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 科別.牙科
搜尋
歐洲
共找到
1368
筆 文章
-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吉立亞與美歐亞夥伴合作 計畫增產瑞德西韋
美國生物製藥公司吉立亞(Gilead)宣布將與國際夥伴合作增產新冠肺炎實驗性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目前合作夥伴來自北美、歐洲與亞洲。吉立亞公司表示,目前尚在尋求台灣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合作夥伴,期能共同實現「瑞德西韋」的生產目標。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症研究所(NIAID)進行的全球性的「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獲得正面結果。數據顯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相對於安慰劑組的患者,有較快的復原速度。同時,由吉立亞公司主導的三期多國多中心的試驗(SIMPLE)也傳出捷報,該公司昨天發布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最新臨床試驗訊息。試驗數據顯示,越早使用這項藥品越有優勢,且五天療程跟十天療程均能改善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當療程縮短,醫療資源就有機會再釋出。吉立亞公司今天表示,目前正著手建立一個由醫藥和化學製造公司組成的多地、多元化供應鏈,盼協調各方面共同努力擴大原材料供應和生產能力。目前改進生產流程後,已大大縮短從原材料到成品的製造交貨時間。吉立亞公司表示,目前藥品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來自北美、歐洲與亞洲。尚在尋求台灣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合作夥伴,期能共同實現「瑞德西韋」的生產目標。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危險國兒童川崎氏症確診高 張上淳:待釐清
新冠肺炎持續在歐美肆虐,如今歐洲多國突傳出兒童罕見疾病「川崎氏症」案例增多,醫師示警之餘,也開始研究新冠肺炎危險國,與兒童川崎氏症確診高關聯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也在例行記者會中,發表對兩者是否有關的看法。張上淳表示,近來部分英國兒童有比較厲害的皮膚疹,類似川崎氏症表現,川崎氏症通常發生在小小孩上,但英國報告,卻出現在學齡或接近學齡兒童「這部分確實有機會成為全球專家討論會內容,還沒完全認證,這是怎麼回事。」張上淳說,多數出現類似川崎氏症症狀的個案分離不出新冠肺炎病毒,但體內有抗體,目前傾向是感染後引發的全身性發炎反應,更像新冠肺炎症狀表現,但仍須有更多證據證實此事。另外,美國哈佛大學將展開卡介苗對新冠肺炎防護效果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美方發現疫情嚴重國家,卡介苗接種率低、接種高的國家,新冠肺炎發生率似乎較低,因此美國哈佛主動與我國聯繫,我方也樂於參與國際研究,目前審查中。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宅在家 醫師籲這兩大習慣可能傷了身體
雖然宅在家很放鬆,但有些生活習慣不知不覺會傷了你的身體!這次醫師們特別整理居家要留意的兩大要點,大家快來看看。1. 長時間滑手機和朋友少了外出聚會,改揪團連線打手遊嗎? 王咨翔中醫師說明,根據歐洲脊椎協會指出,低頭30度看手機時,頸部就要承受25公斤以上的重量!長時間的低頭不只會加速頸椎退化速度,也可能冒出「富貴包」。中醫在治療上主要以針灸、拔罐和整脊為主,促進肩頸氣血循環、疏經通絡。另外如果使用不正確的姿勢拿手機,也容易傷了手腕而導致「媽媽手」,醫師建議使用3C產品時,除了定時休息外,手腕和手掌也最好成一平面,坐姿如果可以維持背部緊靠椅背,也是很好的頸椎減壓方式。2. 把家裡當健身房很多人因為不能到健身房訓練,就會轉移陣地到家中,想說上網找重訓、瑜珈的教學影片一起跟著做。何昱樺中醫師分享,在家運動其實要特別小心,像是最近門診就有遇到因為在家運動不小心扭傷腰的病患,幸好經過脊椎調整手法 、針灸和小針刀治療後,多有明顯改善。何昱樺醫師提醒,進行較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或是運用平時較少活動到的部位,都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一定要量力而為。如果是要在家裡跳繩或是跳有氧操,也應該要穿上運動鞋,千萬別赤腳,不然足底足踝的筋膜很容易損傷。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崎氏症或與新冠肺炎病毒相關 歐洲醫師紛示警
包括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在內,歐洲多國近來傳出兒童罕見疾病「川崎氏症」案例增多,醫師示警之餘,也開始研究這和引發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有關。美聯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本週稍早英國兒科加護學會(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Society)示警指出,過去3週英國罹患「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而需接受加護照顧」的兒童增多,「讓人益發憂心」是否有種新冠肺炎相關症候群正在兒童族群出現,還是另一種不明疾病造成這種症候群增多。英國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RCPCH)院長維納(Russell Viner)表示:「我們已經知道非常少兒童會成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重症,非常罕見。」他說,上述症候群可能是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造成,一些感染新冠肺炎的成年人也有類似症狀。上述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病例也通報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或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特徵,由於確診新冠肺炎的兒童不多,科學家不確定這些罕見症狀是與新冠肺炎有關,或為其他因素造成。衛生官員估計英國有10至20例這類病例,英格蘭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 England)正在緊急調查。維納表示,醫師有在研究是否為其他病毒或新藥造成,「但初步假設是與冠狀病毒疾病相關」。西班牙小兒科協會(Association of Pediatrics)最近也對醫師提出類似示警,指出近幾週有些學齡孩童出現「不尋常的腹痛伴隨腸胃症狀」,可能導致數小時內出現休克、低血壓、心臟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發現(症狀)後儘速送醫」。義大利加斯里尼醫院(Gaslini Hospital)醫師、義大利兒科醫師學會(Italian Paediatricians' Society)成員拉維里(Angelo Ravelli)則對1萬名同僚發出通知說,義大利新冠肺炎重災區的川崎氏症患者不尋常地增加,其中部分兒童病患本身感染新冠肺炎,或與確診者有過接觸。拉維里表示,這些兒童對傳統療法沒有反應,一些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出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患者需要呼吸協助且進入加護病房治療。根據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川崎氏症症狀包括高燒持續5天以上、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英國華威醫學院(Warwick Medical School)榮譽臨床講師吉爾(James Gill)表示,這些通報讓人憂心,但目前缺乏有力證據證實為新冠肺炎造成。法國和比利時也已出現疑似病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兒科教授拉斯穆森(Dr. Sonja Rasmussen)表示,美國有一宗類似案例,是一名6個月大加州女嬰診斷出川崎氏症,接著又查出罹患新冠肺炎。拉斯穆森表示,上述來自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通報未詳細說明兩種疾病是碰巧同時發生,或新冠肺炎以某種方式導致川崎氏症。目前為止,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比率是所有族群中最低的,來自中國7萬5000多例的數據顯示,兒童病例只占2.4%,且多為輕症。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葉金川:防疫下階段 要「安全安心」
防疫進入一百天,我們是全球極少數不需封城就能控制疫情的國家。昨天確診病例再度掛零,維持四二九例,本土病例五十五例,僅一例造成醫院院內感染,其餘都是家庭內傳播,我們主要是靠邊境管制和精準疫調控制住疫情,防疫成績卓越。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指出,國內已連續十六天沒有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磐石艦染疫帶來的警報,四月底前可望解除,如果不幸發生社區傳染案例,我們也應該可在第一個傳播鍊就先阻斷。長期抗戰 兼顧正常生活疫情之初,我們對新冠病毒不甚了解,摸著石頭過河一百天,現在對病毒傳播的特性已有幾成把握,在防疫優先並兼顧大家正常生活的需要,防疫戰略應調整,進入第二階段「安全安心防疫」。設想未來一年,我們最可能拿到的劇本,仍是持續和新冠病毒奮戰。預估北半球疫情,六月可能趨緩,但九月勢必再起。我們經中國大陸、歐洲及美國的境外攻擊,已經連過三關,雖然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來自東南亞、南亞、非洲和南美等地的攻擊,但預計衝擊不比歐美。我們依照現有步驟,應該可以因應未來疫情來襲。部分國家解封 邊境須守住透過邊境管制和精準疫調就能夠守住疫情,其實這超過大家預測,現在證實,的確可行。到四月底,若國內沒有進一步疫情,代表病毒在台灣境內存在的機率極低,未來所有的病毒都將來自國外,此時只要做好邊境管境、確保進入國境的人未帶入病毒,國內將是安全的。幾個月內,相信已有部分國家解封,我們不可能永遠禁絕與其他國家通航與往來,此時邊境管制必須適度調整。例如要求入境外國人提供未感染證明,並接受我國核酸檢測,確認其並未否處於帶原狀態,並避免將病毒帶進社區。增防疫旅館 避家庭內感染另外,國內大多數本土確診案例是被居家檢疫、隔離的家人感染,顯示家裡不是好的隔離所,應該要增加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避免傳給家人。精準疫調讓我們切斷了病毒的傳播,而細胞簡訊發放的時機和內容,應該再多做考量,公告景點及確診者足跡的效果有限,不但增加恐慌,部分學校和公司行號根據細胞簡訊內容,請學生不要到校上課,或是讓員工放假,這些是沒有必要的。維持戴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應該要繼續做的是勤洗手和戴口罩,它提供的保護力效果相當於半個疫苗。建議在未來一年裡,大家應該將洗手和戴口罩內化為生活習慣;再來是保持社交距離並嚴格執行,就會達成準封城的效果。國內病例的傳播鍊得以阻絕,應該就是戴口罩、洗手和社交距離建功,而且對社會民眾的殺傷力非常小,但是它避免了真正封城,讓商業保有活絡性,不至於使經濟活動完全停擺。在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成功前,我們暫時無法回歸之前的生活,但要讓民眾長期配合防疫,應盡量減少對生活的改變,例如校園不必關閉,讓孩子有地方可以打球,中老年人也可以繼續運動,不要宅在家裡。人數不要太多,還是可以聚餐;作好防疫,可以搭遊覽車去戶外散心,這樣也使對經濟活動的傷害降至最低。
-
2020-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型冠狀病毒危險併發症 血栓風險高
41歲的美國百老匯男星兼電視演員尼克柯戴羅(Nick Cordero)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加護病房待了近3週,最後醫師們不得不截除他的右腿。尼克柯戴羅的血流因血凝塊而受阻,這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另一項危險的併發症,已在中國、歐洲及美國的第一線報告中陸續出現。可以肯定的是,加護病房患者之中,會基於不同原因出現所謂「血栓事件」,但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身上的發生率遠高於其他預期。紐約大學朗格尼醫院(NYU Langone Hospital)重症照護醫師布羅斯納漢(Shari Brosnahan)告訴法新社:「我在加護病房曾有一些40歲的患者,他們手指裡有血塊,看起來像是要截掉,但除了病毒之外,沒別的原因需要截掉手指。」這些患者中,有一人的雙腳和雙手都苦於血流缺乏,布羅斯納漢預料截肢在所難免,否則血管會嚴重受損,最後四肢末端自行脫落。血塊的存在不只是對四肢危險而已,還可能進入肺部、心臟或腦部,並造成致命肺栓塞、心臟病及中風。「血栓形成研究」(Thrombosis Research)期刊近期刊登一份來自荷蘭的報告,研究員發現184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中,有31%患有血栓併發症,就算截肢等極端情況很罕見,這也是「非常高」的數字。紐約長老會醫院(New York-PresbyterianHospital)醫師比克德利(Behnood Bikdeli)組織一群國際專家研究這個議題,結果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比克德利說,專家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發生血栓的風險很高,可能需要預防性地接受血液稀釋劑,甚至在進行成像測試之前就要這麼做。專家們尚未完全釐清確切原因,但比克德利提出幾點可能的解釋。首先,症狀嚴重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通常也患有心臟或肺部潛在疾病,而這些疾病本身的血凝塊發生機率就比較高。其次,接受重症照護會讓患者更易形成血凝塊,因為他們長期待著不動,這就是為什麼專家鼓勵大家在長程班機上多多伸展活動。現在也已知道,2019冠狀病毒疾病與稱為「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的異常免疫反應有關,一些研究顯示,這種異常反應也與血凝塊發生機率較高有關。此外,新型冠狀病毒本身也可能造成血凝,這在其他病毒引發的疾病中已有先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週發表一份報告提到,病毒可感染器官及血管的細胞內層,或稱內皮細胞層(endothelium)。理論上,這種現象也可能會干擾凝血過程。
-
2020-04-28 科別.牙科
更年期婦女口乾舌燥唾液少「蛀牙增」 醫師教護齒秘訣
女性朋友邁入更年期唾液分泌減少,當心蛀牙率增加!新北市近日有一名年約50歲的母親向牙醫師求診,面有難色地表示近來口乾嘴苦且有異味,連自己的小孩都因此不太與她交談,讓她感到沮喪;經牙醫師診斷發現這位已經進入更年期初期的母親,因體內荷爾蒙改變導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抗菌條件變差造成口內異味。醫師特別提醒,更年期婦女不要忽視口腔不適的症狀,更不要輕忽唾液減少對於口腔健康的影響,因為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以及生活品質,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容小覷。女性年齡漸長唾液「質」、「量」衰 埋下疾病風險「牙醫學期刊」中研究顯示,由於荷爾蒙改變,60歲的男性與女性相比,女性唾液的分泌速率較男性低,且女性口腔不適的症狀更為顯著,長期投身於促進國人口腔健康的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說明,也有相關研究報告發現,50~60歲罹患口腔灼熱症候群的男女性比例為1:3。由此可見,女性唾液的「質」與「量」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衰退,所以更年期的女性們更要加強口腔照護、留意口腔不適症狀,及早發現才能避免口腔疾病危及全身健康。荷爾蒙改變所造成的口腔不適症狀還包括口乾、吃乾燥食物覺得不舒服、口腔黏膜燒灼感、味覺靈敏度降低、口腔內苦味或金屬味增加。黃耀慧醫師提醒,唾液減少容易導致蛀牙發生,即便補牙後,也會因口腔乾燥而容易脫落或是從填補物旁邊又蛀掉了,也就是所謂的「續發性蛀牙」;口腔不夠濕潤也會造成口腔黏膜脆弱,不僅進食易磨破可能傷害黏膜下方的神經、血管引發更多疾病。唾液中和酸鹼、修復護口腔 咀嚼刺激減低蛀牙率黃耀慧醫師指出,根據2019年「歐洲醫藥科學期刊」女性唾液分泌研究指出,平均年齡56歲的女性,其唾液分泌速率不僅較平均年齡45歲的女性來得緩慢,且唾液的酸鹼值也較低,而唾液的酸鹼值降低,容易增加蛀牙與其他口腔疾病的發生率。唾液具有清潔抗菌、中和口腔酸鹼與修復口腔組織等保護功能,在口腔健康中扮演重要的把關角色,而透過咀嚼刺激分泌的唾液富含礦物質,能增加牙齒再礦物化作用,減低蛀牙發生機率,近日倫敦國王學院發表的實證醫學文獻也已證實,嚼食無糖口香糖可降低28%蛀牙發生率,但國人常忽略唾液多寡與品質的重要性。唾液多寡檢測DIY 嚼一嚼、按一按刺激唾液生成黃耀慧醫師分享簡易「湯匙檢測法」,可用來評估口腔內的唾液多寡與口腔內的濕潤程度。以金屬湯匙光滑的背面滑過舌頭,若是感到卡卡的或是黏在舌頭上,就代表口腔內的唾液分泌過少。如有此徵兆建議先尋求牙醫師專業評估,同時從生活中的一些小動作刺激唾液分泌,包括嚼食無糖口香糖增加咀嚼與刺激唾液分泌的機會,以及按摩臉部耳下腺、顎下腺與舌下腺三大主要唾液腺的部位來刺激分泌唾液。懷孕媽媽鈣質易流失唾液偏酸 也須留意牙口健康不僅更年期的媽媽要留心口腔不適,其實多數曾生產過的媽媽們都有在懷孕時,經歷過牙齦紅腫發炎的經驗,坊間也常用「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齒」來強調懷孕時牙齒照護的重要。黃耀慧醫師說明,一篇以研究懷孕婦女與同年齡、相似教育程度未懷孕婦女唾液中生物化學特性的研究論文顯示,懷孕時期的婦女鈣質顯著較低且口腔內非刺激產生的唾液較偏酸性,孕婦口內經過刺激產生的唾液則偏中性,意謂待產期間靜止狀態的口腔環境較有利於蛀牙的形成,所以準媽媽們除了定期口腔檢查外,也可以透過按摩唾液腺或嚼食無糖口香糖的方式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中酸性。天天愛牙四守則 媽媽們愛自已擁抱自信生活黃耀慧醫師鼓勵女性與媽媽們無論忙於家務或是工作都不要忘記關照自己的口腔健康,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實踐愛牙四字訣「檢、刷、線、嚼」:一、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二、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三、每天使用牙「線」(棒);四、吃完、喝完「嚼」無糖口香糖或使用含氟漱口水,幫助預防蛀牙,而透過按摩唾液腺、嚼食無糖口香糖等方式刺激唾液分泌,也能保持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石,用自信健康的生理狀態迎接屬於自己的「女力」新生活!
-
2020-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洲半解封後 醫界:台灣管制不嚴 沒有放寬的必要
歐洲多國研擬逐步解除防疫措施,國內醫界認為,台灣管制措施不像歐洲嚴格,除了戴口罩以外,生活一如往常,現在沒有放寬必要,尤其國境管制更要慎重以對。目前台灣交通場站實施口罩令、入境檢疫14天、限縮兩岸航線、禁來台轉機等措施,八大行業中的酒吧、舞廳、酒店也停業至今。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曾討論相關管制是否要調整,但沒有具體結論。目前最可能的是八大行業有條件解封,例如做好防疫措施可考慮開放。不過一切仍需要與內政部等相關部會詳細討論整合,應對各種情況後才會定案。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說,台灣管制不像歐洲嚴格,現在只有戴口罩、管制人潮等基本防護,已經是最小要求,現階段不用放鬆,且目前還有十個無明顯傳染源的確診案例,沒有進一步擴散可能是因為戴口罩有效,一旦放棄相關管制,感染破口可能擴大。國境管制部分,李秉穎說,除非有國家確認地區疫情消失,入境台灣也許可以不用檢疫14天,但推估還要很久,因為即使歐洲疫情趨緩,也不代表沒有社區感染,目前國境管制仍是必要防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西歐、中歐疫情下降,但東歐、俄羅斯還在高峰期,台灣本土案例才55個,其他343個都是境外移入,對國人威脅相當大,預估國境管制還要持續一定時間。台大醫院小兒感染部主任黃立民表示,管制要隨時視情況檢討,不過台灣限制不大,僅戴口罩、宣導保持社交距離,生活未受太多阻礙,因此目前沒有鬆綁必要,頂多有些地方限制會議人數,這點可再考慮調整。
-
2020-04-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走出喪親的憂傷深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喪親之痛」。一位老醫師分享自己如何在父母過世時,以文章宣洩心中鬱積的回憶與遺憾,而走出憂傷深谷;一位安寧照護的資深護理師細數年輕的女兒過世前,自己在護理師和母親的角色中「拔河」的心路歷程;長期旅居國外的學者則在經歷一年之間父母雙亡的打擊,寫出他的心得。隨著年紀的增長,喪失親友的經驗也逐漸累積,正如一位年老的病人在我痛失母親時給我的一句「獅子吼」:「如果你要能活得老又活得快樂,那你就要有經得起摯愛的人先你而去的能耐。」這句話曾經幫忙我走出亡母過世後的憂傷深谷。母親在1992年以81足歲過世:母親在1983年意外地被發現肝癌之後,在台大醫院接受了不只三次的肝動脈栓塞手術而享受了之後九年的優質生活,但我本人因為長年住在美國,未能隨侍身旁,因而在她老人家過世後,曾有一段時間無法釋懷深藏的罪惡感。最後痛定思痛,而得以在連續幾個晚上把心中鬱積的感傷,由童年的回憶到求學過程、學醫、出國以及長期滯留國外未能伺候兩老的愧疚宣洩於一篇《悼亡母,憶往事》的長文,並在全文之後,將一首這段時間最能安慰我的英詩譯為中文,附於文末。當這篇文章在隔年「健康世界」的《母親節特刊》登出時,我終於走出憂傷深谷。我也在此與大家分享這首詩的中譯。 她來了 哈立 荷蘭我站在海岸邊,看著一條小船揚著白帆乘著清晨的微風開向海,她是美的化身,我佇立凝視著她直到她消逝在水平面的剎那,有人說「她走了」。走到那兒?只不過是從我的視界消失而已,看不到她的是我,不是她,而當有人說「她走了」的瞬間,有人在彼岸看著她出現,而大聲的歡呼「她來了」。這就是由生入死的過程。父親在2008年以101足歲過世:母親過世之後,在台灣的兄弟姊妹陪伴之下,他也漸漸走出喪偶的陰霾,而幾年後我與內人在小孩都上大學之後回國定居,得以有幸陪他老人家度過其人生的最後十年,而在他過世時,沒有像母親離開時帶給我那般難以忍受的內疚。父親的神智到最後都還清楚,他老人家到九十幾歲都還經常與我們一大早到中正紀念堂健行,而常在那裡睹物思情,告訴我她與母親在那裡做晨操的回憶,而使我深感這老人的快樂秘訣就是他的「念舊」與「感恩」。很遺憾的是他選擇在我到國外開會時,深睡中安詳地過世。還記得當我與他辭行時,他還對我說放心,回來後我們再談,想不到那竟然是永別。在由歐洲趕回奔喪的機上,我追憶父親與我之間的許多談話,而寫出由他的「老」,感受到老人體力日衰的無奈、仍然無私的體貼子女、以及我們身為照顧者的感慨;由他的「病」,寫出他最後兩年因為幾次的吸入性肺炎,而不得不留置鼻胃管餵食,嚴重傷害到這位美食老人的生活品質,以及在他幾次住院中,家人面臨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抉擇,使我更有「將心比心」的機會,了解病人與家屬心內的感受;最後,由他的「死」使我更參透不管死者年齡多大、死亡是否預期,對家人而言都是很難接受的事實。同時我在機上也剛好隨身帶著龍應台教授的《目送》,作者對她父親的老、病、死的追憶,對趕回奔喪的我有說不出的親切感。特別是這本書的第一篇散文「目送」的這段話就像是特別對我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當我寫出《父親的老、病、死》的追憶,發表於經典雜誌的專欄「杏林筆記」時,我再度成功地走出喪親的陰霾。我父母兩人都享受高齡善終,但我卻在他們過世後都有一段很深的悲痛,而最後都經過「掏心掏肺」宣洩心中鬱積的回憶與遺憾,才得以走出憂傷深谷。也因為這種經驗,每當摯愛的親友喪親時,我總會鼓勵他們設法將心中的感傷化為文字,有時我甚至會與他們分享自己喪親時所寫的這兩篇文章。同時,我也深深覺得在這種關鍵時刻,一首詩或一首歌、一段話或一本書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魔力,引導我們在「山窮水盡疑無路」,赫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名家防疫包/品油師陳采岑 用好油自我防護
看著陳采岑毫不猶豫地往口中倒入新鮮的橄欖油,旋轉三圈再放下,她露出滿足的笑容說,「今天匆忙到沒吃早餐,怕胃鬧脾氣,用自家引進的橄欖油墊個底、護胃。」這麼豪邁的用法只有新鮮才辦得到吧。歐洲與台灣 如今像兩個世界陳采岑是皇嘉橄欖油代理商,也進口麥片,過往她須一年多次親飛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印象中陽光燦爛的城市,在這次疫情之中,卻淪為最嚴重的受災戶。「他們臉上的笑容都沒了。」陳采岑說,新冠肺炎在一月底開始爆發時,她曾關切過歐洲莊園主人,還能飛嗎?安全嗎?當時視訊電話中傳來的是歡迎的答案。才隔兩個月,疫情在歐洲流竄,甚至有合作原廠的遠方親友也遭病毒感染去世,「我和電話那端根本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前後的巨變,對年紀尚輕的陳采岑著實上了一堂震撼課。回頭來看台灣,陳采岑說雖然得長時間戴口罩,但還能自由走動,格外珍惜。也因為疫情所趨,過往她和家中長輩每個月會固定到外頭餐廳吃美食,現在反而是長輩要求兒女們回家動手煮,也是彼此為愛宅在家的體現。好油好醋隨身 超商沙拉變豪華不得不外食時,超商的沙拉盒是陳采岑補充能量的來源,她的隨身防疫包中,有一瓶巴薩米克醋,先淋上之後,再搭配皇嘉橄欖油。擁有品油師認證的她解釋,她挑選西班牙王室御用的橄欖油,是來自每年十月特早摘的青綠橄欖,在果實離枝2小時之內完成第一道冷壓榨取,而且「橄欖油中有豐富的Omega9,巴薩米克醋散發果香,沙拉立刻變得有滋有味了。」有時陳采岑在忙碌之餘,也會把義大利「Fuchs 福紅」穀物麥片當零食,口感鮮脆,裡頭還能吃到水果片等食材。這也是她身為外食族,在疫情之中給自己的小確幸和保護。
-
2020-04-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藥業董事長盛保熙:世界正逢巨變 開啟孩子國際觀
一場世紀瘟疫,教許多人重新學習探勘生活中的鑽石。新冠肺炎來襲之際,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併購國外藥廠的佈局未歇,但也因被迫停止飛行,盛保熙騰出的時間,便是與家人共同挖掘以往隱而未見的生命寶藏。家人相聚時間多 教育正是時候盛保熙說,這場疫情改變台灣人的生活。他觀察自己的三個孩子,「進家門先洗手」現在實施得徹底;「什麼是WHO世界衛生組織?誰是譚德賽?」新冠肺炎對世界各國帶來的巨變,成為他開啟孩子國際觀的鑰匙。「看全球人們在家做哪些事,我們家跟著一起做。」盛保熙甚至陪孩子創作音樂,並掌鏡為妻兒錄製影片發到臉書,鼓舞正在疫情中的人們。宅在家閱讀 推薦商業議題之作出身藥品代理商,現坐大藥業集團,盛保熙其實學的是經濟,他運動,也閱讀。例如近幾年影響力甚鉅的演說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The Infinite Game」是他所推薦宅在家也值得一讀的系列新作(台灣尚未有中譯本)。台灣對疫情防守嚴謹,相對歐美幸運,但同樣面臨經濟紓困的難題,盛保熙不忘從經濟觀點來談,以前全家每周會一起約吃飯三次,現在增加到五、六次,多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但「到外面用餐」是在幫助產業,民眾不出門吃飯,餐廳少了生意,員工沒有薪水,菜市場乏人問津,影響深遠,「弊多於利」。然而,「不需要去的地方就別去。」例如他現在改帶著家人到河濱公園跑步、打籃球,少去游泳池、密閉空間運動。沒了參與三鐵賽事的機會,他在家踩自行車訓練台,「每個人都要對防疫做出貢獻。」型男如他卻笑說,代價就是最近胖了一些。深入順勢醫學 自然調理身體集團代理順勢醫學產品,天然、草本理念受到不少學生家長的喜愛。盛保熙說,有一次在坎城出差時,他有點發熱、流鼻水、喉嚨癢的症狀,身體不太舒服,於是到藥房抓了一些維他命C,但當時法國藥局藥師介紹他順勢糖球,他食用後睡了一覺,隔天起來感覺症狀況好很多,神清氣爽。回到台灣才知道,有些資訊靈通的人早就透過國外管道取得,代表已經累積大批忠實用戶。基於藥廠背景,他也去深入瞭解順勢醫學的製程以及實驗研究佐證,才正式引進台灣。盛保熙說,台灣人不喜歡吃藥,先進國家的民眾也多抱持,如果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不吃藥為優先的態度,也因此講求天然調理身體狀態的順勢醫學能在歐洲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法國,很多家庭都會有一個順勢百寶盒,打開裡頭是各種彩色管裝的糖球,針對不同症狀各有用途。果然,盛保熙打開自己的隨身防疫包,就有紓解感冒症狀的一管順勢糖球,還有最近火紅的接骨木莓成分發泡錠,口味酸酸甜甜,當他在辦公室感覺有點疲累,就可以泡著冷水喝。再來便是75%酒精、口罩族必備的薄荷錠和一支去漬筆。他不但自己隨身攜帶,還要求家裡的小朋友也要隨身攜帶,做到保護自己與保護他人。超高齡世代 將投入失智議題在台灣藥業界,盛保熙已從本土學名藥廠進軍國際,疫情雖可能扭轉世界局勢,但唯一不變的是「人類會越活越老」的超高齡事實。盛保熙關心失智症的世界議題,例如他認同亞東醫院神經科主任甄瑞興引進的「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就是鼓勵訓練創新,發揮失智長者保有的功能;他也將保瑞藥廠未來的重心擺在中樞神經用藥的研發。他認為,癌症在10-20年之間可望被有效控制,但人一旦罹患失智症,身體四肢可能都還好好的,一人失智卻是全家照顧,嚴重將衝擊至國家經濟,是世界性的共同難題。而這條解謎大腦、通往世界的路,盛保熙絕對不會錯過。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奎寧被吹捧為新冠神藥?始作俑者是感染醫學泰斗
一個月前台灣各大媒體都在爭相報導有關奎寧治療新冠肺炎的驚人療效。可是這兩三天來儘管全球各大媒體都在報導奎寧非但無效,反而會增加死亡率(請看新冠神藥,吹捧的結果),台灣各大媒體卻是靜悄悄地噤若寒蟬。為什麼?是無地自容嗎?台灣在一個月前的報導主要是引用兩位醫師在臉書上的文章,說什麼「人類將吹起反攻病毒的號角,數據好到不可思議!」。我今天再去看這兩位醫師的臉書網頁,發現其中一位已經將他那篇2020-3-20的文章刪掉,但是另一位則還留著。這篇還留著的文章有1400多個「讚」,還有一大堆感謝的評語。這兩位醫師都沒對這兩三天來有關奎寧非但無效反而有害的報導發表意見。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類將吹起反攻病毒的號角,數據好到不可思議!」,反悔起來是很難看的。那,當初為什麼這兩位醫師會如此一頭熱地栽進去呢?我們來看看那篇醫師還留在臉書文章裡的一段話:「剛好公開發表這篇數據的作者是我敬仰已久的Didier Raoult (最近幾年都在追蹤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相培養體研究),也是一位歐洲微生物學界相當知名的感染醫學泰斗,其提供的研究數據通常具有指標性,因此法國政府才立刻啟動30萬人規模的臨床試驗,美國FDA也同步跟進全面展開研究」。沒錯,一個月前引發全球奎寧狂熱的人正是Dr. Didier Raoult。他是在2020-3-16公佈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結果,說6位接受奎寧治療的病患在5天後病毒全都清除。三天後川普總統就發推文說奎寧是game changer(戰局改變者),兩天後他又在記者會上說奎寧是神的禮物,上天的禮物。就這樣,全球陷入一片奎寧狂熱,很多美國醫生開始囤積奎寧,導致真正需要奎寧的病患買不到奎寧,也有人因服用奎寧致死(請看新冠神藥,群魔亂舞)。誠如上面那位台灣醫師所說,Dr. Didier Raoult的確是稱得上「感染醫學泰斗」。根據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的記錄,他發表過將近3000篇論文。也就是說他平均每年發表近80篇論文,也就是說他平均每5天就發表一篇論文。那,這是怎麼可能辦得到的呢?頂尖的Science科學期刊在2012-3-2發表了一篇Dr. Didier Raoult的人物特寫,標題是Sound and Fury in the Microbiology Lab(微生物實驗室的聲音與憤怒),副標題是He’s imaginative, rebellious, and often disdainful. Above all, France’s most productive microbiologist loves a good fight(他富有想像力,叛逆,並且經常輕蔑。 最重要的是,法國生產力最高的微生物學家好鬥)。這篇文章介紹了Dr. Didier Raoult傳奇性的學術生涯,也提到他曾因一篇論文造假而被美國微生物協會禁足一年(禁止在該協會創辦的所有期刊裡發表文章)。有一位名叫Leonid Schneider的人在2020-3-26發表Chloroquine genius Didier Raoult to save the world from COVID-19(氯喹天才Didier Raoult拯救世界免於COVID-19),而它的副標題是:隨著COVID19大流行,法國微生物學家Didier Raoult提供了一個療法。 川普總統相信,但Raoult的研究在這裡和總體上是否可靠?Leonid Schneider是For Better Science (為較好科學)網站的站長,有13年的科學研究經驗(分子生物,幹細胞,和癌症),但現在則是獨立科學記者。他網站的宗旨是要維護科學的正直,所以他專門從事深度調查,楸出會危害科學的事端,例如論文造假。根據他的調查,下面這6篇Dr. Didier Raoult的論文有造假的嫌疑:2001年:Activ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by Coxiella burnetii: role in actin cytoskeleton reorganization and bacterial phagocytosis2005年:Bartonella vinsonii subsp. arupensis as an agent of blood culture-negative endocarditis in a human2013年:Co-infection with Arsenophonus nasoniae and Orientia tsutsugamushi in a traveler2013年:A toxin-antitoxin module of Salmonella promotes virulence in mice2016年: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the Diagnosis of Borrelia crocidurae2018年: Identification of rickettsial immunoreactive proteins using a proximity ligation assay Western blotting and the traditional immunoproteomic approachLeonid Schneider也有分析和批評Dr. Didier Raoult的那個小規模奎寧臨床試驗。但是,較詳盡的分析和批評則是來自David Gorski醫生。這位醫生是韋恩州立大學外科與腫瘤學教授,經常發表深度文章批判偽科學和壞科學(《深度》指的是《寫給較有科學基礎的人看的》)。他總共發表了3篇批判Dr. Didier Raoult奎寧臨床試驗的文章:2020-3-23:Are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OVID-19?(羥氯喹和阿奇黴素對COVID-19是否有效?)。不幸的是,這項試驗在方法上有一些非常顯眼的缺陷。(註:阿奇黴素也叫做日舒)2020-3-30: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versus COVID-19: Grift,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another bad study by Didier Raoult(羥氯喹和阿奇黴素對抗COVID-19:詐騙,陰謀論和Didier Raoult的另一項糟糕的研究)。這是一項針對大多數患有輕度(甚至無症狀)疾病的患者進行的單臂觀察性研究,但就該治療的有效性而言,它是令人痛苦的毫無意義。 但這並沒有阻止美國的Oz庸醫和其他支持者吹捧Raoult的研究,以及少數“奇蹟療法”的見證,以推廣這種治療方法並攻擊FDA。2020-4-13:“Miracle cure” testimonials aside, azithromycin and hydroxychloroquine probably do not work against COVID-19(除了“奇蹟療法”的見證之外,阿奇黴素和羥氯喹對COVID-19可能無效)。又來了, Didier Raoult發表了另一項無意義的研究。不幸的是,最近對這些藥物進行檢查的數據趨向於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藥物可能對COVID-19無效,但確實會造成危害。 令人遺憾的是,缺乏證據並沒有阻止騙子宣傳羥氯喹作為治療COVID-19的方法。原文:新冠神藥奎寧的始作俑者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下地球得以喘口氣 大地回春
新冠肺炎傷害著人類,卻治癒著地球。當人造的繁華俱寂,大地回春。印度海灘三月下旬被捕捉到數十萬隻欖蠵龜上岸產卵的壯觀景象,「龜海」綿延六公里。印度的魯西庫利亞海灘因觀光客淨空,給了欖蠵龜一片不被打擾的寧靜空間,一周內湧入約廿八萬隻欖蠵龜前往產卵,盛況已暌違七年,自然保育機構更預估,今年將有近四十八萬欖蠵龜在該處築巢,產下逾六千萬顆卵。更令印度人激動的,卅年間因為嚴重空汙身影迷濛的喜馬拉雅山重新露臉。印度北部民眾只要抬頭,巨大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就在眼前,連山頂上白雪,也清晰可見,夜裡還能看到星星,讓當地居民又驚又喜。恆河也得到淨化,從大腸桿菌超標八十倍,現環境學家認可直接飲用。當民眾舉行崇拜太陽的「阿卡曼禮」儀式,飲用少量恆河水,完全可接受。新冠肺炎肆虐,為了阻止疫情擴散,全球各地都有國家祭出封城政策,人類群體活動降到低點,當人們被疫情壓得難以呼吸,地球卻反得以喘一口氣。歐洲環保署數據顯示,義大利貝加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近五成,羅馬也同比下降三成,美國加州也出現類似降幅。甚至,新冠病毒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對人類示警。近來歐美有研究發現,空汙較嚴重區域,感染新冠肺炎致死率高於平均值。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助理教授柏克指出,單就中國在疫情爆發時改善的空氣品質,就能防止五萬至七點五萬人過早死亡。大流行病幫助人類發現,在沒有疫情時,經濟運作方式所存在的巨大的隱性醫療成本。這些或許都只是「不正常」生活中的曇花一現,疫情過後,為重振蕭條經濟,又將被拋諸腦後。但一次暫停,或能為人類與地球的共存,多一份思慮。喔,當然也是有些國家因為防疫太成功,在地球甦生的感動之外,例如台灣。身為抗疫優等生,台灣目前為止都市機能運作沒有大礙,卻也沒能體會封城為環境帶來的另類「收穫」;而台灣人高漲的防疫意識,反加劇環境危害,民眾避免出門消費,改成在家網購,根據環保署在立法院報告,今年一至二月電子購物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一成三,相當於兩百萬個包裝箱、袋。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世衛聯手多國研發武漢肺炎疫苗試劑藥物 美不參加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聯手多國領袖和民間部門,合作推動計畫加快武漢肺炎的試劑、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發及分配速度,以促使抗疫工具普及。但美國已表明不會加入。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這是一項劃時代合作,目的為了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疫苗、試劑和治療藥物在研發、生產和公平分配的速度加快。」聯合國(UN)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則說:「我們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公敵。」他並強調:「要讓世界免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威脅,我們需要做出公共衛生史上最大規模努力。」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等國家和區域領袖,也都參加記者會攜手宣布世衛計畫;但美國並未加入。美國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The U.S. Missionto the United Nations in Geneva)發言人今天回覆路透社詢問時表示,美方不會參加這項計畫。這名發言人透過電子郵件表示:「美國官方不會參與,但我們期待進一步了解這項計畫,以協助國際合作盡快研發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苗。」美國原本是世衛最大資助國,但美國總統川普已宣布將暫停提供資金給世衛。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新冠危機中 為何無人指望美國帶頭領導
新冠疫情肆虐,美國多達2600多萬人失業,醫院系統被湧入的病患壓垮,令大西洋對岸的歐洲瞧在眼中難以置信;新冠危機堪稱百餘年來,首次出現的大規模全球危機,卻沒人尋求華盛頓領導,「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政治信仰為之動搖,揭露美國現今的兩大弱點。「紐約時報」23日報導,牛津大學歐洲史教授艾許(Timothy Garton Ash)表示,新冠疫情下的美國,令他「極度悲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幾十年,美國一直扮演特殊角色,它的價值及國力延伸之廣,讓它成為全球領袖,世界榜樣。但今天美國領先的方式大不相同:逾84萬人新冠確診,至少4萬6784人因此喪生,都居全球之冠。隨著災情展開,川普總統與各州州長不僅為該怎麼辦而吵嘴,還為誰才有權決策而爭辯。川普另鼓動支持者反對自己手下科學幕僚提出來的防疫措施,對疫情及政府因應幾乎每天都提供不實信息,本周還以新冠為由,切斷簽發綠卡,不讓想移民美國的人入美。設在巴黎的「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政治學家莫西(Dominique Mosi)指出,美國對疫情的因應說糟糕還不夠,該說爛得離譜。莫西指出,新冠疫情把每個社會的優劣點幾乎全曝露出來。中國封鎖武漢,展露出威權的蠻力及壓制資訊。新冠也讓德國的強大集體精神、信任民眾的價值流露無遺,但也揭露德國不願有力地站出來領導歐洲。而在歐洲人眼裡,新冠疫情踢爆美國兩大交互影響的弱點。其一是川普的領導散漫,不僅貶低專業,還經常拒不聽從自己科學謀士的忠告;第二則是美國公衛系統、社會安全網不夠強大。莫西指出,美國戰備的對象搞錯了,準備的是另一場九一一事件,來的卻是病毒入侵;這不禁叫人質疑:美國是否哪裡不對勁,前提要務都搞錯了。川普上任以來,把「美國優先」掛在嘴邊像唸經,輕率撕毀國際協定,願意讓幾十年交情的盟邦陷入險境,歐洲人已經習慣了。但新冠疫情真可謂百餘年來首次全球危機,沒半個國家指望美國帶頭領導。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東南亞將成為下一個疫情熱點?專家這麼看...
CNBC報導,東南亞近幾周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急遽攀升,致使專家日益擔憂這個地區將成為下一個疫情熱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東南亞的確診案例到19日為止已超過2.8萬人,其中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占確診總人數比重達87.9%。儘管東南亞的確診人數遠低於美國和幾個歐洲國家的幾十萬人,但多項研究顯示,東南亞可能有幾萬人未被檢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原因是部分國家的檢測率低,例如印尼和菲律賓。同時,新加坡過去兩周的確診案例激增,包括在移工宿舍爆發新的群聚感染;星國政府處理疫情的方式一度被各國視為典範。新加坡國際事務院(SIIA)院長戴尚志(Simon Tay)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事實是...東南亞的(確診)案例持續增加」。他認為,星國政府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抑制疫情,「我們必須採取行動。菲國和印尼的檢測人數太少了」。東南亞各國的新冠肺炎檢測能力差距非常大。根據數據統計網站Worldometer,星國每100萬人有1萬6,203人接受檢測,緬甸每100萬人有85人接受檢測。不過,多數專家點名印尼和菲國是他們最擔憂的國家,因為這兩國的人口眾多。Worldometer的數據顯示,全球第四大人口國印尼擁有逾2.7億人,總計檢測了4.2萬人左右,相當於每100萬人有154人接受檢測,是全球檢測人數最低的國家之一。●菲律賓菲國總統杜特蒂上周核准採購逾90萬套檢測新冠肺炎的試劑盒。菲國此前已使用10萬套試劑盒和實施封鎖措施,但菲國的模擬結果顯示,未偵測到的感染者高達75%,或大約1.5萬人。●印尼印尼在3月初傳出首例確診案例,這個疫情進展使許多觀察家大感意外,因為印尼與大陸和武漢的空中交通往來頻繁。相形之下,星國和馬來西亞最早從1月開始通報確診案例,包括有幾人到印尼旅遊後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印尼除了病毒檢測慢半拍,總統佐科威與執政團隊也遭到外界抨擊,原因是不實施全國的封鎖措施和禁止國內旅遊。不過,佐科威已允許首都雅加達與其他地區的地方政府實施封鎖措施。●新加坡儘管星國政府採取嚴格的封鎖措施與監測程序,但過去一周的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屢創歷史新高,凸顯政府在抑制疫情所面臨的挑戰。星國雖是大陸以外第一波傳出確診案例的國家之一,但確診人數一度相對較少,而且到本月稍早為止仍允許學校和企業維持開放。星國近來通報的多數確診案例包含了移工,其中有許多人從東南亞前往星國從事營建工作。星國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家梁浩南(Leong Hoe Nam) 認為,在政府設法控制境外移入的確診案例和社區感染之際,包括移工在內的確診案例持續增加,這個處境有點尷尬。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吸菸會讓病毒由手向口傳播? 專家說話了!
韓國衛生部長宣布,將吸菸者列入新冠肺炎高危險群並加強管理,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更點名吸電子菸可能是讓美國年輕人罹患新冠肺炎的元凶!另外,國際多項醫學研究均已證實,使用紙菸、電子煙、加熱菸等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名譽研究員表示,吸菸會促長全身發炎,使白血球增加、C反應蛋白增加,肺部就持續有隱性慢性肺炎,而吸菸也會壓制體內免疫系統,減少抵抗力,進而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吸菸者遇上新冠肺炎,身體會很快崩潰。根據實際數據顯示,吸菸者的死亡風險本來就比不吸菸者高,一旦得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更可高達14 倍;另外,美國南卡大學研究也指出,吸菸者容易使病毒侵入人體繁殖,還會導致ACE-2受體增加,而新冠病毒特別會藉由ACE-2受體進入人體,即使能保住性命,肺部也會留下永久損害。臺北榮總家醫部賴志冠醫師表示,義大利是歐洲新冠疫情的重災區,依據英國牛津大學統計報告,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2.8%,但吸菸者的死亡率高達24%。美國科學人雜誌指出,評估新冠肺炎的威脅不可只看病毒本身,還需考量個人健康行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Michael Matthay提醒,使用任何菸草產品或電子菸,不但會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風險,且患者治療效果欠佳、不易康復,持續惡化比率與死亡率皆顯著高於非吸菸者。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院(NIDA)強調,即使不含尼古丁之電子菸氣霧也會破壞肺部結構、加重發炎、降低抵抗感染的能力,而易受新冠病毒傷害。賴志冠進一步指出,除了ACE-2受體外,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證實,尼古丁刺激肺部蛋白酶分泌,引起肺氣腫與細支氣管擴張,增加病毒感染風險。多數吸菸者患有慢性肺病或肺功能受損,原本就極易受到各種肺部感染侵襲,此外,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高志文老師說,在疫情延燒期間,使用菸品或是電子菸時,手指及可能已受污染的菸品都會接觸到嘴唇,提高病毒由手向口傳播的可能性,甚至吸菸者使用水菸時經常會共用口器與軟管,更是促進新冠病毒在公共場所及社會環境中的傳播。此外,高志文進一步指出,吸菸導致吸菸者需氧量增加,或降低身體正常利用氧氣的能力,因此,使得罹患呼吸道感染的吸菸患者出現雙側病毒性肺炎風險較高。 常春月刊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延伸閱讀: 吸菸者易染武漢肺炎? 別怕!教你簡單4招擺脫菸癮 肺癌元凶藏廚房! 煮飯時3個NG習慣要改掉 
-
2020-04-23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15% 咖啡過不過濾差很多!
喝未經過濾的咖啡恐提升心血管風險?關於咖啡與健康的最新研究指出,咖啡中含有咖啡酚和卡威醇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提高甘油三酸酯水平和LDL膽固醇,容易造成心臟病等危害。專家強調,使用濾紙可以濾出這些有害化學物質,還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15%,幫助延年益壽。過濾捕捉有害物質根據《CNN》報導,根據23日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咖啡可以延長壽命,但前提是必須使用過濾器來沖咖啡。瑞典哥德堡大學公共衛生和社區醫學系高級教授達格·塞勒說:「未經過濾的咖啡所含物質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過濾器可以消除這些物質,使心臟病發作和過早死亡的可能性降低。」塞勒說,「本研究為咖啡沖泡法、心臟病發作和長壽間的聯繫提供了有信服力的證據。」對當今流行的法式濃縮咖啡機,及對希臘和土耳其式濃烈沖泡法的愛好者來說,這是個壞消息,煮咖啡或使用咖啡機實際上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營養師麗莎·德雷爾表示,煮沸後的希臘咖啡和土耳其咖啡等未經過濾的咖啡,或在法國濃縮咖啡機中生產的咖啡,在漂浮在咖啡中以及沉澱物中的油滴中都含有較高含量的咖啡酚和卡威醇化學物質。「研究表明,這些物質會破壞甘油三酸酯水平和LDL膽固醇的平衡,增加心血管風險。」德雷爾說,「濾紙可以幫助捕捉這些化學物質。」降低死亡風險15%根據《ESC歐洲心臟病學會》報導,這項新研究追踪了20年來超過50萬健康的挪威男女,年齡在20至79歲之間。結果顯示,由於心血管死亡率升高,喝煮沸或濃縮未過濾的咖啡,增加了60歲以上男性死亡的風險。與不喝咖啡相比,喝過濾咖啡的死亡風險降低了15%,男性因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風險降低了12%,女性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降低了20%。實際上,該研究發現,每天喝一到四杯過濾咖啡的人死亡率最低。《英國醫學雜誌》在2017年的研究,分析了200多項咖啡對健康的益處,發現每天喝3到4杯黑咖啡幫助最大。此外,雖然有些說法會指控即溶咖啡致癌,但沒有證據。如果是喝添加糖的三合一即溶咖啡,可能有健康方面的顧慮,但即溶咖啡製程本身並不會對健康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釀逾18萬死 世衛示警病毒短期不會消失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將伴隨世人很長一段時間,多數國家目前仍在抗疫初期階段。與此同時,法新社統計的全球病歿人數已破18萬人。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有些國家認為他們已控制住病毒,確診數卻又反彈增加;非洲與美洲案例增加趨勢也令人憂心。根據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台北時間今天凌晨3時,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增至18萬1234例,確診逾260萬2670例。疫情已擴散至193個國家及地區,但至少59萬3800人已康復。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與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做出統計。但上述數字恐只反映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許多國家只檢測嚴重病例。美國境內累計有4萬5950人病故,確診達83萬5316例,至少7萬6070名病患已康復。義大利是全球疫情次於美國第2嚴重的國家,境內累計2萬5085人病故,確診達18萬7327例。疫情重災國還包含西班牙(2萬1717死、20萬8389例確診)、法國(2萬1340死,15萬5860例確診)和英國(1萬8100死,13萬3495例確診)。中國(不含港澳)境內目前通報4632死和8萬2788例確診。到目前為止,歐洲累計確診126萬1757例,11萬2855死;美國和加拿大累計確診87萬5112例,4萬7973死;亞洲累計確診17萬8630例,7389死;中東累計確診13萬7642例,5902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確診11萬6131例,5797死;非洲累計確診2萬5461例,1223死;大洋洲累計確診7942例,95死。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是否過晚宣布大流行 譚德塞:足夠全世界因應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表示,世衛在1月30日宣布重大公衛緊急事件時,新冠肺炎在中國以外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案例,時間已經「足夠全世界因應」。世衛1月底宣告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後,直到全球超過110國出現確診病例、超過4000人死亡時,才在3月11日正式宣布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被指控拖延通報疫情。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下午在日內瓦記者會被記者提問,假設時光倒流,他是否會提早宣布全球大流行。兩名專家先替譚德塞護航,表示世衛完全依照「國際衛生條例」(IHR),依據緊急委員會的意見,在1月30日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已經是世衛可以宣布的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緊咬1月30日,表示當時在中國以外地區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病例。他表示:「說的具體一點,當時法國5例、芬蘭1例,德國4例,歐洲一共只有10例。非洲則是完全沒有確診病例。」譚德塞強調:「你可以自己看。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全世界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就宣告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表示,宣告這些仰賴的是專家意見。來自全球的專家1月23日就碰面,但沒辦法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他們第二天繼續討論,但依舊沒同意,直到6、7天之後,他們才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譚德塞表示:「我認為我們在正確的時機宣告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全世界有足夠時間去因應。我再重複一次,當時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間充足。那是1月30日,將近3個月以前。」另有記者提問,美國國會議員揚言凍結對世衛捐助,直到世衛領導階層對疫情負責,或是譚德塞下台為止。譚德塞回應,全世界都應該對資助世衛、拯救生命感到驕傲。他來自衣索比亞,他親自見證美國在衣索比亞不只拯救生命,也對建構衛生體系有很大貢獻。美國是世衛第一大捐助者,世衛對此很感激。他希望美國可以重新考慮繼續支助世衛,這不只是幫助他人,也是讓美國自己安全。至於辭職,他專注於拯救生命、對抗這場傳染病,沒有額外精力一一回應這些問題。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使用羥氯奎寧治療新冠肺炎 研究:死亡率恐較高
美國總統川普大力鼓吹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可能治癒新冠肺炎,然而21日公布的研究顯示,比起接受標準照護,使用羥氯奎寧治療新冠肺炎並無益處,且實際上與更多死亡病例有關。法新社報導,這是迄今針對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能否有效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最大型研究。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針對美國退伍軍人對羥氯奎寧的療效進行分析,成果刊登在預印醫學期刊網站,但尚未經過同儕審查。這項實驗存在幾項重要限制,卻已使各界對使用羥氯奎寧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性產生愈來愈多懷疑。力倡以羥氯奎寧治療新冠肺炎的人包括川普和美國右翼新聞頻道福斯新聞(Fox News)。研究人員檢視了368名退伍軍人在國內就醫的紀錄;這些退伍軍人在11日前已經死亡或出院。使用羥氯奎寧的患者死亡率為28%,使用抗生素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則為22%。自從法國研究人員哈烏(Didier Raoult)3月宣稱他研發的療法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後,混用羥氯奎寧和抗生素阿奇黴素的療法一直受到關注。僅接受標準照護的患者死亡率為11%。先前研究發現,羥氯奎寧對某些心律不整的患者具有風險,可能導致這類族群暫時性眼前昏暗、癲癇發作或心臟驟停。羥氯奎寧對於治療新冠肺炎是否有效,仍需透過分配患者接受研究藥物或安慰劑的極大型隨機臨床試驗來證實,美國、歐洲、加拿大和英國等地的科學家正在進行相關研究。
-
2020-04-22 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糖尿病之父堅持不喝牛奶 牛奶與糖尿病形成有關?
讀者Kevin在2020-4-1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問我對一篇2020-4-14發表在《Yahoo!新聞》文章的看法。三天後,讀者Ching So也是用「與我聯絡」來問我對同一篇文章的看法,只不過他是問得比較詳細。他說:林教授 您好,今日朋友發來一篇文章說是現今的牛奶與糖尿病的形成很有關係…而牛奶在今日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喝的飲品, 乍聽如此說法感到非常驚恐, 不知這樣的見解在專家眼中是否有根有據? 我們又該如何慎選牛奶製品呢?不好意思打擾了. 也感謝您平日裏在這個謠言及商業利益充斥的謊言世界中, 堅持不懈為眾生破除迷思. 非常敬佩您的為人, 只談科學不談其它, 真是濁世中一股清流. 在這政治凌駕專業的時代, 您是年輕人們最好的榜樣, 感謝!上面那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0-4-15發表在Heho的文章,標題是《10多年來堅持不喝牛奶!台灣糖尿病之父:牛奶喝越多,兒童第一型糖尿病的病患可能越多》。而《Yahoo!新聞》的那篇文章則是轉載,只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轉載的文章會比原文早一天發表。不管如何,在我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之前,我想先提出三點聲明:1.我在這個網站已經發表了30多篇跟牛奶有關的文章,而在第一篇(牛奶致癌?)裡我有說:「我個人是不喝牛奶的。不是因為怕得癌,只是認為“吃”的營養已經足夠了,就不想再用喝的,以免營養過量」。所以,我不可能因為個人有喝牛奶的習慣而來為牛奶做辯護。2.這篇Heho文章的標題裡所說的是「兒童第一型糖尿病」,但是,讀者Ching So以及在《Yahoo!新聞》發表回應的幾位讀者很顯然誤以為這篇Heho文章所說的是較常見的「二型糖尿病」(佔95%)。3.這篇Heho文章的標題裡有「可能」這個帶有曖昧意味的副詞,可是,讀者們很顯然都把它忽視了,才會變得緊張兮兮。事實上,這篇文章裡所說的種種疾病,也只不過就是「可能」。這篇文章的男主角是林瑞祥醫師,而文章的內容也會讓人以為是林瑞祥醫師在發表關於牛奶有害健康的意見。但實際上,這篇文章所提供的有關《牛奶有害健康》的資料全都是來自《Devil in the Milk》(牛奶中的魔鬼)這本書(2007年首發)。根據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的資料,這本書的作者Keith Woodford總共就只發表了5篇跟牛奶有關的研究論文,而且他在這些論文裡也只是次要的作者(既非第一,也不是通訊作者)。也就是說,就牛奶的研究而言,他的學術地位是舉足不重。《Devil in the Milk》(牛奶中的魔鬼)這本書裡所說的《魔鬼》,指的是《A1-β酪蛋白》。它說《A1-β酪蛋白》在經過人體消化酵素分解後,會產生一個帶有7個胺基酸的肽鏈,稱之為「β-酪碼啡肽-7」(β-casomorphin-7,簡稱BCM7),而β-酪碼啡肽-7會增加罹患一型糖尿病,乳癌,自閉症,心血管疾病,腸瘺症,自體免疫,等等疾病的風險。它也說有些品種的牛所分泌的奶是含有《A2-β酪蛋白》,而這個《A2-β酪蛋白》就不會形成β-酪碼啡肽-7。所以,如果要喝牛奶,就要喝A2奶,而不要喝A1奶。可是,市面上的牛奶絕大多數是A1奶,而A2奶的價格當然也就較高。所以,這就意味著,常喝牛奶的人是處於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這篇Heho文章會引發關切。只不過,所謂的《A1奶不安全,而A2奶則安全》是真的嗎?在今年2月7日,高檔的營養學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食品科學與營養評論)發表了一篇關於β-酪碼啡肽-7非常詳盡的綜述論文,標題是Occurrence,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of β-casomorphin 7: Current knowledge and concerns(β-酪碼啡肽-7的發生,生物學特性及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當前的知識和關注)。關於人體健康,它的重點是:1.所謂安全的A2奶也會形成β-酪碼啡肽-7,只不過是比例較低,約為A1奶的三分之一。2.歐洲食品安全局在2009年全面評估有關β-酪碼啡肽-7對人類健康影響的臨床數據,發現β-酪碼啡肽-7與聲稱的種種負面影響無關。3.就這篇綜述論文所審查過的文獻而言,沒有足夠證據顯示β-酪碼啡肽-7對健康有害。所以,這篇Heho文章雖然借用所謂的《台灣糖尿病之父》來增加分量,但是它所傳達的健康資訊,是證據薄弱的。原文:牛奶與糖尿病的形成有關?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突變成30種 大陸、歐洲的比美國的更毒
南華早報報導,浙江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出至少30種病毒株,中國大陸和歐洲的,比美國的更致命。研究人員分析11名新冠肺炎病患身上的病毒株,測試病毒感染和殺死人類細胞的能力有多強,結果發現,最致命的突變種類在浙江省、西班牙、義大利和紐約病患身上發現。最毒病毒株的病毒量,是最溫和病毒株的270倍。最溫和病毒株大多在美國病患身上發現。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黃高彬:非典症狀添疫情變數
當國人仍處於單日零確診欣喜中,慶幸為台灣度過清明連假感染危機,卻爆出「敦睦艦隊」群聚感染重大疫情,昨天確診廿一人中有十八人沒症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從防疫角度而言,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感染者增添疫情變數,不得不正視。「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感染者是一大挑戰。」二○○三年國內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黃高彬當時任高醫大附設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員會召集人,了解SARS與這次新冠肺炎差異;SARS患者發燒後才具傳染力,可透過發燒篩檢揪出病例,但新冠肺炎確診者中僅百分之四十八出現發燒症狀。非典症狀患者增黃高彬坦言,現在透過發燒篩檢僅能發現不到一半的感染者,因此,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時,量體溫作用恐怕不大,讓人擔憂的是,歐美第二波攻擊掃回台灣,大量境外移入個案出現許多非典型症狀患者。目前已知的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包含腹瀉、嗅味覺異常,黃高彬舉嗅味覺喪失為例,在國內前一百例幾乎沒有患者自述失去味覺或嗅覺,但現在約兩成患者出現該症狀,「由此可知,該株病毒從亞洲傳到歐洲後,在歐洲人身上確實出現轉化。」高度懷疑可通報新冠肺炎病毒出現至今已三個月半,但病毒特性、強度仍然不明,所幸目前非典型症狀患者比率不高;針對非典患者,日前專家諮詢會議決議開放醫師採驗權力,只要是高度懷疑者就可通報採檢,黃高彬笑著說,「這個決定可是廿至卅多名專家吵了三小時才得出的結論。」「現在算是暫時挺過歐美第二波攻擊,台灣是將十七年前對抗SARS學到的東西全用上。」黃高彬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他說,專家諮詢會議是由臨床醫師及學者組成,指揮中心會議遇到爭點,就會交由專家討論。黃高彬說,許多年輕醫師因未經歷過SARS,面對這次疫情時,內心相當恐懼。自從疫情爆發後,他手機廿四小時不離身,連睡覺、上廁所都帶著,「隨時會有醫師打電話詢問遇到的疑似個案是否需要通報。」「開放醫師高度懷疑就可以通報,也是種知識傳承。」黃高彬說,即使這次通報個案的採檢結果是陰性,但年輕醫師們還是可以從中學到東西,讓這些原本在課本中的文字,真實烙印在腦袋中。宜杜絕人口聚集黃高彬坦言,非典型症狀疑似個案是否通報,必須精準拿捏,絕不能因為個案少就無視,「但也不能提著雞毛當令箭」,來醫院就診的病人不問症狀全通報,這就跟現在台灣如果普篩作用不大,倒不如做好杜絕人口聚集。黃高彬說,防疫兩大觀念是「超前部署」、「及早發現病例」,超前部署絕非過度緊張。就像在二十度的氣溫,穿一件長袖足矣,若反應過度加穿大衣,恐會熱出一身汗,反而鬧笑話;再換個例子,兩軍對戰須先看清敵軍動向,若對方僅出兩小兵,我方卻搬出大砲,恐怕不符效益。
-
2020-04-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有疫苗 護肝有法寶
腦筋急轉彎。老師:「封城之後只剩什麼?」學生:「女子!」老師:「為什麼?」學生:「因為『風塵』女子!」武漢肺炎病毒危害全世界,死傷不計其數,也影響整個世界人們的社交工作習慣,影響不可謂不深遠。中世紀歐洲鼠疫橫行,當時無藥可治,也是採取隔離政策,罹病者被關在一起,死後也埋在一起,幾百年後陸續有成堆的屍骨被挖出來,才見證當時疫病的可怕。美國富強,但面對武漢肺炎病毒也束手無策,尤其紐約州死人無地可埋,紐約州內的無人島-哈特島成為這些武漢肺炎患者屍骨葬身之處。也許不久的將來,武漢肺炎不再無解,也許有藥可治,有疫苗可施打,但許多無辜的生命老早就安息了。以B肝病毒為例,全世界有二、三億人得到B肝,但在幾十年前無疫苗可注射、無藥可治,演化為肝癌之後只有少數病人能開刀倖存,其他人有一些人因猛爆性肝炎往生,有不少人因肝硬化肝機能衰竭而過世。民國70年代左右才有B肝疫苗發明,台灣在民國73年對B肝帶原的母親之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民國75年全面施打B肝疫苗,也因此挽救了成千上萬年輕人日後免於演變為肝炎、肝硬化的悲劇。人類科技越來越進步,但面對瘟疫,尤其是善變的病毒,在預防及治療上還有許多路要走,人人恐慌的時代,只能減少接觸,明哲保身,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其他器官,要趁此時好好體檢保養一番,才不會顧此失彼,防了瘟疫卻防不了肝病纏身而造成遺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4-19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面對新冠肺炎重症,誰能做出「蘇菲的選擇」?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先是中國大陸,接著是歐洲、美國……造成慘痛傷亡。大量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急需呼吸器,究竟要給哪些人呢?有人得到續命的機會,等不到的患者則可能掙扎著呼吸,直到最後一口氣……這是怎樣可怕的情景!決定誰能活,誰必須死,何等沉重?多少醫護人員在鏡頭前哭泣,面對病毒與死亡,人類原來這麼無力。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義大利醫院時提到:「這是蘇菲的選擇。」什麼是「蘇菲的選擇」?這不是一部電影嗎?《蘇菲的選擇》(台灣上映時片名:「蘇菲亞的選擇」,英語:Sophie's Choice)是1982年由梅莉.史翠普主演的電影,並獲得金球獎影后和奧斯卡影后。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來自南方年輕的作家北上紐約寫作並尋找靈感,在租屋處認識一對情侶:納森與蘇菲,三人結成好友。納森和蘇菲行徑怪異又情感強烈,有時風和日麗,有時卻是殘酷毀滅,生死威脅的衝突,年輕作家夾在中間,無疑是經歷龍捲風般情感的風暴。蘇菲似乎有一段無法觸及的痛苦往事,讓她無法像正常人享受親密的愛情。劇情抽絲剝繭地揭露蘇菲的過去:她在二戰時被送進猶太人集中營,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正面臨著無可避免的毁滅。一個軍官看上蘇菲的美貌,要她以身體換取生命,不過同時開出條件:兩個孩子只能選擇一個活命。在極短的時間,蘇菲必須做出選擇──她讓兒子留在身邊,眼睜睜看著年僅四、五歲的女兒抱著布娃娃,在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被納粹軍人帶往焚化爐……那一刻,蘇菲崩潰了。蘇菲沒有辦法原諒自己,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蘇菲的選擇」是她內心最沉痛的記憶,巨變之下,兩個孩子都面臨死亡,如果只能救一個,該如何選擇?在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下,醫療人員不得已也要做出選擇,例如在戰爭時、在天災巨變大量傷患出現時,檢傷人員分類的原則是:先救治狀況嚴重,但有可能存活的病患。最常用的檢傷分類法為「START」(Simple Triage Rapid Treatment),在極短時間內評估其呼吸、循環、意識將傷患分類,掛上不同顏色的牌子 。紅色牌:需立即治療(第一優先)黃色牌:延後治療,狀況雖嚴重,但可以稍微等待。綠色牌:可行走,輕傷患者。黑色牌:死亡,或預期即將死亡。我們一生當中,面對無數的選擇。電影中「蘇菲的選擇」不僅是在集中營面對孩子的生死,也在於愛情:是溫柔細膩的年輕作家?或是具有毁滅性格的恐怖情人納森?她選擇了恐怖情人,步向可預知的死亡。或許這正是她要的──作為第一個選擇所付出的代價。上帝賜予人選擇的自由意志,聖經哥林多前書說:「什麼事都可以做,但不都有益處。」面對生活,我們已經有太多命定的無奈。在能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靜下心,憑著信心與禱告,做出最好的決定。在筆者寫稿之時,全球已有超過12萬人因新冠肺炎失去生命。疫情如戰爭殘酷慘烈,許多人失去至親摯愛。台灣在政府與人民攜手同心抗疫下相對穩定。我們要向所有在第一線防疫的人們致敬,但願疫情早日平息,醫療人員永遠不需要面對「蘇菲的選擇」。(本文關於「大量傷患檢傷分類法」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余紹華主治醫師閱稿,謹此致謝)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時解封?陳建仁:未來1年或1年半過「半正常」生活
對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未來是否有機會解除封境等措施?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可防疫,但在這之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只要過半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所謂「半正常」的生活。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專訪。談到未來防疫措施,解除封境的正確退場策略為何,是否依階段、社群或分區解封。陳建仁表示,第一,基本上,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無法完全消除,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一定要準備長期對抗,這也是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陳建仁說,一旦有了快篩和抗病毒藥物,輕症病例就可到一般診所進行快篩,一旦確診,可以立即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社區診所的醫師就可以治癒輕症病例,重症病例可以送到醫學中心,醫學中心也可以進行快篩及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治癒後,病毒作用減低,也就不會傳染人。至於民眾生活部分,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過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陳建仁也談到,全球各國退場策略部分,為了協調國際運輸等,所有國家都必須公開資訊,讓各國的情況公開透明,例如,必須讓人民了解,有些國家只有零星的病例;也需要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民眾的血液進行採樣,了解各國的感染狀況,並必須確保疾病不會傳播出去,必須十分謹慎,確保不會再爆發大流行。陳建仁說,雖曾經預測5月底恢復正常生活,但很難預料。不過,歐洲疫情已過顛峰期,正在趨緩,而美國還在攀升中,希望5月底看得到疫情的曙光。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非源頭?英國研究:新冠肺炎很可能源自中國華南地區
中國抗疫專家鍾南山說,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自中國。不過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顯示,疫情極可能從去年9月間開始在中國蔓延,疫源很可能源自華南地區。根據英文南華早報(SCMP)17日報導,劍橋大學遺傳學家福斯特博士(Dr Peter Forster)領導的研究團隊追溯疫源,分析蒐集自世界各地數量可觀的病毒株,並估算疫情爆發的期間介於去年9月13日至12月7日,且疫源可能源自比武漢更南端的華南一帶。報導引述福斯特表示:「若我被迫要給個說法,我會說華南比武漢更有可能是疫源,不過這得分析更多的蝙蝠,其他可能的動物宿主,以及保存在中國醫療院所介於去年9月至12月的檢體,才能確認。」他說:「病毒可能數月前就突變成對人類產生影響的最終型態,但是存留於蝙蝠或其他動物甚或人體內長達好幾個月卻沒有傳染其他人。」福斯特研判:「接著,病毒開始於去年9月13日至12月7日之間在人際之間傳染病擴散。」據報導,福斯特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報告刊登於「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他們運用演化網絡(phylogenetic network)的技術分析病毒株。報導說,演化網絡是一種數學演算法,可藉由基因突變追蹤微生物在全球的蔓延擴散。報導指出,引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Sars-CoV-2源於蝙蝠,而中國的科學家曾於2103年由分布在雲南省的蝙蝠排泄物中,離析一種與Sars-CoV-2基因相似度高達96%的冠狀病毒。報導說,介於Sars-CoV-2和這種在雲南發現的冠狀病毒之間有數百種突變,而且冠狀病毒通常每個月就會產生一次突變,因此有些科學家懷疑,Sars-CoV-2於動物宿主和人際之間不動聲色傳開多年,並逐漸演變為可高度適宜於人傳人的型態。福斯特研究團隊說,新冠肺炎疫情最初的爆發,可能是Sars-CoV-2近期完成了數回從無害病毒株躍進為致命病原體的突變所致。另據香港明報10日援引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紐約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的病毒樣本,和歐洲高度相似,認為美國疫情在1月底已由歐洲傳入。不過透過基因庫溯源,科學家認為病毒源頭仍指向中國。而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也曾報導,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Sinai NYU)研究數千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患檢測樣本的DNA發現,來自歐洲的旅客將病毒帶到紐約。不過,他們也發現病毒株來自中國,這點和福斯特團隊的研究相符。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五分之一人口 可能成為新冠肺炎重症者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17日發表的初步估計顯示,全球有五分之一、也就是17億人,是新冠肺炎重症者的高危險群。這分研究可以幫助各國抓到防疫重點。研究顯示,各大洲高危險群占人口比率不同,最低的是非洲,有16%人口是高危險群,最高的歐洲則是31%。歐洲高危險群較多,是因為許多年長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一些愛滋病盛行的非洲國家,如南非,高危險群占比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