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家暴
共找到
137
筆 文章
-
-
2023-03-25 退休力.自在獨立
熟齡離婚─現象篇/3個常見原因讓夫妻關係回不去!家事律師:分手前想想離婚成本
年齡邁入六字頭,人生進入後半場,卻面臨婚姻關係出現變化。兩人對老後生活期待不同,或長期疏離的關係終於到了直球對決時刻,讓「熟齡離婚」悄悄發生。聯合報關心大家的退休力,準備老後生活,關係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心靈上的準備,你/妳做足了嗎?從數據上不僅已經可以看出熟齡離婚有增加趨勢,社會也因應熟齡離婚出現商業需求,幫助人們在人生下半場,各方面做足準備,減少驚慌。 四、五年級生走過戰後嬰兒潮的經濟起飛,現階段正面臨退休或準退休生活,不過,多項數據發現,該族群的婚姻關係正悄悄出現變化。離婚總對數中,逾五十歲者占兩成以上,婚齡超過廿年的離婚率近十年皆往上成長,特別是婚齡卅年以上的離婚率,成長速度最快。專家分析與女性經濟獨立、退休後婚姻關係變化、對第二人生想像不同等因素有關。台灣目前並沒有明確定義「熟齡離婚」,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說,她所認為的熟齡離婚應該是婚齡超過十年以上,婚姻關係已經進入到老夫老妻並準備離婚,才稱為熟齡離婚;台灣現在掀起的退休後熟齡離婚,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已經歷過。第一種:經濟獨立 擺脫妻與媳角色二○○七年日本為保障女性修改年金制度,夫妻離婚後,妻子可主張領取先生一半的厚生年金(類似台灣老人年金),之後日本社會就出現大規模的「定年離婚」。賴芳玉表示,台灣與日本雖有相似,如經濟議題,但她觀察,台灣熟齡離婚更多是難以適應退休後的夫妻關係變化。戰後嬰兒潮的女性,相對於已到八、九字頭年齡的女性,經濟相對獨立,進入婚姻時「男主外、女主內」是主流價值觀,女性一直照顧著男性、公婆、子女,當先生從職場退休,期待能在家中當大爺,她仍禁錮在「太太、媳婦」這個角色時,她也希望從太太、媳婦的角色退休,加上經濟相對獨立,更有機會可以尋找自我。第二種:無話可說 為了孩子在忍耐第二種熟齡離婚的典型,就是退休後,夫妻二人已無話可說,過去的關係靠解決子女問題、共同對抗婆婆等維繫,當孩子離巢、公婆離世,二人的關係也跟著「回不去了」。第三種:退休男性外尋填補空虛第三種常是男性離開職場後,頓失長期追求的競爭關係,失去自我重心,加上不敢面對自我,在家中如果找不回競爭感就會外尋填補空虛,常影響自己後半生。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則說,婚齡超過廿年以上的夫妻,二人在關係中都具有「陪伴」的功能,要捨棄婚姻帶來的陪伴功能,有部分是關係長期不好,只是為了孩子在忍耐,等孩子長大也宣告關係告終,另一種則是男性退休後,成了「有錢又有閒」的男性,不願服老想追求青春,開始期待追求年輕女性,增加自我認同感。林萃芬說,年紀超過八十歲選擇離婚的大多是女性,認為服侍這個家一輩子,不希望死後還要與不喜歡的夫家葬在一起,離婚不只是對另外一半的不滿,也是對於夫家的不認同。熟齡離婚─現象篇/分手前 想想3大離婚成本盤點離婚成本.經濟成本:開銷從兩個單位變成一個單位,經濟上是否足以負擔。.情意成本:情感的連結如何維持與斷離,在不影響雙方生活下,討論出解方。.寂寞成本:思考真的需要一個人嗎?是否有足夠的技能可以獨立生活?熟齡離婚背後藏有中年危機、人生新篇章的關係轉換,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說,熟齡離婚比婚齡較短的夫妻離婚,需要思考的議題更深更廣,不僅要思索婚姻對於二人的意義,還得思考三大離婚成本,經濟成本、情意成本、寂寞成本,否則面對已進入退休的年紀,決定恢復「單身」也得具有實力才能穩健過活。據內政部統計,一一○年離婚對數中,以年齡區分,五十歲以上男性占百分之廿五、女性占百分之十五。五十歲以上男性比女性多一點六倍,而五十歲以下女性則是多於男性一點五倍。賴芳玉說,男性在五十歲以上比女性更易遇到離婚議題,而男性長期在關係中,大多扮演不會經營、表達感受,有些則是相對自我或自戀,從數據難以得知提出離婚是男性還是女性,不過數據顯示,該現象不只出現在去年,而是近五年都有相同趨勢,不少這階段的男性會透過外遇,擺脫原本關係,最後被發現而走向離婚。熟齡離婚 外遇常是「假議題」熟齡女性選擇離婚大多經過深思熟慮,男性多是不得不離婚,如外遇被抓、不想經營關係等。賴芳玉說,外遇、離婚對她而言都是「假議題」,兩者都是關係卡關導致最後的結果,面對關係經營的失敗,如果不面對而假裝蓋掉創傷,沒有趁此「轉大人」,重整自身需求,類似的問題將不斷重演,而年紀愈來愈年長,相較於年輕人,更沒有重新站起來的本錢。她建議要離婚前,先問兩個問題,現階段造成你/妳的痛苦來源是什麼?離婚有辦法解決問題嗎?賴芳玉說,有些人會認為離婚之後,問題就能解決,痛苦就能消失,但問題常不在另一半,可能是在自己或岳父母、公婆家。她強調,問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離婚前,也不建議賭氣,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單身」的本錢。賴芳玉說,離婚前,無論男女都該盤點經濟成本、情意成本、寂寞成本,也就是從錢到兩家關係,再到心靈準備都要思量。離開這段關係後,房貸、車貸等有辦法負擔嗎?與另一半分開後,多年累積的情,如何幫助自己割捨?是否需要親朋好友或專業諮商師協助?再者是,生活中的安全感、歸屬感,如何從原本二個人,回歸到一個人,也能面對孤獨。賴芳玉說,社會一直對於「孤獨」帶有負面印象,當選擇回歸到一個人,或投向另外一段關係時,都得深思自己需求到底是什麼?否則空虛感的降臨,很容易對人產生負向循環,陷入更深的深淵。熟齡離婚─現象篇/怕你衝動 陸推「30天冷靜期」【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結婚或許不一定得靠一時衝動,但離婚,有時可能真是氣頭上的一時衝動。有鑒於近幾年結婚率愈來愈低,離婚率卻節節攀升,中國大陸自二○二一年起大幅提高離婚門檻,包括設定了卅天的「離婚冷靜期」。大陸現行「民法典」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卅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卅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亦即,今天大陸的夫妻若想登記離婚,必須過五關:「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大陸民政部社會事務司長王金華稱,這樣的規定主要是為那些草率離婚、衝動離婚的人增加一個門檻。「是不是考慮清楚感情確已破裂?是不是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任何一方只要說不同意離婚,等於雙方沒有達成共識,說明還要再冷靜反思。「冷靜期」的設置是否真能有效降低離婚率?至少大陸媒體的報導似乎如此。廣西南寧晚報就指出,根據南寧市民政局的數據,二○二一年一月到二○二二年十二月底,南寧共有兩萬多對夫妻申請辦理離婚手續,最終實際辦理離婚的為一萬三千多對。報導因此認為,「離婚冷靜期讓約七千對夫妻保住家庭完整」。不過,對於官方這項「美意」,不少大陸民眾卻不領情。許多網友質疑,結婚和離婚是個人意願和自由,自己行為自己負責,強行用法律干預反而會適得其反。更有女權運動者擔心,這樣的法律設計可能會侵犯女性權益,因為在家暴事件中女性受害者較多。數位版看這裡從今昔婚姻關係 看童養媳的故事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中山大學社會系榮譽講座教授莊英章,分析日治時代,台灣戶口調查簿與田調訪談。童養媳面對婚姻關係的不健全,婚姻關係看似約定關係,但在婚後廿四到廿五年後,離婚率相對於招贅婚、婚嫁娶中卻是最高的。更多童養媳婚姻故事,請見聯合報數位版。(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3 養生.家庭婚姻
結婚才有依靠?媽反駁爸「嫁給你倒楣下半輩子」,曝婚姻血淚史
不管時代怎麼演變,仍有不少人認為,只有婚姻才是女人幸福的依靠。對於許多長輩而言,「女人一定要找到一個好的歸宿,結過婚才算有個完整的人生」。而有這種觀念的長輩,只要家族聚會遇到單身晚輩,喜歡逢人就催婚,讓很多年輕單身晚輩很是困擾。其實,幸福的婚姻是女人的歸宿,但不是女人唯一的歸宿。若女人不幸嫁錯郎,嫁給會家暴、外遇、愛賭博的爛男人,那還不如單身過好自己的生活。婚姻是愛情的天堂,還是墳墓?一名女網友在網路上表示,爸爸認為「女生一定要結婚才有依靠」,卻被媽媽反駁「就是嫁給你才倒楣下半輩子」,而貼文一曝光,引起廣大網友迴響,也紛紛分享自己的婚姻血淚史。踏入婚姻是踏入愛情的墳墓!許多網友對此論點表示認同,紛紛表示後悔進入婚姻,若重來一次單身最好。「當初就是要有所依靠,結果換來地獄般的生活,如果能重新選擇~不婚靠自己比較實在」、「我家也一樣,爸爸只會抽菸賭博、都是靠媽媽打理家庭,然後爸爸自己無用,還只會出一張嘴,真是『男人千萬不能只剩一張嘴啊』」、「老公好的跟壞的差很多,公婆也一樣,兄嫂更不用說了,就是有以前的人過得不勝如意,才會有現在不婚族越來越多」、「就算要嫁也要嫁對人!如果時光倒流,相信很多女性選擇不婚」、「男生就是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對女生而言,結婚只不過是又增加一個小孩罷了,還要伺候他」、「倒楣下半輩子,快離婚還有幾十年好日子」、「結婚不一定會好,不好的一堆,單身比較好」。也有網友表示,進入婚姻是自己的選擇,也只能認命過生活。「都是愛的死去活來才結的婚,不幸福也是自己盲目,自己選的怨自己吧!」、「相欠債、人生苦短,當做還債就好了啦」、「凡事一體兩面,選擇本就代表正反兩面,選擇,沒人保證一定是正面的,交往中就好好觀察人品,會比較恰當」、「隨緣!有些事不是你想要就可以要,也不是你說不要就不會遇到」、「所謂的依靠還是必須自己懂得付出與經營,男人沒有擔當的也不少,想要找到依靠還是必須看運氣」。多數網友也勸未婚者,不管男、女經濟一定要獨立,靠自己最好。「不管是男是女,靠自己最實在,培養實力,就不怕山崩地裂,畢竟父母會老,朋友、伴侶哪天變心,誰知道」、「結婚真的是下半輩子倒楣比不倒楣的人數還多,當然也有許多幸福的例子,要如何讓自己不倒楣,就是該學自己要底氣夠,要懂的往前進,增加自己的新生活方式」、「靠山山倒,靠自己卡實在!女人一定要有經濟能力,才不會被看輕」、「我現在都勸年輕女孩,盡量靠自己,不要選擇婚姻,會後悔一輩子」、「時代在變了!很多聰明的女生,絕對不會結婚」、「不要再用傳統觀念看待了!現在女生有些已經比男生可靠多了」、「只有工作才是自己的依靠」。延伸閱讀:.二寶媽曝坐月子血淚經驗!第一胎在家簡直人間煉獄 坐月子3方式如何挑選?.柯佳嬿遭爆「堅持不孕」,首露面高EQ提回應!5方法教你拒絕別人的關心.無法忍受夫不願吃虧,妻訴請離婚!專家點出「讓婚姻走到絕路的10大地雷」
-
2023-02-07 醫療.精神.身心
又傳恐怖情人情殺命案!身心科醫師提醒危險情人6大特徵
嘉義市昨天深夜發生疑似情殺案,李姓女大生送醫不治,檢警相驗,李女脖子有勒痕、左胸12處刀傷,涉案27歲汪姓男網友駕車逃到桃園,在租屋處墜樓身亡;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院長、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提供認識「危險情人」六大特徵,他說,了解危險情人可避免掉入可怕網羅,對網路認識,碰面機會不多者,更要特別謹慎。危險情人6大特徵李連冀擁有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具犯罪防治與身心醫學專業,他分析「危險情人」六大特徵:1.「緊迫盯人」:不論任何行蹤都要報備,經常無合理性限制與其他朋友聚會,沒有個人自由空間,一定要掌握你所有行動。2.「斥責別人」:認為你想法都是幼稚可笑,習慣反駁糾正、責罵你的言論,認為自己才是對的。3.「態度輕蔑」:看不起你家庭、出身、學經歷、工作、同學、朋友,認為你與他/她身邊的人全都一無是處,甚至認為我會和你在一起是你修來福分,應該珍惜。4.「過分干預」:要求你要以他/她的意見為主。5.「漠視感受」:例如你生日想要浪漫一下,對方便說浪漫太花錢不好,情人想要兩人一起出去走走,就以功課或工作太忙為由推托。6.「言語暴力」:交談時言語習慣夾雜髒話或羞辱字眼,習慣施加言語暴力迫使你屈服,特別是兩人意見不同時。網路交友 更要特別謹慎李連冀說,深入交往前宜先做一般朋友,多觀察了解個性,對網路認識,碰面機會不多者,更要特別謹慎,這不是老掉牙論調,是避免更大傷害,如果身陷危險關係,請趕緊求助。與危險情人分手要有特殊技巧,不要直接與對方硬碰硬,以免火上加油,需要花點時間慢慢疏遠,避免激怒對方蒙受攻擊;若因為過度受驚影響日常生活,可藉心理治療平復情緒,改善自責及內疚感覺。近年恐怖情人案例:2021年23歲梁姓義務役軍人將改造槍彈藏放包包,從北市搭客運南下,換搭計程車到水上鄉前女友阿姨住家談判,雙方在戶外爆發爭吵,梁男取槍擊發,打中王女胸口一槍斃命,員警獲報逮捕梁男。立委高嘉瑜遭男友家暴案件,國人震驚。★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02-04 退休力.自在獨立
孤老危機/獨居?同住? 75歲是轉折點! 深感變老時會想和子女一起住
徐先生年輕時就未婚無子;梅春阿嬤的孩子因工作離鄉,先生也過世了;吳小姐在四十歲時和有家暴傾向的伴侶離婚;朱先生在太太過世後決定一個人住;林小姐說,她獨居純粹就是喜歡一個人,很自在。 高齡獨居「女性」愈來愈多「高齡獨居一定愈來愈多,尤其是女性。」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表示,嬰兒潮世代未婚女性比上一輩及下一輩都多,即便結婚,女性壽命又比男性長,導致高齡獨居以女性居多。他補充,當獨居是自主選擇,當事人較會積極調整自己,對人生有較多滿足感;反之,若被迫獨居,心態鬱悶、資源也不足,就可能成為悲苦老人。感覺自己變老 希望有子女同住根據衛福部一○六年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不想和子女住比率較四年前高,可見愈來愈多高齡者是主動選擇獨居。但調查也發現,七十五歲左右是轉折點,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真正關鍵不是年紀而是身體變化,可能在某次生病後發現身體恢復很慢,深刻感覺自己變老,就會希望有子女同住。「獨居」需要足夠社經資源楊文山說,北歐獨居盛行率高,因為政府提供足夠的社會住宅以及相關的社會福利。在台灣,如果個人社經資源足夠,獨居會是好選擇,但若無資源,獨居較難有好生活,許多房東甚至不願意租房給獨居老人。要使高齡獨居成為老後居住的好選項,而非是需要幫助、社會救助的特定福利人口群,不僅社會要用新眼光看待高齡獨居,更需政府投入資源,重新思考城市與區域的軟硬體規畫。
-
2023-02-03 焦點.元氣新聞
她分享恐怖情人面相特徵! 曝前任慘痛經歷:連性事都說出去…
珍惜生命,遠離恐怖情人!近日有網友在Dcard分享「恐怖情人的三種面相特徵」,並自曝前任的長相就中了其中兩點,兩人分手後,對方甚至把「性事」說出去,令她相當畏懼,提醒大家若遇上恐怖情人一定要盡速遠離。 一、下三白或四白眼 下三白指當人眼睛直視前方時,眼球下方的眼白會微微露出;四白眼則是直視前方時,黑眼珠四周都會露出眼白。 有這種面向的人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行為,甚至連思維都讓人摸不著頭緒,導致時常做出可怕的事情,許多社會案件的嫌犯都有這種特質,例如在台北捷運車廂隨機殺人的鄭捷、對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家暴的林秉樞等。 二、鷹勾鼻 鷹勾鼻在面相學上大多帶有負面涵義,這種人通常心狠手辣、較為陰險,會有「當我得不到你的時候,別人也別想得到」的心態。 三、鼻骨突出 鼻骨凸出的人通常報復心較重,跟這類的人交往時絕對不能拍攝私密影像等,因為一旦分手,對方很有可能把這些照片、影片外流,或者散播關於你的負面謠言。 原PO分享,自己的前任就擁有以上特徵的其中兩項,也的確是名恐怖情人:「分手那陣子真的好痛苦,每天都生活得膽戰心驚。」她表示,前任雖然沒有動手傷害過她,但他會想自殘,還會一直鉅細靡遺地交代過程給女友,令她留下陰影。前任甚至在分手後把兩人過去的「性事」告訴他人:「我從共同朋友那裡得知他把我們的性事都講出去,而且很多都是不實或是誇大的故事。」 不少網友看了表示有同感:「有個朋友長得跟這些特徵一模一樣,他不管玩什麼遊戲只要有關積分或排位他總是能爬到最高,每次跟他玩他都是殺紅著眼說『要殺死他們對面全部廢物』」、「以前有個認識的人是下三白,會虐貓」。也有人開玩笑道:「全中,雖然我沒前科,還是個優良市民,但為了安全起見我先來去自首。」 最後,網友也提醒,雖然面相不一定準確,但是人們總說「相由心生」或許不無道理,因此呼籲若真的不幸碰上恐怖情人,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盡快遠離。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
-
2023-01-27 養生.家庭婚姻
不再吵架不再提離婚,你就當沒事?心死的人挽不回,5跡象告訴你「他遲早要離開」
藝人小甜甜(張可昀)和老公宋先生(宋晉賢)離婚新聞,成為媒體焦點。其實,在爆發家暴事件前,小甜甜就不斷的提到離婚。「離婚」兩字,似乎是很多人在表達對婚姻不滿時的關鍵字,當對方吵架時提離婚,一開始都還有挽回的餘地,如果一方吵到最後累了,吵都懶得吵了,才是真正的警報。以下5跡象,是你可以觀察與思索的。藝人小甜甜(張可昀)和老公宋先生(宋晉賢)爆發家暴事件後,已經向法院申請保護令,提出離婚訴訟。事件因為雙方友人與兩人教會「藝起發光」成員,爆出許多新聞,近日一直成為媒體焦點。不斷提離婚的心態其實,在爆發家暴事件前,小甜甜就不斷的提到離婚。宋先生說,小甜甜在懷孕的時候,就老為了很小的事說要離婚,讓他覺得小甜甜把結婚、離婚當兒戲。而小甜甜過往上節目,確實常在分享婚姻生活時提到要離婚。當時外界都以為是為了節目效果。「離婚」兩字,似乎是很多人在表達對婚姻不滿時的關鍵字,或許是在雙方吵架時脫口而出,或許是在向親友傾訴時提及。畢竟,沒有什麼行為比「斬斷」兩人關係更能宣示自己的不滿。有的人聽到伴侶第一次提到「離婚」會極度震憾,久久不能自已,或許這兩個字的重量會讓很多人痛定思痛,積極尋求改變之道。一開始提離婚,多半是一種警示一開始說出口的「離婚」確實多半是一種警示,對方在告訴你「我對這樣的狀況很不滿」「我對這樣狀況無法接受」「我們的相處模式有狀況」,很少人第一次提到「離婚」,就是鐵了心決意要做,通常只是希望對方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也因為這樣,多數人不懂對方提到「離婚」的真實意涵,會把它當成氣話,因為每次都這樣喊,也沒真的離婚,吵架完也和好了。日子一久,最後聽到「離婚」兩字,往往沒有太大反應,只覺得「又來了」,不當一回事。但其實,你的沒反應或是輕蔑態度,可能醞釀了兩人最終分開的結局。有一天,他會真的一點都不愛你,不帶一點情緒,淡淡的卻堅定的來跟你談離婚。當對方吵架時提離婚,一開始都還有挽回的餘地,如果兩人的糾結一直無法調整,對方最後也累了,吵都懶得吵了,才是真正的警報,這時候想挽回的難度就太高了。以下跡象,是你可以觀察與思索的。不再對你生氣了你發現他對以前你會惹他生氣的事,不再動怒,他好像對你沒有任何期待,你想怎麼做他都沒有意見。一開始你還覺得好自由,覺得兩人的關係現在正是舒服的時候,卻渾然不知他已經把你「放生」了。不再想掌握你的行蹤以前會問東問西,想知道你在哪裡,在做什麼,太久沒有你的訊息,沒接到你的電話,他就會不習慣,就會焦急想找你。但現在你去哪裡,他完全不想管,也不再打電話給你了。講什麼他都很冷感以前兩人會有共鳴的話題,他似乎沒有興趣了,你問一句他才禮貌的答一句,回答時甚至沒有抬頭看你一眼,有時候他像是沒聽到一樣。覺得他很忙,卻不知道他在忙什麼他的朋友的聚會變多了,但是不再邀你一起參加,下班後,他總是安排好自己的活動,休閒、運動或進修,他過得好充實,但就是與你毫無相關。工作方面,你忙他也忙,以前他會告訴你他的工作內容,你多少知道另一半忙得昏天暗地,是為了什麼,不管是專案、企畫、活動,聽他喊苦聽他抱怨,你都能窺見他在做些什麼。但現在,他還是一樣忙,但你卻不太清楚他在忙什麼了。很排斥你身體的接觸有人認為這對於有孩子的夫妻來說,不太容易判斷,因為有孩子之後,性事本來就會減少。但判斷的關鍵不在次數,而是感受,你會覺得對方是排斥的。甚至不用到性事,他對於擁抱接吻也都很排斥,你會有一種你在強迫他的感覺。沒有期待,沒有傷害,最終就是分開如果已經出現以上跡象,那你們正在走向離婚的路上。如果另一方發現,沒有你,我過得一樣,甚至比有你還要好,那麼這段關係只會讓他覺得「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雖然說沒有人想爭吵,也沒有人鼓勵用「離婚」兩字來表達不滿,但從「還會想爭吵」這件事來看,對方還有渴望你改變的心態。如果你可以好好面對爭吵,冷靜去想想雙方如何改善,甚至是無解,但你讓對方感覺到你有想要改變的誠意,其實婚姻都不會走到一定的離婚的地步。當愛已經不見了,當爭吵都可以省下,這種淡淡的哀傷,都是期待對方改變,卻無數次落空的結果。
-
2023-01-06 養生.家庭婚姻
小甜甜遭家暴「我沒再打你第二次,就是對妳最大的道歉!」家暴者施暴前5徵兆 醫授一方法面對
藝人小甜甜今發5千字長文痛訴遭丈夫家暴,卻被宋逸民夫妻及白家綺夫妻勸退不得報警。而小甜甜希望丈夫為家暴道歉,卻換來他一句「我沒再打你第二次,就是我對妳最大的道歉」!精神科醫師提醒家暴者施暴前通常有5大徵兆,而面對暴力,「離開是唯一的選擇」。藝人宋逸民及妻子陳維齡所主導的「藝起發光」教會爭議,今(5日)又有新的發展。小甜甜今在臉書發長文寫出被丈夫宋先生家暴的始末,當時為了請正在滑手機玩電動的老公去洗衣服,連續催促後,老公突然暴怒動手打他。而家暴一發生,小甜甜馬上想到報警,然而卻被「藝起發光」的宋逸民夫妻及白家綺夫妻極力勸阻,他們叫她別去驗傷、別報警,並憤怒的質問「怎麼會有人要告自己的先生啊?」、「他才打妳一次,不是3、4次,妳難道不能體諒嗎?」小甜甜不懂,白家綺跟陳維齡同為女性、也都有女兒,為何無法將心比心,怎麼可以放縱家暴?她認為,家暴是不分次數的,家暴就是0容忍!事件後,小甜甜不但承受教會的冷漠,更持續認受丈夫對她的眼神言語冷暴力!而最後,小甜甜只希望得到丈夫的一個道歉,沒想到只換回一句:「我沒再打你第二次,就是我對妳最大的道歉!」家暴者施暴前5徵兆精神科醫師王家駿曾受訪指出,家暴者施暴前通常有5大徵兆,一旦看到對方有這些行為出現,如果可以最好趕快離開現場自保。1.酒喝得多2.講話愈來愈大聲3.表情憤怒4.手握拳頭5.呼吸變得急促面對家暴你可以尋求這些協助當遇到家暴或婚姻出現問題時,許多人都會求助宗教信仰,但要記得,當一個地方無法解決你的困難時,你就該找別人,例如張老師、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等專業輔導機構,或親朋好友及律師協助。而在事件還無法得到完全的解決前,先報警、申請保護令,確實是對自己及家人最大的保障。受暴者也可上網尋求一些求助資源自保,像是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在家庭暴力防治宣導專區就有關於家暴的許多實用資訊,例如保護令該如何申請?申請的程序為何。而精神及語言暴力聲請保護令舉證確實較困難,建議可以利用精神科門診之診斷書、錄音、親友作證、留存加害人使用的相關物件等方法,都有助蒐證。此外,許多受暴者也擔心若無明顯外傷驗不到傷怎麼辦,保護服務司也教你,可以到中醫醫院或坊間的推拿中心,取得治療內傷的治療單作為證據之一。不過若要打官司,西醫醫院的驗傷單可以作為提起刑事及民事訴訟的主要証據,但中醫醫院及推拿中心的治療單只能作為輔佐證據。【重要資訊】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在家庭暴力防治宣導專區面對家暴,除了旁人幫助,自己本身的行動也正是關鍵,許多受暴者不敢吭聲選擇隱忍,只會讓施暴者一再重犯。幾年前,前議員童仲彥毆妻鬧得沸沸揚揚,當時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醫師林子忻就曾沉痛呼籲,容忍以愛之名的暴力只會陷入循環,「面對暴力離開是唯一的選擇」。小甜甜的作法沒錯,家暴零容忍,大聲說出來才能遠離痛苦。【資料來源】.市議員童仲彥遭控家暴 家暴男5大徵兆.議員童仲彥毆妻燒不停 台大醫師沉痛表示:唯一的選擇是....白家綺女神人設一夕翻車 網轟:蛇蠍婦人
-
2022-12-24 養生.家庭婚姻
老公只對我放肆,卻是別人口中的好好先生 專家:言語暴力有5特徵,你須先「揭露自己」
妳的他常說一些貶損妳的話嗎?只要妳一不滿,妳想溝通,他就會覺得妳沒事找事,來一句「妳很無聊」、「妳很龜毛」?但真正愛妳的人會重視妳的感受,試著跟妳好好溝通。一般發生了家暴,顯而易見的外傷,依循《家庭暴力防治法》申請家暴是現在許多人保護自己的辦法。但言語暴力呢?它不像肢體暴力那樣是看得到的,不會造成肉體上的外傷,只有妳知道那真的很不好受,但卻又難以言說,有時候甚至連妳也很難認清事實。承認他變了,不愛妳了,也是需要勇氣的,但請不要委屈求全,妳的退讓只會讓他軟土深掘。言語暴力有5種特徵1.他覺得妳的反應只是小事當妳難過時,他不會尋求和解,甚至看起來完全不以為意。當妳想溝通,但是他會說沒什麼好談的,他不覺得有問題,也不覺得哪裡不對。他會讓你覺得你的情緒是妳「太龜毛」、是妳「太脆弱」,甚至會說「妳白痴喔」,怎樣都不會是他的問題。他越常這麼說,妳越可能以為是真的,妳開始懷疑:「好像真的是我的問題!」2.他想控制妳言語暴力跟控制是息息相關的,是一種以權力壓制他人的手段。冷戰也是一種暴力,這裡說的冷戰不是說當下兩人都冷靜下來,或過一陣子再談,而是對方根本完全不跟你討論這件事,他忽略妳渴望改變、渴望溝通的想法。3.他在別人面前不會這樣他說的狠話讓你覺得受傷,但他根本不敢在外人面前展現這樣的自己。這些傷人的話,都是你們兩個人單獨相處時發生的。他那張冷漠的臉,也只會出現在你們相處時。也因為如此,他的家人、朋友都不知道他的真面目,妳的家人也不知道,可能還以為他是好好先生。妳的不快樂,被縮得很小很小,一次一次累積,沒有人理解妳為什麼越來越憔悴。4.不知道什麼是健康的關係受害者往往缺乏非虐待關係的經驗,無法與現有的這段關係做比較。妳的家庭可能也是充滿言語暴力的家庭,所以從不知道健康的關係與良好的溝通模式為何。由這一點就可以讓人理解,為什麼活在暴力下的孩子,長大了很容易又進入一段暴力的關係中。因為他從不知道什麼是被尊重、什麼是被愛,不知道一段夫妻相互尊重的關係是多麼幸福。5.當他暫停,妳會安慰自己他不是真的很壞偶爾,施暴者會暫停言語暴力的行為,所以受害者會忘掉難過的時候。要妳一直去想他對妳的殘酷或冷漠行為,肯定讓妳很痛苦。妳也會偶爾怪自己,是自己不肯放過自己。妳始終無法確定這段關係是否能繼續維持,好像真的只要自己不要「想太多」,妳就依然在一段愛裡。但其實不是,一個不尊重妳的人,就根本不愛妳。一個具有虐待人格特質的人,就是渴望支配他人的人,這樣的人根本不會以同理心去理解妳。而發揮同理心的能力,恰恰是愛情與親密關係的要素。當妳覺得受傷,妳就必須承認自己受傷想自言語暴力解脫,看嚴重程度,是需要專家或心理師協助的。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揭露自己」。所謂揭露自己,就是你要承認他這樣的行為讓妳不舒服、讓妳受傷,這絕對不是他所說的「妳龜毛」、「妳肚量小」、「妳脾氣不好」。你的坦誠展現了妳的意志,代表妳踏出不受到他控制的第一步。妳可以平靜但堅定的告訴他:「我不管你怎麼想,你說的話讓我很不舒服。」嘿!請相信妳值得好好被對待!要時時這樣告訴自己,並展現這樣的決心與自信。※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2-16 養生.家庭婚姻
無法忍受夫不願吃虧,妻訴請離婚!專家點出「讓婚姻走到絕路的10大地雷」
男:「買東西的時候,我喜歡買便宜的,而她都是挑好的,沒有存錢積蓄的觀念。對於薪水的分配甚至都希望我出錢,我沒有及時解決,因為想著她懷孕了,等孩子生下來再討論,兩個人有關錢這件事解決不好,婚姻很難走下去。」金錢觀不同成婚姻導火線男生是公司組長,月薪5萬多,自己有一間新房在新竹郊區。女生是國小老師,月薪3萬多,在新竹有一間舊房。2019年兩人在一起,半年後同居,因女生懷孕就結婚了,生孩子前兩人住在女方的舊房內,主因女生嫌男生的新房太遠,交通耗時且不便。 沒有人不喜歡好的居住、交通環境,因而女方不想以後和孩子一直住在舊房子,希望男方能在舊房附近買新房。面對新竹高漲的房價,為了孩子的未來打算,女方也十分擔憂,男方卻只考慮到金錢壓力和婚內財產的問題,一直沒有表態,埋下婚姻導火線。有孩子後生活處處需要錢,夫妻金錢消費觀因而產生很大差異在〈靠北老婆〉上發文的網友,除了房子問題跟老婆沒有共識外,薪資分配、平日消費習慣,也相差甚大,讓兩人婚姻產生裂痕,以至最後走向起訴離婚的地步。女生懷孕期間,孕期產檢費9萬,他雖答應報銷相關費用,因聽同事說沒有那麼多,就未及時結清。女生買兩件睡衣1600元,他覺得貴表達不滿,為了不要脹奶時那麼不舒服,女生堅持要買6000多的進口貨,他最後猶豫拖了很久,買了一個800多普通擠奶器。有孩子的那刻起,就是需要花費的開始,如果對金錢斤斤計較,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像是擠奶器、媽媽包等母嬰產品,一般媽媽都希望有品質保障,老公沒用過,很多東西覺得便宜省錢就好,沒辦法體會品質差異帶來的感受。更無法站在媽媽角度,體諒生產育兒過程的辛苦,生完孩子,夫妻間的金錢消費觀通常會因此產生落差。媽媽離婚態度堅定,無法忍受婚姻內不願吃虧的男生雖然後來男方表示孩子出生後,每個月支付9000元買日常用品,父母出了3萬請月嫂,因為每個月都要3萬,父母嫌太貴,提出自己照顧寶寶,女生拒絕,一怒之下,自己出錢請了一個月的保姆,之後孩子讓自己父母帶。從此女生離婚態度堅決,即便男生寫信、送花、承諾給薪資帳戶,都無法挽回女生失望的心。更是堅持要讓男生還完舊帳,涉及生孩子她所支付的費用,對於男生在家庭婚姻內,不願意吃虧的心態表示難以接受。讓婚姻走到絕路的10大地雷其實很多忍不下去的原因,都講過,但對方聽進去多少?婚姻這條路走不到白首,一定有原因!從相愛到相殺,一開始的甜蜜承諾變了調,究竟是哪些關鍵?第10名:個性不合這是最普通也是最籠統的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大概常常會被歸咎於這個!這常發生在閃婚、遠距離戀愛後結婚,或是沒有經過深入了解就走進婚姻的夫妻,當彼此溝通出狀況,又找不到共識的方法,感情最後也變淡了。第9名:金錢觀念差太多夫妻兩人用錢的方式差異太大,有些人喜歡買路邊攤,但有些人卻一定要全身是名牌,金錢觀差很多得兩個人,長久下來可能是一人要配合或兩人都要退讓,如果收入差距大問題更多,吵架次數增加感情也吵容易吵散。第8名:性生活不協調性生活不是感情的全部,卻是愛情的潤滑劑。倘若夫妻一方認為做愛是兩人關係的靈魂,另一方卻總是性冷淡,可能會成為前者出軌的藉口。尤其產後媽媽常因重心在育兒,對性事興趣缺缺,就容易變成夫妻失和的導火線。第7名:遠距離相處許多夫婦因工作、住所分隔兩地,加上最近國際間疫情嚴重,分開的時間可能更長,像藝人楊丞琳與老公李榮浩、歐陽靖與日本老公等。生活裡沒有另一半,久而久之會覺得好像沒有對方,一個人生活也並無不可,或是招致第三者的出現。第6名:育兒、教養觀念不同每個人成長過程、人生經驗不同,夫妻育兒、教養觀念不可能完全一樣,若兩人都要堅持,就可能常常爭吵,甚至讓孩子成為夾心餅乾,加上若與長輩同住,問題可能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讓家裡成為戰場。第5名:婆媳不睦婆婆和媳婦是兩個世代,婆媳同住問題多,常讓媳婦覺得沒有自由、被使喚等,婆婆也常抱怨媳婦的不是,若是遇上媽寶老公,這婚恐怕是離定了。即使不同住,婆媳也常因催生、隔代教養等問題造成心結,解套的關鍵在老公是否能做一個良好協調者。第4名:賭博、欠債這個就不必說了,鐵定是婚姻的大地雷,家裡的經濟被拖垮不說,這筆債務還了,另一半若又去賭或繼續欠債,感覺這就是個看不見底的大坑。面對收不完的爛攤子,以及可能把債務留給小孩的恐懼,多數人都會選擇離婚。第3名:不孕或生男壓力許多夫妻結婚是為了懷孕,甚至台灣很多男性迎娶外籍新娘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就算女性已經生了孩子,有些長輩或男性仍有傳宗接代的想法,讓妻子長期承受生育壓力,生活得連呼吸都難受。第2名:家庭暴力有些人一喝酒就會失控,對另一半拳打腳踢,酒醒又後悔不已求原諒,這時戒酒不能是個選項,必須要戒掉。家暴,除了打,還有罵,言語暴力更像是一把無形的劍,讓婚姻的脆弱無所遁形,最終岌岌可危。第1名:外遇外遇的原因有很多,尋歡、找心理慰藉、好奇、對性需求等無所不包,但一旦出軌,被另一半發現了,就沒有人能全身而退,會在彼此感情劃下裂痕,再如何彌補都不可能不留下縫補痕跡。這道理很簡單,但許多人卻喜歡以身試法,被火焚身了已追悔莫及,婚姻裡經不起一次背叛,出軌偷情,絕對是所有人忍無可忍絕對要離婚的第一名!※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1-25 醫療.懷孕育兒
沒錢不敢生?單親外配媽月薪24K扛半薪房貸! 女兒泣:怎麼養活我的
養育孩子的費用相當可觀,導致不少夫妻不敢生。一名網友有感而發,她透露爸爸在10幾年前去世後,身為新移民的媽媽就獨自扛起養育她的責任,當時她月薪只有2萬4,每個月還要付1萬2的房貸,但仍辛苦拉拔她長大,讓她不禁感嘆「媽媽到底是怎麼養活我的」。該名網友在DCARD分享,她是單親家庭,爸爸長期酗酒、賭博,甚至還會家暴,直到十幾年前去世後,家裡的支出就由媽媽一人扛起,當時她月薪只有兩萬四,家裡每個月還有1萬2的房貸。媽媽是外籍新娘,爸爸死後的保險金全被叔叔騙走,因此媽媽只好將剩餘的錢拿去還爸爸欠下的債,「她什麼都不懂,她很生氣,但還是沒人能幫她,也沒有任何一個親戚願意幫我媽」。儘管如此,身為作業員的媽媽仍努力工作,偶爾兼職做清潔工、發海報等,讓她補習,也讓她不愁吃穿,十年過去她的薪水漲到2萬8,從原po上大學後,媽媽就一邊繳房貸,一邊給她生活費,並囑咐她好好讀書,不要去打工。原po感嘆,經常看到有人擔心月薪9萬養不起孩子,也有夫妻兩人薪水加起來超過十萬的也說養不起,甚至有網友說月薪2萬5,連貓都養不起。「好像不管賺再多大家都不敢生」,每當她看到這類文章時,不禁對媽媽感到敬佩,心想「她到底怎麼養大我的,是付出多少努力,供我好好讀書、好好長大、好好治好我的慢性病」。說到這,她的心頭都揪在一塊了,「只能說,媽媽是我看過最堅強的女性,我真的永遠愛她」。文章曝光,感動不少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妳媽媽真的很強,Respect堅強女子」、「媽媽可能會愛錯人,但不會生錯人」、「你媽好勇敢,一個人在異鄉,面對這些事情,你真的要好好孝順她」、「你媽媽大概是犧牲了很多,只用了她必須要用的錢,剩下的全用在你身上了」。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11-22 養生.人生智慧
汪小菲開戰大S一家/幫張清芳拿下16億贍養費、再接大S離婚案!女星王牌御用律師賴芳玉,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內心
【2022/11/22編註】2021年大S和汪小菲委由律師賴芳玉處理離婚事宜,雙方針對財產分配、生活費給付、及兩名子女的監護權、探視等調解,達成共識後簽訂離婚協議。昨(21日)因大S爆出向汪小菲追討500萬生活費,讓汪小菲在微博接連暴走,大S也再度透過律師賴芳玉發聲明,被網友讚理性鎮定。不少知名女星,如張清芳、大S、黃嘉千等離婚,都是賴芳玉接手的案子。》看詳細新聞兩岸演藝界知名的夫妻檔大S和汪小菲,在11月22日共同發布聲明正在進行離婚手續,而這紙聲明也讓大S的委託律師賴芳玉隨之曝光。賴芳玉是台灣知名的家事律師,曾協助多名女藝人的離婚訴訟,而她除了是律師也是個作家,甚至跨界主持Podcast、開YouTube,過著擁有多重身分的斜槓人生。 在家事訴訟裡,賴芳玉的法律專業已無庸置疑,她近年來最知名的一戰就是承辦歌手張清芳和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的離婚案件,賴芳玉靠著庭外不懈地協商,最終讓雙方達成分配財產和子女協議。 雙方談妥後直接進入法院訴訟,讓法官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下完成調解,張清芳獲得16億元贍養費,這起備受矚目的離婚官司也得以在安靜和平方式下落幕。 賴芳玉在法院家事庭的名號響叮噹,不只是張清芳,藝人賈靜雯、柯以柔、何如芸、于美人、金友莊和李晶晶等人也都指名找她,而賴芳玉宛如這些女藝人失婚的浮木,總能用專業又柔軟的態度,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的內心,成為女星的王牌御用律師。 據了解,大S在本月初向台北地院訴請和汪小菲離婚,而雙方顯然事前早就做好溝通,北院家事庭低調開庭後,兩造對離婚、財產分配等事項都有一定共識,還擬了一份讓外界無可挑剔的共同聲明。事後大S和汪小菲都噤聲,目前手續到底走到哪一個階段,《今周刊》致電賴芳玉,至截稿前並未取得回應。 不過在這起矚目的離婚案件中,除了大S夫婦的身分吸睛,隨著離婚聲明曝光的美魔女律師賴芳玉,免不了也成為後續討論的「嬌點」。 現年53歲的賴芳玉,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系,1992年以全國律師高考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出道,成為當時台灣社會還很少見的女性律師。 身為職場中位居少數的女性,她從年輕時就得加倍努力才能脫穎而出,由於深知女性在職場及社會上的苦與痛,因此從年輕就致力於婦權運動。 擔任職業律師28年來,她披上法袍為女性爭取正義,更一步一腳印推動《家暴法》,在各大活動也總會見到她纖瘦但不吝挑戰強權的身影。 這些年來,賴芳玉則熱烈開展了她的斜槓人生,她用淺白的話闡述艱深的法律知識,不停地在報章上發表評論和接受媒體採訪,她的名字,因此在媒體圈裡聲名大噪。 之後,她更投身主持Podcast、開闢談法律知識的YouTube,也上節目和廣播分享她的理念,甚至嘗試參與電視劇及電影製片等,對於提倡女權的理念,她始終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 如果撇開嚴肅的人間律法,賴芳玉的內心裡其實住著一個浪漫纖細的「文青魂」,讓她即使再忙都勤於筆耕,在繁忙的斜槓工作之餘,仍多產的寫下《待用民宿》、《好散,也是一種幸福》、《影之光》、《我們依然相信》、《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幫你找到幸福的55個婚姻法律常識》等書。 在文字的世界裡,她用小說家的身分,在字裡行間注入對人的愛與關懷,要大家明白,人生不只是向前衝,有時候暫停下來充個電,就有勇氣迎接自己的第二人生。 但,賴芳玉的斜槓人生已經制式化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像她在《待用民宿》一書裡闡述的一樣,「人生別太快下定論,故事總還未完待續…」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多囊腎不注意,會有腦動脈瘤引發中風!醫師:出現3個常見症狀,要小心.一顆10萬的植牙有人用20年、也有不到5年就壞掉!「這五點」做好,用一輩子都OK.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2-11-19 退休力.自在獨立
小時候遭父親家暴、打工賺學費!楊麗音:幼時傷痛成為改變人生的養分
拍了快40年電影,演員楊麗音今年以「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影迷都不敢相信這居然是她第一次被金馬提名,她的大銀幕處女作就是經典名片「兒子的大玩偶」,也因參與這部片,在踏進電影圈之初就跟著中影一大夥人出席過金馬獎頒獎典禮,看到熠熠星光而大開眼界,卻沒想到快40年之後,才終於輪到自己有機會「騎馬」。楊麗音從劇場演員、歌仔戲裡的丫鬟到侯孝賢、楊德昌等名導電影裡的熟面孔,最大的轉變莫過於加入綜藝節目「連環泡」成為短劇班底,首度嘗到走紅滋味。楊麗音自認不會演喜劇,直到演出李國修的舞台劇「沒有『我』的戲」,表現被王偉忠看到,說服她加入「連環泡」,隨著「連環泡」的走紅,節目班底也隨之紅遍全台,紅到她和許效舜、邰智源以「三口組」這個團體出了兩張唱片,演藝版圖更加擴大。小時被家暴 傷痕一直留身上在觀眾眼中,已有如「國民媽媽」的楊麗音,在開朗外表的背後,不諱言曾在成長過程遭父親家暴,自己還曾離家出走,過了一段辛苦的日子。如今過了好幾年,那些傷痛並未消失,仍會在不經意間出現,她形容:「就像有些按鈕被打開了,其實人的身體記憶了很多情緒,你自己都不知道原來這些一直留在身上。」楊麗音很年輕就打工賺學費,小時候會被酒醉的父親責打,後來父親因違反票據法被帶走,讓她有如在「類單親」的環境下生活,母親忙著工作養家,她就和妹妹把大毛巾當成披風、將身體裹住,開始自演自唱,就像是歌仔戲表演一般,長大後很自然地往戲劇方向走,逐漸成為台灣影視圈的演技派女星,幼時的傷痛,反倒成為改變人生的養分,如果可以,她很想告訴當年的自己:「妳真的很棒,真的很勇敢,這年紀的小孩沒有做到的事情,妳都做到了。」和父親和解 放下不想再受苦每個人在世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功課,而「父母」、「子女」常常是功課中很重要的部分。曾經因為雙親受到傷痛的小孩,總會在父母年長、自己亦成熟之後,面對「是否和解」這個難題,楊麗音坦言:「我們總是會在文化、傳統觀念的影響之下,覺得自己應該努力與父母和解,其實大家是要真心想和解才和解,若是有被迫的感覺,心裡的不甘願反而會讓和解這件事變得更困難。」她將心中背負的傷痛比擬為手上捏著石頭,時間久了,手會痠、會僵,何苦讓自己再繼續承受?就算沒辦法放下心中所有芥蒂、心甘情願與父母和解,至少不要再緊握著重擔不放,這樣會好過很多。照顧好自己 不造成家人負擔而她的母親現在年紀大了,失智又常常耍賴不運動,行動大不如前,讓她更體會到「把自己照顧好」的重要,她謹記如果能自己動手就自己動手,不要造成身旁人們的負擔,對彼此都好。至於她在孩子面前,則自認是個「開車有點迷糊、平常在家會要求他們、但似乎不太讓他們害怕的紙老虎媽媽。」她車子裡雖然有兩台GPS導航,卻仍常迷路,小孩都會反問她:「媽,妳確定是這裡嗎?」甚至還要幫她當人體導航,或許因此讓她始終沒辦法變得很威嚴。
-
2022-10-14 養生.家庭婚姻
獨子繼承家業卻早逝,單親媽控媳斷往來!律師揭傳承迷思:「這樣做」保障財產
傳統華人社會對於遺產、分產總有禁忌,許多人也以為自己家業不大、家產不多,有什麼好規劃?但其實台灣中小企業不在少數,有些名店一開始只是父子經營,但隨著家族開枝散葉,一旦創辦人離世,爭產、爭商標等狀況屢見不鮮,若未做好規劃,家族辛苦開創的事業,甚至可能轉手變成外人的…… 莉娟姐從來沒想過,自己年過60歲會落入這步田地。兒子還小時,前夫就出軌,當時他們共同經營一家川菜館,好不容易做出點成績,他竟然就愛上年輕女服務生,兩人還趁午休時明目張膽去約會。 她記得有一天午休,終於忍不住跟蹤前夫,看他們手牽手走進賓館,她竟怕人發覺而衝回店裡,躲在倉庫等待滾燙的眼淚冷卻時,是10歲的兒子走進陰暗中抱著她說:「媽媽不要怕,我會保護你!」 正是那一刻,給了莉娟姐離婚的勇氣,她在前夫離開後獨力經營餐廳,兒子高中起就利用假日來幫忙,大學更特意念了企業管理,希望退伍後就能接班。 退休享清福,獨子驟逝全變調 兒子接手後將小餐館生意做大,還去註冊了商標與品牌。她見兒子做得有聲有色,自己樂得退居幕後,商標和公司自然都是登記兒子名下,反正將來也是要留給他… 兒子30歲那年結婚了,不希望她再操勞,允諾每月給10萬元孝親費,讓她可以到處走走、享享清福。她不願干擾小倆口生活,在兒子結婚時就買了一戶房子給他,自己住在同社區,親子保持互動但仍有各自空間。 朋友們都說,莉娟姐真是好福氣,兒子孝順、媳婦乖巧,結婚沒兩年就讓她抱孫。但是沒想到,某個清晨兒子在高速公路遇上致命車禍,趕到醫院時,身軀已冰冷… 頭七、七七、百日…每一天對莉娟姐來說都是渾沌與黑暗,她打起精神想打理停業3個多月的餐廳,為5歲小孫子堅強下去,可是才走到店前,媳婦家人竟拉下鐵門阻止她進入,說媳婦繼承了兒子的財產,其中也包括這家店…。 名店創辦人離世,爭產、爭商標常見 傳統華人社會對於遺產、分產總有禁忌,許多人也以為自己家業不大、家產不多,有什麼好規劃?但其實台灣中小企業不在少數,有些名店一開始只是父子經營,但隨著家族開枝散葉,一旦創辦人離世,爭產、爭商標等狀況屢見不鮮。 像莉娟姐這樣的經營權之爭,就是一個案例。莉娟姐雖是餐館創辦人,但當初成立公司、申請商標時,都登記在兒子名下,也因為最初餐館營收並不大,並無劃分股權,母子之間都是簡單作帳,再取一部份營收做為開銷。 但兒子過世後,因為與太太有1子,因此名下餐館(股權)與房產皆由莉娟姐的媳婦跟孫子繼承,莉娟姐已無任何主張權利。也就是說,除非媳婦念在舊日情分奉養婆婆,否則莉娟姐再也拿不到何孝親費。 「這太不公平了!」莉娟姐想打官司,以「撤銷贈與」名義取回餐廳股權和當初送給兒子的房產,但實務上卻不容易… 依民法第412條第1項之規定,「贈與附有負擔者,如贈與人已為給付而受贈人不履行其負擔時,贈與人得請求受贈人履行其負擔,或撤銷贈與。」 若受贈人有下列情形,則贈與人亦可行始撤銷權:一、對於贈與人、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旁系血親或二親等內姻親,有故意侵害之行為,依刑法有處罰之明文者。二、對於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者。前項撤銷權,自贈與人知有撤銷原因之時起,1年內不行使而消滅。贈與人對於受贈人已為宥恕之表示者,亦同。 換言之,莉娟姐早在5~6年前就將房子贈與兒子,已超過行始撤銷權的1年時效,況且兒子生前也沒有任何「故意侵害之行為」以及「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於情於理,都沒有足以撤銷贈與的事由。 另根據民法第1114條規定,「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換句話說,如果公婆與媳婦/岳父母與女婿同住,彼此之間是有權利要求對方扶養自己的;而且姻親關係不會因為夫妻一方死亡而消滅,只有離婚或是婚姻關係撤銷才會解除。 莉娟姐當然可以向媳婦請求履行扶養義務,但她未與媳婦同住,自己名下也有資產,加上孫子未成年無法擔負扶養義務,身邊還有兄弟姊妹等「可以負扶養義務的親屬」,所以媳婦也不構成遺棄罪。 財富傳承工具多元,「直接送」爭議多 資誠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協同主持律師鄭策允指出,在這個案例中,股權由媳婦、孫子繼承並無爭議,就算阿嬤主張自己是品牌創辦人、想撤銷當初的股權贈與,也欠缺「撤銷贈與」的事由。 他舉例,如果第1代送房產給第2代,除非第2代對贈與人有「故意侵害之行為」,如不肖子對父母家暴,且傷害罪成立,法定可以撤銷;否則一般贈與若無正當事由,恐怕很難拿回來。 「股權是誰的,就是誰的;要救,從頭就要救了!」鄭策允坦言,企業無關規模大小,只要有人、有財產,就會遇上問題。他建議,家族企業在傳承時可透過信託,而非直接贈與,「股權為受託人(兒子)持有,受益人是小孩(孫子),那今天發生這狀況,股權的管理者可能還是阿嬤(委託人)。」 若是採用信託,公司有盈餘、可配發股利,受益人就是媳婦與孫子,仍可獲得相當保障。若阿嬤擔心孫子財產被媳婦花光,甚至也可選擇不配發,將盈餘保留到將來由孫子繼承。 鄭策允說,即便是中小企業,也要考量股權的管理、會不會被移轉等問題,「(股權)透過不同方式送,最終還是流到他身上去,但控制力是經過思考的。」 另外,不少長輩會在兒女新婚時贈送房子,可一旦受贈人發生不幸,而孫子年紀尚幼,小孩權益的確可能受損。其實父母可在贈與時要求兒女立遺囑信託,若一旦不幸發生,受益人仍為配偶與孫子,但信託財產交由阿公、阿嬤管理,這些都有工具可以事先規劃、運用。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50後學游泳、70歲拿七張法國菜證書當主廚、80後用法文寫作!「在剩餘日子,具有令人無法抗拒風韻」 .搭上計程車後,懷疑司機想繞遠路,出聲請司機聽我的!下車後察覺司機是對的.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
-
2022-09-03 癌症.乳癌
不生小孩、沒餵母乳,容易得乳癌?醫:乳房長腫瘤,最大的2個兇手是...
「唉,我一定是生你們的時候,沒有好好哺乳才會得乳癌。」這是當我媽知道自己罹患乳癌時所講的話。 乳癌議題再受注目,舉凡女人才有的懷孕、哺乳、月經,常被視為罹癌發生率的高低指標,問題是少子化、奶粉比餵母奶方便,不婚族那麼多,到底生過小孩沒、哺乳頻率、停經了沒,是不是乳癌風險評估項目? 不生小孩、沒餵母乳,容易得乳癌?乳房細胞的增生主要受雌激素影響,會導致雌激素改變的兩個重要生理因素,是月經與生產,這兩個因素會引發動情激素與黃體激素的變化,也同時改變了荷爾蒙的平衡。 女人一懷孕,確實會引發體內雌激素改變,卻不表示懷孕會比沒懷孕的女人不易罹患乳癌;至於月經本身並不是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素,而是初經發生太早或者太晚停經這個問題,使累積暴露於雌激素的總量相對較多,乳癌發生率當然相對較高。 初經年齡影響乳癌的罹患率有數據顯示,初經年齡每晚一年,乳癌的罹患率約可減少20%,對年輕婦女而言,不僅要注意初經的時間,也要留心月經開始規則的年齡,以同一初經年齡婦女群的統計研究,初經來臨在12歲以前而且很快就規則的女孩,其乳癌的患率幾乎為初經晚於13歲而且很久才變規則者的4倍,而45歲以前停經的婦女,乳癌發生率為55歲停經者的一半。 至於哺乳引發的泌乳激素,也不是乳癌的主要禍首,泌乳激素只是協助雌激素使細胞有絲分裂增加,哺乳尚未被證實對乳癌有正面或負面的效果,但長時間哺乳會延後月經與排卵發生,單這部分是有助於減少乳癌發生。餵母乳的好處已無庸置疑,但若真的能回到從前,我的母親若有好好哺乳就不會得乳癌嗎?身為醫生女兒的我回答不出來,但我寧願提早幫母親做乳房篩檢,所謂「早早測,便宜治」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我們照顧家人最好的方法。 女人真辛苦,除了照顧一家大小的食衣住行育樂,也像母雞保護小雞一樣,總是想辦法降低全家人的各種風險。就如成功的投資理財經營事業得不斷管控風險,我們也應找出人生不同階段的各種風險,並依照那些風險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負擔能力,做好避險的工作。我想人生首要處理的便是「健康」這個破局風險 ,但我們常只急著處理一些營養或環境或情緒的風險,如燒香拜佛、吃保健品、休閒旅遊等,卻忘記了先處理關鍵風險。乳癌的風險因子太多了,非刻意避免單一風險的發生就能完全隔絕。 「乳癌篩檢」是防治乳癌最好的風險控管國內衛福部提供45歲以上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至今到檢率不到4成,可以看出台灣人對篩檢意識仍低,事實上它確是防治乳癌最好的風險控管。除了自我檢測之外,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或者乳房磁振造影,都是眼見為憑的驗證工具,也是科學方法管控身體風險的首選,女人們千萬別忘了照顧自己,這個會永遠支持妳的人。 作者簡介_許慧貞 醫師 許慧貞 醫師 專長:放射診斷科現職: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醫師 經歷:振興醫院 健康管理影像醫學科主任臺安醫院 影像醫學科主任國泰綜合醫院 高階影像健康檢查中心主治醫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住院醫師 總醫師台北馬偕醫院 婦產科住院醫師延伸閱讀: 「我從沒掉過一滴眼淚!」為躲家暴半夜逃家、帶2千元到香港拍三級片...看舒淇的人生如戲
-
2022-08-27 養生.人生智慧
分不到遺產,能拒養父母嗎?律師:想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須先負責舉證
子女負有扶養父母的義務,但若因「遺產分配不公」的理由,可以合法拒養雙親嗎?日前有名男網友在網上發文,抱怨父親打算將所有遺產都留給姊姊,讓他心理很不平衡,表示為此往後想拒養父母,詢問網友意見,卻獲得支持聲音。律師指出,實務上少有因遺產分配拒養案例,主要是「舉證有難度」。免除扶養 要符合情節重大恩典法律事務所王薏瑄律師表示,根據民法1114條、1115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扶養義務,但也有規定當符合某些特殊情況時,得以「免除或減輕」子女的扶養義務。她解釋,減輕事由根據民法第1118條、1118條之1,內容提及「當小孩受父母為惡意遺棄、家庭暴力、性侵害等不法行為的受害人,或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可以向法院請求減輕或免除扶養父母的義務。」王薏瑄說,「具備減輕事由」加上「情節重大」,將可構成免除事由,例如爸爸離家多年沒照顧過小孩,可能構成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當事人就可向法院提起,要求減輕扶養義務;又如果爸爸離家多年,自小孩出生起從未看過或照顧小孩,則此時小孩可以進一步主張「構成情節重大」要求免除扶養義務。她解釋,減輕扶養最具體的例子是扶養費用的計算。在實務上常見過去對子女不聞不問的父母,年老時在安養院度過下半生,向子女要求負扶養義務,給付安養院費用,此時子女可請求不負擔安養院費用或酌減金額,但請求時必須先提起訴訟、向法院主張。而且要注意的是,判決確定前,法院仍規定子女要負責扶養義務,惟判決確定當天才能依照結果減輕扶養。口頭提及 子女舉證有難度若從網友「遺產分配不公」個案分析,最有可能是遺產分配不公是否對他造成精神上的不法侵害,所以當事人須負起舉證責任,首先須證明「遺產分配不公」,律師說,這部分證明會依爸爸行為有所不同。例如,爸爸口頭提及已立遺囑或已先把房子過戶給姊姊,若只是口頭提及,舉證較困難,接著再證明因這件事被爸爸在精神上有不法侵害,若可證明、說服法官,當然可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但律師坦言,「證明中間的因果非常難。」另外常見案例,包括父親無故離家十幾二十年,之後出現要你照顧下半生;另一種是父親小時候對孩子家暴,現在年邁,回過頭來要求子女扶養。王薏瑄解釋,像這類扶養義務的免除或減輕,常見的爭議在於「界線在哪?該如何認定?」恐需靠個案判斷,法院會依照不同的案件去權衡是否可減輕,或構成免除扶養義務,或是兩者都不行。財富傳承 律師教超前部署處理財富傳承案件20年以上經驗的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特別點出常見的4種內心糾結,鼓勵熟齡朋友提前做好財富規畫,畢竟家事萬千、人情難測,要讓財富傳承得當「沒那麼簡單」,關於分產你該知道的事,讓財富傳承律師群聯手出馬,幫你超前部署,做好晚年最佳的傳承布局。
-
2022-08-08 養生.人生智慧
獨/67歲歌仔戲天王6病纏身 悲癱瘓:下半身只剩骨頭
67歲女星黃香蓮過去憑著螢幕中的俊美扮相,擄獲當代不少少女心,被譽為「歌仔戲天王」,近期她因演出「媽,別鬧了!」的比莉昔日同窗「巫雅菊」一角,瞬間勾起網友滿滿回憶殺,近日她接受本報專訪,吐露當年打拚辛酸,因長年沒日沒夜拍戲,導致甲狀腺腫、頸椎痛、腦膜瘤、肺結核、白喉、幽閉恐懼症等6病纏身,一度還癱瘓躺床半年,「瘦到下半身只剩骨頭」。黃香蓮在當紅年代,不僅演歌仔戲,還參與8點檔、電影演出,為了趕拍戲,一天只睡1小時,結果因操勞過度,拍攝一場「空中一字馬」戲,雙腿一劈,竟是坐骨神經歪掉,當場動彈不得,之後還拍摔馬戲,重挫脊椎、頸椎,儘管如此,為了不耽誤拍攝,她咬牙苦撐,天天到醫院打類固醇,後來醫生警告她再不開刀就會癱瘓,但她仍為了拍戲,病急亂投醫誤信偏方,找來推拿師,雙腿一壓痛到她閃尿,最後還是開刀治療,病床一躺就是半年。黃香蓮形容自己是「九命怪貓」,22年前她發現罹患腦膜瘤,為休養生息,她淡出演藝圈,但從小到大.她劫難不斷,孩童時期就有肺結核、白喉等病,5歲時還曾不慎掉入魚池,在人煙稀少處,突然有人路過救了她,撿回一條命,還因拍戲頸椎受傷,「完全無法當低頭族」,她平日也愛登山健行,但前陣子爬山竟意外摔傷、膝蓋骨裂,幸虧無大礙,但每當眾人誇她凍齡、身材依舊窈窕時,她總苦笑:「五臟六腑都壞了」。在「媽,別鬧了!」中,黃香蓮飾演兩性作家,女強人形象最終在被拆穿遭家暴真相後瓦解,而真實的婚姻中,她2006年與大16歲中研院院士吳成文結婚,因為陪丈夫到世界各地開會,人生到了50歲才第一次出國,「我們到美國,我完全看不懂地圖,英文路名、街道也不知道,他就敢叫我開車,我也不想問,就自己學」,儘管彼此學歷、年紀相差大,但2人有共同興趣「看歌仔戲」,老公也是自己的粉絲,婚姻生活幸福美滿。
-
2022-08-07 焦點.長期照護
老虐暴增2/老人嚴重受虐事件 衛福部分析有二大原因
衛福部分析歷年通報案件及近年老人嚴重受暴案例,老人因失智、失能衍生的家庭照顧負荷、及施暴者有精神疾病、藥酒癮或長期失業等情形,是老人受暴兩大風險因子。根據衛福部2017年到去年統計,重大家暴案共186件,其中21件為長照家暴事件。新北聯醫板橋院區的陽光學堂為失智長者關壞據點,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新北市聯合醫院副院長王祖琪在臨床看過許多高風險案例,郭先生66歲了,一直未婚的他長期照顧90歲嚴重失智的媽媽,每天帶媽媽來,5年從不間斷。郭媽媽睡不好、情緒焦躁,最近郭先生為了照顧媽媽已瘦了5公斤以上。身心俱疲的郭先生曾經想不開說,「想帶媽媽同歸於盡」。王祖琪十分擔心這對母子,不斷勸郭先生帶媽媽就醫,但他說媽媽即使服藥,「也只有好3天」。王祖琪不斷安撫郭先生,希望讓郭媽媽接受治療,母子能好好睡覺,即使只有3天也好。「老人家最怕孤單、寂寞。」郭先生說,大約10年前發現媽媽失智時,病情已屬中度,媽媽情緒不穩定,有次他頭痛不舒服去藥局買藥,為避免媽媽外出把門鎖起來,沒想到媽媽用工具把門鎖敲爛。媽媽個性急躁、固執,失智後又十分黏人,他洗澡、煮飯時,待在客廳的媽媽看不到他,就會催促,甚至開始大吼大叫。「當時與媽媽相處,真的透不過氣。」郭先生說,長期照顧媽媽,看到媽媽失智沒有好轉,加上內心責任感重,精神壓力大,心情十分沮喪,有一段時間確實充滿負面想法。郭媽媽年紀大了,一天上廁所30次以上,郭先生說現在就是盡力照顧,還好自己尋求唱歌紓壓,唱的台語歌、日語歌也都是媽媽會的,有時和媽媽一起唱,多陪伴媽媽,目前也帶媽媽就醫服藥,最近病情穩定,1覺到天亮。這時郭先生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來。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說,80多歲長者的子女,年能已經60多歲,「初老」照顧「中老」或「老老」,而長者生活習慣與子女不同,觀念固執,若又因失智症出現幻想或精神症狀,雙方就容易衝突,甚至引起虐待事件,施虐者有時也可能是配偶,如一直給對方吃不喜歡的食物等。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說,子女長期照顧長者致身心疲累,建議利用長照資源,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此外,民眾面對施虐者常批評並高度指責,日本將照顧者支持立法,只要照顧者訴說照顧壓力,國家可提供援助,不要等到身心俱疲後成為施虐者。王祖琪表示,如果沒有長照服務介入,照顧者壓力爆表卻沒有人可以換手,照顧者可能就出現和被照顧者「大家一起死一死」的負面想法,如此惡性循環,建議長照應與醫療結合,若藉由看診或居家訪視時,一併帶入長照服務,老人家往往較容易接受。
-
2022-08-07 焦點.長期照護
老虐暴增3/搶救老虐不能等 照顧、財務、醫療多管齊下
衛福部統計,老人受暴類型以精神虐待和肢體暴力為大宗,其他還有經濟剝削、財務侵占或詐取、及少數性侵害等情形。專家表示,且老人虐待涉及管教、財務及長照等不同面向,需結合個人、社區、政府的力量及措施,形成大型社會安全網,讓老虐案件不漏接。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王祖琪指出,長照2.0讓長者到住家附近的社區長照據點接受服務,如今服務量上升,但服務需要付費,但許多長者不希望花錢,可是居服員協助老人家換衣服、盥洗,子女等照顧者可以喘息一下,甚至是外出喝一下咖啡、吃個漢堡紓壓一下再回來,降低照顧壓力。王祖琪說,推動長照多年,許多老人家仍不願意使用長照服務,她自己就無法說服父母使用,高齡90歲的爸爸說,請人到家裡打掃,他就不能自在穿著內褲在家活動,但媽媽也高齡80多歲,一般家務、打掃幾乎做不動了,相信很多家庭遇到同樣問題,現在須把「界限打破」,讓民眾多利用長照服務。避免經濟剝削造成的老人虐待,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建議,可以倡議長者財務交由專業第三方管理,如金管會推動信託服務等,降低長者因財務引發虐待。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指出,降低財產分配引發老虐問題,應提醒長者不要太早「把財產分出去」,並建立財產不必然一定要分給子女的觀念。另一方面,其他家庭或家族成員,如果發現家族中老人家被其他子女、親戚經濟勒索、控制時,不要冷眼旁觀,大家應擬定安全計畫加以保護,甚至勇於通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病理科主任尹莘玲說,政府對於老虐務必廣為宣導及推廣,借重社區資源,結合醫政、民政、社政、社福、安養、長照等建立成人保護中心,最後形成大型社會安全網,讓老虐案件不漏接。張秀鴛說,衛福部也將研擬簡單衛教宣傳,首先要受虐長者告訴自己,「受到虐待,這不是我的錯」,不需要自責;第二要教導孩子尊重長輩;最後是發生虐待事件後不能忽視,家人、鄰居、親友應速透過113保護專線,若案件緊急必須立即終止暴力,也可向警方通報,只要有清楚的人、事、時、地、物,即使是匿名通報,社福人員都會受理。
-
2022-08-07 焦點.長期照護
老虐暴增4/突破防線 衛福部9月試辦社區老人保護計畫
當老虐發生時,受虐長者常有家醜不可外揚、家門不幸、教子無方等自責想法,不願意通報,或不願社工介入處理。為增加老虐個案保護機制,衛福部保護服務司9月將實施「老人保護預防性關懷服務方案試辦計畫」,讓非社工人員關懷、陪伴老虐個案。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說,直系血親卑親屬虐待尊親屬是家暴防治新議題,目前已擬定與社工人員焦點座談計畫,盼透過實務經驗分享,瞭解老虐真實面貌,擬定輔導模式。台灣即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虐必須嚴肅面對的重要議題。張秀鴛表示,「老人保護預防性關懷服務方案試辦計畫」,讓里長及社區關懷據點志工等非專業社工人員,經遴選、訓練、實習,提供不願意接受社工服務的非緊急老人保護個案,希望透過老人家認識的社區熟臉孔給予關懷、陪伴、支持,甚至教導長者自保或申請保護令等,甚至1步改善居家環境。初步選定彰化、雲林、花蓮、屏東進行試辦,預定9月初開始遴選、訓練相關人員,年底前提供個案介入服務,若執行順利將推行至全國各縣市。初步規畫,一年試辦計畫,約可服務2千名個案。張秀鴛說,地方鄰里對於社區長者的關心,有時遠超於子女,因此,保護司也正設計老人疏忽辨識指標及工具,提供鄰里志工、居服員等為老人送餐、長照服務時,可以在第一線辨識老人家有無受到虐待,或是需要保護。目前也補助各縣市民間團體經費,對需要老人保護的個案進行後續的追蹤、關懷及復元創傷。
-
2022-08-07 焦點.長期照護
老虐暴增1/疫情助長老虐近3年增44% 三大危機藏風險
持續對抗疫情兩年多,隔離使家人相處機會增加,家暴案件創下新高,其中以「虐老」案件成長驚人。統計發現,「直系血親卑親屬虐待尊親屬」案件近3年通報數大增4成4。老人被虐通常並非單一因素,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分析,世代造成管教衝突、啃老及長照壓力可能引發老人被虐。家暴通報事件分為親密關係暴力、兒童虐待、老人虐待及其他家族成員暴力,其中「直系血親卑親屬虐待尊親屬」最令人痛心,此類型為子女對父母或孫子女對阿公、阿嬤虐待。根據統計,2019年至2021年,通報案件數自1萬4584件增至2萬768件,65歲以上長者受虐占比為4成7到4成8。高齡化社會老人人口增多,家庭倫理、家庭結構與社會環境都產生急劇變化,壓力一來,很容易造成衝突。 在管教衝突方面,張秀鴛指出,部分青少年沉溺手遊、網路,父母或阿公、阿嬤加以管教,便引發衝突,觀察發現,其中1至2成青少年施虐者,從小是兒虐被害者,長大後就對長輩暴力相向,這類虐待於疫情期間,因青少年多在家線上上課,網路使用時間拉長,變得更為嚴重。長期關注老虐的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舉行,多年前中部一名青少年對父母施暴,導致父母遭受重傷害,少年判刑後進入矯正學校,但心情仍憤憤不平,揚言出來後殺死父母。父母擔心遇害,在孩子結束矯正前只好連夜搬家、斷絕聯絡。「啃老」也是常見老虐事件的導火線,當晚輩向長輩討錢或爭家產,無法如願就使用暴力。如新竹日前發生輪胎行縱火案,造成8人死亡,根據媒體報導,背後原因也可能是家產分配問題。長照帶來的照顧壓力更正得正視,張秀鴛說,2019年通報老人保護案件約1萬2千件,經分析有3400多件曾有長照評估紀錄,占2成7,有2200多件曾接受長照服務,占1成8,可見老人保護案件與長照需求服務案件重疊性高,但業務分屬不同單位,應彼此分享資訊,提供保護機制,避免長照悲歌。「實際老人虐待案件數,應存在更多黑數。」鄭瑞隆說,親屬間的糾紛、衝突,常牽涉到金錢、財產等,有時僅是不當對待而未通報,建議衛福部應積極呼籲及宣導,同時制定完善通報機制,加把勁進行專案式及更深度處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病理科主任尹莘玲說,臨床觀察兩年多來,疫情期間家人相處時間增加,若家庭成員中有人失業、收入不穩定等,因為壓力過大,皆可能增加老人受虐機會。避免老虐事件增加,社會應如同關注兒虐,也必須關注老虐事件。
-
2022-08-04 焦點.生死議題
有錢就有紛爭!處理爭產案件20年 律師蘇家宏:別讓最愛的家人為難
編按:你想過何時該預立遺囑嗎?處理遺產相關案件超過20年經驗的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認為,如同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財產繼承也是每個人一輩子必定會遇到的課題。為避免因生前交代不清可能導致的紛爭,「預立遺囑」就像是預立醫療自主決定,絕對有其必要。「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該立好遺囑,我的答案是:現在!」專精於遺產繼承領域的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指出,很多人認為遺產問題是等到自己命不久矣時,或是有錢人才需要煩惱如何處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一輩子不一定有機會上法院,但每個人都有財產,也一定會面臨到贈與或是繼承的問題,無論金額大小,是一百萬還是一千萬,都必須要加以處理。有沒有事先規劃好,可能會決定我們在身後留給最親密家人的,是祝福、禮物還是爭端。」因此比起「分產」,蘇家宏更傾向於以「財富傳承」的概念處理遺產案件。「如果因為不了解法律,或是沒有正視它的重要性,等真正遇到法律層面問題,感到困擾時、往往已經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口頭遺言不具法律效力 更可能是爭端的導火線蘇家宏舉了一個極常見的例子:很多做父母、長輩的,到了臨終時在床前吩咐交代身後遺產要如何分配。「講完人生感言,他覺得自己責任已了,但從法律觀點來看,『口說無憑』,這段遺言其實不具任何法律效力。因此若兒女之間對於長輩的分配不滿意,爭論就發生了。」另一種情形,則可能發生在再婚夫妻和前任配偶所生子女身上:在過世之後,因為子女在法律上也都具有繼承權。「不少另一半過世的長輩,可能就因為這樣被迫必須搬出原本住了大半輩子的家。」蘇家宏提醒,在沒有訂立遺囑的狀況下,所有繼承者會依照法定的比例和順位分配遺產,但問題是:每個人對於物品的價值認定不同,或是遺產包含房地產、現金、有價物品等,大家繼承的意願不同,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爭議。「我們在處理遺產案件時,很少會有所謂的『船到橋頭自然直』,大多時候都是直接撞上岸邊。」蘇家宏說。預立遺囑有那些方式?常見迷思與錯誤因此,蘇家宏多年來都大力提倡「預立遺囑」的重要性。這個概念有點像是預立醫療自主決定書,先由自己做好決定,除了避免可能的爭議,也可以讓身邊的至親家人在處理身後事之餘,得以減輕身心的負擔。目前法律上遺囑主要可分為5種形式,其中最簡便的方法之一,就是只需滿足「親筆書寫、親筆簽名、註明訂立遺囑日期」3個條件即可生效的「自書遺囑」。其他也可以選擇有見證人的「見證遺囑」、「密封遺囑」,以及無法書寫狀況下的「代筆遺囑」和「口授遺囑」等形式。蘇家宏也提醒,由於遺囑在性質上需要明確證明為本人所訂立,所以不能用打字代替書寫,即使是列印出來之後再簽名也不行。另外,像是在臉書或是部落格留下影片,目前也不是法律認可的有效形式。蘇家宏認為,預先規劃自己身後遺產如何處理,既是權利、也是義務。例如,若自己晚年時的照顧責任大多落在某一位子女身上,那麼作為一個明事理的父母,是否應該在遺產分配上,給予相對應的回饋?相反地,若子女不肖、配偶有家暴情形,甚至有重大侮辱或虐待的情況發生,也可以透過預立遺囑,限縮對方所能獲得的繼承額度。「例如前陣子震驚社會的正義輪胎行縱火案,如果犯嫌的殺人罪成立,未來他在法律上就可能喪失遺產的繼承權。」沒有子女繼承也應規劃遺產 決定自己如何和世界告別除了為人父母者,應當及早思考規劃如何給予子女適當的財產分配,在現代社會型態的不斷發展變化之下,若是沒有子女可繼承遺產的單身者、頂客族,又該如何預做準備?蘇家宏分析,單身未婚者若父母親已經過世,第一順位的繼承者就會是兄弟姊妹;沒有孩子的夫妻,則依照法律規定,另一半和兄弟姊妹可以分得各一半的遺產。如果沒有兄弟姊妹,或是平時有其他交情較好的親戚、甚至是在中年後相互照應的好友,就可以透過預立遺囑,指定對方繼承自己的遺產,或是訂立意定監護契約,委託對方為自己的法定監護人,處理財產、生活照護等事務。而若擔心自己老後可能因為失智導致失去判斷能力、或財產可能被騙走,也可以採取部分財產信託、或是以房養老等模式,相當於多上了一道安全鎖,讓老後的財務運用更有保障。也可以指定財產捐給想幫助的公益團體,「如果生前擔心自己的錢不夠花,在身後再把財產捐出去,也是一種選擇。」遺囑也是一種人生整理 更是愛和心意的傳承蘇家宏認為,預立遺囑對個人層面而言,也像是一種重新思考人生的哲學命題。「這其實有助於你重新檢視:什麼人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或是想表達對身邊所愛親友的心意,希望自己可以留下什麼給他們。這些思索都非常有意義,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他舉了個真實發生過的案例:有個富二代的子女平時遊手好閒、揮霍愛玩,甚至有賭博、吸毒的壞習慣,「後來他的父母就透過預立遺囑信託,指定他在每個月只能領取一定額度的生活費,或許就避免了他因為繼承遺產,反而危害了他往後的人生,或是遭到有心人士覬覦。」「生前妥善規劃遺產,絕對比身後才引發其實可以避免的爭端來得好,更可以預防許多遺憾發生,也讓自己重視的對象得到應有的照顧!」原文:處理爭產案件20年,體悟人人都該預立遺囑!律師蘇家宏:有錢就有紛爭,別讓最愛的家人為難
-
2022-08-01 焦點.元氣新聞
獨/國家報告揭身心障礙受暴慘況 疫情下連這些都沒有
衛生福利部社會與家庭署今起舉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並公布正式版「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距離上次審查已過5年,各部會回應皆洋洋灑灑描述政績,但報告中坦承許多問題未解。例如身心障礙者薪資較低,5年來就業率偏低停滯不前,貧窮比例和遭受家暴被害人數年增率都是全國的2、3倍以上,身心障礙兒少受暴率更是一般兒少的6.5倍。身心障礙受暴問題嚴重、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國際專家問相關部會,有沒有針對身心障礙者於工作場所、機構或特殊學校遭受身體、情感、經濟或性別虐待、暴力、霸凌及歧視或剝削之程度,進行「系統性的審查」?無論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書面回覆都顧左右而言他,只有衛福部比較坦白,直說「尚無」這種系統性審查的相關資訊。此外,本土疫情已經肆虐第二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各行各業、各種場域都訂定了因應指引,唯獨針對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的因應指引,現在還停留在撰擬階段,連公布期程都沒有。一般成人或兒童早已行之有年的「醫病共享決策」,至今身心障礙成年人及兒童都還是沒得用,因為「公用版無障礙溝通資源」還在「審稿階段」。以下為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相關重點節錄。*身心障礙者薪資較低、就業率低且停滯不前依勞動部《2019 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告》,2019年15歲以上身心障礙就業者每月經常性薪資或收入為2萬8274 元,低於同期全體國民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之4萬401元。身心障礙者經常性薪資只有全體國民的7成。依衛生福利部2021 年統計,我國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人數計有9萬527人,中低收入戶人數計有3 萬812人,分別占身心障礙者總人數7.52%、2.56%;高於低收入戶人數29萬5901人、中低收入戶人數31萬2355人占全體人口數1.26%、1.34%。全國低收或中低收占比合計2.6%,身心障礙者低收或中低收占比合計10.08%,為全國之3.9倍。根據衛福部2016年及勞動部2019年統計,2016年身心障礙者就業率為18.5,較前次調查增加%,勞動力參與率為20.4%,較前次調查增加0.7%。到了2021年,就業率為19%,僅較前次增加0.5%,勞參率為20.7%,僅較前次增加0.3%。*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人數快速增加衛福部統計,身心障礙者2016年遭受家庭暴力(包括親密關係暴力、兒少保護、直系血親卑親虐待65歲以上尊親屬、其他家庭成員暴力)總人數為6938人,其後每年約成長1成,2021年總人數已達到1萬61人,6年增幅達45%。身心障礙者遭受機構人員不當對待的人數,也從2016年的19人,成長到2021年的52人。衛福部統計2021年全國家庭暴力事件通報被害人有11.9萬人,相較於前一年增加4151人、年增率為3.6%。2021年身心障礙者家庭暴力事件通報被害人有1萬61人,相較於前一年增加了901人,年增率9.8%,年增率為全國之2.7倍。至於身心障礙兒少部分,衛福部統計2020年身心障礙兒少受暴率(受虐身心障礙兒少/身心障礙兒少)為 2.08%,一般兒少受暴率為0.32%。身心障礙兒少受暴率為一般兒少之6.5倍。*本土疫情已經二度來襲、二度趨緩,身心障礙者生活及醫療正面臨長期嚴峻挑戰。如何確保其權利,包括居家照護與個人助理,平等醫療保健管道、社會福利?衛生福利部於「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中寫道,已撰擬「身心障礙族群大型傳染病(COVID-19)因應指引」(草案),提供身心障礙者、其照顧者(包括機構、家屬) 及提供身心障礙者醫療服務之衛生醫療人員等對象,於疫情期間可迅速參考運用之因應指引,以保障身心障礙者之權利。將於送請行政院身心障者權益推動小組委員及公共衛生專家學者完成審閱後公布。*現正採取何種措施,以促進身心障礙者的支持性決策,而非替代性決策?衛生福利部於「問題清單及政府回應」中寫道,業邀請身心障礙者團體與代表,共同規劃制定「公用版無障礙溝通資源」,完成3式易讀版知情同意書(手術、麻醉與檢查)、2式醫病共享決策易讀版衛教單張(初診/複診就醫提問單)、20式流程圖卡(例如:量血壓、聽力檢查等流程圖說),刻正進行審稿作業。預計 2022 年下半年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網站,供民眾與醫事人員參考。
-
2022-07-29 養生.人生智慧
肺腺癌末靠針孔才能排出多餘血水!廖輝英照顧家暴夫至他離世,過去恩怨已放下
兩性專家廖輝英去年曾吐露被丈夫家暴多次,但丈夫不願離婚,她忍耐長達40年,她昨上JET「新聞挖挖哇」表示老公因肺腺癌日前離世,享壽79歲,她在老公臨終前親自照顧對方,也讓她身形暴瘦,她也在節目中分享與老公最後的對話內容,對於老公對她做過的一切已經放下。廖輝英說,丈夫在最後的日子相當痛苦,要靠針孔才能排出身體多餘的血水,她告訴丈夫「這段時間你非常勇敢,我們也非常積極地希望把你救好,可惜現在事與願違,如果你有感知死神在旁邊,那乾脆走吧!你不必這麼勇敢,但是你要走的時候,你要等我在你旁邊,我送你走。」廖輝英對丈夫說完這段話就昏倒了,昏倒前她還幫丈夫翻身,她說大概昏倒了10幾分鐘,「起來我張開眼睛,看他嘴巴開開的,我嚇一跳趕快起來,我摸他的頭還有餘溫,剛走不久。」她也分享丈夫離開後的心情,她坦言沒想到丈夫會走得這麼快,也心疼丈夫經歷了這樣的痛苦,即使老公生前有種種不好,但她現在想到的都是老公病榻前的情形,也讓在場人聞之鼻酸。
-
2022-07-15 養生.家庭婚姻
中年大叔被女同事煞到重燃戀心 外遇曝光「有家歸不得」下場悽慘
結婚是共組家庭的大事,而如果出現感情裂痕,導致雙方必須離婚,也將影響整個家庭成員。近來在日本,就有這樣的一起感情糾紛。根據日本媒體「FRIDAY DIGITAL」報導,一位化名「健一」的50歲男性,過去和一位學生時代的學妹結婚,至今已過了20年,小孩子也都長到能夠獨當一面的年紀了。一年半前,他在職場認識一位38歲女性,由於對方曾經遭到家暴而離婚,因此正處在單身狀態。這位女性在職場工作相當認真,而且記憶力超群,馬上就成為了公司的即戰力。看著她努力奮鬥的身姿,健一也深深受到吸引,即使已經年過50,卻產生了年輕時戀愛的感覺。兩人一開始是相約外出吃飯,想說抒發一下平常工作的壓力。但久了之後,雙方便發展出更進一步的關係,健一也因此經常晚歸。就在三個月前,健一在外出差三天,回家時卻發現自己被鎖在門外。當他傳LINE要妻子開門時,妻子卻冷冷回應「你的家在這」,並且給他一個離家走路約10分鐘的公寓地址。而他的私人物品,則被裝入紙箱放在該房間內。目睹此舉,健一也知道自己外遇的事情曝光了。雖然試圖和妻子溝通,兒女也認為父親應該早點道歉,總之先看能不能回到原本的家為優先,就算走上離婚一途也好。但健一發現妻子早就準備好了律師,做好馬上離婚,並且奪走健一所有的資產的準備,讓健一感到舉步維艱。目前只能靠著偷偷存下的私房錢,在猶如學生套房的狹小公寓裡,持續著過一天算一天的生活。
-
2022-06-06 新聞.長期照護
解開照顧枷鎖回響/失能長者住機構 補助將提高
聯合報與願景工程基金會推出「照顧殺人」專題報導後,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接受專訪回應,正規畫提高失能者入住長照機構補助,由現行的一年六萬元,提高到十二萬元或十八萬元,金額未定,依失能等級補助,且會連同身心障礙機構補助一起考量,正由長照司及社家署評估中。「照顧殺人」專題指出,重度失能的照顧有時已超過家庭負荷,但「送機構」卻不在現今長照2.0的公平選擇之中,目前機構補助平均一個月五千元,但實則收費動輒四萬起跳,若能比照居家服務,一個月最高可有三萬多元補助,那麼家屬再出數千元就能負擔機構服務。薛瑞元承諾,有家暴史的家庭選擇照顧者時,長照專員應可以勾串保護司的家暴資料,如果有家暴史,到老「只有兩人生活,風險很大」,勾串資料後,如果家庭中也沒有其他人可以接手照顧,社安網就介入處理,隔離開來,評估送機構。許多北漂族無法與父母同住,又怎麼親自照顧?薛瑞元呼籲:「不要用孝道綁架年輕人!」他反問:「什麼是最好的照顧?不要廿四小時陪著、讓老人家保持原有的能力,能自己的生活、走出門,才是最好的照顧。」薛瑞元認為,很多人對照顧的觀念需改變,比如「照顧不離職」,花一點錢,多用長照2.0服務,讓照顧者保有自己的生活。提倡「新家人關係」:給老人家新觀念,照顧讓專業的來,子女就是打電話問安、常回家探視。許多照顧悲劇的家庭拒絕外界協助,執念「家人就是要自己顧」,或是打了長照專線一九六六,評估後又不使用。依衛福部統計,還有四成五長照需求家庭未使用長照2.0。薛瑞元指出,這些不使用的家庭「為什麼不用」,值得了解,應該「了解照顧家庭的期待是什麼」。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指出,依照專評估停用原因,包括死亡、失能惡化住進機構、轉請外籍看護等。薛瑞元說,將會以照顧者需求擴大積極輔導。「不知道他的期待,就須去了解。」對高負荷照顧者卻拒絕協助,「必須進一步理解為什麼」。▌延伸推薦: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6-06 新聞.長期照護
願景回響/薛瑞元:提高機構補助 別用孝道綁架年輕人
聯合報與願景工程基金會五月中推出「照顧殺人」專題報導後,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接受專訪時回應,正在規畫提高失能者入住長照機構的補助,由現行的一年六萬(每月五千元)提高到兩倍十二萬元或三倍十八萬元,兩個考慮:一是依失能等級或齊頭式補助,二是連同身心障礙機構補助一起考量,正由長照司及社家署評估中。薛瑞元說,照顧殺人的悲劇,每個家庭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不一樣;從這些悲劇中是否可以抽出共通的通則?不見得可以,因為這涉及被照顧者、照顧者的關係,還有照顧者與其他家屬之間的關係,為何讓她/他獨自承擔?周遭社區的支持度是不是足夠?他說,衛福部目前沒有進行個案研究,很難歸因。專訪在疾管署會議室進行,協助處理疫情的薛瑞元看來疲憊。「照顧殺人」專題中指出,重度失能的照顧,兩小時翻身、不時拍痰等,已超過家庭負荷,但「送機構」卻不在現今長照2.0的公平選擇之中。目前機構補助平均一個月五千元(平均收費動輒四萬元起跳),若能比照居家服務的補助額度一個月最高可有三萬多元補助,那麼家屬再出數千元就能負擔得起機構服務。薛瑞元也提醒,機構的照顧品質還有待改進,「有些傳統機構,老人住進去,退化愈快」,好的機構應該讓長輩活動、保住原有的功能;但民眾面臨的問題是「好的機構很貴,民眾負擔得起的,品質差」;但全世界長照機構都面臨相同的問題:「服務愈來愈貴」,各個政府也尋求辦法,但看起來是無底洞;問題也在於,政府給了補助,機構就提高收費。「我們現在(民眾選擇送)機構是一年補助六萬,六萬我也是知道是很少啦,平均下來一個月才五千塊。」現在想要做的是讓選擇機構家庭的補助是與失能等級掛勾,失能程度重的,補助多些,讓選擇機構的家庭不會負擔太大。薛瑞元指出,很多民眾對照顧的觀念還需要時間改變,例如傳統觀念是希望家人自己,他舉朋友為例, 為父母請了外籍看護,「兩月就換一個」,最後知道原因是父母不喜歡被外人照顧, 想要兒子、媳婦來照顧。但是「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啊,不可能這樣」。 薛瑞元說,第一個要改變的是孝道觀念,「不要用孝道綁架年輕人!」第二是「照顧不離職」,儘量不要為了照顧,放棄自己的生涯規畫,第三是「新家人關係」。他舉例,比如「照顧不離職」,花一點錢,多用一點長照2.0的服務,維持照顧者自己的前途及人生,保有自己的生活;但是社會對照顧的要求,常是女性、收入少的家庭成員來專責照顧,其他人出錢。「孝與不孝,帽子一壓」就有人成了照顧者,但是「家人給的支持可能不能一直下去」,兄長公司倒了等等,「長期照顧就是很多風險、現實的變化」。他也反問:「什麼叫最好的照顧?不要廿四小時陪著、讓老人家保持原有的能力,能自己的生活、走出門,才是最好的照顧。」所以現在要給老人家新觀念,提倡「新家人關係」:朋友、鄰居這些關係是未來最重要的支持,這樣北漂的子女才能比較放心,照顧讓專業的來,子女就是打電話問安、常回家探視。 薛瑞元也承諾,有家暴史的家庭選擇照顧者時,長照專員應可以勾串保護司的家暴資料,如果曾有家暴史,臨老「只有兩人(獨自)生活,風險很大」,勾串資料後,如果家庭中也沒有其他人可以接手照顧,社安網就介入處理,隔離開來,評估送機構照顧。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一旁補充,長照中心照顧管理專員評估完照顧需求後,再比對家暴資料。薛瑞元說,收案的照專及到宅服務的居服員都要受一點訓練,有能力「辨識家庭裡是否發生家暴」,透由通報,讓保護社工介入。許多照顧悲劇的家庭拒絕外界協助,執念「家人就是要自己顧」,或是打了長照專線1966,評估後又不使用。依衛福部統計,長照2.0覆蓋率約五成五,還有四成五的長照需求家庭未使用。薛瑞元指出,這些不使用長照2.0的家庭「為什麼不用」的原因,是很值得了解的問題,應該「了解照顧家庭的期待是什麼」。周道君解釋,評估就算開案,但案家卻停用時,照專會了解原因,統計顯示原因包括:死亡、失能惡化住進機構、轉請外籍看護等;目前一名照專負責250至300位個案,非常辛苦。對家庭照顧者的負荷,薛瑞元說,給家照者的支持方案,未來會以照顧者的需求,再擴大積極的輔導。「不知道他的期待, 就必須去了解。」如果是高負荷的照顧者又拒絕協助,「必須進一步理解為什麼」; 但有種情況是,對服務的期待「足歹講」,如同餐廳的好惡是非常個人的。台灣正面臨少子化,有一天家人照顧者勢必不會是長照主力。薛瑞元說,解方在於團結力量大,家庭照顧是「一對一」的照顧,未來走向「一對多」是必然。「我有一個夢想」,他希望,規畫「共居住宅」,配有服務的老人住宅,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設法解決都市的共居住宅;薛瑞元則是著眼鄉村。他說,鄉下大半是散居,必須長者集中一點,才能有效地提供「一對多」服務;這應搭配「村落再生計畫」,鄉下房子老舊,也沒有無障礙設施,「但這項對未來期待,牽涉多少部會?」但是,他說,老人家安土重遷,很難離開原有住宅,這需要社會文化的改變,這又需要時間,「我這輩子是看不到了。」
-
2022-05-19 新聞.長期照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當父親倒下,手足認為她就是當然照顧者。但她自認無法承擔,「照顧爸媽,應是大家分攤的事」。於是她找新工作離家。為兒童擇定監護人時,大家都知道要以「兒童最佳利益」為考量;但為失能長輩決定主要照顧者時,為何很少考量誰才適合擔任照顧者、怎樣的照顧方式才符合長輩最佳利益?這是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教授陳正芬提出的大哉問。面對親人失能,家庭照顧者必須立即就位,再討論如何輪流照顧、是否聘用移工或入住機構。但是,「我們缺乏『勤前教育』,照顧者還沒來得及想清對策,就被迫上戰場了。少數人回不來,倖存者也可能遍體鱗傷。」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最有空、最弱勢 不應該被拱出來同樣是照顧、「愛的勞務」,家庭對「顧老」與「育嬰」的態度大不相同:孕前考量、懷胎九月的產檢、育嬰百科,一切就緒。但照顧長輩通常是在意外發生,一夕風雲變色,家庭也只能倉促決定「誰來照顧」。依學者及家總觀察,被「拱出來」站上照顧者位子的,往往是家庭中「最有空」或「最弱勢」的人。例如:失業者、病人、退休者,或單身者。他們不上班、收入少或住家裡,是「理所當然」的照顧者。照顧者若能自我評估,確認自己不具照顧者的特質(見自我評估表),就可在照顧歷程中踏出健康的第一步。「被拱出來的照顧者,如果自覺無法承擔,拒絕時要能抵擋親友壓力。」陳景寧說。有位女孩曾致電家總,訴說她是與父母同住的單身上班族,自然擔起護送父母就醫任務。但是當父親倒下臥床,手足認為她就是當然照顧者。但她自認無法承擔,「照顧爸媽,應是大家分攤的事」。於是她在外縣市找了新工作,以工作為由離家。「我不是自私」 只是想保有生活陳景寧說,女孩早已安排好,卻還致電社工,原因是她需要心理支持,需要他人肯定「我這樣做,是對的。我不是自私」。她只是想「像其他手足保有自己的生活,照顧責任由大家商量、分攤」。「照顧不離職」也是家總一向的主張。常常家庭成員的共識是「反正有人照顧就好」。但便宜行事,可能選出最不符合失能長輩利益的照顧者。有位照顧者申請長照2.0,一年內換了八位居服員,對居服員的態度惡劣,有時毆打失能長輩。原來他失業、離婚,原本就滿腔怒氣,又要整天看顧病人,更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失敗。陳正芬指出,照顧者的生活、精神狀態不穩定,施暴風險較高。她發現「長照系統和家暴系統間,竟然沒對接」,資料不互通,無法得知主要照顧者和失能者間的家暴史,失去預防照顧悲劇的契機。家暴加上照顧壓力 演成復仇記家暴舊恨加上照顧壓力,有時演變成復仇記。影星威爾史密斯在自傳中敘述,幼時看父親痛揍母親,他想有天一定要報仇;多年後他照顧罹癌父親時,一度動念要將輪椅連老人推下樓。台北市白姓婦人長期遭丈夫家暴,丈夫失智後,她在桃園市的安養機構裡,用枕頭悶死丈夫。這對夫妻早被台北市社會局註記為「家暴相對人」,需要提高警覺;但機構的照服員並不知道這段歷史,悲劇就難以預防。我們一起想辦法 總是有出路的這是「因恨而殺」,也有「因愛而殺」的例子。七十一歲老先生天天到機構探望臥床的妻子,常常念著:「她愈來愈瘦,太可憐了。」老先生太愛妻子,不忍心她受苦,買了硫酸到機構,強灌妻子,幸被照護員發現制止。但老先生潑酸,再大口喝下,送醫不治。他的妻子、照服員及鄰床老婦被酸液波及,幸無大礙。「照顧悲劇不會真的為家庭帶來解脫」,陳正芬說。「照顧者為家人付出時,也不能忘記愛自己。」家總提醒,養小孩要靠全村力量,長照更要靠國家力量,「我們一起來想辦法,總是有出路的」。※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延伸推薦: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18 新聞.長期照護
翻轉腳本/向外求援 原來家門外仍有愛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不帶期待推開關懷協會鐵門,沒想到社工一上前關切,她放聲大哭,連自我介紹都忘了。「長照殺人」是高齡社會中家庭承受照顧壓力的極端現象。若稍微放寬標準,算入「長照家暴」,案例就更多了。那麼,國家有沒有看見照顧者的壓力?基隆市社會處處長吳挺鋒說,有,觸角卻不夠深,不夠廣。吳挺鋒指出,願意申請長照居家、喘息服務,主動尋找資源的照顧者,已是安全網上的一分子。但對毫無時間求援的照顧者來說,這些資源形同空氣,「即使據點就在兩個巷口外,也等同於不存在」,可謂是「遠在天邊,近在咫尺」,長在那,卻走不進家庭。一肩扛起好母親重擔的林心美,就是如此跌落安全網。照顧者翻轉「非我照顧不可」的人生腳本,才能免除被照顧壓垮的滑坡人生。同樣在照顧深淵走過一遭的黃慧如,則是打破困局的對照組。七十五歲的黃慧如過去驕傲叫老公「高大帥」,兩人身高差了二十公分。但當時老先生近百歲,重度失智和慢性病纏身。有次黃慧如扶著先生出浴室,兩人滑倒,她竟被先生壓到骨折。「照顧生活太落魄,我換掉手機號碼、還搬了家,不想讓任何人找到我。」黃慧如曾是美術老師,她形容獨力照顧丈夫的日子可謂「晚景淒涼」,「我真的想過,推著先生一起去讓車子撞,一起走,又怕會害到無辜的司機。」骨折後,黃慧如決定向外求援,申請長照居服員協助,「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當天她趁機出門就醫,菜籃裡放著一張「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傳單,正好在幾條巷口外,還來得及回家燒晚餐。她不帶著期待推開鐵門,沒想到社工一上前關切,黃慧如放聲大哭,連自我介紹都忘了。社工建議她使用「喘息服務」,甚至第二天就把床位安排好,丈夫暫由機構照顧,讓黃慧如有時間和自己獨處。後來她才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樣硬撐,不敢把家人交出去照顧。」黃慧如開始參與家協的團體課程,學習正確照護技巧,與夥伴互相扶持。這群因愛而苦的照護者們,只有在這才得以抒發壓力。對她而言,這是近三年來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家門外仍有愛」。「原來我有資格求救。」說來簡單的一句話,黃慧如卻花了三年才領悟。走完五年照護路,先生三年半前安詳離去。他過世當天,黃慧如蹲在病榻旁,要他放心,「我會好好活下去」。這個承諾,如今都實現了。▌延伸推薦: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18 新聞.長期照護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律師眼中的林心美(化名)是家庭壓力的代罪羔羊。她是好母親,養育兒女成才,連孫子都接手照顧;她也是好妻子,陪著病夫跑醫院上百次。「與其說老太太是為自己解脫,我覺得她是為了救全家,犧牲自己,不留負擔給家人。」「在法庭上,老太太一句話都不說;就算開口,就是一句,希望自己受到懲罰。」律師眼中的林心美(化名)是家庭壓力的代罪羔羊。她是好母親,養育兒女成才,她連孫子都接手照顧;她也是好妻子,陪著病夫跑醫院上百次。「如果制度提早看見她的壓力,沒有漏接,她就不會成為殺人犯。」學者感嘆。獨力苦撐「我受夠了」律師說:「與其說老太太是為自己解脫,我覺得她是為了救全家,犧牲自己,不留負擔給家人。」這是她堅持於「妻母」的人生腳本,就是該一肩扛起,自己的責任不容打折,也沒有退路。林心美在四年前某日中午,持鎯頭擊碎丈夫的腦袋。當管理員因重擊聲前來查看時,七十四歲的她雙膝跪地自白:「我殺了他,我受夠了。對不起。」她打電話自首。警方回憶,她不斷重複:「我真的照顧不了!」多年來她照顧心臟病、糖尿病的丈夫;還有過動症與情緒障礙的孫子,照顧壓力終於爆發。傳統困住「人生腳本」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見過許多照顧者盡力扮演著「理想中的父母、夫妻、兒女」,獨力苦撐,否則就自認失職、不孝,這是傳統觀念刻在照顧者心中的「人生腳本」。在各式照顧悲劇中,照顧者主動改寫人生腳本,早點尋求資源,是避免憾事的第一步。那公部門的各種支持系統,是否做好準備,接住這些照顧者?「她問:『為什麼要救我?』」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說,過去長照以失能者為中心,直到此案發生,才真切看見照顧者的辛勞,制度的焦點應該微調。政府分工「像碎肉機」以林家為例,家庭難題牽涉身障、長照、家暴、特殊教育,但各局處的分工像是「碎肉機」,將家庭難題切開、各自為政;未及早介入,資料也無法互通。加強協助照顧者,並透過數據比對,挖掘出「長照家暴」的潛在風險者,這是陳淑娟正在推行的兩項方案。目前台北市率先試行,讓相關資料庫能夠嫁接。林心美有大學學歷,全家有不錯的社經地位,並非缺乏資源才走上絕路,只是各種國家資源或社福制度都「漏接」這個家庭。第一,丈夫雖罹患糖尿病、洗腎,持重度身心障礙手冊,但長照單位評估他「尚有生活自理能力,未達長照失能等級」,無法申請長照與喘息資源。曾有通報「無人協助」這樣的評估是以「被照顧者」的程度畫分,忽略了「照顧者」面對的整體處境。第二,孫子其實多次攻擊祖母林心美,但家人認為這都是家務事。在林心美崩潰殺人前,曾在車站失控掐住孫子脖子,也都有通報紀錄,但沒有單位進一步訪查;社會局和教育局直到案發後才串起資訊。老太太在法庭上不說的細節,來自已逝監委高鳳仙的調查報告。報告結論寫得直白:相關單位皆「未積極訪查、轉介、連結相關資源,且未適時提供協助,實有不當」。陳景寧說,照顧長路,沒有人可以獨自走完全程;「照顧公共化」是解答,補起制度各種漏洞、打破傳統孝道或母職觀念束縛,才能翻轉照顧者的人生腳本。▌延伸推薦: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