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父親節
共找到
85
筆 文章
-
-
2023-11-05 醫聲.醫聲要聞
太想念車禍身亡爸爸 女兒也簽器捐!器官移植等腎臟的最多
疫情期間,器捐人數直直落,二○二一年僅二九四人,創史上新低,今年為疫後第一年,累計至昨天已有三一五人完成器捐,可望逐步回升;今年七月不幸因車禍離世的高先生,將眼角膜、肝、腎捐給等待患者,北榮昨舉辦器捐感恩會,高先生的女兒在今年父親節時完成器捐簽署,盼能延續父親的愛。逾1.1萬人等待器官移植 等腎臟最多、眼角膜次之根據器捐病主中心統計,全台目前有一萬一三五一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以腎臟等待人數最多、眼角膜次之。今年器官捐贈人數逐漸回到疫情前的人數,累計至昨天為止,捐贈者有三一五人、受贈者八八八人。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林釀呈說,事故造成腦傷是器捐的大宗,受疫情影響,最嚴峻時最低僅個位數,是往常的三分之一。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江仰仁表示,今年每個月平均約有卅人完成器捐,顯示器捐人數已逐步回溫。太想念車禍身亡爸爸 自己也決定簽器捐國內對於器官捐贈的討論,不再像過去那般保守。六十四歲的高先生今年七月車禍身亡,生前並未簽署器官捐贈卡,但家屬於車禍後廿四小時內,決定將其器官,捐給正在等候移植的患者。高先生的女兒說,爸爸離世後,感受到生命無常,離世後不到一個月,就是父親節,因為太過想念爸爸,自己也決定簽署器官捐贈,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也藉此懷念爸爸。器官捐贈者家屬鄭小姐說,父母先前發生車禍、分送不同醫院急救,父親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頸椎脊髓嚴重損傷,搶救後呈現腦死狀態;鄭太太則因腿部嚴重開放性骨折,於醫院接受骨骼移植及重建手術。鄭小姐說,爸爸過去會將汰舊機體中的好零件保存下來,再安裝到另一個需要替換修繕的機體內,再加上他認為人生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最後捐出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皮膚、骨骼、肌腱、韌帶,「知道他無法重生,但有其他人可以」,相信父親也會支持。二○一七年,台灣通過無心跳器捐,每年約增加十多例大愛器捐。江仰仁表示,台灣不斷找尋可以增加器官捐贈來源的方式,期待未來有機會能採取如西班牙的「默許制」,不過,如何協助醫師與病患溝通,仍然需要努力。
-
2023-08-09 醫聲.醫聲要聞
20%男性也有產後焦慮 專家給爸爸們「3個建議」因應
今天就是父親節,對於剛升格當新手父親的男性朋友來說,內心壓力不小。根據國外研究顯示,不只女性有產後憂鬱,有將近五分之一的新手爸爸也會有憂鬱症狀,男性會產生壓力與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大多來自未知、不了解父親角色的擔憂。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護理和助產學院學者進行系統回顧研究,日前發表於《JBI EVIDENCE SYNTHESIS》期刊。研究以351位新手父親為對象,追蹤從懷孕開始到寶寶出生一年內,轉變成父親的過程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經驗與需求,整合出7項結果,包括:1.新手父親的認同2.新手父親的競爭挑戰3.負面情緒和恐懼4.壓力和因應5.缺乏支持6.新手父親的需要7.新手父親的積極面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初為人父者在角色過渡期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3個主要因素,為「父親身份認同的形成」、「父親角色的競爭與挑戰」,以及「與此身份相關的負面情緒和恐懼」。研究指出,父親們常以「否認」或「逃避」來因應壓力,尤其當缺乏適當資源、資源及專業人員認可時,如果有伴侶的支持,以及做好對父親角色的準備,有助於父親在過渡期做調適,以及更佳的心理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表示,根據一項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約有2.4%至18%的父親會有產後焦慮症狀,父親角色壓力來源,可能是由內、外在多重壓力的作用。而2023年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針對父親的心理健康,至今仍然被低估,他提醒,「家庭成員增加」本質是一個家庭事件,尤其華人社會,男性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家人、親友及社會更細心觀察與陪伴。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根據一項由瑞典隆德大學發布的研究指出,不光是女性有產後憂鬱,將近五分之一的新手爸爸也會有憂鬱症狀。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男性會產生壓力與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都源自於對「未知」、「父親角色」資訊的不夠了解與擔憂,建議男性朋友在伴侶懷孕時,就共同學習「父親角色」的知識,像是上網查閱或請教有經驗的人、一起上媽媽教室,主動詢問伴侶的需求,多一些了解,就能減少初為人父的不安與恐懼。研究也顯示,男性適應新角色的過程,會採用抽菸、延長工作時間這種否認或逃避的活動來因應,但這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衝突與壓力。建議男性朋友可採取三個方式來因應:1.建立有效的紓壓習慣,例如運動。2.安排適切的獨處時間,到戶外走動至少20分鐘或是從事自己喜歡的興趣。3.接受與尋求幫助,讓別人知道自己需要協助,並不是「示弱」而是獲得協助的開始。葉雅馨提醒,伴侶和身邊親友要對新手父親展現支持與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能夠彼此合作與理解,度過育兒的挑戰。
-
2023-08-08 焦點.健康知識+
愛吃肉、常加班…男性10大危險生活型態曝光 3大部位最不健康
父親節祝爸爸父親節快樂,更要注重爸爸的健康。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的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整理出「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包括抽菸、喝酒、愛吃肉、不愛吃蔬果、重口味飲食、喝咖啡加奶精,還有常熬夜與應酬、常加班又工作壓力大,有吃宵夜習慣,加上水份攝取不足2000c.c、不愛運動,皆不利於健康。男性十大健康異常 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最不理想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顯示,男性健康問題以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表現最不理想,尤其男性普遍存在「體重過重」,困擾男性問題前三名分別是腸胃、痠痛及壓力。父親節將至,身為子女,除了給辛勞的爸爸一個熱情擁抱,也應該好好檢視一下爸爸的健康狀況,在亮起紅燈前及時找出問題,進而改善及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聯安健診數據中發現,男性在衝刺事業,健康狀況卻逐漸下滑。健診報告中常見的健康異常,包括脂肪肝、胃發炎、胃及 12 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血脂異常等,近八至九成,且多數受檢者都有腸道息肉,雖然多為良性,但仍顯示出腸道健康普遍不理想,因此目前台灣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50歲以上的熟齡爸爸 多為泌尿系統困擾針對 50 歲以上的熟齡爸爸,泌尿系統是另一個健康困擾。依據聯安男性受檢者統計發現,超過四成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現象,滴滴答答的頻尿困擾,造成生活的的不便,影響生活品質。又因為攝護腺肥大解尿不順,尿液在膀胱長年濃縮結晶形成尿路結石, 一旦發作,疼痛感更讓許多熟齡爸爸不禁皺起眉頭。男性心血管、肝膽腸胃及泌尿系統的健康問題,其實可從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工作壓力中找出致病根源。綜合整理出影響爸爸健康的「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及可能引發的疾病,一旦爸爸符合危險生活型態,就應多給予關注,時時提醒爸爸,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全家人的幸福,從改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開始,並定期安排完整的健康檢查,審視健康狀態。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與可能引發的疾病:抽菸:肺癌、胃炎、胃潰瘍、胃道流、大腸癌、胰臟癌喝酒:胃炎、胃漬瘍、胃食道流、脂肪肝、胰臟癌愛吃肉、不愛吃蔬果: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腸息肉、腸癌重口味飲食: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腸息肉、腸癌、胃炎、胃漬瘍、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喝咖啡加奶精:心血管疾病、尿路結石、脂肪肝常熬夜、應酬:胃漬瘍、肝功能異常、脂肪肝常加班、工作壓力大:胃漬瘍、痠痛問題、腎上腺皮脂分泌失衡有吃宵夜習慣: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水分攝取不足2000c.c:尿酸偏高、尿路結石、便秘、痔瘡不愛運動: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體能下降、便秘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7 養生.人生智慧
林杰樑逝世十周年/兩兒踏上行醫路,「譚老師」致力食安!林杰樑身教遺產如影隨形
上周六(8/5)是「俠醫」林杰樑醫師逝世10周年的日子。由林杰樑太太譚敦慈以及林醫師學生們共同經營的林杰樑臉書粉絲專頁也在當天PO文「匆匆十年」,及林杰樑瀟灑自如的一張照片,短短一句話也讓人懷念起林杰樑醫師陪伴大家短暫卻又深植人心的時光。十年前的今天,林杰樑醫師離開了我們,留下深深的遺憾,但十年來,林醫師的家人沒有忘記林醫師的使命,林醫師的太太譚敦慈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譚老師」,致力食安教育;兩個兒子也走上行醫之路,一起為增進大家健康而努力。《元氣網》整理十年來譚敦慈和兩個孩子接受採訪的重點整理,「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是林醫師和家人以身做作教導我們的事。不向悲傷屈服 譚敦慈用生活化方式 分享正確食安觀念【聯合報/文/翁舒玫/2020-12-26】每當食安風波爆發,政府官員的說詞無法相信,食安專家的複雜解釋聽不懂,許多媒體與民眾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如去問問譚敦慈老師的意見,期待她能以一貫的俐落態度,把答案講得清楚又明白。延續丈夫志業 推廣食安理念曾經,譚敦慈「只是」俠醫林杰樑的太太,當林杰樑帶領綠十字醫療服務隊到偏鄉義診,不顧黑金威嚇利誘,挺身揭發公害汙染真相,她是林杰樑背後最重要的支持者,是妻子也是得力助手,顧好家庭的同時,更協助整理相關數據與研究計畫。2013年林杰樑離世,喪夫之痛難以承受,「醒來一片茫茫然,我知道我得盡一個母親的責任,但除了責任,我的人生希望在哪裡?我的每一天,究竟要為什麼而活?」譚敦慈曾在媒體分享當時的椎心之痛,直到一個網路影片點醒她,她在心裡告訴林杰樑:「我突然醒了過來,我不能辜負社會大眾對你的愛,我要積極的活下去、延續你對這個社會的使命。」於是,她成立「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為了延續丈夫志業,個性低調的她,開始走到台前,有需要宣導食安的公益演講或活動,盡力跑場,出書、寫專欄、上健康談話節目,宣導正確食安觀念。雖然早已成全台最受信賴的食安專家,譚敦慈仍自謙地說:「我不可能取代林醫師,他真的是學富五車,而我是一個媽媽、一個太太、也是護理師,教的其實就是最生活化的作法。」面對失去摯愛 感謝留下溫暖隨著年齡漸長,當許多人無可避免,必須面對「伴侶離去,痛失摯愛的失落」,譚敦慈用這樣的比喻來互勉:「人生是一條路,大家往前走,有些人就要停下來。他也是無奈,他只能陪你走到這裡,留下來的人,還是要繼續往前走。」「他總是讓我覺得自己如此重要而美麗,帶給我這麼不同的人生,給我很多溫暖,這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遺產。」每每談起丈夫,譚敦慈總是充滿感謝:「林醫師走的時候,家中沒有任何貸款,我很感激他。」夫妻倆婚後買了20年的儲蓄險與人壽保險,同時每月持續買投資型保單,雖然以前負擔很大,卻讓他們的家在丈夫走後,經濟不虞匱乏,加上勞保的遺屬退休金,兩個兒子念書的錢都準備好了。把無常當如常 該做的趕快做丈夫的離世,讓譚敦慈深切體悟到「無常就是如常,把能做的盡量做好,剩下的,只有接受它。」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所以要好好過這個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她除了工作會預先安排,旅行或行程安排都很隨興,比方說想爬山的時候,就出發去爬陽明山,而不要等三年後,再去爬喜馬拉雅山。因為擔心計畫趕不上變化,譚敦慈最久遠的計畫是3個月,演講邀約如果預約太久遠的明年,她就暗自擔心不知道明年人在哪裡;話頭一轉,譚敦慈笑說:「明年10月是小兒子的醫學院授袍典禮,所以我至少要活到明年。」林杰樑兒上台大醫 譚敦慈:獎勵抱一下【記者羅真╱台北報導/2018-08-07】大學考試分發結果今揭曉,已故俠醫林杰樑的小兒子林浩楨金榜題名,以457.1分考取台大醫學系,大兒子林泓楨目前也在上海擔任心臟內科醫師。外界好奇林杰樑與譚敦慈夫妻如何教育出兩名成績優異的孩子,譚敦慈說,沒什麼特別的方法,孩子考試考得好,回家後可獲得的獎勵只有「抱一下」。譚敦慈說,林杰樑要求她,絕對不能因為孩子成績考差罵孩子,成績不會因為一罵變得更好,反而會傷透孩子的心;同時,也不能因為孩子成績好而獎勵美食或禮物,否則孩子的價值觀會變得錯亂。倘若孩子考第一名、奔回家告訴媽媽,譚敦慈只會以一句話、一個擁抱作為肯定,「很好啊,來,抱一下!」夫妻倆從來不曾跟孩子說「去讀書」,頂多跟孩子分享把書讀好可能會有成就感,若想追求成就感就得靠自己努力,付出多少努力、獲得多少成就感,「都是自己的事」。譚敦慈說,家裡面沒有電視,但過去住家有一間大間書房,書房內有3張書桌,一張是林杰樑的,兩張是孩子的,書桌上從來只有書跟文具,沒有零食或其他課外雜物。每天林杰樑下班、孩子下課後,爸爸就在書桌前讀論文、寫論文,兩個兒子也各自念書。這樣的陪伴,或許影響孩子喜歡看書,並且可以很安靜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專心完成分內工作。林杰樑很在意孩子的腦部發展,由於12歲以前的大腦尚在發育,攝取咖啡因會使孩子變得興奮、影響專注與發展,家中嚴格要求,國中以下不能碰含咖啡因食物。另外,國小階段得在每天晚上8點睡覺,國中階段最晚9點要上床,隔天全家人跟著爸爸6點起床,充足的睡眠才有健康的大腦,且有充分精力應付一天的工作。【延伸閱讀】>>林杰樑家 生食生菜不會上桌教養傳家寶/林杰樑身教遺產:敢說真話 【聯合報專訪/2014-09-23】國內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的告別式於8月23日圓滿結束,大家用心念傳達不捨,用鞠躬表達敬意,現場不捧香、不燒紙錢,用他知曉後會微笑點頭的方式,送他最後一程。遺孀譚敦慈印製兩千本林杰樑的著作取代毛巾,繼續闡明丈夫理念;大兒子林泓禎含淚對爸爸承諾:「一定會把您平常教我的問心無愧、敢說真話,傳承下去。」林杰樑瀟灑轉身近一個月,譚敦慈和兩個兒子,在家裡還是忍不住追尋他的身影。林杰樑是頗具童心的慈父,尤其面對比泓楨小12歲的浩楨。浩楨小學時,爸爸接他放學,他總愛伸出雙手、一躍而上,掛在林杰樑身上說,「我是無尾熊掛在大樹上。」直到現在國二,賴床時還會喊著:「爸!拉我起床!」聽到小兒呼喚,老爸一句「馬上來!」,便邊唱著「拔蘿蔔」,邊把浩楨從床上「拔」起來。今年父親節,浩楨走到掛著爸爸醫師袍的椅子,緊緊抱住椅背說:「爸,父親節快樂!」父親遠行,浩楨是家裡最沒有真實感的一個。告別式上,譚敦慈深情對林杰樑說:「如果真的有來世,願再結緣當夫妻。」譚敦慈不僅是林杰樑的牽手,還是他的研究助理、營養師、護士和司機,每天料理三餐、找研究資料,還接送林杰樑看診、上節目,照顧他洗腎,身兼數職。每天牽著妻子的手入眠的林杰樑,用「不鏽鋼花瓶」比喻這位美麗又堅強的女子。孩子曾替媽媽不平,認為媽媽承擔太多。但她告訴孩子,「不是這樣,事情不能這樣看。」她說:「你爸爸在生活上倚賴我,但我在精神上倚賴他,我們都是。」林杰樑是支撐家裡最大的精神力量。」當時,孩子們可能不了解,爸爸遠行後,他們漸感受到這句話的重量。林杰樑離開了,但他教導的事情,兩兄弟不會忘記。例如,少喝咖啡因飲料,兩兄弟在國中前沒有喝過可樂、紅茶和奶茶;過著簡單的生活,林家在林口長庚的宿舍,幾乎沒有裝潢,家具簡樸,兩兄弟穿平價成衣,哥哥穿過的衣服,傳給三個表弟,再回頭輪到浩楨身上。林杰樑曾說:「父母不要太寵,讓孩子對降低物質的欲望,將來不管他們長大後賺錢多寡,希望能過得快樂。」林家的休閒娛樂,是不花錢的爬山,周末,帶著吐司、白開水,到打鐵寮古道、白石山,或在社區放風箏、玩迴力鏢、看星星、散步。沒電視也是林家特色,「沒有電視,不讀書就太無聊了。」兄弟從小放學回家,就先洗手做功課,之級共進晚餐,餐後一起讀書,再花〺分鐘繞著長庚社區快走三圈。平常兄弟倆也做家事,媽媽吸塵,泓楨、浩楨負責拖地。「滄海笑,滔滔兩岸潮……」聽著林杰樑最愛的歌,歌聲滄桑豪邁,細細吟唱,彷彿看見林杰樑開懷的笑容,如同俠客的身影,林杰樑的努力、堅持和勇氣,孩子永遠記得。
-
2023-08-07 名人.好食課
沙朗、菲力及紐約客牛排哪個熱量高?一圖看懂排餐及配菜熱量
一年一度父親節來啦!您想好今年要帶爸爸吃什麼了嗎?今天就由好食課的Christina楊婷貽營養師整理排餐熱量,讓您吃的開心又健康!排餐熱量8盎司 = 226.8g / 12盎司=340.2g.肋眼牛排→ 8/12盎司:367/551大卡(備註: 在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中,肋眼牛排被定義為沙朗牛排).板腱牛排 → 8/12盎司:376/565大卡.(去脂)菲力牛排 → 8/12盎司:417/626大卡.紐約客 → 8/12盎司:454/680大卡.丁骨牛排 → 8/12盎司:558/837大卡.羊肋排 → 234大卡/帶骨120g.烤豬排 → 311大卡/ 150g.雞腿排 → 393大卡/去骨250g.鮭魚排 → 487大卡/帶骨300g.豬肋排 → 517大卡/帶骨300g配菜熱量.純生菜沙拉 → 30大卡/碗.餐包 → 120大卡/顆.玉米濃湯 → 149大卡/份.布丁 → 174大卡/份.奶油薯泥 → 220大卡/250g.紅酒 → 225大卡/杯最後,祝所有的爸爸父親節快樂~【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父親節吃大餐!】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5 養生.聰明飲食
爸爸的健康不能等!營養師告訴你最能照顧爸爸健康的「3種營養素」
父親節即將來臨,許多人會選擇在父親節當天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也有人會選擇帶爸爸去高檔的餐廳,吃頓好吃的料理來感謝爸爸對家庭的辛勞與付出。不過相信還有一些人仍然在煩惱著父親節該準備些什麼來送給爸爸,【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也來幫大家出個小小的建議,向大家推薦3個對爸爸最有益處的營養素來照顧爸爸的健康,一家人的幸福就是最好的禮物! 最適合爸爸的3個營養素相信有許多家庭裡的爸爸都是辛勤的上班族,究竟該補充哪些營養才能讓爸爸活力滿分且思緒清晰不當機呢?以下就讓Sean來一一為大家介紹3個超有效的營養素吧!一、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是數種水溶性維他命的總稱,它們在人體內負責多種重要的代謝反應。例如:維他命B1、B2、B3能幫助人體產生能量,是每天充滿活力、消除疲勞感的關鍵;維他命B6、B9、B12具有幫助紅血球的生成、構建腦中神經傳導物、保護神經系統等功能,它們可以為人體帶來紅潤的氣色以及思緒清晰的頭腦。由此可知,維他命B群就像一顆有著超高能量的電池,提供爸爸們一整天的奮鬥能量!另外,有許多業務性質的工作性質常需要交際應酬,Sean要在這裡提醒這類族群,酒精會加快維他命B群的消耗速度,所以更要記得多補充喔!飲食中如糙米、牛奶、納豆、酪梨…等食物,都含有維他命B群。二、維他命C維他命C的功能,除了媽媽們最熟知的幫助合成膠原蛋白、打造緊緻肌膚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抗氧化。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氧化,例如:呼吸、運動…等很多行為,都會產生氧化。尤其當有作息不正常、熬夜、吸菸、喝酒等行為,更會使氧化加劇,當體內的氧化壓力增大時,就會破壞身體中的細胞,產生皮膚老化出現皺紋、發炎、免疫力低下等現象。所以要讓爸爸們能夠常保青春、健康活力永駐,就需要維他命C來幫忙對付身體中大大小小的氧化反應。而維他命C較常出現在蔬果當中,例如甜椒、花椰菜、紅心芭樂…等。 三、Omega-3脂肪酸Omega-3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下簡稱Omega-3),其中又以EPA、DHA兩種脂肪酸最為知名。EPA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的功能,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針對心血管健康方面有許多助益;EPA也能維護免疫系統、減少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避免過激反應而達到抗發炎、減少身體不適感的效果,所以對於常常需要陪客戶吃飯喝酒應酬的爸爸們來說,Omega-3是保養身體絕佳的營養素。至於DHA的功能可以幫助維護視網膜健康、減少細胞受損。同時DHA也是大腦皮質、神經突觸的重要組成,具有幫助腦部發育、提升認知能力、專注力與記憶力等功效,所以對於需要長時間盯著電腦銀幕寫程式,需大量用腦的工程師爸爸們特別有幫助。而鯖魚、奇亞籽、核桃都含有Omega-3。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 保健食品聰明吃,一家健康營養全除了靠飲食方面獲取營養外,也可以透過選擇信賴的保健食品來為爸爸補充喔!但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眾多,要如何找到優質的產品就成了關鍵,接下來讓Sean來告訴大家上述的三種營養素該怎麼去挑選相對應的保健食品吧!一、維他命B群選購原則:建議可以選擇優質天然來源所製成的維他命B群,除了對身體有良好的吸收利用率外,成分也較為溫和、不刺激,且不會有人工合成維他命的刺鼻氣味。二、維他命C選購原則:與維他命B群類似,選購上一樣建議選擇天然來源萃取製成的維他命C,而常被用來萃取維他命C的天然食物來源有西印度櫻桃、余甘子…等。選擇這些天然來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攝取許多對身體有益的植化素。三、Omega-3選購原則:目前市面上以補充Omega-3為訴求的保健食品非魚油莫屬了!但市面上魚油產品眾多,選購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Sean會建議大家用以下這四點原則來挑選:1. 選擇Omega-3濃度>80%的魚油 2. 選擇好吸收的rTG形式魚油 3. 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及淨化技術的魚油 4. 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 看完今天的文章後,如果還沒想好要準備什麼父親節禮物來送給爸爸,選擇一款安全、放心、有效的保健食品送給父親也是非常有誠意的喔!【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祝福全天下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6 退休力.理財準備
「家產都分了還吵不停!」富爸怒撤銷贈與,竟被兒告上法庭…會計師:財富傳承優先考慮2件事
李爺爺在南部繼承了許多農地,原本價值不高,但10多年前隨著政府開發交通建設,進行土地重劃,讓一輩子務農的李爺爺突然間變成了「李員外」,家族也跟著沾光。李爺爺對兒孫願望通通買單,「只要你喜歡,爺爺買給你!」還曾因為現金太多,春節發紅包都是1萬元起跳。多年下來,李爺爺的存款逐漸花用殆盡,有一次兒子來向爺爺要錢去投資廠房,爺爺卻遲疑,讓兒孫們開始揣度爺爺的財產還剩多少?圍繞身邊的兒孫,也因為爺爺變得「小氣」而逐漸消失,最後陪他過年的竟只剩下外傭「瑪麗與安妮」… 照顧是回報長輩的養育恩情,遺產則是留給摯愛的最後一份禮物,但其中牽扯的金錢利益,卻往往成為撕裂親情的利刃。 不論是影視大亨指定愛徒及員工繼承遺產,卻遭感情疏離的弟妹推翻;又或是政界女強人預立遺囑並成立信託,但仍在失智後引發監護人與遺囑執行人兩方大戰。「生前(生病前)再風光、再有錢,也是告來告去…」信達聯合會計事務所所長胡碩勻感嘆。 身為會計師,他見證許多家庭因為沒做好遺產規劃而陷入困境與紛擾,「很多家庭為了1棟房子、1塊土地、1張保單,甚至是1小筆存款,母子交惡、兄弟互告;還有人提早安排傳承,結果小孩拿到財產就棄養…」像上述的李爺爺,就是胡碩勻職業生涯中遇到的真實案例。 依兒女表現寫「遺囑周記」 「不是每個家庭都和樂融融,小孩有的對你好、有的不好,反正他之後都拿得到遺產,你又拿他沒輒。」對此,胡碩勻的建議是寫「遺囑周記」。他解釋,小時候寫周記、日記,出社會寫年度計畫、年度目標;其實退休後也可以仿造這種模式,開始寫「遺囑周記」或「月記、季記」。 好比今天兒子對爸爸大小聲,晚上就在遺囑周記上扣5%(繼承比例);週末女兒貼心送媽媽去菜市場,那就加10%…,「不必為了孩子孝不孝順而生氣,這(寫遺囑)就很療癒!」 他更提醒,可以有意無意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寫遺囑的習慣,而且時常改來改去,避免財產太早過戶,造成自己晚年生活潦倒。而若擔心遺囑無效,可以每年去做一次公證;就算公證完又想更動也沒關係,只要押上日期、親簽,都會以最新日期為主。 傳承財富「先把自己照顧好」 「簡單說,就是別考驗人性!」胡碩勻說,很多人自認兒女小時候很乖、很孝順,或覺得將金錢與親情掛勾很無情,但實際上有太多「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案例。 他舉例,有名老翁送醫時已無意識,但家屬哀求醫生救到底,原因不是出自愛或不捨,而是因為老翁生前將上億財產轉移到兒女名下,還差3個月才能拖過「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給特定近親,應併入被繼承人遺產總額申報」的時限。為了逃避高達20%的遺產稅率,家屬要求氣切、鼻胃管、各種維生設備都用上,這一拖竟然就過了2年,讓老翁生前飽受折磨。 因此,無論是以何種方式做財富傳承,都要優先考慮兩件事:一、把自己照顧好二、按自己的意思執行「這兩點最重要!」他建議,老後有幾種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資產傳承: 1、預立遺囑:除了「特留份」之外,將剩餘多數的財產留給特定人士或單位。2、生前贈與:可「附帶條件」贈與,如明文約定孩子必須每月支付安養費用、定期探視、不能透過視訊或找看護來看等,只要不違反「公序良俗」都能成立。3、信託:將財產交付給金融機構、公司單位、財團法人或信任的親友信託管理,本金他益(受益人是小孩),孳息自益(利息給自己),待百年之後再將受託資產交給受益人,但需支付管理費、贈與稅;若是信託「股票」,贈與者還有所得稅的問題。 傳承也要有「風險規劃」,設下防火牆 除此之外,也要有「風險意識」。胡碩勻有個客戶是中小企業的老闆,由於獨子已經成年,夫妻倆也打算交班,於是將公司經營權陸續轉移到他名下,沒想到年僅30多歲的兒子突然車禍身亡,當時才結婚1個多月。由於兒子與媳婦膝下無子,按照繼承順位,新婚妻可分得一半的公司股份,「接下來就只能看媳婦會不會孝順你!」 胡碩勻說,若有風險意識,不妨「先兵後禮」,在股權過戶給小孩時,設下多道防火牆,如設計閉鎖性條款,讓經營權留在自己名下。 舉例來說,兒子雖擁有90%股權,但爸媽手上握有「特別股」,股權雖小,但投票權是他的20倍,「財產是你的,管控還是我,頂多我不要分配盈餘就好了!」避免苦心經營的公司落入他人之手。 「我遇過更誇張的,父母已經把房子、股權過戶給兒女,但兄弟姊妹還是吵得不可開交。」有一年父親節聚餐,兒女又爭吵不休,氣得爸爸逕自將分出去的股權登記回自己名下,沒想到此舉卻被孩子一狀告上法院,提告爸爸「偽造文書」。 對此,胡碩勻也有解方。他說,在股權過戶前,可請受贈者簽下「無償歸還」的契約書,但日期處空白,只要孩子不出問題就免執行;若真走到撤銷贈與,押上日期就可將股權轉移回來,也不會落得「爸媽被小孩告」的窘境。●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才尿完又憋不住、夜間頻跑廁所…台灣15%女性為「膀胱過動」所苦!醫:做4件事可改善 .年紀愈大後才明白,獨自旅行的美好就是﹕走過的旅途不會白費,好的壞的都是自己的 .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不適!甲狀腺癌警訊與治療,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
2023-06-04 養生.心理學解密
親人過世之後,該如何好好活下去?治療師曝經歷悲傷的3階段
應對悲傷包括兩個截然不同的過程。首先,我們必須面對並哀悼失去。其次,我們也必須學會在面臨這種失去時繼續過日子。我們可能必須學習新技能並且展開新的人生路程,現在人生已經不同。成功的悲傷者會在哀傷和合宜應對之間游移,悲傷的感覺通常是時好時壞反覆來去。雪妮絲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某次會談中,她曾很自豪之前自己解決了汽車故障的問題,而且現在也能判斷一些車子的基本問題,以及與修車廠議價。但是當她下週回來見我時,她說如果她丈夫還在世,她絕不必去處理這種問題。這種於悲傷中來回往返的狀況,其實是正常和健康的。只專注於過去,可能導致長期或永無止境的悲傷;若只專注於未來,則可能延遲或抑制悲傷。一、六到八週後,才是考驗的開始先前,我們提到悲傷就像雲霄飛車,充滿了高低起伏。你的旅程可能從貌似輕鬆開始,你會接到慰問者的卡片、電話和信件,但當這些支持逐漸隨著時間流逝而淡去時,你就得獨自面對失落和哀傷。剛面對悲傷時,你可能會鼓勵自己要打起精神,恢復元氣,然而等過了一陣子,震驚、支持和忙碌逐漸遠離,你稍能喘息得空時,許多人就會感受到失落感排山倒海而來的強大威力。通常在失去的六到八週後,你會覺得比初期的情況更糟。這是正常的悲傷軌跡。許多因素都會刺激記憶,包括味道、歌曲或相片,進而引發強烈的悲傷。讀到和你情況類似的失去故事,或是看到熟悉的車子或衣服等物品,又或是在分享與逝者相關的經驗時,都可能使你悲從中來。二、觸景傷情的節日該如何過?在悲傷之旅中,某些時候會很艱辛,例如在重要的日子,像是節日、生日、週年紀念,又或是第一次約會,或是求婚的日子。我們可能也會記起病情急轉直下的那天、逝者過世那天,以及喪禮那天。這時,我們會很懊惱,當我們自認為心情已經平復時,結果一切又回到原點,甚至感覺更糟。畢竟,我們原以為自己已經好不容易熬過了這一年。如何度過節日或紀念日,事先做好規劃是很重要的。但這並不表示你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擬定節日大餐的菜單,或是準備精美的禮物或卡片,而是你需要計畫「如何度過節日」。在充滿壓力的節日中,你很容易就把決定權交給那些關心你的好心人,例如不接受你拒絕他們的兄弟姊妹或親戚。結果,你發現自己被眾人的意見推著走,參加會令人精神緊繃、疲倦,或根本不符合你需求的活動。要避免這種情況,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出選擇。仔細想想,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有哪些事你一定得做?哪些事情其實不需要做,或至少今年可以不用做?將這些事情按優先順序處理。比如,你可能會決定,今年你不會寄卡片,或是主辦大型晚宴。對於你決定去做的事,就要找到完成它們的最佳方法。比方說,如果你決定送禮物,就要考慮具體可行的做法,像是在網路上或透過郵購型錄購物,或是和朋友一起去採購。還有最重要的是:你想要和誰共度假期?感到悲傷時,誰能陪在你身邊?誰能容忍和了解你可能不是他們平常看到的樣子?有時候,面臨這些抉擇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做選擇,保留開放的機動性,因為節日可能很難捱而且無法預料。像是安就事先決定,在先生忌日那天早上,她會和已故丈夫的家人共度一段時間,但當天還要做什麼,屆時再視狀況而定。你也可以保留一些彈性和自由,像是大衛就決定自己開車,這樣他才能夠在想離開時就離開,而不用得等搭別人的便車才能一起走。一旦你做出選擇(choice),就對他人表明(communicate)自己的決定,同時也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樣做可以使你的節日計畫增加第三個C,亦即妥協(compromise)。例如伊莎貝拉在母親過世後的第一個母親節,無心過節,但她了解,她的孩子和孫子需要向她表達心意,在他們的外婆過世後尤其如此。儀式有時或許幫得上忙。我小時候,我們過母親節和父親節時有一些慣例,其中一項是由我父母在他們的父母墳上放一束花。之後,我們會辦個家族聚會頌揚父母,這是一種可以協助我們處理失去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回顧我們失去了什麼,一方面也展望現在和未來。過節日沒有所謂的正確方法,雖然對某些人而言,節日很難過又充滿壓力,但有些人也可能會藉由能轉移注意力的事物,在繁忙的活動中找到慰藉。像是與家人團聚可以化解孤獨,分享回憶和懷舊也能撫慰人心。我母親說,在我父親過世後的第一個耶誕節,她發現與家人分享我父親的故事,使她覺得跟他更親近,並確信她的孩子和孫子們一定會記得他,這點令她「出乎意料地感到欣慰」。三、學習展開新生活對許多人而言,悲傷之旅是終身的歷程,我們一生中都將與失去共存。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會永遠生活在痛苦的狀態;相反地,我們會學會接納失落感,將之融入我們的餘生中,失去的痛苦也會逐漸減輕。對某些人而言,那可能發生在頭一年;有些人則是第二年可能和第一年一樣難熬,但在一段時間後,可以重回生活常軌,有時甚至可以過得更好。有時,在人生中的不同時間點,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當你回憶逝者時,仍會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悲傷治療師、作家和凱瑟琳.桑德斯(Catherine Sanders)博士的悲傷過程就是如此。對喪子的她而言,初期過得非常痛苦。在稍後的階段,痛苦仍在,但是程度減弱了。又過了一陣子,失親者或許能在工作和家庭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是一開始會覺得自己只是裝裝樣子,內心並沒有感受到任何真正的喜樂或歡愉。許多和桑德斯面談的喪親者談到轉捩點,他們說是因為了解到自己長期生活在哀傷中,對逝者既沒有幫助,也不是有用的遺緒。就如同一位母親所說的:「我要學會該如何繼續活下去。」悲傷的強烈痛苦不會永遠存在,但悲傷也不是你能忘懷的事情,它是一個過程,之後將會成為饒富意義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摘自《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作者:肯尼斯J.多卡 譯者:林麗冠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5/2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18 養生.家庭婚姻
小六單親弟存錢「想請媽吃麥當勞」卡片逼哭3萬人!呂秋遠給離婚爸媽10點探視權建議
上週日(5/14)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本是一家團圓的溫馨日子,律師呂秋遠卻透露一個讓人不捨的事件,一名小六童因父母離異,跟爸爸生活,他寫卡片想請久未謀面的媽媽吃麥當勞,希望媽媽能回來看看自己,讓眾多網友看完鼻酸眼眶泛淚!呂秋遠在臉書發文透露,一名已經要上國一的小男孩,於父母離婚後跟爸爸過生活,已經許久沒見到媽媽了。孩子思念媽媽,寫了一張卡片,希望媽媽看到後可以來看看自己,短短兩行字盡訴思念之情。卡片內容為「走過千山萬水,看塵(盡)紛擾,歷經風風雨雨,嘗盡酸甜苦辣,唯有媽媽的關懷不曾動搖,今天是母親節,期待您回來看看我。我愛您,媽媽。」呂秋遠心疼地對孩子的媽媽喊話「如果妳是這位媽媽,請妳有空回去看看妳的孩子!妳的孩子為了母親節,特別存了一點錢,只希望能請妳一起吃麥當勞,『他真的很想妳』」。並表示,如果你遇到什麼困難,請告訴我;若是爸爸不讓你探望,我會協助你。但如果是你不願意去看,請你看看這張卡片,他只是希望你,可以抱抱他、看看他,他很想你。網友們看完後紛紛表示不捨,鼻酸說道,「在成人的戰爭,小孩又何辜呢」、「小六孩子的文字,居然這麼的令人催淚」、「希望未來的母親節不是他最討厭的節日,他需要的是媽媽的擁抱」、「每個孩子都是母親拼了自己的命,讓我們平安出生,來到這奇幻冒險的新世界。相信你的媽咪她一定也這樣思念著你。」、「他媽不會看到,只有一些心碎的媽媽看到。」、「希望每顆期待的心都能得到滿足」。也有其他網友分享自身經歷,「我的媽媽在離婚後,都會偷偷回來看我們,被阿公發現,她就搬家,每發現一次就搬一次,一直到我小學六年級,她生病走了,再也不能來偷看我了,我難過的是,她走時才35歲,應該絢爛的人生才要開始,她卻到遙遠的地方去,所以每個媽媽都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我們不是出生就會當媽媽,我們也是邊走邊學習,也祝福每位媽媽都要越走越甘甜,越走越喜樂,母親節快樂啊,希望這個媽媽可以看見孩子的呼喚。」、「我也有同樣經歷,結果前夫的答案是,孩子自己不見我,他沒有阻擋(前夫跟姑姑們已經洗腦孩子,不要見我了🥺)所以就算有探視權,也不一定能見到孩子」、「我也是單親媽媽,分開十年了,我完全無法想像沒有孩子的日子,現在還是會2週回去看他、帶他過來跟我一起住,孩子於我而言是心頭上的肉,是命!」離婚夫妻探視權的法律建議而對於許多網友媽媽詢問,寫該卡片小孩的名字,想幫忙尋人,好促成他們母子吃麥當勞。呂秋遠表示,雖然很想替孩子萬里尋親,但這不是拍電影,母親節結束了,孩子還是找不到媽媽。對於離婚爸媽的孩子探視權,呂秋遠表示,通常離婚後孩子見不到媽媽,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見孩子;第二種情況是真的見不到孩子。‧第一種情況 媽媽有自己的生活:媽媽(爸爸)有自己的生活,不想見孩子,這種情況不分男女都有。這個社會裡,我們經常會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綁架小孩,但事實上,天下多得是沒有父性、母性的人。基本上父母對子女的愛,就不一定是天生的。所以如果不想見孩子,其實也就是這樣,有可能是有自己的家庭不方便,也有可能根本就不愛孩子,為什麼要看?總之,各種原因都有可能,對於這樣的父母,呂秋遠只拜託一件事:「不要在孩子成年後跟他要錢扶養自己」。‧第二種情況 媽媽真的見不到孩子:媽媽(爸爸)真的見不到孩子,這又可以分為細微的兩種不同情境。第一種情境,是爸爸或媽媽不給看,無論是離婚協議上根本沒規定,或是故意只准對方來家裡看,讓對方不想來,甚至不准對方來學校看,學校同情媽媽,稍微給看,爸爸就大發雷霆,威脅轉校。第二種情境,協議或裁定上根本就有規定,是爸爸或媽媽跟對方說,孩子不想看你。或者孩子看到爸爸或媽媽就躲起來、生氣、冷漠,導致爸爸或媽媽很受傷,最後不想來看。這種情況,我的建議就是提告,以下是法律方面的10點建議:1.探視權,是天賦人權,不論對方有沒有負擔扶養費,都必須讓對方有合理的時間與孩子相處。2.一般合理的探視時間,是每個月隔週的時間,讓對方在星期六接孩子,星期日晚上送回來。過年、連續假日、暑假、寒假、父親節、母親節等等,對方都有權利與孩子相處。3.在離婚協議書上載明,對方不能看小孩,跟小孩斷絕聯絡,那是完全沒用的。只要對方想看,就得讓對方看。4.不讓對方看到孩子,輕則被認定是不友善父母,會被強制執行與罰鍰,重則會被改定監護權。5.不要把探視權無法行使的原因歸咎給孩子,除非孩子的年紀已經大於14歲。當兩邊父母不合作,孩子就會有忠誠議題。孩子很快就會學會在兩邊父母當中取巧,甚至學會說謊,被迫講對方喜歡聽的話。6.多數法院的法官,並不吃主要照顧者這一套說詞:「孩子不願意看媽媽(爸爸)」。法官會反問主要照顧者一句話:「孩子不想上課、不願意吃飯,你也是尊重孩子意願嗎?」呂秋遠表示,相信我,通常法官反問這句話,就是面露殺機的時候。7.即便對方曾經對孩子家暴,也只是會在保護令期間不能帶回家,讓孩子跟對方在家暴中心會面交往而已,不會完全斷絕親情的聯繫。一旦保護令結束,只要沒有新事證,就會回歸正常會面交往模式。但性侵害例外,這對於探視權來說,是唯一死刑。8.如果孩子真心不願意去見對方,請找專業機構協助,一起找出原因。對方對孩子長期家暴,或是孩子長期目睹家暴,乃至於對方長期不來探視、不負擔家用、扶養費,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孩子想要為媽媽或爸爸出這口氣,這需要時間修補。9.不要太擔心自己沒能力養小孩,所以把孩子的監護權給對方。經濟因素只是法院考量的部分原因,重點還是孩子與父母的親密度。給了監護權以後,要改回來,難如登天。10.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以親情勒索孩子,讓孩子介入父母紛爭,往後孩子就會變成你意想不到的樣子。延伸閱讀:.產後兩天收老公「分手信」,歐陽靖:人生沒有劇本,被迫孤身,那就更堅強!.離婚、喪偶=人生悲劇?周品均:「無論幾歲,人生不要想著要靠誰」.癌逝妻留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5 養生.家庭婚姻
「希望妳在天上盡量快樂悠遊!」爸祈願卡令人鼻酸,父母思念過世孩子直到生命結束那一刻
人間至痛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是「失去孩子」,一位男性在臉書「路上觀察學院」公布了一張照片,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照片是一位爸爸寫的祈願卡,祝福已逝女兒50歲生日快樂,這是一生的思念。作家黃春明、理財專家夏韻芬、呂秋遠律師,都分享過父母失去孩子的巨大傷痛。一位男性在臉書「路上觀察學院」公布了一張照片,是他在106年的燈會拍到的,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點讚。照片是一位爸爸寫的祈願卡,爸爸寫了「希望妳在天上盡量快樂悠遊」,文末括弧附註「2月9日正好是妳50歲誕辰」,並署名「爸字106.2.9」。父母死,埋山頭。子女死,葬心頭這是一位老父親對已逝女兒的思念,他想著,如果女兒還活著,今年是50歲了。一位網友回覆:「父母死,埋山頭。子女死,葬心頭。」短短一句,寫出失去孩子的深沉哀痛,是一種不同於其他親人死去的悲傷。不是說其他親人死去就不傷心,子女送走父母也一樣哀痛難已。失去摯愛的悲傷,是沒有時間表的,你難以估計何時會復原,或許終其一生,傷痛從劇烈到淡然,但從未消失。對父母來說,失去孩子可能會被內疚淹沒,因為看顧孩子一直都是他們的責任與使命感。本來,父母想像的都是看著孩子成長,以為自己先於孩子離世。而多數父母都會把希望和夢想投注在孩子身上。沒想過孩子會比他們早一步離開,永遠停留在某一個年紀,不會再長大。誰會沒事想像這種悲傷的可能性?而失去後,彷彿自己所有的夢想也隨之消失。因為惋惜,總是會一直想,如果身為父母的自己,多注意些什麼、多做些什麼,孩子是不是就不會這麼早離開。或許,會開始憤怒,覺得老天爺實在太不公平。一種永遠少了塊心頭肉的感覺呂秋遠律師曾經在臉書寫下,他的大哥過世後,母親的悲傷:中秋節快到了,我想到了媽媽。不是因為我見不到她,而是因為她經常想起哥哥,就是在幾年前,在工作的時候突然心肌梗塞的哥哥。她只要想到哥哥,就會掉過頭去,暗暗的掉下眼淚。所以,我們在她面前,都盡量不會提起哥哥,而當她聲音出現哽咽的時候,我就得想辦法彩衣娛親。只是,無論如何,少了一人就是事實,她每次想,每次哭,那是一種永遠少了塊心頭肉的感覺。望著空位的心酸作家黃春明在他的兒子過世後,也寫下了一篇極為動人的文章〈國峻不回來吃飯〉,他藉由寫妻子,來說明那種失去孩子的巨大空洞: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最後則寫下:「你不回來吃飯,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酸?」身為父母,讀之鼻酸。思念,到我死的那一刻才會停止理財專家夏韻芬在兒子過世後,在部落格寫下她的心情:送走孩子,我又出現一種天崩地裂的痛,跟前幾天又不一樣,孩子走了,我的痛,沒有停止,我面臨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沒有叫他起床、第一次不用幫他準備早餐,第一次沒有等到他下課的抱抱,還有未來第一次沒有他的端午節、中秋節、父親節、母親節、過年的年夜飯、暑假、寒假…這些第一次,就會像千萬支穿心箭,直接刺向我的腦袋、心臟。我有活不下去的強烈感受!我知道思念孩子會到我死的那一刻才會停止!這些字字句句,身為父母者都會不忍卒睹。文章裡放入這些傷心父母的陳述,絕不是為了賺取大家的眼淚,而是試著去理解,這種人生至痛非常需要抒發。如果問,身旁的人該做些什麼?應該就是靜靜的陪伴吧。看見網友分享老爸爸對女兒50歲生日的祝福,讓我們也一起祝福他的女兒。※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9-23 焦點.生死議題
北醫空中花園藏洋蔥!給安寧病患、家屬及醫護喘息空間 女強人律師為亡母默默做這件事
在北醫附醫安寧病房外的戶外平台,有座美麗的空中花園「心悅園」,天氣晴朗時可供病患與家屬走出病房舒展筋骨,氣候不佳時也能從病房內看到綠意盎然的景觀。這個給予安寧病人與家屬一方靜謐的療癒空間,設立背後卻有滿滿洋蔥,捐贈者是台灣知名商務律師陳玲玉,為紀念在北醫安寧病房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母親所設立。 北醫附醫安寧病房創立迄今已15年,日前北醫舉辦感恩活動,除了分享安寧團隊15年來服務的經驗與心得,也配合內部病房內部整修,重新整理位在第二醫療大樓3樓的戶外花園「心悅園」。 「心悅園」以大量常綠植栽為基底,搭配跳色植物點綴,是一處能讓安寧病人及家屬感到療癒的戶外專屬空間——天氣晴朗時可走出病房舒展筋骨,氣候不佳時也能從病房內看到綠意盎然的景觀。 這個給予安寧病人與家屬一方靜謐的療癒空間,設立背後卻有滿滿洋蔥,捐贈者是台灣知名商務律師陳玲玉,為紀念在北醫安寧病房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母親所設立。 陳玲玉是國內三大法律事務所第一位女性合夥人及女性主持律師,曾主辦過台灣高鐵、機場捷運、國泰、富邦、台積電等知名案件。去年父親節前,陳玲玉的父親—前總統府顧問、國泰信託執行副總陳土根以97歲高齡過世,她寫下《爸爸的抽屜》一文回憶父親,讓不少人感動落淚。而陳媽媽則早先一步於2019年辭世,她低調捐贈「心悅園」,為病患、家屬與辛勞醫護,開拓一方可以喘息的空間。 陳玲玉說,母親從共照、居家、到入住安寧病房都由北醫全程照護,2019年安詳離去,往生前承蒙「安寧病房」醫護人員給予心靈上及身體上溫馨、舒適、從容且有尊嚴的照護,讓她深刻體認,人生旅程最後一哩路的「安寧」,確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母親安葬之後,她深感安寧病患、家屬及辛苦的醫護人員都需要一個可以喘息的休憩空間。因此決定捐款給北醫,在第二醫療大樓三樓「安寧病房」盡頭70多坪空間,設置有花、有樹、有草坪、也有座位的「心悅園」。 北醫原本建議用陳媽媽「麗月」之名來命名此空中花園,但陳玲玉卻低調婉拒,因此北醫改用「悅」字替代「月」字,而取名為「心悅園」。2022年北醫整修「安寧病房」,陳玲玉不但支應所需費用,同時捐款協助北醫進行癌症研究、北醫大學興建學生宿舍。 日前安寧病房重新整建,陳玲玉及夫婿、前國票證董座洪三雄受邀出席啟用典禮,司儀介紹「心悅園」由來,讓陳玲玉又驚又喜。 她說,對北醫同仁照顧母親唯有感謝,因此捐款成立「心悅園」聊表謝意,衷心期盼北醫「安寧病房」能成為台灣醫界典範,更笑言:「日後如有需要出錢出力的地方,請大家直接通知洪三雄先生!」 在通往「心悅園」的三樓走道,牆面上有幅山水畫讓陳玲玉倍感深意,她引述畫中字語:「只有面對陽光,黑暗才會在背後」。彷若鼓舞著病患、家屬與醫護人員,走過死亡幽谷仍能以另種方式銘記生命,「雖然媽媽已離開,但她的愛一直存在!」●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留房給兒女「贈與」比較省?專家揭1因素不划算!.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一輩子跟活死人沒兩樣!」他聽爸爸話當公務員,臨終卻抱憾…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
-
2022-08-09 焦點.菸酒毒傷身
女兒抽菸傷透爸爸心 醫曝青少年吸菸「恐提早腦霧」
「吸菸有害健康」是大眾所知,菸商近年研發新型菸品、電子煙等,還不斷誤導年輕人可以減害,造成更多年輕人吸新型菸品。董氏基金會發現,今年父親節一反常態,接到多起國高中生家長求助「女兒吸電子煙該怎麼戒?」醫師警告,青少年大腦發育未完全,吸電子煙或各類菸品,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腦霧」症狀。最新發表於胸腔期刊「CHEST」的研究指出,美國2019年8月起爆發「電子煙相關肺傷害(EVALI)」個案,截至2020年2月,半年來共2807個EVALI住院確診案例;研究發現,有6成的EVALI病人必須送進加護病房,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被插管,還有6.7%的病人必須用葉克膜搶救生命,最後仍有7%的EVALI病人死亡。台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憂心電子煙造成年輕人危害,菸商在網路與社群不斷洗腦行銷,讓許多年輕人誤以為新型菸品減害或無害,但根據2021年3月澳洲雪梨科技大學發表的研究,市售電子煙被驗出高達164種有毒化學物質,尤其幾乎都含有尼古丁,導致年輕人快速成癮,並易成為雙重或多重的尼古丁產品使用者。蘇一峰表示,且研究指出,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在未來2年內,成為吸菸者的可能性是未使用者的6倍,而使用大麻的機率則有3.5倍。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提醒,人體到25歲腦部發育才會完備,但電子煙商主要鎖定的行銷對象都是13歲到24歲的年輕族群,嚴重傷害大腦,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缺損、難以做決定等「腦霧」症狀。且菸商刻意再電子煙中加入「尼古丁鹽」,其尼古丁含量甚至可抵30到60支傳統紙菸,讓使用者更易上癮且更難戒除。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指出,美國一名19歲的YouTube網紅麥考爾・米拉貝拉(McCall Mirabella)以影片紀錄自己戒電子煙的痛苦艱難過程,沒想到尼古丁戒斷症狀來的又急又猛,她出現易怒、焦慮、暴飲暴食、失眠與嘔吐等症狀,才驚覺電子煙的危害,麥考爾覺得「戒電子煙的過程,根本就是在戒毒」。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資料顯示,全球已有超過1.6萬種市售電子煙口味配方正在「鉤癮」著全球的年輕人。雖「菸害防制法」還未完成修正,但新型菸品仍受「藥事法」及「菸害防制法」規範,尤其是雙北及臺南市皆已有防制新型菸品的自治條例,若有違規情事應向地方衛生局檢舉,或提供資料透過董氏基金會代為舉發。電子煙靠口味香氣攻陷年輕人,還有時尚科技又千奇百樣的造型,加上又狀似隨身碟、原子筆、麥克筆、橡皮擦或立可白等文具,不容易被辨識與發現,更沒有傳統紙菸濃厚的菸臭味,家長不容易察覺孩子是否吸食電子煙,董氏基金會建議家長可多注意孩子是否有以下狀況:1.孩子身上偶而有無法解釋的甜味或水果味。2.孩子經常感覺到頭痛、頭暈、噁心,或是容易氣喘吁吁。3.孩子的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經常感到焦慮,或有無法克制的衝動行為。4.有來路不明的電池、充電器、USB隨身碟等。5.用過的煙彈或拋棄式的電子煙裝置。6.類似插入式電玩的裝置。7.學校課業或運動成績突然退步。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常務理事、台大家醫科醫師郭斐然指出,目前還沒有真正戒除電子煙的醫學方法,只能依據戒菸的「3不3要」原則—「不要留菸、不要買菸、不要伸手菸;要吃口香糖、要多喝水、要多運動」來戒除,或是下載「戒菸就贏APP」,也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尋求各種專業的戒菸協助。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8-09 醫療.感染科
婦幼保護力/瞄準婦幼保護力 新北呂家愷提公費疫苗補助新手爸媽
今天是父親節,年輕世代議員參選人關注婦幼政策,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呂家愷在粉絲專頁宣告與妻子將迎來新生命,也因準爸爸身份,他拿各縣市的婦幼政策補助比一比,發現雙北在同一生活圈,但檢查項目和補助條件、費用沒有統一;此外,針對亟需保護力的孕婦與新生兒,在疫苗補助政策也還有待提升,因而他提出主張,希望為新手爸媽爭取更多福利。呂家愷據內政部統計指出,2012年至2021年人口增加約1.7%,新北市人數突破400萬大關,已占全台人口總數約17%,為全台最多。雖然在晚婚晚育的時代,結婚對數、出生數相對下降,但新北市的出生、嬰幼兒、老年人口數是六都當中最多。以孕婦、新生兒為目標族群,呂家愷指出,孕婦在孕期以及新生兒出生常見的自費疫苗,包含百日咳疫苗(孕期)、B型腦炎疫苗、口服輪狀疫苗與水痘疫苗第二劑,民眾所需總花費最高近3萬元,開銷不小。呂家愷認為,政策應對婦幼提供更完善的保護,目前新生兒疫苗雖普遍有公費補助,但如能提早完善嬰幼兒免疫力,有能力的家長會甘願掏錢。但現實面是,多數家庭需應付生活所需,面對自費疫苗支出,多會顧慮金錢,也提高生產時所面臨的風險。他建議,未來新北市在疫苗政策應「一石二鳥」,提出將百日咳疫苗與口服輪狀疫苗納入全額補助範圍內。根據疾管署預防接種建議,懷孕的媽媽不論過去的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或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接種史,每次懷孕應接種1劑Tdap疫苗,為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建議於懷孕第28-36周接種。另外疾管署指出,輪狀病毒是5歲以下幼兒腸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引起嘔吐、水瀉、發燒、腹痛、食欲不振甚或脫水。口服的輪狀病毒疫苗,一般在寶寶6周大之後就可以口服第一劑,第二劑與第一劑間只需間隔4周,若是口服的兩劑型輪狀病毒疫苗,寶寶最早可在10周大時就完成接種。另外,他提到,台北市相較新北市而言,女性孕前檢查多了甲狀腺刺激素檢查以及披衣菌抗體檢查,另外各縣市在孕後遺傳篩檢的申請補助條件不一,例如新北市針對34歲以上孕婦,或經診斷證明有遺傳性疾病、疑似染色體或胎兒有異常可能的情況補助,台北市則是夫妻一方設籍在台北即可提出申請。他認為雙北城市連結緊密,民眾可能跨縣市產檢,但政策不同,民眾負擔不同費用,認為中央沒有統一標準,呼籲中央應協調整合,妥適分配資源,勿讓縣市各自為政,共同打造幸福、健康的宜居城市。
-
2022-08-08 名人.陳光超
「因為你現在不是為你自己活」 名醫無心一句話支持癌友撐過28個父親節
就在父親節前夕,智堅提了一袋禮物,走進位在8樓的診間。「哇!好久不見,你怎麼來了?」智堅是有重大傷病卡的人,在這個疫情期間,沒事應該避免來醫院的,難道是為了「父親節」來送禮?「這未免也太罕見了」,我心裡想。「我想要告訴你,我從銀行退休了。」智堅把禮物放到我桌上。「謝謝你一輩子的照顧。」他用他一貫禮貌謙遜的口氣,輕聲說道。「是身體健康因素嗎?」我問。很擔心是他的舊疾復發,而他看起來又還很年輕。「不是,是年資到了。」智堅回答。「還要再告訴你另一個喜訊,就是我的兒子小元,剛拿到工程博士學位,開始在半導體公司上班了。」「為了小元,我戰戰兢兢地活到現在,終於可以卸下擔子,好好退休,過自己的生活。」「小元今年幾歲了?」我問。智堅眼睛直直地看著我,回答「28歲。」「28歲了呀!」我喃喃的複誦一遍。我看了智堅一眼,28年前的一幕,從智堅的眼裡,快速浮出。「沒有你,小元大概也不在了。」智堅說,「這也是我特意在父親節前夕,來拜訪你的原因之一。」「哦!怎麼說?」我很好奇!「小元」,「父親節」,「我」怎麼會連在一起?智堅的頭髮整齊,合身的西裝,搭配著黑絲框眼鏡,標準的華爾街人士打扮。談吐優雅,年輕有為,意氣風發。「我建議把這顆淋巴結拿出來檢查,確定沒問題了,再回美國。」我告訴智堅。智堅是因為頸部左邊第三區,有顆摸起來感覺有些許彈性的淋巴結,找我看診。鼻咽、扁桃、下咽仔細檢查過,針吸細胞學檢查也做了,結果一切正常。因為智堅要到美國工作,所以建議他把淋巴結拿出來檢查。「我認為最終的結果,99%還是良性的。」我說,「但因為你要出國,把它拿掉,免得在美國一直放心不下。」「好,聽你的。」智堅說。手術一如預期,順利結束。就在縫好傷口的時候,病理科打電話過來。「淋巴腺裡有轉移性鱗狀上皮癌!」「智堅的家屬,請到手術說明室。」我請開刀房廣播找家屬。除了智堅本人,我從來沒有看過他的家屬。「智堅的家屬,請到手術說明室。」我等不到家屬,又再廣播了一次。心裡懷疑,難道沒有任何家屬在開刀房外等候嗎?又等了好久,正想做最後一次廣播時,有人用很虛弱的聲音說「我是智堅的家屬,請問是找我嗎?」我隨者聲音來源望過去,只見有位年輕女性,雙手費力地撐在腰的後面,挺著極大的肚子,一邊喘一邊朝著我,一步一步得走來。「請問您是……?」我用不確定的語氣問。「我是智堅的老婆,安惠。」她用很累的聲音回答我。「那您……」我指著她的肚子,「還好嗎?」講了我馬上後悔,看她走路像鴨子一擺一擺地,怎麼可能好呢,幹嘛問!「我快要生了,預產期就在下禮拜。我先生怎麼了?」安惠細聲地說。「噢噢……」我一下子亂了,講不下去。她下禮拜就要生了,現在告訴她這個消息,會不會太晴天霹靂?但不說不行啊,病人還在麻醉中。「是這樣的,」我邊說邊拿椅子請她先坐下,以免大肚子的她,聽到壞消息昏倒。「妳的先生要再加做一個手術,想請妳簽同意書。」我決定先不直接宣佈惡性,而是先說要加做手術,希望有這個鋪陳,讓她心理有個準備。「要加做什麼手術?」果然,安惠提高了聲量,警覺起來。「要做頸部淋巴廓清術,目的是把頸部淋巴全部清除乾淨。」我說。「危險嗎?」安惠警戒心更高了。「還好,但這是一種比較大的手術。」「為什麼要做這手術?」安惠的音調告訴我,她已經進入戰鬥模式。「因爲剛剛我得到冷凍切片的報告,結果是惡性的。」我終於安全的說出「惡性」兩個字。「你的意思是說智堅得到癌症?」安惠沒有昏倒,而是開始冷靜下來。「是的,因為剛剛已經切下的淋巴結,內含轉移的癌細胞,我們需要把其他的淋巴結清除乾淨,有助於後續治療。」我說。「希望你加簽頸部淋巴廓清的手術同意書。」「這個我不能作主。」安惠果斷的拒絕。「可是智堅還在麻醉當中,他無法簽字。」我很驚訝!「妳是他最親近的家人,這個同意書只能靠你了。」「這種事情,要問智堅他自己,我無法決定!」她竟然還是堅持不做決定。「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專心顧好肚子內的寶寶。」「要問智堅自己?」我急急回答。「那要把他催醒耶!」「而且要等他神智完全清楚,才能談這個事情,會拖到明天呢。」我用抗議的語氣說道。「那就把他催醒。」「催醒?」我不敢置信。「對,把他催醒,讓他自己做決定,再開刀!」安惠一字一句地說出她的決定。「智堅一定跟我的想法一樣。」「……」我無語。「一定要立刻再動這手術嗎?」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智堅略顯蒼白的臉上。「把淋巴結全部清除,之後還要化療及電療。」我望著頸部纏著彈紗,穿著寬鬆病房衣服的智堅說。「這樣生存的機會最大。」「我聽說電療跟化療過程很痛苦。」智堅的表情有點擔憂。「再痛苦你也得忍耐。」我強勢的回答。「為什麼?難道我不能有自己的選擇?」智堅有點小抗議。「因為你現在不是為你自己活!」我指著安惠即將臨盆的肚子,正色對智堅說。「你知道就是這句話,挺我撐過28年嗎?」智堅抬頭望向窗外,8樓窗外的陽光,剛好又照在他的臉上。只是這次他的臉上不再蒼白,而是充滿著回憶。「哪句話?」我好奇。「- -不是為你自己活 - -,這句話!」「不是為你自己活?」我狐疑地重複一次。28年前的我,還算年輕,怎麼可能吐出什麼金句?難道是因為當時老婆,剛好懷著我們的老大?「化療跟電療的過程,實在太痛苦了。」智堅回憶著說。「曾經因為白血球太低,在住院的時候發生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病危時,我心裡就只有一個聲音,- - 現在不是為你自己活 - -」「我就一直唸著這句話,渡過危險期,熬了過來。」「有一次喪失理智,拿頭撞柱角自殺。昏倒在地時,突然耳朵又響起你這句話,我又趕緊爬了起來,拿手帕壓住一直流血的額頭。」「安惠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拉著我去急診。」「化療跟電療同時進行時,痛得像快爆炸,完全無法思考。」「偏偏小元哭個不停,好像跟我一樣痛苦。」智堅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地說。「我竟然抱起小元,把他往牆壁砸過去。」「還好安惠衝上來,即時接住小元,才沒有釀成憾事。」「由於老婆必需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強褓中的小元,我都是自己去醫院做治療。」「有ㄧ天,去醫院時碰上下大雨。好巧不巧,我在中正路突然昏倒,我仰躺在略為積水的路上,大雨打在我的臉上,全身立刻濕透。老實說,那時心中反而有些高興。」智堅娓娓道來。「你那時身體那麼差,感冒都有可能會要你的命。」我驚訝不已!「全身濕透,躺在積水的馬路,怎麼會覺得高興?」「我高興的是,我就可以這樣子走了,遠離一切痛苦。」「但是,」「 - 不 - 是 - 為 - 你 - 自 - 己 - 活 -」「 - 不 - 是 - 為 - 你 - 自 - 己 - 活 -」「 - 不 - 是 - 為 - 你 - 自 - 己 - 活 -」「不斷在耳邊響起,我不得不放棄那一點點高興,用盡全力,掙扎站了起來,勇敢面對現實。」「轉眼間,小元已經拿到博士,而我也從銀行高層退休了。」智堅終於從往事的回憶中,鬆了一口氣,對我笑了一笑。陽光仍然還是灑在智堅的臉上,但這次是照在略顯驕傲的笑臉上。「智堅,父親節快樂!」我說。「你這個父親,真的很不容易呀!」雖說是父親節,但這個歷經風雨的家,主要是靠誰頂住呢?「老婆才是最偉大的!」我跟智堅倆個都再同意不過!
-
2022-08-06 焦點.元氣新聞
台積電好威!近45%壯世代爸爸最想收到這個父親節禮物
父親節你準備送什麼禮物呢?根據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日前針對50歲以上壯世代爸爸,發起「壯世代父親節禮物網路調查」,直接詢問廣大爸爸們今年父親節最想收到的禮物,有高達55.2%的爸爸認為「不需收到禮物」,其次為現金(46.4%)、台積電股票(44.8%),國內旅遊行程(13.6%)、國外旅遊行程(12.8%)。調查還發現,超過35%認為「收過最爛或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是蛋糕及食品,其次為領帶、鋼筆、皮帶等。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今年最想收到禮物,有超過51%「不需特別收到禮物」,也有近半數偏好現金、股票等。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本次調查發現,壯世代爸爸收過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依序為:蛋糕或食品(35.2%),領帶(26.4%)、鋼筆(19.2%)、皮帶(15.2%)、西裝(13.6%)、運動/健身器材(11.2%)、智慧型手機(9.6%)、平板電腦(9.6%)等。許多爸爸在問卷中的簡答欄提到,不愛吃或不適合甜食、使用機會太少、不夠實用、重複性高,還有人提到「不會操作」等問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表示,事實上,今年初發起的「壯世代感心服務網路調查」也發現,壯世代在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服務需求強調「務實、舒適及彈性」,可以說與本次調查結果不謀而合,顯示出壯世代對於收禮可能更重視實用性。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壯世代爸爸們多認為「生活無虞無須子女破費」且心意到了就好;而現金實用度最高,且能自由運用;股票則是可以增值、投資等等;另外,不少人提到,因為疫情很久沒出國玩,希望能和家人去旅遊等等。再一次顯示壯世代爸爸對禮物的偏好更重視務實層面,同時也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依2020年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台資料發現,50歲以上壯世代,在2020年平均每卡年消費金額均達76,000元以上,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兆豐銀行今年分析旗下網購信用卡「e秒刷」客群消費行為,在「單筆網購」的項目上,最高的是60~69歲壯世代卡友,今年1至4月平均消費1,300元。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表示,壯世代的消費力超乎大家想像,物質上可甚麼都不缺,若要送實質的禮物,可能需要更細心的觀察與準備,同時也建議旅遊業者針對壯世代的需求開發適合的行程,滿足他們對旅遊的期待。最後,對於今年父親節大餐希望怎麼吃,35.2%的爸爸想在家自煮料理;30.4%想外帶料理回家吃;17.6%偏好外送;2.4%為購買冷凍調理食品在家使用。算一算有超過八成爸爸偏好「在家吃」,僅有13.6%選擇外出到餐廳。
-
2022-08-05 醫療.骨科.復健
肩膀拉傷老爸怕痛不敢舉臂 醫師指不動情況更慘
高雄58歲男子打高爾夫球時肩膀拉傷,近卻越來越痛,就醫後經由物理治療及復健運動,症狀才緩解,醫生表示,肌肉拉傷不能因為怕痛而不動,否則情況更糟,這名男子傷勢復原,終於可以開心過父親節。樂活健康診所物理治療師李宏偉說,很多人拉傷後因疼痛不敢多動,以為休息就能恢復,其實忍痛或不理會,反而可能造成肌肉、關節囊沾黏,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他表示,長期不敢讓患部活動,身體會習慣這樣的錯誤模式,自行調整其他肌肉配合,結果造成身體排列,變成肩頸、頭頸痛,甚至膏肓痛,久了肢體還可能發麻、無力,尤其肩關節沒有出現抬手時應該的旋轉及滑動,以後容易導致骨刺增生及軟骨磨損。李宏偉指導這名肩膀拉傷的中年大叔三式復健運動,包括「側躺肩關節牽拉」, 「站姿爬牆」、「鐘擺」等,症狀大幅改善。
-
2022-08-04 焦點.元氣新聞
72歲爸翻到出生日曆!女兒送這輩子最棒禮物 網秒感動:直接鼻酸
父親節即將來臨,不少人會回鄉與家人慶祝或買禮物給爸爸以感謝養育之恩。一名網友的爸爸直到今年才知道自己的生日剛好是父親節,而原po得知後,準備了一款「特殊設計」的禮物,沒想到爸爸拿到後沉默了很久,說了「一句話」,令原po相當感動。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她的爸爸今年72歲,據說當時的年代孩子出生戶口晚報是常有的事,而爸爸的生日直到今年才真相大白,因為他終於翻到爺爺遺留的他出生當天撕下來的日曆,令他不禁感嘆,「當了70年的處女座!原來自己是獅子座的!占卜一輩子都看錯了!」,不過令原po開心的是,爸爸的生日剛好就是父親節,不禁開玩笑,「以後禮物就只要準備一份就好了,應該早點發現的」。原po平時與男友住在南部,一個月會上台北陪爸媽一週,上個月回台北時,她帶著男友送的精品棒球帽,爸爸看到後,拿著把玩了許久說,「爸爸真羨慕妳,這輩子從還沒戴過這麼高級的帽子」,這件事就在原po心裡很久,她心想爸爸很愛戴帽子,若沒有送他一頂很帥的帽子,如果哪天爸爸離開她,她一定會後悔到不行。於是原po就開始尋找各大品牌爸爸可能會喜歡的款式,男友翻到她手機時還以為是她在暗示情人節禮物,後來原po解釋後,男友認為,「長輩應該不太喜歡那種東西吧?確定要送嗎?」,不過,儘管男友和媽媽覺得很不實際,她仍堅決要送,後來她找到了一家名牌為了虎年設計的帽子,剛好是爸爸的虎年,長輩比起星座,其實更流行看生肖,爸爸甚至還把手機桌布設成老虎的圖案。原po買禮物回家送到爸爸手上時,爸爸了很久都沒說話,連拆禮物時都面無表情,她一度以為爸爸不喜歡,沒想到開口第一句是,「這是爸爸這輩子收到最好的禮物了」,然後連同袋子、盒子、保證卡等等都當個寶貝一樣收在房間裡,原po看到後相當感動,「那瞬間我真的覺得好值得」。網友紛紛表示,「還可以送老虎堂珍奶」、「如果爸爸只收在房間,你要告訴他獅子座的應該會戴出門啊」、「老爸爸感覺很適合戴這種耶,local又很潮」、「爸爸好可愛啊」、「帽子也太可愛」、「72歲帶這頂帽子太帥了吧」、「有你這個女兒真幸福~」、「看到爸爸說那句話,覺得好感動」、「好可愛的父女,看到後面爸爸的反應直接鼻酸... 」、「如果是我翻到那張日曆,一定爆哭」。
-
2022-08-04 醫療.泌尿腎臟
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及「早洩」問題怎麼辦?泌尿科醫師告訴你成因及最新的治療方式
父親節快到了,各位辛苦的爸爸們努力在父親節前「付清家裡的帳單,想要好好享受幸福的兩人時刻,卻有可能碰到因為過於辛勞而突然「軟今天」!這篇文章來簡單介紹男性性功能障礙最常見為「勃起功能障礙」及「早洩」兩大種類以及目前較新的治療方式,讓爸爸們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勃起功能障礙男性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縮寫ED)又稱不舉、陽痿,指的是性刺激以後陰莖海綿體充血不理想,無法達到足夠的硬度或無法維持硬度直到完成射精。男性在40歲以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大約為25%,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若具備一些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抽菸、肥胖、睪固酮低下等)發生的機率會更高。勃起功能障礙若依發生成因來區分,主要可分為「心理因素造成」以及「生理病變造成」兩大類。但大部分人都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合併不同的成因所造成的結果。‧心理因素:所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有一些特性如:勃起狀況時好時壞、晨間勃起正常。一般年輕人(40歲以下)大部分屬於這一類。常因睡眠不足、工作壓力大、疲累、來自伴侶的壓力等所造成。有時因為一兩次行房時狀況不佳,造成往後行房時因害怕失敗而心理壓力更大,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治療方式除了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壓力來源、增加睡眠、與伴侶進行溝通以外,也可嘗試使用PDE5抑制劑藥物(如威而鋼、犀利士)增加行房的舒適度及成功率,打破惡性循環。‧生理病變:所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指的是因某生理機轉的問題而影響海綿體充血,包括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睪固酮低下等因素。特性是勃起功能隨著時間持續退化、晨間勃起發生減少。一般可從病人的年紀以及慢性疾病史來了解是否屬於此類。診斷性的檢查一般只能靠抽血得知是否為睪固酮低下,其他較侵入性的檢查如陰莖督卜勒超音波(用以評估陰莖動脈血流)只有少數情形會建議使用。勃起功能障礙的治療方式‧PDE5抑制劑藥物治療勃起功能障礙除了對患者衛教一些內容如培養運動習慣、戒菸、控制原有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外,一般建議可使用PDE5抑制劑藥物(如威而鋼、犀利士)治療,此類藥物能增加海綿體充血的效率讓患者達到滿意的勃起功能,70%以上患者使用後能有所改善。一般使用方式為行房前1-2小時服用,威而鋼須空腹時服用效果較佳。犀利士因屬較長效型藥物,可更提早服用而較無時間壓力,低劑量劑型5毫克犀利士也可以每天固定服用以增強效果。若有心血管疾病須服用硝酸鹽類藥物,則絕對不可與PDE5抑制劑藥物同時使用。另外某些降血壓藥物也有可能在併用時造成血壓過低的副作用,建議先諮詢醫師。‧低能量陰莖體外震波透過低能量體外震波施打在陰莖海綿體以及會陰部上,促使血管增生,改善血管病變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礙。此治療方式極為安全,過程不需麻醉,即使使用抗凝血劑中也能安全施打。一般完整療程為6-8次治療,每次間隔一週。但因血管增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反映在勃起功能的改善上,療效不像服用PDE5抑制劑那樣快速明顯,因此是比較偏保養的一種治療,建議合併藥物治療使用效果更佳。‧睪固酮補充治療睪固酮由睪丸製造,影響男性性功能及性慾、肌肉增長、造血功能等。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若合併睪固酮低下(可由抽血診斷),可同時接受睪固酮補充治療。目前睪固酮補充方式為針劑、皮膚凝膠、以及最新的鼻內凝膠製劑。‧PRP海綿體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目前已廣泛使用在肌腱、筋膜、關節等軟組織的注射治療,具有組織修復的效果。目前已有最新的小型研究證實可注射在海綿體達到改善勃起功能的效果。患者若是藥物治療或低能量震波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考慮嘗試這項新治療方式。早洩的問題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縮寫PE)廣泛指的是性交時間從進入陰道至射精小於三分鐘,無法讓意志力延長時間,並且造成本人或伴侶心理上的困擾。盛行率大約為15-30%。可分為「原發性早洩(Lifelong PE)」「續發性早洩(Acquired PE)」兩大類。原發性早洩患者從第一次性行為開始都一直無法延長射精時間超過一分鐘,屬於較嚴重的類型。續發性早洩患者原本可正常維持足夠的性交時間,但某一天漸漸發現開始無法延長到大於三分鐘的時間。早洩的成因一般是多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焦慮、缺乏經驗等等)、神經性因素(龜頭過度敏感、5-HT受體異常)、基因因素、內分泌因素(甲狀腺亢進)等。此外,高達50%的早洩患者也合併勃起功能障礙,這兩種性功能障礙會互相影響讓問題變得更嚴重,需同時一起治療。早洩的問題的治療方式目前早洩的治療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現有FDA核准藥物包括必利勁(Priligy)以及最新的賦久勁(Fortacin)外用噴劑。必利勁(Priligy,學名為Dapoxetine)是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SRI藥物種類眾多,屬於抗憂鬱藥物且兼具延長射精時間的效果。其中必利勁因為作用時間短、代謝快的藥性,較不會發生其他抗憂鬱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因此被核准為早洩的專用藥物。使用方式為行房前一小時服用。賦久勁(Fortacin)是一種局部麻醉藥物噴劑,可降低龜頭的敏感度達到延長射精時間的效果。因特殊的藥物調配,讓藥物能附著在龜頭上形成薄膜,於一小時內持續產生作用。使用方式為行房前在龜頭上噴三下,等待五分鐘後可把藥物擦拭掉,不須為了讓藥物留在龜頭上而特別使用保險套即可行房。根據研究結果,原發性早洩(較嚴重的早洩類型)患者在經過賦久勁治療三個月以後,平均射精時間可由原本的「小於一分鐘延長到「大於三分鐘,且持續治療5-9個月可讓平均射精時間延長到六分鐘。治療效果十分顯著,且使用方便,副作用非常少。
-
2022-08-03 焦點.菸酒毒傷身
吸菸者9成「家庭關係出狀況」 被疏離、要求不能抱小孩
藝人王傳一菸齡超過20年,為了女兒成功戒菸,他分享經歷戒菸過程「最怕戒斷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不適感,戒菸初期他也曾在失敗與再挑戰間輪迴,他鼓勵正在戒菸者,最重要是堅定的決心與毅力,加上愛孩子家人的動力,就能努力朝目標邁進。根據一項網路戒菸習慣調查,因家庭而戒菸者中,有88.6%的人因健康及親子互動已經出狀況,其中有56.2%的人,抽完菸後常常被阻止與小孩互動或長時間接觸。許多吸菸者表示,感受到家人刻意拉開距離,心裡其實不太舒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表示,親子互動受阻是吸菸危害之一,調查中曾經為了家人而戒菸者,有6成曾被阻止抱小孩,近4成受阻長達3個月以上,也有7成5的人會主動降低與家人親密互動頻率或保持距離。顏啟華表示,臨床觀察有5成的戒菸者是為了自身健康,有1成5的人是因為家中有小小孩出生,或被太太逼戒菸。以中山醫收治的戒菸者,成功率約40%,因醫院有醫師以及個管師協助追蹤,成功率相對高。顏啟華說,戒菸沒有想像中簡單,失敗主因多與「戒斷症狀」有關,調查指出,3成用意志力戒菸者,多次放棄戒菸原因,因菸癮或戒斷症狀太強,有8成認同累積失敗會增加困難度。他補充,戒斷症狀包括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咳嗽、頭暈等症狀,且容易與親近家人起衝突。顏啟華說,許多人想靠意志力戒菸,其實成功率僅3到5%,這類族群包括藍領及白領皆有,像是高知識份子或業務,擔心沒有吸菸無法融入,而營造業勞工環境有許多吸菸者,即便想戒菸也有人會遞上香菸。需要搭配尼古丁替代療法,提高戒菸成功率,跳脫履戒履敗的惡性循環。國健署今年擴大戒菸補助,自今年5月15日起接受戒菸輔助用藥服務,不分對象皆免收戒菸輔助用藥部分負擔費用,提高戒菸誘因。現行醫療機構或藥局戒菸服務中,有多種尼古丁替代戒菸輔助品,以低劑量的尼古丁紓緩戒斷症狀。顏啟華說,戒斷症狀出現30分鐘期間,對戒菸者很折磨,多數劑型使用後需10到20分鐘才開始發揮,去年台灣引進歐美常用新劑型戒菸噴霧,噴入口腔後5分鐘可緩解症狀,相較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先前等待外賓時,因嚼戒菸口香糖被外界認為不尊重,新型藥物較不會引人側目。屈臣氏在父親節前夕推出戒菸諮詢門市活動,7月28日至8月24日,於限定200家門市中,將由專業藥師提供免費戒菸衛教諮詢與尼古丁成癮檢測服務,藥師會依民眾吸菸狀況與生活型態,建議戒菸方法並推薦適合的戒菸輔助產品,讓戒菸事半功倍。
-
2022-05-2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生命故事/重拾生命的信心 罹癌後我學會與自己對話
被醫師告知罹癌的瞬間,腦袋一片空白…回過神來,混亂的情緒與焦慮接踵而至。要鼓起多少勇氣,才能面對罹癌的自己?要建立多少信心,才有辦法堅定向前,接受治療?全台最大癌症粉絲團「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與「財團法人滄洲文教基金會」聯手舉辦抗癌故事徵文活動,透過社群力量,凝聚正能量的迴響,傳散至各個角落,降低癌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鼓勵無畏癌症,樂觀面對人生逆境。抗癌鬥士生命故事張秀芳如果生命沒有明天,我要帶著回憶還是夢想離開呢?當醫生告知確診消息後,立馬回去寫下100個願望清單,就算我無法全部完成,也一定要留下最美的回憶。現在我的人生沒有「有一天」,而是把握「每時每刻」,走吧!2022年我生日那天,我一定要站在合歡山迎接我生命的曙光。Juni Lai醫生告知確診的那天,自己仍是獨自去看診,當下自己算是冷靜派的,聽著個管師說明這是哪種乳癌的亞型,未來該如何進行治療,但當騎著車回家的路途,想著該如何跟先生和孩子講呢?突然才覺得自己不是得了感冒,而是被發了一張重大傷病卡,會不會比失智的老爸還早離開世界。後來自己看遍了所有乳癌相關的書籍,,也看了Youtube 上許多醫生的說明,心裡至少有個底,才明白當初的害怕是不清楚未來的治療方式,了解後,一切都沒有那麼可怕。治療三個月後,姑姑也確診,我成了她諮詢的對象,面對她的不安,我可以安撫她,在疫情間,也曾有三次我們同住一個病房,一起治療,互相照顧、互相鼓勵,因著這個事件,拉近了我和姑姑們間的距離,因我的療程在姑姑前面,所以,我成為了姑姑可以詢問的對象,也可以是姑姑的代禱勇士,願神祝福我們二人在治療結束後,都可以有個健康的身心面對生活。謝董5、4、3、2、1⋯⋯新年快樂,新的到來,第一次在醫院倒數,殊不知倒數後第一個驚喜是,「切片報告出來啦,確定是大腸直腸癌,目前初判是三期,接下來………」,接下來是模糊的視線,崩潰的自己,還有無助的爸爸。真的,電視演的是真的,聽到罹癌消息後,完全無法接受,愛面子的我卻放聲大哭,手顫抖的傳賴告訴其他家人、好友還有老師,直到旁邊傳出一個聲音「不要再哭了,妳這樣我也很想哭」,對,爸爸還在身旁,面對這樣大的打擊,他何嘗不是滋味,畢竟四年前才送走他摯愛的二姐,也是因為大腸癌過世,如今面對自己小女兒也是罹患相同疾病,該情何以堪?快速收拾心情,討論著該如何面對下一步,沒錯,該面對不要逃避,至少如今醫學發達,好好治療還是有希望。曾學過心理學面對重大創傷後, 心中會有「悲慟的五個階段」:否定、生氣、討價還價、抑鬱、接受的歷程,只是每個人每階段時間不同。收拾好心情,辦理出院準備迎接治療的階段。這一路上心情轉折有如雲霄飛車般,很多親朋好友不斷的鼓勵,面對治療後的副作用定期回診檢查,常讓自己感受到身體變化,擔憂復發,害怕轉移,甚至該如何面對最終點?充斥著內容的恐慌,與其如此焦慮的思想,不然欣然面對各次挑戰,直到戰力不足為止。如今快滿一年的治療,身為幼幼班的癌友,完成了當初術後的願望,順利回到學校唸書,也達成要平安回來給大家看的承諾。罹癌後,努力試著放慢腳步,學著享受慢步調生活,每次回診就當作和醫師閒聊話家常,檢查結果若不如預期,那又如何?反正也只是數字而已。每天告訴自己很開心又過一天,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生活有目標才有動力活下去,而我,就是回去唸書,三年後考上執照,完成階段性夢想,而您呢?給自己設什麼目標?就努力勇敢面對追夢,人生沒有重開機,生病只是暫時當機,過了,一切就安然無恙。MJ-Cindy Lei醫師告知乳癌確診的時候是我的生日當天,但我心裡想的是該如何告訴我年邁剛動完手術的父親及中風後正在做復健行動不便的母親。直到手術的前一天不得不告知父母去住院,我看到他們的震驚及不捨。當我手術後回家,我的兄弟姐妹沒有人把我當病人讓我好好休息,我仍然要照顧我父母,只因我是唯一單身未結婚的女兒,所以當我面臨35次的放療,天天要進出醫院,又要忙著照顧家中二老的日常起居時,我真難過哭不出來。直到放射科主任告訴我要運動,無論激烈或散步,每天保持至少1小時的運動,復發機率相對降低。我的門診醫師告訴我,均衡飲食,保持心情愉快,充足休息,很快就可康復。我的笑容才回到臉上。當我做完放療後正積極尋找生活健康的平衡點,不到3個月,我母親腦出血,就成了臥床失能無法言語的重症病人。其實我沒有多餘時間調養身體,我必須投入學會居家照顧臥床病人,也要關懷我老父親孤單的心靈。但當時我快崩潰,幾乎放棄活下去。後來我透過書籍及運動,在10個月後,我為自己找到平衡點。我將自己分成3等份,1份給爸爸,1份給媽媽,1份給自己。每天至少30分鐘要出去走走透氣喝咖啡;每週3~5次綠拿鐵;每天看好笑的影片;簡單飲食少不外食;簡單生活減壓保持正面愉快心態,面對癌症直球對決,感恩老天給予重生,也感恩父母給予機會奉養。明天是我滿4年的抗癌,但今年元宵時媽媽不捨我辛苦選擇去當老菩薩。結果半年後在我稍微走出喪母之痛,爸爸在父親節的隔天得到食道癌三期。84歲的他,我用我的方法陪他走過2次化療及30次放療。他在我一路陪伴下,體重並未減輕,雖然過程辛苦,但也拉近我父女的情感。我曾告訴他能吃贏一半,能睡又贏一半。我們人的身體都有癌細胞,只是多數人的癌細胞仍在沉睡中,而少數人把癌細胞喚醒,如同我在醫院陪爸爸治療所遇到的癌友,我告訴他們就讓我們笑笑與癌細胞和平共處一生,好好面對未來,得癌就是要先感恩老天能讓我們重生一次,因抗癌如同減肥是一輩子的功課。加油吧,所有抗癌勇士們,路還很長,別輕易放棄認輸哦,老天會疼惜認真活下去的人。李美惠當醫生告訴我,原本的乳癌二期、轉移至骨頭,變四期時,眼淚不爭氣的落下。大家都告訴我心情要放輕鬆,但不時還是會大哭!為什麼是我,接著一連串的檢查,和醫生幫我申請重大傷病卡,說明著我和一般人不一樣了!開始化療、掉髮那段日子真的很難熬,每天起床枕頭上都是頭髮,哭了好幾回,最後告訴自己,一直鑽牛角尖它也不會消失!時不時和朋友互相鼓勵,現在已經滿一年,治療也快告一段落、快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相信一定會恢復健康的,加油!鍾慧雯知道自己身體有異樣開使到乳外切片檢查得知乳癌3期,牽著機車騎回家淚水止不住,哭了一天,心中掛念只有小孩。隔天又振作起來,似乎沒發生過這些事,還跟醫生說,我可以玩回來再開始治療嗎?從檢查到治療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心中只想著,請先生顧好小孩我就放心,一年多的治療先生只有開刀在我旁邊,每個月抱著去渡假的心情住院,大家都說如果我不是光頭沒人看的出我生病!生病換來身邊的人事物改變;生病換來我對自己的改變;生這一場病對我來說不是病。林秀淑我是104年秋天去台北榮總做自費全身健康檢查,當收到健康檢查書內健檢報告都是英文我看不懂,只好拿着健檢報告在榮總內走訊,走到老人醫學門診看到一個醫師沒病人,我就走進去拜託醫師幫忙看,他告訴我乳房檢查有問題教我掛乳癌醫學中心找主任曾令民醫師。我找到曾令民醫師看診後告知我右乳房是乳癌,我星期二看診,星期五就要開刀切除。我得知是乳癌訊息,人嚇得血壓突然高到200,隔天我立即看新陳代謝科看高血壓,醫師問我昨天怎麼了,我告原委。醫師說,不要緊張,不要緊張…。當星期五要開刀前醫師問我昰要全切還是切部分。我回說:全切除。之後回診,個管師把掉血引流管,就由助理醫師看之後我改由趙大中主任看診,是每三個月回診一次要抽血做超音波等檢查,藥是吃復乳鈉及滋骨鈣片。我同時有参加台北榮總同心緣乳癌病友關懷協會,每月有一次醫師講座還有病友講自己得病的經歷。至今健康檢查都還好。💡看更多抗癌故事請關注「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Cancer」
-
2021-09-06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孝順其實是表達對父母的愛
親愛的孩子:上個月我去醫院作核磁共震檢查,你們知道後兩個人一起來找我,煞有其事告誡我,任何事都要讓你們參與,不希望被冠上不孝的名義。你們的語氣太嚴肅,我當場有點難堪,但你們離開之後,我心中滿滿的溫暖。我最近在思考「孝順」是什麼。我有兩個朋友,其中一個女孩年紀比你們小,她很努力,已經有許多成就。但是她不快樂,原因是父母給的壓力。父親習慣對她冷潮熱諷,母親是典型的台灣人,女兒不管多好,在母親眼中總是不夠好。女兒朝著父母的期望奮鬥,心中卻滿是委屈。去年她的父親發現癌症,短時間內就離世了。她整理父親的遺物,發現照片中的父親很少有笑容,總是一臉正經嚴肅。這時她才明白,原來父親在她面前的幽默開朗,被她誤以為是嘲諷;父親對她不滿意,全源於她自己的想法,一切只因為父親不善表達,父女間太多誤會跟距離,造成女兒心中芥蒂。結果到父親去世之後,才明白父親心裏的愛。如今面對沒有爸爸的父親節,她期許為人父母者應向孩子表達愛意,讓大家都能被愛環繞。另一位有煩惱的朋友75歲,丈夫逝世後一人獨居,常感寂寞。她常寄望兒女可以來陪她睡一晚、吃一頓飯、聊聊天、去公園散步。可是兒子女兒都忙,只能偶而見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兒女吩咐她宅在家,卻沒有來探視。最近她生日,兒子送餐,女兒送蛋糕,兩人只用大樓對講機祝母親生日快樂,東西放在管理室,人就閃了。我的朋友非常生氣,大罵兒女不孝,為此哭了好幾天。我替她探詢,才了解朋友的兒子是醫師,女兒在量販店工作,工作同屬新冠肺炎高風險職業,為了保護母親,才不敢見面。子女刻意來到母親住處以對講機慶祝媽媽生日,哪知心意沒好好溝通,反而造成母親誤會。朋友的案例,一個愛女心切,一個愛母心切,可惜都沒有好好表達。現代人的觀念,孝順是封建文化,甚至被醜化,是為控制人民,順服帝王統治搞出來的教條。我的同學蔡茂堂牧師卻說孝順是親子關係。孝順的孝是尊重,順是順從,我們常混在一起。其實子女長大到能夠獨立思考與有判斷能力時,二者可能分離。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發生變化,從階級式親子變成平等式朋友,若轉型不成功會陷入緊張,甚至敵對。很多父母強調孝順卻不面對與調適關係的轉變,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名導演李安說:「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確有其道理。父母的觀念要改,兒女也須重新學習,所謂正在創業沒有時間孝順或是父母有錢不須孝順,都不是理由。我的父親過世時,朋友給了我一張慰問卡,上面寫著「祈願曾經真實的記憶為您留住美麗的回憶,帶給您力量如斯前行。」我很幸運,父母公婆給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讓我走在人生的路上有所依靠。沒有什麼東西能留給你們的我,也希望能為你們留下豐富的回憶。未來的日子裏,但願我們互相能好好表達心中的愛,創造回憶。這樣縱使別離的時候到來,我們也能沒有遺憾的說再見。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越南女移工涉北部移工社交圈確診 足跡跨3鄉鎮超市賣場
彰化今新增一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確診者為20多歲女性越南籍移工,在轉換雇主時採檢發現,彰化衛生局目前針對該確診移工匡列採檢89人,含其母、兄等同住者居家隔離7人,彰化衛生局推測個案感染時間超過2個月,懷疑是在今年5、6月間於北部感染,目前歸為不明感染源個案。彰化縣連續「加零」13天後今天破功,葉彥伯指出,確診外籍移工2018年12月20日入境後在台中市工作,今年4月15日搬到彰化,租屋處同住包括其母、兄、阿姨、表姊、兄友人、阿姨友人等6人,8月19日轉換仲介公司依規定採檢確診,CT值為34.53。該移工今年4月到彰化後直到8月19日轉換雇主前都在工廠打零工,且不只1家工廠,衛生局也調查出她在今年5、6月間疫情爆發時與上月24、25日兩個時間點,曾有板橋、萬華越籍移工社交圈活動,衛生局估計總匡列人數會達到150人,另還有其兼職場所疫調中。葉彥伯指出,確診個案CT值高,感染風險較低,但其血清抗體快篩檢驗中,Igm為陰性,顯示感染時間超過2個月,不排除在今年5、6月間於北部感染,感染源仍待釐清。彰化縣政府公布確診者足跡,從父親節到8月18日包括福興、秀水、彰化市等地,期間去了三次福興鄉彰水路56號的統一超商新香珍門市,其他足跡為全聯福利中心秀水彰水店、彰化市中華路66號動力主義彰化店、全家便利商店福興番花店。
-
2021-08-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編者按】繼三對幸福的「老夫老婦」與我們分享老年快樂的家庭生活,這星期我們把主題拉到「老」與「死」之間的「無奈」。一位內科資深醫師呼籲台灣社會大眾與醫學界正視高齡族群的「衰」、「弱」;老人醫學專家介紹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提出的「以高齡者為中心的整合式照護模式」,並分享在台灣守護老人「看、聽、動、食、樂、智」六大內在能力的努力;最後,一位曾經陪伴高齡老父走完人生最後旅途的資深醫師,反省思考如何幫助老人擁有健康、獨立與尊嚴,呼籲老人應該主動與子女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才能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992年83歲的母親與肝癌奮鬥多年之後離開人間,長她兩歲的父親由爽朗健談的退休企業家慢慢變為落落寡歡離群索居的孤獨老人,之後他周圍老友一個個消失的孤寂無奈,更使身為子女的我們深深感受到鰥寡孤獨是老人最難忍受的考驗。好容易等到我們家老二如願進入與老大同一所大學,兄弟得以彼此照顧,我與內人終於在1998年結束在美23年的醫師生涯,回國加入兄弟姊妹共同照顧父親的行列,一直到他老人家在2008 年以101高齡壽終正寢。這十年陪伴老父,使我有機會以又是醫師又是家屬的身份體會老人「喪偶」、「喪友」以及日漸喪失「身體健康」、「獨立自主」的無奈。記得父親直到99高齡,仍然身心健康,與我清晨在中正紀念堂漫步長談,還常叮嚀我,人老之後一定要能「感恩」、「念舊」,才會感到幸福。在這種父子談心的場合,我好幾次都有個衝動,想與他探討他對生命末期的看法。但這種我經常會主動與年老病人及其家人討論的話題,竟因為某種「忌諱」無法開口,至今仍深感遺憾,我始終沒有機會由他口中聽過他對人生終點的安排有何明確想法。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之後每個月我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上班前,我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往醫院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覺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 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隨著自己年紀漸漸走向人生不可避免的「下坡路」時,才猛然發現父親不只在我小時教我如何為人處世,他還以自己的老化來教我了解「老人的需求」,更想不到在他乘鶴仙去多年,仍然不時提醒我老人醫療的困難抉擇,使我能以「如果我有機會再照顧爸爸的話,我會怎麼做」來減少病人與其家屬的遺憾。前幾天在我們定期的「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醫學生提出一位八十幾歲的食道癌女病人,因為重度失智、體力衰弱、多次跌倒受傷,但女兒不離不棄,希望我們盡醫學上最大努力,繼續延續母親的生命。病人常自己拔掉鼻胃管,醫療團隊正在考慮在腹部直接建立「胃管」,但又擔心病人會自己拔掉而造成更多的傷害,因此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該不該去引導家屬面對病人所遭逢的這種不可逆的現實,而能接受安寧照護。」許多討論勾起我十幾年前照顧家父的痛苦回憶。我告訴學生我將好好思考「如果父親的最後幾個月可以重來的話,我會怎麼做」,並且我會與他們分享我寫出來的心得。今天痛定思痛,深深覺得家人應該讓老人在身心還健康時,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人生旅途步入終點時的心願,而家人更應當尊重老人的意見,幫助他們達到「此生無憾」的願望。如果時光可以倒轉的話,我一定不會執意要父親讓我插回鼻胃管,我會建議家人好好聆聽父親對生命的看法,有必要時,我會請教安寧照護的醫療團隊與父親與家人一起溝通。透過他們的專業,讓父親與家人一起找到他認為最好的決定,而我們一定會尊重他的意見。至於對於學生日前所提的個案,既然病人是失智的老人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我們就應該說服家人接受安寧團隊的照會,大家共同討論,以他們對病人失智之前的性格,推斷病人可能的反應,做出大家都能心安的決定。寫完這篇文章,猛然發現今天剛好是父親節,不絕潸然淚下。父親!謝謝你一直給我機會成為更好的人、醫師、老師。
-
2021-08-10 養生.人生智慧
《俗女養成記2》謝盈萱:有時候過度執著於一些事情,你會錯失很多很重要的事
「親愛的陳嘉玲,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在《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的結尾,謝盈萱飾演的嘉玲緩緩說出了這句帶給人巨大共鳴的經典台詞。在得知《俗女養成記》即將在8月8日父親節當天開始推出第二季,讓人的期待感很濃很深。在《俗女養成記2》全球首映記者會上,第一次看到那段9分鐘的首播預告片,裡面藏了很多讓人看了眼眶泛淚的洋蔥。《VidaOrange生活報橘》特別採訪了飾演女主角陳嘉玲的謝盈萱,在好劇開播之前,先一層一層剝開嘉玲和爸爸、嘉玲和自己相處的洋蔥。(採訪/《VidaOrange生活報橘》主編戴相文)《VidaOrange 生活報橘》主編戴相文(以下簡稱戴):《俗女養成記2》剛好是在8/8父親節當天正式播出,特別想請你聊聊你在演出時,哪一個「和爸爸互動的場景」,是讓你最印象深刻的?謝盈萱(以下簡稱謝):我其實很喜歡預告裡面,跟爸爸坐在屋頂的那段聊天,在戲裡面,爸爸和嘉玲本來就是比較像好朋友的感覺,那段戲剛好父女兩個人都有點遇到挫折,走到那集的時候,大家就會知道嘉玲和爸爸到底在聊什麼,雖然悲傷,但是那場戲其實還是蠻好笑的。「時間一下就過了,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做,就老了。」戴:「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的這段經典台詞引起很多人深刻的共鳴,嘉玲這個角色其實是很「活在當下」的。再看到第二季的預告中提到,嘉玲開始在擔心「40歲、更年期、可能生不出小孩」這些事情,陷入到因為時間的壓力推著自己走的焦慮。想請盈萱聊聊劇中的嘉玲如何在生活的壓力、生活的變化這些狀況中,仍然還是讓自己好好的活在當下?謝:我覺得因為人生很短,所以這一季的嘉玲有點過度想證明「自己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到、可以決定得很好」,但反而可能太想要做什麼了,以至於她有點忘記了她當下或身邊很多人的狀況,有一點比較關注在自己上面。反正就蠻像人生的(笑),有時候我們過度執著於一些事情,你會錯失了很多很重要的事,所以後面很多個片段,包括她跟大表姐的相處,還有她跟蔡永森的相處,包括她跟媽媽爸爸的相處,我覺得都有慢慢抓回來她又重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要怎麼辦?」戴: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當你自己遇到了一些問題的時候,你會怎麼提醒自己要「活在當下」?謝:欸,有時候就是真的沒辦法(大笑),「活在當下」講得很容易但真的很難,你就會想說如果明天變成怎麼樣、後天又會變得怎麼樣,有時候你真的可以告訴自己說「先放掉」,可是有時候就是沒辦法放掉,但你就接受你是個人類呀,那些焦慮或情緒一定會有,就不要逼自己一定要成為一些文章裡面看似好像活得很怎麼樣的人。先面對自己,不要去想要成為別人。※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俗女養成記2》謝盈萱:有時候過度執著於一些事情,你會錯失了很多很重要的事
-
2021-08-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彰化血清調查捲入紛擾 陳秀熙坦言:磨練多年已不受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一月初現形、擴散,到今年八月,全世界已經長達20個月籠罩在疫情威脅下。在政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幾乎天天直播記者會;在民間,則有台大公衛學院每周一次的「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截至本周已邁入第79次直播,連農曆春節都沒中斷。「回家有蓮藕湯可以喝喔!」太太溫柔提醒早點回家。在指揮中心意見獨大的社會氛圍下,台大公衛也曾因提出不同見解,而遭到誤解、蒙受輿論猛烈攻擊。但台大公衛仍能穩健不輟,持續以科普的語言分析最新實證、引領公共討論,關鍵在於帶領研究團核心的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年60歲的陳秀熙表示,24歲的小兒子在大學就讀資訊科系,還與父母同住;30歲大兒子是藥師,在桃竹苗地區的醫院工作,原本一個禮拜可以回家兩、三次,但過去一年多受到疫情影響,不但工作更忙,疫情嚴峻時為顧及家人健康,也常就近住醫院宿舍,較少回家。陳秀熙說,學術工作本來就非常忙碌,疫情來臨後忙上加忙,常常晚上九點半以後才回到家。慶幸現在有方便的通訊軟體,家人感情仍緊密,不時會透過訊息或照片聊聊天,比如太太會說:「回家有蓮藕湯可以喝喔!」溫柔提醒他早點回家。每周六「家庭英語讀書會」超過20年,研究生搶著加入。陳秀熙身為父親,在學生眼中也是個老爹,把研究生都當成自己孩子照顧。「我好像在社會上認養很多小孩。」陳秀熙笑說,兩個兒子都跟研究生打成一片,因為他每周六固定舉辦「家庭英語讀書會」已經超過20年,以往只有自家小孩和姊妹的小孩,大約10人,最近幾年連研究生都紛紛表示很想參加,目前規模已達到20人。「我希望從國中開始,培養孩子對於科學和人文藝術的素養。」陳秀熙説,頂尖的《自然》和《科學》期刊內容,都有免費上網,其中摘要型的科普文章篇幅不長,英文也不難,還有很好的視覺化圖示和資訊圖表。陳秀熙會預先選文,每周六在學校租借一個小會議室,前一個小時分頭報告讀書心得,後兩個小時進行討論,長期下來,對於學習英文閱讀、表達、做口頭報告,都可以累積很深厚的「內功」。彰化血清調查捲入紛擾,坦言磨練多年已不受影響。有連續20年每周開讀書會的毅力,連續79周做疫情科學直播,難不倒陳秀熙和他的「孩子們」,只有去年夏天因為彰化血清學調查遭受中央反對,輿論壓力山大。陳秀熙說,去年父親節和一些節日都有收到卡片,安慰鼓勵他,希望他不受外界紛擾影響,但他笑說,過去在英國求學,就因台灣特殊政治處境,受過許多不平等待遇,磨練至今,他不會受到政治紛擾影響了。「以前也會跑回家痛哭一場。」陳秀熙說,但他現在正面看待爭論,民主國家的「對話」是很重要的,或許年輕人會認為政治就是對立,「但我不認為,我希望他們成長過程中慢慢了解,這是一個社會成長的動力。」陳秀熙的正能量也傳遞給學生,「學生跟我說,只要我們講得對,就不用怕。」每周慢跑兩次重回健身房 感動民眾超乖指揮中心宣布降級後,陳秀熙立刻回到健身房跑步。陳秀熙說,以前與孩子和研究生最愛的運動是羽毛球,他甚至自掏腰包請教練,無奈後來羽球場很搶手,要約時間、借場地越來越困難,後來就少打羽球。為了維持運動,他自我要求每周固定慢跑兩次,每次跑五公里。疫情還沒爆發前,陳秀熙都會去健身房跑步,疫情嚴峻時健身房都關閉,就改去公園跑步。睽違兩個月回到健身房,竟然只有他一個人在用跑步機,陳秀熙笑說,簡直是「包場了」。他看看旁邊其他踩腳踏車、用器材運動的民眾,都戴著口罩,注意維持社交距離,「超級感動。」陳秀熙說,台灣民眾做防疫「超乖的」,希望指揮中心能夠適時引導,支持民眾對於疫情的社會心理適應。他強調,做好該做的,但同時不過度害怕,心理上慢慢接受人要與病毒共存,這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陳秀熙小檔案年齡:60歲現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家庭:結婚30年,育有二子給孩子的一句話:身為台灣的一份子,要了解社會上每個與我們相關者的生命價值。未來的年輕人要有實力和眼界,走出自己在國際間的一條路。如果心裡有煩惱,需要抒發,可以找我聊聊。
-
2021-08-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下一個父親節能團聚嗎?蘇益仁:政府須重視打不到疫苗的剝奪感
「抗煞巨頭」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去年疫情初期接下行政院邀約,擔任「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疫苗組召集人,對國內疫苗採購政策及防疫措施屢屢建言。這兩年與疫情共處的日子和過去「相當不同」,解除三級警戒的第一個父親節,他照慣例會收到兩個女兒的「老爸襯衫」、「老爸襪子」,但聚餐礙於疫情先取消。疫苗採購建言被漠視,國難當頭,仍想繼續奉獻心力。年過七十的蘇益仁談到從去年至今向政府建言的心路歷程,語帶無奈。「去年八月就不斷向政府建議採購疫苗一定要加把勁,但每次挺身而出都未獲正視。」有段時間很猶豫到底該不該繼續再提出意見,因為自己老早就退居幕後,只是國難當頭,自己又背負著抗煞經驗,好幾次認為「算了」,但責任心使然,即使被漠視,仍想再奉獻心力,從專業角度發聲。去年初接下疫苗組召集人後,蘇益仁常與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東奔西走,協助國產疫苗或分析國際疫苗研發,那一陣子頗為忙碌。只是沒多久陳其邁接任高雄市長,蘇益仁也也不再擔任召集人,回歸學術生活,不變的是持續關懷國家大事。不要孩子送禮費心,指定只能送上班會穿的襯衫跟襪子。對於國家的憂心與關懷,蘇益仁鮮少與家人討論,但會與跟志同道合友人暢談一整天,因為不希望太太憂心他的事。現在的生活「開心」比較重要,兩個女兒也都出嫁,他現在有四個可愛的孫子,去年暑假,唸六年級的孫子獨自搭乘高鐵南下,爺奶成為保母的短暫時光,讓他紓解不少壓力。每年父親節,蘇益仁說,兩個女兒總會準備標準禮物-----襯衫跟襪子,其實這是他指定的。因為以前孩子總是煩惱要送他什麼,不想讓孩子費心,直接指定只能送上班會穿上的襯衫跟襪子,兩個女兒無論哪一年,即使人不在身邊,一定會送上這份標準的父親節大禮,相信今年也不例外。因疫情學會用LINE,與家人拉近距離,生活也嘈雜了些。他說,每年收到的父親節襯衫,從花色還是看得出孩子的費心,時常會有花花綠綠樣式,年輕時不太敢穿,現在年紀大了,全都翻出來品味,即使穿著曾令他最害羞的粉色系,現在也不覺得丟臉,而是滿滿的暖心。蘇益仁跟女兒感情很好,疫情爆發後,他被迫學習更流暢地使用智慧型手機,現在不僅會拍照也會用LINE,偶爾傳些照片跟訊息給兒女,約聚餐吃飯等。不過也因此產生了些副作用,好多工作的群組必須加入,常常叮叮咚咚的,讓他現在平靜的生活,也多了些吵雜。下一個父親節,能團聚嗎?打不到疫苗的剝奪感 建議政府須重視新冠疫情讓台灣人今年的父親節特別不同。蘇益仁說,希望新冠肺炎能真正達到流感化,疫苗二劑的覆蓋率能破六成,在下個節日來臨前,國人的生活可以恢復到過往,別再讓人民受苦了。蘇益仁說,台灣現在持續籠罩在疫情威脅,邊境不敢開,國人被鎖在國內,外出時擔心東、擔心西,心理壓力倍增。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都在不斷往前邁進,台灣用完各國捐贈的疫苗之後,疫苗到貨狀況又回到原點,「哎,疫苗這件事真的不該是民眾要去煩惱的。」他認為,疫苗布局是政府做得最不好的地方。蘇益仁說,國人現在對新冠病毒的恐懼,幫助國內疫情控制與趨緩,政府也有效利用這一點讓疫情變得「很好管」,但這不該是長久防疫之計。最近只要有人從北部返回南臺科大,就會有人通報他,詢問「要不要隔離從北部回來的學生或老師」,當這些恐懼心理成為反射動作時,國人對於病毒、疾病心理認知,將會有長遠的影響。下個父親節能否與家人團圓,蘇益仁說「很難講」,國際上還有各種變異株問題。台灣目前疫苗覆蓋率不足,要有完整保護力,他推估至少要到明年二月,才可能完成兩劑施打覆蓋率達到六成。疫苗施打斷層以及一直施打不到第一劑的民眾,心理會出現相對剝奪感,人心會浮動,政府應該正視這些問題。蘇益仁小檔案年齡:71歲現任:南臺科技大學生物與食品科技系講座教授家庭:結婚45年,育有2女給孩子的一句話:上一代背負太多國家與社會責任,下一代應為自己而活,快樂開心最重要。
-
2021-08-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鼓勵防疫第一線醫師 林芳郁: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
71歲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從醫40年,曾任台大、北榮、亞東三家醫學中心院長,從SARS到新冠肺炎,都在第一線對抗疫情。今年父親節前夕,林芳郁卸任擔任六年的亞東醫院院長,正式迎接退休生活。不只是一位盡心貢獻醫界的醫師,林芳郁更以嚴謹身教,成為兒女心目中的模範父親。身教嚴謹,卻包容孩子想法,只要肯努力,他全力支持。在宜蘭羅東出生的林芳郁,高中才北上念建中,自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順利成為心臟外科醫師,並與醫學系同窗、台灣首位女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結為連理,育有一雙兒女。女兒林之昀跟隨母親腳步,成為整形外科醫師,兒子林之晨則往新創產業電商發展,接任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兒女事業有成,與父母嚴謹身教有關。林之晨回想,年幼時若有不乖或不禮貌的行徑,林芳郁常叫他們面壁、罰跪。但林芳郁對孩子的想法非常包容,無論想做什麼,他一定全力支持,多半給予鼓勵,只要選定目標,就好好努力、全力以赴。他認為孩子平安,把工作做好最重要。女兒乖巧,兒子曾叛逆,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外科醫師生活忙碌,林芳郁坦言,過去平日忙很晚才回家,早期周六還要上班,等於只有周日休假,但又掛心病人病況不穩定,多半會待在醫院。以前在台大醫院時常帶孩子「查房」,兒女因此閱「傷」無數,更謹記怎麼防止燒燙傷。和孩子相處時間不多,但慶幸女兒循規蹈矩,也跟隨父母從醫,相較兒子叛逆讓他很頭痛,林芳郁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細數林之晨的叛逆事蹟,高中時為了把妹無駕照偷騎機車,家中規定九點半門禁,兒子偷偷蹺家過夜,女兒還幫忙掩護,老婆發現後氣個半死。於是兄妹倆不得不互助,「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但兩人也培養出好感情,像林之晨在美國留學時,林之昀去美國玩,哥哥主動獻卡,讓妹妹無限消費。教育孩子言出必行,欣慰兒子留學歸國後「變暖男」。林芳郁對兒女管教嚴格,正直個性更是言出必行。林之晨求學時課業並不佳,有次段考前,承諾若兒子成績進步就帶他到日本玩,兒子果然爭氣地考出好成績,老婆本想趁著工作忙順勢忘記,他堅持「一定要帶他去日本玩」,堅持履行承諾。過去曾擔心兒子工作不穩定,但自美國留學回來後,彷彿「變了個人」,不僅變溫暖也更孝順,周末帶著父母愛吃的燒餅油條及豆漿來訪,父母傳訊也早讀早回,讓他相當欣慰。林芳郁鼓勵同為人父、至今仍在防疫戰線上的醫師,保重身體外,也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像自己至今仍會向妻子和兒女說「爸比愛你」,或留小紙條在太太書桌上,隨時傳達對家人的愛。兒子看老爸拒收紅包 簡樸一生 愛國不移民林芳郁為台灣醫界創下歷史性推展,曾率領團隊做全球領先的不整脈研究,擔任台大急診部主任任內,開創救護車EMT(緊急救護技術員)體系,如今高級救護員遍布全台,戲劇《火神的眼淚》中救護員挽救珍貴生命的片刻,充分展現急救技術,更造福無數患者。林芳郁上月底卸任亞東醫院院長,兒子林之晨特地排開行程,出席父親的榮退典禮。他透露,父親擔任醫師工作期間,仍維持羅東人的簡樸生活,在家總是穿著破內衣,皮夾、皮帶一用就是幾十年,不開名車,一台Toyota Premio用了十幾年,一直到無法維修才勉強換掉。在兒子眼中,父親十分好學,在家中書筆不離身,隨時研讀畫重點。父親也相當愛國,1995年時,許多醫師帶家人移民,但父親堅決「身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展現愛國情誼。而父親沒有物質欲望,當年在台大醫院,父親認為紅包文化對弱勢病人不公,堅決拒收病人紅包,病人若送紅包來,他一定會再買水果禮盒,把病人紅包放進並送回。林芳郁小檔案年齡:71歲歷任:台大、北榮、亞東醫院院長家庭:結婚45年,育有1子1女給孩子的一句話:訂好目標,全力衝刺,不管到世界哪個角落,闖到累的話就買張機票,家裡永遠都有你的碗筷。
-
2021-08-08 醫聲.院長講堂
孩子一句「爸爸要吃什麼?」吳明賢:疫情裡的微小幸福
台灣自五月進入疫情嚴峻期,兩個多月的時間,從公衛到醫療現場,站在前線抗疫的男性身影,此時幾乎是把家庭擺一旁,全心投入工作。在疫情中迎來的父親節,少了出外聚餐的熱鬧氣氛,但對這些剛打完硬仗的父親,回歸家庭的溫暖,應該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刻。本土疫情自五月升溫以來,歷經四個月抗疫,父親節時刻終於迎來降級。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作為台大醫院上千位同仁的大家長,曾以「院長的公開信」振奮醫護同仁守在抗疫第一線上,回到家中脫下醫師袍後,才真正成為家裡兩個兒子口中的「老爸」。聚餐開會都取消,每晚和孩子吃飯,享受窩心之感。吳明賢說:「以往諸多開會、應酬,常常在外用餐沒回家,但疫情發生後,聚餐開會都取消了。」現在他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吃晚飯,有時候孩子點外送問一句「爸爸要吃什麼?」,讓他格外覺得窩心。「疫情之後,一家人終於真的能聚在一起吃飯,以前都不會刻意去重視這些微小的幸福。」每年過節,吳明賢會回嘉義探望87歲的父親,遇到疫情,不能常常往返兩地,改打電話祝賀或包紅包讓老人家開心。他的父親早年從事棉被生意,時常忙於工作,但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家裡典型嚴父慈母,小時候聽爸爸的話「會讀書就是要從醫」,走上醫師一途。老爸讀醫,孩子未必要追隨,少了老爸包袱,更能自在發展。「要是我沒當醫師,可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從事電子工程業。」台灣早年只要搭上經濟起飛的風頭,吳明賢讀甲組的同學,時至今日不少人已退休。吳明賢說,當醫師就沒有退休的一天,但在疫情底下抗疫,有所貢獻也值得。他成為父親之後,放手讓孩子選擇想要從事的行業,強調「只要不要學壞、對未來有方向,想念什麼,就念什麼。」吳明賢有兩個兒子,老大念法律、老二念運動休閒系,各自在自己專長的領域發揮所長。「哪有說老爸讀醫,孩子就一定要讀醫的道理。」吳明賢表示,時代背景不同了,父母提供支持與協助,孩子選擇科系,未來操之在己,怨不得人。過去老一輩可能會認為人文社會科學系難找工作,但他不這麼認為。吳明賢熱愛人文科學,認為看病也應「以人為本」,科系不分優劣。他說,若父子同在醫界,難保不會被人拿來比較。「會常常被問起,你爸爸是那個誰誰誰?反而多了不必要的禮遇或是壓力。」孩子不從醫,少了老爸的包袱,反而更能夠自在發展。「過節容易,度日難。」日常生活中的關懷更重要。結婚已逾30年的他,兩個兒子也已在職工作,一家四口對於過節的儀式感,少了蛋糕和聚餐,而是簡單手寫卡片或計畫全家出遊。他說,父親節慶祝固然開心,但生活上的溝通才是重要,「畢竟過節容易,度日難。」吳明賢分享,平時遇到家人分享的小事也會追問「欸?你上次說的活動辦得怎麼樣?」或者「你最近在忙什麼呀?」透過簡單一句關心也能促進親子感情。吳明賢鼓勵孩子及青年,「人在社會有自己應盡的任務,趁年輕努力打底,發揮潛能,莫負少年頭。」只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家人平安健康,對他而言就是最好的父親節禮物。溝通很重要父親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做小孩的榜樣作為台大醫院院長,每天至少有12小時待在醫院工作,跟醫護同仁、病人碰面的時間都比家人相處的時光還長。「病人需要關心,家人也需要被關心。」吳明賢透露,在醫院跟病人要溝通,在家裡也要跟親人孩子溝通,重點是要花時間、花心力。「平常工作忙,孩子其實都知情,要能夠讓彼此理解,爸爸是為了家庭在努力。」就連面對家庭衝突或革命,吳明賢也從不閃躲。二兒子高中成績差、夜夜晚歸,他心想「高中生哪可能這麼忙?」找一天坐在客廳等孩子回家,兩人溝通一番,才知道兒子接了熱舞社社長,並承諾高三會把成績追回來,父子達成協議後,老爸就不再窮緊張。「如果光是用自己的想法去猜、去質疑,孩子又值叛逆期,衝突只會更大。」他認為,除了課業,包含生活經驗、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比考試成績重要太多,只要試圖理解孩子的想法,偶爾適時提點,都能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人生來就會當醫師、當父親,也要一步步慢慢學。」對他來說,父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孩子的榜樣,他時時警惕自己要注意身教的影響。吳明賢小檔案年齡:57歲職稱:台大醫院院長家庭:結婚31年,育有2子給孩子的一句話:趁年輕努力打底、發揮潛力,莫負少年頭。
-
2021-08-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父親節怎安排? 陳時中:希望下午能看一下孫子
今天是父親節,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自5月中旬爆發本土疫情以來每天坐鎮指揮中心,努力控制疫情。被問及今天父親節是否有慶祝活動,陳時中表示,希望下午能有時間回家看一下孫子。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年初開始在國際延燒,我國則到今年5月中旬爆發本土疫情。但指揮中心從去年起一級開設,由衛福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陳時中去年則透露,疫情以來都很忙,大半年和當時三歲大的孫子相處不到五個鐘頭,孫子都是「靠電視認識他」。對於今天父親節的安排,陳時中首先表示,「祝所有的父親八八節快樂」,緊接著表示,「慶祝方面,希望下午回家看一下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