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發燒
共找到
3065
筆 文章
-
-
2020-03-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健康的人是否戴口罩? 感染科醫師:無須恐慌
「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有感染科醫師以最近台灣確診新冠肺炎的第34例以及WHO統計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達8成,建議民眾出門還是戴上口罩,引起不少人恐慌。但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只要依原有的防疫作為做好防護,事實上是不必太恐慌的。有媒體報導,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受訪時指出,根據WHO統計有高達8成感染者沒有肺炎症狀,讓周圍的人以為他健康,但感染者會呼出大量病毒,病毒在環境中可存活一星期,就算沒接觸感染者,但碰到患者接觸的東西就有可能感染。先前政府宣導的「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黃高彬說,新冠肺炎會散播的比SARS還廣,在於直到目前大家對它還不瞭解,例如SARS是從發燒才開始傳染,因此量體溫是正確的,但是新冠肺炎卻並非如此,這也是台灣必須加入WHO以利和世界交換經驗,以進一步認識新冠肺炎的原因。以第34例雖然有3護理師和1名清潔人員被感染而言,但護理師是3班制,為何其他照護者未受感染,這顯示是照護時仍有漏洞,像是口罩未戴實或其他感染途徑。但好在,第34例比常活動範圍不大,感染範圍應不大。黃高彬說,雖然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但也不必草木皆兵、無限上綱,只要依其傳染方式予以預防還是有效的,例如它是噴沬和呼吸傳染,學生們在學校操場、打籃球是不必戴的,教室裡也只要打開窗、通風即可,不必在教室裡人人戴口罩,而且以目前多數感染者都是40至70歲而言,年輕學生不必太擔心。他也提醒醫護人員,即使碰到確診患者,只要有N95口罩、戴面罩和著防水防護衣即可,不需穿全身式防護衣;因為防護衣資源珍貴,且醫護穿了全身式防護衣,更可能以為不怕了而亂摸,反而對防疫不好。
-
2020-03-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滿新口罩變薄又變貴 獸醫師轟:政府管理後怎是這德性
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發燒,為了讓民眾都能夠買到口罩並且減緩瘋狂搶購的熱潮,政府徵收口罩工廠且祭出實名制措施,實施以後評價有好有壞,知名獸醫師戴更基對此在臉書粉絲團批評政府管理口罩後,拿到的新口罩數量不變,但價格變貴、品質還更差,讓他酸說「看不懂」,貼文一出引來許多網友留言激辯。戴更基在「動物行為治療師戴更基醫生」臉書粉絲團放上一張口罩數量對比照,從照片看到50片舊口罩的厚度的確比新口罩厚一些,疊起來也較高。他表示一邊是以前的進貨價1盒75元有50片,另一邊的新口罩是獸醫師公會賣給獸醫院的,價格250元同樣也是50片,但新口罩質量更薄更差、價格更高,讓戴更基直呼「我現在叫做看不懂!政府口罩管理後怎麼是這個德性」。戴更基的貼文引來多數網友的不滿,許多人都認為口罩的厚薄不是重點,「是看裡面防細菌那夾層,不是什麼薄厚去決定有無防護效果」、「我覺得口罩雖然比以前薄,但一定可以杜絕飛沫傳染,不然也不會賣你。你說的政府管理口罩後,怎麼是這個德性,這句話有失偏頗,也是很嚴重的指控」、「那是獸醫公會的問題吧,我們從醫師公會拿到的是比之前更厚實的耶」、「厚度不是重點吧。難道你是覺得即便符合CNS14774標準,口罩仍應該秤斤論兩的賣嗎?」雖然文章引起爭議,但也有人力挺戴更基的看法,「佩服,你說出真相跟疑問的勇氣,現在批評不得任何政府的作為,也容不下任何質疑政府的聲音」、「真的,只能歌頌政府的氛圍超級可怕,好佩服戴醫生的勇氣,真正的民主明明是禁得起批評和質疑,但現在顯然不是」、「醫生的意思可能是提供給醫院的品質是這樣,其他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也可能是這樣的品質」、「真的!我在醫院工作,一天只有一片配額,但是如果配到薄的這種,大概半天就濕掉了」。對於許多網友的留言批評,戴更基不以為意,還留言回覆網友表示「你們愛罵愛說都隨便,我講的是個品質和價格問題」。他說醫療單位每天都需要口罩,並非一般民眾的恐慌性使用,「你們心裡只想買到口罩就好,我們是為了開刀動物的安全使用。現在控管後漲價我都無所謂,重點是品質是否一致的問題?」戴更基表示30年來使用各廠家的口罩都沒有那麼薄,為何偏偏現在那麼薄,這是他看不懂的地方,「如果口罩這麼薄效果一樣那是進步,但是如果不一樣,那就需要好好檢視一下為什麼了。我除了外科手術需要以外沒在戴口罩,想取消關注就請便,謝謝取消。」
-
2020-03-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釀院內感染 蘇益仁憂成疫情爆發源頭
新冠肺炎延燒,指揮中心今天證實出現首起院內群聚感染。抗SARS專家蘇益仁表示,院內感染往往是疫情爆發的重要源頭,務必採最高規格防疫,也建議進入人群密集的場所應戴口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防堵疫情擴散,指揮中心已關閉個案所住病房進行消毒、採檢90多點、急診空間均為陰性,並隔離所有接觸者,目前還在可控制範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出現國內首起院內群聚感染,日前確診的第34案曾接觸過的3名護理人員、1名清潔人員都染病,已對所有接觸者隔離採檢,並淨空相關場所進行消毒。抗SARS專家、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院內感染往往是疫情爆發的重要源頭,像韓國、中國武漢市的疫情都是從院內感染開始,院內感染的出現代表可能已經有病毒量較高的超級傳播者出現,務必高規格處理,但院內感染消息一出,也擔心有人因害怕跑出醫院,另一方面也擔心醫院出入人員複雜,相關接觸者難以掌握。蘇益仁說,國內39例當中有3例曾住院,許多醫護人員遭到隔離,沒有造成院內感染是台灣的幸運,直到第34案才爆發院內感染。他指出,綜觀這4例曾住院的確診個案,共同特色就是一開始因為慢性病等疾病而未確診,也反映台灣應該有很多醫院都遇到過相同的情形,尤其輕症、有慢性病的患者本身就容易發燒和咳嗽,防疫上非常困難,社區傳播防線不可能守住,務必儘速將防疫作為改為「減災」,以利醫護人員提早做好準備。蘇益仁說,這次院內感染的感染者有護理人員、清潔人員,範圍更遍及急診、病房,代表傳染範圍相當廣,不是好現象,但目前各大醫院仍開放親屬、看護到醫院探病或陪病,恐增加感染風險。他建議,台灣社區中已經出現無症狀感染者,呼籲只要進入有人群的地方就要戴口罩、平時多洗手,沒事別到醫院,才是自保之道。
-
2020-02-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已進入社區傳染」台大醫:健康者不用戴口罩不適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兩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其中一例婦人無出國史,找不到感染源,疑遭社區感染。醫生指出,「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由於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達八成,建議民眾出門還是戴上口罩。我國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34為一名退休五旬婦人,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研判是在國內感染,該婦人平時皆待在家中未外出,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將進一步調查其同住接觸者活動史,由於發病前曾住院,不排除院內感染。中時電子報報導,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受訪時指出,根據WHO統計,有高達八成感染者沒有肺炎症狀,讓周圍的人以為他健康,但感染者會呼出大量病毒,病毒在環境中可存活一星期,就算沒接觸感染者,但碰到患者接觸的東西就有可能感染。黃立民表示,台灣已進入社區傳染的階段,先前政府宣導的「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現在出門還是盡可能戴上口罩,希望衛福部和相關單位能多加宣導。然而小學生被規定上課一律戴上口罩,黃立民認為沒必要,只要保持教室通風和保持距離,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儘速就醫。
-
2020-02-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式焦慮!沒染疫卻進重症室 竟是得了「太擔心」的病
新冠肺炎令人聞之色變,社會到處瀰漫著不安與恐懼。疫情最嚴峻的武漢多人已有焦慮、失眠等心理問題。一名武漢的諮詢師表示,懷疑自己感染武漢肺炎的求助者愈來愈多,一名武漢本地人甚至太擔心得到新冠肺炎,自行服用治療藥物,導致身體出現異常被送入重症監護室。一場疫情的心理反應不能小覷。封城一個多月 武漢失眠的人變多了武漢已經封城一個多月,儘管大陸加大疫情的「正面」報導,但是隨著疫情發展,各種訊息撲面而來,有醫療人員面對媒體爆哭;有發燒咳嗽患者就診時被醫師判斷為「疑似病例患者」後,打給家人爆淚說「我不想死」;沒病的人在這樣的氛圍下也深怕自己染病,在身體出狀況前,心理得先面對「疑病症」的恐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陸開通448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諮詢。武漢封城後,湖北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蕭勁松與心理諮詢師杜洺君開設疫情心理熱線,幫助民眾排憂解心理的難。杜洺君說現今的武漢市,「夜裡亮的燈更多了,許多人因為疫情而無法入睡」,這些無法入睡的人不是第一線抗疫的醫療人員,而是向他求助心理安撫的人。乏力、頭昏眼花...病名是「睡得太多」來電詢問的求助五花八門。杜洺君表示,他曾經接過一名做過心臟手術的老翁來電,由於行動不便加上疫情影響,這名老翁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樓、多日失眠睡不著。老翁要求諮詢的時候能夠錄音,因為能夠聽諮詢的錄音檔助眠。另一名熱線諮詢師張曉接過一通求助者來電,對方說他感到乏力、頭昏眼花,深怕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在張曉連番詢問「有沒有發熱現象?」、「最近一段間跟誰接觸過」等問題後,張曉幫這名求助者找到病因:只是「睡得太多」。太害怕染疫 自行服藥送醫急救最奇葩的是一名武漢女子因為太擔心自己得到新冠肺炎,而網購服用了硫酸羥氯喹片。這是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藥物磷酸氯喹的「兄弟藥物」。這名女子一天之內服用18片,導致精神出現異常、心律失常等症狀,送往醫院急救。醫生表示,該女子未患新冠肺炎,家中也沒有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群眾容易恐慌,之前大陸民眾瘋搶雙黃連等藥物,即是心理作祟。看新聞就焦慮...強迫自己休息一下疫情爆發後,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台譯:刺胳針)精神疾病專刊呼籲在疫情之下,要及時提供心理健康護理,但至今為病人和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健康護理的問題關注仍不足。大陸國家衛健委醫療專家組成員、心理衛生學家馬弘曾經接受新華社的專訪。對於有些人每天看到確診病例數都莫名緊張,認為自己乾咳、乏力與肌肉痠痛都認為自己可能得到新冠肺炎,且一直看新聞有莫名焦慮感,這時要怎麼辦?馬弘表示,有些「懷疑」症狀可以在家觀察兩天,但如果有持續加重的呼吸道症狀與發燒,就應當去醫院看診,沒有加重就待在家,待兩三天都沒有關係,哪都不用去。至於看新聞看得很緊張,他則建議,要每天強制自己放下手機一段時間,「每天至少有一段時間不看手機,就保證一個休息,保證一個調整。」
-
2020-02-28 養生.運動天地
增強免疫力而運動當心別做過頭!反更易被病毒感染
我們每天都暴露在各種病毒的包圍之下,平均每年會患感冒兩至三次,而有些人明顯比這個次數要高。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積極鍛煉能否減少患病風險?美國Verywell網站發文指出,無疑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功能造成了對疾病抵抗力的差異。有意思的是,適度鍛煉可增強免疫力,但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原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阿勒格尼總醫院指導心內科教授Richard Fogoros介紹,有些因素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感冒和流感的侵襲,其中之一就是適度、持續的鍛煉,有多項研究支持適度、規律的運動和免疫系統健康之間的聯繫。一些早期研究發現,人們一旦開始有規律地跑步練習,他們患感冒的機率就會降低。適度的運動與積極的免疫系統反應,巨噬細胞(攻擊細菌的細胞)的暫時增加有關。因此規律、持續的運動可以給免疫系統健康帶來巨大好處。最近也有研究表明,作為對適度運動的反應,免疫系統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運動期間,免疫細胞在體內循環更快,殺死細菌和病毒能力更強。運動結束後,免疫系統通常會在幾個小時內恢復正常,但持續、規律的運動似乎會使免疫系統增強持續更長時間。適度運動對感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有多強?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博士David Nieman教授研究顯示,每天步行40分鐘,運動激烈程度達到最大攝氧量70%—75%的人,他們因喉嚨痛或感冒的天數是不鍛煉的人的一半。Fogoros說,物極必反,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即過度訓練綜合徵。有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後,身體會產生某些激素,包括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會升高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暫時性下降。這種效應與耐力性運動員在極限運動後(馬拉松、鐵人三項訓練)後易被感染程度增加相關。因此,如果你正在接受超耐力項目的訓練,那麼在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安排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讓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狀態。如果感到疲憊或出現過度訓練綜合徵的其他表現,比如休息狀態心率變快、心率恢復正常時間較長、易怒或全身沉重疲勞,都應進行有效的放鬆。值得注意是,如果你已經得病了,更不能過度鍛煉。人體免疫系統因對抗感染而不堪重負,額外的壓力也可能導致恢復變慢。一般來說,有輕微感冒症狀且沒有發燒的人,輕中度的運動可以讓身體感受改善,並增強免疫力,但劇烈運動只能讓症狀更糟,使病情延長。Fogoros說,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免疫力。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釋放增加身體壓力的同時也導致心理壓力上升,削弱免疫力,增加患感冒和流感的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照顧老年癡呆症患者的人心理壓力水平大,他們患感冒的次數是普通人的兩倍。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適度有規律的鍛煉顯然對身體有益。Fogoros補充,除了心理壓力和運動水平之外,營養不良、疲勞缺乏睡眠、吸煙也是影響對流感和感冒抵抗力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調節運動量的同時也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管理和調整。本文摘自搜狐健康-生命科學
-
2020-02-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陳秀熙:因應社區疫情 做好前端準備
校園、企業相繼開學、開工,不少台商陸續回到大陸,重回工作崗位,生活雖逐步回歸正軌,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新確診的案卅二外籍看護,更讓我國陷入院內感染恐慌,行政院昨宣布「超前部署」,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學界提出簡易評分表,若社區同時發生流感及新冠肺炎,可輔助醫療院所篩檢。部分患者症狀不典型 防堵難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狀不典型,甚至不明顯,或與流感非常類似,有些甚至沒有任何症狀,為方便區分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台大公衛學院推出「新冠肺炎危險評估分數模式」,加總分數大於或等於四十分,就需要進一步篩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根據一項針對一千零九十九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至少有半數患者沒有發燒症狀,凸顯新冠肺炎與SARS之間的不同,SARS是在患者發燒後才有傳播力,防堵相對容易,但新冠肺炎顯然並非如此。陳秀熙表示,自我危險評估分數的評估項目有四個,分別是「下呼吸道症狀」、「慢性病」、「上呼吸道症狀」及「全身性症狀」。症狀計分 大於等於40就篩檢下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加八分、呼吸急促加十七分;在慢性病項目中,如有糖尿病、高血壓,分別加十分;但若是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就減十分、喉嚨痛減十五分;全身性症狀,如頭痛、肌肉痠痛等也各減十分。透過各症狀分數加總,若大於等於四十分就建議接受新冠肺炎篩檢。陳秀熙解釋,「負分」部分是流感主要症狀,「加分」則是新冠肺炎症狀,這樣簡單區分可輔助醫療院所,除了接觸史之外,能有依症狀的判斷工具。隨著資料增加 模式滾動修正陳秀熙說,這項評估模式適用所有民眾,不過,隨著疫情的資料不斷增加,新冠肺炎危險評估分數模式將會滾動式修正,而不同的年齡層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一定會有所不同,後續會依照更多個案的數據,提出不同年齡層的評估風險依據。陳秀熙表示,目前台灣的確定病例數不多,因此這個模型係依據中國大陸的病例為基礎設計,需要滾動修正。希望在社區流行前,建立進入篩檢的工具,幫助阻斷第二波流行,減少需快篩人數,也減輕醫療人員負擔。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外籍看護趴趴走 醫界:可能從家庭群聚跑到社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國內昨再新增1名第32例確診個案,為第27例者的印尼女外籍看護,該起群聚事件已有6人確診。專家表示,目前本起群聚新確診個案都與指標個案有明確接觸史,暫時可將其定調為「家庭群聚」,但由於此看護也曾到其他醫院服務,且暫時無法確認院外的接觸者,因此除看護工與照顧者感染風險較高外,疫情也有傳播到社區的可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目前本起群聚確診個案都與指標個案有明確接觸史,有明確的傳播鏈,暫時可將其定調為家庭群聚,但由於此看護除了在第27例的醫院擔任看護外,也同時到另一間醫院照顧患者,目前第二間醫院的接觸者,及她在2月16日至2月24日的院外活動史接觸者都仍待調查,故疫情也可能脫離家庭傳播鏈、跑到社區。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崔可忠表示,看護工與照顧者可能需要替病人翻身拍背、以衛生紙接取咳痰、清潔口腔或在耳邊說話,在醫院陪伴時更睡在病床旁,長期時間與被照顧者距離一公尺以內。倘若被照顧者受到新冠肺炎等病毒感染,看護工與照顧者就有很高風險遭受傳染。崔可忠表示,政府應考慮在醫院發放多國語言的衛教宣導資訊。一般來說,看護工與照顧者在陪伴有疑似症狀的被照顧者之時,應配戴一般外科口罩,口罩數量充分時應頻繁更換;有眼鏡或護目鏡時應在照顧時佩戴上;接觸被照顧者前後都應正確洗手;自身一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應立即就醫。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未發燒卻確診比率不低 學者:追蹤接觸史比量體溫有效
多所大專校院下周開學,台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莊榮輝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校內將實施量體溫措施。他說,確診新冠肺炎但未發燒的比率不低,如要控制疫情,更重要的是落實追蹤確診個案接觸史。莊榮輝是生物化學領域學者,他今天出席台科大記者會,會後受訪表示,全球確診個案中,沒發燒的比率不是很低,疫情很麻煩。現在草木皆兵,全球任一個地方隨時會爆出疫情,只是或然率問題,像台灣或然率很低,武漢就很高。他表示,好的做法是有人確診就趕快防堵,從個案的接觸史來追蹤,這就是公共衛生,而他對台灣的公衛有信心。他也說追蹤接觸史要搭配國安管理,才能做到一人確診時,其他人都要隔離14天,沒事再放出來。據他所知韓國有此措施,但韓國疫情也沒控制住,表示韓國做得還不夠周全。媒體問到台科大校內防疫,莊榮輝說,三大重點區域是餐廳、教室、宿舍,宿舍部分,學生維持好就可以了。而餐廳最危險,因師生進餐廳就會把口罩拿下來。校方參考他人做法,在餐桌設壓克力圍籬,效果不錯;另也推廣「餐桌勿語」運動,鼓勵學生用餐時少交談。教室部分,莊榮輝說,學生對疫情的自主意識滿好,例如研究所考試全班都戴口罩,他們相信進校園的學生都沒問題。課堂安排上,大學生行動雖難追蹤,不過實施遠距教學也比較容易。包括教材使用、報告繳交,都比中小學彈性。莊榮輝說,因為老師上課要講話,台科大也沒強迫老師戴口罩,但鼓勵老師和學生相隔三尺以上,「不要求要千里之外。」身為通識課老師的他,這學期也開設有關微生物與病毒課程,讓學生了解病毒是什麼。按指揮中心公告,目前從陸港澳韓入境者,入境後都要做14天居家檢疫。莊榮輝說,台科大有回台準備開學的陸港澳生,都已經完成檢疫出關,沒人有問題。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大陸疫情要拖多久?專家:可能要再忍半個月到一個月
自去年12月8日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中國大陸疫情持續發燒逾兩個月,還要拖多久?廣州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廣州市八院感染病中心 ICU 主任李粵平表示,儘管新增、死亡、重症病例明顯減少,但「還要可能再忍半個月到一個月」。李粵平說,「老實講,現在我不是那麼放心!」他認為,等到潛伏期真的都過了,天氣好轉了,那麼這個時候有可能是真正可以完全放心的時候。到底大陸目前整體疫情情況如何?李粵平說:我們不能說到了拐點,但是比前一段時間,疫情其實是好轉了很多。李粵平表示,之前一直都很擔心在復工之後會不會再來二次感染,但「目前看來還沒有」。不過他表示,新冠病毒潛伏期很長,患者帶毒的時間也比較久。據統計,普通型病人攜帶病毒的時間大概是為 7 到 14 天左右。也因此,大陸「封城、封路、停工、停課」切斷傳播途徑,李粵平表示,這種普遍性的防護,現在看起來對於控制傳染病來說還是非常有用的。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居家隔離者增 高醫統計:一成被隔離者有情緒困擾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被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最近透過遠端會談系統,對30名住院隔離個案展開情緒關懷與評估,發現這些個案經二次採檢後雖沒有感染,但已有一成出現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等,配合家人支持,都有助減低焦慮感。一名自大陸返台的女台幹,過年前因發燒38度到醫院看門診,當場被身穿隔離衣的醫護人員大陣仗搭救護車送入負壓隔離病房,一周後確認未感染才出院。這幾天已返回大陸開工的她坦言,有生以來第一次住院這麼久,除了擔心被感染或傳染給家人,一個人待在入夜後的病房「真的很恐怖」,只能抱著電腦拼命工作,才能忘掉那種恐懼。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指出,2003年SARS期間,全球有約50篇研究顯示,SARS導致大眾普遍惶恐,在疫情初期,群眾或病人最常見有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其中,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更是暴露在這些壓力中的高風險族群。柯志鴻分析,被隔離者不僅擔心自身可能被感染,也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家後會不會遭到異樣眼光? 加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當壓力延長超過兩周,或有情緒困擾等病史,就會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等,進而影響到睡眠或精神狀況。柯志鴻說,若不得已因疫情被隔離或居家檢疫,一定要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並保持正面想法,維持良好免疫力。此外,透過短暫活動、正念放鬆、瑜珈、坐禪、氣功或簡單的腹式呼吸等,都有助於深度放鬆,提升副交感神經,有助於減少情緒壓力。如原本就有服用改善情緒相關藥物,隔離期間也盡量不斷藥,才能安然度過隔離考驗。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本土個案增加 醫師:離社區傳播更近了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國內31例確診,第27例至昨天新增的第31例同為一家人,近期本土個案數大增,台灣疫情是否進入社區傳播?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台灣的確離社區傳播更近了些,出現大家庭中一人確診後,家庭群聚難免。他說,建議政府釐清找不到感染源的個案外,透過如加強檢疫等方式,讓境外移入個案降低,防止台灣疫情擴大。指揮中心現行對社區傳播定義,在社區裡面走動就有感染的風險,有四種徵兆。依序分為,確定病例無法找出感染來源,本地感染的個案遠超過境外移入的感染個案數,已經出現持續性的傳播鏈,有廣泛發生的群聚事件等四種。黃高彬表示,這四徵兆中,台灣已經符合第一項,有個案無法找到感染來源,在台灣31例的個案中,從2月中旬至今,所新增皆為本土個案,目前本土已經占15例,預期近日將會超過境外移入數,只要未來再新增多個本土個案,即接近社區傳播四個徵兆中的第二徵兆。黃高彬說,台灣對新冠肺炎防疫守得不錯,雖有個案,但並非大幅增加,不像日、韓、義大利等國個案數激增,如南韓單日都增加百例以上,明顯進入社區傳播。他比較擔心的是,台灣第24例婦人,一直無法找到感染源,要如何找到接觸者,目前是難題,政府得用什麼措施讓確診個案不暴增,也考驗政府智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目前台灣確診個案中,家庭群聚三例,都是相對較早的感染,目前指揮中心從2月17日擴大監測以來,未再有其他群聚,得看是否再發生而決定防疫升級或因應。指揮中心已針對國人國外回來旅遊史、發燒但流感陰性者等,進行加強篩檢,期防堵社區傳播。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傳播? 專家:的確更接近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不斷擴大,除全球確診人數已破8萬人外,台灣也有31例確診個案,其中第27例至昨天新增的第31例皆為家人,且近期本土個案數大增,台灣疫情是否進入社區傳播?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台灣的確離社區傳播更近了些,不過出現大家庭中一人確診後,家庭群聚是難免,建議政府須釐清找不到感染源的個案外,並透過如加強檢疫等方式,讓境外移入個案降低,防止台灣疫情擴大。據指揮中心現行對社區傳播定義,為在社區裡面走就有感染的風險,並有四種徵兆。依序分為:確定病例無法找出感染來源、本地感染的個案遠超過境外移入的感染個案數、已經出現持續性的傳播鏈、有廣泛發生的群聚事件等四種。黃高彬說,以上四徵兆中,台灣已符合第一項、有個案無法找到感染來源,而在台灣31例個案中,從2月中旬至今所新增皆為本土個案,且目前本土已占15例,可預期近日將超過境外移入數,故只要未來再新增多個本土個案,即接近社區傳播四個徵兆中的的第二徵兆。不過黃高彬也肯定指揮中心作為。他說,台灣對新冠肺炎目前防疫仍守得不錯,雖有個案但並非大幅增加,不像日、韓、義大利等國近期個案數激增,如南韓單日都增加百例以上,很明顯已進入社區傳播。不過他比較擔心的是,台灣第24例的婦人一直無法找到感染源,要如何找到接觸者,目前是個難題;此外,政府得用什麼措施讓確診個案不暴增,也考驗政府智慧。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目前台灣確診個案中家庭群聚有三例,不過都是相對較早的感染,目前指揮中心從2月17日擴大監測以來,未再有其他群聚,得看是否再發生而決定防疫升級或因應;指揮中心也已針對國人國外回來旅遊史、發燒但流感陰性者等進行加強篩檢,期防堵社區傳播。
-
2020-02-26 科別.感染科
未打疫苗 上周10例流感死亡個案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最新流感疫情監測資料,上周門急診人次創近五年單周最低,單周重症人數也創下今年最低,顯示全民防疫有成。不過,上周還是有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10位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僅29歲。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5萬2135人次,較前一周下降14.7%,創下近五年單周最低,流感重症9人,亦創下今年單周最低。往年流感高峰都在過年前後,上周新低可能與今年過年較早有關,但亦可能因流感傳播途徑與新冠肺炎相同,都是飛沫感染及接觸傳染,民眾落實新冠肺炎防疫的同時,也能有效阻斷流感傳播。林詠青指出,上周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全數都有慢性病但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29歲,最年長者92歲,其中9例為H1N1,1例為B型流感,從發病到死亡平均時間為兩周,死因大多是肺炎。當中最年輕的是29歲北部女性,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且控制不理想,一月下旬發燒咳嗽,發病後三天因呼吸喘就醫發現雙側肺炎,她的腎功能不好,住院過程也有洗腎。後來因呼吸衰竭越來越嚴重,轉加護病房但恢復不佳,住院第七天不幸病逝。林詠青表示,不論年輕或年長,慢性病都是併發重症死亡的高危險因子,這類病患都是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現在還有7.1萬劑,呼籲符合資格者都要去接種。目前各級學校已開學,社區還有流感疫情,而且整年都有腸病毒傳播風險,提醒除了注重新冠肺炎疫情,流感和腸病毒的防治也有其必要性。林詠青表示,校園防疫特別要注意四點:充足洗手設備、正確洗手教育、教室保持通風、全面環境清掃消毒。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邱淑媞:超級傳播者若出現,疫情恐潰堤
大陸、日、韓、義等陸續傳出院內感染,令人想到二○○三年抗煞期間,台北市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乃至封院隔離等悲慘過往。時任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憶及痛苦經驗,認為和平淪陷與超級傳播者有關,希望天佑台灣,國內不要出現類似恐怖個案。邱淑媞表示,歷經抗煞一役,國內醫療院所、醫護人員均相當警覺,甚至在防疫作為上,跑在政府之前,以彰化縣為例,早在春節前,就要求所有民眾進入醫院必須戴口罩,醫護人員更須做好萬全防護準備。許多醫院早已做到「全面警戒、全面防備」,要求病人入院前,須先測量額溫、戴口罩,透過健保卡核對旅遊史,並要求患者主動告知接觸史。超級傳播者 不能漏抓儘管已做到滴水不漏,但任何一家醫療院所如果收治一名超級傳播者,院內感控仍可能破功,功虧一簣。邱淑媞以和平封院為例,當時香港淘大社區多名SARS感染者來到台灣,疫情幾波擴散,經過社區傳播,出現沒有旅遊史的病人,和平醫院收治了一名超級傳播者,未及早發現,短短幾天淪陷,接著附近的仁濟醫院也封院,就連台大醫院也守不住,緊急封閉急診。邱淑媞指出,大陸學者分析,SARS之所以恐怖,就在於超級傳播者,原以為新冠病毒疫情相對單純,但是沒想到,臨床發現,輕症患者也具有傳染力,無症狀者也帶來極大威脅,而大陸及南韓疫情引發是否也有超級傳播者的討論。邱淑媞說,即使醫界、公衛界建立固若金湯的院內感控,對一般病人有防禦效果,但萬一出現超級傳播者,仍可能爆發院內感染,甚至較大規模的社區感染,現階段已有南韓、義大利等足以為借鏡,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快篩並隔離 降低威脅如何防範院內感染?邱淑媞建議,除了目前的感控,及早發現病人加以隔離是關鍵。由於症狀沒有特徵,須仰賴檢驗,除了咽喉拭子等病毒檢驗,指揮中心應找出更有效的檢驗方式,因為咽喉拭子具一定偽陰性,且採集樣本時,患者容易咳嗽,醫護人員稍有疏失,感染威脅大增。邱淑媞說,抗煞之後,相關研究數據及成果眾多,例如糞便檢驗或許是可行的檢驗方式,患者感染SARS病毒後約三至五天,糞便PCR就能驗出病毒呈陽性,採樣相對安全,發病六至十四天,陽性率高達八成六,甚至百分之百,反觀咽喉拭子敏感度僅約六成。此外,大陸將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報告作為等候病毒檢驗時的臨床診斷輔助,儘管病例一夕暴增上萬,但邱淑媞認為,台灣也要及早考量、準備,因應沒有旅遊史而症狀又難以和一般感冒區別的病人,安全快速診斷有其必要性。對院內感染 模擬演練邱淑媞表示,國內應該盡速分析現有確定個案及其接觸者,做進一步流行病學研究及病理報告,建立科學證據,掌握傳播模式與感染範圍,讓第一線醫護人員依循。如果檢疫,只憑發燒、咳嗽等症狀排除,醫事人員將承擔高染病風險,遇到無症狀感染者,甚至超級傳播者,就可能前功盡棄,防疫陣線頓時瓦解。針對南韓、義大利疫情,邱淑媞也建議,政府應著手演練,針對任何可能的大規模院內感染、社區傳播等狀況,實地推演模擬,制訂醫療及防疫標準,例如如何動員?防疫場所及物資夠不夠?輕症重症患者如何分流處置?至於大型戶外活動應暫停或如期舉辦,政府也應盡快制訂SOP,做好因應。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新冠肺炎家長慌 專家:兒少染疫機會低
台灣今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為一名男童,不少家長恐慌,擔心病毒入侵校園。專家說,目前實證資料顯示,高中以下兒少感染新冠肺炎機會低。但並非不會染疫,要注意勤洗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下午的記者會宣布,新增一名新冠漢肺炎確診個案,為一名11歲兒童,且為無症狀確診者。他採檢時還沒開學,沒有進到校園的疑慮;但寒假曾去補習,相關接觸者還在調查中。此男童目前為台灣最年輕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在記者會表示,雖然此個案年幼,但根據目前實證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感染兒童、青少年的比例,「低得非常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一篇最新發表的中國大陸研究數據顯示,在7萬多名經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診斷的COVID-19病人中,絕大多數病人的年齡落在30到79歲間,1到9歲占1%、10到19歲也占1%。黃高彬說,從數據看來,理論上高中以下的兒童、青少年染病機會低。雖然今天台灣出現一名兒童確診個案,但目前才開學一天,就算確診個案有相關接觸者,病毒在校園散播的機會也小。也幸好延後開學,「蠻幸運的」。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根據目前中國大陸的少數報告,小孩如果罹患新冠肺炎,症狀比較輕微,如發燒、流鼻水、腸胃道症狀,但也有重症的報告,不過比較少見。莊人祥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小孩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在中國的資料中,感染者仍以成人為主。面對家長的恐慌,莊人祥說,小孩基本上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勤洗手,且如果有呼吸道症狀或身體不適,不要接近家中的長者或慢性病者,也不要上學,避免增加各種疾病傳染的風險。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 專家教你如何阻止病毒在家擴散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不斷發現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同時因為傳染性高,病毒在環境下推估能存在數天,台灣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24日公開提醒,居家環境與個人清潔可以大幅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勤洗手、戴口罩、規律清潔環境,可以降低家庭感染率至20%以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張靜文表示,目前資料顯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最主要傳播媒介就是飛沫,如果人與人距離比較近,有可能直接吸入帶病毒的飛沫,如果飛沫掉落在物體或床上,另外一個人手接觸,就會把病毒帶到自己身上。另外,飛沫如果在空中變成飛沫核,就容易隨著空氣四處飄。武漢肺炎病毒在環境可能活數天 居家消毒非常重要張靜文說明,目前沒有研究能夠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在外在環境能夠存活多久,但藉由同樣是SARS與MERS冠狀病毒研究,可以推算新型冠狀病毒也應該能存在數天,也就是說,當新型冠狀病毒離開人體到任何環境表面,連續數天都有可能接觸感染的風險,所以最好的防護措施就是勤洗手跟環境清潔。勤洗手可以把手上病源去除外,如果可以把環境病源規律去除,雙手碰觸到病毒機會也能減少。張靜文強調,目前台灣家庭群聚都仍是零星個案,沒有繼續向外擴大,因此只要家庭環境清潔做好,就能有很好防疫方式。而漂白水就是很好的居家消毒工具,成本低也容易取得,增加家庭清潔頻率,環境病毒致病風險就能降低。張靜文提醒,使用漂白水清潔環境,由於漂白水可能對皮膚黏膜有些傷害,要記得戴上口套、口罩、手套,不要讓皮膚直接接觸漂白水。漂白水和清水比例最好保持1:100,清潔的環境一定要通風,讓身體不會因揮發物質而受傷。張靜文特別指出,如果跟有高風險家人同住,不論是有輕微呼吸道症狀、疫區旅遊史、容易接觸病患的醫護人員等,就一定要做好居家防護,不但防護自己,同時也降低其他成員危險。家庭群聚管控好,也就阻止病毒繼續擴散,社區散佈的危險也就降低,醫療防疫資源就能維持,台灣醫療力量也不會被擊潰。戴口罩勤洗手 家庭感染率能降低至20%以下目前越來越多無症狀或輕症武漢肺炎患者,傳染力也都非常高。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分析湖北省病患,除初期高燒患者比較多外,接下來的病患出現高燒比率約43%,也就是說很多人沒有發燒。因此目前必須考慮,假使沒發燒卻有呼吸道症狀,到底該不該採檢,要不要列為疑似患者非常關鍵。陳秀熙說明,分析目前台灣28名病患,平均潛伏期約7天,比中國大陸病患稍微長一些,康復時間需要2周以上,需要非常多醫療資源。如果家庭感染可以管控好,就能保護住台灣的醫療能量,目前武漢肺炎家庭感染率(密切接觸)約46.2%,如果家裡有高風險者,戴上口罩加上勤洗手,感染率能降低至20%以下。無症或輕症患者隱憂 自我判斷成關鍵陳秀熙強調,分析中國大陸武漢病毒與台灣流感相關數據資料,民眾或醫療單位就可以先行判斷對武漢肺炎的危險評估。沒有發燒的狀態下,基礎分數50分;有下呼吸道症狀或慢性病,如咳嗽、呼吸急促、糖尿病,分數往上加;有上呼吸道與全身性症狀則往下扣分,如鼻塞、喉嚨痛、肌肉痠痛等(類似流感症狀);危險分數大於與等於40分,就須要採檢確認有無感染武漢肺炎。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教授黃俊豪提醒,傳染疾病自我防護,必須要隨時提醒自己,勤洗手、戴口罩、維護環境消毒,這是一定有防疫作用的;但假如社會風氣越恐慌,反而會降低防疫行為意願,因此疫情報導不能引起恐慌。如果防疫單位能將過往傳染疫情作為參考,將有利於民眾對預防新興疾病的現實感。★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患者橫屍街頭 外媒揭中國官方忽視真相
中國國家衛健委按日公佈新冠肺炎疫情的死亡、確診與新增病例,隨著疫情蔓延成了數字堆疊的例行公事,但外媒報導指出,有許多非正常死亡根本未納入統計,就像是楊元運的遭遇。美國之音報導,武漢封城23日屆滿一個月,51歲的楊元運是當地汽車塑料製品公司員工,也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2月16日那天,他默默離家出走,寫給妻子的遺言草稿還存在手機裡:「如果這次疫情和我開了一個玩笑,我坦然接受它的洗禮。如果我的病體有用,就獻給這次疫情做醫學研究。願天下人不受病魔的折磨!」楊元運離家出走後,女兒楊晶晶透過網路發出尋人啟事,但警方後來通知她,有人在路邊發現了她父親的屍體。據報導,楊元運失蹤後,母女才發現,一連幾天,他曾發微信說明發燒、胸悶,哀求漢南區紗帽街薇湖路社區的管理人員安排就醫,卻獲得這樣的答覆:「我覺得你根本就是沒有什麼病,就是你想太多了,知道吧。」楊晶晶說:「他一直瞞著我,不跟我說他的身體狀況,也瞞著我媽…我媽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我爸在跟社區求助,我打電話去社區問責,他們說我是騷擾他們。他說,我們100%沒有責任,你們作子女的幹嘛去了?」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天公布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24日的數據,湖北省以外地區的新增病例數僅9例,再創新低,累計死亡病例2663例,確診病例7萬7658例。不過報導質疑,倒在路邊的楊元運不會被納入這些數字,像他這樣沒有確診,甚至連醫院的門都進不去的非正常死亡者,在中國大地上不知還有多少。一個月前,楊晶晶和很多人一樣,在朋友圈中轉發官方那句充滿正能量的口號「武漢加油」。一個月後,這位28歲的武漢房地產銷售員說,她的世界崩塌了。撰寫武漢「封城日記」的當地作家方方寫道:「武漢現在是在災難之中。災難是什麼?災難不是讓你戴上口罩,關你幾天不讓出門,或是進小區必須通行證。災難是醫院的死亡證明單以前幾個月用一本,現在幾天就用完一本;災難是火葬場的運屍車,以前一車只運一具屍體,且有棺材,現在是將屍體放進運屍袋,一車摞上幾個,一並拖走;災難是你家不是一個人死,而是一家人在幾天或半個月內,全部死光。」報導形容:「這場舉國大疫中,很多人死了,卻連一個數字都不是。」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媽祖保佑進香免驚?黃立民:有一位超級傳播者就完蛋
新冠肺炎群聚感染人數逐漸增加,大甲媽祖進香活動決議照常舉辦。台大小兒部主任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義大利、南韓的經驗都已經明確告訴台灣「停辦是最好的選擇」,進香活動雖在戶外,但只要出現一位超級傳播者,新冠肺炎將會在活動後大規模爆發。黃立民表示,義大利及南韓的確診案例在一夕之間暴增,明顯與大型集會活動有非常大的關係。義大利一名38歲男子確診新冠肺炎,追查他的活動史,發現義大利倫巴第大區所有新冠肺炎的感染者都與他有關,進而發現他曾在發病前,參與兩場路跑活動。黃立民說,大甲媽祖進香雖是戶外活動,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幾乎是摩肩接踵,加上每日遶境時間至少8小時起跳,大夥兒一起吃飯、聊天,人來人往,都是增加傳播的風險與機率。他說,義大利路跑的距離,拉得比媽祖進香都還來得遠,如此都能造成大規模傳播,他不認為媽祖進香不成為防疫破口。他表示,若要防堵病毒傳播,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至少一公尺以上的距離,每一個人全程戴口罩,過程中不聊天不說話,甚至必須不吃飯,避免口罩被拿下來,過程勤洗手,做到「百分之百」才有可能防堵疫情擴散。若是無法做到如此,只要出現一位沒有發燒、也沒有症狀的超級傳播者,跟著一起徒步,就可能傳播給超過10人,這些被傳播者再接觸給別人,後續就會出現不可逆的疫情爆發。他還說,媽祖繞境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什麼事,因為病毒會有潛伏期,活動結束後十四天,將是我國的防疫大挑戰。他強調,沒必要在這個時間點,增加任何一個「不利防疫的因素」,再次呼籲大甲媽祖繞境停辦,否則我國難保步上南韓、義大利的後塵。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已罰65未居家隔離檢疫者 試辦防疫小黃
台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共裁罰65人未遵守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規定者,並再度呼籲民眾一定要確實遵守措施;而北市26日起也將試辦防疫計程車,照顧居家檢疫者的就醫需求。衛生局資料顯示,目前台北市仍有6人進行居家隔離,3044人進行居家檢疫。而截至24日止,共有65人受罰,依情節輕重,違反居家檢疫規定遭罰1萬元者有60人、7萬元者有4人;違反居家隔離規定遭罰6萬元者1人。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告訴中央社記者,衛生局設有防疫專線,號碼為02-23753782,專線人員會了解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情形,判斷叫救護車或防疫計程車,又或進行通訊醫療即可。余燦華說,若是危及健康生命等緊急狀況,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等症狀,會直接請救護車接送;若非屬於發燒、呼吸道等症狀,但又有就醫需求,將聯繫防疫計程車;若是不用在第一時間到醫院者,衛生局人員會聯繫就近醫療院所,提供通訊醫療。余燦華表示,目前台北市共有17間醫療院所可提供通訊醫療。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開學了!醫師說學校防疫 這一招最有效
受新冠肺炎影響,中、小學順延到今天開學,不少家長雖然擔心疫情,卻不得不送孩子上學,以免跟不上學習進度。醫師提醒,抗疫期間,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而濕洗手比乾洗手抗病毒的效果更好。開學後,家長最擔心的是學校發生群聚感染,因此目前教育部規定,全班只要1人染疫就停班,2人染疫,就全校停課。但不少家長今天送孩子上學,仍掩不住擔心,一名陳媽媽就說,「很怕,但也不能不讓孩子上課,只能一直叮嚀、一直叮嚀」。義大兒童醫學部長蔡璟忠表示,要求學童多洗手、戴口罩,還是防疫的不二法門。除此,學校公共區域的門把、水龍頭、馬桶按水鈕或球具教具等,要加強清潔消毒。「小朋友最怕的是手愛摸來摸去,萬一手部沾染上口沫後,又揉鼻子、眼睛,以致造成傳染」。蔡璟忠表示,上課時,教室最好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而小朋友的課書椅不可能隔上一公尺,因此有咳嗽流鼻涕的孩子,就戴上口罩,如果發燒,最好就不要到學校。上課前、吃飯前一定要洗手,洗手時謹記「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訣,取肥皂把手心、手背、指尖、指縫、虎口及手腕都搓洗乾淨,且洗手至少要達20秒才具效果,濕洗手比乾洗的抗病效果更佳。蔡璟忠說,台灣不似高緯度國家四季分明,加上天氣潮濕、地小、人 口稠密,民眾互動頻繁,不只現今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容易傳播,一般流感、腺病毒、黴漿菌等病症,長年可能發生,其中黴漿菌還出現抗藥情形,但這陣子因為防範新冠肺談呼籲大家勤洗手、戴口罩,相關病例都有下降情形,因此民眾應趁這波疫情建立勤洗手的防護習慣。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夏天到來病毒就消失?黃瑽寧6個重點解析新冠肺炎
上周(2/16)在一場由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主辦的研討會,針對目前已在全球迅速傳播開來的新冠肺炎(COVID-19),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在會中提出對於新冠狀病毒的一些重要觀察,《元氣網》特別整理節錄以下重點,讓大家多認識新冠狀病毒,及了解如何防範。一、新冠肺炎可無症狀傳染?學理上來說,無症狀傳染是可以的,但理論上傳染力會比較差。之前德國有個案例,一開始說是無症狀傳染者,後來發現不是,他其實有症狀,還吃了藥,其實他已經覺得肌肉痠痛不舒服,但他還是去開了會,開會之後就傳給其他人,所以他不算是一個無症狀的傳染者,算是輕症患者。此外,我們知道 ACE2 最多的地方在肺部,想說跟禽流感一樣,病毒要到很深的地方才找的到門,理論上沒有上呼吸道症狀,可是還是有 5% 的病人說我有流鼻涕、鼻子之類的症狀。最近有一篇研究也發現,其實鼻腔裡也是有ACE2受體的。目前醫療共識是,一開始輕症狀況就是咳嗽,然後肌肉酸痛,再嚴重一點就發燒,開始喘。根據WHO的估計,82% 的人是輕症,15% 是會喘,3% 會進入到嚴重的症狀。二、會否糞口傳染?前陣子有新聞報導這個病毒也可以糞口傳染,這我要打個超級大問號。找到屍體不代表可以找到活的人。一個病毒在糞便中找到 RNA,跟糞口傳染還有距離,要有活的病毒從大便出來才可以證明有糞口傳染。三、為何重症多抽菸男性?ACE2(人體細胞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可以說是冠狀病毒進入人體的「門」,ACE2在人體很多地方都有,包含在腸胃道的平滑肌,還有血管內皮細胞都有。如果ACE2 在我們細胞表現越多的話,可能這個病毒就找到更多機會進到我們的身體裡面,ACE2 的表現或許可以跟我們的嚴重度成正比。而根據研究指出,抽菸者的ACE2比非抽菸者還要來的高,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抽菸者重症機率高,因為他進去門檻比較低。而在中國抽菸的男性佔 48%,也就是兩個男性就有一個抽煙,而女性抽菸比例可能只有3% 左右,或許就一個機轉可以解釋兩個答案,就是為什麼男性在重症多,還有就是為什麼抽菸的人會是重症的危險因子。四、夏天到來病毒就消失?很多人說:「沒關係,到了夏天這個病毒就不見了」,你可以看到過去冠狀病毒的季節特性,在緯度高的地方,可以看到冬天時冠狀病毒流行比較多,但是那是北半球、那是緯度比較高的地方。但如果看到跟我們比較相近緯度的廣州,經過這三年,看起來其實沒有什麼季節性,到夏天這個病毒是不會消失的,它跟流感一樣,流感也只有在緯度高的地方有很明顯的季節性,在台灣甚至是更熱的地方,它是一整年都有的。所以,「不用期待這個病毒在夏天自己會自殺,其實還是會留下來的。」五、新冠狀病毒能否控制住?未來到底能不能把這個病毒限制住?就像當年的 SARS 把它關起來呢?根據數學模組,一隻病毒只要有10% 的無症狀感染者,這名無症狀者就算他才剛傳給一個人,就是他傳染力還不到一般能傳播的 1%,對防疫者而言,就很難百分百掌握所有的接觸者。如果傳染力可能已經出去了 15% 到 30%,那麼你要在爆發前控制就更困難了。新冠狀病毒的輕症患者高達八成,所以這個病毒要像 SARS 一樣完全消失,我是採比較悲觀的態度,但是如果有疫苗事情就可以改觀了。六、如何面對存在的病毒?很多的研究講到冠狀病毒放在無生物上面到底可以活多久?只要條件良好,它要活 5 天 10 天都有可能,只是病毒量還剩多少不曉得。其實在無生物表面上面的接觸傳染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抗冠狀病毒,最重要還是洗手。等藥物的臨床實驗也沒這麼快,疫苗沒那麼快上市,因此一般民眾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洗手的工作,還有飛沫傳染的預防。新冠肺炎讓你很焦慮?加入元氣網粉絲團快速掌握疫情!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5 養生.家庭婚姻
孩子吃退燒藥騙過校門體溫檢測?醫:非常沒公德心!
今天是開學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都會在學生進校門前量體溫。但若孩子發燒了還能去學校嗎?小兒科醫師強烈建議千萬不要硬把生病的孩子往學校送。「柚子醫師」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在臉書提出一個病例,有個孩子發燒被媽媽帶來看診,媽媽離開前問醫生開學後,給孩子吃退燒藥,到校門口量額溫還會量得出發燒嗎?陳木榮表示,生病的孩子就應該要在家休息,怎麼還有機會到校門口量體溫?而媽媽這一問意謂要孩子吃退燒藥掩蓋症狀,通過檢測進到校園,這跟病人吃藥順利登機出境的行為一樣「非常沒有公德心!」。陳木榮指出,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客觀的生病停課機制,目前最不會有爭議的莫過於量體溫,畢竟生病的孩子不一定發燒,但發燒的孩子大部分有生病,老師僅存的評估武器就是拿在手裡的耳溫槍,從中篩出生病的人,保護其他健康的學生。陳木榮再三強調,生病的孩子就該讓他在家休息,這是基本的公德心,若發燒要帶去給醫生看,即使退燒了,在不吃退燒藥的情形下,至少觀察24小時體溫穩定,才算是真的退燒。若孩子有咳嗽流鼻水等其他症狀,應該讓這些全都改善後再回去上學。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過抗SARS經驗 葉金川「我較怕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COVID-19)國內確診病例攀升至30人,其中有三起感染源尚未尋獲,人心惶惶。走過SARS疫情、當時的台北市衛生局長葉金川表示不怕SARS、較怕新冠病毒,台灣應盡快找到感染源、盡量圍堵病毒,「大甲媽祖遶境若真要辦,主辦單位應負全責」。葉金川今早接受電台《周玉蔻嗆新聞》節目接受訪問,分享自己在SARS期間出和平醫院時曾被隔離兩周,當時不如今日可以隨時透過手機上網,只能自己打電腦、看電視,「很無聊」。葉金川說,相對而言,他不怕SARS病毒、較怕新冠病毒,因為新冠病毒傳染力強,重症率約20%、致死率0.5%至2%,「一百支籤當中有兩籤抽到會死,能不怕嗎?」他認為,台灣當務之急應盡快找到社區感染個案的感染源頭,雖然困難、雖然目前的30例當中就有好幾例是無症狀帶原者,感染者「就像是被無影腳踢到」,但只要像現在這樣從被踢倒的人往外擴大追查,就會查得到。葉金川說,目前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與疫苗,只能用時間換取空間,也就是盡量作足隔離阻絕措施,以防止病毒傳遞。疫情是否會像SARS在天熱時趨緩,這就要問上帝了。大甲媽祖進香活動的大型人潮聚集活動,是否會增加社區傳染風險。葉金川說,媽祖會保佑人們心靈平安,但不會阻擋病毒,人潮中有一個帶原者大家都不會知道。主辦單位如果一定要辦,就要擔起責任小心翼翼地辦,包括進行發燒篩檢、限制有症狀與有旅遊史的人不要參加等。葉金川雖憂心疫情擴大,但上午受訪時並未戴口罩。他表示,我國尚未有廣泛的社區傳播,病例不算多,且勤洗手比戴口罩重要,口罩在必要時刻才戴即可,像是在捷運上、人多之處或自身有症狀之時。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蒜水治新冠肺炎? 別信偏方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民眾分享各種「防疫小撇步」,網路便傳出「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可以治武漢肺炎」。對此,食藥署提醒民眾,大蒜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指出,大蒜仍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且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之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多喝大蒜水,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從中醫的觀點,大蒜屬辛溫的食物,有健胃整腸、溫中焦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或許是因為大蒜確實具殺菌解毒的功效,因此有「大蒜水抗疫」的傳聞。但大蒜在中醫裡主要是作為「配伍」的食物,用於食物的烹調,讓寒涼的食材熱性偏溫,以增加人體免疫,而非單喝大蒜水。由於大蒜裡有蒜辣素,體質陰虛、常熬夜的人若是天天喝大蒜水,可能反而容易上火,造成嘴破、便秘等症狀。瞿瑞瑩也解釋,許多人會「迷信」某一種偏方可提升免疫力,但在中醫的診療中,提升免疫力的核心是「陰陽平衡」,因此不會只用一味藥,而是依據體質調整藥方。食藥署也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則;若有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情形,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顏慕庸:洗手是這次疫情決勝點
「洗手是這次疫情的決勝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急診醫學會感染防治委員會副主委顏慕庸說,「進醫院前洗手是幫助國家,出醫院後洗手是幫助自己」。二○○三年抗煞時,顏慕庸擔任高雄榮民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卻自願到和平醫院支援。他輕描淡寫說,感染科是他的專業,「不站出來是很丟臉的事!」十七年後,新冠肺炎又造成全民驚惶,日前白牌車司機、北部六十七歲無旅遊史案例出現,讓大家擔心國內進入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定調為零星社區感染,但美國疾病管控中心官網卻列出台灣出現社區傳播,引發防疫是否應由圍堵轉為減災的討論。圍堵到減災 應該是漸漸演化顏慕庸支持指揮中心作法,表示「防疫一條鞭」,但他也認為,圍堵到減災並非一刀兩斷,應是漸漸演化的過程,指揮中心日前放寬採檢條件,就是試圖讓更多人提高警覺,早期偵測到社區流行。要達成及早偵測的目標,顏慕庸認為,關鍵在於社會大眾和醫護人員都要懂得辨識與疫情有關的旅遊史(Travel)、職業史(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及群聚史(Cluster),也就是防疫單位常提醒的「TOCC」。顏慕庸分析,疫情幾乎都從旅遊史開始,例如這次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一開始都是境外移入;接下來次級感染,職業史就很重要,例如司機或導遊案例;疫情繼續發展,就會出現接觸史個案, 包括親戚、朋友、同事、醫護人員。旅遊史、職業史和接觸史,只要透過有秩序條理的釐清,都可以透過疫情調查找出來。但若疫情蔓延,接觸史很快就會抓不到了,此時「群聚史」就是偵測社區傳播最重要的關卡,白牌司機和北部六十七歲女性案例的家戶群聚就如此。先檢視TOCC 再找醫師採檢顏慕庸強調,不只醫師,民眾也要能懂得自我檢視TOCC,例如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可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兩周內有出國嗎?有接觸最近出國且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人嗎?我的職業或家人職業屬性,是否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親近的家人或同事親友,兩周內有人出現跟我類似的症狀嗎?檢視發現有風險,再去找醫師評估採檢,才能發揮擴大採檢美意,更重要的是讓醫療體系保留能量。醫療體系抗疫支點 務必守好顏慕庸指出,院內感染如同燒開水快要沸騰時所冒出的泡泡,一旦冒泡,表示社區傳播已臻飽和,隨時會出現大量個案或群聚感染,而醫療體系是支撐我們對抗疫情最重要的支點,一定要守好。顏慕庸表示,對抗新冠病毒,洗手比戴口罩重要,沒有清水洗手,也可用乾洗手。環境媒介傳播是新興傳染病長期被忽視的傳播機制,洗手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
2020-02-25 科別.眼部
眼睛防疫 醫師:別戴隱形眼鏡 眼鏡早晚消毒
防範新冠肺炎延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戴口罩和勤洗手外,保護眼睛避開病毒一樣重要,建議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一般眼鏡可視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大家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鏡片上,延長病菌附著在眼睛的時間,造成感染、發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也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紅腫、充血很嚴重。陳瑩山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病毒從眼睛侵入。有戴眼鏡的小朋友,要每天早晚以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疫情,陳瑩山提高看診的防護措施,病患必須先以酒精乾洗手消毒,他則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使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降低雙方近距離接觸的危險,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只是冰山一角,找出輕症更關鍵!陳建仁3張圖表說明全民防疫的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 疫情快速在全球散布,各國政府都在努力防堵,不過副總統陳建仁提醒大家防疫需全民配合,他以金字塔或冰山比喻說明,死亡和重症只是冰山一角,找出潛沈在海面下的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並隔離,就可以大幅降低病毒散播的風險。之前發生一些案例隱瞞旅遊史及接觸史,致使防疫人員錯失第一時間防堵疑似案例的黃金時間,陳建仁今(24日)在其臉書發文,以健康光譜和疾病金字塔等三張圖表,說明誠實申報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和聚集史對全民防疫的重要性。陳建仁在臉書指出,幾乎所有傳染病原所造成的健康危害,都會呈現明顯的個別差異性,從無症狀、微恙、輕症、重症、甚至到死亡!COVID-19也是一樣,感染者有明顯的健康光譜(health spectrum,如圖一),從「鑽石公主號」乘客和員工感染者的症狀分布來看,無症狀、微恙或輕症者,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重症或死亡只是少數。這和SARS感染者的健康光譜相當不同,大多數SARS病例都有發燒和嚴重的呼吸道徵候群!就大多數傳染病來說,患者的疾病嚴重度分布,就像金字塔或冰山(disease pyramid/iceberg) 一樣,死亡和重症只是冰山一角(如圖二)!由於重症患者大多會在醫院接受積極治療,較不容易傳播病毒給他人,反而在症狀尚未嚴重到住院時,更容易傳染別人。醫師在診斷輕症和微恙患者之後,往往會要求患者回家休養,如果醫師知道患者的詳細疫區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和聚集史 (TOCC: Traveling, Occupation, Contact, Cluster),而能進一步請求患者居家隔離檢疫,作好自主健康管理,他們就不會成為病毒的散播者!COVID-19能透過微恙或輕症者傳染,是它傳染散播很快的原因。因此,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檢驗和隔離,是在疫情防堵階段很重要的工作。透過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的重症指標病例,追蹤他們的密切接觸者,找出並隔離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就可以大幅降低病毒散播的風險。誠實是疫調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所有的確診病例,以及和他們密切接觸的親友同事,都能詳述自己的TOCC,全力配合找出感染者,疫情就容易有效管控。去年十二月的武漢,就是否認人傳人的實證,又忽略輕症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致使感染人數超過爆發流行的閾值(threshold),進而ㄧ發不可收拾!就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圖三)而言,沈在海面下的輕症患者,可能會因為醫療照護不足、罹患慢性病、或感染其他病原,使病情惡化而成為浮出水面的重症者。每一位輕症感染者,如果都能夠得到早期診斷和適切治療,既可以避免合併症或續發症的發生,降低病程惡化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更可以減少親友同事受到感染的機會。(來源/《陳建仁Chen Chien-Jen》臉書)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蒜水治新冠? 食藥署:勿信偏方別轉傳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都陸續傳出病例,因此許多民眾也分享各種「防疫小撇步」,網路便傳出「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能喝好可以治武漢肺炎」。對此食藥署提醒民眾,大蒜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指出,大蒜仍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且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之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多喝大蒜水,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從中醫的觀點,大蒜屬辛溫的食物,有健胃整腸、溫中焦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或許是因為大蒜確實具殺菌解毒的功效,因此有「大蒜水抗疫」的傳聞。但大蒜在中醫裡主要是作為「配伍」的食物,用於食物的烹調,讓寒涼的食材熱性偏溫,以增加人體免疫,而非單喝大蒜水。由於大蒜裡有蒜辣素,體質陰虛、常熬夜的人若是天天喝大蒜水,可能反而容易上火,造成嘴破、便秘等症狀。瞿瑞瑩也解釋,許多人會「迷信」某一種偏方可提升免疫力,但在中醫的診療中,提升免疫力的核心是「陰陽平衡」,因此不會只用一味藥,而是依據體質調整藥方。食藥署也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則;若有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情形,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