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急診
共找到
2764
筆 文章
-
-
2021-05-04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兒時被狗咬 現在她一年365天搜救犬不離身
頂著一頭俐落短髮、擁有11年資歷的新北市消防局領犬員羅浩芳,帶著搜救犬「Amei」、「浩克」進行服從、瓦礫堆搜尋、廣域搜尋等訓練,每天與狗相處長達12小時,但過去的她與狗很少接觸,甚至還有點怕,她笑說:「幼稚園時就被園長養的狗咬傷全身,沒想到現在跟狗說的話比同事多」。從小被狗欺負留下陰霾,看到黑狗就害怕,沒想到羅浩芳考上消防員,2010年就分發至新成立的搜救犬隊。她曾帶領搜救犬「Ysa」赴台南大地震賑災,面對大樓倒塌重疊,下方大樓已遭壓扁,「Ysa」在上方大樓疑似找到生還者,停留定點不斷吠叫,但因未搜索完畢,無法動用重型機具挖掘,3天後於該點發現一名剛離世的小女孩。搜救犬與領犬員皆為「1人1犬」組合,領犬員評估現場適合搜索後,才會放狗執行任務。搜救犬個性多是活潑、愛吃愛玩,調皮搗蛋、破壞力極強的「過動特性」,透過領犬員轉介,讓狗喜歡與人互動,尤其膽子大、會主動探索,最能勝任搜救犬工作。「一開始很不喜歡狗、會害怕,接觸大狼狗時,牠嗅出你怕牠,就越欺負你」,她第一次帶的德國狼犬,是訓練多年的「師傅狗」,給別人牽都很乖、給「菜鳥」羅浩芳牽就愛理不理,讓她很受挫,「我不知如何取悅牠,一天到晚只想離開犬隊」。半年後,教官替羅浩芳換了一隻年輕帥氣的德國狼犬「無敵」,會主動靠近跟她玩,有次訓練成功,狗狗送她一個驕傲表情,讓她開始對犬隻肢體語言有所好奇,找了相關書籍研究,主動學習與狗相處模式。「狗很聰明,會發現你是不是真心投入,你付出多少心力,牠給你的回饋也很直接」。搜救犬平時多居住於分隊狗舍,洗澡、理毛、耳道清潔、餵食、便溺等基本照護都由領犬員負責。在消防員勤2休1制度下,較難給予搜救犬完整訓練,而狗狗1到3歲是精華時期、3到8歲則趨於成熟,羅浩芳評估生活步調後,在分隊同意下,放假會把搜救犬帶在身邊。「朋友跟我約吃飯,都要約寵物友善餐廳。」羅浩芳回憶「Ysa」起初個性害羞、溫馴,她讓好友與狗狗親近,慢慢讓狗狗習慣人群,藉此也讓朋友認識搜救犬、領犬員工作。一年365天狗狗不離身,假日帶狗狗到戶外運動、奔跑,讓搜救犬的肌肉更發達。狗狗就像人一樣,偶有突發急重症,「Ysa」5歲時因胃扭轉,原本活蹦亂跳突然病發、送急診開刀,不到6小時就過世。「無敵」、「Ysa」的離開,羅浩芳也從中學習把握當下。搜救犬對她來說,不是以寵物進入她的生活,「而是工作夥伴,有牠們才有我」。
-
2021-05-01 醫聲.院長講堂
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 在美國接受外傷訓練 返台投入急診醫療,推動緊急救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蔡明哲,是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權威醫師,30年來大力推動國內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等,打造中山附醫成為重視「急、重、難、罕」醫療的醫學中心。被派赴美接受外傷訓練 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的蔡明哲,是國內第一批出國接受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訓練的種子醫師,返國後即投入急診醫療、外傷教育的導入,積極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蔡明哲先在衛福部桃園醫院接受一般外科訓練,有感於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在成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時,被派往美國接受外傷訓練,特別是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到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回國後,他開始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自1993年起十多年來,擔任種子教官的他到各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分享美國經驗,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培育很多消防緊急救護人才,讓台灣的救護技術與歐美並駕齊驅。蔡明哲舉例,像新冠肺炎確診者或陽性個案都是藉由緊急醫療系統送到醫院,這讓台灣醫院、民眾免受病毒攻擊,靠的就是台灣有這套系統建立,結合衛生、消防單位、防疫計程車等,才有這樣的成績。2010年蔡明哲從成大退休,回到母校中山醫學院服務,除了急診醫學臨床工作,也擔任醫學系系主任、醫學院院長,他把過去30多年行醫的經驗和預防醫學的體會與學弟妹分享。建立到院前救護制度他在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總院長,仍不忘情於繼續從事醫學教育跟醫療管理工作。「培養人才、醫療管理、醫學教育與傳承」是他目前重要的工作。「急、重、難、罕」是醫學中心在健保制度中的核心角色、分級醫療的任務,與基層醫療為夥伴關係。蔡明哲在中山附醫不僅從事急診、到院前救護制度建立,也引進肺癌團隊、兒童癌症與血友病團隊等進駐,顯示醫院對於急診、重症、癌症與罕病的治療非常重視。引進AI建置醫療大數據目前中山附醫結合人工智慧、醫療研究與臨床服務,引進國內外AI系統,建置醫療大數據。蔡明哲說,可在0.1秒內運算出院內電子化病歷初步結果,醫師有這樣的利器,容易找到研究方向,AI的導入讓研究與臨床獲益,並且與國際一流醫院醫療資料比較,提升醫療水準。蔡明哲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消化外科、急診醫學、創傷、公共衛生、災難醫學、流行病學、國際人道援助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保健是每一個人義務。如何讓自己保持健康,把寶貴醫療資源留給生病、特別是重症病患,這樣台灣的健保、醫療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
2021-04-30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照顧生病長輩 人生變黑白
一起共事的同事最近離職了,因為他的父親毫無預警地突然生了一場大病,需要悉心的照顧。即使有心,也很難真正兼顧家庭和工作。父母撫育我們成長,照顧父母到終老,反饋養育之恩乃是天經地義之事。然而同事氣的是,父親躺在床上不能動,醫師建議要復健,但是老人家意願不高,也不肯配合,甚至無法面對現實而自暴自棄。同事當然知道中風後的復健是漫長而辛苦的歷程,中風患者容易提不起勁、疲累,但父親面對復健時的心態如此消極,這讓假日無休、全天24小時照顧父親的他,身心俱乏,好像被榨乾了似的,覺得很不值得。另一位同事也有感而發,她忍不住在群組裡抱怨。原來她的母親身體狀況本來就不好,作息還不正常,結果因為急性過敏掛急診,她和妹妹為了照顧她,也是工作與生活蠟燭兩頭燒、分身乏術。她怨「一人住院全家倒」,更氣媽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但血濃於水的親情又無法割捨不管。我以為,「健康是本,顧好自己是一種責任,有了健康並不等於有了一切,但沒有健康就等於沒有了一切。」聽了同事的親身經驗,只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學習、好好照顧自己,讓病痛遠離,別讓親人掛心。
-
2021-04-29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蠢動 南投縣今年就診增52.7%
天氣漸漸炎熱,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中彰投今年均無重症案例,不過,南投縣今年1到4月急診就診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升52.7%,而台中及彰化則只是略升,但衛生單位強調,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就是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正確採取「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南投縣衛生局表示,南投縣今年1至4月腸病毒門急診就診968人次,重症通報案件數雖為零,但相較去年1至4月門急診就診人次634人次提升52.7%,顯示腸病毒疫情有上升情形。彰化縣衛生局指出,腸病毒疫情在去年年底有一波小流行,以今年第16周統計,皰疹性咽峽炎有就診人次9,就診率1.68%,手足口症就診人次 7,就診率是1.3%,雖然微升但還是相對低,是否持續上升,還需觀察一兩周。台中市衛生局表示,依台中市4月11至17日資料,台中市腸病毒急門診就診人次為322人次,較去年同期171人次略高,但仍遠低於流行閾值一周2100人次,尚未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衛生局人員表示,以目前數字看來,只能說急診門診人次比去年同期略多,尚未雖有重症,也未達流行。但即便是如此,目前正值抗旱期間,請民眾勤洗手,做好防疫。
-
2021-04-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印重創COVAX疫苗供應鏈 台灣境外移入壓力大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達到1.5億人,死亡人數逼近310萬人。公衛學者指出,歐洲及南北美洲,每10萬人就有超過100人確診,印度更高達每10萬人150人,使台灣面臨境外移入龐大壓力,機師在海外感染也在所難免。疫情升溫速度一再竄升,全球疫苗接種速度卻趨緩,加上美國嚴管疫苗原料出口、印度疫情嚴峻減少疫苗產量,重創COVAX供應鏈,貨量大減三分之二,等待配發的國家取得疫苗難上加難。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及台大公衛校友群,今持續透過直播報告全球疫情最新進展。陳秀熙指出,截至4月24日止,印度、歐洲、南北美的單周每10萬人發生率都高於100,此數值是境外移入壓力的重要指標,台灣也受到影響,近期出現機師於海外感染、確診的案例。至於單周死亡率,歐洲和南美洲每十萬人就有五人死亡。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巴西每周七到八萬人確診,與疫苗效力不佳、施打率較低有關,巴西更因為公共衛生措施淪為政治戰場、使用未經臨床證實的藥物進行治療、不允許外國醫藥衛生人員進駐,導致每天新增3000到4500人死亡。陳秀熙指出,印度因三月底到四月中兩次大型宗教節慶,數十萬名教徒群聚恆河,聚會地千人染疫,目前單周發生率高達每10萬人150人,為全球疫情最嚴峻的國家,至少一劑疫苗的接種率僅8.47%。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印度除了面臨英國株、印度株(B.1.617)的「雙株夾擊」,近期又發現B.1.618這個新病毒株,英美星等國也因驗出B.1.617,紛紛對印度頒布禁飛入境令。陳秀熙表示,韓戰之後,美國對於關於境內或盟國出現國防或生技危機時,就會啟動「美國國防生產法」,允許總統以最高權力動,來阻止產品輸出到其他國家。川普即應用此法,管制疫苗相關材料出口,拜登上台後也延續疫苗生產必須物件及設備的輸出管制,影響大約37件重要物件,包括針筒,導致海外藥廠囤積物件。陳秀熙表示,印度面臨疫情失控的內憂,以及美國管制原物料輸出的外患。印度血清研究所是全球最重要的疫苗生產公司之一,當印度疫情嚴重而提高疫苗內需,加上美國管制原物料出口,結果重創COVAX供應鏈,原本預估四月可以交貨5000萬劑疫苗,減少為原本的三分之一,依賴COVAX的國家就無法取得疫苗,特別是亞洲和非洲。陳秀熙呼籲,美國應解除新冠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以便印度能夠提高疫苗產量。對照印度的水深火熱,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美國疫苗施打率已來到42%,打的比較慢的州也有30%接種率,截至4月23日已打掉2.2億劑,超前拜登上任百日打兩億劑的目標。歐盟已經預告,接種疫苗的美國民眾,應該能夠在今年夏天到歐洲旅行。不過美國內部的問題,在於種族健康不平等。林庭瑀表示,非白人確診及致死比例都較高,已有許多學者呼籲拜登政府從政策改變現況。例如提供醫療補助,確保黑人拉丁裔有保險及醫療服務,也要重視偏遠地區的急診和醫院,將高品質醫療發展和普及醫療的公平性提高。另外,學者也提到社會決定因素例如壓力、歧視和艱苦,拜登政府應積極改善不平等的就業機會及教育程度,以及少數族裔社區的經濟發展。
-
2021-04-2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短效吸入劑只治標,錯誤用藥死亡風險高!氣喘日常保健6法
●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急性發作有可能休克●國人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急性發作時,恐危及生命風險。最新「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指出,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相較於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死亡風險高出9成。短效吸入劑 愈用愈沒效一名39歲女性氣喘患者,不敢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每次氣喘發作僅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當下覺得氣管舒張、呼吸順暢,一年下來竟使用3支以上,直到嚴重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差點休克,送醫急救插管治療後,才發現已錯誤用藥多時。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鶴健表示,氣管發炎時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用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會愈用愈沒效。反覆使用 恐致氣喘惡化 王鶴健與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分析2001年到2015年健保資料庫中,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研究發現,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高達16%,相較於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患者的比率可能高達3成以上,除健保用藥外,病患自費購買的現象也很普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表示,臨床觀察,每10位患者中約有8位長期只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但短效急救吸入劑僅能暫時緩解緊縮的氣管,雖當下覺得呼吸順暢,但氣管一下子就會再度緊縮,並未緩解過敏發炎反應,反覆使用恐導致氣喘惡化。吸入式類固醇 相對安全鄭世隆指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使用類固醇會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變胖、骨質疏鬆及免疫力下降等,而短效急救吸入劑的價錢便宜、取得方便,因此很多人害怕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氣喘標準治療使用吸入式類固醇,吸1年的劑量等同於1至2顆口服類固醇,劑量相當低,且經特殊設計,可以直接於肺部吸收,安全且有效,能控制過敏氣喘的發炎反應,規則服藥1個月,病況穩定後,就可降低吸入劑量,不會發生坊間說的全身性副作用。減少接觸塵蟎、寵物貓狗除規則用藥,鄭世隆提醒,氣喘患者預防急性發作,應減少接觸過敏原,如塵蟎、寵物貓狗,當面臨空汙、溫差大時,應避免外出;運動還能提升免疫力,但「不可以為有運動就不用藥」,小心氣管發炎反應不降反升。
-
2021-04-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自費接種踴躍 加碼1萬劑
AZ公費疫苗自上月廿二日開打,接種數僅三萬八二二二劑,僅達整體的一成二;相較之下,只開放一萬劑的自費疫苗,接種情況卻出奇踴躍,七天接種七一六五人,推估再二天就告罄,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即日起再加碼一萬劑自費疫苗,至於擴大公費新冠疫苗的接種順位則「需要再等等」。陳時中連日來多次呼籲「符合資格者,盡速接種疫苗」,但公費疫苗打氣仍不見起色,前天單日僅七五五人接種,其中還包含華航機組員六十七人,部立桃園醫院昨天協助華航員工注射疫苗,一八○多人接種。指揮中心自四月廿三日起擴大接種第五類、第六類對象,截至昨天為止,未有任何一家長照機構接種公費新冠疫苗,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除統計接種人數,還需取得家屬同意書,地方衛生局確認後才會安排人員至長照機構,預計短期內長照機構仍無法開打公費AZ疫苗。前天新增十二件不良反應通報,其中一件為嚴重不良反應通報,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接種AZ疫苗的當天,左側身體麻痛,肢體無力而跌倒,後因腰痛至急診就醫,經過治療後症狀緩解。指揮中心統計,累積二六三件不良反應通報,其中廿三件為疑似嚴重不良反應通報。
-
2021-04-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胸痛是心在痛還是胃食道逆流?醫師說明胸痛5種常見原因
認識胸痛成因 排除致命性疾病 胸痛是現代人相當常見的文明病,許多人會馬上聯想到心臟問題,但也可能是其他器官正在求救。胸痛不僅是胃食道逆流的非典型症狀之一,更是病人常常主訴的症狀。胸腔是聚集重要器官的位置,因此瞭解疼痛可能與哪些器官有關,才是排除致命性疾病的關鍵。 不只是心痛?5種常見胸痛原因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醫師說明5種最常見的胸痛因素,第一:心血管疾病,由於心臟位於胸腔內,包括好幾條重要血管,因此心血管系統出問題有極高的致命性,包含心肌梗塞、心肌缺氧、主動脈剝離等,建議從心血管方面著手確診或疾病排除。 第二:胃食道逆流或食道發炎,胸痛是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症狀之一,若合併脹氣、喉嚨異物感、咳嗽等症狀,就有很高的機率是胃食道逆流造成,也有可能與反覆逆流導致食道損傷或發炎所引起的疼痛有關。 第三:胸部的肌肉或骨骼,吳文傑醫師表示,這是最常見的胸痛原因,大多是因運動過度或外傷病史所致,其疼痛特性是按壓特定部位會產生局部疼痛。 第四:腫瘤壓迫,當腫瘤壓迫到肌肉、血管或神經時,有可能造成鄰近器官不適,產生胸痛的感覺。吳文傑醫師分享,曾經有病人將經常性胸痛誤認是胃食道逆流,直到某天痛到受不了送往急診,才發現是靠近食道的地方長了腫瘤。 第五:其他疾病,造成胸痛原因又多又複雜,包含身心科疾病,尤其是焦慮症或恐慌症病人。帶狀皰疹(皮蛇)、呼吸道疾病(如氣胸)都可能造成胸痛。 吳文傑醫師:〈胸痛可能不是心痛的感覺〉 《延伸閱讀》 .胸悶胸痛該怎麼辦?醫:3重點判斷是否需盡速就醫! .胸悶、痛、喘小心「氣胸」恐害命 醫指2族群男性更要注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吃泡麵配汽水為什麼易釀腹痛?腸胃科醫解密真相
泡麵配可樂居然導致送醫?對許多人來說,邊吃著泡麵,邊喝下充滿氣泡的冰涼可樂,可是人生一大樂趣;不過,日前中國大陸有1名年輕男子卻因此而腹脹、腹痛,還暈了過去。緊急送往急診,急診醫師幫忙裝上胃管,才讓一堆空氣跑至體外。吃泡麵搭配可樂 易致胃部、肚子脹氣根據中國大陸網易新聞1篇報導指出,25歲中國男子晚餐吃泡麵、搭配可樂,1小時後,覺得腹脹、腹痛,甚至因劇烈疼痛而失去意識。同事急忙將他送至急診,醫師插上胃管,瞬間排出大量氣體。網易新聞分析,可樂含有較多的碳酸等成分,而泡麵中所含有的物質多呈鹼性,吃泡麵喝可樂容易造成酸鹼性物質發生作用釋放出大量的氣體,造成胃部、肚子等脹氣。零卡可樂 代糖將影響腸道菌叢對此新聞,台灣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解說,可樂裡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未能透過打嗝釋放氣體,腸胃裡一堆氣,就會引起脹氣,要是本身腸胃蠕動功能又不好,上下皆無法順利洩氣,就可能引發劇烈腹痛。可樂為碳酸飲料,常是火鍋、泡麵、炸雞、披薩等食物的最佳伙伴,蕭敦仁提醒,千萬不能一下子喝太多的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以免一肚子「氣」,除了影響食慾,無法吃其他東西,也可能造成肚子不舒服。蕭敦仁還說,普通可樂含有糖分,喝多了攝入過多的熱量,容易變胖。如果換成零卡可樂,以代糖取代一般糖份,看似熱量極低,但代糖將影響腸道菌叢,降低代謝,更不利於體重控制。蕭敦仁建議,如果真想喝碳酸飲料,享受氣泡刺激口腔的特殊感覺,不妨自行購買氣泡機,在白開水裡加入檸檬,透過氣泡機就能製造出檸檬汽水,沒有熱量,還可滿足口欲。(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喝可樂會骨質疏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2種人超危險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
2021-04-27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氣喘錯誤用藥險休克 醫:短效急救吸入劑無法根本治療
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恐因急性發作,救治不及逝世,亞洲歌姬鄧麗君便是如此。39歲女性氣喘患者不敢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每每發作僅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一吸便覺氣管舒張、呼吸順暢,沒想到一年下來竟使用超過3支,直到嚴重感冒引發急性氣喘發作,差點休克,才緊急送醫插管治療,發現自己長期未正確治療氣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表示,過度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恐導致氣管發炎反應更嚴重,吸入型類固醇的類固醇含量低,且能實際解決氣管發炎問題,通常穩定用藥1個月後,病況漸穩定,可降低治療劑量。我國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氣管發炎時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會越用越沒效」。王鶴健與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分析2001年到2015年健保資料庫中,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探討「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發現,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高達16%,相較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王鶴健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患者的比例可能高達3成以上;除健保用藥外,病人自費購買短效急救吸入劑的現象也很普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鄭世隆表示,臨床門診觀察,轉診患者中,每10位約有8位長期只使用短效,患者因為覺得一吸就有效,而不使用類固醇,但短效急救吸入劑只能短時間緩解氣管緊縮、打開氣管,雖當下覺得呼吸順暢,但氣管一下子就會再度緊縮,因未緩解過敏發炎反應,反覆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恐增加氣管收縮,加劇發炎,導致氣喘惡化。為何氣喘患者常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而不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鄭世隆表示,短效的價錢便宜、取得方便,吸入型類固醇則相對昂貴,且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使用類固醇會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變胖、骨質疏鬆及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害怕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鄭世隆說明,氣喘治療所使用的類固醇是吸入式的,吸1年的劑量才會等同於1至2顆口服類固醇,劑量相當低,且經特殊設計,可以直接於肺部吸收,安全且有效,能控制過敏氣喘的發炎反應,規則服藥1個月,病況穩定後,就可以降低吸入劑量,不會發生坊間說的全身性副作用。
-
2021-04-27 該看哪科.兒科
兒童胸痛雖常見 但也可能是重症前兆 家長要特別小心
幼童胸痛很常見,很多家長因為小孩子常常喊痛、「後來又好了」而不在意。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討論嚴重個案,醫師呼籲家長留意,雖孩童胸痛多是「良性」,但少數是危及生命的重症前兆,一旦胸痛後出現呼吸困難、氣喘或意識不清狀況胸痛又發燒,就要趕快送急診。台南市10歲男童因發燒3天又胸痛就醫,醫師檢查確診為心臟發炎、細菌性心包填塞,手術救回。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指出,兒童胸痛雖大多非心因性,但萬一是心臟出問題可能很嚴重,家長千萬不能輕忽。陳俊宇表示,男童到奇美掛急診前已發燒3天,食慾不好、呼吸會喘、胸口疼痛,尤其躺下時更痛;檢查發現有異常心雜音、心臟擴大且發炎指數上升,心臟超音波顯示為細菌性心包填塞。他說,細菌性心包填塞大多因身體其他部位病灶轉移的細菌感染,在其他部位不見得會出現症狀,但細菌侵入心臟後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症狀輕微時可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男童就醫時已很嚴重,經緊急手術,治療一周後症狀減輕,復原情況良好順利出院。醫界統計每1000名到醫院看診兒童有約6人因胸痛就醫,當中約五成疼痛是「良性不明原因」,約30%是肌肉骨骼疼痛,約10%為腸胃道或呼吸道疾病,僅5%到10%是心肌病變、心臟發炎性疾病、冠狀動脈異常等心因性問題。陳俊宇表示,兒童胸痛成因五花八門, 有名15歲男童參加「卡丁車賽車」不小心撞牆後,只要稍微運動便胸痛。經檢查無異狀,照胸部X光才發現「左側肋骨骨折」。兒童心因性胸痛雖然較少,未及早發現就醫可能後果嚴重,家長要留意如過有運動時胸痛又心悸、喘甚至昏倒,曾經心電圖異常、有遺傳性家族心臟病史等類似狀況,應儘快到門診進一步檢查。
-
2021-04-2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劇烈頭痛 小心腦動靜脈畸形
61歲的上班族喬小姐身體一向健朗,無心血管或慢性疾病,最近突然出現頭痛、疲憊,原以為是壓力太大,不料某日午睡後,左半邊肢體突然無力,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才發現,原來是先天性顱內動靜脈畸形,所幸治療後並無大礙。醫生提醒,若出現異常頭痛、癲癇、半身無力應盡速就醫,以免出血性中風甚至危及生命。慈濟醫院指出,經電腦斷層檢查,喬小姐頭部右側表淺位置有出血情形,因位置較特殊,屬非典型出血性中風,經腦部血管攝影後,確診為先天性顱內動靜脈畸形,在高階複合式手術室執行開顱手術後,完整清除病灶,術後恢復良好,肢體力量逐漸恢復,沒出現後遺症,順利回歸職場。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表示,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常見於中大腦動脈區域,較常發生在20至30歲年輕族群,男女比約1比1,好發率占人口數0.1%,也占總中風人口數1至2%。徐賢達說,腦動靜脈畸形患者腦內微血管發育不全,腦部動、靜脈交會處有不正常的畸形組織,使動脈直接注入靜脈,無微血管做橋梁,無法供應附近的腦組織氣體與養分,導致患者出現頭痛、頭暈、噁心,甚至癲癇等症狀。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診治 九成在基層診所
每年因為骨盆腔發炎就醫的女性將近百萬人,所幸有逐年遞減趨勢,從107的99.4萬人減少到109年的92.2萬人,30到49歲患者就佔一半。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骨盆腔發炎與性行為有關,因此好發於性生活較活躍、計畫生育的年紀,病況也與個人免疫力有關,因為不容易根治,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容易復發。就醫人數前十名,僅有一家地區醫院。骨盆腔發炎就醫集中於基層診所,就醫人次依院所層級而遞減,全國醫療院所就醫件數最多的前十名中,有九間診所、一間地區醫院。109年總門診數達91.9萬人,主要執行尿液檢查(11.5萬人次)、細菌培養(5.2萬人次)、血液檢查(2.1萬人次),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住院僅4800人次。另可做腹腔鏡檢查(168人次)、手術清創引流(1.2萬人次)等侵入性檢查和治療。醫療可近性佳,婦科醫師多能臨床診斷。張瑜芹表示,骨盆腔發炎可由臨床診斷,不一定要用影像學檢查,通常病人會自述腹痛,醫師內診時用手指推子宮頸,如果骨盆腔發炎,就會引發疼痛。通常也會做尿液檢查,藉此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按照治療指引,病人需要吃七天或十四天的抗生素,如果反覆發作,就可能要做細菌培養,如果發現是特殊的細菌,就要考慮換藥。台灣大部分地區的醫療可近性高,在診所很少看到病人忍到化膿才就醫,但在大醫院就不是如此。烏恩慈表示,醫院急診都會遇到女性肚子劇痛,以為自己是闌尾炎,其實是已經嚴重化膿的骨盆腔發炎,通常是年齡較大的女性,因為天生免疫有問題,或因糖尿病導致免疫力較差而發炎,卻因各種因素一忍再忍、延誤就醫。年長女性多忍痛延遲就醫,嚴重案例併發腹膜炎。張瑜芹剛到新竹國泰的時候,曾為一位住在山上、五十多歲的婦女動緊急手術,她因就醫不方便而一直忍耐,結果卵巢嚴重感染併發腹膜炎,肚子裡都是細菌,再不開刀恐怕會喪命。張瑜芹表示,年輕女性若希望懷孕,卻因骨盆腔曾經發炎,導致兩邊輸卵管蓄膿或水腫,很難自然受孕,也有蠻高機會子宮外孕,可能需要預防性切除輸卵管,不孕治療也需要採取體外受精。生殖結構差異,女性若反覆感染,伴侶也該就醫。張瑜芹提醒,男性攝護腺或泌尿道感染比較不會有症狀,也不見得會痛,但是如果女性反覆感染,男性也可能需要接受檢查。烏恩慈表示,男性生殖器沒有通到腹腔內,細菌在表皮比較不會引起感染,也不需治療。反觀女性,陰道和子宮都在腹腔內,如果免疫差,加上性行為將細菌帶到體內,就可能引起發炎反應。女生有疑問Q:備孕期間發炎,可以吃抗生素嗎?有些準備懷孕的女性會擔心,備孕期間如果骨盆腔發炎,吃抗生素會不會有問題?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表示,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是孕婦也可以安心服用的,如果沒有好好服藥而反覆感染,反而會使懷孕機率下降。建議可以主動告知醫師正在備孕,確認自己服用的藥物是懷孕可吃的,按照醫囑服藥、回診,繼續備孕。Q:常常發炎,代表性生活亂?「女性也不要因為骨盆腔發炎,就懷疑男友在外面亂來。」烏恩慈表示,生活環境中本來就有很多細菌,骨盆腔發炎就像感冒一樣,是身體受到病原侵襲,不一定是因為性生活亂。男女之間的差別,主要在於女性構造上比較容易發炎,就像有些人體質就是比較容易感冒一樣,建議以平常心看待,好好解決問題比較重要。有些人免疫力低,特別容易反覆感染。如果知道自己體質如此,就要多注意維護個人免疫力,包括睡眠充足、少吃促發炎的食物,作息不正常或身體比較虛弱時,應暫時停止性行為。
-
2021-04-25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洗澡竟變成酷刑? 原來有一種痛是「洗澡頭痛」
最近台灣缺水嚴重,限水時,很多人洗澡時只能採取戰鬥型態。當恢復供水,可以盡情洗澡時,真是無比放鬆啊!講到這裡除了希望大家珍惜水源,也要珍惜能享受洗澡的當下。最近門診來了一位女士,遇到了讓她痛苦到快懷疑人生的事情。她來找我時,雖然看診時有戴著口罩,但可以聞到一股淡淡優雅的清香。這位女士看起來舉止高雅,但眼神非常落寞。她開口第一句話:「我不知道來找這一科 (神經內科)是不是對的,雖然我覺得我都快發神經了!」她欲言又止,我靜靜的望著她,她嘆了一口氣說:「因為我已經看過其他醫師,他們也不知道原因,甚至也到廟裡問神,我這一輩子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醫生,你有遇到洗澡竟然會變成酷刑的例子嗎?」 「所以你洗澡時發生什麼事情?」 聽起來是不尋常的症狀,我開始發揮神經科醫師追根究柢的精神。 「大約十天前,有一次很疲累的時候要去洗澡,但當水往我身上沖時,瞬間覺得那水好像化成一個巨大的榔頭往我頭狠狠的敲下去,當下覺得腦快爆裂了。由於來得太突然,以前從來也沒有這樣過,就馬上到醫院急診。急診醫師當下擔心我是腦出血,馬上排了腦部掃描,甚至還做了腦脊隨液的化驗,結果都是正常的。由於後來我頭再也沒有痛了,休息一陣子後,就先回家。 本來覺得可能是那天太累了,再來回到家後也都沒有頭痛,於是鬆了一口氣。沒想到隔天晚上,我在洗澡的時候,那惡魔又降臨了,我頭痛欲裂,所以趕快離開浴室。因為昨天才去急診,我決定先在家裡休息看看,頭痛真的就緩解下來了。隔天早上人也都覺得好好的。後來發現,我的頭痛只有洗澡的時候才會發作。因此接下來好幾天,我幾乎不敢洗澡。因為已經看過西醫,我想說去找中醫看看,中醫幫我針灸又開了一些藥幫我調理,但洗澡頭痛並沒有消失。昨天,更誇張的事情發生了,我去一家餐廳用餐,廁所有免治馬桶,我只是沖洗一下,劇烈的頭痛竟然又發生了。」她用不敢置信的表情敘說這樣的痛苦。 聽完之後,其實我心中大概已經有些可能的診斷。馬上請她做進一步的腦部以及血管攝影。 果然,血管攝影顯示她有幾段血管痙攣的現象,於是給她一些緩解血管痙攣的藥物。經過一段時間回診時,洗澡時會誘發頭痛的現象好了許多,她終於又可以享受洗澡時的放鬆時光。 這位女士所經歷的痛苦,也就是洗澡頭痛,一般來說有幾樣特質:1.中年接近或已停經的女性。2.多發生在淋浴時,通常水沖在胸口或是或頭髮時最容易被誘發。3.溫水比較容易被誘發。4.發作時是劇烈頭痛且很快會痛到最高點。5.檢查時通常要排除是否有腦血管疾病,如動脈瘤,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血管痙攣等。6.大部分服用治療血管痙攣的血管擴張藥物便可以改善洗澡頭痛的症狀。7.經過數周至數月後就會恢復。來源處: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
-
2021-04-24 新聞.科普好健康
呼吸困難要當心! 醫:4類疾病為常見症狀,重則有生命威脅
呼吸是重要的生理功能,藉由呼吸,人體可以吸收氧氣,排除二氧化碳,維持人體功能的恆定。當有呼吸功能障礙時,輕則胸部不適,影響日常活動,重則有生命威脅,必須謹慎因應,給予適當的診斷與治療,不可輕忽。呼吸困難是4大類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發生呼吸困難時,應該盡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診斷及治療。呼吸道疾病:氣喘、肺阻塞呼吸道疾病包括氣喘、肺阻塞及支氣管擴張等,常伴隨咳嗽,特別是氣喘,好發於夜間及清晨,影響睡眠。台灣氣喘的盛行率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是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很多慢性咳嗽或常感冒的病人,經詳細問診及檢查,才知道過去一直困擾的症狀是來自氣喘。目前氣喘的藥物治療進步,以吸入型的藥物為主,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少;嚴重氣喘患者,也有許多生物製劑可以選擇,除有效減少急性發作、改善症狀,大部分嚴重氣喘的病人可以避免或減少口服類固醇的使用及其伴隨的副作用。肺阻塞(過去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因為吸菸所造成的疾病,建議40歲以上,曾每天抽菸一包超過10年以上的病人,如果有慢性咳嗽、有痰或會喘的現象,應找專業醫師,給予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同樣是以吸入型藥物治療為主,方便且療效良好。這類呼吸道疾病的診斷,除病史外,都需要肺功能檢查加以確認,並作為未來監測診療的重要工具。肺纖維化:菜瓜布肺肺纖維化是一個診斷困難且不容易治療的疾病,主要症狀包含咳嗽與呼吸困難,部分病人會有體重降低的現象。造成肺纖維化的原因很複雜,包括藥物、環境因素及自體免疫疾病等,需從病史、身體、影像及肺功能檢查等綜合評估,部分病人甚至需要接受切片檢查以確診。這當中有一部分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也就是俗稱「菜瓜布肺」,病人在臨床及高解析度斷層掃描影像上有特殊的表現,但沒有明確的誘發因素,通常預後不好。近年來抗纖維化的藥物有長足的進步,可以改善肺部纖維化的病程,協助病人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其他肺病:肺炎、肺結核肺炎及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常以咳嗽有痰為主要的臨床表現,但也會造成呼吸困難等症狀,不可輕忽。此外,罕見疾病如肺動脈高壓、肺栓塞及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LAM)也多以呼吸困難為主要的症狀表現,都需要專業醫師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心臟及其他疾病心臟衰竭病人也會出現呼吸困難狀況,常會有肺水腫,必須仔細調控水分的攝取。這部分則需仰賴心臟科專家協助診療。此外,精神焦慮也常造成換氣過度,因呼吸困難到門診或急診尋求醫師協助。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生成病人 動刀等開刀 皮膚整形名醫運動傷害恢復歷程
身為一名皮膚整形外科醫生,幫患者注射動刀是工作的日常,然而,可能很多醫師自己從來沒有自己親身體會過這些麻醉、手術、縫合、恢復的過程。也是位快刀手的皮膚科醫師趙彥宇也一樣,從小到大,沒經歷過什麼手術和麻醉,卻在今年初,一次戶外運動發生的意外,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恐懼和要不要手術的抉擇,面對醫生專業解說越是詳細,當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醫生一樣逃不過人性,「本來已經排定的手術,竟然把它取消了」。若不是因為疫情,趙彥宇每一年幾乎有三個月都在國外各國旅行演講教學,那些教學內容不外乎是美容注射、各種美容手術和治療項目。因為疫情,所有行程和會議都取消了,一下多出了好多時間,趙彥宇也開始了自行車的運動,愛上了這種直接和大自然接觸充滿汗水和速度的活動,有時一趟騎乘五、六個小時,繞行整個北台灣,爬行下滑好幾個山頭,公路車的速度其實相當快,尤其是下坡時,重力的牽引常比機車和汽車還要快。自己是醫生,趙彥宇對自行車的運動也相當重視安全,主要選擇陽明山山區,因為這個環境對自行車友相當友善,平常也會把車載到定點才開始騎乘以避開車流和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大部分的時候也會選擇和車隊一起,好有個照應。但熟悉難免變成輕忽,對速度的掌握無形中也放得越來越寬,下坡時,路面的標線、濕滑和腐葉都可能變成隱形的危險,在一次和車隊下坡行經仰德大道時,因為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煞車而車子連人朝路邊摔了出去。「幸運的是當時的路邊不是山壁或山谷,而是覆滿落葉的泥土地,下滑的公路車隨便都有40、50公里,那撞擊的力道就跟摩托車一樣,傷害的等級自然也一樣嚴重。「其實撞擊的當下,真的不感覺痛,是摸到肩膀那邊的骨頭會動,才驚覺事情不對,還好同行的隊友幫我叫了救護車,把我的腳踏車載了回去。」趙彥宇表示,當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增加、組織腫脹開始了以後,受傷部位的疼痛才越趨明顯。「一般來說,受傷的當下和得知骨折發生的那一刻,病人是恐懼無助的,誰也沒想到前一秒還帥得很,接下來的幾個月生活和工作要怎麼辦?」他坦承,雖然自己也是醫生,以前學過鎖骨斷裂有些可以保守治療待其自行癒合,但當病人的理智被恐懼占據時,人們會傾向逃避,自我解釋,期待運氣和神奇力量。雖然要執行手術醫生超級好,解釋了很多手術會發生的狀況和過程,但他仍越想越怕,刀子劃下去、疼痛、插管、傷口,「這有些不是我每天在執行的程序嗎?」鎖骨斷裂若發生在中斷而位移不大,可以選擇保守固定療法,但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以手術固定的方式讓患者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趙彥宇說,雖然醫生也同意先取消手術,觀察斷裂癒合狀況,但才剛出院他就後悔了。因為越來越難耐的疼痛,隨時都要固定妥當,生活需要人照顧,品質也大受影響,同時因為平常有肌力訓練,胸大肌太強導致斷裂遠端被拉扯,要自行癒合的機會更低。「還好我學長當時在另一家醫學中心,幫忙安排了急診和手術」,否則連續兩天的禁食和禁水,加上隨便一動就痛確實是相當折磨,「我還記得麻醉醫師說『學長!等下要幫你插管囉!』,他回想整個到手術檯上的過程,其實一直想到如果自己是缺乏醫學知識的民眾、住得很偏遠、沒有家人,會不會更茫然無助」。「還好,我的醫生很專業,手術很快完成,手術和恢復都相當順利,我也很快地恢復了日常的活動和工作,慶幸自己最終做了正確的決定,術後第三天,雖然人還有些虛弱,我還上台主持了醫學會,醫生朋友們都很驚訝我的恢復。」此外,暫停了心愛的戶外運動,他有更多的時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和精細的美容治療一樣,利用手術固定,這些不需要負重的靈巧手部運動幾乎不受影響,甚至拍了好幾部實際操作美容注射的教學影片,對於一般人運動受傷後重返職場,手術確實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手術後很快就重新恢復看診的趙彥宇,最常聽到關心的朋友問:「怎麼不在家多休息?」他表示,對於外固定保守治療的患者,休息和固定相當重要,不要亂動才能幫助骨頭癒合,但若透過手術內固定的患者,術後適度的恢復活動反而讓關節活動和肌力提早恢復。一般運動受傷也常合併外傷,他也談到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的不同。手術傷口屬於乾淨的傷口,通時與內部相通,醫生通常會叮囑不要碰水,但一般皮膚外傷只深及表面皮膚,而且是汙染的傷口,第一步的傷口清潔非常重要,清洗、清潔、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常看到患者只用食鹽水或消毒水擦擦還覆蓋人工皮,反而容易把髒東西包在裡面,造成更嚴重的感染。人工皮使用的目的是提供密閉濕潤的環境,同時可以防水防外界髒汙,他提醒,人工皮內禁止再敷外用藥物,以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遵循以上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也能減少持久發炎引起的疤痕增生和色素沉澱問題。只要是運動,都可能產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運動的速度和強度越大,傷害的程度也可能越大,趙彥宇呼籲,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
-
2021-04-23 新聞.用藥停看聽
摔傷用曼秀雷敦痛到懷疑人生!原來真實用途沒有它
「曼秀雷敦」軟膏(又名:小護士、面速力達母)是許多家庭急救箱裡的必備用藥,不過,這類藥膏只適用於蚊蟲叮咬,可不能塗在跌倒擦傷的傷口,否則可能痛到懷疑人生! 1名女網友在Dcard貼文中提到,她在學校不慎摔倒,導致膝蓋擦傷,立即去學校保健室消毒、塗藥,返家後,拿棉花棒挖一些「曼秀雷敦」往傷口上塗,不料一擦完竟令她「痛到快往生」。 該網友細看曼秀雷敦瓶上說明,才知並未註明可塗抹於傷口,上網查資料後,發現受傷最好別塗抹曼秀雷敦,否則可能會影響傷口癒合。 文章一貼出,不少網友紛紛回文,「曼秀雷敦只適合蚊蟲叮咬,擦傷破皮建議用眼藥膏(青黴素)」、「我也是小時候我媽都拿小護理師給我擦,結果之後去買藥,藥師才跟我說不能擦小護理師」。 藥師柯明道表示,曼秀雷敦成分含有甲基水洋酸,具有止痛作用,一般會用來改善肌肉痠痛或是蚊蟲咬傷。不過因為成分含有薄荷,用起來涼涼,具有刺激性,就跟白花油一樣,均不可直接塗抹在傷口表面。 柯明道指出,如果皮膚擦傷、破皮,千萬不能在傷口上塗抹「曼秀雷敦」,建議使用俗稱「眼藥膏」的四環黴素,最近幾年則以「膚即淨」(Fucidin)抗生素為主,廣泛用於急診。 「膚即淨」為具有強效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對大部分的革蘭氏陽性菌有效,可以直接塗抹在傷口表面,治療各種皮膚感染,柯明道說,市面上已有相關指示用藥,民眾購買之前,可先向藥師諮詢。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編輯部,撰文/陳盈臻,責任編輯/Mei)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單車犁田鎖骨斷裂 皮膚科名醫竟也怕開刀
身為皮膚外科醫師,幫民眾做微整形,打點門面是工作重點,自己從小到大,倒是沒經歷過手術和麻醉。不料,今年初騎自行車時摔車,右邊鎖骨斷裂,第一次面對手術抉擇,「診斷醫師專業的解說愈詳細,我卻愈聽愈害怕,當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醫師一樣逃不過人性!」固定療法 三個月恐難工作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一年多來無法出國,而迷上單車運動,常在陽明山山區練習腳力。今年初一次團騎,行經仰德大道時,因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緊急煞車時「犁田」,人就摔在路邊的泥土地,當時右肩著地,明顯感受到撞擊力。車禍發生之際,不知鎖骨斷裂,不覺得痛,直到摸到肩膀,發現骨頭會動,驚覺不對,半小時後被送至急診,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組織腫脹,才明顯疼痛。檢查後,醫師建議開刀,那時還問「真的要開刀嗎?」原來經常幫患者開刀的我,竟然也害怕躺在手術台上。急診醫師評估,鎖骨斷裂情況不算嚴重,可採保守固定療法,等待自行癒合;沒想到出院後,這個選擇帶來眾多困擾,肌力訓練時,一個小動作就痛,想到必須固定三個月,可能無法工作、運動,在骨科、外傷科的醫師朋友建議下,我至醫院接受開刀。術後三天 就能主持醫學會這輩子首次接受手術,第一次全身麻醉、插管,還好醫師專業,40分鐘就完成手術,錯位的骨頭透過手術固定,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術後第三天,就能主持醫學會,當天只覺一點累,醫師朋友們相當驚訝,因為我的恢復很快。趁著術後休養期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手部依舊靈巧;術後適度恢復活動,關節持續活動,提早恢復肌力,很快就回到診間,門診品質未受影響。外傷與手術傷口 照顧有別這次雖無外傷,但藉此讓大家了解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方式不同。手術後屬於乾淨傷口,術後會提醒盡量不碰水;一般皮膚外傷則充滿病菌及汙染,必須清洗消毒,不可直接敷人工皮,以免引發嚴重感染。皮膚外傷如只傷及皮膚表層,傷口清潔很重要,並保持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建議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死皮。髒東西,再用無菌紗布擦乾或烤乾,才上藥裹紗布,早晚各一次,等傷口分泌物量愈來愈少,且沒有臭味,甚至新組織增長,再考慮敷人工皮。人工皮防水 禁止再敷藥人工皮提供濕潤環境,防水、防髒汙,但人工皮內禁止再敷藥,避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只要遵循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減少疤痕過度增生及色素沉澱等問題。只要運動,都可能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速度和強度愈大,傷害程度也可能愈嚴重,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趙彥宇小檔案現職: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聯合診所院長年齡:50歲經歷:前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美國皮膚科及皮膚外科醫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抗老化美容醫學會委員、講員、評審及主持人多本美容醫學教科書作者注射填充針劑、肉毒、雷射及微波治療學術顧問及講師專長:注射美容微整形、電波拉皮、音波拉皮及各項光電雷射美容治療、各種痘疤手術治療、除毛及除汗治療興趣:自行車、園藝、繪畫、書法、攝影、旅遊
-
2021-04-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例!打AZ疫苗顏面神經麻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首例接種AZ疫苗後顏面神經麻痺個案,這名三十多歲男子接種隔日右側臉部麻痺至急診就醫,目前門診追蹤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過去健保資料,十八至四十九歲顏面神經麻痺背景值為一年每十萬人有五十五點三一人,未接種疫苗也可能因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引起。英國分析個案也發現,不論接種AZ或BNT疫苗,發生顏面神經麻痺個案數和背景值差不多。AZ疫苗至今施打三萬六七三一劑,累積通報接種後不良事件二一九件,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廿件。而AZ疫苗接種出現「公費冷、自費熱」奇特現象,昨天為自費開打首日,施打一七三二劑,但公費只打七八三劑,疾管署正研議疫苗假及請假方式,希望增加疫苗接種人數。另外,昨新增四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案一○八四至案一○八七),包括首例哈薩克籍個案、兩名菲籍移工、一名印尼籍船員。哈薩克籍個案於檢疫期間確診,同班機七名乘客列居家隔離,其餘三人都是檢疫期滿後確診,未與他人接觸,無匡列接觸者。有關兩例國籍航空貨機機師感染源調查,莊人祥表示已採檢一六二人,一五五人陰性,七人檢驗中,仍無法確定感染源是否在境內。但據了解,兩人染疫前十四天曾出入公共場所,尚無法完全排除社區感染疑慮。
-
2021-04-2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牙齒痛卻「檢查心電圖」? 醫點3症狀警告:可能是心肌梗塞
身體任一處出現劇烈疼痛,都可能是體內器官正在發出警訊!急診醫師白永嘉近日分享一則真實案例,為一名病人突然牙痛,在緊急安排心電圖檢查後,確認患者為急性心肌梗塞。白永嘉呼籲,若民眾忽然感到牙痛,一定要請醫師仔細檢查,避免不慎忽略了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白永嘉在臉書「急診室醫師的眼睛」發文表示,近日一名中年男性病人求診,症狀主要是下排牙齒和下巴劇烈疼痛,於是他立刻安排進行心電圖檢查。白永嘉指出,當時患者一度疑惑「牙痛為什麼要檢查心臟?」然而檢查後,果然確定為「急性心肌梗塞」。白永嘉解釋,心肌梗塞發生時,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臟缺氧,此時刺激會從心臟經由感覺神經、脊髓及腦部傳遞,讓患者感到「胸悶」、「胸痛」。不過,在心臟的信號傳到脊髓後,連接臼齒、肩膀、手臂等上半身感覺神經時,容易因為刺激到其他神經,導致「牙痛」、「肩膀痛」等關聯症狀。文末,白永嘉呼籲,若民眾無預警感到劇烈的牙疼,且吃東西時更痛、痛感蔓延至下巴,甚至合併肩膀痛、胸悶、胸痛,只要出現以上三種症狀,一定要立刻就醫,若屆時醫師並未安排檢查心電圖,也記得「提醒他一下」,相信醫生會馬上想起這些「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
-
2021-04-21 該看哪科.兒科
女童患「高致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留意4大症狀
新竹一名5歲女童平時身體健康,某天突然整日高燒不退、腹痛嘔吐,送至診所後又轉診至大醫院,病況還持續惡化,陸續出現猛爆性紫斑、低壓休克、出血、腎臟衰竭,確診為流行性腦脊隨炎。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提醒,國人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所知甚少,呼籲民眾留意流行性腦脊髓膜炎「4」大症狀、牢記預防「2」招,透過疫苗接種超前部署保護力,才能遠離「4」大併發症傷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一種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的猝發性感染疾病,透過鼻咽喉分泌物或飛沫傳染,潛伏期約2至10天,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超過200萬人遭受腦膜炎危害,近30萬人死亡 ,因併發症而生活失能人數高達50萬人。目前中東、非洲等地為高盛行區,每年平均奪走數千條人命。邱南昌表示,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高風險族群,有一歲以下嬰兒及免疫力差族群,如持續性補體缺損、脾臟功能受損及人體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等;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發展尚未完全,離開母體後,來自母親的抗體保護力開始消退,是所有年齡層中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且台灣確診個案中,高達3成為嬰幼兒。收治5歲女童的新竹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表示,女童送至急診後就出現猛爆性紫斑,後來確診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陸續出現低壓休克、出血、腎臟衰竭,幸透過抗生素、插管治療、使用升壓藥物、血液透析,逐漸穩定病況,現在女童身體狀況良好,還參加田徑隊,猛爆性紫斑的傷口也沒有留下疤痕。邱南昌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一旦流行,每10位健康者中即有1人為無症狀帶原者,若長時間或密切接觸帶菌者,接觸者發病機率為一般人的500至800倍,各年齡層中,青少年的帶菌率最高,較其他年齡層高出1.8至5.3倍。2017年我國便曾發生群聚感染事件,確診3名案例,初期症狀均為發燒、頭痛、噁心、全身痠痛,後來更有1人死亡。邱南昌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高度致死性」,可在24小時內從非特殊症狀,快速進展至死亡,因患者常缺乏立即治療,每2人就有1人死亡,更有5至20%的患者直接進展到最嚴重的腦炎。因此,邱南昌提醒,成人若出現劇烈頭痛、高燒不退、噁心嘔吐、神智不清,嬰幼兒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等「4」大症狀,定要立即就醫。平時預防應牢記「2」招,保持個人衛生、戴口罩,避免接觸呼吸道症狀病人,要前往國外盛行地區,務必接種疫苗。方能遠離患病後有腦性麻痺、腦性麻痺、聽力喪失、智力損傷及癲癇「4」大併發症。
-
2021-04-21 焦點.元氣新聞
30年老菸槍 每天1.5包菸差點讓他見神仙
南投縣名間鄉65歲陳姓農友菸癮大,每天抽1.5包菸,30年如一日,未料上周下田採收鳳梨時,突然覺得胸口悶痛、盜汗、無力,以為自己中暑,至鄰近醫院就醫,經心電圖檢查發現疑是心肌梗塞,立刻轉往南投醫院手術,及時挽回性命。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成因為供應心臟肌肉營養的血管突然發生阻塞,心臟功能也突然間遭受重大影響,無法正常收縮,嚴重時恐迅速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搶救治療得跟時間賽跑,而陳姓患者到院後僅剩不到60分鐘救治時間。南投醫院心導管中心主任嚴元鴻說,該患者右冠狀動脈近端完全阻塞,心臟功能大幅受影響,還好院內急診、檢驗、護理等團隊合作迅速完成前置步驟,確保病患生命徵象穩,隨即並進行心導管治療,但術中狀況極度不穩定,生死一瞬間。陳男在治療過程中連續發生心室頻脈(VT)合併心因性休克,所幸手術團隊成員很有默契,透過心臟電擊體外去顫,置放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穩定血壓,並成功打通完全阻塞的冠狀動脈搶回血流,防止再阻塞,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南投醫院表示,術後診療進一步發現,陳姓患者身體狀況不差,僅輕微高血壓,但他菸齡30多年,且幾乎每天抽1.5包,菸癮不小可能是危害其心臟,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的原因。嚴表示,香菸中許多有害物質會導致全身血管慢性發炎,使得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粥腫樣硬化與狹窄,影響心臟血流供應,尼古丁則會活化交感神經系統,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肌梗塞風險。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所以戒菸有助遠離心血管疾病,維持正確的生活習慣、積極控制慢性病、規律回診與檢查、依天氣注意保暖、工作疲憊或壓力大時適度休息等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4-2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多重外傷隱形殺手 長庚研發AI揪骨盆骨折
一位工地工人自高處跌落,右大腿骨骨折送到急診,血壓一直不穩定,卻找不到正確病因,只能進行輸液和輸血治療。轉到林口長庚,利用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後,發現除了左側股骨骨折外,還有左側恥骨骨盆骨折;找到出血點即時止血後,血壓馬上回穩,並於手術一周後平安出院。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廖健宏表示,由於送到急診的外傷病人都很嚴重,多處出血,第一線醫師可能多會考慮到是其他臟器出血引發血壓過低,難以在第一時間考慮到是骨盆骨折所造成的大出血。然而,骨盆骨折容易引發大量出血,若未及時判斷,持續出血死亡率高達三成,可說是多重外傷的隱形殺手。且有4%至9%的患者,在第一時間髖部骨折會被誤診,若誤診或延誤診斷,術後第一年患者死亡風險也會增為兩倍。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鄭啟桐則表示,由於重大外傷病人到院的第一張X光片為骨盆X光片,若能透過AI輔助,便能快速判斷是否有骨盆骨折的風險。因此,長庚外傷團隊利用醫院自身龐大的外傷資料庫,收集過去2008至2016年高達5204張骨盆X光片,訓練及新設計出AI演算法,能同時辨識各種不同位置及不同類別的外傷型態,並利用熱點標示,精準指出病人受傷的位置。鄭啟桐說,系統經過訓練後,目前準確度、敏感度以及特異性皆高達九成以上,並相較之前單純利用人工判讀,可減少誤診比率五成。目前長庚也已將此系統運用於該院2000多例的病患。廖健宏表示,過去的AI演算法,多僅能單一部位的單一病灶進行分析判讀,相對侷限,而長庚的系統則突破過去限制,能同時辨識各種不同位置及不同類別的外傷型態。因此該團隊研究報告也登上自然(Nature)期刊2021年2月的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1-04-20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摸雞蛋未洗手吃東西 染腸胃炎釀嚴重腹膜炎
苗栗一名2歲女童觸摸雞蛋未洗手就拿東西吃,感染沙門氏桿菌腸胃炎,腹瀉1週未治癒釀成嚴重腹膜炎,所幸急診後經微創手術治療,目前復原狀況良好。苗栗大千綜合醫院今天發布這起醫療案例提醒,若腸胃炎惡化沒有治癒,對於抵抗力較弱的幼童或長者來說,有可能造成腸道破裂引發腹膜炎,進而導致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不可不慎。大千醫院外科部主任暨小兒外科專科醫師馮啟彥表示,這名2歲女童過去1週持續腹瀉與腸胃炎症狀,雖到診所就醫並未改善,腹痛反而加劇,來到醫院掛急診時經電腦斷層發現,她的腹腔內有不正常游離空氣,疑似腸道破裂,並呈現低血壓、脫水、少尿等敗血症現象。為把握救治黃金時間,大千醫院立刻安排微創開腹手術,找到右側大腸破裂處,並進行修補,女童術後復原狀況良好,已逐漸恢復健康。馮啟彥表示,詢問其相關病史,女童曾觸摸雞蛋後未洗手,就吃東西,且手術中培養細菌報告顯示為沙門氏桿菌,因此,確診為感染沙門氏桿菌的腸胃炎。馮啟彥表示,無論是病毒性腸胃炎,或細菌性腸胃炎,都可能造成持續性的腹瀉,與一般吃壞東西的腸胃炎不同。想要預防腸胃炎發生,除了食物要煮熟、保持環境衛生之外,切記還要勤洗手。馮啟彥提醒民眾,腸胃炎若合併腹部劇痛、發燒、檢查結果有白血球增生現象,就有可能是腸道破裂,應盡早就醫並接受治療,避免危及生命安全。
-
2021-04-20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小傷口變大膿包 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務農的70歲吳先生,身體硬朗,對於腿上一個小傷口不以為意,沒想到一周後傷口腫如拳頭大、高燒不退,急診就醫發現血液檢查數值異常,轉至血液科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侯信安表示,若出現臉色蒼白、疲倦、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等症狀,應盡速至各大醫院的血液腫瘤科進行血液及骨髓檢測。約5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為65歲以上長者,3成為40至65歲中壯年者,為了解我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現況,台大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分析2001至2015年共15年的「全民健保資料庫」、「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與「內政部死亡登記檔」三大資料庫,累積近萬名新確診個案,顯示AML發生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說,該研究處於未有任何標靶藥物問世時期,對於較年輕、少共病及較早確診的患者,其身體狀況可承受標準化療,整體存活期達10.2個月;無法接受化療的年長者或有共病而身體機能較差患者,整體存活期僅剩4.1個月。過去3、4年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問世,侯信安表示,部分年輕患者的5年存活率,由原本4到5成提高至6到7成;年長患者整體存活期也從不到半年,延長為10至12個月,呈倍數成長。葉士芃說,吳先生確診AML時年紀大,就診時已出現嚴重感染、併發肺炎,無法承受高劑量化學治療,而採取副作用低的標靶藥物治療,較不會為身體帶來太大負擔,治療一個月後,吳先生腳上的膿包、肺炎症狀改善,全身癌細胞也緩解,痊癒有望。
-
2021-04-20 名人.陳光超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除了因頭頸腫瘤求醫的,仍然絡繹不絕之外,COVID-19讓耳鼻喉的病人明顯的減少了。我的耳科門診,相對清閒了許多。「叮咚!」有人在門診外的報到機上,插入了健保卡。走進來的是一位有認真化妝的美眉,頂著皮靴,穿著時髦,顯得十分摩登。我心裡想,她大概是在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有什麼事情,我們可以幫忙的嗎?」我先問。「我耳膜破了。」名字叫做倩倩的她說。「什麼?」我改變語氣,「耳膜破了?」很驚訝地重複一次。「是呀!」她用很平穩地聲音繼續回答。「我剛剛被球打到,左邊耳膜就破了。」說完還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我微微笑。我完全不相信她!幾個理由:1. 連我聽到耳膜破了,都有點驚訝了,怎麼她這麼鎮靜?由她的「完全裝扮」來看,應該是昨晚參加通宵趴。是不是想來騙我一張請假診斷書,好請假去補眠的嗎?2.剛剛把耳膜弄破,誰都會驚慌失措,會一直追問醫師要怎麼辦?她卻沒有!反而面帶一絲絲靦腆地笑容,正坐在我面前,眨著長長的假睫毛,靜靜地等我回答她。3. 哪有化妝畫的好好的,卻大清早跑到球場,妳到底去幹嘛的?跑趴的女孩,應該都很晚起。4. 倩倩破的是左邊的耳膜,「應該」是被搧一個大巴掌造成的。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慣用右手的,面對面時,挨打的就是左耳。一般門診看到的家暴情形,女生都是摀著左耳,哭哭啼啼地來到門診,臉上都還有手掌印。「ㄧ定是!」我心裡想。「臉上的妝就是為了掩蓋手掌印。」「妳這個小把戲,還想騙過我這老鳥!哼!」「倩倩小姐,」我說,「我後面還有病人,妳要告訴我實情,因為病歷的記載,會有法律效力的喔!」我的意思是,我後面還有病人在等,妳別鬧了,快說實話!「我是真的被球打到啊!」她又眨眨她那長長的假睫毛,平靜又認真的說。我不想再理她,拿起耳鏡,靠近她,撥開她的長髮,一陣洗髮精的清香飄了過來。輕拉著她的耳廓,觀察了一下左耳。「妳耳膜破的不小耶!」我有點吃驚。「而且破損的耳膜有的部分向內捲,有的向外捲,非常不規則。」「這一定是被打的!」我心裡下了結論。「匡匡,我這裡有一位要做緊急鼓室成形術的病人。」匡匡是有一雙巧手的手術醫師。一般創傷性耳膜破裂,不管是挖耳朵或者竹籤插入,打耳光...等等所造成,都不需要處理,只要維持乾燥,三個禮拜自然會長好。 「什麼是緊急耳膜修補術?」匡匡問。「為什麼要現在做?不是自然會長好嗎?」Emergent tympanoplasty 緊急修補耳膜,說實在的,我這30年來,僅僅碰到兩次。「你說的對,但這病人破裂的耳膜,有的向內捲,有的向外捲,」我回答匡匡,「我們需要幫忙它,把捲起來的耳膜擺平,確保它會長好。」「我現在正在看門診,沒有時間幫你弄。」我轉頭跟倩倩說。「等一下你去樓上手術室找匡匡醫師,由他主持手術,幫你把耳膜暫時修補好。」「好呀!」倩倩面對要做手術,仍然一派鎮定,又眨著眼睛,很乾脆地說。也沒有問會不會痛,實在不像跑趴嬌貴的女生。只再問了一句,「手術後,要再來看你嗎?」「三個禮拜後再來,」我壓制內心的一堆問號,回答她「記得要維持乾燥,耳朵不要進水。」「我再問妳一次,」但我還是忍不住,「耳膜到底是誰打破的?」「真的是被球打破的,」倩倩很無奈的再說一次。「被一個籃球打到耳朵。」「籃球?」我更吃驚了,用手比了一下籃球的大小,說「這麼大顆的籃球?」籃球的體積大。壓力會分散,力量不會集中在一小點,那就更不可能把耳膜打破了。******「呃!被球打破耳膜!」思緒被拉回兩年前。門診外面的病人已經出現陣陣騷動,因為下午的門診,已經拖延到晚上,仍然有很多還沒看到診,大家實在等太久了。突然間,門口闖進兩個很高大的壯漢,就像兩根柱子一樣,杵在狹小的診間裡,非常搶眼。不管門診小姐怎麼解釋,就是大聲的跟門診小姐吵著要先看。「兩位先生,請你們出去,等到號碼到了再進來。」我實在看不下去,出聲幫小姐解圍。「我們是劉醫師介紹的,」其中較「矮」的一位說。「他要我們趕緊過來。」「劉醫師說什麼呢?」我問。「他說Jimmy的耳膜破了。」他指了一下高的叫Jimmy的那一位。「我是教練。」他自己補充介紹了自己。「教練,我們這邊每個都是耳朵有問題的,還是請你先出去,等號碼到了再說,麻煩兩位了。」我趕他們出去。「不行,我們很急,一定要先看。」教練堅持。「耳膜破是常有的事,一點都不緊急。」我也不退讓。若是破例的話,外面久等的病人會造反。「但是Jimmy的耳膜是剛剛被球打破的!」教練強調「剛剛」發生。「球打破耳膜?」這話引起我的好奇心。「怎麼可能?這可是我第一次聽到。」「是什麼球打到?竟然會造成耳膜破裂!」我的好奇心,讓我沒有繼續趕他們離開,反而追問下去。「網球!」教練還是很急。「怎麼可能,除非那個球,絲毫不差的正好命中耳道開口,把空氣快速灌入耳道,巨大的壓力,才能衝破耳膜。」我對教練的說法嗤之以鼻。「真的,因為我的球很強!」教練很震驚我竟然不相信他,所以很無奈的說。「蛤?你的球很強?」教練說他球「很強」時,我覺得這個教練實在太臭屁。這麼臭屁,態度應該很狂妄,但怎麼表情是那麼愧疚呢?「唉,就是球質太強,才打破Jimmy的耳膜。」教練繼續以他「低調」的方式懺悔。「為什麼你的球很強?」我繼續好奇下去,不管外面的病人等很久了。「因為我都是用腰在發力!」教練很認真的回答我之後,即刻催促我。「陳醫師,拜託你趕快幫Jimmy看一下。」「每一個人打球都是用腰啊!」我根本對耳膜破沒興趣,我只對他如何打球的說法有興趣。「每一個教練教打球,都是教人家用腰力打,再三強調用手打球,會有運動傷害發生!」我很不服氣的說。「不是,他們都是用手打。」教練不耐地揮揮手,不想回答我。「可以先看一下Jimmy嗎?」這才是他關心的。「你們先出去,我們已經浪費太多時間了,大家都等很久了,不可以插隊。」我堅定地拒絕這位,直接否定過去所有我學到該如何打球的教練!用「送客」的眼神,看著悻悻然的教練及一臉無辜的Jimmy, 轉身離去,直到診間大門關上為止。******「陳副,匡匡來電。」小姐把我從回憶裡叫回到現場。「喔!」我晃了一下頭,讓自己清醒一點。「匡匡,有什麼問題嗎?」「報告陳副,倩倩我處理好了。」匡匡回報。「順利嗎?」我問。「很順利,」匡匡說,「我參照國外文獻,用很細的吸引管,把捲進去的耳膜吸出來鋪平,再剪一小塊透氣的美容膠,貼在這些破裂的耳膜上,幫忙固定。」「病人沒有頭暈也沒有什麼不舒服。」匡匡把所有重點一次就報告清楚。「匡匡,你真強。我30年才碰到兩例,你才入行,就有這樣的經驗。」我也用我的方式,讚美了匡匡一下。******「你說我們都是用手打?」Jimmy終於坐在診療椅上了。我還是沒去看他的耳朵,反而質問站在旁邊,越來越著急的教練。「對,你們都是用手打。」教練用關心的眼神看著他的愛徒,根本沒有看我一眼,就草率地回答。我實在有一點生氣了,站了起來。這時他才轉頭看著我,以為我終於要移駕去看Jimmy. 「教練,看著!」我左臂伸直,手刀指向2 點方向,直接在他面前一口氣完成轉腰,拉拍,揮拍及收拍動作,力量大到身上略微寬鬆的白長袍飄舞起來,甚至連醫師袍口袋內的檢耳鏡都飛了出來!我相信這樣的威力,足以把用腰揮拍的機制,完美詮釋給這個臭屁教練看。「這是完全用手打。」他只瞄了我不到一秒,就把眼光投射回Jimmy 身上。「陳醫師,可不可以幫Jimmy 看一下,他到底要不要緊?」吼,這個教練完全不關心我的揮拍!「我用手- - 打- -?」我用很高的音調質疑他。真是令人失望。「對啦!」「我們現在不要談這個問題好不好?」教練真的不耐煩了。「那你先看了Jimmy 後,我再跟你說。」我乖乖地聽他的話,拉來顯微鏡,檢查了Jimmy的耳朵。心裡在想,這是什麼狀況,怎麼情勢180度反轉,醫生變成服從伴醫者的命令了呢?Jimmy的耳膜果然是破的,但是他的破洞形狀是圓形的,需要時,是要開刀修補的,幸運的是技術難度不高。要下班時,先去病房查房,Jimmy開完刀,正在休息。我告訴他手術順利,有把握可以修好他的耳膜。之後就聊到我對陳教練的不滿,覺得他實在太瞧不起人了,說穿了,就是覺得他怎麼可以瞧不起,自認為打球打得不錯的我!「你真的是用手打。」Jimmy大概覺得已經開完刀了,就不怕得罪我,直接嗆過來。他看我滿臉不服氣,就提出了一項交易。「你今晚放我出去打球,我就把教練找出來,示範給你看。」「不行,下午才剛開完刀,晚上就偷跑出去,被抓到了,要被罰款的。」我當然是說不行。不行歸不行,好奇歸好奇。不久之後,暗黑的員工停車,出現了一幕主治醫師開車,載著剛被自己開完刀的病人,偷偷溜出醫院的怪象。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載著病人,沒有請假,溜出醫院,而且還是用自己的車喔!******倩倩又是笑咪咪的坐到我面前。「開完刀三個禮拜了嗎?」我問她。她點點頭,笑笑沒說話。「時間真快。」我一邊說,一邊靠近她的耳朵,清理了一下,並且照了一張相片給她看。「耳膜完全長好了!」我指著照片說。「太棒了!」倩倩這次真的開心的笑了。「匡匡醫師好厲害喔!」她就只稱讚小鮮肉,我像是空氣般的不存在。「不用再複診了吧?」她有點在撒嬌!「不用!」我斬釘截鐵地說。「但妳現在總可以老實的告訴我,妳的耳膜是怎麼破的吧?」「就是被籃球打到的呀!」她仍然沒有改口。「那為什麼妳會被籃球打到呢?」我盯著她問,但倩倩沒說話。想到教練為了Jimmy,那麼的著急,我再追問「妳怎麼會那麼鎮靜呢?」倩倩還是眨眨眼,讓我清楚地看到她的假睫毛,以她那撒嬌的微笑作為回答。「那為什麼是一大早發生這種事情呢?」我好像是柯南。倩倩終於開口了,「你說不用複診齁,bye bye!」起身,走了,留下千古謎團。我在倩倩的病歷上,發生耳膜破裂的原因欄位,打了一個問號!我總不能像我老婆那樣天真,搞錯人家受傷的原因。老婆大人從美國搬回來,對台灣狀況還不太清楚,半夜三點被急診叫去,幫一位傷患縫眼睛,這位傷患是被警車從林森北路送過來的。她問病人,眼睛是怎麼打破的?病人老實的回答,是被球棒打的!我老婆更老實,立馬責備病人,「那麼暗了,你幹嘛半夜4點去打棒球!」¥^_^?@$當場不僅病人翻了白眼,連護送的警察都昏倒了。欸,這位美國來的醫師,林森北路上,多得是酒店,夜店,KTV..., 就是沒有一座棒球場,這樣妳知道了嗎?PS教練真的是對的,我們溜出醫院,看教練和Jimmy互相拉球。聽那厚重的乒乒乓乓的抽球聲,讓我大開眼界。經過教練的指導,也比較看得懂Roger Federer 如何發力,如何發球。以前我們看不懂,就是因爲我們自己以為是用腰在打球,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地是用手打。只是要真的做到像Federer 一樣,很難喔!
-
2021-04-19 名人.毛琪瑛
重訓後推拿按摩當心肋骨裂!復健科醫師教運動前暖身、運動後做這些動作
●重力訓練後,很多人接受推拿按摩,其實不建議●運動前暖身更重要,暖身可減少重訓後疼痛與痠痛●運動之後則可透過身體擺位,配合呼吸調息,拉筋延展48歲方小姐體態勻稱,她平常花好多時間做臉和身體滋潤保養,服裝也相當有品味。孩子上了高中後,她慢慢發現自己腹部微突、骨盆也變大了,於是到健身房接受教練指導,開始重訓。但某天,她做完上背肌力訓練後肌肉痠痛,同行一位好友請她趴下來,為她做右上背推拿按摩,朋友使力一壓,讓她一陣劇痛。肋骨輕觸就疼痛之後的一周有如夢魘,深呼吸也痛、咳嗽也痛,翻身也不舒服。方小姐吃了在醫院急診拿的止痛藥, 症狀稍緩解,但停藥就再開始痛。一周後她來看診,接受詳細理學檢查後,幸好胸椎並未壓迫性骨折,但前胸肋骨處輕觸就明顯疼痛,也有敲痛點,雖然之前在醫院急診室照X光未發現明顯異常,但應該是肋骨骨裂。在健身房做完例行的重力訓練後,很多人希望接受推拿按摩,甚至要求運動教練提供服務。其實運動前暖身很重要,配合教練的運動姿勢指導,可減少重訓後的疼痛,甚至也能減少重力訓練後的痠痛感,而運動後的痠痛感,通常會在兩天內自行消失。可做拉筋延展動作建議在運動之後,直接用自己的身體擺位,配合呼吸調息,來做一些拉筋延展動作,不但可讓訓練中強力收縮的肌肉重新恢復應有的長度,得到更好的循環代謝與滋養,也可以避免因他人不當的按摩、推拉、壓擠,導致傷害。原則上這些動作,都可以配合深呼吸,吐氣做到更多延展,一個擺位15秒,可重複3到5次。請方小姐暫停所有健身動作, 尤其是上半身肌力訓練,也避免日常生活中使力提重,咳嗽時用手固定肋骨疼痛處,減少再次受力拉扯。除了急性用藥,也給予局部電療復健、使用肌內效貼布協助受傷部位支持穩定,改善淋巴循環,降低局部的發炎反應。待不再疼痛後 ,用逐步運動復健,包括漸進的拉筋延展、用彈力帶強化肌力。骨裂休息兩個月痊癒 三周後,方小姐狀況改善。她其實還算幸運,如果肋骨完全斷裂,恐怕要六周到兩個月才能有機會完全痊癒。第一名模林志玲當年從馬上摔下來,斷了六根肋骨,也休息了兩個月。肋骨斷裂,並不需要開刀處理,因為肋骨連接著肋間肌,整個胸廓就是很穩定的固定架,但如果是手腳骨折,恐怕就得打石膏或開刀了。全身伸展強化操1、右腳弓箭步,左膝蓋打直。雙手緩緩高舉頭頂,身體跟隨向上伸展,下顎微微向上抬。2、雙手高舉頭頂後彎腰,右膝蓋打直,身體向下延伸到極限,維持3至5秒,彎腰幅度視個人能力,手不一定要碰到腳尖。再回到動作1。背肌延展局部肌群舒緩操1、跪坐於瑜伽墊,雙手伏地,手掌貼於地面。延展過程中,臀部不離腳跟。2、呈膜拜姿勢,身體緩緩下壓,臉朝向地面,雙臂向前延伸。3、緩緩將身體移向左前側,要明顯感受到身體右側肌肉緊繃。4、同樣的姿勢,緩緩將身體移向右前側,明顯感受到身體左側肌肉緊繃。
-
2021-04-18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醫療機構還不普及的年代,社區裡的醫師負責照顧一家三代,彼此互相熟悉。醫院制度化之後,醫療人員不再會知道病人是單親媽媽、女作業員,或是女教授。診療的重點改以器官及組織為主角,過程倉促,常被批評沒有人性。有些時候,病人想要談論症狀,但只見醫師忙著打電腦,讓病人「說重點」。這種速食醫療,可能治標不治本,無法直搗疾病的核心。陳阿嬤長期看骨科主任的門診,每回總是抱怨醫師用的藥沒效,醫院給的是假藥。她的膝關節愈來愈不行,晚上會痛到睡不著,她還會說「不想活了」。但阿嬤的X光檢查顯示,膝蓋還堪用,理學檢查膝蓋功能也還好。主任無法理解阿嬤的抱怨。護士還在病歷註記阿媽是「奧客」,讓各個部門警戒。主任有一回到小吃店用餐,無意間瞄到蹲在地上洗碗的陳阿嬤。打聽才知,76歲的阿嬤獨居,為了養活自己,每天蹲著洗碗四小時。主任忽然感到愧疚,原來阿嬤是累到不想活。作為阿嬤的醫師,他居然一直不知道這樣的狀況。小林42歲,房屋仲介,他常覺得心悸、胸痛,有時嚴重到胸部像被石塊壓住,無法呼吸,需要掛急診。他作過所有心臟的檢查,醫師說冠狀動脈有輕微鈣化,還不需要治療。小林不放心,跑了很多家醫院,看了很多醫師也吃了很多藥,都沒有見效。直到一個醫師問他:「你到底在擔心什麼?」小林才回憶起自己從小與祖父母相依為命,小學四年級某一天及六年級的某一天上課時,他分別被通知祖父及祖母猝死,這個事件在小林的心底造成巨大的創傷。醫師告訴他,現代醫學只要定期檢查,冠狀動脈疾病可以預防,小林才解開了深藏心中的疑惑與憂傷,症狀不藥而癒。隨著醫學分工日益專業化,醫師看病時間愈來愈短。當然,台灣的健保制度使這問題更加劇,一個醫師一個診次如果有90個病人掛號,每人平均只能看2分鐘。所以,很多專家開始推薦口述醫療,讓病人有機會充分口述自己的症狀,或是更進一步帶份事先準備好的自傳來看門診。美國緬因州新英格蘭大學醫院路易士醫師的調查,醫師如果能夠與病人討論病情,病人會因有參與感,增加治療的信任度。而且會因受到鼓舞,較願意聽從指導與醫師合作。不但會在生活上配合醫師要求的改善措施,也較喜歡返診。更重要的發現是,能邀請病人說出人生的醫師較有成就感,對自己的生涯滿意度較高,較少過勞,醫師自殺率較低。推倡口述醫學的人,主張醫療人員慢下來,深呼吸,以同理的耳朵,用心聆聽。建議病人也可考慮準備一份自傳(內容應讓醫師能在有限的門診時間讀完)。有溝通有回應的人際關係原就可以減少壓力與焦慮,在診間依然。所以,為了你自己好,開始與醫療人員建立關係,讓生活中的症狀整個被包裹起來了解並治療,我們都知道組織有膿須排膿。心裡有事易導致生病,那就必須把故事講出來,疾病才能得到醫治。如果你的醫師門診病人太多,沒空聽你長長口述,準備一份自傳去自我介紹吧!
-
2021-04-17 該看哪科.兒科
與腸胃炎症狀相似,初期易被誤判!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是「腸套疊」
七個月大的小新出生以來,吃好、睡好、發育好,是個健康的男寶寶。某天夜裡,原本睡得香甜的小新突然嚎啕大哭,爸媽努力安撫後才慢慢緩解下來。但隔不到半小時,哭鬧不安又再次出現,父母不禁開始納悶,尿布也幫他換了,倒是餵奶給他喝也不喝。症狀後續又反覆發作數次,焦急的爸媽將小新帶至急診,當下竟吐出黃綠色嘔吐物,並在尿布上看到紅色草莓果醬樣的大便。兒科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在小新的右上腹有摸到一腫塊,後續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察覺腫塊處是呈現靶心形狀的重疊腸壁,最後小新被確診為腸套疊。何謂腸套疊小兒腸套疊常被戲稱為「大腸包小腸」,外形就像長筒天文望遠鏡縮起來時一樣,一段遠端的腸子套住另一段近端的腸子,當腸子套在一起時,供給腸道的血管會受壓迫,進而引發淋巴回流受阻、腸道壁水腫、腸道阻塞、腸壁缺血、腸道壞死等情況,如果沒及時處置,最嚴重可能因腸壞死併發嚴重感染,甚至休克死亡。腸套疊最常發生的年齡在3個月至3歲,通常男生發生機率比女生多四倍,平均發生率為千分之一左右。腸套疊的成因實際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提出的相關機轉是因病毒感染後(如感冒或腸胃道感染),造成腸道周圍淋巴結腫大,形成一個類似卡榫的點(Leading point),使近端腸子容易卡進遠端腸子而被套住。但也有極少數的病人因腸子結構問題,而形成引導點(Leading point)。最常見的腸套疊發生位置在大腸和小腸交界處,但仍有少數病人是小腸套小腸或大腸套大腸。臨床上,如果發現套疊不在最常見的位置時,需小心有其他腸道結構的異常。腸套疊的症狀對於嬰幼兒腸套疊,因孩子不會表達,加上不一定有典型症狀,所以診斷上仍有一定難度,初期容易被誤認為腸胃炎。一般常見的典型症狀,包括: 陣發性腹痛(通常是間隔15至 30分鐘發生)、哭鬧不安難以安撫、食慾下降、腹脹、嘔吐,如果發現寶寶哭啼時沒有眼淚,尿布更換的頻率大幅減少時,就要懷疑是脫水了,而草莓果醬樣血便,則暗示腸道黏膜受損,必須儘速就醫,避免變成腸壞死。腸套疊的診斷方式身體檢查時,可能在寶寶右上腹摸到腸套疊的香腸狀腫塊。而臨床上,醫師還會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因其相對安全,無侵入性、無輻射線,操作也相對簡便快速,是輔助診斷的利器,超音波下套住的腸子,橫切面呈現同心圓標靶狀(Target sign),斜切面則類似腎臟的樣子,稱偽腎臟樣(Pseudokidney sign)。 腸套疊的治療 若寶寶生命徵象穩定,且無脫水、腸壞死的可能性時,症狀若發生在48小時內,醫師會優先進行非手術的灌腸復位。目前灌腸有三種: 看當下所在醫院的醫材選取,分別有顯影劑、空氣或食鹽水,醫師會將上述物品從寶寶直腸灌入,在放射線攝影的幫助下,確認腸套疊處有被灌通。灌腸復位的好處是快速、安全、有效,成功率約八成,但灌通後仍有約一成會再復發。但若套疊時間過久、灌腸復位失敗、懷疑腸道破裂,則要考慮採取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大部分以腹腔鏡操作,用器械將套住的兩段腸道拉開。如果有腸道破裂或腸壞死,則有可能要縫補或切除腸段,統計上手術復位的復發率較低,約百分之三左右。成功復位後灌腸復位成功的小孩,需留意腸套疊再復發,約三分之一發生在復位後的24 小時內,因此若再出現類似症狀,則需就醫。一般在腸道功能恢復後,就能進食,一開始最好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儘可能避免冰涼、油膩、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