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病毒
共找到
8745
筆 文章
-
-
2019-12-1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感冒藥+咖啡治療效果更強?食藥署解析後果
Q:聽說感冒藥加咖啡效果會更強,是真的嗎?1.感冒是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大部份是由病毒所引起,一般感冒通常只需支持性療法及症狀治療即可。咖啡是常見的飲品,會與某些藥物形成交互作用,不宜與藥品同時併服,咖啡過量可能會導致心悸及影響睡眠。2.當感冒藥加咖啡同時使用時,若感冒藥中有麻黃素類藥品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更易造成心悸、失眠等情形,加上感冒本身需要多睡眠休息,喝了咖啡反而具有興奮、利尿作用不利睡眠,因此兩者同時使用並不會使感冒更快好,反而使身體可能產生不適感。3.食藥署提醒,對抗感冒還是要靠自我免疫力,喝咖啡並不能增加免疫能力,感冒藥也只是症狀治療,不能殺死病毒或縮短感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切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4.此外,有些食物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例如柚子跟葡萄柚與某些藥物併用,可能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風險,若有疑慮,可向藥師諮詢,以避免不良反應之發生。
-
2019-12-19 科別.兒科
2月大男嬰唇色發黑急送醫 確診法洛氏四合症
新竹一名兩個月大男嬰近日因全身皮膚發藍、唇色發黑緊急送醫,經醫師檢查發現,男嬰症狀為法洛氏四合症,若未及時就醫,可能引發酸血症而導致器官衰竭最終死亡,所幸男嬰母親及時發現送醫,經搶救已無生命危險。東元綜合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醫師賴俊維表示,法洛氏四合症是最常見的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該男嬰送院時,雖有2個月大,體重卻僅3公斤多,皮膚發藍、唇色發黑具有發紺現象,儘管努力呼吸,血氧卻仍不足,檢查後發現男嬰心臟除右心室出口狹窄外,左心室與右心室間有一個直徑0.6公分的缺口,導致缺氧血進入主動脈,為典型法洛四合症。賴俊維指出,法洛氏四合症包含4種異常,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位、右心室出口阻塞、右心室肥大,患有該病的嬰兒通常必須先進行人工血管分流手術,或肺動脈氣球導管擴張術來增加其肺部血流,待養大讓體重到達8至10公斤之後再進行完全矯正手術。根據衛福部歷年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資料顯示,在去年每十萬人口就有21名0至1歲的嬰兒因心臟疾病而死亡,死亡率達11.9%。賴俊維說,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除了特定染色體或基因異常,也可能與孕期病毒感染、特定藥物、菸酒的使用有關。此外,受孕前父親的菸酒使用習慣也被證實與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有關。若準爸媽有吸菸的習慣,或準媽媽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會顯著增加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有研究顯示,如果準爸爸在受孕前3個月有飲酒習慣,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比沒有飲酒習慣的夫妻高出44%;若準爸爸的單次飲酒量超過5罐350cc的啤酒,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提高至52%。賴俊維提醒,若父母發現嬰兒養不大或吃不胖,且有呼吸費力的情形,應盡速就醫,透過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幫助嬰兒及早正確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此外,嬰兒出現膚色發藍唇色發黑、呼吸時胸骨凹陷等突發性缺氧症狀時,可將嬰兒側躺擺出以膝觸胸的蝦米狀姿勢,並立即送醫,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唯有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
2019-12-19 性愛.性病防治
染愛滋交往被打槍 網紅公開身分盼不再因不了解而害怕
網紅「女神下午茶」兩年前確診感染愛滋,一年多前在網路上公開自己感染者的身份。他說,曾經因為感染者的身份而被曖昧對象拒絕進一步交往,除了帶給他很大的打擊外,也有感於社會對愛滋既有的負面觀念根深蒂固,促成他公開自己感染身份的契機,希望藉此鼓勵其他感染者,不需要躲起來,只要穩定治療,一樣可以追求夢想、享受人生。今天台灣愛滋病學會舉辦「知識跨越恐懼」記者會,希望消除大眾對愛滋病的錯誤認知,減少對愛滋或感染者的恐懼和歧視。網紅「女神下午茶」也在會中分享自己一直都有進行愛滋篩檢的習慣,但兩年前某一次篩檢結果呈陽性,進一步確診感染愛滋。當時女神下午茶有一個曖昧對象A先生,雖然A先生陪他穩定就醫治療,兩人仍維持著不親嘴、不發生性行為的「曖昧關係」。女神下午茶終於在半年後達到U=U(病毒測不到即不具傳染力)的穩定狀況,當時的他興奮大喊:「U=U了!」並向A先生告白,希望能進一步交往。然而對方無法克服對愛滋病既有的刻板印象和心理壓力,對於交往有許多猶豫,兩人因而分開。這件事對女神下午茶的打擊很大,他表示彼此個性契合,卻因為另一半對愛滋病的不了解或是恐懼而分開,「真的很可惜」。為了避免其他感染者也有同樣的遭遇,促使他決定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感染者身份,希望讓大眾知道只要穩定服藥,感染者的生活與常人無異。女神下午茶表示,雖然在網路上偶有酸民發表對同志和感染者不友善的言論,但朋友、家人都給予他鼓勵支持,讓他保持正面思考並積極配合治療。他也加入台灣基地協會,協助更多感染接受治療,給予他們支持與幫助;並希望大眾可以有充足的愛滋知識,不再因為不了解而害怕。
-
2019-12-19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病毒可靠藥物預防 調查:7成受訪者不知
曾被視為現代黑死病的愛滋病,如今已成可控制的慢性病,甚至可靠藥物預防。但最新調查發現,民眾對愛滋病毒有許多錯誤觀念,多達70%受訪者甚至不知愛滋病是可預防的。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12月間針對全台520名18至40歲且有性經驗的民眾進行「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網路問卷,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發現多達90%民眾自認了解愛滋病毒及愛滋病,實際上僅0.2%具有完整正確認知。調查顯示,多達80%民眾對於愛滋感染途徑有錯誤觀念,誤以為肛交、陰道交、口交感染愛滋病毒風險都一樣高,甚至有多達30%受訪者認為與愛滋感染者共用餐具是感染愛滋病毒的途徑之一。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表示,愛滋病毒主要有3大傳染途徑,包括不安全性行為、血液傳染、母子垂直感染等,其中口交感染愛滋的機率比感染性病來得低;此外,接觸愛滋感染者的排泄物、一起共餐、聊天、親吻都不會造成感染。以往很多人將愛滋病視為現代黑死病,一旦發病恐不久於人世,不僅會傳染,還會生很多病、耗費大量醫療資源,但隨醫學進步,這些觀念都已過時。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受惠新藥發展,感染愛滋病毒就如同罹患慢性病,感染者一天只要吃1顆藥就能將病毒控制到檢測不到,不僅沒什麼副作用,就連發生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他人。此外,調查更顯示,有58%受訪者認為愛滋感染者壽命較短、21%認為感染者無法正常工作,更有近70%不知道愛滋病有藥物可預防。洪健清強調,隨醫學進步,預防愛滋病毒就像避孕一樣,有事前、事後藥可服用,預防效果高達90%以上,藥物可抑制病毒在體內複製;更重要的是,凡是有性行為者至少要做1次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1年篩檢一次,若有感染風險行為者則建議3個月至6個月篩檢一次。為了讓民眾主動了解防治資訊,愛滋病學會、愛滋病護理學會與全台11間愛滋相關民間團體合作推出愛滋防治公益月曆,即日起至明年1月31日只要捐款超過新台幣100元並上網登記,即可獲得限量聯名月曆。
-
2019-12-18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用藥不可停 一旦中斷危險增
你還以為愛滋病是「世紀黑死病」,無藥可治嗎?台灣愛滋病學會今天公布「國人愛滋認知調查」,九成的人自認了解愛滋病,但僅0.2%的人對愛滋有正確認知,且多數人認為愛滋感染者壽命較短。醫師表示,錯誤觀念帶來恐懼,更形成防疫的漏洞。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針對520位18至40歲、有性經驗的男女進行「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網路問卷調查,發現民眾普遍缺乏對愛滋的正確認知。調查發現,有過性經驗的受訪者僅有兩成做過愛滋篩檢,更有七成五認為不需要接受篩檢。但事實上,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包括性行為、血液及母子垂直感染,只要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如口交、肛交、陰道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方式都有可能感染,因此只要有過性行為就應該要做篩檢,持續有無套行為則建議三到六個月至少篩檢一次。另外,台灣愛滋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洪健清表示,目前愛滋藥物已可很好的控制愛滋,且過去依此需要服用許多顆藥物、副作用大,現在進步到一天只需一顆且副作用低。洪健清說「治療即預防」,感染者只要接受治療、穩定服藥,平均餘命和常人無異,且只要病毒量降到小於200,維持測不到的狀態達六個月,也不會傳染給其他人。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則提出90-90-90計畫,希望在2020年前,達到90%感染者了解自己的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接受適當治療以及90%接受治療者成功抑制病毒量。洪健清表示,截至今年11月,台灣愛滋新感染人數達10年最低,並達到「87-90-94」的成績。但他表示,藥物一定要穩定服用,不可中斷。一旦中斷可能造成抗藥性,以及造成發炎反應,使腎臟和、心血管的疾病發生率上升,反而更危險。針對愛滋病的預防,洪健清也提醒,除了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外,也可採取預防性投藥(PrEP),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的風險可達九成以上,建議政府擴大補助。
-
2019-12-18 該看哪科.兒科
台南再現腸病毒重症 3歲女童抽搐送醫
目前腸病毒疫情雖然已經趨緩,但台南市最近仍再添一個重症病例,患者為居住在將軍區的三歲女童,感染腸病毒71型,引發腦幹腦炎與脊髓炎。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腸病毒疫情目前已趨緩,上週全市腸病毒健保就診人數314人次,疫情呈現下降趨勢;全國目前累計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診個案共66例,其中52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含2例死亡病例),今年本市確診的重症病例有8例,均為感染腸病毒71型。衛生局指出,本周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確診個案,為將軍區3歲女童,個案12月02日出現高燒、輕微皰疹性咽峽炎後,隔日出現活動力不佳、嗜睡及持續頻繁肌躍型抽搐,至鄰近醫院就診評估後,轉診醫學中心,經檢驗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起腦幹腦炎與脊髓炎,個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症狀緩解,已於11日出院。 衛生局表示,腸病毒71型可能經由周邊神經軸突或藉由血液侵入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神經併發症,包括預後良好的無菌性腦膜炎、出現肢體無力麻痺的腦脊髓炎、以及易出現心肺衰竭的腦幹腦炎等。重症病例常見的腦幹腦炎,依病程可分為四期:一、第一期(一般感染):症狀發燒、口腔潰瘍,手足與臀部的丘疹或水泡,大部分兒童感染時最常見症狀,症狀治療為主,如退燒、止痛、預防與治療脫水。二、第二期(腦脊髓炎) : 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出現典型重症前兆症狀為高燒、昏睡、嘔吐、眼球動作異常(上吊、斜視等) 、頻繁肌躍型抽搐或痙攣、肢體麻痺(手腳無力等)、呼吸及心跳過快等,患者應儘速送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成大醫院、永康奇美醫院、台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治療時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控制輸液補充,避免病情惡化。三、第三期(自主神經失調):始於血壓升高、心跳過快或出現肺水腫/肺出血。四、第四期(心臟衰竭):此時,血壓可能急速降低及休克症狀,必要時給予強心劑維持血壓、中心靜脈壓監測及使用及使用呼吸器,嚴重心臟衰竭甚至須使用體外膜氧合(ECMO)維持呼吸與循環。 衛生局提醒家長,為預防幼兒童腸病毒感染,應注意「吃飯前、抱小孩前、回家後、如廁後以及遊戲後」應使用肥皂濕洗手,確實做到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及使用「500ppm漂白水」進行居家環境清潔消毒,泡製方法為: 100c.c.市售5%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後混和均勻,針對玩具、教具、桌椅、樓梯扶手等擦拭;家中孩童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及在家休養,請勿出入公共場所或安親班。
-
2019-12-17 科別.心臟血管
「心內膜炎」常讓你誤會為小感冒 刷牙、手術都可能引發
39歲的台灣藝人郭彥甫,他近日赴美旅遊,因流感併發心內膜炎,突然間感到心臟異常疼痛,在美國緊急住院治療,醫生表示,這是流感造成的病毒感染,再晚兩個小時可能會心臟休克危及性命。他說:「我真的差點死掉,醫生說『大概再2個小時你就不行了』」,並在住院後一天出院。心內膜炎是什麼?衛福部資料顯示,細菌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心臟內膜構造或瓣膜受到細菌感染之疾病,病人得病的原因是因血流遭受細菌侵入(菌血症),細菌順著血流附著在不正常的心臟瓣膜或有缺損的心臟組織中,影響如下:1.心臟瓣膜被細菌吃掉,造成瓣膜毀損、心臟衰竭,嚴重致死。 2.「細菌贅生物」掉下來,隨著血流跑到其他地方,比如腦部造成「細菌性腦梗塞」、甚至腦膿瘍。 大部分的細菌來自口腔、上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經由牙科或外科的診察,治療手續進入血液造成菌血症。初期徵狀類似感冒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剛開始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燒、寒顫、盜汗、疲倦感、無力、食慾不振等等,抑或是體重減輕、皮疹、腹痛、脾腫大、心雜音、關節腫大及疼痛、腦中風等情況。另外,可能會有以下併發症:栓塞性腦中風、腎衰竭、敗血性休克、肺水腫、肝肺脾膿瘍、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造成猝死。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心臟外科」第一名好醫師評價的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在接受《良醫健康網》採訪時指出,細菌性心內膜炎,常是因存在於口腔、腸道、或泌尿道的細菌或黴菌,引起心臟內膜表層或心臟瓣膜感染、把心臟瓣膜破壞,會對心臟造成損傷甚至死亡。人體口腔中本來就有許多細菌,容易隨著拔牙、洗牙或刷牙等動作而跑到血液中,之前曾發生過有民眾拔智齒後,細菌隨血液留至心臟瓣膜上且落地生根,感染心內膜炎。陳益祥解釋,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症狀為發燒溫度忽高忽低、有點喘,但較不會像心肌炎一樣急性猝死、且恢復快,上述鏈球菌吃掉瓣膜案例,即屬於細菌性心內膜炎。如何判斷只是一般小感冒,還是心臟發炎了? 那麼,民眾該如何判斷只是一般小感冒,還是心臟發炎了?陳益祥建議,「抽血」是最直接的方式,且最好到醫學中心照X光、心臟超音波檢查。而送往醫院檢查的判斷指標有兩個:1.吃藥2~3天,類似感冒之症狀不但沒改善,且有加劇情形,再加上持續性多日發燒未退。2.有疲憊、噁心嘔吐...等類感冒症狀,一到數週後又有明顯喘不過氣的現象。做這些事容易感染性心內膜炎此外,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有兩大因素:1.病人有潛在的心臟病變,如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人工瓣膜置換等。2.致病細菌的菌血症:如靜脈藥物濫用者的葡萄球菌感染、因牙科處置的鏈球菌感染、來自生殖泌尿道的腸球菌,以及各式植入的導管與透析的血管通路等,都有可能是致病的原因。還有,實行以下檢查或手術時要注意 1.洗牙或其他會造成牙齦出血的牙科手術 2.扁桃腺切除術 3.使用硬式支氣管鏡檢查呼吸道 4.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手術 5.膽囊或攝護腺手術如何治療?通常需四到六週的抗生素治療。若保守治療失敗或產生嚴重的心臟衰竭,則要考慮緊急開心手術治療。
-
2019-12-17 科別.皮膚
身體出現刺痛感就要有警覺 醫師告訴你皮蛇發病4症狀
「哎啊,好痛呀!這樣折磨我,不如死了算了!」78歲的老爸病懨懨地斜躺在沙發上,哀嚎許久。媳婦忍不住偷偷拉住先生嘀咕:「老爸先前不是帶兵的將官嗎?怎麼長起疱疹就唉唉叫呢?」讓沙場硬漢也吃不消的帶狀疱疹,就是民間俗稱的「風蛇」、「皮蛇」或「腰纏蛇」,與水痘一樣都是由Varicella-Zoster病毒感染或活化引起。也就是說,患者在幼年或年輕時感染這種病毒,皮膚出現了水痘症狀,痊癒後病毒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內,當身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再伺機活化、增生,然後隨週邊感覺神經蔓延往皮膚表面擴散,形成蛇樣纏身的帶狀疱疹。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指出,多數患者在發病時,是先在身體一側靠近胸椎或腰椎部位出現刺痛感,一般幾天後浮現丘疹,再逐漸成為一團團沿著神經節分布的水泡,讓人又癢又痛,但有時會痛到2~3個月才發疹,發疹持續約1週,之後水泡化膿,接著結痂剝落。但別以為痂皮脫落,惡夢必然解除。帶狀疱疹最常見、也最擾人的後遺症,便是可能引起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患部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且這種痛不是普通的皮膚或肌肉痛,而是痛徹心扉的神經痛;病人常因疼痛而導致心情不佳、不敢活動、失眠倦怠、憂鬱厭世等,或連衣服碰到都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至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常隨年齡而增加,像是60歲以上的銀髮族若得到帶狀疱疹,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的比例高達5成以上。另外,免疫力低下的癌症化療患者,以及罹患愛滋病或紅斑性狼瘡、糖尿病者,不僅較易出現帶狀疱疹,且發病後產生慢性神經痛等嚴重後遺症的比例也較高。而除疱疹後神經痛外,臨床上也曾發現有患者的疱疹病毒侵犯到眼角膜,進而造成失明後遺症;或是侵犯聽覺神經造成失聰;也有人損及薦腸關節,造成大小便失禁;也有侵犯到橫膈膜,造成打嗝不止。更惱人的是得過帶狀疱疹後並不見得能終身免疫,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還是有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預防更顯重要。蔡呈芳指出,曾經感染水痘的人就有機會發生帶狀疱疹,預防之道在於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他提醒大家,平時宜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並適度安排運動與休閒活動舒解壓力。延伸閱讀: 「皮蛇」好了還很痛是怎麼了? 守住免疫防線 拒絕皮蛇上身
-
2019-12-1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用「2心」護肝 肝苦人遠離你
老王老婆美麗又賢淑,眾人稱羨。「怎樣才能娶到像她那樣的好老婆呢?」年輕未婚男性好奇的問。「一分錢,一分貨!」「一分錢,一分貨?」「難道是花錢買來的外配?」「看起來又不像!」老王淡淡的微笑:「三心!」「三心?難道是要三心兩意?前仆後繼?,一挑再挑?」「別亂想,就是要用心、貼心、信心!」「這話何說?」「用心去找,貼心對待對方,讓她覺得嫁給你一輩子有信心!」說的也是,將心比心,成功的必備條件中,用心是第一個要件,也就是努力细心的意思,加上「貼心」「信心」才能成功娶到好老婆。這些「心」,不僅娶妻如此,在養生保健上更要如此。例如要如何才能有好心肝,擁有彩色人生?」就要懂得如何保肝;沒有B肝的人,要趕快去注射B肝疫苗。如果不幸已經有了B肝帶原,就要定期追蹤檢查,必要時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及肝臟變硬了,如果有定期追蹤,萬一不幸長了肝癌,也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萬一肝癌一再復發,必要時早點做肝臟移植,換個好心「肝」,獲得新生,以免肝癌的夢魘一再浮現。如此這樣有用心貼心保護你的肝,變成「肝苦人」的機會也就粉低了。「用心」娶老婆如此,治病養生更要如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8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19-12-14 橘世代.好心橘
「賢醫」不當鑽石當石頭… 盼激起漣漪
活力十足的張晉賢,曾擔心醫師老爸會罵他「不務正業」,回憶當年告知老父自己在搞這些公益活動時,沒想到老父毫不猶豫舉手贊成,還告訴他「人生沒什麼好爭的,快樂就好」。為給腦麻或發展遲緩的孩子及家屬多點信心,張晉賢有空就往學校跑,孩子不會寫卡片感謝老師,他幫孩子寫教師節賀卡;耶誕節就自己帶著禮物到特教班與師生分享。這些看似醫療以外的事,張晉賢反而認為是治療的一環,「醫療科技有限,愛與關懷無限」。今年初,愛管閒事的張晉賢,幫就讀國三的「老」病患陳同學辦了場畫展,這位病童國小三年級時因腸病毒,留下後遺症右手癱瘓,輾轉找到張晉賢針灸復健,為讓孩子紓壓也重建信心,他鼓勵內向不多話的陳同學繪畫。「這類小孩學習上很弱勢,又有點自卑,只要能讓他們發揮所長,我就會多鼓勵他們,讓他們有機會當主角,孩子的父母不敢相信女兒的作品可以辦展覽」,為此張晉賢跳下來策展,在台北光點幫陳小妹妹開畫展圓夢。這件事還有後續,學校在獲知這個感人的醫病故事後,推薦陳同學參加「2019總統教育獎」,終讓陳同學成為5位教育獎得主之一。張晉賢在診間滿臉笑容的談論此事,秀出孩子畫作為主的帆布背袋時,可以體會醫病同心就是這種溫馨感覺。談起父親,張晉賢表示,80多歲的父親幾年前過世,但一直是他終身學習的榜樣,「過世前還學會用智慧型手機,也會下載影片觀看,父親不斷學習的精神也影響了我」。張晉賢原本念中國醫藥學院的藥學系,後來再考上學士後中醫,當中醫師後為了要跨領域學習,去念了最難的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班,跳出中醫的窠臼。EMBA畢業後,目前又在台大公衛學院念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我常告訴我的主治醫師們,跨領域學自己所缺的部分,茫然不知要做什麼,就去學習吧」。這幾年張晉賢也看見不少同僚在診間倒下,對於名利更是看淡,他不斷強調,「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已過了大半場,更應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在眾人爭先想當鑽石的年代,張晉賢反而不希望自己是鑽石,而是顆石頭,所做的事擲於湖裡會引起漣漪,播送更遠,學習不同領域,就能激起不同的漣漪。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正在經歷橘世代的我們其實比任何世代都還有著一顆更好奇的心。想知道關於橘世代大小事>>>立即加入
-
2019-12-13 癌症.卵巢.子宮
清除子宮頸癌為目標 專家:男女皆打HPV疫苗是國際趨勢
由於性行為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主要途徑,專家建議,小男生也應列入HPV疫苗施打對象,覆蓋率更高,台灣才有機會達成世衛組織「2030年清除子宮頸癌」政策目標。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目前全球已有31個國家全面施打HPV疫苗,不分男女,我國礙於經費,去年底僅針對國一女生接種,國一男生未能列入施打對象。蔡麗娟指出,許多人以為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只會引發子宮頸癌,其實不然,HPV還可能引發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尖形濕疣(菜花)等六癌一病。蔡麗娟說,HPV病毒不僅是對女性造成威脅,男性也逃不過它的危害。此外,單從子宮頸癌防治政策來看,國一男生接種HPV疫苗,可以增加群體保護力。目前台灣公費HPV疫苗屬於兩價劑型,但臨床流行病學顯示,除了16、18兩型致癌病毒之外,33、52、58等型別的病毒也嚴重威脅台灣女性健康,如能換成保護範圍更廣的疫苗,相信成效會更好。除了疫苗之外,抹片是防治子宮頸癌的另一個關鍵。蔡麗娟指出,台灣於1995年開始推動抹片篩檢,30歲以上女性一年一次,但迄今仍有四成女性從未做過抹片,顯示面臨瓶頸。由於國內初次性行為的年齡越來越低,蔡麗娟建議,抹片篩檢年齡應該下修至25歲,另將抹片列入孕前檢查、成人健診,就能提高篩檢率,找出更多的子宮頸癌癌前病變。美國預防醫學委員會2018年起將抹片篩檢年齡降至20歲,每三年做一次,而各大醫學團體也擬定男女施打HPV疫苗的防治策略。蔡麗娟表示,疫苗加上抹片篩檢,雙管齊下,相信就能如期完成「2030年清除子宮頸癌」目標。
-
2019-12-13 科別.感染科
降流感重症風險 48小時內投藥
藝人郭彥甫近日驚爆因流感併發心內膜炎,心臟疼痛,緊急入院治療。醫師提醒,若感染流感,最好在四十八小時黃金治療期內投藥,降低併發重症的可能。根據統計,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累計七九○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八十二例死亡,相當於每十位重症個案,就有一位死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流感病毒容易引起併發重症,幼童以腦炎為主,青壯年是心肌炎,老年人則是肺炎,當病毒作用過強會導致免疫系統自體反噬,造成嚴重呼吸道疾病、意識不清甚至休克、死亡。因此若感染流感,最好廿四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最晚不超過四十八小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表示,服用抗病毒藥物有三大目標,一是感染流感者可緩解症狀、降低體內流感病毒數量減少傳染他人機會的治療性用藥;二是預防性投藥,當家中有人感染流感,未感染者預先服藥,降低受感染機會;三是黃金治療期間內服藥,減緩病毒在體內的作用。謝思民強調,黃金期為出現發燒症狀的四十八小時內,若出現類流感症狀,像是發燒、畏寒、極度疲倦,就要提高警覺。目前抗病毒藥物種類多元,有五天口服抗病毒藥物,也有單次抗病毒針劑和口服抗病毒藥物等,可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藥物。謝思民提醒,預防流感除了接種疫苗,平時也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與衛生習慣。除了流行期間減少到公共場所,「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若出現類流感症狀,應盡速就醫並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
-
2019-12-13 科別.感染科
公共場所戴口罩防流感?醫強調「這件事」最重要
流感季來襲,搭乘捷運、進出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許多人都會戴起口罩以避免感染流感。但是醫師提醒,戴口罩雖然可以預防流感,但不代表就「戴上護身符」,勤洗手並且避免到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才是最重要的預防方式。流感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傳染力強、併發症嚴重,容易併發成為肺炎、腦炎,甚至心肌炎,其中5歲以下孩童、65歲以上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孕婦、過度肥胖者與重病、慢性病患者為高危險群。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自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9年3月23日止,共累計790例流感之併發重症病例,其中82例經審查為流感相關死亡,相當於每10位重症個案,就有1位死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表示,許多人認為打了流感疫苗便不會得到流感,但流感疫苗只提供30%至80%的保護力,養成衛生習慣仍是最好的預防措施。謝思民表示,預防流感有三大措施,一是充分休息、均衡飲食;二是避免到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三是勤洗手,避免沾到流感病毒的手再去觸碰口鼻,引起感染。尤其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是流感的溫床,但許多人抱持「沒關係我戴口罩」的心態,以為戴上口罩到公共場所就像「戴上護身符」而忽略手部清潔。謝思民說,許多就診的病患是因為手摸門把、電梯按鍵與電燈開關等沾到流感病毒,再觸碰眼、耳、口、鼻而中鏢,因此最好常用肥皂洗手。謝思民提醒,預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為接種疫苗,但平時也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與衛生習慣,才能盡量阻絕流感病毒的來源。若是出現發燒、極度疲倦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並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
-
2019-12-13 科別.感染科
藝人郭彥甫傳流感攻心 醫曝關鍵治療時機
藝人郭彥甫近日驚爆因流感併發心內膜炎,導致心臟疼痛緊急入院治療。一份針對一千多名25歲至55歲的流感調查指出,逾半數民眾對流感併發正衛教概念不足,其中又以心臟器官較為輕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流感在呼吸道病毒中最嚴重且傳染力最強,容易併發肺炎、腦炎甚至心肌炎,若是感染流感,最好在48小時黃金治療期內投藥,降低併發重症的可能。黃立民表示,當流感病毒量過高,可能會去攻擊其他部位造成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或是病毒作用過強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自體反噬,造成嚴重呼吸道疾病、意識不清甚至休克、死亡。黃立民說,預防流感接種疫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若是感染流感,最好24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最晚不要超過48小時,降低併發重症的可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表示,服用抗病毒藥物有三大目標,一是已感染流感者服用,以緩解症狀、降低體內流感病毒數量減少傳染他人機會的治療性用藥;二是預防性投藥,當家中有人感染流感,未感染者可預先服藥,降低受感染機會;三是在48小時的黃金治療期間內服藥,減緩病毒在體內的作用,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謝思民表示,黃金48小時通常是指出現發燒症狀的48小時內,因此若出現類流感症狀,像是發燒、畏寒、極度疲倦,就要提高警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
2019-12-12 新聞.健康知識+
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癌變!身體出現3大警訊要當心
一、脂肪肝的危害遠不止肝臟,隨著病情發展,可累及全身“脂肪肝不到最後一刻不會發作,但是一旦到了最後一刻,也就晚了!”脂肪肝的脂肪是堆積在肝細胞內的,對肝臟而言,它容易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會發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癌。肝臟一步步受損的同時,也會逐步累及全身:① 肝臟解毒功能下降,會引起機體免疫力的降低;② 脂肪肝可加重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加重糖尿病;③ 脂肪肝患者中發生慢性腎病的風險是常人的2-3倍;④ 非酒精性脂肪肝,易導致血脂異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脂肪肝可不是“胖子的專利”,其誘發因素遠不止營養過剩這麼簡單!二、脂肪肝不是胖子的專利,5大誘因需早知 50歲的陳先生平常很注重自己的健康,為了躲避“三高”的襲擊,近幾年來一直以素食為主,連主食也都吃粗糧,身材也一直保持很好。但前段時間體檢的時候,卻診斷有中度脂肪肝!對此,醫生表示,肝細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轉運脂肪入血的能力減退,都能導致脂肪肝,而影響肝細胞這兩種能力的“兇手”卻有很多:1、營養過剩或缺乏高脂飲食、營養過剩、久坐不動是我們熟知的脂肪肝誘發因素。但為什麼長期吃素的陳先生也會得脂肪肝?缺乏營養!長期吃素,蛋白質的攝入就會減少,導致肝臟合成載體蛋白的“原料”不足,造成轉運甘油三酯的能力減弱,使得脂肪在肝內堆積。此時,不僅是脂肪肝,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腸癌等都可能會找上門。2、酒精酒精是肝臟的“第一殺手”。酒精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會對肝細胞造成毒性作用,導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障礙,從而引起肝內脂肪沉積造成脂肪肝。一般來說飲酒越多,脂肪肝風險越大。若脂肪肝患者飲酒,更是會加速肝細胞纖維化和壞死,拉近肝癌的距離。3、藥物多數藥物,都要通過肝臟代謝,而“是藥三分毒”,藥物本身或在體內代謝的產物都可能會直接對肝臟造成損傷;此外,對某些藥物成分過敏等也易引起肝臟損傷,增加脂肪肝、藥物性肝炎風險。比如一些抗結核藥、抗腫瘤藥、皮質激素等。4、病毒性肝炎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有A肝、B肝、C肝。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會對肝細胞造成傷害,釀成慢性肝炎,而隨著肝臟的代謝功能下降,其分解代謝脂肪出現障礙,也易致使脂肪在肝細胞中堆積形成脂肪肝。另外,常見的B型、A型病毒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5、其它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5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因為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缺乏時,容易引發肝臟的蛋白、脂類等代謝紊亂,誘發脂肪肝。除了糖尿病,像甲亢、重度貧血、高膽固醇血症等慢性病患者,都可能存在脂質代謝異常的情況,發生脂肪肝的機率也更高。二、輕度脂肪肝也有癌變可能,三大報警信號需當心一般來說,我們正常的肝臟,脂肪含量是不超5%的;而脂肪含量在33%左右,就屬於輕度脂肪肝了;若達到66%,則屬於中度脂肪肝;當大於66%,則已經是重度脂肪肝了。而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肝臟的實際損傷程度和脂肪肝的輕、中、重程度並不成正比,因此不僅是重度脂肪肝會癌變,不少輕度、中度脂肪肝也存在直接癌變的可能!當出現以下三種信號時,則需警惕是不是脂肪肝找上門。1、脖子變粗從後面第七頸椎(脖子後面最鼓的地方)的上緣,測量到喉結的下緣。測量時要注意上臂自然下垂,身體放鬆。若女性>35cm;男性>38cm,要小心脂肪肝。2、蜘蛛痣“蜘蛛痣”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四周發散紅血絲,常發生在人身上或臉部,當用手輕輕按壓時,紅痣會消失,鬆手後又出現。3、肝掌若手上大小魚際發紅,尤其是出現點狀的紅,也可能是脂肪肝。另外,除了上述3大特殊症狀,脂肪肝患者還可伴有長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脹、失眠多夢、驚恐焦慮等現象。40歲以上的、有糖尿病史或長期酗酒的、有肝硬化或是肝炎的,或者是肝炎病毒攜帶者、有肝癌家族史的,都屬於肝癌病變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檢查肝臟。 三、三步逆轉脂肪肝想要甩掉危險的脂肪肝,做好以下三步是基本:1 、護肝臟的營養素①蛋白質肝的再生功能主要依靠蛋白質,因此,適當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能夠促進肝臟再生、修復,起到預防和緩解肝臟病變的作用。像牛奶、起司及其製品、魚、瘦肉等富含優質蛋白。②維生素C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現已有研究證實,適量攝入維生素C有助於清潔肝臟,減少脂肪沉積,甚至還有助於預防肝硬化。日常的果蔬如鮮棗、奇異果、芹菜、菠菜等中都有較豐富的維生素C。2、飲食原則①碳水“121 ”早餐吃相當於1兩米飯的碳水;午餐吃相當於2兩米飯的碳水;晚餐吃相當於1兩米飯的碳水。1兩米飯大約能提供13克的碳水化合物,但50克的米飯很難填飽肚子,因此可以選擇用蔬菜、穀物來代替,提供相同的碳水,卻可以吃得更多。②低脂“1+1 ”【肉類的選擇】脂肪肝患者也可以吃肉,純素食不但不利於病情的控制,反而易導致營養不良,引起更多的並發症。但吃肉需記住兩個標準:*選擇低脂肉,如魚、蝦、雞肉、豬里脊等;*攝入的蔬果比例大於肉類(肉類每天進食不超過150g )。【科學用油】脂肪肝患者也要科學補充健康的油脂,日常應選擇攝取單不飽和脂肪酸,其能增加膽固醇的排出,並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因此日常用油可以選擇橄欖油、玉米油、亞麻籽油等植物油;而豬油、牛油、黃油、植物奶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則要少吃。(每日用油不超過25~30克。)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
2019-12-11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拚C肝治療 別忘了B肝
C肝新藥上市翻轉過去治療困難,讓「消除C肝」成為重點政策,但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提醒,別讓肝病治療顧C肝、失B肝。專家指出,B肝健保用藥條件對部分患者較嚴苛,無肝硬化者治療三年後也必須無條件停止給付,臨床偶見患者停藥後嚴重急性發作,期望健保能放寬給付條件。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B肝和C肝防治一樣重要,B肝無法治癒,部分患者必須持續投藥,但由於施行新生兒接種疫苗政策,B肝新病人有減少的趨勢。李伯璋指出,歡迎相關學會提出B肝給付修正建議,健保署將進一步討論。B、C肝防治一樣重要肝策會長高嘉宏說,過去C肝只能用干擾素,加上口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輔助,步驟多且副作用高。直到全新口服藥物上市,各期別C肝患者皆可治療,副作用少且病人接受度高,療程二至三個月,治癒率甚至高達98%。高嘉宏說,C肝治療因此成為重要話題,健保從有條件給付新藥,轉變為是否肝臟纖維化,只要C肝病毒陽性,就可納入治療對象。肝策會也將推動多年的「全民回肝」計畫改為「全篩全治救肝單」,擴大C肝篩檢與治療。另外,衛福部長陳時中喊出「2025消除C肝」,不只醫學中心動起來,串聯鄰近基層診所的雙向轉診制度,共同投入C肝治療。今年稅制調整後,基層診所也積極參與。衛福部明年更擬編82億元,造福六萬名感染者。找出感染者 需地方援手但找出感染者是篩檢工作的挑戰。高嘉宏說,C肝病人以高齡者為大宗,當交通不便又無人接送,他們不可能走進醫療院所做篩檢。有醫院安排「外展門診」,希望提供一站式篩檢,抽血後立即看結果,確定感染就開藥。「這其實相當辛苦。」高嘉宏解釋,外展門診需要人力,若沒有抽血驗到病毒陽性,也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此外,深入村里家戶其實更好,但對醫院團隊是艱困挑戰,有賴地方政府奧援。高嘉宏建議,應再多編列媒體預算,宣導C肝治療的重要,且宣導必須「接地氣」,有人力、有錢、有正確衛教資訊,才有可能找到隱藏在社區或偏鄉的感染者,達成消除C肝願景。但高嘉宏也指出,即便衛福部編列不少C肝治療預算,大部分投注於昂貴的藥物給付,而非預防篩檢和個案管理的支持。以台大醫院團隊為例,個管師僅一人,但必須追蹤將近八千名的B、C肝患者。此外,有的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為篩檢派出人力、付出財力,但篩檢資料仍需好好整理運用,避免重複篩檢的浪費。健保給付 對部分患者嚴苛消除C肝固然重要,但高嘉宏提醒,B肝治療也不可忽略。高嘉宏指出,B肝與C肝治療條件不同,B肝目前僅能藥物控制、無法治癒,但健保給付對部分患者嚴苛,例如要求患者肝功能指數(GPT)大於兩倍以上,且超過三個月。患者若纖維化明顯,但肝臟發炎情形不高,很難達到給付條件。此外,健保給付也規定部分患者治療三年後,若無肝硬化即無條件停藥。「臨床偶見患者停藥後嚴重的急性發作,甚至發生猛爆性肝炎。」停藥後 3至4成復發高嘉宏說,認真服藥的患者大多不會復發,但停藥半年,臨床發現有三至四成復發風險。若病人擔心復發改自費用藥,每月至少三千元,長期對患者是負擔。他建議修正健保給付條件,例如B肝表面抗原低到一定程度再停藥,降低復發風險。除了不要顧C肝、失B肝,高嘉宏也特別提到「脂肪肝」防治,由於與生活皆習慣較有關係,有必要從減重、飲食控制和運動處方下手,降低脂肪肝對健康的危害。高嘉宏說,「這是我們的長遠目標:打造一個沒有肝病的美麗島。」 編輯推薦 別再將錢尿到馬桶裡!維他命只是創造「很貴的尿液」 羽絨衣手洗還是丟洗衣機?日本家事達人:脫完水放這個,衣物更快乾
-
2019-12-10 新聞.健康知識+
棉花棒直接擦拭傷口好嗎?醫師解惑5大錯誤觀念
受到外傷時,若不是太緊急或嚴重,民眾習慣用自家藥物備品處理傷口,但有些已經是過時觀念,《微笑醫師網》介紹傷口處理的五個錯誤觀念:1.每次換藥都要塗優碘嗎?優碘殺菌效果強,可在15秒內過濾病毒、黴菌等,主要用於不乾淨傷口的消毒殺菌,對於乾淨或換藥的傷口,不須再使用優碘。另外優碘這種消毒劑有細胞毒性,會傷害肉芽組織生長,反不利傷口癒合。2.燙傷水泡可用人工皮嗎?人工皮主要用途是保持皮膚的溼潤、加快傷口表皮化並隔絕皮膚表面的細菌。燒燙傷的水泡沒破時不建議用人工皮,因為更換時容易把水泡撕破;如果水泡破了表皮不在時,才可採用人工皮加入傷口癒合。3.傷口擦抗生素藥膏?抗生素藥膏容易讓細菌產生抗藥性,除非傷口已感染,否則別輕易使用抗生素,另外用抗生素也可能傷害皮膚表面有益菌定殖。4.除疤產品與藥膏和人皮工同時用?主要看成分,一般含矽膠或是洋蔥萃取物的除疤產品必須要在傷口已癒合後,才能使用,否則而反不利於傷口癒合的速度。但若是加速傷口癒合,以減少疤痕產生的成分,例如含Acexamic acid或雷公根藥膏,就可以在傷口尚未癒合時使用。5.棉花棒可否直接擦拭傷口?這麼做可能會拉扯到傷口,建議用「滾動」棉花棒的方式清潔和擦乾,這樣比較不會拉扯到傷口,減少彼此的切力。
-
2019-12-10 癌症.抗癌新知
主動預防 淋巴癌患者B肝少復發
曾感染B型肝炎的淋巴癌患者接受治療,可能導致B肝再次復發。國衛院研究發現,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能降低B肝復發機率,且較具成本效益。若以每年治療1234名患者估算,每年約可省下1200萬元。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3500人罹患淋巴癌,是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九名。淋巴癌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像發燒、咳嗽等,容易讓人輕忽。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避免因病毒活化而引發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等。然而,淋巴癌患者曾感染過B肝但已非帶原者,約10%至30%在治療過程中導致B肝復發,嚴重者甚至引發肝功能失代償,有死亡風險。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及台大醫院團隊合作,對曾感染B肝的淋巴癌患者,提出「常規B肝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兩種策略,並分析成本效益。計畫主持人、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小蕙表示,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透過定期追蹤B肝病毒量,等B肝復發再進行抗病毒治療;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是進行淋巴癌化療時,同時安排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分為六個月及一年兩種療程,並且觀察其差異。結果發現,比起常規的治療策略,預防性治療策略對短期療程的患者B肝復發機率,從20%降低至2.5%,也低於現行的55%,一年能省下近萬元醫療費用,若以每年治療1234位患者估算,每年約減少一千兩百萬元;對於短期療程的高危險族群患者,以每年治療309位患者估算,約可減少三百萬元支出。研究成果發表於2019年6月份台灣醫誌。鄒小蕙建議,若能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希望研究結果提供健保討論給付時參考。
-
2019-12-10 科別.婦科
不只女性受影響 婦產科女醫請老公去打HPV疫苗
台灣知名女配音員蔣篤慧九月驚傳罹患子宮頸癌逝世,演出《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聞名的好萊塢女星瑪西.克蘿絲(Marcia Cross)也曾公開自己對抗肛門癌的過程,而這些癌症都因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醫師提醒,HPV帶來的危害不只限於女性,除了造成子宮頸癌,還可能造成陰莖癌、肛門癌和菜花等疾病,不可不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說,子宮頸癌只是HPV冰山中的一角,和HPV相關的癌症還包括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頭頸癌和肛門癌,甚至連常聽到的菜花都和這個病毒有關,因此男性也逃不了HPV的危害。而且許多人都以為只有性接觸會傳染HPV,但事實上「HPV無所不在」。他便舉例,曾有出生一、兩個月的小嬰兒屁股冒「菜花」,以為遭受兒虐性侵,沒想到竟然是爸媽的口水惹的禍。根據研究,男性約10%、女性5%的口水中帶有HPV病毒。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教授趙安琪表示,HPV有一百多型的病毒,子宮頸癌以16、18兩型最多,但台灣還有58、52和33型為重要型別。台北醫學大學婦產部婦科主任陳菁徽表示,女性只要有過性經驗,超過80%的機率會感染HPV,男性則超過90%機率感染HPV,因此男女都應該重視,而HPV疫苗可預防約60%至70%的感染。陳菁徽不僅自己接種疫苗,她也鼓勵另一半打疫苗,「老公或許聽不懂,也搞不懂男生為何要打子宮頸癌疫苗,但他知道我是為他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長劉偉民則表示,在他的診間,每月仍有一、兩位過去曾打過疫苗仍發生癌前病變,因此預防子宮頸癌最好的方式還是子宮頸抹片篩檢。透過子宮頸抹片篩檢,可以早期診斷出〇期癌,此時還只是癌前病變的階段,動個小手術即可,且復發率不到1%。陳菁徽說,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抹片檢查,另外,也合併核酸檢測確認HPV型別。
-
2019-12-09 性愛.性病防治
病毒無所不在 寶寶長菜花
一名數月大的寶寶臀部冒出小肉芽,就醫檢查竟然是菜花,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說,「HPV無所不在」,約有一至兩成民眾口水被驗出HPV病毒,應該就是嬰兒長菜花的原因。李秉穎表示,絕大部分感染HPV的患者,感染途徑來自性行為;但仍可能出現接觸傳染個案,例如公共場所門把、泳池、公共浴池、運動中心等場所,均潛藏感染風險。國外研究發現,約一至兩成的成年人口水中被驗出HIV,許多寶寶罹患濕疹、尿布疹等皮膚疾病,柔嫩的皮膚因此破皮;如接觸照顧者帶有病毒的口水,就可能被感染。台北醫學大學婦產部婦科主任陳菁徽表示,歐美國家早已將HPV視為性傳染病的一種,門診HPV陽性患者在得知篩檢報告時反應幾乎一致,認為另一半又沒偷吃,看起來乾淨沒病,應不具感染風險。不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女性只要有過性經驗,一生中感染HPV機率超過八成,男性感染風險更高,超過九成機率感染到HPV。陳菁徽說,要了解另一半的性史有難度,想生活在沒有HPV的純淨環境避免遭感染更難,因為HPV能在外界環境存活三至五天,只要皮膚或黏膜出現傷口,就可能遭受感染。「HPV嚴重危及健康」。李秉穎說,約5%的癌症係由HPV感染造成,除了眾所周知的子宮頸癌,還包括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頭頸癌,再加上棘手的菜花,就是感染學界所說的「六癌一病」,因此男性也有必要接種HPV疫苗,來遠離HPV致病威脅。「愈了解HPV,就愈覺得恐怖」。陳菁徽指出,不論男女都可能感染HPV,為此,不僅自己接種疫苗,她也鼓勵另一半打疫苗,「老公或許不懂男生為何要打子宮頸癌疫苗,但他知道我是為他好。」
-
2019-12-09 癌症.抗癌新知
預防性治療 淋巴癌患者B肝復發機率大降
淋巴癌患者若同時帶有B肝,治療過程中恐有B肝再度復發機率。國衛院、台大醫院團隊共同合作發現,若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既能大幅降低B肝復發率,從常規的20%降至2.5%。若以每年治療1234名患者估算,每年約可省下1200萬元。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九名。淋巴癌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像是發燒、咳嗽等,容易輕忽。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則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來避免因病毒活化而引發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等併發症。如果這些淋巴癌患者曾感染過B肝但目前已非帶原者,約有10%至30%在治療淋巴癌的過程中,會導致B肝再次復發,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肝功能失代償、造成死亡。研究團隊針對曾感染過B肝的淋巴癌患者,提出「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兩種改善策略。計畫主持人、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小蕙表示,前者是先透過定期追蹤B型肝炎病毒量,等B肝復發再進行B肝抗病毒治療;後者則是在進行淋巴癌化學治療時,同時安排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分短期六個月及長期一年兩種療程,觀察其差異。結果發現,比起常規治療策略,預防性的治療策略對短期療程的患者B肝復發機率,從常規的20%大幅降低至2.5%外,也遠低於現行策略的55%,且每人一年能省下9480元醫療費用。鄒小蕙說,若能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及早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希望供政府單位未來在健保給付討論時,政策上的參考。
-
2019-12-09 新聞.健康知識+
Line瘋傳「醫管局」籲喝水預防流感 衛福部急澄清
近期有人在通訊軟體Line上傳出,醫管局發出喝水潤喉能預防流感病原入侵,對此,衛福部呼籲,我國無「醫管局」這個政府單位,最新流感疫情都會公告於疾管署網站,若感染流感應盡快就醫,並依照醫生指示服用藥物。此封訊息文中以「醫管局」身份表示,喉嚨在黏膜乾燥的情況下,10分鐘內病毒就能入侵體內,預防流感就是要保持喉嚨潤濕不乾燥,若覺得口乾就喝溫水,每次50-80cc,小孩則30-50cc,不過水不能一次喝多,會容易排出體外,就無法達到效果。對此,衛福部於臉書說明,我國並無設立「醫管局」這個政府機構,關於最新的流感疫情資訊都會公告於疾病管制署網站,若感染流感應儘速就醫,並聽從醫師指示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另外,衛福部也提醒,勿隨意散播不實疫情,若損害他人,將依照《傳染病防治法》 63 條科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此外,目前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童的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此次疫苗全面升級為四價疫苗,保護力更為提升,其中,幼兒接種疫苗需攜帶兒童健康手冊,而長輩則帶健保卡、身分證,就至全國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公費流感疫苗。
-
2019-12-04 科別.感染科
染麻疹 趴趴走 3度就診未揪出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上周新增一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疑似到泰國旅遊感染,回國後被兩家診所認為是感冒,另一家區域醫院以為泌尿道感染,發病第八天才確診。由於患者在可傳染期間曾搭乘公車往返北市與新北市,接觸者高達四百八十人,在醫療院所的接觸者就有四百七十人,將監測至十二月十三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近期國內沒有本土麻疹疫情,但東南亞有相關疫情,如果民眾出遊後出現發燒、出疹,應警覺可能是麻疹;醫療院所專業人員也應提高警覺。另外,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可提供有效預防,民眾到麻疹流行區,應評估接種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患者是北部卅多歲女性,上月七日至十六日與友人至泰國旅遊,返台後第五天因發燒、喉嚨痛及紅疹症狀至診所就醫,同行友人均無疑似症狀。羅一鈞說,雖然患者出現典型麻疹症狀,但研判國內並非麻疹流行期,醫師警覺性不高,個案就醫卻二度被認為是感冒,因症狀持續且呼吸喘,轉送區域醫院並住院,但一開始也被認為是泌尿道感染,直到廿九日轉院至醫學中心才確診。黃婉婷提醒,患者在上月十八日至廿日可傳染期間曾搭乘六四四公車、綠八公車及忠孝線公車,且曾在信義區越南小吃店用餐。曾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十八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盡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我國今年累計麻疹病例一三四例,五十四例為境外移入,以越南十八例、泰國十四例及菲律賓七例為多。近期泰國疫情持續,甚至出現死亡個案,大洋洲如東加王國、斐濟及薩摩亞等也爆發疫情,籲近期計畫前往當地的國人事先至旅遊門診評估、接種疫苗,增加保護力。
-
2019-12-03 新聞.健康知識+
病毒濃度更高!美國研究:肥胖者可能使流感疫苗作用減弱
天氣變冷,公費流感疫苗也開始施打了,但美國有研究人員發現,體重過重會降低流感疫苗的作用,在流感病例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對超重或肥胖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肥胖症在2015年至2016年期間,影響了將近9330萬名成年美國人,肥胖仍然是美國今年度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但是,美國政府在努力控制體重又面臨了另1個挑戰,那就是體重過重會降低流感疫苗的作用這個問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近宣布,今年的季節性流感已開始影響到美國多個州的更多人,要大家注意防範。政府也一直在宣傳流感疫苗的運動,但研究卻發現,超重和肥胖的人可能無法從流感疫苗中獲得效益。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報導,衛生專家首先在2009年流感爆發時,注意到體重過重的人注射流感疫苗效果較差這個問題,當時流感在超重人群中感染的情況更加嚴重。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傳染病專家Stacey Schultz-Cherry表示,流感病毒的濃度在肥胖者身上濃度會更高,而且會蔓延到肺部。流感疫苗在肥胖者身上除了效果比較弱之外,在超重人群的傳播速度也快於普通體重的患者。Maryland大學的1項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呼氣時會跑出更多的病毒。North Carolina大學Chapel Hill分校的營養學教授Melinda Beck說,由於超重人群的免疫系統存在著些許問題,流感疫苗可能無法很好地發揮作用。她說,超重的人的新陳代謝會有些許的變化,從而影響身體的各種細胞,包括免疫系統細胞。Stacey Schultz-Cherry現在正在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1種新型流感疫苗。她說,希望能創造出對所有人都有效的流感疫苗,尤其是對這些高風險人群。不過,研製新的疫苗預計需要數年時間。Stacey Schultz-Cherry建議,所有體型的人都應繼續施打現有的流感預防針,以減少感染的風險。★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19-12-02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轉冷注意保暖 醫師提醒吃飯配紅、黑色食材助暖身
天氣明顯轉冷,醫師提醒,年長者、有心血管病史者,應格外注意保暖,起床後先喝溫開水、運動務必先暖身。中醫師則提醒,吃飯配些辛香料、紅色和黑色的食物,都可助暖身。中央氣象局指出,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今天北台灣愈晚愈冷,氣溫一路下降,入夜到明晨為此波冷氣團威力最強時候,台南以北及宜蘭將出現攝氏12、13度左右低溫,其他地方也只有14、15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林志學上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低溫與早晚溫差大都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林志學說,老年人的體溫調節能力相對較差,應多注意保暖;天冷時容易突發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有相關病史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務必記得按時服藥,且要定時量測生理數據。林志學也表示,早上起床後可先喝一杯溫開水,幫助血液循環;如果有運動習慣,一定要做好暖身運動,且衣著要保暖。開業中醫師吳明珠則說,天冷的時候,除了保暖、多加衣物,圍巾、帽子、口罩都要準備。在飲食方面不要再吃冰品、少吃生冷食物,且食物可搭配辛香料,如蔥、薑、蒜、辣椒等,促進血液循環。吳明珠說,冬天格外要注意心血管問題,以中醫來說,紅色可護心,可適當吃牛肉、番茄、紅莧菜、紅鳳菜、帶皮蘋果、枸杞等;紫洋蔥、芹菜、黑木耳有助穩定血壓、降膽固醇。此外,吳明珠也表示,天氣冷時著重補腎,黑色的食材可以幫忙,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可以幫助血液循環、溫暖身體。吳明珠表示,老年人和幼童在天冷時可能容易有氣管問題,可靠食材補肺氣,如西洋參、黃耆、白朮、防風等,煮成茶湯喝;或選擇市面上常見的四神湯,也是很好的食補。天冷時,流感病毒也蠢蠢欲動。林志學說,今年因公費流感疫苗分批接種,年長者的公費疫苗12月8日才開打,建議開放後即時接種,若不想等,也可先自費接種,且常伴隨流感而來的肺炎,也有疫苗可防範。
-
2019-12-01 橘世代.健康橘
搭配正確的感冒階段飲食法 快快跟感冒說再見!
最近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醫院診間咳嗽、打噴嚏聲此起彼落,感冒除聽醫師的話服藥、多喝水,真正面對冒病毒的,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除平時就應該注意均衡飲食外,感冒時更應該多攝取身體所需要的營養,趕快跟著營養師來學學,感冒時究竟該怎麼吃才會快快好起來。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的網路專欄「健康營家」,最新主題「感冒原來要這樣吃才會快點好」中,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許純嘉介紹,維生素C被用來對抗感冒已行之有年,但必須注意的是,想補充維生素C來對抗感冒病毒,應該體內病毒量還不高時較有利,如嚴重症狀,光吃維生素C就行不通了。●感冒初期緊急救星維生素C吃過量小心會吐許純嘉也特別提醒,維生素C吃超過2萬毫克,也就是服用高劑量,反而會有副作用,可能造成嘔吐、腹瀉等問題。一般營養補給品的維他命C錠,通常是200至1000毫克不等,但是許多研究都指出,吞1顆維他命的保健效果,遠不如吃真實食物來得好。芭樂、柳丁、奇異果等水果都擁有豐富維生素C。1天吃1顆芭樂,或是2顆柳丁,就可以達到日常約100毫克對維生素C的需求。所以只要吃得下,建議還是選擇新鮮當季的食材為優先。●感冒嚴重可採溫和飲食 雞湯魚湯增免疫力效果有限溫和飲食指的是食物內容無刺激性、低纖維、易消化且足夠營養的食物。許純嘉建議,可選擇粥、麵食,搭配質地較軟爛的蔬菜,並搭著豆製品、魚、肉、蛋等優良蛋白質食物,也可補充1至2杯的牛奶或豆漿當作點心。選用溫和飲食,讓腸胃能休息1至3天,會比勉強進食來得更好。很多人喜歡用雞湯、魚湯替患者增強免疫力,但許純嘉認為,湯湯水水本身的營養價值其實有限,還連同新鮮食材一起吃,才能均衡攝取營養。當感冒症狀嚴重,甚至出現上吐下瀉時,勉強吃很多補品,不僅會讓自己不舒服,也讓腸胃負擔更重。●平時抵抗力UP 健康生活型態是王道天轉涼,不希望感冒纏身,更應該記住平時應如何均衡飲食。許純嘉強調,從飲食獲得足夠營養是最好的方法,每天應吃3份蔬菜、2份水果、1份堅果類,並多選用各種豐富色彩的蔬菜,如紅色或黃色甜椒、深綠色花椰菜、黑色的木耳;主食建議多選全穀類,如全麥麵包、五穀米、南瓜等。他表示,健康生活型態是提升自身抵抗力的不二法門,不僅是吃得好、睡得好,重點還包括適當運動、維持理想體重。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1-30 科別.腦部.神經
什麼人會得顏面神經麻痺?多久會好?醫師三QA解答
想像你早上睡醒,突然發現半邊臉整個麻木,嘴巴歪斜、口水流出、眼睛也閉不緊,這時你一定會心想,我是中風了嗎? 還是面癱了? 相信大家最近很常看到關於顏面神經麻痺的報導新聞,它是屬於一種急性神經發炎,國內外有不少名人,像是蘇貞昌,蔡康永、安潔莉娜裘莉也都曾經得過此疾病。顏面神經麻痺要認真介紹的話,可能又會落落長,這次就用簡單的QA方式來告訴大家! Q1.什麼樣的人會顏面神經麻痺? 不論男女、年紀、每個人都可能得到顏面神經麻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有很多種原因,主要又分為中樞型和周邊型,兩者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看有沒有抬頭紋,中樞型通常只會是下半臉麻痺,仍會出現抬頭紋,而周邊型的則沒有抬頭紋,眼睛也會幾乎閉不上。中樞型:多和腦中風、腦部腫瘤、頭部外傷等等有關。周邊型:是屬於比較常見的顏面神經麻痺,主要和病毒感染顏面神經有關,因此在秋冬病毒活躍、容易感冒、免疫力變差的時候就要特別留意。另外像是帶狀皰疹、急性中耳炎等疾病也會導致出現顏面神經麻痺。Q2.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 主要會出現臉部肌肉無力,像是嘴角下垂,無法正常微笑,另外也會出現麻木感,眼睛、嘴巴無法閉緊,甚至會有唾液外流、味覺遲鈍、耳後疼痛的症狀。Q3.顏面神經麻痺會好嗎?如果有及時就醫治療的話,大約有七到八成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能在一到三個月內恢復。少數比較嚴重,或是拖延病情太晚就醫的患者,恢復的時間可能就會長達一到兩年,而且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在治療上除了用類固醇治療外,也會透過肌肉電刺激、紅外線、按摩等物理治療來幫助促進臉部血液循環,減緩肌肉萎縮,幫助維持肌肉彈性。最後想強調的一點是,顏面神經麻痺通常來的很突然,如果發現臉部出現這些症狀,就建議要馬上治療,在黃金治療期72小時之內就醫,先辨別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再進行後續的治療。及早治療,才能夠縮短恢復期,同時也能減少後遺症。最近天氣變化大,大家也務必記得注重保暖,多運動增強抵抗力,另外也一定要維持正常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喔!來源出處:林志豪醫師個人粉絲團
-
2019-11-30 性愛.性病防治
故宮現百人串成巨型紅絲 我國愛滋新感染者連兩年下降
今天的故宮博物院很不太一樣,近百人下午在外國觀光客聚集的廣場排出象徵「愛的開始」及「對愛滋感染者的接納」的巨型紅絲帶,響應今年世界愛滋日,衛福部疾管署表示,我國新增感染者數已連續兩年下降,創下十年同期新低紀錄,研判明年人數有望繼續下降。每年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由衛生福利部次長何啟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愛滋病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會委員與民間團體等,並邀請藝人陶晶瑩,共同排列巨型紅絲帶。何啟功致詞時表示,期望台灣全體民眾齊步邁向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的三零願景。國際以「90%感染者藉由篩檢知道病況、90%知道病況者按時服用藥物及90%服藥者病毒量能成功被抑制」作為愛滋病防治目標,目前我國後兩項已達標,約87%感染者藉由篩檢知道病況。但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也說,仍有13%感染者不知染病,希望降低對感染者的歧視,各界一同關懷愛滋防治。截至今年11月26日,本國籍愛滋感染人數累計39514人,其中今年新增159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02人,降幅達11%。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愛滋防治成果與近年推動「在家愛滋自我篩檢計畫」有關,去年起更推出便利超商取貨就能在家檢測。因更加重視民眾隱私,篩檢意願確實提高。其中以20至24歲下降最多,較去年同期減少118人,降幅為31%。目前新增感染者中以25至29歲最多,去年排名第二多的20至24歲族群今年後退一名,成為第三,去年第三多的30至34歲群族今年則攀升至第二。目前30歲以上青壯年族群下降趨勢比整體下降趨勢低,降幅不明顯,羅一鈞指出,未來除繼續向年輕族群推廣愛滋防治資訊外,會制定新策略打破30歲以上青壯年族群同溫層,讓青壯年族群更能獲取正確愛滋觀念。羅一鈞表示,過去大眾多認為多重性伴侶、藥癮者才會感染愛滋,但其實通報個案是固定性伴侶也不是少數。將繼續宣導「愛滋篩檢就像一般健康檢查」,只要有性行為者,至少應進行1次篩檢;持續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若為高感染風險者,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1次。
-
2019-11-29 科別.心臟血管
得流感用上葉克膜!這項併發症沒注意...短短2天就可能沒命
55歲的王先生,平日身體硬朗很少看醫師,日前因高燒、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經快篩證實為A型流感,雖即時予以克流感藥物治療,但數天後卻因胸痛、心跳急促而緊急就醫。醫療團隊診視時發覺已出現呼吸窘迫、心搏過速而血壓不穩,抽血發現心肌酵素飆高,呈現急性心臟衰竭且血壓越來越低,緊急為其裝置主動脈幫浦與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穩住生命跡象,並持續給予抗病毒藥物,經過一周的搶救治療,王先生總算脫離險境,逐漸恢復健康。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表示,心肌炎是心臟肌肉的急性發炎反應,多為病毒感染造成心肌猛爆性的發炎。也就是說,當面對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產生連鎖的發炎反應,有時導致心肌產生嚴重發炎,進而影響心臟收縮力與電氣傳遞,導致急性心臟衰竭;此時,若無及時維生系統介入治療,死亡率高達100%。由於心肌炎病程會在一兩天內發生急遽變化,所以臨床警覺性極為重要。徐展陽指出,當一般流感病程從不具特異性的高燒、肌肉痠痛進展到胸痛、呼吸窘迫、急性肺水腫時,就必須提高警覺;若進一步從心臟超音波和抽血發現心臟收縮力變得非常差、心肌酵素飆高,臨床上就必須高度懷疑演變成流感重症—急性心肌炎。然而,最嚴謹的診斷標準,則是用心導管的方式從心臟肌肉進行切片,檢驗發炎細胞是否已浸潤在肌肉中。文獻報告指出,急性猛烈的心肌炎病程能在適切治療下擁有不錯的預後,因此臨床治療目標即為「在心肌發炎最嚴重的階段即時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或是心室輔助器,維持全身循環供血,輔以抗發炎與抗病毒藥物,並密切追蹤心臟功能的恢復,以協助支撐病人心臟無法自主跳動的日子。」徐展陽說明,心臟不跳動的情況下,不流動的血液會在腔室內產生血塊,容易造成心臟永久壞死或中風等併發症,必要時需做緊急的心臟切開引流,並進入等待心臟移植之路。然而,葉克膜維生系統更是在治療效果發揮前的過渡期間提供重要支持。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流感爆發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急性心肌炎是流感重症表現之一,因此,徐展陽建議,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正常作息、健康飲食,降低慢性及代謝疾病可能造成的影響,更是維繫健康、避免心肌炎發生的積極作法。延伸閱讀: 久咳多痰只是小感冒? 有這3跡象可能是肺出問題 感冒分3種 搞懂差別對症治療才能好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