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醫療.牙科
搜尋
洗腎
共找到
1184
筆 文章
-
-
2024-12-1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項正川行醫不忘環保 看病40年仍在第1線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項正川接下新北聯醫走過8個年頭,由於未來板橋院區量能將回歸三重區,他期盼能再蓋一棟醫療大樓照顧更多的病人,成為社區型的醫療中心。項正川從腎臟內科醫師一路走來,對病人有使命感外,也對環境保持關懷,25年前在花蓮租地種樹,「要把樹種起來還給地球」,看著樹苗已成林,他很有成就感。腎臟科顧病人一生 感嘆常被汙名化現年61歲的項正川走上行醫之路,緣於小時候常跟著家人探訪在台北三軍總醫院旁學人新村的親友,心裡種下在國防醫學院讀書的種子,之後如願考進國防醫學院,實習期間受教於腎臟界權威謝善德、馮祥華及盧國城教授,不僅學做學問、做人做事,也引領他步入腎臟醫學領域。「腎臟科長期被汙名化」,行醫近40年的項正川感嘆地說,台灣洗腎人口居高不下,導致外界認為都是腎臟科製造出這麼多的洗腎人口,其實腎臟病有很多的原因,包含糖尿病族群大、人口老化及亂用藥習慣等。腎臟科醫師讓病人維持好的生活品質,「(病人)才會進得多,出去的少。」腎臟科是醫病關係密切的科別,經常是照顧病人一輩子。新北聯醫座落在三重,設籍三蘆與常住人口逾75萬人,聯醫是守護三蘆地區的重要醫院。不過,項正川坦言,以人床比來看三蘆地區的急重症量能是不足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政府應思考的議題。對聯醫來說,他希望能達到社區型的區域醫院水準,讓這地區的病人不再舟車勞頓就醫,因此聯醫正規畫要蓋第三醫療大樓。將蓋第3醫療大樓 守護三蘆人健康項正川說,當初三重聯醫規模只有200床、板橋院區急性病床350床,加上開刀房、急診室留觀、化療、洗腎床位達499床,但現在量能已達到飽和狀態,未來蓋第三醫療大樓就能增加到750到800床,才能達到照顧8、9成在地民眾的目標,第三醫療大樓將以癌症治療作為發展重點。「經營醫院不能用競爭的概念,要想著如何讓民眾安心。」項正川認為,醫院門庭若市不見得是好事,因此才要著重預防醫學,「預防勝於治療」;民眾來看病只看是不是好醫師,而能稱為「好醫師」,要有耐心、愛心。項正川說,醫師的養成就像種樹,根要扎得深,且「滾石不生苔」,即使行政工作再忙,他每周仍看2次門診,繼續在第一線照顧病人,也利用開會空檔巡房,「對我而言,最輕鬆的時刻其實是看診」。行政、看診兩頭忙,他做好時間管理,往往在趕赴下一個行程時,是以小跑步狀態去按電梯,盡可能準時抵達,律己甚嚴。百岳攻頂65座 花蓮租地種樹25年從大學時期開始登山的項正川,目前百岳已攻頂了65座,爬最多次的是雪山,不過,因新冠疫情工作爆量,已有好幾年沒去爬山了,現在改為晨跑、超慢跑或打一套八段錦。他的病人從18歲到人瑞都有,日常若要顧好腎臟健康,就要盡量減少器官負擔,包括飲食、體重都要留意,「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是否善待身體,都會反映在健康上。除了自身健康,項正川也對環境保持關懷,25年前他在花蓮秀林鄉租地種樹,將2550坪的荒地打造成森林,栽種肖楠、台灣土肉桂、毛柿等樹種,每1、2個月去花蓮除草,自己搭火車、住旅館,不求任何回報,「我要把樹種起來還給地球」,雖然他自嘲做這些事只有付錢、流汗,但很有成就感。項正川年齡:61歲專長:腎炎、糖尿病、腎病變、蛋白尿、熱中暑現職: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經歷:國軍高雄總醫院醫師及主任醫師國軍花蓮總醫院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
2024-12-13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最愛問【減重】甚麼是俗稱瘦瘦針的GLP-1?只要用它就能瘦下來嗎?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部主任 莊海華近幾年新藥物GLP-1 RA問世,可謂「改變生活習慣,仍無法有效管理體重」患者的福音。GLP-1腸泌素是一種體內原有的賀爾蒙,可以調節血糖、抑制食慾,後續被分別研發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藥物。由於血糖升高時,腸泌素也會隨之升高,故透過GLP-1抑制胰島素分泌,延緩胃排空、調節血糖,可減少脂肪合成和內臟脂肪厚度,達到減重之效。在台灣有8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合併肥胖問題,根據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顯示,每減少一公斤體重,就能降低糖化血色素0.1%,每減少1%體脂,能降低糖化血色素3%,所以在糖尿病早期透過GLP-1 RA輔助,積極控制血糖和減重,就有機會逆轉早期糖尿病,降低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疾病的風險。糖尿病的患者也有機會在降低體重後,降低藥量控制血糖。許多人稱GLP-1 RA為瘦瘦針、瘦瘦筆,讓許多亟於減重的民眾趨之若鶩,坊間甚至吹起團購歪風,但GLP-1 RA有不同產品,減重適應症與糖尿病適應症的產品不同,假如擅自購買將糖尿病用藥作為減重用途,恐排擠糖尿病患者用藥權利,也無法獲得藥物救濟保障。未經醫師指示使用GLP-1 RA,也有可能因為錯誤劑量產生副作用,產生健康風險,請民眾多加留意。【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13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最愛問【減重】我看起來瘦瘦的,還需要減肥嗎?內臟脂肪高會對身體有怎樣的影響?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越L’EXCELLENCE診所院長 陳君琳傳統上會透過BMI(身體質量指數)判定一個人肥胖與否,但這種方式有一個盲點,同樣體重的人可能因為身體肌肉與脂肪分佈不同,導致外觀與健康狀況的差異。像是許多台灣女生雖然看起來瘦瘦的,體脂率卻高,也就是俗稱的泡芙人,依舊有健康風險。因此,若要正確評斷一個人是否有肥胖問題,必須將體脂、腰圍、內臟脂肪堆積納入考量。人體的脂肪可分為皮下和內臟脂肪,前者分布於四肢、胸部、臀部和腹部,後者主要堆積在腹部,能透過腰圍反映內臟脂肪的多寡。內臟脂肪與發炎、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三高的發生率密切相關。由於單純減體重可能只減去水份和肌肉,假如只單純看體重計上的數字,並無法評估實際成效,故減重觀念必須將減少內臟脂肪與腰圍納入目標,才能提升減重效益。降低內臟脂肪必須透過長期的習慣維持,假如藉由飲食與運動仍無法達到減重目標,經醫師評估可適時使用藥物介入治療,透過降低內臟脂肪、減少脂肪吸收的藥物,輔助患者達成減重、減脂、減腰圍的目標,遠離代謝症候群。內臟脂肪測量有四種方式1.測量腰圍,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約35吋)、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約31吋)。2.腰臀比計算:腰圍除以臀圍,男性腰臀比應小於0.9,女性腰滾比應小於0.85。3.體脂計測量:通過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A)測量內臟脂肪指數,但有可能因為身體水分含量而有誤差。4.電腦斷層掃描:透過醫院CT或MRI掃描,為目前最準確的測量方式。延伸閱讀:內臟脂肪腰圍一量就知!糖尿病名醫4秘訣教你防治慢性病【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13 養生.聰明飲食
吃鍋不健康?譚敦慈:你以為很營養的「一物」別吃!火鍋食材順序這樣煮
依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和子宮體癌,其實當中就有許多癌症和「吃」及生活習慣有關。病從口入,我們平常吃的食物你有注意過嗎?紅肉、加工肉品、火鍋真的很危險?除了飲食外,還有哪些地方可能會有致癌風險?就由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來一一替大家解惑。日常生活中的毒物飲食中的毒素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較害怕的是「黃麴毒素(編按:較常見於花生及其製品、玉米、開心果以及乾豆類。且黃麴毒素具有肝毒性,也已被證實為致癌物質)」,也因為台灣正處海島型、氣候屬屋暖潮濕的國家,就比較容易長黃麴毒素,其實我們平時只要控制在12度以下,食物買回家打開後放在冰箱、乾燥箱,降低溫度及濕度後,就算發霉,也不會有黃麴毒素的問題。香味的毒素許多人愛擦香水,或是在家中放置香氛增添儀式感,但這些持久不散的香味其實都可能加了定香劑(恐含有塑化劑或有機溶劑)。再來很多人擦香水喜歡擦在手腕,或是脖子、耳朵後面,但毒物學會建議若要擦香水,往上噴一下再走過去,香水落下來的味道不僅更適合你外,這方式對自己也比較不會造成傷害。生活用品中的毒素再來就是五顏六色的餐具、居家用品等,這些物品可能含有重金屬的定色劑,用久剝落就可能攝取到重金屬。想防癌,一定要吃或一定不能吃的食物?如同上面提到的黃麴毒素,許多人會認為病從口入,那飲食方面是不是也要特別注意?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要吃跟絕對不要吃的,就算偶爾吃到加工食品也不需緊張。雖然紅色加工肉品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質,高雄醫學大學和哈佛大學曾有個研究顯示,小孩子一個禮拜吃兩片火腿,就會增加兒童血癌的風險。能抑制亞硝胺的水果農委會也曾做過一項實驗,一顆芭樂解18根香腸的毒,這告訴我們,高維生素C含量的水果可以抑制亞硝胺。但其實亞硝酸鹽不是那麼毒,算是必要之惡,若香腸沒添加亞硝酸鹽我自己也不敢吃,因為就可能會生肉毒桿菌。再來,吃香腸的烹調方式不要直接炸或是烤,因為其中的亞硝酸鹽遇到高溫,就會變成亞硝胺,建議香腸先用水煮蒸過後,再稍微烤、煎一下,讓溫度的變化不那麼大,就可以減少亞硝胺的發生。另外,很多人會覺得酸的水果維生素C高,錯了!其實維生素C第一名的水果是芭樂,再來是釋迦、木瓜。還有要注意的是,醃漬菜類的製程需要發酵,若發酵時間過長,很容易產生黴菌,導致黃麴毒素的汙染,像是酸白菜、梅乾菜等,但如果黃麴毒素不小心入口也不用太緊張,只要多搭配深綠色蔬菜,就可將黃麴毒素加速排除掉。「濕式煮法」避免癌症威脅很多人養生都是清蒸、水煮、不加油和鹽,其實不需要不一定要這樣。我建議其實可以靠「濕式煮法」來烹調,濕式煮法顧名思義就是要有點水,像是炒菜加點水,不僅不會焦掉,也不會有因高溫產生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對人體具有致突變性或致癌性)。至於調味料,我就會使用多一些九層塔和香菜。煮菜盡量要有多顏色的變化以及避免乾式烹煮。再來,以下列舉三種常見的加熱、烹調方式:・烤箱、氣炸鍋:溫度儘量設在120度以下,較不易產生有毒物質。若怕不熟,就延長烹調的時間。・微波爐:根據研究,微波爐是最能夠保留食物營養的方式,但微波爐的使用還是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第一、溫度。微波爐是靠水分子撞擊產生熱,因此當超過500cc湯品放入後,可能會造成受熱不平均的問題。因此想要加熱完全,就一定要加熱一下,拿出來拌一拌再繼續加熱。第二、容器。微波容易生成有毒物質的容器包括塑膠製品、美耐皿、有金屬邊的、有顏色的,還有保鮮膜。第三、帶殼帶膜的食物(如荷包蛋)不放入微波爐。冬季必備的火鍋,需要注意什麼天氣漸冷、冬天要來了,許多人開始吃鍋,網路謠言總說吃鍋不好?過去有研究,火鍋湯煮了30分鐘後,亞硝酸鹽量增高,也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但陽明交大今年有項新研究發現,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來源並非加工肉類製品,而是來自蔬菜與米飯。調查也指出,吃香腸(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雖然亞硝酸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火鍋的湯還是不要多喝,很多人會認為湯很營養,我們就有遇過很多病人開刀、癒後不佳,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喝湯(沒吃料單喝湯)。我認為吃鍋就是在補充纖維素,菜吃得比較多,像我自己就特別愛吃麻辣鍋,我的點法是「麻辣鍋去油」,煮法的順序則是:青菜-海鮮、豆腐-肉。最後要特別留意的是,洗腎患者不要吃組合肉(會有磷酸鹽的問題),若一般人要吃組合肉,就要煮到全熟。延伸閱讀: 正常人不需要吃維他命,吃多了恐洗腎!營養博士揭開「維他命」真相
-
2024-12-11 醫療.心臟血管
中風、失智、心肌梗塞、腎病、視網膜病變,居然都是輕忽這個問題造成 醫揭這沉默殺手最致命
台灣有近460萬人罹患高血壓,高血壓初期並無症狀,調查顯示國內18-39歲年輕人的高血壓盛行率為4.7%,亦即18-39歲台灣人有超過36萬人罹患高血壓,但調查自知率為34.2%,即有24萬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都是「被診斷」才知疾病找上身。影響血壓管理的4大障礙,包括誤認「老人才有高血壓,年輕人不用量」、「就診或不舒服才量」、「無症狀不用定期量」、「血壓計選擇及測量認知不足」。高血壓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像腦中風、眼部病變、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109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7位,合計一年就有超過3.9萬人死亡,即每4.4人死亡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高血壓帶來的致命危機有那些呢?◆ 血壓衝擊造成血流阻塞 造成心肌梗塞然而當血壓大的時候,血管壁持續受到愈高的壓力衝擊,血管壁可能出現微小的撕裂傷,而這些撕裂傷容易引起膽固醇的聚集,當愈來愈多膽固醇卡在血管,血管的通道就變窄,讓血液通行受阻。若這件事情發生在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會引發心絞痛、心律不整,這就是一般我們講到的「心肌梗塞」。◆ 腎臟功能變差 導致洗腎 血管密集的區域一定會遭受高血壓帶來的破壞,而腎臟就是一個血流豐富的區域,很容易受到高血壓的影響。腎臟的功能是移除血液中的廢物、調解血量與壓力,製做尿液將廢物排出體外;為了達成這麼繁重的任務,腎臟裡面有密集的小型血管負責各樣工作,於是血壓高會讓負責過濾廢物的血管硬化、受傷,最後會讓腎臟失能衰竭需要洗腎。◆ 認知障礙、失智、中風長期高血壓讓血管不夠健康,腦部獲取到的血流變少,腦細胞沒法獲取到足量的氧氣、養分,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導致讓人的專注力下降、記憶力變差、很難好好思考,認知功能出現障礙,更嚴重一些會到血管型失智的程度。所以血管千萬要顧好,腦部才會健康。若是動脈粥狀硬化嚴重,血流直接被阻斷,患者有更多腦部功能區失能,就是平常我們說的「腦中風(梗塞型)」;萬一是高血壓導致了腦血管瘤破裂,則會出現出血性的腦中風。◆ 破壞視力與視神經眼睛構造內有許多細緻精密的血管。眼睛後方的視網膜區負責感光,當這附近的血管因高血壓受損,可能會造成視網膜出血,患者視力變得模糊,甚至完全看不到。而高血壓也會影響供應視神經的血管,讓患者視力變得更差。必知自己血壓數值 定期量血壓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多少,若超過130/80 mmHg(毫米汞柱),或者出現頭痛、頭暈、流鼻血等症狀,更需小心是否血壓高。有人因血壓問題造成不明原因的全身不適,到醫院掛了急診、做了檢查,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檢查後發現,收縮壓/舒張壓竟已超過160/100 mmHg,這已經是高血壓第二期,有可能發生心臟病或中風,需要藥物控制。而讓人驚訝的是,這樣的急診病患經常發生在不滿40歲的人身上,若沒及早發現持續輕忽,也會伴隨高血脂及高血糖兩個問題,直接入列三高問題病患。國健署呼籲 : 高血壓患者的救命法寶 謹守「722原則」量血壓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倘若自己或家人已罹患高血壓,除了要依照醫囑持續用藥,最好預防病變的方法就是天天量血壓。高血壓患者應牢記「722」量血壓密碼:「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而天天量做好相關紀錄,就醫回診時,就能提供醫師參考並能即早發現問題、減少併發症危機。量血壓贏獎金,加入WaCare高血壓防治網抽iPhone及Garmin手環!由國民健康署、台灣高血壓學會、WaCare(吉樂健康資訊科技)共同發展高血壓防治網,下載WaCare APP 後進入高血壓防治活動並完成報名,每月就抽Garmin健康心率手環,之後可隨時點開APP完成「每日血壓任務」,天天都有100元超商禮券可以抽;此外若完成「722量測任務」不用抽即可得100元超商禮券,還加碼抽iPhone15手機。現在就幫自己與家人加入高血壓照護活動網https://wacareweb.page.link/pbcR ,讓血壓得到妥善的控制,預防病變健康更加分。
-
2024-12-10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老年衰弱】小心老年衰弱 早期介入降低長者跌倒、住院機率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方安主治醫師提供】老年衰弱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種使長者更易受外界壓力影響的健康狀態,可能導致功能衰退、住院、跌倒等問題。衰弱是通向殘疾的早期階段,及早發現並介入可預防、延緩或逆轉衰弱。一、什麼是老年衰弱?5項中2項就要小心醫學常用Fried等學者提出的「衰弱表型模型」判定老年衰弱,主要依據以下五項標準:•體重減輕(非刻意減重,且一年內減重超過3公斤)•疲憊感(長期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疲累)•體力活動減少(生活中日常活動顯著減少)•步行速度減慢•握力下降當出現三項或以上的特徵時,即為「衰弱」;若出現一到兩項,則為「衰弱前期」。這些指標是識別衰弱的重要依據,也是預防與干預的重點。二、危險警訊有哪些?這6項要注意及早識別衰弱的警訊至關重要,這些徵兆通常表現為日常生活中的輕微變化,但往往是潛在健康問題的先兆:•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疲倦無力(無論日常活動量多寡,總是感到疲憊)•行動遲緩、容易跌倒•外出活動減少(減少參與社交和戶外活動,生活變得封閉)•記憶力與情緒變差•日常生活需要協助(原本可自行處理的日常活動,如穿衣、洗漱,開始需要他人幫助)這些症狀一旦出現,應及時重視,並積極採取措施,防止衰弱進一步惡化。三、如何預防改善?動得巧、吃得妙很重要1. 動得巧:運動的關鍵角色運動是預防和改善老年衰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升平衡感,並改善心肺功能。📌衰弱前期長者運動建議對於出現一到兩項衰弱徵兆的長者,每週至少進行3次運動,每次45到60分鐘。尤其是下肢肌肉的訓練,增強腿部力量,降低跌倒風險。•阻力訓練30-40分鐘:如深蹲、弓箭步、舉啞鈴,兩天阻力訓練中間休息一天。•平衡訓練30-40分鐘:如練習單腳站立、走平衡木、太極拳、瑜珈。•有氧運動20-30分鐘(搭配):如快走、超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衰弱期長者運動建議對於已經顯現三項以上衰弱徵兆的長者,每週進行3次,每次30到45分鐘,運動強度保持在中等程度(輕鬆對話,但無法唱歌)。重點應放在有氧運動,此類運動不僅有助於改善心肺功能,還能提升整體體能狀態。•有氧運動10-20分鐘:如步行、椅子運動。•阻力訓練10-15分鐘(搭配):如舉較輕啞鈴、使用彈力帶進行訓練,中等強度(10至15次為一組),兩天阻力訓練中間休息一天。•平衡訓練10-15分鐘(搭配):如練習簡單的太極拳和瑜珈平衡動作。📌注意事項開始運動計畫前,建議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尤其是有慢性病或身體限制的長者。運動應循序漸進,從每次10至15分鐘開始,每2至4週增加5分鐘,最後達到30至60分鐘。每次運動進行10分鐘伸展,每次10至30秒,重複3至4次。阻力訓練時避免屏氣,在平衡訓練中有適當支撐或協助,以防跌倒。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強度和時間,不要勉強自己。2. 吃得妙:營養的重要性營養不良常常加劇衰弱。高纖維和碳水攝取可降低衰弱風險,但高脂肪攝取會增加衰弱風險。•地中海飲食:對於長者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強調大量攝取水果、蔬菜、全穀物、豆類和堅果,並使用橄欖油作為主要脂肪來源。•蛋白質:每餐應確保攝取25到30克優質蛋白質,如魚、雞蛋、豆腐等。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應達到體重的1至1.2克/公斤,如50公斤長者,一天攝取兩杯低脂鮮奶、一條肉魚、一顆蛋、一盒豆腐。•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A、C、E及鋅等。•水分補充:長者對於口渴的感知減弱,因此應提醒他們定時補充水分,防止脫水。📌注意事項應避免過度限制,避免營養不良。關注體重變化,特別是快速減重,可能預示健康問題。維持適當的體重指數(BMI),過瘦或過胖都會增加健康風險。當發現衰弱徵兆時,應即早尋求老年醫學科、復健科或家庭醫學科協助,制定個人化預防與治療計畫,維持健康、積極的晚年生活狀態。【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10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搭乘護心巴士(8式)開啟健康之旅!
守護心血管健康,更好地享受生活心血管健康對個人至關重要,能降低中風和心臟病風險,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延長壽命,同時減少醫療支出,讓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那如何做好照顧護心健康呢?國民健康署邀請您一同搭上護心巴士,落實健康的生活習慣共8式,預防心血管疾病。搭護心巴士(8式) 遠離心血管疾病第一式「飲食均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以及健康油脂類。特別要注意控制油、糖和鹽的攝取,以高纖維為主。第二式「規律運動」:建議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運動,減少久坐。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且在寒冷的清晨應選擇室內運動,以免受寒。第三式「充足睡眠」:成人每日需保持7到9小時的睡眠,養成早睡晚起的好習慣。第四式「拒菸節酒」:吸菸會使血壓和血脂上升,對心血管造成危害。建議選擇水或茶來代替酒精飲品,減輕身體負擔。第五式「適當腰圍」:肥胖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男性的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應小於80公分。第六式「預防高血壓」:可記住「722」口訣,即連續7天測量、早晚各量1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的血壓值小於140/90 mmHg。第七式「預防高血糖」:定期檢測血糖,空腹血糖應小於126 mg/dl,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第八式「預防高血脂」:定期檢測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小於160 mg/dl,這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對於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定期服藥和回診是必須的。如果有心臟病史的民眾,應隨身攜帶病歷卡和緊急用藥。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勞或頭暈等症狀,必須立即就醫。讓我們一起從心開始,實踐這8式健康習慣,守護身心健康。【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署以提升健康識能,力行健康生活型態;普及預防保健服務,推廣有效預防及篩檢;提升健康照護品質,改善慢性病控制及預後;營造友善支持環境,增進健康選擇及公平等4大方向,規劃及推動生育健康、婦幼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中老年健康、菸品及檳榔等健康危害防制、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主要非傳染病防治、國民健康監測與研究發展及特殊健康議題等健康促進業務,協同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各級醫療院所,並結合民間團體力量,共同實踐健康政策,為全民打造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官方網站|粉絲專頁|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09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醫療科技展落幕 「慢病好日子」健康代表字票選出爐
國健署調查,全台五成老人有三種以上慢性病,最常見為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打造「慢病好日子」衛教平台,提供最接近病友疑問的疾病預防、延緩資訊,在「2024醫療科技展」上邀民眾為明年的健康選出代表字,「安、穩、好、讚」四字出爐。2024年即將進入尾聲,「慢病好日子」舉辦健康選字預測,由民眾自「好、變、安、韌、越、讚、進、穩、癒、轉」十個字中,選出明年對健康的期待。近幾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威脅,個人健康意識抬頭,加上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進入倒數,疾病控制是活得長壽、減少不健康餘命的關鍵。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表示,「慢病好日子」長期陪伴腎友、糖友以及中風患者、巴金森病友等,包含陪伴照顧者、減輕壓力。在亞太規模最大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中,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科學算病館-原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數據打造「中風算病館」,設計預測生病的風險指數,幫民眾量血壓、量腰圍,從「腹部肥胖」可以提早預測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的風險。吳貞瑩說,活動近二千人參與,最後選出「安、穩、好、讚」,票數不分軒輊,代表民眾嚮往身心安定、穩定及對自我健康正向的期待。她將「安穩好讚」作為祝福金句,送給所有民眾,希望邁向超高齡社會,全民一起活得好、健康老。吳貞瑩指出,「慢病好日子」成立三年多來,持續透過貼近日常的問答衛教、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改善生活習慣。聯合報分析大數據資料,發現七百六十萬名udn會員的行為,其中有超過一百萬人高度關注慢性疾病資訊,包括三高、代謝症候群、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隨著新增更多疾病項目,如自體免疫疾病、大腦健康等,未來將提供更精準的電子報、活動講座、問答攻略等服務,將健康解決方案延伸到各年齡層照護領域。【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06 醫療.新陳代謝
決定長壽最關鍵器官!香腸和超商便當是大敵?日名醫教增強腎臟力體操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有時生病也很難意識到,腎功能惡化會損害血管,增加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腎臟對於壽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日本醫師呼籲除了注意飲食,提升腎臟力是健康長壽的鑰匙。腎臟健康掌握長壽關鍵日本埼友診所門診部主任、腎臟專家高取優二指出,腎臟的作用是過濾體內血液中的廢物,產生尿液排出體外,也就是說腎臟在維持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問我掌握長壽的關鍵器官是哪個,我會優先說是腎臟」。高取指出腎臟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並平衡鈉和鉀等電解質,電解質失衡會導致各種疾病,如高血壓、四肢麻痺和心律失常,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導致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腎臟還可以激活食物中的維生素D,使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有助於生成強壯骨骼。腎臟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保持血液乾淨,腎臟能保持血液呈弱鹼性,以增強防禦功能抵抗疾病,並在貧血時將氧氣分配到全身,聚集在腎臟中的血液被收集過濾,使乾淨的血液在全身循環。腎不好百病纏身 和壽命息息相關東北大學專精腎病治療研究的名譽教授上月正博警告,腎功能低下會增加多種疾病風險。當腎功能下降時,鉀、血尿素和氮等廢物和毒素會在體內積累,特別是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者,堆積廢物讓血管變窄,罹患動脈硬化的風險增加,另外當廢物在大腦中循環,會導致意識障礙。這些疾病的組合最終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和心絞痛,因此保持腎臟健康與壽命直接相關。儘管腎臟的作用如此重要,但它被稱為「沉默的器官」,除非功能受到嚴重損害,否則幾乎沒有明顯徵兆難以察覺。 當功能惡化時,會出現腫脹、呼吸急促、疲勞等症狀,如有反應遲鈍和血尿千萬別輕忽。醫師指出如果太晚發現腎病,可能就要淪落到洗腎,因此每天照顧腎臟病「鍛鍊腎臟力」將能延長健康壽命。食品添加劑是腎臟大敵 鹽和蛋白質不宜過量保持腎功能良好最要注意的是日常飲食,高取指出最要避免的是食品添加劑,尤其是無機磷是腎臟的最大敵人,經常添加於於火腿和香腸等加工肉品中,以及超商便當、速食、泡麵和甜麵包中。磷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礦物質之一,然而過量攝取會導致鈣從體內排出,進而使骨骼變脆並增加患骨質軟化的風險。比起天然食品中含的有機磷只有20~40%被吸收,超過 90%的無機磷會被吸收。 磷由腎臟代謝,但代謝過量磷時產生的物質會損害血管並引起發炎。此外,過量的鹽攝取量會給腎臟帶來很大的壓力。 煮菜若要加鹽建議使用礦物質含量高且鹽濃度低的天然鹽,而不是普通食鹽。 只需改用天然鹽,就可以達到鹽分限制的效果。高取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建議攝入蛋白質來增強骨骼和肌肉,但要小心不要過量, 過多蛋白質會被腎臟代謝並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因此過量攝取也會給腎臟帶來負擔。建議可以多攝取蔬菜水果,當中含的維生素C,以及洋蔥中含有槲皮素,可以去除老化細胞,有助保持腎功能正常。培養運動習慣增加「腎臟力」上月建議應該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每天鍛鍊有助改善腎臟功能。他舉一位62歲的男性患者正在接受腎衰竭、心力衰竭的透析治療,他同時加入運動療法,當初住院連起床都很困難,出院時已恢復到能輕鬆行走。上月開發了一套運動療法,也是「讓腎臟恢復活力的體操」,包括以下三步驟:預備體操、走路和肌肉訓練。這套運動療法持續兩、三個月就能讓腎功能得到改善,然而長期未活動的人肌肉力量低落,最首要是養成活動身體的習慣,最好每天做三組,但如果有困難,做一組也可以。1.預備體操首先透過抬起和放下腳後跟、高舉雙手等熱身運動來軟化身體(如下圖)。2.走路熱身完開始走路。每週步行3至5次,每天20至60分鐘,總共4000步以上,而且走得越多越有效。走路具有活化心臟並增加到達腎臟血液量的作用,如果長期做可讓血壓、血糖水平和膽固醇也會降低,有助於預防導致腎功能惡化的生活方式相關疾病。3.肌肉訓練步行後進行肌肉訓練,像是「扶牆挺身」和「屈膝挺胸」等(如下圖),最好將任何一種與步行結合,兩者重複進行有望改善腎臟的血液流動。上月強調即使腎功能下降,也可以透過運動療法延長壽命,不要因為腎不好而放棄人生,相關運動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他表示腎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無名英雄。改善腎功能不僅可以預防各種疾病,還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來臨的冬季做好準備,增強腎臟力是健康生活的關鍵。資料來源/女性セブン
-
2024-12-03 焦點.健康知識+
看臉色知健康!臉色灰黑恐腎臟出問題 臉潮紅、橘紅快檢查甲狀腺
臉色蒼白、蠟黃或嘴唇顏色變深,氣色不好不僅看上去憔悴、沒精神,還可能潛藏健康危機。如果肝、腎出問題或患有心臟血管等疾病,除了生理症狀外,仔細觀察臉部皮膚其實早就出現變化。 臉色黃、黃疸:肝臟問題肝病表現在皮膚上,最常見的就是黃疸。黃疸主要是血液中的膽色素增加且堆積在皮膚和鞏膜所造成的黃色變化,例如肝臟代謝出問題或結石、腫瘤造成的膽管阻塞,都是原因之一。B肝、C肝患者有可能產生四肢紫斑和紅色壓痛硬結節;慢性肝病的人身上也容易出現微血管擴張或細小的血管瘤。臉色灰黑:腎臟問題尿毒症患者及部分糖尿病患者因控制不好,後期會面臨洗腎命運,患者除了皮膚乾、脫皮、癢之外,全身皮膚會呈現灰黑色。臉色藍紫:心臟、肺臟與血管問題人體血液中的血紅素本來應帶有氧氣,但如果血液缺氧,且缺氧的血紅素增加,就會導致皮膚呈現藍紫色,也就是「發紺」,例如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肺病、肺栓塞、心臟衰竭者都容易有此情形。 臉潮紅、橘紅:甲狀腺問題甲狀腺亢進的人容易面部潮紅、掌面泛紅、禿髮、多汗,但皮膚較為柔軟有如新生兒。相反的,甲狀腺機能低下則容易產生黏液水腫、皮膚摸起來冰冷無彈性、舌頭及嘴唇肥大、眼瞼浮腫、頭髮體毛乾燥無光澤,皮膚呈現橘紅色調的胡蘿蔔素血症。皺紋、臉潮紅:性荷爾蒙問題女性在更年期後,因女性荷爾蒙缺乏,因此,造成皮膚皺紋、乾燥以及萎縮等老化現象,且臉部容易潮紅。 泛磚紅色:其他臉泛紅問題 多血症或稱絕對紅血球增多症,會使皮膚呈現整體泛磚紅色的狀態。間歇性的潮紅可能是類癌瘤、肥大細胞增生症或嗜鉻細胞瘤等所引發。延伸閱讀: .別以為老人家人才會貧血,青少年缺鐵恐影響智力和運動發展,小兒醫建議多攝取3食材 .臉色暗沈蠟黃,醫大推「必吃4超級食物」提升氣色! 這1種魚還能改善皮膚乾燥
-
2024-12-03 醫療.泌尿腎臟
腎臟病患者必看 營養師的磷鉀飲食指南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已突破200萬,平均每8位成人就有1人受到影響,需要透析治療(洗腎)來維持生命。對於腎友來說,飲食控制是延緩病情惡化的關鍵,但市面上多數食品的磷、鉀含量未明確標示,營養師吳映澄指出,掌握「磷鉀友善」的飲食原則,才能讓腎臟病友在確保營養攝取的同時,減輕腎臟負擔。高血磷、血鉀 增猝死危險性腎臟是代謝磷、鉀離子的主要器官,腎功能受損時,這些離子無法順利排出,導致血磷、血鉀濃度升高。高血磷會刺激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進而影響心臟血管鈣化,增加死亡率;高血鉀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嚴重時導致心肌麻痺、猝死的危險性。因此,控制磷、鉀的攝取,對腎臟病友至關重要。腎友因腎功能受損,為了減輕腎臟負擔,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但過於嚴格的限制可能導致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造成營養不良。吳映澄建議,首要確保適當的熱量攝取,避免體重下降和抵抗力降低,可以透過攝取糖飴、蜂蜜或冬粉、西米露等低氮澱粉食材來補充熱量。蛋白質的攝取也需謹慎。吳映澄提醒,洗腎前,患者應該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以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但所攝取的蛋白質必須是高生理價的優質蛋白質,例如動物性蛋白質和黃豆蛋白;洗腎後,由於透析過程會流失蛋白質和胺基酸,因此需要根據個人體重和腎功能狀況,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幫助修復身體組織。外食注意標示 避免加工食品現代人多數習慣外食,腎臟病患者在選擇食物時更需小心。吳映澄指出,購買包裝食品時,應仔細閱讀營養標示。目前食品包裝的強制性標示項目有熱量、蛋白質、脂肪(飽和、反式)、碳水化合物(糖、膳食纖維)及鈉等,市售包裝產品大部分無標示磷、鉀離子含量,讓腎友難以判斷食品是否適合食用。吳映澄建議,腎友應選擇有自主標示磷、鉀含量的食品,避免攝取無機磷及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泡麵等,以免這些食品的磷在人體內的吸收率高,對腎臟負擔大。也要注意避免吃高鉀食物,如菜湯、肉湯、高纖維五穀類、果汁、中草藥、雞精、薄鹽醬油、醬料、奶類製品、高鉀水果等,慎防導致血鉀濃度過高,增加心律不整和猝死風險。營養師:食品也應標示磷鉀「磷鉀友善」飲食是指磷、鉀含量標示透明的食品,以幫助腎友選擇磷、鉀含量較低的食物,減輕腎臟負擔。但市售食品多數未標示磷、鉀含量,讓患者在選擇食物時無所適從。吳映澄表示,台灣洗腎人口居世界之冠,建議食品業者除了自願性標示磷、鉀含量外,政府也推動於食品包裝「正面」採自願性的標示出磷、鉀含量,方便腎友或照顧者快速判斷食品是否適合食用。吳映澄表示,腎臟病友在面對多重飲食限制時,須確保營養攝取充足。掌握磷鉀友善飲食原則,選擇適合的替代食材,以減輕腎臟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
2024-11-3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三軍總醫院院長洪乙仁 引進AI智能管理 推動預防醫學與ESG
112年2月24日,三軍總醫院院長由新陳代謝科醫師洪乙仁接下重任。三總是國內軍醫院的龍頭,台北市南港、內湖、新北市汐止區的唯一醫學中心,在洪乙仁執掌下,積極推動預防醫學、「永續」ESG、社區衛教與營造。他強調,軍醫院照顧軍人以外,大部分的病人還是一般民眾,三總照顧居民的健康責無旁貸。友善員工 院內設幼兒園洪乙仁接任三總院長21個月後,將於明天(12月1日)榮陞國防部軍醫局副局長。即將卸任院長的洪乙仁認為,三總身為醫學中心,不僅須兼顧臨床服務和研究發展,更應培育醫師、護理師等各種職類人才,是醫學中心相當重要的任務。113年是三總ESG元年,洪乙仁說,三總逾30個醫療、行政單位,跨領域地分門別類成立5個小組推動ESG相關工作,落實醫學中心社會責任,也積極進行碳盤查、永續報告書撰擬、減碳工程、創新AI智能管理等專案。在企業永續指標中,洪乙仁認為,友善員工非常重要,避免職場霸凌、注意性別平等是基本,三總對員工照顧更是不餘遺力,包括員工宿舍和停車位不收費,爭取預算興建護理人員宿舍,且一樓將開設幼兒園,提供托育服務,讓員工安心上班,院方共同照顧國家未來主人翁。彈性管理 放護理人員長假面對新時代的年輕人,管理要有更多彈性。洪乙仁說,現在大家都希望有長假,但醫院受限於人力,請長假並不容易,他和護理部溝通:「該給人家長假就要給」,只要病房護理人員不要一次全部請假就好,大家輪流出國。不符合護病比?「就關病床啊!」護理人員放假回來,人力充足了,再把病床打開就好了。人才是醫院最重要的資產,近年醫事人力短缺,三總希望能打造具有韌性、值得同仁信賴的優質工作環境。同時也創建新的醫療系統,資訊部門與台灣微軟研發生成式AI,減少重複、繁雜的文書記錄作業,節省工作時間,讓醫護專心照護病人。搶救糖友 拚減少併發症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洪乙仁認為,「如果可以搶救一個病人,不讓他變成糖尿病患,或避免糖尿病患洗腎,其實就對ESG很有貢獻。」避免糖尿病患因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不佳,後續出現腎臟、心血管問題,不但影響生活品質,醫療費用也增加,所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避免患者出現更多併發症。洪乙仁說,國健署長期宣導防治代謝症候群,強調注意體重控制、血糖監測等,避免成為慢性病患。但許多人沒有定期檢查,也不知道自己血糖高,大多是因體重減輕或尿量變多、老是口渴來看診,有人血糖數值已高達300、400mg/dl,糖化血色素都10%以上了。他呼籲,一般人定期監測血糖也很重要。積極義診 照顧偏鄉離島「糖尿病是不可逆的沉默殺手,但好好控制血糖,可避免併發症。」洪乙仁指出,有些人意識到健康必須自己努力,有些人則是有家屬鼓勵,所以動機很重要,必須自律控制飲食,若肥胖就慢慢減少體重,有人持續三個月到半年,血糖就趨近正常,甚至不需要用藥。有人經過努力後改善,就有信心繼續下去。照顧病人往前推,就是預防醫學,洪乙仁說,三總積極投入社區衛教與營造,例如去偏鄉、離島義診、教導健康行為。糖尿病照護也會給一些衛教費用,包括營養師、部分醫師費用。洪乙仁專長: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高血脂症、腦下垂體或腎上腺腫瘤、甲狀腺、庫欣氏症等內分泌疾病現職:三軍總醫院院長、內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醫院協會理事、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學歷:美國加州洛杉磯西奈山醫學中心進修、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經歷:國軍馬祖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三總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學科教授、國防部軍醫局醫務計劃處副處長、三總松山分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靠自己,預防勝於治療。
-
2024-11-27 焦點.元氣新聞
免費「肺鏈疫苗」年底前打第二劑 全台35萬人符合資格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長者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11月25日,國內累計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268例,病例數為5年同期新高,其中32例死亡,65歲以上39%,共有105例;性別以男性居多,占62%,有165例。疾管署指出,肺炎已躍居我國十大死因第3位,其中肺炎鏈球菌是肺炎常見致病菌,去年10月起分三階段擴大提供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接種,目前間隔已滿一年,建議已接種疫苗者接續接種23價疫苗,估計至今年12月底,陸續有34.9萬人符合接種條件。肺炎鏈球菌感染對長者健康影響甚鉅,呼籲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者,盡速前往接種,已接種13價疫苗滿一年者,請接續接種23價疫苗;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完成「1+1」接種,才能使免疫保護力完整,有效減少IPD發生風險及疾病負擔。疾管署指出,65歲以上民眾如為IPD高風險對象,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以及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13價疫苗後,間隔8周即可接種23價疫苗,以及早獲取免疫保護力。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預防勝於治療,請符合民眾儘速安排接種,減少疾病威脅。
-
2024-11-27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重擔/慢病控制從糖尿病開始 黃振國:大家醫計畫減少腎病變發生
一名退休老教授罹患糖尿病已20多年了,長年來糖化血色素控制在10%,被轉到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的門診時,即使把能用的口服新藥全用上了,糖化血色素雖降至8%,但離正常值仍有段距離,因此花了一段時間,終於說服病人打胰島素,也才讓糖化血色素達標控制在6%。黃振國說,「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何其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糖尿病為慢病之母 成照護計畫首要目標糖尿病有慢性病之母的稱號,失控的血糖造成無法收拾的併發症,依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台灣糖尿病的負擔比高達6.17%,台灣洗腎人口眾多,其中有近半數是糖尿病引起。為了慢性病的管理,總統賴清德推出三高防治「888計畫」,同時研議納入大家醫計畫中。黃振國指出,政府推動家醫計畫已20餘年,大約有800萬人加入, 大概七成需要被照護的慢性病都被納入其中,而升級版的大家醫計畫,目標更明確就是阻止疾病惡化產生併發症,以追蹤糖尿病及慢性腎病變為主,藉由定期檢測糖化血色素、膽固醇及腎功能檢測尿液微白蛋白(UAC),來減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明年計畫將再加上氣喘。大家醫計畫就朝全人整合照護前進,黃振國認為,這是正確的道路,尤其是病人若在其他醫療院所就診,多數不願分享用藥經驗,曾經在雲端藥歷上發現患者拿了一、二十種藥物,仔細詢問下,患者並沒定時的服藥,有些人還把藥分給老公吃,藥物及疾病的監控,對於超高齡社會來臨非常重要,還能減少多重用藥的發生。由於健保署欲將中醫及地區醫院納入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黃振國指出,醫師要提供全人照護,包括教育訓練及實務運作都須要提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願意扮演跨層級院區的訓練,提供完整的訓練及考核發證,共同推動健康台灣政策。慢病初級預防 從代謝症候群開始在慢性病的初級預防上,112年衛福部開始推動的新陳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就是扮演教育民眾改變生活習慣的火車頭,收案的標準有四項,腰圍男≥90公分,女≥80公分,BMI ≥27、血糖空腹≥100mg或已用藥、血壓≥130/85毫米汞柱、TG ≥150mg/dl或已用藥、HDL男
-
2024-11-26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重擔/年齡分佈兩極化 黃建寧: 疾病管理更困難
根據預測,2030年台灣糖尿病患將超過300萬人,糖尿病帶來多種併發症與共病,有慢性病之母稱號,每年醫療花費402億元,常居健保支出第三名,亦是十大死因之五,加上疾病年輕化趨勢、超高齡社會衝擊,總統賴清德在健康台灣願景中,推出「888計畫」,希望從前端開始防治三高。專家樂見政府投入資源與心力,但糖尿病年輕化及老化後產生的共病負擔,都增添糖尿病管理困難帶來更棘手的挑戰。糖尿病併發症、共病多 病患年紀兩極化 糖尿病好發於40歲後,易造成腦中風、糖尿病足等大血管病變,與眼睛、腎臟、神經等小血管病變。目前台灣糖友約三成合併心血管疾病、兩成多合併慢性腎臟病,48%洗腎者與糖尿病有關;研究也顯示,糖友罹患癌症的風險較健康人高20至30%,約20%癌友同時患有糖尿病,兩病亦會互相影響,提高死亡率。台灣是亞洲肥胖大國,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每年新發個案高達16至18萬,且年紀分佈朝兩極化發展,明年超高齡社會全台將有近半糖友、約125萬人為高齡者,健保資料庫也預測,2000年至2045年間,19歲以下糖友將增加9倍,6至39歲糖友增加3.7倍。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表示,中高齡糖友易出現認知功能下降,如失智風險增加1.3倍,及營養不均導致肌少症、衰弱、跌倒失能,死亡率比癌友高;年輕糖友則因罹患共病時間長,醫囑遵從率較低,死亡率比中高齡糖友還高,40歲以上糖友死亡率比健康人高1.5至2倍,年輕糖友則比健康人高4倍。2030三高防治888計畫 專家提解方盼達標為減少以糖尿病為首的慢性病損害國人健康,我國從1997年起推動糖尿病共同照顧護網,強調以人為中心、跨科別共照,現已納入半數糖友;今年健康台灣論壇也提出三高防治「888計畫」:讓八成三高患者加入照護網、八成加入照護網的人接受生活習慣諮商、三高控制率達8成。目前全國三高患者約534萬人,已收案照護約301萬、占五成六,還有233萬未被收案管理;若要三高達標率均為八成,就須至少51.2%糖友三高控制率同時達標,但目前仍未達20%。黃建寧說,除了須提高國人健康識能及糖友診斷率,血糖、血壓控制標準可再嚴格,並完善轉銜制度,例如國、高中校護交接糖友病況,政府完整掌握勞檢、健檢數據;另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如家族史、妊娠糖尿病、肥胖,更應接受生活習慣諮商,義務教育也應規劃慢病衛教課程,儘早讓孩童及民眾知道罹病後果。為了達標,6月健保署亦啟動慢性病風險管理機制,與Google合作推出「AI醫療照護研究計畫」,先試行糖尿病管理,結合「大家醫計畫」,建構疾病風險分級及預測模型開發。另外,在藥物的發展上,已不只能控制血糖,還能保護心腎、減少共病風險及死亡率。黃建寧指出,應讓糖友及時用藥,希望政策上可以多加支持,政府也可定期監測治療效果與品質,從預防端到治療端,讓台灣有機會成為世界糖尿病防治標桿竿。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台灣禮來共同倡議
-
2024-11-26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重擔/糖友將破300萬 專家建議設「健康儲金」鼓勵改變生活型態
為了管理慢性病,政府提出三高防治「888計畫」,希望可以落實健康台灣政策,其中糖尿病帶來多種併發症與共病,有慢性病之母之稱,實際上,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2030年,台灣糖尿病患者將飆破300萬人,加上成人肥胖率高達五成,加劇糖尿病管理困難。專家們認為,糖尿病的疾病負擔沉重,近年又有年輕化、高齡化的趨勢,雙箭重壓慢性病控制不易,除了繼續提升國人健康識能,必要時提供藥物支持,也應設計「健康儲金」概念,鼓勵民眾從事生活型態的改變。糖友年輕化 死亡率高出4倍糖尿病每年新發個案高達16至18萬人,由於易引發大、小血管病變等併發症與腎臟病、高血壓等共病,每年醫療花費402億元,常居健保支出第三名,成為慢性病之最。依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台灣糖尿病負擔比高達6%,台灣洗腎人口眾多,其中有近半數是糖尿病引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提醍,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全台近半糖友、約125萬人為高齡者,由於中高齡糖友失智風險增加1.3倍,加上營養不均導致肌少症、衰弱、跌倒失能,死亡率比癌友高;糖尿病還得面臨年輕化的現象,19歲以下糖友增加9倍,造成罹患共病時間長,醫囑遵從率又較低,死亡率比中高齡糖友還高,40歲以上糖友死亡率比健康人高1.5至2倍,年輕糖友則高出4倍。三高收案照護 目前僅五成六為減緩慢性病對健康衝擊,政府提供跨科別全人照顧,最新三高防治「888計畫」整合家醫計畫、大家醫計畫及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期盼2030年八成三高患者加入照護網,其中八成接受生活習慣諮商,最後三高控制率達八成。檢視國內各項指標,全國三高患者約534萬人,已收案照護約301萬人、占五成六,還有2333萬人未被收案管理,目前三高的控制標準,以國內現行疾病臨床照護指引為依據,黃建寧指出,若達標率均為八成,就須至少51.2%糖友同時達標,但目前仍未達20%。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也分享,血糖控制並不容易,一位罹患廿多年糖尿病的退休教授,都以口服藥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長年高達10%,在不斷的衛教下終於接受施打胰島素,糖化血色素才控制在6%標準內。黃建寧認為,現已有藥物能控制血糖,並保護心腎、減少共病風險及死亡率,盼政策能多加支持,一起對抗300萬糖友大關的難題。慢性病的管理也已由疾病治療轉變為積極的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台灣是亞洲第一胖,18歲以上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五成,衛福部早在2023年推出新陳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將三高及腰圍BMI超標者納為收案標準。黃振國認為,肥胖最難控制,初期減重時若與設定目標有落差,適當借助藥物幫忙,後續再靠飲食及運動維持,可增加民眾信心,減少挫折感。中醫及地區醫院 將納大家醫目前衛福部正在推動大家醫制度並朝全人整合照護前進,也欲納入中醫師及地區醫院,黃振國也說,政府應推出配套計畫,提升全人照護相關的醫師教育訓練及實務運作,且建立未來可折抵部分負擔金額的儲蓄金概念,鼓勵民眾改變生活,醫病共同推動健康台灣。
-
2024-11-21 醫療.新陳代謝
75歲糖尿病嬤腳趾發黑險截肢 細胞治療重塑壞死組織
一名75歲糖尿病患者,末期腎病變需血液透析,因急性右下肢血管阻塞、右腳趾多處壞死而就醫。三軍總醫院為這名患者執行感染控制右足第二趾截肢手術,再施以細胞治療,重塑部分壞死的大腳趾及周邊足部傷口,經過4個多月治療,患者已逐步恢復。三總整形外科病房主任喬浩禹表示,感染性傷口、燒燙傷、自體免疫傷口、壓瘡、糖尿病傷口與放射性潰瘍等,超過四周未明顯改善,就屬於「困難傷口」,對於這類患者,可考慮細胞療法。以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為例,喬浩禹說,延遲癒合起因於巨噬細胞失衡,使用細胞療法可將幹細胞置放在慢性傷口表面上,搭配進階傷口敷料,屬於個別化治療。喬浩禹指出,這名糖尿病患者須洗腎,因急性右下肢血管阻塞,導致腳趾在一周內迅速壞死發黑,因此執行右足第二趾截肢手術,傷口感染穩定後,使用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PRP)促進組織活化,後續以細胞治療連續六周,重塑部分壞死的大腳趾及周邊足部傷口,達成最大程度復原狀態。喬浩禹解釋,過去這類傷口壞死的患者,往往只能選擇截肢,可能會接連截去腳掌、小腿等,對生活產生極大影響。細胞治療有可能幫助患者保留身體組織,維持行走或抓握的能力。但喬浩禹指出,治療效果取決於傷口狀況,細胞培養的同時,需要先把傷口「養好」,不能放任傷口化膿。衛福部2018年頒布特管法,正式開放六大項細胞治療技術,細胞治療可運用在抗癌及再生醫療領域,目前細胞治療僅能使用自體細胞,以糖尿病傷口相關治療為例,一個療程需數十萬元。喬浩禹說,未來如放寬至異體細胞治療等,有望降低成本,減少患者負擔。
-
2024-11-18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照顧老爸老媽 在家也好好玩
依父親的回憶,我們的祖先來台時帶著四個兒子,其中有一位是中醫師,他寫下一本草藥處方,只要是咳嗽、發燒感冒、拉肚子、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痠痛、皮膚炎等,按照處方到中藥房抓藥服用,必定能藥到病除,因此父親對中藥深信不疑。以前住在鄉下沒有醫院,因此隔壁鄰居與親朋好友,只要有任何身體不適,便會登門拜訪,拿著父親寫的處方到中藥房拿藥,父親當時有如免費看病之密醫。父親從年少到老,吃得口味很重,不幸年屆八十時,他罹患腎衰竭必須洗腎,當時母親也有點輕微失智。家裡雖有四十坪大、四個房間,但都住滿沒有多餘的房間,若要請外傭照顧,父親又堅決反對,因此一切照顧便由我來處理。我請教醫師並在其指導下,分享在家中照顧長者可以一起做的活動:1.做家事:在熟悉家裡充滿安全感,可準備三餐調料、打掃清潔以及收拾衣服。2.動動口:在做家事同時,開口聊聊往事,講笑話、唱老歌、朗讀書報,可以穩定溫和情緒。3.多運動:到家附近公園健步行走,有益身心健康。4.培養興趣:例如一起看電影、玩跳棋、下象棋、打麻將、益智遊戲等,可增進親情與感情。上述活動可用手機拍照或錄影,和親朋好友分享,讓長輩帶著快樂的心情入睡,有個愉快的晚年。
-
2024-11-1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長王偉傑 喊話「全院顧一人」 給病人最好醫療
專精腎臟科疾病的王偉傑,今年9月接任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他擁有豐富的臨床和行政歷練,帶動腎臟切片精準治療,為桃園地區腎臟病防治效能作出貢獻。尤其在新冠疫情嚴重人心惶惶下,他帶領團隊運用血漿置換術,讓重症病人的存活率大幅提升,他深信「醫師陣容強大、醫療品質做好」,是醫院令人信任的關鍵。樂生療養院是一所具有歷史性的療養院區及現代性的醫院,分新、舊兩個院區。舊院區為療養院在新北市新莊區,為日治台灣專治癩病(漢生病、早年稱痲瘋病)院區,提供漢生病院民居住使用,已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歷史建築園區;新院區為醫院在桃園市龜山區迴龍,是地區醫院,千禧年後提供民眾一般急重症和門診醫療服務迄今。崇拜學長 立志選定腎臟科行醫近30年的王偉傑是眷村孩子,在兄姊鼓勵下考上醫學院,並進入衛福部桃園醫院(部桃) 服務,因崇拜腎臟科學長做學問精神,立定志向走上腎臟科領域,即使當上樂生醫院院長,仍在部桃無酬看診,只因掛心腎臟科的老病人。以前桃園腎臟科醫師各自為政,在王偉傑建議下組成腎臟科聯誼會,每季固定辦學術研討進行個案討論,發表醫學研究論文。尤其新冠疫情大爆發期間,起初很多重症病人倒下,他發想可使用血漿換置用於染疫的腎臟病人身上,大大提升病患的存活率,並爭取列入健保給付。王偉傑深知腎臟切片可提升腎臟病防治效能,當大家都在做洗腎時,他卻反其道進行腎臟切片,果然透過切片精準治療,治癒許多腎臟病人或減緩其病情,未來他也會把在腎臟病防治成效帶進樂生醫院。網羅良醫 獲在地居民信任樂生療養院是很特殊的醫院,王偉傑接任院長後,首要打造該院為綜合性地區醫院,讓各科別醫師陣容壯大,目前已先後網羅腎臟、身心、胸腔及中醫、肝膽腸胃科、骨科、一般外科專科醫師進駐,發展該院急重難症治療,讓新北市新莊、樹林、桃園龜山迴龍地區居民,今後不必大老遠赴醫學中心看病,就近就能有好醫師看診。「樂生絕不只是療養院,樂生做很多急重症醫療。」王偉傑說,該院的科別足夠、儀器不差,絕不輸其他衛福部醫院,且各科醫師充足,逾90%病人在此都可以獲得照顧,希望能得到地方民眾信任。王偉傑常告訴病人:「你一人來醫院、全院照顧你」,過去他常以醫院為家,「要給病人安定感」,一度讓妻子很吃味,他的信念是「醫療無法渡天下眾生,只能渡有緣人」,有緣成為他的病人,他就給予最好的醫療。爬山紓壓 愛吃納豆當養生王偉傑說,醫師工作忙碌、壓力很大,他盡量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有空閒就在醫院走樓梯或拉划船器運動,保持體力;樂生醫院有後山,因此他把每周爬山列入紓壓項目中。為了養生,他澱粉類吃得少,早餐喜歡吃納豆保養身體,保持心情樂觀,若遇到關卡與煩惱時,就念經、再好好睡個覺,讓一切歸零思考。每年有空閒時,王偉傑會帶家人環島或旅遊增進感情,他特別喜歡去日本,每年組團去日本一、二次,尤其喜愛去日本老溫泉旅館泡湯,在日本欣賞溪流清澈如畫,和家人朋友爬山、喝小酒談心,令人開心。王偉傑● 年齡:55歲● 專長:蛋白尿、糖尿病、高血壓、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臟切片、泌尿道感染、電解質異常、一般內科疾病、急重症血液淨化● 現職: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中原大學副教授●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經歷:衛福部桃園醫院腎臟科主任、桃園醫院新屋分院院長、桃園醫院副院長、衛福部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教育部定副教授、中原大學副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重於治療,疾病發生早期就要早點治療
-
2024-11-15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一口氣吃根香蕉都會死」她目睹丈夫10年洗腎歷程 曝最大苦痛:被當作通勤普通人
日本小說家堀川惠子目睹丈夫林新氏10多年來接受血液透析(洗腎)、腎臟移植和再透析的療程,她伴在身邊一切看在眼裡,出版了一本實錄書籍「停止透析的那天」(透析を止めた日),揭露透析患者的心酸歷程。只是吃根香蕉都會出人命?林先生有時會開玩笑說「我聽說一口氣吃掉一根香蕉很容易就死了」,這也不完全是個玩笑,背後藏著透析患者害怕猝死的恐懼。對透析患者來說,香蕉是一種象徵鉀的食物,鉀是人類所需的礦物質,能正常維持肌肉收縮和神經功能,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豐富。透析病人因為排出鉀的能力降低,若飲食未限制鉀的攝取,容易使血鉀過高。鉀可透過透析過濾,但一次可過濾的量有限,高鉀血症會影響心肌收縮並導致心臟停止跳動,鉀超量常被認為是透析患者猝死的原因。(相反地低鉀也會引起問題),林先生先前的血液檢查鉀量經常超標。猝死總是來得很突然,因此惠子非常注意先生飲食的鉀含量,含有大量鉀的蔬菜,如菠菜、芋頭、馬鈴薯和竹筍,應該徹底煮沸,盡可能排出多餘的鉀; 如果將其切碎增加截面,就可以排出更多的鉀。 為了保持鬆脆感,必須在它們變形之前從水中取出。而處理生菜沙拉由於是生的不能煮沸,鉀容易溶於水,所以會將切碎的高麗菜或切成薄片的黃瓜或洋蔥長時間泡水,並且增加橫斷面,用流動自來水沖洗比泡在碗中效果更好。林先生最愛的水果也是隔天才能吃一次,而且是夫妻一人一半分食。惠子意識到一天三餐要達到均衡飲食是不可能的,所以會努力以周為單位達成均衡,重點在於不要在短時間大量吃同樣的食材。血液透析的痛苦就像跑完一場全馬惠子只要有空就會陪先生去做血液透析,過程非常煎熬,針頭比一般抽血的針粗兩倍多,患者被迫固定在位置上4小時。許多人會以為他們只是睡在床上,認為是輕鬆的休息,但血液被抽出身體、經過機器過濾再輸回體內,那樣巨大的工程會給心臟和血管帶來沈重負擔,4小時的透析就像跑個全程馬拉松一樣繁重,很多長時間透析的患者都有心臟疼痛和四肢末端以及穿刺部位疼痛的症狀。在這漫長痛苦的4小時無法動彈、入睡和上廁所,心理壓力也很大,林先生只好看書打發時間,還練就單手翻書的熟練本領。惠子為了體驗先生的感受,有幾次在家沙發躺4小時並持續伸出左手,還把手機和飲料放在身旁打算放鬆一下,最終從來沒有撐完整個過程,要維持同個姿勢躺在同個位置沒想到會這麼痛苦。透析患者最大的苦痛 家人都不了解惠子陪先生去做透析時,環視整個透析室,發現陪患者來的親人非常少,但這也不奇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忙,但這也意味著很多家人對透析患者的處境不夠清楚,甚至一無所知。患者自己走出家門去做透析、自己回家,往返醫院就像上班通勤,他們看起來很獨立,和健康的人沒什麼兩樣,可能內臟裡的疾病也與普通人沒太大差別;但對透析患者而言,只要停止透析就意味死亡,血液透析這種醫療的表象和現實存在巨大落差。林先生先前和父母同居,在某個深冬的凌晨五點,他要搭最早一班電車去醫院做透析,在走廊遇到剛從廁所出來的父親,當時父親對著他大吼「這麼早你要去哪?」,林先生表示要這麼早起、每周要到診所報到三次求生存,但爸爸卻彷彿活在另一個世界,當時這讓他非常震驚。惠子補充公公並不是特別冷漠或健忘的人,但任何人都對自己不了解的世界難以想像,即使是自己也一樣。惠子坦言透析患者非常孤獨,往往只能躺在床上4小時忍受痛苦等著時間過去,而且透析是一種「替代」部分腎臟功能的方法,並不是「治癒」腎臟,繼續透析不代表會好轉,很多患者被焦慮折磨,擔心他們是否一輩子都得與機器設備為伍,以及自己還能活多久。她呼籲患者的親人如果能在透析過程中稍微體貼一下患者,就能減輕他們的孤獨感;當她第一次了解透析治療的殘酷,並看到丈夫從不抱怨,就此意識到透析患者最大的痛苦是來自心理上的苦。資料來源/現代ビジネス
-
2024-11-15 醫療.新陳代謝
每周健走3天、每天5000步 有助控糖遠離糖尿病
台灣18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約11%,推估全台有218萬糖尿病人口,昨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於奇美博物館舉行園遊會暨點燈儀式,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代謝症候群指標達三項或糖化血色素(HbA1c)在5.7%至6.4%之間,建議接受檢查,降低風險。「2024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儀式」日前舉行,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糖尿病衛教學會策畫「健康i台灣,達標一起GO!」健走挑戰,鼓勵民眾每天步行5000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黃偉哲也對市民提醒,必要時可至308家代謝症候群防治診所檢查,降低糖尿病風險。健走挑戰還設立了機關團體組競賽,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慢病好日子」團隊在競賽中,榮獲醫藥設備廠商組第一名,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則在全台衛生局組獲得第二名。每周健走3天 有助控糖健走好處多多,成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建議,推行健走,主要是國人運動風氣較不盛行,不只是糖尿病患,連照顧者也活動量不足,健走比其他的有氧運動容易量化,可透過應用程式記錄,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3天、單次2.5小時,健走5千至1萬步,直至流汗、微喘,有助控制血糖。歐弘毅表示,健走隨時可做、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人體所需的一般活動量,可幫助增強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健走雖然簡單,但每天要達標並非易事,透過這項挑戰,希望喚起社會各界健康意識,無論是糖友或一般民眾,都應養成中強度有氧運動習慣,並利用數位科技來追蹤進度,達成健康目標。數位療法 提供精準治療台南市政府衛生局長李翠鳳說,數位科技讓糖尿病管理更為便利,如胰島素注射智慧軟體這類「數位療法」,可為糖友提供個人化精準治療方案;數位化不僅增強控糖效果,還促進糖尿病預防知識的普及。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也在活動現場推出「慢病好日子」攤位,讓市民在輕鬆的氛圍中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黃偉哲提醒,糖尿病患者須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不只應定期治療與追蹤,應透過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防止併發症產生,台南市已有145家醫療院所加入糖尿病共照網,為糖友提供全面性照護。歐弘毅指出,糖尿病患若要健走,建議挑選適合的鞋子、服裝、場地,循序漸進、過程中覺得不適可放慢速度,或立即停止,適時求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14 醫療.泌尿腎臟
重訓+高蛋白飲食=NG護腎運動!醫建議的最佳護腎運動是它
高油、高鹽飲食,加上作息不正常,都可能傷害腎臟健康。一名診斷為腎臟病第三期的男子,見到健檢報告紅字,開始積極運動養腎,但他只做重訓,且為了長肌肉採高蛋白飲食,醫師告知此為「NG運動」,高蛋白飲食加重腎臟負擔,重訓難達到全身血液循環,建議腎臟病患者應採取有氧運動,每天20分鐘可達護腎效果,延遲洗腎時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台灣洗腎人口破9萬人,位居全球前三名,且加上高齡化社會,未來腎臟疾病患者可預期會愈來愈多。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一期為早期、第五期是腎功能耗損最嚴重者,進入洗腎皆為第五期患者。避免進入到洗腎階段,坊間很多「護腎心法」,最有效的方式僅有三個:藥物及飲食控制、規律作息、規律運動。護腎的最佳運動為「有氧運動」護腎最佳運動為「有氧運動」,顏宗海表示,肝臟與腎臟都是血管密集器官,血液循環能幫助器官代謝物質,有氧運動屬於全身性運動,大幅增加血液循環,不只對腎臟好,對於其他的身體功能也是利多。腎臟病友運動千萬要適量,不能「過量」,過度有氧運動,可能造成橫紋肌溶解症,橫紋肌極速損傷,讓肌肉的蛋白質及肌球蛋白滲漏,過程中會代謝出具有腎毒性的物質,反而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腎臟病友不建議重訓同理,腎臟病友也不建議重訓,重訓難以像有氧運動有全身血液循環效果,且容易過量運動,加上重訓者大多希望「增肌」,採取高蛋白飲食,高蛋白就對腎臟是負擔,如果腎功能已經不佳,恐適得其反。顏宗海表示,建議腎臟病友少吃高磷食物,如泡麵、餅乾、飲料,磷由腎臟代謝,腎功能不佳,磷會堆積在腎臟內,容易導致高血磷症,初期會有皮膚癢、骨頭痠痛等症狀,長期容易導致血管鈣化,增加中風機率。根據統計,最容易導致洗腎疾病,依序為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絲球腎炎、多囊腎以及腎結石。顏宗海表示,高齡化社會,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患者會愈來愈多,也讓腎病候選人增加,呼籲國人對於飲食以及生活作息得多加關注,規律運動也應納入日常的習慣中。
-
2024-11-14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每年新增八千高齡腎友 腹膜透析不到一成 醫籲:三迷思需反轉
「鄰居說我年紀這麼大,在家洗腎感染怎麼辦?我不要洗了。」80歲陳爺爺當初須洗腎時,家人為不讓長輩舟車勞頓和降低血壓不穩定的風險,選擇居家腹膜透析,也願意協助操作。起初陳爺爺身體狀況穩定,卻聽信鄰居對居家洗腎的迷思,愈來愈不配合治療,導致洗腎效果受到影響,加上憂鬱纏身惡性循環,半年後遺憾離世。2022台灣腎病年報統計,每年約有近8千位新發透析患者為65歲以上高齡族群,林口長庚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腎臟科醫師顏介立表示,65-75歲腎友選擇腹膜透析為7%;75歲以上僅剩3%,占比偏低。過去高齡腎友及家屬常因街坊對腹膜透析存有自行操作困難、容易感染發生腹膜炎,嚴重恐致命等迷思,導致適合此透析方式的高齡腎友,可能錯過保留日常生活節奏的機會。反轉一:腹膜透析優化生活品質及改善心血管相關存活率現行洗腎(透析)方式有兩種,一是於診所由醫護人員執行的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液」;另一種為自行於家中操作的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近十年腹膜透析腎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血液透析低,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選擇腹膜透析的存活率就有明顯的優勢。反轉二:完整操作指導免摸索 雲端系統院方隨時掌握關於機器操作的恐懼,顏介立說,現行醫院都會提供腎友或協助的操作者標準化動作指導,也會由醫護人員協助測試,確保返家後操作無虞,大家不需過於憂慮。腹膜透析還具備不須舟車勞頓往來診所的優勢,其實非常適合高齡腎友及照顧者,若因迷思而放棄,可能錯過保留原有生活模式。腹膜透析有連續可移動腹膜透析(CAPD)與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兩種方式。顏介立指出,若腎友選擇全自動腹膜透析,是透過機器自動執行每日換液的工作,可於睡眠中進行,白天活動不受限,同時搭配雲端管理系統及時傳送數據給醫院監測的功能,醫護人員能高度掌握腎友每天治療狀況,醫療團隊在必要時也能盡早給予協助。當慢性腎臟病進入末期,患者與家屬面臨洗腎選擇題時,顏介立建議,應求助醫療專業,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切勿聽信街坊迷思。反轉三:血壓較平穩 幫助保留殘餘腎功能與血液透析相較,顏介立說,腹膜透析能保存較多殘餘腎功能,在洗腎初期也有較高機會脫離洗腎,部分腎友洗腎五、六年後還能排尿,且對血壓影響小,不易在洗腎中因低血壓而虛弱、昏迷,合併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較低。曾有一名80歲奶奶因急性腎臟感染,先接受血液透析,後來因尿液減少,腎功能也未見好轉,經醫師與其家屬討論,決定改採腹膜透析,約半年後奶奶的腎功能恢復,目前醫師也評估是否可以不需繼續洗腎。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將推出長照3.0服務,顏介立建議相關單位,針對高齡腎友,有機會可比照歐洲、加拿大等國家,由受過訓練的居家服務員,協助操作腹膜透析設備,除了降低患者或照顧者操作的心理負擔外,也是一種對照顧者的喘息服務,更期待未來更多的資源投注,使更多適合腹膜透析的高齡腎友接受治療,降低洗腎對日常生活的衝擊與影響,擁有不被透析綁架的老年生活。【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13 醫療.泌尿腎臟
我的腎臟健康嗎?醫師教看「雞生蛋」指數 怎麼吃怎麼喝才不傷腎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攀升,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雖多數人處於疾病前期階段,但也因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甚至到末期腎病變,才可能出現如尿毒症等情況,因此恐高達96%腎臟病患者未察覺,因此早期預防和定期檢查十分關鍵。腎臟病如何檢查?飲食能如何預防?由洪永祥診所透析醫療服務中心院長、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告訴你。初期症狀難察覺!致病原因有哪些?台灣有「洗腎島」之稱,因腎臟病患者數量龐大,約有10萬人需要進行洗腎,超過200萬人患有慢性腎衰竭。這類疾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在第四、五期時才出現「蛋白尿(泡泡尿)、水腫和高血壓」等問題。此時,病情已非常嚴重,可能需要進行透析治療。腎臟病的主要誘因是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這些疾病會逐漸損害腎臟功能。常見的患者在生活習慣不佳下,可能長期忽視如蛋白尿等症狀,認為這是飲食或生活習慣引起的小問題。實際上,這些警訊應及時處理,否則病情惡化到後期時,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腎臟健康如何確定?檢查記住「雞生蛋」雖然腎臟疾病的進展較慢,這也為早期發現提供了機會。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血液和尿液檢查」,對於提早發現異常十分重要。透過及早改變飲食習慣、控制血壓和血糖等措施,能有效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在腎臟檢查中,可以找到「雞生蛋」3個檢驗項目,了解自己的腎臟功能狀況,.雞:「肌酸酐」,能反映腎臟的過濾能力。肌酸酐會因肌肉量而異,肌肉較大者可能會有較高的肌酸酐,因此運動後檢查容易出現誤差。.生:「腎絲球過濾率」,從肌酸酐數據計算而來。把肌酸酐、年齡和性別帶進公式,就可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60分以上才算及格,分數越低,代表腎功能越不好。.蛋:「蛋白尿」,可能是腎臟炎症的徵兆或腎臟病變的結果。檢測出蛋白尿後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治療保護腎功能。飲食怎麼吃?台灣腎臟疾病盛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廣泛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飲食,特別是加工食品和夜市小吃,如水餃、小籠包、炸雞等,無形中對腎臟造成負擔。為了保護腎臟健康,應選擇清蒸、水煮等低油、低鹽的烹飪方式,並多攝取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加工食品如水餃和小籠包內含豐富的油脂,特別是五花肉餡的食物,不僅熱量高,還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和鈉,這些成分會讓腎臟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增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許多人誤以為這類食物相對健康,事實上它們可能比油炸食品更具隱藏風險。此外,含鈉量高的食物如日式拉麵和鐵板麵也是腎臟的隱形殺手。一碗日式拉麵的鈉含量可能高達4000到6000毫克,遠遠超過每日建議的2400毫克。長期攝取過多的鈉會導致高血壓,進而損害腎臟的健康。喝水顧腎 怎麼喝才對?喝水,是保持腎臟健康的關鍵。腎臟過濾功能依賴足夠的水分,特別是腎絲球的運作。每個腎臟中有數百萬個微小的過濾單位,稱為腎絲球,這些單位需要充足的水來過濾廢物。雖然茶、咖啡、湯等飲品可以計入每日的水分攝取,但建議以「白開水」為最佳選擇。因為純水能最有效地幫助腎臟過濾體內廢物,避免不必要的糖分和添加物負擔腎臟。茶和黑咖啡中含有抗氧化成分,適量飲用對健康有益,但過量攝取咖啡因可能引發過度利尿,反而對腎臟不利,特別是在腎功能衰退時。至於飲用量,一般來說,每人每日需攝取的水量與體重相關,大約60公斤體重的人需攝取2000cc的水分。雖然液體可以來自多種飲品及食物,如水果、湯等,但建議避免過多含糖飲料如汽水或碳酸飲料,這類飲品會增加身體負擔。藥物、保健食品會傷腎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飲食通常受到許多限制,例如需選擇低磷、低鉀和低蛋白的食物。但許多保健食品的設計是針對一般人群的,磷和鉀的含量未必受限。以益生菌為例,它們通常來自乳製品發酵,這些產品可能含有高磷和鉀,對腎臟健康可能造成風險。另外,在藥物方面,使用上應根據醫師的評斷來決定,適當使用才能達到療效。如最常被民眾使用的止痛藥,短期內使用止痛藥可以控制發炎(長時間的發炎可能會造成腎臟的問題),但如果長期服用,則需要謹慎。可以選擇一些短期內對腎臟影響較小的藥物,如非腎臟代謝的普拿疼,或者局部使用的貼布藥膏,來減少對腎臟的影響。也要提醒,西藥在急需時可以使用,但長期依賴藥物不是最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消炎,避免讓腎臟受到更多損害。如果對藥物使用感到擔心,建議多喝水,並尋求醫師的建議來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腎臟與心血管的關聯腎臟疾病與血管類疾病有密切的關聯,特別是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息息相關。腎臟病和三高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三高可導致腎臟病,而腎臟病也可能引發三高。實際上,大約80%的情況下,腎臟病患者是因為代謝症候群而間接受害,這些症狀可能逐步發展為糖尿病、高血壓,最終導致腎衰竭。避免肥胖是控制這些問題的關鍵。曾有位55歲的高血壓患者原本腎功能穩定,但因工作緣故造成飲食不當,進而導致肥胖、腎功能迅速惡化,蛋白尿也隨之出現。經由控制飲食和體重,他的狀況才有改善。因此,維持健康體重對於預防腎臟病及其相關共病非常重要。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家裡有喇牙代表什麼?喇牙有毒嗎?怎麼趕走牠?專家:千萬別用拖鞋打!用「這招」就有效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檢測不可少!診斷糖尿病前期3至5年內 25%恐成為糖尿病患者
三餐不正常、肥胖、情緒壓力、營養失衡、人口老化等,都使人陷入「高血糖」危機,一旦罹患糖尿病,與洗腎的距離就會快速拉近。醫界近年雖不斷推動「三多一少」的糖尿病自我檢測症狀,但通常有三多一少症狀時,血糖都已「不可逆」,而糖尿病前期大多以「無症狀」出現,醫師建議,40歲以後,每個人都應該做血糖檢測,可在糖尿病前期即開始控制,透過飲食運動控制,幫助血糖逆轉。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多已是嚴重糖尿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突破6億人。國衛院調查,台灣糖尿病盛行率過去約落在10%,2019年時已破11%,且持續攀升,目前粗估糖尿病人口約有230萬人,且不包含「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表示,人體的血糖變化,難透過症狀即時反應,雖然醫界不斷宣導糖尿病會有「三多一少」症狀,吃多、喝多、尿多,加上體重減少,但當三多一少症狀出現時,通常都已是嚴重的糖尿病患者。臨床上見到許多高血糖患者,生活中幾乎是「無症狀患者」,也讓國人對於血糖的變化毫無病識感。高血糖對於血管的傷害極大,血液因糖分過高變得濃稠,血流不像過去可以順利運行,輸送氧氣、營養等效率變差,高血糖者容易感到疲憊、口乾舌燥,血管分布密集的器官,如腎臟、眼睛、腸道等功能皆會受到影響。而且高血糖也會讓血管壁上囤積多餘的膽固醇,增加血管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糖尿病前期的數值定義,並未因年紀而放寬。糖尿病的定義為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飯後血糖在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在6.5以上。此時,血管通常已出現不可逆的傷害,需要靠藥物並搭配控制飲食運動,降低高血糖導致併發症的風險。近年健康檢查盛行,不少人血糖雖高,但未達糖尿病數值的標準,此時被稱為糖尿病前期,其數值為空腹血糖在101到125mg/dl間、飯後血糖在141到199mg/dl間、糖化血色素為5.7到6.4間。林嘉鴻表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且身體已經快要控制不了血糖變化,若不控制飲食生活習慣,據統計,約有25%的機率會在3到5年內,成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罹病風險因子中,有一項是「年紀」,年紀愈大血管的彈性愈差,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林嘉鴻說,目前定義糖尿病患者或是糖尿病前期的數值定義,並沒有因年紀差異,給予年長者較寬鬆的數值,血糖愈高,對於器官的影響是絕對的,血糖能降到正常值,愈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前期還不需用藥,首要積極做飲食控管。若透過健檢等方式,得知自己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林嘉鴻表示,第一時間還不須用藥,但要「積極」做飲食控制,少糖、少油、少澱粉,以低升糖指數(GI值)的食物為主,主食可以從白米飯改為全麥穀類,多吃纖維高且低糖的蔬果,如番茄、花椰菜等。不過,現在的食物「地雷」太多,像蔬果汁看似少糖少油,如果加到高糖分的水果,如鳳梨、芒果,一杯蔬果汁也可能成為「控糖殺手」。低GI食物多是纖維高、低加工、非精緻類型。GI值是指食物吃下肚後2小時,血糖上升快慢數值指標,以0到100作為呈現。民眾常會誤以為低GI食物就是「熱量低」,事實上不然,低GI食物是指人體吸收較慢,不易讓人體血糖快速飆升的食物,不代表熱量低,例如一小條蒸地瓜,熱量如同一碗白飯。低GI食物通常是纖維高、加工程度低、非精緻食物,烹調方式是用蒸、煮、烤,需多咀嚼的食物。林嘉鴻表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果飲食控制三到六個月,血糖絲毫沒有下降,此時就要考慮用藥;如果用藥後血糖恢復到正常值,是有機會擺脫糖尿病,但後續的飲食控制仍需要持續,暴飲暴食、高油高糖仍會讓血糖再次飆高。他也提醒,年過40歲,應每年定期做血糖監測,特別是家族內有人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者,都屬於糖尿病高風險對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0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避免洗腎的護腎飲食
「林醫師怎麼辦?腎臟科醫師要求我增加體重,但飲食要限制蛋白質、鈉鉀磷不能過量.....」髮型設計師秀芳遞給我一張檢驗報告,原來是因腎臟病變造成蛋白質尿。「低蛋白飲食」更貼切的說法是「適量且優質的蛋白質」;足夠的熱量攝取,也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飲食的重點,能延緩腎臟惡化、維持良好體力,避免步入洗腎人生。泰式蝦子&豬肉辣味冬粉沙拉(3人份)冬粉提供熱量,低鉀蔬菜洋蔥與香菜等皆可提味,以減少高鈉醬料的使用,尤其洋蔥還是強效的抗氧化劑。這道料理多選低鉀蔬菜,幾乎毋需汆燙油炒。而一般泰式涼拌常用的小番茄,因含高鉀改以低鉀水果鳳梨取代。食材:冬粉180克、蝦子9隻、白洋蔥140克、紫洋蔥150克、鳳梨200克、青蔥1支、小黃瓜2條、香菜2支、腰內絞肉50克、辣椒1支醬汁:鹽適量、椰糖或砂糖2大匙、魚露1.5~2大匙、檸檬汁2大匙作法:1. 冬粉用冷水泡約5分鐘,泡軟後剪成容易吃的長度。蝦子頭部切掉、去泥腸,白洋蔥切小丁,紫洋蔥切長條狀,鳳梨切丁,青蔥切花。2.平底鍋開中小火,倒入橄欖油。先加入白洋蔥丁,炒至呈透明後放入豬絞肉、辣椒,青蔥及香菜的莖,炒到絞肉熟後即熄火。可加一小匙的醬油,增添醬香。3.準備另一鍋滾水,放入冬粉,煮到呈透明後即撈出,接著放入蝦子氽燙一下。4.大碗放入作法2及和作法3。再放入紫洋蔥、鳳梨及香菜的葉,接著撒入調味料拌勻。●作法3的冬粉從熱水撈出後,放入清水中洗去黏液,瀝乾水分取出,口感較爽口。蘋果&藍莓豆漿奶酪(2人份)選擇低鉀且低GI的蘋果與藍莓,一般水果奶酪是水果與牛奶的混合,但因乳製品屬高磷食品,因此以黃豆製品豆漿取代牛奶,僅以少許鮮奶油打發成的油霜裝飾。食材:蘋果105克、藍莓100克、吉利丁2片(每片2.5克)、無糖豆漿200毫升、白砂糖適量、鮮奶油50克作法:1. 蘋果豆乳酪:蘋果切小塊與100毫升豆漿混合,以調理機攪打成泥狀。接著放入鍋中,開小火稍溫熱後放入一片泡軟的吉利丁,攪拌後確認吉利丁全部融化,即可倒入模型中(1/3份量),接著再放入冰箱冷藏使其凝結。2. 藍莓豆乳酪:作法同上。從冰箱拿出作法1模型,倒入至2/3份量,再放入冰箱使其凝結。3. 取鋼杯放入鮮奶油,用攪拌棒將鮮奶油打發。4. 將作法2從冰箱取出,並加入打發鮮奶油,擺上新鮮的藍莓及薄荷。台式什錦炒米粉(4人份)米粉、冬粉、米苔目及粄條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低蛋白澱粉類主食。透抽、豬里肌肉提供優質蛋白質,至於高鉀食物,如胡蘿蔔、香菇甚至芹菜都需先汆燙去鉀,同時搭配低鉀蔬菜高麗菜與超級護腎食材黑木耳。食材:米粉250~300克、豬里肌肉或腰內肉80克、高麗菜250克、紅蔥頭6粒、蒜苗1支、透抽120克、黑木耳100克、胡蘿蔔150克、香菇3朵、芹菜1支、醬油2大匙、烏醋&白胡椒粉適量作法:1. 豬里肌肉切絲、各種蔬菜切絲、透抽切花、香菇泡水切薄片、芹菜拍扁切末。將高鉀食材如胡蘿蔔、香菇及芹菜等先氽燙。2. 鍋中加水,水滾後倒入適量油及鹽,接著放入米粉,氽燙約1分鐘即撈出瀝水,並加蓋燜軟(不需煮熟)。3. 平底鍋放一大匙橄欖油,開中小火,放入紅蔥頭炒至微金黃色,取出備用。4. 平底鍋加入少量橄欖油,放入胡蘿蔔翻炒,接著放蝦米、香菇、肉絲炒香。蒜白接著下鍋,高麗菜絲放入繼續拌炒。5. 放入約一碗的水煨煮,待水收乾約一半後倒入醬油調味,接著放入蒜綠、透抽及作法3的紅蔥酥及油,稍微翻炒,最後放入米粉吸乾湯汁。6. 起鍋前放入芹菜、灑幾滴烏醋及白胡椒粉,更添風味。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身材纖瘦的人不會罹患糖尿病?吃藥、打胰島素久了就得洗腎?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全球糖尿病人口不斷增加,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的糖友超過250萬人,且每年以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而併發症多的糖尿病也長期位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列。關於糖尿病有不少迷思,也不斷有新的研究指出生活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的關係,當被醫師宣告處於「糖尿病前期」,又該如何扭轉血糖危機?Q:體態纖瘦的人比較不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A:體重與第二型糖尿病沒絕對關係,但是有相對關係。雖然肥胖的人罹病的機會高,但是瘦的人如果飲食習慣不正確,仍然有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體態標準卻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和基因、生活方式或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Q:糖尿病患吃藥、打胰島素久了,會走向洗腎?A:造成洗腎的原因很多,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為導致洗腎的最大原因。吃藥跟打胰島素的目標都是希望能把血糖控制好,只要願意與醫療團隊好好配合,搭配理想藥物治療與合適的飲食及運動控制,可以降低最終腎衰竭洗腎的機率。Q: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一旦開始吃藥打針,一輩子就無法停藥了?A:第二型糖尿病友的藥物與胰島素針劑增減,最主要還是要依照病友身體的情況來調整。如果在正確的醫囑下服用藥物與施打胰島素,搭配合適飲食與運動控制,能慢慢將醣化血色素降低到6.0以下,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逐步減少藥量;也有少部分比例的患者,在改變生活型態與減重之後可以完全停藥。不過,停止藥物使用之後,還是要定期規律檢查血糖。提醒糖友不要隨意停用藥物,以免控制不良的血糖影響身體健康,建議要依照醫療團隊的指示服用與調整藥物,對自己的健康才有保障。Q:糖友嚴格控制飲食,不吃碳水化合物和甜食,就可以不用吃藥?A:糖尿病友吃藥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身體調整血糖的功能,藥物是幫手不是敵人。糖尿病友藥物的調整,必須仰賴每三個月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來調控。如果醣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能減少或是停藥。糖尿病是個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也非常重要,可與醫療團隊中的醫師和營養師討論。Q:如果不小心吃了太多醣分,只要增加藥量就可以穩定血糖?A:糖尿病口服藥物的種類繁多,有長效型與短效型,每一種發揮藥效的時間不一定,作用機轉也不同。如果患者自行在大餐後增加藥物份量,在不了解藥物作用的情況下,可能造成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所以絕對不是吃加倍的藥物就可以放心吃大餐,病人萬萬不可擅自調整藥量。糖尿病友還是建議定時定量的飲食與規律服用藥物,才是控糖最大的重點。Q:糖尿病患只會有高血糖問題,不會有低血糖問題?A: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的問題為最多,但是也有少部分第二型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會發生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的原因最常見於感染、心肌梗塞、中風等等狀況。除了身體出狀況外,也有可能是服用過量的降血糖藥,或是施打過量的胰島素。口服藥物與胰島素注射劑量與時間都必須正確,如果發生低血糖的情況,要找醫療團隊了解原因,避免再次發生。另外,也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經常測量血糖,了解自身血糖的變化。提醒糖友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要因為工作忙碌或刻意減肥,造成血糖不穩定而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糖尿病不是絕症,只要能找到優秀的醫療團隊(醫師、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藥師),定期抽血檢查血糖與肝腎功能之外,每年固定做眼底攝影檢查與足底神經學檢查,搭配上腹部超音波、心電圖與肺部X光,合適的藥物與飲食運動控制,還是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諮詢/林信佑診所院長、桃園市糖尿病共照網醫師林信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7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長者身體功能評估用LINE也行得通 六大重點功能 長者輕鬆上手
隨著超高齡化浪潮來襲,臺灣預計於明(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如何讓家中長輩的身體功能維持且健康的老化呢?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身心功能可以透過適當的介入策略而維持或回復,進而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發生,並明確點出「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是維持生活品質不可或缺之六項能力。國民健康署提供「長者量六力」自我身體功能評估服務。為提升量六力服務的可近性,國民健康署已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民眾透過手機就可以進行長輩居家自我評估,可早期發現異常,及早介入措施,鼓勵家屬協助長者自評,更能發揮預防及延緩失能的最大效益。「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為長輩關心的節慶提供健康訊息之圖片,讓長者輕鬆轉傳,並藉由設計互動遊戲,進行檢測身體之功能,實用又有趣。「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設計六大重點功能如下:一、一機多人註冊一支手機可註冊5名長者,若長輩無智慧型手機也不必擔心,可經由家屬協助註冊後,即可線上評估。二、多元語音評估有國語、台語、客語及英語,讓不識字及不方便閱讀的長者,選擇熟悉的語言進行評估。三、健康資訊分類依據長者六力進行健康資訊分類,有助於長輩輕鬆瀏覽,並定期推播健康資訊。四、資源地圖運用透過資源地圖的整合,方便查詢居家附近的功能評估及社區課程(活動)之服務據點。五、連結直播課程國民健康署與WaCare遠距健康合作,集結醫師、營養師、藥師、心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六力領域的專家直播授課,若自評結果異常,系統會主動推播近期的衛教與運動課程,也可以直接查詢相關課程。六、健康資料連結若評估發現異常,請點選資源地圖查詢居家附近有提供長者功能評估的醫療院所,請專業醫護人員協助長者檢視或評估異常的原因,並提供「長者量六力」註冊資料的個人代碼,將評估結果連結到個人的評測紀錄中,方便長者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署以提升健康識能,力行健康生活型態;普及預防保健服務,推廣有效預防及篩檢;提升健康照護品質,改善慢性病控制及預後;營造友善支持環境,增進健康選擇及公平等4大方向,規劃及推動生育健康、婦幼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中老年健康、菸品及檳榔等健康危害防制、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主要非傳染病防治、國民健康監測與研究發展及特殊健康議題等健康促進業務,協同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各級醫療院所,並結合民間團體力量,共同實踐健康政策,為全民打造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官方網站|粉絲專頁|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05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體重減輕】「我沒減肥,但怎麼體重一直掉?」體重異常減輕要注意!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敬晃主治醫師提供】43歲王小姐因嚴重口渴就診,即使飲料甜點毫不忌口,體重卻不升反降,連朋友都好奇詢問如何減法,讓她很不好意思。陳先生67歲是資深老菸槍,三個月來體重從72變成64公斤,褲頭鬆了一大圈自己都嚇一跳,雖然努力吃好多碗飯,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現代人將纖瘦與健康劃上等號,許多減重秘訣也不離「熱量赤字」四字。但在醫師眼中,非刻意的(Unintentional)體重減輕卻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首先,「非刻意」是指未特別執行減重計畫,或改變飲食習慣與身體活動量的情況;而臨床上需注意的「體重減輕」,則常以六至十二個月內下降超過原體重的百分之五(含)以上為標準。 非刻意的體重減輕有許多成因,需要醫師根據病史、伴隨症狀、抽血及影像檢查,甚至針對心理社會層面進行整體評估。下面列舉體重減輕的主要成因:一、惡性腫瘤雖然惡性腫瘤最令人擔心,但其實只佔全部二至三成,當中又以腸胃道惡性腫瘤最多,此外肺癌、淋巴癌或腎臟癌也是可能導致體重減輕的惡性腫瘤。醫師除了根據伴隨症狀,如厭食、腹脹、排便習慣改變、久咳或倦怠發燒等,也會輔以抽血、糞便或影像檢查進行評估,民眾亦可定期接受政府癌症篩檢服務,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其他腸胃道疾病除惡性腫瘤外,任何影響腸胃系統消化吸收或發炎的疾病,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如慢性腹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小腸結腸炎、慢性胰臟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都是可能原因。三、內分泌疾病內分泌失調也影響著體內能量的新陳代謝,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使代謝速度加快,導致心悸、手抖和體重減輕。未控制的糖尿病導致血糖過高,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近一步造成脫水現象,導致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症狀,是成年人常見的體重減輕原因之一。四、急慢性感染或發炎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會提高代謝率來對抗威脅,另外由於身體不適,也可能食慾不振而使體重下降。常見原因包括愛滋病、肺結核、肝炎病毒(如C型肝炎)、寄生蟲或黴菌感染。此外,風濕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也都可能影響腸胃道,降低食慾和消化功能。最後,一些重大慢性器官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和末期腎臟疾病等,也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並由於器官衰竭的症狀、不適與心理影響,近一步導致體重減輕。五、神經心理層面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或帕金森氏症,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慾、吞嚥及食物獲取能力下降。心理層面則要評估是否具憂鬱、焦慮、躁鬱、厭食症等困擾,導致食慾不振與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神經及心理的障礙也容易涉及照護(如家庭支持)、居家環境(如獨居)及經濟能力等社會支持議題。六、其他一些如甲狀腺素、糖尿病、抗癲癇藥及失智症的治療藥物,都可能包含會引發體重下降的副作用。此外,酒精或非法物質濫用也須列入考慮。七、年長者的非刻意體重減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自然下降且脂肪比例增加,這些正常老化現象是積年累月的,不應與非刻意體重減輕劃上等號。此外,由於長者伴隨體重減輕的症狀不一定典型,成因卻可能更加複雜,除上述成因外,口腔衛生、身體功能下降、嗅味覺改變及咀嚼吞嚥(嗆咳)等原因也需列入考量,民眾可至家庭醫學或老年醫學門診,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並視需求安排其他醫療職系(心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等)介入。經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王小姐血糖超標,在給予降血糖藥物後口渴症狀大幅改善;陳先生則在胸部X光中發現可疑腫塊,除建議戒菸後續也轉至胸腔科進一步評估。提醒民眾不要輕忽體重減輕的警訊,若有疑慮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評估檢查。【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