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烹調
共找到
1035
筆 文章
-
-
2022-10-11 養生.營養食譜
秋葵黏液含豐富果膠,降三高又顧胃!但煮法不對營養素恐流光
秋葵是高纖、抗氧化的蔬菜。有特殊濃稠黏液的秋葵,營養價值高,膳食纖維豐富,更富含維生素A、E、菸鹼酸、鉀、鈣、鎂、鐵、鋅等營養素,不僅可降三高,並有顧胃、助消化、促進排便、抗老、預防疲勞等功效。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秋葵的膳食纖維高、熱量低,黏液含有水溶性纖維果膠,可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幫助排便;因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E,是很好的抗氧化、抗老化食材;也含有菸鹼酸、維生素B群,具刺激食欲、預防疲勞效用。秋葵也是高鈣、高鉀的蔬菜,鈣吸收利用率達50至60%,高鉀可促進代謝、降血壓,但飲食限鉀的腎臟病人,不可多吃,建議將秋葵汆燙後再食用。秋葵還有助餐後血糖穩定,因含有果膠成分,可減少飲食中油脂的攝取,具有降血脂作用。常吃秋葵,對胃好,可顧胃,劉怡里指出,因它的黏液裡含有果膠,可幫助腸胃道的蠕動外,也可附著在胃黏膜上,保護胃壁。但秋葵的膳食纖維高,若有胃炎、胃絞痛、腹瀉等症狀者,要避開勿食用,以免症狀更嚴重。此外,秋葵適合汆燙,不宜高溫烹調,否則果膠、維生素C等營養素容易流失。
-
2022-10-11 養生.聰明飲食
養腦、補腦多吃這15種食材 營養師:多一動作更助增強記憶力
為改善腦霧、補腦、提升思緒及記憶力,許多人會透過保健食品護腦,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食材對養腦非常有幫助。劉怡里營養師介紹相關食材,也提醒日常避免有害腦部的食物,如此對腦部健康更有利! 想養腦、補腦可以吃什麼?營養師推15種常見食材! 全榖雜糧類: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養腦食材中,全榖雜糧類可以選擇紫地瓜、糙薏仁,紫地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如B1、B6、菸鹼酸等,其與神經傳導物質有關,有助穩定神經、增強記憶力、降低腦霧發生機會,且含有花青素抗氧化,比黃地瓜來得更優。而糙薏仁除了和紫地瓜一樣富含B群,另也有助於降血脂、防三高,有助減少中風的風險,自然也有利防範血管性失智的風險。 豆魚蛋肉類:豆魚蛋肉類建議可吃鯖魚、鮭魚、秋刀魚等深海魚,其中又以秋刀魚CP值更高些,一般自助餐即可見。這類小型魚肉富含Omega-3脂肪酸,其中DHA是組成大腦神經細胞膜的重要營養素,有助於大腦活化,促進血循、血管健康,是養腦常見營養。另外,蛋黃也有利於腦部,主要歸功於卵磷脂,有助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助提升記憶力,因此吃蛋的時候建議別丟棄蛋黃,成年人一天吃1-2顆是沒問題的,不會有增加膽固醇的疑慮。 蔬菜類:蔬菜類劉怡里營養師則建議,可多吃地瓜葉、青江菜等深綠色蔬菜,當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B1、B2)、葉酸,協助大腦對醣類的吸收,直接提供腦部的營養需求,也可以降低自由基對腦部的傷害,在對記憶力有幫助的麥得飲食、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中也是重要的一環,也是預防失智症常見會被提及的食材之一。 水果類:水果建議可多吃桑葚、藍莓、草莓等莓果類,這些水果花青素成分高,有助放鬆血管、促進血循、對抗自由基傷害,使大腦不易中風,且也因為類黃酮素含量高,對於抗老化、抗發炎、保護血管也非常有幫助。而類黃酮素高的食物也包括茶,各種無糖茶類都有,當中又以綠茶較高。 油脂類:至於油脂則建議除了橄欖油,民眾也可以選擇酪梨或苦茶油。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這些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十分出色,有利保護腦部細胞膜、促進血循、活化腦部。冷壓橄欖油是個相當好的油脂來源,不過其發煙點低,烹調溫度若超過發煙點油脂易劣變產生自由基,因此橄欖油多用於涼拌等低溫料理;苦茶油的發煙點高,普遍適合各類適度高溫料理。而酪梨除了加進菜餚當中,也可以加進牛奶作為酪梨牛奶,酪梨油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利於腦的6大地雷飲食,吃腦補腦反易增腦中風風險! 許多民眾也常會聽到「吃腦補腦」,例如吃魚頭、豬腦等,對此營養師則表示不建議。魚頭雖Omega-3脂肪酸含量高,不過膽固醇含量也較高。豬腦等其他動物腦則飽和脂肪酸高,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增加腦中風、血管性失智的風險。 營養師也指出,飽和脂肪酸常見來源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類,但也不僅限於此,各類蛋糕、餅乾等糕點類,大多也都使用棕櫚油或是椰子油,此兩種油雖為植物油但飽和脂肪酸相當高,許多人吃素但卻有三高,很多就是因此而來,也是民眾需要注意的。 除此之外,高油、高糖也常被列為傷腦筋的食物,除了前述提到的飽和脂肪酸外,高糖也容易造成B群流失,油炸類食物則也因為過度高溫使油脂劣變、產生自由基,對全身健康都不利,腦部是其中之一。 酒精也得留意適量,即便紅酒在地中海飲食中被提及有利健康,但過量的酒精容易造成維生素B群流失,特別是B1,容易形成腦霧、腦損傷、不利腦部健康。 飲食充分咀嚼助刺激神經,更助活化腦部、增強記憶力! 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養腦除了攝取好的食物,日常也應養好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充分咀嚼,除了有助消化吸收、促進腸道健康,也和活化腦部息息相關,國內外都有不少研究認為咀嚼有利刺激神經、活化腦部、增強記憶力。相反的,若狼吞虎嚥、咀嚼太少,不僅不利腸胃,也減少了相關刺激。 劉怡里營養師也提醒,許多民眾日常會透過飲食、保健食品等養腦,不過卻忽略了地雷飲食,例如常吃保健食品但也常吃蛋糕、餐餐吃紅肉、酒喝太多等,著實可惜。選對食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傷腦地雷,更有助於養腦。 《延伸閱讀》 .我有腦霧嗎?放任恐憂鬱、失智!1分鐘自我檢測,醫:超過3項就符合! .補腦先補腎?中醫師談補腦首選黑色食物,睡覺時間為何影響大腦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0-10 養生.聰明飲食
植物肉≠全素!兩圖看懂市售植物肉產品成分和愛用20種材料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蔬食已然成為現下飲食新潮流,餐飲、食品業者紛紛推出素食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近期更是致力於植物肉的研發。但消費者與業者對素食標示的認知落差,容易造成誤食葷食的問題,如何做好明確的標示及釐清對標示的正確認知,是業者與消費者共同要面對的課題。全球蔬食風潮吹進台灣,不僅許多餐廳積極開發植物肉料理搶話題,便利商店也開始投入蔬食產品搶攻新興市場。7-ELEVEN與台灣素食品牌松珍合作推出素花枝丸、素炸雞球,全家便利商店則與台灣素肉大廠弘陽食品攜手合作推出植物肉起司堡、植物肉蕃茄義大利麵,後續也與香港社會企業Green Monday攜手合作泰式打拋燴飯與韓式炸醬麵共2種口味的「媽媽煮藝OmniPork新蔬食冷凍杯」,鎖定以蔬食為主、肉類為輔的彈性蔬食者。然而,連鎖超商紛紛推出蔬食、素食,雖讓過去缺乏素食選擇的消費者歡欣鼓舞,但全家植物肉義大利麵與起司堡產品在推出不久後,不少素食者便發聲表示,植物肉義大利麵含有雞肉、雞油成分,而植物肉起司堡雖標示「植物五辛素」卻含有牛奶成份,使得自己因標示不清而誤食。此外,包裝上的「Plant-Based」也被質疑可能造成外籍人士誤解。為此,全家也出面解釋,承諾將改善包裝、加強資訊傳達。不過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宏彰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提及,依據現行法規,全家的標示並無不妥。但這起爭議的問題又出在哪呢?植物肉=全素?消費認知落差成重要課題!其實早在2009年,衛生署(今衛生福利部)便因為台灣素食者眾多,為方便消費選購,開始施行《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之標示規定》。明確規定若包裝食品要宣稱為素食,必須依照該項規定標示,除了規定不得使用「素食可食」等較不明確字樣,也明訂相關名詞定義。若業者未依規定標示,可能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第1項規定,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百萬元以下罰鍰。除了業者需要確實依據現行規定標示,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也提醒,現行「植物五辛素」標示,因可在內容物明列標示的前提下,使用五辛植物及蛋奶成分,為此消費者在選購時也應注意相關標示,以避免消費爭議。只不過,全家便利商店所推出的植物肉義大利麵產品,除了植物肉之外,還有使用到雞肉、雞蛋等動物性產品,因此未在產品標示及廣告中強調「素食」;而植物肉起司堡也依據「植物五辛素」標示規定,於內容物詳述含有牛乳成分,以商品標示來說皆符合包裝食品規範,但從消費者的回饋中卻反應出消費認知上的落差。看到「植物肉」顯然容易讓消費者自行認定該產品為趨近全素的產品。植物肉若要達到全素,得先避開這些動物性原料地雷!植物肉產品要以全素或純素做宣稱,不僅主要成分需要嚴格排除動物性成分出現,包含粘稠劑、增稠劑、香料、食用色素等添加物成分也必須把關。例如素食者過去最常誤食的「明膠」便是由動物膠質所萃取,為此在製作時業者多會以阿拉伯膠、鹿角菜膠等做替換。而一般常應用於果醬、糖果的食用色素「胭脂紅」因提煉自胭脂蟲血液、屬葷食,所以也必須改用其他食用色素。OmniFoods、Beyond Meat、VVeat等業者現在也多利用紅甜菜根萃取物,讓植物肉在保有紅潤色澤的同時,也力求原料天然和符合素食。以弘陽食品旗下的Hoya 100%植物性蛋白漢堡肉來說,也特別挑選素食香料以模仿牛肉、燒肉等風味,並確保調味香料也符合台灣全素的素食者需求。沒了動物性成分,還有洋蔥大蒜!「Vegan」植物肉,你未必能吃!不過除了動物性成分之外,也有許多香料雖然不是來自動物成分,卻含有五辛成分。像是目前尚未被引入台灣的Impossible Foods,依其官網所稱,香料中便含有大蒜、洋蔥、青蔥等,就算未來出口到台灣,依據法規標示也只能算是「植物五辛素」。且事實上,根據Mintel全球新品資料庫統計顯示,在全球「肉類替代品」主要原料中,洋蔥、大蒜同樣相當常見。2020年截至7月底的新品便有24.6%使用大蒜,而以洋蔥作調味的新品比例更高達37.1%。歐美各國對於素食的標示不如台灣嚴格,沒有明確規定業者應如何進行標示,也沒有相關的素食類別定義,大多只要求廠商自主標示宣稱,因此產品包裝或廣告常會出現「100%Plant-Based」、「Vegan」等字眼。但消費者認知的「Vegan」卻與台灣包裝食品所稱的「全素」、「純素」不完全相同。在歐美100%Plant-Based、Vegan泛指不使用任何動物性成分,單純以全植物性成分製成的產品,亦即產品若使用蔥、蒜等植物,仍可以100%Plant-Based、Vegan做宣稱。葷素要分清,標示、溯源不能少!除了消費者在購買前需多加留意成分標示外,品牌業者也必須加強產品標示溝通,以避免爭議。以「OmniPork新豬肉」系列產品為例,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提到,因了解國外Vegan與台灣包裝食品素食定義之落差,為此產品除了不使用五辛食材外,在產品包裝標示上也再加上「佛教友善(Buddhist-friendly)」、「清真認證」等做產品溝通,以方便消費者辨識。同樣對餐飲業者而言,運用植物肉開發新菜色也將成為新挑戰。在《食力》調查素食者對於外食的困擾時,便有不少人反應,許多餐廳業者對素食分類沒有概念,常有標示不清的狀況。連鎖素食漢堡店品牌「G Burger」創辦人黃崇瑋也提到,以八方雲集與OmniPork合作的新蔬食鍋貼、水餃,雖使用屬於全素原料,但因製作過程無法避免與其他葷食接觸,嚴格來說也只能算是「鍋邊素」。這些常對素食者造成困擾的問題,也顯示著未來餐飲業者在進攻蔬食、素食者市場時,對食材的瞭解、原料溯源,甚至於烹調過程如何確保葷素分流,也將成為搶攻這龐大市場時的重要課題。延伸閱讀▶只賣牛肉漢堡排還不夠!植物肉如何滿足愛吃豬肉和雞肉的亞洲市場?▶肉品大廠台畜搶攻植物肉市場!子品牌「一植肉」主推彈性素 中西料理都通吃!▶引進Beyond Meat、推出新豬肉!亞洲綠色飲食革命的幕後推手:Green Monday(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10-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心在愛中,感到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師發現自己或摯友罹患重症時」。一位為同事所喜愛、病人所尊敬的醫師得到癌症,在治療療程完成後不久,發現復發而分享她對人生的諸多感觸。兩位高她一屆的校友深為她的演講與文章所感動,一位寫出如詩如畫的安慰之語,一位以身為癌症專家的經驗,分享親眼見證病人神奇康復的「奇蹟」。「醫病平台」一直希望能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互相了解,如果本週這三篇文章讓讀者瞭解醫師本身或摯友面臨重症時的反應,與一般病人非常相近,也許醫病之間可以彼此更加瞭解,進而改善醫病關係。衷心希望這位好醫師在醫師好友的祝福下看到奇蹟的出現。1973年台大醫學院畢業後赴美,接受了婦產科專科醫生的訓練及認證後,我做了近四十年的婦產科開業醫,於2020年退休。2021年四月診斷出膽囊癌,經過兩次手術及六個月化療,原來復原良好,可是僅停藥三個月後就見癌症復發,腹腔內擴散,已經不能再用手術割除,自五月開始兩種化療再加一種免疫療法。退休前曾經應邀做美國癌症協會亞裔癌症年會講員。後來也參與義工的活動。今年9月17日在該會Relay for Life的年會中,以醫生和病人的雙重身分,受邀和大家做一點分享。我們參加Relay for Life的活動,對已打完美好一仗的親友,獻上追思;對正在戰場上的病人們,送上鼓勵;而對戰勝病魔的倖存者,敬致祝福。在每一個場景,我們用心學習,都能體會「心中有愛,感到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生老病死,是必經之路。我們都希望長命百歲,但也不能不面對自己在世寄居,總有一天,我這客旅必踏上歸途。當天也是陳瑤畑女士(Louise Chen)追思禮拜的日子。她是與我併肩作戰的癌友。她患的是膽管癌,和我所得的膽囊癌位置上算是鄰居,治療方法也相似。她發病在三年前。我剛得病時她就來看我,親手烹調了美味的米粉及包子,並和我分享她的治療經驗。過去這一年半來,我見她忙於千橡教會的事奉,照顧主裡弟兄姊妹們,比大多數人都活得帶勁。8月12日我去醫院看她,也是道別。她在次日就進入居家臨終安養。談到她病中還精彩地幫助照顧別人,令人感動敬佩。她微笑說:「的確,這一生最後一段時間為主作工,似乎最具果效!」我也從她學到,無論時日長短,總還能積極的地「把握當下」。我的表妹夫Mark Agee在8月13日過世。當知道他的癌症已經擴散,而各種化療,放射線治療,及免疫療法已無效後,他和他所摯愛的家人們決定好好的把握著剩下來的日子。 他的小女兒在美國空軍官校,大女兒剛大學畢業,榮獲Fulbright Scholorship 到芬蘭留學。兩女兒都回到德州和爸媽一起過了彌足珍貴的暑假。還一起出外遊玩。當她們離開後,Mark進入了臨終安養Hospice的醫院, 在愛妻的守護下安然長眠。他們根據事前的安排,不要兩女再遠道回家奔喪,而是私人火化後,留待冬假期間再邀請親友們參加Celebration of life的追思儀式。Mark並未對他自己兩度艱辛抗癌而怨天尤人,反而對能有五年緩衝期,使他得見品學兼優女兒們完成高中及大學,度過一個個重要里程碑而充滿感謝。全家最後相聚,在愛中告別。去後則不用繁瑣儀式打擾親友。這也是把握當下,享受餘生的典範。至於今天還在接受治療的癌友們,包括我自己,雖然身體上會因病痛或治療副作用而有不適,至少可以數算以下的恩典:享受到關懷和愛護這一年半以來許多人寄來書信,許多人送來美食,許多人為我禱告。甚至許多癌友向我分享他們的經驗。九十八歲高齡的江媽媽,及八十二歲高齢的吳媽媽常親自為我及其他病友愛心烹調。散居各地的昔日同窗(台大1973同學們)Line上為我會診,中學及小學同學們結伴遠道來訪,加上教會大家庭每週查經,禱告及線上禮拜。從前的同事和病人常常問候。好友Carol恰是Event planner,還細心組織朋友們的關懷,讓我有足夠的休息。這種種正能量,讓我感受到「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心中有愛就覺平安」。同時也學習到如果不聚焦在自己的病痛上,把愛和關懷傳播出去,為别人稍盡棉薄,可以更有雙向的療效。健康時許多事認為理所當然,失去健康時,只要有一點進步(例如今天不痛,胃口較佳,精力較旺)都覺得蒙福自己四十多年忙於事業,對家庭多有虧欠。而現在外子每天親自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兩個兒女全家每週來訪,三歲到九歲的4個內外孫兒女令我忘憂。舍弟舍妹每天探視或電話問候。並籌備週詳地帶我旅遊。手足之情,猶勝兒時。而在美國各州及台灣的親友們時時問候,比未生病前更感受到可貴的親情。我何其有幸!我有一位台大學長洪幸雄外科醫師,在他夫人診斷得了肺癌後,夫妻倆一年之內,嚐遍了洛杉磯米其林星級餐廳! 鶼鰈情深地共享餘生!喜歡念的書,喜歡吃的食物,喜歡去的地方,喜歡見的人。覺悟到可能時日無多時,會比較積極地把握當下,享受人生。把握當下過這樣的日子,此生已知足。疫情中的收穫——遠程參與COVID-19的疫情,觀光旅遊餐飲都大受影響。未能一償夙願時,我們可以唸唸宋朝大詩人蘇軾生平所做最後一首詩,寫給他兒子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心心念念的美景,跋涉相尋後發現也不過如此。心中有愛,處處都是美景!但是在疫情期間,聯絡方法也推陳出新,有革命性的改變。如用視訊開會,上班,學新知,看節目。包括參加今天的盛會。連看醫生門診都不必實體接觸了。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疫情期間每日一劇,免費線上觀賞超過一年,我有位好友林美珍,就給病中的我每日遠程上歌劇課。欣賞了超過一百齣,豐富了我的生活。對於身體虛弱、行動不便的病人們,遠程參與,反而更能把握當下,善用時間!「與癌共存」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醫師 /USC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研究病毒,也兼及致癌的基因。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新理論。這觀念也可以應用到癌症,即使不能完全消滅癌症,我想在各種療法各有千秋,也各有局限的今天,「與癌症共存」,取得平衡,也許會是一種選項。我的好友Betty Yean,幾年前肺癌復發時醫師告知預後不佳,建議她兒子婚禮提前。不能等到六個月後。十年後的現在,雖然她還在用藥治療,但她生活如常,已有兩個上小學的小孫女們!我退休前收到一位病人Mrs H來信,二十年前我診斷了她的第三期卵巢癌,也參與她的手術。然後化療。當時預後也不佳,知道她搬離LA,久無音訊。所以接到她的來信頗為驚喜。 她告訴我說她安然存活,且那天是她九十三歲生日,特此告知。這樣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感謝默默從事醫學研究的工作者,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經驗。但願醫學的進步,不在延績生命長度,而在提昇生活品質。身為醫師,深感生命的奇妙,越來越不敢誇口科學萬能,只能謙卑地學習終身!在此恭喜戰勝癌症的朋友們,你們浴火重生,對生命必有更深的理解和珍惜。盼望你們多做分享,造福他人。「心中有愛,就是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
2022-10-10 養生.營養食譜
吃秋葵好處多 排便、護胃、降血糖!營養師推私房料理:薑燒秋葵雞丁
腸道!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病從口入"就知道很多毒素就是隨著飲食被吞下肚,所以腸胃除了消化功能要健全,排毒功能更要強大,很多減重的產品細看都是主打改善便秘就能瘦,可見排便的問題多困擾著大家,糞便的形成最需要纖維,無論是非水溶性纖維增加糞便體積,還是水溶性纖維讓糞便濕潤有彈性,飲食中纖纖的攝取絕對不能缺,由睿涵營養師分享滿滿纖維還顧胃的料理-薑燒秋葵雞丁,在家不妨可以動手試試!吃秋葵三大好處,還能練習細嚼慢嚥除了金針菇外,秋葵也是狂推可以”See you tomorrow”的高纖好食物,而且比起金針菇咬不爛直接吞下肚,秋葵更具備可以進行慢慢咬的練習,專注在把白白的種子咬碎時,達到細嚼慢嚥的效果。1、纖維助排便順暢:秋葵含有果膠、半乳聚糖,以及阿拉伯樹膠⋯等多種水溶性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改善糞便過硬,讓糞便購濕潤成型才能讓腸道毒素順利排出體外,對預防大腸癌也有幫助。2、黏多醣蛋白保護胃壁:秋葵有特殊的黏液稱作黏多醣蛋白,亦屬於水溶性纖維的一種,黏多醣蛋白除了對胃壁有保護的作用外,也會延緩血糖上升速度,延長飽足感,因此對控制體重也有幫助喔,但是此成份遇熱會弱化,要注意烹調溫度與時間。3、穀胱甘肽助肝解毒:穀胱甘肽是肝臟在進行解毒功能所需的營養素,而秋葵除了穀胱甘肽,也富含抗氧化相關的營養素如β-胡蘿蔔素、葉綠素及維生素C,保護身體細胞不受自由基的傷害,這也是為何秋葵為協助身體排毒必推的好食物之一。潤腸排毒防秋燥~薑燒秋葵雞丁(材料-兩人份)食材:1、秋葵10隻,去掉蒂頭對切2、雞里肌4條切丁3、薑泥1小匙醃料:1、鹽……1/4小匙2、胡椒粉…..1/4小匙3、紹興酒或米酒……1/2小匙4、太白粉……1小匙調味料:1、水……1大匙2、醬油……少許(視口味添加)3、食用油……少許烹煮步驟準備好食材,接下來就是烹煮1、炒鍋中倒入1大匙油,油溫熱醃好的雞肉放入2、中小火慢煎雞丁2-3分鐘至7-8分熟撈起備用3、加入秋葵、薑泥快速翻炒均勻4、加入所有調味料及1大匙水,中大火翻炒1-2分鐘5、加入雞丁拌炒均勻即完成營養師提醒:吃「蔬菜乾」一定要多喝水!烘乾秋葵的目的是讓怕秋葵味道的人,可以增加接受度,把蔬菜乾當作零食取代甜點、餅乾更可增加纖維的好方法,不過還是要注意目前蔬菜乾製作多用棕櫚油保持色澤,所以熱量上要注意,另外還需要多喝水,讓便便水潤才不會反而造成便秘喔!【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長期下背痛、腳麻,竟然是「這腫瘤」壓迫!腫瘤長太快增死亡風險更年期後的擔憂:「失智與失眠一線之隔」 極重度聽損輔具除了助聽器,可用微創電子耳手術不僅復原快、傷口小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10-02 醫療.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可以吃什麼?美國權威醫師告訴你最佳食物
燕麥片燕麥片是最佳的早餐,而且任何時間都適合當作點心。它能帶來飽足感,但是不會造成逆流。即使是帶著葡萄乾的即溶燕麥片也是「合法的」,因為燕麥片會吸收葡萄乾的酸度。。全麥麵包逆流食療普遍建議食用全麥麵包,但是今日大多數的小麥相較於我們祖父母那輩吃的,含有較高的升糖指數(醣類轉換)。因此,我們建議限制麵包的攝取,特別是體重過重的逆流患者,因為小麥會轉換成醣類,醣類再變成脂肪。儘管全麥麵包很美味,又是良好的早餐選擇,但是不宜每餐都吃麵包。用蛋白質和複合式碳水化合物,如小扁豆、豆類、燕麥、藜麥和糙米來取代麵包。薑如果適量,薑對於逆流來說是最好的食物之一,縱使人們對於薑味的喜好趨於兩極。薑在歷史上一直被用做抗發炎藥,而且是治療胃腸疾病的處方。沙拉每天吃沙拉是件好事。沙拉是逆流患者的基本餐點,只是應該避免番茄、洋蔥,以及起司和高脂醬料。我們允許醬料帶點酸或脂肪,但是只能允許一大匙(或更少),而且必須經過測量,不能目測!香蕉香蕉是很棒的點心,而且其pH値為5.6,對於逆流患者來說很好。然而,大約有1%的逆流患者發現他們的狀況會因為吃了香蕉而惡化。由於比例很小,所以我們沒有把香蕉列為特殊食物,但是你要記得,對於大多數人有效的東西,不一定對你有用。雞肉和火雞家禽肉是逆流食療的主食。它可以被蒸煮、烘烤、炭烤或油煎(但是不要油炸!)而且你必須撕掉高脂肪的雞皮。魚類/海鮮海鮮是逆流食療的另一種主食。烹調時應該選擇烘烤、炭烤或油煎,絕對不要油炸。蝦子、龍蝦和其他貝類也適合逆流患者。我們推薦野生的魚,不要養殖魚。花椰菜、青花菜、蘆筍、四季豆和其他綠葉蔬菜這些蔬菜對逆流患者來說都是很棒的食物。幾乎所有綠色蔬菜和根莖類植物都很好。芹菜芹菜因為高含水量,所以幾乎沒有熱量。它也是絕佳的粗纖維食物,並且有助於抑制食慾。巴西里幾千年來,巴西里一直被當作草藥,用於舒緩胃部不適和幫助消化。平葉巴西里和皺葉巴西里可以在很多地方取得,它們是絕佳的調味與裝飾食材。鹽、胡椒和辣椒可以吃嗎?鹽不會造成逆流,逆流食療也並非限制鹽分攝取的飮食。因此,我們會在一些食譜中用到鹽和酸豆等調味料。對於沒有高血壓或相關家族病史的人來說,從飮食攝取的鹽分能正常排出體外,不會造成問題。然而,如果你的醫師有限制你的鹽分攝取,那麼則必須對食譜進行相應地調整。至於胡椒或辣椒,即使只是少量,卻仍屬於會招致麻煩又無法預測的特殊食物之一。對於一些人來說,胡椒和辣椒會使他們的逆流爆發。我們認為在烹調時加入少量(一撮)的黑胡椒是可以的,但是你或許有必要限制在煮好菜餚中添加黑白胡椒粒或辣椒碎片。患有逆流相關慢性咳嗽症狀的人應該避免胡椒和辣椒粉。同樣地,也應該避免辣椒和辣椒醬。●香草煎蛋捲與全麥吐司材料:蛋4顆、巴西里4枝、龍蒿1枝、百里香1枝(都切成細末)、白開水或脫脂酸奶油2茶匙、奶油2茶匙、鹽(調味用) 適量作法: 1.用叉子把兩顆蛋攪拌均勻。2.將半量的白開水或脫脂酸奶油,以及香草和鹽加到蛋液中。3.以中火預熱一個約20公分不沾鍋。4.放入1茶匙的奶油,煮至其發泡並轉成淺褐色。5.立刻將2倒入鍋裡。6.讓蛋液凝固幾秒鐘,然後把鍋子自爐火上移開,一邊用木勺或耐高溫的橡膠刮刀攪拌。7.把鍋子放回爐火上,輕輕敲打鍋子以去除氣泡,調降溫度。8.使用不沾刮刀,從1/3的地方將蛋折至中線。9.再從另一邊1/3的地方折起,稍微在中線重疊,然後小心地翻轉到盤子上。重複上述步驟煎好另一份蛋捲。10.蛋捲可以刷上一點融化的奶油(也可以不刷)。11.撒上一些香草,然後在盤子一邊放上吐司。
-
2022-10-01 養生.聰明飲食
維生素C最高的水果不是檸檬!營養師告訴你富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有哪些
轟動全世界的強尼戴普事件在之前也算是告一段落了,說到強尼戴普,大家應該都會聯想到由他在神鬼奇航系列中飾演的靈魂人物「傑克船長」吧!但你知道嗎?大航海時代(15-17世紀)正是我們人類開始發現人體不能沒有維他命C(即維生素C)的開端。想到17世紀海軍、海盜、航海人的形象,是否大家都普遍存在著牙齒黑黑的印象呢?在那個時期,海軍們都普遍存在著某些健康問題,常會產生牙齦腫脹出血、口臭、皮下出血、身體虛弱的症狀,綜合上述這些病徵,其實就是「壞血病」(scurvy,俗稱水手病)。而到了1747年,詹姆斯 · 林德(James Lind) 對 12 名患有壞血病的水手進行了不同的介入治療,發現食用柳橙和檸檬對改善壞血病的症狀是有效的,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是水果中的維他命C改善了壞血病的症狀,而人類也開始認識了維他命C。維他命C是什麼?首先讓品牌營養師 Grace 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維他命C。Vitamin C,稱為維生素C,也叫維他命C ,又名為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是一種白色的酸性結晶。有著易溶於水的特性,因此在維他命家族中屬於水溶性維他命。維他命C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屬於必須營養素的一種,因人類缺乏合成維他命C所需的特定酵素(L-gulonolactone oxidase),所以無法自行在體內生合成,需要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量,以維持人體健康狀態。*必須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生合成,需由飲食中獲取,缺乏時會產生病徵的營養素。為什麼我們需要維他命C?從上述壞血病所產生的症狀,不難理解維他命C對於人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所以當人體缺乏維他命C時,就會造成上述生理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對於健康也會產生危害。維他命C的需求量我國成年人維他命C的每日建議量為100mg,孕期則是每期增加10mg,哺乳期增加40mg。而什麼時候會產生缺乏維他命C的症狀呢?當體內的維他命C總儲存量小於300mg時,就會有罹患壞血病的危險。但凡事都是過猶不及的,為避免攝取過量造成其他健康問題的產生,以成年人為例,每日上限攝取量為2000mg(維他命C長期過量攝取可能會增加草酸尿結石等健康風險)。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有哪些?前面有提到了人體不能自行生合成,需要透過飲食才能攝取到維他命C。而常和養顏美容綁在一起的「檸檬」,或許是大家心中第一個會先想到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但以比較常見的水果來說,「紅心芭樂」維他命C含量更高喔!兩者差了4~5倍(每100g的維他命C含量:紅心芭樂214.4mg;檸檬30~40mg),因此紅心芭樂常常在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排行榜上出現。但其實有2種富含維生素C水果近年也被大量關注,那就是「西印度櫻桃」及「余甘子」。西印度櫻桃的維他命C含量遠高於芭樂、番茄、檸檬等,是全世界維他命C含量最高的水果之一!每100g果實約含有 1000-4500mg 的維他命C。另一種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 – 「余甘子」,其可食用部位每100g也含有約 193-720mg 的維他命C,平均含量相當於奇異果的6倍、富士蘋果的175倍!所以趕緊清除對於檸檬的刻板印象,下圖將會告訴你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有哪些:1.蔬菜類有趣的是,從圖中可以發現「辣椒類」是蔬菜類中維他命C含量的第一名,但上圖的食材皆需要吃到100g才能攝取到對應的維他命C含量,一般來說應該很少人可以一天攝取到100g的辣椒,因此若想要藉由蔬菜補充維他命C,不妨選擇「青椒」、「甜椒」或「青花菜」。2.水果類在同品項的水果中,也提醒大家需要注意「品種的不同」會造成維他命C含量上的差異,例如:每100g的「紅心」芭樂含有214mg的維他命C,而「土」芭樂每100g的維他命C含量是80mg,兩者相差了134mg,因此在同個水果類別中,品種的挑選也是需要留意的。最後,要特別注意維他命C容易被光、熱、氧、鹼、氧化酵素與微量金屬所破壞,算是很不穩定的一種維他命,因此食用上最好選擇少加工、多生鮮的蔬果類,減少維他命C於烹調過程中的流失。然而考量到現代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當我們無法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到足夠的維他命C時,選擇優質的維他命C保健食品作為補充也是一種有效率的方式,在天然食材及保健食品的相輔相成下,每日維他命C的建議攝取量一定可以輕鬆達標的!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9-29 養生.聰明飲食
常吃這些加工食品恐加速死亡!專家:多吃5種天然食物助抗老
伊莉莎白.布萊盆博士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系教授,心理學家伊莉莎.埃佩爾(Elissa Epel)博士研究發現:熱狗、冷凍食品、含糖飲料這類加工食品會傷害端粒,新鮮、未經加工處理的天然食物,則對端粒有益。因為新鮮、未經加工處理的天然食物,都經過太陽光的長期曝曬。延伸閱讀:別再躲陽光了!專家告訴你曬太陽的好處:除了更年輕長壽,還能變聰明、減肥、提高性慾!常吃這些加工食品,恐加速死亡!二○二○年六月,由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of Navarra)營養、食品科學與生理學系的瑪麗亞.貝斯-拉斯特羅洛(Maria Bes-Rastrollo)教授和阿梅莉亞.馬蒂(Amelia Marti)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調查了食用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與端粒長度縮短之間的潛在因果關係。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八百八十六名參與者(六百四十五名男性和二百四十一名女性),研究對象僅限於具有大學畢業學歷的人,年齡在五十七~九十一歲之間,歷時十九年。根據對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的攝入量,參與者被平均分為四組(低、中、中高和高)。研究結果顯示,高攝入量組的人更有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家族史。他們的飲食習慣中與地中海飲食相關的食物較少,如高纖維食物、橄欖油、水果、蔬菜和堅果。與最低攝入超加工食品組相比,另外三組人端粒縮短的可能性,分別增加了二九%、四○%和八二%。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與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會使其端粒長度縮短一倍。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早期研究指出,端粒縮短可能與含糖飲料、加工肉類、其他富含飽和脂肪和糖的食物存在因果關係。這些超加工食品是一種工業生產的食物,由油、脂肪、糖、澱粉和蛋白質的混合物組成,它們幾乎不含全天然食物。而且,通常添加大量人工調味劑、色素、乳化劑、防腐劑和其他為增加保質期和利潤的添加劑。近年來,許多營養專家將肥胖的流行與超加工食品的氾濫聯結在一起,這些食品經加工之後,具有很長的保存期限,並且不可避免地含有鹽,糖,脂肪和其他添加劑。營養專家說,這些食物容易使人吃得過飽,因為它們富含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添加的糖和脂肪,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然而,這些食物往往缺乏纖維、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重要營養素。一項嚴謹的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權威雜誌《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研究發現,當人們飲食中富含超加工食品(例如早餐的穀物、鬆餅、白麵包、含糖優酪乳、低脂食品)時,他們攝入的卡路里明顯增加,導致體重增加。該研究的主要人物,美國國立糖尿病研究院肥胖症專家凱文.鄧尼斯.霍爾(Kevin Dennis Hall)博士表示:超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的卡路里,並且確實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轉化為肥胖、消化系統疾病和腎臟疾病。事實上,被譽為「營養學界達爾文」的加拿大醫師溫斯頓.A.普萊斯(Weston A. Price)博士,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調查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紐西蘭、南美洲叢林、阿拉斯加以及南太平洋小島上,與世隔絕的那些原始部落的飲食文化和營養。結果發現,原始的飲食文化只吃經過太陽光長期曝曬的新鮮食材,肉類、魚類甚至生吃,缺乏蔬菜水果和穀物,不吃加工類的食物,並不會營養不良,也極少生病。然而,一旦他們接受了現代化的飲食文化,尤其是精製的麵粉,含糖的飲料、植物性油脂和現代加工食品之後,卻導致營養不良,以及一連串的疾病叢生。延伸閱讀:別再躲陽光了!防曬讓維生素D不足?要攝取多少才夠?一圖看懂不同年齡每日所需攝取量成吉思汗的軍糧-牛肉乾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太陽的熱,日曬脫水,降低微生物與細菌的數量,延長食物的時效,增加人們的便利性。像是八百年前的成吉思汗,輕騎兵之王,草原上的霸主。他的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創建人類有史以來領土最龐大的帝國。世人稱他為「世界的征服者」,毛澤東稱他為一代天驕,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美國《時代》雜誌評選他為世界千年偉大人物。成吉思汗以區區十萬人的蒙古大軍,打下比古羅馬帝國還大的疆域,主要就是依靠特有的補給食物「牛肉乾」。自古草原民族就有曬肉乾的習性,吃不完的肉放在盛陽下風吹日曬,自然風乾晾製成牛肉乾,需要食用時就用滾水燙成肉湯。牛肉乾被譽為「成吉思汗的軍糧」,蒙古騎兵餓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食用,在馬背上就能補充體力。這種方式既不會耽誤行軍,還能快速充飢,正是靠這些牛肉乾成就了成吉思汗迅如閃電的鐵騎,一日千里,馳騁歐亞,建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強大帝國。5種太陽光曝曬的天然食物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之一李時珍(一五一八年~一五九三年),與扁鵲、華佗和張仲景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被後人譽為「藥王」,他花了三十多年的心血,為後世留下了一本曠世醫學著作—《本草綱目》,並被翻譯成多國語文(英、德、法、拉丁、義、俄、日、韓、越等等)風行全球。《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天然食物的養生作用,特別舉出幾樣,與「超級食物」綠色花椰菜(十九世紀才傳入中國)一起分享讀者:1. 香菇 香菇中含有抗癌物質香菇多醣(Lentinan,LNT)、β-1,3 葡萄糖苷酶(β-1,3 Glucosidases)和β-1,3 葡聚糖(β-1,3 glucan),能提高機體抑制腫瘤的能力,間接殺滅癌細胞,阻止癌細胞擴散,對癌症有治療作用。因此,香菇在國際上被譽為防治癌症的「核子武器」。日本科學家把鮮香菇浸出液,餵食長了腫瘤的小白鼠,一個月之後,小白鼠身上的癌細胞竟然全部消失。科學家在研究中還發現,香菇可以幫助人體殺滅感冒病毒,因為香菇中含有一種干擾素誘導劑(interferon inducer),能誘導體內干擾素的產生,而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的蛋白質合成,使病毒無法繁殖,從而使人體產生免疫作用。香菇中含有三十多種酶、十八種胺基酸,人體所必須的八種胺基酸,香菇就含有七種,如果人體缺乏酶會導致新陳代謝下降,引發疾病。香菇中的核酸類物質,包括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環磷酸胞苷(cCMP)。環磷酸腺苷(cAMP)是一種調節代謝的活性物質,具有抑制細胞生長和促進細胞分化的作用,可用於抗腫瘤、治療牛皮癬、防止血液中膽固醇增加、動脈硬化、降低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人類自古就利用乾燥方式來長期保存食物,除了穀物,還有魚乾、牛肉乾、白蘿蔔乾、芋頭乾等許多乾燥食物。太陽光的紅外線具有熱能,食物中的水分會吸收紅外線的熱能,促進水分子運動,脫離食物。換言之,食物可藉由日曬乾燥脫水。紫外線含有高能量,能夠直接殺死細菌,也就是具有殺菌作用。此外,紫外線具有破壞分子的能量,破壞有色成分,產生漂白的效果。多虧如此,寒天、乾瓢(瓢瓜乾)才能如此純白。乾香菇因歷經日曬乾燥,除了脫水、不易腐敗,還能增加維生素D的含量。乾香菇除了營養增加,曬乾脫水後的粗纖維,也比脫水前的纖維量還多,帶來更多的健康成分。乾香菇與新鮮香菇最大的差異就是風味不同,由於香菇中存有罕見的「香菇香精」(Lenthionine),經過太陽曝曬乾燥,可提升酵素活性,產生出更濃鬱的香氣。李時珍形容香菇「芳香韻味,一發釜鬲,聞於百步」,意思就是說,掀開鍋蓋老遠就能聞到香氣。香菇對身體虛弱的人、老年人幫助很大,可提升身體的陽氣,尚可治療小便失禁。香菇經過日曬後,其中所含的麥角固醇(ergosterol),同時也是合成維生素D的前軀物質(precursor),會轉變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2。亦有研究發現,乾香菇維生素D的含量,比一般新鮮香菇多了二~三倍。只能說老一輩的人真有智慧呢!2. 蘿蔔蘿蔔是人類的健康之友,價廉物美,深受人們的青睞,古代民間讚美蘿蔔的諺語不勝枚舉:「蘿蔔上場,醫者還鄉。」、「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上床蘿蔔下床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常吃蘿蔔常喝茶,氣得大夫滿地爬。」、「家財萬貫,不如蘿蔔就飯。」李時珍對蘿蔔也極力推崇,主張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乃蔬中最有利益者」。金、元時代名醫李東垣(一一八二年~一二五一年)在《用藥法象》中說:「上床蘿蔔下床薑,薑能開胃,蘿蔔消食也。」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上床前吃點蘿蔔可幫助消化,促使「胃和」,從而夜間「臥安」,一覺睡到天亮,有利於增進身心健康。每晚睡覺前吃蘿蔔,能消食(幫助消化)化積(消除食物積滯),延年益壽。民間諺語:「上床蘿蔔下床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為什麼上床時吃蘿蔔呢?因為經過一天勞動,身體疲勞,吃點蘿蔔退火消食,有利於休息。而早起人體陽氣還未充盈,吃涼性的蘿蔔,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損。蘿蔔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等,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和梨高八~十倍,能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預防感冒。有近十種天然食物中含干擾素,其中最為理想的首推蘿蔔。蘿蔔含有一種名叫雙鏈核糖核酸(Double-stranded RNA)的活性成分,能誘發出干擾素,對胃癌、食道癌、鼻咽癌和子宮頸癌等的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蘿蔔還含有一種木質素(lignin),能夠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可以把癌細胞吞噬掉。不過,要發揮蘿蔔的上述功效,最好生吃,因為這種活性成分不耐熱,口腔內的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對這種活性成分耐受性較好,可以讓活性成分充分地發揮其誘導干擾素產生的作用。唐代藥學著作《四聲本草》中說:「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其中的「生嚼」十分合乎科學,因為蘿蔔中的澱粉酶(Amylase)不耐熱,遇到攝氏七十度的高溫便被破壞,維生素C也怕熱,所以蘿蔔最好生吃。除此之外,蘿蔔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大腸癌、結腸癌。近年來,臨床醫學證實蘿蔔汁外敷,可以治療滴蟲性陰道炎,有效率高達九○%以上。在老一輩的智慧裡,會透過太陽曝曬的方式延長食物的保存,同時經過陽光乾燥後風味變得更濃郁,甚至增加營養價值!原本瑩白的蘿蔔,經過鹽巴醃製與石頭的重壓後,蘿蔔內的鐵跟鈣比例增加,因此開始轉變成褐色。蘿蔔含有微量鞣酸(tannin)成分,鞣酸的特性是有微微的特殊氣味,就是我們所知的一股「陳年」味道,接下來日復一日的太陽照射,顏色就會逐漸變黑。蘿蔔變成老菜脯後,具有一些食療功用,民間流傳對於治療咳嗽尤其有效,因此又被稱為「窮人的人參」!3. 大蒜 埃及人是尼羅河的兒女,伊姆荷太普(Imhotep)是古埃及一位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他是一個曠世奇才,憑藉其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的才華以及他對醫學的瞭解,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金字塔—薩卡拉(Saqqara)金字塔,建造時間約西元前二六六八年~前二六四九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留下名字的建築學家。如今,伊姆荷太普設計建造的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在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侵襲後,依然佇立於世,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這座階梯式金字塔坐落於開羅西南方三十公里的薩卡拉,是人類建造的第一座完全用石頭構成的建築物。伊姆荷太普認為,人類全部都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子民,人死後靈魂只有走上一條通向太陽的階梯,才能與太陽神接觸,從而得到永生。 伊姆荷太普讓建築金字塔的工人,在每天的飯菜中吃大蒜,增強抵抗力跟體力,也建議國王讓古埃及的將領跟士兵吃大蒜,增強戰鬥力。一九○八年,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一八四九年~一九一九年)表示,伊姆荷太普是「真正的醫學之父」,而不是希波克拉底。奧斯勒強調,伊姆荷太普是「第一個從古代迷霧遮掩中,清晰脫穎而出的醫生」。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被德國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納粹軍隊封鎖,醫藥物資缺乏,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購買了幾千噸的大蒜,用來治療英國士兵的槍傷、刀傷,成效良好。科學實驗顯示,大蒜含有大蒜素(Allicin)是殺滅病菌的有效成分,科學家發現,大蒜能在三分鐘之內殺死細菌。嘴巴裡嚼幾瓣大蒜,可以把口腔中的細菌全部消滅,因此醫生推崇大蒜是天然的青黴素(Penicillin)。全球著名的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曾經報導大蒜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數。東漢時期的名醫華陀,用大蒜泡醋治療腸道寄生蟲,這個方法一直流傳至後世。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裡就曾提到:「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除此之外,大蒜內含豐富的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peroxide)的分解,減少惡性腫瘤所需的氧氣供給,從而抑制癌細胞。大蒜中的脂溶性揮發油成分,可以啟動巨噬細胞的功能,加強免疫力、增加身體的抵抗力,還能夠加速血液流向皮脂腺和毛囊的速度,從而促進毛髮生長。台灣的大蒜香氣十足,很難被其他外國蒜替代,建議讀者要買一定要買乾蒜球,因為在曬乾的同時,蒜膜與蒜梗中的養分,還會持續被蒜瓣吸收,因此等到完全曬乾時,吸飽精華的蒜瓣會變得更辣更香唷!4. 薑 薑是台灣飲食文化中經常會用到的食材,除了可以當調味料,也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材。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冬有生薑,不怕風霜」的說法。夏天多吃薑,那吃什麼薑呢?在不同的時期採摘的薑,口感不同,功效也不一樣,生長了四個月的薑叫「生薑」,也叫嫩薑;而生長了十個月的薑就叫「老薑」。那生薑和老薑的功效有什麼不同呢?兩種薑區別大,生薑(嫩薑)大約生長四個月就能採收,其外皮乾淨偏淡黃色,帶有紫紅色的鱗片,因其纖維較少,口感脆,所以經常用於涼拌、醃漬等開胃小菜。老薑的生長時間長,需要充足的陽光,陽光越足,秋收的時候,辛味越重。老薑的顏色比較暗黃,表皮發皺。生薑比較鮮嫩,表皮很薄,含水量高,纖維很細,口感爽脆,味道不是很辣。因薑齡較小,薑辣素(Gingerol)、薑油酮(Zingeron)、薑烯酚(Shogaol)、薑油醇(Zingeberol)等等這些植化素的含量低,效果不如老薑。而老薑皮糙肉厚,纖維比生薑粗很多,有嚼不爛的感覺,味道也很辣。做菜時最好用老薑,味道更香,很多人搞錯,用了生薑,難怪做菜不香,因此坊間才有「薑還是老的辣」的說法。吃薑必須講究時間,晚上不可以吃,一年之中秋天不可以多吃,民間諺語:「上床蘿蔔下床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為什麼早上起床要吃薑,因為薑辛溫可以暖胃。而夜間人身體的陽氣本應收斂,如果吃薑就違反生理的晝夜節律了。一般女性月經來潮、生產後,氣血多虛,經冷瘀血多,需要靠老薑來溫經、散寒、製造新血,往往吃掉三台斤以上的老薑,因為煮麻油雞、魚湯、炒腰花通通加老薑。老薑之所以能夠發汗驅風寒,是因為薑中含有豐富的薑辣素,味辛辣,而辛主散,所以能夠驅風散寒。薑辣素對心臟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夠使心臟跳動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全身產生溫暖熱呼呼的感覺,並且促使全身的毛孔張開,流出的汗帶走體內的毒素。所以,人一旦受了風寒,民間通常以薑湯讓身體出汗來加以治療,這是有科學道理的。除此之外,坐飛機、坐車、坐船會暈眩嘔吐的人,只要細嚼幾片老薑就有療效。5. 綠色花椰菜(青花菜) 「超級食物」綠色花椰菜大約在一九四○年左右由美國傳入台灣,綠色花椰菜是台灣地區重要的蔬菜,以冬、春季最為盛產,彰化、雲嘉南及高雄都是產區。美國生產的綠色花椰菜(Broccoli)有百分之九十是產自加州,其餘來自亞利桑納州。其中,美國出產的綠色花椰菜有一五~二○%供外銷,前三名的輸出對象分別是加拿大、日本和台灣。加州的綠色花椰菜主要產區在薩林納斯(Salinas Valley),薩林納斯是一九六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斯坦貝克(John Ernst Steinbeck)出生的地方,當年斯坦貝克是以作品《人鼠之間》(Of Mice and Men)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國際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藥理學家保羅.塔拉萊(Paul Talalay)教授,領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子藥理學實驗室,於一九九二年發現綠色花椰菜中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具有抗癌特性(包括但不限於乳腺癌,皮膚癌,肺癌,胃癌、口腔癌、直腸癌和攝護腺癌)。這項發現被刊載在《紐約時報》的頭版,導致美國各地的綠色花椰菜銷售數量增加了一倍。蘿蔔硫素是含硫配醣體(glucosinolate)的水解物,這種富含硫的植物化合物(抗癌化學物質),在綠色花椰菜、羽衣甘藍和捲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被發現,具有抗腫瘤特性。然而,蘿蔔硫素僅在與一種稱為黑芥子酶(myrosinase)的特定酶接觸時,才會轉化為活性蘿蔔硫素形式,該酶在植物細胞壁受損時釋放。未加工的綠色蔬菜中蘿蔔硫素含量最高,其中綠色花椰菜的菜芽中(三~五天大的綠色花椰菜的菜芽),含有的蘿蔔硫素是普通綠色花椰菜的五十倍以上。因此,必須將綠色花椰菜切過之後再靜置一段時間,黑芥子酶才會合成出蘿蔔硫素,也才具有抗癌效果。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曾經做過研究,如果將綠色花椰菜之類的十字花科蔬菜水煮五分鐘,其中的抗癌成分蘿蔔硫素就會流失二○%~三○%,時間增加到半小時,蘿蔔硫素更會流失七成。此外,黑芥子酶不耐熱,即使是稍微用水煮或是微波,都會讓這種酵素遭到破壞,無法合成蘿蔔硫素。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農業和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公布了綠色花椰菜的研究結果,切碎、靜置三十分鐘以上的花椰菜,比起直接調理,攝取到的蘿蔔硫素多二.八倍!讀者請記住,要吃進最多綠色花椰菜的抗癌成分,務必將綠色花椰菜清洗乾淨後,莖部切成小段,剝下頭部的花蕾,放置三十分鐘再生吃或者是以攝氏七十五度的熱水川燙一下。二○一三年七月九日,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推動反肥胖運動,在白宮舉行午宴,款待全國各地贏得「健康料理競賽」的五十四位小朋友,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也來作陪。一位小朋友問歐巴馬總統最喜愛吃甚麼食物,歐巴馬回答:綠色花椰菜。這答案令人想起老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總統在一九九○年惹出的綠色花椰菜風波。他當年表示,從小就不喜歡綠色花椰菜,無奈母親總是逼他吃,「我現在已經是美國總統,我再也不要吃那難吃的綠色花椰菜。」此話一出,全美輿論一片譁然,不僅種植綠色花椰菜的農民抗議,家庭主婦更是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多吃綠色花椰菜。眼看風暴像滾雪球越滾越大,逼得老布希不得不親自出面澄清。「我只是誠實地說出個人小時候的心理感受,沒想到竟然引起這麼大的風波,難道你們也想讓自己的小孩吃煮的糊糊爛爛的綠色花椰菜,像我一樣痛苦嗎?還是你們要我當個說謊的總統?」老布希的美式幽默,逗得美國民眾會心一笑,瞬間化解了這場綠色花椰菜風暴。在美國,其實很多人不愛吃青菜,因為歐美習慣水煮青菜,把綠色花椰菜之類的青菜,煮得軟軟糊糊的,大人小孩都不愛。不過,這麼多年以來,美國民眾已經改變烹調的方式,習慣生吃綠色花椰菜沾沙拉醬。肥胖是美國最大的健康危機,就連第一家庭也躲不掉。二○一○年蜜雪兒透露,家庭醫生曾說第一千金有體重過重的問題,讓她驚覺兒童肥胖的嚴重性。「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肥胖問題,總覺得這種事只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而讓我們的孩子暴露於肥胖的危險中。」蜜雪兒在白宮八年期間,從自己本身做起,將健康飲食觀念推廣到全美國,帶領美國兒童脫離肥胖。有一次,蜜雪兒訪問校園,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現任總統的名字嗎?」「巴拉克.歐巴馬。」「他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不知道。」「那我告訴你們,就是巴拉克。」引起小朋友一陣大笑!因為歐巴馬的名字巴拉克(Barack)跟綠色花椰菜(Broccoli)的英文發音十分相近。蜜雪兒接受媒體訪問時,形容第一家庭是「綠色花椰菜之家」,「唯一不會讓我家小孩大吵大鬧的青菜,就是綠色花椰菜。」
-
2022-09-19 養生.聰明飲食
橄欖油只能涼拌不能油炸?品油師破迷思:發煙點是關鍵
● 冷壓初榨最高等級橄欖油,保留最多養分● 橄欖油遇熱,會散發獨特香氣、提升鮮度● 挑對橄欖油,高溫油炸也可以吃得健康國人三高盛行率愈來愈普遍,人人聞油色變,害怕吃進過多的油脂和熱量,但油脂為人體必需品,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皮膚乾燥、肚子餓、影響神經傳導、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專家表示,吃好油、吃對油,比不吃油還重要!認明純正Extra Virgin食安風暴之後,國人對油品安全更加重視,尤其是優質的橄欖油。市售橄欖油分成許多等級、售價落差大,專業品油師童怡婷說,橄欖油最重要的是「製程」,註明「Extra Virgin」的冷壓初榨是最高等級,以純天然第一道初榨冷壓的方式製作,品質純正,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抗氧化物等多種成分。坊間的橄欖油大多分成三種:冷壓初榨、精煉橄欖油、純橄欖油。精煉橄欖油是初榨橄欖油後的果渣再次精煉而成,營養價值低,僅能烹煮或油炸。純橄欖油是90%至95%精煉橄欖油,加上5%至10%的冷壓初榨橄欖油製成,適合高溫烹飪及油炸。第一道初榨等級最高,適合拌菜、沾麵包、調理沙拉醬以及直接生飲。而品質好一點的冷壓初榨更適合烹煮和油炸,只是一般消費者對油品的迷思,以為好的橄欖油只能涼拌。發煙點應為190-220度地中海飲食盛行,好吃的關鍵全來自橄欖油,民眾最常詢問:橄欖油是不是只能涼拌,不能熱炒或油炸?童怡婷表示,只要發煙點(油脂開始冒煙的溫度)夠高,一樣可以用來煎煮炒炸。冷壓初榨橄欖油的品質等級愈高,其抗氧化的橄欖多酚夠多,相對發煙點也較高,大約在攝氏190至220度左右,購買前要注意標示上的發煙點,才能更安心食用。童怡婷推薦,溫沙拉是最佳食用方式,食材先水煮汆燙之後,淋上橄欖油帶出香氣,肉類、海鮮及五顏六色的蔬菜通通拌在一盤,是四季皆宜的健康料理。橄欖油已成為熱門的健康油品之一,挑選時要注意,標榜冷壓初榨的油品是否有通過優質檢測,童怡婷教導簡單的品油3訣竅1.聞味道:優質橄欖油帶有果香或草香,直覺濃郁的宜人香氣;如果是劣質油品,容易聞到酸味或明顯的油耗味。2.品質地:含一口油在口裡,用舌頭感受味道、濃稠質地,好的橄欖油喝起來就像果汁一樣順口,沒有油膩的感覺。3.嘗口感:含了幾秒之後吞嚥入喉,帶有些微苦苦、辣辣的刺激感,這就是橄欖多酚的味道。元氣網全新改版上線的【挑戰系列】,邀請品油師童怡婷分享橄欖油料理,下班後輕鬆烹調義大利麵、蒜片蝦,用好油增添料理風味。想知道更多橄欖油的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免費線上課程】品油體驗X美味料理:https://pse.is/4gnamz
-
2022-09-13 養生.健康瘦身
55歲影后秀超低體脂身材「優雅老去」!曝80/20人性化飲食秘訣 適度放縱對食物的渴望
55歲影后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兼具美貌與演技,儘管隨著時間流逝,盛世美顏不再,但日前她在個人IG分享為雜誌拍攝的一系列辣照,大方秀出結實腹肌和二頭肌,也讓人好奇她的養生健康之道。 妮可基嫚曾受訪說,自己在飲食上一直維持著80/20法則,在日常80%的時間裡吃有營養的食物,20%時間放縱你對食物的渴望。「我不太喜歡被限制,大部分時間堅持80%,有時候會下降到70%…。」不刻意苛求吃得健康,充滿人性化的飲食法也讓自己有喘息空間。 出身澳洲的她,除了大量攝取蔬果、全穀類,也偏好鮪魚、鮭魚、蝦子等海鮮,來替代油脂含量高的紅肉,藉此補充好的蛋白質,卻不會增加過多脂肪;烹調方式則避免高溫油炸,以清爽為主。 妮可基嫚同時奉行「少量多餐」原則,一天甚至會吃5餐,藉以養成不暴飲暴食的好習慣。雖然她盡量避免澱粉攝取,但20%的時間還是不忌口,舉凡炸物、人工食品、糖類一概不拒,也曾透露自己放縱時最愛松露披薩。 不過維持好身材與活力,運動仍是關鍵。妮可基嫚出生在熱愛馬拉松的家庭,從小跟著家人到慢跑,大家還會一起報名半馬比賽。直到現在,她仍維持每週慢跑3次、每天游泳30分鐘的運動習慣,有時也做瑜珈、騎腳踏車,「無論我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能做的事情。」 當然,運動久了都會有惰性,影后也不例外,妮可基嫚透露自己的秘訣是「多樣性」,「如果一輩子只能早起每天早上醒來並跑10公里,一個禮拜後你就感到無聊了,並開始持續按下貪睡鬧鐘。」 所以她嘗試將跑步與瑜珈、室內飛輪等其他運動間隔實行,甚至只是和老公、小孩一起去散步,都能讓自己維持動力。「與家人出去玩,玩得開心最重要,不要把減肥太當真,讓健康、健身和營養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好萊塢從來不缺青春臉孔與鮮肉,但55歲的妮可基嫚專注在自己身上,持續推出新作。她曾說:「忘記過去,你永遠無法預測未來會怎樣,活在當下」,如今她甩開年華老去憂慮,肌肉炸裂照驚艷各界,以力與美呈現另一種「優雅老去」。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被告知乳癌,不是怕乳房切除,是怕要接受化療!節拍式口服化學治療,讓病人不害怕 .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一輩子跟活死人沒兩樣!」他聽爸爸話當公務員,臨終卻抱憾…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
-
2022-09-11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低溫彩蔬養生燒烤
中秋前後是「燒烤旺季」。「將近半個月時間都在吃燒烤食物,中秋過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減肥。」患者陳小姐與我分享中秋節慶心得。顯然她介意磅秤上的數字增加,但我更擔心的是健康疑慮。肉類經高溫或長時間烹調會導致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的形成,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明知吃燒烤不利於健康,卻難敵香氣撲鼻。美味與健康當然可以共存,首要心法是「低溫烹調,彩蔬養生」。風味烤魚佐紅柚鮮果莎莎醬(2-3人份)以鮮果、魚露作為莎莎醬主角,多了東南亞風味,更能突顯烤魚本身的鮮甜。梨子也是相當適合秋天食用的水果,也一併列為莎莎醬的成員之一。食材:金目鱸魚2片、鹽與黑胡椒適量、甜椒粉適量莎莎醬汁:紅柚1粒、芒果粒1粒、水梨1/4粒、酪梨1粒、紫洋蔥1/4粒、香菜2枝、魚露1/2小匙、味醂1小匙作法:1. 鱸魚表面撒鹽、黑胡椒及甜椒粉,並噴一些橄欖油。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約烤15分鐘。(上火140度,下火120度)2. 將紅柚、芒果、水梨、酪梨、紫洋蔥皆切丁,香菜切末。並將調味料魚露及味醂加入混合,即為紅柚鮮果莎莎醬。3. 將烤好的鱸魚加上莎莎醬並擺盤。● 若希望鱸魚表面呈金黃色澤,可將烤箱上火調整至180度,或在平底鍋以小火微煎。牛小排風味炙燒(2人份)以味噌取代醬油調味,洋溢著濃厚日式風。先醃過再燒烤,不僅食材入味,也提升健康保障。濃郁滋味的牛小排,與清甜脆口的櫛瓜搭配,是渾然天成的完美組合。玉米筍與番茄則增添更多層次滋味。食材:無骨牛小排220克、玉米筍100克、櫛瓜1條、小番茄10粒、紅捲萵苣2片、鹽與黑胡椒適量 醃醬:醬油1大匙、清酒1大匙、砂糖(蜂蜜或椰糖)1/2大匙、味噌1小匙、蒜泥1/4小匙作法:1. 將醃醬的材料全部攪拌調和。牛小排切成適口大小,放入醃醬中約5到10分鐘。並將玉米筍及櫛瓜(切片)撒上鹽與黑胡椒調味。2. 橫紋鍋開中小火,將作法1食材依序燒烤。燒烤後與剖半的小番茄及紅捲萵苣共同擺盤。水果甜椒豬肉捲(2人份)超薄火鍋肉片包覆著爽脆多汁的水果甜椒,只要在低溫120度以下,就足夠烘烤出迷人的香氣。這道食譜不僅可以增加蔬食纖維量,也同時降低肉類的攝取。豬肉捲在近烤熟時再塗抹蜂蜜醬油,除了避免食入過多鈉,更能品嘗食材原味。食材:紫洋蔥半顆、各色水果甜椒共380克、豬肉薄片12片、鹽與黑胡椒適量、迷迭香或綜合乾燥香草1枝、醬油1小匙、蜂蜜2小匙 作法:1. 洋蔥斜切成半月形寬度1公分,水果甜椒切成差不多的長寬並相互組合。2. 以豬肉片捲起以上食材,撒鹽、黑胡椒並放入迷迭香。3. 烤箱先預熱,並放入作法2食材。(上火120度,下火100度,時間30分鐘)4. 將醬油與蜂蜜混合為烤肉醬。豬肉捲烤約25分鐘,中途取出塗上蜂蜜醬油,續烤約5分鐘即完成。闔家歡繽紛寒天果凍(6-7人份)這道絢麗的低卡減肥果凍,為中秋團圓聚餐畫下完美句點。寒天富含膳食纖維,與含有多酚與兒茶素的烏龍茶攜手。果凍不僅具有飽足感,且能去油解膩,幫助消化。使用赤藻糖醇(或羅漢果糖)取代精緻糖。當然果凍內已有水果的糖分,即使不加糖也可口。食材:寒天粉1又1/2小匙、赤藻糖醇15克、熱開水300毫升、烏龍茶包2包、葡萄400克、奇異果1粒切丁、紅白火龍果各1/2顆切塊、蔓越莓50克1. 寒天粉和赤藻糖醇混合於小碗內。2. 將烏龍茶包放於熱開水中浸泡,接著移入鍋中(茶包丟棄)。開小火待水滾後即分批加入寒天粉,徹底融化後即熄火,倒入容器內。3. 將以上水果分批倒入容器內。待冷卻後即可移入冰箱,約1~2個小時完全凝固後可食用。
-
2022-09-11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減糖、縮腰 控制好慢性病 當自己身體的主人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去年有超過一半國人死因屬慢性疾病造成,其中糖尿病位居第五名,有1萬1450位病患死亡,年增率高達一成一。而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有半數男性、三分之一女性和四分之一兒童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蟬聯多年「亞洲胖胖國」冠軍寶座。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日前共同舉辦「慢病好日子」互動沙龍講座,邀請專家進行衛教,帶領民眾了解代謝症候群的影響及預防。也透過生活中簡單的飲食改變,簡單控制血糖,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規律服藥、定時測血糖 最好的健康投資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相當多元,涵蓋人體許多部位,從眼底、腎臟、足部、心血管到神經系統都可能產生病變。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宇辰表示,許多糖尿病患會「自行調控」藥量,或因為怕痛、太忙等因素而「不常測量血糖」,往往等到三個月回診抽血測量時,血糖早已失控多時,病情加劇外,併發症風險也大大提升。張宇辰說,健康的胰臟能穩定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就像是有一顆過勞的胰臟,因此無法妥善控制血糖,必須透過藥物介入輔助運作。目前的藥物主要分六類:補充胰島素、增加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阻抗、減少食欲、減少腸胃吸收、增加尿糖排除。「吃藥是為了讓你以後不要吃更多的藥。」張宇辰強調,藥物能協助病患控制血糖、保護腎功能,避免病程過快,未來出現多項併發症、十幾種藥物纏身。但藥物服用後可能造成血糖過低,用餐後若沒有測血糖,可能會來不及補充醣分,同時身邊也要攜帶方糖、咖啡糖包、乳酸飲料、糖果、蜂蜜、含糖飲料等等。若是時常外食,攝取過多高升糖指數(高GI)食物,也可能造成血糖波動過大,讓病程加快。張宇辰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肉品多選擇白肉,烹調上以水煮、清蒸、清燉為主;同時,準時服藥、飲食控制、維持運動習慣,一項都不能少。若無法餐餐測量血糖,張宇辰建議選特定節日,像是中秋聚餐後測量,觀察血糖變化,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血糖機、試紙雖然費用不便宜,但若能夠避免未來多重併發症的昂貴醫藥費用,其實是對自身健康最好的投資。延伸閱讀:5大危險因子 小心代謝症候群【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9-10 醫療.新陳代謝
外食該如何控制血糖?營養師教3原則因應便當、自助餐、麵食及便利商店選項
控制血糖不外乎需要藥物、飲食、運動的相互配合,其中飲食與血糖高低有密切關係,飲食過量、高油、高糖飲食更加重對糖尿病患的傷害,病友若於家中自行烹調,較能掌握好食物種類、份量拿捏、烹調用油,倘若是三餐老是在外的「老外」,對於食物選擇上往往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只要掌握以下原則,並控制好含醣食物的份量,就可以幫助我們對於外食不再擔憂,控制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要控制好血糖,就要先「知己知彼」,知道含醣食物有哪些,吃了這些食物後會影響血糖,六大類食物中,主要影響血糖為以下三大類:一、全榖雜糧類(主食類):全穀類食物:米飯、粥、米粉、冬粉、麵包、饅頭、麥片、燕麥等。根莖類食物:地瓜、馬鈴薯、芋頭、蓮藕、山藥、南瓜、玉米等。種子類食物:綠豆、紅豆、蓮子等。二、水果類:各式水果,蘋果、橘子、小番茄、香蕉等。三、奶類:鮮奶、優酪乳等。這些食物都可以吃,但須依據個人的需求控制醣類攝取量,而實際最適合個人的份量,需要營養師根據個別身高、體重計算後與病友共同討論出來。外食原則一、定時定量依照計畫,配合藥物和適當的攝取食物。若進食時間不配合,有時暴飲暴食,有時又忽略一餐,很容易造成血糖過高或過低,甚至會危及生命。二、攝取含纖維多的食物,有助於延緩餐後血糖上升。(一)以纖維高的糙米、五穀米取代白米。(二)蔬菜纖維高,餐餐都要有,每餐至少一份以上(一份約為煮熟半碗的量)。(三)水果類食物的果肉中含有纖維,但也含醣類,所以份量應適當,攝取時要含果肉,不要只喝果汁。三、低油、低鹽、少糖、少加工高油、高糖的食物除了造成血糖上升外,也會造成肥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而高鹽的食物容易造成高血壓,互相加成的結果,易造成併發症的發生。(一)盡量挑選清蒸、燉、滷、水煮、涼拌的食物,減少糖醋、油炸、沾粉或勾芡的菜式。(二)加工食品通常含有看不見的油、鹽、糖,例如:貢丸、香腸,醃漬食品也含較多的鹽、糖,例如:蜜餞等,也應避免,建議選擇新鮮、不加工的食物為主。(三)蛋糕、鬆餅等甜食或是含糖飲料,含有不少精緻糖,平常應盡量避免,一但食用,整日的主食類食物就需要減量。外食種類與挑選學會以上三原則後,實際吃的時候應該怎麼挑選呢?以下以常見的外食為例:一、便當類適合的選擇:滷雞腿便當、雞肉便當、烤鯖魚便當、燒肉便當。不適合的選擇:炸雞排便當、炸雞腿便當、爌肉便當。小提醒1、選擇油脂相對較少的主菜。2、一般便當約有一碗飯量,需依合適自己的份量攝取。3、若可以選副菜,請選擇蔬菜類為主。4、便當中的加工品、醃漬品盡量避免。二、中式自助餐適合的選擇主食:白飯(男生約八分碗至一碗、女生約半碗至八分碗),可以五穀或糙米飯取代白飯。主菜:烤魚、蒸魚、滷雞腿、瘦肉、滷豆腐、滷(蒸)蛋。副菜:選擇 2 ~ 3 種不同顏色的蔬菜。不適合的選擇主食:炒麵、炒飯、肉燥飯、豬油拌飯。主菜:油炸類,例如:炸雞排、炸雞腿。高脂肪食物,例如:爌肉。副菜:過多加工食物,蔬菜不到半碗。小提醒1、炒飯及炒麵類因吸油量大且肉類及蔬菜量少,應少食用。2、肉丸、肉餅、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油脂含量高不適合食用。3、夾取菜餚時建議夾取最上層的青菜,含油量較低。三、麵食類適合的選擇組合一:水餃(男生約 9 ~ 12 顆、女生約 6 ~ 9 顆 )+ 燙青菜一盤 + 青菜豆腐湯或青菜蛋花湯一碗。組合二:湯麵(小碗或中碗)+ 燙青菜一盤 + 滷味拼盤(滷蛋、海帶、豆干)。不適合的選擇主食:炒麵、肉羹麵。湯品:勾芡類湯品,例如:濃湯。小提醒1、麵食類都是以單點為主,可以將均衡飲食的概念套用進點餐中。2、乾麵較湯麵油膩,選擇湯麵優於乾麵,但是湯麵的湯因較油、較鹹,建議少喝。3、選擇麵類時,應加點青菜,增加青菜攝取量。四、便利商店適合的選擇組合一:滷排骨便當 + 生菜沙拉 + 無糖茶飲。組合二:御飯糰或三明治 + 生菜沙拉 + 無糖豆漿或無糖拿鐵。組合三:烤地瓜 + 生菜沙拉 + 茶葉蛋。不適合的選擇主食:燴飯、咖哩飯、奶油白醬義大利麵。點心:含糖飲料。小提醒1、在便利商店飲食有個好處,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清楚寫明營養標示以及食物份量標示,糖尿病患者可利用來作為控制食物份量的攝取標準。2、大多數的超商便當中蔬果都不足夠,因此在選擇超商便當之餘,可以搭配生菜沙拉,學習不加沙拉醬,就可減少攝取油和鹽。建議病友可以與營養師討論飲食計畫和適合自己的份量,並多多複習,將衛教的內容融入平常的飲食習慣中,遇到外食時,把握好飲食原則,再根據本文介紹的技巧,並輔之規律監測血糖變化,相信一步一步來,外食就不再會是一種壓力,可以吃得健康又安心!(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第307期)
-
2022-09-07 焦點.健康知識+
今年中秋節假期「週五」開始放假!8大守則防癌防疫健康吃
中秋假期將至,今年連續放假三天。中秋節是九月十日,適逢周六,補假一天,公家機關和許多上班族本周五就開始放假。許多人期待假期,早早安排,但也有人工作太過忙碌,完全沒有意識到假期將至,本周的工作天只到周四。但只要放假,就是小確幸,元氣網提醒大家及早準備迎接假期,並提供中秋烤肉平安守則。一、再過兩天就放假了九月九日起就是中秋連續假期。本周工作日只剩兩天,請大家盡早完成手上的工作,安心休假。二、疫情升溫,做好防疫準備 恰逢BA.5疫情升溫,不少民眾規畫中秋假期與家人團圓烤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未打疫苗的幼兒與長者,減少與人接觸,做好防疫準備。三、避免「增胖風險」衛福部國健署提醒,中秋烤肉平均會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遠超過一整天的熱量,得爬七次101大樓才能消耗,應降低吃烤肉的份數。中秋烤肉通常以「肉類為主」,加上烤肉醬等,家人之間又互相聊天,很容易就吃過量,平均中秋烤肉攝取的熱量高達2000大卡。2000大卡,等於吃進4份大薯、一整鍋燉雞湯、兩條港式蘿蔔糕等。四、吃柚子可補充膳食纖維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中秋節應景的柚子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鉀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素,能促進腸道蠕動,建議可以適當攝取柚子;而山藥、南瓜、豌豆仁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則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植化素,建議成人每天攝取25克到35克膳食纖維。五、輕食野餐,減少碳排放吳昭軍表示,若民眾採輕食野餐,不但可以減少一般轎車從台北高雄來回2萬趟的碳排放,重點是還不用爬七次101大樓來消耗這一餐超量攝取的熱量。不過,中秋節也別忘運動,多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速率,還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六、烤肉建議秉持「三要、三不要」原則三要:1.食材搭配深色的新鮮蔬菜或柚子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2.以茶類代替飲料。3.用芹菜、九層塔、蒜頭、洋蔥或蔥等辛香料醃肉調味三不要:1.香腸不和魷魚、干貝、秋刀魚、鱈魚或養樂多乳酸飲料等食物一起食用。2.包錫箔紙或鋁箔紙的食材,建議不要先調味。3.不吃烤焦的食物。七、烤肉注意事項1.食藥署建議,烤肉架的選購,應選擇外觀完好,如產品表面電鍍已剝落或有髒汙,則不要使用。2.烤肉時,因為過度高溫烹調含脂肪之食物,減少食物與火直接接觸或油脂滴入炭火中。使用鋁箔烤肉時,勿讓酸性調味醬料接觸鋁箔,或在食材燒烤後再添加,並勤換鋁箔。針對較難烤熟之食材,可預先以蒸、煮或微波等方式烹煮,減少燒烤時間,燒焦的食物宜丟棄不食用。3.烤肉時盡量自備可重複使用之環保餐具,如需選購免洗餐具或竹籤等產品時,應選擇標示清楚且完整包裝之產品,八、烤肉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
-
2022-09-04 養生.聰明飲食
鹹酥雞熱量有多高?秒懂各類炸物熱量消耗時間:別加九層塔
常有人問營養師:「我不吃炸雞排,但炸魷魚可以嗎、炸蔬菜可以嗎?」其實真的不要小看炸魷魚,一份好好的低脂海鮮才不到一百卡,但炸完熱量飆3倍,至於蔬菜炸完熱量翻5倍。消耗各種炸物熱量要跑多久?1、雞排(一片) 630kcal→ 77min2、炸臭豆腐(一份含泡菜) 530kcal→65min 3、炸薯條(一份) 529kcal→65min4、鹹酥雞(一份) 525kcal→64min5、甜不辣(一份) 350kcal→43min6、洋蔥圈(一份) 324.8kcal→40min7、雞三節翅(一份) 320kcal→39min8、炸魷魚(一份) 300kcal→37min9、甜甜圈(一個71g)282kcal→34min10、雞腿塊(一塊) 275.8kcal→34min11、炸雞腿(一隻125g) 270kcal→33min12、雞塊(6塊) 270kcal→33min13、花枝丸(一份100g) 260kcal→32min14、可樂餅(一片)176kcal→21min15、炸薯餅(一片) 152kcal→19min (以上為60公斤者 8公里/一小時估算)食物經高溫油炸 營養價值縮水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若撇開熱量先不談,其實食物經過高溫油炸,會破壞其中的營養素,若是蛋白質食物,會流失原本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澱粉類食物原本熱量就不低,經過油炸後也會使熱量攀升,加上澱粉易吸油,油脂含量也會比原本來得高。(推薦閱讀:九層塔含「丁香酚」會致癌? 食藥署「解答真相」:1情況還是少吃)這樣吃炸物 健康減負擔如果真的想吃炸物,高敏敏建議,偶而吃一次即可,平時還是以蒸、煮、滷、烤的烹調方式為主;可以去皮吃,若捨不得去皮,可以準備吸油廚紙(廚房紙巾)按壓一下食物,減少油脂攝取,口感一樣美味;像鹹酥雞、甜不辣等炸物,盡量單吃即可,不要添加九層塔,因為九層塔非常容易吸油,會吃進更多不必要的油脂。(推薦閱讀: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此外,以原味炸物為主,不要添加調味料或醬料,以免攝取過多鈉含量,吃完炸物記得多補充蔬果來攝取膳食纖維、維生素C,其中豐富的鉀也可以幫助排除多餘的鈉,而多喝水也能幫助代謝,健康不爆卡。延伸閱讀: ·雞排vs.鹹酥雞,哪個熱量高? 你可能猜錯了!加碼授「4招」有效減油減卡 ·愛吃鹹酥雞、鍋貼...恐胖手臂、虎背熊腰! 一張圖揭「吃什麼胖哪裡」
-
2022-09-03 養生.聰明飲食
這款月餅熱量最高!營養師傳授小撇步,讓你烤肉、月餅都能均衡健康吃
一年一度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開始張羅中秋月餅禮盒和烤肉器具,今年的您預計要留多少的肥肉增長空間,來備戰此次的中秋佳期呢?還是沒有什麼煩惱,只有期待收下禮盒後打開的那瞬間,拿起一個個酥潤精緻的月餅,用心品嚐酥香的外皮、濃郁的內餡呢?月餅熱量知多少?您喜歡吃哪一種月餅呢?經典的鳳梨酥和豆沙蛋黃酥相信是絕對不能少的,還有包滷肉鹹香味十足的滷肉月餅、抑或是鹹甜雙重夾擊的廣式月餅,唸著唸著…腦中就好像有股香味撲鼻而來,恨不得現在就一手抓一個,一口接一口的大啖美食,但它們的熱量是多少呢?是不是吞下肚後,它就成了黏在身上的肥肉,再也甩不下來了?是不是連一點邊都不能碰呢?當然不是!只要份量控制得當,其實它不會成為你我的負擔,這分吋該如何取捨,就讓我們來討論吧!當下午茶拿了月餅當點心,我們要有自覺這多出來的熱量應扣回等一下的正餐,但該如何減量?我們要先知道它們分別等於多少飯和油。下表是常見於中秋禮盒其熱量、換算的白飯與油量的比例說明:知道各個月餅含有多少熱量時,就知道我們下一餐該怎麼少吃,以避免熱量攝取過多!不過月餅的成份除了隨著種類有所不同,各個糕餅店做出來的大小、獨門配方也會造成熱量有所差異,最好的辦法就是勤看營養標示,知道總共攝取多少飯與油,於正餐中減量,或是抑制獨享美食的念頭,將月餅切開分給身旁共同奮鬥的同事們,也可以分散一下子攝取過多熱量的風險。烤肉也可以均衡吃白天的禮盒風波落幕後,要迎接晚上的重頭戲烤肉,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吃的,營養師們看的是如何取捨與搭配,月餅讓我們上了取捨的課程,烤肉就要看我們搭配的功力了,大部份人們遇到烤肉的通病是:‧飽和油脂大量的攝取‧烤肉飽足後,鈉總量超標‧吃好撐,纖維質卻好少油脂過多主要是因為選擇烤肉的主角是五花肉、梅花豬和香腸等等的高脂肉或是加工肉品,有時人們也會以奶油做為調料,這樣一餐下來,飽和脂肪排山倒海而來,對我們的身體而言負擔就很重,如果有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的家人,對他們的身體就會亮起紅燈!那麼不烤這些食材時,我在選擇烤肉的主角能選誰呢?可以考慮白肉如:雞腿、花枝、蛤蜊和魚,其脂肪量較少。那食材該怎麼應用在烤肉中呢?蛤蜊可以與絲瓜或金針菇放一起,用錫箔紙包起來放在炭火上烤,烤熟後撕開錫箔,就可以聞到絲瓜的甜與品嘗到海鮮的鮮味,還可以減少使用烤肉醬,並增加纖維質,真的是非常好的組合。魚可以嘗試檸檬烤魚,先用米酒去腥後,加一些薄鹽醬油、糖和檸檬汁用錫箔包起,放在架上烤上20-30分鐘左右(視魚的大小,並適時翻面),確定熟透後,灑上胡椒就非常夠味了,魚肉的鮮甜滑嫩可以讓人忍不住直接吃完一整條。敘述了烤肉的幾個搭配,不僅少油脂與增加纖維質攝取、減少烤肉醬的使用,更進一步降低鈉攝取超標的風險。人們在烤肉時,常常會在翻烤的過程中反覆刷醬,食物裏上重油重鹹再下肚後,身體就會攝取過多的鈉,所以在選擇烤肉醬時,可以試試看低鹽風味的柚子醬,讓身體的負擔減少,最後想清涼一下嗎?來一瓶無糖綠茶,整個身體都輕盈起來。食品安全衛生不可少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選擇烤肉食材一定要注重食品安全,確定新鮮、衛生才可以吃得安心,最好是在地當季的食材,購買時,外表完整無異味,如有包裝,上面最好有食品標示、有效期限等完整資訊,且一定要經過充份的清洗再烹調至全熟。若天氣炎熱,需注意生鮮食材儲存條件,最好保持冷藏0-7°C,以免食材敗壞變質。烤肉時,儘量以錫箔包覆,使食物可以均勻受熱,減少蛋白質與油脂在高溫環境下產生致癌物如:異環胺和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等等。只要做好取捨和搭配,這個中秋節您也可以應景又健康,肥肉和你不再相見!
-
2022-08-31 醫療.腦部.神經
大腦老化並非不可逆!醫:透過「777大腦保健法」扭轉腦健康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逐漸衰弱,沒有效率來對抗外來的病原體。而老化的免疫細胞也會產生更多細胞激素IL-6(Interleukin-6)、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來刺激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增生及活性,進一步引起廣泛的發炎反應。其中,慢性且低程度的發炎反應與許多老年疾病有關,例如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阿茲海默症等。大腦老化出現警訊,怎麼辦?失智症是一種認知退化症候群,一個人罹患失智症,往往大腦中的有害物質已累積二十年以上。所以,想要避免大腦退化、失智症上身,未進入老年時,就要提早做好預防的準備。我有常年運動的習慣,年輕時是慢跑,後因膝蓋疼痛,近十五年來改成游泳。但在飲食方面我不是很謹慎,處於高壓狀態或腦力耗盡時就狂嗑餅乾、甜食,以至體重一直高居不下,也有高血脂的問題。這樣的生活型態持續不變,加上新陳代謝速度因年紀漸長而下降,讓我的體態逐漸走樣,動作也顯得遲緩。五年前檢查腦年齡時,我才發現自己的腦健康已亮起黃燈,下定決心做出改變。首先是,改變飲食的質與量,採用地中海型飲食,多攝取高纖蔬果、全穀類、魚、雞蛋、堅果,少吃紅肉,肉菜比盡量維持1:5。平常盡量使用橄欖油烹調食物,每天喝水1500〜2000c.c.,遠離甜食。我一天改吃兩餐,每天禁食時間超過12小時。我發現這種飢餓感反而會啟動身體的再生機制,讓頭腦更清晰。此外,我也改騎腳踏車上下班,以及加強核心肌群的肌力訓練。現在的我體重少了八公斤,沒有高血脂,腦齡檢查也從黃燈轉成綠燈了。雖然失智症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年紀大不一定會得到失智症,提早做好預防措施,就是為自己儲存足夠的「腦本」。到了老年,即使面對身體正常老化的問題,也不會讓大腦快速退化,演變成失智。777大腦保健法這些年來,我積極投入推廣腦健康的行列是希望看到每個人都能成功優雅地老化,在演講中,我也分享了簡單易行的「777大腦保健法」─每天走7000步、吃飯7分飽、睡眠7小時。從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三管齊下,能夠增強腦力,扭轉大腦健康。芬蘭研究:運動和飲食的介入,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芬蘭研究團隊執行的FINGER計畫(芬蘭老年醫學介入研究:認知損傷與失能的預防,Finnish Geriatric Intervention Study to Prevent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FINGER),招募了一千兩百六十位年齡在60到77歲之間、心血管健康狀態稍差,或有輕微認知缺損的老人 [Ngandu, 2015]。研究人員將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介入組(六百三十一人)接受為期兩年的有氧運動、阻力運動和認知功能訓練課程,以及個人化飲食與體重控制。介入組的組員皆有個人化的運動計畫,前六個月由物理治療師帶領,後十八個月則由受試者自行分組,自主執行。起初每星期進行一到兩次、每次三十到四十五分鐘的肌力訓練,六個月內逐漸增加強度,最後達到最高強度:每星期二到三次、每次六十分鐘。接下來十八個月維持強度,直到研究結束。飲食方面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菜籽油等食材,每星期至少攝取兩次魚肉餐,以維生素D為營養補充品。對照組的組員(六百二十九人)則只接受衛教。臨床試驗結果,介入組的整體認知功能提升,尤其是執行功能與處理速度比起控制組有顯著的進步,認知功能退化風險也比控制組來得低。此研究證實有高失智風險的老年人,給予積極、多管道的介入措施後,認知功能可以獲得明顯改善,早期預防有其重要性。基於此成果,FINGER計畫啟動了大型的跨國臨床試驗,在世界各地進行跨種族、跨文化的臨床研究,期望能更深入了解健腦介入措施的適應症與劑量。若是只有運動或飲食控管,且期程縮短,是否仍能見到成效呢?美國杜克大學將一百六十位55歲以上有高失智風險且平時鮮少運動的老人分成四組,給予不同介入措施,包括有氧運動(運動組,四十一人)、預防高血壓飲食(飲食組,四十一人)、合併有氧運動及預防高血壓飲食(合併組,四十人),以及衛教(對照組,三十八人) [Blumenthal, 2019]。結果顯示,合併組在半年後認知功能改善明顯,而對照組則最不明顯。其中,運動組認知功能的改善,比飲食組來得明顯。這一百六十位受試者半年之後就中斷訓練,但杜克大學研究團隊仍持續追蹤改善情形。一年後,他們發現有運動訓練者(運動組和合併組)比沒有運動訓練者(飲食組和對照組),更能維持認知功能的改善狀況 [Blumenthal, 2020]。這個研究證實,多管齊下介入的合併組成效最高,而介入措施只要包含有氧運動,就具有長達一年的效果。但能否進一步延緩或避免失智,還有待長期的追蹤才能獲得答案。失智症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癒,早期發現,並且改善飲食和生活型態,及早接受醫療介入,是最好的方法。它能夠避免大腦快速惡化,延緩發病時間,讓病患本身及家人維持較高的生活品質。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
2022-08-29 養生.聰明飲食
蝦子營養價值高、助減重!蝦頭能不能吃?營養師說分明
蝦類營養價值高,不只熱量低也具各種營養,對於減重、養生者是相當不錯的蛋白質攝取來源。而吃蝦時許多民眾也會有吃蝦頭的習慣,有人說營養,也有人說有毒,到底哪個說法是真的?怎麼吃蝦比較更健康?哪些族群較不宜吃蝦、吃蝦時需更留意攝取量?嫚嫚營養師一一解說! 蝦類熱量低、營養價值高,助減重還有利身體抗氧化! 嫚嫚營養師表示,蝦類和魚類同樣被視為優質蛋白質的一種,脂肪含量低且具有較低熱量的優勢,和同樣重量的豬肉相比約僅有一半,因此常見出現在沙拉當中,對想要控制體重、健身者是相當不錯的蛋白質來源。 除了低熱量,蝦類也具有豐富營養,最知名的養分莫過於蝦青素,其抗氧化能力非常優越,若和民眾常聽到同樣具抗氧化能力的β-胡蘿蔔素相比,可高出百倍之多,對於抗發炎、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免疫調節、抗肥胖、保養皮膚等都非常有幫助,保健食品當中常聽到的磷蝦油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蝦青素。順帶一提,蝦青素就是讓蝦類煮熟後,顏色由青轉紅的成分。 除此之外,蝦類的維生素B12、維生素E相對其他肉類來得更高,兩者和紅血球健康息息相關,維生素B12有助造血,貧血眾多原因當中有一種就是因B12缺乏所致。維生素E則可保護紅血球不易破裂,確保紅血球確實的運輸氧氣。 另外,蝦類當中也有微量的礦物質牛磺酸、釩,牛磺酸是一種有助提振精神的成分,常見於提神飲料當中。釩有助於胰島素分泌,雖普遍而言身體不易缺乏,但若能從天然食材中攝取適量也是一件好事。 蝦類營養高,怎麼吃更健康?營養師:別高溫、油炸、勾芡。 蝦類營養價值高,不過高溫料理容易破壞營養,因此嫚嫚營養師建議蝦類烹調方式以水煮、清蒸、炒為佳,避免油炸或勾芡,以免營養被破壞,或油炸和勾芡帶來過多不必要的熱量、油脂、澱粉等負擔。 蝦頭有營養?還是有毒?到底哪個說法是真的? 許多民眾吃蝦時會有吃蝦頭的習慣,認為蝦頭營養價值高,不過也有人說蝦頭毒素很高最好不要吃,到底哪個是真的?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其實兩種說法都是真的。 營養師解釋,蝦頭是蝦類內臟的聚集處,民眾在此處吃的是內臟,動物內臟自然有它的營養價值,但海洋中的重金屬汙染等毒素、汙染物、有害物質、環境荷爾蒙等也多會集中於內臟。另一方面也考量內臟的食物性膽固醇較高,雖說食物性膽固醇經近年醫學研究已證實對人體的膽固醇影響不大,和雞蛋一樣已排除一日建議攝取限制,不過若有高血脂症等膽固醇問題者,自然還是建議應盡可能避免相關風險。因此整體而言建議吃蝦時還是避免蝦頭為佳。 4族群吃蝦留意份量和身體,食物過敏者注意過敏原改變! 嫚嫚營養師提醒,蝦類雖然低熱量、營養價值高,不過痛風、慢性腎臟病、高血脂症、食物過敏者還是需留意攝取量或避免。如民眾所知海鮮類是痛風的風險因素之一,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多也會增加腎臟負擔。蝦類雖熱量低,但膽固醇偏高,如前述高血脂症者還是得留意食物性膽固醇。而食物過敏者,除了對海鮮過敏者不宜接觸蝦類等海鮮之外,過敏原是有可能隨身體狀態而改變的,例如原本會對堅果過敏但海鮮不會,變成對海鮮也會過敏。因此提醒所有對食物會過敏的族群,吃蝦吃海鮮時也應適量並留意身體狀況。 嫚嫚營養師表示,蝦類不論是對減重或養生者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適量的攝取並避免風險,日常飲食保持營養均衡,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網傳吃香腸利大於弊?心血管醫教真正健康吃法! .沒吃海鮮也會痛風?醫指常見5地雷,手搖飲也在其中!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27 養生.聰明飲食
祖父母節不煩惱!營養師傳授3招備餐法,讓牙口不好的長輩吃得下、吃得好
在台灣,每年八月的第四個星期日就是祖父母節,政府及民間會響應這個節日舉辦一些活動,並希望兒女可以盡量回家多看看敬愛的爺爺奶奶。許多人會選擇「洗手作羹湯」親自下廚做飯給老人家品嚐,不過,要讓牙口已經退化的長輩吃得下、吃得好是需要用一些巧思的唷!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3招,讓你做出來的美味佳餚能夠讓爺爺奶奶吃的開心又健康!長輩吃飯會遇到什麼問題?進食方面:年紀大了之後牙齒的功能也會漸漸下降,可能會有缺牙、牙縫變大、牙痛等問題,導致咀嚼能力不如年輕的時候,造成長輩進食意願減少。而唾液本身分泌也會逐漸減少,導致長輩常常覺得口腔內有異味、食慾下降,而神經系統的退化也連帶影響吞嚥功能,容易有嗆咳的問題。腸胃方面:由於年紀漸長,我們體內的消化酵素分泌減少、腸胃蠕動減緩,因此消化吸收的能力會變差,造成腸胃不適,常常容易有消化不良、脹氣、便秘的問題。其他:長輩可能會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這些藥物有可能影響味覺及食慾,進而降低長輩們對用餐的興致。3招輕鬆備餐照顧牙口不好的長輩許多長輩因為有上述這些問題,所以餐餐幾乎只吃白稀飯或其他流質食物,除了長輩對於這樣的餐食容易感到膩以外,長期下來會導致牙口情況更加退化、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等老化疾病更快發生。其實,晚輩在備餐時如果發揮一些巧思,就可以讓牙口不好的長輩也能吃得營養又開心喔!第1招:調整食物質地並非所有食物都必須打成糊狀才能讓長輩食用,其實許多長輩還是有一定的咀嚼及吞嚥功能,在牙口狀況許可的情況下盡量讓長輩能看見食物原本的樣子會比較好喔!除了將食物切成小碎塊,在製備時也可以善用一些小技巧來軟化食材:•肉類:先使用肉槌或刀尖敲打,去除筋膜後再進行烹調。也可以使用富含蛋白酶的新鮮水果(例如鳳梨、奇異果等)來醃肉,能夠幫助軟化肉質喔!•蔬菜:許多老人家會直接避開纖維較多的蔬菜,但其實長久下來會導致纖維攝取不足,影響消化及排便。可以將蔬菜洗淨切好後冷凍1-3天,要料理時直接拿出烹煮,質地會變得較軟,又不會影響色澤喔!當然,也可以直接選擇本身質地就比較鬆軟的食物來進行烹調,例如較軟的魚肉、蒸蛋、豆腐。另外,適合長輩的食物質地有很多種:軟質、剁碎、細碎、細泥、半流質、濃流質等等,在備餐時可以先詢問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確認長輩的牙口及吞嚥狀態適合哪一種食物質地喔!第2招: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材,尤其是蛋白質長輩們由於牙口及吞嚥功能的退化,常導致進食意願不高,進食量也少,久而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功能更加衰退,並持續惡性循環。因此可以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例如:地瓜、馬鈴薯、牛奶等等,以及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蛋、黃豆製品等等。讓身體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也能讓退化相關的症狀不要這麼早發生。第3招:注重色香味由於年紀漸長後味覺、嗅覺功能會下降,唾液量減少也會讓口腔長時間在乾燥狀態,導致長者常會出現口腔異味、食慾不振、吃東西可能會食之無味等問題。因此在幫長輩們備餐的時候也要注意餐點的美觀,除了配色要盡量豐富之外,若有改變食物的質地也盡可能地將每種食物分開擺放而不是全部混在一起,如此一來才會增加長輩們的進食意願。另外,在調味的時候也可以多運用天然的蔥、薑、蒜、九層塔等來增添風味及層次,避免過度使用鹽巴、醬油等調味料反而會有慢性疾病的風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餐點能讓長輩提升食慾,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非常有品質的。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學起來了嗎?除了祖父母節展現孝心之外,今後要為牙口不好的長輩們備餐也不用再煩惱囉!其實製作長輩的餐點,更需要花費心思去設計,因為唯有他們願意吃、吃得好,才能繼續擁有健康的身體。這邊當然也要提醒如果是面對生病的長輩,記得要遵從醫師及營養師的飲食建議去做調整,才能讓長輩們吃得營養健康又安心!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8-22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酪梨是脂肪而非水果?營養師告訴你吃酪梨有哪些好處
酪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屬於價高且健康的水果。網路上有很多文章介紹酪梨對健康的好處,許多人也因為它的健康形象,而將它列入減肥或健康計畫當中,並喝酪梨牛奶來減肥或維持健康。但你可能不知道,酪梨在食物分類上是歸類於「脂肪」,而非水果;一杯500cc酪梨牛奶熱量高達三、四百大卡,並非你想像中是類似果汁般的「輕食」,且網路上許多對酪梨的描述也不甚客觀。當然,不可否認,酪梨的營養相當獨特的確非常值得把它列入我們的飲食中,但想獲得健康的前提必須對它有正確的認知喔! 不屬於水果類的「水果」:酪梨! 隨便找一個人問,大概99.99%的人都會認為酪梨是一種水果。但在食物分類上,酪梨並不屬於水果類,而是被歸為脂肪類食物。這是因為食物分類的設計是用來協助人們,懂得如何正確選擇食物達到飲食均衡營養的目的,所以它是從營養角度來將食物進行分類。舉例來說,若某食物碳水化合物(醣類)含量較高、蛋白質含量較少就會被分為主食類(即一般俗稱的澱粉類食物);若蛋白質含量較高,則稱為肉類;而若脂肪含量較高則會歸為脂肪類。由於酪梨的脂肪含量很高,你每吃一口酪梨,其熱量中就有74%是來自脂肪,所以在食物分類上,酪梨被歸為脂肪類,而非水果。因此,若你是使用食物代換表來管理健康或體重的話,吃酪梨要扣掉的是脂肪的份量,而非水果的份量喔。 酪梨營養知多少? 1.最獨特的營養素-好脂肪。 一般水果主要提供的營養素是醣類,所以大部分水果吃起來是甜的。但酪梨含醣量很低,反而脂肪含量很高,所以若有吃過酪梨的話,你會發現它吃起來沒什麼甜味,完全不像水果。一般水果每100公克僅含0.1~0.2公克脂肪,酪梨的脂肪卻高達5.9~7.8公克,約一般水果的30~78倍。所以「脂肪」才是酪梨所能提供的最獨特營養素,且因酪梨所含的脂肪大部分都是有益健康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與多元不飽和脂肪(註1),所以酪梨是非常好的好脂肪來源食物。 註1:根據台灣的食品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酪梨中的脂肪中飽和脂肪約占29%,單元不飽和脂肪約占53%,多元不飽和脂肪約占18%。 2.高纖高鉀的食物。 我們平日所攝取的脂肪,主要是來自肉類中的油,如肉品中的肥肉、皮等部位,或是烹調中的油(如各式植物油)、調味料中的油。動物中的脂肪主要是較不利心血管健康的飽和脂肪,而一般烹調所使用的沙拉油多半是更過度加工的精製油品,除了油的熱量中,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所以同屬脂肪類食物的酪梨就相當特別。 因為雖然酪梨屬於脂肪類食物,但大部分的吃法是把它當水果一樣、不經烹調新鮮食用,所以除好脂肪外,還可充分保留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植物性營養素。且因為它本身富含脂肪,所以還能幫助脂溶性營養素ADEK等的吸收。 酪梨所含的營養素中表現最優秀的是鉀和纖維。每100公克的酪梨含384毫克的鉀,這個含量在水果中可排入前10名,所以酪梨算是相當好的鉀來源食物;每100公克酪梨可提供5.7公克纖維,這個量是我們常吃的富士蘋果的4.4倍、香吉士的2.6倍。另外,酪梨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放得越久、礦物質含量會變得越高。所以下次吃酪梨時記得要把酪梨放久、軟了在吃,酪梨紅了會更美味、更營養喔。 酪梨保健知多少! 下面是坊間講到酪梨時常提到的健康益處,到底哪些是正確,那些是錯誤,那些效果只是普通呢? 1.抑制食慾?正確! 酪梨本身為高纖食物且富含脂肪,故可增加飽足感,減少想吃零嘴的欲望。另外,由於高脂高纖可延緩食物的消化、延緩血糖的上升速度,故還具有抑制食慾的效果。 2.減肥?錯誤! 儘管酪梨有助抑制食慾,但由於酪梨本身沒什麼甜味,所以台灣流行的吃法多半是加上牛奶、糖、蜂蜜或布丁等打成酪梨牛奶,或直接沾醬做成開胃菜,或夾到三明治或壽司中吃,因此若不小心,結果就是不瘦反胖!因此,除非是像吃水果般只吃酪梨,而非一般沾沙拉、夾土司或打成酪梨牛奶來喝,否則吃酪梨可能會讓你增胖而不是減重喔。 3.降低壞膽固醇&維持身體健康?正確! 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部分是油酸,也就是橄欖油中有益健康、可降低膽固醇的成份,所以你會看到很多文章會提到吃酪梨可降低膽固醇,主要就是來自它所含的這個好脂肪。另外,由於酪梨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中主要是亞麻油酸,及少量的次亞麻油酸,這兩種脂肪酸是人體維持健康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所以吃酪梨的確有助身體健康的維持。 4.抗發炎?效果還好! 有些文章會提到酪梨可以抗發炎,講到抗發炎主要要看的是Omega-3脂肪酸的含量。酪梨雖然含有Omega-3脂肪酸,但每100毫克酪梨含量約165毫克(註2),這個量只能算還好,夠一般保健需要。但對於需要抗發炎保健的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患者來說,這個量並不夠,故若有特殊抗發炎需求或想要補充Omega-3脂肪酸來降血脂者,最好的食物來源還是魚油、或亞麻仁籽油或鼠尾草籽喔。 註2:酪梨的脂肪酸比例資料參考Read More http://nutritiondata.self.com/…/fruits-and-fruit-jui…/1843/2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害你高血壓的8個壞習慣!內科醫師:拖到出現這個症狀,就得一輩子面對高血壓
-
2022-08-22 癌症.大腸直腸癌
余苑綺直腸癌病逝 專科主治醫師:她已經很努力了
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2014年罹患直腸癌,抗癌路程長達8年,今日下午余天和余祥銓出面證實,余苑綺已病逝於北榮醫院,享年39歲。專家表示,大腸直腸癌三期治癒後復發率3成至5成,若是以4期復發的狀況來看,最高存活時間為30個月,因此除了預後,定期追蹤也相當重要。余苑綺2014年時罹患直腸癌,歷經多次化療手術後抗癌成功,但2019年生下第二胎後直腸癌復發,接著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及淋巴,今年她病情每下愈況,癌細胞擴散到全身,媽媽李亞萍不捨透露醫院已對女兒的病情束手無策,更傷心表示余苑綺的大腿和手臂一樣細,連站都站不起來,但為了一對年幼子女,她仍堅強抗癌至今,令人不捨。余天和弟弟余祥銓今天下午哀痛向記者表示,余苑綺已離世,「她剛剛走了,早上還好好的,一下情況就很糟,我們本來想要急救,但是她已經寫了放棄急救,這樣也好,這樣也不必這麼難過,這麼痛苦,她眼睛都不閉耶,我跟亞萍跟她說,我們放下了,她才稍微閉一些,這樣也好,脫離痛苦,她跟癌症已經10年的時間,可憐的孩子,就放心的走吧。」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表示,大腸直腸癌病患有3至5成會在五年內復發,但存活率可以到7成,關鍵在於有沒有「定期追蹤」,最好的狀況是一復發就積極介入切除;若是錯過最佳時機,就可能會讓腫瘤擴散。若因沒有定期追蹤,復發時可能就已經來到第四期。黃聖捷說明,第四期復發平均存活時間為30個月,此時只能透過藥物來控制癌症擴散的狀況,等於不斷在追趕病情,但若是擴散到淋巴、肝臟、肺臟多處,可能怎麼也追不上,只能盡力拉長病患存活時間。「余苑綺已經很努力了。」黃聖捷表示,從復發到如今過世,中間經歷多次開刀治療,其實她已經超過30個月的時間,大家都相當努力;能夠超出平均的存活時間,也是因為化學藥物的進步,有辦法克制癌細胞生長,開刀治療也才能夠有功效。黃聖捷指出,台灣大腸直腸癌病患分布,與全球數據相仿,以二、三期發現最多,一、四期發現最少,通常是運氣很好才有辦法在罹患早期就發現。平均三期病患僅3至5成有症狀,四期病患則5至6成有症狀,因此仍有許多四期病患癌症已到處轉移了,但還是沒有出現症狀。黃聖捷建議,民眾若是感到排便不正常吃東西不正常、體重減輕、肚子摸到硬塊、食慾下降、貧血、容易頭暈、煩躁、覺得累,都可能是前兆;但由於症狀十分多元,最重要的還是要定期追蹤,50歲至74歲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為50歲以下民眾,則要自我評估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有家族病史、工作壓力過大,或是平常喜食紅肉、高溫烹調食物、運動習慣不佳、缺乏膳食纖維等等,就要自行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避免太晚發現罹病,耽誤治療最佳時機。
-
2022-08-21 養生.聰明飲食
「我吃很多,怎麼會不夠?」營養師提醒:飲食需量化 不能靠感覺
多數老人體型偏瘦,如何讓他們增加或維持食量,除了掌握營養需求的大原則,如何讓老人願意吃、吃足量,也需要費心安排三餐。輔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常勝表示,營養不均衡會導致長者的活力、力氣跟免疫力降低。不但要吃得均衡,更要在口味上做出變化,讓長輩願意、喜歡吃。獨居長者備餐不易,常覺得「有吃就好」。郭常勝舉例,如果是獨居長者,或是僅兩老在家,沒有其他同住家人,往往覺得備餐麻煩,不講究吃的內容,認為有吃就好,造成營養攝取不足,尤其是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最主要來源,郭常勝說,每個長輩的需求不同,要由營養師評估,考量有無飲食上的禁忌,設定所需的營養比例。曾有長輩反映「我吃很多,怎麼會不夠?」飲食是否足量,不能依照長輩主觀意識認定,要客觀量測才準確。味蕾退化導致吃重鹹,可靠其他調味變化菜色。除了吃的量要足夠,更重要是長輩的口味喜好。郭常勝指出,菜單設計要符合每位長輩的標準與喜好,才會吃得多。食物的選擇跟適口性、質地等也很重要,牙口不好的長輩,在選擇、準備食材上要講究型態,才能提升食欲。而且味蕾會隨著年紀退化,尤其是鹹味,因此許多長輩喜歡吃重鹹,才覺得有味道,但有高血壓的長輩不適合口味重的菜品,菜色變化可以靠調味品添加做變化。郭常勝表示,增加食欲也跟長者的身高、體重、活動量有關,如果食欲不好,影響用餐狀況、營養攝取不足,短時間內可用保健食品或特殊營養品補充。除了營養補充足夠,還要有適度活動,不要讓長輩每天躺著、坐著,肌肉流失會讓活動力和體力更差,造成惡性循環。鈣質缺乏嚴重,含鈣食物入菜,再補充維生素D。有些長輩因為手術或生病導致變瘦,隨後可能因吸收不良或是食欲不佳,想長肉也難。郭常勝表示,如果是因生病接受治療,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需要有計畫設計菜單,讓長輩攝取足夠熱量,也要注意缺什麼營養,抽血可檢測確認哪些營養不足,例如缺鐵或是維生素B3等造成貧血,在菜單設計上就要重視富含相關營養的食材。常見長輩因鈣質缺乏導致骨質疏鬆,郭常勝說,骨質疏鬆是很重要的議題,骨折臥床,又加劇肌肉流失。他建議,除了將含鈣的食材入菜,也要搭配攝取維生素D,增強鈣質吸收。七、八成的老人缺維生素D,尤其是女性。適度迎合長輩嗜好,「東西要好吃,才有進食意願。」掌握營養補充的大原則後,更重要的是要讓長者吃得下,「東西要好吃,長輩才有進食意願。」可嘗試用藥膳、香料等烹調改變味道,引起食欲。郭常勝以慢性病患為例,患有高血壓、腎臟病、心臟病的長輩,除了藥物治療,飲食控制也很重要,尤其鹽分要妥善控制,但一時要長輩改變重鹹口味有難度,建議可用蔥、薑、蒜等調味品增加味道,並引導長輩改變觀念,接受健康的飲食。郭常勝說,口味如果一成不變也會吃膩,可讓長輩對食物有更多認識,了解哪一類食物可以互相取代,例如蛋白質食物包含肉、奶類、雞蛋跟豆製品,不一定要餐餐吃肉,可以用食物代換,例如一兩肉是30克,可換成1顆雞蛋60克或是豆腐100克,吃素者也可用豆製品取代。另外,魚肉比較好消化,可鼓勵長輩多攝取,並依照身體狀況跟需求評估,食物選擇性比較多,不要限制只能吃哪些。郭常勝認為,有慢性疾病、糖尿病的長輩如果想吃點心,不要選含糖點心,可以選擇水果,品嘗自然的甜分。如果長輩有慢性病,需提醒某些食物要適量,但不要用一味禁止的態度,影響長輩的心情與食欲。
-
2022-08-21 養生.聰明飲食
老了吃清淡養生?營養師破解錯誤觀念:早、午餐尤其不能隨便
許多老人家常認為「老了要養生」,往往吃得很清淡。但是專家提醒,老人家「太認真吃清淡」,小心營養素攝取不足,甚至整體熱量都沒有達標。問題1:吃得過度清淡,造成鈉離子攝取不足。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表示,老人家對於飲食的觀念多停留在早期,認為吃得清淡一些,三高控制才會比較好。但是臨床上看到許多長者吃得過於清淡,完全不加鹽,反而導致鈉離子攝取不足。鈉是人體體液中重要的離子,不但對維持血壓和水分恆定非常重要,也有控制肌肉收縮、神經傳遞等功能。當鈉離子含量不足,可能會造成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肌肉痙攣等症狀,甚至可能死亡。問題2:減少熱量攝取,造成肌肉流失。此外,有些長者認為年老後基礎代謝率下降,應該要吃少一些。彭莉甯表示,雖說基礎代謝率下降應該少吃一些,但老人家吃太少,一方面可能流失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另一方面常吃不到一天所需的熱量。因此老人家應該反過來增加基礎代謝率,透過運動和多攝取一些蛋白質,增加肌肉量。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老人家飲食的重點應放在增加肌肉。根據研究,目前台灣65歲以上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衰弱症的盛行率為4.9%、衰弱前期則為40%。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5克的蛋白質,學習食物代換。劉怡里說,要增加肌肉應該多攝取蛋白質。若以60公斤的長者來換算,因為活動量較低,因此每天需攝取的熱量約為1800大卡。[一天總熱量=30大卡×目前體重(公斤)]以此熱量依三大營養素比例分配到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等六大類食物中,全穀雜糧類一整天的攝取量為2.5至3碗飯;乳品類全天應攝取1.5至2杯牛奶。蔬菜類整天應攝取3到4份,每份約煮熟菜盛裝半碗到八分滿(約100克重量);水果則為2至3.5份,一份約一個拳頭大小(約100公克重量),如一顆橘子、一碗綜合水果;烹調用油的食用份量一天約3到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豆魚蛋肉類則是重要蛋白質攝取來源,通常建議銀髮族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5克的蛋白質;若以60公斤的人來看,一天需攝取約72克的總蛋白質量。不過劉怡里表示,由於全榖雜糧類、乳製品中已有蛋白質,扣掉之後,以60公斤的長者來看,一天所需的「豆魚蛋肉類」約為六份。至於分量計算,一顆蛋等於一份、蝦子四至五隻、半碗毛豆、無糖豆漿260毫升、嫩豆腐半盒都等於一份;一個手掌大(包含手指)的肉類為三份。多數人蛋白質攝取集中早晚餐,分散三餐攝取較理想。劉怡里表示,由於老人家常常早上起床喝杯牛奶、吃顆蛋,晚上因為家人回來而認真備餐,因此臨床上常看到的問題是將蛋白質攝取集中在早餐和晚餐,午餐則隨便煮或是吃前一晚的剩菜,而忽略補充蛋白質。事實上,蛋白質的吸收率以白天較好,因此千萬不能忽略午餐時蛋白質的攝取,將六份豆魚蛋肉類平均分散在三餐為宜。長者的飲食設計上,劉怡里表示,因老人家多數缺乏維生素D、E、鈣、鋅、鎂,尤其鈣缺乏嚴重,因此可用組合方式分布在三餐攝取,如每天1.5至2杯乳製品、小魚乾10克、傳統豆腐三小格,再選擇兩份高鈣蔬菜,例如芥蘭菜、小白菜、莧菜和地瓜葉等來補足。若牙口不佳,部分蔬菜可打成蔬果汁,以免過度烹調營養流失。但老人家常因為牙口不好或是食欲不佳而吃得少。劉怡里表示,由於堅果較硬,可壓碎放在飯上食用。而蔬菜類纖維較硬,則可一部分打成蔬果汁、泥,且不要濾渣;另一部分使用勾芡或滷的方式烹調,讓食物更為滑口、好吞食。除此之外,蒸蛋、使用辛香料、檸檬等,則能提升香味,增加長者食欲。不過,備餐時千萬不能為了將蔬菜類煮得較軟爛而過度烹調,如此一來當中的營養素,如葉酸等,容易流失。另外,家人往往用自己的食量來評估長者所應攝取的熱量,建議以餐盤的方式,放上相對應足夠營養素的食物,只要讓長輩完食即可。而針對需限醣、限蛋白質的糖尿病、腎臟病長者,劉怡里表示,隨慢性病分期不同,病人需要個人化的諮詢和調整,因此在飲食上最好諮詢醫師和營養師,才不會因營養攝取不足,導致病情加重又發生肌少症。長者備餐技巧● 堅果可壓碎放在飯上食用。● 蔬菜類可一部分打成蔬果汁、泥,且不要濾渣;一部分使用勾芡或滷的方式烹調,讓食物滑口、好吞食。● 使用辛香料、檸檬等,提升香味,增加食欲。
-
2022-08-21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最愛問【糖尿病】不測血糖 糖尿病友難控糖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超過一半為慢性疾病導致,糖尿病排名第5,每年1萬1450例死於糖尿病,年增率達11%。民眾若有代謝症候群,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六倍。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共同舉辦「慢病好日子」講座,透過專家衛教,帶給民眾防治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正確觀念,以簡單好實踐的保健方式,讓預防勝於治療。第一場講座邀請到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宇辰,分享糖尿病飲食控制與基本衛教。現場分享了三位個案,不同的年齡、性別以及病況,但相同的是,「都不喜歡測血糖」,因此造成病況難以控制,併發症風險上升。一名72歲伯伯,罹患糖尿病廿多年,自覺「久病成良醫」,看到身邊朋友紛紛洗腎,自以為「都是因為吃藥的關係」,因此自行調控藥量,也不測血糖,每次抽血結果都相當不理想;一位67歲阿姨飲食嚴格控制,但因害怕測血糖,無法掌握低血糖的時機,因此常常頭暈、心慌;一位47歲男性工人,飲食不注意,即使定時吃藥,血糖起伏還是非常大。「吃藥是為讓你以後不要吃更多的藥。」張宇辰強調,藥物能協助病患控制血糖、保護腎功能,避免病程過快,未來出現多項併發症,要吃多的藥物。但部分藥物服用後可能造成血糖過低,用餐後若沒有測量血糖,可能來不及補充,同時建議病友隨身攜帶方糖、咖啡糖包、乳酸飲料、糖果、蜂蜜、含糖飲料等,必要時及時補充糖分。張宇辰說明,健康的胰臟能夠良好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就像是有一顆過勞的胰臟,必須透過藥物介入輔導機制運作;目前協助血糖調控的藥物主要有6類:補充胰島素、增加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阻抗、減少食慾、減少腸胃吸收、增加尿糖排除。若是因為時常外食,沒有過多飲食選擇下,攝取過多高升糖指數(高GI)食物,也可能造成血糖波動過大,讓病程加快。張宇辰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肉品多選擇白肉,烹調上也以水煮、清蒸、清燉為主;同時,準時服藥、飲食控制、運動習慣,一項都不能少。若是無法餐餐測量血糖,張宇辰則鼓勵,可以選特定節日,像是中秋聚餐後測量,觀察血糖變化後,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血糖機、試紙雖然費用不便宜,但若能夠避免未來多重併發症的昂貴醫藥費用,其實這是對自身健康最好的投資。【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8-20 癌症.大腸直腸癌
都長年吃素了,怎麼還會得大腸癌?營養師曝:要挑對食物種類和烹煮方式才有效
吃素的方式有很多,且不良飲食習慣也不是罹患大腸癌的唯一原因。不過,如果是健康吃素者,只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如全榖雜糧類、豆類、堅果、蔬菜及水果,並非需要吃全素,即使是蛋奶素、鍋邊素,也都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預防罹患大腸癌。洪若樸指出,吃素的方式可以根據宗教信仰及個人需求而不同,常見的種類有全素、五辛素、蛋奶素、鍋邊素等,全素者主要不吃動物性食物,如肉類、海鮮類,也不吃蛋、奶製品,以及蔥、蒜、韭菜、薤及興渠,但薑、辣椒可以吃。五辛素可吃五辛植物,蛋奶素又可分為不吃蛋及奶製品,或只吃奶製品、不吃蛋的奶素,或是只吃蛋、不吃奶製品的蛋素,而鍋邊素對吃素的方式較隨意,料理中有葷食也照吃,只要不吃肉即可。吃素種類與大腸癌,並沒有直接關係洪若樸表示,吃素的種類與是否會罹患大腸癌,並沒有直接關係,主要關鍵是食物種類的選擇及烹調方式。舉例來說,飲食常吃素食加工食品,例如:素肉、素腸、素雞、素蝦仁、素火腿、素香腸等,可能額外添加過多的油脂、糖、鹽,以及色素、增味劑、防腐劑等化學添加物;而素食加工食品的原料多為黃豆,植物性蛋白質經高溫烹調後,如油炸、燒烤、煙燻等方式,同樣會產生致癌物,都可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如何健康的吃素?洪若樸說明,一般來多,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密度比動物性食物高,吃素不一定要吃全素,只要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精緻加工食品,多吃全榖雜糧、豆類及蔬果、堅果,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降低腸道病變機率。多吃蔬菜水果,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植化素,可以清除自由基、提升免疫力,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適量食用堅果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有助於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也可以補充優格、優酪乳等乳製品,幫助調整腸道菌相,有益腸道健康。另外,調味以清淡為主,可添加辛香料增加風味,避免高糖、高油、高鹽等重口味,食物烹調方式建議以蒸、煮、燙、炒、滷、燉為主,避免煎、炸、烤的高溫烹調手法。洪若樸補充,事實上,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除了不良飲食習慣,還有年齡超過50歲以上、肥胖、抽菸、有大腸息肉、大腸癌家族史,以及缺乏運動習慣;如果只是吃素,卻沒有注意養成良好生活型態、定期大腸癌篩檢,仍有可能罹患大腸癌。延伸閱讀: 。余苑綺罹大腸癌多年,近來情況不樂觀;網傳:「大便黏馬桶是大腸癌前兆?」 。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
-
2022-08-20 癌症.大腸直腸癌
余苑綺病逝/大腸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醫師群公開防腸癌大全
編按: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長達8年,余天和余祥銓出面證實,余苑綺已於2022/08/21病逝,享年39歲。根據最新公佈的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連續14年居10大癌症之首,發生人數多達1.7萬。而近年衛教資訊普及,民眾或許都略為了解大腸癌的前兆和定期篩檢,本文則整理較容易被忽略的症狀警訊和生活習慣的執行細節,對於預防大腸癌就能更有掌握。胸悶、脹氣、頭暈也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除了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黏液便、不明原因變瘦、持續有便意感卻排不出來、排便完仍覺得解不乾淨、腹脹、便秘等較常聽到的症狀,還有這些警訊也值得注意:1. 腹部出現不明腫塊2. 不明原因腹痛超過一個月以上,且疼痛位置固定。3. 不明原因貧血、頭暈:右側大腸內有腫瘤通常不易出現症狀,所以容易逐漸長大而導致腫瘤慢性出血,進而引起貧血,但是從排便看不出來。4. 胸悶:若大腸因腫瘤過大導致消化道阻塞,消化道內的廢氣排不出去,橫膈膜擴張空間受限,就會引起胸悶。所以當肚子脹氣又胸悶,請留意排便情況是否伴隨出現前述異常症狀。大腸癌是吃出來的!醫師和營養師教你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大腸癌的發生率快速攀升和台灣人的飲食模式有密切關聯,例如攝取過多紅肉和愛吃熱食,烹調方式包含大量熱炒、油煎、油炸與燒烤。因此李宜霖胃腸肝膽科指出,除了年齡、遺傳,「青壯年的大腸癌絕大部分是吃出來的。」那怎麼吃能夠最有效的預防大腸癌上身呢?1. 補充鈣質:因鈣質會與膽酸、脂肪酸結合形成不可吸收的鈣鹽,降低膽酸及脂肪酸的促進有機分裂作用,減少致癌機會。早晚可各喝240毫升牛奶,並多吃帶骨的小魚乾、海藻類、蝦皮、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2. 攝取富含益生菌食物:如泡菜、味噌、納豆、優酪乳、優格等,可以維持良好腸內菌相。3. 多吃魚: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維生素D、維生素B12 、硒和特殊氨基酸,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幫助防癌。基隆長庚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提到,每週吃二到三份魚和貝類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少12%;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組長劉怡里則說,美國一項發表於JAMA內科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如果吃素再配合吃魚,大腸癌發生率可降低43%。4. 避免過量飲酒適度飲酒:研究發現啤酒飲用量越多,罹患直腸癌的機率越高。避免高脂肪飲食以及增加纖維質已經是老生常談,台北榮總營養師舒宜芳進一步建議,除了多吃蔬菜和水果,還可以:1. 把白米飯換成糙米飯或五穀雜糧飯。像是北醫大研究團隊曾發表研究,經動物實驗發現台灣紅藜能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的生成達到預防效果,而台灣紅藜的蛋白質與牛肉、雞蛋相當,膳食纖維是地瓜的七倍、鈣質是牛奶的七倍,甜菜色素則能消炎、抗氧化。2. 吃蔬菜同時食用菜葉及菜梗。3. 水果洗凈後連皮一起吃,不要用果汁代替新鮮水果。4. 以毛豆、黃豆及一些豆製品取代部分肉類。預防大腸癌,這兩個生活習慣也很關鍵1. 起床喝一杯溫水: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提到,早上五到七點起是大腸經循行的時間,起床後一杯500cc溫水給大腸一些助力,並補充身體在夜晚流失的水分,幫助腸道蠕動、加速新陳代謝。2. 活動到大肌群的有氧運動: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業務等需經常走動的人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比長久坐辦公室工作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低40%~50%。除了避免久坐不動,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在《健康2.0》推薦三種在家也能防腸癌的運動,包括跳繩、階梯運動和波比跳。因為可以活動到大肌群的有氧運動對於防腸癌最有效,而這三種都是能運用到骨盆底肌和大腿肌群的運動,效果特別好。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大腸癌防治概況大腸癌預防飲食腸保健康,遠離大腸癌大腸癌發生,油品與食物烹飪方法更為關鍵「超前部署」防腸癌 名醫教3個運動在家運動也能防腸癌延伸閱讀: 35歲中風,跡象竟然藏在「嘴角」!年輕型腦中風越來越多,3大警訊快檢查
-
2022-08-14 醫療.婦產科
女性更年期讓4疾病風險大增 醫師教你如何及早存好本錢預防
大部分女性在50歲前後流失荷爾蒙,進入更年期,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胸悶、睡不好等症狀,隨著年紀增長,甚至出現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醫師建議,養成運動習慣、健康飲食,可多補充鈣質食品,定期健康檢查,只要存好「健康儲蓄」,到了老年疾病就不易找上門。門諾醫院產科主任醫師蔡啟智說,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在短期內,約有七、八成的人會出現更年期症候群;過了三、五年,隨著荷爾蒙減少,女性泌尿道、陰道乾澀,性欲減退之外,還會有頻尿、漏尿,易造成尿道感染;更年期十年後,容易會有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1. 骨質疏鬆症含鈣飲食加運動補強,才能及早存骨本。蔡啟智說,一般人的骨質最高峰落在35歲左右,35歲過後骨質就開始每年下降1%。不同於男性緩慢下降,女性在停經後,每年骨質下降3%至5%,可能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腰痠背痛、骨頭痠痛等。想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適量補充含鈣食物如小魚乾、牛奶、燕麥奶、海菜及芥菜等,有必要時可補充鈣片;也記得要運動,像是快走、爬樓梯、跳繩,適時曬點太陽,若體力許可,還能到健身房重訓,存好「骨本」,就不怕骨質疏鬆。高雄市大同醫院婦產科醫師徐昕宜建議,邁入中年的女性平日晨起可喝牛奶、芝麻穀飲,中午吃點豆干、油豆腐,下午吃點小魚乾配堅果,盡量補鈣,存骨本。再者趁早晚太陽不大時,穿短袖、短褲至戶外運動半小時,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鈣、鎂及磷酸鹽。2. 心血管疾病更年期十年後,失去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易上身。在更年期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方面,蔡啟智表示,女性荷爾蒙有抗氧化,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避免血管硬化,但更年期約十年後,荷爾蒙消失,就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階段。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外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特別注意身體警訊,若經常感到肩膀、背部疼痛、惡心嘔吐、氣喘、難以入眠或腸胃道問題,必須就醫治療,並培養一、兩年做一次健康檢查的觀念。3. 肥胖問題中高強度有氧運動,能增加肌力也能保持骨質。在女性荷爾蒙減少、新陳代謝率降低的情況下,更年期女性身材容易肥胖。蔡啟智說,高澱粉、高糖食物少吃,烹調盡量採清蒸、水煮、燉或涼拌等少油方式,咖啡與茶適量,並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可找營養師做進一步的諮詢。由於骨質流失快,再加上體力逐漸減退,因此運動方式不宜過度劇烈,每天進行30到60分鐘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游泳、快走、有氧舞蹈、騎腳踏車或慢跑。在專業的指導下,建議每周要有兩天重量訓練,增加肌肉能消耗熱量,又能讓骨本不會流失那麼快。要是病患難以靠上述方式解決更年期症狀,醫師會適量開立荷爾蒙藥物,補充流失的荷爾蒙,但除非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醫師會謹慎評估是否需使用藥物。4. 尿失禁漏尿易引起尿道感染,症狀輕微者可做「凱格爾運動」改善。更年期女性除了有骨鬆、心血管疾病風險外,擾人的「漏尿」更是女性不敢說的祕密。有的人爬樓梯、開心大笑、咳嗽,下體就濕成一片,蔡啟智表示,漏尿容易讓尿道感染,不能因為不好意思就醫,就放著不管。他建議,若漏尿還算輕微,可自己在家練習「凱格爾運動」,想像尿尿到一半暫停,用到阻止尿液流動的肌肉,藉由重複縮放部分的骨盆底肌肉,減少漏尿問題;若漏尿嚴重影響生活,一定要就醫,現在有電磁波、雷射等方式,也有尿道懸吊手術,幫助解決女性難言之隱。更年期早到 健康一定比較差?更年期提早報到的人,身體狀況一定比較差嗎?蔡啟智提及,曾遇過一名女性41歲就停經,比一般人提早約10年進入更年期,並不一定是身體出狀況,而是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不同,停經的年齡也會不一樣。如果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即使是更年期提早,身體狀況不一定比晚進入更年期的人差,只要提早或及時「存好健康本錢」,歲數增長也不用擔心疾病入侵。
-
2022-08-14 焦點.健康知識+
夏天蚊蟲多怎麼辦?專家:家裡必備6種香氛植物,除了防蚊驅蟲、還能安定心神或入菜
夏天是蚊蟲特別活躍的季節,在家裡擺上「防蚊蟲植栽」,不僅不怕殺蟲劑傷身,省下捕蚊燈和捕蚊拍,又能為空間增添綠意、淨化空氣。其實,有6種常見植物,可對蚊蟲產生天然防禦,有些甚至還能安定心神、入菜,一起來了解哪些植物,可以讓惱人的蚊子不會來訪!香味驅趕 比捕蚊蟲植物好照顧防蚊植物通常是因為散發特別氣味或油脂,那種氣味讓蚊蟲討厭,會避而遠之,進而產生防蚊效果。不同植物會產生不同氣味,效果也不太一樣,像是迷迭香是透過散發獨特的香氣,來驅趕蚊蟲,但如豬籠草則是為了捕捉蚊蟲之後「消化」,分泌的物質反而會吸引蚊蟲。不過,誘捕蚊蟲的植物又相對於香味驅趕的植物較不易照顧,對蚊子的防禦力也比較弱。6種驅蚊蟲植物 味道討喜功能多1.艾草艾草是傳統華人常使用的植物,端午節會將艾草掛在門口趨利避害,醫療方面還能去寒濕、通經絡,是非常好的中藥材植物,可以看到市面上的蚊香會添加艾草,驅蟲效果可見一斑。艾草很好養,只要每天澆水,半天日照足夠就能長得好。2.迷迭香 常見到迷迭香放在各種西式餐點中烹調,所以許多人會在家裡種植,煮菜時可以隨時採摘新鮮的葉片,放在餐點中調味,也可以看到迷迭香乾燥後做為香料使用。迷迭香味道強烈,風一吹過來拂過葉子就會飄出味道,很適合種植來驅逐蚊子;提醒大家,種植迷迭香時要注意排水性是否良好。3.薰衣草 薰衣草紫色的花朵非常美麗,種在家裡看著心情就很好,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薰衣草能安定心神、助眠、舒緩疲勞,它自然飄出穩定舒適的味道,得到很多人喜愛。這種廣為大眾接納的味道反倒對蚊蟲來說卻不想靠近,有驅趕牠們的作用,藉由薰衣草淬鍊出的精油同樣有驅蚊效果。建議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4.薄荷 如果是新手,薄荷是相當好入手的驅蚊植物,大家對它很熟悉,由於土壤條件沒有太多要求,非常好種植,天氣炎熱多澆水就好。只要摘下一片薄荷葉或是用手搓揉葉片靠近鼻子嗅聞,可以聞到清香的味道,更棒的是能拿來入菜,像是妝點甜點、泡茶等,增添食物風味,或者被拿來製作牙膏和香皂,是多功能植物。5.驅蚊草 花市常見到驅蚊草的身影,驅蚊草的驅蚊效果非常好,故以此為名。會釋放香茅醛物質於空氣中,類似檸檬香氣,藉此驅趕蚊蟲,對防止蒼蠅也有效果,適合放在樹下或是遮蔭處,還有通風良好的地方。6.天竺葵 天竺葵四季都能開花,若不想種單一綠色植物,天竺葵是很好的選擇,花瓣從紫色、橘色、紅色、粉色都有,葉子形狀如手掌,放在家中賞心悅目。天竺葵含香茅醛成分,具有甜玫瑰香,驅蚊效果很好,又稱「防蚊樹」,可見蚊子有多不喜歡它。防蚊植物放哪?需日照通風防蚊植物最好種植在通風、有光照的地方,像是陽台、窗台,如果門口有日照,也能放在門口,美觀居家環境外,進門時就能夠避免蚊蟲入室。另外,每一種防蚊、防蟲植物照顧的方式也都不同,有的需要濕度高一些,有的則久久澆一次就好,要注意個別的屬性,才能讓植物健康生長。
-
2022-08-13 養生.聰明飲食
小心食物中毒!普渡完「供品NG保存方式」曝 生鮮室溫別放超過2小時
中元普渡是臺灣民間重要的年度大事,家家戶戶都會準備澎湃的三牲四果、零食飲料來敬奉祖先及好兄弟們,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科朱姵穎營養師提醒,現在天氣炎熱,普渡時將食物放置室溫下時間長,許多食物容易腐敗變質,若食用這些變質的食物可能造成食安問題危害健康,引發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因此在挑選能兼顧誠心與健康的供品上,該如何選擇要注意3件事。 採買新鮮食材 不要貯藏過久採買要看、聞、摸,挑選新鮮的,例如,挑選眼睛透明、鰓鮮紅及零鱗片完整的魚等;低溫食品的保存若為冷凍食品為-18℃以下,冷藏食品為7℃以下,挑豬肉時以偏紅色最佳,肥肉部分挑白色或乳白色,注意若肥肉呈現偏褐色或紫色,及肉聞起來有異味,或摸起來無彈性,都代表已經是不新鮮、或已有病原菌繁殖而變質的肉品。豆製品製成的素三牲也很容易腐壞。蔬果類則優先挑選當季盛產的,避免挑選腐敗異味、變軟及表皮出現褶皺、長毛等,營養素都已經被大量分解破壞和流失,也沒有殘存營養價值的蔬果。貯藏時也要注意不能貯藏過久,避免原本新鮮的食物被放到腐爛變質。 挑選低糖低油 低鹽低卡供品飲料如無糖飲料、白開水、氣泡水,餅乾如低卡零食、如蒟蒻條、無鹽海苔。慢性疾病者少吃含鈉量高的加工類食品,如罐頭、泡麵,及少吃高熱量與糖份的水果罐頭。餐點烹調方法優先以清蒸、水煮、乾煎、烤為主,可藉由天然食材的獨特風味製成醬料,如辣椒、檸檬、八角、五香、蔥、薑等,例如烤魚淋上檸檬汁增加風味,或以水煮雞肉加蔬菜,如小黃瓜、香菇、小白菜、木耳等拌入白醋,涼拌食用。泡麵添加蔬菜、雞蛋、生鮮肉品等,調味料包減少至1/2~1/3份量,不喝湯。罐頭作為配菜之一時,其他配菜以清淡為主,以平衡一餐含鈉量。 祭拜時覆蓋保鮮膜 注意存放食用時機無封裝的食物都應在食材表面蓋上一層保鮮膜或蓋上鍋蓋,可避免環境中細菌、灰塵等掉落附著在食材上。肉品與蔬果新鮮食材在祭拜後、食用前,注意手部清潔衛生,生熟食分開處理及存放,食用前應重新加熱煮熟,充分加熱至中心溫度達80℃以上,並於30分鐘內食用完畢,若不食用則要立即冷藏,若因祭品無法立即食用,注意置於室溫下不可超過2小時,避免引起食品中毒。可久放的乾糧、飲品,也要注意完整包裝上的食品標示,如內容物、食品添加物、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及等有效日期,另外,如罐頭凹陷、膨脹、生鏽,或泡麵有破洞、異味等,都表示食物可能已被細菌汙染,千萬不可食用,需立即丟棄。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中元普渡拜三牲四果!營養師揭「祭品熱量」 素魚竟比真魚高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這5種」放冰箱照樣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