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5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脂肪肝
共找到
385
筆 文章
-
-
2024-01-09 醫療.消化系統
比熬夜更傷肝的3件事!其中「1件事」最讓人不以為意,卻默默傷害你的肝臟
常聽到長輩告誡說別熬夜,熬夜很傷肝!但醫師指出,其實除了熬夜傷肝,生活中還有更常做的3件事很傷肝,包括喝酒、吃藥,還有吃太飽竟也是傷肝行為,而且「吃太飽」是你所不以為意,不知不覺經常傷害你的肝臟的一項行為。許多疾病的生成,都是因為不好的生活或飲食習慣所致。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提醒,肝臟作為人體的解毒能手,但這不是意味著它百毒不侵、刀槍不入,它只是擅長忍耐,不讓人察覺到異常。黃軒指出,一般知道熬夜很傷肝,但是有些日常生活行為,其實比熬夜更直接傷害你的肝臟,例如喝酒、吃藥…更難以想像的是,吃太飽也是傷肝行為,因為吃下過多的食物,會讓脂肪擠壓在肝細胞內,而使肝臟細胞在長期擠壓之下容易受到損害,久而久之就發展成「脂肪肝」,嚴重的脂肪肝之下,會損害我們的肝臟功能。日常3件事很傷肝1.喝太多酒喝酒肯定是傷肝的主要兇手之一。因為我們喝進去的酒精,其酒精產生的代謝物,都需要肝臟來大量的解毒。長期喝酒,輕微的,我們只會損失一些肝細胞,嚴重的,會發生不可逆的大量肝細胞的損傷,例如,演變成「酒精性肝硬化」,進一步就容易發展為「肝癌」。所以,喝酒,肯定是比熬夜更傷肝的行為。2.吃太多藥如果沒有在醫生的指示之下,胡亂吃了一大堆藥,就可能會傷機你的肝臟。尤其是吃了一堆未知名的草藥或不明的藥品,這些,都幾乎很容易傷害到肝臟的功能。那是因為肝臟,作為身體的解毒器官,幾乎參與了所有藥物的代謝,很多藥物的說明書內容,也會註明藥物不良反應其中一個副作用,就是對肝臟功能有一定的影響。3.吃太飽吃太好、太飽、太滿、也是比熬夜更傷肝的一種行為。我們日常生活食物太豐富,吃太好了,譬如說三餐總是:大魚大肉、吃了很多高熱量、高糖食品,高油膩食物。這些過度飲吃下的食物,會讓脂肪擠壓在肝細胞內,而使肝臟細胞在長期擠壓之下,容易受到損害,久而久之就發展成「脂肪肝」,嚴重的脂肪肝之下,會損害我們的肝臟功能。養肝護肝怎麼吃?至於要如何養肝、護肝,除了上述3件傷肝的事別做之外,可多吃:1.溫補陽氣食物:如蔥、薑、蒜、韭菜、芥末等,有助人體陽氣升發,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使肝氣旺盛。2.青綠色食物:如綠花椰菜、菠菜、綠豆芽、地瓜葉等,能促進代謝、肝排毒,都有養肝護肝的作用。3.酸味食物:酸味入肝經,「酸」等於是藥引,能把好的物質「引」入肝臟中滋養,如檸檬、芭樂等都很適合。4.咖啡:根據「肝病學」期刊2014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含咖啡因和去咖啡因的咖啡所有成分,可降低異常的肝臟酵素,進而提升肝臟健康。若不喝咖啡的人,喝綠茶也有護肝作用。5.咖哩粉:多項研究發現,香料薑黃的活性成分薑黃素,對肝臟而言是超級食物。6.Omega-3脂肪酸:補充Omega-3脂肪酸食物,可強化肝臟。動物來源包括野生鮭魚、鱒魚和沙丁魚;植物來源則有奇亞籽、亞麻籽和大麻籽、核桃、豆腐和黃豆。【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1-02 醫療.消化系統
粘曉菁/逆轉脂肪肝,如何避免走上肝癌?醫師分享「增肌減脂」菜單改善
脂肪肝與代謝性問題是全球普遍現象,主要跟「多吃少動」有關,尤其手搖飲跟酒精都是含糖飲料,是造成孩童及成人脂肪肝的原因之一。逆轉脂肪肝可避免日後走上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風險,「消脂保肝」必須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及養成規律運動做起。脂肪肝病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日後肝癌機率最近陽明交通大學與中研院、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分析健保資料庫,追蹤脂肪肝病人10年發現,脂肪肝病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5成肝癌罹患率,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阿斯匹靈是使用非常普遍的老藥,不少人會服用阿斯匹靈來保護心臟,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風險。但仍有其藥物副作用,如腸胃道出血等,能否長期使用需要醫師專業評估與處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顯示,雖然美國民眾B、C肝帶原風險極低、僅1%左右,每年罹患肝癌風險卻逐年增加約9%,探究原因是肥胖及脂肪肝啟動身體發炎機制,進而慢慢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肝病防治除了避免感染B、C型肝炎,還要從預防及逆轉脂肪肝做起。如何預防和逆轉脂肪肝?手搖杯是孩童的含糖快樂飲,酒精是成人的含糖快樂飲,脂肪肝及三高慢性病引起的身體發炎、代謝性問題等,都會造成代謝性脂肪肝病。消脂保肝的不二法門就是「少吃多動」,尤其運動可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只要運動量足夠,身體肌肉也會增加。建議長輩如果想鍛鍊核心肌群,平時不妨練習邊快走、邊縮小腹,或養成能站就不坐、能坐就不躺原則,設定手錶或手機鬧鈴隨時提醒紀錄,養成運動習慣、日積月累,逆轉脂肪肝不是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18 癌症.飲食與癌症
6種癌症是吃出來的!盤點5種防癌天菜,每天要吃到多少量才有效?
癌症是造成台灣人死亡的第一殺手,每年都有超過五萬人死於癌症。但其實透過改變飲食跟攝取正確的營養,就可能改變罹患癌症的結果。你害怕癌症嗎?那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可能吃下致癌食物嗎?六種吃出來的癌症根據一篇系統文獻回顧,有幾種癌症跟飲食的確高度相關。包含台灣人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死亡率前三名的肝癌,還有近幾年人數增加的胃癌。1. 大腸癌:紅肉、加工肉。2. 肝癌:酒精。3. 胃癌:鹽。除此之外,台灣人死亡率第一名的肺癌,以及仍排在前十大癌症中的口腔癌,還有無聲殺手胰臟癌,根據台灣的本土研究,也是禍從口入的癌症。4. 肺癌:抽菸、煙燻食品。5. 口腔癌:菸、酒精、檳榔。6. 胰臟癌:含糖飲料。為什麼?這六種食物竟然會致癌1. 紅肉、加工肉2. 酒精3. 高鹽4. 精緻糖(含糖飲料、糖果、糕點等)5. 煙燻食物6. 檳榔研究顯示,紅肉在經過高溫烹調之後,會含有高量的雜環胺(HAAs),雜環胺是強力的致癌物質,會誘發DNA突變、促進癌細胞增生;加工肉品同樣也會刺激大腸,造成腫瘤產生。不只是大腸,跟大部分癌症的發生率都有關。煙燻食物雖然也是加工食品,但跟肺癌有比較明確的關聯。除了食品本身就可能會增加肺癌機率之外,有菸癮的人吃下煙燻食品,得到肺癌的機率則會加乘。酒精則是在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逐漸被滅絕之後,造成肝癌的最大因子。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肝臟會逐漸變成脂肪肝,下一步就是轉成肝癌,因此每日攝取超過10克酒精以上,就有可能影響健康。過高的鹽分則有可能會傷害胃黏膜,或是造成幽門桿菌的生長,這兩種都會誘發胃癌,應該要遵守每天攝取鹽分不超過6小匙的份量,也不吃太多高鹽高油的醬料。精緻糖在國外的研究中,跟胰臟癌的關聯比較小,但根據台灣的本土研究,喝越多含糖飲料的年輕人,得到胰臟癌的比例越高,可能是台灣遍地飲料店造成的地區性現象。這五種防癌天菜,每天要吃到多少量才有效?目前防癌證據最充足的飲食法就是「地中海飲食」,也就是包含蔬果、全穀類、健康油脂、魚、堅果的飲食習慣。1. 蔬菜水果:12歲以下每天要吃5份、女性要吃7份、男性要吃9份蔬果。一份蔬菜約生食100公克,熟食標準碗的半碗;水果一份約一個拳頭大。2. 全穀類:選擇非精緻糖的米飯、全麥、五穀雜糧來補充所需的碳水化合物。3. 健康的油脂:屬於不飽和脂肪,以橄欖油為主,一天一湯匙。4. 魚:一週內至少要攝取兩份魚,最好是鮭魚或鯖魚。5. 堅果:每天吃一小碗堅果,大約半個拳頭大小。堅果熱量很高,要注意份量別吃太多。當然,地中海飲食也不完全適合每個人,不過針對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相關研究都顯示,想要防癌,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只吃一種食物容易營養攝取不足,但透過足夠、健康的營養素,的確是目前最有效預防癌症的方式。想要打造抗癌體質,就從改變飲食開始吧!延伸閱讀:癌症其實是種發炎疾病!長庚名醫江坤俊:吃這個預防16種癌症,降60%癌症風險參考資料:Enrique Contreras García, Ana Zaragoza-Martí, Influence of food or food groups intake on the occurrence and/or prote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Nutr Hosp. 2020 Feb 17;37(1):169-192.Katie M Di Sebastiano et al., Nutrition and Cancer Prevention: Why is the Evidence Lost in Translation? Adv Nutr. 2019 May; 10(3): 410–418.Chien Hua Chen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rom Pancreatic Cancer: Based on Half a Million Asian Cohort Followed for 25 Years. Front Oncol. 2022 Apr 7;12:835901.延伸閱讀: 段純貞、林東芳排不到第一...第1名還被譽為「神級牛肉麵」!網友熱議「雙北牛肉麵」TOP 10店家大公開
-
2023-12-16 養生.聰明飲食
歐洲「蔬菜之皇」朝鮮薊功效是什麼?哪裡買?7大功效、3禁忌及吃法推薦一次看
朝鮮薊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美國《Good Housekeeping》將朝鮮薊評選為2023年10大超級食物之一。朝鮮薊(學名:Cynara scolymus,英語:artichoke)又稱菜薊,具有豐富營養價值,富含纖維、蛋白質、植物生化素、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據研究指出,朝鮮薊萃取物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美國《Good Housekeeping》也將朝鮮薊評選為2023年10大超級食物之一,更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草本食材。朝鮮薊功效有哪些?朝鮮薊禁忌為何?朝鮮薊哪裡買?一文帶您了解。朝鮮薊是什麼?朝鮮薊為菊科植物,適合生長於全日照、冷涼的環境中,原生於地中海地區,自歐洲中古世紀開始就將朝鮮薊作為保健用食品,義大利是全球目前生產量最大的國家,其次是西班牙及埃及,而台灣因地形、氣候等因素較為少見,台中市、南投縣等山區有少量栽培。朝鮮薊在歐美國家有著食托菜薊、洋薊、球薊、菊薊、法國百合、荷花百合等多種名稱,日本雖稱之為朝鮮薊,但實際上與韓國無關,由於19世紀江戶時代居住在朝鮮的荷蘭商人引進,使日本人誤以為是朝鮮產的植物,因而稱之;台灣則是日治時代才引進並跟隨日本說法,在日本,大多將朝鮮薊作為觀賞植物,而非食用蔬菜。朝鮮薊功效朝鮮薊富含纖維、蛋白質、植物生化素、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價值,有著「蔬菜之皇」、「蔬菜中的貴族」之稱,以下整理朝鮮薊7種功效:.改善膽固醇水平:朝鮮薊含有的木犀草素,是一種防止膽固醇形成的抗氧化劑,朝鮮薊葉的萃取物可促進身體有效處理膽固醇,進而降低整體水平。根據研究指出,持續5~13週每天補充朝鮮薊葉萃取物持續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保護肝臟: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及新陳代謝專科護理師林莘妮於《食萬個不一樣》一書中提到,朝鮮薊富含洋薊酸、綠原酸,木犀草素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能力,有助於保護肝臟抗發炎,同時幫助膽汁分泌及排空,其利膽效果有助身體消化油脂、改善消化不良;張振榕醫師甚至在YouTube影片中將朝鮮薊稱之為護肝的始祖、護肝之皇。此外,朝鮮薊對於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有所助益。.改善消化健康:朝鮮薊是纖維的重要來源,有助促進腸道好菌、降低某些腸癌風險及改善便秘和腹瀉,以維持消化系統健康。另外,朝鮮薊含有菊粉,為一種纖維,可作為益生元,根據2010年一項研究指出,食用10克從朝鮮薊中提取的菊粉,三週後可改善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可能有助緩解腸躁症症狀:早期動物研究發現,朝鮮薊中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抗痙攣特性,可能有助緩解腸躁症中常見的肌肉痙攣;2010年另一項研究表明,朝鮮薊中發現的益生元可以透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來維持腸道健康。朝鮮薊可能可以透過減少肌肉痙攣和改善腸道好菌平衡緩解治療腸躁症症狀,但目前尚需更多研究證實。.可能有助降低血糖:綜合研究發現,朝鮮薊中的某些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於血糖控制並改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可能有助抗癌作用:朝鮮薊含有蘆丁、槲皮素、水飛薊素和沒食子酸等抗氧化劑,對於抗癌可能有所助益。.可能有助調節血壓:朝鮮薊是補充鉀元素的天然食物,有助於調節血壓。有些研究發現,補充朝鮮薊可降低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其萃取物可能有助於降低血壓已經升高的人的血壓。朝鮮薊什麼人不能吃?朝鮮薊3大禁忌在台灣,朝鮮薊多作為保健食品,但建議以下幾類人應避免食用或經醫師評估後再食用:1.朝鮮薊有促進膽汁分泌之效,膽結石、膽管阻塞等患者,應避免食用。2.目前朝鮮薊相關研究對於孕婦、哺乳期女性及小孩,尚未有明確的食用安全說明,建議避免食用。3.朝鮮薊或菊科植物有過敏病史者,應避免食用。朝鮮薊哪裡買?朝鮮薊吃法推薦在台灣僅有少數小農栽種,取得新鮮朝鮮薊食材不太容易且單價偏高,如需購買可上網搜尋,目前市面上朝鮮薊多半為罐頭食品,罐頭則可分為分油漬跟水醃二種。據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指出,朝鮮薊可食用部位比例較低,僅花蕾基底的肉質花托,及苞片的些許柔嫩基部可食用,不過植株其餘的部位,可作為萃取物的原料。知名旅法廚師阿辰師曾在「Chef Chouchou阿辰師」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顆及小顆的朝鮮薊吃法不同,大顆的朝鮮薊味道類似菱角的清淡感覺,又帶點微微海苔味,用豬油稍微煎過後,表面帶有微微脆度,適合搭配其他蔬菜一起料理,小顆的朝鮮薊味道相較大顆的更加突出,並帶有微微苦味。朝鮮薊示範料理步驟以下整理阿辰師小顆的朝鮮薊示範料理(五花肉燒朝鮮薊)步驟:▲五花肉燒朝鮮薊。(圖/翻攝自「Chef Chouchou阿辰師」YouTube頻道)1.先準備一碗檸檬水,防止氧化2.剝掉小顆的朝鮮薊花蕾並將其表皮和纖維消除後,泡檸檬水避免氧化變黑3.將豬五花煎至出油後,把油濾出,加入些許細丁紅蔥頭後翻炒4.加入小顆朝鮮薊稍微拌炒,加入羊高湯,蓋上鍋蓋,悶煮10~15分鐘5.以鹽巴、胡椒及些許檸檬汁攪拌調味6.最後擺盤,淋上一些湯汁並撒上一些洋香菜末及刨些許檸檬皮即完成參考資料: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Healthline、食萬個不一樣:名醫家吃什麼之一開始就該知道的「防病飲食」!、Chef Chouchou阿辰師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3 癌症.肝癌
不是手搖飲,40歲業務經理愛喝「1健康飲品」,嚴重脂肪肝變肝癌!醫曝驚人成分
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成,粗估全台就有600萬人有脂肪肝,許多人都知道喝手搖飲可能攝取過多熱量,沒想到一般認為健康的「果汁」,卻也可能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分享案例,表示一名40多歲男子因腹部疼痛、高燒就醫,檢查左肝有3公分大腫瘤。由於男子沒有B肝、C肝,體型中等、也無家族遺傳高血脂,讓醫師一度摸不著頭緒;結果開刀一看才發現他的脂肪肝非常嚴重,進一步詢問得知男子每天要喝好幾杯果汁,「這麼大量的果糖,久而久之當然有脂肪肝!」 江坤俊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一名40多歲業務經理因新職工作操勞,某天突然右上腹痛、發高燒,趕緊到醫院掛急診。醫師當下替病患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的左肝竟有3公分大的腫瘤,疑似肝癌,立刻安排手術切除。 由於病患沒有B肝、C肝,也沒有家族遺傳的高血脂病史,一度令醫師不解,結果開刀才發現他的脂肪肝非常嚴重,「真的就像鵝肝一樣!」病理檢驗確認是肝癌。 原來男子很喜歡喝果汁,一天都要喝好幾杯,「吃水果有纖維、水份,通常吃2、3顆就飽了,可是很多人喝果汁會濾渣,纖維質被濾光光,只剩下果糖。」江坤俊直言:「這麼大量的果糖進去(人體),久而久之當然有脂肪肝!」 他提出警示,肝病進程通常是肝炎、肝硬化,然後才惡化為肝癌,但脂肪肝卻會跳過肝硬化,直接形成肝癌,「脂肪肝是未來幾年需要大家努力對抗的疾病,它以後可能會是造成國人肝癌的主因。」 好食課營養師蔡宜方指出,脂肪肝的問題大多與飲食習慣與運動不足有關,像是酒精或手搖茶的果糖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進而造成脂肪肝。由於目前尚無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因此最好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並透過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及腰圍,以逆轉脂肪肝。 營養師推薦預防脂肪肝這樣吃 原則1》減少含糖飲料與酒精 這些食物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因此容易造成血脂和脂肪肝問題。營養師特別說明,市面上有許多店家標榜不用果糖,改用蔗糖,雖然說這會減少脂肪肝風險,但同步還是出現血糖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習慣! 原則2》多選擇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 蔡宜方說,肝臟若受到脂肪浸潤,久而久之也可能演變成肝炎症狀,因此建議平常飲食要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抗發炎的食材,可以透過補充膳食纖維改變腸道益生菌生態,除了能促進脂肪代謝以外,也可以幫助減少肝發炎、氧化損傷的風險,從而保護肝臟健康。 ■全穀類食物:全麥麵包、糙米飯、燕麥等,富含類黃酮與膳食纖維。■彩虹蔬果:蘋果、葡萄柚、藍莓、火龍果、番茄等,具有茄紅素、花青素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深色蔬菜:綠花椰、菠菜、芥藍菜、蘆筍、紅蘿蔔、紫甘藍菜,具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魚類:鮭魚、鯖魚、大比目魚、秋刀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堅果類:核桃、南瓜子、亞麻籽、杏仁等,富含各類礦物質,且有些堅果也是具有omega-3脂肪酸。 參考資料:【2023】3 成國人患有脂肪肝?營養師:護肝這樣吃就對了!●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老公迷戀單親離婚女!要挽回或放開走味的婚姻?劉黎兒:別再說相忍為孩子 .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優雅「無關年紀」!不管幾歲都別放棄打扮自己…丁菱娟:「活出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
-
2023-12-12 醫療.新陳代謝
成分皆為腸泌素…瘦瘦筆、降糖尿病藥差別在哪? 醫師:後者為救命藥
減重瘦身效果超強,「瘦瘦筆」成為不少名媛貴婦的最愛,事實上,該藥物研發目的為控制血糖,但減重效果顯著,以致讓外界劃錯重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廖國盟表示,「瘦瘦筆」與糖尿病藥物的成分雖差不多,但不能劃上等號,後者用來控血糖、降低血管疾病風險,可說是「救命藥」。GLP-1 RAs腸泌素 有控糖、降體重雙重效果廖國盟表示,GLP-1 RAs為腸泌素,為人體腸道自然分泌的荷爾蒙,可協助胰島素分泌,抑制升醣素,進而控制血糖。另外,腸泌素具有抑制胃排空的作用,產生飽足感,就不會感到飢餓,另可降低食欲,藉此有效降低體重。廖國盟說,腸泌素為相當特殊的荷爾蒙,分泌至人體後,幾分鐘內就被代謝,且濃度偏低。經過醫藥界研發,透過基因工程修飾,將代謝時間從幾分鐘延長至七天,而濃度增加十倍,達到有效控糖、降低體重等雙重效果。【延伸閱讀】QA/不必刻意斷食也能達到減重效果?使用「瘦瘦筆」必知十件事GLP-1 RAs腸泌素臨床試驗多 「對健康的好處可說遍及全身」GLP-1 RAs問世後,後續臨床試驗眾多,廖國盟表示,目前研究證實,具有護心、顧腎等效果,在預防腦中風上,擁有研發潛力,甚至在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上,初步發現,也有不錯的預防作用。此外,注射腸泌素後,體重控制,降低脂肪,腰圍變小,連帶也減少脂肪肝,並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提高睡眠品質,廖國盟說,「腸泌素對於健康的好處,可說是遍及全身」。正因新型降血糖藥物療效超乎預期,這也讓糖尿病治療不再只著重於血糖控制,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最新治療指引指出,2023年邁向去階層化時代,治療時應共同評估「控糖、體重控制、有益於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風險因子」等四大面向。因為藥費高於傳統降血糖藥物,目前健保給付相對嚴格,必須罹患過腦中風、心肌梗塞(裝過心導管、心臟血管支架),且糖化血色素大於七,或使用其他降血糖藥物半年以上,醣化血色素仍大於八點五,符合這兩大資格其中一項,才會給付。值得注意的是,GLP-1 RAs在台灣取得肥胖(瘦瘦筆)、二型糖尿病治療等兩種適應症,兩者主成分皆類似,但著重機轉及適應症皆不相同。廖國盟表示,對於需要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及體重降低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GLP-1 RAs為救命藥,與「瘦瘦筆」之間不可劃上等號。GLP-1 RAs控體重 半年就遇撞牆期臨床觀察,使用GLP-1 RAs來控制體重,約在半年至一年就會遇到撞牆期,再者,這類藥物副作用為噁心、嘔吐,廖國盟建議,想瘦身者務必在醫師評估下用藥,以確保健康。此外,最新治療指引建議,糖友如符合「55歲以上與兩項風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吸菸、高血脂與蛋白尿」或「已確定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即可使用GLP-1 RAs,或SGLT2i作為一線治療。新一代口服降血糖藥SGLT2i抑制劑 降血糖也保護腎臟SGLT2i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是新一代口服降血糖藥,透過抑制腎臟回收尿液中的葡萄糖,讓糖分經由小便排出體外,進而達到降血糖效果。此外,透過減少腎絲球壓力等機轉,達到保護腎臟效果。廖國盟指出,近幾年來,醫界將GLP-1 RAs、SGLT2i喻為兩大首席藥物,兩者作用機轉不同,一針劑、一口服,均能有效控糖、降低糖化血色素,前者適用於肥胖、曾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糖化血色素偏高的糖友,至於後者,則適用於心衰竭、慢性腎臟疾病等糖友,各有其優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1 養生.運動健身
小腹一直瘦不下來? 減重醫師傳授甩掉腹部脂肪祕訣
許多人都有小腹凸的困擾,專業營養師和醫師們也一再提醒,腹部脂肪的積聚與脂肪肝嚴重程度息息相關,而脂肪肝與三高、慢性疾病以及癌症之間存在緊密聯繫。在面對這些健康問題時,除了藥物治療,我們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減少腹部脂肪、使身體更加健康呢?編輯推薦Netflix熱播劇《大力女子姜南順》迎來完結篇!盤點5個姜南順的穿搭品牌一次看小一母親離家、靠學校營養午餐救濟長大 超甜飄移板女孩:如果吃飽就是最幸福的事,還有什麼挫折會苦?「常常好食Good Food」的劉博仁醫師,擁有營養和功能醫學的專業背景,他主張透過調整生活型態、營養攝取以及飲食習慣,來改善身體狀態。他總結了10個實用的建議,這些方法旨在消除小腹凸肚、擺脫脂肪肝、對抗老化、保持年輕活力。趕快點開影片,記錄下這些健康祕訣,並努力實踐吧!劉博仁醫師強調,慢性發炎是萬病的根源,也是身體老化和疾病的主要原因。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首先要減少攝取發炎性食物,像是加工食品、油炸點心、煙燻燒烤等,同時避免過量的酒精攝取。此外,正確的運動、均衡的三餐、規律的作息也都是相當重要的。他特別強調「人要抗衰老,腸道先不老」,建議選擇高營養價值的食物,讓身體吸收充足營養,促進細胞的健康。透過這樣的生活方式,身體能夠更有效地抗發炎、抗衰老。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1-23 焦點.健康知識+
喝酒助眠有用嗎?可幫助入睡但會伴隨2嚴重問題 營養師教4招戒惡習
有些人睡前會想喝杯酒放鬆,幫助睡眠。酒後微醺,的確可以幫助入睡,可是研究發現,酒後的睡眠品質不僅差,半夜也容易醒來。最常見的問題是,剛開始只是睡不好那一晚喝酒,但不知不覺轉為每晚都在喝酒,最後甚至依賴酒精,沒有喝酒就不好睡。如何戒掉睡前喝酒的壞習慣?想戒掉睡前喝酒的壞習慣,不妨試試以下4個方法。1、減少睡前喝酒的量不要小看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非常有效。剛開始可以先減少酒量,本來可能每天一瓶,改成三分之二瓶,慢慢減為二分之一瓶,或是可以換成比較有儀式感的玻璃杯,小口小口慢慢品嘗,降低喝酒的速度。2、找類似的替代品市面上有很多嘗起來像酒,但是無酒精的飲料,不妨加在酒裡稀釋,降低酒精攝取量;若是習慣下班後為自己調杯酒的人,可試著調製看起來像酒的飲料,比如說放一樣的冰塊,一樣加上喜歡的檸檬汁、蔓越莓果汁,將酒換成蘇打水或氣泡水,這樣一來,可以滿足調酒的過程,但卻不破戒。3、認真審視自己的身材與外表酒精的熱量相當高,每1毫克高達7大卡熱量,而且酒精在體內的代謝路徑與果糖一樣,傾向在肝臟直接代謝成脂肪肝;加上酒精會刺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讓身體不容易分解脂肪,脂肪就很容易累積在腹部。因此,經常喝睡前酒的人,容易有脂肪肝,腹部也比較難瘦下來。所以,針對重視自己外貌與身材的人,不妨認真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大肚喃,接著直接放棄酒精。4、尋找替代的放鬆方法有睡眠障礙的人,多半是壓力太大、訊息太多、腦子無法安靜下來。透過一些放鬆的方式,譬如運動、使用芳香精油、冥想、靜坐、聽音樂、看書、打太極拳等方式,都可以達到放鬆腦袋的作用,不妨多方面嘗試,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Q:為什麼喝酒反而會讓睡不好?A:睡前喝一杯有助入睡,但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會干擾睡眠第一個階段:快速動眼睡眠(REM, rapid eye movement)。研究發現,這階段對於記憶力和學習力非常重要,儘管喝酒看似容易入睡,但實際上卻會影響睡眠質量;另一方面,酒精會利尿,半夜起床上廁所的頻率會增加,不容易一覺到天亮。Q:喝酒臉紅,代表酒量好?A:錯誤。如果你是屬於喝酒會臉紅的人,代表酒精對你而言是致癌物。當喝了酒之後,身體會分泌乙醛脫氫酶來幫助酒精代謝成無毒的乙酸,可是當你喝酒會臉紅,代表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乙醛沒有辦法往下代謝成乙酸,導致乙醛在體內累積,讓血管擴張、導致臉紅、發熱、心跳加快等,而且乙醛屬於致癌物,會傷害血管與細胞,所以如果一喝酒就臉紅,應該少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3 養生.聰明飲食
口臭、虛累累、沒勁...當心肝臟出問題!營養師盤點14種養肝排毒食物,教你一起「小心肝」
你是否常常感到虛累累、常感冒、口臭火氣大、生活沒勁?要當心這些都可能是要養肝的警訊,畢竟肝是沈默的器官,出現以上症狀要擔心肝不好。營養師高敏敏告訴你14種養肝排毒的天然食材,幫你肝臟大掃除,找回肝臟健康。養肝的好處 你知道幾個?1.不會虛累累2.不易中標感冒3.心情、精神好4.鼻竇健康5.減緩消化不良6.不會口臭7.皮膚不蠟黃暗沈8.女生經期規律養肝排毒14種食材肝是沈默的器官,除了不要讓自己太勞累,也建議從日常飲食下著手,高敏敏建議14種養肝排毒食材,幫肝臟大掃除。1.足夠飲水量毒素可透過汗水、尿液代謝,因此需多補充水分來幫助排除毒素。2.綠色蔬果生汁蔬果中的植化素解毒能力好,建議可以偶爾喝:西芹汁、小麥草汁、明日葉汁或甜菜根汁、胡蘿蔔汁,能幫助肝臟修復。3.十字花科蔬菜蘿蔔硫素、吲哚類有益肝臟進行化學物質的中和排毒作用。建議可以多吃:綠花椰菜、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和白蘿蔔。4.健康的油不飽和脂肪可調節脂肪肝,例如:橄欖油、堅果等。5.蛤蜊湯牛磺酸可強化肝機能,降低壞膽固醇。6.甜菜根花青素幫助減輕肝臟負擔。7.柑橘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協助肝臟排毒。8.富含硫的食物含硫食物能幫助殺菌,清除體內毒素。例如:大蒜、洋蔥、青蔥、韭菜。9.薑黃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可調節肝臟的整體功能。10.紅棗紅棗可以泡水、泡茶一起喝,促進代謝養肝。11.鮭魚含豐富優質蛋白質及Omega-3,修復肝臟發炎。12.豆腐植物性優質蛋白質,幫助肝修復。13.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促進肝細胞代謝。14.深綠色蔬菜解讀功能好,幫助肝臟修復。除了多吃上述14種養肝食材, 平時也可以多吃原型食材,少吃加工品、油炸等高熱量食物,也建議避免甜食,因為過多的糖也會使肝臟脂肪堆積。肝臟4大功能 牽一髮動全身的器官1.製造膽汁、幫助脂肪消化當膽汁分泌功能失調時,膽紅素便會積在身體裡產生黃疸病,而膽汁酸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分解、吸收。2.儲存營養素維他命A、D、E、K,維他命B1、B6、B12、烟酸、葉酸、鐵質、同質等等,許多的營養素都儲存於肝臟。3.保持血液乾淨肝臟會將舊的紅血球分解,保留有用的物質,而當中的膽紅素則注入膽管排出體外。4.解毒、排毒將藥物、酒精、細菌病毒等等,在肝臟內轉化為毒性較低的物質,並由膽汁、尿液排出體外。了解肝臟的重要性之後,更要好好保養你的肝臟!高敏敏提醒,肝臟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器官,身體吃進的營養素,也都要透過肝臟才能分送到其他器官,跟著營養師一起多吃14種養肝排毒食材來「小心肝」。延伸閱讀:. 60歲李連杰面臨3次生死關頭!用25年參透生死:生命無常要及時行善.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
-
2023-11-08 焦點.健康知識+
豬肝是豬身上最毒器官?營養師曝 吃「這部位」比吃豬肝風險更大
你可以先知道: (1)肝臟確實是用來解毒,肝臟會將對身體有害的有毒物質分解成無害物質,水溶性就由腎臟、膀胱排出體外,非水溶性的就變成糞便的一部分、由腸道排出,肝臟本身並不會有所謂的毒素殘留。 (2)會儲積在肝臟的是重金屬類,例如鉛,所以食藥署訂「牛羊豬及家禽可食性內臟重金屬限量標準」。 (3)國健署建議孕期婦女補充豬肝,以增加鐵質的來源,且上述「牛羊豬及家禽可食性內臟重金屬限量標準」也可證明臺灣並不存在禁止銷售的問題。網傳「豬身上「最毒」的器官,國內早已禁止銷售,卻仍有許多人在吃!」影片中提到 肝臟是解毒器官,豬體內的有毒物質會殘留在豬肝中,有病例吃了白點結節的豬肝而感染肝吸蟲或其他有害物質。但專家表示,肝臟將有害物質解毒後,水溶性物質會隨尿液排出、非水溶性則由糞便排出,有害物質並不會留在肝臟、會儲積在肝臟的只有重金屬鉛等,傳言說「豬肝是豬身上最毒的器官」說籠統模糊、一概而論,傳言說法並不正確,且標題「國內早已禁止銷售,卻有許多人在吃」,傳言影片應來自中國,中國是否禁止銷售不在查核範圍,但以臺灣國健署公開資料,國健署建議孕期婦女適量攝取豬肝補充鐵質。豬肝有毒素殘留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豬身上“最毒”的器官,國內早已禁止銷售,卻仍有許多人在吃!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MyGoPen 致電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傳言影片只說對了一半而已,肝臟確實是用來解毒,肝臟會將酒精、咖啡因、藥物等有毒物質分階段還原、分解成無害物質,水溶性就由腎臟、膀胱排出體外,非水溶性的就變成糞便的一部分、由腸道排出,所以肝本身其實不會有有害物質殘留,所以如果擔心內臟殘留毒素、內臟有毒的話,其實腎功能不好的豬,反而才是比較值得擔心的問題,豬腎比豬肝的風險更大。 肝臟用來解毒 毒素隨尿液、糞便排出但陳俞均也強調,豬肝是否有毒素殘留,重點應該放在重金屬鉛,重金屬確實會在肝臟儲積,因此食藥署依《食安法》訂有「牛羊豬及家禽可食性內臟重金屬限量標準」,豬肝濕重的重金屬公告限量標準為鉛含量為 0.5 ppm,傳言影片沒有說明是重金屬毒素、或是非重金屬毒素,只說肝臟用來解毒、毒素會留在肝臟是錯誤說法,會誤導大眾以為所有毒素都會儲積在肝臟。 陳俞均強調,傳言影片應來自中國,但台灣的豬肉市場有一定的流程和規範,例如廚餘要怎麼處理才能當豬飼料,以及後續的檢驗及屠宰場的標準,最後還有給消費者辨識用的 CAS 認證標章,從源頭到消費端都有一定的規範。MyGoPen 查詢農業部所屬的出版品中,「認識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一文中就強調,會徵選、派駐獸醫師到合法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工作,對每一頭屠宰豬隻作屠前及屠後檢查,凡經檢查不合格的屠體或內臟均予以廢棄銷燬,以防止其流入市面」,「消費者在傳統市場購買豬肉時,只要注意選擇蓋有合格印的豬肉,就可避免買到未經檢查合格的違法產品」,可見在屠宰端有相關的把關措施。健康豬肝這樣看 一餐只能吃一份陳俞均建議,在超市等通路選購時,認明有 CAS 標章是最簡單的方法,但由於多數民眾都是在傳統市場購買豬肝,那就依照上述屠宰合格標誌所規定,認明攤商的豬肉是否有蓋章、是印有合格印的豬肉,這樣的攤商所賣的豬肝也較有合格屠宰流程的把關;而新鮮豬肝應該是呈現暗紅色的,上面不會有什麼斑點,呈現水潤的光澤及彈性,如果豬肝有一些泛白、變成橘黃色,那就是那隻豬患有脂肪肝、可能太過肥胖,不是健康飲食的選項。陳俞均表示,豬肝的營養價值包括蛋白質、鐵、B12,以及維生素 A,這些營養成分對於術後、產後的體力虛弱,能達到快速補充的效果,但要提醒的是,豬肝的飽和脂肪酸比較高、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所以吃的時候要注重份量,每餐的份量大概就是一個掌心的大小和厚度,而外面賣的豬肝湯其實也就是一份的份量、相當於 60 到 90 克,在一餐中用這一份豬肝取代一份肉的份量即可。 此外,陳俞均也提醒,煮熟的豬肝比較看不吃出新鮮健康程度,所以外面小吃店賣的豬肝湯比較無法辨別,所以陳俞均強調,建議的每餐份量就是一個衡量的標準,每餐最多就是吃一份即可,份量超過的話無法分散風險,也可能增加膽固醇、想減肥卻瘦不下來。國健署官方建議 豬肝仍是鐵質攝取的重要來源陳俞均強調,比較值得擔心的是像影片中自己養豬、自給自足的小養豬戶,較有可能直接把廚餘給豬吃、而發生不良殘留的問題,但台灣已經很少有這麼小規模的養豬戶,這種養豬戶大多只是養來自己吃的,既然是養來自己吃的、通常也不會給豬吃太有問題的飼料來源。陳俞均也補充表示,有些歐美國家的官方單位或權威機構確實不建議吃豬肝,例如美國人就是不吃動物內臟的,這比較是飲食文化的關係,台灣人相對較「雜食」,豬的從頭到尾都能吃,所以也才會官版的重金屬限量標準。MyGoPen 查詢網路上的 CAS 豬肝產品,查到台糖官網有銷售豬肝的網頁,國內確實存在 CAS 的豬肝商品。而國健署在 2020 年發表的「孕期貧血三部曲-孕期大補鐵」,片中營養師李婉萍在1:48處說明「通常在孕期第三期第 7 到 10 個月,是最需要大量的鐵營養素,其中含鐵高的食物,以動物性的吸收率優於植物性,所以孕婦可以多補充富含動物性鐵的食物,動物性的鐵以優質內臟為主,例如豬血、豬肝,紅肉要多於白肉。」而國健署也在 2023 年發布的新聞稿「我國約2成育齡婦女有貧血現象 儲鐵4招 準媽咪『孕』籌帷幄」,提到鐵質攝取四招中,包括「可經由富含鐵質的紅肉類、海產類(如文蛤、章魚、牡蠣)、內臟類(如豬肝、鴨血、雞心)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豆干絲)來補充」。可見依衛福部國健署的官方建議,豬肝仍是鐵質攝取的重要來源,即使是要特別注意食安的孕期婦女都在建議對象之列。結論 肝臟為解毒器官,但解毒後的低毒性物質依據水溶性與否,分別由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肝臟本身不會儲積毒素,會在肝臟儲積的為重金屬鉛等,食藥署訂有相關限量標準,傳言說法不分是否為重金屬毒素,一概而論易生誤導,專家建議購買豬肝可選 CAS 標章,或是在傳統市場販售蓋有合格印的豬肉,這樣的攤商其豬肝來源也較為可信賴。(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9/Pork-liver.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是人生必經歷程,也是重要生命課程!黃斌洋:保險應趁早,保持健康不停診
「總分八十,代表動物為獅子」,退休力成績優於許多中年人,對於個性務實、凡事按部就班的牙醫師黃斌洋來說,二十多歲、開始執醫起,就逐步買足保險,養成運動習慣,積極規畫財務,內心有著「老靈魂」的他認為,「這些都是為了無常做準備」。黃斌洋:養成運動習慣 積極規畫財務台灣牙醫系畢業後到美國紐約大學與波士頓大學深造,並取得美國紐約大學(NYU)牙醫學碩士、 國外人工植牙專科醫師證書的黃斌洋,曾任全國植牙學會總會理事長,執醫卅多年,,在經濟能力上,當然遠遠優於一般上班族。現年五十五歲的他開設牙科診所,並積極參與義診,年底將擔任3523地區扶輪國際義診團長,號召包含八大科別近一百六十位醫護志工,以及近十位牙醫師,共同遠赴柬埔寨偏鄉地區作義診。推薦閱讀:長壽時代該怎麼有理想的老後?提早培養新嗜好,把握退休後黃金20年.健康準備:雖工作繁重,但黃斌洋每天一早依舊陪著孩子上學,父子倆邊走路、邊聊天,這是他最喜歡的親子時間。此外,保持運動習慣,每周抽空運動兩至三天,利用休診時間,至健身房踩踩滑步機,做些肌肉重訓,正因持續運動,飲食均衡,黃斌洋體重標準,除了近視、老花、輕微脂肪肝,他定期健康檢查報告幾乎沒有紅字,可說是健康陽光大叔。.保險準備:對於保險,黃斌洋認為,愈早規畫各種保單,才能讓退休更自在,沒有後顧之憂。在成為牙醫師時,就買了不同保險,那時保費便宜,卻有不錯的保障,三十多年後,保險繳費陸續期滿,而這分保單已成他重要的人生資產。在不同時期,考慮購買不同型式保單,黃斌洋表示,除了消費型等醫療險,另外投保了壽險、儲蓄險、看護險、長照險,「這些都是值得的投資」。.退休準備:計畫何時退休?黃斌洋表示,相較於上班族,醫師在規畫人生時「退休」這條線可以相較模糊。即使過了65歲,也就是大部分民眾退休年齡,只要身體健康,仍可以繼續看診,服務患者,並同步指導年輕醫師做經驗傳承,不會有一條很清楚的退休界線。「如果過著完全退休的生活,捨棄醫療專業,這相當可惜。」黃斌洋說,再過一二十年,步入老年,他應該仍會持續看診,服務老病人,但會縮短看診時數。另一方面,增加義診頻率,擔任志工,參加公益社團,貢獻專業醫療專長,因為黃醫師認為多與外界互動,也是延緩老化遲鈍速度的重要法寶。推薦閱讀:小麟老師:增強社會連結,培養多元專長!盡早退休準備但要時時調整盡管收入位居金字塔頂端,但黃斌洋認為,為求晚年安穩生活,就算醫師仍應提早規畫保險、身體、財務等面向,其中「保險應趁早」、「健康最重要」,他早已著手準備,有信心健康老去。黃斌洋說,退休是人生必經歷程,也是重要的生命課程,卻很少人正面看待此事,等到真正離開工作崗位,才開始想著如何安排時間、生活費用,但似乎為時已晚。聯合報「六種動物測退休力」為一分實際的問卷,有如「生命健診」,在不同時間點填寫,得出不一樣的分數,及相對應的動物。最重要的是,藉由分數高低,檢視自己欠缺之處,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想辦法補足、修正,才能平安、愉悅地度過晚年。●「以防萬一,活到100歲」2023退休力論壇 歡迎報名參加聯合國報告指出,一九九○年,全球只有九萬二千人能活到百歲,但二○二一年百歲人口逾六十二萬人,到了二○三○年,人數更將超過一百萬。「山中長有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已是過去式,百歲世代來臨,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了解長壽是現在進行式,面對比想像更長的人生,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超前部署。聯合報自二○二○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供大家填寫後檢視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並主張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是準備退休最需要的五種核心能力。今年聯合報進一步付諸行動,將於十二月二日(周六)舉辦退休力論壇,請到「勞退教母」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等專家分享最新退休準備趨勢,現場還有博覽會,提供「一日退休練習生」體驗,歡迎揪團報名參加。.洽詢:02-8692-5588轉5616、2070.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42xEb●來測退休力 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30 焦點.健康知識+
雞蛋買回家該不該先洗?吃下洗過的變質蛋致肝癌?專家詳解雞蛋正確保存法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影片標題與內容不符,內容並未提及標題所說的「早上千萬別和它一起吃」到底是什麼東西。 (2)影片並未說明雞蛋是洗選蛋、還是散裝蛋,以及「每次都沖洗雞蛋」的時點,若是散裝蛋應該在買回家後先用乾布擦淨、下鍋烹調前沖洗才是正確做法。網傳「39 歲就肝癌去世!早上千萬別和它一起吃,比煙酒還傷肝 50 倍」影片,4 個月內觀看次數 30 萬,但全片內容並未真正提及是哪樣東西,下方留言多人反映「也沒有說雞蛋不能和啥同吃」、「根本不是標題所說的」。專家表示,片中所說的清洗雞蛋的問題,散裝蛋的正確清潔做法應該是買回家後用乾布擦淨,放進冰箱儲存後於下鍋烹調前沖洗,但提早沖洗而變質的雞蛋與肝癌的關聯缺乏科學證據,提醒民眾喜歡吃不熟蛋的人,最好選用符合 CAS 標準的洗選蛋較有保障。 吃下洗過的變質雞蛋致肝癌? 原始謠傳版本: 才39歲就肝癌去世!早上雞蛋千萬別和它一起吃,比煙酒還傷肝50倍!僅一口就能讓肝臟爬滿癌細胞,醫生一口都不敢碰,很多人卻天天吃|三味書屋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影片內容描述:35歲老師每天吃一個雞蛋當早餐,沒想到竟肝癌過世,為他治療醫生痛心表示這樣吃雞蛋就是在吃砒霜,難怪肝病癌找上門。(00:44)中學老師前段時間覺得自己沒有休息好、沒有力氣,站起來就頭暈,沒過多久他就在講台上暈倒了,後來被學校同事送到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後讓他無法接受,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沒有不良嗜好,怎麼會患上肝癌,原來是因為他很喜歡吃雞蛋,但是有潔癖,每次都要沖洗雞蛋,沖洗過的雞蛋保護膜受到的破壞,容易發生變異,他長期食用這種雞蛋,增加了肝臟解毒的負擔,有些毒素就發肝臟病變。 查證解釋: 傳言提到「醫師說這樣吃雞蛋就是在吃砒霜,難怪肝病癌找上門」,指病例每次都會沖洗雞蛋所致,MyGoPen 查詢網路資料,臺灣蛋品市場中洗選蛋市佔率約 3 到 4成,MyGoPen 查核記者致電臺安醫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根據食藥署公布的「生鮮蛋品洗選作業指引」,洗選蛋是指「禽蛋收集後,經洗淨、風乾、檢查、包裝後貯運」,該官網新聞資料指出,「生鮮蛋品經過洗選後,有助於降低沙門氏菌污染,蛋品經過洗選的過程,會將蛋品表層的細菌、附著物去除,但也會將蛋殼外的保護層洗除,處理不當,有可能使蛋品再遭受洗潔劑或微生物污染,所以洗選過程應有良好管控」。 洗選蛋管控很重要 買了最好馬上放冰箱 陳俞均強調,由此可見,清洗雞蛋有其專業及標準,且根據過去的研究報告,台灣約 5 顆散裝蛋就有 1 顆遭沙門氏菌污染,因此她建議還是儘量購買洗選蛋,衛生安全比較有保障,只要根據官方建議的方式保存就能安心,因為根據 CAS 台灣優良蛋品標準,蛋雞場的軟硬體設備及飼料,都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且符合動物用藥標準,CAS 生鮮蛋品在 25℃ 以下可保存 14 天,但還是建議民眾購買後立即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期限可達 4 周以上。 陳俞均表示,根據影片的畫面及旁白口音推測應是來自中國,由於無法確知當地雞蛋衛生管理的相關規定,且傳言只提到「每次都要沖洗雞蛋」,無法得知洗蛋的時機是買蛋回家後、還是下鍋烹調前,但根據臺灣農業部的建議,散裝蛋買回家以後,應該以乾淨的乾布、或是廚房紙巾將雞蛋表面的髒污擦乾淨,因為這時候如果就直接清洗的話,確實有可能將蛋殼的保護層洗掉、反而容易造成雞蛋變質,所以只能以乾擦的方式清潔、放入冰箱,直到下鍋烹調前才用清水沖洗表面,避免打蛋、烹調過程中發生交叉污染。 散裝蛋用乾布擦 下鍋前才沖洗 至於傳言還提到該病例吃了洗淨後反而變質的雞蛋而罹患肝癌,陳俞均強調,變質的雞蛋容易引發腸胃炎或上吐下瀉,很難想像這樣的雞蛋在導致慢性肝癌之前,卻沒有引發過急性食物中毒、而使病患有所警覺,而且根據臺灣的資料,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肝硬化、抽煙、喝酒、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黃麴毒素等等,並沒有不新鮮的雞蛋這一項,傳言的說法並沒有提出科學實證、證明該病例的肝癌與變質雞蛋之間的因果關係。 此外,陳俞均也提醒民眾,如果喜歡吃不熟蛋,例如蛋蜜汁、生蛋黃沙茶醬、提拉米蘇等,就一定要選擇 CAS 的蛋品較有保障,才能健康安心吃雞蛋。 結論 傳言影片提到「每次都要沖洗雞蛋」,無法得知洗蛋的時機是買蛋回家後、還是下鍋烹調前,雖然買蛋回家後就沖洗是錯誤作法、恐導致雞蛋變質,但變質的雞蛋容易引起上吐下瀉等急性食物中毒症狀,難以長期導致慢性病肝癌而未被警覺,此為傳言說法錯誤的部分,且肝癌危險因子並沒有不新鮮雞蛋這一項。 資料來源: .中興大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 《中部地區產蛋雞與帶殼蛋之沙門氏菌監測調查》 .中央社 - 雞蛋買回家勿急著洗 專家:下鍋前洗才正確 .自由時報 - 雞蛋買回家「先擦」就好! 「洗過再冰」恐滋生細菌 諮詢專家: 臺安醫院營養師 - 陳俞均 延伸閱讀: 【易誤解】雞蛋浮水中判斷雞蛋是否新鮮?專家詳解檢視方式與保鮮要點(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9/eggs.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9 養生.聰明飲食
精緻香水還是天然治療劑?玫瑰花茶有健康功效或副作用嗎?
讀者黃先生2023-10-3在臉書上問我:「教授您好:可以請教您關於玫瑰花茶的相關研究嗎?網路上的資訊相當少。想理解玫瑰花茶飲用是否有副作用。」坊間流傳的玫瑰花茶有兩種:(1)用添加了玫瑰花的茶葉泡製出來的飲料(像茉莉花茶一樣),(2)把新鮮或乾燥的玫瑰花泡在熱水裡的飲料。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只討論第二種的功效和副作用。需要事先聲明的是:(1)玫瑰有一百多個品種,所以不同品種的玫瑰花會有不同的化學成分,(2)研究最多的品種是Rosa damascena(大馬士革玫瑰),(3)研究是用玫瑰花的萃取物,而民眾飲用的是玫瑰花泡在水裡的飲料,所以這兩者之間的化學成分是會有差別,(4)研究大多是發表在低水準的期刊,所以做個參考就好,不要死心塌地相信。先來看一篇2021年發表的全方位的綜述論文Rose Flowers-A Delicate Perfume or a Natural Healer?(玫瑰花-精緻的香水還是天然的治療劑?)。玫瑰具有有益的治療功效,因為它們富含有益成分、次級代謝物如類黃酮(例如黃酮、黃酮醇、花青素)、芳香成分(精油,例如單萜、倍半萜)以及可水解和縮合單寧。 玫瑰精油和萃取物具有治療特性——作為呼吸道抗菌劑、抗炎劑、黏液溶解劑、祛痰劑、減充血劑和抗氧化劑——能夠充當對症預防劑和藥物,從而減輕嚴重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再來,請看幾篇2021年和2022年發表的有關特定健康狀況的臨床研究和綜述論文:2021Effect of Rosa damascena on improvement of adults’ sleep qu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大馬士革玫瑰對改善成人睡眠品質的影響: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結論:大馬士革玫瑰的施用似乎是改善成人睡眠品質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大多數試驗的品質普通,以及出現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噁心、嘔吐和頻繁打噴嚏),所以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高品質隨機對照試驗。Effects of Rosa damascena (Damask rose) on menstruation-related pain, headache, fatigue, anxiety, and bloa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大馬士革玫瑰(Rosa damascena)對月經相關疼痛、頭痛、疲勞、焦慮和腹脹的影響: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結果顯示大馬士革玫瑰對於月經相關疼痛或焦慮的緩解作用不顯著,但顯著減少了與月經相關的頭痛、疲勞和腹脹。The Efficacy of Rosa damascena on Liver Enzym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大馬士革玫瑰對非酒精性脂肪肝酵素的功效:隨機雙盲臨床試驗)。結論:大馬士革玫瑰可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因此,可以建議這些患者結合生活方式的改變。建議使用更大的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Rosa Damascena mill for treating adult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tr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大馬士革玫瑰治療成人焦慮、憂鬱和壓力: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性回顧與劑量反應統合分析)。大馬士革玫瑰的使用顯著降低了焦慮、憂鬱和壓力狀態。2022Effects of Topical Application and Oral Intake of Rosa damascena on Acute Pai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局部應用和口服大馬士革玫瑰對成人急性疼痛的影響: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結論:這項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表明,口服大馬士革玫瑰可能對成人急性疼痛的嚴重程度沒有顯著的緩解作用。然而,其局部應用尚未顯示出緩解疼痛的效果。 需要更強有力的隨機對照試驗來準確評估口服和局部使用大馬士革紅對成人不同類型急性疼痛嚴重程度的影響。Rosa damascena together with brown sugar mitigat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over 12 months old: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大馬士革玫瑰與紅糖一起緩解 12 個月以上兒童的功能性便秘:一項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結論:大馬士革玫瑰萃取物和紅糖漿可作為治療功能性便秘的有效、安全、廉價的藥物。Evidence for Rosa damascena efficacy in mental disorders in preclinical animal studies and clinical trials: A systematic review(臨床前動物研究和臨床試驗中大馬士革玫瑰對精神障礙療效的證據:系統性評價)。一般來說,大馬士革玫瑰是治療精神障礙的有效草藥。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時機和介入持續時間來推論研究結果。原文:玫瑰花茶的健康功效和副作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麩質和低脂飲食是膽結石風險因子?教授告訴你真正的元兇
讀者Yu-Shih-Lin昨天(2023-10-1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您好,我在李思賢醫師的臉書看到他有提到膽囊的部份。我想請問,麩質是膽結石的獨立風險因子嗎?感恩。」首先,我在2023-6-27有發表一篇關於這位醫師的文章全麥麵包會肌少症,醫師說的能信嗎。我也有發表十幾篇關於多位醫師散播毫無科學根據的「麩質有害論」,例如:無麩質飲食可以改善不孕症,解決少子化?麵食會造成骨質疏鬆?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李思賢醫師昨天(2023-10-12)在臉書說:『很多人會被告知,膽囊有問題(通常是結石),應該要吃少油的飲食,但這也是非常大的誤會,因為膽囊之所以會結石,是因為膽鹽(膽酸)和膽固醇的比例失衡,膽固醇過於飽和,膽汁的濃度過於濃縮,才會使膽結石產生。所以如果實行少油飲食,膽囊會更少收縮,缺乏健康收縮的膽囊,膽汁就會在其中過度濃縮。…容易提高膽囊問題的風險因子有「女性」、「麩質」、「懷孕」、「甲狀腺低下」、「胰島素阻抗」、「肥胖」、「快速的減重」、「無胃酸」、「低脂飲食」、……』我先用gluten(麩質)和gallstone(膽結石)或gallbladder(膽囊)在PubMed做搜索,搜不到任何相關論文。我接著用“low fat”(低脂)和gallstone或gallbladder做搜索,也是搜不到任何相關論文。我又接著用gallstone和”risk factors”(風險因子)做搜索,搜到下面這4篇相關文章:1980年:Prevalence of gallstones and risk factors in Caucasian women in a rural Canadian community(加拿大農村社區白人婦女的膽結石盛行率和危險因子)。年齡之外的危險因子是肥胖、每日能量攝取範圍狹窄、每日鈣攝取量低和活動量有限。1990年: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among Chinese in Taiwan. A community sonographic survey(台灣華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 社區超音波檢查調查)。探討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肝炎、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DM)。在我們的研究中,年齡和糖尿病是與膽結石相關的唯一重要因素。(註:作者是高雄醫學院團隊)2014年: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in Uighur and Han Chinese(維吾爾族及漢族膽結石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維吾爾族群膽結石盛行率顯著高於漢族族群。進一步對不同民族地區的膽結石危險因子進行分析發現,年齡是兩組人群膽結石的危險因子;三酸甘油酯、體重指數(BMI)和高密度脂蛋白是漢族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而總膽固醇(TC)、性別和脂肪肝是維吾爾族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2022年: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and Cholecystectomy: A Large-Scal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Japan(膽結石和膽囊切除術的危險因子:日本一項大規模人群前瞻性隊列研究)。年齡增長、高體重指數和糖尿病與男女膽結石的風險有關。在男性中,追蹤期間體重增加或減少> 5公斤以及壓力與膽結石風險相關,而酒精攝取量與風險呈負相關。在女性中,追蹤期間體重增加>5公斤、吸菸、更年期和降血脂藥物與膽結石風險相關,而月經初潮晚與膽結石風險呈負相關。梅約診所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女性、40 歲或以上、美洲原住民、墨西哥裔西班牙裔、超重或肥胖、久坐、懷孕、高脂飲食、高膽固醇飲食、低纖維飲食、有膽結石家族史、患有糖尿病、患有某些血液疾病,例如鐮狀細胞性貧血或白血病、減肥速度非常快、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例如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藥物、患有肝臟疾病。約翰霍普金斯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肥胖,使用雌激素、懷孕、美洲原住民、女性、年齡,60 歲以上的人、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糖尿病、快速減肥、禁食。英國衛生部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女性、肥胖、年齡在 40 歲或以上(年齡越大,患有膽結石的可能性越大、患有影響膽汁流動的疾病(例如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產科膽汁淤積)、患有克隆氏症或腸躁症、親密的家人患有膽結石、最近體重減輕(透過節食或減肥手術)、正在服用一種名為頭孢曲鬆的抗生素(ceftriaxone)。從上面那4篇論文和這三個資訊可以看出,麩質和低脂飲食都沒有被列為是膽結石的風險因子。高脂飲食則有被列出是膽結石的風險因子。原文:麩質和低脂飲食是膽結石風險因子,醫師說的能信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7 焦點.杏林.診間
第33屆醫奉獎/繳一樣多健保費,山地居民卻無法享有平等醫療!戴嘉言將醫療送入山
「醫療平權」四個字近年喊得震天響,而其實,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戴嘉言已經默默實踐26年。為了替原住民彌補不平等的醫療權利,他在醫院裡開設原住民特別門診,也「移樽就教」到山地開設快閃門診,就近診治,努力讓山地居民享有盡量接近平地水準的醫療資源。學生時期就就投入偏鄉,現也帶學生深入山區。戴嘉言對偏遠山地的關切啟蒙於唸高醫的時候,隨服務隊去偏鄉學校辦營隊,從此惦記偏鄉民眾的需求。他不只身體力行,在成為師長後,更推動偏鄉醫療的概念向下扎根。在高醫,臨床醫師要下鄉,醫學生也要深入山區,到偏鄉見習。戴嘉言說,每個學生的背景不同, 可能有些人沒辦法想像偏鄉的醫療環境、醫療設備,因此高醫在大一、大二的選修課程就安排學生認識不同族群、不同地區,這是大學的社會企業責任。戴嘉言直言,偏鄉、山地最大的問題在於醫療資源不足,當地居民跟都市人繳一樣多的健保費,醫療卻幾乎只能仰賴當地衛生所。若發生急症、重症,因為路途遙遠,就算從山上送下來急診處理,也是凶多吉少。「應該強化在地醫療,把資源放在當地,而不是要病患舟車勞頓地去就醫。」繳一樣多的健保費,山地居民卻無法享有平等醫療。不只資源短缺,山區連通訊傳輸都有困難。戴嘉言說,一般看診必備的「健保卡」需要讀取資料、傳輸資料,在平地看診通常10秒鐘就可以完成,在偏鄉網路不穩定的狀況下傳輸約需要2分鐘,再遇上網路中斷,資料得重新上傳,一個病人可能就要花10幾分鐘。戴嘉言專精肝膽胰內科,他大致以兩種形式在偏鄉醫療上貢獻自己的專長。一種是在桃源鄉、達仁鄉等地設置專科醫師門診;另一種是「外展門診」,高醫組醫療團隊,由司機載著醫師、藥師、護理師、行政人員,以及抽血、超音波設備上山,到泰武鄉、獅子鄉等地。他形容外展門診像快閃店,在各處短暫出現,替當地病人治療。至於偏鄉服務地點如何選擇,戴嘉言是依據肝病程度,優先前往嚴重的地區。認為「受懲罰」而不就醫,衛教扭轉民眾偏差觀念。我國在1985年開始推行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讓曾經是「國病」的B肝感染率大有改善。但攤開數據,平地B肝帶原者不到千分之一,山地區域先前仍高達2%至3%,雖然都接種疫苗,卻出現明顯落差。戴嘉言推測,可能是山區斷電影響冰箱保存疫苗的效果,或是家長未按照時程讓孩子接種疫苗,以致影響疫苗效力, 因此戴嘉言進行募款,讓山地小朋友再次接種疫苗、完善保護力。城鄉差距不只體現在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上,民眾觀念也有落差。譬如戴嘉言在偏鄉篩檢時發現民眾有肝癌,不嚴重、應該容易處理,患者卻認為自己是「受懲罰」而不願意治療,讓他感嘆必須再加強力道推廣衛教,才可能消除醫療觀念的誤解跟偏差。還有一個狀況也令戴嘉言傷腦筋。他說,就算已經發現身體有問題,但是不少偏鄉居民考量交通困難或是礙於農忙等牽涉生計的因素,遲疑著不願意就醫。有一次,又是在篩檢時發現一名病人有胰臟病變,勸他治療卻面有難色。戴嘉言實在急了,採取非常手段,直接交代他回家收行李,和醫療隊一起搭醫療車下山,送醫治療。戴嘉言說:「非得盡力讓那些病人來醫院就醫進一步處置不可,否則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設置就醫綠色通道、專車接送,和當地衛生所密切聯繫。為了讓偏鄉居民到醫院就診更便利、迅速,戴嘉言規畫「綠色就醫通道」,由高醫提供專車接送偏鄉居民來往醫院,並專為偏鄉居民開設肝病特別門診。雖然專車接送的路途仍然費時,至少減少跟其他病人共同排隊等候的時間。這樣的模式已經運行快30年,戴嘉言說,因山區醫療資源、衛教觀念逐漸改善,最近專車接送看診的需求已經減少。為貼近當地民眾,戴嘉言在偏鄉看診時會穿插使用原住民族語,說說簡單的「呼吸」、「放鬆」等字詞,形成看診時一下出現英文術語向旁邊醫學生解釋,一下出現阿美族、布農族語等有趣景象。戴嘉言其實不會說原住民語言,只是聽久了大概會講一些,大多仍要靠翻譯,但原住民也足夠感受到戴嘉言的用心良苦。目前戴嘉言一個月仍會去偏鄉服務4、5次,每次半天至一天不等。偏鄉服務的範圍幅員廣大,平常仍仰賴跟當地衛生局的緊密配合。他說,當醫院檢查報告發現腫瘤、癌症時會即刻與當地衛生所聯繫,通知民眾盡快回來檢查,再搭配綠色通道的就醫管道,盡可能讓等候時間縮短。假如還是按照常規看診流程通知,下一次回診檢查恐怕已經一個月之後,拖延太久了。肝病治療努力見成效,笑稱自己「快失業」了。2016年起配合政府的「消除C肝」政策,目標是「必須篩檢九成的民眾並且治療八成民眾」,當時重中之重是桃源鄉,經過多年定期檢查治療已經達到消除目標,但仍不能掉以輕心。戴嘉言說,消除之後還要持續追蹤,以超音波、抽血等定期檢查,以免有飲酒造成其他疾病或是肝癌等狀況。經過多年努力,肝病狀況已大有改善,戴嘉言笑稱「最近看診需求變少,自己快失業了」,但後續追蹤仍要持續進行,現在仍會在桃源、達仁等處定期看診。他也發現,隨著B肝疫苗、C肝口服藥等出現,B肝、C肝等漸漸銷聲匿跡,但是現代人生活型態轉變,脂肪肝等次重要疾病越趨嚴重,現在轉而針對偏鄉國中生做檢查,期盼持續透過自身專業,把醫療資源注入偏鄉。個人獎:戴嘉言年 齡:57歲出生地:高雄學 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現 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肝癌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消化醫學會理事、台灣腫瘤消融醫學會理事主要事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炎防治中心主任、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委託高雄醫學大學經營)職業醫學科主任、高雄醫學大學主秘●原住民族委員會2019年第14屆原曙獎之健康醫療類之非原住民有功人士獎●高雄醫學大學「社會人類文化貢獻類」第26屆傑出校友【看更多得獎者故事】.第33屆醫奉獎系列專題報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6 養生.聰明飲食
白胡椒跟黑胡椒一樣嗎?黑、白胡椒使用時機及營養價值一次看
胡椒的種類市售常見黑胡椒及白胡椒,聯新國際醫院中醫師陳藝文表示,白胡椒就是黑胡椒脫去外殼,其中黑胡椒所含的胡椒鹼較多,因此黑胡椒的香氣及嗆味較重。綠胡椒則是未成熟的果實直接製作,氣味跟黑胡椒相比溫和許多。紅胡椒是採收已成熟的胡椒,乾燥不去殼,帶點甘甜。胡椒的營養價值陳藝文指出,胡椒的營養價值主要是胡椒鹼,加上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等,可以溫暖腸胃,解除油膩、幫助消化。胡椒除了是食材外,也有一些醫療價值,最近中醫有研究指出胡椒有助穩定血糖,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沒那麼大,並對於脂肪肝有幫助。胡椒怎麼吃最有益陳藝文表示,黑胡椒可以在烹調前後使用,而白胡椒建議烹調後再加。主要因為黑胡椒味道較重,可以醃肉去腥,且胡椒鹼含量較高,烹調後透過高溫,能讓胡椒的香氣更加釋放。反觀白胡椒若烹調前加,較容易產生苦味。胡椒食用禁忌不過胡椒吃多了也會上火,陳藝文說,胃熱且容易口乾舌燥、長痘痘及痔瘡的人,就較不適合,可能會刺激腸胃。而腸胃虛寒、吃東西會脹氣的人則可多吃。胡椒挑選原則天晟醫院營養師李昌儒說,胡椒粒和胡椒粉在挑選上會建議選擇胡椒粒,因為胡椒粉的精油揮發後,香氣就會減低,要使用時再研磨,香氣會較足。李昌儒表示,市售的胡椒會添加一些合法的抗凝結劑,提醒民眾在購買時要注意查看成分,有沒有亂添加一些奇怪的東西。胡椒保存方式陳藝文指出,胡椒保存不需冷藏,放在密封罐中,置於陰涼處就好,避免產生黃麴毒素,吃下肚反而有罹癌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2 焦點.健康知識+
與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皆有關 日夜顛倒的生活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讀者Jack Liu在2023-9-2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請問因為工作上需要輪班,一個月有4-6天日夜睡眠顛倒,雖然之後可以補眠。請問這樣是否對身體不好,影響未來增加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等相關大腦疾病的風險,或是影響自身免疫力呢? 因為現在有不少工作-便利商店,科技業,交通運輸航空以及大醫院等,都是24小時要有人輪班,似乎違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則。謝謝」根據2023-1-27發表的Shift Work Hazards(輪班工作危險),雖然「輪班工作」的定義存在變異,但普遍認為是指傳統工作時間(大約上午 9:00 至下午 5:00)之外的工作時間。有關輪班工作的醫學論文可以說是相當多。用“shift work”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會出現5690篇,而光是2023年的就有282篇。把“shift work”的搜索限制在論文標題後,還是有1860篇,而光是2023年的就有85篇。很遺憾的是,在這麽多的論文裡,我沒看到有任何具有實質意義可以緩解「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的辦法。我個人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從事輪班工作,但這顯然是風涼話,說了等於沒說。有關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Shift Work Hazards這篇論文共提出四類需要關注的問題:1.睡眠和疲勞:輪班工作者的失眠盛行率在 29% 至 38% 之間,而一般人群的失眠盛行率約為 6%。2.職業表現和事故:交通、製造、醫療保健和其他領域的輪班工作相關事故對輪班工作者和整個社會構成危險。3.身體健康:輪班工作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肥胖、2型糖尿病、胃腸道紊亂、氣喘、勃起功能障礙、月經不規則、懷孕併發症、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直腸癌之間存在關聯。4.心理健康:輪班工作者的倦怠、憂鬱、焦慮、過度嗜睡、失眠和自殺意念的發生率增加。我現在把幾篇2023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分類列舉如下:失智症:Impact of shift work on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輪班工作對失智症的影響:系統性回顧與劑量反應統合分析)。輪班工作可能是未來失智症的危險因素。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ift work exposur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Canadian Longitudinal Study on Aging (CLSA)【中老年人輪班工作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係:加拿大老化縱貫研究(CLSA)的結果】。輪班工作造成的晝夜節律紊亂對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The association of night shift work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245,57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夜班工作與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關聯:一項針對 245,570 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縱向研究)。總是夜班工作的人罹患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Shift work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A meta-analysis study(輪班工作與失智症呈顯著正相關:一項統合分析研究)。輪班工作和長期夜間工作與罹患失智症的較高風險有一定關係。心血管疾病:Shift Work as 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A Narrative Review(輪班工作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敘述回顧)。輪班工作與頸動脈斑塊發生率增加、動脈僵硬度增加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有關,所有這些都表明輪班工作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糖尿病:Night and shift work pattern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healthcare employees(一項針對醫護人員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夜班和輪班工作模式以及2 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生率)。長期夜班和頻繁的下午和/或夜班與次年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elevated RBP4 level: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OHSPIW cohort study(輪班工作與 2 型糖尿病風險增加和 RBP4 水平升高相關:來自 OHSPIW 隊列研究的橫斷面分析)。輪班工作與2型糖尿病 風險增加和 RBP4 水準升高有關。 (註:RBP4是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視黃醇結合蛋白 4)代謝綜合症:Shift Work and Metabolic Syndrome Updates: A Systematic Review(輪班工作和代謝綜合症更新:系統回顧)。輪班工作會干擾睡眠-覺醒週期和飲食模式,造成重要的生理變化,進而導致代謝症候群。Association between Shift Work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 4-Yea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輪班工作與代謝症候群之間的關聯:一項 4 年回顧性隊列研究)。輪班工作是代謝症候群的潛在危險因子,特別是在輪班工作時間長(>20年)的人。非酒精性脂肪肝:Association between night shift work and NAFLD: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81,28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夜班工作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間的關聯:對 281,280 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前瞻性分析)。夜班工作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風險增加有關。乳癌: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ight shift work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the Finnish twins cohort(芬蘭雙胞胎隊列中的夜班工作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聯)。與白天工作的女性相比,輪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高出 1.58 倍。肥胖: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with shift work schedules: A scoping review(輪班工作的衛生專業人員中超重和肥胖的盛行率:範圍界定審查)。輪班工作可能是這些專業人員超重和肥胖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原文: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2 養生.健康瘦身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教吃「開心食物」助改善
許多人壓力一大就會暴飲暴食,且都會挑甜食、炸物、冰品之 類高熱量食物來吃,長期下來體重持續增加,也常伴隨許多惱人的不適。澄玥中醫診所莊博雅醫師指出原因,也建議可檢視「壓力胖」的特徵,並可透過飲食改變進行改善。 心情不好、壓力大就想吃東西?醫指關鍵,原來是荷爾蒙作祟? 莊博雅醫師指出,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稱為「腎上腺皮質醇」,此荷爾蒙會讓人想透過大吃來舒緩壓力,且容易將吃進去的熱量轉變成脂肪囤積在腹部及臀部。另外體內也會分泌「神經胜Y」,會導致食慾增加及傾向高熱量食物,儲存脂肪並容易堆積於腹部。 長期下來引起肥胖,可能會引發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與尿酸痛風等慢性疾病,讓健康亮起紅燈,不可忽視。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指9大項,你中了幾個? 莊博雅醫師也指出壓力肥的特徵,包括暴飲暴食,吃很多又容易餓,或是明明不餓但一直嘴饞想吃。喜歡吃烤炸辣刺激性較高、或是肥甘厚味(油膩、甜品、味道濃厚)、熱量高的食物。腰腹臀部肥胖,大肚腩明顯。情緒煩躁易緊繃,胸悶,呼吸不暢,深呼吸可緩解。頭痛頭暈,肩頸處痠痛緊繃。入睡時間延長,睡眠品質不好,醒後疲憊。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胃出血,口乾口苦口臭,泛酸噯氣,胃嘈雜感,常覺胃脘悶痛。排便不暢,大便硬結或黏膩。女性則月經不規則,經前緊張症候群,乳房脹痛、頭痛,情緒起伏大。若有上述情況,建議檢視自己的壓力狀態及飲食習慣,以維持體態和健康。 改善壓力&壓力性肥胖,醫教改吃開心食物! 莊博雅醫師建議,有壓力性肥胖的族群,飲食可以多補充富含鈣、鎂、色胺酸、膳食纖維的食物。 鈣:有助於調節代謝、燃燒脂肪、穩定神經,可以多補充如牛奶、優酪乳、起司、小魚乾 、牡蠣、豆腐、豆乾、豆皮、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食物。 鎂:有助於放鬆心情、緩和情緒,可適度攝取菠菜、芥菜、甘藍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堅果、酪梨、鮭魚、鯖魚、香蕉、黃豆、豌豆等食物。 色胺酸:是血清素「快樂賀爾蒙」合成的原料,幫助情緒調節,也與睡眠、食慾、學習及記憶息息相關。必須從飲食中獲得,如黃豆、豆腐、牛奶、起司、堅果等豆魚蛋肉類食物。 膳食纖維:長期處在壓力之下,會造成腸胃蠕動功能下降,導致排便不暢。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可多補充膳食纖維並且多喝水,可吃糙米、十穀米、燕麥、芭樂、香蕉、花椰菜、牛蒡、蘿蔔、香菇、黑木耳等。 莊博雅醫師也建議,盡量選擇較清淡的烹煮法的食物,減少食用烤炸辛辣、蔥薑蒜胡椒、龍眼、荔枝、咖啡、羊肉、核桃等溫熱性之物。刺激性與較甜的飲品也需避免,如咖啡、濃茶、酒類。 《延伸閱讀》 .改善壓力防「壓力性肥胖」!醫教穴位按摩、茶飲改善。 .減重醫師教簡單2招瘦肚子!告別啤酒肚、鮪魚肚更有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10-10 醫療.消化系統
我要怎麼知道我有沒有B肝帶原?慢性B肝沒關係嗎?一情況很嚴重,必要時需換肝
台灣自1986年7月起全面為新生兒施打疫苗,至今37歲以前的年輕人逐漸遠離B肝病毒的威脅,但估算仍有約200萬名B肝帶原的民眾活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三部曲的陰影下。 B肝相關的檢驗項目很複雜,不少已帶原多年的B肝患者仍然霧煞煞,更遑論一般民眾。醫師門診中偶爾也會碰到民眾在健檢後才發現自己有B肝,或者搞錯抗原與抗體的意義,以為自己沒有B肝。而這些病毒檢驗標記也並非終身不變,因為B肝與身體免疫力息息相關,很可能因為免疫力的波動而造成病毒檢驗標記結果的變化,所以有必要了解相關的檢驗項目,全面掌握B肝的密碼。 我有沒有B肝帶原? 當我們到醫療院所或健檢中心抽血檢查後,其中一個項目就是檢驗有沒有B型肝炎,一般的情況下,醫療院所會檢驗「B肝表面抗原(HBsAg)」、「B肝表面抗體(Anti-HBs)」2個項目,會有3種結果,如下表:B肝帶原者:身體曾接觸過B肝病毒但免疫力未能清除病毒,因而成為慢性帶原者,在台灣,有一半是經由母子垂直感染的途徑而感染到,另一半是6歲前,因為打針的水平感染而感染到,約25%會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非B肝帶原者:曾施打過B肝疫苗或者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但身體已將之排出體外且產生B肝表面抗體,對B肝有保護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若之前已被確認為B肝帶原者(血中表面抗原陽性╱表面抗體陰性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即使經過多年後,轉變成(血中表面抗原陰性╱表面抗體陽性),仍為B肝帶原者,務必持續追蹤。需進一步確認:如果B肝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都陰性,通常會進一步了解個案是否有打過B肝疫苗,如果有,可能是抗體已消失,建議考慮補打疫苗。如果是沒有打過疫苗的人,醫師通常建議再加驗B肝核心抗體(Anti-HBc)項目,如果陰性的話,代表身體沒有接觸過B肝病毒,也建議接種B肝疫苗。如果B肝核心抗體是陽性,代表身體其實接觸過B肝病毒,只是表面抗原和抗體目前已檢驗不到,可能原來是B肝帶原者,也可能是原曾產生之B肝抗體已消失,亦可考慮接受B肝疫苗注射。 e抗原可了解病毒活躍程度與用藥效果 對於B肝帶原者,為了更全面掌握B肝病毒在體內的狀況,醫師通常會安排第一次就診的B肝帶原者做更完整的分析,會加做B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檢測,來看體內病毒的活躍程度。若為陽性,代表體內病毒處於較活躍階段,體內病毒量會較高,肝發炎指數異常升高的機率會較高。 隨著B肝病毒在人體內的進程,血中e抗原在中年後可能逐漸轉陰,醫師會在一段時間後再檢驗一次e抗原。臨床觀察,多數帶原者以e抗原陰性居多,不論血中e抗原陽性或陰性,皆需持續定期追蹤。B肝檢驗項目總整理.B肝表面抗原(HBsAg):抽血檢查若為陽性,且持續超過6個月,則代表B肝帶原。.B肝表面抗體(Anti-HBs):若為陽性,可能是施打B肝疫苗或者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後,身體自然痊癒產生抗體。.e抗原(HBeAg):可反映B肝病毒活躍程度,陽性代表B肝病毒較為活躍、病毒量較高,也有比較高的機率肝發炎指數會上升。.B肝病毒量(HBV DNA):考量要用抗病毒藥物時,需要檢驗用藥前後的病毒量,以評估用藥成效。.B肝核心抗體(Anti-HBc):若為陽性,代表體內曾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最準確且不會變的數據。什麼是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 有B肝帶原不一定就等於有慢性B型肝炎,如果3~6個月定期追蹤,血中肝發炎指數都正常、超音波也都正常,沒有明顯纖維化,那就是健康的帶原者。但是B肝病毒在肝臟內何時要作怪無法預測,所以需透過定期追蹤來了解是否有肝炎存在,一旦肝發炎指數ALT(GPT)超出標準值上限,不論是短暫的或持續的異常升高,就表示有慢性B型肝炎,但是否要開始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仍需由醫師判斷並就健保給付條件跟病人做說明。 慢性B型肝炎的病人,若抽血結果ALT 數值超過正常上限5倍(更嚴格的標準是超過10倍),就可稱為慢性B型肝炎併急性發作,不過即使數值飆高,病人未必有症狀或不適的感覺。 有少數的急性發作患者可能會快速演變成猛爆性肝炎,一個月內ALT值上升到數十倍,也會出現黃疸、凝血功能變差等狀況,病人通常會覺得很累、食慾變差,甚至出現眼睛黃、小便變成濃茶顏色等黃疸症狀,需要盡速就醫治療,必要時甚至需換肝。 不過引起肝發炎指數異常升高的原因除了B肝病毒,還有許多可能因素,所以需透過檢驗與問診釐清真正原因。例如病人體型較為肥胖可能與脂肪肝有關,也有可能是最近服用藥物,包括中草藥、保健食品等引起。若檢驗B肝病毒量發現數值很低,就可以較為明確判斷病人此次的肝指數異常很可能不是B肝病毒所引起。 B肝帶原等於終身帶原 定期抽血+腹超 由於肝臟是否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多半需抽血才知道,等到症狀出現已經太晚了,因此掌握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者後,最重要的觀念是「B肝帶原、終身帶原」,每半年務必定期抽血檢測肝發炎指數ALT(GPT)、AST(GOT)與甲型胎兒蛋白(AFP)、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即使到老仍要維持定期追蹤的習慣。 最怕的是看到自己肝指數長期都正常或者B肝表面抗原轉為陰性甚至產生B肝表面抗體,就因此鬆懈,疏於追蹤。臨床有些個案就是認為自己已經「痊癒」了而中斷追蹤,等到出現症狀才發現已經罹患中晚期肝癌,失去了早期治療的契機。 罹患肝癌時,肝功能可能完全正常,甲型胎兒蛋白亦可能完全正常,因此定期追蹤除了抽血,務必要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 疑惑解除補給站Q:若同住家人有B肝帶原,其他家人是否要擔心會被傳染?A:B型肝炎早年以母子垂直傳染為主,血液與體液接觸也可能傳染,但不會因為同住共餐而傳染,因此同住家人有B肝帶原,會被傳染到B肝的機率相當低,但同住家人若沒有B肝表面抗體,仍建議施打B肝疫苗。台灣年輕世代大多曾施打過B肝疫苗,已有B肝表面抗體,但長大後B肝表面抗體有可能消失,雖然不代表已經沒有保護力,擔心的話建議可補打B肝疫苗。 【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102期(2023-04-07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9 醫聲.Podcast
🎧|酒後脫序是因酒精中毒?宿醉要怎麼解酒?關於喝酒的8大迷思,專業醫師解惑!
酒後脫序行為、酒駕肇事的故事層出不窮,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從醫學上來說,這些喝醉的行為就是酒精中毒的症狀;而酒精不僅傷肝又傷腦,尤其酒量越好的人越容易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症、成為酒鬼,情況嚴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以下我們整理8大喝酒相關的QA,大家喝酒前不妨多注意:Q1:酒後會吐真心話、亂性、斷片嗎?方俊凱澄清,酒精其實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少量喝會活躍血清素、多巴胺迴路,吐真心話、亂性,釋放平時被理性抑制的情感與本能的衝動,但隨著攝取更多酒精,接著運動、記憶功能被鎮定下來,喝酒者無法走直線,引發酒精性失憶症,也就是斷片,喪失酒醉至清醒期間的記憶,「從醫學上來說,這就是酒精中毒。」Q2:應酬喝酒會變胖嗎?酒精有「液體麵包」之稱,每1公克就有7大卡,與脂肪的熱量相相近,且會引發一連串身體反應,使得食慾增加、降低飽足感、脂肪堆積,尤其是讓腹部、肝臟變胖,形成「啤酒肚」和脂肪肝,所以建議民眾應盡量選擇低醣的酒,先吃蛋白質食物減緩酒精吸收,增加飽足感,最重要的是減少喝酒,「熱量不會騙人,有進去就會變胖。」Q3:社交場合中如何避免喝醉?在社交場合中,喝酒成為不可避免的事,那要如何避免喝醉?方俊凱表示,酒主要是經由胃吸收,所以應從阻斷胃吸收的方法著手,像是喝酒前,民眾可先吃油類食物墊墊胃,或吃胃乳,使其附著在胃壁黏膜上,形成保護薄膜;但喝水、牛奶的效果就有限。Q4:隔天的宿醉頭痛,有哪些解酒方法?當飲酒過量,身體無法完全代謝分解酒精,隔天就可能出現頭痛、腸胃不適、想吐等宿醉症狀,方俊凱說,為了降低酒精傷害、加速肝臟分解酒精,民眾可在喝酒前、後攝取蜆精或含有薑黃成分的物質,「日本藥妝店都有販售這些解酒品,但台灣卻不普遍,因為國人都沒有保護習慣,常常讓肝、腦壞掉。」方俊凱指出,酒精代謝會大量消耗、阻斷腸胃道吸收維生素B群,加上酒有利尿作用,讓水溶性維生素易被排出體外,其中又以維生素B1消耗最多,進而缺少合成血紅素的成分,造成貧血,讓人喝酒隔天感到疲倦,因此建議喝酒前、後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1,常常飲酒的人更應每天攝取100毫克。Q5:混酒容易醉嗎?調酒又稱雞尾酒,指的是含有酒精的混合飲料,常見的有瑪格麗特(Margarita)、莫西多(Mojito)、馬丁尼(Martini)、長島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等等,因為加入果汁、糖漿、氣泡水、果醬等,減少酒本身的味道,所以受許多女生歡迎。也會擔心混酒是否容易讓人醉?方俊凱表示,原因並非是混酒本身,而是混酒讓人無法判斷實際的酒精攝取量,且添加物讓人覺得在喝飲料,忘了調酒的基底其實是高濃度的蒸餾酒,導致無形中攝取過多酒精,「威士忌一直喝、一直喝也會醉。」Q6:喝酒睡一覺醒來就可以騎車、開車上路嗎?方俊凱說,大部分酒駕班裡的人都是喝酒睡一覺醒來就上路,但忽略了喝酒會造成肝臟發炎,難以代謝酒精,理所當然過不了酒測,「即使不容易醉,體內累積的酒精濃度仍高。」而有酗酒傾向的人代謝完酒精,會出現抖、焦慮等戒斷症狀,此時也不適合開車,若無這些戒斷症狀,代表腦內還是有酒精,因此建議,民眾喝酒完後絕對不要駕駛交通工具,2、3天後再自行上路,對自己及他人安全較有保障。Q7:為什麼有些人不容易醉?酒量越練越傷身?每個人的酒量、喝酒後果依基因而異,方俊凱解釋,肝臟分解酒精的酵素可分為乙醇脫氫酶(ADH)、乙醛脫氫酶(ALDH),前者決定酒量好壞,功能差者易感覺飄飄然,但也會出現斷片、語言失控、運動失調;後者決定器官是否受損、宿醉,功能差者易臉紅頭暈、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因此喝酒臉紅不是循環好,而是缺乏解酒酵素。」有些人會透過增加飲酒頻率、攝取量練酒量,減少酒後不適感,但方俊凱說,這只是增加身體對酒精的耐受力,酒精分解能力仍不好,「酒量好或練酒的人因為不容易醉,反而喝更多酒傷身。」根據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酒精會傷害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並會提高罹癌風險,現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Q8:飲酒上限多少?有不適合喝酒的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最好都不要喝酒。」方俊凱表示,民眾社交應酬、日常放鬆無法避免飲酒,因此衛福部今年7月公布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以10公克純乙醇為一單位酒精,男性一日最多只能攝取2單位,女性則為1單位;因女性消化酒精酵素的能力較差,故為「男:女=2:1」。以酒精濃度5%的啤酒來例,男性一天不可超過4杯、約508毫升,女性別超過2杯、約254毫升,否則容易傷身且成為酒癮者。方俊凱也提醒,罹患特異性酒精中毒症的民眾喝一點點酒,就會精神錯亂或直接醉倒,完全不適合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喝酒斷片要小心酒精成癮!馬偕醫院11月將成立台灣戒酒及酒癮防治中心方俊凱小檔案現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學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經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滾宬瑋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馬偕紀念醫院
-
2023-09-24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北市】衛教篩檢到你家 陳彥元:將持續擴大疫苗補助
臺北市地峽人稠,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許多住在沒有電梯、老舊公寓的長者外出不便,有如生活在「醫療孤島」。臺北市衛生局近年來推動「到宅服務」,深入社區提供慢性病、失智等疾病衛教及篩檢服務。明年將為國一男生免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同時研議腸病毒71型疫苗接種,並鼓勵民眾參與「健康養成記」活動,將臺北市打造成高齡及婦幼友善的健康城市。深入社區 預防慢性病、失智症等疾病「預防醫學、長期照護、疫後照顧」為市長蔣萬安上任後,於公衛醫療的重點工作。臺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近54萬人,而高齡長者為失智症高風險族群,目前與11家失智症共照中心合作進行失智症篩檢服務,截至今年7月底共篩檢6758人,由此即早發現失智症長者。依衛福部國健署規劃,今年各縣市失智症篩檢率應達到63%,而臺北市已達標為63.27%。陳彥元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深入社區的網絡,以「到宅服務」模式,提供有安寧、長照、慢性病照顧、失智症醫療等需求的市民。另也積極推動成人健檢、老人健檢、BC肝篩檢、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等服務,並設計許多獎勵措施鼓勵診所、醫院多進行篩檢,給予民眾了解自我健康的機會,如有無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等。明年起全面補助國一男施打HPV疫苗 另腸病毒疫苗有望部分補助蔣萬安市長期待臺北市是一個高齡、婦幼最友善城市。陳彥元說,全國於2018年對國中女生接種二價人類乳突病毒(HPV)公費疫苗,如今四價、九價疫苗問世,臺北市於去年9月開始施打九價公費疫苗。鑑於男生也有傳染HPV的能力,且HPV亦可能造成頭頸部腫瘤,北市明年起將推動國一男學生接種人類乳突疫苗(HPV)疫苗,市府預計編列數千萬元。陳彥元指出,目前北市國一年生約一萬多人,以接種率約8成估計,約有8000多人接種,每人接種兩劑,如果加上女生施打,可以間接保護近9成女生,遠離子宮頸癌風險,也能幫助大家預防頭頸部腫瘤。此外,目前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也持續為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10月更會有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種。另腸病毒71型疫苗方面,陳彥元說,腸病毒疫苗很特別,僅能預防71型,無法預防克沙奇等其他類型,但施打腸病毒疫苗是為預防5歲以下幼童罹患重症,因此會編列相關經費,針對弱勢家庭孩童優先補助施打。臺北市衛生局更推出「臺北健康養成記」,透過「揪團做健檢、好禮獎不完」、「健康上上籤、作伙來解籤」等活動,鼓勵民眾接受健檢且將健檢資料上傳至衛福部健保署的「健康存摺」,並完成代謝症候群風險評估等活動,就可以參與抽獎活動,同時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靈性需求不限安寧照護 將針對失智症初期患者提供更多協助最後,北市除了照顧市民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外,還兼顧心靈的靈性照顧。陳彥元說,靈性需求是種順天應人的生活哲學,許多醫院內設有簡易佛堂、禮拜堂,方便民眾尋求心靈慰藉、順勢而為,以往多是針對末期病人,但包括失智症、末期病人的家屬,當面對疾病、生病家人的焦慮、徬徨、無助,均需要更多靈性需求。目前,臺北市也針對照顧者、失智症初期患者及其照顧家屬提供靈性課程,希望提供更多的協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9-21 癌症.其他癌症
林宥嘉曝「生命中重要的人」罹胰臟癌!「癌王」一般健檢超音波難現蹤,該如何發現?
歌手林宥嘉昨(9/20)在即將舉行的小巨蛋演唱會記者會上透露,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罹患胰臟癌,讓他一度情緒陷入低潮。日前韓國「國民爺爺」邊希峰也因胰臟癌復發病逝,享壽81歲。「癌中之王」胰臟癌不但惡性度高,且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不易發現,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罹患胰臟癌的名人.資深藝人巴戈半退休後生活過得怡然自得,不料於2022年2月16日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新北議員唐慧琳2021年因胰臟癌去世,年僅49歲。.台灣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2016年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後期居家安寧,推動台灣盼能通過「安樂死」。最終在2018年6月7日於瑞士接受安樂死。.知名電視名嘴劉駿耀2018年12月7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2歲。.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於2003年發現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癌),抗癌長達8年仍不敵病魔,最終於2011年病逝。.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時尚圈「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韓「國民爺爺」、邊希峰胰臟癌復發病逝在韓國有「國民爺爺」、「國民演員」封號的邊希峰,是名導奉俊昊長期合作的固定班底,生前參與演出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順風婦產科」權伍中的爸爸、「皮諾丘」中飾演李鍾碩的養父。近年更以「駭人怪物」、「殺人回憶」在影壇大放異彩。邊希峰大半輩子都為影視奉獻,2020年獲得韓國政府頒發的文化功績勳章。媒體報導,邊希峰於2018年健康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當時決定退出專心抗癌。隔年還有上綜藝節目錄影,原本以為抗癌成功,但2019年再度復發,只好息影繼續養病,但最終仍不敵病魔,81歲胰臟癌逝。「癌中之王」胰臟癌惡性度高、難發現胰臟癌惡性度高,有「癌中之王」稱號,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罹患胰臟癌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看完整疾病百科》胰臟癌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信佑曾受訪指出,胰臟癌跟其他癌症不同,很難用「期數」來區分,通常是用能否進行手術區分,因為胰臟附近器官、血管多,如果有浸潤狀況就難做手術,若是不能做切除手術的話,存活率相當低,多不超過六個月;即使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五年的存活率有僅約兩成。胰臟癌的上腹痛 常被誤以為胃痛胰臟癌並沒有典型的症狀,症狀也要視腫瘤生長的位置,長在胰臟頭部、頸部跟發生在體部、尾部,情況不太一樣。據統計,國內六成胰臟患者腫瘤長在胰臟頭部,如壓迫膽管時,會造成患者出現背痛、胃部刺痛、黃疸等症狀。若是發生在體部、尾部,雖然通常不會出現黃疸,但因為胰臟周邊的神經傳導豐富,很常會出現腹痛的狀況,不少病人常誤以為是胃痛,值得注意常見症狀:.背痛、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黃疸: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體重大幅減輕:多數患者初期就會出現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血糖控制困難一般超音波檢查難發現胰臟癌 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胰臟癌高危險群1.糖尿病:研究顯示:新診斷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有3%有胰臟癌。2.胰臟癌家族史:家族內有兩位以上的一等親有胰臟癌。3.慢性胰臟炎4.抽菸、酗酒者5.肥胖:BMI超過30最危險6.脂肪肝:三軍總醫院根據健保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指出,有脂肪肝的病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2.63倍;普通胰臟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1至12個月,但若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僅5到6個月,幾乎只有一半。7.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具有此基因突變的人罹患胰臟癌、卵巢癌、乳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較不易發現胰臟癌,腫瘤大到可以被發現通常為時已晚。必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MRI),才能揪出癌變。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如果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3-09-07 醫療.心臟血管
胃食道逆流、肩膀痛…醫曝竟動脈硬化已非長者專屬,「這項數值」務必留意
動脈硬化已非老年人疾病,依衛福部111年統計,25至64歲的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因動脈硬化死亡率竟與65歲以上長者相近,兩者僅相差3%。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表示,111年十大死因統計,前7名就有4名與動脈硬化有關,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為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其中,國人最容易忽略高血脂的威脅。青壯年、中壯年動脈硬化 死亡率竟與65歲以上差不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舉辦動脈硬化衛教活動,黃柏勳說,就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全國18歲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另依全國20歲以上人口約1940萬人,其中約25.6%患有高血脂,人數約500萬人,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便是高血脂及其延伸的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黃柏勳指出,許多中壯年認為,「動脈硬化是長輩才會有的疾病」,事實上絕非如此,檢視各年齡層心臟疾病死亡率發現,25至64歲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其死亡率竟與65歲以上長輩激似、僅相差3%左右。且就三高診斷率觀察,糖尿病診斷率為77%、高血壓63%,但高血脂診斷率僅52%,各年齡層診斷率都偏低。在亞洲國家,台灣診斷率更低於日本80%、南韓63%。留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 「壞膽固醇」越多血管越狹窄67歲張先生數年前就知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超標,但並未正視,心想靠改變飲食習慣、運動,改善病情。但去年2月,他突然感到胸悶、左側肩膀痛,原以為是年紀大了,症狀一直沒有好轉,檢查竟發現是高血脂引起動脈硬化。張先生說,醫師發現,他的心臟三條冠狀動脈中,有一條已嚴重堵塞,僅剩下約10%可讓血液流通,一個不小心可能心肌梗塞,建議緊急手術治療。黃柏勳指出,許多動脈硬化症狀為胸悶、頭痛,但有部分病患為非典型症狀,包括胃食道逆流、肩膀痛等,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提高警覺,盡速到醫院檢查。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劉秉彥說,高血脂病人罹患心臟疾病風險為健康人的3倍,主因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低密度脂蛋白如同亂丟垃圾的壞人,會把膽固醇丟在血管壁上,隨著「垃圾」越來越多,血管便會變得越來越狹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安全數值是多少?·一般人總膽固醇值要控制到200 mg/d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130mg/d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要控制在40mg/dl以上,女性則要控制在50mg/dl以上。資料來源:國健署劉秉彥指出,血管變窄後,可以通過的血液變少,體力變差、頭暈、嗜睡等症狀會接踵而來,血管堵塞機率也會增加,且「堵哪裡,壞哪裡」,若堵塞在心臟血管,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腦內,會造成腦中風;出現在周邊動脈,則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等。除此之外,其他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黃柏勳說,為遠離高血脂,應先了解自身血脂是否正常,不論是企業健檢或政府免費健檢,以每年抽血檢查自身血脂數值的目標。若忘記自已血脂數值或控制標準,只要打開「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即可快速檢視相關數值與衛教資源。根據過往經驗,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療程展開一年後,高達三分之一的病人中斷服藥;兩年後,更有超過一半病人放棄治療。提醒民眾,若對療程有任何疑慮應與醫師配合,以享受暢心無阻的「心」健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7 醫療.消化系統
脂肪肝不理,嚴重可能變肝癌!一次了解銀髮族、上班族和青少年預防脂肪肝飲食原則
「脂肪肝」已成為新國病,國人肝癌約兩成來自脂肪肝,不可輕忽。衛福部統計,台灣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3.3%,當肝臟脂肪過多,會使肝臟細胞受損而易引起慢性發炎,恐會逐漸走向慢性肝臟疾病、肝硬化,嚴重造成肝癌。要改善脂肪肝,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最有效方式是控制飲食與運動。預防脂肪肝的飲食,不同族群也分別有其飲食方法,但共同原則是控制「脂肪、精製糖、酒精」三大目標,如果不小心攝取過量,建議加強有氧運動時間,且攝取較多的高纖蔬菜。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輕鬆消滅脂肪肝。【銀髮族】飲食調整:「選擇低脂高蛋白質、控制好油的攝取量、甜食點心不過量」針對三高族群又合併脂肪肝的銀髮族,飲食首重「體重控制」,但要避免快速減重造成肌肉量流失。飲食調整以「選擇低脂高蛋白質、控制好油的攝取量、甜食點心不過量」為重點。●銀髮族減重過程中,要避免蛋白質攝取不足或選錯部位,必須維持一餐吃兩份的量(約半個手掌大),飲食優先順序是豆>魚>蛋>肉。吃瘦肉少吃肥肉、吃肉絲少吃絞肉,三餐中有兩餐富含豆類和魚類。●降低油脂攝取也是脂肪肝的飲食重點,建議選擇植物油和堅果,但要注意勿 攝取過量,尤其堅果類每天攝取一茶匙即可。更應減少食用豬油、牛油等動物性油脂,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不少年長者會在飯後吃點甜食如麻糬、蛋糕等糕點,日積月累下糖分很容易過高,不僅影響到三高,也會加重脂肪肝。提醒嗜吃甜食的銀髮族,不要吃過量淺嘗則止,也建議可以餐後馬上吃水果,甜甜的水果降低吃甜食的欲望。【上班族】飲食調整以「酒精、下午茶、消夜」為主久坐少運動的上班族,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的熱量與食物種類,體重控制以一個月減2公斤左右為目標。飲食調整以控制「酒精、下午茶、消夜」為主。●應酬中的酒精會造成脂肪肝加劇,建議可以先從烈酒改成酒精濃度低的、多量改成少量(可先減少一半)、減少每周飲酒頻率等三方面著手。●戒吃下午茶是預防脂肪肝的好方法,但如果沒辦法戒掉,盡量選擇輕食系列下午茶,例如地瓜+茶葉蛋、雞肉生菜沙拉、優格+無油炸堅果。若有吃下午茶,晚餐記得要減量。●吃消夜是脂肪肝的大惡魔,尤其時間愈晚飢餓素更易大量分泌,提高想攝取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的欲望,所以早點睡、戒吃消夜是最好的方式。【青少年】飲食調整以「晚餐、零食、吃飯速度」為重點青少年以運動為主,每周運動要超過150分鐘,因正值發育期,不宜過度節食減肥限制熱量,飲食調整以「晚餐、零食、吃飯速度」為重點。●早餐一定要吃的豐盛營養,每天六大類食物均衡下,調整晚餐的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清燉、烤、滷、涼拌為主,降低過多油脂攝取。晚餐活動量低的青少年可以減少1/3澱粉量。●三餐正常吃,可以有一餐點心,但要避吃高油高糖零食,例如蛋糕、餅乾、糖果、油炸物、酥皮點心、含糖飲料等。尤其飯前不要攝取高油高糖的零食,避免本末倒置正餐吃不下,反而攝取不到該有的營養素,影響成長發育。●降低進食速度,慢慢吃,對需要減重的脂肪肝青少年,進餐順序可以先吃大體積低熱量的蔬菜,再吃低脂高蛋白的肉類,最後再吃高纖的澱粉。
-
2023-09-07 醫療.中醫
有脂肪肝怎麼辦?中醫師曝脂肪肝4大常見成因,枸杞、山楂...7種中藥助調理改善
相信大家一定吃過台灣著名的黑白切「粉肝」或法國大餐的「鵝肝醬」,細膩滑嫩的口感是老饕的最愛,滑嫩的口感來自於這種肝含有大量的脂肪,也就是所謂的「脂肪肝」,是人工刻意過量餵食造成的。吃太好,運動少,愛小酌~我有脂肪肝怎麼辦?肚子越來越胖的朋友們可要注意了!可能是脂肪肝的候選人!我們的脂肪肝也是自己養成的,尤其多半是吃的太好、太精緻!脂肪肝雖然常常不自覺,但是對身體來說是一種警訊,今天就從中醫的觀點深入探討一下您不可忽視的警訊~脂肪肝。什麼是脂肪肝?中醫怎麼調理保養?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這個名詞讓大家常誤以為是肝臟被一層油包裹著,其實現代醫學上對脂肪肝的定義是指肝細胞內的脂肪空泡佔據整個細胞5%以上。可怕的是,大多數脂肪肝患者通常沒有自覺症狀,只有少數人會覺得右上腹部微微疼痛或倦怠,時常是健康檢查發現的,目前脂肪肝的診斷以超音波檢查為主,若做肝組織切片可進一步對脂肪肝做準確分級,但屬侵入性,病人較難接受,肝細胞內的脂肪含量>10%是輕度,10%〜25%是中度,25%〜50%是重度。生化檢查方面,GOT/GPT數值都可能正常,也可能稍偏高,即使升高也皆在正常值上限的2-3倍。我有脂肪肝會怎麼樣?出現脂肪肝是一種身體的警訊!表示腰腹部脂肪已大量堆積,屬於中心型肥胖(蘋果型),腰腹部接近心臟,脂肪過多會引起腹壓升高,造成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影響心肺功能,以及內臟器官的供血和內分泌功能的協調;脂肪既然已經囤積在肝內,也可能貯積在心、腦血管中,發生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如冠狀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血脂代謝異常等)的危險性增高!因此,健康減重對個人健康極為重要。 造成脂肪肝的常見因素「肥胖」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尤其是現在台灣民眾強調美食主義,吃得好,吃得精緻,又吃得多,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而且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很多年輕人已經有脂肪肝。其他問題如:長期酗酒(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症、糖尿病、藥物(例如類固醇)或毒物也可能造成脂肪肝。脂肪化程度和肥胖的嚴重度成正比。故減重是最有效方法,可使肝功能恢復正常,但是過速的減重可能出現脂肪肝,造成肝門脈區的纖維化,進一步惡化成肝硬化。脂肪肝常見的體質(一)肝胃不和型.常見成因:壓力過大的上班族,為了發洩而暴飲暴食、吃宵夜,或者為了趕時間吃東西很快。.臨床症狀:右上腹悶痛,容易腹脹、打嗝、排氣,胸脇脹痛、胸悶、胃脘悶脹,頭痛、噁心感、失眠。.治療方向:疏肝理氣和胃。.調理方藥:柴胡、黃芩、白芍、枳殼、香附、川芎、甘草、半夏、生薑、茯苓。(二)肝膽濕熱型.常見成因:喜吃辛辣刺激食物、過度飲酒或愛吃冰品及生冷食物,久而久之形成濕熱體質。.臨床症狀:右上腹脹痛、肝臟腫大、脘悶、口苦口乾、易怒、小便常呈現黃色、疲倦或有噁心感、食慾不振、大便黏滯排不乾淨。.治療方向:清熱利濕。.調理方藥:栀子、黃連、茵陳蒿、決明子、車前子、荷葉、澤瀉、半夏、茯苓、薏苡仁。(三)脾虛濕盛型.常見成因:思慮過多傷脾胃,飲食不節制,愛吃冰品,或過度節食快速減重,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濕在體內聚集進而化生為痰濁,影響血液循環,久之甚至產生瘀阻,甚至出現肝功能異常升高的現象。.臨床症狀:右上腹不適、疲倦無力、頭暈、餐後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打嗝噯氣、或伴胸悶、噁心、容易水腫發胖、白帶、大便稀軟或不成形。.治療方向:健脾化濕。.調理方藥:蒼朮、白朮、黃耆、黨參、甘草、山楂、陳皮、厚朴、半夏、竹茹、茯苓。脂肪肝的治療,找出原因各個擊破除了搭配上述的中藥調理體質之外,還必須依成因的不同去改善,脂肪肝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多半也沒有顯著的症狀,但是仍要了解脂肪肝的成因,因為它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癥兆警訊。請與醫師配合查明原因,從而加以控制或治療。1.肥胖、營養過剩所引起的脂肪肝請您確實控制食量、健康減重,並養成正常生活作息,多吃清淡、少吃油膩烤炸食物、多做有氧運動,一周至少運動3天,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上,才能更有效促進脂肪代謝。2.長期酗酒所引起的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務必要戒酒!!因為肝臟長時間發炎下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可忽視。 3.高血脂、糖尿病患等代謝疾病若合併脂肪肝,則須與中西醫師配合調理,服藥控制病情,才能改善脂肪肝的情況4.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某些藥物這類情形引起的脂肪肝,需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根據身體狀況調整藥物劑量。哪些中藥材有助於調理脂肪肝?枸杞、何首烏、澤瀉、山楂、決明子、茵陳蒿、大黃等中藥都有直接或間接幫助,但需經過專業醫師評估體質是否適合服用。脂肪肝最應該拒絕的地雷食物奶茶(奶精是油和糖的組合)、炸雞、鹹酥雞、肥肉、動物內臟(鵝肝、粉肝...)、油炸食物。※本文由
-
2023-09-01 養生.保健食品瘋
最強「花青素」食物是什麼?花青素有10大好處 但吃多仍有副作用
許多保健品都標榜含有「花青素」,並指花青素具有護眼、抗氧化甚至抗癌作用。究竟花青素是什麼?花青素功效有哪些?哪些食物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會有副作用嗎?本篇一起了解。花青素是什麼?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一種屬於生物類黃酮的水溶性植物色素,存在於植物細胞的液胞中各種水溶性的紅色、藍色或紫色類黃酮色素,在不同酸鹼值的條件下,花青素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在目前已知的花青素中,以紫紅色的矢車菊色素(cyanidin)、橘紅色的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及藍紫色的飛燕草色素(delphinidin)等3種為最常見,可以使植物的花朵、果實、苞片、葉片呈現出腥紅色、粉紅色、紫色、藍色,而花青素與醣類物質以糖苷鍵結合後即為花色素苷(anthocyanins)。花青素10大功效好處適量攝取花青素有助於減少氧化反應與疾病風險。花青素功效也有越來越多實證,以下為花青素的10大好處:花青素10大好處1.降血壓:花青素可降低三酸甘油脂及壞膽固醇的水平,同時增加好膽固醇水平,有助調節血壓並防止血壓升高。2.抗發炎:花青素有助於減緩發炎反應,緩解紅、腫、熱、痛。3.抗氧化: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當自由基在體內聚集會引起氧化反應,而氧化反應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增加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4.抗癌:花青素可以對抗自由基、降低發炎反應以及阻止癌症基因變化,有助於預防腫瘤形成並阻止癌細胞擴散及繁殖。5.預防神經退化疾病:花青素可保護神經元避免受到氧化刺激、抑制神經炎症和調節細胞傳導途徑,增加流向大腦的血流量並激活控制記憶、語言和注意力的大腦區塊,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等大腦退化疾病。6.穩定血糖:研究指出,花青素可以緩解發炎反應並增加葡萄糖耐糖量,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另外,有研究發現,花青素補充劑可提高胰島素能力,進而防止血糖飆升。7.預防泌尿道發炎:花青素及前花青素的抗氧化作用,可抵抗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在尿道壁上並抑制細菌生長,降低細菌在泌尿道造成發炎機率,達到預防泌尿道感染。8.改善消化:花青素有助促進腸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腸道健康。研究發現,肥胖人士在食用花青素及少量纖維8周,腸道中的厚壁菌門及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減少達25%,而擬桿菌則大幅增加150%,厚壁菌門是有助於消化並促進吸收脂肪。9.預防脂肪肝:吃下高脂飲食後會大幅增加肝臟組織中的脂肪細胞,而花青素能降低脂肪細胞。10.有益眼睛健康:據廖偉呈藥師指出,花青素的抗氧化作用,可幫助清除自由基,減輕對眼部水晶體及視網膜的傷害、減輕初期近視發展的潛力、促進視覺敏銳度提升夜間視力以及預防因老化引發的白內障及黃斑性病變問題。花青素食物推薦雖然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花青素,但可從食物中攝取。根據Zoe保健食品營養師整理,以下12種常見含花青素食物及每100g的花青素含量: 花青素保健品怎麼挑?市面上有各式各樣標榜含有花青素的保健品,何采璇營養師建議,在挑選護眼保健品應注意以下3件事: 具科學實證之產品:留意產品或搜尋產品頁面是否有相關研究科學實證,建議可挑選成分為北歐野生種藍莓的產品,功效較有保障。 選擇複方配方:選擇含有葉黃素、花青素與維生素A的複方保健品挑,護眼效果更好。 適口性高:建議挑選味道自己喜歡的、顆粒小好吞服的產品,適口性高才有意願持續使用。Q1、花青素有副作用嗎?攝取富含花青素的天然食物是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但花青素補充劑建議應保守選擇。由於透過花青素補充劑可能會比從食物中攝取而獲得更多的多酚,根據動物研究,高劑量的多酚補充劑可能會造成腎臟損傷、甲狀腺激素分泌失調甚至導致腫瘤,且多酚補充劑有可與部分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花青素較為安全。Q2、葉黃素、蝦紅素、花青素護眼功能差異?根據廖偉呈藥師指出,葉黃素有吸收藍光及抗氧化的作用,保健品須服用至少2-4個月以上才效果;蝦紅素除了抗氧化外,可藉由改善眼睛調節力、抑制眼睛發炎、增加視網膜細微血管的血流量,達到改善眼睛酸澀疲勞及抗發炎的作用,須連續服用2-4周才有效;而花青素可改善眼睛微細血管循環,若搭配松樹皮萃取可能具有調節眼壓的效果。【參考資料】恩主公醫院、Healthline、克里夫蘭診所、國家醫學圖書館、Dr.Axe、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延伸閱讀】 血液循環不良難怪視力變差!眼科醫師:3分鐘「指甲按摩術」,改善青光眼和飛蚊症
-
2023-08-31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檸檬水要用吸管喝比較好?美白淡斑、治感冒…喝檸檬水必知4訣竅
檸檬全身都是寶,富含維生素C,熱量低又助消化,因此喝檸檬水是許多人美白淡斑、治療感冒的祕密武器。常喝檸檬水的5大功效1.美白淡斑每100克檸檬含維生素C約30毫克,雖然含量不是水果中最高的,不過,當檸檬含的檸檬酸與多酚類結合,可以達到加成作用,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抑制癌細胞生長,同時可以達到美白及淡斑、促進體內膠原蛋白的 生成。2.減少腎結石草酸鈣結石是國人最常見的腎結石原因,而腎結石的人體內檸檬酸含量普遍偏低。檸檬含有豐富的檸檬酸,在體內會與草酸競爭,和鈣結合成檸檬酸鈣,因而減少尿液中鈣的濃度,降低尿路結石泌尿道結石的機率;不過,檸檬水會利尿,所以要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才能全面性的預防泌尿道結石。3.幫助肝臟解毒檸檬酸除了有分解乳酸、消除疲勞等功用,還能預防脂肪肝合成、降低膽固醇、增加膽汁流動等好處,幫助肝腎的解毒作用。檸檬皮中的類黃酮化合物及檸檬苦素,則可以增加肝臟的解毒酵素,有助肝臟排出有毒物質,尤其是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等毒素。不過,類黃酮化合物及檸檬苦素,得以80℃以上的熱水沖泡帶皮檸檬,才能有效釋出。4.助消化、降血壓檸檬中的檸檬酸,可以刺激唾液及胃酸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及腸胃蠕動,有消除便祕、利尿等好處;檸檬水的鉀含量豐富,可以競爭體內過多的鈉離子,具有消水腫及降血壓功效。不過,有胃食道逆流、胃炎、胃潰瘍等民眾,應減少飲用檸檬水,或適量加點蜂蜜中和其酸度。5.當天然清潔劑擠乾的檸檬果肉不要丟!可以放到冰箱當除臭劑,也可直接拿來擦洗布滿油汙、黏糊糊的盤子和碗,很容易去除頑固油汙;少量沾點小蘇打粉,直接刷洗各種家用器具的表面汙漬,包括洗臉池、水槽、水管、水龍頭、燒水壺、熱水器、洗衣機等,可讓家具煥然一新。如何喝檸檬水才能不傷牙齒、不傷胃呢?正確喝檸檬水方法Q:維生素C遇高溫會流失,但檸檬皮的抗氧化成分又要高溫才能釋出,到底要喝冷的,還是熱的檸檬水?A:擠汁的檸檬汁拿來沖冷水喝,補充維生素C;剩餘的帶皮果肉集中起來泡熱水,萃取果皮上的檸檬精油、類黃酮化合物或檸檬苦素等,感冒時熱熱喝上一杯,可以幫助殺病毒、保護呼吸道。喝檸檬水的訣竅1.濃度要正確:檸檬水太濃會傷胃,太淡達不到保健功效。建議每一顆檸檬(擠汁),泡800至1000㏄白開水最剛好。2.不用塑膠瓶裝:檸檬含的檸檬酸雖是弱酸,但與檸檬皮上脂溶性植化素共同作用,會溶出塑化劑,長期飲用對人體不利。使用玻璃或陶瓷杯才正確。3.不買罐裝檸檬水:罐裝檸檬水裝填時,廠商為了防腐會進行高溫殺菌,會破壞大部分維生素C。4.用吸管喝:檸檬酸會腐蝕琺瑯質,長期喝會讓牙齒變敏感。建議可改用吸管喝,減少檸檬水碰到牙齒的機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6 養生.抗老養生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中醫推消暑氣5茶飲解熱不傷身
台灣屬海島氣候,除了炎熱外也偏濕,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濕熱是影響食慾的主因,加上部分民眾一到夏天喝冷飲、吃冰品毫無節制,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傷害脾臟,常見的表現是舌苔白膩,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他坦言,很多人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症都跟濕邪有關。懷疑身體濕氣重? 可從這些症狀明察周宗翰指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鬱,而且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及嗜甜,一旦攝取過多肥甘厚膩的食物,會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功能,當脾胃無法把這些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用的營養成分時,將變成濕邪留在體內,恐導致民眾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部油、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周宗翰進一步說明,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水液代謝與肺、脾、腎三臟腑有密切的關係,當3個臟腑運化功能失調時代謝會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其他症狀如皮膚常起濕疹、雙腿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甚至大便易黏在馬桶上,3、5張衛生紙反覆擦也擦不乾淨,也證明體內有濕氣。清除體內濕氣! 中醫推薦多吃燕麥紅豆薏米粥民眾想要去除體內濕氣,平時可食用燕麥紅豆薏米粥,周宗翰描述,其具有祛濕排毒、瘦身健脾、潤腸通便之功效,且還可改善下身浮腫肥胖問題、降血壓及血脂、去水腫、調解血糖、解毒抗癌。薏苡仁又叫薏米、薏仁,不僅為常用中藥也是民眾常吃食物,周宗翰解析,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謎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加上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常有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等情況,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食補非紅豆、薏米莫屬,而燕麥具有明確的降血脂功效,不但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還能讓臉迅速變小,也兼具讓皮膚美白水潤透亮的效果。此外,民眾夏季時如經常大量出汗、走路易喘,且到入秋後情況未改,可能是心氣虛弱,且一旦流汗過多會加重心氣消耗,引起難以緩解的疲勞!周宗翰指出,夏天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容易耗散,尤其消耗過多會使身體功能減損導致疲勞,這時若不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秋冬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養好氣、減少流汗耗損心氣,就是預防疲勞的最佳方法。周宗翰提到,有時民眾容易喘並不是肺出問題,而是心肺之氣虛弱造成,雖然心和肺共同負責全身氧氣運輸,但肺的能量來自於心,當心氣虛弱,肺的能量也會不足,因此夏天時喝「生脈飲」有助養陽,特別是容易出汗的人,在初夏時就可以開始飲用,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血鉀流失。生脈飲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3種藥,其中人參能夠補氣,麥冬和五味子則帶酸味,中醫認為酸味的藥具有收斂作用,能夠收斂汗及耗散的心氣。生脈飲▸材料:麥冬10g 五味子5g 人蔘片10g 清水適量。▸做法:將麥冬和五味子洗凈,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加足清水,蓋鍋蓋以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煮15分鐘揭蓋、關火。另外將人蔘片放入玻璃壺中,把 煮好的水倒入,蓋上壺蓋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夏日自製5款茶飲 美味又養身對於夏日沒食慾、體內濕氣重、容易疲憊者,周宗翰提供5款茶飲,民眾日常可以攝取補充營養。【第1款】山楂枸杞茶▸材料:山楂、枸杞各15克。▸做法:以沸水沖泡山楂、枸杞2小時,頻頻飲用,每日數次。▸功效: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糖和血脂,枸杞則能起到滋補肝腎、保肝降壓、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甚至具美容功效,2者沖泡同飲,男女皆宜,簡直可以說是全能的滋補茶。【第2款】竹葉薄荷茶▸材料:鮮竹葉10克,鮮薄荷葉2克,綠茶5克。▸做法:將食材以開水沖泡,隨時飲用。▸功效:具有清涼透表、解暑散熱、利尿的效果。【第3款】清暑瘦身茶▸材料:乾荷葉1錢,洛神茶 5朵,清水1000c.c.,代糖適量。▸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茶壺中,水煮開後沖入茶壺中煮5分鐘後至出味成紅色,即可加入適量代糖並飲用。▸功效:荷葉性味苦平,可清暑通氣,辟暑滌煩熱,更可沁肺悅心,加上洛神花對暑夏燥熱性的虛火上升、高血壓、全身倦怠有緩解之效,飲用後可消暑降火、提神解勞。【第4款】鳳梨冰茶▸材料:紅茶適量,鳳梨400g、冰糖(細砂糖)160g、檸檬汁20g。▸做法:將鳳梨切丁與檸檬汁、糖通通放進果汁機裡,按果醬或是濃湯模式即可,完成後用倒入密封罐中,待降溫冷藏保存(儘快食用較新鮮)。最後,再2舀適量的鳳梨淋醬加入冰紅茶即可享用。【第5款】蓮藕汁▸材料:蓮藕,冰糖▸做法:將蓮藕連皮洗淨、切段保留外皮,將蓮藕煮熟或蒸熟,就可以加水、冰糖,以果汁機打成汁。延伸閱讀:.晚上睡覺膝蓋痛醒怎麼辦?3解方助你擊退「痛風」,3類食物要慎選.痛風的人不能吃什麼?能不能吃海鮮、豆腐?低普林的這食物反而不能碰.痛風發作時該怎麼做?營養師建議做這5件事、避免4類食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3 醫療.心臟血管
三酸甘油酯是膽固醇嗎?三酸甘油酯過高原因是什麼及有哪些症狀?
三酸甘油酯是健檢報告中經常容易出現紅字的數值,事實上,身體需要一些三酸甘油酯才能保持健康。然而,血液中三酸甘油酯含量過高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兩者一樣嗎?三酸甘油脂就是脂肪肝嗎?以下為常見問題的解答。什麼是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是一種循環於血液中的脂質,被稱為脂肪。它們是身體中最常見的脂肪類型。三酸甘油酯來自食物,尤其是你吃的奶油、油脂和其他脂肪。三酸甘油酯也來自於你的體內多餘的卡路里。體內額外的熱量、酒精和糖會轉化為三酸甘油酯。你的身體將它們儲存在脂肪細胞中。當你的身體需要能量時,會釋放三酸甘油酯。適量的三酸甘油酯對於保持良好的健康是重要的。然而,血液中過高的三酸甘油酯濃度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和中風的風險。【延伸閱讀:吃什麼可降三酸甘油酯?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飲食原則:避開4禍首】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有何不同?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都是脂質,但三酸甘油酯是脂肪,膽固醇則不然。膽固醇是肝臟產生的蠟狀物質,人體用它來構建細胞壁並幫助你的神經系統,它還在消化和荷爾蒙的產生中發揮重要作用。健康的三酸甘油酯數值是多少?簡單的血液檢測可以檢查你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毫克/分升)是否屬於健康範圍。.理想值:40-149 mg/dl.臨界值:150-199 mg/dl.危險值:200-499 mg/dl.高危險值:500 mg/dl對於成年人來說,正常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應低於150 mg/dL。對於10至19歲的年輕人,三酸甘油酯的正常值應低於90 mg/dL。如果你的空腹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通常為150 mg/dl或更高,醫師可能會診斷你患有高三酸甘油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即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一種。三酸甘油酯過高會有哪些症狀?三酸甘油酯過高通常不會引起任何症狀。然而,如果你的三酸甘油酯濃度過高並且得不到治療或控制,可能會增加患冠心病和中風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臨界值高和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未經空腹測量的濃度)且長期保持高於175 mg/dL,可能會增加心臟併發症的風險。.血液三酸甘油酯非常高(超過500 mg/dL)會增加胰腺突然腫脹(稱為急性胰腺炎)的風險。非常高的濃度還會導致眼睛血管發生變化,使血管看起來與平常不同。這種情況稱為視網膜脂血症。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很高的人的背部、胸部、手臂和腿部皮膚也可能受損。.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極高(超過1500 mg/dL)可能會導致身體停止分解脂肪,這被稱為乳糜微粒血症。症狀包括短期記憶喪失、肝臟和脾臟腫脹、胃痛以及飲酒後皮膚發紅或潮紅。【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會陽痿嗎?吃降血脂藥可否改善勃起功能?】三酸甘油酯過高的原因和危險因素有哪些?某些健康狀況可能會增加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這些包括:.腎臟病.糖尿病.肝病.超重和肥胖.甲狀腺疾病當你出現以下情況時,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可能會升高:.運動量不夠.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喝太多酒一些藥物還可能提高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包括治療以下疾病的藥物:.乳癌.愛滋病病毒.高血壓(不常見,通常是輕度)有些人三酸甘油酯過高的風險可能較高,例如:.愛滋病毒感染者.患有遺傳性脂質代謝紊亂的人【延伸閱讀:做哪種運動有助降膽固醇?提高HDL和降低LDL是改善的關鍵】如何診斷三酸甘油酯是否過高?三酸甘油酯測試通常為脂質檢查的一環。脂質檢查可測量血液中的脂肪濃度,包括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需要多久進行一次血脂檢測取決於你的年齡、性別和患心臟病的風險。需要多久進行一次血脂檢測取決於你的年齡、性別和患心臟病的風險。大致上,健康成年人應每5年進行一次脂質檢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有高膽固醇家族史或其他心臟病危險因素的人可能會進行更頻繁的檢查。過高的三酸甘油酯就是脂肪肝嗎?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疾病,是由於肝臟中脂肪堆積過多引起的。健康的肝臟含有少量脂肪。當脂肪達到肝臟重量的5%到10%時,就會出現問題。脂肪肝有兩種主要形式,包括酒精誘發的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血液中脂肪含量高,尤其是三酸甘油酯有關。因此,降低三酸甘油酯即可有助逆轉非酒精性脂肪肝。怎麼降低過高的三酸甘油酯?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問題的高危人群可能需要藥物來降低三酸甘油酯。這些可能包括降膽固醇藥物,例如他汀類藥物。除了藥物之外,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有助降低三酸甘油酯,具體作法包括:.定期運動:在一週中的大部分日子裡或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身體活動。有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並增加有益膽固醇。.減少攝取糖類和精緻碳水化合物:單醣(碳水化合物),例如糖類和用麵粉或果糖製成的食物,會增加三酸甘油酯。.減輕體重:如果你有輕度到中度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應注意減少熱量攝取。多餘的熱量會轉化為三酸甘油酯並儲存為脂肪,因此減少熱量會降低三酸甘油酯。.選擇更健康的脂肪:將肉類中的飽和脂肪換成更健康的植物脂肪,如橄欖油和芥花油。嘗試將紅肉換成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肉,比如鯖魚或鮭魚,並且避免反式脂肪或含有氫化油或氫化脂肪的食物。.限制飲酒量:酒精的熱量和糖分都很高,對三酸甘油酯的影響特別大。如果你有嚴重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應避免飲酒。【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Triglycerides.NIH: High Blood Triglycerides.MedlinePlus: Triglycerides Test.Triglycerides: Why do they matter?.Cleveland Clinic: Fatty Liver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