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 名人.鄒頡龍
搜尋
白髮
共找到
150
筆 文章
-
-
2022-09-2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病人與家屬的苦痛引起的人文省思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的心語」。三位實習醫學生各寫出在「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提出自己在臨床實習所遭逢的困難,而透過師生的討論所得到的心得。醫學生遭逢「被病人拒絕」的情境,包含問診、身體診察以及進入開刀房學習等,而更學會如何與病人溝通,以贏得病人與家屬了解醫學生參與病人照護在培育好醫師的重要性。醫學生透過一位接近生命末期的病人,慢慢地瞭解到病人以前到現在生病後生活的調整,學會適當地表達同理心,一句出自內心的「你真的辛苦了」更加能夠讓病人及家屬得到安慰。在疫情壓力之下,醫學生見證到在開刀房、隔離病房的環境下臨床教育的困難,非常感謝老師與病人願意給自己機會學習,也提醒自己,好好記住由病人身上所學到的知識技巧,在未來行醫時,能夠真的幫助到病人。延伸閱讀:醫病平台/病人為何抗拒醫學生?以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都會被訓練從病人的症狀、臨床表現去判斷該做什麼檢查,再通過檢查的結果去決定後續的治療及處置。同時間我們也被教育需要尊重病人的自主權,病人有權利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要擅自幫病人做任何決定。進臨床之後,不管是在病房抑或是門診,看到的病人或是家屬大多都有很強的求生意志,有人會因為病情的反反覆覆而感到焦慮;有人會因為病情好轉,不停地向醫療團隊鞠躬道謝;也有人因為被告知只剩下幾個月或是幾年的生命,抱在一起啜泣禱告甚至是大哭。這些場景在白色巨塔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而對於剛進入臨床還未滿一年的我,遇到這些病人及家屬,心裡總是在想,身為菜鳥的我又該怎麼幫助他們?直到遇到了蔣阿姨這對夫妻,我才意識到自己好像忘記了有那麼一群病人或許不如我們想像的會想一直帶著疾病沒有希望地活下去。 還記得那一天是我從外科換到內科的第一天。當時候被交班要照顧一位72歲的蔣阿姨,主要是因為尿道感染導致的高燒、休克而住院。在入院的第一天除了給予點滴補充電解質,每天也固定在使用抗生素作爲感染的控制。但因爲抗生素的使用,在入院的第三天開始有拉肚子的現象。通過病歷系統大致瞭解了病人狀況後,我帶著忐忑的心情進入她的病房,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妻。先生坐在窗邊的沙發上看著報紙,而太太,也就是蔣阿姨本人則坐在病床上瞪著大眼珠子看著我。在我印象中,蔣阿姨是一個瘦骨嶙峋的老太太,臉上帶著一個銀框眼鏡,看起來有些虛弱但精神也不至於太差。向他們兩老自我介紹之後,我簡單地幫她做些身體診察。掀開被子和病服就如病例所記載的,阿姨右手有一個靜脈留置針,右下腹有一個腸造口,身下還有一個尿管。這時候蔣阿姨也開始抱怨抗生素導致她不停地拉肚子,擔心自己會因此脫水等。稍微向她解釋病情及安撫之後,我就如往常回到工作室去處理其他事情。到了第二天下午,本來想説在下班之前再去看看蔣阿姨的狀況。打開病房的門,蔣阿姨剛好從厠所走出來。左手推著點滴架,右手被先生攙扶著,緩慢地走向病床。大致地詢問她的狀況,她突然問了我一句:「你覺得我這樣活著還有什麽意義嗎?台灣爲什麽沒有安樂死?」看著蔣阿姨一臉認真地發問,當下的我頓時語塞了。這個問題雖然以前上醫學人文的課的時候偶爾也會被提出來做討論,但直接被病人問的時候,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才不會讓病人難過。「你看看我身上都是什麽?我的大腸幾乎都被切掉了,吃也吃不下,還要依靠這個腸造口;現在這個尿管又不能拔掉,這樣還有什麽生活品質?」傾聽完蔣阿姨的抱怨後,我努力地在腦中尋找各種適當地詞彙去安慰她,試圖想要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並且婉轉地解釋之所以要有這些處置的背後原因。但這僅僅只是開始,到了第三、第四天,幾乎每一次去找蔣阿姨,她幾乎都會强烈地表達她求死的心,若不是因爲不敢自殺或許早就已經自我了斷。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某個下午的一段對話,「我從34歲開始因爲大腸癌就一直在動手術,前前後後因爲各種原因動了六次大手術。你知道我到後來每次術前都在想什麽嗎?」 我搖了搖頭。「我每次都希望自己麻醉之後就再也不要醒過來了,但每一次結果都讓我失望,睜開眼睛我又在病房了。這根本就是人間鍊獄。」聽完這番話,心裏還是蠻震驚的,但我更擔心身邊的先生聽了這些話會不會覺得受傷難過,但先生也只是臉上露出愁容沒有多説什麽。這句話到如今還在我腦海縈繞著。對啊,這些事情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又是否能夠承受得住。因爲多次的大腸切除手術而有的腸造口本來就給生活帶來許多的不便,今年又因爲被診斷有神經性膀胱而需要長期放尿管,拔除尿管會因爲長期尿滯留而導致尿道感染,但不拔也會有感染的風險,甚至還會造成出門的不便。聽著蔣阿姨一一訴説著她的苦,我在旁邊卻只能給予言語上的安慰,其實心裏多少有些挫折及無力。同樣的安慰話語我大概重複了不下十遍,口罩下的臉龐也只能苦笑,因爲彼此都知道要徹底解決這些困擾實在有點困難。一直到出院前幾天,蔣阿姨又開始出現新的多喝多尿症狀,懷疑是中樞性尿崩症引起的。因此在出院當天,我們建議她可以回門診做個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查明是否為腦部有異常才導致突然有那些症狀。但他們兩個接下來的反應卻出乎意料地敏感,尤其先生的反應更是當頭棒喝狠狠地給我上了一課。蔣小姐大聲地嘶喊著:「我可以不要做檢查嗎?我真的崩潰了!崩潰了懂嗎?每天在醫院當白老鼠被抽血,現在還要做腦部檢查!」「那個我們可以先不要做這個檢查嗎?她已經很勇敢了。動了六次手術,每次都是因爲一個檢查,醫師看了報告臉色一變,我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她做這個檢查對她有什麽幫助嗎?」「主要還是想查明原因,畢竟她前幾天因爲有跌倒撞到頭,但即使找到原因了我們也不會建議動手術……」「那可以先不做嗎?我們真的不想要再發現一個新問題了。我們就兩個老人家相依爲命。我也70幾了照顧她也不容易,我們後面幾次會答應動手術也不是期望什麽,只是希望她可以在麻醉的情況下舒服地離開,但每次都不成功。」這排山倒海的負面情緒就這樣淹沒了整個病房。那沉重的氛圍確實讓人有些窒息,面對兩位老人家突然崩潰的情緒,我和學長顯得有點手足無措。畢竟很多時候,我都會條件反射地覺得有發現新問題就應該安排檢查找出原因,但他們的每一句話卻提醒了我不是每個檢查、每個結果都有意義。如果一個檢查的開立只是爲了要給我們一個答案,但改變不了後續的處置,那做或不做需要謹慎地考慮,畢竟對於醫療端,執行一個檢查説不上很難,但這可能會給病人帶來心靈上的陰影。因爲對於那一天在病房發生的每一幕還是耿耿於懷,我也因此詢問了多方的意見,面對這種因爲長期的慢性疾病而活得生不如死的病人,我們該如何去安慰,去給予他們需要的幫助。雖然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但就像在醫學人文大家所討論的,我們或許可以多瞭解病人在生病前的生活,慢慢地去瞭解他們以前到現在生病後生活的調整,從中和病人多聊一些他們開心的事,而不是一直讓病人深陷在難過的情緒裏。除了在適當的時機找社工和身心科介入,我們也可以適當地表達我們的同理心,與其説「我可以理解你」,我們不妨可以試試看說「你真的辛苦了」,或許比起前者,後者更加能夠讓病人及家屬得到些許安慰。而至於要怎麽更加從容地去安慰病人,或許也只能靠經驗的纍積了。曾經我在老師分享的一篇文章裡讀到作者對「生、老、病、死」的願望就是「生得健康、老得快樂、病得短暫、死得乾脆」。這看起來簡單,但能夠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尤其這種長期被疾病困擾著,但又不至於在短時間内走上死亡之路,只能每天痛苦地過著沒什麽品質的生活,被疾病折磨的病人,我們醫療端又能夠給予什麽幫助,確實也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之一。
-
2022-08-31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能退休嗎?專家推五大指標,檢測你的退休力
百歲世代,大家平均壽命延長,面對比想像中還要長久的人生,退休或不退休都是未來生活的選項。為了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元氣網成立「退休力頻道」,推出一站式服務,從許多專家及過來人經驗中,幫你畫重點,列出必做事項清單,提供預約未來美好生活的解方。聯合報於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去年推出 「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邀請大家填寫,看看自己的退休代表動物,評估對老後生活的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大核心能力,獲得近三萬人填答;「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首度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於問卷設計,透過AI協助,在三萬筆填答資料中得到六群退休力的準備樣貌,再經多次動腦會議找出代表動物擬人化。六種動物依分數高低,依序為「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懶」,各自有值得讚許的優點,卻也有不足之處,期待透過代表動物,請大家思考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那些面向需要加油。 元氣網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首先可在元氣網快捷鍵找到「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登入會員即可直接填寫,得知自己的退休準備代表動物,同時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退休力」頻道,根據退休的五個核心能力,提供專家與過來人的準備心得及建議。●「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理財準備各種退休調查都顯示,勞保與勞退是勞工主要倚靠的重要來源。但是很多人卻搞不清楚勞保與勞退差別,甚至因此錯過放大勞保與勞退最佳方式,極為可惜。事實上,勞保才是活到老領到老,領多少與勞保投保薪資、勞保投保年資有關;勞退則有新制與舊制,能領多少錢,就看累積退休金總額是多少,而且與每月實際薪資有關。勞保與勞退同樣都是勞工的退休金,但勞保是「確定給付制」,勞退則是「確定提撥制」,因為制度設計不同,請領條件與方式也各異,不完全都是高年資最有利。勞工想要加大自己的退休金,有幾大關鍵要掌握。一、想要月領,工作就要投勞保:勞保部分,因為有最高投保薪資45800元上限,如果想要月領年金,就要謹守有工作就要投勞保原則,有助累積較多勞保投保年資,對墊高退休後月領勞保老年年金金額極有幫助。但如果是要一次請領,由於60歲以前投保年資只有30年可計入給付,年資愈多,未必有助退休金。二、勞退新制,則有三大撇步:1.勞退新制是靠著工作時,雇主每個月提繳到勞工個人退休帳戶,雇主是提撥至少勞工薪資的6%,如果勞工薪資高,雇主提繳標準就高;至於薪資6%是最低標準,如果遇到佛心的老闆願意提繳高於6%,對勞工累積更多退休金,很有幫助。2.勞退新制另有自提規定,勞工若從年輕就開始相對提繳薪資一定比率到帳戶,也是非常有效,等於是為自己準備兩倍退休金。3.政府每年會將勞退基金投資收益全數分給勞工個人退休帳戶,如果雇主提撥再加上自提,帳戶金額愈大,就可分到更多投資收益。【延伸閱讀】>>如何放大退休金?勞保活愈久領愈多 勞退新制3大撇步健康準備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聯合報退休指標與坊間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狀況。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是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的執行難度最高,若健康準備完善,其他面向的準備通常也可拿到高分。因此,可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陳亮恭打比方,就像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於生活,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等支持,例如關渡醫院打造宜居社區,提供居民健康促進等。社會連結疫情造成當代世界前所未有的社會孤立,但數位科技帶來新的連結與可能。專家指出,疫情讓原本需要數年才會發生的改變在短時間內發生,而且也回不去了,如數位轉型。數位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疫情下對數位科技的掌握學習、人際連結,更可視為退休準備的及早檢測與預習。社會觀察者李明璁在疫情時有個瘋狂的點子,他從歐美去年經驗發現,疫情讓每一個自我在身體和心靈及「人我關係」都有些變化,公視身為公共媒體,應該為台灣在此時「留下些什麼」,著手製作、主持帶狀節目「保持聯絡」,以切片的方式記錄常民百姓在疫情下生活的氣味。「疫情有點像是給我們一個練習的機會,重新衡測自我和他人的關係。」李明璁說,因為疫情,人們重新不斷練習:「既獨處,但試著保持聯繫」。這次疫情對人際關係及相處仍讓他看到希望,雖然被隔離,幸好網路科技讓大家連結起來。「如果在廿、卅年前,大家就被鎖在家裡,頂多只能打電話,可能就更疏離了」。學習和使用社群工具,其實是許多人在疫情下的新嘗試。【延伸閱讀】>>社會連結…退休數位力 串起新學習活躍好學74歲的導演兼演員梁修身,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4個孫子,螢幕上是硬漢的他,升格爺爺後卻化為繞指柔,對孫子有求必應。他念政大EMBA時跟學長學摺氣球,受惠的當然是孫子,他說體會到打氣球跟教育孩子一樣,必須預留一點空間,太嚴格會有反效果,因為空間不夠沒有緩衝,容易爆掉。但也不能太大空間自由發展會變調。梁修身說很多人以為他退休,其實他從沒說過「退休」二個字,對他而言現在只是轉換心情生活,因為人一旦說出退休會連走路都變慢,現在的生活就是夠吃夠用,不會為了名利往前衝,但是也不能不做事。他打趣說,自己以前都不覺得老,是第一次有孫子叫他「爺爺」才覺得真的升級了,從壯年變成老年。50多歲時,有感於入行以來受到許多貴人、恩師的幫助提攜,因此梁修身用三個兒子的名字成立三群公司,開始攝製一系列關懷少數族群、弱勢朋友及值得關注的故事。包括「再見忠貞二村」、導盲犬、盲胞的故事「米可GO!」、講述外配的「別再叫我外籍新娘」、東部少棒萌芽史「比賽開始」等,公司沒拍戲之後他規畫自己的生活,去政大念EMBA,連續兩年參加柬埔寨義診團,也接手學校的傻瓜劇團,到各地偏鄉小學演出,之後更學習薩克斯風到各地表演和做公益活動,還學會摺氣球,他半年前甚至取得街頭藝人證照。今年他的願望則是學英文,他說以前拍電影時,卻爾敦希斯頓來台灣,中影派出他和胡因夢接待,胡因夢英文很好,他只能看著胡因夢笑就跟著笑,英文一直是他的遺憾,直到洋女婿來台灣,他說剛好女婿想學中文、他想學英文,但可能礙於他是岳父,女婿根本不敢糾正他的發音,笑說:「最後是他的中文進步比我快,我還沒學好。」【延伸閱讀】>>74歲梁修身不輕言退休!念EMBA、當街頭藝人、還想學英文 生活態度轉變,有空就陪家人自在獨立電影「一家之主」說的是台灣傳統女性的縮影,電影中的女主角葉蘭心與退休的老公羅大偉,夫妻倆獨自住在台北市的老公寓,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卻藏著女性的深刻壓抑。導演王希捷訪時表示,這部片拍給中年女性、退休族的禮物,因為這個族群在台灣是很常被忽略,許多女性辛苦一輩子,都在為全家人付出,卻往往忘記疼愛自己,甚至忘記屬於自己的名字。透過電影,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找回屬於自己人生的掌控權。電影中,演員陸弈靜扮演女主角的閨密,一樣是中年女性的代表,卻演繹出當代女性不同的風景。同為中年女性,從陸弈靜視角看「一家之主」電影,她認為,在這個年紀對於「閨密」橋段特別有感。「你是你自己的主人」是陸弈靜對一家之主下的註解,她坦言,走入人生下半場,學習接受一切自然的改變,是最大的學習。她笑著承認,剛開始有白頭髮的那幾年,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總把頭髮染成紫色掩蓋,但當頭皮有白髮竄出時,就像喉嚨卡了魚刺,怎麼都看不順眼。這些年,她終於接受滿頭白髮的自己,結果「大家都來找我演阿嬤」,但現在也覺得無妨,因為當人學會接受自己,生活就會過得比較輕鬆。相較於電影中女主角,以及許多傳統女性對於扮演好媽媽、好太太、好女兒的執著,陸弈靜淡淡地說「現在豁達就是我的執著,有經歷過的人就會懂」。【延伸閱讀】>>電影「一家之主」演員陸弈靜中年覺醒! 豁達自在看人生, 勇敢為自己活一次準備退休是持續的過程,不論40+、50+,還是60+,準備退休或面對退休的過程勢必面臨許多來自大環境和自身處境的變化,提早準備,就從追蹤元氣網開始。
-
2022-08-28 退休力.自在獨立
電影「一家之主」演員陸弈靜中年覺醒! 豁達自在看人生, 勇敢為自己活一次
談到「一家之主」,大家想到的常是男性肩負的角色,但從另個角度觀察,在廚房打理三餐、在客廳浴室清潔整理、幫子女和長輩跑腿處理庶務的角色,往往是女性,是妻子、是母親、是媳婦或女兒的身分,到底真正掌握「家的秩序」的主人又是誰呢?女性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兼多職為家人付出,卻不知不覺忘記了「屬於自己的名字」。一心照顧老小 壓抑失去自我新銳導演王希捷透過電影「一家之主」的故事,靜靜地訴說著台灣傳統女性的縮影,帶大家透過影像,找到每個女性屬於自己的家。電影中的女主角葉蘭心與退休的老公羅大偉,夫妻倆獨自住在台北市的老公寓,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卻藏著女性的深刻壓抑。電影中葉蘭心的高齡母親已經失智,住在安養院,卻不時上演「走失記」,葉蘭心想接媽媽回家一起住,卻還得看先生的臉色;成年的女兒突然辭職想創業,卻因資金匱乏搬回家;退休的先生霸占遙控器、收藏品四散家中、在廁所養賽鴿,不中斷的碎念;年屆退休的葉蘭心,更因急著籌錢買大房接全家人一起住,最後竟陷入意想不到的處境。一個人的劇本,卻彷彿是許多女性的縮影。許多傳統女性說不出口的壓抑,電影中則有另一個角色葉蘭心的好閨密,像是小惡魔般,站在對立面,為女主角打抱不平。「妳先生本來就是個大型骨董」、「妳買房子到底是為了先生,還是為了女兒?根本頭腦業障重」,句句毒舌卻也反映了難以言說的現實。真正的家在哪 人人觀念不同從導演的角度來看,王希捷透露,這部片的確是拍給中年女性、退休族的禮物,因為這個族群在台灣是很常被忽略的,從女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母親的影子,辛苦了一輩子,都在為全家人付出,卻往往忘記疼愛自己,甚至忘記屬於自己的名字。透過電影,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找回屬於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在拍攝前,王希捷特別進行田野調查,問了多位母親「妳覺得什麼是家?」最多東方人的回答是「家人在哪,那裡就是我的家」;西方的母親則說「哪裡可以獨處,那就是家」;電影中的女主角則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櫃,就是我的家」。每個人對家的定義,來自於不同的渴望與自我認同,這是一個開放的填充題,沒有標準答案。實現自我價值 懂得為自己發聲觀察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反饋,王希捷透露,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套入的角色自然不同。不少觀眾看完電影,會想起已經過世的父母,憶起自己也曾是「被愛的女兒、兒子」身分;也有人看完電影,彷彿看到自己的人生,眼淚是為「自己」的身分而流。更有人電影看到一半,衝到廁所痛哭流涕,或是走出戲院,坐在路邊久久不能自已。這部電影是送給中年族群的禮物,王希捷想喚醒女性對自我價值的重思,像是對子女的庇護應該付出到哪種程度;面對先生的指手畫腳,如何為自己發聲;對母親的照顧,該如何堅持立場,最後又該如何找回對自己的認同,而不再被外界所貼的身分標籤所困。女性進入婚姻 好友的陪伴成為出口電影「一家之主」,演員陸弈靜扮演女主角的閨密,一樣是中年女性的代表,卻演繹出當代女性不同的風景。若要說女主角葉蘭心個性是恬靜、壓抑,那扮演她閨密的陸弈靜則是敢言、仗義的俠女性格,總為女主角打抱不平,特別是數落老公的橋段,讓她直言「大快人心」。身為劇中演員的她認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陪伴的角色。尤其,女性結婚後,變成太太、媽媽的身分,所有的時間往往奉獻給家庭,陪伴的對象是家人,此時,閨密的身分更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可謂是在壓抑的生活中,女性的出口之一。接受一切改變 成為自己的主人陸弈靜同為中年女性,從她的視角看「一家之主」電影,她認為,在這個年紀對於「閨密」橋段特別有感;而2、30歲的族群,則可以反思媽媽在家庭角色中,無止盡付出的辛勞;男性則可以發現平時對太太的依賴有多深,各年齡層都可以獲得不同的收穫。「你是你自己的主人」是陸弈靜對一家之主下的註解,她坦言,走入人生下半場,學習接受一切自然的改變,是最大的學習。她笑著承認,剛開始有白頭髮的那幾年,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總把頭髮染成紫色掩蓋,但當頭皮有白髮竄出時,就像喉嚨卡了魚刺,怎麼都看不順眼。這些年,她終於接受滿頭白髮的自己,結果「大家都來找我演阿嬤」,但現在也覺得無妨,因為當人學會接受自己,生活就會過得比較輕鬆。相較於電影中女主角,以及許多傳統女性對於扮演好媽媽、好太太、好女兒的執著,陸弈靜淡淡地說「現在豁達就是我的執著,有經歷過的人就會懂」。
-
2022-08-21 醫療.皮膚
頭皮臭、有味道正常嗎?醫教6保養助改善,別貿然加強洗頭!
頭皮有味道是許多民眾日常的小困擾,為減少、消除味道,不少人會加強洗頭、使用去油洗髮乳、或是用味道較香的洗髮乳,不過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日常又可以如何保養以減少頭皮味道?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分享有助減少味道的方法及洗髮乳挑選原則! 頭皮臭、有味道?醫指可能原因:很常見 曾奕騰醫師表示,頭皮會有味道是非常常見的,可說是人人都有可能,但如果有正確洗頭仍有明顯味道,就應留意並就醫。頭皮的味道視個人身體狀況、保養和清潔、外在環境而有所不同,原因包含流汗、皮脂腺的油脂分泌、皮屑及角質代謝等,頭皮上的細菌、皮屑芽孢菌等共生菌也扮演一定角色,共生菌將汗液、油脂、角質代謝時也可能產生味道。另外,若頭皮有受傷、發炎、或其他皮膚疾病,例如乾癬、脂漏性皮膚炎等,細菌感染如毛囊炎、疔瘡、或是頭癬等黴菌感染,頭皮出現分泌物時也容易有味道。抽菸、二手菸、油煙、吃燒烤、吃火鍋等,自然環境中的味道也容易沾上頭髮。 頭皮有味道多洗洗就好? 醫:別貿然加強洗頭 許多民眾為了頭皮健康、沒有異味、不會發癢,會特別加強頭皮清潔,不過對此曾奕騰醫師則勸不要不明就裡貿然加強清洗,頭皮清潔過多過少都不宜。醫師解釋,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普遍民眾適合約1-3天洗一次頭,1天最多洗一次,除非在大太陽底下工作、打球、運動有大量出汗出油,才適合超過一次,否則保護皮膚的油脂容易被過度沖洗而失去屏障,或洗太多刺激頭皮。而超過3天沒洗就有可能因過多油脂、汗液等使得頭皮產生味道,醫師也遇過10天洗一次頭的民眾,自然除了有味道外也容易有發癢的情況,洗頭太多太少都不好。 頭皮有味道洗髮乳怎麼挑? 醫指2原則,留意頭皮狀況! 曾奕騰醫師也說明,洗髮乳的選擇有兩大原則,一是可以洗淨頭髮及頭皮,二是洗頭前後不會有乾、癢、刺痛等不適症狀。一般而言,頭皮健康的民眾市售的洗髮乳皆可選擇,在正常管道中販賣的洗髮乳通常都是經過檢驗的合格產品,使用後就看頭皮狀況,若無不適就可繼續使用,若出現發癢、刺痛等不適或加重原先症狀則建議更換。 洗髮乳自然也是鼓勵成分越簡單越好,標榜「比較香的」等特殊需求的洗髮乳,當中加強味道的成分是有可能對皮膚帶來刺激或過敏的機會,頭皮有受傷或有發炎狀況的民眾就需特別留意。而若是頭皮比較容易出油的民眾,可以挑選去油力較強的洗髮乳,但若非如此也不必特別選用。針對乾癬、脂漏性皮膚炎等族群,若不清楚是否適合自己,也可以看診時攜帶詢問醫師。 洗髮乳不能有「矽靈」? 皮膚科醫師破解迷思! 曾奕騰醫師表示,「洗髮乳不能有矽靈」這迷思在許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矽靈汙名化的標籤存在已久,事實上矽靈(矽靈油)這種人工合成油類,可以讓頭髮較滑順減少毛躁,且很容易就可用不含潤絲的洗髮精洗掉,目前沒有研究能確切指出矽靈會造成頭皮刺激、落髮或癌症。許多民眾頭皮症狀沒有改善,會特別去選用無矽靈產品,但多半沒有幫助,因為從普遍醫學研究來看,頭皮症狀本來就和矽靈無關,大多是其他疾病造成,如脂漏性皮膚炎、乾癬、發炎、感染等,沒有獲得正確診斷和治療,症狀自然不會好。 頭皮有味道日常如何保養? 醫教6招助降發炎、減異味! 頭皮味道和身體健康狀況息息相關,雖說有味道是正常的,不過若要避免,曾奕騰醫師建議以「避免身體發炎」著手。包括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以免內分泌失調。抽菸、酗酒等對身體不利的習慣也盡量減少。日常可多運動、培養日常興趣等,適度紓壓避免影響荷爾蒙。均衡飲食並盡量以低油、低鹽、低糖、多蔬果及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吃加工食物的頻率,以降低身體處於發炎狀態的機會。將生活方式盡可能調整成健康型態,身體減少發炎,頭皮健康自然也會較佳。 醫師也再三提醒,若是頭皮真的有味道、味道明顯較重,或是出現頭皮癢、頭皮屑、甚至刺痛等情況,切勿為了止癢、止味道等而貿然加強清潔,以避免加重頭皮正出現的問題,讓症狀更加明顯、問題更加嚴重。應先就醫檢查了解是什麼樣的疾病或狀況所引起,對症治療後才更有助於改善症狀。 《延伸閱讀》 .沐浴乳、洗髮精別裝水!醫指4問題:像用髒水洗澡。 .掉髮、白髮、無光澤怎麼吃?營養師指常見養髮食材,用吃的保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1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整天都想睡覺,是肝不好引起的嗎?
病人:「我整天都想睡覺,外面說我有脂肪肝,是肝不好引起的嗎?」我抬頭看了一下這位病友,胖胖的,脖子短短的,我心中有了答案。我說:「你睡覺會打呼嗎?」病人:「我自己聽不到,我回去問看看。」隔了一周,病人回診。他說:「我問家人我會不會打呼?太太搖頭不知道,反而媳婦哈哈大笑說:會喔!很大聲呢!」我心裡想:「睡覺打不打呼,怎麼老婆不知道,反而媳婦回答呢?」原來太太睡不同樓層,媳婦睡隔壁,晚上常聽到公公鼾聲如雷。我給他戴了血氧機,晚上監測,果然沒錯,每天晚上血氧有幾次都掉到九十以下,明顯的呼吸中止症候群。古語有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表示自古以來,打鼾是常有的事,但古人壽命短,胖子也少,而目前世界各國人民平均都活到八、九十歲,中廣型的胖子也越來越多,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也越來越多。胖的人脖子脂肪組織增加,加上年紀大以後肌肉鬆弛,因此晚上睡覺時,空氣經過狹窄的氣道引起呼吸聲,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引起呼吸停止,到一個程度之後,因氧氣不足又刺激腦部強力呼吸,所以才聽到病人停止了一段呼吸又突然大力吸氣起來,長期以往,大腦氧氣不足,容易造成大腦細胞受損,記憶力減退,白髮增多,又因晚上大腦沒有獲得足夠的氧氣休息,白天動不動就打瞌睡,人也會容易疲倦。這種病人大都肥胖,體內脂肪過多,因此超音波一做多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最嚴重脂肪肝甚至引起肝硬化。治療呼吸中止症候群,要先檢查是何原因引起的,除了上述的咽喉組織鬆弛引起之外,也有人因鼻咽狹窄,扁桃腺過大,或晚上咬牙等種種原因引起,大部分的原因是肥胖引起,此時就要減重減油多運動,減少熱量的攝取,這才是根本之道,也可預防將來因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發作而造成的不幸。呼吸中止症候群嚴重者睡覺需戴著呼吸器,像外太空人一樣,晚上腦袋就不會缺氧,白天嗜睡、記憶力減退的症狀也自然會消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7-09 養生.人生智慧
理想的中年是什麼模樣?6個理想生活條件:簡單社交生活、每天都說我愛你...你做到幾個?
○○:「你認為理想的中年後生活是什麼模樣?」 我說:「心跳有用力活著的感受。」 時光荏苒,白髮就從黑髮中不自覺的蹦跳出來,以前會想拚命的遮掩,拒絕接受,如今已經學會坦然。身為單身、未婚、宅在家的大齡女子,理想的四十歲大概是什麼模樣呢?我列出了六項: 1.簡單社交生活以自己為主題發展健全身心的社交體系,也就是直覺式社交方針,不介意跟陌生人聊天,發展關係,但不要投射過多情感跟劇場在不重要的人身上,分享生活卻不提供過多建議,學會傾聽卻不是垃圾桶的角色。 拒絕過多無效的花邊社交,或帶給自己負擔的人際關係,不需要把他人的情緒架在自己身上,適時淘汰一些不合宜的厭世關係。 2.生存與生活分開 學會把工作的快樂與憤怒都留在某一個時區,那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下了班後是生活,需要營造生活的儀式感,例如閱讀、健身、追劇等等,生活的情趣可以一成不變,追求舒適為上。 不要逼自己刻意去學習,刻意去討好,刻意去改變,最終都會反噬情緒到失望,生存不應該抱持太大期望,尤其把賭注押在別人身上,把得失心收起來放在盒子裡,你喜歡的,不一定要全世界都喜歡。 【延伸閱讀:不同的人生際遇讓彼此相遇,不同的選擇讓彼此漸行漸遠... 如果哪天我消失了,你會想起我嗎?】3.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過了某個年紀,無法熬夜、沒有力氣、做什麼都無力,甚至想放棄夢想,但沒關係,允許某個階段自己過得八成廢,睡到自然醒、什麼都不做、混水摸魚到底、完全沒有上進心,對!因為這就是我的人生。 請留下兩成力氣去成為你喜歡的那個人,不需要別人給任何意見,默默的獨自前行,就會過得怡然自得。 4.記得每天都要說「我愛你」 照鏡子刷牙的時候,在捷運等車的時候,仰頭望著天空的時候,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過了四十幾,累積了一萬四千多個日子的成長經驗值,沒有人可以比你更了解自己,如果連你都不愛自己,到底誰要來愛你。 人活著都會有缺點,懶惰、花心、說謊、妒忌,不需要整天拿著放大鏡檢視,別當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那太辛苦了!我愛自己,出自於我懂我自己。 5.未來不值得你過度憂慮 從二十歲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很擔憂「老」了之後怎麼辦?花老了就會凋零,花謝,變成土壤的養分,人也是一樣。生老病死本就是一生的循環,與其擔心老病,那不如好好養生,死了之後人都是臭皮囊,葬在哪裡與你又有何干。 人需要安居,需要旅行,需要過得精采,都是眼前的事情。未來世界會變得怎麼樣,順其自然的心態會讓你毫不畏懼。 6.選擇想要過的生活 人生的道路是多選題,而且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試題,選擇是最重要的,才會讓你心甘情願的奮力往前,不需要滿分生活,但需要甘之如飴。 安逸久了,就該選擇跳出來走坎坷的路。顛簸久了,就選擇找某一個地方休息。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人事物都一樣,只要自己選擇的,都會是最好的。 【延伸閱讀:後青春的友情,學會不執著!人生的道路上各自有了選擇,最終走上不同道路】餘生,即使最後只剩一個人,也要請多指教。 ※本文時報出版《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
-
2022-05-22 養生.抗老養生
該怎麼正確的染髮才能成功遮住白髮?染髮5大技巧大公開,跟著這樣做變年輕又自然美
隨著年齡漸增,不少人頭上冒出不少白髮,甚至許多年輕人也有頂上白髮,都用染髮來遮掩,但在染髮前,有5件事情要特別注意,才能成功遮住白髮。1.染深色系的髮色要遮掩白髮,可以選黑色、深棕色等,但另一種選擇,則是可以考慮紅棕色系,古銅色系等髮色,能夠提升年輕氣質。2.染髮劑中加入適量的黑色如果白髮數量超過三分之一,這時卻想要染一些暗色系以外的髮色,譬如紅棕色系時,不能單純只用原本的染髮劑,可以加入一點黑色染髮劑,提升暗度,才能真正遮蓋白髮。3.慎選染髮劑白頭髮偏多時,代表頭髮的健康程度可能也不太好,因此要慎選有口碑的染髮劑,才能確實遮掩白髮,年紀較大的染髮者,建議選植物類型染髮劑,對頭髮與頭皮的損傷比較小。4.染劑用量充足要好好遮掩白髮,關於染髮劑的用量,千萬不能省,一定要讓染劑充分覆蓋髮絲,這樣才能真正染好頭髮顏色。5.上色的技巧該如何正確染髮呢?一般來說,先染髮梢,再染髮根;若是長髮,更要細心分層分區染,才能展現出最好的髮色狀態。
-
2022-05-15 養生.人生智慧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老奸巨猾是成熟的智慧終於,熱得讓人絕望的酷夏還是過去了。傍晚散步時路上有了落葉,繽紛的色彩是屬於秋天的。我一路挑剔地拾寶,因為美麗的落葉太多了。忽然一陣微風經過,落葉微微波動,抬頭見一位高大挺拔白髮男士從旁走過,一位瘦小的銀髮女士加緊腳步趕上來捉住他的手,嬌嗔著:「總是走那麼快,散步嘛,又不是競走!」男士趕快挽著她,低頭看著身邊人笑著說:「沒辦法,腿太長了嘛。」喲!聽起來竟像是撒嬌呢。我望著他們的背影,覺得秋景更美了。 然而,老怨偶的故事聽得太多了,有的老夫婦起床就吵,直到晚上閉眼才閉嘴,反倒是坐上牌桌,可安靜幾小時。有的是敵對敵,有話透過子女傳;有的則是諜對諜,互不信任;有的一起散步,中間隔著「社交距離」;更有趣的是一對老夫妻同居一室,共用冰箱,上層擺丈夫的食物,下層則是妻子的。 在刻板的印象中女性似乎比較嘮叨,事實上在我活到這種年紀後,耳聞目見,很多老先生比老太太嘮叨。 ▌與老伴鬥嘴,愈搭理愈冒火 曾有一位比我年輕的朋友訴苦說實在受不了丈夫,一件事反反覆覆說個不停。她應對了五、六遍,對方還是不住口,最後就變成大吵一架。有次吵完後,她坐著生悶氣想著想著忽然笑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值得吵。以後丈夫嘮叨時她就不疼不癢地應一句「啊!真的呀!」再過一會兒一句「對呀!」然後「就是嘛」……同時她忙著自己的事,完全不受干擾,或是裝著沒聽到。奇怪的是有時對方根本也沒注意到她沒有回應,她才領悟到對方嘮叨時愈搭理愈冒火花,我笑她,妳學到老奸巨滑了,她說這叫「成熟的智慧」! 看過很多小說和戲劇,主題都是家庭和家人之間的真實故事。有次讀到一個年輕人和家人爭吵後說:「都是有這個要命的家!以後我絕不結婚不要家!」接著把背包往肩上一甩奪門而出。我忍不住笑了,只要有人類就不可能沒有家啊。大多數家庭都像棗核,兩頭尖中間大,老年的家庭幾乎都走到最後的尖頭了,還有老伴的也不多了,很多只剩一人頂在尖上。按人情來說,有老伴是幸運的,可是常聽獨身老太太說她現在最自在快樂。老夫妻真的問題多多,是不是像作家維吉妮亞.吳爾芙說的:「人類有一份尊嚴,一份孤寂,連夫妻之間都有一道溝。」如何讓這道溝不影響生活,恐怕不能用吵架,而要用成熟的智慧。▌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相處和諧甜蜜的老夫妻當然很多,〈白髮吟〉多美的歌。我也曾見一對銀髮伴侶手牽手邊走邊唱,也曾見一對老夫婦坐在路邊椅子上,先生用手輕撫妻子被風吹亂的髮絲。不曾深讀《詩經》的我,前些時候赫然發現常常用來形容幸福的一句祝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竟完全不是我以為的意思。「原話」出自《詩經〈北風‧擊鼓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是兩位年輕戰士出發時,牽手互相鼓勵,要撐到最後,活到變成白髮,很悲壯的。但我又咀嚼再三,婚姻家庭也是個小戰場,一對年輕人也要牽手互相鼓勵,活到變成白髮,不是嗎?那就要用成熟的智慧處理問題,因為這「戰場」又比上真的戰場複雜多了!大導演英格瑪.柏格曼說:「兩個人下地獄比獨自下地獄要好。」哈哈!請珍惜老伴! ※ 本文摘自《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作者:樂茝軍 (薇薇夫人)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2/03/30
-
2022-04-24 養生.人生智慧
龍千玉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轉念放下跟自己和解,習佛靜心更珍惜身邊人
生離死別是人生一大課題。龍千玉在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至今仍忘不了爸爸病逝闔眼那一刻,女兒的猝逝則讓她留下椎心刺骨的自責,她說:「我們有很多路可以選擇,可以選擇悲傷、可以選擇轉念,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憶及過去種種,雖止不住淚水,但佛學給了她滿滿力量,深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龍千玉(本名江玉滿)縱橫歌壇43年,人稱「基隆虎爺」的爸爸江金城是幕後推手,因為知道她愛唱歌,某日鳳飛飛正巧到虎爺廟拜拜,江爸請託牽線,就此打開龍千玉的演藝路。在台語歌壇闖出名堂後,她在台北置產接來媽媽、妹妹同住,擔任船員的爸爸留在基隆,後來爸爸因假牙摩擦導致潰爛,就醫檢查確診第1期口腔癌,全家總動員尋找、嘗試各種治療方式,經醫師確認沒事後出院。父親病逝 難忘他不捨眼神江爸回診均沒異狀,正當全家人放下心中大石,約半年卻診斷出癌細胞擴散,江爸緊急住院治療,龍千玉透露:「那年我爸有感應,說會有個很大、不一定過得去的劫。」江爸在2010年5月因感染併發器官衰竭過世,回首急救那刻,龍千玉啜泣說:「我爸的眼神一直看著我,好像在說救不起來了嗎、救不起來了嗎?我看到他捨不得離開我們的眼神,慢慢眼睛閉起來就走了。」龍千玉說,面對爸爸的走雖然有心理準備,但傷痛依然巨大。沒想到的是,2年後她再度面臨生離死別,她在51歲生日前一晚突然接獲女兒曹春齡猝死,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她深受打擊,腿軟癱坐在地,她哽咽地說:「那天我非常後悔,很後悔為什麼要去睡覺,或許女兒是因為我去睡覺,覺得無聊就想說回去板橋好了。」痛失愛女 8個月足不出戶時間拉回到2012年7月29日中午,母女倆才相聚並安排好隔天慶生計畫,龍千玉因晚上有演出先回房間休息,女兒則返回板橋租屋處,「登台前我接到她男友的電話說發生意外,但表演無法取消,趕緊請同事去了解狀況,表演完接到電話說女兒送到醫院,已經沒有氣了。」她沉痛地還原心碎情況,泣不成聲。女兒驟逝讓她措手不及,加上不曾提及自己為人母的身分,遭外界質疑故意隱瞞,接二連三的打擊,導致她心生畏懼,躲在家中,長達8個月足不出戶,甚至考慮退出歌壇。見到她失魂落魄的樣子,兒子陪著她在加拿大住了1個多月,盼她早日揮別傷痛。為了母親 努力振作再出發返台後,龍千玉某日瞧見媽媽坐在客廳,「微弱燈光照著我媽的白髮,發現我媽變得好憔悴、好消瘦,我問說『媽怎麼不去睡覺』,我媽回『妳這樣我怎麼睡得著』。」當下有如當頭棒喝,她自我反省身為女兒,卻讓媽媽跟著自己受苦,終於打起精神,鼓起勇氣接下演出工作。歌迷的加油讓舞台上的她感動落淚,發現自己還是很喜歡唱歌,媽媽告訴她說:「那妳要繼續唱歌,事情過去已經過去,不能一直責怪自己,如果可以在唱歌裡面找到快樂,那妳就好好地唱。」跟自己和解 將小愛化大愛歌迷的鼓勵、家人的陪伴起了效果,龍千玉同時潛心習佛,她強調摯愛離世固然傷心,但絕不能輕生,「輕生是很不好的行為,輕生不能解決事情,並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沒完沒了。」一步一步轉念成功的她心懷感謝,她說,因每次分享都是在釋放壓力,甚至可以幫助有相同經歷的人,「對我來講也是一種放下,我覺得不要太為難自己,一定要跟自己和解。」走過悲痛之後,龍千玉以新歌「人生月台」形容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有深有淺,因此更該為身邊的人努力活著,鼓勵大家嘗試去做有意義的事情,自然而然會漸漸地遠離陰霾,「像我女兒走的那一年,我就認養了10個小孩,把他們都當成自己的小孩,他們會寄照片來給我看,看了好滿足。」習佛靜心 更珍惜身邊人歷經2次和家人的生離死別,龍千玉體悟人生無常,不敢說自己真的完全放下,每每想起爸爸、女兒仍是淚流滿面,她坦言轉念真的很難,不過日子有限,向有同樣經歷的人深情喊話:「學習找到新的目標,慢慢一點一滴地轉,好好活著,好好珍惜身旁的人事物。」爸爸江金城病逝之後,她想起小時候家境不好,自己很早出社會分擔家計,很少陪在爸爸身旁,現在跟媽媽同住相依為命,因此不時陪著媽媽遊山玩水,實踐珍惜身旁人事物。而她習佛之後心靈更趨平靜,悲痛萬分的情緒也透過佛經覓得慰藉,她說:「眼淚愈來愈少,心情愈來愈平靜,表示亡者去了很好的地方。」龍千玉常感嘆跟女兒的緣分很薄,欣慰的是現在還能陪在媽媽身旁,她特別提到很多人雖然孝順父母,不過應對可能會較沒耐心,必須設身處地思考:「有天自己也會變老,媽媽的樣子就是我未來的樣子,所以要多一些包容,珍惜愈來愈短的相處時間。」
-
2022-04-19 養生.抗老養生
白髮不一定要染黑才好看!日本設計師教你微白、半白、全白的造型及整理技巧
編按:白髮不一定要染黑才好看,巧妙運用,也可以讓髮色看起來更有型!不同比例的白髮髮量,也有不同的染髮和造型技巧,專精於熟齡髮型設計的日本設計師提出實用建議,下次要整理頭髮時,不妨可參考或和設計師討論,讓白髮也能成為時尚感的造型元素。白髮愈來愈多,又不想頻繁染髮怎麼辦?專精於熟齡髮型設計的日本造型師手束繭美指出,白髮活用於造型中有3個大原則:1. 不要整頭都染成同一種顏色:可以用挑染、多色混染,髮色亮眼不沉悶。2. 臉部周圍的白髮,反而有襯托效果,讓氣色更好。3. 營造線條感,白髮也要有光澤。此外,依白髮的髮量占比不同,造型方式也需要有所調整,只要善用技巧,即使是新生白髮也不會突兀。白髮好看的秘訣 將白髮與原本的髮色界線模糊69歲的讀者三浦恭子,過去習慣只要看到白髮冒出就會整頭染黑,「但整頭都是深色,大概3個禮拜後白髮又會變得明顯,感覺太常染頭髮很傷頭髮和頭皮,染色後的頭髮也會變重、讓髮量看起來更少。」如此煩惱著該如何處理白髮。對此手束繭美建議,不須用深色遮蓋白髮,而是染上介於白髮與原本髮色之間的接續色,讓兩者的對比看起來不會太強烈,即使長出新的白髮也不明顯,自然能減少染髮頻率。減少染髮頻率之後,髮質更健康有光澤,也有視覺減齡效果。「減少對頭髮和頭皮的負擔,頭髮也會看起來更有活力。不過由於白髮容易有毛躁、自然捲的困擾,剪髮的同時也可以考慮適度做矯正燙的處理。」經過調整後,三浦小姐的髮色不僅看起來更自然、也更有光澤與彈性,讓她十分驚喜,「沒想到白髮不染黑也可以這麼好看!」髮型師傳授!不同白髮比例的造型及整理技巧1. 白髮30~60%:讓白髮自然融入原本髮色將臉部周圍的白髮保留,甚至可以做漂色處理,與髮際處的白髮連結營造出直線條,原本的髮色若較深,可以部分挑染為深淺不同的栗棕、淺棕色,提亮整體髮色,使白髮不會過於顯眼。2. 白髮60~80%:讓白髮成為髮型的亮點由於整體白髮比例已超過一半,因此在整體髮色色調上可以更淺一些,配合白髮的生長部位做挑染,反而可以完成更獨特的造型。例如若是後腦或側邊白髮較多,就可以用少量黑棕色、茶色,做出漸層感或像是陰影般的效果,讓視覺差距減小。3. 白髮80%以上:保持好髮質,運用造型增加髮量由於已經幾乎整頭都是白髮,如何看起來不蒼老,善加保養頭髮使其保持彈性、光澤就很重要,由於白髮容易有乾澀、自然捲的問題,直接燙成俏麗的捲髮、還有增加視覺髮量的效果。髮色處理上可加入少許暗色挑染,就像是為髮流描出輪廓線,讓整體視覺更有立體感。如果是短捲髮的話,每天只需要用少許造型品稍微抓鬆,就可以輕鬆維持有型、且更具豐盈感。然而是否為了整理方便,白髮只適合短髮?手束繭美認為,若喜歡留長頭髮,也沒有必要放棄。但要在照顧頭髮上更用心,留意清潔、保濕,加上適度按摩頭皮,讓頭髮健康有光澤,髮流有柔順感就會很好看。白髮的中長髮造型,也非常有韻味。圖片及資料來源/ハルメク原文:白髮一直冒,怎麼染髮較耐看持久?微白、半白、全白的染髮造型建議
-
2022-03-02 該看哪科.皮膚
白頭髮最好別拔!皮膚科醫提醒:小心長不出新髮
●白髮不可拔,拔光可能變禿頭●白髮是老化的現象,先從顳部兩側出現●多吃紅肉、深綠色蔬菜及蛋、豆、魚等養血生髮工作壓力大,白頭髮愈來愈多,每當照鏡子總忍不住想拔?但常聽到「白髮拔一根長三根」,讓人想動手又害怕。醫師表示,「拔一根長三根」的說法並無根據,但白髮千萬不可拔,拔光了可能再也長不出來變禿頭,「留得青山在」,還有機會由白轉黑。白髮和老化、遺傳等有關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表示,毛囊中的毛母細胞會持續不斷分裂長出毛髮,長出的新髮通常都是白髮,而毛母細胞旁有黑色素細胞,生產黑色素提供給毛髮,因為黑色素提供的量有多有少,因此產生黑髮、金髮等不同的髮色。一旦黑色素細胞的功能衰退,就會導致頭髮在無色狀態下冒出頭皮而形成白髮。至於黑色素細胞的功能衰退,則可能和老化、遺傳或和免疫機制等有關。房事過度 頭髮也會早白北醫大皮膚科副教授蔡仁雨表示,白髮主要是老化的現象,通常男生29歲、女生31歲開始,自顳部兩側出現白髮,但有些人因為遺傳,白髮會較早出現。中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觀點來看,「黃帝內經」指「腎藏精,其華在髮」、「腎虛髮墮」,若是熬夜、久病等都容易引起腎虛,導致頭髮缺乏營養,從而出現白髮、掉髮;「醫學入門」則說,「因房勞損髮易白」,所以若房事過度,也就是縱欲,會腎精氣虧損、陰液不足,使頭髮過早變白。壓力造成 和免疫機制有關針對壓力造成的白髮,曾德朋認為,和免疫機制有關,壓力會讓身體產生更多發炎因子,進而攻擊毛髮的色素細胞或毛囊細胞。其中,圓形禿常見免疫機制造成白髮,因發炎物質攻擊黑色素細胞,不小心攻擊到毛母細胞,因此導致頭髮掉落,還常見毛髮變白狀況。曾德朋表示,圓形禿的治療,會在頭皮塗抹EGF等表皮生長因子或低能量照光,讓毛髮長出。如果看到「白毛」先長回來,表示毛母細胞已漸漸恢復作用,後續黑色素細胞也有機會恢復功能,慢慢再長出黑髮。「保證恢復烏黑」不可信不過,曾德朋說,目前還沒有研究發現可以把黑色素細胞功能喚醒的機制,因此,坊間若有標榜「保證恢復毛髮烏黑」的藥妝品都是騙人的!「現在都是透過降低自由基和發炎因子,讓黑色素細胞功能慢慢恢復,因此看到白髮千萬不能拔,因為拔掉後會不會再長出新的毛髮並不曉得,但留著白髮還有機會等黑色素細胞恢復功能變黑。」曾德朋強調,避免頻繁染髮、燙髮、高熱吹整等化學物質傷害、減少日曬等紫外線傷害,保持充足睡眠、營養均衡,都是減少自由基和發炎因子的方式。面對滿頭白髮,令人煩躁。蔡仁雨笑說,若擔心白頭髮不好看,就把頭髮染黑就好啦!腎精足、氣血旺 有助生髮周宗翰表示,當腎精充足、氣血旺盛,頭髮的發育就會濃密、黑亮、柔潤;反之則容易變白、稀少、枯萎、缺乏光澤。由於「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建議可多吃紅肉、深綠色蔬菜以及蛋、豆、魚等「養血」的食物,也推薦可食用「潤澤養髮湯」,藉以疏肝理氣、補肝腎,養血生髮。
-
2022-02-28 該看哪科.皮膚
小心,你「整組」都老了!名醫揭反應全身老化的皮膚徵兆
▍柴可夫斯基的白髮與皺紋談到皮膚老化的主題,身為樂迷的我,想說說古典音樂史上響叮噹的案例:俄國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在他音樂事業達到巔峰時,受邀橫渡大西洋到美國巡演,受到民眾與媒體的熱烈歡迎。有份紐約報紙這樣說他:「身材高大,頭髮花白⋯⋯ 居然快 60 歲(!)」,他看到時大怒,因為「他們對我個人品頭論足,而不是專論音樂」。 其實,當時柴可夫斯基只有 50 歲。但報紙錯誤的報導也說中了一個事實:他看起來像 60 歲! 《柴可夫斯基回憶錄》作者卡什金(Nikolay Dmitrievich Kashkin, 1835-1920)說:「晚年,柴可夫斯基老得很快;他稀疏的頭髮全白了,滿臉皺紋,開始掉牙,有時會導致他說話不清楚,令他異常沮喪。更明顯的是,他的視力逐漸下降,晚上看書困難,所以,沒辦法繼續他在鄉下創作期間最主要的消遣活動。」 令人驚訝的,上述晚年指得是50 歲!對於現代人來說,50 歲可是「一尾活龍」的年紀,但許多人發現自己像柴可夫斯基,50 歲以後(希望不是「晚年」!),老得很快,看得見、也感覺得到。白髮、皺紋,是看得見的皮膚老化,掉牙、眼睛差,是感覺得到的五官老化,但不會只有這樣的。其他器官也在老化,「年邁力衰」。 創造輝煌音樂成就的柴可夫斯基,只活到 53 歲。根據當時俄國名醫的診斷與他胞弟莫杰斯特的描述,他死於霍亂。 銀髮族常死於感染症,肺炎仍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主要因為免疫系統的老化,對於病原菌已無招架之力。老化不只是「不那麼青春美麗」、「不方便」、「容易生病」,實質上,是過渡到生命的終點。不要整天照鏡子自怨自艾,不要只想到用染髮劑遮掩白髮,不要總是依賴相機的美肌功能或修圖軟體!更早地覺察皮膚的老化徵象,採取真正有益的抗老化策略,延緩皮膚與全身老化的速度,才是積極的作法。白髮是老化徵象之一,原因絕不單純,我在後文章節會詳加介紹。以下先介紹你想都想不到的皮膚徵兆,它們都在告訴你:「小心,你『整組』都老了!」▍你皮膚變薄了嗎? 巴西一項研究中,針對 140 位平均為 57 歲的成年女性,進行手背皮膚厚度量測。研究發現平均為1.4 毫米,若皮膚愈薄,腰椎與大腿骨的骨質密度也愈低!這已經排除了其他骨質疏鬆風險因子的影響,包括:年齡、皮膚顏色、身體質量指數、抽菸、使用口服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使用、停經時間長度等。骨質密度低,未來容易出現骨質疏鬆、髖骨與其他部位骨折,嚴重限制患者的行動能力、甚至臥床,直接導致罹病率與死亡率的上升,是關鍵的健康問題! 美國一項研究針對接受腰椎融合手術的患者,他們平均 61 歲,用超音波評估下背部位皮膚老化程度,包括真皮變薄、網狀真皮回音增加,手術中並進行脊椎骨與髂骨上棘切片,進行病理化驗,比較兩者是否有關聯性。在介紹研究結果之前,先為你補充骨骼的重要知識:人體骨骼的外層稱為皮質骨,為板層結構,散布有骨細胞,結構緻密,又稱為緻密骨,骨骼內層有許多骨小梁(Trabecular bone),表面有造骨細胞與破骨細胞,海綿狀,又稱為海綿骨。全身各處骨骼的緻密骨與海綿骨分布比例不相同,脊椎骨含有50%∼75%海綿骨,大腿骨則只有20%為海綿骨。研究結果發現:在女性,真皮厚度愈薄,在髂骨上棘與脊椎的骨小梁,以及皮質骨的膠原成熟程度愈高(可謂「熟骨」),等於是海綿骨與緻密骨都老化了!其關連性都達到中度等級。而且真皮下1/3 的網狀真皮回音增加,顯示退化、分解或混亂的膠原蛋白累積。這些關連性與 年齡增長無關,而且,都與廣為熟知的骨質密度無關。為何當真皮厚度愈薄,愈能反應出骨頭老化呢?骨骼的營養構成,包含無機質,主要是磷酸鈣,以及碳酸鹽、鎂、鈉、 鉀、氟化物、氯化物等;骨基質95% 都是膠原蛋白,另外5% 非膠原蛋白則是協助骨骼的礦物質化;另外就是細胞,包括骨細胞、造骨細胞、破骨細胞。第一型膠原蛋白是骨基質、也是真皮主要的有機成分,證據顯示皮膚與骨骼老化的病理機轉是相同的。在一些疾病當中,如庫欣氏症(腎上腺荷爾蒙過高)、厭食症(營養素攝取不足)、性荷爾蒙過低,也同 時導致了皮膚與骨骼萎縮。原來,皮膚老化能反映骨骼老化!▍你皺紋變多了嗎? 2011 年,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生殖內分泌學家盧娜.帕爾(Lubna Pal)等人,針對114 位停經後三年內、約50 歲左右的女性進行研究, 她們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療法或美容醫學治療。研究人員量測她們臉與頸部 11 處的皺紋分布與深度、額頭與兩頰的皮膚緊緻度,以及腰椎、髖 關節、全身的骨密度。在排除了年齡、身體組成與其他已知會影響骨質疏鬆症的干擾因子後,研究人員發現:皮膚皺紋愈多,在腰椎、腿骨頸、全身的骨質密度都愈低,彼此呈負相關。此外,臉部與額頭皮膚愈緊緻,骨密度愈高。研究啟發了我們,可以透過早期覺察皮膚老化症狀,辨認出可能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進行早期篩選與介入。(可參考報導:” Skin Wrinkles May Provide a Glimpse Into Bone Health”,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44027, Medscape Medical News, 2011年6月6日)※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7 養生.人生智慧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盡頭,你將如何選擇?」 我想規劃自己的喪禮,以終為始來主宰自己的人生
要用多大的善意,才能讓我們留駐在他人的心中,真心為我們的離去不捨? 告別式是設計來與逝者真心誠意地說一聲再見,還是讓活人展現人脈的競技舞台? 你有沒有參加過熱鬧滾滾的公祭?場面冠蓋雲集,家庭的人脈網絡在此刻湧現,有各個派系的政治人物、有公司行號的達官貴人,但哀思與頭銜不見得成正比,在上香與鞠躬的人,有可能根本不認識往生者,出現僅僅是為了人際間不得不為的送往迎來。 我參加過最離譜的公祭,是某客戶為了在家族中彰顯自己身為總經理的權力,連嫂嫂的喪禮也指示部屬全面動員,所有的供應商都被要求要到場致意。在週六的早上,敝部門被主管強力動員,整整去了十個人,成為供應商出席冠軍。總經理喜形於色,立即喚來部門副總與相關的商品採購說:「你們看看,他們多給面子,這些都是人情,你們要記得用訂單來還。」 我母親過世的時候八十二歲,她的朋友只有六個人參加,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手帕交。凝視著一張又一張老淚縱橫的臉,不滲和一絲一毫利益的不捨,這才是對死者最純淨的哀思啊,該要累積多麼深厚的情誼,才可以經歷數十年歲月的考驗?我不禁暗暗地開始盤點,當我永遠闔上了雙眼,有多少人願意站在靈前,誠摯地流下一滴眼淚,因為捨不得。 我想要規劃自己的喪禮,以終為始來主宰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場最重要的專案,我想要規劃自己的喪禮,以終為始來主宰自己的人生。如果我能好好照顧自己,過了七十歲才離開人世,喪禮上應該不會有人為了得到M社的好處來弔唁,用了大部分的人生在工作,最後會在告別式出現並流淚的人,卻不會是那些我曾經給過行銷費用的經銷商或是拿過我生意的供應商,到底應該要怎麼衡量人生的價值?真正的成功或許不該是做到了多少業績,拿了多少獎金,而是幫助了多少人實現「工作就是好好生活」的理想。 若是工作上的成就是藉由侵害他人的權益,貶抑他人的自尊得來,生涯中命定的交錯,對周遭的人而言是惡夢,是不得不然的隱忍,這樣惡意的人生終結,只會讓人雙手合十,感謝世上少了一名禍害,趕緊把名字從聯絡人裡刪除,還要再加灑一把鹽巴驅邪。 我不想有一場司儀唱名的喪禮,某某單位的某某。我渴望能夠辦一場有故事的喪禮,謝謝你願意來送我最後一程,請不用捻香,也不要鞠躬,我只想知道你為什麼要來,請你幫我的家人回憶我們曾經共享過的歲月,共譜的故事。 從此時開始反省,從此刻開始行動,當死亡來臨時,我希望每一位來送別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我,因為有你們,肉體的腐朽不會是結束,我還留在你們的心中。 至於何時會登出生命帳號?沒有人知道,每一天活在當下,努力讓自己與身邊的人都過上圓滿的生活,認真書寫人生。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盡頭,你將如何選擇?」 死亡離我們很遠嗎?淨界法師弘法時說:「棺材是用來裝死人,不是裝老人。」壽險的廣告也用驚悚地影像震懾消費者:「意外與明天不知道哪一個先到。」牛年還沒有過完,與我同屬中生代的朋友,已有兩個人心肌梗塞往生,一個人不明原因昏迷不醒,還有一位同事中風。 內政部二○二一年八月六日公布「二○二○年簡易生命表」,台灣女性平均壽命是八十四.七歲,正值一枝花美好年歲的我,似乎還有大把的光陰可以揮霍,然而死神不會依照內政部的數據行動,當祂不期而至,我準備好了嗎?在嚥氣的瞬間是否會有不甘? Steve Jobs在著名的史丹福大學演說,跟畢業生分享:「每天早上,我會問鏡中的自己,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盡頭,我還會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嗎?」 我不想浪費生命,所以竭盡所有的努力把工作打造成我喜歡的樣子,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兩種人身上,一是3C產品零售經銷商,協助他們發想成長策略及無痛轉型;另一種人是使用者,也就是需要運用科技提升個人生產力的工作者,讓他們能進入雲端與人工智能升級工作效率的場景,取得工作與生活的自主權。 立定了做大事不做大官的目標,凡事讓績效來說話,自然而然可以從官僚中優雅抽身,不需在權力場上勾心鬥角。 疫情過後,對推廣Microsoft 365這份工作,我更有使命感了。《第五項修鍊》的作者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說:「不用刻意教給人們新的思維模式,只需要給他們適當的工具,透過使用工具去養成全新思維。」 雲端協作、遠距溝通把我們從固定的工作時間與場域解放,知識工作者是販售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出賣時間的奴才。 中年的我不得不染髮,藏在內層的星星白不明顯,但好惱人。 少年時背誦詩詞只為附庸風雅,時間到了,加上歲月的洗鍊,才能體會詩人的心境,「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朝與暮之間的時間是多麼的短暫啊,直到白髮出現,才開始後悔,恨不能坐上時光機,回去最燦爛美好的年歲,提醒自己不要讓工作埋葬生活。 沒有時間可以浪費,趁還來得及的時候,成就可以得意的人生,若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可以舉杯大笑著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職場神獸養成記》
-
2022-02-21 養生.人生智慧
熟男留白髮如何不變阿伯?美髮教父鄧泰華授3建議:千萬別剪太短
編按:白髮、熟男大叔、事業有成,當這幾個形容詞相加,如何保持讓人願意親近的好感度?美髮沙龍「斐瑟」創辦人鄧泰華,工作與教學經常要與年輕世代相處,他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一頭白髮瀟灑有型的他,也給有心不再染黑、想留白髮的大叔們3個提醒,稍用點心,大叔留白髮很可以。熟男往往自帶威嚴,隨著年紀漸長,容易成為年輕人怯於親近的長者。中年大叔如何讓人想親近、具有好感度?這個問題,也許可向「美髮教父」鄧泰華討教。61歲的他,是知名美髮沙龍「斐瑟」的創辦人,一頭微捲有如貝多芬的耳下白髮,搭配剪裁俐落的有型穿搭,還有他那招牌爽朗笑聲,不管是在髮型教學上與年輕後輩相處,或是服務客人時的家常閒聊,總是給人活力朝氣又輕鬆愉快的形象。「美髮這一行,跟著潮流走,每年變化快速,也因此要讓自己永遠保持彈性。」或許是心態與專業每一年都跟著潮流更新,他笑說,有時甚至會忘記自己的年紀!「我不喜歡被當長輩,因為沒有年輕人會喜歡跟長輩混在一起啊。」從酷男變暖男:努力工作時,也留一份心思享受愛開玩笑、自己又經常是最先大笑的鄧泰華,這份開朗豁達其實是刻意自我訓練來的!眷村長大、軍人家庭出身,從小內向、也不太愛說話,24歲才進入美髮業,比別人入行晚,加上拘謹個性,想要求生存就得逼自己改變。「我以前念復興美工雕塑科,比較專注在自己的創作上。但從事美髮後,我發現必須學著溝通,才能了解客人的需求。」鄧泰華開始觀察、和外向開朗的同事討教社交訣竅,甚至也從客人身上學到經驗,漸漸從歷練中更懂得顧客的心,從酷男逐漸蛻變為暖男。「很多人說個性難改,但我覺得是心態的問題,取決於自己願不願意;尤其是男人,總把自尊心當藉口,但我認為所謂的面子、自尊應該是來自於你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在意別人說什麼。我已經夠努力了,所以別人說什麼我都不會受傷,這樣才是真正的自尊心強。」人到中年,只要願意,還是有潛力改變。中年後把重心從工作拉回生活,他坦言,年輕時花很多心力在工作上,現在則想多花時間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這2年搬到台中居住,天天通勤上班的他每天6點就起床,接著打掃、準備咖啡、聽音樂,叫兒子起床上學後,出門搭高鐵到台北上班,下午5點準時下班回家做飯。他說,「我一整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幫客人剪髮和做家事,因為一個是眾樂樂、一個是獨樂樂。」「培養美感的第一步,要先有愉悅的心情;第二步是要懂得欣賞。」如果心情不美麗,怎麼可能會去欣賞事物?所以心情很重要,才能懂得在不同的生活片段中去享受事物。 他比喻,「就好像有兩個我,當一個我在工作、做家事的時候,另一個我正在享受那個當下。」講到這裡他忍不住笑出來,「咦?這樣不就像是我比別人多出了16個小時(扣除睡眠的8小時)?很不錯耶!」和年輕人相處:被糾正是一種驚喜至於不同世代的相處如何融洽?工作、教學常與10幾歲、20多歲年輕人相處的鄧泰華認為,「每個人都年輕過,年輕人本來就有不一樣的想法。如果有代溝,中年人倒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跟不上時代?如果是,就要趕快趕進度,學習新的價值觀和方法。」不害怕改變的人生觀,和他身處的時尚產業有關。「流行是會隨時代改變,沒有準則、沒有標準答案。」也就不會用自己的框架去限制年輕人。「我比較怕教學生某個方法後,10年後他還是只用這個方法做事、沒有變通,那他就是沒進步了。」鄧泰華還分享,人活到了一個年紀後的另一種驚喜時刻:「被糾正」,「年輕時沒什麼經驗,經常邊犯錯邊學習;到了40歲後,回頭看過去20年的錯誤,懂得反省、經驗多了,犯的錯也少了,但能夠修正自己的機會也變少。所以現在偶爾別人的一句糾正、提醒,我反而會很開心,因為對方在乎你,沒有把你隔開,這樣很好。」幾年前,鄧泰華因為想鼓勵公司的年輕人發表意見,就舉辦一場服裝儀容評鑑活動,讓助理幫設計師的服裝打分數,「沒想到,投票結果我竟然是倒數第二名(大笑)!但從那時開始,我就更注重自己的穿搭,也算是意外收穫。」熟男留白髮好看3重點:別太短、留層次、衣著要有精神至於隨著歲月而生的白髮,大叔該如何打理才有魅力?如何能像鄧泰華的一頭蓬鬆白髮,不顯老反而更有風格?「我從以前就喜歡染髮,各種顏色都嘗試,但染髮不是遮白,而是不喜歡黑。」40多歲時白髮突然冒了好多,反而很高興,終於等到理想的髮色。決心留白髮時的第一次剪髮,「沒想到助理幫我剪得太短,就很像『阿伯』,等頭髮變長的那段時間有點痛苦,但我都安慰自己是成為天鵝之前的醜小鴨。」後來,鄧泰華就是這般飄曳隨性的白髮了。他平實而論,大部分台灣男子的髮質不是自己這種帶有自然捲的軟髮,而是偏硬的直髮。提供給想留白髮又不想變阿伯的熟男3個中肯建議:1. 千萬不要剪太短尤其避免看得到頭皮的三分頭,會更容易顯老,若真的想留三分頭短髮,那就一定要去健身、曬太陽,讓自己的體格變好、膚色變黑,看起來才會陽光年輕。2. 髮型要有層次感例如可燙一些彎度,看起來也比較有精神、活力。3. 穿搭更要用心因為白髮較易顯得沒精神,因此衣著要留心,像是衣服不能穿太鬆垮或單調,不然會很像無精打采的病人。衣服要多一點彩色,質料要挺,該熨燙的還是要燙平、有質感,或是善用配件,例如戴上時尚的墨鏡,就會更加有型。原文:熟男留白髮好看的關鍵!美髮教父鄧泰華:不要變阿伯,首先要有愉悅的心情
-
2022-02-17 養生.人生智慧
世界天翻地覆、我們怎能被框住!80歲國際牌長媳簡靜惠堅持當「好奇老人」:一直學就不怕老
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的行程總是排得滿滿,一早採訪才結束,下午又要趕赴華山文創園區,親領由文化部長李永得頒發的「文協獎章」。事實上這一天早上,她清晨5時許就起床,還看完了作家陳雨航的新書《時光電廠》,這爆滿行程就是年輕人也要累癱,她卻仍精神矍鑠,腳步輕快地不似80歲老人。 簡靜惠是國際牌創辦人、臺灣松下電器前董事長洪建全的長媳,1971年執掌基金會至今,創造文化界許多第1:創辦台灣第1本專業書評刊物、贊助並發行台灣第1張民歌唱片、創設台灣第1座視聽圖書館……。 基金會歡慶50歲,她決定交棒去玩 引領風騷半世紀,她在基金會歡慶50周年的此刻選擇交棒,「基金會已經有它的體制,我也已經老了,那我就玩唄!」簡靜惠俏皮地說。 老去是修練,簡靜惠20年前就開始準備,她陪伴婆婆洪游勉安度老後,也在老人家身上看到落日紅霞般的美好熟年。「婆婆將自己生活打理得清清楚楚,就算年紀大了,晚輩要帶她做什麼,她都願意。」 人稱「國際牌阿嬤」的洪游勉本是童養媳,為爭取婚姻自由,13歲便到洋裁店工作,存錢為養兄另外娶親。婚後則輔佐先生創業,還曾為了國際貿易應酬之需,打著「學插花」的名義偷偷去學跳舞。 婆婆晚年獨居、樂活成為心中典範 這位非典型婆婆晚年獨居,年逾80歲仍與企業家太太們組成的「12姐妹會」固定相聚,每月約打高爾夫球、吃飯聊天,「老了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分享過去的盛年風華和人生經驗。」 正因有婆婆為典範,她欣然迎接老後,2年前更拿掉戴了10多年的髮片,不再掩飾一頭白髮。當下朋友愕然、驚呼,但輕輕一嘆轉瞬即過,她剎那間醒覺:「外在的美好,3秒鐘就過去了,真的沒人會在乎你的容貌,人家在乎的是你的談吐、內在的東西。 「年紀大了,讓你不怕的最大力量就是學習。」簡靜惠48歲開創讀書會,但不拘泥形式,「讀書、或不讀書、或玩耍,沒有一定要怎樣,我從來不綁自己!」 愛找年輕人互動、認識新朋友 洪建全基金會研發長曾文娟便說:「她在生活中會時時找年輕人互動,喜歡認識新的人、做不一樣的事。」 好比曾文娟10多年前去學佛朗明哥舞,簡靜惠也跟著去報名,她穿上大圓裙、舞鞋上了2~3次課,才因踩腳傷膝蓋而放棄。 她調侃自己是「好奇老人」,對改變從不抗拒,「改變在我們的人生裡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年紀大了,更要適時看身心各方面與外在環境來變化。」 無懼新科技,還請專家來教學 多年前她與讀書會友推動「不怕老」行動,「養心、養身、養生、踐行,是我理出的4種頭緒。」 她用學習來擴大思維與心靈,至今仍學日文、上鋼琴課,也曾為了追劇練過一陣子韓語,智慧型手機、網路社群、視訊等新科技全盤接受,不但請專家來教,還帶一眾婆媽來學習。 養心之外,她從60歲開始晨運,幾年前發現自己脊椎側彎無法久行,治療結束便找教練帶做肌力與體能訓練。簡靜惠笑言,別把健身當作年輕人練肌肉,其實熟齡者也可以透過運動練回腿力。 像她要求教練每月規劃一次戶外健行,第1次就被帶去絹絲瀑布,把同行友人都嚇壞,「但發現(我)可以耶~所以身體是可以練的!」 (圖/簡靜惠提供) 從自我束縛中解封,活得無所畏懼 至於養生,則是經濟、生活的規劃,一定要瞭解自己的資源:「要不要跟兒女住?自己財產怎麼分配?每個時代都不一樣啊,你應該去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尤其財務規劃要及早,但也別把外在條件看得比內在力量大,「有錢人不一定人人都好,沒有錢也未必就不好,當你不在乎(錢),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況且有些快樂,不必靠錢也能得到。 「進入熟齡,不要被既定的框架綁住。」簡靜惠說,世界早已天翻地覆,「現在的教育不是這樣,現在的人生也不是這樣。」她企盼所有進入熟齡階段的每個人,都能從自我束縛中解封,去玩、去學習,活得無所畏懼。●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提升免疫力,笑就對了!產生笑容時腦中釋放快樂激素,有效舒緩各種疼痛、不舒服.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1-08 新聞.杏林.診間
「神不會擲骰子」 多數疾病有跡可循!30歲男幾次昏倒、貧血嚴重,被發現有鼻咽癌
一名三十餘歲的男子,幾年前曾經因為短暫意識不清,被診所懷疑是癲癇症而轉到我門診就醫。神經科疾病很重要的線索是患者的主訴與病史。簡單來說,「患者是為了甚麼問題或症狀來就醫的?」從病史詢問中得推敲很多疾病,再一一去排除或印證。然而,儘管我安排抽血及檢查,他卻沒再回診,也沒去做檢查。「先生緣,主人福」。在醫學中心裡,這種就醫型態的患者屢見不鮮。也許是台灣就醫太便宜且方便,隨時有空才來即可;又或者是他們自覺目前症狀還不夠嚴重吧!我也只能隨緣,無法強求。 兩年之後,某天他突然又出現在我門診。陪同前來的是他母親,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皮膚蠟黃 建議驗血我瞄一眼舊病歷,好奇的問他說,最近怎麼又跑回來?有甚麼新狀況嗎?他說,他平時是開車在高速公路南來北往的快遞貨運司機。某天他在整理貨物時忽然昏倒,沒目擊者,不確定是否有抽搐;幸虧那時不是在開車。真的,幸虧出現症狀時不是在開車!尤其聽他描述工作性質,每星期有三天需載貨南下,當天即需北返;有時還輪夜班。我初步估算,一個月得開上兩三千公里的路途啊!不禁聯想到三天兩頭的高速公路車禍案件。他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無論是駕車自撞或撞到他人,都不是開玩笑的。陣發性的意識不清,在神經科門診或急診就醫者並不算少。在嘗試請患者回想發生前幾秒是否出現哪些狀況後,最常見且需要考慮的兩個原因是昏厥與癲癇。前者可能是慢性疾病、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臟出現擾流)、或血管狹窄導致暫時缺血等等;而癲癇就是腦部不正常漏電,不見得一定要出現肢體抽搐。但臨床上較困難的一點是,有時做了許多檢查,卻都無具體結論。這時就得決定是否再等一陣子?或是當患者症狀反覆發生時,針對最可能的診斷先嘗試治療看看。如果發生次數從此減少了,搞不好就是那個原因。他有抽菸及飲酒,睡眠也不正常。我重新幫他做了神經學評估,與兩年前一樣毫無異狀。不過我注意到他的皮膚呈現奇怪的蠟黃色,這是舊病歷上沒描述的。那種膚色我說不上來,應該懷疑有黃疸或貧血?這些徵象雖然不一定跟陣發性意識喪失有關,但綜合他的可能病因,仍建議驗血、安排長時間腦波與長時間心律檢查;但患者以工作太忙而推辭了。為了養家 拚死工作這時坐在後面,靦腆的母親突然開口了。她說前兩天曾經目睹患者在吃飯時失去意識,但很快就醒過來;上個月也有一次發現患者在住家附近昏倒。此外她覺得患者變瘦了,似乎營養不好。她加入幫腔:「好啦,你就照醫師吩咐,做檢查看看吧!」患者與母親同住,哥哥嫂嫂另住他處;兄嫂不負責照顧母親。他每天拚死拚活,就是為了養家活口。雖然清官難斷家務事,我也沒時間在看診時完全搞懂家人之間的互動,但是感覺上經濟重擔就在患者身上。或許「以工作為重」是他的心思,這應該也是他都抽不出時間、直到現在才勉強被母親押來看病的主因。眼見患者拒絕,母親急著向我說:「醫生,請你幫助我兒子。」語氣竟是哽咽。即使沒有母親的請託,我這回也得再嘗試勸說他一次的。不僅是於心不忍、更是醫者本份。人無論在甚麼環境下失去意識,都是一件危險的事。再說如果他暈倒了,甚至開車發生意外,後續的醫療、法律問題是誰要承擔?這位患者或許覺得,他有自己選擇喜歡過的生活方式的權利,這是他的身體,只要不犯法,沒人有權力強制他就範。就跟許多四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痛風)患者飲食毫不忌口一樣,那是他的自由;我也同意這論點。只是當他與其他人的生活有所連結,一旦發生狀況時就不再僅僅他一個人的事了。我說:「我了解工作對你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你倒下了,母親要怎麼辦?把自己身體顧好,不要讓長輩操心才是真正的孝順。」血紅素5.6 門診少見在母親與我的親情與道德雙重攻勢之下,他勉為其難的同意來做檢查。下次回診,他的腦波顯示正常、心跳雖偏快卻沒有心律不整;最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血紅素居然只有5.6!其他血球也不正常。我嚇一跳!內科醫師當久,有時候光靠「看相」就可以看出一點眉目:比方說病床上的患者呼吸費力到頸部肌肉緊繃,大概沒多久就呼吸衰竭了;走進診間求醫的人步態僵硬,面無表情,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候群之類的疾病等等。這位患者我雖然覺得他必定有些問題,卻沒料到貧血嚴重至此,而且居然還毫無不適的正常生活。我試著用淡定、白話的口吻向患者與母親解釋,這樣嚴重的貧血狀態我在門診極少見到。保險起見,我再度釐清了病史,沒有任何腸胃道發炎或出血跡象;那麼最可能原因是罹患了某種嚴重疾病,導致造血功能異常。我強烈建議他先去找血液科。他感到錯愕,但仍不願意接受事實;母親則是憂心忡忡。不到一個月後,他又再一次昏倒而被送進醫院,這次在住院期間完整檢查後,赫然發現有鼻咽癌,而且鼻腔與顱底部分區域已經受到侵蝕。他出院後再度來我門診。但他講話、吞嚥仍是正常,沒有任何線索會讓我聯想到鼻咽癌。他告訴我,要辭去工作了。他住基隆,據說老家附近山明水秀,適合休養;他要在基隆長庚專心治療,並且多陪伴母親了。我想他終於覺悟了!母親一定很欣慰。被診斷出癌症雖是個打擊,卻終於找出一個大禍害。母親從頭到尾緊握他的手,不停向我道謝;但我其實沒幫上甚麼忙。我補充說,台灣治療鼻咽癌的水準是世界一流的。前馬來西亞羽球名將「李宗偉」,就是經人介紹而特地到長庚醫院來就醫的,而治療效果也不錯。雖說每個人的病情不同,但新科技總是能夠帶來新希望,不用太悲觀。預防疾病 多關心健康「神不會擲骰子!」是愛因斯坦的名言。這句話後來被各自解讀,有人認為宇宙運行自有定律,按著軌跡走;卻也有人覺得許多事件是隨機而不可預測,神對人是公平的。當今醫療上確實可見許多基因相關、或仍找不到線索的罕見疾病,無藥可治,讓人感嘆天意難測;也許可預見的未來,會發現所有疾病都是「命運」(出生即註定),再努力也沒用也說不定。但我仍然相信,絕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有跡可循的。每個人從小到大的個性、習慣、工作,各個環節都可能對未來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許多疾病的出現甚至惡化,往往就是不適當的飲食方式、生活型態、環境衛生或就醫態度等綜合因素造成的。根植於遺傳或基因突變的病症固然難以預防,但吾人要打破既定的疾病輪迴,提升自己生命品質,還是得多關心自己健康,並且參酌醫療經驗才行。
-
2021-12-23 該看哪科.眼部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視力模糊、畏光,眼睛發現問題前往就醫,被告知有白內障、需要開刀,當下往往讓人錯愕又緊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部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是個非常常見的眼部疾病,手術可一勞永逸,怕的是因錯誤觀念延誤治療,嚴重也會造成失明。 白內障普及,60歲達8成,老化、高度近視皆是風險。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盛行率高,不過大多屬於良性,成因主要與年齡有關,是個眼部水晶體的正常老化現象,如長白髮一般,若簡單的形容,就如相機的鏡頭髒了或出現雜質。從統計上來看,老化性白內障族群50歲以上就約有60%,60歲以上可達80%,70歲以上就約有90%。而從手術來看,75歲以上就約有八成接受過白內障手術治療。 除了老化以外,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也是個重要的風險因子,此族群出現白內障,往往也更容易出現近視度數急速飆升的情況,例如半年內近視度數從500度直接升到900、1000度,差異相當明顯。除此之外,慢性疾病如三高、腎臟病也會有所影響,特別是糖尿病,相當於水晶體長期「泡在糖水中」,代謝受到影響,也容易引起白內障。另外抽菸、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期受到強光刺激、或眼部曾受到創傷的族群也需留意,特別提醒3C族群也包含在其中,雖不至強烈傷害,但長期、長時間、沒日沒夜的使用,對眼部而言不光是近視,也是個慢性傷害,與白內障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息息相關。其他相對少見的包括了遺傳、或是媽媽懷孕得上德國麻疹,皰疹病毒影響到胎兒等先天性白內障。白內障不只視力惡化,醫:不治療一樣可能失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常兩眼都會出現,大多視力模糊、看不清楚、顏色對比變差、炫光、畏光等,但不至於有疼痛、痠澀等實際的不適感。不過,若是有白內障卻遲遲未妥善治療、延誤就醫,白內障成熟時也可能引起青光眼等眼部併發症,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甚至嚴重可能使得眼部神經壞死導致失明。而白內障雖為眼部的疾病,但影響也相當廣泛,視力受影響,也可能造成各種生活不便或發生危險,白內障的年齡層普遍有骨密度較低的情況,若發生跌倒容易骨折,便有可能久臥於床。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視力受損與情緒障礙、心理疾病、腦部退化息息相關,若遲未治療恐怕也會有所影響,正如灰暗的空間容易讓人心理生病一樣,不可忽視。另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手術治療後可以明顯地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醫師也分享,日前就有位白內障患者,一眼開完刀後,另一眼也出現白內障,但因對開刀有著錯誤的認知及恐懼,想要拖久一點再進行另一眼的手術,結果延誤治療,尚未手術的眼睛後來不幸因為白內障過熟發生急性青光眼發作,且眼部神經壞死導致無法手術,導致最後一眼失明。 提醒民眾,若有發現視力有日漸變差、影響到生活或行動安全受到影響等就盡早檢查,且越早越好,不宜自行多加多觀察。若確診白內障應趁早妥善治療,以避免不可逆之視力損傷。 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高嗎?安全嗎?會復發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的治療方式包括了藥水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效果目前相當有限,日後還是會逐漸惡化,而手術治療更換人工水晶體,技術隨著醫學發展持續進步,現在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有別於以往需要白內障成熟才建議動手術,現在只要有明顯的視力影響,即便是早期也可以接受治療。其安全性高、成功機率高,99%可順利完成手術。一般而言會建議先進行一眼,待該眼穩定後進行另一眼,以避免同時治療雙眼時,術後暫時包紮雙眼時影響生活。手術通常約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術後第一天通常會包紮靜養,第二天便可以明顯感受到視力恢復,後續會越來越清晰。換上人工的水晶體穩定度高可以使用一輩子,一勞永逸根治白內障,相較之下比較需要操心的,會是在術後保養。 白內障術後要注意什麼?醫:避免進水、出力是重點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術後一至兩周最需注意的,就是避免該眼接觸到生水,以免發生感染,洗頭、洗澡時就需要多留意確實閉好眼睛或換個姿勢。另外,換上人工水晶體後也需時間穩定,在這之間也應盡量避免搬重物、出力、包括上廁所大號時也避免過度用力,也不宜彎腰過低等情況,以免人工水晶體出現位移等不良情況。除此之外,也需留意避免碰撞,不過通常術後會讓病人使用護目鏡、眼罩等,因此日常多留意即可。《延伸閱讀》 .視力模糊、變形、黑點早檢查!醫:慎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釀失明。 .眼痛前中後代表什麼?如何改善?眼醫詳解:3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23 退休力.自在獨立
痛的領悟…68歲單親媽 遠行必寫遺書
「病人自主權」賦予了當事人選擇醫療行為、自己決定善終的權利,但在身體尚健康時,先訂定一筆「拒絕搶救」契約,何其勇敢?六十八歲的單親媽媽趙鸞美為減輕孩子負擔,早早簽下,更進一步完成器官捐贈同意書,因為她曾體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多年前女兒意外過世,趙鸞美從這場悲劇中習得大愛。趙鸞美從事餐飲業,早年因丈夫不忠離婚,獨力扶養兩名女兒長大。沒想到,在她四十六歲、小女兒十九歲剛升大二那年。女兒搭同學機車上陽明山,不幸車禍身亡。小女兒過世後,趙鸞美身邊只剩大女兒,接下來幾年,趙鸞美只要出遠門必寫遺書,把身後事交代一清二楚。趙鸞美至今每次旅遊都會加保意外險,「別人可能會笑我,但我認為這是保險觀念,未來也會繼續這麼做。」她說,自己沒有什麼財產,若發生意外,女兒至少可多領點保險金,不必為她的後事煩惱。趙鸞美目前獨居,個性熱情堅強的她享受培養眾多興趣,排解大女兒旅居國外的孤單,目前在台南社區大學修了四門課,樂在其中。在「身後學」課堂中,趙鸞美從同學經驗中聽到許多身後財產糾紛,親人反目成仇的故事,體認到身前訂立遺囑的重要。最近趙鸞美更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未來若因故無法自主呼吸,不用氣切、插管等急救。
-
2021-11-27 該看哪科.皮膚
提早出現「滿頭白髮」 醫師提醒:骨質疏鬆、心臟病恐找上門
擁有一頭烏黑亮髮,是顯年輕的象徵。但如果年輕人長白髮,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外科醫師江坤俊指出,提早出現白髮的原因,多數是因為血液循環不佳,這時受影響的不只是頭髮顏色,還會導致骨質形成不良,得到骨質疏鬆的機率提高4倍,歐洲研究也發現,「少年白」得到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白髮被視為「智慧」的象徵,但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則要擔心是否身體出狀況。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YouTube提到,人的頭髮可以呈現黑色,是因為黑色素細胞的緣故,但到了30歲以後,黑色素細胞就會開始耗損,平均每十年耗損8%-20%,到了50歲以後,頭髮半白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有些人明明還很年輕,不到40歲就開始長出許多白髮,江坤俊解釋,這是因為黑色素細胞不太健康,有可能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或是「抓頭皮傷到黑色素細胞」,而提早出現白髮。江坤俊進一步說明,中醫上有個說法,「白髮出現的位置對應身體五臟六腑的疾病」,像是如果白髮出現在額頭,可能代表脾胃、腸胃功能不好,如果長在兩鬢,則代表肝臟功能不好。以西醫來看,出現白髮的年紀較早,多數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得到骨質疏鬆的機率也是一般人的4倍。江坤俊表示,良好的血液循環可以維持黑色素細胞的健康,如果血液循環不好,對於造骨細胞也會有影響,他也指出,歐洲曾經研究過2千名40歲以下,提早出現白髮的年輕人,發現得到心臟病的機率是常人的5倍多,與血液循環不佳有關。維持烏黑亮髮的關鍵,江坤俊強調,「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戒菸、戒酒、控制體重」,這三項是最容易傷害黑色素細胞的。江坤俊建議,可以觀察父母出現白髮的年紀,如果父母30多歲就出現白髮,自己也在類似年紀就有白髮,那可能是基因問題,但如果父母50幾歲都沒有白髮,自己30幾歲就滿頭白髮,那要小心是「身體已經出問題了」。
-
2021-11-20 新聞.活動快訊
退休力應變沙龍!11/22看直播填問卷抽好禮
你有想過退休嗎?別以為退休離你很遠,面對比想像中還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規畫必須提前部署。聯合報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為您請到三位專家: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旅居波蘭作家葉士愷,一起討論從疫情對生活的影響,傳授輕鬆準備退休的方法。●11月22日(一)上午8:00在元氣網粉絲團觀看直播(首播),並掃描QR Code填寫抽獎表單,即可參加抽獎,本活動將隨機抽出20名得獎者,獎項包含:「自然淨 天然草本護髮增色粉」市價980元,5名。《電影之神》電影交換券,5名(1名2張)。CITY CAFE虛擬提貨卡:中杯拿鐵或大杯美式1杯,10名。(註:抽獎表單填寫截止時間至11月22日中午12點止。)●11月22日(一)論壇直播結束即隨機抽出得獎名單,並於11月30日(二)以簡訊通知得獎者。贈品「自然淨 天然草本護髮增色粉」市價980元,5名「自然淨 天然草本護髮增色粉」主打省時、天然、健康,以最高等級的散沫花及木蘭花,縮短上色時間,使髮色在染後48小時色彩更加飽和,而水分解膠原蛋白及印度苦楝樹,能強健毛髮的生長環境,使用時會散發溫和草本味。◎「肉桂褐」:適合局部染髮。◎「咖啡棕」:大面積蓋白髮,添加了食藥署核定的微量「HC安全色素」。募資計畫開跑中:https://reurl.cc/kLj1X9《電影之神》電影交換券,5名(1名2張)《電影之神》描繪一群熱愛電影的人們,共同締造奇蹟的溫暖故事,也是現年90歲名導山田洋次,他的第89部作品。電影集結海內外「一帝四后」:「日本奧斯卡影帝」菅田將暉、「日劇學院賞視后」北川景子與永野芽郁,以及「日本奧斯卡影后」宮本信子與「柏林影后」寺島忍,即將在11月26日於台灣感動獻映。電子咖啡禮券 抽10杯CITY CAFE虛擬提貨卡:中杯拿鐵或大杯美式1杯(冰熱不限)
-
2021-10-30 該看哪科.皮膚
染髮前要洗頭嗎?醫:2動作不能省
許多人染髮是為了追求流行髮色,銀髮族染髮大多是為了恢復青春。想要「變髮圖強」,如何安全染髮不傷身?醫師建議,染髮前做好頭皮隔離防護,每次染髮間隔3個月以上,染髮應是安全的。事實上,透過染髮適當的改變髮色,會使人更清新、亮麗、心情好,有煥然一新的感覺,但如果髮質卻因此變糟的話,可能會讓人更鬱卒,甚至影響身體健康。至少間隔3個月染髮是頭髮產生氧化反應的化學過程,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染髮劑分為暫時性、半永久性和永久性染劑等三大類。暫時性染髮是在毛髮外層塗染劑,可維持1到2周;半永久性染髮又稱為「護髮染」,染劑主要作用於毛髮表皮層、部分滲入皮質層,少有色素反應,約可維持1個月;永久性染劑作用於頭髮皮質層,頭髮產生氧化反應,約維持2至3個月。由於頭髮1個月平均長1公分,趙昭明建議,每次染髮間隔時間最好在3個月以上,待染劑的化學物質代謝掉再染,但很多人看到白髮冒出過多後,常會1、2個月染髮一次。染髮前不要洗頭一般人喜歡使用的染髮劑能維持髮色的時間愈久愈好,但維持的愈久卻對頭皮的傷害愈大。不少自行DIY染髮的人,就常因使用不當而引起頭皮過敏性皮膚炎、掉髮等傷害,尤其永久性染劑主成分是「對苯二胺」(PPD),這是一種化學物質,可以改變頭髮顏色,但會經頭皮吸收,易累積毒性,長期頻繁使用,有致癌風險,容易導致泌尿道的癌症,如膀胱癌、腎臟癌等。趙昭明強調,在染髮前,「保護頭皮」是重要的程序,染髮前先不要洗頭,務必做好頭皮隔離的防護措施,以頭皮保護液或凡士林塗抹在頭皮上,靜置5至10分鐘後,再進行染髮動作。頭皮有傷口 不適合染髮醫師建議在家染髮或補染髮,宜使用暫時性染劑,若使用永久性染劑則應交由專業髮廊進行染髮。此外,頭皮有受傷的人、脂漏性皮膚炎的人、皮膚癌患者、孕婦等都不建議染髮。染髮安全5大撇步
-
2021-10-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林俊龍:災難現場不缺席 推遠距智慧醫療
今年4月2日花蓮太魯閣號火車出軌,事故發生未久,一位高大的白髮白袍醫師隨即抵達清水隧道口現場,忙於搶救的年輕醫護如同吃了定心丸。他是佛教慈濟醫療法人的執行長林俊龍,以多次大型災難的醫療經驗,配合現場指揮官,協調大量傷患的檢傷與急救。不顧自己78歲之齡,從上午十點多至下午三、四點,確定已無生還者後,林俊龍方才離去。自費自假海外救人自美返回台灣26年,帶領台灣7家慈濟醫院的林俊龍,參與過無數場災難救助及貧病義診。台灣的921大地震、納莉風災、尼伯特風災、八八風災、阿里山森林火車翻覆、普悠瑪號列車脫軌,無役不與;海外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強震、南亞海嘯、緬甸風災、約旦敘利亞難民義診,他自費自假前往。本著「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的精神,成為困頓者的救難菩薩。林俊龍專攻心臟內科,台大醫學系畢業後留美,一待25年。期間有次回台探親,偶然目睹慈濟證嚴法師的言行,解開「怎麼沒有佛教醫院」的疑問,決心追隨。1995年因緣俱足,在52歲的盛年返台,至遙遠的花蓮定居,進入慈濟醫療體系,開啟林俊龍的人生下半場。改善慈濟醫療流程花蓮地形狹長,從鄉下到市區不但搭車要兩、三個小時,大眾運輸又不便,很多病患得搭計程車到醫院看病,來回車費就要三千元左右。有些病患因為「路途遙遠、車資太貴負擔不起」,想要放棄治療,林俊龍於是設計「半日診」,改善醫療流程。「醫師必須把病人的福祉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這是林俊龍奉行的座右銘。他以半日診為例:「醫院只需要稍微改變作法,病人就有莫大好處。」固然治療疾病很重要,但醫師主要是醫人,他會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來思考,達成全人醫療。訓練「健康守門人」偏鄉長者較缺乏健康觀念,林俊龍開創「健康柑仔店」概念。帶著醫師深入社區、村落,以歌仔戲、手語等趣味方式,提醒低鹽、低糖、低油飲食等知識,培養鄉親照顧自己健康的識能。林俊龍曾承擔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興建,並任創院院長。嘉義和花蓮幅員廣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林俊龍因地制宜,推動「遠距智慧醫療」,譬如以視訊會診、以資通訊科技強化日照中心的品質。還有一個「健康福祉整合照護示範場域推動計畫」,涵蓋花蓮和台東十多個鄉鎮,在各村里訓練「健康守門人」,到家戶為長輩量血壓、血糖;再與醫院、衛生所、長照據點串連,建構起家庭健康防護網。致力推廣科學素食林俊龍茹素超過30年,致力推廣「科學素食」觀念。他說,人的疾病受到遺傳基因、環境後天影響,後天因素中又以「吃」占最大宗。他請慈濟吃素和不吃素的志工幫忙,在年齡差不多的前提下,發現吃素者很少得糖尿病,白內障、尿道發炎和膽結石等疾病也幾乎沒有。這是從醫學研究與科學數據,佐證吃素好處。在林俊龍的執業經驗中,心血管疾病最可怕。要預防心血管疾病,非得從飲食、運動、戒菸酒著手,其中飲食是最重要的因子。像他茹素後,感覺生理機能改善不少,以前常有的胃腸不適也沒有了。檢傷分類協助搶救林俊龍強調,在大型災難現場,分秒必爭,檢傷分類非常重要,準確分配送往哪間醫院,才能讓醫療資源發揮最大功效,及時挽救更多生命。今年4月的太魯閣火車事故的檢傷分類處理,是一有傷患被消防隊抬出來,林俊龍迅速協助檢視傷勢及脈搏,分辨為輕傷、中傷還是重傷;重傷需開刀送加護病房者,請救護車送到慈濟醫院,中傷者送門諾醫院,輕傷則送國軍花蓮總醫院。林俊龍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醫學是應用科學,自當以身作則改革醫院制度。只要能夠幫助病患,那份成就感的喜悅,即是支持他奉獻所學的動力來源。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林俊龍小檔案年齡:78歲出生地:新北市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現職: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慈濟基金會國際慈濟人醫會總召集人、台灣健康醫院學會常務理事、台灣素食營養學會榮譽理事長、佛教慈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經歷: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大林慈濟醫院院長、台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主席、國際醫療無害組織亞洲區區域諮詢委員主要事蹟:●推動偏鄉遠距智慧醫療●參與國內外大小義診●推廣健康促進醫院提升民眾衛教知識
-
2021-10-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9/防疫任務結束 彷彿一個月老了10歲
結束徵召回到家,親友見到我全都嚇了一跳:「怎麼白髮這麽多?」護理師變瘦髮蒼白,身心耗損全寫在外貌。九月初回篩檢站探望還在服務的護理師J,見面時幾乎認不出來,兩個月不見,她的白髮變多且更消瘦,一下老了好幾歲,看了好心疼。她無奈地說,這陣子天氣熱,原本工作2小時、休息2小時,可是每天都有人撐不下去中暑,後來改成工作1小時、休息1小時,但脫下防護裝備就要花掉半小時,休息時間根本不夠,最後她決定硬撐2小時,再好好休息。我很能理解這種感覺,工作時不覺得累,一旦停下休息,才發現真是累癱了。回想7月底結束徵召回家的我,白髮叢生、皮膚乾燥、面露疲態,走路沒多久就氣喘吁吁,完全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寫照:「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幸好我的小孩還認得出我!)時間10倍速快轉,一個月老了10歲,想不到支援防疫工作,對身心耗損不小。怕冷、腳軟、喘、忘東忘西,各種疲累後遺症。像是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坐下來,熱氣就會從腳底直竄上腦門,彷彿有個火靈魂隨時要從身體逃出來;有時又像走動的活蒸籠,隨時打開就能端出熱騰騰的小籠湯包,每一次脫下防護衣,頭髮、內衣、工作服全濕透,彷彿剛從泳池爬起,有些人的衣服甚至可以直接甩出水。悶熱、缺氧、大量爆汗、喘、異常疲累、呼吸短促,記憶力變差,常常下一秒就忘了之前做的事;太陽熱辣的初夏6月底,我脫下防護衣回到有冷氣的休息室,覺得冷得不得了,有次喝完仙草冰走回工作區,竟然冷到全身發抖:或者下班後走到超市買東西,走樓梯才發現腳軟無力、差點摔倒。因為怕感染家人,徵召期間我暫時住在旅館,每次結束工作,腦中一片空白,累到像攤爛泥,電視都不用打開就睡著了。偶然跟閨蜜L說起我的體力耗損,她怕我一個人住出事情,天天傳訊息問候:「不必回,知道妳已讀就安心了。」中醫師朋友覺得我爆汗怕冷,可能是太累了,透過視訊看診開中藥,讓我可以維持足夠體力撐到徵召結束。穿著防護裝備長期缺氧、悶熱,恐影響身心健康。我好奇問其他的醫護人員,疫情期間會不會覺得特別累?大部分回答是:「不會啊!習慣了。」有一位單眼皮、30多歲的小兒科醫師坦承,這陣子身體確實感覺很疲憊,他認為長期處在缺氧、悶熱環境下,體溫過高,身體需要調節適應,最好每小時休息一下。疫情期間穿戴個人防護裝備,是否會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最近也成為新的研究方向。譬如《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有篇針對英國華威醫院(Warwick Hospital)72位防疫醫護人員的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他們最常出現疲憊、頭痛、皮膚變化、呼吸困難及視力問題,另外像溝通困難、嗜睡,以及動作及使用手術器械困難等,也讓他們覺得很困擾。研究並建議,需要採取主動措施譬如減少工作時間、改善環境,盡量降低醫護人員長期穿戴防護裝備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最大收穫:不運動的懶骨頭,竟養成日日運動的好習慣。最後,我聽從了義勇軍朋友建議:去運動。朋友之前在開刀房工作,也有類似呼吸短促狀況,最後她每天上健身房、快走,利用運動改善肺活量及呼吸狀況。我選擇了打開手機APP跟著做運動,一天一天慢慢把心肺功能、肌力練起來,現在體力恢復了,走路也不會喘,而且還不小心愛上了運動流汗的暢快感(是想念支援前線的爆汗吧?),自動自發把運動加入每日生活中:能夠大口呼吸真好!徵召支援雖然疲累,卻為我帶來了最好的身心健康禮物。(待續)
-
2021-10-06 該看哪科.皮膚
我的掉髮正常嗎?醫曝掉髮怎麼辦:3型態成因不同
日常生活常見掉髮的情況,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枕頭旁有頭髮,或是洗澡時發現排水孔有頭髮,便會相當緊張,懷疑是否正有落髮危機。另一方面,真的出現落髮危機的民眾,往往未必會積極處置,但常見會用各種偏方自行處理,可惜往往效果不彰。 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曾奕騰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落髮的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並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以利恢復秀髮。 我的掉髮是正常的嗎? 曾奕騰醫師表示,毛囊的生命會有個週期,一般而言每人每日大約會掉落約100~150根頭髮以內,因此發現枕邊、浴室排水孔有頭髮不必太緊張,若懷疑自己有掉髮情況,可多留意細數掉落數量,但若數量過多就建議盡早就醫為佳。 掉髮盡早檢查別亂來,3型態成因、改善各不同! 曾奕騰醫師指出,落髮常見可分成型態型落髮、局部型落髮、休止期落髮三種,其中以型態型落髮最為常見。型態型落髮約占男性落髮原因9成,女性則至少5成,患者落髮有固定型態、進程的落髮,最常見如俗稱的「雄性禿」,一般會從髮際線左右兩側開始,其後是中間、頭頂,最後形成所謂的地中海落髮。女性的雄性禿有別於男性,常見從頭頂、中間開始稀疏,慢慢向外擴展。型態型落髮、雄性禿常會讓人誤解為雄性荷爾蒙過高或異常所引起,事實上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基因遺傳,使得毛囊對雄性荷爾蒙接受度高,進而容易萎縮、退化所致。 局部型落髮,常見明顯掉一塊頭髮、圓形禿、鬼剃頭等,這類型的原因也相較型態型落髮來得多,例如皮膚炎、感染、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至於休止期落髮也算常見,其通常範圍較廣,不像前兩者有固定範圍,主要原因包括生活壓力、不當減重、營養不良、重大疾病、疾病治療等,常會發現患者普遍會有缺乏鋅的情況。 淋雨、戴帽子等行為會掉髮嗎? 許多民眾也會口耳相傳,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造成掉髮,例如淋雨、太長戴帽子會容易掉頭髮,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雨即便是酸性,但要酸到讓人落髮還不至於。常常戴帽子則有可能因為悶熱引起毛囊炎,進而出現掉髮的情況,但並非直接關係。因此相較之下會建議多留意帽子通風及清洗,並注意日常其他的外在因素,像是近年來蓮蓬頭流行使用較強的水柱,就有可能造成拉扯、物理性外傷。 掉髮問題9成有救,把握黃金時間是關鍵! 在落髮的改善及治療方面,曾奕騰醫師表示,除了避免如前述營養不良、生活壓力等相關風險因子造成休止期落髮外,雄性禿等型態型落髮主要會以外用藥水及口服藥物為主。局部型落髮,如常見的圓禿,則以注射類固醇為主要第一線治療方式,後線則多以外用藥水進行治療。 曾奕騰醫師表示,大多數的落髮都救得回來,約占9成,最關鍵的就是時間,越早發現,毛囊的健康狀況越為穩定,治療效果自然也會越好。 不過落髮也會有救不回來的情況,多在於發現掉髮卻遲未進行正規治療或改善,甚至使用偏方。這些情形不僅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亦可能造成更多無法預期的後果。 曾奕騰醫師舉例,不少民眾遇到有落髮情況時,常會認為小事,會先以補充營養、或塗抹生薑水、按摩、生髮洗髮乳等方式常試自救,這些方法即便有用、即便不是偏方但效果皆有限,若為偏方則還需承擔可能的風險。以補充營養來說,掉髮的原因就未必是營養缺乏,醫師也曾遇過自行塗抹生薑水的患者,對該患者頭皮太過刺激,反而造成發炎,落髮更嚴重的情況。建議民眾若懷疑有落髮情形,盡早檢查為佳,找出真正的原因,以利對症治療。 《延伸閱讀》 .掉髮、白髮、無光澤怎麼吃?營養師指常見養髮食材,用吃的保養! .落髮、掉髮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3招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7 養生.聰明飲食
掉髮、白髮怎麼辦?營養師教你用吃的改善5種常見頭髮問題
頭髮可說是人的第二張臉,每個人隨著不同的髮型,展現各人的特色。掉髮、白髮、沒有光澤等問題,常見因營養不良或保養不佳所致,嫚嫚營養師指出5種常見問題並在社群上分享,如何照護、補充營養,健康顧好自己的秀髮! 常見5種頭髮問題,營養師教用吃的保養! 嫚嫚營養師表示,頭髮除了展示每個人的不同特色外,也具有保護頭部、保暖的作用,日常常見5種頭髮問題,包括了掉髮或稀疏、生長慢或無光澤、白頭髮、頭皮屑或頭皮癢、脆弱易斷髮,可適度的補充相關營養保護頭髮。 掉髮、稀疏:與營養相關的掉髮問題,常見如行經期的女性常因貧血所致,導致毛囊缺乏氧氣及養分而掉髮,嫚嫚營養師建議可適度的補充「補血食物」,如豬血湯、蛤蠣湯等,若情況較為嚴重,應就醫檢查後補充鐵劑。也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的女性,頭髮健康程度較差,也可能出現掉髮情況,建議每周曬個太陽3~4次,每次15分鐘,以補充維生素D。而日常也應留意綁頭髮的力道,避免過度拉扯使得掉髮。 長得慢、無光澤:嫚嫚營養師指出,頭髮的成份當中有65~95%是蛋白質,蛋白質缺乏便沒有足夠的原料,也就生長得慢,且要頭髮有光澤,也得要有含硫胺基酸。因此建議可每日吃個全熟的雞蛋,從中補充優質蛋白質、硫胺基酸、幫助生長的維生素B群等營養。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可吃生雞蛋,生雞蛋中有抗生物素成份,少了生物素會阻礙頭髮生長。 白頭髮:嫚嫚營養師表示,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老化或受傷,會使得黑色素分泌不足,進而長出白頭髮。因此保護黑色素細胞很重要,可每日攝取兩拳頭大的水果,從中攝取維生素C提高抗氧化能力,減少自由基攻擊黑色素細胞。 除此之外,太陽的紫外線也容易傷害黑色素細胞,鹽分攝取過量、精緻甜食、咖啡因過量、壓力過大等則容易使得交感神經活化過度使黑色素細胞衰竭,如常聽到的「一夜白髮」就多是出自於此。因此建議平時出門可戴上帽子保護頭髮;飲食上盡量避免上述的風險因子,如洋芋片、速食、蛋糕、含糖飲料、咖啡、可樂等。 頭皮屑、頭皮癢:頭皮發炎、乾燥容易增加皮屑生成,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情況,除了挑選合適的洗髮精以外,嫚嫚營養師也建議飲食上可多攝取Omega-3脂肪酸,幫助抗發炎、維持頭皮健康。可從鮭魚、鯖魚、秋刀魚等青背魚攝取,每周兩次。亦可從亞麻仁籽、奇亞籽中攝取,素食者可參考。 另外,在攝取抗發炎的營養外,也要注意避免發炎的風險因子,最常見的如油炸食物,油炸食物中的劣質油會促進發炎反應,建議盡量少吃。 頭髮脆弱易斷:嫚嫚營養師指出,此問題常見出現在過度或極端節食、減重者身上,患者營養不均衡,難以長出健康的頭髮。另外,像是經常有腹瀉問題、或是吸收能力不佳的年長者,也常見會有缺鋅的問題,影響細胞正常分裂,造成頭髮脆弱。建議可從牡蠣、南瓜子等攝取。 頭髮保養越早越好,遲未改善盡早檢查! 嫚嫚營養師表示,頭髮的健康保養越早開始越有利。提醒若有上述問題可檢視是否有相關的風險因子,並從中調整改善,若遲遲無法改善,建議盡早檢查找出原因為佳。 《延伸閱讀》 .落髮、掉髮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3招有助改善! .同款洗髮精用太久,當心毛囊萎縮易禿頭?醫籲挑對成份不必每天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1 養生.人生智慧
張曼娟:那一天我帶著爸媽上車,被小黃司機罵了,我卻覺得一片暖意!
你以後也會老那一天,我被小黃司機罵了,他很生氣,我卻覺得心中一片暖意。事情是這樣的,自從父母親老邁,行動愈來愈緩慢之後,我們出門都搭小黃。為了不讓司機等太久,覺得不耐煩,我總在開車門的一瞬間,對司機說:「老人家動作慢,可以先按錶喔。」有些司機就按了錶開始計費;有些司機很客氣,笑笑的說不用先按啦,慢慢來。對於前者,我覺得心安;對於後者,則有更多的感激。那一天,我攔下一輛小黃,像往常一樣請司機先按錶,那位頭髮花白的司機先生轉頭看了看正努力上車的父母親,突然大聲嚷著:「為什麼要先按錶?人都還沒有上車是要按什麼錶?老人家慢慢上車有什麼關係?真的是很奇怪ㄟ……」直到我們全體上車,車子開了一小段,他還是持續碎念。雖然對我凶巴巴,卻很貼心的幫前座的父親繫安全帶,還轉頭問後座的母親冷氣會不會太冷?我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意,彷彿是不明所以的被撫慰了。前2年父親摔斷了腿,出門需要坐輪椅,卻又堅持搭公車,所幸家門口就有低底盤公車。我們遇見的公車司機都很好,願意降下車身、架好坡道,幫忙輪椅上車,全程差不多要耗費2到3分鐘,所幸車上乘客也都耐心等候。我聽說有公車司機拒載輪椅族,還用廣播器大聲廣播:「全車乘客一致性意見不能等你!」公車揚長而去,而那位被拋下的輪椅族已經等了30分鐘,還得再等30分鐘。這分明是「一致性的霸凌」,一種野蠻的傷害。3年前的某一天,因為要上課,我無法陪父親出門,於是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帶父親搭公車,公車司機看見了父親,也聽見了他要上車的請求,卻關上了車門。趕時間去醫院就醫的父親爆炸了,看護說父親大聲怒吼:「你以後也會老!你以後也會老!」車子都已經開走了,還在喊,你以後也會老。我想著父親的憤怒與無助,甚或還有屈辱,感到非常悲傷。我知道他的怒吼是想喚起司機的同理心,可惜,「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如果連想都不願意想,又怎麼能夠面對呢?4年多以前,我曾在電梯裡遇見一位鄰居少年,他問:「那2位很老很老的爺爺奶奶,是你們家的,對吧?」我還沒回答,少年已經走出電梯。當時的父母行動自如、頭腦清晰,一切生活皆可自理,我知道他們老了,卻沒意識到他們已經「很老很老」了,父母親真的有那麼老嗎?少年離開之後,我還在想。1個月後父親進了急診室,老,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總在猝不及防的時刻。何必很震驚其實我不反對醫美,也不是沒想過醫美,只是遇見過幾位年長的朋友,他們迷人的風采和雋永的談吐,深深吸引我。雖然容貌確實不再青春美麗,我卻覺得他們連皺紋都那麼好看,令人移不開目光。我想和他們一樣,想要對自己的老去更安然若素。我們的社會對「老」充滿歧視與醜化,每隔幾天,就能在網路上看見某位資深明星的近況報導,有圖有文,可能是和朋友吃飯、去市場買菜、在街上行走,標題通常都是這樣下的:「多年不見,○○○的近照令人震驚!」感覺相當聳動。點進去看看圖片有多令人震驚,才發現當年的青春玉女或是魅力帥哥變成了中年人。只是中年人,距離老年都還有一段相當的歲月呢。他們的身形不復當年纖細,腰變粗了,或許還生出了小腹,頭髮有些花白,臉型圓潤或是瘦削了,衣著當然也不像當年的光鮮亮麗。從幕前退下之後,成為一個尋常的中年人,到底有什麼「令人震驚」之處?還是因為我天天看著自己的中年容顏,早已見怪不怪了?有一次,報導中出現的是一位20年前的當紅玉女,在她30歲之前,為了結婚生子,毅然決然退出娛樂圈,銷聲匿跡一段時間。20年後,被狗仔拍到的她,正在健身房裡做運動,標題依然是「20年未見,如今的容貌令人震驚。」我感到「震驚」的是,年近50歲的她依然保持著纖細的身材,穿著緊身運動衣,繃出了完美線條,化著淺淺淡妝的臉龐與當紅時沒有太大差異,反而是因為此刻的自在生活而更放鬆,笑容可掬,看起來更美了。記者敘述時也寫道:「如果不說的話,沒人相信她已經半百了,因為她各方面都維持得很不錯。」然而,這篇報導是這樣結束的:「話雖如此,但是,現年50歲的她,與25年前相比,依然顯出了歲月的痕跡,令人唏噓。」50歲的人與25歲當然不能比,這是最普通的常識吧!狀態保持如此完美的女星都被奚落,我認為這些報導中隱藏的是一種「恐老情結」,只要不再年輕就會「令人震驚」。悲哀的是,人活著活著就老了,無人可以倖免。有些明星與名人為了不「令人震驚」,於是選擇了醫美,結果如何?更多的嘲諷與惡意訕笑四面八方湧來,好像不能以「真實面目」示人,就是一種欺瞞的罪行。女人的老,比起男人的老,似乎是更嚴重的「錯誤」。最近的例子就是好萊塢偶像明星基努.李維和他的銀髮女友,終於公開戀情,攜手曬恩愛。基努.李維被稱為「全世界最寂寞的男神」,20年前,他的前女友意外過世,他似乎封閉了心靈,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他常常都是獨來獨往,獨自搭乘地鐵,坐在路邊喝可樂,過著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而後,他遇見了Alexandra Grant 這位女性朋友,兩人有相同的愛好與興趣,都喜歡藝術和慈善活動,還一起創辦出版社,成為合夥人。經過10年時間,兩人才從朋友變為戀人。因了解而相愛,不是最令人安心的關係嗎?他們追求的不是彼此的美貌、錢財、名聲,只是想要在往後的人生成為伴侶。這是心靈能量旗鼓相當的伴侶啊。消息曝光之後,當然有許多人為基努.李維感到高興,卻也必定會有媒體和網友,對Alexandra Grant 的銀白髮色與未經醫美的天然樣貌訕笑嘲諷。人們已經習慣了媒體上不斷醫美、不肯老去的容顏了,這樣毫不介意的呈現真實年齡,彷彿是一種冒犯。然而,巨星級的基努.李維見過多少傾國傾城的年輕美女?完美無瑕的臉蛋、傲人的身材,舉手投足都是女神風範,可惜,那些女子都沒能打動他。他願意把愛情與靈魂交託給Alexandra Grant,正因為這才是他真正渴望的女子;他不是用視覺審美,而是用靈魂審美。其實,Alexandra Grant 並不是「老女人」,她比基努.李維還小九歲呢。她只是沒有努力的維持或加強自己的青春外貌而已,她加強的是別的部分,那可能是這對戀人覺得最重要也最可貴的。因此,在基努.李維眼中,她的美麗無可取代。當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活到8、90歲的人只會愈來愈多,看見媒體一面倒的「恐老情結」,我才覺得真是「令人震驚」呢。人為什麼要老?老,是我們從未學習、也避免思考的事,當它赫然降臨時,只能驚惶無措、困惑惱怒。父親剛過80歲時,聽力明顯下降,加上不明所以的罹患了罕見疾病紫斑症,天天服用大量的類固醇藥物,心情很低落。有一天早晨,我從睡夢中驚醒,聽見他號啕的哭聲,痛徹心扉的問:「人為什麼要老?老了為什麼這麼悲哀?」他是家裡最老的,沒人能回答他的問題,也沒人知道他還會比老更老。從那時開始,我就在思考老的意義。人從小到大,學習規矩、辨別是非、努力向上,爭取更多的資源與社會地位。當我們老的時候,應該要活得更自然,而不是更成功。明白了生老病死亦如春夏秋冬,一片欣欣向榮的葉子,到了最後的季節,便是要枯萎、要凋落的,一陣風過,輕輕的飄落在土地上,永遠的睡去了。在永遠睡去之前,我們還有機會可以回溯自己的人生,那些該道謝的、該和解的、該承擔的、該放下的,都能好好去做,無所畏懼。孔子曾經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段對於老的論述,我是頗為同意的。孔子勇於面對老年身體機能只會變得衰弱的事實,於是,需要戒斷的是還想獲得的心態。想要得到更多錢財、更多注意力、更多主控權、更多晚輩的關心……往往成為痛苦的來源,也讓照顧者感到困擾。既然血氣已衰,就該心平氣和,對身邊的人多些體諒與同理心,對天地萬物有更多感謝,不要再想著獲取什麼,而是願意多付出一些。當我們離開世界的時候,原本就是什麼都帶不走的,為何不在可以作主的時候,主動給予和付出呢?不求回報的付出是真正的快樂,一次又一次付出,愈來愈多的快樂,臉部的線條柔和了,自然散發出令人想要親近的氣場。走過年輕與壯年,在情感的糾結纏繞與職場的明爭暗鬥之後,終於來到老年,從焦躁煩悶走到清涼之地,不是上天的恩賜嗎?讓我們可以放下許多重擔,整理出一個更和諧美好的世界,而後好好告別。如此想來,老年真是人生不可缺乏的一個重要階段,讓我們有機會漂亮退場,留下善意與溫情。作者簡介/張曼娟在出版業最蓬勃的年代,張曼娟的《海水正藍》與其他作品,影響了許多世代的人。當物換星移,張曼娟體會自己的中年變化,真誠探究內心感受,思索並想像未來,她寫下《我輩中人》,引爆中年話題,並與照顧者們相濡以沫。她發現「我輩中人」的幸福或不幸,可以由自己掌握,只要認清了自身的獨特與價值,便可「以我之名」,開創一個完滿的小宇宙。延伸閱讀: 為何結婚久了,就會變得無話可談!從薩提爾模式看見「這習慣」,如何毀掉你的婚姻
-
2021-08-31 養生.人生智慧
火來了,快跑!大師兄:棺材不只是容器,更承載了思念與祝福
「棺材」,在大家眼中會產生什麼樣的連結呢?曾經有段時間,我很膽小,或許是殭屍片看太多了,只要一想到棺材,自然而然,下一個畫面就是殭屍。●高中時,一位很疼愛我的阿姨得癌症走了。我們一家子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趕回南部外婆家。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奔喪」。我一直覺得「奔」這個字用得很美。當我們聽到這個消息,準備趕回去時,我妹還在想穿什麼衣服比較不失禮,被爸爸臭罵一頓。「奔喪的意思,就是無論如何立刻要趕回去!」直到現在,我還深深記得那時在趕回去的路上,心情多麼沉重。回到外婆家後,我發現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不敢看我阿姨。很諷刺吧?單身一輩子,從小對我疼到大、過年都帶我買玩具,生病時牽著我的手,告訴我以後她不在了,我要好好保護外婆的阿姨──她過世了,我不敢看她。我不為自己辯解。不是因為怕太難過,而是不敢看。老爸強拉著我去看阿姨。那是放在鄉下家裡的一種移動式冰庫,裡面躺著一個女人,臉色蠟黃,眼睛半瞇半開,下巴放了一疊銀紙。後來我才知道,那疊銀紙是要讓她的下巴可以闔上。但我只覺得害怕,連為她守夜都不敢。直到大殮那一刻,阿姨的遺體被放入可怕的棺木裡,棺蓋準備要關上時,我才驚覺:「要是再不多看她幾眼,等棺木蓋起來後,我就再也看不到她了!」瞻仰遺容時,我一邊哭、一邊看。阿姨從未化過妝,而我第一次見她化妝,居然是她躺在棺木裡的時候。這次,我不怕了,只有滿滿的難過。我哭倒在棺木旁,最後被我爸拉走。「叫你看的時候不看。等到看最後一眼,你又看得拉不走!」這句話一直在我心中存著。從此當看見棺木時,我只有滿滿的哀傷,而不見太多的恐懼。●在殯儀館,我看過各式各樣的棺木,有的非常名貴漂亮,有的簡單隆重,有的是幾片木板釘一釘。而最令我意外的,是一個死胎被放在一個小紙箱中。到了火葬場之後,研究棺木變成我的興趣。第一次看到紙棺,覺得超酷的,用很厚的紙做成棺木,聽起來就很環保。禮儀師卻在一旁冷冷地說:「等到下雨的時候,你就知道什麼叫環保了。」啊,原來紙碰到水容易散呀!第一次看到土葬棺,覺得超氣派的。就像在電影裡出現的那種大棺木,兩邊各有一個圓弧突出,看起來就很霸氣。禮儀師卻在一旁冷冷地說:「等到叫你抬的時候,你就知道什麼叫霸氣了。」啊,原來土葬棺那麼重呀!●某天在火葬場,看到一具白色棺木,上面寫滿了字,就像是以前學生時代要畢業時,大家在畢業紀念冊上寫的一樣:一路順風下輩子做個更快樂的人來生再相見各式各樣的祝福,不像「英年早逝」、「痛失英才」那種制式喪禮用詞,而是很口語化地直接寫在棺木上。真的很酷。原來,往生者是一位老師。他生了重病,知道自己快要離開了,告訴學生們,希望願意來參加喪禮的同學,在他進火爐之前,可以給他一些祝福──就像是學生們離校的時候,他給他們的祝福。看著這樣一副棺木被送進來,聽那一聲聲「老師,火來了,你快跑呀!」真的很感動。有一次,來了一具好小的棺木,上面有蠟筆小新的圖案。雖然有「白髮人不送黑髮人」的古禮,但是我聽到在火爐外面,有個堅強的爸爸喊著:「小佑,火來了,你要跑呀!不要怕,爸爸陪你,小新、小葵和小白也陪你喲。小佑,火來了,趕快跑呀!」還有一具棺木上的圖,是一棵一棵的櫻花樹。火化爐外,子孫滿堂。子女請媽媽「火來了,快跑」,孫子喊著「阿嬤,火來了,快點跑」……家人們用老母親最愛的櫻花樹,送她最後一程。●每一具棺材,有著不同的樣式,裝著離去的人們縮小的身軀,也載著親人、朋友們滿滿的思念與祝福,送進火化爐。還沒來火葬場工作之前,我覺得在棺木上花這些心思很浪費。反正都要火化掉,一下子就沒了,弄那麼多花樣幹麼。但,假如有一點點,一點點讓人感受到自己對於逝去的人可以做到更多,其實又有何不可呢?畢竟棺木裡面那緩緩地被推進火化爐的,都是一生中最愛的人呀。※ 本文摘自《火來了,快跑》。《火來了,快跑》作者:大師兄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7/27
-
2021-08-07 該看哪科.皮膚
白髮狂冒?年紀輕就白髮? 營養師揭「3大元凶」:想預防就吃這些
你也有白頭髮嗎?老了才會長白頭髮?其實,白髮增加跟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 白髮生長因素多 這些NG行為要避免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她身邊一位有個愛美的朋友,因為疫情都待在家,突然閒了下來,竟然開始長白頭髮,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在家飲食三餐不正常吃、疫情也讓她心理壓力恐慌,進而導致頭頂佈滿白髮。其實,不止衰老才會長白頭髮,營養不足、不好的生活習慣、壓力等,都是造成白髮的原因。 補充這些營養素 擁有烏黑頭髮高敏敏列出補充哪些營養素,可以擁有烏黑亮麗秀髮:1、優質蛋白質頭髮最重要的基底!而「酪胺酸」更是黑色素的原料。推薦食物:雞、魚、豆類、肉2、維他命B群幫助能量代謝的維生素,壓力大易流失,若缺乏B1、2、6、12,容易有早發性白髮。推薦食物:綠色蔬菜、全穀飯、燕麥胚芽 3、維他命E幫助抗氧化,減少壓力性白髮。推薦食物:堅果、芝麻、好油 4、礦物質鋅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原料之一。推薦食物:牡蠣、蝦、肉 5、鐵質將氧氣運送全身,促進頭髮健康生長。推薦食物:豬血、鴨血、紅莧菜、豬肝 6、礦物質銅是生成黑色素的必要原料。推薦食物:可可豆、黃豆 避免抽菸、喝酒 提高新陳代謝此外,高敏敏強調,長期抽菸、喝酒的人,易讓體內自由基偏高,進而破壞黑色素、影響毛髮黑色素生成、甚至破壞毛囊細胞,造成白頭髮產生、掉髮的症狀;建議在家也要多活動提高代謝率、放鬆心情,因新陳代謝降低、身體循環差、壓力過大都會影響頭皮血液循環,影響毛囊中製造黑色素的細胞,白頭髮就會開始增多。延伸閱讀: ·第1根白髮出生就註定! 皮膚科醫曝「男、女生長時間」:頭髮綁太緊也會 ·白髮染黑卻白得更快? 與老化無關!專家曝變白「真相」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市場一國多制 分流首日亂象多
確診者公共場所足跡中,最愛去的地方是傳統市場。為防止群聚,基隆市要求民眾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分流買菜,許多縣市紛紛跟進,倒是重災區的新北則授權自治會訂管控辦法,台北市又自有一套,各市場規定成為「一國多制」,恐增疫調複雜性。許多縣市實施依身分證單雙號管制人流,昨天首日上路後亂象百出,有人忘帶身分證件、有人貪圖方便跨越封鎖線,為了查證身分也大排長龍。市場人員抱怨,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管制;還有攤商表示,「消費者大減,恐怕三個月就餓死了」。桃園市另再研議在大賣場、購物中心等量販店也推「分流」。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正與業者協調人流減半,可設計「限時購買」;經濟發展局長郭裕信指出,業者反映近期來客數較低,且已搭配電商或外送服務,未來若需執行人潮分流計畫,擬以各賣場總容納人數二分之一為標準控管,降低人潮密度。高雄市府昨出動三位副市長與各局處首長赴百餘個市場稽查勸導,動員上千人力;多數民眾基於防疫願出示身分證件,但也有人不知實施分流。滿頭白髮的葉阿嬤說,「大老遠跑來才知道不能進市場」;還有市場被質疑封鎖線規畫不當,連住戶出入都不便。台南傳統市場未強制分流,但拉起封鎖線僅留單一入口,有民眾貪圖方便直接穿越;攤販抱怨諸多防疫規定造成大半客人流失,「生意掉一半以上、快活不下去」。新竹有市場業者質疑「政府防疫只做半套」,市場內因管制生意慘淡、但附近路邊充斥流動攤販根本沒人管。各市場最大問題是「人力不足」,苗栗市最大的南苗市場一早作業不及,直到上午十點才拉起封鎖線,協會表示前晚才收到公文,根本來不及。也有市場僅在入口擺放防疫實聯制告示供民眾自行掃碼,不少人沒掃碼就直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