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紅腫
共找到
725
筆 文章
-
-
2021-03-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醫護接種AZ疫苗 疼痛、疲倦症狀最多
AZ疫苗3月22日開打,衛福部長陳時中也率先挽袖。陳時中當時接種完時坦承,手臂肌肉有些緊繃、晚間有輕微發燒,甚至「背有點痠痠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公布AZ疫苗接種最常見的症狀,其中,疼痛和疲倦最多,但伴隨這些症狀的人數隨著時間減少。莊人祥表示,3月22日至3月29日已接種1萬891人,有6528人參與V-Watch的主動監測。從監測資料中,每天選出回報的前十大症狀,最常見是疼痛和疲倦,且每天都有人回報,但人數隨天數下降;以疼痛為例,一開始有64.1%,到第七天已下降至10%。而發冷、頭痛、體溫偏高的症狀,只有前兩天出現;而注射部位出現硬塊、發紅腫漲,則在接種四到七天較常見。出現發燒症狀者,也是兩三天就會恢復。至於有些接種者回報出現全身不適、局部不舒服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以頭兩天較多,約8%;但到第三天就下降到3%;而有就醫或尋求醫療協助者只有3%。指揮中心表示,目前開放接種的AZ疫苗,依臨床試驗安全性結果顯示,接種後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接種部位腫脹、疼痛、疲倦、肌肉痛、關節痛、身體不適、體溫上升、發燒、畏寒等,一般於接種後數日內均可緩解。如民眾返家後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及時診治並釐清病因。
-
2021-03-3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三秒膠黏到手別用力拔!3步驟助你成功擺脫
如果皮膚被黏住時,請不要驚慌,你可以通過三個步驟擺脫三秒膠!當有東西壞掉時,經常使用三秒膠接起來,真是修理物品的好幫手,但有時候一不小心,自己的手被三秒膠黏住了,怎麼拔也拔不下來,該怎麼辦呢?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John Anthony博士教你如何安全地從皮膚上移除三秒膠。手指被強力膠黏 先嘗試三步驟如果皮膚被黏住時,請不要驚慌,你可以通過三個步驟擺脫三秒膠!1. 泡肥皂水:用肥皂與溫水清洗黏住的部位,Anthony博士說,如果在膠水尚未硬化前,用肥皂搓揉效果佳,有助於軟化膠水並破壞黏合力。但若肥皂清洗後,膠水仍不能脫落,請見下一步。2. 油脂分開:三秒膠主要有氰基丙烯酸酯的成分,因此具有強力的黏性不容易分開,Anthony博士說「嘗試用礦物油、凡士林、植物油、洗手液等」,將油擦拭到黏住的皮膚部位,並嘗試輕輕拉開,看能否有改善,千萬不要用力拉開。若塗抹油脂後未能見效,請見下一步。3. 使用去光水:可以使用含有丙酮的指甲油去除劑,去光水是主要成分是丙酮,Anthony博士說,「丙酮能有效去除皮膚上的三秒膠,但問題是會讓皮膚乾燥、發炎與龜裂。」他提醒,盡量避免使用,也不要與其它化學藥品一起使用。若是使用去光水過後,記得要用肥皂清洗,並塗抹沒有含香料的保濕乳保護皮膚。去除黏性強的膠水 保持耐心是關鍵 若是殘餘在皮膚上的膠水未能完全脫落乾淨,請耐心等候幾天,隨著皮膚自然脫落。Anthony博士說,千萬不要用鋒利刀子、刮刀、磨砂膏等試圖撕扯,很容易去除過程受傷紅腫。如果不幸黏到眼睛、鼻子、嘴巴附近,請尋求醫師幫助,三秒膠黏性強,應放置在兒童接觸不到的位置,以策安全。參考資料:How to Get Super Glue off Your Skin
-
2021-03-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完成第二期收案 拚四月中打完第二劑
我國自3月22日起開打AZ疫苗,國產疫苗也正加緊腳步,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其中,高端疫苗今宣布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的收案,並完成第一劑施打目標,預計6月15日繳交期中報告。而面對變種病毒的威脅,執行總計畫主持人、台大感染科醫師謝思民表示,會透過不同施打策略拉高整體中和抗體因應,另因應變種病毒,未來不排除補打第三劑。本次試驗採雙盲試驗,疫苗組和安慰劑組人數為六比一。主要為確認疫苗中劑量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並且納入年長者和病況穩定的慢性病患。謝思民說,加上為了趕在六月底前完成臨床試驗並獲得相關數據,以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審查(EUA),因此相較過去的臨床實驗來說,時間和慢性病者的抗原反應等都是挑戰。而本次試驗相關預計招募3700為受試者,但最後有4129名受試者參與,目前3752名受試者完成第一劑施打,已達到衛福部收案要求。北醫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北醫這次參與兩家國產疫苗的臨床試驗收案,其中高端收案約750位、聯亞約500位。以高端疫苗的收案和試驗狀況來看,64歲以下族群第二劑已打完八成,預計四月中可完成所有受試者;65歲以上則於3月29日才完成受試者接種第一劑,預計四月底可完成所有受試者接種第二劑。至於疫苗接種後的反應,劉明哲表示,初步可看到施打完有出現第一天紅腫疼痛、第二天疲倦、腸胃道症狀和極少數發燒的狀況,但沒有看到嚴重不良反應。但因為尚未解盲,是否真是疫苗副作用,還要等數據全數分析完後才能了解。而面對變種病毒,國產疫苗是否能夠應付?謝思民表示,目前發現英國變種病毒僅是增加傳播力,對疫苗的抵抗力影響不大;但南非和巴西病毒對莫德納和BNT疫苗都有影響。由於高端疫苗與莫德納都是技轉自美國國衛院(NIH)的基因重組S-2P棘蛋白技術,因此勢必有所影響。但他表示,除了研發新的疫苗外,考量到未來病毒變種是常態,可能會透過不同施打策略,如補打第三劑等方式,提高中和抗體濃度來因應。
-
2021-03-27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足部潰瘍截肢死亡率高達4成 注意9警訊預防感染
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一直是榜上有名,糖尿病會引起的許多併發症,不僅在照顧上須要特別留意,對照顧者來說也是需要額外多費心。其中最需要留意的就是足部傷口照護!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一生約有12~25%的機率會有足部潰瘍,20%的患者也是因足部問題住院治療,而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十年後,平均有1%病患截肢,截肢後的死亡率在三年內高達40%。因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容忽視一點傷口,患者及照顧者都須好好留意,避免日後造成截肢的遺憾以及照顧上的困難。 ▍糖友常見3種原因 導致傷口潰爛一般傷口若有適當的照顧,如沒有其他感染問題發生,大約一到兩星期內可以復原,但糖尿病患者因以下幾個原因,傷口若不細心照料與觀察,很容易演變成傷口潰爛! 1. 血管病變因代謝異常使血液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引起周邊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硬化或是堵塞,以致傷口部位的血液循環不良,氧氣,營養素、藥物及免疫細胞無法到達受傷的組織來幫助傷口癒合。2. 神經病變因代謝異常使得感覺、運動神經以及自主神經受到影響,對於皮膚上的觸覺部敏銳,若足部出現傷口、紅腫也無法正常察覺。而自主神經病變也造成末梢神經無法正常控制血液供應,末梢循環無法發揮作用,進而引起組織缺血。3. 感染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降低白血球活性,及吞噬、殺菌的功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故較容易受到皮膚上的細菌感染,若是足部清潔習慣不良就容易受到黴菌侵犯影起香港腳,或是一點傷口都可能引發感染。 ▍9點警訊需注意 恐引發足部感染最後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並且留意足部清潔外,若有以下症狀也需要提高警覺,並免引發感染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1) 足部的感覺異常。(2) 足部的皮膚顏色改變。(3) 足部的皮膚溫度改變。(4) 足部的傷口癒合不易。(5) 走路或休息時腿部會出現痠疼的情形。(6) 足度的脈搏微弱或摸不到。(7) 腳踝經常水腫。(8) 足部的皮膚龜裂。(9) 足部的雞眼或繭的部位周圍紅腫。 參考資料: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糖尿病中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
2021-03-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接種下跌! 開打第4日施打1862人 不良事件增5件
AZ新冠疫苗開打邁入第五天,但接種人數在第四日施拉人數下跌,僅1862多人,較第三天的1900多人少,目前累計7053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接種數雖也小幅減少,但是否代表國內醫護人員接種率真的正在下降,仍待持續觀察。莊人祥表示,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昨天新增五例不良事件,都非嚴重事件,不適症狀含發燒、肌肉痠痛、注射部位紅腫等,目前國內累計共14件不良事件。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中,目前有3954人加入,其中2252人回傳症狀,個案打完疫苗後,本身疼痛、體溫偏高,都是主觀判斷,雖然數據相對高,但注射部位非常疼痛其實只有1.2%,未來會針對V-watch做詳細的分析,目前仍在收集階段。有關美國AZ疫苗保護力下修,外界憂影響我國醫護人員施打意願,對此,莊人祥表示,此數據是美國AZ疫苗臨床實驗,從先前79%降到76%,但避免重症發生率仍相當高,對於65歲以上長者的保護力也有80%,研判不會影響醫護人員施打意願。
-
2021-03-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4成集中桃、高 全台逾400人自覺發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AZ疫苗接種3天已有5169人次接種,其中約40%集中桃園市和高雄市;1484名填寫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的接種者中,29.4%、約436人自覺體溫偏高。首批牛津AZ的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22日在台灣開打,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24日全台共有1951人次接種疫苗,全台累計5169人次接種。綜觀各縣市接種狀況,桃園市1089人次居冠,高雄市1080人次居次,光是這兩個縣市就已占接種人次的4成,第3名至5名依序為台北市707人次、台中市652人次、新北市442人次。進一步分析,責任醫院風險等級1的醫事人員累計接種2889人次、接種率5.01%,風險等級2的醫事人員接種2095人次、接種率1.53%;奧運培訓隊共有15人次接種,其他則有170人次接種。截止目前,指揮中心共接獲9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其中1件為護理師接種後過敏,歸類為「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其餘8件非嚴重不良事件以發燒占77.8%最多、肌肉痛或非接種部位疼痛55%、注射部位紅腫痛麻33.3%、畏寒22.2%。除此之外,至24日共有2858人參加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在1484名已填寫健康回報的接種者中,有65.6%出現注射部位疼痛、58.1%疲倦、56.9%肌肉痛、43.2%頭痛、42.9%發冷、29.4%自覺體溫偏高、21.6%關節痛、20.4%注射部位/腫脹、12.4%嗜睡、12.1%失眠、11.7%食慾不振。
-
2021-03-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分配7100劑AZ疫苗施打 1醫護人員傳身體不適
醫療院所本月22日起針對第一波施打對象,開打AZ新冠肺炎疫苗,北市衛生局表示,北市共有11家醫院的醫護人員等待施打,目前北市獲分配7100劑疫苗,現已有730人施打,其中傳出1位醫護人員有施打後不適情況,但經休息後症狀已改善。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指出,北市原本向中央申請19家負壓隔離病房或專責病房的醫院,中央核准其中9家,並於22日開打,後來再申請三軍總醫院及馬偕紀念醫院2家,並已獲得中央核准。由於新增2家醫院,中央昨日再分配北市1300劑疫苗,三總獲分配700劑、馬偕醫院600劑,北市目前總獲分配7100劑疫苗,現已有730名醫護人員進行接種。余燦華表示,其中22日施打當天就已接獲通報,有一名醫護人員在施打後有不適情況,其症狀為一般接種後會發生的情況,包含頭暈、頭痛、局部接種部位有坑洞、疤痕、血壓偏高等。經休息過後,昨日衛生局派員前往追蹤,該名醫護人員除接種部位還稍微紅腫外,其他症狀已經改善。余燦華說,先前中央宣布接種第一劑疫苗後,若要打第二劑須隔8周以上,但後續疫苗的供給是全給第一劑,還是安排施打第一劑醫護人員打第二劑,相關期程都須等待中央指示。另外,北市23日又再申請了北市聯合醫院其他4個院區,包含中興院區、仁愛院區、忠孝院區、陽明院區,以及台安醫院與國泰醫院,正在等候中央核定。
-
2021-03-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護接種AZ後進加護病房 石崇良:僅7例輕微不良反應
國內開打AZ疫苗後,傳出北部某醫學中心一名四十多歲護理師,接種AZ疫苗後不到十秒,出現急性過敏反應,並送進加護病房觀察。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對此表示,據了解該案並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主要是醫院為求慎重而安置在加護病房,目前已經離開加護病房。石崇良今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備詢,被問及醫護接種AZ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一事。他表示,截至昨晚已有4000名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只有7例輕微的不良反應事件。至於外傳北部有護理師接種AZ疫苗後,發生全身起疹、臉部紅腫、喉嚨腫脹、心悸等劇烈反應,醫師立即給予氣管擴張劑,緊急搶救,生命跡象穩定後,將該個案送進加護病房觀察。石崇良表示,因為出現過敏反應不知道會多嚴重,最嚴重的是「過敏性休克」,會產生呼吸道症狀,血壓也會變化,因此院方為求慎重而安置在加護病房。但該案雖然出現呼吸急促卻並未出現哮喘聲,研判並未出現呼吸道緊縮,也沒有需要使用升壓劑。目前個案生命徵象都穩定,也已離開加護病房。石崇良說,因為過敏與個人體質有關,且同一瓶疫苗僅有此例發生不良反應,因此並非疫苗出現問題。而原本已配送58家院所施打疫苗,會再增加14家院所為施打據點。但傳出衛福部金門醫院以考績要求醫護人員打疫苗,若不願接種,考績恐只有乙等。對此,石崇良表示,金門施打的醫院只有一家,會再了解是否有相關情事發生。
-
2021-03-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AZ疫苗後過敏送加護 醫憂「太快了」
國內開打AZ疫苗後,嚴重不良反應個案情況首度曝光。一名醫師透露,北部某醫學中心一名四十多歲護理師,昨天早上接種AZ疫苗後不到十秒,出現急性過敏反應,全身起疹、臉部紅腫、喉嚨腫脹、心悸等劇烈反應,醫師立即給予氣管擴張劑,緊急搶救,生命跡象穩定後,將該個案送進加護病房觀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下午確實收到一例類似情節的不良反應通報案例,至於是否歸類在嚴重反應,將再進一步了解。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接種前兩天,共四例接種不良事件,除指揮官陳時中接種後發燒,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表示,本周一接種AZ疫苗後,當天手臂痠脹,晚間出現畏寒、倦怠,體溫為卅七點五度,第二天持續發燒,吞了「普拿疼」,體溫才降下來。陳時中說他雖發燒,但沒有到必須服用「普拿疼」退燒。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師表示,該名醫事人員屬容易過敏體質,接種前評估並無異常,不料接種後立即出現過敏反應,整個過程不到十秒鐘,院方施以急救,二到三小時後症狀緩解,被送至加護病房觀察治療,診斷結果為「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記者向醫院求證,院方指出,該名醫事人員是在打針後的五分鐘出現過敏反應,較嚴重症狀為「全身起疹」及「心悸」,心跳瞬間飆至每分鐘一三○到一四○下,現場的醫護人員立即給予適當處置。院方表示,該案不屬於「過敏性休克」,因為並未插管或動脈導管等,應屬於「急性過敏反應」。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接種疫苗引發過敏性休克機率約十萬分之一,此次台灣拿到十一點七萬劑AZ疫苗,可預期會出現一、二例過敏性休克案例,但如開打第二、三天就出現有嚴重不良反應,這「有點太快了」。黃立民表示,若台灣僅施打十一點七萬劑疫苗,出現二例以上過敏性休克的案例,可能有兩原因,一為此批疫苗有問題,二為國人體內已有腺病毒或新冠病毒等抗體,打進疫苗才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
2021-03-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AZ疫苗5分鐘內急性過敏 醫護人員住進加護病房
國內開打AZ疫苗後,嚴重不良反應個案情況首度曝光。一名醫師透露,北部某醫學中心一名四十多歲護理師,於今天早上接種AZ疫苗後不到十秒,出現急性過敏反應,全身起疹、臉部紅腫、喉嚨腫脹、心悸等劇烈反應,醫師立即給予氣管擴張劑,緊急搶救,生命跡象穩定後,將該個案送進加護病房觀察。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下午確實收到一例類似情節的不良反應通報案例,至於是否歸類在嚴重反應,將再進一步了解。該名不願透露名行的醫師表示,該名醫事人員屬於容易過敏體質,接種前評估並無異常,不料,接種後立即出現過敏反應, 整個過程不到十秒鐘,院方施以急救,給予氣管擴張劑,二到三小時後症狀緩解,被送至加護病房觀察治療,診斷為「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記者向該醫院求證此事,院方指出,該名醫事人員是在打針後的五分鐘出現過敏反應,較嚴重症狀為「全身起疹」及「心悸」,心跳瞬間飆至每分鐘一百三十到一百四十下,現場的醫護人員立即給予適當處置。院方強調,該案不屬於「過敏性休克」,因為並未插管或動脈導管等,應屬於「急性過敏反應」。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接種疫苗引發過敏性休克的機率約十萬分之一,此次台灣拿到十一點七萬劑AZ疫苗,可預期會出現一、二例過敏性休克案例,如果開打第二天就出現有嚴重不良反應,這「有點太快了」,就像第二次買愛國獎券就中獎一樣。黃立民表示,若台灣僅施打十一點七萬劑疫苗,出現二例以上的過敏性休克的案例,可能有兩大原因,一為此批疫苗有問題,二為國人體內已有腺病毒或新冠病毒等抗體,打進疫苗才會出現過敏性休克的反應。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截至今天中午為止已有三二一八人接種AZ疫苗,昨天則有一六三八人接種,比第一天多,若單純分析昨天接種人數的所在縣市,以桃園市接種四二二人最多,其次依序為高雄市三二五人、台中市二六八人。
-
2021-03-24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她凍甲反覆發作痛不欲生 醫師:3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凍甲(又稱甲溝炎)大約佔國民足部疾病發生率的兩成,若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控制不好反覆疼痛更讓人痛不欲生。皮膚科醫師表示,長期穿尖頭鞋或高跟鞋的上班族女性、50至60歲有灰指甲、指甲變厚,視線模糊不好修剪者,或是處在生長期的青少年是三大高危險族群,患者應避免擠壓腳趾、以平剪方式修剪指甲,並讓指甲白色區域長超過甲面0.1mm保護指甲;日常保養可於指甲周圍塗抹指緣油,防止周圍皮肉變硬,影響指甲生長。凍甲又稱為「甲溝炎」、「嵌甲」,是因指甲與旁邊甲溝反覆摩擦形成甲溝炎,造成紅腫疼痛、形成反覆性感染或肉芽組織。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若指甲周圍老是疼痛、旁邊常常流湯或流血、指甲插入旁邊的肉或皮時,就要小心凍甲危機,免疫力較差時,恐引起潰瘍、蜂窩性組織炎。蔡長祐舉例,之前收治一名40歲有糖尿病史的上班族女性,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拇指趾甲持續受壓迫,因而凍甲、引發甲溝炎,讓她走路都會痛,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較差,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後來甲溝炎一發作,就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無法根本解決凍甲問題。另一名50歲男性,因修剪腳趾甲方式不當,產生卷甲合併甲溝炎的症狀,只要甲溝開始疼痛,就去找修剪師傅修指甲,指甲卻愈修愈小片,新長出來的指甲愈來愈彎,容易長到肉裡,變成惡性循環。蔡長祐說,造成凍甲發生的原因大多跟「穿不合腳、過緊的鞋子」及「指甲過度修整」有關,其餘如反覆拔除指甲、甲面先天性過寬和大腳趾容易著地,產生壓力磨擦甲床邊緣(如扁平足)也是原因之一。發生凍甲後,不適感常令患者將指甲愈剪愈短,蔡長祐說,臨床觀察,很多凍甲患者為了減緩腳趾疼痛,選擇將指甲修得更短,殊不知可能讓後來長出的指甲更彎曲,容易刺進周圍的皮膚,造成慢性甲溝炎。為避免發生甲溝炎,保持指甲健康,蔡長祐表示,民眾平常應「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避免激烈碰撞」、「指甲要平剪」,避免指甲受到擠壓;另可塗抹乳液或足霜「保濕雙腳」、塗凡士林或指緣油「保濕指甲周圍皮膚」以減少硬皮發生,以及「每日將指肉往外撥」,幫助指甲周邊皮肉恢復彈性,才不會產生硬皮,影響指甲生長。蔡長祐說,平常剪指甲宜於洗澡後進行,並以平剪方式修剪,不宜剪過短,要留白超過0.1mm,保護指甲。若仍不慎發生甲溝炎,還出現不適異狀時,蔡長祐表示,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甲溝炎依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除拔除部分指甲,修剪過度增生的肉芽組織外,也可以透過使用指甲矯正器的方式治療,兩名個案經治療後,症狀現已改善。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注意事項 出現這些狀況應盡速就醫
牛津AZ新冠肺炎疫苗今天開打,指揮中心表示,民眾在接種後先休息30分鐘,若是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或發燒超過48小時等,應盡速就醫。牛津AZ新冠肺炎疫苗今天正式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接種後注意事項,接種後建議民眾在接種單位附近休息30分鐘,確定無不適後再離開;若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要加壓2分鐘,避免出血。莊人祥指出,如果接種後有發燒的情況,應該2天內會緩解,如果發燒超過48小時,或是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氣喘、眩暈、心跳加速或全身紅疹等,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請醫師通報。另外,莊人祥說,若是接種後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或紫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莊人祥提到,如果只是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或是疲倦、頭痛、體溫升高、肌肉酸痛、畏寒、關節痛或噁心等,都有可能發生,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且數天內就會消失。至於在接種前的注意事項,莊人祥提醒,如果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就不建議接種;若有發燒,或是急性中重度的疾病,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如果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治療者,建議先暫緩接種。莊人祥提到,不建議與其他廠牌疫苗交替使用;如果近期有打過不活化疫苗,要等14天後再接種;若是施打過活性減毒疫苗,就要隔至少28天。他表示,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疫苗保護力會比較弱一點;如果本身是孕婦,在醫院中照顧疑似病例的高感染風險者,可經醫師評估後接種;若是哺乳中的婦女,接種後還是可以持續哺乳。
-
2021-03-17 癌症.抗癌新知
「四大癌症」是哪四個?家醫科醫師教你如何在篩檢前判斷症狀
在醫療科技發達的台灣,隨著時代的演進,許多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都慢慢發展出治療的方法;然而即便如此,各種癌症依然是醫療領域中的難解之謎。根據統計,癌症已經連續蟬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榜首之位長達近40年,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民眾往往聞「癌」色變:一旦和癌症扯上關係,就彷彿開始了生命的倒數計時……其實依照身體不同器官組織產生的癌症百百種,有些癌症在目前的醫療技術下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及控制的效果、有些則是較難以診斷治療的種類;但無論是何種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其預後都會較晚期發現來的佳。這也正是為何國民健康署自2010年以來全面的推廣四大癌症的篩檢服務,目的就是為了提早診斷這四類的癌症,以增加民眾治療和存活的機率!四大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每種癌症根據其症狀、表現等使用不同種的篩檢方式,適合篩檢的對象也不盡相同,以下分別更進一步的說明。大腸癌大腸直腸癌為台灣常見癌症之一,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前三名,早期的大腸癌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然而經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其存活率可以大大提升!在接受篩檢之前,也可以初步判斷自己有沒有以下的症狀◎排便習慣改變:改變時間持續超兩週,如間歇便秘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不規則腹痛:造成腹痛的原因很多,一般大多可在排便、排氣或一段時間之後有所改善,若反覆發生無法改善的腹部疼痛,則須多加注意。◎血便、黏液便:最常見的糞便帶血多半和痔瘡相關,然而若是本身沒有痔瘡、或是出血量大,則需要就醫檢查;另外在糞便中觀察到暗紅色血液或血塊也需要留意。◎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指沒有特別減重的情況下體重持續下降,可能伴隨有食慾不佳和疲累,若是有持續的情況,建議至門診檢查追蹤。◎不明原因貧血:腸道內的腫瘤會造成慢性小量出血,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會造成長期血液流失,進而造成貧血。往往民眾會有疲勞感、容易頭暈、昏厥、運動時更容易喘等症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的感覺):若是癌症生長在接近肛門處,會阻礙糞便正常排出、造成便意,因此才會有屁股裡面重重的、一直想大便的感覺。以上的症狀並不是絕對用來診斷大腸癌的工具,但若發現自己符合多種表現又無法恢復、查不出原因,更建議進行檢測追蹤。◎篩檢項目:糞便潛血檢測,採樣少量的糞便檢測是否有出血的情況。◎篩檢對象:50歲至未滿75歲之一般民眾。◎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若是檢測結果為陽性,通常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來確認腸道內是否有不正常組織增生,或是單純痔瘡、良性息肉等造成之出血。乳癌乳癌為婦女族群常見的癌症,也是65歲之前女性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目前乳癌根據期別、種類等,有不同之治療方式。早期乳癌以手術搭配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或荷爾蒙療法大多都有不錯的存活率;而一旦到達晚期,存活率則大為下降。早期乳癌不一定有症狀,但若是有下列發現,可進一步檢查確認:◎無痛性腫塊。◎乳房外觀改變,如突出或凹陷。◎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是溼疹、紅腫及潰爛的情形。◎乳頭有異常分泌物,如帶血乳汁、血液等。◎乳頭凹陷。◎腋下淋巴結腫大。平時可於洗澡時觀察檢查自己的乳房,早期發現變化,當然這些變化並不是每位乳癌患者都會出現,也因此定期篩檢才顯得更為重要!◎篩檢項目:乳房X光攝影。◎篩檢對象:45至69歲婦女;或是40歲以上,二等親內家人有罹患乳癌之病史者。由於乳癌有家族遺傳之特性,因此對於家族有乳癌病史的民眾提前其篩檢年齡。◎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驗結果若有出現異常,後續會安排乳房超音波、切片等檢查;最常見的還是良性發現,只需定期追蹤。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為目前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研究指出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感染後多數人會自動痊癒,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因持續感染引發的慢性刺激、加上其他癌症因子而轉變為癌症。因此預防HPV感染和早期發現追蹤就可以有效的預防子宮頸癌!一般來說,由HPV感染後轉變為癌症,通常需要漫長10-20年的時間,故凡有過性行為之女性,尤其是早婚、生育次數多、性伴侶較多的女性有較高的風險,建議至少每三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約70%子宮頸癌之死亡率;而外國的研究則指出三年一次的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子宮頸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若是有發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有顏色或氣味之異常、夾雜血絲、停經後的出血等,都需要提醒自己就醫檢查。◎篩檢項目: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對象:30歲以上之婦女。◎篩檢間隔:建議每三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測結果會直接寄回家中,若是有異常的情形,請務必至醫療院所進行後續的追蹤治療。口腔癌口腔癌泛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台灣地區口腔癌常侵犯的部位在頰黏膜、舌頭等部位。造成口腔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為「嚼檳榔」、「抽煙」、「喝酒」;此外不良的口腔衛生、蛀牙、長期配戴不適合的假牙等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統計上來說,吃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吃檳榔配上抽菸則罹癌率提升到89倍,若同時有吃檳榔、抽煙和喝酒習慣的人,其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是大大增加到一般人的123倍!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周圍有硬塊、腫脹、脫皮、變色(包括紅、白斑)等。◎嘴唇或口腔有長期(超過兩週)無法癒合之潰瘍。◎口腔內部或附近有原因不明的麻木、疼痛或觸痛。◎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舌頭活動受阻、或是張口困難(嘴巴張不開)。◎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咀嚼或吞嚥時感到疼痛及困難。◎拔牙傷口不易癒合、牙齦腫脹等。目前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或觸診,尋找口腔內是否有不尋常的變化,非侵入性、無痛也無副作用!◎篩檢項目:口腔黏膜檢查。◎篩檢對象:30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或吸煙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牙科、耳鼻喉科、或通過口腔癌篩檢訓練之其他專科。檢查若是有發現異常,會進一步進行切片診斷或後續治療,提早發現的口腔癌存活率大多在七成以上,也因此高風險的民眾建議一定要定期追蹤篩檢!總結癌症為影響國人生命的首要敵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也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又或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大幅提升存活機率。目前大多數民眾對於四癌篩檢都有初步的認識,也期許未來有更多的民眾願意加入定期篩檢的行列,成為自己健康的守門人!
-
2021-03-14 科別.皮膚
運動咖以為得帶狀皰疹急奔醫 原來是過敏引發濕疹
高雄30歲上班族詹小姐,假日揪朋友一起爬山,穿上新買的時尚感運動內衣就出發,流了一身汗。她正高興達到運動減重效果,沒想到胸罩邊條和肩帶等部位,當晚癢到受不了、抓得又紅又腫,難以入眠,以為是近日工作壓力大又引發帶狀皰疹,趕緊就醫。經皮膚科醫師診斷,原來是對衣服過敏引起的「接觸性濕疹」,給予藥膏及服用抗過敏藥物治療。「穿合身款運動衣褲,要更注意質料及排汗功能。」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昭宏表示,雖然還未入夏,南台灣白天高溫已經有攝氏25以上。年輕男女常喜歡穿較合身型運動裝展現體態,但有些衣著若未清洗就直接穿上作健身、瑜珈,衣服上的福馬林、防皺劑、染色劑等化學藥劑,在大量流汗後,容易造成皮膚過敏反應;且合身型衣物也會因為不斷與皮膚磨擦,而導致鬆緊帶處、關節摩擦處或是胯下等身體皺褶部位,產生汗疹、濕疹。 劉昭宏表示,因為對衣物質料過敏加上大量流汗導致的「濕疹」,在皮膚和衣物摩擦部位會明顯呈現大片紅腫,磨擦或搔抓破皮而有刺癢感;「汗疹」則是因汗腺阻塞的發炎反應,在大量流汗的部位,如胸口、胯下、屁股、背部等,觸摸會有顆粒狀粗糙感。至於汗疹、濕疹一起冒出者,局部上有刺痛感,甚至起水泡。有患者就誤以為這是帶狀皰疹。劉昭宏說,不管是汗疹、濕疹,沒有造成過敏者,通常多休息減少流汗,穿寬鬆衣物、吹冷氣或風扇讓體溫下降,一般在3天至1周內會逐漸恢復。但肥胖、糖尿病或是免疫力低下者,就要小心抓破皮,造成細菌、黴菌感染,甚至引起併發症。若水泡、紅疹刺激過敏發作,而引起異位性皮膚炎,就得長期吃抗過敏藥物。近來民眾健身風氣很盛,皮膚科患者中受汗疹、濕疹困擾的「運動咖」也更多見。劉昭宏建議民眾購買衣物後,先將殘留化學成分清洗過再穿,民眾運動後發現身上有紅疹,宜暫時避免流汗,換穿寬鬆衣服,待皮膚逐漸恢復正常後再運動。
-
2021-03-13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糖尿病人常會有足部併發症,其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足部變形、足部受力改變、視力不佳等。一旦潰瘍惡化、足部感染或有周邊血管疾病,將成為截肢的主要因子。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糖尿病足部潰瘍 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神經病變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原因,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感覺運動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血管疾病。足部容易受傷卻不自覺,造成傷口不易癒合。陳瑜忻解釋,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是以周邊神經症狀為主,它影響到周邊的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過50%都有不同程度表現的周邊神經症狀。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喪失,進而失去保護作用。糖尿病血管病變,是因為高血糖、胰島素抗性影響血管管壁的內皮細胞功能,進而引起血管收縮及粥狀硬化斑逐漸形成。而長期高血糖也會傷害內皮細胞,加速血管壁粥狀硬化形成。另一方面,由於血小板及其他凝固因子功能異常,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也會造成血栓斑塊,逐漸堵塞血管壁。糖尿病足部居家護理 應牢記4要點▸足部檢查:洗澡時,檢查足部皮膚有無水泡、雞眼、厚繭、發紅或裂傷現象,視力不佳時可用鏡子輔助,或請家人協助觀察,如有發現上述情形,應請教醫護人員,請勿自行拿刀片、剪刀處理,以免出現傷口。▸足部清洗:每天以溫水及中性肥皂洗淨,水溫不可過燙,以手腕或溫度計測水溫(約40°C),需特別注意指縫間的清潔。擦乾後再以綿羊油或不含酒精成分的乳液擦拭皮膚,防止乾燥脫皮,但不可以將乳液塗抹在趾縫間,太多腳汗時也不宜用爽身粉,避免阻塞毛孔。▸鞋襪之選擇:宜選擇棉質、吸汗、柔軟及保暖的襪子,避免穿尼龍襪,襪頭不可以過緊,會壓迫腳踝影響循環。穿鞋應穿襪,並每天更換襪子,保持腳部清潔。購鞋時最好在下午或黃昏時刻,因為腳的尺寸會比早晨稍大,若左右腳尺寸不同,應以較大的為標準。盡量選擇軟內襯、厚膠底、附鞋帶或魔術貼的鞋,鞋頭硬較能保護腳,不可打赤腳、穿夾腳拖、涼鞋、拖鞋外出,高跟鞋也會導致腳底壓力受力不均,形成厚繭。穿著新鞋時不要穿太久,先試穿1至2小時,待適應後再加長時間,若穿鞋後發現有起水泡,表示不宜再穿。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修剪指甲:先將指甲泡溫水,變軟之後再進行修剪。趾甲面勿短於甲床底部,只做平剪,勿剪入甲角處,若發生崁入性趾甲或硬厚甲勿自行處理,應找外科或皮膚科醫師治療。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要注意 定期檢查不能省陳瑜忻提醒,抽菸會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胰島素的阻抗、影響血糖控制引發脂質代謝異常、增加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誘發發炎反應,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因此有菸癮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較高,最好及早戒菸。此外,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坐時勿雙腳交叉於膝蓋上,避免影響下肢循環。2.不要用熱水泡腳。3.冬天寒冷時可穿厚襪子保暖,勿使用熱水袋、電熱毯保暖,以免燙傷。4.下肢有水泡、皮膚紅腫、感染、傷口、皮膚病等病症時,勿自行處理或敷藥草,應立即就醫。最後,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每年安排1次至就診醫療院所檢查,以了解足部照護情形,檢查項目包含:(1)糖尿病足部結構與外觀檢查:觀察有無變形。(2)糖尿病足部感覺檢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震動感覺檢查。(3)糖尿病足部下肢循環檢查:足部動脈脈搏檢查、足部超音波檢查、足部血管攝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10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風濕免疫】施昀廷:風濕免疫患者也是過敏兒!補對地方才不會出錯
2021年是庚子年,六氣主氣是太陽寒水。從跨年至今適逢幾個寒流來襲,很多民眾的腰和膝蓋,也如同天氣警報器般苦苦哀嚎,對寒流超過敏,紛紛至各中西醫院所報到。許多僵直性脊椎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的風濕免疫患者們行動更是困難,尤其晨間僵硬的情況嚴重!究竟風濕免疫疾病在中醫觀點中有什麼解方呢?(推薦閱讀:自體免疫危機) 【風濕在中醫的概念】 風濕免疫科的患者們是因自體免疫系統失常,導致好壞不分,攻打自己的器官。風濕免疫科患者,以類風溼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為多數。但大家對「風濕」的概念可能似懂非懂,其實風濕是自然界的六種氣候「六氣」中的「風、熱、火、濕、燥、寒」裡的兩氣,如果因為過或不及(例如太熱或太寒)就稱為「六淫」,大多經由肌表或口鼻侵入人體而引起外感病,多與季節、居處環境有關,例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台灣沿海地區多濕熱病、北部冬天多寒濕病等。《黃帝內經.素問》裡有提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也」,風寒濕痺就是一般簡稱的風濕病,或風濕關節炎,另有熱淫造成的熱痺。這些該怎麼區分呢?像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遊走性疼痛,就是風的性質,風善行而速變;寒主收引,會使經脈肢體屈伸不力,像晨間的晨僵現象就與寒有關;濕性重濁黏膩,會卡在關節纏綿難解使其變形腫脹疼痛,如類風濕關節炎的手足指變形腫脹;火熱易耗氣傷津,使發炎情形更甚,如痛風的關節紅腫熱痛。 【中醫治療原則】所以,中醫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方法,不是一味止痛和消炎,而是根據患者體質和疾病的特性,加上當時氣候,由內而外,扶正並祛邪,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祛風除濕,搭配合適飲食和生活作息,以達標本同治,恢復身體的陰陽平衡。例如晨僵嚴重者可用葛根、狗脊;關節發炎腫脹者,則可用知母清熱退火;關節濕重者可用薏苡仁除濕等。除了中藥也可以食補,例如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這些都是祛寒食補,但麻油雞比較容易上火,如果發炎情況較嚴重,就容易火上加油。所以,不管是食補還是開立處方,最好先諮詢合格中醫師,才不會吃錯補錯。【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延伸閱讀】-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藥師陳瑪波/吞藥丸喝符水 腎像濾心大堵塞!-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
-
2021-03-09 科別.皮膚
皮秒雷射改善皮膚 老董也凍齡
邁入中年的王董事長縱橫商場日理萬機,隨著歲月留在臉上的黑斑、細紋加深,讓他看起來蒼老許多,也顯得沒精神。想透過醫美改善膚況,向皮膚科醫師求助。要解決臉頰大面積曬斑、細紋及膚色暗沉問題,且想縮短術後恢復期,醫師建議王董採用皮秒雷射治療。兩個月後,王董回診時,整個人神清氣爽,也開心分享臉上的斑不見了,膚色也明亮了,看起來年輕了好幾歲。傳統雷射術後修復期長、傷口不易照顧,容易產生術後反黑、發紅及疤痕等副作用。但隨著科技進步,近年來雷射治療有很大的突破,不論針對輕齡肌或熟齡肌,透過皮秒雷射治療,就能幫助改善色素斑、青春痘疤、細紋、毛孔與刺青等膚況。相較於傳統雷射,皮秒雷射能瞬間進入皮膚,以光震波效應破壞黑色素,減少皮膚的熱傷害、紅腫反應,讓術後反黑的機率下降,治療次數減少。如果再加上全像聚焦科技,產生表皮沒有明顯傷口的「光學空泡效應」,就能刺激真皮層膠原蛋白的新生和重組,使得毛孔、疤痕及細紋獲得改善。進行皮秒雷射治療前,先局部塗抹麻醉藥膏,舒緩治療時些微的刺熱感,一般全臉治療時間約15分鐘即可完成,結束後,可適當的冰敷減緩不適。術後要加強防曬及保濕,才能達到治療效果。有些人在皮秒雷射除斑後,會出現部分皮膚色素沉著問題,導致除斑後的部位膚色變深,這屬正常現象,只要注意術後護理,在一段時間內就會消退,不用過度擔心。皮秒雷射多半需要數次治療才能獲得治療效果。市面上皮秒雷射機器種類多,搭配的療程、品質及費用自然差異很大。建議有需求的民眾謹慎選擇治療的醫療院所,雷射治療結果皆受個人體質不同影響,需與皮膚科醫師討論後,依個人狀況調整不同的治療模式。
-
2021-03-07 名人.黃軒
為何新冠疫苗已試驗成功卻仍有副作用?醫師解惑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答案就是下面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台灣3家本土疫苗廠商採用次單位的棘蛋白疫苗,選擇病毒的片段來引起免疫反應,這些引發免疫系統反應的,都必須有病毒基因才能有效產出抗體。而基因片段畢竟也是病毒的一部分,又無論人體試驗受試者再多,也很難囊括全球70幾億人口不同的體質。故疫苗已試驗成功,也仍會有副作用出現。加速型的臨床試驗我們正常「傳統的疫苗產生要10年以」上的!我們通常收病人的人數也非常少,只有約第一期收10人、第二期收100人、第三期收1000人!但【COVID19 是屬於大災難】,我們人類都需要加速型的臨床試驗,也是必須有依臨床試驗的phase 1、phase 2 和 phase 3 ,只是人數太少了,於是把人數拉高、例如第一期由收10人,變成收100人、第二期由收100人,變成收1000人、第三期由收1000人,變成10000人以上!且時間壓縮至最短時間內,走完三個臨床試驗階段,這就是現今Pfizer 、Moderna 、Novavax 、AztraZeneca ,Johnson & Johnson 三個臨床試驗phase會「增加人數」,且「加速完成」疫苗研發完成。例如 Moderna Phase 3 :收了30,000人、Pfizer Phase 3 : 收了37,796人。在台灣,臨床試驗第二期共有三家,各自收3500人,其預登記20,000人。臨床試驗第二期一通過,也就馬上可視為「緊急授權使用,EUA」的階段。罕見的過敏反應過高,令人擔憂流感疫苗每百萬劑會出現 1.3 罕見的過敏反應Pfizer疫苗每百萬劑會出現 29 罕見的過敏反應例如目前 Pfizer-BioNTech 疫苗 打了千百萬劑,發現約29位有罕見的過敏反應,約是打了每百萬劑,才會出現 11.1 次過敏反應;這個和流感疫苗比較,打了每百萬劑,就會出現 1.3 罕見的過敏反應是高了一些,但目前未有人因此證實死亡 ( No deaths were reported. )和疫苗有關,且可以藥物控制。由於至今,未能有效通過傳統安全疫苗的三個臨床試驗階段,至今在全球,這些疫苗,只能視為「緊急授權使用,EUA」的原因。民眾喜歡把不良反應,說成副作用定義正常使用下~副作用:可以預期會有的反應。例如常見任何打針,會有局部副作用 : 紅腫熱痛,這是典型可以預期且輕微的反應。疫苗常引發的嚴重副作用,大部份都會是少見的,不然任何國家FDA都不會允許其 " 安全上市"。不良反應:任何不可預期、不想要或者過度的反應,皆是。不良反應案件通報可以很多,但真的和疫苗,引發副作用關聯卻很少...付出的必要風險這是疫苗接種至今仍難以完全避免、人類為換取接種疫苗的效益,不得不付出的必要風險。例:狂犬病疫苗本身的毒性,遠比多數疫苗來得高,但因人類一旦感染狂犬病且等到發病,死亡率可逼近百分之百;因此,在不打就有極高比例可能會失去生命的情況下,多數曾經暴露在狂犬病環境風險下的人,還是會選擇接種疫苗。其實更多人,都是把疫苗的不良反應通報,全推給副作用通報了。※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3-04 科別.皮膚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68歲的林太太因皮膚問題前來就診,她的腿部皮膚脫屑,一片片如鱗片狀龜裂,常搔癢的地方紅腫結痂,擦了很多乳液,皮膚還是很乾,晚上癢到睡不著,得看身心科拿安眠藥服用才能入睡,苦不堪言。因擔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林太太施行無油飲食長達6年,皮膚油脂不足而罹患冬季癢。經補充適量油脂、吃富含維生素A及C的食物,調整擦乳液的習慣,短短三天,她晚上不再癢到睡不著,乾癢問題改善不再復發。許多長者皮膚乾癢,除了老化引起的皮脂腺萎縮,也跟氣溫低或季節變化有關,秋冬皮膚乾癢患者占多數,而春天溫濕度變化大,皮膚乾癢問題的人也不少。皮膚乾癢該如何自癒?謹記3項內服外用生活原則,多數患者1周內可改善。1、補足身體需要的油脂冬季癢的病患通常油脂攝取量嚴重不足。油脂是保護皮膚很關鍵的營養素,油脂攝取不夠,皮脂腺就無法分泌足夠的油,來防止水分從皮膚蒸散,因此不管擦多少乳液一樣會覺得乾。建議補充月桂酸含量高的椰子油,及ω-3脂肪酸含量高的亞麻子油,每餐飯前補充5至10cc。2、補充維生素A及維生素C維生素A及C是皮膚修復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A與皮膚及黏膜發育有關;維生素C則有助膠原蛋白製造,同時降低身體的發炎。吃紅蘿蔔是最簡單攝取維生素A的方法,但維生素A是脂溶性,必須油炒過,才好吸收,建議可用發煙點高的酪梨油或椰子油,將紅蘿蔔炒軟,每天吃半碗的量就足夠。每天吃2份水果就能攝取維生素C,滿足人體一天的需要量。3、擦乳液前先擦油生活習慣的調整最重要,首先是避免使用熱水洗澡,不要用含皂的清潔品清洗皮膚,建議溫水淋洗就好。洗完澡,全身先擦一層薄薄的油,椰子油、橄欖油、酪梨油都可以,接著再上一層乳霜,如此的保養方法,可讓皮膚的飽水度更好,一天可擦數次,重點是擦油前皮膚要先沾濕,效果更佳。
-
2021-02-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下)
【編者按】這是醫病平台從來沒有過的嘗試,我們把一位醫師作家欲罷不能寫出超過5000字的長文,在作者的同意下拆成三篇,在同一星期登出。相信讀者也會同意,這樣的安排可以使讀者分期讀完這三位乳癌病人所呈現的不同問題,才體會得到一位真正的好醫師是幫忙生病的「人」,與只是診治病人的「病」的醫師,在「量身定做」的用心可以有這麼的不一樣。同時,我也希望作者用心良苦與我們分享的行醫心得可以感動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也唯有在社會大眾不隨便就醫、濫用資源,好醫師才有充裕的時間,對真正需要用心照顧的病人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雪如新英格蘭區的冬天日照很短,五點半離開辦公室時,太陽早已下山。我驅車前往醫院去看另一個與艾咪及伊凡年齡相彷的乳癌病人。雪如曾經是急救醫技師(EMT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救護車工作人員),後來換了職業在花店工作。新冠病毒大流行不久,雪如就失業了,同時也喪失了她的醫療保險。大約在六、七月左右,她的左側乳房開始腫脹疼痛 。兩個月之後,她拿到州政府的低收入戶醫療保險,開始積極就醫。因為她的症狀像是感染發炎,她的醫師給她開了抗生素。她的左乳紅腫熱脹持續地惡化。超音波檢查顯示這是很大的腫瘤,因為長得很快,腫瘤的血管無法支持營養需求而有許多壞死的區域。她的肺有許多棉花球般腫瘤,但是她最嚴重的症狀是乳房腫瘤劇痛讓她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沒有片刻的平安。這個腫瘤的病理型態很不尋常,會診了教學醫院的權威病理醫師也無法做成結論。我在十月中開始照顧雪如。我的首要任務是要減輕她嚴重的腫瘤疼痛。因為她的癌症不是尋常的乳癌,我估計一般的化療不會有太多的療效。我安排讓她接受腫瘤動脈化療栓塞。當栓塞治療一切都安排就緒時,雪如的左乳腫瘤已經破出皮膚。栓塞所幸是成功的,除了前幾天疲倦噁心之外,左乳的皮膚原本如野火燎原般的紅,慢慢轉成暗褐色,疼痛也減輕了很多。因為腫瘤壞死的組織不停地淌血及發出惡臭的壞死組織體液,我見義勇為的外科醫師同事安排在開刀房將壞死組織盡量清除,然後在傷口處裝置創傷真空引流(Wound Vac),所以雪如不再需要每一兩個小時就要換傷口的紗布,生活品質改善了不少。雪如第一次看診時,我坦誠地告訴她,她的癌症是無法治癒的,而且因為腫瘤病理型態很不尋常,界在惡性上皮癌及肉瘤之間,一般化療可能只帶來副作用而沒有實際的幫助。雪如的臉色蒼白,聲音颤抖虛弱,轉頭向她的先生及媽媽強做堅強地説,「我不做化療,因為我的時間所剩不多了。」我們決定除了腫瘤動脈化療栓塞來減輕疼痛之外,希望從腫瘤基因分析找到比較有把握成效的治療藥物。因為她的腫瘤切片有太多壞死組織,切片基因檢測不成功。後來用了「液體切片」(liquid biopsy,檢測流入血液中的腫瘤基因)才完成了這個任務。在這期間,雪如的癌症是毫不留情地快速成長漫延;我告訴她基因檢查結果顯示她可能有機會使用免疫治療,雪如因為胸椎轉移,後背疼痛,下肢無力,但是她情緒激動地向她媽媽説:「這是宛如在海灘望眼無盡的細沙中,出現了一顆小亮片。」因為擔心她胸椎腫瘤造成下肢癱瘓,雪如住院治療觀查。我在開車前往醫院探視雪如途中,心情沉重憂慮,我問自己,即使免疫治療有效,雪如的狀況是否已經大勢已去,一切徒然了呢?走進病房,雪如看起來比前一天舒服多了,疼痛因為使用PCA(病人自主控制的止痛藥滴注)大幅改善,她也經常在床上移動她的腿做運動。我跟雪如説明一些我們持續在克服的治療瓶頸,包括在新冠病毒疫情加劇的期間,非新冠病毒感染的一般醫療作業停滯的困境,她的醫療保險拒絕免疫治療的申請;但是我的辦公室秘書、護理同事都在盡全力的協助我克服這些困難。雪如告訴我,她很感激我給了她一線希望,她知道我繼續在為她奮鬥,「答應我,當你再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一定會告訴我。」(Promise me that you will let me know when you’ve exhausted everything you can do.)照顧了雪如幾個月了,第一次看到她似乎放下了她肩頭的重擔,臉上漾開安心的笑容。我的喉嚨哽咽,只能點頭回應她。在安靜清冷的暗夜中開車回家,我回顧這一天當中看的三個年齡相近、命運卻截然不同的乳癌病人。伊凡有充足的醫療資訊,穩定的工作,好的醫療保險,甚至人際網絡讓她很快地安排在Dana Farber 看到國際聞名的乳癌專家;伊凡是very priviledged(優勢權)的。我祝福她得到她期望的好治療與好成果。艾咪不僅是有優勢權,也是驕縱的(spoiled)。她不僅有好的醫療保險,也有好經濟資源讓她持續追逐她心目中認為是最適合她的治療。艾咪可能也永遠都不需要或不接納我的專業協助。有著最棘手癌症,沒有錢沒有工作沒有任何優勢的雪如,卻是最令我謙卑、感動滿滿,看見自己的行業最美的價值。醫療是基本人權而不是特權(a right not a privilege)。即使在有全民醫療保險的台灣,每個行醫夠久的醫生都知道這句話是遠離現實的;有些病人有非常的優權勢,很多病人則需要醫護人員為他們發聲。最終,行醫至高的報酬是為雪如這樣的病人尋求希望,贏得她信任、安心的微笑。「我們會竭盡所能地為病人尋求最大的益處!」(Exhaust everything we can do for the patient’s best benefit! )
-
2021-02-23 科別.眼部
治療乾眼症 脈衝光雷射及瞼板腺擠壓治療有效
一名70多歲婦人長期眼睛乾澀、紅腫痠痛,檢查結果為瞼板腺功能障礙合併乾眼症,雖嘗試熱敷、人工淚液治療均都不見效,直至接受脈衝光雷射及瞼板腺擠壓治療,當下痠脹感、異物感便大幅緩解,令患者相當欣喜,療程結束後表示「總算解決心頭大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角膜暨眼整形科主任江鈞綺指出,乾眼症多與年齡、特殊體質(如酒糟鼻、異位性皮膚炎等)、經常化眼妝、長期使用隱形眼鏡、3C產品有關,患者容易出現眼睛乾、紅腫灼痛、眼睛有異物感、短暫性視力模糊等乾眼症狀,使得眼睛不適、眼表損害、視力不穩定等,患者一到診間幾乎都會描述:「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會痛」,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她說,乾眼症可分為缺水型與缺油型,前者因淚水分泌不足所致,後者因瞼板腺阻塞、萎縮,使油脂分泌不足,當淚液缺少油脂層,就會加速水分蒸發,大部分的乾眼症均屬於後者。因此,當眼睛出現乾眼症症狀時,並不代表眼睛缺水,更不可自行亂點眼藥水,才不會愈補愈大洞。江鈞綺說,目前乾眼症治療以人工淚液為主,但若如婦人使用人工淚液療效不佳,則可進一步透過脈衝光雷射治療,利用光熱原理軟化油脂、抑制發炎反應及加強代謝,可提升脂質層的厚度,促進分泌脂質的能力,完整療程約3次,每兩週需治療一次,可改善乾眼症狀約半年。療程中也應同時搭配瞼板鑷擠壓眼瞼板,以清除皮脂腺,患者首次治療後立即感到症狀大幅改善。她提醒,乾眼症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用眼,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飲食方面可適時補充含Omega-3的魚油,如鮭魚、鮪魚、秋刀魚、沙丁魚等,亞麻仁油、酪梨油、核桃等也能增加淚油層功能,若眼睛感到乾澀不適,務必盡速就醫,避免乾眼症惡化影響生活品質。
-
2021-02-23 名人.黃軒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新聞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倒如: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90-95% )都會發燒、紅腫、疼痛的表現呢!但我們也因此得到保護、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疫苗常見副作用我個人常常把最常見的疫苗副作用,唸成口訣:“一疲二發四疼痛”這樣方便大家知道,原來這些都是不管哪種疫苗,都會有這些副作用的。把流感疫苗,AZ疫苗、輝瑞疫苗和莫登納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整理如下:可見得,這些“一疲二發四疼痛”都很常見。尤其是現在的COVID19 任何一支疫苗,其發生副作用,更是比流感疫苗高的。另外mRNA疫苗(輝瑞、莫登納)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通常都比第一劑更高例如輝瑞疫苗的疲倦副作用,在第一劑只有42%,在第二劑後有75%、同樣的在莫登納疫苗的疲倦副作用,在第一劑只有38.4%,在第二劑後有67.6%其實目前的COVID19 常見的副作用,大部分在12/24小時內,就會消失,沒有造成重大併發重症病例或死亡。疫苗罕見副作用我們任何藥物或疫苗的臨床試驗,人數最多不過幾千而已,因此無法透過臨床試驗查出發生率低於幾萬/十萬/百萬分之一的副作用,我們通稱這些為「罕見副作用」例如Moderna 疫苗,其仿單皆會註明每萬人可能發生面神經痲痹 ( Bell's Palsy ) ( Rare side effects after the COVID-19 vaccine : Moderna vaccine : After the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more than 1 in 10,000 people:may develop Bell's palsy ) 目前 Pfizer-BioNTech 疫苗 打了千百萬劑,發現約29位有罕見的過敏反應,約是打了每百萬劑,才會出現 11.1 次過敏反應;這個和流感疫苗比較,打了每百萬劑,就會出現 1.3 罕見的過敏反應是高了一些,但目前未有人因此死亡 ( No deaths were reported. )。如果跟目前的COVID19 引發的全球大流行比較的死亡人數,其效益肯定大很多了,故各國政府一定會開始大量大疫苗。( Federal health officials have confirmed 29 cases of anaphylaxis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 Anaphylaxis is "still exceedingly rare" Nearly 1.9 million doses administered, a rate of 11.1 per 1 million doses. The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1.3 cases per million for flu vaccines but said officials have not detected worrisome safety signals and are continuing to track and investigate cases. No deaths were reported. )由於可見,不管是疫苗常見副作用或罕見副作用,仍未因此而造成死亡!但「染上COVID19 的死亡率,卻是流感病毒的2-3倍左右」。由於罕見,什至無法事先預知會發生在哪一類人身上。如果過敏病史問了、安全措施做了,但為了多數人安全著想,即使明知藥物或疫苗具有某種罕見副作用,各國主管機關FDA 也會核准上市,如果真的發生了,再給予發生罕見副作用者救濟。最後,你打不打?你打不打?我不知道,但我會打。因為打了疫苗,其實我也正在搶救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爺爺 奶奶...(因為這些老人的高死亡,可能是我們的身上COVID19 傳播出 ?...而使這些至愛的老人重病或死亡)更何況,我能長大,都是「謝謝父母,小時候,曾帶我去打了那麼多疫苗接種」,我才能健康活到現在呢!現在,就讓我保護他們老人家,當一名健康樂活銀髪族。更何況,一但你染上了COVID19 ,其死亡率是流感的2-3倍左右。我只知道:COVID19 有副作用,可以恢復起來COVID19 若死亡了,至今無人恢復所以,2021年,是全球COVID 19 疫苗年 :大量大疫苗,大救命,也大救全球經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2-23 科別.皮膚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月是一年中毛髮最多的月份,9月和10月則是最少,所以有些人在秋天會發現掉髮量變多,這種因為季節變化造成的落髮為暫時性,毛囊沒有萎縮,只是進入休眠狀態,毛髮之後就會再次生長。那麼,換季洗髮精怎麼挑?脂漏性皮膚炎 日常作息會影響頭皮皮膚科謝宗廷醫師指出,由於季節交替時溫度、濕度改變,加上現代人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之下,除了生理性的落髮增加之外,容易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脂漏性皮膚炎」症狀。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熬夜等因素會影響頭皮油脂分泌,當油脂分泌多的時候,皮膚上之「皮屑芽孢菌」就會開始大量孳生,導致皮膚發炎、發癢,伴隨著搔抓,使得落髮問題加劇。治療脂漏性皮膚炎 洗髮精這樣挑市面上許多宣稱有抗屑、止癢效果的洗髮精,其實有些屬於藥品,有些則屬於化粧品,使用時要注意。謝宗廷醫師指出,可治療脂漏性皮膚炎的藥品成分如下:▶第一類:抗黴菌成分,可以去除皮屑芽孢菌,包含酮康唑(ketoconazole)、環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第二類:消炎成分,可抑制頭皮發炎、減少紅腫發癢,此類成分包含、焦油(tar)及含類固醇的洗髮精。含藥品成分洗髮精 使用正確才有效含藥品成分洗髮精的正確使用方式為:先把適量洗髮精擠在手掌,搓揉起泡後壓在頭皮上,再輕輕按摩,停留在頭皮5分鐘後再洗掉,讓有效成分在頭皮充分作用;建議約2~3天使用一次,隔天用一般的洗髮精洗頭即可。食藥署提醒,如果有相關困擾,可以先求診皮膚科醫師,再根據醫師指示選擇含有上述藥品成分洗髮精使用。延伸閱讀: ·白髮染黑卻白得更快? 與老化無關!專家曝變白「真相」 ·頭皮脂漏性皮膚炎是頭洗不乾淨造成的? 完全無關!醫師教日常頭皮保健SOP
-
2021-02-21 新聞.健康知識+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每年早春,就是枇杷成熟盛產之時,黃澄澄一把一把的,雖然皮薄難剝,但是香澄多汁的口感,讓人忍不住想 一顆接著一顆吃。枇杷除了順口好吃,廣告常宣稱枇杷膏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這是真的嗎?枇杷膏藥材 非從枇杷果肉煉製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其實甜甜好喝的枇杷膏藥材,並非是從枇杷果肉煉製而成的,而是枇杷葉。枇杷葉具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的作用,一般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蜜炙過的枇杷葉,則可降低枇杷葉的涼性,治療虛寒咳嗽;枇杷葉水煎後還可以外敷,用來治療青春痘、粉刺,以及夏季痱子、皮膚疹。枇杷果肉 治療初咳和熱咳不過,吃枇杷果肉也同樣具有止咳的作用。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能潤五 臟、滋心肺,果實具有祛痰、潤肺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健胃之效,但是,主要是用於初咳、熱咳,若是久咳者就比較不適合,或是要加薑後燉煮才吃。治療初咳、熱咳的作法,是用新鮮去皮的枇杷50克,加上冰糖5克再加以熬煮後飲用,可以防止喉嚨紅腫熱痛、防扁桃腺發炎。枇杷作用多 脾虛、腹瀉不宜多吃此外,中醫認為枇杷的主要效用,還有以下幾種:◎枇杷是性涼味甘酸的水果,很適合治療「胃熱、肺熱痰黃」的症狀。◎具有利尿、和胃降逆效果。◎若是孕婦出現孕吐的症狀,有止吐之 效。◎枇杷籽(核)則是用來治疝氣、消水腫的偏方,主要是「以形補形」。◎可用於治療流鼻血。◎枇杷籽和核果類一樣富含脂肪酸,所以,也很適用於體虛及老年性便祕。不過,要注意的是,枇杷性涼,有脾虛、腹瀉情況者不宜多吃;多食枇杷易助濕生痰,糖尿病、肥胖等痰濕體質者也最好淺嚐即止。枇杷糖分少 營養不發胖營養師劉純君說,枇杷是老少咸宜的水果,雖然香澄多汁,但熱量和糖分並不高,很適合需要控制體重的人食用,且其果肉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保健視力的作用,也為胎兒的視網膜黃斑發育形成,提供安全的環境,以及促進肌膚的健康;富含蘋果酸和檸檬酸,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另外,枇杷含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幫助上皮黏膜組織細胞癒合,所以,特別適合感冒擤鼻涕,或是咳嗽咳到黏膜受傷的人食用,對於皮膚受傷者的恢復有益。購買枇杷前 這些細節要注意如果是要立即吃,購買時要注意,吃了未熟成的枇杷,容易導致腹瀉。要吃之前,只要用自來水把枇杷表面上的灰塵洗淨再剝皮,就可以吃了;不過,枇杷皮薄容易水傷,所以不要洗好後又繼續存放。漂亮的枇杷,表面茸毛完整、果粉保存完好,果型勻稱呈倒卵形,尺寸中等,不 要太大或太小,從表面聞,可聞到香氣濃郁的,尤其是以果皮易剝開、果肉軟而多汁、皮薄肉厚者為佳。紅肉枇杷、白肉枇杷特色各異 這樣保存不怕壞如果再細分,枇杷可分成「紅肉枇杷」 與「白肉枇杷」兩種,其特色各異:◎白肉:果肉呈現白色至淡黃色,果皮薄且易剝,肉質細膩,汁多味甜爽口,不耐貯運,適於鮮食。◎紅肉:果實偏中小型,果肉為黃色、橙黃色或者橙紅色,肉質粗,氣味較濃,果皮厚,比較耐貯運。枇杷容易凍傷,而且也容易因為水氣過多而變黑,所以,買回家後不要存放在冰 箱,建議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即可,約可 存放3~5天。此外,枇杷剝了皮之後容易褐化,可以將剝皮枇杷放到冷水、糖水或鹽水中,就 能延緩變黑、變色,較不會影響口感。延伸閱讀: ·感冒、咳嗽不能吃甜?久咳不癒會變氣喘? 醫警告生病「千萬不要這樣做」 ·感冒咳嗽不止小心是支氣管炎!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 醫解答「正確做法」
-
2021-02-17 科別.皮膚
穿發熱衣禦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4種人恐誘發肌膚大問題
寒流來襲,只要穿著一件薄薄的發熱衣、發熱褲,就可抵禦低溫、保持溫暖。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入睡,結果第二天,孩子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非常難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會因為皮膚溫度上升,可能誘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因此,發熱衣要有效,必須合身緊貼肌膚,否則會淪為無感保暖;但只要一流汗,汗水就會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更加不適。 李孟穗建議,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有以下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如新陳代謝較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均不適合穿著,會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Out 1:新陳代謝較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如果在不是很冷的天氣就穿著發熱衣,可能因為跑跳玩耍而大出汗,而汗水悶在衣服裡,再加上皮膚吸濕後溫度上升,恐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 李孟穗說,門診就遇過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的案例。另外,穿著發熱褲同樣會有溫度皮膚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是男性私部位若常處於高溫環境,恐影響生育能力。 發熱衣Out2:痘痘肌膚 李孟穗提到,皮膚容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著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身上的毛囊炎常又癢又痛,且比臉上的青春痘更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發熱衣Out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反應較慢,且皮膚特別敏感,穿著發熱衣時,只要一流汗,皮膚就會更癢、更刺,抓得更厲害。 發熱衣Out4:冬季癢 乾燥冬天是冬季癢好發季節,皮膚常乾、癢、裂,而老人家是高危險族群,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大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提醒,海島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入室內仍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戴上帽子、手套,進入室內就能方便脫除。 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會因為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建議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而機車族群,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 女性流行的雪靴雖保暖,但李孟穗直言,因靴內溫度高容易流汗,如果本身已有香港腳(足癬)、灰指甲(甲癬)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加上台灣冬天易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更容易有香港腳困擾。 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而雪靴又不常洗,甚至從未洗過,黴菌便一直住在靴內,導致反覆感染。她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而襪子可常汰換,但鞋子久久才換一雙。
-
2021-02-09 科別.新陳代謝
天冷習慣穿襪睡覺 小心「1狀況」釀腳爛
天氣冷颼颼,連日來的低溫讓許多長輩穿上厚厚的棉襪,此時若患有糖尿病的長輩因為保暖而未每日檢視雙腳,容易忽略因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變,形成糖尿病足部潰瘍傷口,因此,足部照護也是寒冬季節裡呵護長輩不容忽視的一環。萬病皆從足下尋 每日檢視足部和保養足部照護的關鍵在於要先了解引發糖尿病病足的原因,其危險因子主要是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黃文佩表示,老人家容易因為感覺不敏銳,即使足部有紅腫或破損也無法及時察覺,而易形成足部潰瘍,尤其穿上棉襪更不易發現傷口。此外,感覺及運動神經病變影響行走時肌肉的使力,改變受力點,造成受力處皮膚的厚度增加,形成厚繭;自主神經病變影響末梢神經控制血液的功能,動脈粥狀硬化使得血液供應減少而產生組織缺血;感染加劇足部潰瘍的惡化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及骨髓炎。足部潰瘍 紅腫熱痛是初期症狀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魏秀慧指出,大部分的足部潰瘍產生之前會經歷初期紅腫熱痛的反應,一旦發現應立即就醫,評估檢查是否有感染的情形並檢視血糖與下肢循環的問題;必要時給予藥物使用與適當的傷口護理,避免炎性反應加劇引發感染而使得傷口持續惡化。挑選適合鞋子 血糖管控不馬虎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督導李穎俐提醒,足部健康可藉由每日的檢查、血糖的控制及選擇合適的鞋子以預防糖尿病足部潰瘍的發生;已產生足部潰瘍的病人更應加強足部管理。
-
2021-02-0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新衣不洗會致癌?毒物專家闢謠 但至少要先做這件事
幾年前一個有趣的調查,告訴我們新衣服拆封後,只有22.8%的人會全部洗一遍,61%的人表示會針對貼身衣物清洗,但有8.2%的人卻完全都不會洗。那你是什麼樣的人呢? 以前的威廉很懶,對於衣物無論是外穿的或是貼身的,都是屬於那個8.2%穿之前完全不清洗的人,總是以為新衣服一定很乾淨,但其實不然,新衣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一樣的乾淨,買來最好經過水洗再穿著,而且要按正確的方法清洗,尤其是貼身的衣物。 我曾經就有一次非常不好的經驗,那是某一個夏天,我穿著剛拆封的新衣服去參觀某一所在中國大陸的學校,因為天氣非常悶熱、空氣品質也不好,又很潮濕,當我走完校園半圈之後,我的新衣服已經完全呈現濕透的狀態,當我意識到這件事之後,已經來不及了,特別是皮膚和汗腺較豐沛的區域,立馬紅腫開始發癢,而且還無法停止,有越抓越癢的趨勢,沒多久就有紅斑跑出來。 在此之後我的每一件新衣服都非洗不可! 說穿了,其實就是皮膚的免疫系統被啟動了,主要原因就是新衣服中的甲醛。為什麼需要添加甲醛呢?衣服在印染的過程中,需要甲醛來固色和防皺。這其實就是簡單的化學反應,甲醛是一種化學原料,已經反應的甲醛會與衣物纖維結合,固定在衣服材質上,但引發狀況的卻是那些沒有被固定的甲醛,我們簡稱它們叫「游離」甲醛。 甲醛溶於水,可以通過清洗能把大部分有害物質清除掉,但若我們沒有洗就穿,這些游離的甲醛就會溶到我們的汗腋內,間接被人體吸收後就會引發皮膚過敏、瘙癢、皮炎等症狀。而且提起甲醛,大家的普遍想法都是:室內裝潢的新傢俱、新粉刷的牆壁會有甲醛殘留。雖然大部分人知道甲醛殘留對人體有害,但卻不知道其實衣物內就有了。除了皮膚過敏、紅腫之外,白血病,流鼻血都會是甲醛超標、長期接觸甲醛會引發的後果。事實上,甲醛除了引起急性眼症狀、咳、流淚等直接反應外,還會引發視力障礙和過敏。 但很多人會擔心,常常穿不洗的新衣服會不會罹癌?闢謠一下,穿新衣服導致甲醛暴露的濃度和時間,無法跟高濃度、長期的職業暴露相比,穿沒洗過的新衣服會致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且致癌幾率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 除了在穿之前一定要清洗之外,對於厚重的外套,如果清洗起來不是很方便,可以不過水就晾曬,新買來之後在通風的地方晾曬數日也可以達到祛除甲醛等有害物質的作用。在選擇衣物上,最好選擇純棉、麻衣服,減少印染等製作工藝,也盡量選擇純色、淺色、素色衣服,減少染色物質上身的機率。購買貼身衣物及嬰幼兒用品時,以選擇用染料、塗料少的素色、印花圖案小的產品為好,儘量不要買印花鮮艷、面料挺、硬的產品。 購買嬰幼兒衣服,一定要特別注意,選擇A類,嬰幼兒服裝,甲醛含量≤20mg/kg,這樣比較安全。其次,在買衣服的時候聞一下,如果有刺激性味道可能是甲醛超標,或是有其他化學物! 《延伸閱讀》 .回家勿直接躺床,武漢病毒恐殘留衣物?黃軒醫師:洗衣溫度很重要,6招徹底消毒 .防範塵螨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9 新聞.元氣新聞
影/黃芳彥證實舉槍自盡 !弟黃重彥:震驚、難以置信
捲入扁家海外洗錢案潛逃美國十二年多的74歲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在美身亡。他的胞弟黃重彥今天說,他在今天凌晨睡夢中接獲侄子電話,證實哥哥是舉槍自盡,當下他震驚、難以置信,因為事前毫無癥兆,但在家屬立場,還是選擇接受當地橙縣法醫所驗屍官說法。黃重彥說,他最後一次和哥哥通電話是本月24日,哥哥關心台灣疫情,完全看不出癥兆,他到現在還不相信哥哥會舉槍自盡,唯一想到的兄弟倆曾談到歷史人物蔣百里「志不得伸」。1992年黃芳彥到新光醫院擔任醫療副院長,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黃芳彥擔任總統醫療團的召集人,2002年SARS疫情黃芳彥接任國軍松山醫院總指揮,與扁家關係親密。陳水扁卸任後,黃芳彥由於捲入SOGO禮券案、SOGO經營權案、扁家海外洗錢案等多項弊案,於2008年11月秘密赴美國,被特偵組發布通緝,期限至2034年。黃重彥說,黃家五兄弟中,他排行老么,與排行第四黃芳彥只差2歲,小時候兄弟感情不錯,每年他都會到美國看哥哥,平時也有聯絡,回想到以前發生各種有趣的事、糗事,歷歷在目,「剛才哭過,眼睛紅腫」活到這把年紀,才知道暗夜嗟泣的痛。黃重彥昨晚受訪時說,獨居的哥哥失蹤三、四日,他是昨天上午接獲侄子電話才得知哥哥陳屍在住家停車場自己車子內,他聽姪兒口氣,不像外傳的舉槍自盡事件,他推斷,有服用安眠藥及酒精的哥哥可能未注意而使用過量。黃重彥回憶,「如果FBI上門要抓我,絕對不束手就擒!」黃芳彥的胞弟黃重彥說,黃芳彥赴美後,因為被通緝,台灣政府一直透過司法互助想抓他回來,因此當時他買了一把槍,且兄弟曾研究,如果FBI上門要抓他,他會拿槍自轟頭,絕不束手就擒!」黃重彥昨晚還說,隨著政黨輪替,黃芳彥在美國心情變得輕鬆了,哥哥雖然在美國是獨居老人,天天打球,有「紅粉知已」、球友相陪,兩人也討論生死,哥哥認為死亡「年過七十,死亡就像在回家的路上,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沒有懸念,也沒有牽掛。黃重彥昨晚指出,哥哥他也一直都很感念前總統陳水扁夫婦的提攜,以及親友的照顧。有朋友懷疑哥哥「被國共兩黨修理掉?」他還回應對方「這個時間,不要開這種玩笑。」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1-26 科別.感染科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截至今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2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盡快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仍是流感季,原本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人員有資格限制,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目前還有40多幾萬劑,呼籲優先族群盡速接種,一般對象可以一月卅日之後來打。陳時中表示,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接種踴躍,於是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自美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新疫苗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是非活性重組技術的四價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作。普通疫苗是利用雞胚胎培養,這款新疫苗不需要經過雞胚胎技術,和傳統疫苗相比,劑量加倍,一般只有15微克,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有45微克,多了3倍。李秉穎表示,傳統疫苗因為病毒必須適應雞細胞,可能免疫綜合效力降低,但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不建議用於18歲以下,因為尚無18歲以下試驗報告。至於已經打過疫苗,是否可再打一次新疫苗?李秉穎表示,「不需要」,因為免疫反應相差無幾。但他強調,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包括肺炎鏈菌、帶狀皰疹、HPV疫苗等;不良反應與一般流感疫苗類似,注射部位紅腫在一到三天內恢復,幾乎不會發燒。李秉穎表示,因應可能會有新冠疫情,流感、新冠肺炎症狀類似,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恐增加醫療負擔,呼籲還沒接種的民眾盡快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陳時中指出,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另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陳時中表示,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進行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此外,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手部衛生等措施。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17日至1月23日)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39,656人次,較前一周上升5.6%,仍較前4個流感季同期為低;近4周社區呼吸道病毒分離以呼吸道融合病毒(41.7%)為多,惟近期檢出數已呈下降,其次為單純疱疹病毒(29.6%);國內自去(2020)年10月迄今,累計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感染H3N2,尚無死亡病例,均明顯低於前4個流感季同期(2016至2020年同期病例數為256至845例、死亡數41至137例)。指揮中心提醒,天氣預報指出,本周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