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8 活動.精彩回顧
搜尋
志工
共找到
602
筆 文章
-
-
2023-11-14 活動.精彩回顧
創新社會處方箋 長輩獨居不寂寞
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問題伴隨而來,其中,獨居長輩比率攀升,不婚不生、少子化、子女外出就業等因素造成家庭結構改變。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全台高齡獨居住宅數已超過57萬戶,不論是未婚或者離婚、喪偶等出於自願或非自願,每個人都要為老後生活做準備,獨老而不孤老,一個人住也可以很愜意。哈佛大學教授說:「慢性孤獨會使每年死亡率提高26%。」孤獨對人類的生理與心理會產生多種負面影響,例如憂鬱、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心血管疾病、大腦健康等。社交疏離也是孤寂感的關鍵成因,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以下簡稱老盟)多年協助全國偏鄉社區老人開發照顧模組,推出「社區共好暨孤獨處方箋」,以「幸福獨居好朋友」的互助服務模式培育志工,打開社區獨居長者孤獨的心門。2022年,老盟與全台8個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推動「社區共好暨孤獨處方箋」,培育社區開發在地中高齡及高齡者能力,,招募並培訓為幸福好朋友志工,建立社區共好、老老互助的關懷網絡,希望讓長輩能無憂無慮在地安老。今年,活動持續拓散至其他社區,繼續敲開獨居長者的家門,為其建立新的社會鏈結,進而帶出家中拓展更寬廣的生活圈。老盟今年度與11個社區夥伴共同推展「孤獨處方箋」及「偏鄉共好暨高齡人才再運用」計畫,逐步為社區長者建立獨居不孤獨的幸福生活圈,重塑情感連結。經過一年深入各街巷,特舉辦「幸福獨居 共好社區」成果分享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社區代表倡議及分析本次開辦的社區共好模組,深化社區共好獨老處方箋的願景,共同織出安全的社會防護網。研討會由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說明主要計畫內容,論壇主題包括:高齡人權的下一步、高齡心理健康密碼、用關懷儲存關懷、社區展望與未來,產官學研交流討論高齡長者的獨居/孤寂現況,社區發展協會亦分享推廣調查。活動開放民眾參加,只要對獨老議題、社區關懷有興趣,皆可免費預約報名,為自己準備一本獨老幸福存摺,獨居也可以很好!「幸福獨居 共好社區」研討會時間:112年11月25日(六)上午10時00分-下午16時30分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報名請洽:https://sites.google.com/view/communityfriendly
-
2023-11-04 退休力.社會連結
小麟老師:增強社會連結,培養多元專長!盡早退休準備但要時時調整
「退休規畫要有時時調整的韌性,像我就太早規畫,現在發現變數挺多。」智樂活社群共同創辦人小麟老師日常工作是教導樂齡長者使用手機,她發現「社會連結」在老後生活非常重要,年輕時擔心孤老終身,和閨密相約置產,一切安頓完畢她卻結婚生子,人生計畫也跟著轉向。小麟老師:增強社會連結 培養多元專長四十六歲的小麟老師過去從事行銷工作,在媒體業任職。四十歲那年,與兩位朋友創立智樂活社群服務樂齡長者,工作對象最年輕的六十五歲,最高齡者不乏百歲人瑞。她表示,與高齡者相處,和過去充滿商業競爭的生活不同,感覺自己特別年輕、每天生活更有意義。智樂活在雙北、基隆、桃園及台中地區與超過四百個長照據點合作,服務超過六萬人次長者。小麟老師觀察,有些長者退休後仍有人際連結,另一群長者則多待在家中「看電視或被電視看」,且存在性別差異,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走出家門。智樂活因此推出空拍機、單眼攝影等課程,吸引大哥們出門上課。中年創業,讓小麟老師深感六十五歲退休「實在太早了」。她的雙親都已超過七十歲,至今未有退休念頭;隨社會型態改變,長者體力、智力等至七十歲都還能有所貢獻,退休定義應有所轉變,不該再以年齡,而是「能做到什麼時候,就做到什麼時候。」推薦閱讀:長壽時代該怎麼有理想的老後?提早培養新嗜好,把握退休後黃金20年盡早退休準備 但要時時調整即便如此,「退休準備」仍要盡早開始。小麟老師表示,自己卅多歲就開始安排老後生活,因為一直單身,擔心無依靠,和身邊幾位單身女性朋友共商對策,決定若大家都沒有結婚,老了以後要住在一起、彼此照顧。她們在新店一處酒店式公寓置產,該社區有完善的健身房、電影院及電梯等設備,能滿足老後運動、育樂等需求,加上好友就住在樓上、樓下,不會彼此干擾卻能保有人際連結。正當老後生活安排妥當之際,小麟老師與先生相戀、結婚,並生下孩子,於是她將新店房產出租,與先生同住。她表示,有了家庭後,退休計畫必須重新考量,不變的是「人際連結的重要性」。因孩子目前仍在幼稚園就讀,未來教育、是否出國讀書等計畫變數太多、無法預知,但一切安排會以家人意見為主。「退休後『重現自我價值』相當重要,不少人選擇擔任志工,就是不錯的管道。」小麟老師建議,民眾年輕時就開始多方嘗試不同興趣、培養多元專長,讓自己保持學習動機,老後才不會受限自身能力,導致活動選項變少。以自身經驗為例,因為在台北生活,不會騎車、開車,老後考慮移民國外,就必須重新學習。推薦閱讀:退休是人生必經歷程,也是重要生命課程!黃斌洋:保險應趁早,保持健康不停診小麟老師填答「六種動物測驗退休力」發現,原以為年輕時已置產,老後經濟應高枕無憂,但填寫時發現自己仍有盲點,例如不曾認真思考退休後每月要保留多少生活花費,現在光是育兒、小孩求學就花費不少;至於老後健康,最近身邊朋友陸續罹病,她覺得健檢超級重要,已為自己與父母定期安排健檢。●「以防萬一,活到100歲」2023退休力論壇 歡迎報名參加聯合國報告指出,一九九○年,全球只有九萬二千人能活到百歲,但二○二一年百歲人口逾六十二萬人,到了二○三○年,人數更將超過一百萬。「山中長有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已是過去式,百歲世代來臨,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了解長壽是現在進行式,面對比想像更長的人生,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超前部署。聯合報自二○二○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供大家填寫後檢視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並主張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是準備退休最需要的五種核心能力。今年聯合報進一步付諸行動,將於十二月二日(周六)舉辦退休力論壇,請到「勞退教母」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等專家分享最新退休準備趨勢,現場還有博覽會,提供「一日退休練習生」體驗,歡迎揪團報名參加。.洽詢:02-8692-5588轉5616、2070.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42xEb●來測退休力 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是人生必經歷程,也是重要生命課程!黃斌洋:保險應趁早,保持健康不停診
「總分八十,代表動物為獅子」,退休力成績優於許多中年人,對於個性務實、凡事按部就班的牙醫師黃斌洋來說,二十多歲、開始執醫起,就逐步買足保險,養成運動習慣,積極規畫財務,內心有著「老靈魂」的他認為,「這些都是為了無常做準備」。黃斌洋:養成運動習慣 積極規畫財務台灣牙醫系畢業後到美國紐約大學與波士頓大學深造,並取得美國紐約大學(NYU)牙醫學碩士、 國外人工植牙專科醫師證書的黃斌洋,曾任全國植牙學會總會理事長,執醫卅多年,,在經濟能力上,當然遠遠優於一般上班族。現年五十五歲的他開設牙科診所,並積極參與義診,年底將擔任3523地區扶輪國際義診團長,號召包含八大科別近一百六十位醫護志工,以及近十位牙醫師,共同遠赴柬埔寨偏鄉地區作義診。推薦閱讀:長壽時代該怎麼有理想的老後?提早培養新嗜好,把握退休後黃金20年.健康準備:雖工作繁重,但黃斌洋每天一早依舊陪著孩子上學,父子倆邊走路、邊聊天,這是他最喜歡的親子時間。此外,保持運動習慣,每周抽空運動兩至三天,利用休診時間,至健身房踩踩滑步機,做些肌肉重訓,正因持續運動,飲食均衡,黃斌洋體重標準,除了近視、老花、輕微脂肪肝,他定期健康檢查報告幾乎沒有紅字,可說是健康陽光大叔。.保險準備:對於保險,黃斌洋認為,愈早規畫各種保單,才能讓退休更自在,沒有後顧之憂。在成為牙醫師時,就買了不同保險,那時保費便宜,卻有不錯的保障,三十多年後,保險繳費陸續期滿,而這分保單已成他重要的人生資產。在不同時期,考慮購買不同型式保單,黃斌洋表示,除了消費型等醫療險,另外投保了壽險、儲蓄險、看護險、長照險,「這些都是值得的投資」。.退休準備:計畫何時退休?黃斌洋表示,相較於上班族,醫師在規畫人生時「退休」這條線可以相較模糊。即使過了65歲,也就是大部分民眾退休年齡,只要身體健康,仍可以繼續看診,服務患者,並同步指導年輕醫師做經驗傳承,不會有一條很清楚的退休界線。「如果過著完全退休的生活,捨棄醫療專業,這相當可惜。」黃斌洋說,再過一二十年,步入老年,他應該仍會持續看診,服務老病人,但會縮短看診時數。另一方面,增加義診頻率,擔任志工,參加公益社團,貢獻專業醫療專長,因為黃醫師認為多與外界互動,也是延緩老化遲鈍速度的重要法寶。推薦閱讀:小麟老師:增強社會連結,培養多元專長!盡早退休準備但要時時調整盡管收入位居金字塔頂端,但黃斌洋認為,為求晚年安穩生活,就算醫師仍應提早規畫保險、身體、財務等面向,其中「保險應趁早」、「健康最重要」,他早已著手準備,有信心健康老去。黃斌洋說,退休是人生必經歷程,也是重要的生命課程,卻很少人正面看待此事,等到真正離開工作崗位,才開始想著如何安排時間、生活費用,但似乎為時已晚。聯合報「六種動物測退休力」為一分實際的問卷,有如「生命健診」,在不同時間點填寫,得出不一樣的分數,及相對應的動物。最重要的是,藉由分數高低,檢視自己欠缺之處,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想辦法補足、修正,才能平安、愉悅地度過晚年。●「以防萬一,活到100歲」2023退休力論壇 歡迎報名參加聯合國報告指出,一九九○年,全球只有九萬二千人能活到百歲,但二○二一年百歲人口逾六十二萬人,到了二○三○年,人數更將超過一百萬。「山中長有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已是過去式,百歲世代來臨,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了解長壽是現在進行式,面對比想像更長的人生,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超前部署。聯合報自二○二○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供大家填寫後檢視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並主張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是準備退休最需要的五種核心能力。今年聯合報進一步付諸行動,將於十二月二日(周六)舉辦退休力論壇,請到「勞退教母」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等專家分享最新退休準備趨勢,現場還有博覽會,提供「一日退休練習生」體驗,歡迎揪團報名參加。.洽詢:02-8692-5588轉5616、2070.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42xEb●來測退休力 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0 活動.活動最前線
《彩繪希望》盼用繪畫助癌友及家屬走過治療、邁向康復
癌症不代表絕症,但治療過程的辛苦及心理的恐懼,常常影響病友的治療意願與治療成效。自2006年參考國外經驗,癌症希望基金會基金會在台灣開啟了「彩繪希望」比賽,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矚目,9屆以來共有1,333張參賽作品。基金會舉辦繪畫比賽多年,透過繪畫,帶給病友心理上的調適,在畫作中看到病友、陪伴家屬的希望,也透過畫筆,把他們這段歷程表達出來。第10屆「彩繪希望」邀請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拿起畫筆參賽,將您在抗癌路上的心情與感受,拿起畫筆用色彩表達,無論是黎明前的黑暗、負重登上的高峰、割捨不下的思念或是重新出發的步伐,都歡迎你用筆畫下來,用行動來鼓舞與「癌」奮鬥的您我,明天雖然晴雨未知,但我們已出發在希望的路上!《活動詳情》⏰收件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參賽資格1.罹癌病友(需檢附相關證明文件)2.癌症病患親友3.醫療團隊(醫師、護士、社工、志工等醫療從業人員)※以上組別參賽者限台澎金馬地區居民🖌️繪畫主題以「揮灑生命畫筆的光與熱」為精神創作,內容不限,人物、景物、事物皆可,並附上作品名稱及100字內(含標點符號)的作品說明。🎨作品規格限定繪畫平面作品,需手繪創作,風格不限(如油畫、水墨、版畫、水彩、素描、粉蠟彩等),不得以多格漫畫、剪貼、裱框、電繪、攝影、平面雕塑等形式參賽,亦不接受立體作品,作品尺寸須小於60.5X50公分。📭收件方式線上填妥google報名表,並將參賽規則同意書、個人資料告知書、診斷證明(癌症病友組限定)等相關報名文件,連同實體作品寄至癌症希望基金會「第10屆彩繪希望收」(10058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46號3樓之2)🏆獎項分癌症病友、病患親友及醫療團隊三組,每組選取前三名及佳作五名。第一名:獎金20,000元、獎座。第二名:獎金10,000元、獎座。第三名:獎金5,000元、獎座。佳作:獎座。※凡未得獎之參賽者皆頒感謝狀乙式活動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oAirLSEaRXZmVy6bA更多活詳情請至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https://reurl.cc/XmRN4e或電洽:(02)3322-6287分機 122林先生
-
2023-10-20 焦點.杏林.診間
第33屆醫奉獎/風雨無阻照顧山友20年!竹山秀傳玉山醫療隊員 每周攀玉山提供救援
如果在周末那幾天攀登玉山,很有可能在過了「玉山登山口」之後,遇見背著醒目大紅色背包的幾位男女,一步一步踏實地踩在山路上前進。雖也是登山裝束,拄著登山杖,但他們不是一般登山客,他們是「玉山醫療隊」的成員,背包的大紅底色上有一個很大的白色醫療十字,說明他們醫護人員的身分。那背包有半個人高、塞得鼓鼓的,輕則8公斤,重的話有13公斤,大半是醫療器材、藥品之類。沉重的裝備背上山之後,他們在「排雲山莊」開門診義診。由於驚訝甚至認為不可思議,常有山友在門診半信半疑問道:「你們是搭直升機上來的吧?」「當然不是,我們也是走上來的,」醫療隊難掩幾分驕傲地這麼說:「我們的願景,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安全的登山。」玉山醫療隊以這樣的方式照顧山友已經20年。除非封山等例外狀況,20年來醫療隊每周上山,春夏秋冬、風雨無阻。累計接受醫療的山友已將近5000人次,大約占全部登玉山者的15%。台灣最高海拔的醫療站,隊員須有醫護背景、百岳經驗。玉山國家公園每年至少有來自海內外百萬人次造訪,攀登玉山的山友中時不時出現高山症的、嘔吐、頭暈的山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是和山腳下的南投縣竹山秀傳醫院合作,由竹秀的醫護人員為主力,組成玉山醫療隊。做為台灣的最高山,玉山海拔3952公尺,玉山醫療隊的駐診基地「排雲醫療站」,設在玉山的住宿山屋「排雲山莊」旁邊,海拔3402公尺,順理成章成為台灣最高海拔的醫療站。早期,玉山醫療隊兩周出隊一次。隨著需求增加,已演變為每周出隊一梯次,每梯次五人,包含一位醫師、兩位護理人員、兩位志工。經過多年調整,醫療隊目前的運作模式是:周五在竹秀醫院集合,晚間抵達塔塔加遊客中心,睡通舖過夜,適應高度。周六早上七、八點,人人背上大背包,從玉山登山口出發,不靠背伕(高山協作員),只靠自己一雙腳,步行8.5公里,六、七個小時後約下午兩點,到達排雲醫療站,開始啟動救護作業。晚上六點到八點移至排雲山莊開放門診。常於周日凌晨兩、三點起床陪伴山友登山,隨行照護,直至四個小時後完成攻頂。這樣的「行程」顯然很難輕鬆。竹山秀傳院長莊碧焜也是玉山醫療隊的創隊隊長,曾登上玉山主峰達30次。他說,醫療隊現在開放全國醫護人員報名,但不是有醫護背景自願報名就可以參加,還需篩選:要能通過對高山症等高山緊急醫療的線上測驗,尤其要有攀登百岳的經驗或相當的體能證明,以及理解其間的風險,「醫療隊不是去玩的」。如此組成的高山醫護團隊才是一支兼具體能及高山適應的專業隊伍。高海拔空氣稀薄狀況多,山友經治療後多數大幅改善。莊碧焜強調高山醫療的必要性。他說,高海拔區空氣稀薄,攀登玉山是體力和適應力很大的挑戰,有專業醫師駐診,一旦有症狀,在治療後幾乎都大幅改善;醫護的細心說明也有定心丸的效果。他舉例,今年初一位山友發生較嚴重的高山症,醫療隊出動攜帶型加壓艙(PAC),成功救治。山友的感謝,鼓舞醫療隊將每周服務三天再次延長為四天。依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資料,民國106年到111年玉山山域意外事故統計中,創傷(24.7%)、墜谷(17.4%)、高山症(16.7%)、疾病(11.9%)、迷路(11.1%);初步分析發生原因,大多是初入山林者準備不足,以及缺乏處理緊急狀況經驗。就診紀錄統計則顯示,登山客急性高山症(AMS)發生相關因子,包括近3個月內缺乏海拔3000公尺高山登山經驗、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初次登山者、未使用高山症預防藥物、低血氧飽和濃度及較高的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分數。登山前務必做足準備,血氧低於80不建議再登頂。玉山醫療隊的統計顯示:大部分病患以急性高山症為主,也曾有被落石擊中頭部、胸部的案例,幸好沒有太大的問題,都能及時送下山急救。較嚴重的案例,則是一位外籍登山客因高山症昏迷而過世。玉山醫療隊護理師黃祉語呼籲,覺得身體不舒服或是血氧已低於80,建議不要再上山。玉山醫療隊建議遊客,來到高海拔的山區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因為水平面每上升百公尺、溫度下降攝氏0.6度,因此來到海拔2500公尺的塔塔加步道時,氣溫起碼比平地下降15度,更何況是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甚至攀登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登山前務必做足體能準備及高山適應的準備,否則很容易發生急性高山症、高山肺水腫、腦水腫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頭痛、咳嗽、腹脹、虛弱無力等各種突發病症。除颱風天,出隊率近100%,102年起更提供遠距醫療服務。竹山秀傳醫院統計民國93年到111年的19年期間,到排雲服務站執勤的醫護人員共計1890人次。雖醫療隊成立初期出隊狀況不穩定,但除了民國98年八八風災、99年莫拉克風災及100年至102年排雲山莊整建而中斷服務外,醫療隊從102年排雲山莊整修完畢至111年,除遇颱風或封山特殊狀況無法出隊,出隊率幾乎為100%。此外,96至111年之間,參與玉山醫療的醫護人員支援人數,來自全國的醫師就有306人次、護理人員328人次、其他助理人員435人次,共計1069人次,其中由竹山秀傳醫院的醫護參與超過3成、秀傳醫療體系4個院區支援人力約4成、其他醫療參與人力也近3成。竹山秀傳醫院除玉山醫療隊外,102年起並在排雲山莊安裝定點生理量測機器,量測血壓、 血糖、心跳、血氧、心電圖等,當旅客量測時,透過網路傳輸至竹山秀傳醫院的急診部門,由急診醫師判斷數值並提出醫療照護的建議。這樣的「遠距醫療」在山友或醫療隊有需求時,可以即時獲得對外溝通平台及支援。有意加入玉山醫療隊嗎?請洽 竹山秀傳醫院,或搜尋玉山醫療隊官網:http://www.csshow.org.tw/ysnp。團體獎:竹山秀傳醫院玉山醫療隊成 立:竹山秀傳醫院因坐落在玉山山腳下,肩負第一線守護玉山的醫療使命。有感於在高山的醫療有限,民眾常忽略在高山上的危機、也缺乏正確的登高知識,於民國93年認養玉山排雲山莊假日醫療救護站,並在高山醫療領域,面對環境、人員、設備的種種考驗,為能提供高山即時性的診治,促使「玉山醫療隊」成立。服務事項:● 88年起每年支援玉山高山路跑的醫療救護工作,參與玉管處開山封山(淨山、靜山、近山)等活動,其中89年、101年玉山國際奧林匹克高地路跑活動,活動範圍是新中橫公路塔塔加路段,執行預防選手發生高山症或是身體不適任務。● 93年3月獲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的肯定與贊助經費,促成玉山醫療隊成立,支援玉山排雲山莊之醫療救護業務,11月玉山排雲醫療站正式成立,成為全國最高的醫療站。出隊時程演進:●93年至94年每2周出隊一梯(周五、周六、周日)●95年起開始每周出隊一梯(周五、周六、周日)● 112年梯隊天數三天增加為四天(周五、周六、周日、周一)● 102年在玉山實施遠距醫療,除由玉山醫療隊提供支援外,另在排雲山莊安裝定點生理量測機器,使高山上的民眾或醫療隊有需求時,可以即時獲得對外溝通平台及支援。主要事蹟:● 駐診醫療及緊急救護:對山友給予高山醫療諮詢、病症診斷、量測血壓、血氧、給藥、給氧、緩解症狀、與加壓袋等醫療服務。● 服務延伸:至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轄內唯一原住民部落東埔一鄰(東光部落)進行義診。【看更多得獎者故事】.第33屆醫奉獎系列專題報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8 焦點.杏林.診間
第33屆醫奉獎/行醫不必遠到非洲,台灣離島也值得奉獻心力!蔡東翰18年堅持每周往返澎湖看診
執業的27年裡,高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蔡東翰有18年過著每周往返澎湖、台灣的日子。「醫師動、病人不動」是他不變的堅持,從軍醫畢業第一天起,就投入離島醫療,完成研究所學業後,開始在澎湖開設門診。退伍後,他在家鄉高雄落腳,仍堅持往返澎湖開診,也透過撰寫書籍、經營社群媒體,向大眾宣導神經醫學知識。「對離島服務有熱忱,必須回溯到在小金門黃厝醫院服務的那段時間。」蔡東翰說,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剛拿到醫師執照,還沒開始住院醫師訓練,就被派駐到小金門衛生連轄下的黃厝醫院擔任院長,「此前都在台北讀書、受訓,從不知道台灣竟有一個地方,醫療資源如此貧瘠。」小金門醫院由教室改造,一班是藥局,二班是診間……在戰地前線,小金門醫院原設於坑道中,後來遷至一處報廢國小,即黃厝醫院。蔡東翰說,國小建物呈L型,醫院所需空間都由一間間小教室改造:一年一班是藥局,二班是診間、病房,此克難情景令蔡東翰大受衝擊。當時健保才剛開辦,他心想,「同樣繳交健保費,為何離島居民獲得的醫療與本島差異這麼大?」懷著滿腔熱血,蔡東翰決定,在小金門的時間,要全力改善當地的醫療窘境。小金門人口外流嚴重,留在島上的幾乎都是高齡長者,他們重視民間傳統,習慣「落葉歸根」,一定要在家中過世;當地肝癌盛行率高,罹癌到臨終前有一段時間要受疾病所苦。蔡東翰在當地展開長照服務、在宅醫療及臨終關懷,每6小時到患者家中為其打點滴、加藥、量血壓,讓患者身體症狀舒緩,能夠安然離世。家屬請醫師幫往生者穿壽衣,被視為很大的福報。「當時許多往生者的壽衣都是我們幫忙穿的。」蔡東翰說,醫師到病人家中所培養出的醫病關係,情感深厚,與在門診中短暫的問診大不同。根據民間習俗,為往生者著壽衣「是很大的福報」,且鮮少由外人協助,「家屬願意把福報給我們,既感動也很珍惜。」因是健保開辦第一年,當時的健保局總經理葉金川赴小金門巡視,國防部軍醫局也派員隨行。蔡東翰抓住機會備齊資料,向健保、軍醫二局說明小金門的醫療困境,爭取強化急診設備,「醫療環境要整體改善非一蹴可幾,但至少要先能救急。」後來,健保局撥款逾百萬元,軍醫局也將設備由本島送至小金門;黃厝醫院所屬的陸軍步兵158師師長也聽見蔡東翰的呼求,透過工兵招標,投入資源擴建急診室。「在小金門服務,讓我知道行醫不必遠到非洲,台灣離島也值得我們奉獻心力。」蔡東翰表示,當年國防醫學院畢業,除了下部隊的選項,也可以選擇到非洲查德行醫,但自己認為未必要遠赴非洲才是貢獻,台灣也有醫療資源稀缺之處,離島就是一例。蔡東翰結束在小金門部隊的服務,回到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免疫研究所進修,當時共同指導老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是神經外科出身,也是脊椎手術權威。蔡東翰碩士班畢業,至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受訓六年。結訓後,他第一次踏上澎湖土地。腦傷與脊椎外傷患者多,等待後送常不及救治。在民國95年以前,澎湖醫療資源稀缺,但隨著觀光起飛,常有遊客因頭部或脊椎外傷急需手術救命,對神經外科醫師需求很大。其他疾病患者還能後送回本島治療,但腦傷病人生命與時間賽跑,若再等待專機後送,不少患者送到台灣已過世。若是澎湖當地居民,甚至有飛機再將其遺體原路送回澎湖的慘事。澎湖縣政府因而與三軍總醫院簽約,在三總完成訓練、取得神經外科專科執照的主治醫師,第一年必須派駐澎湖海軍醫院,藉此確保當地神經外科醫師來源。完成受訓的蔡東翰於是成為派駐澎湖的神經外科醫師。但後續出現狀況。蔡東翰回憶,受東北季風影響,飛往澎湖的班機常遇亂流,加上復興航空、中華航空接連在澎湖一帶發生空難,醫師們知道要支援澎湖門診時,常常人心惶惶,加以蔡東翰的下一屆正好沒有學弟選擇神經外科,後繼無人,派駐一年期滿的蔡東翰自願支援每周一天的門診。蔡東翰自己也沒想到,在澎湖的門診,一開就是18年,更因此在2023年2月獲澎湖縣長陳光復頒贈榮譽縣民證。秉持「醫師動、病人不動」的初衷,蔡東翰在支援澎湖的奔波中,不得不屢屢錯過陪伴家中四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暢通微創手術流程,拯救無數居民危急時刻。蔡東翰剛到澎湖,就做了一件基礎的變革。他把微創手術所需器械整理成「手術器材包」,並讓微創手術流程制式化,突破了第一刀難關,第二刀、第三刀相對容易,後進醫師要在澎湖動脊椎、腰椎微創手術,器械不必再東拼西湊,更有信心。在澎湖服務期間,蔡東翰拯救過無數居民的生命。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因救人而墜崖的消防志工。這位志工名叫郭文凱,是澎湖鳳凰志工隊的成員,從小立志要當消防救護員。一日有遊客跌落山崖,他獲報前往搶救,卻也不慎摔落,導致腦部硬膜上出血。這是頭部外傷最緊急的情況,必須搶時間,及時取出腦內血塊,哪怕只是慢一分鐘,都可能讓患者變成植物人。眾人都很焦急,蔡東翰直接進入電腦斷層室,同步觀看掃描結果,一看到是硬膜上出血,即刻聯繫手術室準備。把郭文凱推至開刀房後,連手術包布都來不及鋪,先為郭文凱理光頭髮,塗上消毒液,在頭顱開口讓血塊流出,確認得救了,才補上其他常規動作。來自清寒家庭的郭文凱,痊癒後重考了三次,終於考上消防員,目前在高雄任職。蔡東翰回憶,當時郭文凱的媽媽裝了一大袋自家種的花生當謝禮,「裝花生的塑膠袋又皺又舊,卻是我至今吃過最美味的花生。」蔡東翰在澎湖的18年,只有第一年是受指派,其餘17年,都是自願為之,每周都要搭機往返台澎二地。計程車司機成了老友,每周五一早就在機場等待,往醫院途中一家台式早餐店,則預備好他習慣的餐點,他下車取了再奔往醫院。軍醫退伍後,蔡東翰曾在嘉義陽明醫院執業一年。因嘉義飛往澎湖的班機與門診時間對不上,他必須清晨四時許起床出門,從嘉義經國道三號驅車至台南機場,在澎湖看完診,再搭傍晚班機回台南,開車到嘉義後他堅持還要查房才放心,返家已接近午夜。他坦言,那是最接近放棄的一年,好在妻子力挺,終於撐了過來。返鄉服務未中斷澎湖門診,精進技術、更寫書上網衛教。如今回到家鄉高雄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任職,蔡東翰每周在澎湖的門診沒有中斷,也利用時間持續精進手術技術,與學界合作發明3D列印的微創脊椎手術輔助器具等多項醫療器材,讓手術過程更安全可靠。光是在七賢脊椎外科執業期間,他至少開了五百檯手術;蔡東翰也是危險性低的「清醒腰椎手術」專家。如此忙碌的蔡東翰還寫書,出版四本神經相關衛教書籍,並在臉書成立「啄木鳥醫師」粉絲專頁,分享病患個案故事及衛教資訊。為什麼稱「啄木鳥」?他笑說,神經外科醫師問診時,總會拿著三角造型的「神經槌」東敲西敲,確認患者的神經功能哪裡出了問題,與啄木鳥在樹木上敲擊鳥喙的動作,有異曲同功之妙。不論寫書、寫臉書貼文,蔡東翰都是希望民眾更了解常見的神經症狀,能正確並及時就醫。蔡東翰就讀省立鳳山高中(現國立鳳山高中)時,組樂團擔任吉他手,功課不是特別好,花了一年時間補習、重考,一般大學仍沒考好;國防院校聯合招募,他排在國防醫學院備取十多名,相當忐忑,所幸最終成功錄取。他很感恩,認為「是我撿到的。出來混就要還,所以我盡力奉獻。」「若來不及在有生之年付出,我大概會死不瞑目。」蔡東翰謙稱,與其等到退休再來貢獻社會,自己選擇在行醫的第一日就開始奉獻,「我不是做很偉大的事情,但願意堅持做、默默做。」每周奉獻一天到澎湖看診,是他持續貢獻醫療專業的方式,也是對自己行醫助人初衷不曾間斷的提醒。個人獎:蔡東翰年 齡:53歲出生地:高雄市學 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碩士國立陽明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現 職: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經 歷:陸軍158師黃厝醫院院長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主任醫師三軍總醫院基隆醫院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主任醫師嘉義陽明醫院主治醫師主要事蹟:●澎湖縣政府榮譽縣民證●國防部一星寶星獎章●三軍總醫院青年優良研究論著個人獎第三名【看更多得獎者故事】.第33屆醫奉獎系列專題報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5 名人.劉秀枝
大腦已有失智病變,卻仍享有活躍老年可能嗎?名醫曝2個關鍵
曾經以為很遙遠,但轉眼間,我就從小女孩變成今日的退休銀髮族了。以前覺得父母、師長思想老舊,在現代年輕人眼中的我也應如是吧?日前,定居美國的大學同學淑玲回台探望獨居的父親。我倆約在西餐廳敘舊,都點了鱈魚套餐。香煎鱈魚肉質軟且香,但因眼前還有沙拉吧、熱湯、麵包等,我們決定共享一份鱈魚主菜就好,把另一份打包,讓淑玲帶回去給父親享用。淑玲對工作人員說:「請包裝得漂亮點。」見年輕妹妹面露難色,我趕緊幫忙解釋:「她是要帶回去給父親吃。」看著白髮蒼蒼的我們,妹妹睜大眼睛問:「你父親幾歲了?」「97歲。」不知年輕人是被嚇到還是被感動,立刻很慎重地將那份鱈魚端去打包。她可能很難想像,我們也曾經年輕過、或甚至是個嬰兒,而淑玲的父親也不是生來就97歲喔。即使97歲,身為退休醫師的老先生依然活躍得很:每天一早,走到鄰近住家的全聯買報紙;中午到商店街買便當,並常到附近的書店逛逛,有時去銀行辦事,在家則看報紙、電視,並有老友每星期來與他下棋。他胃口好、睡眠佳、聲音宏亮、精神飽滿,把「獨立自主」當作是老年的志業。大腦已有失智病變,卻仍享有活躍的老年。最近讀了一篇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發表於2022年《老化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的病例報告。一位96歲的老先生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皮膚癌、攝護腺癌且轉移,都有接受治療並控制病情。他的「認知功能測試」直到去世的四個月前都正常,只是行動稍慢而已。而在他去世後的大腦解剖,竟然有中等程度的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退化性失智症的腦病變。為何他的大腦有如此明顯的病變,但臨床上卻沒有失智症狀?文章的作者歸功於老先生的教育程度高,且一直維持活躍的智能與體能活動。例如他當志工、學習語言,自己開車到94歲,之後搭公共交通工具;天天運動;常參加巴士旅遊,直至95歲;每天走路、閱讀、做家事、管理投資,直到96歲因心肺衰竭去世。也許,老了並沒有那麼可怕。即使身體有病,甚至大腦有病變,但持續從事體能與智能活動,依舊能享受活躍的老年。維持健康生活、正面心態,慢性病上身也不怕。老,還有其他好處。例如有位九十多歲的長輩,罹患硬腦膜下腔出血。但因他的大腦萎縮,而有足夠的空間可容納血水,讓大腦免於被壓迫,因而未造成神經損傷,沒有出現症狀,所以不急著動手術,後來血水也自行吸收了。我們的健康受基因、環境、醫療、機遇、生活型態與心態等因素所影響,其中,能夠自己掌握的雖然只有「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正面心態」,但卻可充分發揮──即是維持活躍的生活,不僅從事體能(但量力而為)、心智與社群活動,且持之以恆,並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凡事往好處看。那麼,人生過了七旬,就算慢性病上身,也能做到像淑玲的父親般,達到「獨立自主」的老年志願了。再說,年紀大了,代謝變慢、食量變小,或許十年後,淑玲和我再來這家餐廳時,一份鱈魚都只能吃一半,另一半打包當自己的下一餐,好省錢喔!運用「全景模式」 對人多些包容年過70後,我開始收到LINE群組傳來某某同學病故或告別式的訊息,不免也想:什麼時候會輪到我?讀醫學院時,完全不曾、也不可能預測哪位同學會先往生,因為年輕的生命力那麼旺盛,誰會想到老啊!但是受到基因、環境、工作、生活習慣與醫療等因素,經年累月的影響,我和同學們的人生道路就慢慢分開來了。然而,不管從事何種行業或當哪一科醫師、經歷如何不同,最後還是殊途同歸──步入老年,走入終點。在網路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聽說有位大醫院的院長沒穿白袍,獨自到急診室巡視。護理師沒認出來,問他:「老伯伯,請問您有什麼事嗎?」這除了讓人會心一笑,你還會怎麼想?以下五個答案,請選選看:1. 這位護理師真有禮貌。2. 院長的自尊心可能受到打擊,竟然有屬下不認識自己,但也很以護理師的態度佳為榮。3. 專業的穿著與配備(如白袍與聽診器)很重要。4. 以綠葉襯托,可能更高招。例如由一位醫師陪同或幾名醫師簇擁著前來,一看就知道這位人物不是個普通老伯。5. 如果去掉專業與身分,每個人都只剩下性別與年齡。我選擇「以上皆是」。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孟子說的「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我見到有威望或自以為不可一世的人,腦海裡會浮現他小時候包著尿布、銜著奶嘴的樣子,則嘴角不免浮上笑意而自然放鬆下來;再想像他將來年老體衰、舉步維艱的模樣,則同理心油然而生,自然就不會害怕或苛責對方。反過來,看到一個可愛的嬰兒或調皮的孩童時,我會想他或她以後可能是未來的總統或良醫,而不敢輕視。當遇到老態龍鍾或失智的長者,則念及他也許有我所不知、非常值得尊敬的輝煌過往呢!旅遊時,常恨不得把遼闊的壯麗山河美景全收進一張相片裡,這時就會打開手機的全景功能,從左至右,全部攝入。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用「從小到老」的「全景模式」來觀人呢?不僅看這個人的此刻,這是他生命的橫斷面;也可以運用想像力,觀想其一生,即其生命的縱切面。那麼,也許我們在待人處事上會更有包容力。這個簡單的領悟與作法,是我老來的休閒和動腦活動之一,挺有趣的,你不妨也試試看吧。
-
2023-10-10 焦點.杏林.診間
第33屆醫奉獎/花蓮一待12年走不了!簡守信刀鋒帶情,一雙整形妙手為病患回春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因為愛看電視上的醫學連續劇,走上行醫這條路,不僅本業成就燦爛,還因為主持電視醫學節目而獲得金鐘獎,開啟反差極大的斜槓人生。看醫療劇 開始嚮往杏林小時候的簡守信,著迷電視台播出的美國醫療肥皂劇「杏林春暖」,開始嚮往杏林。念台大醫學系時,又喜歡上了美國影集「實習醫生」。「裡面的整形外科醫師太帥氣了」,近50年後回想,簡守信依然眼睛發亮:「手術成效立竿見影,跟我的個性一樣。」簡守信家族裡有一位叔叔是整形外科醫師,因此他也選擇整形外科為專科。在完成整形外科訓練升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後,簡守信參加中沙團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義診,返回台灣去花蓮慈濟醫院支援,成為當時東部僅有的整形外科醫師。35年前的花蓮、台東醫療條件很差,綿延百公里的花東海岸,舉凡需要顯微手術做肢體重建的、唇顎裂的、車禍外傷的,吃檳榔得口腔癌臉上破一個大洞的,全都依賴簡守信的一雙整形妙手回春。他知道自己離不開了,支援任務結束,30歲出頭的他自願留在花蓮,一待12年。換位替病人想 刀鋒帶情整形外科常要面臨最衝擊的畫面,簡守信認為,醫者仁心,要能換位替病人多想一點,讓刀鋒常帶感情。因此,他的病人,傷口外觀少有疤痕;為公安傷者截去雙臂時多留一公分,保留肩膀關節,好在日後裝義肢謀生計;車禍中骨盆腔輾碎的少女,他竭力維持她雙腿血液通暢,好保住雙腿,走她還很長的人生路。從花蓮慈濟到嘉義大林慈濟再到台中慈濟,簡守信這40年即使多半是在院長、副院長的位置上,他最在意的仍是病人的需求和醫療的品質。他總說:「醫療是一項人文關懷的工作,不應該只以數字、商業角度來衡量成果;醫療是獻身的志業,不是單純的行業。」災難現場 領悟感恩惜福他身體力行,帶頭下鄉義診、街頭彎腰募款;也隨著慈濟全球賑災,領著醫療隊伍奔赴從九二一大地震到莫拉克風災以及海外的災難現場,幾乎無役不與。他不以為苦,反倒認為這一切經歷教會他感恩、惜福。簡守信相信「每個患者都有無限的可能」,這個信念在口足藝術創作家江永旭身上有相當戲劇化的展現。江永旭脊髓損傷,慈濟志工知道他的時候,他30多歲,已臥床12年,以同一個姿勢凝視著天花板,意志消沉。助口足藝術家 擺脫病榻簡守信堅持親自去江家檢視病人,評估江永旭還年輕、復健改善的機會高。經過努力,江永旭擺脫病榻,學習自力更生,終於成為口足藝術創作家,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未來。在一次訪談中,江永旭感性地說,簡守信到他家裡看診,他不知道簡的身分,「從枕頭上看得見他用毛巾、肥皂親手清洗我潰爛得體無完膚的兩隻腳,為我擦拭藥膏,我眼眶紅了。我已經放棄我自己,但一位醫師竟然這樣對我,讓我重新燃起希望。」斜槓主持人 獲得金鐘獎逾40年用「心」看診,深入病「人」甚至病「家」,簡守信積累滿腹真實故事。他想做「說書人」:「我不是說醫療教科書,我是闡述醫療故事的書。」2001年,簡守信開始公開說書,主持「大愛醫生館」衛教節目在大愛電視台播出,以淺顯易懂方式,透過媒體傳遞健康觀念,到現在已製播超過六千集,並於2014年獲得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簡守信建議年輕輩醫護人員下鄉,唯有親身走過才能理解病人的苦、了解社會基層的需求。如同年近古稀的他回顧當年:「如果我一直留在台北,沒走入城鄉生活,就無法將醫療帶入人心,我絕對會後悔。」簡守信已有四個孫子,笑說自己是要接小寶貝下課、餵飯、洗澡的院長阿公,也是仍忙碌著開刀、看門診、做行政的有理想、有抱負慈祥阿公院長。推己及人,他對於超高齡社會將來臨,主張「不要單一著重長照,應該引導高年齡族群出來工作」,讓原本「消失的生產力」,變成「多出來的生產力」。「人類是群居動物,愈是幫忙別人,就愈是幫助自己。」簡守信幽默說道,不是退休了就躺在沙灘曬太陽,「會曬傷的。」特殊貢獻獎簡守信年齡:69歲出生地:台北市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現職: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經歷:●大林慈濟醫院院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主要事蹟:●主持「大愛醫生館」獲選廣電基金第3季優良電視節目●醫師公會聯合會「醫療典範獎」●第49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第二屆台中市低碳城市傑出貢獻獎●第一屆個人「國際健康促進優良貢獻獎」【看更多得獎者故事】.第33屆醫奉獎系列專題報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8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成人生勝利組後從此幸福快樂?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可能愈不快樂
哈佛大學布魯克斯教授的研究發現,成就愈高的人,到了退休之後愈不快樂。一般的常識總以為,當我們努力工作,認真賺錢,達到職業上的高成就後,也就是所謂人生的勝利組,從此就幸福快樂。其實結果很可能剛好相反,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愈可能不快樂。只要稍加思考,這個答案是合理的,就像以前我們當笑話講的,一個原本日理萬機的總經理或大將軍,退休後沒有公文可以批,只好要太太將每日菜單上呈讓他批閱,滿足失落的成就感。布魯克斯認為,再怎麼成功的事業,或一輩子生涯奮鬥,總會由盛而衰或終究必須交棒讓出舞台,因此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在原本的第一條生涯曲線還沒走下坡或還沒交棒,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他的建議,其實就是我多年來在講「退休進行式」的主張,只要是工作,也就是能為我們帶來金錢報酬的工作,一定必須退休,將舞台讓給別人。但現代人的壽命很長,退休後還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件到離開世界前都可以持續做、值得做的事情。以前的人追求長壽,現代人重視活躍老化,因為健康的長壽才是真長壽,但是當我們可以健康地活著之餘,就不免會思考,如何活出讓自己覺得很值得、沒有遺憾的人生呢?我的答案是,把時間花在自己在乎的事情上。真正的幸福,不是吃喝玩樂,而是能夠做自己覺得很值得的事,讓人生有意義。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只要我們真心渴望一件事,全宇宙的力量就會來幫助你。」這個渴望,就是我們的夢想,也是那件值得而且可以做一輩子的事。但是要記得,不能只是懷抱夢想,夢想像孩子,要養才會大。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如果有伙伴同行,那是最能持久的方法,因此我們一定要到公益團體當志工,不只是對社會的回饋,更棒的是,當志工會接觸到許多人,這對大腦的刺激與活化有強烈的效果,可以預防失智。同時當志工可以拓展一成不變的生活,這種新鮮經驗也是大腦神經成長與健全的神奇肥料。到一個跟自己的興趣或夢想比較接近的公益團體當志工,假如當志工的過程能夠接觸到大自然,那就更完美了,像是荒野保護協會這類的保育團體,就很適合任何年齡層的人參加。這些年已經有很多設計得相當嚴謹的研究證明,接觸大自然對於疾病的復原,疼痛的控制,多種的精神障礙,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而且能夠增加免疫系統裡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跟活性,讓我們比較不會生病。而且當志工在幫助別人同時,也能獲得被需要的存在感,心靈不再自我孤立、自我厭棄,研究也發現,付出是療癒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助人為快樂之本」雖然是句老掉牙的話,但是近年真的有非常多的科學研究證明,這不只是道德教訓。古往今來許多宗教家也一再開示,如果能將我們的思慮焦點從自己轉到他人,把對自己的關心轉移到對別人的關懷,自己的痛苦就會立刻減輕,生命也會立即開展,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平靜。當我們能夠透過當志工的機會,做到無目的或不求回報的奉獻,自己的生命與世界都將會改變。或許不必等到退休或什麼天時地利人和的特殊日子,現在就出門當志工,世界正在等待著我們發揮多年人生經驗所累積的能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4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藥籤三寶:茯苓、連翹、山藥
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我專程到北港朝天宮求藥籤,倒不是因為身體不適,而是讀到林文宏博士發表在《中醫本草健康促進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探討寺廟藥籤中之山藥抗炎及其功效研究」,引發我對寺廟藥籤的好奇。初秋真是拜訪朝天宮的好時機,暑假剛結束,遊客明顯減少。據附近商家說,到了中秋,人潮就會開始增加,農曆春節和媽祖生日期間,北港鎮一天湧入幾十萬遊客的盛況,用摩肩接踵寸步難行來形容也不為過。北港朝天宮供奉的媽祖是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來到台灣,到今天已經有329年歷史,祈求運籤的信徒絡繹不絕,但是前去求藥籤的並不多。隨機從籤箱裡抽出幾首籤文,有的籤紙已經褪色,可能很久都沒有信徒抽到這首籤文了。早年從閩粵一代傳到台灣的藥籤系統,在沒有西醫,中醫也不普及的早年,是平民百姓祈求療癒的方式與希望。實施健保制度和醫藥分離之後,醫療支援系統成為台灣傲視全球的公共服務,求取藥籤的行為已經成為歷史,不過,從藥籤內容擷取養生知識,還是可以發現不少保健資訊。譬如林博士就從藥籤籤文中,統計出最常出現的三種中藥材:茯苓、連翹、山藥。林文宏博士長年研究香草和中草藥運用。他在苗栗竹南天后宮擔任志工時,發現塵封的藥籤箱,專業的求知好奇,引發他探索120首籤文當中的內容,進而觀察出日常飲食也常會吃到的山藥,竟然也是藥籤中的要角。至於說,更高比例出現的茯苓和連翹,則是純屬中藥藥材,不是民眾會拿來當作一般飲食食用,也就不在藥食同源研究的範圍之內。讀到林博士的研究報告,向他請教關於山藥的種種好處,以及各地山藥的優點特色之後,我迫不及待地去拜訪附近種植山藥的鄰居。五十歲開始就過著自耕自食幾乎是隱居生活的鄰居,種了不同品種的山藥,我很幸運遇到原產地在日本,俗稱「日本山藥」的山薯成熟季節。他一邊隨手在鬆軟的有機土挖山藥,一邊跟我解釋山藥的好處。山藥種植期大約八個月,入秋時節,當地面上的葉子枯萎,就表示藏在地裡的塊莖已經成熟。飽含澱粉和蛋白質的山藥,去皮之後可以生食,在削皮和切片時出現的黏液越多,代表山藥越新鮮。出土的山藥不需要用水洗,也不需要放入冰箱保存,在常溫就可以保鮮三、四個月以上。鄰居說,他每天上午用新鮮山藥沾蜂蜜吃,覺得很飽足。山藥不僅能生食,熬湯、煮食各種料理都可以。看著鄰居滿臉的紅潤光亮,心裡響起明天起也要這樣吃的聲音。那天從北港朝天宮回程的路上,我特意繞去附近的新港參觀培桂堂。培桂堂是林懷民老師的祖父,林開泰醫師的診療所舊宅,診廳的櫃子裡,當年使用的設備和藥箱瓶罐整齊潔淨擺放著。一旁立在地上的病歷木櫃,讓我聯想朝天宮擺放藥籤籤文的木櫃子,同樣是醫世濟民,同樣的聞聲救苦,都是慈悲。而那位總是面帶微笑的鄰居跟我說,「養生就是修心,善待身體,善待環境,平靜地接受身體的變化……」都是療癒啊!
-
2023-09-23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南投縣】改變醫療不均問題 陳南松:整合資源深入社區
南投縣是全台地理面積第二大的縣市,卻是全台唯一沒有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縣市,醫療資源不均且不足,南投縣政府近年透過遠距醫療、尋求民間資源等方式,深入社區,推動慢性病防治等公衛政策,更因應不同族群使用不同語言宣導衛教。城市健康1:遠距衛教半年服務3萬人 南投全縣有13個鄉鎮市,幅員遼闊,且境內六七成面積是山地高原,陳南松兩年前上任局長後,衛生局即與台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平台合作,在各鄉鎮進行遠距醫療、遠距照護與遠距衛教,遠距衛教自2023年3月1日開辦至今,已服務3萬8千多人次衛生局並透過民間團體,募集20台五合一量測儀器,在社區據點為老人檢測血壓、血糖、血氧、體重、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數據資料上傳到雲端(醫師馬上看APP),一發現不正常數值,立刻通知公衛護理師及受測長者的家人,盡快展開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這項遠距照護已服務3萬人次。陳南松強調,衛生局沒花一毛錢,靠著民間資源的協助,做到遠端照護和遠端衛教,也讓衛生局在偏鄉順利發展智慧醫療,可充分運用系統取得的數據資料,打造南投的「智慧健康雲」。城市健康2:腦中風 綠色通道計畫陳南松坦言,相較於其他縣市,南投縣「很貧窮」,衛生局必須設法尋求民間資源,2022年初與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合作,啟動「30秒即時心電圖量測心房顫動快速就醫(綠色通道)醫療服務」,就是由扶輪社等民間團體捐助14台、每台單價逾10萬元的「30秒即時心電圖測量儀」,配置到局本部及13個鄉鎮市衛生所,開辦免費的心房顫動篩檢,讓50歲以上成年人免費量測,透過心房顫動檢查,提早防治腦中風。30秒即時心電圖測量儀測出的數據,上傳雲端由臺中榮總心臟內科支援判讀,一旦發現發現數字異常,衛生所的公衛護理師如同醫院的個管師,馬上對心律不整的民眾進行衛教與追蹤,並轉介至南投六家醫院(綠色通道)提供快速就醫治療。陳南松說,綠色通道「心房顫動快速就醫醫療資源整合計畫」,有如一條龍式的快速服務,可及早發現心血管問題的高危群,減少因腦中風產生的後遺症及家庭負擔。延伸閱讀: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延伸閱讀: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打造健康城市3:慢性病防治 健康吃快樂動在慢性病防治上,陳南松指出,NCD(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是導致全球死亡及失能的最主要原因,一年造成四千多萬人死亡,占人類死因七成以上,而且四大NCD(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呼吸道疾病)死亡人口中,四成都是過早(70歲之前)死亡,2011年全球世界衛生大會(WHA)提出NCDs是人類公共衛生的緊急事件,人類必須重視慢性病的預防和管理而不論是何種慢性病,罹病源頭來自不適當的飲食、吸菸、 酗酒和缺乏運動,因此南投縣全力推動健康飲食與運動。陳南松表示,簡單來說,就是教育大眾「健康吃 快樂動」,尤其縣內高齡人口多,衛生局前進社區開設銀髮健身俱樂部與銀髮動動班,讓長者持續運動,針對飲食則推出「健康餐盤」,設計四五十種餐盤內容,教育長者吃得營養健康。陳南松指出,由於南投縣2023年已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全縣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52%,建立友善高齡社會,更是南投縣的目標。他強調,讓老人培養數位能力,透過二度就業或擔任志工來融入社會,是所有公部門的責任,縣府希望讓老人享有快樂老年,讓不健康餘命(不健康之存活年數,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等年數)降至最低。打造健康城市4:針對不同族群 客製化衛教南投境內有多元遼闊的原鄉部落,南投縣衛生局特別與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合作,在信義鄉的原民部落執行「營造健康新風貌」系列課程,提升當地照服員的健康知識,並編撰布農族語的健康書,讓照服員用族語為長者講解慢性病、營養、運動、口腔保健等知識,配上圖文解說,讓原民感受這是他們專屬的書。陳南松同時介紹,部分量販賣場平時會捐贈食物到原鄉部落,衛生局也與其合作,一方面請廠商提供較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製作營養飲食的車身宣導廣告,再由原民局協助翻譯成原民族語,沿路向部落民眾宣導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針對新住民人口快速增加,衛生局近年也在衛生所培訓志工,訓練通譯員,透過新住民社群協助宣導公衛政策,例如疫苗接種,腸病毒預防等,讓每一個族群都被照顧到。 【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9-2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最好的醫生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
【編者按】:本週由長庚醫學系師生二度分享「醫學人文的教與學」。一位人文及社會醫學的老師分享她教人文哲學的心得,她希望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將來在面對病人與家屬時,可以有能力「換位」思考,在知己知彼的平台上,看見與聽懂彼此,進而創造可互為主體的對話空間,這是何等的理想境地。→想看本文兩位還沒有進入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各寫出令人感動的醫學人文的學習心得,「再多的資源也無法取代單純的陪伴與傾聽,也重新反思了也許應當從『我們希望能帶給他們什麼』,轉變為『他們真正需要與想要的是什麼』」;「即將成為一名醫者的人,我仍有許多值得學習的空間,方能體察、感悟並如日一般溫暖關懷更多沒被看見的人們」。「如何才算是一位好醫師?一位好醫師的定義是什麼呢?」相信在大家的心目中,一位好醫師除了須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外,能否將專業化為有溫度的醫療才是關鍵。他們重視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傾聽病人的感受與需求,同時以淺顯的方式解釋病情,走進病人心中;他們擁有多元的視角,能依照病人的不同背景,提供尊重和文化適切的醫療服務,理解同理病人的處境;他們具備完善的倫理準則,能夠將病人的權益置於首位,並適切的應對醫療上的倫理困境。為了讓醫學生在進入醫院之前就具備這些人文素養,醫學教育越來越重視「醫學人文」領域,而開設醫學人文課程也成為全球各國醫學院的趨勢。醫學人文教育使我們得以自過去中的案例進行學習與反思,吸取前人的經驗,不再需要等到畢業後進醫院後才開始摸索如何與病人互動。而秉持著培養醫學系學生能成為「全人醫師」的長庚也在這波醫學人文的熱潮中。長庚醫學系提供學生相當多元的人文素養課程,舉凡理論型的「醫學與哲學」、「醫學與歷史」、「生命倫理學」等等,以及實作型的「志工參與」、「利他行為與生死迷思」等課程,豐富的不勝枚舉。回顧這兩年來的醫學人文旅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醫學與哲學兩領域的緊密連結,從最初在哲學的深奧中茫然摸索著醫學,到最後逐漸能夠欣賞哲學與醫療融合出的美妙樂曲。長庚醫學人文課程的設計使我得以獲得完善且循序的學習,大一初次接觸「醫學與哲學」課程奠定了哲學基礎後,在大二的「生命倫理學」中我開始產生了不同的想法觀點與體悟,開始欣賞課堂上學生與老師再來回辯論中所擦出的火花。影響歐洲醫學發展長達數千年之久的著名醫學兼哲學家克勞狄烏斯·蓋倫曾經提出:「最好的醫生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醫生研究人的身體,而哲學家則關注人的靈魂,無怪乎哲學在培育醫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一堂堂的課程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主題是「生命倫理學」的某次課堂中老師以《一念》此紀錄片帶領我們探索的無效醫療。《一念》中寫出了一位因車禍全身癱瘓的青年進育,與致力推廣安寧療護的吳育政醫師之間的故事。在年僅17歲時,進育正值青春年華,但一場車禍卻讓這美好時光瞬間破碎。而將他從鬼門關拉回來的醫師也面臨了如何避免無效醫療的課題。儘管意識清晰,卻因長期臥病在床僅能依靠呼吸器維生,且一躺便是長達十幾年之久,進育逐漸失去了求生的意志,然而,在當時《病主法》尚未生效的年代,吳育政醫師決定帶他出去走走,看山看人,找回對生命的熱忱。也許有些人會認為病人已對生命失去期許,並且施加在他們身上的治療難以恢復期望的平衡,這豈不是「無效醫療」?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現在放棄無效醫療,可能是對病人的解脫;但若是幾年以後技術有所突破而能夠成功治療時,會不會感到愧疚或後悔,當初不應該就這樣放棄治療呢?此外,影片中也顯示了進育從一開始想一了百了,到現在30歲已經可以保持信心地活著,這樣是否算是一種醫治心理的醫療呢?這麼多的想法與觀點使我深受感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端看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與方法。我想這也是醫學與哲學的奧妙之處,它使將身為醫師的我們在未來都能以更全面的視角面對每一位不同的病人,理解他們的想法與價值觀,並同理,進而針對不同的需求給予身心理的治療。除了學校的課程,我也從社團活動中獲得了許多醫學人文素養。羅卡達山地醫療服務隊是長庚重要的社團性服務隊,致力於服務桃園復興區深山中的居民。懷抱著熱忱的我們一心希望能藉由上山服務帶給當地居民些什麼,準備了豐富的物資與小禮物,更籌辦了各式的衛教講座與小活動。然而,深入復興鄉進行服務後,我深刻地體會到,山上居民和孩童最需要的並非物資,而是陪伴和傾聽。我們發現當地的國小其實資源非常充足,不但每間教室配有一台鋼琴,兩台電子白板,健身器材與書籍等也不太缺乏。而在居家訪視計畫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爺爺不但三餐皆有人員準時送達,家中還有一台垂直律動機。然而,爺爺表示他其實平常在家中並不常使用,反而是我們拜訪的時候,熱情的向我們介紹,一同玩耍使用。我忽然領悟,再多的資源也無法取代單純的陪伴與傾聽,也重新反思了也許應當從「我們希望能帶給他們什麼」,轉變為「他們真正需要與想要的是什麼」。我想在對待病人也是相同的道理,除了與病人共同對抗病魔外,我們更應關心病人的內心所求,而非僅僅將自己的專業應用在病人身上。總結來說,回首這兩年來在醫學院中的求學之旅,醫學人文教育著實產生不少潛移默化的效果。醫學人文教育不只局限於課程中,大學生活處處存在著提升醫學人文素養的機會,使我們提早訓練未來與病人相處的能力,避免成為一位「見病不見人」的醫師。我也非常感謝這一路來澆灌我們的老師們,相信醫學人文在未來醫院這樣緊張與凝重的環境中,必定能成功成為醫師與病人間的潤滑劑。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14 養生.人生智慧
出任郭台銘副手/「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
【2023/09/14編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4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宣布副手人選為藝人、作家賴佩霞。》相關新聞賴佩霞說,她的專長是溝通、協調,除了偶爾演戲,過去30多年,都在唸書同時研究心理學。離過婚的她提到,親情、友情、愛情,經營任何一段感情都不容易。回顧3年前的專訪,看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文/張瀞文/2020/09/12】優質退休生活關鍵何在?或許您可以從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開始——關係的檢視、遺憾的和解。9月的橘世代周報將透過系列名人故事,帶您看見隋棠的婆婆賴佩霞如何在失婚後和前夫、和自己和解?藝人梁正群又如何整理他和父親梁修身的關係,展開父子和解之旅?而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在這生命里程的「中點」,做好生命回顧,梳理好人生上半場的關係,沒有遺憾地展開人生下半場的旅程?談生命裡的和解,賴佩霞絕對有資格。今年57歲的賴佩霞擁有過許多身分——18歲成為藝人,從歌手、演員到主持人,這幾年,她是知名的心靈作家,也是許多人在處理生命關係的心靈導師。能夠帶領人們面對生命的挑戰、容受痛苦,並非賴佩霞天賦異稟;賴佩霞生命的豐厚,一開始是以「苦難」的形式呈現。30年傷痛 學心理諮商療傷母親未婚生子,讓她成為沒有父親的混血兒,成長過程受盡歧視與排擠。懦弱的生父在生命中缺席,讓她不知道正常家庭為何物。渴望家庭的她帶著期待走入婚姻,但前夫外遇,在婚姻關係中欺瞞與逃避。離婚不但使她夢想粉碎,也讓她恐懼——她步入和母親相同的命運,成為單親媽媽,和媽媽一樣悲傷,「更可怕的是,我也開始抱怨起老天爺的失職。」人生前半場最重要的三個人,帶給她的全是傷痛與失望,長達30年的時間,賴佩霞淡出演藝圈,轉向心理諮商,不斷直視生命的傷痛,一次次走上和解之路,踏上改變自己的旅程。你我或許沒有賴佩霞人生八點檔連續劇似的苦情遭遇,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和解?「(生命的遺憾和糾結)不是你不去理會就不在,它會在你身體不舒服、意志不佳、狀況不好時反撲,若你希望活得輕鬆自在,就好好處理,才不會拖累與『源頭』無關的人。」賴佩霞說,人生到了某個年紀——有些人是小孩長大離家、有些人是退休,每個人時間點不同,會期待人生的圓滿,開始自問:「我的人生是什麼?」會整理過往人生:「我要帶著不甘心、不圓滿走人生的路嗎?有其他選擇嗎?」也愈來愈常在夜深人靜時望著枕邊人:「這個人是為我的人生加分?還是讓我能量耗損?」只有把最重要的第一層關係理清時,才有可能享有幸福、快樂、美好的人生下半場。走出婚變 懂得要善待自己賴佩霞不到25歲就結婚,8年後離婚,帶著5歲和1歲的女兒,以及僅有的6萬元現金,獨立生活。第一段婚姻讓賴佩霞赤裸裸看見自己從來不了解的負面性格,嫉妒、猜疑、憎恨、小心眼、沒安全感…,這些隱藏深處的陰影,在這個過程中爆發出來,想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她甚至自我懷疑:「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還好,當初為了成為更好的母親而接觸成長團體、曾經到監獄當志工希望提升自己輔導專業進而學習心理諮商,這些課程與方法,讓賴佩霞在面對離婚的椎心刺骨時,有強大的後援。她知道,很多事情要從自己的生命釐清。她也看見,從小,「你是雜種」、「你跟我們不一樣」的語言常常出現、刺傷她,讓她總在找尋「歸屬感」,在生命的所有關係裡,她只要察覺「我已經不是你需要的人了」,就會馬上離開。她開始練習看見自己需要什麼、被什麼困住,看清楚為何在關係中受苦,勇敢說出需求。整理過往 面對人生不抱怨離開第一段婚姻後,她除了有意識覺察自己的需要外,更練習「好好說話」。例如有天早晨起床,她走進客廳,看見現任先生謝志鴻和大女兒謝沛恩坐在餐廳,吃早餐、看書、看電腦,那時候,除了狗狗便盆有便便之外,兩隻狗狗又尿在盆子外面的地板上…。她一邊拿起衛生紙整理,一邊說:「當我看到狗盆裡有大便,就知道因為便盆的便便沒清,所以狗狗就尿在盆子外面。我看了不開心,因為家裡是木頭地板,尿液沾久了會有味道,我希望家裡是清香的。可不可以麻煩早上起來時,盡可能多注意牠們,幫忙把便便清乾淨,以免牠們又尿到盆子外面。」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她已經能夠在日常對話中不抱怨,而是如實陳述觀察到的事實、說出心裡的感受、表達內心的需要,並且放下命令的舊習,用明確、正向,可以引發具體行為的語言提出請求。她也清楚,所謂和解,最重要的是,離開一段關係之前,必須清理其中的糾葛,才能往下一個階段邁去,否則下個階段的所做所思,都會有這個階段的投射。「當我對前一段感情不能產生感謝,就會帶著不甘心到下一段關係。」於是賴佩霞把自己活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感謝那場婚姻讓她看見自己的不完美、帶給她的覺醒,讓她快速成長,更誠實面對真實的人生,不再活在虛幻的理想裡。她不認為第一段婚姻「失敗」,而稱之「完美的過程」,讓她看見內在更好的自己,在第二段婚姻來時更知道如何經營親密關係。賴佩霞對於現在的人生「非常滿意,如魚得水。」回首來時路,她終於可以篤定地說:「賴佩霞的人生一直都沒有問題,她一直是這麼美,只是我有沒有看見。我一直在這條路上走。」賴佩霞提醒,無論跟誰和解、內在需求是什麼,都要記得「喜歡自己」最重要,「因為你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你不喜歡自己,很難喜歡這個世界。」迎接新生 每天都可以和解而已經走完和解之路,即便有小小的誤解也「每天都可以和解」的賴佩霞,現在的人生彷彿又進到了另一個階段。她將成立一個「好好說話」學會,帶著大家學會「好好說話」。「我還挺興奮的。人生已經到了下半場,我要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我學諮商學了那麼久,從3歲開始在教會裡仰望聖光到現在,我如何能夠在生命裡的苦,看見它背後的愛。我應該跟大家分享。」「若我不在乎我自己,誰會在乎我;當我只在乎我自己,人生又有何意義。」賴佩霞這樣說,現在的她,人生的糾結已經梳理、遺憾也都面對處理了,有力量去創造一個比自己更重要的改變。賴佩霞小檔案賴佩霞是資深藝人,一家也都是名人。她和前夫生的大女兒謝沛恩是偶像劇明星;第二任丈夫謝志鴻是最早留美返台的科技新貴,被稱為「掃描機之父」;謝志鴻和前妻的兒子Tony,是藝人隋棠的先生。婚姻受傷 別怕求助賴佩霞提醒,婚姻遇到問題不要害怕求助,想扮演強者而不願意求助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願意提出請求,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幫助。離婚是法律行為,若財務能力許可,就請律師幫忙,釐清法律責任歸屬,不要用情感談法律。情感、情緒的問題,去找諮商師。這兩個問題都釐清了,比較能夠穩定面對對方。財務上沒有餘裕的也有相應資源。許多非營利組織像是勵馨基金會、晚晴婦女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可以提供很多法律上的資源。情感上,有人透過宗教,有人尋求社團或是社區資源的協助。好好說話10提醒很多人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好好說話,多一些溫和、彈性、空間,關係就會好很多。在賴佩霞新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裡,有一些溫暖的提醒:1.想與他人好好對話、溝通,先從認識自己開始。2.把你在家庭外的溫暖平和,帶回家庭中。3.好好說話,好好聽對方說話。4.想想,為別人貼標籤時,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5.有時,不急著說話,也是一種溝通方式。6.仔細聽:批評,隱藏著我未滿足的需要……7.當我們說「我需要被……」時,意味著解藥在他人手上。8.「不要」什麼,不等於你知道自己「要」什麼。9.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仔細觀察身邊人的「需要」。10.允許對方說「不」,才有可能進入到交流及溝通。【延伸閱讀】老公被退休了怎麼辦?28年專職主婦走出家庭風暴 主控人生下半場不要活得像別人!《我輩中人》張曼娟:50歲後的人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
2023-09-10 失智.長期照護
Action for Good!南山失智友善天使親手包裝關懷禮 傳遞真實溫度
今年六月初,南山人壽總公司近50位失智友善天使,在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小心翼翼的把失智識能書籍及童玩沙包等物品一樣樣放進夾鏈袋,再逐一裝箱,共集結3000份「黃金60幸福指南」關懷禮,分送到全台各地共109個通過「失智友善組織」認證的通訊處,讓各地的失智友善天使們,繼續傳遞真實的公益溫度。「黃金60幸福指南」關懷禮是南山人壽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集結「南山健康守護圈」及基金會的全方位長照服務、失智關懷資源,透過推動限量認購活動,為失智者募款,同時號召更多民眾認識失智症。南山健康守護圈 讓失智友善的溫暖更擴散南山人壽表示「幸福的力量,是改變生命的開始」,所以堅持推動社會善的循環,提升民眾的幸福感。109個失智友善通訊處,幾乎原本就都是積極前進社區舉辦公益活動或參與合作醫院、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等機構的志工團隊,與在地連結十分緊密。以桃竹苗地區的苗盛通訊處與台北地區的圓山通訊處為例,皆與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合作夥伴-樂齡智造,一起在日照中心舉辦長者樂活活動。圓山處經理王姝丹表示,培訓後的業務夥伴失智相關知識提升,更懂得如何關心人,在服務失智家庭時,能依照不同狀況,提供不同的民間長照資源資訊,無論資深或年輕的夥伴,都全心投入給予貼近失智者或家屬最需要的關懷與服務。風雨無阻愛無限 陪伴也是很重要的付出無論颳風、下雨或艷陽高照,每到固定時間,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日照中心,就能看到南部地區前豐通訊處的夥伴,也會在特定節日到獨居長者家中陪他們聊天或幫忙家務,不難觀察到,陪伴也成為公益行動重要的一環。「有時家有失智症的民眾、保戶,需要的是傾聽與陪伴。」中部地區的文廣通訊處處經理林茂經也分享,當保險業務員願意付出愛心,自然散發不一樣的氣質。一張保單一世情,更是一份信任,理當盡力回饋社會。舉辦主題講座 建立正確衛教觀念南山人壽也強調,建構失智友善社會的道路上,正確的衛教觀念也很重要,因此和院方的合作,也不僅止於日照中心或社區,更會請醫生或專業人士在社區舉辦主題講座,像是台北地區的雙興通訊處,就與醫院合作舉辦肌少症、口腔健康衛教等講座。企業拋磚引玉,由個人到組織的行動,已經逐漸發揮影響力,用生命影響生命。
-
2023-09-10 失智.長期照護
南山人壽黃金60幸福指南 培訓逾2.3萬失智友善天使建構失智友善防護網
「我會願意用很多的日子,換來一天『我媽媽還記得我』,然後她還很健康,只要有一天、我可以好好地陪伴她。」藝人林志玲近期在節目中談到母親的病況、照顧者的辛苦,直言知道有許多家庭都面臨同樣的困難,希望自己有一點能力去延緩、改變。一直以來,南山人壽深耕長照、失智預防,支持並關懷失智症家庭,在2023年、南山60週年之際,延續過往公益服務業的「利他初衷」,攜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在9月國際失智症月共同發表「黃金60幸福指南」,自1月開始推動「失智友善」認證迄今,全台已累積超過23,000名業務夥伴及內勤同仁完成失智友善天使認證課程,並有109個通訊處成為失智友善組織,一起守護台灣的失智友善未來。失智人口遽增,提早為自己和家人備妥防護網。台灣失智症協會網站資料顯示,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國際失智症協會在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即指出,世界上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台灣失智症協會則推估,未來20年,台灣的失智人口數,將以平均每天增加近48人、約每30分鐘就增加1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長,政府及民間都應及早準備。南山人壽發揮保險本業職能,因應多元的家庭及照顧型態,不只發展業界最完整的短照、長照保障商品,更倡議每個家庭都需要讓自己以及親愛的家人,早一步預防失智或在罹病風險來臨前做好準備。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表示,適逢南山人壽60週年,特別攜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共同發表「黃金60幸福指南」,呼籲國人為自己的健康及預防失智症做準備,邀請社會大眾與南山人壽一起為台灣高齡友善社會盡一份力,共創失智友善未來。結合各界資源,三面向擴大失智友善行動。南山人壽自2014年起即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等組織合作,以建置「樂齡好靠山」網站、舉辦紀錄片影展、講座以及運用體驗互動APP等,多元形式推動社會大眾失智認知教育。2023年將失智友善行動的影響力再擴大,推出「黃金60幸福指南」關懷禮,集結「南山健康守護圈」中的全方位長照服務資源、熟齡族群不可不知的健康資訊、失智識能書籍及童玩沙包等物品包裝而成,推動限量認購,為失智者募款,同時號召更多民眾認識失智症;開辦失智症識能課程,培訓失智友善天使,以三大面向於全台建構失智友善防護網:1.失智友善天使認證一年累積培訓超過23,000名內外勤夥伴,完成失智友善天使認證課程,在台灣各角落熱心守護並主動支援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2.失智友善組織認證109個通訊處完成各縣市政府失智友善組織認證,布建在地友善支持網絡。3.在地失智友善關懷連結各在地通訊處與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力量,深耕公益關懷服務,前進社區舉辦或參與合作醫院、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等機構的志工服務或失智、長照宣導活動。此外,南山人壽也響應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邀請眾多名人齊力關懷失智,由藝人張小燕、郎祖筠、郭采潔、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監察院前監察委員江綺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董事長即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及執行長鄧世雄等一起拍攝系列宣導影片-「愛記」,期待透過他們最誠摯親切的呼籲,正向推廣失智症的各項議題。如同宣導影片所說「失智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它,記憶可能會失去,但對愛的感受永遠不會忘記。」目前,南山人壽逾2.3萬的失智友善天使,就在您我身邊,伴飛失智者與家屬,共同打造愛的世界。南山人壽希望企業由內而外、由個人到組織的行動,能拋磚引玉發揮影響力,與國人一起健康老,守護失智友善未來,響應政府朝向「2025年失智友善777」邁進。
-
2023-09-10 失智.長期照護
學會5個小撇步 友善對待失智者
2022年底,台灣失智者人數已達32萬人,佔總人口的1.37%。預估未來20年內,每天將有近48人罹患失智症,相當於每30分鐘增加1名新的失智者。台灣作為全球第13個、亞洲第2個制定國家級失智症政策的國家,面對失智症海嘯,首要任務應為提升社會大眾的失智症識能,及落實整體社會皆友善的目標。失智友善不僅僅是一個善意的微笑或互動,更深層的涵義體現於不同公務體系的緊密合作,如政府、醫療機構、社區組織、教育機構,還有企業的串聯,以期待全民都能參與其中,為失智者和其家庭提供所需的支持。確保失智者、照顧者享有尊嚴、生活品質。除友善互動、公務體系和企業的合作,失智友善還包括幾個重要層面,如確保失智者、照顧者皆能享有尊嚴、安全、有品質的生活等,值得我們關注和投入。●尊重與包容理解與同理失智症,減少對失智者的歧視、污名化標籤。●提高生活品質提供適當的支持、服務,以滿足失智者身體、情感和社交需求,並在環境中感到自在與舒適。●減少照顧負擔失智友善的政策、社會環境有助於照顧者減輕心理和情感壓力,且能更有效地應對面臨的挑戰。●促進社會參與失智友善能夠促進失智者的社會參與,以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同時也有助於延緩失智症。●提升確診率提升失智症識能並進一步落實失智友善後,潛在的患者將會減少對就醫的恐懼、羞愧,並更有可能警覺身邊的家人和鄰居是否出現異常行為,進而協助他們尋求醫療幫助或轉介相關資源。面對失智者時,善用STE2P友善溝通。全國22縣市推動失智友善,並以「失智友善社區」為主軸,發展四大元素,分別為友善參與、友善居民、友善環境、友善組織,其目的為共創一個支持性、包容性、並且照顧失智者和照顧者需求的社區環境。在這樣的社區中,人們能夠彼此理解、尊重,同時提供適當的資源和服務。許多民眾面對失智者時常會感到不知所措。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表示,民眾並非不願意伸出援手,而是對失智症的了解不夠,因此產生排斥行為,應先對失智症有初步認識,並解開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慌,才能進一步關心失智者。當民眾遇見失智者時,可以善用STE2P小撇步友善溝通,以減緩失智者不安的情緒,同時達成幫助失智者的目的。失智友善需整合資源、邀各界共同參與。「願所有失智者都能找到一個既安全又能保有自尊心的歸處。」、「期待我們的周圍環境變得更加友善,以支持照顧者更好地照顧長輩。」、「希望透過不同場域向各個年齡層傳遞正確的失智症知識,同時結合社區鄰里的力量,建立社區網絡,讓社區成為失智者共同照顧的力量,減輕家庭承擔的照護壓力。」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失智症粉絲專頁,上述皆為專頁中失智症家庭的真實聲音,展現了他們對失智友善的期盼與渴望。失智友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及有效的資源整合。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醫療機構、志工和個人的協力合作,是促進更多友善和包容氛圍的關鍵,也是引領台灣走向失智友善共融的影響者。
-
2023-09-09 焦點.元氣新聞
十天環台演奏八家醫院!罕病視障音樂家吳承澐用生命療癒病患
視障鋼琴音樂家吳承澐輕快的鋼琴聲,在醫院大廳輕巧的演奏著。十天內,他已經環島全台八家醫院,這一天,他在台北關渡醫院,演奏著經典樂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新不了情」、「望春風」、「舊情綿綿」,台下聆聽樂曲的社區樂齡據點長輩們,隨著鋼琴聲輕聲地和著。已分不清,是台上的吳承澐療癒了長輩們,還是台下的長輩們暖了吳承澐的心。14歲罹罕病導致視神經病變如今24歲的吳承澐,在14歲時確認罹患罕見疾病Leber氏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無法閱讀書寫,也看不見人的表情。「我的視力只剩下0.01,我看出去的世界,就像是你戴眼鏡吃麵一樣,眼前一片白霧。」高中時,經常出入醫院的他,在醫院大廳擔任演奏鋼琴志工,一位阿姨拿著五顆糖果,向吳承澐致謝。「因為你的音樂,讓我在困難中,也好像輕鬆一點了。」吳承澐相信音樂可以帶來療癒的力量,擁有絕對音感的他,用音樂度過生病的掙扎,用音樂度過遺傳疾病帶給家庭的衝擊。他說,「許多的治療過程都十分的煎熬,但每當我覺得很痛苦、很難受時,我都會戴起耳機,讓心靈隨著音樂律動。總覺得,每當我沉浸在音樂的世界時,痛覺與不適感彷彿都被音樂漸漸稀釋,只剩下生命真實的脈動與起伏。」用音樂療癒病患 十天環台八家醫院外表如韓國歐巴般帥氣,陽光的笑容下仍掩不住一絲緊張,吳承澐用爽朗輕快的聲音說著,「我是一個流行鋼琴創作家,我發行過自己的CD、我的音樂在清大圖書館是閉館音樂。我希望可以為對抗疾病的人們,帶來陪伴和明亮,面對生命的挑戰。」組成「聲記號」的他,想要舉辦音樂環台義演,可是無法一人完成,因此找來四位夥伴,幫助他開車、聯繫、攝影、企劃。並由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與e21摩奇創意共同協力贊助。用了十天的時間,他們飛馳在環台公路上,在新竹、台中、雲林、嘉義、台南、花蓮、宜蘭的醫院中,為在醫院出入的病友、家屬們,也為安寧、失智的病患演奏鋼琴。臺北關渡醫院是環台義演的最終站,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吳承澐不僅是音樂家,也是生命教育講師,用他的故事與經歷來鼓舞旁人,而醫院不僅擁有治療的功能,更希望醫院具有心靈療癒的精神,因此從醫院大廳的照明,擴及到音樂的療癒力,關渡醫院在入口大廳設置鋼琴,讓醫院成為社區的好朋友,也帶給人溫暖,陪伴彼此走過漫長的時光。「關渡學人」成健康長壽的宜居代名詞陳亮恭持續開創關渡成為健康長壽的宜居代名詞,結合關渡社區ヽ人文ヽ環境與健康的生活哲學,以深厚科學基礎,結合歷史ヽ人文與地理環境,逐步形成「關渡學人」的生活型態,協助長者體力強化、腦力強化、營養強化、社交學習強化,進而與慢病管理及預防保健結合,逐步邁向健康長壽的宜居關渡。午後的天氣忽晴忽雨,微弱的陽光照進醫院大廳,在柔和明亮的智慧照明下,氣氛格外溫暖,關渡醫院樂齡據點的長輩們早已坐滿大廳。當吳承澐在鋼琴前,彈奏著經典樂曲時,長輩們熱情的跟著哼唱一首又一首,讓吳承澐也忍不住滿臉漾起笑意。「已經分不清,誰是付出者、誰是收穫者。」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感動的説,吳承澐的故事與真誠的夢想,很讓人感動。而關渡醫院樂齡據點的長輩們,才是這場音樂會的主體,原本期待充滿魔力的音樂療癒長輩,當長輩們投入的一起哼唱,連表演者自己也被感動,這是一場最美的音樂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運將中風難趴趴走 用福利過活「只想等死」/送餐人生3
66歲的王伯伯,當了40多年的計程車司機,長期有抽菸習慣,3年前中風後不良於行,期間又多次跌倒,現在若要外出就醫,得靠居服員攙扶。原本預期可以開計程車到70歲,但63歲時被迫提前退休,雖然申請低收入戶,也用長照送餐、居家服務,每周除了親人還有志工、居服員輪番關心,但他現在的樂趣,是躺在床上抽菸、玩手遊、喝罐裝咖啡,沒有絕望想不開,但想順其自然「等死」。「以前會跟朋友唱歌、下棋,中風後,現在朋友慢慢沒聯絡,每天就是吃飯睡覺,日子變得很孤單、很無聊,朋友也不會找你,找你你也無法出門,出門他還要照顧你。」王伯伯患有高血壓、膽固醇、糖尿病等,近期又因為過敏免疫風濕疾病,2個月瘦了10幾公斤,到現在不到70公斤,他說,醫師說能維持原狀就阿彌陀佛,已經不會再變好了,「現在只剩吃飯、睡覺,沒有什麼想做的」。王伯伯的哥哥每天探視他,先前每天會和遠在美國的姊姊通電話聊天,但20天前因為手沒力氣,不小心摔壞手機,手機因此打不開,他換了新手機後LINE也重辦,自此和姊姊斷了聯絡,哥哥或其他親戚年紀都比他大,也都不知怎處理。他笑稱,等姊姊回台灣再處理,但姊姊年紀比他還大,久久才回台灣一次,不知何時才能飛回台,除了姊姊以外,幾乎沒有通話對象,「以前電話還會響,現在2、3天接不到一通」。王伯伯說,平時在家會看電視,像是「小明星大跟班」或政論節目,但自己不想投票,因為對政治不熟,只喜歡看電視上的人都在罵誰,他印象年輕時只投過一次票,是當時居住景美時,管區警察提醒他應行使自己的公民權,他才看了候選人名單,因為紀政是奧運選手比較有名而投她。他現在使用萬華老人服務中心送餐服務,稱讚「菜色好吃」,他也認為社會福利夠用就好,多了他也用不到,「現在只想等死」。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失能失目標 長者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送餐人生2
長照預算經費高達600多億,產出各類型長照服務,雖然接住了民眾照護需求,但卻未能顧及心裡需求,且根據統計,高齡長者尤其男性,一旦失能後,自殺率相較女性更高。專家表示,長照鼓勵在地安老,希望民眾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但仍有一群困難案主走不出來,如果政府沒有關注到年長者心理變化,當他們失能又失去生活目標,大多就是「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黃松林表示,衛福部111年統計,各年齡層自殺死亡率,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8.4人,尤其老人自殺比率在失能後以男性居多,男性自殺比率為10萬分30至40人,女性則為10萬分之20至30人。黃松林說,當長者失能達到一定等級時,多半會建議到住宿機構,但不少高齡男性拒絕住機構,認為自己失能會被看不起,若不願意使用住宿機構,大多希望有社區照顧據點或長照服務可以協助他。此外,相較於女性一生經歷許多階段,像是懷孕生子、更年期等,對外自我揭露程度高,較容易說出心裡話,即使低潮也可以將情緒抒發,但男性不容易說出口,碰上憂鬱、想不開,「很多時候就走了」。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許多長者因為肢體障礙,延伸出環境障礙、心理障礙,漸漸不想與他人互動,會認為社區中其他人都很優秀,自己因為疾病、障礙而不好,更不願走出去,我國長照政策雖然滿足民眾生理、居家環境安全等服務,但較少去理解長者內心變化及生死議題,若沒有訂定生活目標,延續生命意義,對長輩來說就是「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張淑卿說,長照社區據點多年發展下,會願意走出來的長輩,大多已經出來,老盟關注到一群不願走出來參與社會的長輩更需關心,因此去年起推出「孤獨處方箋-幸福好朋友」實驗計畫,培訓在地社區的長輩擔任志工,進入鄰里關心獨居長者,比起社工來說,在地志工與獨居長者多了份情感連結,也能陪伴他的生活,但根據觀察,至少要花2至3個月才能建立互信關係,甚至有些拜訪十幾次仍被拒絕。黃松林說,在英國,80歲以上有超過79%的獨居比率,將來只會更多不會少。針對我國現有67萬名獨居老人,近日老盟接受衛福部社家署委託,進行「獨居老人需求分析」研究,先請各地志工深入社區,針對獨居長輩的需求進行調查,再根據不同的需求,對應不同的系統介入,包括社政體系、醫療體系或長照體系,此調查估計花1至2年時間進行,以因應台灣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唯一可說話對象 送餐員見一面成獨居救命繩/送餐人生1
送便當到家門口,送餐志工或許是獨居長輩每天唯一的說話對象。擔任送餐志工長達11年的鄭先生,趁著週末空檔,每周不間斷提供送餐服務,除了送便當以外,藉由短暫會面觀察長輩的生理變化,也看盡長照百態。他曾被高齡伯伯破口罵送餐太晚讓他餓,沒想到僅過幾個月,伯伯衰退嚴重,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也有家屬怕失智老先生走失,用鐵鍊「拴住家門」,但老先生在家摔破頭後,一周後不幸離世。現年50多歲的鄭先生本身有正職工作,在10多年前,於網路看到一段送餐給獨居長者的影片,深受感動,因而興起想加入志工行列的念頭,不過北市送餐單位,大多僅服務周一至五的午晚餐時段,經過多日搜尋,正好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徵求送餐志工,他寫了封自我介紹信到中心,在111年獲錄取,開始送餐志工的行列。送餐過程讓他感慨萬分。一位90多歲的老兵患有白內障,身體相當硬朗,但與室友關係不佳,若不在時,室友見鄭先生來送餐,會嚷嚷著「敲什麼門,別吵,把便當放地板」等語,鄭先生遂另準備塑膠袋,把便當裝在內掛在門把上。日前,老兵突然向他吐一句「我這麼老,國家還養我,我對不起國家」,鄭先生趕緊送上安慰,肯定他一輩子為國付出,老兵一聽默默流下淚,彷彿緩解片刻孤獨。另一位90多歲失智症伯伯,多年來由40多歲姪子照顧起居,兩人住同棟不同樓,先前因多次走失,姪子索性用「鐵鍊栓門」,因為鄭先生需送餐,才持有伯伯家鑰匙,可以開門入內幫忙放便當。一日,他送餐發現伯伯躺在地板,後腦勺血流已乾但仍有意識,告知姪子時,卻換來「一個大白眼」,讓鄭先生很是錯愕,一周後,得知伯伯離世噩耗,雖遺憾,但他能理解沒有替手的家庭照顧者有多辛勞。中心每日須完成100多個便當配送,每位送餐員大約分配送10個便當,以萬華服務中心來說,送餐志工大多由退休族組成,年紀最大有75歲,最年輕則有大學生,鄭先生則是中生代。他表示,先前有位送餐大姐膝蓋不好,但送餐路線需要爬樓梯,總忍著腳痛就為了送一個便當,他發現後,主動與大姐換路線,讓大姐送有電梯的公寓大樓路線,緩解大姐的送餐負擔。在北市的送餐員,每次出勤可獲300元補貼,鄭先生說,送餐員為了趕時間,可能會暫時臨停,面臨被警察開單風險,但也有善良的鄰居會幫忙看車,也有熱心肉鬆店老闆會贊助肉鬆給長輩加菜,先前有次太晚到,讓一位長輩餓著而換來一頓罵,沒想到過幾個月,那位長輩病情快速惡化,從中氣十足罵人,到躺在床上動也不動,鄭先生想起那幕,仍忍不住哽咽,「現在有長輩要罵都給他罵,至少他還有力氣罵」。「我以為當志工是來付出,但其實收穫更多。」鄭先生說,有時長輩見他冒大雨仍送便當來,會不好意思地反饋關心,他認為,可以當志工是何其福氣,代表自己身體還很健康,他的家人也十分支持,現在他能將溫熱便當送到長輩手上,更是他最大的滿足,他也期許,未來有更多人可以加入送餐志工行列。
-
2023-08-28 失智.像極了失智
提不起勁、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 醫提醒老年憂鬱增失智風險
.失智與憂鬱症狀不易分辨.長輩常抱怨身體病痛,注意心理壓力.老年憂鬱可治療逆轉個性開朗、愛聊天的陳伯伯,最近變得沉默寡言,原本喜愛的登山健行也不再熱中,朋友邀約總是提不起勁,待在家的時間愈來愈長,開口就是抱怨身體這裡痛、那裡痛。子女以為是體力變差,所以不愛出門,後來發現睡眠習慣改變,有時睡上一整天,有時半夜躁動難眠。老年憂鬱 是失智症的前兆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陳伯伯的症狀看似一般老年人常見的小毛病,但這些都是老年憂鬱症造成的異常行為,如果不及早發現治療,提高罹患失智症風險。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愈來愈多,面對生理功能退化、慢性疾病威脅、退休後的經濟問題等,容易陷入焦躁不安。憂鬱症狀 長輩較難說清楚憂鬱症是老年人常見的身心疾病,健忘、易怒、自我否定、睡眠節奏紊亂,但因為長輩較無法清楚言語表達,常以抱怨身體症狀來取代情緒低落。陳亮宇提醒,如果父母親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以及活動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看腸胃科、睡眠障礙門診都找不出問題,可求診高齡醫學科,避開對「精神科」的排斥,大型醫院也有設立「整合門診」,可順勢檢查評估病情。老年憂鬱症是難以察覺的心病,易跟失智混淆,其多元症狀也會影響到身體其他功能,包括認知、生活自理。陳亮宇說,老年憂鬱症是失智症的前兆,又稱「假性失智」,可治療逆轉,除了透過藥物、經顱磁刺激治療,應從生活與行為方面著手,持續進行就能慢慢恢復記憶力、釋放情緒壓力。照顧憂鬱老人,「陪伴」很重要,陳亮宇建議,多傾聽關懷,鼓勵參與社交活動。像參與志工服務,有助增進人際交流互動,尤其是人群連結的歸屬感,再次找回生活重心。三方面預防與改善老年憂鬱症:1. 維持人際社交:「社交孤立」是憂鬱症危險因子,藉由人際社交可降低長者的孤獨感,加強生活的動力。2. 穩定戶外活動:日照有助於穩定情緒,長輩多走出戶外可刺激分泌體內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獲得深度睡眠。3. 從事規律運動:運動可促進腦內啡分泌,心情愉悅;能增強體力、保持身體靈活度,預防衰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5 醫聲.醫聲要聞
🎧|台灣無國界醫生前線非醫療第一人!鄭巧鈺分享任務經驗與正向改變的成就感
爽朗笑容是初識鄭巧鈺給人的第一印象,深聊到她所去過的第三世界,語調稍微放緩,謹慎挑選字詞,力求精準傳遞當地醫療現狀;捨棄會計事務所優渥薪資,內心潛藏著不安於流俗的強大抱負,在加入無國界醫生前,早已跟著國內的醫療團參與各項任務,提供迫切的醫療援助,踏遍了這些國家,她窺見了內心無需再武裝逞強,擁抱錯誤和不斷地學習。反倒富足了自己心中的世界。🎧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不甘人生這樣過 從國際志工起步而後踏上醫療服務之路「可能小時候在南非成長,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即使工作後也關注國際新聞,會看到各國內亂等衝突。」聽到鄭巧鈺畢業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會計系,不免讓人好奇追問什麼機緣,拿下光鮮亮麗的頭銜,踏入國際醫療行動。其實,大學剛畢業的她,回到台灣順理成章進入會計事務所工作,每天疲於奔命「心裡沒有成就感、有一塊空空的。」不願落於窠臼,她做出人生重大決定,一個早已埋藏心中多年的改變。國際志工是鄭巧鈺的第一步,跟著路竹會到訪非洲索馬利蘭,任務先從管理備品開始,隨後,參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駐史瓦帝尼醫療團,更深入地接觸了醫療相關計畫,最後來到台灣無國界醫生展開了一連串的任務,2014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2016年南蘇丹、2018年再赴世界上最大的孟加拉羅興亞人難民營,她已是台灣前線非醫療專業背景第一人。開誠佈公不讓家人擔憂 行前教育資訊充足 執行任務時要有「保有彈性」空間攤開鄭巧鈺出任務的經歷,不外乎是水旱災又或是戰爭內亂之地,在大眾眼中無疑是冒險犯難,難免會抱持擔心想法,更何況家人們。她笑說,「家人、爸媽一定會擔心…我後來發現溝通非常重要。」什麼事情都隱藏,反而會徒增憂心的想像,所以主動分享工作環境、宿舍地點、吃得食物,還有工作的同事們,用透明開誠布公去抹除他們的隱憂。這個問題丟回到鄭巧鈺身上,任務之前都不緊張?她想都沒想回答,「其實還好耶!當下做決定時都有評估考量,而且行前教育會有詳盡的簡報、任務安排和培訓,資訊量非常充足,反而是害怕自己沒有辦法把工作做好。」把個人的事全然信任地交給組織,留下的只有凡事求好心切。前線行動,非醫療專業背景佔了無國界醫生一半人數,好比鄭巧鈺會計財經背景,輔以人力資源管理,要負責人員招募,查閱履歷和面試,再到新進員工教育訓練、能力培訓、團隊管理等作業,「自己帶過的專案,團隊最小的有120人,最大有400多人。」勢必得和後勤、醫療各方主管調度人力。她親自說法力薦非醫療人員投身行列,除英、法語能力及二年專業經驗外,至關重要的是「時間」,她說,除了外科醫療人員任務期間只有六星期到三個月,其餘都要六個月以上。「保有彈性!」鄭巧鈺建議新進後輩們要保有這項特質,因為到了當地前線,事情很少能按部就班,多得是隨機應變,當然,抗壓性也不可或缺。她半開玩笑說,有時候和隊員們長時間相處很膩,有心事就去找心理輔導員談,身心靈健康也是組織重視的層面。完成工作的強大成就感:隊員來自世界各地、虛心接受不同想法、改變的是自己現在工作雖然主要以行政職為主,談起第一線,鄭巧鈺依舊散發滿腔熱血,能感受到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對我來說改變蠻大,以前會計師工作要擺出專業架勢,即便不知道也得硬撐,但加入無國界醫生,面對的是不同文化、國情,虛心抱持著開放接受各種想法,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隊員們彼此支持學習,用自己力量,帶來正面改變。」「如果從實際面來看,現在會更珍惜手邊的東西。」鄭巧鈺笑說,以前愛逛街購物的她,如今告訴自己,堪用就好。轉換跑道,褪去會計師西裝革履的鄭巧鈺,穿上簡便服飾站在與流離失所的民眾身旁,看似天翻地覆得做出改變,不變得是,盯著每筆任務費用的報表、打計算機,真真切切地將每個款項,換作各項醫療服務提供給需要的人們。延伸閱讀:🎧|醫療服務為根本!無國界醫生挺進第三世界,替流離失所的民眾發聲和解決醫療問題鄭巧鈺小檔案學歷: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會計系現職:台灣無國界醫生公民社會互動與聯繫經理經歷:無國界醫生組織台北辦事處經理台灣路竹會國際志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駐史瓦帝尼的醫療團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邱書昱音訊剪輯:邱書昱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健康事業部特別感謝:台灣無國界醫生
-
2023-08-25 醫聲.Podcast
🎧|醫療服務為根本!無國界醫生挺進第三世界 替流離失所的民眾發聲和解決醫療問題
裹著深色伊斯蘭布卡,懷裡抱著幼兒,無止盡地朝著泥濘而黯淡的前景走著,無國界醫生在2017年記錄下遭緬甸政府「種族清洗」的羅興亞人逃難場景,時至今日已過了6年,生活仍囚禁於孟加拉一塊難民營地。台灣首位非醫療專業人員的鄭巧鈺曾跟著組織到訪當地,協助改善公共衛生,「做的不只是醫療援助,還要替流離失所的人們發聲,哪怕聲嘶力竭,也要向世界吶喊我們還在這。」🎧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羅興亞難民營:環境衛生差、醫療援助難,提醒自己把眼前任務做好!「剛建置完成的羅興亞難民營,周遭毫無水源,團隊得用卡車載運水,後期才鑿了水井,考量衛生環境,組織也有規定蓋廁所的SOP避免污水感染,陸續又蓋了10間診所,提供民眾看診、手術及接生。」鄭巧鈺用語言描繪出2018年世上最大的孟加拉羅興亞人難民營場景。信仰伊斯蘭的羅興亞人有著獨有文化、語言,不料這竟成了原罪,即使居於緬甸國境也被視為異邦,兩方長期不斷衝突下,緬甸於2017年大舉派軍清鄉,演變為種族屠殺,迫使羅興亞人逃難到孟加拉,然而,遠赴孟加拉也只是換了地點集中管理的難民營。無國界醫生不間斷地到訪當地提供醫療援助,對於現況,鄭巧鈺難掩無奈,但並不喪志,「我們就是把眼前的任務做好!」疫苗運送在奈及利亞不簡單!運輸過程每階段都有考驗所謂的任務,不僅止於外科手術、疾病治療,基礎的水電接管、疫苗接種等也一手包辦。鄭巧鈺將場景拉到了西非奈及利亞,台灣顯少聽到的麻疹疫情,在當地前仆後繼地肆虐,在缺乏疫苗接種下,麻疹死亡率高達5到10%,為此,無國界醫生展開了疫苗接種行動。一批麻疹疫苗運抵了奈及利亞港口。貨運疫苗看似稀鬆平常,鄭巧鈺點出不為人知的運作流程,會計師出身的她,運用專業,盤點著每趟任務的花費,當中,藥品和疫苗採購到收取,都需要經手,事前得和奈及利亞政府溝通,才能避免疫苗送抵後被海關扣押。以為疫苗拿到手,馬上替民眾進行施打?那可就錯了,她說,接種地點距離港口約500公里遠,麻疹疫苗的保存得維持在攝氏2到8度,試想,當地氣溫落在30、40度上下,冷鏈保存系統又是一道關卡,需要安排司機、運送人員,就緒後才能出發。無懼強權發聲!譴責塔利班、爭取當地女性工作「發聲」更是無國界醫生另一項重責。鄭巧鈺把視角帶到了2021年8月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權說起。女性首當其衝,社交、生活、工作都被限制,更別提到非營利組織工作,「這直接影響到無國界醫生運作,我們組織裡面有900多位當地女性工作者,這佔了團隊一半人數,如果婦科醫院少了她們,當地婦女不敢前來看診,甚至生產都只能在家,影響層面非常大。」於是,無國界醫生率先公開譴責塔利班,更要求恢復女性工作,鄭巧鈺說,雖然爭取成功也不再限制,但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會不會推翻承諾,所以組織持續關注,必要時也會挺身。不向強權低頭,「不能因為政治、經濟等因素,剝奪每一個人的醫療需求,我們中立地站穩這項原則。」同住在一個地球 拉近第三世界流離失所人們與台灣距離馳援於孟加拉、阿富汗、奈及利亞等國,距離台灣遠在天邊的水旱天災、戰亂人禍,鄭巧鈺一句台灣最近是不是很熱又會下暴雨,極端氣候頓時拉近到我們眼前。氣候劇變,地球迎來種種天災,都市碰到強降雨都措手不及,更別說這群脆弱的人民,還面臨著季節性爆發的霍亂、瘧疾、麻疹。季節亂序,衝擊農糧作物產量,而戰爭人禍,使得原先能安穩耕農、收割的人民被迫離開家園。鄭巧鈺說,1996年奈及利亞政權不穩及衝突,2百萬人口流離失所;烏俄戰爭尚未停火,燒掉了烏克蘭這座歐洲糧倉。糧食危機這把死神鐮刀,扣在了第三世界兒童的頸部,近半的五歲以下兒童死因與營養不良密切相關。「現在全球有2.32億名兒童處於營養不良狀態,無國界醫生在奈及利亞北部治療超過50萬營養不良兒童,人數是2021年的兩倍,住院收案量成長50%。」鄭巧鈺說。可見這項危機越發嚴重,儼然已成全球公衛議題。落地才能穩健生根,1971年由一群醫生、記者在法國巴黎組成的無國界醫生,在2016年到台灣成立辦事處,2019年申請為基金會,不外乎希望台灣民眾了解當前世界所處的狀況,也招募更多志士,一同加入前線團隊。現任台灣無國界醫生公民社會互動與聯繫經理的鄭巧鈺認為,台灣也有許多人道醫療服務,和無國界醫生宗旨相似,同為關注一群被缺乏醫療,被邊緣化的人們,彼此交流和分享經驗,讓醫療服務走得更長遠。這也將台灣助人精神與世界牽上了線。延伸閱讀:🎧|台灣無國界醫師前線非醫療第一人!鄭巧鈺分享任務經驗與正向改變的成就感鄭巧鈺小檔案學歷: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會計系現職:台灣無國界醫生公民社會互動與聯繫經理經歷:無國界醫生組織台北辦事處經理台灣路竹會國際志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駐史瓦帝尼的醫療團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邱書昱音訊剪輯:邱書昱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健康事業部特別感謝:台灣無國界醫生
-
2023-08-22 失智.失智資源
新北提前達標「失智友善777」 侯友宜喊話中央納入長照
失智症人口成長快速,新北市現約有4.7萬失智人口,衛生局在平溪、板橋區推動失智友善示範社區。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已提前達標失智友善777,但他喊話中央應讓失智重症者進到長照體系、照顧者有更多元支持,讓失智長者有更好的照顧,「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今天幫助到別人,未來也能幫助到自己。」全球每3秒新增1位失智症患者,我國推估國內失智人口逾31萬,其中新北市失智人口4.7萬占最多。侯友宜說,2020年才說失智友善555達標,原預計2025達成失智友善777,意即7成以上照顧者獲得支持、7成以上患者被診斷、7%以上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沒想到2023就達成。侯友宜說,「我們都會變老」,但失智的過程需要照顧者從旁關注才會發現,需仰賴里長、民間團體、企業的協助,讓超商、圖書館甚至獅子會都變成友善關懷據點。侯提及,政府應該投下更多的資源給失智者,並呼籲中央將失智者納進長照體系,尤其是重症者,同時給予照顧者多元支持,「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今天幫助到別人,未來也能幫助到自己。」衛生局去年選定人口最多的板橋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局長陳潤秋說,由華東、中山里來做這件事,除舉辦專家會議、工作坊,凝聚社區共識、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而板橋與平溪不老長智村最大的差別,是需要突破人際互不相識的情況「旁邊住得是誰,都不知道」,因此透過里長志工、遠東商銀、4大超商等訓練,讓患者在社區安心生活。板橋中山里長林爽說,里內有些失智長者一出門就會忘記回家的路,包括亂按別人家門鈴、以為攀爬水管就能到家等,現在里內民眾、志工經過訓練後,有時看到認識的失智長輩會協助他們返家,遇到不認識的長者會聯絡警局、衛生局等尋求協助,同時也跟亞東醫院密切合作,讓失智長者到醫院追蹤關懷。此外,衛生局與13家醫院設立失智共照中心,提供整合門診、配置單一窗口的個案管理師,提供失智症患者追蹤關懷、長照資源連結及轉介;另為了發掘社區潛在個案,由里辦公處、中西醫診所、藥局、牙科診所、企業組織等成立「失智友善守護站」,轉介疑似個案給衛生所。
-
2023-08-18 焦點.元氣新聞
「台灣醫生竟然想辦法給病人省錢」…帶母來台治病陸網紅Jake 遭爆亂花台灣人捐款遊日
【2023/08/18元氣網整理】之前大陸網紅「Jake」帶著罹血癌的母親來台就醫,記錄在台的1個多月間每天在醫院治療與醫護暖心互動的日子,最終Jake母親敵不過病魔於5月20日離世。近日卻有多名YouTuber爆料,Jake謊稱自己賣房、賣車籌錢讓母親來台治病,但事實上卻經濟優渥,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帶爸爸到日本玩等諸多事情。Jake陪同母親在台治病期間收到不少台灣網友愛心捐款、贊助物資,估逾500萬元,卻被爆料他在母親離世後仍持續收捐款,還對外宣稱「自己努力賺來的」!Jack前後收到這麼多捐款,網友也質疑他從未公布募款花費明細,許多網紅看不下去Jake的誇張行徑近日也紛紛出面爆料,指Jake的媽媽其實一直都在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治療;而Jake原先稱自己負債累累也被踢爆,坐高鐵商務艙、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還帶爸爸遊日。治病期間Jack曾在其中一集影片中提到,「台灣醫生竟然想辦法給病人省錢」,也被熱心的台灣醫院志工感動到哭。沒想到現在卻被爆料他亂花台灣民眾的愛心捐款。面對質疑,Jack在近期影片中表示「時間是最好的答案吧」,仍然不公布募款細項與用途。不過近日被發現他已將頻道頭像、名字換掉,還刪除頻道大量影片,並在簡介中寫下「公道自在人心」。北京沒有骨髓移植以外的選項…帶白血病母來台求醫 「Jake的公開日記」讚爆台灣醫護【2023/04/26聯合報元氣中心/記者鄒尚謙、李樹人/台北報導】來自中國大陸的YouTube頻道「Jake的公開日記」,紀錄Jack母親罹患白血病,在北京接受治療時造成全家身心俱疲,經友人協助來到台灣,並以影片紀錄在三軍總醫院接受治療時,醫師設身處地替他考量醫療費用,護理人員也細心照料,令他非常感動。對此,網友也留言表示,「台灣的醫護人員犧牲了自己的時間,讓我們擁有這麼好的醫療服務。」北京醫師:沒有「骨髓移植」以外的選項Jack母親罹患白血病,他表示,在北京的醫院接受治療時,醫師相當直接告知,沒有「骨髓移植」以外的選項,否則「你母親很快就會去世」,但同時手術風險高,因為不想讓母親當實驗品因此拒絕了北京醫師的說法,選擇在朋友推薦下來到台灣。台灣醫護細心專業 Jake幾乎落下男兒淚Jack分享,他們一家人陪伴母親到台灣三軍總醫院接受白血病治療,首先讓他感到震驚的是,醫師並沒有堅持要進行骨髓捐贈手術,而是先見面確認過去用藥史、病況再回家研究個案,甚至考量來台就醫所費不貲,「會先找尋價格實惠且有效的藥,若能讓他母親身上變異病毒消失,才能進一部考慮是否進行骨髓移植。「我當時真的很想哭!在你沒有表達任何之前,他已經替你全部考慮好了。」Jack表示,因為台灣這次的經驗他才知道,「原來醫師的職責真的跟書本上寫的一樣,是救死扶傷的。」不僅醫師,護理師、志工都相當耐心、細心且專業的照護、陪伴,讓他幾度落下男兒淚。到台灣接受醫療服務後才「真正放心」Jake也說,在北京的日子雖然都說自己很堅強、很加油,但臉上逐漸失去光彩,「不知道未來的日子會如何」,但台灣志工阿姨的陪伴,給了他很大的內心震撼,甚至也不用幫母親照料三餐,醫院內有營養師會設計病患專屬的餐食,連陪病的父親,護理師也主動協助訂餐;讓他直呼,來到台灣接受醫療服務後他才「真正放心」,卸下照護的心理重擔。台灣網友看到影片也紛紛留言表示,「台灣的醫療,健保制度,以及醫護人員是我們的驕傲」、「視病如親,在台灣醫療教育和道德是很高的,無論診所或醫院,我們對醫護的依賴也越來越高,他們很辛苦,也希望母親早早恢復健康」,不過,也有留言表示,「台灣的醫護人員犧牲了自己的時間,讓我們擁有這麼好的醫療服務」、「也給台灣醫護多點鼓勵和更好的待遇吧,他們值得」。收治Jake母親的三軍總醫院表示,該院長期以來以病人為中心,善盡社會責任,救治生命是醫師的天職,照顧病人看他們康復出院,對病人及其家庭甚至醫師本人而言,都是一件無比欣慰的事。
-
2023-08-17 活動.精彩回顧
今牌人生特色影展 為失智長輩留回憶
嘉義縣老化比率位居全國第一,高齡易伴隨失智,為延緩嘉義縣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長輩認知衰弱並增進社會參與,由嘉義縣衛生局指導,大林慈濟失智共照中心承辦的嘉義縣112年失智共照中心暨失智據點聯合成果特色影展競賽活動,8月4日上午在嘉義縣衛生局舉辦,共有29個失智據點及3個共照中心,共32部影片參賽,透過拍攝影片寫實紀錄為失智長輩留下美好回憶。大林慈濟失智共照中心指出,失智症是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退化,初期常發生記憶力衰退和健忘,也可能會個性改變或語言障礙等,造成人際互動困難。慈濟失智共照中心辦理「失智照護服務計畫」,整合失智共照中心及失智據點,輔導開發共照及據點不同的創意及創新,透過「共照中心暨失智據點聯合成果影展」競賽活動,希望藉此讓每個共照中心及據點皆能互相學習認識、欣賞不同共照及據點的特色及創意,藉此激發出更多的想法,利於共照及據點的運作技巧。嘉義縣衛生局表示,為提升嘉義縣各失智據點更多元的緩和失智認知專業課程,特別運用故宮文物,融合藝術文化與醫療專業跨域研發的認知牌卡,藉由失智據點個管師推廣於據點長輩,期望據點長者認知維持及改善,以達延緩失能失智的成效。又因各鄉鎮文化特色不一樣,每種文化特色皆有獨特性及豐富性,因此推動在地文化與創新發展及與長輩共同參與在地文化,發展獨創教材。嘉義縣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表示,很感恩大林慈濟共照中心曹爸領導的團隊,不管有沒有得獎,相信大家在過程中都已學習到了今牌人生運用的方式與媒介,透過觀摩各據點不用的做法,以後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玩法,幫助老人家延緩失能、失智。大林慈濟失智共照中心主任曹汶龍以照顧失智長者多年的豐富經驗,鼓勵大家可以多運用智慧手機功能。他分享自己手機中有八萬多張照片、八千多部影片,隨手拍下活動照片、影片,透過剪輯幫長者、家屬留下美好生活記憶,也可以鼓勵長者們使用手機,彼此互動,還能隨時回顧,不怕記憶喪失。此次特色影展競賽活動邀請嘉義縣29個失智據點及慈濟、長庚、灣橋等3個失智共照中心的個案管理師或志工等報名參加,共有32部影片參賽,透過3至5分鐘短片,分享獨創在地教材融入據點課程的運用,或共照特色,現場邀請嘉義縣衛生局副局長林裕珍、竹山秀傳醫院共照暨遠距中心副主任紀盈如、嘉義縣鄉下人工作室導演呂炎坤等3位評審評選出優勝單位,參賽單位也彼此票選最佳人氣獎。活動中各參賽單位以動態影片、照片集錦等方式,呈現各自據點的特色及活動內容,各據點發揮創意,以今牌人生認知卡牌為創意起點,結合在地特色,帶領長輩製作國寶點心、玩尋寶遊戲、賓果連線、拼貼畫等,而透過欣賞不同參賽影片內容,參賽人員也用心學習觀摩其他據點的創意教材與課程的運用,現場氣氛熱絡,收穫滿滿。獎據點名單●優等獎︰水上義興(陽明)、朴子市(華皓健康促進協會)、竹崎灣橋(灣橋)、民雄福興(嘉基)、水上國姓(陽明)●佳作︰義竹鄉衛生所(長庚)、大埔衛生所、竹崎獅埜(灣橋)●人氣獎︰大林明和(慈濟)、太保北新(陽明)、六腳蘇厝(長庚)、梅山梅北(慈濟)●金馬獎︰梅山梅北(慈濟)
-
2023-08-17 癌症.癌友故事
爸爸癌逝幾年後,媽媽也病逝!碧姐照顧好大弟獨子至長大結婚,完成媽臨終遺願
七○年代的後山,是什麼模樣呢?相傳那時候許多人懷抱黃金夢,蜂擁來到台東淘金,也有人相偕開墾荒地,一時,人潮聚集,盛況空前。後山尋夢,就此落戶生根碧姐的父母也跟著人群,從苗栗苑裡來到後山尋夢。他們搭建幾處茅屋遮風避雨,雖然淘金夢碎,倒是在後山開墾荒地,慢慢種植許多稻米蔬果,孩子呱呱落地後,食指浩繁,屋前屋後又畜養雞鴨牛羊,好不熱鬧!回憶兒時,永遠有忙不完的家務與農事。放學後養雞鴨剁豬食,揀乾材煮飯等等,假日則到田裡除草打雜做零工。秋收時,金黃色的稻穀,飄散的稻芒,更是刺得全身奇癢無比!看著其他同學結伴出去遊玩、烤肉,內心只能偷偷羨慕。孩子眾多,養活一家大小已經不容易,遑論讀書!而且,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也不許可。除了碧姐,其餘兄弟姊妹小學畢業或國中畢業,就必須賺錢幫忙養家。說來也是幸運,喜歡讀書的她才能順利升學。聽說,當年她是整個村莊極少數考上高中的女生,那時候鞭炮應該放了好長一串吧!雖然努力節衣縮食,可是每次到繳學費時總是湊不足。碧姐懇求爸爸讓她繼續讀書,並保證以後一定會努力工作,賺錢回報。那年代,窮苦人家的孩子想繼續升學,真是不容易。每到開學日,晚飯後,媽媽都會牽著她的手,走了約兩公里長長的石子路到村長家借錢。小路沒有路燈,夜色迷茫,蟲聲唧唧,不遠處還會傳來陣陣狗吠聲。牽著媽媽的手,走過漫漫石子路,是求學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村長是當地首富,仁厚慷慨,聽說有良田數十甲,村民任何急難都會跟他借貸。「畢業後來當我家媳婦好了。」碧姐乖巧可愛又優秀,甚得村長喜愛,村長夫人甚至對她說。想起當年這件事,她說:「那時候實在太害怕務農,農事永遠做不完,想到村長家良田數十甲,嚇得腿都軟了!只好託辭年紀還小――。」誰知道,後來村長兩個兒子都有很好的發展,兩位媳婦根本不需下田農務。一個是董事長夫人,一個當了官夫人,真是始料未及啊!從填寫志願書,到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碧姐笑笑說,這都是命吧!碧姐婚後在北部定居,利用閒暇進修,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也在學校授課。後來,有一陣子爸爸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醫師說是肝癌,需住院開刀治療。家人一下子亂了陣腳,大家都說碧姐書讀得多,一切交由她決定。所以住院開刀時,所有治療與填寫志願書,都是碧姐包辦簽名。那時候整個村莊很多人陸續得癌症,爸爸平日也會一一探望親友。三、四十年前的癌症疼痛,並沒有適合止痛藥物控制,所以病人回家後疼痛不已時,哀號哭泣,輾轉病側,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悽悽慘慘。每回爸爸探視親友返家後,心情低落,想想,不知何時會輪到自己。「如果我得了癌症,我就切腹自殺比較快!不要拖得那麼可憐。」他曾這麼說。或許眾人一一發病,大家懷疑可能是農忙時噴灑農藥造成。由於當時資訊不普及,天氣又悶熱,灑農藥時很少戴口罩。碧姐嘆口氣:「其實曠野無邊,風向亂飄,戴一層口罩也沒有足夠保護作用。」或許,每個行業,都有潛藏的辛酸與無奈!碧姐擔心病情,常常回台東看爸爸。有次,她發現爸爸床底下藏了一把武士刀,想起爸爸曾經說過的話,內心就難掩憂傷。每次回家,總是特別留意,那把武士刀是否安然存在?幸好後來醫療進步,病情控制得宜,一直沒有派上用場。只是,不知何時,武士刀旁邊,又多放一罐農藥!她內心驚懼不已!爸爸在世最後兩年,那把武士刀,及一罐農藥,是碧姐心頭最大的噩夢。想到當時癌症病人處境艱難,床底下竟然藏著武士刀和農藥,就覺得非常不忍。隨著病情進展,一年後,爸爸的病情已經進入末期。醫師向大家解釋何謂不做侵入性急救措施,讓病人善終最好的方式。家族討論後,一致決定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讓爸爸順利好走,並公推最會念書的碧姐執筆簽名。碧姊回想當時看著意願書,心如刀割,幾度簽不下去。彷彿,自己是那個殘忍的劊子手!一筆簽下去,爸爸將永遠沒有繼續活下來的希望。眼睜睜看著爸爸從氣喘不過來,到陷入昏迷,與死神拔河。「爸爸會不會責怪她呢?」「這麼做,到底是對,還是錯?」幾度泣不成聲,內心糾結不已!最後,伴著溫熱的淚水,才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薄薄的一張紙,淚痕未乾。這件事,一直在她心中落下很深刻的印象。爸爸安詳平靜走了。午夜夢迴,想到當時簽意願書的情景,與思念心情,就熱淚盈眶,彷彿,自己是劊子手一般!這份煎熬,一直到就讀生死學研究所,在老師循循善誘下,才釐清概念,慢慢釋懷。不過,那已經是許多年以後的事了!幾年後,媽媽住進加護病房。戴著氧氣鼻導管虛弱地喘息著。碧姐再次面臨生離死別,心痛不已。她永遠記得,為了支持女兒讀書的夢想,每學期,媽媽都會牽著她的手,摸黑走一個多小時石子路,卑微地跟村長借錢的往事!「我還不想死啊!」那日,在病房裡,媽媽流著淚,訴說內心的害怕與不捨。「如果我走了,以後,阿賢要怎麼辦?」「阿母,您放心,我會照顧。」碧姐痛心疾首,淚流滿面,緊緊握著媽媽的手,哽咽說著。延續思念,光陰不滅阿賢是大弟的獨子。大弟國中畢業後在家幫忙農務,有時候打打零工、學開怪手,婚後和父母住在一起。阿賢小時候,弟媳婦就走了。沒有媽的孩子,阿嬤特別心疼。爸爸癌症去世後,大弟也得了癌症,身體不適。阿賢不愛讀書,交了一群朋友,下課後經常吃喝玩樂,偶爾還會翹課,自由自在無人管束。媽媽走後,碧姐徵得大弟同意,將阿賢接到北部就讀高職,過起規律的生活。只是,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過慣自由自在的日子,面對正常的新生活,孩子也很不適應。有時接到老師電話,阿賢與同學爭吵糾紛,或課業跟不上。有時翹課一整天,有次甚至不告而別,跑回台東找朋友玩。真是狀況百出。為了訓練阿賢獨立,就讀高職時。托人幫他安排打工的機會,希望他能夠珍惜擁有。只是阿賢有時候覺得太辛苦,不想上班,有時睡過頭,甚至躲在網咖打電動,學校和公司打來的電話,令人疲於奔命,心力交瘁。為了這孩子,碧姐可真是操碎了心。但是,一想到媽媽臨終的淚水,就不忍心放棄這孩子。雖然經常接到學校或工廠電話通知,她只能耐住性子,始終秉著初心,一路行去。反倒是她的兩個兒子,自律獨立,沒讓她操心。回想那些年,真不知道怎麼過的。因著對媽媽的思念與承諾,費盡心思栽培阿賢。雖然積習難改,有時溝通不易,但是混著混著,也終於高職畢業。離開學校,剛開始工作不穩定,薪水太少,工作太累,老闆會罵人,沒有前途等等,理由五花八門,換了好幾個地方。有時,碧姐甚至要出面協助處理。只是,現實是會磨人的。換了幾份工作,也換了幾任女朋友。幾年下來,個性才慢慢趨於穩定,有不錯的對象。這兩年,終於開花結果。阿賢結婚那天,賓客盈門,喜氣洋洋。碧姐穿著大紅禮服,坐在主桌席,看著一對新人,內心真是感慨萬千。終於能走到這一步,總算圓滿。真是不容易啊!「阿母,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您做的。」她在心中默默告訴媽媽。「阿賢今天結婚,也有穩定的工作,您看到了嗎?」碧姐用十幾年時間,完成媽媽臨終心願,也實現對媽媽的承諾。您,看到了嗎?本文節錄:《思念的延續:志工路上的溫暖伴行》一書延伸閱讀:.30歲男陪父抗癌卻罹癌!化療到一半父病逝... 重獲新生後任安寧志工.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好好說再見」,放手祝福彼此有新的旅途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0 醫聲.醫聲要聞
安寧醫療3/讓他不再蓬頭垢面 妻:先生離開時的微笑鼓舞我向前
「他離開時臉上的微笑,至今仍是支持我的力量。」林先生42歲罹患肝癌,病程迅速進展到末期,在台大醫院六樓緩和安寧病房離世。遺孀李小姐今表示,進入安寧緩和醫療絕非容易的選擇、心中會很掙扎,擔心是否還有一線生機,但先生和家人在台大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協助下,一起做好臨終準備,先生離開時沒有遺憾,臉上還掛著淺淺微笑。李小姐說,因肝癌的疾病特性,先生在世時常突發肝臟腫脹、流血不止,最後一次送醫時甚至吐血。罹病過程中8次進出醫院,都是送到急診,轉到一般病房後病情穩定、出院,回家後若出現急性症狀又送至急診,不斷輪迴。與家人討論後,林先生決定進入安寧病房,李小姐心想此次送醫再也無法回家,內心非常掙扎。時任台大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的蔡兆勳告訴她,要做好心理準備,依林先生病情,臨終過程可能非常快。李小姐說,只希望先生能在最後的時間裡,把心裡話說出來,沒有遺憾地離開。剛進入緩和醫療病房時,李小姐心中仍有猶豫,先生急性出血時,還是會想是否應進行治療。但蔡兆勳告訴她,要改變思維模式,緩和醫療不是治療,「但第一周仍很糾結,思維、心情調適。」直到有次志工幫忙先生理髮、剃鬍子、洗澡,她才體認到安寧緩和的意義,「病人通常都是蓬頭垢面,能好好洗澡很難得,也讓先生舒緩疼痛。」李小姐說,在緩和醫療病房20多天,雖然對摯愛離開非常不捨,但有緩和醫療團隊的志工、護理師等,協助翻身、換尿布及餵食,並減緩先生身體症狀;兩位當時分別9歲、10歲的兒子也會抽空到病房團聚,家人一起走過最後一段路,牧師也從旁提供靈性支持。李小姐回憶,先生離開前一天已無法進食,但緩和醫療團隊在旁陪伴,透過滴管餵食舒緩先生不適。先生離開時臉上帶著微笑,這個畫面不斷鼓勵她一直向前。先生走後,李小姐獨自扶養兩個孩子,如今都已上高中,「很感謝先生願意選擇安寧緩和醫療,先生也說還好有我的提議,讓他沒有遺憾。」蔡兆勳表示,安寧緩和是尊重患者自然死亡,是改善病人痛苦目前認為最佳的照護模式,也是一種「預防醫學」,能減少病人、家屬遺憾。以台大來說,安寧緩和療護團隊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臨床宗教師、音樂及藝術治療師、志工等,積極提供末期病人及家屬身心靈的整體性照顧,絕非放棄治療,也不是負面消極的照護。
-
2023-08-10 癌症.癌友故事
30歲男陪父抗癌卻罹癌!化療到一半父病逝... 重獲新生後任安寧志工,陪癌友創暖心記憶
三十歲,是怎樣的流水年華?阿嘉說,三十歲那年,他的朋友大都在追逐愛情,結婚生子,喜獲麟兒。不然,就是工作穩定或積極創業,努力打拚美好的未來。只有他,永遠記得三十歲那年,是他人生中最黯淡無光的日子,準確來說,應該說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悲傷歲月」。父親罹患大腸癌,家中陷入危機阿嘉個性溫和善良,甚得父母疼愛。退伍後找了份穩定工作,也有位不錯的女友,就這樣過了幾年平凡快樂的日子。二十七歲那年,爸爸覺得食慾不振、血便、腹部疼痛、腹瀉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發現竟得了大腸癌,簡直是晴天霹靂!爸爸個性木訥、心地寬厚、孝順、具責任感,一肩挑起全家經濟,還義務擔任柔道老師,免費輔導民眾學習武術,不僅是全家支柱,也是他最崇拜的人。那時聽從醫師建議,開刀切除腫瘤,回家休養,他曾帶女友回家探視,爸爸還催著他們趕快完成終身大事,好讓他抱抱孫子。阿嘉想想,畢竟還年輕,隔幾年再看看吧!三十歲那年,爸爸慢慢感覺全身骨頭痠痛,身體虛弱。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已經癌症末期並轉移到全身骨頭了。他簡直不敢相信!原本以為自己能夠跟一般人一樣,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讓爸爸享受含飴弄孫的日子,沒想到病情惡化這麼快。剛開始醫療人員為了避免病人與家屬舟車勞頓,會帶著志工到家裡探視病情,更換藥物或管路。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志工Mommy常來看看爸爸,她的幽默風趣、善良體貼,陪伴爸爸度過許多疼痛煩悶的日子,後來兩人成為好朋友,還會一起唱歌解憂!隨著身體衰退、病情惡化,最後,爸爸決定住進安寧病房接受專業照顧。選擇安寧,讓自己有尊嚴的走「安寧病房不是等死的地方嗎?」「住進安寧病房,是否表示放棄一切治療呢?」「親朋好友是否會責怪兒女不孝?」儘管阿嘉心中充滿不捨與懷疑,仍是跟爸爸說:「是否再拚一拚?看看還有沒有機會?」他多麼希望爸爸能長命百歲,只要有一線機會,他都願意去嘗試!爸爸卻豁達表示:「這輩子有你們,兒女孝順,夫妻感情不錯,朋友很多,我已經很滿足。手術和化療,都努力過了,不要再折騰我啦。人生最後能順心順意,有尊嚴的走,就是老天最好的安排!」就這樣,爸爸生命最後那段日子,是在安寧病房平安度過的。安寧病房裡有卡拉OK中心、精油服務及高級按摩浴缸等設備。爸爸常到卡拉OK中心與志工一起歡唱,那在音樂聲中陶醉的模樣,彷彿盛年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朋友雲集時般開心快樂!記得有次安寧病房舉辦聖誕節活動,父子倆人偕同參加。主辦單位除了邀請專人表演節目,還有志工準備各式點心與水果,溫馨感人。有位護理人員幫他們拍照,父子倆同時開心比出「勝利」手勢。只是沒想到,這張珍貴的相片,卻是父子倆這輩子最後的紀念。泛黃的相片,擺放在案頭上,好似追憶難忘時光!自己意外罹癌,茫茫然不知未來那陣子,在醫院陪爸爸住院時,阿嘉覺得聽力莫名減弱。「是不是太累了?」趁著爸爸午休空檔,到耳鼻喉科看診。醫師一檢查,疑是鼻咽癌第四期。怎麼會這樣呢?我還這麼年輕!怎麼可能?屋漏偏逢連夜雨……。面對突然的噩耗,自己也嚇呆了,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對父母啟口?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女友,訴說內心的驚恐與徬徨無依。女友聽完,竟說:「那我們結婚吧!我們一起面對。」女友的情深實在感人,可是女友的媽媽卻執意反對。天下父母心,這也不能怪她父母。他說,誰願意將女兒送入這麼艱難的未來?阿嘉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他無法想像,倘若結婚後有了孩子,萬一日後病情惡化,留下孤兒寡母,沒有依靠,怎麼辦?思前想後,茫然不知如何面對未來,最後乾脆心一橫,含淚斬斷情絲。無緣啊――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那女孩,找到幸福的歸宿!待醫師確診後,幫他安排四十次電療,一切,聽天由命。內心的衝擊,無望的未來,與電療造成的疼痛、飲食困難及各種副作用,那真是一段痛苦、孤單又無奈的日子!死神永遠帶走了爸爸!阿嘉永遠記得那一天是他接受第三十六次電療的日子,還有四次就可以完成整個療程。可是爸爸卻等不及他完成電療。當他做完第三十六次電療,回到家裡抱著爸爸冰冷的身體,忍不住嚎啕大哭、痛哭流涕,無法自己!爸爸已經永遠離去,而自己罹癌茫茫然不知未來。只是,他記得答應過爸爸,要好好照顧逐漸失智的媽媽,這是他最重要的責任,也是支持他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他按時回診追蹤檢查,但是日子卻過得渾渾噩噩,好似孤魂野鬼一般。有時候開車到山上亂逛,有時到海邊望著滾滾大海發呆。想找人傾訴內心的痛苦鬱悶,卻不知該說給誰聽!如今回想起來,也不知道那幾年是怎麼過去的。直到五年後醫師提醒他,體內已經完全沒有癌細胞,他才豁然驚醒――原來,還活著!彷彿這條命是撿回來的。重獲新生,走入志工行列想起以前陪伴爸爸住院的日子,以及爸爸在卡拉OK中心唱歌時開心陶醉的模樣。就這樣,他走入安寧病房擔任志工,參與各項臨床服務,並每週邀請病人與家屬到卡拉OK中心歡唱解憂。算起來,在安寧病房默默當志工,也已經十幾個年頭了。我記得有位八十五歲的阿嬤,到卡拉OK中心來散散心,我們為她演唱好幾首閩南語老歌,如〈雨夜花〉、〈望春風〉等。後來我問阿嬤:「有沒有特別想聽什麼歌?」她偏著頭,想了很久很久。「有一首布袋戲老歌,好像叫什麼、什麼玫瑰?」「是〈黑玫瑰〉嗎?」當年的我,也是小小布袋戲迷,每當布袋戲電視演出時間一到,我們幾個蘿蔔頭就會搬張板凳,靜靜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金光閃閃的偶像出現。那時候,真是緊張刺激,盛況空前啊!「對!對!對!」她高興地猛點頭。我記得看過方瑞娥小姐在電視上演唱〈黑玫瑰〉時痛苦的表情,傷心欲絕,令人動容。所以我努力模仿她唱歌的樣子,一副深情痛苦,悲傷得支撐不住快要倒地的模樣。不知道是我唱得太難聽,還是模仿得太好笑,只記得那位阿嬤咧著大嘴,露出閃亮亮的金牙,開心地從頭笑到尾。雖然我唱得不好聽,可是她卻熱情十足,從頭到尾一直大力鼓掌,那快樂的容貌,感染了大家的心情,全場歡笑連連。阿嬤笑著對我們說,她已經二十幾年沒有聽過這首歌了!阿嘉則在一旁癡癡楞楞地望著阿嬤,那神情彷彿看著久違的故人一般,孺慕之思溢於言表!陪伴病人和家屬,創造溫暖記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四十幾歲的乳癌末期病人。當我看著躺在病床上,戴著氧氣鼻導管,呼吸費力的她,以及陪病床上酣睡的獨生女兒時,內心實在非常捨不得。因病人虛弱怕吵,也不喜午時強烈的陽光,看護遂將落地窗的窗簾拉起來,整個病房顯得幽靜昏暗,只聽得氧氣「嘶嘶」的流聲。或許病房內的氣氛太沉悶。午後,外公牽起小孫女的手,到卡拉OK中心來逛逛。可愛的小女孩約莫十歲左右,剛開始面對許多陌生的大人,有些害羞。我們鼓勵她,不妨試試看。後來她拿起麥克風唱了好幾首歌,如五月天、張惠妹及蔡依林的歌,甚至還唱起英文歌,越唱越起勁。我們都好驚訝,小小年紀,潛力十足!她說在學校裡和補習班下課時,同學們都會一起大聲唱著許多流行歌曲。這原是屬於她的無憂歲月!「小女孩的媽媽病情如何?」阿嘉悄悄問我。我默默搖搖頭。「這女孩怎麼辦?」只記得阿嘉憂心忡忡地說。我看了他一眼,在他憂心難過的臉龐上,我彷彿看到當年那個即將失去父親的男孩,內心的擔憂與茫然。卡拉OK中心開放時間即將結束時,病人與家屬陸陸續續離開,回病房休息。「妳繼續點歌,想唱多久就繼續唱,沒有關係喔!」阿嘉對著小女孩說。小女孩不知道我們有休息時間,開心的點點頭,繼續一首又一首不停唱著。外面的街燈一盞一盞亮起來,黑夜漸漸籠罩黃昏!我永遠記得那個下午,寬敞的卡拉OK中心,彷彿是小女孩個人演唱會,觀眾席上除了親愛的外公,還有志工Mommy、真姐、阿嘉與我。小女孩又唱個半小時,外公才牽著她的小手回病房去。目送他們倆一大一小牽手的背影,依稀聽到小女孩甜甜撒嬌聲:「阿公,我今天好開心喔!」陪伴癌末媽媽的日子,小女孩已經許久不曾如此開心歡笑!真希望,她能一直開心歡笑、快樂無憂。當天阿嘉徵得阿公同意,錄下小女孩唱歌跳舞的影像,拿到病房讓她的媽媽看。媽媽看見女兒手執麥克風高歌快樂的模樣,一面點頭微笑,也一面流淚。「沒想到這孩子這麼會唱歌啦!」「下次我也要陪她一起去唱歌。」只是,這微小的心願,卻永遠無法完成……。天公疼憨人,療癒內在心事記得初識阿嘉,沉默寡言且不善言語,也不善歌唱(持續進步中),始終納悶他為何堅持卡拉OK服務組組長一職?某天他問我:「妳知道我為什麼一定要建立卡拉OK服務組,每週定時服務嗎?」我默默看著他,不說話。他說:「因為我爸爸住在安寧病房的時候,他最喜歡唱歌!」當年,阿嘉爸爸走得匆忙,來不及看到兒子完成終身大事,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是心頭的遺憾。至於那個無緣的女友,則是阿嘉埋藏在心底,永遠難以訴說的最大遺憾吧。無奈,佳人早已綠葉成蔭子滿枝。只能說,造化弄人啊!阿嘉相信,爸爸在天之靈的守護,他才能陪著九十歲失智的媽媽,平安度過晚年。本文節錄:《思念的延續:志工路上的溫暖伴行》一書延伸閱讀:.癌症改變50歲陳爸餘生!轉念:我快死了但還活著,臨終前怎麼活自己說的算.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好好說再見」,放手祝福彼此有新的旅途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