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老人
共找到
2505
筆 文章
-
-
2022-03-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一喝水就排尿小心肺有問題!專家解析喝水原則:睡前2個小時助降血脂、防中風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是一句很經典的廣告台詞,可見喝水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醫師康涵菁分享,中醫在調理體質,講求氣血水的平衡,人體水分的代謝對於全身循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中醫觀點,肺、脾、腎三臟參與水的代謝。一喝水就排尿 中醫觀點:肺有問題比如有人一喝水沒多久就會小便,而且小便無色無味,代表這些水可能沒被身體利用,就直接排出體外了,肺主肅降,這種情況說明肺出了問題,沒有將新鮮乾淨的水布散到細胞內,西醫則認為這可能是身體的抗利尿激素不足。多喝水就水腫、頭昏、濕疹 脾虛造成濕盛還有人不敢多喝水,稍微多喝點水,全身各個部位都有點水腫的現象,這是脾的運化出了問題。脾能調節身體水分,讓水被身體充份運用,但是當脾虛則會造成濕盛,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多餘的水液堆積在全身各個部位,就會造成水腫。 腎臟過濾有問題 身體中段特別胖有的人腎臟的過濾功能出了問題,排尿量小,這類人的身體中段特別胖,由於水排不出去而運到身體中段所致,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飲水過量反造成心臟負擔 喝水應順應需求適量飲水有益健康,而一旦過量,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康涵菁中醫師指出,首先,大量飲水會直接導致體內血液容量增加,給心臟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這對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危機。中醫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張順應需求,人的年齡、體質、氣候及所處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對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體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熱,人需要多喝水。喝水的量要因人而異,健康人可通過是否有口乾舌燥、大便燥結、尿色深黃等信號來判斷。比如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說明可能水喝多了。 起床先喝500C.C.水潤腸 午休喝水改善水腫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潤腸的作用,康涵菁中醫師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午睡後,身體消耗了午餐攝入的高能量,易倦怠,在13:00~15:00之間喝一杯水,可改善水腫,提升代謝,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工作,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就會影響工作表現。 缺水血液變濃稠 可能導致心肌梗塞、中風晚飯前喝一杯水,可以通腸護胃、排腎毒,還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睡覺前2個小時喝一杯水可以養陰,防止血液黏稠、降血脂,血稠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所以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建議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
2022-03-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父母的健康不能等!做好二老健康照護比買保險好
大陸女士擇偶條件:「有車有房,父母雙亡!」台灣女士擇偶條件:「有車有房,公婆健壯!」雖是順口溜,卻也道出了兩岸文化的差異,以及現實生活中年輕人成家立業的心聲。人的繁殖方式,不像雞或鴨,小雞或小鴨由蛋中破殼而出就可以獨立覓食,不需人侍候,不需上幼稚園、不需上小學乃至更高學府,也不需花父母親的存款,母親身材也不會因懷孕生子而受影響。在人類繁殖模式及客觀環境不可能改變的條件之下,讓年輕人可以順利成家立業,然後生生不息傳宗接代是現代社會中重要的課題。父母或公婆健在,可幫年輕人帶小孩,是年輕夫婦最大的福報,但總有一天父母會逐漸老去,健康逐漸出現警訊,因此聰明的子女就應該未雨綢繆將他們的健康好好列管,否則等到有症狀出來才帶他們去求醫,此時花費的心力就難估計了。人到了五、六十歲以後,會逐漸出現一些慢性病,大都與上一代遺傳有關,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大都在此時發病,如果有了這些慢性病不及時控制,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之後,可能會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疾病,甚至變成植物人或半身不遂或坐輪椅或臥床不起,此時就需要極大的人力來協助,甚至可能因為子女遠走高飛在異鄉,或久病無孝子,老父老母在安養院或在醫院中由外勞照顧,苟延殘喘,度過餘生。中年以上另一危機是許多癌症慢慢浮出水面,例如老爸老媽如果有B、C肝未定期追蹤,就可能有一天長了肝癌而不自知,等到症狀明顯才求醫就後悔莫及。近年來,大腸癌發生率逐年爬升,老人家又常便祕,因此容易以為症狀是理所當然,而錯過了治療的契機。此外,近年的新興國病──肺癌,來無影去無蹤,如果有肺癌家族史或抽菸史,也最好安排他們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除了定期幫父母安排抽血、驗尿、驗血糖、血中癌症標記、血球指數,也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可以檢查一下肝臟、腎臟、胰臟、膽囊是否有異常。定期做胸部X光、心電圖,看心臟好不好,動脈硬化厲不厲害,都是保健的基本功。總之,花一點心力幫老爸老媽做好健康照護,其效益一定比買保險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要平時幫老爸老媽及早做健康防護的金鐘罩,定期檢查,年輕的一輩才能好好奮鬥,不會有後顧之憂,將來也才不會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3-12 癌症.其他癌症
台語歌手疑骨髓瘤離世 典型4大症狀勿輕忽
台語男歌手葉勝欽傳罹患骨髓瘤,上月底不敵病魔辭世,享年47歲。醫師指出,骨髓瘤有典型四大症狀「CRAB」,包括高血鈣、腎衰竭、貧血及骨骼病灶,雖症狀不典型、難以及早發現,但現今有藥物可治療,延長存活率也提高,呼籲民眾勿輕忽症狀表現。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林建嶔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疾病,從骨髓增生,屬後天偶發性的基因突變,因血球不斷分裂、製造過程中,偶爾會出現變異,若生長在重要部位,且身體無法清除、代謝,恐導致病灶出現。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游介宇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基因變異,產生癌細胞,與遺傳無關,但不排除與有機溶劑、PM2.5或農藥殘留、自然輻射等周遭物質有關,但之間關聯性尚待確認,能確定的是,老化是導致基因突變的因素之一。骨髓瘤典型四大症狀骨髓瘤典型四大症狀「CRAB」,包括「C」Hypercalcemia(高血鈣)、「R」Renal failure(腎衰竭)、「A」Anemia(貧血)、「B」Bone lesions(骨骼病灶)。疾病多好發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30至40歲年輕族也不算少見。相較其他癌症,多發性骨髓瘤並無明確分期別,林建嶔表示,主要透過抽血數據判斷嚴重程度,屬於病程發展較慢的疾病,且加上症狀輕微、不典型,且無腫塊,許多患者以為是骨科問題,後來才轉到血液科,此疾病普遍延遲1至3年確診。游介宇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會導致骨病變、骨折,臨床上症狀通常不典型,除非臨床醫師進一步做免疫球蛋白、骨髓抽血診斷等,近年各科醫師也有越加了解趨勢,發病到診斷時間也慢慢縮短,存活率也較有機會提升。確診後經過治療,存活率多半可達5年以上林建嶔表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以藥物為主,包括標靶藥物、類固醇等,不太需要做化療,確診後經過治療,存活率多半可達5年以上。游介宇表示,相較早期健保無給付標靶藥物,僅能用化療或幾種標靶藥,平均存活2至3年,現在許多標靶藥物健保給付,大幅提升存活率,且藥物副作用不大,可長期使用。多發性骨髓瘤屬於全身系統性疾病,游介宇表示,大多不用放射線治療,但如果骨頭疼痛或局部病灶,例如某些部位因腫瘤,導致骨頭快斷裂,可經過影像照射,針對疼痛、快骨折部位,進行預防性放射線處理,將腫瘤縮小避免壓迫。70歲以下患者或體力較好的長輩,也可用自體移植手術。林建嶔指出,自體移植是單次高劑量化療,術前先收集患者自身的幹細胞,並以高劑量化療方式,殺死體內癌細胞,再將先前取出的幹細胞回輸到體內,約10天內骨髓可慢慢長出,後續以標靶藥物維持即可。多發性骨髓瘤雖可治療,但無法「痊癒」林建嶔表示,不論是自體移植或標靶藥物控制,都無法將體內骨髓瘤清除乾淨,仍有復發可能性,但臨床統計,老人家即便有多發性骨髓瘤,但多能維持生活品質,死因多半是心血管疾病。游介宇說,此癌症可能復發,但穩定控制住,可與體內殘留癌細胞和平共存。林建嶔說,多發性骨髓瘤早期不容易確診,許多人因骨折、坐輪椅,甚至洗腎後才確診,雖用藥物治療可以改善,但腎功能或行動能力可能難以恢復,建議民眾若有上述四種異狀,應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
2022-03-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至12歲施打無下文 專家憂心
國內新冠疫苗覆蓋率朝長者催打,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未規畫十二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專家憂心,未來邊境解封,病毒對於兒童而言,將首波受到衝擊,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多次表示,目前仍等待藥廠送件,且專家會議討論也未獲共識,也讓幼童施打再度落空。美國在去年十一月開放五到十二歲孩童接種BNT疫苗,隨後歐洲等國家也跟進施打,但台灣至今仍舉棋不定。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台灣相比美國的染疫狀況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讓十二歲以下孩童接種疫苗是否利大於弊很難判斷,要麻煩專家傷腦筋。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目前國內僅BNT疫苗的適應症已下修至五至十二歲,而莫德納疫苗還在等送件至食藥署,但家長擔心mRNA疫苗有心肌炎風險,因此還需要專家會議進行討論獲共識才能施打。但據悉,目前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未正式針對此議題討論。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邱南昌表示,「現在兒童施打疫苗是為了防止加重老人重症」。但顧忌兒童染疫後的重症風險較老年人低,採取先催打長者,忽略兒童施打的必要,認為對於青少年及兒童施打的考量過於嚴苛。
-
2022-03-10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這些技巧助你促進消化又能瘦肚,輕鬆解決肥胖問題
你是否也覺得明明已經少吃多動,卻還是瘦不下來嗎?小心用錯方法增加復胖危機又傷身!營養師分享「長壽飲食法」,教你利用喝低熱量的蔬果汁、少量的正餐,加上規律的運動,不碰糖類、酒及辛辣食物,達到快速瘦身目的📢除了「長壽飲食法」再教你6招,改善雕塑曲線|調整均衡飲食|舒緩焦慮情緒!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健康瘦身妙招。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意想不到!專家傳授這些技巧讓你輕鬆擁有好身材「減肥好難~」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聲,尤其工作後身材越來越容易走樣,長時間久坐、沒時間運動,小腹凸、游泳圈、蝴蝶袖樣樣來,陷入減肥的無限輪迴,但明明已經少吃多動,卻還是瘦不下來,為什麼總是如此呢?快跟著專家學習這些技巧,助你促進消化又能瘦肚,輕鬆解決肥胖問題。【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3 個自主運動(暢通氣血、提升免疫力,鍛鍊理想體態)。✅ 進行 1 個健腦活動(多與人互動、多動腦,幫助活化大腦,預防腦力下降)。✅ 閱讀 4 篇健康知識(健康飲食讓血糖控制平穩,抗發炎,還能降血壓)。★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運動】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中醫健身-八段錦基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 林宏恩⏰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預防大腦退化,堅持這4個生活習慣,遠離失智老了就會不靈光?研究證實,若堅持對大腦與身體都好的4項「多方位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延緩或改善已經退化的身體或頭腦功能,快跟著專家了解如何將習慣入生活,預防腦退化,從現在開始!👉《點此看全文》減重也能改善腦功能?原來「這些改變」能延緩腦部與身體機能退化⏰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熟齡減重該怎麼做? 營養師傳授「長壽減重法」,掌握4原則瘦身並不難!減肥的方式相當多,如何不為難自己,又能達到減肥的目的,讓生活趨向更健康、更快樂?建議減重可掌握4原則(低醣飲食 / 避免精製糖等加工品 / 水果不可以吃到飽 / 規律運動),從飲食和運動下手,而各原則也都有該注意的細項,快跟著專家了解如何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不再復胖!👉《點此看全文》減肥計算熱量迷思!營養師教減肥時該吃的食物,讓你不再瘦不下來⏰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促進消化又能瘦肚 陳淑麗教你2招瑜伽:資深藝人 陳淑麗⏰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與家人談天⏰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吃到足夠營養素、血糖控制平穩 專家揭CP值最高的健康飲食方式一天24小時,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投入工作,被工作纏身的社畜,幾乎沒有時間照料自己的健康,三餐時常有一餐沒一餐,飲食均衡更是難以兼顧。北醫附醫營養師、運動教練皆建議CP值最高的健康飲食方式「先吃菜、肉,再吃飯」,不僅能吃到足夠的營養素,也能減少澱粉攝取,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點此看全文》醫師推薦每週喝「這杯茶」,緩解現代人常常用腦過度,達到補氣、提升免疫力!⏰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運動後馬上沖冷水澡?心臟科醫師:身體吃不消運動後習慣馬上沖個冷水澡嗎?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宏一建議,運動後不要立刻洗澡,因為此時身體處於興奮狀態,洗冷水澡會讓擴張的血管急速收縮,血壓上升、洗熱水澡會讓體熱無法下降,血管持續舒張,血壓過低,運動再加上洗熱水澡大量流汗使體內水分不足,這些都造成身體不適。👉《點此看全文》洗澡時千萬別戴「這商品」,恐造成細菌入侵雙眼!⏰ 20:00-21:00 【運動】一夜好眠放鬆舒緩-舒眠瑜珈幫助入眠:運動專家 白芳齊⏰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
-
2022-03-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三高沒控好恐釀第四高「高腎壓」,甚至洗腎!血壓新標準改用「居家血壓」
國內近十萬洗腎人口,成年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達12%,卻有九成的腎臟病患者不自知。醫師提醒,「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是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若沒適當控制,恐釀「高腎壓」第四高,損害腎功能甚至洗腎,呼籲民眾定期驗尿、驗血,監控腎功能。高血壓會影響腎臟病,不同以往用「門診血壓」做診斷及治療標準,今年五月台灣領先全球,改用「居家血壓」列入診斷,除了增加居家血壓數據,也將血壓標準改為130/80mmHg。據調查,患有三高的民眾,五年內罹患腎臟病機率,是非三高患者的一至二倍。除了三高,慢性腎臟病常見風險因子還包括過重、肥胖、腰圍過粗等。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表示,腎臟負責代謝,當大量血液通過腎臟,血管內壓力上升,導致腎壓(腎絲球內壓)過高,若三高控制不佳,恐加重腎臟負荷。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吳麥斯比喻腎臟是「汙水處理廠」,汙水過量、含太多廢物導致故障,釀成高腎壓。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林先生12年前因疲憊、有泡泡尿,健檢才確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當時腎絲球數量不斷下降,配合治療才延緩腎功能惡化。糖尿病學會理事長理事長黃建寧表示,「高腎壓」會影響腎絲球過濾率,因壓力過高、腎絲球「破洞」,導致許多尿蛋白跑進尿液中,加速腎衰竭,甚至引起胰島素阻抗,導致心臟衰竭等。台灣高血壓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委鄭浩民表示,腎絲球過濾率會隨年齡和高血壓加速衰退,控制血壓也能減緩心衰竭。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驗尿、驗血可檢驗腎功能,政府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可及早察覺慢性腎臟病及三高。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詹鼎正指出,老人家腎功能差,都怕洗腎,只要三高控制好,無需過度擔憂。
-
2022-03-0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3高以外還有第4高 「慢性腎臟病」不控制恐淪洗腎族
台灣洗腎人口近10萬人,據統計,台灣每8位成人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達12%,卻有超過9成的腎臟病患者不自知。醫師提醒,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若沒有適時控制與治療,恐導致「高腎壓」損害腎臟、影響腎功能甚至洗腎,應定期驗尿、驗血,監控腎功能。慢性腎臟病常見風險因子,包括過重、肥胖、腰圍過粗、血壓、血糖或血脂過高等。根據國健署統計,40歲以上民眾近2成、約195萬人腎功能異常,血糖過高者更高達3成。根據三高調查,有三高的民眾5年內罹患腎臟病機率,是非三高患者的1至2倍。另外,19歲以上腎臟病患者,比起非罹患三高的腎臟病患,盛行率多達3至4倍。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表示,慢性腎臟病容易伴隨許多併發症,需留意第四高「腎高壓」,當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腎臟代謝功能負荷加重,恐導致腎壓過高,造成腎損傷。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吳麥斯比喻,腎臟如同「環保局污水處理廠」,若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物,導致污水處理廠故障,就會出現「高腎壓」。尤其慢性腎臟病症狀起初多不明顯,民眾對於疾病知識不足,等到第1、2期慢性腎臟病時,出現蛋白尿等才知,若早期發現、控制,仍有機會逆轉。像是病患林先生,12年前突然感到疲憊、有泡泡尿,到雙和醫院進行健檢,才發現是慢性腎臟病第3期,醫師當時警告他已是初期腎臟病,腎絲球數量不斷下降,他配合醫囑治療,調整生活型態,後續恢復良好,順利延緩腎功能惡化。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糖尿病患者中有3成是慢性腎臟病,其中45至48%的洗腎患者有高血糖問題。「高腎壓」會影響腎絲球過濾率(GFR),若腎絲球「破洞」,更多的尿蛋白溢出跑到尿裡,恐加速腎衰竭,甚至引起胰島素阻抗,導致心臟衰竭等。台灣高血壓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委鄭浩民表示,腎絲球過濾率可反應腎功能,會隨老化而衰退,正常人每年會減少0.8至1.0ml/min/1.73m2,高血壓患者每年恐減少5ml/min/1.73m2,衰退速度更快,若腎絲球過濾率每分鐘低於60cc恐需洗腎,可控制血壓恢復正常標準。鄭浩民指出,據統計,腎臟病患血壓控制在120/80mmHg內,可減緩25%心衰竭發生機率。今年5月台灣高血壓學會將正式下修高血壓標準至130/80mmHg,且將居家血壓標準「722」作為臨床檢驗標準,包括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量1次、每次量2遍間隔2分鐘取平均值。另也可遵照高血壓治療指引的「S-ABCDE原則」,包括低鹽、減酒、減重、戒菸、飲食調整、運動,控制血壓預防慢性病。我國人口逐漸老化,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詹鼎正指出,老年人腎功能較差,更擔心要「洗腎」,不敢吃鹽、吃蛋白質,導致身體更加虛弱。他提醒,必要維生素仍需攝取,就算檢驗出慢性腎臟病第3期,只要將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無需過度擔心。根據統計,老人死亡率最低族群,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27至30,因此不建議老人家過瘦。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驗尿及抽血檢查是判斷腎臟健康的重要治標,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利國人及早察覺慢性腎臟病及三高。國內現有227家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表示,第一線家庭醫師是最快可發現民眾腎功能異常,包括三高控制,不過度吃蛋白質及非類固醇的止痛藥還有來路不明的中藥等,避免加劇腎功能異常。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現在是多重慢性病時代,期盼今年有更多基層院所加入守護行列。
-
2022-03-09 該看哪科.皮膚
老人臭不只是衛生問題 醫提醒當心五臟六腑出毛病
● 身上飄出老人臭,不只是衛生問題,要注意是否為疾病引起● 男性皮脂分泌較多,比女性更容易有老人臭● 預防老人臭,除了處理內在疾病,外在個人衛生習慣格外重要不少人上了年紀後,身上會飄出一陣陣的「老人臭」,又稱「加齡臭」。醫師指出,長者發生老人臭,常因個人衛生、愛吃肉等飲食習慣所致,更應提高警覺,注意是否為疾病引起,除了要解決臭味問題,亦可提前找出體內毛病。皮脂腺功能退化 易有異味一般人40、50歲後皮脂腺功能逐漸退化,油脂分泌不平均,像四肢、身體的皮膚出油量少,但腋下、胯下、臉部、額頭、頭皮、耳後、胸前等部位皮脂腺分泌旺盛,經氧化後形成「2-壬烯醛」化合物,若與汗水、表面汙垢等分泌物結合,就會產生類似酸味、油味,因此,老人身上容易產生異味。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老人因新陳代謝機能退化,較年輕人更怕冷,時常穿戴帽子、襪子禦寒,因此,腳趾、頭皮容易有異味飄出。尤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散發老人臭,除了皮脂分泌較多、沒那麼愛洗澡,男性又習慣梳油頭,抹油膏在頭上,若沒有清潔乾淨,很容易產生油耗味。《黃帝內經》提到五臟應七竅,代表肝、心、脾、肺、腎等五臟若有疾病,往往會從目、鼻、口、耳等七竅反映出來。趙昭明說,異味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氣味除了從泌尿系統、也會從汗腺排出,但若過去身上都沒有出現老人臭,這陣子卻突然飄出異味,就要注意體內五臟六腑是否罹患疾病。有阿摩尼亞味 要留意肝腎趙昭明指出,若老人家有慢性腎衰竭、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會讓異味感更重。如果有口臭、酸敗味,可能是腸胃、食道或糖尿病問題,若是阿摩尼亞(氨)味,就要注意肝腎等健康狀況。此外,失智症長輩也可能有老人臭問題,家屬需注意其身體機能是否持續退化,或有身心精神問題。飲食清淡多運動 做好清潔國外學者發現,老人臭不僅是表面異味,更要全方位關注健康問題。趙昭明表示,若要預防老人臭,除了處理內在疾病,外在的個人衛生習慣格外重要,包括勤換衣物、刷牙避免口中生菌,也要注意清淡飲食,少吃蒜、辣等重口味及過多紅肉,可多攝取蔬菜、水果及魚肉、雞肉或海鮮等,更要多運動增加新陳代謝。老人家做好清潔最重要。上了年紀後,皮膚除了油脂減少,表皮層變薄,洗澡後容易乾癢,導致許多長輩不愛洗澡。趙昭明建議,老人家的洗澡水溫不宜過高,可用保濕性沐浴乳清潔,若只是用清水擦洗,無法去除表面油脂,洗不乾淨導致異味殘留。老人家最好不要用肥皂洗澡,因皮膚屬於弱酸性,可選用和皮膚PH值接近的溫和沐浴乳較佳,洗澡後要盡快將水擦乾,塗抹乳液。體香劑除臭 可能反生異味趙昭明表示,有些民眾習慣噴體香劑、止汗劑、除臭劑等去除身上異味,老人家則不建議使用,因老人家出汗量少,若使用體香劑在老人身上,可能會與分泌物相互結合產生異味,其添加化學香料也可能引起過敏。
-
2022-03-09 養生.人生智慧
在人生轉彎處,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日本的地方阿嬤與貓,成為拯救小漁村滅絕的功臣
日本高知縣西部有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矢井賀,人口只有兩百二十八人,當中約六成居民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但是,這個原本死氣沉沉的漁村,因為一個單身中年女子的出現,有了新的轉機。 住在東京的井川愛,今年四十二歲,從小由阿嬤帶大,出社會之後,她擔任過 OL 以及婚禮主持人等工作。 三十八歲那一年,她因身體過勞而病倒了。療養期間,她反覆思考沉澱這些年來的生活,下定決心離開步調繁忙的東京。二○一六年秋天,她帶著自己的愛貓 Orca 搬到了矢井賀這個安靜的小漁港。 為了愛貓健康 搬家至漁村自製鮮魚健康小點心井川愛會想到搬到高知,跟她所養的貓 Orca 有關係。有一天 Orca 被檢查出患有糖尿病,醫生告訴井川愛必須調整 Orca 的飲食,但是 Orca 在生病之前吃的都是高卡路里的飼料,對於井川 愛準備的健康食物一點都提不起食慾來,最後甚至因此造成血糖過低,差點送掉了小命。經過這件事之後,井川愛決定自己製作 Orca 愛吃的健康小點心。知矢井賀這裡有美麗的大海,她所嚮往的優閒自在生活,還可以買到便宜的鮮魚給 Orca 吃。 以往有些捕獲之後因為損傷或是魚腥味過重而被市場退貨的鮮魚,漁夫都會從船艙中清出來後丟掉。當井川愛告訴這些漁夫們,她要買下這些被當成垃圾丟棄的漁貨時,許多漁夫都半信半疑。 井川從漁港買回這些魚貨後回家加工,從切塊、烘烤到包裝,每包大約十公克的貓咪天然零食「烤鮮魚」就這樣完成了。Orca 當然是這些烤鮮魚究竟能不能過關的最佳品管,經過反覆的測試,總算調整到了 Orca 可以接受的口味。接著井川愛嘗試著透過網路販售這些天然貓食, 沒想到意外地獲得不錯的回響。這時候她才發現自己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那些漁村裡的阿嬤就成了最好的幫手。以後,只要確定漁船準備進港,她就會打電話給阿嬤們,問她們有沒有空過來幫忙。 善用老人力,解除滅絕危機 井川愛的地方新創事業 Yaika Factory 就在這群從七十四歲到八十五歲的阿嬤們支持下誕生了。 但是,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並不順利,許多鄰居都覺得井川愛想把矢井賀變成另一個貓島,對她沒什麼好臉色,井川愛只好挨家挨戶地逐一溝通說明。 在井川愛的計畫裡,透過向漁民們購買準備丟棄的魚貨,不僅可以增加漁夫們的收入,善用漁村閒置的人力製作烤鮮魚零食,讓年紀大的老人家們有個一邊工作一邊聊天,並且賺點零用錢的管道,可說一舉兩得。而在銷售通路上,井川愛也花了一些巧思,她在網路上集單之後,固定出貨給幾間簽約的貓咖啡中途之家,請消費者到指定的地點取貨。目的是讓愛貓族能夠跟貓咖啡中途之家有更緊密的互動。 在她鍥而不捨的奔走下,總算讓矢井賀的當地居民們知道,這個「漁港的貓與阿嬤計畫」對於 整個漁村的未來發展是大有幫助的。現在 Yaika Factory 的烤鮮魚販售所得,都會捐出一定比例給貓咪中途之家等組織。井川愛的這項計畫不但活化了當地的勞動力以及地方經濟,同時也替保護貓咪不被人們無情地撲殺,提供了一筆長期支援的經費,形成正向的循環。【延伸閱讀:離婚不是悲傷的終點,是追尋幸福的開始!「家政婦」隱忍30年終離婚,流淚月餘後重啟新人生】
-
2022-03-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以病人為中心?——「病人自主」與「醫療專業」的拉鋸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病人的感受、醫者的立場以及醫療費用的考量」,首先由一位剛畢業的醫師寫出他與醫學生在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裡,對一位慮病症病人罔顧醫師的專業意見,執意要求更多的實驗室檢查,以探討「病人自主」與「醫療專業」的拉鋸;照顧這位病人的資深主治醫師語重深長,提醒習醫者謹記以同理心對待病人的感受;最後健保署署長指出不必要的就醫行為會影響醫療體系的健康運作,呼籲民眾正確的就醫態度是健保永續的基石。診間裡,主治醫師留下我先獨自為這位六十歲的女士做初步診察,此時她冷不防地拿出了一張由另外一位醫師所開、下週預排的自費檢驗單,上頭幾乎囊括了已知的各項癌指數,還湊上我耳邊說:「我知道那些大醫師之間彼此都是好朋友,不會願意跟我講真話,年輕人你幫我看看,這張檢查單有沒有漏開的項目呢?」當下的我十分吃驚,一時不知如何應對。「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是近年來醫界的主流,其實這本就應當是醫療的職責所在,經由醫界與公眾們在多年的檢討與反思後,進一步被訂定追求目標與推廣。這項理念強調我們作為醫療方,應當深入了解與尊重病人的背景環境、價值喜好以及特殊需求後,達成醫病共享決策。不過,在病人的要求與醫者的專業判斷有著巨大扞格時,究竟怎麼樣的做法,才能夠符合病人最佳的利益而達到雙贏的溝通呢?經過兩個月在外院受訓,十一月時我正式在此醫院履新,是我步入職場後以新身分首次跟診,不同於學生時代的教學門診著重在病史、理學檢查等基本功,真實的門診,形形色色的病人,情緒的安撫同理、要求的應對得宜、資源的有效把關與法規的權衡進退……必須面對的是全人的課題。當時負責訓練我的整形外科陳醫師,在門診時經常給予我第一線為病人診察的機會,而在第二週時,就遇上這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經歷。這位看診的女士在八個月前、約莫年初的時候,在另一家醫院被診斷右手掌背鱗狀細胞癌動過病灶切除手術,三個月後因為懷疑復發,轉而來我們醫院接受陳醫師施行手術化驗,結果為良性,全身性的影像與病理檢查也排除了轉移與復發的證據,之後她就拒絕繼續回診接受追蹤;這段期間,她陸續因為擔心其他惡性疾病,例如口腔癌、甲狀腺癌、乳癌等等,而到不同科別的門診看病,但在經過檢查後都排除了惡性的可能。預先回顧病歷過後的我十分好奇她過了大半年後回診的目的。她的主訴是右側頸部與腋下的腫脹感,並自訴擔心皮膚癌復發與淋巴轉移;但在經過初步診視後,病人兩側頸部與腋下對稱、沒有水腫或可觸摸腫塊,肩頸手臂的活動也無任何受限。在醫學統計上,皮膚鱗狀細胞癌發生淋巴轉移的機率微乎其微,我詳實的向病人說明診視結果以及相關醫學根據,卻平復不了她的不安,認為自己生活習慣良好卻得到這種少見的癌症,是因為自己體質易於罹癌的緣故;她跟我回顧起年初時發現皮膚癌的歷程,對於自己及早發現異常,在發於至微之時早謀於醫,感到相當自豪;在敘述的過程中她也反覆地指出身上其他部位的懷疑病灶,初步診視判斷都是良性老人斑與櫻桃血管瘤。我對病人的機警表示同意與讚賞,同時思索如何說明才能讓她可以接受現在的狀態不必過於擔心,她突然拿出他處開立的預排自費檢驗單,單上臚列CA-153、CEA、CA199……各種癌症指數可說是應有盡有,她要求我逐一解釋各項指數所偵測的癌症,並且質疑一定還有疏漏甚或錯誤的項目希望我幫她找出來。腫瘤指數在醫學實務上主要用於確診病人治療後的追蹤指標,不是診斷工具,更不會是近似於健康檢查的項目;當下的我可以想像前一位醫師是如何被這位病人百般拗不過,才無奈的在病人強烈要求且願意自費之下開出這張檢驗單。我秉持著耐心持續向她說明腫瘤指數的正確應用時,陳醫師這時回到診間接手拯救我這隻菜鳥。陳醫師再次就腫瘤指數的應用作解釋,並且說明基於不了解她在別的門診看診的實際情形,我們不能隨意幫另一位醫師說明其處置的目的,遑論指出錯漏,她對此不置可否。而對於她提出的其他疑似病灶,陳醫師則建議持續觀察即可,但位於後背的兩處斑塊因視線難以觸及,可以安排局部麻醉的小手術切除化驗,病人最後接受了這項建議。下診後,我查閱了慮病症有關的資料,根據DSM-5的診斷準則,這位病人有諸多相符之處,對於這類型的病人,文獻中強調應讓病人感受到他們的焦慮被我們所認同與體會、建立足夠的信任、確實安排追蹤處置,以及於必要時轉介相關專科醫師,因此我認為,在病人要求且願意自費做檢驗的狀況下,先順從病人要求,在取得正常的結果之後,順勢安撫病人的焦慮情緒是個可行的做法。但若要回歸到健保給付,我們還是要謹慎審酌檢查之必要性,為公共醫療資源把關。我將此次的案例提報到由賴教授主持、且有醫學生參與的醫學人文討論,針對我的淺見,第一輪的討論中大家也覺得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但幾經激盪與沉澱,學弟妹們陸續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首先有位成大學弟提出,以把關醫療資源為出發點,有健保或者自費的分別嗎?在病人要求自費做專業判斷上非必要的檢查時,明知該檢查對我們診斷或後續治療是沒有幫助的無謂消耗,難道還是得順從病人予取予求、有錢最大?就算病人願意自費不用顧慮健保核刪,若是換位思考,當自己是病人或家屬,難道不會盡力溝通說明檢查的成本效益,避免多餘的開銷?秉持專業應當一視同仁!在當時與我一同跟診的陽明學妹則回憶,那位病人對於自我及早發現疾病相當驕傲,表現出來的態度像是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已經有先入為主的定見,她來求醫的目的,很大的可能是尋求醫師的認同、檢查結果合乎她的判斷,讓她更加篤定自己堅持的想法。一位成大學妹在聽完分享後則認為,既然病人是為了尋求認同,我們順應了病人的要求做了過度的檢查,就算取得正常的結果,病人是否會覺得自己的「信念」受到挑戰,反而為了捍衛信念而更強硬的要求其他進一步的檢查,直到檢查結果有異常證實她的信念為止,而這個過程中是否因為我們已經答應她做檢查起了個頭,若要中斷這可能無止盡的醫療消耗,反而進退失據?另一位陽明的學弟進而也發現我這個看法的兩難,今天順應病人做自費檢查,乃是因為我們在醫療判斷上有信心她無異常,但是腫瘤指數本來就不是高特異性的診斷工具,造成它的升高可能有很多的干擾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它不能作為診斷工具而是用於後續追蹤的原因,如若因為不相干的因素,在檢驗結果發現異常,我們豈不更難向病人做圓滿的解釋?致使病人更加認定自己有其猜測的嚴重疾病而「乘勝追擊」地要求更多進階的無謂處置?在與這群優秀且思考活潑的學弟妹們集思廣益之下,我們發現若順應病人的要求,非但幫助病人平復慮病問題的可行性值得商榷,更可能使問題益形擴大、適得其反;從更高的層次來看,檢查處置的安排也不應因為選擇健保與自費而有不同的考量,應當根據我們的專業從一而論。與會的王教授是身心科的專家,他的看法是慮病問題的解決根本還是在於建立醫病間的信任關係!適當的談話技巧、同理病人的焦慮,讓病人感受到我們認同她的看法,雖不濫用非必須的醫療資源,但定期的回診安排與合理的檢查處置,可以使病人相信我們有將心比心地重視她的不安,進而願意接納我們專業的意見,甚至在必要時,委婉的轉介身心科醫師釐清慮病症並給予合適的治療。對於慮病者適當的溝通方式,亦是一門需要藉由經驗累積用心琢磨的課題!門診遇到的這位女士,就很難找到彼此的交集,病人本身相當堅持自己的意見,我們本著醫療專業又礙難完全配合,她若得不到真正令她滿意的答案,儘管表面上同意接受我們的意見,步出診間之後,也許她將帶著相同的問題到另一位醫師的門診插卡。在門診當下,陳醫師針對她擔心的皮膚病灶安排手術,對病人傷害極小外,病灶也確實需切除化驗才能獲得最肯定的診斷,或許可以期待在後續處置與追蹤中的一來一往之間,建立長期醫病信任,不啻為改善慮病的切入點。「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雖然尊重病患的自主性,但並非對病人的主張照單全收,做為醫者,設身處地的提供資訊,引導病人做出最適當的決定,我們在此間仍有一定的能力與責任,縱使可能最終在病人堅持下,我們不得不為了避免衝突,以不造成生命健康侵害為原則做出讓步,但求自身盡力為病人著想重視,而非僅是當作偶發的難題打發過去。只要用心假以時日,面對有慮病情形的病人總會更有智慧與方法。
-
2022-03-0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逾86萬人患膝關節炎 忍痛少動生活品質恐打折
全台每年逾86萬人因膝關節炎就醫,疼痛時連走路都成問題。醫師提醒,膝關節保養與治療方式多,減重、練肌力、服藥或手術都可改善,若忍痛不治療恐退化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有「換膝權威」稱號的郵政醫院院長陳健煜,以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部長黃炫迪,今天出席「膝關節置換新趨勢」記者會,分享民眾對於膝關節保健、治療建議與迷思。陳健煜提到,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有逾86萬人因膝關節炎就醫,另每年也有近3萬人置換全膝關節。不少人膝蓋痛就想要手術,甚至認為手術能一勞永逸。陳健煜表示,事實上膝關節炎治療方式多元,多半會先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或注射葡萄糖、玻尿酸、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保守治療,若未見效才會評估手術。黃炫迪說明,膝關節炎症狀以疼痛占最大宗,其次依序為痠軟無力、僵硬、腫脹、關節變形等。有老人家害怕換膝手術,忍痛忍到無法走路,失去活動能力,連帶影響心肺與代謝功能,退休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黃炫迪也分享一項針對350名換膝病患與家屬的調查,多數受訪者表示在換膝之前,無法走太遠也不想移動、無法久站、行走不穩定、上下樓梯困難等;有75%受訪者表示曾想忍痛、少移動,就是不敢動手術治療。陳健煜說,早期不建議年過80歲的長者開刀,但如今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不少長者熱愛健身、登山,因此即便是高齡者,經評估活動力許可,也能置換人工膝關節,生活品質更佳。陳健煜先前就收治一名75歲熱愛跳國標舞的熟女,受膝關節炎之苦多年,先前擔心術後復原不佳,長期忍痛不敢手術,但服藥、注射治療成效漸差,最後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術後3個月就重返國標舞界。黃炫迪也說,建議年過40歲後,更要加強大腿肌力訓練,並維持體重,只要減重5%,就能大幅減緩膝關節壓力。他呼籲,膝關節炎勿忍痛,治療改善方式多,可尋求專科醫師好好診斷治療。
-
2022-03-0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年紀愈大可容忍血壓愈高?醫師提醒2種常被忽略的高血壓危機,心血管風險增2至4成
82歲黃奶奶,平常有三高問題,雖然在診所有拿慢性三高的藥物,但時常有漏吃或忘記吃的問題,以前收到Line訊息說年紀愈大血壓可以容忍愈高,年齡加上80以為這是可容忍的血壓範圍便不以為意,平常血壓往往飆破160,某次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忽然胸痛、冒冷汗幾近暈厥,被家人緊急送醫治療,檢查發現竟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經緊急心導管支架手術處理及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終於恢復穩定的生活,經過這次事件,黃奶奶再也不敢胡亂聽信網路謠言,因此遵從醫囑乖乖吃藥。量測血壓 把握基本「722原則」高血壓又稱作「隱形的殺手」,台灣成年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病人往往暴露在風險當中而不自知,正常人的血壓收縮壓應小於120毫米汞柱且舒張壓應小於80毫米汞柱(兩者皆須達標),若診間量測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即為高血壓,若介於中間者則稱作血壓偏高或高血壓前期。若家中平日有量血壓的習慣,根據歐洲及美國最新的標準,居家平均血壓超過135/85毫米汞柱(歐洲)或130/80毫米汞柱(美國)亦即為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醫學會建議量測血壓應把握基本「722原則」:1週量7天,每天量早晚2回,每回量2次(每次間隔1分鐘),若有心律不整則需每回量3次。2種常被忽略的高血壓危機另外,常常被民眾忽略的高血壓危機為:白袍性高血壓及隱匿性高血壓。民眾往往以為至醫院量測到高血壓即為白袍性高血壓,卻忽略了潛藏的動脈硬化危機,根據統計其心血管風險會增加約2至4成;隱匿性高血壓則為醫院量測血壓正常,但居家血壓卻偏高,其心血管風險更甚,增加約2倍。依據過往文獻統計,控制好高血壓可使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少2成,腦中風風險減少4成,心臟衰竭風險減少5成,因此,控制好血壓成為當今刻不容緩的議題。在血壓控制標準的次級預防方面,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某些高風險族群甚至必須更嚴格控制收縮壓在120毫米汞柱以下,除非是初級預防或近期發生中風病患則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若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之病患則維持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有些人不免會擔心在年紀較大的老人家是否血壓控制亦須如此嚴格,根據近期跨國多中心研究針對60-80歲華裔族群,若血壓控制在110-130毫米汞柱對比130-150毫米汞柱,發現嚴格控制血壓可減少近3成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吃了血壓藥就要吃一輩子?此外,民眾最常詢問的問題即是吃了血壓藥是否就要吃一輩子,此關鍵取決於自身生活習慣及飲食是否能有效調整,指引建議:每減少1克鈉鹽攝取,平均可減少收縮壓2.5毫米汞柱;每減重1公斤,可減少收縮壓1毫米汞柱;得舒飲食(DASH,多蔬果、少脂肪)可減少收縮壓10至12毫米汞柱;規律運動可減少收縮壓3至7毫米汞柱;減少酒精攝取可減少收縮壓2至4毫米汞柱;另須戒菸使血壓維持穩定,減少浮動。若能達成的標的愈多,當血壓降到合理標準範圍內,就不見得需一輩子服用藥物。然而有些民眾也常有高血壓需服用多種藥物或即便服藥也仍難以控制的困擾,這時便可考慮使用新一代的導管介入性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手術,俗稱高血壓導管治療,此治療模式類似一般心導管治療,鼠蹊部打針,隔天即可出院,除了適用於難治型高血壓患者外,也適合已併發器官受損患者(如心室肥厚、腎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服藥順從性差、服藥有嚴重副作用、次發性高血壓治療但血壓仍未達標之患者(如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根據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光導管治療未服藥的情況下,患者診間血壓平均下降近10毫米汞柱,且可使日常血壓維持平穩、減少浮動,台灣目前已執行約300例的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效良好,當中發現部分患者甚至血壓下降超過20至30毫米汞柱,擺脫藥物束縛,維持長期穩定的控壓效果。高血壓併發症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一旦當嚴重併發症產生時,往往病患已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甚至死亡。平常養成規律量血壓的習慣,一旦發現血壓上升無法在短時間內回復,需適時輔以藥物控制,並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若有需要亦可考慮使用新一代的高血壓導管治療,達到精準控壓的愜意人生。
-
2022-03-03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失眠睡不著好痛苦,傷身又傷腦!跟著這樣做,助眠補腦,一覺到天亮
有時睡了感覺像沒睡,或常常睡醒還是覺得很累?這其實都是失眠的一種表現。睡不好,心情也就不會好、抗壓性變差、自律神經功能惡化📢教你7招,伸展深層肌肉,舒緩下半身痠痛不適|調整均衡飲食|減緩焦慮及改善情緒!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助眠妙招。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睡多睡少有學問 這樣睡最補腦你是否曾經一夜沒睡好,隔天注意力變差、沒耐心、也沒辦法專心做手邊事情的經驗?睡眠的時候,大腦可以幫我們清除白天用腦後產生的代謝廢物,所以長期失眠會傷害大腦,對大腦有害的代謝廢棄物質會持續在腦內累積,加速腦細胞的死亡,增加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機會,有失眠困擾的你,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鍛練身體與腦部,遠離疾病發生。【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伸展深層肌肉與筋膜,舒緩下半身不適)。✅ 學會 2 個生活技巧(助眠食物,幫你輕鬆養成好眠習慣)。✅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透過音樂,減緩焦慮及改善負面情緒)。✅ 閱讀 2 篇健康知識(選對洗澡時間,避免失眠和誘發腦血管疾病)。★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練習才藝● 18:00-19:00【技巧】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技巧】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動一動 高齡有氧健康操: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職能治療師/組長 鄭又升⏰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音樂輔療深得你心!跟著熟悉的節奏來擺動:活力大衛音樂輔療團隊執行長 項朝梅⏰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冬天反而容易失眠?醫師教你從9樣食物中找回好眠在冬天特別容易想睡,但其實在冬天反而容易失眠,醫師分享:「冬天日照較短,體內的褪黑激素較難轉換為血清素,容易造成情緒不穩定、容易失眠。」👉《點此看全文》睡不好?醫揭多吃這「9樣食物」找回好睡眠⏰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居家運動-腿部關節瑜珈伸展:運動專家 白芳齊⏰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練習才藝⏰ 18:00-19:00 【技巧】食在美好飲食保健-對抗失眠飲食對策:營養師 徐佳靖⏰ 19:00-20:00 【閱讀】洗澡沐浴錯的時間洗澡反而睡不著!這3個時間最好別洗澡研究發現體溫降到特定溫度時,人才會有睡意,如果體表溫度升高,會影響睡眠。洗澡會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疲勞,但也會讓體表溫度升高,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使得人不容易想睡,這就跟不建議睡前做激烈運動同樣道理,都會讓體溫太高。醫師建議洗澡至少要在睡前1小時,水溫控制在攝氏37~39度,這樣到了睡覺時間,體溫已降到適合的溫度,比較容易入睡。👉《點此看全文》洗錯恐缺氧、暈倒!醫提醒這「3時間點」不適合立刻洗澡,洗越多越傷身⏰ 20:00-21:00 【技巧】一夜好眠醫師教你失眠可以這樣做:芝山診所醫師余儀呈⏰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
-
2022-03-02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避免弒親釀長照悲歌 醫師提供失智者照顧三支箭
失智症患者照顧不易,有家屬因身心不堪負荷弒親,南投醫院身心科醫師沈政男提出失智照顧三支箭,針對失智照顧提供藥物、非藥物及長照三個層面來討論。老人被診斷失智症後,家屬很關切:「可否吃藥,延緩退化?」民眾常認為失智就是容易忘記事情,但失智症並非僅是健忘,還會出現睡眠時間混亂、行為失序、妄想甚至攻擊行為,讓照顧者撐不下去。沈政男醫師說,失智症依主要可分成阿茲海默型、血管型、路易體/巴金森型與額顳葉型,而如果是阿茲海默型或巴金森型,服用延緩退化的藥物略有效果,其他型失智症的療效較差。藥物有兩種,一是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如Donepezil),另一種是NMDA受體拮抗劑(如Memantine),原本健保規定只能使用單一藥物,目前已有條件開放合併使用。沈政男說,藥物只能暫時、略為改善認知功能,患者還是會繼續退化。而最讓家屬困擾的是失智症心理與行為症狀(BPSD),比如被偷妄想、躁動、失眠、抗拒照顧等症狀,這時應在白天提供老人家夠多夠好的活動,讓他們不會打瞌睡,放鬆身心,讓情緒穩定。家屬也須學習照顧技巧,當老人家要求回家、找親人的時候,可利用短期記憶不佳的特點,滿足底層需求,比如有可能是肚子餓而吵著要回家,可帶他們出去繞一圈,順便做運動。家屬之間應該協調充分照顧人力,而非把照顧責任丟給一、兩人。「長照2.0」可提供居家與日間照顧,也有短期機構喘息照顧。但申請外籍看護,一般須達中度失智程度。至於全日機構,最理想是失智團體家屋,或失智照顧專區,但台灣目前仍在發展,床位有限。照顧失智老人家雖然不輕鬆,若能掌握失智照顧三支箭,當可減輕照顧負擔,並提升老人家的生活品質。
-
2022-03-02 養生.人生智慧
活著不想麻煩人,死後不想成包袱!日本掀「生前整理」潮流,斷捨離當自己的遺物整理師
今年五十三歲的觀月優子(化名)去年在辦公室裡,突然肚子一陣絞痛,被緊急送醫後發現是 腸道出血。她在醫院住院了三天後,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在住院這段期間,單身的觀月優子心想:「如果我晚一步被送到醫院,不幸死去,那些放在家 裡的名牌包包、收集多年的音樂 CD,還有古董飾品,該怎麼辦呢?」 日本掀「生前整理」潮流當她想像著清潔公司在整理自己的遺物時,把那些東西直接丟掉,或是賣給中古二手回收商的畫面,就覺得胃又抽痛了起來。於是,出院之後她開始整理身邊的物品,利用網路中古二手市場,賣掉一些已經很少使用的東西,一年下來,大約賣出了一百三十件物品。剛開始她覺得這樣做很麻煩,但是陸陸續續接到買家傳來的感謝訊息後,讓她發現,原來還是有很多人和她一樣珍惜這些物品。隨著人口的單身高齡化發展,許多中高年齡者開始擔心,一旦自己撒手人寰,那些珍藏多年的物品不管是被當成垃圾處理,或是被硬塞到沒有興趣的親友手上,都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十一年前,日本瑜伽老師山下英子出版了《斷捨離》一書,帶動了居家整理術的風潮,成為日本年度流行語。而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隨著 Netflix 節目熱播,也風靡了全世界。最近,「生前整理」的風氣則漸漸地在日本老年族群之間形成。銀髮族成為二手拍賣市場大戶 年輕人為了折現,會把一些自己穿不到的衣服、用不到的書籍雜誌或公仔放上二手拍賣 App, 最近連六、七十歲的日本爺爺奶奶們也開始使用這些 App,拍賣自己收藏多年的物品,像是錢幣、郵票或是衣物。根據安田經濟研究所調查,跟三年前比起來,幾家大型拍賣網站、中古二手市場 App,超過六十歲以上的會員成長率超過三十倍,七十歲以上的會員則超過了五十倍。 這些高齡會員上網販售物品時,都不諱言地註明「生前整理」、「終活」(「終活」是指走到人生終點前應該做的事情),過去被當成禁忌的字眼,反而成了一般人習以為常的事。 這群中高年銀髮族為什麼願意接受網路中古市場的販售模式呢?專門提供生前整理諮詢服務的梅本和子說:「三年前,雖然『生前整理』曾經被媒體報導過,但是卻沒有真正受到重視。最近突然之間盛行,或許跟智慧型手機普及有關。」包括 Yahoo 拍賣在內的幾家經營中古商場電商也印證了這樣的說法。用手機替商品拍照、上傳到交易,都比以往來得簡單且方便,甚至有些電商還會和便利商店合作,賣家只要把成交的物品包裝好,拿到便利商店印出寄送名條就完成,流程十分簡單。 日本已進入電子支付平台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網路中古拍賣商城背後的母公司又大多是電子支付平台,這也讓買賣雙方所有的交易行為不但能夠被有效的管理,也不用擔心賣家收不到錢、買家收不到貨的問題。加上這種類似社群媒體的App,比過去流行的拍賣網站多了一些人情味,也難怪這些銀髮族們一試就成了主顧。日本中高年齡者使用中古二手市場 App 的主要理由,不外乎「不想死後造成別人的麻煩」、 「利用手機 App 與買家互動,可以感受到沒有跟社會脫節的樂趣」。不過他們上網賣東西, 倒不是想要把物品變現而已,透過整理身邊不用的物品,可以重新跟現代社會接軌,也填補了生活中的空虛感。 「自己的年紀慢慢地老了,與其兩手一攤,把手邊物品交給後輩們去處理,還不如趁著還有精神和體力的時候,把這些東西處分掉。」今年六十六歲的石渡惠美子使用二手拍賣 App 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她上網拍賣的東西有香水、包包,還有年輕的時候到海外旅行帶回來的餐具等,總共賣出將近八十多項物品,進帳超過十五萬日圓。 「雖然這些東西在我的人生不同階段中有著不同的回憶,有時候真的很難狠心將它們丟掉,但是如果能夠找到願意好好利用它的人,仔細想想,也是件好事啊!」石渡婆婆偶爾還會打開手機瀏覽已經賣出去的物品照片,懷念一下自己年輕時的歲月。 透過APP來處分身邊的隱藏資產從二手拍賣 App メルカリ公布的資料顯示,他們的會員平均每個月的成交金額大約在一萬七千日圓,實際完成交易的會員年紀以五十到六十歲的女性最多,占了四成。第二名是同樣年紀的男性,占了三成左右。此外, 六十歲以上的會員每月平均成交金額超過五萬日圓。原因應 該是年長者對於物品的說明方式更細心,服務更親切吧!他們成交的物品大都集中在美術品、 高爾夫用具以及唱盤、錄音帶等品項。 日本人把手邊超過一年以上沒有使用的物品稱為「隱藏資產」,日本 NLI Research Institute 最近公布了一項統計數字:每個日本人平均有二十八萬日圓的隱藏資產放在家中,其中六十歲女性的隱藏資產超過五十萬日圓,大約是二十歲女性的二點五倍。而六十歲的男性大約三十五萬日圓,是二十歲男性的一點九倍。 日本終活協議會主任研究員久我尚子說:「這些銀髮族放在家裡長年不用的隱藏資產,是僅次於不動產以及金融商品之外的第三大資產。」這個民間組織積極在日本各地開辦講座,教導銀髮族們如何利用App來處分身邊的隱藏資產。隨著通訊產品日新月異的發展,老人們與社會有了更多的連結。他們在與年輕買家一來一往的過程中,無形之中也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傳遞給下一代。※本文摘自平安文化《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人生百年時代,日本教我們的那些事》 【延伸閱讀:離婚不是悲傷的終點,是追尋幸福的開始!「家政婦」隱忍30年終離婚,流淚月餘後重啟新人生】
-
2022-02-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頭痛、耳鳴、月經量少...可能脾胃出問題!中醫師護胃指南,一次改善身體11大症狀
台灣人是出了名愛吃胃藥,不管是中藥胃散、西藥胃乳片,連出國都要買日本胃散回國分送親友。我曾經看過長輩用胃乳片來交朋友,街頭巷尾鄰居每天寒暄問候,都是在交換藥物。中醫護胃是巨觀,除了疾病本身,還兼顧到個人的問題,諸如工作壓力、情緒、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六淫七情的因素都列入考量。在了解脾胃病之前,先跟大家談談各年齡層常見的脾胃問題和發生原因?孩童(指18歲以下):濕疹、小兒地圖舌⒈濕疹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食物、藥物、細菌、病毒、花粉、動物皮毛、陽光、冷熱等刺激因素而誘發。在中醫上認為和先天遺傳或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而對於四周環境的適應,或平時飲食沒有適當的選擇,則使脾胃損傷,導致內生濕濁熱毒。小兒濕疹的問題正是出在脾胃功能不佳,而主要發生的原因為脾虛濕盛、不能運化水濕。皮膚症狀多以滲液、腫脹明顯,大多屬於特稟體質患者,也就是過敏性體質患者,常因飲食過多冰冷瓜果或冷飲所導致,所以要根治小兒濕疹,就必須要先顧好小朋友的脾胃,脾胃健則百病不生。臨床上多用六君子湯或藥膳四神湯予以治療,均可得到改善。⒉小兒地圖舌中醫有「舌為脾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之論述。「地圖舌」大多發生在四歲以前的孩童身上,家長會發現家裡幼兒舌頭上類似地圖的不規則紋路。地圖舌出現和脾胃有很大的關係,多與脾胃的氣陰不足有關,所以有地圖舌的兒童一般也會出現食慾不佳、多汗、倦怠、乏力等症狀。在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主。常用方藥包含生脈飲或蔘苓白朮散。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普遍脾胃功能較弱,但因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很多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吃所謂的外食、速食,但其實食用過量的肥膩食物,容易運化不開而導致積滯,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還是得多多注意孩童的營養均衡。青年期(19~29歲):腹瀉、便祕門診中也常見此年齡層病患,有因即將投考研究所面臨的課業壓力、有面臨求職時同儕競爭壓力、有男女朋友因求職或生涯規劃即將分隔兩地的情感壓力、有即將投入職場的適應壓力、有面臨與本科系興趣不同而欲轉職的壓力、有情侶初出社會同居生活習慣不同的壓力,他們不約而同都陷入蠟燭多頭燒、壓力爆表而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的狀況。青年期在這個階段常出現的腸胃症狀是腹瀉、便祕,或是交替性的腹瀉與便祕出現的「大腸急躁症」。接著就是多數患者因為缺乏對此疾病認識,多半誤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而延誤就醫,甚至有人誤把腹瀉當減重或排毒藉以維持體態,往往造成身體更大的消耗,直到影響生活後才來求醫。中壯年(30~59歲):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月經量少、血塊偏多等症狀中壯年族群中,在門診最常見是偏頭痛、長年頭痛的患者,而長時間觀察下來,我們也發現這些患者不單只有頭痛問題,絕大部分的患者還伴隨便祕的問題。如同前面有跟大家提過的,中醫認為脾主升清,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等症狀,通常這樣的患者,會加入大黃或芒硝等用藥,把腸道裡面的宿便毒素清一清,結果宿便一清空,頭痛問題也一併解決了。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患者,主訴月經量少、血塊偏多,這類型患者的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冷的,再進一步詢問以後會發現,她們經常軟便,且經期前一週容易腹瀉,這就符合我們中醫所謂的脾胃氣虛。中醫認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當氣血生化來源變少了,也就是月經的原料變少了,當然月經量也會減少,所以基本上月經量少的患者,會酌以給予當歸芍藥散,或是歸脾湯等方藥,以強壯脾胃,增加氣血生化來源,如此月經量自然也會增加。老年人(60歲以上):耳鳴、口氣重濁「耳鳴」,是老年人因脾胃問題常產生的症狀之一,通常這些長輩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都會說耳朵沒有器質上的問題。在中醫四診合參中就會發現,這類型的老年人骨骼較纖細、怎麼吃都吃不胖,前述提到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很容易引起耳鳴。所以這類患者會從脾胃開始做調理,針對耳鳴來改善,包含常用的益氣聰明湯,裡面就有一些腸胃性用藥。再者,很多老年人也會有口氣重濁,舌頭伸出時會發現舌苔厚,就像很多人會說的「老人味」,此時就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把腸道的宿便做一次性的清空,慢慢地就會發現舌苔漸漸減少,舌頭逐漸恢復淡紅色,口氣問題也會得到改善。書籍介紹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別在晚上吃水果!中醫師陳旺全66歲「健檢零紅字」:做對4件事,順時養健康
-
2022-02-27 養生.人生智慧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盡頭,你將如何選擇?」 我想規劃自己的喪禮,以終為始來主宰自己的人生
要用多大的善意,才能讓我們留駐在他人的心中,真心為我們的離去不捨? 告別式是設計來與逝者真心誠意地說一聲再見,還是讓活人展現人脈的競技舞台? 你有沒有參加過熱鬧滾滾的公祭?場面冠蓋雲集,家庭的人脈網絡在此刻湧現,有各個派系的政治人物、有公司行號的達官貴人,但哀思與頭銜不見得成正比,在上香與鞠躬的人,有可能根本不認識往生者,出現僅僅是為了人際間不得不為的送往迎來。 我參加過最離譜的公祭,是某客戶為了在家族中彰顯自己身為總經理的權力,連嫂嫂的喪禮也指示部屬全面動員,所有的供應商都被要求要到場致意。在週六的早上,敝部門被主管強力動員,整整去了十個人,成為供應商出席冠軍。總經理喜形於色,立即喚來部門副總與相關的商品採購說:「你們看看,他們多給面子,這些都是人情,你們要記得用訂單來還。」 我母親過世的時候八十二歲,她的朋友只有六個人參加,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手帕交。凝視著一張又一張老淚縱橫的臉,不滲和一絲一毫利益的不捨,這才是對死者最純淨的哀思啊,該要累積多麼深厚的情誼,才可以經歷數十年歲月的考驗?我不禁暗暗地開始盤點,當我永遠闔上了雙眼,有多少人願意站在靈前,誠摯地流下一滴眼淚,因為捨不得。 我想要規劃自己的喪禮,以終為始來主宰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場最重要的專案,我想要規劃自己的喪禮,以終為始來主宰自己的人生。如果我能好好照顧自己,過了七十歲才離開人世,喪禮上應該不會有人為了得到M社的好處來弔唁,用了大部分的人生在工作,最後會在告別式出現並流淚的人,卻不會是那些我曾經給過行銷費用的經銷商或是拿過我生意的供應商,到底應該要怎麼衡量人生的價值?真正的成功或許不該是做到了多少業績,拿了多少獎金,而是幫助了多少人實現「工作就是好好生活」的理想。 若是工作上的成就是藉由侵害他人的權益,貶抑他人的自尊得來,生涯中命定的交錯,對周遭的人而言是惡夢,是不得不然的隱忍,這樣惡意的人生終結,只會讓人雙手合十,感謝世上少了一名禍害,趕緊把名字從聯絡人裡刪除,還要再加灑一把鹽巴驅邪。 我不想有一場司儀唱名的喪禮,某某單位的某某。我渴望能夠辦一場有故事的喪禮,謝謝你願意來送我最後一程,請不用捻香,也不要鞠躬,我只想知道你為什麼要來,請你幫我的家人回憶我們曾經共享過的歲月,共譜的故事。 從此時開始反省,從此刻開始行動,當死亡來臨時,我希望每一位來送別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我,因為有你們,肉體的腐朽不會是結束,我還留在你們的心中。 至於何時會登出生命帳號?沒有人知道,每一天活在當下,努力讓自己與身邊的人都過上圓滿的生活,認真書寫人生。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盡頭,你將如何選擇?」 死亡離我們很遠嗎?淨界法師弘法時說:「棺材是用來裝死人,不是裝老人。」壽險的廣告也用驚悚地影像震懾消費者:「意外與明天不知道哪一個先到。」牛年還沒有過完,與我同屬中生代的朋友,已有兩個人心肌梗塞往生,一個人不明原因昏迷不醒,還有一位同事中風。 內政部二○二一年八月六日公布「二○二○年簡易生命表」,台灣女性平均壽命是八十四.七歲,正值一枝花美好年歲的我,似乎還有大把的光陰可以揮霍,然而死神不會依照內政部的數據行動,當祂不期而至,我準備好了嗎?在嚥氣的瞬間是否會有不甘? Steve Jobs在著名的史丹福大學演說,跟畢業生分享:「每天早上,我會問鏡中的自己,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盡頭,我還會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嗎?」 我不想浪費生命,所以竭盡所有的努力把工作打造成我喜歡的樣子,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兩種人身上,一是3C產品零售經銷商,協助他們發想成長策略及無痛轉型;另一種人是使用者,也就是需要運用科技提升個人生產力的工作者,讓他們能進入雲端與人工智能升級工作效率的場景,取得工作與生活的自主權。 立定了做大事不做大官的目標,凡事讓績效來說話,自然而然可以從官僚中優雅抽身,不需在權力場上勾心鬥角。 疫情過後,對推廣Microsoft 365這份工作,我更有使命感了。《第五項修鍊》的作者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說:「不用刻意教給人們新的思維模式,只需要給他們適當的工具,透過使用工具去養成全新思維。」 雲端協作、遠距溝通把我們從固定的工作時間與場域解放,知識工作者是販售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出賣時間的奴才。 中年的我不得不染髮,藏在內層的星星白不明顯,但好惱人。 少年時背誦詩詞只為附庸風雅,時間到了,加上歲月的洗鍊,才能體會詩人的心境,「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朝與暮之間的時間是多麼的短暫啊,直到白髮出現,才開始後悔,恨不能坐上時光機,回去最燦爛美好的年歲,提醒自己不要讓工作埋葬生活。 沒有時間可以浪費,趁還來得及的時候,成就可以得意的人生,若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可以舉杯大笑著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職場神獸養成記》
-
2022-02-26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老年人常肺炎 偶有膿胸積水...新營醫院整合治療成功治癒
台南市新營區陳姓婦人因為發燒及咳嗽合併痰多數日,衛福部新營醫院診斷為肺炎,住院期間發現右側胸腔積水,胸腔內科醫師汪政德推測細菌感染右側肺部,使用超音波輔助抽吸、送驗確認「感染性胸水」,置入「豬尾巴引流管」引流。因感染厲害積液黏稠、引流困難,胸腔外科醫師賴重佑,建議進行胸腔鏡輔助清創及引流手術,術後復原情況佳,順利出院。汪政德指出,肺炎為老人常見感染,大多用抗生素等一般內科治療即可處理,但有約20到40%肺炎住院治療病人,會出現感染性胸水,若是發生感染性胸水,一般可接受細針抽吸引流或豬尾巴引流管置入術處理即可。然而這群病人有約5到10%病情會進展至膿胸,肺炎若是進展至困難引流的感染性胸水、甚至膿胸,便需要胸腔外科醫師的專業處置,死亡率大約15%。不過,有少部分病人會因為手術風險高而卻步,也可選擇內科胸腔鏡來做檢查、切片、引流相關處理。新營醫院表示,為了成為在地社區民眾就醫首選醫院,不斷延攬優秀醫師及更新硬體設備,讓社區民眾生病不必再跑大醫院。若民眾有發燒、咳嗽、呼吸喘等症狀,可至新營醫院胸腔內、外科尋求醫師專業協助。
-
2022-02-24 新聞.元氣新聞
守護失智者良醫師生檔曹汶龍、宋思權 推廣AD8失智篩檢
台灣邁入高齡化,失智老人逐年增加,嘉義縣75歲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去年照護92歲失智老母親過世,他將對母親思念,化為照護失智者大愛,接受國衛院委託展開失智田野調查,他在國防醫學院任教學生:嘉市知名神經內科醫師宋思權,推廣AD8失智篩檢,熱心公益,獲選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這對醫師師生檔有如守護失智者天使。曹汶龍是失智症權威醫師,照護失智老母親,常在臉書貼與老母親互動影片,用醫護「身教」教民眾如何照護失智長輩,去年7月23日,曹汶龍母親安祥辭世,他跪母親床前,含淚唱母親生前愛聽的「小小羊兒要回家」,道別、道謝!影音貼臉書,感動親友學生網友。曹汶龍說,失智無法延緩,面對失智長輩要如照顧小孩,表情柔和,「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讓失智長輩活得尊嚴快樂。曹汶龍成立溪口鄉失智者互助家庭,縣長翁章梁、立委陳明文日前由衛生局長趙紋華陪同參觀大讚。嘉縣市老化比例高,國家衛生研究院失智症流行病學,在嘉縣市抽樣百餘個個案,委託曹汶龍調查,曹看完門診帶護理人員家訪,最近慈濟大愛電視台將推出年度大戲,以曹汶龍照護失智者為核心,出版社也結集他臉書發文成冊。宋思權表示,38年前,當時青澀實習醫師的他,初次親澤剛自英倫學成歸國三軍總醫院神經科主任曹汶龍,老師風度翩翩、溫文儒雅、如沐春風,因為仰慕,所以選擇神經科當終身志業,從老師學習,不只是神經科專業,更是以人為本、視病猶親、人文體現!宋思權說,「這是我從老師學習到最大資產,也成為我在嘉市行醫30餘年動力!老師推廣AD8失智篩檢一條龍周到、細膩與同理心:讓我充份學習,且藉著身為國川美妙教育事務基金會董事長機會,2014年將全嘉市社區老人都篩檢一遍,嘉市衛生局造冊列管追蹤與後續關懷。」
-
2022-02-24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常胸悶胸痛、呼吸不順、頭暈?恐是「心肌梗塞」徵兆,這些方法助你保護心血管
你是否也常感到胸悶胸痛,肩頸痠痛?上班族、低頭族長時間久坐不動,小心隨時引發血管栓塞!📢教你7招,改善身體柔軟度|調整均衡飲食|放鬆舒緩情緒!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護心招數。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從根本預防 讓心血管健康每次聽聞有人猝死的消息,總令人惋惜及感嘆人生無常,也會擔心有天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對於猝死,我們真的無法防範也束手無策嗎?若莫名胸悶胸痛、頭暈,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教你從日常保養開始,遠離心血管疾病!【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增加身體柔軟度,讓血管變年輕)。✅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按按穴位解決失眠,降低心血管風險)。✅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透過脊椎運動,緩解痠痛、加強肌力)。✅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教你護心食物這樣吃,遠離心血管疾病)。★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技巧】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護心訣竅 心臟病預防:物理治療師 沈湘苓⏰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居家運動-脊椎運動與大腦遊戲: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職能治療師/執行長 鍾孟修⏰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預防心肌梗塞多吃6類食物!營養師開「護心一日菜單」當氣溫驟降時容易心肌梗塞發作,尤其三高患者、抽菸或體重過重的族群,都應嚴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早做好「護心」準備。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平時應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加上用藥與定期檢查,她還設計「護心一日食譜」,供民眾養護心血管健康的參考。👉《點此看全文》營養師分享預防心肌梗塞必吃6大類食物大公開⏰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降低焦慮、舒緩情緒的伸展運動:行動職能治療師 陳姵君⏰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聽喜歡的音樂⏰ 18:00-19:00 【閱讀】食在美好比素食健康!《歐洲心臟期刊》推一飲食法護心效果佳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10萬人死亡,佔全球總死亡人數31%。分析數據顯示,比起吃紅肉或者禽肉,只吃魚肉與心肌梗塞、中風、心衰竭等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下降有關。這種只吃魚肉、不吃紅白肉的飲食方式也有一個專門名詞——「魚素(pescatarian)」。👉《點此看全文》你聽過「魚素主義」嗎?研究:魚素主義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最顯著⏰ 19:00-20:00 【閱讀】洗澡沐浴保護心血管 冬季洗澡謹記三大要訣根據統計,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峰期,冬季不時有冷氣團來報到,忽然驟降的低溫易導致身體的血管明顯收縮,若血管本身就有硬化或是彈性較差的問題,氣溫造成的冷熱交替壓力會使得血管承受過大的壓力,一旦壓力過大就可能引起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除了外在環境的氣溫變化容易使得血管收縮起伏過大,不少人喜歡在冬季泡溫泉或洗熱水澡,醫師提醒4泡澡注意事項,使血管不會承受過大的壓力。👉《點此看全文》洗錯恐引發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師教你「4泡澡注意事項」⏰ 20:00-21:00 【技巧】一夜好眠舒緩放鬆-初階舒眠穴道按壓:緻宸中醫診所中醫師高羿宸⏰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
-
2022-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低致病率 專家:台灣正走向疫情開放最後一哩路
國際每周確診個案逐漸降低,國內本土疫情已連續五日單日確診個案數,然而對於下半年鬆綁時機仍遲未鬆口。專家指出,台灣正走上鬆綁最後一里路,「最大的難題是讓台灣人離開舒適圈,面對病毒入侵的現實面。」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從新加坡數據來看,面對Omicrion疫情,未打滿二劑疫苗染疫的死亡率,是施打三劑疫苗者的20倍到30倍,但打滿三劑者有九成九皆為輕症。「除了在國內拚70歲以上等高風險者的疫苗施打外,也必須要好好善用Omicron的低致病率。」何美鄉表示,其重症率低,當政策鬆綁帶來的自然抗體和疫苗抗體兩者交互下,可以達到國人的「超級免疫」,抵抗更多病毒攻勢。目前國內勢必要走上開放最後一哩路,尤其Omicron傳染力高,現有疫苗已無法抵擋傳播或無法阻斷傳播,但可增加自然感染的可能,好比國外沒有高強度措施疫情仍持續消緩,「將來走到這一步但國人的心理素質要能夠接受。」眼看本土疫情已逐漸趨緩,何美鄉認為,現在氣候還冷先選擇逐步放寬,但這段期間也要開始為「在家隔離」、「免送集檢所」等措施籌備資源,例如整備基層醫師,採用視訊資源看診,避免開放後居家隔離者覺得自己被放棄。目前國內最該注意高風險長者遲遲猶豫不打疫苗,未來也要設下三關防守,分別為守住長照中心、醫療院所,還有規定沒打疫苗長者出入場所受限等,避免開放後讓病毒先從老人下手。Omicron病毒若先感染年輕人等輕症、無症狀者,這段期間面對確診病例上升,難免會有少部分死亡個案,需要有面對「陣痛期」的覺悟。
-
2022-02-22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2癌症高峰論壇/陪父親抗癌 張鳳書:照顧者要為自己打造小確幸
張鳳書的父親2020年夏天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當時她陪著父親一起抗癌;如今張爸爸已恢復健康,展開癌後新生活,而張鳳書經歷這場挑戰之後,也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感受,她呼籲每位照顧者,在承擔照顧重擔時,不要忘記愛自己,多蒐集生活中的小確幸,才能滋養出強大的能量,繼續往前走。 全家同心 展開抗癌療程張鳳書說,2020年6月父親證實罹患大腸癌,剛知道的那一剎那,她非常驚慌害怕,後來想起自己是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志工,於是向基金會求助,慢慢冷靜下來,基金會幫她釐清接下來的步驟,包括:詢問醫生,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有無轉移等問題,詳細掌握後才能掌握病情。有了基金會的專業建議做後盾,張鳳書決心陪伴父親勇敢抗癌,但當時又發現父親肺部出現小顆腫瘤,醫生擔心是腸癌移轉造成,一家人再度陷入恐慌。所幸,信仰帶給張鳳書安定的力量。她說,人在最虛弱的時候,最容易被外界雜音干擾 ,那時她很混亂,決定請牧師帶領父母受洗,受洗後一家人特別合拍了全家福照片,象徵著全家同心協力,一起迎戰父親的癌症。接下來馬上展開父親的治療計畫,先開刀切除腸道的腫瘤,接著再進行12次的化療。張鳳書說,很幸運的是,化療開始不久,肺部的不明小腫瘤跟著消失了。張鳳書也很感謝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很多協助。她表示,基金會和國健署合作,在全台設有92處癌症資源中心,提供多項協助,可幫助癌友和家屬克服許多恐慌和焦慮。 化療結束,癌後運動重建人生張鳳書父親的化療從2020年7月進行到2021年3月,但做完12次化療,不代表結束,之後還有漫長的重建之路。她說,父親去年3月化療結束,卻在2月發生小感冒,檢查發現肺功能下降,肺部出現纖維化,「我心裡很挫敗,怎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張鳳書和家人再度堅強起來,協助父親對抗肺纖維化。她說,父親因為抽菸多年,肺功能欠佳,必須透過運動來增強。她為父親安排健身教練,持續安排他接受重訓,增加肌力,以便強化肺功能。但一開始父親不太能接受,認為「有動就好」,何必花一千多元上教練課?但她耐心說服父親,運動的精準度更重要,日常的散步絕對比不上專業教練提供的效果。醫生同時安排父親每周到醫院做一次運動治療與呼吸訓練,無形中也培養了父親的運動習慣。讓癌友恢復正常生活 不退化這一年來,張鳳書父親的癌後新生活,除了定期追蹤,更加入胸腔和呼吸功能的改善,如今肺功能已逐步回升,癌細胞也未復發。她說,經由父親的經驗,她發現運動是全身性的保養,癌症希望基金會也在推廣癌後運動的重要性,可降低癌症復發機率,而且重訓有很多好處,不但增強心肺功能,癌後化療的承受力也會比較好。張鳳書的父親現在認真投入癌後運動,連母親也跟著一起上重訓課,兩位老人家都感受到身體的不一樣。父親化療後期時,體能逐漸恢復, 她也放手讓父親自理生活,例如讓他自行出門買菜做料理,以免退化。她笑說,現在她和弟妹會定時回父母家吃飯,讓愛下廚的父親每周有「任務」,生活有目標。這些再平凡不過的事,卻是父親生活的重心,讓他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產生「被需要」的美好感覺。看著父親的改變,張鳳書很欣慰:「照顧者要去引導患者的心理,重建正確的癌後生活,這很像在破關,但只要用對方法,一定能一關一關衝過去。」照顧者 把自己的生命線拉出來身為照顧者,張鳳書也不忘呵護自己的心,隨時儲備能量。她說,照顧者要為自己安排一些「小確幸」,例如她在陪父親住院時,會在病榻旁準備一杯咖啡、一本想讀的書,這都是生命的營養和亮點,在遭遇困境時可派上用場,創造喜樂和愉快的感覺,甚至具體地帶動賀爾蒙分泌和調整交感神經,給予生理上的正向支持。她更強調,在照顧病人的路上,「照顧者要把自己的生命線拉出來,不能和患者完全重疊,要同步規畫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今天的計畫是要讀完金庸小說一個章節」。張鳳書很清楚: 照顧者的生活中若只有病人,那會讓自己不見了。陪伴父親抗癌時,她總是提醒自己:「不能讓我的2020年不見了」。她也建議照顧者,每天一定要擠出一小段獨處的時光,讓自己沈澱和放鬆,補給新的能量,否則一直不斷付出,到最後恐將消耗至枯竭。驚覺生命會消逝 積極面對老後 走過抗癌之路後的另一個意外是,張鳳書開始驚覺原來生命原來是會消逝的。她說,當初抗癌時都不曾有過這種感傷,這些悲傷似乎被她「往後放」,直到抗癌結束一年後才出現。也因她的年紀走到了半百,張鳳書形容:「這就像跑馬拉松走到了折返點,對生命的流逝特別有感觸,而我的人生也進入下半場,和上半場的思考完全不同了。」她體認自己的生命也在走下坡,生活和體力都和年輕時不一樣,以前對生命總是往前看到一片明亮,但如今到了折返點,人生已經要準備煞車了。她甚至會想到「照顧者」的長遠未來,「今天我50歲照顧70多歲的父親就已經如此沈重,那換了 60歲的人照顧八、九十歲者,會怎樣想?那些更高齡的照顧者又如何面對這人生的重擔?」也因此,張鳳書開始觀察、探索許多比她年長的人們,想知道他們如何走過?如何面對人生下半場。她說,從許多前輩身上,她看到人生經驗,例如老後生活與財務規畫,開啟她全新的視野和想像,這是陪伴父親抗癌的意外收穫。」 【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2-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回國住防疫旅館隔離 民眾怨無補助
對於被匡列為確診密切接觸者並入住防疫旅宿的費用,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相關補助原則是中央概括承受。不過,彰化縣江姓男子說,長輩從西班牙返國,在家人和衛生單位苦勸下才肯入住防疫旅館14天,結果要自費3萬多元,民眾抱怨政府說補助都是唬人的;彰化縣衛生局則表示,中央補助並不包括從國外回國者。江男說,家人不敢讓老人家知道住防疫旅館一天2000多元,總計14天約3萬元,晚輩湊錢偷偷去付掉,否則老人家一定開罵;政府去年說防疫檢疫隔離、隔離居家照顧者有補助1000元,最近又說春節在防疫旅館隔離也有補助,但他們去年沒領到,現在又聽說中央把問題丟給地方政府「誰送隔離,誰付錢」,讓他覺得很傻眼。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目前中央的防疫旅館補助只針對與確診者有接觸、需居家隔離,但又無法進住公費檢疫所的民眾,「一般從國外回國者並不在補助範圍內」;民眾若有困難,可提專案申請到免費集中檢疫所隔離,但需由中央審核。他說,從春節至今仍在防疫、檢疫加強期間,如不配合檢疫,一踏出防疫旅館,1小時內裁罰10萬元起跳,千萬不要跟自己荷包過不去。
-
2022-02-21 新聞.元氣新聞
整理包/寒流發威凍死人!全台急病送醫人數激增
寒流發威,今晨台南以北、宜蘭、花蓮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高山下雪,馬祖首次下冰霰。由於氣溫急遽下降,全台各地急病救護案件也因此激增,不少人送醫前失去生命跡象,由於入夜氣溫還會下探,請民眾注意保暖。寒流來襲,昨天下午起,氣溫就直線下降,到明天清晨,持續影響台灣,對於老人及有心血管疾病者健康不利,台灣北到南,急病救護案件大增,醫院急診人數也上升。各地社政單位訪視街友,發放禦寒物資,開放室內床位,避免戶外失溫。桃園男子體溫僅32度送醫不治寒流來襲,桃園市氣溫在9度徘徊,疑引發民眾身體不適,八德區一名男子凌晨失去呼吸心跳,體溫僅32.3度送醫不治,但確切死因有待釐清,另清晨也有一名女子心臟不適,報案送醫,目前暫無大礙。社會局社工連日夜間訪視街友,發放禦寒物資,並於外展中心提供熱水盥洗、熱食等服務。苗栗2天57人送醫1婦人死亡寒流來襲,氣溫直直降,今天是入冬以來體感最冷一天,苗栗縣亮起非常寒冷的橙色燈號,縣政府消防局統計2月18日、19日共有57件非創傷救護案件,其中,18日凌晨1名長期臥病在床的54歲婦人救護人員據報到場時,已失去呼吸心跳。彰化64人送醫4人到院前無呼吸連日強烈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增加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彰化縣消防局統計,從昨天上午8時到今天上午8時為止,共受理非創傷性送醫急救案件共64件,其中有4人到院沒有呼吸心跳,其中年齡最高的是北斗鎮87歲男性,最年輕才56歲,消防局呼籲民眾做好保暖,以免引發心血管疾病。南投非創傷送醫51人 4人送醫前無心跳寒流發威,全台氣溫驟降,南投縣消防局統計,昨起至今天下午1時止,南投縣共有3男1女共4人非創傷送醫OHCA,年齡最高的是草屯鎮一名84歲老婦人,最年輕才54歲,雖無法判定是否與天冷有關,但仍呼籲民眾做好保暖,降低心血管疾病,並提醒注意電暖爐及熱水器用電安全。嘉縣61歲中風男倒床旁亡 嘉市救護11件嘉義縣昨天入夜後氣溫急速下降,今天上午平均溫度8至9度,嘉義縣消防局統計,昨中午起截至今中午為止,24小時內共受理21件急病案件,其中3件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年齡介58至92歲,其中嘉義縣六腳鄉61歲盧姓男子,中風獨居,昨天晚間照服員發現他倒臥在醫療床旁邊地上;嘉市今觀測最低溫已經降至10.9度,昨中午到今中午共11件疾病救護。雲林下探10度 4人疑天冷OHCA中央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雲林地區昨天開始轉為陰雨天、氣溫下滑,今天清晨9時許直逼10度,消防局統計,全縣已有4人疑天冷呈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其中2名男性、2名女性,最年長是87歲、最年輕是53歲,是否與低溫有關仍待釐清。氣象局說,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農作物及水產養殖業注意寒害。
-
2022-02-18 養生.人生智慧
40歲就從金曲歌手跌落神壇,周治平62歲「活回來」:專注過好自己的每一天,路就會走出來
記憶是很神奇的東西,當一首歌的前奏悄然響起,所有青春都會被喚醒...,也許是《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或是《青梅竹馬》,都紮紮實實地陪伴我們的前半生。 「我不是有太大計畫的人,遇到什麼就成為什麼,平常的生活就是『宅』,追劇、看電視就是我最大的樂趣。」 眼前的周治平氣色紅潤、看不出已經62歲,而且隨和親切,真的是發行百萬暢銷金曲的歌手、又是替張國榮、張學友、齊秦、劉德華、梁朝偉等做過唱片的金牌製作人? 「我的個性很簡單,只做可以掌握的事,不能掌握的事,就不要苦苦去追求。」走在華語樂壇的高峰時期、唱出膾炙人口的動人情歌,又迅速舉辦告別演唱會、喉嚨囊腫開刀、唱片不斷延宕...。 周治平說,自己的中年危機來得特別早,40歲就開始了。在人生急流中要保持「順流」心態,沒有一點歲月的風霜,難以說得如此雲淡風輕。 一路順遂卻在40歲掉落神壇 「說實話我運氣很好,一路有人幫忙。退伍後我唱民歌,就在路邊被製作人發現,第一次就做到齊秦等級的歌手,這是很多人一輩子遇不到的際遇。」 在那個時期累積自己的能量、市場判斷能力,寫了許多好歌出來,一路都很順利,「直到1997年,我從『神壇』上掉下來。」 周治平回憶,當時唱片公司研判他已經「不好推」,漸漸地把經費抽走,專輯忽然變成「告別演唱會」;之後幫鄭中基製作唱片、在台北車站會議廳要幫他站台時,歌迷以為是張學友會來,一看到是他上台,無不顯露失望,這時他心想,「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他說,喉嚨囊腫雖然有影響到他,但主要是因應病情不定所產生的情緒,讓他不願意繼續唱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聽眾不見了。 認識新朋友後,才感覺活回來 「40歲後我就好像過著退休的生活,人生沒有追求什麼的動力,歌很少寫,更是完全不唱了。後來我到北京遇到很多新朋友,一直到2009年、我快要50歲的時候,活著的感覺才又回來。」 「在北京也曾有人給我很高的位子、很多的錢,但如果人生只有賺錢,對我而言意義不大,後來遇到了許多從中國『北漂青年』,他們過得很辛苦,但音樂水準很高,和認真的人在一起你會感受到力量,即使一時看不到成果,過程會讓你感到很快樂。」 周治平說,寫得不夠好的歌他不會拿出來,這也是新專輯《中年男子》延遲8年才發行的原因,一首歌曲可能像《我依然在你心深處》花了10多分鐘就寫了出來,但一首歌也可能近10年才完成。 「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曾經看成轟轟烈烈,但未必能寫出來,我2013年就想發《中年男子》了,但少了一段歌詞,一直到現在我才覺得可以了,但這下子,中年男子都快變中年老人了。」 他幽默地說道自己對歌唱事業的看法,是走一天算一天,又不能走一天算一天,態度上保持平常心,創作上卻「一點也不能少」。 自己沒力量,寄託誰都沒用 「現在我不會去想唱片可以到什麼位置,只注重質量,是否對自己誠實、是否對自己滿意。現在的我,創作能量跟90年代不相上下,甚至內涵更加豐富,聲音或許沒過去清澈,但歌聲的『厚度』卻增加了。」 問他沒有退休規劃嗎?「不去想20年後的事情,只專注過好自己的每一天,路就會走出來。」又問他會擔心市場還會接受他嗎?他回答:「如果自己沒力量,那寄託誰都沒用。」 熟齡之後不會是退場,而是重新踏上屬於自己的舞台。周治平看似淡然,卻像是蘊藏穩穩燃燒生命的火焰,人在江湖、操之在己。●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提升免疫力,笑就對了!產生笑容時腦中釋放快樂激素,有效舒緩各種疼痛、不舒服.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2-17 養生.人生智慧
世界天翻地覆、我們怎能被框住!80歲國際牌長媳簡靜惠堅持當「好奇老人」:一直學就不怕老
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的行程總是排得滿滿,一早採訪才結束,下午又要趕赴華山文創園區,親領由文化部長李永得頒發的「文協獎章」。事實上這一天早上,她清晨5時許就起床,還看完了作家陳雨航的新書《時光電廠》,這爆滿行程就是年輕人也要累癱,她卻仍精神矍鑠,腳步輕快地不似80歲老人。 簡靜惠是國際牌創辦人、臺灣松下電器前董事長洪建全的長媳,1971年執掌基金會至今,創造文化界許多第1:創辦台灣第1本專業書評刊物、贊助並發行台灣第1張民歌唱片、創設台灣第1座視聽圖書館……。 基金會歡慶50歲,她決定交棒去玩 引領風騷半世紀,她在基金會歡慶50周年的此刻選擇交棒,「基金會已經有它的體制,我也已經老了,那我就玩唄!」簡靜惠俏皮地說。 老去是修練,簡靜惠20年前就開始準備,她陪伴婆婆洪游勉安度老後,也在老人家身上看到落日紅霞般的美好熟年。「婆婆將自己生活打理得清清楚楚,就算年紀大了,晚輩要帶她做什麼,她都願意。」 人稱「國際牌阿嬤」的洪游勉本是童養媳,為爭取婚姻自由,13歲便到洋裁店工作,存錢為養兄另外娶親。婚後則輔佐先生創業,還曾為了國際貿易應酬之需,打著「學插花」的名義偷偷去學跳舞。 婆婆晚年獨居、樂活成為心中典範 這位非典型婆婆晚年獨居,年逾80歲仍與企業家太太們組成的「12姐妹會」固定相聚,每月約打高爾夫球、吃飯聊天,「老了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分享過去的盛年風華和人生經驗。」 正因有婆婆為典範,她欣然迎接老後,2年前更拿掉戴了10多年的髮片,不再掩飾一頭白髮。當下朋友愕然、驚呼,但輕輕一嘆轉瞬即過,她剎那間醒覺:「外在的美好,3秒鐘就過去了,真的沒人會在乎你的容貌,人家在乎的是你的談吐、內在的東西。 「年紀大了,讓你不怕的最大力量就是學習。」簡靜惠48歲開創讀書會,但不拘泥形式,「讀書、或不讀書、或玩耍,沒有一定要怎樣,我從來不綁自己!」 愛找年輕人互動、認識新朋友 洪建全基金會研發長曾文娟便說:「她在生活中會時時找年輕人互動,喜歡認識新的人、做不一樣的事。」 好比曾文娟10多年前去學佛朗明哥舞,簡靜惠也跟著去報名,她穿上大圓裙、舞鞋上了2~3次課,才因踩腳傷膝蓋而放棄。 她調侃自己是「好奇老人」,對改變從不抗拒,「改變在我們的人生裡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年紀大了,更要適時看身心各方面與外在環境來變化。」 無懼新科技,還請專家來教學 多年前她與讀書會友推動「不怕老」行動,「養心、養身、養生、踐行,是我理出的4種頭緒。」 她用學習來擴大思維與心靈,至今仍學日文、上鋼琴課,也曾為了追劇練過一陣子韓語,智慧型手機、網路社群、視訊等新科技全盤接受,不但請專家來教,還帶一眾婆媽來學習。 養心之外,她從60歲開始晨運,幾年前發現自己脊椎側彎無法久行,治療結束便找教練帶做肌力與體能訓練。簡靜惠笑言,別把健身當作年輕人練肌肉,其實熟齡者也可以透過運動練回腿力。 像她要求教練每月規劃一次戶外健行,第1次就被帶去絹絲瀑布,把同行友人都嚇壞,「但發現(我)可以耶~所以身體是可以練的!」 (圖/簡靜惠提供) 從自我束縛中解封,活得無所畏懼 至於養生,則是經濟、生活的規劃,一定要瞭解自己的資源:「要不要跟兒女住?自己財產怎麼分配?每個時代都不一樣啊,你應該去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尤其財務規劃要及早,但也別把外在條件看得比內在力量大,「有錢人不一定人人都好,沒有錢也未必就不好,當你不在乎(錢),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況且有些快樂,不必靠錢也能得到。 「進入熟齡,不要被既定的框架綁住。」簡靜惠說,世界早已天翻地覆,「現在的教育不是這樣,現在的人生也不是這樣。」她企盼所有進入熟齡階段的每個人,都能從自我束縛中解封,去玩、去學習,活得無所畏懼。●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提升免疫力,笑就對了!產生笑容時腦中釋放快樂激素,有效舒緩各種疼痛、不舒服.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2-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為什麼會有耳屎,真的需要挖嗎? 耳屎或耳垢其實是正常每個人的耳朵內都會產生的東西,主要發生於耳道較外段,由代謝的皮屑、毛髮、加上腺體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的。這些或多或少、或乾或濕的耳屎有著濕潤與抗菌、吸附皮屑與灰塵等功能,其實是保護我們耳道的重要因子。 正常來說,透過咀嚼活動與先天耳朵表皮的作用,耳屎、耳垢是會自然慢慢排出體外的,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不需特別挖耳清潔。但少部份的人因為特殊狀況,或是自己使用工具不當清潔將耳屎耳垢更深的推入,則可能會有耳屎耳垢堆積甚至阻塞的情形,造成耳朵的進一步傷害。 耳屎乾溼、顏色有何不同?2種情況盡早就醫! 台灣一般人常說的濕耳、油耳的耳屎比較容易是淡黃色、蜂蜜蠟黃色或橘褐色,通常會比較黏稠聚集成團;而乾耳的耳屎比較淡,有點灰白色,通常比較是片狀的。通常顏色較深的耳屎是比較陳舊的耳垢,接觸較久的空氣也含有較多灰塵。 多數的亞洲人基因還是偏向乾耳為主,不過門診仍有不少人有濕耳的困擾。若是耳屎耳垢的顏色呈現黃綠色,或是有濃稠液體的流出,乾涸在枕頭上,這可能有感染的現象需要就醫;而若呈現黑色、深紅色,代表耳朵可能有受傷,也應該要尋求醫療協助檢查。 耳屎太多易阻塞,當心暈眩、耳痛、聽力下降! 多數人的耳屎耳垢可以正常排除,當耳屎堆積阻塞時,可能會有疼痛感、悶脹感、聽力下降損失、耳鳴聽到嗡鳴聲、耳內有分泌物或臭味,也有可能合併暈眩。包括使用助聽器、戴耳塞或耳機、耳朵毛髮旺盛、皮膚容易脫屑、不當使用掏耳棒、老人家或是先天耳道狹窄的病人,都有更高的機會因為耳垢、耳屎堆積栓塞堵塞造成耳朵的症狀。當感覺有以上耳朵相關症狀時,或是無法表達症狀的幼童、老人或身體障礙的病人,應該請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診視,透過一般耳鏡或是配有專業耳朵內視鏡的設備,即可確診耳屎耳垢堆積的狀況,更能透過專業的介入,清除堆積堵塞的耳垢與耳屎。 耳屎堆積阻塞易暈眩、耳鳴,安全有效清耳屎這樣做! 1.清潔耳朵耳廓而非伸進耳朵耳道:當耳屎已經堆積時,不當的清潔可能會將耳屎、耳垢更往耳朵深處推,因此用柔軟的毛巾輕柔清潔耳廓與耳道開口即可。 2.使用耳屎清潔溶解液:除了專業醫師開立的處方以外,使用乾淨的礦物油、嬰兒油、甘油、生理食鹽水甚至過氧化氫溶液3-5天,都可以有效地分解或軟化耳屎耳垢,以利後續的治療。但對於中耳外耳炎、耳膜穿孔、感染耳痛或是流膿,則不適合使用這些耳屎清潔溶解的液體。 3.生理食鹽水或稀釋過氧化氫灌洗:在耳屎耳垢軟化分解後,利用乾淨的水或生理食鹽水,以及20ml沖洗針筒輕輕放置在耳道外上方,用等體溫的液體溫柔灌洗,可以將軟化的耳屎耳垢輕柔地洗出,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4.專業人員配上專業器械的取出:上述的方法雖然可以在家操作,然而若是擔心耳內可能的感染,或是對於比較困難取出的耳屎耳垢,可以在訓練有素的專業醫療人員的診視下,透過特別耳用的器械可以將耳屎耳垢夾出、吸出,並且觀察耳膜是否有感染或破損的跡象。 注意保養、小心清潔,才能用健康乾淨的耳朵 耳垢耳屎其實是能抗菌保溼的耳朵守門員,一般狀況下並不需要特別清潔,若非有特殊症狀發生,過度的清潔反而會將耳垢推入更易造成阻塞,甚至會造成耳道壁與耳膜的傷害,得不償失。自行清潔盡量在外耳即可,在安全環境下輕柔緩慢為原則,避免過度用力或深入。 至於如坊間很多吸耳屎的小工具,在很多人身上都沒有效果,頂多只能吸些皮屑;傳統耳燭雖能去濕,但無法吸出耳屎耳垢。若真的時常有耳屎耳垢堆積的問題,建議每3-6個月或甚至12個月,尋找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或是有認證的治療師,做審慎的檢視與治療,才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抬頭、翻身突然暈眩 耳石脫落症相關症狀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6 新聞.長期照護
75歲超狂阿伯伏地挺身、倒立都OK 1周5次這樣練
75歲長輩陳聯煌曾經罹癌,醫師透露他僅剩5年壽命,有運動習慣的他為了健康著想,決定參與雲林科技大學的智慧樂齡健康促進中心,每周5天在健身俱樂部中跟教練學重訓、學用健身器材,加強肌耐力也促進人際關係。我國人口快速老化,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統計至110年1月老人人口指數為16.9%,預估社區內共有394萬名長輩。最憂心長輩出現肌少症,以肌少症盛行率7%來算,估計有30萬名長輩面臨肌少症威脅。肌少症會發生什麼問題?賈淑麗說,根據國健署調查,長輩1年跌倒比例約16.5%,其中8%因跌倒而就醫、住院,跌倒後恐骨折、引起腦中風或失能,心血管疾病與骨骼肌肉疾病是跌倒後最嚴重損傷,因此預防長輩失能最重要的是增加肌力。國健署爭取行政院前瞻計畫經費,自110年至114年將挹注2.88億元,於全國設置288處「銀髮健身俱樂部」,由地方政府結合公有閒置、或低度使用之空間設置據點,鼓勵65歲以上長者就近活動,以延長健康餘命,預防及延緩失能。賈淑麗表示,至今已核定88處據點,加上先前14處試辦據點,目前服務約7百人、累積8千多人次參與,平均每位長輩運用3次以上。嘉義市首座推髮健身房的示範站「精忠健康有力站」,社區主委楊鳳祥積極爭取支持後,將環境重新修繕、成立志工隊,營造友善空間,並添加運動設備,同時幫每位長輩量身打造專屬識別碼,透過藍芽紀錄長輩心跳、血氧,運動過程更安全。嘉義縣「新港鄉海瀛村銀髮健身俱樂部」,則結合運動與物理治療所,健康管理師洪晉宏分享,會和治療師合作擬定運動處方,並透過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COPE)量表,依照長輩體適能狀態,給予運動指導、運動傷害或骨科疾病諮詢。若有退化性關節炎的長輩,會協助他進行自主性等張、等長的肌力運動,訓練股四頭肌與臀肌,穩定膝關節附近肌群,減少膝蓋摩擦。洪晉宏表示,據點不少長輩過去務農為主,會認為「做農就是運動」,總覺得年輕已經做很多運動,老了為什麼還要運動,起初要說服長輩運動不容易,會透過影片、獎勵機制等,像是與C據點合作,長輩來運動就送痠痛乳膏,增加長輩意願。雲林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成立「智慧樂齡健康促進中心」,為大學成立的示範中心,長者陳聯煌先生參與後,循序漸進地使用運動器材及提高強度,重拾力量與熱情。國健署近期辦理「銀髮健身俱樂部短片競賽」活動,歡迎各界投稿分享參與銀髮健身俱樂部的故事。
-
2022-02-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若3月底第三劑疫苗接種率達5成 楊文科:考慮微解封
台北市2月15日起實施「微解封」,不少民眾盼望竹縣也能跟進,新竹縣長楊文科今日在主管會報中指出,面對疫情縣府小心謹慎,因此要求衛生局努力衝刺疫苗第三劑接種率,若接種率能在3月底達到5成,考慮辦理「微解封」,希望縣民一起努力。台北市14日起採取微解封,不少民眾盼望竹縣也跟進。竹縣因應Omicron疫情,目前縣內兒少、身心障礙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全面暫停探訪,托嬰中心開放收托,但也謝絕訪客,關懷據點共餐改為領餐。國中小、高中畢業旅行也還不能跨縣市舉辦,並且若有1人染疫,全校停課14天。對此,楊文科提出微解封的條件。楊文科表示,新冠肺炎防疫期間,竹縣遵守中央規定,謹慎推動防疫作為,目前縣內染疫案例,感染源都是從外地帶來,或是受足跡影響,為確保社區乾淨,要求衛生局力拚疫苗第三劑接種率要達到5成,就能考慮辦理微解封,而依據衛生局評估預計3月底可達到。竹縣府衛生局指出,截至2月13日止,新竹縣新冠疫苗第一劑接種率有83.16%、第二劑接種率有76.07%、第三劑接種率則有24%,14日起至20日於全縣10處地點加開疫苗接種站,共有1萬劑各廠牌疫苗讓民眾電話預約或隨到隨打,另外第22期1922預約平台共有2萬8000劑疫苗也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