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病(貓抓熱)
貓抓病是受到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時所產生的疾病。一般來說,不論是家貓、流浪貓,都可能帶韓瑟勒巴通氏菌,因此貓抓病患者通常是因為遭到貓抓、舔或咬傷,引起韓瑟勒巴通氏菌感染,主要會造成紅色丘灶,約有50~90%的個案於抓傷部位出現丘疹;如果感染韓瑟勒巴通氏菌的患者,是平時免疫力好的大人,只會淋巴結腫大、輕微發燒,但如果是5歲以下幼兒、老人或免疫力較差的患者(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帶原者或患者等),容易發展成全身性感染,導致神經視網膜炎、腦膜炎、心內膜炎、肝臟及脾臟的細菌性紫瘢(bacillary peliosis)等。
相關流行病學資料:
.貓抓病沒有特別地域性,全世界都有可能出現,但較為罕見。美國每年貓抓病的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四。
.臺灣病例概況:臺灣在2007年通報179例,確定病例7例,大約每十萬人口確定病例數為0.03。(資料來源為疾病管制署)
(1)性別:無差異。
(2)年齡:常見於小孩及年輕人。
(3)月份:常見於夏末及秋冬。
(4)地區:無差異。
- 症狀:
發燒
咬傷部位出現紅色丘疹、疼痛
淋巴結腫大
神經視網膜炎
腦膜炎
心內膜炎
肝臟及脾臟的細菌性紫瘢(bacillary peliosis)
- 併發症:
淋巴腫大
神經視網膜炎
腦膜炎
心內膜炎
骨髓炎
腦部病變
帕里諾眼睛腺體症候群(Parinaud oculoglandular syndrome)
肝臟及脾臟的細菌性紫瘢(bacillary peli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