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搜尋
暴食
共找到
329
筆 文章
-
-
2022-03-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不得逐桌敬酒…房仲改分宴請5天 體重暴增急性胃潰瘍
高雄38歲資深房仲業者江先生,平日相當辛勤跑業務,今年三月好運降臨,幾天內成交兩個大物件,同事好友起鬨拱請客,因礙於不得逐桌敬酒的防疫規定,他爽快地一星期內連請了5攤,也因此讓原本就有胃痛、胃酸過多的他,大半夜噁心嘔吐、胃痛到坐臥難安掛急診。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預防保健科主任蕭偉成指出,經檢查發現江先生除了中度脂肪肝,還有十二指腸潰瘍。他業務忙碌壓力大,三餐不定,也有菸酒習慣,自訴一直有胃痛、胃食道逆流,平常都上藥房買消炎止痛藥應付,這次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應該是連日的暴飲暴食使胃腸道負擔加重,使分泌過多的胃酸像土石流一般衝垮薄弱的胃黏膜,還好在各項檢查後沒有發現其他疾病問題。蕭偉成表示,雖然目前防疫規定仍維持第二級警戒標準,但外出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有些人樂得藉著聚餐拿下口罩解悶,尤其最愛「吃到飽」的民眾,暴飲暴食吃出問題的病例真不少。清明連假又快到了,提醒 民眾輕鬆之餘要撙節食量。蕭偉成說明,邊吃邊說話、量多、食速快,容易脹氣、胃悶、消化不良,形成胃食道逆流。尤其去吃到飽餐廳,專挑貴的肉類海鮮吃,不知不覺攝取過量高油高糖高膽固醇食物,除了造成肥胖、脂肪肝,也會讓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體質的人上火,累積這些問題的結果,有造成中風的危險。蕭偉成強調,像難以早期診斷的胰臟癌,初期症狀因為和膽管炎膽結石、十二指腸潰瘍的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疾病類似而被忽視,另方面,當胰臟腫瘤壓迫到其他內臟器官或神經,造成腹痛、腰痛或背痛,也容易被以為是其他疾患而延誤就醫,所以就醫時的詳細檢查及預防保健篩檢十分重要。
-
2022-03-14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從飲食中攝取到好的脂肪?美國心臟協會列出4食物
要如何吃得健康議題,一直是你我關注的議題。若常常暴飲暴食,就可能與疾病拉近距離。所以想要有品質及健康的生活,就要從健康均衡著手!美國心臟協會列出從飲食中油脂挑選、多吃蔬菜水果、減少添加糖的攝取三個面向來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如何從飲食中攝取到好的脂肪?美國心臟協會列出4食物:魚、堅果、酪梨、烹調用油1、魚:每週至少吃8盎司(約227公克)非油炸魚,單次攝取可分成兩份3.5-4盎司。選擇長鰭金槍魚、鯡魚、湖鱒、鯖魚、沙丁魚和鮭魚等,可以從飲食中的魚類獲得必需的omega-3脂肪酸。2、堅果:一天吃一小把(約1盎司相當於28公克)無鹽堅果和種子,可以攝取到優質的脂肪、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可以選擇像是杏仁、榛子、花生、開心果、南瓜子、葵花子和核桃都是不錯的選擇!3、酪梨:可在零食、烘焙及菜餚中加入酪梨,可以獲得優質的脂肪、膳食纖維及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4、確認烹飪所使用的油:烹飪時選擇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烹飪油和調味油。可以選擇像是酪梨、油菜、玉米、葡萄籽、橄欖、花生、紅花、芝麻、大豆和葵花籽油。飲食中攝取多種顏色的蔬菜及水果的益處?美國心臟協會列出5個原因:健康營養、幾乎零缺點、低熱量、銷售形式多樣、促進身體健康1、健康營養多:蔬菜和水果提供許多有益的營養素。飲食和點心加入蔬菜和水果,可以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素。2、幾乎零缺點:蔬菜和水果大部分不含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和鈉。3、熱量低:蔬菜和水果含有膳食纖維和水分,可以增加飽足感,如此一來,可以幫助體重控制。4、有許多形式:不論是新鮮、冷凍、罐裝和乾燥,都可以作為飲食的選擇。蔬菜和水果是最方便、最實惠的食物之一。挑選上盡量選擇薄鹽或不無添加鹽或糖的。5、促進身體健康:健康的飲食計畫,包括攝取充足蔬菜和水果,可以幫助降低罹患許多嚴重或是慢性病的風險,像是心臟病、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某些癌症。不只如此,對於日常健康也是相當重要!天然的糖跟添加糖哪裡不同?天然糖存在於水果、蔬菜、牛奶和穀物中。在加工過程中添加到食品、飲料和調味品中的糖,則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一瓶12盎司(約340公克)汽水含有130kcal和8茶匙糖。添加糖也會運用在動飲料、果汁飲料和調味奶中。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女性,添加糖限制在每天不超過100kcal(6茶匙);男性,每天不超過150kcal(9茶匙)。如何減少飲食中的添加糖? 不妨從喝得水著手1、大部分用水果作為甜點,並將甜點限制在特殊場合,主要為減少攝取的量。2、減少添加糖的攝取量,可以從飲食及飲料中著手。3、購買不加糖的100%果汁。4、覺得沒有糖沒有香味的話,不妨運用香料增強食物香味。可以嘗試用肉桂、肉荳蔻、薄荷或生薑。5、在穀物和燕麥片中加入新鮮水果或果乾。6、喝白開水、無糖茶或無糖飲料。吃進大量的添加糖可能是造成肥胖流行原因之一。還會增加與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有關。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腎結石的成因、診斷及治療方式,如何避免腎結石復發建議 1物大量飲用最有效!常見便祕5大原因?醫:排便順暢才是重點! 改善便祕多吃這3樣!Omicron變種病毒如何預防?從提升免疫力開始!5類食物有助提升身體免疫力查看原始文章>>
-
2022-03-10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老是不成功?原來犯了2大忌!中醫提醒,改善生活中6件事
現年52歲的鄭小姐,身高161公分,體重68公斤,BMI值26.2,多年來為體重過重所困擾,除了不滿意自身的體態,更因為沒有控制體重,導致罹患糖尿病,必須規律服藥控制血糖。為了控制體重,鄭小姐嘗試過許多減重方法,曾自行購買市面常見的減重膠囊,雖然暫時抑制食慾,迅速降低體重,後續卻出現心悸與手抖症狀,加上精神不濟無法正常工作,不得不停藥,結果體重非但回彈,甚至還飆升超過原本的體重。長期為了體重問題,鄭小姐生理及心理都承受極大壓力,雖然知道減重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卻不得其法,每天每餐「斤斤計較」,極力限縮攝取的食物,但體重仍只下降1~2公斤,之後就陷入停滯期。 長期久坐、錯誤飲食,上班族過重原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像鄭小姐這類體重過重的問題,往往是因為久坐工作型態,加上錯誤飲食習慣所造成。 從中醫觀點來看,長期久坐少動,加上過度節食,導致脾胃正常運化營養功能受到抑制,也影響腸道傳導,因此出現脹氣及排便不順症狀,符合中醫的「脾虛」證型。 而身體長期在飢餓狀態下,一遇壓力事件,就容易暴飲暴食,像鄭小姐雖然三餐吃得少,但常不自覺在餐間吃零食,無意間反而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及鹽分。 李維哲說,像鄭小姐這樣的案例,必須從調理脾胃著手,中藥方面選擇茯苓及白朮健脾利濕,搭配其他理氣藥,如砂仁及厚朴,恢復脾胃的氣機,並暢通腸道傳導功能。電針方面,選取胃經的穴位,像腹部的天樞、外陵穴及下肢的足三里、豐隆穴,藉由針藥並用,重新調整脾胃運化功能。 減重6個注意事項 除了中藥及電針的醫療處置外,李維哲也提醒6項減重須注意的事項: 1、 平時減少攝取加工食物及天添加物,儘量攝取原型食物。2.、三餐正常攝取,不過度節食或不吃。3、 減量攝取水果,並選擇適當的種類,如選擇低GI值水果,蘋果或芭樂等。4、 養成每周2~3次的運動習慣,強度需達流汗微喘的程度。5、 日常或工作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不動。6、 睡眠需足夠,避免熬夜或睡眠時間不固定。 配合中醫針藥,並調整相關飲食宜忌,鄭小姐3個月內減重7公斤,糖化血色素由6.9降為5.4,糖尿病也可以停藥。 不但恢復良好體態,更改善原有的慢性病,後續中藥減量服用,也不見復胖情形,成功健康地瘦下來。李維哲也建議,若有體重管理問題合併慢性疾病時,一定要定期到醫療院所治療追蹤。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皮膚發炎、頭髮稀疏、指甲變脆好難受!有這9個症狀,小心缺乏蛋白質,記得均衡攝取.爸爸去世,守護媽媽的是自我讚美:它不是毫無意義漂亮話,是澆灌自己心靈,讓陽光照進來.多次人工受孕仍失敗,她曾認為自己有缺損…「接受自己盡力了」體悟:挫折也是一種人生練習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嗑鍋、吃薑母鴨 胃潰瘍解黑便
近期天氣寒冷,不少民眾愛吃鍋類、薑母鴨等禦寒,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提醒,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導致腸胃粘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40多歲陳先生平時菸酒不忌,去年因胸痛被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已裝設心臟支架,近期因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天竟解出有異味的黑色大便,檢查發現1.5公分胃潰瘍,經過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飲食、壓力也會助長潰瘍。康本初指出,上腹疼痛是典型的胃潰瘍症狀,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是不典型症狀,若引起胃出血,就可能解黑便。胃潰瘍可透過胃鏡檢查診斷,除了可以發現病灶,也能一併觀察周圍黏膜、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表示,可用口服藥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並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食用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康本初提醒,天冷胃口大開,胃潰瘍容易發作,若發現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愛嗑鍋吃薑母鴨 解黑便胃潰瘍
近期天氣寒冷,不少民眾愛吃鍋類、薑母鴨等禦寒,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提醒,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導致腸胃粘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一名40多歲的陳先生,平時菸酒不忌,去年因胸痛被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已裝設心臟支架,近期因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天竟解出有異味的黑色大便,經檢查發現1.5公分胃潰瘍,經過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飲食、壓力也都會助長潰瘍的發生。康本初指出,上腹疼痛是典型的胃潰瘍症狀,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是不典型症狀,若引起胃出血,就可能出現解黑便的症狀。胃潰瘍可透過胃鏡檢查診斷,除了可以發現病灶,也能一併觀察周圍黏膜、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說,可用口服藥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並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食用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康本初提醒,天冷胃口大開,胃潰瘍容易發作,若發現有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天冷狂吃鍋進補 解大便如黑芝麻糊,竟是胃潰瘍!
寒流發威,民眾最喜歡大啖火鍋暖胃,40多歲的陳先生,這陣子天氣偏冷,狂吃鍋進補,不料某天上廁所,解出黑芝麻糊般大便,嚇得他趕緊就醫,經檢查竟是胃潰瘍上身。根據書田診所今天發布新聞稿,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的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此外飲食、壓力也都會助長潰瘍的發生。康本初進一步指出,天氣變冷食慾大開,容易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導致胃腸黏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胃潰瘍的症狀可分為典型及不典型,典型症狀為上腹疼痛,不典型症狀有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如果引起胃出血,就可能出現解黑便的症狀。平時菸酒不忌的陳先生,這陣子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日早上起來上廁所,竟解出像黑芝麻糊、聞起來又有異味的黑色大便;經過胃鏡檢查發現,胃有好幾個1.5公分左右的潰瘍,還好出血不嚴重,經過幾天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說,天冷吃鍋進補,胃潰瘍容易發作,胃潰瘍出血未必會伴隨著胃痛,容易使人忽略而延誤病情,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若發現有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時機。胃潰瘍的診斷工具是胃鏡檢查,胃鏡檢查除了可以發現病灶,還能一併觀察周圍的黏膜,同時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說,治療方面使用口服藥物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康本初不忘提醒,除了應避免天冷胃口大開就暴飲暴食,民眾也需要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
-
2022-02-18 養生.健康瘦身
科學實證有助「降低食慾」的5個方法:多吃含薑食物、飯前運動⋯
年假結束後,生活漸漸地回到了原本的軌道上,許多人也開始透過提高運動量、控制飲食的方式來達到瘦身效果。然而,控制飲食最難熬的部分不外乎就是降低食量時無法克制的飢餓感,即使三餐都正常吃東西,偶爾還是會感覺吃不飽、嘴饞,最後反而不小心吃得更多。VidaOrange生活報橘編輯為你整理了5個科學實證能夠抑制飢餓感、降低食慾的健康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減少日常生活當中不必要的進食,使瘦身的過程變得更加順利。抑制飢餓感、降低食慾健康5方法1.飯前進行運動由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所提出的研究指出,運動可以幫助快速地抑制飢餓素分泌,並促進2種能提升飽足感的賀爾蒙「多肽YY」(PYY)、「類昇糖素胜肽」(GLP-1)分泌,因此,在吃飯之前或是下午肚子覺得有點餓的時候,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像是重訓、慢跑等,有助於幫助抑制食慾和降低飢餓感。2.多吃含有薑的食物一篇刊登在國際期刊《Phytotherapy Research 》的研究指出,生薑能夠啟動身體的多項機制,像是增加能幫助燃燒脂肪的「生熱反應」、促進脂肪分解、減少脂肪生成,同時也有助於抑制食慾。因此,建議可以在日常的飲食當中多吃一些含有薑的食物,也許可以幫助你減少在餐與餐之間忍不住想吃東西的狀況。3.採用正念飲食法,減少情緒性進食有些人會因為焦慮、壓力大而忍不住想大吃大喝,出現情緒性進食的狀況。一篇由南加州州立大學醫學院所提出的研究指出,採用正念飲食可以避免情緒性進食,當吃飯時的情緒越平穩,你就越能避免暴食行為。營養師吳宜庭也曾分享,當我們放慢吃飯的速度,用心聆聽自己身體的感受,並慢慢地品嚐食物的美味時,吃的行為就會由壓力和焦慮的源頭,轉變成充滿自信和舒暢的過程,除了可以幫助減重,也有助於改善飲食失調、憂鬱和焦慮等症狀。4.將低脂優格當作餐間點心如果你在晚餐前容易覺得餓,偶爾吃一些對身體有益處的點心其實是不錯的解決方法。一則由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所提出的研究發現,比起洋芋片、巧克力、餅乾等零食,富含大量蛋白質、低脂的希臘優格更有助於抑制飢餓感;另一篇美國貝勒醫學院進行的研究更指出,在下午時吃些低脂優格不僅可以提升飽足感,還能讓你自然而然地在下一餐吃飯的時候少吃一些東西,達到抑制食慾的效果。因此,當你下午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時後,吃一小碗低脂優格也許是很不錯的選擇之一。5.有規律地進食一則刊登在國際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當你有規律地進食一日三餐時,身體會漸漸習慣在固定時間獲得能量,即使胃裡的食物在下一次用餐前已經被消化完畢,大腦也會預期身體很快就能夠再獲得足夠的能量,就比較不容易發出「飢餓」的訊號,有助於減緩餐與餐之間出現的飢餓感。婦產科醫師Liz Lyster建議,三餐間隔的時間最多不要超過4個小時,這樣可以幫助訓練大腦在固定的時間才會感覺到飢餓,在下一次用餐時間之前,你就比較不容易覺得肚子餓或是嘴饞,忍不住想要找東西來吃。參考資料:1.《Healthline》:13 Science-Based Ways to Reduce Hunger and Appetite2.《Plenity》:7 Science-Backed Strategies to Curb Hunger※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科學實證有助於「降低食慾」的5個方法:多吃含薑的食物、飯前運動⋯⋯
-
2022-0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
不少人會認為,當脾胃出狀況時就會有胃痛、腹瀉、腹痛、腹鳴等現象,其實脾胃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以下這十種症狀,會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很多人卻不曾注意過,當這些日常的症狀開始跟以前不一樣時,請務必多加留意,因為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脾胃出問題了。一、打嗝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打嗝又稱「呃逆」,為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現象,像是吃太飽、吃太快、吃太多產氣的食物、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打嗝,一般短暫且可以自然停止的打嗝,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過於頻繁地打嗝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很可能是胃部疾病所引起,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此外,腦部腫瘤、中風、頭部外傷等中樞神經出現問題的患者,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都可能會出現頑固性呃逆,建議當打嗝停不下來時,應及時就醫,找出病灶對症治療。二、放屁中醫將放屁、排氣稱之為「矢氣」或「屎氣」。每一個人都會放屁,適量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反映著體內的氣機通暢。郭大維院長指出,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放屁類型就需要多多留意,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症狀:❶多屁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❷臭屁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腸道發生病變,例如潰瘍、慢性發炎、腸道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等現象時,排出的屁味也會更加刺鼻。三、脹氣脹氣最常發生在吃壞肚子或吃到腐敗的食物、胃痙攣、腸絞痛等情況,但長期找不到原因,或是突然發生且無法緩解的脹氣問題,就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性,像是胃發炎、腸道感染,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造成胃脹氣。就以大腸癌來說,腫瘤會阻塞腸道而導致腹脹,早期的胃癌通常也沒有太多症狀,大多以上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等模糊症狀表現。四、便祕在中醫上認為,便祕大致有四種證型:❶腸胃燥熱:飲食不正常、吃過度辛辣、油膩的食物。❷陰寒凝滯:喜歡吃生冷食物。❸氣血不足:久病體虛,像是有糖尿病、急慢性腎病、腎發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❹氣機不通:久坐少動、情緒憂鬱、容易煩心者。大部分的便祕都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來調整,但當你的便祕型態伴隨著這些症狀,還是建議需考慮就醫,以免症狀惡化。五、腹瀉腹瀉在中醫裡面稱之為「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可見腹瀉和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原因包括食物不潔、食物中毒、食物寒涼、消化不良等。約有八成患者是屬於急性腹瀉,而慢性腹瀉致病原因比急性複雜,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小腸吸收不良等病症,都可能有長期腹瀉且排便帶血,甚至還有體重下降或貧血等症狀。急性腹瀉是指,一天之內腹瀉超過四次,且持續超過三天、甚至是兩個星期都未能緩解,患者可能會有脫水的現象,尤其是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年長者及幼童時,要更加留意,恐會有大量脫水,甚至產生休克的情況發生。而慢性腹瀉則是,腹瀉情況超過兩個月都未有改善,且體重有明顯下降或貧血的情況發生。六、腸鳴腸鳴又稱叫腹鳴,是指腸動有聲。中醫認為,若鳴響在胃部,是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若腹中腸鳴如雷,多為風、寒、濕、邪,以致腸胃運作紊亂所致;腹內有腸鳴聲,會有腹脹、胃腸功能傳導減弱所致。有些人的肚子動不動就咕嚕咕嚕叫不停,肚子餓也叫,不餓也叫,每當在重要場合或安靜的場所都會讓人瞬間尷尬。當腸內好菌、壞菌、菌體失調而產生大量氣體,使腸胃內容易產生幅度過大或異常移動時,就會出現「腸亢進」,也就是腸鳴的現象。短暫的脹氣腸鳴不大會被視為疾病,但若腸鳴次數增多、聲音增大且伴隨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或食慾低下等,或是腸鳴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可能表示有腸胃發炎的症狀,最好安排檢查,排除是否有長息肉、腫瘤等疾病。七、厭食中醫厭食稱之為「納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所致,也是一種進食障礙。厭食可分為三種證型:❶脾氣胃虛型:通常患者精神較差、臉色枯黃、拒食、易出汗、舌苔薄白,稍微進食,糞便呈稀薄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❷積滯不化型:通常患者形體偏瘦,食之無味,也沒有食慾。❸胃陰不足型:通常患者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而無光澤、大便乾燥、舌苔少且偏紅,不喜歡進食。一般會從疏肝解鬱進行調理,並加以調理脾胃,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改善。當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時,就可能要警覺有厭食的發生:①突然開始挑食。②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③吃完東西就開始催吐。④體重極速劇減。⑤注意力不足、情緒焦慮。⑥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八、暴食上面提到的厭食,暴食行為障礙也是飲食失調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的暴食是屬「脾胃濕熱」夾帶肝鬱體質。所謂暴食的定義是指,無法控制過度的飲食行為,診斷準則包括:①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包含份量)。②過度進食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並用激烈的補償性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如催吐、服用瀉藥、灌腸等。③以上行為在一周內出現兩次以上,並持續三個月就可能有暴食的傾向。在治療上除了緩解焦慮的情緒,同時一併改善因暴食所引起的脾胃失調,著重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九、燒聲、久咳不癒一般來說,沙啞或是咳嗽,很多人的直接反應都會認為是支氣管發炎,或者是肺部出現問題,但其實排除掉肺部疾病的因素,有些腸胃問題也會造成喉嚨沙啞或久咳不癒等現象,最常見的就屬於胃食道逆流。通常由胃酸引起的咳嗽症狀,往往會伴隨著喉嚨卡卡以及胸口灼熱感,躺下時症狀更加劇。十、大便出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便血也稱之為下血。有些患者便血情形有一段時間,但卻一直認為是痔瘡所引起的現象,忽視了便血的警訊。若以初步的出血顏色來做簡單的判斷,痔瘡出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而腸胃道出血或是腫瘤所造成的出血顏色,因為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往往會偏暗紅色,甚至為黑色,但並不代表鮮紅色的血便就都是痔瘡所引起的。若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處時,也會排出鮮紅色的血便。當出現便血症狀時,若伴隨著腹痛或大便形狀改變時,最好可以盡快的安排就醫檢查。書籍介紹書名: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
-
2022-02-12 養生.聰明飲食
168斷食復胖全因忍不過「1階段」! 營養師推「1212斷食法」無痛減重
農曆春節期間,你是否也毫無忌憚地,每天不是聚餐就是宅在家追劇配零食?若缺乏運動,體重就可能增加不少,讓健康亮起紅燈,因此年後往往需更積極控制體重。而間歇性斷食瘦身法是透過縮短「進食時間」以達到燃燒脂肪變瘦的目標,因此成為近期健康生活的熱門話題。但你適合嗎?怎麼做才能獲得較好的成效?間歇性斷食法 適當限熱量且均衡飲食營養師李苓瑋表示,間歇性斷食法重點不僅在於控制進食時間,仍然必須適當限制熱量,且將均衡營養的飲食內容規劃在限定時間內進食完畢,比如168斷食法在早上9點吃了第一餐,那麼到了下午5點過後,就不能再吃任何東西了,但卻常被誤以為16小時不吃東西,剩下的8小時可以隨便吃。(推薦閱讀:168斷食期間可以吃什麼? 營養師公開「一日菜單」照吃不挨餓)另外,52斷食法就是一週內兩天吃很少,其它五天不用限制,若熱量攝取過多還是會發胖,間歇性斷食法就很難成功。 配合生活作息 安排斷食時間間歇性斷食法在執行上有個困難點,就是在週間要如何跟生活作息配合。李苓瑋提及,對於上班族採用168斷食法,若早上活動量大不吃早餐,早上會處於低血糖狀態,沒精神影響工作效率;不吃晚餐,晚上又很容易肚子餓,影響情緒跟睡眠品質。至於52斷食法,由於在一週內必須選不連續的2天少吃,因此一定會至少有一天落在週間,那一天則必須忍受空復的飢餓感撐完整天,這將會非常挑戰自己的意志力。(推薦閱讀:年後減重小心減出脂肪肝! 醫點名「肝包油元凶」:節食就是其中之一)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間歇性斷食法?李苓瑋強調,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間歇性斷食法,因為若禁食會導致在周末或進食時間暴飲暴食,那可能就不適合;若腸胃不健康,這種在短時間內進食的方法,會增加消化不良的可能,另外,成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懷孕期間和喂哺母乳的女生,以及患有糖尿病、痛風、高尿酸者都不建議進行。(推薦閱讀:減肥跳過午餐不吃小心會復胖! 醫授「餐前、餐後補救法」) 減重目標達成 換回一般性飲食控制李苓瑋強調,間歇性斷食是一種治療性飲食計畫,目的是為了減重,不是生理需求的最佳解方,因此很少聽說有人是靠間歇性斷食活到100歲。減重的目標達成之後,間歇性斷食就可以功成身退,逐漸換回比較一般性的飲食控制方式。不過,但間歇性斷食和一般規律的飲食,有著相當程度的落差,調整期間身體還得重新適應一次,要是沒調整好或是心態鬆懈了,就有可能會前功盡棄,因此1212斷食法比較是容易長期執行的方法,將所有飲食限制在12小時內,加上適度的運動才是健康減重及長期維持不再復胖的最佳策略。 (推薦閱讀: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減肥為何容易復胖? 名醫曝「殘酷真相」:非自制力不足) 配合規律運動 瘦身效果更加倍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用什麼類型的飲食控制,規律的有氧運動,搭配適當的阻力運動都是必要的,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的熱量,維持肌肉組織,提升身體代謝率。 延伸閱讀: ·少吃多動沒瘦反變胖? 專家曝「關鍵原因」:運動只影響10% ·年節吃胖!減重早餐吃什麼? 專家列「4類食物」抑制肌餓、加速代謝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血脂其實難察覺!醫: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
●外食、不運動、肥胖,發生高血脂機率高●高血脂患者須服用降血脂藥,維持血脂穩定●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高血脂吸菸、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及不當飲酒等,容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血管性疾病發生。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北市聯醫家醫科主任孫文榮表示,三高慢性疾病中,血脂異常難以自我察覺,建議民眾定期做健康檢查,注意身體狀況。三高 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40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盛行率,分別是38.3%、34.1%及16.4%,且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的民眾,經健檢發現,24.7%血脂異常、21%血壓異常、9%血糖異常。孫文榮指出,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問題,若不嚴格控管,容易引起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血壓高會頭暈,血糖高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但血脂高並沒有特別症狀,民眾很難自我察覺,多半是從健康檢查或就醫抽血才發現。肥胖 是疾病的危險因子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濃度超標就是高血脂。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表示,除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有較高警覺,一般人很難提早發現,因為高血脂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都已出現嚴重併發症。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導致高血脂,必須提早檢查發現。魏承駿指出,高血脂不會立刻發生,而是經過數十年不良習慣累積,如果整天外食、不運動、體態肥胖,或飲食高油、高糖、飲酒、暴飲暴食的人,有較高機率發生高血脂。魏承駿表示,高膽固醇的人易引發血管壁發炎,且血管內皮細胞上會堆積塞塊,宛如汙垢、壁癌般,讓管腔愈來愈小、血液不通,進而引發心血管、周邊血管疾病,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狹心症等。高三酸甘油脂不僅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且胰臟必須不斷分泌胰液代謝,恐導致急性胰臟炎等問題。「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孫文榮提醒,高血壓、輕微血糖異常的人,透過體重控制、生活習慣改變,即可控制疾病,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但如果進階到中重度肥胖,都會增加罹癌等疾病風險。高血脂 應遵醫囑服藥魏承駿說,已確診高血脂的患者,應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但效果有限,因此更重要是「遵從醫囑服用降血脂藥」,以維持血脂穩定。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血脂控制標準也不同,魏承駿說,像是18、19歲年輕人,容忍壞膽固醇範圍相對高,可以達到160mg/dL,並透過運動、飲食改善;中年人有抽菸習慣、本身有高血壓等,建議控制在130mg/dL;而糖尿病患者標準更嚴格,需控制在100mg/dL;有心臟病、中風或裝過心臟支架患者,應控制在70至55mg/dL,標準因人而異。40歲以上成人發生慢性病的風險增加,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35歲以上且罹患小兒麻痺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
2022-02-07 養生.聰明飲食
豆類最好拉長時間煮!營養師:7大類食物別過量避免脹氣
●大魚大肉,小心引發腹脹、胃食道逆流、腸胃炎●菜餚烹調盡量不油炸,以蒸烤方式料理●飲食選用低脂食材,如雞肉、魚肉、豆腐等春節連假結束,大多數人今天開始恢復上班,過年期間餐餐大魚大肉,陸續將有春酒餐會,小心腸胃負荷不了,進而發生腹脹、胃痛、胃食道逆流、腸胃炎等急性疾病。從春節至元宵節都是過年,耕莘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喬宇表示,這段期間不要暴飲暴食,隔夜菜需注意細菌孳生問題,尤其老人家抵抗力、免疫力較差,恐導致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等問題。若長輩牙口不好、咀嚼能力差,飲食宜盡量清淡、吃絞碎食物,糯米、肉類或豆製品也勿吃過量,以免不易消化,造成腸胃負擔產生脹氣。如何減少腸胃負擔?三軍總醫院營養師林栩禎表示,平常飲食菜餚的烹調盡量不油炸,改以蒸烤方式料理,若吃火鍋鍋底以清淡為主,內容物可多放蔬菜、木耳等,盡可能少用火鍋料。豆類拉長時間煮 較好消化洋蔥、青椒類以及乾豆類、毛豆丁、毛豆仁、長豆、四季豆等,都是易產氣的食材;肉類、糯米、奶製品或炸物也易造成腹脹,楊喬宇、林栩禎皆提醒,不可吃過量,建議可以拉長豆類烹煮時間,比較好消化吸收,而不易脹氣。飯後走動 促進腸胃消化楊喬宇指出,年節期間最怕三餐不正常,餐間吃加工甜食等點心,過度刺激性食物會加重胃食道逆流、胃灼熱或胃脹氣,建議民眾不要一次吃太多、吃太油膩或吃太甜,也少喝碳酸含糖飲料,飯後建議多跟家人到戶外走動,促進腸胃道消化,可減少胃食道逆流。油煎年糕難消化 1天1塊年節常吃糕點、年糕,幾乎都是糯米製,林栩禎表示,若用油煎年糕特別難消化,過量會造成腹痛、排便不順,建議一天不要吃超過一塊,約三個手指頭合併厚度。家家必備招呼客人的點心盒,林栩禎說,應以堅果類為主,以湯匙份量計算,一人一天份量約2至3湯匙,腰果一天可吃10至15顆,建議點心盒中放置2人份堅果、約20顆開心果,吃適當堅果可刺激腸胃蠕動,助排便順暢。但不建議吃巧克力豆、糖果或餅乾、洋芋片等點心。今天上班開工,必須調回正常飲食作息。林栩禎指出,飲食可選用低脂食材,包括雞肉、魚肉、豆腐等蛋白質,避免攝取過多豬肉、牛肉等動物性脂肪,一餐中至少攝取兩種蔬菜,亦可補充益生菌,搭配清淡飲食,「養」好腸胃道。
-
2022-02-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三高、糖尿病「這些食物」別再往嘴裡塞!遵守8大原則防病發
每到農曆年節是全家團圓的重要時刻,當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年節食品及美味佳餚,而美食當前,總難抵擋美食的誘惑,常常一不小心就會飲食失控。國人三高盛行率高 多與飲食有關根據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指出,不論是高血壓、高血脂或是高血糖問題的背後形成原因多數的人都與飲食習慣不良相關;長期攝取過多的鹽份恐造成血壓過高,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造成高血脂,而攝取過多精緻食物且日常所吃入的熱量遠高於消耗,進而造成肥胖,導致人體的胰島素代謝出現問題,則會容易引發糖尿病。 三高飲食要注意 年節這樣吃顧健康潘富子也提出,若有三高問題者,春節期間在飲食上可把握以下健康飲食原則:1、盡量採「低油、低糖、高纖、均衡」原則,三餐份量要控制,勿因愛吃特定菜就暴飲暴食。2、年節零食、甜點淺嚐即可,避免血糖起伏過大及攝取過多熱量。3、多以食物原形入菜,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過多含鈉量高的調味料。4、高血壓族群少吃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或零食,如:鹹豬肉、醬油瓜子、鱈魚絲等。5、有糖尿病者要注意年糕、紅龜粿等各式粿類、湯圓及其他米製品甜點皆屬主食類(即醣類),勾芡料理及水果攝取,都會影響血糖的升高。6、烹煮方式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取代紅燒、糖醋與油炸等方式,以減少脂肪及糖類攝取。7、圍爐吃火鍋時,少吃各式餃類加工品,湯底建議盡量以清水代替高湯,並少喝湯(因久煮後,湯內含油、鹽份、普林等較高)。8、飲酒勿過量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 居家規律運動 避免肥胖找上門近期新冠疫情因Omicron傳染力強,本土疫情延燒不停。開心過年之餘,也要注意防疫及維持健康生活,也因防疫有不少民眾在年假期間選擇在家,潘富子提醒,居家時間變長,可別忘了規律運動,別讓自己過了一個新年,也肥了一圈。延伸閱讀: ·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 ·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
-
2022-01-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醫師揭冬天4大傷腎行為!腎臟保護從日常做起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高銘鴻醫師授權引用冬天氣溫低,妳是否因為活動力減少,而沒有感覺到口渴?在戶外運動因為上廁所不方便,所以選擇憋尿?天冷吃鍋,覺得昆布鍋清淡無味,一定要吃麻辣鍋?小心這些習慣可能潛藏危機!K小編特別諮詢高醫師,告訴我們哪些行為會造成腎臟損傷,一起改掉壞習慣!腎臟四大功能 如同體內裝了淨水器1.排除體內代謝後產生的廢物,包括食物、藥物等,經由腎臟過濾後,產生尿液後排出。2.維持體內酸鹼平衡,礦物質鈣、鎂、鉀、鈉等電解質平衡。3.水分調節,腎臟過濾的水分大部分會回收到體內,一天只有1到2公升會形成尿液排出。4.賀爾蒙分泌,包括腎素調節血壓、紅血球生成素幫助製造紅血球。哪些行為會造成腎臟受到損傷呢? 高銘鴻醫師列出冬天4大傷腎行為1.水喝不夠:冬天活動力降低,水分的攝取也會降低。有些人也會因為天冷不想喝水,改喝熱茶、熱咖啡或熱湯,要注意這些飲料都沒有辦法取代開水,還是建議每天至少要喝到2000cc開水喔!2.暴飲暴食:冬天食慾大開,重口味的麻辣鍋、薑母鴨等都是大家的保暖聖品!要注意攝取額外的鈉非常傷腎,火鍋湯中的普林、大量肉類的蛋白質,都會傷害腎。3.沒做好保暖:愛水不驚流鼻涕?你不怕腎臟會怕!感覺冷時會使血壓上升、腎上腺素分泌狂增,造成腎臟的額外負擔。4.憋尿:冬天其實會更有尿意,但因為有些人覺得打斷工作、冬衣穿脫麻煩、或是女生天氣冷,戶外上廁所排隊太久,而選擇憋尿,這都對腎臟非常傷。現在就開始改掉壞習慣,腎臟病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別讓冬天的錯誤習慣傷害了腎,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當心嚴重的話甚至會面臨洗腎、腎結石、腎臟癌…等後果! 腎臟是人體內負責清除過多水份及代謝廢物的器官,若是腎臟受到傷害導致排毒或排水功能不足,毒性物質及水份即會堆積在體內而產生問題https://bit.ly/3mxyScT
-
2021-12-3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改善胃食道逆流 研究認證「5種食物」曝光:魚、豆腐上榜
許多人不時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但當症狀頻繁發生時,或是在吃了某些食物後症狀加重,這可能表示這是一種更嚴重的疾病-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症狀主要症狀是胃酸逆流,當發生胃酸逆流時,會導致胸口出現不舒服的灼燒感,這種感覺會向上蔓延到頸部和喉嚨,這種症狀通常被稱為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吞嚥困難、食物或胃酸逆流、感覺喉嚨有腫塊、吞嚥困難或疼痛、唾液突然過多、慢性喉嚨痛、喉炎或聲音嘶啞、牙齦發炎、蛀牙、口臭、反覆咳嗽或慢性咳嗽等。如果連夜間都有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可能會出現-慢性咳嗽、喉炎、新發生的或惡化的氣喘、睡眠中斷等情況。另外,嬰兒和兒童也可能會出現類似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症狀,症狀包括:1. 頻繁的小嘔吐2. 過度哭泣,不想吃東西(嬰兒)3. 呼吸困難4. 經常有酸味,尤其是躺著的時候5. 喉嚨嘶啞6. 窒息的感覺可能會影響睡眠7. 口臭8. 進食後難以入睡,尤其是嬰兒 增加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的原因導致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成因,通常不會是單一原因,增加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懷孕、結締組織疾病(如:硬皮病)、抽煙、經常暴飲暴食、吃飯後直接趴下或睡覺、使用大量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aspirin、ibuprofen)、橫膈裂孔疝氣等。加重胃食道逆流疾病的7種食物與生活習慣某些食物和成分可能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疾病症狀,例如:高脂肪食物、薄荷、巧克力、酒精、咖啡因、酸性食物和辛辣食物皆可能會引發發作。此外,具有抽煙、吃大餐或深夜進食的習慣,也會加重或觸發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發生。 改吃這5種食物 助預防胃食道逆流疾病研究發現,引起胃食道逆流疾病症狀的一個重要罪魁禍首是-高脂肪食物,美國飲食協會建議,盡量選擇瘦肉、家禽、魚、豆腐和豆類作為蛋白質來源。此外,減少飲食中添加奶油和油脂的量、選擇烘焙食品而不是油炸食品、低脂乳製品替代全脂乳製品、減少吃隱藏高油脂的糕點,都有助於預防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發作。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吃飯配飲料、飯後喝湯? 小心胃食道逆流!醫眼中「超雷虐胃行為」曝光 ·不只有火燒心! 醫揭「胃食道逆流非典型表現」 5跡象別輕忽
-
2021-12-2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冬季是腎臟病旺季 醫籲患者飲食注意3重點
一名60歲婦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也知道自已腎功能不太好,日前被家人緊急送醫,醫師診斷發現是因糖尿病腎病變引起的尿毒症、肺水腫,經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後才返家休養。醫師說,冬季是腎臟病旺季,除了心肺疾病易發作,腎病患者也要特別注意。長安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楊雅斐說,婦人送醫前已有多日腳水腫現象,但因為沒有特別不舒服而不在意;直到最近天氣變冷,和家人吃完大餐後,回家開始就有喘不過氣來的情況,後來睡覺時竟然一躺下就不舒服,需要坐起來才會舒服些。楊雅斐說,腎病患者水分和電解質的自我調整能力較一般人不足,天氣冷較少流汗,在大啖美食之後常因水分、鹽及鉀離子的的累積,造成腎臟負擔而需要就醫。另經研究證實,冬季慢性腎臟病病患的病情較容易惡化、住院或進入透析。適逢跨年連假,楊雅斐提醒,腎臟保健預防勝於治療,慢性腎病患者宜注意以下3點飲食注意事項,避免年節時腎臟罷工。分別是:1.適量水分攝取 : 應依照醫師建議控制水分攝取,以免過多出現肺水腫、過少則容易造成結石或使腎功能減退。2.注意鹽分及鉀離子攝取 : 即飲食清淡,不建議使用低鈉鹽 ; 吃火鍋時吃料不喝湯,食材以天然的最好,以免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3.避免暴飲暴食 : 定時定量為佳,以維持血糖及血壓穩定。楊雅斐呼籲,糖尿病患和高血壓病患應定期做尿蛋白篩檢和腎功能檢查,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減少糖尿病腎病變發生的機會。
-
2021-12-2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天氣變冷易腹痛 醫師籲注意消化性潰瘍
奇美醫學中心統計近3年間因消化性潰瘍或出血至急診的病人,發現冬季人數比夏季多出約25%,研判與藥物使用及過量食用刺激性飲食有關,建議高危險群民眾避免刺激性食物。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安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中表示,院方統計民國107年至109年間因消化性潰瘍或出血至急診的病人數量,發現冬季(12月至隔年2月)共967人,比夏季(6月至8月)的770人多出約25%,其中以1月人數最多。陳建安表示,近日收治1名今年1月曾因心肌梗塞住院的64歲男子,因持續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血藥物,加上最近天氣變化關節疼痛,又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之後出現上腹悶痛,接續有黑便症狀,被送到急診時呈休克狀態,安排住進加護病房並診斷為胃潰瘍出血,經一連串治療才出院。陳建安指出,天氣變冷時會導致胃蠕動變慢,胃黏液的厚度變薄,加上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病人在冬季增加,這些病人常需要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這些藥物與關節炎發作使用的消炎藥都容易提高消化性潰瘍風險。他說,還有許多民眾喜歡在天氣變冷時食用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刺激性較高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增加胃的負擔,進而引起消化性潰瘍發作,嚴重時可能導致出血,甚至休克危及生命安全。陳建安表示,建議民眾在天氣變冷時不要暴飲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服用相關藥物時遵從醫囑,若有吐出咖啡色液體或鮮血、解黑便、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腹痛加劇等症狀時儘速就醫。
-
2021-12-20 性愛.性福教戰
王力宏被前妻控性成癮/控制不住想要的欲望 性成癮到底是不是種病?
【2021/12/20編註】李靚蕾指控,長期遭受精神虐待、羞辱,更指王力宏「有性成癮和自戀型人格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酒癮、毒癮是種病,然而性成癮到底是不是種病?看專家分析!現今社會普遍承認尼古丁、酒精及其他藥物具有成癮性且可能傷害身體,但在性方面,專家們對於性成癮症仍眾說紛紜,甚至認為只是個迷思。性成癮症 未被列入疾病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性成癮症目前並不屬英國國民健保署(NHS)臨床診斷項目其中之一,因此並無正式的求助患者數據可供參考,但根據一個免費為英國有性成癮症人們提供幫助的網站統計,自2013年來共有2.1萬人造訪該網站尋求幫助,其中有九成一為男性,且僅有一成曾求助過家醫科醫師的幫忙。性成癮症曾被考慮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2013年最新修訂版本中,但最終因缺乏臨床實證而遭拒絕。DSM是美英兩國醫學界診斷精神問題的一項重要工具。不過,「強迫性行為」則預計在明年5月獲世界衛生組織批准納入其所編製的國際疾病分類(ICD)中。大腦活動 與吸毒者類似賭博以前被認為屬於強迫行為類別,但在新證據出現後,它在2013年跟暴食症一起正式被診斷為一種癮症。治療師認為,性成癮症可能遵循類似途徑。根據2014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性成癮者」在觀看色情片時的大腦活動情形,跟吸毒者在選擇毒品時相類似。來自劍橋大學的主要研究者烏恩博士當時告訴BBC說:「這是第一次對患有這些疾病的人進行研究,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但我認為我們現在還沒足夠的瞭解,不能說這明顯是種癮症。」追求快樂 與強迫行為不同人對性愛是否會上癮,目前並未有官方可接受的定義,英國開放大學名譽教授托特斯博士則指出,若純粹是某人在生理上依賴的東西,停止會造成身體傷害,那麼性「不可能是種癮症」,但他認為更廣泛的定義更有用。他指出,有兩個關鍵特徵代表上癮,亦即追求回報或快樂,以及存在著圍繞此行為的衝突。許多專家認為,儘管上癮與強迫行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追求回報則將兩者做一區分。上癮的人追求短期回報,即使這可能被長期損失所抵消;相反地,強迫症患者並未從中獲得快樂。貼上成癮標籤 忽略潛在問題但人皆追求快樂,要怎樣將一般的追求回報行為和成癮做出區別呢?心理學家加羅德博士認為,當一種行為達到某種程度強度,並對個人及其周圍的人造成傷害就變成一種癮症了。她指出,暴食症與賭博成癮症已被確認為可診斷的疾病,但性成癮症沒有,因其在公眾意識中的時間更長,而這也意味著有更多人站出來尋求臨床協助,提供更多證據來支持他們作為一種疾病的存在。臨床心理學家沙恩則認為性行為可能會讓人上癮,但性本身對那些在情緒失控中掙扎的人來說是次要的,潛在問題如憂鬱、焦慮或創傷則導致他們把性當作一種應對機制。此外,沙恩並不覺得把貼上性成癮症的標籤就一定有幫助,尤其是對那些用性來應對其他問題的人,且有可能導致過度診斷。未經治療的焦慮 與酒癮不同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認為性成癮症是個疾病。著有《The Myth of Sex Addiction》的性治療師雷伊說,通常被稱為性成癮的行為實際上是未經治療的情緒和焦慮的症狀,欠缺治療的證據。「將性跟手淫、酒精與毒品畫上等號是可笑的,酒精上癮者可能因戒酒而死亡。」雷伊指出,性成癮症的概念是基於健康性行為的道德價值觀,並稱「若你有比治療師所診斷的還要更多的性行為,或是不同的性行為,那麼你就是一個性成癮者。」而在一篇探討將強迫性行為納入ICD新版本的研究論文中,包括烏恩博士在內的一群研究人員則希望避免掉入這項陷阱。他們希望診斷不應被用來「描述高程度的性興趣和行為」,或基於「與道德判斷或不贊同性衝動有關的心理困擾」,但對他們跟其他希望該疾病得到正式認可的人而言,擁有臨床標籤則是為了要確保患者得到幫助。
-
2021-12-1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避免洗腎吃清淡一點就好?醫:日常8風險都要留意
現代飲食不少人偏好重口味,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也常聽到彼此勸戒「不要吃太鹹,小心洗腎」,對此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提醒,雖然避免重口味、防範洗腎是好事,但對於腎臟健康需留意的不單單只有偏鹹的飲食。 5大常見洗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占兩名! 顏宗海醫師首先說明,飲食習慣偏鹹,雖然確實會增加洗腎的風險,但並不是直接的影響,之所以民眾口耳相傳「吃太鹹小心洗腎」,最主要的因素在於,這般飲食習慣容易引起高血壓,而有此飲食習慣者,也常見整體飲食狀態不佳的問題,也容易引起糖尿病,兩者皆在常見的洗腎風險名單中,是容易引起腎臟病變的風險族群。 醫師指出,洗腎的風險族群當中,糖尿病和高血壓就占了兩名,其他也包括了腎絲球腎炎、腎結石、多囊性腎病等,這些疾病和遺傳也有所關聯,不過多半也包括了後天的飲食影響,如高血壓和糖尿病,若本身就有家族史又不控制飲食,風險自然就更高。避免洗腎吃淡一點就好?醫:日常8風險都要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高血糖及糖尿病、高血脂,三高彼此環環相扣,得一者也會容易得另外兩者,這些疾病的常見的共同風險,除了家族遺傳和飲食偏鹹,也包括了鮮少運動、不常喝水、身材肥胖、不吃蔬果等,且也不單只會引起三高及糖尿病。換言之,若要防範洗腎,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而不單只著重在飲食口味。另外,若是引起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又不控制或未妥善治療,接下來就可能引起腎臟病變及其他併發症,恐怕就離洗腎的日子不遠。醫師提醒,飲食較為清淡是少了一個風險,但若飲食清淡卻暴飲暴食等,踩著上述其他的地雷,一樣有風險。 慢性病吃藥久了會洗腎?醫:不吃藥才會! 顏宗海醫師也特別提醒,面對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不少患者治療較為消極,認為藥吃多、吃久了會洗腎,這其實是個相當嚴重的錯誤觀念。以糖尿病來說,遵照醫囑、定期回診、妥善用藥、控制病情,可降低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反之,若控制不佳,接下來就有可能引起各項併發症,當中包括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眼部病變、末梢血管病變等,腎病變也在其中,不吃藥、自行停藥等才是導致洗腎的重要風險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消極治療的患者,往往還是會想辦法自救,常見就從不明管道、親友建議等使用偏方、以民俗療法等方式自行治療,這恐怕不只延誤治療,還存在著原料不明等各種不可控的因素,恐引起傷腎、傷肝等各種其他問題,讓病情雪上加霜。上述兩者都是大忌,提醒患者應格外留意。 防洗腎關鍵不只在口味,3大方向更有助防範! 顏宗海醫師提醒,雖然現在醫療技術發達,洗腎不代表人生就黑白或者鐵定往生,邊洗腎邊出國玩、正常上班、生活的大有人在,但畢竟能避免則避免,防範的重點就不單僅限於自己是否吃的清淡,也包括了解相關疾病、留意生活各項風險,以及若真的出現疾病也要遵照醫囑妥善控制,如此才是真正有助避免洗腎最好的方式。 《延伸閱讀》 .如何避免進入洗腎人生?醫:糖尿病、四高一定要按時吃藥 .腰痛是腎臟病嗎?會洗腎嗎?醫:留意症狀,4種人最容易洗腎!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1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腸道老化最明顯特徵是便祕!腸胃保健可採低FODMAP飲食
.腸道55歲左右開始老化,最明顯特徵為便祕.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容易傷及腸胃黏膜.飲食調整、規律運動,助腸道蠕動,改善腸胃功能俗話說:「腸胃好,人不老」,胃負責消化前端作業,腸道負責吸收營養及排泄廢物的重任。腸胃健康與飲食、生活作息有關,當消化器官出了問題,輕則腹瀉、脹氣,日積月累變成便祕、潰瘍甚至癌症。WaCare專家、成大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謝名宗說明,消化分成三部曲:咀嚼吞嚥、消化吸收、排泄,從食物進入口中開始,身體自然啟動消化機制。治本從改善飲食開始隨著年紀增長約55歲起消化器官開始老化,出現咀嚼困難、食欲改變、胃酸逆流、腸道吸收力變差等症狀,對於吃到飽的用餐形式已經力不從心。現代人熬夜、壓力大,加上蔬果攝取及運動量不足等,都是加速腸胃老化的因子,想要治本就要從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下手。謝名宗建議,可參考國健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全穀雜糧、蔬菜、水果、奶製品、豆魚蛋肉類、油脂及堅果類,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減輕胃腸負擔。也可採行「低FODMAP」飲食,「FODMAP」意指「在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因無法被消化或被吸收,容易滯留在腸道中發酵產氣,造成脹氣、腹痛、腹瀉、痙攣等症狀。除了年齡因素,高油、辛辣食物以及菸酒、濃茶等都會刺激胃腸道的黏膜,生理功能失調,身體自然容易處在發炎狀態。謝名宗提到,現代人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極易損傷腸胃黏膜,也更容易發胖。消化不良和肥胖相互惡性循環,長時間下來,消化系統被拖垮,連帶影響造血功能、日常睡眠品質,讓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生病機率相對提高。攝取均衡營養是首要重點,再來搭配運動調節身體代謝,適度的訓練能促進腸胃蠕動。整腸適時補充益生菌人體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提升腸道健康就是提升免疫力!謝名宗表示,可適時補充益生菌驅除壞菌,同時讓這些好菌協助分解比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益生菌分解膳食纖維後,能分泌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豐富腸道內的菌叢生態,加強體內防禦機能,但益生菌不是萬靈丹,服用前應注意菌種、菌株和劑量,以免吃錯或吃多反而傷身。改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才是不二法門,如果脹氣、腹瀉等情況尚未好轉,一定要到腸胃科報到,詳細檢查釐清病因。低FODMAP飲食主食類:米飯、燕麥、木薯水果類:火龍果、奇異果、百香果蔬菜類:高麗菜、韭菜、小黃瓜乳製品:去乳糖牛奶、豆漿
-
2021-12-12 癌症.食道癌
金馬獎影帝涂們61歲病逝 當心4症狀是食道癌警訊
編按:曾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的中國大陸男星涂們,傳出在12日凌晨3點50分病逝,享壽61歲。「老獸」的導演周子陽透露,涂們上個月檢查出食道癌晚期,親友們表示「他走的時候很安詳」。同樣都是消化道疾病,但經過30年演變,食道癌發生率和胃癌幾乎不相上下,醫界認為,主要關鍵在於,近年來國人罹患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大幅增加,但多數民眾卻絲毫沒有警覺。根據調查,以往胃食道逆流成盛行率僅2%到5%,到了近幾年,則已增加到12%到16%;這種以胸痛、灼熱、沙啞及咳嗽等症狀為主的疾病,其實是導致巴瑞特食道症的元凶,而巴瑞特食道症日後演變食道癌的風險,比其他人高出30倍到60倍。一名30多歲女性在KTV唱歌時,覺得喉嚨沙啞,當時她只覺得感冒喉嚨發炎,不知道自己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另外一名50歲男性因胃食道逆流而感覺胸口灼熱,但長期以為是心臟有問題,甚至多次到心臟內科求診。敏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韓明倫表示,胃食道逆流多發生在中廣身材男性,因為啤酒肚造成腹部壓力大,胃酸往壓力小的食道向上竄流,侵蝕食道黏膜;女性則多因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胃酸分泌增加。韓明倫說,食道長期因胃酸逆流而發炎,會讓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變成比較像胃部的柱狀上皮細胞,也就是所謂的巴瑞特食道,是食道腺癌的致癌因子。韓明倫表示,胃食道逆流發生巴瑞特食道症的發生率,僅1%到3%,但隨著患者愈多,罹患食道癌也增加。巴瑞特食道症在台灣普及率不高,台大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說,台灣的食道癌,約9成到9成5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巴瑞特食道症造成下食道癌症的情況仍屬罕見,但胃食道逆流患者臨床上有變多趨勢。韓明倫建議,胃食道逆流患者調整生活型態,包含減重、避免吃飽飯立刻躺在床上、避免暴飲暴食及刺激性食物;如果本身有抽菸、喝酒習慣,更容易提高罹患食道癌機率,應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
-
2021-12-09 養生.聰明飲食
保護身體遠離老化 專家推薦要一起吃的維生素王牌
什麼是抗氧化維生素?保護身體不受老化或癌症傷害在之前被稱為返老還童維生素、抗老維生素的「維生素E」的章節中也有提到,「抗氧化維生素」是指「能夠抑制活性氧作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維生素A、E、C。不過,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並不僅限於維生素類,在多酚類和礦物質類中也有。究竟什麼是「抗氧化力」呢?雖然在前面章節也已經提過了,但因為這對於有精神並常保年輕的生活下去,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在這裡再快速重複一次。「抗氧化力」就是去抑制「活性氧」,首先必須要知道什麼是「活性氧」。「活性氧」是具有很強氧化力的物質,會造成臟器及皮膚的老化、降低免疫力,引起癌症、動脈硬化及慢性病等。而會產生活性氧的原因,包括抽菸及壓力、長時間照射紫外線、持續過度運動、攝取過多脂肪、過度飲酒……等。勉強過度減重也是其中之一,現代社會中有數不清的可能因素。人類身體是透過酵素來抑制活性氧的,這些酵素雖然是在體內製成,但隨著年齡增長,這些酵素的量也會逐漸減少,此時能夠發揮效用的抗氧化維生素,就是能夠抑制酵素無法處理完畢的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質」之一。這些抗氧化物質,除了維生素之外還有許多種類,有些能夠直接抑制活性氧產生,有些會抑制活性氧的氧化力,還有些能夠修復活性氧所造成的傷害等,以不盡相同的作用方式,共同為我們的身體努力著。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非常長,女性為八十七.○五歲、男性為八十.七九歲(二〇一六年七月日本厚生勞働省公布)。雖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長壽國,但其實腰腿健壯、頭腦靈活、日常生活中不會發生障礙的「健康壽命」,才是最重要的。為了能夠健康而長壽,要盡可能防止老化,因此必須快樂地度過每一天,並提高抗氧化力才行。只要避免不規律的生活與暴飲暴食,飲食營養均衡,身體和心情都會變得輕快許多。提高抗氧化力的食品組合例如,同時攝取南瓜所含的維生素E和小松菜所含的維生素C,就能使抗氧化力持續較長時間。什麼是維生素王牌?一起攝取就能提升抗氧化力以抗氧化力強而著稱的維生素,包括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的維生素A與E,以及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的維生素C。原來如此,這三種維生素就合稱為「維生素ACE =維生素王牌」!它們也是鎮上有名的美人三人組。雖然分別都具有很強的防止老化、促進美肌能力,但和單獨表現相比,如果能一起相互配合,就能獲得加乘效果。維生素C能夠協助維生素E順利去除活性氧,三者同時攝取,美肌效果也會加倍喔!維生素A含量特別多的食物包括菠菜、埃及野麻嬰、南瓜、胡蘿蔔等黃綠色蔬菜及動物性食品;含有最多維生素C的是蔬菜及柑橘類;而含有最多維生素E的則是酪梨、魚卵、堅果類和橄欖油。希望大家能了解脂溶性與水溶性的性質,再進行適當的料理以達到良好吸收效果,同時攝取到這三種維生素。什麼是黃綠色蔬菜?在日本厚生勞働省的基準中,原則上是定義為每100g的可食部分含有胡蘿蔔素600μg以上的蔬菜。不過即使不滿600μg,像是番茄及青椒等部分蔬菜,以攝取量及攝取頻率而言也被視為是黃綠色蔬菜。在黃綠色蔬菜(植物性食品)中,維生素A是以β-胡蘿蔔素的形式存在,並會視需要轉換成維生素A。※ 本文摘自《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作者:牧野直子(監修)譯者:蔣君莉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21
-
2021-12-01 養生.聰明飲食
上班外食族減肥該怎麼吃? 營養師傳授自助餐店「減醣飲食菜單」全攻略
上班族午餐外食大部分吃便當、自助餐,那要如何吃得健康、有飽足感,而且下午不會昏昏欲睡呢?健康飲食網站《Eat This,Not That》營養師撰文,跟民眾分享「午餐」的重要觀念,午餐宜攝取好醣飲食、優質蛋白質、蔬菜及適量澱粉,避免精緻的碳水化合物。自助餐選菜4重點1.舀蔬菜盤上方的蔬菜,避免沉澱下方的油脂。2.植物性蛋白質搭配動物性蛋白質一起食用,能增加肌肉合成。3.每餐吃多種顏色的蔬菜和適量水果,補充植化素及纖維,保持腸道健康。4.主菜盡量挑選未過度烹調的優質蛋白質,減少選擇油炸、三杯、糖醋、勾芡類菜餚。挑選好醣食材1.吃高纖維、豐富營養價值的原態澱粉,例如地瓜、山藥、馬鈴薯、雜糧飯,取代精緻澱粉。2.調整進食順序,先吃蛋白質、蔬菜,最後再吃澱粉,先吃蛋白質能增加對食物的滿足感,避免攝取過量。三餐準時吃最後營養師提醒,有時候民眾上班太忙,無法及時吃午餐,太晚吃午餐等於是推遲晚餐的進食時間,變成太晚吃晚餐,或者太忙熱量消耗過高、太餓而暴飲暴食,這樣容易變胖,也會影響體力。
-
2021-11-23 養生.健康瘦身
什麼減重方法都試?你可能出現減肥成癮症候群
肥胖問題始終是「東方不敗」議題,依統計數據來看,全球肥胖的比率高居不下。許多人在減肥的過程中,常面臨體重減到一定程度後,發生「停滯」的困擾,甚至還會「復胖」,於是又換另一種減肥方法,持續在減肥中輪迴,恐出現「減肥成癮症候群」。依據近五年減肥門診五百多位初診病人問診紀錄,發現約60%的人嘗試過三次以上不同的減重方式,其中30%的人則是嘗試了五次以上不同減重模式。患者常抱怨全年都在嘗試不同的減肥方法,但每次減重不久因看不到成效就換另一種減肥法,一再碰到同樣問題,但只要停幾天沒「減肥」,體重馬上飆升。這類病患採用的減重模式,就是典型的「減肥成癮症候群」。避免減肥成癮症候群,4大建議如下:1.找出肥胖真正成因,目前合規的減重處方,有其專一適應症。例如針對吃比較多油脂食物有排油作用;流行的「減肥針」則針對大胃口型暴食症者,其作用機轉是藉著「升糖激素類似胜太類似物」(GLP—1 agonist)作用延長胃排空時間,並能降低飢餓中樞作用,達到抑制食欲效果。但若是新陳代謝率下降引起的肥胖,就要針對如何提升新陳代謝率方向著手,才能有效控制體重。2.荷爾蒙引起的肥胖症,如多發性卵巢囊腫,必須先治療其荷爾蒙失調的病症,才能有效處理肥胖問題。3.臨床上較棘手的病變,若屬腦下垂體瘤引起暴食症而體重驟增,常會併發視野的缺損,必須進一步做腦神經系列檢查,才能找出肥胖的成因。4.過度且錯誤的減肥方法,常會引起生理上負回饋的「生理性胰島素抗耐性症候群」。許多成癮性減重的病人,都是採取極低熱量飲食療法,常見生酮飲食療法,就是攝取碳水化合物量較一般飲食低,可暫時讓胰島素濃度下降,體內脂質酶被活化,使脂肪分解及酮體增加供給肌肉組織,作為生理需求的能量;但也易出現生理性胰島素阻抗反應,讓熱量不再被消耗掉,造成減重出現停滯。所以不要盲目嘗試新的減重模式,以防止生理抗耐性的發生。肥胖屬於醫療問題,也是生活習慣問題,減重成功的秘訣「要生活化」,適當的運動處方及熱量的控制,仍是減重成功的王道。
-
2021-11-09 該看哪科.罕見疾病
只吃雞塊誤以為挑食 11歲女患有食物攝入障礙
小朋友挑食常讓大人感到頭痛,但你有想過挑食是一種疾病嗎?英國威爾特郡斯文敦鎮的一名11歲女孩潔西卡(Jessica Thompson),自從18個月大時,就只吃雞塊,並拒絕嘗試新的食物。直到她媽媽帶潔西卡看醫生時,才發現潔西卡患有食物恐懼症──迴避或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ARFID)。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潔西卡的母親茱莉婭(Julia Cain)表示,過往潔西卡嘗試吃其他食物,但總是失敗,並只吃嬰兒時期吃過的食物,例如雞塊。有時候,潔西卡的三、四頓膳食中會有薯條,但通常不會全部吃完,而帶去學校的便當只有一塊麵包,其他什麼都沒有。茱莉婭指出,他們一家人從未一起享用過聖誕大餐,因為潔西卡完全拒絕嘗試;許多人說,「長大後問題就會改善」、「讓她肚子餓,餓了自然會吃其他食物」,但潔西卡寧願挨餓也不會進食。茱莉婭曾帶潔西卡看過很多醫生,但都診斷為「太挑剔」而已。直到潔西卡遇到催眠治療師大衛(David Kilmurry),才診斷潔西卡罹患ARFID。在看診的三周內,大衛會在潔西卡進食前播放舒壓的音樂,至今她已經能嘗試新的食物,也能吃下完整一盤、並能吃下二十四種新的食物,「雖然還不能接受所有的食物,但對她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茱莉婭表示,十年以來第一次終於能一家人一起吃飯,享用美食。催眠治療師大衛指出,許多人不了解ARFID,認為只是對食物挑剔的表現而已,但其實患者像潔西卡會有不舒服、焦慮、昏昏欲睡的症狀。ARFID患者要嘗試新的食物,身體反應就會如同恐懼一樣,會作嘔或嘔吐。而針對ARFID的研究甚少,許多家長常誤以為是挑食。前期徵兆包括嗅覺、味覺高度敏感,或過敏反應、被食物噎到等,更嚴重的話會引起身心理疾病,如憂鬱症、飲食失調、缺乏維他命、視力退化等。值得注意的是,ARFID的病症較為複雜,既不是厭食症,也不是暴食症。
-
2021-10-31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草東鼓手疑因寵物發生憾事 醫師:可撥專線求協助
知名樂團草東沒有派對鼓手蔡憶凡(凡凡)昨被發現於中正區某家防疫旅館自縊身亡,得年26歲。因她生前在IG最後發文提到生重病的愛犬,被懷疑是因此影響情緒。因寵物重病或是離世可能引起哀慟反應造成無助無望感,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若「睡不好、吃不好、對事物提不起勁」的狀況持續兩周,就應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凡凡日前曾在私人IG發文,談到從小陪伴她長大的14歲愛犬「土豆」生重病,可能隨時會離世,卻因在防疫旅館無法陪牠,感到自責;外界也直指這可能是凡凡輕生的原因。不過,楊聰財表示,自殺並非單一原因造成,包含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等很多事件造成,而親愛的家人或是寵物離世,這種生命中失落的經驗、分離的痛苦,引發哀慟反應。哀慟反應會因個人差異表現出不同的身心反應,一般常見的反應包括情感麻木、難過哭泣、沒有食慾、睡眠障礙、產生退縮行為和罪惡感等等。他說,若出現哀慟反應,通常其他親友如能在身邊多陪伴、傾聽,一起出去走走等轉移注意,大多能順利度過。但有些人表現出病態、不正常的哀慟反應,可能會併發憂鬱症,因此自我覺察非常重要。楊聰財表示,可觀察自己是否「能睡、能吃、能動、能笑」,若是不容易入睡、睡了之後容易醒來,食慾不振或是暴飲暴食,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就必須有所警覺可能陷入憂鬱;若是相關症狀持續兩周以上,就要尋求專業協助,進行心理諮商或搭配藥物方式改善。不過,像是凡凡必須隔離在防疫旅館14天,該如何尋求協助?楊聰財則表示,可適當使用1925或是張老師專線等資源,不僅有專業人員可以對話、傾聽,給予支持關懷,若專線人員察覺狀況不佳,也會是時協助轉介到醫療院所。※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愛運動、無肥胖問題 健保署長李伯璋:不代表心血管一定健康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尤其秋冬之際溫差變化大,更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包含知名作家林清玄、半導體業大老胡定華、高雄捷運副總賀新、藝人高以翔等,都因心肌梗塞離世。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全台心肌梗塞治療狀況,作為民眾就醫參考。秋冬交替,早晚溫差極大,中老年男性必須做好防寒措施,遠離心肌梗塞厄運。健保資料顯示,心肌梗塞患者逐年上升,107至109年就醫人數分別為10萬9,313人、11萬5,572人、12萬387人,男女比例為三比一,近九成男性患者年逾50歲,年紀愈大,風險愈高,60歲至69歲心肌梗塞男性平均就診人數達2萬6千多人。 三高年輕化,年輕患者也可能是心肌梗塞候選人。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台灣心肌梗塞年齡層以50歲以上為高峰,但年輕族群就診者也不在少數,不可輕忽。尤其近年來,三高年輕化,血糖、血脂、血壓控管不佳的年輕患者,即為心肌梗塞等重症候選人。為何男性心梗比率高於女性數倍?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女性受到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相較男性低。再者,男性抽菸比率較高、工作壓力大、常應酬飲酒,長期易埋下心肌梗塞病發的不定時炸彈。李伯璋分享家族罹病經驗,父親有抽菸習慣,63歲死於心肌梗塞,當時正值冬天,剛洗完澡後不久發作,即便老家就在雲林最大的天主教若瑟醫院隔壁,但因缺乏心導管室等醫療器材,無法緊急手術、急救,只能將硝化甘油含在舌下,最後回天乏術。正因此慘痛經歷,李伯璋隨身攜帶硝化甘油,口袋裡總有一小個避光瓶,他說,「看心臟病醫師都會開一罐給你,用來搶急救黃金時間,以備不時之需。」 愛運動、無肥胖問題,不代表心血管一定健康。67歲的李伯璋強調,並非經常運動、身材結實、沒有肥胖問題,就代表心血管健康。他以哥哥為例,雖然身材一般、無肥胖體態,卻裝設心臟支架。李伯璋表示,許多正值青壯年的外科醫師,平時愛騎單車,熱愛運動,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但一照心電圖,心臟血管卻已經狹窄,必須裝置血管支架。「工作忙又累,健康常被忽略,一旦身體病了,才知道事情大了。」李伯璋自知家族有心血管病史,特別注意血糖控制、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不熬夜,如有應酬僅是小酌淺嘗,不願意與人拚酒,也盡量減少飯局。 在疫情期間,無法去球場運動,現在李伯璋只要回台南,就打打高爾夫球。他提醒,很多民眾宅在家會狂吃東西,要注意定時量血壓、血糖,做健康檢查,等到感覺身體不舒服,常為時已晚。心梗與三高有共病關係,務必服藥控制,防患未然。李伯璋表示,心肌梗塞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著共病關係,三高患者務必服藥控制,外出用餐應酬,也要記得攜帶藥物,才不會漏吃。 「在早期預防控制好慢性病,就能避免心肌梗塞病發送醫,從手術到出院花上更多費用。」一旦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須送往大型醫院急診,較能及時搶救、得到妥善照顧。到了疾病預後或事前慢性病照護階段,則可選在一般基層院所,方便就醫,追蹤效果較好。李伯璋說,健保署實施「多重慢性病整合門診照顧計畫」,以分級就醫進行全人照顧,透過整合門診、居家醫療照護、改善糖尿病、初級腎臟慢性病等醫療給付,在前端做好預防工作,「把大病化小、小病化無。」
-
2021-10-23 養生.人生智慧
60歲考研究所、長期運動顧體態!美聲歌后潘越雲:享受孤獨,好好面對人生
帶著標誌性的微捲波浪黑長髮、民俗風印花長洋裝、配上黑色煙燻妝,潘越雲一拿起麥克風,儘管是詮釋抒情老歌《The Way We Were》,但一開口強大氣場,立刻滿溢全室;下台後,訪談時的舉手投足,又流洩出優雅女人味。潘越雲用時間釀成的美,迷人多變,這是她自律多年的成果,她說:「就算我今天沒當歌手,我還是會好好打扮自己、維持自己,不會放縱。」簡單吃 番茄配蛋就是一餐數十年來,潘越雲始終維持不錯的體態,問她是否嘗試過現在正流行的168斷食?潘越雲微笑說,自己吃東西本來就不會暴飲暴食,「我從以前就只吃早午餐跟晚餐,中間不吃消夜跟零嘴,其他16小時都在忙工作、睡覺,其實就是168了。」很多女藝人都有專屬瘦身菜單,潘越雲說她沒把心思花在菜單上,基本上就是冰箱有什麼就煮什麼。不過她說自己確實偏好簡單吃,例如番茄切片放鍋裡煎後撒鹽,再煎顆蛋,就可以是一餐。顧體態 學西班牙舞當運動潘越雲飲食簡單之外也注重運動,之前固定會到北市東區健身房做重訓,不過家住淡水的她覺得交通太花時間,這兩年改跟一位老師學西班牙舞,她說:「我覺得學西班牙舞,會讓你很挺、不會駝背,對提升姿態與氣質滿有幫助的。」樂享受孤獨 勤於整理人生不只吃得簡單,潘越雲生活也很樸實。不愛應酬的她,大多在家做喜歡的事。她說:「我是一個很享受孤獨的人,因為多數時刻還是要跟工作夥伴、家人、小孩相處,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多,一旦有獨處機會當然要把握。」潘越雲說,她一個人在家時,除了聽音樂、看書,更喜歡動手整理家裡環境,例如種種花草、照顧貓狗等,尤其來到60歲後,她說:「走到這個門檻,我覺得更該好好面對人生,所以我很認真整理過去的東西,等於是在整理我的人生。」潘越雲說,自己是很重視居家生活的人,經過這樣邊收拾邊跟過去打招呼,重新整理後心情都會特別好,充滿能量迎向未來!」鑽研音樂 重拾書本回校園對生活很有想法的潘越雲,對音樂自我要求更高。女兒離家讀大學後,她重拾書本回校園,就讀台師大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只是已是歌后等級的她,為何還想回學校進修?潘越雲表情認真地說,從沒覺得音樂有學完的一天,她說心中對歌手的標準是要看懂五線譜:「讀五線譜能看懂節奏拍子,知道從哪裡下歌,就不容易唱錯。否則若是跟弦樂團、管樂團等合作演出,看不懂譜唱錯了,樂團不會停下來等你,也顯得歌手不專業。」而潘越雲在音樂上的鑽研,不只於國語、台語歌,對經典西洋歌曲也很有研究。她說:「我國中放學後每天都在家播黑膠唱片,或聽陶曉清及余光主持的廣播西洋音樂頻道,這些歌都是我日後當歌手的養分。」這次受邀到《BACK TO 70'S西洋金曲演唱會》獻唱,潘越雲將詮釋多首經典西洋金曲,要讓歌迷聽見不斷進化的自己。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載入中…
-
2021-10-0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不是在廁所,就是在往廁所的路上?5種你可能有腸躁症的原因
大家身邊總有這種朋友(或者你本人就是那個朋友),跑廁所的次數總是比別人多、待在廁所的時間也特別長。如果不是因為在廁所裡不受打擾的打電動、看漫畫實在太享受,那,很可能就是腸躁症的患者囉。快跟我一起認識腸躁症吧!什麼是腸躁症?為什麼會發生?腸躁症是一種慢性且會反覆發作的功能性腸胃道疾病,對現代人來說是很常見的問題,尤其女性碰到這個問題的比例相對較高。依據主症狀不同,腸躁症可分為「便祕型」、「腹瀉型」、「混合型」(便祕跟腹瀉混合出現)、「無法分類型」(被醫師確診為腸躁症但不屬於以上3類)等4種。至於腸躁症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完全明確,一般推論有5種可能:1.腸道異常收縮2.腸道神經異常敏感3.腸胃道感染4.焦慮和精神壓力5.特定食物過敏【延伸閱讀:腸躁症該看什麼科?併發症有哪些】 腸躁症怎麼治療?要看哪一科?由於腸躁症並不是器質性病變,所以即使做了各種檢查,也可能找不出異常,目前臨床大多依據以下標準來判斷:1.症狀在診斷前6個月就已經開始出現。2.近3個月內,平均每週至少1天反覆腹痛,並有以下2種以上的症狀:●腹痛與排便有關●排便頻率變化●糞便型態改變幸好,腸躁症也不是什麼致命惡疾。通常症狀的發生與精神疾病或壓力有關,像是持續處於高壓力狀態,使人體疼痛調節及認知過程改變,就可能引發(或惡化)腸躁症。想要舒緩或改善,建議可以依照個人的狀況藉由飲食、運動、藥物及心理治療來幫助症狀緩解。在就診方面,由於腸躁症的可能原因很多,建議可以先到家醫科做初步診斷,或者前往消化內科、肝膽腸胃科,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和精神科、身心科合作治療。腸躁症常用的藥物包括瀉藥、止瀉藥、肌肉鬆弛劑、抗腸痙攣藥等腸躁症成藥,或是心理治療的抗憂鬱劑、抗焦慮劑等,都是以緩解症狀為主。想改善腸躁症?平常就可以這麼做想透過生活習慣改善腸躁症,可以從飲食和紓壓兩方面著手。紓壓方面,可以透過運動(原則是每日運動至少30分鐘)靜坐冥想、書寫繪圖等方式紓解壓力,必要時也可以配合心理治療。飲食方面,平常盡量定時定量、吃8分飽就好,幫助腸胃建立規律進食習慣,並且避免高油脂、油炸、辛辣、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當然,更不要去吃到飽餐廳暴飲暴食!)針對不同類型的腸躁症,這裡也有特別的飲食小撇步:●便祕型:增加高纖食物攝取,多喝水●腹瀉型:減少乳製品、高產氣食物(豆類、芋頭、地瓜等)●避免過敏原:減少麩質食物、含乳糖製品如果還是不確定具體吃什麼食物才好,也可以搜尋「低腹敏飲食」菜單,來改善消化不適,或者直接向醫師、營養師諮詢。大腸癌的症狀,也跟腸躁症很像!?先別急,進一步了解:腸躁症易反覆腹瀉、便秘?暗示著你壓力「腹」擔過重了
-
2021-10-04 養生.健康瘦身
「瘦子」7天甩肉5公斤!營養師:斷食減重 5族群别亂試
●以減重為目的而斷食,考驗決心與耐力,有些人不適合●間歇性斷食:縮短飲食時間可控管總熱量●清水斷食:只喝水完全不進食直接燃燒體內熱量藝人瘦子7天斷食,只喝水,短時間瘦了5公斤,不少民眾想要跟進。北醫附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以減重為目的斷食,考驗決心與耐力,不建議年長者、孕婦或哺餵母乳婦女、糖尿病、肝硬化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等族群嘗試。清水斷食難度高近年流行間歇性斷食,如「168飲食」,一天8小時進食、16小時斷食;「1212輕斷食」,一天進食12小時、12小時斷食;「5:2飲食法」,5天正常飲食、2天嚴格控管飲食等,以達到鏟肉效果。「清水斷食法」連續3天、5天或7天,只喝水,完全不進食。間歇性斷食與清水斷食法都是減重,蘇秀悅表示,前者縮短飲食時間,控管總熱量;後者則短時間不攝取熱量,直接燃燒體內熱量,達到減重效果,更需毅力,難度也較高。有氧運動助燃脂蘇秀悅指出,清水斷食法改變人體代謝方式,能量來源不再是食物,身體第一天會先消耗肝臟中肝醣,通常一天內就消耗完畢;第二天開始找尋其他能量來源,產生糖質新生作用,通常將肌肉中的蛋白質轉換為葡萄糖,當作能量來源;第三天大量燃燒體內脂肪。如果希望斷食法加速燃燒脂肪,蘇秀悅建議,第一及第二天可以做4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達到提前燃脂的效果。其實,斷食通常不建議「時間太長」,國外確實有許多研究指出,短時間斷食對於身體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但幾乎沒有斷食超過7天以上的研究,若要採取清水斷食法,建議最多可以3天為主。避免報復性飲食斷食到底好不好?很多人擔心斷食後報復性飲食,蘇秀悅認為,有能力斷食5天以上,對於減重一定有高度的決心,對熱量管理已有一定的概念,尤其「斷食後暴飲暴食,幾乎就會斷送斷食的成效」,相信斷食者不太會這樣做。蘇秀悅說,如果斷食後暴飲暴食,體重忽重忽輕,對於身體是一大負擔,建議斷食失敗者,應尋求其他的減重方法,不要重複斷食後又暴食的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