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血壓
共找到
4675
筆 文章
-
-
2020-09-12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新一代國病近半數都是糖尿病引起! 怕吃藥下場最慘,腎臟內科醫師揭5大症狀
全民健保的支出逐年增加,根據健保署公布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為「慢性腎臟病」,光這一項疾病,就耗用約533億元。台灣目前有約9.2萬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其中透析(俗稱洗腎)費用,估計就超過460億元。此外,末期腎臟病(需要透析)發生率和盛性率在國際中也是前三名,腎臟病已經是新一代國病,但若對腎臟病有誤解,反而會加重疾病進展速度。良好血糖控制 可降低慢性腎臟病進展根據台灣資料顯示,近幾年,新的洗腎病人中,超過一半為糖尿病所引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吳岳霖主治醫師說,這幾年實證醫學已經清楚指出,良好血糖控制可以大幅減少慢性腎臟病進展,進而減少洗腎機會。最重要的是,隨著時代進步,糖尿病藥物越來越多樣,副作用也少,千萬不要擔心因為藥物副作用造成腎臟傷害,臨床上反而是忌諱就醫後,腎臟病進展到一發不可收拾地步。5指標自我評估 罹患腎臟病風險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無腎臟病?吳岳霖表示,最簡單辦法就是抽血和驗尿,但是有個簡單五字訣「泡、水、高、貧、倦」可以在家裡自我評估:泡:有泡泡尿,尤其是這些泡沫持續不消失水:腳有水腫,用手壓下去之後會凹陷,不會馬上回彈高:血壓變高貧:貧血,臉色蒼白或是容易頭暈倦:體力差,特別容易感覺累 當有這些現象出現時,吳岳霖強調,不要驚慌而不敢就醫,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配合醫護團隊和謹守飲食藥物原則,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延伸閱讀: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 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尿有泡泡是腎臟病? 別緊張!日常8因素都可能產生蛋白尿
-
2020-09-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未服藥 猛爆性肝炎搶救不及
二位男士,一起聊天。甲:「你信佛嗎?」乙:「我信佛,但不拜佛!」甲:「你看醫生嗎?」乙:「我看醫生,但不喜聽醫生的話!」乙是B肝帶原者,應該是出生時由母親垂直感染而來,30歲以後每半年定期追蹤,肝指數一直高高低低,一年前肝指數竟飆到二、三百,醫師勸他吃藥,但他不聽,只是定期抽血及做超音波檢查。不吃藥的理由是他自己上網查資料,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不能完全地把病毒清除乾淨,而且停藥後容易復發,復發之後有可能會引發猛爆性肝炎。結果三個月前他來求診,主訴疲倦、黃疸,抽血檢查膽紅素高到15,肝指數高到2千多,血液中的B肝病毒量也高到每C.C.大於1億7千萬多,是典型的B型肝炎發作引起猛爆性肝炎,雖然入院緊急治療,也安排換肝,可是病情一直惡化,也找不到合適的捐肝者,入院不到一個月就往生了,享年才50歲。這是個令人難過的故事,他有聽醫師的話,知道要追蹤,但不聽醫師的勸告,未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因為他是知識分子,相信自己的判斷,等到猛爆性肝炎發作,再求醫再開始用B肝抗病毒藥物,但B肝發作不可收拾,搶救來不及了。的確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就好比高血壓或糖尿病的藥一樣,有吃有控制,沒吃又回復原狀。它無法將病毒完全清除,因此停藥後很容易復發,而復發有時很可怕,若未定期追蹤,必要時即使再用藥,有些人可能會演變為猛爆性肝炎。但不服藥對某些病人來說更可怕,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猛爆性肝炎而不自知,求醫太晚而造成悲劇。「術業有專攻」,醫療上最怕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看醫師,而不聽醫師的指示,不僅反而害了自己,也讓親人難過,醫師心酸。●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 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9-12 科別.消化系統
怕痛才需要做無痛腸胃鏡檢查? 沒那回事!舒眠麻醉7情況超危險須評估
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現代人三餐外食應酬多,擔心腸胃鬧脾氣,定期安排腸胃鏡檢查揪出病灶,內視鏡檢查是最直接的工具。然而,腸胃鏡檢查具有侵入性,讓不少人相當恐懼,根據國泰健檢2019年度資料顯示,每年有將近2萬民眾願意做無痛腸胃鏡檢查,利用NBI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使用二氧化氮(CO2)充氣系統,進行腸胃道檢查,檢查過程由腸胃專科醫師操作、麻醉專科醫師全程監控,透過舒眠麻醉,在類似睡眠狀態下完成檢查。 無痛腸胃鏡檢查 麻醉科醫師全程照護 國泰健檢麻醉科醫師葉珮安表示,所謂無痛腸胃鏡檢查,就是在檢查過程中,由靜脈注射全身麻醉的藥物,通常屬於短效,使受檢者處於中重度鎮靜,同時不能影響到自主呼吸狀況,類似睡眠的狀態,受檢者在檢查過程中不會感到疼痛、焦慮、躁動不安等狀況,而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發等問題,腸胃科醫師也不會受到情緒反應、肢體反抗等干擾,可以專心進行詳細的檢查。 內視鏡檢查除了有腸胃科醫師執行檢查,麻醉專科醫師的角色也很重要,受檢者在舒眠麻醉下,麻醉科醫師必須確保受檢者呼吸道安全,執行麻醉並全程照護,全程監控、調整藥量、觀察心跳、血壓及血氧濃度,通常這種全身麻醉,是不需動用肌肉鬆弛劑,也不會使用到氣管內管及呼吸器這些輔助設備;檢查結束約5-10分鐘後,受檢者很快就能恢復意識,而且很少有麻醉後噁心嘔吐,暈眩頭痛,肌肉酸痛等後遺症。 無痛胃腸內視鏡檢查 5大情況特別適用 葉珮安提到,這種無痛的胃腸內視鏡檢查,特別適用在腹部動過手術、骨盆腔發炎病史、婦科子宮內膜異位沾黏、體型較胖或過瘦的受檢者,因腸道沾黏或較為彎曲等因素,進行大腸鏡檢查的疼痛程度及時間都會增加,甚至有可能因為過度疼痛而放棄檢查,這時候就可以考慮以麻醉無痛的方式進行。 在安排檢查之前,會確認受檢者的過去病史,包括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冠狀動脈疾患,中風,藥物過敏,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腹部手術等相關病史,並安排十二導程心電圖,胸部X光,交由麻醉醫師進行術前評估。 舒眠麻醉術前評估需據實以報 7狀況不建議施打麻醉 在麻醉醫師親自執行,全程照護的狀況下施行無痛胃腸內視鏡,其實安全性相當高,但是仍有部分需醫師評估或不建議施打麻醉者:1、嚴重的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最近半年內曾發生胸痛、胸悶、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塞病史3、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患者4、過度肥胖, BMI大於35以上5、末期腎衰竭,洗腎病患6、嚴重的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狀7、懷孕期間,儘量避免接觸麻醉藥物 葉珮安提醒,如有遇到上述狀況,務必要詳實告知麻醉專科醫師,進行風險評估和專業分析,才能針對個人的特殊狀況,幫助選擇最安全恰當的檢查方式。最重要的是,如有家族病史、腸道瘜肉的體質、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習慣者,都應該定期進行胃腸內視鏡的詳細檢查,甚至有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腹痛腹脹食量銳減,排便出血等情況,更要積極就醫,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檢查延誤診治。 延伸閱讀: 手術麻醉很危險? 這幾點沒注意將讓風險三級跳 動手術前注意事項多! 被問翻的2大疑問,麻醉科醫師一次解析
-
2020-09-12 橘世代.健康橘
高齡門診最愛問:頭昏暈眩怕跌倒 更不敢出門
陳伯伯平常喜歡爬山、戶外活動,但這一兩年常莫名頭昏,只要站起來活動,症狀就更明顯。到高齡醫學門診就診後發現,原來是最近換了攝護腺用藥,因有降血壓效果,導致低血壓頭暈。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表示,老人門診求診的病患中,頭昏、暈眩是第一名,占5%。頭昏、暈眩可能導致老人家不敢活動、出門,或是因害怕跌倒將自己關在家裡,不僅造成活動、肌肉量變少,導致肌少症,也可能因此人際疏遠、加重認知功能退化。但頭昏、暈眩牽涉的問題很多,陳亮宇說,首先要先分清楚發生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因姿勢變化、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頭昏;另一種則是因平衡失調而導致暈眩。第一類若是頭昏情形常發生在老人家吃飽飯、血液重新分配,或是一大早醒來,因長時間沒有進食、喝水,血流無法跟上來,而容易眼前一黑,可能是因血液循環導致。第二類平衡失調引起的暈眩,則會感到左右腳不平衡、覺得天旋地轉站不穩,也會有惡心、反胃、想吐的感覺。頭部轉到某些角度時,或是搭乘捷運、車輛時,症狀可能加重。陳亮宇表示,當老人家因為頭昏、暈眩到高齡醫學中心就診時,首先會詢問發生的時間、情形,接著會看用藥狀況,並做一些測試,例如眼睛往左右看是否發生眼震,或是坐下、站起血壓的變化,評估是平衡神經失調或是姿勢性血壓變化導致的症狀。若老人家突然昏倒,陳亮宇說,也會視情況進一步安排血液檢驗、腦電波、心電圖等生化和影像學檢查,以避免癲癇或是腦中風、腦血管狹窄等其他因素。血壓所造成的頭昏,可調整營養、水分攝取以及評估藥物減量;平衡失調引發的暈眩,則可能為良性陣發性暈眩或梅尼爾氏症,可至復健科或耳鼻喉科進行耳石復位術或搭配抗暈眩藥物進行治療。另外,透過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也可改善頭昏、暈眩症狀,陳亮宇笑說,「年紀大了,要過老爺、夫人的生活,走路、動作都要慢慢來。」【延伸閱讀】熟齡族「保命防跌」 幾個居家眉角要先注意!睡不好有很多原因-及早就醫,才能及早找出病因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9-12 新聞.健康知識+
瘦肉精吃了會怎樣?可以用高溫「煮掉」嗎?顏宗海詳解
台灣政府宣布將開放美豬進口,引起社會關注。民眾最擔心的議題不外乎進口美豬中所含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而瘦肉精攝取量有沒有安全規範,民眾該如何避免攝取過量,哪些族群又需要特別注意,都是國人最關切的面向。什麼是瘦肉精?對身體有何影響?哪些族群不能吃?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所謂「瘦肉精」其實種類繁多,此次因美豬進口備受關注的「萊克多巴胺」為其中一種,之所以被稱為瘦肉精,原因是主要用途為加入豬牛等家禽飼料中,幫助刺激家禽的類交感神經,達到減少脂肪組織比例、增加瘦肉比例的目的。顏宗海醫師進一步解釋,萊克多巴胺既加進飼養用的家禽飼料中,家禽作為肉類食物自然可能殘留人體並造成影響。在眾多的瘦肉精種類中,萊克多巴胺算是毒性最低的一種,各國進口家禽前都有相關風險評估、標準訂定、嚴格控管等配套措施。然而,顏宗海指出,就現有研究來看,大量攝取萊克多巴胺,對敏感族群如心血管疾病、嬰幼兒或孕婦有可能引發頭暈、噁心、血壓上升、心悸、胸悶,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合併症等風險。此外醫師提醒,內臟器官的瘦肉精殘留量是最高的,若肝腎功能不佳者也應該少吃。 美豬吃不吃?我該注意什麼?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後,國人要如何應對避免攝取超標?顏宗海建議,多注意店家和產品標註的產地來源,並留意「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即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體重/公斤以攝取一微克(如體重60公斤=60微克)為限,同時也要做到均衡飲食。在「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之外,另一項要關注的指標是「殘留容許量」,顏宗海解釋,殘留容許量相對而言是店家要注意的規範指標。目前瘦肉精的殘留容許量,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所訂定的標準來看,肌肉為10ppb、脂肪組織10ppb、肝臟40ppb、腎臟90ppb。各國因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所訂定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台灣衛福部參考其標準訂定為肌肉10ppb、脂肪組織10ppb、肝臟40ppb、腎臟40ppb。瘦肉精可以「煮掉」嗎?醫:不大可能由於瘦肉精議題延燒,網路上不少民眾討論,若想要吃的安全,是否可用高溫等方式烹煮豬肉,進而減少豬肉裡的瘦肉精含量。對此顏宗海醫師表示,瘦肉精的耐熱度相當高,目前尚未有確切指出高溫能去除掉瘦肉精的研究證據。還是呼籲民眾應注意自己是否為敏感族群,購買豬肉產品時應留意產地及來源,建議以國產豬為主。(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12 養生.聰明飲食
長期吃素會導致身體虛寒? 多吃5類隨手可得的食物改善手腳冰冷
茹素不僅是潮流趨勢,更是促進健康的最佳方式。農曆七月到,民間的「鬼月」,在佛教中卻是很特別的孝親與吉祥月,大林慈濟醫院維持多年的傳統,選定本月25日晚間在醫院大廳舉辦祈福會,在獻燈、果、花中揭開序幕,莊嚴的供佛儀式後,由營養師們以逗趣的小品分享「蔬食健康吃」的觀念。 素、葷食最大差異 在於蛋白質來源不同 營養師黃靖琇分享,素食和葷食主要在於蛋白質來源不同,豆類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只要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吃素更健康。擔任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的林名男副院長則補充,很多病人擔心吃素會營養不良,其實是迷思,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證實,吃素有益健康;此外,林名男副院長的研究也顯示,素食可以減少3成高血壓、糖尿病發生率,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發生率,好處多多。 吃素好處多 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降低飯後血糖 心臟內科李易達醫師吃素已20幾年,他分享,吃素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好處包括富含抗氧化、抗發炎成分,含較少的飽和脂肪酸,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含較多的膳食纖維,可降低胰島素抗性、降低飯後血糖,還可增加血管擴張成分(一氧化氮)、減少血小板凝集等。 吃素不會讓體質變寒 挑對食物就沒問題 中醫部葉明憲醫師從11年前發願吃素至今,他指出,很多人擔心吃素體質會太寒,但其實素食寒涼溫熱的食物都有,只要挑廣泛性食物來吃,就不會有問題,若擔心太寒,可以多吃有辛味的東西,如薑、堅果類、胡椒、八角、茴香等,都有所幫助。而家醫科葉昌明醫師分享許多吃素的名人如拳王阿里、網球名將娜拉提洛娃、愛因斯坦、愛迪生都是素食者,還有德國大力士PatrikBaboumian,吃素後仍頻創紀錄,表現優異,證實吃素對健康有益。(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吃素也會得脂肪肝 這2樣都是地雷 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密切相關! 吃素降三酸甘油酯? 別傻了!3習慣是大元凶
-
2020-09-11 養生.樂活人生
前一天還好好的,隔天老婆突然說要離婚…瞿友寧中年失婚曾茫然:努力工作錯了嗎?
「我拍很多幸福的劇,我自己結婚的當下,也以為那是一輩子的事。」50歲的金鐘導演瞿友寧,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惡作劇之吻》等偶像劇深受粉絲喜愛,他的作品常有浪漫美滿的結局,現實人生中,他卻在40多歲時忽然「被離婚」。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多年,這個遺憾至今仍在他心頭蕩漾。 「我離婚是很突然的,前一天還好好的,隔天老婆突然說要離婚。她可能想了很久,但我都沒察覺。」 2007年,瞿友寧和小他9歲的圈外女友結婚,同時忙著拍攝電視劇《美味關係》。婚後,導演工作一樣忙碌,兼顧家庭和工作的不容易,並不是女性獨有的議題。 中年失婚的茫然:努力工作難道是錯的嗎? 「想離婚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太忙了,忽略了她的一些情緒。她的結束,就像開關一樣,熱情一關掉就都沒有的。」錯愕、茫然、心痛,力挽狂瀾卻也徒然,中年男性失婚的打擊,並不亞於女性,卻較少受到關注。 「當初滿難過也滿遺憾,覺得我到底是做錯了哪些事情。你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幸福、不應該被人好好地愛。你想要這個家庭圓滿走到最後,難道是錯的嗎?難道你努力工作,不是為了他們嗎?這些東西不斷在自我撞擊。」 對於愛的渴望、離婚後的自我懷疑,這些好似偶像劇女主角的台詞,卻一句句出自瞿友寧口中。戲如人生,且失婚痛苦不分男女。 兩個人的事,從來不簡單。在名導耀眼的背後,前妻也渴望擁有自己,而不總是「瞿友寧的老婆」。「她不希望她的世界只有瞿友寧的世界,她有自己想要的事業、人生。這件事提醒了我,每個人都是個體,有各自的生命。」 伴侶堅決離開,留下來的人,該怎麼辦? 一顆心就這麼大,別讓「遺憾」占滿寶貴人生 瞿導安靜了半晌,望向窗外,眼神流露著深沉的悲傷。外頭陽光耀眼,那個片刻,擺滿小熊維尼娃娃的辦公室內,異常寧靜。 「這個真的滿難的,我剛就在想,那段時間我是怎麼走過來,顯然真的要轉移注意力、改變生活。」從小就立志做導演、一向對拍戲傾盡全力的他,決定還是要把自己完全投入工作中,療傷止痛。 傷痛中,他也有理性的思考。「既然怎麼樣都挽回不回來,你要讓它持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還是十年?」 「我現在可以『享受』那個遺憾,這不是當下立刻能做到的,但你必須很快從遺憾走出來,這樣你才能感受更多東西。」 「一顆心就這麼大,如果遺憾占滿了,你就沒有別的東西。但如果讓遺憾剩下20%,你還有快樂、憂傷、生氣可以享受。」 行至中年,累積的遺憾只會更多,但「遺憾」本來就是生命自然的一部分。失婚的打擊,不該打碎整個人生。 「換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遺憾也是必要的,即便現在想到時還是滿遺憾,但已經不是那麼involve(沉浸)在那個遺憾裡。」他慢慢接受離婚的事實,同時,打破婚姻的傳統框架。 結婚不是重點,如何經營「快樂的感情」才是! 「框架有太多不實際的東西,婚約可以約束什麼嗎?有法律保障,然後呢?你是在乎這些保障,還是在乎這個愛情所以結婚?如果不結婚就不經營愛情了嗎?那你既然會經營,幹嘛在乎結不結婚?」 我們都忘了,結婚只是形式,感情經營的核心從未改變,卻消磨在日復一日的瑣碎日常中。 針對許多已走入平淡、互看不順眼的中年婚姻,瞿友寧的看法是這樣的。「你只看到吵架這一面,沒看到因為溝通讓你們更了解、因為生活平淡反而需要刺激,你少看很多面向,這件事情就會失去更多。」 「不要忘記,中年開始,你已經有了多元看事情的能力。」 換個角度之外,天性樂觀的瞿導還有一個祕訣,他永遠「往後思考」。「今天吵架很生氣,5天後再回頭看就覺得很無聊。」 面對感情,重新出發,現在的瞿友寧隨遇而安,對於理想的另一半,年齡、職業、背景都不是問題,他期望的是順其自然。「愈自然愈好,自然才會長久,任何的委屈、勉強都可能造成問題。」 彼此尊重、心靈契合,是他對愛情的唯二標準。 每天只要快樂一點點,中年生活仍然值得期待 至於他的事業,依然如火如荼發展中,他監製的同志純愛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將在六月上映,主角是兩個年輕男生。 「我的創作目前還沒有關心到中年,但你的採訪也提醒了我,這塊有很多議題可以談,不是只有退休、子女、家庭問題而已。例如,感情如何保鮮,也很重要。」 最後,瞿友寧給每位總是犧牲自我、奉獻家庭的中年朋友一個建議:試著讓家裡的每個人都獨立起來、學會為自己多著想一點。 即便現在不快樂,只要每天都能快樂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你所期待的生活,終將到來。●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老公退休後超依賴、什麼都要管?還沒得憂鬱症之前,趁早放棄當個「好老婆」.肥胖根源在氣虛?白雁:胖肚子是代謝不良,1招補氣促代謝,減重好輕鬆.40歲後「腰」愈來愈粗?別讓高血壓、腦中風報到,4招找回健康好體態
-
2020-09-11 科別.新陳代謝
放任痛風不管反覆發作 這種疾病會跟著來!
你知道嗎?放著痛風不去治療,會提高罹患腎臟疾病的風險。就有一位60多歲的男性,最近身體檢查顯示腎絲球過濾率58 mL/min/1.73m²,被告知恐怕已經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這名男性自述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但是這半年來經常痛風發作,1個月就有2、3次關節腫痛,但他沒有就醫,僅在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也並未做持續預防的治療,痛風反反覆覆發作。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檢查發現,他的血液檢測尿酸值為 9.3 (正常值2.6-7.2 mg/dl),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於是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預防痛風。1個月後痛風未再發作,血液尿酸值為4.8 (2.6-7.2 mg/dl),腎絲球過濾率63 mL/min/1.73m²。何一成指出,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者尿酸的排泄受阻,使得血中尿酸濃度上升,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疼痛及變形。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組織或關節腔內所引起的病變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尿路結石和痛風性腎病變。痛風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突然發生嚴重的紅腫熱痛,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常在數天到一週緩解,可能一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痛風自行吃止痛藥,小心腎臟損傷!何一成指出,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可能有2個原因,尿酸沉澱在腎臟組職造成傷害,以及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何一成進一步說明,人體超過60%的尿酸是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會使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可隨尿液排出,大的結石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此外,尿酸鈉鹽結晶會沈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引起發炎反應,會使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痛風反覆發作,腎功能可能出問題治療方面,初期的治療目標為紓解急性痛風的症狀,急性痛風的處方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但腎功能不佳者不適用,另外還有秋水仙素、類固醇。若血中尿酸值仍高,可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有腎結石不適用尿酸排泄藥物),由於這些藥物可能會使急性發作的症狀更加惡化,用藥宜在急性發作症狀緩解之後的一到兩週之後才開始。一般而言,痛風患者要有兩次以上的發作才會建議使用預防性用藥,但如果關節已經出現損傷、痛風石、尿酸性腎病變也會考慮用藥。最後,何一成提醒,痛風發作是由於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腔內所引起的關節發炎腫痛,造成身體很大的不適,尿酸鹽晶體也可能沉積於腎臟、造成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變、腎衰竭。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勿過多食用含普林食物,每日喝足量水分,並評估使用藥物預防,不僅減少了發作的痛苦,也保護了珍貴的腎功能。延伸閱讀: 愛吃海鮮易致痛風? 醫師說最大原因是「這些」 店都打烊了還不走?吃霸王餐?原來是這個原因走不動  
-
2020-09-10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痛風亂吃止痛藥 小心腎損傷
一名60多歲男性,沒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半年來經常痛風發作,關節腫痛又自行吃藥解痛,健檢時,被告知可能罹患慢性腎臟病。檢查發現,血液檢測尿酸值超標,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醫師使用降尿酸藥物預防,一個月後患者痛風未再發作。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提醒,痛風患者若自行吃止痛藥,很可能會添加腎臟負擔,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何一成表示,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當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尿酸的排泄受阻,使血中尿酸濃度上升,就容易沉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引發急性或慢性的關節腫脹疼痛與變形,演變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尿路結石和痛風性腎病變等。他說,痛風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會突然感到嚴重的紅腫熱痛,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常在數天到一周緩解,可能一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何一成說,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兩個,尿酸沉澱在腎臟組織造成傷害,以及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人體超過60%的尿酸是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會使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可隨尿液排出,大的結石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尿酸鈉鹽結晶會沉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引起發炎反應,會使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何一成提醒,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要吃太多含普林食物,每日多喝水,少攝取酒精,並就醫評估使用藥物預防,來減少發作的痛苦,保護腎功能。
-
2020-09-10 養生.家庭婚姻
年過60卻愈愛愈有滋味!劉黎兒、王銘琬 夫妻感情保鮮靠這秘訣
「在日本,她是王銘琬的太太;在台灣,我是劉黎兒的先生。」旅日職業棋士王銘琬一開口就是幽默,身旁的旅日作家劉黎兒眼裡盡是笑意。兩人專業領域各霸一方,台日兩國各有知名度,興趣、個性則大相逕庭。結婚多年,劉黎兒從沒學過圍棋,但通霄趕稿總有王銘琬默默守護;二度拿下本因坊頭銜的「棋王」王銘琬四處推廣純棋,則有「無料經紀人」劉黎兒愛相隨。這個月,是他們發起純棋教學屆滿兩周年的日子。「其實我們也很常吵架啊!都覺得對方記不住10秒前說過的話,彼此常常會說『你剛剛明明說那樣』、『我明明不是說這樣』。」王銘琬笑著,轉過頭看了看身旁的妻子,劉黎兒又是笑彎了眼,兩人忍不住拌嘴,甜蜜模樣羨煞旁人。 劉黎兒是資深媒體人,長年在各大媒體寫專欄、寫書,描繪日本社會脈動與文化觀察,也寫令人臉紅心跳的兩性關係。以「忘齡女人」自詡的她,近年更投入熟齡議題的書寫;在熱情、愛講話、急性子的她身上,真能見識到「年過60又怎樣」的帥氣與自得。 活化腦力防失智!夫妻齊心推廣純棋 這兩年,她和王銘琬在日本和台灣大力推廣「簡單版的圍棋」─純棋,10分鐘就能上手,有預防失智的效果;令人驚訝的是,就連失智老人都學得會! 一般圍棋使用的是19路棋盤(縱橫各19條線),純棋使用的則是7路或9路棋盤,以「子多為勝」為原則,非常簡單,堪稱3歲到100歲都可以玩。不只能活化腦力,更有促進跨世代交流的意義。 去年底,劉黎兒回台宣傳新書《最高!極品1人樣》時,還不忘抓緊時間和王銘琬跑了多間小學、安養院甚至廟宇,短短幾天內指導了500多位民眾下棋。 如今,日本和台灣已累計教學數百場,教學人數在日本累計超過3千人,台灣則將近2千人,發出的棋具超過5千組。 王銘琬: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圍棋樂趣 小朋友都能輕易學會的純棋,竟要出動世界級職業棋士親自教學,這其中有什麼奧秘? 「圍棋一直給人高高在上、很困難的感覺,傳統觀念就是你的棋力愈高、愈有價值,等於你不懂圍棋,就沒資格享受下棋的快樂,但我認為這是錯的。尤其當AI(人工智慧)下棋已經可以贏過人類,那是不是代表AI比人類更有價值?這是很偏差的方向,圍棋應該是更全面的。」 主張人人都有權利享受圍棋,年近60的王銘琬下定決心,他的「第二人生」除了繼續在圍棋界比賽,還要以「純棋」的方式,把這份樂趣帶給完全不懂圍棋的一般民眾。 純棋帶來喜悅!第二人生要做有價值的事 時間回到兩年前,2018年2月,王銘琬第一次的純棋教學現場在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對象是安親班小朋友和日照中心老人,「他們都學會了,當時的棋子還是紙做的,但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帶來的喜悅超乎想像,我們發現這個方法的確可行。」 陪同教學的劉黎兒同樣驚喜,「你看到所有人本來完全不會下棋,但回去以後他都可以當老師,老人都很開心,一直跟王銘琬鞠躬。福島核災後我推廣反核還要被人家罵,做這個到處被人家感謝,太值得了!主要是看到很多笑容,感受到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 隨後,2018年6月,夫妻倆返台,「我們兩個跑去夜市買很便宜的棋具,一套是黑子180個、白子180個,再各分成45個。我們就坐在床上一顆一顆數棋子,分好了再趁聚餐時帶去教朋友,飯後強迫大家學,哈哈!」劉黎兒說。 正式擁有精美棋具,是同年8月王銘琬現身《2018幸福熟齡論壇》演講,對上百位民眾教學;而每位聽眾手上拿到的棋具組,也是夫妻倆親手包裝的。「我們坐在地上一個一個包,好像家庭工廠。」 每一場純棋教學,都為夫妻倆帶來滿滿回饋,他們堅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路,更是該做的事。台日兩國媒體紛紛報導,愈來愈多學校、安養院、企業爭相邀約;出版社也找上門,王銘琬的新書《用純棋10分鐘學會圍棋》今年初熱騰騰出爐。 純棋愈來愈夯,劉黎兒成為活動接洽窗口,協助王銘琬安排台灣的教學活動,現場則負責拍照紀錄,並以旁觀者的角度提供建議。 一盤純棋,竟讓失智老人找回快樂與自信 她聊起一次印象深刻的經驗,「我們在雲林的日照中心教學,我看到有中度失智和輕度失智的老人一起下棋,輕度那位還會偷吃步,趁對方沒注意偷偷多放幾個棋子。我說『不行,要一人一次』,他看中度失智那位棋子擺不好,還會幫他放好,但是我一不注意,他又趕快多放幾個棋子下去,哈哈!」 「照顧人員也很想學,我們另外幫他們開課。陪老人折紙久了,自己都覺得沒意思。」 失智長輩並非什麼都不會,簡單的純棋就能讓他們找回最純真的快樂與自信,也為人際互動開啟全新想像;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王銘琬心目中圍棋的本質與意義。 熟齡夫妻也能感情保鮮,擁有自由是關鍵 一場純棋,兩人同心協力;他們是夫妻,也是工作夥伴。 劉黎兒不諱言,「常吵架啊,為了活動細節的意見不一樣。例如我說『第一場的教法比較好,你幹嘛換?』但他滿好的啦,要是我被人家這樣講…哈哈!」 王銘琬幽默回敬,「喔妳知道啊?我以為妳不知道耶!不過憑良心講,脾氣有比年輕時候好一點啦!」劉黎兒又笑了,熟年夫妻拌嘴,仍像甜蜜小情侶打情罵俏。 「以前他比賽非常忙,還要帶2個小孩出去吃飯,我每次回台灣宣傳新書都是一個人。福島核災後我反核,寫了5本書,可以短時間收集那麼大量的資料,就是因為有他幫忙。」劉黎兒說。 「我也做環島反核演講,常遇到有人抗議,王銘琬就當我『史上最弱』的保鑣。那7年他都有一直陪我,這2年我就回饋他啦!算是當他的助手。我們現在能這樣有默契,跟一起反核過有一點點關係,哈哈!」 許多夫妻退休或年屆熟齡之後,彼此愈看愈討厭;劉黎兒與王銘琬的相處時間也很長,卻是愈愛愈有滋味。秘訣無他,劉黎兒強調「自由」。 「兩個人都要有自由,才能建立很強的自我、維持彼此的魅力。他30幾年來都放我滿自由的,我還能寫情色文學啊!有人跟他說『叫你老婆不要寫那些亂七八糟的』,他說『不會啊,我老婆寫得很真實』。他對我做的事情是肯定的。」 「日本職業棋士待遇很高,但他不會以收入的高低來評斷我的工作值不值得,他覺得我做我的工作做得很好,這樣我才會是一個好的狀態。」互相尊重,永遠是婚姻經營不變的關鍵字。 不讓圍棋失傳,夫妻倆要用純棋翻轉未來 「這兩年純棋發展速度超出我們想像,現在只靠我們兩個有點累,但是做得很開心。每次去不同的地方教學就當作旅行,我就會寫文章,寫當地的文化、美食、建築啊!」和老公征戰各地,劉黎兒樂在其中。 王銘琬強調,「把圍棋變成零門檻,我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以前圍棋門檻太高,人口一直在減少,但圍棋是人類最高智慧,要是失傳很可惜。」 儘管圍棋界仍有不少傳統人士反對純棋,但夫妻倆樂觀地說,「現在下圍棋的人口不到1%,那99%在我們看來都是準純棋人口。盡力做到最滿,人生無悔就好。」 年過60又怎樣?年近60又如何?劉黎兒和王銘琬在原有的事業之外,又共同擁有全新的生活目標,有自己,也有彼此。對人生依然熱情如火,60歲仍有無限可能。熟齡的幸福路上,原來真的可以很幸福!●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老公退休後超依賴、什麼都要管?還沒得憂鬱症之前,趁早放棄當個「好老婆」.肥胖根源在氣虛?白雁:胖肚子是代謝不良,1招補氣促代謝,減重好輕鬆.40歲後「腰」愈來愈粗?別讓高血壓、腦中風報到,4招找回健康好體態
-
2020-09-10 科別.心臟血管
血管阻塞70%前無症狀!4種簡易方法自測血管阻塞沒
腦中風、心肌梗塞等腦心血管疾病主要都是導因於包括血栓在內的血管阻塞問題,而血管阻塞又是一種漸進式的慢性疾病,在初期是毫無症狀,往往查覺嚴重阻塞時都是已經發生臨床症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30歲以後血管就可能有阻塞的問題一般而言,人類在30歲之後,血管斑塊變大的速度就加快了。再加上現代人工作越來越勞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也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換句話說,年過30歲之後不少人的血管,就像家中廚房水槽裡用久了的排水管一樣,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鏽,逐漸導致管道阻塞而無法通暢排水。而血液中的「水垢」指的就是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蛋白質等,它們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彈力下降,血液流動受阻,最終會因為缺血而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血管阻塞率在70%以下是沒有症狀的正如前面所說,人體血管的損壞與阻塞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醫界普遍的說法,血管在阻塞比率低於70%前是沒有症狀的,所以除了定期測量血壓,抽血進行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等數值的檢測,或是進行例如電腦斷層掃瞄等影像醫學檢測之外,一般人幾乎很難查覺自己血管的健康狀況。教你4種簡易自測血管健康程度的方法 現在,專科醫師提供了4種簡易的方式,可以讓大家自我檢測血管是否真的阻塞了,而且,其中一種只需要動到一根手指頭,就可以直接測出血管是否阻塞。一、用手指輕按腳掌正上方中間的血管:一般人都知道在手腕部份可以摸到脈搏,其實,人的腳部也有一個部位可以明顯感受到脈搏。位置就在腳背正中最高點的動脈血管,正常的人只要輕輕觸摸就能感受到脈搏跳動。對於下肢動脈沒有阻塞或是輕度堵塞的人來說,如果平時能清楚摸到這個腳部位置的脈搏,就代表動脈的血可以一直通到了腳背部,但如果連續幾次在走了一段路之後再觸摸腳背正上方的這條血管,卻感受不到脈搏跳動或是跳動極其微弱,就代表可能發生了動脈血管堵塞的問題。二、檢查手背與腿部、腳背是否青筋暴露:一般人常說的「青筋暴露」的青筋其實不是筋,是人體皮下可以看見的靜脈血管,當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壓力升高時,青筋就會凸起,包括手部、腿部與腳背的青筋暴露,通常會比較容易出現在體形較瘦的人。不過,這樣的現象並不適用於經常運動者在運動時所造成的血管凸起,而是指平時並無運動的人。而我們常見的下肢靜脈曲張,不只是腿冒青筋的外觀問題,根據臨床研究,靜脈曲張患者罹患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3倍,而罹患肺栓塞、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則分別是一般人的1.73倍與1.72倍。三、緊握拳頭30秒,然後張開手,看手掌顏色:握緊拳頭30秒之後手掌皮膚顏色泛白,一旦鬆開拳頭後如果在3秒內手掌馬上恢復為正常的膚色,就代表心臟血管彈性很好,沒有嚴重阻塞的問題。如果連指尖也很快變回紅色,就代表血壓的狀況也很正常。如果要花5秒以上才能恢復原來的膚色的話,就代表血管彈性可能不好,就要當心是不是有動脈阻塞或硬化的情況。四、經常性的頭暈或頭痛:血管很容易在腦部阻塞,因為大腦中的血管較細,當大腦中的血管阻塞時,很容易導致血流不暢、腦部供血不足與缺氧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引起腦出血、腦梗塞等重大疾病。其中,大腦缺氧非常容易出現頭暈和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有時還會伴隨抽搐、昏迷等症狀。延伸閱讀:當心你的額頭與耳垂上的皺紋,可能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
2020-09-10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吃完火龍果呼吸困難休克 原來過敏
嘉義市王姓男子對奇異果過敏,前天吃完火龍果後突然呼吸困難、頭暈、全身無力,妻子嚇得立即報案,消防隊到場急救時王男已呈休克,經送往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救治暫無大礙,將會診免疫風濕科做過敏反應檢測,確定過敏原。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急診主任蔡政翰說,患者入院已出現過敏性休克症狀,家屬表示患者吃完火龍果就不舒服,經藥物、點滴治療一小時後,血壓呼吸都已恢復正常、生命徵象穩定。蔡政翰說,自然界造成過敏物質種類很多,常見藥物、甲殼類海鮮,或水果、豆類、蛋類等食物過敏,奇異果、草莓和火龍果的果實中都有一顆顆小籽,這些籽就是常見的過敏原,另外自然界昆蟲、蜂類、紅火蟻等也都可能引起嚴重過敏症狀,建議曾發生過敏狀況的人,可至免疫風濕科做過敏原檢測,確定過敏原,以利預防。嘉義市消防局表示,前天上午救護人員抵達上海路某檳榔攤前,31歲王男已倒臥檳榔攤旁地上,太太緊張表示,先生過去曾對奇異果過敏、已很久沒食用,但從沒吃過火龍果,沒想到剛吃完火龍果就突然呼吸困難,且頭暈全身無力、不支倒地。救護人員評估王男生命徵象,脈搏已超過每分鐘120次、出現休克症狀,立即給予面罩給氧氣,並靜脈注射生理食鹽水維持良好循環,送醫院診治。台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羅佳琳表示,過敏威脅無所不在,令人難以察覺的過敏原,一不小心,就會引發過敏症狀。食物是引發過敏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中常見引發過敏的水果,則包括奇異果、鳳梨、芒果等。食物過敏分為急性和慢性過敏,羅佳琳指出,急性過敏的致病因素與食物中的蛋白質有關,通常發生於進食後2小時以內;慢性過敏的致病因素,與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所形成的某些代謝產物,或過敏原的累積導致,通常發生於進食後1到3天之間。想要減輕食物過敏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過敏原,並且確實避開它。羅佳琳建議,可利用「過敏檢測」找出過敏原,只要抽血約5cc,幾周過後就可得知結果。
-
2020-09-10 養生.聰明飲食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從過去研究中早已發現鉛對心血管等系統有不良影響,起近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然環境因素於其中的角色在過去少有研究闡明。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 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 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 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建議,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目前水龍頭國家標準CNS 8088規定「飲水用」水龍頭之鉛含量需
-
2020-09-09 醫療.自體免疫
眼睛紅了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共病虹彩炎
60多歲林伯伯40多年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當時治療資源不足,延誤治療,如今他脊椎僵硬如竹竿,備受眼睛、腸胃道反覆發炎等共病折磨,因僵直性脊椎炎家族遺傳性高,20歲的兒子也確診,林伯伯到診間苦苦哀求醫師,願意自掏腰包,選擇自費療程,就是不要兒子步上後塵。林伯伯是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近年接手印象最深的患者,沒有及時治療,疾病一直進展,不僅脊椎沾黏非常嚴重,腰椎到頸椎完全無法彎曲,甚至整個髖關節都爛掉,再加上共病纏身,如腸胃道出血住院,幾乎無法工作。早上起床感到下背痛及僵硬是僵直性脊椎炎臨床典型表現,另也會有一些患者會出現下肢疼痛,如髖關節、膝關節,肌腱附著點也會發炎,使阿基里斯腱或腳後跟疼痛,產生足底筋膜炎,但胡宗慶提醒,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可能出現眼睛、腸胃道、皮膚,甚至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胡宗慶說,僵直性脊椎炎屬於慢性發炎性疾病,容易引發全身系統性病變,其中以眼睛反覆發炎共病「虹彩炎」最常見,風險較一般人多出30倍以上,血管持續處於發炎狀況,甚至連心血管疾病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共病機率多達2.2倍、高血壓2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常受下腸胃道潰瘍,研究發現,腸胃道發炎風險為9.3倍;糖尿病則為1.4倍,胡宗慶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目前沒有證實和胰臟有關聯,但患者罹病率確實較高,強調控制好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炎因子,就可有效減少共病發生。過去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藥物治療僅限於抗發炎藥或免疫調節藥物,近年生物製劑能控制僵直性發炎因子,更有歐洲研究證實,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接受生物製劑,驗血報告顯示患者發炎指數降低、眼睛內的脈絡膜厚度明顯變薄,意味著發炎反應降低,眼睛不再反覆發炎。胡宗慶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逐漸進步,生物製劑有機會讓疾病緩解,阻止疾病繼續進展、避免發展成共病。林伯伯深刻體會僵直性脊椎炎所帶來的痛苦,林伯伯更願意自費生物製劑治療兒子,如今林伯伯的兒子即使發病,但仍可像正常人生活、工作、運動,也不受共病折磨。胡宗慶醫師●現職: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專長:僵直性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學歷:高雄醫學院後醫學系●經歷:灣橋榮院內科住院醫師、台中榮總內科住院醫師、台中榮總內科總醫師
-
2020-09-09 橘世代.健康橘
美豬叩關-醫師解答何謂瘦肉精,籲:吃台豬就對了
最近隨著總統蔡英文28日下午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安全容許值,以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開放美國牛和美國豬的瘦肉精含量規範。瘦肉精的健康影響議題又浮上檯面...很多人好奇什麼是瘦肉精,對健康有甚麼影響呢?對人體的影響傷害:萊克多巴胺被美國等的肉品出產國認為,萊克多巴胺有人類中毒劑量遠高於肉品殘留量和代謝快等優點,而准許使用並且認為對人體無危害。但人類服用過量還是可能有副作用,它可能引發心悸、引發心血管疾病等副作用,可能會立即出現噁心、頭暈、手顫抖、心悸、血壓上升等中毒症狀。此外,瘦肉精也是體育禁藥(興奮劑),運動員如果誤食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可能會導致尿檢呈陽性反應。蘇醫師的建議吃台灣豬肉和台灣牛肉就對了!也不是吃了身體就會出現,目前的美國牛與豬含量其實很低,已經不太會對身體有影響。如果是老人家孕婦幼兒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美國牛豬肉品時要注意是否有出現心血管的副作用。PS:大家也會好奇為何是胸腔科醫師談瘦肉精?因為許多交感神經的興奮劑在臨床上被拿來治療呼吸道疾病,因為對於這類藥物胸腔科醫師有豐富的使用經驗!認識瘦肉精「瘦肉精」顧名思義就是用了之後能把豬牛的肌肉比例增加,其中最常使用的藥物就是交感神經的興奮劑!過去認為能當瘦肉精的藥物有好幾種,其中最常被使用的是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商品名:培林)而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這個藥物目前並不會拿來在人體上使用,主要都是使用在畜牧動物中、如牛羊,因為使用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可以活化β1和β2的交感神經受器(如圖)。活化β交感神經受器後可以刺激肌肉細胞增加蛋白質的合成5-10%,減少脂肪的合成,達到增加瘦肉的目的,在美國畜牧業中常使用。而β交感神經受器也大量存在於身體的器官,心臟有許多β1的交感神經受器,過去已有許多研究發現、豬隻服用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後導致心悸與高血壓等等的副作用!豬隻使用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後,行為表現也會受到影響。豬在吃了瘦肉精之後,藥物主要累積在豬肝、內臟器官肌肉等等地方。本文摘自《胸腔重症蘇 一 峰 醫師-用心守護你的呼吸》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吃中藥「鉛中毒」!醫:不要迷信昂貴藥材洗腎患者更要動!盤點3種運動項目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9-09 新聞.健康知識+
吃完藥最好間隔1小時再喝咖啡! 藥師警告:交互作用恐讓危險加倍
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醒來第1件事就是喝咖啡,也有不少上班族早上進到辦公室時,手上總是拿著1杯咖啡。不過,藥師提醒,喝太多咖啡,恐引起容易心悸、失眠和焦慮,如與藥物併用,更可能危及健康。服用藥物咖啡不能代替白開水 恐產生交互作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賴筳雅指出,咖啡因屬於植物生物鹼,也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常見於咖啡、茶、可樂、巧克力及機能飲料等,可以提振精神,暫時驅走睡意。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宜超過300毫克,目前所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不管是罐狀或瓶裝,都需清楚標示咖啡因含量,民眾務必評估攝取量,切勿過量飲用,以免失眠,或引發焦慮。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藥物時,千萬不可拿咖啡代替白開水,賴筳雅指出,咖啡因可能與降血壓藥物、氣喘用藥、胃藥、抗憂鬱藥、口服避孕藥、骨鬆用藥、抗黴菌藥、抗精神病用藥以及部分感冒成藥產生交互作用。 降血壓藥與咖啡因競爭代謝 吃完藥1小時再喝咖啡較恰當以降血壓藥物為例,在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Mexiletine、鈣離子通道阻斷降壓劑Verapamil等藥物,如併用咖啡,受到咖啡因作用,將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增高。此外,降血壓藥與咖啡因競爭代謝,可能減少咖啡因在肝臟代謝,使得咖啡因血中濃度增加,造成中樞神經作用增強,震顫、噁心、暈眩、頭痛、心跳加速、情緒焦躁、失眠發生機率增加。賴筳雅表示,民眾如患有嚴重灰指甲、香港腳、體癬等黴菌疾病,使用抗黴菌藥時,同時飲用咖啡,攝取咖啡因,會容易出現不安、頭痛、失眠等交互作用症狀。在骨鬆用藥方面,骨鬆患者常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如與咖啡併用,會降低藥物吸收,使藥效降低。再者,咖啡利尿效果也會增加鈣從腎臟排泄的速度,促使骨質流失。許多人感冒時,服用含麻黃素類感冒成藥,藥師提醒,麻黃素本身就會導致中樞神經興奮,如又喝咖啡,產生加成作用,更易造成心悸、失眠。賴筳雅建議,服用藥物時,應該配白開水,吃完藥後最好隔1小時再喝咖啡。為了發揮藥效,及確保用藥安全,應該盡量固定服藥與吃飯時間,如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常見3款止痛藥比一比! 5大正確用法懶人包 一堆人做錯! 你可能也中了藥品保存的3大地雷
-
2020-09-09 科別.耳鼻喉
耳鳴怎麼辦?需要接受腦部影像檢查嗎
臨床上常常會碰到病人因為惱人的耳鳴至耳鼻喉科或是神經內科就診;有時病人會擔心腦部有沒有什麼問題,而要求腦部影像檢查,但通常醫師會跟病人解釋不需要。為什麼不需要呢?到底耳鳴有沒有可能是腦部問題?那耳鳴又是什麼時候需要做腦部影像檢查呢? 耳鳴耳鳴是一種在外界沒有聲音刺激的情況下仍然會聽到聲音的症狀,病人大多會表示在安靜的時候會聽到機機機…、轟轟轟…或是像血管跳動蹦蹦…蹦蹦…的聲音,嚴重的話不只安靜的時候才會聽到,甚至可能會持續一整天,造成睡眠不佳、情緒不穩等症狀。臨床上耳鳴主要可以區分,成非脈動性及脈動性耳鳴兩種類型。至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娓娓道來。非脈動性耳鳴非脈動性耳鳴代表聽到的不是像脈搏跳動的聲音,這類病人佔耳鳴病患的大多數。臨床上病人會表示聽到像工廠機器運轉,比較高頻(機機機…)或是比較低頻的聲音(轟轟轟…),也有可能是其他頻率的聲音,或是混合多種頻率的聲音。造成非脈動性耳鳴的原因,絕大多數跟聽力受損有關,耳鼻喉科醫師通常會檢查外耳有沒有耳屎、中耳腔有沒有發炎或是積水,接著再安排聽力檢查看看是否有聽力受損的狀況;藥物方面如果有服用一些利尿劑或抗生素也有可能會造成非脈動性耳鳴的情形,如果有服用類似藥物也可以向醫師反應。醫師也會詢問耳鳴是單側還是雙側,如果是雙側非脈動性耳鳴通常還是聽力損傷造成;通常這種情形並不需要安排腦部影像檢查,除非聽力檢查顯示有單側異常或是病人有合併其他症狀,才會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如果是單側耳鳴且有其他症狀如急性聽力惡化、頭痛及眩暈等等,也會安排進一步的檢查。治療方面如果有找到其他的原因,會針對各別原因治療;針對單純非脈動性耳鳴的治療,則包含藥物治療及耳鳴減敏療法等,如有較嚴重的聽力衰退也會建議配戴助聽器。除此之外,也會給予衛教,建議病人避免前往吵雜地方,避免更嚴重的聽力損傷;如工作場所需要,可考慮配戴防噪音耳塞。脈動性耳鳴脈動性耳鳴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會聽到跳動性的耳鳴聲,臨床上病人會表示聽到跟心跳或脈搏一樣蹦蹦跳或是咻咻咻的聲音。造成脈動性耳鳴的原因大多數都是跟血管異常有關,其他原因則包含了動脈硬化、高血壓及肌肉異常跳動等等,如果有脈動性耳鳴的病人,耳鼻喉科醫師會建議病人可以考慮至神經內科就診,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安排血管超音波或是腦部的影像檢查,看看有沒有一些血管異常等等原因。通常這些血管異常不一定需要治療,除非病情嚴重或是合併有一些腦部症狀如頭痛等等才會建議治療。什麼樣的耳鳴病人需要接受腦部影像檢查回過頭來看什麼樣的病人才需要腦部影像檢查呢?根據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指引,如果是雙側非脈動性耳鳴的病人,聽力檢查又沒有單側異常,那麼腦部影像檢查不僅對於治療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額外的輻射線暴露,對身體造成危害。如果是單側非脈動性耳鳴的病人合併有其他症狀,或是脈動性耳鳴的病人,則會建議病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在這類的病人,腦部檢查才會比較有幫助喔!
-
2020-09-08 科別.感染科
漢他病毒出血熱創史上最高 5旬婦在家遭鼠咬成我第八例
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屏東縣50多歲女性,近期無出國史,活動地以住家為主,住家有發現鼠跡,一個月前曾被老鼠咬傷,不幸成我國新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個案,今年截至目前已累積八人感染,創下自1995年有紀錄以來最高確診數。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蘇家彬表示,該婦8月17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症狀,當日就醫,因症狀未改善,8月19日再次就醫住院,陸續通報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鉤端螺旋體病、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恙蟲病等,檢驗確診為漢他病毒出血熱。蘇家彬說,目前個案已出院,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今年確診個案居住地為高雄市4例、屏東縣2例、新北市及基隆市各1例;自2010年以來累計22例,性別以男性13例(佔59.1%)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18例(佔81.8%)為多。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9月7日累計8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創史上最高紀錄,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自1995年後,每年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約為0至4人,研判與今年初個案突增,醫師警覺性高,今年人數多達107人,通報量比去年30人增加多倍,確診人數也隨之增加。蘇家彬說,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人類感染漢他病毒後,依臨床症狀及病程可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種,國內無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確診個案,以漢他出血熱為主。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蘇家彬再次提醒,「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另外,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請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清理。
-
2020-09-08 新聞.健康知識+
支持筋膜自我修復和生長 專家教你怎麼吃有益筋膜健康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筋膜放鬆修復全書》,作者阿曼達.奧斯華】建立有益筋膜的飲食方式這不是一本討論營養學的書,我也不打算提供一份有益筋膜的健康飲食計畫。在這裡,我只是想要簡要地談一談,你的飲食會如何影響筋膜。我們都知道,筋膜是由蛋白質和水組成,而這些物質進入我們體內的第一步,當然就是透過「飲食」的途徑。水,無所不在!很多人都寫過關於水的文章,或許有點太多了。再者,政府對這方面的建議也不斷隨著時間變動,所以現在有許多人不清楚到底該怎麼喝水,又該喝多少水,也是情有可原。雖然我們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喝下過多的水,但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一直處於飲水量過少的狀態。從筋膜的觀點來看,如果你有慢性疼痛的問題,你的筋膜就會有沾黏的問題。如果筋膜沾黏,它就會缺水;而當筋膜缺水時,全身也會缺水。我們全身的含水量只要下降2%,就會影響到所有身體系統的表現。大部分有慢性疼痛問題的人,身體也長期處於缺水狀態。筋膜沾黏和缺水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惡性循環。有時候是始於缺水,缺水的筋膜稠度和黏性都會變高,之後它們就會沾黏在一起;有時候則是始於受損導致的筋膜沾黏,它會使筋膜水分被擠出,有點像是把海綿裡的水分用力擠出,這個過程會導致筋膜緊繃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如果你想要使筋膜重新恢復含水量,請在執行自助活動、伸展和運動之際,別忘記一天喝足一.五到二公升的水。水是保有筋膜流動性的必備液體,任何含有咖啡因的液體,例如咖啡或茶,它們都會利尿,只會加重你缺水的狀況,酒精也是。任何含有精製糖的飲品,例如汽水,也都會讓你的組織缺水。健怡飲料並沒有比含糖飲料來得好,因為那些取代糖分的化學物質,會對身體造成毒害,有可能導致其他的健康問題。所以,水真的很重要。不論是自來水、瓶裝水、過濾水、蒸餾水或氣泡水都很好,也可以現榨一些萊姆或檸檬汁,加到水中提味。或者,你也可以運用一些草本茶取代部分的飲水。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話,不妨先搭配筋膜放鬆運動嘗試十天的時間。一開始你的尿量可能會變很多,這是因為缺水的組織還無法吸收你喝入體內的所有水分。然而,隨著你的筋膜伸展和放鬆的程度越來越好,你的組織吸收水分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好。這個情況發生時,你也會開始覺得整個人輕鬆起來,因為它會讓你的疲憊感降低,變得更有活力。你的身體會更有效率地排除體內的毒素,並且更自在、流暢地運轉、活動。吃進筋膜所需要的養分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筋膜在自我修復和生長時,也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雖然蛋白質是建構筋膜的主體,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的能量,來幫助身體活動筋膜。倘若我們無法從均衡的飲食中獲取這些養分,我們就不可能擁有健康的筋膜。若想透過健康的飲食支持筋膜的健康,英國國民保健署提供的飲食指南,是一個不錯的參考(編按:在網路上搜尋,也有許多有益筋膜的飲食建議,讀者可依需求參考)。以澱粉類碳水化合物當作主食馬鈴薯、麵包、米飯、麵食和麥穀片等澱粉類食物,本身其實並不會讓人特別容易發胖;它們之所以變得讓人容易發胖,是因為我們在它們身上加了油。選擇全穀類和帶皮的馬鈴薯,它們的纖維素含量比較高。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在餐點中的比重,應該占三分之一。攝取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飲食指南建議,我們一天要吃五份的蔬果。只是食用它們的時候切記,盡可能以健康的方式料理,不要添加鮮奶油或奶油等食材。攝取富含油脂的魚魚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並且富含維持筋膜良好運作狀態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減少飽和脂肪、加工糖類和鹽的攝取量飽和脂肪會阻塞我們的血管,加工糖類是甜蜜的毒藥,而鹽則會升高我們的血壓。因此,你最好適量攝取這些東西,一旦過量,它們都會對筋膜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大部分的包裝食品都含有這三種成分,就算是那些看似健康的食品也不例外。基本上,請盡可能讓你的飲食保持天然,用新鮮食材做飯。因為任何一種包裝食品,都經過某種程度的加工,所以最好不要太常攝取這類食品。飲食、呼吸對筋膜健康的重要性本章中的所有建議,都緊扣著我們先前提過的筋膜解剖學概念,而且都能夠有效提升筋膜的健康狀態。
-
2020-09-08 橘世代.健康橘
睡不好有很多原因-及早就醫,才能及早找出病因
熟齡者小心,你有失眠、睡覺打呼、精神差的情況嗎,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引起。55歲的老趙(化名)本身有高血壓,晚上睡覺常打呼睡不好,使白天精神差、沒動力,更出現憂鬱情形,而家人發現他睡覺會打呼外,有時更像停止呼吸般沒了氣息。經就醫檢查後發現,老趙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在醫師建議下配戴正壓呼吸器與藥物輔助後,症狀獲得改善。收治老趙的萬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志善表示,失眠為睡眠障礙的一種,已像是文明病般讓許多民眾困擾;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民眾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問題,如何改善已成為民眾課題。黃志善說,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疾病,如焦慮、憂鬱引起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引起的打呼和日間嗜睡症狀;神經方面如不寧腿症候群,病患常感到下肢有痠、麻、癢、痛等不適感,特別是晚上睡前最為嚴重,患者會想移動下肢、按摩來緩解症狀而影響入睡。而睡眠障礙患者現已分佈在各年齡層,年輕者大多因睡眠習慣差、晚睡晚起、壓力等導致;年長者則多因生理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壓等相關,而腦部退化,也會引起快速動眼期的睡眠行為障礙。他表示,若以會來檢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來說,臨床上仍以45歲以上的熟齡族較多。而在治療上,黃志善說得先確認引起的原因,如因焦慮、憂鬱引起的入睡困難或夜間提早醒來,可先透過抗焦慮憂鬱等藥物改善,若未果或情況嚴重者,則搭配心理師的認知行為治療,經面談建立合適的睡眠模式,養成良好正確睡眠習慣。但通常需三到六個月,患者治療要有耐心。不寧腿症候群則可透過抽血檢查、找出病因,年長者大多是因缺鐵性貧血,或糖尿病、腎臟病等疾病所致,確認後再使用藥物控制。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他說可經醫師評估安排後,接受睡眠中心的睡眠檢查,來確認每小時的呼吸中止指數(AHI)次數作為依據,並分為輕中重度;輕度的AHI介於5至15之間、且白天不會打瞌睡,中度介於15到30之間,重度AHI則大於30次以上。黃志善說,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狀況輕微可先不治療,中度者可考慮睡前配戴正壓呼吸器,保持呼吸道順暢,改善缺氧與睡眠問題。若重度者除正壓呼吸器外,也可以外科手術方式,矯正呼吸道結構,如下頜骨較後縮、舌骨位置偏低等問題,避免呼吸中止症候群發生。如老趙就診時的AHI為51,經治療與藥物輔助後,AHI改善至30,精神也變好、血壓也平穩了。他呼籲民眾,若有長期睡眠障礙,應及早就醫檢查;若是心理性的睡眠障礙,也可透過自費諮詢門診,由心理師進行睡眠評估與諮詢,以便及早治療。更多精選延伸閱讀↘↘↘追求健康更聰明-智慧手環助你熟睡、教你呼吸你一周失眠3天嗎?醫師建議:趕快就診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9-07 科別.精神.身心
吃了安眠藥仍會失眠?可能是與這疾病有關
「就是這一兩年反反覆覆還住了好多次院,晚上都不能睡,而且那個時候人變得認不得我們,還說看到鬼還是什麼的,怎麼會有那麼奇怪的失眠呢?」郭小姐代替郭老先生回答。「怎麼會反反覆覆還住了好多次院呢?」事件的因果順序,需要澄清一下,才能釐清究竟是什麼問題。「就是我父親有很多病啊,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還有…」郭小姐看著手中的藥袋,細數著父親這幾年來所受的病痛,「常常有一個病控制不好,醫師就安排住院,然後就失眠了,一直加安眠藥也沒用,反而更不好…」聽到這裡,似乎約略可以知道怎麼回事了。經過仔細的確認,原來這不是常見的失眠,而是「譫妄症」。這是一種急性意識混亂的狀態,大多有伴隨認知或知覺功能異常、行為激躁與睡眠障礙,雖然看起來是一副精神失常的樣子,但事實上卻意味著背後潛藏著許多生理上的問題。這些生理病症沒有被適當的處理,進而導致大腦功能的異常,而發生所謂的「譫妄症」。通常在這種情形下的「失眠」,如果沒有經過適切的評估便給予安眠藥,往往反而會惡化原本腦功能的障礙。除了讓臨床症狀更嚴重外,甚至可能忽略去處理背後的生理病因。就老年人而言,常常因為合併許多生理疾病,會用到許多藥物,而過多的藥物也常是「譫妄症」的生理病因之一,因此,除了治療可能的生理疾病外,還要注意治療的藥物是否也造成了疾病的惡化。我看著郭老先生的藥袋,發現他一天就需要吃15種藥,多達二三十顆的藥丸。在我跟郭老先生和郭小姐解釋我的判斷後,替他簡化了精神科的用藥,並且建議他們與內科的醫師商量看看精簡藥物的可能性。此外,也從睡醒週期的評估中,建議應如何安排一天的活動,好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其實找到問題的癥結,臨床症狀就會慢慢穩定下來。經過一兩週的治療,郭老先生睡眠障礙已改善很多,也很高興自己不用吃這麼多藥物。「原來吃那麼多安眠藥才會失眠哩!」郭老先生自嘲。「是啊,幫你省了些藥費,也省了對肝腎的傷害,藥物本來就是要吃的準,不是要吃的多呀!更重要的是你有照我的建議建立好的睡眠習慣啊!」我再次從幾個角度讓他們理解整個治療過程,也鼓勵郭老先生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安眠藥的使用要十分小心,否則,吃安眠藥,真的會失眠!
-
2020-09-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療路上的溫暖微光
診間之內,他是一位小兒科醫師;診間之外,他是一位穿著白袍的詩人。看透人間無常,更懂得醫病之間當溫柔以待。三十年行醫路,看似曲折卻溫光處處。林思偕醫師以時而感性,時而詼諧的文字,記錄每段獨一無二、笑中帶淚的生命旅程。當一個「好病人」我注視著一個定期回診的八歲男孩的眼睛,問他現在幾年級了。孩子皺著眉、嘟著嘴,轉頭對媽媽說:「你看,他又來了。每次都問我同樣的問題。」媽媽趕緊對孩子說:「醫師很忙啊。哪記得哪一個人幾年級?你要乖乖做一個好病人。」我想起年輕時,有次打籃球「過人」,大腿直撞上防守球員的膝蓋,當場倒地,無法動彈。救護車人員到場時問我:「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我一一熱切回報。然後被抬下擔架,送到醫院的急診處。同學幫我推個輪椅,掛好號,檢好傷。一位護理師過來:「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然後就把我放在急診室的中央。等了不知多久。放在大腿上的冰袋已經融化,還沒有人來看我一眼。我感到被拋棄,大聲咒罵:「這是XX的怎麼一回事?」總算引起一些注意。另一位冷靜的護理師,走過來對我說,這裡不可以罵髒話,我只好道歉。她把我推到一個僻靜的角落,問我:「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她安慰我,醫師就在路上。等了約半世紀(十分鐘),我又開始唸唸有詞之際,一位年輕醫師終於出現,向我道歉,問我:「怎麼發生的?」「在哪裡被撞到的?」「痛哪裡?」要講幾遍才會被聽到?我的焦躁、我的怒氣,我發誓「下次再也不要來急診」的挫折感,在他迅速幫我打了止痛針後才慢慢平息。我趕快搜索抽屜,找幾張可愛貼紙送這位孩子。當個「好病人」真的很不容易。盡責的阿嬤雙薪大行其道。沒想到這也影響我這一行,例如白天查房時,總是碰上阿公阿嬤照顧住院的孫子。他們不多話、友善、不斷點頭,不太在意我如何解釋病情。有時關節已不聽使喚,卻陪睡在床旁,比父母更無微不至地照護孫子……門診有一對祖孫。男孩小學三年級,有點智能障礙。父母親早早放棄,但祖母沒有,她帶孩子上課,並定期回診。她已經七十幾歲高齡。五年前得癌症以後,身體越來越差。有一次她帶孫子來看我。佝僂著身子,有點喘,感覺十分虛弱。她說自己已一陣子沒吃藥了。她的症狀明顯比孩子嚴重。她自己該看的診沒去,孫子的診卻從來沒錯過。我趕快請護理師帶她到報到櫃檯量vital sign,必要時得送她去急診。可是她身旁只有這個什麼都不懂的孫子,要怎麼照顧她?幸好她休息一下後好多了。我調出她的病歷,檢查她的用藥,一一仔細解釋,並幫她掛回原來的醫師。「醫師,我耳朵比較重,請您再說一次。」什麼?阿嬤您說什麼?我有點錯愕。我提高兩倍音量,她還是有些聽不清楚。我想起以前她那些禮貌性的點頭,不違如愚的微笑。她一定也聽不清我給孩子的醫囑。但她很少向我抗議,我竟絲毫不察。終於,阿嬤和孫子都診視完畢,我這次確定她全聽進去了。她輕輕拍著孫子的頭:「快謝謝林醫師。」「謝謝林醫師!」孩子大聲說。「叫你說,你還不快說?」阿嬤斥責他。「阿嬤,我說了啊!」孩子委屈。開「慢車道」一位朋友得了心肌梗塞。沒什麼稀奇,很多人得。但他是一位心臟科醫師。他說胸部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壓迫感,想吐。他曾看過上萬個心臟病患者,怪他們說不清楚「胸痛」的特徵。現在他知道,這有多難描述。台灣地狹人稠,救護車很快發現他,送他到自己工作了十五年的醫院,被抬進自己熟悉的冠狀動脈加護病房。前幾個小時十分模糊,他只知道,同事和護理師有效率地在他身上做工,就像他平常在這裡對重症病人做的事一樣。監測器上的心律不太規則,不斷出現心室期外收縮。意味著命懸一線,死亡迫近。可是他不怕,只是遺憾有些事還沒交代。現在他知道,躺在加護病房床上的病人在想什麼。就是終於有機會,不斷的反思。「為什麼是我?」才剛過五十,不菸、不酒、血壓正常、沒有危險因子、家庭裡很多百歲人瑞……只是最近工作較忙。朋友說他:「像開車永遠開在快車道。」他反駁:「這行業不都是這樣?」隔壁床病人突然心跳停止。大夥兒一躍而上開始CPR,一陣忙亂後復歸寧靜。人被送走,簾幕被單被撤下。他看在眼裡。人生最大的雄心壯志縮減成:趕快逃離這鬼地方。所幸,第二天他已經可以自行盥洗、更換睡衣;第三天拔除心臟監視儀;第四天病況穩定,轉到病房。那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分。可是人生變了。他走幾步就感到喘不過氣,簡單的事情成為重要的目標。他感到疲累。像跑完一場激烈的足球賽或越野馬拉松。唯一的差別,這一次沒有辦法像以前恢復得那麼快。平常不覺得,現在他觸摸到:同事濃濃的關懷。他人緣不錯,熱情的朋友接踵來看他,他很歡迎,體力卻有點招架不住。主治醫師要他謝絕訪客:「你沒死於心肌梗塞,卻可能在自己的主場,被自家人的善意給殺了。」「什麼時候可以把點滴拔掉?」「什麼時候可以停掉利尿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他和他的病人沒有兩樣,急於重回人生的軌道。他答應,這回他上路後,會選擇「慢車道」開一陣子。
-
2020-09-06 新聞.健康知識+
沒多吃、有運動 為何無故暴肥?專家告訴你可能的原因
進入中年,體重常難以控制往上爬升,畢竟無法像年輕時活動力旺盛,加上荷爾蒙改變、新陳代謝降低,體重增加是必然。但如果在飲食、運動與作息都正常下,無故體重暴增、難以控制,就要懷疑是否有某些疾病或問題,正影響你的身體。美國內科醫師醫學博士Melina Jampolis說,以下是幾個可能導致暴肥的原因,一旦懷疑體重暴增不單純,請速就醫。甲狀腺機能低下當一名年輕女性走進診間,表示自己不明原因暴肥時,通常醫師第一個檢測的部位,會是甲狀腺。甲狀腺腺體負責分泌調節新陳代謝的激素,如果功能不足,新陳代謝下降,就會導致體重增加。Jampolis博士說,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女性,通常還有容易疲勞、皮膚乾燥、脫髮、聲音嘶啞或便祕問題。可以透過血液檢查了解甲狀腺狀況。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研究顯示,多達五分之一的女性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是一種內分泌失調,體內的雌激素和睪丸激素失去平衡,引發一連串不適症狀,如偏頭痛或臉部毛髮生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還會破壞人體使用胰島素的方式,導致腹部脂肪累積、體重增加。憂鬱或焦慮當人承受壓力時,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和皮質醇,促使身體累積能量和儲存脂肪。現代人整日坐在辦公桌前承受各種壓力,皮質醇長時間處於升高狀態,缺乏運動之下,體重自然會上升。失眠睡眠不足會使飢餓激素升高,這是一種提醒「該吃飯了」的激素;同時也會降低瘦素,它是表達「我吃飽了」的激素。很明顯地,睡眠時間過短,讓兩種激素失去平衡,人體常常處於飢餓不飽足的狀態,體重自然上升。只是少睡一小時沒關係嗎?2018年刊載在《睡眠》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多睡一小時的人,比少睡一小時的人減少更多脂肪,睡得愈少的人減得愈少,即便他們在研究中攝取的卡路里相同。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CO腸道依賴好菌發揮良好功能,同時也有壞菌存在,當好壞平衡消失,腸道菌叢會過度生長,引發額外的氣體,伴隨腹脹、腹痛、腹瀉,還有體重增加。圍停經期Perimenopause也有人稱之「環更年期」,指的是停經的過度期,此時雌激素不穩定,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其他徵兆包括經期不規則、潮熱、情緒波動和性欲改變。藥物服用某些藥物,可能導致體重增加。抗憂鬱藥物常見的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SRI),可能影響大腦食欲中樞。另外,降血壓藥物乙型阻斷劑(β- blockers)會減緩新陳代謝,某些類固醇會增加食欲。甚至像抗組織胺這類藥物,都可能破壞大腦中有助調節食欲的酶,引起明顯的體重增加。脫水佛羅里達健康大學營養師Kristen Neilan說,多數人飲水量不足,因為很多人會把「口渴」和「飢餓」的感覺搞混。疲倦和頭昏眼花都是輕微脫水的跡象,也很像肚子餓時的症狀。此外,充足的水分能增強粒線體功能,進而增加新陳代謝。沒有充足的水分,細胞無法快速有效完成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任務。卵巢癌在少數狀況下,腹部膨脹可能與卵巢腫瘤有關。女性在更年期後更可能被診斷出卵巢癌,但每個年齡層的女性都該注意相關症狀,例如很快就感到飽脹、下腹疼痛、膀胱有壓力,如果腹脹持續存在就需特別留意,尤其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與不良飲食、久坐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飲食習慣引起的胰島素阻抗有關。這些不良習慣本身就會引起體重增加,且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較高,常導致腹部肥胖。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雜誌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6種早餐水果營養師最推薦 3個方法把蔬菜加進早餐
有了優質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組合,充滿維生素與纖維的水果也不能或缺。以下是營養師精選的6種水果,不妨將它們放入你的早餐選擇中。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也富含鉀和銅,且比香蕉含有更多纖維,是消化道的好幫手。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吃兩個奇異果,維持一個月,可減輕腸躁症患者的便祕。西瓜西瓜是早上補水的絕佳食物,這種多汁水果也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之一,對視力、心臟健康和癌症預防都有幫助。哈密瓜在早餐補充任何水果都是有益的,營養師推薦哈密瓜,除了因其水分含量高,可以幫身體補水,維持午餐前的飽腹感,且其卡路里較低、維生素C和A含量高。香蕉香蕉是抗性澱粉的最佳來源之一,特別當它還是綠色的時候。抗性澱粉是一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可維持飽足感更久。香蕉富含鉀,更是高血壓患者的好選擇。營養師建議把它切成薄片,加到穀物或燕麥片中,增加天然的甜度。藍莓不管新鮮或冷凍藍莓,這種微小水果帶有強大的抗氧化劑。研究顯示,定期食用藍莓能幫助改善記憶和運動技能,調整血壓、新陳代謝。藍莓的卡路里也比許多水果低(每杯僅含80大卡熱量)。葡萄柚葡萄柚對血糖調控有益,因此成為健康早餐清單。葡萄柚含水量高,有飽足感,更含增強免疫力的抗氧化劑。建議與蛋白質搭配,例如酸奶或雞蛋,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但是,如果您服用任何藥物,請先諮詢醫師',因為葡萄柚和葡萄柚汁會干擾某些藥物的功效。晨食小叮嚀3個方法 把蔬菜加進早餐營養師通常建議在三餐平均攝取蔬果,但一般人的早餐中,很容易出現水果,卻少見蔬菜的選擇。如果想試著在早餐中加入蔬菜,除了直接吃生菜沙拉,不妨試試以下方式。1. 把蔬菜加進蛋裡這是最容易在早餐攝取到蔬菜的方式,蘑菇、菠菜、甜椒、洋蔥都非常適合加入炒蛋、煎蛋中,不但營養豐富,也讓雞蛋料理增色。可以用昨晚料理剩下的洋蔥、甜椒等,輕鬆完成一道蔬菜煎蛋。如果清晨的你總是忙碌,來不及現做早餐,可以趁著周末製作冰存,早上直接加熱就可以吃。2. 蔬果汁如果你有在早晨打杯果汁喝的習慣,建議加入南瓜、羽衣甘藍、西洋芹等,除了降低果汁的甜度,也可以同時攝取到蔬菜。3. 薄煎餅用麵糊作煎餅,不一定要是甜的,蔬菜煎餅也是好選擇,櫛瓜煎餅或胡蘿蔔煎餅都是不錯的選擇。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09-06 科別.心臟血管
進口全豬皆訂萊劑殘留量 醫憂國內心血管疾病增
衛福部今宣布進口豬隻各部位的最大殘留容許值,嘉義縣前衛生局長、三總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祝年豐表示,開放各部位的殘留容許值後,最重要的是標示,一定要讓民眾有選擇的權利,若是沒有選擇權利,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潛在患者恐是一大危機,憂心未來會增加高血壓、心律不整、心悸、心臟病等患者,盼政府能做出把關的責任。祝年豐表示,萊劑美豬「還是不要吃最好」,即使最後的殘留標準訂得比CODEX或日韓嚴格,但管理層面應該要跟進,要讓民眾在平常飲食時「完全安心」才是一個好政策,像是民眾不用怕業者標示不實,不用擔心吃內臟不會吃過量,這才是對的。祝年豐表示,政府也應該要好好的教育民眾,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是肝腎功能比較差的民眾,不要吃內臟類的食物,這類的患者本來就不該多吃,多吃就會增加併發症的機率。他也提到,許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潛在患者」,這些都可能因為在沒有好好標示,沒有選擇的狀態下增加風險。若是政府在管理上面沒有好好落實,站在公衛的角度上,恐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
-
2020-09-05 失智.大腦健康
大腦健康/不讓大腦提早老化 預防失智症飲食與睡眠是2大補帖
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約等於每7個人之中就有1位老年人。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8月發表「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顯示,2020年將開始進入死亡數超過出生數的「人口負成長時代」,預估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長者。未來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將更趨明顯。目前平均壽命雖達80.7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3歲,董氏基金會表示,國人晚年平均有8.4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長命並不一定好命!50歲過後腦力下滑 嚴重可能變成失智症高齡人口會帶來健康危機及社會問題,50歲過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變小。台灣過去的調查發現,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而失智症患者則有8%。失智症是緩慢進行、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家庭壓力和經濟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說明,年過50歲後,大腦約以每年0.2至0.3%的速率萎縮,60至91歲會加速至0.5%,腦容量變小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執行功能(如反應、計畫)等。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過去亦有許多研究顯示,腦容量較大其認知能力也較佳,腦部也較健康。認知功能正常到失智症之間的時期稱為輕度認知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前驅期,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社區中篩檢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1/3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飲食品質不佳 大腦更容易早衰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營養師引述2018年發表於《神經學Neurology》的研究指出,飲食中有較多的鈉、膽固醇、飽和及反式脂肪者,腦容量(腦灰質)較小;而飲食中有足夠蔬菜、水果、堅果、乳製品和魚及較少含糖飲料的老人,腦容量較大(包含總腦、腦灰質、腦白質及海馬迴)。許惠玉表示,不佳的飲食品質會促進氧化壓力並導致發炎,降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而影響到腦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進而使大腦不健康,認知功能也較差。不佳的飲食例如: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精製穀物、甜食等高糖、高脂肪、高升糖指數的食物。久坐不運動與肥胖 都是失智症高危險因子劉建良主任說明,飲食不均加上久坐、不運動,都容易造成不健康的體位,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導致45至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1項危險因子。也有其他研究指出,中年肥胖會提升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其腦容量也較小。劉建良主任指出,研究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肥胖及腹部肥胖的人也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可能影響大腦神經疾病及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到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飲食吃不好 靠膠囊補充也沒效許惠玉營養師表示,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良好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包含萎縮、變小、不健康),對於情緒也都有正向的幫助!推究這些飲食含有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具有刺激神經、降低氧化壓力、調節發炎反應等功能,例如:蔬果中的植化素、葉酸;未精製全穀中的B群;魚類中的n-3脂肪酸。此外,多項研究也指出,大腦健康是受整體飲食內容影響,並非單一種食物或單一營養素,因此,營養素來源應要來自於食物而非膠囊、錠狀等補充劑,才能真正提升整體的飲食品質。許惠玉建議,每日在6大類食物中,應至少攝取15種食物(不含零食、糖果、飲料),多元攝取各類食物的同時也能補充到多種營養素,有益於大腦及身體健康。可結合地中海、得舒飲食的特色。吃好又睡好 大腦才凍齡劉建良表示,在日常生活增加運動量,除了可以預防肥胖、衰弱症和肌少症,對於腦部健康也有益處。根據2019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每天輕度的身體活動(如走路、做家事)就有助延緩大腦退化;而每天運動1小時,持之以恆就能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執行力。睡眠與大腦的健康也息息相關!2018年發表於《睡眠藥物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睡眠時間過多或過少、失眠等都會提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且認知功能也較差,進而提高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罹患風險。還有多篇研究建議,最佳的睡眠長度為每晚7至8小時,睡得好的人較健康、體位較正常,認知功能也較佳。因此,劉建良建議銀髮族,平日早上可多出門、多活動、曬太陽,除了能增加活動量,並提升晚上的睡眠品質外,也能藉此增進社交,讓大腦更加靈活。50歲前超前部屬 所有年齡動起來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董氏基金會呼籲,國人必須提早在50歲衰退前超前部署、打好根基,透過吃動睡3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04 科別.精神.身心
睡很久還是累、上下樓梯會喘...你已是慢性疲勞!日本名醫「不疲累睡眠法」3解方
編按:當人體到了一個極限,就會為了保護身體而分泌免疫物質。但這種免疫物質雖能有效抑止病毒,卻會對大腦造成不良影響,造成慢性疲勞。你有這些困擾嗎?上下樓梯會喘、睡了很久還是無法消除疲勞、明明在減肥卻仍停不了暴飲暴食、常常為頭痛、暈眩煩惱、心情煩躁睡不好、累到一根手指都動不了...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點,就該來了解消除疲勞、身心變輕盈的祕密!日本名醫工藤孝文針對「不疲累睡眠法」提出以下3種解決方式。「睡了覺仍無法消除疲勞」的人,7小時的睡眠時間效果最好睡眠法:睡眠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各位!你們曉得睡眠不足有可能是肥胖的原因嗎?一旦睡眠不足,「瘦蛋白」這個能抑制食欲的瘦身荷爾蒙就會減少,造成食欲變大。一般來說睡眠時間需要7小時左右。依不同年齡與季節,最適合的睡眠時間人各有異,但最少也要必須睡到6小時。而且,睡眠不足也是生活習慣病或憂鬱症產生的原因,必須要注意。此外,也有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會減少壽命的說法,所以最好也要避免睡太多。分段睡眠也沒問題!有時也會有無法獲得充足睡眠的時候。這時若能以分段睡眠的方式「總計睡滿7小時」,就能保持十足的健康。人類社會是在晚上睡一大覺的「單相睡眠」,這已是一般常識,但生活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一天之中會睡很多次覺,這樣的「多相睡眠」也是天經地義的。由此可知,我們人類若將睡眠時間分割也沒問題。重要的是睡眠品質。睡眠品質好的話,即使只小睡20分鐘,腦袋和身體的疲勞也能恢復。★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當天的疲勞當天解除。沐浴時間固定在睡前1小時前&微溫的水泡10分鐘體溫的升降能促進安眠人在睡眠之際,深層體溫會慢慢下降抑止代謝,進行睡眠的準備。這時,手腳的皮膚血管會舒張而將身體的熱度釋放出來。睡眠時手腳掌會變熱就是這緣故。於是乎,深層體溫下降幅度愈大,腦部的溫度也會下降,能讓我們比較容易入睡。因此,藉由沐浴先將深層體溫上升,如此一來下降幅度一大就能順利進到入眠模式。沐浴時機在睡前1小時左右是最為理想的。用微溫的水泡10分鐘左右最佳。水太熱或泡太久都NG!38度左右最適合熱水的溫度是刺激感較少的「微溫」感覺,建議大約是接近體溫的38度左右。若溫度過熱會刺激交感神經的活躍,有可能反而讓腦部更清醒,所以要小心水別太熱。應該有很多人為了美容而泡長時間的澡,但這樣也有可能讓體溫過高,所以不建議這麼做。身體感受到的熱度也會因季節有所變化,請依自己的肌膚感覺來微調水溫。.★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泡澡別只浸到背部的肩膀,而要浸到前面的胸部。 「右躺的姿勢睡覺」,像嬰兒一樣舒適酣睡防止打呼的熟睡姿勢起床時若感到「總覺得懶懶的」、「沒有熟睡的感覺」,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打呼的關係。打呼不僅會妨礙熟睡,這個壞習慣也會阻塞氣管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所以必須要有因應對策。預防打呼最好的方法是「以右躺的姿勢睡覺」。側躺的話較能確保氣管暢通,不容易打呼。睡眠時無呼吸狀態的頻率也會減少,有這問題的人請務必試看看這方法。用右躺的姿勢睡覺,也能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以右躺的姿勢睡覺比較好的原因在於,胃的位置是朝向身體右側呈弧狀。身體沿著胃的弧狀橫躺,有助於消化的流動。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負擔,能夠保有優質的睡眠品質。睡眠中翻身是很自然的事,半夜改變姿勢也無可奈何,但剛要睡覺時請記得刻意往右躺。活用抱枕之類的睡眠用品,更容易確保氣管的暢通★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不理會打呼的毛病,不僅會老化還可能危及生命!書籍介紹書名:遠離慢性疲勞!消除疲累大百科:睡眠、飲食、習慣、工作、壓力,讓你整天不累的70個妙招作者:工藤孝文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20/08/26作者簡介/工藤孝文Kudo Takafumi福岡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至愛爾蘭、澳洲留學。回日本後,曾於大學醫院、地區醫院服務。現於福岡縣三山市的工藤內科從事地區醫療。專攻糖尿病、減重治療、漢方治療等,並以肥胖治療評論家、漢方診療評論家的身分,參與NHK《GATTEN!》、日本電視臺《世界第一想要上的課》、富士電視臺《真的假的!?TV》等節目。現為日本內科學會、日本糖尿病學會、日本肥胖學會、日本抗老化醫學會、日本東洋醫學會、日本女性醫學學會、日本高血壓學會、小兒慢性疾病指定醫師。延伸閱讀: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然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週瘦3公斤
-
2020-09-04 性愛.性福教戰
年逾70男性已無生育力無須避孕?生殖醫學專家解惑
都說在愛情裡年齡不是問題,但若想要生小孩,年齡可就是一大問題了!日前有新聞指出,一名70多歲的男性外遇小他30歲的女性,結果竟讓這位小三懷孕了!該女說,只因誤信男方告知「年紀大了不會使人受孕」,而疏忽避孕的重要性!姑且不論該事件的社會倫理道德,不少人不禁想知道,男性的生育能力難道不受年齡影響嗎?不論男女,生育能力絕對都會受到年齡影響!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所有人的生育能力,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持續老化,雖說也有可能出現個案上的差異,像是上述的案例,一方面也許是年紀大的男方本身保養極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女方剛好處在易受孕的黃金生育年齡。但大抵來說,一般人都會因年齡影響到生育力,因此,不是以前能讓老婆受孕,現在就一定還能生育,生育這回事只能往前看,正所謂「好漢不提當年勇」。賴宗炫說:「生育最大的殺手就是年齡」!對男生來講,年紀大會造成睪丸精子數量減少、活動力下降;隨著年齡增加,一些慢性疾病上身也會造成影響,像是糖尿病會導致精睪丸造精量下降、高血壓會導致性功能障礙……,這些都是年紀對生育力下降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年紀輕的男性,也有可能因為一些外在因素影響到生育能力。許多人因為工作場合面對的應酬,長期抽菸喝酒,會影響到睪丸造精的品質,加速精子品質下降;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像是熬夜晚睡、不良的生活環境,像是周遭的空氣污染PM2.5…等,基本上都會對男生造精功能及品質下降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生育的能力。究竟男性女性的黃金生育期落在幾歲?賴宗炫指出,女生卵巢製造卵子的功能,38歲之後就明顯下降,40歲之後下降得更多,一般來說,女生的生育力受年齡的影響更甚於男性。至於黃金生育期,根據內政部統計,女生大約落在32或33歲以前,如果能在這歲數之前生第一胎最好;而男生可以比女生再晚個5年,大約是在37、38歲前,精子品質會比較好。是否受孕是看雙方的條件,品質良好的卵子搭配品質佳的精子,才能提高胚胎著床率。男性年紀越大,除了常見的性功能障礙外,精子品質下降,包括:精蟲活動力差、型態不正常、數目不足等,不僅不易讓另一半受孕,造成胚胎染色體異常率也會提高。若想要維持精子品質,賴宗炫建議,男性朋友們還是得透過日常的生活保健。在吃的部分,多攝取高蛋白及帶殼海鮮類以及堅果類和抗氧化的深綠色蔬菜,有助於造精能力,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幫助;作息正常很重要,抽菸、飲酒、熬夜都會對精子活動力有抑制作用;在空氣品質差時記得戴口罩,盡量避免過熱的環境...。總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維持良好的精液品質,而雙方都有健康的身心,也能孕育出健康的寶寶。(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賴宗炫)
-
2020-09-04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足」一不小心會截肢?這些觀念助預防
吳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得一直不好;由於經常宅在家裡,飲食、運動、用藥、複診不規律,足部起了一個小泡沒有重視,竟逐步發展到足部潰爛變黑,很快出現小趾壞死,血管及肌腱外露……,到醫院就診被告知無法保住小腿,需要截肢!後來輾轉打聽來到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就診,這時已經下肢缺血嚴重,足部壞疽、疼痛。仔細詢問病史後,該科徐楚江主任醫師團隊採用局部清創結合控制血糖,在清創後採用最新的骨水泥填塞技術+VSD負壓吸引聯合技術進行保肢治療,吳先生的右下肢終於保住了。「糖尿病足」不可小覷,吸菸是幫兇徐楚江介紹,近期在一個星期內還接診了兩位嚴重糖尿病足患者,均是壞疽感染(厭氧性細菌感染)嚴重,已經到了需要截肢的地步。足部的感染會隨著血流導致全身感染、敗血症等,危及生命。一旦明確感染無法控制,截肢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選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發的一系列足部問題,對於患者最直觀、威脅最大且最難以治療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潰瘍和感染。尤其是合併糖尿病血管病變的足部潰瘍和感染。另外,還有一個普遍存在但很容易被忽視的危險因素——吸菸。吸菸加重血管的堵塞,促進血栓的形成,是糖尿病足發展、惡化的一大幫兇。徐楚江表示,糖尿病足很可怕,關鍵在於預防,在於防治。預防糖尿病足有三步糖尿病足的預防,首當其衝的就是嚴格控制血糖。如果已經是糖尿病患者,預防足部併發症則需要做到三點。第一,預防足部破損。足部破損可以說是“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做好足部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尤其對於已經存在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者,這一點更為關鍵。這類患者很可能已出現破損,但自身毫無感覺。足部的保護工作需注意以下六點:1.做好足部檢查。每日必須仔細檢查腳上是否有細微的損傷,如擦傷、裂傷、水泡等,要特別注意檢查腳趾縫及腳底。2.要穿鬆、寬、軟的布鞋或透氣的皮鞋,避免穿涼鞋或高跟鞋。保持鞋乾燥,可同時幾雙鞋輪換著穿。3.每日用溫水及中性肥皂洗腳,水的溫度不超過40℃。絕對禁忌熱水燙腳!4.保持足部透氣、乾燥,預防腳癬。一旦發現腳癬,第一時間治愈。5.預防凍傷。6.修剪指甲、胼胝等時要嚴防損傷。第二,預防感染。感染是糖尿病足進展的真兇,也是能否保住肢體的關鍵。預防感染需做到:1.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足部衛生和鞋襪的衛生。2.避免甲溝炎、腳氣繼發感染的發生。3.糖尿病患者建議不要去沒有證照的場所修腳。4.一旦足部出現損傷,儘早就醫,切忌自行使用刺激性消毒液(如碘酒等)清潔傷口。第三,預防糖尿病血管病。充足的血液供應是機體抵抗外來入侵的關鍵,也是各種傷口得以癒合的基本條件。血管的通暢是糖尿病足外科治療首要關注的焦點。對於糖尿病血管病變的預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定期檢查下肢動脈。糖尿病一經診斷,即應完善下肢動脈超聲檢查,了解下肢血管情況。如下肢動脈血流通暢,在血糖控制平穩的情況下,建議每年行1~2次血管超聲檢查;必要時可行CT動脈造影或介入動脈造影檢查。2.避免足部組織受壓,要穿寬鬆的鞋子,襪腿不要勒得太緊。3.如果存在足部畸形,尤其是畸形導致足部局部受壓嚴重時,應予矯正。4.在控制血糖的同時,嚴格控制血壓、血脂,明確存在動脈硬化的患者,建議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小劑量阿司匹林)。5.適當的運動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能保持血管的通暢以及促進側支血管的建立。發現問題務必及時就醫徐楚江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任何足部問題,都必須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千萬別存僥倖心理,更不要硬扛。一定要接受正規治療,千萬別信偏方。醫生的規範治療包括對皮膚破損的消毒、清潔治療、傷口的動態觀察與評估;感染的局部清創和抗生素的應用;對於血管病變的擴血管藥物治理以及應用外科或介入手段的血管重建治療等。根據糖尿病足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可選擇各種外科手術方法,採用單一或聯合應用的方案進行治療。(來源/轉載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