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熱量
共找到
2842
筆 文章
-
-
2024-07-21 養生.健康瘦身
胖瘦與腸道菌種相關 研究:瘦子體內多有AKK菌
減肥是許多人的終生志業,但也有民眾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常等到已經病態性肥胖,影響健康時才願意面對。此時,通常需要透過手術,再輔以營養師調整飲食等方式維持體重。近年研究發現,執行減重手術後,腸胃道的菌叢會發生改變,增加能抑制肥胖的腸泌素,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術後有機會「根治」糖尿病,且讓患者養出瘦瘦體質。國內成人肥胖率破50%,近五年減重手術增加四成。唐代認為「豐腴」是一種具福相的體態,到了現代則認為是「一白遮三醜、一胖毀所有」,雖然這僅是特定審美觀,但如果體重真的過重,已有多項研究顯示,肥胖將對健康帶來「毀滅性」的破壞。而肥胖最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也因為體重過重,容易有關節炎;高油脂的飲食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痛風等疾病。近年國健署積極推動減糖運動,但台灣肥胖率仍居高不下,據國健署公布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6年至2019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到了2017年至2020年已達到50.3%,連曾任「糖都」(台南市)市長的賴清德總統,今年也喊出要開始喝「低糖」,期待國人能遠離肥胖。多數國人對於「減重」大多仰賴自身的力量,低熱量飲食、168飲食或是增加運動量等,依照營養師的說法,如果已是過胖的民眾,靠自己成功瘦下來的比率低,反而因為錯誤的飲食愈減愈胖。近年國人對於減重手術的接受度逐漸增加,據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統計,2023年台灣執行減重手術的總件數達4377件,與2018年總件數2923件相比,增加幅度約四成。縮胃手術改變腸道菌叢,可能養出「瘦瘦體質」。減重手術是建議針對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大於等於37.5,或大於等於32.5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者。根據定義,正常的BMI值應在22,超過23代表過重,超過27代表肥胖,超過35以上則是嚴重肥胖,超過40則屬於病態性肥胖。國內常見的減重手術項目為「胃袖狀切除手術(俗稱縮胃手術)」,以及胃繞道手術等,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少腸胃道攝取食物的量以及養分吸收,不過手術都是「不可逆」。以縮胃手術為例,會切除約75%的胃,術後胃袋會如同一根香蕉,無法吃太多食物,達到長期減重的效果;但胃具有彈性,患者術後持續過量飲食,胃可能會再次撐大,需要再次手術。不過只要與營養師搭配,能大幅降低胃可能再度被撐大而須再度手術的副作用。且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執行減重手術後的患者,體內的腸道菌叢會因為飲食型態的改變也隨之改變。研究發現,執行減重手術的患者,體內的腸泌素(GLP-1)明顯上升,而腸泌素上升,能改善血糖以及胰島素阻抗的現象,如果手術前為糖尿病患者,血糖數值會因為腸泌素的分泌增加,而獲得改善,逐漸走向正常,有機會養出「瘦瘦體質」。醫學界找到腸道AKK菌,證實與「瘦」有直接關係。台大醫院醫研部研究型主治醫師吳偉愷表示,減重在全球一直有著高度需求,近十年腸道菌的研究蓬勃,也發現到瘦子體內的菌叢與胖子截然不同,其中已經被證實的腸道菌「AKK菌」,就是大量存在於瘦子腸道中的一種細菌。AKK菌已被證實可以刺激人體分泌腸泌素(GLP-1),是近十年來的重大發現。吳偉愷表示,雖然瘦子體內還有其他的細菌,但僅有AKK菌被證實與「瘦」有直接關係,其餘菌叢都尚未有明確研究指出其直接關係。而究竟瘦子是本身就存在AKK菌,還是因為體態瘦,腸道才會出現AKK菌?相關研究發現,是人體接觸到AKK菌後,菌種在腸道環境中落地生根,才使人體出現身材較瘦的結果。AKK菌多存在植物性膳食纖維中,如地瓜、蔬菜等。吳偉愷表示,容易讓腸道接觸到AKK菌的食物,目前證據最為顯著的是植物性膳食纖維,如地瓜、蔬菜等,其餘也可能透過與特定的生物接觸而獲得。不過,也因為該研究讓不少企業開始開發相關產品,如歐美國家已經將AKK菌作為產品上市販售。美國主要是販售「活的」AKK菌,大約吃三個月以上,讓菌株生根就有機會養出瘦瘦體質;歐洲販售的是「死的」AKK菌,需要長期食用,透過產品內的AKK菌刺激腸泌素,達到「瘦」的效果。吳偉愷表示,目前台灣正在培養本土AKK菌株,不過食藥署對於新興產品的規範嚴苛,也尚未有法令允許相關產品上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1 養生.健康瘦身
抑制食欲也能阻斷脂肪合成 減重用藥瘦瘦筆需經醫師處方
「減重瘦身」一向是熱門話題,許多人為了好看的體態,進行各種飲食控制,但努力老半天,卻達不到滿意效果。近年來,打針就能瘦的「瘦瘦筆」爆紅,造成全球瘋搶熱潮,原本是控糖的糖尿病用藥,變成了大受歡迎的減重神器。調節血糖也能抑制食欲,被應用於減重治療。「瘦瘦筆」真的有那麼神嗎?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盧佳文表示,瘦瘦筆又稱「善纖達」(Saxenda),主要成分為GLP-1(類升糖素),是一種腸泌素,其作用為刺激胰島素產生,是糖尿病患者用來調節血糖的用藥。意外發現有助於瘦身後,瘦瘦筆引起了廣泛關注,已通過美國FDA、歐盟EMA認證,可使用在患有肥胖疾病的人身上。2020年,台灣也經過衛福部核准上市,是控制體重的合法藥物。盧佳文說,瘦瘦筆原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降血糖用藥,皮下注射進入體內後,會讓人產生飽足感、抑制食欲、胃部排空的速度變慢。因此,現在被應用於減重治療,協助控制體重穩定。BMI大於27且有相關慢性病,須經醫師評估、處方。瘦瘦筆的減重原理在於減少食欲、大腦中樞神經產生飽足感,進而減少攝取的熱量。盧佳文提到,想要打瘦瘦筆,必須經醫師處方才可用於體重控制,若BMI大於27且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其中一項,或是BMI大於30且飲食、運動控制無效者,皆符合適應症條件。每天施打一次,約8至12周見效而12歲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具肥胖症且體重超過60公斤,也可以諮詢減重門診,由醫師依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診斷是否可以使用瘦瘦筆。及早進行體重管理,可避免成為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潛在病患。瘦瘦筆目前有每天打1次的劑型,依個人體重狀況規畫執行療程,大約8至12周可見效。盧佳文說,起始劑量為每日一次0.6毫克,至少施打一周後,再以每周為單位、每次增加0.6毫克,最多3.0毫克為劑量上限。務必諮詢醫護人員,切勿上網購買或與親友「共用」。雖然瘦瘦筆能抑制食欲,但施打初期也有副作用,包括噁心、腹脹、便祕等,當身體逐漸適應藥物後,症狀會減輕甚至消失。目前統計資料顯示,超過九成的人使用瘦瘦筆都很有感,確實有減重效果。盧佳文強調,使用瘦瘦筆一定要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了解副作用、接受正確的施打技術、遵照醫囑循序漸進,並討論希望達到的體重目標。切勿為了快速減重,自行調整劑量,若吃不下容易脫水,糖尿病患者未依規定使用也會導致低血糖。另外,瘦瘦筆的療程費用,因沒有健保給付,一個月費用約一萬元左右。有民眾自行上網購買,或是使用親友「多的」、「用不完的」瘦瘦筆,要小心來源不明,或是不會控制劑量、不知如何管理副作用,反而傷身。建議當成輔助療法,運動+飲食才能健康瘦。瘦瘦筆雖然有效,但不能亂打,盧佳文提醒,有肥胖問題、想進行體重控制的人,可掛家醫科、內分泌科、新陳代謝科、整合減重門診,由醫師提供全面性的評估及個人體重管理計畫,並進行完整的衛教,彼此對減重目標都有共識。愛美是人的天性,瘦瘦筆對減重族群是一大福音,但應該當成輔助療法,盧佳文呼籲,日常還是要以低熱量飲食、增加體能活動為主。有些民眾打了瘦瘦筆之後,認為方便又有效,反而有依賴心理,且不想運動,違背了「美麗健康」的精神,運動才能真正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肌力,保持好元氣。瘦瘦筆的施打注意事項1.頻率:像施打胰島素一樣的筆型針劑,目前需每天打1次,未來將有每周打1次的劑型。2.劑量:起始劑量為每日一次0.6毫克,至少施打一周後,再逐漸增加。3.費用:瘦瘦筆健保不給付,一個月費用約10,000元。4.對象:BMI大於27且合併慢性病,或BMI大於30。5.副作用:約60-70%的人有噁心、腹脹、便祕,適應藥物後,症狀會減輕或消失。6.不適合族群:孕婦、哺乳婦女、胰臟發炎,以及患有內分泌疾病患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1 名人.好食課
無痛降低熱量攝取 一圖看懂4步驟讓涼麵瞬間減少近200大卡
夏天就是要吃涼麵,但想要吃得開心又少負擔,可是有撇步的喔!好食課Christina楊婷貽營養師分享涼麵替換撇步給你聽!教你如何輕鬆替換少熱量!傳統麻醬涼麵:一份500大卡起跳市售一份麻醬涼麵,除了大份的油麵與麻醬外,就剩一點點小黃瓜及胡蘿蔔等蔬菜點綴,油麵180克約290大卡,麻醬與醬汁則大約60克200大卡,除了高熱量高油脂外,還少了蛋白質!營養蕎麥涼麵:一份355大卡想要減少熱量,可從麵及醬料下手,一份蕎麥麵約230大卡,比起油麵多了些膳食纖維,而醬料則是不要all in,可以選擇較為清爽少油的沾醬,熱量直接省去近200大卡!而要顧及營養,不僅要看熱量,還要看蔬菜量及蛋白質,所以蔬菜方面除了可增加既有的小黃瓜、胡蘿蔔外,也可加番茄、玉米筍或海帶增加纖維,蛋白質則可加雞絲、雞蛋!讓營養更均衡!【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醬一替換!涼麵熱量少近200大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0 養生.聰明飲食
「運動後吃冰」有這些好處!營養師證實:喝手搖飲解渴小心害血脂、三酸甘油脂狂飆
炎炎夏日,炙熱太陽讓人曬到頭皮發燙,整個人都快發燒,這時來一碗涼爽冰品,雖然暑氣頓時全消,但相較於人體正常體溫36~37℃,冰品的溫度其實很低,尤其剛從冰庫拿出來的硬冰塊溫度為-18℃,若直接食用或一下子吃太多冰或吃太快,恐致體溫急速下降,引起腦血管快速收縮,容易出現頭痛等症狀。此外,瞬間吃冰太急太多,因瞬間低溫易致腸胃道凍結,造成胃液的分泌減少,也會刺激腸胃道而蠕動變慢,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運動後吃冰 有助補充能量、維持電解質平衡營養師黃淑惠說,老一輩的人總認為吃冰有害健康,事實上,吃冰對身體並非只有壞處,大多數冰品或甜點的營養組成是碳水化合物,夏天氣溫炎熱,只要在烈日下稍微動一下,就可能汗流浹背、身體脫水,遑論做高強度或激烈的運動,更容易消耗大量體能,這時吃個甜品或冰品就能立刻補充能量,尤其是吃含有豐富維生素及鉀離子的水果冰,它所提供的營養成分,能讓身體電解質維持平衡狀態。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冰品雖能解身體的渴,快速補充能量,一旦吃太多沒忌口,不知不覺地就可能會攝取過多熱量。以市售常見的冰品為例,一支冰棒熱量約100~110大卡,雪糕熱量約200~250大卡;如果吃的是添加堅果及巧克力碎片的盒裝冰淇淋,其成分含有油脂、糖分及乳化劑,100公克熱量高達300大卡,比起一碗白飯280大卡的熱量還高。冰含在嘴裡慢食 天然水果冰減輕身體負擔黃淑惠說,炎夏吃冰消暑最忌諱的是直接將冰咬碎或吞下肚,如此一來可能身體還沒消暑,腸胃道卻先出問題,因此把冰含在嘴裡慢慢化掉吃最好。而冰品種類的挑選也很重要,應避免食用太多含人工色素及人工調味的冰品,例如不少市售雪糕、冰棒都用色素及調味料調和出來,有些產品為了增添風味,還會使用香料、乳化劑等人工添加物,盡管吃起來很美味,但無形中也會增加肝腎負擔。值得注意的是,坊間不少水果冰棒,雖然看似天然,但其中的水果含量極少,冰棒成分多用人工添加物和精緻糖製成,消費者挑選時必須仔細閱讀產品的外包裝標示,仔細了解冰品的原料成分,最好挑選天然水果或是可看見食物原形的紅豆、蓮子、薏仁、芋頭等澱粉類主食,才能吃的健康。 手搖飲料沒有比冰好 留意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另外,黃淑惠補充,黑糖冰也會比單純蔗糖釀製的糖水或高果糖玉米糖漿來得好,因為黑糖的礦物質含量較高,而高果糖玉米糖漿容易造成血脂中三酸甘油酯的上升,不過,吃黑糖冰時記得一定要注意熱量,一匙15公克黑糖熱量就有60大卡。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吃冰,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喝手搖飲較能消暑解渴,但市售手搖綠茶及珍珠奶茶含糖多,常會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等,可能會導致血脂升高、三酸甘油脂飆升,因此與其要喝含糖手搖飲降暑氣,倒不如改吃黑糖冰來得健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20 養生.抗老養生
最熱節氣「大暑」來了!宜清熱去濕「養生把握9原則」,多吃4種瓜防暑降溫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代表著盛夏的正式到來。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建議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大暑養生8原則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而此時人們情緒容易煩躁、激動,容易亂發脾氣、心情不好,應注意進行日常自我調節。日常生活中,切忌過於激動、急躁憤怒。在大暑之日,可練習涵養心神,壓抑心火,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一、飲食祛濕護胃在大暑節氣,氣溫逐漸攀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加快。因此,飲食養生尤其重要。首先要祛濕。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傷及腸胃道功能。像山藥、蓮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綠豆清暑、薏仁祛濕,特別是綠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熱祛濕。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以免造成腸胃負擔。二、避免中暑5要點夏季預防中暑,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不要讓身體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人體容易受到中暑的影響。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透氣衣物,撐傘和戴遮陽帽。大暑時節,氣溫高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嘔吐、口渴、皮膚紅腫等。為了避免中暑需注意以下幾點:.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盡量避免在午間陽光猛烈的時段外出,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穿著合適: 選擇透氣、輕便的服裝,幫助散熱。戴寬邊帽和太陽鏡,能夠有效降低陽光的直射。.多飲水: 在高溫時刻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但不宜大量喝冷飲,以免對胃造成刺激。.進食清涼食物: 選擇清涼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黃瓜等,有助於降低體溫。.適度運動: 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三、做好防曬 避免陽光直射大暑節氣陽光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皮膚護理尤為重要。在外出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使用防曬霜,戴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此外,多飲水有助於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防止皮膚乾燥。洗臉時選擇溫水,避免用過熱的水對皮膚造成刺激。保持皮膚的清潔,選擇適合的護膚品,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四、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在大暑節氣,氣溫高,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無力。然而,適度的運動仍然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可以選擇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運動,如早晨或傍晚。選擇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等,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五、保持情緒平衡盛夏時節,氣溫高,人們容易感到煩躁和不安。保持情緒平衡是養生的重要方面。可以透過舒緩壓力的方法,如聽音樂、閱讀、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六、注意睡眠質量在高溫的夏季,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尤為重要。高溫容易影響睡眠,因此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境。可以選擇涼爽的睡衣,適當調低空調的溫度。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清潔,避免受到蚊蟲的困擾。睡前避免過多的刺激,如飲食過多、劇烈運動等,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七、保護消化系統在大暑節氣,氣溫高,人們的胃腸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因此,保護好消化系統尤為重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有助於減輕胃腸的負擔。夏天高溫食物容易變質,會引起腹瀉、胃腸道紊亂。開過的飲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食品保質期,不吃不潔或變質的食品。八、適度補充水分在夏季,由於氣溫高,人體容易出現流汗過多、水分流失等情況,這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避免脫水,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此外,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也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九、防治蚊蟲叮咬夏季是蚊蟲繁殖的季節,蚊蟲叮咬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等不適。因此,在大暑節氣,我們需要注意防蚊蟲叮咬。可以使用防蚊液、點蚊香等方法,避免蚊蟲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可以穿著長袖衣物,避免暴露皮膚。同時,定期清理家居環境,避免蚊蟲孳生,也是防治蚊蟲叮咬的重要措施。大暑飲食 把握三原則1.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表現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用。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首選。大暑養生講究就涼避暑,但天氣熱,胃口差,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粗糧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蕎麥、玉米等都是涼性或溫補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適。夏季防暑降溫多吃瓜 4種瓜別錯過進入大暑後,高濕高熱的「桑拿天」將會增多,暑濕淤積體內,不僅讓人氣虛,無精打采,還會造成消化不良。而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濕,又清淡可口,是適合夏季降溫防暑的好食物,而且又是當令蔬菜。因此,此時正是做「吃瓜群眾」的大好時機!1.冬瓜:連皮帶肉煲湯夏季說起消暑的瓜類,除了西瓜之外,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冬瓜。冬瓜是消暑第一菜,且可清熱利水、生津止渴,另外,吃冬瓜不要削皮,皮的食療效果比冬瓜肉更好。冬瓜肉帶上皮一起煲湯是許多人在暑熱正盛時愛用的食譜。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者不宜多食。2.絲瓜:去皮涼拌清熱瀉火絲瓜可謂是夏日里清熱瀉火的好幫手。絲瓜的含水量很高,無論做湯或者炒食,都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去皮後的絲瓜不但可以涼拌、清炒還可以煲湯,天天變著花樣吃也不膩。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少吃為宜。3.苦瓜:減少苦味先鹽漬夏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起苦瓜。儘管它的名字和味道都帶有不太討喜的苦字,但苦瓜的營養豐富,此時食用有益身體。將苦瓜涼拌著吃,有助於開胃。苦瓜洗淨後去掉瓜瓤,切片或切成細絲。燒水,開後放入一小勺鹽和少許油。入苦瓜絲焯燙約15秒。盛出迅速用水沖,瀝乾水分。然後依據個人喜好加入紅椒、蔥絲蒜末、生抽、糖、鹽、醋、香油等調料混合均勻即可。要注意的是,苦瓜由於性寒涼,並非人人都適合,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群應該慎食。4.黃瓜:涼拌用拍別用切黃瓜不僅容易吃到,且營養價值在瓜類蔬菜中較突出,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其中的維生素和其他成分,對皮膚也很好。黃瓜的熱量低,對需要控制熱量的人來說很友好。小黃瓜生食或配以肉類、雞蛋、魚、蝦等同炒,是夏日的應時佳蔬,老黃瓜煲湯,夏日飲用可消暑。大暑節氣,氣溫高,陽氣達到極致,對人體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保護健康。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皮膚護理、保持情緒平衡、防治蚊蟲叮咬、適度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我們能夠在大暑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遠離各種健康問題,享受一個愉快的夏天。願我們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充實過好每一天!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7-18 養生.營養食譜
榴槤滿身刺,怎麼切才省力?榴槤剛切開時最好吃,這樣處理可保存1個月
夏天是吃榴槤的季節,榴槤堪稱東南亞的水果之王,很多人一聞到就臭得逃離現場,但有些人卻被香到流口水,其宛如冰淇淋般的滑順口感,簡直讓人又愛又恨!《優活健康網》整理榴槤的相關知識,包括榴槤品種介紹、榴槤功效、榴槤禁忌、榴槤挑選與保存,讓你吃榴槤不踩雷!榴槤5大品種夏天的當季水果少不了榴槤,其香濃又獨特的「臭味」深受許多人喜愛,加上其熱量與營養價值之高,在東南亞也有「水果之王」的美譽。目前市場上看到的榴槤大都從泰國和馬來西亞進口,以下介紹常見的榴槤品種:.貓山王:果肉橙黃色,肉質細嫩、肉厚果實小,價格昂貴。.竹腳(Teka):果肉淺黃色,黏稠甜甘,稍帶淡苦味,口感綿密。.黑刺(Ochee):果肉橙黃色,肉質細軟如綿花糖,甜中帶苦,入口即化。.青尼(Cha Nee):果肉鮮黃色,口感細緻滑膩,吃起來甜美綿密。.金枕頭(Mon Thong):果肉淡黃色,氣味不似其他品種強烈,口感更為鮮甜,冷凍狀態下口感有如雪糕。榴槤為什麼會臭?當榴槤成熟時,植物酶會催化乙硫氨酸,釋放氣味分子,果肉越熟則特殊味道會越濃。乙硫氨酸中的化學分子有戊酸乙脂和乙硫醇,前者散發水果香味,後者則有洋蔥味,兩者混合則呈現濃郁的氣味。榴槤功效有哪些?被稱為水果之王的榴槤,含有哪些營養價值呢?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粉絲頁分享,以每100公克的營養價值來說,具有熱量127大卡、碳水化合物29.7公克、膳食纖維3.2公克、鉀459公克,其功效如以下:養顏美容:中和體內自由基,延緩老化排便順暢:膳食纖維幫助順暢,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身心放鬆:鉀使血管放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營養補充:榴槤富含不同營養素、礦物質、葉酸、鐵榴槤的功效很多,網傳榴槤可以治療經痛。事實上,榴槤在中醫種屬熱性水果,對於子宮偏寒、月經來會痛的女性,具有暖宮的效果,但是,目前在臨床上沒聽過用榴槤來治經痛的方法。榴槤禁忌有哪些?榴槤屬於高升糖指數的水果,加上熱量很高,一般人一天吃1~2瓣即達到建議量,即使榴槤營養密度高也不建議多吃。.糖尿病患者:榴槤含糖量高易影響血糖,最好把飯減量再吃榴槤。.腎臟病患者:榴槤含豐富鉀離子,腎功能不佳無法有效排出多餘的鉀,容易造成負擔。.濕熱體質者:榴槤吃多容易上火,導致口渴、消化不良,有濕疹、痘痘、易口乾舌燥的人要少吃。.飲酒者:榴槤含有特殊物質,抑制肝臟分解酒精的分解酶,同時服用可能會引起噁心、心血管疾病相關問題。.孕婦或減重者:榴蓮糖分多、熱量高,應避免多吃。榴槤怎麼切才省力?榴蓮的刺又多又硬,不是每個人都會切開。開榴槤前要先確認熟度,熟成的榴槤可以分成有果裂跟沒果裂兩種,建議拿一塊布輔助或戴布手套,避免被表皮的刺扎到手。表皮有果裂:從裂縫處將榴槤掰開,或是用刀子沿著裂縫切再剝開,就能順利把榴槤分成兩半表皮無果裂:將榴槤的果梗去掉後,底部朝上擺放,從底部觀察榴槤的紋理,可以看到榴槤的分線,從底部下刀沿著分線切即可。榴槤怎麼挑?榴槤果肉人人愛吃,但是它被尖銳的粗刺所包覆,要怎麼判斷榴槤好不好吃?可以用刀敲擊或搖動果實,《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挑選方法,分別是聽聲音、看顏色、捏尖刺與聞味道:聽聲音:輕搖幾下,夠熟的榴槤會發出咕咕聲,不熟的則是唧唧聲。看顏色:偏黃、個頭大、榴槤皮自然開裂,代表榴槤熟了。捏尖刺:用手捏住2個尖刺的尖端,用力將它們向內捏攏,不費力就代表熟了。聞氣味:榴槤越熟散發的味道會愈濃,若聞到青草味則代表不夠熟。榴槤保存方法?榴槤剛切開時最好吃,若想好好保存榴槤果肉,可將果肉取出後用保鮮紙包好或者放入密實盒中,再放入冰箱的保鮮格,冷藏可保存2~3天,冷凍則能保存約1個月。不過,同時也要記得盡快吃完,以免因冷藏過久而影響口感。【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760.html】
-
2024-07-18 養生.運動健身
只要站得住就能做!知名教練徐棟英教你掌握超慢跑4訣竅:比散步多消耗2.5倍熱量
近年流行「超慢跑」運動,有人超慢跑半年就減掉20至30公斤。體適能教練徐棟英指出,「只要站得住就能做」,老年人或體弱者可扶著牆壁跑,以避免跌倒;年輕人如有減脂目標,可以將超慢跑穿插開合跳,每天累加運動90至120分鐘,減重效果不錯。超慢跑4要領1.前腳掌先著地,且不能太用力。2.膝蓋保持彈性微曲,即使換腳都不會伸直。3.跑步聲音愈輕量愈好。4. 小步伐,可以搭配節拍器或有節奏的音樂。消耗能量 比散步多2.5倍河堤、運動場等地方,是許多民眾會選擇的慢跑地點,但可能因為溫度高、下雨、空氣品質不佳等原因而放棄,徐棟英說,在家做超慢跑運動,不受天氣與器材影響,只要跟著節拍器,甚至還可以邊追劇、看球賽等慢慢跑。早上做超慢跑,可讓一整天的精神變好,但有睡眠障礙的人就不要太晚做,否則會影響修補人體的睡眠時間。有很多人因為跑步的強度過高而意興闌珊,但超慢跑則是身體有「不痠、不痛、不硬、不喘」等4個回饋,且消耗能量還比散步多2.5倍;心率部分,一般坐著大概心跳60至70下,原地跑則可達到90至100下,而心跳愈高、代謝愈快,就像汽車引擎轉速愈高,油量消耗就愈大。有睡眠障礙 避免太晚跑徐棟英表示,通常超慢跑沒有特定時間,早上做效率最好,全天的精神會變得很好,如果要晚上進行也可以,但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避免太晚超慢跑,因為結束後,交感神經會上升、副交感神經下降,會變得很亢奮而睡不著,反而會影響睡眠,畢竟睡眠才是人體最重要修補的時刻。不少人跟著徐棟英做超慢跑,甚至有人在3至6個月內就瘦了20、30公斤,如果覺得強度太低,建議可穿插間歇有氧運動,例如超慢跑5分鐘後開合跳,可以提高心率,若太喘就改回超慢跑,每天累計運動90至120分鐘,減重效率最好,因為有氧運動前15分鐘都在燃燒肝醣跟血糖,之後才開始減脂。防跌倒 長輩可扶牆壁跑很多血糖偏高的長者會到戶外散步,但有些人會覺得沒效果就放棄,徐棟英說,年長者或體弱者,同樣可以做超慢跑運動,只要站得起來就行,如果怕跌倒則可以扶著牆壁超慢跑,也建議可以在吃6、7分飽、休息5分鐘後就進行超慢跑,也有實驗指出,飯後不要馬上坐下並搭配有氧運動,飯後血糖會很快穩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7 醫療.腦部.神經
20多歲男不菸不酒竟被診斷「年輕型腦出血」! 醫曝:與這3生活習慣有關
台中1名20多歲男性上班族原有頭痛宿疾,以為工作壓力大,直到1個月前突左側嘴角、舌頭發麻、左眼視力模糊,就醫發現是硬腦膜下出血,被診斷為「年輕型腦出血」;澄清綜合醫院平等院區神經外科主任廖本立說,這名患者不菸不酒、沒有三高、頭部也未受撞擊,病因不明,可能與飲食習慣、工作壓力大、缺乏睡眠有關,這名患者經顱骨開孔減壓手術,住院10天就康復出院。廖本立說,這位男病患曾因頭痛看過門診,開立止痛藥後返家休息,後因病情加劇,左側嘴角、舌頭及左手發麻送急診,經腦部斷層檢查,發現硬腦膜下出血,且有伴隨左眼看不清症狀,建議住院治療。3生活習慣恐導致年輕型腦出血廖本立說明,從腦部斷層影像判斷,男患者硬腦膜下出血聚積在大腦旁邊,呈現半月形,依據出血時間點,出血位置在右腦半球,造成腦部壓迫,會交叉影響到對側神經區,造成左側嘴角、左手麻木,甚至左眼看不清。男病患經接受顱骨開孔減壓手術,引流出出血的血水,再放置引流管,患者術後在加護病房觀察兩天後,轉至普通病房,恢復情形良好就出院返家,住院治療共10天。廖本立強調,年輕型腦出血的原因,通常與高血壓、腦血管瘤或先天性血管異常有關,經查這名年輕患者沒有三高病史,頭部也未曾受過撞擊,研判極可能與年輕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長期熬夜、晚睡、睡眠不足、飲食偏好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加上壓力大、久坐少活動,導致身體容易發炎,造成血管提早老化,引發中風的高風險。廖本立呼籲,年輕人若不小心跌倒導致輕微碰撞頭部也不可輕忽,不要以為腦出血不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如突然頭痛加劇,且伴隨顏面或單側肢體麻木無力,應及早到醫院檢查,才能把握最好的治療機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7 養生.抗老養生
飲食影響大腦認知!研究建議健康飲食愈早愈好,「這個年紀」差不多就要開始
飲食是影響大腦健康的因素之一,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中年時期甚至更早就開始健康飲食,對於維持老年的大腦健康很重要。健康飲食愈早開始愈好飲食是保持大腦敏銳的重要關鍵,例如國內外研究都證實過的麥得飲食、地中海飲食,都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但許多人都是在中老年後身體慢慢出現問題,才意識到飲食應該要開始節制。根據一項近期在美國營養學會年會NUTRITION 2024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健康飲食愈早開始愈好,在兒童和中年時期就進行健康飲食,對於維持老年大腦健康很重要。該研究追蹤了3000多位居住在英國的人的飲食習慣,並持續追蹤他們的認知能力長達70年,發現與飲食不健康的同齡人相比,有最高質量飲食的人具有較好的認知能力。研究作者指出,認知能力下降可能在65歲時開始,但是在之前 10 到 15 年徵兆可能陸續出現,大腦已經產生變化,65歲前的飲食可能是影響晚年生活認知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議在中年(接受研究的對象大約43歲上下)就開始吃健康飲食,到69歲時認知能力還算不錯,吃富含水果和蔬菜、魚類和全穀物的飲食,例如地中海飲食,即是健康飲食很好的嘗試。對大腦有益及有害的食物和飲食類型好的食物可降低氧化壓力、放緩隨年齡增長的智力衰退,進而讓你的大腦維持健康。那你可能想問,哪些算是好的食物?根據《healthline》訪問註冊營養師Kristin Kirkpatrick推薦,富含抗氧化劑和健康脂肪,如漿果、堅果和富含脂肪的魚,包括咖啡、鮭魚、鯡魚、沙丁魚、核桃等;如果你不喜歡富含脂肪的魚,也可以考慮補充omega-3。五顏六色的蔬果更是不可少,每天吃一份綠葉蔬菜是最基本的;更要限制酒精和超加工食品。充滿油脂、熱量、糖精的超加工食物總是讓人難以抗拒,很偶爾吃也無可厚非,但太常吃真的不好。在你吃下食物前,想想Kristin Kirkpatrick說的,「如果我能因為知道我今天所吃下的東西對未來的我在認知方面可能產生影響」,希望能讓你有所節制。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顏顥接受聯合報訪問也指出,以麥得飲食為主的高齡長者,實行五年可顯著減緩認知功能衰退。獲得相關研究證實的「麥得飲食法」強調天然、植物性飲食,能對神經系統產生保護作用,降低53%阿茲海默症風險。麥得飲食法推薦10項有益食物、5種有害食物10種健腦有益食物:全穀類、豆類、家禽、魚類、深綠色蔬菜、其他蔬菜、莓果、橄欖油、堅果、紅酒。5種有害食物宜限量:奶油、乳瑪琳、起司、紅肉、炸物、糕點甜食。【參考資料】.《healthline》Eating a Healthy Diet Now May Reduce Your Risk of Cognitive Decline Later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7-16 養生.聰明飲食
芒果護眼也護心!「芒果有毒」僅跟這有關:容易誘發過敏反應
夏天到了,黃澄澄的芒果鮮甜誘人,果肉帶點微微酸氣,入口飽滿多汁。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說,芒果富含糖分、水分,能促進食欲、消除疲勞,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可讓人產生飽足感,適量食用有助於消化、排便順暢。陳姿吟表示,一整顆芒果80%是水分,不過每100克含有12.1克糖、14.4克碳水化合物,減重者、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食用的量。芒果鉀離子含量高,具有控制血壓、保護心臟的作用;維生素A、C屬於很強抗氧化劑,幫助人體維持好的免疫力。陳姿吟提到,特有的芒果苷是一種存在於芒果中的天然化合物,也是多酚類物質,可協助維生素C發揮抗氧化作用。芒果的維生素A可減緩眼睛氧化壓力,其β-胡蘿蔔素對保護眼睛也很有益,不過,攝取過多β-胡蘿蔔素會導致皮膚變黃,陳姿吟提醒,只要減少攝取量、身體代謝後,皮膚色素自然會慢慢消退。芒果果皮有「間苯二酚」、「漆酚」易誘發過敏反應坊間流傳「芒果有毒」,陳姿吟強調,果肉並不具毒性,但果皮常帶有「間苯二酚」、「漆酚」,在採收時沾到樹枝分泌的液體,容易誘發過敏反應。民眾在食用前,應戴著手套清洗果皮,避免引發接觸性的過敏皮膚炎。夏季盛產的芒果,手搖飲店限定推出「楊枝甘露」,加入果肉、西米露、椰奶等,增添多層次口感。陳姿吟表示,這一杯飲料的熱量幾乎等於一個便當,建議搭配蔬菜沙拉,但要減少沙拉醬,注重熱量及營養均衡。芒果食用注意事項1.食用前,先戴手套清洗乾淨果皮,避免果肉沾到易引起過敏的「間苯二酚」、「漆酚」。2.芒果糖分高,每天攝取量不超過一個碗的八分滿。3.芒果吃太多易上火,皮膚敏感者要忌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6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為何沒辦法「一招打遍天下」?愈減愈重壞在3大生活習慣
據國健署調查,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高達50.3%,難怪168斷食、低熱量減重、使用瘦瘦筆等減肥法盛行,只是不少人開始減重後,常會有「愈減愈重」,或朋友也用同樣的減肥法為何自己就是瘦不下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表示,減重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生活習慣」是否正確。一位因減重失利的肥胖男子曾向李佩芬求助,他哀怨地說:「我整個月都在吃水煮餐,雞肉去皮,也多吃纖維,但體重完全沒有下降,調整食物熱量根本沒用。」一度想放棄減重這條路。仔細詢問該名男子的飲食時間,發現他幾乎都是消夜時間吃水煮餐,放假時更晚吃也更晚睡,甚至有一、兩次假日,忘了自己在減重吃了幾次油炸物。李佩芬強調,減重沒辦法「一招打遍天下」,每一個人肥胖的原因不盡相同,有些人晚睡晚吃、有些人愛喝含糖飲、有些人愛吃油炸物等。她觀察減重門診的患者,前3大的減重壞習慣,分別為晚吃晚睡、吃過油蛋白質、用熱量概念隨意替換飲食。1.晚吃晚睡 腹部有游泳圈人類的新陳代謝時間大多固定,晚間11點後尚未入睡,人體的「瘦素」分泌會開始減少,增加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大腦會釋放出「我好餓」的訊號,身體對食物的需求量大增,胰島素阻抗會使血糖浮動,此時吸收到的熱量變成脂肪後,容易囤積在腹部及臀部。李佩芬說,如果觀察一個人,腹部有明顯的游泳圈,可高度懷疑是「晚睡族」。改善「晚睡」這件事,為減重帶來的效果驚人。李佩芬說,曾有位50多歲開餐廳的老闆娘,每天都沒有按時吃晚餐,得等到關店回到家才吃晚餐,通常已是晚上10點多,入睡時大多已是凌晨1點到2點,經建議後,老闆娘改在晚間5點到6點間抽空吃飯,並調整12點以前入睡,才短短兩周,她的體脂肪就少了3.5公斤,且肌肉量上升。2.吃過油蛋白質 減重卡關坊間鼓吹增肌減脂就得多吃肉補充蛋白質,但往往都會挑到「過油的蛋白質」,如牛腩或是帶皮雞肉等,也有些人喜歡吃水煮蛋,李佩芬說,水煮蛋的脂肪量,約占整顆蛋的60%,最大宗的油脂來源為蛋黃,還有人為了攝取蛋白質,天天喝一杯拿鐵,牛奶的油脂量也很高。先前有一位35歲的女性,戒掉拿鐵後,兩周也掉了1.4公斤的脂肪。3.用熱量概念 亂替換飲食常有民眾會「亂替換飲食」,因為中午喝了一杯珍奶,或下午吃了一塊蛋糕,晚餐就不吃澱粉只吃菜,以為中午攝取過多的熱量,晚上可以用減少澱粉替代。李佩芬說,每一餐都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如果中午多吃了一塊蛋糕,晚餐還是要吃澱粉,但應減少攝取「油質」食物,建議晚餐可改為低脂餐,但纖維則須提高。李佩芬說,民眾若在減重的路上卡關,建議可以先自我檢測,是否有錯誤的飲食或生活習慣,也建議可以尋求營養師協助,讓減重可事半功倍,增加減重路上的信心及成功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6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貪瀆?減肥名醫劉伯恩:肥胖不能和貪瀆畫等號!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涉嫌貪汙收賄,被桃園地院裁定羈押。各界對鄭文燦落馬紛紛提出議論,有醫師在臉書提到,以前鄭文燦好瘦,如今難以想像鄭文燦變好多,引發網路上有人討論。對此,減肥名醫劉伯恩表示不平,他說「肥胖不能和『貪瀆』畫上等號,做為一個從事肥胖治療30多年的醫師,壓力型肥胖才職場常見暴肥主因。劉伯恩指出,肥胖的成因約有卅幾種,其中壓力型肥胖是現在職場上常見暴肥主因。他以自身為例,當兵後進入大醫院當住院醫師,值班壓力大,常常用「over eating」舒壓,當時最高記錄體重73公斤,胖到爬樓梯都會「氣噓噓」,在離開大醫院不需值班,不到一年,體重直線下降到60公斤。他分析,壓力型肥胖主要是壓力上升造成體內腎上腺素分泌,進而使升糖激素、胰島素等「釋放熱量」的激素上升,也會使「饑餓閾值」下降,大量吸收熱量,過多熱量轉換成脂肪,於是體重快速增加;適當的糖分也會提升腦內嗎啡濃度,進而舒壓。他強調,許多肥胖現象應該要用科學依據探討成因。劉伯恩臉書全文如下:肥胖不能和「貪瀆」畫上等號!目前在網路上流傳某某人以前非常消瘦,但當了一陣的公職人員後,就變得非常夯胖,甚至小腹暴凸等現象,就開始有許多起超「連想」的隱喻!其實這是完全沒有醫學或科學的依據的!而以一個從事胖胖症治療超過三十年的醫療者來看,肥胖的成因,臨臨總總共有三十幾種,其中以壓力型肥胖為現在職場上常見的暴肥主因!像以我個人而言,在我大學畢業要當兵前,曾瘦到四十幾公斤,差一點還被打入「過瘦」而免役的標準而無法入營,但我覺得不當兵不像「男人」,就硬喝了許多水勉強過關入伍。而當兵後進入大醫院當住院醫師後,因一兩天就要值班一次,而且當時都是責任制,上完大夜班,白天還是要留下care病人,所以壓力很大,常常就會用「over eating」來舒壓,因此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最高記錄體重是73公斤,胖到爬樓梯都會「氣噓噓」,但在離開大醫院不需值班,沒想到不到一年,體重直線下降到60公斤,而不到一年半,體重就降到52~54,且體脂率也都維持在17%~19%之間,到目前還是落在此區間!而分析此種壓力型肥胖,主要原因是壓力上升會造成體內腎上腺素的快速上升,進而會使升糖激素、胰島素等「釋放熱量」的激素上升,也會使「饑餓閾值」下降,進而使熱量吸收快速大量的增加,再來就是會把過多的熱量轉換成脂肪而使體重快速的增加!而另外一個生理反應就是適當的「糖分」也會提升腦內麻啡的濃度,進而達到舒壓的效果!因此許多肥胖的現象,應該要用科學的依據去探討成因,而非用非專業或意識形態去隱喻來龍去脈!
-
2024-07-16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就是少吃?營養師整理蔡依林減重方式曝「1關鍵」
43歲天后蔡依林日前被中國大陸網友捕捉,現身江蘇街頭,穿著黑色緊身上衣,姣好身材一覽無遺。開業營養師徐子雅表示,匯整蔡依林過去受訪談及的瘦身方式,歸納出一套控糖密技,除維持良好運動習慣外,最關鍵之處即是「少吃會讓身體發炎的食物。」蔡依林瘦身3招徐子雅歸納出蔡依林瘦身方式共有三招:1.少吃糖、少油、少吃會讓身體發炎的食物、2.愛喝水,每天至少喝2800ml的水、3.飲食清淡但均衡攝取蛋白質、蔬菜、澱粉。「糖分是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最大兇手,可說『百害無一利』。」徐子雅表示,攝取過多糖分除了容易讓皮膚衰老,更會加速細胞老化;在油脂攝取方面,建議把握「少壞油、吃好油」原則,選擇富含Omega-3的魚油、苦茶油或橄欖油,具促進身體代謝、改善皮膚粗糙減少自由基等效果,亦可幫助身體抗發炎、延緩老化。減肥吃愈少愈好?許多民眾認為減肥就是吃愈少愈好,家醫科醫師李唐越提醒,均衡飲食才是減重原則,完全不吃、只吃單一食物都不是好方法,例如過去流行只吃蘋果的減肥方式,不僅無助減重,反而會讓身體產生預防機制,進入節能模式,短期看來體重雖下降,長久以來卻會因身體營養素不足、荷爾蒙失調,導致生活習慣恢復後,體重瞬間回彈。李唐越表示,臨床上常遇到個案減重時,僅注重控制熱量多寡,卻忘記攝取營養黃金比率的重要性,建議民眾在採取減重措施前,應尋求專業醫療人員意見,如要採取網傳韓星IU的極低熱量減肥餐等方式,更要在醫護人員監督下執行,不可貿然嘗試,否則會陷入反覆復胖的惡性循環。
-
2024-07-15 養生.抗老養生
104歲仍出海捕龍蝦 自認不會退休的「龍蝦夫人」授長壽4秘訣
緬因州著名的「龍蝦夫人」薇吉尼亞·奧利弗(Virginia Oliver),雖然高齡104歲了,但還沒放棄捕龍蝦生活,且已經更新了最新一季的商業龍蝦捕捉許可證,計畫要在今年夏天捕捉更多的龍蝦。奧利弗從八歲就開始向父親學習捕龍蝦,然後與已故的丈夫一起工作;當時,女性從事捕龍蝦是件極為罕見的事。「我不會退休的,我會一直這樣做到死,」奧利弗告訴TODAY.com說,「我喜歡出海,喜歡當自己的老闆,我自己做主。」出生於1920年6月6日的奧利弗 ,在當地電影製片人拍攝了一部關於她的紀錄片「與龍蝦夫人的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The Lobster Lady)後,在百歲生日那年成名。這位龍蝦夫人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保持長壽的四個秘訣:1.保持活躍奧利弗說自己的長壽都是因為不斷保持忙碌;她說,保持活躍很重要,否則「你就會坐上輪椅」。當她和兒子一起出海去捕龍蝦時,每周會工作三天,且得在凌晨3點就起床,準備在日出前搭船出發。2.乾淨生活奧利弗 不抽煙也不喝酒,她兒子稱之為「乾淨生活」。當說到飲食,奧利弗 表示她最喜歡的食物,當然就是龍蝦;根據「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龍蝦是一種熱量低的蛋白質來源,且富含鋅、鈣、磷、硒和鉀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B群。3.造訪大自然捕龍蝦意味著你得長時間待在海上,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對奧利弗來說,她很單純的喜歡海上的生活和其新鮮空氣。NBC醫學新聞撰稿人艾札爾(Natalie Azar)在TODAY指出:「當你處在水上時,你的整個體內狀態就會變得平靜。」她補充表示,光是靠近水,就能因為產生敬畏感和獲得舒緩的感官體驗而促進心理健康。4.找到熱情奧利弗在紀錄片中表示:「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在居民長壽且具有最長預期壽命的「藍區」(Blue Zone)內,多數居民都不會退休,且不認為他們所做之事是「工作」,因為他們很喜歡自己的職業。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5 養生.聰明飲食
醣和糖到底怎麼區分?營養師教你看懂食品「營養標示」3重點
據國衛院調查統計,台灣有超過千萬人的早、午餐選擇外食,以學生和上班族最普遍。然而,外食常存在主菜份量過大、蔬菜量不足、菜餚油膩及餐盒制式未考慮個人飲食需求的差異性等缺點。為避免頻繁外食卻忽略均衡營養,建議外食族購買食品時,首要學會看懂食品「營養標示」,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留意產品包裝份數食品包裝上的「每份」熱量,並非整包食品的總熱量。一包食品裡有時內含不只一份,例如(圖示):「本包裝含2份」,每一份熱量雖然只有242大卡,如果一次吃完一整包,就要把242大卡乘以2,總攝取熱量會高達484大卡。所以,吃東西前要先看清楚包裝上標示有幾份,再乘以每份熱量,才是實際攝入總熱量。注意脂肪攝取量1克脂肪含9大卡,成人每日飲食中攝取脂肪量應占總熱量20-30%。例如體重60公斤、160公分的輕度工作者,每日需要熱量約1800大卡(30 x 60),其中脂肪供應熱量占20%、約360大卡,代表每天需攝取40克脂肪,平均每餐可食用約14克脂肪(小於1大匙的油)。且控制飽和脂肪酸比例不超過總脂肪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若每餐需要吃14克脂肪,飽和脂肪攝取每餐應少於5克。認識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主要能量來源,又叫做「醣」,包含澱粉、纖維、寡糖,還有「糖」。常見食物如米飯、麵條、麵粉製品、根莖類澱粉等都屬於「醣」;而米字旁的「糖」指的是額外添加或食物本身中就含有的「精製糖」,像砂糖、蔗糖、果糖等。一般計算熱量時,每克碳水化合物含4大卡熱量,膳食纖維則以每克2大卡計算,建議國人每日攝取20-38克膳食纖維。成人每日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50-60%,以體重60公斤、160公分的輕度工作者為例,碳水化合物的供應量應該占50%約900大卡,每天需要吃225克的碳水化合物,平均至一天三餐則每餐可食用75克的碳水化合物,其中膳食纖維建議超過6克。了解營養標示和自身熱量需求,有助於在外用餐時做更明智的選擇,以避免攝取高熱量食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容易跌倒、爬樓梯費力?3招檢測肌力是否不足:無法重訓也可這樣增肌
趁著兒孫放暑假,全家出遊,歡樂時光卻因腳力不繼,只能待在飯店等大家回來;有時熟齡相約出遊,卻因自己膝蓋痛走不動而成為團員負擔。小腿肌能發揮幫浦作用,輔助血液回流,腳因此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腳力好有三大關鍵:肌力好、骨質好、關節順暢。及早開始鍛鍊腳力,人生下半場也才能無懼走出去。雙腿行走的穩定度與肌力息息相關,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嘉佑表示,維持下肢穩定的主要肌肉包括:1.臀肌是下肢最大的肌肉群,負責髖關節的伸展、外展、外旋和內旋。強壯的臀肌群可以幫助穩定髖關節,減少受傷風險。2.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的肌肉群,負責膝關節的伸展,可以幫助穩定膝關節,減少髕骨疼痛的發生。3.膕繩肌幫助穩定膝關節,減少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4.小腿肌負責踝關節的伸展、屈曲和內翻外翻,可以幫助穩定踝關節,減少扭傷的發生。5.核心肌群幫助改善下肢的穩定性,提高運動表現。快速坐站、行走,可自我檢測肌肉強度。用什麼簡單方式,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已有肌力不足警訊?許嘉佑說,國民健康署提供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1.使用握力器測量雙手握力,握力小於30公斤(男性)或16公斤(女性),可能有肌力不足的警訊。2.起立坐下測試連續起立、坐下5次,時間若超過12秒,代表肌肉功能不足。3.步行測試6公尺行走速度,標準為每秒1公尺。如果時間內無法完成,可能有肌力不足的警訊。另外,有以下情形也是肌力不足的警訊:容易跌倒(肌力不足會使身體平衡感下降)、提重物困難、走路或爬樓梯費力。自我檢測時發現有任何疑慮,建議應諮詢醫師或專業運動指導人員,進一步評估。不能只吃蛋白質,其他類食物也要均衡攝取。營養師李昌儒表示,銀髪族要維持好肌力,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肌肉的生長或維持,需要充足的熱量以及多種營養素的幫助,還要搭配適當的運動,才能讓肌肉健康又強壯。優質的蛋白質是構成肌肉最基本的材料,可以從黃豆製品、海鮮類、蛋類、肉類、乳製品補充;碳水化合物則是肌肉重要能量來源,可以攝取未精製的優質澱粉,像全穀雜糧、麵食、根莖類等;其他像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鈣質等,也都有研究指出有益肌肉。最重要的還是均衡的飲食,攝取多樣化、天然、原形的6大類食物,才能讓身體獲得各種好的營養成分。運動後吃對營養補充,修補肌肉效果更好。但對於許多銀髪長輩來說,最常見的困擾是「我也知道蛋白質重要,但是我的牙齒咬不動啊!」建議選擇較軟質的食材,例如比較軟的魚肉、蛋類、黃豆製品;也可以用烹調方式調整食物質地,使用細絞肉、肉泥讓長輩能輕鬆咀嚼,吃出好肌力。為了讓肌肉生長更有效率,李昌儒表示,可以把握運動後的營養補充「黃金30分鐘」,通常30分鐘至2小時內,是滋養修復肌肉的時間,這時候攝取的營養很容易進入肌肉細胞中利用。運動後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例如無糖豆漿加小地瓜、水煮蛋加小顆水果、牛乳加雜糧麵包等簡單方便的組合。重量訓練最能增肌,有氧運動幫助少,但仍有部分效果。除了補充足夠營養,還要加上適度運動才能增肌。許嘉佑指出,深蹲是複合式運動,可以鍛鍊腿部的大部分肌肉群,包括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和小腿肌。另外,弓箭步可以鍛鍊到腿部的單側肌肉力量,並有助於改善平衡感和協調性;硬舉可以鍛鍊腿部、臀部和背部的多個肌肉群;腿部推舉是一種孤立式運動(針對單一關節和肌群的動作),可以針對性地鍛鍊股四頭肌。做這些運動時姿勢要正確,循序漸進地加量,注意休息。至於健走等有氧運動,是否對肌肉形成完全沒幫助?許嘉佑表示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健走是有氧運動,可促進心肺功能、增強體力、燃燒脂肪,雖然能訓練腿部肌肉群,然而對肌肉增長的刺激有限。原因是健走的強度通常較低,除非加快行走速度以增加運動強度,或者拉長健走時間以訓練肌耐力。Q:無法做重訓的老人,怎麼運動增肌?體重、彈力帶、水瓶 都可用來做阻力訓練許嘉佑說,老年人無法重量訓練的原因很多,包括關節炎、骨質疏鬆、肌肉力量不足等。即使無法進行傳統的重量訓練,老人仍然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增肌,例如阻力訓練,利用自身體重、彈力帶、水瓶等物品作為阻力進行的鍛鍊。常見的阻力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弓步、抬腿、划船等;阻力訓練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長,但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受傷。其他像有氧、平衡訓練都可試著做。無法重量訓練的長者可以從輕度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3 養生.聰明飲食
燕麥奶、杏仁奶、豌豆奶...植物奶哪個好?營養師盤點常見植物奶營養價值大公開
由歐美國家掀起的一股「植物奶風潮」已席捲全球各地,除了歷史悠久的椰奶、豆奶,接著又陸續有廠商推出了燕麥奶、杏仁奶、豌豆奶等等,隨著動保意識和環保議題的高漲,以及乳糖不耐症的問題,這些植物奶被許多人認為是能夠取代傳統牛奶更好的選擇。然而,在各家植物奶廠商的宣傳背後,它們的成分到底是什麼?真的能夠取代牛奶嗎?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你一探你所不知道的植物奶秘密!植物奶是什麼?植物奶之所以會掀起一波風潮,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種優點: .對於特定族群友善:一直以來,乳糖不耐症患者在全球各地都佔有一定比例的人數,根據統計,在台灣甚至有高達8成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此外,對於牛奶過敏、酪蛋白過敏、以及素食者等族群而言,植物奶會是很好的替代品。.若不過濾則可保留豐富膳食纖維:牛奶本身並不含膳食纖維,然而植物奶因為是從植物中萃取,因此在不過度過濾的前提下可以保留豐富的膳食纖維。.熱量較低:相同份量的植物奶熱量通常比全脂牛奶還要低,因此許多熱量控制者會優先選擇植物奶。.生產過程碳排放低: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抬頭,植物奶在生產過程中較低碳排放的特性也被大家所推崇。然而這都是建立在「在地種植,在地生產」的條件下,目前市面上許多大廠牌的植物奶都是使用進口原料,長距離運輸所增加的碳排放是否抵銷了原先植物奶在生產上的環保優勢,就是民眾購買前需要思考及衡量的點。常見植物奶營養價值大公開!植物奶雖然被稱為「奶」,但它們的營養價值卻與奶類完全不同,也不屬於乳品類喔!下面就來帶大家看看常見植物奶的營養價值吧! 三、植物奶可以取代牛奶嗎?由上表可以發現,依照不同植物所屬的類別不同,提煉出來的植物奶飲品也會歸屬在不同的類別,而這幾款植物奶的營養價值也都和傳統牛奶有很大的差異喔! .蛋白質:牛奶是能夠提供9種必需胺基酸的「完全蛋白質」,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能夠幫助肌肉、毛髮合成,並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而植物所提供的蛋白質大多都是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缺少某些必需胺基酸造成身體無法正常合成所需的肌肉及維持運作。因此若要攝取完整的蛋白質,最好還是選擇牛奶比較適合喔!而選擇植物奶的人也要透過攝取其他動物性食物,或是額外補充保健食品來達到均衡的營養。 .鈣質:由於國人普遍有缺鈣的狀況,因此國健署制定「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早晚各一杯奶(1杯=240ml)」,來達到足夠的鈣質攝取、維持骨骼的健康。而牛奶中豐富的鈣質以及很高的生體可用率(Bioavailability)是植物奶難以取代的。雖然目前市面上的植物奶都會強化鈣質(額外添加鈣),但根據研究顯示,鈣的生體可用率在強化飲品中差異很大,因此並不能保證在這些強化飲品中鈣質能夠和牛奶有相同的吸收利用效果。我們該怎麼看待「植物奶」?植物奶並不是奶類,而是另一種可選擇的飲品。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發現,植物奶和牛奶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儘管口感及外觀都和牛奶很相似,但並不能用來完全取代牛奶,若是誤解了植物奶的營養價值而長期用以取代牛奶,很有可能會對於自己的飲食狀況產生錯誤的認知。然而植物奶並不是不好,它們仍然擁有屬於自己的營養價值、以及牛奶沒有的優勢,因此可以將它們視為另一種飲品的選擇,若今天想要更換口味,植物奶就會是很好的飲品。當然,在甜點及嗜好性飲品的搭配上也可以與牛奶做替換,例如:燕麥奶拿鐵、杏仁奶蛋糕等等。「植物奶風潮」仍持續席捲各地,民眾在選擇是否跟上潮流之前,建議先檢視自己的飲食狀況,並了解各種植物奶究竟屬於哪一種類的食物,以「飲食均衡」為出發點去做搭配及替換,才能在嚐鮮的同時又能兼顧身體健康喔! 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3 養生.聰明飲食
熱到只想吃冰涼的!專家驚揭「4類以為解暑卻更上火食物」 熱性水果、冰品秒中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飲食模式,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陌生的生活方式。不過,也就是這樣的生活,讓夏天體內的那把無名火燒得更加旺盛!這個夏天想要清涼一下,不妨忌忌口,將「上火食物黑名單」深刻於腦海中,能閃多遠就多遠。1、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炸豬排、羊肉、牛肉、豬肉、雞肉、鱔魚、香料類(如蔥、薑、蒜頭、蒜苗、辣椒、洋蔥)、麻油、四物湯、堅果類(如花生、腰果)、茴香葉、肉桂等,其食物本身的溫熱性質會加重體內之火,使得生理原本蘊藏的火失去平衡,導致上火。2、熱性水果釋迦、榴槤、荔枝、芒果、龍眼是民眾最常吃的熱性水果,因此,攝取時適量就好。 3、甜食人體熱量主要從澱粉、糖分及油脂中獲取,一旦過量攝取熱量上升,相對地火氣也會上升,包括各式蛋糕、甜甜圈、麻花捲、太陽餅、奶油酥餅、鳳梨酥、巧克力、糖果、餅乾、添加精緻糖的咖啡、茶、可樂、汽水等,都含有豐富的糖分及油脂,想要降火,小點心或飲料就要有所節制。4、冰品冰品或冰塊會讓血液凝結在腸胃道,降低血液循環功能,且也會造成體溫調節的失衡,尤其是已有感冒、支氣管炎、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常因虛火旺盛,造成口乾舌燥,這時如果衝動飲用冰品更容易加重症狀,必須忌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2 醫療.新陳代謝
不健康指標5中3,就有「代謝症候群」!營養師教你如何改善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20至64歲民眾,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若是血壓、血糖、血脂偏高的「三高」,加上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的「二害」等5項中,只要符合其中3項,即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擁抱健康人生。不健康指標5中3,就有「代謝症候群」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珮蓉表示,許多人看到自己的健檢數據血脂高、「滿江紅」就會面色凝重,其實只要做好飲食規畫,烹調時少油少鹽,飲料減少糖分攝取,並搭配適當的運動,把體重減少5%至10%就能有所改變,可以戰勝代謝症候群。42歲的吳小姐,常久坐又不愛運動,喜歡吃麵包等高油、高熱量的食物,某日突然發現自己爬樓梯會喘,健檢數據「滿江紅」,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與腰圍都超標,體重達64公斤,BMI也超過30,經由生活方式改善,包括飲食調整、快走等運動,終於擺脫代謝症候群。陪伴吳小姐遠離代謝症候群的醫師楊國君,和患者共同訂下「少吃肥肉、每天快走、飯後散步」等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積極落實與改變,患者在家能站就不坐,三餐均衡飲食,經定期追蹤,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脂都已改善,已經不再是代謝症候群患者。吳小姐說,她還是會持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避免代謝症候群再次找上門。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楊國君提出「23456」口訣供民眾參考:.2計:血壓計和體重計.3戒:戒掉菸、酒、檳榔.4卡:登記卡、健保卡、悠遊卡、記錄卡路里.5蔬果:天天5蔬果,且蔬菜多於水果.6個月回診:半年回診一次國健署與健保署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今近2700家診所、超過4300名醫師加入計畫,收案逾21萬人,參與計畫的民眾都接受至少1項不健康生活習慣改善指導。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說,此計畫有助降低亞健康民眾的慢性病風險,有望改善健保財務,更是「健康台灣」重要關鍵,希望能達到3萬名醫師參與的目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1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開跑 邀您一起賺健康拿好禮
依據國民健康署營養健康調查顯示,20至64歲民眾,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判定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標準,包含三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加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即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擁抱健康人生。國民健康署與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11年7月起,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為提升收案民眾的健康識能,鼓勵積極改善致病危險因子與從事健康行為,國民健康署同步辦理「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針對有改善者,提供抽獎活動,同時透過分享如何身體力行健康生活習慣及戰勝代謝症候群的故事,以激勵更多人加入健康生活的行列。醫病共同改善不健康生活習慣 遠離代謝症候群改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吸菸、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過量飲酒,可有效預防或延緩三高慢性病發生,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基層診所收案管理罹患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前期的民眾,由醫療團隊評估其個人化慢性病風險因子及提供專業指導,與民眾共同研議可行做法及訂定達成目標,提高民眾參與及改善疾病成功率。至今已有近100%接受至少1項不健康生活習慣改善指導,追蹤管理至少3次(含)上者,超過7成改善至少1項異常指標,近2成改善已非代謝症候群(即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小於3項)。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所 幫助您重拾健康生活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診所可評估民眾導致代謝症候群的不健康生活習慣,提供飲食、運動、戒菸、體重控制等指導。現今的生活步調緊湊,忙碌於工作及家庭的吳小姐,偶然發現自己爬樓梯會喘,又加上本身具高血脂家族史,擔心之餘,主動做了健康檢查、發現報告有好多紅字,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與腰圍已超標,經由診所醫師建議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經過評估後,發現吳小姐的問題是常久坐又不愛運動、喜歡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針對這些問題,先教會她如何看食品的營養標示、選擇低油脂、低熱量的食物等飲食原則,醫病共同訂下少吃肥肉、每天快走、飯後散步等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積極落實與改變,在家能站就不坐,三餐均衡飲食,經定期追蹤,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脂都已改善,已經不再是代謝症候群,吳小姐表示還是會持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避免代謝症候群再次找上門。鼓勵報名參加「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 就有機會拿大獎戰勝代謝症候群的不二法門就是健康的生活習慣,為鼓勵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的民眾積極改善不健康生活習慣,國民健康署即日起辦理「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只要是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的民眾,於今(113)年9月底前至活動網站報名,前3,000名報名成功者即可獲得參賽獎勵品,報名成功且改善任1項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的民眾,即有機會抽中好禮,成功戰勝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更有機會獲得大獎(AI手機),歡迎民眾至「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網站進一步瞭解活動詳細訊息,一起戰勝代謝症候群,就從加入計畫的您開始。
-
2024-07-11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總是越減越肥?營養師傳授9招佛系減脂祕訣,三餐正常吃也能養成易瘦體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人會偶爾吃大餐犒賞自己、紓壓,並在吃大餐時說服自己減重永遠是明天的事...。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這是「打咩」的行為,其實減重也可以改變生活上的習慣!讓你佛系瘦、慢慢瘦~營養師傳授9招佛系減脂祕訣 1.喝湯把油撈掉無論是喝湯或是吃火鍋,湯經過肉片、火鍋料的烹煮後的表面會有許多浮油,可以先將油撈掉減少一點油脂,以免將配料夾起時裹上表面的浮油。2.飯後多走動飯後散步不僅能降低血糖濃度,還能穩定血糖,有效緩解脹氣狀況、讓身體釋放內啡肽,達到舒緩情緒,減緩失眠症狀的效果。3.吃肉去皮吃肉之前可以先去皮,可減少約25~30%的熱量,可有效減少過多的飽和脂肪膽固醇。4.不吃肥肉可優先選擇瘦肉,或是把肥肉挑掉,除了減少脂肪攝取,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5.不吃甜食大多數的甜點都含有大量的糖、油、澱粉,吃完不僅血糖爆表 滿滿的糖也是變胖的地雷之一。6.吃飯放慢速度如果你吃東西的速度很快,突然進食大量的澱粉,易造成血糖上升,導致脂肪囤積!可以細嚼慢嚥,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7.充足水分多喝水有易身體健康!要多喝水已經是營養師的老生常談了,但還是會有很多人忽略,足夠的飲水量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能維持正常代謝,幫助瘦身更有成效。8.只吃七分飽現代人大多數都運動量過少,若三餐都吃很飽,其實很容易進食過多。建議可以吃到不餓、七分飽就好,以免吃過量導致脂肪囤積。9.選擇原型食材加工食品在加工過程會添加大量油脂、調味,建議優先選擇原型食物,保留較多營養,熱量也比較低!減脂瘦身是一輩子的事!看完以上營養師傳授的9招佛系減脂祕訣,平日裡維持好習慣就能養成易瘦體質!正所謂「慢慢來比較快」,不著急、持之以恆才是關鍵,才能擁有健康的體態。營養師也提醒想瘦身減肥的帥哥美女們,千萬別為了快速瘦身而節食不吃飯,這樣瘦下來不僅容易復胖,也容易導致體脂肪一次比一次更高,反而會比節食前更胖!延伸閱讀:.減重別怕吃澱粉!營養師推10種抗性澱粉 減脂剷肉 壽司飯、義大利麵上榜.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解渴還能減重,想要美容養顏就選「這一款」.減肥吃「這些澱粉」都有助燃脂!盤點5類助燃脂澱粉,玉米、地瓜都上榜
-
2024-07-10 養生.聰明飲食
山藥助減重、顧胃、又養骨!營養師曝有助防範三高,「1觀念」吃得更養生
山藥營養價值高,不過確切來說對人體究竟有什麼好處?有人說對更年期婦女很好,但也有人說女生不能吃太多,到底哪個是真的?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山藥的特色營養及好處,也聊聊關於山藥的迷思,一起了解怎麼吃更健康! 山藥助減重、顧胃、又養骨!營養師:而且有助防範三高。 山藥各種營養和好處: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口感黏滑的山藥熱量低、營養價值相當高,約每100公克僅有80大卡,最受人關注的就是「楊梅素」和「薯蕷皂」,楊梅素有利調節血糖、幫助血糖穩定,薯蕷皂調節生理,抗氧化、抗衰老。高鉀的特性也有助控制血壓。而黏滑的黏液也正是山藥肉眼可見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也有助「顧胃」。也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提升身體能量、運作。整體而言對於防範三高、慢性疾病、抗發炎、減重等都非常有幫助。 對更年期女性很好?相信也有不少人聽過「山藥對更年期女性很好」這樣的說法,確實如此,營養師表示更年期女性因受荷爾蒙影響骨質逐漸下降,山藥的薯蕷皂就有助改善骨骼密度、防範骨質疏鬆。 女生、尤其婦疾,不能吃太多?有人說「山藥吃多可能會出現婦科疾病」、「有婦疾的女性不能吃山藥」等,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這可能是出自於以往部分較傳統的醫學,怕過量影響女性荷爾蒙,不過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除非要吃到非常大量才有可能影響。任何食物過量都會對身體不好,山藥吃太多該注意的應不在婦疾,而是發胖、血糖飆高等。不過若有疑慮當然還是可以避免。 山藥營養價值高有助養生,但部分族群需酌量或避免。 限鉀族群:山藥雖然營養價值高,但也還是有少部分族群需留意酌量或避免。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山藥是個高鉀食材,對於限鉀的腎臟病友負擔會較大,若想吃,在之前建議先和醫師或營養師討論。 腸道不佳、敏感者:也由於山藥富含膳食纖維,腸道狀態較不佳、較敏感的族群也需留意,避免引起腹瀉。尤其是山藥料理時也常見製成生的山藥泥鋪在飯上食用,對於此族群而言更容易加重負擔。 留意可能過敏:有些族群也可能會發現吃完山藥會出現一些過敏現象,這可能是出自於山藥的黏液,山藥的黏液當中的植物鹼確實可能刺激皮膚或黏膜,使部分族群過敏、發癢。這通常在處理食材時就會發現,可戴手套將黏液洗掉,防止大量的黏液接觸,食用時就需斟酌,若有疑慮則避免。 注意!山藥是澱粉類。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山藥雖然熱量低,但屬於澱粉類而非蔬菜類,吃的時候建議和其他澱粉替換,避免澱粉過量反而發胖或血糖上升。例如吃白飯或紫米飯,同時又吃了不少山藥,劉怡里營養師就常見更年期的女性朋友一餐當中除了主食白飯也另準備山藥排骨湯,認為有澱粉、蔬菜、蛋白質,但實則當餐澱粉和熱量都過量、超標。 吃山藥搭配蔬菜和蛋白質,營養豐富又均衡更助養生! 澱粉+蔬菜+蛋白質:山藥因屬於澱粉類,劉怡里營養師建議料理時、食用時可搭配蛋白質和蔬菜,如前述提到的山藥排骨湯,當中可加進蔬菜,就是一道營養價值豐富且均衡的料理。 山藥+秋葵+納豆:也有一種較特殊的吃法,喜歡黏滑口感食物的民眾可嘗試看看,將山藥、秋葵、納豆加在一起食用,三種都是黏滑型的食物,山藥為澱粉、秋葵為蔬菜、納豆為發酵黃豆是優質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又均衡,不妨可以試試。 《延伸閱讀》 .地瓜助防癌、護心肺、顧血管!3種顏色比一比,4吃法更助健康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0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她73歲靠壺鈴增肌還帶人瑞爸鍛鍊 「掌上健身房」有助訓練全身肌力
「上完壺鈴課後,真的讓我變健康了,回家後還能將傳授給100多歲的父親,希望他也能變得更健康。」73歲林阿姨說,壺鈴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體適能和預防肌少症,她上了壺鈴課後,體力增強了,可以更好地照顧年邁父親,維護良好的生活品質。壺鈴運動可以訓練全身核心、在家也可輕鬆運動,使得壺鈴成為一種高性價比的健身器材。曾經參加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壺鈴課程的學員指出,完成課程後,身體感受到明顯變化,不僅手腳變得更有力,也不再感到腰痠背痛,精神狀態變得更好。此外,有些學員在學會壺鈴運動後,還應用到其他日常活動中,例如:提重物、日常家務等,使得生活更加便捷和健康。掌上健身房 可鍛鍊到全身有「掌上健身房」之稱的壺鈴,能夠同時訓練上肢、下肢及核心肌群,達到全身性的鍛鍊效果。運動教練田玉笛指出,壺鈴運動對於增肌減脂有顯著的效果,可以同時進行肌力和有氧訓練,對於提高基礎代謝率、燃燒脂肪和增加肌肉質量非常有幫助。壺鈴運動中常見「盪壺」動作,田玉笛說,此動作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心率,消耗大量熱量,達到減脂效果,特別是當動作持續一段時間後,效果更加明顯,還能提升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反應敏捷和平衡能力,這些體適能要素對於中高齡人士尤為重要,能有效預防肌少症。友善中高齡 先以沙袋練習許多學員在上課初期,對於壺鈴的重量感到畏懼,認為自己無法舉起4公斤的壺鈴,因此課程上使用的是沙袋壺鈴,不僅增添了中高齡學員安全性,也不易產生運動傷害,而學員透過課堂練習逐漸適應,能輕鬆從雙手持握過度到單手持握,甚至挑戰更多動作,這讓他們感到極大的成就感。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將於8月7日推出「強肌運動系列─增肌減脂抗老減齡」課程,共10堂課。田玉笛指出,前4堂課為基礎課程,主要教授壺鈴的基本動作,包括深蹲、壺鈴寬腳練、下肢訓練、單側訓練和穩定性訓練等;後6堂課為進階課程,根據學員的熟練程度和體能狀況,增加訓練強度及難度,確保學員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全方位提升自身體能。壺鈴課程中,將透過深蹲、單側訓練等動作,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動作,例如:上下樓梯、穩定地提重物等,幫助學員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技巧,提升日常活動的能力和效率。學員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嘗試不同的動作和組合,例如:土耳其式站立、盪壺等,這些動作既具有挑戰性,又充滿樂趣,有興趣的人歡迎報名。強肌運動系列─增肌減脂抗老減齡10堂課上課日期:●初階壺鈴訓練:8月7日、14日、21日、28 日●進階壺鈴訓練:9月4日、11日、18日、25日、10月2日、10月9日報名連結:https://shih5869.pse.is/669z2x上課時段(分上午班與下午班):●上午10時40分至12時10分●下午3時至4時30分地點: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4樓舞蹈教室 台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
-
2024-07-10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不需要直接喝橄欖油?專家告訴你怎麼吃才有益健康
每個人的飲食中都需要脂肪,完全無脂肪的飲食並不健康。其中,許多專家認為,最好的選擇之一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它是加工最少且最健康的橄欖油形式。但你需要直接喝橄欖油來獲得健康益處嗎?橄欖油有哪些健康益處?橄欖油富含抗發炎多酚和其他抗氧化劑,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根據2022年的研究指出,每天食用超過半湯匙橄欖油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比很少或從不食用橄欖油的人低19%。研究還表明,它可以改善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險因素,同時改善認知功能。此外,2011年的研究也表明,經常食用橄欖油可能會降低乳癌或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然而,這並不意味應該大量攝取橄欖油,甚至透過純飲來取得橄欖油好處。直接喝橄欖油有何壞處?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資料庫,每湯匙(約15克)橄欖油約含有132卡路里,喝一杯橄欖油通常包含三湯匙。換言之,你可能每天額外攝取396卡的熱量。專家建議,如果你想減肥或保持體重,最好避免喝橄欖油。另外,你可能不會從這些卡路里中得到任何樂趣,因為橄欖油並不以其令人愛不釋手的味道而聞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額外的卡路里不會讓你吃飽。比起喝下100卡路里的橄欖油,專家更推薦直接攝取100卡路里的全食物脂肪,像是酪梨或者是堅果醬,這兩種食物除了纖維和其他營養素外,還提供健康的脂肪。另一個喝橄欖油潛在缺點是,橄欖油可能會「潤滑腸道」,特別是對於胃部敏感的人而言,飲用它可能會出現稀便和其他令人不快的消化症狀。因此專家建議,別直接喝橄欖油,而是要在一天中分散攝取量,並且用它來替代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脂肪和油,同時確保它不會增加每日的卡路里總數。【資料來源】.No, You Don’t Need to Chug Olive Oil
-
2024-07-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曬太陽不需在豔陽下大曬特曬 譚敦慈分享夏日降溫消暑5招
炎炎夏日,光是站著不動就全身汗,完全不想走出戶外。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每天堅持固定運動,走10公里或爬樓梯,四季都不休息。為了避開過量紫外線,她選擇早上7點前出門爬山,一個小時內結束行程,避免在炙熱的陽光下曝曬太久。譚敦慈說,曬太陽可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是不需要在豔陽下大曬特曬,且要配戴太陽眼鏡、做好臉部防曬,避免長出斑點、黑色素沉澱。出門運動前,先喝水提高身體的保水力;運動中,適度補水保持「水合狀態」;運動後,仍不忘喝水補足流失的水分。譚敦慈強調,夏日補水非常重要,除了調整體溫、預防脫水,也能讓運動表現事半功倍。許多人不愛喝水,覺得白開水喝起來沒味道,譚敦慈建議,可以把蕎麥加在水裡,或是煮麥茶解渴,讓水多了一股淡淡的穀香。她提醒,勿把茶、咖啡列入每天的飲水總量,裡頭的咖啡因、單寧酸會影響鈣質、鐵質吸收,還會利尿。另外,夏日冰涼的手搖飲非常誘人,譚敦慈表示,含糖手搖飲是三高地雷,高精製糖增加熱量,也提高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而高果糖糖漿也會間接增加尿酸的形成,容易引發痛風發作。俗話說:「怕熱就別進廚房」,但是夏季的廚房真的好悶熱,譚敦慈力求做菜效率,減少長時間在廚房開火的熱傷害。她推薦可多準備涼拌料理,例如用醋、梅子、糖、開水醃製小黃瓜、白蘿蔔,以及把雞胸肉蒸過後拌些醬汁,清爽開胃,也保持營養均衡。譚敦慈的夏日降溫5招1.提早出門運動,避開在炙熱的陽光下曝曬。2.定時補水,每天喝足2000cc;如果不喜歡白開水的味道,可以加蕎麥、煮麥茶。3.縮短進廚房做菜時間,可善用定時器,就不用一直守在爐火邊。4.廚房可加裝循環扇,保持空氣流通。5.可多準備涼拌菜,記得5天內吃完,且要用乾淨的筷子、餐具取食,避免細菌滋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8 名人.施壽全
施壽全/飲食毋須太忌口 人生會沒樂趣
呼吸與消化系統是外物進入人體兩大主要管道。從疾病觀點,病原體或有害物質都可能直接造成系統與器官的損害,但在正常情況下,吸入空氣(氧氣)帶來的作用比較單純,但入口的東西則可謂包羅萬象,造成的影響相對就複雜多了。例如最近寶林茶室中毒事件,就是典型禍從口入。許多人最關心的,也正是飲食。飲食提供人類生存與生活必要的營養,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會引發其他器官系統機能障礙或構造病變,重要者包括如內分泌與心、腎及腦血管等。不過,因為消化道直接面對飲食「衝擊」,所以消化系醫師,也經常會遇到病人詢問,飲食該如何調整。消化系結構中常出問題的,主要是內襯的黏膜與居中的平滑肌層。黏膜負責分泌胃酸、黏液與各種酵素,肌層管理蠕動,它們的機能都受自主神經控制。精神壓力 影響消化系統更多消化道疾病種類繁多,有不少緊急與嚴重情形,但相對較多數的,如胃腸機能障礙、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與腸躁症等,精神壓力或情緒起伏,透過自主神經造成影響,比飲食影響更大。飲食常被一些專家分成健康或不健康兩大類,有些資訊言過其實。有病人因消化系統問題,所以甜、酸、辣、油膩,鹹、發酵等食物,全都禁戒,整個人被搞得心神不寧,瘦了一大圈,症狀卻未見改善。啥都能吃 避免敏感食物就好一般狀況下,藥物處置以外,我回答病人關於飲食,總是說:如果你明確感受到某種食物,會造成即刻或後來的不舒服,如燒灼感、疼痛、脹氣或腹瀉等,就意謂你可能對它較「敏感」,那就避免,否則什麼都能吃,只要分量不要太過,別太頻繁就好。最常被問到的還有飲品,包括茶、咖啡與酒,到底能不能碰?道理也一樣。少量飲酒對循環有益,茶與咖啡雖含有少許興奮劑,但除非晚上喝影響睡眠就避免,否則有人習慣上班過程中,喝上兩、三杯,若胃腸無不適感,就毋須忌口。也常有人飽餐一頓後,不知吞下多少卡路里,卻在最後上飲料時,怕熱量太高選擇黑咖啡,此種思考可說「見樹不見林」。長期飲食「不健康」,對身體當然有影響,但有時限制也未必有用,例如膽固醇與尿酸過高,服藥就比飲食控制有效。「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偶然不是毫無節制的享受美味,即使餐飲內容都不太健康,身體也自然有調解與去毒機制,通常不會造成什麼無法收拾的後果。倒是依照一些「危言聳聽」的說法,飲食這個也禁忌,那個也謝絕,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
2024-07-07 焦點.健康知識+
為什麼我總是被蚊子咬?這4種體質蚊子最愛,除了體溫高,胖子、小孩都入列
氣溫漸漸上升,有沒有感覺身邊的蚊子變多了?沒有錯,蚊蟲的多寡的確與溫度高低有直接相關,研究發現,溫度在20℃以下,蚊蟲通常活動力較低,隨著溫度上升,蚊子的活動力也逐漸增加;不僅如此,蚊子對於氣味、二氧化碳濃度等也有偏好。 4種人容易被蚊蟲叮咬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同處一室,有些人總是特別受蚊子的青睞,有些人總能逃過一劫,皮膚科醫師邱足滿說,這是由於蚊子鎖定的叮咬對象,具有以下特徵的人最容易被蚊子咬,來看看自己符不符合。1.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蚊蟲喜歡二氧化碳!邱足滿說,人在從事運動、勞動時,新陳代謝會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也會增多;要知道蚊子正好喜歡鎖定二氧化碳濃度高的生物叮咬,因此,小朋友、肺活量高的人、肥胖的人,在群體中容易被蚊子叮咬。2.體溫高的人代謝快的人,體溫也較高。這是因為蚊子的觸角有一個受熱體,對溫度特別敏感,也喜歡溫度高的地方,所以,體溫高的人對蚊子會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像是小孩子、孕婦、喜歡喝酒之人,都容易被叮咬。3.容易流汗之人汗裡頭含有乳酸、脂肪代謝等物質,這也是蚊子喜歡的味道;再者,容易流汗的人,因為身體排放的熱量多,體溫也高,因此,汗多的人、正在運動的人、男人、小朋友等,都較容易被叮。4.難以反擊之人一般人遇到蚊子叮咬會給予反擊,不過,若是嬰兒、行動不便,或正在熟睡之人,自然容易成為蚊子的食物,特別是小寶寶,沒有做好防護,很容易被蚊蟲叮上。 酸性體質容易招惹蚊蟲?邱足滿認為,西方醫學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酸性體質容易被蚊蟲叮咬的事實,其實是與個人體溫高低、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低有關才是;不過,中醫則認為,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招惹蚊蟲,所謂的濕熱體質,是指體型胖、容易流汗、體味較重、容易長痘痘、體質偏酸、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等有虛火之人,是蚊子喜好的對象。而濕熱體質剛好就是自然醫學所談的酸性體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 老公:「怎麼一下就軟了?」為何?
老夫少妻,老公去麥當勞買了薯條回來,老公想拿給老婆吃,想不到已軟掉了。老公:「怎麼一下子就軟了?」老婆:「就像你一樣!」老公聽了,大怒,以為老婆在影射他那方面能力。老婆趕緊回答:「是說像你的心一樣,一下子就軟了。」果然沒錯,老公一下子,心就軟了!言語表達的重要,可想而知,「像你一樣」「像你的心一樣」只差一個字,但含意就差太多了。這種情形,很像我們人體的基因密碼,一旦少了一個核苷酸,輕則引起某種缺陷,重則引起癌症,因為基因稍微改變,形成的蛋白質就會改變,如果改變的蛋白質是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那可能細胞就會無限的分裂而形成癌症。話說,人體的器官有軟有硬,硬的如骨頭牙齒、指甲、耳石,其他內臟器官大都是軟的,但有些疾病會讓器官由軟變硬,例如長期抽菸,肺部會纖維化,會硬化,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肺臟原本換氣的功能,最耳熟能詳會變硬的器官就是肝臟,正常人的肝臟是柔軟的,表面是平滑的,摸起來是軟軟的,但如果硬掉了,表面變粗糙甚至凹凸不平,厲害的像苦瓜一樣,肝臟變硬,最後肝臟摸起來像石頭一樣像鐵一樣硬。變硬的原因,是因為肝細胞壞死厲害,正常的肝細胞轉而由纖維組織來取代,纖維組織愈多,肝臟就變愈硬。好比腳跌倒受傷如果只是一點皮膚受傷,好了以後,表皮還是由正常的皮膚再生,跟正常的一樣,但如果傷口深,即使好了,表面也是硬的。因為取代的是纖維組織,就是結疤組織,結疤組織一多,摸起來就變硬。在台灣,肝會硬,大都是B肝或C肝引起的,因為兩種病毒都會導致肝細胞發炎壞死,壞死組織愈多,纖維組織增多,久而久之,肝就硬掉了。此外,隨著國人飲酒文化愈來愈普遍,酒精引起的肝纖維化、肝硬化也愈來愈多,喝酒引起的肝硬化很可怕,因為B、C肝引起的肝纖維化、硬化在初期超音波都看得出來,但喝酒引起的硬化在超音波很難看出,很像只是一般的脂肪肝,等到超音波看起來有硬化了,大概都是肝硬化末期,不是肚子有水,就是黃疸,此時再戒酒就來不及了。除了B、C肝、酒精肝之外,近年來肝硬化另一原因是肥胖引起的脂肪肝。人體攝取多餘的熱量以脂肪的方式存在肝細胞內,肝細胞會發炎壞死,產生纖維化,久而久之也會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可不慎。老夫妻吵架一輩子,老公先走了一步,老婆在墓碑上寫著,「你一輩子軟趴趴,這下子終於全身都硬了。」肝臟不硬在活著當下是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等到走了全身都僵硬我們就不用計較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7-05 焦點.健康知識+
吃冰、喝冰水消暑可能引發「冰淇淋頭痛」!營養師教你怎麼吃能避免
炎炎夏日,拒絕不了手搖飲的誘惑,能讓身體降溫的冰品也不錯。吃冰或喝冰水真的對身體不好嗎?為什麼吃冰會頭痛熱?熱到受不了該如何解渴與散熱呢?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在個人臉書分享,選擇少添加或無添加的冰品,才不會陷入發胖陷阱。吃冰消暑可能引發「冰淇淋頭痛」冰涼飲品或冰棒可瞬間消暑氣,但也會刺激頭痛,李婉萍針對這個症狀研究了論文,發現因為吞嚥或吸入外界寒冷刺激所引起的頭痛(HICS),又稱為「冰淇淋頭痛」,原因低溫過度刺激上顎的神經中樞,導致血管擴充,引發一陣突如其來的頭痛。李婉萍提到,喝冰水比吃起吃冰,更容易引發頭痛。論文顯示,當受測對象喝了冰水之後,腦部血管的阻力會隨之降低,顱內動脈平均血流速度(MFV)顯著增高,使得大量血液通過造成刺戳型的疼痛。另有文獻指出,與冰塊相比,飲用冰水而誘發「冰淇淋頭痛」的潛伏期明顯縮短,且更為頻繁,疼痛強度也較高。李婉萍提醒,吃冰時慢慢地、小口品嘗,避免太急太快引發「冰淇淋頭痛」。冰品選擇,添加物愈少愈好夏日吃冰,李婉萍建議多注意內容物標示,添加物愈少愈好。以糖和果汁為主的冰棒,熱量相對低;加了奶油、煉乳或全脂奶粉所製成的冰淇淋,熱量都會升高不少。若再加上糖分,當心造成體重的負擔,以及血糖失控。(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