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882
筆 文章
-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者「免疫護照」 專家:約維持半年保護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已經突破2300萬人,死亡人數也突破80萬人,而疫情同時嚴重衝擊經濟,有人提出「免疫護照」概念,主張檢驗沒有病毒後,應可恢復工作。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感染者康復後會產生保護性抗體,但目前並不確定是否會有二次感染;其次在是否有保護力上,就目前看來,1、2月分感染新冠病毒者,至少半年後還有抗體。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上午於台大醫學院舉行,邀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學者進行討論。首位登場的教授施信如,講述免疫護照相關議題。她說,新冠肺炎病毒進展快速且會變異,如起初從中國開始時,覺得老年人較會得,年輕人不會得,後來臨床才發現28、30歲的成年人、有在運動健身者、甚至小朋友也會得到;而從臨床症狀來看,大部分都出現嗅覺、味覺喪失,並有侵犯到神經的情況。同時她也提到,長庚院內所收治的新冠重症病人,發現有引起血栓的現象,這都值得進一步研究。她也說,免疫護照這類證明,意在讓檢測出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復工,但世衛組織稱,尚無證據表明感染病毒康復且有抗體的人不會受到第二次感染;其次,免疫保護力是否能夠維持長期,目前看來,1、2月分感染新冠病毒者,至少半年後還有中和抗體。如果有人拿到免疫證明後到處工作、旅遊,需要觀察一陣子,確定他真的不會被感染。
-
2020-08-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檢驗研討會 台大公衛教授出席引關注
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上午在台大醫學院舉行。包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學者進行討論。由於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因實施精準篩檢未通知中央,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要求政風單位介入調查,而台大公衛與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驗,也連帶引發爭議,詹長權、陳秀熙今出席研討會,引人關注。研討會不開放媒體進入,提供線上直播。莊人祥致詞時表示,有媒體說是今天823炮戰,期待大家過程中針對目前政策與未來政策提出解方。同時他擔任主持人,介紹施信如教授將講述免疫護照相關議題。莊人祥說,截至目前為止,有65家醫學醫療資機構具有病毒檢驗能力,1天可檢驗逾7400件,會持續針對檢驗量能擴充外,也希望優化檢驗流程,很多醫學中心已經導入自動化大型檢驗儀器,希望這段時間積極奠基檢驗量能因應以後的大流行。他並特別對全國各醫師、檢驗機構等國家隊致上最高敬意,希望一起繼續努力控制疫情。
-
2020-08-23 科別.消化系統
健康醫點靈/不共用牙刷、刮鬍刀 防再染C肝
基隆市李先生曾有C型肝炎病史,10幾年前施打干擾素治療後痊癒,他近日感到疲倦、肌肉痠痛並伴隨發燒,覺得應該只是小感冒,就醫檢驗發現再度罹患C肝。衛福部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張可斌指出,C肝主要是透過血液接觸感染,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等多項行為時都有可能發生,必須注意衛生習慣。李先生接受抽血後,驗出血液中C肝抗體呈陽性,且含有大量C肝病毒核糖核酸,醫師判斷是再度感染C肝。醫師經過綜合評估,建議他接受口服藥物治療,治療期程約8至12周,與注射干擾素相比,副作用較低且痊癒率提高許多。張可斌說,C肝主要透過血液接觸感染,不會經由飛沫或飲食傳播,例如使用未充分消毒的工具刺青、穿耳洞、針灸等,或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指甲剪,以及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或醫療人員在執行醫療處置時,未採取預防措施等,都可能受感染。張可斌說強調,C肝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定期追蹤,如過去或現在是靜脈注射藥癮者、曾接受未經篩檢C肝抗體的血液製劑或器官移植者、洗腎患者、愛滋病患、醫療工作人員或其他可能接觸到血液的工作者(如刺青師)、C肝感染者所生的子女或性伴侶是C肝痊癒者。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次看懂彰化「逆時中」兩大事件! 專家:血清研究不等於普篩 解讀須小心
彰化縣政府、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啟動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下周二即將公布結果,初步調查三千人,部分受檢者血液抗體陽性,且分布於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和醫護人員四個族群。但專家提醒,血清流行病毒調查雖具研究價值,但不等同社區普篩數據,不能代表社區陽性率或盛行率,必須小心解讀。前疾管局(疾管署前身)副局長施文儀指出,不論彰化萬人血清抗體結果,或彰化做了一千多件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採檢,都只是高危險群檢測結果,「這些都不是社區普篩數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兒童感染科專家黃立民則建議,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檢驗不宜做個別判讀,「因為牽涉多重因素干擾,不要計較陽性人數。」他建議,應先了解感染趨勢及高危險群,若真的發現中和抗體陽性案例,值得注意,因該結果能證實該個案確實曾感染新冠肺炎。熟識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的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面對這幾天的紛擾說,指揮中心有其統一發言權的必要性,不過各國的防疫措施都只能說是處在某種實驗階段,沒有嘗試就不會知道其相對的優劣。一個衛生局長多做了一些嘗試,也滿合乎公共衛生的探索與評估的原則。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指出,彰化縣衛生局目前進行的擴大居家檢疫者篩檢及萬人血清調查,研究成分比防疫成分重,尤其是擴大居家檢疫者篩檢,唯一的瑕疵是沒有事先報備指揮中心,若先報備,當出現陽性個案,才不會嚇一跳。張鴻仁也認為,目前國內防疫策略是精準防疫,檢疫與隔離政策也一致,台灣感染率極低,如果普篩,偽陽性風險高,會製造許多問題,檢驗人數越多,問題就會越多,會有不必要的恐慌。施文儀指出,以彰化一千多件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採檢出現一例陽性,推估台灣高危險群陽性率約萬分之七,若彰化萬人血清結果也接近這個數據,「更加證明台灣不用普篩。」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血清調查 蘇益仁:有助抗疫對策 金傳春:找出傳播因子
在反對彰化進行萬人血清調查的質疑中,除認為普篩在此時意義不大,也擔心針對高危險群檢驗結果被外界拿來放大不存在的疫情。但專家提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並不等於普篩,進一步研究有助更了解新冠病毒及傳播途徑,有助決定防疫資源分配等決策。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彰化縣衛生局與指揮中心此次事件已成為「政治事件」,不予評論,但當年進行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一定的意義,更幫助面對未來遇上類似感染事件的處理。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指出,當時發現,部分在SARS期間去醫院修電視或換鈔票的人,體內也有抗體,表示曾經感染卻沒有症狀,進一步研究有助找到疾病傳播的危險和保護因子。金傳春指出,當年面對SARS,防疫是臨床防治與研究並進,當發現患者曹女士疑為和平醫院感染源時,專家會議即建議進行血清流行學調查,於是馬上提出計畫,衛生署也批准經費,只是當時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進行調查時,疫情已經結束。蘇益仁表示,當年SARS從三月底爆發至七月初結束,我國有三四六名確診案例,七十三人死亡,其中卅七人直接死於SARS。疫情結束後,疾管局立即啟動血清調查。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主要有幾個目的,第一是釐清確診案例是否真的為確診,第二是被排除的疑似個案是否也曾被感染;蘇益仁表示,當時曾有七百餘人被列為陽性個案,但經過血清檢驗後,僅有三四六人實際被感染,而被排除的疑似個案約三八○多名,其中有四成,竟也曾被感染過。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最大收穫是,指揮中心成立臨床小組,透過X光及臨床症狀判斷通報個案是否確診,此方式「僅供參考」,所有的確診個案都必須要透過PCR檢驗或是檢驗抗體、抗原,才能判斷是否為陽性個案。金傳春指出,如果此次彰化血清調查發現有中和抗體的人不多,顯示台灣感染者的確比較少,更可證明我們目前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作為是有效的,這也很有意義。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遭潑墨?王惠美:萬人血清篩檢 25日如期公布
彰化採檢風波,民進黨府院黨全面攻擊,彰化地方人士研判,綠營潑墨水目標是要讓彰化縣政府預定本月廿五日發表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期中報告結果失去正當性。為避免失焦及升高對立,有人建議縣府暫緩發表,等完整報告出來再公布,但縣長王惠美表示,如期舉行。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府合辦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預定本月廿五日在縣府中庭發表期中報告。王惠美表示,因相關通知與作業都已就緒,不可能取消,如果取消,更讓詆毀者如願,讓彰化萬人血清抗體篩檢失去立足點。地方人士則認為,近來發生多起從台灣出境遭檢出新冠肺炎陽性反應案例,引發台灣隱藏無症狀患者疑慮,各界寄望彰化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的「彰化萬人血清檢測」結果,做為台灣有無社區感染的指標。這項萬人血清檢測到八月初已篩檢約四千人,依台大公衛學院透露,部分受檢者曾感染新冠肺炎,其中有人已產生「中和抗體」,但具體結果在廿五日公布的期中報告裡會比較明朗。地方人士指出,府院黨及網軍大動作打壓彰化縣,是將彰化縣採檢居家檢疫與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混為一談,強力指摘彰化縣對居家檢疫者違反程序,會成為防疫破口,藉以質疑萬人血清檢測的不正當與正確性。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血清調查下周揭曉 陳建仁質疑失真引論戰
彰化縣政府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新冠肺炎萬人血清調查,即將發表結果,但前天深夜前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發文,批評彰化縣調查是「失真的調查」。公衛專家金傳春及何美鄉昨天指出,彰化調查已進行中和抗體檢測,提高特異性,對於了解不多的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助找出危險因子,擬定防疫政策。最近彰化縣衛生局因「逆時中」引發烽火滿天,先因自行擴大居家檢疫者採檢,遭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徹查;蒐集萬人資料的「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即將於八月廿五日公布結果,但遭網軍出征,連陳建仁都在臉書發文質疑。金傳春:非單一檢驗 比B肝認真陳建仁指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正確性有三個決定因素,包括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受檢個案的代表性。盛行率調查研究的特異度愈低或真正盛行率愈低,檢測盛行率也就愈容易被高估,也愈會失真,必須利用更特異的方法再做確認。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立即在陳建仁臉書下留言表示,「彰化縣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使用了第二種實驗法,也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做特異性最強的中和抗體,比當年B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學多數未進行中和抗體測試還認真,應該正面鼓勵」。金傳春昨天進一步說明,彰化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並非只做單一檢驗,對於血清抗體陽性個案,會進一步進行中和抗體檢驗,如此已提高特異性;國內過去對於日本腦炎、德國麻疹,甚至SARS都做過類似調查。中和抗體的出現,表示感染過新冠病毒,且已有保護力。張鴻仁:感染率低 普篩偽陽性高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因萬人篩檢計畫,很多人對台大公衛學院和彰化衛生局產生懷疑,甚至有陰謀論;大家不妨耐心等待,不需急著評論研究的可能缺失。她笑說,等研究數據正式公布後,說不定結果會是大家所期待的,「說不定還能再度證實指揮中心的英明」。陳建仁說彰化縣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必須考慮盛行率,否則可能結果失真,何美鄉說,此說法符合教科書要求,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執行前已慎重多方考慮並討論,才會有中和抗體再次確認結果的實驗設計,以避免所謂的偽陽性。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陳建仁臉書內容非常專業,一般民眾可能無法理解;他解釋,在感染率極低的地區進行普篩,偽陽性風險高,只要檢驗的靈敏度稍微不同,就會檢驗出偽陽性,卻對防疫沒有太大的幫忙。何美鄉:地方多做 中央不應入罪彰化擴大篩查一千多例入境居家檢疫者,只有美國少年一例確診,何美鄉表示,這已證實陳時中一直說的,普篩的必要性真的不高。她認為,地方政府多做中央沒有要求的採檢,是因為新冠病毒對人類是如此新的嚴峻挑戰,所有國家採行的防疫措施都像是實驗性一般,在劇終前,沒有人知道哪個策略才是最佳的;彰化只是想多蒐集一些資料,恐怕不應以此入罪。
-
2020-08-2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兩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降溫之前,身處於最安全的台灣,從預防到治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安然度過?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灣雖然目前疫情已經穩定,民眾稍微疏忽乃屬人之常情,但不要忘記台灣疫情能夠穩定,與大眾願意配合政府戴口罩政策與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現階段仍強烈建議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室內應保持1.5公尺與室外保持1公尺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風險。跟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歇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博士曾提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贏過,從之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我們跟病毒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想要回到以前無防護無距離的生活型態,恐怕需等到疫苗或特效藥問世。新冠狀病毒外表看起來為圓形,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突起因而得名,而新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意味著容易變身產生基因突變,但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基因突變會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味著因施打疫苗後人體存在著抗體,但二次感染或新變異病毒可能在抗體的協助下,會增強其複製和感染能力,因而加重病情,但是否真正具有ADE效應,需在試驗者較多的三期臨床才有確切的答案。台灣多家廠商投入疫苗研發根據WHO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一百多支疫苗同時研發,台灣也已有多家廠商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DNA疫苗在動物實驗上證明具有保護效果;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則領先群雄,已獲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在台大醫院啟動收案70人次;高端疫苗、安特羅和聯亞生技均已向衛福部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若試驗順利,有望於明年上市量產,滿足國內的需求。由美國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原是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但此次抗疫卻寫下了灰姑娘傳奇,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繼美國之後,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核准上市。尋找治療備選藥物刻不容緩瑞德西韋的化學結構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當病毒要進行複製時,若RNA複製酶誤認瑞德西韋是可利用的三磷酸腺苷,一旦與瑞德西韋結合後,病毒的複製反應就會終止,進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但瑞德西韋所造成的副作用,仍是未來用藥所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尋找更多的備選藥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仍是後防疫時代重要的利器,政府也將結合國內產官學研醫的研發能量,期望在下波疫情來襲時,提供人民足夠的保護力。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血清調查陳建仁憂失真 台大師指比當年B肝調查認真
彰化縣展開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預計本月25日公布,再加上近日爆出自行採檢無症狀返台者,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表示,盛行率調查研究特異度越低或真正盛行率越低,易偽陽性失真。但台大公衛教授金傳春在陳建仁臉書留言指出,彰化研究比當年B肝病毒血清調查還認真,應正面鼓勵。陳建仁指出,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受檢個案的代表性等三大因素恐有使檢測盛行失真,「盛行率調查研究的特異度越低或真正盛行率越低,檢測盛行率也就越容易被高估,也越會失真。」聯合報記者今上午致電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多次都沒有通,下午再次寫傳訊息詢問,陳秀熙表示,這幾天都在國際缐開會,非常忙,很抱歉,有空再談。記者在收到訊息後馬上打電話給陳秀熙,但電話就打不通了。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則是在陳建仁臉書下留言表示,彰化縣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採納其建議,使用第二種實驗法,也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做特異性最強的中和抗體,比當年B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學多數未進行中和抗體測試還認真,應該正面鼓勵。彰化縣政府、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結合縣內醫療院所從6月11日起,啟動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從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及健康照護人員等四大類高危險群調查抗體分布,目前初步完成近3000人抗體檢驗,發現四個族群都有抗體陽性者,但比例分佈仍待統計。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擔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 葉彥伯:與新冠肺炎篩檢無關
針對彰化縣衛生局採檢未有新肺炎症狀的居家檢疫少年,引發爭議,更被起底衛生局長葉彥伯兼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而且會址就設在彰化縣衛生局,被質疑與此次引發爭議的「精準篩檢」及正在進行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有關,不過,葉彥伯今天上午在記者會中強調,學會成立是以癌症的篩檢為主,與此次新冠肺炎篩檢無關。 台灣篩檢學會成立於2005年,依組織章程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以促進疾病篩檢的研究與發展,加強與國際性疾病篩檢學團體的交流與聯繫,並提升國內疾病篩檢觀念及水準為宗旨。理監事成員包括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專家、醫師及彰化縣衛生局科長及約聘人員等。由於網路攻擊葉彥伯擔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彰化縣衛生局除了正與台大公衛學院合辦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篩檢,近日又引爆彰化縣衛生局採檢未有新肺炎症狀的居家檢疫少年爭議,而台灣篩檢學會會址又在彰化縣衛生局,被質疑與篩檢學會有利益關係。由於葉彥伯擔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被質疑刻意做篩檢有關,葉彥伯說,篩檢學會與這件事情完全沒有關係,也沒有從事任何跟新冠肺炎有關的研究,這個學會當初成立還是以癌症的篩檢為主,是一個學術性的,去做推廣、衛教、甚至與國外交流的一個學會。葉彥伯說,台灣篩檢學會的地址就是一個通訊地址,學會有時會有些內政部的公文要寄過來,要提供給內政部收發公文用。面對網路、名嘴排山倒海的攻擊,葉彥伯表示,在公的立場上,只要涉及到與新冠肺炎防治相關,如果有不實訊息,就會依照假訊息的方式來處理,私的部分,他個人沒有在看網路及政論節目,所以一笑置之。
-
2020-08-21 癌症.抗癌新知
精準醫療正夯 北醫大設置精準健康研究中心
精準醫療已是現代醫學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成立精準健康研究中心,今正式揭牌,對於疾病的治療,可透過北醫精準健康研究團隊,達到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照護四大領域,以守護民眾的健康。台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表示,台北醫學大學精準健康團隊,以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照護四大領域為主軸,精準診斷包括藥物疾病治療免疫監控、肺癌免疫細胞與免疫檢查點拮抗治療、腫瘤T細胞和B細胞受體標記基因定序和癌症等。精準治療包括標靶氣喘及肺纖維化精準醫療、標靶腫瘤精準醫療(又分武裝性T細胞雙功能抗體癌症治療、質子精準癌症放射治療、個人化癌症篩藥細胞模式、循環腫瘤細胞)、標靶腫瘤微環境肝癌治療等。精準免疫則包括藥物疾病治療免疫監控、肺癌免疫細胞與免疫檢查點拮抗治療、腫瘤T細胞和B細胞受體標記基因定等。北醫大董事長、中研院院士張文昌表示,近年來電子資訊、AI及大數據蓬勃發展,精準醫學及精準健康已成了最重要領域。林建煌表示,台灣擁有連續長達25年的健保資料庫、國家級生物資料庫及百萬人的基因資料庫,都是發展精準健康的利基。林建煌說,北醫大去年率先成立數據處,整合3家附屬醫院的臨床資料,今又成立精準健康研究中心,未來一定會有亮麗成果。
-
2020-08-21 科別.兒科
家長擔心疫情延遲幼兒施打疫苗 醫師憂影響保護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家長不敢帶孩子到醫療院所施打疫苗,兒童常規疫苗的施打率竟也下降至7成多,花蓮2歲半的施打率只剩下一半。門諾醫院小兒科醫師楊子毅表示,疫苗延後施打或不打,會影響保護力,尤其半歲以後的小朋友,生病的風險會相對提高,建議父母應讓孩子按時接種疫苗。楊子毅指出,新生兒因有母親懷孕時給的抗體,出生後對於許多疾病能有免疫力,但抗體會在寶寶6個月大後逐漸消失。因此,嬰幼兒每一兩個月就得按照疫苗手冊時程,注射疫苗建立疾病的長久免疫力。若寶寶在滿6個月大時仍無法打完應注射的疫苗,可能提高感染各種疾病風險,如B型肝炎、破傷風、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小兒痲痹等。疫苗延期施打保護力會打折,甚至有的疫苗有年齡限制。楊子毅說,以輪狀口服疫苗為例,須在6個月大以前服用完畢,由於輪狀口服疫苗易有腸套疊併發症,因此超過6個月以上幼兒,不建議服用,以免增加腸套疊風險。但輪狀病毒是兒童急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因,對抗輪狀病毒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施打疫苗,勿讓孩童因未準時給予疫苗將暴露於感染風險環境中。醫師表示,嬰幼兒至小學前,常規疫苗的注射最少19針,以花蓮縣來看,出生2個月嬰幼兒疫苗施打率約為95%,幼童至2歲半時的施打率降至56%左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環境適應力提升,家長未按時讓孩子注射疫苗的比率反而增加,儘管小學就學前仍須將該注射疫苗施打完成,但延後施打或是補打的效果不一定如預期,建議準時施打各類疫苗,才能加強保護力。楊子毅強調,如果家長擔心疫情對進出醫院有顧慮,可事先預約,減少在院等待時間;進出醫院全程戴上口罩;勤洗手且避免用手觸摸耳鼻;回到家後立即更換身上衣物,避免接觸殘留的病菌。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光新冠疫苗補件通過 一期試驗首批將收案70位受試者
新冠疫苗國內研發有新進展。衛生福利部8月17日時,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公司新冠肺炎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但仍有部分資料需補齊;食藥署今表示,該公司於昨日補齊前述函文要求之技術性資料,經衛生福利部審查通過,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食藥署表示,日前於8月16日召開之國光公司「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審查專家會議」中,與會專家建議有條件核准該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即要求該公司須補齊部分技術性資料,國光公司昨日補齊資料後,醫藥品查驗中心立即啟動資料之審閱評估,於當天報告完成後通知食藥署,經衛福部審查通過,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國光生技今也宣布,將立即在台大醫院啟動一期人體臨床試驗。這不但是台灣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首度獲准人體使用,也讓國產新冠疫苗挺進全球新冠疫苗競賽領先群 。國光生技六月率先提出新冠疫苗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申請案,期間經CDE及食藥署每周二次與國光團隊密集開會討論及補件,在台大及國衛院協助下,陸續完成臨床前病毒中和試驗、動物攻毒試驗和毒理試驗,資料齊備終獲衛福部核准進入人體試驗。其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教授,一期收案約70人,將在台大醫院啟動受試者收案及疫苗接種計畫。國光生技說明,今年一月新冠疫情爆發時,國光以自有資源投入新冠疫苗的研發及製程發展,選定次單位重組蛋白疫苗,並且在台大張淑媛教授的病毒實驗室進行疫苗抗體中和試驗證實疫苗有效,可引發高力價中和抗體、有效抑制病毒,而倉鼠攻毒試驗也獲得相同結果;在安全性方面,動物試驗也未見不良反應。國光生技強調,根據WHO統計,目前全球約有180個新冠疫苗研發團隊,但多數在臨床前階段,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僅約二成。台灣此次防疫超前部署,國光生技配合政府防疫 佈局,在疫苗研發及製程上全力衝刺,進度與全球頂尖研發團隊亦步亦趨,國光希望能遵循法規,早日提供安全、高品質疫苗,信守全民防疫、台灣優先的承諾。
-
2020-08-20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治療中途改藥好嗎? 醫師這麼建議
近年不少原廠生物製劑過了專利保護期,相關生物相似藥陸續上市,健保也已納入乳癌治療給付。不過,生物製劑屬於癌友救命藥,要上市需要臨床研究證實其與原廠生物製劑在安全性及療效上是一致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指出,生物製劑屬於單株抗體,為一種立體結構的蛋白質,相當複雜,製作嚴謹,需以細胞、酵母菌來培養抗體,還需找到癌細胞的接受體,兩者結合後,毒殺癌細胞。原廠生物製劑在上市之前,歷經三階段嚴格測試,第一階段為檢測毒性及安全性,第二階段為測試固定劑量的優劣,第三則是比較使用舊藥以及生物製劑兩組患者的療效,以證實其臨床價值。相較之下,生物相似藥研發過程短,只要臨床試驗顯示生物相似藥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與原廠生物製劑相似,就可核准上市。由於製造成本較低,生物相似藥的費用也較便宜,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生物相似藥的藥費約為原廠生物製劑的六成,有助於減輕政府與醫療院所財務負擔。在國外有越來越多醫院改而採購生物相似藥。葉士芃說,經過美國FDA及歐盟EMA核准上市的生物相似藥,其療效與安全性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國的食藥署對於生物相似藥也設下嚴格規範,通過審查,始核發藥症。因此,若癌友從來沒有用過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當然可以從中擇一,不管是原廠生物製劑或生物相似藥。但對正在使用原廠生物製劑治療且無併發重大副作用的癌友來說,如果中途改用別種生物相似藥,可能就必須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再相似的蛋白質結構,也可能引起不同的抗體抗原反應,且大部分的生物相似藥並沒有進行所謂「可交換性」臨床試驗(interchangeable trial, or switching trial)。 葉士芃建議,治療中途最好不要換藥。癌友如遇到換藥時,務必注意換藥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是否有過敏反應,相關指數是否出現起伏,如果出現異狀,應立即告知醫師,才能確保醫療權益。
-
2020-08-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8疫苗進入第三期試驗 4團隊受矚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教授陳秀熙今天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上指出,目前全球有8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又以4組團隊較為領先,受到國際矚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蔓延,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卯足全力發展藥物和疫苗。陳秀熙等學者今天在台北舉辦「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提到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65個相關疫苗正在研發中,有31個疫苗進入第一、二期人體試驗,8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目前最為領先的2株疫苗,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藥廠莫德納(Moderna)團隊,是以mRNA產生病毒蛋白為基礎發展疫苗,在動物實驗中已顯示可產生有效的中和抗體,保護實驗中猴子的上、下呼吸道免於產生肺部病變,鼻腔也不具有存活的病毒。第一、二期人體試驗中,所有參與者都能產生具有中和病毒能力的抗體,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另一組團隊是英國牛津大學與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以黑猩猩腺病毒為基礎發展載體疫苗,同樣在動物實驗時可產生中和抗體,並具有保護力,在第一、二期人體試驗中也相當順利。除此之外,還有2株疫苗值得關注,包括中國武漢生物科技研究所與中國醫藥集團(Sinopharm)合作的滅活疫苗,已通過第一、二期人體試驗。德國BioNTech與美國輝瑞(Pfizer)藥廠合作的mRNA基因疫苗,同樣也邁入第三期。陳秀熙表示,第一、二期是先實驗於少量參與者,第三期則是大規模效益評估,必須有數千到數萬參與者驗證。目前全世界的「決戰點」應是上述4株疫苗,台灣疫苗研發目前處於第一期臨床試驗,要設法迎頭趕上,如果研發沒有那麼快,政府應考慮爭取國際疫苗大廠授權,作為亞洲的生產地,幫助周遭東南亞國家。陳秀熙也提到,中國和俄羅斯近來各批准一個疫苗上市,但都未經過第三期人體試驗驗證,大規模施打時無法確定效益,接種疫苗者是否可降低感染風險或疾病進展,也成為疑問。陳秀熙指出,目前全球確診COVID-19人數已超過210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80萬人,其中以印度、美國、巴西、哥倫比亞、秘魯新增個案數最多。紐西蘭因為邊境封鎖政策,有102天零本土個案,卻在近日破功,出現4名無出國史的家庭群聚。陳秀熙表示,到底是社區潛在病例感染,還是境外移入感染,都還在釐清中,值得台灣引以為戒,疫調一定要早、要確實,才能避免疫情進一步擴大。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八月五例「台灣輸出」病例 張上淳:懷疑他國陽性結果
不小心從「台灣輸出病毒」病例截至目前共七例,從六月現返日女大生確診、七月有返泰移工確診,八月出現日籍工程師、馬來西亞歸國者到昨天的越南移工及上海返國確診者,及今天出現的寮國籍學生。近來為何這麼多自台灣出境、國外測出陽性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日籍女學生PCR值很高加上抗體陰性、泰籍移工也是Ct值高且後續為陰性,「好幾例都不在我們自己手上,有的是懷疑是真陽性嗎?」有關日籍工程師回日本被檢測CR陽性者,張上淳說,但後續我方都沒得到其相關資訊,疾管署仍找出104名接觸者,執行PCR跟抗體都是陰性,沒找到任何可能染源,個案已超過14天、疫情沒有擴散出去,對台灣社區應沒有造成感染。另外,日前香港一例自台返港的女性國人確診個案,由於其在港居家檢疫期間曾逃跑,港方將其列如境內感染,張上淳說,其8月4日PCR檢測為陽性,我方8月6日被通知。據港方資料,該女於8月5日PCR結果陰性、8月6日變成陽性、8月7日又恢復陰性,「整個過程跟正常感染不太一致」,且37名接觸者PCR跟抗體也都是陰性,在有限資訊下很難判定情況,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感染源也沒傳給任何人,離境至今已超過14天結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雖近日常見他國通報自台入境旅客檢出新冠肺炎陽性,但其周遭的人沒有被傳染到,也沒有傳染源被擴大,「國內一定有無症狀感染者」但要怎麼找出來,以及其成本效益、怎麼做才好,我們都持開放態度,唯有在病毒面前謙卑,才能做最好防護。陳時中提醒,民眾個人衛生維持、口罩防護、勤洗手仍重要,6月7日初步解封,如果超過國人仍達到八成口罩與衛生遵從,形成社區傳播可能性低,強調發覺事實,就既有事實去設定防疫方式,不可能只靠單項,也不可能做100分,多項一起就形成防護網。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利時籍工程師感染地不在台灣 張上淳分析原因在這裡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8月1日公布,中部從事離岸風電產業的比利時籍工程師確診新冠肺炎,接觸者採檢470人血清抗體及核酸檢驗都是陰性,其換氣功能出現變化,但沒有出現肺部浸潤現象,肺部病毒應該已存在三個月以上,研判是入境台灣前感染比較高。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比利時工程師自費採檢,7月29日PCR檢出陽性,就住到醫院,其Ct值都在35、36左右,此外做了抗體檢測,igm陰性、igg陽性,8月6日再採檢一次抗體毒值下降中。張上淳說,疫調發現,該名比國工程師來台前在英國、比利時兩地工作,3月第二周出現秀味覺異常,但當時沒做檢測,個案到醫院X光檢查也沒看出肺部浸潤現象,「至少7月底到8月上旬他住院期間也沒看到病程特別出現變化。」張上淳說,但在換氣功能變化上,比利時工程師確實有變化,「這在我們很多新冠肺炎病人來說肺部都有變化」臨床胸部專家認為,這是新冠功能變化,工程師的肺部內應該已存有三個月以上的病毒,研判是入境台灣前受的感染比較高。張上淳重申,因在其他佐證資料分析,比國工程師不會是最近的感染,其相關473名接觸者抗體檢測也都是陰性,也找不到其他感染狀況,所有資料加起來,應該是在入境前感染機會比較高,「但不是百分之百,是推估來看。」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揪確診反被政風查 陳秀熙籲以討論取代對立
日前新增之美國境外移入個案引起爭議,原因在於個案迄今無症狀,彰化縣衛生局卻在其居家檢疫第十天主動檢驗而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令政風單位對該局進行調查。台大公衛學院流⾏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地方主動監測符合傳染病防治法亦符合科學,無所謂對錯,只是如果中央地方有溝通過,這種情形就不會發生,呼籲社會各界以討論取代對立。「找到個案不是很好嗎?」陳秀熙反問,美國目前全球疫情貢獻度最高的高風險國家,現在針對菲律賓做入境全篩,也找到無症狀個案就可以,但地方找到無症狀個案就不可以,「這沒什麼道理,但這個講下去,大家就對立了。」陳秀熙說,防疫最怕就是對立,因為對立就會亂,亂了之後,病毒就會趁隙而入、產生群聚。他呼籲以討論取代對立。學者提供政策分析,中央做決策,地方做疫調和監測,各有職責,地方本來就有主動或被動監測的空間,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陳秀熙表示,中央地方要溝通,才能產生一致的政策,這才是這件事情給社會大眾的省思,如果今天中央地方有溝通過,這種情就不會發生。他強調,「事實和科學」永遠要站在防疫的最前線,依據傳染病防治法,中央地方各有職責,「主動調查本來就是地方的職責,沒有所謂對與錯的問題。」由於彰化縣與台大公衛合作血清抗體計畫,外界聯想地方做法是否基於台大公衛的建議。對此,陳秀熙強調,這絕對沒有,彰化是台灣發生第一起群聚的地區,研究是針對「抗體血清」,沒有做病毒核酸檢測。這次地方執行居家檢疫流程對無症狀採檢,原因有待釐清,但這與抗體血清計畫完全沒有關係。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政風查彰化衛局 施文儀:啼笑皆非
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無症狀者,意外發現十多歲自美返台少年確診新冠肺炎,卻遭衛福部政風處介入調查,外界懷疑中央鐵腕手法是因疫情間彰化三度逆時中,從公布白牌司機確診者足跡、社區普篩,到採檢無症狀感染者,再再挑戰指揮中心,「逆時中」成為第一個被殺雞儆猴地方政府。八月十七日彰化縣政府多事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意外找到確診者,指揮中心終於反襲,下令政風處介入調查。中國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認為,少年是指揮中心認為不用篩的人,「面子掛不住,震怒才讓政風處查。」王任賢向指揮中心喊話,別因被觸到痛點,就責難他人,居家檢疫結束採檢本來就是該做的,中央地方本是合作關係,都為台灣好,就不應用嚴厲態度去指責地方。疾管局前副局長施文儀更用「啼笑皆非」形容出動政風處一事。他研判,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可能證實有隱形感染者,衛生局才會做試驗,「也算是一種防疫。」
-
2020-08-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彰化「逆時中」 陳時中下令政風調查
前天新增一例長住美國十多歲本國籍少年,返台迄今均無症狀,但彰化衛生單位在居家檢疫第十天前往檢驗,意外找出一名無症狀感染確診者,不符合指揮中心篩檢作業程序,而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已下令政風單位調查彰化衛生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執掌廉能、送禮等督導事項的政風處首次出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調查重點為釐清「依中央規定不採檢無症狀者,地方衛生局為何採檢?」再者還有多少無症狀者同樣被採檢?最快一周內結果出爐。依據指揮中心新冠肺炎社區監測通報採檢規定,就醫者要有相關症狀,才符合採檢資格。今年四月四日曾有一名南美旅遊團無症狀者在居家檢疫期間採檢確診,當時個案「主動」向衛生單位要求檢驗,但這次確診無症狀少年卻是「被動」接受衛局檢驗。衛生局額外篩檢,意外找出無症狀少年個案,外界懷疑確診少年身分特殊或相關單位有隱匿情節之嫌,才讓指揮中心祭出鐵腕;莊人祥強調,「這次調查並非衛生單位有錯。」若彰化衛生局有不合規定行為,是否予以懲處,他不願多透露,僅表示,先調查再說,沒有預設立場。儘管指揮中心出手查辦,但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卻在臉書貼文,公開讚許彰化縣衛生局,專業跟得上世界公共衛生主流,如所有縣市都積極檢測找出無症狀者,就可堵住無症狀個案進一步傳播,避免疫情擴散社區;疾管局前副局長施文儀也說,「篩檢通報採檢條件外對象,並不會對防疫有負面影響,不是故意逆時中。」此外,國內昨新增一例菲律賓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六十多歲本國籍男性(案四八六),其妻子八月二日在菲律賓發燒,當地就醫採檢為陰性,兩人八月十二日返台,妻子入境主動告知曾發燒,送醫經X光診斷為肺炎,但三次採檢均為陰性。個案入境時無症狀,於機場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檢疫,機場採檢結果為陰性。八月十四日及十五日反覆發燒,十五日檢疫所安排就醫採檢,於昨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至於案四八六妻子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如後續出現疑似症狀,將送醫檢驗,釐清病因。至於馬來西亞一名來自台灣的確診病患,莊人祥說,該個案在台時包含妻子等五名接觸者,核酸檢驗或血清抗體昨出爐,皆為陰性,研判在台感染機率低。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衛生局遭政風處調查 名醫:指揮中心面子掛不住
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無症狀者,意外發現十多歲自美返台少年確診新冠肺炎,卻遭衛福部政風處介入調查,外界懷疑中央鐵腕手法是因疫情間彰化縣三度逆時中,從公布白牌司機確診者足跡、社區普篩,到採檢無症狀感染者,再再挑戰指揮中心「逆鱗」、「逆時中」,成為第一個被殺雞儆猴地方政府。疫情爆發以來,指揮中心將確診者足跡視為最高機密,但彰化縣衛生局公開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白牌車司機」足跡,詳列醫院及餐廳名稱,引發獵巫行為,這也展開彰化縣衛生局與指揮中心恩怨情仇。社區普篩是指揮中心最忌諱議題,彰化縣政府卻在六月一日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啟動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當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只送一句「祝他們成功」;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說,台灣盛行率太低,試劑有偽陰陽問題,誤差可能很大,對防疫沒幫助。在指揮中心不以為意的「祝福」下,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如期展開,八月八日父親節當天,原本保密的調查內容,突然被各媒體大作,更傳出初步抗體檢驗發現,百分之一至二呈陽性反應,且部分受檢者有「中和抗體」,顯示對新冠病毒已有保護力。對此,指揮中心再次冷回應,「有待後續結果再來解讀」。八月十七日彰化縣政府多事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意外找到確診者,指揮中心終於反襲,下令政風處介入調查。中國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認為,少年是指揮中心認為不用篩的人,「面子掛不住,震怒才讓政風處查。」王任賢向指揮中心喊話,別因為被觸到痛點,就責難他人,居家檢疫結束採檢本來就是該做的,中央地方本是合作關係,既然都為了台灣好,不應用這麼嚴厲的態度去指責地方。疾管局前副局長施文儀更用「啼笑皆非」形容出動政風處一事。他研判,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可能證實有隱形感染者,衛生局才會做試驗,「也算是一種防疫。」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逆時中錯了嗎?彰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醫師出身 超前部署賈禍
擔任彰化縣衛生局長已十六年的葉彥伯,是全台最資深的衛生局長,也是唯一的兼具醫師身分公衛博士局長,歷經彰化縣四任藍綠縣長,均受到重用。任內結合檢方偵辦頂新混油等重大食安案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彰化縣超前部署,與台大公衛學院合辦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均獲甚高評價。沒想到在針對居家檢疫者採檢「逆時中」,反被防疫指揮官下令交由政風單位調查。葉彥伯是從基層衛生所醫師出身,不求執業賺大錢,而是投入公衛領域並師承知名的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彰化縣是食品大縣,在他任內,連接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引發國內食安風暴。他結合檢方查察,將不法者移送法辦, 國內食安逐漸步入正軌。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以及第一個死亡案例白牌司機個案都在彰化,而且造成家族感染。面臨如此大的防疫壓力,葉彥伯走在中央前面,像進醫院診所不戴口罩罰一萬五千元、長照及醫護機構都依規定要戴口罩及訪客管制等,甚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行中心對個案傳播路徑三緘其口之際,他則適時公布路徑,安定人心。更由於他任內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連續十六年全國首創的各鄉鎮市萬人健檢,成為彰化縣公衛的資料庫。在這合作基礎與白牌司機案發生在彰化兩大前提下,彰化縣衛生局再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舉辦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此一萬人血清抗體篩檢的期中報告,原定八月廿五日公布,但台大公衛學院卻超前透露受檢者有呈現陽性個案,造成台大公衛學院、彰化縣衛生局與中央流行疫情中心關係更緊張。此次彰化縣衛生局被中央認定「未依程序」採檢列居家檢疫者,即引來地方臆測,認為藉此在打壓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篩檢的期中報告,甚至為篩檢不符預期,先行消毒。儘管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下令政風單位調查,但依葉彥伯的個性,面對媒體詢問,就反覆一句「靜候調查」,語氣中有些無奈,但也不想多辯,無非是想冷卻一下目前的緊張情勢,以利釐清真相。
-
2020-08-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中央擬開放一般旅館收防疫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一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個案。至於日前馬來西亞通報一名從台灣返國確診的大馬籍男性,因他在台近半年,指揮中心前天說不排除在台感染,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說,該個案在台灣感染的機會小。此外,指揮中心已研議將開放一般旅館也能收防疫旅客。莊人祥說,該大馬個案核酸檢測Ct值為卅七點九三,數據偏高(台灣卅五以下判陽性);其五名接觸者中,最親密的太太核酸檢驗或血清抗體皆陰性,顯示該個案在台灣感染的機會小。該案稱出境前一個月都待在台灣家,只有出去買餐點,出門都有戴口罩;目前五名接觸者,除了其太太陰性,另四人結果出爐後,會再進一步確認可能感染源。至於昨新增的境外移入個案,為十多歲本國籍少年(案四八五)長住美國,今年八月五日返台探親時確診。莊人祥說,該案迄今無疑似症狀,目前收治住院隔離中。由於他航行途中有適當防護,入境後即前往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未與親友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指揮中心還將開放一般旅館也能收防疫旅客,但經申請後要符合旅宿管理消毒作業事項;目前已訂出相關細則,待內部陳核與地方政府討論,近日對外公布。莊人祥說,目前每日約一千多人入境,每日近兩萬人同時居家檢疫,以致原有的防疫旅館不敷使用。不過在放寬前,台北市政府目前仍依法處理。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說,北市府將祭出行政命令,目前有卅八家一般旅館收住六九七名居家檢疫旅客,要求須在廿一日前將居家檢疫者轉介至防疫旅館,否則將公布旅館名單,並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黃珊珊表示,非防疫旅館沒有清潔消毒、分流動線,無法確保居住環境。為了避免北市出現防疫破口,在中央沒有具體作為前,北市府先祭出行政命令,自行加強管理。這些收治居家檢疫者的一般旅館,有十六家領有安心旅宿補助,若不轉介、甚至還繼續收檢疫旅客,北市府將取消安心旅宿資格。高雄市代理市長楊明州說,目前防疫旅館幾乎全滿,預計下周擴充到二千一百多間,已轉知一般旅館不得接受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入住。新北市外勞服務科長陳聖聰說,一般旅宿費用比防疫旅館低,多數雇主選擇在一般旅宿安置入境移工,但必須符合分層、一房一室、獨立衛浴等規定。
-
2020-08-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馬國新冠突變 病毒感染例增10倍? 莊人祥:過於誇大
新冠病毒出現突變?新冠肺炎疫情仍未降溫,世界各地開始傳出發現變種新冠病毒的消息。外媒報導傳出,馬來西亞發現變種新冠病毒「 D614G 」,而且相較於原本的新冠病毒,其感染能力比原本強上10倍。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是某學者講的過於誇大了些,且他並非該實驗主持人,實驗結論也不是這樣說,可能為馬國學者自己過度解度;另,他問過多位專家,目前有疫苗針對這個突變病毒,顯示還是有效的,另一個專家也表示,綜合抗體實驗後也是可以殺此突變病毒。外媒報導指出,馬來西亞檢驗出來自歐洲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染力是一般新冠病毒的10倍。一名從印度返回馬來西亞的餐廳老闆造成45人的群聚感染,其中至少三人驗出來自歐洲的病毒變異株D614G。對此報導,莊人祥說有些地方過於誇大,該研究的結論並沒有這麼寫,是某位專家但非該研究作者,在受訪時誇大了,詳情需要做進一步研究。
-
2020-08-16 新聞.健康知識+
流感疫苗保護力短 研究:漿細胞找不到定居之處
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無處安身」,導致防護力逐漸降低。台灣衛福部建議國人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因為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變異,且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效果可能下降。近期埃默里疫苗中心研究季節性流感疫苗保護力隨著時間下降的原因後發現,其關鍵在於新生成的漿細胞無法在骨隨中找到「定居」之處。根據《Medical Xpress》報導,研究團隊招募了53位健康受試者,這些受試者均自願在接種季節性疫苗前、一個月後提供骨髓樣本,其中有些受試者也在一年後參與追蹤觀察。結果發現,一個月後受試者骨髓內針對流感疫苗而生的細胞增加了0.8%到1.9%,但一年過後就回到了原本的水平。由於人體內原本也有製造抗體的漿細胞,因此研究團隊接著特別將受試者原本骨髓內的漿細胞與施打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區別開來做比較。研究第一作者戴維斯表示,施打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所製造的抗體會有一些不同之處,可以用定序法找出並追蹤。結果證明,施打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經過1年後有70%到90%會消失,但人體原本的漿細胞則會一直存在並製造抗體。主導研究的艾哈邁德表示,造成這樣的差別主要的原因在於,施打疫苗後產生的漿細胞只到達骨髓內是不夠的,要真的在骨髓內「定居」並經歷基因與代謝系統上的改變,才能長久存活。根據《Eurekalert》報導,找到原因之後,未來就比較有機會研發出保護力較持久的疫苗。艾哈邁德表示,現行的不活化流感疫苗都沒有添加佐劑,他認為佐劑應該能幫助漿細胞在骨髓中找到長久棲身之所,可以是後續研究重點。【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加坡六分之一宿舍移工染疫 專家:未達群體免疫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新加坡染疫人數破5萬,大多數是住在宿舍的移工。專家指出,住在宿舍的移工每6人就有一人感染;這樣的染疫比例尚未足以在移工族群中形成「群體免疫」。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新加坡目前累計確診病例為5萬5580起。「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今天稍早報導,住在外勞宿舍的32萬3000名移工中,已有5萬2425人確診。報導引述專家表示,依據星國官方統計數據,住在宿舍的新加坡移工每6人就有一人染疫,但實際上的感染比例可能更高。然而,每6人就有一人染病的比例也不足以在移工族群中形成「群體免疫」(herdimmunity)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NationalUniversity of Singapore's Saw Swee Hock Schoolof Public Health)傳染病學者庫克(Alex Cook)表示,在多數國家中,隱藏的(cryptic)感染病例數很可能是官方統計確診人數的5到10倍之多。這是因為有些目前檢測結果呈陰性的人可能在未來被感染,或是先前被感染但現在已恢復。不過,庫克指出,醫院及新加坡跨部會抗疫工作小組對宿舍疫情的嚴密監控,包括檢測每位移工,這意味著移工宿舍的隱藏病例比例比其他一般大眾還低。唯一能知道實際感染率的方式是進行大規模的血清檢測,透過採集少量血液來確認人體內是否存有顯示過去曾被感染的抗體。庫克指出,要達到群體免疫,必須要有約一半以上的人口被感染。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表示,傳統上來說,群體免疫是保護民眾對抗感染的方式之一,可經由暴露於病毒之下或疫苗接種等方式被感染。不過,要達到群體免疫,恐要使一個國家付上很大的代價,這可能也不是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解決方法。張毅穎還說,目前並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群體免疫可提供長期對抗病毒的保護。許多國家都認為,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才是走出疫情困境的解方。
-
2020-08-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端疫苗:新冠疫苗動物試驗數據 具優異免疫反應及安全性
高端疫苗(6547)宣布,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及佐劑公司Dynavax共同合作的新冠肺炎疫苗,已在國際生物科學論文資料庫BioRxiv發布初步成果報告,內容包括動物免疫原性、安全性試驗及免疫偏向測試等結果。高端疫苗指出,公司研發的疫苗是一種以CHO細胞表現的次單位疫苗,疫苗的抗原來自NIH的S-2P棘蛋白,並搭配Dynavax公司的CpG 1018佐劑,可誘導動物體內生成優異的中和抗體效價,對新冠肺炎病毒武漢株及歐洲株皆呈現免疫保護效力,且具有Th1免疫偏向效果,可避免冠狀病毒再次感染後的疾病增強風險。這項試驗成果的動物試驗部份數據,已國際知名生醫預印本平台bioRxiv發表,完整的動物試驗將進一步彙整後於期刊上發表,未來將作為該疫苗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證據,支持高端疫苗的一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今年第3季可如期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高端指出,Dynavax公司提供的CpG 1018佐劑,為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上市許可的CpG佐劑,可以誘導偏向Th1免疫反應,避免新冠肺炎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目前國際兩家疫苗廠加拿大Medicago、中國大陸Clover已採用該佐劑開發疫苗,並進入第一期臨床;法國Valneva疫苗廠也與Dynavax合作,目前在動物試驗階段,並獲得英國政府6,000萬劑預採購訂單。做為高端合作夥伴的Dynavax 公司,也剛獲得比爾蓋茲基金會340萬美元的資助,將擴大CpG 1018佐劑的供應給其他新冠疫苗開發的需求。高端表示,在完成新冠肺炎疫苗蛋白生產及穩定生產細胞株建立、佐劑配方測試及優化、檢測方法建立、生產製程優化與動物免疫原性測試及先導毒理試驗,並備齊疫苗量產三大原料:抗原、佐劑及充填原物料,隨時可投入量產計畫。
-
2020-08-14 科別.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最癢的時候,為何總在下班後?醫師:你的過敏,其實是這問題害的
壓力會讓皮膚癢一發不可收拾「心情一煩躁,皮膚就跟著癢!」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經驗?也有些人的狀況是:「忙了整天回到家、一放鬆反而全身癢起來!」以上2種狀況,都與前面提過的「自律神經」運作有著密切關係。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分別在人體緊張興奮以及放鬆休息時進入活動模式,但問題同時也出在這裡。也就是說,兩者只要其中一方運作過度造成失衡,就有可能誘發搔癢。以交感神經為例,當人體處於持續精神緊繃、煩躁不安的狀態,自律神經運作將一面倒向交感神經,造成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當腎上腺素過量,就會讓身體製造更多引起抗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IgE抗體」,並活化肥大細胞運作、釋放更多組織胺,致使皮膚奇癢難耐。而IgE抗體還會觸發其他過敏反應、引起肌膚發炎。另一方面,當我們卸下壓力、進入放鬆狀態,就輪到副交感神經上場了。一旦副交感神經運作居於上位,血管便會舒張、加速血流,讓體溫升高。在這樣的狀況下,便會壓迫到血管周圍的癢感知覺神經、活化肥大細胞,產生陣陣搔癢。我對上百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做過簡單的調查,問他們一天當中皮膚最癢的是什麼時候?結果,比例最高的答案是「下班回到家換衣服的時候」。也有不少人回答:「一坐上馬桶大腿就開始劇烈發癢,只能一直去抓。」顯然,與壓力釋放有著相當程度的關係。由此可見,造成搔癢的背後因素千奇百怪,想要仔細釐清並不容易。這也正是我之所以會不斷強調「掌握搔癢的問題癥結比什麼都重要」的原因。光過敏每百人之中就有4個人接觸光照會引起過敏反應「小時候都曬得黑黑的,但現在只要曬到一點太陽就會皮膚癢,甚至出現紅腫……」如果你也有相同困擾,可能是「光過敏」,也就是「光敏感性皮膚炎」所致。對於光過敏患者來說,即使是正常的紫外線曝曬量,也會導致皮膚過敏、搔癢紅腫的現象,甚至誘發濕疹、蕁麻疹、水疱等症狀。在日本,每百人就有4人罹患這種紫外線光敏感,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要紫外線高峰季節4~9月一到、一旦被日光照射又沒擦防曬用品,皮膚就會冒出一顆顆米粒大小、又紅又癢的疹子。光過敏的發病特徵因人而異,有的人只要曬太陽短短幾分鐘就出現症狀,也有人是持續接觸紫外線好幾天才會發作。此外,有些食物、化妝保養品、維他命劑、外用或內服藥物等,也都會加重皮膚光敏感的問題。當患者接觸這些來源並於體內進行代謝之後,就會轉化成光毒物質;若再加上日光曝曬,就會在皮膚日曬處顯現出敏感症狀,也因此,這種皮膚病症又被稱作「光過敏性藥物疹」。使用柑橘香氛精油需特別注意【食物】在容易誘發光過敏的食物中,常見的水果類有:檸檬、柳橙、萊姆等柑橘類及無花果;蔬菜類則有芹菜、西洋芹等繖形科植物或小黃瓜等。這些食物都含有一種名為「補骨脂素(Psoralen)」的「光毒性」成分。光毒性是指在接觸含感光成分的物質後,再加上經由紫外線曝曬,就會對皮膚造成發炎紅腫症狀,亦常伴隨劇癢或起水疱,甚至也可能在皮膚表面留下程度不一的色素沉澱與斑點。有些人在飲用這類食材製成的果汁後,只要一遇日曬,皮膚就會起疹子,所以千萬不能輕忽大意。【化妝品或香水類】化妝品或香氛產品常見的佛手柑精油成分,其中也含有「呋喃香豆素(Furocoumarin)」這種具光毒性的有機化合物。此外,一般芳療常用的柑橘系精油也多含有呋喃香豆素,包括佛手柑、苦橙(塞維亞柑橘)、檸檬、歐白芷根與馬鞭草精油等。由於這類精油具感光性成分,所以建議在使用後的12~48小時內要盡量避免直接曝曬日光。擦對防曬,就能避免肌膚問題【維他命劑】維他命劑也容易引起光過敏。其中尤以維生素B2、B6為最,有的人攝取後一經日光曝曬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也因此,如果一接觸紫外線皮膚就莫名發癢,就要懷疑是否為保健食品所含的維生素所致。【藥物】有些藥物也會添加引發光過敏的成分,例如含鎮痛消炎成分「可多普洛菲(Ketoprofen)」的貼布、抗生素、降血壓血糖藥,或部分抗組織胺藥物,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光敏感性皮膚炎」。因此,長期使用這類藥物的患者,務必與醫師詳細確認。而在臨床上,皮膚科也會採用光敏感試驗或光貼布試驗來為病患進行過敏原檢測。須提醒的是,不管是哪種情況所致,光過敏症狀幾乎都是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要預防光過敏,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紫外線曝曬並塗上足夠的防曬用品,包括衣袖遮不到、容易被曬到的地方都不能遺漏,下巴下方或掌心等部位也要記得補擦。同時,也要搭配陽傘與遮陽帽,讓防曬效果加倍。另外,也應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下午2點這段紫外線輻射最強的時間外出。書籍介紹書名: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作者:豊田雅彦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11/15作者簡介/豊田雅彦 (TOYODA MASAHIKO)截至目前已發表1800餘篇醫學論文、為眾多醫療書籍執筆。一年最多可達兩百五十場以上的學術發表、衛生單位講座及專題演講等,遍及國內外。不但是日本皮膚疾病、搔癢治療與漢方醫學先驅,並對相關領域學術發展及啟蒙教育有極大貢獻。日本皮膚科學會認可之皮膚專科醫師、日本過敏學會認定之專科醫師、日本和漢藥學會理事、日本研究皮膚科學會理事、日本型態研究學會理事。亦為日本美容皮膚科學會、日本乾癬學會、日本皮膚免疫過敏學會、日本皮膚病理組織學會、日本皮膚惡性腫瘤學會、The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Federation of Clinical Immunology Societies等單位之會員。合著及共同編寫書籍包括《透析東洋醫學!帶你認識九位漢方名醫》(現代書林)等多部著作。延伸閱讀: 陳文茜:11歲時,家對面的麵攤老闆,用一碗陽春麵讓我記了一輩子
-
2020-08-14 養生.聰明飲食
脂肪肝與飲食息息相關 營養師:3低1高1適量逆轉脂肪肝
隨著飲食西化與生活習慣改變,脂肪肝可說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根據統計,在我國40~69歲的人當中,約7成有「脂肪肝」問題!脂肪肝若放任不管,有可能會漸漸演變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大多數的脂肪肝是沒有症狀的,幾乎不會被察覺,都是在健康檢查、進行腹部超音波時,才被醫生告知有脂肪肝的情形。導致脂肪肝的原因,除了長期飲酒造成酒精性脂肪肝,不喝酒也會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與飲食息息相關!她說,許多人以為吃得太油才會有脂肪肝,其實更大的問題是,吃得太多的醣類食物,如含糖飲、甜點、麵包等使血糖升高,在胰島素作用下,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如果肝醣量太多,肝臟便會將多餘的肝糖以三酸甘油酯儲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脂肪肝。而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到脂肪肝呢?高敏敏指出,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代謝症候群等,有較高的風險得到脂肪肝。此外,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嗎?實際上,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很瘦,但肝臟卻肥膩膩。逆轉脂肪肝就要這樣吃!高敏敏指出,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只要控制飲食、規律運動,減輕體重,脂肪肝就很有可能減少大半!建議把握5秘訣「低熱量、少油脂、低糖類、高纖維、適量蛋白質」,就可以避免脂肪堆積在身體裡。低熱量少吃零食、甜膩、油炸、油煎、油酥等高熱量食物。高敏敏說,尤其是含精緻糖類的零食,如蛋糕、冰淇淋、含糖飲料、餅乾、糖果等,內含的營養素不多,卻會提供大量的熱量、精緻糖、脂肪,可說是減重大地雷,能避就避。此外,每天飲食應以三餐為主,不可偏重任何一餐;養成不吃點心習慣,若是餐與餐之間感到飢餓了,可選擇選體積大、熱量低之食物,例如:大番茄、蒟蒻等。當然,更應該避開熱量驚人、導致啤酒肚的酒類。低油脂高敏敏表示,造成脂肪肝的另一個兇手-油脂類,分成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會呈現固體狀,如豬油。飽和脂肪酸如果攝取過多,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也會造成脂肪肝。不飽和脂肪酸則為液態,如植物油。一般認為不飽和脂肪酸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形成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其中,又以橄欖油、苦茶油、麻油及堅果油含量較多。她提到,無論是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都是人體內必需的脂肪酸,缺一不可,只要不過量,都算是有益健康的好油。低醣類醣類即是俗稱的碳水化合物、澱粉,主要分為「精緻澱粉」、「未精緻澱粉」。精緻澱粉像是白米、麵條、麵包、白土司等;未精緻澱粉則像是糙米、五穀米、燕麥、紅豆、綠豆等。高敏敏建議,攝取以「未精緻澱粉」為優先考量,因為未精緻澱粉比較難以被消化、分解以及吸收,可延長飽足感不易餓,而且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營養更充足。高纖維高敏敏提醒,纖維質會延緩食物消化、營養吸收,進而減緩醣類吸收。可多攝取蔬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除了有大量膳食纖維,還有大量的植化素,對健康有益。另外,含鉀豐富的蔬菜,如菠菜、空心菜、香菇等也可以多攝取。而膳食纖維來源之一的水果,因為富含天然果糖,若攝取過多也可能會以三酸甘油脂的形式儲存在身體裡;但因為水果含豐富維生素C,可以增強抵抗力,建議一天最多吃2~4份水果即可,一份的概念是把水果放入一般飯碗大約8分滿碗,且不要在同一餐吃,而是分在2~3餐吃。適量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肌肉組織、內臟器官的重要成份,體內許多生理功能也需要蛋白質參與,像是酵素、抗體、荷爾蒙都由蛋白質組成。如果攝取不足,雖然可讓身體變瘦、體重減輕,但也得擔心會有肌少症問題,導致力氣變小、活力變差,容易疲倦無力。高敏敏建議,可多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如白肉類的雞肉、魚肉、雞蛋等,或者植物性蛋白質,如黃豆、黑豆、毛豆等。盡量少吃紅肉類,如牛肉、豬肉、羊肉,若要食用,則以瘦肉為主,把肥肉跟外皮去除,避免吃進過多的飽和脂肪,造成身體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