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燒烤
共找到
315
筆 文章
-
-
2020-12-16 養生.聰明飲食
到底什麼是竹鹽?竹鹽的功效真有宣稱的那麼神嗎?
我在2020-10-25發表食鹽,海鹽,猶太鹽,喜馬拉雅鹽:鹽的趣事之後,馬來西亞的讀者MMSHEQ Yew在回應欄裡留言:「Hi Prof,希望在您的下一篇文章中,可以添加有关韩国竹盐的解释。谢谢」雖然這位讀者是特別提到《韓國竹鹽》,但事實上,中國也有竹鹽,美國也有竹鹽,只不過韓國竹鹽是被說得天花亂墜,宛如仙丹神藥,無病不治。(註:台灣也有廠商和個人在製作和販賣竹鹽)美國的竹鹽英文名稱是Hawaiian bamboo sea salt(夏威夷竹海鹽),而由於它是綠色的,所以有時候名字裡還會多加一個green(綠色)或jade(玉,翡翠)。這種鹽的製作其實很簡單,就只是把竹葉的汁跟海鹽混在一起,如此而已。中國的竹鹽在典故上和製作上都是複雜許多。根據百度百科,東晉後期,天花氾濫,瘧疾橫行,葛洪(煉丹家,公元278-359年)在現今湖北赤壁的葛仙山上就地取材,以丹爐為器,以鬆木為柴,以鮮竹、食鹽、艾蒿為料,晝夜煉製丹藥,救治黎民百姓,挽救了周邊無數人的生命,竹鹽由此誕生。韓國的竹鹽在典故上和製作上,就又更複雜了。根據《韓國生命科學》網站發表的What is bamboo salts?什么是竹盐?,一千三百年前新羅高僧真表大禪師於全羅北道邊山的修行處「不思議房」傳授竹鹽的製作方法後,竹鹽就成為佛門僧侶間代代相傳至今之民間療法的最佳工具。直到 1986年,有神醫之稱的仁山先生所著的「神藥」一書中內容詳細記載了竹鹽的製作方法,自此竹鹽之作法始公諸於世。這個韓國竹鹽的製作過程可真的是要老命的複雜,總共需要9次反复的燒烤,所以廣告上一定會看到《九什麼》、《9x》之類的。但是,請問,有誰能證明是真的9次燒烤的竹鹽,還是只是一包再普通不過的粗鹽?事實上,除了名字跟產品之外,這個《韓國生命科學》網站跟韓國沒啥關係,而所謂的《生命科學》也就只是偽科學。它是一個設於馬來西亞,華人經營的保健品公司,而主打產品就是韓國竹鹽。三個禮拜前(2020-11-23)讀者徐鹿在鹿胎盤幹細胞?治百病這篇文章的回應欄裡留言,其中的一句話是:「據說美國直銷設廠幾乎都在猶他州,鐵皮屋工廠隨處可見。亞洲則多以馬來西亞為根據地。」沒錯,我在2019-12-18就發表猶他州,詐騙首府,指出猶他州是直銷公司最多的州,而我最近發表的幾篇文章也都是跟馬來西亞的保健品公司有關,例如免疫維生素, Shiruto, IP-PA1, 美國諾貝爾醫學獎。《韓國生命科學》是把它主打的那款竹鹽說的是無所不能。光是《解毒之王》下面就列舉了化學毒、藥物毒、金屬毒、食物毒、添加劑毒、酸毒、肉毒、脂肪毒、血脂毒、蛋白毒、公害毒。它還放了幾個不孕婦人的見證,說吃了這款竹鹽之後就懷孕生產了。它還說:「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竹鹽是高能量食品,能穩定充分地放射遠紅外線,發揮了遠紅外線的作用。」穩定充分放射遠紅外線!遠紅外線也能用吃的來治療疾病!這麼了不起的發明怎麼還沒拿諾貝爾獎呢?唉!算了!如果不是為了要寫這篇文章來讓讀者了解真相,我實在是無法忍受《韓國生命科學》那一堆又一堆腐爛撲鼻的垃圾。我用Bamboo salt關鍵字搜索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到42篇論文,其中41篇是出自韓國,一篇是出自印度。這些論文大多是發表在阿里不達的期刊,水準真是慘不忍睹。唯一一篇跟人有關的論文是2013年發表的Severe Hypernatremia by Excessive Bamboo Salt Ingestion in Healthy Young Woman(過度攝入竹鹽造成健康年輕女性的嚴重高鈉血症)。它是一個很簡單的案例報告:一名20歲的女大學生從網路上看到廣告說竹鹽可以減肥,所以她就吃了約150克的竹鹽,結果在兩個多小時內上吐下瀉了十多次。到急診室時,她的血鈉濃度是174(正常是135到145之間)。經過低滲鹽水點滴後,她恢復健康。除了公司行號的胡扯推銷之外,媒體也需要為韓國竹鹽的歪風負責。中國央視在2006-9-8發表竹盐的“千年传奇”。它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如日中天的韓國歌壇小天王RAIN保持富有魅力的歌喉的秘訣竟然是堅持食用一種經過特殊方法提煉的鹽——“竹鹽”;而著名韓國影星嚴正花也經常將竹鹽調拌在洗面奶中一起使用,日久天長換得肌膚勝雪、潤滑如脂……實際上,竹鹽在韓國、日本等地受推崇的程度已近瘋狂,人們把以它為原料製成牙膏、洗面奶、藥品,添加在食品中……無鹽不歡。」已近瘋狂!無鹽不歡!阿里郎,阿里郎,求你饒了我這苦命郎!原文:竹鹽:已近瘋狂!無鹽不歡!
-
2020-12-14 養生.聰明飲食
美豬沒閹割所以有腥味?教授:肯定從沒吃過美國豬肉
我最近發表了幾篇有關《美牛美豬》的文章,一再強調全世界十幾億人吃了21年的美牛美豬,連一個不良案例都沒發生過。有位讀者大概是自知無法反駁,就來跟我抬摃。他說他還是不要吃美國豬肉,因為有腥味。我就跟他說我在美國住了41年,吃了幾千公斤的美國豬肉,從來就沒覺得美國豬肉有腥味,還有,我每年回台灣一兩個月,也從不覺得台灣豬肉跟美國豬肉有什麼不一樣。他就辯說,可是台灣有很多人,很多新聞都是說美國豬肉有腥味,而且還說是因為美國不給豬做閹割的關係。沒錯,只要在網路稍做搜索,就可以看到一大堆這類說法,包括一些新聞報導。例如下面的插圖就是拷貝自民視新聞網(那兩個取笑的人是我加進去的)。但是,我從他們的言談就可以肯定這些人根本就沒來過美國,也從沒吃過美國豬肉。(註:插圖裡有顯示台灣豬的飼料是廚餘,而民視新聞網那篇文章也表示,用廚餘當飼料是台灣豬會比較好吃的原因之一。可是,用廚餘餵豬是導致非洲豬瘟大爆發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較先進的國家,包括台灣,都是明令禁止用廚餘餵豬。請看非洲豬瘟防疫再升級 非法廚餘養豬最高罰300萬)我在美國住了41年,招待過數百位從台灣來的親戚朋友,而其中有幾十位是曾在我家住了幾個禮拜或幾個月的。可是,我從來就沒看過他們在吃美國豬肉時有什麼不舒服的表情,也從來就沒聽過他們說美國豬肉有腥味。我也因為長期在鄉會和商會服務,曾經跟數千位來自台灣的政界商界人士一起用餐,而我看到他們都是主動去夾取豬肉,沒有絲毫勉強。我也有親友回台定居後念念不忘我們這裡的港式飲茶(燒賣、排骨…),廣東燒烤(叉燒、烤豬…)。我在網路做搜索時,看到大陸那邊也有人在討論同樣的議題。例如一個叫做qingshuiyi的人在2020-10-16發表美国的猪肉肉腥味大是你的问题,而下面就有幾個留言說《美国的猪是电死的,确实不放血》,《主要是美国的猪都不阉割》,《他妈的,阉割是技术活,在美国至少需要MD学位才能干,养猪场几十万头猪哪里有钱请》,《其实所谓美国猪肉腥味大这种说法,据我看来,无非是将军们在中国吃的是父母做的猪肉,到了美国才不得不下厨房,吃自己做的猪肉,仅此而已》。從上面這些留言就可看出,大多數人之所以會認為美國豬肉有腥味,完全是因為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稍微有理性,能獨立思考的人,例如最後的那個留言,就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不管如何,有關《美國豬不閹割》這種謠言其實是很容易破解的。我就隨便提供兩個資訊好了。第一個是美國獸醫學會在2013-5-9發表的Welfare Implications of Swine Castration(豬去勢的福利含義)。它的第一句是《雄性仔豬去勢是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美國絕大部分雄性仔豬都是去勢的》。第二個資訊是德州技術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發表的Pig Castration(豬去勢)。它的第一段第二句是《在美國幾乎所有雄豬都是有被去勢》。更可笑的是,有關雄豬為什麼需要做去勢,主要的研究都是在美國做的,而事實上台灣的大學畜牧教育和畜牧經營大多是向美國學習的。我現在就把有關雄豬為什麼需要做去勢的研究,稍微解釋如下。豬肉之所以會有腥味,臭味或騷味,是因為有些雄豬在性成熟時睾丸會分泌雄烯酮(Androstenone)。這個類固醇信息素(steroid pheromone)能讓雄豬具有《豬哥味》(boar taint),而這種豬哥味是能吸引母豬來交配。《豬哥味》有兩個來源:一個是雄烯酮本身,另一個是糞臭素(skatole)。雄烯酮除了本身就有臭味之外,它也會抑制糞臭素被肝臟分解,從而加重豬哥味。糞臭素是色氨酸(tryptophan)在大腸裡的代謝副產物。所有哺乳類動物,包括人,身體裡都有糞臭素。好笑的是,儘管名字裡有個《臭》,但糞臭素卻是很多香水品牌的成分,也是很多食品的香味添加劑。不過,這種到底是臭還是香的錯亂情結對台灣人來說其實是一點都不稀奇。臭豆腐好香啊!不是嗎?由此可見,所謂的《美國豬肉有腥味》頂多也就是個人腦子裡的問題。很多人以為凡是公豬就會有豬哥味,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同品種的豬會有不同程度的豬哥味,而在同一品種裡,不同豬隻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豬哥味。平均來說,如果不做去勢的話,大約50%的公豬是會有嚴重到不能成為肉品的臭味。所以,為了避免豬哥味會影響到利潤,幾乎所有養豬場都會在公豬還很小的時候(通常是出生一週內)就做去勢。不過,如果豬農願意在公豬還沒性成熟之前就屠宰,或賣給屠宰場,那就不用做去勢。但由於這樣的豬年紀較小,體重較輕,所以相對的利潤也就較低。也就是說,大型養豬場是不可能不給豬做去勢的。總之,《美國不給豬做閹割》是百分之百的謠言,而《美國豬肉有腥味》就只是欲加之罪。原文:美國豬肉有腥味?沒閹割?
-
2020-12-07 養生.聰明飲食
肉類烹調前別水洗 避免細菌到處跑
最近美國農業部發出指南,建議勤於用水洗滌,是去除細菌的有效方法,但不建議在烹飪之前清洗肉類或禽類,這樣反而增加細菌傳播轉移的機會。舉例來說,隨時洗手可以消除時不時累積的細菌;而新鮮的農產品、水果或者蔬菜等食物的表面,都可能有細菌、塵土和汙垢,若是浸泡在冷水中,再用流水沖洗,有助於清除乾淨,而且可以立即食用。至於肉類,最常見的就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兩種細菌。若食用未煮熟的牛肉,特別是吃半生不熟的牛排,可能會攝入沙門氏菌,從而引起腹部絞痛、發燒和水樣腹瀉,必須立刻看診,否則有生命危險。和蔬果類不同的是,用水洗肉不會殺死所有的細菌,反而增加傳播轉移的機會,增加有害細菌致病的風險。換句話說,若是在烹飪前清洗生禽、牛肉、豬肉、羊肉或小牛肉,生肉和禽肉汁中的細菌可能傳播到其他食品、衣物、器皿和皮膚。若是人體感染,也很難判斷這些交叉汙染發生的時間,而且很難清除。那麼該如何去除肉類的細菌?只要在適當溫度下烹飪,至少62℃(烘烤、燒烤、煮沸)可殺死細菌,因此無需洗滌肉類食品。同樣在醃製肉類或者冷凍肉類之前,也不需要用水沖洗。
-
2020-12-05 新聞.健康知識+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一個健康的人體內,有超過10~30兆的益生菌和酵母,腸胃道保健,就靠益生菌,不過,市面上益生菌的種類那麼多,每個產品標榜的優點也都不相同,有些標榜菌量數量多、有些則可以耐胃酸、有些有晶球包覆,有些則添加果寡糖,琳瑯滿目的產品,該怎麼選、怎麼吃,才能達到最佳功效?吃益生菌無效 恐是吃錯時間營養師程涵宇說,益生菌是否能順利到達腸道駐紮,與其接觸胃酸pH值高低有顯著的關係。營養師敖立燕說,人體飯前胃部的pH值大約為2,進食後胃酸受食物中和作用影響,pH值會上升,飯後1小時pH值逐漸下降,尤其在飯後2小時pH值低於2;但絕大多數的益生菌都不耐酸,所以,益生菌是否能通過胃酸與膽鹼的考驗,是決定產品好壞的關鍵。有些市售益生菌產品具有特殊技術(包埋技術、特殊耐酸菌種)等,能夠耐酸耐鹼,不受胃酸與膽汁的破壞,如果是這類產品,建議飯前使用,原因在於空腹時,胃部排空約1小時,益生菌能較快速到達腸道駐紮,達到整腸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耐酸的益生菌產品不耐酸,則建議在飯前30分鐘或與飯中使用,其存活率較高。不過,敖立燕說明,益生菌產品包裝上都有標示食用方法及適合時間,建議參考產品說明最為保險。 益生菌不耐高溫 加熱沖泡會降低活菌數然而,益生菌並不耐高溫,別把它當成沖泡飲品來喝。程涵宇說,益生菌受到高溫會抑制其活性,就失去了原有的功效。如果天冷不想喝冷飲,建議先放在室溫下稍微退涼,即使想加熱,也不要超過40℃,以免降低益生菌的活菌數。益生菌最好單獨服用 服用抗生素最好間隔2小時 假使在吃益生菌產品的同時,也使用抗生素,則會將吃進肚的好菌通通殺光,徒勞無功。敖立燕表示,抗生素的功能為抑制細菌的生長,針對不得不使用抗生素的人,建議使用益生菌產品時,必須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以上,否則會干擾益生菌的活性。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產品與咖啡、汽水、含糖飲料或果汁等飲品一同食用,都會降低其活性;因此,益生菌產品最好單獨食用,僅配服常溫白開水就好。 只吃菌不吃蔬果 依然無法達到保健效果益生菌的補充固然重要,但敖立燕提醒,別忘了益生菌的食物「益生質」(Prebiotics),所謂的益生質指得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也就是益生菌最喜歡的食物「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以及「寡糖」(Oligosaccharide)等醣類食物,適量與益生菌一起服用,能增加益生菌的定殖存活機會。因此,若只有補充益生菌,平時飲食卻少蔬果,沒有提供益生菌的食物,仍然無法讓益生菌充分繁殖,達到保健的好處。 自製益生菌 應嚴格注意操作細節近年來流行自製益生菌產品,許多人會購買優酪乳及牛奶,自行在家製作優格等益生菌食物,雖然方法沒有錯,但不少專家表示,自行在家培養菌種,難以達到安全的保障,反而因為操作上的限制,可能使菌種遭受破壞,危害食用的安全性。自製優酪乳或優格要特別注意益生菌的來源可不可靠、正確的做法為何,製作之後也必須迅速冷藏保存,且要盡快吃完。特別提醒的是,自己製作成優酪乳或優格的保存期限,仍和原來的乳品保存期限相同,切勿以為製成優酪乳或優格產品後的保存期限可拉長,它還是會腐壞的。另一方面,自製優酪乳或優格在加熱時,要嚴格注意菌種的耐熱度,否則可能會殺死益生菌、減少益生菌的活菌數,還可能造成其他乳品成分發酵、腐壞。 食用益生菌產品 避免油炸、燒烤物油炸、燒烤等食物,都會使免疫系統的紊亂,進而誘發過敏反應,若與益生菌產品一同食用,反而削弱了益生菌的活性。而加工肉品因為含有致癌物亞硝酸鹽,其若在酸性的環境下,就成了致癌物質亞硝酸胺。因此,食用益生菌產品時,不要吃油炸、燒烤或是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免得原本為了身體健康而補充的優酪乳、優格,反而成了毒害身體的幫手。 加強益生菌的活性與數量 日常這些食物要多吃益生菌利用蔬果的纖維繁殖,同時也可以生長有機酸,才能維持腸道的酸性環境。因為酸性環境是對抗壞菌最有力的武器,同時還能促進腸道黏膜細胞的正常代謝、維持黏膜屏障,對於人體免疫功能有好處。相反的,蛋白質和脂肪則是壞菌喜愛的食物。程涵宇說,雖然蛋白質與脂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但若過量食用,反而成為幫助腸道壞菌繁殖的兇手;另外,精緻澱粉、零食餅乾、蛋糕、麵包等,也會讓腸胃道的菌種變壞,除了使腸內環境惡化,同時也不利於益生菌的生存。若要加強益生菌的活性與數量,程涵宇建議,日常飲食中,應經常攝取富含膳食纖維及果寡糖的食物,比如全穀根莖類、味噌湯、豆類、海藻類、蕈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同時適量攝取蛋白質和脂肪,幫助益生菌在腸道的繁殖。 延伸閱讀: 吃益生菌可改善過敏? 資深主治醫師告訴你真相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 兩者這樣區分!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
2020-11-26 癌症.大腸直腸癌
便祕是否會罹患大腸癌?醫師:遺傳基因加這些生活習慣才致命
健康版Ⅹ元氣網推出元氣醫點靈現代科技進步,卻也造成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愈來愈多。聯合報健康版與聯合新聞網元氣網聯手出擊,合作推出「元氣醫點靈」專欄,邀請醫師深入淺出的解說生活中最實用的保健知識,透過文字與影音,教導大家可以輕鬆簡單的過日子,樂享元氣滿滿的健康生活。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冠,是治癒率及存活率很高的癌症,及早發現治療是能否治癒的重要關鍵。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傳授正確預防大腸癌方法。大腸癌連續12年位居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罹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致癌因子,也是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大腸癌症狀易被誤以為是痔瘡而忽略,當出現便血、便祕及排便異常就是重要警訊,應進一步就醫檢查診斷。逾三天沒上廁所才是便祕大腸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易出現便血及慢性貧血症狀,或是腹瀉、體重減輕等現象,也可能因腸阻塞而引起便祕、腹脹,甚至腹痛。但許多人擔心有便祕是否會罹患大腸癌?糠榮誠指出,並不一定,三天以上沒有上廁所,才是便祕,如果便祕嚴重,須先了解便祕原因,檢查是不是腸子過長、腸道蠕動不好,或是長了什麼腫瘤,再針對便祕著手改善。大腸癌從瘜肉產生應切除大腸癌90%是從大腸瘜肉產生,瘜肉的黏膜易質變產生腫瘤,因此做大腸鏡檢查時,一旦發現瘜肉應立即切除,以免瘜肉在5至10年後癌變成惡性腫瘤。糠榮誠說,發生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很多,除了患者帶有致癌基因外,經常暴飲暴食者、嗜吃燒烤食物或高油脂飲食的人、缺乏運動的人、肥胖者等,均為容易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有家族史40歲後就應檢查大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非常高。糠榮誠表示,若父母親是癌症患者或兄弟姊妹有大腸瘜肉的人,得到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建議年過50歲的人進行篩檢,包括肛門指診、糞便濳血檢查、大腸鏡檢查、下消化道X光攝影等檢查,確診是否罹患大腸癌,治療則以手術切除為主。有家族史的人,建議40歲以後就應做相關檢查。天天五蔬果「腸」保健康預防大腸癌,糠榮誠強調,平常飲食均衡,「天天五蔬果」的彩虹飲食最好,不要暴飲暴食,三餐熱量也不要太高,更要控制油脂的攝取量,多吃高纖低脂食物,少吃煎、炒、炸等食物,少碰刺激性食物,不菸不酒,少喝咖啡,多運動,就能「腸」保健康。
-
2020-11-22 養生.營養食譜
滿滿蛋白質的蔬食料理
「阿姨,我覺得您應該可以吃得更營養哦!」在牙科門診中,我提醒長年茹素的長輩注意日常飲食。她年約70歲,是位虔誠佛教徒。最近發現她的步履有些蹣跚,拔牙後的傷口復原緩慢。於是詢問平日飲食內容,才知悉她經常是醬菜、豆腐乳加稀飯,明顯蛋白質缺乏造成肌無力及免疫力降低。另一位患者陳小姐又是另一類型「素食西餐」的代表。五年前因父親罹癌,她發願長期吃素,但工作忙碌經常以麵包果腹,但麵包是暗藏高油、高鹽、高糖、營養價值低的澱粉類食物。由於素食者食物選擇範圍相對少,因此容易出現營養攝取不均,最常發生蛋白質不足的問題。天貝彩蔬佐芒果薑黃印尼的國寶級食品天貝,100克就含有近20克的蛋白質(比牛肉還多2克),堪稱最營養的豆類製品。除了有來自豆類的優良蛋白質,更經由發酵提升鈣、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率,尤其含有一般只在動物性食品才能攝取到的維生素B12。食材(4人份):煮熟糙米4碗、天貝600克、茄子一條150克、黃紅甜椒各一共350克、秋葵100克、芒果1顆500克、百里香和迷迭香各3枝、月桂葉2片、薑末30克、薑黃粉1大匙、鹽適量、醬油1/2大匙作法:1. 茄子切片、黃紅甜椒切塊、芒果一半打成泥,另一半切成塊。2. 天貝切片,兩面煎成金黃色。茄子以900w微波兩分鐘煮熟。秋葵氽燙後切片。3. 鍋中加少許油,放入薑炒至香味溢出。接著加入迷迭香、百里香、甜椒及薑黃粉續炒至香味撲鼻。4. 加水500cc及月桂葉,以小火煮約15分鐘後加入天貝,並放入鹽及醬油調味。5. 放入芒果,以小火煮約兩分鐘後熄火,再加入茄子及秋葵稍攪拌即完成。 豆腐蔬食味噌豆乳鍋這道料理源自日式土手鍋的靈感。將味噌塗在砂鍋周圍,熬煮過程濃醇的香氣緩緩與豆漿水乳交融。以500克板豆腐加上800cc無糖豆漿,共約66克的蛋白質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同時搭配黑纖米,以穀類和豆類互補提升蛋白質品質。黑纖米含有一般素食者容易缺乏的鈣、鐵、鋅等營養元素。可改善缺鐵性貧血、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理功能。食材(2人份):煮熟黑纖米2碗、板豆腐50克、香菇4朵60克、胡蘿蔔一條120克、甜豆70克、花椰菜8小朵15克、高麗菜1/4粒300克、雪白菇1/2包、玉米筍6支5克、味噌2.5大匙、清水400cc、無糖豆漿800cc、昆布10公分作法:1. 板豆腐表面燒烤並切成適口大小。香菇柄切掉,表面切出花形。胡蘿蔔切花。昆布剪成小段。2. 將味噌塗在砂鍋內側,開中小火放入清水、昆布、香菇柄、較厚的高麗菜及胡蘿蔔等耐煮的食材,煮約10分鐘。3. 轉小火放入高麗菜葉,疊上其他食材,加入豆漿,煮到菜開始軟化就完成。● 湯底濃稠度可依個人口味與食材多寡,再自行斟酌加入豆漿。枸杞香蕉芝麻糊黑芝麻的含鈣量高,約為牛奶的4倍。同時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E及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是素食者的補鈣聖品,還能降血壓、膽固醇及增強免疫力。在芝麻糊中加入五穀米是如虎添翼,不但具飽足感且提供更多豐富的營養。至於豆漿則可以提供正餐不足的蛋白質來源。這道點心的做法,建議可將芝麻糊先做好放在冷藏或冷凍。需要使用時再添增其他的食材。食材(4人份):十穀米或五穀米40克煮熟、低溫烘焙黑芝麻130克、無糖豆漿800毫升、椰糖50克、香蕉4條、枸杞40克作法:1. 將五穀米飯、黑芝麻、豆漿及椰糖混合,以調理機研磨至沒有顆粒的滑順感,濃稠香甜的芝麻糊就完成了。2. 香蕉切片,枸杞以熱水清洗並浸泡5分鐘取出。3. 將作法2放入芝麻糊內,並以白、黑芝麻裝飾點綴。● 因本食譜芝麻糊加上有甜度的香蕉及枸杞,故椰糖可斟酌使用量,調至微甜即可。● 芝麻糊可配合季節,冷熱食用皆適宜。
-
2020-11-11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當心成為心腦血管病癌症的推手 不同年齡不同體質進補方法看這邊
冬季陽氣內斂,冬補順應自然;冬季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更容易使進補的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能讓人擁有相對健康的體魄。說到進補,大多數人會選擇肉類——今天羊湯、明天燉雞、後天再吃魚。可這補了又補,身體沒見強壯,腰圍卻粗了一圈,過多的脂肪堆積又往往成為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的推手。因此,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冬季進補有「四忌」除了忌凡補必肉,以下四大忌也要避免:1.忌不分地域地域不同,氣候差異大,進補也各有側重點。天氣寒冷地區,進補宜用溫熱之味,像羊肉、羊排等,補品如參茸等,禦寒助陽的功效好。氣溫相對較暖和地區,宜清補,吃些雞、鴨、魚類是不錯的選擇;而雨量少氣候偏乾燥地區,宜潤補,如燉銀耳百合、冰糖雪梨等。2.忌不辨體質案例:三十歲的小王,前幾天因為加班較多,感覺身體特別疲憊,就喝起了父親的大補湯,但喝了三四次後,不但疲乏沒解,反而開始出現便秘、咽乾、牙齦腫痛的症狀。就診後,醫生表示,進補因人而異。虛者補之,像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體質較弱,適合適量進補;而像青壯年,生理機能旺盛,並不需要特別大的進補,或者可以小補。不僅如此,“體虛”也分不同類型,補法不同:①陰虛生內熱,常口乾舌燥、心煩氣悶。可以選擇偏涼性的藥,如石斛、玉竹、麥冬等;食物可以適當多吃白蘿蔔、蓮子、冬瓜等。②陽虛生內寒,有四肢不溫、畏寒怕冷、大便溏薄等症狀。可以選擇健脾補氣血的藥,如山參、蟲草等,平時可適當吃桂圓、羊肉,用桂枝泡水飲用等;③氣虛患者,多有乏力氣短、自汗、食慾不振的現象,可以選擇補中益氣的藥材,如黃芪、人參;食物可以多吃些山藥、蓮子、茯苓等。④血虛患者,多面色蒼白、指甲易斷、失眠多夢,適合選擇補血的藥材,如阿膠、當歸、白芍。3.忌以藥代食不少人認為進補就是需要用一些中藥材,效果更好;更有甚者用補品代替一日三餐,這種做法也是不科學的。一來,藥食同源,其實很多食物的補益效果並不一定比一些昂貴的藥材差,像鐵棍山藥、板栗可健脾胃;紅棗、桂圓可養血安神……而且食補更溫和,對於身體太虛,難受補的人是比較好的選擇。二來,如果體質較差或是比較特殊,也可以將一些食材科學搭配,再加工處理,輔助提高效果,比如:腎虛者可將黑米、黑豆、黑芝麻等打成粉沖泡飲用;體虛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購買膏方服用。再者,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等飲食,而不能僅靠營養補劑。《皇帝內經》明確指出:補品更適用於調養虛弱的體質。4.忌多多益善有些人認為,多吃點補藥總是好的,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殊不知,過量的進補,也可能會加重脾胃、肝臟等負擔,使得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反而傷身體。立冬進補,推薦五個「三」一、「三」種蔬菜1.山藥:健脾開胃山藥是典型的藥食兩用的保健食品,健脾開胃,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清蒸山藥、煲山藥粥和蜜汁山藥是三種值得推薦的山藥吃法。2. 白蘿蔔:清理內火冬季氣候很燥,每個人的火氣都很大、情緒也容易激動。尤其是老人家血管很脆弱,在這種氣候下,著點急血壓更容易升高,若是適當喝點白蘿蔔汁也可以清理內火,不讓情緒產生太多波動。3.白菜:可以控糖一到冬天,市場上的大白菜最吃香,既便宜又好吃。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幫吃起來口感比較“硬”,很多人喜歡燉著吃。我燉白菜有時會放些海帶。比單獨吃軟菜控糖效果更好。二、「三」碗湯水1.黨參黃芪燉雞湯:補益氣血雞1只,黨參50克,黃芪50克,紅棗10克,薑片數片,調料:料酒,精鹽,味精。將材料洗淨加清水煲1~2小時。有補益氣血的功效。2.蟲草花燉老鴨:補虛益精蟲草花10克、老鴨1只、枸杞、大棗、黃酒、生薑、蔥白、食鹽各適量。將材料洗淨加清水煲1~2小時。有補虛益精,滋陰助陽的功效。3. 栗子羊肉湯:補肝明目枸杞20克,羊肉250克,栗子50克,鹽適量,胡椒粉適量。羊肉性熱,味甘,中醫多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虛勞不足、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等症。枸杞能夠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栗子可用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羊肉性熱、板栗性溫,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多食,但冬天進補喝此湯就再合適不過了。三、「三」種水果梨、荸薺、蘋果、奇異果等不僅有滋陰清熱的作用,而且水分充足,富含維生素。1.梨:潤肺止咳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營養科魏幗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在營養專家眼中,梨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不過要注意,梨為性涼之品,多吃容易損傷人體脾胃,食之適量。2.甘蔗:清熱生津甘蔗是「補冬」的好食物。甘蔗甘可滋補養血,寒可清熱生津,尤其是吃了煎炒烹炸燒烤類的食物之後,喝點甘蔗汁正好能去去火。甘蔗含有的纖維多,常吃還可以提高牙齒的自潔和抗齲能力,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除了生嚼外,還可以做食療。3.蘋果:提供膳食纖維蘋果正是秋冬季上市的當季水果,相對好儲存。而且很多人天氣冷不敢吃水果,就可以煮蘋果或蒸蘋果吃。因為蘋果中怕熱的營養素極少,還能為我們提供膳食纖維。四、「三」杯茶飲天乾物燥的秋冬季節,常有咳不出、咽不下、嗓子乾癢痛的情況。當潤喉糖救不了你、抗生素又不能亂吃時,不妨對症泡上一杯藥茶,將呼吸道的種種問題拒之門外。1.羅漢果茶:清肺止咳使用時取羅漢果5~8克,去殼掰碎,用沸水泡後放涼飲用即可。可緩解慢性咽痛、乾咳,具有清肺止咳、清熱解毒、護嗓止痛的作用。2.石斛茶:生津利咽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每天取10克斛單品泡茶即可,有條件者建議再加甘草、玄參、桔梗,煎煮後取水服用。腸胃功能差、脾胃虛弱者慎用。3.金銀花桔梗茶:生津利咽取金銀花5克,麥門冬5克,桔梗3克,生甘草2~3克,胖大海、藏青果各2~3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具有生津利咽、緩解口鼻乾燥、咽癢咽痛的作用。五、「三」種零食1.枸杞:補腎益精冬季寒冷,補腎正當時。枸杞子歸肝、腎經,立冬後吃點能補腎氣、平補陽氣,益精明目,養血,延緩衰老。2.栗子:補脾健胃中醫認為,栗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又被奉為“腎之果”。而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3.松子:潤膚止咳冬季皮膚乾燥,老人易皮膚瘙癢,進食松子仁,能養液息風,滋潤肌膚,預防和輔助治療皮膚乾燥症。同時,松子仁每百克含熱量681千卡,常食之能給機體提供較高的熱量,尤其在寒冷冬季,對老年體衰、體虛者補充機體的能量,更是頗有裨益。(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1-07 養生.聰明飲食
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 預防癌症,用餐時照著「吃飯指南」吃降低風險
癌症時鐘快轉,與前一年相較,2017年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新發癌症人數達11萬1,684人,較2016年增加852人,雙雙創下紀錄。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實施健康用餐10守則,就能遠離癌症威脅。預防癌症要養生良好習慣 第一步就是均衡適量飲食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想要預防癌症或是接受治療的癌友,都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取蔬果、全穀類,提高纖維量,少吃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以及蛋糕等精緻糖食物。醫學研究證實,每天攝取的飲食種類與腫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連性,預防癌症的第一步為均衡及適量的飲食,持續運動,保持熱量攝取的平衡,維持適當體重。在飲食方面,應該多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補充豐富的膳食纖維,研究發現,纖維能減少腸癌,除了減少腸內致癌因子,並改變腸中的細菌種類,減低腸中酸性,提供短鍵脂肪酸,維持腸內膜的正常分化,避免癌細胞的形成。豐富纖維 可防止乳癌發生另有研究發現,攝取豐富的纖維,可以阻止肝內臟循環中的動情激素(estrogen)減低,進而防止乳癌的發生。美國防癌學會曾公布食物攝取指南4大原則:1.盡量攝取來自植物的食物,每天至少食用5份新鮮水果及蔬菜,每天多食用麵包、穀類、穀物產品、米、麵或豆類等食物。2.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取,特別是來自動物脂肪。3.適當運動、維持體重。每天至少有中度以上的運動達30分鐘保持適當體重。4.限制酒精類飲料的攝取。降低罹癌風險 用餐這些原則要記牢如何降低罹癌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則整理「健康用餐10守則」,依序為:(1)先吃蔬菜再吃肉(2)肉類蛋白豆類有(3)蔬菜雜糧纖維多(4)菇類蔥蒜樣樣優(5)可見脂肪要Say No(6)外皮肥肉要挑走(7)少吃煙燻和燒烤(8)蒸煮清燉最爽口(9)少碰甜點不會錯(10)天天蔬果健康多(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專家點出關鍵原因...每天都在發生 一口就含15種國際公認「第一級致癌物」! 全球600萬人都愛
-
2020-11-04 癌症.大腸直腸癌
苗栗3兄弟一年內相繼診斷出大腸癌 家族遺傳風險高
苗栗縣有三兄弟在1年內相繼診斷出大腸癌,醫師追溯病史發現他們的母親也是大腸癌病患,且在4年前發病,母子4人都罹患大腸癌,家族遺傳性高,目前三兄弟治療後狀況穩定。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指出,偶發性大腸癌也就是沒有家族遺傳,占所有大腸癌病患的70%,通常好發於50歲以上,發生原因與生活飲食相關,例如少吃蔬果、常吃肉類與油炸燒烤類食物,另外30%的大腸癌病人與家族遺傳有關,根據研究發現,家族如有大腸癌病史,罹病的機率較常人高出1.5倍,如果是有兩名一等親都罹患大腸癌,風險將提高3倍。由於大腸癌家族遺傳性機率高,馮啟彥都會提醒他治療過的病人家屬務必要接受檢查,但許多家屬因忙碌或不在意而未放在心上,這次收治的三兄弟年齡在50歲上下,4年前他們的母親發病時,但因害怕做大腸鏡而不願接受診查建議,導致後來其中一人發現時已是大腸癌第3期,三兄弟從去年底到今年一年內都相繼診斷出大腸癌,期別分別是零期、一期和三期,目前三兄弟及母親經治療後,狀況都穩定。馮啟彥指出,其實大腸癌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除了做糞便潛血篩檢外,也可透過大腸鏡進一步的檢查,目前已可搭配做無痛大腸鏡,因此民眾不要因害怕而忽略自身健康;此外,家族中如有人有大腸癌病史,也建議要盡早定期做檢查,才不致延誤病情。
-
2020-11-01 養生.聰明飲食
你吃的是真干貝還是假干貝?從紋路、看裂痕辨真假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我們平常所吃的「干貝」其實主要是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這兩種「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動物發達的「閉殼肌」。而透過干貝的纖維紋路及表面裂痕大致可作為辨別干貝真偽的方法。除了明蝦、天使紅蝦、大閘蟹等海味外,鮮甜肥美的「干貝」更是不少高檔料理店的常見客!不過但我們平常吃的干貝究竟從哪來?又到底是真是假呢?干貝是一種生物?其實你吃的干貝是這個部位!我們平常所吃的「干貝」其實不是一種生物,而是少數「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動物發達的「貝柱」,也就是「閉殼肌」,將其切割下來之後就成為干貝。閉殼肌的主要作用是透過其收縮來控制外殼閉合。以蛤蜊、淡菜這類雙殼綱貝類的閉殼肌來說,一般就有前閉殼肌與後閉殼肌兩條,而每次我們吃完常剩下、拔不起來的圓形肉柱,便是其中一條。而我們在壽司店或燒烤店常吃到的海扇貝、腰子貝等較大的干貝肉柱,則多來自於「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這兩種大型貝類。其閉殼肌通常只有一個,構造也會較為肥厚強壯。扇貝藉由強壯的閉殼肌控制雙殼快速開合,藉以帶動水流以快速移動並躲避敵人攻擊。(影片來源:「Storyful Rights Management」Youtube頻道)干貝如何分?看紋路、看裂痕辨真假!不過市售干貝價格百百種,從一顆好幾百元,到吃到飽火鍋、燒烤出現的干貝吃到飽都有,甚至過去便曾有媒體報導,有業者會以混合魚漿、魷魚透過人工調味製成仿干貝,或是以次充好、用價格較為便宜的腰子貝取代每公斤將近上千元的海扇貝。以腰子貝、海扇貝二者來說,稱之為「干貝」尚屬合理,只是等級有差異。但若遇上與魚漿或魷魚製成的仿干貝,又該如何辨別呢?其實透過干貝的纖維紋路及表面裂痕大致可作區別。天然干貝因為來自於二枚貝類的閉殼肌,纖維多會較細較明顯。此外,也會因為閉殼肌的肌束分佈,使之橫切面表面呈現不規則的裂痕。而仿製干貝,因多是由一定的製程模組合而成,除了切口會較為平滑、紋路工整外,大小也會幾乎呈現一致。簡單透過這些外觀差異,雖可辨別干貝的真偽。但隨著網路購物日漸發達,不少消費者也常在直播平台上喊價購買新鮮海產,在實際取得商品前,對產品資訊的掌握也變得更加困難。為此也建議消費者在下訂前,除了多花點時間與賣家確認產品資訊,也應盡量挑選較有信譽的網路賣家,並避免來路不明貨品,以避免後續消費爭議。延伸閱讀▶人工愛玉、天然愛玉,究竟怎麼分?▶螞蟻不吃真蜂蜜、結晶蜜是因為摻砂糖?3大辨認法教你如何不變冤大頭!▶為什麼這兩種魚總是被魚目混珠?「巴沙魚」、「多利魚」這樣分辨!參考資料▶海扇貝及干貝簡介-關務署高雄關/簡任稽核廖先鴻(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0-31 新聞.生命智慧
醫院院長癌末竟舉辦生前告別式... 老婆:面對死亡不是只能等死,道歉也道謝才能「生死兩無憾」
「滿馬桶的鮮血,我心想糟了...」我是如何發現自己得了大腸癌?事情是這樣開始的。約莫半年多前,云的生理課程上到消化系統,提到「團塊運動」是促進便意的一種機制,我還笑笑的對她說:「老爸最近的團塊運動比較明顯(大便習慣改變),每次吃完東西都想去大便。」心想,可能都吃得太多了!之後,陸續擦屁股時,衛生紙上有血漬⋯⋯應該是痔瘡吧!最近坐著打電腦的時間比較久。有時,大便上有暗黑色的血跡,有時則一、兩滴鮮血滴在大便上。受過醫學訓練的我,知道要觀察自己的排出物,如:尿液、大便、痰液等,但總不以為意。近來,裡急後重感增多了(這個名詞不知是誰創造的,真是傳神,沒有經歷過的人還真很難體會。)總是很想去大號,去了又解不出什麼?之前幾個月,蘭和茹就一直勸我去找醫師,我因為忙,也因為實在不好意思找同事麻煩,總是回說:「我就是醫生!不過是痔瘡而已。」就在昨天,放假在家,大約下午1點出頭,覺得想放屁就⋯⋯。咦!怎麼沒聲響?屁股一股熱熱的,心想不妙,趕緊脫下褲子,沒事,接下來拉下雪白的內褲,嘩!一大片血紅,趕緊又坐上馬桶,唏哩嘩啦一陣之後,滿馬桶的鮮血、血塊,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痛啊!愣了一下,心想糟了,一定得去大腸直腸科看診了。整個早上,在高醫院區裡東奔西走,看診、衛教、抽血、X光、心電圖、營養照會,耗去不少時間。與王醫師十多年沒見了,他的容貌沒什麼大改變,相當客氣,看了我的資料,向我解釋,大致與我原先預料的八九不離十,他幫我做了肛門指診,說腫瘤可能距肛門口只有3~4公分,若要保留肛門,勢必要做放射治療,因CT(電腦斷層)報告有淋巴結轉移發現,所以要做Port-A(人工血管),以方便日後化學治療。下週一等待通知辦理入院、麻醉照會,週二排MRI,週三進開刀房做port-A及經肛門腫瘤切片及冰凍切片手術,若有組織的證明,週四就可以開始化學療法了。接著化療、放療,有沒有機會做病灶切除都還不知道呢?無論如何,抗癌之路開始了,這一仗攸關生死,我常說:「智者無慮、仁者無敵、勇者無懼。」我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勇者呢?希望老天給我更多的勇氣坦然去面對,渡過這一切。王醫師與張個管師一同來查房,很直接地告訴我,MRI報告出來了,雖沒有明確的meta(轉移),但仍認為首先要R/O(懷疑),對於rule out這一英文名詞,從我當醫學生至今已使用不知多少次,字義分明是排除,而臨床上卻是「優先認定,直至排除為止」。自己應該算是第四期了吧!不菸不酒,丈夫為何罹大腸癌?老婆尹亞蘭:「他愛吃肉、常去吃到飽」癌細胞最喜歡糖,在他的實驗中發現越高糖濃度環境,癌細胞長得越快。越來越多資料顯示,癌症與生活息息相關。他不抽菸、不喝酒、但不愛運動、很少喝水,飲食習慣也是關鍵,他不吃海鮮、魚類,愛吃臘肉、牛肉、燒烤、炸雞等,常喜歡上網找好吃的、吃到飽餐廳並購買餐券,假日帶著孩子吃大餐。家中吃的總是他吃最多,我平常上班喜歡吃素食便當,青菜多了,他說:「那是在吃草,我又不是牛。」因為工作關係,我不常準備晚餐,只要覺得老公孩子喜歡吃,他們開心吃什麼,我從不限制,因為買了餐點家人不吃也是浪費,所以,總買些他們愛吃的食物,完全忽略了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加上從小養成的惜福觀念,常有過期食品送到他的肚子裡,他常說:「過期只是過了嚐鮮期,不代表食物壞了。」這些言論我也不知對錯,只能尊重他的選擇。發現病症的前二年,他特別喜歡火鍋、燒烤二吃,有一次吃完後一不小心放個屁就「剉賽」出來,他很不好意思,我還一直安慰他:「沒關係,應該是吃多了,腸胃不好。」或許,那個就是前兆,我們卻都一直去合理化解釋,「如果」我有那個靈敏度要他去檢查,「早知道」應該要提醒他,或許他就不會那麼嚴重才就醫了。可是再多的「如果」、「早知道」對現在而言都無濟於事,我只能提醒大家只要有異常前兆,都要把它當成一回事,這是上天的好心提醒,切記!自從107年1月份他接受股骨頸內固定手術後,走路變得緩慢,短距離他可以自行走路,長距離的話就由我推輪椅,減少他時間及體力上的耗費。他還是堅持回醫院上班,做些行政業務。2月23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後,他不用再為治療請假住院,上班的日子請我推輪椅帶他參加醫院的委員會開會,算是貢獻最後的建言吧!當下我的眼淚在眼眶內打轉,他在對他的過去告別與交代,就像當初擔任醫療副院長時經常被指派為「主驗官」,我知道此時他正在享受生命中曾經經歷過的成就感,當初所認為的辛苦,現在卻是最美好的回憶,凡是在生命中經歷的必留下痕跡。有一次幫他敷臉時,他突然說:「我最近常在想,我走的時候會是什麼情況?不知會不會痛苦?」我說:「照顧病人時看過很多死亡,最主要就是呼吸一瞬間,那口氣有吸到就活著,沒了就走了。」我跟他再保證,「你不清醒時,我是你的醫療決策代理人,我會選擇一些治療讓你減少痛苦。不管怎樣,我都會想辦法促進你的舒適。」人生被疾病「快轉」「生前告別式」完成見老友最後一面的願望看著他的痛苦,我心痛不已,我輕輕的握著他的手,靜靜地聽著他的述說,回想著認識他是從學生時代開始,那時的他意氣風發,出社會闖蕩人生,直到事業高峰,現在面臨到疾病威脅,甚至已至生命盡頭,都有我的陪伴。他還如此年輕,成就經歷卻是如此豐富(30歲當市立醫院最年輕的主任,40歲當副院長,43歲當院長,46歲自辭院長一職),我覺得他的人生是不小心被上天「快轉」了。我當下決定要為他辦個「健裕的快轉人生」的生前告別式。107年3月14日我著手計畫他的生前告別式,當時他拒絕我辦這個活動,他說:「算了吧!大家都在忙,怎麼好意思麻煩朋友來看我啊!」我自己私底下聯絡他的同學,詢問意見。院內同事來看他,提及:「生前的活動我們可以穿美美的來參加,而喪禮的衣服不能太花俏,要為我們這些愛美的人著想啊!」他聽完後有點心軟,不排斥、不限制、不鼓勵。在這期間我也一直說服他,跟他分析辦這個活動不只是為了他,因為他曾當到院長這個職務,受他幫助的朋友不少,還要為了那些想說感謝,卻苦無機會的朋友著想。況且參加這活動的同學不只來看他,更能看到一起來參與的其他同學,算是另一場的同學會,讓許久不見的同學多一次聚會的機會。所以,當你跟師長、朋友、同學、家人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同時,也讓他人有這個機會跟你道謝、道歉、道愛、道別,讓生死兩無憾、生死兩相安。有天我為了要找尋辦活動所需的照片無法陪伴在旁,怎知回到他身邊時,他呼吸急促,喘不過氣,他說:「剛剛蹲下去,站起來時,無法站起,一口氣提不上來,差點走掉。」我要求他前去住院,他堅持不肯,只說需要氧氣機就好。他無法脫離氧氣太久,所有的日常活動都須戴著氧氣鼻導管,氧氣製造機隨時在旁,他還是一如往常的要求坐在客廳,可以陪著公公婆婆,我不敢再離開他,把筆記型電腦帶在身旁,一邊陪他一邊製作活動報告。我知道我一個人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活動的內容,於是晚上趁他睡著時與孩子們分享我的構想「人生的畢業典禮」、「畢業證書」等,孩子們依個人能力認養工作。云、珽負責照片翻拍、掃描、影片製作及播放,云的同學幫忙當天活動拍照及攝影,茹提供以前住院時拍攝的照片及活動當天陪伴裕,翔是當天活動主持及PPT製作,我是當天活動主講者及總召,還必須找出舊照片,讓孩子掃描翻拍,融入報告。孩子們想到要有活動流程表,成立一個LINE族群,製作QR code,方便參加者自行下載照片,務必讓每個來參加的朋友賓至如歸。我從這裡發現孩子的潛力無窮,有創意、有行動力,我只陳述我的想法與構想,他們便要我去休息保持體力。隔天早上流程表及QR code就交出來了,原來我一直認為還沒長大的孩子都能獨當一面了,那種全家人同心協力的感覺是這麼的美好。4月9日裕呼吸急促的症狀沒有改善,我先去民生醫院家醫科門診安排安寧病房的住院事項,為了載運路途上的安全,我找了私人救護車協助,救護車上有氧氣以及簡單的監測設備,要離家前他握著公公婆婆的手說道:「我這次去醫院可能就回不來了,我不能再為您們盡孝,對不起!」公婆說:「治療的這些日子,你很勇敢也辛苦了,知道你已經盡力,我們以你為榮。」住院後當我提及4月15日這個活動時,病房內的所有同仁都一致的贊同並給予協助,我許多的擔心都迎刃而解。活動會場的布置、活動當天氧氣筒的準備、醫療團隊會幫我留意裕當天的身體狀況,讓我無後顧之憂。我真的感恩這麼多的貴人相助,才能一步步順利完成。院內同仁知道他住院了,有些人無法在活動當日前來的,會提前來探望他,有些退休的員工怕當日活動人太多,無法表達感謝之意,提早來道謝。我利用這段期間繼續完成活動當日的報告內容,製作畢業證書。事先徵求公婆同意,由他們頒發這張健裕人生最後的畢業證書。「健裕的快轉人生─畢業季」活動正式開始4月15日一早我先將健裕安置好,協助會議室開門、停車場開放,很多同仁都自動自發前來協助,我們在會場布置了簽到區;點心區,讓參加者可以休憩,和許久不見的同學聊聊;還有卡片書寫區、小卡收集盒(有些想感謝的話說不出口,可用寫的)。整個活動簽到人數:國中部分8人;高中部分7人;大學部分34人;研究所部分20人;泌尿科相關27人;民生醫院73人;其他4人,很多不能來的朋友都轉來了問候的卡片。為了考量他的體力及氧氣使用,整個活動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早上8:50分他坐在輪椅上,我推他入會場,全場的朋友、同學給他熱烈的鼓勵掌聲,活動就此開始。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只在健裕生命中的一個小階段出現,有的是國中、有的高中,有的大學、有的是研究所,就連父母親也無法百分百的陪伴,透過這次的生命回顧,每個朋友都能更了解健裕。在照片的顯現中,從黑白照片漸漸地變彩色;由稚嫩臉龐到帥氣、成熟;照片中的人由拘謹漸漸轉為開朗,每個階段的照片都喚起當時同學及朋友的回憶。在高醫泌尿科當住院醫師時,師兄弟一起專業成長,在民生醫院時同仁間的共同奮鬥,為了醫院評鑑、教學醫院評鑑,彼此為了共同的榮譽一起打拼的日子,這些都是他生命的歷程,我和孩子在準備這些照片的同時,也更完整的了解他。既然是人生的畢業典禮,當然要為他此生打分數,人生該修什麼學分呢?我思考著,歸納成「家庭學分、學業學分、事業學分、愛情學分、財富學分、人際關係學分、健康學分」,他唯獨「健康學分」不及格,但已經積極補考,相當努力做治療,盡力而為,我們接收到他的誠意,同意予以通過,准以頒發畢業證書。健裕天生就是演說家,我請他準備「健裕的話」,他沒草稿就能侃侃而談,說的都是他今生的感觸,他對朋友的感謝與最後的叮嚀。病房同仁幫他準備了一束送給我的花,讓他能真正公開地感謝我,這才發現我最近一直在為他、為同學、為同仁、為朋友、為家人打算著,完全沒有「我」自己的存在,我也是需要抒發情感,需要被感謝的啊!嚴肅傷感的部分結束,接下來就是「心內話,大聲說」,輕鬆愉快、各自拍照,讓大家抱著愉快的心情返家。這場生前告別式充滿的是對師長以及貴人的感恩、對朋友治療期間一直陪伴著的感激、看到久別重逢故舊的感動、有滿滿的愛與關懷,來參加的人都體會到朋友在彼此心中的地位。會後,這個活動透過同學的分享,很快的被媒體得知,健裕覺得能將自己的圓夢計畫與更多大眾分享,讓社會大眾多一點討論,多認識安寧緩和醫療也是好事。其實,面對死亡之前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的「等死」,還能利用生命結束前「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讓活著的人除了可以減少悲傷,還可以減少遺憾,得到諒解,繼續開心的生活著。活動結束後不久身體狀況忽然急轉直下LINE族群上每天都有朋友加油打氣的關懷訊息,我說:「朋友都很關心你,我每天幫你拍張照,來製作打氣貼圖,讓朋友們知道你的狀況。」我都想好每天的問候語:4/19「努力過好每一天」、4/20「遇到困境微微笑」、4/21「給自己按個讚」、4/22「開心過著每一天」、4/23「替悲傷找個出口」。結果,4/21他因為病況改變,咳血痰,呼吸次數大於30次/分,我將問候語改成「愛,要即時說出口」,晚上7點,婆婆和我為他在床上洗頭、擦澡、泡腳,11PM左右我建議用藥讓他休息,在那之前我們拍了照片,並幫他穿上紙尿褲。護理人員給藥後,他呼吸次數能維持在20次/分、心跳穩定,他終於獲得休息。4/22 3AM心跳越來越快、呼吸次數增加,我想他應該醒來了,問他:「想翻身嗎?」他點頭,我請孩子協助一起幫他翻身,並用棉棒沾水潤濕嘴巴。直至早上6:20分我發現他手指呈現蓮花指,呼吸變慢,請護理人員協助一起幫他穿上褲子,我將造口袋換新後,6:55分呼吸、心跳停止,他的生命結束。我請女兒將LINE貼圖改成「為自己按個讚」,我對於他近期會死亡這件事,是完全沒有預期到的,只能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圓滿人生:健裕的心靈遇見安寧後 逐漸療癒了心靈 他沒給我辦畢業季part 2的機會,在活動一星期後就安詳離世,或許是天上的佛國收到他的入學申請,這麼優秀的學生當然愛不釋手。裕說:「我會盡量在早上離開,早上人手多,妳也可以不用那麼擔心。」他做到了他的承諾,星期日早上6:55分離開人世,讓我不用獨自處理他身後繁瑣的事,讓小孩也不用為了他而跟學校請假。這些好像都是安排好的,安排好他在人間的身後所有事,讓他無所牽掛的去佛國入學。我通知了玄空法寺、通知了生命禮儀公司以及通知公婆及家人,在LINE群組發布訊息,告知關心他的朋友們,不慌不忙的處理他接下來的八個小時,由禮儀車載著他回到家裡轉一圈,再前去布置好的靈堂。值得一提的是:離開醫院當時,急診室來了一批傷患,我們無法從那兒經過,改從醫院大門離開。我當時激動地掉下淚來,心裡五味雜陳,想著他今生的生命,能在最掛念的醫院結束,能獲得從大廳離開的殊榮,這是他應得的福報,這些都是他所種下的「善的因緣」。他此生已經蓋棺論定,就如畢業證書上寫的「此生孝順父母、友愛兄妹、愛妻不渝、呵護子女;在學期間表現優異、品學兼優、同儕互助、團結合群;在職期間負責盡職、勇於承擔、處事公平、提攜屬下;罹病期間勇敢面對、積極治療、惜福感恩、行善助人。」綜合以上,不虛此生,功德圓滿。書籍介紹「健」癒心靈、「裕」見安寧:陪伴癌夫圓滿人生的歷程 作者:尹亞蘭 出版社:麗文文化 出版日期:2019/11/30作者簡介:尹亞蘭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畢業;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畢業。曾任高醫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燒傷中心護理師(民國80年至82年);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護理系科部定講師(民國82年至104年)延伸閱讀: 少吃麵包,就是預防骨鬆第一步!害你發炎又流失肌肉,骨科醫師眼裡的3大NG飲食
-
2020-10-19 養生.聰明飲食
白肉比紅肉更健康?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讓你超意外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現代人講究養生,營養專家建議多吃白肉、少吃紅肉,但紅肉真的比較不健康嗎?民眾如何區分白肉、紅肉?煮火鍋時,不管是什麼肉片,丟進滾湯中,看起來顏色不是都差不多嗎?區分紅肉、白肉 最簡單方式用腳來判別 該如何區分紅肉、白肉?台安醫院資深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最簡單方式是以幾隻腳來判別,例如,4隻腳的牛、豬、羊,就屬於紅肉,至於2隻腳的雞、鴨,以及沒有腳的魚,就屬於白肉。如果從營養學來區分,則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牛、豬、羊等肉類的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紅肉含鐵量高、油脂多 白肉膽固醇、脂肪少 劉怡里說,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民眾食用,例如,經血過多的女性。但由於紅肉的油脂含量較高,如果吃多了,較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至於白肉則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鐵質相對較少,相較於紅肉,吃了同樣份量,所攝取的膽固醇、脂肪確實較少,因此,一般吃火鍋時,建議以白肉為主。 除了脂肪含量不多,劉怡里表示,2者在蛋白質含量上差不多,在攝取蛋白質來源上,目前建議順序為豆、魚、奶、肉,首選為豆漿、豆腐等大豆製品,肉類則是排在最後。白肉、紅肉都不能食用過量 蛋白質補充不單只有肉類 劉怡里提醒,不管是白肉、紅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不建議過量食用,才能降低膽固醇,避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1天約5份蛋白質,每份約1個拳頭大,建議依照比率調配,不要只吃肉類。(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WHO排行10大垃圾食物,燒烤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動作都暗藏危機 愛吃炸物小心腸子長息肉! 醫揭「5大危險徵兆」
-
2020-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微波爐加熱食物催人老?教授:微波較不會產生致癌物
讀者Joe在2020-9-29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我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文內提到"AGEs是一種老化物質","將已經煮熟過的便當或小菜再次微波加熱,促進AGEs再度產生"。看到非常震驚。我不知道難道微波爐其實會影響食物?!於是我又找到了這篇。但這篇又說"美國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Mount Sinai Medical School)長年鑽研AGEs與慢性疾病關聯,發現無論老少、健康與否,食用炸、烤的禽畜肉,相較於食用蒸、燉肉,體內AGEs濃度大增,65歲以上老年人尤然,且更難分解。"想問教授1. AGEs這是真的假的?基於目前的科學研究是否有實證與確切醫學證據2. 微波爐加熱後的食物真的對食物有影響和差別嗎?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0-9-29發表在《早安健康》的文章,標題是:外表糙老,死亡率高1.9倍!醫學博士:微波爐加熱食物催人老。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19-10-11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標題是:恐怖AGEs是什麼?這樣吃防止大量累積。這篇文章雖然在標題裡用了聳動的字眼《恐怖》,但其內容還算是正確,所以接下來我就只會討論《早安健康》那篇文章。我先解釋什麼是AGEs。這個字表面上看起來是AGE(年紀)的複數,而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早安健康》那篇文章會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催人老》這樣的標題。只不過事實上,AGEs是與年紀毫不相干。它實際上是個縮寫字,而全名是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晚期糖基化產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質)末端的氨基與葡萄糖等還原糖分子的醛基發生反應,先是會形成尚可逆的《早期糖基化產物》,而最後會形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產物》。這類產物是有害健康的,例如會引發糖尿病,心臟病,失智,早死,等等。AGEs可以在我們身體內部產生,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到。正常人的身體會產生少量的AGEs,而患糖尿病的人則會產生大量的AGEs。未經烹煮的食物中含有少量的AGEs,而經過高溫燒烤烹煮的食物則會含有大量的AGEs。尤其是含有大量蛋白質的肉類,在越乾燥,越高溫,越長時間的烹煮之下(例如烤肉),就會形成越多的AGEs。《早安健康》那篇文章是引用日本人山岸昌一在一本書中所發表的論調:「從AGEs的觀點來看,少吃微波食品為妙」。只不過,此一論調正好是與科學證據背道而馳。我們先來看一篇201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Comparison of glycation in conventionally and microwave-heated ovalbumin by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用高分辨率質譜來比較傳統和微波加熱的卵清蛋白中的糖基化)。這項研究是用卵清蛋白來做實驗,看看是傳統加熱或微波加熱比較會出現糖基化。結果是《一些肽在被微波加熱時顯示出較低的糖基化水平》,所以研究人員就說:「這一事實表明,微波可能是非熱過程。 另外,微波加熱後沒有褐變,這突出了微波和傳統加熱之間的區別。」(註:食物加熱後,顏色變得越褐色,甚至黑色,就表示產生了越多AGEs。用微波加熱的食物比較不會變黑)我們再來看一篇2010年發表的綜述論文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Foods and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ir Reduction in the Diet(食物中的晚期糖基化產物以及一個減少它們在飲食中的實用指南)。這篇論文列舉了各種烹煮方式對各種食物產生AGEs量的影響,而與傳統烹煮相比,微波爐烹煮所產生的AGEs都是較低的。加拿大的Montreal Gazette(蒙特羅報)在2017-5-5發表The Right Chemistry: Modify cooking methods to avoid ‘AGEs’(正確的化學:調整烹飪方法以避免“ AGEs”),而作者是著名的McGill大學的Joe Schwarcz博士。他就說用微波爐烹煮可以減少AGEs的產生。著名的Food & Nutrition(食物與營養)網站也在2015-10-30發表7 Tips for Reducing AGEs in Your Food(減少食物中AGEs的7個小提示),而它也是建議用微波爐烹煮來減少AGEs的產生。由此可見,《早安健康》那篇文章裡,那位自稱是AGEs專家的日本醫學博士所說的「從AGEs的觀點來看,少吃微波食品為妙」,是一派胡言。附註:我在2018-9-17發表微波爐食物會致癌?,結論是:從以上這八篇論文就可得知:(1)微波烹煮較不會產生致癌物質, (2)微波烹煮較能保留營養素。原文:微波爐加熱食物會催人老?日本醫學博士的胡扯
-
2020-10-16 養生.健康瘦身
吃萊豬萊牛減肥?醫師說明為何不可能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在網路成為被熱搜的關鍵字,在減肥門診中,也有許多病人很認真地提出一個問題,「餵食牛或豬瘦肉精後,可以增加其肌肉含量,那我們多吃一些含瘦肉精的肉,是否也有減肥的效果?」想要知道這問題的答案,首要認識瘦肉精的成分及作用機轉。瘦肉精的主成分為乙型腎上腺素受體促進劑(Beta-adrenergic agonist),又稱為乙型受體素,可以連結在動物組織的腎上腺受體上;其作用就是讓組織接受到腎上腺素的刺激,引發類似於腎上腺素的功用,由於能使支氣管擴張,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氣喘病症,以達到增加含氧量的目的。也因為瘦肉精有類腎上腺素的作用,在生理上會產生擬交感神經興奮的現象,進而促進動物體內的脂肪分解及蛋白質合成,同時增加了動物體的瘦肉組織。如果動物是在人工餵養的環境中,長期餵食含瘦肉精成分的飼料,動物就會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症候群的症狀,如情緒暴躁、無意識攻擊行為,甚至自殺行為。尤其動物對瘦肉精的生理反應機制比人體來得明顯,所以常被用來當成「長肉」的配方。然而,瘦肉精進入動物體內後,經過肝腎的代謝,殘存在體內的濃度已非常微量,如果再經過高熱烹調,如燒烤炸過程,其大部分結構已產生變化,已不具原來擬腎上腺素的作用。從醫學及科學角度來看,多吃含瘦肉精的肉類,是不可能有解脂增肌的作用。除了含量極少外,此類的成分對人體提升新陳代謝率的作用不大,而且人體變胖的因素,依據一些文獻統計,大部分還是跟胃口增加有關。對於想減少脂肪及增加肌肉組織的肥胖朋友,建議要從專業的肌力訓練,如適合個人體態的運動處方著手,同時要注意熱量的控制及規律的改變飲食行為,只要持之以恆,一段時間後,一定可以達到「少脂多肌」的健康境界。
-
2020-10-11 癌症.大腸直腸癌
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過世!有這2大壞習慣快通通改掉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大腸癌發生率連續12年蟬聯十大癌症第一名,死亡率為第三名,108年統計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過世。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醫師說,全球癌症發生排行榜大腸癌為第四名,國人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是大腸癌穩居榜首的主因。階級癌症:飲食追求快速粗飽 沒錢健檢開發中的國家大腸癌的發生及死亡率都在攀升中,例如中國的上海及廣州地區;已開發的國家如美國,大腸癌的發生及死亡率都在下降,邱瀚模醫師表示,因為美國國民的腸癌篩檢率高達80%,在前期都能發現,死亡率就會降低。他提到,在已開發國家,大腸癌被認為多是經濟、知識水平不高族群才會有的疾病,因為飲食追求便宜粗飽,又沒錢健檢,發現時多已晚期;而高知識份子相對注重養生,即使罹癌也能在早期發現治療。加工食品、紅肉、高溫燒烤 恐導致大腸癌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在高溫表面上燒烤的肉片或肉汁,滴到高溫表面或掉到火裡產生火焰及煙霧時,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附在食物表面。飲食習慣差、不運動 罹癌高危險族邱瀚模醫師提醒,飲食及運動習慣是長久累積下來的,不會因為多吃一頓烤肉、少運動一次造成,所以佳節過後,還是要注意平日的習慣。建議少吃加工類食品,尤其香腸、烤肉,烤焦的食物應丟棄,不可食用。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約1/4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飲食要均衡,不用特地不吃紅肉,應按照標準攝取各種營養素,多喝水。最重要的還是要定期篩檢,50至74歲的民眾透過定期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邱瀚模醫師表示,大腸息肉是癌變成大腸癌的罪魁禍首,並非所有息肉都會,但腫瘤型的都有嫌疑,有家族史的民眾,可選擇大腸鏡檢查,在過程中若發現息肉便可直接切除,減少癌變風險。(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大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嗎? 醫師解析機率,出現這狀況風險高 不管幾歲都要有警覺! 大腸癌年輕化,常做5件事形同慢性自殺 
-
2020-10-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月餅烤肉怕胖? 教育部示範中秋閃脂4招
今天是中秋節,教育部表示,香甜的糕點、滋滋作響的烤物,其實躲藏不少油脂,大專生應懂得辨別「隱形油脂」,避免假期後站上體重機。教育部指導閃脂四招,包括食物原味最美好,避免醬料烤、食材純天然,避免加工品、高蛋白食物優先選低脂和植物性,以及多吃蔬果。第一是食物原味最美好,避免醬料烤。烤肉建議少油少醬料,可改為食物烤熟之後,搭配個人喜愛的辛香料享用,例如蒜片、蔥花或九層塔等,或者可以生菜包肉片、肉串穿插洋蔥或鳳梨等,增加蔬果攝取,也讓烤料更爽口。若想略加調味,可輕刷少許檸檬汁,或撒上少許如七味粉、海苔粉、辣椒粉等調味粉,提味又不會掩蓋食物原味,質感更加分。第二是食材純天然,避免加工品。許多人愛吃的漢堡肉、香腸及丸類加工品,如貢丸、花枝丸等,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不少油脂以達到較好口感,建議今年挑選烤肉食材,盡可能挑選天然原型食材,可避免吃進隱藏的油脂及調味料。第三是高蛋白食物優先選低脂、植物性。選擇魚肉、蝦子、雞肉、鴨肉或瘦肉或五香豆干等低脂肉或植物性蛋白食物,取代「霜降」、「雪花」肉或「大理石紋」牛羊排等高脂肉品,可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若是帶皮的肉品,可以去除皮、肥肉再去烤,避免油脂攝取過量。時令蔬果是最健康繽紛的配料與點心烤肉很容易忽略蔬果攝取,其實菇類(杏鮑菇、金針菇、香菇等)、絲瓜、洋蔥、甜椒、青椒等,都非常適合燒烤,建議可以多吃;而玉米、玉米筍、筊白筍可以帶皮烤,香甜好吃又不用擔心吃到烤焦物。教育部建議,另可準備蔬菜水果沙拉,並以優格、柳橙汁作醬料,讓烤肉活動更豐盛又健康。教育部表示,為利全國大專校院推動「聰明攝取食用油脂」工作,教育部委託董氏基金會編撰「大專校院推動聰明攝取食用油脂教學資源參考手冊」,期望透過各式活動與課程,讓大專校院學生能分辨隱含高油的食物、聰明選對「好油」、導正不正確的迷思。
-
2020-10-02 養生.聰明飲食
享受烤肉避免致癌物上身 顏宗海:留意6原則烤肉也能很健康
中秋烤肉可說是應景的必備活動之一,將肉烤得微焦再塗上烤肉醬,外皮酥脆、肉質鮮嫩、香氣撲鼻的總讓人想一口接著一口。不過也得小心其中可能暗藏致癌危機,今天就讓專家來教大家如何享受美食的同時避開致癌地雷!避開烤肉首要致癌地雷:過度加熱、食物烤焦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若想避開致癌地雷,最基本的觀念就是「避免過度加熱、避免食物烤焦」。像是油炸、油煎、大火快炒等方式溫度通常都相當高,火烤自然也排名在其中,這些高溫的烹調方式都容易使得食物產生有致癌疑慮的物質。 顏宗海醫師更進一步指出,像是牛、豬、雞、羊等動物肉類的蛋白質遇上高溫就容易產生異環胺,而油脂又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玉米、甜不辣等澱粉類食材則容易產生丙烯醯胺。這些因為高溫烹調所產生的毒物,雖然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能夠百分之百證實對人體有致癌的危險,但以現有的動物實驗來看確實有致癌的疑慮。另外也要注意,烤焦部位雖然讓食材看起來更加美味,但這也是過度加熱的鐵證,其前述所提到的毒物含量自然也會更多。因此提醒民眾在烤肉的時候應盡量避免過度加熱,更要避免烤焦。 烤肉常見6大地雷,民眾多加留意除了食物過度加熱、烤焦,顏宗海醫師也指出各種常見的NG情況。像是許多民眾在烤肉的時候,常見大魚大肉卻忽略了蔬菜水果攝取的情況,如此的飲食行為即便只有一天也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 不少口味較重的民眾,烤肉前會先以醬料醃過,或在烤肉時邊塗醬料,這樣的行為不僅容易造成鈉含量超標使得身體鈉鉀失衡,也容易使食材更容易烤焦進而吃下前述所提到的毒物。 另外,烤肉時也常見不拘小節,生食、熟食放一起的情況,這樣的行為容易讓生食的細菌混入熟食當中出現交叉污染,輕者可能出現腹瀉等不適,重則有食物中毒的風險。 除此之外,肥肉、雞皮等脂肪較多的食材,在燒烤時除了容易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也容易有吃下常見於油脂部位的脂溶性戴奧辛等疑慮。 雖然不常見,但也還是出現過有民眾因為天氣因素不佳等原因,選擇在家中、車庫等通風不良的場地,卻依舊使用木炭烤肉的情況,這樣的行為則容易出現一氧化碳中毒。這些行為都是民眾較容易忽略的NG地雷,應多加留意。 避開NG行為,聰明烤肉更健康!不過顏宗海醫師也表示,指出這些常見地雷並不是要掃興,而是要提醒大家在享受節日的同時,也留意身旁的健康風險疑慮,讓偶爾為之的烤肉活動更加健康。 避免食物過度加熱、烤焦產生致癌的疑慮,烤肉時建議離大火遠一點,以小火慢烤方式進行。也可以先用鋁箔紙包起來或切成薄片再烤,如此受熱較平均。而像是雞腿、雞翅、大蝦、螃蟹等較慢熟的食物也可以先用水煮的方式煮熟再烤,如此也更有利省時。這些方式都有助於避免食物烤焦。 避免大魚大肉、營養不均衡造成身體負擔,在烤肉的同時可以用2:1蔬菜包肉的方式進行,不僅增加口感、解膩、蔬菜的纖維也可以避免過量飲食造成身體負擔。飲料則建議可以無糖綠茶取代啤酒、汽水等。 塗抹醬料的時機可以選在肉烤好的時候再進行塗抹,並且避免先以醬料醃漬,或者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洋蔥調味,如此便有利避免鈉含量超標、肉容易烤焦。 在烤肉的時候可以多準備容易以顏色或形狀辨別的容器,如藍色放生食、紅色放熟食等方式分放,如此有助於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的情況出現。 在吃肉類的時候,可盡量先去除雞皮、肥肉等部位,如此可以避免吃下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或戴奧辛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的疑慮。 如果遇上天氣不佳或沒位子烤等情況,在室內、車庫等通方較差的地方烤肉,應以電烤盤等方式進行,切勿使用木炭烤肉,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更替脾胃易出狀況 3道初秋食療藥膳,幫你養生護脾胃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濕邪困脾,運化失常,久之則氣血生化乏源,導致其他臟腑功能低下。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換季入秋時,養生以健脾為主,輔以祛濕,脾胃功能正常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中醫認為的“四時脾旺不受邪”。由夏入秋,發現身邊肚子不舒服的人開始多了?夏秋換季時,脾胃病確實容易多發。這是因為,這個時節往往濕熱多雨,餘暑未消,正值中醫裡的「長夏」時節。長夏之季暑濕盛行,極易傷及人體的陽氣。加之天氣依舊較熱,人體陽氣外洩較多,故而中寒導致脾胃虛弱。同時,中醫認為脾臟喜燥惡濕,濕熱之邪更易傷脾,外濕好犯脾,內濕易困脾,終始循環,脾運化功能失常,臨床多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季節更替,脾胃容易出狀況這段時期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1.飲食不潔當下天氣仍炎熱,雖然冰箱、空調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如果用之無度,也會成為隱形的健康殺手。比如,夏季食物保質期短,易變質,很多人因為節儉,將隔夜飯菜放在冰箱中或不注意食物的保質期。殊不知,冰箱內更易滋生細菌,各種食物間細菌也容易交叉傳播,最後傷及脾胃得不償失。2.過食生冷中醫認為脾胃喜暖惡涼,寒涼食物耗傷脾胃陽氣,造成水濕不能運化造成寒濕內生,造成腹痛腹瀉等症。要知道,寒涼食物不僅指冰激凌、冰鎮飲料,也包含一些性寒的食物,如西瓜、獼猴桃、生梨,過量進食會損傷脾胃的陽氣,若本身脾胃就虛寒,就更容易出現腹瀉、腹痛。中醫認為養生應順應四時,夏季應熱反寒,寒傷脾胃,極易致脾胃病的複發或加重。此外,這個時節雖早晚逐漸轉涼,但白天仍高溫難耐,很多人喜歡久居空調房,“空調病”也隨之而來。尤其對老人、兒童及體質較弱人群,長期處於冷熱頻繁切換的環境裡,也易引起胃腸道不適。3.飲食不知節制夏季很多人喜歡吃大排檔、燒烤,圖一個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但若大量進食,會使胃黏膜呈充血、水腫狀態,易引發胃炎。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進食大量辛辣食物,會傷害食管和胃,結果就會讓人產生胃灼熱的感覺,使胃局部血管擴張、充血,也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作用,造成胃腸炎的加重。而油炸食物熱量高,多吃會使人發胖。油脂多很難消化,會加重消化道的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導致血脂增高。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大量進食油炸食物,就會導致脾虛,進而出現反胃、腹瀉等症。要避免此類病症的發生,除了要少吃油炸食物,日常烹調也要少放油。要進食油炸食物時,可用吸油紙吸一下,以減少油脂攝入。4.情志內傷中醫認為“憂思傷脾”,心理問題被認為是許多疾病的誘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引起健康問題。這個時節,天氣炎熱依舊,節奏本來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熱帶來煩躁,使得負面情緒滋生。典型的表現是腸易激綜合徵(簡稱“IBS”),該病會在焦慮緊張的狀態下誘發,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良好心境有利於緩解這類疾病。抓住長夏之季,顧護脾胃養脾攝生這個時節雖易引發較多脾胃病,卻也是健脾養脾的好時節,脾胃為後天之本,運化水穀則生機可得,人體後天的生存均賴脾胃得以實現,而長夏為脾所主,所以脾的正常功能得以實現,就需要在長夏之季顧護脾胃,養脾攝生,生活中可注意幾方面:1.保持平和的情緒憂思傷脾,過多無效的思考、憂慮的情緒都會使脾胃運化困頓。現代人因為對身體運轉狀態知識的欠缺,加上受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影響,很容易不小心傷到脾胃。換季入秋之始,年老體弱或平素壓力大者應作好心理準備,保持心態平和,以良好的心境,去抗禦自然界的負性影響。2.規律飲食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把握“溫軟淡鮮少”原則,即溫暖柔軟的食物易被脾胃吸收;飲食清淡,切忌辛辣、過甜、過鹹,易增加胃酸;忌肥甘厚味,如動物內臟、五花肉等;新鮮蔬菜、瘦肉、魚、雞蛋等則比較可取。飲食要新鮮,少量多餐,控制好進食量,不宜過飽,不要讓胃腸超負荷工作。3.健脾、祛濕、化濕入秋之際,調理脾胃應側重健脾、祛暑、化濕,可適當吃些綠豆、赤小豆、蓮子、絲瓜、薏仁、茯苓等健脾祛濕之品。容易便秘的人要減少久坐,多吃綠葉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C、E類食品,如胡蘿蔔、藕、蜂蜜、銀耳等以養血潤燥,提高抗秋燥、抗疾病能力。秋為收藏季節,體內肺氣相對旺盛,常乘虛侵肝。故在飲食中應減辛增酸,酸性食物入肝,有助肝氣強盛,不致於受外邪侵傷,從而預防胸悶胸脹、噯氣等不適的發生。4.飯後散步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要注意的是,並非吃完飯後立即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十分鐘再進行,飯後半小時內不得做劇烈運動。5.揉肚臍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五分鐘,每日1-2次,健脾和胃,消食導滯。6.按摩足三里足三里位於膝眼直下三寸處,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初秋食療藥膳推薦●薏米赤豆湯原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做法:薏苡仁、赤小豆洗淨入鍋,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後,加紅棗、白糖,再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當點心吃。功效:適合夏季各種人群飲用,可清熱健脾、利濕輕身。●三色豆湯原料:白扁豆、紅小豆、綠豆各30克。做法:白扁豆、紅小豆、綠豆洗淨入鍋,加水小火慢煮1小時後,再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煮粥食用,每日一次。功效: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此湯甘甜可口,可清熱除濕。常食有助於解除疲勞。●木瓜排骨湯原料:新鮮木瓜1個,花生仁150克,豬排骨500克,紅棗9枚,適量食鹽、味精。做法:洗淨木瓜,去除瓜皮瓜子,切成厚片。用清水將花生仁浸泡30分鐘,洗淨排骨,紅棗去核,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燉煮3小時,加適量的鹽、味精即可。每天1-3次,每次100毫升,可佐餐食用。功效:清熱潤燥,健脾通便,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消化不良或口渴咽乾,有助於緩解症狀。作者:邢練軍喻曉(作者邢練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浦東分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喻曉為主治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夜烤肉 營養師3招教你怎麼健康吃
今天是中秋連假,除了闔家出遊外,家人歡聚難免烤肉聚餐增進情感,但過量可能會對身體帶來負擔。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提供聰明選食材、食安不馬虎、自製醬料等3招健康烤肉訣竅,讓民眾中秋吃得安心又開心。1、聰明選食材,均衡多元一級棒葉嘉豐說,「肉品」是烤肉的主角,應優先購買原態肉品,若在超市購買,應選擇具有CAS優良肉品標章且包裝完整、適當儲存的產品;若在傳統市場購買,最好在環境整齊、乾淨的店家購買。 而烤肉時絕不能只吃肉,蔬果也要均衡攝取。蔬菜、水果皆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也能增加飽足感,以免不小心攝取過多熱量。 蔬菜部分,葉嘉豐建議可挑選帶殼玉米筍、筊白筍、菇類、青椒、甜椒、櫛瓜等,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也能在肉串或菜餚中加入青蔥、大蒜、洋蔥等高抗氧化食材,增添風味及多樣性;水果部分,則以新鮮水果或自製蔬果汁為主,可選擇柚子、芭樂、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助提升體內抗氧化能力。2、注意食安不馬虎,一步遠離癌團聚烤肉最擔心就是食安問題。葉嘉豐提醒,民眾在備料的時候,應保持「生熟食分開」的原則,刀具、砧板、餐盤不共用,避免交叉汙染。 如海鮮類、肉品類食材,都需要長時間燒烤,一心急就易吃到未熟食物外,食材經高溫燒烤或油脂滴落產生的煙,都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PAHs),對呼吸道、皮膚及消化道都會造成傷害,增加罹患胃癌、大腸癌等癌症風險。他建議民眾可預先將食材燙熟或蒸熟,燒烤前再塗上少許醬料,大量縮短燒烤時間,如此一來吃得較健康也能享受碳烤的香氣。3、自製醬料最對味,清爽零負擔烤肉醬是大多數人烤肉必備食材,但市面上的烤肉醬多為高鈉、高熱量,且為了增添風味、長期保存勢必會加入食品添加物,吃多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葉嘉豐建議可試著用新鮮、簡單的天然食材,如大蒜、洋蔥、番茄、檸檬、辣椒等,搭配醬油、味醂,自行製作清爽的醬料來取代。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月圓人不圓 做好這7件事,燒烤也能安心健康吃!
中秋連假慶團圓,親朋好友歡聚賞月,此刻的您是否正享受著溫馨的團圓時刻呢?為了自己跟身邊親友的健康著想,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大家謹守健康燒烤「333」原則:「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去肉皮、去奶油、去焦黑」,鼓勵民眾可以多用當季新鮮食材,增加蔬菜水果量,減少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也提醒50至74歲的民眾透過定期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亦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大腸癌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大腸癌發生人數為連續12年十大癌症之首,108年死因統計有6,436人死於大腸癌,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失去生命,居癌症死因第三位,而大腸癌的發生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根據106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50歲以上的人終其一生不做篩檢,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7%,也就是每14人中會有1個人罹患大腸癌。中秋歡慶新主張 健康燒烤「333」原則月圓人不圓,為讓大家「腸」保健康,安心大快朵頤,國民健康署提供健康燒烤「333」原則:「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去肉皮、去奶油、去焦黑」,讓大家健康吃、無負擔。一、多蔬果: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的蔬果,其富含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減少肉類或主食類的攝取量、促進腸胃蠕動,如青椒、紅羅蔔、杏鮑菇、芭樂、奇異果、番茄等。二、多喝水:含糖飲料不僅無法解渴,反而會攝取過多的熱量,提醒民眾應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既省錢又可減少身體的負擔。三、多運動: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中秋連假與親朋好友歡聚之時,茶餘飯後相揪逗陣散步兼賞月,不僅能瘦身苗條、聯繫親友情感還能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一舉數得。四、少油鹽:除了少油,建議選用植物油,因為一般植物油含有較高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同時含有較少的對心血管有害的飽和脂肪酸,但要避免長時間的烹煮,導致油脂變性;而飲食少鹽主要是降低鈉的攝取,減少身體的負擔。五、少紅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六、少醬料:一般市售烤肉醬熱量及鈉含量高,建議民眾可自製低鹽烤肉醬,或將市售烤肉醬稀釋使用,避免攝取過多的鈉。七、去肉皮:肉類去皮可減少熱量及飽和脂肪的攝取。八、去奶油:市售奶油常含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應避免食用以減輕身體負擔。九、去焦黑: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在高溫表面上燒烤的肉片或肉汁,滴到高溫表面或掉到火裡產生火焰及煙霧時,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隨而附在食物表面。建議燒烤時將食物離炭火遠一些、烤的時間短一些,避免烤到焦黑,烤焦的食物切記應丟棄,不可食用。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為有效預防大腸癌,除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再次呼籲50-74歲民眾請多加利用國民健康署補助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建議及早做大腸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癌的威脅。中秋月圓人團圓,與親友們作伙來顧健康,共度愉快美好的假期!原文:國民健康署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烤肉趣!營養師破解烤肉的4大NG行為
中秋佳節將至,烤肉可說是家家戶戶的重頭戲,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表示,提醒大家烤肉時最好使用鐵盤或不鏽鋼薄板,一方面能降低肉品接觸炭火而燒焦,同時也能減少致癌煙霧沾附在食材上;此外,徐營養師也建議,烤肉最好吃原味,並增加蔬菜、水果攝取量,較能減少身體的負擔。 中秋烤肉是歡度佳節的重頭戲,但你知道大家習以為常的烤肉方式,在營養師眼裡卻是NG連連!到底該怎麼烤肉才玩得盡興又吃得健康呢?徐景宜營養師列舉民眾烤肉時常見的4大NG行為,也提供大家幾點叮嚀,幫助大家「腸」保健康! NG1:肉烤焦了,吃一點無妨?炭火加熱肉品一不小心就容易燒焦,吃一點燒焦的食材真的沒關係嗎?徐景宜營養師表示,過度燒烤或烤焦的肉品都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容易破壞腸胃黏膜,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 徐景宜營養師叮嚀,若食材不小心烤焦時,最好先將烤焦的部分切除再吃為佳。 NG2:邊烤肉邊擠檸檬汁更健康?烤肉吃多覺得膩,邊烤邊擠檸檬汁去油解膩比較健康?徐景宜營養師叮嚀,不建議這樣做!徐營養師解釋,由於市售的烤肉網大多是使用電鍍製成,並非真正的鐵網,若是邊烤肉邊刷酸醋類的醬汁,可能會產生酸醋效應使得電鍍網上的重金屬溶出,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吃下不少重金屬! 為了避免重金屬污染食材,建議最好可改用不鏽鋼薄板或鐵盤等方式來烤肉,較能避免重金屬溶出,也有助於隔絕直火,減少食材燒焦,同時也能避免肉品油脂滴入炭火中產生致癌煙霧;然而,若想要以檸檬汁、醋來調味時,建議可在食材烤完盛盤後再淋上醬汁。 NG3:烤肉就是要先醃再塗烤肉醬?許多人烤肉前一晚都會使用醬油、香料來醃漬肉品,或是使用烤肉醬來增添食材風味,這樣的烤肉雖然鹹香好吃,但卻也容易導致鈉攝取過量,恐增加腎臟負擔! 徐景宜營養師建議,烤肉最好以原味為主,食材放上烤盤時可適量撒上海鹽、黑胡椒,更能吃出食材本身的風味與甜味;亦可混合蒜頭、少許醬油、橄欖油等自製健康沾醬,待食材烤好再搭配少量沾醬,就能兼顧美味及健康。 NG4:烤肉就是狂吃肉?徐景宜營養師也補充,中秋烤肉通常是以肉、海鮮為主角,但狂吃肉可能會造成油脂、熱量爆表,同時也不利於腸道的消化、蠕動。徐景宜營養師叮嚀,選擇烤肉的肉品時最好以原型食材為主,避開香腸、培根、貢丸等再加工製品,並多準備一些蔬菜、水果,像是以生菜葉包肉,或是烤香菇、美人腿、玉米筍等高纖食材,亦可額外準備綜合沙拉一起享用;烤肉後也可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代謝,幫助減輕身體負擔。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聯安診所營養師 徐景宜資料來源:聯安醫周刊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30 養生.聰明飲食
吃完烤肉腹瀉 不想烙賽遵守4原則
中秋節將近,許多人烤肉聚餐,疾管署發出腹瀉疫情警報,上周門急診腹瀉就診累計11萬3361人次,往年中秋節當周及後一周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預估本周腹瀉患者人數會更多,務必遵守「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食用熟食、肥皂勤洗手」等四原則,不怕「烙賽」找上門。疾管署資料顯示,近四周通報腹瀉群聚共58起,新北市10件奪冠,高雄市9件及台中市8件緊追在後、台北市也有7件。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腹瀉群聚通報稍微高於近兩年同期通報,可能與準備料理時疏忽有關,地點以餐飲旅宿業及校園群聚為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共19起。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腹瀉主因是接觸遭汙染食物或被感染者傳染,中秋烤肉若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以低溫保存,或未徹底煮熟至中心溫度超過70℃,一旦吃下肚,就容易引發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除了腹瀉問題,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大腸癌權威醫師邱瀚模表示,中秋飲食常見「高糖、高澱粉、多紅肉、高油鹽、多燒烤」五大NG元素,致癌風險高,建議淺嘗即可,並應增加聚餐內容中的蔬菜水果比例。邱瀚模說,中秋團圓,親友烤肉聚餐,除了各式燒烤肉類,重口味醬料、含糖飲料、月餅等糕點甜食更是不可少,這些都是不健康飲食,經常食用恐增加致癌風險,其中又以燒烤肉類風險最高,火焰和煙霧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就附於食物表面,建議焦黑部分應捨棄不吃。邱瀚模提醒,要預防大腸癌,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50至74歲的民眾應多利用國健署補助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就要做大腸鏡檢查,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
2020-09-30 新聞.食安拉警報
基隆抽驗中秋食品165件 1豆干殘留殺菌劑下架
基隆市衛生局抽驗中秋節應景食品共165件,其中1件豆干檢出殺菌劑過氧化氫,標準是不得殘留,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市府已請業者立即下架,並移請供應廠商所在地衛生局處置,其餘164件均與規定相符。衛生局表示,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具有殺菌、防腐及漂白作用。我國規定過氧化氫可使用於食品(麵粉及其製品除外)作為殺菌用,但在最終產品中不得殘留;業者為防止產品於室溫久置色澤變暗,影響產品外觀及消費者購買意願,有的會使用過氧化氫以達到改善食品外觀顏色的目的。衛生局說,若是製造時添加過量、原料加熱時間不足或煮熟後才浸泡過氧化氫,常會使食品中殘留過氧化氫。業者製作之產品若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8條及第47條第9款規定,可處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衛生局到烘焙糕餅店、烘焙材料行、連鎖超市等地抽驗雞蛋及其製品15件(檢驗動物用藥、重金屬、衛生標準) 、糕餅及其餡料55件(檢驗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麵粉2件(檢驗真菌毒素)。另至生鮮賣場、傳統市場、蔬果行、燒烤店、連鎖超市等地抽驗烤肉用食材,禽畜水產品及其加工品(如雞肉、香腸、甜不辣、米血糕等) 29件(檢驗動物用藥、防腐劑、保色劑、殺菌劑、甜味劑)、豆製品19件(檢驗防腐劑、著色劑、殺菌劑)、醬料23件(檢驗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蔬果製品16件(檢驗農藥殘留) 、吐司6件(檢驗防腐劑、甜味劑)。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呼籲民眾,選購伴手禮或相關應景食品時,不要以產品之色澤為取向,對於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在選購時要提高警覺,烤肉使用之生鮮食材則應注意新鮮度,確保產品之食用安全。
-
2020-09-30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飲食危機四伏 五大NG元素淺嚐即止
中秋連假是許多人期待已久的,烤肉聚餐是必排行程,除了各式燒烤肉類,重口味醬料、含糖飲料、月餅等糕點甜食更是不可少。醫師提醒,高糖、高澱粉、多紅肉、高油鹽、多燒烤,這五個中秋飲食常見元素,其實個個都是致癌風險,建議民眾從日常飲食就要避免,中秋節吃美食淺嚐即可,增加聚餐內容中的蔬菜水果比例,走出戶外散步賞月,是更好的選擇。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數據,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衛生福利部2019年死因統計亦顯示一年有6436人死於大腸癌,平均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過世,高居癌症死因第三位。國健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就會增加17-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外,燒烤肉類時產生的火焰和煙霧,會含有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會附在食物表面,也會增加罹癌風險。。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大腸癌權威邱瀚模表示,其實中秋節期飲食只是很諸不健康飲食元素的縮影,要防癌,重點還是要回歸到日常健康飲食,建立了好習慣,就算是就算面對佳節美食誘惑,也會比較節制。邱瀚模指出,現代人罹患大腸癌,與熱量過多,加工肉品攝取過多、高油鹽、高糖、高澱粉的飲食習慣、不運動很有關係。邱瀚模指出,上述飲食及運動習慣會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抗性,胰島素刺激脂肪細胞生一些類似於生長激素的物質,會刺激身體細胞,可能導致細胞發生變異,癌化風險提高。肥胖是很多癌症的危險因子,胰島素抗性也已經被證實與大腸癌、子宮內膜癌、攝護腺癌有關。邱瀚模提醒,現在中小學生肥胖比率很高,如果不及早改變,他們長大之後就是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高風險族群。根據2017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50歲以上的人若終生未做糞便潛血檢查,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7%,如果每兩年做一次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之下,可減少35%大腸癌死亡率。邱瀚模提醒,要預防大腸癌,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50至74歲的民眾應多加利用國民健康署補助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就要做大腸鏡檢查,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
2020-09-29 養生.聰明飲食
烤肉兼顧健康不長胖 營養師推「韓式吃法」避肥胖地雷
中秋節月圓人團圓之時,總是免不了要大吃一餐,最受歡迎的當然就是非燒烤莫屬了。不過若是在這享受大餐之際沒有多加留意,往往一個不小心就面臨熱量、糖、納超標的窘境。為了中秋過節月圓人不圓,幾個小細節要多加留意,來看財團法人癌症基金會簡鈺樺營養師怎麼說! 烤肉怎麼顧健康不長胖? 營養師推韓式吃法! 大部分的人吃燒烤、烤肉時多會以肉類為主,也有部分民眾為了健康和身材會多加留意燒肉、蔬菜、澱粉的比例,不過對此簡鈺樺營養師建議,享受美食之際與其大費周章的思考比例,倒不如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讓自己每一口都吃得到蔬菜。 像是韓國烤肉最有名的吃法,就是用蔬菜把肉包起來,這樣的吃法不僅可以享受烤肉的美味,同時每一口也都吃得到蔬菜的纖維,美味兼顧健康,可說是個非常好的組合。若是為烤肉串較難以蔬菜包裹的話,則建議可以在肉與肉之間再穿插個蔬菜或水果,例如常見的青椒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之一。 除此之外,簡鈺樺營養師也建議,像是筊白筍、絲瓜蛤蠣這些在烤肉盤上也相當常見的蔬菜類烤物,也可以做為先烤先吃的選擇,也有利增加飽足感,避免其它烤物吃太多。而玉米雖為植物,但其被歸類為澱粉類,因此在吃烤肉的時候也可以以玉米作為澱粉的主要攝取來源,以取代精緻澱粉的吐司。 若要更進一步的避開熱量地雷,簡鈺樺營養師則建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挑選肉類的時候避開用眼睛就可以看得到油花、油脂較多的部位。而肉眼較少看到油脂但熱量也是相當高的雞皮,在烤雞肉的時候可以先將其去除,單吃雞皮的話自然也盡量避免。另外像是貢丸、甜不辣、米血等也都是屬於高脂肪的烤物,民眾在吃的時候也要多加留意。同時也要提醒自己注意當次烤肉的食量,否則即便是每口都吃到蔬菜,量超過一樣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留意隱形的肥胖地雷:烤肉醬 想避開肥胖地雷的民眾,多會在食材上留意,但其實烤肉醬也是一個肥胖地雷,且也有鈉超標的疑慮。而鈉若攝取過多,不僅身體容易出現鈉鉀失衡的狀態對身體造成負擔,同時也會鎖住體內的水份容易出現水腫的問題。簡鈺樺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先將烤肉醬和水以1:0.5-1的比例稀釋,如此一來便有利減輕醬料對身體的負擔。除此之外也可以考慮嘗試自行製作醬料,用薄鹽醬油、蒜末、五香粉、檸檬汁、洋蔥、白芝麻等材料視個人口味調配,對健康的負擔通常也會比一般市售的醬料還要來得低。 烤肉飲料以茶代酒,更有利避免熱量超標! 吃烤肉的時候飲料選擇也很重要,烤肉可說是一種纖維量不足、油脂熱量攝取高的飲食方式,因此除了留意前述所說的讓自己每一口都吃得到蔬菜等方式之外,也要注意飲料的挑選,免得烤肉守得好卻敗在飲料。簡鈺樺營養師就建議可以「以茶代酒」,以無糖綠茶取代啤酒、汽水等各種氣泡飲品、含糖飲品,而氣泡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一來在口感上不僅解膩,也更有助於避免熱量超標! <延伸閱讀> .月餅熱量直逼一份便當?營養師2招化解熱量危機 .中秋吃柚小心熱量陷阱 營養師:有吃藥的人也要注意時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28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烤肉 弘光科大營養系師生教用錫箔紙烤但勿搭酸物
中秋節烤肉活動多,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助理教授王涵,帶著學生設計一套健康烤肉法,教民眾挑選肉類、自製獨特的低鹽味增烤肉醬汁,搭配蔬菜、喝無糖綠茶飲料,善用鐵盤、錫箔紙燒烤,避免把燒焦的食物吃下肚;而用錫箔紙烤時,切勿搭配到酸性物,避免溶出鋁。王涵表示,烤肉時高溫加熱,油脂高溫氧化產生的「過氧化產物」及木材燃燒的煙燻產生的致癌物「多環芳香烴」,都是烤肉危害健康的因素;高蛋白的食物在高溫加熱,尤其是燒焦的部位,會形成「異環胺類」致突變物,她建議在烤肉時,盡量遠離火源,避免油脂滴落炭火產生的煙霧,也善用鐵盤、錫箔紙等器具,才可以減少這些危害物質的攝入量。「錫箔紙霧面的在外面,以亮面的盛接食物。」王涵說,錫箔紙霧面吸熱效果比較好,比較容易烤熟食材,可以減少燒烤時間,但是很重要的一點,錫箔紙一定要避免接觸到含有酸的東西,避免加熱溶出鋁吃下肚。市面上的烤肉醬大都含有檸檬酸,如果使用錫箔紙,則可以烤熟後再塗醬。食材不能在常溫放太久,食品危險危險溫度帶為5到60度,若食物儲存於危險溫度帶時,不可以超過4小時。如果要烤香腸,建議先用水煮、蒸或微波爐加熱再燒烤,避免烤焦也可以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量,肉片儘量切薄一點,減少燒烤時間;王涵強調,吃肉的同時也要多吃蔬菜與水果等富含植化素、纖維及維他命C的食物,飲料則建議搭配無糖的綠茶,這些方法都可以降低毒性物質的形成。營養系學生也示範利用肉片,變換出多種的吃法。大四學生陳奕翔說,烤肉時盡量選用里肌肉片,五花肉比例要少,才能避免吃下過量的油脂,建議在肉片裡面包各種自己想吃的蔬菜。他們選用甜椒、玉米筍、四季豆、韭菜花、香菜、香菇及芹菜等食材,包在肉片內,燒烤時蔬菜的水分鎖在肉片中,吃起來多汁美味,且增加蔬菜攝取量,減少身體的負擔。師生也研究調製出來低鹽烤肉醬料,大四學生蘇資甯說,市面上的味增鈉含量太多,他們特別購買鈉含量少一半的特製味增當基底,加入味醂、米酒、日式和風醬與芝麻油調製,薄薄的在肉上塗一層,吃起來美味又健康,要注意「千萬不要看到肉片白白的,就猛涮醬汁。」
-
2020-09-28 癌症.大腸直腸癌
婦人愛吃燒烤、煎炸食物 血便檢查罹患直腸癌
一名65歲婦人平時嗜吃燒烤、香腸或是煎炸食物,4個月前血便,起初以為是排便用力所致,沒想到又陸續出現排尿、排便時馬桶都是鮮紅色的血,以及大便變細的情形,經醫師檢查確定罹患直腸癌,經接受放射線治療和進行切除手術,目前恢復良好。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邱騰逸指出,婦人肛門出血長達4個月,大腸鏡檢查發現位於直腸接近肛門處,有約公分大小的腫瘤,切片確診為直腸癌。他說,大腸癌因腫瘤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成結腸癌及直腸癌,由於直腸位在肛門上方,很多人擔心術後要裝置人工肛門,造成社交及生活品質上的不便,遲遲不敢就醫治療,但現在只要在術前先接受放射線治療,有機會免做人工肛門。邱騰逸說,婦人的治療方式是先接受放射線治療讓腫瘤縮小,減少癌細胞之擴散及局部復發機率之機率,也能完整保留肛門,維持正常排便和排尿之功能,接著再進行「腹腔鏡直腸腫瘤切除術」比起傳統開腹手術,術後恢復天數較短,目前術後恢復良好,只需3個月定期追蹤一次。他說,據106年統計,大腸直腸癌連續蟬聯癌症發生率第1名長達12年,目前更發現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應定期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如果本身有腸癌家族史、飲食習慣不均衡與缺乏運動等等,針對高風險族群也要提早注意自己的腸道健康。若是發現最近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驟降、大便變細等狀況,建議及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
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
-
2020-09-26 癌症.食道癌
爸爸患癌去世,兒子如今確診,侄子也中招!很多人一查已是中晚期,這個習慣趕緊改
5年前,67歲的老林得了食道癌,不到4個月就去世了。今年9月,他的兒子大林也得了食道癌,他提醒家人做個體檢,結果41歲的侄兒小林也被查出癌前病變。這樣的情況不是特例,不少家庭有食道癌家族聚集的現象。協和醫院副院長、胸外科主任陳椿教授提醒,近年食道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且趨於年輕化,與菸酒過度、喜吃燙食有關。吞不下東西,他們以為是咽喉炎剛做完手術的大林還在住院,目前病情穩定。大林表示,近半年他常胸悶、腹疼,以為是胃病,吃了胃藥不見效,又覺得喉嚨不舒服,以為是慢性咽喉炎,直到一個月前,他胸口堵得慌,乾飯咽不下,在當地醫院做了檢查,才發現食道癌。隨後,他趕到協和醫院做手術治療。“有家族史嗎?”陳椿教授的提問,勾起了大林的傷心事。5年前,大林的父親也是進食困難,被查出食道癌,因為發現太晚,錯過手術時機,老人連藥都吞不下,不到4個月就去世了。大林病倒後,督促家人做了體檢,侄兒小林也做了胃鏡,檢查報告顯示,食管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就是癌前病變,再不注意,很快也會變成食道癌。為啥一家三代得食道癌?大林很懊悔,家人都愛喝熱茶、喝酒,且常聚在一起喝幾杯。陳椿教授說,人的食道壁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了,食道黏膜就容易燙傷,常喝烈酒、嗜好吸煙,吃得太燙、太硬、太快,黏膜反复受傷、修復,容易引起黏膜質的變化,甚至發生癌變。早期症狀不明顯 很容易誤診大林住院期間,陳椿教授提醒食道癌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可能是家族的基因有易感性,但關鍵是要改善飲食習慣,加強體檢,才能提防家裡再有人“中招”。最新的腫瘤登記年報也顯示,研究表明,食道癌大多是不良習慣引發的。患者大多愛喝熱湯、熱茶、咖啡,還有不少患者長期抽煙、喝酒。陳椿教授指出,食道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誤診,我國超過80%的食道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而在食道癌早期時就發現並進行治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過90%。陳椿教授提醒,如果吃東西時,心窩、胸骨後有燒灼、針刺感,常返胃酸,或有家族遺傳,都要及時檢查。酗酒、愛吃燙食、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40歲以上應每年做一次胃鏡,一些早期的食道癌可以治愈。食道癌 與進食「熱、快、粗」關係大研究認為,遺傳因素、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是食道癌的三大誘因。環境中主要是水、土中微量元素“鉬”的缺乏會導致食物容易霉變;而飲食習慣中影響較大的則是吃得熱、快、粗。醫生的鄉野調查發現,在部分高發區,人們飲食習慣中愛吃特別粗和硬的食物,也大多有食用醃製食品的習慣,從蔬菜到海鮮到豆製品,種類之多數不勝數,這也是食道癌發病的高危因素,。戎鐵華說,醃製品中含有亞硝酸胺,長期食用將大大提高致癌風險;“如果開罐後一次性吃完還好,但誰家的醃製食品不是放很久,一直吃?這種情況下各種霉變的機率就更高了。另外,愛喝熱茶也被認為是食道癌高發的主要原因。長期飲用很燙的茶和熱湯也可能導致食管反复燙傷,反复形成疤痕,從而誘發癌變。以前認為腸癌是“富貴病”,食道癌是“窮病”,大致也與飲食習慣相關。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道癌的發病率還是有一定下降趨勢的,但總體來說依然還是一種多發的常見腫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長期形成的飲食習慣難以改變。診斷:大部分就診已是中晚期戎鐵華說,食道癌的早期發現早期預防目前確實是個難題。早期患者可通過食道鏡微創手術治療,費用較低,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大大好於中晚期患者的療效。但臨床上,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實際上,九成半以上的食道癌患者早期是有輕微症狀的,比如進食時吞嚥不暢,有阻滯感;患者本身可能不容易感知,或者不以為意,但醫生通過內鏡檢查可以發現。醫學方面要想辦法打破這個局面,普通人也需要加強防病意識。尤其是高發區,45歲以上人群建議尤其關注食道健康,最好定期體檢,發現不適及時就醫篩查。預防:多吃新鮮食物少吃燒烤要早期預防和早期發現食道癌,戎鐵華認為,除了45歲以上人群應提高保健意識、關注食管健康外,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有借鑒意義的。比如食物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少吃重口味的食物和很硬的干糧等。很多年輕人還喜歡吃燒烤,燒烤的肉製品在製作過程中,食材中的蛋白、脂肪等不充分燃燒,可產生強致癌化學物質3-4苯並芘,已被證明可致癌,過多進食自然大大增加了口腔、食管乃至胃腸道的癌變風險。提醒:康復期飲食要精細戎鐵華提醒,目前食道癌的治療方式主流還是手術、化療、放療,可供選擇的手段和方案越來越多,但無論何種治療,患者都要注意康復期的養護細節,尤其是飲食方面。患者術後早期要盡量少量多餐,注意營養;可以適量逐步增加運動;部分食管殘留較長的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終身)服藥抑制胃酸分泌,防範胃酸上湧引發反流性食管炎,進一步導致腫瘤復發。接受過放療的患者,放療一年內食道還是十分脆弱的,進食要十分謹慎。務必防止食物過熱再次燙傷復發,以及不要再吃過粗過硬的食物,選擇較軟食材和烹飪方式,避免摩擦食道。(來源/轉載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