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醫聲.疫苗世代
搜尋
皮膚紅腫
共找到
53
筆 文章
-
-
2024-12-19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物過敏常見6大前兆 醫師提醒只要一點點劑量就會發生
藥物過敏輕則皮膚紅腫,嚴重則導致喪命,但民眾可能將輕微藥物過敏視為副作用。醫師指出,藥物副作用跟劑量有關,但藥物過敏可能只要一點點劑量就會發生,藥膏也會造成接觸性過敏反應,常見的藥物過敏是服藥後,身體開始出現「疹、破、痛、紅、腫、燒」六大症狀,應立即回診並告知用藥史,避免嚴重不良反應。沈小姐有過敏體質,某次因病毒疣到皮膚科接受冷凍治療後,回家後搭配藥膏使用,沒想到皮膚出現紅腫、發癢等症狀,本以為是治療的副作用,一周後回診才發現是藥物過敏引起。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鐘文宏指出,藥物副作用跟劑量有關,但藥物過敏可能只要一點點劑量就會發生,藥膏也會造成接觸性過敏反應。鐘文宏表示,藥物過敏會和體質有關,病患要有所警覺、及早就醫,如果以前沒吃過的新藥,在吃完一段時間後出現過敏症狀,就要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為過敏、需不需要停藥等,例如有患者服用降尿酸藥物後,出現皮膚變紅狀況,原以為是冬季乾癢,沒想到竟是肝腎功能受損。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藥物過敏可能發生在第一次接觸到藥品的數天內或2至3個月後,且可能是輕微的皮疹或危及生命的過敏,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藥品過敏,如果服藥後身體開始出現紅「疹」、口腔潰「破」、喉嚨感到疼「痛」、眼睛變「紅」腫、嘴唇「腫」脹、身體出現發「燒」等症狀,應立即回診並告知用藥史,避免嚴重不良反應。除皮膚反應外,如果出現心悸、呼吸困難、不明原因的疲倦、惡心、黃疸或茶色尿,也可能是藥品過敏症狀,民眾如在用藥後發現這些症狀,尤其是口腔、喉嚨、眼睛等黏膜部位出現異常,可能是過敏反應的前兆。
-
2024-07-20 養生.抗老養生
最熱節氣「大暑」來了!宜清熱去濕「養生把握9原則」,多吃4種瓜防暑降溫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代表著盛夏的正式到來。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建議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大暑養生8原則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而此時人們情緒容易煩躁、激動,容易亂發脾氣、心情不好,應注意進行日常自我調節。日常生活中,切忌過於激動、急躁憤怒。在大暑之日,可練習涵養心神,壓抑心火,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一、飲食祛濕護胃在大暑節氣,氣溫逐漸攀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加快。因此,飲食養生尤其重要。首先要祛濕。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傷及腸胃道功能。像山藥、蓮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綠豆清暑、薏仁祛濕,特別是綠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熱祛濕。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以免造成腸胃負擔。二、避免中暑5要點夏季預防中暑,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不要讓身體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人體容易受到中暑的影響。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透氣衣物,撐傘和戴遮陽帽。大暑時節,氣溫高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嘔吐、口渴、皮膚紅腫等。為了避免中暑需注意以下幾點:.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盡量避免在午間陽光猛烈的時段外出,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穿著合適: 選擇透氣、輕便的服裝,幫助散熱。戴寬邊帽和太陽鏡,能夠有效降低陽光的直射。.多飲水: 在高溫時刻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但不宜大量喝冷飲,以免對胃造成刺激。.進食清涼食物: 選擇清涼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黃瓜等,有助於降低體溫。.適度運動: 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三、做好防曬 避免陽光直射大暑節氣陽光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皮膚護理尤為重要。在外出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使用防曬霜,戴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此外,多飲水有助於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防止皮膚乾燥。洗臉時選擇溫水,避免用過熱的水對皮膚造成刺激。保持皮膚的清潔,選擇適合的護膚品,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四、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在大暑節氣,氣溫高,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無力。然而,適度的運動仍然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可以選擇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運動,如早晨或傍晚。選擇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等,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五、保持情緒平衡盛夏時節,氣溫高,人們容易感到煩躁和不安。保持情緒平衡是養生的重要方面。可以透過舒緩壓力的方法,如聽音樂、閱讀、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六、注意睡眠質量在高溫的夏季,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尤為重要。高溫容易影響睡眠,因此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境。可以選擇涼爽的睡衣,適當調低空調的溫度。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清潔,避免受到蚊蟲的困擾。睡前避免過多的刺激,如飲食過多、劇烈運動等,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七、保護消化系統在大暑節氣,氣溫高,人們的胃腸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因此,保護好消化系統尤為重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有助於減輕胃腸的負擔。夏天高溫食物容易變質,會引起腹瀉、胃腸道紊亂。開過的飲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食品保質期,不吃不潔或變質的食品。八、適度補充水分在夏季,由於氣溫高,人體容易出現流汗過多、水分流失等情況,這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避免脫水,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此外,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也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九、防治蚊蟲叮咬夏季是蚊蟲繁殖的季節,蚊蟲叮咬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等不適。因此,在大暑節氣,我們需要注意防蚊蟲叮咬。可以使用防蚊液、點蚊香等方法,避免蚊蟲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可以穿著長袖衣物,避免暴露皮膚。同時,定期清理家居環境,避免蚊蟲孳生,也是防治蚊蟲叮咬的重要措施。大暑飲食 把握三原則1.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表現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用。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首選。大暑養生講究就涼避暑,但天氣熱,胃口差,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粗糧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蕎麥、玉米等都是涼性或溫補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適。夏季防暑降溫多吃瓜 4種瓜別錯過進入大暑後,高濕高熱的「桑拿天」將會增多,暑濕淤積體內,不僅讓人氣虛,無精打采,還會造成消化不良。而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濕,又清淡可口,是適合夏季降溫防暑的好食物,而且又是當令蔬菜。因此,此時正是做「吃瓜群眾」的大好時機!1.冬瓜:連皮帶肉煲湯夏季說起消暑的瓜類,除了西瓜之外,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冬瓜。冬瓜是消暑第一菜,且可清熱利水、生津止渴,另外,吃冬瓜不要削皮,皮的食療效果比冬瓜肉更好。冬瓜肉帶上皮一起煲湯是許多人在暑熱正盛時愛用的食譜。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者不宜多食。2.絲瓜:去皮涼拌清熱瀉火絲瓜可謂是夏日里清熱瀉火的好幫手。絲瓜的含水量很高,無論做湯或者炒食,都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去皮後的絲瓜不但可以涼拌、清炒還可以煲湯,天天變著花樣吃也不膩。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少吃為宜。3.苦瓜:減少苦味先鹽漬夏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起苦瓜。儘管它的名字和味道都帶有不太討喜的苦字,但苦瓜的營養豐富,此時食用有益身體。將苦瓜涼拌著吃,有助於開胃。苦瓜洗淨後去掉瓜瓤,切片或切成細絲。燒水,開後放入一小勺鹽和少許油。入苦瓜絲焯燙約15秒。盛出迅速用水沖,瀝乾水分。然後依據個人喜好加入紅椒、蔥絲蒜末、生抽、糖、鹽、醋、香油等調料混合均勻即可。要注意的是,苦瓜由於性寒涼,並非人人都適合,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群應該慎食。4.黃瓜:涼拌用拍別用切黃瓜不僅容易吃到,且營養價值在瓜類蔬菜中較突出,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其中的維生素和其他成分,對皮膚也很好。黃瓜的熱量低,對需要控制熱量的人來說很友好。小黃瓜生食或配以肉類、雞蛋、魚、蝦等同炒,是夏日的應時佳蔬,老黃瓜煲湯,夏日飲用可消暑。大暑節氣,氣溫高,陽氣達到極致,對人體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保護健康。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皮膚護理、保持情緒平衡、防治蚊蟲叮咬、適度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我們能夠在大暑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遠離各種健康問題,享受一個愉快的夏天。願我們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充實過好每一天!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5-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蟑螂會傳播疾病、引起食物中毒嗎?醫曝最大危害是導致過敏
天氣逐漸炎熱,讓人害怕的「小強」開始頻繁出沒,蟑螂的繁殖力旺盛、生命力強,只喝水不吃東西也能存活3個月。不少人詢問:蟑螂會傳播疾病嗎?是否會引起食物中毒?台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表示,蟑螂最大的危害是引起過敏,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發作。蟑螂最大的危害是「過敏」杜昀真指出,蟑螂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腸胃炎,雖然蟑螂本身不帶病原體,但因穿梭於食物和垃圾之間,會造成環境汙染,民眾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易引起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適。蟑螂是僅次於麈蟎的第二常見過敏原,杜昀真說,蟑螂的糞便、唾液等排泄物與分泌物中所含的蛋白質成分,若呼吸道吸入,就易誘發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皮膚癢、氣喘等。患者若再吃了蝦子、螃蟹,會產生交互反應,長期接觸或吃下讓身體過敏的物質,易導致慢性發炎。台灣氣候潮濕,蟑螂喜愛躲藏在陰暗隱密處,尤其是廚房、食物儲藏區、排水孔等,杜昀真強調,如果看到黑黑短短的排泄物,應盡速清潔環境,避免食物被汙染,引起過敏反應。千萬別用拖鞋打蟑螂蟑螂無所不在,杜昀真提醒,民眾看到蟑螂時,千萬不要用拖鞋把牠打扁,屍體碎片會散發更多過敏原,間接影響健康;若使用殺蟲噴劑除蟲,對氣喘患者來說,可能使皮膚紅腫、氣喘加劇。她建議應妥善保存食物,減少蟑螂孳生,務必定期進行清潔保持居家環境衛生,根除小強肆虐的困擾。【延伸閱讀:蟑螂能用拖鞋打嗎?其實不是絕對不可以!打完蟑螂必做2件事】拒絕過敏原4招三大過敏原分別為:塵蟎、蟑螂、寵物毛髮,可使用4方法防過敏。1.定期打掃清潔每半個月更換床單、枕頭套,使用60°C熱水清洗寢具;確實打掃家中每個區域角落。2.移除絨毛玩具絨毛玩偶易潛藏蟑螂的排泄物、寵物毛髮,更是塵蟎喜愛的棲息場所,最好都處理掉。3.保持室內通風利用通風排除濕氣,若家中門窗緊閉,空氣品質比室外還糟。4.使用機器輔助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保持空氣最佳濕度,減少塵蟎及其他過敏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9 醫療.皮膚
皮膚搔癢怎麼辦?狂抓恐致傷口惡化、感染 醫曝7大臨床表現,預防與日常照護指南一次看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稱為濕疹(Eczema)和異位性濕疹(Atopic 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慢性炎症疾病,通常與過敏反應有關。特別常見於兩歲以前的兒童身上,尤其是在3-6個月的嬰幼兒。在兒科門診衛教室裡,我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因為異位性皮膚炎而皮膚搔癢難忍,不斷抓破皮,這可能會引起感染和更嚴重的問題。從嬰兒期開始,一些嬰幼童可能會因為AD皮膚紅腫,體無完膚而持續流出組織液;進入小學階段,8歲的女童,在夏天不敢穿短袖或短褲也不敢游泳;而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比如12歲青少女因為AD而感到焦慮,以至於採取極端措施,如將自己的頭髮拔光等。皮膚外觀問題造成自信不足,夜間搔癢而造成睡眠品質的下降,長期下來對身心健康及生長發育,容易造成許多負面影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如何協助處理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是非常重要的。 7大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膚炎初期發病時,常見的特色是嚴重的搔癢(尤其在晚上)和反覆發作。搔抓會增加皮膚的發炎反應,進而導致更嚴重的皮膚傷害,可能會出現破皮、脫屑、疼痛、發紅、疹子、皮膚乾燥、皮膚增厚(苔癬化)等症狀。大約有50%的嬰幼兒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是在他們出生後的第一年內發生的,而約80%的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在幼兒5歲以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和嚴重程度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而且可能在不同年齡層表現在不同的部位(如圖一)。 異位性皮膚炎的預防與日常照護指南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會陷入一個循環,我們可以稱之為「癢與搔抓循環三部曲」。首先,皮膚受到刺激後產生癢感,接著孩童不由自主地出現搔抓行為,最後導致皮膚出現濕疹。濕疹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搔癢的感覺,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有效的「止癢」可說是控制異位性皮膚炎中最關鍵的一點。當不再搔抓皮膚時,皮膚就不會進一步受傷發炎,從而有助於緩解症狀。除了醫療治療外,以下是預防措施和日常照護方式,可以幫助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清潔與保濕 第一步皮膚基礎保濕非常的重要,這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完整性。對於三個月大以上的嬰幼兒,單純使用清水洗澡可能無法完全清潔皮膚表面。 .可選用標示無香精、無防腐劑、無刺激性的化學成分,「敏感肌膚專用」的清潔洗劑。 .建議每天泡澡或淋浴,水溫不超過40度,每次洗澡時間10-15分鐘使皮膚吸收水分。洗完後,用溫柔輕拍的方式擦乾身體(切勿完全擦乾及來回摩擦皮膚),保留皮膚有點濕潤感。 .規則塗上醫師開的藥膏或者保濕劑(如果已塗上局部藥膏,請勿馬上塗擦保濕劑,建議至少間隔30分鐘)。保濕劑一天最少2次,只要感覺皮膚乾燥或搔癢,即可隨時補擦保濕劑,以保持皮膚的濕度。 避免誘發刺激的因素 .環境室內溫度調節盡量控制維持在22-24℃,相對濕度保持50-60%。 .在天氣冷熱溫度變化大時,容易因為出汗或皮膚乾燥,進而引起皮膚發癢,需特別留意皮膚的狀況。 .夏天潮濕炎熱,過度流汗容易刺激皮膚,建議流汗時,隨時準備柔軟濕毛巾擦拭。冬天氣候乾燥,孩童皮膚容易乾燥龜裂,因此需要控制室內濕度,隨時補擦保濕劑以維持皮膚水分。 .避免穿著會刺激皮膚的衣物,如毛衣、緊身衣物、發熱衣、刷毛高領、動物纖維製品等,建議可以選擇棉質吸汗透氣性好的天然纖維布料,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 .暫時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花生、小麥、大豆、堅果和帶殼海鮮(如蝦、蟹、貝類等),容易引起皮膚症狀明顯惡化。 .減少孩子接觸可能引起吸入性過敏的因素,如塵蟎、黴菌、寵物皮屑毛髮、花粉和香菸煙霧等。 規則用藥及定期返診追蹤 .在醫師指示下,規則使用醫師開立處方局部藥膏或其他抗過敏藥物,以緩解症狀.定期返診追蹤及持續注意皮膚狀況的變化,如皮膚症狀持續或加劇隨時返診就醫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皮膚症狀的管理需要家長們細心多方面的照護和持久的努力,才得以打破「癢與搔抓循環」,而減緩症狀並有效改善孩童的生活品質。家長和醫療專業人員之間的密切合作是很重要,透過遵循適當的清潔與保濕措施、避免刺激因素、定期用藥及追蹤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異位性皮膚炎,讓孩子在健康舒適的環境中成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2 醫療.指甲.足部
穿鞋不穿襪,腳臭也不以為意 小黃司機左腿竟變這樣
台中40歲黃姓司機為圖涼快,穿鞋沒穿襪,鞋子濕掉也沒弄乾,日前左小腿紅腫、惡化忍了三天,才就醫,醫師發現他的腳趾有香港腳(足癬),小腿明顯紅腫痛及發熱,研判是蜂窩性組織炎惹禍,經抗生素治療後,症狀顯著改善。穿鞋不穿襪 香港腳變蜂窩性組織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孟瑜說,蜂窩性組織炎指皮膚軟組織受到感染,初期狀況輕微,以局部紅腫熱痛表現,若情況惡化,嚴重者甚至截肢才能保命,因此,及早診斷治療,是避免嚴重併發症的關鍵。鄭孟瑜舉例,黃姓運因工作長時間坐在車內,為了圖個涼快,幾乎都沒有穿襪子,即使鞋子濕掉也可能沒空弄乾,經年累月下,足底出現臭味,但他依舊不以為意,導致汗水與黴菌長期都悶在鞋子裡,黃姓運匠因為香港腳問題出現破口,才導致小腿紅腫熱痛。蜂窩性組織炎常見徵兆 皮膚紅腫熱痛範圍漸大鄭孟瑜提醒,蜂窩性組織炎的高風險群,主要是有開放性傷口、靜脈回流差、淋巴回流不佳以及曾罹患過蜂窩性組織炎者居多,最常見的徵兆就是遭感染皮膚附近出現紅腫熱痛,之後範圍會逐步擴大,伴隨發燒、淋巴腺腫、形成水泡,嚴重時可能往組織筋膜層感染,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嚴重可能造成敗血性休克等等症狀。鄭孟瑜也呼籲,早期發現使用抗生素會有不錯的療效,搭配傷口照護清潔可加速改善,另外,抬高患部也能避免腫脹加速消腫,但若蜂窩性組織炎出現膿瘍,就得考慮做切開引流手術,若仍無法控制,甚至演變成至壞死性筋膜炎,就得安排筋膜切開術,嚴重的狀況甚至需要截肢,因此一旦有紅腫痛熱症狀,建議盡快就醫治療。香港腳(足癬)如何預防?1.經常保持足部清潔乾爽,出汗的腳要盡量想辦法保持通風、透氣。2.洗澡時,應仔細清洗趾縫。洗完澡後,記得把腳完全擦乾,特別留意趾間。3.平日穿著,選擇適當材質的襪子:純棉或純羊毛的襪子比較容易吸汗;也盡量避免長時間穿著排汗不佳的褲襪。4.穿透氣良好的鞋;尤其是已罹患香港腳者,合成皮或塑膠、橡膠成分的鞋類應盡量避免,如果能穿涼鞋最好。5.勤換鞋襪,避免每天穿同一雙鞋,鞋墊也要定期更換。天生趾縫緊密的人,可適時用衛生紙夾在趾間以利吸汗。6.避免使用他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7.少去公用澡堂或泳池、按摩池,減少被傳染的機會。8.家中如果有人已患有足癬,最好能夠隔開彼此的鞋子、襪子、毛巾等,避免共用衛生器具和寢具。資料來源/疾病百科/香港腳(足癬)
-
2024-03-21 醫療.皮膚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燥脫屑...春天常見皮膚疾病!做好7招維護肌膚健康
「春天後母心」,氣候在夏季的悶熱和冬天的寒冷之間不斷轉換,皮膚難以即時調節,易導致皮膚變得敏感不適、乾燥脫屑,引發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等問題。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葉千豪提醒,這段期間應多留意皮膚變化,不妨透過護膚七招保持健康生活作息並細心呵護皮膚,根據個人膚質採取適當的保濕和護理措施,有助於維護健康的肌膚狀態。必要時,可就醫治療改善。濕疹是春天常見皮膚病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病,會出現皮膚發紅、發癢、腫脹和乾燥,可能伴隨紅疹、水泡、皮屑或裂紋等症狀。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生活工作壓力等,常是導致濕疹發生的原因之一。氣候的改變、日光曝曬、化妝品、接觸金屬、植物花卉等,都可能觸發濕疹發作,皮膚容易感到搔癢與不適。葉千豪說,在春天常因皮膚油脂分泌系統未能即時調整,容易使皮膚變得過乾而出現脫屑現象,甚至出現皮膚紅、腫、癢、水泡等濕疹症狀,不僅影響外觀也影響了生活品質。很多人在皮膚癢時,會反覆摳抓,則可能讓濕疹惡化,並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嚴重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對於濕疹的治療,葉千豪指出,可使用局部外用藥物治療,加強濕疹病灶防護和保濕、避免刺激因素及過度清潔,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口服抗過敏藥物。毛毛蟲皮膚炎春日百花盛開,適合全家出遊踏青的好時機。在樹木陰影下,時常能夠發現毛毛蟲留下的絲線,這些看似無害的絲線背後可能隱藏著不良的影響。葉千豪說,一旦接觸到這些絲線,就可能引發皮膚紅腫、癢等皮膚炎,甚至可能形成水泡或結節等問題。有時候會嚴重到影響到工作和睡眠。春天7招維護肌膚健康1.適度保濕及選擇合適的護膚品:建議使用輕薄且保濕效果好的乳液或面霜,能夠平衡微生物菌落、修復皮膚屏障並舒緩肌膚不適感。多補充足夠的水分,特別是在早晚溫差較大時,以維持皮膚的水潤度和健康狀態。2.溫和清潔:使用溫和的潔面產品,避免使用過於刺激的洗面乳與去角質產品,以免引起肌膚過敏或乾燥。3.防曬:使用含有適量防曬成分的產品,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4.調整飲食:多攝取水分、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促進皮膚健康。5.維持良好作息: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狀態。6.留意皮膚變化:定期檢查皮膚,留意是否有異常變化,如紅腫、搔癢、乾燥等,及時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7.尋求專業幫助:如果皮膚問題持續或惡化,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建議,並按照醫師的建議進行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6 焦點.用藥停看聽
張宇老婆吃藥後「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服藥出現「2症狀」,小心藥物過敏要人命
歌手張宇曾在臉書透露,太太蕭十一郎(蕭慧文)因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緊急送醫,過程就像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藝人邵雨薇也曾公布,自己因為亂吃止痛藥而導致藥物過敏,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全身腫脹、呼吸不順。「藥物過敏」是指身體免疫系統對某些藥物所產生的防禦或攻擊反應,不論是口服、塗抹或注射,都可能產生未預期的反應。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發癢、胸口悶脹、心悸、呼吸困難,以及疲倦、噁心、黃疸、發燒等。藥物過敏跟藥物副作用並不同,拿到藥袋時,上面都會註解可以預期的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則無法預測,症狀也因人而異。認識藥物過敏前兆 掌握六字訣要怎麼知道我是不是藥物過敏呢?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如果在用藥後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六大症狀,就應該攜帶藥袋或用藥紀錄回診就醫,讓專業醫護評估診斷。千萬不要忽略這些警訊,嚴重的話可能在短時間內血壓急遽下降或呼吸道堵塞,造成休克死亡。疹:皮膚起紅疹、搔癢或水泡、破皮破:口腔或黏膜潰瘍痛:喉嚨疼痛似感冒症狀紅:眼睛紅腫、灼熱腫:眼睛發腫、嘴唇腫痛燒:持續或間歇性發燒藥物過敏多久會好?應立即馬上停藥萬一發生了藥物過敏該怎麼辦?有些人一吃藥就全身皮膚發癢,還會冒出紅色疹子,這些過敏症狀是身體的白血球大量釋出組織胺的反應。一般來說,輕微的藥物過敏在停藥後一至二天就會自行緩解,不需再額外的藥物治療。如果身體不適難耐,也可請醫師視情況給予抗組織胺之類的抗過敏藥。另外,若是過敏症狀大面積發生,例如全身發癢、長水泡、出現紅色斑塊,則要注意是罕見的「史蒂芬強生症」,一定要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傷口潰爛發,甚至有感染風險。什麼藥容易過敏?止痛藥、抗生素別亂吃任何藥物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民眾就診或健康檢查時,一定會被詢問「是否曾有藥物過敏史?」「對哪些藥物過敏?」藥物過敏的發生頻率並不低,常引起過敏的藥物有哪些呢?根據統計,以抗生素、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放射線顯影劑等,較容易有過敏反應。若真的不幸遇到藥物過敏,該如何處理?可掌握以下原則:1.依身體症狀判斷是否該去急診,如果已經呼吸不順,千萬別猶豫。2.找出藥袋上的資訊,打電話詢問就診的醫師或藥師。3.更換使用的藥物或開立抗組織胺劑來緩解。三大預防藥物過敏方法藥物過敏反應無法預測,那可以預防吃到會讓自己過敏的藥嗎?第一,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對藥物過敏的特定基因,再預測相關藥物可能產生的效果,這種方法能找出高風險族群。第二,「告知過敏史」,跟醫師討論過去的過敏情況,包括自身的食物過敏、皮膚過敏等病史,請醫生在開藥前評估。第三,「自我紀錄」避免同類型的藥物過敏情況再次發生,尤其是自行到藥局購買藥品。上醫院看病不再掛錯科藥物過敏最常反映在皮膚問題,民眾可能第一時間跑皮膚科;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喉嚨腫脹、呼吸困難等嚴重的過敏症狀,第一時間是馬上送急診,即時進行血液常規檢查。若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六大症狀,懷疑是藥物過敏者,建議可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家醫科、皮膚科門診,請醫師評估。曾經發生藥物過敏的人,務必牢記會導致自己過敏的藥物,並填寫在藥物過敏紀錄卡、健保卡上。至住家鄰近的藥局購買成藥時,也要先向藥師諮詢,保障用藥安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7 焦點.健康知識+
瘀青要先冰敷還是熱敷? 醫提4要訣教你正確消腫去瘀,皮膚出現硬塊應先做這件事
每個人都有過撞傷、跌傷,以及皮膚紅腫瘀青的經驗,如何迅速消腫、去除瘀青,可是一門學問,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提出「冰、藥、熱、醫」4大瘀青處理要訣,提醒民眾,受傷時組織發炎時,切勿熱敷,這可能延長恢復期,一定要先冰敷,使用藥物,隔2天後再熱敷。皮下微血管破裂導致瘀青 皮膚出現硬塊應先做這件事趙昭明表示,皮膚之所以瘀青,原因為皮下微血管破裂,血塊堆積形成,起初呈現暗紅色,逐漸變成紫紅色,最後變成鐵鏽般的黃色,逐漸散掉、吸收,平均約要1、2個月,才會消失。如果想讓瘀青快一點消除,可使用含有「MPS黏多醣」(類肝素)的抗瘀藥物,加快血腫消退,有效代謝瘀青。如果撞傷後,皮膚冒出硬塊,即為皮下組織或肌肉組織血腫,必須先冰敷幾天,等消腫之後,再熱敷,以緩解症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皮下組織血管破裂,皮膚紅腫,就不要用手揉按,建議先冰敷、鎮靜傷口,並服用抗瘀青的藥物,等2、3天後,再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增加代謝速度。如何改善皮膚瘀青血腫? 謹記4大要訣有助消腫趙昭明提出,在進行皮膚瘀青血腫處理時,應謹記4大要訣「冰、藥、熱、醫」,分述如下:▸1.冰:受傷後,應儘速冰敷,且不要揉搓。趙昭明表示,受傷部位處於急性發炎期,最好急救方式就是冰敷,建議使用冰敷袋,讓微血管收縮鎮定,並減緩發炎傷勢,1天敷3次,每次10至15分鐘,持續2至3天,直到消腫為止。▸2.藥:冰敷後,可在沒有傷口的皮膚患部塗上1層藥膏,建議選用大廠牌制式藥膏,塗抹時應避免用力揉搓,每天2至3次,適量使用,動作輕柔,讓藥效滲入皮膚即可。▸3.熱:熱敷不能躁進,約48小時後,等待患部消腫,瘀青呈現深暗紅、紅紫色時,就可熱敷,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速血腫退散復原。1天敷3次,每次10至15分鐘。藉由熱敷幫助血塊代謝,使瘀青逐漸消退。熱敷過後,可視情況塗去瘀藥膏。▸4.醫:一般瘀青約2至3週逐漸消退,如瘀青遲遲未消或摸到皮下硬塊,應立即就醫,可能傷及深層組織或有其他問題,需接受進一步檢查。趙昭明指出,因跌倒或外力撞擊所產生的瘀青,問題單純,只要掌握「冰、藥、熱、醫」4大要訣,就能消除瘀青,不留痕跡。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5 醫療.皮膚
熱敷墊怎麼用?可以敷多久?醫揭熱敷墊和電毯使用方式不同處
不少民眾會在寒流來襲時,使用電毯等保暖物品,也有人選擇插電的動力式熱敷墊,專家提醒,動力式熱敷墊使用目的是緩解疼痛、促進循環,溫度應設定於40℃至45℃之間,通常一次使用15至20分鐘,避免因為熱蓄積造成燙傷;也禁止嬰兒、癱瘓者或對溫度感覺遲緩者使用;更應避免坐、壓在熱敷墊上,睡覺時不要使用,以免造成內部線路損壞。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智光表示,動力式熱敷墊和民眾常使用的電毯不同,睡覺時使用電熱毯,建議定時1小時,熱敷墊則是專業醫師診斷認為需要熱療時使用,屬於可提供體表乾熱治療的電力醫用器材,使用時可維持一定的高溫。熱敷墊接觸皮膚 溫度限45℃以下陳智光說,熱敷墊直接接觸到皮膚表面時,溫度應於40℃至45℃之間,如與皮膚間隔著衣服或毛巾,熱敷溫度可適度調高至50℃,但熱敷或熱療的時間不能太久,通常約15至20分鐘即可,否則可能會因為熱蓄積造成燙傷,如果仍感覺痠痛,可於1小時後再熱敷,將時間分散使用。對熱感覺遲鈍 用熱敷墊特別留意陳智光提醒,在身體某些部位使用熱敷墊時要特別注意,手腳部位皮膚較厚,對溫度的耐受度較高,但在脖子等皮膚較薄的部位,因為對熱的耐受度較低。有些族群如糖尿病患等,因為對熱的敏感度低,使用上要非常小心,小朋友因為皮膚薄,則不建議使用。曾有中風患者使用熱敷墊,但因為對熱的感覺遲鈍,導致出現皮膚紅腫、水泡等燙傷情形,陳智光表示,這類患者在使用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即便沒有燙傷,卻可能因為使用處循環過好,造成色素堆積,還有要避免以強力壓折或扭曲方式使用或收納熱敷墊,也不可直接坐或壓在上面,以免造成內部線路損壞。陳智光表示,熱敷墊不可在易燃環境使用,也不能使用延長線,市售熱敷墊形式多樣,應先挑選有食藥署核准的產品,再依照需要熱敷的部位與尺寸,選購適合的型號。食藥署對使用「動力式熱敷墊」提心提醒動力式熱敷墊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透過電能轉換成熱能,提供使用者一定的高溫,促進熱敷部位的血液循環,具有舒緩肌肉痠痛的效果。「動力式熱敷墊」使用的「3要」原則,確保使用安全:●要注意溫度:熱敷墊直接接觸到皮膚表面時,溫度應於45℃以下;若是熱敷墊與皮膚間隔著衣服或者毛巾,熱敷溫度可調高至50℃。●要控制時間:進行熱敷的時間請勿超過15至20分鐘,否則可能會因為熱蓄積於體表而導致燙傷。●要小心位置:皮膚較薄的部位(如脖子),對熱的耐受度較低,因此需要注意使用熱敷墊的位置,以免燙傷。「動力式熱敷墊」使用的「4不」原則,確保使用安全:●不使用於嬰兒、及溫度感覺遲鈍者 (例如:孕婦、糖尿病患者等)。●不於易燃環境下,或鄰近充滿氧氣及氧氣儲存設備旁使用。●不以強力壓折及扭曲方式使用或收納熱敷墊。●不以別針或其他金屬物品固定熱敷墊,以避免觸電。食藥署提醒您,選購此類產品時,應依照「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認識動力式熱敷墊是醫療器材●「二看」-購買時要看外盒有無標示登錄字號●「三會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如有需查詢醫療器材登錄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藥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首頁>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此外,若醫療器材引起之不良反應,請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14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放射治療副作用有哪些?治療前後要注意什麼嗎?放療常見問題詳解
目前癌症治療其中之一有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利用具有穿透力高能量的 X 光,或是帶電粒子光束來照射腫瘤處,抑制惡性腫瘤生長並使腫瘤縮小。許多剛接觸癌症治療的癌友對於放射線治療不熟悉,以下帶你一次認識放射線治療,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放射線在癌症治療的角色放射線在癌症治療上不同於化學藥物治療,是直接在腫瘤生長位置照射高能量的粒子光束,是屬於區域性的治療,直接殺滅腫瘤,或使用於開刀手術前使腫瘤縮小,幫助醫師更好切除的輔助型治療,可分為體內、體外照射。➜ 體內中期或晚期時,當腫瘤比較大顆或分散時,藉由金屬絲、塑膠試管或膠囊等把放射物放進腫瘤內,由內而外的散發輻射物,去破壞癌細胞的 DNA,讓腫瘤縮小至可以開刀的程度。優點是可以降低其他器官受輻射影響,也可以減少副作用。➜ 體外體外放射線有許多精密的儀器,醫師會依照癌症的病灶處不同與深淺問題等,使用適合的放射線儀器,放射線的種類X射線、電子光束、或者是鈷— 60γ 射線,或是中子或質子光束。低能量的電子射線可用來治療表淺組織如皮膚上的病變,高能量的放射線治療深部腫瘤。體外的放射線治療還是佔多數,所以腫瘤周邊的正常組織多多少少被包含在照射範圍內,就會有一些副作用的產生,可能會延伸成為全身性反應、皮膚問題、貧血等等,在病患狀況很差的時候,就可能需要停止治療。放射線治療可能產生的反應 1.全身性反應照射範圍或劑量愈高,接受照射的組織愈敏感則產生的症狀可能愈明顯。癌細胞及正常細胞組織經照射後壞死,蛋白質分解,進入體內循環,產生反應,讓白血球、紅血球的減少。體內細胞變性及放射線對部份正常細胞、組織功能的影響,進而造成體內生化環境改變。 所以在。在放射線治療後 6 -12 小時,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頭痛噁心嘔吐厭食食慾不佳心情鬱悶這些症狀可單獨出現,或是數個症狀同時發生,發作程度通常輕微且能以一般支持性治療所控制。2.紅血球、白血球數量降低有大範圍的骨骼(尤其是扁平骨有骨隨)或淋巴組織被照射,而淋巴球是所有循環血球中對放射線最敏感的,再加上白血球的半衰期較短,所以體內白血球數量明顯降低。白血球減少,一般在總數小於 2,500- 3,000 / cumm 時,即考慮暫停治療,而有時要考慮治療的連貫性,若白血球總數略小於此數,如患者沒有不適感、治療部位範圍小,則會繼續療程。通常白血球總數回升至正常,約需 2 - 4 週。再來則討論貧血問題,單獨以放射線治療,很少會使血紅素明顯下降,多半常合併其他原因,如胃口差,攝取營養不足,同時接受化學治療或腫瘤本身等因素。3.皮膚紅腫脫皮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初期無任何反應,治療到 3 - 4 週因為劑量累加的關係,照射部位會開始出現輕微發熱,出現紅斑、乾燥及發癢、發現皮膚腫呈暗紅色、腫痛、起水泡、脫皮處有滲出液。就會考慮暫停治療,直到皮膚狀況減緩後再繼續治療。4.口腔及咽喉處軟組織治療照射頭頸部的腫瘤,口腔與咽喉部組織對於放射線很敏感,味覺會改變,2-3週唾液分泌會慢慢減少而變得黏稠,口腔黏膜發紅、分泌物增加、潰瘍的情況發生,更進一步造成吞嚥困難,甚至噁心,許多患者吃多東西時會非常疼痛,大幅降低進食的意願。 ▎放射治療前後的注意事項放射線照射的反應會因每個人個體差異有所不同,以下提供幾個副作用發生的時候,癌友可以簡易自我照護方法。▎常見Q & AQ1. 一般放射線治療療程多長?需要住院幾天?治療後可以上班嗎?Ans:放射線治療根據癌症類型或程度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療程。劑量不同,所以照射的時間也有差異。大部分癌友的放射療成為多次治療,一般來說是一天一次,每週五天,每次照射時間約 5 ~ 10 分鐘。通常只須二到三個星期。所需的放射線總劑量及治療的次數是取決於癌症的大小、部位、種類以及病患的健康狀況、及其他的藥物治療的情形。高劑量的放射治療可能時間要較長,只要每天依指定時間到醫院接受治療,不須住院。療程期間能否上班則取決於病人的身體狀況,體力能負荷的情況下工作也沒關係。Q2. 放射線治療健保都有給付嗎?自費需多少錢?Ans:根據不同的放射線技術,價格有所差異,有健保給付的放療技術,治療效果也很好,自費是用在腫瘤定位系統和照射方式精準升級,有些特殊儀器的放射線治療甚至要價 40 萬以上。癌友可依各癌別需求來審慎選擇。
-
2023-11-16 醫療.皮膚
「這些病」真的要命!8個殺手級皮膚重症x檔案 專家帶你一次看
皮膚病能有多嚴重?曾有一位患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女生,因為屬於罕見的乾癬類型,惡化時會出現化膿紅腫加上膿疱,同時合併高燒等全身性症狀。也因誘發因子包括壓力、疲累,從小到大她每逢考試前就會惡化,小考小惡化,大考大惡化,尤其在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前,更是嚴重大爆發,全身佈滿傷口,劇痛難忍且有感染風險,需要立刻住院,不僅影響考試準備,甚至還可能為生涯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多數人都有過皮膚紅腫癢痛的經驗,但往往覺得皮膚問題只是小事,但有些皮膚疾病急性發作時非常嚴重,或是不痛不癢的沉默殺手,若未及時適當治療,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出現敗血症、心肺器官衰竭等併發症,有致命風險。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表示,皮膚重症疾病具有兩個特徵:1.致命:發病時可能危及生命。2.難纏:長期為病人的生活品質帶來嚴重影響。【殺手級皮膚重症x檔案目錄】📕第一類|痛不欲生 奪命重症殺手群1.天疱瘡2.類天疱瘡 3.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第二類|痛癢難耐 糾纏重症殺手群4.蕁麻疹 5.化膿性汗腺炎📘第三類|不痛不癢 沉默重症殺手群6.黑色素瘤 7.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8.皮膚血管肉瘤 👨⚕醫師這樣說|隨時求助皮膚科 GPP不須犧牲生育規畫 📕第一類|痛不欲生 奪命重症殺手群首先從重大疾病分類來說,常見的皮膚重症包括天皰瘡與類天皰瘡等,患者會全身破皮長水泡,或因疾病或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出現免疫缺陷,甚至因感染而死亡。➢皮膚重症殺手1【天皰瘡】小檔案:疾病簡介:天皰瘡是一種慢性、復發性、嚴重性表皮內水皰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淋巴細胞失調,不正常的過度活躍,產生出不正常的自體免疫抗體,破壞皮膚粘膜的正常結構,造成皮膚、粘膜發炎破損,使得患者皮膚輕輕一碰就破皮、起水泡,甚至潰瘍,嚴重的全身性天疱瘡不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達75%,而天皰瘡也可能合併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癬。常見症狀:反覆性的口腔潰瘍、鼻粘膜潰瘍、皮膚水泡、潰瘍,大部分病人以粘膜、皮膚症狀為主,少數可影響全身皮膚影響,產生類似嚴重燙傷的情況。當心族群:好發於 50~60歲中年人,男女間無發生率差別🔗更多病友的心路歷程故事,點這裡看更多➢皮膚重症殺手2【類天皰瘡】小檔案:疾病簡介:「類天疱瘡」也是「水疱病」的一種,發生率比天皰瘡更高,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常合併有中樞神經疾病或中風、服用特定藥物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風險高2倍,病人會因出疹、搔癢、水疱、大面積破皮痛苦不堪,可能引發嚴重感染而致死,需住院和門診長期追蹤。常見症狀:水泡是類天皰瘡的主要症狀,大多出現在身體經常彎曲的地方。早期症狀是紅疹和搔癢,無論是胯下、腋下、關節等皮膚皺褶部位或其他部位,都有可能出現。有些患者也會以手腳的出血性水泡來表現當心族群:・失智、中風、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等年長者・精神疾病:躁狂抑鬱症・多重慢性病臥床長者・40至50歲的神經性腫瘤(如腦癌)者・部分藥物 (如糖尿病藥物;利尿劑)除天皰瘡與類天皰瘡等水疱病外,蔡呈芳醫師說,如上述考生個案,乾癬患者會有20%屬於嚴重型乾癬,需要接受照光、吃藥或光線治療,另外如上述考生罹患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在臨床上也是非常嚴重的乾癬類型,它與常見的乾癬不同,會為病人帶來生命危險。➢皮膚重症殺手3【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小檔案:疾病簡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罕見的嗜中性白血球增多皮膚疾病,急性發作時會使病人全身皮膚反覆出現化膿、潰爛並長出無菌膿疱,只要輕碰一下就痛如刀割,有如被燙傷般的燒灼感,還會導致全身發炎,忽然發冷或高燒等其他併發症,有的病人可能幾天後逐漸恢復,但也有人須忍耐劇烈疼痛長達兩個月。過去醫界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治療大多只能讓化膿的皮膚乾掉,整體症狀往往容易持續一陣子,直到近年醫藥界發現了IL-36為全身型膿疱性的關鍵致病機轉,隨著藥物的進展,目前已有相對應的生物製劑問市,用藥後兩天左右皮膚會變乾,全身發炎也可有機會一周內獲得大幅改善,幫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常見症狀:患者的症狀可能會合併局部斑塊型乾癬或只有單純膿疱皮疹,進展到全身長滿膿疱、發燒、發炎、脫水等,嚴重恐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到休克。有些重症更會傷害體內器官,引發肺部與肝膽的發炎和水腫,導致心肺衰竭,病人也會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增加感染風險,有時發炎加上未及時治療,便引發細菌感染甚至造成敗血症。當心族群:・40-59歲的成人或孩童・精神壓力・不當用藥・感染・懷孕・地圖舌・反覆性皮膚膿疱藥物過敏疹🔗延伸閱讀看更多>>>GPP到底是什麼?🔔專家小叮嚀:此外,值得留意的是,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比較罕見,一般人認識較有限,容易與藥物引起的藥疹「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疱症(AGEP)」混淆。蔡呈芳提醒,民眾如果常常因為用藥而出現皮膚過敏,或是皮膚症狀持續超過15天,或是不管用任何藥物都會過敏化膿時,就要懷疑自己不是單純的藥物過敏,而可能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他解釋,因為用藥或施打疫苗,可能引起免疫活化而導致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發作,之前全民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期間,就曾有民眾施打後疑似發生嚴重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身體發炎,全身膿疱脫皮上了新聞。📗第二類|痛癢難耐 糾纏重症殺手群蔡呈芳也分享,還有些雖不一定會致命,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重症皮膚病,例如慢性蕁麻疹與化膿性汗腺炎等,癢到影響作息,像是不定時炸彈,或是身體流湯流膿,有可能導致感染,加上長期下來留在皮膚外觀的疤痕也常使病人無法正常作息,造成非常大的困擾。➢皮膚重症殺手4【蕁麻疹】小檔案:疾病簡介:蕁麻疹是皮膚過敏的一種,特徵為皮膚上出現一塊塊紅腫的膨疹,大小形狀不規則;疹塊出現後,伴隨明顯劇烈的發癢感,但之後完全不留痕跡。如果發作時間短於六星期,稱為急性蕁麻疹,若長於六星期則為慢性。常見症狀:皮膚充血、皮膚發紅、局部水腫、皮疹、團塊、皮膚發炎、皮膚搔癢、膨疹、組織液滲透、紅斑、紅腫、全身不適、腹痛、腹瀉、頭痛、高燒、畏寒、乏力、血壓下降、關節痛好發族群:・過敏體質者。・基因中或家族裡有蕁麻疹病史的人。・感染特殊病毒或細菌,例如肝炎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蛔蟲等的人。・壓力過大的人。・風溼病患者。➢皮膚重症殺手5【化膿性汗腺炎】小檔案:疾病簡介: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擾人的疾病,皮膚中的頂漿腺(汗腺中的一種,產生體味的主要腺體)存在位置的反覆發炎所引起,初期症狀與青春痘十分類似,最大的差別只在於化膿性汗腺炎不會形成真正粉刺,且往往會融合成瘻管。化膿性汗腺炎初期只是冒出豆子大小般、具有疼痛感的皮膚腫塊,之後影響的皮膚區域逐漸擴大,病灶中也會排出惡臭的膿液,皮膚上甚至會出現疤痕與各種底下相連小管,嚴重的病人甚至會流膿流血、沾染衣物,需要隨時墊著厚重棉片,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品質。常見症狀:病灶通常出現在腋下、乳房下方的皮膚皺褶、臀部、肛門、會陰與鼠蹊等等難以啟齒的位置,會降低病人的就醫意願。一旦病灶面積擴大,沒有好好照護就可能引發蜂窩組織炎,甚至是敗血症。好發族群:・體重過重・有抽菸習慣・飲食習慣攝取過多油脂與糖分・貼身衣物穿得過緊,導致皮膚一直摩擦。・國外好發於年輕女性,尤其在18~29歲間,50歲以後罹病機率明顯下降,但國內嚴重患者男性較多📘第三類|不痛不癢 沉默重症殺手群蔡呈芳也補充,不易診斷也是皮膚重症疾病具有的特徵之一。有些惡性腫瘤,初期像是良性疾病,發現症狀時往往太晚。也因為感覺起來不大會痛癢,病人便以為「好像」不嚴重,但在醫生眼中,卻可能已是皮膚的重症疾病,如惡性黑色素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血管肉瘤等。➢皮膚重症殺手6【惡性黑色素瘤】小檔案:疾病簡介:黑色素瘤是一種主要出現在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細胞腫瘤,是皮膚癌中罕見的一種,但惡性程度高,是皮膚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較常出現在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處。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包括臉部及黏膜,通常以墨黑色或色澤不均的斑塊出現,也可能是凸起潰瘍的腫塊。常見症狀:黑色素細胞癌可產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大多產生在女性的下肢,男性的身上,東方人好發在指甲或掌蹠。好發族群:・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日曬➢皮膚重症殺手7【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小檔案:疾病簡介: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是先侵犯皮膚,之後經過多年散佈至淋巴結及其它器官的淋巴瘤。小孩、長者都有可能發生,分為不同亞型,不同類型表現不相同,大多屬低惡性度,進展極為緩慢,容易被當作濕疹或是乾癬或圓秃來治療,經過多年才診斷出來。僅10%淋巴瘤患者病情才進展惡化。但嚴重時也可能轉移到其他淋巴結、器官、血液等。好發族群很廣泛。常見症狀:症狀相當多樣性,大多表現於大腿、臀部、手掌、腳掌等部位,出現乾燥脫皮、不太癢的疹子。有些患者則被蚊蟲叮咬會發現久久不癒,或是皮膚出現一片片白白的病灶,也常常被當作濕疹。皮膚T細胞淋巴瘤分為四期:・第一期:以皮膚病灶為主,根據表皮侵犯面積程度區分・第二期:皮膚病灶腫瘤成凸起狀,或淋巴結腫大・第三期:全身皮膚都被侵犯,進展到紅皮症的狀態或出現血球異常・第四期:連臟器都受侵犯。好發族群:男性中比女性常見,在老年患者中更常見,平均診斷年齡為 55 歲,可能與遺傳或環境汙染因素有關➢皮膚重症殺手8【皮膚血管肉瘤】小檔案:疾病簡介:皮膚性皮膚血管肉瘤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頭頸部的惡性腫瘤,初期往往不痛不癢,之後經過幾個月後等到皮膚浮腫後才被診斷,進展極為緩慢,容易被當作瘀血或是過敏水腫來治療,之後才快速進展惡化,可轉移到淋巴結、內臟器官。常見症狀:症狀相當多樣性,可以是呈現瘀青、單一或是多發紅色丘疹或突起,或是反覆眼皮浮腫。四肢及軀幹脂或病灶也可能出現,表面皮膚初期都是完整,不痛不癢,但以可以因為搔抓破皮出血。好發族群:・老年族群・局部淋巴水腫・局部放射線治療・基因異常👨⚕醫師這樣說|隨時求助皮膚科 GPP不須犧牲生育規畫皮膚重症疾病除為病人帶來身體症狀與生活品質衝擊外,也會影響人生重要規畫,蔡呈芳表示,以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舉例,因成因與基因有關,有經驗的醫師會為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七成病人會檢出基因異常。醫界推測台灣2%的人口帶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遺傳基因,但真正發病者遠比帶有突變基因者少得多,台灣的病例不到500人。他認為,這代表很多人帶有突變的染色體,若壓力、感冒、疫苗等外界刺激夠強,便有可能發病 。蔡呈芳分享,部分患者擔心可能會遺傳,或是因為用藥不敢結婚和生產。多年前他曾收治一位新婚的女性患者,雖然非常喜歡小孩,但因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反覆發作和治療,不敢懷孕,後來只能選擇領養小孩。他表示,可以在母體受孕時經由絨毛穿刺做染色體檢查,了解胎兒是不是真的遺傳到此疾病。蔡呈芳呼籲,有任何皮膚疾病一直存在,不論有無症狀,都要尋求專業的診斷、找對醫師、正確用藥,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以免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拖得更久,甚至導致感染造成生命危險。📢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3-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喝2碗就破千卡!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6種鍋熱量及鈉含量一次看,5招教你健康進補
入冬後天氣越來冷,而天冷了就是要來鍋熱呼進補的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麻辣鍋...,來暖胃跟滿足口腹之慾。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吃鍋之前先看一下每種鍋的地雷(熱量&鈉含量),以及營養師的飲食建議,才不會在大快朵頤一番後,增加身體負擔。6種鍋熱量+鈉含量圖鑑天冷吃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羊肉爐、藥膳鍋、酸菜白肉...超過癮,但在吃之前請先了解一下各式鍋物的熱量及鈉含量,才不會吃完鍋後熱量及鈉含量超標。以下數值約為喝完兩大碗湯(650ml)之估值,每份食材烹調方式不同,就有機會逆轉唷!.麻油雞熱量:1000kcal / 鈉含量:1320mg.薑母鴨熱量:900kcal / 鈉含量:2700mg.麻辣鍋熱量:850kcal / 鈉含量:3200mg.羊肉爐熱量:700kcal / 鈉含量:2400mg.藥膳鍋熱量:680kcal / 鈉含量:2291mg.酸菜白肉熱量:500kcal / 鈉含量:3600mg5招教你健康進補看完上面6種火鍋的熱量及鈉含量,有沒有發現熱量最低的酸菜白肉鍋,鈉含量竟最高,這是因為酸白菜是經過鹽巴下去醃製的而成的。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6g的鹽),基本上你喝兩碗熱湯就會超標了,既然湯鍋的熱量&鈉含量都爆表,要如何健康補呢?高敏敏教你怎麼攝取比較ok。1.少油烹調 半水酒麻油雞和薑母鴨絕對是冬天不可缺少,但因為皆加了酒做烹調,如果是有高血壓、尿酸過高的朋友,務必小心攝取→建議這樣吃:.減少酒及麻油的用量 使用半水酒烹調.享用前記得將浮油刮除 減少油脂攝取2.必加蔬菜 才均衡一般薑母鴨或麻油雞等,都是以肉為主,蔬菜攝取較少。→建議這樣吃:.建議加入蔬菜類下去熬煮 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3.輕醬料 避開稠醬料火鍋的湯底已經高納高熱量,不建議再使用重口味醬料。→建議這樣吃:少使用豆瓣醬或豆腐乳調味,建議以蔥、蒜、辣椒、蘿蔔泥為主,再加入少許醬油,當然享用最原味的口感也是最好的選擇喔😉4.少吃加工製品以原型食材為主,避免像是蛋餃、魚餃、丸子、蟹肉棒、油豆腐等加工製品。→建議這樣吃:可以以蔬菜、魚肉、雞肉、海鮮、豆腐等為主5.量身打造 聰明補吃飯皇帝大,但了解食材適不適合自己也很重要。→建議這樣吃:一般人建議以青菜為主,以肉為輔多吃原型食材。也可以多增加菇類、藻類的攝取 維持營養均衡。簡單來說,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吃鍋進補也可以吃得很健康: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吃鍋進補 這些族群要小心1.易嘴破、皮膚濕疹者已處於嘴巴潰瘍、皮膚尋麻疹、濕疹、皮膚紅腫癢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已處於發炎狀態,若在此時進補恐造成發炎狀況加重,反而延長病情。2.自體免疫疾病者若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廯患者,進補可能導致免疫過度亢進。3.糖尿病者建議以少油、高纖食材為主,而像是南瓜、芋頭、玉米、山藥等主食類食物,則要注意攝取量,以免血糖過高。4.高血壓者建議減少烹調使用的酒量及醬料,以免血壓過高。5.痛風患者減少喝湯 因為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也須注意肉的份量並多喝水。6.腎臟病友湯及肉類蛋白質中的鉀含量偏高,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攝取量。看完以上高敏敏介紹的「6種火鍋熱量+鈉含量圖鑑」後.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羊肉爐、藥膳鍋、酸菜白肉,你最喜歡吃哪一種鍋?別忘了把握「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原則,讓你也能健康進補,吃完身體不負擔。延伸閱讀:.飯、湯、肉、菜先吃誰?營養師曝「正確用餐順序」吃飽又易瘦.減肥總失敗又復胖?「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鹹酥雞點蔬菜減肥?營養師警示油炸後熱量飆5倍,這類食物恐致癌
-
2023-10-14 醫療.中醫
「臭嘴角」是體內火氣大?中醫對症緩解口角炎,養生茶飲、保健穴位1次公開
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口角炎又稱「臭嘴角」,常被誤以為是因為體內火氣過大引起,然而,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口角炎引起的原因?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一步分析口角炎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中醫治療口角炎依實證及虛證對症下藥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則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至於虛證,則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如遇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則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口角炎養生茶飲▸材料: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做法:將上述材料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健穴位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至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周宗翰提醒,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中醫師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每天吞顆維他命B2,一週就能改善嘴破?營養師破解常見B群迷思.嘴巴破別再不當一回事!這5種症狀快看醫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9 醫療.整形美容
醫美變成腫塊臉!四步驟認明國際原廠正貨,拒成醫美白老鼠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意外讓來路不明的醫美醫材現形。一名30歲女性接受豐唇微整,效果不錯,唇型明顯。不料,去年接種新冠疫苗後,嘴唇突然腫脹,變成香腸嘴,模樣嚇人,至皮膚科門診,醫師檢查後研判,應為疫苗誘發免疫反應,除了攻擊病毒,連帶含有雜質的玻尿酸也被視為敵人,一併處理。林亮辰皮膚專科診所院長林亮辰醫師表示,近兩三年來,歐美等國家陸續出現「香腸嘴」個案,進一步分析發現,絕大部分個案均做過豐唇微整,症狀為嘴唇腫脹發炎,反覆發作,由於是疫苗所引發的免疫反應所致,因此,治療起來格外棘手。林亮辰指出,來路不明的醫美產品常含有雜質,甚至被汙染,打入體內之後,常被視為外來物,如果免疫力下降,或是接種疫苗時,體內免疫系統可能過度活化,誘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除了抵禦病毒,也攻擊這些純度不夠的外來物質,也就是玻尿酸打到哪裡,就可能腫到哪。 如何避免類似事情發生?林亮辰強調,坊間出現許多來自東南亞、中國大陸等醫美微整形水貨,包括,玻尿酸、肉毒桿菌素、膠原蛋白成形劑,價格低廉,相當具有競爭力,確實吸引了少部分愛美民眾。但因成分不明、含有雜質,除了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充滿不確定性,也可能誘發體內過度免疫反應,造成難以預期的困擾。林亮辰建議,消費者應該選擇國際大廠所生產的注射物、填充物等醫美醫材,才能獲得保障。在治療前,應該由醫師當場拆封,一些廠商擁有原廠正貨認證措施,可以手機掃描外包裝上的QR code,辨識真偽。「慎選醫師,才能確保效果。」林亮辰說,想要做好微整形,必須先找到對的醫師,為了安全起見,務必選擇領有專科認證(如皮膚科醫學會),或參加原廠藥廠教育訓練課程,獲頒相關認證的專科醫師。林亮辰表示,他自己就擔任藥廠的種子教官,每年均會參與相關訓練課程,除了學理授課之外,並示範教學,實際操作,傳承經驗,讓年輕醫師對微整形有更正確的認知。對此,真原美診所院長林怡欣醫師相當認同,她建議,消費者務必先了解醫師是否具有專科認證,或原廠授予的技術訓練認證,並在治療前,做好醫病溝通,審慎規畫施打的部位、劑量,以及預期的效果,才能降低風險。消費者在選擇微整形療程時,該注意哪些事項?林怡欣表示,消費者需睜大眼睛,辨識真偽,不要被低價促銷手法所吸引,國際大藥廠的認證產品多數可掌握以下四大原則:一、在醫美前,留心診所是否有產品原廠認證證書,可主動提出觀看證書。二、在療程前,要求現場開封產品,這是消費者權益,若包裝上有QRcode則可透過手機掃描,確認產品真偽。三、消費者也可在廠商官網查詢是否有認證診所名單,確保診所使用產品來自原廠。四、可撥打產品廠商免付費電話,確認診所產品的最新認證狀態。林怡欣提醒,消費者不要一味地比價,只重視折扣,費用高低,而忽略醫師技術、醫材品質產品,才能確保微整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如果醫療費用低於行情,甚至不到正常價格的一半,就應該提高警覺,不要被「買一送一」、「特價」、「週年慶」等促銷手法給迷惑,打了一些來路不明的填充物,引發感染,皮膚紅腫熱痛,甚至化膿,屆時後悔莫及。「醫美市場競爭激烈,低價促銷,價格誘人,但出了問題,原來醫師會幫忙善後嗎?」林怡欣強調,在選擇醫美療程時,不要只看費用,更應該重視「原廠醫材」、「專業及經驗豐富、擁有證照的醫師」,這些都是成本,如價格低得離譜,千萬不要嘗試,以免成為「醫美白老鼠」。醫美使用水貨或仿冒品的風險:1. 注射部位腫脹。2. 注射部位發炎化膿。3. 誘發體內過度免疫反應。如何確認是否為原廠正貨:1. 觀看診所是否有產品原廠認證證書。2. 療程前請醫師現場開封,檢視產品封裝是否完整,並掃描QRcode確認真偽。3. 檢視產品官網是否提供認證診所名單。或直接致電服務電話,了解診所認證狀態與使用產品來源。例如藥廠官方網頁查詢與免付費電話:0800-200-212,供消費者即時查詢。【資料來源】高德美大藥廠、林亮辰醫師、林怡欣醫師
-
2023-07-14 醫療.皮膚
夏季別拍死「隱翅蟲」,預防隱翅蟲引起的皮膚炎可用這5招!
本文摘要:夏季是隱翅蟲出沒的季節,但日常打死隱翅蟲可能引起皮膚發炎。隱翅蟲喜歡濕地和陰暗潮濕的地方,且具有趨光性,尤其在午後的雨後郊區和夜晚容易出現在住家附近。隱翅蟲被打死後,體內的毒體液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接觸皮膚後可能引起水泡、紅腫、潰爛和劇烈的灼燒感。然而,在農業上,隱翅蟲被用作防治害蟲的益蟲。如果發生隱翅蟲皮膚炎,應立即以肥皂和大量清水洗淨,並冰敷止痛。嚴重情況醫師會使用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並遵循醫師的指示定期追蹤。預防隱翅蟲可採取關好紗門紗窗、使用捕蚊燈、檢查床鋪和使用蚊帳等措施。隱翅蟲式農業上的益蟲,但日常打死隱翅蟲恐引起嚴重的皮膚發炎夏季為隱翅蟲出沒的季節,隱翅蟲喜好棲息於濕地、水溝、雜草叢、水田與樹林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具有趨光性,尤其是午後的雨後郊區,夜晚時會出現於住家附近。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當拍死或彈死隱翅蟲,隱翅蟲體內毒體液噴濺而出,身上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Pederin),1至15秒鐘就會出現小水泡、紅腫、潰爛,並產生劇烈灼燒感的疼痛往往會造成患者皮膚潰爛起水泡,有時還會讓皮膚焦痂、傷口潰爛,引發「隱翅蟲皮膚炎」。但在農業上,農業局指出國內有多篇報告指出隱翅蟲用於防治害蟲的案例,其中「黃角小黑隱翅蟲」之成蟲及幼蟲皆可捕食農業害蟲「神澤氏葉蟎」,且捕食效率佳;另「紅胸隱翅蟲」會捕食鱗翅目幼蟲、蚜蟲、葉蟬、飛蝨、薊馬、捲葉蟲和螟蛾及雙翅類等20多種作物害蟲,可抑制農業害蟲的族群數量,為有益昆蟲。隱翅蟲皮膚炎要如何緊急處理與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邱健群醫邱健群說,隱翅蟲皮膚炎主因是隱翅蟲被壓死後,蟲液中含有刺激性物質接觸到皮膚,產生劇烈灼燒疼痛感,且出現大片不規則或帶狀紅疹,嚴重者可能出現水泡、皮膚潰爛等,此時必須依靠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來緩和不適,一般7到10天即可康復。民眾不小心接觸到蟲液,要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洗淨,皮膚紅腫可以冰敷止痛。若皮膚已開始出現紅腫、水泡等症狀,切勿自行上藥或搔抓,以免將水泡抓破,發生細菌感染及色素沉著。需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以免讓皮膚上的「災情」持續擴大。【貼心提醒】5招可預防隱翅蟲:1.若在居家或社區環境發現隱翅蟲,請勿用手拍打或捕捉,可用紙或扇子將它驅趕。2.關好紗門紗窗,防止成蟲飛入室內3.隱翅蟲活動高峰期使用捕蚊燈,加以誘捕並撲滅。4.因隱翅蟲具有趨光性,民眾夜晚就寢前,先檢查床鋪是否有隱翅蟲。5.居家附近有隱翅蟲出沒時,建議就寢時也盡量不要開燈,並使用蚊帳。【原始資料為2011/07/24元氣周報 2023/07/13重新增補】
-
2023-04-18 醫療.中醫
春天老是覺得累又想睡?中醫教4招改善春睏症狀:好發2時段
【本文重點】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但也是易感到疲勞、昏昏欲睡的「春睏」季節。醫師陳韋任建議,遵循自然規律早睡早起、紓解壓力、多運動伸展,少吃生冷、甜膩食物,即可避免春睏。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養肝需注意「清肝火」及「健脾去濕」,多吃蔬菜、除濕食材,避免燥熱、燥燥食物,對身體更有益。若症狀嚴重,就要尋醫治療才能改善。--by ChatGPT春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但許多人卻感覺精神不濟、愛睡覺,恐是犯了「春睏」。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韋任說,常見的春睏症狀,包括疲勞、精神差、昏昏欲睡、身體乏力等,建議此時節應早睡早起、適時紓解壓力、多運動伸展,少吃生冷、甜膩食物,有助遠離春睏,讓人神彩奕奕。春天濕氣重 易鬱悶、腸胃差、腰背痠痛陳韋任表示,唐朝詩人孟浩然「春曉」一詩中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指的是春天睡覺時,睡到都不知道要醒來,這是對「春睏」最貼切的形容;詩人杜牧的「清明」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則形容春天是從秋冬轉變的時節,外在溫度、濕度上升,人體肝氣須往外發散,但又感到濕氣重等不舒服情形,因此出現鬱悶、提不起勁的感覺。春睏好發於成年人,陳韋任說,好發時間為每天上午9點至11點,或是中午過後、晚餐前,尤其是下午4、5點,常感覺疲勞、精神不濟、昏昏欲睡,嚴重時會影響腸胃道功能,例如食欲下降、脹氣、排便不順等,甚至有腰背痠痛、心情鬱悶、沒耐心等合併症狀。遠離春睏 早睡早起、紓壓、多運動一年四季在於春,陳韋任指出,春天是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季節,人體也是如此,春天時身體調整應符合宇宙萬物運行,不僅要遠離春睏,更應將身體調整到可因應一整年的生活與工作。首要早睡早起,保持規律生活;其次應適時放輕鬆,心情不要太拘束;第三要放慢腳步,做事不要急躁,多到公園散步,或進行四肢伸展拉筋等運動。避免春睏 吃四神湯,少吃冰涼、甜膩食物避免春睏,飲食也要注意。陳韋任說,平時均衡飲食,少吃冰涼、甜膩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冰品、含糖飲料、湯圓等,避免阻礙消化功能,使春睏愈來愈嚴重;可以吃含有薏仁、芡實、淮山、茯苓的四神湯,一周吃二至三次;烹調食物時,可加入生薑,增加水分、濕氣代謝。春養肝 著重「清肝火」及「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表示,春天宜養肝,隨著氣溫回暖,脾氣容易上升,肝火旺,因此春養肝應著重「清肝火」及「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除濕食材。例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但便祕的人不適合用茯苓、淮山等食材,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吳明珠建議,春天時要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色蔬菜,顧好脾胃可補「肝氣」,調味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陳韋任提醒,如果春睏症狀嚴重已影響生活作息,或症狀雖不嚴重但已持續一周以上,最好還是到中醫科就醫,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給予處方,以有效改善症狀,如本身體質較為燥熱,甚至出現皮膚紅腫、搔癢時,就必須採用其他治療方式。容易春睏四大族群●晚睡晚起生活作息不規律者●情緒或壓力過於緊繃者●做事急躁者●缺乏運動者資料來源/陳韋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原來雙下巴也是…5大臉部特徵 一秒辨認你是否過敏性鼻炎
● 過敏性鼻炎不及早介入,臉部將出現5大特徵● 長期用嘴呼吸,易口臭、雙下巴、甚至睡眠呼吸中止● 抗組織胺、鼻噴劑按時用,穩定控制過敏性鼻炎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若長期置之不理,面相將產生「5大特徵」,眼下出現丹尼爾線、黑眼圈、皺鼻紋、紅鼻、雙下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亦翔表示,同時有5大特徵者,幾乎不用問診,就能從面相推敲是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有些民眾會因眼下出現丹尼爾線,希望透過控制過敏性鼻炎修復細紋,呂亦翔強調,一旦細紋產生後,很難自然回春,建議在特徵出現前,及早介入控制才是根本之道。每3位兒童就有1人過敏,過敏性鼻炎占一半過敏幾乎是台灣人的通病,7成以上的兒童都有過敏問題,別以為隨著年紀增長,過敏就會消失,呂亦翔表示,台灣成人的過敏比例幾乎與兒童差不多高,只是成人相對於兒童就醫的比例低。長期飽受過敏的折磨,到了成年之後,臉部會慢慢出現「過敏臉」。必知「過敏臉」5大特徵特徵1:黑眼圈過敏兒最常見的特徵就是「黑眼圈」,呂亦翔指出,人一旦受到過敏原刺激或是出現過敏反應時,人體內會釋放組織胺,眼睛周圍最容易出現紅腫癢症狀,患者常會忍不住揉眼睛,加上組織胺容易使血管擴張,進而產生黑眼圈。特徵2:丹尼爾線過敏性鼻炎患者如果長期搓揉眼睛,眼睛下方容易出現「丹尼爾線」,也就是產生眼下細紋。特徵3&4:皺鼻紋、紅鼻鼻過敏患者碰到過敏原時,容易打噴嚏、鼻塞、流鼻水,擤鼻涕多則易出現皺鼻紋、鼻樑橫紋、鼻子皮膚紅腫等表現。特徵5:雙下巴過敏性鼻炎患者因為鼻塞,多會改用口呼吸,舌頭長時間擺錯位置,容易出現雙下巴,與沒有過敏的人相比,下顎線相對不明顯。鼻過敏患者因長時間用嘴巴呼吸,容易口乾舌燥,口水原本可以抑制口中細菌,卻因口水太少,讓口腔內的細菌滋生,引發口臭;另外,用嘴呼吸的另外一個風險,很容易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鼻過敏無法根治 妥善控制能改善睡眠呂亦翔表示,過敏性鼻炎目前沒辦法「完全根治」,但能透過藥物改善惱人的症狀,若能及早介入治療,不討喜的5大外觀特徵也能避免發生;如果已經出現紋路等,就沒辦法再次透過控制過敏性鼻炎而恢復,僅能嘗試化妝遮瑕等方式改善。控制過敏性鼻炎,首先會使用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鼻噴劑控制,通常只要按時服藥,並且找出關鍵過敏原,避免大量接觸,就有機會控制不再發作。嚴重過敏者可使用減敏治療,使用舌下含錠改善,如果屬於極為嚴重的過敏,可採用生物製劑,目前6歲以上兒童都能使用,一個月需施打一劑,但健保未給付,需自費,每劑約在1.5萬到2萬元之間,需長期持續施打。呂亦翔說,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建議要定期服藥,後續才可穩定控制。不過,有些患者或是家長,為求快速改善症狀,會自行購買「速效型的血管收縮劑」,一噴鼻塞就會好,但這類的血管收縮劑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三天,長時間使用會導致鼻腔內的血管沒有彈性,後續可能就會彈性疲乏,即使服用其他藥物也無法改善鼻塞,最後只得開刀才能改善。呂亦翔呼籲,患者應依照醫囑按時服藥,也不要擔心類固醇鼻噴劑可能會導致月亮臉,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量都非常少,穩定地使用都能達到改善過敏症狀的效果。疾病百科/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常發生於季節變換之際,除空氣中的懸浮微粒、聞到刺鼻氣味,或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也容易發作。若父母一方為過敏性鼻炎患者,小孩患病的機率20%。若父母都有過敏性鼻炎,小孩患病機率高達75%。》看完整疾病介紹(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12-28 癌症.乳癌
魔術子彈登場,精準殲滅乳癌細胞靠「這招」!
晚期乳癌病友想延長生命,有了新的希望!由於「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結合標靶藥物、化療藥物,能精準鎖定、擊殺癌細胞、特定蛋白質,不會傷及無辜正常細胞,因此比傳統化療毒性小,且副作用較少,被醫界喻為「魔術子彈」,這也讓乳癌病友在抗癌戰爭中勝算大增。在台灣,每天有大約7.3人因乳癌失去生命。根據衛福部資料,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以女性癌症死亡率來說,則是第三名,當乳癌進入晚期,五年存活率不到三成,近16年來,乳癌死亡率上升20%,這些數據顯示,乳癌正嚴重威脅台灣女性的健康與生命。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表示,與其他癌症相較,乳癌分類複雜,用藥選項、情況多樣化,如何精準用藥、降低副作用,有一定難度。這篇文章會告訴你:●乳癌治療選擇多, ADCs對於晚期乳癌病友的幫助是什麼?●ADCs與其他藥物治療方式(化療、標靶、免疫治療)有什麼不同? ●哪些乳癌病友可以參考ADCs治療選擇? 目前,乳癌的治療策略取決於雌激素(ER)、黃體素(PR)與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等三種受體,其中HER2陽性的病患占了25%-30%,一旦癌細胞帶有大量HER2基因,就會變得很兇惡,不僅癌細胞的繁殖能力增強,腫瘤生長較快、較容易轉移、復發,對藥物,也常產生抗藥性,病患即使接受傳統化療等療程,辛苦從化療地獄重生,未來仍面臨高復發、高轉移風險。此外,在乳癌類型中,三種受體都呈現陰性反應的三陰性乳癌則占了10%-15%,治療上也面臨許多挑戰。當HER2陽性病患進入晚期階段,過去治療選項很稀少,隨著「抗體藥物複合體」問世,這些病患的選擇變多,讓生命更有機會延續下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台灣革瑞蔻癌醫智療藝術學會理事長劉良智表示,經過臨床追蹤20年的經驗來看,HER2陽性病患若手術搭配標靶藥物,存活率可達8成,而創新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結合HER2單株抗體、化療藥物,可將帶細胞毒性藥物精準投放至腫瘤細胞,發揮最強殺傷作用,因毒性精準投放,副作用比傳統化療少,病患的生活品質較不會受到影響。延伸閱讀:右乳有硬塊 拖到癌末嚴重肺積水 她抗癌逆轉人生傳統化療 VS.精準治療 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療意願到底新式精準治療和傳統療法有何不同?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表示,傳統化療的缺點是「通殺」,敵我不分,會傷害患者的正常細胞,副作用較大,很多患者因此治療意願低落,常因受不了副作用而放棄化療。相較傳統化學治療,「抗體藥物複合體」精準得多,它好比是一顆「魔術子彈」,將藥物精準投放到腫瘤組織,當透過抗體找到癌細胞,精準擊殺癌細胞同時,也可降低副作用,療效更佳,患者治療過程中也會感到比較輕鬆。魔術子彈兼具標靶和化療優點 治療成效更佳 新光醫院乳癌中心主任鄭翠芬解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是將可殺死癌細胞的化療藥物,搭載在具有專一性的抗體上,當ADCs抵達癌細胞所在位置時,才會釋放化療藥物,尤其現在ADCs技術可結合多種抗體,結合型式更為穩定,可精準地將藥物送達指定地點。另一方面,傳統治療通常無法抑制晚期乳癌患者的癌細胞,但透過ADCs結合標靶與化療,有助於清除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癌細胞。這種治療方式主要適用於HER2陽性、三陰性等乳癌型別,因癌細胞基因型別不同,使用不同的導彈彈頭(抗體),可搭載不同藥物。對於抗體藥物複合體的精準擊殺效果,茱麗葉乳房醫療集團醫療長葉大成醫師形容,ADCs精準命中腫瘤時,不會傷及無辜,相較之下,傳統化療藥物精準度較差有如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型轟炸機,丟擲炸彈後即玉石俱焚,周邊細胞也跟著遭殃。談到治療副作用,鄭翠芬表示,新一代ADCs技術用藥精準,且能一併清除殺死癌細胞周邊範圍的癌前病變細胞,雖難免傷及少數正常細胞,但噁心、嘔吐、落髮等副作用,都遠較傳統治療方式輕微。鄭翠芬說,ADCs兼具標靶治療和化療等優點,治療效益大於兩者,副作用則介於兩者之間,因此治療過程須嚴密監控病人是否出現咳嗽、呼吸困難或發燒等症狀,也會安排胸部X光、斷層掃描以及SpO2等常規檢查。延伸閱讀:皮膚紅腫以為過敏 竟是晚期乳癌轉移「魔術子彈」降低晚期乳癌治療不適精準命中+誘導「旁觀者毒殺」 提高治療邊際效益此外,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ADCs療法還具備了「旁觀者毒殺效應」。饒坤銘解釋,在治療過程中,透過精密導引,藥物成分不但能直接命中腫瘤目標,「連在一旁看好戲、事不關己的癌細胞也一併被殺死。」研究顯示,即使癌細胞只帶有少量特定蛋白質,理應不在標靶、化療藥物攻擊範圍,但藉由ADCs療法,可誘發一連串反應,並殲滅更多不同型態的癌細胞,治療效果也提升許多。事實上,乳癌愈早發現診治,存活率也愈高,葉大成也提醒,女生應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可大幅延長存活期,並有機會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延伸閱讀:剋癌魔術子彈 晚期乳癌治療精準化治療策略三大指標:療效、副作用、醫療費用在抗癌的過程中,家人扶持鼓勵、發揮愛的力量,是晚期乳癌病友可以勇敢對抗病魔的重要因素,而許多病友在沒有健保或商業保險的情況下,常面對昂貴藥費所來的沉重經濟壓力,導致沒有機會選擇適合治療方式,甚或萌生放棄念頭。「療效、副作用、醫療費用為決定治療策略的三大指標」葉大成強調,前兩者指標明確,但對於醫療費用,不同的病人的經濟負擔能力不一樣,這也左右著治療方向,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每位醫師都希望給病人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作病人的後盾,期盼健保適度放寬給付,造福更多晚期乳癌病患延伸閱讀:家人守護積極治療 新選擇「魔術子彈」助晚期乳癌病人走更遠活更好想瞭解更多乳癌治療及術後照護資訊?歡迎加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因為胸口都有同樣的印記,願意陪伴所有乳癌病友走過生病歷程,妳不孤單!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官網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臉書延伸閱讀: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在乳癌治療的角色
-
2022-12-10 醫療.骨科.復健
貴婦膝關節疼痛,打幹細胞治療!沒想到打第2次長睫毛、第3次膝發黑險截肢
台中市一名54歲貴婦因為膝關節疼痛,接受幹細胞治療,將萃取、培養好的幹細胞打進膝關節,沒想到打第二次,疼痛未緩解,反而睫毛變長,打第三次時,注射部位紅腫、發黑,表皮潰瘍、滲液,經診所醫師施勝桓問診,研判是注射物引起組織排斥的發炎反應,併發蜂窩組織炎,經施打強效抗生素,3天後獲改善。施勝桓提醒民眾,接受幹細胞治療時,應慎選合格的醫療院所,注意注射物品質與環境,尤其要特別注意無菌的技術,以及本身是否會排斥等,以免因為蜂窩組織炎導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國內有多家醫療院所執行幹細胞治療膝關節炎,一種是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療法,採集患者骨髓中血液;另一種是自體脂肪幹細胞療法,抽取患者脂肪。這二種療法都需經幹細胞萃取及培養後,再注射回患者的膝關節。這名貴婦表示,她因為膝關節疼痛,接受幹細胞療法,第一次效果還不錯,膝關節疼痛的症狀有改善,第二次膝關節疼痛沒改善,反而睫毛變長,她因此決定在接受第三次療法,沒想到打完後,注射的部位在第二天出現皮膚紅腫發黑,表皮潰瘍,同時有滲出液,趕緊就近向施勝桓求診。
-
2022-11-25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不菸酒、沒摸到腫塊…體檢竟發現乳癌,最後發現這原因
醫院每年定期安排員工體檢,2017年做乳房攝影檢查後,放射科醫師來電說和過往不太一樣,懷疑可能有問題,趕緊做乳房超音波、切片,「當時心臟就蹦蹦跳的」,報告出來的確不是很好,當下心想是真的嗎?再度確認「是真的」,那年我58歲,確診乳癌第一期。巡迴醫療 常感疲憊想睡「做體檢才意外發現罹患乳癌。」我根本沒摸到腫塊或不舒服,但回想那段期間,外勤業務多,要去宜蘭監獄、山地巡迴醫療、協助宜蘭縣政府衛生局,那時以為工作忙,所以常感疲憊、想睡,現在看來搞不好是前兆,只是當時沒發現。「真的沒想到會罹癌,當下覺得我怎麼會得,也沒抽菸、喝酒等習慣。」後來問診家族史才知道,妹妹疑似有乳癌,還沒確診就在美國911事件過世,阿姨、姪女也罹患乳癌,但還是會想「為什麼是我?」術後發現 淋巴有癌細胞7月得知罹患乳癌即告訴家人、同事和朋友,剛開始只想到工作要請假、病人怎麼辦?外勤業務要取消,還得找人代理…。直到準備開刀,慢慢了解乳癌,思考切除乳房、治療與重建問題,術後發現淋巴也有癌細胞,8月緊接著做化療。「這是我人生中最大一場病。」化療做人工血管是很痛苦的經驗,第一次感受到「原來當病人真的很痛苦」。生病後體力大不如前,會很喘,想做有氧運動都沒辦法,開刀有傷口也不能亂動,平時工作滿檔的人突然沒工作,就覺得好無聊。家人打氣 挺過抗癌艱辛抗癌之路難過且心情低落,3周一次的化療大概做了8次,曾想過是不是別再做化療,「洗澡時不用做什麼,頭髮就掉了,隔沒幾天就不見了」,那時朋友會買帽子來為我打氣。留職停薪2年,在家好好休養,我會去爬山、走路、看書、整理東西,起初的飲食茹素,不吃加工食物,補充健康食品。天主教徒的我,每天會祈禱,感謝有老公與4個女兒全心照顧,身邊人的加油打氣,才能挺過那段艱辛的日子。病癒後的生活回復常軌,身體少一個乳房之外,體力沒以前好,2020年重回工作崗位,原本外勤工作量砍半,一周5天門診減少為3天、不夜診。「剛回來上班時,不想照顧癌症病人,都會轉給同事」,後來時間淡化,一年多才克服心理障礙。身為醫師的我,大病後心境轉變,因經歷治療過程的不舒服,更能感同身受癌友的心情,知道如何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解惑,沒生病前會不耐煩,現在比較能體諒。勇敢面對 保持正向心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期體檢很重要,尤其有癌症家族史者,別等到身體有狀況再做檢查,罹癌後勇敢面對、找對醫師治療,不可亂吃偏方,病癒後定期追蹤,維持足夠睡眠、營養補充、多運動等,更重要的是保持正向心情,「你的敵人是癌症,成功戰勝就是賺到新人生。」醫學辭典/乳癌乳癌的危險因子,如肥胖症、每天喝酒2至5杯,初經早(小於12歲)或停經晚(超過55歲,未生育或第一胎,超過30歲才生),有家族史或使用避孕藥。若乳房出現硬塊、胸形變動、表皮出現酒窩、皮膚紅腫等疑似乳癌症狀,需做切片,以診斷是否罹癌。多數乳癌患者可透過手術切除,搭配化療或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達到良好控制。戴慧美小檔案現職:羅東聖母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年齡:63歲學歷:菲律賓國立大學醫學院專長:一般內科疾病、急慢胸腔腫瘤、各類室內感染症及發炎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呼吸道過敏疾病、職業性肺病變、氣喘、感冒經歷:●馬偕醫院胸腔科醫師●羅東聖母醫院內科部主任●澎湖惠民醫院主治醫師●羅東聖母醫院醫務部副主任●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肺結核診療醫師
-
2022-11-02 癌症.乳癌
皮膚紅腫以為過敏 竟是晚期乳癌轉移「魔術子彈」降低晚期乳癌治療不適
胸前頸部皮膚冒出紅疹 塗過敏藥卻未見改善50多歲的陳小姐,六、七年前頸部和胸前皮膚嚴重泛紅,原以為只是過敏或濕疹等皮膚小毛病,但她塗抹藥膏完全沒有效果,無計可施只好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被醫師宣告罹患乳癌,而且已經進入晚期。醫師還告訴她,之前皮膚出現的紅腫,其實就是晚期乳癌的癌細胞轉移到皮膚而出現的症狀。此後,陳小姐展開漫長的抗癌之旅,皮膚症狀更成為研判治療成效的重要指標。治療過程中,每當她的皮膚紅腫、破皮,甚至糜爛時,就代表著她對使用中的藥物產生了抗藥性。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表示,晚期乳癌患者癌細胞常見轉移的部位大多是為肺臟、大腦,像陳小姐這種轉移至皮膚的案例比較少見,而且皮膚症狀類似濕疹和過敏,一開始容易被患者忽略,而延誤就醫。化療副作用嚴重 晚期乳癌患者治療艱辛陳小姐確診罹癌之後,陸續接受標靶、化療等藥物治療,她原本以為病情會漸漸改善,沒想到一年多後,又因為藥物出現抗藥性,她的皮膚再次泛出紅疹讓,讓她的心情跌到谷底。乳癌的治療過程漫長而且艱辛,尤其在化療的時候,藥物副作用非常嚴重。陳小姐每次接受化療後,不但全身虛脫,精神上也異常疲累,但為了重拾健康,她總是一次一次撐了過來。但沒想到,今年年初,病魔再度上門。她在接受雙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幾個月之後,居然出現抗藥性,皮膚破皮潰爛,而且產生更多的副作用,體力嚴重衰退,大不如前,只要走個幾步路就氣喘吁吁,心臟功能也受到影響。魔術子彈「抗體藥物複合體」 精準打擊癌細胞但天無絕人之路,所幸後來經醫師評估,陳小姐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治療,病情終於逐漸穩定下來,皮膚上的紅疹也消失,這讓她重新看見了希望,心情也慢慢恢復。歐陽賦醫師表示,「抗體藥物複合體」是最新的抗癌利器,它好比是一顆「魔術子彈」,將藥物精準投放到腫瘤組織,而且副作用較傳統化學治療低,對患者來說比較輕鬆,這種新式的抗癌利器,目前在台灣已可用來幫助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到底新式療法和傳統療法有何不同? 歐陽賦醫師解釋說,傳統化療的缺點是「通殺」,敵我不分,會傷害患者的正常細胞,副作用較大,因此很多患者治療意願低落,常會因為受不了副作用而放棄化療。相較傳統化學治療之下,「抗體藥物複合體」精準得多,它透過抗體找到癌細胞,精準擊殺癌細胞的同時,也可降低副作用,療效更佳,患者治療過程中也會感到比較輕鬆。 醫療科技進展 癌症病人自費續命 呼籲應加速健保給付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使用新藥治療的患者,往往會面臨沈重且長期的醫療費用負擔。歐陽賦醫師說,他在門診中有十多名晚期HER2陽性乳癌病友,以自費方式接受ADCs治療,效果不錯,副作用明顯較小,且能延長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質。但由於目前針對後線的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健保未給付抗體藥物複合體,部分病友全是靠著商業保險理賠,才讓他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選擇新的治療方式。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近年也大力宣導商業保險補位健保的理念,今年7月初曾投書媒體指出,健保署目前已盤點自費醫療特材、新藥、高科技醫療技術項目及巿場價格,希望保險業者能在健保架構之下,盡力思考規劃「商業健康保險」的補位空間。「抗體藥物複合體」結合標靶藥物具專一精準擊殺癌細胞且相對於傳統化學治療具毒性較小副作用少的特色,對晚期癌症病友是一個新的選擇,醫界和病友都希望且呼籲能盡快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癌友。
-
2022-10-28 癌症.乳癌
前主播張瑞玲51歲癌逝!自我檢查沒發現硬塊就沒事?乳癌5個常見迷思必知
27日傳出前主播、資深媒體人張瑞玲罹癌病逝,享年51歲。其臉書代理人代轉達她的遺言,「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坦言自己用盡所有治療方法仍無效。有媒體推測,張瑞玲可能罹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乳癌,國內平均每卅六分鐘新增一名女性乳癌個案,七大風險族群應特別留意乳房硬塊等八大症狀,一旦出現,一定要就醫檢查。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顯示,每年逾一萬名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一○八年新增病例數為一萬四八五六位,相當於平均每卅六分鐘新增一名女性乳癌發生個案,大約七成乳癌發生在四十五至六十九歲的女性,但也不乏有更年輕的乳癌患者。【延伸閱讀】疾病百科/乳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指出,乳癌並不可怕,只要早期發現,透過正規治療,整體治癒率高達八成五,第○至一期個案還可高達九成五以上。但據國健署統計,乳癌死亡人數高居女性主要死亡癌症第三、四位,且標準化死亡率逐年成長。推測原因可能是國內女性對於乳癌篩檢不夠主動積極,除此之外,不少女性對乳癌認知不足,導致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乳癌高危險群: .一側曾得過乳癌。.30歲以上才生頭胎或未曾生育者。.初經早來(12歲以前)或晚停經(55歲未停)者。.中年或停經後肥胖者。.二等親內有人罹患乳癌者。.未曾哺乳者。.喜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者。乳癌的症狀:.乳房有腫塊但不會感覺疼痛。.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腋下淋巴腺紅腫。.在乳房附近或腋下的區域有腫塊或變厚。.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乳房、乳暈或乳頭顏色或皮膚感覺改變,如凹陷、皺摺或呈鱗片狀。乳癌防治基金會提醒,女性若注意乳房出現上述變化,應該就醫。乳癌篩檢:乳房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證實最有效的篩檢工具,適合45歲以上無症狀婦女之乳癌篩檢。目前衛福部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40至44歲具二等親以內血親罹患乳癌婦女也納入篩檢對象。小於35歲的年輕女性,由於乳腺較發達,組織較緻密,脂肪含量較低,乳房攝影的影像相對不易判讀,敏感度偏低,因此建議加上高解析度超音波做為輔助診斷工具。如何預防乳癌:1. 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 : 規律的生活,少熬夜,少壓力2. 均衡飲食 : 多纖維,多蔬果,少油,少糖,少鹽3. 多運動 : 持之以恆適度的運動,維持理想的體重控制4. 愛自己 : 適當舒壓,避免太晚生育,了解乳癌家族史5. 好習慣 : 保持愉快的好心情,養成定期乳癌篩檢的習慣五個關於乳癌的常見迷思:迷思一:乳癌是中年後才會發生的癌症?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沈彥君表示,在臨床曾有年僅廿二歲罹患乳癌的個案。建議女性從廿歲開始可安排自我觸摸檢查,並搭配每一到二年一次乳房外科理學檢查及乳房超音波檢查。迷思二:胸部越大,罹患乳癌的機會越大?乳癌與乳房大小一點關係都沒有。沈彥君表示,臨床有人自認胸部太小,罹患乳癌機率低,一直未受接乳房檢查。直到四十五歲那年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檢,醫師建議將已符合資格的國健署補助乳房X光攝影納入這次健檢行程,意外發現乳癌第一期。迷思三:乳癌跟家族遺傳有關,我沒有家族史,乳癌跟我無關?除了家族史,乳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很多,沈彥君表示,年齡越大乳癌發生率愈高、初經太早或停經太晚、肥胖、抽菸飲酒、未曾生育哺乳、超過卅歲才生第一胎、偏愛吃高油脂食物、日常生活長時間接觸環境荷爾蒙(化妝品、殺蟲劑、藥物、塑化劑)等,都可能使罹患乳癌的機率提高。有家族史的病患比率也並不如一般民眾想像的多。根據國外統計,乳癌病患其一等親(母女姊妹)有乳癌病史約佔一成三。迷思四:乳房檢查超痛,所以只要檢查過一次沒問題就不用再做了。沈彥君表示,乳房X光攝影為了要讓乳房檢查精準度提高,檢查過程中會造成些許不適,但不適感時間其實很短,才不到一分鐘。迷思五:自我檢查沒有發現硬塊,所以我的乳房很健康。乳癌依照病理分類,不只一種,不同的乳癌類型或是不同時期的乳癌症狀表現都會不太一樣。沈彥君表示,乳癌的表現不只有硬塊而已,還會出現如乳頭或周圍有皮疹或發紅、一邊或兩邊乳房大小或形狀產生變化、乳頭外觀出現如凹陷等變化、乳房不適或搔癢、乳房顏色改變、乳房短時間尺寸改變、乳頭皮膚脫皮、乳房增厚或腫脹等。沈彥君也提醒,如果乳房出現腫塊,也不用太過於驚慌,大部分的乳房腫塊常常是良性的變化,如乳房纖維瘤、乳房囊腫,但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安排相關影像檢查,才能夠清楚確定腫塊的性質為何。若檢查判定為良性,也務必依照建議做好後續追蹤檢查,因乳癌細胞在發展最初期時的影像外觀可能與一般良性腫塊的型態類似,後續追蹤的目的就是不要錯過任何可能的異常變化。根據張瑞玲臉書代理人公布的訊息是:「很遺憾地在這裡告訴大家,瑞玲暫時先離開我們,到無病無痛的天堂當天使去了…」,並傳達張瑞玲生前留下的遺言:「我不想裝堅強。罹癌很痛苦,手術、化療、放療、鏢靶、免疫療法,我都試了,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張瑞玲的堅強也讓人心疼,她留下遺囑外,張瑞玲也透露自己在生前已自行完成生前契約和靈骨塔等身後事的安排,並提及自己在最後這段時間,住在自己打造的空間,非常舒適,身旁有2隻貓女兒陪伴,還有一群好友,她也強調自己刻意和家人保持距離,「不表示我不在意他們,但這是讓彼此都舒服的做法。」參考資料:.乳癌防治基金會.北投健康學院
-
2022-05-30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紫外線消毒燈熱銷 消保處檢測光學危害皆達高度風險
疫情持續延燒,標榜消毒、快速殺菌之「紫外線消毒(殺菌)燈」成為熱銷防疫商品。但也發生托嬰中心使用紫外線消毒燈不當,導致幼童角膜炎及皮膚紅腫之案例。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今天公布市售紫外線消毒燈抽檢結果,10件產品雖品質檢測全合格,但光學UV危害皆達高度風險,6件之藍光危害為低度風險,不當使用恐危害消費者身體。行政院消保處年11月間在實體店面及電商平台共抽測10件市售紫外線消毒(殺菌)燈,品質檢測結果雖全數符合國家標準,惟其中10件之光化學UV危害為高度風險,6件之藍光危害為低度風險。消保處指出,10件之光化學UV危害皆高度風險,雖全數均有延時開啟或定時關閉或人體偵測關閉功能等不同程度的保護機制。但僅4件具人體偵測關閉功能,僅1件「本體」有標示完整警語「應在無人、無動/植物的情況下使用」與「勿作為捕蚊燈或一般照明燈使用」。其中還有兩件紫外線消毒燈的標示「適當的紫外線對人體無害」、「眼睛不可直視紫外線超過十秒,皮膚不可暴露於此環境中超過十分鐘」,有引人誤用之嫌。消保處要求主管機關經濟部除加強對消費者宣導外,並研議於國家標準增加「人體偵測關閉保護機制」及在商品「本體」標示警語之可行性,避免消費者誤用。消保處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或使用紫外線消毒(殺菌)燈時,務必選購標示完整的紫外線消毒(殺菌)燈,並詳閱警語或使用注意事項。。應在無人及無動植物的環境下使用,開啟中應離開照射空間與切勿直視紫外線光源。人體經紫外線照射可能產生皮膚紅斑及眼睛白內障,請勿當照明燈使用。
-
2022-05-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讓我刻骨銘心的病人
【編者按】本週「教我人生的病人」分別邀請不同人生階段的醫師執筆。第一位作者是已經擁有博士學位,即將由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說出他最感激的病人是幾年前在他開始到醫院實習不久所遇到的女病人,因為她使他領悟到,成為好醫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要成為關懷病人的「人」;接著一位中生代的外傷科主治醫師意氣風發地回想自己努力締造出近乎起死回生的奇蹟,並穿插過去救不回來的病人,家屬的哀求引發他更上一層樓出國深造精進; 最後一位部主任教授醫師在成功的手術後病人急轉直下,使他百思不解。為了找尋病因,他懇求家屬在停止急救後,在心臟肌肉採取樣本,而證明是與外科手術無關的磺胺類抗生素過敏性心肌炎,導致急性心臟衰竭。醫者面對病人非預期的惡化以及追求真相的心路歷程是罕為人知的一面。那是2006年的一月底,我接到皮膚科的照會。病患是一位54歲的男性,因為血尿前去一家醫院看診,而發現膀胱腫瘤,但因為用藥過敏,全身紅疹脫皮,而住到皮膚科。翻一下他的病歷,得知他是位旅居美國的華僑,回台探親及過農曆新年。兩週之前因為血尿到一家地區醫院求診,經過膀胱內視鏡檢查,診斷出有膀胱癌病灶。由於他對膀胱鏡檢查後所服用的磺胺類抗生素藥物過敏,產生全身皮膚紅腫,起水泡及脫皮,而被轉送到我們醫院皮膚科住院。治療了兩週,皮膚病灶漸漸緩解,皮膚科醫師於是照會我安排後續的膀胱腫瘤治療。由於此時已接近農曆春節年假,所以我告知病患,等待農曆年假之後,就安排他住院開刀。大年初六,他住進醫院泌尿科病房,隔天我就幫他手術。手術是經尿道內視鏡膀胱腫瘤刮除術。這種手術是屬於內視鏡微創手術,在尿道內視鏡近導引下,將表淺性的膀胱腫瘤刮除。一般病人在手術後一到兩天就可以出院。手術很順利,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病患接著經恢復室回到病房休息。不料,當天晚上十點左右,病患訴說突然胸悶痛,吸不到氣。值班醫師發現他呼吸急促、淺快,胸口發悶,血壓下降。緊急做心電圖,沒有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的現象。隨即緊急照會心臟科的總醫師,心臟科總醫師立即推著心臟超音波過來,發現病患左心室壁收縮力異常,且有少量心包膜積液,不能排除心肌梗塞。因此,心臟科建議立即轉床到心臟加護病房,準備安排心導管檢查。心肌收縮異常及包膜積液,導致心搏量減少,血壓下降。病患插上氣管內管,接上呼吸器。隨後的心導管檢查,並未發現任何血管阻塞的現象。同時安排心包膜積液的引流,心包膜積液引流後,血壓略有回穩。可是心肌的收縮力卻一直不見起色。當天凌晨即在主動脈內裝置了動脈幫浦以維持血壓。但情勢持續惡化,隔兩日就裝上了葉克膜裝置。他的病情變化快速,可以說從他晚上開始喘起來之後,就急轉直下。我整晚都守在心臟加護病房不敢離開。一直在思索:手術中有發生了什麼特別的狀況嗎?反覆查閱手術紀錄、護理紀錄以及麻醉紀錄。但絲毫看不出有什麼端倪。緊急趕到的家屬,包括一直陪著病患的配偶,病患的兄長以及從美國趕過來醫院的子女焦急地在加護病房外面守候。我在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連我自己都搞不太清楚,要如何向家屬解釋呢?身為主治醫師,也只好硬著頭皮向家屬報告病程,以及現在發生的情形。但也只能照著目前的現象說明,其他的,我也坦然地告知自己並不清楚病患為何會進展到這樣的狀況。心臟加護病房的團隊相當積極,將他血壓等生命徵象都維持著,不過也覺得奇怪為何心臟機能不斷在惡化。甚至心臟跳動的頻率也開始出現陣發性的不整脈。由於病患接受大量的輸液,肺部和四肢周邊都有明顯的腫脹積水,所以也一直一定要用利尿劑治療。奇怪的是,打入利尿劑後,尿是有出來,但心臟收縮功能就更退步一些。這時我一個想法閃過腦海,該不會是跟之前的全身過敏有關吧?難道他是過敏性心肌炎?病患因為磺胺類的藥物過敏,是不是現在所用的藥物也有磺胺的成分呢?一查之下,不得了!幾乎所有的利尿劑,降血糖藥,改善排尿的高選擇性的甲型阻斷劑等等都是磺胺類的藥物,難怪一用就會出現心臟機能的下降!有了這個發現之後,立刻按照免疫科專家的建議,將所有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全部停掉。並且使用類固醇。由於心臟的情況一直沒有改善,看著葉克膜使用的期限也要到了,要再搶救,就只能依靠人工心臟或者做心臟移植了。幾經掙扎,再次由心臟外科置入心室輔助幫浦做為過度處置,等待看整體情形是否改善,或是有機會可以換心。然而,心臟移植沒有等到,病患接連出現肝臟和腎臟等多重器官衰竭的跡象,就在我幫他手術的二十天後,宣告不治。為了要證實他的病因,我懇求家屬允許我們在拆除葉克膜的時候,在心臟肌肉採取樣本,作為病理化驗之用。數日後,病理化驗報告出來:「心機有過敏細胞瀰漫性浸潤,確認為過敏性心肌炎。」家屬哀傷不已,而我數日來,日夜在加護病房守候,向家屬匯報訊息,雖然身為主治醫師,但另一種角色也與家屬成為作戰夥伴,不幸我們戰敗了。送走了病人,我彷彿被掏空了一半,深層的挫敗感壓得我灰濛濛的。由於這段時間我都綁在醫院,內人也不時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我強打起精神,繼續查著文獻,對於過敏性心肌炎的病例反覆比對。結果發現,案例幾乎都是以類似的病程變化在發展。外科部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中,按例都需要將死亡病例做一個完整報告。報告後,一位資深的師長問我,這個案例有無申請藥害救濟? 「對呀,我可以幫他爭取藥害救濟!」我將這個訊息向他的兄長分享,之後就詳細從頭整理他的病歷資料,包括在這次住院之前於他院就診的病歷,附上最後關鍵的病理報告,徵得家屬同意,幫助他們提出藥害救濟。終於在病患過世四個月後,獲得藥害救濟的補償。我在想,病患是因為過敏性心肌炎而發生心臟衰竭。他發生心肌衰竭時正好在醫院中。假使他二月六日沒有住院,很可能他發生胸悶氣喘時是在家中或是其他地方,被送到醫院時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急救。如果來不及救,很可能會被歸咎到心肌梗塞。那麼,過敏性或是病毒性的心肌炎而導致的突發性心臟衰竭的發生率應該遠超過目前所報告的案例。磺胺類抗生素,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抗生素,已有90年歷史。目前仍廣泛用於治療人體各種感染症,包括上下呼吸道、腸胃道、腎臟及尿路感染症、生殖器感皮膚感染等。但這類抗生素卻常造成藥物過敏反應,嚴重甚至有致死風險。磺胺類抗生素過敏可從輕微到嚴重反應都有,輕微的表現可能是局部或全身的搔癢紅疹,有時發生生殖器附近(像是龜頭、包皮)的潰瘍或腫脹性藥疹,嚴重過敏反應則包含史帝文斯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和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DRESS)。臨床表現則包括全身性產生紅疹與水泡,到大範圍的皮膚破皮和黏膜潰瘍,也可能併發肝腎功能或多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死亡率高達30%。而再發生心肌炎者,就更少見了。幸運存活的患者,也可能會有永久後遺症。根據台灣藥害救濟的統計,磺胺類抗生素是目前國人引起嚴重皮膚藥物過敏排名第六的藥物,也是全球嚴重藥物過敏的前五大藥物。最近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確認了磺胺類藥物過敏的特殊基因型 (HLA-B*13:01及相關基因型),帶有此特殊基因型的人使用抗生素藥物就有可能產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之後可以幫助病人找出是否有這種特殊體質,以避免接觸到此類製劑。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皮膚癢別過度搓洗,以免破皮出血●注意疾病引起的皮膚搔癢●均衡飲食、遠離地雷食物季節更迭之際,常發生季節性皮膚癢,近日早晚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因皮膚紅腫發癢就診,不少患者還抓到破皮流血感染蜂窩性組織炎。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表示,季節性皮膚癢又稱為「缺脂性濕疹」,當氣溫變低時,人體分泌的油脂變少,皮膚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得乾燥、發癢、脫屑,若過度清潔、沖洗熱水,症狀會更嚴重。NG行為 讓皮膚失去油脂周珈汶說,當身體出現白色細小皮屑,表示油脂分泌不足,有些人誤以為洗不乾淨而加重搓澡力道,皮膚反而更乾裂、乾癢。常見的NG行為包括洗澡時水溫過高、過度清潔、不斷沖洗、去角質等,會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洗掉,失去水分及油脂的保護。哪些人容易有皮膚搔癢的問題?周珈汶說,老年人、小孩、腎臟功能不好者、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化學治療患者等,他們的皮膚油脂分泌會隨著身體功能變化而減少,應加強保護肌膚、調整生活作息,出現傷口時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避免細菌感染出現併發症。改善生活習慣 穿棉質衣服周珈汶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習慣下手改善,避免或舒緩皮膚發癢症狀。首先是注意沐浴及泡澡次數不宜太多,水溫避免過高;選擇中性或質地溫和的清潔用品,洗完澡後立刻塗抹保濕乳液;穿著寬鬆舒適的棉質衣服;平常要多喝水、做好防曬。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接觸面多、過度摩擦的搔癢問題也多。周珈汶提醒,皮膚有異常症狀時,不要自行購買外用藥膏,應先就診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有些皮膚癢可能是內臟疾病所引起,千萬別忽視搔癢帶來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注意飲食忌口 補充營養素皮膚發癢、紅腫有哪些飲食禁忌?周珈汶強調,發病時忌吃羊肉爐、薑母鴨、麻辣火鍋等辛辣及含酒精成分的食物,也要少吃重口味油炸食品,這些都會讓身體釋放組織胺,易產生搔癢感。在預防保養飲食上,建議可多吃富含鋅、維生素A、B、C及必需脂肪酸等五大營養素食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當皮膚搔癢難耐時,周珈汶建議,可用冰敷緩解,或拍打取代抓癢,若無法改善症狀,一定要就醫治療,勿信偏方,避免造成皮膚二度傷害。皮膚保健5大營養素食物鋅:牡蠣、牛肉、豬肉、南瓜子、堅果維生素A:豬肝、腰子、紅蘿蔔、南瓜、深綠色蔬菜維生素B:糙米、燕麥、豬肉、牛奶、綠葉蔬菜維生素C:花椰菜、甜椒、芥菜、苦瓜、芭樂必需脂肪酸:鮭魚、鯖魚、酪梨、核桃、芝麻
-
2022-01-03 癌症.乳癌
醫病天地/乳頭旁硬塊 75歲翁罹乳癌
不只女性才會罹患乳癌。中市75歲施姓老翁發現右側乳頭附近有硬塊,且皮膚紅腫又脫屑,就醫切片為2公分的惡性腫瘤,確診為乳癌。衛福部豐原醫院病理科醫師王政育指出,男性得乳癌比率約為女性的兩百分之一,好發於60至70歲族群,與女性共同特徵都是無痛的硬塊,呼籲男性也要重視癌症篩檢,才能及早治療。男性乳癌患者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跟女性則不完全相同。乳房外科主任袁天民解釋,男性乳癌的成因主要與雌激素有關,首先是過多的雌激素暴露狀況,包括內生性與外源性,內生性主要來自於攝食過多的高脂食物及動物生殖器官,例如雞睪丸、蟹黃等,造成男性睪固酮比率改變,相對於雌激素的濃度上升。另外,加上胸部受到過量的放射線照射,致使雌激素調節失調,再配合致癌基因的加乘作用導致。外源性的雌激素來源,主要來自於環境荷爾蒙所引起,尤其是常用的塑膠製品,加熱過後容易釋出雙酚A,這些化合物都是造成乳房惡性腫瘤的危險因子。豐原醫院指出,男性乳癌存活率相較於女性低,因普遍男性沒像女性乳癌這麼重視癌症篩檢,發現時多屬晚期的惡性腫瘤,一旦確定罹患乳癌,需要比照女性乳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
-
2021-12-29 癌症.乳癌
75歲翁右乳頭附近「突起」 2公分腫瘤乳癌找上門
別懷疑,男性也會罹患乳癌!台中市75歲施姓老翁,發現右側乳頭附近有硬塊,且皮膚紅腫又脫屑,就醫切片為2公分的惡性腫瘤,確診為乳癌。豐原醫院指出,乳癌不是女性專利,男性得乳癌比率約為女性的兩百分之一,好發於60至70歲族群,重視癌症篩檢,才能及早治療。衛福部豐原醫院病理科醫師王政育表示,男性得到乳癌的機率,約為女性的兩百分之一,且年齡分布在60到70歲族群,這些男性乳癌患者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跟女性不完全相同,主要共的特徵都是無痛的硬塊。乳房外科主任袁天民解釋,男性乳癌的成因主要與雌激素有關。首先是過多的雌激素暴露狀況,包括內生性與外源性,內生性主要來自於攝食過多的高脂食物及動物生殖器官,例如雞睪丸、蟹黃等,造成男性睪固酮比例改變,相對於雌激素的濃度上升。另外,加上胸部受到過量的放射線照射,致使雌激素調節失調,再配合致癌基因的加乘作用導致。外源性的雌激素來源,主要來自於環境荷爾蒙所引起,尤其是我們常用的塑膠製品,加熱過後容易釋出雙酚A,這些化合物都是造成乳房惡性腫瘤的危險因子。豐原醫院指出,男性乳癌存活率相較於女性低,因為普遍男性沒有像女性乳癌這麼重視癌症篩檢,發現時多屬晚期的惡性腫瘤,一旦確定罹患乳癌,需要比照女性乳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最後提醒男性朋友,乳癌還是有可能在男性的身體上被發現,如果觸摸到無痛的硬塊,及早到乳房專科門診做診斷及治療。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少碰光敏感性食物 營養師教你提升皮膚免疫力
● 夏日豔陽高照,皮膚問題叢生● 預防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 富含維生素C蔬果,有助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天氣炎熱,很容易曬黑,皺紋會變多,專家建議,除了塗抹防曬油外,不妨多吃蔬果,由內而外來養顏美容一番,如此能讓皮膚變得更水噹噹,並吃出健康好氣色。大熱天 少碰光敏感性食物多吃蔬果可以吃出好氣色,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說,夏天應避免吃芹菜、九層塔、橘子等光敏感性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又抗氧化的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能幫助皮膚變得白皙、亮麗,增加皮膚的防護力。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層。表皮層的表皮細胞會不斷更新與脫落,所需的營養和抗體等都是由真皮層滲透而來,皮下組織則有淋巴、神經及脂肪等。若想預防夏季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攝取蛋白質、脂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想保濕 多補充維生素A許多人常反映夏日皮膚乾燥,除每日喝水2000㏄以上,補充維生素A更有助於製造角質層,促進皮膚保濕、防止皺紋生成。陳煌其表示,維生素A的前身是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延緩老化、清除自由基,南瓜、地瓜、芒果等食物,便是很好的攝取來源。防曬黑 芭樂、番茄效果好預防曬黑、美白皮膚,更是許多女性夏季皮膚保養的第一守則,皮膚較敏感者曝曬於陽光中5至10分鐘,就可能皮膚紅腫。陳煌其說,這時要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具有抗氧化、美白以及形成膠原蛋白作用,其中芭樂更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富含茄紅素,可減少黑色素生成的機會,陳煌其指出,番茄加熱後能獲得較多的營養價值、效果更佳,如番茄炒蛋、番茄燉牛肉等料理;多食用富含植化素的綠花椰菜,可以抵禦紫外線的照射,增加對陽光的抵抗力,並緩解皮膚因光敏感度產生的不適症狀。維生素E可協助皮下組織層留住脂肪、抗氧化,增強皮膚的彈性,陳煌其表示,平日炒菜時使用的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油等,以及堅果、全穀類如糙米、麥片與燕麥,都可以攝取到維生素E。深海魚油含有蛋白質與油脂,每周可補充2次。但陳煌其提醒,乳製品、魚肉類、動物肝臟(如豬肝、雞肝)等,脂肪含量較高,每周最多吃2至3次,每次吃3至4片,不宜攝取過量。
-
2021-08-12 該看哪科.皮膚
赤腳清髒水 好癢!小心接觸性皮膚炎
連日下雨積水,小心雙腳浸泡在汙水裡,香港腳會更為惡化,還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甚至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一名28歲的男子,患有輕微香港腳,連日下大雨後,需要處理積水問題,因為怕鞋子沾濕,便赤腳處理淤積,雙腳浸泡在汙水中半小時,許久未乾。這個無心舉動,讓他好幾天腳部奇癢難耐,忍無可忍之下求助醫師。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當時他的雙腳已有臭味,十根腳趾縫已出現「白白爛爛」糜爛狀態,大拇趾又紅又腫,罹患甲溝炎。中南部先前因盧碧颱風,帶來狂風暴雨,部分低窪地區已淹水好幾天,趙昭明提醒,不論是還在降雨,或是水退的掃除清潔,皮膚浸泡在汙水中,皆會有感染風險。浸泡在汙水當中,許多民眾會感到腳癢,趙昭明說,這是一般的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皮膚紅腫癢、脫皮、脫屑等表淺性的症狀;由於汙水的成分不明,還會引發深層感染,像是細菌、黴菌等感染,尤其若腳長期處於潮濕狀態,大量黴菌孳生,容易引發香港腳。趙昭明指出,肝腎功能差、免疫功能差、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傷口的人更要注意,如果雙腳長時間浸泡在汙水裡,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嚴重將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甚至有死亡風險。大雨過後清掃家園時,趙昭明呼籲,腳一定要穿上雨鞋不可赤腳,手也要戴上手套保護。若出現接觸性皮膚炎症狀,以清水及肥皂仔細清洗患處,多半可舒緩。若是持續性的癢、紅腫、熱痛,年輕人可觀察一至兩天,老年人最好不要等,應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