固醇容易侵入血管內壁,所以高血壓也被視為一項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糖尿病: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他們的血管也很容易出現發炎、受損的情形,持續惡化便會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結果。5點健康守則保護心血管健康如前所述,動脈粥狀硬化的產生,是由諸多因素經長時間累積演變而成的,為了有個讓人「安心」的未來,『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將從飲食營養及生活習慣中總結了五點健康守則來全方位保護你我的心血管健康!1.攝取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維他命C、維他命E及各種植化素都被認為具有抗氧化功能,它們能抑制LDL被氧化,免於被巨噬細胞吞噬的風險,也能保護血管免受氧化傷害。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如芭樂、藍莓、葵瓜子、胡蘿蔔…等食物,及一些以抗氧化為訴求的保健成分,如余甘子萃取物、西印度櫻桃萃取物、葡萄籽萃取物…等,都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質,可以保護血管不易受氧化傷害。 2.足量維他命B6、B9、B12:維他命B群中的這三種,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原因是它們能一起調節血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食物中的香蕉、菠菜、牛肉內分別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6、B9、B12,維他命B群中的這三種能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特別提醒,因為維他命B12多存在於動物來源,且需要充足的胃酸才能吸收,因此對於不吃肉類的素食者及胃酸分泌較不足的長輩來說,維他命B12是較不易攝取到足量的。建議這類族群可以選擇維他命B群相關的保健食品來補充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3.補充Omega-3脂肪酸:美國醫學研究所提出:「一周吃兩次魚肉有助於降低心臟疾病及幫助腦部發展」,能帶來這些好處主要是因為魚油中的Omega-3。Omega-3多存在於秋刀魚、鯖魚、鮭魚等深海魚類的油脂中。它有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對抗血栓等功能,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若是想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魚油時,Sean會建議大家選用含高濃度Omega-3且無添加的魚油以確保自己吃下產品的是安全無虞的。4.多吃水溶性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主要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兩種,其中又以水溶性膳食纖維對於改善血脂組成有較大的助益。含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燕麥、秋葵、蘋果…等,它們除了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外,也能減少腸道吸收飲食中膽固醇的量,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效果。5.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理想體重、規律作息、時常運動、不吸菸酗酒是常保健康的不二法門!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我們大幅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還可以擁有一個人人稱羨的完美體態及氣色。動脈粥狀硬化因早期幾乎沒有徵兆而難以發現,素來有「沉默殺手」之稱,根據民國110年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心血管相關的疾病奪去了超過兩萬人的生命,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反思的警訊。為了自己及親朋好友的幸福,平時更應注意勤加保養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將所學的保健知識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能夠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到一切都難以挽回時才後悔莫及喔! 延伸閱讀:.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心臟病發猝死,享壽68歲!心臟病為什麼來的這麼快?.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7 養生.抗老養生
幾歲開始會發現自己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波段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你是否有深刻感受,到了某個年紀後會忽發現自己「老很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衰老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但是只要超過了一個臨界點,你的大腦就會像掉下懸崖一樣急劇衰老「崩塌式的退化」,甚至影響你的壽命。對此,黃軒教你6招延緩老化的方法,讓你保持健康活力不快速衰老。大腦衰老的臨界點大腦衰老的臨界點,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大腦功能會出現急劇下降的年齡節點。黃軒指出,不同研究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和測量方法,但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臨界點:.70歲2022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在Nature發表題為Clonal dynamics of haematopoiesis across the human lifespan的研究,探索人為什麼會在70歲這個時間點會斷崖式衰老,斷崖式衰老與血漿蛋白的關係可追溯到造血幹細胞。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分子損傷的積累是漸進的和終生的,包括「端粒磨損」、「體細胞突變」、「表觀遺傳變化」和「氧化反應」激化。這種分子損傷的逐漸積累到70歲後,大量毒素垃圾增加到臨閥關卡,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導致身體細胞大量跟著死亡!.54歲、72歳一項發表在《自然》子刊的研究指出,大腦在中年和老年時會出現兩個老化轉變臨界點,分別是54歲和72歲。該研究發現,大腦在某個基因(Vimar/RAP1GDS1)的過度表達下,會產生一種「SASP蛋白物質」並約在54歲年齡左右,開始表現就是粒線體碎裂、細胞內的鈣超載、能量代謝下降,這些情況持累積到72歳左右,導致大腦老化加速、認知功能減退和壽命縮短。.34歲、60歲、78歲這是一項2019年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Undulating changes in human plasma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the lifespan,研究分析了4263名年齡在18-95歲的受試者的2925種血漿蛋白質,發現他們與年齡增長呈現非線性變化 :(a)34歲開始衰老波峰34歲的突然衰老在「顏值」上體現得最明顯:科學研究認為那是因為參與結構途徑的蛋白質大幅下調,如細胞外基質相關的蛋白質大量減少。這意味著膠原蛋白的流失,你會臉部肌肉開始塌陷、皮膚開始鬆弛,失去了年輕時的飽滿、彈性和光澤。(b)60歲和78歲明顯衰老的波峰60歲和78歲的崩塌式衰老,不只是呈現在皮膚表面上,而是在「健康」衰老上表現得最明顯:.60歲時,激素活性、結合功能和血液通路相關蛋白變化大量流先,最為劇烈。.78歲時,血液通路、骨形態發生蛋白信號傳導出現大量障礙變化,最為劇烈。 研究人員發現在60歲和78歲的蛋白波峰,主要是與疾病相關的蛋白波動,與阿滋海默病(AD)、心血管疾病(CVD)等衰老疾病相關的垃圾蛋白,明顯增加太多了,阻止了神經傳導物質,導致了嚴重的內臓器官快速衰老。這些蛋白波峰與疾病出現和衰老基因表達相關,最終導致人體出現三波斷崖式衰老。6方法延緩老化要如何延緩衰老?黃軒分享6方法,讓你保持健康活力不快速衰老。1.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煙大部分致命疾病都與血管有關,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腦中風等。血管是人體的輸送系統,將營養和氧氣運送到組織器官,同時排出代謝廢物。要保護血管不老化,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煙,減少有害物質攝入是關鍵。.控制血糖:「高血糖」是導致大腦老化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它會損害神經元和血管,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失智症。為了控制血糖,建議你定期檢測血糖,尤其是如果你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風險。也應注意飲食,少吃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多吃富含纖維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全穀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它會增加腦部缺氧和出血的風險。為了控制血脂,建議你每年至少測量一次空腹血脂,並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你也應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多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堅果、橄欖油、魚類等。 .控制血壓:「高血壓」是導致大腦老化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它會損害大腦的微循環和神經元功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中風。 為了控制血壓,建議你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並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你也應該減少鈉鹽的攝入,多吃富含鉀、鈣、鎂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香菇、海帶、芹菜、香蕉等。 .戒菸:吸菸是導致腦部老化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它會增加氧化應激,損害血管內皮,促進血栓形成,增加腦部缺血和出血的風險。 戒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提高認知功能。 2.堅持運動運動不僅是鍛鍊身體,同時也是鍛鍊大腦。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讓更多的氧氣和血液運送到大腦中,為腦細胞提供一個滋養的環境。 運動還可以刺激大腦分泌一些有益的化學物質,如內啡肽、血清素和多巴胺等,這些物質可以提高我們的情緒、注意力和記憶力。所以,每周五到七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中度有氧運動,日常活動無法替代運動的效果。運動能夠改善器官功能、降低心血管風險、提升記憶力。3.終身學習學習是保持大腦活躍和靈活的最佳方式。任何新的學習活動都會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神經聯繫,這可能有助於我們避免與失智相關的大腦損傷。建議每天學習一點新東西,不管是一門新語言、一種新樂器、一盤新棋局、一本新書籍、還是一場新舞蹈,都有利於大腦功能的改善和刺激新的神經元形成。所以,持續學習活動有助於維持心智活躍,減緩智力退化。而經常參與麻將、閱讀報紙、數字遊戲等能夠訓練記憶、注意力和決策能力的好方法了。4.參與社交對成年人來說非常重要。中年之後不要孤立自己,與他人建立社交和情感聯繫,能夠降低老化引起的疾病風險。社交網路較大的人,大腦中白質纖維束的連結性較好。認識新朋友可以讓頭腦清晰,改變思考方式,獲得新靈感和想法,這些都是大腦的潤滑劑。所以與同事、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是必要的。5.飲食健康研究人員發,限制熱量攝入能夠延長壽命。經常攝取高熱量的人,相比攝取較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倍,患癌風險增加4倍。如果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多吃堅果、豆類,少量攝取魚類對健康有益。6.定期進行體檢對中老年人來說是必要的。體檢能夠發現潛在疾病,並了解疾病對器官的損害程度。對於有基礎疾病的人,體檢要有針對性,例如高血壓患者需要進行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腎臟和血管超音波、生化抽血檢查和腦部MRI/CT等相關檢查,以便提早發現斷崖式衰老對器官的影響。以上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延緩衰老進程,保持健康和活力。延伸閱讀:.醫盤點「人在臨終前最後悔5件事」你符合幾項?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3-10-21 醫療.懷孕育兒
避孕藥該怎麼吃,才能得到最大效果?專家提醒這些族群使用要小心
不少有避孕需求的女性,都會選擇服用避孕藥,但是,避孕藥應該怎麼吃、何時吃,才能得到最大效果?食藥署請到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來為大家進一步說明。避孕藥不可擅自停 嚴重恐亂經郭安妮表示,口服避孕藥可分事前避孕藥與事後避孕藥2種。事前避孕藥又分為21天、28天2種設計,21天的避孕藥每吃3週要停藥1週,在停藥的過程會來月經,停藥後的第8天再開始吃下1週期的21天藥品;28天避孕藥則不需要停藥,吃完直接接續吃下1週期的藥品,在每1週期最後4天的藥物是不含避孕藥物成份的「空包彈」,服用這4顆藥的過程會來月經。剛開始服用第1盒事前避孕藥時,第1顆要在月經來的前3天內服用,最遲不能晚於第5天,接著每天必須要在固定時間服用,以維持藥品在體內的濃度保持穩定。如果不小心忘記吃,可在12小時以內補吃,避孕效果仍能維持;但若忘記超過12小時,避孕效果會受影響,此時一樣要立刻補吃,再加上使用保險套以確保避孕效果。如果忘記吃已超過1天以上,則在每天服藥時額外補吃1顆,直到回到原本的進度上,且此次的用藥週期都必須額外使用保險套避孕。切記,不能擅自停藥,否則會導致亂經。有些人誤以為事前避孕藥只在發生性行為前服用,因而避孕失敗!郭安妮強調,事前避孕藥必須每天規律服用才有效果;有些人雖然每天服藥,但服藥時間不固定,一下早上吃、一下晚上吃,使藥物在體內的濃度高低起伏,可能造成些微出血的情況。另外,長期使用避孕藥並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但可能會出現經血減少、月經不來的副作用,建議在使用半年到1年後,可以停藥休息。事前事後機轉不同 避孕效果有差到底事前避孕藥與事後避孕藥有什麼不同?郭安妮指出,這2種藥物的作用原理不同,事前避孕藥是抑制排卵,讓精子沒有卵子可供結合;事後避孕藥則是讓卵子延遲排出,降低精卵結合的機率。但是,若發生性行為時已排卵,再吃事後避孕藥就沒有避孕效果,因此,整體來說,事後避孕藥的避孕效果大約只有70至80%的成功率,而事前避孕藥則可以達到99%的成功率。郭安妮提醒,事後避孕藥是高劑量的單次使用藥品,只能作為緊急避孕措施,並非日常正規的避孕方式,必須在性行為後的72小時內服用,且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如果吃完事後避孕藥,月經在該來的時間卻沒來,就需要驗孕確認是否已懷孕。避孕藥非人人適合吃 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服用避孕藥可能會有水腫、頭痛、腸胃不適、乳房腫脹、情緒低落等副作用,而且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差異而有不同的副作用。郭安妮提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並不適合使用口服避孕藥,像是有肝腎功能問題、嚴重消化性疾病、血栓病史、家族有凝血因子病史、重度吸菸者(尤其35歲以上),另外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腫瘤、乳房腫瘤、不明陰道出血者,都不宜使用。最後,食藥署也提醒,事前避孕藥、事後避孕藥皆屬於處方藥品,需經醫師評估並開立處方箋才能取得與使用,服用時務必依照正確使用方式,才能達到最大避孕效果。若使用後出現身體不適等副作用,建議向醫師諮詢。另外,郭安妮建議,除使用口服避孕藥避孕以外,性行為時也可搭配全程正確配戴保險套,以降低感染性病的風險。延伸閱讀:.她不想結婚,卻被保險套亂了人生規畫… 9種避孕法PK,這種失敗率最高.射精前戴套即可避孕?醫師提醒:計算排卵日避孕有前提.服用事前避孕藥就不用戴保險套?長期吃易得乳癌?破解常見迷思7QA★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0 醫療.心臟血管
26歲男胸悶掛急診竟心肌梗塞!年輕心梗多因高血脂,吃燕麥能降LDL嗎?醫師給建議
急診醫師分享,一名男子因胸悶急診,竟是心肌梗塞,需要馬上做心導管緊急處置。Icu醫生陳志金也在臉書發表看法,認為媒體誇大的標題和描述不能偏離事實太多,否則容易造成民眾的誤會。不過心肌梗塞年輕化的問題仍值得注意,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相當顯著,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LDL)非常重要。26歲壯男胸悶掛急診 竟是心肌梗塞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男子掛急診自述胸悶,柯世祐看了病患資料才26歲,身體壯壯的、精神也還不錯,心想應該只是緊張焦慮或肌肉拉傷,症狀應該不嚴重,抽完血、做完衛教就能讓他返家休養。胸悶在急診檢傷分類屬2級,患者掛完號就直接被帶去做心電圖。而就在患者做心電圖做到一半,柯世祐就被叫過去看,他一看患者心電圖竟是下壁心肌梗塞,血管完全塞住,需要馬上做心導管緊急處置。柯世祐當下馬上打給心臟內科醫師告知,心臟科醫師還誤以為患者56歲,吃驚的確認該病患竟才26歲。高血脂、高血壓、抽菸、常吃炸物…心肌梗塞危險因子集結柯世祐指出,該患者主前降支幾乎完全塞死,另外2條血管也有塞住,最後在3條血管放了4個支架。後來追查病因,柯世祐原懷疑男子可能有風溼免疫疾病或凝血問題,但查了之後並沒有問題。再仔細追問家族史及生活習慣,患者父親也在40多歲時就發生心肌梗塞。另因男子家中開鹽酥雞攤,他國小開始就要幫忙顧店,有時因為爸媽太忙沒煮飯,就自己弄來吃「有事沒事吃一下」。再加上本身有抽菸,也有高血脂及高血壓病史。柯世祐說,除了沒有糖尿病及年紀未滿45歲,該男子算是集結了所有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Icu醫生陳志金 籲媒體內容勿誇大誤導民眾不過針對這起病例,Icu醫生陳志金也在臉書發表看法,他認為媒體誇大的標題和描述不能偏離事實太多,否則容易造成民眾的誤會。以下是陳志金覺得不合理的疑問:1.首先,心肌梗塞是看「心電圖」診斷,不是「電腦斷層一掃」就可以診斷的。 2.「心電圖」是貼上去記錄電氣訊號,不是用「掃」的,沒有「掃心電圖」這種事。3.阻塞的是哪一條血管?是做心導管檢查來確認的,不是做電腦斷層!4.病人並沒有「血管全塞死」!他是「一條幾乎完全塞死,另外兩條也有塞住(部分)的狀況」。報導內容:「左前降支幾乎完全塞死,另外2條血管也都有塞住的狀況,最後3條血管放了4個支架。」5.「心電圖做到一半」就診斷,不是說不行,是有點誇大。如果是下壁梗塞,當然有機會在做到一半就診斷。 不過,一般都是等「做完」以後,再整張判斷,沒差那幾秒的時間。另外,除非是醫師「親自」做心電圖,否則,很難在「心電圖做到一半」就診斷。 報導內容:「沒想到心電圖做到一半時,發現該名患者居然是心肌梗塞,而且是血管完全塞住,屬於下壁梗塞,心電圖ST段上升,需要馬上做心導管,病況非常緊急。」6.「下壁梗塞」似乎跟「左前降枝完全阻塞」,不太符合?還是這個人的解剖構造有異於常人?(資料來源:《Icu醫生陳志金》臉書粉絲專頁)心肌梗塞典型症狀 持續胸悶合併氣喘、冒冷汗心肌梗塞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內的硬化斑塊破裂,引發急性血栓,阻塞了血管所致。典型症狀為持續胸痛、胸悶超過20分鐘,合併氣喘、冒冷汗、頭暈、心悸,或突然喘不過氣來。凡吸菸、肥胖、三高族群、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甚至有遺傳性家族病史,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哪些人容易得到心肌梗塞?1.隨年齡增長而提高。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又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2.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者。尤其糖尿病患常合併有三高,加上多重代謝異常,壞膽固醇容易囤積在血管內,造成大規模阻塞病變。3.情緒容易緊張、易怒、憂慮和恐慌者。4.過度勞累、生活壓力大者。5.缺乏規律運動習慣者。6.膽固醇、血脂肪及三酸甘油脂數值過高者。7.菸癮者,因抽煙會加速粥狀動脈硬化。8.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或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者。患者因動脈硬化血管腔狹窄,很容易造成阻塞。》疾病百科/心肌梗塞高血脂盛行 心肌梗塞年輕化主因統計顯示,近年來急性心肌梗塞確實有年輕化趨勢,像上述患者差不多情況的年輕患者愈來愈多。臨床顯示,生活壓力沈重,加上愛吃高油、高鹽、高熱量等食物,血脂偏高,加上抽菸,這些都是導致年輕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而之前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曾提醒,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相當顯著,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LDL)非常重要。高血脂評估服藥治療 建議一天一餐燕麥降總膽固醇醫師提醒,高血脂初期無明顯症狀,如同健康的隱形殺手,若有壞膽固醇偏高問題,可視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來決定藥物介入的時機。而除了服藥,並可藉由修正生活型態控制LDL,達到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建議可先從控制飲食著手,最好減少脂肪攝取,尤其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及豬油、牛油等動物油。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曾受訪指出,目前醫療指引中沒有特別指出哪種食物可有效降低LDL,如大眾偏愛的燕麥無法顯著降低LDL,但因可減少總膽固醇,所以是很好的主食替代品,他常建議門診患者一天中可至少一餐主食為燕麥,另外,肥胖、缺乏運動也可能間接增加LDL膽固醇,應保持每周規則運動習慣。【資料來源】.《Icu醫生陳志金》臉書粉絲專頁.《醫師好辣》節目.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得舒飲食是什麼?得舒飲食怎麼吃?不該吃什麼?對哪些人特別有益?
什麼是得舒飲食?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簡稱DASH)的研發,旨在用日常食物降低血壓,而無須靠藥物治療。與同樣有科學支持的地中海飲食非常類似。得舒飲食強調魚、家禽、全穀物、富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低脂或脫脂乳製品、豆類、堅果、植物油和種子的攝取,並避免吃含糖飲料、糖果和飽和脂肪,如肥肉、全脂乳製品。【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歸納,得舒飲食模式可被歸納為以下5原則:1.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2.大量蔬菜,適量水果。3.選用低脂奶。4.蛋白質以白肉為主。5.每天記得吃堅果,烹調換成植物油。得舒飲食怎麼吃?得舒飲食對心臟有益,因為它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同時增加鉀、鎂、鈣、蛋白質和纖維的攝取量,這些營養素被認為有助於控制血壓。.全穀物:未經加工的全穀粒,如糙米、藜麥、全麥麵包、全麥麥片、鋼切燕麥片等。.水果:蘋果、柑橘類、梨、香蕉、葡萄、葡萄柚、漿果類如藍莓、草莓等。.蔬菜:番茄、南瓜、綠花椰菜、菠菜、番薯、青豆、胡蘿蔔、羽衣甘藍等。.低脂或脫脂乳製品:脫脂或低脂牛奶、乳酪、優格、大豆飲料等。.瘦肉、魚和家禽:去皮雞肉或火雞、鮭魚、鮪魚、鱒魚、牛、豬和羊肉的瘦肉塊,一定要去除皮和脂肪。選擇烘烤、燒烤、蒸或煎,而不是油炸。(蛋黃每周不超過4個,2個蛋清相當於 28克肉的蛋白質).豆類及堅果種子等健康脂肪:扁豆、鷹嘴豆、杏仁、核桃、花生、葵花籽、特級初榨橄欖油、酪梨。根據美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提供的範例,若是以每日攝取2000卡路里的熱量來計算,這意味著大約6-8份穀物或穀物產品(建議全穀物)、4-5份蔬菜、4-5種水果、2-3種低脂乳製品、2份或更少的每份3盎司(約85克)的肉、家禽或魚,2-3份脂肪和油,以及4-5份堅果、種子或豆類。它建議將甜食和添加糖的攝取量限制在每週5份或更少。得舒飲食不該吃什麼?.含鹽量高的食物,如加工食品或餐廳餐點。.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全脂乳製品、椰子油和棕櫚油。.糖(包括人工甜味劑、含糖飲料和無糖糖果)。.過量飲酒。得舒飲食有什麼好處?特別適合哪些患者?高血壓患者:得舒飲食特別適合高血壓患者的原因在於,它的鈉含量攝取上限為每天2,300毫克,能降低到每天 1,500毫克更佳——這符合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美國國家心肺與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發現,得舒飲食顯著降低血壓,並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多項研究一次又一次證實得舒飲食的好處。2020年發表在《營養學進展》期刊上的一項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得舒飲食顯著改善高血壓和非高血壓成年人的血壓數值。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參與者進行了13年的追蹤,以比較他們的飲食和心臟衰竭狀況,結果發現,得舒飲食有助預防75歲以下參與者的心臟衰竭。痛風患者:另外,得舒飲食還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人體內尿酸濃度,這使他們容易罹患痛風。由於痛風患者通常也患有高血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得舒飲食是改善所有這些疾病的最佳選擇。甚至有一些研究指出,得舒飲食是一種預防癌症風險的素食選擇。2019年發表在《流行病學年鑑》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飲食能降低患高侵襲性攝護腺癌的風險。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遵循得舒飲食也可預防糖尿病的發展,這一點在2017年發表在《營養學期刊》的薈萃分析中得到證實,同時也可以預防腎臟病的發展。整體而言,得舒飲食作為一種健康飲食模式,可能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和痛風的風險。得舒飲食有什麼缺點?嘗試得舒飲食並沒有什麼缺點,唯一比較麻煩的是,需要花更多時間自行備餐,畢竟市售現成餐點不易達到得舒飲食的要求。制定每天三餐的飲食目標、準備食材、烹飪確實要花上一些時間。另外,得舒飲食因為富含礦物質,腎功能有問題的病人,須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除非是流汗過多的運動員、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的工人,或醫師建議不要減少鈉攝取的人,否則不必擔心鈉攝取量太少。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說法,身體每天只需要少量的鈉來運作(約500毫克)。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差異在哪?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均富含水果和蔬菜、穀物、豆類和堅果,其飲食攝取量的特點是低血糖負荷和豐富的抗氧化劑含量。地中海飲食的脂肪含量高於得舒飲食,而得舒飲食的脂肪含量較低。一方面地中海飲食與許多健康益處相關,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降低全因死亡率。地中海飲食的特定成分,例如富含油酸(Omega-9)和多酚的橄欖油,以及體力活動、適量的能量攝取和最佳體重,阻止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進展有關的生物途徑,例如血管變性(vascular degeneration)。地中海飲食的抗氧化、抗發炎和抗血栓特性主要歸功於其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及橄欖油等。另一方面,得舒飲食主要由瘦肉、低脂乳製品和全穀物以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組成。適度的能量攝取和最佳體重,阻止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進展有關的生物途徑,例如血管變性。因此,它需要攝取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飲食,同時也攝取富含纖維和微量營養素,如鈣、鎂和鉀,這些對於維持正常血壓水平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至關重要。【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開始進行得舒飲食前該做什麼?在開始新的飲食計畫之前,請諮詢醫師,評估血壓、體重和心臟病風險因素,以確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請務必與醫師討論正在服用的任何藥物,以及飲食計畫會否有影響。切勿在沒有醫師同意的情況下,自行停止服用任何控制高血壓或膽固醇的藥物。【資料來源】.Why the DASH Diet Is One of the Best Eating Plans for Your Entire Body.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Diet Review: DASH.DASH Diet: What Is It, Meal Plans and Recipes
-
2023-10-17 醫療.心臟血管
爬樓梯就有效!研究教你這樣走就能降低2種致命心臟病風險
運動對心血管健康有助益,但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撥出時間運動,不過有新研究表明,每天至少爬五層樓梯可以降低兩種致命心臟病的風險。一項發表在《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期刊上的研究發現,每天爬五層以上的樓梯,可以將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降低20%。事實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連同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是全球主要的死因。冠狀動脈疾病是指心臟動脈中黏性斑塊的積聚,缺血性中風則是指血栓堵塞腦部動脈。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人們每天爬了多少樓梯與患有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使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超過45萬名成年人的健康數據,並且根據家族史、遺傳風險因素以及高血壓和吸菸史等既定風險因素,計算參與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另外,也調查了參與者的生活習慣和爬樓梯的頻率。研究的隨訪時間中位數為12.5年。研究發現,每天爬更多樓梯尤其可以降低那些不易受心血管疾病影響的人的患病風險。然而,更易受影響的人群患心臟病風險可以透過每天爬樓梯來「有效抵消」。該研究通訊作者Lu Qi表示,短時間的高強度爬樓梯是改善心肺健康和血脂狀況的一種省時方法,特別是對於那些無法達到當前身體活動建議的人來說。Qi指出,樓梯是公共場所提供的低成本活動方式,可以讓人們每天增加運動量。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與從未報告爬樓梯的人相比,在研究期間停止每天爬樓梯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整體而言,研究發現突顯了爬樓梯作為一種一般大眾預防動脈鈣化性心血管疾病措施的潛在優勢。為什麼爬樓梯對心臟有益?心臟病專家Vignesh Raghunath告訴《Verywell》,定期爬樓梯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為這是一種能增加心率的體育活動。當你透過爬樓梯、跑步或騎自行車等體力活動提高心率時,有助於增強心肌並使其更有效地向全身泵送血液和氧氣。Raghunath表示,透過體力活動提高心率也有助於調節和降低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濃度,這些都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雖然該項研究表明每天爬樓梯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可能存在聯繫,但專家表示,這還不足以說明爬樓梯將成為心臟健康的預防措施。美國心臟協會John A. Osborne醫學博士告訴《Verywell》,該篇研究顯示了降低心血管風險的相關性,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明因果關係。雖然研究發現每天定期爬五層樓梯與降低某些心臟病的風險有關,但Raghunat表示,生活方式和飲食等其他因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想增進心臟健康,美國心臟協會Life's Essential 8可能是一個有用的起點。這些準則包括:.每週至少從事150分鐘的體能活動。.選擇健康的飲食模式,包含大量天然食品、水果、蔬菜和堅果種子等。.戒菸。.每晚睡7至9小時。.管理你的體重。.控制膽固醇、血糖和血壓。【資料來源】.Walking more than five flights of stairs a day can cut risk of heart disease by 20%, study says.Take the Stairs to Reduce Your Heart Disease Risk: Study.Here's How Many Stairs You Should Climb a Day for a Healthy Heart
-
2023-10-13 醫聲.罕見疾病
搶救TTP之9/老先生出現貧血、昏昏沉沉、血尿,住院80幾天終脫險,但另一人「進加護病房沒再出來過⋯」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一名69歲的老先生某天突然出現貧血、意識改變、血尿等症狀,被送入亞東紀念醫院急診時,又因出現抽筋而轉往加護病房,醫師初步懷疑他罹患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等不及診斷結果,便先予以血漿置換術(俗稱換血)及類固醇治療,期間經歷咽喉出血、肺部感染等危機,最終幸運地在80餘天後出院。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回憶,老先生從其他醫院轉送來時,已出現抽筋和溶血導致的昏昏沉沉、意識改變、黃疸、血尿等症狀,高度懷疑是罹患TTP,但抽血檢驗須等幾天,因此先轉往加護病房,每天施予類固醇、一次4小時的血漿置換術,也加上共4劑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中間一度發生血小板低造成的咽喉出血,以及抵抗力差感染黴菌、病毒引發的肺炎,所幸經過80餘天治療後,終於順利出院,「前陣子還自己走進診間,現在一個月回診一次。」TTP診斷不易 病情發展快又兇猛 醫曾見患者「進加護病房沒出來」讓老先生數次處於生死關頭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是種可能多次復發的罕見血液疾病,當血液中的ADAMTS13酵素缺乏或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將使血小板過度活化,於全身各處小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狹隘,紅血球通過時被擠壓破裂,發生血管內溶血,導致貧血;而血小板也因過度活化而大量消耗、數量急劇減少,出現出血、皮膚紫斑。由於TTP發生率僅百萬分之一,且病情來得快又兇猛,有時會來不及確認是否罹患TTP,醫師就需要緊急治療,而治療經驗也往往成了病人活命的根基。「此時絕不能輸血,否則是火上加油。」林世強表示,若覺得血小板數量減少而輸血,反而會造成更多血栓,因此正確的處置方式,是進行血漿置換術合併類固醇,讓血小板恢復正常,再施以免疫抑制劑利妥昔單抗抑制抗體。然而,還是有些患者不敵TTP過世,林世強分享,2010年他剛進入亞東醫院服務時,尚無ADAMTS13酵素檢驗技術,就遇過一位患者出現血管內溶血、血小板低下、發燒、神經學症狀如意識模糊、腎功能異常等5大TTP主要症狀,緊急處置後病情改善有限,「他進加護病房後,就再也沒看到他出來。」今年過年前,也有位TTP患者來不及治療離世。救命藥需自費 國外治療建議新藥尚未入台除了TTP造成的生命威脅,林世強也觀察到患者面臨的經濟壓力。他說,TTP未被列入重大傷病,不能免繳健保部分負擔費,且雖國際已將利妥昔單抗列入TTP治療指引,但在台灣為適應症外使用,患者須自行負擔數萬元費用。目前國外已有減緩TTP症狀的新型抗體藥物被納入治療指引,但還沒被引進國內,「期待新型抗體藥物未來能引進台灣,有適應症內的藥物治療。」林世強指出,「TTP患者最好是能接受類固醇、利妥昔單抗和新型抗體藥物三種治療,尤其容易復發、症狀嚴重的高風險族群更應該要使用新藥。」目前TTP患者及家屬成立相關的病友團體「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 -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林世強表示,TTP發病人數少、存活下來的人更少,組織起來的確不容易,也許可請教有類似經驗的罕病基金會,並讓更多患者或疑似的民眾方便找到資訊,彼此也可互相陪伴、交流,走過這段辛苦的時光。林世強提醒, 如果民眾出現血管內溶血、血小板低下,或發燒、腎功能異常、神經學症狀如意識模糊、昏迷、癲癇等全身多處微小血管阻塞所引發的症狀,就須盡快至大醫院的血液科進行檢查,能有較具經驗的篩檢流程與照護團隊幫助診治。
-
2023-10-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預防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含維他命K的這些食物不可多吃!必知6件事 自行停藥很危險
有許多三高患者、有中風高風險因子者,平日都有在吃抗凝血劑。不過服用抗凝血劑有許多需注意的事,尤其千萬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否則將引起中風。在飲食上也有一些禁忌。元氣網以下整理關於抗凝血劑的認識及服用上需注意的重點。抗凝血劑的作用在防止血液凝固,用來治療及預防血管栓塞、預防中風,臨床上用途很廣,例如: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心房顫動等。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維祥曾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目前口服抗凝血劑的選擇有傳統口服抗凝血劑以及新型抗凝血劑兩種,傳統的抗凝血劑為常見的warfarin(歐服寧)、Coumadin(可邁丁);新型抗凝血劑則包括有pradaxa(普拴達)、xarelto(拜瑞妥)、eliquis(艾必克凝)、lixiana(里先安)。抗凝血劑怎麼吃?依照醫師指示,定時定量服用,抗凝血劑一般一天服用一次。為確定抗凝血劑的功效,醫師會隨著患者的病情、是否服用其他藥品或是飲食習慣等進行劑量調整,患者需遵照醫師指示定期返院抽血檢驗(國際標準化凝血酶原時間比值,INR),以觀察藥效是否有達到預期、有無造成出血。抗凝血劑常見副作用?如果使用過量,可能引起出血不止。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則可能引起中風。1.出血現象(例如:嘔吐出血或類似咖啡渣的棕色物質、血便或黑便、血尿、紅色或暗棕色尿、突然出現瘀傷、牙齦出血、經血過多、從未發生過的頭痛、腹痛或背痛)2.倦怠、發熱、發冷、喉嚨痛、嘴痛、皮疹及搔癢等。服用抗凝血劑的飲食禁忌抗凝血劑很容易與其他藥品或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品的吸收與代謝。食藥署提醒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對於所有食品都應適量攝取,如欲併服健康食品、中藥或其他藥品時,應先向藥師或醫師諮詢,以確保用藥安全。1.日常飲食中,有些食品會降低抗凝血劑的藥效,當攝取過多時,抗凝血劑藥效就會減弱。例如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萵苣、動物肝臟等,每日應定量平均攝取,不宜過多,建議每日可攝取約 3~5份,每份菜量約掌心大小。2.不少食品或中草藥會增加抗凝血劑的藥效,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出血的風險,例如:丹參、當歸、銀杏、鳳梨酵素、蔓越莓、葡萄柚、魚油(每日超過2克)、維生素 E(每日超過400 IU)、輔酶Q10、高劑量維生素C、含維生素K的營養劑或維他命及葡萄糖胺等,都須經醫師同意才可吃。3.抗凝血劑會與許多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因而增加或減低抗凝血效果,所以請不要自行服用任何其他藥物(尤其是阿斯匹靈,抗生素、中藥等)。4.抗凝血劑的藥效會受酒精影響,請儘量少喝酒精性飲料。5.茶類,如烏龍茶、綠茶、紅茶等,須經醫師同意才可食用。服用抗凝血劑其他注意事項1.不可自行停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在使用抗凝血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非常危險。2.不可擅自調整藥物這類藥物雖然能抑制血栓形成,但也會降低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出血,服用藥物應該遵循醫師指示劑量,不可以擅自調整劑量。3.接受任何侵入性檢查治療前必先告知醫師接受手術、拔牙等手術治療,以及服用其他藥物之前,應該先讓主治醫師了解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維祥曾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口服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要進行外科手術或拔牙之前,需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和開藥醫師,針對您的手術類型、栓塞風險、出血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以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停用抗凝血劑以及需停幾天的藥。4.避免不必要的受傷出血謹慎使用牙刷、刮鬍刀,避免刮傷皮膚、黏膜導致不必要的出血。5.留意服藥後的副作用及徵狀服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須經常自我檢視,包括是否有疑似出血(不明瘀傷、血便、血尿、黑色便、暗色尿、流鼻血、牙齦出血不止)、全身皮膚不明原因淤青、有出血點,血尿或糞便呈現黑色、不明原因疼痛腫脹、疑似中風表徵(臉部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突然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語言障礙)、疑似靜脈栓塞(下肢腫脹、疼痛)等。若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調整劑量。6.懷孕須告知醫師懷孕時服用抗凝血劑有導致胎兒畸形的風險,計劃懷孕前或餵哺母乳,一定要告知醫師。【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衛福部南投醫院衛教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衛教資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08 醫療.心臟血管
專家教你看懂健檢數據中總膽固醇、各種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正常值
民眾健康檢查中,常見到膽固醇出現紅字,有人不以為意,有人緊張兮兮。到底膽固醇數值代表什麼?超標多少該積極處理?要不要吃藥控制也常讓患者糾結。膽固醇數值是心血管健康的指標之一,多數高膽固醇患者沒有症狀,日積月累之下,逐漸出現間歇性跛行、心絞痛等症狀,此時血管已阻塞大半。大部分成年人拿到健康檢查報告時,最常出現紅字的項目就是血脂肪,血脂肪項目又細分為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C)、低密度膽固醇(LDL-C)、三酸甘油脂(TG),相較於只有兩種數值的血壓,血脂的組成相對複雜。如何一眼看懂血脂報告?專家表示,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高低,與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為最重要的血脂數據。總膽固醇怎麼算出來的?公式: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5)例如:高密度膽固醇60mg/dl、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三酸甘油脂為150mg/dl,換算下來,就等於190mg/dl,在正常值之內。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原料,三酸甘油脂是身體必要燃料。聯安診所心臟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早期談及血脂肪,可分為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兩大數值,看似危害健康,但卻是身體所需的必要成分。膽固醇由肝臟製造,為製造荷爾蒙的原料,而組織細胞也需要適量的膽固醇;至於三酸甘油脂,為身體所需的必要燃料,當血糖不足時,就派上用場。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各有其功能,一旦數值超標,就可能危害健康。施奕仲表示,以一般成年人來說,總膽固醇應該在200mg/dl以下,三酸甘油脂則在150mg/dl以下。聯安診所統計近五來年兩萬三千多人健診資料,總膽固醇偏高、超過200mg/dl者,占比超過五成,等於每兩人就有一人血脂異常,值得警惕。發生過心血管疾病者,壞膽固醇須控制在100mg/dl,甚至70mg/dl以下。近15年來,醫界將總膽固醇再細分為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施奕仲指出,前者被喻為「血管內的清道夫」,屬於好的膽固醇,數值高一點,超過60mg/dl,就屬於理想值,可有效清除血中垃圾,有助於降低血管阻塞風險。低密度膽固醇就是壞的膽固醇,被稱為「血液中的垃圾」,一般建議,應該低於130mg/dl,適量存在,數值不要太高,可讓清道夫(高密度膽固醇)有事情可做,維持體內正常運作。反之,如果偏高,超過190mg/dl,就必須接受藥物治療,藉此降低數值。對於曾放過心血管支架、中風、心肌梗塞等患者來說,標準更為嚴格,必須壓至100mg/dl,甚至70mg/dl以下。動脈粥狀硬化無症狀,45歲以上每年一次血液檢查。馬偕健康檢查中心主任胡光濬表示,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將加速動脈粥狀硬化速度,狀況嚴重時,就會造成血管阻塞,最後導致許多器官因缺血性變化而壞死。最可怕的是,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栓,進而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急重症風險。由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過程緩慢,幾無症狀,一旦出現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時,常令人措手不及,通常預後較差,這正是高血脂被稱為健康「隱形殺手」的原因。聯安診所分析兩萬多人健診資料,34%受試者低密度膽固醇異常,是否必須立即用藥,則需進一步接受醫師評估。施奕仲建議,45歲以上民眾每年都需接受一次血液檢查,掌握自身四大血脂指標。健檢報告發現血脂肪過高,先從調整飲食和運動下手。如何避免血脂肪偏高?胡光濬建議,應從改善生活型態及規律用藥等方面著手,在生活型態方面,包含飲食、運動、戒菸、戒酒。在飲食方面,攝取均衡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麥、豆類、魚類,避免食用過多油炸食物、紅肉與人造奶油、糖類。此外,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加速脂肪代謝,讓低密度膽固醇不致偏高。運動本身也可改善高血壓、血糖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由於高血脂不痛不癢,沒有症狀,胡光濬提醒,成年人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如血脂肪過高,就需提高警覺,改善生活型態與飲食,如果醫師評估後,認為必須用藥治療,患者務必規律用藥。責任編輯:辜子桓、吳依凡
-
2023-10-07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放大鏡【腦中風】搶救腦中風!健保署兩大政策擴大健保給付
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延長至4.5小時。健保署6日再發公告,將於112年11月1日起放寬取栓手術給付條件,黃金治療時間自8小時延長至24小時。腦中風被稱為「急、重、難」的疾病,台灣每年有3至5萬多人中風,根據衛福部資料,中風的死亡率雖從全台第一名降至第四名,不過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接近六成,若是家中的經濟支柱發生腦中風,影響的不只是個人,更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國家長照資源的量能。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健保署分別於今年8月、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及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終於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延長至4.5小時注射,預估一年新增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腦中風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包含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與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因腦血管堵塞形成的缺血性中風就占了八成,是國人最常見的腦中風,然而不論是哪一種腦中風,搶救關鍵都在於時間,呼籲民眾若發生症狀要速辨識,快打119送到可以治療腦中風的醫院。【延伸閱讀】哪些症狀發生可能是腦中風?救命關鍵一次看【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07 醫療.心臟血管
高血壓常見藥物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破除高血壓藥物的6迷思
高血壓的藥物種類很多,這是因為導致高血壓的機制不同,所以發展出不一樣的藥物。也因此,每個高血壓病人使用的降血壓藥物會有很大的差異!「元氣網」整理醫師開高血壓藥物的原則、有哪些常見的高血壓藥物,讓高血壓病人能夠更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藥物。醫師開立高血壓藥物的原則有哪些?當醫師得知病患出現高血壓問題時,根據病人的情況考慮所使用的藥物:1.嚴重度:病患的血壓有多高?如果病患的血壓值是血壓非常高,就會使用藥效較強的高血壓藥物,讓病患的血壓可以降低下來,避免持續對身體造成較為嚴重的傷害。2.原因:雖然高血壓多數是原因不明,如果是已知高血壓的原因,醫師也會對症下藥,選擇針對原因改善的藥物。3.共病:病患有時還有許多疾病連同高血壓一起發生,使用藥物時必須連同這些共病或潛藏的疾病一起加以考慮,選擇合適的藥物,常見的共病有:糖尿病、高膽固醇、慢性腎臟病等,潛藏的疾病可能有:中風、心肌梗塞等。了解常見的高血壓藥物類型有哪些?這些藥物各有哪些副作用?下面這些藥物較是高血壓的常用藥物醫師會根據上面的3原則來選擇藥物,幫助病患血壓下降。 1.利尿劑:人體中的水分含量與血液中鈉離子濃度有關,當血管中的鈉離子濃度增加時,血管的水份也會增加,當血管中的水份增加時,心臟需要的力道也會增加,血壓就會上升。而利尿劑主要透過增加排尿來減低體內的水分和鈉離子濃度,當人體中的總體液量降低,就能讓心臟泵血的壓力降低。據國外研究指出,部分利尿劑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效果,但長期服用有可能會讓糖的耐受性變差,病患有可能攝取過多糖卻不自知,導致血糖偏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小心使用。常見副作用:●利尿劑藥物會有頻尿、脫水的現象,較不適合在晚上使用,會增加夜尿的風險,部分病人會因夜間頻尿而出現失眠等問題。●利尿劑藥物容易會排除較多鈉、鉀離子,有可能會有低血鈉與低血鉀的問題,為避免低血鉀問題,可使用具有保鉀效果的利尿劑類藥物,或可以飲食增加高鉀食物的攝取。2.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英文寫作Calcium channel blocker,常簡寫為CCB,這類藥物會阻斷用來細胞間用來進行傳導訊息的鈣離子通道,阻斷的結果會讓血管中的平滑肌處於放鬆的狀態,心跳放鬆變慢,藉此達到血壓降低的目的。CCB類的藥物不能使用在心臟衰竭的族群中,會讓病情更加嚴重。常見副作用●部分病患會出現心臟不正常跳動(心悸)、頭痛等疼痛發生。●部分病患可能會有噁心、腸胃不適,伴隨皮膚搔癢出疹等症狀。●不可吃葡萄柚或喝葡萄柚汁。3.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抑制劑:英文名稱是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常簡稱為ACEI。這類藥物具有減少血管收縮素的產生,讓病患的血管不易收縮,血壓自然就會下降。此類藥物優點在於不會影響血糖、血脂和尿酸,對這幾種共病影響較小。但這類型藥物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懷孕婦女不適合使用。常見副作用:●味覺改變、食欲降低,有還會出現皮膚起紅疹,嚴重會有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問題。●可能會有高血鉀的風險,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可能會增加腎臟損傷的疑慮。4.血管收縮素接受器阻斷劑:英文名稱是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常簡稱為ARB。這類藥物是阻斷血管收縮素跟肌肉細胞或血管細胞進行結合,使血管收縮素無法正常作用,進而促使血管不易收縮而讓血壓下降。但這類藥物會影響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懷孕婦女不適合使用。常見副作用:●容易暈眩、失眠,背部和腿部容易疼痛,有時還會附帶腸胃道的問題,例如:腹瀉、消化不良等。●不適合與ACEI類藥物合併使用,不僅會增加高血鉀的機率,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可能會增加腎臟損傷的疑慮。5.乙型阻斷劑:英文稱為β-Blocker,具有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作用,讓心跳變慢與血壓下降的作用,所以也被當成降血壓藥物使用。因為會遮蔽低血糖的現象,一般不建議糖尿病患者使用此類藥物。此外,乙型阻斷劑會出現呼吸不順的副作用,慢性肺阻塞和氣喘患者也不建議使用此類藥物。常見副作用:●會出現咳嗽、呼吸不順等呼吸症狀;還會出現疲倦、失眠、運動能力降低等問題。6.甲型阻斷劑:英文稱為α-Blocker,主要透過阻斷α-腎上腺素受體,讓末梢血管擴張,因此達到降血壓的效果,目前這類藥物更多應用在攝護腺肥大的治療上,高血壓治療已經較為少見。並且心臟衰竭的病人不適合使用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一開始服用這藥物時,容易發生有姿勢性低血壓,起床時不要太快,避免因姿勢突然改變,導致低血壓而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7.直接血管擴張劑:能夠讓血管平滑肌放鬆,所以末端血管阻力下降,因而讓血壓下降。常用在頑固性高血壓或高血壓急症當中使用。常見副作用:●常見副作用:頭痛,嚴重會引起心律不整的問題。高血壓藥物控制目標為何?高血壓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改用居家血壓而不是診間血壓來做為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居家血壓採用「722原則」,連續7天量血壓,早晚量血壓「2次」、每次量測以「2次」取平均數。居家血壓只要高過130/80 mmHg,就可確診為高血壓。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如果為低風險的病人可以血壓≧140/90 mmHg再進行治療,其他高風險的病人會是血壓≧130/80 mmHg進行治療。不同的共病族群,控制血壓的目標也不同,簡單原則如下:●建議血壓控制目標為小於130/80 mmHg: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症)、慢性腎臟病(尚未進入洗腎階段)、有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族群。●建議縮壓目標值須小於130 mmHg:65歲以上老人和心臟衰竭的病人。實際病人血壓的控制目標,仍需由主治醫師根據病人的病情進行決定。破解高血壓物的使用迷思1.醫師開立高血壓藥物時,通常會與共病一起考慮,所以有服用其他藥物或有其他疾病的病史,請務必告知或提醒醫師,請醫師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高血壓藥物,同時也避免藥物的交互作用所帶來的風險。2.高血壓的藥物是為病人量身設計,當發現自己血壓高時,不可以向他人「借藥來吃」,或者向推薦親朋好友使用特定藥物,因為醫師使用藥物只能針對特定病人,不能任意進行「藥物共享」。3.高血壓藥物的選擇,為了增加療效會有合併多種高血壓藥物的情況,治療時請隨時與主治醫師了解病情,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4.降血壓藥物原則上不會影響腎功能,但如果血壓控制不好,長期處在高血壓,反而會讓腎功能惡化,嚴重時會需要洗腎。所以定時服用高血壓藥物,將血壓控制正常,反而能夠保護心臟,也避免日後洗腎。5.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後有注意事項,應在3小時內避免飲酒不節制、洗熱水澡、做耗費體力的運動。6.高血壓為慢性疾病,需長期治療控制,不可自行因血壓高低而任意停藥或增加減少藥量,鼓勵民眾每天固定時間量測血壓並記錄,可供醫師回診判斷之用。忘記吃高血壓藥物時該怎麼辦? 1.一般的高血壓藥物,如果忘記的時間點在兩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時間內,則可以補吃,反之如果超出則不用補吃,且下次服用部可一次服用雙倍,避免影響藥物濃度,引起副作用。2.需要「隨餐服用」的降血壓藥物,如果忘記服用,應該避免補吃,避免血壓降的太多,造成病人低血壓。
-
2023-10-05 醫療.呼吸胸腔
呼吸困難、胸痛…肺栓塞症狀難辨易被誤判!預防肺栓塞靠6件事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與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並稱為心血管三大殺手。根據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統計資料,110年3月22日至112年2月1日國內累計COVID-19疫苗不良事件通報中,有149件肺栓塞事件。因症狀不典型,臨床上常出現誤診或是延遲診斷,所以有部份肺栓塞患者(65歲以上長者風險更高),可能在診斷確認前就已經死亡。因此肺栓塞快速診斷並及時治療變得很重要。什麼是肺栓塞?肺栓塞是因肺部動脈血管被血栓、脂肪、羊水、空氣等栓塞,但以肺血栓栓塞症(PTE)最為常見,導致供應肺部氧氣的血流受阻,造成急性肺心病,產生低血氧症以及心肌缺氧症狀,有致命的風險。肺栓塞如何診斷1.身體檢查:喘、呼吸困難、頸動脈怒張。2.抽血檢查:動脈血氧濃度不足和血栓指數(D-Dimer)升高。3.心電圖:患者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及心電圖出現不正常的波形變化。4.胸部X光:有異常肺部陰影或是肺水腫。5.電腦斷層:可診斷出約90%的肺動脈栓塞,此檢查為急診室現行最安全、有效且快速的診斷方式。6.肺動脈造影:準確度最高,但它是一種侵襲性的檢查。7.心臟超音波:可能沒有顯著異常的發現,但若範圍大,可能會觀察到肺動脈壓力升高與右心擴大的現象。8.動脈氣體分析:可見動脈血缺氧及二氧化碳降低。肺栓塞症狀與一般心肺疾病相似 容易被誤判肺栓塞的臨床症狀較無專一性,和一般心肺疾病症狀相似,通常只是呼吸困難、喘或咳嗽、咳血、胸痛等,比較容易被誤判。由於急性肺栓塞如未經及時適當的治療,最後大多因右心衰竭而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可高達30%,所以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肺栓塞的藥物治療1.血栓溶解劑(Thrombolytics),如Alteplase注射劑,可加速血栓的溶解,但因為此類藥物可能會帶來出血的風險,通常只在緊急狀況下才使用。2.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如Heparin注射劑、口服製劑如Rivaroxaban、Edoxaban、Warfarin等藥,皆可預防血栓形成。預防肺栓塞6方法1.多攝取蔬果、補充水份,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2.正常作息、多運動、戒菸,可維持心血管健康!3.穿彈性襪並適時抬腿,可增進靜脈血液回流。5.有靜脈曲張或有深層靜脈血栓栓塞病史者,要定期回診。6.下肢外傷或剛接受骨折手術者,應盡快恢復日常活動。【本文轉載自《藥師週刊電子報》第2307期,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5 醫療.腦部.神經
腦中風最愛問/手腳無力只是疲累?千萬不要忍!當心是急性中風
教官小叮嚀 林豐俊╱馬公消防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Q:澎湖縣一名長期臥床的老人家,照服員到家中協助基本日常照顧和餵食時,發現長輩半側肢體無力,詢問身體狀況答不出來,口齒不清無法理解在說什麼,立刻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經生命徵象評估,確認並非低血糖導致,執行「辛辛那提測試」發現測試項目異常,懷疑是急性腦中風,趕緊送醫急救。離島民眾就醫不易,發生急重症怎麼辦?A:受限於地理條件,澎湖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發生急難或重大疾病,只能後送到台灣就醫。衛福部澎湖醫院和三總澎湖分院是在地的急救責任醫院,皆位於澎湖本島上,其他七美、望安離島及北海島嶼的民眾,要多花上舟車勞頓的時間,「離島送離島」才得以就醫。在地人說:「住在離島,生病還得看老天爺臉色」,澎湖離島多,島上居民平時以衛生所為主要醫療院所,澎湖人練就一身看天吃飯的堅毅精神,連病痛也很能忍,所以救護人員常在收到通報趕到現場,看到病患狀況其實都已經相當危急,預後通常不會太好,甚至還有離島居民身體不舒服,自己開漁船到澎湖本島就醫的案例。當急性中風症狀發生後,建議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有機會有更好的預後,搶救急性中風的關鍵就是「速辨識、快送醫」。提醒民眾,在澎湖特殊的地理環境下,除了第一時間警覺,辨識出可能中風,也要立即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能同步與醫院聯繫,提早通報醫院啟動中風治療小組,雙方串連不中斷,把握黃金救援時間。「一名孕婦去澎湖旅遊時,突然發生急性中風,送醫後由空中緊急醫療轉診至高雄長庚醫院治療,現恢復良好且順利產下女嬰。」奇美醫院神經內科專科醫師、衛福部澎湖醫院神經內科支援醫師李佳維說,在澎湖本島發生急性中風等急重症,除了緊急會診,可能需要空中緊急醫療送到台灣,其他小島衛生所若遇此狀況,則請海巡隊派船或交通船接回本島,視病情後送至台灣治療,即所謂「離島送離島」陸海空協力即時救援。腦血管疾病 第四大死因澎湖除了本島外,外圍環繞18個有人島嶼,但年輕人外移嚴重,65歲以上長者比率近兩成,逼近超高齡社會,更是各離島中老化指數最高的縣市。李佳維表示,曾有一位長輩發生急性中風就醫,但太太失智無法溝通,能做決定的子女又都在台灣,因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李佳維說,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其中腦中風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因腦血管堵塞形成的缺血性中風占八成,搶救關鍵在於第一時間的辨識跟送醫時間。急性中風是進行式的病程變化,每慢1分鐘送醫治療,就有190萬個腦細胞因缺氧而死亡,身體也會出現不同病況。救治要快 熟記辨識口訣不論你在就醫便利的都市,或是離島偏鄉等地區,急性中風的救治重點都是「快」,李佳維提醒,民眾要熟記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千萬不要以為眼歪嘴斜、手腳突然無力、講話不清楚等症狀,只是暫時疲累。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控制三高,戒菸、不過度飲酒,避免急性中風及其他慢性病共病的發生。【李佳維醫師部落格】神經科醫師聊中風臨床經驗【延伸閱讀】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增至4.5小時!10/1起健保放寬救命藥給付條件【延伸閱讀】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
-
2023-10-04 性愛.性福教戰
體外射精「沖乾淨」就好?避孕4大NG行為恐讓陰道感染 醫教1招效果更勝保險套
做愛想避孕,全程戴好保險套還不夠?醫師指出,男性戴保險套即使「全程完美配戴」,或是女性規律口服事前避孕藥,單靠其中1種避孕方法效果仍有限;但只要將這兩種避孕措施同時做到,達成男女「雙重避孕」原則,就能有效避孕達99%。不過,年輕男女仍對於避孕方式存在許多迷思,究竟哪些常見避孕行為是錯誤的呢?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部主任張芳維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20~35歲未婚懷孕女性,每年有高達2.3萬名進行人工流產處置,雖然這關乎個人選擇,但有很大機率為當事人帶來心理創傷,而會造成這樣的結果,與大眾對於正確避孕觀念的認知不足有關。女性避孕4大NG觀念 張芳維指出,根據2023年最新避孕認知及行為狀況調查發現,18~35歲女性常見以下4大避孕迷思,包括僅靠戴保險套、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來避孕,以及分不清楚事前及事後避孕藥的差異:1.只戴保險套避孕:雖然戴保險套有82~98%成以上避孕效果,但只適用於男性。對女性並無積極保護作用,卻必須承擔保險套破洞的風險,以及可能懷孕的後果。 2.計算安全期來避孕:每位女性每個月的經期都不一樣,單靠預估安全期恐準確度不高,仍有極高懷孕風險。 3.體外射精沖洗乾淨就好:不少人以為體外射精就沒事,事後再用清水等物理方式沖洗乾淨就好,但錯誤的陰部沖洗及貼身衣物清洗方法,可能導致女性陰道感染發炎。 4.避孕藥有吃就好,不在意事前或事後:統計顯示高達64%女性選擇服用事後避孕藥,其中卻有半數人不清楚事前及事後避孕藥的服用時機、劑量及方法差異。張芳維進一步解釋,事前避孕藥的成分主要為雌激素和黃體素,劑量較低,需要每天吃;事後避孕藥則為高劑量的黃體素或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必須在性行為後72或120小時內服藥,越早吃越有效,但也因為劑量較高的關係,頻繁服用較容易有噁心或亂經的副作用。「雙重避孕」效果更勝保險套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部長蔡永杰表示,年輕男女無論未婚或已婚,只要目前還沒有計畫生小孩,最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都必須知道一個觀念,也就是「雙重避孕原則」,透過男性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及女性服用常規避孕藥,雙方同時做好避孕措施,可達99%避孕效果,還能預防性病。 若常服用事前避孕藥,有可能會增加血栓風險嗎?蔡永杰說明,目前已有新一代的事前避孕藥,較傳統藥物劑量低,已證實能降低靜脈栓塞風險,提升用藥安全性,呼籲除了男性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女性也應每天服用事前避孕藥,才能掌握懷孕自主權,防範意外懷孕帶來的身心靈傷害。【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65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6 醫療.腦部.神經
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增至4.5小時!10/1起健保放寬救命藥給付條件
腦中風總是來得又急又快,且可能發生在自己或周遭的人身上,就曾有一名消防員在38歲時發生腦中風,他表示「當時飯粒黏在臉上卻不知道,口水也不自主流下來,甚至公文上一個字都看不懂,他才驚覺身體出狀況,趕緊就醫。」台灣每年有3~5萬人發生腦中風,更是全台死亡率的第四名,而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近6成,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國家長照資源的量能。>>【延伸閱讀】突然不識字 38歲消防員腦中風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新增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腦中風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包含缺血性中風,又稱腦梗塞、腦缺血,以及出血性中風,又稱腦出血,與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缺血性中風為腦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心等其他部位血管內血栓,進而形成腦血管栓塞,造成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說,台灣腦中風學會經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為把握腦部再灌流的黃金時間,向健保署提出放寬給付規定,健保署分別於今年8月、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及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注射延長至「4.5小時內」注射,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失能程度,促進身體復原。劉林義指出,中風後部分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終生臥床需他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負擔及照護壓力,倘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病人失能造成的家庭壓力及增進渠等回歸社會機會。>>【延伸閱讀】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9-24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媽媽那時該氣切嗎?
電梯裡遇到病人的兒子,說他媽媽過世了,擁擠的電梯中不便問詳情,只是胸口一突,一顆心掛著,早上看診也久久無法專心。心臟科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病人,80幾歲90幾歲甚至100多歲都很常見,其中許多從中年一路追蹤到耄耋,關係不單是醫病,更像3個月見一次面的老朋友。預約時間老病人沒出現時,有時是忘了,有時是有事,有時會接到家屬報訊說病人已經功德圓滿,有的是肺炎,有的是意外,有的是癌症,有的是心臟病復發,也有的是睡夢中不明原因就離開了。人總有百年,國人預估壽命在2022年時是79.84歲,當到了85歲後,平均餘命剩下6、7年。換句話說,理智告訴我,這些年長病人剩下的時日並不多,總會逐漸凋零,但情感上,每少了一個病人,尤其是看了多年的老朋友時,像失去了什麼,心情總是起伏。再見到病人的兒子時,已經是預約的回診時間,他們一家三口長期在我這邊追蹤,這次媽媽的名字還在,人卻沒有出現,兒子眼眶有些泛紅。「我們當時應該要讓媽媽做氣切嗎?」兒子這麼問,我有些難過,嘆了口氣,沒回答,默默的把媽媽這次住院的病歷打開。「醫師當時怎麼說?」「醫師說不氣切,大概沒機會,要是氣切,有很大的機會變成植物人。」她80幾歲,多種慢性病纏身,有一天沒一天的過日子,巴金森氏症讓行動也不是很方便,需要人幫忙,平常沒有使用任何抗血栓的藥物,血壓控制得還不錯。病歷記錄著這次跌倒撞到後腦,顱內出血,開了刀,昏迷指數卻始終沒有明顯進步,住在加護病房,靠著呼吸器跟鼻胃管維持生命。因為氣管內插管長期置放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加護病房的醫師建議氣切。我看完病歷,轉身面對提問的兒子跟在一旁的父親,他們看起來有些自責,有些悔恨。「你們信什麼宗教?」印象中他們家庭信仰蠻傳統的。「就一般台灣的信仰啊。」「你們相信輪迴嗎?」「信的。」我整理一下思緒。「如果相信輪迴轉世,現在應該是替她高興的時候。」「輪迴轉世,這一世就像是電動遊戲,這場結束了,Game Over,就滿血復活,重新啟動,在下一局中重新開始,身體全都是新的,新的皮囊,新的設備,跑跳自如……」兒子看著我,沒說什麼。「如果氣切後,成了植物人,讓她困在這裡,無法進行下一段的旅程,豈不是害了她嗎?」父親點了點頭。「唯一遺憾的,是在那場新的遊戲中,沒有我們的存在,我們還停在這場遊戲裡,留下來的,是我們對她的不捨,對她的思念。」家屬似乎有些認同,離開門診時,表情跟剛剛不大一樣,好像放下了什麼。如果病人的宗教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呢?也許牧師、神父、阿訇這些智者,會是更好的支持體系,若是篤信佛教道教,也許大師上人、道長天師們的睿智,更能幫助家屬。醫師的職責,是體諒家屬的心情,支持家屬的決定,在無人幫忙時站出來,讓家屬能不抱憾地繼續下去。醫療這一行,可是短期之內無法被AI取代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4 養生.聰明飲食
助減肥、抗發炎...鳳梨酵素在「這部位」最多!3步驟自製鳳梨酵素,還能當主婦的好幫手
鳳梨酵素(Bromelain),也稱鳳梨酶、鳳梨蛋白酶,存在於果肉、果皮、鳳梨莖等鮮鳳梨的所有部位,但含量最高的地方是鳳梨莖(鳳梨心),因此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多採用鳳梨莖製成酵素。鳳梨現在吃超對時,隨便買隨便好吃又超級經濟實惠。那你知道「鳳梨酵素」有幫助消化還具有抗發炎的保健功效嗎?吃鳳梨酵素有什麼好處?鳳梨酵素什麼人不能吃?自製鳳梨酵素比例?一文看懂:鳳梨酵素是什麼?鳳梨酵素(Bromelain),也稱鳳梨酶、鳳梨蛋白酶,存在於果肉、果皮、鳳梨莖等鮮鳳梨的所有部位,但含量最高的地方是鳳梨莖(鳳梨心),因此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多採用鳳梨莖製成酵素。鳳梨酵素有什麼功效?.助消化、腸胃蠕動.抗發炎.減肥.減少腫脹.增加免疫力.緩解鼻竇炎.預防血液過度濃稠、減少血栓風險藥師廖偉呈指出,「從鳳梨酵素的作用機轉來看,有抗發炎、消腫、化瘀血的作用,但並所有的機轉都有相關的人體實證...且相關文獻非常有限」。若身體有不適狀況,還是應先行就醫診斷,不要自行亂服用健康食品,因而延誤就醫的黃金時刻。鳳梨酵素副作用雖然鳳梨酵素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具有高安全性,不過在人類身上的偶發副作用可能會有:腸胃道不適、腹瀉、月經量大等。鳳梨酵素什麼人不能吃?.孕婦、哺乳期婦女:因安全性未知,建議先避免食用。.某些過敏者:對鳳梨、乳膠、小麥、芹菜、木瓜酵素、胡蘿蔔、茴香等過敏者勿用,可能誘發過敏反應。.手術前患者:鳳梨酵素因有助抗凝血,避免在手術前2週使用。.腸胃不佳者:過量會使胃酸分泌過多,造成不適。.使用某些藥物者:鳳梨酵素可能會增加抗生素的吸收度,例如amoxicillin及tetracycline,併用時可能會增加藥品的藥效及副作用。另一方面,每日服用劑量達400-800毫克時,有可能造成一些腸道副作用,例如糊狀糞便和放屁的狀況。至於鳳梨酵素到底會不會增加抗凝血藥物的出血的風險,目前資料結果不一,但建議併用時請先諮詢專科醫師的建議。鳳梨酵素的挑選原則.挑選活性單位高者:比較產品時,活性越高,代表分解能力更強,效果更好。.無添加瀉藥、輕瀉劑成份:如蕃瀉葉萃取物、氧化鎂、阿勃勒、蘆薈素、大黃素、臘腸樹果實、望江南等。.通過檢驗、認證鳳梨酵素好厲害?食藥署闢謠Q.鳳梨酵素抗發炎?A.有部分研究指出鳳梨酵素具有抗發炎的效果,但是鳳梨果實內的鳳梨酵素含量不高,鳳梨酵素主要從非食用部位的鳳梨莖中萃取濃縮而來,因此,從飲食中能獲得的酵素量相當有限,無法達到抗發炎的效果。此外,因鳳梨酵素屬蛋白質,易受腸胃道酸鹼值及消化酵素破壞,目前食藥署已核准多項含鳳梨酵素醫師處方藥品,主要作為炎症症狀的緩解,如:撲炎喜腸溶膜衣錠、益腫腸溶錠及勿炎糖衣錠…等,皆屬腸溶衣錠,意即這些口服藥品皆經特殊劑型設計,才可順利通過胃酸環境,於腸道中溶離後吸收並發揮療效。鳳梨酵素怎麼做?沒辦法靠直接吃鳳梨心、皮來補充鳳梨酵素,不妨自己做鳳梨酵素吧!材料:鳳梨心、砂糖適量、乾淨玻璃罐作法:1.將鳳梨洗淨、去除水氣,切大塊2.將鳳梨與糖以2:1的比例,交錯堆疊放入玻璃罐,並攪拌均勻。約7~8分滿即可。3.密封並靜置陰涼處,存放約2~3個月。另外要注意,因要避免細菌風險,玻璃罐以沸騰熱水進行消毒,完全風乾或吹風機吹乾後才可使用;酵素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氣體,因此在前期可以每天將瓶口稍微旋開,洩放氣體,並再次將瓶蓋微旋緊,避免氣體暴衝、瓶子撐破。鳳梨酵素其他功用:清潔除了自製鳳梨酵素外,也能自製鳳梨酵素清潔劑!根據台灣好食材文章顯示,酵素還可將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而且不會破壞質地,屬於較為溫和的去污方法。而且鳳梨皮與葉子含有多種酵素,其中包含了可分解油脂的酵素。材料:300g鳳梨皮、100g黑糖、1,000ml清水(比例是鳳梨皮3:黑糖1:水10)作法:1.將削下的鳳梨皮切小塊放入瓶中,葉子也可以剪成小段放入2.倒入黑糖水後蓋上瓶蓋3.在瓶蓋上貼標籤,寫下開封日期、份量4.在陰涼通風處靜置3個月即可另外要注意,容器須留些空間,避免發酵過程酵素溢出,若使用窄口容器,需每日打開瓶口洩放氣體,以免容器被撐破;避免使用玻璃及金屬等無法膨脹的容器,發酵過程中瓶蓋要蓋緊;若表面有白、黑或棕色飄浮物屬正常現象,有蒼蠅卵也無需擔心,發酵過程會自然分解;成功的酵素呈棕黃色,呈黑色表示已腐壞,成功的鳳梨酵素有淡淡香氣與酸味,發出臭味就是腐敗失敗作。延伸閱讀:.鳳梨為什麼會咬舌頭?速懂鳳梨咬舌頭原因及改善5方法:建議別空腹吃.鳳梨的營養價值、判斷熟成度、選購技巧、食用禁忌教學.水果飯前吃和飯後吃,效益不同!哪些水果不適合空腹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便有血是痔瘡出血還是大腸癌前兆?醫曝左右側腫瘤症狀差異
在門診,常會有病患因為血便來就診,也有一些人是因為排便次數變多、變細、有黏液,擔心會不會和大腸癌、直腸癌有關而來的。事實上,除了疾病,還有其他可能會造成糞便顏色和排便型態改變的原因,以下我們就來進一步談談。造成血便的原因為何?一般來說,正常的糞便應是黃褐色,不過有時受到疾病、飲食、生活習慣等的影響,可能會出現不同顏色的血便,常見如下:.鮮紅色血便:通常是肛門附近出血,例如肛裂、痔瘡所造成。糞便是正常的黃褐色,但有鮮血沾在糞便上,或是僅流鮮血。.暗紅色血便:可能是下消化道 (包括小腸、大腸及直腸 ) 出血所造成,例如左側大腸出血;也有可能是因為吃了火龍果、紅蘿蔔或番茄。因為血液會在腸道中與糞便混合,所以糞便會呈現暗紅色。.瀝青黑色血便:可能是上消化道 (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腸) 出血所造成,例如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也有可能是有服用鐵劑、吃了豬血或動物肝臟等食物。因為胃酸會和血紅素中的鐵質作用,所以糞便會呈現瀝青黑色。肛門口良性疾病也可能造成血便排便後擦拭時看到鮮血或糞便上沾有鮮血、感覺肛門口疼痛,都是我們最常可以直接察覺不適的狀況,而以下2種疾病最常造成這些狀況。1.痔瘡:血管靜脈叢的靜脈曲張表現,屬於良性組織,可以分成內痔和外痔。當內痔大到一定的程度,靜脈就會曲張、比較腫脹,此時如果糞便比較硬 (例如便秘時),就容易在經過時摩擦出血,形成內痔出血。通常內痔的出血量會比較大,但比較不會有疼痛感,屬於無痛性的血便。相對而言,外痔因為有血栓,就會造成肛門疼痛。2.肛裂:乾硬的糞便經過肛門口時,所造成的撕裂傷口。一般而言,肛裂會合併肛門疼痛及血便,而且會持續疼痛,排便的時候傷口會刺痛,感覺像有刀子在割。另外,當肛門口被硬便撐開而產生傷口,復原後又反覆發生,就會形成慢性的傷口。大腸癌有哪些症狀?大腸可以分成右側和左側來看,比較早期的大腸癌或是腫瘤還沒有很大顆時,因為沒有造成腸道阻塞,因此就不會有排便習慣的改變,使得早期症狀不明顯。此外,腫瘤出現在右側或左側大腸,可能出現的症狀也有些差異。.腫瘤在右側大腸:糞便在此處時還沒有成形,因此通常腫瘤要長到很大顆,甚至造成腸道阻塞,才會有症狀。症狀則是常以慢性貧血表現,比方說可能是先發現血紅素低,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右側大腸癌。另外,也可能會有腹部腫脹、體重減輕等症狀,不過出現這些症狀時,腫瘤通常已經長到很大了。.腫瘤在左側大腸:通常腫瘤已經造成腸道部分阻塞時,才會出現以下症狀:血便、排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加、解不乾淨、裡急後重等。然而,大腸癌與飲食、生活習慣造成的排便習慣改變,表現的方式有些雷同。因此,若長期有排便習慣改變的問題,建議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來確認原因。總結而言,糞便顏色和排便型態改變可能與疾病、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於平時可作為自我觀察的參考,不過若想確認原因或診斷,仍需以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來排除其他消化道的問題、大腸癌的可能性等。【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孟樵醫師】大便有血!是痔瘡出血還是大腸癌前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6 醫療.消化系統
痔瘡會自然好嗎?和大腸癌「大便流血」差在哪?醫解析痔瘡成因、高危險群、預防治療
痔瘡又分為外痔、內痔以及混合痔,大多數的患者都為內外混合型的痔瘡。痔瘡(Hemorrhoids)是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台灣人罹患痔瘡機率竟高達86%,盛行率高到有「十人九痔」的說法。痔瘡是肛門部位的良性疾病、血管軟組織老化的症狀,有時問題並不大。到底痔瘡會自己好嗎?什麼狀況一定要看醫生?要看哪科?快讓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的常務理事、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科醫師謝寶秀一次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痔瘡?痔瘡是每個人都有的肛門組織,肛門組織(也可說是痔瘡組織)是在括約肌和肛門黏膜中間的那一層,它的成分最主要就是血管叢(靜脈叢)、結締組織,以及平滑肌纖維。正常的痔瘡組織在人體當中扮演著緩衝的作用,如排便或排氣時肛門打開及閉合,這時痔瘡組織的作用就是不讓糞便或氣體溢出,就如同氣密窗的軟墊一般。但若是肛門組織的老化、血管叢發炎、擴張,或是其中的結締組織鬆脫、滑動,才會變成「有症狀的痔瘡」。痔瘡的分級痔瘡又分為外痔、內痔以及混合痔,大多數的患者都為內外混合型的痔瘡。內痔、外痔又要如何區分?內痔位於肛門內的齒狀線(離肛門口大概一兩公分的地方)之上,而從外面就能看見的辨識外痔。痔瘡的分級.第一級:痔瘡組織在肛門內.第二級:痔瘡會脫出肛門口,且會自動縮回.第三級:痔瘡會脫出肛門口,需要靠外力推回去.第四級:痔瘡完全脫出肛門口,且無法縮回痔瘡症狀有哪些?其實痔瘡的症狀並非都是很明顯,像是軟墊滑脫出來,造成痔瘡露在外面,就像有一塊肉塊。還有,我們的肛門黏膜會分泌分泌物潤滑肛門周邊組織,若血管叢發炎,造成分泌物變多,就會刺激肛門周邊組織,演變成搔癢。當發炎較嚴重時,大便時就可能引發黏膜破裂(血管叢發炎充血,因此表層的黏膜就更容易被摩擦),導致流血及肛門搔癢的狀況。那內痔、外痔的症狀又會有所差異嗎?內痔的症狀通常不太明顯,通常是出鮮紅色的血、肛門搔癢;外痔的症狀則可能有疼痛、腫脹、異物感等。有時候外痔的血管破掉、積血,造成血栓,這時會伴隨著急性產生的疼痛。和大腸癌的「大便流血」差在哪?有人會問說,大腸癌也會大便流血,那要如何分辨?痔瘡出的血為「鮮紅色」;大腸癌的出血通常比較偏「暗紅色」,但也是要看腫瘤的位置,若腫瘤靠近肛門,也有可能出現鮮紅色的血便。若是這種情況,我們會建議患者來門診評估,觀察流血的量、顏色,以及有無合併其他症狀。如肛門破皮、肛裂,大便時也可能會痛、流的血也為鮮紅色;若是腫瘤,可能還有會大便習慣改變的狀況產生。但是我們評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年齡」了,通常腫瘤比較常發生在5、60歲人身上,年輕人比較少,所以如果你大便流血是鮮紅色、同時還是年輕人時,理論上我們會先懷疑是痔瘡流血的機會比較高,但如果經治療一個月後症狀無改善,就會建議到大腸直腸肛門科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根據長庚醫訊資料顯示,會造成痔瘡的原因一般有:1、年齡2、長期便秘3、長期腹瀉4、懷孕5、久坐、久站6、飲食習慣不良:如低纖維飲食、常吃辛辣食物、酒精攝取痔瘡可以做哪些治療?痔瘡的治療,大部份用藥膏、塞劑就可以了,目前市面上的藥膏跟痔瘡的塞劑有抗發炎、止血的效果,建議在有症狀時使用,因為大部份的藥膏含有類固醇,不建議長期使用,用幾天後沒有症狀了,就可以停止使用。至於是否要開刀去除?並非到了第四期一定要開刀,主要還是要看自己的症狀是否會影響生活,倘若使用藥物、改善生活習慣後沒有改善,就建議可以手術將之去除。1、橡皮筋結紥:使痔瘡缺血萎縮乾枯脫落,用於輕微內痔。2、雷射/紅外線:燒灼痔瘡組織,使痔瘡萎縮,用於內痔血管叢。3、傳統痔瘡切除術:將內外痔組織完全切除,缺點為術後傷口較為疼痛4、超音波刀:對組織傷害比較少,疼痛也相對比較低。痔瘡可以怎麼預防?如同剛剛提到,若出現有症狀的痔瘡就需要擦藥,待症狀改善,但痔瘡不可能永遠不見,因此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提到保養,要做的便是:1、改變生活習慣,如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刺激性飲食2、排便習慣:避免便秘、拉肚子。拉肚子時,肛門會用力,就可能使肛門組織脫出,一天拉兩、三次都沒有問題,但一天拉肚子超過十次可能就要注意。3、排便避免久坐:蹲馬桶時肛門會一直用力,就可能讓原本有痔瘡症狀的人惡化。我們建議蹲馬桶不超過5分鐘。有生產過的婦女也因為骨盆腔組織較疏鬆(包括子宮、肛門組織下墜),排便可能會比較排不乾淨,這時便不需要強求一定要排到完全乾淨。4、上廁所不要擦太多次,建議不超過三次。過度摩擦恐會破皮、濕疹,導致搔癢的狀況。若感覺擦不乾淨,建議用水沖、或免治馬桶、濕式衛生紙(不要有消毒、芳香等功能)即可。參考來源:長庚醫院:什麼!人人都有痔瘡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痔瘡其實不是問題延伸閱讀:.健忘、代謝差、便祕...6大初老症狀你中幾項?營養師曝抗老必吃食物.每天觀察自己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醫曝「7便便形態」這種最危險.久坐族的2大危機!醫師告訴你為何便秘和痔瘡容易找上門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5 焦點.元氣新聞
連勝文一張照片曝光父親現況!連戰去年自行停藥造成小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必知6事
87歲的前副總統連戰自從去年小中風後就鮮少露面,今(15日)連戰兒子、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在臉書公布一張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拜訪連戰的照片。連勝文說,這次會面約了很久,直到最近父親身體狀況較穩定,才有辦法見面。連戰近年3場大病 小中風後鮮少露面連戰再上一次的露面是在今年2月舉行「連戰回憶錄」新書發表會,當時除了藍營大咖齊聚一堂,包括前總統馬英九、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都出席,連家人也全到場力挺。連戰夫人連方瑀去(2022)年接受聯合報訪問時透露,連戰3年來生了3場大病,第一次是心房纖維顫動,因此使用抗凝血劑降低中風的風險;但由於連戰患有腎結石、攝護腺肥大及後來發生的攝護腺癌,因反覆的放射治療,經常發生血尿因而頻繁進出醫院治療,於是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讓血尿暫時消失,結果造成2022年的小中風。連方瑀說,當時幸好他們在髮廊巧遇台大教授陳嫦芬提醒連戰情況很危險,她才馬上請人將連戰送急診撿回一命。服用抗凝血劑注意6件事 自行停藥很危險連戰因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而發生了去年的小中風。不止連戰,之前也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高栓塞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來降低中風及全身性栓塞的發生機率,但服用抗凝血劑有一些需注意的事,尤其千萬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否則將引起中風。1.不可自行停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在使用抗凝血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非常危險。2.不可擅自調整藥物這類藥物雖然能抑制血栓形成,但也會降低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出血,服用藥物應該遵循醫師指示劑量,不可以擅自調整劑量。3.服用抗凝血劑 必先告知醫師接受手術、拔牙等手術治療,以及服用其他藥物之前,應該先讓主治醫師了解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維祥曾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口服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要進行外科手術或拔牙之前,需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和開藥醫師,針對您的手術類型、栓塞風險、出血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以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停用抗凝血劑以及需停幾天的藥。4.避免不必要的受傷出血謹慎使用牙刷、刮鬍刀,避免刮傷皮膚、黏膜導致不必要的出血。5.留意服藥後的出血副作用如果有流鼻血時間過長、全身皮膚不明原因淤青、有出血點,血尿或糞便呈現黑色、不明原因疼痛腫脹,都應該適時向醫師反映。6.不能補吃藥如果忘記吃藥,千萬不要以為補吃兩顆藥可以補回來,就算忘記吃藥也不能補吃雙倍劑量。連戰小中風!今日暫時性腦缺血就是明天中風 醫:風險極高勿輕忽【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連戰發生的「小中風」,就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會有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的現象。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表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在核磁共振影像上還不到中風,但是是中風前兆,並且症狀不會持續超過24小時,絕大多數民眾症狀會在30分鐘之內緩解恢復。【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缺血性腦中風「今天的暫時性腦缺血就是明天的中風」,傅維仁說,暫時性腦缺血發作雖然很快就緩解,但是可能幾天後就會面對中風,因此不可以以為恢復就掉以輕心,應該要趕快就醫,並且積極控制預防。傅維仁表示,不論是短暫性腦缺血或是中風其危險因子相同,又可分成可改變與不可改變的。不可改變的包含危險因子如年齡55以上(近年逐漸下降)、男性、亞洲族群、家族遺傳等;可改變的則有三高、糖尿病、心房顫動、抽菸、酗酒、壓力大、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不運動等。【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12 醫療.消化系統
久坐族的2大危機!醫師告訴你為何便秘和痔瘡容易找上門原因
前言40歲的王先生擔任某公司的行銷企劃,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一早就被安排了滿滿的會議,從客戶、小組到主管會議常常開到超過午餐時間;開完會老闆交付了許多任務,由於時間緊迫,午餐選擇吃快餐、狼吞虎嚥完就回到座位繼續坐下來辦公;而為了把想法變成正式的報告只好一路加班到晚上,連坐了12小時後下班再買個鹹酥雞當宵夜,回家當沙發馬鈴薯躺著追劇。這樣長期久坐、運動量不足且飲食不均衡的狀況讓王先生出現了便祕和痔瘡的困擾,加上業績壓力加重了病情,讓他趕緊來就醫。王先生「久坐、久站、工作壓力大與三餐不正常」的久坐族日常,是否跟您很像呢?小心!便秘和痔瘡很有可能找上門喔!第一危機:便祕便秘的症狀?便祕是一種因人而異的症狀,根據每個人習慣的排便頻率、感受而有不同。但臨床醫學上會認為,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可能是便秘了:.正常排便頻率為1天3次~3天1次,如果頻率更低就需要注意了.排便需要很用力、不太順暢,且會有大不乾淨、殘便的感覺.大便形狀乾硬、一粒一粒誰容易便祕?便秘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世界盛行率約為20%。在美國,便祕盛行率為16%,隨著年齡增長盛行率越高,大於60歲的盛行率為33%。而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超過525萬人有便祕困擾,國人一年甚至要吃掉4.6億顆相關藥物,其中台灣前10大飽受便秘之苦的行業囊括行銷、活動企劃人員 (57.9%)、助理及秘書 (57.1%) 和專櫃銷售人員 (54.5%) 等久坐上班族。其中女性與男性的患病率為3:1,女性更需注意便秘問題。為什麼會便秘?便秘可分為原發性便秘和次發性便秘。纖維攝取量不足、水分不足和腸胃蠕動緩慢歸類為原發性便秘,蔬菜水果中的纖維能幫助腸胃道蠕動、加速排便,而水分能夠潤滑大便避免過乾或過硬,因此缺少纖維或水都有可能導致便秘;而坐姿不良和活動量不足使得腹部血流循環不順將加劇腸胃蠕動緩慢的問題。生活壓力大造成緊張焦慮等情緒因素也會讓便秘不時發生。次發性便秘較不常見,定義是由藥物或是其他疾病間接引起。老年人過度依賴瀉劑,只要短暫停藥反而會有「反彈性便秘」,或是某些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影響排便狀況。 第二危機:痔瘡痔瘡的症狀?痔瘡可依生成的位置分為「內痔」與「外痔」。內痔長在直腸內,肉眼是看不到的,因為那裡的神經分布較少,所以通常疼痛度是不明顯的,排便時有可能出血;外痔長在肛門外,肉眼可見,除了排便出血,會較疼痛、異物感明顯、有血栓的風險,讓人坐立難安,連分手的痛都沒有痔瘡痛。一般來說會漸漸從內痔發展到外痔,也就是「脫垂」讓痔瘡從肛門內慢慢跑出來到肛門外,病程可分為四級,只有第一級可以自癒。大部分的人對痔瘡的印象基本上都知道會痛,其實痔瘡的症狀還包含:.排便時出血.直腸部位搔癢和刺痛.疼痛、不舒服.肛門四周腫脹.肛門周圍出現團塊誰容易得痔瘡?全世界痔瘡的患病率約為4.4%。 在美國,每年有150萬筆痔瘡相關的處方。 痔瘡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45-65歲的人發病率最高。根據台灣健保署108年的統計得痔瘡者有39萬人,以50~59歲為好發族群,男女比例相近。其中第三級痔瘡患者最多,第四級最少。近年來由於大家喜歡邊上廁所邊滑手機,在馬桶上久坐讓痔瘡有年輕化的趨勢。為什麼會得痔瘡?大家對痔瘡的成因認知可能是由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引起,但目前已推翻那項假設,目前被學界最廣泛接受的是「肛門軟墊學說」(anal cushions theory)。肛門附近有由血管組織 (如小動脈、小靜脈、微血管)、平滑肌纖維 (如Treitz肌) 和被肛管上皮細胞覆蓋的結締組織所組成的軟墊組織,主要幫助肛門肌肉更好的收縮和封閉以防液體、氣體和固體外漏。正常的生理組織因久坐、不良的排便習慣而有不當的擠壓摩擦和壓力,導致組織滑出體外 (脫垂)、腫脹出血等情況,才是我們所說的「痔瘡」。解決危機的四個妙招1.健康飲食 腸保健康預防便秘和痔瘡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增加纖維的攝取量,有助於軟化糞便使其順利通過大腸排出,也可維持消化道中細菌的生態平衡。纖維分成兩種:可溶性和不溶性,兩者都能預防便秘。 可溶性纖維的來源包括豆類、水果和燕麥, 不溶性纖維則可以在全穀物食品和蔬菜中找到。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的建議,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22~34克纖維。要注意的是,纖維量要逐漸添加,以避免腹脹和不適。2.多喝水沒事 沒事多喝水充分補水和多吃纖維能發揮 1+1 >2 的作用。大腸會在糞便排出體外之前連水分 (大約0.3公升) 一起從糞便中排出,才不會讓大便過於乾硬。因此若身體裡沒有足夠水分,最終可能會排出硬而乾燥的糞便。標準來說,正常成人每天應喝 1.5-2.0 公升的水。除了水之外,也可以補充果汁、蔬菜汁或是非咖啡因類液體。3.補充益生菌 腸腸有好菌益生菌是食用後對健康有益的活微生物,通常被稱為「好的細菌」為你的身體和大腦提供各種強大的益處:改善腸胃道健康、提升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和加速腸胃道蠕動。若想解決便秘問題,可以尋找以下菌株的補充保健品 (這些菌株已被證明可以改善糞便的稠度):.Bifidobacterium lactis - 最常見的雷特氏B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植物乳酸桿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 嗜熱鏈球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 洛德乳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 長雙歧桿菌,又稱龍根菌除了保健品之外,也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泡菜、康普茶、納豆、豆豉和酸菜等發酵食品都含有豐富的有益細菌,以及大量其他重要營養素。4.起來動一動有氧運動 (例如:跑步、慢跑、游泳、瑜伽) 會加快你的呼吸和心率,有助於刺激腸道肌肉的自然收縮,快速排出糞便。而運動也可以帶動腸道和骨盆的血流,使血液循環更順暢,就減少得到痔瘡和便祕的風險。在辦公室坐太久可以考慮做筋膜伸展運動、深蹲或是站起來走個10到15分鐘,幫助身體和消化系統達到最佳狀態。以上四招教大家擺脫久坐族的惡夢!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習慣需要改善已經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適當配合飲食和運動,便秘和痔瘡就不會再困擾你囉!參考資料:1.Medscape >Drugs & Diseases > Gastroenterology > Constipation (Updated: Mar 30, 2020)2.Vazquez Roque M, Bouras EP. Clin Interv Aging. 2015 Jun 2; 10: 919-30.3.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Bharucha AE,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 Jan; 144(1): 211-7.4.Medscape > Drugs & Diseases > Emergency Medicine >Hemorrhoids (Updated: May 31, 2022)5.eMedicineHealth >Constipation: Foods to Eat, Foods to Avoid. Reviewed by John P. Cunha, DO, FACOEP on October 25, 2017.6.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nd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8th Edition. December 2015.7.Wojtyniak K, Szajewska H. Eur J Pediatr. 2017 Sep; 176(9): 1155-1162.8.Yoon JY, et al. Dig Dis Sci. 2018 Oct; 63(10): 2754-2764.9.Dimidi E, et al. Am J Clin Nutr. 2014 Oct; 100(4): 1075-84.【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陳致一醫師】久坐族的兩大危機!近一半的久坐族有以下困擾!】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8 醫療.中醫
如何預防高血壓?中醫師傳授降血壓3穴位,多吃木耳、芹菜護好心
對於血壓偏高的民眾,中醫師建議大家平日要均衡飲食,少鹽少油、多吃紅色或高鉀低鈉的蔬果例如木耳、荸薺、芹菜等來降壓護好心。如何預防高血壓搭配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多運動(如快走、游泳),放鬆緊張情緒,減少吸菸、限制飲酒。平時搭配穴位按摩,例如頭頂的百會、腳背上的太衝穴及耳後的降壓溝也能輔助降血壓。此外,搭配降壓茶飲,例如天麻杜仲茶,也有助控制血壓。高血壓證型.陰虛陽亢患者平日壓力大,常熬夜、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腎陰液,虛火上亢,導致血壓偏高。→治療方向:滋陰降火為主,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合併六味地黃丸。.痰濕阻逆這一類患者常有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影響濕氣代謝,久了形成痰濕阻滯氣機,使氣血無法正常循環,引起血壓升高。→治療方向:健脾和胃,化痰利濕為主,常用藥方為溫膽湯,二陳湯等。.氣滯血瘀患者飲食失調,常攝食較多高糖高油食物,導致血脂肪太高,形成血管經絡阻礙,血壓升高。→治療方向:活血化瘀為主。常用藥方為血府逐瘀湯加減等降壓茶飲-天麻杜仲茶【天麻】能夠疏肝潛陽,疏通血管,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栓形成,具有降血壓作用。【杜仲】溫補肝腎,其中所含的生物鹼也能調節血壓、消炎。兩者搭配煮成茶飲,幫助降血壓。→做法:2錢的天麻和3錢的杜仲,以600cc的水煮開後滾15-20分鐘,一天分三次飲用。孕婦及特異體質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降血壓3穴位.百會穴可用雙手指腹按壓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兩耳尖往上交會至頭頂處),能平肝熄風、安神止痛,促進頭部血循,緩解頭脹、高血壓。.太衝穴(位於腳背,腳拇趾和次趾間分叉點,往腳踝方向的凹陷處, 按壓時多有痠脹感)、能平肝熄風,引氣下行,調節血壓的效果。.降壓溝位於耳廓背面,也就是耳背溝,取穴時把耳朵翻過去,以雙手食指和中指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溝。 ※以上穴位可輪流按摩,1天2-3次,每次按壓3-5分鐘,來輔助降血壓。盧醫師小叮嚀:洗澡不要用熱水或冷水,以減少血壓驟然變化,以洗溫水澡適宜。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有三高該怎麼吃?水果可以多吃嗎?「飲食11大原則」助遠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5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節應景必吃!服用「7類藥物」先別吃柚子,時間錯開也無法完全避免交互作用
.「當季好食」專題:https://healthudn.pse.is/568g9u.水果身世大考驗,送你最夯2024水果月曆:https://healthudn.pse.is/597afe中秋佳節將至,柚子是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不過,醫師及營養師提醒,柚子不可吃太多,只能淺嚐,尤其有服用抗凝血劑、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心律不整藥、安眠藥、癲癇藥、免疫抑制劑等7種藥物的人,務必要小心「柚」與「藥」的交互作用。柚子是「三高」水果,飲食上需控制食用量營養師劉怡里指出,柚子是高膳食纖維、高鉀、高維生素C的「三高」水果,可幫助腸胃道蠕動、改善便祕,並具降膽固醇及血壓作用,很適合烤肉後食用,可以去除食物的油膩、助代謝。不過,柚子含水量高,又是高鉀水果,一不小心就易吃過量,劉怡里提醒,一定要控制食用量,一次最多吃半顆4至5瓣即可,建議與親友一起食用,但腎臟功能受損的病人不宜食用,小孩、容易腹瀉的人不要吃太多。柚子與抗凝血藥物交互作用 可能產生胃潰瘍安南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醫師許秉毅說,曾遇過一位75歲老先生,中秋假期時在家裡解黑便後昏倒,被送醫急診,檢查發現是胃潰瘍出血,且血液難以凝固,原來他有「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問題,平常吃抗凝血劑來預防心臟血栓形成,因此急診發生胃潰瘍出血時,血液不好凝固而大出血,引發缺血性昏厥。經檢查發現,患者吃了太多柚子,與抗凝血劑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胃潰瘍出血不止。許秉毅表示,柚子裡含有「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這個成分會不可逆地抑制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 3A4,使這個代謝酵素無法排掉體內吃下的許多藥物,導致這些原本該由CYP450 3A4代謝的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引起藥物副作用。常見7大類藥物易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1. 抗凝血藥物:如Warfarin(Cofarin ,可化凝)、Rivaroxaban(Xarelto,拜瑞妥)、Dabigatran(Pradaxa,普栓達)【副作用】增加出血風險。2. 降血脂藥物:如Atorvastatin(Lipitor,立普妥)、Rosuvastatin (Crestor,冠脂妥)、Simvastatin(Vytorin,維妥力)【副作用】可能增加肌肉痛、深色尿、肝毒性風險。3. 降血壓藥:如Nifedipine (Adalat OROS,冠達悅歐樂)、Amlodipine(Norvasc,脈優)【副作用】導致血壓過低,週邊水腫,心跳加快。4. 心律不整藥物:如Amiodarone(Cordarone,臟得樂)、Dronedarone(Multaq,脈泰克)【副作用】心臟毒性。5. 鎮靜安眠藥物:如Diazepam(Dupin,樂平;煩靜)、Trazodone (Mesyrel,美舒鬱)、 Quetiapine(Seroquel,思樂康)【副作用】容易發生暈眩、嗜睡。6. 抗癲癇藥物:如Carbamazepine(Tegretol,癲通)【副作用】增加藥物過敏風險。7. 免疫抑制劑:如 Cyclosporin (Sandimmun Neoral,新體睦)、Tacrolimus (Prograf,普樂可復)【副作用】增加噁心、頭 痛、麻痺、抽筋、腎毒性等不良反應。》看更多藥物百科許秉毅提醒,平時服用這些藥物的人,柚子切勿吃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柚子」抑制藥物代謝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把「吃柚子」與「服藥」的時間錯開,也無法完全避免柚子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