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病房
共找到
2484
筆 文章
-
-
2020-02-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鑽石公主號人人怕!為何李明亮反建議遊輪當臨時隔離所?
17年前SARS疫情時,擔任抗煞總指揮的前衛生署長李明亮指出,目前台灣的防疫團隊按步就班,做得很不錯,但中國疫情混亂難以掌控,而且台灣在中國有百萬台商,防疫政策要更長遠,必需開始思考醫療能量是否足夠。他建議,訓練三千名公衛尖兵應付未來隔離所需,徵召遊輪成為臨時隔離所,甚至發揮台灣科技實力,規畫全民體溫監測雲端系統,才能應付下一階段可能的社區疫情。李明亮在一場抗煞記者拜會「老指揮官」的聚會中,做出上述建議。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認為台灣已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雖然我只有零星社區感染個案,但以目前防疫準備能量來看,李明亮確實有點擔心,他表示,目前醫療準備能量足夠,但未來病人若多了十倍,還足夠嗎?李明亮也說,這次疫情我們表現不錯,爭耳到了一到兩個月的準備期,日前機場檢疫缺人力,先有96人前來應徵,但他認為這不夠,要想想未來若有一兩千人需要隔離觀察治療,一個隔離的人需要三個人力計算,至少需要3000名人力才夠,他建議培訓公衛尖兵。李明亮認為,公衛尖兵可以是醫療相關人員,也可以是相關行政人員,經訓練後發給證照,不只針對這次疫情,未來重大疫情都可以徵用;而受訓完成的公衛尖兵,其任職公司也不能拒絕國家徵召這群人,所需的費用可以第二預備金支付,把位階拉高到國家層級,發揮最大防疫能量。至於傳出台灣負壓隔離病房只剩三成,李明亮也多次提出,應思考未來隔離處所。他分析,有人認為徵用軍區,但軍人要挪到哪兒去?而軍營多數都是通舖,糞水排洩系統較簡單,需大規模改造,反而利用海上遊輪,改裝後應可應急。雖然此次鑽石公主號造成大批旅客集體感染,民眾對此很擔心,但李明亮認為,鑽石公主號是未做好隔離及動線區隔,才造成大規模感染,由於遊輪有獨立房間及醫務室,只需徵用靠窗房間,一人一間,中間未有窗戶的房間當成儲藏室,收納人數以原容量的一半即可,再改裝空調系統,就能隔離疑似個案,個案一旦確診,即移往醫院治療。李明亮認為,醫療體系是最重要的防線,台灣也不能像中國十天蓋一間醫院,未來需要隔離治療的人數爆增,醫療院所將無法承受。至於醫事人力,需要醫師代理制度,培訓專科護理師或醫師助理都能讓人力運用更加有彈性,也能避免醫療癱瘓。李明亮更站在公衛的角度,呼籲每家戶都需要有體溫計,全民每天量體溫。他表示,抗煞後期曾舉辦全民量體溫十天的活動,當時全民有百分之七十八響應,這樣的數據在國外演講時,讓常人驚嘆,研究顯示,如此有助於發現SARS患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李明亮建議成立雲端體溫監測體系,呼籲每家戶應準備體溫計,全民每天量體溫,再將數據傳上雲端,與健保卡連線,透過大數據監測異常。對於隔離中的民眾,則要一天量三次體溫,防疫人員也要問對問題,不是問「有沒有發燒?」,而是要問「體溫幾度?」。由於這次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狀不只發燒,全民體溫量測系統還能加上其他症狀選項,列入咳嗽、腹瀉等,非常時期,有助傳染病監控,這項長遠的監測系統也能讓全民衛生水平往上提升。此外,李明亮強烈建議,政府應該建立「全民量體溫,資料上雲端」的制度。一家平均三口人,政府出面讓一戶取得一隻便宜、堅固、耐用的溫度計,要求民眾每天量體溫,量得的溫度要上傳雲端系統。當年指揮抗煞的總指揮,如今深居簡出,但李明亮說,他不可以沈默到連提倡量體溫制度都不發言,全民量體溫的制度建立起來,對於台灣防疫工作,將是最方便、最省錢、最可用的方法。
-
2020-02-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妻追靈車痛哭… 武漢首位殉職院長曾囑「如果萬一 不要插管」
湖北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於18日去世,享年51歲。多名醫護人員當日自發到其去世的醫院送別;當載著劉智明遺體的靈車開走,劉妻蔡利萍追著車痛哭送別,場面悲戚。多名醫護也表達不捨,稱劉是盡責的醫生;劉的妹夫則說:「他把家人照顧得很好,我們全家沒有一個人感染。」湖北日報報導,武昌醫院1月21日被徵用為新冠肺炎首批定點醫院之一。時間緊,疫情嚴峻,劉智明幾乎三天沒合眼,帶領職工改造病區,騰挪病房。1月28日,劉智明核糖核酸檢測呈陽性。至2月14日,劉智明因病情加重轉至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劉智明的妹夫說,劉病後,經常打電話督促家人注意防護,「前段時間各項指標都正常了,我們都以為他能挺過這一關」。新京報報導,2月18日,十多名武漢市三醫院、武昌醫院的醫護人員自發來到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送別劉智明。下午3時許,劉的遺體被送上殯儀館的車,他的家人互相攙扶,妻子蔡利萍穿著隔離服。當車緩緩開動,她邊哭邊緊跟在車後。事後,蔡利萍流著淚一遍遍翻看劉智明發來的信息說:「我再也見不到他了。」楚天都市報報導,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的一名護士長。在劉智明病後,「我真的很想放下這一切去陪他,我問他,我來照顧你吧?」蔡利萍的這個問題先後問過幾次,丈夫都回答「不要」。蔡利萍說:「他知道我放不下走不開,所以他總說不要。但他自己也是醫生,他自己也很清楚,甚至連醫療預囑都跟主診醫生講了,他說如果萬一,不要插管搶救。」據報導,劉智明的同事、武漢市第三醫院一名醫生回憶,「(對劉的)第一印象高大,好帥,專業,權威,嚴肅時很嚇人,笑起來卻又像家人一樣溫暖!」、「我結婚的時候,您說您和科室永遠是我的娘家人,後來您調離醫院,去了武昌醫院當院長,得知我生了孩子,您那麼忙,還抽空晚上來看我和寶寶。」這名醫生嘆道:「越是好人,越是心裡只有他人只有大家,苦的累的不好的都留給自己。」武漢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李姓護士長則說,劉是個很細膩貼心的人,「科室有什麼人不舒服、家裡有什麼困難,他都能看到,是一個非常關心人的領導。那種好,無法用言語表達。」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24案早發病 學者:病毒恐早已進台灣 建議超前部署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不斷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深夜緊急宣布新增第24例確診個案。個案為北部60多歲婦女。婦女近兩年未出國,卻在上月22日就發病,感染源不明引起民眾緊張。有學者表示,由於當時我方尚未對中國採取任何入境限制,病毒恐早已進入台灣,但這期間未有明顯群聚感染,民眾也勿過度恐慌。也有學者建議政府應超前部署到社區感染時的標準流程,包含防疫體系、醫療體系或民眾該注意事項,以免當年SARS事件重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該名婦女上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22日至29日曾4度至診所就醫,後來因症狀加劇,開始呼吸急促,29日晚間送往急診,診斷為肺炎,30日住院,本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昨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仍在治療中,感染源不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第24例個案婦人發病當下,台灣尚未針對大陸展開任何入境限制,新型冠狀病毒早就進入台灣。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名婦女發病至今已過很久,但台灣尚未爆發明顯群聚感染,意味著這名婦女沒有造成明顯的疫情,故民眾不應過度恐慌。施信如表示,目前政府能做的是思考不同的應變方式,若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且出現明顯的群聚、重症,應比照新加坡,採取輕症在家休息、需隔離就自主管理而非集中管理的模式。中國附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跟世界各國相比,台灣與大陸因婚姻、台幹工作、大老闆經商等,往來交流更密切,但目前國內對新冠肺炎的控制已經不錯,建議民眾不要過於擔心。若前往人多地方、密閉空間,或出現身體不適時,才需配戴口罩,真的不用囤積。前疾管局長、南台科大生技系講座教授蘇益仁建議,不要現在去拘泥於是否有社區感染,而是防疫時一定要超前準備,不是人人都在爭議有沒有社區感染一事。蘇益仁說,社區感染、社區傳播只是不同程度的散播方式,感染源不明就代表具有社區傳播的風險,政府應超前部署,不論是防疫體系、醫療體系或民眾的注意事項,都應公布出標準建議流程,以免當年SARS事件重演。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蘇益仁:防疫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台灣全力防堵,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認為,目前疫情仍停留在防疫專家處理層次處理,當年SARS疫情緊張時期約持續一個多月,防疫人員就已兵疲馬困,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兩個月,民眾歷口罩恐慌、經濟也開始消退,但真正的挑戰可能還在後面。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蘇益仁以「新冠肺炎未來的可能演變及因應」進行分析。 曾在2003年SARS時期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疾管局長(現改制為疾管署)的蘇益仁提到,SARS後國內的重要防疫制度陸續建立,包括招聘防疫醫師、六區防疫指揮官制度、三級實驗室建立,以及克流感等藥物儲備等。然而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的困境卻是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新冠肺炎。因此當流感的發燒病人都湧向醫院,再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對醫療體系是極大考驗。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因此台灣必須提早一步針對可能的疫情走向提出因應策略。蘇益仁表示,目前疫情最樂觀的走向是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研究團隊所預測的,疫情於四月獲得控制,並且結束。雖然這個看法全球專家都懷疑,但從中國近日建立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隔離,並將有臨床症狀即納入收治隔離範圍等動作來看,蘇益仁認為,中國傾國家之力達到「鐘南山的預測」。蘇益仁以SARS期間WHO宣布旅遊警示區解除和疫區除名經驗表示,中國大陸必然知道這波疫情已嚴重影響該國政治、經濟各層面,因此第一步採取「將病人隔離清楚」,換取他國取消對其旅遊、通航禁令,降低經貿衝擊。然而,若中國大陸將有症狀者隔離,而解除封城、全球旅遊警示,但持續有無症狀感染者出現,且具有傳播力,則可能出現第二種情形。疫情不但不可能在三月底結束,中國境內、境外一直持續有疫情發生,這時候國內挑戰才真正開始,該準備多少病房、隔離多少人,以及一般民眾如何處理,都是極大的考驗。蘇益仁說,第三種可能性則是演變成新冠肺炎流感化,成為季節性流行,致死率、致病率若是不嚴重,如何讓民眾正常生活,以及藥物、疫苗發展,成為重要課題。蘇益仁提出建言,若社區感染不可避免,則危機評估應拉高到國安層級處理,中國採取措施是否有效,將是觀察重點。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張上淳 新冠病毒恐常態化 防疫保持彈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重創全球經濟,人心惶惶,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副總指揮官,現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參考日本、新加坡等傳染模式,台灣未來恐難以避免出現社區感染,甚至成為常態化。因此,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應逐漸轉為「減災」。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張上淳就「從抗SARS到抗武漢新冠──台灣的因應」,提出他的建議。如何「減災」?張上淳說,面對不同疾病,依據疾病特性應採用不同的戰術,例如SARS在患者發燒前沒有感染力,因此透過發燒篩檢可及早發現病患,但目前國內新型冠狀肺炎個案中,大多數症狀均屬輕度、中度,許多人發燒表現不明顯,僅短暫發燒,體溫就降下來,但仍有肺炎症狀。張上淳估計,應有許多感染者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就已經退燒,或被視為疑似流感個案,服用了克流感而退燒,這些可能成為防疫漏洞。因此,防疫篩檢作工已經有所改變,目標對象不能只鎖定發燒患者,擴大篩檢及通報條件有其必要性。從生物學演化角度,新冠病毒相當成功,SARS病毒則是失敗許多,因為SARS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致率高,當患者死亡,病毒自己也無法生存,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病毒進化演變,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只是短暫發燒,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還要聰明。張上淳舉例,在這次確診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的感染家庭感染案例,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台大醫療團隊堅持下,讓他接受篩檢,就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篩檢報告出爐,竟也是陽性,證實被感染,即使沒有症狀,但體內被驗出病毒。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可也瞭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瞭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日本、新加坡等陸續爆發社區感染,國內在出現例死亡案例後,專家會議已決定擴大篩檢範圍,擴大對象包含十四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治療三日未好轉等肺炎個案,都須加強採檢送驗。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於一月初成立防疫指揮中心,迄今防堵成效優異,贏得民眾肯定,但專家學者仍有改善空間,張上淳觀察,在這次防疫作戰中,最奇特現象就是口罩之亂,引爆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不同步。張上淳認為,中央及地方不同步是造成口罩之亂的主因,中央一開始宣布全國備有四千多萬片口罩,足供國人使用,但卻有專家建議,全民都應戴口罩,如此一來,口罩怎可能夠用。張上淳說,口罩數量有限,在尚未出現社區感染之前,防疫戰術上,就不能宣導全民戴口罩。如果在防堵疫情措施上,中央與地方或是專家未能統一戰術,就可能削弱整體防疫作戰成果。至於醫院防疫抗戰量能上,張上淳說,2003年SARS疫情爆發,他擔任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團隊收治國內第一例確診個案,當時該病人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一天他門診時,接到同事通知,個案妻子也有肺炎跡象,且持續發燒,夫妻前後均罹患肺炎。他認為,這相當不尋常,通常肺炎少見傳染案例,他立刻要求進行篩檢,個案妻子因此確診,所幸院方早已做好院內感控,並未引起院內感染。張上淳指出,SARS之後,各縣市均建立防治醫療網,各醫院感控措施也相當努力,但時間一久,戒心逐漸鬆懈,甚至質疑持續投資人力物力的必要性,政府應該正視。張上淳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常態化、流感化,政府務必加強衛教宣導,並著手提高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並備妥足夠防疫物資,並針對不同流行病毒疫情,擬定不同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周志浩:超前部署 全力支持醫護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政治、社會和經濟動盪,台灣全力防堵,盡力將病毒阻絕境外,但鄰近國家,包括新加坡、日本都陸續出現社區感染,台灣也有無症狀感染者,社區感染似乎無可避免。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已超前部署,當日檢疫量提升至一千兩百件,必要時各區域、縣市級醫院可清出兩萬個房間收容患者。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周志浩針對「提防社區感染、政府與民眾的因應-國家防疫策略及準備」談到如何因應這波疫情,以及接下來將如何調整防疫戰略。周志浩指出,國內經歷SARS後,以過去處理疫情經驗為基礎,組織面反應迅速,自去年12月31日大陸傳出疑似SARS重現的訊息後,今年一月二日就成立應變小組,一月五日舉行專家會議,並定調若疫情鎖在武漢,便以應變小組繼續運作,一旦外溢,則成立指揮中心,統合大家力量來做更多事情;並預設若有境外移入個案或社區感染時,指揮中心便提高層級。因此,監測國內內疫情十分重要,國內除了針對旅遊史、可疑症狀外,疾管署負責疫調的同仁也仔細的疫情調查,另外,也花了相當多的心力去收集國際疫情,與對岸透過聯繫管道搜集資訊。武漢近日個案數突然暴增,周志浩表示,這是因為將出現臨床症狀的病例納入,這也反映當地檢驗能量受到挑戰。他表示,提升檢驗量能十分重要,光靠疾管署實驗室是不夠的,所幸許多醫院願意協助,因此檢疫量能已從單日三、五百件,提升至一千兩百件,且實驗室材料的設備、耗材,也都超前部署。監測、檢驗之外,負擔最重的當屬檢疫。檢疫方面,從一開始只針對武漢的航班進行登機檢疫,之後依序發出健康宣導書、健康聲明書,一步步加強第一線檢疫力道;也將檢疫對象範圍擴大至中港澳,目前針對有旅遊史的民眾居家檢疫約兩萬多人,確診者接觸個案進行居家隔離,約三百多人。周志浩表示,醫療端記取過往SARS醫療崩潰教訓,在各界幫忙下已有十足進步,不但建立各項指引,也積極和急診醫學會保持密切聯繫,並對醫護人員不定期做無預警查核;SARS後也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若真的進入社區感染,周志浩強調,必要時各區域、縣市級醫院約可清出兩萬個隔離病房收容病人。
-
2020-02-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陸導一家4人死於新冠肺炎 包括武昌醫院護士胞姊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罹患新冠肺炎昨天病逝,此前同是武昌醫院的59歲護士柳帆也因此身故,而武漢市官方微博「武漢發布」證實,不只柳帆,她的父母與胞弟,全因罹患新冠肺炎致死。根據北京日報官網京報網18日報導,網友@王星WX於16日提問:「請問武漢市武昌醫院的護士柳帆,是在一線抗擊肺炎的工作中感染的嗎?網傳她的父母和弟弟都因這次疫情去世,是真的嗎?她還有家人在嗎?在武昌醫院,和其他武漢醫院,醫護人員防護服、口罩夠用嗎?」武漢發布在18日答覆此提問指出,59歲的柳帆是副主任護師,她在2月2日之前一直正常上班,3日至5日輪休3天,6日發燒不適,7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當天就住院治療。武漢發布指出,由於柳帆「基礎性疾病較多,病情呈進行性加重」,14日晚上經搶救無效逝世。武漢發布說,在她去世前,其父母和弟弟也先後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丈夫和女兒目前正在隔離觀察中,尚未發現感染新冠肺炎。中國官方微博發布的這項消息,證實網路盛傳許久,湖北電影製片廠導演常凱一家4人相繼染病去世的不幸,而柳帆與常凱是親姊弟。根據先前財新網報導,1月25日大年初一,常凱的父親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症狀,因多家醫院沒有床位無奈回家自救,數天後就撒手人寰,母親2月4日被武昌醫院收治,2月8日去世。常凱與柳帆一起照顧父母,也雙雙染病。常凱2月4日身體不適,2月9日傍晚7時5分入住黃陂區人民醫院,2月14日凌晨常凱不治,當天下午,柳帆也病逝。報導引述常凱的大學同學說,常凱在去世前寫下遺言講述求醫難,並稱他與妻子都感染新冠肺炎,「輾轉諸家醫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輕,床位難覓,直至病入膏肓,錯失醫治良機,奄奄氣息之中,廣告親朋好友及遠在英倫吾兒: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常凱身故後,目前妻子躺在加護病房,兒子在英國留學,常凱的姊夫也就是柳帆的丈夫,還有柳帆的女兒目前則是隔離觀察中。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家有4口因罹患新冠肺炎致命,撰寫武漢封城日記的當地作家方方發文說:「常凱的絕命書,極盡克制。但讀過的人,無不有錐心之痛。醫生朋友告訴我,他們姐弟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父母都在醫界工作…這個悲慘的家庭,武漢人永遠不會忘記。」
-
2020-02-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神祕負壓隔離病房很恐怖?過來人曝「像飯店」
新冠肺炎持續發燒,民眾對於「負壓隔離病房」不熟悉難免害怕,國家地理雜誌探險隊攝影師威廉過年返台因喉嚨痛、咳嗽,返台後先到診所看診,發現2個肺部都有浸潤現象,被送進衛福部彰化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72小時後才排除感染出院,他大讚病房就像是住在有管家的飯店,同樣追劇、喝咖啡等生活習慣,肯定台灣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威廉是彰化縣永靖鄉人,目前旅居中國珠海,小年夜返台過年卻在春節期間被隔離,他將經歷寫在他的「威旅途」部落格,也接受訪問,留下難得的負壓隔離病房「遊記」。威廉表示,返台前的14天都在旅行,身體疲累,發燒、喉嚨痛、咳嗽,返台後先到診所看診,X光檢查發現他2個肺部都有浸潤,告知有中國大陸旅遊史,因此被轉診到彰化醫院,住進負壓隔離病房後,房內有淋浴設備的洗手間,電視和網路,三餐都由身穿隔離衣的護理師送來。護理師常關心有什麼要代購,讓他每天可以持續喝咖啡的習慣,他不吃豬肉,也可買回民餐,他也發現護理師送餐辛苦,幾個「住民」要送1個多小時,因每送完一間,隔離衣必須丟棄再穿新的,病房內有無線網路,可以在Netflix追劇,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並不恐怖。威廉被隔離72小時後,第二次結果也是陰性才出院,他繳了2450元,很大一部分還是他的餐食費,他說,這是台灣健保傲人之處,若是在美國,可能會是一筆天文數字,「醫護人員為了防疫都非常辛苦,值得大家給他們掌聲。」彰化醫院是縣內防疫應變醫院,有26床負壓隔離病房,內有洗手間及電視、網路等設備,平時做為肺結核病患隔離之用,傳染病發生時隨時能做為隔離處所,這次的武漢肺炎即派上用場。對民眾而言,負壓隔離病房離並蒙了上神秘的面紗,卻是防止疫情擴大的保護傘,彰化醫院指出,立空調的負壓病房提供需隔離的病患一人一房,每道門之間設有緩衝區,病床上方有一道抽風孔,把病房裡的空氣抽出,透過風管集中到頂樓,經由濾網過濾才排放到外界,頂樓設有紫外線殺菌燈消毒,消毒高效率濾網也是定期更換,也會定時檢測壓力,確保負壓空間,空氣只會從外面進入裡面,不用擔心裡面的病毒會跑到外面。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驗不到還能確診嗎?張上淳:台大有辦法驗抗體
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的最可能傳染源,目前懷疑是一名在1月22日回國時的浙江台商,當時他雖嚴重咳嗽,但至今已過27天,體內已驗不出病毒,該如何確認他是否得過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還是可以驗抗體,但因為這是自行開發的檢驗方式,扣掉前製作業時間,收到血清後最快兩天內有結果。張上淳表示,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抗體檢驗方式,很多國家和實驗室都在開發中,台大醫學院過去已成功有分離出新冠病毒,也已開發出抗體的檢驗方式,透過一系列血清去測,可以發現確診個案在初發病的急性期還測不到抗體,但隨著病程發展,便能以定性方式偵測到到體內是否有病毒抗體。張上淳表示,台大醫學院將協助進行這次測試,另外中央研究院之實驗室也已經開發出可能有用的檢測方式,因此指揮中心會用雙重檢測,同時讓上述兩個實驗室進行確認,若有抗體,就是曾經感染過,那就很可能是這名台商傳染給司機。不過他強調,這名台商體內已無病毒,檢驗時間不會造成任何防疫漏洞。至於病毒之採檢方式,則是「核酸放大」。張上淳說,這非定量檢測,是透過數次核酸放大的循環,就能看出陽性反應,理論上若能在越少循環看到陽性,可以推論病毒量較大,但還要經過校正。目前台灣所用的試劑相當敏感,不少個案都在20幾個循環就可以看到陽性反應。昨起指揮中心宣布擴大採檢,許多基層及醫院人員面對許多民眾提高警覺、主動來就醫要求採檢而有壓力。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擴大採檢的人員可以是醫師,也可以是醫師指導下的護理人員,採檢地點不一定要在負壓隔離病房,獨立通風良好空間就可以,呼籲民眾要尊重醫師評估認為有疑似才採檢,並非回國14天內就可要求採檢。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陸導演常凱1家4口新冠肺炎亡 陸媒揭17天「煉獄過程」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傳出一件又一件悲傷的案例,大陸導演常凱一家4口染新冠肺炎先後去世,疾病導致家破人亡,有陸媒揭露了他們家過去17天如同「煉獄過程」的經歷。據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娛記小池」刊文:哭了!看完導演常凱一家四口這17天的遭遇之後,情不自禁地哭了。因為這場蔓延至全大陸的冠狀病毒,常凱和他的家人在17天之內先後去世。他的朋友為了緬懷已逝的好友,於是發文公開了常凱的抗病過程和臨終遺言!故事很悲傷,但卻是常凱一家過去17天真實的「煉獄過程」。常凱原本是湖北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員工,主要負責電影拍攝剪輯等工作。今年55歲的他和父母以及妻子,姐姐均生活在湖北。唯一的兒子現在在英國留學,因為中國大陸去年底突然爆發了新冠肺炎,所以兒子沒能回到家鄉和父母共度春節。因此,兒子也成為了一家人中唯一沒有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幸運者。冥冥中,無法團聚的遺憾挽救了這個家族中唯一的孩子。再說常凱一家,除夕夜還在其樂融融吃著年夜飯,迎接春節的到來。但他們沒有想到,這是屬於他們一家的最後一個幸福的晚上,因為2020年大年初一,噩夢降臨!常凱的父親無故發燒,咳嗽,之後病情加重直至呼吸困難。此時,新冠肺炎在全大陸各處爆發,湖北的疫情更是重中之重。眼看父親的各種症狀疑似感染冠狀病毒,心急的常凱無奈帶著父親開始一家一家醫院的求救。可是,病房滿員,物資緊缺。在拜託遍了身邊的熟人和朋友之後,依舊是無法住院,沒有單位可以接收。失望之極之後,常凱只得把父親帶回家中自行照顧,僅僅三天,父親便病情加重而去世。初三,父親撒手人寰,但悲劇並沒有停止,因為年邁的母親也被感染了冠狀病毒。在失去老伴和冠狀病毒的雙重打擊下,母親勉強撐了一個星期,同樣是無藥可治,無院可住,於是初九的清晨,母親去天上和父親「團圓」了。年才只過了一半,但是家裡的人已「走」了一半。眼看著父母相繼離世,常凱既不能為父母操持後事,也無法送父母最後一程。因為冠狀病毒的兇猛,父母的後事只能草草了之,作為兒子,常凱只能置身事外,任憑外人簡單處置。還來不及花更多的時間與父母告別,沉浸在悲傷之中的常凱和妻子以及姐姐也出現了新冠肺炎的症狀。是的,他們三人也感染了。此時,湖北(武漢)已經封城,湖北周邊各地的疫情也更加嚴重,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日益增加,想要等到病床更是難上加難。可生病的人哪還禁得起遙遙無期的等待!一小時,一分鐘,「死神」隨時在等待他們的投降!果然,幸運沒有來臨,常凱和姐姐率先投降了。他們一步步病入膏肓直至錯失醫治良機。2月14日,大部分人在感嘆情人節的到來,常凱的妻子親眼看著丈夫死於家中。這一天清晨,55歲的常凱去世,下午年長他幾歲的姐姐也不幸離世。如今,這個家中,還剩下病重的妻子與病魔繼續鬥爭,奇蹟是否會出現,誰也無法預料。在預感可能將不久於世之時,常凱留下了一封既委屈又絕望的遺書。他在遺書中有一段這樣寫道:「奄奄氣息之中,廣告親朋好友及遠在英倫吾兒: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之後,他走了,帶著一身的病痛與遺憾離開了人世間。從父親染病去世到常凱和姐姐離去,不過17天的時間,一家四口人先後因為冠狀病毒告別人間。這樣滅門之災的傷痛,到底需要多久,常凱的其他親屬才能釋懷與遺忘,僥倖活著的人如何才能平靜的度完餘生?再說如今常凱還病重的妻子,親人一個個離去之後,她還有信心繼續活下去嗎?而遠在國外的兒子,誰可以給他勇氣面對家族的悲劇?文章說,答案都是未知的,他們一家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作為外人的我們真的不忍去想,惟願早日「雨過天晴」,天下人都能一世平安!
-
2020-0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武漢肺炎」而追憶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不幸犧牲的同學林重威醫師,並說出醫師對目前這緊要關頭的誠懇呼籲;一位中生代、長年在美國執業的癌症專科醫師,追憶一位不幸過世的癌症病人,道出醫生內心的遺憾;一位醫學院畢業五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行醫,最近才退休的老醫師,回顧自己行醫生涯特別留下印象的幾個病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我們也盼望不久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自己或陪伴家屬就醫的經驗與意見。重威殉職之後,台灣的蛻變重威,你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我們許多人又想起那段歲月,談起當年種種,但十七年過去,我們其實都不再是十七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單身,擔任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醫院指派家醫科駐守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安全把關,N95口罩存量不足,發燒篩檢站醫師配給的N95口罩是兩天一個,幸而當年似乎沒有瘋搶外科口罩的情形,我們能每天用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蓋在N95外層,另外也不知是否真的有幫助,總摺張衛生紙墊在N95口罩內,減少說話時唾沫附著口罩,衛生紙隨呼吸飄近飄遠,常搔著臉。相較起來我們還是輕鬆的,真正照顧SARS病患的醫生,值班時是戴著N95口罩睡覺的。當SARS風暴終於結束,科內舉辦了一場感恩禱告會,同事們分享各自心路歷程:有人在過程中尚要承受來自家裡擔驚受怕的長輩壓力,不斷勸說他們辭職或是轉科,也有人說好久不敢抱孩子了,但我們都慶幸SARS的威脅終於解除,也慶幸自己服務的醫院至少制度健全、主管睿智,在科內住院醫師輪排發燒篩檢站時,主任領著主治醫師扛下科內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並暫時刪除其他不緊急的業務,我也記得有回代表家醫科參加臨時會議,副院長沉痛的說:那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不是英雄,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啊!重威,我們都不希望你是英雄。你走的那天,我去到隔離病房外,一群同學圍著你的父母,你母親的淚還洶湧地落,便被催促穿上隔離衣進去看你最後一面,然後要火化了。我記得那一幕在當時帶給我的衝擊,你是那麼熱心的班代,那麼和氣的同學,怎麼會是你?一年一年過去,我始終沒忘記那場景,當我後來成為母親,再想起那一日,那股椎心已不僅止於失去一位好朋友,更為你的母親而痛。你的父母卻那麼堅強,與北市府打官司,以國賠添存款成立了「林重威基金會」照顧澎湖清寒子弟,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紀念活動,難以想像他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磨著痛著,依然面對並且前行。澎湖有座「重威紀念公園」,班上幾位同學去過,在那兒拍張照,「舒服卻感傷的地方」,他們說。十年前我給你父親寫過信,他回信說道:「有些事,重威沒有活著看見,或許也是好事。」那是個紛亂的時局,擺盪的政治、口水、權力鬥爭,一度我覺得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能無可奈何的下坡。但這次,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但肯定的是,因為當時這些人的犧牲,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才能有今日。心裡默念台灣因SARS殉職的十一人名單,深深感謝並且祝福他們的家人,然而名單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長,當年付出的代價其實不止於此,有感染SARS後痊癒的醫生,病後花了好長時間調適他易喘的後遺症,也有更令人傷心的,逃過SARS的死劫,卻或許因著心肺功能的侷限,剛屆不惑之年便心肌梗塞離世,留下稚齡兒女。懷著最深的敬意,感念過去,同時感謝此時為防疫與治療病患而努力著的國人:全神戒備的醫療體系,不停加班的口罩廠,業務量暴增的先是便利商店、而後藥局,以及一些微瑣卻不可或缺的細節,例如菜市場裡賣菜的那位老家在湖北的中國新娘告訴我,她媽媽原本預定大年初三來台灣陪她過節,但事前接到陸委會的勸阻電話因而未成行……防疫不是一道命令,而是一張嚴密的網。病毒仍擴散蔓延著,讓我們繼續謹慎面對。開啟網頁關心疫情變化,常看到重威燦爛的微笑,你一定是在鼓勵著活著的大家吧!「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一起度過。」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對抗新冠肺炎 感染科醫師:不一定要負壓病房
台灣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社區感染首例,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目前防疫已再升級;以往醫院僅就有旅遊史和與這類人有接觸而有症狀者通報,但現已請各醫療院所,只要是流感、呼吸道感染和疑有群聚感染情況,都可以通報衛生局,以擴大篩檢來避免任何漏網之魚。他也提醒,醫療院所在發現這樣的疑似病患以及請他們去衛生局指定地點做進一步採檢時,在交通途中,要特別注意請他們戴上口罩,並避免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最好是坐自己的車前往。對於目前中部各醫院的負壓病房是否足夠,萬一社區傳播真的發生時是否足以應付?黃高彬認為,以目前發現的新冠肺炎80%是輕症看來,只要是單獨且通風良好的病房即可,不一定非得要負壓病房,因此目前中區醫院的準備是足夠的。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從「圍堵」轉向「減災」
繼日本、新加坡出現不明原因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國內也出現首例疑社區感染且死亡案例。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恐常態化,防疫應從「圍堵」轉為「減災」。疾管署長周志浩說,確已料敵從嚴,備好兩萬間隔離病房,以因應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周志浩、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及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提早因應醫療崩潰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力強,可說是演化相當成功的病毒。蘇益仁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當流感的發燒病人湧向醫院,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醫療體系必然崩潰。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台灣必須提早因應。張上淳:負壓病房勢必不足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指揮中心副總指揮官的張上淳表示,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阻絕病毒於境外,但若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回來的都要隔離、篩檢,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勢必不足,所以,包括防疫物資,如N九五口罩及防護衣,一定要及早準備,並針對不同疫情擬定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周志浩:檢驗量能重大挑戰針對外界擔心台灣現有防疫能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在防疫組織架構、檢疫措施及醫療方面,均已做好準備。除了視防疫決定指揮層級,在監測方面,國內檢驗量能受到重大挑戰,但在眾多醫學中心協助下,現在檢驗量能提升至每天一千兩百件。醫療是國人最關切的防疫重點,周志浩說,「這不能掉以輕心」,台灣在抗煞期間,建立感染症醫療網,擬定急診指引,與急診醫學會合作,執行無預警查核,奠定良好基礎。目前屬於第一波防疫,全國共六家應變醫院,提供六百五十床,如果疫情緊急,十五家部立醫院投入防疫工作,將增加兩千多床;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屆時全國將有兩萬多間隔離病房可供使用。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衛院全力研發藥物及疫苗中。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身伽馬刀發明人 染新冠肺炎不治
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氏伽馬刀」發明人、現年八十六歲的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前晚在武漢離世。這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因新冠肺炎過世的第四人,學術界損失慘重。華中科技大學日前公布,因當前疫情防控,段正澄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在網上設立紀念堂。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引述華中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稱,段正澄一月廿九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本身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十五日晚在醫院不治。段正澄在一九九六年,將機械科學與放射治療醫學結合,研發國際首台「全身伽馬刀」,有助伽馬射線焦點對準腫瘤,殺死癌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造成損害。目前已經在大陸一百多間醫院使用,惠及近一百萬名病人。此外二月八日華中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發布訃告稱,教授紅凌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歲。新京報報導,紅凌教授是因染上新冠肺炎離世,他是在一月廿五日身體不適,但病毒潛伏期為十天左右,到二月四日才發病。紅凌畢業於武漢大學,於一九九四年獲得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一九九九年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能源系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二○○七年,紅凌回到大陸之後一直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具有美國籍的紅凌,也是美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死亡者。第三名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林正斌自感染新冠肺炎後情況一直不樂觀,曾進入了加護病房治療,二月十日病逝。林正斌生前曾進行上千起腎臟移植手術。第四名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她在二月十三日病逝。劉筱嫻為大陸著名預防醫學教育家、婦幼衛生專業創始人。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界觀察 菸槍感染新冠肺炎症狀較嚴重
醫界今天針對新冠肺炎舉辦研討會,有醫師表示,老年人、吸菸者和慢性病患者,病毒進入的門檻較低;另有醫師認為,感染機率相同,但吸菸者症狀較為嚴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天舉辦「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2019-nCoV)臨床研討會」。台北馬偕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會中指出,目前最新報告顯示,男女感染比例是一半一半,一般症狀輕症就是肌肉酸痛、咳嗽,再來就是發燒,最後才是重症;從現有報告來看,長者、吸菸者和慢性病患者,病毒進入的門檻較低。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陽光耀則認為,性別、是否吸菸在感染的機率上沒有差別,但目前統計數據觀察,吸菸者若遭感染,症狀較為嚴重。另外在家戶感染的情況中,陽光耀說,在台灣的案例裡夫妻出現的症狀不完全相同,也就是家庭群聚感染症狀不一,所以推論若是在未有症狀前就傳染,防疫就會很麻煩。林口長庚胸腔科醫師高國晉表示,死亡病例數高容易導致醫療體系崩潰,主要對照顧者會有擔心害怕與限制,如個人裝備不足等;對住院病人,一天共需巡房約14次,包含醫生1次、護理師13次,應儘快簡化醫療;強調「醫療人員先自救再救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在會後現場提問時回應,將擴大對社區篩檢狀況,如果社區有呼吸道症狀群聚、肺炎等也會優先篩檢;醫護人員若得到肺炎,也會優先篩檢;但通報還是依原來定義,因通報後會入院隔離,擔心會占太多病房,所以目前是以加強篩檢的方式處理。張上淳指出,目前還有很多台商在中國,現在每天都監測有多少人入境,1天大概就是5、600人;如果跑到泰國、日本再轉機回來,會更抓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新冠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莫笑新加坡日本社區感染! 黃瑽寧:任何國家都有可能
新冠肺炎陸續在中國以外國家出現社區群聚,包括泰國、新加坡、日本,引起國人對於各國防疫能力的評價和比較。不過感染症專家都認為,根據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性及臨床表徵,社區感染極難避免,不論防疫多到位,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許多專家預言新冠肺炎將會「流感化」,是因為這樣的說法一般人比較容易了解,但是其實流感和新冠肺炎還是有諸多不同。流感病毒突變率高,每年都在變異,所以得過的人還會再感染,但是已有疫苗和專用的抗病毒藥物,所以民眾不會太擔心。至於新冠肺炎病毒是冠狀病毒,突變率較低,得過的人不易再得,只是現在沒有疫苗也沒有專用的抗病毒藥。黃瑽寧舉例說,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在2009年大流行時,當時60歲以上的族群有很大一部分在小時候都得過,已經有抗體,加上當時疫苗研發速度很快,所以沒有太嚴重的疫情,死亡率很低。不過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難度比流感疫苗高,所以現在盡可能維持「社區感染零容忍」的理想狀態防,都是為了要搶時間去發展藥物和疫苗,一旦發展成功,民眾也會更有信心。黃瑽寧分析,台灣現在防疫做得非常好,維持著「社區感染零容忍」的最理想狀態,不過這個狀態要維持,難度不小。當一個疾病有一成患者是無症狀或輕症的時候,是不可能把所有接觸者和個案都找出來追蹤的。所以現在看到新加坡和日本有社區群聚,台灣也不能心存僥倖或幸災樂禍,因為根據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型和臨床表現,社區感染在任何國家都非常可能發生的。黃瑽寧建議,隨著對於病毒和疾病越來越了解,民眾認知也要跟著調整,務必要把過度的恐慌程度降下來,整個社會才能夠冷靜地把焦點放在高風險的人身上,例如老人、慢性病患、吸煙者等。台灣大學副校長、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表示,現在防疫的最大挑戰在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表現有很大比例是輕症,不易即時偵測到,但這些人也具有某種程度的傳染力,導致防疫的困難。現在看到新加坡、日本已經有社區感染的例子,這其實是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的,重點在於要如何去控制並找到最佳因應之道。張上淳強調,SARS後台灣的醫療整備已經大大提升,不論是負壓隔離病房或是一般病房,若發生如新加坡或日本現在這種少量的社區感染、沒有演變到像武漢那樣嚴重,台灣絕對都是可以因應的。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超級傳播者具有特殊體質?黃立民這麼說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已有多起「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例如英國第三名確診案例,他前往新加坡開會遭感染後,至少與四例英國確診病例、五例法國確診病例等有關。疫情最怕出現超級傳播者,雖然這並非他們的錯,台大小兒部主任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超級傳播者對病毒傳播有重要的影響。抗煞醫住港飯店 一晚16名房客感染二○○三年SARS疫情時,已罹患SARS的廣州醫師劉劍倫參與抗煞活動後,出現肺炎症狀,他自行服藥後狀況好轉,月底帶著太太赴港參與婚宴,留宿九龍維景酒店一晚,卻讓飯店內十六名房客感染,繼而造成周邊醫院院內感染、社區感染,SARS也在此時被傳播到加拿大、越南、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地。病毒可能藉著超級傳播者傳布,細菌也是,最著名的例子是「傷寒瑪麗」,她從事廚師工作,由於服務地點持續出現傷寒患者,被發現是超級傳播者,當時人們沒有健康帶原者的觀念,把傷寒的罪名全冠在瑪麗身上,媒體披露她的姓名,最終她被隔離廿六年,餘生幾乎都在隔離病房度過。超級傳播者 百名患者出現一、兩位黃立民說,疾病感染人數愈多,超級傳播者出現機率就愈高,雖未有實際調查,推估一百名患者中,大約會出現一到兩位超級傳播者。超級傳播者是指體內病毒量極高的疾病帶原者,一般疾病帶原者最多可傳染四人,超級傳播者至少能傳播給十人以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日前發表的新冠肺炎研究曾指出,每一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平均可傳染給二點六人,只要超過平均值,就屬於超級傳播者。超級傳播者體質特殊?錯誤觀念許多民眾多認為超級傳播者具有「特殊體質」,不但沒有症狀且傳播力強,儼然是看不見的未爆彈,黃立民強調「這是錯誤觀念」,無論是細菌或是病毒,不會挑長相,也不是看感覺,一旦身體皮膚加上免疫力有破口,就會入侵人體。超級傳播者並不是人人皆是「無症狀感染」,許多案例是「醫療誤判」所致,將輕微的症狀誤認為其他的疾病,任疾病帶原者隨意穿梭醫院、社區,接觸的人一旦增加,傳染人數就會高於平均值,而被視為超級傳播者。醫療誤判 傳播者趴趴走成防疫漏洞黃立民說,無症狀的超級傳播者之所以令人害怕,「他們多數是防疫漏洞的產物」,預防超級傳播者出現,應該要重視患者所有症狀,謹慎處理,秉持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心態,才能避免超級傳播者出現。一般民眾能做的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醫院,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應立即就醫,別自認是小病,就不妥善處理;醫療人員則應該要視所有有症狀的患者,當作超級傳播者,謹慎診斷及面對。
-
2020-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重複使用 專家提醒絶對別用酒精和微波爐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溫,口罩需求量大,坊間提供許多可重複使用的方法,但專家提醒,不可以用酒精消毒口罩,也不能用微波爐,都會減損口罩的防䕶能力。至於空氣是否會傳染,專家表示,這是可以經由實驗得知的,應該盡快進行相關實驗。台灣不織布公會網站最近刊登過濾專家謝克勤的文章曾服務於美國3M數年,離開3M後,成立了一個獨立過濾實驗室,近10數年,在中國上海從事篩檢程式研發和生產的工作。他指出,口罩濾材上有靜電,藉以增加濾材的過濾效果,曾將10多種市場上的靜電棉(包括用在口罩上的熔噴濾材)做過實驗,經過2年的實際評估發現有的材料2到3個月後,靜電就消失了30到90%,但有些材料,2年後,靜電效果的降低只有1到5%。好的靜電棉材料,甚至可以維持10到15年,靜電的效果只消失5%。口罩存放的環境,溫度和濕度不宜太高。溫濕度對靜電棉都有影響的,尤其是溫度濕度都高的地方,靜電消失的很快。他表示,看到電視上有人用微波爐來消毒口罩,那會讓口罩的效率降低的。他並表示,酒精是口罩靜電棉的天敵,在實驗室裡做靜電棉實驗,如要消除靜電棉濾材中的靜電,看看不加電的效率時,就是用酒精去除纖維上的靜電。酒精和酒精揮發的氣體都會降低口罩的過濾效率,千萬不可將酒精噴在口罩上。醫務人員尤其應該注意,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中,使用酒精的頻率和所處的環境中酒精氣體的濃度都是較高的,如口罩供應充足,應注意更換,即使是N95 的口罩也一樣。同時一般醫用口罩與更高階口罩防護效果差很多,謝克勤表示,有時看到電視上救治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醫生,只帶普通的醫用平面口罩,很替他們擔心,因為除了效率較低,平面口罩的密封性也很差,更加重了危險性。他還提到,最近傳出吃火鍋會增加傳染新冠肺炎的機率,不少專家們在辯論冠狀病毒是否會以氣溶膠的形式傳播,與其辯論病毒是否氣溶膠化,不如儘快做些實驗去驗證,這些實驗的結果一般都可以很快得知的。如在醫療機構和病房裡採集空氣中氣溶膠,經過培養,並計算病毒的數量就可得知。如果病毒的氣溶膠化被證實了,防護的方法,尤其是對醫務人員的防護,肯定是要升級的。當然,病毒一旦變成氣溶膠後,病毒的生命不是無限的,而是會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死亡的。但為了小心起見,在室外,當疫情還沒有完全消失之前,最好還是戴口罩!其它的防護品,如空氣濾清器,使用得當,也可以大大的減輕冠狀病毒以氣溶膠的方式傳播的危險,實驗顯示,一個中型的空氣濾清器,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可以在20到30分鐘內,將一個25平方米房間內氣溶膠的濃度,降低90%以上(所有粒徑 > .02 微米的氣溶膠 )。
-
2020-02-15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對比日本 為何台灣擁有這麼多負壓隔離病房?
最近有一個大家關注的消息是, 武漢肺炎持續在日本造成問題,但是日本國內目前只有1800床負壓隔離病房!日本的厚生勞動省表示:「如果疫情大爆發,日本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不夠時,將會允許病患住進普通病房」。許多民眾就會開始覺得不解,日本不也是醫療先進國家,為何人口有1.2億卻只配置1800床負壓隔離病房,而台灣2300萬人口是日本的5分之1,卻配置1100床的負壓隔離病房呢?蘇醫師來告訴大家答案,除了台灣醫療實力在世界本來就是數一數二,會有這麼多的隔離病房還有一個原因是,台灣的肺結核個案是日本的三倍。這些負壓隔離病房平常的功用,大部分是給肺結核隔離病人所使用,而這些病人平時就是胸腔醫護團隊照顧治療。台灣擁有全世界最棒的醫療團隊!只要全民大家一起珍惜保護、幾十年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醫療系統,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戰爭!本圖文經蘇一峰醫師授權轉載
-
2020-02-14 新聞.杏林.診間
走過SARS 醫護猶存心理創傷
2019新冠病毒的爆發,全世界都產生了焦慮潮。對於病患及其健康照顧者醫護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產生極大的衝擊。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表示,幸好台灣從2003年SARS爆發所學到的防疫抗疫經驗,讓疫情控制得當。他並將當年SARS爆發時,針對醫護照顧者的精神心理狀態的觀察及研究與大家分享,也建議必要時針對心理創傷者進行介入性的精神醫療。2003年SARS侵襲台灣,蘇東平指出,受影響最大的首推醫療護理人員,他們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之外,在心理精神層面也會出現災難後經常見到的精神疾病,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以及失眠症。蘇東平以某醫院的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以劑量效應的方式來探討其身心問題,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追蹤了107位劑量最低的醫護人員,發現有5至17%的人在被隔離時發生了精神症狀,其中以失眠、恐慌症、憂鬱、焦慮症狀以及PTSD為主;在SARS過後的第三個月,發生率下降一半;六個月時,幾乎完全消失,僅有一位有憂鬱症,少數幾位仍有較輕微的恐慌、焦慮症狀及失眠。在SARS盛行期間,這些被隔離者很擔心他們的親人也會遭到感染,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上,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擾。其次,針對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並以非SARS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在SARS病房與非SARS的一般病房,具PTSD症狀者平均為29.7%,而在非SARS的ICU病房工作者僅有11.8%。研究並針對22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受到感染的倖存者,進行一年半及四年半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在SARS盛行時,三分之二以上的個案都得到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一年半之後降低至三分之一左右;四年半後僅三至四位仍有輕微的殘餘症狀。而原本在SARS盛行時發生的害怕及恐慌症狀,於一年半及四年半追蹤時均已消失,然而少數個案的精神症狀卻變得十分脆弱,對媒體的災難報導十分敏感,導致症狀復發。蘇東平認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此外,直接與SARS病患接觸的照護者,應該盡量降低其危險因子,例如避免讓有精神疾病史、年紀較輕以及對SARS持有負面感受的工作同仁參與。抱持正向、樂觀的對應態度,和社會與家庭的強力支持,可以增強醫護照顧者對抗急性壓力的侵襲。
-
2020-02-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疫醫警夫妻分離十幾天 隔玻璃相見網嘆:這麼近、那麼遠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江蘇徐州一對「醫警夫妻」一個穿著醫用防護衣,另一個穿警服戴警帽,因在前線抗疫已經十幾天沒有見到對方,兩人隔著玻璃打電話,伸手想觸摸卻碰不到對方,有網友將這動容的一幕描述為「這麼近、那麼遠」。根據「觀察者」報導,這一幕拍攝於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為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隔離病房就設在感染性疾病科。照片中妻子為感染性疾病科的護士,從收治第一例病人起,和全科醫護人員都沒回過家,而丈夫則是徐州市公安局開發區交警大隊民警,也已經在疫情查控點連續工作了十幾天。某天上班前兩人在隔離病房的大樓內外,隔著玻璃匆匆的見上一面,根據報導丈夫表示,「她有她的單位,我有我的單位,十幾天沒見了,心裡老是酸溜溜的」,他也提到那天晚上沒睡好,詢問得知妻子隔天早上8點要進隔離病房,7點半就得做準備,於是隔天早上就趁上班前去了醫院,而因為妻子在隔離區,所以只能隔著玻璃打電話。讓人為之動容的照片曝光後,立刻引起網友熱烈討論與轉發,網友表示「有你們捨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才換來我們大家的安寧平靜生活」、「向你們致敬」、「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奮戰在一線的都是這樣的小人物」、「平凡又偉大」、「致敬所有一線的抗戰英雄」。
-
2020-0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湖北確診暴增 專家看方艙醫院:隔離病房恐變感染溫床
新型冠狀病毒在湖北省肆虐,今(13)日新增逾1.4萬名確診病例。隨著疫情蔓延,美國專家對於將數千名患者安置在武漢方艙醫院中,就能阻止冠狀病毒傳播表示懷疑,甚至認為隔離病房可能成為病毒傳染的溫床。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穿著防護裝備的工作人員接到指示前往城市裡的每個家庭,將受感染的居民轉移至在體育館、展覽中心,一個匆忙建立的大型隔離點「方艙醫院」。主持政府應對病毒疫情工作的副總理孫春蘭說:「決不能當逃兵,否則就會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專家稱,這些方艙醫院使人聯想到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間美國建造的那些收容所。但是,武漢的實施規模遠遠要大得多:它是一個擁有1,100萬人口的城市。雖然大陸表示,只有確診冠狀病毒的居民才被送往方艙醫院,但並未充分解釋篩查如何進行,這增加許多患者實際感染流感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在方艙醫院內部,狹窄的床並排放置,或疊加為上下鋪,病房用隔斷隔開——非常有利於呼吸道病毒的傳播。患者將要接受什麼樣的治療,或將隔離多長時間,外界同樣知之甚少。密西根大學醫學史教授、「隔離」(Quarantine)一書的作者霍華德·馬克爾(Howard Markel)說,儘管在這樣的庇護所有護士提供護理,但情況依然嚴峻。患者基本上是被關進去的,流感倖存者回憶起醫護人員差勁甚至不友好的對待,以及糟糕的食物和洗浴設施。「那可不是四季酒店。」武漢的方艙醫院沒有足夠的供暖,並且存在供電故障。人員配備不足,醫療設備短缺。馬克爾和其他專家說,武漢的方艙醫院甚至可能成為病毒傳染的溫床,尤其是對患者沒有做好適當的篩查。患者已經處於虛弱狀態,而這樣的設施使病毒和細菌易於傳播——不僅是冠狀病毒,而且還包括當人們在狹小區域聚集時可能活躍的數十種病原體中的任何一種。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Nicole A. Errett說,住進收容所的人可能被誤診為冠狀病毒感染,實際上他們患上的可能是流感之類疾病,這是一種特別矛盾的情況。比起待在一個大的開放式病房裡,與感染的人擠在一起,「待在家裡更能安全遠離病毒。」也有科學家認為,最好讓病人待在家裡,讓家人接受培訓,提供護理並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官方要做的可能不是提供收容所,而是分發食品和衛生用品,包括為看護者提供的個人防護裝備,並設立發布信息的電話熱線。
-
2020-02-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不勇敢誰幫你堅強」我第二例痊癒患者自白:家人平安,我願被隔離
我國新冠肺炎再傳好消息,國內第10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臨床症狀改善、三套採檢皆呈現陰性,目前恢復狀況良好,經由專家會議評估後,最快今日可解除隔離限制,可望於近日內出院。他也寫下治療過程的心聲,堅定地說,「我不勇敢誰幫你堅強」。我第二例痊癒新冠肺炎患者感謝函原文:誠如台灣出現的第一例病人所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生病」。當我看到陳部長在記者會上哽咽落淚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心中滿滿的感慨,我要向第一線的所有防疫人員說聲,您辛苦了!謝謝你們!打從在大陸工作,一直沒有習慣在大陸看醫生,在返台前也沒有感冒,直到1月12日返台後的幾天,可能是兩地溫差著涼流鼻水,便到醫院就診,醫生做了CT檢查、喉嚨觀察,都沒有任何異狀,所以我也就遵循醫囑領藥回家休息並自主管理。但當28日太太因頭痛自行到醫院就醫後,卻被確診為武漢肺炎,這真的是晴天霹靂,我非常自責,更一度不能諒解醫生怎沒能在第一時間把我隔離呢?(後來才知,因當時不符合通報條件)。三天後我也被確診,我們夫妻倆就這樣一前一後,住進了負壓隔離病房,即便失去自由很不方便,面對未知的疾病也有些不安,但我只能勇敢面對,只要家人還有社會大眾都能平安,我願意被隔離。我住進醫院後,家人全部都變成全民公敵,我內心非常不捨與無奈,我明白人性都是擔心自己,深怕被傳染,但生病之後才能同理病人的無奈與無助。謝謝我的家人一直用語音方式陪我渡過這些日子,給我最大的精神支柱。當然,還有身邊的好朋友們,一直給我鼓勵,真的非常感恩,非常謝謝你們。「換成您:明明知道有被傳染,會有危險的事,你會去做嗎?」但一線的醫生、護理人員,為了要治療我們,必須近距離的接觸我們,幫我們量血壓、體溫、採檢體,不厭其煩的為我們說明病情。除此之外,還要照顧我們的日常,天冷了拿熱水、送棉被,在我們心情低落時,像是朋友般的陪我們聊聊天、加油打氣,給我們心理建設,甚至也把我們當作家人般,自掏腰包的買點心來跟我們分享,只希望我們能度過這難熬的治療時間。而當他們三班倒回到家還要跟家人做隔離,為我們保密個資,工作、家庭間奔走,一人分飾多角…試想她們內心需要多強大,而當我們康復後,她們還要再自主隔離14天,醫護人員的付出真的很令我們感動,真的真的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謝謝您們!我想告訴大家,生在台灣真的很幸福,如果大家的抱怨能少些,多些感恩,正能量就能多一些。面對未知的疾病疫情,雖然造成我們很多生活上的不便,但相信台灣的醫療實力是可以讓國人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再次謝謝陳時中部長帶領的團隊及所有的照護我的醫護人員,謝謝您們,有您們真好,真的非常感恩您們。
-
2020-02-13 新聞.杏林.診間
別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 那些大體老師教我們的事
有一天我來到心蓮病房,在大廳看到一群學生坐在地上,李鶴振居士坐在椅子上吊著點滴,他對學生輕聲地說話。我在後面聽,很感人。他說:「你們將來要當醫生,需要上這個課,我把身體交給你們,你們可以在我的身上劃錯幾十刀、幾百刀,但是將來千萬不能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這就是慈濟模擬醫學中心的大體老師的心願,對於他們,我很安心,就是不捨而已。──釋證嚴大體老師教我們的事每一個參與大體模擬手術的學員,都必須要參與其中一項人文儀式,「家訪」是最重要的一環。家訪,對於大體老師的家屬別具意義,在於讓學員能夠真正的了解到大體老師的生活背景,捐贈遺體的初衷,以及家屬對於大體老師捐贈遺體的支持度。其實,當我們走進每一個大體老師的家庭後,都會發現他們其實都是相當平凡的家庭。有些人生活並不富裕,只是一般市井小民,居住在狹小的房屋裡面,做著勞力工作,甚至三餐只夠溫飽。也有很多大體老師是慈濟會員,從證嚴法師的口中得知,捐贈大體對於醫學教育,乃至於民眾健康的重要意義,也深信只有捐贈大體給慈濟模擬醫學中心,利用身後的無用之軀來達到最大的用途,才是發揮人性最光輝的一面,也因此他們願意在往生後,將遺體捐出來。還記得我在二○一一年那一場大體模擬手術進階課程前夕,我帶著學員到臺中,劉惟行大體老師的家中拜訪。劉老師因罹患胃癌而往生,享年六十二歲。他的身形魁梧,自幼家境富裕,從小到大都過著非常優渥的生活,為了子女的教育而全家移民美國洛杉磯。在移民前,惟行師兄還特地去學做燒餅、油條,以便在美國可以做個小生意。在全家移民美國之後,惟行師兄因緣走入慈濟,慈濟人所給予的關懷,讓在異鄉的他找到家的歸屬感。他也經常以自製油條與大家結緣解鄉愁,對慈濟人來說,「油條師兄」是對他最親切的稱呼。同是慈濟委員的妻子慮修師姊談到惟行師兄生前的種種,眼神充滿著欣賞與不捨,言談中數次落下傷心的眼淚,看得出鶼鰈情深。一路上慈濟人的陪伴與關懷,讓惟行師兄充滿快樂與感恩,在最後的人生路,選擇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為醫療教育再盡一分心力。與妻相約來生再續緣,兒女們也將繼續他未完成的慈濟路。經由與這些大體老師家屬的談話,有些參與的醫師原來高傲的態度,逐漸轉為謙卑,因為比起大體老師以及他的家屬,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一群本來只想利用大體老師的軀體來進行高難度手術技術研習的醫師們,也逐漸了解,比起老師們,自己真的非常渺小。也從這第一個家訪課程開始,參與大體模擬手術的學員們,開始進入一週的奇幻旅程。一週的奇妙旅途,別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二○一○年八月三十日早上,大體模擬手術課程的啟用典禮正式開始。七點整,所有參與模擬手術各科的醫師們整齊的站在大捨堂的佛堂裡,魚貫入場的大體老師家屬們,在精舍師父帶領下誦經、祈福儀式過後,走入模擬醫學中心的手術房。手術房乾淨明亮,手術臺、無影燈以及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八個手術臺整齊的坐落在手術房,每一位大體老師身上蓋著往生被。學員與家屬在精舍師父的帶領下,繞場一周之後,走到親人的手術臺周圍。當司儀輕呼:「請掀往生被。」家屬們看著由兩位學員用手慢慢掀開往生被,露出久違大體老師的臉龐。每一個家屬都強忍住淚水,看著他們所摯愛的親人靜靜的躺在手術臺上。大體老師因為急速冷凍以及防腐處理,其實身體已些微變形,有些臉龐略顯浮腫,但是那個熟悉的身影依然如故。學員們圍繞在家屬的旁邊,空氣凝結了幾分鐘,聽到第一位家屬發出啜泣的聲音,其他家屬也難忍內心的激動,有人放聲大哭,眼淚直流;有些家屬跪下請老師原諒他們的不孝,有些家屬則默默禱告,祈求老師在天之靈能夠安詳平安。學員們在旁邊,見到傷痛欲絕的家屬,也僅能用手攙扶身軀,給予肩膀膚慰。目睹家屬們在往生被掀開時,重新見到大體老師面容的場景,學員們也無不動容,甚至流淚,對他們來講,這是何等震撼的情景。當醫師幾十年,雖然對於生老病死早已看淡,但是此時看到大體老師能夠捨身捐贈大體,而家屬們更能忍住喪親之痛,讓自己至親的父母,或是親人躺在手術臺上,接受即將到來四天的切膚之痛。這對於參加模擬手術的醫師學員們來講,應該是他們從成為醫學生開始,所沒有上過的生命課程,因此在隨後的各種大體模擬手術的術式,無不用心學習,因為他們知道,大體老師們就是希望學員們能在老師的身上盡量做、盡量切,把他們的身體全部翻過一遍,切一百刀、一千刀都沒關係,但是希望這些醫師們回到工作崗位之後,不要在病人身上劃下任何錯誤的一刀。任何一個手術可以經由大體老師身上的解剖學習,而讓將來治療我們自己病人的時候,能夠正確的減少併發症發生。相信這些醫師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去面對自己的病人時,會把「寧可在我身上割錯一千刀,但是不要在病人身上劃下任何錯誤的一刀」這句話,深深的放在心裡。面對病人手術時候,也可以增加一分信心,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從容的去進行一些難度高的手術。大體老師對於醫界的貢獻,已經不只是對於醫學院醫學生手術技巧訓練的層次,而是提升到對於專科醫師進階手術訓練的更高層次。因為他們的捨身教育,讓這些受過模擬手術訓練的醫師可以提升技術,也會有更多的民眾能因此得到更好的手術結果。我想這是二○○二年時慈濟模擬醫學中心所沒有預料到的美好結果。而這樣的結果,未來也將拓展到全世界,成為世界級醫學會年會時候重要的手術課程。良醫是給無語良師的最好回報有些學員們在講述這一段學習的課程時,嘴唇微微顫抖,甚至連手都有點發抖,因為他們知道,大體老師所做的事情,也許是他們做不到的。但是他們深信,經過這一堂令人難忘的課程,未來自己當上一個外科醫師,必將更加用心,也必將更加小心。他們會將從大體老師身上所學到的各種手術技巧,以及各種身體解剖學位置的辨認,將會使得他的病人得到最好的手術效果,避免併發症的發生。而他們所做的這些,也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回報。大體模擬手術課程,雖然可以為醫學生、醫師帶來手術等各種技巧的進步,但比起他們從大體老師捐贈大體的捨身教育的來講,實在是差太多了!我在想,其實這也就是證嚴法師會支持大體模擬手術,在慈濟大學裡面成為重要的一堂課的主要原因。證嚴法師不只是想讓這些大體老師教學生什麼樣的手術,或是讓這些學生每個都喜歡當外科醫生,最重要的是,他想要讓弟子們做為傳遞人性光輝的一個傳人。「無語良師」的大體捐贈,化無用為大用,而讓這些醫師及將來的醫師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是只有手術技藝的精進,而是對於人性光輝面的認同,還有對於生命意義的深刻體會。大體模擬手術的老師──無語良師,雖然無法言語,但以無用的身軀為醫學生以及外科醫生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無語良師對人類醫療的貢獻,使得許多人的慧命得以延續,樹立了醫學教育愛的人文,他們所做的捐贈,不只是大智慧,也提升了永恆生命的價值。這是我所認為的,慈濟醫學最深刻的一堂課。
-
2020-02-13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怕睡著再也醒不來」首位新冠肺炎出院者憶治療過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但每日仍會有好消息鼓舞人心。截至12日,全球範圍內治癒人數已破5000。53歲的吳先生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漢的首位重症出院患者,他在去年底發病,1月確診罹新冠肺炎,住進重症病房,由於他擔心睡了就再也醒不過來,兩天兩夜盯著天花板不敢睡。所幸他得以痊癒,出院後到賓館自我隔離14天。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等武漢開城後,能趕快回家。讓我們從吳先生的治癒過程,了解重症病患是如何戰勝病魔的。
-
2020-02-13 科別.感染科
慎防類流感 中彰54人重症7死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台中市上周類流感就醫率14.61%,仍處於流行期,新增3人因流感重症死亡,今年累計已通報的33名流感併發重症患者中,30人沒有接種疫苗。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勤洗手、有流感症狀戴口罩速就醫,目前尚有3萬多劑流感疫苗,請尚未接種的民眾盡速接種,增加保護力。彰化縣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743人次,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15.86%,今年至今,彰化縣確診流感併發重症21例,3人併發重症死亡,死亡3人均未接種流感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中市類流感就醫率,今年第4周(1月19至25日)為14.74%、2447人次,今年第5周(1月26至2月1日)為21.73%、3999人次,上周第6周(2月2日至2月8日)14.61%、2009人次,上周的就醫率14.61%較上上周21.73%減少,但在流感重症死亡人數新增3人,累計今年台中市有4人因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台中市今年累計已通報33例流感重症病例,患者從6歲到87歲,其中17人超過60歲,4例確診為流感重症死亡,有10人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值得注意的是通報流感重症33例中,有30人未接種疫苗。台中市衛生局說明,去年台中市準備73萬105劑公費疫苗,第一階段小學到高中學生,第二階段老人及學齡前幼兒,第三階段開放50至64歲成人、孕婦及6個月以內嬰兒父母、高風險慢性病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至今,尚有3萬多劑。衛生局建議,民眾平時做好勤洗手,就醫戴口罩防疫,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盡速至大醫院看診,依醫師指示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聯晚之眼/人性之惡放大 比病毒更可怕
2019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攪動全人類,武漢是疫情起源地,「武漢肺炎」一詞本身就帶有地域及疾病歧視的意味。隨著病毒擴散至中國大陸全境及世界各國,因為恐懼而起的心情轉變,僅因為發病的是武漢人、中國人、亞洲人這些身分或歸類,就被以較低下或較差的待遇對待,這是比病毒更可怕的概念與行為。病毒,目前沒藥醫,歧視呢?紐約時報在一篇討論新冠病毒與反華情緒同時蔓延的文章中提及,要辨別「可理解的恐懼」與「明確的歧視」往往並不容易;特別是中國大陸人民的衛生習慣,以及密集的人際接觸模式曾被懷疑是病毒擴散的幫凶。但像武漢網友「蜘蛛麵包猴」拍攝「武漢日記2020」時所說,「疫情下,人性的善與惡都被放大」,而「歧視」往往就是那個被放大的「惡」。有人在網上丟下一句,「武漢人去死,活該」,看到了武漢人被其他中國大陸民眾歧視。大陸人民又被亞洲其他國家人民嫌棄,例如,越南河內一家餐廳貼出告示,「抱歉,因為新冠肺炎,我們不接待中國人。」新加坡旅行團在澳洲被禁止登上某座山觀光,「因為你看來是華人,你可能正帶著新的病毒。」又是亞裔被非正常對待的例子。武漢返台包機若能依事前協議進行當然最好,讓老弱及有需要的先返台,但部分人第一時間質疑台商配偶登機的合理性,認為這些「台灣媳婦」只有居留權,沒有身分證,這是什麼樣的心理反應?法國撤僑班機超過250人,他們有30種國籍;美國的撤僑班機上也有「陸配」,沒有聽到質疑。17年前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時,馬偕醫院醫師周建存,一夕之間由救人的醫師,變成染煞病患。隔離病房內的他不知道的是,病房外疾病歧視不是只有在他身上,他遠在嘉義的父母親,也曾被鄰居視為危險傳播者。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聯晚之眼/抗煞英雄染煞 嘆父母也被排擠
「抗煞醫生周建存」曾經一夕之間變成「染煞病患周建存」,他對疾病歧視格外有感,想起當年,他前一天還在抗煞(SARS),因病隔離後,連父母都被鄰居視為危險病毒傳播者。桃園容光診所院長周建存是昔日的「抗煞英雄」之一,他說,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17年前爆發時,世界各國束手無策,SARS進入台灣時,他正在台北馬偕醫院擔任第一年住院醫師,他在工作中染上病毒。站在前線的周建存因診治發燒病患,也開始發高燒、腦袋昏沈,當時護理人員量測耳溫高達「39.3」,照X光後,學長臉一沈地說「學弟,看到有肺炎」。他趕在新聞曝光前,第一通電話打給爸媽。他坦言,就像在跟父母「道別」,很難過。鄰居刻意保持距離周建存說,在台北染病期間因為隔離治療,父母無法從嘉義北上探視,他每天以電話向父母報平安,後來才知道父母為了他四處求神問卜。曾有鄰居看到新聞,一見到他父母就刻意保持距離,他聽了很心疼爸媽,「明明兒子是為了救人才染病(SARS),還在與死神搏鬥,卻要被其他人歧視閃避」。四坪大的負壓隔離病房,沒有窗戶,他想要看一個人,必須透過兩道玻璃,周建存被巨大的孤獨感一步步包圍。他垂淚自問「為何選上我?」他問,「我會不會永遠見不到太陽?」住負壓隔離病房 快崩潰「說沒有覺得不公平是騙人的!」5月初,包括和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在內,台灣已有多名醫護人員染煞身亡,他沒想到自己原本是熱血救人的醫師,卻變成為要被搶救的病患,確診後換上全身防護衣送進負壓隔離病房。他熟悉穿防護衣的悶熱,卻對躺著被抽血、被測體溫的「病患角色」非常陌生。任何人和他說話,都要透過對講機,第七天他受不了,好想要逃離。人為了求生存、躲避危險,恐懼之下想逃避,對染病者敬而遠之,「歧視來自人求生的本能與自私的人性」,但當時的他認為,「活下來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抗「疫」ICU醫生:還有千千萬萬個李文亮在這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醫師基鵬撰文表示,他到武漢醫院前線支援,感悟大陸的衛生系統、流行病學預防、物資供應有諸多不完美,但這些連續22天上班的人的付出又可以隨意被抹黑嗎?李文亮醫生走了,還有千千萬萬個李文亮在這裡。第一財經報導,文章稱,李文亮醫生走了,我們哭我們心疼,可是還有千千萬萬個李文亮在這裡,還有千千萬萬個站在背後試圖以各種方式保護李文亮的人,他們又可以被忘記嗎?基鵬在出發到一線戰「疫」前,跟學弟吵架。學弟的小孩1月出生,還報名參與武漢救援。「武漢缺你一個嗎。娃兒百天都沒過,有啥子必要!」他對學弟怒說。學弟回應,那裡需要醫生,他學ICU的,用得上的。其實,沒有那麼多蕩氣回腸的請願和告白,唯一的理由就是醫生把救命視為本能。文章稱,不管是在一線還是在後方的,保護好自己不受病毒侵襲,相信這些勤勤懇懇做事的人,給彼此多一點的寬容和信任,可能一切都沒有那麼糟糕。比病毒更糟糕的是人心的惡意解讀和揣測,不是嗎。在疫情第一線,護士才是最值得欽佩和愛護的人。文章指出,一直以來醫生似乎是比護士更有知識、權威和分量的職業。俗話「醫生的嘴、護士的腿」直觀得表達了這種觀點。但這次在一線,最值得欽佩和愛護的醫療崗位是護士。醫生查看完病人做完操作可以在隔離區以外處理醫囑記錄病程,但只有護士是24小時不間斷持續待在病房照顧患者的人。發開水,發飯,打針,輸液,做床旁心電圖,做血氣分析,測生命跡象所有能想到想不到的,任何病人需要的醫生處理以外的事情,都是護士們在處理。護士才是最值得欽佩和愛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