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疫情
共找到
14305
筆 文章
-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快篩陽性就視同確診 柯文哲:因超過PCR量能就測不出來
疫情不斷漫延,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應該改成快篩陽性就視同確診,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這樣恐占用醫院量能,限制人身自由,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時指出,如果PCR量能夠就沒有問題,但快篩陽性要走法傳系統,量到一定程度就會塞車。柯文哲說,快篩陽性就看良心,北市開放七大篩檢站去做確認,若領保險也有需要,不然就乖乖自我隔離,也是辦法。就醫學上來說,快篩陽性有偽陽性,但如果PCR量能夠,就沒有問題,但看台灣每日確診人數多少?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確診人數繼續上升,但官方報告「會平掉」。柯文哲說,這是因為超過PCR量能,就測不出來,因為沒辦法測,「這是大問題」而且PCR陽性要走法傳系統,量到一定程度就會塞車,當然快篩陽性就視同確診,會有錯殺15%的問題,但為了更有效能,快篩陽性就把自己當確診。至於有人明明快篩陽不通報?柯說,國家力量在國民全體,防疫是全民工作,保護自己保護別人,不要害別人,這要訴諸國民的道德良心。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稱台灣致死率最低 柯文哲:死亡很少這是假象
國內本土疫情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指出,估5月18日單日確診上看50萬例,前副總統陳建仁昨深夜在臉書發長文,以多國數據解釋指台灣目前是致死率最低的國家,還稱「有些人駭人聽聞的預測,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柯文哲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中指出,「死亡很少我也同意,這是假象」。柯文哲解釋,因為分母變大太快,今天感染不會明天死掉,這不是心肌梗塞幾分鐘就死掉,按以前經驗,從感染第一周,是上呼吸道症狀,第二周是肺炎,第三周在加護病房奮戰,從感染到死掉,要花三周。但從疫情爆發到現在,不到二周,二周前感染的,還沒進入死亡危險期。但對於陳建仁說「駭人聽聞的預測?」柯文哲說,他不用自己對號入座,這也是台灣媒體的問題,要就過度誇大、要就說過度輕描淡寫,但他是依專業對問題提出看法,但媒體為了拉高點擊率,不會寫柯文哲說明、建議,要寫說柯文哲嗆、柯文哲諷、柯文哲開罵,一定要用這種標題大家才點進去。柯文哲說,有時從頭到尾聽完,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也不知道斷章取義,就是要提高點擊,網路新聞標題不夠炫,沒人點進去看,就太過於誇大。柯文哲說,對疫情就是最好準備做最壞打算,但透過媒體會故意誇大,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輕描淡寫,現在1922打不太通,PCR和法傳系統都塞車,所以以後他計畫,快篩陽就直接上網登錄,就先當成確診者處理,給必要的防護也做PCR。柯文哲說,等快篩陽性出來,官方再安置,估計一定在48小時以上,但傳染力最高在前面幾天,過三天才通知,都要解隔了才收到居家隔離書。柯文哲也說,北市要花一周時間,把台北市的防疫專責病房量能拉高,要預做準備,否則像今晚宣布3+4,明早實行,地方政府會「三條線」,一下子明天就要開始,沒那麼容易。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再掀快篩劑之亂 孫大千:超前部署成世紀大謊言
本土疫情大爆發,國內掀快篩劑之亂。前立委孫大千今在臉書批評,指揮中心口中的「超前部署」根本就是一句「世紀大謊言」,民進黨政府心中想要和病毒共存,卻又不願意鬆口,導致民眾無所適從,相關單位也根本沒有事先做好準備。孫大千表示,從第一波本土疫情「疫苗之亂」,到第二波本土疫情「快篩試劑之亂」,指揮中心一再延誤黃金時機,第一次犯錯可說是大意,第二次犯錯只能說是無能,千錯萬錯都是指揮中心的錯,既然不敢怪自己,只好把責任推給病毒了。孫大千認為,要能夠做到與病毒共存至少要滿足下列四項條件:第一,疫苗施打的普及率要夠高。然而指揮中心浪費了過去幾個月時間,沒有大幅提高三劑疫苗施打的覆蓋率,也未針對幼童疫苗施打政策放行,並進行疫苗採購。第二,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要充足。截至目前為止,確診就醫的民眾所得到的藥物都是一般對抗流行性感冒的藥物,並非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這不但會降低民眾主動就醫的意願,造成確診黑數的擴大,同時,也極有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第三,民眾必須可以平價而且便利的取得快篩試劑。台灣現階段已經陷入了快篩試劑之亂,試劑的數量不夠,操作不便,價格過高,這都是因為民進黨政府長期打壓普篩,不願意面對現實所造成的後遺症。第四,醫療量能必須大幅提升。台灣PCR檢測的價格過高,時間太久,已經是長期被詬病的問題,但是指揮中心絲毫沒有做出任何的改善,當此時大量快篩陽性病患湧入,導致醫療體系PCR篩檢大排長龍,往往需要一到兩天才能夠得到結果,導致疑似確診者的同住家人都處於風險之中。更別提到醫療院所的專責病房和病床不足,隨時可能面臨癱瘓的風險。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數字沒增加是PCR沒辦法做 柯文哲:恐怕變成假象數據
今天中央公布全國疫情1萬1974例,台北市本土2702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針對社區篩檢站陽性率達13.16%,柯說,看到「不好的數據」表示社區已感染人數愈來愈多。北市前天4月27日北市七大公費PCR篩檢站,原本到中午統計陽性率11.7%,結果最後是12.3%。昨天4月28日總篩檢人數4102,截至上午十點,陽性數540,陽性率13.16%。柯文哲說,從不到1%,到現在往上爬到13%,表示社區已感染人數,愈來愈多。柯文哲說,另從北北基桃看這數據,以台北市為例,到多少「會平掉?」柯說,他突然發現一個問題,現在以PCR陽性做確診標準,但全台北市所有醫院PCR做的量,恐怕變成假象的數據。柯解釋,數字沒增加是PCR沒辦法做,而不是病人數沒有增加,中南部數字反而比較準確,北部地區可能再過幾天確診人數超過PCR的能量,「會變成假性平掉」, 這要注意、要思考。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送國家隊」將成立 擬電子支付、不可送進醫院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今表示,今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會達成6大共識,包含考慮成立外送國家隊、邀集金管會討論擴張電子支付以及外送員快篩是否公費配給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並表示會議今剛開完,的確達成幾項共識,但未來外送員不可外送進入醫院內。陳時中表示,外送產業工會反映希望有充分的選擇權,包括電子交易或現金交易不要過度限制,但大家也同意以現金交易恐有傳播病毒的風險,若大家按照規距做,不會有太大風險,但有些外送員反映,曾遇過有民眾拿外送會開門、對話,未來這部分擬定辦法時會禁止。針對金錢接觸風險較大,陳時中說,若用零錢支付拿了錢還要點,若沒有點可能會短收,導致外送員得自行吸收,因此多數外送員希望電子支付,但電子支付恐有資訊落差,且有些民眾沒有數位支付工具,因此也與金管會討論,是否協助無法數位支付者,或民政、外送單位成立新平台等多元方式進行。對於外送員可協助外送地點,陳時中表示,有提到在疫情情況下,有要求「不能送到醫院內」,畢竟醫院病菌多,出入頻繁不好,外送員也可能把病毒帶進去醫院,因此就像過去方式,若醫院叫外送,需要有指定地點、通風良好的地方收外送。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9元快篩試劑從何而來? 陳時中曝業者背後販售技巧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民眾搶購快篩試劑,但目前指揮中心配送的實名制快篩試劑1劑100元,但高雄市長陳其邁採購的快篩試劑僅需59元,外界抱怨實名制的試劑太貴。指揮官陳時中說,59元快篩試劑的價格,這是指揮中心共同供應平台的契約價格,這是中央設定的。至於,為何可以設定為59元。陳時中說,其中一個是搶標,另一個是市場價格,當時快篩試劑產能高於市場需求,但市場價格賣的比較高,所以有些賣不掉,業者為了消化賣不掉產能,就把它放在共同供應契約,願意用低價販售,因此一個是市場機制與共同供應契約低價的平衡。陳時中說,當時指揮中心用總價及單價一起標案,總劑量目標為800萬劑,因為用低價搶標,就是可以提供1200萬劑,現在突然需求變高,廠商供貨變得保守,若業者已定約又無法供貨,中央就會設法來支持,以前購買都是59元這個價格,但現在需求變高,產能變緊,所以之後用59元價格的可能性就會變低。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周末兩天恐買不到快篩試劑? 陳時中曝藥局販售方式
全國昨日起實施快篩實名制,將近5千家社區藥局加入販售行列。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昨晚接獲訊息,昨天和今天約5千家藥局均有配送快篩試劑,但受物流作業影響,明天鋪貨藥局僅剩一半,為2202家藥局,周日全數藥局則無鋪貨規畫,明、後兩天民眾若要購買快篩試劑恐撲空。指揮官陳時中說,關於快篩試劑販售情況,截至今天中午已完售有一半家數,達到2466家,昨天僅有三分之一,可販售也是41萬人份,目前售出26萬人份,昨天同時段好像是24萬人份。昨天整體是41萬多份,賣了38萬5000多份,還有剩餘地方大概是偏遠遼闊的區域,相信北部相對緊迫,但每天都有份數釋出。至於周六、周日販售快篩試劑情形。陳時中說,目前分配快篩試劑是由參與藥局的家數平均分配,每家為78份,經過1至2次後,可能有些藥局沒有賣完或賣得特別快,再重新分配數量,目前周六的量都會配下去,但物流可能會延遲,因此有一部分是上午賣、一些下午賣,這樣會比較均勻。陳時中說,快篩試劑周日仍會販售,但有些藥局周日休息不營業,如果不營業的藥局,指揮不會強迫它開,而有營業的藥局,快篩試劑仍會配送下去。藥師公會要求應依疫情熱區分配不同份數的快篩試劑,陳時中說,前幾波的銷售情形,還是採用平均值方式發放,往後會依各藥局銷售的份數再來增減數量。有民眾反映,部分藥局會從配發的78份快篩試劑中,保留一部分給自己、家人或取藥的患者使用。陳時中說,現在沒有保留款篩試劑的規定,藥師還是須依順序販售,但因藥師販售試劑會接觸到很多不特定的人,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如果先買起來,一旦需要快篩時就可以使用,這是可以的。
-
2022-04-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再度破萬例 本土+11974 境外+339 增2例重症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萬23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萬1974例本土個案及339例境外移入(26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本土成長率低一點,約3%。國內仍維持8縣市為高風險縣市。陳時中表示,境外採檢的部分昨天檢驗多,落地陽性者也多有1600人,昨天入境21個航班,有260人陽性,陽性率16.25%,大約集中菲律賓、越南,陽性率高到30%,菲律賓有高達26%,要請外交部越南機場查核的程序是否有落實,這樣陽性率實在是高過頭了。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1,974例本土病例,為5,793例男性、6,178例女性、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2月14日至4月28日,其中包含6,297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095例)、台北市(2,702例)、桃園市(1,987例)、基隆市(605例)、台中市(586例)、高雄市(391例)、花蓮縣(272例)、台南市(227例)、彰化縣(194例)、宜蘭縣(180例)、新竹縣(162例)、屏東縣(118例)、新竹市(107例)、雲林縣(88例)、台東縣(64例)、南投縣(60例)、苗栗縣(55例)、嘉義市(36例)、嘉義縣(27例)、澎湖縣(9例)、金門縣(6例)及連江縣(3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分別為80多歲及50多歲男性,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神經系統疾病史,其中1人已接種3劑COVID-19疫苗、另1人已接種2劑。兩案分別於今年4月18日及4月21日確診,住院治療期間使用高流量氧氣鼻管及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分別於4月23日及4月24日死亡。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73例男性,165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歲多歲,分別自越南(48例)、菲律賓(10例)、印尼(7例)、泰國(5例)、加拿大、德國、瑞士、美國、馬來西亞、寮國(各1例)移入,另26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8日至4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371,32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268,779例排除),其中100,753例確診,分別為11,120例境外移入,89,579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6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7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1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及花蓮縣各3例、宜蘭縣及屏東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家用快篩測是否染疫!醫揭「5個常見錯誤動作」 沒洗手恐失準
COVID-19國內疫情急速上升,民眾對於家用快篩試劑的需求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家用快篩試劑販售實名制,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買得到平價的實名制家用快篩試劑,平抑市售家用快篩試劑售價,以利控制疫情,並維護民眾健康之權益。但隨著民眾使用經驗與需求逐日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陳宥達醫師觀察到,部分民眾對於居家快篩試劑仍有疑問。居家快篩及早發現阻斷破口 仍有民眾不知該如何篩檢許多企業、學校等多人聚集場域,會要求提交快篩報告。陳宥達醫師建議,為了避免群聚及降低醫療量能,除了前往醫療院所及社區快篩站外,民眾也可依需求在家自我快篩,費時更短,且場域不受專業設備及人員限制。然而,陳宥達醫師表示,儘管已開放許多篩檢管道,仍有民眾不清楚該如何進行,及該什麼時候篩檢。 居家篩檢適合在確診者較多的高風險區,或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時使用,陳宥達醫師建議,如果民眾有疑慮,在疑似發生接觸的2周內,可以每5天進行1次篩檢,之後每周進行1次即可,期間假如出現疑似症狀,建議可以儘速就醫診斷。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如果有證明出示需求,也可自行進行篩檢。 快篩試劑品牌眾多 專業醫師教你如何挑選目前核准發售的居家快篩試劑有很多品牌,民眾容易無從下手,陳宥達醫師說明,居家快篩試劑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核酸檢測採用分子增幅技術,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優點是在病毒量低的時候就能偵測得到,陽性一致率較高,約為97%,但所需費用較高、時間也較長;而抗原檢測則是運用可以專一結合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就像是鑰匙與鎖配對結合開鎖的概念,操作方便且時需較短,但需要病毒量較多才偵測得到,且陽性一致率較低,約為90%至94%。不論是核酸檢測或者抗原檢測,兩者都是從鼻腔採檢,因為鼻腔的病毒量比口腔更多。至於民眾應該選擇哪一種類型的快篩試劑?陳宥達醫師分享,若是染疫風險不高者,或是進行定期快篩管理者,考量到成本,建議可以選擇抗原檢測即可,但如果3天內曾有高風險與確診者接觸過的話,則該使用核酸檢測,靈敏度較高、比較不會造成誤判。 居家快篩 牢記5大重點避免失準由於居家快篩試劑必須自行操作,部分民眾在閱讀說明書後仍有疑惑。有鑑於此,陳宥達醫師整理說明5個民眾最常產生失誤的重點:1.操作前請清潔雙手:若是手部不潔,細菌可能會汙染拭子(棉棒),造成結果失準。 2.仔細閱讀保存期限:跟所有日用品一樣,過期的快篩試劑可能已經失去效力,結果也無法參考。 3.要使用之前再開封:有些民眾習慣拿到快篩套組後,就會拆封所有物件備用,反而可能造成未使用的內容物過早暴露於環境、影響結果。 4.拭子應充分浸泡於試管:有些民眾會以蜻蜓點水的方式將拭子沾入試管,但浸泡若不夠久,檢體與緩衝液沒辦法混和,會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 5.擺放日期拍照存證:建議可將檢驗結果與可顯示日期的物品放在一起拍照,以便後續作為證明使用。陳宥達醫師補充,各廠牌試劑在操作上有些許不同,詳細步驟請參照各廠牌說明書。當所有檢測步驟完成後,請妥善處理廢棄物,以免造成環境汙染。擔心檢測後出現偽陰性與偽陽性 可以這樣做陳宥達醫師補充,若是CT值過高、無症狀感染者或是採檢不確實,都會影響到檢測的準確度。若民眾擔心自己出現偽陰性(即已經受到感染,快篩卻呈現陰性),建議5到7天後再做1次快篩,緩解心中的疑慮。若快篩結果呈現陽性或者有身體不適的狀況,無論是否為偽陽性(並未受到感染,快篩卻呈現陽性),由於快篩試劑的目的是快速篩檢出可能確診的病人,建議皆應盡快通報各地衛生局進行進一步檢測。(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重症醫示警「Omicron5大類流感症狀」! 「正確快篩、PCR篩檢時機」曝 ·家用快篩怎麼用?如何幫小孩快篩? 醫授「正確採檢8步驟」
-
2022-04-29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等好久!南韓宣布:下周一解除戶外口罩令
韓聯社報導,南韓總理金富謙29日表示,下周一(5月2日)起戶外可不用戴口罩,但民眾在參加50人及以上聚會等時仍須戴口罩。南韓4月18日取消大多數社交距離規範,包括聚會人數上限和餐廳營業時間等,25日起將新冠疫情的傳染病等級從1級降至2級,並開放電影院、大眾交通工具內飲食。如今再宣布解除戶外口罩令,力求讓人民恢復正常生活。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與病毒共存策略 陳建仁揭重點:2數據降至最低
前副總統陳建仁昨天晚上在臉書表示,Omicron變異株導致我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呈現幾何級數增加,民眾難免心生惶恐,最近更有一些人士針對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作出駭人聽聞的預測,這些預測往往根據以往Alpha、Beta、Delta變異株的致死率,或是其他國家的致死率,套用在我國Omicron確診個案,以致造成誇大的預測;與病毒共存策略的重點,應為「重症」與「死亡」降至最低。陳建仁以外國為例指出,美國、法國、以色列先後在1月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2426、5436、10968人;香港、南韓先後在3月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8764、7894人;我國的高峰在4月26日,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是182。且每百萬人口每天的平均確診死亡數是0.01,致死率也由1月中旬的0.6%逐漸下降至4月底的0.03%,這些數據台灣目前都是最低的國家。陳建仁說,未來疫情預測對現階段的防疫工作沒有任何幫助,而且誤用外國數據進行台灣疫情的推測,不僅不合時宜,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感染者,有相當高比率是無症狀感染者,大多數未接受任何檢驗,特別是在高疫苗覆蓋率的國家,有更多感染者屬於無症狀感染,確診病例的估計是相當容易有偏差。陳建仁表示,最近美國CDC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美國在今年2月前,已有1.9億人(全人口的58%)感染新冠肺炎,但是官方紀錄卻只有7510萬例,這些官方無紀錄者,大多數是未診斷、無症狀或未通報者。唯有進行國內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掌握已經感染的人數,並且推算出感染而未接受檢驗者的百分比、無症狀感染者的百分比、以及確定感染而未通報的百分比等參數,才能夠做出適時適地、經得起驗證的推測。陳建仁指出,在Omicron盛行的現在,防疫的觀察重點不再確診病例數,在重症和死亡人數;防疫的目標不再是零感染,而是將重症與死亡數降至最低。只要疫苗覆蓋率繼續大幅提升、快篩試劑充足而且普及社區基層、快篩陽性必須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都能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治療,重症數及死亡數即可大量減少,無須過度恐慌。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藥局限量78人份 跑6家買無快篩
快篩實名制昨上路,依照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雙號民眾率先購買。但首日就爆「快篩之亂」,北市某藥局開門不到幾分鐘,健保系統就當機,連第一份快篩都賣不出去。相較於中南部並未湧現人龍,被批評快篩的分配量應針對確診熱區加碼。新制屢造成亂象,三加四新制也被詬病讓地方人仰馬翻,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要怪只能怪病毒」。昨天早上藥局九點半開門,但民眾不到八點就來排隊,店門口的走道滿滿都是等著買快篩的民眾。排第一位的陳先生表示,之前跑了屈臣氏、康是美都買不到,因此實名制一開賣就趕緊來買。沒想到,快要九時半踏進藥局,原以為自己能成為「首購族」,健保卡一插進系統就當機。等近十分鐘,狀況仍無法排除。藥局人員只好頻頻向民眾致歉,直指「有號碼牌,當天都能買」。藥師抱怨,政策上路匆促沒有讓基層藥師先測試系統。去年口罩實名制剛開賣也遇到一樣的情形,政府顯然沒學到教訓,「希望陳時中可以來當一日藥師而不是只是到藥局視察」。台北陳姓藥師說,以為五月才上路,政府配套沒做好,系統當機讓他們一早就被罵。也有藥師抱怨,「從口罩、酒精到現在快篩試劑,出狀況挨罵的都是我們」。相較於北部排滿人龍,中南部藥局買氣相對冷,上午七時系統開啟,七時卅三分桃園文安藥局便已完售;屏東小琉球,則是整個上午只賣出了十八人份。雲林則是有藥局一小時當機三次,限量七十八人份讓民眾連跑六間藥局都撲空,混亂情境宛如口罩實名制重現。新竹市東區藥局一早七點半營業,但門外有不少長者已等候多時。台南藥局開業時間不一,有民眾買到時直呼「有買有保庇」。民眾批評,北部屬於疫情熱區,快篩配發量應加碼,陳時中表示,每家藥局每日配發七十八人份,若賣不夠會再加發、賣不完則停發,預計試行一周後調整。快篩實名制首日系統就出包,陳時中說,主因是上午是各醫院上傳影像資料熱門時段,資料檔案大,加上實名制上路,導致上傳資料量比平常高出一倍,進而造成大當機。經健保署緊急關閉系統,實名制也馬上恢復正常。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快篩配發不應以熱區觀念配置,應以「配足」概念著手,他認為,居隔快篩試劑不斷縮水,可推測政府在試劑估算上有問題。同樣也是新制,遭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詬病的「三加四」居隔措施,因緊急上路,上萬個居家隔離者解隔需配送快篩,人力、物流都不足,陳時中則表示,因防疫期間任何動作都又快又急,對任何單位壓力變大感到很抱歉,但「要怪只能怪病毒」。
-
2022-04-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居隔在家 死亡黑數?
基隆市一名陳姓女子四月廿一日確診,廿四日居家隔離時死亡,其女兒撰文指出母親生前想住院遭拒,母親死後又因未完成通報,遺體一度無法火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個案沒有慢性病史,在急診雖有發燒但其他相關檢查都是正常,待退燒後才開藥請她回家休息,此案死因尚在研判中,因此未列入新冠死亡統計中。陳時中表示,個案四月廿二日九時五十分到醫院急診,發燒卅八點一度,醫師會診進行理學檢查,未見危急徵象。由於個案無慢性病史,或是有出現喘或肺炎症狀,加上血氧及抽血檢查正常,僅白血球稍高。留院觀察過程,服用退燒藥後,患者主訴症狀緩解,醫師衛教後開立藥物,才請她返家休息。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批評, 基隆婦女被拒絕住院治療,形成「死亡黑數」,認為指揮中心關注醫療量能不崩潰,因此加速讓病毒在家庭與社區流竄,甚至讓人死在家裡,反而是讓全民崩潰。對此,陳時中說「就讓她講吧」,但他強調,以現在陽性率五%來看,確診數確實會被低估一些,但死亡數目都會正常呈現。有關婦人女兒撰文內容感慨「新聞報導的確診數字和死亡數字是假的」,自己太天真看待確診。陳時中表示,他不是針對個案家屬,但一切以指揮中心公布為準,發布謠言或不實訊息是不好行為,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三百萬元以下罰金。不具名法律學者提醒,相關法律條文重點在於「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確定有損害前,政府官員就強調「重罰」,有「我說了算」意味;即便最後未罰也足以引起寒蟬效應。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隔在家三餐怎麼辦?營養師開出可久放、顧營養的3大類食材清單
本土疫情大爆發,單日新增確診破萬例,居家隔離的人數也不斷增加。面對疫情大海嘯,賣場統計發現泡麵、罐頭銷量已較去年同期成長3成,營養師也開出食材建議清單,以乾糧搭配可久放的蔬果,提醒民眾在居隔期間吃得健康又營養。 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面對疫情升溫,民眾應盡量減少外食,除了多用線上購物買食材,減少出門購物機會之外,收到食材後,外箱與包裝也要先消毒再開封。 營養師廖欣儀提醒,由於居家烹飪頻率提高,一定需要不少食材,在冰箱保存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建議購買可室溫保存的食材以備不時之需。 一、常溫保存食品 ●無調味綜合堅果:一天可吃5-10克,補充好油脂與礦物質、維生素。●無添加、無調味水果乾:若買不到水果,可偶爾以水果乾搭配料理,增加纖維與礦物質。●燕麥片: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蔬菜類乾貨:例如海帶芽、乾香菇、乾木耳等乾燥的蔬菜類,可提供纖維。●奶粉:保存方便,而且能提供適當的蛋白質與鈣質。 二、泡麵罐頭類 此類食物的鈉含量較高,建議民眾搭配健康吃法: ●泡麵聰明吃法: 1. 麵先燙過一次再加調味料。2. 調味料包減半。3. 加一顆蛋,增加蛋白質。4. 加蔬菜增加植化素與纖維質。 ●罐頭聰明吃法 1. 避免把湯汁吃下去,只吃料的部分就好。2. 選擇油脂較少的品項,如水漬鮪魚而非油漬鮪魚。3. 開罐後沒吃完,不要連鐵罐放冷藏保存,應把內容物換到瓷盤再封起冷藏。4. 搭配其他新鮮食材料理,例如醬瓜肉末、洋蔥絲拌鮪魚等。 三、根莖蔬菜類 ●可選購洋蔥、蘋果、地瓜、南瓜等生鮮蔬果,耐久放又營善。●除了香菇、木耳等乾貨之外,根莖類如洋蔥、地瓜、蘋果、蘿蔔、馬鈴薯等生鮮食物,也具有營養、抗病毒功用,加上這些食物都能久放,能夠提供居家隔離或輕症在家的民眾,充足的維生素營養。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逾5成兒少害怕新冠肺炎 學者:孩子的焦慮源自家人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疫情轉變人們的生活、學習、社交方式,無形間替孩子們創造一個不同的世界。台灣世界展望會與台大社工系教授陳毓文合作參與22國組成的「跨國兒童研究福祉研究調查計畫」,針對台灣近2000位10至12歲兒少採網路問卷抽樣。調查指出,51%兒少對新冠肺炎「非常害怕」,43%「非常害怕」染疫死亡,陳毓文也觀察到,孩子的焦慮通常來自同住家人,由於近日疫情有蔓延趨勢,展望會提醒家庭照顧者宜穩住心情,傳達適度的疫情資訊給孩子,減少陷入過度恐慌所致負向身心狀況。調查指出,55%經濟弱勢兒少自認非常害怕新冠肺炎,48%非常害怕自身染疫失去性命,因疫情造成負向身心感受高於一般兒少。去年學校停課期間,14%弱勢兒少面臨每天沒有足夠食物可吃的困境,22%在家上課連線經常遇到斷線等網路問題,而原民弱勢兒少更仰賴捐贈或外界提供的數位工具資源(電腦、平板、網路等)。此外,超過兩成經濟弱勢兒少提到父母因疫情失業且未獲補助,68%弱勢兒少擔憂疫情期間家裡錢不夠用。而停課在家期間,經濟弱勢兒少獲得的家庭支持更低於一般兒少。展望會表示,疫情爆發前,學校、社福機構及社工合力的支持系統,協助弱勢兒少度日,反映出的生活滿意度甚至不亞於一般兒少。調查反映出,每逢疫情停課,許多家長為安排孩子在家學習、飲食及教養負荷大感吃不消,孩子在家也備感壓力,調查中不分社經地位的兒少生活滿意度皆明顯下滑,61%停課孩子經常期待回到學校上課。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孩子瀰漫對疫情的恐懼氛圍,調查指出,51%兒少坦言對新冠肺炎「非常害怕」,43%「非常害怕」自己染疫死亡。陳毓文觀察到,孩子的焦慮通常來自同住家人,「在家學習的孩子們暴露在各種疫病資訊中,其實根本沒有認識染疫者,仍很焦慮自己染疫或傳染他人。」展望會建議,疫情蔓延的高峰期,防疫安全不能輕忽,但家庭照顧者宜穩住心情,規律運動及作息,傳達適度的疫情資訊給孩子,或陪孩子聊聊紓解情緒,關注生活的正向事物,以減少陷入過度恐慌所致負向身心狀況。
-
2022-04-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BNT簽約 蔡炳坤憂將影響家長選擇莫德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證實,已經與輝瑞BNT疫苗完成簽約,將採購220萬劑兒童疫苗、180萬劑成人疫苗,預計5月到貨。兒童劑型BNT要來了,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晚表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並自問「我們是不是要暫緩兒童疫苗接種的規畫?」蔡炳坤今晚表示,最近小學生接種莫德納引熱議,初步調查家長意願才46%左右,現在兒童劑型BNT要來了,想必然家長將會有所選擇,已經進行中的莫德納疫苗接種規畫,勢必產生重大影響,還要繼續下去嗎?蔡說,站在地方政府立場,當然希望讓孩子們接種到更合適的疫苗,面對這樣的變數,是不是要暫莫德納疫苗接種規畫,等兒童劑型BNT來了,再重新規畫接種?蔡炳坤提到,台北市才依照中央指示,完成莫德納疫苗(6至11歲)校園接種規畫,接種須知與意願書都已經發給家長,也媒合好醫院進入校園接種,明天即將召開學校說明會,下周開始實施。今天下午中央又宣布兒童劑型BNT疫苗(5至11歲)已經簽約完成,疫苗最快5月中旬前抵台。蔡炳坤無奈表示,套句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用在這次兒童疫苗接種的政策決定,剛好而已!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陳時中怎忍心把藥師變成血汗勞工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質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應讓藥師變成血汗勞工,表示歐美提供民眾「快篩試劑」, 原則是「便捷」、「快速」、「充足」、「廉價」或「免費」,且一定不會增加醫藥人員的額外負擔,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防疫任務要完成。新聞稿內容如下:在台灣,除了發生過「搶口罩」必須大排長龍、「搶疫苗」必須到處找關係,如今連在外國唾手可得的快篩劑,竟也要來讓民眾排隊搶購,好好的防疫物資發送,竟搞得像第三世界的「配給制度」。藥師是醫療防疫體系的重要成員,「審視藥品」、「調劑藥物」、「交付給藥」都是非常需要專注力的工作,不容許有任何差池,如今藥師面對疫情已經夠忙了,竟還要被迫去充當超商店員,代替政府販賣快篩試劑,陳時中難道不擔心「藥師過勞」嗎?一些藥師向本會反映,陳時中與蔡政府為了掩飾自己「沒有準備好」的防疫疏失,搞了一堆國家隊來轉移民眾注意力,諸如「口罩國家隊」、「快篩國家隊」等等噱頭,說穿了就是自己未能提前部署,不僅搞亂藥師的本務工作,還讓藥師為了那些朝令夕改的販售規定傷透腦筋。疫情期間,藥師的責任更加重大,除了例行配合醫師在用藥上給予民眾詳盡的說明,並審查藥物間是否有交替作用、是否符合藥物特性、劑量是否正確、使用方式是否正確,還可能要協助送藥給隔離者,這一切皆是「專業藥師」必須執行的核心業務,至於販售口罩、販售快篩劑這類工作,難道也需要如此高階的專業人力成本投入嗎?比起防疫把關給藥,販售快篩劑難道沒有其他產業可以委託嗎?進步言之,民眾買個快篩劑竟然也要實名制?還要依身分證字號配給?其中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實是:「陳時中與蔡政府沒有事前準備足夠的快篩劑」。對此,本會與各界醫療公衛專家分析,過去陳時中可能擔心染疫黑數過多,反對實施普篩,也因此從未打算未雨綢繆準備足夠的快篩劑,這樣錯誤的思維,衍生謬誤的決策,最終的結果依然是由基層民眾承擔。本會呼籲陳時中與蔡政府,立即提供「免費」且「足量」的快篩劑,並且簡化民眾取得流程,也請陳時中讓藥師回歸專業,將分發、販賣快篩試劑的工作交給市場機制運作,此時此刻,全臺的醫藥人員都是重要的抗疫防線,切莫讓非專業的工作,影響醫藥人員更重要的使命。
-
2022-04-29 該看哪科.感染科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因COVID-19國際疫情出國旅客減少,黃熱病疫苗使用量低,五月將有6500劑黃熱病疫苗屆效,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5月1日起至5月31日期間開放出國民眾免費施打。為使國內儲備疫苗能充分發揮效益,民眾可至國內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等旅遊醫學門診,接種黃熱病疫苗,免收疫苗藥品費。自5月1日起至5月31日期間,如有接種該項疫苗需求者,請攜帶健保卡、護照(或影本)前往掛號,由醫師評估後接種,並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若屆效疫苗如提早接種完畢,將啟用新批號疫苗並恢復收費,每劑新臺幣2152元。疾管署說明,黃熱病是透過病媒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約為3至6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發性冷顫、頭痛、全身肌肉痛、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1天後進入中毒期,會有發燒、黃疸、蛋白尿及出血徵候,甚至出現肝臟或腎臟衰竭而導致無尿等情形。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黃熱病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治療,接種疫苗及落實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黃熱病疫苗保護力自接種日10日後生效,且終身有效,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種。疾管署提醒,規劃前往非洲及拉丁美洲等黃熱病高風險地區的旅客,建議赴旅醫門診經醫師評估後接種黃熱病疫苗,並於黃皮書登載,以備入境國政府查驗。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藥局分流開賣COVID-19快篩試劑 員警到場防搶購衝突
COVID-19快篩試劑實名制今天上路,彰化縣藥局分流販售,有民眾提早排隊3小時,買到時非常開心,去年因販賣實名制口罩發生為了排隊大打出手的藥局,今天請到波麗士大人到場,果然秩序良好。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快速傳播,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昨8822例,今11353例,政府從前年延續到現在的防疫措施奏效,所以民眾對快篩試劑需求量大增,今起施行實名制購買制度,依身分證號尾數單數、雙號分流,雙數者今天買,單數者明天買,以此類推。彰化縣今天確診個案數103例,雖首度破百,但疫情相對北部地區緩和,快篩試劑實名制今施行,彰化縣部分藥局昨已接到民眾詢問電話,因此分別在上午、下午開賣以免人潮擁擠。有民眾提早3小時排隊,有些民眾看見藥局前有人排隊,確定符合今天購買資格,臨時加入排隊行列,也有民眾發現排隊的人不多,趕緊打電話叫親友來排隊。日信藥局員林店去年販售實名制口罩時,客人為了排隊搶購大打出手,藥師張維勳商請彰化縣警察局員林分局今天派員協助維持秩序;張維勳表示,昨天接了100多通電話,都是詢問有無販賣快篩試劑,藥局也接到通知下周供貨量還會增加,希望排隊的民眾都能買到。民眾購買時的共同問題都是「可以幫家人代購嗎?」「一天只能買一次嗎?」「可以在同一家藥局重複買嗎?」張維勳表示,藥局出售快篩試劑「認證不認人」,每個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的當天許可購買證號只能買1次,如果有6名家人,連同自己7張證件,每次排隊1張買1次,如果同一家藥局還有試劑存貨,可在同一家藥局排隊7次買7份,每一份5劑費用500元。「買來備而不用。」員林市賴姓市民說,她有兩個讀國小的孩子,雖覺得只要口罩戴滿戴好並且勤洗手,就不必太擔心疫情,但孩子年紀小,還是要預作準備,避免疫情大爆發時再來排隊搶購。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3+4」急上路累死地方基層 陳時中:要怪就怪病毒
中央居家隔離「3+4」緊急上路,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有上萬個居家隔離者解隔需配送快篩,人力、物流都不足,「天下大亂,真的是累死三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於記者會道歉,表示「要怪只能怪病毒。」人要互相合作面對疫情。陳時中說,「因防疫期間,每項動作都來得又快又急,任何單位壓力變大我感到很抱歉,不過工作無法少,晚一天開始行動,仍然要面臨轉換期。」他表示,若改為下周開始實施「3+4」工作也一樣多,且還要多匡十天的人,解隔的人更多,對此「很抱歉增加工作負擔,但也不是緩辦後,就能減少負擔。」陳時中指出,「要怪只能怪病毒啦,人本身要互相合作,否則基層醫師也很忙,面對變化很多、要求很多,但醫護人員也同樣面對病毒,指揮官有責任在防疫工作有效減輕合理平衡病毒,希望大家共度艱難一戰。」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沒居隔單怎向公司請假? 林智堅:憑衛生局簡訊作依據
新竹市確診人數今天破百,居家隔離人數也依舊維持1千多人。市長林智堅今天下午親上火線開直播說明,表示居家隔離民眾可憑衛生局簡訊,向公司請假;快篩陽性請上市府LINE@通報等。也提及最近疫情變化速度快,請大家配合中央政策,攜手防疫。林智堅說,若民眾在家快篩發現陽性,可上市府開發的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LINE@填報快篩陽性通報表單,接著以自行開車騎車等方式或搭防疫計程車趕快到五大醫院或是國軍醫院社區篩檢站篩檢,若PCR陽性,24小時內會接到衛生單位疫調。林說明,現在疫調相對簡單,會詢問家中接觸者成員,有無小孩就讀學校,或是目前工作的職場等,衛生單位也會發出簡訊通知與電子居家隔離單,也會發送有快篩試劑的快篩包。另停班停課等資訊,今晚6點即可在新竹市教育網查詢,將每天更新表格。另有家長陳情隔離逾1周,為何無法符合3+4方案解隔、無法上學?林智堅也透過直播說明,26日最新居隔縮短為3+4,因為中央規定,隔離結束後還要做4天的自主防疫,期間每一天都要快篩,因此得作滿4天自主防疫之後,才可以去上課。「復課就照學校的規定不會錯」,林智堅表示,學校都會依照中央指引通知家長來上課,這段期間大家都很辛苦,家長擔心影響孩子受教權,他完全理解,但疫情變化太快,也希望大家務必配合中央規定,也說這陣子市府總動員非常辛苦,「若做得不夠好、不夠快,請大家多包容」,市府不斷滾動檢討、增加人力,仍盼戒慎不恐慌。
-
2022-04-2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氣喘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 專家曝用藥常見3大迷思
國內氣喘患者約200多萬人,醫師臨床發現,患者用藥常有三大迷思,造成錯誤用藥,病情不容易穩定控制。醫師表示,氣喘患者三大迷思,包括不想用藥治療、不想用類固醇藥物進行保養,以及只有出現不舒服時,才想用藥控制病情,但如此未規律用藥控制,或有「類固醇恐懼症」,當一年使用3支以上急救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容易引起氣管進一步的傷害。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許多氣喘患者認為,只要不舒服時,再治療就好,但當出現症狀時,往往是氣喘病情變得較為厲害,氣管縮小了,造成呼吸喘等不舒服,如果這時使用屬於急救藥物的緩解型吸入劑,也就是支氣管擴張劑,患者不適症狀雖可以立即緩解,但因症狀已經好了、不喘了,患者下次就會繼續使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說,當天氣變化、過敏等因素影響,造成氣管慢性發炎,病情嚴重時進而引發氣喘,而氣喘藥物分為控制型及緩解型,控制型藥物主要用途為保養,如吸入性類固醇藥物;緩解型藥物則屬於急救藥物,此為支氣管擴張劑,但若過度使用,氣管容易引發反覆發炎,造成氣管損傷,並增加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依國內相關醫學研究統計,氣喘患者約200多萬人,近16%為使用緩解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已屬於過度依賴,甚至有3成患者每年使用3支以上,如此恐增加急診住院風險72%,以及9成的死亡風險。王鶴健說,氣喘患者不想用類固醇藥物進行保養,這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此為「類固醇恐懼症」,大家都只想到月亮臉、水牛肩的藥物副作用,但用於治療氣喘時為精準使用,副作用低,且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是從根本抗發炎反應,不同於緩解用的支氣管擴張劑為治標不治本,所有年齡層患者應了解兩種吸入劑的配置方式,遠離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亞東醫院為此建置氣喘治療「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警示系統,若遇到支氣管擴張劑使用過量患者,將出現給要提醒機制,並追蹤治療成效,降低氣喘急診住院風險。鄭世隆說,臨床曾收治42歲謝先生,他長期氣喘控制不佳,為緩解症狀,每年使用超過3支以上支氣管擴張劑,反而造成氣喘發作頻率愈來愈頻繁,且即便使用藥物也逐漸無法緩解症狀,而經警示系統提醒,給予正確用藥後已穩定控制病情。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說,診所照顧氣喘患者是以病患為中心,遵守氣喘診療指引,並加強追蹤管理、衛教,提供完整及連續性的氣喘照護模式。疫情期間,近9個月來,氣喘照護診所已增加228家,總數達到1864家。氣喘患者依醫囑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可以達到長期抗發炎、減少氣喘惡化。台灣臨床藥學會榮譽理事長簡素玉說,患者應及時修正「類固醇副作用大」、「盲目追求快速緩解」、「缺乏長期保養觀念」等錯誤用藥觀念,提醒要有效治療氣喘,患者應配合正確用藥。
-
2022-04-28 焦點.元氣新聞
比陳時中菸齡更久 他96歲菸齡78年、日吞22顆藥決心戒菸
今年69歲的衛福部長陳時中,從17歲開始就抽菸,菸齡高達52年,今年下定決心擺脫「老菸槍」,率先參加國健署、董氏基金會及各地衛生局每2年舉辦1次的「戒菸就贏比賽」。董氏基金會表示,近日一位高齡96歲、菸齡78年的桃園中壢梁老先生完成報名,打破過去10屆共23萬組報名戒菸者紀錄,成為最高齡、也是菸齡最長的參賽者。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梁老先生的兒子梁勝崑擔任不吸菸見證人,他透露103年1月26日爸爸外出訪友,返家時卻光著腳,卻完全沒有痛覺,就醫竟確診小中風;3天後的半夜,梁老先生氣喘吁吁,無法平躺、免強端坐入睡,清晨家人送急診,又被診斷患有肺氣腫,醫生再三叮嚀老先生要按時服藥且不能再吸菸,近來老先生每天早、中、晚要吞服22顆藥,病況暫且穩定,但仍無法戒菸。今年4月初,他的兒子聽到桃園電台播出藝人隋棠代言的戒菸比賽廣告,趕緊錄下來播放給老爸聽,沒想到梁老先生立刻就說「我要報名戒菸」。梁老先生從4月6日起戒菸至今超過3周,讓家人相當開心。梁老先生表示,若自己沒有中獎,就是別人中獎,別人會開心,若我抽到獎,那就捐回給基金會,「因為辦戒菸比賽應該很辛苦!」另外一位住台中的劉先生,今年3月31日剛結婚,年僅23歲的他卻有7年菸齡,每天菸量高達40至50支,太太預產期是10月,他在醫院門口看到隋棠的戒菸比賽廣告布條,為了當負責任的先生與爸爸,當下上網報名戒菸就贏比賽,拚「結婚、生子、戒菸成功」三喜臨門。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江建勰指出,面對染疫人數破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吸菸者新冠重症風險提高1.5倍」;江建勰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也證實,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風險為不吸菸者的1.8倍,如每日吸菸超過20支者,染疫後死亡風險更高達6.1倍。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賴志冠說,研究發現,吸菸者的手指可能碰觸受病毒汙染的菸品,吸菸時手指與嘴唇不斷接觸,增加了病毒的手口傳播機會。賴志冠說,吸菸者容易群聚,摘下口罩近距離吞雲吐霧,只要其中一人染疫,將無一倖免,上周台東就有2位新冠肺炎確診者是因在同一個場館運動,並且脫下口罩吸菸,於是先後確診。還有研究發現,吸菸會影響免疫系統,降低抵抗力,進而引發呼吸道或肺部疾病。林清麗表示,過去每屆平均有6千至1萬組報名,今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完成報名僅4450組,呼籲民眾把握時間報名「2022戒菸就贏比賽」,報名時間到5月1日午夜12點,吸菸與不吸菸要一起報名,兩人一組上「華文戒菸網」報名(http://www.quitwin.org.tw ),5月2日起完全不吸菸,就有機會一起抽中獎金30萬元或6萬元(六組)獎項。台北市有專屬加碼獎,只要就讀臺北市國小、國中、高中職的學生,都可以擔任「特別見證人」幫家人親友報名戒菸,成功戒菸組就可以再抽臺北市學生專屬的3萬元(三組)。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4-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竹市首破百 今+113 市府招募時薪制護理人員
全台確診人數今天破萬,新竹市也首度單日破百例,新增113名確診個案。新竹市今天指出,今年以來已累積615名確診個案,目前已有99人康復出院,0例重症,100%皆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居家隔離1539人。另竹市有26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中。衛生局說明,民眾若自覺有相關確診症狀,可自行至國軍社區篩檢站採檢,該站昨天共計篩檢517人,目前已檢測出3人陽性,均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定完成通報及疫調等相關作業。衛生局表示,竹市目前「確診者居家照護」,截至今天中午已收案共285人;即日起歡迎所有民眾加入「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line@」(https://line.me/ti/p/@home_care_hc) ,以單一窗口處理防疫期間的必要需求。因應居家快篩試劑實名制自今天上路,新竹市有84家藥局參與實名制快篩試劑販賣據點,民眾可自https://reurl.cc/p1g40e)查詢販售地點,並依照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希望讓更多有需者買到平價的實名制家用快篩試劑,以利控制疫情。市府表示,隨著確診個案、居家隔離人數與日俱增,市府防疫人力的負擔也日益加重。為了完善防疫體系,即日起宣布招募三班制時薪「護理人員」,將提供衛福部經費補貼工作津貼,主要工作為接聽防疫電話、協助疫調、關懷確診個案及居隔者等三個任務,報名電話035355191轉249,工作日期則待招募後再行安排。
-
2022-04-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增確診2死皆沒打疫苗 60歲女家中昏迷送醫不治
國內本土定病例增加1萬1353人,死亡個案增加2例,皆沒有接種過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羅一鈞指出,今日新增23例中個案、4例重症個案。羅一鈞指出,5例重症個案中,有1例為中症轉為重症個案,僅4例為新增個案。另外這2例死亡個案中,為60歲至70歲男女,皆沒有打過疫苗。一位是70多歲男性,有癌症、糖尿病病史,確診後住院,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治療,住院中合併呼吸衰竭敗血休克,住進ICU使用呼吸器,但病況嚴重。另一位為60多歲女性,有糖尿病,因接觸者採檢確診,被發現在家昏緊急送醫,經急救無效死亡,有合併敗血症糖尿病,合併高滲透壓、高血糖症等危急狀況。其他三位重症個案為80多歲男性,都有肺水腫合併肺炎,有用氧氣瑞德西韋治療中,其餘23位為中症個案,其中50多歲居多,另有20多歲男一位,多有合併慢性病,都是屬於肺炎為主,有使用瑞德西韋治療中。
-
2022-04-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兒童疫苗將簽220萬劑 陳時中:5月中旬到貨一部分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衛福部表示,將簽訂BNT疫苗供應協議,採購220萬劑兒童疫苗、180萬劑成人疫苗,預計5月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防疫記者會表示,預計5月中,成人和兒童疫苗都會先到貨一部分。陳時中表示,BNT疫苗還沒完全簽訂,但已在準備相關出貨事宜,至於在行政院提到的採購數量為總數,希望5月中先到貨一部分。目前也希望相關批號能先送標準品來檢驗,到貨後就能儘速啟用。他表示,昨天疫苗接種人數為9.3萬人,目前第一劑疫苗涵蓋率為84.69%、第二劑為79.96%,追加劑為58.87%。希望對疫苗有遲疑的可請教醫師,把疫苗打好打滿,盼5月中旬將第一劑涵蓋率提升至88%、第二劑提升至83%、第三劑提升至65%,建構防疫堅強防線。陳時中說,疫苗絕對充足,莫德納會陸續抵台,BNT於5月也會來。另外,社交距離APP若有更多人願意下載就能夠多得到足跡訊息或接觸訊息,希望大家趕快下載,不需註冊帳號、不擷取使用者資訊,也不用上傳資料,不會有任何個資洩漏疑慮。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境外陽性率仍高 醫療量能增至30家加強型防疫旅館
國內本土定病例增加1萬1353人,死亡個案增加2例。其中境外個案有164例,有落地採檢115人、居家隔離有49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情況有點異常,可能與國際疫情往下降有關,每天案例全球都低於100萬,約50萬至70幾萬之間,但陽性率持續攀升。國內入境陽性率為11.89%,昨天篩檢1161人,上午入境者較少,最近可能都把一些東南亞班次往上午移動,共篩189人,就有27人陽性,陽性率14.29%。今年已累計5萬1663人,有5萬1504人輕症,占99.70%。中症個案昨天增加23例,占率0.27%。重症個案17例,佔率0.03。死亡人數增2人,現在累計7人死亡,累計38人解除隔離。國內醫療量能最新數據顯示,專責負壓共7128床,空床率58.9%,北部相關區域空床率較低,集中檢疫所共7170床,空床率32.5%。加強防疫旅館累計30家,陳時中說,目前有新增較多防疫旅館,各地方也希望儘速準備起來,面對疫情擴大時,雖有居家照護和醫院照顧,但仍有不方便在家的民眾,每個地方都需要防疫旅館,目前防疫旅館有3439床,空床率為43.1%。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傳每日確診數 轉傳與散布指揮中心要罰
今天上午網傳「本土確診13428人」,不過今天實際本土新增1萬1353人,而非「1.3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社群軟體、網路流傳每日錯誤病例數,例如今日流傳「本土確診13428人」等即為不正確訊息,每日疫情數據應由指揮中心公布,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陳時中說,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相關資訊,均會由指揮中心統一對外公布,勿信社群軟體流傳消息,以免自身權益受損。另提醒民眾,防疫相關資訊應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內容為主,收到來路不明訊息多加留意、查證,切勿轉傳散播。詳情請上官網查詢 ( http://at.cdc.tw/Q7S2Vt )。他更說,散播假訊息構成犯罪,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會被判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或併科300萬元罰金。提醒民眾,收到來路不明訊息多加留意、查證,切勿轉傳散播,以免觸法。據了解,每天包括PTT等網路論壇都有暗示當日確診數的數字,如4月27日網友以各種方式暗示新增8822人,果然與當天新增人數不謀而合。
-
2022-04-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1萬1353例、境外164例 死亡增2例
國內新增1萬151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萬1353例本土個案及164例境外移入,有11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日增加中重症患者27例、死亡個案增2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1,353例本土病例,為5,394例男性、5,957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26日至4月27日,其中包含5,953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552例),台北市(2,424例),桃園市(1,481例),台中市(621例),基隆市(504例),高雄市(340例),花蓮縣(303例),台南市(193例),宜蘭縣(171例),新竹縣(115例),新竹市(113例),彰化縣(103例),屏東縣(94例),台東縣(87例),雲林縣(83例),苗栗縣(63例),南投縣(42例),嘉義縣(26例),嘉義市(24例),連江縣(6例),澎湖縣及金門縣(各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案36928、案40627),分別為本國籍70多歲男性及60多歲女性,屬重度感染個案,皆未接種COVID-19疫苗。案36928於今年4月18日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住院採檢,4月19日確診,具慢性及癌症病史,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及呼吸器治療,於4月22日死亡。案40627於4月19日因接觸者採檢確診,4月20日於家中昏倒緊急送醫,急救無效死亡。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80例男性、8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印尼(3例),荷蘭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15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9日至4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309,02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218,899例排除),其中88,446例確診,分別為10,783例境外移入,77,609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6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6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1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及花蓮縣各3例,宜蘭縣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