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幸福
共找到
1507
筆 文章
-
-
2024-11-15 醫療.新陳代謝
每周健走3天、每天5000步 有助控糖遠離糖尿病
台灣18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約11%,推估全台有218萬糖尿病人口,昨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於奇美博物館舉行園遊會暨點燈儀式,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代謝症候群指標達三項或糖化血色素(HbA1c)在5.7%至6.4%之間,建議接受檢查,降低風險。「2024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儀式」日前舉行,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糖尿病衛教學會策畫「健康i台灣,達標一起GO!」健走挑戰,鼓勵民眾每天步行5000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黃偉哲也對市民提醒,必要時可至308家代謝症候群防治診所檢查,降低糖尿病風險。健走挑戰還設立了機關團體組競賽,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慢病好日子」團隊在競賽中,榮獲醫藥設備廠商組第一名,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則在全台衛生局組獲得第二名。每周健走3天 有助控糖健走好處多多,成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建議,推行健走,主要是國人運動風氣較不盛行,不只是糖尿病患,連照顧者也活動量不足,健走比其他的有氧運動容易量化,可透過應用程式記錄,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3天、單次2.5小時,健走5千至1萬步,直至流汗、微喘,有助控制血糖。歐弘毅表示,健走隨時可做、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人體所需的一般活動量,可幫助增強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健走雖然簡單,但每天要達標並非易事,透過這項挑戰,希望喚起社會各界健康意識,無論是糖友或一般民眾,都應養成中強度有氧運動習慣,並利用數位科技來追蹤進度,達成健康目標。數位療法 提供精準治療台南市政府衛生局長李翠鳳說,數位科技讓糖尿病管理更為便利,如胰島素注射智慧軟體這類「數位療法」,可為糖友提供個人化精準治療方案;數位化不僅增強控糖效果,還促進糖尿病預防知識的普及。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也在活動現場推出「慢病好日子」攤位,讓市民在輕鬆的氛圍中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黃偉哲提醒,糖尿病患者須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不只應定期治療與追蹤,應透過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防止併發症產生,台南市已有145家醫療院所加入糖尿病共照網,為糖友提供全面性照護。歐弘毅指出,糖尿病患若要健走,建議挑選適合的鞋子、服裝、場地,循序漸進、過程中覺得不適可放慢速度,或立即停止,適時求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15 性愛.性福教戰
吃越多效果不會越好!泌尿科醫師指點 吃「藍色小藥丸」必知6件事
對於有勃起功能障礙,性行為不順利,可能導致身、心、感情方面的困擾,因此,就醫諮詢、適度的用藥,都是有其必要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而完全不行動。好幸福泌尿科診所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教大家,吃藍色小藥丸該注意的6件事。藍色小藥丸要怎麼吃我之前常常提到,如果真的有勃起障礙問題,吃藥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改善方式。那就有人來問我,他有考慮吃壯陽藥,那吃藍色小藥丸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1.選擇合適的壯陽藥: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壯陽藥,像是常見的威爾鋼(Viagra)、犀利士(Cialis)到草本補品等。不同藥物的效果,和作用時間都不一樣,選擇時應該根據自身需求和健康狀況來決定。最重要的是,在服用任何壯陽藥前,請務必先諮詢你的醫師,或是來掛號,才能保證吃下去安全無虞喔。2.不可自行增加劑量:很多人會覺得,壯陽藥就是吃越多,效果就會越好,但其實每種藥物都有其最佳劑量範圍,超過這個範圍,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如頭痛、暈眩、視力模糊甚至心臟問題。因此,我要強調,絕對絕對絕對不可以自行增加劑量,必須嚴格按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使用。3.避免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壯陽藥與某些藥物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特別是含有硝酸鹽類的藥物(如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同時使用這兩者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低血壓,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你正在服用任何其他藥物,尤其是心臟病相關的藥物,一定要事先告知醫師,避免潛在的藥物交互作用。4.觀察副作用:只要是藥,基本多少都會有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臉部潮紅、頭痛、胃部不適、鼻塞等,這些症狀通常是輕微的且會隨時間消失。但是,如果你出現了視力模糊、聽力喪失、胸痛,或是一直硬著,怎樣都銷不下去,請馬上停止用藥,並尋求醫療協助。5.避免過量飲酒:飲酒可能會降低壯陽藥的效果,甚至引發一些不良反應。特別是大量飲酒會抑制勃起功能,跟壯陽藥正好互斥。為了確保最佳效果,小酌可能無礙,但最好還是諮詢醫生,了解具體情況,以免傷身。6.心血管疾病要小心:壯陽藥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它們會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向陰莖。如果你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使用壯陽藥前必須非常小心,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最後我還是要強調,壯陽藥不適合所有人。像是,有些勃起功能障礙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心理治療或其他治療方式,藥物就可能不一定有用了。無論如何,如果有考慮用藥,或是有其他問題,都應就醫討論。【資料來源】.泌尿科高銘鴻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
2024-11-14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聽媽嘮叨好幸福 珍惜相伴好福氣
俗話說:「老人囝仔性」,是指年紀大的長輩,個性和脾氣愈來愈像小孩,我92歲的媽媽就是最佳例證。媽媽是童養媳,從小在蔡家長大,18歲跟父親圓房,一生就像台語歌曲「家後」描述的「阮將青春嫁置恁兜,阮對少年就跟你跟甲老」,媽媽一輩子跟著爸爸夫唱婦隨拚搏,共買了七次田產,這是她始終念念不忘的事蹟。隨歲月增長,媽媽行動力逐漸退化,十年前我退休,每天早晨陪她繞著田園走一大圈,母子倆邊走邊聊,那是一段快樂時光。如今媽媽已無法走遠路,只能用輪椅推著她外出走走。媽媽年紀愈來愈大,也變得愈來愈健談,諸多陳年往事,她都能如細數家珍般的娓娓道來,可以日復一日重複地訴說,我們只能邊聽邊附和,畢竟耳順之年,還能聽媽媽「嘮叨」,也是一種幸福。她愛看八點檔台劇,看過後隔天重播再「複習」一次,還邊看邊為我講解劇情,媽媽看得津津有味,我們也深感欣慰。目前媽媽在老家定居,我每個月南下探望陪伴她。十多年來,最大的心得是「在地養老」才是最好的養老方式,由家人陪伴照顧,對長輩和照顧者來說,都是很棒的事。表面看,好像是我們陪伴媽媽,事實上,也是媽媽在陪伴著我們,「陪伴是人生最美好的福報」,我和家人都十分珍惜。
-
2024-11-12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女兒請侍親假 享受照護時光
一家之主的父親,扛起照顧一家生計的重擔,辛苦拉拔我們六個孩子。如今耄耋之年的父親,罹患巴金森氏症,右手抖動、右腳較無力,已近耄齡的母親是父親最好的賢內助,在我眼中,母親是一位專業照護的伴侶,她對父親的照顧無微不至,生活起居從盥洗、衣著、飲食、沐浴到就寢,無不親力親為。去年母親因久咳身體虛弱,醫師建議住院檢查找出病因,住院期間出現咳血症狀,考量兩老身體狀況,原本打算申請外籍看護及長照2.0的喘息服務,但他們直接否決我們的提議,認為家人就是要由家人自己來照顧,不要讓外籍看護或照服員進入家中。權衡家庭與事業,由兄姊們請假來照顧都有其局限,顧及父母感受,就由我請侍親假來照顧雙親。複製著媽媽專業照護模式,我料理簡單營養卻不失美味的餐食、協助盥洗沐浴起身等日常起居、播放運動影片和他們一起舒展筋骨、為他們按摩身體活絡氣血,日前更卯足全力說服他們參加熱鬧的地區重陽活動,看到活動中和我們三姊妹並肩而坐的合照,他們臉上也洋溢著幸福微笑。父母親堅持自家人照顧的想法,看似是子女的負擔,但也讓我做出了孝親的抉擇,感謝父母親給我能好好陪伴照護的機會,他們曾經呵護的小寶貝,會持續創造與親愛老寶貝的美好時光。
-
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好懶得運動又想提高代謝能力?營養師用兩大觀念半年鏟肉36公斤
現代人工作忙碌或是懶癌發作而缺乏運動,眾所皆知運動有助提昇新陳代謝,如果不想運動又想減重和提高代謝能力該怎麼做?營養師兼健身訓練師博主「清風教瘦」分享,他鼓勵大家都要運動,但總有人一提到運動就害怕和抗拒,加上平常工作、應酬交際、帶小孩等,怎樣都抽不出額外時間做運動。如果真的不想動又想提高代謝、快速減肥,必須做到兩大項一共11個方法。清風教瘦舉自己為例,當初最胖到106公斤,膝蓋不好無法做劇烈運動,但就用這11個方法,一個月就鏟肉不少、六個半月減掉36公斤。第一步:改掉一切對代謝有害的生活習慣1.不要過度節食長期節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流失造成代謝下降,所以不想代謝垮掉就一定不要節食減肥。2.不要熬夜按時睡覺,每天睡夠七到八個小時,就能保證瘦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等與代謝相關的激素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提升代謝。3.遠離甜食含糖飲料和一些過度加工的食品不僅熱量高,而且含有很多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各種添加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想改善慢性發炎和提高代謝,這些食物一定要遠離。4.少喝酒喝酒是造成腹部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還會放慢代謝能力,所以要想高效減肥,酒是一定要少喝。5.學會減壓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的上升,這樣也會影響代謝,所以要學會條件情緒,保證心情的愉悅,壓力越低,代謝才會越健康。第二步:多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的食物對飲食的總體原則就是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造成肥胖和代謝下降一方面是熱量過剩,而另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營養不良。所以減肥控制熱量固然重要,營養對我們改善代謝更為重要,營養吃夠了,身體運轉正常了,代謝才會變好,減肥的效率也才會高。而且這樣還能夠在減肥成功後避免反彈。具體的執行方法如下:1.多吃優質蛋白質減肥期間適當的多吃一些蛋白質食材,有利於維持寶貴的肌肉。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大戶,能幫助提高減肥的效率,而且在減肥期間多吃點魚蝦、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腹感和幸福指數。這對減少身心壓力也有好處,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按照你的每公斤體重吃到1.2克左右,而且每頓都要吃,每頓至少要保證一個拳頭。2.適量補充優質脂肪減肥不要不敢吃脂肪,適量的優質脂肪的補充能夠促進很多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也能改善代謝,補充優質釋放的食材,例如奇亞籽、核桃、巴旦木碧根果等堅果、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酪梨這些食材,雖然脂肪和熱量不低,平時要注意攝取量。3.多吃抗炎食物很多長期肥胖的朋友因為過去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發炎,這也是造成代謝障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多吃一點抗炎的食材,可以幫助改善恢復代謝能力,比如像深海魚、堅果、橄欖油、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粗糧中的燕麥、蕎麥、玉米等等都是很好的抗原食材。4.多吃各種綠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蔬菜的熱量普遍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鎂、鈣等礦物質,屬於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好食材,尤其是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菌群更健康。而健康的腸道是保證代謝的基礎。5.主食多選擇優質慢碳食物像糙米、燕麥、黑米、玉米、大豆等骨粗糧,它們的熱量和精緻米麵的熱量相差不多,但是由於其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更加豐富,可以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熱量近似,但營養密度更高。而且這些複雜碳水升糖更慢,飽腹感更強。這血糖和胰島素不會產生過大的波動,對改善激素水平,提高脂肪代謝的效率更有利。6.增加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有時間、沒有體力運動,只要先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多做點日常活動,只要動起來了,你就贏了。比如平時可以少坐多站,多走走路,爬爬樓梯,騎騎單車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還能夠改善體質和代謝。資料來源/清風教瘦
-
2024-11-07 焦點.長期照護
老盟孤獨處方箋 幫社區獨老找朋友
一名被社區判定滋擾案的長輩,經常製造噪音且雜物亂堆放,鄰里居民都很反感,後來運用「孤獨處方箋」介入,由「幸福好朋友」關心他、帶他走出來,沒想到,竟然從頭痛人物變成願意幫忙做送餐服務的志工,對長輩個人、對社區所有的人都是很好的轉變,這是社區互助共好的案例之一。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推展「孤獨處方箋暨社區共好」實驗方案邁入第三年,至今已與全國各地共20個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開發,並以「幸福獨居好朋友」推動互助服務模組,盼解決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的困境,讓社會大眾對高齡者的想像,從負資產轉變成正資產。有能力的長輩 陪伴需幫助的獨老獨居常被貼上負向的標籤,但只要有很好的生活安排,獨居代表獨立自主,是個人居住選項之一。不過,確實有一部分獨居老人沒有能力走出來,跟社會脫節,需要由另一群人來帶他們重新跟社會連結,這項任務過去由志工擔任,訪視獨居老人就只問三件事:「最近有沒有好好吃飯、睡覺以及就醫情況?」且多數人認為年紀大了不能當志工,其實這些觀念都過時了。孤獨處方箋完全不同,是讓有能力的長輩去帶需要幫助的長輩,將志工定位為「幸福好朋友」。張淑卿指出,好朋友就是要一起玩、互相作伴,帶來正向的、快樂的資訊,但年紀愈大愈難交朋友,生活封閉的高齡者就更困難。而孤獨處方箋就是用孤獨來解決孤獨,先將社區中有能力的長輩找出來,透過輔導讓他們的能力獲得再利用,去陪伴需要幫助的獨居老人。目前老盟有10幾名專家定期到社區輔導,協助轉變觀念。敲門14次 從被拒到進家裡聊天「長輩成為幸福好朋友之後,有些人原本因為孤獨而感到憂鬱或生病,但是看到要陪伴的老人過得更不好,反而會振作起來。」張淑卿說,這群經過訓練的幸福好朋友就像小蜜蜂,把訊息帶給另一群走不出來的獨老,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像為了幫助躲在家裡的獨居長輩,幸福好朋友曾經最高紀錄敲門13次,從剛開始被直接拒絕到後來可以在門外聊天,最後在第14次終於能夠進到家裡,後來還成為互相陪伴就醫的好朋友。獨老家包水餃 客廳變小型據點另一個案例,則是幸福好朋友把食材帶到獨居老人家裡一起包水餃,把客廳變成一個小型據點,讓不方便出門的獨老也可以參與社區活動;或是看到70歲教80歲的長輩使用手機,好處是兩人都有很多時間慢慢摸索。幸福好朋友因為年齡相仿、文化背景相似,比較能溝通。張淑卿指出,這些過程都讓社區互助、永續的量能最大化,打造出一個安全互助的社區網絡。老盟長年關注「獨居長者」及「社區共好」議題,將於11月23日舉辦成果分享研討會,邀請各方專家以及種子社區以論壇形式分享經驗並共同討論,激發孤獨處方箋推動,並呼籲民眾重視獨居以及在地安老議題,並提前思考自己未來想要終老的社區,也期盼每個社區都能成為長者在地幸福安老的好所在。孤獨處方箋成果分享研討會時間:11月23日(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廳 (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報名網址
-
2024-11-07 癌症.抗癌新知
弟弟胰臟癌、妹妹大腸癌末期…教授從兩位親人身上看到:癌症有意外的優點
一般人聞癌色變,然而罹癌某方面來說也算是幸福的?日本癌症協會前主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黑木登志夫從自己兩位罹癌親人身上看到,癌症不等於宣告死刑,還有餘裕能夠安排餘生。黑木登志夫指出自己的弟弟和妹妹都是癌症患者,弟弟1996年在公司健檢時發現胰管擴張,他接到弟弟的電話直覺是因癌細胞導致胰管阻塞,要他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胰臟癌,經過積極手術治療已存活28年,至今未復發,主治醫生表示他是胰臟癌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例。黑木的妹妹也罹患大腸癌四期,當初發現肝功能異常進行CT檢查時,發現肝臟有多處癌症轉移病灶,而原發癌是位於直腸。當時她們一度想放棄治療,經過醫生勸說「現今的治療已和過去不同,建議嘗試看看」,於是接下來四年接受化療,餘生時間都與家人在一起,妹妹有幸看著孫子讀到小學六年級,對她而言是一份再好不過的禮物。不光是手足,黑木自己也在56歲時被診斷出大腸癌,當時以為是痔瘡,進行內視鏡檢查在直腸中發現10公釐的息肉,在顯微鏡下檢視發現黏膜中有癌細胞,隨後將息肉切除。往後他每年都會接受結腸檢查,接下來的31個年頭,一共切除58個息肉。數據顯示,日本人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男性比例更高達65%,是日本死因第一名,然而醫學的進步讓三分之二的癌症成為可治癒和被挽回生命的疾病。許多患者從癌症中康復,也有人雖然持續抗癌,但能過著正常的生活,罹癌不再是被判死刑的象徵。癌症意外有優點 給予患者寬限期 黑木表示癌症不僅僅是可怕,其實還是有好處。現在許多癌症以年為單位進展緩慢,多數的癌症會給患者多年寬限期,還有時間與家人相處。他舉自己妹妹的案例,即使罹患大腸癌末期,接受化療和其他措施讓她能在家裡繼續存活四年,儘管有時會受藥物副作用所苦,但能夠外出旅行並看著孫子長大,是非常珍貴的一段時光。愛丁堡大學教授Scott A. Murray用一張圖表(如下圖)展示癌症的演進,大多數罹癌者經過治療能過上好幾年日常生活,到了最後階段,會以月為單位急速惡化,進入緩和醫療,最終死亡,這方面特性與心血管疾病、老化和失智大不相同。作家五木寬之也在2023年《文藝春秋》雜誌專欄寫道,日本的生死觀發生了巨大變化,癌症患者在餘生的時光進行最後一次海外旅行,我們正處於一個可以冷靜自然接受癌症和因癌症而死的時代,這是很棒的一件事。資料來源/PRESIDENT ONLINE
-
2024-11-07 活動.活動最前線
【徵文回郵活動】分享與「巴」共處經驗 索取巴金森病衛教小冊
千個巴友家庭難以解決的用藥、生活困擾,巴金森病專家來解答!最新巴金森病的治療建議、症狀延緩的運動招式,都在慢病好日子巴金森病懶人包小冊中!今年(2024年)8月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社群與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姐妹社團合作,與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等病友團體,共同完成了全台第一份巴金森病友生活經驗大調查。針對巴金森病友及照顧者常面對的疑問與困擾,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綜合整理元氣網過去之相關報導,將巴金森病各專家分享重點製作為識能懶人包小冊,為巴友與家屬提供大方向、原則性的參考指引。歡迎依下方步驟索取巴金森病小冊,也希望藉此活動徵求您的經驗分享,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與巴金森病共處時的挑戰與需求。【小提醒】不同期別的病友困擾各異,並非每個病友都會遇到一樣的狀況,透過規律回診,與醫師一同找出最適合的治療與照護方式,是延緩疾病退化最重要的觀念。衛教小冊索取辦法:(一)將您與巴金森病共處的經驗分享以文字書寫或打字列印下來。(二)填妥下方資料:姓名:身分:巴金森病友/主要照顧者/家屬罹病年份:出生年月日:民國___年___月___日電子信箱:連絡電話:(三)填寫下方資料後剪下,連同「您的文章」以及「寫好地址與收件人的10元回郵信封」,一同放入A5信封(A4大小的一半)(四)寄至: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收(郵戳為憑,送完為止)。您知悉並同意「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為提供「活動訊息相關服務及行銷宣傳目的」,得於活動期間與結束後三年內)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另文章經採用,將同時刊登於本版及元氣網(health. udn.com),並收錄於聯合知識庫(udndata.com)及聯合報行動載具等相關產品;本報系海內外各報相關版面得選用轉載。您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所享有的權利及權利行使方式,請參考聯合報系(udngroup.com)隱私權聲明。[聯絡資訊]電洽(02)8692-5588轉5616、5871(平日09:00-21:00 假日10:00-16:00)【巴金森病衛教小冊電子檔】下載點這裡延伸閱讀📍【新治療、藥物、症狀延緩一次看】📍【巴金森病友疑難雜症大補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4-11-06 養生.運動健身
勤奮跑步反而愈跑愈衰老?職能治療師點出3種有氧運動情境「讓人加速老化」
跑步是常見的有氧運動,但網路曾有過傳言「跑步會讓人加速老化」,原本為了想健康而做的努力可能適得其反?專業職能治療師指出錯誤的有氧運動恐是衰老的原因。日本職能治療師奏かえで指出,適當的運動並沒有錯,而有氧運動(包括跑步)讓人衰老的原因出在活性氧(自由基)。人類吸入體內的部分氧氣會轉化為活性氧,如果活性氧增加過多,會損害細胞導致衰老,雖然乍聽活性氧像是對身體有害,實際上它卻是能在免疫系統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質;另外人體具有抗氧化功能,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活性氧、修復損傷。然而過度的有氧運動會增加產生活性氧,並且不能及時產生抗氧化劑,進而導致衰老加劇。 此外,跑步時持續暴露在紫外線下是活性氧增加的原因之一。當缺乏能量時進行有氧運動也會導致衰老,有氧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糖和脂肪。 但是當感到饑餓或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時,體內的糖分不足以供應。 為了彌補這種不足,開始通過分解肌肉蛋白質來產生能量,最終導致肌肉流失、皮膚失去緊緻度,進而失去年輕的外表。奏總結,有氧運動導致衰老的問題出在以下三種情況:1.長時間進行高強度負荷的跑步2.在戶外跑步沒做紫外線防護3.在身體能量不足的狀態下跑步有氧運動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但切勿過度,尤其跑步因腦內釋放令人開心的化學物質內啡肽而容易有「跑者高潮」(Runner's High),也因此讓跑步的人過度勞累。適度有氧運動三大好處‧提昇抗氧化能力‧燃燒脂肪‧安定心神適度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抗氧化能力並增強其對抗活性氧的能力,當進行輕負荷的有氧運動時,糖和脂肪被用作活絡肌肉的能量,因此可以預期它具有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以及減少體脂肪的作用。適當的有氧運動對心理穩定也很有效,當做有氧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內啡肽和血清素等激素,以及稱為內源性大麻素的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對產生幸福感和減輕壓力有顯著效果,有助於緩解情緒低落和改善心理健康。資料來源/LASISA
-
2024-11-03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老菜脯的世代共融
午後,取出半根老菜脯,洗淨切片,用茶油小火煸香後加雞肉略炒,入水,沸後加薑片、紹酒、冰糖,轉小火慢熬,漸漸地,空氣輕溢一股鹹香,暖暖地,柔和了秋燥。我一邊在餐桌上看書,一邊顧著爐火,隱約察覺,等待有時是幸福的,沒有可等之人,生有何戀,沒有可待之事,生有何歡?閩南語稱蘿蔔為「菜頭」,「脯」是乾製或醃製的脫水食物,因此蘿蔔乾就稱為「菜脯」。菜脯價賤,詩人向陽「阿爹的飯包」描寫小朋友好奇爸爸每天出門上工時帶的便當內容,心想「阿爹的飯包起碼也有一粒蛋,若無安怎替人搬沙石」,結果「有一日早起時,天猶烏烏,阮偷偷走入去灶腳內,掀開阿爹的飯包:無半粒蛋,三條菜脯,蕃薯籤參飯」,讀來讓人心酸。菜脯重鹹,台灣在1935年發生規模7.1級的「關刀山地震」,當時霧峰林家籌措賑災物資,林獻堂在《灌園先生日記》記錄「買米4500斤、小鐤百口、魚脯百斤、菜脯10斤」,少量菜脯就可以讓人吃上一大碗飯或粥,正是俗諺「時機仔,菜脯罔咬鹹」的寫照。鞭神老師李廼澔曾爬梳台灣菜脯類別,北部桃竹苗與南部屏東地區多屬於客家菜脯,北部使用梅花種蘿蔔製作,條狀的「蘿蔔乾」經過搓鹽、日曬等工序,薄片狀的「蘿蔔錢」和細條狀「蘿蔔絲」則不加鹽巴直接日曬,屏東美濃則以白玉蘿蔔當原料,並分成甜、鹹兩種。中部以彰化、南投、雲林、嘉義的閩南菜脯為主,都經過鹽醃日曬,概分為整條蘿蔔製作的「條仔脯」,較小的 「人參脯」,蘿蔔對剖切塊的「大脯」、「小脯」,以及碎丁狀的「碎脯」、「珍珠」。菜脯最常見的料理是菜脯蛋,是早年上學帶便當常見菜餚,不過這道媽媽家常菜卻在1940年代登上宴席料理,中日戰爭導致外來糧食不足,1941年全台實施物資管制,讓酒樓原本以福州、廣東或四川大廚主勺的「大陸料理」,轉化引入臺灣本地原料的菜脯蛋、虱目魚等家常菜,例如當時有「台北文化沙龍」美譽的大稻埕「山水亭」,老闆王井泉就透過黑市和北投農家等在地管道,供應各式新鮮的「台灣菜」,從此宴席菜有了「台灣味」。菜脯蛋第二次華麗登場則與1960年代開始起飛的台灣經濟有關,青葉、欣葉等台菜餐廳崛起,為了讓菜脯蛋邁向職業級,演變出正圓形、立體的厚片烘蛋,一份價格如今賣到250元上下。菜脯雞是另一道「曖曖內含光」的菜色,外表樸拙卻韻味十足,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今年的520就職國宴第四道菜就是竹筍菜脯雞湯,用意或許如黃越綏詩作,「一甕一甕兮菜脯,無同款兮甕仔醃出同款兮台灣情,一路呣驚風吹日曬」。我在30多年前就喝過媽媽煮的老菜脯雞湯,這道料理卻在近20年來廣受歡迎,甚至在商業化大量需求下,老菜脯意外成為「黑金」,921大地震後陸續傳出民眾整理老屋時翻出發黑老菜脯的故事;台東縣關山鎮農會2012年成立蘿蔔銀行,收集老菜脯,其中一甕40年老菜脯還被識貨客人以20萬元高價買走。很巧,電影《總鋪師》裡,「憨人師」吳念真就送給小婉師一甕40年老菜脯,做為辦桌比賽的祕密武器,小婉問怎麼用?憨人師回說:「心如果歡喜,菜就好吃。」數年前與太太文娟赴高雄六龜山區參加她的大學同學會,主人秀芬用自養的珍珠雞煮了一大鍋菜脯雞湯,同時動用了老菜脯、剛製成的青年菜脯和新鮮菜頭,堪稱「三代同堂」,讓湯頭滋味更豐富。晚間,眾人把酒憶苦思甜,山林中高歌,菜脯雞湯冷了再熱,「三代菜頭」不斷交融,重新加溫友情,只是箇中鹹甜,唯有自己體會。
-
2024-11-03 名人.劉秀枝
感染力比打哈欠還強 劉秀枝分享開懷大笑對健康有什麼好處
我參加了一個向心力超強的英文KTV課,能幹的班長安排大家排練一首歌的快閃活動。那晚出席15位,分為4組,每組唱一小段,中間穿插了幾段合唱,輪到唱歌的同學要快速從低矮的長沙發站起來,唱完立刻坐下,有時還得全體一起站起來。動過腰椎手術的我永遠慢半拍,現場像是此起彼落的「蘿蔔蹲」,變成運動訓練了,因為畫面太好笑,我一笑不可收拾。看到我笑得涕淚橫流,很多同學也跟著笑起來。後來班長改變策略,輪到唱歌的那組往舞台走,之後再從舞台走下來,有同學說好像是阿公阿嬤的「頭七禮數」,童言無忌,大家笑得更厲害了。每個人的笑相不一,包括捧腹大笑、眉開眼笑、以雙手或以歌譜遮臉大笑等,笑聲洋溢整個教室。當晚,我一路笑著走回家,笑著入睡。笑是世界通用的溝通工具,不僅有親和力,且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增加團體的凝聚力。笑的感染力比打哈欠還強,可能來自於人類的模仿力。不僅是看到,聽到別人的笑聲也可能跟著笑,所以有些節目會使用「罐頭笑聲」來誘發觀眾的情緒。六個星期大的嬰兒就會微笑,老一輩的人說是「床母在逗他笑」,四個月大的嬰兒開始與人互動地笑,惹人疼愛。如果看到有人對你微笑走來,你也會不自主地揚起嘴角相應。即使在疫情期間,人人都戴口罩,也可看出對方瞇著眼裡的笑意。笑,不僅有益人際關係,大笑時幾乎全身都在動,包括臉部、喉腔、胸腔與腹部肌肉,可以增加肺活量。醫學文獻報導,笑時腦中釋放出腦內啡以增進幸福感,降低體內的皮質醇濃度約三成而能放鬆、減低壓力,並且與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呈負相關,可見有保護作用。腦部功能性影像研究顯示,人類笑時,除了大腦額葉的前扣帶皮質區與運動輔助區被活化,還動用了許多其他腦區的神經細胞,並經由腦幹的神經傳導,傳到臉部等肌肉。所以有些腦幹的病變如中風,病人有時會出現「病理性笑聲」,即毫無理由的突然笑或哭出來,但其心裡並不覺得歡樂或悲哀。還有一種少見的「發笑性癲癇」,出現無法控制的短暫性笑聲,大多是腦部的下視丘或顳葉的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癲癇。我很欣賞「淡然一笑置之」,但更喜歡自我解嘲而引起眾人大笑,化被動為主動,幽默地引領大家一起歡笑。例如百歲醫師麥加莉在她的《人間值得》,提及她還是學生時上台自我介紹,因為太緊張,跌了一跤,裙子裂開。這時,趁著所有人還在驚嚇中,她站起來,拋下尷尬說道:演講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吸引聽眾的注意,希望你們喜歡這個表演!笑是會感染的,帶來欣悅、放鬆、快樂與健康,讓我們互相傳播吧。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1 活動.活動最前線
獨居長者的幸福好朋友!老盟「孤獨處方箋」研討會11/23舉辦
王奶奶(化名)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離開之後,她成了名符其實的獨居老人,加上行動不方便減少外出,漸漸地跟社會脫節。幸好社區的「幸福獨居好朋友」經常來陪伴她,有一次還號召好多人到家裡包水餃,把王奶奶的客廳變成一個小型的社區據點,她的好朋友變多了,心也不再封閉,原來獨居也可以很幸福。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伴隨而來的是家庭結構改變、獨居長者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29萬人,65歲以上獨居人口也隨之增長,根據估算獨老比率為15.6%,推估至少有67萬名像王奶奶這樣的獨居長者。老人福利推動聯盟長年關注「獨居長者」及「社區共好」議題,協助全國偏鄉社區老人開發照顧模組,自2022年開始推展「孤獨處方箋暨社區共好」實驗方案,今年邁入第三個年頭,至今已與全國各地共20個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開發,並推動「幸福獨居好朋友」互助服務模組,不但培育在地的中高齡及高齡者成為半專業志工,更建立自助、互助與共助的安全互助型社區網絡。遠親不如近鄰,隨著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的逐漸流失,營造社區在地互助系統是重要解方。老盟祕書長張淑卿表示,孤獨處方箋就像是傳統農業社會鄰里間互相關懷,由行動能力尚佳的長者擔任幸福獨居好朋友,兩兩一組去拜訪及陪伴比較行動能力較弱的獨居長者,解決常見的日常生活問題與孤寂感,將原本掉鍊的社會連結再度串連起來。今年,老盟特別邀請本年度參與投入的全國11個社區夥伴,於11月23日辦理「2024孤獨處方箋及偏鄉共好暨高齡人才再運用」研討會暨成果分享交流會,透過論壇議題的分享以及各方專家與社區代表的共同討論,激發「高齡好人才,社區正精彩」互助服務模組的推動,更深化社區共好與孤獨處方箋的願景,盼每個社區都能成為長者在地幸福安老的好所在,更期待透過此場盛會,將此議題分享及大力推廣至全國社區,促使社會大眾共同關心此議題!時間:113年11月23日(星期六)09:30-16:30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廳(中正區徐州路2號)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rmLV9bHNFAenjYbH9詳細資訊參考連結(老盟官方網站):https://www.oldpeople.org.tw/pop/pages/e708c344d855403a89855991586d489c(*)本場研討會報名名額上限150名:本活動以本年度老盟合作社區優先錄取,剩餘名額開放有興趣未來與本聯盟合作及進一步了解此議題之社區夥伴報名;本聯盟保有最終錄取資格審查及決定權。
-
2024-10-3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跟小朋友說故事 收到禮物好感動
剛退休時周休7日,睡到自然醒,讀書、畫畫、寫作、運動,歲月靜好,心中有點不踏實。雖不擅交際,但也不願孤老下半生,想找個刺激的差事來挑戰一下。思量之後,還有什麼比在滿室書香中給小朋友說故事更好的差事呢?報名後經過甄試獲錄取,接受線上6小時志工基礎訓練。我花一整天狠作筆記並通過考試,對服務內涵及倫理更深入了解,接著是兩天的特殊集中訓練。培訓講師使出渾身解數帶領我們認識繪本及說故事技巧,之後到現場歷練,先觀摩、實習,老師傾囊相授,再參與試用4次。初上台時,幾十雙眼睛看著我,腦袋瞬間當機,想挖個洞鑽進去。半年後,正式粉墨登場。從一開始的唱跳走音、同手同腳,逐漸融入故事角色,一下是大野狼,一下是小貓咪,不時來個假摔、裝可憐的浮誇動作,一場演出下來,汗流浹背,情緒高漲。除廣蒐資料、熟記劇情、反覆演練外,最考驗的是現場發生爭吵或喧嘩,需要反應靈活,見招拆招,3秒內抓回注意力。一連串的挑戰,從跌跌撞撞、自我懷疑能力不足,到漸入佳境,身體大腦不斷被活化,造就2.0版的我。收到小粉絲送給我手繪的圖畫,滿滿是愛心,讓我感動不已。燈光猶在,幕尚未拉下。人生後半場,仍能保有動力更新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
2024-10-28 養生.家庭婚姻
41歲太太月經遲來確診更年期不能生小孩 丈夫批「妳不再是女人」果斷離婚
一般來說,更年期是指女性停經前後幾年,多數女性在49~52歲之間進入更年期。更年期伴隨著女性荷爾蒙下降、卵巢活動減少,最終迎來「月經永遠結束」。許多女性經常忽略了自己正處在更年期,甚至沒有意識到它可能影響了日常生活。根據日媒網站《Hint-Pot》報導,一名女性在 41 歲時經歷了更年期,並因此與丈夫離婚。40歲後遲遲未懷孕 求醫後得知的「悲慘事實」採訪對象是一位化名「佐佐木女士」的上班族,居住在千葉縣的她今年45歲,她表示自己在41歲時進入更年期,先是發現經血量逐漸減少,月經也逐漸不規律。佐佐木女士於38歲那年認識比自己小9歲的丈夫,並沒有考慮太久就決定結婚,婚後前幾年都處在很幸福的狀態,因為丈夫想儘快有個孩子,她也開始去家裡附近的婦產科問診。剛開始夫妻倆對於懷孕這件事都很樂觀,當時婦產科也告訴佐佐木女士「還好啦,放輕鬆!」但一、兩年過去了,她仍是沒有懷孕。佐佐木表示:「當我月經沒來時,我會自己做懷孕測試,但都沒有結果。」她的月經開始來得越來越晚,不規則的情況更加嚴重,40歲的她感到驚慌和焦慮,於是去了一家專門治療不孕症的診所。 「我以為是月經失調,但好像不只是這樣……」在診所接受各種檢查之後,醫生告訴她這就是所謂的「更年期」,並且同時有骨質疏鬆的症狀,這對當時的佐佐木女士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41歲被診斷再也不能生孩子,丈夫果斷離婚佐佐木表示,正因為除了月經不規則之外,身體和情緒上都沒有感到任何不適,因此沒有察覺自己正邁入更年期,然而讓她震驚的是丈夫得知消息後的反應。「什麼?妳不能生孩子嗎?不是女人了嗎?這樣我結婚就沒有意義了嘛!」當時丈夫對她說出這句話。雖然佐佐木女士現在已經能帶著笑容回憶這件事,但她表示當時簡直就像是世界陷入一片漆黑,她人生中是第一次經歷這種感覺。看到丈夫的反應後,她立刻決定離婚,而丈夫也爽快的同意,於是兩人結婚三年後進入分居。佐佐木表示:「我的丈夫比我小九歲,剛步入三十多歲,他永遠無法想像或理解更年期」、「女人永遠都是女人,不管她多年長,她也許都認為自己可以生孩子」她也幽默笑說幸虧丈夫當時告訴她「月經結束意味著她不再是一個女人」這樣的蠢話,她才可以鐵下心離婚。而佐佐木現在回老家與父母居住在一起,並繼續與骨質疏鬆症抗戰,除了平日按時服藥、注重飲食之外,每年也必須接受一次血液檢查和其他檢查。她還會每天帶著她的狗狗走5000步,對於現在的生活她表示:「比更年期之前健康多了。」即使如此她仍希望能早點意識到更年期的發生。正因為當時覺得30、40多歲的自己也能輕易懷孕,所以沒有及早進行結婚育兒的規劃。佐佐木透過自身經歷告訴年輕女性,更年期可能帶來身體症狀之外的生活衝擊,如果生小孩在妳的人生清單裡,最好與伴侶儘早規劃、達成共識。
-
2024-10-26 醫聲.醫聲要聞
工作人力高齡化 僅三成公司培訓現有員工 各產業代表拋3關鍵策略
工作人力高齡化,明年全台45歲以上的壯世代將突破半數,每2個人就有1人超過45歲,AI科技因而成為顯學,但不少人擔心工作被取代,且根據調查,六成公司傾向直接外聘AI技能人才,各企業代表對此均建議,政府與企業應為員工賦能,協助員工升級、數位化,並提供多元共融的環境、彈性職場政策,以促進人才永續。台灣少子化嚴重,加上國際移動方便,如何攬才、留才是企業矚目的焦點。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友善家庭聯盟(ECCT FAA)日前舉辦「人口永續與人才永續最佳實踐高峰會」,邀請政府官員、國際智庫及企業代表等各界專家,探討如何透過創新政策與實際行動,營造友善家庭與生育的職場環境。AI、DEI是攬才趨勢 開發中高齡、身障勞動潛力根據藝珂人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橫跨3萬5千名員工、27個國家、20個產業的調查,發現員工十分重視工作保障,尤其2000年後的世代更是如此,但66%公司卻直接外聘AI技能人才,僅34%選擇培訓現有員工,另僅46%公司打算重新規劃受AI衝擊的員工職務。藝珂人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ECCT FAA共同主席陳玉芬則表示,台灣公司98%為中小型企業,且中高齡同事可能較抗拒AI,多數公司的工作設計已沿用好幾十年,建議政府支持中小企業進行數位化、中高齡職務再造,「AI會創造更多新工作,只是我們尚未看到。」「擔心被AI取代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是學習的問題。」台灣萊雅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關係處總經理邱琍婷說,AI能幫助簡化工作流程,讓員工專注於個人成長與更進階、精細的任務,員工應升級自己的能力,例如人為判斷、持續學習。此外,台灣藝珂派遣及外包事業部總經理辛文麗表示,「多元、平等、共融(DEI)」能帶來6%收入成長,增加15%客戶贏取率,提高市占率,創新、提升績效的可能性也分別是其他公司的1.7倍、3.8倍,因此雇主應積極營造DEI職場。除了中高齡融入職場外,障礙族群也是潛在勞動力,陳玉芬說,若協助還在就學的障礙族群進入實習,協助職務再造,不僅能避免他們畢業就失業,對企業端來說,也有一批穩定的即戰力。邱琍婷分享,萊雅1997年起推動「倉儲天使就業計畫」,提供身心障礙及單親媽媽等弱勢族群,長期穩定的就業機會,不僅以行動響應DEI理念,也能達成人才與企業永續。人性化彈性職場政策 助員工兼顧工作與家庭 相比於過去民眾一心撲在工作上,現代人較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因此企業也應適時調整職場策略,瑞健醫療資深人資策略夥伴賴秋芬舉例,除開放遠距工作、彈性工時外,因企業訂單有淡旺季之分,可開放讓員工自主選擇加班領加班費與否,若無加班,也有底薪保障。H2U永悅健康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ECCT FAA共同主席陳俊嘉也表示,企業加強照護員工健康,提升福利制度,推行友善的家庭政策,能創造更幸福且健康的職場環境,能幫助形成員工生活福祉與企業的永續發展。
-
2024-10-26 性愛.性福教戰
還在糾結要不要結紮?泌尿科醫師曝門診最常被問2問題!術後6件事保養蛋蛋
對於不想生小孩或不想再生育的夫妻來說,男性結紮,是最方便的避孕選擇。但有些男生一來是嘴上說怕痛、事實上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障礙,最擔心的事莫過於,怕結紮會影響性功能?泌尿科醫師指出,結紮後的性功能,包括性慾、勃起功能和射精能力都不會受到影響;甚至因為心理上的放鬆,反而得以讓性生活品質提高。結紮會不會影響性功能?好幸福泌尿科體系總院長戴槐青醫師在臉書分享指出,門診前來詢問結紮的患者,很多人關心結紮會不會影響性功能?」戴槐青明白的指出,研究和臨床經驗都證實,結紮後的性功能,包括性慾、勃起功能和射精能力,並不會受到影響。因為睪丸仍然會正常分泌睾固酮,這是維持性慾和其他男性特徵的主要激素。射精量也不會明顯減少,因為精液的主要成分,來自前列腺和精囊液,精子只佔其中極少數部分。因此,即便精子無法進入精液,射精時的液體量,仍然與結紮前相差無幾。戴槐青說,有些人甚至覺得結紮後的性生活品質反而提高,這很大程度上來自心理上的放鬆,不用擔心會不會不小心就「中獎」了。這樣的心情反而能夠提升親密關係的品質,增加性生活的滿足感。不過戴槐青強調,這種效果取決於夫妻雙方對結紮的理解與認同。如果一方對結紮有疑慮或擔心,可能反而會影響性生活的滿意度。結紮後還能再接通嗎?那如果真的結紮了,之後還能復原,能反悔嗎?戴槐青說,這是門診被問最多的問題,其實是可以的,但成功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結紮後的接通手術,稱為輸精管接通術,其目的是將被切斷或結紮的輸精管重新連接,讓精子再次能夠從睾丸進入精液,從而恢復生育能力。但接通的成功率不是百分百,除了考驗執刀醫師的技術,此外就看患者本身的狀況了,如本身沒有其他生殖系統疾病、健康狀況良好的男性,接通的機率較高;以及,結紮的時間越長,接通成功的機率也隨之下降。結紮術後6件事保養蛋蛋1.術後休息和避免劇烈活動:術後頭兩三天盡量避免進行任何劇烈的運動或是重物。大多數可以在幾天內回到正常工作,但如果工作涉及繁重的體力勞動,建議一週後再回去工作。2.使用冰敷減輕腫脹和不適:將冰袋(或者用毛巾包裹的冰塊)輕輕敷在蛋蛋上,每次15-20分鐘,每隔幾個小時做一次,特別是在手術後的前兩天,可以減少腫脹並緩解疼痛。特別提醒,絕對不要直接將冰塊放在皮膚上,以免凍傷。3.穿著支持性的內褲:術後的幾天穿著支持性良好的內褲,也就是較緊的內褲,或運動內褲,有助於減少蛋蛋的晃動,進而減輕不適感。4.保持傷口乾燥與清潔:術後頭48小時內,一定要避免直接沖洗傷口,儘量不要讓水沾到手術部位。如果需要洗澡,建議用擦澡的方式。等到兩天之後,你可以輕柔地用水清洗,但還是要小心,不要用力揉搓傷口。如果發現傷口有紅腫、異常分泌物,或是出現發燒等感染徵兆,請馬上就醫。5.注意疼痛管理:結紮後的疼痛並不劇烈,輕微的不適建議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或撲熱息痛,來緩解疼痛和減少發炎。如果疼痛持續加劇,或長時間無法緩解,也請盡快就醫。6.暫時避免性生活和自慰:術後一周建議避免任何形式的性生活或自慰;恢復性生活3個月內,仍然需要採取其他避孕措施,因為結紮後的精子,可能仍然殘留在輸精管中。(資料來源:戴槐青醫師)男女避孕有何不同?避孕方式其實蠻多種的,男性、女性使用的避孕方式不太一樣,多數人最熟知的保險套,不管男性用或女性用,避孕的失敗率都是最高的。要能最成功避孕的方式,還是以結紮手術成功率最高,最一勞永逸。男性輸精管結紮僅需局部麻醉、傷口照護也較容易,女性輸卵管結紮易有腹腔沾黏風險,因此如要選擇永久避孕,都會較推薦讓男性動結紮手術。男性保險套:失敗率高輸精管結紮手術:失敗率低女性保險套:失敗率最高輸卵管結紮手術:失敗率最低子宮內投藥系統子宮內避孕器皮下避孕器陰道內避孕環口服避孕藥避孕貼片【參考資料】.《泌尿科戴槐青醫師》臉書粉絲專頁.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5 養生.聰明飲食
天天都忍不住想吃甜食怎麼辦?史丹佛博士教「三不要」輕鬆戒糖上癮
現代人糖份攝取過多甚至對糖上癮,容易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專家提出科學方法讓人降低對糖的欲望,進而完成戒糖的目標。美國史丹佛大學化學博士Janice在小紅書頻道分享如何更健康的吃甜食,讓其對健康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為什麼人喜歡吃甜食?甜食的甜味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獎勵的味道,古早時候食物匱乏又味道單一,當有人開始嚐到果實的果糖,吃到時覺得很幸福,於是人體的神經機制就養成一種「甜食是獎勵」的反應。第二種機制跟甜味無關,主要是糖被分解後的強化特性,被分解出的物質繼續和神經系統作用,讓人食慾大開。如何科學吃甜食抑制對糖的欲望‧吃酸食抑制:在吃甜食過程中可以少量食用一些「酸」的東西,例如檸檬水、檸檬汁之類的,這樣會對甜的渴望降低。‧吃「肉桂」:肉桂本身沒有甜味,但經常會搭配一些甜食,可以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提升睡眠品質:如果睡得好,讓大腦得到足夠的休息,對於糖的渴望就會降低。吃甜食的「三不要」1.不要當早餐吃如果把甜食當早餐吃,葡萄糖會馬上被血液吸收,血糖就會達到高峰,9分鐘後峰值降低,就會開始感到飢餓空虛,接著又會想吃甜食,這一天內血糖就會像雲霄飛車一樣,不斷周旋在高低之間傷害健康。2.不要空腹吃空腹吃甜食對糖的吸收以及血糖變化最為激烈,對身體影響很大;而且吃完食慾大開,接下來又會吃更多。Janice建議最好是把甜食當飯後甜點,這時腸胃裡已有食物,對食物渴望沒這麼高,而且血糖已經升高,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這時吃甜食會很快得到滿足。3.不要當零食吃有人習慣隨身準備小零食,餓了就可以吃點,但如果按照前述的建議養成良好的習慣,就不會有隨時隨地嘴饞的欲望了。如果一定要吃,建議可把零食換成蘇打餅乾、堅果這類比較健康的零食。Janice表示當糖份的總攝取量減少後,很自然地就完成戒糖這件事了。資料來源/史丹佛化學博士Janice
-
2024-10-25 醫療.巴金森病
新研究:喝綠茶可改善巴金森病退化? 專家分享關鍵飲食指南
「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能有效延緩巴金森病(巴金森氏症)、喝咖啡有助改善動作障礙症狀…」罹病人數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病,會為病人帶來許多打擊生活品質的動作症狀,如顫抖、僵硬、緩慢、走路不穩等,還可能出現便秘、憂鬱、睡眠障礙等非動作症狀,在網路社群常可見各類新研究的資訊與討論。台大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郭懿芝表示,病友可以適度攝取綠茶、咖啡等等飲品改善心情,但是否有治療巴金森的療效,目前相關研究仍缺乏長期追蹤,且實際的成分攝取量也有差異,坊間的飲食相關研究報告通常是以動物性實驗為主,如綠茶會以高劑量或濃度的兒茶素去計算,而人類實際上難以攝取到如此大量的成分,改善症狀的關鍵仍是均衡飲食並配合醫師規律服藥。巴金森病食療怎麼吃?高纖均衡與心情好助控制疾病「病人都會問我要吃什麼,我都說如果我知道吃什麼巴金森病就會好,我會辭職去賣那個。」郭懿芝在診間常以幽默口吻來向患者建立飲食觀念。她表示,多數巴金森病患以藥物治療為主,此部分由醫師視病人狀況調整。輔助性治療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更是巴金森病人自己可以把握的關鍵。郭懿芝說明,在均衡飲食前提之下,巴金森病人喝茶或咖啡都沒有關係,少數研究確實指出兒茶素及咖啡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效果,對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病有一定的助益,但不應期待飲食可以延緩症狀。也要注意適量的攝取,如每日咖啡攝取建議以約一杯超商大杯美式為上限,過量可能反倒可能引起顫抖現象。日常的飲食雖沒有特別禁忌,但最著重的是攝取高纖的食物,由於巴金森病人常會有便秘或腸胃不適的症狀,但巴金森藥物主要透過腸胃道吸收,若是便秘可能影響到藥效,因此建議病友多可攝取高纖食物促進腸胃蠕動,增加或提高藥物吸收的效果。巴金森病保健品有幫助嗎?醫病交流改善症狀是治本之道郭懿芝分享,維他命補充也是病患常見問題。目前研究上維他命B、C、D、E 對於巴金森病的效果同樣指向抗發炎與抗氧化的機轉,雖可以補充但也不是必須一定要補充,多曬太陽、外出活動、規律運動也非常重要。攝取維他命B群、B6則要特別留意和藥物需間隔至少30分鐘到1小時,避免與藥物吸收競爭而影響藥效。另外,加工食品與醃漬食品也要減少。一言以蔽之,所有的疾病都需要注重均衡飲食,目前並無任何飲食能取代治療。許多病友會尋求特殊飲食方式 ,多半出自希望藥物減少、降低副作用或症狀,郭懿芝強調,如果患者覺得藥物調整後確實有怪怪的、不舒服的狀況,還是建議提早回診不要忍耐,並主動向醫師說出自己的狀況。特別是巴金森病,許多症狀都需要仔細釐清是疾病本身的惡化、用藥後副作用、或是其他身體問題,有時候也需要往返回診釐清症狀和藥物之間的關係後才能觀察判斷。她舉例,曾有一名50多歲患者主訴早上吃了某個新開立的處方後,開車上班常常昏昏欲睡,但因晚上也睡不好,不能確定是失眠症狀或是藥物影響,於是嘗試將服藥時間改到傍晚,症狀就獲解決,相反地,也有病人是調藥後仍舊嗜睡,則可能是和巴金森病本身症狀有關,要朝睡眠問題下手。巴金森病吃藥不舒服怎麼辦?記錄用藥讓醫師尋找解方「醫師不怕你問,只怕你不問。」郭懿芝語重心長,有時候因看診時間限制,部分細節醫師來不及多問病人,但病友可以勇敢地提出問題,尤其是在剛開立新的藥物或調整藥物時,藥袋上標示的副作用會依每個病人有所不同,並非一定會發生,發生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因此可以先主動詢問醫師是否有預期的副作用或其他可能發生的狀況,並透過日記方式紀錄,下次回診時與醫師討論。「每個人每刻每秒都正在退化,只是巴金森病友從多巴胺神經元開始退化而已。」郭懿芝提醒,面對巴金森病無需緊張,這個疾病就像是慢慢走下坡,雖然分為五個階段,但它與癌症的期別不同,而是病人退化過程的表現,醫師會依照病人狀況協助改善症狀。同時也會依據年齡評估藥物選擇,協助病人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細水長流。她呼籲,雖然退化性疾病本身不會痊癒,但醫師會按照每個病人的需求設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只要保持密切且順暢的醫病討論,搭配規律的運動及均衡高纖飲食,長時間巴金森病和平共處絕非難事。延伸閱讀📍【新治療、藥物、症狀延緩一次看】📍【巴金森病友疑難雜症大補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4-10-24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母親臨終的指示:就算生病也不要多做什麼
如同一開始所述,母親在5歲和12歲時失去雙親,由兩名就讀帝國大學的哥哥,和就讀女子大學的姐姐們撫養長大。母親在家中沒有大人為榜樣的環境下長大,某種程度一直都活得很像少女。閱讀母親這段時期的日記,我覺得就像個孩子。不過,自從認知能力明顯衰退,這樣的生活方式卻變成母親很大的桎梏。如果生活可以悠閒一點,便不至於每天都被迫意識到自己能力衰退。2024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國際論壇時間:2024.11.30(六) 13:30(12:30開放報到)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2F 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免費線上報名: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2024dementia-162免費報名電話:(02)8692-5588 分機5616及58711998年,這段時期的尾聲,母親不知為何開始寫臨終筆記,彷彿預測自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開始做準備。當然,這段時期,母親還沒有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自覺。應該是她決定,或是希望盡情挑戰一直以來想做的事,在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就感後,再按照自己的意思邁向老後吧!不過,母親卻沒能如願。2000年開始到2003年為止的第二期,估計是失智症開始的時期,症狀也越來越明顯。前兩年,母親還想努力維持以往的生活模式,到了後兩年,她就慢慢放棄一直以來所做的事,更常在日記裡質疑自己是不是失智,以及提醒自己失智就糟糕了。2002年以後,表示不順利、擔心、後悔的語彙急速增加,超過以往抵抗時期的感動、幸福和感謝。面對母親越來越明顯的生活障礙,周圍的我們越來越不安,她也同樣緊張,不斷把自己的恐懼和痛苦寫在日記裡。來到2004年至2008年的第三期,母親的交友關係,以及社交活動幾乎完全停止,完全只能承受著認知能力衰退所造成的生活困難,偶爾才會抵抗一點。失智症相關的日記記載,在2006年來到高峰,之後轉為下降。如同先前所述,這是因為2007年以後,日記缺失的天數急遽增加所致。2009年,母親的日記難得有記載的天數裡,大概64.3%都在講認知能力衰退的相關挫折。到了這個階段,母親只有與妹妹,或是信任的幫傭兩人在家裡安靜的待著,內心才能獲得平靜。母親原本一直期待與弟弟一家去旅行,卻因為不習慣電車往返,還有弟弟一家費心安排的旅館房間太大,讓母親覺得不安。即使我與母親兩人相處,也無法像妹妹那樣令她心裡平和。唯有一次我陪著母親在庭院除草,那天她平穩的表情,我至今都難以忘懷。2008年到2011年期間,母親幾乎無法按照自主意願過生活。雖說如此,她也無法放任自己都讓別人照顧、悠閒過日子。母親日記中的話語充滿不安,片段的記述更顯示她腦中的混亂和困惑。這樣的狀況,直到2008年入住老人安養院也沒有改變。每次讀到母親在半夜醒來,無法掌握周圍狀況而變得不安,我就不禁流下眼淚。母親與家人一對一相處,什麼都不做就會覺得安心,如果家人離開眼前,只會讓她不安和混亂,母親的心情長期得不到平靜。最後的那段日子,我們沒讓母親吸氧氣,也沒從末梢血管補充水分,等母親無法進食,呼吸能力變差後,就只剩下時間問題。和光醫院的醫護人員讓母親的身體保持舒適,用冰沾溼乾燥的嘴脣,且經過病房時都會來慰問鼓勵。母親過世的前一天,傍晚我去探訪,深夜妹妹也來,最後一天早上則是弟弟夫妻探視,我們叫喚母親時,她都有微微張開眼睛。母親在安穩狀態下,嚥下最後一口氣。這樣的送別方式,我也不是那麼果斷、有自信。我把母親接來自己醫院,直到離世為止,一直心懷不安和罪惡感,如果更早、更積極採取醫療照護,母親是否可以活得更久?我是不是覺得照顧母親很累,所以選了最輕鬆的處置方式?母親在臨終筆記留下指示「就算生病也不要多做什麼」,把我從不安中拯救出來。我一直都是不可靠的兒子,但是母親到死都還牽掛、袒護著我,原諒我的不孝。
-
2024-10-24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配什麼點心?譚敦慈建議4食物取代甜點,早餐邊吃邊喝超搭
很多人喜歡喝咖啡配甜點,譚敦慈說這樣吃其實不太好,建議改配檸檬、酪梨、香蕉、肉桂,能讓喝咖啡的好處加乘。適度喝咖啡好處多咖啡是許多人每天必喝的飲品,適度喝咖啡好處多,但要喝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較好。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學院外科部名譽教授及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曾受訪指出,根據近十年研究顯示,咖啡的益處多於壞處,飲用適量的咖啡,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有正面影響,也能降低大腸癌、肝癌等癌症的罹患風險。喝咖啡別配甜點 建議4食物取代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也在健康醫療節目《醫點不誇張》談到喝咖啡的問題。尤其很多人喝咖啡習慣配個蛋糕、小餅乾等甜點,譚敦慈認為這樣吃不太好,因甜食的精緻糖吃多容易加速人體老化,也提升致癌風險。她引日本學者的建議指出,不妨將甜點改成檸檬、酪梨、香蕉、肉桂等4樣食物,配咖啡也很搭。例如黑咖啡滴一些檸檬汁進去,頗有西西里咖啡的風味。香蕉跟酪梨就直接拿來配咖啡,譚敦慈就透露,她早上都會喝杯咖啡,並切一盤水果吃,而這盤水果裡就會有香蕉跟酪梨。香蕉甜甜的,用來取代甜點最適合;而酪梨雖沒味道,但它是好的油脂。她建議胃不好的人,先吃點酪梨再喝咖啡,對胃很好。肉桂則具有平衡胰島素的作用,能夠穩定血糖。不過譚敦慈強調,肉桂並沒有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只是可以讓血糖比較穩定,糖尿病患仍要按時服用藥物。而如果下午茶喝咖啡還是想要來點小確幸,譚敦慈說,她很喜歡黑咖啡灑肉桂粉,再配一點黑巧克力,香味十足,讓人幸福感滿滿。喝咖啡改配4食物的好處.檸檬:防失智,增長壽荷爾蒙.酪梨:抗發炎.香蕉:降中風等心血管風險.肉桂:穩血糖張金堅提醒,早上十點和下午三點,是飲用咖啡最佳時段,每天最多不要喝超過3杯,攝取量不要超過400毫克,這樣既能享受咖啡提神效果,又不會對健康造成負擔,最能享受咖啡帶來的好處。【參考資料】.《醫點不誇張》YouTube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2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65歲退休組團 從屏東唱到全台
人生真是七十才開始,退休後一群平均65歲以上的素人,共同組織了「三間屋樂坊」,開始巡迴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戲。大家都不是音樂或戲劇科班出身,只因為共同寫了近30首歌曲,竟然可以唱自己的歌,然後又把歌曲用對白串成戲劇,大家一起演自己的戲。得道者多助,幾年前遇上文化部台南生活美學館推展社區劇場,我們有幸接受專業指導,演出「山海戀愛,屏東故鄉」、「日久他鄉是故鄉」,2022年又接受台北愛樂的指導,演出「埔之內」客家歌舞劇,短短三年從屏東內埔出發,巡迴到台北、台中、高雄演出了36場。我們還邀了一群白髮蒼蒼的長輩,到高雄車站演唱我們的歌,真是難忘的經驗。歲月倏忽過了不踰矩之年,能夠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戲,日子便在期待中十分滿足,還可以一起邀約去旅行唱歌演戲,以歌舞劇的迷人,加上史詩的格局,我們這群素人雖然難登藝術的殿堂,至少質樸的表現方式,還能引起觀眾的注目,在車站大廳驚遇的旅客,也不乏拿出手機錄下片斷的陌生人。我們還會繼續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戲,我們真是不折不扣的高年級的實習生,幸福ㄅㄆㄇ,Do Re Mi。
-
2024-10-20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行醫30年教會我的事
最近醫院頒給我「滿30年資深教師」的獎狀。看著自己剛當主治醫師的照片,那眺向遠方,以為自己天下無敵的樣子,不勝唏噓。也來談談,我希望有人在30年前就告訴我的事情:第一,承認自己有所不知。我們被要求完美,要做就做「最好」的醫師。成長使人幻滅,會有越來越多無言以對的時分,或許追求做一個「夠好」的醫師就行。處處誌之,試著向懂得較多的人學習,與比較不懂的人分享。第二,心理健康比業績更重要。醫學生從小就對分數執迷,追求完美。到了醫院,追逐KPI感覺像是生死攸關,永遠有下一個標的,倦怠悄悄上身。並不是所有可以計算的東西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計算。第三,善待自己。年輕時吃苦當吃補,相信「睡眠只適合弱者」。其實36小時不睡覺不會使你更堅強,反而變得更暴躁,健忘,容易犯錯,不如安心閉眼休息。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病人。第四,你無法治癒所有人。年輕時曾照顧一位患有末期心臟衰竭的老婦人。我按照師長的指導和教科書上的準則做了一切,卻無法挽回她的生命。我傷心重溫每一步,想知道我哪裡出錯了。現在我知道:病人的死,不總是我的錯,不要讓挫敗的情緒壓垮,越早學會接受這一點越好。第五,尊重護理師,並向他們學習,做事會順遂許多。他們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比你多,病人出現問題時他們是第一個注意到。半夜值班,如果護理師喊醒你說:「這個病人看起來不太對勁。」務必要提高警覺。第六,醫學是一段狂野不可預測的旅程。病人像座山,山在虛無飄渺間;也像瞬間移動的光影,隨時換位。醫學這一行,唯一確定的事實,就是「什麼也不確定」。事情不會永遠朝你所期望的發展,我們無法控制醫院中發生的一切,但我們可以謙卑以對。幸福就是稍微放棄對理想的期待,坦然承受它原本的樣子。第七,注意培養「非醫學」的軟技能。你懂得診斷罕見的疾病,掌握複雜的病情,卻不知道如何和焦慮的病人與家屬交談。醫學常被簡單的瑣事絆倒。一句溫柔的話語,一個眼神的交流,在危難之間,都成為穩定病人情緒的神奇藥物。第八,要感激你的病人。當病人是一份全職工作,令人精疲力竭。他們就像無家可歸的遊魂,一直在等你,從幾個小時到幾周。你的「在場」比任何處方都撫慰人心。他們把自己一團糟的生命當教材,向你展示堅韌、勇氣以及人生意義。與你最糾結的病人教你最多的東西,所以無論你有多忙,都要充分關注他們。第九,你不只是醫師。在醫院外,你是人子、朋友、伴侶、藝術家、跑步者……與親人共度時光,追求愛好,不要讓醫學定義你的整個存在,全面的生活會讓您成為更好的醫師。畢竟,沒有醫師會在臨終前說:「我真希望能在醫院多值一點班」。第十,享受這段旅程。行醫途中有高潮有低谷,有勝利也有絕望。你被邀請進入人們最脆弱的時刻,見證最真摯的情感,你的決策將深遠影響病人。當醫師是最大的特權,難以置信的榮幸,沿途風景令人心碎又無比美麗。30年前,我緊張興奮,匍匐前進,完全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今在戰壕裡奮鬥30年後,我仍與病人並肩作戰,重塑自己。我將持續這個偉大的冒險,無怨無悔。
-
2024-10-19 活動.精彩回顧
重陽千歲球員與裁判齊聚打球趣 老盟籲長者活耀老化
明年(2025)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世代,因應老年人口上升趨勢下,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以下簡稱老盟)與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共同辦理「2024銀齡健康.活力100全國福氣盃槌球錦標賽」,共全國21個縣市高齡者球隊42隊伍共襄盛舉,逾450人參與今日賽事。不僅打造高齡運動賽事舞台,更希望長輩持續活耀。「運動」是健康老化的重要一環。老盟新任理事長方力脩表示:健康自主、健康促進與活耀老化,一直以來都是高齡議題中的關鍵,球賽可以提供長輩適當的運動場合,也是提升社會連結的媒介之一。本次活動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田基武主任秘書也親臨現場支持,表示台灣將邁入高齡新世代,今天的活動就是提升高齡者社會參與的最佳例子,透過推廣高齡族群槌球運動,成功讓長輩走出家門,藉由運動讓長輩更健康,充分展現成功老化、健康老化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及感動,充分展現長者在晚年活得健康、快樂、有尊嚴,政府將與老盟齊心為高齡者打造全方位健康幸福的人生。槌球是肌力的比拚也是腦力的挑戰,兼具動、靜特質,且比賽過程中必須透過團隊的合作與溝通才得以勝出,對於長者而言有益身心且有趣。現場球員及裁判平均年齡近70歲,其中更有23位80歲以上資深球員,來自新北市林口槌委隊今年97歲林招財先生依然馳騁於運動現場。開幕活動中各縣市球員進場也頗具創意,有屏東縣為祝賀老盟30歲的祝賀團進場表演,有台東縣原住民吟唱表演入場亦有基隆市歌舞團表演入場,各隊球員球衣更具特色,如台中市為讓高齡者球員越打越年輕,特別以紅彩繽紛球衣著裝,活力十足明顯少十歲,相當具有各地高齡文化特色與創意,展現相當的創意與活力。國家面臨2025年超高齡社會的到來,老盟成立30周年,為展現未來高齡新氣象與發展,老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社會大眾需翻轉對高齡者思維,活化高齡者將其變成國家社會重要資產,老盟未來期待國家應有完整的高齡成功老化支持政策與法案,每位高齡者應學習設計自己幸福的第三人生,創造五安(安適、安康、安心、安居、安全)生活,社會應減少年齡歧視、提升社會對高齡者健康識能、推廣財務適能、平等參與就業市場、打造高齡者安全生活環境等等,守護長者能享有安心自在的生活!
-
2024-10-18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示警「3種飲食偏好」恐讓心理健康出問題 素食也要注意
一篇2024年4月發表在《nature mental health ,自然 心理健康》的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18萬人的飲食偏好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係,發現均衡飲食的人表現出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認知功能。 該研究將參與者的飲食偏好分為四種不同的亞型: 1、無澱粉者2、素食者—素食飲食偏好者3、肉食者—高蛋白和低纖維飲食偏好者4、均衡飲食—均衡飲食偏好者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飲食偏好也影響了不同疾病的風險: .憂鬱風險-素食者:憂鬱風險升高18%-肉食者:憂鬱風險升至22% .腦中風-不吃澱粉者:腦中風風險增加13%-肉食者:腦中風風險增加21% .焦慮症- 不吃澱粉者:焦慮症風險增加9%- 素食者:焦慮症風險增加26%- 肉食者:焦慮症風險增加23% .吞食障礙-不吃澱粉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86%-素食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168%-肉食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96% 均衡飲食 避免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建議人們採取「均衡飲食」,以降低心理健康問題和疾病障礙的風險。這包括適量攝取各類營養,避免過度偏向某一類食物。因為研究發現,均衡飲食的人在心理健康(例如焦慮和憂鬱等問題)的得分最低,身體障礙疾病的幸福感最高。重症醫師黃軒強調,少單純完全拒絕澱粉、少單純只吃素食、少單純只吃肉食,多點「均衡飲食」,對維持身體和心理健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延伸閱讀: ·30歲男飲食清淡「低密度膽固醇飆破200」!醫見菜單:完蛋了 這1類食物比高油、高鹽更可怕 ·「1飲食法」有效改善脹氣、便秘!營養師認證 小心地雷食物很容易踩到
-
2024-10-12 癌症.癌友故事
《希望之花》為自己畫個圓.小婷的故事
每個女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花。以月光的凝視灌溉,在屬於自己的花期裡,靜靜地盛開出最美好的色彩花香,最動人的容顏姿態,疏影凝露暗香浮...癌症介入,成為她們人生中的分水嶺,生命變得和過去很不相同。我的功能就是賺錢身形瘦弱,容顏清麗的小婷,擁有一個小小的、幸福的家庭,那是由疼愛她的丈夫和一個可愛的女兒與她三人所共同組成。但在這之前其實她的人生過得並不快樂,因為她來自一個有著多重問題的原生家庭。小婷在結婚前從來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父親有酗酒習慣,自小就對她暴力相向,長期被毆打的她,身上總是帶著瘀血和傷痕,還經常昏倒,在學校自然也被另眼相待,這使她自卑自賤,與外界產生很大的隔閡;而母親不但不曾給過一絲絲溫情和關懷,也從來沒有保護過她,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滿足,冷漠到讓小婷凡事只能自立自強。對雙親來說,小婷在家裡唯一的功能就是賺錢。在父親過世後,母親更是直接兩手一攤,父親留下的債務和家裡一切所需和支出全都指向小婷,用感情勒索方式強要她承擔一切。對母親來說,身為老大的小婷扛起一家子是命定的責任,照顧弟妹是此生的義務。因此,即使在小婷傷心無助地告知母親自己罹患乳癌,必須暫停工作回家休養的消息時,家人們對她仍然毫無憐惜之情,既沒有人關心也沒有人在意她的健康和心情,就連在治療期間,母親甚至還一臉不以為然地逼迫著她:「得了癌症很了不起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生病就不用賺錢嗎?妳已經休息很久了耶!那我們房租怎麼辦?妳弟弟妹妹的生活怎麼辦?」確診時的震驚痛苦,也遠遠不及母親淡漠無情的態度傷透了她渴求母愛的心。「媽,我不是感冒了,我是得癌症啊……」如今再度提起當時情景,小婷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點亮生命的貴人相較於母親的冷漠殘酷,當時已經論及婚嫁的男友也是現在的老公,則是給予她滿滿的關懷和鼓勵。說起與男友的緣分也是很特別,過去小婷的生活已屬不易,感情路上也總是跌跌撞撞的,偏偏又遇到一個糟糕至極的渣男,在心灰意冷之餘打算輕生,當時正好男友經過,一眼就看出她的意圖,便故意取笑她:「妳該不是要自殺吧?現在還會有人要為了感情自殺喔?笑死人了!妳要想清楚,妳覺得那個男的會在乎嗎?」這席話看似玩笑,卻讓她茅塞頓開而挽回一命,也意外地牽起這段不可思議的姻緣紅線。在她罹癌之後,雖然這個從事大型吊車作業、粗獷的男友不善於言辭表達,對她的關心擔憂也總是不願形之於外,內在卻藏著一顆柔軟的心。小婷說:「他在我面前都裝出一副沒事的樣子,在我進診間看報告前,看我緊張得要命,還會拍著我的肩膀嘻嘻哈哈地講笑話給我聽,叫我不用怕……但是我有一次無意間看到他在跟朋友講很久的電話,還講到一副快要哭出來的樣子,仔細一聽才知道原來他就是一直在講我的事情,他跟朋友詢問五年存活率到底是可以活多久,又一直問該怎麼照顧我,該怎麼吃,該買什麼給我……我才知道原來他這麼擔心我。」小婷因為怕自己的病會拖累他,一度想退還訂婚戒指給他,男友卻怎樣也不肯收。「我在醫院心情很不好,對他說出很多很負面的話:『反正我就快要死了,你就走啊!不用可憐我。』他就買了一碗飯,靜靜地坐在我旁邊一直攪拌、一直攪拌。直到我餓到受不了,才跟我說:『很香吧?很想吃對不對?想吃就證明妳還有積極的生命力,記得這種想要吃的感覺,好好維持住求生的意志,不要罵我了,保留一點體力先吃飯啦!』」男友常需要移地工作,但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前來相陪,對她始終不離不棄,雖然既不浪漫也不溫柔,逕自用他自己笨拙的方式陪伴鼓勵著她;尤其是男友累積20多年菸齡,卻在她罹癌後一聲不響地就戒掉了,這些行動都讓她非常感動。即使如此,小婷仍然因為自己的病而沒有結婚的打算。千辛萬苦 成為一個母親因為自己家庭的不圓滿,小婷其實非常渴望能擁有一個平凡、正常的家庭,她當然想要有孩子,要用自己不曾擁有、一直希望能夠擁有的母愛去好好愛自己的孩子。大概在治療後的五年左右,醫師知道小婷一向很想當媽媽,認為這段時間病情都很穩定,年紀也已經不小,如果真有懷孕的打算,就應該要趁現在試試看。只想有孩子仍不願意結婚的她,本來也已經得到了男友的尊重和諒解,卻因為一位朋友主動積極地為他們籌畫驚喜求婚橋段,讓她半推半就的走上了婚姻的道路,就此兩人攜手往幸福的方向前進。懷孕生子也是個大驚喜,當初醫師只給了她半年停藥時間,而且無法憑藉其他助孕藥物針劑,只能靠自然方式去努力懷孕。「那時我在中部工作,我先生在南部工作。我每天下班後要開車去找他,我們必須掌握體溫、計算排卵時間,把握每個機會,我們還去跟人要各種好孕符……」但肚子就是一直沒動靜,醫師後來甚至安慰她,可能是因為高齡、還有藥物長期壓抑卵巢的關係,懷孕機率本來就不高,勸她不要抱太大希望。但最後一個月,就在小婷已經呈現放棄的心態,準備再過幾天就要回醫院繼續使用抗癌藥了,沒想到在沒有預期要達標的情況之下反而特別放鬆,結果真讓她懷上了孩子,連醫師都感到不可置信。只是難關一關過了還有一關,小婷從懷孕初期就狀況不斷,一開始是找不到胚胎虛驚一場,後來又是出血必須臥床,一度以為會留不住胎兒。接下來開始全身起疹子,然後是嚴重的孕吐。好不容易捱到預產期,卻又始終不見開指,最後終究還是吃了個「全餐」才生下孩子(先歷經自然產產痛的煎熬,卻需剖腹產子,再忍受傷口與收縮疼痛)。術後仍然出血不止:「我覺得大腿好熱,聞得到濃濃的血腥味,耳邊聽到護士說要輸血……但是我根本不在乎出血多少,滿腦子只想著我還沒看到女兒。」小婷提起女兒,慈愛的母性溢於言表:「但是一切都很值得!我女兒是一個天使寶寶,她的哭聲很小聲,就是很柔弱、很讓人心疼,卻不會覺得快崩潰的那種。才剛出生就能睡過夜,也不太哭鬧,就連我有時候忘了餵奶,她也會乖乖的等我。」好險,築起保護牆「我生病了以後,我先生總是告訴我世界很大、很美好,不要整天只想著家裡和工作。他一直都鼓勵我要積極治療,也要我多出去走走。他因為工作的關係沒辦法陪我,所以特地找了朋友陪著我出國玩。」在丈夫的鼓勵之下,小婷開始跨出步伐向外探索世界,當眼界變廣了,心境也變得截然不同。「我後來還能帶媽媽出國玩,至少讓她心情好一點,不要再跟我針鋒相對,我甚至能偶爾跟她撒嬌,媽媽講話也就變得不再那麼尖銳。」小婷的先生在婚前就幫她規畫未來,買了一張癌症保險,當時還被小婷笑罵是不是對她有什麼奇怪的意圖,何必浪費這種錢?沒想到事隔不久就拿到了這筆保險金。「保險公司送來那筆錢的時候,其實我很難過,感覺那筆錢就是要用在我的身後事了……但是我先生跟我說,有了那筆錢,能讓我擁有醫療品質,也讓我擁有尊嚴。我不用再去看人臉色,也不會因為沒辦法工作而放棄治療。」小婷母親則是一看到那筆錢眼睛整個就亮了,還想出很多用錢的方法,要她拿出來買房給弟弟、買車給家裡,要她弄這個弄那個……「但我什麼都不想聽,只覺得很崩潰,得癌症以來,她連一個擁抱一句安慰都沒給過我,那筆錢是我用生命換來的呀!」在一場家庭革命後,小婷決定聽從先生的話,不再將錢投入娘家,而是以自己的名字用這筆錢買下房子後出租。長久以來曾經非常怨恨母親,也痛恨自己出身這樣的家庭,要談寬容何其容易?在買了房子以後,小婷彷彿為自己築起一道保護牆,有了靠山和力量,和家人拉開距離減少見面,也就漸漸減少摩擦,反而能慢慢放下、消弭心中那股怨念,也讓自己更為平靜快樂。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過去的身世遭遇和病痛讓小婷體悟到,外在的一切無論是金錢、房子、父母、丈夫、子女都不可能與你相依永久,真正能夠陪你從生到死的就只有自己。身體是自己的,苦痛只有自己感受、只有自己懂,如果連自己都不心疼自己,還能期待誰來善待你呢?「我很早就體會到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別人說我好可憐,我只想問,你根本沒受過這種苦,怎麼知道我有多可憐?我覺得我的乳癌就是從小這樣壓抑累積抑鬱所造成的……」以前虛弱無助的內心需要接受別人給予善意,現在她成為一個擁有強韌力量甚至希望能為他人付出的人,小婷一路走來累積許多心得,樂於訴說自己的故事,曾經自己寫了文章投稿,就是希望讓更多癌友知道,最重要就是好好愛自己。她花了好多時間才學會將心力投注於對的事情上,癌症不會是絕症,只要保持樂觀心情受惠的一定是自己,積極治療仍能有重生的機會,她不希望姊妹們走無謂的冤枉路。她留意到癌友相關消息,主動到希望小站捐髮,因而認識了希望基金會,也為自己打開樂活學苑的門,無論是肚皮舞、瑜珈、烘焙或是手工縫紉都積極參與,多采多姿的活動讓她的生活也躍動了起來。此外,由於長期的賀爾蒙治療的副作用造成某些性方面的困擾,在社工建議下,她參與了性福處方團體活動,在私密且安全的情況下溝通交流,了解原來最好的性愛處方其實是彼此真心的相處與陪伴。小婷說:「我在這裡學會了放鬆,學會了好好愛自己,練習專注在彼此互動的感覺。以前的我很內向也很緊繃,根本就不可能去嘗試這樣的事情。」一個自小被家庭壓榨成整天只想賺錢、忘卻自我的工作狂,不知有多少個夜晚曾絕望到想要結束生命,轉變成終於打開視野和心境,學習放慢步調笑看人生的小婷,在這段日子裡,她走上巴黎鐵塔、去沖繩潛水、赴澳洲爬觀光塔……整個人變得更有自信、更有魅力。無數個暴雨的夜晚已經過去,小婷跨步走出那個不可能圓滿的小圈圈,讓溫煦日光照進她的世界裡,不知不覺中,她已經為自己畫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圓。
-
2024-10-10 養生.聰明飲食
懂得喝咖啡讓健康效益極大化!史丹佛教授揭「完整咖啡飲用指南」
咖啡是現代人常喝的飲品,適量飲用咖啡有益健康。美國神經科學家、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教授安德魯·休伯曼(Andrew Huberman)根據科學研究,介紹咖啡因影響大腦和身體的機制,並提供優化咖啡因使用的方法、時間安排和劑量建議,教導人們有效利用咖啡因提升身心表現的潛力。一、喝多少、怎麽喝?1. 劑量建議‧每公斤體重可攝取1~3毫克咖啡因,並可根據個人敏感度調整劑量。例如體重100公斤者適合咖啡因劑量為100~300毫克,而且因長期飲用而適應,實際攝取量可提高。‧了解日常飲品的咖啡因含量,檢視含咖啡因飲料(如可樂汽水、茶、咖啡、能量飲料)的詳細成分,各廠牌同類飲品也會存在巨大差異。2. 避免長期大量攝取注意不同飲料中咖啡因含量的差異,避免長期大量攝取咖啡因,恐增加頭痛、焦慮、血管損傷的風險。3. 平衡水分攝取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會導致體內水分、鈉和電解質流失。建議每攝取一份含咖啡因飲品,同時飲用等量的水,另外可在水中加入少許海鹽、食鹽或電解質補充劑維持平衡。二、喝咖啡的時間安排1. 什麽時候喝咖啡比較好一般而言早上攝取咖啡因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經常在下午感到疲勞,可以考慮將咖啡的攝取時間推遲到起床後90~120分鐘。2. 晚上喝咖啡的注意事項建議睡前10~12小時停止攝取咖啡因,殘留的咖啡因可能影響你的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動(REM)睡眠品質;這當中仍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只需睡前8小時停止攝取即可。3.空腹效應和持續效果空腹攝取咖啡因可讓較小劑量產生更顯著的效果,增強提神表現;咖啡因攝取後約30分鐘達到效果峰值,效果通常能持續約60分鐘。三、咖啡因對身心的正面影響1.心理層面咖啡因被認為具有抗憂鬱效果,因為它能夠提高體內某些兒茶酚胺(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水平。這些物質可以增強我們的動力、警覺性和行動力。另外大規模研究證實,經常攝取咖啡因不僅能改善情緒和幸福感,還能降低患憂鬱症的風險。2.生理層面研究發現,咖啡因能全面提升身體機能表現,包括加快反應速度、提高警覺性、增強專注力、改善協調能力、提高功率輸出和增強耐力。此外,它還能減輕疲勞感,提高最大攝氧量,增強力量、峰值功率輸出和肌肉收縮能力,同時改善運動過程中的舒適感。‧利用咖啡因戒斷技巧提升身體機能:1. 完全戒斷法:在重要挑戰(如馬拉松比賽)前3到20天完全戒斷咖啡因,然後在比賽開始前30分鐘左右攝取咖啡因。這種方法能讓咖啡因發揮最大效果。2. 漸進減量法:如果無法完全戒斷,可以嘗試在1~3周內恢復正常劑量,以提升情緒、能量和整體表現。建議先在日常訓練中嘗試這些方法,觀察啡因對你個人表現的影響。根據實際效果,再決定如何在特定挑戰中運用戒斷和攝取策略。
-
2024-10-06 養生.心理學解密
金錢真的買不到快樂?最新研究推翻理論:收入愈多愈幸福
最新研究顯示,即使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再多的收入也會顯著提升幸福感。華爾街日報報導,長期以來有大量研究表明,調薪對低工資者有很大的影響,使他們從不安全感趨向穩定,但通常認為超過一定門檻後,所帶來的效果要小得多。但根據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高階研究員基林斯沃斯(Matt Killingsworth)的研究,高薪者獲得加薪,感到與低薪者一樣快樂,也就是所獲的幸福感相同。2010年一篇熱門研究指出,年收入一旦超過7萬5000美元的「幸福感停滯點」後,再多的收入也不能使人更快樂。但最新的研究推翻了這項理論。該研究指出,每年1萬美元到超過50萬美元,平均幸福感與收入對數幾乎完美線性增長,也就是收入愈多愈快樂,就算年薪達到50萬美元的高收入戶也ㄧ樣。他更發現,幸福感與收入對數之間的線性關聯意味著每增加1美元的邊際效用呈指數遞減,而數學上不會真正達到停滯點。這代表收入的比例變化(例如10%的加薪)在任何收入水準下,都感到相同的幸福感,也就是說不管收入是1萬美元還是50萬美元,如果加薪10%都感到相同幸福。然而基林斯沃斯和其他研究者都強調,不只錢,其他許多因素都會影響人類的幸福感,包括人際關係、工作以及所居住的國家,「沒有任何單一因素(包括金錢)能完全主導幸福方程式。」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最新數據,2021年美國收入最低的20%家庭,平均稅前收入約為2萬3000美元;中間20%的收入約為8萬7000美元;而收入最高的20%平均收入約為41萬8000美元;頂端的高收入者遠超過50萬美元。基林斯沃斯在他的論文中也寫道:「對於個人而言,繼續追求更高的收入完全是合理的選擇,這樣有助於追求幸福。」這句話應證了許多美國人的心聲,根據金融服務公司Empower去年的數據,年收入20萬美元或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需要的中位數收入為35萬美元,才能感到生活壓力減少。然而,更多的金錢雖然有更多的快樂,但是這也不是絕對,因為帶來的「副作用」因人而異。有些人大幅加薪後的快樂之後會轉為失落,像是派對過後的空虛感;而有些人則自願降薪,因為不想擁有加薪之後也隨之而來的龐大工作量與壓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颱風天老公做飯,老婆為何生氣?
颱風天,老公特別下廚做飯,想不到老婆不僅不賞臉,反而大發脾氣。老公:「平日較忙,難得放了兩天颱風假,做飯給你吃,怎麼不高興?」老婆:「平日叫你『炒飯』,你總是意興闌珊,怎麼提起『做飯』你就興致勃勃?」老公:「最近工作忙,累!加上有B肝!」老婆:「你平常就很忙,有B肝也不是一兩天,都是藉口!」原來老夫少妻,老公忽略了在做飯給老婆吃的同時,忽略了跟老婆「炒飯」!有B肝,就會累嗎?有幾種情況會累。第一種情況是B型肝炎發作,病毒在體內繁殖,如像感冒人會累一樣,感冒時病毒在人體血液中繁殖,人體會產生免疫反應感到疲倦。B肝或A肝或C肝發作厲害人會累,也是因為病毒在血液繁殖,人會累。B肝發作會累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如果發炎厲害,肝指數太高,接近猛爆性肝炎,或原來有肝硬化厲害,肝功能太差,肝臟無法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人也會累。此外,如果B肝久了,長了肝癌,肝癌又很大了,人也會累!要知道老公「性」致缺缺不想「炒飯」,是不是B肝引起的,只要抽血檢驗肝功能及做超音波便可得知。此外,如果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會累,這時可能人懶散,全身無力,不僅「炒飯」,連做飯也不想做!血糖太高,糖尿病失控,例如血糖高到五、六百以上,口渴尿多人也會疲倦不堪,性致缺缺!若貧血厲害,心臟不好,腎臟病末期,人也會累,自然也會「性」趣缺乏!身體內各器官長了癌症,尤其癌症末期了,例如肝癌很大了,人會消瘦,胰臟長了癌症,或大腸或腎長了癌,人也會累,同時人也會消瘦!如果以上都正常還是性致缺缺,一則可能年紀大了,男性荷爾蒙缺乏了,或者真的工作太累了,或者老公對老婆沒「胃口」了,而沒胃口又有很多原因。另一方面,如果老夫少妻,年紀相差太多,老公欲振乏力,心有餘力不足,那時「性趣缺缺」可能是老婆而不是老公。那時可能老公要求助於泌尿科醫師,吃口服助陽藥或者局部打震波,以重振雄風,以毋忘在「舉」,都是治療之道。總之,了解對方的不滿,尋找醫療協助,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此不只有益家庭幸福,也對自己健康多了一份保障。●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10-02 醫療.巴金森病
超慢跑新風潮 巴金森病易跌倒也能跑嗎? 專家:「這時期」的巴友反而更適合
近日在長者圈燒起了超慢跑的風潮,慢節奏、低強度,甚至能輕鬆與朋友聊天的運動特色,吸引了許多高齡者嘗試。事實上,這個運動也非常適合以走不穩、平衡不佳等動作障礙症狀為主的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映倫分享,一位63歲的陳小姐,是一名自我要求嚴格的職場女強人,三年前因顫抖、僵硬確診巴金森病,邱映倫卻發現她的病程惡化超乎預期地快速,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因不願被他人發現生病,她不僅提早離開工作崗位,更對身體失去信心,捨棄原本喜愛的爬山運動,足不出戶,情緒也出了問題。直到接觸超慢跑後,每日由家人陪伴運動,不僅體能變好、步伐變穩,情緒、睡眠、食慾都獲明顯的改善,走出身心遭到禁錮的陰影。巴金森病適合運動多 不同期別考量重點不一樣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是臺灣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常見的腦神經退化疾病,國際研究指出,巴金森病人多於55至60歲間發病。依據症狀表現共分為五期。邱映倫表示,因巴金森病主要症狀為顫抖、緩慢、不平衡以及步態不穩等動作障礙,常會導致病友因運動困難與挫折感而不願外出,進而影響疾病控制的狀況。她說,運動是除了吃藥以外,幫助巴金森病人控制病情、預防跌倒失能的一大利器,病友可視時間、症狀等個人情況,決定運動種類。邱映倫表示,原則上,健走、慢跑等有氧運動,或是太極、瑜珈、跳舞都適合巴金森病友。可依據不同病程,選擇適合、安全的運動方式。●第一、二期的早期病友:可維持既有的運動習慣,並穿插可鍛鍊多個部位肌肉的運動。●第三、四期的中期病友:適合中低強度有氧運動,能透過鍛鍊核心力量,增加心肺功能、肌肉的柔韌性和強度,協助步態平穩。超慢跑速度慢 怕跌倒的中期巴金森病人可嘗試邱映倫分享,而時下流行的超慢跑因強度低、步伐小、速度非常慢,過程中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也正好非常適合巴金森病中期病友進行。上述的陳小姐經過醫師建議後,開始一天10分鐘的超慢跑,接著增加時間與頻率,漸漸達到一週五天、一天30分鐘,並將過程寫成日記,清楚看到自己的進步。短短半年後,她的動作障礙與情緒等皆有所改善,甚至開始出門採買,到公園散步,參加短期旅遊活動,家中氣氛也重新熱絡起來。減緩症狀惡化與副作用 運動與醫病溝通是關鍵「運動不是一個口號,是巴金森病友真的要付諸行動的事。」邱映倫舉例,當巴金森病進入中期,動作障礙症狀會更劇烈地影響生活,可能出現行走不平衡,經常容易跌倒,日常活動需輔具或他人協助等狀況;也易因治療時間久出現藥效波動,當藥物濃度過高將造成異動症,病友手腳或身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當藥物濃度不足時,病友又會忽然覺得動作變得很卡,像斷電一樣,干擾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安全,這些困境常使許多病友不願再外出活動。因此,面對巴金森病症狀與副作用隨病程愈來愈複雜的狀況,病友除了需要紀錄用藥日記,於回診時與醫師討論,藉由調整治療方式協助改善不適症狀外。邱映倫表示,運動已被證實能協助改善巴金森病症狀,更是不可忽略,若有擔心跌倒等安全疑慮,可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她也呼籲,日常家屬可和病友一起運動,讓病友不孤單,或是根據喜好,加上音樂或影片,讓運動過程不枯燥乏味,維持規律運動習慣,幫助穩定病程發展。延伸閱讀📍【新治療、藥物、症狀延緩一次看】📍【巴金森病友疑難雜症大補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