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0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抽血
共找到
1168
筆 文章
-
-
2021-09-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6歲國立大學研究生騎車突昏迷 母淚訴:6天前曾打高端
中正大學法律所26歲黃姓研究生本月16日騎機車停等紅綠燈時突然昏迷,送醫發現起因血栓,目前仍於加護病房觀察;家屬指控,他本月10日接種高端疫苗,恐為不良反應,大林慈濟醫院卻不進一步調查;院方反駁,17日術後隨即抽血檢測,縣府衛生局說,家屬若有相關疑慮,可協助辦理藥害救濟審查。據家屬轉述,黃姓研究生本月16日中午騎機車,由駕訓班返回宿舍途中,行經大學路與大民南路路口時,不明原因連人帶車摔倒路面,隨後送往大林慈濟醫院,家屬連夜從桃園南下。黃男17日手術,家屬表示,黃男術前原本意識仍清楚,能清晰表達語意,然手術後昏迷至今,院方開出診斷證明表示黃男因右側內頸動脈血栓導致右側大腦大範圍梗塞,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黃母表示,黃男施打高端前並未通知家人,昏迷當天家屬趕赴現場,發現黃男身上沒有健保卡,至租屋處在房東協助下,進入房間才發現黃男的黃色小卡,並發現上面標註9月10日下午曾至民雄鄉衛生所施打高端疫苗。家屬質疑黃男血栓與施打高端疫苗有關,希望能抽血檢測,卻遭院方以不合標準為由婉拒,黃母說,開刀當天便希望院方能通報疾病管制署藥物不良反應,但昨天下午才接到疾管署電話調查,質疑拖延程序、效率不彰。「救人優先」大林慈濟醫院表示,當天術後隨即通報相關單位,今天上午抽取黃男血液送第三方公正單位檢查,一切依照正常程序流程,並未有家屬質疑未抽血檢查疑慮。嘉義縣衛生局表示,目前無法證實黃男血栓與高端疫苗間關聯性,若家屬有疑慮,欲提出申請藥害救濟審查,衛生局將依相關程序協助辦理。黃母表示,黃男注重飲食,平時也有健身、運動習慣,大學畢業後是全班唯一一個拿到律師執照的,成績相當優異,接到噩耗都難以接受,儘管疾管署表示疫苗不良反應可以拿到一定撫卹,但家屬只希望相關單位能給出合理回復,釐清事發原因。
-
2021-09-19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突然的失憶,我失智了嗎?
傍晚,朋友和66歲的先生買了一輛新車,回到家,看到女兒,陳先生問:「妳剛下班嗎?」女兒說:「早就下班了,你們出門前,我還和你打過招呼呢。」而且,明明剛剛才一起去買了新車,陳先生竟然忘了,告訴他新車的價錢後,他還一直重複問。他的失憶現象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才恢復正常,但是卻不記得前一晚發生的事,於是朋友帶陳先生掛急診。腦部電腦斷層、抽血和心電圖等都正常,醫師告知陳先生沒有中風,並建議他掛神經內科門診。朋友很擔心,問我:「我先生的失憶是不是阿茲海默症?或是前兆?」陳先生只有近期記憶缺損,是失憶症,並非失智症。失智症是除了漸進的記憶減退外,其他認知功能也會有障礙。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雖然有藥物可以延緩病程,但目前無法根治。其記憶等認知功能的減退是在幾個月或幾年內慢慢發生,逐漸嚴重,不若陳先生的失憶是突然發生,而且朋友可以明確的指出事件的時間點。阿茲海默症的家屬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因一件事發現或注意到患者記性差,但仔細回想,一定有些蛛絲馬跡,其實記憶早就出現問題了。我判斷陳先生可能是「暫時性全面失憶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即突發性的近期記憶減退或完全無法記憶(順行性失憶),甚至連幾天前的事情也忘記(逆行性失憶),通常在幾小時內恢復,且不超過24小時,只是患者對這段期間毫無記憶,對回復之後發生的事,則記憶如常。一般認為是因為大腦後循環的血管收縮而造成暫時性的腦缺血,但真正原因不明,且需要排除腦中風(尤其是視丘、海馬區、顳葉等與記憶有關的腦區)或其他病變的可能。一篇發表於2019年《神經流行病學》,來自台灣健保資料庫的8年病例對照研究,發現181位暫時性全面失憶症者罹患失智症的比率,為543位對照組的2.23倍,但其他學者的研究並無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因此沒有定論。暫時性全面失憶症的症狀令人印象深刻,只要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29年前,有位37歲女士一早醒來,忘了上班的路線,也不記得前兩天發生的事,被朋友送到急診室時一直問:「我為什麼在這裡?」她的失憶症在10小時後恢復。我們在第6小時為她安排腦部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大腦後循環的兩側枕葉、左側顳葉與左視丘的血流明顯缺損,但在第28天的掃描則恢復正常。這類病人來看診時,失憶通常都已恢復,能夠及時在病症發作時做詳細的神經心理測試與腦血流檢查非常難得,因此這個病例發表於1993年的《中風》期刊。除了暫時性全面失憶症外,短暫失憶也可能發生於腦外傷、顳葉癲癇、酒後暫時失憶、視丘中風或服用某些安眠藥等,因此我告訴朋友:「陳先生的症狀不是阿茲海默症或前兆,但需要看神經科醫師以接受進一步的評估、診斷與治療。」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否認「混打高端」為二劑解套 李秉穎:可望降低心肌炎風險
國內醫學中心針對高端疫苗進行混打實驗收案,其中臺大醫院將混打「莫德納、高端」,長庚醫院則混打「AZ+高端」等實驗,被外界質疑是為第二劑疫苗缺貨解套。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澄清,「不是因為現在打不到二劑疫苗,才要做高端混打。」他強調,好比當初國內進行「AZ混打莫德納」實驗,也未必是等不到AZ或莫德納。而是只要是作為授權疫苗,本來就會進行不同組合的混打研究。李秉穎今日上午接受周玉蔻《新聞放鞭炮》訪問指出,目前國外研究有「AZ+BNT」、「AZ+莫德納」及BNT混打研究,但是高端疫苗僅在台灣才有,後續也要透過免疫橋接方式與打二劑AZ或二劑高端者相比效果如何,如果各組至少收案一百人,包含抽血、抗體檢測,至少要三個月。他直指,不管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都是讓S蛋白活性穩定,混打在理論上可行,後續也要進行實際驗證,甚至莫德納和高端更是同樣身為同一實驗室技轉,來自「同一個爸爸」的雙胞胎兄弟,可行性高。用安全性作為考量,若「莫德納+高端」、「莫德納+BNT」這兩項混打數據其抗體效果差不多,會傾向選擇「莫德納+高端」,避免在mRNA疫苗施打上有心肌炎疑慮,也能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反應。而外界指稱「混打高端」是為了因應找不到二劑而解套,他認為,並非是因當前找不到第二劑疫苗,才下此決定進行混打,好比當初國內進行AZ混打莫德納實驗,也並非等不到疫苗抵台,而是只要作為研究單位,針對國內各項已授權疫苗進行混打實驗,往後一旦疫苗缺貨,才能彼此補缺口。「世界疫苗物資就是缺貨,未來貨源不足,當然會希望國產疫苗能銜接,否則仰賴國外疫苗就只能受制國外。」至於未來高端獲WHO組織支援,要在哥倫比亞接受為期15個月的臨床試驗。 他表示,「國內很少贊助疫苗廠進行實驗,但WHO的贊助,對台灣而言是很好的事情。」新冠疫苗是全世界的事情,所以不會排除於台灣以外的疫苗。不只如此,因同一時間其他DNA疫苗也會在哥倫比亞進行三期,等同於是在跟國外疫苗競賽,應該要幫高端加油。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惹議 蘇益仁:混打BNT才合理
莫德納疫苗短缺,三四三萬人接種第一劑,僅卅三點四萬人接種第二劑,三百多萬人苦等第二劑疫苗。台大醫院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十四日審核通過「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疫苗」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審核中,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學理上兩款疫苗混打可行。如程序順利,最快下周啟動臨床試驗。陳時中坦承:國外無此類混打該項臨床試驗負責人為台大感染科醫師謝思民,也是高端疫苗二期試驗執行總主持人,他表示,能否引發相當的免疫反應,最快十月底就有初步結果,屆時就有足夠的資料提供指揮中心或臨床醫師作為疫苗接種的參考。陳時中說,即便目前國外還沒有mRNA混打次單位蛋白質疫苗的案例,「但相關試驗不見得要國外有才能做,要不然台灣永遠沒辦法走在最前面。」至於將來是否開放莫德納混打高端,要看專家如何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正審核該項混打計畫,因必須告知莫德納公司,且經指揮中心同意才能調度公費疫苗,作為試驗之用。鍾飲文疾呼:國人更盼混BNT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光是單打高端的臨床三期,都還沒有做完臨床試驗,現在還做混打計畫,不知道這算第幾期?已經超過接受正式醫學院訓練的理解,超出他的理解。新冠疫苗專家會議召集人、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兩者混打安全性應沒有問題,但除非結果證明中和抗體優於其他組合,否則不會建議兩者混打。國人應該更期望莫德納混打BNT,且加拿大、歐盟部分國家已同意混打。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說,「只拿到台灣EUA的疫苗,不要與做完三期臨床試驗的國際疫苗爭同等地位。」但在總統、副總統的背書下,高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踰越了界限,學術及醫界也沒守住那一條線,應該超越政治考量,莫德納混打BNT,才是合理的做法。謝思民表示,「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疫苗」試驗計畫將收案二二○名廿至七十歲、打過第一劑莫德納達八至十二周的民眾,採隨機雙盲方式平分為兩組,一組接種莫德納疫苗、一組混打高端疫苗,並於接種第○、十四、廿八天,以及三個月和六個月抽血檢驗中和抗體效價。謝思民強調:解決疫苗供應不穩謝思民強調,各國開始混打試驗,都是為解決疫苗供應不穩定的情形,該研究發想也是以此出發。從學理上來看,莫德納疫苗雖然是mRNA疫苗,但與高端在抗原具有一致性,均來自美國國衛院(NIH)技轉。七月中旬施打莫德納疫苗的基隆市退休國小校長楊熾瀧,被問到第二劑是否願混打高端,一口回絕「我不要」。他說,不是不支持國產疫苗,是高端不符合科學檢驗程序,至今也未能取得國際認證。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混打高端試驗 主持人:一個月內應可看出結果
國內莫德納疫苗短缺,目前包含長輩、高風險等造冊人員已經施打第一劑莫德納期滿,且已經滿十周,但卻遲遲等不到。目前由台大感染科醫師謝思民主持,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疫苗的臨床實驗,已通過台大醫院的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審核,可望於下周接種。謝思民表示,混打疫苗是否能引發足夠免疫反應,一個月內可看出結果,預計屆時就能有足夠的資料提供指揮中心或是臨床醫師作為疫苗接種的參考。根據招募計畫,將收案220名20至70歲,打過第一劑莫德納達8至12周的民眾。謝思民表示,將採隨機雙盲方式將受試者平分為兩組,一組接種莫德納疫苗、一組混打高端疫苗,並於接種第0、14、28天,以及三個月和六個月抽血檢驗中和抗體效價。謝思民表示,各國開始混打試驗,也都是為了因應疫苗不穩定供應的情形,因此研究發想也是以此出發,並以我國可自行掌控的高端疫苗作為混打的對象。他說,學理上來看,莫德納疫苗雖然是mRNA疫苗,但引發免疫反應的抗原是經過轉譯後生成的免疫蛋白S2P,而此蛋白與高端疫苗使用的次單位蛋白相同,皆來自於美國國衛院(NIH)技轉,最後刺激免疫反應的最終抗原相同,具抗原一致性,也是選擇混打兩種疫苗的原因之一。謝思民也表示,高端疫苗為次單位蛋白疫苗,引起不良反應不像莫德納等mRNA疫苗這麼強烈; 而疫苗第一劑主要是強烈地刺激免疫反應,以形成免疫記憶,第二劑追加劑的角色則是喚醒記憶,學理上來說不需要有這麼強烈的免疫反應,因此高端作為第二劑追加劑是不錯的選擇。謝思民表示,高端作為第二劑能否引發相當的免疫反應一個月內應可看出結果,預計屆時就能有足夠的資料提供指揮中心或是臨床醫師作為疫苗接種的參考。高醫院長鍾飲文則表示,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和資料建議民眾混打這兩種疫苗,這也是此臨床試驗的目的。他說,混打試驗的應會以中和抗體效價或IgG等來推估臨床療效。如果到時候「莫+高端」的中和抗體效價信賴區間和「莫+莫」相比,大於〇.六七倍,就代表不劣於原先的組合,便可建議民眾以此方式接種。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混高端徵受試者 民眾諮詢:排到十月中還要候補
台大醫院正著手進行莫德納第二劑混打高端的臨床研究,目前正在招募受試者,有民眾今天打去諮詢,電話一度忙線中,研究團隊也提到,目前有意願的受試者人數眾多,預計最快下周開打,最慢可能也要等到10月中旬排候補,研究過程預計耗時半年,受試者共需回診5次,若接種後身體出現異狀,或危及生命,由於是「研究計畫」,將不會有任何補償。這項莫德納第二劑混打高端研究計畫,由台大感染科醫師謝思民主持,根據招募計畫內容,將收20至70歲,已經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且間隔達8至12周者,將採雙盲隨機分配接種高端或第二劑莫德納疫苗,預計收案分兩組,每一組100人到120人,個案接種完疫苗後,會於1個月內定期追蹤抽血,最後進行抗體效價評估。一名20多歲的女性民眾,今年7月中旬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她受訪時表示,原以為能順利在間隔28天後接種第二劑,未料疫苗遲遲進不來,成了外界所說的「莫德納孤兒」。她說,疫苗來什麼就打什麼,當時剛好排到莫德納,沒想到現在只有莫德納沒辦法打好打滿,也讓她憂心病毒隨時有機可趁。該位民眾今日下午親自致電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據她轉述,研究團隊表示,目前有意願的受試者人數眾多,預計最快下周開打,最慢可能也要等到10月中旬排候補,研究過程預計耗時半年,受試者共需回診5次,每次回診會給付車馬費1000元。這位民眾也追問,若接種後身體出現異狀,或危及生命,是否會有相關補償或因應?據她轉述,研究團隊表示,由於高端及莫德納皆為已上市的疫苗,因此這項計畫屬於「研究」,而非「人體試驗」,因此不會有任何補償。
-
2021-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籲:全台應重返三級警戒、開放長者混打
新北幼兒園群聚個案基因定序結果為Delta病毒,引發國人恐慌,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建議,台灣應全面重返三級警戒,回到五月本土疫情爆發之際防疫規定,停止大量人流的群聚及移動,並讓五十歲以上民眾盡快接種第二劑疫苗,開放第一劑接種AZ的長者第二劑混打BNT。何美鄉說,「不能寄望年輕人打疫苗,就可全面預防Delta流行。」Delta變異株防不勝防,應把火力集中預防重症及高風險族群,盡速完成第二劑接種。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會調整疫苗接種策略,仍以提升第一劑覆蓋率為優先,但會加快施打速度,第八輪就安排長者施打第二劑AZ,關於混打,「日後各種可能性都有。」至於幼兒園內傳播鏈,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可能是老師傳給學生,也可能學生傳給老師;長榮機師高職兒子兩千六百多名接觸者採檢均為陰性,可見幼兒園陽性率之高,也凸顯出幼兒園很難做好戴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建議幼兒園教師應積極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以利例行監測。新北幼兒園群聚事件中,六人住在新北市某社區大樓,其中,八月四日自埃及入境的埃及籍男子,十四天檢疫期間採檢三次皆陰性,孩子確診後被匡列再採,Ct值三十八。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此案如在檢疫期滿還傳染給他人,代表十四天檢疫不一定能夠阻止Delta病毒入侵社區,事實上,部分國家已將入境者隔離檢疫期拉長至三周。目前仍無法排除社區裡面還有其他感染源,該社區居民均應抽血檢驗抗體,才能釐清社區傳播鏈的源頭。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PTT紅人「四叉貓」接種高端...抗體數據出爐 直言:數值偏低
國產高端疫苗在尚未取得三期試驗數據下,便獲緊急使用授權(EUA),其保護力也受民眾質疑。PTT網路紅人「四叉貓」今(8)日在臉書分享接種高端疫苗15日後的抗體數據,直言雖有產生抗體,但「數值偏低」。四叉貓表示,自己上月23日施打高端第一劑,相隔15天後昨日於禾馨婦幼診所抽血,檢驗「SARS-CoV-2 IgG」項目(即SARS-CoV-2抗體檢測服務)。據該衛教單說明指出,若於體內檢驗到SARS-CoV-2抗體,可降低未來三個月或更久一段時間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機率;若仍感染新冠肺炎,可減少重症及住院機率。至於之前已確診新冠肺炎,現在檢驗到抗體,則可減少再次感染的機率。四叉貓指出,每家院所檢驗出的報表單位不一定相同,不能直接比數值「要先看單位」,而他驗出的IgG數值是35.4 AU/mL,一旁參考數值則要50以上,因此得出「有產生抗體,但數值偏低」的結論。不過,四叉貓也懷疑該參考值為接種兩劑後數據,因此承諾待打完高端二劑後,會再去抽血驗一次。
-
2021-09-08 癌症.癌友加油站
台大博士9歲兒患淋巴癌!當生命遇到考驗時,如何拿出勇氣往前走?
※本文摘自《當他生病的那一天》/作者: Karen22/重版文化一位臺大公共衛生系博士、商場女強人,在她剛離婚,面對人生的第二階段時,她的孩子,罹患了淋巴癌三期。以往,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她,在調整生活比重的同時,重新認識自己。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專業,去跟醫生溝通,也和兒童病房的爸媽們,建立了不一樣的友情。在面對生與死的勇氣中。她跟兒子小安,對生命、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你沒有想過,日子突然會變成這樣」 你以為每天都一樣。九月開學,延續暑假足球隊訓練的每天早起操練,孩子也一起適應父母分開後的半年誰接送、住誰家,大家都在一種很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忙碌,一早碎念他上學的拖延症,下班疲於奔命在從不同客戶的辦公大樓往他的安親班接送,晚上接到孩子後買個便當打發晚餐,你以為每天都一樣。孩子咳嗽幾週,不以為意,家裡附近診所拿了感冒藥,斷斷續續吃了。沒發燒、平常沒咳嗽,睡前才咳,啊!該不會塵蟎過敏吧,改天好好打掃一下。有時候,晚上我還是會陪他睡,在他的父親家我們隔出一個自以為和平的空間,以為這是讓孩子適應的過渡。平常不過的晚上,開學第二週,陪他睡前我還在煩惱後天要去幫客戶上課的材料,一個字都沒開工,明天晚上來好好趕工一下,他還是夜咳,咳到我生氣,叫你睡不睡,我明天還要開會啊……忽然開始咳到上氣不接下氣,越聽咳的聲音越不對勁,那是很像氣喘的聲音、很深的支氣管整個縮起來的咳嗽……(啊,忘了說,媽媽是第三類組,工作都在不同的藥和疾病中打轉十幾年)跟他父親說了,兩個人離婚後少數沒有太大的爭議,去臺大急診看看。說也奇怪,在車上也是不咳,怎麼一睡就咳成這樣。那天晚上的急診特別安靜,夏天吧,跟下筆的現在、農曆年前各種慢性病、心血管疾病重症或流感,塞得病床滿到臺大醫院門口的景象不同,特別安靜。我們沒幾分鐘就跟著指示線走到診間,急診醫師聽診器聽了一下,沒有任何表情,沒有,我跟你保證、沒有表情,但是排了C光和馬上放了根靜脈留置針,可能怕感染吧,我心裡想。急診標準,如果驗出感染我們就要ON抗生素了,那時候我心裡想,不要是肺炎啊拜託!肺炎要住院一週十天的,上班怎麼辦?等待X光的同時,給了他氧氣、吸了一管支氣管擴張劑,很驚訝地,他在急診也沒咳嗽,到躺下來吸氧氣才又咳了起來。X光出來,醫師找父母看的時候,我一眼傻了,啊,左肺全白!全白是怎麼一回事……正常肺部X光應該是黑色的,空氣充滿肺泡,但是你X光只會看到肋骨和心臓。全白要不是全部都纖維化了,就是都是積水。「不可能肺炎,他沒有發燒,這幾天都沒有燒!他昨天還踢足球踢了三小時啊……」我用我的醫學知識和醫師開始討論起來,醫師也懷疑不是傳統的肺炎,可能是非典型的黴漿菌肺炎,我們當下留急診等臺大兒童醫院的病房,那個晚上孩子在急診病床不安穩地睡了,我坐坐走走,完全不能入睡,開始想著明天看來要取消幾個會議,至少這一週的會都要取消了,公司那週員工運動會我也必須缺席,老闆不在的員工運動會,這還得了,唉,怎麼挑這個時候生病呢。第二天早上,到了感染科病房,感染科主治醫師進行了很多檢查,每個檢查前我們都會討論可能性,因為前一天的抽血已經排除了非典型肺炎,但肺積水肯定哪裡發炎,住院醫師來做肺結核檢查時,我也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是肺結核(TB)。住院一天後還是找不出原因,但是感染科覺得肺裡的積水不抽出來會影響呼吸,要插一根胸管到胸腔把積水抽出來。為了下胸管的時候正確定位,需要做心臓超音波和電腦斷層。那天臺大加護病房很忙,到傍晚才推孩子進去準備麻醉插胸管,我在加護病房外等待,醫師說一兩個小時吧,胸管插好把水抽出來會叫父母進來。在加護病房家屬等待區的時間是凍結的,那時候我記得我沒有打電話,但是傳了簡訊給了這時間還醒著的朋友,也不是說多要好需要親暱地報平安,只是這時間需要有個肯定醒著的人陪著說說話,才能讓時間過得快一些。無法感知過了多久,是須臾還是緩慢,忽然加護病房叫了家長,我進去時總醫師看著我,一直吞吞吐吐,喉嚨裡不知道卡了什麼東西,他的臉擠成一團。我才在想是發生什麼事了嗎?插管有問題嗎?麻醉沒醒嗎?「媽媽,孩子裡面有東西。」「蛤?什麼?有什麼東西?」「媽媽,你是醫療專業的對嗎?檢驗科還沒下正式的報告,不過你要不要先看一下電腦斷層的結果?」我隱約覺得不對勁,你要我看什麼……我坐在加護病房護理站,看著電腦螢幕,那是我兒子的電腦斷層影像,我看到一大顆,對,一大顆不該在那個位置出現的影像,占據了他的整個左肺,非常逼近心臟,往前緊緊貼著肋骨,肺動脈與肺靜脈都被那顆東西壓成扁扁的血管,他這樣怎麼還能呼吸,怎麼還能踢球,怎麼還能生活如常?我的手邊滑動滑鼠,把報告滑到最後,簡短的一行英文「suspicious tumor, bulky」,意即「疑似腫瘤,大」。我邊看,邊把我所有會罵的髒話都罵完了。「幹!怎麼這麼大,怎麼長的位置這麼差……」也是,難為加護病房的醫師了,他們只是幫忙插胸管抽胸水的,怎麼知道,裡面藏了一顆大彩蛋?我走到孩子的加護病房床位,看了他父親一眼,看了剛插完胸管的孩子,胸管引流管正引出500c.c.的胸水,你怎麼,左肺有500c.c.的水,還能這麼正常?於是,接下來,你知道,什麼都不一樣了。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例通報打莫德納疫苗後變紅眼兔?醫師:注意3大症狀
48歲女性8月中旬施打莫德納疫苗,4天後眼睛突然像兔子眼紅、痛、畏光、流淚,經診斷為急性虹彩炎,懷疑與疫苗接種高度相關,如今已通報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疑為國內首例接種新冠疫苗出現虹彩炎的不良事件。新店耕莘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芯瑜強調,施打COVID-19疫苗造成虹彩炎的相關確切機制仍有待研究,但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若施打疫苗後,出現眼睛紅、痛、畏光3大症狀,建議儘速至眼科就醫,以及早對症下藥。張芯瑜指出,該名患者是醫療前線人員,於今年6月初接種第1劑AZ疫苗,8月中旬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第3天出現施打手臂的腋下淋巴腫脹,隔天因同側眼睛紅痛而至眼科求診,經裂隙燈檢查後,確診為急性虹彩炎。由於急性虹彩炎患者約6成的體內基因為HLA-B27有關,為自體免疫疾病;但患者抽血後HLA-B27為陰性,排除是免疫系統發生問題。依照接種時程與發病時序推測,懷疑虹彩炎與接種莫德納疫苗高度相關。虹彩炎若反覆發作,易造成青光眼、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甚至失明,所幸病患使用類固醇藥水與散瞳劑藥水治療1週後,已無前房發炎細胞,也無眼睛紅痛等不適症狀,目前狀況趨近好轉。對於疑似施打莫德納疫苗造成急性虹彩炎,張芯瑜指出,國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於7月份刊載23歲男性施打第2劑BNT疫苗14天後,單眼急性虹彩炎的案例,使用類固醇藥水與散瞳劑後症狀緩解。此外,也有期刊報導施打第2劑BNT疫苗2天後,造成雙眼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案例,以及施打第2劑莫德納疫苗10天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個案。對於是否是國內首例通報接種疫苗後出現虹彩炎的不良事件,記者致電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截至截稿時間,電話並未接通。張芯瑜則表示,截至本月25日下午6時,台灣尚未有因接種AZ疫苗、莫德納疫苗或混打不同種類疫苗產生虹彩炎的個案;國內累計眼部特殊關注不良事件通報僅包含視神經炎、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動脈阻塞與視網膜血管阻塞。
-
2021-09-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打了疫苗仍確診?防範Delta 必知突破性感染6要點
國內五天內出現三名機師確診,三人皆是接種完兩劑AZ疫苗滿14天,仍發生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案例。突破性感染讓台灣再次感受新冠病毒的威脅,特別是國際間大流行的Delta變異株,傳播力與其他變異株相比更強。什麼是「突破性感染」?以下整理6個重點。Q1:什麼是突破性感染?A:完整接種疫苗滿14天卻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定義,針對BNT、莫德納、AZ疫苗接種兩劑、嬌生疫苗接種一劑,至少滿14天,仍發生感染事件,屬於突破性感染。Q2:發生突破性感染,是因為疫苗不夠好嗎?A: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指出,所有的疫苗防護力都沒辦法做到百分百,疫苗施打目的,最好不要發生感染,其次是感染後無症狀或輕症,避免重症及死亡。不能因為突破性感染就否定疫苗的效果。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BNT疫苗打完兩劑的保護力達90%,AZ疫苗也有70%,但剩下10%至30%的人仍可能感染,但兩種疫苗防止重症及死亡效果可達90%,接種仍是利大於弊。Q3:突破性感染發生,是因為Delta變異株太強?A:張皓翔表示,主要擔心Delta變異株對於疫苗保護力出現威脅,使保護力下降造成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Delta變異株確實對疫苗反應較弱,與突破性感染也有直接關係。黃玉成說,目前已知疫苗對Beta南非變異株的效果較差。國外報告顯示,無直接證據證實Detla變異株,會讓突破性感染增加。Q4:哪些族群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該怎麼辦?A:「有人體質就是對疫苗反應較差,例如臨床實驗中有人每周抽血觀察,其抗體效價就是比別人低,這類族群就比較容易感染。」黃玉成舉例,一般民眾接種B肝疫苗例,約5至10%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新冠疫苗也有類似發現。針對抗體較低的族群,如癌症接受化療的患者,其抗體效價較低,這類族群可能必須提高施打劑量或補打第三劑。Q5:突破性感染患者體內病毒量高嗎?A:黃玉成指出,研究顯示,接種過一劑或二劑疫苗的人確診後,其病毒量跟其他確診者差不多。但臨床觀察發現,打過第一劑疫苗的人,感染後病毒量若降得很快,代表可傳染時間縮短,例如一般確診者可能要花一周時間,Ct值才會從20降至30,接種疫苗者可能只花三天,不只縮短傳染期,也能降低復陽機率。Q6:如何避免突破性感染?A:根據美國CDC建議,即使完整接種疫苗,室內公共場所仍應該要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不斷呼籲,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社交距離。
-
2021-09-0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鬍渣少、體毛稀疏 Y染色體缺損的先生是男還是女?
小王帶著太太、精液報告、驗血報告及轉診單來到診間。說是因為結婚兩年都未能懷孕,王太太去婦產科檢查,意外查出小王竟然是無精症。鬍渣少、體毛稀疏,睪固酮低下……抽血一驗,Y染色體全部缺損。在國中當生物老師的小王說,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異常。但荷爾蒙驗血報告顯示他腦下垂體的性促素(gonadotropins)包括FSH及LH都偏高,而血中睪固酮則蠻低的。至於外觀,小王注意到自己的鬍渣比較少,通常每個星期稍微用剪刀修一下臉,平常並不需要天天刮鬍子。我幫小王檢查外陰部,發現他體毛也較稀疏,且兩側睪丸偏小。此時我建議小王要抽血驗染色體檢查。染色體檢查包括一般染色體核型分析(karyotyping)以及Y染色體的微缺損檢驗(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 testing)。一周後,染色體檢驗報告出來。小王的染色體核型是:46,XX。Y染色體微缺損分析結果是:全部缺損。我看著報告,想著該如何跟小王夫妻解釋這些檢查報告。細胞核沒有Y染色體,仍是百分之百的男性。「王先生,你的染色體報告顯示,你細胞核中沒有Y染色體。」我說。小王本身是國中的生物老師,對於染色體核型的意義是相當清楚的。「蛤?」「你是說我的染色體是46,XX?」「是的!」我說。「所以這是女性的染色體核型?」我回說:「表面上好像是這樣,但是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王老師,請你先不必緊張,我慢慢解釋原因。我先講結論:你百分之百是男性無誤!我要向你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會這樣。」我接著說,在Y染色體上有一個特別的基因在決定我們性腺及外陰部的分化,這個基因叫做SRY,這個基因會轉譯一個蛋白叫做TDF(睪丸決定因子,testis determining factor),會促使原始性腺分化成睪丸,使其中製造性荷爾蒙的細胞分化為萊氏細胞(Leydig cells)開始製造睪固酮,另一種細胞分化為賽氏細胞(Sertoli cells)分泌AMH(抗穆勒管荷爾蒙)。一般在胚胎發育到第五周的時候就要決定胚胎的性別,嚴格的講,這階段是決定原始性線的分化,是要變成睪丸還是卵巢。胚胎第五周起,決定長出睪丸或女性內生殖道。一旦決定變成睪丸,性腺就會開始分泌睪固酮及AMH。前者會讓男性內生殖道的原始胚胎構造(中腎管或稱沃爾夫小管),漸漸分化成為輸精管、儲精囊及射精管。後者(AMH)則扮演促進女性內生殖道原始胚胎構造(副中腎管或稱為穆勒氏管)的退化。如果胚胎在第五周的時候偵測不到SRY(即沒有TDF蛋白),則沃爾夫管(中腎管)會退化,穆勒氏管(副中腎管)會自動持續分化成女性內生殖道,包括輸卵管、子宮以及上1/3的陰道。「我們在檢測你Y染色體時,也同時測了SRY基因。結果發現你X染色體上存在有SRY基因。」「因此在你還是母親體內的胚胎時,在第五周起,會因為SRY基因轉譯出TDF蛋白,而啟動了睪丸男性生殖道的分化,而且也讓女性內生殖道的原胚構造退化。這就是後來發展成男性個體的原因。」造精相關基因存在Y染色體,生兒育女得找捐贈精子。「縱然如此,這些都不會影響你身為男性的事實。不過,由於許多造精相關的重要基因都存在Y染色體上,如今缺乏Y染色體,造精是不可能進行的。所以,想要生兒育女,恐怕只有考慮使用他人捐贈的精子了。對於你體內睪固酮偏低的情形,可以依靠睪固酮的補充治療來調整,會有助於肌肉、體毛等第二性徵的改善,同時也有助於骨質密度的維護。」聽完我夾雜專有名詞的講解,畢竟小王是生物系畢業,對於一些胚胎學及內分泌等的知識能夠比較進入狀況,王太太則顯得似懂非懂。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像小王般的夫妻對於染色體的不按牌理出牌,多半不會太顯哀傷,且多感情很好,有的成為不要孩子的頂客族,有的尋求他人捐贈的精子,完成生兒育女的夢想。至於性生活,在現代醫學的協助下,還是很幸福美滿。
-
2021-09-05 醫療.整形美容
健身教練不敢脫上衣 全因「雙乳激凸」太崩潰
練肌肉也沒用?24歲小陳擔任健身教練,猛練肌肉到體脂肪只有6%,也曾拿到健美先生獎牌,但他卻無法擺脫大胸部的困擾,因而尋求醫療協助。經醫師診治,小陳罹患「男性女乳症」,透過手術改善,穿單薄衣服不再「激凸」,現在小陳恢復自信,在健身房能夠穿吊嘎指導學員。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秉侖表示,在醫學上,男性女乳症是指男性擁有女性般外觀的乳房,最常見的原因是,青春期女性荷爾蒙過度分泌,造成乳腺發育增生,青春期過後荷爾蒙恢復正常,但是增生的乳腺沒有縮小,外加肥胖造成脂肪堆積所致。另外,少部分患者出現男性女乳與腦下垂體腫瘤、性腺腫瘤、慢性肝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甚至與服用藥物有關。李秉侖指出,許多年輕男生跟小陳一樣,深受男性女乳症困擾,小陳的各項抽血檢查結果皆正常,雖然運動可以讓脂肪減少,卻無法讓乳腺消失,因此就算努力減肥瘦身、健身,也無法消除,於是透過微創手術改善。李秉侖表示,微創手術可由腋下或前胸開一個小傷口,抽取脂肪,增生的乳腺則可由乳暈下緣兩公分切口取出,術後配合穿著塑身衣兩周到一個月,一個月後可以恢復運動或健身。不過,雖然大部分患者因青春期女性荷爾蒙分泌過多造成,另有分患者是性腫瘤或腦下垂體腫瘤,導致女性荷爾蒙異常增生,此類患者應先治療疾病,待疾病根源處理後,若男性女乳仍無法恢復,考慮用外科手術處理,術前也會先評估是否適合。李秉侖說,小陳在術後恢復正常胸型,自信心也恢復不少,可在健身房裡穿著吊嘎指導學員。他提醒,若想維持好身材,要避免復胖,須持續運動健身和健康飲食,如有類似困擾,建議找醫師諮詢。
-
2021-09-05 失智.像極了失智
缺乏維生素B12 小心提高失智症風險
蔬食素食風行,但醫師提醒,長期茹素者要注意維生素B12攝取,否則可能有導致失智症的風險。北醫神經科主任葉篤學說,造成失智症的原因以阿茲海默症及中風為大宗。但在門診中,也看到許多病人,卻是因為甲狀腺素長期偏低或營養攝取偏差所致,後者尤其常見於缺乏維生素B12者。維生素B12食物有哪些?B12在動物性的蛋白中含量較豐富,例如魚肉蛋奶製品,如果長期吃素較容易造成維生素B12缺乏。站在醫師立場,葉篤學說,只要飲食均衡, 應該就不會有維生素B12不足的問題。但有些人可能因為老化或疾病,影響腸胃等吸收。有些人是不良生活習慣使然,例如有些吸食「笑氣」來替夜生活或轟趴加味的年輕人,不知笑氣會影響體內維生素B12的生成與利用。但最冤枉的是,有些病人明明很看重健康,甚至奉行素食蔬食生活者,卻吃出失智症來。長期缺乏會出現什麼問題?體內長期缺乏維生素B12,症狀輕者會疲倦無力或貧血,嚴重的會導致神經病變。有的病人會出現走路像企鵝的類似小腦病變等步態不穩,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導致失智症。如果懷疑自己有些記性和精神症狀變差,又找不出其他原因時,葉篤學建議,也可抽血驗一下體內維生素B12。如果症狀不嚴重,短期的高劑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維生素B12,就能改善。但如果神經損傷已久,有可能難以逆轉。素食者應如何攝取?素食者如果不想借著補充維生素藥丸來攝取維生素B12,國健署的「素食飲食指標」中建議,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 B12 每日攝取量為 2.4 微克。建議可多吃藻類如:海帶、紫菜,大約吃下一 張海苔壽司皮就可獲得一天所需的維生素 B12。
-
2021-09-05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缺維生素B12生哪些疾病?神經醫學權威提醒這群人注意
蔬食素食風行,但醫師提醒,長期茹素者要注意維生素B12攝取,否則可能有導致失智症的風險。北醫神經科主任葉篤學說,造成失智症的原因以阿茲海默症及中風為大宗。但在門診中,也看到許多病人,卻是因為甲狀腺素長期偏低或營養攝取偏差所致,後者尤其常見於缺乏維生素B12者。維生素B12食物有哪些?B12在動物性的蛋白中含量較豐富,例如魚肉蛋奶製品,如果長期吃素較容易造成維生素B12缺乏。站在醫師立場,葉篤學說,只要飲食均衡, 應該就不會有維生素B12不足的問題。但有些人可能因為老化或疾病,影響腸胃等吸收。有些人是不良生活習慣使然,例如有些吸食「笑氣」來替夜生活或轟趴加味的年輕人,不知笑氣會影響體內維生素B12的生成與利用。但最冤枉的是,有些病人明明很看重健康,甚至奉行素食蔬食生活者,卻吃出失智症來。體內長期缺乏維生素B12,症狀輕者會疲倦無力或貧血,嚴重的會導致神經病變。有的病人會出現走路像企鵝的類似小腦病變等步態不穩,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導致失智症。如果懷疑自己有些記性和精神症狀變差,又找不出其他原因時,葉篤學建議,也可抽血驗一下體內維生素B12。如果症狀不嚴重,短期的高劑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維生素B12,就能改善。但如果神經損傷已久,有可能難以逆轉。素食者如果不想借著補充維生素藥丸來攝取維生素B12,國健署的「素食飲食指標」中建議,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 B12 每日攝取量為 2.4 微克。建議可多吃藻類如:海帶、紫菜,大約吃下一 張海苔壽司皮就可獲得一天所需的維生素 B12。
-
2021-09-0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人妻手腳瘀青 幸有C肝口服新藥才揮別「家暴」疑雲
43歲的高姓婦人有C肝家族病史,曾經因為血小板低下,出現紫斑症狀飽受困擾,自嘲手腳的大片瘀青就像「被家暴」,經歷多種治療後仍無起色,幸好國健署從2019年開放C肝口服新藥健保給付,經醫師開藥服用後,血小板低下的紫斑症狀順利痊癒,為這項政策做為最好見證。從事服務業的高小姐,與先生育有2個孩子,雖然有C肝家族病史,但未曾接受過C肝篩檢也未固定追蹤。2020年11月起,因無故全身瘀青而就醫檢查,經抽血後發現高小姐血小板只有3000/mm3,遠低於一般正常人15萬/mm3,有自發性出血的危險,因此緊急收治住院。接受會診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顏旭亨醫師表示,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不佳,尤其C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原發性血小板數目低下,過去治療主要是注射長效型干擾素,療程約半年至一年不等,治癒率低,而且干擾素副作用容易使血小板低下,對於血小板數目原本就低於正常人的紫斑症患者並不適用。但是2019年起,國健署開放C肝口服新藥健保給付,這類新藥不但療程短、治癒率高達95-98%,且副作用少。 高小姐持續接受C肝療程,結束後血小板從3千上升至15萬,C肝病毒順利清除,瘀青情況也改善了,更免除打針的痛苦。高小姐說,2020年底,因為全身瘀青症狀明顯,「沒特別撞到,但手上、腳上都有巴掌大的瘀青,看起來好像被家暴,真的非常困擾。」治療卻未見起色,非常沮喪。沒想到接受C肝口服藥物治療,不但把C型肝炎治好,血小板數目也回到正常,「我的血小板從來沒有到15萬那麼多!」為配合國家消除C肝政策,政府2020年9月28日起,擴大放寬年滿45至79歲民眾,都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顏旭亨提醒民眾,配合成人健檢時,可以免費篩檢B、C肝,早期發現C肝帶原,早期治療,可避免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
-
2021-09-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怕洗腎不吃降血壓藥?藥師:不控制高血壓反而讓腎功能惡化
當身病患得知自有高血壓時,首先可能會擔心要一輩子吃藥,而不是血壓控制不當所造成的傷害。在診間,醫師叮嚀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而服藥成了每天必須做的事情,但病患心裡一定冒出很多次這樣的疑問:不就只是高血壓嗎?為什麼要每天吃藥?血壓偏高 腎功能也會受影響血壓是指血液自心臟流到血管,血流衝擊動脈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心臟的壓縮作用,靠著這股力量血液才能循環全身,以供應身體各處所需的養分及氧氣。經年累月,隨著年齡增加,身體血管若一直承受高血壓的壓力,易併發心衰竭、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另外,身體裡還有一個與血液息息相關的器官—腎臟,因此血壓偏高時,腎臟功能也應該定期監測。正常的腎臟含有 50 萬~ 100 萬個腎絲球以過濾血液、排除毒素,而腎絲球也可以阻擋身體內蛋白質流失。當血壓升高,讓腎絲球的小血管受損、硬化,而使蛋白質流失到尿液中,就會造成蛋白尿。這些小血管的傷害,也會使進入腎小管的血流減少,缺血加上蛋白尿,又會引發腎間質發炎、纖維化,腎臟漸漸受損,腎功能跟著惡化。腎小管受損使水分、鹽分滯留於體內後,如此一來,又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且兩者不斷互相影響。高血壓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又因為腎臟功能受損,血壓始終反覆升高,這個過程緩慢而漸進,往往不易察覺。若腎功能惡化嚴重,最後不得已則需要「洗腎」。因此,醫師藉由抽血、驗尿的數據來評估腎臟狀態,盡可能避免腎功能惡化。然而,比起這些複雜的檢驗流程,測量血壓顯得更為方便,養成早晚記錄血壓的習慣,可以幫助醫師瞭解血壓變化,用以調整降血壓藥物,找出適合您的用藥。服藥控制血壓 保護心臟也避免洗腎降血壓藥物種類繁多,讓不同體質的病患選用適合的藥品。經常用到的藥品種類: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第 II 型血管張力素受體抑制劑(AR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利尿劑、乙型受體阻斷劑、甲型受體阻斷劑等,它們透過不同的藥理作用彼此合作,進行降血壓的作用。為了有效控制血壓,會有多種藥物合併使用。除此之外,藥品在臨床試驗中已經證實的結果,作為藥品種類選擇的參考,例如: CCB 及乙型受體阻斷劑可適用心絞痛、偏頭痛的病人、男性患者如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服用甲型受體阻斷劑可以控制血壓及改善攝護腺肥大、ACEI 及 ARB 類的藥物適合慢性腎臟疾病的病人,孕婦卻不能服用。ACEI 或 ARB 類藥品作用在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簡稱為 RAAS),而原先 RAAS 是為了幫助身體維持正常血壓,然而對高血壓患者而言,RAAS 的過度活化將造成高血壓腎病變惡化的進程。研究已經證明 ACEI 或 ARB 類藥品,除了降血壓,還能減少蛋白尿,雙管齊下保護腎臟。維持正常的腎功能需要控制血壓,為了有效控制血壓,各類藥物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服用成藥或其他藥物時,也須多加留意藥物交互作用,尤其高血壓且腎功能不全的人更要注意藥物對腎臟的影響。其中,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造成腎臟缺血,增加急性腎衰竭的風險增加。因此若有止痛藥的需求,服藥前一定要向藥師確認。降血壓藥物不影響腎功能,但是血壓控制不好,腎功能就會惡化。定時服用藥品,讓血壓維持正常,可以保護心臟也可以避免洗腎。
-
2021-08-3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痛風不是吃止痛藥就好 醫揭尿酸超標對身體危害
對很多人來說,痛風發作是相當難忘的經驗,原本活動自如的關節,可能在一覺醒來之後就腫脹、發熱,伴隨而來的劇痛更是讓人舉步維艱、痛苦不堪。痛風的表現可能相當戲劇化,但這其實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吳建興主任指出,痛風的原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會逐漸在關節或周圍組織形成尿酸結晶,尿酸結晶可能導致發炎,使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痛風性關節炎常在晚上與清晨發作,而且在24小時內到達最痛的程度。容易發生在腳拇趾的關節,患者可能會痛到無法走路,甚至腫到沒有辦法穿鞋。」吳建興主任說,「痛風性關節炎可能持續幾天,也可能長達兩個禮拜。」導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原因是身體排除尿酸有問題,例如:脫水、高血壓、腎臟病、肥胖、鉛中毒等狀況。有些狀況則是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例如:攝取較多高普林或果糖的食物,以及肥胖、高血脂、過量飲酒等。尿酸超標時,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吳建興主任解釋,痛風的病程可分為幾個階段,無症狀期、急性期、間段期、慢性期。高尿酸血症通常會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無症狀期(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必須抽血檢驗才會發現尿酸過高。直到有一天尿酸結晶造成關節發炎、腫脹、疼痛,進入急性期(acute gouty arthritis )。經過治療後,關節疼痛會緩解,屬於間段期(intercritical gout)。倘若沒有好好控制讓尿酸達標,痛風將反覆發作,發作的頻率會增加,持續的時間也會拉長。隨著尿酸結晶越積越多,痛風終將進入慢性期(chronic tophaceous gout),患者平時便會持續感到疼痛,發作的時候更是劇痛難耐。大量堆積的尿酸結晶,會形成痛風石,讓關節長期發炎、甚至變形。痛風石常出現在關節附近,摸起來軟軟的,流出來的時候像粉筆渣。「痛風石非常麻煩,可能妨礙關節活動、影響工作。」吳建興主任回憶,「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出現在手腕,漸漸壓迫到腕隧道裡的神經,而演變成腕隧道症候群,讓他的手又麻又痛,非常困擾。」尿酸控制達標,預防器官受害!尿酸超標除了會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外,還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危害,吳建興主任分析,由於高尿酸血症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在不知不覺中導致器官病變,進而出現多種併發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皆是常見的共病。我們的身體主要是透過腎臟排除尿酸,當尿酸超標時,尿酸鹽結晶可能沉積在腎臟裡,導致腎臟病變;當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患者往往會透過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來緩解症狀,但頻繁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亦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吳建興主任說,「如果患者的腎臟功能很差,又因為痛風經常發作,而持續吃消炎止痛藥,可能就會讓腎臟功能惡化到需要洗腎的地步。」假使經過飲食控制,患者的尿酸依舊超標,痛風一年發作超過兩次,就必須要介入降尿酸藥物的治療。吳建興主任解釋,高尿酸血症的治療可以透過不同的機轉,包括促進尿酸排除或減少尿酸生成。促進尿酸排除的藥物可以促使尿酸由腎臟排除,但在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便無法發揮效果。減少尿酸生成的藥物已使用多年,傳統藥物可以降尿酸,吳建興主任說,「不過某些特殊體質的患者在服藥後可能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稱為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SJS),皮膚會潰爛,可能導致殘疾甚至死亡。開立藥物前,建議先進行HLA-B 5801基因檢測,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新一代降尿酸藥物較不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能有效降尿酸,即使是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而且有助消除痛風石。「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很大,大到沒辦法穿鞋,而且經常腫脹、感染。因為疏於照顧,來到門診的時候,腳都快爛掉了。」吳建興主任分享,「我們很用心幫他換藥、治療感染,並積極控制尿酸。因為患者腎臟功能較差,他使用新一代降尿酸藥物,經過一段時間後,尿酸順利降到6 mg/dL以下,痛風較少發作,痛風石也漸漸變小,關節活動度變好,且能夠穿較大的鞋,患者的生活品質改善許多。」「及早治療痛風是很重要的觀念,如果抽血發現尿酸超標時,應該請醫師評估,看看有沒有出現其他共病,並考慮使用藥物控制尿酸。」吳建興主任說,「把尿酸控制好,不只能減少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還能預防未來產生更嚴重的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問題。」貼心小提醒抽血檢驗發現尿酸過高時,要嘗試找出尿酸過高的原因,吳建興主任提醒,如果有痛風發作的經驗,千萬別以為只要吃止痛藥,不痛就好。因為尿酸超標對身體的危害,不單只有關節,還與腎臟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多種共病有關。高尿酸與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相同,需要做好飲食控制,並規則服藥,好好與醫師配合,才能降低各種急性、慢性的健康危害!原文:
-
2021-08-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 累計6例
第六輪接種高端疫苗,六十四萬人施打,各地陸續傳出不適個案,累積六例疑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個案。台中一名卅多歲女子,接種高端兩天後,與家人聊天時,突然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全身僵硬、直翻白眼,模樣嚇人,送醫後檢查,心跳竟飆到每分鐘超過一三○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該個案已於昨日上午出院返家,目前狀況良好,是否與疫苗有關,還需進一步調查。指揮中心昨公布最新接種疫苗後不良案件,共一二○例,廿七至廿九日累計八件死亡,兩起為接種AZ疫苗後死亡,年齡五十四至六十九歲,在接種後二至廿一天發生;莫德納疫苗則有四起,六十七至七十三歲,在接種後卅八至五十天發生;另兩例為高端,分別為四十至四十六歲,接種後二到四天發生。針對台中該名女性個案,莊人祥說,個案於廿七日接種高端,當時並無不舒服情況,廿九日傍晚與家人聊天時,突然出現全身抽搐、雙眼上吊等症狀,家人及時送急診,個案到院時意識清楚,主訴心跳快、喘不過氣,心電圖抽血都沒有異常,留觀症狀緩解,昨上午已出院返家。
-
2021-08-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接種高端疫苗 傳出疑第5例不良反應
台中市一位邱姓女子27日接種高端疫苗後,疑似出現不良反應,所幸經治療後,今上午7時08分已因症狀緩解離院,目前是台中市第5例疑似因施打高端不適的案例,衛生局長曾梓展今天表示,39歲的邱姓女子27日在國軍台中總醫院接種高端疫苗,29日下午全身抽搐、雙眼上吊、主訴心跳快、喘不過氣,被經急送往國軍台中總醫院急診就醫。當時病人體溫為37.7℃,經醫師診視心電圖及抽血檢驗皆無明顯異常,並囑咐施以靜脈輸液,已於今日上午離院。曾梓展說,台中市截至27日止,疑似因施打AZ死亡有84例、莫德納有17例,共101例。而疑似不良反應AZ有433例,莫德納95例,高端有5例,共533例。衛生局指出,衛生單位接獲此案通報後已致電關懷,後續會依民眾意願,協助提出救濟審議申請,並調閱病歷等相關資料,一併送中央審議,進一步釐清與疫苗接種的關聯性。
-
2021-08-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報到率86.53% 略低於AZ、莫德納
第6輪高端疫苗接種作業昨天結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整體接種報到率為86.53%,比先前的AZ、莫德納疫苗報到率約9成略低,但不算低太多。昨天是第6輪高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的最後一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昨天有9萬8905人次接種,疫苗人口涵蓋率達42.63%,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46.38劑。外界關注高端疫苗首度開打,疫苗預約與實際報到接種狀況。陳時中說,整體高端疫苗接種報到率為86.53%,比起前幾波施打阿斯特捷利康(AZ)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報到率約9成來稍微低一點,但不算低太多。針對台中市有一名30多歲女性接種高端疫苗後出現不良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這名女子27日接種高端疫苗,當時並未不舒服,29日下午5時左右全身抽搐、雙眼上吊且喘不過氣,送急診就醫後意識清楚,生命徵象趨於穩定,心電圖與抽血檢驗也無明顯異常。莊人祥說,這名女子在急診觀察後症狀緩解,今天下午已離院返家,稍早聯繫目前狀況良好,未來會進一步了解疾病診斷為何,並調查是否與疫苗相關。莊人祥也公布,27至29日間共新增120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分別為60例非嚴重、52例其他嚴重不良事件,以及8例接種後死亡通報,8例死亡個案分別是接種AZ與高端疫苗各2例、莫德納疫苗4例,目前高端疫苗累計6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外界質疑高端疫苗臨床試驗有排除部分對象,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與其他疫苗一樣,臨床試驗設計會排除部分對象,讓實驗更具公平性且可解讀。陳時中說,可上網公布高端疫苗臨床試驗排除對象,包含慢性病、懷孕、B型或C型肝炎或免疫力不足者等,但他強調,臨床試驗排除對象不代表不能接種疫苗,也不會列入疫苗仿單禁忌症。
-
2021-08-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疑接種疫苗後死亡8例 高端2例、累計6例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120例疑接種疫苗後不良案件。針對死亡個案,發言人莊人祥說,27至29日死亡累計有8件,包含2起AZ,年齡區間在54至69歲,在接種後2至21天發生;莫德納有4起,在67至73歲之間,在接種後38至50天發生。另外2例是高端,分別為40至46歲,接種後2到4天發生,目前高端就是6例接種後死亡。台中傳出有一名39歲女子,打完高端疫苗兩天後,突然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全身僵硬、眼睛翻白眼,心跳也飆到一分鐘130多下。莊人祥證實,台中個案在8月27日接種高端疫苗,並沒有不舒服,8月29日下午5時,出現全身抽蓄、雙眼上吊、心跳快,喘不過氣送急診。他指出,該女到院後,意識清楚、生命徵象穩定,心電圖抽血都沒有異常,留觀症狀緩解,今天上午已離院返家,目前狀況良好。至於是否與疫苗有關,還要進一步理解。另外,國內疑接種高端猝死案,目前累計6例。國民黨立院黨團今質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委員名單球員兼裁判,恐讓疫苗救濟與受害者與脫鉤,建議審到高端案時,必須迴避。對此,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今天說,委員的部分VICP和ACIP一樣,有利益衝突案件都會迴避,目前還沒有審查到高端的案件。
-
2021-08-30 癌症.肝癌
王光輝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2021/08/30編按】兄弟象隊一代名將、人稱「萬人迷」的王光輝,今天上午因癌症病逝,年僅56歲離世令球迷震驚。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致死率都很高,且不少人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帶原者,一起來看懶人包!這裡要討論的肝癌,是指「原發自肝臟細胞的癌症」,而不是指從大腸癌、乳癌、胰臟癌轉移到肝臟的「轉移性癌」。肝癌的症狀在肝癌的早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能在肝癌早期就發現自己罹癌者,很多是從健康檢查得知,而非因為不舒服就診。當肝癌繼續長大時,患者可能會感覺:● 右上腹痛● 腹脹● 無預警的體重下降● 食慾欠佳 ● 疲憊● 黃疸● 茶色尿● 發燒肝癌的危險因子如果有下面幾項危險因子,你或許該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健康檢查,以免已有肝臟腫瘤卻不知道。● B型肝炎或C型肝炎這幾乎是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了!兩者都是經由血液傳染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經由母嬰垂直感染、共用針頭、輸血等方式得到肝炎。病毒性肝炎會持續的破壞肝臟細胞,肝細胞病變演變成癌症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肝硬化當肝臟因為酒精、病毒性肝炎、藥物等因素受損後,肝臟會企圖自我修復,但過程中會產生疤痕,因而變硬、變形,這些漸進性且不可逆的破壞會讓肝臟失去原有功能,也讓肝細胞病變演變成肝癌的機會增加。肝癌的危險因子接下來的肝癌危險因子,則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嚴重酒癮若天天飲用大量酒品,且保持過量飲酒習慣多年,罹患肝癌的機會就較大● 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當花生、黃豆、玉米等五穀雜糧在濕熱天氣下發霉後,會產生黃麴毒素,像花生粉、花生醬、豆腐乳、棗類中藥材等保存不當時都可能有黃麴毒素,且即使加熱到攝氏一百度烹煮也無法去除,吃下肚後黃麴毒素會攻擊肝臟細胞,引發肝細胞病變,甚至導致肝癌。● 糖尿病也會增加肝癌的機會。● 體重過重檢驗肝癌當然,我們一定會很關心要如何檢驗出肝癌呢?若醫師懷疑患者有罹患肝癌的可能,會安排抽血檢查胎兒蛋白,若上升則須懷疑是否有肝癌,抽血同時也要了解現在的肝功能指數。若是慢性B型或C型肝炎病患,建議每六個月應該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指數;若已經確定是有肝硬化的病患,那建議每三個月抽血檢查血清甲型胎兒蛋白。假使定期抽血檢查時發現這指數是異常的,或指數一直持續上升,就要小心肝癌的可能。當然,並非所有肝癌病患的胎兒蛋白指數都會上升,抽血結果即使是正常的,也不代表一定沒有肝癌。肝癌的影像檢查一般來說,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做為高危險群的第一線檢查,建議罹患B型肝炎者、C型肝炎者、及肝硬化者至少四到六個月應該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肝癌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都是能用來檢查肝癌的影像工具。肝臟切片代表取出一小部分的腫瘤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化驗,可用於確診是否為肝癌。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時,須要打顯影劑,以便了解腫瘤的分布位置、數量、及大小,醫師會再配合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決定適合的治療手段。若發現的夠早,選擇「手術切除」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有機會治癒肝癌。其餘治療方式包括了射頻燒灼、動脈栓塞、藥物注射、肝臟移植等,就端看個人病情及腫瘤狀況來決定了!原文:
-
2021-08-2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87歲老婦胸悶頭暈 外籍看護警覺性高送醫化解心梗危機
苗栗縣苑裡鎮87歲莊姓老婦日前在家中出現胸悶、頭暈現象,外籍看護警覺性高,立即將老婦送至苑裡李綜合醫院急診,醫師發現她的心肌酵素上升且心電圖出現變化,研判是心肌梗塞,下午老婦又出現明顯盜汗及胸悶,院方立即將她轉至大甲李綜合醫院進行心導管治療,術後恢復良好。莊姓老婦患有帕金森氏症,因家人住台北,平時都由外籍看護陪伴照護,老人家曾因低血鉀、膽結石住院過,前2個月也曾因疝氣開刀,這次因胸悶、頭暈來急診,醫師診視後建議住院治療,並同步為她進行心電圖與胸部X光檢查,在抽血檢驗心肌酵素後,醫師發現老人家的心肌酵素上升且心電圖出現變化,研判為心肌梗塞,下午老婦更明顯出現盜汗及胸悶,院方立刻聯繫心臟內科,醫師陳彥舟認為刻不容緩,立即搭上救護車陪同老婦到同醫療體系的大甲李綜合進行心導管治療。苑裡李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彥舟說,老婦是典型的心肌梗塞患者,雖然不像一些急性患者會突然昏迷倒地失去意識,但以老人家87歲高齡,風險隨時存在,這次幸好看護的外藉移工警覺心相當高,立即將阿嬤送醫才化解危機,老人家經血管攝影顯示心臟的左主幹冠狀動脈及左前降支顯著狹窄,分別在這兩處各放1支支架維持冠狀動脈血流通暢,術後阿嬤恢復良好並已順利出院。陳彥舟表示,心肌梗塞是危險性極高的疾病,極有可能在就醫前就猝死,但其實多數患者在發病前就有跡可循,像持續性的胸悶、胸痛、有壓迫感,且沒有獲得改善,這就是個明顯警訊,應該要立刻就醫諮詢,通常在心肌梗塞確診當下緊急施行心導管手術治療,可避免心肌損壞範圍擴大,保留較多完整的心臟功能。他表示,雖說心肌梗塞仍以老年人風險最高,但現在中壯年人因生活作息不健康,發生案例也較以往多出許多,建議有三高或其他危險因子者應定期健康檢查,政府每年都有補助成人老人健康檢查及四癌篩檢,民眾不妨多利用,了解自身健康情況。
-
2021-08-2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男子久坐致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 醫:好發中年人
35歲陳姓男子因工作長期久坐,罹患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卻遲遲沒有根治,最近幾個月總覺得下腹隱隱作痛,尤其坐著時特別不舒服,楊梅天成醫院泌尿科主任彭元宏表示,此疾病好發年齡在30至60歲,經治療後陳男狀況明顯改善;彭元宏也提醒,日常保養相當重要。彭元宏診斷陳男罹患「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這項疾病主因是先前攝護腺反覆發炎沒有痊癒導致,且症狀類似一般攝護腺發炎,像是下腹悶痛、會陰部疼痛、解尿酸麻等,而尿液、攝護腺液培養、抽血指數,也都檢查不出異常,屬不容易診斷的疾病。彭元宏指出,通常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好,往往服藥一段陣子,患者的不適感仍會持續,甚至維持好幾年。彭元宏利用低能量體外震波儀幫陳男治療,透過矽膠探頭,貼著皮膚讓震波刺激病灶,改善骨盆組織血液循環及放鬆肌肉,通常療程是2至4次,須看個人病況嚴重程度而定,陳男經6周療程治療後,狀況明顯改善。彭元宏建議,日常保養也非常重要,應避免刺激性的飲食,維持正常作息、均衡攝取各類蔬果等。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癌症患者能否打疫苗?血液腫瘤科專家這樣說
我國目前開放施打AZ、莫德納、高端等疫苗,傳出8月底BNT疫苗也將到貨。許多民眾關心疫苗有無保護力,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若正在做化療或使用標靶藥物,也關心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表示,化療會影響免疫系統,但多半是暫時性,建議可錯開時間,於化療前後一到兩周施打疫苗。賴泓誌指出,癌症病患若要接種疫苗,會觀察他注射疫苗後抗體反應是否達到預期,有些病患治療強度高、免疫反應比較大,打完疫苗後較難產生理想反應;有些病患治療不能等,但不可能冒著染疫風險,國外會建議民眾接種疫苗後續追蹤抗體反應,若抗體不夠再補打疫苗,但台灣無法人人做抗體檢查,也不一定都能打到疫苗,因此建議施打前與醫師討論評估。賴泓誌表示,許多民眾會對疫苗有錯誤認知,有些病患會問,打AZ疫苗是否會讓血小板低下造成血栓,「這不是因果關係導致」,打疫苗造成血小板消耗,而形成血栓,因此血小板才會偏低,並非本身血小板低而造成,建議民眾要有正確觀念,對任何疫苗都不要有先入為主觀念,只要有任何不舒服情況,也都要及時就醫。79歲呂先生戒菸20年,2019年因腰痛就醫,竟發現肺癌第四期併多處遠端轉移,經過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至今2年狀況趨於穩定,今年也接種莫德納疫苗,目前每週採取液態切片抽血檢測,追蹤療效也監控病情。收治個案的賴泓誌說,呂先生因為腰痛檢查出癌症,出現骨轉移、腦轉移,其實轉移是全身性疾病,不論手、背部或大腿都有可能,因此若有異常疼痛,千萬別掉以輕心。賴泓誌指出,液態切片檢測技術發展超過20年,以前常用於白血病控制,像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每三個月做一次檢查,但因為疾病控制時間很長,且不容易產生後續抗藥性突變,只要觀察疾病控制即可。不過肺癌惡化速度快,容易錯失治療調整機會,因此及早評估治療,若有不穩定的病人也會更密集追蹤。但癌症腫瘤多用切片觀測病理變化,透過血液檢測是否有落差?賴泓誌說,腫瘤轉移會造成質變,不同部位檢測都有不同結果,不過任何一處轉移,都會造成細胞壞死,血液中可偵測到細胞廢物,有科學家認為,液態切片可反應腫瘤特性及樣貌。至於該檢測方式適用族群,他表示,因侵入性檢查風險高,抽血相較來說風險較低,除了做基因檢測外,亦可作疾病後期選藥參考。他也呼籲癌友不要因為疫情,忽略治療權益。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基隆夫妻打高端疫苗後二度救護車送醫 已住院觀察
基隆一對30多歲夫妻,前天施打高端疫苗後晚雙雙掛急診,打完點滴後返家。但昨晚7點多,消防局再度接獲2人報案,都有肢體無力等症狀,救護車再將2人送到醫院檢查。醫院說,夫妻和前一天症狀差不多,覺得肢體無力等不適症狀,抽血檢測等檢查都正常,但為求慎重,院方安排兩人住院觀察。部立基隆醫院急診室主任陳世雄醫師說,夫妻兩人昨晚7點多快又回到醫院,覺得同樣的症狀,有不舒服的狀況,初步檢查報告都正常,但因是二次轉診的案例,在急診立場來說,慎重來處理,昨晚安排住院觀察治療。這對夫妻前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衛生局疾管科說,前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衛生局表示,將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消防局指出,昨晚7點多接獲夫妻2人報案,身體再度感到不適,有四肢無力等症狀。衛生局也進行了解,主要患者出現肢體無力等情況,兩次就醫症狀類似,是否和疫苗有關,會了解並通報處理。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夫妻昨打高端後掛急診打點滴 今晚二度救護車送醫
基隆一對30多歲夫妻昨天施打高端疫苗後,昨天傍晚雙雙掛急診,由救護車送醫,昨晚10點多打完點滴後返家。沒想到今晚7點多,消防局再度接獲2人報案,都有肢體無力等症狀,救護車再將2人送到醫院檢查。院方表示,夫妻和前一天症狀差不多,都有肢體無力等不適症狀,會抽血檢測、為兩人打完點滴後再住院觀察。這對夫妻昨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衛生局疾管科說,昨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衛生局表示,將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消防局指出,今晚7點多接獲夫妻2人報案,身體再度感到不適,有四肢無力等症狀。醫院表示,目前正在檢查中。衛生局則說,了解釐清中,目前主要患者出現肢體無力等情況,是否和疫苗有關,要再了解。(影片由讀者提供)
-
2021-08-25 新聞.科普好健康
什麼是暈針?當「暈針」發生時如何處理、如何避免暈針的發生
國產高端疫苗於8月23日開打,傳出有人接種後倒地、意識突然喪失等不良反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個案大多血壓較低、心跳較快,推估應是暈針導致。究竟什麼是暈針?該如何避免?據大鈞診所醫療百科顯示,暈針廣泛發生於於打針、抽血、輸血、捐血、疫苗注射等各方面,是指在針刺過程中,忽然感覺身體不適,而發生暈厥的現象。主要的症狀為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心慌、噁心、欲嘔吐、臉色蒼白、手腳發冷,嚴重甚至血壓下降或神智昏迷…等,其實就像是有些人只要見到了鮮紅的血液,即臉色發白、噁心、欲嘔,頭暈眼花;而暈針並不是只有被打針的人才會暈針,有時候是在旁圍觀者也有可能會暈針。常看到就是有外傷處理時,醫護人員都會請家屬在外面等候,不然萬一家屬發生暈針,醫護人員會更忙碌的。 暈針(needle phobia)又稱為打針恐懼症,可能發生在打針、抽血或是中醫針灸時,是一種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反應,常見反應會有暈眩、想吐、全身無力…等。常發生在打針的那一剎那,但也有人只是看到針筒扎到身上(即使看到的是針扎到別人的身上),就感同身受暈倒的。也有少數人,會在過程後餘悸猶存,也許過了5~30分鐘才感到不適,這也是一種暈針反應。 暈針是因為對針具的恐懼感先刺激了交感神經系統→心跳上升→血壓升高→導致迷走神經過度矯正(vasovasgal reflex)→瞬間心跳變慢→再刺激腦部分泌鬆弛血管的激素→血壓降低→進而暈倒(自己嚇自己而暈倒)。引起暈針的原因?為什麼會暈針呢?有的人是很怕看到針,有些人很怕痛,也有些人因為過去打針有不好的經驗,還有遺傳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一個人會暈針。曾經暈針過的人很容易再次發生暈針。暈針如何處理1. 停止針刺,將針取出。2. 請平躺休息。3. 鬆開衣物腰帶,注意保暖。4. 症狀輕者,靜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熱茶後即可恢復。 如何避免暈針1. 避免過飽、過餓如果是參加體檢一般都會要求受檢者空腹,所以過飽機會不多,過餓倒是有可能;但是遇到體檢人數眾多時難免等待,該怎麼辦?如果你真的覺得餓得受不了了,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我也只能建議你盡量鼓起勇氣先去抽血,避免過餓讓你暈針;然後可以吃點東西,再進行其他不需要空腹的檢查。 2. 避免過度疲勞如果預知哪天要抽血、注射、針灸…等,前一日最好不要飲酒或熬夜,以免過度疲勞。3. 轉移注意力深呼吸是常用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4. 有暈針史應主動告知如果以前有過暈針的經驗,大川診所王祝任醫師建議:需要打針抽血時,請告知醫護人員,他們會請你躺在床上,做需要的醫療行為,以避免暈針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