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確診和匡列人數急劇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動快篩實名制,鼓勵有接觸史或症狀的民眾多做快篩。但有基層醫師說,無論有症狀的患者是否確診都不篩、只做症狀治療;醫院也漸有「不敢篩」的氣氛,因擔心確診請假拖累同事。不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提醒,醫師有責任要善用工具、做出清楚的診斷,特別是有共病的重症高風險群,才能及早給抗病毒藥、預防重症。
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表示,快篩缺貨又要自費,篩檢陽性就得往上通報,病人得再做PCR、接受疫調匡列,診所也可能蒙上足跡陰影,所以許多診所根本不管病人是否確診,1率給症狀治療,醫師懷疑自己染疫,也不想通報。
李建璋表示,雖然都是症狀治療,但醫師有責任要善用工具、診斷清楚,如果1萬個裡面有一個人變成重症,前端又沒被確診新冠肺炎,後段的處置會完全不同。有共病的高風險患者要預防重症,更需要及早確診,才能在症狀惡化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的治療。
1名北部醫學中心急診科主治醫師說,同單位有1/10同仁確診,已經禁止聚餐、禁止脫口罩聊天,因為有人確診就要重新排班,大家都累。現在不止主治醫師、住院醫師不太敢篩,護理師也有「篩檢前要告訴護理長」的潛規則,不可能想篩就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要不要篩檢,尊重醫師臨床專業判斷。美國民眾都是自己快篩,可以去做PCR也可選擇在家休息5天,5天後戴口罩即可出門。「染疫到1段時間就會走上共存之路,台灣也正在往這條路走」他強調,台灣漸漸會走向歐美方向,在未來,確診很可能只要休息幾天,就返回工作崗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