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急救
共找到
1051
筆 文章
-
-
2021-05-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前疾管局長張鴻仁:要救命 馬上准民間進口疫苗
「笑話,民間疫苗品質會有問題?」、「這一次,對我曾服務過十六年的『機關』,舉雙手投降!」對於指揮中心一再想辦法卡民間團體採購新冠疫苗,陽明大學教授、首任藥政處長、疾管局長張鴻仁忍不住表示,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希望指揮中心別再亂扯法規,品質,安全。中研院院士陳培哲也形容指揮中心「把人民的生命放在權力之後」、「這是一個非常傲慢的政府」。為了與政府力量抗衡,陳培哲建議立委推動「新冠肺炎疫苗緊急輸入辦法」,只要是符合COVAX(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畫)核准使用的疫苗,在最低的規範下就可引進使用。張鴻仁說,前兩天,一位在佛光山當志工的藥界好友提及疫苗進口法規問題,他還很樂觀地回應,「直接發文給指揮中心,現階段任何有疫苗,法規不是問題。」藥事法第四十八之二條中,應緊急公共衛生之需,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張鴻仁指出,任何人想進口疫苗,法規完全不是問題,可用藥事法,或以傳染病防治法來解決法規問題。對於歐美已核准任何醫藥品,只有需求問題,沒有法規障礙,「要做生意,那就照程序,要救命,閉著眼睛,馬上核准。」沒想到指揮中心先提出「八大要求」,再說一定要中央簽約,讓守在電視前面看記者會的張鴻仁傻眼。「這次,我還真開了眼界!」張鴻仁說,難道食藥署沒有上網查看去年美國FDA召開BNT疫苗審查會結論中有關安全性跟有效報告,我雖已離開政府十七年,但法規怎麼變,原則是一致的。前衛生署副署長、藥政處長蕭美玲同感困惑,她說,藥事法早已明文規定,若有緊急公衛需求,特定藥物可以專案准許進口,自然也包括緊急救命的疫苗。此時,民間團體願意盡力,且有管道可以購得國際原廠疫苗,指揮中心不應堅持由政府和原廠簽約等原則,應善用民間力量,共同防疫。陳培哲也說,藥事法規定,若有緊急公衛需求,特定藥物可專案准許進口,自然也包括緊急救命的疫苗。但陳培哲說,此一規定明定,專案准許進口的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定。如果要與中央政策抗衡,只能由立委在立院推動「新冠肺炎疫苗緊急輸入辦法」,簡化引進流程。在醫界四十多年的陳培哲直言,這些繁複手續對引進者「具嚇阻效果」。許多規定他無法理解,如地方政府為什麼不能跟原廠簽約?明明疫苗是由地方政府負責施打。如果疫苗已得到COVAX等國際組織的認證,又何須耗費時間等食藥署開專家會議審查。
-
2021-05-30 新聞.元氣新聞
救護車晚到 熱血診所醫自脫防護衣送小病童急診
受到疫情影響,民眾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車到場時間會比過往晚一些。台南市中西區一間診所,周五晚間一名9歲女童熱痙攣,由於時間過久,醫師擔心孩子腦部受損,叫救護車大約要半小時才能到,乾脆自己脫了防護衣,直接載孩子到醫院急診,家長事後在臉書感謝「醫師的恩情永生難忘」台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表示,目前受到疫情影響,救護車到場時間確實會比平日晚一些,主要是119在接到電話後,必須先詢問旅遊史等相關資料,如果懷疑與疫情相關,會通報目前全市7個疫情專載隊,而隊員必須全副武裝,也要花去一些時間。中西區紀冠廷耳鼻喉科診所28日晚間,一名爸爸帶著發燒的9歲女兒就診,在等候時,女兒就發生熱痙攣,失去意識,抽搐後僵直、嘴唇發紫,醫師急忙上前查看,建議家長在場觀察,有機會自行緩解,但等了15分鐘,情況還是沒有好轉,醫師擔心影響孩子,請家長打電話叫救護車,對方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可能要30分鐘才能到場。醫師評估時間可能對孩子太久,脫下自己的防護衣與面罩等,開了車子就載孩子前往急診,而現場等候就醫的民眾大約有7、8人,大家也都乖乖等待醫師回來再看診。紀冠廷表示,最主要是爸爸騎機車沒辦法載孩子、疫情期間計程車也不太敢載,加上在場的其他護理人員也都是騎機車,只好自己上場,原本應該穿著防護車,但穿著根本沒辦法開車,沒考慮太多就脫下。他表示,雖然救護車說要半小時才能到場,但其實他剛開車離開診所沒多久,救護車就到了,大約也只有1、20分鐘,就有全副武裝的救護員到場,還是非常感謝他們的迅速救護。受到疫情影響,坊間診所的業績下滑相當多,耳鼻喉科更是首當其衝,而且醫師為了避免自己也被感染,通常就診時都全副武裝,穿脫相當麻煩。消防局則表示,疫情期間很多人不敢去醫院,所以救護量少了一些,但有一些民眾每天在家裡看新聞,擔心自己也染疫,稍有發燒或不適,就會叫救護車,因此會增加這部分的救護量。
-
2021-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等不到床 醫師曝:將會是我們最不願面對的慘況
過去4天國內因疫情而死亡人數天天創新高,昨日一口氣新增21死,且不少人出現症狀急速惡化,又因等不到床有些人被宣告確診後來不及送醫即死亡更有人死亡後才被採檢確診。面對如此狀況有醫師預約,從重症患者等不到床狀況出現,後果不敢想像。以疫情最嚴重的新北市來說,原定24日要完成第2階段病床清空計畫,至今還未完成,雖然又另擴增專責加護病房117間,總體量能仍是不夠。亞東醫院內科部主任彭渝森表示,原先病房或加護病房本來就有病人,若是要1名重症患者從病房轉移,會遇到很多家屬反對,且確診者不能和一般患者同住,要嘛一次全部清空,否則若只清出1床就要給確診者使用,只會增加風險。彭渝森透露,現在看來,英國變異株最麻煩是變化太快,他看過很多案例確診後上午還能講話,中午開始變嚴重,需要氧氣流量會越來越高,到晚上可能就需急救,突然間的惡化,真的不能怪病人或家屬緊張抱怨等不到床,因為真的有這個需要。另外,也有醫師指出,若是一開始出現重症就送到專責加護病房的患者,可能還能因加護病房設備好而受到妥善安置,但送往集中檢疫所的輕症患者如果惡化,來不及送醫或等不到床反而會比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有更高機率死亡,這也是為何當今雙北醫療量能不足,一旦重症者等不到床,將會是醫護人員最不願面對的慘況。
-
2021-05-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懶人包/萬一「封城」該準備哪些東西? 「4大類防疫物資」家裡不能缺少
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台灣確診人數每日都破百例、本土確診案例也已累績達六千多例,對此政府將防疫警戒提高至「第三級警戒」至6月14日;雖然目前還沒有到必須「封城」的等級,但萬一真的「封城」了民眾該怎麼做?要準備什麼民生必需品、糧食、藥品、急救物品做緊急因應?對此元氣網幫大家整理一些必備的清單,讓大家在防疫期間能有所準備。一、食品類:能久放、好收納,份量以一個月為主(依家中人數調整份量)「封城」就是為了讓民眾減少外出機會、避免搶購潮,建議事先準備一個月的適量糧食。1.可久放的主食:像是米、麵、泡麵、麵粉、麥片、奶粉等。2.可久放的食品或真空包裝:冷凍食品、巧克力、乾糧、沖泡飲品湯品、調理包等。3.儲存飲用水、礦泉水:若遇到停水,多準備一些飲用水可以防萬一。封城期間還是有可出外採購的機會,囤糧食適量就好,別過度採買。須注意食品的效期、外包裝是否完整,於家中保存時存放在乾燥的陰涼處、避免高溫曝曬,建議可準備多種不同口味與種類的食物,讓封城期間能均衡飲食。二、常備藥品:備妥急救箱,藥品須檢查效期、並一次補齊家中通常都會準備一些常備用品與急救箱,若已經有急救箱的請檢查已有的藥品效期與藥品品質、並補齊所需之常備藥品,若沒有急救箱的現在開始準備也不遲。◎外傷急救:優碘、生理食鹽水、燒燙傷藥膏、棉棒、敷料(紗布/OK蹦/人工皮等)、繃帶、消毒過剪刀◎常備藥品:感冒藥、消炎藥、止痛藥、退燒藥、退燒貼片、止瀉藥、腸胃藥、止癢藥、蚊蟲叮咬藥膏◎慢性病處方藥:目前醫療院所門診降載,慢性病病友可憑醫師連續處方箋,前往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或是到部分醫院所增設的慢籤「院外領藥服務窗口」。三、防疫物資:口罩、酒精、體溫計,防疫三寶適量補貨不囤貨新冠疫情持續至今,相信大家都有基本的防疫觀念;即使只待在家裡,防疫物資的準備也是不可或缺,「口罩、酒精、體溫計」三大防疫用品必須備妥。口罩的量也是以一個月的分量為主(依家中人數調整份量),建議提早開始準備,無須過度囤積。若封城期間覺得身體不適,務必用體溫計測看看有無發燒,萬一同時出現倦怠感、沒有嗅覺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防疫專線。若封城期間必須出外採買物資,也建議多備一些乾洗手、濕紙巾、拋棄式雨衣、護目鏡等,讓防疫萬無一失。四、日常用品:買齊居家日常必備品,以不囤貨為原則衛生紙、肥皂、沐浴乳、洗髮精、洗面乳、洗衣精、衛生棉、尿布、漂白水等用品原本就是居家必備,封城前建議多備幾份、以適量不囤貨為原則,若擔心不夠用(例如衛生紙),封城期間若真的需要,仍有出外採購的時機,不需大量囤貨於家中。而最近台灣適逢缺電,常常發生停電的狀況,為避免停電時一片漆黑的不方便,建議封城在家可事先備妥相關應急物資,像是手電筒、電池、蠟燭、行動電源、打火機、等應急用品,以備不時之需。至於會不會嚴重到發展為「封城」? 大家先不必過度緊張與悲觀,提前先做好準備不是壞事,「4大類物資」可多備幾份但別過度囤貨,只要這段期大家遵守政府與防疫專家的規定,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乖乖待在家中防疫,必須要外出的民眾則乖乖的遵守戴口罩的規定、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所用酒精消毒手等,疫情就不會更嚴重的發展,以上4大類防疫清單,希望讓民眾有心理準備度過封城之日。
-
2021-05-28 該看哪科.婦科
婦人倒臥血泊!陰道出血憂染疫不願就醫 手術6小時救命
嘉義42歲婦人日前陰道陸續出血,因憂心醫院有染疫風險,不願就醫,僅在家自行服藥,25日傍晚上廁所突血崩出血2000c.c 休克,臥在血泊中,家人發現送醫一度命危,經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急救近6小時、輸血3000多c.c終於救回一命,婦人術後熱淚盈眶說,「謝謝醫師救命,讓我活下來!」婦人經過1天休養、生命跡象穩定,恢復情況良好,昨和丈夫見面時熱淚盈眶,直言彷若隔世「活下來的感覺真好」,也不斷感謝黃元德救命之恩。院方表示,該婦人上月到某醫院做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後,陰道陸續出血,但婦人見疫情嚴峻,到醫院看診可能染疫,一直不願就醫,每次出血都自行服藥,本月25日傍晚因出血不舒服,請丈夫買晚餐、她去上廁所,不料丈夫返家發現,妻子已倒臥血泊中,立即叫救護車送院急救。「出血太嚴重了!」黃元德表示,該婦人到急診時,陰道持續大出血,僅在院出血量已超過2000c.c,進入休克狀態,他研判病況危急、須立即開刀,但婦人大量失血造成手術中血液完全無法凝固,每縫1針就多2個洞出血,所有傷口出血都有如潺潺溪水般,止血十分困難。黃元德說,當下研判婦人已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DIC),失去凝血功能,決定迅速切除子宮,在術中血流不止時,接力用了大量纱布,強力壓迫血管叢2個多小時,維持生命。他說,手術除不斷止血爭取時間,同時還幫婦人輸入超過3000c.c 血液,大量補充凝血血清、血小板,終於成功止血救回婦人性命,事後發現止血紗布聚集起來,超過1顆足球大小,他在手術室忙了近6小時。黃元德說,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大部分可用藥物控制及定期追蹤,不急著開刀;如肌瘤造成經血量過多、經期拉長導致貧血,或壓迫到膀胱或直腸造成頻尿、排尿不易等症狀,建議接受手術切除,術後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及造成貧血、不孕等問題,仍需返診追蹤、不能輕忽。
-
2021-05-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人數飆升 專家籲:呼吸照護醫療人力也應盡速盤點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日趨嚴峻,這波社區感染已造成47名死亡個案,重症使用呼吸器的病患也持續增加。至今已有139位患者使用呼吸器、2位患者使用葉克膜。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指出,現在不只是床位數需要被關注,呼吸照護人力也是問題,床位數不斷擴增,這些專業人力不是隨便就能補上,應盡速盤點人力,才能真正照顧到重症患者。依照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照護共識指出,台灣目前有7300張重症病床,每10萬人約有31到32張重症病床,相較於世界各國,資源相對充足,不過針對呼吸照護的人力,恐怕難以一時半刻全部跟上。林孟志指出,能夠照顧新冠重症的醫師、呼吸治療師、護理人力,過去重症照護一位醫師可能可以顧到十人,但現在必須穿防護裝備,進出一次就得穿脫一次,從原本的一比十就必須降至一比三或五,一天還要輪三班,加上若不幸染疫,同時部分醫護被匡列,縱然有病床,也沒人能夠照顧。依照共識內容,目前建議有加護病房照護經驗的資深醫師及普通病房和門診護理師,可由政府補助徵調支援,後續疫情若更加嚴峻,政府徵調普通病房的醫護人力短期訓練,搭配加護病房醫護人力混合上班,由重症醫護人力協助指導與監督。若到了必要時刻,由政府協調或補助自非新冠感染重度收治醫院徵調有加護病房的醫師、護理人員、呼吸治療師、藥師、營養師、社工支援。林孟志表示,先前曾討論過中南部的醫療人力往北部支援,但現在中南部疫情也在升溫,沒辦法這樣調配,此部分他認為也是需要盡速盤點資源的部分。
-
2021-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後該去哪?急診醫分析在家觀察、需加護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統計,現有357名新冠肺炎確診者嚴重肺炎,139人呼吸衰竭,99人使用呼吸器,2人靠葉克膜維生,每天都有新增死亡案例,已連續三天都達到六死,但這些病人最快本周五才有700床專責加護病床可收治。社群網站已看得醫護因無呼吸器可用,不得不跟血氧下降的病人談簽署不急救不插管聲明;也有醫護和家屬貼文,紀錄一幕幕心痛的放手和告別。到底哪些風險因子是一定要住院觀察?哪些情況下,可以安心的回家等,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這是每個確診者及家屬最想知道的問題。台大公衛校友、急診醫師許辰陽今透過直播歸納實證指出,主要還是要看疾病嚴重度,如果血氧濃度低於94%,肺部X光影像一半視野呈現異常,屬於應住院的重症個案;如果出現下呼吸道症狀或肺部X光影像些微異常則屬中度,在家應自行監測血氧,接受遠距監測問診評估。許辰陽提醒,北台灣醫療照護能量緊繃下,利用疾病分類,將大量病患評估風險和進展危險後,分流,把有限的醫療資源提供給重度和危急病患,是當前重要課題。新冠肺炎是進展性的疾病,需要參酌風險因子和疾病進程,持續進行做風險評估,才能將人適當隔離到照顧機構,妥善分配醫療量能。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有十項,包括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免疫疾病、神經疾病、肥胖、睡眠呼吸中止、慢性腎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風險依共病程度而異,需經醫學專業評估。(PRIEST臨床風險分數評估工具:www.mdcalc.com/priest-covid-19-clinical-severity-score)許辰陽指出,無明顯下呼吸道症狀,血氧濃度也有94%以上者,屬於輕症,若輕症合併小於一個風險因子,可於居家或社區場域隔離,可自行監測血氧。如果輕症但風險因子超過一個以上,則應留意是否出現下呼吸道症狀,以早期就診以評估惡化風險。至於中度症狀,許辰陽表示,是有下呼吸道症狀或肺部X光影像些微異常,如果風險因子少於一個,也可以在居家或社區場域隔離,但血氧監測的重要性會更高,除了應告知需及早就醫的徵兆,也要考慮透過遠距監測問診、評估。許辰陽指出,目前看到大約有15%個案是重症,即血氧濃度不到94%,肺部X光影像一半視野呈現異常,另外有5%是危急個案,出現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症狀。重症和危及個案,必須立即住院,而且需要收治於加護病房。
-
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3快篩站明日啟用 侯友宜:把隱形確診者抓出來
新北市自這周開始設立快篩站,板橋站在過去3日共39人快篩呈陽性,昨日新增土城、永和與新莊站合計僅3人呈陽性,市長侯友宜今日宣布,明日將在新莊輔大醫院、中和山北市民活動中心、新店耕莘醫院再增3處快篩站,預計單日光7處社區篩檢站,可快篩達1700人。截至昨日統計,新北4處社區篩檢站共篩1129人,42人呈陽性,陽性率3.72%,4站僅新莊樂生療養院篩檢35人未驗出陽性反應。侯友宜表示,2天下來中和、板橋、新莊確診數都在上升,分別從26、22、7漲到40、35、14,疫情依舊嚴峻。侯友宜認為,新北市每日確診都破百,是因為篩檢量夠大,除現有4處社區篩檢站外,還有17家急救責任醫院可供篩檢,昨日1天總篩檢量達4463。新北預計明日上午將啟動位於輔大醫院、中和山北市民活動中心與新店耕莘醫院3處快篩站,上午8時陸續發放號碼牌,單日篩檢量分別可達300、200、200人。侯友宜指出,希望能盡早確診者抓出來,會有這麼高的確診數字都在掌握中。市府表示,在新增的快篩站中,首次前進市民活動中心,將由永和耕莘醫院負責,過去3天透過新北市醫師公會募集近4百名基層診所醫護人員也將陸續投入篩檢站工作中。此外,土城醫院明日起也將從排隊改成線上預約制,衛生局長陳潤秋解釋,各站要預約或排隊都可以,排隊會有群聚風險,但有些長輩不懂要怎麼預約,發號碼牌仍有它的作用。輔大醫院表示,增設快篩站不是任何民眾想篩就一定要來,建議以有接觸史或對自身健康有疑慮的人再來,否則只是為篩而排隊,擔心會有群聚感染的可能。
-
2021-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忙救OHCA「8小時沒喝水」她被貓抓傷等10分鐘就寫紙條開罵
高雄一名女子被貓咬傷,就醫時因在急診等了10分鐘,憤而留字條開罵「你們太離譜」,事後醫護人員將紙條PO網,回嗆「你只是被貓抓傷,至少不會死,但OHCA(無呼吸心跳)病人一秒鐘都不能等」,高市小港醫護理長薛瓊芳今早表示,看到這樣的字條,感覺很受挫,疫情期間希望大家對醫護人員要多一點體諒包容。薛瓊芳說,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穿隔離衣,忙於處理各類檢傷病患,看到這樣的紙條,「感覺很受挫」、「是很大的打擊」。她說,檢傷是依疾病的輕重緩急去分類,不是依到診時間。高雄小港醫院醫護人員在臉書po出一張民眾留下的字條,上面寫著「防疫期間大家都忙,但你們實在太離譜,我坐在這十分鐘有,你們醫護理都不理,只有一位值班嗎?其他病人不要先問先處理嗎?他們痛,我不痛嗎?我也很想體諒你們,但實在太誇張」。有醫護人員看到這張紙條,也在在臉書PO文回應,指大夜護理師檢傷8個多小時沒喝過一滴水,沒尿過一泡尿,身上衣服一直都是濕的,從沒乾過,戶外檢傷站外面的患者也一直有,等covid-19篩檢的、等抽血打點滴的、等防疫計程車的...」。不只檢傷等,還有OHCA來,醫師直接在B區戶外on endo(插管)跟CPR。急救結束,走回戶外檢傷站看到這一張紙條,後來透過其他同仁才知道,「你只是被貓抓傷!你有時間可以等超過十分鐘並寫紙條,你至少不會死,但那個OHCA病人一秒鐘都不能等!」薛瓊芳護理長說明,這名女子被貓咬傷就醫,到B區戶外傷檢站,醫護人員正好在處理急救病人,沒能第一時間為女子處理而引起對方不滿,女子在櫃台留下紙條,事後離開後又返回,醫護人員有幫她包紮傷口並打破傷風針。薛表示,醫護人員最近忙於處理各類病患,每天又增加7、8成的採檢量,穿隔離衣在戶外替民採檢,已身心俱疲,大家應多一點體諒。
-
2021-05-18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5/18確診地圖】增240例!雙北208例佔多數 新竹市、雲林0確診破功
繼昨天本土病例206例後,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24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40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案1522、案2095)。今天確診的病例分布在九個縣市,雙北仍是佔多數,共有208例,分別為新北市106例(中和區33例最多)、臺北市102例(萬華區48例最多),其他則是桃園市12例、彰化縣10例、基隆市及高雄市各3例、新竹縣2例、新竹市及雲林縣各1例。新竹市跟雲林首度傳出病例,零確診破功。今日新增之240例本土個案為112例男性、12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今(2021)年5月5日至5月17日。其中臺北茶藝館88例、萬華區活動史67例、某社團相關群聚2例、進香團2例、宜蘭遊藝場1例。群聚關聯不明51例、疫調中29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新增之死亡個案分別為案1522與案2095。其中案1522為60多歲女性,在萬華工作,5月10日出現發燒,5月14日就醫採檢,於5月16日確診,個案17日倒臥家中,同日送醫急救無效不幸死亡。案2095為80多歲男性住院病人,有慢性病史,於5月16日進行接觸者檢驗檢出陽性,Ct值約25。5月17日因病情惡化,經急救後仍不幸死亡。我國至今累計14例死亡個案。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若出現疫情熱區 侯友宜:封鎖區域、全部快篩
國內本土病例不斷增加,被問及出現疫情熱區會如何作為,侯友宜表示,新北市如果出現高危險的疫情區域,一定會採取封鎖、全部快篩,嚴格做好區塊管控,這部分做好了準備,所謂先封區塊,如果區塊封不住,從社區感染不斷擴散出去,連動了幾個社區甚至跨到縣市的時候,就該採取更強烈的第四級作為,該封該做就會立即來做,不能無限制擴大。這些熱區會跟CDC討論,很多作為中央、地方要一條心。侯友宜表示,目前是二級警戒,新北本來就會強化,所有公有場所、八大行業全部關閉,隨著萬華茶藝館疫情上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必須要更擴大管制,視同三級警戒方式來做,下午隨著CDC公布,採取滾動式修正。民眾對於要升級三級警戒,恐會引起恐慌、搶購物資,侯友宜表示,今天特別來看林口的物流中心,這是提供北基宜桃最重要的物流,供應量比平常多兩、三倍,包含防疫物資非常充分,只要減少非必要的外出跟集會,不管屋內戶外都戴上口罩,就能面對來勢洶的疫情。對於是否要設置快篩站,侯友宜呼籲物資都還非常充裕,大家面對防疫要有穩定的心情,只要配合政府全力防疫做到位,相信就可以共度難關,新北跟萬華一河之隔,很多新北居民到台北工作,所以新北市所有的54家責任醫院、18家急救醫院都做好了.只要在高危險區塊,請醫院成立快篩站來做篩檢、盤點,在昨天叫各醫院準備好,有需要就會成立快篩站。侯友宜表示,新北市在相關演習擴大管制、超前部屬,在去年做得比三級警戒還嚴,還做到四級的區域封鎖,這些已做好準備,前段時間為升級第三級警戒都做好準備,所有各局處都在密集開會,如果中央不打算升級,新北市也會擴大管制,視同三級警戒來做 好充分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3禁令! 今起11大場所、夜市、宗教暫停營業活動
因應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遽增,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上午主持台中市「COVID-19疫情嚴峻」兵棋推演會議時,宣布三大禁令。盧秀燕說,為防堵疫情擴散,市長盧秀燕也在會中同步宣布,台中市自即日起實施「三大措施」,包含11大場所暫停營業、11處夜市暫停營業、宗教場所暫停團體活動且禁止大型遊覽車進入停放,原則實施至6月8日止,並視疫情發展滾動調整。因應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遽增,台中市政府今天上午9時30分在台中市政大樓召開「COVID-19疫情嚴峻」兵棋推演會議,召集市府一級主管、防疫中心代表、以及軍方民防等單位,就疫情各階段狀況三階段演練,包括管制整備期、管制執行期、管制復原期,模擬各種狀況與因應SOP,做好萬全準備防堵疫情,全力守護市民健康。盧秀燕說,第一,11大場所即日起暫停營業。台中市轄內視聽歌唱業、三溫暖業、舞場業、舞廳業、酒家業、酒吧業、特種咖啡茶室業、夜店業、飲酒店業、資訊休閒業、電子遊戲場業,自即日起暫停營業,原則實施至110年6月8日止,再視疫情發展滾動調整。第二,11處夜市即日起暫停營業。台中市管轄11處夜市自即日起至110年6月8日暫停營業,再視疫情發展滾動調整復業日期。11處夜市包括:西屯區逢甲觀光夜市、大甲區大甲蔣公路觀光夜市、中區中華路觀光夜市、北屯區昌平夜市、南區忠孝路觀光夜市、太平區長億夜市、東區旱溪夜市、北屯區太原觀光夜市、南區大慶夜市、清水區清水五權夜市 北屯區捷運夜市。第三,宗教場所暫停團體活動且禁止大型遊覽車進入停放。台中市境內宗教場所即日起至110年6月8日「暫停團體活動」(例如集體法會、進香遶境等活動),且周邊兩公里內進行交通管制,「禁止宗教活動之大型遊覽車進入及停放」(非屬宗教活動遊覽車經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再視疫情發展滾動調整恢復日期。由於國內疫情嚴峻,盧秀燕今日召開「因應COVID-19疫情嚴峻兵棋推演會議」,召集市府一級主管、防疫中心代表、軍方民防等單位,分為3階段、17項議題進行演練,3階段分別為「擴大管制第一期」、「擴大管制第二期」及「擴大管制復原期」等情境,制定各局處因應措施,確保物資整備供給與應對,希望讓台中在疫情防堵與處理上更有準備,也讓市民安心。今天兵棋推演會議中,台中捷運公司也提出因應措施,在「擴大管制第一期」,如遇中央政策宣布禁止外出等模擬情境,捷運將配合交通局實施相關防疫措施,包括一般民眾禁制搭乘大眾運輸、適度調整營運班距、僅提供必要工作人員進入車站搭乘等。而在「擴大管制復原期」,捷運則會進行全線車站及全車隊車廂消毒,在服務人力調配、系統軌道設備檢視、車站服務設備檢視整備完成後,恢復正常營運班距。市府表示,期望透過兵棋推演,預先研商各階段防疫作為,加嚴加密防堵疫情擴散。此外,經盤點,台中現有20家急救責任醫院,其中6家為重度級專責收治重症患者,12家為一般級及中度級專責輕症篩檢與收治醫院。另台中也推出「安心旅宿」,截至今年已有281家通過審查,共提供15,640間客房,可供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家屬及一般旅客入住,減少共居者感染風險。
-
2021-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患染疫和平醫院清空影響收治量能?石崇良:不必擔心
本土疫情從萬華、宜蘭到基隆延燒共計已38起個案,其中爆出兩名和平醫院確診患者,社區感染演變社區傳染,也引發院內群聚隱憂,值得注意的是,和平醫院是衛福部轄下負責北市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患之專責醫院,是否會影響收治量能或有無替代醫院因應?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北市的醫療量能比其他縣市都多,不用擔心沒有備案。石崇良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衛福部根據疫情發展程度,早有四個階段的醫療能能準備,第一階段是將全台疑似或確診病患收治在負壓隔離病房,這部分目前有1000間,已使用快600間。第二階段是透過全台共172家急救責任醫院,內有專責病房收治確診的新冠病患,採一人一室隔離,去年全台已啟動過一次,隨著疫情減緩,部分又回到原來的收治功能,近期隨著本土案例增加,已有一半的縣市重新啟動,預計到下周一全面開放。倘若疫情更嚴,石崇良表示將啟動第三階段,以區域專責醫院來收治傳染病患,估計全台有3000間,像部桃負責桃園,而和平醫院則會負責台北,然而,隨著該院爆出兩名確診患者,目前和平已在清空,是否會影響北市收治或找他院因應?石崇良表示,和平目前還不是院內感染,加上台北市的醫療量比其他縣市都多,不必擔心找不到替代方案。倘若群聚更擴大,就得啟動第四階段收治,石崇良表示,這時候全台醫院將保留給重症病人,輕症治療或確診者將轉至全台集中檢疫所,目前估計有4000床。
-
2021-05-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重度瓣膜逆流致心臟衰竭 花蓮婦人送門諾醫治救回一命
花蓮55歲陳姓女子今年初因急性心臟衰竭緊急送醫,住院期間突然昏倒在廁所,失去呼吸心跳,花蓮門諾醫院護理人員及時發現,緊急救回一命,但陳女心臟受損嚴重,一度放置葉克膜等維生系統,一周後逐漸恢復。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黃振銘指出,陳姓患者去年底被診斷出重度二尖瓣膜、三尖瓣逆流合併心臟衰竭,醫師當時就建議她接受心臟手術,但患者及家人擔心手術風險而猶豫。確診相隔不久,陳姓女子因急性心臟衰竭被家人緊急送醫,住院期間昏倒在廁所裡,護理人員發現時整個人發黑發紺、沒有呼吸心跳,經多次搶救恢復生命跡象。黃振銘指出,陳女轉到加護病房後,仍因惡性心律不整一度失去生命徵象,當時以CPR和電擊器救回,由於心臟受損嚴重,立即幫她放置葉克膜和主動脈氣球幫浦爭取時間。陳姓女子經一周的維生系統後,狀況穩定,再進行二尖瓣膜置換和三尖瓣修補手術,同時植入體內心臟去顫器,術後恢復良好,在住院觀察10多天後出院返家。她和丈夫都很感謝醫師及團隊用心,將她從鬼門關前救回。黃振銘說,二尖瓣膜逆流是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血液從心房流向心室時,二尖瓣需要閉合才能讓血液前進,但如果二尖瓣無法緊閉,血液就會逆流回心房,若逆流嚴重,肺部的血液回流就會受到影響,造成肺水腫。輕症者可以靠藥物治療,重則導致心臟衰竭,同時引起心律不整、中風,甚至是猝死。醫師表示,引起二尖瓣逆流常見原因是瓣膜退化和感染,一旦診斷有瓣膜逆流,必須減少重度勞動、控制水分,避免增加心臟負擔。一般而言,輕中度的二尖瓣逆流建議一天水分不要超過2000cc,重度逆流的病人一天的水分要少於1500cc,並建議每半年追蹤心臟超音波,若瓣膜逆流惡化達到重度就應該盡早接受手術。
-
2021-05-10 新聞.元氣新聞
阿扁躺病床變電線人 陳致中透露父親症狀
前總統陳水扁今天上午在臉書PO出一張近況照片,他著醫院服裝躺在病床上,上半身纏繞著線路、醫療儀器,他寫到「這樣的檢查已經N次,只要還能呼吸,活著就有希望」。陳水扁也發文自嘲「阿扁不是天線寶寶,卻是一夜的電線人」,他也解釋,自己不是電擊急救,不是小針美容或遭綁票凌虐,而是睡眠呼吸的檢查,「對扁而言,這樣的檢查已經第N次」。陳水扁兒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表示,父親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宿疾,過去曾在北榮、中榮各動過一次手術,曾經是重度程度,手術後有進步成中重度,睡眠狀況略有改善,但每年要再檢查一次,這次檢查是上周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在醫院住了一晚,檢查報告還沒出爐。陳致中提到,父親除了呼吸中止症困擾,還有腦神經病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類巴金森氏症症候群、漏尿及手抖等症狀,隨時掛著尿袋。父親及母親吳淑珍身旁各有一位看護照料。陳水扁近期的重心是主持每周一次的廣播節目,談勵志人生故事等,陳致中說,父親很用心準備,這也是一種情境式治療,有益身心健康。
-
2021-05-09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見證「起死回生」的外傷科醫師
「希望今夜是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急診室外頭下著大雨,再加上寒冷的天氣,民眾幾乎都待在家裡,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因此平日人聲鼎沸的外科急診,今夜顯得特別冷清。身為當日值班的急診現場主治醫師,也難得能停下腳步,與急診室裡工作的伙伴多聊幾句。「年輕男性,機車打滑,目前沒有生命徵象!」正當我們為了一個難得清閒的夜晚竊喜之際,呼嘯的救護車伴隨匆忙的護理人員,將一位嚴重的外傷病患推進急救區,這是一個需要立即搶救的病患。傷患的外觀明顯看見的是右下肢被車碾碎造成的骨折;病人的超音波檢查,顯示腹腔內有大量的出血;重度昏迷加上兩側不等大的瞳孔,可預期應該有顱內受傷或出血……以上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急診室。而相較於一般的疾病,外傷的可怕即在於同時發生在多處。接下來的處置一如預期:第一線的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完成了傷患第一時間的評估與復甦治療;當日值班的另一位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當日外傷小組負責人)亦抵達現場,與其他相關專科的會診醫師討論後,決定病患接下來接受手術的方式與順序;最後由外傷急症外科收治轉入加護病房,進行多重外傷的整合治療。這些處置流程在本院看來似乎是稀鬆平常,但這是因為有個嚴謹的外傷治療制度在背後支持,並且經過了多年的磨合而更加成熟。而唯有如此完整成熟的制度,才能給外傷病患最完整最正確的照護。由於醫院評鑑的要求,具規模之醫療院所皆需成立所謂的「外傷小組」,以因應上述多重外傷的複雜病患。但許多機構仍將「外傷小組」停留在「任務編組」的階段,意即並未成立專職治療外傷病患之外傷科,而僅由外科各次專科(含一般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等)派員參與外傷小組輪班,值班外的臨床業務,仍為其原本所屬專科之內容。在過去,治療這類多重外傷病患的困難在於:「需不需要手術?」「哪些部位需要手術?」「同時多個部位需要手術時,優先順序為何?」「誰來決定優先順序?」「手術後由哪一科來做後續照顧?」這些問題在專職收治外傷病患的外傷科出現後,迎刃而解。外傷科醫師這份工作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見證這起死回生的過程,甚至有幸有能力參與其中。我們常會遇到嚴重外傷的病患,以到院時的狀況,很難跟他後來活著出院的情景做連結。在治療的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放棄,他的生命也將畫上休止符。或許因疾病死亡的案例每天都在發生、不足為奇;但不同的是,外傷常出現在年輕的生命上,一個原本健康的生命。年輕生命的離開,影響的可能不只他個人,而是整個家庭。身為前線醫療人員,見證過、體驗過這份感動,方能體會生命的可貴與自身專業的神聖。
-
2021-05-07 養生.運動天地
20歲失去爸爸、媽媽、外婆 從想被撞死到學會大笑:老天爺還沒放棄我啊!
如果喪親之痛,會讓一個人覺得人生無望,20歲的林祐遙,就是放大三倍的人生無望。大三這一年,她接連送走父親、母親、外婆,背負著龐大學業與經濟壓力,多次希望下一秒跟著消失在世界上。現在的開朗大笑,到底背後藏著多少的淚水?離異的父母林祐遙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的採訪,分享自己沉重灰暗的過往。6歲那一年,父母離異,林祐遙跟著母親一起生活。母親,是那種眨眨眼,男人就會貼上來的性感女人,她以前都笑稱母親是「歸仁邱淑貞」。印象以來,母親有過蠻多段精采的戀情,一直到認識了一個老實的軍人,才真正的穩定下來。或許因為母親非常轟轟烈烈的感情史,林祐遙對於情感還有信任度,以及情緒掌控,一直感到非常不安,甚至很偏激,有時候還會失控。照顧母親失去青春父親在林祐遙17歲那年過世,雖然父女一直沒有共同生活,但彼此仍會互相聯繫,感情依然緊密,生命中的父親角色沒有缺席;父親離世,讓林祐遙真正失去了爸爸。後來,母親乳癌併發淋巴癌第三期,林祐遙白天要上課、晚上打工,其他時間就是去醫院,哪怕只能停留20分鐘還是會去。母親生病的日子,林祐遙的時間完全錯亂,常常忘記今天是幾月幾號,覺得一天睡覺要睡八小時真的很浪費,在母親過世前,她幾乎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回憶。每天醒來,就是賺錢回家維持家計;上班路上,都希望可以被卡車撞飛,這樣就有一筆保險金可以留給家裡用。後來,想想太可怕了,才又放慢速度騎車,唱著歌悠哉悠哉地去上班。愛的人都離開了大三這一年,林祐遙20歲。母親倒下後,原本她以為自己要改口喊一聲「爸」的男人,卻突然消失,最後再見到這個人的時候,是母親最後送進加護病房,對方希望由林祐遙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林祐遙才真正體悟到,人走到最後,還是只能靠自己。同一年,最疼愛林祐遙的外婆,無法忍受喪女之痛,跟著過世了。林祐遙當時的初戀男友,也在這時候離去。她曾經以為的全世界,3年內,隨著深愛的人接連離開,崩解了。面臨學業與經濟的壓力,她懊惱怎麼連一個自己想要的都抓不住,更無力的是,再也找不到人可以依靠,從此之後只有一個人。逼自己好好睡一覺高三到大三,不過3年而已,先後送走父親、母親、外婆。或許是因為變成沒人管的小孩,加上同儕的影響,她染上了抽菸、酗酒習慣,為了逼自己好好睡一覺,林祐遙常常和朋友流連在夜晚的世界,享受煙霧與酒精的洗禮。原想靠抽菸和喝酒放鬆,沒想到反而變成越到夜晚,越睡不著覺的狀態,白天工作時狀態更是糟糕,生理與心理完全失調,明明才22歲,但就算上了妝,看起來的外表年齡至少35歲以上。在朋友幫助下,林祐遙求助了精神科,開始服用抗焦慮與助眠的藥物,但卻帶來記憶力變差、依賴藥物的副作用。接受治療過程中,身旁的人建議她,可以做些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某一天起床,林祐遙真的就穿上球鞋,到租屋處周邊跑了一圈,人生竟然開始翻轉。有心跳的感覺真好林祐遙沒有特別注重運動的裝備與習慣,就是讓自己走出房間,去公園也好、健身房也罷,慢跑讓她覺得「有心跳的感覺,真好。」開始慢跑之後,她第一件事就是戒掉手搖飲,從全糖、半糖、一直到無糖,現在則是能不喝就不喝,盡可能地喝水。自從開始戒飲料,身上排出的汗水與尿液,味道似乎沒有以前那麽重,皮膚也變好了。最大的改變是,林祐遙的個性變得「真正」開朗與幽默。她透過慢跑紓壓,讓腦袋放空,有時候還會幻想「會不會等一下就撿到錢?」、「跑步到一半被外星人抓走」等情節,幻想與腦袋小劇場對她來說,是遠離過往痛苦回憶的方式。老天爺還沒有放棄我啊今年的林祐遙,28歲了。總是大笑、有她的地方就有歡樂。林祐遙常跟身邊的朋友說,未來大家都會面臨的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己只是比多數人提早遇到。老天爺太看得起她了,把人生一些很痛苦的試煉,一次放在她20歲的人生中。但往好處想,她沒有所謂的玻璃心,笑說「釋懷」這個技能,她已經滿點了!走過艱辛的少女時期,林祐遙透露鼓勵自己的秘訣。洗澡的時候,一定要看著鏡子裡的自己5分鐘,有手、有腳、智力正常,她就覺得:「嗯?老天爺還沒放棄我啊!」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一路走到現在,她能用很輕鬆語氣,跟每個願意聽故事的人,分享自己的過往。透過「有肌勵」,林祐遙想鼓勵更多人:人生就是一款自己不能挑選的遊戲,有很多痛苦、困難度很高的關卡沒錯,但也有很多甜蜜而且輕鬆的關卡。卡關了,就找可以幫忙破關的人,來幫忙破關;破關了,就把自己破關的方法,分享給別人。老天爺沒那麼快放棄你,你也不要那麼快放棄你自己。「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5-05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貓狗結紮手術要注意! 未先禁食禁水8小時恐引發風險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今天表示,日前於台中地區舉行犬貓下鄉絕育活動時,有隻浪貓因術前未確實禁食、禁水,術中因嘔吐物嗆入氣管呼吸困難而失去意識,經獸醫師緊急搶救後恢復。協會呼籲民眾,犬貓施做絕育手術前務必確實禁食、禁水8小時以上,以免發生危險。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說,日前在台中地區舉行的下鄉絕育活動現場,有愛心人士自行誘捕浪貓至現場做絕育手術,但該浪貓被誘捕後未確實禁食、禁水,在術中因嘔吐導致呼吸困難,胃中尚未完全被消化的食物嗆入氣管。獸醫師發現後,立即進行急救,疏通呼吸道系統並供給氧氣及輸液,最後恢復意識。經獸醫師評估後送獸醫院住院,全天候專人照護,目前該浪貓健康恢復情形良好。協會表示,每場下鄉絕育活動前一天及民眾報到時,都會仔細說明即將施做手術的犬貓需要準備及注意的事項,更強調禁食、禁水的重要性,因為若未確實執行,有些犬貓可能在術中嘔吐,卻因麻醉無法將嘔吐物全數吐出而阻塞食道或嗆入氣管,造成呼吸困難,增加手術風險。
-
2021-05-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究竟是不是中風?台大醫教你「一條皺紋辨別法」
Q:居住在山裡的阿公,平常愛喝酒又患有高血壓,有天晚上突然頭痛,休息十分鐘後竟開始嘔吐,意識變得不清,這時候我該怎麼辦?腦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原因的第一位,長年位居十大死因前四名。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宋奇穎說,新竹縣山地鄉的尖石及五峰鄉,曾有病患中風發作卻被誤以為是喝醉酒,或以為是喝酒過量引發手、腳暫時性麻痺,因被發現的時間晚,當地又與市區醫院距離較遠,錯過黃金搶救時間,釀終身遺憾。提高救護員的判斷能力,爭取搶救時間。後送急性腦中風病患是消防救護員任務之一,新竹縣三面環山,部分山區病患需與後送時間拔河,救護員到達現場時迅速辨識,特別重要。宋奇穎長年觀察,分析腦中風後送問題,在前端辨識症狀時,若能提高緊急救護員現場的辨識能力與準確度,可爭取搶救時間,縮短黃金時間的流失。宋奇穎表示,許多緊急救護員衝抵現場,最常以「FAST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評量表替病患進行測試,但若出現不典型的中風症狀時,例如嘔吐、頭痛、視野偏盲、失語等漏網的症狀,資深的救護員會透過其他量表輔助辨識,但新手救護員可能較不熟悉;或當病患意識不清時,辛辛那提根本派不上用場。區分大小血管中風,送往正確醫院。為提升辨識中風的準確度,縮短送醫時間,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推動急性腦中風消防教育課程,由醫師分享腦中風的處理原則、評估方式與治療等,並提供第一線緊急救護技術員快速辨識中風的祕訣。由於治療大血管中風有特定醫院,宋奇穎說,以往在現場只能分辨病患正常或不正常(中風),現在更增進了區分大小血管型中風的能力,提高送往正確醫院的機會。不過,除了設法解決消防救護端的痛點,宋奇穎表示,民間的痛點則是獨居或長輩白天單獨在家時,衛生單位應發展出求救機制,並提高民眾對於腦中風的病識感,加速全民搶救腦中風的行動。教官小叮嚀宋奇穎/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當病患意識不清時,家屬應回憶病患上一次清醒的時間點,蒐集過往病史並記錄,提供緊急救護員快速辨識的參考。醫師開講觀察眼球偏移+步態平衡 準確辨識中風類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癲癇科主任周秉箴於課程中說明,腦中風不僅症狀多樣,且易與顏面神經失調、酒精中毒等混淆。不過,掌握辨識訣竅,中風與顏面神經失調僅有「一線之隔」,且在民眾熟知的FAST(微笑、舉手、說你好)之外,再觀察病患的眼球偏移,3+1的辨識方式更能抓漏。周秉箴說,中風與顏面神經失調的一線之隔,就是「一條皺紋辨別法」,如病患額頭能動、可看見「抬頭紋」、眼睛能閉但臉下半部不能動,就能區分出是中風,而非顏面神經失調。而腦中風症狀包含講話大舌頭、嘴角歪斜、失語症、視野缺損、吞嚥困難、步態不穩、暈眩等皆為突然發生,症狀愈多樣代表中風範圍愈大,情況愈危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坤璋則說,第一線的症狀辨別除FAST中風評估外,更精緻的到院前評量會再加上G(Gaze),建議多看「兩眼」病患的眼位偏移,就能分辨是否為大血管中風;周秉箴也提出近年更常被使用的辨識方法BEFAST,除眼球偏移之外,再多看病患的步態平衡(Balance),緊急救護技術員辨識中風的抓漏將能更準確。國外研究也顯示,在針對緊急救護技術員進行腦中風教育後,能提升其中風辨識的準確度,約可從六成提升至八成六到九成七,而病患的預後,也常取決於前端能否快速辨識出中風,並啟動及執行後續的處置流程,盼縮短送醫的時間,讓患者能及時搶救,減少失能機率。
-
2021-05-01 醫聲.院長講堂
中山附醫總院長蔡明哲/ 在美國接受外傷訓練 返台投入急診醫療,推動緊急救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蔡明哲,是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權威醫師,30年來大力推動國內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等,打造中山附醫成為重視「急、重、難、罕」醫療的醫學中心。被派赴美接受外傷訓練 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的蔡明哲,是國內第一批出國接受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訓練的種子醫師,返國後即投入急診醫療、外傷教育的導入,積極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蔡明哲先在衛福部桃園醫院接受一般外科訓練,有感於急診醫學與外傷醫學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在成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時,被派往美國接受外傷訓練,特別是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到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回國後,他開始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自1993年起十多年來,擔任種子教官的他到各消防隊教急救技術,分享美國經驗,建立消防體系救護制度,培育很多消防緊急救護人才,讓台灣的救護技術與歐美並駕齊驅。蔡明哲舉例,像新冠肺炎確診者或陽性個案都是藉由緊急醫療系統送到醫院,這讓台灣醫院、民眾免受病毒攻擊,靠的就是台灣有這套系統建立,結合衛生、消防單位、防疫計程車等,才有這樣的成績。2010年蔡明哲從成大退休,回到母校中山醫學院服務,除了急診醫學臨床工作,也擔任醫學系系主任、醫學院院長,他把過去30多年行醫的經驗和預防醫學的體會與學弟妹分享。建立到院前救護制度他在去年八月升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總院長,仍不忘情於繼續從事醫學教育跟醫療管理工作。「培養人才、醫療管理、醫學教育與傳承」是他目前重要的工作。「急、重、難、罕」是醫學中心在健保制度中的核心角色、分級醫療的任務,與基層醫療為夥伴關係。蔡明哲在中山附醫不僅從事急診、到院前救護制度建立,也引進肺癌團隊、兒童癌症與血友病團隊等進駐,顯示醫院對於急診、重症、癌症與罕病的治療非常重視。引進AI建置醫療大數據目前中山附醫結合人工智慧、醫療研究與臨床服務,引進國內外AI系統,建置醫療大數據。蔡明哲說,可在0.1秒內運算出院內電子化病歷初步結果,醫師有這樣的利器,容易找到研究方向,AI的導入讓研究與臨床獲益,並且與國際一流醫院醫療資料比較,提升醫療水準。蔡明哲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消化外科、急診醫學、創傷、公共衛生、災難醫學、流行病學、國際人道援助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保健是每一個人義務。如何讓自己保持健康,把寶貴醫療資源留給生病、特別是重症病患,這樣台灣的健保、醫療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
2021-04-2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短效吸入劑只治標,錯誤用藥死亡風險高!氣喘日常保健6法
●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急性發作有可能休克●國人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急性發作時,恐危及生命風險。最新「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指出,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相較於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死亡風險高出9成。短效吸入劑 愈用愈沒效一名39歲女性氣喘患者,不敢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每次氣喘發作僅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當下覺得氣管舒張、呼吸順暢,一年下來竟使用3支以上,直到嚴重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差點休克,送醫急救插管治療後,才發現已錯誤用藥多時。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鶴健表示,氣管發炎時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用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會愈用愈沒效。反覆使用 恐致氣喘惡化 王鶴健與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分析2001年到2015年健保資料庫中,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研究發現,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高達16%,相較於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患者的比率可能高達3成以上,除健保用藥外,病患自費購買的現象也很普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表示,臨床觀察,每10位患者中約有8位長期只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但短效急救吸入劑僅能暫時緩解緊縮的氣管,雖當下覺得呼吸順暢,但氣管一下子就會再度緊縮,並未緩解過敏發炎反應,反覆使用恐導致氣喘惡化。吸入式類固醇 相對安全鄭世隆指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使用類固醇會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變胖、骨質疏鬆及免疫力下降等,而短效急救吸入劑的價錢便宜、取得方便,因此很多人害怕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氣喘標準治療使用吸入式類固醇,吸1年的劑量等同於1至2顆口服類固醇,劑量相當低,且經特殊設計,可以直接於肺部吸收,安全且有效,能控制過敏氣喘的發炎反應,規則服藥1個月,病況穩定後,就可降低吸入劑量,不會發生坊間說的全身性副作用。減少接觸塵蟎、寵物貓狗除規則用藥,鄭世隆提醒,氣喘患者預防急性發作,應減少接觸過敏原,如塵蟎、寵物貓狗,當面臨空汙、溫差大時,應避免外出;運動還能提升免疫力,但「不可以為有運動就不用藥」,小心氣管發炎反應不降反升。
-
2021-04-27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氣喘錯誤用藥險休克 醫:短效急救吸入劑無法根本治療
氣喘若未正確治療,恐因急性發作,救治不及逝世,亞洲歌姬鄧麗君便是如此。39歲女性氣喘患者不敢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每每發作僅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一吸便覺氣管舒張、呼吸順暢,沒想到一年下來竟使用超過3支,直到嚴重感冒引發急性氣喘發作,差點休克,才緊急送醫插管治療,發現自己長期未正確治療氣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表示,過度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恐導致氣管發炎反應更嚴重,吸入型類固醇的類固醇含量低,且能實際解決氣管發炎問題,通常穩定用藥1個月後,病況漸穩定,可降低治療劑量。我國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氣管發炎時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會越用越沒效」。王鶴健與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分析2001年到2015年健保資料庫中,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探討「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發現,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的氣喘病患高達16%,相較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2支以下的病患,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王鶴健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患者的比例可能高達3成以上;除健保用藥外,病人自費購買短效急救吸入劑的現象也很普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本,短效急救吸入劑是治標。」鄭世隆表示,臨床門診觀察,轉診患者中,每10位約有8位長期只使用短效,患者因為覺得一吸就有效,而不使用類固醇,但短效急救吸入劑只能短時間緩解氣管緊縮、打開氣管,雖當下覺得呼吸順暢,但氣管一下子就會再度緊縮,因未緩解過敏發炎反應,反覆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恐增加氣管收縮,加劇發炎,導致氣喘惡化。為何氣喘患者常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而不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鄭世隆表示,短效的價錢便宜、取得方便,吸入型類固醇則相對昂貴,且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使用類固醇會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變胖、骨質疏鬆及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害怕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鄭世隆說明,氣喘治療所使用的類固醇是吸入式的,吸1年的劑量才會等同於1至2顆口服類固醇,劑量相當低,且經特殊設計,可以直接於肺部吸收,安全且有效,能控制過敏氣喘的發炎反應,規則服藥1個月,病況穩定後,就可以降低吸入劑量,不會發生坊間說的全身性副作用。
-
2021-04-2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隱形高山殺手!攀百岳好好的竟「命懸一線」山友驚呆了
50歲謝姓山友有高血壓,定期回診追蹤服藥,常號召同好攀登百岳,攻頂過程從無不適,直到回診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意外發現嚴重心肌缺氧,左前降枝冠狀動脈狹窄90%「僅剩一條縫」,堪稱「命懸一線」,猝死風險極高,所幸經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處後,重燃信心,一圓完攀玉山的夢想。謝姓山友乍聽自己冠狀動脈嚴重狹窄,不禁慶幸自己「福大命大」,自嘲「否則下一個上新聞的就是我了」。術後在醫師的指示下,逐漸增強體適能訓練,運動心電圖顯示心肌已無缺氧,心肺功能測試也顯示,心臟狀況能負荷爬山強度,在術後三個月再次順利完攀玉山單攻,令他相當開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說,冠狀動脈負責供給心肌需要的氧氣和養分,一旦冠狀動脈發生粥狀動脈硬化引起狹窄時,血流量減少造成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出現突發性心肌梗塞。王宇澄指出,臨床上經常有病患平時並無任何症狀,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病患反而更加危險,輕忽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等到運動或爬山時,以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表現,往往急救不及,憑添憾事。王宇澄建議,民眾若有運動胸悶或呼吸困難等心臟不適症狀,建議及早至心臟科門診就診,請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40歲以上、有個人或家族心臟病史、過去或現在抽菸者、三高、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等心血管高風險民眾,可增加運動心電圖甚至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腎功能不佳、有甲狀腺疾病、懷孕婦女,以及有顯影劑過敏史者,不建議接受此項檢查。
-
2021-04-23 新聞.用藥停看聽
摔傷用曼秀雷敦痛到懷疑人生!原來真實用途沒有它
「曼秀雷敦」軟膏(又名:小護士、面速力達母)是許多家庭急救箱裡的必備用藥,不過,這類藥膏只適用於蚊蟲叮咬,可不能塗在跌倒擦傷的傷口,否則可能痛到懷疑人生! 1名女網友在Dcard貼文中提到,她在學校不慎摔倒,導致膝蓋擦傷,立即去學校保健室消毒、塗藥,返家後,拿棉花棒挖一些「曼秀雷敦」往傷口上塗,不料一擦完竟令她「痛到快往生」。 該網友細看曼秀雷敦瓶上說明,才知並未註明可塗抹於傷口,上網查資料後,發現受傷最好別塗抹曼秀雷敦,否則可能會影響傷口癒合。 文章一貼出,不少網友紛紛回文,「曼秀雷敦只適合蚊蟲叮咬,擦傷破皮建議用眼藥膏(青黴素)」、「我也是小時候我媽都拿小護理師給我擦,結果之後去買藥,藥師才跟我說不能擦小護理師」。 藥師柯明道表示,曼秀雷敦成分含有甲基水洋酸,具有止痛作用,一般會用來改善肌肉痠痛或是蚊蟲咬傷。不過因為成分含有薄荷,用起來涼涼,具有刺激性,就跟白花油一樣,均不可直接塗抹在傷口表面。 柯明道指出,如果皮膚擦傷、破皮,千萬不能在傷口上塗抹「曼秀雷敦」,建議使用俗稱「眼藥膏」的四環黴素,最近幾年則以「膚即淨」(Fucidin)抗生素為主,廣泛用於急診。 「膚即淨」為具有強效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對大部分的革蘭氏陽性菌有效,可以直接塗抹在傷口表面,治療各種皮膚感染,柯明道說,市面上已有相關指示用藥,民眾購買之前,可先向藥師諮詢。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編輯部,撰文/陳盈臻,責任編輯/Mei)
-
2021-04-17 醫聲.院長講堂
輔大醫院院長王水深/醫院從零到有,規模比照醫學中心 在黃金時間內搶救病人生命及有效治療
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輔大醫院,在知名心臟外科醫師王水深帶領下,打造為「敬天愛人,視病猶親」的醫院,深獲當地居民信任。輔大醫院成立已3年半,「當初醫院是一張空白的紙,從零到有,曾遭遇過經營上的困難,經由學校的調度,現在已告穩定。」輔大醫院院長王水深說,醫院營運至今,提供的醫療服務已獲得當地居民的信任。緊急醫療 不必遠送台北過去新北市新莊、五股、泰山地區的醫療資源較缺乏,大多數民眾看病必須到台北市的醫院求診,若碰到已無生命跡象的病患,因送醫路程遠,常會錯失急救的黃金時機。王水深指出,輔大醫院成立後,不僅方便附近居民就醫,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救活率更是新北區域醫院第3名。輔大醫院各科門診齊全,民眾常為了腰痠背痛看骨科、復健科外,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非常多。對於送醫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以立即施行心導管手術;若有腦出血或腦血栓的中風病人就醫,腦中風團隊也能即刻手術清除血腫塊、注射血栓溶解劑溶栓治療,或動脈內導管溶栓治療,在黃金時間內搶救病人生命及有效治療。從醫44年 心臟移植權威 王水深從醫44年,過去是台大醫院心臟外科、心臟移植的權威醫師。王水深形容,血管就像是自來水系統的水管,提供血液在體內行走,心臟瓣膜就像一扇門,兩者必須配合,才能讓血液輸出後再重新回流到心臟。心臟內科多是吃藥來控制病情,外科則可用心導管將不通的血管打通治療。王水深說,輔大醫院雖然是區域醫院的等級,但規模比照醫學中心,目前已有180位醫師,他會持續率領醫院同仁通過醫院評鑑,努力朝向成為醫學中心邁進,為地方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建立制度 重視組織文化「建立組織文化很重要」,輔大醫院核心價值是「敬天愛人,視病猶親」,不論對員工或病人都一樣。王水深除了擔任院長職,仍持續在心臟外科看診,若在巡房時遇到護理師、醫師,關心之餘,他還會直接詢問他們對於醫院制度的看法,被問到的員工多半會嚇一跳,王水深說,這樣溝通比較快,也能更了解基層的心聲。王水深小檔案年齡:70歲專長:心臟血管外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瓣膜手術、靜脈曲張、心臟移植現職:輔大醫院院長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學士、台大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商學碩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經歷: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研究員、美國德州心臟研究所外科研究員、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台灣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台灣靜脈學會理事長、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用心過日子,天天開心,用感恩、讚美的心來看宇宙萬物。
-
2021-04-1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太魯閣號出軌/抹不去的傷痛如何平復?職能治療師以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
身心疲憊、心情憂鬱…心理失調漸出現台鐵太魯閣號於清明連假第一天(4/2)上午撞上滑落於軌道上的工程車釀成出軌意外,造成50死、逾200人輕重傷的重大事故,第一時間除了各家醫院的醫療單位,立即出動並全力協助花蓮清水隧道事故現場救援外,更有來自全國的軍警義消與民間搜救團體進入台鐵出軌現場,搶救任何一位可能的生還者。經歷這場車禍的傷者與前往支援的這群志工可能會有創傷後相關壓力症候群,所以災後心理健康支持很重要,透過心理健康重建團隊包括:醫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和護理師等的專業提供,可以讓經歷事故的輕重傷者及不幸傷亡的家屬們獲得最大的心理支持。台鐵出軌發生至今已經近二週了,越來越多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投入現場救災或是醫療復健工作,或多或少會感到身心疲憊(日以繼夜的搜救與協助)、罪惡感(為何沒有及時把他們救出)、心情憂鬱(每天看到悲傷的景象)、無助(明明救出但無法救活)、情緒不穩(壓力與疲憊造成)等,而且緊急救護、現場搜救或傷亡民眾的家屬崩潰等殘酷的景象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在腦海中,導致心理健康失調等現象。Care the Carer 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為使第一線救難或醫療急救照顧者,或是未來長期協助傷者的家屬或志工照顧者能夠降低照顧上的壓力,應該重視Care the Carer,亦即關心照顧者,透過關心與協助這些照顧者,讓他們面對救災、急救與照顧傷者壓力之餘,能自我調適或是透過團體的協助,避免把災難和工作壓力影響個人生活中,可以健康並持續扮演好照顧者角色。現階段的Care the Carer,包括:1.該休息時就要休息,才能有良好的體力支持工作2.感到壓力時立刻找人說,獲得傾聽與支持,就能降低壓力3.學習壓力放鬆技巧,如:逛街或看電影、聽音樂4.團體事件分享與紓壓等職能治療師在這次事件中,除了是精神醫療團隊之重要成員之一,亦在生理疾病之復健上扮演重要之角色,因此能就職能治療過去在進行災後重建的經驗,應用在台鐵出軌重大災難發生後之身心重健上,更可以協助執行 Care the Carer計畫,透過有經驗的治療師擔任團體帶領者,運用團體動力學的技巧,將照顧者形成小團體,在團體中討論事件經過、分享個人的心得,並鼓勵討論壓力事件及處理方式…等,最後總結並給予正向及健康的處理模式,以協助照顧者能夠持續且健康的回歸正常的生活。台鐵出軌事件發生至今,救災與醫護人員工作量劇增,不但身心俱疲同時還要面對死傷者家屬與外界的各種壓力,救災人員與醫護人員的壓力一定要釋放,未來還有漫長的路,外界也應給予支持及關懷,讓身心重建順利,早日重回正常生活。
-
2021-04-09 該看哪科.耳鼻喉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
清明連假期間,基隆一名婦人陪同母親至基隆一寺廟參拜後留下用膳,卻不慎噎到昏厥倒地,左側額頭也因撞擊地面導致出血,寺廟工作人員撥打119報案,救護車將婦人迅速送抵僅有幾步之遙的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救治,救回一命,日前已經出院。婦人到院時意識不清,基隆醫院急診醫護發現為呼吸道有異物哽塞,導致昏厥,因為就在隔壁,及時送醫急救及排除異物,恢復生命徵象,卡住的食物是類似素雞塊的食物。急診主治醫師劉裔同進一步檢查,發現江婦有吸入性肺炎,建議留院接受治療,以利後續觀察與診治。所幸婦人在醫護照護下,迅速恢復身體健康,僅剩額頭傷口仍需換藥,日前出院返家休養,基隆醫院院長林慶豐與主治醫師蔡富順醫務秘書探視關懷。婦人的母親相當感謝基隆醫院,女兒才能順利撿回一命,放心帶女兒返家。林慶豐叮囑飲水或進食時,應盡量細嚼慢嚥,避免發生異物哽塞及減少嗆咳,以降低吸入性肺炎發生之風險。林慶豐提醒民眾,如遇旁人發生噎到、導致呼吸困難時,可施以哈姆立克法協助排除異物;若病人因異物哽塞失去意識、甚至停止呼吸時,請盡速尋求119協助,並讓病人平躺改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急救,直到病人吐出異物、恢復呼吸,或救護人員抵達為止。基隆醫院提醒民眾,尤其在吃軟質、大塊的食物,如湯圓、雞鴨肉、素雞塊、麻糬、碗粿、年糕等物時,一定要咬成小塊,細嚼慢嚥才吞下。
-
2021-04-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今擴大施打 三周僅打1萬7245人
我國AZ疫苗從今天開始擴大至開放診所、醫院的醫事人員與非醫事人員以及集中檢疫所人員都可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翔表示,明天才會有數據報告,但昨天連假仍有六縣市提供接種服務,新增167人接種,共1萬7245人施打。今擴大施打後,預計觀察至8日中午才有清楚數據可評估是否在開放更多對象。莊人祥表示,目前第一級風險人員累計接種率是13.9%,第二級為5.9%。而觀察連續兩周,通常放假後第一天,打氣會比較差,但確切施打數字仍要看明天的統計數據。但從3月22日開打至今僅接種一萬多人,而第二批疫苗上周抵台,增加20多萬劑且效期只到五月底,是否會擴大到全民接種?莊人祥表示,疫苗量不多仍先以前面八大類為優先考量;另一方面,目前不是所有醫療院所都可以打,接種後還要觀察30分鐘,如果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要緊急救護,所以還沒辦法開放到全民接種。另外,針對AZ疫苗可能引發血栓事件,莊人祥說,目前除了英國、澳洲、德國、荷蘭、加拿大都在審視評估AZ和血栓的關聯性,以現在歐洲、英國和加拿大等國的衛生當局都認為益處大於風險,沒有做出停打的建議,我國也會密集關注。4月7日歐洲藥品管理局也會針對此議題發布建議,是否有更新的決定,我國也會調整。目前疫苗專家小組(ACIP)的臨時會議認為疫苗和血栓還沒有確立因果關係,現僅針對避孕藥和荷爾蒙暫緩接種,希望民眾和醫師討論。而連江縣截至昨天都還沒開打,今天擴大接種後是否會跟進?莊人祥則表示,稍後會再了解,「大家都很關心他們,可能造成他們很大的壓力」。
-
2021-04-06 名人.黃軒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假日,是很開心的時間,但不是人人如此的,這個是我們急重症醫療人員最淸楚的。每當救護車靠近醫院,我們心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來的可能只是小事一樁,也更可能是我不願見到家人告訴我:「他是圍爐暈的⋯⋯」、「他是開心和大家吃團圓飯,而不省人事⋯⋯」⋯⋯你們知道無常、打擊最大的遺憾,就是發生在假日的嗎?當你看到,那些人驚慌中,你很想告訴大家:「小心假日心臟症候群」,而這種病,明明就是可以預防的,只因為假日了,個人解放了,毫無顧忌了,大家都舉起酒杯歡暢,其實有些人的身體,是不能有如此行為的!尤其明顯在過年假日,沒有禁忌下的暢飲,是最容易出事的!這種因為酒,引起心律不整,我們專業叫心房顫動這樣的心律不整,會引發了腦中風、腸中風,或心肌梗塞,我們通稱這些為「假日心臟症候群」,帶來的併發症例如從此以後,肢體癱瘓、什至從此以後,就是離開人間了⋯⋯你説,怎麼不令人感到心碎了⋯⋯尤其在假日歡樂氣氛洋溢時刻!酒精和心房顫動 根據14篇文章研究,收超過130,820位受試者 : 研究人員比較了喜歡喝酒和少喝酒者,其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喜歡喝酒的族群,其定義為男性每天超過2份女性每天1份以上,或不論男女性每天都超過1.5份以上研究人員發現:1.一個人酒喝得越多,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就越高。2.具體來說,每多喝1份標準量的酒,含10公克的酒精,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就增加8%。3.相較於喝最少酒的受試者,喝最多酒者發生心房顫動風險增加50%。另一研究更具體的發現:每天飲酒量超過6罐啤酒以上之酒精含量者,其發生心房顫動之機會,為每天飲酒量低於一罐啤酒酒精含量者的2倍以上。假日心臟症候群的併發症通常這些喜歡喝酒的族群,心律不整的發生時間常是在假日,在大量喝酒之後,所以飲酒,引起的心律不整,也就被稱為【假日心臟症候群】,接下來引起的腦中風和心肌梗塞,其發生猝死之機率增高起來。1.心房顫動和中風心房顫動易引發「血塊剝落」,流入心室,便會隨著血流送進主動脈,再流入腦部血管的血塊,造成阻塞,這就是「缺血性腦中風」。罹患腦中風的患者中,其實心房顫動中風引起的死亡機會更是高達【五倍】可惜的是,很多人都輕忽心房顫動,直到中風時才發現問題出在心房顫動。2.心房顫動和心肌梗塞由於心房顫動跳動不規則,心房內「容易產生血栓」,血栓如果離開心臟跑到冠狀動脈血管,便會造成阻塞發生心肌梗塞。心房顫動引發心肌梗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什麽叫1份標準量的酒?通常以一罐啤酒,做為一個標準杯。酒精克數計算公式:https://bloodac.0123456789.tw/酒的 c.c.數 × 酒精百分比 × 0.785(酒精密度) 如果 1 罐 350 c.c.的啤酒,酒精含量 4.5% 350×0.045×0.785=12.4 克酒精※男性:每天不超過 20 克酒精※女性:每天不超過 10 克酒精如何避免假日心臟症候群?1.禁喝酒過量記得:男性每天不超過 2 罐(700 c.c.) 4.5%的啤酒女性每天不超過 1 罐(350 c.c.) 4.5%的啤酒大部分(63%)假日心臟症候群發都會「發生在65歲以前」的人這些人以為自己身體不錯,又是過年過節,過假日的,開心的大暢飲酒精過量,所以避免假日心臟症候群,最好的方式就是:禁喝酒太多了!假日不喝酒,因為放假,大家都會解禁,心態放鬆太多了,大家都以為不會發生?其實我卻常常在加護病房,卻听聼到的是「怎麼會這樣?」、「剛剛還有説有笑的?」⋯⋯其實假日放肆喝酒,是一種危險行為2.禁吃到飽,吃到撐又吃又喝,尤其大吃大喝或是吃到飽,又喝太多酒,又喝大量咖啡因飲料🥤⋯⋯這些刺激的飲食,都是激發心房顫動的很好的因子。3.禁熬夜研究指出,又熬夜、又大吃、又大喝酒、交感神經會過度活性,心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上升,使心血管,對升壓物質的敏感度增加、例如:抽烟的尼古丁增加,或酒精、或咖啡因增加,造成【心律不整】增加。有研究發現熬夜放長假每天只睡4小時的人,相較於睡滿8小時的人,其血壓會高出許多,因此容易罹患【心臟猝死】方面的疾病。總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假日最享受,最安全的健康行為。你以為不可能發生嗎?醫學証據,酒精飲料,是假日心臟症候群,引發的主要原因,再加上過年或休假期間,「又猛吃,猛熬夜,不運動」,如果真的發生假日心臟症候群,傷了是你自己的身體,害的是家人情緒,陷入焦慮,恐慌無助⋯⋯這幾天,已經幾個病人,幾個家庭,都陷入假日心臟症候群的受害名單列當中⋯⋯只是大家平常都會有一個心態 : 喝酒有事,都是別人有事,但是死神,郤不是如此思考的呀⋯⋯剛剛病人家屬還在問:我爸爸怎麼會這樣?他什麼時候會醒過來?答案就是很殘酷:【喝酒過量】,誘發假日心臟症候群而併發心臟停止,經急救後目前意識仍昏迷,不能醒過來⋯⋯「早一點阻止你爸爸喝酒,就不會有今日的事了」⋯⋯父母親生我出來,我又怎忍心用「暴食暴飲,喝酒過量、抽煙熬夜」,把父母給我的健康身體,在假日中毀掉呢?况且毀的是家庭,而不只是你個人的身體而已※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