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社工
共找到
502
筆 文章
-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群聚擴大 鄭文燦:冷靜面對、要比中央要求多一點
部桃醫院群聚感染事件,8天內已有2名醫師、4名護理師、2名醫護同住家人及1名外籍看護等9人染疫;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因足跡大多在桃園轄內,全市防疫等級拉高,但會冷靜面對,比中央要求的多一點;另南門市場明天休市大消毒,桃園也要求進出八大場所都戴口罩否則開罰。鄭文燦說,由於足跡大多在桃園轄內,因此全市防疫等級拉高,但會冷靜面對疫情,會比中央要求的多一點,超前部署,但具體因疫情發展中,配合做必要措施。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說,桃園醫院在桃竹苗規模大,昨天已經聯繫另6家區域醫院包括敏盛、聯新國際、聖保祿、敏盛,國軍醫院及天成等等,準備好3周內24小時彌補極重症的缺口,另為保持長庚醫院量能,對心臟、心血管急症以外,一般希望如敗血症、肺部疾病能先往該6家醫院先走。王文彥說,加護病房部分,6家醫院一定會清空以應付缺口,另希望這段時間內,所有場所戴口罩八大場所沒戴口罩會裁罰,其他地方也都要戴,而特殊減壓專線,在疫情開始時,整個衛生局就設立專線033340935分機3069,有專業心理社工師給予情緒支持。鄭文燦說,醫院有356醫護、工作人員要隔離,所以醫療能量要移轉到其他醫院,相關跨院轉介會協助,桃園市民就醫需求會獲得滿足。媒體問到,傳統市場是否成防疫重點,或在南門市場引起恐慌?鄭文燦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是針對社區足跡人流、動線,比較開放複雜的予以公布,如果民眾有覺得不舒服可以採檢,南門市場明天休市大消毒。鄭文燦說,足跡的追蹤會徹底,若確定場所可透過實名制確認,該做的隔離也會做,不確定的風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將配合予以消毒,包括A7站摩斯漢堡等。媒體問到,疫情擴大,若再有新的染疫者,有何實質作法?鄭文燦說,全市防疫等級會提升,包括關懷據點也停運,如室內大型活動都停止,看防疫等級,這段時間包括桃園燈會停辦、新春團拜也停,學校期末集會也及大型活動都先取消。
-
2021-01-18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失智者照護機構,我該怎麼選?
在臺灣,提供相關照護的單位很多,從政府到民營機構都有,讀者可上「長照服務資源地理地圖」網站查詢就近的服務單位,除了可依照地域搜索外,還可依服務性質分類(詳見底下連結)。 失智、失能者照顧機構的型態可分為機構式照護、社區式照護和居家式照護等三種。機構式照護若家中照護人力不足,無法提供失智症患者完善的照護時,可選擇機構式照護,由機構負責一切起居飲食,此類服務可以減輕家屬在體力與精神上的負擔。除了有專業護理人員提供照護服務外,還有醫師定期診療、物理職能活動、營養評估、復健等服務。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機構,可依自身情況做選擇:1.護理之家:為罹患慢性病、身心障礙的年長者,或者是出院後需繼續護理之患者,提供長期照護需求。2.長照機構:有意識但生活需要協助,或無法自主生活但不需要隨時看護的長者。3.安養中心:想要自費入住,或有長照必要的獨居高齡者,通常無重大疾病,且生活可自理。4.老人公寓:由各縣市政府設立,以租賃方式出租給日常生活能自理的長輩,和許多安養機構一樣會安排休閒活動、餐食、簡易醫護等,並保有獨立生活空間,例如臺北市陽明老人公寓。社區式照護若不需要全天候照顧患者,只需協助部分日常生活照顧,或想促進患者與他人交流聊天、接觸人群,即可選擇社區式的照顧資源。這類機構能使患者得到專業醫療照護,又能增進社會交流。1.日間照顧中心:提供失智、失能長輩託付服務,家屬可在白天將長輩送至日照中心,由社工、護理師以及照服員等專業工作人員提供生活照護,晚上再接回家。2.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長者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詳見底下連結)。 居家式照護指由專業人員到府服務,依服務內容不同,可概略分為以下兩種:1.居家照護:由專業醫護人員,定期前往住家提供醫療服務。2.居家服務:由照護服務員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服務,如陪同就醫、家務、打掃等。以上兩種均可向各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
-
2021-01-18 失智.照顧喘息
心靈雞湯/需要幫助的,不是只有患者而已
我很享受當一位醫生。雖然每天的尾聲都很疲憊,事情總是做不完,而且遇到的人都是病人。但說真的,人們只要可以完整的活著就是奇蹟了。然而,身為醫生,我的工作幾乎都留在診間裡,或許偶爾在休息時會關心患者的狀況,但他們不會在餐桌邊陪我吃晚餐,不會來度過假日或週末,不會打電話詢問我的位置,或是請我幫忙遛狗。身為家庭成員照護者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關係會緩慢、穩定而不可逆的改變,從夫妻或父女,變成護理師和患者。對許多人來說,家庭成員的照護伴隨著大量的焦慮和罪惡感。一方面,我們會覺得因為深愛對方,所以有義務這麼做;因為對方是父母、祖父母、伴侶或手足。另一方面,照護別人真的會令人精疲力竭。持續的將自己的一部分奉獻給其他人,意味著你無法為自己保留一點時間和空間。身為醫生,我們很了解燃燒殆盡的危險,我也曾經燃燒殆盡過,感覺自己來到臨界點,再也無法付出任何東西,再用上任何一點時間都太過沉重,就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再一個「小請求」,再一句「你可以幫我個忙嗎?」,或是「我忘了拿藥」、「你可以帶我去廁所嗎?」都會讓人承受不了。照護者的壓力是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而隨著時間累積,照護家庭成員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恨意。就如同患病不是患者的錯,被需要也不是他們的錯。我們必須先照護好自己,雖然身為照護者所做的舉動似乎很偉大,但我們不是超級英雄。身為照護者很艱難,會帶來真正生理和心理疾病的風險。有許多人忽視了自己的需求,而讓自己的生理或心理健康出問題。每個杯子都有可能會滿溢,而就像飛機逃生安全指示說的:「先戴上自己的面罩再協助其他人。」這是個不錯的比喻,但面罩不該只是假裝,在自己不好時卻說「我很好」。憂鬱、焦慮和生理健康問題都可能影響照護者。不只是沒收錢的家庭照護者,連專業人士也可能會發生。在疾病面前,我們都很脆弱,且沒有人能對它免疫。那麼,該怎麼做?尋求幫助,越多越好,不要害怕開口求助。像我這樣的醫生不會傷害你,社工人員也可以在你有需求時幫助你。你只要承認自己需要幫助就好。問題在於,我們能取得什麼樣的幫助?該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照護?有時候在住院或發生意外之前,都看不出問題。我們該如何請求協助?
-
2021-01-15 新聞.元氣新聞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近期接連幾波寒流來襲,低溫讓民眾直打哆嗦,暖暖包時常供不應求,基隆家扶中心突發奇想,發起募集二手暖暖包活動,用來填補棒球場坑洞,歡迎民眾踴躍捐獻。基隆家扶社區棒球隊教練團日前想起,多年前曾有媒體報導苗栗一所國中募集二手暖暖包填補棒球場坑洞,教練團心想,基隆家扶也可仿效募集二手暖暖包,協助基隆市立棒球場填補坑洞,便將想法告知社工員霜逸祥。霜逸祥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經詢問棒球場管理員後,得知暖暖包主成分為鐵粉、活性碳、蛭石和食鹽,暖暖包因含鹽分可鋪在紅土區,避免長出雜草,經過濾去除鹽分的材料,除能用來補外野草皮的小土坑洞外,還可增加養分讓草皮長得更好。霜逸祥說,由於募得的暖暖包必須經剪開、過濾等加工等程序,基隆家扶的孩子們要「出公差」協助處理,希望孩子透過動手做,除能認識暖暖包成分外,也藉此教導孩子珍惜和善用現有資源。霜逸祥表示,今天上午將募集二手暖暖包資訊上傳基隆家扶中心臉書粉專,辦公室接到約30通詢問電話,也有10多名網友透過臉書詢問,目前已募到6包二手暖暖包,民眾若有意捐出二手暖暖包,可向基隆家扶中心洽詢。
-
2021-01-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兒童精神科的診療工作 幫助孩子在正向環境中成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分別由病人的母親寫出自己最初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身心障礙的現實,後來透過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耐心開導而改變態度,與我們分享她與家人如何「正向解決問題,往前邁進忘記煎熬」的心路歷程。接著當年開導她的這位兒童精神科醫師詳細地介紹自己的工作,並發自內心地對這位真誠努力的母親表示讚佩,而說出他期待所有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在正向的環境中成長。最後我們邀請一位任職教養院院長多年的專業人員寫出她如何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暄媽回想二十多年前看我的門診的經過寫到:「一天只開放二個初診名額,前一天晚上八點就和先生站在大樓鐵門外,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八點開門,搶頭香掛1號。」看到這一段敘述,心裡覺得暄媽長期照顧小暄已經夠辛苦了,為了醫療還要承受這個掛號的折磨,我感到非常抱歉。想在這裡對兒童精神科(心智科)的診療工作做個說明,以減輕我的罪惡感。四十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智障、自閉症、過動症等神經發展障礙是每次門診都會碰到的,譬如一個十個月的孩子叫他沒反應,是自閉症嗎?一位父親帶著五歲還沒有語言的孩子,希望孩子能講話和一般孩子一樣上小學。一位母親帶小四的孩子來門診,孩子沒有發任何有意義聲音,只會拉媽媽的手去拿自己想要的東西,媽媽希望孩子能講話,將來能工作養活自己。一位母親被導師逼著帶小五的孩子來門診,雖然其他老師都不認為孩子有問題,但導師堅持要我鑑定是不是注意力不足症或學習障礙。不上學、害怕離家、焦慮不安、憂鬱不快樂、暴躁易怒等情緒問題,以及厭食、暴食等飲食和尿床遺糞等排泄問題,還有打架、偷竊、物質濫用等行為問題,都是兒童精神科常見的服務內容。這些臨床問題,一直到現在,大部分都不能像身體疾病,用驗血、驗尿、照X光、超音波、腦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檢驗、檢查來診斷,而要靠觀察、實地診察兒童,詢問照顧者和相關的人,收集完整的資訊,醫生將這些資訊和腦袋裏的教科書和文獻記載的知識,結合臨床經驗,作成臨床診斷,然後分析「問題」是怎樣形成的,參酌家庭/學校可以動用的資源,和醫療團隊具備的十八般武藝,作成對這個家庭處理「問題」的建議,並將這些結果逐一和父母及(可以瞭解的)兒童討論,作成治療的暫行辦法,執行一段時間後,在複診時檢討執行情形和問題變化情形,必要的話給予修正。上述初診診療的過程至少要40至50分鐘,有沒有可能縮短呢?由於健保診療費給付不合理,兒童精神科成為醫院不受歡迎能不設就不設的次專科,大部分兒童精神科醫師要兼作成人精神科業務來達到醫院要求的業績。上述兒童精神科的初診診療費在醫院只有一千出頭點,在診所還不能申報,因此造成一些變通的辦法,譬如資料收集不是由醫師執行,而是在等待診療時請家長填一些問卷,交給診間助理計算問卷分數,醫師在診察時看一下問卷結果,只要幾分鐘就告訴家長診斷和開藥或其他治療建議。另有一些醫師,則將資料收集和問題處理分成好幾次執行,一次只做一部分,將診療的次數變多,或是將部分工作轉請心理師和社工師處理。最近幾年,人工智慧(AI)在醫療快速發展,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線上心理輔導(尤其認知治療)去年在歐美進展很快,兒童精神科的診療也受到影響,有可能未來五到十年,由照顧者和教師線上提供相關資料,和兒童的影片資料,這些資料可以由AI直接分析,結合AI超強處理文獻資訊的能力,協助醫師迅速給予診斷和治療的建議,AI甚至扮演執行治療的角色,這樣,需要醫師診療的時間會縮短。前述40至50分鐘初診診療模式,家長的反應是怎樣的?最常聽到的反應是「服務量太少、掛不到號、預約的時間太久等」,而出現像暄媽排一整個晚上掛號的辛苦現象。對於詳細診療,大部分家長都滿意有詳細的診斷與治療的說明和討論,有些家長很高興一次完整的診療解決他的問題。但也有「問那麼多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做什麼!」 「別的醫師幾分鐘就能診斷開藥,你討論這麼多,還要我們自己做來解決問題,真是差勁的醫生。」我還碰過一個家長,診療結束後,到掛號處要求退掛號費,理由是「只有談話沒有開藥」。顯示我這種診療模式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應該有改良的空間。也許未來有些病人需要的是AI為主的快速診療模式,而需要「人和人之間的醫病關係者」,才由醫師扮演主要診療角色。暄媽顯然對二十多年前我們的診療過程持正面的態度,對診療的建議事項,暄媽和暄爸都努力執行。看到暄媽的文章中舉了許多幫助小暄暄正向地學習和快樂生活的情形,我非常佩服這種「正向解決問題、往前邁進,忘記煎熬」養育有智能和情緒障礙的孩子的態度,這種態度不只使父母忘記煎熬,更能使孩子情緒穏定,將能力發揮出來,有良好的親子互動,過快樂的日子。我期待所有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在正向的環境中成長。
-
2020-12-27 科別.眼部
健保大數據/黃斑部病變治療 4大特色醫院
亞東醫院糖尿病眼科整合門診 及早揪出眼病變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亞東醫院在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的就醫人數位居全台第一。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認為,可能與醫院特設「糖尿病眼科整合門診」有關,許多醫院的糖尿病患眼科篩檢多先由家醫科負責,「我們直接專科服務。」患者不用轉診、縮短門診等候,收案量自然大。王嘉康表示,跨領域整合是亞東提供糖尿病患優質照護的方向,除了新陳代謝科醫師、營養科、臨床藥師、社工等團隊資源已納入,副院長張淑雯為眼科出身,深知眼睛也要專科服務,因此特設門診希望早期發現、治療。另一個原因是收案源完整,亞東的新陳代謝科串連新北市衛生局下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社區也落實分級醫療,將糖尿病患資訊透過平台搭建互相分享,讓基層診所與醫院完成雙向轉診,「轉診率一高,間接也提升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的就醫人數。」更重要的是主動追蹤,亞東建置監測系統,電腦每天跳出該定期追蹤的糖尿病患者項目,由同仁通知,「會通知到你來篩檢,訊號才會消除。」2018年拿到新北市糖尿病照護品質認證「新增收案數傑出獎」。現在每年透過提醒追蹤,在亞東進行眼底檢查的糖尿病患者約1至1.5萬人次。台大醫院治療後仍可能復發 應持續回診追蹤108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診人數,台大醫院高居全台第一。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表示,可能因為台大眼科部進行相關研究的實力堅強,每個醫師手上都有五、六個新藥試驗在進行,眼科團隊並持續根據最新實證,調整院內治療指引。楊長豪表示,50歲以上的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在他門診就占兩成。由於乾性病變的視力模糊和變形症狀較不明顯,就醫者主要是濕性病變患者。確診要靠眼底螢光攝影、干涉光斷層掃描(OCT),都有健保給付。OCT在門診三、五分鐘就可以做完,但申請健保給付注射治療必須檢附眼底螢光攝影報告,台大醫院安排檢查大約要等一、兩周。確診後的治療,以眼球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藥物為主。楊長豪表示,即便經過治療、穩定控制,仍可能復發。楊長豪最近一個禮拜內遇到兩個病人,都是確診後因為嫌麻煩、害怕打針等因素,不回來治療,結果三、五年後另一眼也發病才回來治療,但先發病的眼睛視力已經很差,令人遺憾。楊長豪提醒,黃斑部病變有三到四成的機會續發於雙眼,單眼發病也不可輕忽,務必及早治療,效果較佳。台中榮總克服眼內打針恐懼 可獲穩定控制濕性黃斑部病變治療以眼內注射為主,健保數據顯示,台中榮總居108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玻璃體注射治療」人數第一名。台中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耿弘說,眼睛如同一台照相機,視網膜即為相機的底片,黃斑部位處視網膜中心。老年黃斑部病變是影響長者視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黃斑部病會導致看東西扭曲變形、中心視力受損,進而影響開車、閱讀、辨識人臉等,甚至無法自行夾菜,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 。林耿弘說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的長者,根據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其中濕性病變患者約占兩成,視力會急速惡化甚至失明。他指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治療,主要以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目的在抑制新生血管增生及滲漏,改善視力。患者需接受多次玻璃體內注射,目前有健保給付,必須事前申請,且病人需克服眼睛打針的心理恐懼,病情就可以獲得控制,避免失明。林耿弘建議,平時多攝取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等;陽光下配戴太陽眼鏡,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台中光田醫院有家族史傾向 高危險群自我檢測108年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接受「雷射治療」及「玻璃體切除術」就醫人數,光田醫院名列區域醫院第一名。光田綜合醫院眼科醫師蔡明輝表示,院內多年前成立視網膜照護中心,不定期衛教宣導視力保健和自我視力檢測的重要性。院內各科和眼科橫向聯繫,將有糖尿病或視力不良的患者轉介眼科診療和篩檢。眼科醫師對於視力不良的患者詳細問診,除了基本的視力、眼壓、裂隙燈和眼底檢查外,對於有疑似黃斑部病變的患者,進一步做散瞳眼底檢查、眼底螢光血管攝影和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檢查。若患者確診黃斑部病變,除了施行雷射光凝固療法,更為患者申請健保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蔡明輝說,不管是乾性或濕性黃斑部病變,都會影響視力,所見影像會扭曲變形,如果黃斑部出血更會使眼前出現黑點陰影,嚴重更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失明。蔡明輝也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原因除了年紀因素,另一可能原因是基因遺傳,所以家族中有人罹患這種疾病,患病的風險相對也會較高。蔡明輝表示,民眾若有視力模糊或視物變形應盡快尋求診斷;高危險群的民眾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自我檢查,有任何區域變形模糊或不完整,代表黃斑部病變可能惡化。
-
2020-12-23 科別.罕見疾病
影/2.5歲女娃尿布有血多處瘀青嚇壞保母!原來是罕病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今天分享,二歲半的女娃二周前保母換尿布時,發現尿布上面都是血,家長急忙送急診,發現女娃身上多處瘀青,甚至手臂有腫脹血塊;院方以不能排除外力因素請社工師陪同就醫,後經婦產科醫師檢查確認陰部無外傷後,轉介至兒童血液腫瘤科,診斷為罕病「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女娃經住院治療後,狀況改善出院,定期在門診追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說,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為罕見疾病,此疾病為身體產生抗體攻擊凝血相關的因子,干擾身體內血液凝固的平衡,因而導致易出血栓塞。蘇旻昱說明,兒童族群中,約有一半是感染後造成暫時性的凝血問題,多數病人在三個月之內會痊癒。但也有將近四成的病人,其實是原本有自體免疫性疾,例如紅斑性狼瘡。因此需要定期追蹤此病症是否緩解,並追蹤是否有自體免疫性疾病或者及他原因導致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蘇旻昱指出,狼瘡抗凝血因子併凝血酶原低下症候群患者出血情況差異性大,有的孩童只有稍微瘀青,之後沒有使用藥物便可自然恢復。也有的像此案例二歲半的女娃,有較嚴重的流血,需要藥物介入治療。蘇旻昱建議家長,若孩子身上出現多處不明的瘀青以及流血時,除了考量孩童可能受到不當外力對待以外,也需要確認是否凝血功能出現異常,建議適時轉介至兒童血液腫瘤科門診評估凝血功能。
-
2020-12-19 新聞.元氣新聞
小腦萎縮婦人病逝捐出眼角膜 遺愛人間
現年47歲康姓婦人罹患小腦萎縮症多年,因曾擔任護理師,深知器官捐贈意義,發病初期即簽署器捐同意書,她於昨天晚上病逝,在醫護團隊協助下捐出眼角膜,遺愛人間。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今天表示,康姓婦人因患有小腦萎縮症,於105年起入住嘉義醫院護理之家接受照護,發病前擔任護理師,後來身體檢查發現罹患小腦萎縮症後,自知幾年後將不久於人世,便發願要遺愛人間,完成器官捐贈同意書簽署,她的家人也十分支持。嘉義醫院指出,康婦於昨天晚上敵不過身體退化的病痛而離世,家屬雖不捨,但願意讓她一圓心願遺愛人間,經嘉義醫院、成大醫院醫護團隊評估,除了眼角膜還可以捐贈外,其他器官並不適合,即於昨天深夜完成她的遺願。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表示,這是嘉義醫院今年第一起眼角膜捐贈成功案例,目前等待器官移植挽救生命的病患依舊眾多,呼籲社會大眾,踴躍響應器官捐贈的助人理念,讓生命光輝可以永續長存。嘉義醫院社工室主任林佳慈指出,器官捐贈是往生者留給家人的溫暖禮物,除了能幫助需要重生的人,更能陪伴家屬度過悲傷期。康婦捐贈眼角膜不但撫慰了家屬,更讓受贈者在未來能看見世界的美好。
-
2020-12-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問世掀接種潮:各國疫苗採購狀況、接種時程一次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近一年之久,英國終於在本月2日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輝瑞疫苗使用的國家並率先於8日開始為民眾施打疫苗。各國也陸續展開疫苗計畫,以下是綜合外媒報導各國新冠疫苗採購狀況、接種時程整理:美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1日批准輝瑞疫苗緊急使用並於14日開始施打。加拿大加拿大14日開始施打疫苗,第一線醫護人員及養老院內老人優先施打,成為全球第3個施打輝瑞疫苗的國家。俄羅斯俄羅斯在英國市民接種疫苗的三天前就已開始施打疫苗,儘管該國疫苗版本尚未受到國際認可。俄國衛星5號疫苗(Sputnik V)仍處於試驗階段,僅給予60歲以下即沒有慢性病的民眾接種;高風險族群像是醫療、教育工作者和社工優先接種疫苗。歐洲一旦收到歐洲藥物管理局(EMA)的核准後,預計歐盟執委會將盡速批准通過疫苗使用。根據歐盟執委會,這可能在快速程序後的「數天內」發生。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15日推文稱讚EMA將疫苗評估提前到21日,意味著疫苗計畫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部分歐洲國家也承諾會在得到授權後,協調該國的疫苗接踵策略。一份由義大利發表,德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西班牙和瑞士簽署的聲明承諾,將協調疫苗計畫時間,以及分享相關進度資訊。紐西蘭根據紐西蘭總理阿爾登,紐西蘭預計在2021年第二季開始替前線工作者接種疫苗,一般民眾於下半年開始接種。澳洲已購入約1.4億劑疫苗: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5380萬劑、美國生技公司Novavax約5100萬劑、美國藥廠輝瑞1000萬劑、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2550萬劑。預計明年1月和2月取得38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計畫3月開始接種。中國官方尚未宣布與西方藥廠的交易協議,但西方藥廠已與中國部分私營公司合作。阿斯特捷利康可能會在2021年中獲得中國批准,阿斯特捷利康的中國合作夥伴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計畫,今年底時具有足夠能力,生產至少1億劑疫苗。針對輝瑞疫苗,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仍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西藏藥業則將引進俄羅斯的衛星5號疫苗,計畫在中國進行早期和中期試驗。日本已與西方藥廠達成協議,將在明年上半年跟輝瑞購買1.2億劑疫苗、跟阿斯特捷利康購買1.2億劑疫苗,其中首批3000萬劑將在明年3月出貨,另有2.5億劑疫苗跟Novavax購買。此外,日本還正在與嬌生進行協商,並已與日本塩野義製藥達成協議。南韓已購入200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2000萬劑輝瑞疫苗、2000萬劑莫德納疫苗和400萬劑強生疫苗,足以供3400萬人施打。此外還將透過COVAX為1000萬人購買更多疫苗。預計於明年第二季開始施打疫苗,以便有時間觀察可能的副作用。印度負責生產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的印度血清研究所表示,年底前將尋求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的緊急使用許可,預計明年2月或3月獲得全面批准。台灣計畫透過COVAX和直接從藥廠購入共約1500萬劑,可能還會再另外購入1500萬劑。政府表示,希望明年第一季開始接種疫苗。馬來西亞已同意購買1280萬劑輝瑞疫苗,成為東南亞地區第一個宣布與美國藥廠達成協議的國家,此前有人對疫苗所需的超低溫的儲存能力持保留態度。輝瑞將於明年第一季提供首批100萬劑。菲律賓已購入26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並正在討論可能再增加100萬劑。另外,菲律賓宣布本周與中國科興生物公司達成採購協議,目標在明年3月送達2500萬劑疫苗。印尼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印尼已購入1.25億劑中國科興生物公司疫苗、3000萬劑Novavax疫苗,並正與阿斯特捷利康和輝瑞進行談判,有望各購入5000萬劑,並希望從COVAX獲得1600萬劑。印尼正在測試中國科興生物公司的疫苗,最快明年1月下旬開始替醫護人員和第一線人員進行大規模接種疫苗。孟加拉已與印度血清研究所達成協議,購入300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
2020-12-1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0退休力大調查/陳俊佑運動加睡飽 遠離失智
長期投入失智症照顧的失智症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填寫「退休準備指標」獲得87分,其中健康準備分數高於整體平均值,卻是他五項核心能力最低。陳俊佑說,一直以來都在服務失智個案,直到某次健檢,發現自己血糖、血壓過高、體重破百,檢視健康成績單竟是滿江紅。他說,總是呼籲長輩要多運動,增加肌力,沒有想到其實根本沒有說服力,因為自己忙到連「吃好睡飽」都做不到,意識到自己將來可能成為失智一族。工作擠滿了陳俊佑的生活,早上九點上班,轉眼就到晚上十點,怎麼可能抽得出空霆動?陳俊佑說,他本來無法想像運動可以擠進生活,成為日常,但看到健檢報告,讓他覺得不能不運動了。陳俊佑自知沒辦法許下每周運動七天的宏願,就從一周最少運動3天,每次運動30分鐘開始,有氧和重訓相互搭配。既然個人習慣養成需要21天,他給自己一個門檻,21天內每周運動3天,就給自己獎勵。陳俊佑也檢視自己的睡眠,他每天睡眠時數不固定,5小時、7小時,有時只有3小時,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便是每天睡不到7小時,他開始加碼睡眠,每周慢慢加,讓自己睡飽,直到每天最少7小時。堅持21天之後,陳俊佑就看到結果,血壓、血糖回復正常,體重也下降。得到這些正向回饋,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堅持下來,如今成為習慣,「只要沒有運動,整個人都不對勁。」看過太多長年臥床,不健康的晚年,陳俊佑打算繼續持續下去,他會繼續努力,至少不希望未來拖累別人,要靠別人照顧。健康這件事,準備永不嫌晚,也不嫌多,只要立即起而行動。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6 科別.精神.身心
草療精神醫療call center 上線5個月成功送醫117件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今年試辦「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與留觀服務」,成立全國首座24小時精神專線諮詢中心,開辦至今諮詢案次共520件,以警消諮詢最多,成功護送就醫有117件,強化協助護送精神病人就醫即時判斷能力。草療指出,今年承接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與留觀服務」試辦計畫(簡稱call center),於7月開辦國內第一個為協助護送精神病人就醫判斷,所成立的24小時電話諮詢中心,服務範圍遍及全國縣市。而精神醫療call center共有三線專線電話,聘任10位專業人員提供24小時專業諮詢,透過「高風險檢傷評分量表」做客觀量化的風險評估,依據評估結果,以符合「精神衛生法」規定提供處置建議,降低第一線人員強制送醫的困難與疑慮。call center諮詢中心上線後明天屆滿5個月,經統計至今共接受520案次諮詢電話,諮詢原因以「不確定是否需要強制送醫」為最多,其次為「不確定是否精神疾病」,諮詢人員類別方面,以警消人員諮詢案件最多,約212件約占全部4成。其中真正諮詢就醫收案的有394件,占整體案次7成5,其餘則為一般精神諮詢,經由本專線成功護送就醫者有117件,對於協助社區精神病人緊急送醫,已有一定的成果,也顯示民眾仍然有精神醫療相關諮詢需求,且盼獲得協助。草療院長藍祚鴻說,透過24小時諮詢專線協助需處理精神醫療的警消公衛社工,強化就醫即時判斷能力,降低護送就醫疑義;也給予家屬精神醫療相關建議,盡速將病人送往適當醫療機構診治,避免延誤就醫,call center專線049-2551010。
-
2020-12-13 新聞.長期照護
高屏東獨老人數多 生活風險高
高雄市大寮區68歲獨居劉姓老翁在浴室死亡多日才被發現,衛福部統計全台列冊獨居老人有4萬2305人,其中高雄、屏東和台東都在前6名,高雄中低收老人在六都最多,台東獨老比率全國第一,一旦發生緊急事故,往往救援不及。政府以送餐、訪視等作法彌補,但申請資格和人力都受限,無法面面俱到。衛福部今年統計全台列冊關懷獨居老人有4萬2305人,其中高雄3538人、屏東3434人和台東2921人,分居全國第2、4、6名。未和家人共同生活,即使子女住附近的「類獨居」老人也有相當高的生活風險。劉姓老翁未婚無子女,平日獨居,近日多天未出家門,鄰居聞到惡臭報警。警消前晚從2樓破窗進入,驚見他倒在1樓浴室,屍體已長蛆,現場無外力侵入跡象,身上無特殊外傷,研判無他殺嫌疑,死因仍須調查。大寮區長黃伯雄說,劉是列冊關懷的中低收入戶,身體一向硬朗,過去生活能自理,不需旁人照顧,所以平日未安排志工送餐或居家照顧等長照服務,得知發生意外令人難過。各縣市政府會評估獨居老人的生活自理、健康家庭及社會功能等,區分高中低危險等級,依各等級增加訪視與服務頻率。高雄社會局長青中心主任姚昱伶說,全市50支關懷服務隊、103個民間團體和160個關懷據點每月訪視、每周電話問安,高風險老人每周訪視2次,也為獨老設緊急呼救鈴,今年增設「紅外線感知器」,如果長時間沒動靜,會啟動保全救援。屏東縣中、高危險等級獨居老人會轉介縣內7大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由社工再次評估需求,提供長照等服務,也會協助安裝緊急救援系統、住宅火災警報器,或請行動藥師到宅服務。訪視人員提供每月或每季的關懷服務,另有社區關懷據點,由志工關懷、問安等。台東縣社會處表示,台東列冊關懷高危險對象每月訪視3次,協助改善居家環境避免家中事故,未加入長照就無送餐服務,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長達1周以上無人聞問,出狀況根本來不及救援,社會處雖以衛生局每周3到4天的居家服務增加訪視頻率,但人力等資源不足,申請資格有限制。
-
2020-12-09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焦慮老覺一肚子大便 男不敢再吃暴瘦求助身心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許多民眾因投資虧損、生意一落千丈,出現焦慮到無法下嚥的狀況,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科職能治療師吳青燕建議,若有相關症狀,其實可以尋求身心科的輔助,早日回歸日常生活。吳青燕分享,個案順哥(化名)即便年紀輕但熱愛投資理財,早已先為退休生活打算,不過天有不測風雲,這場突然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使得投資嚴重虧損,打亂原本的生活步調,順哥也開始無法入眠,覺得自責對不起家人。吳青燕表示,順哥的心情嚴重影響身體,發現自己無法再像過去一樣順利排便,覺得滿肚子都是大便,因此越來越不敢吃東西,但檢查過並沒有發現腸阻塞等消化問題,但不舒服的感覺仍持續,胃口也越來越小,食不下嚥,短短幾個月就瘦了10多公斤,甚至萌發輕生的念頭。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下順哥才願意嘗試住院治療,桃園醫院身心科病房內有專任職能治療師提供各式團體活動治療,吳青燕說,順哥喜歡書法活動,可參加書法團體藉此降低焦慮感受,更可讓心情有出發的管道,病友間也會互相打氣鼓勵。吳青燕指出,順哥經過住院治療、穩定服藥、培養規律生活作息後,睡眠漸有改善,也能夠吃完一個便當,對排便狀況不再鑽牛角尖,也不再只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反倒開始能去關懷鼓勵其他住院成員,整體狀況持續向上提升。吳青燕提醒,若民眾身旁也有這樣的親友,受到重大打擊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除了關懷陪伴外,也可以尋求有提供住院服務的身心科協助,病房中除了醫師、護理師外,還有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完整的照護團隊可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幫助個案重新調整步伐。
-
2020-12-09 新聞.長期照護
家庭照顧者壓力大 社工師籲多愛自己一些
奇美醫學中心配合長照政策開辦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盼能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荷及壓力,社工師發現許多個案接受輔導後變得開朗許多,建議照顧者適時求助,多愛自己一些。78歲的個案「阿慧阿姨」今天帶著患有失智症的90歲老伴回到奇美醫學中心向服務團隊成員致謝,她說,先生年輕時非常疼愛她,家庭日常生活和樂,但罹患失智症後性情轉變,有時會對她不理不睬,情緒失控時還會出言謾罵。她說,4年多來看著先生失智狀況惡化,照顧先生之餘還要面對先生個性轉變的悲傷感,有時會感到心力交瘁,今年3月開始參加紓壓、照顧技巧訓練、輕旅行等活動,心情開朗許多,還可接觸很多新事物。奇美醫學中心家庭照顧者服務計畫社工師林宛俞表示,阿姨有時會帶先生一起參加活動與課程,工作人員及其他照顧者們會協助關心先生的狀況,形成相互支持的環境,讓阿姨的照顧工作可以喘口氣。林宛俞表示,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台灣照顧者平均每天照顧時間約13.6小時,日積月累出現肌肉筋骨痠痛、失眠等影響健康狀況,還有與其他家人關係、社交關係、經濟狀況及憂鬱等問題。她說,奇美醫學中心今年辦理30場家庭照顧者紓壓活動、4場紓壓輕旅行,安排製作粉彩指繪陶瓷杯墊、溏心蛋製作、玩色畫布鐘等活動,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一起完成作品時,往往都會和其他人開心互動。林宛俞表示,照顧者常會有一種迷思,認為自己的家人由自己照顧最好,但常會忽略自己本身的身體狀況,導致自己身體也變差,進而無法繼續照顧,衍生更多問題,建議照顧者在長期照顧過程中也要保有自己的生活,好好吃、好好睡、要運動,壓力大時要適時求助,善用外部資源。
-
2020-12-09 新聞.長期照護
照顧90歲失智丈夫心累 奇美醫讓78歲的她喘口氣
奇美醫學中心今年3月開始服務台南市永康區的高負荷家庭照顧者,家庭照顧者服務計畫社工師林宛兪今天分享案例,並邀請當事人78歲婦人阿慧、與她照顧的90歲失智先生現身說法。約4年多前阿慧先生失智,時常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沒有印象,當阿慧再次提醒時便會否認,讓阿慧常常對照顧工作感到疲憊。她表示,先生年輕的時候非常疼愛她,每年她過生日時,不管先生身在何處,一定會託人送蛋糕及禮物給她,日常生活也與她相敬如賓。但罹患失智症後性情轉變,個性變得與先前差異甚遠,不僅會謾罵有時還會不理不睬,看著失智狀況持續惡化,讓阿慧感到心力交瘁,也感慨人生無常。不過自3月起開始參加紓壓活動、照顧技巧訓練、家庭照顧者輕旅行等活動,透過紓壓及輕旅行活動放鬆身心,舒緩因長久以來照顧所產生的緊繃情緒。阿慧表示,很喜歡照顧技巧訓練的課程,可以學習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技巧、預防腰痠背痛及營養健康相關知識等,且能將自己平時所遇到的照顧問題提出來詢問老師,請老師協助解惑,在照顧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將照顧工作做得更遊刃有餘。只要與先生一同參加活動,工作人員及其他照顧者們都會特別照顧關心,讓她可以輕鬆一些,無須時時刻刻注意先生的狀況,並能盡情的參與活動;有些照顧者更會自願協助照顧她先生,形成一個互助、相互支持的環境,讓她得以休息喘口氣。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台灣照顧者的照顧歷程平均約9.9年,每天平均照顧時間13.6小時,日積月累出現肌肉筋骨痠痛、疲憊、失眠、及影響健康狀況,與其他家人關係、社交關係、經濟狀況及憂鬱等問題。奇美醫學中心服務方案提供心理協談、電話關懷、家庭訪視及紓壓活動等,鼓勵家庭照顧者走出家庭,分享照顧經驗,減少照顧負荷及壓力,降低社會悲劇。林宛兪表示,今年辦紓壓活動30場、紓壓輕旅行4場;安排粉彩指繪陶瓷杯墊、蝶谷巴特遮陽帽、溏心蛋製作等,參與者上課過程都很投入,每次作品完成都很開心。奇美居家服務中心督導高金盆表示,照顧者總有迷思,認為家人自己照顧得最好,不放心讓外人照顧,常會忽略自己狀況,最後自己身體也變差,無法繼續照顧,衍生更多問題。建議也要保有自己的生活,安排每日活動表,降低照顧標準,不要因為被照顧者的狀況變差而產生罪惡感,保持身心健康,善用外部資源,鼓勵照顧者自我檢測照顧負荷,壓力大時要適時求助。
-
2020-12-05 性愛.愛情診療室
有影嘸?電腦網路成為婚姻成敗關鍵
電腦與網路似乎是現代人基本「配備」,卻也左右我們的生活,甚至還會影響婚姻,有年輕人因不會使用Google Map而失去姻緣,有人因為沉迷電腦遊戲夫妻反目,有老婆因為「教不會」老公電腦,氣得想離婚,社工人員認為,電腦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輔具,人人都該學會電腦基本操作,但也要節制使用電腦。擔任公職的陳姓女子告訴中壢區美滿服務中心主任徐乃義,她在去年參加「個別一對一」認識李姓工程師,兩人互有好感,只是每次約會李男總遲到,有次兩人約會在外雙溪一家咖啡廳,等了半天仍未見人影,李男因為找不到咖啡廳,陳女告訴他門牌地址,希望他用Google Map地圖尋找,沒料到李男竟回應不會使用Google Map,陳女認為無法跟宅男交往,因而決定分手。從國營事業退休的張姓男子,原本老伴認為退休後夫妻可以到處遊山玩水,沒料到張男竟然沉迷於電腦遊戲,玩「終極鬥神」時廢寢忘食,玩「老子有錢」時,妄想會贏得進口名車,玩「明星3缺1」還以為可以中百萬旅遊金3倍,張太太告訴徐乃義,老公臨老變了樣,讓她心痛難忍。經營一家連鎖加盟店的郭姓老闆,喪偶後在中壢區美滿服務中心「第二春」活動認識擔任會計的另一半,太太認為記帳該用電腦才方便,沒料到郭男竟連電腦開機都不會,教了半天,還去補習,郭老闆似乎有電腦恐懼症,再婚的妻子告訴徐乃義,不會用電腦除了計帳外,也減少許多常識的吸收與收集,更無法談深入的話題,由於前夫是電腦工程師,讓她覺得「落差」太大而苦惱。徐乃義說,日本企業曾抱怨「年輕人不會用電腦」,被手機綁架到連開機都不會,做業務報告時也用智慧型手機,開會時也用手機紀錄,被上司誤會在玩手機,也不以為意。可見不會用電腦或網路的人不在少數,處於知識爆發的年代,電腦與網路似乎是現代人基本「技術」,不懂可以學習,如果裹足不前,可能會被時代淹沒,當然也必須學習網路素養。
-
2020-11-30 新聞.元氣新聞
恐怖!飲料被加強酸... 台中一名高中生喝下口腔灼傷
台中市東山高中一名高二生23日帶飲料到學校,下午了一口沒喝完放的飲料,入口驚覺有異味隨即吐掉,稍後送醫,醫院診斷牙齦與黏膜輕微灼傷,飲料經化驗含強酸洗潔劑,家長已報警,校方表示已提供監視器,配合警方調查。教育局主秘表示要求各校務必嚴管清潔用劑取用機制,並提醒學生建立法律觀念,惡作劇或開玩笑不能觸法。校方指出,這名學生23日早上自帶飲料到學校,上午沒喝完,飲料就放在教室,當天學生跑班上課,下午回到教室後拿起飲料喝一口,馬上察覺異味,但嘴巴不適向導師反映,導師隨即陪同學到保健室。校方將學生送醫診療,並帶著學生沒喝完的飲料到醫院一併化驗。醫院檢查,學生牙齦及黏膜輕微灼傷,醫院化驗指飲料含強酸性洗潔劑。校方通報教育局、醫院社工通報台中市社會局性侵暨家暴防治中心。校方指出,這名學生沒被霸凌等異常現象,當天診療後回校上課。因當天有多元表現課程學生跑班,進出教室的成員多元,教官已調查了解是否有人因惡作劇加工飲料,目前尚無結果。家長已報警,校方全力配合警方調查,指學校洗潔劑僅配給負責打掃的班級,且均有管制,最近未配發洗潔劑。校方發給全體高二學生一封信強調友善校園觀念,並針對個案及個案班級進行輔導。教育局主秘王淑懿指出,學生的飲料是否「被加工」或惡意針對目前未知,但未來會請各校務必嚴加管制清潔用劑取用機制;此外,更提醒學校協助學生建立法律觀念,惡作劇或開玩笑不能逾越法律介線。
-
2020-11-18 新聞.長期照護
24歲孫女獨自照顧失智嬤 笑談與老室友相處訣竅
「每天一睜眼就得清理床上大小便,真的很崩潰。」24歲的晴晴獨自照顧失智阿嬤,從最初疲於安撫不吃飯、半夜大吼阿嬤,到現在善用長照資源,找到和「老室友」的相處之道。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天舉辦「第四屆聰明照顧月計畫徵求活動」頒獎典禮,獲選第一名的晴晴分享她這個「長照菜鳥」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年僅24歲的晴晴,大學畢業那年原本已找到工作,但因高齡89歲的獨居外婆失智狀況愈來愈嚴重,家中又找不出人手照顧,她心想自己年紀還輕,不願內心留下遺憾,索性回家照顧阿嬤。回想起最初那一年,晴晴坦言:「真的很崩潰。」當時根本不知道失智症是一種病,原來可以就醫治療,完全憑著一股衝勁在照顧阿嬤,每天要求阿嬤起身運動、算數學、寫自己的名字。無奈阿嬤症狀每況愈下,不是不吃飯,就是半夜大吼大叫,甚至把紙尿褲脫掉,到處大小便,她回憶「每天一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排泄物」,後來阿嬤不慎跌倒,只得整天臥床,照顧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晴晴說,後來因為住家樓下正好開了神經內科診所,她才驚覺原來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且有藥可治療,並由長照資源介入照顧,阿嬤總算漸漸穩定下來,她也參加舒壓活動與支持團體,將內心積壓已久的情緒釋放出來。她笑說,歷經這一年,總算找到和「老室友」的相處模式,目前已經能在家中接點文案行銷工作,偶爾也能放心與朋友出遊,更加入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關懷陪伴員行列,盼用自己的經歷,關懷更多尚未走出照顧陰霾的家庭照顧者。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工楊婕妤受訪時表示,一開始接觸晴晴時,她整個人被負能量籠罩,經過支持團體介入,晴晴才漸漸重拾笑容。她指出,近年年輕照顧者愈來愈多,曾遇過26歲、30歲年輕人必須在家中照顧失智或重病失能的爸媽,看著同儕在社會上打拚、獲得社會地位和成就,自己卻得在家中照顧長輩,內心壓力無從紓解,呼籲可尋求家庭照顧者團體支持,避免過度犧牲與遺憾。
-
2020-11-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因此邀請到兩位長照的專家回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吳肖琪教授分享「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介紹「長期照顧專業人員」的資格、訓練,並且提出如何使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衛福部長照司周道君副司長介紹「長期照護2.0」,說明長照的對象,包括身體失能以及失智者,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希望這三篇來自家屬、學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文章可以使醫療界以及社會人士對「長照」有更深切的了解。失能需協助的判斷,以個案能否自己吃飯、洗澡、上廁所、移位、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功能作為主要評估工具;如何判斷失能需協助,需要哪些方面之協助?那些協助是衛生福利部長照2.0計畫可提供的長照服務?那些需要地方政府連結其他地方資源?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扮演重要的角色。長照2.0計畫服務需求評估與管理的執行,主要由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簡稱照管中心) 」負責,照管中心的「照管專員」多由護理、職治等醫事專業或社工、或公衛背景人員擔任。新進照管專員須接受照管專員第一階段訓練共40小時計五天的專業訓練課程與實務實習,內容包括基本概念(長照導論、相關法令與規範、照顧管理的概念)、評估與計畫(包括長照個案問題評估與討論、服務模式、照顧管理的工作內容)、資源應用(包括服務品質評估與監測、家庭及社區資源發展),並須通過評量測驗與口試;並在資深照管專員與照專督導協助下,成為可獨立提供長照相關諮詢、個案評估、及複雜長照個案處理服務、並管理長照A單位與B單位照顧服務的專業人員。需要長照2.0服務的失能民眾,可與1966或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聯絡,若經「照管專員」初評,符合長照2.0計畫補助對象,則「照管專員」會與「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員」一起到個案家進行家訪評估;若是住院病人出院後需要長照服務,可透過出院準備服務連結長照2.0的資源;「照管專員」會依據個案的失能程度、居家的環境、家庭照顧的能力,判定失能等級,以及長照2.0計畫可補助的額度,再與「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師」,擬定個案的照顧計畫,再由「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師」協助連結與管理個案所需的各項長照B單位能提供的長照服務;以共同確保個案得到及時且適切的長照服務。然縣市政府除協助失能需長照服務者連結與補助長照服務外,亦負責開發長照資源、管理失能者權益保障、以及長照服務單位之照護品質。為確保長照服務人員的照顧品質,99年衛生署召開「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規劃」會議,本人建議可規劃三階段認證課程,獲當時衛生署採納,並列為長期照護服務之要件:第一階段認證課程(Level Ⅰ)包括長照領域需要學會的共同課程、第二階段認證課程(Level Ⅱ)回歸護理(32小時)、物理治療(32小時)、職能治療(32小時)、營養師(32小時)、醫師(16小時)、社工師(32小時)..等各專業在長照領域最常見的照護技巧課程;第三階段認證課程(Level III) 整合性照護(24小時) 分三天辦理,屬於繼續教育課程,強化一個多重問題失能個案如何藉由跨團隊合作讓個案被照顧得更好。三個階段的課程皆訂有課程名稱與時數要求,每個課程皆會有課程介紹、課程安排。level I已有線上學習平台,從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專業人員數位學習平台,可以看到level I的數位學習課程,包括溝通與協調、照顧管理概念、個案評估簡介、長期照顧政策與法規、獨居老人在宅照顧、跨專業案例討論重度失能長者在宅照護、長照需求與情境介紹、跨專業角色概念、長照之性別文化觀點、長照資源介紹與應用、長照發展理念與倫理等,個案評估簡介課程已有41萬餘人次點閱、其他課程也有20多萬至30多萬人次之點閱。level II課程委託醫師公會、藥師公會、營養師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聽力語言學會、物理治療學會、職能治療學會、輔導與諮商學會、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等各專業單位開課;109年7月起,執行復能服務之專業服務人員需於109年12月31日前完成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專業人員數位學習平台之復能實務專業服務基礎訓練8小時線上課程(不含個案討論與分享)及地方政府自辦之實體個案研討4小時,共2類12小時之課程,始得提供服務。level III課程委託臺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開課,108年在臺灣北中南東共辦理15梯次,3,300人完成訓練。A單位的個案管理員,由完成長照LEVEL 1課程,且有以下資格者擔任:1.具一年以上長照服務相關工作經驗之(1)師級以上醫事人員、社會工作師或(2)老照碩士及公衛相關科、系、所畢業生,或2.有二年以上長照相關工作經驗之(1)專科以上醫事人員相關科、系、所或公衛、醫管、社工、老照或長照相關科、系、所畢業生或(2)具社工師應考資格者或3.具三年以上長照服務工作經驗,(1)領有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者、(2)高中(職)護理或老照相關科系畢業者、(3)領有專門職業證書者(如護士、藥劑生、職能治療生、物理治療生等),要接受縣市政府辦理個管人員初階訓練,包含:專業基礎訓練課程7小時與案例實作6小時,並在六年內要完成A單位個案管理員的進階課程30小時,訓練內容包括基本內涵(倫理議題、感染控制、人身安全)、個案管理(照顧會議的意義與方法、服務提供的監測與評估、社區工作方法)、資源運用與服務模式(失能身心障礙者需求與資源運用、長照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給支付基準暨相關資源說明)、特殊及新興議題(復能概念與演練、家庭照顧與高風險家庭處理機制)、案例實作類課程(多元案例實務演練)計五天的進階訓練課程,並須通過評量測驗與口試。長照2.0的服務,主要由長照B單位提供,包括居家照顧服務(協助洗澡、陪伴就醫…)、居家專業照顧(醫療、護理、復健、復能)、日間照護、失智日照、失智共照、交通接送、輔具、環境改造、喘息等項目之服務。B單位各類醫事專業人員接受該專業level II的課程;至於照顧服務員的培訓,需要有50小時的核心課程、8小時實作課程、2小時綜合討論與課程評量、與30小時的臨床實習,共計90小時的訓練,照顧服務員核心課程有長照服務願景與相關法律基本認識、照服員功能角色與服務內涵、照顧服務資源與團隊協同合作、臨終關懷級認識安寧照顧、家務處理協助技巧、性別平等、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等24單元課程,自108年6月1日起,規定測驗成績須達80分且課程閱讀時數須達到建議學習時數;另外搭配特殊照顧需要額外特殊課程之訓練。109年3月13日起照顧服務員訓練增列保護性課程,包括家庭暴力、老人保護及身心障礙者保護工作概述(含相關政策與法律)。失能長照個案除長照服務需求,通常因伴隨多重慢性疾病而有醫療需求,個案可能因疾病住院加重失能程度,如何讓住院醫療之出院準備、急性後期照護、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讓民眾、醫療院所、鄰里長、社區熱心人士,都知道失能時可聯絡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配合高齡老年人口增加去提升長照服務量能與效率,發展遠距照護智慧科技減少照顧負荷,皆是衛生福利部必須持續努力的目標。
-
2020-11-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照在團體性與需求面的意義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因此邀請到兩位長照的專家回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吳肖琪教授分享「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介紹「長期照顧專業人員」的資格、訓練,並且提出如何使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衛福部長照司周道君副司長介紹「長期照護2.0」,說明長照的對象,包括身體失能以及失智者,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希望這三篇來自家屬、學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文章可以使醫療界以及社會人士對「長照」有更深切的了解。「長照」是許多家庭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因其協助面向多元,例如:專業照顧、交通接送、環境改造與喘息服務,既能節省荷包,又能達到不錯效果。對於許多家庭而言,確是一大福音。以筆者家中為例,家母中風住院,開刀後需要復健,因此與復健科的緊密合作,在此得到良好照顧,家母恢復情況相當不錯。入院近一個月,我深深感受目前醫療體系,乃是病人、家屬、醫方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因此,我搜尋相關醫療知識,並與醫師、護理師討論,例如被動關節運動,以及之後的PAC計畫、長照2.0應當如何進行,並且在醫院志工的協助下,讓家屬面對家人罹病,仍能在一定程度保持鎮定與冷靜,思考應當如何解決問題,並調整觀念,成為一種學習的功課,而不把病情當作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隨著家人病情,而要聘請看護,進而接觸相關資訊後,我則感受到運用長照與聘請看護,彼此之間仍有部分空間,需要更周全的考慮;單憑個人力量,實在有限。這時邀請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照顧管理專員(簡稱照管)、居家服務單位督導與居家照顧服務員(簡稱居服員)、社工的介入,加上家庭成員彼此討論,尋求妥善折衷的處理方式,無疑十分重要。如此來說,從「主要承擔者」變成「共同承擔者」,能將責任分散;從「個人戰」轉成「團體戰」,則是戰力加強。將可以運用的照顧資源有效連結起來。因為,對於部分照顧者來說,日復一日的照顧付出,是非常沉重的壓力;長照雖有喘息服務可供協助,以中風病人的家屬為例,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如果聘請本國看護或外籍看護,雖然可以解決照顧人力的問題,但是每個月的薪水支付,則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此看來,長照功用也有它的侷限。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每人需長照時間約7.3年;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也提到:每位照顧者花在照顧的時間一生是9.9年、一天是13.6小時。勞動部2016年的統計數據則告訴我們:台灣1,153萬勞動人口中,有231萬的人因為需要照顧家人,而影響了工作。以上數據都帶給我們一種警訊:在高齡社會,長照有效運用與執行,勢必降低對國家發展的阻礙或衝擊,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安議題」。至於,剛剛提到可能對於中風家屬,甚至是所有臥床、坐輪椅病人,則是沒有辦法提供完善服務,這是政府接下來理當思考的解決方案。正如上述所說,這是十分重要的國安議題。在進行長照改革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家屬,積極尋求資源,與所在單位的個照、照管、居服員、社工進行溝通對話,讓長照不再是可見卻不知從何運用,讓長照變成你我身旁的好朋友。長照是共同的、團體的需求導向,希望能更多深入民心,讓國家發展因此得以降低可能的衝擊,甚至因此而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人民對於健康資源的運用得以有更周全且正確的認識。換句話說,長照資源的運用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即使媒體不斷宣導,但是實際上使用長照資源的民眾反而有限。當然,有效宣導仍是需要持續推行;另外,使用者對於長照能夠提供的幫助,究竟瞭解多少,又能實際獲得幫助多少,希望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能夠進行對話,透過不斷溝通,瞭解人民想要的幫助,達到目前資源下最好的成效。這就與上述所說醫療團隊、個管、照管、居服員、志工等等面向緊密結合起來,我們知道長照是共同團體的需求導向,家庭是小團體,進而向外逐步延伸,結合家庭外的許多小團體,終將成為頗具規模的大團體,整合的資源與力量,勢必相當可觀。同時也可以比較明白民眾對於長照資源的需求到哪裡?實際需要的幫助在哪裡?都是政府部門值得留意的部分。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將不同長照個案的需求與困境,進行整合分析,利用科技將可以適度解決民眾在長照方面的問題。有待醫療、社福、科技跨部門的溝通協調,逐步得到妥善解決。
-
2020-11-15 失智.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音樂、舞蹈、社交處方箋 讓失智患者重拾往日歡顏
國內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如何延緩惡化速度,提高生活品質,成為醫界努力目標,臨床發現,醫療、長照、博物館、藝文、教育、科技等跨學門領域的融合照護,有助於維持失智患者認知功能,包括,博物館處方箋、失智友善博物館、音樂會處方箋、舞蹈處方箋等社交處方箋,開啟失智患者記憶之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4日舉辦「2020台北市失智整合服務成果發表會-失智整合服務之跨域融合新視野」,凝聚各方專家及學者致力於失智症相關的醫療服務及照護,建立創新價值的失智症照護模式,期望分享最新穎的科技及服務,為失智症相關醫療服務進一份心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表示,跨域融合的失智服務,逐漸被國際重視,從原來單一學科的跨專業合作,進展到跨學門領域的融合照護,善用新興科技,失智症也逐漸朝向跨學門領域的合作,共同建構多元、便利及友善的無障礙環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失智症屬於不可逆的退化疾病,只要透過藥物延緩認知功能惡化速度,但研究發現,透過社交處方箋,也能達到類似效果,例如,音樂會處方箋、舞蹈處方箋、歌唱處方箋,建議家屬幫失智長者找出最佳的社交處方簽,陪同參與。下午則有三大場次,針對「防走失策略及高齡暨失智友善賣場分享」邀請到「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科」林夢蕙科長及「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系暨研究所」洪論評教授擔任座長,主講關於防走失定位科技高齡計失智友善賣場等失智者生活相關便利服務;『智在台北 憶起幸福』-社區資源好康篇」則邀請到「長庚科技大學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研究所」黃惠玲副教授擔任座長,由台北市衛生局長照科帶領八區失智中心教導如何發掘各區公、私協力在地的失智好康、照護資源。此外,邀請到設計參與〈109年國際失智症月展覽|歡迎來到我的腦!共度一場陪伴失智的創齡旅程!〉的策展人周妮萱、展場空間設計師周峻吉、攝影師沈暐翃、聲音藝術家鄭琬菁攜手分享策展理念,以及如何透過「創意參與」和「藝術創齡」的設計規劃,從失智者的視角展現他們內心的覺察感知,同時也呈現陪伴失智的路上,展覽如何重新詮釋「我們都是人,沒有不一樣」的團隊氛圍。最後由成大附設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郭麗琳醫務長、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徐文俊主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工室楊君宜主任分享創新失智服務方案。璩大成說,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提供失智症者照護,期許每位失智症者都應該享有尊嚴、被尊重、具自主能力、平等平權等權利。
-
2020-11-13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體育健將兒突然昏倒腦死,母親決定器捐!媽媽要求社工師的一件事,讓大家都紅了眼眶
現今器官捐贈的風氣已較以往開放,不過有些人對此議題仍是抱持著既害怕甚至有點排斥的心態。《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臉書日前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案例,心碎悲傷的媽媽為腦出血昏倒腦死的兒子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而在二次腦死判定確定後,媽媽要求社工師的一件事,讓大家都紅了眼眶。《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前天(11日)在臉書分享一個感動又溫暖的器官捐贈案例。一位青春期男孩阿力在學校突然腦出血昏倒,送醫後診斷結果為動靜脈畸形破裂造成嚴重的腦出血,他高又帥氣,更是體育健將,媽媽怎麼都不相信他會被醫院判定腦死。但悲傷之餘,媽媽仍想為兒子做件有意義的事情,與家人商量後提出了器官捐贈的想法。雖然已做出器捐的決定,但母親仍是萬般不捨!依據腦死判定準則法規規定,腦死判定應進行二次程序完全相同之判定性腦幹功能測試。就在第二次腦死判定之前,阿力媽媽癱坐在地上,雙手緊抓社工師的衣角說:「社工師你告訴我,我兒子還有機會醒過來對不對?」社工師對心碎的媽媽說:「阿力能夠堅持到這個階段,妳的兒子真的很勇敢,待會如果順利完成二次判定,就代表著兒子到天上當天使了,接著他的大愛就將要幫助九個家庭,也完成媽媽的心願,請相信他一直都在,兒子還會在這個世界傳遞溫暖給好多好多人。」這時阿力媽突然很用力很用力地抱著社工師說:「好!如果確定了,你一定要答應我,請你們趕快送開刀房,千萬不要有任何延誤,有好多家庭在等著我兒子的大愛,千萬拜託你們。」當二判確定了之後,阿力媽媽突然對社工師做出一個要求「我可以拿聽診器聽聽兒子的心跳嗎?」,社工師:「當然可以!」「媽媽,妳聽見了嗎?這是妳兒子的心跳聲,也是希望的聲音」。最後,阿力完成了心、肺、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血管等捐贈,他的大愛幫助了9個家庭。每一個不幸都是傷心的故事,但一個不幸轉化為9個奇蹟,卻又是何等喜樂的事!
-
2020-11-12 養生.家庭婚姻
離婚兒/父母逼選邊 小哲尿床、要人餵
就讀幼兒園的「小哲」開始出現尿床,甚至需要人餵才肯吃飯狀況,社工介入了解,才發現原來小哲父母因故離婚,又要他選邊站,巨大的壓力造成他出現行為退化。經社工輔導後,家長才意識離婚竟對幼子出現負面影響,最後才達成共識,就算有官司訴訟,也不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這對夫妻因相處不睦出現妻子動手打丈夫狀況,最後丈夫申請保護令並訴請離婚,法院裁定將監護權判給爸爸,同時案件也轉到新北社會局,由社工協助輔導,媽媽可探望兒子。不過,這對夫妻除了離婚官司,還有財產、傷害等訴訟,小哲也多次目睹家庭暴力,夫妻之間的怨恨更加諸在小哲身上,爸爸告訴他「現在跟我住」、「不能跟媽媽有說有笑」,媽媽則會說「都是爸爸的問題」。長期面對父母壓力,原本天真無邪的小哲也被迫學會看臉色,但精神壓力讓他出現行為退化,不僅半夜尿床,要人餵才肯吃飯,情緒很不穩定。社工介入關懷,同時告訴父母因雙方怨恨、訴訟等問題,要孩子選邊站,精神壓力將波及孩子,最後雙方決定不再把彼此的事加諸在小孩身上。新北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說,小哲父母不再要求孩子選邊站,也讓孩子身心狀況逐漸恢復,即使雙方仍有官司訴訟,也較能心平氣和到對方家中接送孩子,「不再拖孩子下水」。
-
2020-11-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面對病人的困頓處境 醫師收住院與否的兩難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者的內心世界」,搜集了三位醫師在不同的情境下寫出他們對病人或同事的遭遇所引起的感觸,使社會大眾有機會一窺醫師心裡在想什麼。「醫病平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也能有三篇病人或家屬在這園地分享他們的想法。透過這種機會,醫病雙方可以有機會了解對方在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做、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也許透過這種機會,醫師與病人漸漸了解對方,減少誤會,進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今年六月初,在武漢肺炎疫情嚴峻的一天下午門診,志工用輪椅推進來一位五十歲的女生,左腳的膝蓋以下截肢,兩手沒有手掌,臉部與頸部以下看到經歷嚴重燒燙傷的結疤。她的主訴是情緒低落、睡不著、無助感與生活的困頓,要求住院。接著的會談中,她緩緩的訴說過去二十年,在各大醫院精神科的住院與門診的治療經過。醫師也給她開立,可以減免健保醫療費用部分負擔的重大傷病卡。從她所敘述的個人史,可以看到,她曾經是一位有才華的文藝青年,擔任文書處理的工作。婚姻的狀態出問題而自焚,又遭遇嚴重車禍導致截肢。隨後長期的療傷,加上生活的困頓,使她幾乎要流浪街頭。會談的過程可以看出,她呈現的狀態是身障者,在面對長期生活壓力下的情緒低潮,需要有經濟支持的安定生活。她已經離婚多年,現在有一位年輕人住在一起,她要求要住院的原因之一是,可以讓這位年輕人去工作,賺一些錢來貼補家用。將病人求診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之後,讓筆者陷入「收與不收住院」的兩難局面。也就是,短期住院並無法改善她的憂鬱與煩惱的情緒;但是不收住院的話,是否讓她流浪街頭?或是發生事情?有沒有其他的資源可以應用?因為沒有空床,所以就先登記在住院的等床名單上,一方面聯絡精神科社工師,協助瞭解個案的社會支持系統,並且瞭解個案在其他醫院的就醫狀況;預約兩星期回診。兩星期後她依約回診,症狀沒有變化,但是訴說已經被房東趕出。這次提及她有商業醫療保險,假如住院,保險公司每天會補助住院費用,可以補貼生活費用。再一星期後,主治醫師說雖然通知住院,但是病人不住院,沒有說明不住院的理由。決定精神疾病需不需要住院並不困難,主要是依照精神衛生法第四條的規定,收治嚴重病人,是指「病人呈現出與現實脫節之怪異思想及奇特行為,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所以精神病人可以在醫師的安排下,同意自動住院。倘若嚴重病人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經專科醫師診斷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卻拒絕接受全日住院治療的話,依照精神衛生法第四十一條,就要啟動強制住院的程序。我國強制住院的流程是違憲的議題,已有專文討論,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身體障礙加上精神障礙是多重障礙,非常需要注意與協助。筆者相信,我國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從1980 年立法以來,歷經11次的修法,目前應該可以回應需求,其中包括:保健醫療、教育權益、就業權益、支持服務、經濟安全及保護服務。依照該法的規定,地方政府應提供居家護理、居家照顧、家務助理、友善訪視、電話問安、送餐到家、居家環境改善等居家服務項目;在社區照顧服務,應提供障礙者復健服務、心理諮詢、日間照顧、臨時及短期照顧、餐飲服務、交通服務、休閒服務、親職教育、資訊提供、轉介服務等服務。為了生涯福利需求得以銜接,應溝通、協調,制定生涯轉銜計畫,以提供障礙者整體性及持續性的服務。經濟安全的措施包括:生活及托育養護費用補助、輔助器具費用補助、參加社會保險補助等等各項服務。筆者請精神科社會工作師協助,瞭解此個案在各醫院的就醫狀況,在其主要就醫的醫院的醫囑遵從性,瞭解其生活環境與支持系統,使用地方政府提供的各項福利措施的情形。她就醫的各個醫院的社工師,都一致鼓勵她在其原來就診的醫院繼續接受治療與服務,不要轉換醫院。這決定讓筆者的內心掙扎告一段落。從這位個案,讓筆者回憶起另外一個事件。台北市與世界其他許多大城市一樣,有許多流浪漢,白天行乞,晚上睡在街頭或車站。然而在這些流浪漢當中,並不常看見身障者。2016年有一天,第一次在急診室外的行人步道上,看到一位雙腳截肢的身障者,趴在地上叩頭行乞。筆者連續經過了幾星期,每次都會在心裡想,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有問題嗎?去問了社會工作的同仁,說這已經一段時間了,他們努力幫忙過;去附近的警察局詢問,對於這樣困苦的人,警察可以幫什麼忙嗎?警察的回答是說,只要不妨害交通,他們不會驅離。直到有一天的中午下著雨,經過的時候看他還是趴在地上叩頭,終於忍不住了,撐著雨傘蹲在地上,瞭解他的狀況。他不避諱說出他的姓名,是四十幾歲的離婚男性,育有兩子由母親照顧;他說他的戶籍在新北市,是低收入戶,但是政府補助不足於應付生活支出,所以必需行乞。聽完之後,也不知道能夠幫什麼了。走開後,回頭看了一下,在雨中的這位張先生,仍然頂著同樣姿勢努力張羅著他們一家的生活費用,忘記問他沒有吃午餐。這個短暫的面談之後,在台北市政府社會福利委員會,筆者提案詢問主管機關的社會局,請他們說明台北市的身障行乞者的情形。社會局長回答說:他們知道這些狀況。在台北捷運信義淡水線的沿路的三大醫學中心都有,甚至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離開。社會局會協助這些行乞者。果然,一段時間之後,就沒有看到這位張先生了。後來又出現一位,但是隔天就不見了。如今筆者所服務的這所醫學中心的急診門口旁的人行步道邊上,沒有再出現類似身障者的行乞者。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是台灣擁有舉世無雙的健康保險制度,社會福利政策也完全比照已開發國家的標準。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有的資源,給予需要幫助的人適時的幫助。這樣的過程中,醫療人員有時候需要謹慎的面對兩難的困境,收不收住院只是其中一個挑戰。
-
2020-11-09 新聞.生命智慧
72.5萬人健保卡註記安寧意願 1.8萬人預立醫療決定
台灣通過安寧緩和條例已經滿20年,截至今年10月底為止已經有72.5萬人在健保卡註記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衛生福利部今頒獎給自去年7月至今年6月間註記件數達一定門檻的28家各級醫院。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現在癌症病人已有超過六成都曾接受安寧,接受安寧照護總人數去年底已達到5萬7000多人。今年被表揚的有期間達1000件以上的15家醫學中心、達500件以上之11家區域醫院、達300件以上之2家地區醫院,總計28家。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安寧中心資深主治醫師蘇文浩表示,台灣社會忌諱談死,早期推廣阻力不小,但是後來經過越來越多的推廣,民眾逐漸能夠接受。蘇文浩表示,在台灣,家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元素,都要從家人開始談安寧。要幫助病人及其家屬想清楚、願意接受,都要經過醫師、護理師、社工等安寧團隊人員花很多時間和心力去關懷晤談,有時候就在安寧病房,有時候是團隊進到病人所在的病房。蘇文浩表示,近幾年年輕人對安寧的接受度已經明顯提高;至於年長者、癌症末期、遭逢病情惡化事件、病情不穩反覆就醫者,則一直都是比較願意討論安寧的族群。石崇良表示,現在安寧照護有四種模式,居家安寧、社區安寧、醫院安寧共照、醫院安寧,都將逐步擴大。目前居家安寧是最符合民眾期待的,畢竟多數病人還是希望在家裡終老,這部分還需要更努力克服設施、設備、醫療可近性等問題,石崇良表示,接受安寧照護人數,去年底已達到5萬7000多人,相較102年已增加超過兩倍,未來還要繼續努力推動病人自主權立法當中非癌的病人也能更多接受安寧,包括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永久植物人、嚴重失智、公告之幾類罕見疾病。石崇良表示,病人自主權利法去年1月6日施行,是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之專法,將個人自主權延伸至決策能力喪失之後,個人可以事先決定選擇或拒絕各式醫療照護,降低病人與家屬、醫療團隊之間不必要的衝突。目前全國計有182家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服務,並已累積超過1.8萬民眾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健保卡註記。
-
2020-11-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陪伴病人經歷人生最艱辛時期,提供專業溫暖照護與專業諮詢 讓我們為安寧護理師按讚!
【編者按】這星期延續上週的主題「護理師的心聲」,一位「個案管理師」介紹這種長期關注照顧癌症病人的護理工作與成就感;一位護理師深談護理工作者的內心世界,呼籲社會大眾體恤護理工作的辛苦,了解「高品質的照護」只有在「合理的工作量」才有可能。想不到這兩星期的護理系列文章感動了「安寧緩和醫療的醫師老兵」陳榮基教授,即時送來他對安寧照護護理師的「按讚」。感動之餘,「醫病平台」決定在這一週同時刊出這位醫師對護理師的肯定,希望台灣醫療團隊更加珍惜、尊重這些勞苦功高的白衣天使。 現代的安寧緩和醫療開始於1967年的英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院,於1990年引進台灣的馬偕醫院。為了協助安寧照護的順利發展,我國於2000年制定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讓病人可以選擇臨終不接受只能延長瀕死期,增加痛苦的心肺復甦術(即選擇DNR的權力),而於2016年制定《病人自主權利法》,讓更多的人可以「預立醫療決定」,在因為疾病進展到嚴重沒有品質只有痛苦的階段時,可以選擇「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希望透過普遍且高品質的安寧緩和醫療及上述這兩個法案的妥善施行,讓更多的人可以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而不必要求安樂死。 安寧緩和醫療需要團隊的運作,包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志工、靈性關懷師(或臨床宗教師) 、芳療師等,以及家屬的協力運作,才能達成任務。 大孝與大愛並非不計親人痛苦的搶救到底,而是親切的陪伴末期病人的親人,協助他坦然接受疾病,減少他身、心、靈的痛苦,協助他放下萬緣,安詳往生!人生終需一死,絕症病人(末期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看到最近醫病平台幾位安寧護理師的大作,讓我做為安寧路上的老兵醫師深為感動: 安寧共照護理師汪慧玲在一文中提到開始時受到排斥或拒絕的經驗。她說:「在以抗癌與拯救生命為宗旨的醫院病房內,安寧照護就像是一個死神般的形象,非常突兀。」 「讓他們害怕的不是共照護理師,而是象徵死亡將近的『安寧照護』。」 「大家對於安寧長久以來的誤解,呈現出目前現今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在許多民眾的心中(甚至在部分的醫療人員)仍存在著『安寧就是等時間』、『安寧就是打嗎啡』、『安寧就是醫生放棄我了』。」 「每個家庭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結』,所以『解法』當然也就無法使用單一套路,無法複製先前的照護經驗,必須透過不停的傾聽與對話、訊息梳理、依循個人家庭的信念價值,才可能促成病人善終。」她又說:「這一切的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是『愛』呀!」 「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有心力去『感受』別人給的愛,進一步去『付出』愛給身邊的人,而我們都在這施與受的過程締造屬於當下的『圓滿』。」 「安寧緩和療護就是希望在死亡來臨前,減輕症狀、減少死亡恐懼與焦慮,讓每個病人可以好好說愛、好好告別。我們尊重生命的自然歷程,不延長瀕死期但也絕不縮短存活期。」 「在病房最幽暗的地方,悄悄滲入一點光,引著病人與他們的家人能夠有力量往前走,讓愛能超越生死地持續存在著。」 「我現在在做的事情也都是在為社會延續溫暖,讓這些家庭能夠持續運轉,是一個多好的良性循環,這讓我深信『愛」是能延續並且能流動的。對我來說,這樣就非常值得。」我們該不該給她按個讚? 另一位是癌症個案管理師劉彥廷,在她的一文中提到,病人說:「被醫師宣判乳癌第四期合併有骨頭與肝臟轉移,之後的醫師與先生的對話,我定格在震驚中,陪伴我的只有在眼眶打轉的淚水以及砰砰作響的心跳聲,腦海裡只有『那我該怎麼辦?』」在她的介入後,病人說:「在之後的門診,我都會看到她陪著我一起看診,翻譯醫師說的專業術語確認我有理解醫師的意思,帶我去檢查室、化學治療室,就像我在森林裡迷路了卻遇到住在當地的居民,被熱情的招待著,我不用再擔心找不到回家的路,因為我相信她一定會帶我回家。」 「我的個管師小劉總是不厭其煩也不會給我不實際的期待,會讓我知道目前狀況是這樣,萬一未來有什麼變化,她都會和我一起想辦法解決。」病人接受化療後,頭髮開始脫落,引來病人深深的煩惱:「小劉發現我的煩惱,某天不經意的帶我經過癌症資源中心跟我介紹醫院內的癌症資源,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些假髮上可能太過明顯,她鼓勵我可以試戴看看。」 「在戴上假髮的那一刻,我看到鏡子裡那個久違的自己,感覺很有朝氣與活力,我喜歡這樣的自己,而不是別人一眼就看出我是癌症病人。」 「回顧從一開始只知道哭泣的自己,到現在已能與疾病和平相處,最大的功臣我想是我的個案管理師—小劉。她是我在抗癌道路上忠實夥伴,也是我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鎮定劑,讓我可以安心與篤定的接受我的治療,我很滿意自己目前的狀態與生活品質,有她的協助我在一片森林中找到了回家的小徑,路上其實有很多風景,只是一開始被迷路困擾佔據思緒,根本無心欣賞,還好半路上有當地人的出現,帶我去探索祕境,看到世界上難得一見的美好事物。」這位個案管理師說:「透過自身多年腫瘤科臨床照護的經驗才能肩負起癌症病人的管理者、教育者、代言者、諮詢者與協調者之重擔。」 「個管師陪伴病人走過診斷癌症情緒風暴,協助從初診斷癌症的泥濘中慢慢調適,引導病人接受抗腫瘤治療,陪伴病人經歷人生最艱辛與失控的時期,重回生活軌道,也讓冰冷的癌症診斷與不熟悉複雜的就醫治療過程,提供專業溫暖的照護、情緒支持與專業諮詢。」「 個管師也期許病人與家屬給予個管師相對的同理心,相信唯有正向的互動可以讓我們把個案管師的角色發揮得更好,持續幫助更多病人在這段辛苦的抗癌歲月中能有一位忠實、可信的好夥伴陪你一起走。」我們是否也該給這些擔任個案管理師的護理師按個讚呢?
-
2020-10-31 科別.精神.身心
童年創傷要花一輩子 呂秋遠: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屁話
台北市一名10歲男童9月晚間被民眾目擊全身赤裸、哭著在路邊收書包,在旁的繼母斥責「閉嘴」,鄰居打113通報。律師呂秋遠在臉書表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那是一句屁話」。天下不是的父母多到你無法想像。如果你沒遇到,是你運氣好,但是,這些悲劇就是存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在議會質詢指出,男童兩年前就遭家暴,且立案11次,成為社會局列管對象,身上新舊傷痕並陳,甚至疑遭棍棒毆打,但紀錄上卻說是男童自己的情緒行為,去年解除列管。目前該名孩童並未安置,目前仍與生父繼母住。(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975437 )呂秋遠說,童年的創傷,大部分的人要用一輩子來療癒。影片中小男孩光著身體、哭著找書包的樣子,又不斷哀嚎「不要再打我了」。繼母則是對孩子大吼「你閉嘴啦!」據議員公布的資料,這孩子是列管的高風險群,曾經有11次通報傷痕,但是現在還是沒有安置。呂秋遠說,他曾經接觸過一個個案,是爸爸在女兒面前性侵媽媽,而且不只一次。後來媽媽錄音,才讓檢察官與社工得以介入。錄音裡,可以清楚聽到孩子無力控訴的口吻:「你不要這樣對媽媽好不好?你很過分、很過分,我不會原諒你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那是一句屁話。天下不是的父母多到你無法想像」。他說,如果你沒遇到,是你運氣好,但是,這些悲劇就是存在。而我們小時候遇到那種情形,應該都會這麼想:「當時如果有人來救我就好了。」呂秋遠說,雖然我們都很難過與氣憤,但請保持冷靜的心,他給大家一些建議:1.疫情嚴峻,大部分人都不好過,失業、收入銳減都會使人抓狂,但孩子是無辜的,請不要把氣出在孩子身上。2.要懲戒孩子之前,請先想想,是因為生氣,想發洩怒氣,還是因為真心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如果是生氣,你憑什麼打別人來解決你的怒氣?如果是改變,你讓我痛毆一頓,來改變你的行為好不好?3.孩子如果是因為生理或心理生病,才會哭鬧不休,甚至很皮好動,請不要以為打罵可以讓他變乖,而是要帶去兒童身心科門診讓醫生診斷。有些疾病需要在黃金幼年時期早期治療,可以讓孩子大幅改善。4.社會安全網,是很複雜的問題。包括社工、警察、檢察官、法官、醫生,缺一不可。不是想要安置、停止親權,立刻就可以做到。法律程序都是冗長的,法律已經盡力簡化通報程序,但是任何一個環節出錯或延遲,都會讓孩子得不到快速的保護。5.請不要苛責社工,他們真的不會故意忽視孩子遭受暴力對待。每個行業當然都會有不適任的工作者,但是社工,尤其是保護性社工,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真的是領著低薪、拚著命,在保護這些孩子,盡量希望一個都不能少。6.如果配偶有暴力傾向,一旦決定離婚,無論如何都請不要把監護權給他。法院不會因為配偶沒有經濟能力,就把監護權判給有錢的那一方。請勇敢的保護孩子,不要讓孩子在無助的環境下長大。7.保護令,如果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的法定代理人、三親等以內之血親或姻親,都可以向法院聲請。只要到警察局,就可以辦理,家事法院會盡快開庭審理。請記得備妥驗傷單、簡訊、錄音、錄影,法官才能儘速裁定。8.看到有孩子受虐,如果在現場,請勇敢的靠北施暴者,然後撥打113專線或110,請警方到現場。如果對方不爽,就大聲呼救,施暴者通常是膽小鬼,擅長欺善怕惡,你比他惡,他就會退縮。他跟你說是家務事,你就跟他說,你家就是我家。9.如果經常聽到家附近有孩子哭鬧聲、看到孩子身上有傷痕、孩子會無故哭鬧、生氣、情緒不穩定,請協助通報。再說一次,社會安全網,仰賴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多一分注意,就會少一分遺憾。10.如果男孩的家屬找我,我會義務免費幫忙,但是這只能解決個案,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幫忙通案。是的,家暴不是家內事,關於孩子,與受虐的家庭成員,我們雞婆一點,好不好?抑止家庭暴力,沒有人是局外人。
-
2020-10-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0/巴掌仙子的另一位媽媽 「許阿姨」許瓊心守護早產兒40年
未足月的早產兒,只有幾百公克,也僅有手掌般大小,被稱為「巴掌仙子」。這些巴掌仙子出生時器官都還沒有成熟,一來到人世就面臨極凶惡的險境。在這千辛萬苦的生命道路上,這些巴掌仙子還好有另一位媽媽,人稱「許阿姨」的馬偕醫院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一路陪伴著他們。馬偕兒童醫院十樓的新生兒加護病房,可說是許瓊心的第二個家,已經70歲的她,在這裡看顧巴掌仙子,超過40個年頭。孩子健康長大 成為乾兒子新生兒加護病房裡八成是早產兒,收治的大多是體重1500公克以下的「極低出生體重兒」。許瓊心說,這些新生兒的腦部、血管、心臟、腸胃道、肺臟等器官都還沒有發育成熟,新陳代謝和抵抗力都不佳,容易感染,愈小愈嚴重,其中更有兩成是重症,一出生便有腦傷或先天性心臟病、腸胃道疾病,需要手術治療。許瓊心說,要讓這些孩子存活下來,孩子一路成長的照顧都非常重要。但只要給予適當的刺激和照顧,細心呵護,早產兒也能發育得和足月孩子一樣好。照顧巴掌仙子40多年,每一個孩子都記在許瓊心的心裡,都是她好不容易搶救下來的心肝寶貝。回憶起這些早產兒從瘦瘦小小、可能隨時撒手人寰,到現在一個個長得高大健壯,許瓊心臉上滿滿成就感。她更秀出一張參加婚禮的照片,指著照片裡一名高大的新郎說,「這是我乾兒子」。新生兒次專科 視為志業「以前沒有呼吸器、沒有表面張力活化素,也沒有產前類固醇的觀念,孩子不能活的,就是走了。」許瓊心說,身為負責急救和送走小孩的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她常為此非常難過,總希望自己能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1974年左右,林尊信和何文佑醫師自海外回馬偕任職,帶回許多新生兒醫療的新觀念。擔任住院醫師的許瓊心,發現要讓巴掌仙子留在人間健康長大,原來有許多新的治療方式,當時馬偕醫院正要成立新生兒次專科,她便決定以此為一生志業。擔任主治醫師第四年時,許瓊心前往美國克里夫蘭醫院(Cleveland Clinic)受訓三個月,受到扎實的訓練,還看到照顧早產兒的完整制度,從出生到出院後的追蹤,心智發展評估,甚至營養、復健、社工,需要整個團隊一起努力。因此在國內建立完整的早產兒醫療制度,成了一顆種子,深埋在她的心裡,等待萌芽。單株抗體注射 推動給付許瓊心與早產兒基金會成立「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將原本僅有醫師和護理師照顧的模式,延伸到跨團隊的全方位醫療服務,整合多科別,包括於新生兒加護病房設置專責主治醫師、早產兒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師,以及後續的追蹤和早期療育團隊。許瓊心也推動健保給付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注射劑,這是她一生「最努力做的一件事了」!呼吸道融合病毒會導致細支氣管發炎、水腫、呼吸道受阻,使得寶寶呼吸要更費力,足以讓抵抗力不足的早產兒面臨生命危險。許瓊心說,當時雖有廠商自國外進口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但遲遲申請不到健保給付,因此許多早產兒無法使用。可退休了 仍守加護病房 許瓊心於是說服基金會補助,也說服馬偕醫院藥劑部進藥,讓高風險孩子可以使用。透過馬偕的用藥成果,她舉辦公聽會並與健保署官員對談,讓大家了解施打藥劑的成本效益是值得的,也因此通過健保給付。許瓊心早已過了退休年紀,但仍堅守在馬偕新生兒加護病房裡,當孩子情況危急時,也常住在醫院裡看護著。守護了早產兒40多年,許瓊心說,如果有能力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且有地方讓你繼續,「就是要感謝,不必計較。」第30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個人獎之3 姓名 許瓊心年齡 71歲出生地 台北現職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學歷 馬偕醫院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馬偕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早產兒基金會董事經歷 馬偕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主要事蹟 推動早產兒醫療,參與制度建立推動早產兒追蹤檢查及早期療育推動健保給付早產兒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預防注射☞ 點我進入《第30屆醫療奉獻獎 永晝的奉獻》專題
-
2020-10-28 科別.精神.身心
小一學生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治療後當選模範兒童
就讀小一的小安父母離異、家中發生變故,因此由社工單位安排寄養家庭照顧,雖然小安在寄養家庭中適應狀況正常,但他在學校常上課很不專心,常起身任意走動,且因活動量過大、個性衝動易怒,總是和同學吵架,小安也因此覺得在學校挫折很多、不想上學。在班導師建議下,寄養媽媽帶著小安到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門診求診,經醫師問診及安排心理評估後,確認小安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後,他終於可專心上課且和同學和睦相處,改善後的小安變得樂於助人、學習成績也進步許多,還當選這學期模範兒童,讓寄養媽媽為他感到驕傲。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岱岳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好發在學齡兒童的神經心理疾病,約有近10%孩童可能罹患此病,發生原因目前不明,但有研究顯示,如果兒童從小未能處在穩定的教養環境,或主要照顧者的教養能力較為不足,都會是造成發病的危險因子。想要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林岱岳建議家長可掌握下列技巧:1.選擇孩童有興趣的遊戲或玩具,可讓孩子維持較長的注意力。2.孩子進行活動時,要移除環境中易分心的事物,例如電視、平板、漫畫、零食等,以利孩子專注活動。3.一次只專注一項活動,孩子專注時不要打擾。4.漸進式的練習專注力,如果孩子只能專注5分鐘,就將目標設定在7分鐘,並且耐心引導及鼓勵。5.圖像及實物比文字更容易讓孩子專注並理解內容。林岱岳建議,如果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狀況時,可到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門診,由專業醫療團隊為孩子進行完整評估與治療,幫助孩童大幅改善疾病造成的行為,重新找到上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