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屏東基督教醫院
共找到
53
筆 文章
-
-
2024-10-0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斷交後仍深耕馬拉威17年 吳宗樹推動數位管理提升非洲人健康
「第四級病毒」一書記錄病毒學家在地球上最原始地區追蹤伊波拉病毒、漢他病毒等最致命病毒的親身經歷,吸引高中生吳宗樹立下「我要去非洲服務」的信念。長大後的吳宗樹自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畢業,2007年加入台灣駐非洲馬拉威醫療團,開啟他非洲人生的篇章。秉持與馬國夥伴互助、共好的理念,吳宗樹攜家帶眷蹲點,深耕迄今已17年。馬拉威位在非洲東南部,聯合國曾評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留著一臉落腮鬍的吳宗樹和妻子、2個女兒、8隻狗,住在馬拉威第3大城市姆祖祖市,與說著齊切瓦語的馬拉威人一起努力著,要用公共衛生的力量改變大家的生活。2007年赴馬拉威 未料台馬斷交吳宗樹2007年以醫療替代役身分加入台灣駐非洲馬拉威醫療團,當時醫療團由屏東基督教醫院承辦。吳宗樹協助醫療團在馬國推展愛滋病彩虹門診,開發愛滋病電子資料系統、藥庫資訊系統,也建置愛滋病患電子病歷系統,這套系統包括指紋辨識、觸控式直覺操控、病患管理流程及先進的報表等,還具有資料分析功能,可呈現醫療品質、病患存活情形等。吳宗樹也因此開始思索他的未來,希望留在非洲一圓夢想。沒想到,吳宗樹服役期滿返台,準備和女友結婚後聯袂飛到馬拉威時,卻發生台馬邦交生變,2008年2月兩國正式斷交,醫療團撤出,擾亂了他的生涯規畫,但他沒有放棄。2008年重回馬國 協助當地公衛沒多久,吳宗樹就接到醫療團長余廣亮的電話,問他願不願意重返馬拉威?他語氣堅定:「OK!」余廣亮和吳宗樹的英文名字都是Joseph,因斷交後馬國情勢混沌不明,Joseph Yu自掏腰包,聘Joseph Wu為研究助理,讓吳宗樹無後顧之憂地赴前線開疆闢土。兩個月後,吳宗樹完成終身大事,就飛到馬拉威拜會馬國衛生部、美國CDC等,探詢以NGO形式繼續合作的可行性。還好大家都清楚台灣在當地所做的努力與貢獻,2008年8月,他以挪威國際路加組織研究員名義,再度踏上馬拉威。他憑藉之前醫療團建立的關係,2009年7月與馬國衛生部及姆祖祖大學簽訂備忘錄,協助馬國管理並提升醫療品質、強化公共衛生系統等。CDC也撥款支持「馬拉威北部愛滋病電子資料系統建置與增益計畫」,吳宗樹成為台馬斷交後第一個駐馬的台灣公衛人員,也是促成兩國在無邦交情況下合作的一大功臣。從替代役小兵,到成為駐馬拉威的「封疆大吏」,吳宗樹除了延續愛滋病患電子病歷,更推動數十項跨國性的援助計畫,這些計畫不是直接撒銀子,而是教他們一技之長。「釣竿」策略像磁鐵般吸引愈來愈多的國際資源,屏基不必向政府要求巨額援助,就能為台灣開拓新的國際舞台,樹立「老外出錢,我們出力」的醫療衛生外交新模式。數位健康治理 全非洲唯一國家吳宗樹也協助馬國做數位轉型,馬拉威成為現今非洲唯一有專門部門負責數位健康治理的國家。馬國並成立數位健康資訊局,負責全國共29個區衛生局以及5省區衛生廳的教育訓練規畫工作,協助健康資訊系統標準化、制度化。這樣系統性的改變,吳宗樹認為是最大成果。吳宗樹協助馬國建立的傳染病監測系統,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套傳染病監測系統立即派上用場,控制疫情擴散並達到減害共存。馬拉威在全球防疫排名位居第27名,也是非洲第一個有數位疫苗證明的國家,獲歐盟及英國認可,展示台灣公衛實力。培育數百大學生 和妻女落地生根2010年起吳宗樹在姆祖祖大學講授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健康資訊學等,培育超過600名大學生。畢業生中有人出任馬國衛生部官員,也有人出任醫院實驗室主任,還有3名畢業生也在姆祖祖大學任教。當學生告訴他「你教的東西很有用」,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一刻。他和妻子、9歲、12歲的女兒已經拿到馬拉威的永久居留證,一家4口和8隻狗狗在馬拉威落地生根。吳宗樹說,馬拉威人並不貧窮,他們活得很快樂、開心,他計畫在這裡終老,要留下來實踐並見證以公衛的力量改變人們的生活。吳宗樹小檔案年齡:43歲學歷:挪威奧斯陸大學健康資訊學所博士候選人、台灣大學流行病學所碩士畢業、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現職:屏基海外宣教部專案經理、馬拉威衛生部資深技術顧問、挪威國際路加組織馬拉威辦公室技術顧問、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講師、台灣全球永續發展促進協會理事經歷:挪威國際路加組織馬拉威辦公室國家主任主要事蹟:布建馬拉威數位健康資訊系統馬拉威國家電子病歷醫療系統發展推廣協助馬拉威應變新冠肺炎疫情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培育國際公共衛生人才
-
2024-06-12 醫療.感染科
她到琉球浮潛遭海膽螫傷 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被刺傷先做一件事緩解疼痛
屏東縣張女5月母親節周末到琉球鄉旅遊,浮潛時遭海膽刺傷,「手指插了10幾根海膽刺」之後到衛生所就診,因刺拔不出來了,護理師提醒回去多泡熱水代謝掉即可。未料一周後,海膽刺的黑逐漸代謝,但手指頭卻腫起來,醫師診斷蜂窩性組織炎。遭海膽、水母刺傷 有過敏休克風險屏東基督教醫院感染科醫師郭泓頡說,遭海膽、水母刺傷或螫傷,有些會有過敏立即休克的風險,當出現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時,要盡速就醫,若沒有立即反應,先做簡單傷口處理。海膽、水母,有蛋白質會讓體內產生毒素反應,泡熱水30分鐘到90分鐘,就醫打破傷風,若還有剩餘刺要移除。張女在母親節時到琉球浮潛,遭海膽刺傷,「手指插了10幾根海膽刺,試著拔了幾根都斷掉,有一根拔成功,但拔出來就流血了」,她到衛生所處置,護理師說明,拔不出來直接將刺弄斷,刺的成分是蛋白質,回去多泡熱水代謝。張女說,被刺一周後,海膽刺的黑逐漸代謝掉,當她以為手快好時,手卻腫起來了,因為當時周末到醫院掛急診,醫生診斷是蜂窩性組織炎,提醒他之後要掛感染科回診,如今過了一個月,還在吃藥、回診,手有消腫,但還是不能彎。蜂窩性組織炎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負責屏障有害物質、細菌及外來異物進入人體,當皮膚受損導致屏障出現漏洞,病原菌入侵,在皮下組織產生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即是蜂窩性組織炎。(資料來源/北榮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夙容)屏東縣府衛生局指出,衛生所若遇被海膽刺傷民眾,經醫師評估輕微個案刺傷處予以清洗及消毒,並衛教個案返家泡溫水,以緩解疼痛及加速復原,這是貼心服務,無收取健保卡及費用。若經醫師評估,有破傷風或嚴重過敏疑慮,即予醫療處置及施打破傷風疫苗。如遇外籍遊客,亦有提供中英文衛教單說明。用溫水浸泡30到90分鐘可緩解中毒疼痛症狀衛生局提醒,民眾戲水浮潛時,應穿著專業潛水衣包裹身體,防止被蜇傷。海邊玩耍,遇到珊瑚、海膽刺傷可用42℃到45℃的水,浸泡30分鐘到90分鐘,可緩解中毒導致的疼痛症狀,若傷口未改善,請民眾儘速就醫。屏縣府昨宣布,今年7月1日起收取觀光保育費,收取範圍為琉球鄉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區潮間帶,每人60元,劃設「核心區」並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根據調查,近年琉球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甚至失去珊瑚礁功能,潮間帶海膽(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繁生,嚴重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危害生物棲息環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整理包/過年生病能去哪就醫?113年全台春節醫院急診門診資訊一覽
過年期間是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流行高峰,也有不少人因暴飲暴食引發腸胃炎,但多數醫療院所門診休診,大小症狀患者只得急診就醫。醫師提醒,過年通常天氣冷,要留意避免腸胃道出血、心臟衰竭、腦中風等疾病發生,飲食不要吃太鹹,洗澡時要保持空氣流通,慎防一氧化碳中毒,該就醫時還是要就醫,可透過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網站及App查詢醫療院所資訊。《元氣網》以下整理113年春節期間,各大醫院急診門診開診資訊。台北市》台北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國泰綜合醫院:2月9日(除夕)至2月13日(初四)門診休診,急診及住院服務照常。2月11日(初二)至2月13日(初四)上午加開春節特別門診(內科及小兒科各1診),2月14日(初五)門診恢復正常服務。●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馬偕兒童醫院農曆春節期間急診照常,門診休診日為2月9日至12日(除夕至初三),13日至14日(初四及初五)開設春節特別門診,2月15日(初六)起全面恢復正常門診。●台大醫院:2/9至2/12(除夕至初三)門診、檢查檢驗及領藥停止服務;2/13(初四)門診部分開診;2/14(初五)正常開診。●台北榮總:2/8-2/12(小年夜至初三)門診休診,但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開立春節門診但夜診暫停。●台北長庚紀念醫院:2/8(小年夜) 上、下午診正常看診,但夜診停診。2/9(除夕) 停診。2/10-2/14(初一至初五)加開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5(初六) 門診恢復正常。●北醫附醫:2/8(小年夜)正常看診、2/9(除夕)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起正常看診;健檢2/8正常服務、2/9-2/12(除夕至初三)暫停服務、2/13、14(初四、初五)提供諮詢服務、2/15起恢復正常;急診/住院24小時照常服務。●新光醫院:2/9-2/13(除夕至初四)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加開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上午開設成人內科1診,下午開設小兒科1診。●振興醫院:2/9-2/11(除夕至初二)門診休診,2/12-2/13(初三、初四)開立內、外科上下午各1診綜合門診。●萬芳醫院:2/8(小年夜) 早、午診正常;夜診停診。2/9-2/12(除夕至初三)全日停診。2/13(初四)早、午診正常;夜診停診。2/14(初五)正常門診。新北市》新北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亞東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暫停服務,急診照常服務;2/10-2/12(初一至初三)提供類流感門診,服務時間為上午8點30分至下午4點30。2/13(初四)起恢復正常服務。●衛福部台北醫院:2/8全日門診,2/9-2/13 (除夕至初四)上午部分門診,2/14(初五)上午、下午門診正常,2/15(初六)全日正常門診,急診正常運作。防疫門診:初一到初三,內科上、下午各一診(含呼吸道專診),兒科上、下午各一診(呼吸道專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2/8小年夜全日正常,2/9(除夕)全日停診,2/10-2/12上午、下午開設類流感特別門診;夜診停診。2/13上午開設特別門診;下午診、夜診停診。2/14(初五)正常。急診24小時正常服務。●輔大學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一般門診停診。2/9、2/12加開類流感門診;2/13(初四)起正常看診;急診24小時提供服務。●雙和醫院:除夕至初三休診,急診正常運作。2/9(除夕)上午加開類流感門診、下午、晚上停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加開類流感門診、下午加開類流感門診、晚上停診。2/13(初四)起正常門診。基隆市》基隆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基隆長庚醫院:除夕至初三休診,初一至初三開設疫情門診,初三加開兒科門診。●衛福部基隆醫院:除夕、初三、初四上午都正常門診(流感特別門診);初一上午有內、外、兒、骨科、流感特別門診,只有初二全天休診,初五全天正常門診(流感特別門診)。.加開「兒科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初一下午、初二下午、初三下午.加開「內科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初一下午、初二上午、初三下午桃園市》桃園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部立桃園醫院:除夕至初五上午有內科、外科、婦科科、兒科;初一至初三有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聯新國際醫院:僅初一至初三有兒科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新竹縣市》新竹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新竹市24小時急診不打烊及部分門診醫療:新竹台大、國泰、馬偕、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南門醫院、國軍新竹醫院●新竹市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新竹台大、國泰、馬偕、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新竹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新竹縣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農曆春節初一至初三開設,包含新竹縣轄內的東元綜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仁慈醫院及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苗栗縣》苗栗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2/9、2/10(除夕、初一)內科、外科上午門診;2/11(初二)休診;2/12(初三)內科、外科上下午門診;2/13、2/14(初四、初五)上午、下午正常門診。●為恭紀念醫院:2/9(除夕)上午正常門診;2/10~2/12(初一到初三)上、下午開設春節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恢復正常門診。●大千綜合醫院:2/9(除夕)內、外/骨、神外、復健、兒、婦產上午門診;2/10(初一)內、 外/骨、泌尿、兒上午門診;2/11(初二)休診;2/12(初三)內、外/骨上下午門診,泌尿、兒、婦產上午門診;2/13(初四)內、外/骨上下午門診,神外、兒、婦產上午門診。台中市》台中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台中市春節呼吸道特別門診醫院名單,詳細開診時間及相關資訊以各醫院網站公告為準。●地區醫院春節門診:113年台中市「地區醫院春節門診時間表」●台中榮總:2/8(小年夜)正常門診,除夕至初三休診,初四、初五部分特別門診,初六正常看診。●中國醫大附設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上午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停診。2/14(初五)上午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停診。2/15(初六)正常門診。●衛福部臺中醫院:2/8(小年夜)、2/14(初五)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停診;2/9(除夕)上午部分門診,下午、夜間停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部分門診、下午小兒呼吸道傳染病特診,夜間停診;2/13(初四)上、下午部分門診,夜間停診;春節期間急診正常服務。●衛福部豐原醫院:除夕、初一、初三,上午春節特別門診(內外婦兒)。初四、初五,上、下午正常門診,晚上停診。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感染特別門診。急診24小時正常服務。●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春節期間急診正常。2/9(除夕)門診下午休診。2/10(初一)、2/11(初二)門診休診。2/12(初三)部分門診。2/13(初四)門診全面正常。●台中亞大醫院:除夕上午前維持正常門診,初一到初三暫停門診,初四開設內、外、婦、兒科特別門診,初五起恢復正常門診;急診維持24小時正常運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慶院區-2/8(小年夜)正常門診,2/9-2/13(除夕至初四)春節特診或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4(初五)正常門診、夜間休診。中興分區-除夕至初四休診,初五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休診。文心院區-小年夜至初二休診,初三至初五上午輪值開診,2/15(初六)3院區均正常門診。●林新醫院(惠中路):2/9(除夕)早上正常看診,下午/晚上休診。2/10-2/11(初一至初二)早、午、晩皆休診。2/12(初三):早上/下午部分門診,晩上休診。2/13(初四):恢復正常門診。急診中心24小時由專科醫師親自看診。2/10-2/12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特別門診。2/12上午加開兒科專診。●烏日林新醫院:2/10(初一)上午8點至10點半,下午2點至4點孫若堯醫師(兒)。2/11(初二)上午8點至10點半廖立勤醫師(兒),下午2點至4點林敬業醫師(成人)。2/12(初三)上午8點至10點半許人文醫師(成人),下午2點至4點李榮基醫師(成人)。●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除夕上午正常門診,除夕下午至年初二全天休診,年初三早上部分門診,下午、晚上休診,初四恢復正常門診。大甲院區-除夕上午正常門診,除夕下午至年初二全天休診,年初三早上部分門診,下午、晚上休診,初四恢復正常門診。●梧棲童綜合醫院:2/8(小年夜)夜間休診,2/9(除夕)至2/13(初四)全面休診,2/14(初五)正常看診。急診不休診,24小時全天服務。2/10(初一)至2/12(初三)梧棲院區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台中慈濟醫院:2/9(除夕)至2/12(初三)全面休診。2/13(初四)上午(內、外、兒科),下午晚上休診。2/14(初五)正常看診。急診24小時正常服務。彰化縣》彰化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彰化彰基醫學中心:除夕到初四暫停門診;急診24小時照常服務,除夕及初四特別開設骨科、成人耳鼻喉科暨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及兒童暨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彰化秀傳醫院:急診不打烊、24小時提供醫療服務。2/9-2/14(除夕至初五)上午部分門診,初一至初三上午及下午提供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5(初六)恢復正常門診。南投縣市》南投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台中榮總埔里分院:2/9(除夕)上午內外科;2/10(初一)及2/11(初二)上午類流感門診;2/12(初三)及2/13(初四)上午內外科;2/14(初五)正常門診。●衛福部南投醫院:2/9-2/13(除夕至初四)上午內兒科;2/10至2/12(初一至初三)上午及下午呼吸道特別門診;2/14(初五)正常門診。●南投基督教醫院:2/9(除夕)及2/10(初一)上午內外科;2/11(初二)休診;2/12(初三)及2/13(初四)上午內外科;2/14(初五)正常門診。●埔里基督教醫院:2/9(除夕)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及下午內科及類流感門診;2/13(初四)正常門診。●竹山秀傳醫院:2/9(除夕)上午神內、骨科及婦兒科;2/10(初一)至2/12(初三)上午及下午呼吸道特別門診;2/13(初四)上午胸腔內科、骨科、婦產科;2/14(初五)正常門診。雲林縣》雲林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虎尾院區):除夕至初三休診,初五恢復正常門診,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服務。初四部份開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除夕到初三休診,初一到初三上午、下午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服務,初四上午開設內、外科特別門診,初五恢復正常門診。●虎尾若瑟醫院:除夕至初三休診,初四恢復正常門診,初一至初三上午、下午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嘉義縣市》嘉義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嘉義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嘉義長庚醫院:2/10-2/14(初一至初五)提供春節特別門診服務,並自2/15(初六)起恢復正常看診。春節特別門診含呼吸道傳染相關疾病看診。●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2/8(小年夜)、2/9(除夕)照常提供門急診住院服務。2/10(初一)上午內外科門急診,下午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1(初二)上午、下午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2(初三)上午內、外科、呼吸道傳染病特診,下午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3(初四)上、下午正常急門診。2/14(初五)上、下午、夜間正常急門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起恢復正常門診,醫療交通車恢復正常行駛。急診照常提供24小時醫療服務。●嘉義基督教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休診,急診照常服務。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下午小兒科及成人科開春節門診。2/13(初四)起恢復正常門診。台南縣市》台南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奇美醫療體系:類流感門診開設時間為2月10日至2月12日,早上下午各一診次。●台南成大醫院:除夕至初四門診休診。●高雄榮總台南分院:2/8(小年夜)門診正常,2/9-2/12(除夕至初三)休診,2/13-2/14(初四、初五)內科、外科上午特別門診 ,初一至初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特別門診。●台南市立醫院:2/9(除夕下午)-2/12(初三全日)暫停門診、抽血、領藥;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9~12點,下午2~5點,特別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衛福部台南醫院:2/9(除夕)上午正常看診,初一內外科急門診,初二暫停門診,初三內外科急門診,2/13(初四)上午正常看診,2/14(初五)上下午正常看診。●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仁德院區、大同院區2/8-2/10(小年夜至大年初一)門診至中午,2/11(初二)休診,2/12(初三)門診至中午,2/13(初四)起全日正常看診。●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2/8-2/10(小年夜至初一)門診至中午,2/11(初二)門診休診,2/12-2/14(初三至初五)門診至中午。春節年假期間,急診照常。●新樓醫院台南院區、麻豆院區、新樓安南診所: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2/1(4初四、初五)下午門診正常但沒夜診。●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除夕到初三門診均休診,初四、初五門診正常;復健科從除夕至初三暫停治療服務。●台南郭綜合醫院:除夕到初三暫停門診;急診與住院照常服務。高雄市》高雄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高雄榮民總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2/14(初五)上午內、外、婦、兒各1診;另於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於急診室旁戶外慈濟組合屋現場看診,上午9至12點(成人),下午2至5點(兒);急診全年無休。●高雄長庚醫院:2/8(小年夜)上、下午部分門診照常,晚上休診;2/9(除夕)全院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門診休診,另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2/14(初四至初五) 上、下午部分門診照常。春節期間急診照常提供24小時服務。●高雄市立聯合醫院:2/8(小年夜)上午部分門診;2/9(除夕)上午部分門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成人內科上、下午,兒科上午;2/13(初四)上午部分門診。復健治療2/8(小年夜)僅開放上午,2/9至2/13暫停服務;急診、住院24小時無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2/9(除夕)門診休診;2/10(初一)上、下午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2/11(初二)、2/12(初三)上午、晚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2/13(初四)、2/14(初五)門診正常營運●衛福部旗山醫院:2/9(除夕)上午正常門診、下午及晚上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開設部分門診,下午及晚上休診;2/11(初二)門診休診;2/13(初四)、2/14(初五)上、下午門診,晚上休診。2/10(初一)至2/12(初三)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一般門診、檢查診、健康檢查休診,急診及血液透析正常服務;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類流感或急性呼吸道特別門診,2/10成人上午及夜診、小兒科上下午診,2/11成人下午及夜診、小兒科上午診,2/12成人下午診、小兒科上下午診。●國軍高雄總醫院:2/9(除夕)上午內科、外科各1診,下午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上、下午各1診;2/13(初四) 上午內科、外科各1診,下午休診。●高雄市立鳳山醫院:2/8(小年夜)上、下午部分門診照常,晚上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上、下午及晚上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 上午風濕過敏免疫科、下午腎臟科、晚上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各1診;2/14(初五) 上午家醫科及中醫、下午腎臟科及胸腔科、晚上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各1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上午開診,下午及晚上休診;2/14(初五)正常開診。●義大醫療體系醫院(義大醫院、義大癌症醫療醫院、義大大昌醫院):2/9(除夕)、2/12(初三)一般門診上午看診;2/10(初一)、2/11(初二)門診休診;2/13(初四)起恢復門診正常看診;急診24小時無休。●高雄阮綜合醫院:2/9(除夕)至2/12(初三)門診休診,急診全年無休,另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屏東縣》屏東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屏東榮民總醫院:2/9-2/11(除夕至初二)門診全日停診;2/12(初三)至2/14(初五)開設部分門診;2/15(初六)正常門診。急診不打烊。●衛福部屏東醫院:2/9(除夕)上午呼吸道疾病特別門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下午呼吸道疾病特別門診;2/13(初四)及2/14(初五)正常門診。急診不打烊。●屏東基督教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及2/14(初五)正常門診,急診不打烊。宜蘭縣》宜蘭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2/9-2/14(除夕至初五)門診休診,2/13-2/14(初四至初五)加開「放射腫瘤科」門診;急診室春節期間24小時照常看診;新民院區美沙冬給藥時段,2/9-2/14(除夕至初五)為上午8點至中午12點30分;新民復健治療2/9-2/14(除夕至初五)暫停服務。●羅東博愛醫院:2/8-2/14(小年夜至初五)休診7天,2/15(初六)恢復看診。●羅東聖母醫院:2/9-2/13(除夕至初四)門診休診,這段期間增設成人及小兒呼吸道特別門診,2/14(初五)門診正常看診,2/8、14日暫停健檢。花蓮縣市》花蓮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花蓮慈濟醫院2月9日至12日上午均有門診●門諾醫院2月10日至12日全天開設「春節呼吸道傳染特別門診」●花蓮洗腎機構年節期間提供原服務腎友洗腎,不過8家醫院附設洗腎中心目前預約都已額滿,另外有6間獨立型洗腎診所,臨時有需求者建議先打電話確認是否能安排。●若假期間出現呼吸道症狀需就診時,可上花蓮縣衛生局網站(http://www.hlshb.gov.tw)或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各醫院看診科別及時段。台東縣》台東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部立台東醫院:除夕、初一全天及初二下午休診;有門診的有初二上午家醫科、晚間內科、初三上午內、泌尿、下午家醫科、初四上午家醫、牙、下午家醫、內科、初五上午家醫、內、精神、家醫科、下午外。另,除夕到初五上午均有流感門診。●台北榮總台東分院:小年夜上午、胸腔科、中醫科、下午身心科。初三上午腎藏科、初四下午骨科、初五上午泌尿科、骨科,餘無門診。●台東馬偕醫院:除夕至初五休診,初六全面開診。初三上午有類流感門診。急診全年不打烊。●台東基督教醫院: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但除夕上午加開特別門診,包括:內科、家醫科、外科、泌尿科小兒科等五個科別。初一至初三加開成人呼吸道特別門診。急診不打烊。澎湖縣》澎湖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初一2月10日至初三2月12日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小年夜2月8日正常開診,除夕2月9日休診,初一2月10日至2月12日上下午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月13日恢復正常開診。》連江縣 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使用教學春節期間如果急症病情嚴重有就醫的需要,出門前記得先上網查詢。健保署已彙集全國特約醫療院所春節期間的每日看診時段,民眾可透過健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hi.gov.tw)或「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查詢附近醫療院所看診時段及其他服務資訊,或撥打免費諮詢專線(0800-030598/02-4128-678,每日9時至17時),查詢春節假期期間醫療院所看診時段。查詢方式及步驟如下:1.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首頁「春節假期 就醫安心」專區或首頁→健保服務→健保醫療服務→院所查詢→服務時段查詢服務功能。2.「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院所查詢」專區,直接輸入院所名稱或依需求選擇欲查詢之縣市、鄉鎮市區、診療科別或服務時段等條件,即可查詢該院所開診情形。春節期間,如有牙齒健康方面的問題,國內部分醫院提供牙醫急診服務,讓春節期間,有口腔或牙痛急症的病人接受治療。春節期間牙醫急診相關資料請參考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網頁資訊。春節期間如健保卡因遺失或毀損等因素,且未及申請補換發健保卡者,可持有效的身分證明文件正本(如身分證、駕照等),於各特約醫療院所填寫「例外就醫名冊」,即可用健保身分安心就醫,不影響任何就醫權益。【資料來源】.衛福部健保署 .全國各大醫院網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27 醫療.消化系統
寒流來襲,屏基提醒除心血管疾病外,上消化道出血也增加,發現「這症狀」需就醫!
最近天氣變冷不僅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增加,連胃腸道出血個案明顯增加,根據屏東基督教醫院統計,1月起到26日為止,已有112人因胃腸道出血到急診就醫,比11月的76人足足增加47.4%。寒流來襲,上消化道會因為低溫環境而更容易出血屏基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元榮提醒:氣溫下降使血管收縮,導致壓力上升,增加血管破裂出血機率。原本就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上消化道因低溫環境而出血的機率會升高,冬天吃鍋進補,大啖薑母鴨、燒酒雞或麻辣鍋加上飲酒,都會刺激胃酸分泌,甚至直接侵蝕食道跟胃。【延伸資訊】胃潰瘍: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胃壁黏膜細胞透過不斷修復防止胃酸破壞胃部,當胃部黏膜細胞自我修補能力受損,胃酸直接侵襲胃壁,在胃壁破損區域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狀況,便是胃潰瘍,此時胃部結構可能逐漸變薄,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甚至是胃穿孔,造成腹腔嚴重感染。→想了解更多:胃潰瘍【延伸資訊】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十二指腸黏膜被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產生糜爛的現象,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想了解更多:十二指腸潰瘍天冷胃酸分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增加,出現「這症狀」務必留意!也有人因天冷,胃酸分泌增加,容易飢餓而大吃大喝,刺激性食物加上暴飲暴食,加劇腸胃出血症狀,引發消化道潰瘍、胃出血、食道靜脈瘤出血。蔡元榮提醒:若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顏色會變黑,像柏油一般,糞便會不成形,只要出現這樣情況就要趕快到急診就醫。【延伸資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可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口腔、食道、胃到十二指腸。下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腸以下到直腸。當其中任一器官發生病變而導致出血時,就是消化道出血。→想了解更多:消化道出血
-
2023-12-3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被病人需要是一種幸福!吳榮州 「屏基需要我」打造急重症醫療重鎮
屏東基督教醫院在地深耕70年,從當年16床小診所蛻變為有600多床的區域醫院,守護屏東縣民健康。今年初上任屏基院長的吳榮州,高醫醫學系學業後,秉持「到一個需要我的地方發揮專長」信念而落腳屏東,希望打造屏基成為屏東人日夜信賴的醫院。吳榮州出身台南將軍漁村家庭,父親是漁夫,媽媽曬鹽,家有六個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么,當初學醫單純是聽從家人建議。台南二中畢業後,考取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學貸款完成學業。選擇走心臟內科的吳榮州說,當時是受到高醫心臟科主任是台南二中大學長影響,「心臟內科比較像外科的內科,很多數據可以推理,跟理科較相近」,但在高醫當4年主治醫師後,他決定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高醫不差我一個主治醫師,找一個需要我的地方,讓我的專長可以發揮」。創立屏東首個心導管室吳榮州在屏基創立屏東第一個心導管室,它扮演了救命角色,展開各種心血管疾病經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每一種治療都是屏東第一例,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病友提供風雨無阻全年無休、24小時心導管介入治療,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血管。屏基急診是屏北緊急醫療救護基地,急診量占屏縣的三分之一。吳榮州說,急重症醫療是屏基發展重點,醫院承擔屏東地區逾半數心肌梗塞病人處置,每月執行超過100例心導管手術,疫情期間,他完成屏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屏基擴區籌畫10年,瑞光院區今年動土,預計2026年完工營運,設置一般病床499床及特殊病床362床,打造國際級智慧醫療醫院,強化重大創傷、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照護體系,發展急性後期及腫瘤治療照護,提高在地醫療照護。雖受少子化影響,婦產科與小兒科的經營受挑戰,醫院仍高度重視,提供全天候高危險妊娠病患及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養生秘訣/喜好爬山、吹薩克斯風吳榮州喜歡爬山、打高爾夫球,近年還學會薩克斯風,他也常追劇、看影集,戲劇中的對白有時會發人深省。屏基每年舉辦員工體適能檢測,可自由參加,他從沒做過檢測,因擔任院長有帶頭示範責任,今年被秘書ON上行程,拿下「13分優」成績,肌力、心肺耐力都是5分滿分。幾年前吳榮州完成爬玉山,為說服太太讓他爬山,自我訓練負重、爬樓梯等,讓太太看到他的訓練決心。但他說,和朋友爬山,他的腳程是最差的,先前走訪浸水營古道,走了8.5小時,今年6月則完成阿朗壹古道健走。吳榮州熱愛音樂,以前學過小提琴「音準還不錯」,一次聚會時有賣薩克斯風樂器,當下覺得很美,買了一個放在家裡,之後醫師公會揪團學薩克斯風,他就加入學習行列,利用下班時間練習,有時會在醫院心導管室旁的機房練習吹奏,「站在高崗上」就是他的招牌歌曲。醫師工作忙碌,吳榮州經常3、5分鐘就解決一餐,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所以他的血壓、膽固醇偏高,吃了15年的降血脂、血壓的藥物控制,他很注意體重管理,但他笑說,「好像效果不是很好」。吳榮州行醫30多年,從臨床醫師到醫院管理職,不忘行醫價值。「病人有需要我就來協助」,他說,被需要是一種幸福,當醫師可以被病人需要,盡力幫助,不會覺得辛苦。屏基建院70周年見證屏東醫療發展,吳榮州說,期盼協助同仁在救死扶傷日常工作,感受到工作價值與成就感。吳榮州小檔案年齡:63歲現職: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兼醫事副院長、心臟血管科心導管室主任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內科主任、醫務部主任、醫務副院長專長:冠狀動脈疾病、心導管、動靜脈廔管阻塞通血路治療、心律不整、昏厥 (人工心臟節律器、去顫器)、頸動脈阻塞支架植入處置、下肢動脈阻塞通血路治療、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早期介入治療可以發揮更持久的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6 退休力.社會連結
屏基7-ELEVEN年紀最長店員 61歲朱王双鳳「我的心沒有退休」!
「歡迎光臨!」屏基7-ELEVEN超商店員61歲朱王双鳳熱情與消費者問候,這是屏東基督教醫院內屏基門市,是7-ELEVEN與畢嘉士基金會攜手首創的樂齡門市,開店3年,店員由中高齡者組成,超商工作多元,微波餐點、結帳、寄件取貨等,難不倒他們,基金會與超商也為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打造友善工作環境。年紀最長店員 朱王双鳳「我的心沒有退休!」61歲朱王双鳳曾擔任幼教老師、保母工作近20年,轉戰超商店員3年,也是開店創始員工,是門市9名店員年紀最長者,「我的心沒有退休!」充滿朝氣朱王双鳳說,一開始為讓自己趕快上手,將工作事項、提醒寫在筆記本隨身攜帶,現在工作熟悉,會列出今天要做的事項清單。在醫院超商工作,有時還會遇到以前學生家長,消費者來自患者、醫護人員等,朱王双鳳也多份同理心對待,有些患者可能固定時間回診,彼此也熟悉起來,展現溫度一面。「高年級實習生」 用經驗與熱忱化解困難超商工作包括結帳集點、寄件取貨、製作咖啡、微波餐點、影印列印,要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各種任務,考驗這群「高年級實習生」多工處理,一開始難免緊張出錯或動作較慢,但在他們豐富職場經驗應對,與親切友善笑臉,化解門市各種突發狀況。朱王双鳳笑說,「遇到較不熟悉項目,卡關時,趕快找支援,問店長」,也會跟客人仔細說明。朱王双鳳對工作熱忱,更感染消費者,還有消費者被她的服務態度大受感動,還想要跟她拍照。55歲孔姿淑今年7月加入超商工作,先前雖有在速食店工作8年經驗,但超商工作結帳事務較複雜,起初「看得眼花撩亂」,坦言「霧煞煞」,花近一個月學習後很快就上手,當遇到收銀台塞車,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幫忙。「學得慢不代表不會」 中高齡投入職場打破年齡框架畢嘉士基金會指出,2025年即將到來超高齡社會,如何運用中高齡人力資源實為迫切,透過職務再設計與相關輔具運用,幫助熟齡長輩重返社會從事經濟性活動,不僅可預防延緩失能、失智,肯定自我生命價值,同時也能增加社會資源,解決高齡社會勞動人力不足的問題。 畢嘉士基金會以加盟主身分與7-ELEVEN合作,在屏基開設樂齡門市,畢嘉士基金會指出,起初為解決長輩搬運重物可能受傷問題,與7-ELEVEN合作討論,從最重的乳品箱改良,讓單箱重量減半進貨,減輕搬運負重。也提供放大鏡,讓長輩在檢查架上貨品較不吃力,在課程學習上,畢嘉士基金會提供平板等工具讓中高齡員工使用學習。樂齡門市提供店員每天4到6小時彈性排班工時畢嘉士基金會指出,招募人力之初,希望以「保有長輩原有的退休生活」為前提,提供熟齡店員每天4到6小時的彈性排班工時,相較於一般門市,須招募一倍以上人力才足夠。大部分長輩沒有服務業工作經驗,對3C及多元支付管道較陌生、較易感受挫折,需適時給予心理支持與鼓勵,讓熟齡長輩發揮優勢同時,使門市運作相得益彰,讓大眾看見中高齡就業可能。畢嘉士基金會公關專員陳宛忻說,中高齡長輩投入職場,重要是「破除刻板印象」,打破什麼年齡就一定或不能做什麼事情的框架,也要給中高齡員工們多些耐心、鼓勵,「學得慢不代表不會」。7-ELEVE「屏基門市」當時籌備期長達1年,從門市設置、建構經營模式、優化工作流程到人力聘用,畢嘉士基金會與7-ELEVEN共同研擬適合樂齡者工作流程,現營運3年,中高齡者員工累積約28人次,員工平均年齡46到50歲,陳宛忻說,成為樂齡門市店員,最重要是願意學習、對超商工作有興趣。●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照顧32萬失智者!專家傳授 財務、心靈、政策應成解方
台灣預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失智症盛行率8%推估,截至去年(2022年)底,全台失智人口超過32萬人,該如何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聯合報長期關注失智症議題,與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失智症各領域專家與會,包括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以既是醫師又是患者的視角,分享失智者的真實世界,告訴大家如何「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因為失智者仍保有豐富的情感及行動能力,即便失智也能幸福生活。2025年達成失智友善777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致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失智症發生速度,約每3秒就有1人罹病,「給人的感覺十分緊迫」。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失智症人數已達32萬人,如何找出失智症患者,並提供適當的長照協助,此為當務之急。祝健芳說,為妥適照顧失智者,衛福部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訂定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分別為全國民眾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罹患失智症7成以上人口,獲得診斷及服務,以及7成以上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訓練。呼籲民眾持續關心失智議題,並善用政府長照相關資源,減輕照顧壓力,照顧者更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失智家人走更遠的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表示,自己是以一名家屬及讀者的角色參與這場論壇,母親因為失智重度臥床,如果能早一點看到珍妮芙醫師訴說自己罹病的影片,可以更理解失智出現幻覺的狀況;看過影片後,更加理解「我不能只看到媽媽身上的失智症,應該看到她還是一個人、還是我的媽媽。」洪淑惠說,民眾對於失智症的理解及照顧已經比以前「好很多」,目前健康事業部旗下,全國最大的失智粉團「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共有14萬名粉絲,紀錄許多失智者、照顧者的甘與苦。透過「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預防失智症、罹患失智症後如何應對。著重人、家及靈性照顧三大訴求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失智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尊嚴、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既是醫師又是失智者 珍妮芙:正確引導能舒緩情緒身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院士(FRCGP),且曾擔任家庭醫師25年,過去也長時間參與醫學院學生培訓工作的珍妮芙.彼特尤(Dr. Jennifer Bute),在2009年確診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當意識到自己的健康、身體出了狀況,便選擇提早退休,將時間投注於翻轉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看法,並對失智者、家人提出許多鼓勵、建議,論壇以「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為題,運用影音方式進行分享。珍妮芙指出,「失智者的靈性,一直都存在」,只是被困在疾病當中,即使忘記各項人、事、物,還是能記得感受、情緒,且失智者也常反映照顧者、周遭人的情緒與回饋,當旁人出現激動情緒,失智者很容易跟著激動,反之,當照顧者、周遭的人情緒平緩,失智者的情緒自然也會穩定下來。珍妮芙強調,失智者、照顧者「都需要感受到被欣賞,也需要目標和價值」,若能「堅定地相信上帝、堅定不移地希望及毫不保留地愛」,在有感情、溫暖的環境中,失智者、照顧者都感受到被愛、被欣賞,一切就會朝正向發展,在愛當中,彼此也能找到快速充電、心靈平安、平靜的力量。專家:傾聽失智者的心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罹患失智,要勸長輩到院就醫診斷十分困難,為此,中心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這時就需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85歲以上年長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但現在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進行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此時,「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在國外有許多失智症患者組成自助團體,於網路直播分享,告訴大家失智者的心聲,如「我獨居、我單身、但我失智了,應該怎麼辦?」從中找到類似的夥伴,一起自救。建議家人、照顧者、醫護人員應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這是十分重要的。富邦人壽:避免金融剝削先了解法律爭取權益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分享金融剝削,中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覬覦目標,主要是抓住受害人接電話時的心理狀況,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假借親友名義借錢周轉、半哄半騙購買金融產品等。而失智長輩因判斷力退化,容易被各種話術誘騙,提供個資或匯款、投資,甚至將房產便宜賣出或贈與他人。擔憂害怕失智長輩被騙怎麼辦?陳力瑄強調,可申請辦理「金融註記」保護失智者的財務安全,並防範被冒名或是不法操作。若長輩認知程度比一般人弱,但生活仍可自理,可聲請「輔助宣告」,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協助受輔助宣告的失智者行使法律上的行為。若是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導致失智者無法對外表達,建議聲請「監護宣告」,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執行受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以人為本」的失智照顧 靠長期穩定陪伴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照顧強調「以人為本」,家屬或照顧者應深入陪伴失智者,傾聽、同理並了解過往的生命歷程,可喚起正面情緒。關於確診失智的資源銜接,失智共照中心扮演重要角色,引導及協助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技能、轉介長照服務資源使用等。陳筠靜強調,盡量避免在家中孤軍奮鬥,多與其他家庭照護者相互交流,除了能得到很大的安慰,也有助於找到外部資源。尤其是年輕型失智者議題,經過職務再設計仍可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即使罹病了,在有意識能力時,多跟家人討論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及早規畫財務、預立醫療決定等。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勿失智了才進行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劉亮馨說,靈性照顧透過自我探索、信仰與自然的連結,幫助我們擁有心中持久的平安和滿足感,以及面對苦難的韌性、順應環境的彈性,連結各關係的「愛」。靈性照顧或靈性的儲備,不要等到確診失智了再來進行,特別是高齡者一定要有所準備,就像日常鍛鍊體力、存骨本,才能更有力量面對挑戰。劉亮馨以澳洲的高齡者靈性照顧指引為例,包含促進高齡者的健康和福祉,一直到生命後期所需的種種照顧,都要有靈性照顧貫穿其中。台灣已經將靈性照顧列入高齡者照顧的政策白皮書,政府的美意需要讓更多民眾知道,透過社會教育來增加民眾的靈性照顧識能。理性、理解、同理失智症 建立「愛」的連結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以失智照顧「歷程」的概念分享,思考自己在病程前中後可能會遇到哪些事情,如此也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不論處於哪個階段,一定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遇到的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理解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並同理照顧上的難題,同理是溝通的第一步。陳韻如提到「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平台的案例,有位粉絲分享父親失智的經驗,雖然忘記另一半過世的時間點,卻仍舊感到悲痛、有情緒反應。若能同理從失智者的視角去看事情,才會明白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失智症不是懼怕它,而是給予愛、陪伴與關懷。失智症是個禮物 分享自身故事影響大眾珍妮芙透過線上直播,與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進行對談,湯麗玉表示,在珍妮芙心中,「失智症就像個禮物,讓大家多理解失智者、失智症,就像是上帝所賦予的任務」。因為出現這個疾病,珍妮芙開始製作網路影音、經營粉絲團、網站,翻轉大家對失智症的觀念,也讓大家了解信仰在她身上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湯麗玉指出,珍妮芙本身是醫師,確診失智症後,常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藉由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其他人交流、互動,同時也延緩失智病程,從這點也可以了解,對於失智者來說,維持社交生活活躍,也是延緩失智退化重要關鍵。藉由論壇的交流、各領域專家經驗分享,2024年,聯合報將以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的角度出發,從前段預防到照護,是心也是新,需要大家持續努力、一同推動。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失智症照顧,需著眼人、家及靈性這三大訴求
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國失智症人數逐年增加已達32萬人,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失智症議題值得社會各界重視。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今於「2023國際失智症照顧論壇」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2023國際失智症照顧論壇」今於台北盛大舉行,現場共吸引400多位民眾熱烈參與。徐文俊於論壇發表「失智。一家。人」專題演講。徐文俊表示,現在全國約有逾30萬名失智症患者,40年後,失智症人數將逾85萬人,為現在的2.7倍,也可能會高達100萬人。失智症發生率是逐步上升徐文俊說,許多研究曾指出,失智症發生率逐漸下降,但今年最新發現,失智症發生率是逐步上升,「失智議題,不會在我們這一輩消失,且於未來會愈來愈嚴重」。徐文俊指出,失智症患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三項能力。首先會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及尊嚴,和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以尊嚴來說,許多人對失智症患者不理解、不認識,同時產生許多誤解,讓失智症患者的尊嚴受到影響。其次,失智者失去了「現實感」,如無法辨識時間、地點、臉孔,甚至認為提供照顧的家人是假冒的;並也可能失去語言、聽覺、視覺等溝通能力,失智患者更可能出現妄想、幻覺,使旁人不理解。照顧者應有同理心,了解失智症患者也是同時在經歷這些生活的困難。「這是一種薄紗、黑幕感,讓裡面的人看不出去,外面的人看不進來。」徐文俊說,失智者隨著病情進展,面對外界的感覺從薄紗,演變為黑幕感,成為孤單的人、孤獨的人,被禁錮在身體內的人,渴望與外界互動的人。因此,失智者最後也失去人際關係,包括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家人、家人與家人等關係。許多人對失智者不了解,「一名失去記憶力的人,為何如此難以相處?」徐文俊說,失智者受病情影響,有可能會突然跳入另一個時空,造就了「時空旅人」,那是一種無錨無舵的感覺,如今天踏入了某個時空,可能有不饒恕、怨懟、罪惡感、哀傷等情緒。「當發現家中長者罹患失智症,其他家人常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大家亂成一團。」照顧者常認為,為何失智者突然生氣了?徐文俊說,其實,失智者情緒起伏,雖然有一部分是疾病因素,但也常是旁邊人的行為表現所致,因此,照顧失智者不是只有吃藥而已。失智症照顧,需著眼人、家及靈性這三大訴求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徐文俊表示,失智者比其他絕症患者有更多的恐懼,患者知道自己會喪失認知能力、失去自我,靈性對健康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憂鬱症、提高整體生活品質、提供應對策略的力量與可能性、心理社會幸福感、靈性幸福感,因而,靈性照顧對病人及照顧者均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已確診的輕度失智者,於靈性需求可能比重度失智者更大,「靈性照顧」應被社會大眾更加重視。※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
2023-12-08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長輩誤入詐騙陷阱!做好3件事防患未然
長輩接到推銷電話,稱「具潛力」的未上市櫃股票穩賺不賠,執意要匯款進場,家人勸阻仍不聽,起了嚴重爭執;詐騙集團謊稱是檢察官,要求長輩配合調查並解約保單、交付提款卡及密碼,結果保單老本遭領光;「猜猜我是誰......」謊稱是姪女、外甥的假親友來電換了新手機,加入LINE互為好友,長者誤以為真,對方持續問候或貼圖聯繫,取得信任後,開始用各種方式借錢、騙錢。詐騙案件層出不窮,造成民眾財物損失,65歲以上的受詐騙人數亦逐年增加,失智者更是有心人士覬覦的對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到各專家學者分享失智後的照護應變,包含財務規畫。長輩誤入詐騙陷阱 財產已被挪用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說,金融剝削議題,中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主要是抓住受害人接電話時的心理狀況,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假借親友名義借錢周轉、半哄半騙購買金融產品等。失智長輩因判斷力退化,容易被各種話術誘騙,提供個資或匯款、投資,甚至將房產便宜賣出或贈與他人,這類事件時所有聞。陳力瑄表示,詐騙手法一開始通常是從小金額開始,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後,接著可能發生轉移帳戶、房地產過戶、被當人頭帳戶等,當家屬發現時,金錢財產已被挪用。做好這些事 防止失智長輩被騙擔憂害怕失智長輩被騙怎麼辦?陳力瑄強調,當發現家人有疑似失智病徵時,應立即就醫累積病歷或診斷證明,同時至財團法人聯合徵信中心網頁下載「當事人辦理註記申請書」,向金融機構申請「不再申辦信用卡及貸款」等業務。失智者申請辦理「金融註記」的用意,可保護失智者的財務安全,並防範被冒名或是不法操作。若長輩認知程度比一般人稍弱,但生活仍可自理,可以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協助受輔助宣告的失智者行使法律上的行為,例如消費借貸、訴訟行為等,皆要經過輔助人的同意才生效。若是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導致失智者無法對外表達,建議聲請「監護宣告」,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執行受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做好財務保障及規畫,是失智家庭要面對的重要課題,當發現家中長輩在認知與判斷上有異常時,盡早就醫治療,並採取適當的法律處置措施,設下防火牆維護財產安全。※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
2023-12-04 失智.新手照顧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年輕罹患失智症怎麼辦? 保持生活力 盡量維持身體功能
人類壽命不斷延長,活到100歲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活得健康有品質。超過65歲之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但也有不少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在得知確診的那一刻,可能都會想問「為什麼是我?」擔心生活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進入高齡社會,人人都可能失智,罹病了該怎麼辦?正值青壯年就業階段被診斷為年輕型失智,又該如何保住工作權利?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說,目前全台超過32萬名失智症患者中,約1.2萬人是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其中近4成還在職,對其個人、配偶、子女、同事造成衝擊。配合醫師治療 罹病不一定失能年輕型失智者大多仍身體強健,除了性格轉變、情緒不穩、記憶衰退等症狀,最大的打擊是容易感到沮喪,因為平常輕而易舉能完成的事不再順手,需要他人協助提醒。湯麗玉表示,罹患失智症不代表一切將停滯或結束,在輕度失智(初期)應該好好維持住身體功能,有機會延緩病情退化速度,繼續創造精采的生活,千萬不要覺得沒有任何希望就放棄人生。湯麗玉強調,人生當中難免有所失去,面對失智症所帶來的轉變,要學習自我調適與接受。失智症是慢慢退化,並非一下子完全失能,罹病不一定就失能、也不等於失能。有些失智者原本的藝術、體育、文學天分很高,失智初期,行為表現也不輸一般人,只要配合醫師的治療方針、多參與社會事務、旁人多支持鼓勵,仍大有可為。許多人以為失智等於失業,透過勞動部的「職務再設計」計畫,可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減輕對家庭造成的經濟影響。失智不可怕 家屬要學會放手對失智者及其家人來說,部分家屬認為得到失智症很丟臉,可能導致就醫、治療不積極。湯麗玉說,失智並不可怕,對於疾病認知不足是引起焦慮的主因,家屬要調整互動溝通模式,學會放手、不追求照顧上的100分。她以著有「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的英國醫師珍妮芙為例,她在63歲時診斷出失智,透過影片、書籍記錄與失智共融共好的歷程,鼓勵病友正視疾病、勇敢走出來。湯麗玉分享,珍妮芙將失智症當作恩典,從醫師及患者的角度公開個人經驗,表達出對於罹病的想法。講述確診年輕型失智症前後的生活改變、提供專業見解,說出失智者對人事物感到迷惘和求助的心聲。許多人不相信這是失智者的自白,能清楚論述生活點滴、寫出與疾病共存的見證,翻轉大眾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湯麗玉認為,珍妮芙無所畏懼面對種種困難,值得每個人學習,當病程到了後期,也要讓自己做個愛與被愛的失智者,建立起友善環境。「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
2023-11-27 失智.名人專家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守護失智者財產 小心詐團這三招
家中有失智長輩,除了照顧壓力,最怕有心者乘機覬覦名下財產,或家屬面臨爭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社群平台自2016年成立,迄今回答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包括精神行為、財務、法律等相關疑難雜症。主編陳韻如分享時下民眾最關心的詐騙事件,家屬應提早規畫與防範,守護失智家人的財務安全。曾有家屬分享,經濟壓力讓人身心疲憊,若遇到親近的家人剝奪失智者財產,更感覺無助或不知所措。陳韻如在社群觀察到,民眾對於金錢壓力、財務安全有很多問題,包括法律常識不足,建議在失智者還有意識能力時,協助採取相關措施。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2019年調查失智者財物損失風險,共收集74個案例,其中有34人被騙時,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金融剝削事件屢見不鮮,例如:遭騙退休金、淪為人頭帳戶等,其中還不乏最親近的家屬。從預防失智金融剝削到可能面臨的財產安全問題,應該如何建立安全網絡?常見獨處高齡長者 被詐騙交付金錢帳戶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部長葉碧娟表示,去年高齡長者遭金融詐騙態樣,前三名為假投資(假借投資股票、不動產、靈骨塔)、猜猜我是誰(來電誆稱急需借款應急)、假冒公務機關人員(謊稱帳戶涉及洗錢),近期也有案例是詐騙集團勸誘保戶將保單解約或辦理保單借款後,再進一步詐取款項,讓保戶喪失原本應有的保障,還造成財產損失。常見詐騙集團利用高齡長者獨處的機會、不完全了解投資標的或保單內容、聽到自稱法院或檢察署的電話就緊張慌亂的心態,進而誘導並指示長者或失智者交付金錢、帳戶。葉碧娟說,為避免家中長輩或失智者受騙,家屬可以多留意日常行為,觀察接到電話後是否有緊張慌亂的情態、是否提及來源不明的投資管道或金融商品、久未聯繫的親友、司法機關或政府機關的來信或來電等情況。建立財務安全網絡 把損失風險降至最低如果擔心失智者遭到誘導而申辦信用卡、貸款、甚至不動產過戶等,葉碧娟建議,可以評估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提出申請金融註記;也可以依失智者的認知能力程度,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由信任的家屬代理或協助失智者處理財產交易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行為。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富邦人壽推動「失智高齡關懷」專案,從「預防、協尋、支持、知識傳遞」四大面向著手,持續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簡稱老盟)合作「醫師確診送手鍊」服務,串聯全台百間醫療院所促進申請配戴,已經協助逾3萬7000名病友,配戴者走失尋獲率達到100%。有失智症其他財務、法律問題,歡迎參加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瑞智基金會舉辦的「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場專題演講。「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12月8日(五)下午2時至5時●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報名:https://bit.ly/3QO85bz
-
2023-11-20 失智.名人專家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失智症靈性照顧 重啟另一段生命旅程
家人診斷出失智,下一步該怎麼辦?應該注意什麼才能穩定目前的生活?失智者都沒有病識感嗎?當總是忘了帶鑰匙把自己關在門外,身邊的人提醒已經說過好幾次了…這樣的挫折感該如何因應?穩定諮詢與紓壓 調整家屬照顧需求進入失智歷程後,誰都無法預知病程的長短,其伴隨的精神變化與行為改變,對個人及家庭都產生壓力。對失智者和家屬來說,支持與陪伴,是降低疾病衝擊與延緩病情的最佳良方。穩定的諮詢與紓壓管道,可協助了解可能面臨的挑戰,並幫助身心準備,調整適切的照顧模式,以因應病情變化與需求。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症需要全人照顧,包括醫療介入、照護服務、社會參與及生活安排,而心理與靈性支持也是關鍵。靈性照顧重視自我統合,探索個人需求,協助發揮其能力與潛能,有助於緩解失智帶來的困境,降低失落並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失智者處在不同生涯階段,會面臨到不同的個人生命發展中的任務與調適,失智者以年長族群居多,但國內32萬名失智者中,有超過1萬人是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者,他們可能在職場與家庭中都還身負重任,更需要個別化的理解,依需求協助服務設計與陪伴生涯規畫,避免整個家庭如骨牌效應倒下。照顧重視個別性 助患者身心靈復能陳筠靜說,「以人為本」的靈性照顧重視個別性,過往的生命歷程、興趣喜好、親密關係,對每個人都深具意義。深入陪伴失智者,透過傾聽、理解、接納、同理,將可進一步幫助身心靈「復能」,從表達、展現能力與關係連結中保有尊嚴與生活樂趣。陳筠靜強調,失智者與照顧者的內在聲音相當重要,鼓勵家庭在照顧過程中積極溝通、討論與陪伴,尊重失智者的自主性與自立精神,也要善用資源,讓失智家庭所受的影響降到最低。失智家人不必急著放棄自己的生活,失智症是另一段互相扶持的生命旅程的開始,過程有所起伏,但不會全然都是負面,也可能帶來不同的生命意義。失智症是每個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聯合報將於台北市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場專題演講生活應變、靈性需求、財務規畫,包含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分享失智照護知識與技巧。「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12月8日(五)下午2時至5時●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報名:https://bit.ly/3QO85bz
-
2023-11-1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不喝牛奶怎麼補鈣?可選加鈣植物奶 配麵包、燕麥一起吃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指出,國外研究顯示,純素者髖關節骨折風險高出非素食者2.31倍。蛋奶素、五辛素、全素,不管你吃的是哪一種素,都可能因為食物選擇有限、營養識能不足,而造成身體營養素缺乏。蛋奶素者較不缺鈣,全素更年期女性須特別留意。鈣質是合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更年期的素食者,更應注意鈣質流失的情況。衛福部調查顯示,大部分婦女更年期約發生在45至52歲之間,由於女性在停經後鈣質會快速流失,更會因為雌激素分泌下降,造成每年骨質流失率高達3%至5%,長久下來就會影響骨骼強度,使女性骨質疏鬆發生率比男性高出6至8倍。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沈琍蕓表示,蛋奶素者因可食用奶製品,比較不容易缺鈣,但全素者的鈣質攝取食物來源受限,相較之下更容易缺乏鈣質。建議可食用傳統製豆腐(板豆腐),因其在製造過程中有加入石膏做凝固劑,添加的硫酸鈣就含有鈣成分,除此之外,豆花、豆干、黑芝麻、杏仁果、海藻類等含鈣食物都可以多攝取。選擇加鈣植物奶,搭配麵包、燕麥等一起食用。另外,民眾還可以選購標註「加鈣」的植物奶,購買前要看食品成分標示,是否含有碳酸鈣或磷酸鈣,搭配麵包、燕麥等食物一起食用,能讓植物奶在胃裡停留的時間更久,吸收率更好,也是多一種補鈣的選擇。更年期素食者如何補充足夠鈣質?沈琍蕓指出,奶蛋素者還有牛奶可以攝取,因此較沒有問題,但是純素的族群就要特別注意多吃上述含鈣的食物。根據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需攝取1000毫克鈣質,多選擇草酸含量較低、鈣質吸收率好的十字花科,例如,青江菜、花椰菜、抱子甘藍、芥菜、芥藍菜、羽衣甘藍及白菜等,搭配其他含鈣的加工食品或堅果類,並走出戶外,維持每天日曬20分鐘、每周運動150分鐘,行有餘力可以嘗試負重運動,就能讓身體保持足夠鈣含量。全素者建議做骨密度檢測、檢驗體內維生素D含量。沈琍蕓補充,缺鈣的素食者或乳糖不耐症患者、急性骨折、被診斷出骨質疏鬆、腸道對鈣質吸收不佳者,甚至是不愛曬太陽或缺乏運動等民眾,都需要適時補充鈣片、維生素D,讓身體獲得足夠的鈣含量,避免骨鬆。沈琍蕓提醒,風險較高的全素者,建議到醫院做骨密度檢測,或抽血驗維生素D含量。另外,在料理蔬菜時應避免高溫或長時間烹煮,避免造成大量維生素、營養素流失。也需注意不要同時間補鈣跟鐵,因兩者會結合變成化合物,反而抑制吸收,導致兩種營養素都攝取不到。而適當地在食品當中添加鈣粉,也是補充鈣質的方法,例如,在粥、飲品內加入鈣粉,如此可以更加精確且有效率補充鈣質。早晚一杯奶,就可獲得近一半的鈣質建議攝取量。沈琍蕓說,國人普遍缺鈣,依照衛福部資料顯示,女性鈣質的每日平均攝取量為563毫克,只達營養素參考攝取量1000毫克的56%,其中31至50歲女性鈣攝取不足占比高達96%,51至70歲則是88%。可能原因之一是大多數民眾沒有喝奶類習慣,或許是導因於傳言指奶類與過敏有關,或是會造成發炎體質,造成民眾對於攝取奶類愈來愈排斥,提高骨鬆機率。她說,平日飲食多少會攝取到鈣質,建議再額外攝取約600毫克左右,以達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藉由鈣片或牛奶都可以達成。奶類是最容易攝取鈣質的管道,早晚各喝下1杯240毫升的牛奶,就能至少攝取近500毫克的鈣,「可獲得近一半的建議量,所以有喝奶類的人,比較不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06 失智.新手照顧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失智照護5階段 擬訂計畫打長照硬仗
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400萬人,依失智症盛行率8%推估,加上年輕型失智症,全台逾30萬失智人口,代表至少有超過60萬個失智家庭,且數字持續增加,未來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失智照護問題。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常務理事郭慈安說,失智症者照護過程漫長,約分五個階段,失智症者及家屬在各階段需有不同應變,要學習「當個聰明照顧者」,善用社會、民間資源減輕重擔,家人接力互助完成長程賽事。家屬要先了解失智症目前病程,並安排資源,才能擬訂照顧計畫表,打好長照硬仗。善用資源 學當聰明照顧者失智前期將面對頻繁進出醫院的「預備照顧期」,到確診的「新手照顧期」,家屬除了要開始接受事實外,也需要知道各階段的病程,將出現哪些照護問題。若持續處於懷疑家人罹病,不願面對,全家可能會都籠罩在情緒低氣壓下,只會更勞心勞力。全台有114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可幫助家屬提出最適切的照顧計畫。及早規畫 年輕也會患失智「年輕型失智症者」近年備受關注,郭慈安表示,年輕型失智症者還有工作能力,可透過勞動部「職務再設計」計畫調整工作內容,仍能穩定在職場工作,且有助於延緩病程,因此一定要尋求專業諮詢輔導,協助留在原公司或是媒合就業機會。郭慈安說,年輕型失智症者不易被發現、診斷,民眾對於疾病症狀的敏感度要提高,年輕時要懂得及早規畫未來,如預先安排好長照、失能險等保單,避免家人承受龐大經濟壓力。「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 (12月8日舉辦)失智症已成為公共衛生首要議題,聯合報將於台北市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場專題演講,包含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將分享失智照護知識與技巧。失智症年輕化是一大隱憂,對家庭及社會衝擊極大,該如何預防及控制,聽聽專家怎麼說。●報名:https://bit.ly/3QO85bz
-
2023-11-01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報名!2023國際失智論壇:教你確診失智後快速應變法
「許多的誤解,來自不理解。」在社會大眾還稱失智症為「癡呆症」的那個年代,總以為失智者會毫無反應的坐在原地、望向遠方,且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依靠他人,直到人生落幕。但真是如此嗎?失智者或許不記得他們受到什麼樣的照顧,但對於照顧他的人流露感情;一個溫暖的微笑或觸摸,甚或無言的陪伴,都充滿愛的意涵,而照顧者在照顧歷程中,經由理解失智者的能力,適時賦予簡單的任務,營造豐富多彩的互動關係,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並維護尊嚴與社會保持連結。近年來,失智照護有許多新發展,例如早期診斷、早期介入、延緩惡化、尋求資源訂定照護計劃。失智症雖可能會讓照顧者感到棘手、疲累,但「看見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才是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雙方共好的關鍵。而疾病所引發的財物問題、照顧處理、家庭關係,除失智症家庭更會牽動至整個社會,需要全民共同關心及參與。在面對這些複雜問題的解方之一在於靈性照顧。從靈性切入,能夠改善生活品質,增強面對疾病的韌性,以致於獲得幸福感。「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失智症所需要的友善社會環境、民眾最想知道的年輕型與老年型失智症的差別,以及失智家庭的靈性照顧。本論壇將透過珍妮芙‧彼尤特醫師失智症的經歷,以「失智照護」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分享,在她著作《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一書中,提及年輕型失智者迫切需要生涯規畫,尤其是職場、子女教育。彼尤特醫師以自身經歷分享失智者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扭轉一般大眾對失智症的歧見,表述失智者仍可以保有生活品質並發揮個人價值,藉由靈性的追求得到幸福感與喜樂的心。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將在「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中講述如何同理、換位思考來認識失智者,並與失智症專家進行座談,與談者包括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常務理事郭慈安、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靈性關懷師劉亮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共同討論確診失智症後能快速應變的方法與失智家庭靈性照顧,創造失智友善的社會,最後由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跟珍妮芙‧彼尤特醫師進行焦點對談。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2023年12月8日(周五)14:00-17:00(13:00開放報到)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電話免費報名:(02)86925588轉分機5616或2698 蔡小姐網路報名: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2023dementia-112📘《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購書點這裡👇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2529
-
2023-04-23 醫療.消化系統
吃香蕉有助排便、吃蘋果能止瀉?醫:重點在吃得正確才有效
【本文重點】排便問題是台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常見原因包括生活型態、壓力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醫生建議通過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按摩腹部以刺激腸道蠕動、以及正確飲食等方式改善便祕問題。此外,不同熟度的香蕉對排便有不同效果,可以適當選擇食用。蘋果也有幫助糞便成型和刺激腸道排便的功效,但食用方式也有差異。另外,便祕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便秘嚴重的患者應尋求醫療協助。--by ChatGPT排便問題是國人一大困擾,生活型態、壓力、飲食習慣不佳,都是造成便祕的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群峰表示,便祕原因百百種,養成固定良好排便習慣、適時按摩腹部促進腸道蠕動、正確飲食等,都有助於改善便祕,每天都要注意排便習慣和糞便狀況,若有任何異常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Q:吃香蕉可以助排便,為什麼我吃了沒有效果?林群峰表示,食用不同熟成狀態的香蕉,對排便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如較生的青香蕉富含「鞣酸」,吃下肚後會與胃裡的蛋白質結合,形成較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有助於拉不停的急性腸胃炎患者產生止瀉的功用。再者,青香蕉含鉀離子,能補充病人因腹瀉而流失的人體重要元素。而當香蕉愈趨成熟,內含的鞣酸就會消失,產生山梨醇、膳食纖維等促進腸道蠕動的成分,還有能活化益生菌的果寡糖,幫助消化道健康順暢。因此,民眾可以視自身需求,食用不同熟成階段的香蕉。Q:為什麼蘋果同時被稱為「能止瀉」、「助排便」的食物?林群峰指出,蘋果吃法也有學問,單吃果肉可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內形成類似膠質的物質,有助於糞便成型、幫助止瀉;若有便祕困擾的民眾,則可以連皮一起吃,因果皮富含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和吃蔬菜是一樣的道理,無法消化的纖維與食物殘渣結合,能擴大糞便體積,藉此刺激腸道、幫助排便,「不同吃法,不同功效。」他進一步補充,蘋果內的「果膠」有助於改善「腸漏」現象,當生病身體不適時,果膠能填補腸道內的小孔隙,避免細菌、病毒「漏」出來,跑進血液或是其他地方擴大發炎反應。甚至有研究指出,果膠能降低人體吸收造成癌症的「galectin蛋白質」,「雖然還是一些假說,不過可以看得出來,果膠對人體是有好處的。」Q:硬要把便便擠出來,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會有危險嗎?林群峰指出,許多研究證實,心血管疾病和便祕有正相關,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便祕的機率,比一般正常族群高二到三成左右。一部分是因為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降血壓藥物,會排出病人體內水分、放鬆血管平滑肌,降低中風、心臟病的風險,但也造成糞便含水量低、腸道平滑肌鬆弛導致便祕。另外,若病人長期臥床,改變排便習慣、腸子降低蠕動,也都會加重便祕的狀況。而當便祕嚴重的病人在困難解便時,平均的血壓又會上升15到29毫米汞柱(mmHg)左右,即使結束排便,升高的血壓也會持續1到2個小時,如此惡性循環。「但不是要病人不吃這些藥物。」林群峰認為,必須尋求其他辦法調整,解決患者的困擾。Q:便祕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並非出現排便異常就是罹癌,但林群峰提醒民眾仍須提高警覺。首先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都正常解便或容易腹瀉,突然變成便祕,這就是習慣改變,必須注意。再者,排便伴隨腹脹、腹痛的狀況也要小心。然後是民眾最熟悉的「血便」,若糞便上沾染的是鮮紅色血水,有可能是痔瘡破裂導致;若出現暗紅色、黏稠等現象,再加上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就有高風險是大腸癌,需就醫檢查。還有,當患者感覺急需大便,但又無法順利排出,出現「裏急後重」的狀況時,有可能是直腸長了腫瘤,刺激腸道產生便意,若民眾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Q:上班族早上趕上班,如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通常建議病人早上排便,我自己也是這樣。」林群峰說,人體腸胃系統存有「胃結腸反射」,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屬正常生理反應,當食物進入胃部初步消化後,進入腸道刺激蠕動推送糞便產生便意,「很多人常吃了大餐後會想大便,就是這個道理。」相關研究指出,早晨空腹進食,會刺激該反射活躍,所以建議民眾配合人體自然本能反應,於早上養成排便好習慣。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早上急著上班打卡,趕著出門沒時間排便怎麼辦?他說,一整天忙完下班後,可在較有餘裕的晚餐後固定排便。他鼓勵有慢性便祕困擾的民眾,要固定時段持續嘗試,一開始可能會很難,蹲個十幾分鐘都沒有效果,「這也沒有關係」,持續每天去蹲15分鐘,培養良好排便習慣,有助於改善便祕。逆時針按摩+熱敷幫助排便順暢林群峰教導一個幫助解便的好撇步,將手從肚臍往右下2分公分的位置開始,面對自己逆時針沿著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繞行按壓,每天5分鐘,可搭配溫毛巾熱敷。再者,他也建議勤做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肌,不只解決女性漏尿問題,也有助於排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05 醫療.腦部.神經
搶快送醫減少失能!當救護員安撫腦中風患者 圍觀者勿影響病患情緒
Q:東北季風通過的傍晚,連台灣最南端的屏東,體感溫度也明顯下降。這天,坐在辦公室60多歲的老陳準備下班,他從椅子上起身時,突然單側手臂不能動、跌倒在地,旁人趕緊撥打119。消防救護員到場後,不斷安撫他不要緊張、身體放鬆,沒想到看熱鬧的同事大聲嚷嚷說:「這就是中風啦!」這時在旁邊的你會怎麼做?教官小叮嚀李炯佑/屏東第二消防分隊分隊長李炯佑表示,意識還清楚的中風患者,面臨突然的單側肢體無法動彈感到緊張,身體自然亂揮亂動,血壓會跟著升高,恐加速腦血管出血擴散,或是栓塞更嚴重,都可能加重病情。所以,緊急救護員到場時,除了藉由「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評估,並給予心理支持、安撫情緒,針對身體躁動的患者還可利用「患肢側躺」方式,哪一側癱瘓就用該側側躺,以身體的重量壓制使患者不躁動。同時,他提醒案發第一時間,旁人應立即打119通報,不要圍觀討論,避免不正確的資訊或言詞,影響患者情緒,應由專業救護人員進行評估及後送治療。位處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工業區林立,機電設備交錯著複雜管線,消防宣導想必會著重在火警。不過,擁有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21年消防資歷的屏東第二消防分隊分隊長李炯佑說,除了火警,工業區反而更應加強急救知識訓練與緊急救護通報流程。工業區廠房複雜,通報務必清楚,以免影響救援。他說,一般民眾碰到緊急狀況,通常會亂了手腳,尤其工業區內廠房大,若通報過程中沒有清楚說明患者確切位置,或派人引導,都會延誤救護時間。所以除了建立廠區定期教育訓練,增進員工對疾病的徵狀辨識,也會加強注重通報細節,才能快速引導救護人員抵達現場。談到腦中風的症狀,多聯想到半側肢體或臉部麻痺無力、步伐不穩、語言障礙等警訊,但也有不少民眾誤認脖子僵硬就是中風。衛福部屏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勳章說,門診確實有民眾會前來詢問,他也破解迷思,強調脖子僵硬和中風無關,反倒是姿勢不良等原因造成,這也顯示要加強大眾對於中風的認知和警示。把握急性中風黃金治療時間,降低預後失能。根據健保署統計,屏東縣在 2021年的腦中風就醫人數為1萬3千多人,顯示腦中風人數持續地增加,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昶宏表示,中風時急性期能搶救多少腦細胞回來,直接影嚮其功能恢復的好壞。研究數據顯示,當腦血管阻塞時,每分鐘會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也就是一小時內接受治療可救到7成腦細胞,兩小時內剩下4成,三小時只能救到2成。急性腦中風分為缺血型和出血型,而近幾年占八成多的缺血型腦中風的治療方法一直在進步,發病後4.5小時內可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是24小時內做腦導管取出動脈內的血栓,有機會降低預後失能的可能,因此唯有搶時間打通血管,才能搶救到親人的腦細胞,讓其恢復到最好。所以有中風症狀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及早就醫,搶時間以救更多的腦細胞。緊急救護員是醫師現場的眼睛,觀察處置很重要。在醫療資源方面,屏東縣的中度、重度急救醫院間數低於高雄市,因此當腦中風患者需要進一步做動脈血栓移除術時,就可能需要轉送到高雄市的醫院協助。林勳章指出,腦中風的急診醫療團隊至少要有三組人馬,以因應不間斷地人力輪調,除了努力備齊人力外,還透過與高醫大及高雄長庚醫院的醫療網絡串聯,進行後送。李炯佑呼籲,民眾應謹記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他接著形容,「緊急救護員是醫師現場的眼睛,每個觀察及現場處置都很重要,更是關鍵。」腦中風患者到院前,第一線緊急救護員扮演著關鍵角色,把現場和患者的資訊帶到急診,轉交給醫院接續搶救,這些背後都是經驗累積。他回想,有次在緊急救護員開會時,每個人都在低頭勤寫筆記,才驚覺,原來有些分隊的案件數不多,但透過交流分享和訓練,精進技術、累積實力,盼能拯救更多在地的中風患者和家庭。
-
2023-01-16 醫聲.慢病防治
投票|糖尿病患共通症狀不是糖尿!醫籲正名去歧視、鼓勵就醫
您知道嗎,糖尿病患者的共通症狀竟然不是糖尿,而是高血糖。根據日本糖尿病協會日前調查,近八成受訪患者希望糖尿病更名,該協會於是發起一連串更名運動。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也呼籲「糖尿病」更名為「高血糖症」。閱讀本篇醫師論述後,邀請您在文末投票區域與我們分享您的觀點:去年(2022年)11月,筆者注意到一份網路新聞,由於糖尿病病名無法反映實際病狀且給人負面觀感,由日本專科醫師組成的「日本糖尿病協會」提出糖尿病更名的活動。在筆者40多年的糖尿病臨床治療照護經驗中,的確發現對罹患疾病的個人而言,不當的名稱,會讓部分的個人難以接受,尤其是較年輕的患者,因此會造成日後個人對自我照護的疏忽,而影響到身體健康狀況。因此也就此議題提出幾項個人看法:糖尿病原因眾多,共同表現是高血糖不是尿糖糖尿病主要是胰臟功能衰退,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周邊器官組織胰島素阻抗增加等原因造成血糖持續處於偏高的一種狀態,長期高血糖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併發症。其他造成高血醣的原因,目前認為可能跟免疫異常、慢性發炎、腸胃菌叢失衡、腸泌素分泌減少、升糖素分泌增加、腎臟尿糖再吸收增加,大腦食慾調節障礙等因素有關。所以造成糖尿病的原因眾多,單以糖尿病一個病名其實無法完整反映病人的實際健康情況。目前國際上針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包括下列四項,患者符合其中一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1.糖化血色素(HbA1c)≧6.5%;2.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4.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過去的診斷名稱負面且不符合實際診斷情形糖尿病的名稱來自於患者尿液裡出現糖分,但目前糖尿病的診斷已經不以尿液出現葡萄糖來診斷,許多患者尿液裡並未驗出糖,事實上只有當血糖過高到超出腎臟負荷時,糖分才會經尿液排出。患者共同症狀為高血糖,所以血糖檢測才是國際上診斷的標準方式,「糖尿病」這個名稱並不符合當前疾病的診斷定義。加上「尿」這個字給人不潔的觀感等,過去電視廣告上的印象是罹患糖尿病的個人上完廁所後小便斗容易到處爬滿螞蟻,這病名容易讓人聯想到「廁所」、「馬桶」、「尿液」、「螞蟻」等等汙穢、髒亂、不潔的印象。「病」這個字,意思是指人的生理或心理方面處於不正常的狀態,也給人不健康負面觀感,「我有XX病」 常是患者說不出口的心理陰影。罹患糖尿病的個人會為了隱瞞罹病的「不正常」,表現出自己是「正常」和他人一樣,試圖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而隱藏疾病需要執行的健康行為,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甚至刻意不服用藥物或漏打胰島素,造成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疾病污名化對疾病防治的負面影響有些媒體報導「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比例比較高,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較差,糖尿病患者有較少的運動時間」、「糖尿病是老年人的慢性病」等,有好吃、懶惰、衰老的意涵,尤其是年紀較輕的個人,認為此疾病是老年人得專利,不願接受罹病的事實,這些對於糖尿病的疾病污名化不只是對患者的心理傷害,更對疾病防治有負面影響。可能造成患者不敢去面對,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自己有血糖問題,不想讓家人、朋友知道自己有在注射胰島素,結果使罹病者試圖隱瞞病情而拒絕就醫,造成治療困難,或是造成患者不按時回診,用藥不規則的情形增加,這些情緒上的焦慮及行為上退縮使得血糖的控制變得更加混亂。當高血糖問題無法在早期診斷後迅速獲得適當的控制,後續出現大小血管併發症問題會產生更大的社會醫療負擔。正名的必要性根據日本對糖尿病患者的訪問調查,有高達9成的受訪者對「糖尿病」的名稱感到抗拒與不愉快,高達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改變病名會比較好。對於這個問題,日本糖尿病協會正打算尋求新的病名來取代糖尿病,希望藉由正名讓大家對糖尿病有更正確的了解並改善患者就醫情形。過去成功的疾病正名行動如:1995年日本研究發現,因民眾對精神疾病的誤解,造成患者自我否定而回診率低、中斷治療比例高,因此於 2002 年將舊譯名「精神分裂病」更名為「統合失調症」,經正名宣導後,隨後2年的相關統計顯示,其就診率提升百分之20至40。參考日本經驗,台灣也在2012年,由衛生福利部積極結合民間團體及專業學會推動「精神分裂症」更換譯名活動,以「思覺失調症」來取代原有的譯名。另外,失智症過去俗稱「老年癡呆症」,癡呆一詞具歧視意涵且讓民眾排斥,以致不願正視疾病徵兆,延誤就醫影響治療黃金期。經由台灣失智症協會及各界努力。近年來使用癡呆名詞的報導及負面用語已大幅降低。但「失智」一詞仍有貶抑之意,讓人覺得這些患者都痴呆、喪失智慧、毫無腦力以及生活能力。2004年12月24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正式提出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的報告書,日本正式開始全國改稱為「認知症」。2011 年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與阿茲海默症協會(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 Alzheimer's Association, NIA-AA) 與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再將失智症更名為「認知障礙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將病症去標籤化及汙名化作用,而世界各國也更改對該症狀的稱呼,以較為中性的「認知障礙症」作為正式官方名詞。美國糖尿病協會近年來在糖尿病照護上也積極推動以人為中心的照護,使用以人為本的非評判性語言(People-first language),以促進患者與醫療專業人員之間的合作。以人為本的語言,將病人(patient)改成個人(person)例如:使用「有肥胖症的人(person with obesity)」,而不是「肥胖者(obese person)」;「患有糖尿病的人(person with diabetes)」優於「糖尿病患者(diabetic patient)」,避免以他們的狀況來定義個人。建議使用包容性和非評判性語言和積極傾聽來引出個人偏好和信念,並評估潛在的護理障礙,以獲得最好的健康預後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同理,以「有高血糖症的人(person with hyperglycemia)」來稱呼糖尿病患者,即是以「高血糖症」來取代糖尿病的舊名,是更為貼切、符合實際且沒有歧視性的診斷名稱。筆者認為,醫者仁心,以全人照護角度看待每一個罹患高血糖的個人,並重視其個人的人權,藉由正確的命名,避免患者因病名引發的恐懼和羞恥感,反而引起病患的排斥、逃避行為,錯失初期治療的黃金期,強調正確的疾病知識及照護觀念,讓社會大眾能用正向且包容的心態看待疾病的治療與照護。疾病的正名並不會影響現行的診斷、治療及照護原則,僅針對糖尿病三字進行更動,如:過去的「糖尿病前期」改稱為「高血糖症前期」、「糖尿病腎臟病變」改稱「高血糖症腎臟病變」等。在台灣,疾病的更名係由衛福部負責,會先由國健署慢病防治組召集學會、協會、醫師公會、專家學者等關係人進行討論,若取得共識再向上呈報並公告實施,過去失智症、思覺失調症的正名都是循此途徑。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已向國健署提議,有待各界進行更多對話後決議是否更名。筆者認為,更名目的除了去污名化、去疾病化,也希望透過議題討論,讓社會大眾對於高血糖症有更深入的認識。※本文作者為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暨李氏聯合診所院長,曾任屏東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
-
2022-12-30 醫療.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怎麼辦?從位置、特徵、時間不同,判斷是哪種頭痛 按壓三穴道助緩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頭痛的經驗,造成頭痛的原因形形色色,不過依據頭痛的位置、特徵、時間的不同,導致頭痛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元氣網整理導致頭痛的不同原因,讓您可以對症下藥。也教您按三穴道緩解頭痛的不適感。頭痛分兩類:原發性頭痛、續發性頭痛根據國際頭痛協會的最新頭痛分類標準,把頭痛分成主要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亦即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也就是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與其他三叉自律神經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性頭痛」,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如頭部及頸部外傷的頭痛、顱部或頸部血管疾患的頭痛、非血管顱內疾患的頭痛、物質或物質戒斷的頭痛、頭顱顏面等結構的頭痛和及精神疾病的頭痛等。一般而言,原發性頭痛是慢性與反復發作的頭痛,病人會較熟悉頭痛發作;續發性頭痛則常是以前沒有頭痛,而現在開始頭痛,或新發生的頭痛特徵與之前的頭痛不一樣。◎原發性頭痛(非疾病)1.偏頭痛 - 常見單邊陣陣抽痛偏頭痛是一種原因不明、反復發生的頭痛,每次頭痛持續四至十二小時。頭痛的特徵包括:半邊頭痛,像抽痛或脹痛,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痛的厲害常會噁心嘔吐,怕光怕吵;此外,走動、上下樓梯或頭晃動都會加劇頭痛。另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病人,在頭痛發生的前後會經歷到預兆,如複視、盲斑、閃爍亮點、半邊麻感或無力麻痺等。預兆通常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頭痛也常在預兆開始後一個小時內發生。有預兆的偏頭痛,以前稱為典型偏頭痛或複雜性偏頭痛。紅酒、乳酪、起司恐誘發偏頭痛:治療偏頭痛可分為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主任陳龍解釋,非藥物治療方面,要避免攝取紅酒、乳酪、起司會誘發偏頭痛的食物,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降低偏頭痛發作的嚴重度、發作頻率;藥物治療則分為疾病發作時的治療與預防治療,疾病發作的藥物通常投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抗焦慮、抗憂鬱、止吐藥、血清素等;預防藥物則包含,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抗癲癇藥物等,來預防偏頭痛發作。2.緊縮型頭痛- 常見後頸部開始 緊縮型頭痛是一般成人最常見的頭痛,頭痛的特徵是緊繃、壓迫的感覺,通常位在頭的兩側,如前額、頭頂及後腦,就像孫悟空的金箍緊緊壓迫著頭,程度輕至中度,不會嘔吐,也不會因活動或頭晃動加劇頭痛。緊縮型頭痛與肌肉緊繃無法放鬆有關,病人常會有肌肉筋膜疼痛的問題,在頭部、頸部與肩膀可找到有壓痛點,因此也稱之為肌肉收縮性頭痛。可能因工作環境、心情及職業的關係,而導致頭痛的產生。根據頭痛發生的頻率,如果頭痛次數不多,每個月不超過15次是屬於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但是如果每個月頭痛次數超過15次、每次痛超過4個小時,連續6個月以上,就稱為慢性緊縮型頭痛。分為陣發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一般的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予以熱敷及按摩或給予阿斯匹靈、普拿疼即可止痛。若是單純的由姿勢不良引起,則改變姿勢或做伸展運動也可幫忙解決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需考慮因生活不規律,或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可尋求醫生的幫助,或藉由心理治療,使病人能夠充份瞭解自己,自我調適,防止心理上的問題轉變成生理的障礙。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藥,以免長期成癮或導致藥物依賴性的頭痛。3.叢發性頭痛 - 常見從眼窩開始相較於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極為罕見,但是其頭痛特徵十分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叢發性頭痛都只發生在一邊的眼窩周圍、後面或太陽穴附近,每次頭痛15分鐘到180分鐘,發作頻率從每兩天一次到一天8次不等,頭痛發作時十分劇烈,病人坐立不安,疼痛的感覺像刀割或撕裂般劇烈,並且還會有同側眼球充血、眼皮浮腫下垂、流淚、鼻塞、流鼻水與半邊臉的流汗等特殊的症狀。又因頭痛的發作非常規律,一天中就固定在某時段,一年就發生在固定季節,固定的幾個禮拜,好像是簇擁著「叢」集「發」作,故稱為叢發性頭痛。通常這種頭痛好發於青中年男性,有時會因喝酒、服用血管擴張藥物而引發。◎續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因病而起的續發性頭痛,又稱次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問題可大可小,許多疾病民眾也耳熟能詳。例如青光眼,常見痛於眼窩或顳側。鼻竇炎隨位置不同,可能出現於眼窩、山根、額頭、頭頂等。中耳炎痛在耳朵附近、太陽穴或顳側。而牙痛若是前方的牙齒,常見牽引到眼睛下方或鼻翼,若痛在後方牙齒,則較容易牽引到太陽穴。當然,也可能和腦部疾病有關,如腦膜炎、腦瘤等,其疼痛位置則會因發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治療根本原因,而非單單止住症狀。提醒民眾,雖然前述的原發性頭痛,可約略從位置、症狀等初步判斷,但續發性頭痛各處皆有可能發生,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先檢查排除病理原因為佳。壓力疲勞頭痛 按三穴道緩解:百會穴、風池穴、合谷穴除了肌肉群影響,頭痛還有很多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鍾貴馨說,一般大多是因過於疲勞、工作壓力大、失眠所造成,應適時解壓、養成運動習慣,保有睡眠充足,避免吹冷風。鍾貴馨說,一般疲勞、工作壓力、失眠所造成的反覆頭痛,還是有些減緩的方法。在中醫上,穴道按摩可有效減緩頭痛,可用手指在穴位環形按揉或垂直按壓10分鐘,達到緩解頭痛之效。常見能緩解頭痛的穴位有百會穴、風池穴及合谷穴。熟知這三大治頭痛的穴位,在頭痛時,趕緊按壓或環形按揉,就能盡快舒緩身體不適。如果想要再找尋小穴位,他建議就診,以免誤判穴位。‧百會穴:位在頭頂正中心,兩耳交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百會穴位是全身氣之匯集處,頭痛時按壓此穴,能有效解緩疼痛。‧風池穴:位在耳後頭枕骨下,髮際附近的凹陷處。‧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中點處。教你看病時如何說病況1.必說: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2.症狀敘述‧位置:如太陽穴、鼻樑等。‧疼痛分數(1到10分)是幾分。‧疼痛方式:如悶痛、爆炸痛等。‧一天痛多久;如幾小時、幾分鐘。‧頭痛時間:如早上、下午、晚上。‧伴隨症狀:如頭昏、嘔吐。‧其他感覺:如閃光、幻影。參考資料:‧按揉三大穴位 有效緩解頭痛‧頭痛觀念篇/原發性頭痛 沒有致病因‧一般頭痛跟偏頭痛怎麼分?醫建議固定運動及避開3種食物
-
2022-11-20 醫療.泌尿腎臟
尿尿出現紅色是血尿嗎?醫師提醒出現這些顏色尿液要留意
尿液不只是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而已,健康狀態也能從尿液顏色略知一二。醫師建議民眾解尿後,可多留意幾眼,觀察尿液的顏色、氣味、泡泡等,可初步了解身體狀況。正常的尿液狀態屏東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謝晉文說,腎臟主要功能是從血液中排除毒素和身體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因此尿液是由身體多餘的液體、鹽分、尿素、尿酸和其他代謝廢物組成;顏色來自尿膽素外,還受食物中所含色素、水分不足、服用藥物或罹病等因素影響。謝晉文說,一般而言,正常尿液顏色接近淺黃色,若是飲水較多,或喝茶、咖啡等利尿飲品之後,尿量增多,會使顏色較清淡甚至無色透明。另外,運動出汗後若未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顏色變深。尿尿的顏色密碼● 鮮黃色或橘色飲食因素:食物中天然色素如維生素B群,會使尿液呈亮黃綠色。攝取較多β-胡蘿蔔素(胡蘿蔔、地瓜等)與維生素 C(柑橘類植物、番茄、草莓、綠花椰菜),會呈深黃或橘色。疾病因素:可能代表身體正在缺水、脫水甚至中暑;過深的顏色也可能是肝、膽出現問題,會讓尿液呈深黃或橘色。● 粉紅色或暗紅色飲食因素:可回想是否有吃色素糖果、火龍果、甜菜、黑莓等色素較高食物,排除食物因素後,就要考慮血尿。疾病因素:血尿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腎絲球腎炎及癌症,例如腎臟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此外,藥物也可能使尿液偏紅,例如化療藥、瀉藥、治療肺結核用藥等。● 藍、綠或紫色有可能是藥物、腎臟和膀胱功能檢測所使用的染色劑或食物顏色所致。細菌感染也可能使尿液顏色出現綠、紫色或藍色,例如插尿管族群常出現的紫色尿袋症候群,就是因為尿袋中的細菌產生紫色的代謝物質。● 灰色或暗灰色通常是食物的影響及尿液中含少部分血液,或女性懷孕期間因白帶增加等,都會使尿液呈灰色。如果加上在排尿時身體有疼痛感及頻尿狀況,要小心可能是膀胱感染、尿道感染或腎結石。● 混濁或乳白色可能代表沉積物變多,可能是體內含有過多鈣和磷酸鹽(例如肉吃太多),輕微脫水,或是膿尿所致。舉凡生殖泌尿系統感染,都可能引起膿尿,例如陰道感染、膀胱炎、淋病或披衣菌感染等。反之,如果水喝不多,尿液卻一直是透明狀態,且合併尿量變多及頻尿,應就醫檢查是否有尿崩症或腎功能問題。Q: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糖尿病?剛排出的尿液通常沒有味道,但若尿液存放一段時間後,細菌會將尿素分解並產生臭味。另外,某些食物及某些藥丸外層化學物質,也可能會改變尿液的味道。若尿液有臭味,表示身體可能有狀況,如尿道感染、第2型糖尿病、膀胱炎、新陳代謝或肝系統疾病等;若聞來像氨(俗稱阿摩尼亞),可能是脫水(要記得補充水分)或肝病所引起;若出現惡臭,可能和尿道感染或性傳染病有關。如果常跑廁所,且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第2型糖尿病;另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也會改變尿液味道,且孕婦有較高風險發生尿道感染,都會導致尿味濃重。Q:尿尿有泡泡就是蛋白尿?正常情況下,尿液因含有雜質而導致些許泡泡出現,特別是距離馬桶較遠、小便較急較快或男性尿道殘留精液,都會讓小便出現泡泡,屬常見現象,不一定代表身體出現狀況。但若泡泡過多且3分鐘不散,或馬通沖水後仍出現泡泡,可能是蛋白尿。蛋白尿原因很多,包括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原發腎絲球腎炎或細菌感染等。據統計,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約占總人口十分之一,潛在慢性腎臟病患的初期表現就是蛋白尿,目前高血壓、糖尿患者人數日益增加,若蛋白尿持續出現一段時間,需就醫檢查腎功能和是否有慢性疾病。Q:馬桶邊出現螞蟻,代表尿糖?若小便後沒多久,馬桶邊出現不少螞蟻,在血糖偏高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尿糖並引來螞蟻,但也可能是螞蟻正剛好路過尋找食物或水源,以螞蟻來看血糖並不精準,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
2022-10-28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得疝氣拖了3年,痛到動彈不得才開刀!下腹部異常凸起要警愓
三年多前我發現有疝氣症狀,剛開始想再忍忍,等到有充裕時間再來開刀。沒想到愈拖問題愈大,下陰部像被尖針刺到般,有時痛到動彈不得,不管怎麼深呼吸都無法緩解。有生以來 最慘痛一次我沒生過小孩,不太能想像分娩的疼痛指數有多高有多痛,但就自己的經歷來說,這次的疼痛折磨有八至十分,是有生以來最慘痛的一次。有一天晚上在醫院又突然痛起來,連走到急診的力氣都沒有,同仁幫我找來輪椅推到急診,我沿途哇哇大叫,到了急診,醫師想觸診掌握現況,但我痛到受不了,一碰我就用力把手撥開,那一刻更深刻體會到,原來病人就是因為這樣才害怕看醫師。馬上開刀 不敢再大意後來急診醫師先幫我麻醉,把掉出腹腔壁的腸子推回去,觀察二、三天確定腸子沒有壞死,要我不能再拖,一定要馬上開刀。雖然我是醫師,卻把疝氣拖成大問題,真的是我太疏忽了,這次不敢再大意,馬上聽從醫師建議動刀。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加上麻醉及恢復大約兩小時,又因為我太喜歡打網球,實在不想離開球場太久,所以根據術前跟醫師討論的結果,選擇使用自費醫材,在腹腔壁貼上術後不易留疤的人工膜。出院後遵從醫囑,前三個月我跟太太上市場也沒幫她提菜籃,連平日居家會做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也都停了,更別說上球場打網球。醫師叮嚀說,年紀大了腹腔壁組織承載力不比年輕時,再不好好保養,即使只是用力咳嗽也可能引發疝氣復發。年紀有了 凡事得節制以前就常看到年長病人,左側疝氣剛開完刀,沒多久又換右側。這次生病讓我體會很深,有種突然驚覺年紀也到了的感覺,所以術後很小心照護,三個月後才回到球場,剛開始很怕腸子又掉下來,有心理壓力,後來慢慢克服,現在已能跟往常一樣揮拍,但我還是常提醒自己,年紀有了凡事得節制。得疝氣是我生過最大的病,以前就常聽疝氣病人說先觀察一段時間會自己康復,還有人傳說用疝氣帶可治療,這都是不正確的作法。疝氣是腹腔壁破了洞,腸子掉出來,身體內部組織有個洞,不開刀修補,根本就無法根治,拖久了會像我一樣,只會讓生活品質變得很差,萬一拖到腸子壞死,引發腹膜炎甚至有致死可能。下腹凸起 可能是疝氣年紀稍長的人平常就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台灣每年約有四萬名疝氣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男性又比女性多,如果陰囊突然變大或下腹部異常凸起,且有尖刺疼痛感,就可能是疝氣,一定要盡快就醫。平日要注意營養均衡、適當運動,但運動也要留心,像舉重等硬舉急拉的動作,並不適合年紀稍長的人,稍有不慎都可能引發疝氣。醫學辭典/疝氣疝氣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最常見是小腸)經腹腔壁或筋膜的破洞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最常發生部位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以「腹股溝疝氣」最常見。有些人在幼兒時就被發現,有些人成年才發作,活動時會感覺腹部或腹股溝的疼痛及下墜感變明顯,平躺時腹部或腹股溝的凸起可能會消失,當疝氣突然變大或無法縮回腹部時,會導致劇烈疼痛,嚴重時可能造成腸子壞死。余廣亮小檔案現職:●屏東基督教醫院執行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年齡:64歲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癌症疼痛流病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中藥分生研究)專長:●小兒麻醉●困難插管技術●婦產科麻醉●心臟手術麻醉興趣:網球、旅遊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團長
-
2022-09-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連假後恐迎來新一波疫情!染疫醫師分享喉嚨痛緩解、吃抗病毒藥黃金時機最實用經驗
BA.5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估計中秋連假後單日本土確診案例恐上看6萬例,許多人可能已發現周遭染疫的人多了起來。雖然歷經今年五月大量病例出現,大家對與病毒共存不再害怕,但若自己染疫,症狀上身還是很不舒服。《元氣網》整理多位染疫醫師心得,從緩解喉嚨痛、服用抗病毒藥物到調適心情、避免長新冠並重回正常生活,提供建議。五花八門的症狀如何緩解魔王級症狀第一名 喉嚨痛讓名醫理解為何有人想安樂死《元氣網》陸續刊出「當醫師確診時」,發現醫師們染疫後,和一般人一樣必須對抗病毒帶來的痛苦,尤其喉嚨痛名列不適症狀第一名,大家幾乎異口同聲以「如同刀割」來形容,而根據染疫醫師經驗,最好紓緩的方法是吃軟滑食物與飲用冰涼飲料,如果吃止痛藥會讓自己比較好過,千萬別忍住不吃。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五月十五日確診,他說不擔心自己重症或死亡,但感染後的喉嚨痛,讓他「第一次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緩解喉嚨痛的菜單 軟滑冰冷食物和多喝水染疫後,魏崢第一時間將確診訊息發公開信給全院同仁,除了請大家別因染疫害怕,還介紹好吞又容易下嚥的食物、以及建議使用的退燒止痛、止咳藥以及消炎藥。魏崢建議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包括木瓜、牛奶、原味優格、豆花、布丁、蒸蛋、白煮蛋的蛋白和橄欖油或苦茶油等。他更提醒,水分要充分補充才能化痰,清水容易嗆到的話,可以木瓜牛奶或豆花代替,吞服藥物時亦然。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傅雲慶也說,「其實喉嚨真的很痛」,連吞口水都會痛。他在隔離期間仍參加多個線上會議,還要演講,為了不缺席,他先吃止痛藥和止咳藥才上陣,「工作任務還是要做的。」服用清冠一號 對改善喉嚨痛也有幫助除了服用緩解症狀的止痛藥和止咳藥,傅雲慶也嚐試清冠一號,並且多喝開水。清冠一號服用之後,症狀的確有所改善,喉嚨不再像之前難受,喝水也比較順口,後來再有親友染疫,傳雲慶除了請大家不要恐慌,也建議他們可以服用清冠一號。至於所有症狀中最讓傅雲慶困擾的喉嚨痛,因為隔離前剛好有人送他兩大罐自己種的有機桑椹原汁,他加了冰水喝了兩周,這和乙醯胺酚類止痛藥一起,陪他度過喉嚨最不舒服的艱難時刻,「前五天真的很不舒服,但之後就慢慢好了」。名醫開藥單緩解不適 呼吸困難要掛急診 魏崢建議的藥品名單中,退燒止痛首用普拿疼,每天不要超過5顆,但它不具消炎作用;對喉嚨嚴重發炎者,希樂葆(Celebrex)效果可能更好,借助其抗發炎效果讓喉嚨舒緩。而他喉嚨的症狀則是在服用類固醇後,快速緩解,也建議醫師可以評估開立類固醇藥物;Brown mixture則可以止咳化痰。魏崢提醒,如果有自己無法處理的狀況,尤其呼吸困難,請馬上掛急診。魏崢家中未備有血氧機,也會擔心快樂缺氧,他運用醫師專業,使用聽診器聽聽自己肺部,一般民眾可在家中走動或爬樓梯,是否變得易喘、難呼吸,如果是就要考慮諮詢醫師。症狀其實不輕 比流感還難受新光醫院急診科臨床研究醫師吳紋綾開始出現症狀時,快篩陰性,隔天繼續上班,但同事注意到她的精神特別不好,幫忙PCR竟檢出陽性。確診後,她的咳嗽嚴重、上吐下瀉,也是以刀割來形容喉嚨痛,吃東西、吞嚥都痛,問診也很困難,「確診後並不如大家所說是簡單的感冒。」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胸腔及加護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國賢說,確診後第三到五天是最不舒服的,經過服用鼻炎、咳嗽藥物、普拿疼及抗病毒藥物後,症狀才逐漸緩解。但令他痛苦的是,喉嚨乾的嚴重,一天就算喝五、六公升的水,仍會覺得口乾,他認為「Omicron這隻病毒還是比想像中強!」不能當作流感看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弘孟確定染疫後,最擔心「同仁不要因我受累、被我感染。」住院期間,他咳嗽、流鼻水、鼻塞,就自己多喝水,一直到第三天,跟同仁說咳嗽讓他不太舒服,請醫師為他開藥,他也在病房內做呼吸復健運動,增加肌力、體力,維持肺部健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感染科主治醫師施長慶堅持幫老病人看診,開慢箋、看檢查報告,「不想影響病人的就醫權益。」他總是強迫自己多喝水、服用止痛藥,盡管喉嚨還是不舒服,聲音沙啞,講話時疼痛,但堅持下來。部分患者嗅覺暫時喪失也有醫師嗅覺暫時喪失,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級泌尿科主治醫師曲元正說,染疫後其實沒有太驚訝,也沒有想太多,認為「Omicron就只是小感冒」。只是久違的發燒,讓他在床上躺了好幾天,他沒有服用抗病毒藥物,只吃了一些藥讓自己症狀緩解,例如普拿疼等,並且多喝水,自覺與過去面對感冒並沒有什麼差異。但確診第二天後,曲元正叫了外送便當,吃了第一口,就發現「沒味道」,那時候還問了太太,便當好吃嗎?太太馬上說「很好吃啊,還蠻鹹的」,曲元正馬上知道自己應該是嗅味覺異常,開始憂心會不會造成永久的傷害,還好後續幾天味覺慢慢恢復。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染疫後,喉嚨不舒服到不想說話,除了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太太會煮雞湯、鱈魚、牛小排等,提升免疫力。不過,染疫後味嗅覺異常,吃東西感覺味道很惡心,幾乎吃不下,雞湯、雞肉都是強忍著吃。「唯一沒有改變的味道,就是蘋果,所以吃了很多蘋果。」服用大量維生素D和C 精神及體力變好「吃大量維生素D」,這是奇美醫學中心品質管理中心主任暨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平時的習慣,染疫後他一個人在老家隔離,每天喝大量的水,並採行「維生素D療法」,補充大劑量的維生素D,同時也補充維生素C,吃了這兩種維生素後,讓他感到精神及體力變好。「其實身體也是有不舒服的,特別是病後前幾天。」陳欽明表示,就像感冒一樣,有喉嚨癢、鼻塞、流鼻水、體力不濟等症狀。平常注重健康、有運動習慣、固定補充維生素D的他,有視訊看診,症狀都還好,於是沒有請醫師開藥服用,也因為沒有發燒,連常備的普拿疼都沒有使用。服用抗病毒藥物有黃金時機 嘴巴苦苦靠布丁、蜂蜜緩解不少醫師染疫後服用抗毒藥物,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說,診所配發的抗病毒藥物救了他,他吃了藥之後也了解藥物療效和副作用,可以向患者說明親身經驗。他確診當天咳得很厲害,晚上服用抗病毒藥物後,隔天症狀即緩解,周六確診,周三再快篩就陰性了,「真如仿單所寫,嘴巴有苦苦的感覺,只好靠布丁、蜂蜜緩解。」掌握黃金時機 及時給藥「掌握黃金時機給抗病毒藥物,可能是救命舉動!」高雄市耳鼻喉科醫師鄭仁信染疫確診3天後,病情急速惡化,連吞口水也嗆到,診斷為「急性會厭炎」,住進加護病房。患有肝炎、氣喘病史的他,還好經醫師友人提醒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藥,否則後果恐怕更嚴重。「服用paxlovid是經專業醫師裁量權判斷,加上有肝炎、氣喘病史,符合用藥適應症。」鄭仁信指出,若沒有及早用藥,後續可能引發肺部浸潤,大面積感染造成ARDS急性呼吸道窘迫症。起初鄭仁信認為自己只是輕症,不以為意,未料吞口水竟嗆到,吞嚥困難,緊急到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掛急診,蜝至被收治到加護病房。住進加護病房後,醫師來巡房,他意外與大學同學重逢,這名醫師不忘發揮同事愛,幫忙買鄭仁信想吃的蒸蛋等食物,也給予心理支持。除了用藥 也要休息足夠牛道明BMI31,屬高風險族群,看診後服用Paxlovid治療,2至3天後,不適症狀減輕,完整服藥5天後快篩陰性,第7天出關,雖然身體仍感疲憊,但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連續兩天到中正紀念堂兒童疫苗施打站督導。不料,他又出現肌肉痠痛、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不舒服等症狀,再經PCR檢測,Ct值竟只有18。他說,這是服藥後未完全殺死體內病毒,加上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病毒量再次反彈,「醫學文獻報告,確診者快篩陰性後,病毒反彈比率約占2%」,沒想到他就是其中之一,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不佳有關。牛道明暫停門診,在家視訊上班,7天後再次PCR檢驗,Ct值仍維持18,「心情盪落谷底,變得非常差」。面對病毒反彈,牛道明內心既驚訝又沮喪,很憂慮會引發重症,也擔心影響到心臟等器官傳導系統,很怕在看診時會「突然倒下死掉」,但如果遇到了,還真的無法避免。病毒量持續反彈「並不尋常」,應該是生病後沒有好好休息,這次他請中醫師同學診斷,開立類清冠一號,再搭配吃維他命D、鋅片來提升免疫力,症狀才慢慢好轉。他提醒確診者,一定要完全休息把病養好。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阮理瑛提醒確診者,不要排斥用藥,服用藥物可減輕許多痛苦,如果不吃藥,而讓身體承受著諸多的不舒服,這一點很划不來。染疫影響生活節奏北漂醫師 每天打電話跟爸媽報平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緩和醫療科主治醫師吳柏澍認為,工作上的應變相對單純,確診後的「第一個功課」是要讓爸媽知道,但又不希望爸媽太擔心。他是南部人,在台北一個人住,「確診後報平安」是北漂年輕人都會遇到的難題。所以他先跟姊姊討論後,再打電話給爸媽。7天隔離期間,吳柏澍每天都打電話給爸媽,聊聊現況,重點是「讓他們聽聽你的聲音有元氣、知道每天的隔離生活都過得滿好的。」比如說,家裡物資無虞,自己煮東西吃,也有叫外送,沒餓肚子。他屬於重症風險較低的一群,雖然發燒、全身痠痛,身體累累的,但症狀不嚴重,也逐漸改善。因應居家隔離 事先沙盤推演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蔡淑怡和孩子一起居家隔離,她建議,家長能做的,就是把物資、資訊、流程都做好準備,不要恐慌。家裡有足夠食物,有常見症狀的兒童用藥。記得應注意的警示症狀,如果警示症狀沒出現,盡可能在家照顧,因為去醫院要等更久,孩子也會很不舒適。家長也要預先沙盤推演過送醫流程,包括先找好能幫忙開車送醫的親友,在隔離過程中與親友保持聯絡。不要驚慌 紓緩情緒保持平靜四月下旬確診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主治醫師段德厚說,確診當下心情很複雜、內疚,還連累其他同事跟著做PCR篩檢、隔離,無法和大家在第一線拚戰,但很感謝急診同仁支持與體諒。61歲的段德厚有高尿酸、高血壓、高血脂、過敏等慢性病,體重過重,牙齒根管治療兩三個月都沒起色,他很憂心確診後身體的情況,「一切只能交給上帝」。他在集中檢疫所隔離,生活很孤單,幸好帶著吉他,在隔離期間彈吉他舒緩情緒。調整心境面對多變疫情染疫之後 醫師說:「我要對自己好一點。」指揮中心統計,九成九以上的確診者都屬輕症,但也有醫師痊癒後咳嗽、易喘。施長慶在家裡做重訓,以及開合跳等心肺運動時,就比染疫前更容易喘,必須休息久一點。雖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但為了盡快恢復到原先體能狀況,仍需強迫自己運動。把身體準備好 以便走更長遠的路確診後牛道明最大感受,「健康真的很重要」。歷經染疫21天康復後,他想「該減肥了」,希望從現在87公斤減到75公斤。不過,染疫後仍感覺容易疲累、肌肉痠痛,現在晚上6點多回家後會先躺30分鐘,待恢復體力後,再起床吃飯、做事,希望持續多休息,把身體準備好,以便走更長遠的路。天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翁國益喜歡從事耐力運動,平常就跑步及游泳,確診後,他恢復正常做運動,從紀錄來看,的確與染疫前有段差距,心律較快、表現較差。他研究很多運動選手資料,發現有的運動員疫後恢復與染疫前相同,也有人無法恢復如前,幸好他逐步恢復正常。防護做好 自我提醒格外小心染疫後的李國賢,更懂得病人心情,也能有同理心對待確診病人,他表示,現在他對Omicron這個疾病更加敬畏,絕對沒有如外界所說的像流感那麼簡單,並不會把它當作普通疾病看待,即使認為自己防護做得再好,仍會有漏網之魚,所以時刻會自我提醒要格外小心,同時慶幸他只是輕症,才能快速地重回崗位幫助病人。曲正元說,染疫後,自己對新冠肺炎有新的認識,覺得不宜簡單用「小感冒」來形容。現在的自己雖然有了「無敵星星」,但還是不敢大意,個人的防疫措施做得更完善,也會自主與人保持距離,不是擔心二次染疫,而是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感染給他人。「染疫,真的讓我獲益良多。」陳欽明表示,隔離期間,不僅做了許多平常沒空做的事,更讓自己有機會停下腳步,思索人生方向。他一向是停不下腳步的人,上班時,總是忙工作,生病時,才感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對自己好一點。」平時累積資本 調整心境面對突然的變動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崗位時,不少老病人送上關切,有人還煞有其事地說,看到「林醫師」臨時請假一周,便猜到是確診。她說,這些診間的有趣對談也告訴大家,「即使醫師,也是會生病的」,大家都一起在面對這場疫情。「大家無法百分之百臆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能做的就是平日有所準備。」林奕萱說,新冠疫情像突發緊急事件,誰都可能遇上,遇上時也在審視大家平常在健康上、經濟上或人際關係上是否累積足夠的「資本」,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生活擾動,心境的調整,十分重要。【延伸閱讀】>>「當醫師確診時」完整系列報導
-
2022-08-02 焦點.杏林.診間
大疫醫奉/埔里基督教醫院 偏鄉奉獻逾66年
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前身「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於1955年進駐南投埔里鎮,開啟山地醫療先河,從小診所轉型醫院,由首任院長謝緯啟動原住民山地巡迴醫療,堅定「與主同行」,深入偏鄉部落,廣設醫療站據點,將醫療送上山。921大地震擔負災區醫療 首次獲獎1999年台灣遭遇921大地震,當時的院長黃蔚第一時間坐陣指揮,帶領院内醫護團隊,擔負起災區緊急醫療照護的工作。地震發生那夜依然盡職照護產婦臨盆,全力守護偏遠地區居民的健康,為偏鄉醫療奉獻的精神,至今未曾停歇,更應時勢不斷演變。埔基醫院前院長謝緯、紀歐惠、徐賓諾、趙文崇等醫師,以及曾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的島阿鳳牧師,還有921救災、婦幼、山地醫療等團隊等也因此曾獲醫療奉獻獎殊榮,而獲獎後,院内醫護團隊仍戰戰兢兢地戮力支援偏鄉醫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院長蘇世強更是傳承創院以來的精神,持續守護偏鄉,更以其感染科醫療專業率領防疫團隊,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就超前部署,做足準備因應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新冠疫情來襲 秉持SARS經驗啟動防疫蘇世強說,台灣至今經歷兩次大疫情,一次是2002年SARS事件,另一個就是全球仍在致力抵抗的COVID-19。SARS是台灣首次遭遇疫情,全台為了防疫忙得焦頭爛額,相關SOP都是全新研擬,當年還在新竹服務的他也不例外。不過,過往的SARS為台灣防疫建立制度及規定,因此2020年初爆發COVID-19後,他立刻循以往經驗啟動防疫SOP,調整防疫出入動線,根據疫情演變狀態,滾動式調整動線,並開設防疫、疫苗注射等門診,更大規模調整急診室、病房等空間。蘇世強表示,本土疫情若擴散嚴重,位居山城的大埔里地區恐無人支援,得有堅守地方、孤軍奮戰的打算,因此除在急診外設置發燒篩檢站,急診内增設2間負壓隔離病房,更將全院268個病床,逾3成改為專責病房,以利隨時支應疫情變化。致力募款 為偏鄉民眾引進新儀器而埔基醫院針對傳染病雖未開發新藥物,但盡力在該領域跟上社會的腳步,透過健保機制,按照患者的用藥需求去爭取新藥物納入健保;醫療儀器上,偏鄉醫院營收不比都市,想要引入先進貴重的儀器服務居民,就只能對外募款或義賣。蘇世強說,當院長後才發現,社會大眾對埔基的認識不多,因此募款不易,近年努力透過網路、媒體等管道宣傳推廣埔基為偏鄉做了什麼,盼打開知名度,讓對外勸募能更順利,才有能力汰換老舊儀器,引進新藥物,讓偏鄉跟上醫學新領域。只不過,面對疫情蔓延全球,甚至不斷變種擴散,埔基醫院除了堅守第一線醫療崗位,同時也呼籲民眾視疫情變化,調整自身防疫心態。蘇世強指出,相較於前兩年的中重症居高不下,現在多數病情症狀輕微,因此各國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汙名化貼標籤 終將隨時間消弭如今在疫情之下,民眾不用過於恐慌,但也別太鬆懈,平時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避免去人多且密閉的地方,自然能降低染疫風險。隨確診數增多,民眾非必要就別到醫院,有症狀再快篩,確認陽性再到院篩檢即可。蘇世強也提到,可能確診或已確診者不用擔心染疫會被貼標籤,因為傳染病的汙名化大多是個過程,爆發之初雖較為嚴重,但會隨時間消弭,像現在COVID-19已到普遍擴散的狀態,就像一般傳染病,找不到源頭,因此不會被當成破口。畢竟,病毒和細菌肉眼看不到,誰會感染,沒人會知道,它也不會挑族群侵襲。先前會被汙名化當成破口的人,通常不是辛勤的第一線人員,大多是因為違反防疫規定,才遭大眾貼標籤責難關注,但隨著歲月流逝,他們身上的標籤也漸被淡忘。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厚生會、聯合報系與吉立亞醫藥共同製作「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穿梭古今大疫身影」精彩內容:https://bit.ly/3bokMHY
-
2022-07-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有三高、慢性病「坐在救護車上,好像有可能一去不回」 兒科醫段德厚自曝康復後對體力沒信心
「發現自己確診,內心很沉重……。」四月下旬確診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主治醫師段德厚說,當下心情很複雜、內疚,還連累其他同事跟著做PCR篩檢、隔離,無法和大家在第一線拚戰,很感謝急診同仁的支持與體諒。段德厚成為案號「37094」的確診者,屏東縣府在疫情新聞稿寫著,「案『37094』是某醫院急診醫師,院方當日中午急診停診,全面清消,召回看診病人、家屬與接觸的醫護人員採檢,共146人全部陰性。」回想4月18日確診那天,段德厚說,當天只是喉嚨有點不舒服,前一晚則有些惡心感覺,心想應該沒事,未料上午驗PCR、中午報告出來,科主任告知:「段醫師,你呈陽性反應,要再做第二次PCR」,於是他待在急診室外的負壓隔離空間,等了一段時間,確定確診了。「身為醫護人員,應該要更小心。」段德厚表示,當他走出負壓隔離空間,看到小兒科、急診的同事們排隊做PCR「很內疚」。由於當時確診者要到集中檢疫所隔離,他立即回家收拾行李,也不停接到電話,警察局、衛生局、醫院感控等單位都打來進行疫調,好幾個小時都在回應相同問題。得知確診後,段德厚很難過,心情很複雜,「怎麼這樣子感染了?」他回家收拾完東西,等救護車載他到集中檢疫所,他說,當救護車抵達大樓樓下時,場面很震撼,閃紅燈,穿著兔寶寶裝的人下來,我拿行李上車了,問要去哪裡?都回不知道。「坐在救護車上,好像有可能一去不回的心情。」61歲的段德厚有尿酸、高血壓、高血脂、過敏等慢性病,體重過重,牙齒根管治療兩三個月都沒起色,他很憂心確診後身體的情況,「一切只能交給上帝」。救護車抵達集中檢疫所,「有種被關的感覺,漆黑的大樓,不知道是哪裡」,段德厚用手機google定位,才知道所在位置。進入集中檢疫所前要檢查行李,當時他還沒症狀,收拾行李時帶上一瓶紅酒,想說若睡不著可以喝,但紅酒被穿著兔寶寶裝的工作人員攔截收走。段德厚說,確診第一晚還好,隔天開始發高燒38.8度,出現發抖、肌肉痠痛、很累、嗜睡等症狀,吃長效型止痛藥退燒,斷斷續續睡了三天,症狀比流感還嚴重。高燒三天後,症狀逐漸減輕,但牙齒開始痛,還好有吃藥控制,到了第七天仍覺得很累,很怕有長新冠的後遺症。「在集中檢疫所生活很孤單,只有一個人,沒人跟你說話,一整天的廣播很多,講中文、英文、泰文、印尼文四種語言,提醒不能亂跑、會罰錢。」段德厚說,早上八點廣播量體溫、拍照上傳,八點半取餐吃早餐,餐點放在門外小椅子,取餐時戴口罩、中午十二點取午餐、下午一點多將垃圾綁好放門外、下午三點量體溫,五點半取晚餐,晚間九點丟垃圾。幸好帶著吉他,在隔離期間彈吉他舒緩情緒。確診復原後,起初段德厚很抗拒回到工作崗位,「對體力沒信心」,解隔初期在家自我健康管理,容易心悸、心跳變快,說話激動時易喘,有些太細節的事物,容易記不起來。這段期間很感謝朋友們相助、幫忙送藥等,他也對醫院同事感到抱歉,在疫情升溫時,無法在第一線跟他們打拚。隨著疫情升溫,孩童確診增加,他建議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如實描述病徵,相信醫師判斷。醫師小檔案姓名:段德厚 頭銜: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主治醫師確診時間:4月18日如何感染:可能在急診感染症狀:發燒、發抖、肌肉痠痛治療:吃止痛藥一天兩顆、牙痛吃抗生素一天兩顆給確診者一句話:現今確診者多,要相信醫師判斷,家長面對孩童確診,不要過度緊張,應如實描述病況。
-
2022-06-17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我長期推動健康促進,不菸、不酒,每天運動,總以為身體很強壯,卻輕忽身體發出警訊,4年前的定期健康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末期,癌細胞轉移到肝,當下沒有猶豫,面對、接受,歷經手術、化療,現今持續追蹤。血便維持約半年 以為痔瘡「一開始沒有察覺,唯一出現症狀是只要吃辣就會血便,維持約半年,起初以為是痔瘡」,不吃辣就沒事,但過一陣子,吃辣又出現血便,想想不對勁,醫院每年要員工健康檢查,護理師提醒下安排健檢,發現罹患大腸癌末期腫瘤6、7公分,轉移到肝,肝有2、3公分腫瘤,安排手術、化療。治療癌症 別錯過黃金時間「得癌症沒有什麼好怕的!害怕、猶豫會錯過黃金時間」,手術、化療後,定期追蹤,半年後追蹤時發現肝有復發,出現小於1公分的腫瘤,隨即治療,因為復發,所有治療過程再重來一輪。我來自馬來西亞,以前沒有辣椒不能過日子,現在比較節制,減少刺激性食物。長期在社區推動健康營造,在醫院推展員工健康促進,成立員工運動中心,舉辦員工運動會,每天打羽毛球,年輕時是排球校隊,也打籃球。癌症手術後,隔不到一個月恢復運動,即便化療後出現副作用甲溝炎,將手指綁起來繼續打球,長期運動,讓身體累積量能,化療結束後,繼續原定的醫務工作。有遺傳基因 50歲起健檢長期推動健康營造,不抽菸、不應酬、不喝酒,不熬夜,罹患癌症後,我才回想起,父親、大伯都是在70多歲時罹患大腸癌過世,「我在60歲時發現癌症,好像鬧鐘叮叮叮提醒」,建議家族有癌症遺傳基因,50歲起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所有致癌篩檢都要檢查,很多人不願健檢,以為自己好好的就不做健檢,「沒有檢查前都好好的」,健檢最好每個項目都要做。養成運動習慣 增加抗癌力癌症不是想像中那麼恐怖!要與疾病共存,每個人身體都有癌細胞,本來就存在,只是在某些環境下爆發,平時養成運動習慣,生病時,才有體力去跟疾病對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善用時間運動。我從小學空手道,大學練劍道,太太喜歡太極拳,我也跟著練太極拳,每天一早打羽毛球,但也提醒運動不能過度,讓氣血活絡,不要把元精氣消耗,找到運動的樂趣。癌症的病因都是相同,基因受到刺激改變,像是環境變化空氣汙染、食物等,造成基因突然改變,讓原有潛在基因冒出來,亂長亂生。梁子安小檔案現職:屏東基督教醫院疼痛科、社區醫學部及教學研究部主任、國際外科學會中華民國總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年齡:63歲學歷:美國普林頓大學中醫學研究所博士、高雄醫學大學醫院管理學碩士、高雄醫學院醫學士專長:麻醉、疼痛、針灸專科、安寧專科醫師、中風後頭皮針復健、運動傷害後復健、重症加護治療、社區醫學、健康促進經歷:台灣原住民傳統醫療文化暨健康推動中心主任委員、屏東市健康城市協會常務理事、馬來西亞註冊傳統中醫師、台灣鎮靜麻醉醫學會常務理事等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屏東單日確診破千 12日起390家基層診所可領藥快篩
屏東縣今天新增1222例COVID-19本土個案,創下單日新高,為有效運用醫療量能,縣府宣布12日起390家基層診所與衛生所協助看診,也可領藥及快篩;14家責任醫院全面開設防疫門診。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屏東縣政府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民眾如出現呼吸道症狀,12日起,可至住家附近的診所看診,醫師看診後給藥,視民眾症狀給予快篩試劑並衛教。民眾返家快篩後如為陽性,可至國仁醫院、潮州茂隆骨科及東港安泰醫院、南門醫院等社區篩檢站採檢PCR,不需再前往醫院或防疫門診排隊,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及急診壅塞。衛生局指出,目前屏東市華正診所、東港鎮侯友益耳鼻喉科,這2家基層診所可以進行PCR採檢,都採預約制,採檢時需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此外,屏東14家急救責任醫院全面開設防疫門診,包括衛福部屏東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國仁醫院、寶建醫院、大新醫院、潮州安泰醫院、國軍屏東分院、高雄榮總屏東分院、輔英醫院、東港安泰醫院、枋寮醫院、南門醫院、恆春旅遊醫院、恆春基督教醫院。縣府指出,今天新增1222例COVID-19本土確診個案,以屏東市452例最多,其次為萬丹鄉100例。另外,全校暫停實體課程共2校66班;部分班級暫停實體課程則有66校110班。
-
2022-05-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宜蘭、屏東確診孕婦剖腹產 母子平安
宜蘭縣一名產婦懷孕38周,夫妻都確診,臨盆之際心繫胎兒安全;羅東博愛醫院醫護前天全副武裝替她剖腹接生,母子均安,男嬰正密切觀察是否染疫。屏東縣也有名確診孕婦剖腹生產,男嬰PCR採檢為陰性。負責替宜蘭確診孕婦剖腹生產的醫師陳達說,新冠病毒主要攻擊呼吸道系統,確診婦人懷孕36周以上屬高風險產婦,趁足月盡早生產,減少感染期間產婦與胎兒健康風險;為了保護醫護人員與母胎安全,更要考慮到嬰兒出生後如何預防不被感染,醫院動員麻醉科、婦產科、開刀房與感染科醫護十餘人協力接生。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穿著全套防護隔離衣,在悶熱不透氣環境中進行1小時的手術,男嬰前天下午4時出生,哭聲響亮有活力,感動了在場醫護。屏東基督教醫院前天也替確診產婦剖腹產。主治醫師林鈺蓉說,產婦25歲,懷孕36周過6天,5日下午定期產檢結束後採檢PCR陽性確診,隔天發高燒39度,經視訊問診,考量產婦有子癲前症,屬高危險妊娠,決定7日提前剖腹生產。屏基7日動員10多名醫護,完成屏東縣首例確診孕婦剖腹產手術,母子均安,男嬰體重3020公克PCR採檢為陰性。醫護人員說,手術室傳出嬰兒哭聲時,現場醫護都覺得是最美妙的聲音。孕婦確診 4症狀快就醫【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全國各地接連傳出孕婦確診,台南市婦兒安診所副院長莊曉婷昨天提醒,孕婦染疫風險沒比一般人高,但高齡、過重及有慢性病孕婦,確診後併發重症機率會比一般人高,要特別注意有發燒、咳嗽或早產跡象、胎動減少等症狀都要趕快就醫,也要特別注意家人傳染新冠肺炎。她說,很多孕婦會說「我都沒有出門,應該不會染疫。」但如果先生或其他親密接觸家人染疫又沒症狀,很可能會傳染給不出門的孕婦,建議孕婦在家中要注意防疫,特別是家人共用的門把、廁所要注意消毒,而且無論何時想摸口鼻,都要先把手洗乾淨。
-
2022-05-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屏東+695再創新高 屏基及屏東醫院9日起啟動防疫門診
屏東縣8日新增695確診個案,單日確診者再創新高。縣府指出,9日開始,由屏東基督教醫院及屏東醫院啟動防疫門診,凡自行快篩呈陽性,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且症狀輕微,可至屏基恩慈大樓看診區及屏東醫院舊急診區採檢PCR、拿藥,但40公斤以下及12歲以下的兒童則需至急診就醫。衛生局統計,截至5月8日,屏縣居家隔離現管人數882,今解隔957人者;5歲確診以下累計280例,39例解除隔離,無重症。居家照護累計2066人,解除194人,現管1872人。屏縣全校班級暫停實體課程校數3校39班,為屏北高中、獅子國中、大光國小。部分班級暫停實體課程校數有81校180班。衛生局表示,9日開始,屏基恩慈大樓看診區及屏東醫院舊急診區,提供自行快篩呈陽性,或疑似感染COVID-19且症狀輕微者,採檢PCR及拿藥的服務。屏基平日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至12時,下午14時至17時,假日僅開放上午9時至12時,防疫門診費用為350元(含採檢)。屏東醫院服務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11時,防疫門診費用為340元(含採檢)。縣府指出,8日起,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密切接觸同事將不再匡列居隔,有症狀者依檢驗結果處置,無症狀且高風險者,已接種3劑疫苗滿14天,可繼續工作並健康監測7天,未完整接種者,應自我隔離或居家辦公3天。8日確診者695區域分布為:屏東市250案,潮州鎮25案,東港鎮47案,恆春鎮32案,萬丹鄉83案,獅子鄉16案,長治鄉27案,九如鄉14案,麟洛鄉7案,里港鄉10案,高樹鄉11案,鹽埔鄉11案,內埔鄉33案、萬巒鄉6案,竹田鄉6案,新埤鄉5案,枋寮鄉10案,新園鄉19案,崁頂鄉5案,林邊鄉4案,南州鄉4案,佳冬鄉7案,琉球鄉16案,滿州鄉1案,車城鄉2案,枋山鄉6案,三地門鄉1案,瑪家鄉13案,泰武鄉13案,來義鄉5案,春日鄉4案,牡丹鄉2案。
-
2022-04-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
好發於中老年族群的心房顫動,隨著人口老化,風險族群也日漸普遍,且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加上中老年族群常認為年老毛病多,更容易忽略警訊。屏東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張雲德醫師提醒,民眾日常應多留意相關症狀,如有疑慮盡早檢查,心房顫動可透過治療穩定控制,有助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 心房顫動盛行率高,更須注意腦中風風險! 張雲德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 65歲以上的發生率約為5%,且隨年齡增長,發生機率也會逐步提升,到了80歲約可高達10%,其中男性的發生率又比女性來得高。而人口老化也使得盛行率逐漸提升,再加上慢性病盛行率急遽攀升,對於心房顫動患者而言相當不利,若合併有三高、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疾病,腦中風等風險更會大幅提高。 張醫師更進一步解釋,心臟出現異常發生顫抖、血液亂流,就有可能形成血塊,這些血塊會隨著血流再送往身體各處,若形成血栓,身體塞住的部位就容易受損,例如梗塞型腦中風、心衰竭、腸中風、腎臟衰竭等,且不單僅限於器官。梗塞型腦中風和心房顫動的關係更是密切,約占成因的1/4,不少患者是在中風後才發現,已錯失了黃金治療期。 也藉此呼籲高風險族群應積極地接受治療、控制慢性病,並定期接受預防腦中風等風險評估,以利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胸悶、疲憊、焦慮莫輕忽,留意心房顫動防腦中風! 了解心房顫動的重要性,張雲德醫師也提醒,心房顫動症狀往往會讓人輕忽、混淆,民眾日常必須留意,例如除了心跳節奏紊亂,也包括了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緊張等心理因素的心跳加速,或是許多身體問題都可能造成的心悸,又或是胸悶、覺得喘、呼吸困難、頭暈等。值得注意的是,心房顫動也可能不會有上述症狀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情緒焦慮、疲倦等身心狀態異常。由於這些症狀發生的頻率相當不規則,若持續一段時間,應盡早檢查,透過病史詢問、心電圖等方式精準評估及判斷,若發現為心房顫動,及早治療,可望回歸正常。 除了觀察症狀以外,目前也有不少智慧型手錶、手環等,內建可偵測心律不整的心電圖功能,手指按壓錶面30秒便可偵測有無異狀,不論是心跳加速或漏拍皆可偵測,若使用者有心房顫動的跡象便會收到警示,並提醒前往醫院檢查。日後使用藥物、治療期間,亦可透過此方式持續追蹤,透過自我觀察及科技協助,更可大幅降低腦中風等風險。 婦突然手麻、無力,竟是心房顫動引中風! 張雲德醫師分享,診間曾遇過一名86歲、長期追蹤的婦人,田間工作時突然發現右手發麻、無力且蒼白,緊急前往急診就醫,經診斷為手中風。 所幸該案例警覺性高及時就醫,在經過導管手術取出血栓後恢復血流,得以完全緩解症狀。後續透過24小時心電圖確診陣發性的心房顫動,在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抗血栓藥物治療後,至今健康的持續於田間工作。 心房顫動可控制,盡早檢查遠離中風危機! 張雲德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治療目標主要包括「矯正心律」、「減緩症狀」、「降低風險」三大方向,當中以矯正心律最為優先。早期的心房顫動就可以透過抗心律不整藥物、心臟電擊整流術、電燒等方式,矯正心律回歸正常,如此不僅有助降低心房顫動的發生,也減少腦中風等問題的機率。除此之外也包括了抗血栓藥物,有助降低血栓發生的機率,亦可降低腦中風風險。治療方式因人而異,因此鼓勵患者多與醫師詳細討論、溝通,以利使用最適合的方式治療,再配合良好作息、飲食控制、培養運動等,更有助穩定控制病情。 MAT-TW-2101526-1.0-04/2022 《延伸閱讀》 .愛運動也會心房顫動?!醫:留意心悸,早治療防中風、心衰竭。 .心房顫動染疫重症、死亡風險高!心臟科專家教正確護心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